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

2024-07-22

美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共10篇)

美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 篇1

财务会计概念框架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Financial Accounting, CF) 作为一个专门术语, 最初出现于1976年12月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 (FASB) 公布的《财务会计概念结构:财务报表的要素及其计量》, 但系统地对财务会计概念框架进行研究, 始于1961年成立并开始公开出版其研究成果———会计研究系列的美国会计原则委员会会计研究部。概念框架是由若干会计的基本概念组成的一个体系, 为了突出这一体系是属于财务会计和财务报告, 突出在诸多基本概念中目标这一概念的重要地位, CF经常被称为财务会计和财务报告中以目标为导向、以目标同与它相关联的若干会计概念共同组成的理论体系。

综观目前各个国家及国际组织的准则制定机构制定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 美国的CF更具代表性。所以, 本文以美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为主线, 通过比较得出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制定中可资借鉴的内容。

一、美国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

(一) 美国CF概述。

美国于1974年6月首先发表了一份讨论备忘录《财务会计和报告的概念框架:对财务报表目录研究小组报告的思考》, 这份文件第一次使用概念框架的术语, 在此后的1978年~2000年间, 美国陆续共发表了7份财务会计概念公告 (SFAC) :

SFAC No.1:《企业编制财务报告的目标》 (1978年11月) , 介绍了会计目的效用。

SFAC No.2:《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 (1980年5月) , 考察了能使会计信息有用的质量特征。

SFAC No.3:《企业财务报表的各种要素》 (1980年12月) , 对诸如资产、负债、收入和费用之类的财务报表中的项目作了定义。

SFAC No.4:《非盈利组织编制财务报告的目的》 (1980年12月) , 后为SFAC No.6所代替。

SFAC No.5:《企业财务报表项目的确认与计量》 (1984年12月) , 提出了五个基本的确认和计量标准, 对哪些信息应正式的包括在财务报表中提出了指导。

SFAC No.6:《财务报表的各种要素》 (1985年12月) , 它取代了SFAC No.3, 并将SFAC No.4也包括在内。

SFAC No.7:《在会计计量中使用现金流量信息和现值》 (2002年2月) , 它是对前6辑SFAC中存在的缺陷的弥补。

以上前6份财务会计概念公告标志着美国CF体系基本形成。第7份概念公告标志着会计理论从此真正走上了实现财务会计“价值计量”之路。从这7份概念公告可以看出:1、企业编制财务报告的目标是向投资人、债权人和其他类似信息使用者提供有助于经济决策的信息。2、会计信息的主要质量特征是:相关性与可靠性;次要质量特征:可比性与中立性。3、企业财务报表的各种要素是: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业主投资、派给业主款、全面收益、收入、费用、利得、损失。4、会计确认的基本标准是:可定义性、可计量性、相关性、可靠性。盈利确认的补充指南: (1) 收入:已赚得、已实现或可实现; (2) 费用:报告期内经济利益的消耗 (耗用) 或发生未来经济利益的损失。5、计量单位按名义美元计量属性。在财务报表中表述多种项目, 视项目的性质、计量属性的相关性与可靠性而采用下列不同属性: (1) 历史成本; (2) 现行成本; (3) 现行市价; (4) 可实现净值; (5) 公允价值。

(二) 美国CF的主要贡献。

在美国, 通过CF逐步确立了会计的科学化和会计准则制定的科学化思想。美国SFAC主要的特点及贡献在于:

1、以目标为制定CF的起点, 并提出了财务报告的目标。FASB的这一做法, 几乎影响世界后来的所有的CF制定者, 在所有的CF文献中, 基本假设概念几乎不再出现在正文中;SFAC提出财务报告的目标是提供对经济决策有用的信息, 人们简称为决策有用性, 对世界各国会计目标的建立影响深远。

2、提出财务报告的目标是提供对经济决策有用的信息, 人们简称为“决策有用性”。

3、提出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完整框架及其层次联系。FASB把相关性和可靠性列为主要质量, 这一点也为其他国家CF所效仿。

4、给出财务报表的要素及其定义并影响了其他CF制定者。仅就适用企业的报表看, FASB提出了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业主投资、派给业主款、全面收益、收入、费用、利得和损失等共10项要素。同时, 对比美国和其他国家以前的文献, FASB在要素的定义上有重要的突破:对要素下定义的目的很明确, 即为了在记录上和报表中确认各要素提供一项最基本的标准;要素定义是由要素的若干特点合成的。

5、在财务报表的确认和计量方面有重要创新。在确认方面, 提出四项基本标准:可定义性、可计量性、相关性和可靠性, 同时补充了对盈利构成内容确认的补充指南。在计量方面, FASB仍主张各种计量属性同时并用, 但SFAC No.7则鲜明地倾向于采用公允价值。

(三) 美国CF的不足之处。

美国的概念框架在某些方面还存在不完整、内在不一致以及含混等问题。这主要体现在:

1、概念框架的内容过于详细, 犯有与其制定的财务准则同样的毛病, 那就是面面俱到, 主次不分, 重点不突出, 且论述重复甚至有明显的矛盾。

2、在其研究项目中缺少“财务报表的列报和财务报表其他手段的披露”。

3、FASB七份概念公告中存在不少矛盾和含糊不清之处。例如, 第6号概念公告中第168段曾强调指出:要使某一项目成为资产, 必须符合含有未来的经济利益、该利益为主体所获得、交易和事项已经发生共3个基本特征。同时, 它又在第172段强调未来经济利益是资产的本质。人们不禁要问:作为资产的本质和作为资产的三个基本特征有何区别?

二、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国际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一) 我国构建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必要性。

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是指导和评价会计准则的理论依据。概念框架是会计理论与实务有机结合的一个典范。一方面概念框架的许多内容来源于对实践的归纳、总结, 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另一方面对会计理论来说, 概念框架比较具体, 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 因此成为理论与实践的连结点。在国际会计趋同的今天, 各国会计准则的制定, 必须奠定在大致相同的概念基础之上, 否则概念基础不一致将给会计准则和会计的国际化带来诸多障碍, 因此, 尽快构建和完善我国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乃当务之急。

1、概念框架的构建是我国会计理论和实务的内在要求。

会计理论应该具备一个包括目标、原则、要素和要求在内的逻辑一致的核心子系统。它反映会计理论的研究成果, 并指导会计实践, 应该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和稳定性。

2、会计准则存在缺陷要求我们尽快构建概念框架。

起到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作用的基本会计准则是1992年制定的, 与16项具体会计准则所运用的基本概念和原则不协调。因此, 将基本的概念、原则等纳入财务会计概念框架, 保证其相对稳定性, 并在制定具体准则时与之保持一致是更好的选择。

3、概念框架的构建符合国际化标准趋同的大趋势。

会计国际化已是大势所趋, 作为财务会计基础的基本概念和原则等应该与国际惯例相协调。

(二) 启示

1、在财务会计目标方面, 目前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是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美国采用的是决策有用观, 而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 (I-ASB) 采用的是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我国应该遵循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的融合, 一方面受托责任是两权分离下会计的原始目标, 而且在国内外会计丑闻频发的时代, 我们不得不吸取教训, 重视受托责任的履行;另一方面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会计信息的使用者逐渐呈现多元化。为了保证CF的前瞻性, 目前应定位为以受托责任观为基础的两者的融合。

2、在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方面, 美国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把相关性列在可靠性之前。虽然当前我国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十分严重, 当务之急是要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但不能由此断言可靠性重于相关性, 因为问题的缓急并不等同于问题的轻重。就我国的会计现状来看, 可靠性问题更加突出, 迫切需要解决。但绝不能由此忽视相关性。从根本上说, 相关性是比可靠性更为重要的一项质量特征。

3、在财务报表要素方面, 我国目前是6要素, 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其中, 有关收益要素的定义和分类分歧最大。而我国利润要素的定义值得探讨。首先, 既然资产是企业获利的资源, 那么利润也由资产而生, 即依附于资产。因此, 其定义应揭示其本质, 采用资产负债观。其次, 如果按照我国“收入-费用=利润”, 即收入费用观, 实际上没有必要将利润单独列为一项要素。因为它只反映了一种数量关系, 并未揭示三者交易与事项的内在联系。因此, 可以借鉴美国全面收益的定义, 即从权益所有者之外的交易或事项产生的净资产的增加。这样就不仅仅是收入和费用数量上的差额了, 而通过交易和事项 (收入、费用的产生过程) , 最终体现为净资产 (回归到资产) 。这个定义揭示了其本质, 将流量要素与存量要素联系起来, 揭示了资金静态运动和动态运动的内在关系。

4、在财务报表要素的确认与计量方面, 确认应该包括初始确认、后续确认和终止确认。如购买固定资产交易发生后将其作为固定资产记入报表的过程;而固定资产的计提折旧和减值则属于后续确认;固定资产报废从报表上删除则属于终止确认。而从一个项目的确认阶段来看, 可以分为初始确认和再确认。

参考文献

[1]葛家澍.关于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几个问题.中国农业会计, 2006.7:4-5.

[2]苏正建.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研究.兰州理工大学, 2007.6-9.

[3]葛家澍, 叶丰滢, 陈秧秧, 徐跃.如何评价美国FASB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会计研究, 2005.4:82-85.

[4]葛家澍.论美国的会计概念框架与我国的基本会计准则.厦门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6.4:5-11.

[5]袁国红.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已具雏形——兼论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国际比较.会计之友, 2006.10:16-17.

[6]吕红燕, 王华明.浅谈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时代经贸, 2007.11:157-158.

美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 篇2

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法律地位研究

在制度比较分析框架下,制度收益和制度成本两方面分析结果表明,将概念框架作为会计准则组成部分的`制度安排,其效率要优于将概念框架作为指导性规范的制度安排.本文的政策意义在于:概念框架的制度建设,应立足基本国情,考虑国际发展趋势,确立政府的主导作用及其法律地位.

作 者:舒惠好 黎文靖 作者单位: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院,430070;中山大学管理学院,510275刊 名:会计研究 PKU CSSCI英文刊名:ACCOUNTING RESEARCH年,卷(期):2004“”(11)分类号:关键词:概念框架 法律地位 制度 比较分析

论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构建 篇3

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发布了由1项基本准则与38项具体准则构成的完整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以下简称基本准则)在整个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中属于最高层次,对各项具体会计准则起着统驭作用。目前,我国虽然还未明确颁布概念框架性质的公告,但很多学者认为,2006年2月15日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以下简称新基本准则)是我国现阶段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

笔者认为,虽然我国新基本准则和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在准则制定过程中,有着相似的作用,但新基本准则与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毕竟不同,通过基本会计准则与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比较,笔者试着对我国的财务会计概念的构建提出观点。

一、会计准则与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关系

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也称财务会计概念结构(英文为CF),是指一套可用来并评价会计准则的基本理论框架。概念结构是由相互关联的目标和基本概念所组成的逻辑一致的体系,这些目标和基本概念可用来引导首尾一贯的准则,并对财务会计和报告的性质,作用和局限性做出规定。笔者认为,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实质上就是一些财务会计最为基本的概念,他们相互关联,形成一个完整的框架体系,目的在于指导会计准则的制定或应用。研究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意义在于:

(一)可以为制定会计准则提供理论基础。会计准则是现代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要使准则与会计理论其他要素前后一致,形成一体,并且保持会计准则的有用性和相对稳定性,必须系统、全面地研究财务会计概念框架。

(二)可以抵制准则制定过程中各利益集团的压力。由于会计准则的制定具有一定的经济后果,有人甚至认为具有宏观影响,准则制定过程被认为带有政治色彩或是一个政治化过程。因此,制定出规范化的CF,可以有效地帮助制定机构保持中立,保证准则的技术性、理论性和民间性,保证会计准则体系的完整性,抵制外部利益集团的压力和干涉,提高会计准则的公认性。

(三)可用来评估已经发布的会计准则。据以对原准则做出修订,又可为新会计准则的制定指明方向,弥补准则中的某些缺陷,而且还可以为重大会计问题的解决提供理论上的支持,为尚无正式准则规范的业务提供原则性指导。

(四)有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更好地理解财务报告所提供信息的目的,内容,性质以及局限性,据以做出恰当的分析判断和正确的经营决策。

(五)有利于对会计理论诸要素进行科学的界定。把握准则内涵和外延,便于人们准确地掌握和运用,促进会计理论各要素规范化,并根据不断变化,丰富与发展会计观念,以适应环境变化的需要。

(六)有利于现代会计理论的深入发展和观念更新。通过CF的研究,既可充分肯定传统会计理论中仍然适用的合理部分,又能及时展示社会经济环境变动情况下会计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从而不断地推动会计理论研究向纵深发展。

(七)可以节约准则的制定费用。CF可以为准则的制定指明方向,减少中间环节,同时可以相对减少准则文告的数量和复杂性。

二、基本会计准则与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不同

(一)从我国基本会计准则的适用范围看,虽然说它适用于我国境内的所用企业,但在实际运行中越来越凸显出缺乏调整力度的问题。许多企业的会计人员感到无所适从,CF作为评估、理解和发展具体准则的理论依据,不存在适用范围问题。

(二)基本准则侧重于基本会计概念的简要描述。一般是粗线条、抽象化的,有的条款不可避免让人一时难以理解和接受,而概念框架则可以对这些概念所隐含的一些重要理论问题加以充分论述和详细说明,即使一些深奥的理论问题,也会变得容易理解。

(三)概念框架的构造方法一般可分为“描述法”和“约定法”两种。目前较为流行的是“约定法”。我国会计准则从形式上看似乎是“约定法”,但实质上基本会计准则为遵循严格的演绎推理过程,很难找到上述的演绎轨迹。

(四)基本会计准则的作用范围有两个:直接规范会计实务,指导会计制度的制定,这与一般概念框架所设定的用途大相径庭。CF的主要作用在于,评价现有的会计准则,指导未来的会计准则。但只有当出现任何权威性准则公告都未曾规范的新问题时,概念框架才可以为这些问题的处理提供参考。

(五)概念框架的界定是会计信息系统中最基本的问题,这些问题与系统所处的社会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以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为例,西方发达国家有着发达的资本市场和以股份为主体的现代企业制度。为促进资本市场有效配置,准则的制定针对的是以投资者、债权人为主体的企业外部信息用户。基本准则将财务信息界定为政府,企业外部的有关方面及企业内部管理部门,其所界定的目标具有自己的特色,但与目标相关的一些基本原则又是西方的,整体上缺乏系统性。

(六)以准则的形式表达会计基本理论,也会使基本准则与具体会计准则之间的重复、矛盾难以避免,这在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和已经发布的具体会计准则中已经屡见不鲜。而以CF取代基本会计准则,既可以摆脱当前企业会计准则不伦不类的尴尬境地,又能解除会计实务界无所适从的困惑。

因此,笔者认为,作为指导会计准则制定的会计理论的概念框架,旨在指导未来会计准则的制定即并非是对现行的会计实务处理的归纳与描述。理论研究应当具有前瞻性,不能因为基本会计准则可以发挥财务概念框架的作用或者因为会计实务的不成熟而推迟概念框架的构建。

三、我国基本会计准则的创新与我国CF构建

新頒布的基本会计准则的特色主要体现在:阐述了会计基本假设和会计目标,将其作为我国新基本准则的逻辑起点,在深入考察我国经济环境的基础上,科学而清晰地界定了会计信息可靠性与相关性的关系,创新性地定义了会计要素,使所有会计要素有机相连,并把会计要素的定义同确认结合起来。笔者认为,从我国新的基本会计准则内容来看,我国CF的构建有着三个特色部分,其中之一是以国际化研究和原则为导向,以会计目标和会计环境为逻辑起点,会计要素以国际标准进行确认。

因此,笔者认为,我国的CF应包括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主要包括会计目标、会计环境和会计假设;第二层次主要包括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和财务报表的基本要素;第三层次主要包括财务报表各要素的界定、确认、计量和报告。

(一)CF的逻辑起点

笔者认为,在我国新基本会计准则中,应将会计目标作为我国构建CF研究的逻辑起点。关于对会计目标的定位,则既体现了“受托责任观”,又体现了“决策有用观”,是对二者的有机统一。

会计目标是会计环境对会计提出的客观要求;是会计实践与会计理论的连接纽带;是会计实践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而会计目标是具体的,能推导出其它要素理论;同时会计目标在一定时期是相对稳定的。因此,以它作为逻辑起点构建的CF是比较稳定的。

(二)会计信息质量特征

我国新基本会计准则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由此可以发现,在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方面,正由传统的以可靠性为主体,向以可靠性与相关性并重的方向转变,这与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并重的会计目标是一致的。

笔者认为,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包括会计信息内容质量和会计信息表述质量两部分。财务信息内容质量在会计目标的指引下,由可靠性和相关性两个主要质量、可理解性与可比性两个次要质量构成。

(三)会计要素

会计要素是会计对象的具体化。在《基本准则》中,明确资产的确认在满足定义的前提下,还要同时满足:

1.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2.该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否则不能作为资产列入资产负债表。相应地,将负债的确认标准明确为符合负债定义的义务,同时满足:

1.与该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

2.未来流出的经济利益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在所有者权益和利润要素中分别考虑了利得和损失因素,即考虑了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和损失。重新规范了收入和费用的定义,特别是在收入要素确认标准中体现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即“收入只有在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从而导致企业资产增加或者负债减少且经济利益的流入额能够可靠计量时才能予以确认”。

从上述几个方面来看,新准则对会计要素的规范,充分体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即会计要素确认标准的国际性。

會计要素的确认,主要解决四个问题,会计应否确认某一会计事项。根据和何种具体确认标准判定确认的范围,会计何时确认该会计事项,会计如何确认及会计确认的基础。笔者认为:目前关于会计确认内涵的解释,扩充其外延,并细化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标准,将财务报表之外的一些信息揭示也纳入确认的范围。此外,其他财务资料的量化也应该认为是确认。当然这样做,就必须修改当前关于确认的含义和标准,并区别表内确认与表外确认以及确认与非确认新的界限。

(四)会计计量

会计实务中衍生的计量属性主要有:历史成本、现行成本、现行市价、可变现净值和公允价值,用于指导和评估会计标准的世界先行CF没有系统地体现公允价值。这是一大缺陷,公允价值计量既有相关性,又具有合理的可靠性,我国新基本会计准则正是基于这一点的考虑,才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

(五)会计准则制定模式

国际上已经有的概念框架中没有对此作出明确的规定,而是体现在一系列的具体准则中,但这是一个应该在概念框架中明确的内容,我国CF应规定采用“原则基础导向为主,规则基础导向为辅”的会计准则制定模式。

(六)财务报告

美国的CF由FASB在第5辑概念公告中虽然提到了财务报表,却没有给出一个完整的财务报告体系。笔者认为构建中国的概念框架应将财务报告体系纳入之,以保证概念框架的完整性。

美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 篇4

1.问题的提出

鉴于教师专业发展在学校工作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笔者提出了以下研究问题:怎样才能最佳地衡量专业发展和它在教师和学生身上产生的效用? 如何在制订专业发展的计划和实施之后, 更好地教学, 提高学生的学业成就?

2.专业发展的定义

雷特在1987年曾经这样定义:“专业发展是任何能够使学生在目前或是将来的角色中能有更好表现的学校活动。”对于教师来说, 学习发生在实践中的方方面面, 包括在教学中, 学校团体中, 专业发展课程或是研讨会中。这种嵌入式的专业发展类型, 直接与教学工作相连。表现为协同教学, 指导学生的形式, 使真实的课程, 或是围绕从学生操作、指导性任务等实践活动中选取出来的真实的劳动成果为主体而进行的集体讨论得以反映。同样的, 学习活动也可以表现为读书俱乐部、教师网络或是研究群体等形式。此外, 一些最有力的教师学习发生在教师的课堂上。另外一种标准的教师专业发展途径是他们的个人活动, 例如, 参与网上授课活动和教师自己进行的调查研究或是行动研究。还有一种教师活动, 在专业发展的途径中容易被忽视, 即教师积极融入自我发展过程中和教师自我提高的过程。例如, 教学设计或是评估学校的改革计划等活动。

3.衡量效用研究中的专业发展

将一种本质为复杂的、相互作用的, 正式和非正式的教师学习, 解释成可操控的、可衡量的现象, 方法在于集中测量学习活动的重要特征。学习活动的那些特征对于教师的学习和加强教学实践起着重要作用, 这是学习活动类型本身所不能达到的。笔者认为, 关于专业发展特征研究的数量、质量和种类等方面, 研究者已经达成了观点上的一致, 即这些核心特征在决定专业发展的有效性方面扮演重要的角色, 并且这些特征应该包含在效用研究中。

4.核心概念框架的作用及研究支撑

对于教师学习内容的重视也许是最有影响力的特征。在过去的十年里, 有一系列证据表明了教师的学习内容和学生如何运用知识、技能、实践上的提高或是学业的成就之间存在联系。为教师提供参与主动学习的机会和专业发展的有效性 相关联。被强调的第三项特征是一致性。另外, 学校、社区和州的改革及政策与专业发展的内容相对照是一致性的一个重要方面。研究表明, 知识和教学法上的改变需要专业发展活动持续进行, 包括这项活动传播的时间跨度和在活动上所花费的时间。另一个重要的特征是集体参与。它可以由来自相同学 校、相同年级或是相同部门教师参与完成。

5.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的概念框架

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的框架至少包含两个核心的组成部分。一个是文中已经讨论过的, 专业发展有效性的重要特征, 另一个是建立一种操作性的理论。关于如何让专业发展发挥作用, 影响教师和学生的学习结果, 笔者提出了一个基本模型, 在表一中会呈现出来。这个模型代表了专业发展特征, 教师的知识和信仰, 教学实践和学生学习结果之间是互动的、非递归性的关系。

表中的四部分是前后相关的关系。这样一种模型经得住专业发展改变了教师的知识、信仰这一理论的检验, 同样经得住教学理论的检验。这两种理论对于加深对专业发展发生作用机制的理解十分必要。

6.验证核心概念框架

运用核心概念框架在很多方面都是合理的。

第一, 许多专家似乎同意核心概念框架的基本组成部分。

第二, 一系列核心的特征与专业发展的有效性相关联, 每次我们在研究专业发展时衡量它, 将会推动研究领域的发展。研究结论足以说明, 被重复说明的一系列特征与教师的提高和学生的学业成就有关系。甚至, 选择什么衡量和怎样衡量是唯一的解释。一个共享的研究框架有助于指导选择衡量的方法并且建立共同的知识基础。

第三, 我们需要这样的基础回答专业发展领域中的各类问题。例如, 专业发展发挥作用的机制, 决定了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专业发展类型, 弄清楚在不同环境中表一中特征的相关重要性。

第四, 通过使用一个普适性的概念框架可以将专业发展目前的实践水平提高到一个以丰富理论为基础, 并且被经验主义者认可的水平高度。正如其他人所认为的那样, 概念框架的目的并不是发展或是证实一个庞大的方法体系, 并让其他人适应这样一种方法。相反, 关于教师学习的研究应该在达成共识的前提下, 支持适应性和普适性。

第五, 已经有这样一个诉求, 需要在提出新理论前, 将既存的理论与发展新的教学理论连接。进行专业发展研究的目的就是检验教学的理论真实性与教师改变的理论。 它有更大的潜力加深我们对于怎样最佳设计专业发展模式提高实践水平的理解。建立在专业发展实效性上的研究将会帮助地区或 学校使用这些信息设计更加有效的专业发展模式。笔者所提出的研究框架为建立相关的知识基础提供了帮助。

笔者提出了一些建议, 我们在一系列核心特征和有关教师学习的概念框架方面已经达成一致。考虑到个体适应性, 我们应该在未来的研究中, 使用概念框架研究专业发展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陈向明.在参与中学习与行动:参与式方法培训指南 (上) [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3:1.

[2]程红.论教学的有效性及其提高策略[J].中国冶金教育, 1998 (2) :85-88.

[3]傅道春.教师的成长与发展[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

[4]Anderson.J.R, L.M, &Simon, H.A.Situated Learning and education.Educational Research, 1996.25 (4) :5-11.

[5]Angrist, J, &Lavy V.Dose teacher training affect public learning?Evidence from matched comprisons in, 2001.

美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 篇5

【关键词】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经济分析

要新经济时代,出现了各种各样的交易形式与交易项目。由于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来往显得更加的频繁紧密,如何对会计领域中小现的一些新情况与新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与解决,如何对各国之间的财务信息进行可比性的分析与统计,都是摆在当今各国会计领域中的一个重大问题。下面,本文主要对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进行现状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如何制定出适合我国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问题及对其进行经济分析等。

一、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发展和我国目前的现状

简单地说,概念框架就是用来阐释整个会计报表的主要导向的基础性说明。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是由一系列说明财务会计并为财务会计所应用的基本概念所组成的理论体系,它可用来评估现有的会计准则、指导并发展未来的会计准则和解决现有的会计准则未曾涉及到的新会计问题。

在我国的会计实践中,对财务报表的要求散见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以及国务院颁布的《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等相关的规定中。

二、会计环境的变化对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建设的影响

财务会计体系不仅仅是对简单的会计核算工作的总结,它应该是各国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各方面因素结合作用而形成的产物。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同程度决定了各国的会计环境也有所不同。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发展还不完善,这就导致了我国在制定CF的过程当中,不能盲目标对国外现有的制度与模式进行照搬,而是应该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与经济发展现状,制定出能适应工我国曰前的会计环境又能服务工我国会计事业的CF。

在我国所经历一个漫长的计划经济时代当中,所有的企业都是国家的,为了满足政府对各企业进行宏观调控的需要,所有的企业中的财务报表都只有政府可以使用。直到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及经济体制的改革后,我国才得以形成多种经济形式,国有经济一统天下的格局终工被打破,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发展时期,我国的会计环境在这个时期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改革开放以来,股份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壮大;政府逐步放松对生产要素的管制,市场调节功能增强;资本市场的崛起使产权证券化、货币化,并大大促进了产权交易的发展和产权的流动。

2.改革开放前同有企业的资金来源工政府拨款,政府是财务报表的唯一使用者;而改革开放以后,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资金主要依靠债务融资和权益融资等外部融资。而商业银行、资本市场、风险投资等也成为企业的资金来源,导致财务报表使用者由单一化向多元化发展。

3.资本市场的发展也推动了会计师职业的兴盛,使得当代的注册会计师得到队伍不断壮大。随着会计人员素质的不断提高,他们的知识结构与业务水平得相应得到了有效发展,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没有得到相应的提升。

4.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竞争必然会更加剧烈,使得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更加突出,企业在这样的市场冲击下,其持续经营的能力受到严重威胁,所面临的破产风险也随之增大。

在上述各因素的综合影响下,我国CF的制定也将发生很大的变化,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虽然我国的资本市场已逐渐形成,也得到了较为快速的发展,企业投资者及债权人已经成为或将慢慢成为会计信息的重要使用者,但在实际的财务报表制定过程中,还是要考虑到国家是一个重要的信息使片用者这样一个客观事实。

2.随着市场竞争日益加剧,企业的破产在现代社会早已是司空见惯的事,加强对企业持续经营能力的评价在我国的市场环境中有着非常重要意义。由于长期的行政于段十预,我国一些偿债能力差、信用差的本该破产的企业也得以以重债企业的形式勉强维持着。对于这样的企业,如果按照权责发生制度来确认收人,将会产生巨额的虚假利润,在利益的诱使下,会容易造成信息的扭曲。

3.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权衡和资产计量的方法的选择,也必须根据特定的环境条件有所侧重。要求在制定CF时,要从我国会计环境出发,使其适应我国的国情,以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当然,国家化和国际化都是客观会计环境的要求,都是为了更好地发挥会计对经济的促进功能。

三、结束语

随着国际贸易来往的日益密切,所进行的交易就更加复杂,增加了财务会计工作的工作范围、工作量及工作难度,在这样的形势下,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工作管理机制就显得更加重要。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构建就是为了有效地完善财务报告体系及公司的治理结构,强化注册会计师工作的原则性与独立性,对企业会计信息进行多渠道的改革与完善。

参考文献:

[1]袁国红.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已具雏形——兼论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国际比较[J]会计之友,2006(10)

[2]葛家澍.論美国的会计概念框架与我国的基本会计准则[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04)

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构建 篇6

根据现有的对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定义及有关解释, 笔者认为, 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是由财务会计最为基本的概念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有机组合而形成的前后一贯、逻辑一致的理论体系, 一般包括会计目标、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会计要素的定义与特征、要素的确认与计量、财务报告的列报等。其主要作用是指导和评估会计准则的制定, 并在缺乏会计准则的领域起基本的规范作用。

2006年2月15日我国财政部颁布了修订后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 (简称“基本准则”) 。修订后的基本准则借鉴了国际流行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内容, 体现了国际趋同, 但是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 (IASB) 提出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编报财务报表的框架》相比, 两者还存在如下一些本质的区别: (1) 法律地位不同。《编报财务报表的框架》独立于会计准则体系之外, 不属于会计准则体系的组成部分。而我国基本准则属于会计准则体系的组成部分, 与具体会计准则和会计准则应用指南共同构成我国的会计准则体系。我国基本准则的地位与《编报财务报表的框架》相比明显偏低, 且与其“准则的准则”地位存在自相矛盾之处。 (2) 性质和定位不同。《编报财务报表的框架》为编制和呈报财务报表提供了一套逻辑一致、前后一贯的概念框架, 其制定的主要目的是评价、制定和完善会计准则。而我国基本准则制定的目的是规范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行为。此外, 在使用对象方面, 《编报财务报表的框架》的主要使用者是准则制定者, 而我国基本准则的主要使用者是企业。由此可见, 我国基本准则是身兼两职的, 既规范会计实务, 又指导会计准则的制定。 (3) 形式不同。《编报财务报表的框架》从本质上说是一种会计理论文件, 其文体比较自由, 逻辑关系比较严密, 通常可以自由发挥, 对一些基本会计概念所隐含的一些重要理论问题阐述比较详细, 因而即使是一些深奥的理论问题, 也会变得易于理解。而我国基本准则采用的是法律条文的形式, 一般是粗线条的、抽象化的, 通常缺乏逻辑性, 侧重于对一些基本会计概念的简要阐述, 因而不容易理解。 (4) 具体内容方面的差异。《编报财务报表的框架》与我国基本准则在财务报表的目标、基本假设、质量特征、财务报表的要素、要素的确认和计量以及财务报告等内容方面也存在差异。如在财务报表目标方面:《编报财务报表的框架》确定的目标为“决策有用”和“受托责任”, 并将“决策有用”作为首要目标, “受托责任”作为次要目标;我国基本准则虽然也同时体现了这两个目标, 但未明确指出这两个目标的主次地位, 两者似乎是平行的。在质量特征方面:《编报财务报表的框架》确定的质量特征有层次结构上的差别, 形成一定的逻辑关系, 并规定了不同质量特征之间的权衡;我国基本准则没有涉及这一点, 只是简单地罗列了会计信息的八项质量要求。

因此, 面临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会计国际化的现实需求, 我国构建实质上与形式上相统一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是十分必要的。

一、构建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应遵循的原则

1. 坚持总体性原则。

在制定我国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时, 我们要有一个总体观念, 确立总体上应包括哪些基本概念, 划分为哪几个层次, 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战略性规划与研究。同时, 我们也应该注意到, 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各部分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应保持各部分逻辑上的统一, 从而使整个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形成一体。

2. 科学性和实用性兼顾原则。

财务会计概念框架要指导我国会计准则的制定, 必须有一定的科学性, 即所构建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必须具有完整性、逻辑性、多元性、层次性和动态性等基本特征。当然, 这种科学性是建立在对我国目前和未来一定时期会计环境的客观把握的基础上的。同时, 我们也必须兼顾实用性原则, 即所构建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应服务于我国会计准则制定与评估的实践。

3. 既体现中国特色, 又体现国际趋同。

会计具有技术性和社会性的双重属性。会计的技术性可以确保各国之间的会计程序、方法、技术和一些基本的会计概念可以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会计的社会性源于各国会计环境的具体差异。为此, 在构建我国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时, 一方面, 应立足于我国的国情, 充分考虑我国的客观实际, 从而使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为我国会计准则的制定与应用起到切实的指导作用;另一方面, 学习和借鉴国外制定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先进经验, 并努力体现国际趋同, 以适应国际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对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客观要求。

4. 体现公允价值理念。

在知识经济条件下, 公允价值成为会计计量的必然选择。IASB和FASB概念框架联合项目正在沿着“决策有用性→相关性、未来经济利益观→公允价值”的思路推导公允价值计量模式, 体现公允价值理念。因此, 我国构建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也应该体现公允价值理念。

二、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与现有会计法规的协调问题

1. 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与基本准则的协调。

我国会计界对于如何处理基本准则与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关系问题, 目前主要有以下三种观点: (1) 同一论, 将基本准则作为财务会计概念框架, 并对其进行适当修改; (2) 并存论, 在对基本准则进行修订的基础上, 再构建一个财务会计概念框架; (3) 替代论, 取消基本准则, 重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 并且不再赋予其基本准则的身份。鉴于修订后的基本准则在内容和性质上与西方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相距甚远, 难以真正指导具体准则的制定, 因此, 笔者主张替代论, 在基本准则的基础上重新构建我国真正意义上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

2. 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与《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的协调。

国务院2000年颁布的《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对1992年的基本准则中诸多不尽完善的地方进行了修正, 对规范我国的会计工作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2006年修订后的基本准则实质上是对《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的又一次更新。因此, 鉴于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与《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在内容上有很多重复、相互交叉的地方, 甚至会出现一定的冲突, 笔者认为, 《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已完成其历史使命, 可适时将其废止, 对其财务报告部分的内容, 我们可以在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中体现;对其规定的法律责任部分, 我们可以在《会计法》中予以反映和规范, 而没有必要再单设一个条例来加以规范。

总之, 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应独立于会计准则体系之外, 使其真正作为制定、评价和使用会计准则的理论基础, 不仅指导会计准则的制定, 也指导会计制度的制定, 甚至在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缺乏的情况下, 还可以为财务报告的编制者、使用者和审计师提供一个参考框架。

三、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制定主体

会计准则作为会计信息生产与提供的规范, 具有经济后果的特征。鉴于我国目前的市场经济环境和现实条件, 任何一个民间团体都不具备协调这种经济后果的能力, 只有政府才有这种协调能力。因此, 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应由政府有关部门即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制定和发布, 并在制定的过程中听取会计理论界、实务界、中介机构、职业团体及证券界等各方面的意见, 同时借鉴西方国家和国际组织构建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成功经验, 以保持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前瞻性。

四、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形式

就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形式而言, FASB与IASB明显不同。FASB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是由一系列前后存在逻辑继起性的概念公告所组成, 每一个基本概念形成一份单独的文件。其主要优点是:各个文件相互独立, 可以根据新形势的需要进行增添, 而无须触及其他未曾涉及的独立的概念公告。而IASB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则是一份独立的公告, 分章论述所有基本概念, 其主要优点是简洁和扼要, 缺点是如果需要变更时, 则往往需要通盘修订。因此, 对于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形式, 笔者认为, 可结合FASB和IASB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优点, 即由一份独立的总体要求性文件加上一系列的涉及财务会计概念 (如会计目标、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会计要素、确认与计量、财务报告披露等) 的多份独立的概念公告组成, 以便在需要修订时, 直接修改相关文件, 而无须对其他未涉及部分进行修订。

五、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内容

对于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内容, 西方各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具有共性的内容包括财务报表的目标、财务信息的质量特征、财务报表的要素、要素的确认与计量、财务报表的列报等。鉴于西方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已有研究成果和我国基本准则制定的经验, 笔者认为, 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内容应包括会计目标、会计基本假设、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会计要素、会计要素的确认与计量、财务报告的列报等。其中: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第一层次是会计目标和会计基本假设;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第二层次是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会计要素;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第三层次是会计要素的确认与计量和财务报告的列报。并且应该按照“会计目标→会计假设→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会计要素→要素的确认→要素的计量→财务报告的列报”的逻辑顺序进行分析。

1. 会计目标。

鉴于我国当前的国情, 我国的会计目标目前只能定位为受托责任为主、决策有用为辅的多层次会计目标体系, 分别适用于不同的报告主体。即对于未上市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和大部分民营企业, 由于其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主要是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和税务机关、民营企业业主等, 因此将它们的会计目标定位于“受托责任”。而对于我国的上市公司, 由于其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主要是当前或潜在的投资者, 因此将它们的会计目标定位于“决策有用”。

2. 会计假设。

基本假设来自于环境, 体现环境的特征。21世纪, 以信息化、网络化、知识化和全球化为特征的知识经济使传统四大基本会计假设遭受了不同程度的冲击, 其受冲击的程度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是“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会计主体”。因此, 面对变化不断的新经济环境以及我国的实际情况, 我国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必须对传统假设作必要的更新与补充: (1) 应该扩大会计主体假设的内涵与外延, 使它不仅包括实体主体, 也包括虚拟主体; (2) 在持续经营假设下增加暂时性假设, 并将它作为持续经营假设的子假设; (3) 将会计分期假设的间隔期缩小, 甚至建立实时报告系统; (4) 将非货币计量作为货币计量的补充; (5) 增设会计计量属性假设等。

3. 会计信息质量特征。

关于我国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 应从我国的会计目标出发, 将我国财务报告的质量特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财务报表内容质量, 另一类是财务报表列报质量, 同时充分考虑效益大于成本和重要性这两个限制性条件 (如下图所示) 。

4. 会计要素的界定、确认、计量。

(1) 会计要素的界定。我国基本准则将财务报表要素划分为六大类: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与FASB、IASB相比, 我国的划分相对要粗略些, 而与IASB的分类基本相当。但IASB反映财务业绩的要素为收益和费用, 而我国为收入和费用, IASB收益的概念范围比收入要广, 它不仅包括收入, 而且包括利得。因此, 笔者建议, 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会计要素的设置在吸收基本准则相关内容的基础上, 还应增加“利得”与“损失”要素, 以全面反映企业的财务业绩。

(2) 会计要素的确认。 (1) 确认的含义。确认是指决定某一项目是否记入财务会计要素以及记入哪个财务会计要素的过程。美国FASB第5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将“确认”定义为:将某一个项目作为一项资产、负债、营业收入、费用等要素正式列入某一会计主体财务报表的过程。这一过程涉及同时用文字和数字对一个项目进行描述, 并将其金额包括在财务报表的合计数中。我国基本准则未对确认进行定义, 这不利于指导具体准则的制定, 因此, 在构建我国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时应借鉴美国FASB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中有关确认的定义, 对我国确认的概念加以界定。 (2) 确认的标准。我国的确认标准与IASB基本相同, 即某项目只有在同时满足要素定义和确认条件时, 才能对该项目予以确认。只是我国基本准则是分项列示的。为了更好地指导具体准则的制定, 我国构建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应该在总则中明确确认标准的总体要求。

(3) 会计要素的计量。我国基本准则第九章提出了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等五种计量属性, 要求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 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 采用其他四种计量属性的, 应当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可见, 我国基本准则在计量属性方面部分借鉴了FASB、IASB的规定, 并且允许采用多种计量属性相结合的会计计量模式。但是, 我国基本准则并没有明确每一种计量属性的应用前提, 即应当在什么时候、什么条件下, 采用其中的哪一种计量属性, 这势必导致实务中对会计计量属性选择的随意性, 从而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和财务报表的可比性。因此, 为了充分发挥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指导作用, 我国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应对各种计量属性的具体适用范围和前提条件予以详尽描述, 并对如何选择计量属性提供一定的指导性意见, 使选择的计量属性具有可操作性和现实可能性, 并允许企业根据会计目标、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以及计量项目的性质和特点, 考虑重要性和成本效益原则, 在可靠性的前提下选择最相关的计量属性。

5. 财务报告的列报。

我国2006年2月15日修订的基本准则基本上吸取了美国FASB在构建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中的经验教训, 将财务报告的列报纳入了基本准则。但是我国现行会计准则对表外财务信息的关注还不够, 未对披露的问题做出详细的规定, 缺乏规范财务报告的内容, 同时对报表的编制方式、编制依据、合并报表的定义、个别报表与合并报表的关系等问题均未涉及。因此, 在构建我国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时, 应该借鉴英国会计准则委员会的《财务报告原则公告》用独立的篇幅对财务报告表外披露部分进行详细规定, 并对以上问题进行原则性、概念性的规定, 以真正发挥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葛家澍, 杜兴强.会计理论.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5

[2].杜兴强, 章永奎.财务会计理论.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 2005

[3].常勋.国际会计研究.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5

[4].汪祥耀等.国际会计准则与财务报告准则研究与比较.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 2004

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构建分析 篇7

关键词: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构建

1FASB有关CF的内容及其评价

CF尽管在不同的国家和组织有不同的称谓, 但在内容上大致相同。CF主要包括财务报告的目标、会计信息质量特征、财务报表的要素、各要素的确认与计量等几个方面的内容。由于美国是研究CF最早且水平最高的国家, 其他国家的CF一般都是参照美国的现有研究成果并进行适当修改形成的, 因此本文以美国的CF为代表详述了它的内容并进行评价。

FASB以会计目标为逻辑起点研究财务会计概念框架, 从1978年到2000年总共发布了7个公告, 现发挥作用的有6个 (SFAC1、2、4、5、6、7) , 这7份公告共同组成了美国的CF。

FASB将主要的信息使用者锁定在投资者、债权人及其类似的利益相关者身上, 提供的信息也主要是有利于他们做出投资决策的相关信息, 而未考虑政府等公共服务部门的需求。这也许是与美国资本主义私有制经济、市场化程度高、政府的发挥的宏观调控经济的作用不明显、企业所有权掌握在广大私人投资者手中、国有控股企业少之又少的国情有关。但政府作为“有形的手”的作用始终不可小觑, 特别是在金融危机之后, 随着美国政府不断的加大加深经济干预, 甚至被有些经济学家称之为政府职能的“中国化”, FASB将政府排除在信息主要使用者之外显然是不够明智的。

2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

FASB提出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是一个多层次的体系, 这个体系视“效益>成本”为会计信息质量的普遍约束条件, 只有当会计信息产生的效益高于成本时才值得提供信息;可理解性是针对用户的质量, 财务报告所提供的信息相对于那些对企业和经济活动较为了解, 而又愿意花费合理的精力去研究信息的使用者来说是可以理解的;会计信息的最高质量特征是“决策有用性”, 对决策无用的信息不值得提供;相关性和可靠性是针对决策的首要质量, 其中相关性包括预测值、反馈值和及时性, 可靠性包括可核性、中立性和反映真实性, 这两个特征确保提供的信息真实无误且有助于使用者预测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事项的可能结果, 或可以证实、纠正以往的预期结果, 从而影响决策;可比性、一致性是次要信息质量特征, 它们可以使信息使用者区分经济情况的异同;所有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都以重要性为“过滤器”, 只有重要的信息才会出现在报告中。

3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的内容及其评价

我国目前还没有发布财务会计概念框架, 但CF的研究与构建工作已经进行了很久, 社会各界也急切盼望即符合我国国情又能与国际趋同的高质量的CF的出台。由于我国于2006年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在内容上与各国概念框架基本相似, 因此国际上将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看成是我国的概念框架, 葛家澍教授认为它是我国构建CF两个步骤中的第一步, 属于未成熟的CF。本文暂且将《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作为我国的CF, 对它的内容进行了描述, 并参照FASB的CF进行了简要评价。

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属于会计准则体系, 直接指导具体准则又高于具体准则。在这点上不同于FASB的CF, 后者独立于具体准则且在实务中发挥的指导作用小于具体准则, 换句话说, 当CF与具体准则发生冲突时, 人们遵循的规范是具体准则, 具体准则凌驾于CF之上, FASB的这种做法有可能导致CF形同虚设。《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一章中明确提出我国财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 反映企业的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报告使用者包括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和社会公众。与FASB的CF相比, 目标同时突出了决策有用和受托责任, 是全面的, 信息使用者的涵盖范围也更广 (包括政府及有关部门) 。基本准则紧接着目标之后明确提出了会计的四大假设即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 与FASB的含糊其辞相比, 我国明显的更重视会计假设的地位和作用。同时, 明确采用借贷记账法记账。

第二章中提出了我国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

我国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应该是多层次的:“效益>成本”为会计信息质量的普遍约束条件;可理解性是针对用户的质量, 财务报告所提供的信息相对于那些对企业和经济活动较为了解, 而又愿意花费合理的精力去研究信息的使用者来说是可以理解的;会计信息的最高质量特征是“决策有用性”;相关性、如实反映和可比性是首要的信息质量特征, 其中相关性包括预测价值、确认价值和及时性, 如实反映包括可验证性 (直接可验证性和间接可验证性) 、中立性和完整性;可比性包括横向可比性 (不同企业的相同业务可比) 和纵向可比性 (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可比) ;所有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都以重要性为确认的界限, 只有重要的信息才会出现在报告中。相关性、如实反映和可比性的优先顺序为:相关性、如实反映、可比性。

参考文献

[1]彭玉龙.构建中国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 (征求意见稿) [J].财经理论与实践, 2005, (06) .

[2]周新玲.试论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构建[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05, (04) .

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构建探析 篇8

财务会计概念框架, 也称财务会计概念结构 (英文为CF) , 是指一套可用来并评价会计准则的基本理论框架。概念结构是由相互关联的目标和基本概念所组成的逻辑一致的体系, 这些目标和基本概念可用来引导首尾一贯的准则, 并对财务会计和报告的性质, 作用和局限性做出规定。笔者认为, 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实质上就是一些财务会计最为基本的概念, 他们相互关联, 形成一个完整的框架体系, 目的在于指导会计准则的制定或应用。研究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意义在于:

(一) 可以为制定会计准则提供理论基础。

会计准则是现代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 要使准则与会计理论其他要素前后一致, 形成一体, 并且保持会计准则的有用性和相对稳定性, 必须系统、全面地研究财务会计概念框架。

(二) 可以抵制准则制定过程中各利益集团的压力。

由于会计准则的制定具有一定的经济后果, 有人甚至认为具有宏观影响, 准则制定过程被认为带有政治色彩或是一个政治化过程。因此, 制定出规范化的CF, 可以有效地帮助制定机构保持中立, 保证准则的技术性、理论性和民间性, 保证会计准则体系的完整性, 抵制外部利益集团的压力和干涉, 提高会计准则的公认性。

(三) 可用来评估已经发布的会计准则。

据以对原准则做出修订, 又可为新会计准则的制定指明方向, 弥补准则中的某些缺陷, 而且还可以为重大会计问题的解决提供理论上的支持, 为尚无正式准则规范的业务提供原则性指导。

(四) 有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更好地理解财务报告所

提供信息的目的、内容、性质以及局限性, 据以做出恰当的分析判断和正确的经营决策。

(五) 有利于对会计理论诸要素进行科学的界定。

把握准则内涵和外延, 便于人们准确地掌握和运用, 促进会计理论各要素规范化, 并根据不断变化, 丰富与发展会计观念, 以适应环境变化的需要。

(六) 有利于现代会计理论的深入发展和观念更新。

通过对CF的研究, 既可充分肯定传统会计理论中仍然适用的合理部分, 又能及时展示社会经济环境变动情况下会计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 从而不断地推动会计理论研究向纵深发展。

(七) 可以节约准则的制定费用。

CF可以为准则的制定指明方向, 减少中间环节, 同时可以相对减少准则文告的数量和复杂性。

二、基本会计准则与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不同

(一) 从我国基本会计准则的适用范围看, 虽然说它适

用于我国境内的所用企业, 但在实际运行中越来越凸显出缺乏调整力度的问题。许多企业的会计人员感到无所适从, CF作为评估、理解和发展具体准则的理论依据, 不存在适用范围问题。

(二) 基本准则侧重于基本会计概念的简要描述。

一般是粗线条、抽象化的, 有的条款不可避免让人一时难以理解和接受, 而概念框架则可以对这些概念所隐含的一些重要理论问题加以充分论述和详细说明, 即使一些深奥的理论问题, 也会变得容易理解。

(三) 概念框架的构造方法一般可分为“描述法”和“约定法”两种。

目前较为流行的是“约定法”。我国会计准则从形式上看似乎是“约定法”, 但实质上基本会计准则为遵循严格的演绎推理过程, 很难找到上述的演绎轨迹。

(四) 基本会计准则的作用范围有两个, 直接规范会计

实务, 指导会计制度的制定, 这与一般概念框架所设定的用途大相径庭。CF的主要作用在于, 评价现有的会计准则, 指导未来的会计准则。但只有当出现任何权威性准则公告都未曾规范的新问题时, 概念框架才可以为这些问题的处理提供参考。

(五) 概念框架的界定是会计信息系统中最基本的问题, 这些问题与系统所处的社会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

以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为例, 西方发达国家有着发达的资本市场和以股份为主体的现代企业制度。为促进资本市场有效配置, 准则的制定针对的是以投资者、债权人为主体的企业外部信息用户。基本准则将财务信息界定为政府, 企业外部的有关方面及企业内部管理部门, 其所界定的目标具有自己的特色, 但与目标相关的一些基本原则又是西方的, 整体上缺乏系统性。

(六) 以准则的形式表达会计基本理论, 也会使基本准

则与具体会计准则之间的重复、矛盾难以避免, 这在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和已经发布的具体会计准则中已经屡见不鲜。而以CF取代基本会计准则, 既可以摆脱当前企业会计准则不伦不类的尴尬境地, 又能解除会计实务界无所适从的困惑。

三、我国基本会计准则的创新与我国CF构建

新颁布的基本会计准则的特色主要体现在:阐述了会计基本假设和会计目标, 将其作为我国新基本准则的逻辑起点, 在深入考察我国经济环境的基础上, 科学而清晰地界定了会计信息可靠性与相关性的关系, 创新性地定义了会计要素, 使所有会计要素有机相连, 并把会计要素的定义同确认结合起来。笔者认为, 从我国新的基本会计准则内容来看, 我国CF的构建有着三个特色部分, 其中之一是以国际化研究和原则为导向, 以会计目标和会计环境为逻辑起点, 会计要素以国际标准进行确认。

因此, 笔者认为, 我国的CF应包括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主要包括会计目标、会计环境和会计假设;第二层次主要包括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和财务报表的基本要素;第三层次主要包括财务报表各要素的界定、确认、计量和报告。

(一) CF的逻辑起点

在我国新基本会计准则中, 应将会计目标作为我国构建CF研究的逻辑起点。关于对会计目标的定位, 则既体现了“受托责任观”, 又体现了“决策有用观”, 是对二者的有机统一。

会计目标是会计环境对会计提出的客观要求;是会计实践与会计理论的连接纽带;是会计实践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而会计目标是具体的, 能推导出其它要素理论;同时会计目标在一定时期是相对稳定的。因此, 以它作为逻辑起点构建的CF是比较稳定的。

(二) 会计信息质量特征

我国新基本会计准则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由此可以发现, 在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方面, 正由传统的以可靠性为主体, 向以可靠性与相关性并重的方向转变, 这与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并重的会计目标是一致的。

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包括会计信息内容质量和会计信息表述质量两部分。财务信息内容质量在会计目标的指引下, 由可靠性和相关性两个主要质量、可理解性与可比性两个次要质量构成。

(三) 会计要素

会计要素是会计对象的具体化。在《基本准则》中, 明确资产的确认在满足定义的前提下, 还要同时满足:

1. 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2. 该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 否则不能作为资产列入资产负债表。

相应地, 将负债的确认标准明确为符合负债定义的义务, 同时满足:

a.与该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

b.未来流出的经济利益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在所有者权益和利润要素中分别考虑了利得和损失因素, 即考虑了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和损失。重新规范了收入和费用的定义, 特别是在收入要素确认标准中体现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 即“收入只有在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从而导致企业资产增加或者负债减少且经济利益的流入额能够可靠计量时才能予以确认”。

从上述几个方面来看, 新准则对会计要素的规范, 充分体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 即会计要素确认标准的国际性。

会计要素的确认, 主要解决四个问题, 会计应否确认某一会计事项。根据和何种具体确认标准判定确认的范围, 会计何时确认该会计事项, 会计如何确认及会计确认的基础。笔者认为:目前关于会计确认内涵的解释, 扩充其外延, 并细化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标准, 将财务报表之外的一些信息揭示也纳入确认的范围。此外, 其他财务资料的量化也应该认为是确认。当然这样做, 就必须修改当前关于确认的含义和标准, 并区别表内确认与表外确认以及确认与非确认新的界限。

(四) 会计计量

会计实务中衍生的计量属性主要有:历史成本、现行成本、现行市价、可变现净值和公允价值, 用于指导和评估会计标准的世界先行CF没有系统地体现公允价值。这是一大缺陷, 公允价值计量既有相关性, 又具有合理的可靠性, 我国新基本会计准则正是基于这一点的考虑, 才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

(五) 会计准则制定模式

国际上已经有的概念框架中没有对此作出明确的规定, 而是体现在一系列的具体准则中, 但这是一个应该在概念框架中明确的内容, 我国CF应规定采用“原则基础导向为主, 规则基础导向为辅”的会计准则制定模式。

(六) 财务报告

美国的CF由FASB在第5辑概念公告中虽然提到了财务报表, 却没有给出一个完整的财务报告体系。构建我国的概念框架应将财务报告体系纳入之, 以保证概念框架的完整性。

总之, 从我国新会计基本准则的内容来看, 我国CF的雏形基本形成, 构建完整的CF对我国会计理论和实务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摘要: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对会计准则的制定有着重要的指导性作用。从我国新会计基本准则的内容来看, 我国CF的雏形基本形成, 构建完整的CF对我国会计理论和实务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尽快建立我国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已是大势所趋。从我国新的基本会计准则内容来看, 我国CF的构建有三个特色部分, 主要体现在以国际化研究和原则为导向, 以会计目标和会计环境为逻辑起点, 会计要素以国际标准进行确认等方面。我国的CF应包括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主要包括会计目标、会计环境和会计假设;第二层次主要包括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和财务报表的基本要素;第三层次主要包括财务报表各要素的界定、确认、计量和报告。

构建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思考 篇9

关键词: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会计准则

一、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作用

1、可以保持会计准则相关文件和内在逻辑的一致性, 避免不同准则之间的矛盾或冲突, 保证会计准则体系的完整性和缜密性。2、能减少准则制定过程中由于个人偏好或不同学派之间的“门户之见”, 以及“长官意志”等各种人为因素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从而保证会计准则的科学性。3、可用来评估已发布的会计准则, 既可据以对原准则做出修订和完善, 给新会计准则的制定指明方向, 而且还弥补准则中的某些缺陷, 对重大会计问题的解决提供理论上的支持。4、有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更好地理解财务报告所提供信息的目的、内容、性质和局限性, 使其能据以做出恰当的分析判断和正确的经营决策。5、通过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研究, 既可充分肯定传统会计理论中仍然适用的合理部分, 又能及时展示社会经济环境变动情况下会计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 从而不断地推动会计理论研究向纵深发展。

二、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与《企业会计准则》

我国对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研究起步较晚, 会计准则的建设尚处于初级阶段。从目前的会计准则体系来看, 它是由1992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和1997年起陆续公布的具体会计准则两部分构成。前者又称基本会计准则, 是制定具体会计准则所依据的基本会计规范, 就其功能来说, 类似于西方国家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后者即为国际会计惯例所指的会计准则。这种将会计准则所依据的理论体系, 没有采取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形式, 而是采取基本会计准则形式的做法的确值得探讨。笔者认为, 我国具体会计准则的理论依据应采用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形式。主要理由是:

1、基本准则一般是粗线条、抽象化的, 侧重于对一些基本会计概念的简要描述, 有的条款不可避免让人一时难以理解和接受;而概念框架则可以对这些概念所隐含的一些重要理论问题加以充分论述和详细说明, 即使一些深奥的理论问题, 也会变得易于理解。

2、我国的基本准则是会计准则的组成部分, 具有强制性, 是以行政命令的方式进行会计理论说明, 虽然可以回避概念之争, 但由于不可能有充分论证, 容易让人误解为以“长官意志”代替学术争鸣;而概念框架只是制定和理解会计准则的理论指南, 是独立于会计准则的理论体系, 并不具有强制性, 实际上, 建立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过程, 也就是对有关的会计基本理论问题进行充分论证并指明主流观点的过程。

3、以准则的形式表达会计基本理论, 也会使基本准则与具体会计准则之间的重复、矛盾难以避免, 这在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和已发布的具体会计准则中已经屡见不鲜;而以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取代基本会计准则, 既可以摆脱当前《企业会计准则》不伦不类的尴尬境地, 又能解除会计实务界无所适从的困惑。

4、从国际会计惯例上看, 美、英等西方发达国家, 以及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都是把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独立于会计准则予以发布, 这种成功的经验很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在探索建立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问题上, 有的同志主张将《企业会计准则》修改完善, 不搞另起“炉灶”。对此观点, 笔者不能苟同。不能否认, 《企业会计准则》的出台, 对于推动我国会计准则的建设, 加快传统会计向国际会计惯例靠拢的步伐, 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尤其是从时代背景上来分析, 当年以基本会计准则的形式表达会计的基本理论问题, 要比采用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形式效果好。毕竟当时国人中懂西方会计的较少, 能理解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涵义的更是寥若晨星, 而一场疾风暴雨式的会计改革又势在必行, 在这种条件下, 也只有用基本准则的形式进行会计理论的说明, 才能收到?会计改革风雨洗礼的我国会计理论和实务工作者的素质更是今非昔比, 加之由于《企业会计准则》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 其内容大部分亟需修改, 此时, 废止《企业会计准则》, 以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取而代之的时机, 应该说已十分成熟。

三、构建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设想

(一) 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基本内容

借鉴西方已取得的研究成果, 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 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可包括以下基本内容:

1、会计本质。会计本质是会计理论体系中最基本的概念, 应在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中首先予以明确。西方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中之所以没有会计本质的论述, 可能是因为在西方国家, “信息系统论”已得到会计界的普遍认可。我国的情况则有所不同, 关于会计本质的认识, 会计界至今尚未达成共识。无论是“信息系统论”, 还是“管理活动论”, 都未得到普遍认可。

2、会计基本假设。对于会计基本假设, 西方往往在公告的背景资料中结合会计环境进行简单的提及, 未进一步深入地加以阐述。但实际上, 会计假设是基于外部环境不确定性而提出的, 是会计核算不可或缺的前提条件。它又包括基本假设和技术假设两个层次的内容。其中, 基本假设对财务会计具有全局性的重大影响, 必须列入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之中。

3、会计对象。西方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中只对会计要素进行详细论述, 对会计对象不涉及。这不能不说是一个缺陷。会计对象一直是我国会计界争论的热点话题, 将其列入财务会计概念框架, 原因在于:会计要素是会计对象的具体化, 财务报表设置哪些要素, 设置多少个要素, 这都必须限制在会计对象的范围内, 受到会计对象的制约。对于会计目标, 西方各国和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都立足“决策有用观”。事实上, 无论是“决策有用观”还是“受托责任观”, 都各有其存在的特定经济环境。“决策有用观”适宜于资本市场高度发达并在资源配置中占据主导地位的经济环境;而“受托责任观”则适合于委托方和受托方可以明确辨认, 资源的委托与受托关系不是通过资本市场而是直接往来形成的经济环境。由于我国的资本市场尚不十分发达, 企业大量资本的取得, 主要采用直接投资的方式, 国家作为委托方仍然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所以, 将我国会计目标定位于“受托责任观”是比较恰当的。

4、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是通向会计目标的桥梁。会计目标定位于“受托责任观”, 决定了我国会计信息的首要质量特征应是可靠性而并非是相关性。此外, 关于会计要素的定义, 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记录, 以及财务报告等问题, 均应在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中加以阐明。

(二) 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制定机构及名称

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与会计准则应由同一机构来制定及发布, 这一点似乎已为我国会计界所普遍认可。从西方发达国家的情况来看, 概念框架与会计准则的制定任务大多由民间团体来承担, 但按照我国的市场经济环境和现实条件, 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与会计准则则应由政府部门即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制定及发布。原因是:1、我国市场经济的主要特征是公有制为主体且国有经济占主导地位。这就决定了国家是我国会计信息的主要使用者, 而由政府部门来制定会计准则, 则是满足国家宏观经济决策需要最为直接的手段。2、在我国, 只有政府才有能力协调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会计准则不是一种纯粹的技术手段, 不同的准则将生成不同的会计信息, 从而影响到不同主体的利益。在我国, 至少到目前为止, 任何一个民间团体都不具备协调会计准则经济后果的能力。废止《企业会计准则》, 而由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取而代之, 还要涉及到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名称表达问题。西方对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称谓不尽相同, 如美国称之为“财务会计概念报告”,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称之为“编报财务报表的框架”。考虑到既要为我国广大会计工作者所普遍理解和接受, 又能体现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与会计准则的关系, 还要反映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本质, 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可以“会计准则的理论框架”或“会计理论框架”的名称来表达。

参考文献

[1]李心合.关于制定中国财务会计概念结构的若干问题[J].会计研究, 2007 (12)

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构建的探析 篇10

关键词: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必要性

1 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界定和起源

1.1 在我国会计理论界早已屡见不鲜,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已有不少学者就此问题进行过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不少共识,最重要的是必须构建我国的财务会计概念相等。国内外有不同的表述,但其实质还是-致的。美国FASB认为:“CF是一项章程,是-个具有相互联系的目标和基本原则的首尾一贯的体系,它应导致相互———致的会汁准则的产生并指出财务报表的性质、功能及局限性、目标,辩明会计的目的和意图。其基本原理是指会计的基本概念指引应予会计处理的事项的选择、各项事项的计量以及汇总并将之传递给利害关系集团的手段。由于这类概念派生其他概念在制定、解释和应用会计与报告准则时又必须反复引用,在这个意义上这类概念是基本的。”

2 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作用

2.1 评估修订会计准则

概念框架是章程,在会计领域中相当于凌驾于具体法律、法规之上的宪法,包含着高层次的会计制度,是具体准则制定的基础,不可能象低层次的会计准则那样轻易改变,也因此为低层次会计准则中不可避免的调整提供了连续性和可预见性方面的框架,有权力和能力评估现有会计准则。CF如若经过评估有调整、增删等必要,则可以据以进行具体准则的修订。

2.2 指导制定新会计准则

当今世界资本市场瞬息万变,需要不断制定新的会计准则以适应新形式的发展。而会计准则要想保持持久的竞争力就必须保证前后连贯和内在一致性 (consistency) ,需要理论的指导。CF的存在为会计准则的制订提供了-个一致的概念基础,使其能够保持一种良好的“惯性”促使形成内在逻辑严谨的会计准则体系,避免因“救火式”的准则制订方式走“弯路”。

2.3 填补空缺会计准则

随着进人新经济时代,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新的交易或事项层出不穷,金融工具及衍生金融工具不断涌现,现有的会计准则必然有规范不到的地方,即存在准则真空。在缺乏会计准则的领域,CF可以起到对会汁实务的基本规范作用。美国1992年审计准则公告69号已经将CF跻身于CAAP之列,尽管其层次最低。更有力的证明是2001年安然财务丑闻爆发后,美国证券交易委员 (SEC) 会甚至在对美国财务报告采用以原则为基础的会计体系进行研究认为,美国GAAP应将FASB的概念公告列为权威文献的第一层次。

3 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构建的必要性

3.1 基本准则不等同财务会计概念框架

我国基本准则作为具体准则制定的总纲,有着严密的逻辑性和普适性,但客观上基本准则的指导作用有限,缺乏对新情况的适应性。在新会汁准则中,尽管修订后的基本准则的确比原基本准则更像国际上的CF, 但两者还存在着本质区别。无论在性质上还是在形式上都与CF存在差距,其法律条款形式与其所意欲表达的内容的逻辑性是矛盾的,真正意义上的CF仍未建立。从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有关计量属性 (如公允价值) 的规范来看,基本准则还很难实现指导具体准则制定的功能。我国的基本会计准则与具体准则缺乏明晰的界限,准则中会汁信息质量特征之间的关系电不清晰,阻碍了其应有的作用。CF的作用之一是评估和发展财务会计准则,如果认为我国会计准则的基本准则相当于CF的话,就意味着基本准则可以评估和发展会计准则。

3.2 构建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是市场经济的需要

企业是市场经济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承担着价值增值的任务,公司制企业是一种最重要的现代企业组织形式。现代企业理论比较一致地认为,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导致了财务会计信息提供者与使用者的分离。大量的中小股东不可能参与企业的具体决策,更是对企业内部经营状况知之甚少。因为每个股东都是理性人,在行动之前必定要做成本收益分析,通过分析发现积极参与倒没有“搭便车”的好;现实并非新古典经济学所假设的那样,完备知识并不存在,股东的理性也是有限理性,每个人都会选择符合自己利益的理性的“无知”。经过复杂而反复的博弈,企业向其外部利益相关者提供财务报表 (随后发展为财务报告) 成了-个纳什均衡。同时私营企业迅速发展,国外投资也呈几何数增长,这些变化都使财务报告的作用日益凸现。而商业银行、资本市场、风险投资等也成为企业的资金来源,导致财务报表使用者由单一化向多元化发展。为了规范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会计准则作为市场经济中-个不可或缺的经济约束机制也就应运而生。财务会计和财务报表是以一系列同外在经济环境相联系的基本假设和基本假定为前提的,在利益相关者目标的指引下,运用一整套c F来建立和评估的规范系统。会计准则不仅从技术上需要c F作为基础,而且由于会计准则所具有的多维属性,使得目前的会计准则不可能作为单纯的技术规范而存在。所以,c F的存在,还体现为-种抵御外来利益集团压力的“缓冲阀”。从而会计准则没有CF作为其基础,就犹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了。

3.3 构建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是我国会计理论发展的方向

在我国的会计实践中,对财务报表的要求散见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国务院颁布的《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以及中国证监会颁布的《公开发行证券公司信息披露的内容与格式准则》和《公开发行证券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等相关的规定中。这些制度和规定一定程度上适应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对会计信息的需要,但是由于对提供会计信息所涉及的框架性标准缺乏统一性,因而对会计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差,并存在一定的缺陷。如为了适应知识经济的出现和交易方式的多元化,准则制定者不得不持续更新已有的准则和提供更为详尽的操作指南,这就难免出现“朝令夕改”的尴尬局面,使准则日趋复杂。另外,由于缺乏CF,根据既定的交易或事项制定的准则常包括一些界限检验,致使例外情况在检验点两侧的会计处理截然不同,导致了准则内在的不一致性,这为公司高层为达到其个人最大效用,进行盈余操纵提供了机会。而且经济环境日益复杂,使准则制定者难以充分预见会汁准则必须适用的各种情况,在这种形势下构建CF就显得十分重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为了实现我国对世贸组织的允诺和适应会计全球化的挑战,增加对会计的概念与处理程序相互理解、相互协调的程度,我国制定CF和会计准则与IAS-BFramework趋同 (converge) 已是大势所趋。不趋同就没有可比性,我国企业走出国门就要花费大量的额外费用。

4 建议及展望

4.1 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制定展望

本文对CF的界定和起源、CF的作用、构建CF必要性及注意事项等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反驳了-些学者置疑陶建CF必要性的观点。其初衷就是为了证明我国完全有必要构建CF, 以适应形式的发展和财务会计的要, 求;是为了尽快走到构建CF的具体步骤中来构建CF涉及的问题很多, 如是采用的FASBCONs的“综合模式” (包括的概念公告较多、内容也较丰富, 既包括对财务信息的概念性分析, 也包括对非财务信息的要求) , 还是采用LAS-BFramework的“简约模式” (既包括了概念性的分析, 又提供了达到框架目标的主要标准没有冗长的陈述内容, 比美国的财务概念框架精练得多) ;是否可以将整个c F分为两个层次基本理论层次和应用理论层次等, 这些具体问题都是今后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上一篇:民族教师教育培训下一篇:神经内科/组织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