可持续分析框架

2024-05-21

可持续分析框架(精选12篇)

可持续分析框架 篇1

随着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贫困领域, 贫困研究重点从贫困现象本身逐渐向可持续生计过渡, 可持续生计方法为寻找农户脆弱性并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做出重大贡献, 在扶贫领域和生计项目建设中不断发展。本文旨在研究农户可持续生计框架应用于脆弱性评价方面的有限性, 以改善气候变化脆弱性评价中涉及与农业生态系统相结合的评价方法。

一、概念内涵

(一) 可持续生计框架

学界有许多不同的生计分析框架, 本文采用涵盖背景脆弱性、系统性结构、生计资本、生计战略以及生计输出这五大部分的可持续分析框架——SLA, 它由英国海外发展部提出。农户在脆弱性的大背景下谋生, 利用一定的生计资本对生存环境产生影响, 随着结构和制度转变等多重因素的变动, 农户制定相应的生计战略以增加生计输出, 而这种结果又同时对脆弱性背景和生计资本产生反作用, 循环发展。

(二) 脆弱性

脆弱性的概念起源于自然灾害研究, 一般侧重于受灾可能性和受灾程度, 而在贫困生计领域则侧重于对脆弱从原因上进行分析。本文采用的脆弱性包含“适应能力”“风险性”“敏感度”等概念, 它们相互作用, 关系复杂。

(三) 生计资本和生计策略

生计资本的概念源于可持续生计框架, Chambers等 (1992) 和Scoones (1998) 指出生计是一种基存于资产、能力、活动的生存手段, 其中, 决定这种谋生手段的资产则被称为生计资本。生计资本包含五项资本, 即人力资本, 诸如劳动技能、人体健康等;自然资本, 诸如土地、水源等;金融资本, 诸如存贷款;物质资本, 诸如农业机械等;社会资本诸如社会关系等。在不同条件下, 这五种生计资本之间相互转化。生计策略是指为了实现生计目标或追求积极的生计产出, 农户对自身所拥有的生计资产进行组合和使用的方式。

二、生计资本应用于脆弱性评价的有限性

脆弱性评价是指在对系统进行全面分析之后, 对系统脆弱性及这种脆弱性可能对系统造成的影响进行评判和预测, 以提供相应的抵御措施。生计资本应用于脆弱性评价时存在以下有限性。

(一) 农户可持续生计框架在综合指数法中缺乏系统性

综合指数法是目前脆弱性评价中较为常见的方法, 它通过联立一个指标体系, 运用相关的指标和权重合成脆弱性指数, 从而反映不同系统的脆弱性程度。但是, 将农户可持续生计框架引入该方法缺乏系统的理论支持。首先, 这一方法在指标和权重的选择上缺乏行之有效的理论方法和客观合理的验证程序;其次, 综合 (integration) 计算会弱化各个生计资本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及其与脆弱性内涵的对应关系;再者, 由于农户生计资本与脆弱性具有较强的区域异质性和时空动态性, 因此想要把可持续生计框架引入综合指数评价法, 缺乏内在的一致性和数据的可比性。

(二) 农户可持续生计框架在图层叠置法中缺乏针对性

依据日益完善的GIS技术, 自然和人文系统有了新的脆弱性方法——图层叠置法, 这一方法利用GIS技术完成各个生计资本构成要素图层间的叠置。如Cutter S.L.等 (2000) 为了对美国南部一个郡的经过区域灾害后受影响的脆弱性程度进行调查分析, 其将该郡社会脆弱性和自然脆弱性在空间分布上的差异图层进行叠置。但是, 当应用可持续生计框架时, 若造成扰动的自然灾害同时存在, 数量过多, 会使指标丧失针对能力, 表现为灾害共性, 使结果无法反映某个特定灾害对目标农户区域的脆弱性程度。

(三) 农户可持续生计框架在模糊物元评价法中缺乏标准性

该方法选择一种农户生计脆弱性最低或者农户生计脆弱性最高的状态作为参考, 根据计算研究目标即农户区域与所选定的参考指标之间的拟合度, 对研究区域进行脆弱性高低与否的判断。但是, 由于参照状态选取时并没有国际公认的选取标准, 选取的主观性使评价结果缺乏一定的信赖度, 并且, 这个评价结果与之前相比, 信息量少, 只能反映相对高低。

(四) 农户可持续生计框架在危险度分析法中缺乏客观性

危险度分析法通过定义欧氏距离, 即农户区域各个生计资本的当前条件下的变量值与自然状态下其变量值之间的差额, 二者相差越大越大, 则认为生态环境等越容易受到影响, 脆弱性越大。但是, 引入农户可持续生计框架后, 该方法的前提假设需认定在自然状态下, 目标农户区域的脆弱性最小, 从现实出发, 可以看出这种假设忽略了人力资本对在降低脆弱性中所起到的积极作用;并且, 自然状态是无法完全科学的预定的, 这就使评判结果缺乏一定的客观性;第三, 这种方法虽通过欧氏距离的大小反映了危险程度, 但是不能判断出系统稳定性发生根本改变的节点, 即危险度达到多少时会产生根本性改变。

通过对以上脆弱性评价方法在生计资本使用上的分析, 可以看出无论是哪种脆弱性评价方法, 当将农户可持续生计框架应用其中时总会产生一定的缺陷, 所以这一框架在脆弱性评价的应用上具有一定的有限性。

三、生计策略应用于脆弱性评价的有限性

将生计策略应用于脆弱性评价时, 存在以下有限性:

(一) 城镇化导致脆弱性迁移

推进人口城镇化, 有序引导生态脆弱地区人口外迁, 这一生计策略对于促进农村人口外迁, 促进农民增收, 维持生态脆弱区的生态环境具有明显的优势作用, 是各个地区提高农户生计常采用的策略之一。但是若将这一生计策略用于脆弱性评价, 我国的实际情况多为生态脆弱区的脆弱性得到有效降低, 但人口迁入区在促进其原始农民转变为城镇居民的过程中, 大部分存在忽略客观条件急于转变、初始工业生产模式粗放等增大脆弱性的现象, 总体来说, 脆弱性的变化方向难以估计。

(二) 扩大农业生产规模造成脆弱性增强

扩大农业生产规模最直接的实现手段就是促进荒地开垦。我国耕地资源相对紧缺, 大部分农区存在开垦荒地以扩大农业生产规模, 从而增加农业收入, 提高生计质量的现象。但是, 过度的荒地开垦, 甚至是坡地开垦, 造成了严重的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等生态环境问题, 大幅度增加了农户生计的生态脆弱性。

(三) 收入来源多样性导致更严重的生态恶化

拓展收入来源可以有效增加农户收入、改善农民生计。农户在闲暇时通过农产品加工、畜牧业养殖、承包果园等方式增加收入来源, 促进生计多元化, 这一策略无疑对于促进农户生计质量的提高效果显著。但是, 部分地区农户在拓展生计多样性时, 工业生产带来农业灌溉水源污染严重, 盲目进行畜牧业养殖造成农区自然资本紧缩甚至枯竭, 一系列生计策略的实施造成农户生计脆弱性的恶化。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 农户生计策略的实施在增加农户生计质量的同时降低了农户生计脆弱性, 所以, 若将农户可持续生计框架应用于脆弱性评价, 则会产生自身矛盾, 使评价结果不能客观、全面的反映生计策略的有效性, 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四、原因及建议

可持续生计框架应用于脆弱性评价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其原因主要是:一、无论是可持续生计还是脆弱性, 概念内涵的涵盖面都较为宽泛, 尤其是是脆弱性这一概念的所涉及的体系和学科众多。如上文中提到的, 有的脆弱性侧重“结果”, 而有的则侧重“原因”和“表现形式”。二、脆弱性评价方法本身发展的并不十分完善、生计资本之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替代互补、不同的区域地理环境造成农户生计系统异质, 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使可持续生计框架应用于脆弱性评价时具有有限性。

所以, 以后的研究中应加强对相关概念内涵的统一性界定, 增强概念界定的具体性、分类性及相关性。并且, 目前脆弱性评价多采用综合指数法, 但缺乏完善和有效的指标体系, 所以, 应加强指标体系建设。

摘要:农户可持续生计框架是脆弱性评价及可持续性科学领域重要的分析工具, 首先对农户可持续生计框架和脆弱性评价进行概念阐述, 通过分析生计资本和生计策略在脆弱性评价的作用, 发现农户可持续生计框架在脆弱性评价分析中具有一定的局限, 并对这一结论的成因进行分析, 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可持续生计框架,脆弱性评价,生计资本,生计策略

参考文献

[1]何仁伟, 刘邵权, 陈国阶, 谢芳婷, 杨晓佳, 梁岚.中国农户可持续生计研究进展及趋向.地理科学进展, 2013 (4)

[2]郑有飞, 李海涛, 吴荣军, 王连喜, 冯妍.我国农业的气候脆弱性研究及其评价.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9 (12)

[3]赵艳霞, 何磊, 刘寿东, 刘文泉, 何勇, 张建平.农业生态系统脆弱性评价方法.生态学, 2007 (5)

[4]苏芳, 徐中民, 尚海洋.可持续生计分析研究综述.地球科学进展, 2009 (1)

[5]李鹤, 张平宇, 程叶青.脆弱性的概念及其评价方法.地理科学进展, 2008 (2)

[6]田素妍, 陈嘉烨.可持续生计框架下农户气候变化适应能力研究.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4 (5)

[7]汤青, 徐勇, 李扬.黄土高原农户可持续生计评估及未来生计策略——基于陕西延安市和宁夏固原市1076户农户调查.地理科学进展, 2013 (2)

可持续分析框架 篇2

摘要:根据隧道工程水环境效应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原则以及隧道工程对水环境系统的影响特点,设计了一套通用型隧道工程水环境效应评价指标体系,并分析论证了该指标的正确性。最后,给出了几点减少隧道工程负面水环境效应的措施。

关键词:隧道工程;水环境效应;评价指标体系;可持续评价

纵观国内外交通隧道的发展,凸显出一个重要的特征:隧道越建越长,贯穿的水域面积越来越宽。这是经济发展对交通运输提出的必然要求。然而,隧道工程的实施与运营会改变其周围水环境状况,可能会破坏水环境系统,使水环境向着不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因此,需定量地评价隧道工程对其周围水环境的影响,以指导隧道工程建设和保护措施的采用,维持隧道区域水环境的可持续发展[1]。一套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是获得正确评价结果的必然前提。因此,笔者对隧道工程水环境效应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相关研究。

1隧道工程对水环境的影响机理

水环境是指自然界中水形成、分布和转化所处的空间。工程项目的实施会对水环境造成破坏和污染,从而导致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其称为项目水效应。隧道工程的建设实施必然也会对水环境产生一定影响。其影响机理如图1所示。隧道开凿会完全封堵地下水带来巨大压力引发水流通道的转移与变化,打破了地下水渗流场原有的平衡,致使出现断流、涌水等现象。而隧道的不断涌水、断流会使地下水逐渐疏干,水位下降,疏干漏斗扩大,恶化水文地质条件,最终导致洞顶地表河湖泉井枯竭,水环境失去平衡,生态环境破坏。运行期中,隧道的渗漏水流失与车辆排放的危害气体、噪声等污染物质间接地对地下水影响,也会致使水环境的破坏。当水环境受到破坏时,渗漏水将使隧道承受一定的水压力,对隧道产生软化、分割、崩解的作用,引发岩溶地面塌陷等严重影响人类生活、生产的灾害[2]。

2隧道工程水环境效应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原则

隧道工程水环境效应评价指标是度量隧道工程对水环境系统影响的特征参数,是评价该影响的基本尺度和衡量基准。由于水环境系统的复杂性,单一的评价指标往往很难全面地评价隧道工程对水环境系统的影响,因而,需采用一套指标体系从多个角度分析考察隧道工程对水环境系统的影响。而这套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恰当与否将直接决定评价效果的真实性。因此,隧道工程水环境效应的评价指标构建时应遵循以下原则[2,3,4]。

2.1科学性与客观性

指标选择时应结合实际的客观情况,在科学的理论基础上,尽可能全面、完整、准确地反映水环境属性。

2.2系统性与层次性

评价指标应按系统论的观点进行考虑,尽可能确保完整、全面而系统地反映隧道工程水环境效应的整体状况。同时,应以主要和关键因素为重点选择评价指标,并将其关系用简洁明朗的体系表达出来,确保一定层次性,防止指标的遗漏与重复而产生误差。

2.3综合性与具体性

隧道工程对水环境产生多方面影响,在评价时应尽可能综合考虑这些方面选则综合性指标。并针对每个综合指标选择有代表性评价指标作为其下属指标,以达到综合分析与评价的目的。

2.4动态性与静态性

隧道工程因施工条件及行车运行等不确定因素而处于一个动态环境中,其对水环境的影响也必将随着动态环境的不同而变化。因此,在选取指标时,既要选择反映隧道工程水环境效应现状的指标,也要选择能反映隧道工程水环境效应发展趋势的指标,做到动与静结合,以全面反映隧道区域水效应的整体状况。

2.5稳定性与独立性

隧道工程随其所处地区的地质、水文、气象等因素的不同对水环境产生不一样影响,在选择评价指标时,应能体现不同的客观条件,以提高评价指标的适用性。另外,隧道工程对水环境系统影响呈现链式反应,指标间通常存在重叠信息,所以在选择指标时应保持各指标间的独立性,避免指标包含重复信息而产生评价误差。

2.6可操作性与实用性

在实际中,影响隧道工程水环境效应的有些指标数据难以获得或者只能做定性分析,将其作为评价指标会影响隧道水环境效应评价结果的可靠性。因此,在选择时应尽量避免这类指标,选取可通过统计资料整理、抽样调查、典型调查或直接可从有关部门获得数据等具有可操作性与实用性的影响效应作为评价指标。同时,应选取合理数量的评价指标,以使得评价过程简单易行。

3隧道区域水环境效应评价指标体系

3.1评价指标体系框架设计

由隧道工程对水环境系统的影响机理分析可知,隧道工程会给隧道区域的水环境系统带来以下影响:①出现严重的涌排水、渗漏水现象,使得其附近的水体大量流失;②导致水流通道的转移,引起地下水运动方向发生显著变化,从而导致水体的外流与二次污染;③地表岩溶泉出水量减少甚至岩溶泉消失;④水体水质恶化;⑤地下水位下降等。综合来看,隧道工程对水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方面:对水质的影响和对水量的影响。根据前文所述隧道工程水环境效应评价指标的设计原则,将隧道工程环境效应评价分解为两个子准则:水质影响和水量影响。加之,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由于水环境的`破坏与影响会对经济的发展产生制约因素。因此,将经济影响作为其第三个准则。根据具体性原则,又根据其作用机理并借鉴他人的研究成果选择13个影响因素作为其子目标衡量准则。最终,建立了一套由一个总目标,3个准则和13个影响因素构成的隧道工程水环境效应评价指标体系,如图2所示。

3.2评价体系框架论证

根据研究表明,隧道施工过程中水质影响主要为pH、SS、COD、油类等[5]。因此,将水质综合污染指数、地下水矿化度、水体富营养指数作为水质影响准则的3个下属指标。又因不同地区的水环境系统有不同程度的自净功能,为了能消除其差异性,得到普遍适用的结果,也将水环境容量作为水质评价准则的1个下属指标。在水量准则中,单位面积地下水资源量能直观表征系统中现存水量情况。居民生活水源损失率能表明地表水的现存情况,地下水和地表水两者共同构成地区储水情况。因此,将其作为水量准则的下属指标。过境水资源量能补充水资源短缺地区水资源,对其的考虑能够准确体现出该区域的实际水量。由于植被在保持水土、调节气候、净化大气、维持自然界的生态平衡上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植被覆盖率能够很好衡量一个区域水环境保护与利用的情况。生物完整性指数的分析可以确定水环境干扰与生物特性之间的关系,引导政府部门合理规划水环境的利用与开采,为水环境的和谐发展提供参考性价值。它们能间接地反映区域水量状况。因此,将植被覆盖率与生物完整性指数也作为水量准则的子指标。在经济准则中,将水利投资额、生态修复投资额和工农业产值作为其子目标,以全面体现隧道工程的经济收支状况,以促进区域经济的积极发展。同时为了能够清晰地看出该系统的一个系统变化过程,将水环境沉没成本也作为经济准则的一个子指标。

4隧道工程负面水环境效应相关对策

隧道工程的建设对水环境这个庞大系统带来诸方面的负面效应是不可避免的,为了水环境的持续发展,不仅在评价体系上要不断的改革、创新,管理部门也应提出一些措施和政策,为水环境的绿色和谐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和崭新的契机。在我国,水环境被定位为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基石,不仅影响民众的生活和健康,而且还威胁着国民经济的顺利发展。发达国家如日本、美国等,他们针对隧道工程负面水效应从政府方面做出了3方面的努力:①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②协调政府部门间的合作;③建立合理的隧道建设管理模式。借鉴国外的经验,为从根本上改变我国水环境状况,促使水环境走上持续、全面发展的轨道,杨国栋等[6]提出减缓和消除影响的措施主要有:①建设前详细勘察,尽量避开环境敏感点及地质特殊的地带,加强施工渗水、涌水监控;②加强施工机械的养护维修及时对隧道内废油、漏油收集;③尽可能在现场对施工废水做预处理后再排放;④坚持和完善隧道区域水资源开发、环境综合治理法规条例;⑤坚持环境、经济和社会的三效原则,实现可持续发展;⑥加强公众环境教育,提高群众的环保意识与公众参与意识。

5结束语

本文首先分析了隧道工程的水环境的影响机理。紧接着介绍了隧道工程水环境效应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原则。并根据该原则和隧道工程对水环境的影响机理,建立了一套通用型隧道工程水环境效应评价指标体系。经分析论证得出本文中建立的隧道工程水环境效应评价指标体系能较为全面地反映隧道工程水环境效应,为今后的隧道工程水效应评价建立了基础。最后,依据隧道工程的水环境影响机理,为减少隧道工程的负面水环境效应提出了几点措施。在本文中,未对本文设计的隧道水环境效应评价体系进行实例验证,也未对其评价方法进行研究,这将都是笔者以后的研究工作。

[参考文献]

[1]赵庆建.河北省水环境安全评价体系及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技术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

[2]史景革,史彦民.隧道施工对周围水环境影响研究[J].铁道建筑,2013,(5).

[3]李国,杜欣,曾亚武.隧道与地下水环境相互影响分析[J].中国水运(下半月),2008,(9).

[4]师彦武,康绍忠,简艳红.干旱区内陆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对水土环境效应的评价指标体系设计[J].水土保持通报,2003,(3).

[5]蒋红梅,张兰军,丁浩.隧道建设对水环境的影响及其对策[J].公路交通技术,2010,(5).

可持续分析框架 篇3

2009年,二十国集团在匹兹堡峰会上建立起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框架。在过去几年中,这个框架为二十国集团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同时,对这个框架的认识也出现了一些令人关注的偏向。有一种看法认为框架的核心任务就是平衡增长,就是解决所谓全球经济失衡问题。坦率地说,这种看法本身就是片面和不平衡的。

首先,在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三项目标中,强劲增长是前提和基础,也是当前世界经济最迫切的问题。二十国集团当务之急是寻找增长点,扩大全球总需求。即使不平衡的增长,也要好于平衡的衰退。不致力于做大蛋糕而拘泥于如何分蛋糕,是找不到出路的。

其次,在讨论全球经济失衡时,过度强调贸易不平衡、经常帐户不平衡等,把这些表象和市场行为的结果认定为问题的根源,这就有失偏颇。世界经济最根本的不平衡是经济结构的不平衡,经济治理的不平衡,国际规则制定的不平衡,南北发展的不平衡。如果无视这些根本的失衡,不顾经济客观规律,不从自身找原因,一味要求别国干预市场行为、减少出口、升值货币,那是不负责任的表现,是将经济问题政治化,属于心态的失衡。

再者,如果把平衡增长作为二十国集团压倒一切的任务,最可能的后果是造成成员之间相互施压、相互指责,恶化世界主要经济体携手合作的气氛,助长保护主义,影响各国根据本国国情和二十国集团峰会共识,稳步调整经济结构的步伐,最终将损害所有各方的利益。

基于以上所述,中方一直倡导二十国集团各成员发扬同舟共济、合作共赢的伙伴精神,共同致力于实现强劲增长。我们期待二十国集团的宏观经济政策协调能够以一种客观、专业、成熟的方式进行,期待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框架得到全面的理解和贯彻,并且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本文为外交部副部长崔天凯在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举办的“中澳对话:G20与地区倡议”国际会议上的演讲节选,标题为编者所加。)

可持续分析框架 篇4

可持续增长率是指不发新股, 不改变目前经营效率和财务政策条件下其销售所能达到的最大增长率。企业销售增长率成为可持续增长率必须满足下列条件:

1. 企业不打算增发新股, 说明企业只能通过负债或留存收益来筹集资金, 股东权益包括股本、资本公积和留存收益, 在前两项没有增加情况下, 增加股东权益=增加留存收益。

2. 不改变经营效率。企业保持目前获利能力和运营能力, 即企业的销售净利率和总资产周转率两个财务指标维持当前水平。

(1) 销售净利率=净利润率/销售收入, 销售净利率不变, 即销售收入增长10%, 净利润也增长10%。

(2) 总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总资产, 总资产周转率不变, 即销售收入增长10%, 总资产也增长10%。

3. 不改变财务政策。企业保持目前的资本结构政策和股利政策。即企业的权益乘数和留存收益率两个财务指标维持当前水平。

(1) 权益乘数=总资产/股东权益, 权益乘数不变, 即总资产增长10%, 股东权益也增长10%。

(2) 留存收益率=留存收益/净利润, 留存收益率不变, 即净利润率增长10%, 留存收益也增长10%。

如果将销售净利率和留存收益率结合起来, 且维持不变, 即销售收入增长为10%, 净利润增长为10%, 留存收益增长也为10%, 可以推定利润表和利润分配表各项目均增长10%, 利润表及利润分配表处于平衡增长状态。

如果将总资产周转率和权益乘数结合在一起, 且维持不变, 又不增发新股, 即销售收入增长为10%, 总资产增长也为10%, 股东权益也增长为10%, 可以推定资产负债表各项目均增长10%, 资产负债表处于平衡增长状态。

所以, 如果企业处于可持续增长状态, 从财务角度看, 企业的会计报表 (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及利润分配表和现金流量表) 各项目均处于同比例增长, 即处于平衡状态。

二、结合可持续增长率假设条件 (特别是四个财务指标) 来理解可持续增长的计算公式

可持续增长率计算公式有两个, 从适用性看一般是根据期末股东权益来计算可持续增长率。由于财务成本管理教材写得很费解, 现将可持续增长率公式推导如下:

限制销售增长的是资产, 限制资产增长的是资金来源, 在不增发新股条件下, 限制资产增长的是股东权益 (资金) 增长。

可持续增长率=股东权益增长率=增加股东权益/期初股东权益=增加股东权益/ (期末股东权益-增加股东权益)

不增发新股, 增加股东权益=增加留存收益=增加留存收益/ (期末股东权益-增加留存收益)

= (增加留存收益/期末股东权益) /[ (期末股东权益-增加留存收益) /期末股东权益]

=[ (净利润×留存收益率) /期末股东权益]/{1-[ (净利润×留存收益) /期末股东权益]}

={[ (净利润/销售收入) × (销售收入/期末总资产) × (期末总资产/期末股东权益) ]×留存收益率}/{1-[ (净利润/销售收入) × (销售收入/期末总资产) × (期末总资产/期末股东权益) ×留存收益率]}

= (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留存收益率) /[1- (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留存收益率) ]

通过可持续增长率计算公式, 可以看出影响其计算公式的因素, 正是可持续增长假设条件 (主要是四个财务指标) 。所以, 理解可持续增长率假设条件是学好可持续增长率计算和运用分析的前提条件。当然, 有了企业可持续增长率计算公式, 将打破传统的通过报告期和基期两期数据来计算增长率, 只要用报告期一期数据就能计算报告期的可持续增长率。

例:甲公司2010年的主要财务报表数据如下:销售收入10 000万元, 营业利润1 100万元, 利息支出100万元, 税前利润1 000万元, 所得税200万元, 税后净利润800万元, 支付股利400万元, 留存收益400万元, 期末股东权益2 000万元, 期末负债2 000万元, 期末总资产4 000万元。要求:计算甲公司2010年的可持续增长率。

销售净利率=800/10 000=8%;总资产周转率=10 0004 000=2.5 (次) ;权益乘数=4 000/2 000=2;留存收益率=400800=50%;可持续增长率=8%×2.5×2×50%/ (1-8%×2.5×2×50%) =25%。

三、可持续增长率的运用分析

可持续增长率是企业内在增长能力, 而实际增长率是企业本期销售收入相对上年销售收入增长的百分比, 可持续增长率可以作为企业实际发展速度的参照物。如果企业实际增长率长期低于可持续增长率, 说明企业增长不足。对企业长期增长不足造成的危害, 企业高层都有清醒的认识。如果企业实际增长率长期超过可持续增长率, 就得在目前基础上提高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留存收益率和增发股票等五个因素中的一个或几个, 但也不能无限度提高, 如:销售净利率、留存收益率最高不能超过100%, 企业增发股票受到政府严格审批限制, 成熟资本市场企业增发股票也要间隔10-20年。企业高速增长带来的危害和承担的风险, 相对而言, 企业高层认识不足。

企业实际增长率高于可持续增长率, 就得改变目前的经营效率和财务政策, 如何变化, 变化多少, 一般采用因素分析法, 即在企业实际增长率提高的前提下, 假定可持续增长率假设条件 (不增发新股、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留存收益率) 五个因素中四个不变, 采用逻辑推理, 得出剩余一个因素的变化程度。

例:接上例, 假设甲公司2011年计划销售增长率为40%。

1. 若不增发新股, 且保持2010年财务政策和总资产周转率不变, 则销售净利率应达到多少?

第一步, 罗列不变因素: (1) 保持2010年财务政策和总资产周转率, 即权益乘数=2, 留存收益率=50%, 总资产周转率=2.5次; (2) 不发新股, 增加股东权益=增加留存收益=预计销售收入×预计销售净利率×留存收益率。

第二步, 根据上述罗列因素分析关键问题:因为总资产周转率和权益乘数不变, 所以资产负债表处于平衡状态, 利润表及利润分配表不平衡 (因为销售净利率将提高) , 销售净利率可以通过下列公式求解, 增加留存收益=预计销售收入×预计销售净利率×留存收益率。

第三步, 从 (资产负债表) 平衡报表中不变因素向 (利润表及利润分配表) 不平衡报表中不变因素, 逐一利用一次, 且只有一次, 求解过程:

总资产周转率不变, 总资产增长率=销售收入增长率=40%;

权益乘数不变, 股东权益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40%, 所以, 增加股东权益=上年末股东权益×股东权益增长率=2 000×40%=800 (万元) ;

不增发新股, 增加留存收益=增加股东权益=800万元;

留存收益率不变 (等于50%) , 增加留存收益=预计销售收入×销售净利率×留存收益率, 即800=10 000× (1+40%) ×预计销售净利率×50%, 所以, 预计销售净利率=11.43%。

2. 若不增发新股, 且保持2010年财务政策和销售净利率不变, 则总资产周转率应达到多少?

第一步, 罗列不变因素: (1) 保持2010年财务政策和销售净利率不变, 即权益乘数=2, 留存收益率=50%, 销售净利率=8%; (2) 不增发新股, 增加所有者权益=增加留存收益=预计销售收入×预计销售净利率×留存收益率。

第二步, 根据上述罗列因素分析关键问题:因为销售净利率和留存收益率不变, 所以利润表及利润分配表处于平衡状态, 资产负债表不平衡 (因为总资产周转率将提高) , 在销售收入已知下, 只要解出总资产, 便可求解总资产周转率 (销售收入/总资产) 。

第三步, 从 (利润表及利润分配表) 平衡报表中不变因素向 (资产负债表) 不平衡报表中不变因素, 逐一利用一次, 且只有一次, 求解过程:

销售净利率=8%, 留存收益率=50%, 所以, 增加留存收益=预计销售收入×预计销售净利率×留存收益率=10 000× (1+40%) ×8%×50%=560 (万元) ;

不增发新股, 增加股东权益=增加留存收益=560 (万元) , 所以, 年末股东权益=年初股东权益+增加股东权益=2 000+560=2 560 (万元) ;

权益乘数=2, 即年末总资产/年末股东权益=2, 年末总资产=2×2 560=5 120 (万元) , 所以, 总资产周转率=10 000× (1+40%) /5 120=2.73 (次) 。

3. 若保持2010年经营效率和财务政策, 需从外部筹集多少股权资金?

第一步, 罗列不变因素: (1) 保持2010年经营效率, 即销售净利率=8%, 总资产周转率=2.5 (次) ; (2) 财务政策不变, 即权益乘数=2, 留存收益率=50%。

第二步, 根据上述罗列因素分析关键问题:销售净利率和留存收益率不变, 所以利润表及利润分配表处于平衡状态, 资产负债表不平衡 (因为增发新股) , 即增加股东权益≠增加留存收益, 权股资金可以通过下列公式求解, 增加股东权益=增加留存收益+增发权股资金。

第三步, 从 (利润表及利润分配表) 平衡报表中不变因素向 (资产负债表) 不平衡报表中不变因素, 逐一利用一次, 且只有一次, 求解过程:

销售净利率=8%;留存收益率=50%, 所以, 增加留存收益=预计销售收入×预计销售净利率×留存收益率=10 000× (1+40%) ×8%×50%=560 (万元) ;

总资产周转率不变 (等于2.5) , 总资产增长率=销售收入增长率=40%;

权益乘数不变 (等于2) , 股东权益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40%, 增加股东权益=上年末股东权益×股东权益增长率=2 000×40%=800 (万元) , 所以, 增发权股资金=增加股东权益-增加留存收益=800-560=240 (万元) 。

另外, 留存收益率提高分析按销售净利率分析模式, 权益乘数提高分析按总资产周转率分析模式。为了突出重点, 例4和例5省略第一、第二步分析过程, 只保留第三步的求解过程。

4. 若不增发新股, 且保持2010年经营效率和权益乘数不变, 则留存收益率应达到多少?

总资产周转率不变, 总资产增长率=销售收入增长率=40%;

权益乘数不变, 股东权益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40%, 所以, 增加股东权益=上年末股东权益×股东权益增长率=2 000×40%=800 (万元) ;

不增发新股, 增加留存收益=增加股东权益=800 (万元) ;

销售净利率不变 (等于8%) , 增加留存收益=预计销售收入×销售净利率×留存收益率, 即800=10 000× (1+40%) ×8%×留存收益率, 所以, 留存收益率=71.43%。

如果求解股利支付率, 股利支付率=1-留存收益率=1-71.43%=28.57%。

5. 若不增发新股, 且保持2010年经营效率和留存收益率不变, 则权益乘数应达到多少?

销售净利率=8%, 留存收益率=50%, 所以, 增加留存收益=预计销售收入×预计销售净利率×留存收益率=10 000× (1+40%) ×8%×50%=560 (万元) ;

不增发新股, 增加股东权益=增加留存收益=560 (万元) , 所以, 年末股东权益=年初股东权益+增加股东权益=2 000+560=2 560 (万元) ;

总资产周转率不变, 总资产增长率=销售收入增长率=40%, 年末总资产=4 000× (1+40%) =5 600 (万元) , 所以, 权益乘数=总资产/股东权益=5 600/2 560=2.19。

可持续分析框架 篇5

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与土地可持续管理的关系分析

我国人多地少,耕地资源严重不足,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是国家在新时期重要的土地政策,它直接影响土地资源可持续管理的工作进程.建立良好的保障体系是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与土地资源可持续管理的.重要保证.

作 者:仝彩霞 作者单位: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江苏,连云港,222006刊 名: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LANYUNGANG TECHINCAL COLLEGE年,卷(期):200215(1)分类号:F301.2关键词:耕地总量动态平衡 土地可持续管理 保障体系 关系 分析

可持续分析框架 篇6

一、第一受益人面临的风险分析

由于被指定的转让行没有转让的义务,若其拒绝办理转让,可能导致第一受益人的交易无法进行,UCP600中允许开证行作为转让行解决了被指定银行拒绝转让的问题。然而第一受益人一旦选择开证行作为转让行,它将面临商业秘密泄露的风险。众所周知,第一受益人往往是货物供应商即第二受益人和最终买主即开证申请人的中间商,它之所以要求采用可转让信用证方式结算就是想在不占用自身资金的同时切断开证申请人与第二受益人之间的联系,赚取差价。当指定转让行拒绝办理转让,第一受益人转而申请由开证行办理转让时,第一受益人必须将第二受益人、转让后信用证金额、货物单价等信息全部告知开证行,而开证行往往是与开证申请人即最终买主关系密切的往来银行,相关信息很容易泄露给最终买主,从而使第一受益人遭受重大损失。所以当指定行拒绝办理转让时,第一受益人仍应尽量说服该指定行办理转让,或者,要求修改信用证以指定其它银行作为转让行,尽量避免通过开证行办理转让。

二、转让行面临的风险分析

1.寄单风险

UCP600第38条i款规定:“如果第一受益人应提交其自己的发票和汇票(如果有的话),但未能在第一次要求时照办,或第一受益人提交的发票导致了第二受益人的交单中本不存在的不符点,而其未能在第一次要求时修正,转让行有权将从第二受益人处收到的单据照交开证行,并不再对第一受益人承担责任。”尽管在上述两种情况下,转让行有权直接将第二受益人单据寄交开证行,并且不再对第一受益人负责,但实务中第一受益人往往是转让行的重要客户,有的甚至对转让行的利润贡献度很高,转让行若草率的直接寄交第二受益人单据给开证行可能导致第一受益人利益受损,影响银企关系,甚至有丧失重要客户的风险。所以转让行应谨慎对待UCP600第38条i款的规定,尽量要求第一受益人完成换单或改单的工作。若确信第一受益人不准备替换单据,可以将第二受益人单据直接寄交开证行;若第一受益人对于自己换单造成的不符点不再修改,转让行也应该谨慎衡量寄交第一受益人不符点单据和寄交第二受益人单据两种情况所带来的后果,以求最小化自己的风险。

2. 缮制转让条款风险

UCP600第38条g款规定:“已转让信用证需准确转载原证条款,包括保兑(如果有的话),但下列项目除外:信用证金额、规定的任何单价、截止日、交单期限、最迟发运日或发运期间。以上任何一项或全部均可减少或缩短。必须投保的保险比例可以增加、以达到原信用证或本惯例规定的保额……”这一条款的制定明确了转让行在进行信用证转让时可以进行改变的内容。在实务当中,第一受益人可能会提出一些貌似合理但却超出UCP600规定的要求,对此,转让行一定要慎重处理,不能随意接受客户的要求, 否则转让行可能面临处理不当的风险。例如:信用证不允许分批出运, 而第一受益人A要求将信用证转让给第二受益人B和C。A的理由是根据UCP600第31条, 只要B、C两家公司的货物经同一运输工具、同一运输路线, 往同一目的地, 则不会出现分批装运的不符。乍看A的看法似乎有点道理。但是细想,如果B 或C有一方不能及时备货或短装, 必定会造成单据不符,开证行付款就没有保障了。也就是说,不论是B或C,只要一方不能按规定发货,另外一方即使没有瑕疵地执行了信用证, 也会因为别人的单据不符, 使A无法提交相符的单据, 导致自己有收汇风险。这种情况下,如要按客户指示办理转让就会面临收汇风险;如果转让时改动信用证分装条款就会违反UCP600限制变更的条款, 使转让行陷入两难境地。此时,最好联系开证行进行改证以满足第一受益人的要求。

3.融资风险

关于对第一受益人或对第二受益人付款、承兑或议付的问题,笔者认为UCP600的规定仍然没有解决长期存在的争议,以下两种观点可能会继续存在:观点一认为,可转让信用证中开证行授权办理付款、承兑或议付的银行只可能是向第一受益人办理付款、承兑或议付的银行,并不包括向第二受益人办理付款、承兑或议付的银行,因为信用证只可能办理一次付款、承兑或议付,而不可能存在两次性质相同的行为。观点二认为,根据UCP600第38条h款第一受益人可在原信用证项下支取自己发票与第二受益人之间的差价,以及j款规定:“在要求转让时,第一受益人可以要求在信用证转让后的兑用地点,在原信用证的截止日之前(包括截止日),对第二受益人承付或议付。本规定并不损害第一受益人在第38条h款下的权利。”充分表明转让行经开证行授权、在第一受益人明确指示且自己愿意的条件下有权向第二受益人办理付款或议付。换言之,第一种观点认为经过授权的转让行只有权对第一受益人办理付款或议付,且可针对经过替换的发票全额办理,第二种观点认为经过授权的转让行可以对有权凭符合可转让信用证要求的全套单据( 经过替换发票、汇票)向第一受益人支付应得的差价部分,并对第二受益人办理付款或议付。

由上述两种争议观点可以看出,转让行对第一受益人或第二受益人融资存在巨大风险,应谨慎办理。一般而言对第一受益人,如果只针对差额部分, 则在确认第一受益人已换单且更换后的单证相符,同时在开证行资信良好的情况下, 则转让行可以考虑对第一受益人就转让的差额部分进行议付。如果第二受益人也是转让行的客户,转让行应该等到确认第一受益人已换单且更换后的单证相符、开证行资信良好的情况下, 可以考虑在转让给第二受益人的那部分出口货款价值内对第二受益人办理付款、承兑或议付。但一般情况下, 不宜对第二受益人办理付款、承兑或议付。

三、第二受益人面临的风险分析

1.交单风险

根据UCP600第38条i款规定,在可转让信用证下,若第一受益人未及时换单或改单,转让行可将第二受益人提交的单据直接寄往开证行。虽然UCP600上述条款旨在保护没有过错的第二受益人的权益,但根据笔者在转让行面临的风险中的讨论可以推断,转让行为维护其与第一受益人之间的关系,降低风险,往往不会轻易将第二受益人单据直接寄交开证行,即使第一受益人换单产生了不符点。退一步讲,即便转让行直接将第二受益人单据直接寄交开证行,但由于信用证在转让过程中部分条款发生了变化,或者,第一受益人保留拒绝转让行将原可转让信用证的修改内容通知给第二受益人的权利,如果原证被开证行修改,而第二受益人不知道有关修改内容,第二受益人根据变化后或修改后的信用证条款所制作的单据,一般不能做到与转让前开证行的要求完全相符。

2.收款风险

在货物出口后,中间商即第一受益人可能与最终买主即开证申请人联合欺诈,故意不正确换单,造成单证不符,从而导致开证行拒付。在这种情况下,最终买主借机威胁供货商即第二受益人对产品进行降价处理,否则退货,往往会使第二受益人遭受经济损失。同时,转让行通常加列 “先收后支”条款,它可被看成是一个不定时、不定额的“软条款”,因为开证行什么时候付款、付多少,第二受益人并不知道,因而在收款中处于被动的地位。可转让信用证第二受益人的收款风险在UCP500框架下就存在,笔者认为,UCP600实施后,第二受益人的收款风险并不会得到降低。

3.融资困难风险

根据笔者在转让行面临的融资风险中的讨论,转让行是否有权对第二受益人进行付款、承兑或议付仍将存在巨大争议,转让行或出口地银行通常不愿为第二受益人融资。在UCP500框架下,我国的一些银行甚至明文规定,原则上不对可转让信用证的第二受益人进行资金融通。可以预见,在UCP600框架下,第二受益人想从转让行或出口地银行获得融资仍将十分困难。

森林资源可持续利用空间格局分析 篇7

首先, 学界还没有建立一套结构完整、实践指导意义强的资源规划理论, 而现有的理论过于分散化, 无法用于指导资源的实际管理与经营, 对于森林保护的意义不大。其次, 现有的研究模式侧重宏观性调查, 主要是对于问题的定性概述, 而没有深入到定量研究问题, 构建森林资源持续保护的格局和发展模式。再次, 学者们收集到的数据多为一类和二类的调查结果, 还包括少量的专题性图形和数字信息。在实际的规划工作中, 这部分第一手材料并没有被完全利用。采用新式的GIS手段来深化对于森林利用构造的研究, 能够有效整合定性方式和定量方式, 综合考量多重要素, 构建可行性最强的林木发展和利用格局。

2 用于分析的对象

用于格局分析的林区对象, 位于某山地地区的林业局附近, 这一区域的整体面积接近124000m2, 高度约为1000m。林区所在的地区位于寒温带, 气候种类为大陆季风性气候, 年均温在零下2℃, 平均每年降水约为500mm, 降水最集中的月份为7月。这一林区每年可以蒸发掉的水分含量约为1000mm, 无霜期非常短。林区地面的土层性质, 主要为针叶棕色土质, 土层位于落叶松、白桦树和樟子松下面。

3 具体的分析方式

3.1 林木分布的构造

对于树木实际分布情况的调查数据, 来自依据实地调查得到的地形图与林相图。配合相关森林调查数据可以分析出大致的林木分布状态。建立在地理信息系统基础上的技术手段, 可以有效支持林木资源分布构造的描绘工作。从收集的林木地理信息资料库中, 可以还原代表着资源空间构造和树木属性的相关数据, 并以此为依据, 绘制出专门性的林业地图。这些地图, 应当包含优势树木品种的分布情况、树木的年龄分布情况、树木蓄积量等级情况、树木种类分布情况、土层构造情况, 以及地位等级的状态等。这些直观的地图, 可以为调查这一地区树木种类、树木尺寸级别、树木年龄等的构造提供依据, 建立一种可视化的研究模式。

3.2 林木利用的构造

首先, 是适合主要砍伐利用、间歇性抚育砍伐和人工制造更新的森林区域。林木的经营种类, 可以划分为主要砍伐类型、抚育与砍伐并重类型, 以及主要更新保护的类型。依据林木的这些性质, 可以判断出林木对于山坡角度、山坡走向、高度、树木年龄、树木种类和郁闭程度的要求。在软件中建立特定的处理构造, 可以检索那些符合要求的小斑点, 来生成适合主要砍伐类型、抚育与砍伐并重类型, 以及主要更新保护类型的地图层次。

其次, 是保护性的林木作业区域。对于林木资源的保护性采伐区域, 也需要绘制图层。具体而言, 这种绘图方式的依据包括林木年龄与高程之间的关系, 山坡角度与走向之间的关系, 不同作业区域占据优势的树木种类年龄分布状态等。其中, 空间构造的相互关系, 主要是通过叠加林木年龄图层与山坡角度、山坡走向以及高程图层来完成。在绘制图层的过程中, 可以将占据着优势的树木品种划分为不同年龄阶段, 分别计算出这些年龄阶段内树木品种的斑点个数和斑点面积。

最后, 是规划用于主要采伐、抚育和采伐并重, 以及更新种植的林木景观区域。将所得到的每一个图层与代表这些景观区域的图层相互叠加, 同时, 还需要顾及到林道近程与林班近程的实际情况, 为交通通道设置一个600m的缓冲区域。

4 对于结果数据的研究

4.1 格局的现实情况

综合分析占据优势的树木品种、树木年龄的空间构造, 以及蓄积总量的构造数据, 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在整个林区中, 落叶松树种占据着绝对性的优势, 且这种树木自身的连通性很强;占据着第2位优势的树种为白桦树, 这种树木多分布在林地的东部。但是, 白桦树与落叶松的主要差别在于白桦树较为分散, 分布模式为团状和块状, 彼此之间很少连通。

4.2 格局的利用趋势

依据GIS采集到的数据, 并依靠GIS工具的预测性能, 可以绘制出特定时间跨度内林木资源开采的空间构造情况。

5 结语

通过调查森林的基本格局, 发现某林区的少数树种占据着较大的资源比重, 且这些树种的连通性较好。而其它树种多数呈现出分散构造的状态, 缺少连通性, 占据的潜在性质生境也不是很多。这样的现状, 说明林区在生产方面的潜力还没有得到充分挖掘, 林木资源的管理和经营模式也有待改进。因此, 有必要进一步调整林木的基本构造, 优化资源的利用方式, 提升林木利用的科技成分。现代化的管理手段, 有助于维护森林的持续性利用, 为经济进步提供物质性基础。

参考文献

[1] 臧淑英, 祖元刚, 倪红伟.森林资源可持续利用空间格局分析[J].生态学报, 2009 (1)

成都市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分析 篇8

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就是通过各种途径和措施实现土地的合理利用和优化配置, 使有限的城市土地资源持续地满足城市可持续发展和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 即在不断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和城市环境承载力的前提下, 达到城市土地供需的持续平衡, 它不仅指量上的增减平衡, 还包括质的供需平衡。

因此, 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城市土地资源, 是国家经济建设中一项长期而重大的任务。因而, 充分研究城市土地利用现状、制定适合土地利用特点的评价指标体系, 并评价其土地利用状态, 对促进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1 研究区概况

成都市, 简称“蓉”, 别称“锦城”, 位于四川省中部, 素有“天府之国”美誉。现系四川省行政中心、西南科技中心、西南商贸中心、西南金融中心、西部综合交通枢纽、中国率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试点城市、金融对外开放城市、副省级市。成都介于东经102°54'~104°53'、北纬30°05'~31°26'之间, 东西长192km, 南北宽166km, 土地总面积12390km2。成都市建成区平均海拔500m, 锦江、府河、沙河穿流而过。截至2011年9月30日, 成都市常住人口14047625人, 成都市户籍人11426985人, 成都市主城区人口529.5万人, 占人口比例37.7%。

2 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

2.1 评价指标的选取及评价体系的构建

土地可持续利用不仅指生态、经济、社会自身的发展, 而且还包括三者的有机协调与统一。在这一理念指导下, 根据完备性与代表性、科学性、可操作性、独立性、层次性、动态性等基本原则, 构建了成都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表1) 。该指标体系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为土地可持续利用度, 反映土地可持续利用的整体水平;第二层次由生态可支撑性、经济可行性、社会可接受性组成, 分别从生态、经济、社会三个方面来反映成都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状况;第三层次是对第二层次中的三个方面的进一步细分, 指标更为具体, 数据可直接从成都市统计信息网、中国城市年鉴以及城市联合信息网中获得, 其中自然状况指标3个, 社会状况指标4个, 经济指标14个。

2.2 评价模型的构建

本文采用熵值法来对成都市的土地可持续利用情况进行评价, 由于熵值法是一种客观的对指标赋予权重的方法, 因此能够准确的反映所选取的各项指标的差异程度, 从而为综合评价提供依据。一般来说, 相对于指标理想值而言, 指标值变化越快, 得到的指标信息熵就越小, 其效用值越大, 指标权重就越大;反之, 指标权重就越小。

2.2.1 指标权重的确定。

⑴构建指标体系矩阵。设有n项定量评价指标X1, X2, …Xn, 并且已经取得m年参评对象的上述指标的数据的数据Xij (i=1, 2, …m;j=1, 2, …n) 构成了一个由m年样本组成、n项指标所形成的原始数据矩阵P={Xij}。Xij表示第i个样本第j项评价指标的数值。

⑵标准化处理。由于所选的各项指标单位不同, 因此必须对各项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才能进行下一步的计算。数据标准化的方法有很多种, 因为在本文中各指标大部分为正向指标 (个别用负向处理方法) , 所以选用如下的公式对各项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

⑶计算参评指标的熵值:, 其中, k=1/lnm (i=1, 2, 3, …, m;j=1, 2, 3, …, n.)

⑷计算差异系数:dj=1-Ej (j=1, 2, 3, …, n)

⑸确定权重系数:

2.2.2 评价指标分值的计算。

本文将所要研究时段内的各项指标的各年实际值加总作为目标值, 并将各年各项指标值的实际值分别除以目标值, 就可以得到各项指标值在各年的得分情况。

其中, Qij是标准化后所得值, Xij为评价指标的实际值。

根据用熵值法确定了的各指标权重以及评价指标的分值, 通过如下式所示的综合评价模型就可以确定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得分情况:

2.2.3 评价结果。

本文根据成都市统计信息网、城市联合信息网以及全国城市统计年鉴上所载的数据, 得到2001~2005年成都市关于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各项指标的原始数值。利用前文所提到的熵值法计算评价指标权重的方法, 可以得到成都市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各指标的权重, 结合综合评价模型, 得出成都市土

3 评价结果分析

3.1 准则层综合得分分析

2006年间, 社会可接受性的综合评分最高, 经济可行性居中, 生态可支撑性最次。

从2007年开始, 经济可行性开始大力发展, 越过社会可接受性, 并在2007年至2010年间保持综合评分最高。说明成都经济发展势头良好, 可继续保持。

成都市的生态可支撑性, 在2006~2010年间一直处于低位, 并与经济可行性以及社会可接受性拉开了较大距离, 说明了成都市在土地可持续利用中, 对于生态方面的建设投入较少, 对绿地规划等方面不够重视, 人居生活环境不够理想。

3.2 土地可持续利用水平分析

在2006~2010这5年间, 成都市的土地可持续利用水平总体呈上升态势, 土地的总体质量在不断提高。经济可行性和社会可接受性这两个因素是促使土地可持续利用提升的主要原因。但由于受到环境可支撑性这一因素的制约, 土地可持续利用水平的发展比较缓慢。这表明了成都市在城市可持续利用程度方面还有非常大的空间和潜力, 要求成都市在城市土地的可持续利用中, 必须更加注重环境保护, 降低经济和社会发展对生态环境系统的耗费, 以促进生态可支撑性、经济可行性和社会可接受性的协调统一。

4 对策与建议

一是确定土地可持续利用目标。在编制新一轮的土地利用规划时明确提出土地可持续利用目标, 在进行土地利用过程中逐渐向这个方向靠拢。同时, 合理确定城市用地规模, 控制用地规模过度膨胀。二是继续加大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力度, 逐步改善城市环境。继续扩大城市园林绿地面积, 提高建成区绿化覆盖率, 向生态园林城市发展。在开发土地资源的过程中, 应避免重视经济利益, 忽视生态效益, 掠夺式开发土地资源的方式, 避免造成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三是保持社会建设方面的投入, 保证土地结构的合理利用。成都市的社会可接受性方面通过合理调整, 可以继续保证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四是大力发展城市经济。成都市应该结合自身社会经济的具体发展情况, 增大投入, 促使本地区朝可持续利用方向继续发展。

摘要: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目标应该是达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从生态可支撑性、经济可行性和社会可接受性三个方面, 选取了11个指标, 构建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熵值法计算出用于衡量成都市土地可持续利用水平的各项指标的权重, 进而借助综合评价模型得出成都市2006~2010年间的土地可持续利用水平总体评分。最后根据各准则层的综合评分提出成都市土地可持续利用水平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土地可持续利用,成都市,熵值法

参考文献

[1]于开芹, 殷琪, 李新举, 等, 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方法研究[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 2003, 34 (4) :527-531.

[2]张忠根, 应风其, 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估:理论、方法与应用[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3.

[3]陶志红, 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几个基本问题的探讨[J].中国土地科学, 2000, 14 (5) :1-5.

[4]许学强, 张俊军, 广州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评价[J].地理学报, 2001, 56 (1) :54-63.

[5]张卫民, 基于熵值法的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模型[J].厦门大学学报, 2004, (2) :109-115.

可持续分析框架 篇9

财务报表分析对于企业投资者、债权人以及内部管理者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信息, 传统的财务报表分析多从静态角度出发, 注重评价企业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等, 但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这是明显不够充分的, 企业的价值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未来的获利能力, 来源于收入、股利、利润等的未来增长。增强企业的偿债、营运或者获利能力, 都是为了提高企业的增长能力, 即可持续发展能力, 增长能力是企业综合实力的体现, 要全面衡量一个企业的价值和实力, 就不能单从静态角度分析其财务报表所反映出的经营情况, 而应该从动态角度评价企业的增长能力, 即可持续性。本文选取医药行业的上市公司宏康公司作为分析对象, 从可持续性角度对企业财务状况进行分析, 并对宏康公司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及建议。

二、宏康公司概况

宏康药业集团创建于1996年, 是一家横跨现代中药制剂、中药配方颗粒、化学合成药、生物技术药、医疗器械、互联网医疗等诸多领域的高科技医药健康产业集团。宏康公司立足大健康领域, 以研发精药、生产良药为基础, 合理拓展产业布局, 以开拓进取的态度力求将企业发展成为中国制药企业的翘楚, 公司于2009年上市, 凭借强劲实力, 市值迅速攀升, 如今已发展成为中国医药制造业百强企业。

三、宏康公司基本财务指标分析

(一) 宏康公司偿债能力分析。

由宏康公司年报显示, 宏康公司近三年流动比率一直控制在3左右, 比整个药品行业的均值1.8要高出很多, 这说明宏康公司的债务偿还能力较高, 但宏康公司所处的医药行业营业周期较长, 流动比率本身较高, 因此还需引入其他指标综合分析, 从宏康公司近三年的速动比率指标, 均值基本达到2.5左右, 远高于行业均值1.31, 现金比率也高于行业均值0.29, 这说明企业即时支付债务的能力较高。综合来看, 宏康公司的短期偿债能力在同行业中还是较高的, 这也是跟宏康公司投资项目资金多来源于企业内部而非外部借款相吻合的。

再对其长期偿债能力进行分析, 从年报数据可知, 宏康公司的利息保障倍数为负值, 这是由近三年利息收入高于利息费用导致的, 企业账面现金过剩, 这跟宏康公司的应收账款规模较小相对应。宏康公司近三年资产负债率稳定在0.23左右, 行业的平均值为0.39, 从数据来看宏康公司的长期偿债能力较强。

(二) 宏康公司扩张能力分析。

企业成长能力反映企业的长远扩展能力、未来生产经营实力, 这些都决定了一个企业是否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净资产增长率体现企业资本规模的扩张发展速度, 由经验可得, 持续高于20%的增长率则说明企业持续创造高利润的能力很强, 近三年报表显示宏康公司的净资产增长率平均值高达30%以上, 由此可以看出宏康公司的扩张能力较强, 但也可以发现其净资产增长率、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都在逐渐下降, 说明企业的扩张势头已不如从前, 发展开始减速。

(三) 宏康公司营运能力分析。

企业的营运能力反映了企业营运资产的效率与效益, 只有现阶段的营运正常高效, 公司的未来成长才会强劲, 从宏康公司财务报表显示的近三年的营运能力指标来看, 应收账款和存货的周转效率虽然都较好, 但数值却在逐年下降, 这说明宏康公司营运发展达到了一个较高水平后有所停滞或减缓, 这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值得公司管理人员纠察原因, 以便及时调整发展战略。

(四) 宏康公司盈利能力分析。

企业的盈利能力和企业的成长性密切相关, 只有企业的获利能力足够强, 才能不断地收获利润, 才有持续性可言。宏康公司所处的医药行业从属于制造业, 毛利率是衡量其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 报表数据显示宏康公司近三年的营业毛利率平均只有20%左右, 而整个医药行业却高达35%以上, 且宏康公司毛利率、净利润增长率和销售净利率都呈下降趋势, 这说明宏康公司虽然还在不断发展, 但已成下降趋势。

四、宏康公司可持续增长分析

(一) 宏康公司可持续增长率分析。

可持续增长率衡量企业利用经济杠杆能够获取的持续增长效果, 是指企业保持目前经营效率和财务政策的条件下, 企业能够实现的增长速度。其数值越大, 意味着企业的未来利润增长速度越快, 反之则越慢。下表1为宏康公司近三年可持续增长率的计算结果。 (表1)

由表1数据可以看出, 宏康公司近三年来的实际增长率远远高于公司可持续增长率, 表面上看这是公司发展快速有效的有力证明, 但其实这背后隐藏着巨大的风险, 这是因为可持续增长率计算公式中的净资产收益率可以按杜邦财务分析体系分解为利润率、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的乘积, 这就可以得出一个企业的可持续增长率是由决定其盈利能力的利润率, 决定其运营能力的资产周转率以及决定其负债程度的权益乘数共同影响的, 一旦一方面经营不善, 便会制约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现阶段宏康公司的实际增长率远远高于其可持续增长率, 从表面上看这是宏康公司发展顺利有效的印证, 但是超长增长是改变财务比率的结果, 而不是持续当前状态的结果, 企业很难做到每年都提高杜邦分析体系中的每个经济指标, 因此超常增长很难长期持续下去。如果未来某一年或连续几年, 宏康公司经营不善导致公式中的任一或者多个指标数值下降, 则企业的实际增长率就会下降到可持续增长率之下, 超常增长过后经常伴随着低潮的到来, 对此企业要做好战略部署和调整, 如果经营者不愿意面对低潮到来的现实, 继续盲目冲刺, 企业现金周转以及债务危机很快就会到来。

实际上, 一个理智的企业在增长问题上并没有太多回旋余地, 尤其从长期来看更是如此。由于发展过快而陷入危机甚至破产的企业大量存在, 不当的增长速度足以毁掉一个本来发展良好的企业。宏康公司实际增长率虽高, 但是从近三年的走势来看, 增长势头已经逐渐下降, 公司的管理者应该积极找寻原因, 从内外部环境分析企业当前的战略部署, 及时根据市场环境及企业自身特点调整战略方针, 以应对随时可能出现的风险危机, 维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 宏康公司可持续增长战略分析。

如前所述, 企业的可持续增长受到利润率、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和股利支付率的影响。其中利润率和资产周转率是企业经营绩效的综合体现, 而权益乘数和股利支付率分别体现了企业的融资政策和股利政策, 反映了企业财务战略的成效。企业的综合实力与承担风险的能力或意愿, 决定了企业的增长速度。因此, 如果企业要改变增长速度, 就必须通过改变企业的经营战略和财务战略来完成。换句话说, 企业要想实现预定的可持续增长目标, 就必须适当运用正确的经营战略和财务战略。

1、宏康公司可持续经营战略分析。

企业可以通过提高产品的获利能力, 即通过提高利润率来达到提高可持续增长率的目的, 也可以通过提高自身的资产运营能力, 来实现可持续增长。结合宏康公司制药行业的特点以及宏康公司现阶段发展概况, 本文给出以下几点经营战略建议:

(1) 控制产品的价格和成本的基础上逐步扩展公司产品种类以及业务范围, 分散经营风险, 将低成本战略与差异化战略组合应用, 在获得较高的利润率的同时保持较高的资产周转率。

(2) 以满足客户需求为目标, 以建立良好的产业生态链为保障, 围绕现有产品产销及质量控制, 建立适应行业变化发展的营销体系。

(3) 细化企业内部管理, 提升品牌影响力, 确保企业平稳运行。

(4) 持续进行新品的研发投入, 以创新药物引领企业未来发展。

(5) 开展以提升企业竞争能力和盈利能力的并购研究, 利用资本平台, 推进企业快速发展。

2、宏康公司可持续财务战略分析。

企业的资本结构选择和股利政策是其增长战略的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当企业的可持续增长率目标高于实际增长率时, 企业将面临资金短缺问题。相反, 则会造成资金多余滞留利用率低下的问题。企业可以运用适当的财务战略提高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水平。从前面数据分析中不难发现, 宏康公司作为一个医药行业位于成长期快速发展中的企业, 面临着公司实际增长率与可持续增长率差异过大的问题, 而从长期来看, 这势必会使公司的资本结构失去稳定性, 其财务杠杆可能会有逐渐恶化的趋势, 公司会由于发展过快陷入危机甚至破产。如何缩小两者之间的差距, 选择适当的发展速度是宏康公司当下应解决的财务战略问题。本文根据宏康公司自身发展特点以及其当下的财务战略, 给出以下几点财务策略上的建议:

(1) 提高企业财务杠杆, 增加企业权益资本。从年报资料分析来看, 宏康公司自上市以来进行的大规模投资项目, 募集资金多来源于企业内部, 很少从外部借款, 这虽然体现了宏康公司管理者注重对风险的控制, 但是在风险可控的基础上适当的增加短期及长期负债, 运用财务杠杆提高负债融资, 能够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充裕的资金, 从而扩大投资, 增加利润。与负债融资一样, 如果企业愿意并且能够在金融市场上增发股票, 那就能够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充足资金, 发行股票是缩小实际增长率和可持续增长率有效的措施。

(2) 调整收益留存水平, 稳定企业股利政策。稳定的股利政策能够给予投资者对公司投资的信心, 是公司经营良好的信号, 也是公司可持续发展不可缺少的要素, 公司下降收益留存率可能将影响到可持续增长率的下降, 但同时也使得实际增长率下降, 这两个比率的差异会逐渐缩小, 使公司的发展速度回归稳定的局面。

(3) 维持并提高公司存货及应收账款周转水平。存货和应收账款周转水平较低会使处于成长期快速增长的公司资金短缺, 从而限制公司未来的投资和可持续发展。宏康公司在快速增长的情况下, 市场占有率相比同行业排行前列的大公司有待于进一步提升。公司应根据市场状况制定生产规模, 不能盲目生产, 需要进一步拓展销售途径, 加大销售投入, 降低存货的资金占有量。宏康公司应改良营销策略, 提升品牌的认知度, 扩大销售量的同时保证企业应收账款的数量规模不能过大, 维持现有的运营能力并不断提升公司效益。

(4) 优化企业投资前景, 降低企业股利支付率。股利支付率有一个为零的下线, 这种战略实质是利用企业内部产生的资金, 降低企业所需资金的资本成本, 在投资者对企业发展前景看好的情况下, 采取降低股利支付率是一个好办法, 因此适时根据国家以及行业政策趋势, 选择优质的投资项目, 增强投资者对公司的信心, 提高公司收益留存率、降低股利支付率就能够提高公司的可持续增长率, 有效缩小了实际增长率和可持续增长率之间的差异。

五、结语

企业的可持续性是从动态角度对财务报表数据分析得来的指标, 它与杜邦财务分析体系密切相关, 是企业盈利、偿债营运能力的综合体现, 结合企业的实际增长率, 可以判断衡量企业现阶段的发展速度, 及时提醒管理者调整发展战略, 避免因为发展过快或过慢导致企业亏损甚至破产, 本文只是选择了医药行业中的宏康公司作为分析对象, 难免有所局限, 期待更多的同行能关注企业的可持续性分析, 为市场经济中各行各业的企业发展提供更多有利的帮助。

参考文献

[1]胡玉明.财务报表分析[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12.

[2]谷茂春.xxx公司基于财务分析的可持续增长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

[3]黄珊珊.从财务报表分析看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J].经济论丛, 2013.7.

可持续分析框架 篇10

森林抚育是培育和利用森林的主要方式, 抚育采伐和主伐更新是其中的重要内容。而在日常采伐活动中人们由于种种原因并没有遵循科学的抚育方式, 使得森林资源没有得到可持续的利用, 也没办法获得更高的效益, 这让人类资源紧缺的问题更加显而易见。

抚育间伐能维护森林的多功能性, 涵养水源, 获得更多的林副产品, 同时缩短林木培育期, 提高林木质量, 更能增强林木抗逆性, 使森林获得多种效益。不同的主伐更新方式也在获取木材的同时确保了森利可持续利用的要求。相反, 如果不进行科学的抚育, 森林的利用率会大大降低, 而且林木质量不能大量达到相应的要求。所以进行森林抚育对森林可持续经营具有重要的意义。

2 间伐的技术措施

2.1 间伐方式的选择

抚育采伐也叫抚育间伐, 以培育森林为主, 有严格选木要求, 所间伐相对于主伐, 更为繁杂。抚育间伐有透光伐、疏伐、卫生伐等, 而根据不同的环境及林龄状况进行选择方式也显得尤为重要。透光伐多在幼龄时进行, 清除影响目的树种生长的非目的树种或其它植物, 包括一些质量低劣的林木, 因为这个阶段是林分生长的关键时期, 透光伐可以为林分争取更好的生长环境。透光伐包括全面抚育、团状抚育、带状抚育等几种实施办法, 可根据林分生长状况及当地的经济交通等方面确定方案。而疏伐有上层 (伐掉优势木中有缺点的林木) 、下层 (多伐除下层劣势木) 、综合 (上下结合) 、机械、景观等疏伐方法, 多在中壮龄阶段进行, 林分郁闭后, 根据林木生长状况进行分级, 砍除分叉木, 折顶木等生长状况比较差的林木, 保留优良木及对生态物种多样性有利的树种和各种草本灌木, 在人物力和经济允许的情况下多用综合疏伐法。而卫生伐是在林分生长期间出现病虫害、风倒、火灾等各种时候进行, 保证林分卫生状况, 使林分有个良好的生长环境。

2.2 间伐的应用与原则

在整个抚育间伐的工作中, 要遵循砍小留大, 砍坏留好, 砍密留稀, 保持森林生态平衡等原则。可以通过林分生长量下降期, 林木分化程度, 林分直径离散度树冠大小, 林分外貌和经济条件确定是否可以开始抚育。采伐过程管理者根据当地的地形交通状况, 并对比相似情况的林分, 结合自身经验, 综合对抚育工作做一个完整可实施的方案, 并对工作进行时遇到的问题与困难结合实时状况灵活的解决。

2.3 间伐的影响

我国大部分天然林均是由多种林木组成的混交林, 抚育间伐通过调整树种的组成, 可以保证目的树种的生长。在天然幼林中通过调控林分密度满足苗木的营养面积, 除去劣木提高林木整体质量, 促进林木生长, 大大缩短了培育期, 能更快的进行主伐获取木材。同时使整个森林的卫生状况更加良好, 森林多种效益得到发挥, 从而在一定意义上使森林得到可持续性的生长利用。

3 主伐更新的方法

3.1 主伐更新的结合应用

主伐是以获取苗木为最终目的, 跟间伐的区别是一般不存在选木问题, 然而产生的采伐迹地的更新是一个急需考虑的问题, 所以主伐之后必须更新, 主伐与更新工作可以综合起来一同考虑进行, 以达到森林的可持续经营发展。择伐、渐伐和皆伐是主伐的3种不同方式, 择伐是异龄林常用的采伐方式, 在相对短的时间内无限期的重复的伐除最老或最大径阶的成熟林木, 择伐多分为群状或单株进行, 采伐单块面积相对较小, 但在其过程中可相对控制面积, 从而使此法不只适用于极耐阴的树种进行林下更新, 同时也能促进喜光树种的生长。而同龄林中常采用的主伐方式是渐伐和皆伐, 渐伐可以看做采伐更新同步进行, 在成熟木的庇护下促进林分更新, 渐伐中的第一第二步, 预备伐和下种伐可看做是促进种子成熟天然或人工促进下种, 伐去部分成熟木使林分结实率更高, 也使种子有个良好的生长环境, 接下来再进行受光伐将部分成熟木伐去使幼苗获得足够光热条件迅速生长, 最后待更新苗木能自由生长后伐掉所有庇护成熟木, 也称终伐。皆伐, 顾名思义, 一次大面积采伐成熟木, 虽然可分带状进行, 但对环境的影响依然是最大的。在采伐之后要考虑到怎样去更新迹地, 更新方式有人工更新、人工促进天然更新、天然更新等方式, 人工更新自然是最快的, 可多考虑到经济、交通、人力的限制, 并不是所有的林分都能进行人工更新。我国大部分人工用材林多以皆伐方式获取木材并进行人工植苗更新, 例如南方杉木林。渐伐本身在采伐过程就配合人工促进天然下种进行迹地更新, 使森林可持续性经营得到有力的保障。每次择伐之后也应紧接着配合更新, 可根据林分特点采用更新方式, 保障林分处于异龄状态。总之, 主伐要紧密配合林分更新, 以保障林木生长, 不仅重视收获木材的采伐, 更要把更新工作当做一项重要的责任。

3.2 主伐更新的作用

主伐更新在达到利用木材的同时, 使林木得到一定的恢复更新, 给新林分营造良好的环境。特别是用材林, 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采伐迹地的立地环境得到再利用, 更长远的保障森林给人们带来的效益。“前人栽树, 后人乘凉”, 给子孙后代谋福利, 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 也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构成威胁。

4 保障措施

4.1 政策

政策支持是必不可少的, 分区施策, 分类经营。根据不同地区政府部门可以以不同的政策去支持和督促森林抚育。从1986年限额采伐制度执行之后, 取得很大的成效, 而基层领导更应以当地的林业状况等综合因素考虑, 进一步落实领导保护发展森林责任制, 将森林采伐与更新紧密结合, 督促加快更新。以法治林, 对滥砍滥伐, 破坏森林资源, 超限额采伐的违法犯罪行为, 依法严肃处理。同时在经济上支持国家林业的建设, 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 扩大国有林业企业规模, 努力完善林业产业链。并在基层进行森林防火知识, 森林法等的宣传工作, 使人民群众逐步重视起来, 让全民参与到森林资源保护, 加强林业建设的工作中来。与此同时, 一并将林业的生产效益和产值提升起来。

4.2 技术指导和组织动员

基层工作者对森林的经营管理多从自身经验出发, 并没有一定的技术依据, 所以林业部门应针对性的派遣林业从业技术人员下基层进行指导工作, 特别是采伐更新的工作, 将林业科技运用到实处, 从民众长远利益考虑。同时组织动员基层工作者学习了解基本的林业政策和经营管理的相关注意事项。

4.3 监督

政策实施以后同时需要基层部门进行监督工作, 合理协调和分配采伐限额之后, 对采伐额度进行严格审查, 坚决杜绝有法不施, 执法不严。实行政府协调和市场调控, 从另一个角度监督林业发展, 并保持对资金投入的监督, 使国家扶持资金用到刀刃上。

5 结语

森林保护不等于禁伐, 采伐是“发展”, 抚育是“持续”, 因此要协调持续和发展的关系, 解决利益间的矛盾。加强森林抚育工作的落实实施, 坚持森林可持续经营, 从人类更长远的利益出发, 协调当代人与后代人的需求关系, 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全面发展林业的多样性, 提升林木的质和量, 加强林木更新工作, 这样才能使后代人“取之不尽, 用之不竭”。

摘要:指出了森林系统的供给能力与森林系统的完善程度有着极其重要的相关性, 而森林抚育的目的主要是提高木材质量和发挥森林的多功能性。基于此, 探讨了间伐、主伐的技术措施, 以期为科学抚育森林提供参考。

关键词:可持续,抚育采伐,主伐更新

参考文献

[1]陈祥伟, 胡海波.林学概论[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5 (3) :243~274.

[2]兆赖之.育林学[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4 (8) :76~87.

可持续分析框架 篇11

[关键词]出版企业;财务视角;可持续增长;财务管理

[作者简介]张白鸽,河南职业技术学院。

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提高出版企业可持续能力,加强出版企业的财务管理成为企业经营的重要工作内容。通过加强出版企业的财务管理,做好全面的财务预算、决策和控制工作,不断调整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提升企业在整个行业的核心竞争力,成为出版企业的重要发展趋势和方向。本文将从财务视角的角度分析影响出版行业可持续增长能力的财务指标,探究不断提升出版企业财务管理成效的方法,增强企业的可持续增长能力。

一、影响出版企业可持续增长能力的财务指标

影响出版企业可持续增长能力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从财务角度分析,出版企业可持续增长能力的影响因素包括企业的营运能力、盈利能力以及偿债能力等。从出版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角度,对影响企业可持续增长能力的因素进行细化,可以得到以下具体的财务指标:净资产收益率、主营业务利润率、销售毛利率、销售净利率、应收账款周转率、资产负债率、总资产周转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全部资产现金回收比率、销售现金比率、总资产增长率等。其中适度指标主要有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其他指标为正向的指标体系。

为了对出版企业可持续增长能力的具体影响指标和影响效果进行分析,我们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回归分析法对某出版传媒集团相应的财务数据资料进行分析。在分析过程中为了方便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以资本积累率、销售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等指标来衡量出版企业的成长能力;以应收账款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等指标衡量出版企业的营运能力。通过对这两组指标进行实证分析得到这些指标与出版企业可持续增长能力之间的相关系数是0.8,即这些指标对于出版企业可持续增长能力的影响是正向的。以企业的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和资产负债率等指标来衡量上市公司的偿债能力,实证分析得到这些指标与出版企业可持续增长能力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78,也就是说出版企业的可持续增长能力与出版企业的偿债能力正相关。以企业的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净利率、净资产净利率以及利润增长率等指标来衡量公司的盈利能力,实证分析得到出版企业的可持续正常能力和公司的盈利能力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综上所述,我们可以了解到,影响出版企业可持续增长的主要财务因素包括公司的营运能力、偿债能力、成长能力和盈利能力等。

因此,为了能够充分发挥财务管理在出版企业可持续增长方面的作用,出版企业管理层就应针对影响可持续增长能力的因素以及各因素下的指标对出版企业展开全面的财务预算、决策、控制和管理。

二、提升出版企业可持续增长能力的财务策略

1. 提升财务能力的综合财务策略分析

在提升财务能力的综合财务策略分析中,我们需要采用多元线性判定模型。多元线性判定模型由美国纽约大学的教授爱德华·阿尔曼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提出,是一个经验模型,根据大量破产企业的财务报表,用统计方法建立。它对5个财务比率分别给出一定的权数,计算其加权平均值,这个值称为Z值。

Z=0.012x1+0.014x2+0.033x3+0.006x4+0.999x5

其中, x1=营运资金÷资产总额×100; x2=留存收益÷资产总额×100; x3=息税前利润÷资产总额×100;x4=股份市值×负债账面价值总额×100 ;x5=产销售收入×资产总额。

该模型通过5个变量将反映企业偿债能力的指标(x1,x4)、获利能力指标(x2,x3)以及营运能力指标(x5)有机联系起来,进行综合分析之后预测企业风险,较之单变量预警模型更为科学。一般来说,Z值越低,企业越有可能发生破产。若 Z≥2.675,则表明企业的财务状况良好,发生破产的可能性较小;若Z≤1.81,则企业存在很大的破产危险;若1.81

通过对某出版传媒集团的可持续增长能力的Z值分析可以得到,出版企业的可持续增长能力受到出版企业营运能力影响的程度为35.78%,受到盈利能力影响的程度为32.23%,受到成长能力影响的程度为22.64%,受到偿债能力影响的程度最小为9.35%。因此可以得到出版企业的营运能力、盈利能力、成长能力和偿债能力是影响出版企业的主要影响因素,其中营运能力反映了出版企业综合调度各项资源,进行资源优化配置和管理的效果。盈利能力反映了出版企业在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是出版企业生存和不断发展的基础。成长能力反映了出版企业的发展性和成长性,是影响出版企业可持续增长能力相对比较重要的一个因素。偿债能力反映了出版企业现金支付和债务偿还的能力,是出版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能力的直接体现,在出版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出版企业的可持续增长能力和上面的各项指标之间均存在正相关关系,因此,提高出版企业可持续增长能力的主要财务策略应是采取适当的措施对上述因素进行提升,实现上述因素综合效率的最大化。

2. 出版企业可持续增长能力的财务策略分析

通过上面的分析和研究我们得知,出版企业应从营运能力、盈利能力、成长能力和偿债能力等角度不断提升出版企业的可持续增长能力。

(1)提升营运能力。出版企业可持续增长能力和出版企业营运能力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即出版企业的总资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出版企业可持续增长能力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因此,出版企业应进一步做好总资产和应收账款的管理,并对出版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方法和策略进行合理调整,确保出版企业能够及时回收应收账款,合理确定收款费用和收益之间的平衡关系,做好坏账的计提和管理,从而提升出版企业的营运能力。

(2)提升盈利能力。出版企业的可持续增长能力和出版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主营业务利润率、销售净利率、全部资产现金回收率、销售现金比率等指标成正相关关系,因此,为了提升出版企业的盈利能力,出版企业也应做好销售成本和费用的合理预算,确保公司能够保持市场份额。或者在开拓新市场的情况下,不断降低销售的成本费用,提升销售净利率。总之,市场营销和销售成本预算、控制对于提升出版企业的盈利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出版企业应做好市场开拓和成本预算、控制工作。

(3)提升出版企业成长能力。由于出版企业的可持续增长能力和出版企业成长能力(主要体现在出版企业的总资产增长率、资本保值增值率和利润增长率等)存在正相关关系,因此,充分利用出版企业内外部资源促进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合理的控制出版企业的成本费用提升利润增长率,对于提升出版企业的可持续增长能力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4)提升偿债能力。出版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等各项指标和出版企业的可持续增长能力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因此,出版企业为了能够有效的保证其偿债能力,应该在保持现有能力的基础上,对出版企业资本结构进行合理调整,确保出版企业保持适当的资产负债率。同时加强出版企业的流动资产以及速动资产的管理,确保出版企业有足够的资金用于偿还到期的债务。

总之,对出版企业加强财务管理,能够对出版企业的运营能力、盈利能力、成长能力和偿债能力进行有效改善,从总体上强化出版企业的可持续增长能力,提升出版企业的成长力。

参考文献:

[1]孙牧.担当先进文化传播使命,积极推动中国出版“走出去”——中国出版集团公司“十一五”期间版权输出增长13倍[J].出版广角,2011(4).

[2]王玉春,花贵如.从财务视角审视上市公司可持续增长:来自信息技术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J].会计研究,2007(2).

[3]彭博.基于因子分析法的企业财务可持续增长实证研究:以纺织业上市公司为例[J].财会通讯,2011(3)5.

可持续分析框架 篇12

1 土地可持续利用现状分析

1.1 土地整理工作已经在全国开展起来。

我国土地整理工作近年来在各地广泛兴起。从目前来看, 迄今全国已有二十余个省、区、市由点到面逐步开展起来, 400多个县 (市) 土地整理形成了一定规模。目前, 我国土地整理的重点在农村。土地整理的基本形式有两种, 一种是综合整治, 即对畸零不整的农田、废弃地、零星分散的村庄等, 按照统一规划, 同步实施田、水、路、林、村的综合整治;另一种是专项整理, 即本着先易后难、重点突破的原则, 对其中的某一项或几项进行专项整治。

1.2 土地工作在国内已经有过成功经验。

尽管土地整理工作尚处在起步阶段, 但各地已出现了一些好典型, 探索出许多好经验, 形成了多种模式。

以上海市为代表。实行“三个集中”, 即按照规划, 逐步做到农民住宅向中心村和小集镇集中, 乡镇企业向工业园区集中, 农田向规模经营集中。

广东、海南为代表。通过招商引资实施农地整理, 发展庄园农业。从全国看, 土地整理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各地发展不平衡。一些地方对土地整理的重要意义和整理潜力认识不足, 态度消极, 在用地上重外延扩展、轻内涵挖潜的观念没有改变。二是土地整理的投入不足。目前尚没有建立起资金的良性循环机制, 加之土地整理投入大、周期长, 农业比较效益低, 致使许多地方不愿增加土地整理的资金投入。三是政策、法规不配套, 难以调动、规范社会各方面参与土地整理工作。四是基础工作尚待加强。土地整理资源的潜力尚待调查摸清, 整理规划尚未全面展开。以上问题影响到土地整理工作向深度和广度上进一步发展。

山东、湖北、安徽、河北、上海、天津等省 (市) 结合农民住宅建设迁村并点, 重点开展村庄土地整理。主要有四种方式: (1) 以城镇建设为依托, 农村居民点向城镇集中; (2) 将零星分散的自然村合并为相对集中的中心村, 减少自然村的数量; (3) 对原有比较集中的村庄, 本着调整、挖潜的原则, 重新规划, 增加安置新的住户或缩减村庄占地面积; (4) 在丘岗荒山规划建设农民新村, 分期分批搬迁, 将平原旧宅基复垦成耕地。

以江苏省苏南地区、浙江省湖州市为代表。结合农田基本建设, 重点开展对农田的整理。包括平坟填沟, 旧宅基、各类废弃土地复垦, 经统一平整土地后, 格田成方, 道路、沟渠、林网配套, 建成了适应农业现代化的高标准农田。

以山东省五莲地区为代表, 在一个小流域内对山、水、林、田、路、村统一规划, 实行综合整理。

以河北省邢台市为代表。通过采取行政措施下达“圈城令”、“圈村令”, 控制住城、镇、村外延, 同时, 运用经济手段将社会力量调动到对城、镇、村内部土地的整理上来, 做到十年建设不出城、不出村, 有效地减少了城乡建设发展占用耕地。

以安徽省六安地区为代表。实行“八位一体”工程, 即田、林、路、渠、宅、塘、坟、高效农业八位一体综合治理。

2 土地可持续利用趋势分析

2.1 坚持土地利用战略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明确了规划的指导原则, 并根据我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和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提出了规划期内努力实现的土地利用规划目标, 明确了规划的主要任务。首先, 坚持在保护中利用土地。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 保障粮食和基本农产品安全。严格保护基础性生态用地和景观用地。大力推进国土资源综合整治, 创建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 确保土地资源长远和可持续利用。其次, 坚持协调利用土地。协调各类各业各区域用地矛盾, 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 合理引导人口和产业集聚, 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发展进程, 促进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第三, 坚持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转变土地利用方式, 加快各类各业各区域用地由外延扩张向内涵挖潜、由粗放低效向集约高效转变, 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和土地利用效益, 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2.2 以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特别是建设用地为核心, 切实转变粗放用地方式

有效控制建设用地总量和新增建设用地增长的规模和速度, 积极盘活存量建设用地。优化城乡用地结构与布局, 严格划定城乡建设用地扩展边界, 控制建设用地无序扩张。科学合理有序推进填海造地, 充分利用国有农林场土地, 因地制宜地拓展建设用地空间。提高单位建设用地产出效益, 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2.3 加强耕地保护

积极引导农业结构调整增加耕地。加强农用地结构调整和农业区域布局优化的引导。鼓励利用非耕地和在不改变耕地种植业用途的前提下, 进行农业结构调整, 确保不因农业结构调整减少耕地面积。通过经济补偿机制和市场手段, 引导农业结构调整向有利于增加耕地的方向进行。同时, 严格执行退耕还林政策。在确保实现耕地保有量目标的前提下, 根据国家退耕还林规划和政策, 依据坡耕地调查和评价成果确定退耕的条件, 做好退耕还林计划。凡不符合国家退耕还林规划和政策、未纳入退耕还林计划自行退耕的, 限期恢复耕种或者补充数量质量相当的耕地。各类防护林、绿化带等生态建设应尽量避免占用耕地, 确需占用的, 必须依据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履行补充耕地的义务。

3 结束语

上一篇:初中英语学习方法指导下一篇:动物药理学实验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