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包装

2024-08-11

可持续包装(精选7篇)

可持续包装 篇1

1我国包装工业生产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分析

在短短几十年的发展中, 我国的包装业已发展成为了一门种类齐全、技术含量高以及包装质量好的行业。不仅产量居世界前位并且质量也令人称赞, 在国内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局面, 为我国的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随着生活水平提高, 生活质量的改善, 人们对包装的要求越来越高, 出现了过度包装包装浪费的现象。并且由于包装自身的特殊性, 被废弃后的包装没办法很好的降解, 并且污染的可见度高, 我国曾一度被“白色污染”所困扰, 包装在带来了经济贡献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资源环境问题。

存在问题

1.1包装回收体系不完善

据社会调查可知, 超市严格执行了塑料袋收费, 但是对于包装的回收体系却不完善。在这个追求美观, 追求时尚的时代, 包装是必不可少的资源。逢年过节, 包装一份上好的礼物或者是即使礼物的分量不够, 只要包装的好, 卖出的价钱也会多上好几倍。在拆除包装以后, 包装变成了丢弃品, 其作用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 被随手丢弃的包装纸 (袋) 则在空中随风飘扬。尽管近年来我国加重了对环境, 对包装问题的关注, 但是纵观全国, 却没有几个针对包装而专门成立的收废品部门, 没有专业的回收体系。从以下三个国家可知, 我国的回收率是最低的, 而且回收量也是最少的。相对而言, 日本对于纸制品的包装回收率却高达57.4%, 这些数据值得我们去思考和值得我们去学习。

1.2包装过度现象严重

一些包装工厂在追求高收益高利润的时候, , 往往会花费大量的包装纸给产品作过度的包装, 把产品往奢华, 华丽方面做包装, 最典型的例子是我国中秋节月饼盒的包装。网络上有一份资料显示, 若果我国的月饼市场规模有两亿, 那么有三分之一是属于包装开销, 数据之大, 难以想象。由于纸的制作都需要砍树, 所以, 包装过度即是意味着绿色消失得更加快。为此, 我们需要减少包装的使用, 或者是加强宣传力度,

1.3包装废弃物资源浪费巨大

从以上表可知, 我国对于纸制品的浪费现象很严峻。从下表数据我们可以知道除了纸制品的过度浪费, 丢弃现象严重以外, 我国的塑料包装被废弃的情况也很严峻。可见, 包装废弃物的回收处理和利用会严重影响我国的可持续发展, 并且对包装行业的长远发展形成了制约。

2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由我们所学的政治知识可知, 可持续发展指的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简单的理解就是要保护环境, 爱护家园, 节约与充分利用资源, 要创造出一条低碳污染少、产业耗能低、科技含量高、收益大的道路。这种新的思想新的绿色理念, 便是可持续发展。因此可持续发展理念不仅是对于我国的包装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还对于我们国家的未来和现在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3影响可持续发展的因素

我国包装工业曾走过了一条高碳、高速发展的道路。我国包装工业在为国民经济带来高收益的时候, 也引起了石化能源的高消耗高碳排放量。所谓低碳经济即以低污染、低能耗、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走低碳发展道路符合了可持续发展道路的要求, 但是所倡导的低碳经济不仅仅是要求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更加高的要求是进行新一轮的变革, 改变人们的消费方式, 能源消耗方式, 走低碳经济发展道路。而影响包装工业发展的最主要的因素有以下:

3.1我国传统包装业属于粗放型的发展

从我国大部分的包装业来看, 我国的包装业走的是传统的粗放型的发展路线。这个路线最大的特点就是耗能大、产业的集中度低。并且所使用的能源中, 大部分属于不可再生能源。这给我国的资源的利用增加了很大的难度。长期以来, 我国包装工业的发展走的是一条粗放型发展道路, 产业集中度低, 能耗高, 资源消耗严重, 而且其中很多资源不可再生。而且, 还有很多企业没有及时转变其发展方式以及经营模式, 这些生产企业, 始终是影响包装业可持续发展的因素。

3.2缺乏创新

一个企业要想拥有活力以及长久的生命力, 其发展必须要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 紧跟时代的步伐, 响应可持续发展的号召。要推陈出新, 革故鼎新。在包装业中, 依然会存在着三高企业, 他们遵循旧的生产模式, 经营方式, 靠消耗大量的能源来取得利润, 并没有很主动的去进行技术创新, 追寻更为广阔的空间, 只是固步自封。

4可持续发展的新趋势

在这个发展低碳经济的时代, 在包装工业, 不管是设计还是生产与流通, 都必须遵循“节约与环保”的理念。只有这样, 包装工业才能更有生命和活力, 才能更好的发展下去。

4.1节约资源、节约包装、避免过度包装

在月饼包装事件之后, 我们所吸取到的教训就是, 尽管现在的潮流倾向是追求大方美观与华丽, 但是, 我们不可以只从自身获取利益额角度出发, 我们还需要考虑到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以及消费的承受能力, 对环境的污染程度和对资源的消耗程度等等。所以, 从目前来说, 包装业出现的新的趋势走向就是节约资源、节约包装, 防止过度包装带来的严重的环境问题。

4.2环保与食品卫生安全是包装成败的关键

现在不管是食品还是包装, 人们所追求的都是绿色环保, 有利于人体的身心健康的产品。在这个社会背景的大前提下, 若果与之背道而驰, 后果是不堪设想的。绿色包装就是指包装产品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对人体和环境无危害, 而且能够循环再生利用或能自然降解的适度包装。而现在随着快餐式生活节奏的加快, 大量的包装被需要, 此时, 包装的设计, 如何能够使食品不变质, 食物产品质量得到保障也是包装业发展成败的关键所在。

4.3高速自动化、智能化是包装机械的发展方向

这是个信息化技术化的时代, 在这个时代的工业生产与发展, 如果只靠人工, 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 没有办法达到及时高效的效果, 那么包装行业就会衰落, 这就要求包装机械往高速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这样既可以减少用于人工方面财务的支出还可以节约资源, 减少浪费, 更加重要的是, 还可以绿色环保, 减少对社会环境的污染, 有助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及包装业的可持续发展, 造福人类。

结语

针对我国包装业目前的状况以及其发展趋势, 我们需要以遵循循环经济为原则, 推进包装数量的减量化、质量的高级化以及生产的快速化。全面促进包装工业的生态化改造和技术提升并且针对我国包装行业的包装回收体系不完善的缺点, 我们需要加强包装的循环利用, 建立健全的回收体系, 加强包装业的监督体系以及促进包装工业的生产模式的改变, 将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转变为精细型的发展方式, 并且要大力推进包装的减量化, 进行科学技术的创新并引进国内外的顶尖技术, 与可持续发展相协调, 更好的推进包装工业的发展。

摘要:包装工业在我国的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其发展的趋势严重影响到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 随着包装工业的发展, 给社会带来的污染也是不可忽略的。包装制品在废弃后具有不易回收性以及不易降解性, 给环境保护又增加了一道难题。基于此, 本文对包装工业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包装工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我们共同的未来[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 1989.

[2]吴玉萍.基于EPR的包装废弃物回收模式研究[D].重庆理工学, 2011.

[3]马祖军, 代颖.包装废弃物的回收处理技术[J].包装世界, 1999 (02) :50-51.

[4]徐惠忠, 王德义, 赵鸣.固体废弃物资源化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4.

可持续包装 篇2

促进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走绿色发展之路,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新模式。胡鞍钢指出:所谓绿色发展之路,就是强调经济发展与保护环境的统一与协调,即更加积极的、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之路。John Knott of Charleston认为绿色发展就是“回归一种结合新技术,对气候、地理、文化影响良好的发展方式”。显然,“绿色发展”要求既要改善能源资源的利用方式,还应保护和恢复自然生态系统与生态过程,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和共同进化“绿色发展”要求既要改善能源资源的利用方式,还应保护和恢复自然生态系统与生态过程,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和共同进化。

绿色发展中“绿色”的涵义与“可持续”、“可持续发展”是分不开的。1987年,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代表“世界环境与保护委员会”在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中正式明确提出了可持续发展观,指出可持续发展是“在不危及后代人需求的前提下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可持续发展观包涵着两个重要的原则,一个是一代人对下一代人所负有的责任,另一个是社会、经济、生态复合系统之间的相互依赖性。因此绿色发展的涵义包涵着多方面的内容:(1)社会、经济、环境复杂系统之间保持平衡;(2)世界能源具有有限性;(3)城市建设者、决策者、管理者、使用者之间的相互协作、共同承担;(4)维护人类代际平等;(5)尊重人类的同时也尊重自然;(6)将能源高效利用、弹性设计和可循环使用的材料相结合;(7)保护城市居民不受污染物危害。

人类社会是在同环境的斗争中诞生和发展起来的。人类在诞生以后很长的岁月里,只是自然食物的采集者和捕食者,人类对环境的影响和动物对环境的影响的区别不大。那时的人类主要是以生活活动,以生理代谢过程与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只利用环境,很少有意识地改造环境。那时的环境问题主要是因为人口的自然增长,乱采乱捕,滥用资源,从而造成生活资料缺乏引起饥荒。为了解除这一环境威胁,人类曾被迫学会吃一切可能吃的东西,或是被迫扩大自己的生活领域,学会适应在新的环境中生活的本领,逐步认识到发展生产力、改革生产方式、提高生产率的必要性,开始有意识地改造环境,以创造更加丰富的物质财富。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近代大工业的出现,使原来建立在个人才能、技巧和经验之上的小生产逐步被大生产所代替,大幅度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强了人类利用和改造环境的能力,大规模地改变环境的组成和结构,从而改变了环境中物质的循环系统,扩大了人类的活动领域,丰富了人类的物质生活条件。与此同时也带来了新的环境问题。如果说农业生产主要是生活资料的生产,它在生产和消费中所排放的“三废”是可以纳入生物循环而迅速净化、重复利用的话。那么工业生产则主要是生产资料的生产,将大量深埋在地下的矿物资源开采出来,以及将人工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投入到环境之中,产生的“三废”中的大多数是人类所不熟悉、难以生物降解的。因此,相对于农业来说,工业造成的环境问题是以环境污染为主,是范围较广、影响较深远的前所未有的新问题。

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主要是通过人类的生产和消费活动表现出来的。人类的生产和消费活动就是人类与环境之间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活动,人类通过生产活动从环境中以资源的形式获得物质、能量和信息,其间产生的“三废”向自然界大量排放,同时人类还通过消费活动再以“三废”的形式排向环境。因此,无论是人类的生产活动,还是消费活动无不受环境的影响,也无不影响环境,其影响的性质、深度和规模则是随着环境条件的不同而不同,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

人类的发生和发展不仅受生物规律的支配,而且更受社会规律的制约。自然环境毕竟是按自己的规律发生和发展的,因此在自然环境的客观属性和人类的主观要求之间,在自然环境的客观发展过程和人类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矛盾。但如果这种矛盾全面和尖锐地产生和爆发,则将形成严重的环境问题并危及自然和生态,最终威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地球生态系统支撑生命和生物体,包括居住于其中的人类。与之相联系的一个确定的事实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幸福都与世界的生态现状相联系。正如一位科学家所警告的:常识告诉我们,如果我们毁坏地球,我们将会有悲惨的遭遇。人类导致了严重的、甚至不可挽回的环境破坏,将给人类带来越来越多的的灾难,比如全球变暖导致的严重的破坏性的风暴,臭氧层破坏引发的皮肤癌,稀缺的自然资源引发的战争等等。一项世界观察研究所的研究报告指出:根据我们人类准备接受的痛苦和生物贫困的程度,我们仅有一代或两代(20-40年)的时间来改造我们自己。我们必须这么做,因为无论从哪一方面衡量,我们的世界都处于普遍的生态衰退的状态中。

严酷的事实迫使人类对自己对待自然界的态度做一次全面的反省。循环经济的提出是人类对难以为继的传统发展模式反思后的创新,是对人与自然关系在认识上不断升华的结果。

发展循环经济是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全新经济运行模式。它强调以循环生产模式替代线性生产模式,表现为资源—产品—再生这一最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路线图,做到生产和消费效益最大化、污染最小化、废物资源化和环境无害化,以最小成本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循环经济主要体现在经济活动的三个重要层面上,分别通过运用3R原则实现三个层面的物质循环流动:企业层面(小循环)、区域层面(中循环)、社会层面(大循环)。循环经济在企业层面的实践,即生态经济效益的理念和实践。它是以清洁生产为导向的工业,用循环经济的思想设计生产体系和生产过程,促进本企业内部原料和能源的循环利用。企业是资源消耗和产品形成的地方,实施循环经济必须从每个企业人手,贯彻低消耗、高利用和低排放的思想。这是实现循环经济和循环型社会的基础和根本,具体落实在产品的绿色化和企业、产业的绿色化,也就是实现绿色发展。

包装工业也同其它工业一样,在促进商品繁荣、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推动市场经济发展等方面起着重大的作用,同时通过保护产品,提高物流效率和减少浪费,具有环境正面效应,但不可否认的是其也给环境带来了严重的负面效应:(1)产品生命周期短,多数产品一次性使用后即成为废弃物,属于资源消耗性产业;(2)随着人民消费水平提高,包装废弃物在城市生活垃圾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在工业发达国家,已在重量上占到1/3,在体积上占到1/2;在我国,重量上也已占到15~20%,在体积上占到30%,包装废弃物年产生量达到0.4亿吨;在包装废弃物中,不可降解的塑料垃圾更形成刺目的“白色污染”,对环境造成“视觉污染”和“潜在危害”,后者通过环境介质──大气、水体和土壤,参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生物食物链,对环境和人身健康具有潜在的、长期的危害性;(3)由于实行粗放式生产,所以包装工业在生产过程中大量排出“三废”,尤以纸包装的制浆造纸生产、金属包装的涂装及打磨工艺、玻璃包装的熔融成形、塑料包装的原料采掘为甚;(4)大量的包装废弃物和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处置需要占地,欧美等国最初均在山谷和凹地建设填埋场处置垃圾,但是年复一年,可供填埋使用的土地越来越少,无法继续消纳如此多的包装废弃物和城市生活垃圾。

包装工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部门(总产值在我国40个行业中已居第15位),必须大力克服有悖于可持续发展的作法,努力实行清洁生产,使用清洁能源和绿色包装材料,尽力减少对环境的“三废”排放;同时坚决纠正过分包装,大力开展包装废弃物回收利用,让废弃资源再资源化,努力延长包装产品的生命周期,使包装工业走上可持续发展的循环经济之路。这一目标的实现有赖于实现绿色包装和包装业的绿色化发展。

2.1 循环经济

2.1.1 循环经济的概念和内涵 循环经济(cyclic economy)是对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的简称,广义的循环经济,是指围绕资源高效利用和环境友好所进行的社会生产和再生产活动。狭义的循环经济,是指通过废弃物的再利用、再循环等社会生产和再生产活动来发展经济。

作为一种新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和经济理论范式,循环经济的理论意蕴具体表现为以下几方面:从经济伦理层面,人类中心主义转生态中心主义,体现出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之间关系的演化:即从崇拜自然、征服自然到协调自然,从环境屈从、环境破坏到环境友好;从经济增长模式层面,在要素投入上从资源消耗型转变为资源节约型,从财务资本节约型到自然资本节约型;在经济效益上从粗放式的价值转移到集约式的价值创造;在经济形态层面,从物本经济转变为人-自然为本的经济,从生产经济到服务经济;在技术运用层面,着重强调经济活动的减物质化和生态化。由此可见,资源减量化不是简单的减物质化,而是对传统的发展理念、经济模式和经济学理念的全面和深刻改变。

2.1.2 循环经济的特征与基本原则

循环经济作为一种以生态思维作为经济活动全过程的总体设计,它强调经济活动像生态系统那样,自我调节控制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做到综合、反复利用资源。它具有以下特征:

1.开放性 我们通常把循环经济称之为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体现的是一种闭合喜欢理念,但实际上循环经济的这种闭合是从微观角度或小范围角度而言的,循环经济具有开放性。

2.物质流动的多重循环性

循环经济要求把经济活动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的运行规律和模式,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的过程,最大限度地追求废弃物的零排放。

3.科技的先导性 循环经济的实现是以科技支撑为先决条件的。依靠科技进步,积极采用绿色化的新工艺、新技术,大力降低原材料和能源的消耗,实现少投入、高产出、低污染,尽可能把对环境污染物的排放消除在生产过程之中。

4.综合利益的统一性 循环经济把经济发展建立在遵循自然生态规律的基础上,在获取等量物质和效用的过程中,实现向自然界索取的资源最小化、向社会提供的效用最大化、向生态环境排放的废弃物趋零化,使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达到协调统一。

5.全社会的参与和全人类的合作

循环经济是一种全新的经济形态,要使其发展,光靠企业的努力是不够的,还需要政府提供财政和政策上的保障,以及广大公众的参与和支持。只有通过企业、消费者和政府的共同努力以及全民参与,才能达到社会效益最大化。与此同时,由于循环经济涉及的是资源环境这一全人类的问题,因此,发展循环经济离不开全人类的通力合作。

循环经济也可称是一种绿色经济,“点绿成金”的经济。它的发展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大系统分析的原则 循环经济是一种全面地分析投入与产出的经济,它是在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与科学技术的大系统中,研究符合客观规律的经济原则,使生态环境、经济、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任何经济生产都需从自然界取得原料,并向自然界排出废物,而自然资源是有限的,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也是一定的,如果不把人口、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作为一个大系统来考虑,就会违反基本客观规律。

2.实现绿色核算的原则

绿色核算是把经济核算与环境核算联系起来,将生产活动与环境的双向影响纳入到企业财务核算体系中,形成与原财务核算体系对应的绿色核算体系。在进行绿色核算时,产品成本包括生产成本和生态成本两个方面,生态成本主要由环境资源耗减的评估价值量、环境保护费用、资源的恢复成本、再生成本、环境资源的替代成本以及机会成本等方面组成。

3.资源综合利用原则

循环经济所指的“资源”不仅是自然资源,而且包括再生资源;所指的“能源”不仅是一般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等,而且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潮汐能、地热能等绿色能源。并且倡导尽可能多利用这些绿色能源,注重推进资源、能源节约、资源综合利用和推行清洁生产,以便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的可持续发展。

4.尽可能利用高科技原则

尽可能以知识投入来替代物质投入,目前称为高技术的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技术及管理科学技术等都是以大量减少物质和能量等自然资源投入为基本特征的。

5.把生态系统建设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原则

循环经济认为生态系统建设也是基础设施建设,如“退耕还林”、“退牧还草”、“退田还湖”等生态系统建设。通过这些基础设施建设来提高生态系统对经济发展的承载能力。

6.建立绿色GDP统计与核算体系的原则

建立企业污染的负国民生产总值统计指标体系,即从工业增加值中减去测定的与污染总量相当的负工业增加值,并以循环经济的观点来核算。这样可以从根本上杜绝新的大污染源的产生,并有效制止污染的反弹。7.建立绿色消费制度的原则

以税收和行政等手段,限制以不可再生资源为原料的一次性产品的生产与消费,促进一次性产品和包装容器的再利用,或者使用可降解的一次性用具。

随着循环经济的研究不断深入,在循环经济的操作原则上出现了许多新的说法,如“4R”、“5R”、“6R”原则,除“3R”外加上“再组织”、“再思考”、“再制造”、“再修复”、“重组化”等,这些原则是针对某些不同层次或领域提出的更加具体、具有针对性的原则,但它们都只是“3R”原则的变体,它们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但“3R”原则更具基本性和普遍性。

2.2 可持续发展

2.2.1 可持续发展定义和内涵 在历史上的大部分时间里,地球为人类提供了生活的必需品,吸收了人类的废物并重新补充自身。现在,不断增长的人口和技术改变了这一切。我们正在耗尽地球的承载能力。不断出现的环境问题、生态破坏和环境灾难,促使人类深刻反思。1962年著名的自然历史学家蕾切尔-卡森发表了令人深思的《沉默的春天》,最早提出了可持续发展一词,1972年罗马俱乐部发表了《增长的极限》,其中指出如果不改变现有的经济发展政策,人类社会的增长会遇到自然资源和环境的极限,到最后将导致社会的大崩溃。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题为《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中,第一次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即在不损害未来一代需求的前提下,满足当代人的需求。我国学者比较一致认为可持续发展的完整的定义是:不断提高人群生活质量和环境承载力的、满足当代人需求又并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能力的、满足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的人群需求又不损害别的地区或别的国家的人群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包含了两方面的内容:可持续性和发展。持续一词来源于拉丁语,意思是维持下去或者保持继续提高。对于资源和环境来说,持续指的是保持或延长资源的生产使用性和资源基础的完整性,意味着使自然资源的利用不应该影响后代人的生产与生活。2.2.2 可持续发展的特征和意义

可持续发展是一个综合动态的概念。首先,可持续发展在代际公平和代内公平方面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它不仅涉及当代的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协调,还涉及到与后代的和国家或地区之间的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之间矛盾的冲突。其次,可持续发展也是一个涉及经济、社会、文化、技术及自然环境的综合概念。可持续发展主要包括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三个方面。可持续发展一是以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基础;二是以经济可持续发展为前提;三是以谋求社会的全面进步为目标。可持续发展不仅是经济问题,也不仅是社会问题或者生态问题,而是三者相互影响的综合体。最后,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可持续发展并不是要求某一种经济活动永远运行下去,而是要求不断地进行内部的和外部的变革,即利用现行经济活动剩余利润中的适当部分再投资于其他生产活动,而不是被盲目地消耗掉。

可持续发展是一种从环境和自然资源角度提出的关于人类长期发展的战略和模式。它不是一般意义上所指的一个发展进程要在长时间上连续运行,不被中断,而是特别指出环境和自然资源的长期承载能力对发展进程的重要性以及发展对改善生活质量的重要性。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从理论上结束了长期以来把发展经济同保护环境与资源相互对立起来的错误观点,并明确指出了它们应当是相互联系和互为因果的。广义的可持续发展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福利可以实现连续不断地增加或者保持。2.2.3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只有当全部资本的存量随着时间能够保持一定的增长时,这种发展途径才是可持续的。如果获得收益的过程是通过使环境付出高额代价才得以实现,那它就不是可持续的。联合国环境署研究认为,可持续性需要;维持基本的生态过程和生命支持系统,保护基因多样性和可持续地利用物种和资源。正如原世界银行行长巴伯有一句精炼的话:和谐的生态就是良好的经济。

实现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核心问题是如何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乃至永续利用。循环经济的实质就是保护日益稀缺的环境资源,提高环境资源的配置效率。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循环经济强调自然资源的低投入、高利用和废弃物的低排放甚至是零排放,它能有效地解决可持续发展的俩大障碍—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循环经济要求以环境友好的方式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转向。因此,循环经济顺理成章地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理想方法和首选模式。而其基础和根本是实现产品绿色化和企业、产业绿色发展。2.3包装业绿色发展

2.3.1绿色包装的定义和内涵

可持续包装 篇3

可食性包装材料的主要类别

可食性包装材料的基础原料以蛋白质、淀粉、多糖、植物纤维、可食性胶及其他天然物质等人体能消化吸收的天然可食性物质为主,通过不同分子间相互作用而形成具有多孔网络结构的包装薄膜,此类包装薄膜直接紧贴食品不影响食品风味,且具有质轻、卫生、无毒无味、保质、保鲜效果好等诸多优点。根据基础原料的不同,可食性包装材料可分为以下几类。

1.淀粉类可食性包装材料

淀粉类可食性包装材料以玉米、红薯、土豆、魔芋及小麦等淀粉为主要原料,制作时,将淀粉成型剂与胶黏剂按一定比例配置,然后充分搅拌均匀,再通过流延或热压等方式加工制得包装薄膜或具有一定刚性的包装容器。其中,所使用的胶黏剂多为天然可食性动植物胶或菌类胶,如明胶、琼脂、天然树脂胶等。

2.蛋白质类可食性包装材料

蛋白质类可食性包装材料是以胶原蛋白、乳基蛋白及谷物蛋白薄膜等蛋白质为基础原料,利用蛋白质的胶体性质,同时加入其他添加剂改变其胶体的亲水性而制得的一类包装材料。

3.多糖类可食性包装材料

多糖类可食性包装材料主要是利用食物多糖的凝胶作用,以多糖食品原料为基础原料制得。根据基础原料的不同,其大体上可分为纤维素薄膜、壳聚糖薄膜、茁霉多糖薄膜及水解淀粉薄膜4种。

4.脂肪类可食性包装材料

脂肪类可食性包装材料是利用食物中脂肪组织纤维的致密性制得的。根据不同的脂肪来源,其可分为植物油型薄膜、动物脂肪型薄膜和蜡质型薄膜3种。

5.人工合成类可食性包装材料

顾名思义,人工合成类可食性包装材料所使用的主要原料为人工合成物质,如可食性塑料、人造纤维、合成胶等,此类包装材料多为安全无毒,但不含营养类物质,人或动物食用后不会对生理机能产生负作用,目前主要应用于可降解食品包装材料。

6.复合类可食性包装材料

复合类可食性包装材料利用多种基础原料组合,采用不同的加工工艺制得。其基础原料包括前述五种类型可食性包装材料所用到的,如淀粉、蛋白质、多糖物质、脂肪材料、人工合成物质及必需的添加剂。

国内研究现状与发展

国内可食性包装材料主要用于产品内包装,如糖果防粘淀粉纸、肠衣、胶囊壳、糖衣等,该类材料的应用已相对成熟。目前,国内在可食性包装材料方面的新技术应用包括可食性食品托盘或内衬、水溶性包装袋等。

可食性食品托盘或内衬不仅可用于饼干类食品,起到支撑和保护食品的作用,防止其在运输过程中发生损坏,也可用于水果、禽蛋类生鲜食品的包装,但其用后只能供家畜作饲料,而不能供人食用。该类包装材料是在玉米蛋白原料中加入纸浆纤维或其他纤维,再经挤出或类似于造纸工艺的方法制成具有一定刚性和挺度的薄型板材,也称玉米蛋白包装纸,其具有较好的耐热性和防油效果。

另外,国内部分产品包装已开始使用水溶性包装袋,如小袋咖啡,使用时只要将其直接放入热水中一冲,不用开包便可将拌料溶化,食用时还有营养和特别的风味。纤维素是制取该类包装材料的重要物质,很多包装材料的成膜、增黏都离不开纤维素,如甲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等。同时,还要加入硬脂酸、软脂酸、蜂蜡、琼脂等原料作为增塑剂和增强剂,制得的包装薄膜为半透明状,柔软、光滑、遇水即化,同时具有较高的拉伸强度,但透湿性和透气性较低。

由于国内过于看重外包装的装饰效果,简约环保的包装目前还未普遍受到商家和消费者的认可。因此,我国目前对可食性包装材料的研究仍然停留在内包装层面,可食性外包装在我国市场上几乎看不到,甚至进口商品中也极少涉及。

国外研究现状与发展

在国外,无论是在基础原料的选择方面,还是在加工工艺的使用方面,可食性包装材料均有重大突破,特别是在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可食性内包装的应用已经十分普遍,甚至部分国家法律明文规定食品内包装必须可食。有报道称,日本研制出一种可食性内包装,以海藻、木耳、菇类等植物或菌种为主要原料,从鱼膘中提取胶类物质,经加工后可用于肉制品内包装,不仅保质、保鲜,还可以改善食品口感,而且材料中加入食品佐料,与食品同时食用时还可起到调味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营养价值非常高。美国也研究出一种液体可食性包装材料,与普通包装不同的是,这种包装液被封装于金属罐中,使用时直接喷于食品表面,在较短的时间内即可形成一层薄膜,用于防止食品氧化,在食用时可直接食用,或用水冲掉。目前该包装液已经在水果、蔬菜、糕点等食品上得到应用。

可食性外包装在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发展十分迅猛,目前已经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日本酒井理化学研究所已成功研制出从豆渣中提取蛋白质制成纯净的食物纤维,然后加工成可食性包装用纸,其他还有水果纸、海藻纸等。考虑到市场的巨大潜力,可食性包装用纸不仅在日本,在全球范围内都是研发热点,主要用于方便休闲食品包装等领域。除可食性包装用纸以外,可食性油墨的发展也促进了可食性外包装的发展,可食性油墨采用天然色素及植物性油(如大豆油、菜籽油等),添加其他可食性连结料加工而成。目前,部分发达国家使用的可食性外包装在印刷精度、物理指标、精美程度等方面已接近普通彩盒。

国内可食性包装材料发展迟缓的原因

目前,国内在可食性包装材料的研究应用方面同国外存在巨大的差距,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点。

nlc202309040239

(1)相关行业对可食性包装材料的研究热情不高。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行业内的竞争日趋激烈,如何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增加企业利润是企业研究的重点。对于大多企业来说,特别是包装、印刷等传统行业,节能、降耗、环保等研究内容是以牺牲企业经济利益为代价的。可食性包装材料绿色环保,但缺少相关领域的技术支持,而且受到工艺技术、研发成本等因素的制约,成本相对较高,推广应用十分困难。

(2)可食性包装材料自身性能较差。尽管经过多年的发展,可食性包装材料各方面的性能均发生了质的飞跃,但与技术更为成熟的传统包装材料相比,应用性能仍然较差。例如,国内某厂家推广应用的可食性包装内托,以玉米淀粉为主要制造原料,本身具有淡淡的玉米清香,但与饼干长时间接触后内托会被油所浸渍,并散发出影响饼干品质的异味,从而导致饼干的保质期大幅缩短。

(3)国内消费人群消费心理的影响。随着食品安全问题的案例不断被曝光,消费者对食品等产品的安全性已心存质疑,并有相当数量的消费者认为“国内大部分入口产品都是不安全的”,放心的食品已经越来越少。在这样的社会意识形态之下,消费者更不会去尝试可食用包装,因此阻碍了可食性包装材料在市场上的推广应用。

可食性包装材料应用方向分析

尽管我国可食性包装材料推广应用的阻力重重,但将可食性包装材料以绿色环保的可降解材料进行推广应用,可能会存在发展契机,尤其是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易降解且安全程度能够达到可以食用程度的包装材料一定会受到消费者的支持和青睐。因此,笔者认为,可食性包装材料的推广应用可从以下几类产品开始。

(1)宠物食品。猫粮、狗粮等包装材料选择可食性包装材料,材料加工过程中添加宠物喜爱的食品添加剂,当一盒宠物食品食用完毕后,可将包装撕成小块,与食品一同喂给宠物。如此一来,既能增加宠物食材,又省去了垃圾处理的烦恼,推广应用阻力小。

(2)花肥包装。充分利用可食性包装的可降解性与营养性,一袋花肥使用完毕,可将花肥包装放至花盆中当作肥料使用。

(3)快餐盒。目前,国内快餐盒大多可降解,但降解周期相对较长,而且在快餐店里使用的纸包装盒卫生性较差,纸粉、油墨等物质可能趁机进入人体。这些因素均可看作是可食性包装材料的发展机会,由于快餐保质期短,可食性包装不会对食品造成污染,而且较短的降解周期还可使垃圾处理更方便,可谓一举两得。

近年来,可食性包装材料以其优越的环保性与适用性得以快速发展。对比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可以看出,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与应用远落后于欧美等发达国家。通过分析可知,我国的社会背景决定了可食性包装材料发展应用迟缓的事实,但作为优秀的绿色环保包装材料,可食性包装材料必将得到广泛的研究和应用,引领食品包装的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包装 篇4

一回顾:技术人工物的双重属性

“技术人工物的双重属性”[1]4。一方面,我们将世界视之为物质对象的集合,这些物质对象通过偶然性联系而相互作用;另一方面,我们又将世界当成是代理者(主要是人类)的集合,这些代理者有意识地表达着这个世界并在这个世界里面行动着。技术人工物首先是物质对象,但它们同时也是具有一定功能的客体[1]5。

在克罗斯看来,任何一个技术人工物,例如螺丝起子或者电视机都具有一种双重属性[2]。一方面,它是具有特定物质结构(物理性质)的物质体,它必须服从自然法则的统治;另一方面,它又具有功能这一本质属性,这就意味着在人类行动的情境里该人工物能够被当做是实现某一目的的手段来使用。这样,功能和物质载体共同建构了一个技术客体。功能无法脱离于技术客体的使用情境,它由那个情境所界定,由于该情境是人类行为的一个情境,我们就称这个功能是人类社会的一种建构。这样,一个技术客体既是物理的建构又是人类社会的建构。

结构属性和功能属性虽然对于技术人工物来说,都是缺一不可的,但抛开表面上的联系,它们之间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4]7:首先涉及可估价(规范性)问题,当我们说一个物体例如一辆车是好或坏的时候是完全有意义的,因为这就大致等同于宣布它是适合还是不适合一定的功能,然而,当我们说一个物体例如一个氧分子是好或坏的时候则是没有意义的,因为这个氧分子没有内在的功能;其次这是两种不同的描述:在结构性描述里,涉及的是人工物的质料、尺寸、颜色、重量、形状等等物理性质和几何特征,无法体现其功能,这里结构是白箱,而功能是黑箱。而同样,功能性描述只是有关人工物的用途,即它可以用来做什么,也无法表现其结构,这里功能是白箱,而结构是黑箱;最后,功能属性和结构属性的本体论状态相当不同,结构是内在的,而功能是外在的,功能并不能很好地符合物理科学的本体论,从物理维度来看,物体是没有功能的,相比于内含于物体的物理特性(由那些独立于任何其他事物的物体所拥有)来说,功能通常被视为是外在的,也就是由使用者赋予给这些物体的。

技术人工物的结构属性和功能属性之间不仅存在着鸿沟,而且还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既无法从特定的结构推出功能,也无法从特定的功能推出结构,这种现象被归纳为“非充分决定性”[5]:一方面,多种物理结构可以发挥同一种社会功能(功能的多重实现性),例如,木头箱子、蛇皮箱子、塑料箱子和铁皮箱子等等具有不同的物理结构和几何形状,但它们的社会功能却都是一样的,都是用来装东西的,这样,仅仅根据“箱子”这一功能描述还不足以确定它的质料和形状,也就无法对应于某一个具体对象;另一方面是多种社会功能可以由同一种物理结构来实现(物体的多重功能性)。例如,木头既可以用来做成凳子(用来坐的),可以做成床(用来躺着休息的),也可以做成衣柜(用来装衣物的),还可以做成篮子(用来装蔬菜水果的)。

我国也有学者对这一研究课题进行了自己的独立思考,指出技术人工物具有三重属性,即除了物理(自然)结构和技术(社会)功能这两种属性之外,技术人工物还具有技术过程性[6],这是一种将物理结构性和社会功能性联结起来的属性,意指技术人工物不仅是在技术过程中产生的,而且是在技术过程中应用的。该过程一方面是天然自然转化为人工自然的过程,一方面也是人类目的实现的实践过程,这个过程自然就是技术使用的过程,它其实不属于技术人工物的本质属性,因为即使没有这个过程,技术人工物还是技术人工物,技术人工物只有在使用中才能呈现出来“过程”这一特征。这其实是明确把“使用”的重要性提上议程。“技术作为现时代的主旋律,它的声韵只能在生活世界里的使用实践中欢然奏响”[7]。

二彰显:功能的使用情境

一个技术人工物具有功能就意味着在特定的人类行动情境里它能够被用做达到某一目的的手段,并且这些功能概念从来不会出现在对世界的物理描述中,它们仅仅属于意图性的概念化体系,而“意图是世界基本本体的一部分”[8]。因此,即使是工程师和设计者也必须同时进行功能描述“才能够刻画技术人工物的全貌”[4]7。

代尔夫斯特大学的马腾·弗朗森(Maarten Franssen)更是强调功能的重要性,他坚持认为结构术语从属于功能术语,是功能术语的一部分,并且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关注的只是技术人工物能用来做什么(forness),也即功能,至于其结构如何无伤大雅,在他看来,技术人工物的完整描述仅仅使用具有意向性质的功能术语描述就足够了[9]。至此,“功能”俨然成为经验转向视野下技术哲学的一个核心概念,主要有技术性功能(technical function)、社会性功能(social function)和意识性功能(conscious function)[10]之分。技术性功能是指人工物所具备的让某人享受到实实在在功效的能力,社会性功能是指人工物所具有的协调关系、传递文化方面的功能,而意识性功能则指人工物所传达的统治阶级意志、政治权力等象征性意义。例如一顶皇冠,它的技术性功能是让某人在一个特定的位置上入座,社会性功能是向人们传达了谁是国王的信息,意识性功能则是指这顶皇冠象征着权威和君主。而不管是哪种类型的功能,总是在一定的使用情境里显现。

“功能总是使用情境中的功能”[4]6,它是无法脱离于人类的使用实践的。所谓使用情境就是由使用者所主导的一个社会境域,这是一个使用者拥有着话语权的空间,是使用者自己的场所,一切活动都围绕着技术使用而进行,技术使用者是主体,技术人工物是客体,技术使用者通过自己的使用行为共同建构了一个情境。从使用者的角度出发,某一具体的人工物展现在人们面前的功能表现为预设性功能、创造性功能和意外性功能。预设性功能指的是设计者在设计过程中根据自己对潜在使用者需求的感知和理解,通过一定物理结构的设计而想要实现的功能。在产品进入到生活世界被使用之前,该功能只能处于预设的潜在状态。创造性功能则是指使用者在使用过程中根据自己在生活世界中活生生的经验而重新赋予人工物的功能,它不同于设计者所预期的功能,甚至设计者根本就没有料到这种功能,而是使用者自己所设定的功能,相对于预设来说它是创造性的。而意外性功能则是指使用者通过自己的使用行为所意外实现的功能,在这个过程中,使用者也许是想要实现人工物的预设功能,也许是想要实现自己的创造性功能,但最终实现的功能却在意料之外,无法预测。

技术某一功能在生活世界里的实现也总是意味着技术使用的阶段性完成,这样,技术使用就成了技术功能在生活世界里的具体化、现实化过程,技术融入使用者拥有着话语权的生活世界之后,“使用者根据实际目的的需要分派给人工物以功能”[8],鉴于使用者的复杂性,情境化过程中的技术功能会呈现出各种各样的形态面貌,同一件人工物在不同的使用者主导的使用情境里,会发挥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功能。

只有在使用中,技术的各项物理结构才能通过使用者对技术人工物的功能-意向的认知获得意义。当然,技术功能在使用实践中并不是都能顺利地情境化,并不总是实现使用者的特定目的,技术还在设计之初时就被设计者赋予了功能意向,在使用之时又被使用者指派了具体的、生动的功能任务。这样,技术功能在情境化的过程中,还会遭遇“功能失灵(malfunction)”这个境况,“如果你可以断言期待一个物体用来做什么,那么你也可以在该物体不能达到你的目的时断言该事物功能失灵了。”[4]11

三断裂与弥补:设计还是使用?

伴随着荷兰学派所倡导的经验转向,特别是之后所开展的双重属性研究项目,人们对技术的探讨越来越明确和具体,关注点日益聚焦到生活世界里的技术人工物身上,并开辟出一块具有浓厚的分析哲学色彩的技术哲学新领域[3],但已有的研究成果仍旧囿于传统的技术生产范式,即认为技术从设计到发明到生产到使用是一个单向度的进程,涉及具体的人工物实践时主要表现为“设计”决定“使用”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认为设计出来的人工物必然会得到使用,是依赖于“设计”活动才完成了物理结构和意向功能的统一,是工程师和设计者弥补了结构性描述和功能性描述之间的鸿沟,可见,这是一种典型的线性思维,也就是这种思维方式推动着人们把大部分学术精力都置于技术设计活动本身。诚然,技术人工物的两种属性蕴涵着两种不同的技术关系:人工物的结构揭示的是技术与科学世界的解释学关系,人工物的功能揭示的则是技术与生活世界的现象学处境,并因而对应着人类两种不同的活动情境——设计和使用。

而技术设计实际上就是“造物”活动,那么,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困惑就是:到底是“我思故我在”还是“我造物故我在”抑或“我用物故我在”呢?换而言之,是“思物”重要呢?还是“造物”重要呢?或是“用物”重要呢?这似乎又是传统的蛋生鸡、鸡生蛋的问题,容易陷入一种循环论证的喋喋不休之中去,让我们先来看看“我思故我在”的由来吧。笛卡尔被称为法国历史上最大的哲学家,但是,在经验主义和唯物主义的人们眼里,笛卡尔却有一个致命的硬伤,那就是他那句流传已久的“我思故我在”的名言,笛卡尔的本意虽然是强调人是认识和思维的主体,但对这句话比较权威的解释却是“我无法否认自己的存在,因为当我否认、怀疑时,我就已经存在!”比较直白的解释就是“因为我能思考,所以我才存在!”而我国著名的工程哲学家李伯聪教授根据《现代汉语词典》和《四角号码词典》对工程的释义,认为日常语义学和语用学意义上的“工程”是指包括设计和制造活动在内的大型生产活动,并因此而提出了“我造物故我在”的命题[11],转化成白话文就是“因为我设计、制造物体,所以我才存在”。“经验转向”和“技术人工物的双重属性”研究项目的相继兴起也正受了工程哲学的不少影响,特别是“双重属性”研究项目不仅把人工物的本质属性还原为功能和结构这两种,而且还凸显了技术设计和技术使用两种人类实践情境,很显然功能描述和结构描述之间的鸿沟正是在这两种实践情境中得到弥补的:技术设计提供了弥补的可能性,设计者或工程师将他们对功能的感知融入物理结构之中,并以人工物形式展现在人们面前;而技术使用则切实实现了这种弥补的可能性,使用者通过自己对人工物结构的感知以及设计者提供的使用计划展开了对技术人工物功能的发挥过程;并且,使用一种人工物实际上就是创造一种生活方式,所谓的“石器时代”、“铁器时代”、“机器时代”以及“计算机时代”都是一个时代生活方式的反映,其实就是根据人们所使用的技术而划分,“自行车王国”和“汽车王国”更是如此。可见,“我用物故我在”的命题也是成立的,首先是因为技术只有在使用中才能存在,其次是人类社会只有在技术使用中才能得到孕育、构建和演变,故而“我”只有在“使用”中才能体验到我的存在并实现我存在的价值。

“我思故我在”、“我造物故我在”与“我用物故我在”到底孰轻孰重、孰真孰假呢?在“我思故我在”成为名言之后,西方哲学随即发生了以本体论为中心到以认识论为中心的重心转向,“我思”实际上就是“我”对事物的认识和看法;而“我造物故我在”的提出部分地响应了马克思的“哲学家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的至理名言,从而提醒着人们把聚焦点从理论层面转移到实践层面来,是人类实践而不是理论改变了世界;“我用物故我在”才是真正对“改变世界”的强烈响应,人类正是在“使用”中特别是“技术使用”中才实现了“改变世界”、“创造世界”的目的。可见,“我思”属于认识论范畴,而“我造物”和“我用物”属于实践范畴,很难辨别孰轻孰重:没有对世界的认识谈不上去改变世界,而不管这种认识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但不改变世界认识世界就没有了意义、失去了方向;“造物”是为了“用物”,而“用物”的前提却是“造物”……单独就凭借某一种活动来断定“我”是否“在”无疑是片面的,容易落入线性思维的窠臼,也易受致命攻击,客观的说法应该是“我思、我造物、我用物故我在”,“我用物”是其中不可忽略的关键环节。

况且,不管技术人工物具有什么样的属性,抛开这些本体论、认识论上的东西,它们能够被人们使用只有一个原因,就是它们具有人们可以利用的正价值。因此,从使用者的角度来说,有没有价值是技术人工物能否被使用的关键所在。所谓价值,是相对于主体和客体而言的,是客体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某种需要的能力,在哲学上一般把它作为关系范畴来看待。价值其实就是功能在现实生活世界中的具体化,它是通过功能的发挥来实现的。那么,对于技术人工物来说,我们是不是更应该关注它的价值呢?放眼当代社会,人工物的“符号价值”腾空而起,横驾于“使用价值”之上,造就了物欲横流的符号社会图景。如何褪去“符号价值”的耀眼光芒,还“使用价值”以朴实面目,也是“技术人工物的双重属性”带给我们的深层思考。

四结语

在传统的技术论中,人们往往把可持续发展的解决之道诉之于技术,在这种思路的引领下,节能技术、环保技术、环境友好型技术、绿色技术、生态技术等应运而生,可这些技术的应用真的节能了吗?环保了吗?当节能洗衣机被推向市场的时候,设计者自以为实现了节能,因为新型洗衣机能够用更少的水、消耗更少的热和电来洗更多的衣服,按照计算,至少能节省20%到30%的能量,而这种洗衣机推广后的结果却事与愿违,能量不仅没有被节省下来,反而更耗能了,原因就在于使用者们的使用频率、强度和范围大大扩展了,原来只洗大件衣物,现在是连袜子、手套等小件都扔进去让机子洗。“技术的节能性能被使用者使用密度的增加和使用范围的拓展给抵消了。”[12]191可见,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不是可持续技术而是可持续使用,可持续技术只是提供了一种工具,这种工具的功能只能在使用中实现,更确切地说,只能靠可持续使用来维持和发挥,这也是“技术人工物的双重属性”研究项目带给我们的一个重要启示。

可持续使用依赖于使用者所展开的使用行为的节能性、环保性和生态性。“设计者应该明确认识到最终是使用者来决定使用还是不使用”[12]199,诚然,使用者不仅有使用与否的决定权,而且也决定着这么使用还是那样使用、一天使用一次、三天使用一次还是一年使用一次。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只能在可持续使用中来实现,这绝不是高抬使用的作用,而是一个事实,是一个长期以来被人们所忽略的事实。当人们绞尽脑汁地去设计、去生产可持续技术时,也应该殚思极虑地去贯彻、去推广可持续使用的方式,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可持续技术的功效都只能在使用的可持续性中实现。

摘要:技术人工物双重属性的技术解释学论纲强调,技术的结构由设计所确定,而技术的功能则由使用所赋予,这就进一步将人们的视野聚焦到生活世界,由此产生的一个困惑是:可持续的到底是技术还是使用?诚然,技术为使用提供的仅仅是“已经在此”的人工物,而使用则将这种“已经在此”的人工物转变为“上手”和“在手”的人工物。

关键词:技术,技术人工物,使用

参考文献

[1]Kroes P,Meijers A.The Dual Nature of Technical Artifacts-presentation of a new research programme[J].Techn啨,2002,6(2).

[2]Kroes P.Technological Explanations:The relation between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technological objects[J].Techn啨,1998(3):18.

[3]Marc J.Gilbert Simondon and the Dual Nature of Technicalartifacts[J].Techn啨,2008,12(1):23.

[4]Kroes P.Technical Functions as Dispositions:A critical as-sessment[J].Techn啨,2001,5(3).

[5]Houkes W,Meijers A.The Ontology of Artefacts:the hardproblem[J].Studies In History and Philosophy of SciencePart A,2006,37(1):118-131.

[6]阴训法,陈凡.论“技术人工物”的三重性[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4(7):28-31.

[7]陈多闻.荷兰学派的技术哲学思想初探[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33.

[8]Kroes P.Screwdriver Philosophy:Searle’s analysis of tech-nical functions.Techn啨,2003,6(3):22.

[9]Franssen M.Design,use,and the physical and intentionalaspects of technical artifacts[J].Philosophy and Design,2008:23.

[10]Lawson G.An Ontology of Technology:artefacts,relationsand functions[J].Techn啨,2008,12(1):57.

[11]李伯聪.工程哲学引论——我造物故我在[M].郑州:大象出版社,2002:7-8.

我国绿色包装设计的可持续发展 篇5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本文从可持续性发展思想的内涵和指导意义,国际贸易中的绿色壁垒对包装设计的要求、我国急需绿色包装设计以实现可持续发展进行了分析,其目的是为了使包装设计着眼于人与自然的`生态平衡关系,尽量减少对生活环境的破坏这一战略高度来构架设计策略,以绿色包装设计促进经济文化与社会的发展.

作 者:贺克 冯伟 作者单位:贺克(西安工程大学,陕西西安,710048;湖南工程学院副教授,湖南湘潭,411104)

冯伟(西安工程大学,陕西西安,710048)

可食性纸包装大有前途/…… 篇6

可食性纸型食品包装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把常用食品原料如淀粉、糖糊,再加入一些调味物质以后再进行纸型化处理,从而制造出像纸那样薄的可以食用的纸型食品包装:另一类是把可以食用的无毒纤维进行改性,然后加入一些食品添加剂,制成一种可以食用的“纸片”,用它来做食品包装。

如今,市场上已经出现标有中肉味、鸡肉味、苹果味等各种味道的“食品纸”包装的食品,很受消费者的喜爱,特别是可食性纸型食品包装在冷饮包装中的运用,拓宽了冷饮包装的渠道,起到了保冷、卫生的作用。

可食性纸型食品包装不但在国内市场上走俏,而且在国外也风靡。比如目前日本食品市场上,就流行着一种可食性“蔬菜纸”食品,这种食品的制成尉巴蔬菜洗净、剥皮、切细、煮熟、冷却、烘干,然后加工制成“蔬菜纸”。这种“蔬菜纸”外观鲜亮,极易诱发顾客的购买欲。人们用这种“纸”包装的食品,不用撕开“包装纸”就可直接食用。

由于可食性包装纸取自绿色食物,而且原料来源十分广阔,不用加入任何添加剂,食用后有利于人体健康,而且能够大大降低由于食用食品后废弃的食品包装所带来的污染,非常广泛地适用于各种生熟食品的内外包装,而且使用十分方便。结合我国资源丰富,人口众多,食品消费居世界第一位的特点,大力开发可食性纸型食品包装,已经被众多的科研机构与厂家商家所看好,成为大有开发前途的食品包装。

吸湿排汗面料市场扩张

世界各大权威纺织机构研究表明,吸湿排汗及相关功能性纺织品是未来消费市场的一大趋势。据预测,该类产品在2005年全球市场的销售额可达100亿美元。因此,吸湿排汗纺织品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由于其功能优异且价格具竞争力,未来吸湿排汗织物除了用于运动服、休闲服、内衣等衣着用途之外,将朝多用途发展,如鞋材、家具、卫生医疗、防护及农业等领域,市场不断扩张。

未来农着用织物将朝舒适、健康的方向发展,以展现经济性、舒适性和功能性的特色,吸湿排汗织物即是其中最重要的项目之一。目前在国内尚在发展中,预期未来将会有很大的成长,并逐渐普及到日常衣物中。因为吸湿排汗面料能够广泛应用于衬衣、外衣、运动服、内衣、西裤、衬里、装饰制品筹领域,使用吸湿排汗面料可以改善贴身衣物的舒适性,原因是可调节贴身衣物与皮肤表面间的水分及湿度之间的关系(衣服内气候)、衣物和皮肤接触时的压力或接触感等,可称为“可呼吸面料”,面料既具有棉制品的触感,又具清爽感。在吸湿排汗纤维的运用中,最突出之处是在与运动有关的领域,因此在运动服、竞赛服等已经被大量使用。

发展液体饲料正当时

液体饲料是一种针对性极强的改良型饲料产品,是以糖蜜做载体,加入尿素(反刍动物专用)、脂肪、维生素、微量元素以及其他天然原料精制而成,适用于饲喂各种动物。液体饲料具有以下特点:

1、生产中应用“定时释放”制造工艺,饲喂反刍动物时具有缓释功能,可避免引起中毒。

2、混合均匀度高,避免动物挑食,消化吸收快。

3、产品便于运输保管,使用更方便。

4、效益高。用液体饲料育肥肉牛,其生产性能比固体饲料提高50%-80%;饲喂奶牛,奶牛日产奶量增加4公斤左右。

目前,国内液体饲料生产量少,基本处于空白状态。开发生产液体饲料有着广阔的前景。

市场看好生物分解树脂

生物分解树脂是以玉米、红薯淀粉为原料,经过塑化加工而成的一种新型的树脂制品。因其无毒、无害、可完全降解且原料易得,生产成本低等优势而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据报道,全球每年生产塑料制品1亿吨以上,其中易造成“白色污染”而急需降解的一次性包装材料达3000万吨。如果这些包装材料用生物分解树脂来生产,估计每年的销售额可达100亿美元。目前,在台湾,玉米树脂生产的塑料袋和塑料粒生产的塑料袋数量几乎相等,而内地对生物分解树脂塑料袋生产还基本上是个空白。

红薯、玉米虽然都是营养很高的保健食品,但做为粗粮,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已逐渐退出餐桌。如能利用玉米、红薯等常见的农产品生产降解塑料,则每年可消化上千万吨,使玉米、红薯销售难的问题得以缓解,且可使其增值几十倍。

防虫灭虫环保乳胶漆市场俏

防虫灭虫环保乳胶漆中添加的生物活性物质对冷血类昆虫如蚊、蝇、蟑螂等具有一定的触杀作用。其灭虫原理主要体现在接触性上,当乳胶漆中的活性物质涂刷到墙体上时,会附于墙体漆膜表层,这些附着于漆膜表层的活性晶体是脂溶性的,冷血类昆虫吸附于墙时,其触后即开始溶解,从而传导到昆虫的神经系统而逐步导致死亡。

防虫灭虫环保乳胶漆具有漆膜耐久、高雅亮丽、防霉防潮、无毒无害等优异性能,并广泛适用于水泥灰浆表面、砖石结构、石棉板、石膏板、木质表面。目前这一新产品已被江苏省环保部门授予绿色环保证书,经江苏防疫部门检测,对人体无害无味,是真正意义上的环保产品。

市场迫切需要环境仪器

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对环境质量、生态环境现状及变化趋势进行实时、准确的大量监测,对污染源及其治理进行监督监测,成为未来环保事业发展的一大趋势。因此迫切需要大量的现代化环境监测仪器,特别需要优质的自动监测系统和污染源在线连续监测系统。

环境监测仪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通用的实验室分析仪器:包括光学类仪器,如可见紫外光光度计、荧光光度计、原子吸收光度计、等离子体光谱仪;电化学类仪器,如PH计、电导仪、库仑计、电位滴定仪、离子活度计和各种极谱仪;色谱类的仪器,如离子色谱仪、气相色谱仪、高压液相色谱仪等。凡分析实验室应有的仪器环境科学与监测实验室均需要。

(2)专用监测仪器:空气-TSP、PM10、MP25采样器及其监测仪器;气体自动采样器: S02、N02、N0、N0X、03和C0胳测仪:水质监测方面:测汞仪、测油仪、C0Dcr测定仪、D0仪、污水流量计和比例自动采样器等。

(3)自动监测系统:空气地面自动监测系统;环境水质自动监测系统;工业污染源在线连续自动监测系统:道路交通噪声自动监测系统等。

米糠开发价值高

米糠富含人体所需的多种营养物质,且有一定的药疗价值。然而,我国的米糠90%以上被用作畜禽饲料,实在可惜。如能对米糠进行开发,制作米糠食品,其前景将十分广阔。

可持续包装 篇7

进入20世纪,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新材料、新技术不断涌现,纸、玻璃、铝箔、各种塑料、复合材料等包装材料的广泛应用,从多方面丰富和强化了包装的功能。然而,伴随着包装材料的快速发展和大量使用,包装在失去或完成保持内装物原有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功能后,也大量成为废弃物被丢弃。特别是包装产业正值快速发展阶段,其带来的废弃物对生态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日益突出,并逐年递增。

作为包装终端用户,医疗电子设备企业助力包装可持续发展、减少包装废弃物,不仅是企业的发展战略,更是一种社会责任的体现。医疗电子设备领域不同于日用消费品领域,其基本都是从工业运输包装的角度考量包装设计,除少部分家用医疗设备外,很少会像日用消费品一样为了达到某种营销目的而进行过度包装,一般都会从经营成本的角度进行考虑,在满足包装基本功能的基础上尽可能地减少包装材料的使用量,从设计端杜绝过度包装的现象。

为了更加完善地达到减少包装废弃物的目标,我公司在包装设计初期通常会采用以下两种方法。

1.采用轻质、高强度的新型包装材料

合理的包装设计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包装选材,而采用轻质、高强度的新型包装材料在达到相同物理参数的同时,还能减少包装材料的使用量和包装废弃物的产生量。近年来,我公司对大型医疗电子设备的包装材料进行了改进,采用蜂窝纸板代替胶合板,减少了30%包装木材的使用量。还有一款产品包装原先四周使用EPE材料,外包装箱使用钢带木,改进后内外包装均采用特殊形状的瓦楞纸箱,围板则使用一种高强度的重型瓦楞纸板,不仅使包装的重量降低了20%,且改进后的包装测试效果十分理想,在减少包装材料使用量的同时也简化了包装材料的种类,达到了节约资源、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2.采用集合包装、可多次重复使用的包装和集装化运输

开发集合包装、可多次重复使用的包装代替一次性包装,并进行集装化运输,是减少包装废弃物的有效途径之一,而且,该方法具有较为明显的经济收益,因此企业研发和应用也十分积极。例如,我公司设计开发了一种周转运输包装箱,其主要由上板、围板和底槽板通过铰链折叠机构连接组成,其箱体组合采用插销结构,能多次重复周转使用,这样不仅节省了大量木材,且不使用任何工具就可完成包装箱的组合、开启和折叠收拢。用其代替以往的一次性包装,在一定周转周期内就能平衡成本,减少了大量包装材料在周转过程中的浪费和丢弃。

以上探讨的都是从设计端降低包装使用量,从而减少包装废弃物产生量,然而流通到客户手中后,又该如何处理包装废弃物呢?这也是非常重要的。对此,我们一般会在包装上标有清晰的回收指示或说明,包装材料的成分也会在标志中加以注明,从而引导客户在当地合理地处理包装废弃物,减轻对环境造成的危害。需要说明的是,对于留有危险品残留物的包装废弃物,应作为危险废弃物处理,其处理与利用方法必须符合危险品废弃物污染排放标准或规定。

1.坚持减量化设计,实现传统包装材料的减重瘦身

首先,提到减量化包装,大家最容易想到的就是通过优化既有设计方案节省原包装材料的使用量,进而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例如,华为采用拉伸模切工艺实现单板包装EPE用量减少20%以上(如图1所示);通过一张纸成型工艺设计、瓦楞纸板减量化实现千万级出货量固网接入终端类产品的单元包装材料用量减少5%以上。

其次,采用新材料替代技术方案,如金属代木、纸代木,也是一种常用的包装减量化策略,效果往往更为明显。例如,华为无线HERT基站设备包装采用“金属托盘+纸箱+EPP”(如图2所示)替代“胶合板木箱+EPE”,最终实现包装重量减轻60%,包装体积减少15%。据不完全统计,华为在2012年循环使用绿色包装(金属周转架、金属托盘、中空板塑料箱)发货总量达9.32万件次,减少森林木材用量约合1.99万立方米。

2.发展生物降解材料,减少对石油化工稀缺资源的依赖

众所周知,石油是不可持续的稀缺资源,各国石油资源储量的不平衡,以及发达国家对其掠夺性的开采,成为引发世界局势动荡不安的重要因素。因此,发展生物降解材料,减少石油化工资源消耗,已逐渐成为当前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的共识。

近年来,相关技术发展非常迅猛,越来越多的生物塑料出现在软包装、购物袋和饮料瓶等包装领域。据欧洲生物塑料协会预测,到2013年全球生物塑料产量将达到146万吨,其中可堆肥生物塑料产量将从2009年的40.9万吨增长至2013年的74.8万吨,不可堆肥生物塑料产量将从2009年的2.5万吨大幅增长至2013年的71.5万吨。

与全生物降解材料相比,通过淀粉改性合成的生物基塑料的成本则相对要低得多,当前已趋近PE材料的价格水平,更容易被市场接受。

部分电信运营商,如Vodafone、BT,出于自身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需要,近年来已开始在设备招标项目文件中明确提出对供应商产品包装是否使用了生物降解材料进行查检。华为也已启动在终端类设备包装中率先使用生物基缓冲衬垫和薄膜袋的应用研究,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生物降解包装新材料与新工艺研究的日趋成熟,在政府产业政策的大力扶持以及领头企业的共同倡导下,发展生物基塑料替代当前广泛使用的EPS、EPE发泡缓冲材料和PE薄膜袋,必将成为未来最主流的环保包装应用方向之一。

上一篇:职教特征下一篇:一颗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