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现状

2024-05-25

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现状(精选12篇)

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现状 篇1

虽然我国经济与社会得到了快速发展, 但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并不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导致生态环境逐渐恶化。北方林业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已成为我国国民生产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然而, 分析我国北方林业生态环境现状发现, 北方林业生态环境依然不容乐观, 亟待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进行处理。

1 北方林业生态环境的现状分析

1.1 缺乏法律监督, 保护力度不足

现阶段, 虽然我国颁布了林业生态环境方面的法律法规, 但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 缺乏科学的监督和管理, 导致林业发展过程中依然存在重采轻保、乱采滥伐等问题。再加上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不足, 衍生了泥石流、火灾等灾害, 对林业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1.2 森林资源锐减

现阶段, 北方森林覆盖率逐渐降低, 以活立木蓄积为例, 北方某省建国初期的活立木蓄积为17.8亿m2, 现阶段仅仅只有3.8亿m2。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加, 对林木的需求量不断增加, 再加上人们乱砍滥伐、重采轻护, 对森林资源的过度开采, 导致森林资源锐减, 可采资源显著降低。同时, 随着森林资源的锐减, 造成了一系列灾害, 例如, 对野生动植物资源造成毁灭性的破坏, 加快了湖泊的富营养化, 减少了湿地面积以及降低了湿地生态质量、水体功能等。

1.3 水土流失严重

现阶段, 森林资源的过度开采, 导致水土流失严重, 土壤沙化现象严重, 自然灾害频发, 并且降低了土壤肥力, 为林业种植以及森林资源恢复增加了困难。

2 加强北方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效措施分析

2.1 加强森林资源的培育和管理, 不断扩大森林面积

保证足够面积的森林资源, 才能够保证林业充分发挥绿色屏障的作用, 同时, 为绿色产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为了保证林业经济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 必须做好林业资源的培育、保护以及管理工作。森林资源和现在、未来的利益存在密切的关联。因为林业的生长周期相对较长, 一旦遭受破坏, 想要恢复不仅难度较大, 而且需要很长的周期。这就要求在利用森林资源的同时, 做好森林资源的培育以及保护管理, 不断扩大森林面积, 以此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2.2 增加资金支持, 加强政府部门管理

政府在保护林业生态环境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林业生态资源的保护需要有专业化的人才以及机械设备, 上述都需要充足的资金作为保障。因此, 政府部门以及社会各界, 应充分认识到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性。政府部门加强资金和政策支持, 社会其它部门和企业也应多方筹集资金, 为林业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发展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 显著提高林业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

2.3 创建良性的循环机制

为了提高林业生态环境保护效率, 应该创建良性循环机制, 以此降低森林的消亡速度, 为实现森林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实现林业良性循环机制的重要途径是做好林业补偿工作, 对于认真贯彻与落实保护森林生态环境的人群给予一定的奖励, 这样能够有效提高人们保护林业生态环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长远角度来说, 为了实现林业资源的良性循环发展, 还应让人们养成遵守保护林业生态环境的习惯, 同时, 将林业生态环境、水资源生态环境相结合, 创建科学、统一的整体循环保护机制, 以此加快林业生态环境保护进程。

2.4 创建完善的林业开发体制

我国在发展经济的同时, 应重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相互协调, 从长远的角度, 创建科学、完善的林业开发体制, 创建新的国有林区专门管理部门, 重点管理国有林区, 在管理林业资源的同时, 承担出资人的职责, 同时享有所有者的相应权益。通过开展林业分类经营, 根据利用目的的不同对森林业进行分类, 即商品林业与公益林业, 分别创建符合各自特征的政策措施、经营机制以及管理机制, 商品林业应实施企业化管理, 公益林业应以政府投资为主, 以此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开发和利用。

3 结语

综上所述, 森林在生态系统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 对林业资源的过度开采, 对林业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越来越严重, 林业资源在消除污染、防风固沙以及保持水土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 应采取多样化、有效的措施加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 对于促进林业生态环境以及实现林业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黄春艳.浅谈林业发展现状与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J].农业与技术, 2013 (5)

[2] 孙永宽.加强建设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措施漫谈[J].现代园艺, 2013 (18)

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现状 篇2

辽宁盖州林业生态环境的现状及对策

文章就盖州的`林业生态环境现状做了全面的阐述,对造成生态环境脆弱的原因进行了深刻分析,就加强林业生态环境建设,建设生态文明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对策.

作 者:马德坤 MA De-kun  作者单位:辽宁省盖州市林业局,辽宁,盖州,115200 刊 名:防护林科技 英文刊名:PROTECTION FORES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年,卷(期):2009 “”(2) 分类号:S171.1 关键词:林业生态环境   现状   对策  

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现状 篇3

关键词 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经济建设

【Abstract】Forestry in the national econom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t is career of commonweal of a society, in to the country, people's life related to forestry products at the same time, but also to improve the environment play an important role, but its development is not everything is going smoothly., to make it better development, still need to continue to improve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on this basis to accelerate forestry economy construction. This article mainl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importance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forestry, the forestry zoology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economic construction to coordinate development strategy are discussed.

【Key words】Forestry;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tection; economic construction

林业作为经济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经济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发展速度的加快以及人口的增长,对林业的资源的需求也随之增大,原有的经济增长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化发展的需要。在可持续发展环境下,要想满足人们的需求,就必须改变原有的林业经济模式,采用新模式,就必须坚持林业生态环境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战略。

1 林业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林业资源作为生态建设的主体,是规模巨大的生态循环系统,林业资源中的大部分产品是可再生的绿色能源,在节能减排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同时林业资源也是生态文化的源泉,是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形成的正确经营理念,体现的是人与环境、资源与生态、经济与自然协调和统一的发展,根据现行的经济政策及相关技术,结合自身实际不断的进行调整的发展道路。森林资源作为林业重要的资源,是林业经济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加强森林资源环境保护,才能更好的实现林业经济的发展目标。目前,我国森林资源生态环境破坏的比较严重,物质生产力呈现衰退的同时,其效益功能也呈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恢复和发展林业资源是在必行。要想恢复和发展林业资源建设,除了不断的完善林业资源建设的功能性外,还应在此基础上发展特色企业,增加林业经济来源,使林业经济建设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2 加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策略

2.1 加强生态环保建设。

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作为一个系统、科学、可持续工程,要想充分的发挥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建设,就要将林业与自然、社会融合在一起,使其更好的为社会、生态建设、生态发展发展服务,在此基础上还应该强调以人为本,充分发挥人的作用,使生态环境保护产业更加民主、科学、制度化,使林业保护产业社会化和社会的广泛参与到林业保护产业中。要充分的发挥我国社会主义体制的优越性,集中力量将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产业与广大人民的利益结合在一起,使其更好的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

2.2 发展旅游业和食品加工业。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精神需求日益增长,利用假期去旅游成为人们休闲最好的选择。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生态旅游已经成为人们旅游的首选。根据人们的需要,林农及开发商应该以当地特色的森林资源为基础,开展生态旅游行业。一些林区已经先后开展了生态旅游业,就目前发展来看,森林生态旅游业是充分发挥林业资源功能的最佳途径,也是扩大内需、增加就业、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要想更好的发挥森林旅游业的作用,应该在原有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不断的完善,将其发展成以森林资源为主体的交通、餐饮、商贸、娱乐等为一体经济体系。森林生态旅游业不仅可以使森林资源功能得到有效利用,也可以加快林业经济建设步伐,同时也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亲近自然的机会;林业资源除了提供木材之外,还能提供相应的副产品。可以根据不同林区的特色生产林果、动物及花卉等副产品,也可以建立相关的副产品加工厂,对林果、动物及花卉资源进行深加工,增加林业收入。

2.3 促进工业区与城市环境的协调发展。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对改善城市环境、减少城市建设浪费已经达成了共识,可持续发展已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人们。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将绿地建设作为城市发展的重点,以经济建设为发展的中心的现代化城市建设已经展开,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城市工业区的规划对城市环境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简单而全面的平整,在现实生活中,并没有太大的效率。要想实现工业区与城市环境的协调发展,还要以生态城市建设为基础,科学的对水源、植被及山体进行保护,才能更好的体现其价值;要合理的利用森林资源、保护林业资源,应该建议规范一次性筷子的生产、流通,促进林业资源的合理利用。

2.4 发挥林业的功能性。

在对林业资源开发利用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其生态功能,也要考虑其经济功能。只有将林业资源的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发挥好,才能使其经济功能得以实现。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时候,必须遵守国家的相关规定并以林业资源生长规律为前提,合理的利用林业资源,使其在发挥生态效益的同时,经济效益也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还应该调动林农的积极性。林农作为林业资源的直接受益者,只有林农遵守相关的制度及按自然规律合理开发利用林业资源,才能更好的实现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与林业经济建设协调发展;要想更好的发挥林业资源的功能性,市场要素也是必不可少的。只有有一个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才能最大限度的激活整个林地资产,才能解决林业经营周期慢及生产风险等问题。林业在发展过程中,常会出现资金不足的现象,要想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林业市场发挥作用,通过林权证进行抵押贷款,也可以向社会吸收零散资金,以便更好的加快林业产业化进程。

3 结束语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也发生了变化,对现实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有了新的认识,同时也知道了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要想发展林区经济,就要以保护林业生态环境、资源为前提。只有林区的经济得到发展,林区人们的生活水平才能提高,林业经济建设才能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 赵勇,高建党.谈济宁市发展节水型农业[J].现代农业科技.

林业生态资源保护现状及对策 篇4

1 林业生态资源保护现状

1.1 保护方法缺乏目的性

现有法律对林业生态资源的保护具有明确政策, 但从现今的保护情况来分析, 我国林业生态资源的保护方法缺乏目的性。林业生态资源所包含的项目种类较多, 不同项目的保护方法也各有差异。因此, 应该有目的性地采取相应的各种保护方法, 而不应统一对待[3]。另外, 现今我国林业生态资源的利用情况也较为混乱, 保护与利用的界限难以固定, 对其进行保护时应该与实际利用情况有效联系起来, 以实现保护的有效性, 避免形成资源利用过度现象。

1.2 森林火灾与砍伐乱象频发

一方面, 森林火灾森林资源极易受到破坏, 特别是当火灾发生的时候, 往往会给森林资源带来毁灭性的破坏, 火灾的发生原因一般都是防火意识薄弱。在当前森林资源保护工作中, 由于相关工作人员的防护意识不高, 导致森林火灾发生率呈现出逐年递增的发展形势, 且火灾发生时难能保证及时施救, 给社会与国家均造成了较严重的后果。另一方面, 滥砍乱伐现象严重。面对庞大的利益诱惑, 不少人滥砍乱伐, 破坏森林资源, 造成森林物种多样性减少, 使森林生态功能遭受破坏、森林资源总量不断下降。

2 林业生态资源的保护方法

2.1 采取有效的保护方法

林业生态资源的保护方法存在未全面分析资源差异性的现象, 所以要从实际情况出发, 以提升林业生态资源保护效果。相关机构应在现有的保护方法的基础上不断进行改进与完善, 制定相关的法律政策和保护方法;同时, 要增加实际操作的力度, 做到严格执行规章政策, 提升操作的规范性, 继而严格对各个保护环节进行监管。另外, 相关机构要改变传统思维, 不断吸收新的林业生态资源保护、利用和管理等先进理论知识, 以可持续发展为主要原则, 合理、科学和有效的进行林业生态资源的指导工作。

2.2 强化森林保护力度

为了让大众更清楚的认识到保护森林资源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在林业生态资源的保护工作中, 要增加森林保护的宣传力度, 可以通过发放杂志报刊、开展宣传讲座等突进进行大肆宣传, 以让森林保护意识切实有效地灌输于全国人们心中, 进而调动大家的集体力量, 对林业生态资源进行有效保护。在实际操作中, 林业站工作人员应该起到领头作用, 先从自身做起, 再用实际行动结合宣传行动推进森林保护工作顺利进行。

2.3 加强林业生态资源的防火管理

相关机构应该制定相应的明文规定, 以提升林业生态资源的防火管理质量。具体措施包括禁止把火种带入森林、提升火源管理质量、采取有效方法杜绝外部火源等, 做好火灾预防工作, 以免严重火灾造成重大损失。另外, 林区的消防工作也要进行合理的安排, 准备好各项消防工具, 以便火灾发生时可以及时、快速消灭。具体可以通过完备消防基础配备、增添消防工作人员、提升消防人员的工作效率等操作来实现。为了提升防火管理质量, 相关工作人员还应该进行森林相关知识的持续学习, 学习内容包括森林管理办法、病虫害相关知识、病虫害应对措施等, 通过采取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 以保障林业生态资源的完整性。

2.4 设立良性循环目标

设立良性循环目标既是确保林业生态资源保护的有效措施之一, 也是重要环节, 能够保障林业生态资源的发展速度远大于灭亡速度。做好林业补偿工作是设立良性循环目标的主要内容, 具体方法包括落实林业生态资源保护责任主体, 制定奖惩制度, 严格执行保护操作标准等。从长远目标来分析, 应让林业生态资源成为所有人主动遵守的良好习惯。另外, 为了确保林业生态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还应注意把林业生态资源与其他各项资源进行有效综合连接, 设立整体发展目标, 以推动林业生态资源保护工作更顺利进行。

2.5 分类经营森林资源

目前, 我国主要有商品性林业资源、公益林业资源和林果类林业资源, 由于森林资源经营方式和经营目的存在较大差异, 所以根据不同类型的森林资源分别经营, 以提高经营效益。例如, 对于商品林, 应当采取多种手段提高生长速度和林木蓄积量, 以促进林木的经营效益提高, 而城市以及边远地区的公益林, 应当加强保护, 提高其再保持水土和发挥生态效益的功能, 而对于林果类资源, 应当采取多种利用方式, 提高果品产量和林木产量并重, 以最大限度的发挥其经济和社会效益。

2.6 完善林业保护性措施

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 应以生态资源合理利用为主要原则, 确保人类与资源之间关系的和谐性, 以强化对林业生态资源以及其他各项资源的有效保护与利用。具体可以从3个方面做起。一是抚育间植。在林业生态资源再利用期间, 相关部门要自觉遵守现有的规章制度, 通过严格的管理措施, 以强化林业生态资源的后期抚育工作, 过程中要不断完善林业生态资源的自然环境, 以确保其健康发展。二是封林。某些需要特别保护的林业生态资源, 要切实做好封林工作, 特别是在森林成形后, 要为其创造一个优良的自然环境, 保护的过程中, 做好宣传工作是主要措施, 要相信群众的力量的庞大的, 在提升人民群众保护意识的情况下, 才能有效减少林业生态资源的破坏。三是种植品种选择。种植品种的选择上, 应该因地制宜, 以其自然环境为特点进行综合分析, 分析项目包括土壤因素、气候因素等, 以确保林木快速健康成长, 进而实现森林再造。

2.7 强化林业基础设施储备

林业生态资源保护的基础是林业基础实施储备, 只有确保建立有效的保障机制, 包括林业操作人员、交通工具、灭火设备和后勤保障等方面, 确保基础设施的完整性、专业性、现代化。同时, 要改善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 确保在岗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另外, 要建立林业生态资源保护制度与病虫害防治方案, 创建科技示范林区, 以让林业生态资源保护工作有更进一步的发展。还应根据林业生态资源的实际情况与保护需求, 实施一体化操作, 包括生产流程一体化、再造工作一体化等。林业生态资源保护监管制度的建立也是必不可少的, 可以有效保障保护工作的执行质量, 将预防工作做到最好。

3 结语

综上所述, 林业生态资源保护工作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 其所需的资金非常多, 且短时间内不会见到明显的效益, 耗费的时间长, 但它是一项有利当代和后世的工程。在国家的众多产业或是机构之中, 只有林业是兼具公益以及经济的产业。因此, 要想开展好林业生态创建工作, 就要认真分析当前时期存在的负面问题, 积极研究应对策略。

参考文献

[1]孙永宽.加强建设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措施漫谈[J].现代园艺, 2013 (18) .

[2]潘金志, 黄旺生.关于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若干哲学思考[J].林业经济问题, 2013 (2) .

谈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论文 篇5

摘要:在我国林业发展中,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是极为重要的工作。鉴于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重要性,本文对此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并阐述了自己的见解,以供参考。

关键词: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建设

我国的国土面积广阔,在世界上排名第三,在广阔的国土下,森林资源的占地面积非常少,我国的人均森林资源占有量是世界人均森林资源占有量的5%,由此可以看出,我国的森林资源占比需要进一步优化,通过。只有这样才能够促进林业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工作的进一步开展。而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在自然环境遭到破坏的情况下,人类子孙后代的繁衍生息将会遇到难题,面对这样的情况,我国应大力支持林业发展,同时应提高对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重视程度,通过林业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构建和谐家园,为子孙后代的繁衍生息打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浅析林业生态工程与区域生态环境 篇6

【关键词】林业生态工程;区域生态环境;概念;基本原理;发展趋势

生态林业工程为了能够达到经济、生态和社会的综合效益,其研究和工作的内容不仅仅是绿化造林,还包含利用各种新科技研究出更完善的造林技术。要想培养出一个纯天然的森林是需要很长的时间的,森林中的各种生物物种经过漫长的竞争,优胜劣汰,所以,最后能够形成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但是一旦外界的各种干扰因素超过了森林系统自身能承受的极限时,生态平衡就会被打破,所以对生态林业工程与区域生态环境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1.林业生态工程与区域生态环境的概念

林业生态工程是在生态学和系统科学的研究基础上,掌握了自然资源的生态环境特征,并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将森林中各种生物物种进行人工匹配,从而形成稳定的人工合成的生态系统,在这一系统中,主要是以木本植物的生长为主,创造其高效的生长环境。林业生态系统工程有着极大的存在价值,因为它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并没有忽略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而是通过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工艺将三者并抓,达到多赢的结果。

区域生态环境工程的位置是不可替代的,其潜力也是无限的,它的研究对象主要是我国各个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生态环境的空间分布,我国的林业生态工程的基本情况与特点,我国生态环境发展所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林业培养基地及树种的选择,如何科学合理地控制林木的种植密度,如何充分利用土地资源以及解决水土流失做好水源的涵养问题,如何更好地恢复灾害地植被,对河岸道路进行严密防护、海岸防护的配置与构建技术等。

2.林业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2.1系统论原理

生态系统论原理主要具有,结构的有序性以及系统的整体性这两个特征。结构的有序性是系统理论原理中很是典型的一个特征,因为系统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所以它必须要有一个明显的边界,这个边界可以是系统本身划分的也可以是认为划分的,在所规划的这个边界内,其间的功能是相对对立的。每一个系统都是由两个或以上的组成部分所组成的,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是有一定的独立性,但是又有相互依存的复杂关系。人工的林生态系统,包括了森林的各种生物以及森林环境这两部分,而这两部分自身又包括了许多组成分。

系统的整体性是显而易见的,稳定高效的系统各组分之间在功能上有着明显的分工,但是又能够相互协调,这才是一个和谐的整体,也只有具备整体性的系统才能够顺利转换各种能量和信息,实现整体的稳定有序的运作。对于一个整体而言,如果其中某部分发生了变化,那么其它部分必然也会受到影响,最终会使得整个系统的稳定性受到影响甚至被破坏。

2.2环境因子的综合性

自然界中众多的环境因子都有自己的计算单位,每个因子也都能够对生物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在林业生态工程中,不仅仅要考虑到每个因子的影响作用,更应该将众多因子对生物群落所起到的综合作用。这种综合影响的作用是不同于单因子影响的,而日后林业生态工程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就是如何进行多因子的综合影响评价。

2.3食物链原理

食物链与食物网是生态学的重要原理,食物链与食物网中的绿色植物通过叶绿素使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贮存于植株之中,被称为生产者,在林业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各种生物都是有着捕食与被捕的关系的。绿色植物被草食动物所食,草食动物被肉食动物吃掉,植物和动物残体又被小动物和低等生物分解,以这种吃与被吃关系形成的关系称之为食物链关系。

2.4扩大视野,修正传统林业概念

我国大农业范畴一直存在着一个传统观念,农业是粮食,林业就是大木头,畜牧业就是鸡鸭鹅猪类的畜养,林业越来越萎缩,概念越来越窄,专业越分越细,将一个森林大系统分割得零零落落,把很多本来属于林业范畴的东西都拒之门外,这是极为不利我国林业的发展的。林业生态工程的主要目的就是把林业作为一个完整的大系统,归还林业的本来面目,发挥林业的综合功能。

3.对林业生态工程与区域生态环境未来的展望

对森林生态环境的加强是现代林业生态工程的突出特点,大多数国家的林业发展都在做出新的选择, 进行深刻革新。无论是提供林产品、保持森林生产力的稳定和增长, 还是发挥森林的环境服务功能,无论是营造各种类型的人工林, 还是对现有森林进行经营管理, 按照持续发展的要求,都须建立和维持一个健康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使人类的利用和干扰保持在森林生态系统可容忍的限度内。

一些发达国家对区域生态环境和林业生态工程的综合治理上,进行了有效的治理,发展了工程绿化的快速化技术和水土流失的有效工程措施,从而为以森林为主进行森林工程的流域治理。因此,水资源的改良、保护及有效利用与生态环境的治理之间的结合,将成为未来林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这样才能更充分和有效地发展水土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从而促进区域间的协调发展与生态安全。此外,森林的多种经营之间成为各个国家林业的主要研究方向。我国对林业生态工程的多年来的研究,使得我国获得了举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同时也具备一定的技术水平和应用性,但是,在工程的生态稳定、高效和发展方面还有待进一步的完善和调整,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近年来,随着林业生态工程在我国的飞速发展,我国的林业生态工程取得了较为不错的成绩,但是,也随之提出来更新的发展要求,因此面临着一定的发展难点和重点:人工防护林的稳定有待于进一步的维持和完善;干旱区域林木水分的分布与调整,尤其是土壤与植被水文的生态过程;区域间的森林植被在建设过行程中的生态用水与其适宜度之间的关系;抗性植物的材料繁育和选择;对地区性的防护林重建和恢复进行合理、科学的生态经济评价。

4.结语

对生态林业工程和区域生态环境的研究是极为必要的,生态林业工程能够在维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又能够充分利用生态资源,从而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秉承了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念。生态林业的可持续发展不仅仅能够创造出良好的大自然环境,而且可以推动和促进林业经济的进展,生态林业工程的建设正是当代林业发展所必须的,积极宣传和促进林业生态工程的健康发展,从而实现人类和自然地和谐发展。 [科]

【参考文献】

[1]集优质建材、纸材、环保、绿化于一身的新型速生树种—美国实心竹柳[J].农村新技术,2013(01).

[2]闵学文,崔星,赵辉.利用林业生态工程学原理构建塞罕坝机械林场生态林区的探索[J].河北林业科技,2010(05).

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现状 篇7

1 新疆林业生态环境的现状

同世界其他国家相比, 我国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的方法和意识较为落后。虽然近年来相继出台了许多政策和规定, 对治理西部地区的水土流失和风沙危害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但是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位于西部的新疆地区, 虽然近年来通过绿化建设使生态环境有所改善, 但是林业生态环境建设尚存在人员认识不足、资金投入较低、规模较小等问题。

1.1自然环境较为恶劣

新疆位于我国的西部, 自然环境比较恶劣, 例如, 新疆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 降水量少、水资源分布不均、水资源利用效率低等问题较为突出, 新疆地区山地、戈壁、沙漠等地形达到新疆地区土地面积的3/4, 对林业生态建设造成了严重阻碍。此外, 新疆地区大风、寒潮、冰雹、沙尘暴、低温霜冻等灾害性天气频发, 不利于林业生态环境的改善。

1.2林业建设支撑能力不足

新疆地区属于社会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 林业生态环境建设队伍相对薄弱, 建设资金较为缺乏, 相关建设人员的素质和建设技术也十分落后, 严重制约了新疆地区林业生态环境建设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

1.3林业建设水平落后

新疆地区非法占用林地、毁林开荒现象比较突出, 阻碍了新疆生态环境的建设进程。此外, 由于新疆地区在进行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中, 缺乏对当地自然环境和城市功能的考虑, 使得林业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缺乏科学性。这类盲目的建设不但对原有林业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 还将增加林业生态环境的维护成本。

2 新疆林业生态环境的优化措施

为了实现我国生态环境建设的宏伟目标, 新疆地区应该严格执行国家的各项法律法规, 相关领导应提高生态意识, 完善生态环境管理体制, 进行科学的林业规划, 从而加快新疆地区林业生态环境的建设步伐。

2.1培养生态观念

加强林业生态环境建设, 最重要和最根本的问题是提高全民的生态观念, 只有人们的生态观念普遍得到提高, 林业生态环境建设才会得到良好的开展。为此, 新疆地区应大力更新居民特别是相关领导的生态文明观念, 形成善待自然环境、促进生态文明的社会氛围, 确保林业生态环境建设得到顺利开展。

2.2完善管理体制

林业生态环境建设是一项长期性的任务, 政府相关部门应尽快建立林业生态环境建设长效管理机制, 并建立完善的管理体制为支撑, 对林业生态环境进行科学的投资规划, 从而更加高效地开展该地区的林业生态环境建设工作。

2.3进行科学规划

在林业生态环境建设过程中, 相关部门应组织人员对新疆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考察、研究, 并依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开展林业建设工作, 应选择适合本地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树种进行林业建设, 并充分考虑树种的习性、生长时间及养护难度, 尽量提高树种的成活率, 促进新疆地区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的健康发展。

2.4增强林业实力

新疆地区应借助现代科学技术来增强林业产业的实力, 将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同林业建设相结合, 提高林业产业的科技含量。同时, 应因地制宜地加快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的步伐, 不断开拓林业建设的发展空间, 形成林业科技、生态育种、生态旅游等众多产业齐头并进的格局。

3 结语

林业生态环境建设水平是衡量社会发展程度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新疆地区应认清本地区在林业生态环境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 从增强生态观念、完善管理体制等诸多方面加强林业生态环境建设, 促进人与自然、社会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诞生.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现状与优化对策[J].现代园艺, 2011 (17) .

[2]周娜.林业生态环境建设及其可持续发展[J].北京农业, 2011 (12) .

[3]吴俊亮.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效措施分析[J].吉林农业, 2013 (03) .

[4]张建兵.新疆地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调控[J].农民致富之友, 2014 (02) .

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现状 篇8

程海湖, 古名程河, 明代中期以前, 湖水南流30km汇入金沙江, 形成程河水系。随着湖周住户日渐稠密, 湖水下降, 渐渐成为内陆封闭式高原湖泊。程海湖位于云南省丽江市永胜县中部, 距永胜县城46km, 湖长20km, 南北走向, 均宽4km, 最大水深36.9m, 水面海拔1501m, 储水量19.87亿m3, 水域面积74.6km2, 程海湖径流区地理位置位于北纬26°24′~26°42′, 东经100°32′~100°46′之间, 汇水区流域总面积47.75万亩, 其中林业用地面积34.13万亩, 占总面积的71.5%;非林业用地面积13.62万亩, 占总面积的28.5%。在林业用地面积中, 有林地面积216213.5亩, 疏林地94.5亩, 灌木林地100504亩, 未成林造林地1110亩, 无立木林地184.5亩, 宜林荒山23236亩。径流区石漠化区域面积15300亩, 有大小河流47条。

2 程海湖生态环境现状

2.1 林业生态防护功能减弱

由于长期以来的人为砍伐森林和毁林开荒, 造成林木蓄水、保水能力降低, 表土流失严重, 石漠化加剧, 森林立地条件极差。加之干旱少雨, 流域内森林覆盖率较低。目前程海流域的植被单一, 现存天然植被除灌草丛外, 仅有小面积云南松、华山松及桉树中幼林。森林植被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生态功能在不断减弱。

2.2 水土流失严重

由于湖区气候呈暖干化趋势, 加之人类活动因素, 对土地资源的不合理开发, 如破坏植被、开垦草地、过度放牧等, 造成湖区水土流失严重, 旱季河水断流, 雨季洪水暴涨引发的泥石流灾害, 向程海湖体输入了大量泥砂和氮磷等营养物质, 导致湖泊容积减小和富营养化。

2.3 湖水污染日趋严重

(1) 内源污染日益加剧。由于程海湖是一个内陆封闭型高原深水湖泊, 没有出流, 也没有常年性固定地表水源补给, 水体无法循环, 自净能力差。程海湖蒸发量是降雨量的3倍, 加之地质运动等诸多因素影响, 程海湖水逐年下降。湖内污染物长期沉积得不到有效清除, 导致湖水浓度增加、水质富营养化进程加快、磷和氮含量增多。

(2) 面源污染日益增多。一方面, 由于程海湖流域森林立地条件极差, 湖周生态植被恶化 (流域内森林覆盖率仅为12.7%) , 湖滨带基本缺失, 导致流域内地质灾害频繁, 水土流失严重, 森林植被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生态功能不足, 湖滨带生态过滤及屏障作用削弱, 湖区水生植物群落受干扰严重, 湖泊对污染的承受能力下降。另一方面, 程海湖流域主要是农业区, 农业生产对程海湖的水质保护有着直接的影响。由于农业生产不合理和超量使用农药、化肥、农用塑料以及畜禽养殖污染, 农业面源污染范围和程度日趋加重。

(3) 点源污染比较严重。程海湖周现有5家养殖企业, 养殖面积39.5万m2, 年生产能力1200t。由于在生产螺旋藻过程中, 每生产1t螺旋藻干粉所用化学药剂达20余种 (其中以小苏打、碳酸氢氨、硫磺用量最大) , 废水和生活污染入湖没有得到有效遏制, 导致湖水污染比较严重。

目前, 程海主要污染物的pH值和F离子超过国家地面水V类标准, 矿化度接近咸水湖标准;导致湖泊富营养化特征污染物总磷 (近年来一直在Ⅲ~Ⅳ间波动, 2001年为Ⅲ类) 、总氮 (Ⅲ类) 的浓度都较高;氨氮 (Ⅱ类) 、CODMn (Ⅲ类) 污染也比较明显。扣除pH值、F离子两个因子和地质因素形成的特殊指标, 程海湖水体水质只能达到Ⅲ类水标准;且朝富营养型转化的趋势日益明显。

3 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现状

程海湖流域是永胜县林业生态建设的重点区域, 目前已实施的主要项目有:天保、退耕还林、林业血防、湖滨林带建设、低效林改造等中央、省重点建设工程。随着工程项目的持续推进, 沿湖地的广大干部群众对恢复森林植被的愿望日益强烈, 参与积极性高涨, 程海湖林业生态治理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2010年以来累计在程海湖区域实施的林业生态环境建设有:人工造林8.2955万亩、封山育林15万亩、湖滨林带1500亩, 累建沼气池7200口、节柴改灶4468口、太阳能875台, 每年聘设44个管护员实施森林管护34.56亩。

4 程海湖流域林业生态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 群众认识不够, 参与母亲湖保护意识有待加强。部分群众对义务植树运动和保护母亲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够, 总认为植树造林是国家的事, 林业部门的事, 植树造林与自己无关。

(2) 程海湖面山人工造林建设造林地块立地条件差, 造林难度大。由于实施了多年的天保公益林建设及退耕、长防、绿化造林等项目, 立地条件好的地块基本上已经造了林, 程海湖区沿岸剩下的全是“硬骨头”, 该区域干旱少雨, 土层瘠薄, 含石、沙量大, 立地条件极差, 造林保存率低。

(3) 湖滨林带造林经费严重不足。自2006年以来, 永胜县都没有争取到程海湖滨林带建设项目, 建设资金溃缺, 每年仅靠县直机关干部职工积极参与全民义务植树创样榜的活动来开展湖滨林带建设, 致使湖滨造林绿化进展缓慢, 后续管护跟不上。

(4) 新造林地管护难度越来越大。近几年来实施了“天保、退耕”等几项建设工程, 大面积的宜林荒山已绿化, 放牧地块越来越少, 林牧矛盾突出。另外, 造林后地块被封禁, 杂草生长旺盛, 造成了火灾隐患, 加大了新造林地块的管护难度。

(5) 近年以来, 永胜县连续遭受冬春、初夏连续无降雨, 持续高温干旱天气, 还有一些雨雪冰冻灾害, 致使林业生产受到了巨大的损失, 特别是营造林方面受灾最为严重。

(6) 农村能源建设补助标准偏低, 加之物价上涨, 致使群众建池自筹部分投资大, 经济负担过重, 影响了建池积极性。

(7) 项目争取难度大, 资金筹措渠道单一, 严重制约了计划项目的顺利实施。

5 程海湖流域林业生态建设对策措施、建议

(1) 加大宣传和培训力度, 积极引导发动群众参与程海湖生态环境建设。建立有关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及营林绿化宣传工作长效机制, 加强相关职能部门的协调配合, 统一规划设计, 科学布局, 实现农、林、水、交通等部门相互渗透, 整体推进。通过组建工作队, 召集村组会议、发放宣传单、入户走访等形式开展广泛宣传, 组织护林员、种植户对栽植技术进行培训, 让群众了解政策, 掌握技术, 全面调动群众参与程海湖生态环境建设的积极性。

(2) 因地制宜, 科学规划。在实施天保工程、退耕还林、林业血防、低效林改造等林业项目过程中坚持统一规划, 合理布局, 做到分步实施, 先易后难, 先急后缓, 先重点后一般, 坚持以生态修复措施为主, 宜封则封, 宜造则造, 封山育林与人工造林相结合, 做到先保护后开发, 在保护中发展, 在发展中保护, 促进程海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动态平衡。

(3) 吸纳社会资金, 整合项目, 提高资金投入。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 建立多元化的项目建设投入机制, 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 实现国家投入、社会投入和当地农户投工投劳相结合。同时整合项目, 将天保、退耕、林业血防、低效林改造等重点林业工程与程海湖保护有机结合, 采取加大投入, 打造亮点的推进模式, 加大对种植大户、企业和集中成片林农的资金补贴, 全力打造一批有规模、有质量、有看点的典型示范基地。用优惠政策增强造林群众的信心, 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力度, 切实加强抗旱保苗、防治自然灾害的能力, 全面巩固造林成果。

(4) 严格项目管理, 把质量放在项目建设的首位。质量是项目建设的生命线, 在项目建设中, 始终坚持“严管林、慎用钱、质为先”的方针, 严把“五关” (严把施工作业设计关、种苗质量关、种植关、检查验收关、政策兑现关) 。同时, 各项目办和项目实施单位的技术人员坚持深入到各造林地检查、督促指导工作, 对每一块造林地, 进行细致检查, 仔细了解情况, 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 及时纠正, 把项目建设管理由事后监督为主转向事前审查、事中检查和事后核查的有机结合, 切实转变管理方式, 为提升造林质量提供有力保证。

(5) 加强程海湖流域林政管理, 完善生态补偿政策机制。在程海湖流域加强林政管理, 杜绝乱砍滥伐、非法占用林地, 严厉打击各类破坏森林资源违法行为。完善生态补偿政策机制, 加大生态产业发展力度, 扶持政策, 使更多的群众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 得到较好产业效益, 从而提高群众参与保护程海湖的积极性。

(6) 提高造林科技含量, 加大新造林地块的管护力度。加大程海湖生态治理科研力度, 着重在树种筛选、客土造林、节水防渗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 全面攻克石漠化地区造林技术难题。

加大新造林地块的管护力度, 强化管护人员的管理, 做到管护效果与报酬挂钩。同时, 把新造林地的防火隔离带纳入每年的计划烧除, 或对杂草进行清除, 以防火灾危害。加大宣传警示力度, 与乡规民约相结合, 提高广大群众爱林护林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永胜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永胜年鉴 (2013) [R].永胜:永胜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2014.

[2]永胜县统计局.永胜县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年鉴[R].永胜:永胜县统计局, 2014.

[3]云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生态分院.永胜县程海湖水污染综合防治林业生态环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R].昆明:云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生态分院, 2010.

关于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思考 篇9

1 生态环境的完善

随着时代的发展, 经济发展等需求, 对林业的需求量越来越大, 而对林业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比较薄弱, 造成对林业生态环境等巨大破坏。截至目前, 我国水土流失土地面积达35 600万hm², 占我国土地总面积37.18%。每年我国因水土流失而丧失耕地267万hm², 我国荒漠化土地面积为26 600万hm², 是全国耕地总面积的2倍多 (见表1) 。我国的林业资源本身就比较匮乏, 而我国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还比较低。我国森林人均占有量是世界最低的国家之一, 按目前的对森林的砍伐速度, 我国可采林将在短短7年内被全部砍完, 此后只能进口木材。此外, 我国林业生态环境也会遭到严重的破坏, 其他生态系统也面临退化严重, 造成生态自我调节功能下降, 生态平衡严重失调, 已对我国, 国土资源安全构成严重的威胁, 因此, 我国国土资源安全问题非常严重。

由于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开发, 生态环境被不断破坏, 已经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生态环境的完善管理, 迫在眉睫。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导致其无法通过自身的调节能力将被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有效的调理, 导致近年来沙漠化、全球变暖等生态问题越来越严重, 而人们只有通过人为的调节手段, 帮助生态环境进行调节回归到正常水平, 完善生态环境的漏洞正是如今需要重视的问题, 对已经恶化的环境进行有效的整合, 让失去平衡的生态环境回归, 对正常自然调控的生态环境进行保护和时时的跟踪保护, 对已经沙漠化的林业采取先种植耐旱的草类, 等到土地生态环境得到有效的改善, 适合林业的发展时, 开始种植耐旱的树木, 逐步改善生态环境。生态环境不只能停留在对生态林业的管理, 更要注重整个生态环境的协调, 如林业生态环境中植物动物的种类和稳定生态环境发展所占的比例。只有不断的完善生态环境才能稳定可持续的发展。

2 生态环境中林业效益

我国为了快速的发展, 历年来不断的通过砍划树木, 对其进行原料的处加工或者, 直接出口到发达国家, 而取得经济的发展。因此, 在经济发展的同时, 生态环境也遭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

2.1 环境效益

保护林业并不是不开发林业, 也不是通过破坏环境, 没有节制的开化, 一味的追求经济效益, 而是应该将生态环境中林业的效益最大化, 合理有效的开发。但是, 人们往往忽略了生态效益, 而这些潜在的效益是无法用经济来衡量的。近几年, 随着重工业的发展, 雾霾在我国的各大发达的城市越来越频繁, 而森林不仅可以净化空气还可以处去空气中的尘埃, 如果森林系统没有遭到破坏, 雾霾的天气也可以得到有效的缓解。

城市中, 每年都有因生活环境空气的污染导致呼吸疾病死亡, 特别是抵抗力弱的老人和小孩。林业生态环境潜在效益还有一点就是可以在低浓度范围内, 吸收各种有毒气体, 使污染的空气得到净化。如柳杉林每月可以吸收二氧化硫60 kg。美人蕉、月季、丁香、菊花以及银杏、洋槐也能够吸收二氧化硫。

2.2 生态效益

在我国林业效益中, 最多的是将木材加工成生活的各种物品进行销售所产生效益。但随着城园林整形绿化的发展, 林业在城市的效益更多的体现在绿化环境和观赏价值。树木不仅可以绿化城市环境, 还可以完善城市生态系统。

2.3 经济效益

随着我国制造业的发展, 应利用天然优质的木材进行进一步的加工, 制作符合木材本身特点的工艺品和生活用具, 减少对木材的浪费, 进一步提高生态林业的效益, 并减少对木材的砍划。

3 生态环境林业保护的可持续发展

2014年我国推行可持续发展, 为的就是让有限的资源, 通过合理的利用, 实现可持续发展。一棵木材至少需要经过20年成长才能成为一棵成木, 如果一味的追求眼下的利益, 对林业过度开采而不进行保护, 将会造成生态环境日益恶化, 林业树种减少, 生物多样性减少, 最终导致整个生态系统的崩溃, 危及人类生存。。而一旦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就很难恢复到原来的等我生态系统, 因此, 对林业的开发, 更重要的是对林业生态系统进行保护, 在保护林业的前提下合理开发。通过以下调查数据可以进一步了解林业生态环境为什么频频遭到破坏。1992年, 地球森林面积减少到350 000万hm², 此时西方的发达国家正处于快速发展的时期, 对林业资源的需求量大, 而发展中国家, 如我国, 没有考虑过大量的砍划林业对林业生态环境的影响和对林业生态进行有效的保护。进入21世纪, 随着人口的增加, 大量的砍划林业增加住宅区和为发展提供资源和资金。此时, 全球的森林已经锐减到160 000万hm², 森林覆盖率为20%。短短的几十年, 林业系统却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 人们为了发展经济忽略了对生态环境林业乃至全球的生态系统造成巨大的伤害。自工业化初期至今, 全球渔业种类减少90%;全球中1/3的两栖动物和1/5的哺乳动物和1/4的针叶树种都在濒临灭绝。如果还不对生态环境的林业进行合理化的开发, 有效的保护, 在不久的将来, 人类也将消逝在地球上。欧洲的发达国家初期, 一味发展经济而没有考虑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他们对原始森林不断的破坏为了获取更大的利益, 如今他们正在努力的让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我国应借鉴欧洲经济发展的失败处, 进行改良, 在林业发展中我们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对生态环境的林业要全面的追踪和有效的保护。

4 引导全人类对生态环境林业的重视

对生态环境林业的保护不是一个人, 一个部门, 一个国家所能完成的事, 要提高人们对林业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森林通过天然的光合作用, 每生长1 m³的木材, 就能吸收空气中1.83 t二氧化碳, 释放1.62 t氧气还可以除去空气中的粉尘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在生活中, 很多人没有机会直接的保护森林, 但是可以间接的保护森林, 如减少对一次性筷子的使用, 中国每年消耗的一次性木筷子高达800亿双,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 这个数据还在不断的扩大。一次性筷子是可从新利用的, 平均每回收3双一次性筷子, 就可以生产一张A4纸。资源的重新利用, 减少了林业的损失。按50人的公司的用纸量计算, 做出的纸张大概可以使用55万年。每年为生产一次性筷子所耗费木材166万m³, 需要砍伐大约2 500万棵成年的大树。而一棵生长了20年的大树, 仅能制成3000~4000双筷子。树木的生长远远跟不上人们的消耗。在日常生活中, 只有提高人们的保护意识一起努力才能保护生态环境林业。以中国虽然拥有世界首位的人工林面积, 但其森林覆盖率也仅为18.21%, 当中还存在森林质量不高的林业和林种单一、树龄低等问题。中国长期以来的农业、经济发展, 人口持续增加对森林造成了无法弥补的破坏。

5 结语

林业生态环境保护是我们每个人的义务, 每个国家都应该重视, 只有在全球范围内提高人们对林业生态的保护意识, 每个国家相互督促监督, 才能让全球的林业生态环境回归正常水平。

参考文献

[1]潘金志, 黄旺生.关于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若干哲学思考[J].林业经济问题.2013, (2) .

[2]回永利.提高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几点建议[J].现代园艺, 2013, (18) .

林业生态工程的现状及对策 篇10

1 林业生态工程的现状

1.1 思想认识不足

近年来, 黑龙江省加大力度开展公路绿化、封山育林、森林公园建设等一系列生态活动, 人们通过森林旅游等方式逐步认识到了林业建设对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但是由于森林经营粗放、人们思想认识不足等原因, 导致林业生态建设仍然停留在较为浅显的层次上, 因而造成部分林区生态建设滞后, 工作不扎实, 思想较落后。

1.2 资金严重匮乏

黑龙江省少部分林区林业生态工程建设资金困难, 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得不到落实, 封山育林资金不到位, 由于资金严重匮乏, 影响了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为发展生态资源坏境, 政府对一些农田用地实施退耕还林建设, 对享有用地的老百姓给予一次性经济补偿。但有些地区应发放给老百姓退耕还林的补偿金不及时、不足额, 甚至出现老百姓拔树苗、毁树林的现象。

1.3 产业发展滞后

黑龙江省林区地处偏远、气候寒冷、交通不便、基础设施欠账严重、历史债务沉重、职工收入低, 以及转型项目规模小、科技含量低、发展缓慢等, 使得产业发展尚没有从根本上摆脱对木材的依赖, 严重制约了林区经济发展和整体生态功能的全面改善。

1.4 树种结构单一

林分结构中, 防护林少, 成林少, 用材林多, 中幼林多, 混交林少, 单纯林少等结构性缺陷, 林种结构针叶林多, 阔叶林却少, 导致森林蓄水保土、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生态功能大大削弱, 受森林火灾、林业有害生物威胁严重。林种树种结构不合理, 林相不够整齐。

2 促进林业生态工程发展的对策

2.1 树立生态思想

黑龙江省林业部门应按照国家的要求, 进一步解放思想, 以转变作风为着力点、以创建林业强区为契机、以国有林场改革为动力, 加快推动林产品加工业提档升级、做大做强, 突出抓好国有林场规划建设、招商引资工作、科技创新工作和龙头企业培育, 延伸产业链, 以创建现代特色林业核心示范区为载体, 促进木材加工业转型升级。壮大林业合作组织, 逐步发展森林旅游产业、林下经济等森林生态产品, 大力帮扶精准扶贫户发展林下经济, 严格执行限额采伐制度, 坚守森林红线, 加强林业法律法规普及宣传工作, 严厉打击各种破坏森林资源的行为;加强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预测预报、野生动物疫源疫病防控, 将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3‰以内;以湿地公园规划建设为切入点, 拓展生态保护空间, 提供更多生态产品。选择工作基础条件较好的国有林场, 进行改革先行试点。持续开展集体林权主体改革扫尾工作, 进一步规范林权流转, 维护林农利益, 实现林业跨越发展。

2.2 增加资金投入

黑龙江省政府及林业部门深刻认识到林业生态建设是维护森林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 高度重视对林业生态建设资金的管理, 积极落实林业资金管理办法和相关规定。财政部门对上级拨入的资金应及时拨付;对应配套的资金根据财力实际, 科学合理安排, 积极落实到位。切实保障林业生态建设资金有效运行, 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同时, 不断提高会计人员业务素质, 促进财务部门资金管理规范有序, 增强财务人员严格按照会计制度和资金管理办法规定履行职责, 严格执行林业生态建设资金“专户、专账”管理制度, 保证专项资金专款专用。并严格落实相关的政策规定, 及时足额支付退耕还林补偿费用。

2.3 合理布局规划

根据不同地理位置绿化区, 林业部门因地制宜, 拟定相应措施建设稳定的生态防护体系。其中, 在大兴安岭治理区建设防风固沙林和农田防护林来提高防护效益;在伊春大力发展针阔混交的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和经济林, 以减轻水土流失、增加农牧民的经济收入;在封禁保护区加强封山育林、禁牧保护等工作以改善生态环境;在森林生态自然保护区与湿地保护区开展生态治理与野生动植物保护工程, 增大抚育管护力度, 对湿地开展功能抢救性恢复措施, 力争构建比较完备的森林湿地生态体系;合理营造农田防护林, 有助于提高水源涵养能力和防风固沙效果;在重点区域绿化区加大城镇周边、交通干线两侧、村屯、厂矿园区等重点区域的绿化美化力度, 改善人民生产生活条件。同时, 采用土地流转、大户承包等模式, 大力引导培育以休闲观光、自助采摘等为主的森林公园、林业生态观光园等林业园区。坚持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并重, 着力挖掘林地资源, 创新林地经济模式, 通过政策扶持、市场引导, 大力发展林下种植和林下养殖为主的林下经济产业, 实现林牧、林农、生态旅游的有机结合。

2.4 协调搭配树种

近年来, 林业生态建设发展较快, 但很多乡土树种不能被有效地利用。乡土树种对当地的自然条件适应性最强, 具有较强的抗逆性, 黑龙江省的乡土树种资源也比较丰富, 银白杨、樟子松、桦树等生长旺盛且抗性强的乡土树种在改善生态环境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乡土树种的栽植地一般与造林地相距较近, 可做到随运随栽, 减少了包装、贮藏等中间环节, 栽植成本低, 成活率好, 效率高。因此, 大力发展乡土树种是今后林业种苗方向的重要选择之一。为了全面提升黑龙江省林业生态环境, 在重点山区乡镇采取人工造林、飞播造林、封山育林相结合的方式, 先后实施绿化、退耕还林、公益林建设和管理等一系列国家、省级重点林业生态建设工程, 使山区荒山荒地绿化率达90%以上。在此基础上, 逐年提高道路绿化建设品位和档次, 采用常绿树种与落叶树种相结合、针叶树种与阔叶树种相结合、乔灌草相结合, 实现道路绿化苗木连线成网、绿中透红、红黄相间。

3 结论

综上所述, 为便于林农掌握先进的林业新技术, 做大做强林业生态建设, 黑龙江省林业部门为林业产业发展重点区域、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开展林业技术培训, 从而提高林农的管理水平, 有力地推动当地林业产业的发展, 使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张成福.浅议我国林业生态工程及其信息系统的现状[J].防护林科技, 2013 (6) :95-96.

[2]朱万明.林业生态建设现状与发展[J].吉林蔬菜, 2012 (12) :63-64.

生态林业建设的现状与策略分析 篇11

关键词:生态林业建设;现状;问题;策略

生态林业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伴随着生态农业的提法出现的,生态林业建设工作在生态环境改善,以及原材料生产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合理布局的生态林业建设是生态环境改善的基础,做好生态林业建设工作,促进生态林业建设的科学化,成为一个大家关心的话题。许多的单位都已经设立了独立的生态林业建设管理部门,完善相关的生态林业建设分析体系,对生态林业建设数据进行规范的研究和分析。

生态林业建设的基本基础,是自然与人工森林生态系统的互相弥补。生态林业建设是按照“生态利用”的标准而进行的森林经营利用。它按照生态经济学的原理,科学利用原有自然条件与各类资源,在促进木材、家具、造纸等产业发展的同时,给人民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一、我国生态林业建设情况分析

在过去的半个世纪中,我国的森林资源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持续的生态林业建设增加了人工林的面积,使林地覆盖率从1950年的5.12%增加到1998年的16.15%。

根据北京师范大学有关专家对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效益评估与监测结果显示,近10年间,京津整个工程区累计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固碳量净增长2 700万t,相当于多固定了9 920万t的二氧化碳;工程区土壤侵蚀模数和侵蚀面积呈逐年递减趋势,蓄水保土功能不断增强。工程区土壤侵蚀模数(水蚀)平均值由2001年的779 t/km2a下降到2010年的242 t/km2a,下降了68.90%;土壤侵蚀面积从2001年的1590.5万hm2下降到2010年的969万hm2,减少了39.10%;土壤风蚀总量由2001年的11.91亿t下降到2010年的8.46亿t,降低了29.00%;释尘总量由2001的0.31亿t下降到2010年的0.26亿t,减少了16.20%。同时,工程建设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和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农民收入明显增加。1999-2010年,工程区人均GDP从1999年的4 687.0元增加到2010年的27 192.7元,增长了5.8倍,年均增长17.30%。扣除物价影响因素,工程区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999年的1 956.3元增长到2010年的4 084.8元。工程建设对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贡献率近几年一直保持在23.00%~28.30%,工程区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2012年工程林业建设任务为52.53万hm2,其中人工造林20.71万hm2,飞播造林5.43万hm2,封山(沙)育林26.39万hm2。

然而,森林覆盖率的增加并不意味着森林质量的提高,既没有缓解全国范围内木材紧缺的现状,也没有解决我国生态恶化和环境破坏的问题。因此,恢复和保护天然林成为我国21世纪进程中的重要战略问题。1998年,我国提出天然林保护工程计划,意味着我国真正在行动上开始考虑森林的生态功能.然而,被动保护不是长远之计,科学地经营森林生态系统才是主动解决我国林业问题的办法。

二、当前生态林业建设存在的不足

2.1.对生态林业建设的思想观念不完善目前很多领导和员工并没有意识到生态林业建设的本质,甚至想当然的认为生态林业建设工作就是植树造林,以为单纯的扩大植树面积就可以。

2.2.部门之间协调沟通不畅单位生态林业建设工作的整体性,能够提高建设效率。但各部门的生态林业建设往往相对独立运作,致使不能及时了解各类信息,各部门的信息沟通也不顺畅。这样,生态林业建设中不但没有强化部门联系、优化各部门分工,反而造成工作的无序性和随意性,对结果也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2.3.业务流程不够完善因为许多业务的多样性、临时性等特点,如雨季、干旱、病虫害等。许多单位当前往往有着各种应急方式并存的现象。业务的分割必然会造成内容的重叠设置,而且,无论是自然原因还是其它因素发生变化,生态林业建设工作和其它业务系统必须同时对接口进行修改,如果无法优化组合,势必会导致业务功能的重叠、脱轨、安全性降低。

2.4.工作人员专业技能不足根据生态林业建设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看,其综合素质有的仍没有完全适应时代的要求。主要表现在管理思想和创新理念不够,理论基础不牢,掌握的知识陈旧,工作水平与效率较低等。工作中,部分人员利用漏洞违法的现象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的问题。生态林业建设一项投资巨大且社会影响深远的工程,如果专业人员不能充分掌握相关技术,熟练操作,那更难保障工作效率.

三、提高生态林业建设水平的策略

加強生态林业建设工作,保障财务信息的顺利进行,要有着单位领导的重视和关注,然而也不能脱离生态林业建设人员的实际操作,生态林业建设人员和各科室的紧密合作。笔者通过实践了解,认为生态林业建设工作要从下面几点着手。

3.1.建设理念

3.1.生态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为生态林业建设的生命力所在,生态林业的建设、经营一定要和政府可持续发展战略合拍。在不损害后代人利益的基础上,建设可以造福当代人利益的生态林业,让林业资源可以有助于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可以符合群众对林业资源的需要,在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达到生态、社会与经济效益的共赢。生态林业建设必须按照可持续发展的标准,实施科学完善的规划部署,科学的按部就班的建设不但可以优化生态环境,还可以促进林业资源的生态林业。目前的生态林业基本是自然保护区、原生林、海岸线与风沙带地区的森林系统为主,同时包括库渠、居民区、道路、田野周边、水域两岸等地段的防护林。生态林业有着点、面、带、线相贯穿的网络状布局特点,是结构清晰、重点突出的和谐生态环境,可以在整体上确保生态林业的科学规划,可以多方发挥出生态林业的自身作用,达到环境改善与经济增收的要求[2]。

3.2.生态林业的稳定和形式多样化

由于林业的长期性,生态林业的规划结构要保持稳定,可以充分的起到优化的社会、环境与经济效益。由于各个省市的气候、生态、地质、经济状况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因此纯林式、牧业式、林工式与林渔式等林业建设方式大量的应用在我国的生态林业建设中。包含许多生物种类、各种层次结构的生态林业可以更大程度的保障林业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化和结构稳定,达到科学的使用森林资源。

3.3.生态林业的均衡适应性建设

生态林业是否能够适应各地区的自然条件与经济发展需要,是否能够适应地区森林资源的发展与利用。生态林业的建设要能够起到良好环境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就需要按照经济的客观发展水平实施科学规划,符合所在地的现有经济条件与客观自然条件,达到有着完备作用和良好效益的生态林业链。可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优化生态环境、增长林业资源,维护生态均衡,而这些内容都是随着环境条件是动态变化的,因此要在规划中科学考察其均衡性与适应性[3]。

四、结语

中国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致力于环境的和谐,原有的粗放式发展正逐渐改变。环境的恶化,对我国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同时也对我国新时期生态林业建设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生态林业建设工作涉及面广、触及点多、社会影响大,必须要站在战略发展的高度,把它纳入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整体规划,把如何保障林业建设的顺利高效作为林业建设的一个重要部分来研究,因此,各单位的生态林业建设工作要进行协调, 做到以人为本、长远考虑、统筹兼顾、稳妥推进,促进我国生态林业建设的良性发展。(作者单位:河南省鹿邑县马铺镇政府)

参考文献

[1]邓根和,石怀绶. 生态经济型林业结构组合与经营研究. 林业经济问题, 2001(2):77.

[2]蒋敏元. 以生态环境建设为主体的新林业发展战略构想. 北京林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2(2):100-103.

[3]李智勇,樊宝敏. 21世纪中国林业发展的生态文明观.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56-58.

如何做好林业生态环境的保护 篇12

1.1 设立以人为本的思想

林业建设的快速发展, 应该满足于林业资源的不断增加, 保持生态平衡, 以适应人们逐渐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并且, 要对林业建设的投入者和经营者, 实施优惠政策, 在遵纪守法经营的基础上, 采取优先贷款、扶持等办法, 提高经营者的积极性。提高林业工作人员的工资和福利待遇, 进一步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 帮助他们及时解决生产、生活设施的配套建设, 使林业建设的主导力量进入小康生活建设的队伍中去。

1.2 保护林业资源, 造福子孙后代

森林资源只有有效的利用和再生, 才能保证长期稳定的发展。如果过度砍伐或破坏植被, 只能给环境带来巨大的破坏, 使资源逐渐消失甚至枯竭, 不但不能给子孙后代造福, 还给他们造成严重伤害, 所以, 只有充分的利用和保护好森林资源, 搞好林业资源的利用和再生, 才能够创造出良好的环境, 真正做到前人栽树, 后人乘凉而造福后代。

1.3 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历史发展表明:人类的历史是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历史。通过原始的生存到农业、工业文明的产生, 人类也从蒙昧时代逐渐走向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时期, 但是, 随着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逐渐加强, 对自然界资源的无限索取, 使环境遭受很大的破坏, 如果任意增大和加速破坏, 只能使人类文明逐渐衰落, 直至造成人类的自我毁灭。所以, 要真正做到进一步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 就必须尊重自然发展规律, 和自然和谐相处, 优势共存。在进行林业建设中, 不但要植树造林、绿化荒山, 还要有目的地进行采伐和培育, 按照以保护环境为目的, 以尊重自然规律为前提, 合理规划, 进一步提高林业建设的质量。同时, 加强森林植被建设, 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 改善生态环境。用新的生态环境建设理念,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以适应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要改变观念、转变思想, 让人们的价值取向和林业建设和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 真正使社会、经济、自然的和谐统一, 让人们的生活方式、社会意识等方面形成新的生态文明。

2 提高环保意识, 保护生态平衡

只有切实保护生态环境, 才能使人类社会正常发展, 才能够使环境得到美化, 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优势的、丰富的森林资源, 无疑对农田的保护、水土保持、空气净化、涵养水源、防风固沙、气候的调节等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对生态环境的改变、人类身心健康的保证等也有很大的作用。这主要由于森林面积广大, 有很厚的遮盖层, 并能够进行光合作用, 制造大量的氧气, 吸收二氧化碳及许多灰尘等, 特别是一些天然林带, 在特殊的自然条件下逐渐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结构形式, 里面有丰富的物种资源, 比人工造林有更高的生态效益, 其生长能力和速度也比人工造林快得多。这种人类依存的森林资源, 是世界上有复杂的结构、完备的功能、最大产量的基因数据库、生物功能库、能量储存库。所以, 离开了森林, 人类就很难生存下去, 因此, 必须切实保护好森林资源, 维护生态环境的稳定, 使自然生态平衡的和谐发展有了强有力的保障。

3 建立生态建设动态机制

生态林业的建设和发展, 对于气候变化的应对措施、低碳经济的优先发展, 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加大植树造林, 提高森林面积和森林覆盖率, 对于应对温室效应、节能减排等方面的防治, 也有很大作用。根据许多专家研究表明:许多物质产品的自身效益要比森林所供给的生态效益来说, 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据有关专家初步测算, 森林所提供的生态效益要比经济自身的价值超出十倍以上。如果林业生态建设光靠国家投入, 资金不足;个人投入会管理更完善, 获得的经济价值会更大。所以, 采取必要的经济政策, 加快林业建设的市场化和货币化的生态效益。事实证明, 只有把植树造林和管理看护与经济效益联系在一起, 才能够有效地对林业生态平衡的实施建设, 才能更好地提高生态效益的具体化。

4 结束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 我国的林业生态平衡建设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局面, 为进一步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促进林业建设更快更好的发展, 提高人们生活质量, 必须提高人们环保理念, 提高对森林生态资源的保护和重视意识, 改变自己的价值观和幸福感, 进一步强化对美化绿化环境的认识, 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当前在新的历史形势下, 我们一定要努力学习, 提高自己的环保知识, 勇于和破坏环境的行为进行坚决的斗争, 努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力度, 为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而努力。

摘要:建立良好的林业生态环境, 不仅有利于水土保持、净化空气, 防风固沙等作用, 还能够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改善自然生态环境, 保障人与自然和谐健康发展。本文通过自己工作的实际情况, 总结出在平时的工作中, 如何保护生态环境的几点做法, 以供大家商榷。

关键词:林业,生态环境保护

参考文献

[1]王立杰, 王金.林业持续发展浅析[J].林业科技情报, 2009 (3) .

[2]张明浩.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J].林区教学, 2010 (5) .

上一篇:经济型数控铣床系统下一篇:正反馈交易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