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研究论文(共9篇)
生态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研究论文 篇1
生态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研究论文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大家都写过论文,肯定对各类论文都很熟悉吧,论文可以推广经验,交流认识。相信写论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生态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研究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生态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研究论文1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态环境逐渐恶化,如何在兼顾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好生态环境,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了现阶段主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是发展农业经济中应当着重考虑的问题之一,不仅是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文章主要对当前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进行了分析,明确了在发展农业经济的同时应当注重生态环境保护,详细描述生态环境建设和经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为解决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
1、农业生态环境问题的提出
随着农业经济的发展,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多的开始关注农业生态环境,传统的农业生产对环境产生了极大的破坏,大量农药的使用不仅对土壤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污染,同时也对周围的水资源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严重的影响了农民的生产生活,不利于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除此之外,大量化肥的使用也为土壤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化肥使用频繁直接会导致土壤板结,农作物产量减低,降低农民的生产效率,农民生产效率降低,会增加化肥的使用量,直接形成了恶性循环。农业生态环境的功能利用并不合理,这就直接导致了一系列的农业生态问题,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大量的水土流失,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逐年增加。同时中国是人口大国,人口数量的增加会对自然生态环境带来一定的威胁,人们的过度开发,对原有的生态平衡产生了负面影响,直接导致生态环境的破坏,人口数量成为影响生态环境的主要因素之一。由于中国技术发展不均衡,存在地域性的差异,一些技术水平发展较落后的地区,在资源开发的过程中并没有注意到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陷入了恶性循环。近年来,大量的人口涌入城市,导致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中产生的垃圾不能够通过自然消解,同时人们不注重对垃圾的处理,大量的垃圾产生导致农业生态环境的破坏,严重制约了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制约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影响农产品的质量和数量[1]。
2、农业生态环境恶化导致的深层次问题
首先,农业生态环境的恶化直接导致了城乡差距加大,加剧了农民的贫困程度,据统计,目前大量的农村贫困人口生活在生态环境较为恶劣的地区,生态环境恶劣直接制约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导致当地农民不能够摆脱贫困,形成恶性循环。贫困导致人口增长和生态环境趋向脆弱;反过来人口增加又使贫困加剧,致使生态环境更加脆弱;脆弱的生态环境使贫困变本加厉,这使得贫困地区陷入了PPE怪圈。
其次,农业生态环境的恶化直接加剧了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压力,由于我国的人口众多,可以用的土地资源有限,如果生态环境不断恶化下去,会导致大量的水土流失,严重影响我国的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农业生态环境的恶化直接制约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
最后,农业生态环境的恶化也会直接导致大量的自然灾害的产生,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植被减少等,会严重威胁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产力的提升[2]。
3、农业与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
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现有需求的基础上进行生产,生产的前提是不能够破坏后代满足其需求的能力。经济社会的发展与环境发展是协调统一的,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如果在经济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同时,人们无限制的对生态环境进行破坏,那么子孙后代就不能够安居乐业。农业作为中国的基础产业,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要想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借助科学技术,在保证农业生产效率的前提下,将对环境的破坏降到最低,是农业生产与环境保护相协调。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对于人们的生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农业是整个社会发展的基础,没有农业生产作为其他产业发展的基础保障,就没有社会的稳定,其他产业的发展就会举步维艰。
4、增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
4.1加强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建立现代农业耕作模式
按照国家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政策,应当加强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利用科学技术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将信息化管理和机械化生产引进农业生产过程中,降低农业生产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和对资源的浪费。不断优化生产区域布局,调整种植业、养殖业的内部结构,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的进程,鼓励通过创新提高生产效率。将传统的粗放型的生产模式逐渐转变成集约型的生产形势,在发展农业的同时注重环境生态的保护,是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协调统一,减少农业生产过程中对生态环境不必要的破坏,真正实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3]。
4.2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农业是按照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原理,应用系统工程方法,把传统农业技术和现代农业技术相结合,充分利用当地自然和社会资源,因地制宜,实现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生态三者之间的统一。在农业发展模式方面,针对不同的地区指定切实可靠的发展措施,不能一味的采用一种发展模式,应当根据当地的特色,扬长避短,实现优势互补。在山区,应大力发展果业、林业、畜牧养殖业。在丘陵地带,应根据其自然环境,选择合适的农业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杨祥禄,郭鹏.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J].四川农业与农机,2015(6):8-10.[2]李敏.长白山保护开发区农业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5,36(5):145-148.[3]李炜,李刚.夯实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资源环境基础——全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会议综述[J].农村工作通讯,2015(15):23-25.
生态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研究论文2一、国内生态环境的现状
改革开放30多年,我国经济得到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但也付出了资源环境代价,虽然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我国政府做了很多工作,但在环境方面仍然出现很多的问题,如雾霾天气的长期出现,部分地区江、河、湖、海等水资源污染问题凸显,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刻不容缓。我国的生态环境问题突出的表现在:
1、空气污染
按照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定义,空气污染通常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引起某些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足够的时间,并因此危害了人类的舒适、健康和福利或环境的现象。当前国内许多城市都出现雾霾天气就是空气污染的具体表现形式,它的成因有以下几方面:
1)大规模的工业生产。
2)居民采暖锅炉的大量使用。
3)汽车使用量的不断增加。
2、水资源污染
人们在生产、生活过程中排放的垃圾。水资源污染的成因有以下几方面:
1)有机污染。
2)有机及无机化学药品的污染。
3)各种化工厂和药厂等。
4)磷污染。
5)重金属污染。
3、资源的过度开发,使生态达到恶化的边缘
现代工业无限制的扩产,使用的原煤量历年递增,据《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数据显示,中国煤炭消费量为1873.3百万吨,同比增长6.1%,在全球煤炭消费总量中的比例首次超过50%,达到50.2%。同时在煤炭被大量开采的同时消耗大量的地下水资源,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因采煤破坏地下水资源超过20亿立方米,国际能源署IEA发布的《世界能源展望》指出,2035年,中国由能源生产导致的水资源消耗将比20xx年增长83%,其中煤炭生产和消费是水资源消耗的主要因素。煤炭的大量开采还造成土地的塌陷,专家介绍,每开采万吨煤炭造成的土地塌陷面积达0.267公顷,仅五大平原煤炭基地中的两淮基地和鲁西基地的搬迁人数就超过了三峡移民130多万的总数。
4、乱砍乱伐现象屡禁不止,使大量土地荒漠、洪水泛滥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物质的需求不断扩大,特别是对木材的使用量不断攀升,国家为了节制森林的开发,对木材开发机加工的税赋不断提升,更加刺激了一些人的乱砍乱伐现象的发生。森林是空气的调节器,也是植物和各种动物赖以生存的家园。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森林覆盖面积锐减。森林具有多种功能,有保持水土、涵养水源,防风固沙、户田保土,调节气候、增加降雨,保护环境、净化大气等作用。同时森林是生物链最为基础,如植物的叶和果实为昆虫提供食物,昆虫是各种鸟的食物来源,有了鸟才有鹰和蛇,有了鹰和蛇来鼠才不能泛滥。因此森林养育了许多野生动物,一旦森林失去保护,将会给各种野生动带来灭顶之灾。人类也会失去保护。
二、生态保护与可持续性发展
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离不开经济发展,但如果经济发展破坏了生态环境,雾霾天气等恶劣气候、各种自然灾害随之而来,如果人们的生存都不能保证更谈不上幸福生活。同时各种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无限制的开采,今后我们的子孙将如何生存。可持续性发展理论强调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能力的发展。1991年,由世界自然保护同盟、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共同发表了《保护地球——可持续生存战略》简称《生存战略》。《生存战略》提出的可持续发展定义为:“在生存于不超出维持生态系统涵容能力的情况下,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并且着重提出可持续生存的九条基本原则。在这九条基本原则中,既强调了人类的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要与地球承载能力保持平衡,保护地球的生命力和生物多样性。
三、我国经济可持续性发展的措施
1、节制人口增长,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
计划生育政策是提高人口素质,促进我国经济可持续性发展,保护生态环境的一项国策。我国的计划生育工作于二十世纪70年代就已经全面开始,1982年定为基本国策。由于我国积极推行计划生育政策使世界60亿人口日的到来推迟了4年,为发展中国家妥善解决人口问题探索了道路。
2、合理控制大型能源消耗型企业无限制的扩产,对小型能源
消耗型企业进行降低各种资源的消耗国家要鼓励大型耗能高的企业进行技术挖潜,技术革新,进行节能降耗,将国内总量控制在一定的限度,将能耗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同时将能耗高的小型企业根据本地区特点进行关、停、并转,降低各种能源的消耗,使生态环境得以保护。
3、合理的利用森林资源,杜绝乱砍乱伐现象的发生
要利用法律的武器保护森林建设,要坚决与乱砍乱伐现象作斗争,为野生动物创造一个完好的家园,保持物种的多样性,同时大力开展全民绿化活动,增加绿化覆盖率,保护生态平衡。
4、建立健全环保体系,加强环境保护的法制建设
环境保护部门要认真学习国家制定的《环保法》,与其他部门一起齐心协力共同推进国家生态保护工作,要根据不同地区,不同特点建立切实可行的环保保护标准,要加强环保监察工作,对严重破坏环境的企业及个人按照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严肃处理,对资源消耗型企业和资源开发型企业在建设时要严格执行环境评价“三同时”监督工作,对环境评价不合格的企业不予发证。
四、结束语
生态环境保护关系到每个公民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子孙后代,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要建立节能意识和环保意识,同时要爱护野生动物,要坚决抵制对野生动物的捕杀,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生态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研究论文 篇2
所谓的生态就是指生物与环境之间以及生态之间存在的状态以及相互的联系, 生态也被人们称为自然生态, 自然生态与生态文明是不同的。生态文明主要是指人类在进行生产、生活、学习等活动时遵循自然、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 通过对和谐发展的遵循, 人们取得的精神成果和物质成果的总和就是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主要是指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以及人与自然之间全面发展、共同繁荣、良性循环以及和谐共生,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生态文明已经成为一种文化伦理形态。
2 生态文明与环境保护发展应建立生态文明档案
想要实现生态文明与环境保护和谐发展, 就要建立生态文明档案, 所谓的生态文明档案, 笔者在这里先对“档案”进行阐述, 档案是指已经进行归档保存的一些照片、报告、文字材料、证书、录音或录像带等等, 这些资料汇总起来就形成了档案, 不同企业不同事业的档案是不同的, 对档案的要求也是不同的。而生态文明档案, 是指在进行环境的研究、基本建设项目、生产技术推广等等活动时, 所产生的应该被保存的各种资料。这些与环境活动息息相关、记载环境各项活动情况的资料汇总成为一个环境档案, 环境档案与环境发展息息相关, 生态文明档案是被归档保存的。笔者认为, 生态文明档案的建立能够实现生态文明的各种价值。
2.1 生态文明档案为环境保护发展提供信息的价值
生态文明档案自身就是由很多信息构成的, 生态文明档案所存储和记录的大量环境生产技术活动信息是环境保护发展所需要的重要信息。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环境生产技术活动信息, 大量、过度的生产活动不利于环境保护发展, 进行环境保护发展计划和实施, 必须要参考生态文明档案, 要明确生产技术活动所使用的资源数量和质量。更好的对环境保护发展进行规划和实施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档案为环境保护发展提供信息的价值。
2.2 生态文明档案为环境保护发展提供资源保护价值
生态文明档案为环境保护发展的资源保护中体现其价值。生态文明档案中, 明确收藏和存储了森林防火项目资料, 这些森林防火项目资料是资源保护的重要参考资料, 为环境保护发展提供了保障。生态文明档案的森林防火项目资料对于森林的林区道路、森林的航空消防工作、森林的通信系统、森林的重点火区综合治理以及国家物资储备等进行了详细的记载, 这些信息和资料对于现在以及以后的资源保护工程具有指导性和科学性, 将会一直为环境保护发展提供服务。这是生态文明档案另一价值的体现, 生态文明档案同时具有长久性不仅为近些年的环境保护发展提供有效的信息, 还为以后的环境保护发展提供有效的服务。生态文明档案在现在以及以后的资源保护工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和价值, 因此, 生态文明档案为环境保护发展提供资源保护的价值。
2.3 生态文明档案为环境保护发展提供环境科研的价值
生态文明档案为环境保护发展提供环境科研的价值, 环境科学研究是专门为环境发展、环境现状、环境管理和施工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等提供理论依据的。生态文明档案为环境科学研究提供可靠的信息, 由于生态文明档案记载了环境发展的过去和现状, 环境施工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等等, 这对进行环境科学研究的专家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为专家进行环境科学研究提供了科学、可靠的参考, 环境科学研究包括计划准备、实验研究以及总结鉴定这三个阶段, 这三个阶段中的任一一个阶段的研究和形成都完全离不开生态文明档案这一具有科学性和权威性的环境资料。因此, 我们可以说, 生态文明档案为环境科学研究工作提供了可靠的资料和参考, 为环境科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是环境科学研究的基础条件。所以笔者认为, 生态文明档案为环境保护发展提供环境科学研究的价值。
3 结语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当今社会, 建筑业也持续发展, 人们对资源的需求量大大增加, 这就为我国环境资源带来了很多问题在综合考虑环境保护发展的同时, 主张对环境进行生态文明档案管理, 生态文明档案能够很好的对环境的发展情况、树木的使用情况、环境资源的总体情况进行统计和管理。生态文明档案为我国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很大的空间。本文从先对生态文明定义进行了简要的阐述, 接着提出了生态文明与环境保护和谐发展就要建立生态文明档案, 生态文明档案的建立能够促进生态文明实现其自身的各种价值。所以, 笔者从生态文明档案为环境保护发展提供信息的价值、生态文明档案为环境保护发展提供资源保护价值、生态文明档案为环境保护发展提供环境科研的价值这几方面对挖掘生态文明价值, 为环境保护发展提供服务进行浅谈。
摘要:环境资源是我国经济领域和生活领域的重要资源,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 小到一张纸, 大到一个建筑, 都与环境资源密切相关。随着经济的发展, 人们对环境资源的需求量日益增长, 这就为我国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施加了很大的压力。本文就从挖掘生态文明价值的角度, 浅谈挖掘生态文明价值, 为环境保护发展提供服务。
关键词:生态文明,价值,环境保护发展
参考文献
[1]阳丽波, 廖桂霞.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及其途径的探析[J].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学报, 2009 (1) .
[2]杨恒山, 王国君, 陈皆辉, 等.杂交狼尾草“牧特利”生物学特性及刈割次数对产草量和品质的影响[J].草地学报, 2004 (4) .
[3]肖建华, 邓集文.生态环境危机与多中心合作治理[C]“.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 2006.
生态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研究论文 篇3
关键词: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
引言
环境问题现在已经成为了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过去的工业发展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为了工业的发展,农业等都作出让步,而如今,工业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成为了经济发展的一大包袱,为了强化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完成我国各个行业的可持续发展,重点解决农业生态环境问题变得十分的迫切。
1.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相互作用
农业生产离不开农业生态环境,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现今,在经济的不断发展中,我国农业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导致农产品也受到了严重的污染,对我国国民生命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威胁。因此,我国应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方面法律法规的建立,对农畜产品安全质量加强管理,并对污染的生态环境进行改善,以保证我国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促进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农业生态环境的重要保障。近年来,我国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在满足现阶段人们对资源的需求同时,实现经济、生态环境、社会等的共同发展。农产品是人们生存发展需求的重要资源,只有坚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才能够为人们提供源源不断的农业资源,并为后人的生存发展提供保障。
由此可见,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两者之间能够相互作用,相辅相成。我国应加强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以保证我国农业资源的充足、安全,为我国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2.以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2.1 加大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宣传力度
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对提升人们生活质量、保障人们身体健康等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我国应加强对国民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提升,加大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宣传力度,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介,向人们宣传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加强学校这一方面的教育,促使人们自觉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相互监督,主动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提升农产品安全质量。
2.2 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我国地域幅员辽阔,各地区都具有不同的特点,因此,应根據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建立具有本地特色的生态农业,生产出具有自身优势的农业产品,避免农业产业结构的雷同,同时也有效减少因不合理农业产业结构造成的农业资源浪费的情况。
2.3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现阶段,我国已经制定了多项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制度,但是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农业生态环境破坏的加剧,现有的法律制度已经难以满足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需求,很多问题的相关法律都还是空白。因此,我国应加强对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重点强调生态保护、区域治理等方面,同时加强对法律法规落实情况的监督,要求政府官员带头执行相关法规、学习环保知识,以确保能够对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全过程进行控制,促进农业经济和农业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
2.4 以科学技术为引导
我国应加强对科学技术的研究运用,将先进科学技术与农业技术相结合,积极开发资源节约型农业基础设施,充分利用现有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等,提升资源利用率。例如加大力度研究农业节水技术和节约型灌溉设备,构建节水型农业生产体系,实现水资源的合理运用。同时,利用科学技术对农业生产中被污染的土壤、水源、植物等进行有效处理,人工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以科学技术为向导,促进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5因地制宜开展农业种植
要从根本上解决农业生态问题,促进可持续发展,就要因地制宜的开展农业方式。就像黄土高原和南方丘陵等易于发生水土流失的地方,合理的选择农业方式,宜农则农,宜林则林,有选择的对土地资源进行合理的利用,这样既完成了经济的需要,又不会造成水土流失,一举两得。另外在北方土地荒漠化严重的地区,不宜过度开垦耕地的地方可以发展耐旱的林业,这样林木不仅起到防风固沙的作用,而且还能带来经济收益,对于生态保护,是最好不过的选择。
2.6牧业发展要适度
牧业的发展主要集中在我国北方,由于过度的放牧,使得放牧的草场退化,牧场沙化严重已经严重威胁了我国北方畜牧业的发展。为了从根本上解决牧场沙化问题,一方面要选择合适的放牧种类,对于牧场破坏较大的畜牧品种,要慎重养殖,而牧场放牧,最好是有节制的采取轮牧的方式,保证草场的持续利用,也保证畜牧业的持续发展。
2.7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全是农业生态问题的一大因素。因为基础设施的不完善,使得农业居民不得不向生态环境索取资源,这就造成了生态环境的破坏。所以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投入,促进农村公共事业的发展,这样可以有效的减少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
结束语
农业生态环境问题是解决三农问题要做的首要工作,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三农问题也就迎刃而解,所以在农业生产中一定要特别强调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只有生态环境走上可持续道路,农业生产才能在可持续道路上为国民经济而服务。
参考文献:
[1]周赫男.农业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D].渤海大学,2013.
[2]王锋.环太湖生态农业旅游圈综合评价与可持续发展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0.
生态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研究论文 篇4
北京山区具有面积广阔、地貌类型多样、土地资源和旅游资源丰富等特点,是北京的生态环境保护屏障、水源涵养地、旅游度假胜地、绿色食品产地和矿产建材基地.针对山区存在的植被破坏、水土流失、水源缺乏、旱灾严重、环境污染等问题,提出了山区生态环境建设的总体战略与区域布局,以及加快山区生态经济发展的具体措施:发展生态农业和特色农业;大力发展林果业,开发和建设生态经济沟;发展生态旅游和观光农业旅游;发展绿色农副产品加工业和适度采矿业,加强矿区生态环境重建.
作 者:郭焕成 宋金平GUO Huan-cheng SONG Jin-ping 作者单位:郭焕成,GUO Huan-cheng(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北京,100101)
宋金平,SONG Jin-ping(北京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系,北京,100875)
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论文 篇5
某某
(专业班级:学号:)
摘要: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 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我国生态环境脆弱, 人均资源不足, 加之违反生态规律, 滥用资源, 必然导致人与自然、发展与环境的尖锐矛盾。只有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保护环境, 重建生态平衡, 才能协调社会、经济与生态的关系, 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永共。关键词:保护;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一、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实施的必要性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可持续发展既是满足当代的需要,又是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生态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保障,经济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手段,社会持续发展是可持续的最终目标。当今世界面临着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一系列重大问题,人必须与自然协调才能持续生存,不适当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是地球环境所面临的最严重问题之一。
可持续发展必要性
从资源方面看,随着世界人口持续增长和经济发展, 人类对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加和大规模的开采消耗, 导致资源基础的削弱、退化、枯竭, 淡水资源紧缺。石油等能源价格上涨, 土地资源及矿产资源掠夺性破坏严重。维护地球资源、维护生物多样性, 以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从环境方面看,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两大类。加强环境保护,是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消除贫困、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必然要求。
二、我国环境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1)水资源污染。主要河流有机污染普遍,面源污染日益突出。据统计,全国七大水系和内陆河流的110个重点河段中,属4类和5类水体的占39%。城市
地面水污染普遍严重,并呈进一步恶化的趋势。一些地区的饮用水源受到严重污染,对人民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2)城市污染。城市垃圾和工业固体废弃物与日俱增,工业废弃物累计堆积量已超过66亿吨,占地超过5万公顷,使200多个城市陷入垃圾包围之中。
(3)海水污染。我国近岸海域海水污染严重,近海环境状况总体较差,海洋环境污染恶化的趋势仍未得到有效控制。
(4)大气污染。全国600多个城市中、大气质量符合国家一级标准的不足1%。
(5)酸雨污染。酸雨污染程度居高不下,酸雨污染区遍布长江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的广大地区,最严重的长沙、南昌等测得的PH值曾达到2.9。
三、生态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生态环境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环境整体及其各组成要素都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生态环境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1.环境为人类提供舒适性环境的精神享受。环境不仅能为经济活动提供物质资源, 还能满足人们对舒适性的要求。阳光、空气和水是生命的基本要素。灿烂的阳光、清新的空气和洁净的水是工农业生产必备条件, 也是人们健康愉快生活的基本需求。全世界有许多优美的自然和人文景观, 征年都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游客。优美舒适的环境使人们心情轻松, 精神愉快, 有利于提高人体素质, 更有效地工作经济越增长, 对于环境舒适性的要求就越高。
2.生态环境提供人类话动不可缺少的各种自然资源。环境是人类从事生产的物质基础, 人类社会的发展一时一刻也离不开其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作为一定社会主体的人以及人的生产劳动, 总要有一定空间和各种物质的、能量的资源,只有劳动向自然界结合, 才能创造财富, 才能为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提供保证。大自然慷慨地提供给我们生态资源、生物资源和矿物资源。
3.生态环境通过对社会生产以及对社会各方面的要求, 对社会的发展起加速和延缓的作用。当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相协调时, 就会促进经济的持续发展。反之, 当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就会阻碍经济的发展。自然环境对一个国家和地区来说, 是重要的资源和财富相反, 环境保护好了, 就可以提高自然资源的再生和增殖能力, 就有可能水远利用这些资源, 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地增长。与此同时, 保护自然环境需要经济发展, 只有发展才能创造出包括适宜的环境
在内的高度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4.生态环境具有自净功能。环境对人类经济活动产生的废物和废能量进行消纳和同化即环境自净功能或环境容量。土地、江河、森林、矿藏等是自然界给予人类的资源, 但自然界不能赐给人类产品。正如列宁所说, “世界不会满足人, 人决心以自己的行动来改变世界。经济活动在提供给人们所需产品的同时, 也会产生一些副产品。限于经济条件和技术条件, 这些副产品一时不能被利用而被排入环境,成为废弃物。环境通过各种各样的物理、化学、生化、生物反应来消纳、稀释、转化这些废弃物, 体现了环境的自净作用如果环境不具备这种自净功能, 人类将无法生存。
四、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1)认识环保的重要性,加强环境保护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就是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注意保护资源与改善环境,使经济发展可持续进行下去。
(2)制定法律法规,切实保护环境。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法制观念的加强,加快了环境与资源的立法速度。根据我国的国情,制定了《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海洋环境保护法》、《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形成了较完善的中国环境法律、法规体系。
(3)加强思想认识,加大投入力度。环境质量的变坏,不仅制约经济的发展,也危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因此,首先要在经济活动中保护环境,鼓励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综合决策和监督,把环保、可持续发展作为经济发展战略的指导思想。第二要增加环保投资。第三要明晰资产权关系。
(4)控制人口增长,减轻环境压力。控制人口是减轻环境压力的重要措施,当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相适应时,人口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当人口增长超过自然界承载时,人口就会阻碍经济的发展,便会使生态环境系统的良性循环受到破坏。
(5)合理布局,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可持续工业。在工业可持续发展方面,要通过合理的工业布局,规划工业企业的类型和规模,要制定和实施正确的产业政策,加快产业结构转换和技术变革,从被动应付环保法规和标准向主动采取环保措施发展,大力推行“清洁工艺”和“清洁生产”,实施清洁工艺技术和清洁能源,大幅度降低单位产值的能源消耗、物质消耗和废物的排放,适应“绿色环保”潮流,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可持续工业。
(6)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变废为宝,化害为利,缓解我国的环境污染问题。
循环经济是把清洁生产和废弃物的综合利用融合为一体的生态经济。它一反传统经济“资源→产品→“污染排放”式的单向流动,实现资源→产品→废物利用(资源)”的良性循环。
(7)扩大生态农业试点,合理开发利用耕地。在农业方面,要继续推广扩大生态农业试点,开发推广无公害农业技术,合理开发和保护耕地,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提高抗御灾害的能力,逐步建立集约化农业;大力开展群众性的植树造林活动,继续抓好“三北”防护林工程;把草原建设与防沙、治沙结合起来,防止沙漠面积扩大;同时要严格控制占用耕地,确保耕地面积的稳定;大力开展节水和旱作农业,重视创造和推广适合我国国情的节水经验。
(8)降低能源消费,开发利用水资源。在能源消费方面,要实施能源开发与节约并重的原则,通过节能措施发展能源新技术,努力降低能源消耗,提高利用率。要推行自然资源保护、合理开发、增殖并重的政策,挖掘资源潜力,加强对矿产资源的管理,运用市场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
(9)强化行政管理,深化环境教育。总量控制与绿色工程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确保环境目标实现的两大举措,各级党政一把手要亲自抓,总负责,做到“责任、措施、投入”三到位;建立合理的城市结构,重视城市规划布局和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严格管理城市环境,加快城市工业污染治理,减少“三废”及噪声污染。
五、结论
总而言之,人类赖以生存、生产的生态环境在现阶段虽然还面临着许多问题,而且也有部分问题是目前难以克服和解决的,但是作为社会活动的主体,人类势必在关注自身发展的同时,也应该密切关注生态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使得生态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能够在人类社会发展的限度内合理运行。迄今,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对于我们这样一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可持续发展是必要的战略选择。我们必须尊重自然,切实解决好我国的生态环境问题,为了让人类子孙后代能够享有充分的资源和良好的自然环境,就需要人类世世代代的共同奋斗。
参考文献:
[1] 彭珂珊.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生态环境与保护问题及其对策.广播电视大
生态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研究论文 篇6
·1127·
论我国城市建设中的环境保护
朱兴东
(西北政法大学西安市长安南路300号西北政法大学(雁塔校区)303信箱710063)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市化也在迅速发展,在城市建设取得很大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一
些问题,其中主要的是如何处理好城市建设中的环境保护,做到在城市建设时,节约资源,减少排
放,保护环境,利用科学发展观,做到城市建设中的节能减排。本文对此作了简要的论述。关挂词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城市规划节能减排
近些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城市化建设的进程也随之加快,我们城市建设的速
度也超过了中国以往的城市建设速度,就是相比其他国家而言,我国的城市建设速度也是屈指可
数的快。在我们努力进行城市建设,力争给人们创造一个适于居住、生产、生活的城市环境的同
时,不难发现,我们的城市建设也面临或者已经存在很多问题。特别是近几年,环境问题尤为引
人注目,城市建设中的环境问题一直是现代很多人思考的问题,人们一直在试图理清城市建设和
环境保护的关系,并使之两者能相互协调、共同促进,给人们创造一个优美的城市环境。所以我们必须合理地处理好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是相互协调、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我们要进行城市建设,首先
要运用自然资源和环境空间进行建设,有限的环境资源是城市建设的基础,城市建设的目的是创
造优美的城市环境。只有城市建设好了,才能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生产环境,才能适于人们的居住,可见,城市建设中的环境保护问题已成为很多人尤为关注的热点问题。
从目前我国的城市建设来看,有些城市没有将环境问题和城市建设结合起来考虑问题,在进
行城市建设的同时还常常造成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因此,我们必须把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结合起
来看待城市建设的发展问题,不能顾此失彼。
一、城市建设规划中的环境保护
长期以来,在我国的城市建设规划中,往往是只想做大项目规划、求新颖的建设规划,但却
常常忽视城市建设中的环境问题。这些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
首先,有些城市建设整体规划不合理。尽管我们经过多年的发展,在城市建设规划方面有了
很大的发展,但有些方面依然存在城市规划不合理的现象。主要表现在规划不当、整体布局不合理,没有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流域、区域的地质特征,人口分布和工业、农业、商业的互助关
系来合理规划城市的整体布局,导致城市生活区与生产区、重工业与轻工业、农业与工业布局相
互层叠,布局混乱,工农业不能相互促进,生活区和生产区不分,人们生活在工业污染的空气
中,不能呼吸清洁的空气,不能饮用干净的水,更严重的是对人身体的伤害,导致人们出现一些
罕见的病情、疫情。
所以,我们要在城市建设的整体规划中将环境问题着重考虑,注重对环境的保护。主要的措
施有:在严格贯彻《城市规划法》的前提下,根据城市的气候条件、地质特貌、人口分布情况
和工农业的分布条件来规划城市建设,按照功能来规划城市的工业、农业、。商业区域和人们的生
活区域,使农业既能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又能为工业提供充足的生产原料;使人们的生活区既
能有无污染的粮食、蔬菜和生活用水,又能呼吸新鲜空气。总之,按照区域、流域、功能来规划
城市建设,做到运用科学的知识理论和客观的条件来全面规划城市的建设。
其次,城市建设中的局部规划问题也在一些城市建设中相对突出,局部的规划不尽合理,没有科学的理论依据,一定的区域内工业、农业、·商业混杂,不能合理调整局部区域划分,不能将
局部规划看成是整体规划的一部分。因此,在合理规划整体城市建设的同时,也应该合理规划城
市的局部建设,使城市建设的局部规划分布合理,在城市建设的局部规划中,以社区、生活区、服务区、商业区为单位,使其相互联系,循环发展,使局部环境问题在各功能区合理配置的基础
上得以改进完善,创造美好的人文生活环境。
最后,在城市建设中做到整体规划与局部规划相协调,局部规划能有机结合构成一个合理的整体规划,使环境保护在规划阶段能得到周全的考虑,从而避免在城市建设实施过程中造成环境的污染。
二、城市建设实施中的环境保护
城市建设的实施是整个城市建设的核心部分,也是环境造成破坏和污染最主要的阶段。在城
市建设实施过程中带来一系列的环境破坏和污染问题,包括城市空气的污染,建筑施工中扬尘
大,排放的烟尘等使城市环境受到严重的污染;噪声污染严重,城市建设中产生的噪声,严重影
响人们的生产、生活,有些单位在施工中未设置隔音设施,对建设中产生的噪音污染视而不见;
也有很多建设项目非法取水,过度开采城市水资源,直接导致城市供水紧张;水资源时常被污
染,对于排污方面过去也忽视,致使一些城市排污系统被破坏,特别是遇到下雨天,污水横流;
随意堆放建筑垃圾,不能合理、有效地处理建筑垃圾,使得在建设了一块地方的同时又污染了另
一块地方。
因此,必须认真对待城市建设过程中的环境保护,采取各种措施减少城市建设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主要的措施有:环境行政部门加强对施工单位的环境管理和监察,采取各种行政手段全面
监督城市建设施工单位的环境破坏和污染情况;对于城市建设的施工单位而言,应采取科学、合理的办法、措施降低对环境造成的护热、破坏,对已污染的应及时处理,并采取事后补偿措施,做到“谁污染谁负责”、“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加大对城市建设施工单位的责任追究力度;鼓励广大群众积极参加到城市建设的环境保护工作中,使每个群众都成为环境保护的监督员,提
高广大群众对城市建设中环境保护的积极性;对于城市建设中产生的污染物,应有“变废为宝”的思想观念,合理地将这些污染物进行二次利用、重复使用,例如:可以将城市建设中产生的建
筑垃圾用于农村基础道路的地基建设,从而减少建筑垃圾乱堆乱放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总之,在对城市建设实施中进行环境保护时,应综合考虑,多管齐下,使城市建设在不污染和破坏环境的基础上,为现有的环境再增光添彩。
三、城市建设中的环境污染处理问题
在对城市建设中环境污染的处理上,很多城市建设中,常常被忽视,出现重惩罚、轻治理的现象,只是对污染单位进行处罚,不强调污染者对环境破坏造成的后果怎么办?怎么补救?怎样
治理?当污染者的经济利益大于环境破坏补偿的损失时,污染者一般很难去治理和停止对环境造
成的损害。
因此,对于城市建设中环境污染事后的治理上,也应该采取多种措施:
首先,应该以经济刺激的手段来激励城市建设单位积极采取措施去保护环境,防止其建设项
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可以实施环境排污许可制度、环境排污收费制度、减税及一些优惠政策,激励城市建设单位保护环境,减少环境污染;其次,应着重强调城市建设单位对环境污染的事后
治理、补救和恢复,不能一罚了之,我们的城市建设单位在对环境造成污染、破坏后,应及时
地、积极地对破坏的环境进行治理,使以污染的环境得到有效控制,并尽量恢复到原有状态,对
不能恢复的,应采取补救措施,对城市建设造成的污染给予合理的补偿;再次,应强调对城市建设中污染事故的责任追究,城市建设单位对环境造成的污染、破坏,应加大对责任人的追究,这
样可以减少环境破坏中“前人破坏、后人买单”现象的发生。
四、城市建设中的节能减排问题
所谓节能减排,就是降低能源、资源的消耗,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排放。在城市建设中,更应
该倡导节能减排,节约城市建设中对资源、能源的利用,减少城市建设对环境造成的污染破坏。
节能减排,科学发展,是保护资源环境的有力手段,所以,我们必须做好节能减排工作,节约资
源,减少污染,保护环境。
我们的城市建设单位在进行城市建设时,只注重项目的进度、经济效益,忽视经济效益背后的对环境破坏程度的影响,从而造成在同样的建设条件下,我们消耗的总比别人多,污染的比别
人多。因此,我们更应该在城市建设中强调节能减排,提高在城市建设中资源的利用率,减少环
境的污染和破坏。
首先,我们在城市建设中要积极地贯彻国家关于节能减排的有关规定和精神,认真学习有关
节能减排的意见,结合城市建设的实际情况,认真落实和做好节能减排工作,保护城市环境。其
次,落实科学发展观,节能减排,科学发展。在我们的城市建设中,应当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尊重科学,尊重规律,利用科学的、可行的、合理的措施进行城市建设。再次,发挥城市建设行
政领导部门的主导作用。充分认识节能减排是政府的责任,应运用经济、行政、法律等多种手
段,合理配置城市建设中的资源、能源,将节能减排指标作为衡量城市建设单位考核的指标。最
后,强调城市建设企业单位的作用。城市建设企业单位应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生产工艺来进行
城市建设,淘汰落后的生产工艺,节约能源,提高资源利用率,扎实做好节约能源和污染减排工
作,确保城市建设企业单位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的实现,推动城市建设又好又快地发展。总之,在我们进行城市建设的过程中,不能忽视并且要相当重视环境的保护,使我们的城市
化进程又好又快地发展,使我们的城市环境不断得到美化,满足人们生产、生活对环境质量的要
求,使我们的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生态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研究论文 篇7
1 循环经济的概念与特征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 经济发展所付出的代价也逐渐显现, 人口的迅速膨胀、粮食供应短缺、资源过度消耗、环境污染的加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等问题接踵而至, 并呈愈演愈烈之势, 人们才发觉, 原来大自然并不是我们可以予取予夺的囊中之物, 即使对大自然的“拿来主义”给予回报, 大自然的资源也不是无穷无尽的, 要“省着用、好好用”了, 于是, 循环经济在这一背景下产生了。
1.1 循环经济的概念
循环经济是对物质闭环流动型 (closing materials cycle) 经济的简称。它是以物质能量梯次和闭路循环使用为特征, 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 按照生态规律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 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转向。循环经济作为一种发展模式, 强调在生产活动之初尽可能少地投入自然资源, 生产活动之中尽可能少地消耗自然资源, 生产活动之末尽可能少地排放生产废弃物, 讲究以循环利用资源的方式发展经济。因此, 也是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可持续经济。
1.2 循环经济的内涵
循环经济是按照生态规律, 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 实现经济活动方向生态化转向的经济模式, 其产业过程就是人类对经济发展的环境保护问题的认识过程, 经历了从“排放废物”到“净化废物”再到“利用废物”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 是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结果, 因此, 循环经济的内涵是资源、环境和经济的融合。
1.3 循环经济的基本特征
循环经济是人类面对人口膨胀、资源过度消耗、污染不断加重的环境灾难, 在不断探索和总结的基础上, 提出以资源利用最大化和排污最小化为主线, 逐渐把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生态设计和可持续消费融为一体的新模式。其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3.1 资源利用的生态效率性
循环经济的前提和本质是清洁生产, 这一论点的理论基础是生态效率。生态效率追求物质和能源利用效率的最大化和废物产量的最小化, 正是体现了循环经济在对经济社会活动的本质要求。通过“3R”的经济活动准则, 实现生产过程中和消费过程后物质和能量的循环, 通过其循环过程, 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
1.3.2 资源配置的效率性
循环经济要求提高环境资源的配置效率。以最小化利用日益稀缺的环境资源。它依据自然生态的有机循环原理, 一方面通过将不同的工业企业、不同类别的产业之间形成类似于自然生态链的产业生态链, 从而达到充分利用资源、减少废物产生、物质循环利用、消除环境破坏, 达到提高经济发展规模和质量的目的。另一方面它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生产体系或环节之间的系统耦合, 使物质和能量多级利用、高效产出并持续利用。
2 黑龙江省发展循环经济意义
目前黑龙江省经济的发展正处于重要转型期, 中央提出的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 为东北加快调整、加速振兴创造了历史性机遇。但近十几年来, 我省一直处于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率的粗放增长方式, 经济的快速增长是伴随着付出了和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特别是近几年来, 我省黑土流失, 松花江水位底枯湿地资源萎缩, 大庆油田减产, 这些都是自然承载力向人类发出的警报。因此, 发展循环经济是我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选择。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对于我省是一项带有全局性、紧迫性、长期性的战略任务;也是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实现我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在我省, 发展循环经济可以充分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效率, 是缓解资源短缺问题的根本出路;发展循环经济是从根本上减轻环境污染、保持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发展循环经济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发展循环经济是以人为本、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本质要求。
3 我省发展循环经济现状和成就
近年来, 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积极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 循环经济在部分行业和地区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3.1 制定相关规划和政策法规
省政府把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和构建节能型产业结构作为重大决策立项, 开展系统研究, 相继编制完成了全省资源综合利用、矿井水利用、东部煤电化基地等发展规划。制定并下发了全省各地区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指标计划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全省节能规划和加快构建节能型产业结构的实施意见已编制完成, 正在征求意见和组织专家论证, 并争取尽快实施。全省节约能源条例已进入立法程序, 促进循环经济发展条例的立法准备和调研工作正在进行。
3.2 一批生态工业园区初具规模
大庆、哈尔滨和双鸭山国家级生态工业园区已进入审批程序, 现已完成规划编制工作。大庆铁人生态工业园区实现了上下游的吃配、互联互动的工业生态产业链。四大煤城初步形成了煤转焦、煤炭洗选、煤化工、煤转电、煤建材综合开发利用的格局。伊春市以新青林业局为中心, 形成了以林木资源和木材剩余物为主要原料的木材循环开发利用的产业链。国家级循环经济试点牡丹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园区发展规划已获国家批准。目前, 我省已在电力、化工、石油、啤酒、制药、乳品、水泥、造纸等8个重点行业建设了一批省级生态工业示范园区。
3.3 积极推进循环经济项目建设
鹤岗、鸡西、双鸭山、七台河等地利用煤矸石发电和生产新型节能墙体材料, 已形成一定的规模。鸡西利用煤矿瓦斯发电的3台机组已投入运行。七台河红鲜焦化园区内焦炉煤气、焦油可实现闭合循环利用。双鸭山鲁能煤电化一体项目已列入国家电力发展规划。鹤岗120万吨甲醇、60万吨合成氨、104万吨尿素前期工作取得重大突破。全省初步建立了循环经济发展项目库。
4 发展循环经济的推进措施
4.1 完善政策法规, 夯实循环经济发展基础
以法律法规为指导, 以国家政策为基础, 以规范、引导、鼓励和支持为主要内容, 加快制定地方性法规、规章和政策, 逐步建立起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法规体系。尽快制定出台黑龙江省节约能源条例和黑龙江省促进循环经济发展条例, 抓紧制定废旧物资回收利用管理办法等配套法规。建立循环经济标准体系和统计制度, 强化对资源节约、循环利用和减排等指标的监控, 定期公布有关指标信息。认真落实国家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 建立反映资源稀缺程度的价格机制。
4.2 抓好试点示范, 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加快建设牡丹江国家级循环经济试点园区, 积极争取七台河市、望奎县望奎镇等列入国家第二批循环经济试点。结合哈大齐工业走廊、东部煤电化基地建设和资源型城市转型, 抓好大庆、伊春等资源型城市发展循环经济试点, 创建大庆市红岗区铁人生态工业园、哈尔滨经济技术和高新技术开发区、双鸭山市褐煤煤电化及冶金工业园等省级循环经济示范园区, 充分发挥试点的带动、辐射作用。组织编制各地和各部门循环经济区域规划、专项规划, 制定各地区及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循环经济推进计划, 加强对发展循环经济的指导作用。
4.3 健全市场机制, 拓展多元化投融资渠道
设立发展循环经济专项资金, 加大财政资金对发展循环经济的支持力度, 推动和引导社会资金向循环经济领域集聚, 形成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的投入机制。各级政府在制定和实施投资计划时, 要将节能、节水、节地、节材、资源综合利用等项目列为重点投资领域。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积极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市场化、产业化进程。支持循环经济项目申请银行信贷和国家专项资金, 进行设备租赁融资, 发行企业债券和上市融资。拓宽利用外资渠道, 积极利用世行、亚行、全球环境基金、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等国际组织以及各国政府的贷款或赠款。鼓励不同经济成份和各类投资主体, 以独资、合资、承包、租赁、拍卖、股份制、股份合作制、BOT等形式参与循环经济建设。
4.4 建立信息平台, 实现资源共享
循环经济的实质是一种生态经济, 必须建立高效的信息反馈和信息控制机制, 体现信息化在循环经济中的调控作用。尽快建立循环经济的信息管理系统, 整合废弃物的性质及来源、循环型企业、循环型技术等信息, 规范信息的收集、合成、传输、反馈等机制, 以电子政务、企业信息资源共享为重点切入点, 建立循环经济信息交换平台, 加大环境信息公开力度, 实行环境质量公告制度, 及时发布各类循环经济市场信息, 为企业间实现废弃物交换等提供帮助, 以顺畅、便捷的信息交流确保循环经济体系的高效有序运行。
参考文献
[1]王立鹏.企业逆向物流的发展策略[J].企业导报, 2011 (16) .
[2]陈梅.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现状及其策略研究[J].东方企业文化, 2011 (6) .
[3]宋艳青.东北三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实证研究与比较分析[D].山东大学, 2011.
城市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篇8
关键词:城市生态环境;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途径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城市性建设的脚步也相应的加快,相比我国上世纪的城市化建设及需求更为迫切。相比其他国家,我国的城市化建设速度之快也是名列前茅的。城市化的快速建设也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然而在快速建设城市的过程中,人们也付出了相应的代价,现在最为严重的问题之一就是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环保问题等等。例如现如今关注度最高的雾霾。只有让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共同促进,以及保持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才可以为人类创造出一个美丽和谐的现代化城市。
一、城市发展与生态环境
城市的生态和环境 城市是人类群居生活的主要载体之一,犹如婴儿的强保。然而城市的生态和城市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于城市中的俩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从古至今,人类生活方式及生存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由原始社会进入当代城市化,在此进步中城市生态问题和环境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现如今人们越来越重视城市的生态及环境问题。
1.城市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是指在自然界的一定空间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在这个统一整体中,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互相制约,并在一定时期内处于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状态。城市生态系统是人类对于自然环境的适应,在一定的区域内通过人口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相辅相成所建立起来的社会,经济,自然的复合体。
2.城市环境
城市环境,顾名思义是一种人类的生存还款,是人类通过利用环境、改造环境而创造出来的。城市环境分为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包括经济、文化、人口、行为等等。而自然环境包括地质、地貌、水位、气候、土壤、植被等多方面。城市环境对于城市的形成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实现城市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途径
城市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是为了满足当代城市发展的需求,且在一个良性的状态下,通过城市内的物质实体和社会因素长期的持续性的演变。城市的生态环境只要在一个良性适合的状态下,且保证这种状态持续性的发展,人类才有可能在一个和谐健康的当代城市中得以健康的生活。从如下几点来看环境保护的对策以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1.制定城市的发展规则,以城市环境容量和资源承载力作为基础
首先从区域性出发,要考虑到城镇与乡村的协调发展,不能只注重城市建设而忽略农村的发展,拉大俩者间的差距。其次对于城市的经济结构加以调整,以循环经济增长方式为主要。只有经济循环得以良性发展,使得经济、社会、环境三者相统一,才有可能解决在城市建设中所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最后合理的将城市功能的划分,合理有效的布局工业和城市交通作为目标,贯穿在整个过程中。
2.城市环境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运营水平的提高,推进市场化运行机制
为了使得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得以提高,运营水平提高,要对环境投入加大力度。在以政府主导方向的同时,要充分对发挥市场机制加大重视,只有充分的发挥市场机制,才有可能良好的调动社会各个方面的积极性,使得建设城市更加的有序,也可以积极的推进营业市场化和服务的专业化。
3.实施城镇与乡村的生态环境一体化
在建设城市化的过程中,我们往往忽略了生态环境的区域化和一体化。对于城市的生态环境保护过程中的污染防治工作,要做到城镇与农村的防治污染同步化,可以有效的削减城区内污染向周围的乡村及周边地区转移的情况。进而有效的实现城市建设与生态建设相统一的画面,全面的建立城市发展与生态环境容量相和谐协调的城市化之路。
4.加大城市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
在我国的城市生态环境的治理过程中,“城考”作为城市生态环境的一项基本考核。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中作为基本的考核标准,来更加全面的加强我国的城市环境的综合治理。在“城考”中着重指出污染排放量和资源生态的效率, 加强与群众密切相关的环境问题的内容,增加相关环保的监督管理的内容以及如何提升环境保护的行为。
5.增加我国环境保护的模范城市
自我国进入社会主义以来,随着人类对于环境保护的重视,政府先后已经建立了多个环保模范城市,但是为了打造出更适合人类生活的城市,我国政府应该继续增加我国的环保模范城市,尤其是对于中西部环境相对恶劣的地区。“创模”是和谐健康的城市化建设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当然原有的模范城市在继续保持的基础上,也要得以完善,使得原有的资源能源可以继续且更为高效的得以开发利用,进而有效的减少环境污染中的废物的排放量,使得生态环境处于一种良性的循环当中。从而使得人类生活的城市更加的舒适健康。
三、总结
随着我国城市经济的快速增长,以及城市中人口的急剧增加,我国的城市生态环境问题也在加剧,尤其近20年当中所呈现的环境问题堪比发达国家的城市生态环境问题。例如水资源和能源的相对匮乏,水质的恶化,大气环境的污染(现在较为严重的雾霾),生态平衡系统遭到破坏等等问题。这些问题已经严重威胁到人类的健康,已经对我国的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严重阻碍了我国的城市发展。为了城市持续发展得以保障,必须加大我国的城市生态的环境保护。只有生态环境得以优化,方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方可保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贺,赵宝吉,孔伟一.煤炭资源型城市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对策探讨[J].黑龙江环境通报,2011,(1)
[2] 赵其国.城市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J].土壤,2003,35(6);441-449
生态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研究论文 篇9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梁丹丹
(景东彝族自治县环保局环境监测站,云南 景东 676200)
摘 要: 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条件,保护生态环境是景东各族儿女共同追求的目标,本文就景东生态环境的保护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作了分析。阐述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只有坚持生态立县,加强环境保护,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才是景东人民最好的出路。
关键词: 生态立县 环境保护 持续发展
景东独特的自然风景,险峰峡谷纵横交错,江河、溪流源远流长,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自然禀赋,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更是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宝贵财富。保护和建设好它,让江河依然那么清澈,森林依然那么茂密,天空依然那么明净,大地依然那么翠绿,是景东各族儿女共同追求的目标。
景东位于滇西南中部普洱市北端,东与哀牢山脊为界,西与临沧市云县隔澜沧相望,南与镇源县接壤,北与大理洲南间县相连,西有无量山、东有哀牢山两大山系,中有川河
1.1坚持生态立县和加强环境保护的思想
决策者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往往具有至关重要的决定性作用。因决策失误导致水土流失、污染河流、荒芜土地、甚至毁掉一个城市的事例在人类发展史上已屡见不鲜。全县各级领导干部在经济社会发展实践中,必须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和省第八次党代会精神上来,要把生态立县和环境优先的思想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贯穿于我们的各项工作之中。使我们的决策更加有利于环境保护,更加有利于和谐景东建设,更加有利于又好又快科学发展。
1.2坚持以最小的环境代价,实现最大的经济社会效益 景东社会发育虽早,但属西部一个欠发达地区,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逐步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出路就在结合自身特点,利用自然生态比较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因此,我们追求的发展必须是符合全县人民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的可持续发展,既要看到眼前的利益,更要考虑今后的长远发展,绝不能把当代的发展建立在破坏生态环境,牺牲后代利益的基础上。
1.3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
在召开的全国第六次环保大会上,温家宝总理提出,做好新形势下的环保工作,关键是要实现从重经济增长轻环境保护向保护环境与经济增长并重、从环境保护滞后于经济发
2、加强环境保护,要明确目标,突出重点
建设富裕民主文明开放和谐景东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是推进这一历史进程的重要措施之一,涉及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当前的关键,就是要从全县生态环境特点和环境保护工作的实际出发,坚持生态保护与建设并重,预防与治理并举,城市与农村并抓,抓紧抓实生态保护、环境治理、节能降耗、绿色创建、舆论宣传、执法监督等方面的工作,全面推进各项环境保护行动的实施。
2.1 强化生态保护
景东各种资源十分丰富,具有显着的多样性特点,但大多数自然资源的富集程度不高,唯有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加倍珍惜,有效保护,合理开发,才能使生态优势得到发挥。要突出抓好碧水、青山、蓝天、绿地、资源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坚持以保护促进发展,努力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2.1.1 保护水质
就是要突出各行政区域的江河水系和饮用水源地为重点。通过水源林保护、河道整治、湿地保护恢复等工作。要科学划定和调整主要饮用水水源区,制定并实施全县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规划,抓好城市备用水源地建设和保护,并加大城乡水源地水质保护力度,坚决禁止一切排污行为和对水源地生态环境有影响的活动,确保群众饮用水安全。
度,规范资源的开发和综合利用,减少资源浪费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要继续深入推进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工作,抓好资源整合,促进优势资源向优势行业、优势企业聚集。其次,要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要求,在生产、建设、流通和消费领域,大力推进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资源综合利用,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节约型增长方式。
2.1.6 保护生物多样性
景东在不到全国国土面积万分之五的土地上,保护着1486种高等植物、42.6%的珍稀濒危植物、59.4%的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是国家重要的物种基因库。生物多样性是我县最大的特点之一,具有丰富性、独特性的特点,不仅物种和生态系统类型多样,而且是我国生物种特有属分布最多的地区,拥有一大批种子遗种、独特种和古老种,如红豆杉、千年野生古茶园等。但同时,也具有脆弱性的特点,许多物种很容易陷入濒危甚至灭绝,保护好我县的生物多样性,不仅在国内外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经济价值、环境价值和美学价值,关系到主要出境江河流域生态平衡的维持,影响着中下游地区和国家的生态安全,而且对开发利用生物资源、旅游资源等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加强自然保护区保护力度,确定和规划对生物多样性有重要意义的野生物种的专门保护,强化区域生态保护监管,不断保护和强化
量,确保完成国家下达的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约束性指标。
2.3 大力推进节能降耗
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关键要从源头抓起,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抑制低价值消耗,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要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认真落实节能降耗、污染减排责任制,加大力度推进清洁生产和绿色技术,积极开展循环经济试点工作,全面推进工业循环试点,从源头上抓好节能降耗工作,以保护环境优化经济增长。
2.4 积极开展绿色创建活动
要以实现城镇和坝区面山变绿,河流、水库、水渠、湿地周边变绿,公路沿线变绿,村寨和非城镇范围的重大建设项目周边变绿为重点,大力改善生态环境质量。通过绿色创建活动“进农村、进学校、进小区、进家庭、进机关、进公共场所”,倡导绿色文明的幸福生活方式,促进生活质量提高。同时,大力提倡绿色消费,积极推广使用环保认证产品,努力降低生活过程中的物质能源消耗和废弃物排放。
2.5 切实加大舆论宣传力度
景东独特的地理位置,秀美的自然风光为世人所瞩目。提高全民的环境意识,树立起景东环保形象,是七彩云南保护行动的重要内容之一。要以宣传我县正确处理环境与发展的关系,自然生态和物种多样性保护取得了显着成效为主线;营造重视环境保护,建设和谐景东的舆论环境为重点;
机制,研究部署保护行动的重大问题,协调处理重点和难点问题,推进各项工作的落实。环境保护是一项庞大的综合性系统工程,各级各部门要统一思想,加强领导,把这项工作摆到重要的位置,纳入本部门、本单位工作计划,与其它工作同时部署、同时推进。各乡(镇)人民政府要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落实工作人员,做到加强领导、严密组织、狠抓落实,要结合本地实际,按照县政府的统一部署,制定工作计划,落实保障措施,积极开展各具特色的保护行动,努力在全县上下形成一个尊重自然、珍惜生态、保护环境、科学发展的良好局面。
3.2 加强宣传,扩大影响,掀起加强环境保护新高潮 保护环境的大旗必须而且只能由政府高高举起。各级宣传部门和新闻媒体要加强舆论引导,在全县开展持续不断的宣传活动。充分发挥媒体的导向作用,以灵活多样的宣传手段,树起一面旗帜,向世人展示景东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继续保持良好水平,景东各族人民为保护和建设生态屏障作出了巨大努力和奉献;景东各族人民以保护和建设生态屏障为己任,坚定不移地走“以最少的资源消耗,最小的环境代价,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的科学发展之路;唤起人们对景东的发展给予更多的理解和支持,让更多的人认同景东一个贫困面较大的边疆地区,在加快发展的同时,解决好发展中会带来的环境问题。倡导生态文明和环境文
参考文献:
《统计年鉴》、——景东县“十五”期间——
2007年2月14星期三
《景东县“十一五”规划》、府规划—
2007年5月15日星期二
《生态环境保护与依法治理》、——
2007年8月6日星期一
【生态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研究论文】推荐阅读:
生态环境可持续10-26
保护生态环境 实现可持续发展05-28
林业生态环境与发展11-02
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07-07
环境与生态论文06-28
生态环境保护与体育旅游发展的关系11-23
生态环境产业发展调查分析09-22
社会环境生态论文07-20
生态环境会计研究05-27
电影生态环境论文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