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可持续

2024-05-18

生态可持续(共12篇)

生态可持续 篇1

生态文明, 在今天来说已经不是一个新鲜的说法。生态文明建设已经被摆上十分突出的战略位置, 而它的核心要素是公正、高效、和谐和人文发展。如何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角度, 诠释生态文明, 是一个贯穿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方位建设的系统工程, 也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表现。

生态文明落到具体的事件中如何体现?在2013年福特汽车环保奖的颁奖现场, 看到这样一句话:“衡量人或产品价值的唯一准则, 就是看他们是否能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这是福特汽车创始人亨利·福特 (Henry Ford) 毕生为之努力的愿望, 虽然专注产品, 但是一个企业对于环境保护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所作出卓越贡献是对此准则的最佳诠释。

联合国副秘书长、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阿奇姆·施泰纳认为, 中国目前正处在生态文明建设非常关键的时刻。只有当我们真正地认识到生态文明的含义的时候, 也就是转型和变革的决策能够让我们有所选择, 能够为我们的子孙后代保留我们的资源。

研究者称, 中国的生态文明关系到每一个人, 可以帮助我们思考如何在地球上以一种新方式生活。近日, 全国多地遭遇雾霾阻击, 近半国土被雾霾掩盖, 100多座大中城市空气重度污染, 南京中小学因此紧急停课。据业内专家估计, 这样的污染天气会持续10~20年。

如果生活方式可以选择, 人们不愿在这样雾霾围城的恶劣环境中, 忙碌挣扎;如何可以选择, 人们不愿与污水为邻, 与污染的食品相伴, 殚精竭虑苦于环境的威胁;如果可以选择, 人类不愿让下一代承受环境带来的恶果。

生态文明, 关乎新的生活方式, 也是重新选择的机会, 环境保护是事关全民族未来发展的事业。而我们想要的是一个怎样美好的世界?绿色、生态、充满希望的未来……需要人类携手去共同创造。此刻, 建设生态文明,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似乎是我们的一个新的机遇。

2013年世界有太多改变, 环境领域也有很多重大事件。《低碳世界》作为忠实的环保记录者, 与大家共享所见所得, 与读者一同走过令人激情澎湃的时代, 一起抒写新的诗篇。而在未来的2014年, 我们的世界将会更加精彩, 为低碳事业不懈奋斗的坚守与决心, 也将让我们找寻到更多志同道合的同路者, 在探索与发现中, 创造一番改善环境的伟业, 让我们携手抒写可持续发展的新未来, 积极推动并迎接中国低碳创业时代的到来。

生态可持续 篇2

——第四届行知学术研讨会”征稿通知

一、背景

在社会经济发展与时俱进的今日,为适应城市化发展阶段的新要求与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新趋势,2012年12月份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走新型城镇化道路,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同时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此活动旨在围绕“新型城镇化:资源、生态与社会可持续”这一主题进行分析和探讨,拟为青年学者搭建一个有效的学术交流平台,拓宽青年学者的研究视野,激励青年学者的研究热情,为推进新型城镇化又好又快发展建言献策。

二、主题

新型城镇化:资源、生态与社会可持续

三、活动形式

论文征集、专家报告、青年学者交流报告

四、征文主要范围(包括但不限于)

(一)新型城镇化与土地管理创新

1.土地征地制度改革

2.产权制度改革推动城镇化进程研究

3.城乡土地要素合理配置研究

(二)新型城镇化与行政管理创新

4.政府行为与制度创新

5.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建设

6.公共参与与基层民主建设

(三)新型城镇化与社会管理创新

7.优化人力资源配置研究

8.社会保障体系的创新与完善

9.新型城镇化与教育资源配置研究

(四)新型城镇化与可持续

10.城乡一体化土地市场机制研究

11.新型城镇化与生态文明、环境保护

12.城乡资源流动与资源集约节约研究

(五)其他与主题相关内容(自选)

五、征文对象

全国高校博士生、硕士生、高年级优秀本科生

六、征文要求

1、论文要求观点明确、内容新颖,符合征文内容要求;应为参加者本人所写,如已被期刊杂志录用请注明;

2、来稿请在邮件标题及稿件命名中注明稿件所属专业及方向(征稿范围中列出)等相关信息,以便稿件分类及评审,用半角[]符号注明(具体格式如下:[第四届行知学术研讨会投稿论文] [土地资源管理][ 土地征地制度改革][作者][题目])。

3、为保证审稿工作顺利进行,请作者投稿时将第1页设置为“作者信息页”(见附件一),论文请参照《行知学术论坛》论文格式要求(见附件二),正文中除了第一页其他页不要包括其他作者个人信息,正文5000~8000字,word文档,A4纸型。

4、征文截稿前,请作者将电子稿件投至电子邮箱(ggyxsb12@163.com)。

5、论文征集截止时间为2013年4月6日。

七、会务安排

1、会议时间、地点

研讨会暂定时间:2013年4月下旬

研讨会地点:南京农业大学卫岗校区(会议具体时间、地点待定)

2、本次论坛征文统一由论坛学术委员会组织评审,根据专家评审意见,遴选论坛主题专场报告人。入围论文邀请将在2013年4月15日前通过电子邮件和网站通知等形式发出。

3、入围论文现场汇报经学术委员会评定,设立一、二、三等奖,获奖者将颁发荣誉证书及物质奖励,优秀论文可推荐至相关刊物发表。此外,为积极参与本研讨会的协办单位设立最佳组织奖等奖项。

进一步会议信息,请关注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网站。

斯堪尼亚推崇生态燃料可持续运输 篇3

斯堪尼亚一直专注于降低耗油量,这能够直接转换成更低的二氧化碳排放水平和更低的运营成本。因此,每一项致力于降低油耗的措施,都能为可持续运输的发展作出贡献。

2009年至2010年期间,阿尔法客车与斯堪尼亚携手为常州快速公交系统供应了72辆符合欧四标准的18米长铰接式公共汽车。这体现了正确的系统配以合适的车辆可以为降低单位乘客尾气排放量作出巨大贡献,同时还能大幅改善乘客的乘坐体验以及便捷性。

在中国,斯堪尼亚为此积极致力于修改挂车的设计。通过减少卡车和挂车之间的间隙来优化空气动力学性能,可节省高达15%的燃油。驾驶员培训这一简单方便的措施,可以减少贡献 10%?15%。斯堪尼亚2014年推出的全新 Streamline 系列对车辆组合进行了全面优化,可减少15% 的油耗。

然而,斯堪尼亚的雄心壮志远非如此。斯堪尼亚拥有市面上范围最广的再生燃料发动机产品系列,包括生物柴油、生物燃气和生物乙醇。斯堪尼亚自1989 年起便已开始提供以生物乙醇驱动的车辆,并于2008年奥运会期间在北京展示了一辆乙醇燃料公交车。

自那时起,斯堪尼亚参加了诸多会议,呼吁中国污染严重的城市使用再生燃料。斯堪尼亚还发起了一个瑞典公司联盟,联盟旨在开发将水处理污泥转换成沼气的系统性解决方案,并且提供型号齐全的生物燃料城市公交车。斯堪尼亚目前正在与多座城市开展讨论。

2014年4月,斯堪尼亚推出了可以使用100%生物柴油的16升V8欧六柴油机,这也意味着斯堪尼亚进一步扩大其替代燃料技术领域的应用范围。

根据斯堪尼亚估算,当此台发动机以100%的纯生物柴油工作时,其功率损耗不会超过8%。使用生物柴油燃料可以减少高达80%的二氧化碳排放,同时还可以获得额外的成本效益,例如降低税率。生物柴油对很多客户而言是一个非常有吸引力的选择。

生物柴油是一种全新简单的生态燃料,驾驶员只需要简单的将其加注到油箱,然后像驾驶传统柴油燃料的卡车那样驾驶车辆就行。而且生物柴油可以与普通柴油按照任意的比例混合使用,而且无需对发动机进行任何特别的调整。

生态可持续 篇4

景观从生态意义上而言是一系列生态系统或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镶嵌体,在镶嵌体内部存在着一系列的生态过程。景观生态系统就是这些生态过程的综合体。从内容上分有生物过程、非生物过程和人文过程。生物过程如某一地段内植被的生长,有机物的分解和养分的循环利用过程,水的生物自净过程,生物群落的演替,物种之间的过程,物种的空间运动等;非生物过程如风、水和土及其他物质的流动、能流和信息等;人文过程则是生态景观中最复杂的过程,它是原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发生关系的结果,包括人的空间运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过程及与之相关的物流、能流和价值流。从空间上分,景观中的这些过程可分为垂直过程和水平过程。垂直过程发生在某一景观单元或生态系统的内部;而水平过程发生在不同的景观单元或生态系统之间。

本文所要阐述的生态流(Ecological Flow)即指生态景观过程中(包括生物过程、非生物过程和人文过程)物质、能量和有机体的流动,它是联系景观生态系统间各子系统组成要素的纽带,是联系景观生态系统与系统外环境间各要素的纽带,也是联系景观生态系统与人类社会的纽带。从纽带的分类上我们可以看出生态流在一个完整的景观系统中至少存在着3种以上的作用关系,包括景观生态系统内部的生态流关系、景观生态系统与外界环境系统之间的生态流关系、景观生态系统与人类社会之间的生态流关系。

可持续性发展是当今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何谓可持续性?从生态哲学的角度出发,它是指既能够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对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这里主要包含了2个方面的内容:满足需求和限制危害。将可持续的概念应用于景观生态设计中,即要求景观中的生态设计既要满足当前景观自身、人类自身和地球环境3者的需求,也要满足3者未来发展的需求。因此,这种可持续性景观设计具有目的性、预见性和实用性3种特征。

2 生态流在景观生态体系中的作用

2.1 景观生态系统内部的生态流关系

水和生物是构成景观生态系统内部生态流的主要2种要素。水流和生物流的运动形式很多也比较复杂。水流包括了地下潜流、地表径流、河流、溪流、瀑布等自然形式及一些人工创造的水流形式,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包含了生物流的运动。以最典型的河流为例,它在整个流域景观上呈狭长网络状,其能量、有机物质主要来源于相邻陆地生态系统产生的枯枝落叶和动物残肢以及地表水、地下水输入过程中所携带的各种养分。如果把生态流划分为联系流和连续流2种分类的话,那么河流所营造的生态流流域是一个完整的连续流过程,它强调河流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与流域的统一性,不仅指地理空间上的连续,更重要的是河流生态系统中水流和生物流的连续。作为一个完整的河流生态流,上游水流的生态过程直接影响下游水流生态过程的结构和功能。因此,在可持续性生态设计时,不仅要将水流和生物流作为重点考虑对象,而且需要突出把握上游水流的生态因素,特别是对于以水景为主的景观体系来说,能否把握好该区域中水源地的生态设计,将决定整个景观生态体系乃至整个设计成果可持续性发展的成败。

景观生态流中生物流除了与水流的相互作用外,更多的是其自身体系中各种生物种类的相互运动与作用,通常所说的生物廊道即是生物流的典型载体。生物廊道最显著的作用是提供生物流所需要的通道空间,同时对生物流起到推进与保护的作用。对于生物群体而言,廊道还具有隔离带与栖息地等多种功能。最常见的廊道如绿色廊道、大尺度的动物迁徙通道等。廊道中的生物流主要体现在各种生物凭借廊道的通达性和安全性从廊道一端迁徙到另一端,或者是植物的种子由动物或自然风所携带在廊道中转移,使廊道内的植物群落得到发展。生物廊道必须体现其在空间上、功能上及物质流动上的连续性,体现其选址布局的安全性和隐蔽性等特点。在理论上,廊道数量越多,宽度越大就好越好,但事实上,为了避免廊道的模糊性和生物流的不确定性,生物廊道还需与生物的生境斑块及整体生态布局相结合进行规划设计。生态流中生物流的重要性在不同尺度和性质的景观体系中是不一样的,在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及风景名胜区中生物流在整个生态流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相反,在城市林荫道或城市街头绿地中,生物流的重要性并不十分突出。

2.2 景观生态系统与外界环境和人类社会之间的生态流关系

景观生态系统与外界环境系统之间的生态流关系、景观生态系统与人类社会之间的生态流关系,也恰恰是城市中的可持续景观生态设计最能体现生态流的这2个层面的重要性。其中,景观生态系统与外界环境系统之间的可持续生态流关系是基础和前提,景观生态系统与人类社会之间的可持续性生态流关系是目的和要求。

城市作为大型的人工生态系统,城市中的自然条件,从下垫面性质到区域小气候,从动植物区系到整体环境外貌,都受到人为活动的影响和干扰。在城市生态系统中有作为生产者的植物,有作为消费者的人和动物,有作为分解者的微生物,还有作为生物生存条件存在着的大气、阳光、土壤、风等要素,各个系统所构成的整体呈现生态化结构,强调4个方面的协调统一。人是社会的主体,也是自然界的主体,我们强调人与自然、人与人、人工自然与天然自然之间的和谐统一。其中,人工自然与天然自然的和谐统一即体现在景观生态系统与外界环境系统之间的可持续发展关系上。由人所创造的景观生态系统受整个外界环境条件的制约与影响,两者间的生态流的作用和延续主要依靠环境中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给予,但同时,景观生态系统也反作用于外界自然环境,如城市小气候的生成原理。城市中,景观生态体系通过生态流作用吸收外界环境的阳光、大气、水份、地热和宇宙射线等能量,以达到完善自身和发展自身的目的,突出表现有树木的光合作用,水体的蒸发与蓄养,绿地的吸热与放热,有机物的分解与循环利用等;也通过生态流作用吸收人类社会的人工能:如燃料、电能以及各种化学能。进入景观生态体系的能量一部分以热能或化学能的形式积累起来。另一部分能量在流动过程中虽然以热的形式耗散了,但却以质的形式被记录了下来。生态流的作用就是将自然环境、人类社会、景观自身体系3者之间的物质、能量及信息的作用达到平衡与和谐。

以水在3者之间的循环流动为例:大气环境的水分子通过降水的形式转移到景观生态体系中,或被体系中的动植物吸收,以供它们生长,形成良好的城市生态外观;或通过地表水流汇集,形成景观中的水体;或重新蒸发,回到自然环境中;或通过地表渗透,补给城市地下水,其中水体又可通过自身系统的生物流和有机物分解机制进行降解和净化,最终成为生活或工业用水被人类社会所利用,而人类社会排放的废水和污水或则蒸发,或则回到人工生态体系进行自净化处理,或则用以浇灌养殖。以上只是水在生态流作用的一部分作用方式,在现实生态流运行机制中,更多的要素与原理作用于其中。这一系列的复杂过程体现了生态流在区域景观生态中的重要地位。

3 结语

生态流既是一个历史过程,又是一个现实过程,是具有两种过程时空复合特征的动态发展体系。从生态流的概念可以进一步引申到其涵盖的如格局、过程、节奏、流域、容量等阈限特征。正确地对待和处理各种生态流及其阈限的类型、强度、方向、方式、变化等反映系统的行为特征和规律、识别系统动态的变化,弄清这些流的动力学与生态学机制,就能根据生态控制原理系统地设计、规划和调控各生态系统的结构要素、工艺流程、信息反馈关系及控制机构,保证生态流的畅通,提高该景观生态体系所创造的生态效益的质量和数量。以此优化生态环境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使人居环境朝着理想的方向发展。

摘要:介绍了可持续景观生态设计中生态流的概念,从景观生态系统中内部的生态流关系、生态系统与外界环境和人类社会的生态流关系两方面探讨了可持续景观生态设计中生态流的作用。

关键词:生态流,可持续性,景观生态系统,生态设计

参考文献

[1]祁新华,程煜,陈烈.人居环境系统生态流作用机制研究[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4):17~18.

[2]杨芸,祝龙彪.试论城市生态系统中生态流的提高[J].城市研究,1999,2(7):32~34.

[3]刘滨谊,王希智.城市山岳谷地生态廊道规划探讨[J].规划师,2008,24(4).:36~39.

生态可持续 篇5

从生态省建设的总体目标出发,分析了生态省的内涵,阐述了生态省建设中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的`对象和内容.对生态省建设中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的结构模型和选取原则进行了探讨,并以吉林省生态省建设为例进行了实例研究.

作 者:董德明 刘磊 赵文晋 龙振永 刘艳坡 DONG De-ming LIU Lei ZHAO Wen-jin LONG Zhen-yong LIU Yan-po 作者单位:董德明,刘磊,赵文晋,刘艳坡,DONG De-ming,LIU Lei,ZHAO Wen-jin,LIU Yan-po(吉林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吉林,长春,130023)

龙振永,LONG Zhen-yong(吉林省环境工程评估中心,吉林,长春,130051)

基于景观生态学的可持续景观设计 篇6

HASSELL创建与1938年,在多个国家都设有事务所,如:澳洲、中国、英国、新加坡和泰国等13个国家,业务涵盖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室内设计与城市规划设计。近年来,事务所通过其作品,慢慢登上国际设计舞台。

HASSELL设计理念

HASSELL设计理念的形成与其对景观生态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本质的独特理解密不可分,在这个信息飞速传播的时代,它们建落于不同的时间与地点,并各自独特的方式存在着。在飞快的城市发展进程中,城市景观优美与否,直接影响这居民的生活质量和游人的旅游感受[2]253。HASSELL事务所将可持续发展作为其发展目标,而生态设计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设计中,他们注重环境的容量,尊重自然,善待和保存原有珍贵的资源。此外,他们非常重视事物的多重利用与循环再生,坚持可持续发展,现将较有启发的设计理念整理如下:

1.尊重自然

HASSELL对自然环境有独特的理解,一直提倡与自然和谐相处,在自然的环境中,其一些基本要素如:地形地貌、原始植被和河流湖泊等,作为城市主要景观资源,是城市建设的基础。然而在高速发展的经济社会,各种由钢筋水泥土筑成的建筑林立在城市中,大量的人工景观代替了自然景观,使得城市环境已远离了大自然。长期生活在繁华大城市的居民已经厌恶了这种拥挤、嘈杂、繁忙的环境,追求和向往大自然[2]254。HASSELL认为在城市建设中,应该尊重自然,给予城市开阔的空间和绿地,把人工景观和自然景观有机结合在一块。 HASSELL南京汤山方山国家地质公园博物馆景观概念设计方案比较全面的表现景观设计方面的理念。巧妙的结合地形进行设计,他们需要的并非所有东西重新建筑的新鲜感,而是人工和自然和谐的现代前庭,以及一座大规模入口的绿化地,与周边地质公园和城市环境很好地联系与融合在一块。对于HASSELL来说,这种尊重自然、历史、文化的空间设计是一个表现设计理念的好机会,他们通过建立起串联的动线构筑起公共与私人功能的无线接缝,将公园的人工景观和周边现有的地形构成的自然景观结合起来。

2.保持特色

近年来城市发展快,很多时候会看到这样一些场景,南方的设计风格在北方也很常见,南北两地不管从地形地貌、植被上来看,都有这明显的差别,分别体现着各自的地方特色和乡土气息。HASSELL事务所认为,城市景观的设计应该有地方特色和乡土气息,它们是城市景观的灵魂。地方特色是当地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长期作用演化的结果,没有地方特色的城市景观是苍白的、没有生气的 [2]255。在景观设计中,尊重自然,从不同的方面体现地方特色和乡土气息,有助于特色的保持。

3.循环利用

循环利用是将一个物质进行多次利用,通过再生这个循环的过程,减少原始的资源,从改造的资源里提取原始资源从而节省资源。这里的循环主要指水循环利用,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人口与规模不断增加、扩大,城市的用水量急剧增加,地下水位也下降,水平衡失调,环境恶化。而传统的水处理厂处理的方式比较集中,同时消耗更多的能量[3]295。HASSELL 墨尔本美酒美食节设计方案中,展示了水的三态和其循环利用,鼓励游客们去考虑珍惜地球上有限的资源,同时设计出来的好玩装置有利于活跃现场氛围。水雾和多层次的种植以及以水为灵感的音乐背景一起制造了该城市静雅的居住氛围。设计者对油桶合理巧妙的利用,在很多材料的运用上,都选择了与水有关系的如水暖管道等,这些材料都是回收和循环利用的材料,这样可以降低材料的浪费。

4.可持续性

可持续的环境和发展必须“放眼世界,行于足下”。而景观正是“行于足下”的立足点,是实现可持续环境和地球的一个可操作界面[4]。面对社会环境危机,可持续设计是景观设计领域的首要选择。社会的发展决定景观设计师需要这样的设计思路,对资源的有效利用与节约是当代景观设计师的职责[5]。HASSELL将可持续发展作为设计目标,时刻保持着可持续发展的意识,从而创造更加优美的城市景观环境,达到人和自然的和谐共处。

结语

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要是人们只去追求发展的速度,将环境生态置之不顾,我们的地球将会是什么样呢?所以在这个资源有限的环境里,作为设计师的我们要尊重自然,善待和合理的保存现有的宝贵资源,做到事物多重利用和循环再生。HASSELL对此问题也有自己深刻的理解,因此他们在对城市的变化深刻理解后有了自己独特的设计理念,在设计中综合考虑各个现存的问题,坚持可持续发展,希望这些工作思路会对以后相关研究者有新的启发。

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篇7

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是在不损害环境持续性的基础上, 既满足当代人高质量的旅游需求, 又不妨害满足后代人高质量的旅游要求, 既保证旅游经营者的利益, 又保证旅游者的利益、旅游地居民的利益, 实现旅游业长期稳定和良性发展。其实质就是不断保持环境资源和文化的完整性, 并能给旅游区的居民公平地分配旅游业的社会、经济效益。

二、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性质

旅游业具有双重性。一方面旅游能够促进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另一方面旅游也加剧了环境的损耗和地方特色的消失。高品位的旅游资源, 给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和生态环境带来的效益是无法估量的, 由此而产生的社会经济效益也是相当可观的。

然而, 旅游资源也是相当脆弱的, 一旦被毁, 就无法再生。因此, 中国旅游业要进一步发展繁荣, 就必须保持其资源的原始优势, 保持和增进它的诱人魅力, 真正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值得欣慰的是, 我国已经把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科技兴国战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战略并列为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三大战略, 这对我国旅游界来说, 无疑也是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

三、开展生态旅游的必要性

旅游业是一个资源产业, 生态环境与人文环境是旅游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现代旅游发展过程中, 旅游发展观长期受到旅游业是高产出低投入产业错误观念的影响, 导致“掠夺式、粗放式”的开发实践, 造成环境的污染和资源的破坏。

而要改变这一现状, 关键在于人们观念的改变以及相关制度、措施的有力实施。十七大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 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同时还强调了要使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是以可持续发展为依据, 以保护生态环境为目的, 为未来各代人创造一个良好的、持续发展的生存环境的新型文化形态。生态旅游一方面关注自然保护及环境生态, 另一方面又自觉地接受知识和文化的洗礼, 使生态旅游成为环境友好型旅游。生态旅游不仅仅是一种向旅游者提供的绿色、健康的旅游方式, 对于旅游开发商而言, 它也是一种可以使旅游资源得到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创造长远经济价值的方式。

四、贯彻落实生态旅游的对策

1、充分发挥政府职能, 强化旅游立法执法工作

(一) 加强立法工作, 加大执法力度, 以法律手段保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各级地方政府和旅游主管部门应认真学习和贯彻执行国务院颁布的《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 《旅行社管理条例》和国家环保局, 国家旅游局联合发出的《关于加强旅游环境保护工作的通知》等法律法规, 增强法制观念, 加大执法力度, 严格依法管理和保护旅游环境, 保障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国家更应尽快制定我国的《旅游法》, 对旅游资源开发, 旅游价格制定, 旅游市场秩序, 旅游竞争规则, 旅游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 旅游消费者权益保护, 旅游经营者权利与义务等问题, 以法律形式进行规范和管理。

(二) 政府运用经济手段对环境问题进行间接控制

1、资源环境税。资源环境税是根据环境资源有偿使用的原则, 由国家向开发利用环境资源的单位或个人, 依照开发利用量收取的相当于部分或全部价值的货币补偿。

2、排污收费制度。政府对污染环境的企业按其污染程度收取环境治理费用, 使排污企业自身承担治理污染的成本。

3、押金制度。政府通过预收消费者押金的方式, 促使消费者把某些可能造成污染的固体废物退还到指定部门, 然后领回押金, 以此达到减少污染和废物利用的目的。

4、财政补贴。政府对有利于保护环境的生产者或经济行为给予补贴, 鼓励企业采取保护环境的生产方式。

5、环境标志。政府通过发放环境标志间接引导企业开发使用有利于环境的生产工艺, 生产环保产品。

6、处罚制度。政府对违反环境法律法规的生产者或经济行为进行经济处罚。

7、健全与旅游环保有关的管理制度

旅游环境保护和一般意义上的环境保护相比, 所涉及的面更广, 因素更复杂。因此,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 我们要从管理制度上提供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可靠保障, 并强化监督, 建立与集约型增长方式相适应的经营模式, 以确保企业在可持续发展战略中茁壮成长。

8、合理调整旅游的投资方向和投资结构

当前我国旅游业的发展趋势已由旅游资源导向型向旅游市场导向型转变, 这固然是一个可喜的变化。但是物极必反、如果一味强调满足旅游客源市场的需求, 不顾资源的特性, 就进行投资和开发, 也会产生严重的后果。前一些时候所出现的热点过热、冷点过冷的现象就是明证。因此, 对那些将会给资源和环境带来危害的旅游项目进行重估。修改和完善, 并在此基础上适当地提高与生态保护有关的项目的投资比重, 注意增加对环境污染治理的投入, 以净化风景区的环境条件。

9、强化旅游管理, 倡导绿色旅游

针对我国目前旅游城市, 旅游景区存在的空气污染, 水污染、垃圾污染和噪音污染等问题, 应采取综合治理的方式。对空气污染主要采取减少和切断污染源的方法:机动车尾气就是一大污染源, 对于此, 应采用安装净化器装置的方式, 减少或消除有毒气体排放;工业企业排放的废气是另一个大的污染源, 这可以限令其进行技术改造, 做到排放的气体达到国家标准, 而对于那些既不达标又不改造者, 则令其搬迁或关闭。对于水体污染, 控制污染源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对于排污企业, 责令其进行整改, 并收取治理费用和相应罚款, 而对于那些拟建的有污染“嫌疑”的项目, 要严加限制。对于垃圾污染, 首先应采取宣传教育与强制管理双管齐下的方式, 杜绝污染源, 还应该使用技术手段做好垃圾的分类处理, 净化, 利用等工作。对于噪音污染, 要致力于时间和空间两方面的治理:时间上, 在人们午休或夜休期间, 建筑施工及其它噪音较大的工作应尽量停止;在空间上, 那些噪音分贝大的如交通站、娱乐场所、工厂等要与行政办公区、文化区、居民区分开, 并将噪音分贝降低到国家规定的标准。

生态可持续 篇8

1 城市发展带来的问题

在经历过以及正在经历依赖小汽车的发展模式后, 城市或地区正在向郊区大规模的蔓延, 带来人口从城市向郊区的迁移、土地利用密度的降低, 以及一定程度上的城市密度分权。基于以上现象所带来的一系列的问题不断涌现, 例如城市老中心的衰败, 打破社区的联系, 以及能源和环境等方面的问题[1]。此外, 城市效率和密度相关问题, 对公共空间和城市基本空间布局关于社区和生活方式互动方面有着显著的负面影响[2]。同时, 环境挑战是高度集中在全球范围内的最重要的课题, 不能忽视与上述问题的关系, 尤其是气候问题, 如城市热岛 (UHI) 问题, 城市形态是一个可以对环境破坏产生难以置信影响的关键因素[3]。因此, 来修改并缓解这些问题, TOD是一个在城市设计层面上可行的策略和手段, 致力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构建。

2 TOD与城市可持续生态设计

如何定义并将TOD与城市可持续生态设计相联系。Fraker等人在《Where is the urban design discourse》中提出六类城市设计模式[4], 新城市主义是上述城市化类别之一。著名的建筑师和规划师Calthorpe在其《The next American metropolis-ecology, community, and the American dream》一书中旗帜鲜明地提出以TOD替代郊区蔓延的发展模式, 并为基于TOD策略的各种城市土地利用制订了一套详尽而具体的准则[5]。

除了TOD的定义, 城市可持续发展和生态设计的概念可以追溯到Mc Harg在1969年所著的《Design with Nature》一书, 其分析和传播了一个定量化的测试系统层次, 包括历史、水文、地貌、植被等, 为普及城市可持续和生态设计做出了很大的贡献[6]。因此, 城市的可持续和生态设计, 主要是通过成熟的理念和方法, 同时协调经济、社会来建立环境与社会的长远关系, 从而消除负面的环境影响。此外, 为了平衡并实现这些目标, 城市设计是一个典型的方法和类型学, 关注于街区、社区和地区, 而不是个别建筑物, 进行建筑环境设计。然而在这样的阶段, 用来实现和应用TOD理念的城市设计, 现实的空间、经济、政策、地理特征、建筑和时间等限制同样需要被考虑。此外, 通过TOD和城市设计的有机结合, 可有效降低温室和城市热岛效应, 促进低碳模式并一定程度上降低能量消耗, 特别是在交通规划领域。总之, 城市设计中的TOD应用对于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建立一个可持续生态环境是可行的并且有效的。

3 TOD对城市可持续生态设计的贡献

有许多赞成TOD对城市可持续和生态设计具有各种贡献的观点[4,6]。TOD对于城市群来说能够实现有机协调和紧凑式发展, 它既不是典型城市社区的发展模式, 同样也不是新城市主义的一类典型发展模式。除了TOD的这些优点, 它还有保护生态环境和河岸带的潜在作用, 整合高品质的公共空间, 使公共空间可以成为建筑朝向和邻里生活的焦点。此外, Mc Harg也强调了城市生态重建, 属于哈里森弗雷克所归类的六类城市设计思想模式之一[6]。因此, 根据这些理论, TOD和绿色城市主义的结合可以促进协同效应的探索, 包括可持续的城市化和环境等 (见图1) 。

混合土地利用, 高密度和行人的环境不仅能改善长距离的出行问题, 而且也有利于摆脱对汽车的依赖, 这是对可持续发展的主要贡献。另一方面, 可持续需要被经济效率、环境友好、社会的包容性和物理城市形态等支撑并与之密切相关, 来缓解诸如温室效应和城市热岛效应等举世关注的环境挑战。

4 TOD在其他领域的影响

除了对环境方面的贡献外, TOD在政治、经济、文化、建筑和社会等领域对城市可持续发展和生态设计也有着显著的影响。TOD在塑造城市形式, 尤其是在对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建筑的好处方面, 它可以改善住宅类型、密度、房价的混合种类, 并鼓励沿着现有交通走廊的加密开发或社区重建。此外, TOD可以促进全域范围城市规划和设计的更好整合, 在铁路区域和郊区平衡就业岗位和居住。正如福赛斯所强调的那样, TOD可以改善居住、就业、商业和娱乐, 特别是为买不起私家车及住房承担能力弱的中低收入群体, 提供更有效的空间和更有利的公共交通。

美国和中国香港部分地区TOD下的公共交通客运量对比情况如表1所示, 从表1中可以看出, 虽然TOD作为西方国家新城市主义进程来缓解和优化依赖小汽车的生活模式和城市蔓延问题, 但在人口密度高、土地有限并且低小汽车拥有率的新加坡、东京和其他一些亚洲某些地区, 能更全面发挥其潜力并能有效利用以上特征。换句话说, 香港可以被视为TOD的一个在城市设计方面有效和高效地利用地理环境的优秀案例。

5 应用案例———以香港将军澳为例

据香港人口普查和统计部门报告, 香港有600万人口, 是世界上人口最密集的城市之一。在位于海拔50 m以上, 1 078 m2的土地上, 只有18%的平坦陆地, 其余大部分地形陡峭。香港在这样一个高密度的城市中, 仍能在交通控制和污染控制这两个方面保持稳定和有效, 可归功于市民在公共交通上的高需求及使用率。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 在香港公共交通已经承担着超过80%的交通出行需求, 只有大约6%的人口以私人交通作为出行方式, 这都归因于基于轨道交通的TOD大发展, 尽管香港的轨道网络建设并不是以世界先锋水平开始的, 但经过十年的发展, 香港已经完成130 km轨道建设, 同时还维持着优秀的可持续发展势头。香港的成功很大程度归功于TOD社区土地利用形式。45%的香港居民可享受距离地铁站仅500 m的便捷生活, 新九龙和香港岛尤为明显, 其中九龙这一指标高达65%。此外, 港岛商务中心的公共交通枢纽是慢行系统接入的起始点, 系统连接到建筑楼层自身的步行系统中, 与通常作为零售和娱乐用途的为行人带来便利的连廊毗邻。

以香港将军澳TOD开发应用作为分析范本, 依靠TOD的建筑环境设计提供了先进水平及高水平的轨道可达性, 并整合了混合土地利用环境在轨道站点周边为不同收入群体建立了环境友好的出行及可负担的公屋。然而, 将军澳的城市设计因“轨道+物业”的TOD模式而受到了一些批评, 因其公共开敞空间和步行道被人行天桥和全天候购物中心所取代。

另一方面, 基于城市设计的角度, TOD通过融合各街区邻里和公交走廊设计为可持续交通发展提供了潜力, 不但最大化了轨道站点的可达性, 还促进了各类用地的混合利用, 包括为了创造宜居环境的绿色空间。尽管将军澳社区被指出缺乏户外活动的空间场地, 但是这里的居民认为由此提供了一个没其他地方那样存在频繁的交通拥堵的安静街区, 更重要的是他们可以更便捷地到达轨道站及满足各种生活所需, 如购物、娱乐、餐饮等。这样的TOD模式完全可以为将军澳的居民提供健康的生活方式、绿色空间和各种基础设施。总之, 在优化城市设计方面, TOD为香港的可持续和生态做出了巨大贡献。

6 结语

培育并构建一个可持续生态社会, 尤其是面对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的种种挑战, TOD是一个可行的模式, 不仅致力于设计一个更好的城市环境, 而且能促进环境、经济、社会、政治、建筑等各领域的发展与效能。当然, 一些无法避免的弊端也在规划设计中浮现, 某些特定区域集中大量人口易导致新的问题, 比如安全隐患、站点周边区域房价和地价的高企等。更深一步思考, 如果可持续和生态的城市形态和居民生活方式, 可以通过城市设计中贯彻TOD理念而实现, 社会的管理者应该对每一个决策更负责任更全面系统的调研和评估, 来满足最大化地适合、满足且有益于该区域和居民的可持续生态发展和生活诉求, 而不仅仅是追求暂时的政治成就。

参考文献

[1]Hough, M..Cities and Natural Process:a basis for sustainability, 2nd ed., Routledge, London, 2004.

[2]Harding, A., Blokland, T..Urban Theory:a critical introduction to power, cities and urbanism in the 21st century, SAGE, London, 2014:174-191.

[3]Milosovicova, J.Climate-Sensitive Urban Design in Moderate Climate Zone:responding to future heat waves, Case Study Berlin-Heidestrasse/Europacity, Master Thesis[D].Berlin:Technical University of Berlin, 2010.

[4]Fraker, H..Where is the urban design discourse?[J].Places, 2007, 19 (3) :61-63.

[5]Calthorpe, P..The next American metropolis:ecology, community and the American dream[M].New York, Princeton Architectural Press, 1993.

[6]Mc Harg, I.L.Design with Nature[M].Doubleday, New York, 1969.

[7]Human Transit 2012, the photo that explains almost everything, Human Transit Organization accessed 21 September 2015.

[8]Dittmar, H., Poticha, S..Defining 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The new regional building block, In H.Dittmar and G.Ohland (Eds.) , The new transit town:Best practices in 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M].Washington, DC:Island Press, 2004:20-55.

喀斯特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开发 篇9

1 喀斯特环境中生态旅游的资源优势及开发目标

贵州省是我国喀斯特地貌分布区的核心地带,有喀斯特分布的县市共83个,占全省县市总数的95%,其中尤以黔南州最具特点,全州十二个县(市)都拥有富足的喀斯特自然资源,神奇的地貌景观和宜人的气候特征成为本地区最大特色,具备发展喀斯特生态旅游产业的巨大潜力,在21世纪以生态旅游为主的旅游产业开发中,喀斯特生态旅游将成为黔南州旅游支柱产业,对推动黔南经济快速、健康发展无疑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1.1 喀斯特生态旅游开发的资源生成优势

生态旅游是一种以欣赏和研究自然保护区的景色、野生动植物及其文化特点为目的所进行的有助于自然保护的自然旅游方式。[1]喀斯特地区生态旅游主要以喀斯特自然景观为基点,以生态思想为指导,集环境教育、管理于一体,着重突出“喀斯特”神奇而又独特魅力的可持续旅游体系。它追求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对区域旅游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就黔南地区而言,笔者通过对喀斯特重点生态旅游资源现场调查,依据(GB-T 18972-2003)《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体系,对黔南2233个喀斯特生态旅游资源单体进行分析,其中地文景观类755个,占所有旅游资源单体数量的比例为33.81%;建筑与设施类664个,占所有旅游资源单体数量的比例为29.73%;水域风光类294个,占所有旅游资源单体数量的比例13.17%;人文活动类174个,占所有旅游资源单体数量的比例为7.79%;生物景观类165个,占所有旅游资源单体数量的比例为7.39%;遗址遗迹类108个,占所有旅游资源单体数量的比例为4.84%;旅游商品类59个,占所有旅游资源单体数量的比例为2.64%;天气与气候景观类14个,占所有旅游资源单体数量的比例为0.63%。从黔南州喀斯特旅游资源类型的数量结构看出(见图1),本地区喀斯特生态旅游资源生成丰富,具有发展喀斯特生态旅游的潜质。

1.2 喀斯特环境中生态旅游开发的目标定位

黔南州地处云贵高原东南部向广西丘陵过度的斜坡地带。地势西、中高,北、东、南低。全州总面积26197平方公里,97%以上的面积为高山、峡谷和丘陵,喀斯特地貌发育好,是世界喀斯特地貌分布最广、类型最全、发育最好的地区之一,具有较高的美学价值和旅游价值。

喀斯特地貌的自然优势成就了黔南地区的生态旅游业,同时如何合理开发也成了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应把开发目标定位在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前提上,它包含三方面内涵:

一是开发应具有节制性。黔南地区属碳酸盐岩分布区,生态环境本底脆弱,发展喀斯特生态型旅游应寓生态保护于旅游开发中,旅游产品开发可在强度上控制性开发,在方式上选择性开发。以开发的节制性为前提,保护本底脆弱的喀斯特自然生态环境。

二是开发应具备效益性。喀斯特地区生态旅游应以保护旅游资源为基础,使自然与人文生态环境相协调,使旅游经营活动尽可能减轻对资源与环境的破坏,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开发目标的效益持续增值。

三是开发应保持持续性。保持生态旅游开发远期目标的可持续性是建立在经济可持续、社会可持续、环境可持续三者统一发展的基础上的。生态旅游开发不仅能为本地区剩余劳力找到就业出路,还能带动周边社会经济发展,引导邻近周边的世居民族成为热心拥护者和参与者。

2 喀斯特地区生态旅游的可持续旅游开发现状分析

目前,黔南州正在探寻以喀斯特生态观光为主体,民族文化体验为补充的喀斯特生态旅游产品体系,旅游产品知名度及服务水平较以前有较大提升。尽管旅游发展的整体实力呈上升趋势,但资源开发现状仍存有以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2.1 喀斯特生态环境容量较小

黔南地区特殊的地球化学特征极大限制了喀斯特生态旅游业发展,景区内土壤侵蚀强烈,植被易受破坏,生物承载量低,导致承载游客量低、经营成本高,特别是溶洞旅游区和喀斯特森林旅游区,其生态系统的物质能量转换途径脆弱,极易造成景区生态系统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弱等制约发展因素。

2.2 景区之间通达性较差

黔南州是贵州省南大门和西南出海的黄金通道,虽具有良好区位优势,但州内各景区、景点之间交通网仍有待进一步健全。如荔波县的茂兰喀斯特景区位于黔桂交接处,远离中心县城,通往景区主要干道路况较差,有待修缮[2]。

2.3 欠缺整体规划

黔南州旅游整体规划尚需健全,现阶段虽已开发荔波大小七孔至瑶山二日游、掌布救星石景区至甲茶景区至卡蒲毛南族风情园二日游、掌布救星石景区至荔波大小七孔三日游、荔波大小七孔至水春河漂流至瑶山三日游等黄金旅游线路;但并未形成整体旅游网络,旅游产品多样性亟需有计划地整体开发。

2.4 旅游配套设施建设需加强

黔南州从喀斯特生态旅游开发至今一直在努力完善各种旅游配套设施,但仍存在导游人员素质、旅游区保护与开发、旅游区与区内居民利益关系管理等有待协调解决的问题。

3 喀斯特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开发构想

可持续发展是当今社会热门话题,而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又是人们新世纪面临的必然选择。笔者认为喀斯特生态旅游开发应立足于可持续发展目标上,着力打造喀斯特特色生态旅游产品。

3.1 喀斯特生态旅游产品的可持续开发方向

黔南州在未来的旅游产品开发中,可深度包装多元化、个性化的喀斯特生态旅游产品,塑造“山水黔南”整体生态形象。其旅游产品系列可拟朝以下四个方向开发:

3.1.1 喀斯特神奇之旅

依托黔南地区神奇壮观、丰富多样的喀斯特奇观,充分利用茂兰喀斯特森林自然保护区、樟江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斗篷山-剑江国家风景名胜区、掌布救星石旅游区、大贵州滩奇观旅游区等重点景区作支撑,推出独具特色的喀斯特神奇之旅生态观光旅游产品系列。

3.1.2 喀斯特休闲之旅

依托黔南地区丰富山水资源和优良的气候资源,打造贵州省休闲度假产品。以音寨民族风情旅游区、洛北河漂流旅游区、石门湖休闲旅游区、甲茶风景旅游区、杜鹃湖休闲度假区、龙里高山草原休闲度假区、青云湖风景旅游区、翠泉休闲度假区、百鸟河生态旅游区、龙架山森林休闲度假区、黄丝鼎罐城旅游区、野梅岭休闲度假区的开发为主线,构建休闲度假产品体系。如充分利用西部县(市)已纳入省府贵阳环城游憩带的区位优势,开发生态山水资源推出喀斯特休闲之旅,形成以贵阳客源为重点,重庆、四川为补充的休闲旅游市场。

3.1.3 喀斯特激情之旅

针对中高端市场,以喀斯特地貌所形成的独特秘境氛围下的原始森林、峡谷、天坑、暗河、洞穴、峡谷为支撑,利用茂兰喀斯特森林自然保护区原始森林、平塘掌布国家地质公园峡谷、大小井风景名胜区暗河、溶洞和天坑群、樟江风景名胜区以及众多适宜漂流的洛北河峡谷、蛤蚌河峡谷、凤啭河等景观,推出集峡谷漂流、原始森林探险、峡谷探险、天坑探险、洞穴探险、暗河探险、登山探险、攀岩探险等喀斯特激情之旅产品系列,提高本地区喀斯特探险旅游知名度。

3.1.4 喀斯特绿色之旅

以茂兰喀斯特森林自然保护区、樟江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斗篷山-剑江国家风景名胜区、青云湖风景旅游区、翠泉休闲度假区、百鸟河生态旅游区、龙架山森林休闲度假区、野梅岭休闲度假区为开发基地,以保护为主,开发为辅,创造返璞归真的旅游氛围,开展生态型的参与性旅游活动(如登山、野营、垂钓等),丰富生态观光度假旅游产品的内容。

3.2 喀斯特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开发建议

2009年是“中国生态旅游年”,黔南州喀斯特生态旅游业应抓住这一契机,合理利用大自然赐予的最好礼物,着力打造人与自然和谐的喀斯特生态旅游产品类型,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为此,笔者认为今后在喀斯特生态旅游的可持续旅游开发中应着力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3.2.1 信息保障

旅游业是一个信息密集型产业,这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信息化是旅游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和有力的科技保障,黔南州可根据全州旅游业发展情况和规划目标建立一整套喀斯特生态旅游信息系统(包括黔南州旅游公共信息网、黔南州旅游电子商务网、黔南州旅游行业综合信息网三大子系统),通过互联网向全国乃至全球推广喀斯特生态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提升黔南州喀斯特生态旅游可知度。同时,还应建立一整套喀斯特生态旅游信息系统,对景区进行生态化管理,有效控制旅游景区环境容量,构建新型绿色旅游体系。

3.2.2 服务质量保障

旅游服务质量是旅游业能否达到预期效果的重要保障。因此,提高黔南州旅游服务质量也是当务之急。政府部门应通过完善旅游服务质量标准、旅游服务质量认证与评定来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建立旅游投诉与理赔机制,以此健全和完善黔南州的旅游服务保障体系,推动本地区喀斯特生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3.2.3 体制保障

目前黔南州喀斯特生态旅游业仍处于初期发展阶段,急需政府整合各方面资源形成快速发展合力。政府引导和创导作用是喀斯特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主动力。

3.2.4 人才保障

随着游客旅游需求的提高,喀斯特生态旅游也迅速朝向文蕴层次迈进。笔者认为黔南地区薄弱的旅游人力资源条件已成为影响旅游产品向纵深层次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政府部门应把旅游人才开发、培养力度提到一个新的认识高度。只有这样,旅游产品系列开发才具有吸引力,最终实现旅游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的可持续发展。

3.2.5 资金保障

黔南州喀斯特生态旅游开发中资金保障作用不容忽视,政府可不断改善招商引资的软环境,培育多元化的投资主体,积极利用各种融资手段,逐步形成多渠道、多层次、多方位的旅游业投融资体系,为喀斯特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总的来说,黔南州喀斯特生态旅游业虽尚处于起步阶段,且大部分喀斯特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也刚刚启动,但只要能坚持可持续发展目标,遵循开发、利用、保护相结合原则,通过挖掘旅游资源永续利用潜力,促进生态环境优化。不久的将来,一定会获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三丰收,实现生态型旅游州目标,达成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

参考文献

[1]陆红青,张玉杰.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态势与发展[J].北京:环境保护,1999,3.

生态可持续 篇10

生态文明综合协调人类与生态环境要素之间的互动关系, 以谋求人类在较高生产力水平上与生存环境的协同进化、共同发展。它追求的是以最小的物质、能量的消耗, 获取最大的经济、村会、生态效益, 其最终目的是使人类社会在较高生产力水平上实现可持续发展。

1.1 消耗自然资源, 发展区域经济危机人类生命安全

过去的经济增长主要靠“物”的因素来拉动, 即消耗自然资源。近百年来, 人类开采的自然资源超过了以往五千年的总和。使得全球GDP总量突飞猛涨。然而这种可喜可贺的突飞猛进背后却要我们的生态环境背负沉重的代价。一些不合理的经济行为导致了全球性的生态环境恶化。空气质量恶化、森林减少、土地沙化、水源地污染、部分生物灭绝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危及人类生命的安全。

1.2 发展第二产业创造财富的同时造成了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

工业化在制造了巨大财富的同时, 也带来日益严重的全球性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 公众的环保呼声日益高涨。当环保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一定比例时, 环境质量有了一定程度的恢复, 但由于人物污染始终存在, 环境已经消失了原有的洁净功能。由于利益趋势, 我国绝大多数工业企业选址都会主要考虑运输、取水、原材料获取等为日后生产减少成本的因素, 导致多数化工企业延江河分布, 造成七大水系近一半被污染, 近三分之二的城市河段水质超标, 工业企业一出事, 就会危害整个流域人民的健康。

1.3 各地政府招商引资异位, 导致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现在各地政府流行招商引资热, 有些同志的“官本位”思想非常严重, 为了个人的政绩, 不重视外商乘机进行污染转移的行为;把环境污染扔在一边;只注重招大商, 招名商。导致了区域的不均衡发展。促成了很多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再加上欠发达地区引进企业不容易, 就导致了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所以, 为了避免这种恶性循环。探索生态文明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可持续进行之路就显得尤为重要。

2 生态文明与区域经济发展可持续进行的实践与成效

很多人可能觉得, 生态文明与区域经济发展是矛盾的, 保护生态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经济发展, 其实并非如此。相反, 生态文明还会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2.1 生态文明为区域经济发展可持续创造条件

建设生态文明为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做了准备, 为经济效益的提高创造了条件。以延安为例, 延安作为全国退耕还林最早、面积最大的地区之一。延安市为了退耕还林, 大力推广建沼气池, 修建淤地坝,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 延安从过去的做饭烟笼雾罩, 走向了后来的做饭清清爽爽。淤地坝将泥沙就地拦蓄, 使荒芜的沟道变成水肥条件好的坝地。

2.2 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推动生态文明进步

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为环境质量的改善和治理水平的提高提供了必要条件。以延安为例, 延安把退耕还林与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扶贫开发结合起来, 实施封山禁牧、舍饲养畜, 天然林保护、生态移民等六大主体工程。使得“风吹黄沙满天舞”中的陕北人, 见到了过去难以见到的鹳、白天鹅、秃鹫、灰背隼等出没于山林之中, 生物的多样性已开始显现。大大推动了生态文明建设。

3 实现生态文明与区域经济发展可持续进行的途径

实现生态文明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可持续进行是一项庞大而系统的工程, 需要我们从观念到行为, 从表层到深层, 从局部到整体, 进行一场深刻的变革, 完成一次彻底的转变。

3.1 在思路上创新, 探索生态文明新道路

要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价值观念, 就不能走西方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我们走不起, 走了也不起作用。要实现中国的生态文明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建设, 就要求我们要对传统的生产力再认识, 对传统的价值观进行反思, 转变思想, 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生存的整体价值观和生态经济价值观, 进而转变人们的行为方式。

3.2 在科技上创新, 发展高效的节能减排工程

大力推进工程减排, 通过大工程来取得新突破。努力在大工程上提高科技文化含量, 减轻对自然资源的依赖与污染, 开发新的能源, 创造新的三大产业体系, 把生态环境作为发展的重要内容, 作为衡量三大产业发展的质量、水平和程度的基本标志, 提倡清洁生产, 尽可能的把污染降低, 重视资源重复利用, 废料再利用。努力建立具有循环性的工业生产系统。对污染的环境进行综合治理, 因地制宜地运用生态学、系统科学, 把科学成就与传统的产业技术结合起来, 实现生产过程的低消耗、低污染、高产出和高效益。促进生态文明与区域经济发展相互协调、共同发展。

建设美丽中国是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给文明的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职责和担当。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是一个需要较长时期的系统工程, 需要我们不懈的努力。

摘要:工业文明带来了生产力极大的发展, 但是“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路径也造成了很严重的生态问题、环境问题。面对这一严峻现实, 我们应剖析传统工业文明局限, 致力于生态文明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自然资源,生态文明,节能减排,区域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方时姣.最低代价生态内生经济发展[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11:152.

[2]刘思华.生态文明与绿色低碳经济发展总论[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11:257.

布道可持续投资 篇11

将水资源、气候变化、清洁能源等人类共同关注的主题转化为投资产品,Reto Ringger相信,这样的事业一定是可持续的。他认为,中国市场在未来三至五年,3%-5%的金融资产也将投资到与可持续发展有关的各种主题基金中来,如水资源基金、清洁能源基金、气候变化基金等。

Ringger的身份是SAM可持续资产管理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兼创始人。总部位于瑞士苏黎世的SAM可持续资产管理公司(下称SAM),专门从事可持续证券投资,其客户包括银行、保险公司、养老基金和私人投资者。2006年12月,资产管理规模逾2000亿美元的荷宝基金集团(ROBECO)收购了SAM公司64%的股权,成为其控股股东,但仍然保留SAM的独立运作地位。

「可持续元素进入金融市场」

“1995年,在我30岁的时候,我创建了SAM,当时我在投资界从事收购兼并以及环境项目。我当时就想,是否可以将可持续发展和金融产品相结合。我把我的设想写成一个商业计划书,不久,三家保险公司表示,愿意出资投资我的第一个投资基金。”Ringger在电话中向记者娓娓道来。

1999年,SAM与道琼斯公司合作编辑可持续道琼斯指数。“因为我们认识到有必要向投资者解释我们投资的根据在哪里。可持续道琼斯指数帮助我们了解影响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因素。”他说。

作为该领域的第一个指数,可持续道琼斯指数可通过对全球2000个领先企业的调查,从中发现不同产业的企业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主要问题,以及企业面对的机会和风险。

他介绍说,10年前,可持续发展仍旧是一个边缘的市场,但瑞士的股票投资者已经认识到气候变化对未来企业股票的巨大影响。

从2000年开始,SAM发展了包括气候基金、清洁能源基金、水资源基金等主题基金。“当时,主题基金正开始成为一种新的投资热点,尤其吸引高端的个人投资者,而机构投资者还是比较少。”Ringger先生表示,机构投资者普遍感到水资源、清洁能源、气候等主题基金很难放到合适的投资组合中。有些机构把它放到结构性产品的组合中,有些放到商品的组合中。

同时,SAM在2000年设立PE(私人股权投资)业务部门。目前,资产募集规模逾20亿欧元,投资者主要是海外的高端客户类型的私人投资者和部分机构投资者。

Ringger认为,“金融市场需要创新产品,让资本市场来协助解决全球变暖、碳排放、水质污染、资源短缺等人类共同问题。”

「识别可持续标准下的企业」

SAM通过系统化的研究来识别符合可持续标准的成功企业,并认为可持续程度高的企业将为投资者带来更好的可持续的股票收益。“我们相信可持续对于企业的竞争力有很大的影响。”Ringger告诉《财经金融实务》记者。

至今,SAM已经推出了包括Dow Jones Sustainability Indexes和STOXX Sustainability Index在内的一系列可持续指数,来跟踪可持续发展的优秀企业的表现。“SAM能够提供的价值就在于量化可持续因素对于企业股票价值的影响。”

SAM在2500家全球最大的企业中,选择了最好的10%,即200-300家企业纳入可持续道琼斯指数。可持续道琼斯指数建立时使用的2000多份调查问卷,涵盖了宏观经济分析、公司治理分析、环境分析三大部分,共设计了涉及57个不同领域的57种问卷。他透露,后来SAM为每一家参与调查的企业制作了一份三页的标准化报告,其中参照了他们的同业竞争者、所处产业以及最佳可持续发展产业的数据,这些数据均来自SAM从1999年建立起来的可持续发展数据库。

可持续道琼斯指数是SAM的企业可持续性分析的结果。“两者的核心均是筛选、评估、重点分析。”

筛选就是识别出符合条件的一个企业集群;评估是对影响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社会、环境因素,作出详细的分析;最后,重点分析每一个因素,并给出一个权重。投资分析师将会使用由这些权重组成的模型,来分析股票价值。

“比如,一家公司的碳排放量很高,分析师给它一个权重,一个价格,因为我们预计碳排放在未来的3-5年会产生一定的企业运营成本,从而影响企业的利润。”

他认为,SAM的投资理论就是基于对机会因素和风险因素的分析。“我们给每一个产业都识别可持续发展的机会和风险因素,并且给这些因素定义标准,然后对标准作出分析。我们给每一个标准一个权重,分析师需要识别一只股票是否符合这一模型来决定买卖。”拥有约80人的SAM公司有一支25人的投资团队。

同时,SAM通过全球业务网络来了解各个产业领域的宏观趋势。“比如,水资源领域,我们与一个外部的顾问团队每年两次交换对于宏观趋势的发现和评估。”

「中国布局」

随着中国政府提倡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以及新的能源政策的出台,投资市场显然已经意识到政策的导向将带动新能源、新材料以及环保型企业股票的上涨。

谈及中国的发展前景,Ringger颇为兴奋。“在欧洲市场,资产配置的1%-2%投资于可持续发展,但是很快就会是3%-5%。而我认为中国市场在未来的3至5年,3%-5%的资产也将投资到可持续发展中。”

Ringger表示,在SAM的发展中,家族基金(指私人财富的投资基金)是首先接受可持续发展概念,并相信它将成为主流的客户。他透露,经过多年在欧洲市场的发展,目前在欧洲,SAM拥有更多的机构投资者;在亚洲市场,则是更多的家族基金和高端的个人投资者。“长于研究的SAM公司需要对中国市场作合适的分析,因为可持续发展在地区之间非常不同。”

Ringger透露,目前在中国计划以荷宝基金管理公司为平台,通过其在上海的代表处及香港的地区总部,来研究市场及推广发行产品,同时,探寻与本地银行合作的机会,推出一些诸如水资源基金、清洁能源基金、气候变化基金等类产品。“我们希望寻找的合作伙伴,能够提供通向市场和客户的发行渠道,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长期的合作承诺。”

2007年6月,荷宝基金集团在上海设立办事处,SAM希望借此开拓中国市场。

SAM在欧洲的长期经验以及目前在亚洲几次合作均显示,与大型银行合作是一个双赢交易。“我们可以提供投资经验和回报,银行可以提供客户和发行渠道。”Ringger表示。“虽然发展机构投资者需要一定的时间,但是两三年之后,他们会需要我们的产品,所以现在和他们建立关系很重要。”

荷宝基金集团驻上海首席代表陆敏在接受《财经金融实务》记者采访时说,ROBECO投资产品主要是投资于全球二级市场股票及债券的共同基金及专户理财(机构和高端个人),以及包括PE基金中基金(Fund of Funds)、对冲基金 (Hedge Fund) 在内的另类投资产品。

2000年设立的PE(私人股权投资)业务部门,目前资产募集规模逾20亿欧元,投资者主要是海外的高端客户类型的私人投资者以及一些机构投资者。在投资私募股权基金方面,ROBECO投资PE基金的基金。“最近海外募集了5亿美元,其中4000万美元投资一家设立在北京的中国环保基金,”陆敏说,“其余投资也都是围绕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即清洁技术(Clean Tech)。”

进军中国市场,Ringger表示,最大的障碍就是需要了解中国投资者需要哪种类型的产品和提供这些相应的产品。其次就是对于外国金融机构进入中国的各种法律和管理办法的把握。第三,需要将SAM的可持续基金的投资配置理念,努力向国内的金融机构沟通。

“我要告诉中国投资者,可持续投资将引领未来几十年投资界。SAM有能力通过我们多年来积累的数据库将这一趋势转换为良好的投资表现和回报。”显然,中国市场对于SAM非常重要,Ringger透露,将在2008年通过荷宝基金在中国派驻更多的雇员。■

案例:SAM可持续发展水资源基金

投资设想

SAM可持续发展水资源基金,在全球范围内投资于那些提供水资源产业整个价值链各个环节的相关产品和服务的公司。

投资领域

本基金把四个有吸引力的投资集群作为其目标:

水的配送和管理——此分行业中的公司在诸如有效的水配送及管理领域中扮演了关键的角色。

广泛的水处理——现在有超过十亿人无法获得安全的饮用水。这一投资集群包括了那些在水处理、饮用水净化和海水淡化领域起关键作用的公司。

水的需求效能——这一投资集群包括那些提供用于当地水处理、水计量和提高消费者的水使用效率的产品的公司。

水和食品——由于大约70%左右的水用于农业,因而使用更有效的灌溉技术和方法可以节约大量的水并降低成本。

投资流程

SAM可持续发展水资源基金采用结构化投资流程,其目标在于:投资于那些处于水产业整个价值链的各个环节,并在整个国际证券市场最具吸引力的公司。这一过程的第一步就是要进行一次宏观经济分析,找出那些对水资源产业具有重要影响的趋势。在此基础上,识别出所有与投资主题明确相关并可从主流趋势和发展中最为受益的公司。通过系统分析及运用贴现现金流模型,对财务状况和可持续发展指标作出定量分析,SAM 将评估各个公司的投资和增长潜力具有的绝对吸引力和相对吸引力。然后,在考虑了风险方面的指标后,确定投资组合。

风险管理

SAM可持续发展水资源基金投资于主要以北美、欧洲和亚太区为基地的高、中、低市值的企业。投资组合构建考虑到各方面风险,如行业、类型和市值,还考虑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这有助于降低违约风险。证券投资组合运用了最新的风险管理技术,使风险得到实时评估和分析,并取得一个均衡的风险/收益形态。

生态可持续 篇12

(一)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思想的提出

土地可持续利用的思想, 是1990年在新德里由印度农业研究会、美国农业部和美国Rodale研究所共同组织的首次国际土地持续利用系统研讨会上正式提出的。

(二)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内涵

对于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定义, 不同学者因对“可持续性”的理解和对土地资源利用的分析角度不同, 存在多种表述方式。从经济学看, 根据《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对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尽可能减少对人类生存所依赖的土地资源破坏与退化, 维持一个不变或增加的资本贮量, 旨在人类生活质量的长期改善, 即在追求经济发展效益最大化的同时, 维持和改善土地资源的生产条件和环境基础”;从人地关系角度出发,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是人地关系的协调和共荣, 即土地资源的生产能力和景观环境, 要满足人类不断发展的生存活动、生产活动和社会活动的需要;从土地资源供求关系看,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是达到土地供求的持续平衡, 即是通过把土地资源无弹性的自然供给量, 转化为有弹性的经济供给量, 来持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土地资源需求。

从1993年内罗必拟定的《持续土地管理评价大纲》中对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定义为“把保持和提高土地生产力 (生产性) 、降低土地生产风险 (安全性) 、保护土地资源潜力和防止土壤与水质退化 (保持性) 、经济上可行 (可行性) 和社会可以接受 (接受性) 相结合”, 这5个条件必须同时满足, 否则认为是土地资源的非持续利用;从土地资源利用目的看,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就是实现土地生产力持续增长和保持其稳定性, 保护土地资源生产潜力和防止土地退化, 并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即达到生态合理性、经济有效性和社会可接受性。

不论从哪个角度来阐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其核心都是保证土地资源持续满足人类社会发展的需求。因此, 不妨把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定义为“能够持续满足社会不断发展的土地生产力和景观环境需要的土地利用”。

二、景观生态学概念与理论

(一) 景观生态学内涵

景观生态学的概念是德国地植物学家Troll于1939年在利用航片研究东非的土地利用时首次提出。1982年10月, 在捷克正式成立了“国际景观生态协会”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Landscape E-cology, IALE) , 标志着景观生态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另外, 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遥感与GIS技术的出现极大地推动了景观生态学的研究与应用。景观生态学是研究在一个相当大的区域内, 由许多不同生态系统所组成的整体 (即景观) 的空间结构、相互作用、协调功能、及动态变化的一门生态学新分支。景观生态学以整个景观为研究对象, 强调空间异质性的维持与发展, 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 大区域生物种群的保护与管理, 环境资源的经营管理, 以及人类对景观及其组分的影响。

我国学者肖笃宁 (1999) 将景观生态学的核心概念总结为:景观系统整体性和景观要素异质性;景观研究的尺度性;景观结构的镶嵌性;生态流的空间聚集与扩散;景观的自然性与文化性;景观演化的不可逆性与人类主导性及景观价值的多重性。

(二) 景观生态学基本理论

1、景观和区域。

生态学中, 景观是由相互作用的斑块或生态系统组成的, 以相似的形式重复出现的, 具高度空间异质性的区域。

2、景观结构与功能理论。

景观结构与其生态过程的相互关系是景观生态学理论研究的核心部分。景观层次上的过程, 包括自然和人文两个方面, 它们对景观空间结构的形成起重要作用, 而景观结构对过程也有基本的控制作用。因此, “格局反衍过程, 过程反衍机理, 机理揭示规律”, 一定的景观结构才能实现一定的景观功能。景观生态学认为, 在景观尺度上, 每一个独立的生态系统 (或景观单元) 均可看作是一个宽广的斑块 (patch) 、狭窄的廊道 (corridor) 或背景基质 (matrix) , 能量、物种及营养成分等在景观元素间的流动形成景观功能, 景观功能的发挥主要涉及廊道、基质和斑块的功能特征。

三、我国景观生态学的应用研究领域

我国景观生态学应用研究领域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是在风景园林学、地理学和生态学等学科基础上孕育和发展起来的, 并深深扎根于景观生态学。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主要应用在城市景观生态规划、农村景观生态规划、旅游风景区的景观生态规划和自然保护区的景观生态规划。

景观生态学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景观生态学强调无机环境为基础, 以生物为中心, 以人类为主导, 正确处理天、地、人、文的相互关系, 合理调控现有景观生态系统和规划设计与建造的景观生态系统。傅伯杰、陈利顶、马克明、周华荣等 (1995, 1996, 1998, 1999, 2000) 对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对生物多样性保护作了深入研究, 并进行了自然保护区的规划和设计。

景观生态学与土地利用规划:邱扬等利用景观生态学的理论为土地持续利用评价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对土地持续利用评价概念、原则、理论基础、指标选择、评价方法给予了一定的研究。

四、土地利用中的景观生态学应用

(一) 土地利用的可持续目标

资源永续利用的思想在20世纪70年代被提出, 当时更多关注土地资源的保护, 而对其实现的可行性考虑不多。随着可持续发展概念的明确, 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目标也得以明晰。生产性、安全性、保护性、可行性和可接受性是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基本目标, 而这些目标也构成了评价土地利用持续性的基本标准。在我国,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首要的任务是实现耕地资源的保有数量, 提高耕地生产性能和生态功能。

(二) 景观生态学与土地利用规划

应用景观生态学的原理与方法研究土地可持续利用, 在我国尚不多见, 仅有部分学者作了初步研究。景观生态学的理论为土地持续利用评价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对土地持续利用评价概念、原则、理论基础、指标选择、评价方法与过程都有重要影响。根据景观生态学理论, 土地持续利用规划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综合整体性, 不仅包括环境、经济与社会等多因素评价, 还指土地利用方式、土地利用系统与景观或区域等多等级评价。

2、尺度性, 包括土地利用的时间尺度、空间尺度和重点尺度。

3、空间格局与土地生态过程, 二者的关系分析是土地持续利用的基础。

4、干扰与人类影响, 干扰是景观或区域的必然因子, 有助于发展土地利用系统与景观的适应性机制, 人类土地利用的历史经验和教训, 对土地的持续利用有借鉴作用。

5、多重价值与多目标, 景观生态学强调土地持续利用的目标是多重的, 因而追求多目标之间的优化, 而不是单目标的最大化。

(三) 土地利用的景观生态探讨

景观生态学的发展从一开始就与土地规划、管理和恢复等实际问题联系密切, 它注重土地利用如何影响物质流和能量流, 注重结构和过程的相互关系分析, 使其在空间土地利用规划中得到广泛应用。景观生态学属于宏观尺度生态空间研究范畴, 其理论核心集中表现为空间异质性和生态整体性。土地作为地表自然综合体, 是一种特色鲜明的系统整体, 具有突出的空间异质性, 而生态整体性正是实现土地持续开发利用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 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研究内容涉及到景观生态学的理论核心。

景观生态学同时研究生态景观与视觉景观两个方面, 注重协调形态与内容、结构与功能的统一, 以人类对于景观的感知作为评价的出发点, 追求景观多重价值 (经济、生态、社会与美学) 的实现。因此, 土地利用以持续性作为其功能目标, 应该追求生态、经济、社会以及美学等多重价值的优化, 充分发挥了土地自身的生态系统生产功能、空间场所功能和景观功能等三大功能, 综合技术、政策和行动来实现土地利用的生产性、安全性、保护性、可行性与接受性。

土地生产力的维持与景观的结构、功能是密切相关的, 对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研究不仅要包括对土地功能的优化, 还包括对景观格局 (土地利用结构) 的评价, 同时分析景观结构与生态过程的相互关系。这种格局与过程的关联分析, 正是近年来我国土地利用研究工作中忽视的地方。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 景观生态学与持续发展概念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景观生态学的景观结构与功能理论、生态整体性与空间异质性理论、等级尺度理论、景观变化与稳定性理论等基本理论, 有助于进一步加深对土地可持续利用内涵的理解。景观生态学与土地、土地利用研究联系密切, 是实施土地可持续利用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同时, 土地利用的持续性具有明显的时空尺度特征, 不同的时间和空间尺度下土地利用的持续性特征大不相同。离开了特定的时间与空间范畴, 将无从谈论土地利用的持续性。

传统的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社会、经济和生态研究, 在一定程度上都可以认为是在时间尺度上的土地可持续利用分析, 缺少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分析的内容。在现代地理学与生态学结合下产生的景观生态学, 属于宏观尺度研究范畴, 既强调空间格局分析, 又考虑生态关联, 有助于实现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时空尺度上的综合分析、评价与管理, 为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因此, 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应进一步整合景观生态学的思想与理论, 深入对土地可持续利用内涵的探讨, 重点加强土地可持续利用结构、功能与动态变化等的基础理论研究, 尤其需要关注土地利用格局及其变化过程的相关分析。土地可持续利用中景观生态学的引入, 也将是实现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战略不可忽视的很好途径和重要手段之一。

摘要:土地资源的持续利用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立足之本, 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核心内容之一, 对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意义重大。景观生态学起源于土地研究, 其研究对象是土地镶嵌体, 因此文章以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规划为出发点, 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分析和探讨其利用效应。

关键词: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景观生态学,应用

参考文献

[1]、白金丹.景观生态学与土地可持续利用[J].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 2007 (2) .

[2]、周亚鹏等.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我国土地资源利用对策[J].河北农业科学, 2005 (2) .

[3]、李哈滨, J.Franklin.景观生态学——生态学领域里的新概念构架[M].生态学进展, 1988.

[4]、宇振荣.景观生态学[M].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8.

[5]、梁积汉.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实现途径[J].广西社会科学, 2003 (9) .

上一篇:旋耕机使用保养经验谈下一篇:体育课的趣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