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学习方法指导(共11篇)
初中英语学习方法指导 篇1
初中阶段是学好英语的基础阶段, 如何使学生在此期间打好基础, 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提供可能, 不仅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上多下工夫, 同时, 学生能否在短时间内掌握学习方法也颇为重要。《英语课程标准》中关于“学习策略”的目标描述中, 详细描述了学生应掌握的学习方法 (具备的学习能力) 。下面笔者将谈谈自己的做法与体会。
一、指导预习
预习是学习环节中的第一个环节, 学生一旦掌握了预习方法, 就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加强听课的针对性, 还可以培养学生其他相关的能力。如同教师的单元备课一样, 指导学生日常预习时, 教师要告诉学生先了解本单元的内容———语言交际项目。至于各课的复习, 预习的方法和内容应更细致一些:首先, 对将要学习的新知识———单词、短语、交际项目和语法等要心中有数, 并用彩色笔标出;其次, 要借助书后单词表中的音标对生词进行试读, 培养学生的拼读能力;再次, 借助图画或书后注释, 对书中的单词、短语或句子的意义进行推测, 这也是英语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的一种能力。难于理解的知识, 应让学生画上问号, 最好要求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 自己先初步试着理解, 课上再重点听教师讲解, 如果学生的见解与教师的讲解一致时, 学生会产生极大的成就感, 这会加强其预习的主动性。即使学生的见解与教师不一样, 学生经过了独立思考, 课上再经过教师的讲解后, 印象会更深刻, 久而久之, 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培养。
二、指导听课
听课是学生获取知识和开发智力的基本途径, 听课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学习质量的高低。要想做好这一环节的工作, 教师应做到:
(一) 指导学生了解教师的授课特点
有关研究表明:一堂课中, (受上一节课和课间的影响) 前五分钟, 学生的思维处于低潮, 思维缓慢, 五至二十五分钟期间, 学生的思维最活跃, 学生的认知、记忆、理解力最强, 二十五分钟之后逐渐转入低潮。也就是说, 每节课中学生大脑思维的黄金时间是在开课后五至二十五分钟之内。教师应让学生了解大脑在每堂课中的思维规律, 同时告诉学生, 有经验的教师都是在此期间进行新知识的传授, 此时一定要集中精力听讲, 这样才会提高学习效率。
(二) 指导学生做好课堂笔记
记笔记对提高学习效益和学习效果有不可低估的作用。笔记是备忘录, 笔记也是学生课下复习的重要依据。
首先, 教师要指导学生逐步学会注意的分配, 即边听边记, 这在七年级尤为重要:因为小学生做笔记时, 教师都会留出一定的时间, 但学生升入初中, 每节课的容量加大, 教师不再留给学生做笔记的时间。其次, 教师要指导学生笔记的内容。学生要记下课堂上教师补充的内容。教材内容高度浓缩, 简明扼要, 教师会根据教学内容进行补充。学生要高度关注教师反复强调的内容和用彩色粉笔写的板书。
(三) 指导学生进行语言实践活动
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工具课。在教学中, 要想把语言知识转化为语言技能, 并发展成运用英语交际的能力, 实现知能的转化, 就离不开语言实践活动。初中英语强调学生的动口能力, 即口语实践能力。教师要让学生明白“说中练说”的道理, 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 正确对待语言表达中的错误, 并通过积极参与造句、复述、编对话、话题讨论等多种语言实践活动, 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三、指导复习
学习英语首先遇到的就是遗忘。根据艾宾浩斯对遗忘规律的研究, 人们在24小时后对所识记的内容遗忘率最高, 达到66.3%, 所以在24小时之内对所学习的内容及时复习巩固是很有必要的。通过复习, 强化记忆, 巩固已有的知识, 使学习的成果牢固地贮存在大脑里, 以便随时取用。
词汇是英语学习的基石。所以, 教师要加强学生对词汇的巩固, 指导学生按照拼读规则掌握拼写形式。学生通过朗读课文, 在课文的语境帮助下, 掌握词义, 通过观察、分析例句掌握词的用法。
鉴于英语学科的特点, 学生除了完成书面作业, 还要完成教师布置的口头作业———朗读、背诵、复述、编对话等。这些不仅可以巩固学生所学, 还可以帮助学生练习语音语调, 培养语感。英语复习还需整理当天的笔记, 英语是记忆性较强的科目, 需要记忆的内容比其他学科相对较多, 对于需记忆的内容, 教师要及时督促学生加强记忆。教学实践证明, 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 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和能力, 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 收到了理想的学习效果。
初中英语学习方法指导 篇2
一、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英语感兴趣,才会产生学好英语的动机。有了学习动机,在学习时就会全身心地投入,越学越爱学,学习成绩自然就会提高。因此,老师在上课时必须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要求教师课前要准备好充足的实物、图片、卡片、幻灯片、录像、电脑课件来创设英语情景,营造学习氛围。教师上课时要做到以情感人,据景说话,通过绘声绘色的描述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然后再指导学生模仿、描述、分角色扮演或做游戏等实践活动,使学生触景生情,以此来鼓励学生敢开口,多开口。失败时给予安慰和鼓励,成功时给予表扬和赞许,使学生树立起学习信心,达到想学、爱学、会学的目的。
二、指导学生预习,培养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的培养要从预习开始。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所起的指导作用在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逻辑思维习惯。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主要体现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充分扮演角色,亲自体会教与学的逻辑思维能力,学会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要做到这一点,教师要根据课标要求和所学文章的体裁,预先设计一些问答题、选择题、是非判断题,在预习的过程中,通过这些题目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细节的掌握上。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不但理解和吸收了书面信息,而且促进了自学态度的形成和学习自觉性的加强,增强了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满足感和求知欲。同时也教给了学生一些阅读理解技巧和利用逻辑思维的方法去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学生以知识带动能力,以能力扩展知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知识的方法,使其终生受用。
三、指导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目前在中国广大的农村,升学仍然是学生的主要目标,“应试教育”的影响仍未排除,很多学生认为,多做些单项选择题,死记硬背单词,掌握好语法就能学好英语。学生的这种心理状态和学习习惯如不及时纠正,随着时间的推移,负迁移的影响就会越来越大,其结果是学生越学就越感到困难,原先建立起来的自信心就会滑坡,势必造成两极分化。因此,作为英语教师要引导他们改正这种习惯,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语言观,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教师可以从语音、听、说、读、写等方面加以指导。
初中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 篇3
一、预习方法的指导
预习是学生独立学习的尝试,对学习内容是否正确理解,能否把握其重点、关键,洞察到隐含的思想方法等,都能及时在听课中得到检验、加强或矫正,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养成自学的习惯,所以它是数学学习中的重要一环。学生往往不善于预习,也不知道预习起什么作用,预习仅仅是流于形式,草草看一遍,看不出问题和疑点。在指导学生预习时应要求学生做到:新知识的接受,数学能力的培养主要在课堂上进行,所以要特别重视课内的学习效率,寻求正确的学习方法。比如在预习平行线的性质时,对于平行线的性质“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背的呱呱烂熟,等应用时却见到同位角就相等,就因为没好好预习,这使学生自学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得不到很好的训练。因此,重视预习指导对提高初中新生的学习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二、听课方法的指导
对一个学生来说,听课是学习的中心环节。在学习方法中,要使学生学会听课的方法也是极为重要的。首先要有高度集中的注意力。要做到45分钟注意力一点不分散是很不容易的。问题在于教师的教学组织,其教学环节的设置与安排至关重要。其次,上课要积极思考,边听边想,积极回答教师的提问,认真做好课堂作业。再次,要专心听同学的发言,边听边想,对在哪里,错在哪里。在强调学生认真听课的同时,也应注意指导学生的课间活动。初中生是活泼好动的,有时他们因课间活动剧烈,上课后,注意力迟迟不能集中到老师讲课的内容上来。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由于初中课务较重,有的学生可能会因此而待在教室里集中精力于前一节课老师布置的作业或讲课的内容。教师要指导他们注意课间十分钟的休息,呼吸一下新鲜空气,换一换脑子以保持充沛的精力,投入数学课的学习。三、记忆方法的指导
这里的记忆不是死记硬背,强调记忆的方法。如教师引导学生将知识用简单的文字、字符或通俗的语言进行总结记忆。因此,重视对学生进行记忆方法指导,这是初中数学教学的必然要求。比如理解记忆法,因为理解的东西才能记得准,记得牢,所以必须“先懂后记”。如“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的理解,指导学生理解“元”“是指未知数,“次”是指未知数的次数。② 简化记忆法,简化记忆方法分两类,一类是把文字“浓缩”之后记忆,另一类是用字母符号表达抽象记忆。如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③形象记忆法,内容形象、直观,记忆就深刻、难忘,把知识形象化能帮助记忆。④对比记忆法,有对比才有鉴别,把相类似的问题放在一起找出区别与联系,分清异同,增强记忆效果。如相似三角形的判别和全等三角形的判别。⑤口诀记忆法,将数学知识编成“顺口溜”,生动有趣,印象深刻,不易遗忘。
四、思考方法的指导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是思考的学问。在数学教学中必须重视把数学思维方法教给学生,只有掌握了数学思维的方法,学生才能顺利地自学、听课以及作业。这是初中数学学习方法中的重要一条,教师应着力于以下几点:①从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入手来开展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思考,使学生会思考。②从创设问题情境来开展探索式教学,培养学生追根究底的思考习惯,使学生学会深思;③从挖掘“问题链”来开展变式训练,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归纳、推理、概括的能力,使学生善思;④从回顾解题策略、方法的优劣来开展评价,培养学生去分析,使学生学会反思。还有就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还应善于暴露思维过程,留下一定的思维时间与空间,使学生“思在知识的转折点、思在问题的疑难处、思在矛盾的解决上、思在真理的探索中”,达到融会贯通的境界。
五、练习方法的指导
练习,即数学学习中做习题。数学练习的解决,考查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也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等。教师在平时教学过程中,要指导学生练好解题的基本功,积累学习资料,提高解题能力和解题方法。比如,八年级大部分学生在刚接触几何证明时,对于证明存在较大困难。备课时,结合经验我总结了下面的几何题分析方法:已知什么?求什么?用什么?怎么用?结合具体练习,我引导这些学生先从文字和图形两个角度去挖掘已知条件(即找已知什么)和未知条件(即求什么),再去找用什么(即公理、定理、下定义及推论等),最后将过程细化(怎么用),写出具体证明过程。
总之,对学生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要力求做到转变思想与传授方法结合,课上与课下结合,学法与教法结合,教师指导与学生探求结合,统一指导与个别指导结合,建立纵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采取“题海战术”,通过让学生多做题,多训练,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下转第52页)(上接第48页)范围内,提高学生的成绩,以显示自己教学的水平。但长期如此,已经把学生训练成了做题的机器,不会思维的、没有头脑的机器。在真正踏进科学殿堂以后,这些人思维受到很大的限制,不敢越雷池一步,没有创造性思维,没有新的发现,没有开拓精神,不能发现事物的发展规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要让学生去做大量的题目。对所做的每一道题,认真精选,对出的题量严格控制。学生做完题后,和学生一起探究如何改变出题的方向、考查点,做到举一反三。这种做法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实践证明,这种做法非常有效,也能取得非常理想的效果 《为人民服务》中第三自然段有这样几(下转第52页)(上接第49页)句话: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这是小学阶段学生接触的第一篇议论文,怎样让学生去感受这种文体的逻辑性和严密性,可以让学生读几遍后,了解到文本中第一句写我们欢迎批评;第二句写我们欢迎任何人的批评,意思比第一句话有所递进与加深。那第三、四句话则是对前两句话的补充与修复。那么这几句话是怎样连接起来的呢?抓住了关联词来环环相扣。可以出示作业本进行随堂练习填关联词,加深对关联词的印象,再让学生用“因为……所以……如果……就……”来说话。
初中数学学习方法指导研究 篇4
一、学法指导要与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密切结合
布卢姆认为, 学生在学习某一特定课题的准备机制, 比教师的讲授更重要。他十分强调学生的课前自学和准备, 这一思想是学法指导的目标——教会学生自学, 让学生能够独立地掌握知识, 运用知识, 形成良好的自学习惯。
初中学生学习数学绝大多数未养成预习的习惯, 不善于预习, 也不知道预习起什么作用。预习仅流于形式, 草草看一遍, 看不出问题和疑点。在指导学生预习时应要求学生做到:一是粗读。先粗略浏览教材的有关内容, 掌握本节知识概貌。二是细读。对重要概念、公式、法则、定理反复阅读, 体会、思考, 注意知识的形成过程, 对难以理解的概念作出记号, 以便带着疑问去听课。方法上可采用随课预习, 预习前教师可先布置预习提纲, 使学生有的放矢。实践证明, 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能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能逐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学法指导要与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课习惯有机结合
听课方法的指导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一) 听。听是直接用感官接受知识, 应指导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听这节课的学习要求;二是听知识引入及形成过程;三是听懂重点、难点剖析 (尤其是预习中的疑点) ;四是听例题解法的思路和数学方法的体现;五是听好课后小结。教师讲课要重点突出, 层次分明, 要注意防止“注入式”、“满堂灌”。课堂上把更多时间留给学生阅读、讨论、练习, 教师辅导答疑。这样, 传授的知识易被学生接受、掌握和应用, 教学任务和目标得以顺利完成。
(二) 思。“思”是指学生思维, 没有思维, 就发挥不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思维方法指导时, 应使学生注意:一是多思、勤思、随听随思;二是“思”要追根溯源地思考, 善于大胆提出问题;三是善思, 由听和观察去联想、猜想、归纳;四是:树立批判意识, 学会反思。“听”是“思”的基础关键, “思”是听的深化, 是学习方法的核心和本质的内容, 会思维才会学习。
(三) 记:“记”是指学生课堂笔记。许多学生一般不会合理记笔记, 通常是教师黑板上写什么学生就抄什么, 往往是“记”代替“听”和“思”。有的学生笔记记得很全, 但收效甚微。所以, 在指导学生作笔记时应要求学生:一记笔记服从听讲;二记要点, 三记小结, 记课后思考题。使学生明确“记”是为“听”和“思”服务的。
三、学法指导要与非智力因素密切结合
在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之前, 教师必须用自己的热情和信心点燃学生的热情, 让学生亲其师, 信其道, 乐于上进, 变被动为主动。对学生在学习上的每点成绩都要给予充分肯定, 看到进步和闪光点要予以表扬, 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由此达到“愿学”、“想学”、“主动学”的目标。在此情况之下, 一种好的学法才会让学生愉快接受, 并发挥它的功能, 才能让学生主动发展, 才能使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能力得到发展。
四、学生指导要与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紧密结合
学习能力是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活动效率, 使学习任务得以顺利完成的心理特征, 它影响和制约着学习方法。能力与方法是相辅相成的、相互作用的, 能力是方法的基础, 方法的掌握又会促进能力的提高。因此, 对学生“学法”的指导应与能力的培养同步进行, 密切结合。如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总是先要教给学生观察事物的一些方法, 力求做到细致全面, 能够发现事物的差异, 抓住事物的本质特点及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 发展变化情况及趋势等。在这一系列的训练活动中, 学生的能力可以得到培养和提高。
初中数学学习方法指导六略 篇5
学生因不会学习或学习方法不当而成绩逐渐下降,久而久之对学习失去信心和兴趣,开始陷入厌学的困境,这是学生明显出现"两极分化"的原因。尤其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让学生感到数学好学,把学数学当成一种乐趣,是值得每一个教师思考的课题。我在教学中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一定的实践。
一、指导学生学会读数学书。
预习中发现的难点,就是听课的重点,对预习中遇到的没有掌握好的有关的旧知识,可进行弥补,以减少听课过程中的困难,这样有助于提高思维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例题要重读:教材中的例题,是学习如何运用概念、定理、公式最一般的示范。阅读时要作为重点,边看边想边算,这对提高解题能力大有益处。
概念要精读:正确理解和使用概念,是学好数学的前提。阅读概念时一定要逐字逐句地阅读,力求把知识点吃透。看书过程中应不断向自己提出问题,多想想为什么,以加深对概念定理的理解。
二、重视听法指导,使学生学会听课,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
“听”是直接用感官接受知识,应指导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注意:(1)听每节课的学习内容;(2)听知识引入及知识的形成过程;(3)听懂重点、难点剖析;(4)听例题解法的思路和数学思想方法的体现;(5)听好课后小结。这样,让学生抓住重点、难点,沿着知识的发生、发展的过程来听课,不仅能提高听课效率,而且能使其由“听会”转变为“会听”。
三、指导学生学会思考探究。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学习离不开思维,数学更离不开思维活动,科学的思维方法是掌握好知识的前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对学生要进行思法指导,教学中应着力于以下几点:①开展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思考的习惯;②从创设问题情境来开展探索式教学,培养学生追根究底的思考习惯,使学生学会深思;③从挖掘“问题链”来开展变式训练,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归纳、推理、概括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善思;④从回顾解题策略、方法的优劣来开展评价,培养学生去分析,使学生学会反思。
四、指导学生学会记忆 。
重视对学生进行记忆方法指导,这是初中数学教学的必然要求。教学中,首先要重视改革教学方法,抛弃满堂灌,以避免学生“消化不良”,其次要善于结合数学实际,教给学生相应的记忆方法。例如我在进行《完全平方公式》教学时,很多学生老是漏掉系数2乘以首尾两项,于是我就给他们编了首顺口溜,“头平方,尾平方,头尾组合2拉走”,这样选取生动、有趣的记忆法来指导学生记忆,也有利于突破知识的难点。
五、指导学生学会课后复习巩固及完成作业的方法。
学生课后往往容易急于完成书面作业,忽视必要的巩固、记忆、复习。为此在这个环节的学法指导上要求学生 首先回顾重点、难点,回顾课堂讲授的知识、方法,同时记忆公式、定理,然后独立完成作业,解题后再反思。在作业书写方面也应注意“写法”指导,要求学生书写格式要规范、条理要清楚。 指导时应教会学生(1)如何将文字语言转化为符号语言;(2)如何将推理思考过程用文字书写表达;(3)正确地由条件画出相应的图形。教师教学时可有意让学生模仿、训练,逐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六、复习方法的指导。
要做到一看:看书、看笔记、看习题,熟悉所学内容;二列:列出相关的知识点,标出重点、难点,列出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 ;三做:在此基础上有目的、有重点、有选择地练习一 些各种档次、类型的习题,通过解题再反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后归纳出体现所学知识的各种题型及解题方法。应该说学会总结是数学学习的最高层次。学生总结与教师总结应该相互结合,教师总结更应达到精炼、提高的目的,使学生水平向更高的层次发展。
初中数学学习方法指导探究 篇6
学习数学不仅要求学生要有良好的逻辑思维,更要掌握一定科学、合适的学习方法,而好的学习方法能够在数学学习上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尤其在提高数学成绩上的表现更加突出。具体地说,就像两只蚂蚁想翻过墙去找食物,其中一只看到了事物就不急思索向上爬,结果发到一半精疲力竭,掉回了原地,而另一只蚂蚁在经过探索思考之后,绕墙而过,很快它就得到了食物。数学的学习也如同此理,科学的学习方法可以高效的促进问题的解决和效率的提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仅仅让学生学会书本上的知识和考试内容,还要教他们如何更加高效合理地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一套科学系统的、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因此,学习方法指导的意义就在于,在注重培养学习生逻辑思维之外,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的能力,利用各种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在学习实践中,掌握一套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来指导他们的数学学习,进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
二、数学学习方法指导的具体内容
学习方法指导实质上是教师在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而总结出的教学经验。一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考虑在数学教学初期,由于学生刚刚步入初中的学习环境中,学习的自主性不够高,这就需要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引导学生,改变学生原有的学习习惯,由被动接受知识灌输变为主动探究数学学习方法,在引导中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使学生成为数学教学中的主体。二是合作探究学习的指导。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合作中进行问题探究,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提升,还有助于培养团队合作意识,这对于一个班级的整体学习进步都大有裨益。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养成互帮互助、相互学习的学习意识,促进整个班级共同进步。
三、数学学习方法指导的具体实践
1.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进行学习信心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对于学生的学习至关重要,这就要求教师在平常的数学教学中,要丰富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适当地制造一定的学习动力,增强学习信念,也有利于促进他们的学习。数学是一门容易产生学习差距的学科,差距越大,对于学生在数学上的学习信心影响就越大,使得班里数学成绩好的会越来越好,成绩差的学生越来越差。因此,教师一定要在数学教学中,对于数学成绩差的学生多鼓励多互动,引导他们树立良好的自信心,增强学习动力。
2.促进学习习惯改变,进行课前预习引导。课前预习是学生自主学习的环节之一,是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初中数学偏向于基础性,课前预习就极为关键,有利于针对自己的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有重点的在课堂上进行学习,提升学习效率,增强教学效果。同时,学生把预习所学到的知识,经过课堂教学的实践,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和熟练地进行掌握。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促进学习习惯的改变,增强自主学习能力。
3.注重学习方法交流,进行学习思维引导。学习交流是学生爱学习过程中与他人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的过程,有利于开拓解决数学问题的思维方式。“多问多思”是拓宽数学学习思维的重要方式。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一味的埋头苦学是不利于学生的思维扩展的,很多解题方法是在学生于老师、学生与学生彼此交流过程中得到的。这就要求教师,多多鼓励学生进行学习交流,激发学生主动提问的兴趣,使得学生在“多问多思”过程中,发散了学习思维。
4.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进行数学学习能力引导。数学学习能力的培养在于提升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观察分析能力、想象探究能力等多方面的综合学习能力。数学学习是一个逐步深入的研究过程,这就要求教师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要了解学生的整体学习状况,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发掘学生的潜力。同时,通过丰富的课堂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鼓励学生参加有关的课外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学习方法指导指的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是学生的学习能力、习惯、方式以及一些非智力成分组成的关于动力、控制、执行、反馈的有机整体。新教改的主要突出特点就是使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得到提升,而数学作为一门具有很强思维逻辑的学科,本身就要求学生要有较强的探究性思维。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实践中,要充分把握初中生的思维特点,系统全面了解教学中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接受状况,根据课堂效果反馈进行方法调整,从而找到一套科学的教学指导方法。
参考文献
[1]李庆恩.初中数学学习方法指导的有效策略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4,(17).
浅谈初中历史学习方法指导 篇7
一、教会学生端正学习历史的态度
态度是决定成败的重要因素。国家规定:历史课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课。历史课程是国民素质教育的一门基础课程。所以, 在初中的第一节历史课上, 我们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学好历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从而使学生端正学习历史的态度。
二、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和史料, 提高读史能力
阅读的指导主要放在课前对教材的预习和练习中的史料上。预习之前, 教师就要给学生提出阅读的要求,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教材, 在预习中对疑难处和重、难点处做上记号, 以便在听课中加以注意。这样, 学生通过阅读、思考和质疑, 既可提高阅读能力, 又可逐步培养、发展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再通过教师作画龙点睛的讲解, 就能帮助学生掌握和深化历史知识, 提高学生读史能力。在指导学生做材料练习题时, 也必须教会学生能从材料中获取有用的信息, 例如, 每则材料与什么事件有关, 这几则材料共同反映了什么主题, 这道题是围绕什么主题展开的, 确定了主题之后, 回答问题时就不会相差得太远了。
三、教会学生理清历史发展线索, 抓住重点学习
例如, 在开始讲中国近代史时, 首先指导学生看目录, 教师要讲好概述, 即中国近代史的起止时间、起止的标志性事件、分期、基本内容等。另外, 在授课中, 要不断揭示众多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 用一条线贯穿起来, 帮助学生对中国近代史有总体认识, 掌握历史发展的脉络。在理清线索的基础上, 还要让学生掌握住每一章节教材中的重点。例如中国近代史, 既然是一部屈辱史, 那么列强对中国发动的几次战争以及使中国丧失领土和主权的几个不平等条约就成为重点;同时近代史又是一部探索史, 那么与探索有关的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也是学习的重点。学生掌握了这样的方法之后, 不管是学习中国史还是世界史, 也不管古代史、近代史还是现代史, 都能从一个比较高的高度来把握知识。
四、教会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的特点, 采取不同的方法来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1. 列表归纳法。
比如学完近代史上外国侵略者发动的一系列战争, 就可以把近代史上的侵华战争名称、时间、侵略国家、简单经过, 战争结束后签订的条约, 给中国社会造成的影响, 通过列表的方式来把握, 既简单明了, 又能突出重点, 同时又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2. 比较法。
这是经常应用的一种学习方法, 便于对知识进一步理解掌握, 学生可以把中外历史上相关或者相类似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加以比较。比如学生可以将《辛丑条约》与《马关条约》《南京条约》加以比较, 找出中国主权的丧失发生了什么变化, 从而明白外国侵略者是怎样将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3. 调查访问法。
在学习《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有关“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内容, 以及《十年“文化大革命”》时, 由于课本资源有限, 而且学生对这个时期出现的现象难以理解, 可以让学生访问老一辈人, 将他们在这段时期中的经历和感受记录下来, 加以整理, 形成史料。从实例中了解这一段历史, 从而锻炼学生整理口述资料的能力, 也实践了探究式学习方法。
五、教给学生科学的记忆方法, 提高记忆效率
1. 口诀记忆法。
这种方法特别适用于七年级学生。把一些枯燥的知识编成顺口溜、歌诀可以收到良好的记忆效果。例如用口诀法记忆中国历史朝代:盘古三皇五帝更, 夏商周 (西周、东周) 秦两汉 (西汉、东汉) 成, 蜀魏吴争晋 (西晋、东晋) 南北 (南北朝) , 隋唐五代宋 (辽、金) 元明清。
2. 数字归纳记忆法。
例如可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归纳为“五三二一”来记忆。即五次重大战争, 三个主要的不平等条约, 二次农民运动, 一条主线。
3. 记忆关键字词法。
特别是在记忆历史事件的内容或意义时可用这种方法, 这样便于学生在答题时采用书面语言, 同时也便于学生记忆。例如在记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时, 可抓住关键词“确立了”“挽救了”“转折点”。
六、教会学生利用历史图片、地图等学习历史知识
古人云“左图右史”, 新教材也为此提供了许多便利。教师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地图, 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掘出有效信息, 培养学生以图学史、读图识史的能力。比如学习唐、北宋两朝历史时, 引导学生观察《唐长安平面图》和《北宋东京平面图》, 大致了解两座城市的特点后, 可以引导学生对两城的平面图作一比较, 学生很容易就了解到宋朝城市比唐朝城市商业发达。通过如此的反复观察与对比, 学生比较、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也明显提高了。
总之, 学无定法, 只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 掌握好的学习方法, 他们一定会爱上历史学科的, 也一定会在学习中取得长足的进步。
指导初中学生学习数学方法的研究 篇8
一、思路要明晰
看书, 不管看教科书还是参考书, 都要注意作者的思路。整本书的思路搞清楚了, 就相当于对该书所述内容有一个大致的概念, 就可以用一条线索将书中内容贯串起来。书看多了, 线索也多了, 这些线索互相交织, 构成了网状结构。网状结构越密, 学生对数学中诸内容的联系懂得的越多, 思路就越广阔, 探索解题途径也就越方便了。看题解既节省时间, 又能学会解某一些题。但是, 看题解也要重视看解题的思路, 有的题解很长, 光注意验证每一步在逻辑上是否正确, 结果则似懂而又非懂。从解题思路出发看解题, 不仅看起来挺顺畅, 容易记忆, 而且遇到类似的题, 思路会自然地涌出来。自己做题更要思路明晰, 如果有不会做的题问老师, 也只需询问解它的思路即可。
二、逻辑要严谨
严密的逻辑一直被认为是数学的一个标志。逻辑错误是学生经常犯的, 最常见的就是想当然地把一些未加证明的结果吸收进来。即使这些结果是正确的, 也会导致对原来题目解答得不完全, 也有少数结果根本是不对的, 对原题的解答就错了。所以, 最好在解题后, 列出所有的条件, 再检查每一步的结果是否可仅根据这些条件推出。经常看些智力题, 是培养学生的思维严谨性和活跃性的好办法。
三、要有适当的记忆
有些学生认为, 数学只需逻辑而不需要记忆, 那是大错而特错的。且不说那些公式和定理需要记忆, 就是那些典型题目的解法也是要记住的。不过不要死记, 而要先理解, 只要先理解了才能记得牢。有的定理还要记住它在不同情况下的形式, 有些定理有某些特殊的注意点, 那一定要记清楚, 在用这些定理时要小心谨慎。
四、要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习惯
在教学中, 笔者有意加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习惯。如已知 (x-2) 2+ (y+3) 2=0, 求 (x+y) 2015解。笔者指导学生认真思考, 尤其要注意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乍看上去, 通过 (x-2) 2+ (y+3) 2=0 式子求不出x、y, 因而也就求不出 (x+y) 2015的解。但只要认真分析 (x-2) 2+ (y+3) 2=0 式子, 就会发现一个问题:两个数的平方之和等于0. 我们知道, 一个数的平方要么是正数, 要么是0, 既然两个数的平方之和等于0, 那就说明这两个数都只能是0, 由此就可以得出x=2, y=-3, (x+y) 2015= (2-3) 2015= (-1) 2015=-1. 其实, 从求 (x+y) 2015的解学生也可以推断出: (x+y) 应该是0 或绝对值应该是1, 而不大可能是个≥2 的数字, 否则, 如何求2015 次方?还要特别注意总结解题的方法和要点。如:当a是任意实数时, 的值必须区别a>0、a<0、a=0 三种情况, 或由, 转化为对绝对值进行讨论。
五、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学习数学, 光靠死学习是不行的, 学生一定要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笔者曾分析过不少优秀学生的学习经验, 除了具有良好的心理状态 (如动机、兴趣、勤奋、毅力等) 和智力条件外, 主要是学习得法, 方法科学。国外一项研究表明, 经常接受正确的学习方法指导的学生, 比那些不接受正确学习方法指导的学生, 其学习成绩和智力发展水平要好得多。学习数学的方法有很多, 老师可以介绍一些, 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实际加以总结。笔者在此提倡教给学生科学的学法, 并不是让大家忽视教法, 更不是简单地变“教”为“学”。其实, 教法本身对学生就有指导作用, 优秀的教法应包括对学法进行科学指导。教师在教学各个环节都要突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 尤其是课后要善于总结, 要组织经验交流会, 通过信息反馈使学生掌握最优学习方法。据笔者在班级的抽样调查, 等量的课外作业, 掌握了一定学法的学生比不考虑学法的学生做得快一半甚至用更少的时间。班级要经常召开学习方法经验交流会, 使学生吸收最佳学习方法。这种学习经验交流可以是整体的, 比如“我是怎样学习的”“我的自学方法”, 也可以是单项的, 比如“我是怎样提高数学水平的”“怎样学习初中几何知识”“我的听课方法”, 从而达到让学生吸收或组合各种优秀的学习方法的目的。
六、结束语
以上是指导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些策略。要补充的是:竞赛是个好办法。竞赛题又新鲜, 又比较难, 这就促使学生看很多参考书, 提高解题能力。竞赛前要给学生进行必要的辅导, 多介绍一些解题方法, 学会一些特殊的解题法, 开阔解题思路。同时, 还可以给学生弄来大量的国内外竞赛题。要一题一题地做, 若时间来不及, 有些题心算一下就可以。这样, 不知不觉地养成了多动脑筋的习惯, 加快了解题速度, 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孙蕾.论课后辅导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J].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0 (03) .
初中数学探究性学习方法的指导 篇9
一、尊重学生差异, 满足学习需要
探究性学习方法是一种新型教学方式, 它要求教师承认并重视学生间的差异。 由于学生所处的学习环境与成长环境不同, 造成学生的学习能力各不相同, 教师不能区别对待, 要一视同仁, 教学面向全班学生, 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掌握基础的数学知识。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 要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 弘扬他们的个性, 并针对不同层次的学习群体提出不同的学习目标, 充分重视并尊重学生的差异性, 帮助每一位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满足不同群体学生的学习需要。 探究性学习方法的宗旨主要是通过鼓励学生学习, 达到自主探索、自主学习的目的。 因此,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 对能回答的学生给予恰当的赞同与认可, 并鼓励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 让他们自行探究解决方法,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营造和谐、愉悦、民主、科学的教学环境,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同时, 让他们在课堂学习中掌握数学知识, 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 树立他们终生学习的意识, 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与能力。 这正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教育教学理念, 对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有着促进作用。
二、加强合作交流, 引导学习探究
合作探究学习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倡导学生积极合作交流, 引导学生学习探究。 合作交流这种教学方法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探索与合作竞争意识及交往能力, 又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习惯, 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由于每位学生的学习环境与成长环境各不相同, 学生的学习能力也不相同, 每位学生对相同的事物有着不同的看法。因此,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 教师要合理引导学生与同学合作、交流, 形成独立思考与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 为了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 在数学教学中常采取小组合作的学习形式, 根据互补的原则, 对全体学生进行公平分组:分组推选一名小组长, 明确各组员的责任, 明确合作目标。 例如:在执教《图形与证明》一课时, 教师先提出问题, 让学生自主思考:怎么证明一个三角形的两边相等, 它们所对的角也相等? 紧接着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学习: (1) 先分小组进行讨论交流这一个问题, 并统一小组意见; (2) 小组合作证明; (3) 在班上交流讨论。在这一教学活动中, 不仅能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习惯, 还能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主观能动性。 此外, 在探究学习过程中, 由于每一位学生对问题的见解不同, 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就形成了珍贵的学习资源。 通过合作与交流, 学生可以在学习他人的意见与想法的过程中, 激活他们的思维, 激发灵感, 从而更深层次地认识自己, 挖掘自己, 发挥他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三、创设问题情境, 培养思维能力
数学是一门探索课程, 在数学教学设计过程中, 应当以问题设计为主,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激活他们的思维, 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例如:在执教《轴对称图形》一课时, 教师可以设置一种激发学生思维的问题, 引导着学生自主学习, 达到探究学习的目的:上课时, 教师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A4纸, 并要求学生自主折叠出一种对称图形, 并按此图形剪裁出来。 在这一实践操作过程中, 学生自主想象与猜想, 激发了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调动了学生学习热情, 使得每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 迫切想要知道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在这一问题探究活动中, 教师通过组织学生分组合作学习、 交流探究, 要求每一小组至少制作出一种轴对称图形, 并得出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除了设置这种动手操作能力的问题外, 教师还可以增加一些锻炼学生综合能力的问题, 激发学生的思维, 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提升他们的思想境界与数学素养, 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 从而培养出社会发展与进步所需的创新型人才, 逐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夙愿。
总而言之, 探究性学习方法是初中数学教学中一种确实可行的教学方法, 它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 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能力, 从而达到提升学生学习水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 与此同时, 还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提升学生数学素养, 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进步, 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与建设者。
参考文献
[1]郑薇薇.初中数学探究式学习的实践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 2012.
[2]顾国华.初中数学探究性学习方法的指导[J].中学教学参考, 2013, 35:29.
[3]钟洪文.初中数学探究性学习方法的教学应用之我见[J].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2, 10:14+16.
谈初中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 篇10
进入中学后,科目增加、内容拓宽、知识深化,尤其是数学从具体发展到抽象,从文字发展到符号,由静态发展到动态……学生认知结构发生根本变化。加之一部分学生还未脱离教师的“哺乳”时期,没有自觉摄取的能力,致使有些学生因不会学习或学不得法而成绩逐渐下降,久而久之失去学习信心和兴趣,开始陷入厌学的困境。这也往往是初二阶段学生明显出现“两极分化”的原因。因此重视对初中学生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是非常必要的。
根据学生学习的几个环节(预习、听课、复习巩固与作业、总结),从宏观上对学习方法分层次、分步骤指导。这种学习方法具有普遍性,可适用其它学科。
一、预习方法的指导。
初中学生往往不善于预习,也不知道预习起什么作用,预习仅是流于形式,草草看一遍,看不出问题和疑点。在指导学生预习时应要求学生做到:一粗读,先粗略浏览教材的有关内容,掌握本节知识的概貌。二细读,对重要概念、公式、法则、定理反复阅读、体会、思考,注意知识的形成过程,对难以理解的概念作出记号,以便带着疑问去听课。方法上可采用随课预习或单元预习。预习前教师先布置预习提纲,使学生有的放矢。实践证明,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能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同时能逐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听课方法的指导。
在听课方法的指导方面要处理好“听”、“思”、“记”的关系。“听”是直接用感官接受知识,应指导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注意:(1)听每节课的学习要求;(2)听知识引人及知识形成过程;(3)听懂重点、难点剖析(尤其是预习中的疑点);(4)听例题解法的思路和数学思想方法的体现;(5)聽好课后小结。教师讲课要重点突出,层次分明,要注意防止“注入式”、“满堂灌”,一定掌握最佳讲授时间,使学生听之有效。
“思”是指学生思维。没有思维,就发挥不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思维方法指导时,应使学生注意:
(1)多思、勤思,随听随思;(2)深思,即追根溯源地思考,善于大胆提出问题;(3)善思,由听和观察去联想、猜想、归纳;(4)树立批判意识,学会反思。可以说“听”是“思”的基储关键,“思”是“听”的深化,是学习方法的核心和本质的内容,会思维才会学习。
“记”是指学生课堂笔记。初中学生一般不会合理记笔记,通常是教师黑板上写什么学生抄什么,往往是用“记”代替“听”和“思”。有的笔记记得很全,但收效甚微。因此在指导学生作笔记时应要求学生:(1)记笔记服从听讲,要掌握记录时机;(2)记要点、记疑问、记解题思路和方法;(3)记小结、记课后思考题。使学生明确“记”是为“听”和“思”服务的。
掌握好这三者的关系,就能使课堂这一数学学习主要环节达到较完美的境界。
课堂学习指导是学法中最重要的。同时还要结合不同的授课内容进行相应的学法指导。
三、深后复习巩固及完成作业方法的指导。
初中学生课后往往容易急于完成书面作业,忽视必要的巩固、记忆、复习。
以致出现照例题模仿、套公式解题的现象,造成为交作业而做作业,起不到作业的练习巩固、深化理解知识的应有作用。为此在这个环节的学法指导上要求学生每天先阅读教材,结合笔记记录的重点、难点,回顾课堂讲授的知识、方法,同时记忆公式、定理(记忆方法有类比记忆、联想记忆、直观记忆等)。然后独立完成作业,解题后再反思。在作业书写方面也应注意“写法”指导,要求学生书写格式要规范、条理要清楚。初一学生做到这点很困难。指导时应教会学生(1)如何将文字语言转化为符号语言;(2)如何将推理思考过程用文字书写表达;(3)正确地由条件画出图形。这里教师的示范作用极为重要,开始可有意让学生模仿、训练,逐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这对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十分重要。
四、小结或总结方法的指导。
在进行单元小结或学期总结时,初中学生容易依赖老师,习惯教师带着复习总结。我认为从初中入学开始就应培养学生学会自己总结的方法。在具体指导时可给出复习总结的途径。要做到一看:看书、看笔记、看习题,通过看,回忆、熟悉所学内容;二列:列出相关的知识点,标出重点、难点,列出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这相当于写出总结要点;三做:在此基础上有目的、有重点、有选择地解一些各种档次、类型的习题,通过解题再反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后归纳出体现所学知识的各种题型及解题方法。应该说学会总结是数学学习的最高层次。
学生总结与教师总结应该结合,教师总结更应达到精炼、提高的目的,使学生水平向更高层发展。
数学学习方法指导的形式
1、讲授式。它包括课程式和讲座式。课程式是在初一新生入学的前几周内安排几次向学生介绍如何学习数学,提出学习常规要求的课。讲座式可分专题进行,可每月搞一至二次,如介绍“怎样听课”、“如何学习概念”、“解题思维训练”等。
2、交流式。让学生相互交流,介绍各自的学习方法。可请本班、本年级或高年级的学生介绍数学学习方法、体会、经验。这种方式学生容易接受,气氛活跃,不求大而全,只求有一得,使交流真正起到相互学习促进的作用。
浅谈对初中学生数学学习方法指导 篇11
一、形成良好的非智力因素的指导
非智力因素是学法指导得以进行的动力。积极的非智力因素, 可以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长盛不衰。我们应把培养学生良好的非智力因素放在首位。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激发学习动机, 即激励学生主体的内部心理机制, 调动其全部心理活动的积极性。
首先, 以数学的广泛应用, 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热情。其次, 以我国在数学领域的卓越成就,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 激发学习动机。再次, 挖掘数学中的美育因素, 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此外, 教师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 根据教学的内容, 选用生动活泼、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方法引起学生的兴趣, 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2.锻炼学习意志。
心理学家认为:“意志在克服困难中表现, 也在经受挫折、克服困难中发展, 困难是培养学生意志力的‘磨刀石’。”因此, 数学教学中要经常给学生安排适当难度的练习题, 让他们付出一定的努力, 在独立思考中独立解决问题。
3.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一, 不同层次的学生不同的要求;第二, 坚持反复训练;第三, 树立榜样;第四, 评价表扬;第五, 建立学习规章制度;第六, 创造良好学习环境
二、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数学学习方法
1.预习方法的指导。
初中学生往往不善于预习, 也不知道预习起什么作用, 预习流于形式。在指导学生预习时应要求学生做到:一粗读, 先粗略浏览教材的有关内容, 掌握本节知识的概貌。二细读, 对重要概念、公式、法则、定理反复阅读、体会、思考, 注意知识形成过程, 对难以理解的概念作出记号, 以便带着疑问去听课。预习前教师先布置预习提纲, 使学生有的放矢。实践证明, 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能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同时能逐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听课方法的指导。
在听课方法的指导方面要处理好“听”、“思”、“记”的关系。
“听”是直接用感官接受知识, 应指导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注意: (1) 听每节课的学习要求; (2) 听知识引人及知识形成过程; (3) 听懂重点、难点剖析 (尤其是预习中的疑点) ; (4) 听例题解法的思路和数学思想方法的体现; (5) 听好课后小结。教师讲课要重点突出, 层次分明, 要注意防止“注入式”、“满堂灌”, 一定掌握最佳讲授时间, 使学生听之有效。
“思”是指学生思维。没有思维, 就发挥不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思维方法指导时, 应使学生注意: (1) 多思、勤思, 随听随思; (2) 深思, 即追根溯源地思考, 善于大胆提出问题; (3) 善思, 由听和观察去联想、猜想、归纳; (4) 树立批判意识, 学会反思。可以说“听”是“思”的基储关键, “思”是“听”的深化, 是学习方法的核心和本质的内容, 会思维才会学习。
“记”是指学生课堂笔记。初一学生一般不会合理记笔记, 通常是教师黑板上写什么学生就抄什么, 往往是用“记”代替“听”和“思”。有的笔记虽然记得很全, 但收效甚微。因此在指导学生作笔记时应要求学生: (1) 记笔记服从听讲, 要掌握记录时机; (2) 记要点、记疑问、记解题思路和方法; (3) 记小结、记课后思考题。使学生明确“记”是为“听”和“思”服务的。
掌握好这三者的关系, 就能使课堂这一数学学习主要环节达到较完美的境界。
3.深化复习巩固及完成作业方法的指导。
学生课后往往容易急于完成书面作业, 忽视必要的巩固、记忆、复习。以致出现照例题模仿、套公式解题的现象, 造成为交作业而做作业, 起不到作业的练习巩固和知识的应有作用。为此要求学生每天先阅读教材, 结合笔记记录的重点、难点, 回顾课堂讲授的知识、方法, 同时记忆公式、定理。然后独立完成作业, 解题后再反思。在作业书写方面也应注意“写法”指导, 要求学生书写要规范、条理要清楚。学生做到这点很困难。指导时应教会学生 (1) 如何将文字语言转化为符号语言; (2) 如何将推理思考过程用文字书写表达; (3) 正确地由条件画出图形。这里教师的示范作用极为重要, 开始可有意让学生模仿、训练, 逐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这对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十分重要。
4.小结或总结方法的指导。
在进行单元小结或学期总结时, 初中学生容易依赖老师, 习惯教师带着复习总结。我认为从初一开始就应培养学生学会自己总结的方法。在具体指导时可给出复习总结的途径。要做到一看:看书、看笔记、看习题, 通过看, 回忆、熟悉所学内容;二列:列出相关的知识点, 标出重点、难点, 列出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 这相当于写出总结要点;三做:在此基础上有目的、有重点、有选择地解一些各种档次、类型的习题, 通过解题再反馈,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后归纳出体现所学知识的各种题型及解题方法。应该说学会总结是数学学习的最高层次。学生总结与教师总结应该结合, 教师总结更应达到精炼、提高的目的, 使学生水平向更高层发展。
【初中英语学习方法指导】推荐阅读:
高中英语教学论文 “五步教学法”是指导初中英语教学的有效方法08-21
初中化学学习方法指导10-17
初中物理学习方法指导08-24
初中语文学习方法指导09-29
初中数学学习方法指导学习总结10-26
初中英语学法指导点滴09-14
初中三年学习方法建议指导12-31
中考指导:初中英语语法之介词10-21
初中生英语背诵的指导07-16
初中英语写作方法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