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教学论文 “五步教学法”是指导初中英语教学的有效方法(精选8篇)
高中英语教学论文 “五步教学法”是指导初中英语教学的有效方法 篇1
“五步教学法”是指导初中英语教学的有效方法
一、用“五步教学法”教学,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由于在编排体系中贯彻了结构主义的语言教学理论,因此现行初中英语课本在第一册就明确提出了“外语是一种工具课”,而掌握工具的重要途径则是练。操练是“五步教学法”的中心环节。在对一个语言项目的操练过程中教者可以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学生就能够从不同角度接受语言技能操练。运用“简笔画”揭示语言与事物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在热烈的发言中不知不觉地操练所学的语言项目。运用“唱歌”使学生的思维与语言的固有频率引起共振,从而促进记忆。现行初中英语教材中科学地安排了兴趣很浓的英语歌曲,其目的恐怕也就在于此。运用“表演”的方式使学生熟练地掌握课文,增强运用所学词句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水平。运用“玩”使学生可以变被动的学为主动的学;乏味的学为有趣的学。如“接龙游戏”、“张冠李戴”等等,通过这些活动激发和培养了学生学习外语的兴趣。
二、运用“五步教学法”进行外语教学,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
“五步教学法”的首要环节就是复习。复习的内容多是日常交际用语,语音、语法、词汇等学过的语言材料。方式多是采用提问,通过复习无疑会使学生要勤动口、动脑、动手等,使其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习过程中形成。“五步教学法”的中心环节是操练,教师会经常地在那些由教师安排或自然形成的操练小组、小队中指导学生进行操练活动,这样久而久之就会使大多数学生专心听讲、勤于动脑、积极参与课上的各种活动。“五步教学法”的第二环节是介绍新材料,而介绍新材料又常常运用“实物联系、图片提示、动作演示”等方式进行。课堂上若能积极、主动地在教学的指导下学习新的语言材料,学生就必须在课外进行充分的预习和自习,才能使学习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因此,科学地利用“五步教学法”进行教学,利于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
三、运用“五步教学法”教学,利于大面积提高全体学生的学习质量
“五步教学法”的核心是通过大量的语言技能操练使学生接受语言知识,达成语言技能。操练方式多是波浪式的、连锁式的频率快的活动,而又多是在已形成的队、组中间进行。要求
用心
爱心
专心
每一组、每队的各个成员全部参与活动,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操练活动中得到动口、动脑、动手的机会。再加之操练活动的多样化、趣味浓,因此大多数学生都会乐于学外语,并在学习过程中呈现出极大的学习积极性。这对于学生掌握语言知识,形成语言技能,进而提高学习质量无疑会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用心
爱心 专心 2
高中英语教学论文 “五步教学法”是指导初中英语教学的有效方法 篇2
一、整体回环阅读法, 整体感知
在语文阅读过程中, 需要注重整体阅读, 由整体上分析篇章结构, 把握文章大意, 给后续重点阅读奠定良好基础。而整体回环阅读法则符合上述要求, 由整体到局部, 而后由局部再到整体, 如此回环。尤其是对于有些长篇文章, 利用整体回环阅读, 更能抓住重点, 节省时间, 提高学习效率。同时, 通过整体回环阅读法, 渗透了阅读方法指导, 让学生整体阅读, 重点阅读, 逐步提高自主阅读能力, 对学生自主学习是很有帮助的。另外, 在整体回环阅读法中, 局部阅读就是重点阅读, 即根据课文的重点意群以及重点语段, 由写作技巧、思想情感、语言艺术等方面进行揣摩, 细细品味, 体会感悟, 激活思维, 产生情感共鸣。一般而言, 整体回环阅读法的步骤如下:首先, 整体粗读, 对文章进行初步感知, 知道文章“写什么”;然后局部细读, 观察与分析, 知道课文是“如何写”的;接着, 再整体精读, 进一步探究, 了解作者“为什么写”。
如《甜甜的泥土》, 是一篇微型小说, 文笔朴实而细腻, 构思严谨而巧妙, 以一包奶糖化为“甜甜的泥土”的故事, 体现了一位离异母亲对自己孩子的深深爱意, 尤其是结尾新奇, 蕴含深意, 值得品味。在学生阅读过程中, 提出阅读任务: (1) 文章描绘了一件什么事情呢?引导学生运用自己的话语进行概括。 (2) 作者是如何写的?提示:找出本文的线索, 并结合线索, 总结概括文章情节。 (3) 为什么泥土会是甜甜的?这样, 利用问题, 驱动学生整体感知。而后在细读文本, 思考回答: (1) 本文描述了哪些人物, 他们的性格特点如何?主人公又是谁?说明原因。 (2) 本文第1小节属于什么描写, 起了怎样的作用? (环境描写:交代故事时令;给下文将奶糖埋在雪中伏笔;给人物悲剧命运铺好基调。) (3) 品味结尾:“他, 又笑了, 那泥土, 甜丝丝的。”请问为什么小亮尝到了泥土的甜味呢?而后再次回到整体, 探讨:小说中描述的是个带有苦涩的故事, 为什么作者以“甜甜的泥土”为标题呢?这样, 通过整体回环阅读, 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把握文章结构, 理解文本内容, 也体会文本意蕴。
二、读写结合法, 综合运用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 读写能力是基本能力, 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其中, 读是理解吸收过程 (语言输入) , 而理解表达过程 (语言输出) , 如要实现有效理解与表达, 则需要以理解与吸收为基础。可见, 读写是紧密相连的。另外。由语文教材看, 所选文章本身就是良好的范例, 有优美的语言, 独特的构思, 精巧的手法, 这些都给学生写作提供了语言素材与方法指导。因此, 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 教师需要善于发掘教材资源, 找准读写结合的融合点, 开展读写结合教学, 以读为本, 以写学法, 促进阅读与练笔的融合, 既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也丰富学生语言积累, 提升学生写作水平, 一举几得。
如由语言表达方式、写作技巧、情感角度等入手, 设计多样形式的练笔活动:片段训练, 读写同步;模仿写作, 活用知识;写写读后感想, 加深认知, 启发思维。这样, 可变换教学方式, 避免学生心理疲劳, 既加深文本理解, 也渗透写作指导, 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如教学《石榴》一文时, 可要求学生自主阅读喜欢的语句或短路, 并说说喜欢的理由, 而后集体交流, 让学生更进一步的体味本文活泼、生动的语言以及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作用。而后引导学生利用“忍俊不禁”, “争妍斗艳”, “柔媚”等词语各造一个句子, 尽量运用拟人或比喻的修辞方法, 运用巩固, 提高遣词造句能力。
高中英语教学论文 “五步教学法”是指导初中英语教学的有效方法 篇3
关键词: 方法指导 有效作业 习惯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98
为了适应时代和学生发展的需要,在初中科学课程的改革中,结合本人十几年的农村中学科学教育以及一年的城镇中学科学教育,发现初中科学作业中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1、作业无计划,缺乏学习动机。2、不会科学利用和分配时间,缺乏科学方法。3、不求质量、只求速度,缺乏复习巩固。 4、不能形成知识结构,缺乏阶段总结。5、意志薄弱,缺乏作业习惯。在中学阶段,学习的成功与失败决不仅仅取决于勤奋、努力、细心,也不单纯跟花费的时间、精力成正比,更重要的是要有科学的学习方法。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并养成良好的习惯是学习成长的阶梯,使人受益终生。针对现状,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我逐渐摸索总结出关于初中科学教学中有效作业的指导方法,希望通过我的进一步研究实践,能够有效的指导学生的作业,掌握科学的作业方法,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从而提高作业的有效性。
一、科学的作业方法和良好的作业习惯比知识更重要
1、作业方法是指学生在作业过程中所采取的基本活动方式和基本思想方法,简而言之,就是作业时采取的手段。爱因斯坦的的成功方式:成功=艰苦的劳动+正确的方法+少说废话。这个公式告诉我们一个真理:取得学习成功的奥妙,要在目的明确的前提下,一是勤奋;二是选择科学的学习方法;三是科学运用时间。可见科学的作业方法是通向成功的“桥梁”。俗话说:“受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从这个意义上讲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作业方法,比掌握知识更重要。
2、作业习惯是指学生为达到好的作业效果而形成的一种学习上的自动倾向。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曾对习惯有过及好的比喻,他说:“良好的习惯乃是人在神经系统中存放的道德资本,这个资本不断的在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学习当然要掌握知识,但更要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知识不等于能力,只有知识丰富,习惯良好,能力强的人,成材的可能性才大。所以说,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培养青少年成材的必要条件,也是攀登科学文化颠峰的阶梯。
二、作业前的复习巩固是提高作业质量的保障
课后复习贵在及时。及时复习,指紧随课堂教学,天天都采用的复习方法。这是由“先快后慢”的贵忘规律所决定的。心理学家曾作过这样的实验:让三个组的学生熟记一篇诗歌,第一组间隔一天复习;第二组间隔三天复习;第三组间隔六天复习。都要达到熟记的统一程度,第一组学生平均需要复习四次;第二组学生平均需要复习六次;第三组学生平均需要复习七次。可见,复习间隔的时间越短,复习的次数越少。实验结果表明:复习能做到及时,可以提高熟记的程度。然而,学生经常出现的情况是:课上听课,课下作业,复习环节省略。这样致使所学的知识理解不到位,没有系统性,时间一长就很容易忘记。因此我们必需重视复习并及时复习。
1、尝试回忆
回忆又称重现,指以前识记过的事物不在目前,在其刺激的影响下,或在主观意识的引动下,使旧的映象重新呈现出来。所谓尝试回忆,简单地说,就是独立地把老师课上所讲的内容回忆一遍。这样做实际上就是自己考验自己上课是否专心致志的去听讲了。此种方法虽然一开始很难,但一旦坚持下来并养成习惯,其效果妙不可言。不仅能及时有效的检查听课效果,还有利于养成动脑的好习惯,更能培养自律性等。
2、复习课本
课本是教育部门组织专家、学者和有经验的教师依据教学大纲,按照知识的科学体系,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社会发展需要而编写的。内容上系统、严谨,,是一般参考书无法代替的。
3、整理课堂笔记
课堂笔记的详略人各有异,因为每个人的基础和掌握的知识不同。课堂笔记在是尝试回忆、复习课本的依据,反过来又要通过复习课本书来整理课堂笔记。首先,补上没有记全的内容,使知识间的脉络清晰化,系统化。其次,更正课堂记录不准确的地方。最后,能够添上个人的反思则更完美。
三、个性化有层次的作业设计是作业有效性的基础
1、认真及时地独立完成布置作业
作业能够及时地检查学习效果,更好地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还可以查找学习的漏洞,防患于未来。
2、学会自己合理布置作业
一个班级内学生的智力水平参差不齐,知识分层讲授几乎不可能实现,但作业分层相对较为容易。作业内容可因人而异,作业量也可因人而异,特别一部分已经有了较好学习习惯的同学,基础已经很牢固而且自我要求又很高,教师布置的减负作业已经满足不了对知识的渴求,这时就应学会自己给自己布置作业。但一定要脚踏实际,实事求是,去为自己布置适量作业(刚刚开始可以找老师帮助参考),不能好高骛远脱离实际情况。例如:自己定位是 “优等生”,就要找一些具有一定灵活性的基础性作业和部分综合性作业,以提高能力、发展智力为主;自己定位是“中等生”,就要找一些基础性作业,同时配备少量提高性作业,以培养综合运用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为主;自己定位是“学困生”,首先不要自暴自弃,然后找一些基础性作业,以掌握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解决基本问题为主。当然,完成相应难度的练习后,千万不要忘了针对练习中反映出的问题,进行分层归纳整理,并且再分层进行补缺补漏。
3、学会进行自我诊断评价
“会做题”是学生的学习目的,但学会自我分析、自我纠错、自我评价、自我反思,更是学生终身享用不尽的财富,以前都是老师批作业时的批注越多越详细越受到领导的推崇,老师总是担心学生这也不会那也不会,于是包办代替了很多。殊不知教师做的多了,学生就做的少了,这样做恰恰是教师在“辛辛苦苦”地剥夺学生分析与思考、反思与评价的权利。将教师的精力用在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上,用在培养学生能力上,同样的辛苦,其效果可就完全不一样了。“酸甜苦辣都有营养,成功失败都有收获”,学生的能力是需要挖掘和培养的。
四、作业后的阶段总结是作业习惯良性发展的关键
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情况:某同学学习极其用功,在学校学,回家也学,不时还熬熬夜,题做得数不胜数,但成绩却总上不去。面对这样的情况,不管是学生、家长还是教师都是十分着急的。本来,有付出就应该有回报,而且,付出的越多就应该回报越多。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究其原因:作业后的阶段性总结不可缺少。
1、阶段总结可以使零散的知识系统化,可以使典型例题与典型方法明朗化。
习题都是围绕着知识点进行的,而且很多习题是相当类似的,我们在作业时千万不能见题就作,那样的话往往会事倍功半,我们要学会把劲儿使在刀刃上,典型知识、典型例题、典型方法才是真正有价值去总结的东西。首先确定想要得到强化的知识点,然后围绕这个知识点来选择类似的一两个题目认真地去做,以便加深印象。例如:足球被用200N的力踢出后,在草坪上滚了10m远,则人对足球做了多少功?有的同学会得出:“W=FS=200N×10m=2000J”的错误结果。由此,应该注意在解答应用科学知识题型时,必须克服主观猜想和乱套公式。
2、阶段总结也要积极主动、讲究方法、养成习惯。
有些同学基础不好,学习过程中老是有不懂的问题,又羞于向人请教,于是就不懂装懂,作业乱作,在阶段总结时还是如此,始终没有明显进步。而聪明的同学会积极主动地去交流,并能感受其中的乐趣,对学习越发有兴趣。例如:在《测量》章节的知识总结时,就借用一则幽默日记进行对知识系统进行总结。一位名叫“什么都懂”的中学生写了一篇日记:某个夏天的早晨6时,“我”从2分米长的床上起来、刷牙洗脸,坐在8米高的餐桌前,喝了一杯温度为27度、质量为0.5克的牛奶,吃了一个50千克重的鸡蛋,然后背着2吨重的书包上学去了……。同学们一边听一边笑,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轻松起来,我不失时机的抓住这一精彩的课堂生成,不仅完成了本章节知识的阶段总结,而且也激发了其他同学的学习兴趣。
3、阶段总结更要相互交流,取长补短。
“三人行必有我师”。所以,有必要充分结合自己的特点,吸取他人的长处,尤其在一些难点的突破上,他人有时无意中的一句话,就有可能使你豁然开明,浑身轻松,有种“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的感觉。例如:①在讲电路中电线的作用时,电路中假如没有电线就如“巧妇难为无米之炊”。②在地壳中的元素顺序教学时,就用谐音记忆法:“氧(养)、硅(闺)、鋁(女)、……。
总之,在教师对作业科学、合理、有效的指导下,学生能够认识到掌握科学的作业方法以及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的重要性,并附注行动。学生在作业时能够克服思想上的惰性,充分挖掘自身潜能,学的轻松自信,学的激情自励,学的成绩突出,学的事半功倍,大大提高了作业效率和质量,获得理想的作业效果,体验了成功的喜悦。同时也促进了农村教育的优质、均衡、和谐发展,大大缩短了城乡差距。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 《初中科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义务教育《初中科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 高等教育出版社
[3]义务教育教科书科学七到九年级 浙江教育出版社
[4]《中学生的15个好习惯》 人民日报出版社
作者简介:
语文课教学指导朗读的方法是什么 篇4
(一)应用示范朗读,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
示范就是老师亲自读,让学生听;也可以请朗读能力强的学生读,让其他学生模仿。尤其是在低年级进行教学的示范朗读是非常重要的,语音是口耳之学,教师能用标准的普通话范读者,准确传达作品的情感,加上学生的模仿性极强,学生就能以听助读,在模仿中纠正自己的发音、语气等方面错误,掌握朗读方法,提高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能力。如,在教学第11课《我们成功了》时,我利用举国欢庆的插图,让学生边看图,边听我朗读。我激动、自豪的读书声,给学生形成了一种情感的氛围,学生的情感在教师的范读者中得到共鸣,潜移默化地受到了感染,学生仿佛置身于申奥成功的那一刻,情不自禁欢呼出:“我们成功了!”“我们爱北京!”“祖国万岁!”可见,教师的朗读,以声传声,以情激情,引发的是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同时体会了激荡于语言文字之间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像《海滨小城》这篇课文,一般我就先读一遍给学生听,既是欣赏,又是学生朗读,一举两得。
(二)让学生体验“读”的快乐,激发学生“读”的兴趣
朗读是语文区别于其他学科的优势所在,引导学生读出情感变化,才能享受朗读的乐趣,受到情感的熏陶,产生独特体验。
1、抓住关键语句,指导学生读出味道
如《静夜思》这首诗,如果按“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传统观念,即使读上千遍,对于一年级的学生也难以入情。在教学中,我们抓住关键词“明月”“思故乡”等,讲述李白思乡的故事,收到了较好的朗读效果,学生读得津津有味。
2、抓住人物语言,指导学生体验角色
如《自己去吧》中,小鸭妈妈和小鸭、小鹰妈妈和小鹰的对话,《胖乎乎的小手》中爸爸、妈妈、姥姥和兰兰的对话等,都是极好的语言训练材料。学生对分角色朗读兴趣浓、热情高、参与意识强,在教学时,老师可利用学生分小组读、指名读、开火车读、角色表演读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体验读书的快乐。这样,不仅能有效地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增强语文课堂的活力,而且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培养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3、抓住看似平淡的文字,指导学生读演结合
学生是能积极参与表演和模仿活动的,给他们营造一个情境,他们就会在绘声绘色地进行表演,伴随着的朗读训练就会简洁高效。听过一节课,《请你不要告诉她》,这是一首小诗,那位老师在指导读第6—10句很有办法。她让一个孩子上台来表演,悄悄地把一束鲜花插在老师的花瓶里,孩子的表演很成功,朗读更出色:“小红花,小红花,请你不要告诉她。”老师没讲一句怎么读的话,孩子们却个个读得像回事儿了。
这是情境在起引导作用。我在教学《争论的故事》一课时,学生对于兄弟俩争论的风句话,始终读得欠火侯,于是就请两同学上台来朗读表演。两个人“争论”上了,同学们都学会读了,味道一下子就出来了,给孩子一个舞台,孩子们自己能学会许多。
结合教学实际,设计一篇课文的朗读指导。
初中数学教学预习方法指导 篇5
学习新的概念时,要思考课本是怎么引入的,它有什么特点。以前学过的内容和它有没有类似的地方。
比如,学习一元一次方程时,和小学时学的方程比较一下,区别在哪儿。
然后还可以利用联想的方法,再进一步思考:有一元一次方程,是不是有二元一次方程,是不是有一元二次方程,是不是有二元二次方程,是不是有n元n次方程?当没有老师回答自已这些问题时,自已可以和父母一起问百度。
当百度解决不了时,再带着这些问题到课堂上问老师。
学习例题时,要先做再看。这是小编经常强调的一点。
只看例题并不能吃透例题。要自已先做一遍。
自已先做例题,会让自已主动整合刚刚学过的新知识,并把新知识和旧知识联系起来。寻找解题的途径。
高中英语教学论文 “五步教学法”是指导初中英语教学的有效方法 篇6
在芳草地小学,听的沙漠里的船一节课,就深有感触。对于填表格,在我们看来易如反掌,对学生来说,就很难。那位老师,教学生填表格,先做范例,教学生如何抓住句子中关键词,精炼语言再填进去,然后让学生提填。特级教师樊老师说:“如果让一个学生试填第二行,比较中使学生明白该怎样抓关键词不更好吗?如果第二部分还用表格来填,学生不就更会填表格了吗?”她的话使我明白,上课老师的引导就是让学生掌握方法,触类旁通。所以说:“课文无非是个例子。”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我在上跳水一课之前,在网上看了靳家彦老师教学实录。我不得不佩服名师的教学魅力。其中教学生理解词语,提问、读书、读句子,总结段意的方法处处得到体现。比如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先让学生抓住主要人物,再自读中发现每个人物在做什么,并让学生抓住准确的词去表述。例如,猴子“气”孩子,还是猴子“逗”孩子,学生抓住一系列猴子的动作的词就明白是在“逗,”从而让学生明白今后要用词准确。给我留下深刻的是理解词语的方法,如“取乐”是结合生活实际,“放肆”是查字典结合上下文,“因而”是通过换词,“显然”“更加”是通过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这些法方法渗透在教学过程中,而且最后老师还进行归纳的总结。如果我们的课堂上把这些方法时常渗透其中,学生也就掌握了学习的方法。
数学重视方法,美术、音乐也重视方法,宇文内容虽然不系统,但更重视方法。学生有了学习的方法,就等于他们每个人拥有了一件法宝。这件法宝能带学生越过千山万水,渡过千难万险。教师就是把自己手中的这件法宝传给学生,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不知不觉地运用,使他们的学习得心应手,事半功倍。
诗歌有效教学的五步方略 篇7
一.读诗歌
诵读, 是诗歌教学的敲门砖。《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七至九年级学生诵读古代诗词, 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 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因此, 加强诵读是诗歌有效教学的关键, 可从以下四方面着手。
1. 读准字音。
读准字音是诗歌诵读的基本要求。布置学生预习时, 可让学生把生僻的字音标在课文上, 疑难处做好标记, 待上课提出。尤其要注意古诗词中的通假字, 如《西江月》“路转溪桥忽见”中的“见”通“现”, 应读xiàn。疑难字课文注释中大多有注音, 多音字可引导学生根据意思推断读音。
2.读得流畅。读得流畅是诗歌诵读的必达要求。教师要注重对具体读法的指导, 如停顿、轻重、缓急、抑扬顿挫、思想感情和心理变化间的微妙关系。就如课程标准指出的“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如《关雎》每句一般读成“二、二”节拍, “关关/雎鸠, 在河/之洲。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
3.读出感情。情感是诗歌的生命, 读出感情是诗歌朗读的较高目标。听名家经典朗读可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朗读水平;听教师范读可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情感熏陶;听同学朗读, 可让学生从同伴的亲身体验中受到感染。所以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是朗读教学永恒的追求。在学习余光中的《乡愁》时, 笔者先让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表达思乡之情的古诗, 学生很快提到李白的《静夜思》和崔颢的《黄鹤楼》等。在学生产生情绪共鸣后就能声情并茂地朗读《乡愁》。
4.读透意境。意境是诗歌的灵魂, 读透意境是诗歌朗读的最高目标。意境源于意象, 意象是饱含诗人感情, 染有诗人主观色彩的物象。在学习席慕容的《乡愁》时, 让学生捕捉诗歌中“笛”“月亮”“挥手”等表现诗人浓浓思乡之情的意象。“没有年轮的树”则形象的抒发了诗人割舍不断, 无法估量的思念。学生捕捉到了意象, 自然就能领悟作者所要传达的意境。
二.讲诗意
1. 叙议结合, 理解诗意。叙即
根据诗句描述画面, 议即根据画面说出对诗句的理解。如对“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有位同学这样理解“这两句点明了季节是在夏天, 正是稻谷扬花的时候。稻花飘香, 蛙声一片, 又闹又静, 乡土气息更浓厚了。词人为农家感到由衷的喜悦。在这作者把蛙拟人化了, 写蛙懂得“说丰年”, 既生动地渲染了连蛙也为之欢唱的丰年景象, 也烘托出人逢丰年的喜悦。”学生能有这样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这是长期坚持课堂有效训练的结果。
2.图文结合, 突显诗意。图文结合是学生理解古诗内容, 感悟诗人情感的有效途径。在赏析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时, 笔者让学生根据诗歌第2—5节的内容依次展示并用优美的语言描绘这些画面。有同学这样描述第2节:“清澈的康河里, 碧波荡漾;金色的夕阳中, 婀娜多姿的杨柳迎风摇曳, 牵动了诗人的衣襟;诗人站在柳树旁, 对其沉思, 好像面对着新婚的娇娘, 不忍离去。”有同学描绘第3节:“诗人站在康桥边上, 水清草绿, 油油的水草随着水的缓缓流动, 不停地摇摆着身姿, 好像在向诗人招手致意, 又好像在挽留诗人, 而诗人也久久不忍离去, 甚至甘愿化成一条水草永远留在康桥”……随着阅读的深入, 同学描述的画面越来越接近诗人创作中最想传达给读者的诗意。利用图文结合进行赏析就是理解诗意的有效教学过程。
三.析语言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教学要体现其人文性, 但首先应是语言文字的学习。诗歌语言凝练准确、生动形象。品味语言, 让学生充分领悟诗歌语言美, 以提高学生语言表达和鉴赏能力, 是诗歌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诗歌语言的有效教学可从下面两方面入手:
1. 理解关键词语。
首先要抓住关键的动词。一个动词尤其是其他词性活用而来的动词往往是一首诗歌的诗眼。如“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泊船瓜洲》) 中的“绿”字;“山光悦鸟性, 潭影空人心” (常建《破山寺后禅院》) 中的“悦”和“空”字均为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的典型, 一词活而全句活, 全句活而全诗活。
其次要抓住关键的形容词、名词。形容词不仅可从形、声、色、光等方面点出形象的特点, 还能传达出作者的感情。如“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七律·长征》) “暖”“寒”是一对反义词, “暖”字温馨喜悦, 表现的是战胜困难的欢快;“寒”字是冷峻严酷, 传递的是九死一生后的回味。名词在古代诗歌中主要表现为一些典型的意象。在抓名词时, 尤其要注意那些具有特定意义的意象及多个意象叠加的现象, 因为意象的独特性或代表性可帮助我们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如“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中前三句用九个意象勾勒出一幅深秋晚景的凄凉画面。
2. 赏析语言风格。所谓语言风格, 是指诗人在长期的创作实践
中逐渐形成的独特的语言艺术个性, 是具有恒定性的区别于其他诗人的艺术特色。语言风格大体来说有以下几类:
豪迈雄奇:此类诗, 多用具有气势和节奏奔放的语言来塑造博大新奇的形象, 营造恢弘阔远的意境, 表现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如“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毛泽东《七律·长征》) 。
沉郁顿挫:沉郁的诗作者似乎有千言万语积压在胸, 而后沉吟再三, 发于笔端。如“长江悲已滞, 万里念将归。” (王勃《山中》) 。
悲壮慷慨:此类作品, 含思悲壮, 出语高昂, 充满着对时代的感慨, 或雄才不得志于时, 或时感时伤乱, 忧国忧民, 心中郁结, 愤慨不平。如“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 。
朴素自然:其语言力求平淡, 显现出质朴无华的特点, 但于平淡中又蕴含着深意。如“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饮酒》) 。
四.悟主旨
1.巧设问题, 领悟主旨。问题是开启智慧的钥匙。精心设计的问题情景能有效促进互动, 让学生畅所欲言。学习《天上的街市》一课时, 笔者设计问题:诗中的牛郎织女和传说中的牛郎织女命运有何不同?作者为什么要改写传说?与此同时, 穿插介绍作者写作本诗的时代背景, 学生发言踊跃, 分析得头头是道。
2. 找准意象, 体会主旨。
抓住诗歌的主要意象, 对认识和把握作品的主题有很大的帮助。如《金色花》的意象就是金色花。诗人借小孩变成一朵金色花后和妈妈嬉戏, 为妈妈做事, 向妈妈撒娇, 表现了母子间的亲密感情。学生通过学习明了“金色花”暗喻小孩的可爱, “金色”反映了母爱的光辉。把握好“金色花”这个意象, 学生就很容易体会诗人要表达的母爱主题。
五.练手法
1.从表现手法入手, 训练学生的联想与想象思维。诗人只有依靠想象和联想, 才能把社会生活中得来的感性材料化为内涵丰富、生动鲜活的艺术形象。为训练该写法, 学习《天上的街市》一文中笔者设计了“想入非非”这一环节, 让学生根据示例“树→树林→田野→足球场→皮球”完成下列联想或想象。
(1) 天空→→→→茶。
(2) 大海→→→→钢笔。
(3) 牵牛花开放了, 。
(4) 月光照在地上, 。
2. 从仿句练习入手, 鼓励学生写出自己的佳作。
新诗以情成篇, 以情动人。在教学中, 抓住新诗这一特点, 让学生进行仿句练习, 既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又锻炼学生的写作水平。如学习《冰心诗四首》时, 笔者让学生根据给出的事物“风筝”“螺丝钉”“蜡烛”仿造“冰心体”, 写一两句隽咏含蓄富有哲理的话。同学们跃跃欲试, “风筝:飞得再高也挣脱不了人们手中的那根长线。”, “螺丝钉:别看我小, 我的钻劲可不小!”, “蜡烛:虽然燃烧了自己, 却照亮了别人。”
诗歌是诗人对生活的艺术再现, 是最精粹的文学形式之一。诗歌教学也是一项富有创造性的工作。师生在“读、讲、析、悟、练”的过程中共同体验, 共同提高, 达成有效教学的目标。
参考文献
浅谈小学生作文教学的五步指导法 篇8
【关键词】作文 教学 亲身参加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3-0192-02
许多学生视野较狭窄,平时阅读量又不大,词汇量贫乏,写起作文来就更是难上加难,可谓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了。问题的主要症结是:一是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写;二是不知道如何写。提笔写作文,言而无物,不是东拼西凑,就是三言两语,遣词造句表达不清,文章拖泥带水。有甚者,多数学生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直接找本作文选,快速抄袭,生搬硬套,好多教师也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对学生的错误做法不了了之,有的让学生背抄袭的作文,一个优秀的教师若不加指导学生去模仿例文,学生自己一抄一仿,难免造成了一种通病——囫囵吞枣。要解决学生写作文难的问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非要下苦功不可,要想给学生一滴水,教师就要拥有一桶水,《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作文教学要从内容入手,知道选择有意义的内容和恰当的形式,写熟悉的事物,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这是小学作文教学经验的结晶。延续下来已经很久了。我觉得,教师首先应立足于不断丰富,充实学生的生活,
有了丰富多彩的生活,实际观察事物的能力,就有了写作的内容。小学生的作文虽然称不上什么艺术作品,但要使作文言之有物,同样离不开生活。无论天上飞的,地下跑的,水里游的,动的、静的、有形的、无形的事物,都离不开观察与思考,这些年来,我在语文教学上较重视把作文教学结合到语文教学中去。第一要求学生一心扑在课本上,做到把课文中描写的各类优美句子、片段短文理解并有效的背诵下来,再根据每单元习作的具体要求,在班级有计划地开展一系列有助于写作文的活动,再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写一写,练一练。例如我在指导高年级学生《记一次有意义的活动》时,模仿例文指导方法分为五步:
一、指导习作前召开一次日常生活汇报会,要求学生动脑回忆,大胆畅谈日常生活、学习、劳动、探索等最愉快的最有意义或感受最深的活动,教师为了学生的选材起到引导启发的作用。
二、紧接着习作开始,提出明确要求:1、要写自己亲身经历或亲自参加的活动,2、运用学习过的写作方法突现这次有意义的活动。
三、指导学生审题,启发学生弄清作文题目的要求,我们写什么(活动),什么活动?点明这次活动的特有环境,让学生注意记叙文的六要素,活动后的心情也要简单写,突出中心。
四、复习课文的写作方法,引导学生赏析课文,记金华的双龙洞,看看作者是怎样写的,按什么顺序写的,引导学生运用神态描写(活动中主要人物的神态),心理活动描写(活动中人物的內心活动),动作描写(人物在活动中都做了哪些突出动作)突现活动场面(结合天空、地面,水里,这样天然的一幅图画),要在指导过程中重视板书设计,指导模仿课文中写法,就自己参加过的活动,列出段落提纲,最后让几位成绩好的同学口述,教师评议。
五、根据学生口述,以学生亲身参加活动为例,例如《记一次有意义的放风筝比赛》,我是这样指导的:首先指导学生审题,让学生明白要写的是一次活动(可以先点明时间地点,环境描写),而且是一次有意义的活动(它既可以写自己看到的,也可以写自己参加的,其次启发学生编写提纲,(把提纲概括一下写在黑板上)
有意义的一次活动:
1.活动时间地点,环境(上午在大坝北边的草坪上放风筝)
2.有意义的放风筝活动(活动前的准备活动、活动中的详写、活动后的心情)
3.有意义——详写经过,突现同学车丽风筝的特别,独领风骚。也许这就是点的描写。
4.活动后的心情,再现主题。
由于事例是真真切切发生的,学生提笔写起来就有一种真实感和亲切感。这样的指导,开拓了学生的思路,解决了“没什么可写”和“不知道怎么写”的难题,又启发了学生留心感悟周围世界,记得学生车丽的美文被小学生周刊选中了呢。
如:在进行完激烈的跳绳比赛后,我让学生充分去说,有的学生说出自己比赛时的心情,有的说出自己是怎样跳的,有的学生分析了跳得快的原因,还有的学生说出了比赛的紧张气氛。他们无拘无束,各抒己见。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出重点,列出写作提纲,给学生理清思路,为他们完成《跳绳比赛》这篇作文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使学生能顺利完成。
又比如,教学《爬山虎的脚》时,我让学生仿照叶圣陶的写法,观察一种植物,同样按照模仿例文的方法,我认为葡萄藤跟爬山虎的叶子一样,密密麻麻,喜欢向四周生长,能够为人们带来阴凉,还有家里养的吊兰花,我感觉也是这样的。我把学生带到学校附近的“葡萄园”让学生实地观察,因为好多学生没有见过葡萄树的生长,也不大注意的,引导学生从远处看,特别要观察它的茎、叶、藤、枝等,看看这些活生生的实物,学生写起来就有话可说,有物可写,线条也清晰,层次也清楚,一篇篇美文会跃然纸上的。
【高中英语教学论文 “五步教学法”是指导初中英语教学的有效方法】推荐阅读:
初中英语课堂五步教学法06-12
高中英语的有效教学08-07
浅谈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的策略11-16
促进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的实践与探讨10-18
初中英语教学的有效性08-17
高中英语课堂有效教学12-02
有效教学方法高中生物11-30
高中英语课堂实施有效教学的几种途径09-30
初中英语的教学方法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