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林业与可持续发展

2024-08-26

生态林业与可持续发展(精选11篇)

生态林业与可持续发展 篇1

1 生态林业概述

1.1 生态林业基本内容

生态林业在林业中占据着特殊地位, 是为了进一步推进我国生态可持续发展而出现的。它将生态学与经济学原理作为指导, 利用系统规律的方法来实现林业资源的永久性使用, 能够有效提高林业生产力, 获取巨大的经济生态效益[1]。生态林业的基本内容具有持久性特点, 尤其是生态绿化上, 可以保障可持续发展, 同时还能形成林业的良性发展, 提高经济效益增长。

1.2 发展生态林业的意义分析

(1) 发展生态林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2]。林业是我国的基础产业, 同样也是一项公益事业, 对于我国生态与经济建设都具有促进推动作用, 而对于小康社会的建设更是必不可少。它能够有效地改善生态环境, 扩大整体的就业范围, 帮助农村增加经济收入, 逐步步入小康生活。

(2) 发展生态林业能够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进行生态建设的同时, 能够带动社会经济的持续增长, 并提供一定的林业资源, 调整我国的产业结构。

(3) 发展生态林业能加速文明城市的建设。林业是进行生态建设的基础, 能够促进社会经济各方面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还能带动新农村文明的建设。林业发展不能仅仅重视生态效益, 还要将其与产业发展、经济效益增长有机结合, 这才是真正的生态经济林业发展的方向。

(4) 发展生态林业也是形成林业生态文化的基础。在不断地持续发展生态林业的同时, 也促进了林业生态文化的发展, 为生态林业发展提供了方向坐标。二者的相互协作, 共同进步带动了生态、林业、文化的共同和谐发展, 也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环节。

2 生态林业与林业可持续发展途径

2.1 林业可持续发展概念分析

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主要来源于可持续发展, 只是将其与林业具体结合应用在一起而形成的。正确把握可持续发展概念, 能够加快对林业可持续发展的进一步认识与理解。

所以在林业可持续发展过程中, 必须做到如下的要求:首先要保证自然生物的多样性, 用以防止污染, 调节气候等;其次要加快对林业文化的保护, 减少对林业的砍伐, 毁坏;最后要有效地利用林业中的各种有用资源, 促进林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2.2 生态林业与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2.2.1 加强森林环境保护工程建设, 形成天然林自然保护区。

生态林业与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促进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同时, 还是要以生态建设为基准。而其核心措施就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对林业展开有效的管辖, 尤其是对珍稀动植物的保护, 维持整体生态环境系统的可持续利用发展。而这一措施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给我们的子孙后代提供更多的资源, 维护他们的持续利益, 也对濒临绝种的动植物创造了新的生存环境, 为自然生命科学理论研究提供最佳素材。建立了森林自然保护区后, 就将整个生态林业的空间, 明显的划分为了几大模块, 如图1所示[4]。

2.2.2 加强生态林业发展的法律制度保障, 有效地维持林业生态建设。

在实行生态林业与林业发展的可持续发展过程中, 往往会出现为了提高经济效益而肆意损害生态林业建设的现象, 因此要制定相关的生态林业保障法律制度, 合理有效地维持生态林业的进一步发展。要提高《森林法》以及其它相关林业法律的宣传力度, 让广大群众都认识到生态与法制观念, 增强保护生态的意识, 推动依法治林的有效进程。同时林业生态效益补偿制度, 也是进行生态林业建设的重要法律制度。

2.2.3 建立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体系。

由于林业蕴藏着丰富的经济社会效益, 因此要建立一套完整系统的可持续发展保障体系, 以促进生态林业与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林业资源是基础产业, 对于我国社会的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促进作用。因此, 必须利用政府的有效调控, 科学技术的使用, 大量资金的投入, 以及全体社会公众的参与保护, 才能真正的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体系。

参考文献

[1] 李新.论生态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2

[2] 周素荣.浅谈可持续发展下的生态林业建设[J].北京: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1 (6)

[3] 王源.如何维持我国生态林业可持续发展研究[J].北京: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1 (8)

[4] 谭世明, 张俊飚.生态林业可持续发展研究[J].北京:未来与发展, 2008

生态文明建设与林业发展 篇2

建设生态文明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新任务。早在20世纪80年代,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极其匮乏,为解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同落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大力开展了两个文明建设,现在人们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极为丰富,人们需要的是良好生存、宜居环境,这就需要我们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是党执政兴国理念的新发展,是生态建设的新目标。

2 林业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林业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关键,林业承担着提供生态产品、物质产品和生态文化产品的艰巨任务。所谓生态文明,首先要生态良好,生态良好离不开生态建设和生态保护,而生态建设和生态保护是林业的主要任务,我们每栽一棵树,每种一棵草,都是在生产生态产品,只有生态产品极其丰富,生态才会良好,文明才会兴起。在建设生态文明的历史进程中,林业具有主体地位,既要承担起生态建设的重任,又要当好生态文化的建设者。

3 生态文明建设任务艰巨,使命光荣

林业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承担着艰巨的任务。建设林业要从生态建设、绿色产业、政策体系等方面,统筹规划、全面推进,提出如下几点建议:加大生态工程建设力度,加強林业生态体系建设。发挥森林、湿地巨大的固碳释氧功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维护生态安全,为生态文明建设打下良好的自然基础;突出林产品的可再生可持续特点,加强林业绿色产业建设。提供绿色的、可再生、可降解的林产品和林业资源,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等新兴产业,发展真正的绿色经济、生态经济、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森林抚育经营,提高生态建设质量。森林抚育经营是一件关乎林业发展全局的大事。前几年,开展了林业大工程,大幅度提高了造林面积,但是林子造起来以后,经营问题就成为最重要的问题,这是提高森林质量、发挥森林生态效益的关键,必须把森林经营放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来对待,为生态文明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以建设和谐乡村为目标,继续完善“绿化美化村屯,创建绿色家园”活动。推进林权制度改革,提高林农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乡村和谐发展。

4 加强生态文化体系建设,弘扬生态文明理念

加强生态科技、生态伦理道德、生态美学的研究和实践,加强生态文化的宣传,大力弘扬生态文明观念,为生态文明建设创造良好的氛围,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作者简介:郑笑如,男,吉林双辽人,大学学历,双辽市林业局高级工程师,从事基层林业科技工作。

网络出版时间:2013-7-17 9:06:19

论林业生态与林业产业的协调发展 篇3

关键词:林业生态建设,林业产业,协调发展

现如今, 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 同时也对林业产业发展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但是, 由于林业资源增长速度十分缓慢, 无法充分满足于现代社会对林业资源的需求, 致使林业生态建设与林业产业这两者之间的矛盾问题日益加重。因此, 本文将会以林业生态与林业产业的协调发展作为重点研究课题, 具体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相关有效的改善措施。

1 林业生态建设和林业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在如今我国的林业工作中, 两者之间的关系是独立的, 没有产生应有的关联。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两者具有不同的利益取向。

目前两者之间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森林资源的分布

经济条件比较落后的山区是我国森林资源的聚集地, 贫困地区发展的重点是经济建设, 从而忽略了对生态资源的保护, 致使地区的林业资源不断遭到破坏。

1.2 林业体制需要改革

目前我国的林业体制已经不能满足林业产业发展的新需要, 在某种情况下反而成了林业产业发展的障碍。

1.3 国家对林业的投入不够

资金的不足是限制林业产业发展的另外一个主要原因, 同时对林业发展的保护性政策的缺失, 也使得我国林业产业的发展遇到瓶颈。

此外, 由于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所引起的自然灾害在近年来也时常发生。天气变暖, 多地出现的高温状况, 洪涝灾害, 泥石流的发生都是由于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所引起的, 乱砍滥伐是导致生态危机的主要原因, 我国林业的砍伐量明显大于种植量, 怎样做好林业产业的发展和生态建设是我们需要迫切解决的重要问题。

2 林业生态建设和林业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

2.1 两者间相互制约, 存在矛盾

首先, 当前人们对于林业资源的索取与林业建设投入呈现了不平衡的比例, 这才导致林业生态建设与林业产业之间产生了相互矛盾的问题, 当人们在对林业产业进行投入时, 更多是侧重于经济效益。其中, 生态效益的获取较为缓慢, 并存在着一定的不确定因素。而林业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则是注重于经济效益, 相关的劳动人员能够在短时间内创造最大化的经济利益。但是, 林业建设带来的生态效益远远要久于生态效益, 因此这是一个逐渐在发展与进步的过程, 虽然生态环境并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得到明显的改善, 而正是基于这样的情况, 才会使林业产业发展与林业生态建设之间存在相互制约的关系。

2.2 两者相互促进、相互依存

这两者之间不仅仅是相互制约、相互矛盾的关系, 更是相互依存和发展的关系。并且, 林业资源作为林业产业生态建设与林业产业发展的基础条件, 林业生态建设的根本目标是为了能够有效扩大森林覆盖面积, 促使森林生态效益得到最大化的实现, 如果没有森林, 就无法保证林业生态建设的顺利开展。所以, 在林业产业的建设过程中, 我们应该将森林中的林业资源为主, 一旦缺少其中任何一点, 都将会极大限制到林业产业的长远发展。另外, 从生态建设角度来看, 林业生态建设与林业产业发展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3 协调林业生态建设和林业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

3.1 加强林业循环体系的建设

现如今, 在一些发达国家中的林业发展水平较高, 我们可以通过借鉴这些优秀的管理经验, 加强建立起完善的林业循环经济体制, 切实根据林业产业生态学理论知识, 这样有利于保证林业产业资源的输入, 还可以对废弃物的排放进行有效的控制, 真正实现对林业生态系统起到保护的作用。并且, 由于林业产业体系原本就是一个完整的循环体, 其中, 前者将废弃物排放以后, 后者将会作为生产原料进行循环利用, 这样就大大提高了林业资源的利用率, 从而避免了资源的浪费。

3.2 加大实施森林认证的力度

森林认证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通过利用市场机制的职能作用来对森林经营进行管理, 具体包括了两方面工作, 经营认证和产销监管认证, 能够对林业生态与林业产业发展之间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当前, 在部分林业发达的国家中, 已经实施了森林认证, 以此来验证自己生产的林业产品并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让林业企业自觉主动的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但是, 就我国当前森林认证工作现状来看, 虽然逐渐受到了林业企业的重视, 但在实际的认证工作中, 仍旧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和不足, 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进一步提高我国森林认证管理水平, 促进林业生态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3.3 加快相关政策体系的完善

目前我国对林业资源的消耗越来越严重, 大约一半的木材要靠从国外进口, 但是为了保证良好的林业生态环境, 还必须不断扩大森林的覆盖率。于是如何解决好这两方面的矛盾, 关系到整个林业产业的发展和未来我们的生存环境。我们要充分调动人们种植森林的积极性, 政府要加强营林方面的政策鼓励, 并给与适当的经济奖励, 做好林业生态建设。努力发展高质量的森林资源, 使林业产业得到发展, 只有这样, 我们才能调节好林业生态建设和林业发展之间的关系, 促进两者的和谐发展。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 当前林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 首先要及时对林业产业与林业生态之间的矛盾问题进行解决, 对这两者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调查分析, 同时采取相关有效的改善对策, 从而确保林业生态建设与林业产业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海雷.探析林业产业发展与林业生态建设的关系[J].科技与企业, 2012 (7) .

生态保护与林业发展研究 篇4

森林是陆地生态的主体,关系到全球生态的状况,也关系到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要加快林业的发展,推进生态建设。2003年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中,提出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必须高度重视和加强林业工作,努力使我国林业有一个大的发展。在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中,要赋予林业以重要地位;在生态建设中,要赋予林业以首要地位;在西部大开发中,要赋予林业以基础地位。”林业建设要“确立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可持续发展道路,建立以森林植被为主体、林草结合的国土生态安全体系,建设山川秀美的生态文明社会”。由此进一步明确林业发展思路,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实际,加快生态建设,实现林业跨越式发展。树立正确的林业发展观

1.1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观

发展林业要立足于增加资源、改善生态,满足全社会人们在物质、文化、社会等方面全面发展对林业的需要[1-2]。同时,在林业发展中要解决生产经营者的投入与收入问题,保护生产经营者的合法权益,要解决广大林业干部职工收入偏低的问题,改善生产生活的条件,特别要解决自主经营的林场、自然保护区内贫困职工脱贫以及生产、生活的设施建设问题。要让林业建设的主要力量也步入小康社会建设的行列。

1.2树立维护后代人生存发展权的道德观

当代人不能为了自己的发展,过度使用资源、破坏环境、造成资源枯竭,使后代人失去生存发展的基础。当代人在利用现有森林资源的同时,既要保护好现有森林资源,又要不断培育新的森林资源,为后代人留下生存和发展的资源以及良好的生态环境。

1.3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观

要改变人类主宰世界、征服世界的观念。纵观人类历史,人与自然的关系经历了一个由原始和谐进入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时期,人类征服自然,对自然资源无节制地索取,造成环境的极大破坏,如果任其扩大和加剧,将必然导致文明本身的衰落甚至人类自身的毁灭。为了人类的生存发展,必须抛弃人与自然的冲突模式而走向融合,努力去探寻人与自然和谐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在林业发展上,无论是造林、培育和采伐,都应当尊重自然规律,充分利用自然力,提高生产力。适地适树恢复森林植被,是充分利用自然力、尊重自然规律的具体体现,也是节约人力物力、求真务实的具体体现,应当作为林业建设最起码的评价指标来实施。应当用新的生态文明发展观指导林业建设,改善生态状况,实现山川秀美,推进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使人们在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等方面都与林业发展相适应,达到生态要求,实现经济、社会和自然的相互协调,在生产方式、消费方式、生活方式2推进林业生态建设

实现由以采伐天然林为主向以采伐人工林为主的转变[3-4]。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林业建设要承担改善生态、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责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必须实现由以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建设为主的转变,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要加大对林业科技的研究和成果推广力度,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让生产经营者便利快捷地得到他们想要得到的各项有用的技术指导,新技术开发研究能够引领林业发展的技术潮流;形成适应新时期林业生产力发展的新型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发展模式。要加大人工林培育,实现由以采伐天然

林为主向以采伐人工林为主转变的战略目标。采取强制性措施保护天然林资源,停止天然林的商品采伐,在加快生态建设的同时,重视商品林基地的建设。保护好我国的天然林资源,就必须对我国森林利用结构和发展模式进行重大调整,加大人工林培育,逐步实现由采伐利用人工林替代采伐利用天然林,解决木材供需平衡矛盾,切实保护好天然林。只要通过政府政策导向,结合市场选择,实施分类经营,鼓励私人部门的投入、大力发展工业原料林及其他速产丰产林,使林产品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3通过经济手段建立生态建设动态机制

据专家核算,森林提供的生态效益比其物质产品效益要大得多,森林的生态效益大于其自身经济价值的10倍以上,生态建设如果完全依靠政府投入,一是资金有限,二是投资效益往往不如私人投资效益高。必须采取经济手段,推动生态效益市场化、货币化。实践证明,造林和管护与人们的经济利益追求不一致,消极的保护和被动的建设,往往是低效益甚至是负效益的。4加强宏观调控

生态建设是以维护生态平衡、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为出发点,遵循自然和经济规律,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等各种手段综合治理,建立各种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和谐共存,生态的改善事关整个国家综合实力的增强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涉及全体公民的切身利益。由于生态建设不仅是社会公益性基础工程,具有投入高、规模大、周期长等特点,投资难以得到补偿,投资者一般不愿长期投入。因此,国家应当按照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和生态建设的客观要求,坚持政府投入的导向作用,建立政府主导、政策引导、宏观调控、市场运作的机制,调动全体公民和全社会共同参与。政府在生态建设中应当发挥重要的作用,使全社会投入到建设生态、美化环境这一宏大工程中来。结语

在现代林业发展中,应通过利益诱导,实现保护和发展资源的目的。使森林的培育获取较高的利润,保护林业经营者的合法权益,解决经营林业的激励机制,要规范市场行为,为林业生产经营主体参与市场竞争,创造公正、公平、公开和诚信的市场环境。主要是建立健全林地、林木流转和评估制度,按照有利于林业为国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服务的要求,把生态建设放到社会发展中的突出位置,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让全体国民都能享受到优美的自然生态,让子孙后代都能在和谐的环境中生存与发展。

6参考文献

林业生态技术的创新与发展新思路 篇5

【关键词】林业;生态技术;创新与发展;新思路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对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林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之一,若想取得长远的发展,就必须进行有效的生态技术研究,运用先进的林业生态技术来指导我国林业发展的实践。就目前我国林业的发展形式来看,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运用先进的生态技术加以解决。通过生态技术的应用促进我国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推动我国农林相关产业的全面进度。笔者就多年的实际工作经验出发,对林业生态技术创新的基本内涵以及若何有效落实科学发展观,早日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措施进行了分析。

1.通过生态技术创新,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

林业生态技术创新主要是指在林业发展实践过程中,所谓技术创新,努力寻求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同时还要包括促进林业生态技术创新所需要采用的新的管理模式以及新型生产方式等。技术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的发展与创新,才能紧随林业发展的步伐,符合林业未来发展的根本趋势。

就目前我国林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国林业若想迈进可持续发展道路,就必须依靠先进的林业生态技术作支撑。我国传统意义上的技术创新其主要的目的在于通过技术创新实现林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这种单一的以追求经济效益为目的的技术创新是非常狭隘而短浅的,不仅不利于林业生态技术的进步,同时在所创造出的林业生态技术也不利于维护林业发展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综合效益的平衡发展。

林业生态技术的研究要以遵循自然规律的发展以及谋求生态平衡为基本前提,在技术研究过程中要本着促进林业发展、节约林业资源,早日实现林业资源的科学合理发展为根本目标。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实际工作经验,将林业生态技术理解为,能够使林业生态负效应实现无公害的先进技术,或是能够减小林业公害的先进技术,被统称为林业生态技术。随着我国林业发展趋势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林业生态技术要紧随林业发展变化的趋势进行适当的调整与创新。林业生态技术创新要本着可持续发展理念进行创新,同时还要将可持续发展观念与生态观念作用于林业生态技术创新的每一个环节当中,保障技术创新研究成果的可靠性、适用性与先进性,通过技术创新能够更好的促进林业的发展、促进自然环境的健康发展,实现社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平衡发展。林业发展新时期,技术创新工作的开展,要摒弃传统的单纯的以经济效益为唯一目标的指导思想,技术创新工作的开展要考虑我国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大局,要考虑生态环境对我国经济社会和谐与稳定所具有的现实意义。

2.在林业发展过程中,有效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措施

作为一项基础性产业,林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建设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正处于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因此为尽早实现这一目标,我国林业发展要从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局出发,要将林业发展建设作为我国和谐社会发展建设的一项基本国策开抓。

2.1科学认识林业

发展林业的前提是要科学认识林业。林业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林业提供了大量的木材等林产品,林产品被广泛用于方方面面,包括各行各业的生产和人们日常生活的需要。林产品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不仅仅是木料,还有林果。这么看来,树木一身都是宝,森林就是摇钱树,是一个绿色银行。重要的是,林业有着远远超越于经济效益的生态效益。在生物圈中,森林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对保持整个生态系统的生态平衡有着至关重大的作用。首先,森林及其植被产生氧气,吸收二氧化碳。没有氧气人类就不能存活,人类吸收氧气吐出二氧化碳,也包括人们在生产中消耗的氧气以及生产中排放出的二氧化碳,森林植被维持着这两方面的平衡使得人们能生存下来,进而生产、发展、进步。其次,它对地球上水的分布起着调节的功能。再次,大气中臭氧层能影响阳光中的紫外线强度,林业能维持大气循环,继而也影响着地球上的所有生物。

2.2林业发展进程中阻碍林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主要有两方面的因素:一是投资大、见效慢;二是林业市场体制不完善。林业的发展是一个长期并且持续的过程,这种投资大、见效慢的状况很难调动群众积极投资林业。而现在又只有以木料等为主的林产品市场,林业生态市场并没有建立起来。这主要体现在林业的生态产品(氧气、对环境的调节、净化大气、防洪抗旱等)的生态效益没有形成消费市场,生产者的生产的生态产品不能给他们带来任何收益和回报,从而使林农误以为,生态产品带来不了任何经济效益。这种形式逼迫着林农去大量砍伐林木,在有形市场中卖木料,以期取得眼前暂时性的经济收益。这种形势严重威胁着森林资源的保护。为保护森林资源,积极调动群众投资林业,适时启动林业生态产品市场才是当下的明智之举。

2.3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措施

首先,改革林地林权。当前做好推进国有林的林权改革工作,为实现林业的现代化,能早日与国际林业接轨。在搞好集体林权的制度改革基础上,试以家庭个人承包的方式为一个过渡,最终完成实现林权大户的承包以及股份制改造的大计划。

其次,加强对林地、林木的资产评估,建立林业银行。为增强社会各界人士对投资林业的积极性,调动群众广大参与,我国应采取措施建立林业银行,实现林业抵押制发放贷款。以林地、林权为抵押,定期对所有者的林地、林木资产评估,再根据评估的结果向所有者发放贷款资金,以此来缩短林业的见效周期。

3.结语

技术创新是21世纪人类社会经济进步的主要动力。不断进步的科技将为资源和环境问题的解决提供新思路和有效的手段,从而使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可能。要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林业的技术创新一定要从林业体制改革、林业高新技术、林业产权、配套服务体系等方面入手,不断提高林业科技人员的科技水平,提高林业科技的进步。

【参考文献】

[1]张美云.我国生态技术创新问题对策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9(04).

[2]何永德.可持续发展林业中的技术创新[J].现代农业科学,2009(05).

[3]俞新妥.混麦林营造原理及技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9.

现代林业发展与生态建设 篇6

党的十七大提出, 到2020年把我国建设成为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 这是全国人民一项非常艰巨而光荣的任务和责任。党的十七大首次把“建设生态文明”写入政治报告, 这是党在对人类文明发展趋势深刻认识的基础上作出的重大决策, 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生态建设的高度重视和对全球生态安全高度负责的精神。如何在现代林业中搞好生态建设, 显得越来越重要。

2 现代林业的生态建设分析

2.1 加快城乡绿化和提高城乡森林的生态功能

园林绿化 (城市森林建设) 是城市 (城镇) 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四旁绿化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造林绿化对改善城乡生存环境, 增进人们身心健康, 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具有特殊的价值和不可替代的作用。2009年1月8日, 全国林业厅局长会议, 对城乡绿化提出了明确要求, 会议指出:“加速推进造林绿化, 努力改善生态状况, 着力推行身边增绿。在抓好深山远山造林绿化的同时, 更加关注和重视人居生态建设, 不能光让林上山, 还要让林进城、上路、入村、进校园。把城市森林建设延伸到乡镇、村庄和校园, 努力建设森林城市、森林乡镇、森林村庄、森林校园, 确保生态永续、确保发展永续、确保宜居永续、确保城乡居民享受更多更好的生态产品。”城市化过程导致的生物生境的分割与破坏等, 都严重损害了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条件。森林作为城市的“绿肺”, 在美化城市景观、改善人居环境、吸收城市污染物、减轻或消除城市热岛效应、净化大气环境等方面具有其他基础设施不可替代的作用。

创建森林城市既是推进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提高群众生活品质的内在要求, 也是提升生态优势、打造低碳城市、提升县域经济竞争力的客观需要。发展森林城市, 正是让森林担当起应对生态危机、维护生态安全、重塑生态文明的重任。

2.2 加强生态公益林建设

全面加快生态林业建设, 实现了森林资源保护、利用与发展, 生态、生产与生活的和谐统一。根据生态建设需要, 优化生态公益林建设布局, 扎实开展生态公益林扩面工作, 逐步把重要江河上游、重要水源地、自然保护区、交通干线两侧、城镇周边地区等重点区域是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我国具有全球保护意义的生物多样性关键区域之一, 生态地位非常重要, 纳入生态公益林范围。同步抓好补偿资金的发放和管理, 加强公益林建设和管护, 通过实施对针叶林的阔叶化、彩色化、多样化改造, 不断提高生态公益林建设质量, 充分发挥公益林在应对气候变暖、缓解温室效应、发挥固碳功能、改善生态环境中的巨大作用。

2.3 发展碳汇林业 打造低碳环境

建设低碳环境的核心是生态建设。所谓生态建设, 是指遵循生态系统的自然规律, 采用现代科学技术, 对受人为活动干扰和破坏的生态系统进行恢复和重建, 以此增加碳汇, 实现环境、经济、社会效益的统一。低碳经济是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经济, 实质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创建清洁能源结构, 是应对气候变化、引领经济未来发展方向的重要选择。据现代科学研究表明, 每公顷森林每天吸收CO21t, 释放O20.73t。因此, 植树造林被称为“碳汇银行”、“碳汇林业”、“碳汇经济”, 是“碳吸收”最有效的手段。

(1) 着力提高森林固碳能力。

充分发挥森林生态系统作为生物措施对节能减排的作用, 加快大径材、珍贵用材林和速生丰产林基地建设, 加快推进以松、杉等针叶林为重点的中幼林抚育改造和林相改造步伐, 加快森林阔叶化进程, 提高针阔混交林和阔叶林的比重, 优化林分结构, 提高森林质量。为最大限度地发挥林业在应对气候变化、增加碳汇功能、建设低碳城市中重大而特殊的作用, 我们应积极开展植树造林, 加强森林可持续经营, 提高森林质量。

(2) 全面加强碳汇林业宣传和培训。

结合举办形式多样的碳汇林业主题活动, 全面加强林业应对气候变化及碳汇林业的科普知识宣传和专题培训。通过舆论的宣传和引导, 提高公众关注气候变化和碳汇林业的责任意识, 让更多的人了解碳汇基金和支持碳汇林业建设, 让更多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和热爱生态事业的有识人士加入到碳汇林业建设中来。

2.4 实施兴林富民工程, 加快转变林业发展方式

切实将兴林富民作为加快发展现代林业的根本落脚点, 将农民增收与产业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统筹同步推进, 大力实施兴林富民工程, 加快转变林业发展方式, 促进传统林区产业转型升级和林农转产转业。提升原生态理念, 着力发展林区替代产业。以原生态为核心理念, 以兴林富民示范工程为总抓手, 大力推进林区替代产业体系建设, 引导培育和加快油茶、竹、茶、特色经济林、种苗花卉、中药材等特色高效林业基地建设。积极推广油茶等高效经营技术, 全面实施油茶等高产示范园区项目建设。

3 结语

广东省各级各部门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 着力加快林业发展, 森林资源稳定增长, 林业产业持续发展, 城乡绿化面貌明显改观, 有力地促进了生态省建设和全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当前, 针对优化生态、气候等发展环境的需要, 进一步培育发展林业资源, 增强固碳和防灾减灾抗灾能力, 实现“兴林富民”, 进一步美化城乡面貌, 优化人居环境, 推进现代城市和新农村建设, 对于进一步发展现代林业, 建设生态文明, 科学推动“5个林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摘要:指出了林业发展与生态建设的内涵, 就如何在现代林业中进行生态建设, 以达到进一步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科学推动“5个林业”发展的目的从生态功能、公益林建设、低碳环境、政策支持等方面作了详细地阐述。

关键词:现代林业,生态建设,森林资源

参考文献

[1]魏殿生.坚持用科学观指导当前的营造林工作[J].中国林业, 2005 (7) :43~44.

[2]周生贤.论议生态建设的林业发展战略[J].中国林业, 2004 (6) :13~14.

生态林业与可持续发展 篇7

林业经济建设的发展, 离不开其内部生态建设管理的健全, 要使用科学的管理方法, 先进的管理技术, 实现对林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经济建设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资源, 所以为了保证经济建设的发展, 就要能够保证不间断的资源供应, 这就需要对林业产业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在过去一段时间内, 我国只是注重对经济的发展, 而忽视了对森林的保护, 过分的乱砍滥伐, 对林业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林业的发展对生态环境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因为林业建设做的好, 植被保护就到位, 良好的植被能够防风固沙, 防止水土流失, 林业建设在生态环境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良好的植被能够防风固沙, 防止水土流失, 对于洪涝灾害有很好的调节和控制能力, 林业带的建立, 防止沙尘暴的出现, 并且森林的含水性比较高, 对土壤的蓄积能力强。同时森林有很强的空气净化能力, 在城市中的绿化带, 是有效的噪声隔离带, 并且对于城市中的废气有很好的吸收能力, 在净化了城市的空气的同时, 还美化了城市的环境。生态环境的破坏, 还加剧了生物危机, 大量的物种濒临灭绝的状态, 生物多样性受到破坏。森林面积的减少致使温室效应的加剧, 全球面临气温上升的险境。这其中的每一项因素的变化都和森林的植被有密切的关系, 所以我们国家加大了对林业生态建设的力度, 对于林业发展投入了大量的精力, 并且将其作为一项重要的任务来执行。但是在总体来讲, 我国在林业方面的生态建设还是破坏要相对大于治理, 所以说对我国的林业发展来说, 这将是一项非常严峻的课题。

20世纪末, 随着国家六大林业生态工程的相继启动, 我国的林业生态体系建设步入了快速发展轨道, 近年来生态环境的恢复和治理成效显著, 生态环境整体恶化的趋势得到了初步遏制, 局部乃至区域性的生态环境开始好转。但是, 由于经济社会的调整发展生态建设面临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森林生态基础还十分脆弱, 生态建设的速度与高速发展的经济不相协调, 部分地区水土流失仍呈上升趋势, 洪涝、干旱、沙尘暴等自然灾害频发, 极端性天气增多等主要原因:

1.1 我国森林资源底子薄, 人均森林面积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4, 人均森林蓄积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6;

质量不高, 平均每公顷林分蓄积量仅是世界平均水平的85%左右;分布不均, 我国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工区和东北地区, 西部森林资源极度匮乏;经营水平低, 人工林经营水平不高, 树种单一, 林木过量采伐现象依然存在。

1.2 人口、经济调整增长带来对森林资源的高需求, 森林资源与社会需求之间的仍相当尖锐, 带来森林资源的巨大消耗。

1.3 林业投入长期不足。

近年启动的国家林业六大生态工程的建设资金主要来自国债资金, 国家财政资金所占比重不高, 生态建设投入保障体系尚未建立。

1.4 林业行业各项改革滞后于其他行业, 管理体制、运营机制不顺, 影响社会资源向林业行业集中, 制约了林业生态建设的发展。

1.5 我国主要林区90%为山区, 森林生态区位重要的地区是我

国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 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问题还没有完全协调好。中国林业尚处在较低层次的发展阶段, 森林资源增长缓慢与社会对林业日益增长的多种需求之间的矛盾成为现阶段林业的主要矛盾, 生态需求成为社会对林业的主要需求, 生态建设成为林业建设的首要任务。

2 发展林业产业必须正确处理与林业生态建设的关系

和谐社会一方面要求社会经济的发展应在资源的承载力之内;另一方面, 要求在资源可持续的基础上, 达到社会经济的发展。换言之, 既要做到林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又要参与整个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这里面既包含要不断发展林业产业, 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林产品的需求, 又包含加强林业生态建设及社会对生态的需求。林业产业和林业生态建设作为林业整体中的两个方面, 两者之间有着天然的密切的因果关系。

2.1 林业产业与林业生态的矛盾与制约

在发展林业建设的过程中, 会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但是在经营管理的过程中, 劳动者所付出的劳动和精力与收到的回报之间出现了利益矛盾, 主要体现在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二者的不完全体现方面。在对林业付出劳动之后, 在短时间内可以看到产出的经济效益, 这是人们能够亲眼目睹的, 也是可以直接感受到的, 但是由林业建设所产生的生态效益是需要长期的努力和经营管理才能够发挥出来的, 并且一般来讲生态效益都是无形的, 有些是人们感受不到的, 所以在这两方面出现了矛盾。

2.2 林业产业与林业生态的依存与促进

在发展林业产业建设的过程中, 林业产业和林业生态建设二者之间是互相对立的, 同时又是互相促进互相依存的。因为要想发挥林业的经济效益就需要产出木材来获取经济报酬, 那么木材的缺失就会影响到生态建设, 但是如果一味的强调生态建设, 全面的发挥林业的生态效益, 那么对于林业的运行又是一项极大的负担, 是不现实的做法。所以说应该在二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实现二者的共同发展, 在不影响到互相利益的基础上, 求同存异。

无论是发展林业产业的经济效益还是创造生态效益, 都是需要以森林为基础的, 所以说这是二者的共同点。在经济效益方面来讲, 木材的数量和质量是发展的基础, 而对于林业生态效益来讲, 森林的覆盖率和森林健康是基础。

森林资源是一个庞大的生态系统, 在森林体系中, 有庞大的生物链, 是发展生态环境的重要基础, 在这个生物链中, 要保持生物的多样性, 以使森林生态系统能够有一个良性的循环系统。森林生态系统可以有效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 净化空气, 防风固沙, 降低噪音, 绿化环境等等, 都是森林生态系统为人们带来的好处。如果森林的生态系统遭到了破坏, 那么森林系统将进入恶性循环, 森林的数量和质量将会有所下降, 由此影响到森林经济效益的产出。所以良好的林业生态系统是保证林业经济效益的基础。

实现林业经济价值的主要途径就是通过木材和林业副产品的销售, 那么就需要有一个长远稳定的林业发展体系来保证木材的数量以及副产品的加工链。在实现经济效益的过程中, 要注意对生态系统的保护, 如果过度的乱砍滥伐, 破坏了林业的生物链, 影响到林业的健康发展, 那么不仅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同时也造成了木材的供应出现中断, 后劲发展不足的现象, 无法实现持续不断的木材和副产品的供应。所以说在发挥经济效益的同时, 要兼顾林业生态效益, 二者是相辅相成的, 只有协调发展, 才能够达到双赢的效果, 最终实现林业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共同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新局面。

结束语

生态林业与可持续发展 篇8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 林业产业在发展中的作用也是非常重要的, 这也是世界各国用来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的关键。在当今经济的发展中, 为了满足我国快速发展的国民经济需要, 林业生态建设在林业发展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林业作为世界上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是世界上各个国家生态环境建设和产品输出的关键内容, 同时也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在生态建设当中, 主要强调人与自然、经济与自然各方面的协调发展[1]。本文对林业产业的发展和林业生态建设的关系做出了详细的介绍。

1 我国林业产业的发展现状

据有关资料统计, 我国在20世纪初期, 森林资源相当丰富, 其中森林覆盖面积占我国国土总面积的1/5, 但是在20世纪之后, 很多资源型的国家在我国大量的开发和发展, 对森林资源乱砍乱伐的现象比较严重, 使得我国森林面积大量的减少, 从而造成了生态资源失衡的现象。近年来, 我国很多地区泥石流、沙尘暴等自然灾害发生频率越来越高, 人们也开始对森林的保护开始重视。就目前来说, 我国依然处于对各方面进行发展的阶段, 林业资源短缺和高速发展的社会需求的矛盾也越来越激烈, 因为在林业的建设中, 生态建设已经成为当今林业企业生产的主要内容以及生态建设工作的主要方法, 不仅如此, 生态建设也是当前林业工作的主要内容。

2 林业产业发展与林业生态建设的关系

我国一直以来都是使用可持续发展作为我国发展的战略方针, 在林业产业的发展中主要有2个方面的含义得到体现:在保证社会经济的发展情况下, 还要保证林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林业产品为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可持续发展。也就是说, 一方面社会经济发展中对需要林木的开发, 一定要满足当前林业正常发展可承受的范围之内, 不能对林业进行过渡的开发、砍伐, 这样不仅仅会影响林业的发展, 还会在很大程度上对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造成影响。林业资源在满足自身发展的同时, 也应该为经济的发展中所需要的林业材料进行有效的提供, 从而进一步使得社会经济能够进行长期的可持续发展, 而且还能够保证林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进一步达到一种平衡的效果[2]。正因如此, 林业产业的发展和林业生态建设两者之间是存在很大的关系的, 两者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发展。

2.1 林业产业和林业生态建设的矛盾

林业产业和林业生态建设两者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的矛盾关系, 而造成这种相互制约的关系主要是因为人们在林业生产的时候, 在林业生产的时候存在着不同的利益取向和劳动者自身利益两者之间产生的。在对林业生产以及再生产的过程中, 对一定的劳动进行合理的投入和耗费, 与此同时, 会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但是这些经济效益或者生态效益并不是一瞬间体现出来的, 而是需要经过很长的时间发展, 劳动者才会先后感觉到效益。对林业产业进行合理有效的发展, 主要应该对经济效益进行合理有效的体现, 对于劳动者获得经济效益是可以直接体现出来的, 而且和劳动者现阶段局部的经济利益是有着直接关系的。但是生态建设主要所体现的还是生态效益, 而生态效益又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 一般是不能够立即体现出来的。

2.2 林业产业和林业生态建设相互促进

在林业的生产过程中, 林业生产和林业生态建设两者之间不仅仅存在着矛盾的关系, 还存在相互促进的关系, 这种相互促进的关系和人们对森林、林业产业以及林业生态的认识有着直接的关系。林业产业发展和生态建设两者之间都是以森林为基础的。林业生态建设的主要任务就是对被破坏的植被进行有效的恢复, 从而进一步提高林业生态建设的质量, 没有森林就没有生态建设。另外, 林业生态建设在某种程度上是为了满足林业产业生产发展需要的, 两者之间相互依存, 缺一不可。所以, 林业产业和林业生态建设两者直接有着相互促进的关系。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 林业产业和林业生态建设之间的关系是辩证和统一的, 按照经济学方面讲, 林业产业和林业生态建设两者之间都是实质的经济关系, 生态经济效益就是两者相结合的产物。所以, 在林业产业的发展中应该充分认识到这一点, 提高两者之间相互促进的作用, 不仅让林业生态建设得到充分的发展, 还应该要林业产业得到有效的发展, 这样就能够达到提高生态经济效益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吴幸城.谈国有林场目前森林防火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吉林农业, 2013 (02) :16-17.

生态保护与林业发展研究 篇9

1 林业保护对生态保护的作用

1.1 生态保护功能

面对日益复杂的经济发展与资源开发之间的矛盾, 我国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 即在发展经济的同时, 要保护好环境, 林业对于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具有不可替代的保护作用, 突出表现在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功能方面。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 大量的林业资源被过度采伐, 林业资源面临枯竭, 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在许多地方林业过度开采大大超过了森林自我修护能力, 森林资源出现了较为严重的退化现象。森林是林业产业中的重要资源, 做好林业保护, 可以在环境保护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作为复杂而庞大的生态系统, 林业可以吸收二氧化碳, 并能释放出大量氧气, 平衡生态链。

1.2 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根据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理念不断深入, 建立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和谐关系成为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重点[1]。做好林业保护工作可以推动生态环境的明显好转, 而生态环境的不断好转又会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因此, 林业发展的相关部门应该要做好林业生态保护的协调与引导功能, 普通公众要牢固树立起生态保护意识和理念。

2 林业保护存在的问题

与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的林业保护无论是理念还是实际所采取的措施都比较落后, 尤其是生态意识不强、法律意识淡薄以及相关部门的工作不到位等都对林业保护产生了较大影响。

2.1 生态保护重视不够

一直以来, 与过分重视林业的经济效益相比, 林业的生态保护处于被忽视的境地。而且人们总是习惯将林业行业作为一个经济效益的推动者和促进者的角色来认识, 没有对林业发展从可持续的角度来认识, 缺少对林业的应有保护, 对于林业生态修复工作不到位, 甚至出现一味地滥砍滥伐, 以此来换取短暂的经济效益发展的现象, 使得我国的森林资源越来越少。据统计, 目前我国的森林人均面积只有世界人均森林面积的21%, 人均森林蓄积量也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12%, 与世界森林覆盖率平均31%相比, 我国的森林平均覆盖率只有21.63%。森林资源呈现出总量相对不足、分布不均的现象, 林业保护也面临着较大的压力和挑战。

2.2 法律意识淡薄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由此带来的环境保护压力也越来越严峻, 林业行业也不例外。但关于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却不够完善, 缺少专门的林业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法律法规的不完善和缺失, 加上日常法律宣传工作的不到位, 普通民众对于林业生态保护的法律意识淡薄, 对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对于经济建设、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对于林业在健全生态环境、水土保持方面缺少足够认识, 这些都影响到了人们依法依规采取保护林业生态发展的工作举措。

2.3 林业生态环境建设力度有待加强

近年来,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 我国的荒漠化治理、草原林地的生态环境保护取得了长足进步。加之我国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 我国的林业面积逐年递增, 但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治理不高, 如树木品种过于单一、树种的结构和搭配不够合理, 难以发挥治理水土流失的生态效益, 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强。

3 生态视角下的林业保护对策

3.1 树立正确的林业发展观

林业发展要确立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可持续发展道路, 建立以森林植被为主体、林草结合的国土生态安全体系, 建设山川秀美的生态文明社会[2]。因此, 首先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林业发展观, 具体来说, 就是要确立以人为本的发展观, 把林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社会经济发展和改善生产生活结合起来;在利用现有森林资源的同时, 不断培育新的森林资源, 为后代人的生存与发展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 维护好后代人应有的生存发展权。此外, 还需要尊重自然, 树立起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观, 以生态文明发展理念来指导林业建设和发展。

3.2 完善林业保护机制

进一步完善生态环境、林业行业保护的法律法规, 切实加强政策法规的宣传力度, 引导人们科学、合理、依法依规地做好生活林业发展与保护。深化林业改革力度, 进一步健全林业管理体制, 加速生态林业产业化建设步伐。实行森林分类经营、科学规划, 积极抓好国家和省市公益林的保护发展, 做好风景名胜区的生态林业保护力度, 进一步完善生态效益补偿机制, 增加林区的投入, 鼓励、支持社会各界参与到生态林业保护中, 并在财政、税收等方面给予政策优惠。

3.3 增强林业生态保护工作力度

加强对林业私伐滥砍行为的监管力度, 逐步实现由以采伐天然林为主向采伐人工林为主的转变[3]。增加林业保护的技术和资金投入力度, 各级政府要切实把林业生态保护纳入到政府预算中, 增加投入比重, 为林业生态保护提供强大的资金支持。此外, 林业管理和相关的科研单位要加强合作, 结合各地的实际情况, 引入适合当地树木种植和环境保护方面的技术选择, 扩大生态保护渠道, 广泛发动各方力量共同参与到林业生态保护工作中。此外, 需要进一步加强整顿治理, 林业、环保、水利、土管等部门要密切配合, 加强联系, 对乱采、乱挖、乱占林地以及乱排乱放有害气体危害林业发展的行为要坚决从快、从重、从严打击力度[4]。

4 结语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全球温室效应的出现和资源紧缺的不断加重, 做好环境保护与生态平衡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意义。随着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成为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道路选择。因此, 在新的经济发展态势下, 做好林业发展与生态保护工作, 加强林业的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苏家有.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研究[J].绿色科技, 2012 (5) :190-191.

[2]左铭.浅谈林业发展与生态保护[J].新农村, 2011 (7) :114.

[3]柴文秀, 张守贞.台子乡林业发展的方向与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 2008 (13) :333.

生态林业与可持续发展 篇10

【关键词】 林业;生态;土地整治;科学发展观

林业是一项国民性的必须坚持发展的又有基石作用的产业,它还可以看作是一项对未来子孙后代造福的公益事业.然而,农村土地改革与治理,一直是政府积极在坚持做的一项为人民谋福祉的工作,林业与土地的结合是一项非常具有战略意义的项目,结合林业对于土地综合整治规划的改革是非常有必要的,我们必须严阵以待。

1 确定林业生态建设和土地整治规划的关系

农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优良的生态环境,现如今,土地荒漠化、沙漠化的趋势极其严重,虽然总体在改善,但是我们应该意识到,由于局部的破坏性,土地总体的改善进度是非常缓慢的,然而林业的发展,显而易见,既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又有很大的生态效益,如果将林业发展与土地整治规划结合,必然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二者的关系密不可分,既相互作用又相辅相成。

2 改善林业发展在土地应用方面的问题,最大化的发挥其作用

2.1 林业在土地应用中的重大作用

树木种植在改善土地性能方面其实有很大的作用,据有关单位调查,相同条件下的土地,种了树木的土地如果再种农作物的话,各种农作物都会有很大的增产效果。而且,与此同时,树木长大之后又可创造经济效益,农民总体产量明显的提高了。土地为树木的蓬勃发展提供了平台,树木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保护伞,同时,土壤的荒漠化沙漠化程度也得到了改善,增加了绿化面积。

2.2 意识到二者的相互结合中会出现的问题

首先,虽然政府方面在扩大树木种植面积,增加城市的绿化程度,可是,由近些年的效果来看,广大民众种植树木和发展林业与土地整治结合的热情并不高涨,公众生态建设意识缺乏的现象不胜枚举,只有政府方面加大宣传林业种植的长远利益,才能使得广大群众意识到树木对之于土地的重要性,从而不去破坏政府的工作,而是积极努力的参与到生态建设和经济建设中去。

其次,林业发展和土地整治的结合并不是表面那么简单,它涉及到多个部门的协调与合作,然而,就现实情况来看,林业防护部门和土地整治规划部门的合作不尽人意,土地部门的规划方案不够完善,不切合实际,种植的树木并不能很好的适应本地区的气候和条件;规划合格了,防护部门又不让人满意了,防护工作做得不到位,技术单一,病虫害严重,两者若不能完美结合,在劳民伤财的同时,也破坏了当地的自然生态景观和人们正常的生产和生活活动。

再者,就是对于林业生态建设和土地规划整治的综合治理投入资金不足,对于这两项目的结合,政府等有关部门并没有投入太大的心思,所以导致了有一些小项目无法有足够的能力来支撑这个规模化工程,然而,一些大的工程项目,又因为种种原因资金不足,导致工程的失败。有了足够的资金,施工单位和防护单位才能够尽其所能,最大限度的将林业生态建设和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更加完美的结合,使得树木的种植规模化,更加适应本地乡土的特点,同时使得农业的发展也得到帮助。

3 两个项目结合进行,优化设计方案,采取优质的措施

3.1 提高公众生态发展的意识,树立科学发展观。

为了提高国民的生态建设意识,普及林业生态建设和土地整治规划结合的重要性和利益性,在政府方面,应该加大宣传力度,可以举行大队板报宣传,或者技术人员下乡开大会进行讲解,还可以利用微博、微信、电视、报纸等众多媒体平台进行宣传,从而将生态发展深入人心,可以从这种创新的发展模式进行细致的讲解,将林业生态建设和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结合的的好处告之于广大民众,也许农民了解不了这种项目的科技内涵,但是可以因势利导。同时借此机会,可以让广大民众集思广益,各抒己见,看看农民们几十年的种地经验有什么好的可以采取,有可能的话,将生态建设和景观建设结合,也许会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2 优化规划方案,遵守自然规律

对于林业生态建设和土地整治相结合这项工程,首先应该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每个地区的生态环境,气候条件不同,使用的树种应该有所区别,最好使用乡土树种,遵循“适地适树”的原则,还要注意与城乡建设相结合,统筹兼顾,注意其他行业的发展,同时,林业的建设和发展在土壤中的栽植,不应该喧宾夺主,应该有划定的面积进行栽植。否则会影响农业经济生活的发展,还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全方面的发展生态和经济建设。

3.3利用强大的社会力量进行大规模筹资

为了筹集更多的资金,从而加强工程质量水平,可以应用媒体手段向全社会进行集资的活动,前提是得做好宣传铺垫工作;还可以通过合作化经营的手段,成功的进行林业生态建设和土地整治活动,从而带动经济的全方面发展。

3.4 做好后续的管理等相关工作

措施的采取需要有强大后盾,对于林业生态建设和土地整治结合的项目,应该有足够的工作人员和技术人员进行管理和养护,对于土地进行实时勘测,从而保证土壤的优良性,对于林业的发展、树木的养护管理更是不容小觑的,因为树木如果不精心管理,就会导致树木生病,生虫害,会间接地影响农作物的发展和生长,所以对于树木的看护工作,应该定时的进行看护和管理,防治病虫害,防治土地的污染,同时,应该有技术人员对于树木和农作物的搭配进行精心的研究分析,从而更加高效率、高质量的应用土地,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结论

将林业生态建设和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相结合,是一项利民的工程,不仅是新时代下一种创新的农业发展模式,更能有效地发展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同时还可发展新农村建设,建立农村新景观。做好这项工程,相关部门必须紧密联系,相互沟通,各尽其职,才能保证项目的成功。为人民谋福利的事情需要全社会进行参与和扶持,有了足够的资金,才能够保质保量的完成这项工程,工程完成的好,不仅能缓解土地荒漠化、沙漠化、利用率不高等问题,解决林业发展相关问题,还能收到生态环境建设和社会经济建设齐头并进的效果,实现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1]郧文聚.中国农村土地整治生态景观建设策略[J].农业学报,2011(4)

[2]杨朝兴.平原农村生态屏障建设的效用与原则探讨[J].农业环境与发

展,2011(5)

林业生态建设与发展的对策 篇11

林业是所有生态建设的主体, 也是规模巨大的生态经济循环系统, 林业生产的物质产品绝大部分都是可降解再生的绿色能源, 在节能减排目标中具有不可估量、不能替代的重大意义和作用[1,2]。林业又是生态文化的源泉。必须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树立正确的森林经营理念, 体现在人与环境、资源与生态、经济与自然的协调和统一的发展, 通过科学、政策、技术和不断进步的管理措施, 通过不断地适应寻找到适合我国社会自身发展情况的道路, 以期达到林业资源的多方面发展、和谐发展和可持续发展[3]。

2 林业生态建设的意义

2.1 现实方面

在我国社会和国民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 我国生态环境呈几何速度恶化, 自然生态系统被污染和过度索取, 大量自然资源面临着短缺和后续乏力, 其中林业资源也是其中之一。按常理来说, 作为可再生资源的林业, 只要统筹科学、开发合理, 是可以持续为我国经济建设做出贡献的。但是, 我国森林产业的现实状况是森林生态系统退化速度比建设速度快, 局部好转, 总体恶化, 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缺位、供体错位, 载体即林地和林木发展跟不上经济发展需求。林业生态环境恶化造成了每年数百亿的经济损失, 传统的林业经济模式已经无法适用于现代社会经济发展, 改变势在必行。

林业主要以森林为主要资源, 森林是一种复杂的复合生态体系, 是地球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 是人类O2的制造者和CO2的净化器, 也是生态链中重要的一环。林业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主要也是对森林资源而言的, 林业的生态建设是指针对人类社会面对的越来越严重的的生态问题和环境危机而提出的一种保护、恢复和建设生态林业系统的规划和措施[4]。而从某种意义上讲, 人类社会现在面临的环境与发展的困境, 实际上是人类长期错误对待大自然的结果, 生态问题和环境危机严峻形势迫使人类去思考如何与自然相处, 去思考人类的命运和地球的前途。

2.2 经济方面

森林是我国生态系统的主要环节, 也是林业经济的最重要载体。培育健康的森林生态系统是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建设的最主要目标。完整平衡的森林生态系统不仅能够持续提供生态效益也能持续提供经济效益。被破坏的退化的森林不仅在物质生产能力上明显衰退, 森林的其他效益功能也必然相应减少。我国现有森林生产力只相当于其潜在生产力的1/3, 这是国内林业产业界内的共识, 因此恢复、开发和提高森林生产力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也是必要的。此外, 林业生态环境可以支持复合经济体系的发展, 可以帮助建设和发展多样化的经济结构, 在成熟健康的市场经济条件下, 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和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是共生的, 如果片面强调任何一方面的效益, 都会使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建设失去推动力与生命力。因此, 完全可以在建设功能性完整的林业生态体系的同时, 形成以林业资源为依托、以商品林基地为龙头、以林业商品产业和绿色旅游产业为一体的林业产业体系, 建设如木材、林果、花卉、草坪等产品的深加工产业, 逐步形成比较发达、系统和绿色的林业产业。

2.3 技术方面

全面加强森林保护, 减少资源损失。抓好种苗生产, 坚持良种壮苗, 提高旗 (县) 造林种苗自给率。工程造林一定要按管理办法进行。要有施工设计, 按设计施工, 采用良种壮苗, 高标准整地, 造林后严格检查验收, 填写工程造林卡片。坚持以质量效益为中心, 在提高质量效益的基础上, 加快进度。调整林种、树种结构。在林种上, 要增加经济林的比重。在树种上要增加经济价值高、生态效益好、抗病虫能力强的树种, 逐步改变树种单一的局面。要进一步调整乔灌木造林的比重, 灌木造林比重大的地区, 凡能营造乔木的地方尽量增加乔木造林。全面推行混交林。抓好中幼龄林抚育。织金县国营桂花林场大面积的中幼龄林未得到及时抚育, 严重影响了林木生长和林分质量。各地应积极抓好中幼林抚育工作, 这是提高林地生产力的重要措施。

3 森林分类经营促进林业生态建设

实行森林分类经营是一项根本性和全局性的改革, 其主要任务并不在于对森林进行简单的划类, 而在于围绕分类经营这一个基本要求必须进行的从管理体制、经营方式、经济政策等一系列相关方面的配套改革, 以推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进而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建设的全面的可持续发展。

3.1 成立公益林、商品林管理机构, 实施分类管理

应建立与分类经营相适应的林业管理体制, 将公益林建设纳入政府行为范畴, 实行事业化管理, 建议国家林业局成立公益林管理中心, 统一组织国家公益林建设, 将退耕还林 (草) 、天然林保护、防护林建设、保护区建设等公益林建设统一纳入其管理范围, 以免互相重迭, 避免重复建设。这既是森林分类经营的要求, 也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3.2 改进在分类经营条件下对森林的经营方式

根据生态公益林和商品林经营的不同要求和特点, 分别采用不同的管理和经营方法。公益林建设以最大限度地发挥生态和社会效益为目标, 应该根据不同的社会经济和自然条件, 因地制宜地采取封山育林、封山护林等营林方式, 实行乔灌草结合、针阔叶混交合理搭配, 以充分发挥森林的各种生态功能。对于商品林建设, 以追求最大的经济效益为目标, 根据市场的需求, 采用高投入 (包括高科技的投入) 、高产出、高效益的“三高”模式的集约化经营。

3.3 帮助生态公益林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

引导生态公益林区群众在不破坏环境建设的条件下发展经济, 解决林区群众的实际困难, 推广节能技术, 发展沼气解决群众烧柴问题, 发展林下养殖、种植业, 开发新的产业, 让林农增加收入, 解决森林资源保护与林农生活提高的矛盾。

3.4 适度调整林产品税费, 促进林业发展

林产品尤其是商品木材在上缴税费方面负担过重的问题, 各省反映比较普遍, 特别是商品材在生产和流通2个环节重复征收2个8% (贵州省为2个8.8%) 的税问题, 林农和林区干部意见较大;其他地方性附加税比例也不少, 不利于林业的发展。建议适度调低商品材生产和流通领域农林特产税及其它税费征缴比例, 废除地方性搭车性收费, 让利于民, 促进森林资源发展。在这种情况下, 建立生态公益林的补偿制度就是当务之急。

4 结语

林业生态建设改善林业生态环境、减少城市建设浪费现象、实现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是十分必要的。以林业生态经济为重点、以环境建设为中心的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县、单位的创建活动正在全国蓬勃发展。在以后的工作中, 应加大宣传力度, 动员全社会力量投入森林生态, 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 营造宜居的城市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陈伯贤.关于国有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的几个问题[J].林业资源管理, 1994 (1) :61~62.

[2]张建国, 石德金.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的若干问题[J].林业经济, 1994 (5) :17~18.

[3]姜东涛.浅论林业改革的重要课题——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J].林业资源管理, 1993 (4) :37~38.

[4]中国林科院园林经济研究所, 北京林业大学经管学院.森林环境资源核算及补偿政策研究[J].林业经济, 1994 (4) :37~38.

上一篇: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下一篇: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