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设计(精选12篇)
美国设计 篇1
摘要:语文教材作业设计的质量是影响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及能力可以从语文教材的作业系统看出。《美国语文》是一套在作业设计方面很有特点的中学语文教材,它真正把语文中对于学生听说读写基本能力的培养与语文综合素养及人文精神紧密结合,体现出教材编者育人的理念与缜密的思维。
关键词:美国语文,语文教材,作业系统
一
对中美语文教材所作的比较与分析,主要依据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语文》与2004年由同心出版社出版的《美国语文(12-18岁)———美国著名中学课文精选》(以下简称《美国语文》)。
与我国语文教材不同的是,《美国语文》尤其在作业系统的设计上有很大特点。当然,《美国语文》所有系统的编排也要按照其本国的课程标准。我们以美国加州1997年1月14日通过的《英语课程标准·序言》为例:“良好的交际能力———读、写、听、说———是人类经验的核心。语言技能是基础工具,不仅是进一步学习和事业发展的基础,而且能丰富人的心灵,培养负责的公民,形成国家是一个集体的观念。”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美国强调语文综合素养的全面培养,强调全人的培养。事实上,《美国语文》是围绕课程标准中关于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 但更注重的是从一个公民和国家观念这个角度编写语文教材的。同样是以主题单元编排教材,美国主张单元教学的目标不仅是对具体课文的解读, 而且是全面语文素养与语文能力的培养。语文能力的培养主要通过课后作业体现,因此作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美国语文》的编者真正对其本国的语文课程标准理解得透彻到位,精益求精,这样的设计理念不仅仅是对课标文字的浅层解读, 只关注学生的语文听说读写能力,而是从全人培养的角度培养“负责的公民”,这样的理念使课后作业成为教材最重要的一部分。《美国语文》课后作业的篇幅远远超过了选文, 教学目标和内容都以作业的落实为依托,学生知识、能力、素养的培养直接取决于此。
二
《美国语文》教材课后的作业分成“问题指南”和 “作品积累”两个大的栏目。这些栏目中问题的提出并不限于让学生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主旨,而是更侧重置学生于时代事件、背景和作者身处之环境中,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全方位启发学生的多元化思维与独特体验, 注重在提高文学素养的同时,增强学生收集、整理素材及解决社会生活问题的实践能力。充满趣味性、现实性的作业无疑是触动学生学习乐趣的有效方法,这会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而不是沉重的负担。这样的教材完全体现了语文教育的人文性、开放性和综合性,不仅是语文教材,更是历史人文教材、思想实践教材。“问题指南”包括“文学和生活”、“阅读理解”、“思考”、“文学聚焦”四个小栏,每小栏安排2个以上习题,仅“阅读理解”就有5-7个,“作品累积”又分“点子库”和“微型写作课”两方面,其中“点子库”一般为5个写作和综合性实践活动,平均每课习题总量不少于25个。“微型写作课”涵盖口述、写作技巧重点、范例、构思、写稿、修改这六个方面的具体内容。如《美国语文》中“国家诞生”单元中的第五课《从新白宫里写给女儿的信》的作业设计:
问题指南
文学和生活
读者反应: 在亚当斯对于白宫和华盛顿特区周围地区的描述中,有什么地方使你感到惊讶?
主题聚焦: 对于我们理解我们国家的第一批领导人努力建立一个集中的国家政府时面对的困难, 亚当斯的信件提供了什么样的帮助?
阅读理解
1.亚当斯是怎样描述华盛顿的市区和周围环境的 ?
2.描述白宫中生活区域的状况。
思考
解释
1.你认为亚当斯为什么不让她的女儿把她的抱怨告诉别人? (推断)
2.你怎样描述亚当斯对她的新家的感受 ? (归类 )
评价
3.在亚当斯生活的时代 , 能写出既有趣又能传达丰富信息的信件会受到人们的高度评价。你认为亚当斯是一个好的写信人吗? 解释你的回答。 (评价;证据支持)
文学聚焦
私人和公开信(书信)
阿比盖尔. 亚当斯的私人信提供了一个观察新国家里的生活的有趣视角。这些信最初只是写给她的家人看的。而与之不同的是, 克雷弗科尔则通过书信形式面对广大的读者———也就是经常写给一个虚构人物的公开信。
1.如果亚当斯的信是写给公众读者的话 , 指出至少两个不同的方面。
2.公开信的形式是怎样帮助克雷弗科尔说服他的读者接受他的观点的? 解释。
作品积累
点子库
写作
1.描述性的信件 :写一封信 ,为一个从没见过你家的朋友描述你的家,使他的脑海里生成一幅图像。
2.思考散文 : 克雷弗科尔将美国看成一个具有光明前景的国家。你怎样看这个国家? 写一篇短的散文,思考美国对你意味着什么。
3.“融合一切的熔炉”公开信 :在一封公开信中 ,赞扬美国城市中的民族多元化。你的写作意图是说服公众相信文化的多元化是大有裨益的。
微型写作课
私人信件
如果你能给生活在过去的人写信, 你会怎样对他讲述现代生活呢? 从美国历史中选择一个你感兴趣的人物,写一封私人信件,为他讲述从她生活的时代到现在,一个与他有关的地方发生了什么变化。就像一个外国笔友一样,你的收信人也生活在另一个过度———过去的过度———也需要帮助才能理解你的世界。
写作技巧重点:必要的环境、背景知识
当为一个与你自己的文化不同的人写作时, 你需要提供必要的环境和背景知识———一个读者要理解你提到的事情所必需的信息。别以为读者对于像“工作和学校”这样的词语的理解会和你自己的理解一样。
例如,阿比盖尔·亚当斯作为妇女权益的拥护者,会对妇女问题的进步很感兴趣,例如带薪产假,但是为了理解这一概念,她需要妇女在家庭和工作中的角色变化的相关信息。
构思
为你的信选定一个合适的主题, 列出你要提到的发展变化,然后确定读者要理解你的观点所需要的背景信息。
写稿
在写信的时候时刻想着你写信的对象, 记得这是一封私人信件,是你们两人之间一对一的交流形式。
修改
重读你的信, 问问你自己你的收信人能否理解你提到的事物。对一个不熟悉20世纪的美国的人,你是否提供了必要的环境和背景知识?
三
从以上《美国语文》教材的课后作业我们会感受到美国对学生语文素养和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是全方位的, 不仅关注学生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还关注学生对本国家、民族、文化的独特感受与体验。如“你怎样看待这个国家? 思考美国对你意味着什么? ”、“美国人是什么? 用你自己的话回答。”、“在一封公开信中赞扬美国城市中民族的多元化。”等这些问题在亲和的语言中潜移默化地起到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民族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作用。 这不能不说是编者对课标精神的透彻感悟,这对学生而言不仅是获得语文知识与语文能力的提升,更是一次对国家、对民族的自我感悟。
从《美国语文》这套教材的作业系统看,对读写结合的要求重点明确,步骤清晰,可操作性强。每一课都有一个“聚焦点”,它往往是所选文章最突出的一个写作技巧,一课的教学目标, 美国语文教材编者则把学习策略和方法的引导有计划地融入课后作业中。每一课都从读写听说、综合性学习和社会实践等方面围绕重点知识和技巧安排作业练习, 使学生能够多角度、多层次地感受并有梯度地实现学习目标。从“问题指南”到“作品累 积”,从“文学和 生活”到“阅 读理解”再 到“思考”,从“解释”到“评价”,从“点子库”到“微型写作课”,每项之间, 同一栏目内与不同层次之间都体现出编者设计思路的清晰与严谨,对作业的认知指导策略明确用语言表述出来,这就使得学生面对语言实践明确知道要怎么做。但我国的语文教材中问题只罗列了学习目标, 没有引导学生一步一步达到目标的具体步骤,语言实践难以完成。《美国语文》教材的课后作业与我国语文教材相比,量非常大,但每一个问题都会暗含编者对学生的认知策略的指导。每一课中大量的问题设计为学习者与教师提供了可操作的语言实践活动。其实“问题指南”这一栏目的名称就暗含解题思路,体现了设计者的意图。如前面所举《从新白宫里写给女儿的信》中的“阅读理解”设计了两个问题,从不同侧面让学生了解课文写了些什么,并理解是怎样写的,而“思考”中的“解释”、“评价”则进一步让学生从推断和归类、利用证据评价的角度对课文内容及作者意图有进一步的思考与探究。这些问题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学生可以按照作业安排的思路一步一步深入课文, 一层一层接近学习目标,由此完成学习任务。
《美国语文》在课后作业系统设计这方面很有特点 ,能够给我国语文教材的作业设计提供借鉴, 特别是其对作业设计的理念和认知策略的指导将会对我国语文教材课后作业设计有积极影响。
美国设计 篇2
遵化市堡子店中学 吴英飞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美国的自然环境特点和移民国情。2.美国农业生产的布局与特点。
3.美国的工业布局及高科技的特点。
4.美国对世界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应负的责任。
(二)能力目标
1.参考学校图书馆中的地理书籍学会运用地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运用图书馆中美国的地形图、气候图和农业带的分布图,揭示地形、气候两个要素对美国农业分布的影响。
2.运用图书馆中美国的矿产资源图以及美国主要的工业区和工业城市图,揭示矿产资源对美国工业区的影响。3.运用图书馆中的图表等资料,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有什么促进作用。
4.利用学校的图书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1.通过利用学校图书馆学习地理知识,进一步丰富地理学习方法,培养地理学习的兴趣。
2.利用图书馆的资料了解美国对世界资源的掠夺和环境的破坏,培养学生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和发展观。
3.利用图书馆查阅我国资源的利用现状,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美国的位置范围、地形、气候、农业生产特点、工业特点以及种族构成等。
(二)教学难点
1.揭示美国农业带的分布与地形、气候的关系。2.理解高新技术产业对美国经济的推动作用。
3.认识美国等发达国家对世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环境的保护应负的责任。
教学过程
(一)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1.导入:让学生进入图书馆,利用图书馆的的资料查询在日常生活中,你见到过哪些产品是美国生产的?请列举一些产品或品牌。(可口可乐、摩托罗拉手机、福特汽车、柯达胶卷等。)
总结:美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工业国家,它的工业产品遍布世界,我们生活中随处都可以看到。今天我们就来全面认识美国的工业状况。
2.引导:查阅图书馆中《美国主要工业的分布图》了解美国有哪些主要工业部门。(钢铁、汽车、化学、电子、宇航、石油、飞机制造、军火等。)
3.在图书馆中引导学生读“美国主要的工业区和工业城市”图。
引导:请同学们在图上指出下列工业城市:底特律、纽约、休斯顿、旧金山、洛杉矶、西雅图。(底特律:汽车。纽约:纺织、化工。休斯顿:石油、宇航、飞机。旧金山:电子。洛杉矶:宇航、电子、电影。西雅图:飞机。)
学生活动:通过运用图书馆中的资料让学生分组讨论,合作探究,各抒己见。总结:东北部是美国开发最早、污染最严重的工业区,主要是传统工业部门。后来逐步向南部、西部“阳光地带”转移,这两个地区逐步发展成为以新兴工业门类为主的工业区。
4.查阅图书馆中关于美国的产品的报纸资料等了解美国有哪些产品居世界前列?(居世界第一位:合成橡胶、轮胎、铅、载重汽车、发电量、磷肥等。居世界第二位:煤炭、新闻纸、水泥、钢、小汽车。)提示:多看“阅读材料”。
5.根据以上学生在图书馆中获得“材料”,让学生分组讨论美国的工业生产有什么特点?(工业产品种类齐全,产量大,技术先进。)板书:完整的工业体系,产量大,技术先进。6.有人说:“美国是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你同意吗?通过利用图书馆中的资料你能列举一些有关高新技术的产品和其他事物吗?(航天飞机、微软公司、彼尔·盖茨、爱国者导弹、大型轰炸机。)板书: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7.查阅图书馆关于美国的经济的资料并播放美国经济的视频了解近几年美国经济为什么能平稳发展?
学生小组合作探究了解近几年,美国的经济平稳发展,主要得益于高新技术产业。阅读P87页第2题提供的材料,说说高新技术产业对促进美国经济增长的作用。(1)美国经济增长中的27%归功于高新技术产业。
(2)1988~1996年,美国在高新技术领域新增就业机会105.6万个。(3)预计到2001年;因特网收入将超过3500万美元。(4)美国经济增长的三分之一来自于信息产业。板书:带动美国经济的增长
美国的确是名副其实的“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高新技术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增长,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板书:“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8.过渡:美国是当今世界上第一经济强国。它众多的工业产品和高水平的生活消费,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上的呢?请学习下面一个标题的内容。
(二)能源消耗大国 1.创设情景。
(1)放录像:美国街头众多汽车的片段。(2)提供美国进口石油的数量资料。
(3)展示美国东北部排放的废气,在加拿大境内形成酸雨的文字材料和图片。借助材料,直观感受美国对世界资源的大量消耗和对环境的破坏。2.展示“美国矿产资源”图。引导:美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资源大国之一,这为美国发展工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展示“一些国家的人均能源消费”图。
引导:然而美国并不满足于消耗本国资源,还要从其他国家大量进口。
观察图中所标数字,美国消耗的能源是中国和世界平均水平的多少倍?板书:资源消耗大国。
说说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对世界能源可持续利用的影响。(美国的人均能源消费是世界平均水平的4.78倍,是中国的8.9倍。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以大量掠夺、消耗世界资源为代价,发展本国经济,对世界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4.展示“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图。请同学们观察图中的数字计算:美国的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是世界的平均水平多少倍?是中国的多少倍?(美国的人均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5倍,是中国的7倍多。)板书:排污大国
5.学生探究:为什么说保护世界资源和环境是美国应尽的责任和义务?(美国是世界第一经济强国,有能力保护;美国也是世界第一资源消耗和排污大国,有责任和义务保护。美国政府应该有责任心,采取得力措施,使世界经济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板书:有责任和义务保护。小结:美国是世界上经济发达的国家得益于本国丰富的资源和先进的科技。但是对于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也造成了很多问题。资源的消耗量巨大,使资源的数量迅速的减少,很多资源是不可再生的,需要珍惜;环境遭到破坏是很难恢复的,我们应当有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
延伸与探究:
美国的发展给我们有所启示:我国和美国的自然条件上有很多相似之处,如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现在,党和国家把经济发展放在重要位置,经济的发展必然要开发资源,但是我们还要保护资源,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能否从美国的发展中借鉴其能适合我们的经验?课下查阅图书馆的资料就此试写200字左右的文章。
教学反思
其一,在地理教学中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的资料结合本节知识能力要点进合作探究式的学习,让学生们动起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每一个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真正做到在“乐中学,学中乐”。其二,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可以使学生学习起来事半功倍。利用身边的信息库如:学校的图书馆,自己去找想要的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是地理教学过程中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它将对学生终身学习地理乃至其他知识产生深远的影响。其三,“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了《美国》这节内容,我们从中获得了哪些知识?这些知识对我们有用吗?利用图书馆拓展学生对美国的认识,了解美国的经济发展。从美国经济的发展中学习可以借鉴的经验,就是对我们有用的知识。
个人简历:
吴英飞,男,大学本科学历,中学二级教师。自2003年毕业以来,一直植根于教育第一线,从事地理教学和班主任工作。对教育事业倾注满腔热情,付出辛勤的努力。爱岗敬业,忠于职守,乐于奉献,不图回报。以真诚的爱心、踏实的作风和行之有效的方法,专注于教育教学。教学基本功扎实,教学效果明显。
《美国文学》课程教学设计 篇3
【关键词】《美国文学》 设计理念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2-0004-02
《美国文学》是英语专业本科生不可缺少的一门专业必修课,一般开设于大三下学期,主要介绍美国文学史的发展脉络,文学流派的产生、发展和演变以及重要作家和代表作品。该课程与历史学、文化学、哲学、西方美学、社会学等多种学科有密切的关系,因此,教师在授课中要结合时代、民族和文化的特点。此外,该课程与《英国文学》、《英语国家概况》等本科课程紧密相关,也为本科生的毕业论文写作奠定了基础。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以教师传授为中心的课堂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制约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笔者从自身教学经验出发,针对我校实际情况,对课程教学进行全新的设计改革,以期提高教学效果。
1.设计理念
《美国文学》课程设计应遵循“求真、求新、求实”的理念,即以学情为本、以创新为指导、以实践为目标。《美国文学》授课面向英语专业大三学生,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英语语言功底,且已修完《英国文学》课程,积累了基本的文学鉴赏知识与能力,但文学基础仍较为薄弱,学习兴趣普遍不高。根据这一实情,要灵活安排教学内容,探索活泼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全方位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实现《美国文学》课程实用性与人文性相结合的双重功用。
2.教学内容及目标
我校目前使用教材为吴伟仁编写的《美国文学史及选读》。根据教材设计,教学内容按历史时期分五章,计划理论学时为40课时,因课时设置少,要详细讲授美国文学全貌是不可能的。因此,教师在授课时要突出教学重点:介绍各文学流派的发展以及经典作品赏析;同时把握教学难点:一使学生理解各类文学术语,二使学生掌握鉴赏小说、诗歌、戏剧等文学作品的方法。通过学习这门课主要是让学生达到三个目标:知识目标——掌握美国文学的发展、了解美国文化;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英语语言能力、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能力;情感目标——树立正确的文学观念,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3.教法与学法
在教学中主要采用教师讲授、学生报告以及师生讨论三种方法。教师讲授,即教师引导学生对美国文学各个历史阶段的背景知识、文学流派的特征与发展进行了解和全面的把握。学生报告,即要求学生提前阅读英文原著,就作品情节等分组设计课件,每堂课花十分钟左右的时间做演讲报告,再由教师进行点评。师生讨论,主要针对作品的主题、人物分析、艺术手法等鉴赏层面进行自由探讨交流,使学生学会分析鉴赏文学作品。此外,采用灵活多样的其它教学方法:(1)角色扮演法,选取小说或戏剧的桥段,让学生设计台词,进行情景表演。此方法耗时较多,可以在班里组织话剧比赛,利用课外时间完成;(2)影视赏析,欣赏小说或戏剧改编电影的经典片段,引导学生将电影与原著进行比较;(3)经典作品改写,要求学生以经典小说或戏剧的部分情节开头,自行设计故事情节及结尾,对作品进行再创作;(4)项目教学法,融入当前热点及科研成果,设计研究问题,让学生自行查阅资料,完成任务等。
对学生来说要如何学好这门课呢?主要的学习方法包括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探究型学习以及任务型学习。此外,要求学生观看网络公开课进行辅助学习,例如纽约大学的《美国文学》课。要求学生采用多种形式,尽可能地利用一切资源进行学习。
在探索教法与学法的基础上,精心设计好具体的教学过程。一堂课主要有三部分:导入、讲与学、总结。课堂开始,通过故事、视频或问题等渠道设置情境将学生引入新知识的探索中。引入正题后,由老师进行启发引导,开启新知,学生通过报告、表演、小组讨论等方式全面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最后由学生总结,老师再做进一步的归纳整理来加深学生的理解。此外,因授课重心在于经典作品,为了避免学生浅尝辄止,要求学生课下进行广泛阅读,并撰写读书报告,每周或隔周开一次读书报告分享会,交流读书心得,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也使学生在交流中不断接触新的文学作品。
4.总结
当前《美国文学》这门课已陷入被边缘化的困境。大部分学生的学习动机不强,学习目标不明,学习兴趣不高。面对这一现状,教师应与时俱进,不断了解最新的科研成果以融入教学,并及时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调整教学方法,最终实现学生从被动听到主动学的转变。
参考文献:
[1]王守仁.应该终结“文学史+选读”模式[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5):10-11.
[2]程爱民,徐劲等.关于我国高校英美文学教学现状的调查报告[J].外语研究,2002(1):14-18,80.
作者简介:
美国设计 篇4
设计“自由之城”:设计型学习案例
设计型学习 (D e s i g n-B a s e d L e a r n i n g, 即D B L) 被定义为“让学生创造能够反映主题、概念和标准的有形物体。有了这些物体, 学生在一个互动的环境中学习基础学科, 以促进信息的回忆和再利用”。设计的思想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 又将学习得到的结论反馈于设计, 检验设计的合理性与有效性。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设计随着学习的开展而不断深化。同时, 信息技术在设计过程中既是探究工具、交流工具、建模工具、知识建构工具, 也是学习评价工具。
设计“自由之城”是一个为期一年的项目, 在美国特雷西小学的五年级实施, 最终的成品是在教室中建立一个微型城市。在项目实施过程中, 学生需要充分利用实物材料和信息技术技能完成设计任务, 从而学会课程知识。本项目的设计者S a m-A n a F e n w i c k, 是特雷西小学的任课老师。在执教的1 3年中, 她发现学生只有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时才能学得更好, 她希望学生能够学习、应用并修改所得到的信息。设计型学习正好为她提供了实现梦想的手段。
本项目用到的设计型学习的方法是“逆向思维”学习过程模型。与传统的“顺向思维”教学过程始于基本事实不同, “逆向思维”学习的过程始于最高级别的推理。学生开始在计算机系统中设计和制作从未见过的学习对象, 而这些对象正是他们将要从课本中学习的知识。学生解释学习对象的功能和属性, 然后通过传统的课程学习基本的课题。下面的案例是该项目的一个子项目“前所未见的自我介绍”, 其实施步骤如下。
根据课程目标提出主题。教师根据整个学期或学年的课程目标, 设计一个主题, 即通过建模软件创建一个“前所未见”的城镇。
根据课文提出问题。在计算机构建的城镇模型中, 学生作为城镇中的居民, 必须相互了解。教师提出的挑战任务是, 学生要用“前所未见”的方式介绍他们自己——把自己比喻成城镇中的一个物体, 以学会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教师以自己为例首先进行了自我介绍。她把自己比做一把钥匙, 因为教师就像钥匙一样, 要为自己的学生开启各种各样的知识大门。
根据课程目标制定评估准则。教师根据课程目标制定了如下表所示的评估准则。
让学生自己制作三维模型。在“前所未见的自我介绍”这个挑战任务中, 学生先在纸上给自己的模型画上皮肤, 并把它剪成一个简单的模型, 套在身上代表自己。如有一位学生制作了一副很大的眼镜, 戴在身上代表自己。因为他觉得当他遇到不懂的知识时, 自己就要像眼镜一样看得更清楚, 并且获得更多的知识。大部分学生都非常活跃, 积极主动地帮助那些没弄清楚状况的学生, 并且给出自己的建议。S a l v a d o r曾经是一个在上课时经常无精打采地坐在教室后排的学生, 现在他也能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 并且热情地帮助那些还没有找到自己队伍的学生。S a l v a d o r建议音乐书应该和铅笔、图画在一组, 因为它们都能为人们创造出美妙的东西。学生在合作和相互帮助的过程中消除了隔阂, 增进了彼此间的了解。
教授指导性课程。这一步本来是我们传统“顺向”教学中的第一步, 而在设计型学习中, 这一步起的主要作用是修正和巩固课程知识, 因为大部分知识学生已经在一系列有意义的活动中习得了。在本步骤中, 学生学习课文中各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方式和口语对话, 纠正前面活动中出现的表达错误。教师选择虚拟城镇中的不同学习情境, 要求学生完成表达和人物对话。
写作。通过教师的指导和反馈, 学生运用学会的修辞手法进行写作, 并进一步修改自己的模型, 使其更形象地代表自己。
本项目共有1 2个子项目, 每个子项目持续一个月。学生在完成该项目的过程中, 就像在故事中漫游, 而他们是整个故事的主角, 积极地通过自己的方式建构知识、解决遇到的问题。教师只为整个故事的旅程拉开序幕。
设计型学习:正在兴起的学习范式
技术如何提升和促进教学革新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 简单地将技术定位为再现和呈现工具有损于技术的认知功能, 与一定的活动结合, 共同提高学习者的思维能力和认知能力是一种可行的途径。
设计型学习是适应时代发展的一种新兴学习方式。它为学生在复杂环境中的学习提供了更有效的方法, 锻炼了学生设计的思维和能力, 培养了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合作能力, 通过利用实物操作和信息技术设计与创作, 使学生体验到认知概念的建构过程。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 设计型学习虽然在西方一些国家已经开始实施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但国内对其的研究还是空白。这也可以作为我们创新教育的一个突破口, 通过积极的实践和探索, 使设计型学习模式越来越成熟和完善。
参考文献
[1]高文.试论教学设计研究的定位——教学设计研究的昨天、今天与明天 (之二) [J].中国电化教育, 2005 (2) .
[2]Yaron Doppelt, Matthew M.Mehalik, Christian D.Schunn, Eli Silk, and Denis.Krysinski.Engagement and Achievements:A Case Study of Design-Based Learning in a Science Context[J].Journal of Technology Education, spring2008.
[3]Resnick, M.Distributed Constructionism[J].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Conference on the Learning Sciences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Computing.In Education, 1996.
[4]Wijne, W.H.F.W., Towards Design-Based Learning[EB/OL].http://w3.tue.nl/fileadmin/stu/stu_oo/doc/OGO_brochure_1_EN.pdf.
[5]Design Based Learning[EB/OL].http://www.lrdc.pitt.edu/schunn/research/design.html.
[6]Design-Based Learning MA Degree[EB/OL].http://www.ceis.csupomona.edu/departments/dbl/.
初中地理美国教学设计.. 篇5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了解美国的位置、自然概况以及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知道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知道美国经济在世界上的地位,了解其工农业生产的发展条件、分布及主要特点。
2.了解美国经济对世界资源与环境造成的影响。
3.了解美国农业地区专业化,理解高新技术对美国经济增长的作用。4.理解农业地区专业化,学会分析影响农业带(区)的主要因素。(二)过程与方法
1.学会分析美国发展工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以及自然条件对工农业生产的影响。
2.学会分析图像、表格等各种信息的方法。
3.通过学生阅读各类地图,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读图、用图、分析地图的能力。
4.通过学生收集美国经济发展对消耗全球资源和破坏地球环境等资料,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
5.通过学生掌握各自然要素之间、自然条件与工农业生产之间的相互关系,进一步培养学生地理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学生了解有色人种在美国社会受到的不平等待遇,充分认识种族歧视与贫富悬殊是资本主义制度不可避免的矛盾,使学生感受到资本主义社会的腐朽性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2.通过学生了解美国消耗全球资源和破坏地球环境等事例,使学生能够全面、客观地认识美国的繁荣和发达,树立全球意识、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
3.美国对保护世界资源和环境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美国的位置范围、地形、气候、农业生产特点、工业特点以及种族构成等。
(二)教学难点
1.揭示美国农业带的分布与地形、气候的关系。2.理解高新技术产业对美国经济的推动作用。
3.认识美国等发达国家对世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环境的保护应负的责任。
三、教学方法
讲述法、探究法,讨论分析法。
四、课时
三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第一课时
老师:在前边几章学到的一些国家和地区都是属于东半球的,今天我们开始学习一个崭新的章节西半球的国家。大家看地图册上的世界地图找出位于西半球的大洲。
板书:第九章 西半球的国家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在西半球的大洲主要是美洲,美洲又分为南美洲与北美洲。南美洲与北美洲是以巴拿马运河为分界线,以北为北美洲以南是南美洲。人们还习惯把美洲分为北美和拉丁美洲。大家在地图上找找属于拉丁美洲的国家和地区?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北美与拉丁美洲主要以美国与墨西哥的分界线为界,以南的部分就是拉丁美洲,拉丁美洲主要说拉丁语。
讲授新课:近来一部《阿凡达》掀起了一股看3D电影的热潮,大家都知道是哪产的这部电影吗?
学生回答:好莱坞
教师:大家还看过好莱坞的哪些大片呢? 学生回答:(略)
教师:大家知道不知道好莱坞位于哪个国家呢?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好莱坞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市市区西北郊,是世界著名的电影城市。今天咱们就一起走进美国,了解美国的一些基本情况。大家看书图9.5、图9.12和地图册找出美国有那几部分构成。
板书:第一节 美国
一、美国的疆域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大家在地图上看一个国家的领土构成时,要注意补充框图所指示的海外领土。美国的有阿拉斯加州和夏威夷。
以下是美国领土的历史演变: 美国独立战争后,当时的领土仅限于加拿大以南、密西西比河以东、佛罗里达以北的大西洋沿岸地区。奴隶主和资产阶级为了自身利益,竭力进行领土扩张。
1803年,美国用1500万美元购得法属路易斯安那。1818年,取得英属殖民地俄勒冈。1819年,从西班牙手中购买佛罗里达。
1836年在美国的支持下得克萨斯宣布为“孤星共和国”,并申请加入美国,1845年7月美国正式吞并得克萨斯。
1846年,美国以战争相威胁,迫使英国放弃了北纬49度以南的俄勒冈地区。1846年,美国挑起了对墨西哥的战争,紧接着又在加利福尼亚鼓动叛乱,宣布成立“加利福尼亚共和国”,1847年9月,美军侵占墨西哥城。1848年2月,墨西哥被迫签约,割让了加利福尼亚、亚利桑那和新墨西哥。
1853年,美国又以1000万美元强购了新墨西哥以南的一块墨西哥土地。1867年美国以720万美元的代价从沙俄手中购得了阿拉斯加和阿留申群岛。1898年吞并了夏威夷群岛。
美国独立后,它的领土不断向西扩张。西部有着广阔无垠的土地,富饶的资源,那些破产农民、失业工人和生活困苦、不堪压迫的劳动人民都把西部看作谋生之路,他们不惜变卖家产,带着自己仅有的家当,赶着牛车、马车、羊群成群结队地向西挺进。当时称之为“西进运动”。在西进运动的过程中,印第安人因反抗而被屠杀,或被驱赶到更偏远的地区。西进运动成了印第安人的“血泪之路”。教师讲述:再讲下边之前,咱们先明确一个概念——移民。所谓移民就是指由于各种原因离开自己的家乡迁移到其他国家去定居且加入该国国籍的人。比如说因为婚姻、就业、亲属等许多原因而在外国定居的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取得外国国籍。我说几种情形,同学们说是否属于移民。出国留学。教师板书:移民国家 学生回答:(略)
教师接着提问:到中国驻外使馆工作。学生回答:(略)
教师接着提问:出国旅游。学生回答:(略)
教师接着提问:在国外工作并拿到绿卡。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他们都不是移民,就是因为他们没有取得外国国籍,只有当一个国家主体人口(大多数人口)为移民时这个国家才可以称之为移民国家。美国的土著居民(祖祖辈辈都居住生活在美国本土的,土生土长的本地人)是印第安人。大家根据图9.2美国人口构成,还有黑板上美国的人口构成表。结合刚才的概念判断一下美国是不是移民国家?
学生讨论后回答:(略)
教师总结:由于美国的土著居民印第安人只占美国总人口的0.78%,而其他地区的人却占了99.22%,所以美国的主体是移民,即为移民国家。
教师讲述:在美国的华人有160多万,看书上介绍找出华人主要分布在哪些城市?
学生回答:(略)
教师讲述:在这些华人聚集的地方形成了唐人街。总的来说,现在“唐人街”还是要比“中国城”常用。唐人街也被称为华埠或中国城,是华人在其他国家城市地区华人店铺聚集的地区。唐人街的形成,是因早期华人移居海外,成为当地的少数族群,在面对新环境需要同舟共济,便群居在一个地带,故多数唐人街是华侨历史的一种见证。在唐人街时常看到很多唐人餐馆,而餐馆和洗衣铺皆为早期华侨主要的营商行业。一些历史较悠久的唐人街,皆位于移民城市的旧区,环境较为挤迫,治安和种族问题亦是某些华埠要面对的问题。多年来,凭着、随着华人的富裕,华侨在外国的地位渐渐提高,新一代的华人移民会选择移民城市的其他地区居住,一些唐人街亦出现华人人口迁离﹑人口老化的现象。现在很多地方,唐人街已经成了中华文化区的代名词。无论商业,还是娱乐,以及各种文化设施,都体现东方华夏色彩,并没有华人聚居地的本意了。
名称的由来:唐朝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强盛的朝代。在海外的华侨、华人往往称自己是“唐人”,他们聚居的地方便称为“唐人街”。美国最大的“唐人街”在旧金山。旧金山唐人街始于1850年前后。当年开发美国西海岸的华工初来异国,人生地疏,言语不通,因此他们便集中住在一起,团结互助,休戚与共。起初,他们开设方便华工的小茶馆、小饭铺,接着是豆腐坊、洗衣店等等,逐渐形成了华工生活区。后来,越来越多的当地人,也经常光顾这里,他们称这里为“中国镇”,爱上了这里的中国饭菜。后来,“唐人街”成了繁华街道,街上除了饮食业外,刺绣、中国古玩等也都在当地享有盛名。同时,唐人街办起了华人子弟学校,从事中文教育。还有各种同乡会、俱乐部、影剧院等,成了富有中华民族特色的特殊街区。每逢春节,这里均耍龙灯、舞狮子,爆竹声中除旧岁,保留着中国传统的种种风俗。事实上,唐人街遍及世界许多地方,只是有的地方不这么叫就是了。
教师讲述:看书上P81的阅读材料,大家分组讨论总结一下华人在美国哪些方面有突出的贡献?展现了华人的什么品质?
学生讨论后选出小组代表回答:(略)
教师总结:华人在美国的交通建设、医学、航天、物理、建筑设计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做出了巨大贡献。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勤劳、勇敢、聪明、认真等。
教师讲述:.课本图9.3中的活动,找四个学生分别扮演黑人、印第安人、华人和白人根据课本中的文字描述设置情景。
同学设置情景表演
教师提问:几个人的对话反映了美国一个什么社会问题,并说说你的感受?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黑人、印第安人还有包括华人在内的黄种人,他们在政治、经济、教育和日常生活中都受到了不平等待遇,反映了美国社会存在着严重的种族不平等、贫富相差悬殊等社会现象。
(二)第二课时
在上一节我们知道了美国的疆域居世界第四位,那么在这么的地域内地形有什么差异呢?我们就在下边的内容中学习。
读图9.5找出美国主要山脉、河流和地形区? 教师板书:美国的地形 学生读图回答:(略)
教师讲述:主要的山脉有:科迪勒拉山系一部分、落基山脉和阿巴拉契亚山脉。
河流:密西西比河是世界第四长河,仅次于尼罗河、亚马孙河和我国的长江。也是北美洲流程最长、流域面积最广、水量最大的河流。
地形区:中央大平原、墨西哥湾沿岸平原、太平洋沿岸平原。平原面积占全国的一半以上,约占世界平原面积的10%。
读图说出五大湖的名称? 学生回答:(略)
教师讲述:在加拿大和美国交界处,五大湖总面积约245660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水域。也是最大的淡水湖群。它们按大小分别为苏必利尔湖、休伦湖、密歇根湖、伊利湖和安大略湖。湖水大致从西向东流,经圣劳伦斯河注入大西洋。其中苏必利尔湖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综合以上所述总结一下美国地形的特点?
学生回答:(略)
教师讲述:美国的地形明显地分为西部高大山地、东部低缓高地和中部广阔平原三部分,各部分呈南北纵向分布。
1)西部以高大的山地、高原为主。西部的科迪勒拉山系高度大、宽度广,包括了海岸山脉、内华达山脉和落基山脉,约占了美国本土面积的1/3。2)东部为低缓的阿巴拉契亚山脉,宽度和高度均不大。
3)中部为宽广的平原,从五大湖一直延伸到墨西哥湾,约占美国本土面积的一半。
讨论一下这种地形对美国气候的影响? 学生讨论回答:(略)教师讲述:
1)东部阿巴拉契亚山地对气候的影响:该山地的东南部由于高度较大,对来自于墨西哥湾和大西洋的水汽具有抬升作用,多地形雨,为美国多雨区之一。西北坡在冬季受到南下的西北风影响,常常会造成大雪天气。2)西部科迪勒拉山系对气候影响:山系以西受来自太平洋的湿润西风气流影响,西部沿海降水多。而山系东侧由于受到高大的山脉阻挡,形成了干旱或半干旱的气候类型。另外,科迪勒拉山系直逼太平洋岸,既限制了山脉以西北段的温带海洋性气候的东伸,也限制了山脉以西南段的地中海气候向东伸。
3)中部平原对气候的影响:中部平原地势平坦,南北开敞,使南北气流畅行无阻。冬季寒潮可以长驱南下,带来骤然降温的天气。夏季时,墨西哥湾大西洋暖湿气团可以自由北上,带来闷热多雨天气。中部平原气候的大陆性较强,成为降水和气温季节变化很大的地区。读图9.8说出美国的降水分布特征? 学生回答:(略)
教师讲述:从西北向东南递增。读83页阅读材料,1998年美国主要农产品产量和出口量占世界的百分比及其世界的位次,总结美国农业的地位?
教师板书:农业地区专业化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美国是世界上主要的农产品生产国和出口国。
看图9.6和9.7说出图中所展示的农业生产是以何种方式进行的? 学生考虑回答(略)
教师总结:美国的农业实现了机械化和专业化。农业地区生产专业化主要指在一定地区范围内,以生产
一、两种主要农产品为主的农业生产。
在美国,乳畜带内养殖的奶牛约占全国奶牛总量的1/3,生产的牛奶、乳制品占全国总量的1/2。玉米带内生产的玉米占全国总量的3/4,生产的大豆占全国60%,这里还利用玉米作为饲料,饲养着全国2/3的生猪和1/4的肉用牛。大家考虑一下这种生产方式的好处?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农产品产量,提高农产品质量,促进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节约劳动力等。那么农业区域化生产的优点是什么?
学生回答:(略)教师总结:可大规模进行机械化生产,各广泛使用高新技术,可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形成规模经济效益等。
参照图9.9美国农业带的分布,找出美国主要的农业带并说出其名称?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六个农业带分别为:玉米带、乳畜带、棉花带、小麦带、畜牧和灌溉农业区和论和农业区。阅读图中A、B、C三项注释讨论归纳出影响小麦带、畜牧和灌溉农业区和论和农业区的主要因素?
学生讨论后回答:(略)
师生小结:D 这里是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地处温带大陆,降水较少,春夏气温较高,有河水灌溉,适合小麦生长。E这里是高山区,海拔较高,山脉之间有宽广的盆地和高原分布,形成高原山地气候,降水较少,草地分布广有河湖水灌溉,形成畜牧和灌溉农业区;F这里是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纬度较低,是亚热带湿润气候,降水丰富,热量充足,适合亚热带作物生长。由此总结出在影响农业分布的问题上应从气候、水源、土壤肥沃程度等自然环境方面,还有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密度等社会环境方面。
(三)第三课时
教师讲述:前面,我们已对美国特别是其工农业生产有了初步的了解,阅读86页材料,美国居世界第一、二位的工业产品,了解一下美国工作在世界中的地位?
教师板书: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学生回答:(略)
师生总结:美国拥有完整的工业部门体系,工业产品种类齐全,产量大,技术先进,是当今世界工业最发达的国家。
教师讲述:看书回答,那为什么美国的工业很发达呢? 学生回答:(略)
师生小结: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少受战争影响、大量外国人才的涌入、还有科技发达等。
在图9.12上找出各大工业区、首都华盛顿和纽约、芝加哥、休斯敦、西雅图、旧金山、洛杉矶?
教师讲解: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的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并且分布还比较广泛,形成了众多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其中闻名于世的如旧金山附近的“硅谷”。说一说大家对“硅谷”的了解?
学生回答:(略)
教师讲述:硅谷地处美国加州北部旧金山湾以南,早期以硅芯片的设计与制造著称,因而得名。后来其它高技术产业也蓬勃发展,硅谷的名称现泛指所有高技术产业。硅谷自形成始在美国的高技术领域一直处于领导地位。在地理上,硅谷起先仅包含圣塔克拉拉山谷,主要在圣塔克拉拉县和圣何塞市境内,之后逐渐扩展,也包括周边如圣马刁县,阿拉米达县 的一部分。硅谷不是一个地理名词,在地图上一般不做标注。
自80年代后,世界各国和地区为促进高科技发展,都试图建立起自己的硅谷,如美国波士顿的“第二硅谷”、“日本硅谷”、“韩国硅谷”等。中国也不例外,有北京中关村硅谷、上海浦东硅谷(位于浦东张江)和广东深圳硅谷,浙江杭州也有一个“天堂硅谷”。
阅读87页材料,分组讨论,说说高新技术生产业对美国经济的作用。生分小组发言:(略)
教师总结:逐渐成为美国的支柱产业,增加就业岗位和就业机会,科技所占的经济总额不断上升醋精经济的飞速发展。
结合911图913总结出图中所列举的高新技术产业的种类? 学生回答(略)
教师提问:总结一下高新技术产业的特点和核心是什么? 学生回答:(略)
教师讲述:是科技创新。当今社会呢是知识经济社会,科技已成为促进社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
谈论一下,今后中国的发展的方向是什么? 先讨论后回答:(略)
教师总结:应该贯彻落实科技发展与科教兴国的战略思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需要和大家说明美国是工业大国的同时也是资源消耗大和废物排放大国。读图9.14美国对世界资源、环境的影响。说出美国对世界资源、环境有哪些影响?
教师板书:资源消耗大国 学生回答:(略)
师生总结:发达的经济和高额的消费是建立在大量进口资源和大量排放废弃物的基础上。美国人口大约2.78亿,占世界人口的4.6%,但是能源消费量却占世界总量的23%。读图9.15组织学生分别计算美国、日本、英国、中国和印度的人均能源使用量相对于世界平均水平的倍数。
学生活动:(略)
师生总结:美国是世界的4.78倍、日本是2.41倍、英国是2.37倍、中国是0.536倍和印度是0.28倍.从这些数据我们可以得到什么结论呢?
学生回答:(略)
教师小结:美国作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美国人的生活水平居世界前列,其发达的经济是建立在大量消耗全球资源的基础之上的。美国这样,日本、英国等发达国家也都如此。
分小组讨论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对世界能源可持续利用所产生影响? 学生分组讨论:(略)
师生小结::美国是世界上第一经济强国,美国人的生活水平也居世界前列。美国发达的经济是建立在大量消耗全球资源的基础之上。美国有责任、有义务为保护世界资源做出贡献。
目前世界的大气质量正在不断下降,这主要是人类大量消耗能源,向大气中排放废气的结果。
读图9.16,组织学生 根据图中所给的信息,计算美国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别相对于中国和世界平均水平的倍数。学生分组讨论:(略)
教师小结:美国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5倍,是我们中国的9倍。美国人口仅占全球人口的4%,而所排放的二氧化碳却占全球排放量的25%,由此可以看出,美国不仅是世界最大的资源消耗国,还是世界最大的废物排放国。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过多对全球的影响?
学生分组讨论:(略)
教师总结:二氧化碳作为最主要的温室气体之一,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而大量排放,造成全球变暖等气候环境变化。
六、板书设计
第九章 西半球的国家 第一节 美国
一、美国的疆域 国土的由来
二、移民国家 1.移民的概念 2.移民国家的概念 3.华人的贡献 4.种族问题
三、农业的专业化 1.美国的地形 山脉 河流与湖泊平原
2.气候与降水 3.农业专业化 4.农业带分布 影响原因
(四)、高新技术产业 1.工业带分布 2.硅谷
3.高新技术产业对美国的作用 4.对中国的启示
(五)、资源消耗大国
教学反思
通过这次“有效教学全员岗位大练兵”的活动,目的是为了全面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整体素质,以及高效课堂的充分利用,保证每名学生都能学会老师所教的知识。我深切的体会到教学中存在的许多问题,主要根据如何创建高效的课堂效果谈谈自己练兵后的心得体会。
1、课堂要模式化
现代课堂需要改革创新,落入了模式化的套路。一般都会把课堂分成几部分,导课,提出问题
2、全方面培养
我觉得初一的学生虽然年龄小,但自尊心很强。所以教学时就应该注重学生的心里特点和接受能力。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来进行教学,不要被几个优秀学生的表现迷惑,充分考虑到全体学生的接受能力,用能使最差学生明白授课的主要内容,才是明智之举。
3、学中玩、玩中学
让每个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参与,学会合作,学会尊重他人。玩,是孩子们的天性,是孩子的乐趣所在。将“玩”引入课堂,让每个孩子动起手来,在玩中学到更多的知识。使学生对这种活动动机和兴趣逐渐迁移到地理的学习上,从中享受到学习地理的乐趣。在探求地理教学过程中,我力求将“讲堂”转化为“学堂”,将机械重复的练习转变成生动活泼的游戏,手脚并用,让学生充分体现地理学习的快乐,让他们地理学习的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一边玩,一边学,“玩中学”玩为了更好地学习地理,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
4、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交流作为一种新的学习形式出现在学习过程中。一开始组织实施时,学生会因缺乏方法而显得生疏,有时课堂特别乱,难免会出现乱说乱叫,为一道题大吵大闹,秩序混乱等状况。为了达到良好的合作效果,教师必须进行恰当地引导。比如提倡学生“口语交际”小组合作交流,每个成员都有说的机会。许多学生的特点是心直口快,往往还没有想好就急于脱口而出,有时会说半截话,有时说一半又重说。对于这样的学生,要求小组成员对他们提出更正意见,重新说。还要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小组成员在交流时让其他成员必须认真听,才能听清楚别人说的意思。当然,学生培养需要一个过程,只有教师有意识的引导,让学生形成良好的交往习惯,小组合作交流的质量才会得到逐步提高。
5、共同备课、听课
美国消费文化下的设计 篇6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若干年内,资源短缺、限额配给和节衣缩食的生活对设计仍然发挥着巨大的影响,这种影响在英国尤为明显。与之相反的是美国,它是两次世界大战的获益国,经济发达、社会稳定,在这种较为光明的经济前景下,现代设计产品的销售才有了可能性,促使了现代设计在国际范围内由理论变成了现实。因此,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若干年内,美国出现了大量的现代设计产品,其中成就了这一切发展的主要因素就是消费文化,战后的丰裕社会,以及美国本土的消费文化,是提供生产、销售、设计生长的“天然土壤”,消费文化对于设计的影响则又像是一把双刃剑,有利有弊。
一、何谓消费文化
谈到消费文化,我们就不得不联系到美国的本土文化与政治环境。首先,先说它的本土文化,十七世纪初期,移民的大潮流,开始从欧洲流到北美。在三个多世纪里,由最初为数仅几百名的英格兰移民迁徙,逐渐变为千百万人势如潮水的大迁移。他们在各种强大的动机的推动下,终于在这片一度荒芜的大陆上,建立了新的文明,这其中的大部分移民,都是为了取得更大的经济机会才离开了家乡,还有就是因为政治上的原因:由于查尔斯一世的独裁统治,使得从英国到美洲的移民大为增加。综上所述的两点,造就了美国独特的文化:崇尚自由、民主、独立的生活。十七世纪来美的移民,绝大多数是英格兰人,但中部地区也有一些荷兰人、瑞典人和德国人,南卡罗来纳和其它地方有一些法国胡格诺派教徒,还有一些零星的西班牙人、意大利人和葡萄牙人,不过自1680年以后,大批移民则主要来自德国、爱尔兰、苏格兰、瑞士和法国;英格兰不再是移民的主要来源了,在很大程度上,非英格兰移民尽量适应最初移民的文化。但是,这并不是说,所有移民都变成了英格兰人,他们采用的是英国的语言、法律和风俗习惯,这些东西早就为了适应美洲环境而有所改变了,结果就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一种受新世界环境影响的英国和欧洲大陆文化的结合。这样就形成了它的多元文化。由于建国较短,历史较少,文化底蕴匮乏,所以无论何时它对于其他文化始终就像是干涸的河流对水源的渴望一样渴求着其它文化的补给,这就直接导致了它的设计也是多元化的发展;其次,说说它的政治环境,美国自建国,经历过不少的政治变动,最终形成了目前的民主自由的政治大气候,人们普遍崇尚消费主义的文化,对产品的外形并不在意,而对产品的舒适和实用反倒更加的关心,此后这种理念一直在美国引领着设计的发展。在这个崇尚消费的国度里,它的设计就注定了是寿命短暂,更新快速的。
二、消费文化对设计的影响
(1)美国设计的特点
在美国,以手工艺为基础的工业往往保持着保守倾向,特别是在设计领域,这一倾向一直延续到20世纪20年代中期,而丝毫没有受到法国及欧洲其他国家的现代艺术设计师的影响。至20世纪20年代晚期,以生产机械化大众消费产品为主的大型工厂,开始有意识地将设计元素融入到了工业产品中和市场推广之中,从一开始,美国的设计运动就沾满了实用主义的商业气息,美国建筑派的领导人物之一路易斯就曾在1907年总结设计的原则说:设计应该遵循“形式追随功能”的宗旨,对于企业来说,最重要的并不是设计能否给社会带来益处,或者对于整个人民的生活有所改善,设计的唯一要点是能够促进销售,因此,约束美国早期工业设计发展的力量不是知识分子的理想主义,也不是社会民主主义,而是十足的商业竞争,这种竞争也被十分明显的体现在了汽车的设计上,所谓的“有计划的废止制度”,就是定期的对汽车的外形进行更新换代的设计,而对于性能则没有多少的关注,这种设计是适应于美国的消费文化而生的,人们的消费欲望推动这设计的快速更换、发展。
美国现代设计的最辉煌时期应该说是在两次大战中间阶段,美国促进工业设计和其他设计设计活动发展的唯一动力是经济的活力,一旦经济发展、市场需求增加,设计也就发展;反过来,一旦经济衰退,市场萎缩,设计也就呈现退步的状况,因而它的设计重心经常有所变动,是跟随经济的走向而变化的,可以说没有美国的经济就没有美国的设计。
(2)消费文化与设计的关系
①消费文化对于设计促进作用
美国的大众文化对于设计影响是很广泛的,美国的消费用品广告几乎在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都可以看到,可口可乐、耐克、美国奶粉、肯德基等等无处不在,这些美国制作的产品把美国的通俗、大众文化以非常具有侵略性的方式带到全世界,它们展示了美国的生活方式,也就是消费文化的方式,它不但影响了各国人民的生活方式,而且也影响了各国的设计。
美国的丰裕社会和它的消费文化衍生了美国的国际主义,成为了那个时代的关键链条,发挥着它独特的历史作用: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再一次腾飞;填补了设计时代的空白,在设计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突破了设计一贯特色。国际主义是消费文化与设计结合的最好例证,历来,对于国际主义的“贬”都多过“褒”,但我却不这么认为,任何事物的产生都有其必然性,国际主义也是在其特设的历史环境下产生的,它为世界设计做出的贡献是巨大的,也许它的某些方面在今天看来目的性、商业性过于强烈,但恰恰也正是因为这两点才能够刺激销售,使得设计的血液得以快速的更新换代,推动设计向前大步的发展。
②消费文化对于设计的阻碍作用
我个人认为它对设计的阻碍作用远不及它所做出的贡献,试想一下如果现代主义继续的发展下去,那就必定是穷途末路。不过并不是说消费文化对于设计来讲完全就是有利的,它其中也会产生很多问题:1.产生浪费现象,由于消费的刺激,人们并不是真的需要才会产生购买需求,这无疑就造成了巨大的浪费,尽管它的确促进了消费,促进了生产,但这种浪费也是很明显的。2.造成设计的泛滥,国际主义时期在美国,由于各个制造厂商都发现了设计对于销售的促进作用,所以除了独立的设计事务所不断涌现外,在企业里也出现了专门从事产品设计的部门,这样设计一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另一方面也面临粗制滥造的大范围“烂滥”设计的存在,这部分设计不但没有将设计导向发展,反倒成为发展的“绊脚石”,不利于设计的正常发展。3.对设计内核的忽略,我在这里既不想批判国际主义的冷漠,也不想批判它设计的灵魂,它忽视了设计中的重点因素,那就是产品功能的发展,由于产品外包装设计不断翻新,导致消费群体暂时处于购买欲高期,这种暂时的假象导致了厂商的盲目追求外在的设计,忽视了产品的功能设计的发展,这就注定了这种设计是走不远走不长的,因而国际主义最终还是走向了衰退。
四、结语
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美国“诞生”了国际主义,并将其发扬光大,传遍了世界的每个角落,人们从此认识到了消费与设计的关系,它们充满了联系与制约,总体上讲,消费是肯定会促进设计发展的,只是看这个滋生地是否有抚育它的能力,是否能够将它导入正确的方向,美国的国际主义就是开好了头,没有结好尾,才至于后来的人对它贬多于赞。但这并不能说明消费文化本身有什么问题,只是我们在追逐利润的同时也应注意到设计的质量,而不是盲目的将何种质量的设计都大肆的营运在产品中,要推行广而高的设计理念,而不是广则滥的设计走向。美国的这种消费文化本身就存在着利弊,当设计面对它的时候,就得取长补短的发展自己,抓住它所带来的机遇,避过它自身无法根除的弊病,只有这样,设计和消费文化才能找到各自的平衡点,互相借助对方的优点发展自己,使得这个循环朝着良性的方向发展。
[1]大卫·瑞兹曼.现代设计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美国设计 篇7
重新设计高中改革计划(High School Redesign)是奥巴马政府为鼓励美国的学区、学校等使用联邦政府、州和地方提供的各种教育资源以改革美国高中的现状,从整体上重新思考高中的结构与功能、课程与教学,使用更加严格的学习模式,关注现实世界的经验,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与职业探索、升学结合起来,确保所有的美国高中生在毕业前能够修习大学课程或获得职业经验与能力的改革计划。2014年,奥巴马政府为该项目拨款3亿美元,2015年又拨款1.5亿美元。[1]拨款资金以竞争方式授予那些参与项目的机构,如非营利性组织、社区组织、企业合作者等,帮助学校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学业指导,尤其为一些弱势群体(如农村学生、贫困学生、移民学生等)获得升学和就业的机会。重新设计高中改革计划的内容主要包括:(1)将高中的教育内容、教学实践活动与升学、就业的目标结合起来,在一种高期望值的教育环境氛围中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其知识、能力的获得;(2)为高中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机会并设置有挑战性的教学内容和实践活动,以满足学生的多样化教育需求和各种兴趣爱好;(3)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学术支持服务,如家教指导、个别辅导等,使所有高中生(尤其是低收入家庭学生、母语非英语的学生、残障学生、移民学生等)都能顺利毕业和成功地完成向升学或就业的过渡;(4)提供高质量的就业、高中后教育选择的拓展与咨询服务,如各种生涯教育和培训活动,升入大学的教育培训等;(5)为高中生提供修读大学学分的机会和与求职相关的经验,如与企业雇主协商开展学生实习等。采用更有效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提供各种基于现实的专业化发展机会,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
一、持续开展“大学通道与加速学习项目”
大学通道与加速学习项目(College Pathways and Accelerated Learning)是美国联邦政府鼓励各州开展的,通过为贫困或低效能高中的学生提供升入大学的加速学习课程和学业指导,提高高中生的毕业率,并改善高中生为大学入学考试做准备的项目。在高中层次,大学通道和加速学习项目包括大学先修课程项目(Advanced Placement programs/AP)、国际学士学位课程项目(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 programs/IB)、双学分项目(Dual Enrollment)、早期学院高中项目(early college high schools programs)等子项目,允许高中生修读大学层面的课程并获得大学学分。联邦政府为州、学区和非营利性组织的合作团体等提供拨款,需要他们通过竞争的方式获得。所提供的资金用于学生参与整个项目,如选修课程、参加测试、评估结果等,赠款也为一些重新入学的高中辍学生提供补助,尤其是贫困家庭的学生。如缅因州约克县社区学院的双学分项目等。[2]
美国联邦政府在2013年为大学通道与加速学习项目拨款7,520万美元,在2014年和2015年又每年拨款7,480万美元,[3]将进一步促进高中生(尤其是低收入家庭学生)获得高等教育的机会。
二、实施“促进初中生越级升入大学项目”
促进初中生越级升入大学项目(Getting Students Through Middle School Into College)主要由“获得上大学的早期意识和准备项目”(Gaining Early Awareness and Readiness for Undergraduate Programs,以下称GEAR UP项目)和TRIO项目组成。联邦政府提供GEAR UP项目的财政经费给州和州内的合作机构,用于为中学生提供上大学的早期意识和准备的活动,并酌情为低收入家庭的学生提供教育及相关的支持服务,为学生进入大学铺平道路。TRIO项目又包括向上跃进项目(Upward Bound)、人才发掘项目(Talent Search)等9个子项目,主要目的是支持低收入家庭和第一代移民家庭的中学生进入大学并获得学业成功。
(一)GEAR UP项目的制度创新
1998年,GEAR UP项目根据《1965年高等教育法案》(the Higher Education Act of 1965)的规定开始实施。美国联邦教育部为GEAR UP项目提供经费支持,拨款一部分授予学区、大学及其他合作组织;另一部分授予州。参与GEAR UP项目的合作组织需要开展相关活动,包括:告知学生及家长关于项目的信息,如大学准备课程、大学学费、项目的援助经费等;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机会和社会支持服务;开展暑期培训活动;提供教师专业性发展的项目;实施优质教学活动,为学生设置严格的课程;提供学生参观大学的机会等,促使学生修读大学预备课程并取得好的成绩,为升大学做准备。联邦政府为州提供拨款,州需要将经费以奖学金的形式发放给参与该项目且有升学意识和升学准备的学生。
GEAR UP项目发展十分迅速,在项目实施的第一年已经为全美10万名中学生提供了服务,且有占50%的学生来自低收入家庭。到2011年,联邦教育部的拨款经费达到1.774亿美元,参与项目的学生数量增长为27.5万。[4]2013年,联邦政府又发布了一个申请GEAR UP大学储蓄账户押金示范项目。联邦政府在2013年为该项目拨款2.864亿美元,2014年拨款2.016亿美元,2015年拨款3.016亿美元。[5]如加州州立大学富勒顿GEAR UP项目[6]为学生的学业进展和获得升入大学的成功提供了强有力的服务,尤其是那些低收入家庭学生、第一代移民学生和拉丁裔学生。
(二)TRIO项目的进一步落实
自美国《1964年经济法案》(the Economic Opportunity Act of 1964)授权联邦政府开展向上跃进项目(The Upward Bound),作为TRIO的第一个子项目,TRIO项目正式实施。到目前为止,TRIO项目共有9个子项目,包括人才发掘项目(Talent Search)、退伍军人向上跃进项目(Veterans Upward Bound)、罗纳德·麦克内尔研究生成就计划(Ronald E.McN air Post baccalaureate Achievement Program)、向上跃进数学和科学项目(the Upward Bound Math and Science)、联邦TRIO培训项目(Training Program for Federal TRIO Programs)、教育机会中心项目(The Educational Opportunity Centers program,EOC)等。其中为高中生提供教育支持服务的项目有教育机会中心项目、学生支持服务项目、人才发掘项目和向上跃进项目。
到2015年,全美共有2,787个TRIO服务项目,共服务了759,094名学生;同时联邦政府在2014年和2015年分别拨款8.286亿美元和8.383亿美元,授权一些高等教育机构为学生提供学术发展的机会,满足其基本的高等教育需求,激励其完成大学学业。[7]
三、学校转型发展拨款项目推动薄弱高中改革
奥巴马总统在2009年发表演说时指出,为实现到2020年美国大学再次引领世界的目标,要转变和改革美国现存的低效能薄弱学校。联邦教育部开始致力于K-12学校的改革,要求转变低效能学校,提高学校的评估标准,重新招募或保留、奖励优秀教师,建立强大的数据追踪系统,关注学生的学业进展和实践活动等。联邦政府通过追求卓越(race to the top)、学校改进拨款(School improvement Grants)、利用联邦政府现有资源(Alignment of existing federal resources)和提供《初等和中等教育法案》的灵活性(ESEA Flexibility)四个方面实施“学校转型发展拨款”项目(School Turnaround Grants)。该项目主要以“1965年初等和中等教育法案”所授权的改进学校拨款项目为主,为州教育机构提供拨款资助,需要学区通过竞争的方式获得,尤其支持那些经费不足、低效能薄弱学校的改革,以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为学生升大学和就业做准备。在2013~2015年,联邦政府每年拨款5.058亿美元给学校转型发展项目。[3]学校转型发展拨款项目的措施主要包括:创建有效的系统机制以确保持续地改进所有的美国中小学校;设立远大并切实的改进学校的目标;识别取得较大进步和高效能的学校,关注低效能学校的变化;为偏远地区的落后学校提供干预措施;建立州、学区和学校的效能改进计划等。
如波士顿市的奥查得花园学校(Orchard Gardens school)[9]是一所薄弱学校通过转型发展得以改造与提升办学水平的典型学校。奥查得花园学校是美国波士顿市的罗克斯伯里(Roxbury)地区的一所K-12学校。学校建立于2003年,是该州效能较低的薄弱学校之一。2009年,奥查得花园学校成为波士顿公立学校艺术扩招计划中的一部分,受到了联邦教育部的改进学校项目的拨款资助。2012年,奥查得花园学校根据联邦总统艺术与人类委员会(the President’s Committee on Arts and Humanities)的要求转变为一个艺术学校。自2009~2013年,该校学生的数学平均成绩已提高了6%,英语平均成绩提高了43%。奥查得花园学校为学生提供了特殊的干预措施,改变了学校的教学时间,通过当地社区和家长的积极参与,学生获得了社区支持性服务,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升学率和就业率。
四、“希望邻里项目”和“投资创新项目”的继续开展
(一)“希望邻里项目”
“希望邻里项目”(Promise Neighborhoods)是联邦政府基于改变一些贫困社区,为各个年龄阶段的学生提供直至大学、持续的学业支持服务的项目。项目发起于美国的哈莱姆儿童区,由联邦教育部负责管理和拨款,并作为联邦政府复兴邻里活动(Neighborhood Revitalization Initiative)的一部分,旨在改善学前教育、完善学校核心课程、提高高中生的毕业率和大学入学率的活动,同时为学生提供健康、安全、稳定的家庭或社区环境,促进家庭积极地参与学生的学习。
2010年,联邦教育部开始支持“希望邻里项目”,为全美的21个社区提供了首次拨款;2011年,参与希望邻里项目的社区增加了16个。在2013年和2014年,联邦政府每年为该项目拨款5,680万美元,2015年的拨款增长为1亿美元。[10]通过有效的拨款,联邦政府要求社区广泛地收集家庭和学生的信息,帮助儿童、青少年学生获得接触优质学校和接受社区支持服务的机会,帮助学校改进教学管理活动、修正教学课程、实施有效的教学策略,满足那些贫困社区青少年基于职业(cradle-to-career)的教育,为其成功升入大学和就业做好准备。符合该项目申请资格的组织有3种:非营利性组织(包括一些有宗教信仰的非营利性组织)、《1965年高等教育法案》所界定的高等教育机构、印第安社区部落。社区改革的方式包括:识别贫困、低效能的社区,关注整个社区儿童和青少年学生的各方面发展;建立完整的、持续的、通向职业的教育项目和社区、家庭服务体系;提供社区所需的设施和资源,制定有效的跨机构的改善社区效能的方案;通过制定严格的评估系统了解项目活动的执行情况。
(二)“投资创新项目”
2009年《美国复苏与再投资法案》(ARRA)的14007部分的条款要求建立“投资创新项目”(Investing in Innovation),为地方教育机构、非营利性组织或地方教育机构与非营利组织的合作联盟提供竞争性拨款资助,目的是开展创新实践的活动,主要服务于一些英语非母语的学生、农村学生、贫困家庭的学生等,降低学生的辍学率和学业差距,提高高中生的毕业率、大学入学率和学业完成率。所有受资助的机构或联盟必须执行规定的实践活动以提高中小学生的学业成绩和身心健康。同时,受资助者也需要评估自身的实践活动,在接受拨款的100天内,受资助机构必须提供一份完整的项目管理计划,并每年更新提交一次管理计划以及时报告项目的执行情况。
如明尼苏达州的圣路易斯帕克高中(St.Louis Park Senior High School)[11]成功地实施了投资创新项目。圣路易斯帕克高中是一所拥有多种族学生群体的学校,有占1/3的学生来自低收入家庭。1998年,该校有占45%的学生在学业中失败。该校教师Angie Jerabek为改善学生的学业状况,创建了一个结构性的团队工作方法———建构资产降低风险(Building Assets Reducing Risks/BARR),为学生的学业提供了一个清晰、具体的指导策略。该方法首先运用于学校9年级学生的教学之中,参与该方法的学生旷课率显著下降,其学业失败率也降低了一半。到2012年,该校学生选择大学先修课程和国际学士学位课程的人数增长了一倍。自2010年起,联邦教育部使用投资创新项目的经费,拨款500万美元用于扩大和推行BARR方法。该方法开始使用于圣路易斯帕克高中的10~12年级学生和缅因州、加州的其他三所高中的9年级学生。申请该拨款的机构还包括与高中长期合作的大学、非营利性组织。大学为BARR方法的拓展提供人员培训和技术援助服务;非营利性组织帮助低收入家庭学生通过接受BARR方法的密集训练以成功地进入大学。在实施BARR方法一年后,圣路易斯帕克高中的学生辍学率下降了28%,且到2014年,该校学生的学业失败率已稳定在14%左右,其中有87%的学生通过了所有核心课程的学习。[12]通过联邦政府的投资创新拨款,有效地提高了圣路易斯帕克高中的创新实践活动,为学生获得学业进步与成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五、重新授权珀金斯生涯和技术教育项目,推动生涯与技术高中教育改革
1917年,美国国会通过了第一部职业教育法案———《史密斯—修斯法案》,为美国的职业教育确立了法律依据。随后的职业教育立法包括《1973年职业法案》(the Vocational Act of 1973)和《1984年卡尔D·珀金斯职业法案》,即《珀金斯法案I》(Perkins I),为美国今后的生涯和技术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998年,美国职业协会要求用“生涯和技术教育”(career and technical education/CTE)替代“职业技术教育”(vocational education)。2006年7月,联邦政府重新命名了《卡尔·D·珀金斯生涯和技术教育法案(the Carl D.Perkins Career and Technical Education Act of 2006),采取最为恰当和重要的措施来改善CTE的质量。联邦政府需为美国的多元化学生的教育和职业生涯做好准备,通过完善CTE法案以解决青少年和低技能成人应对包罗万象的全球化市场的能力。
2012年,奥巴马总统在国情咨文中提出了一项持久转变CTE的蓝图,他指出,生涯和技术教育对促进一个高质量的世界级教育体系的发展,对促进企业散发活力、雇佣劳动力、投资和创新等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美国的学生需要一个更为严格的有针对性的CET来帮助他们获得所需的竞争技能,通过清晰的教育路径进入中学持续接受教育并获得成功。奥巴马政府在提出的宏伟蓝图中重新授权珀金斯生涯和技术教育项目(Reauthorized Perkins Career and Technical Education),以改革生涯和技术教育。在新的CET中强调四个核心原则:并行一致(Alignment)、协作(Collaboration)、问责(Accountability)、创新(Innovation)。
2013年,奥巴马政府为重新授权珀金斯生涯和技术教育项目拨款10.719亿美元,2014年和2015年每年拨款11.25亿美元。其中,2015年,联邦政府拨款1亿美元给各州作为CET的创新基金。[3]拨款经费主要用于帮助年轻人获得高技能、高工资的职业;扩大农村和偏远社区提供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能力,为更多的贫困学生提供升学和就业的机会;使用技术以完善对学生的服务,提高学生的学习和工作经验。全美的CET项目通过调查、评估、数据收集、技术支持等活动将支持重新授权珀金斯法案的执行,以改善CTE的质量和有效性。
重新设计高中改革计划是奥巴马政府对美国高中教育改革的又一次尝试。重新设计高中改革计划的顺利实施,一方面受到了美国多元文化与价值观的影响,受到了“升学+就业+全人”的美国高中培养目标的牵引,并得到了美国各届政府及社会大众的认可、支持与努力践行;另一方面则受到了知识经济发展、信息技术变革及国际市场竞争压力的影响,美国政府十分重视高素质劳动力和创新人才的培养。奥巴马政府多次修订法律,为高中改革提供政策保障和财政支持,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参考文献
[1]Fiscal Year 2014 Budget Summary and Background Information[EB/OL].http://www2.ed.gov/about/overview/budget/budget14/summary/14summary.pdf:p20.2016-01-03.Fiscal Year 2015 Budget Summary and Background Information[EB/OL].http://www2.ed.gov/about/overview/budget/budget15/summary/15summary.pdf:p21.2016-01-03
[2]Pamela Fisher,Stephen Abbott.The Experiential Dual Enrollment Program:Building a College Going Culture for First Generation Youth and Families[EB/OL].http://www2.ed.gov/programs/slcp/finalexperient.pdf 2016-01-03.
[3][8][13]Fiscal Year 2015 Budget Summary and Background Information[EB/OL].http://www2.ed.gov/about/overview/budget/budget15/summary/15summary.pdf:pp26,19,41.2016-01-03.
[4]New GEAR UP Grants Awarded to Help More Than 275,000 Middle-Schoolers Get on the Pathway for Success in College[EB/OL].http://www2.ed.gov/news/press-releases/new-gear-grants-awarded-help-more-275000-middleschoolers-get-pathway-success-college.2016-01-05.
[5]GEAR UP Program---State Grants and Partnership Grants Applicant Information[EB/OL].http://www2.ed.gov/programs/gearup/applicant.html.2016-01-05.
[6]Gaining Early Awareness and Readiness for Undergraduate Programs(GEAR UP)Project Abstracts for FY 2015 State and Partnership Grants[EB/OL].http://www2.ed.gov/programs/gearup/index.html.2016-01-05.
[7]Federal TRIO Programs-Home Page[EB/OL].http://www2.ed.gov/about/offices/list/ope/trio/index.html.2016-01-07.
[9]Boston school Turns Around with Focus on the Arts[EB/OL].http://blog.ed.gov/2014/03/boston-school-turnsaround-with-focus-on-the-arts/.2016-01-05.
[10]U.S.Department of Education Awards Promise Neighborhoods Planning Grants[EB/OL].http://www2.ed.gov/programs/promiseneighborhoods/index.html.2016-01-05.
[11]i3 Grant Put“sI”in Team[EB/OL].http://blog.ed.gov/tag/investing-in-innovation-2/.2016-01-05.
美国GBBN建筑设计事务所 篇8
GBBN建筑设计事务所是一个拥有50多年历史的设计公司,致力于在规划、建筑、室内设计及计算机辅助的物业管理方面提供最优质的服务。除了位于美国俄亥俄州辛辛那提市的总部外,事务所还分别在美国肯塔基州的路易斯维尔市和列克星敦市和中国北京设有分支机构。
秉持“为生活设计”的理念,GBBN致力于为医疗、教育、艺术及开发项目的业主提供卓越的空间设计,以提升生活的品质。GBBN的董事们积极参与每一个项目,以确保为客户提供有益的支持和积极的回应。凭借深厚的经验、良好的反馈以及对客户目标的重视,GBBN赢得很多回头项目。
规划和设计过程(Planning&Design Process)
因为致力于为在我们创造的环境中生活、工作、学习、娱乐的人们提供积极的生活体验,无论面对项目设计还是后续服务,GBBN始终坚持—保持生活的乐趣才能创作伟大的作品,但一定要为客户提供高水准的专业知识和承诺。
在规划设计过程中,GBBN根据每个项目的具体情况制定设计策略。项目团队在设计期间会邀请行业专家与客户共同商议项目远景的制定,以帮助他们作出明智的决定。
设计是与业主共同探索的过程,设计的每个方面都需要对所处环境作出应对。GBBN常常借由专家研讨会和互动的小组工作会议审核设计的相关议题、探索及评估设计引发的各种可能。GBBN认为,应对设计过程中各种挑战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多方的通力协作,而且,建筑应理解场所的精神,并以时代的语言重新进行诠释。
全球发展—无国界(Growth Around the World-No Boundaries)
坚信应追随与客户相同的设计观,在过去的50年中,GBBN拓展了其全球业务的发展。10年前,事务所85%的设计项目都在辛辛那提和列克星敦分支机构方圆30英里的范围内。之后,公司不断扩大医疗、教育、展演等类型的国内设计市场,以及医疗和开发的国际市场。有机会在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建筑市场进行业务开发,不仅进一步树立了GBBN的国际品牌,也为员工和客户群提供了更多发展机会。
■辛辛那提儿童医院医疗中心“Location S”科研楼,辛辛那提,俄亥俄州Research Tower(Location S)of Cincinnati Children's Hospital Medical Center,Cincinnati,Ohio
辛辛那提儿童医院医学中心10年来通过不断自我完善,跻身《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排名的“美国十大儿童医院”之列。其发展目标是通过全球公认的研究、教育和创新成就提升儿科医疗水平并提供完善护理服务。辛辛那提儿童研究基金会为实现这一目标,进行了基础型、转化型、临床型、品质型研究,以期解答儿童疾病的相关问题,提高保健和治疗水平。基金会学术部的科学家和医生们通力合作,为研究开展提供教育和培训;进行创新性的基础研究或实验室调查;开展患者导向型研究,并将其转化为改进的儿童临床护理成果;调查患者的治疗效果,以改善护理服务;引导社区开展相关研究,以提升儿童的健康水平。
GBBN被挑选设计这座新科研楼,为上述工作及未来更多研究的开展提供空间。这座14层崭新的生物医学研究楼以独特的标志性入口形象重新定义了辛辛那提大学校园的边界。建筑可容纳1 800名研究人员,领先的研究实验室组成的2层邻里空间构成内部空间单元,鼓励相互间的交流与合作。设计注重营造实验室之外具有休闲氛围的互动空间,认为这样的空间与实验室一样重要。现代研究人员之间的密切交流会相互间激发、产生互动,增进对科学知识的了解,产生突破性的研究成果—就像Albert Sabine博士20世纪50年代在辛辛那提儿童医院研制出口服小儿麻痹症疫苗一样伟大的成果。
研究人员在楼内能够欣赏到辛辛那提的城市全景,同时在办公空间和实验室内都能享受到充足的自然阳光,突破性的双层楼高的室内空间也与注重实用性的传统实验室大相径庭。科研楼以先进的建筑体系承载了尖端的科研项目,是对于作为全球领先儿科研究机构之一的医学中心工作开展的强有力保障,同时也表明,研究作为现代病患护理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具有重要意义。
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辛辛那提儿童医院医学中心“Location S”科研楼
业主:辛辛那提儿童医院医学中心
设计单位:美国GBBN建筑设计事务所
建设地点:美国俄亥俄州辛辛那提市
用地面积:2.5hm2
建筑面积:4万m2
建筑层数:16
结构形式:钢结构
设计时间:2003年1月~2004年1月
建成时间:2007年11月
设计总负责:John Blignaut,AIA,ACHA
主创建筑师:Kevin Spector,AIA
结构设计:David Marshall,PE
设备设计:Richard Saunders,PE
摄影:JH Photography Inc.
■Marymount医院改建工程,加菲尔德,俄亥俄州Intensive Care Unit&Emergency DepartmentReplacement of Marymount Hospital,Garfield Heights,Ohio
Marymount医院是Cleveland临床医学基金会的市郊医院之一,其改建工程涉及急诊部和ICU两部分。
急诊部和入院登记处位于一层,每年将接待3.5万人次患者。30间单人检查/治疗室分多组呈辐射状布局,使位于中央工作区和供应区的医护人员能够最大程度地观察到患者情况。中央工作区的周边排列着供应车,使护理人员获取供应物品的效率大幅提高。为确保医护人员对患者最高的能见度,墙壁至天花板的高度保持最低。
患者入院登记处也呈辐射状布局,使工作人员不仅便于与患者交流,而且能够共享工作台后面公共的工作/供应区,形成一种非常高效的布局模式和简洁的工作流程。另外,设计还对一层毗邻原急诊部的放射科进行了翻修。
二层设有28间单人重症监护病房,医院配置了24个重症监护病房床,其余空间设置4床规模的透析治疗单元及储藏空间。急诊部的重症监护病房也呈辐射状排布,以加强医护人员对患者的观察。两间病房之间设有凹入式的护理站,使得医护人员在整理患者治疗记录时能够对他们的状况进行密切观察。重症监护病房的核心部分是综合治疗中心,周围环绕设置可移动的供应车,以减少护理人员步行距离、提高护理效率。在需要隔音的药品和营养品供应站,墙体与天花之间使用了隔音玻璃,保持了空间的通透性,使视线不受干扰。
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Marymount医院改建工程
业主:Marymount医院
建设地点:美国俄亥俄州加菲尔德市
设计单位:美国GBBN建筑设计事务所
合作设计:美国Hasenstaab建筑设计事务所
年门诊量:3.5万人次
病床数量:28
用地面积:1hm2
建筑面积:5 574m2
结构形式:钢结构
建筑层数:3
设计总负责:James Harrell,FAIA,FACHA
建筑设计:James Harrell,FAIA,FACHA David Everharg,AIA(Hasenstaab Architects)
设计时间:2003年10月~2004年9月
建成时间:2006年4月
摄影:Pease Photography
■惠灵顿骨科和运动医学诊所,辛辛那提,俄亥俄州Wellington Orthopaedics&Sports Medicine Clinic,Cincinnati,Ohio
这个医学诊所是惠灵顿骨科和运动医学集团(有大约100名私人医师成员)设于辛辛那提市的诊所之一。建筑设有可供8位医师同时工作的空间,每位医师拥有4间检查室及一个“医师—医务助理—护士”工作组团。每个组团设有1间患者盥洗室、1间咨询/教育室和1间药品储藏室。4个组团围绕着设有由X光设备和放射医师工作区构成的核心区排布,这种布局为医师的高效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诊所还包括一个930m2的物理治疗区,设有健身房、治疗室和职业病治疗区(提供专门的手部治疗项目)以及为高中和大学运动员进行密集型训练提供的宿舍。
中央等候室的两端分别设置登记处和结算台,为拜访医师和进行物理治疗的患者和访客提供了清晰的服务流线。宽敞的车辆通道为主入口增色不少,也为进出机动车的患者提供了遮蔽。小型车辆的通道位于诊所北侧,为一小部分由救护车送来的患者和需在诊所进行核磁共振检查的患者提供遮蔽。
当地社区管理部门认为诊所应为单层建筑,以便与邻近地区的单层低矮房屋保持和谐,GBBN“草原风格”的设计方案使建筑完美地融入所处环境,因此得以顺利实施。
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惠灵顿骨科和运动医学诊所
业主:惠灵顿骨科和运动医学集团
建设地点:美国俄亥俄州辛辛那提市
设计单位:美国GBBN建筑设计事务所
日门诊量:750人次
建筑面积:3 567m2
设计时间:2006年12月~2007年6月
主创建筑师:James Harrell,FAIA,FACHA
建筑设计:Ben Earls,AIA
室内设计师:Amy Mees,IIDA
结构专业:SDD Corp.
设备专业:JMZ
建成时间:2008年7月
摄影师:Pease Photography
■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呈贡新院,昆明,云南The Chenggong Branch of First Hospital of Kunming Medical College,Kunming,Yunnan
这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康复保健、医学国际交流与合作为一体的大型医院,包含门诊、急诊、医技、住院及后勤保障等功能。
医院的4个主要组成部分—门诊、急诊、医技和住院—围绕着一个自然通风的、开敞的医院主街和多个小型的庭院组织,以充分利用昆明亚热带的气候条件及日照资源。
3个方盒子体量构成的门诊楼群位于基地南部,主入口设于中间。医疗主街贯穿门诊楼群,其北侧为医技楼,坐落于主街西尽端的是弧形体量的急诊部。
位于院区北部的长条形折板状住院楼中部为开敞的多层景观廊,与南侧的医技楼之间设有一个下沉庭院,两栋楼在二层和三层由步行桥相连。
一个巨大的金属雨篷将住院楼、医技楼、门诊楼的入口相连,穿越于各个体量之间,塑造了统一的形象特征。既各自独立又相互关联的建筑群借由不同几何形态的造型、各种室内外院落空间的穿插,使整个院区极富生气。
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呈贡新院
业主: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建设地点:昆明市呈贡新区
设计单位:中国中元国际工程公司
合作单位:美国GBBN建筑设计事务所
日门诊量:3 000人次
手术室数量:17
病床数量:1 000
建筑层数:13
结构形式:钢筋混凝土
用地面积:11.2hm2
建筑面积:16.5万m2
设计总负责:谷建,黄晓群,Jervy Zhu
建筑设计:石启雷,Jonny Hofmann
结构设计:何小燕
设备设计:袁白妹,杨金华,奚传栋
设计时间:2009年
建设时间:2012年(预计)
■唐山工人医院新院,唐山,河北(国际竞赛)New Tangshan City Worker's Hospital,Tangshan,Hebei
本项目规划布局的挑战在于,将2 100张病床安排在限高60m的建筑内,并全部拥有南向采光。为了满足以上要求,GBBN将护理单元布置于4栋住院楼和1栋重症监护楼的南向,5栋建筑全部只作为住院楼使用,从一层开始就布置护理单元,并邻近医技楼呈放射状布局。邻近医技楼设置的门诊服务区包含急诊楼和门诊楼,一个3层的医疗主街贯穿门诊、住院、医技三部分。
医院的主要入口位于基地东侧,车辆可由此去往地下停车场和北部的科研院区。急诊楼的入口也位于东侧,与主入口分设。
一个在入口区底层架空的廊桥将医技楼与基地北侧的科研区和培训楼相连。医院主体建筑与科研区之间的地下设有停车场,其上设计为景观优美的康复花园。医技综合楼的屋顶朝南层层抬高,每层都均为康复花园,为患者和医护人员营造了宜人的治疗与工作环境。
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唐山工人医院新院(国际竞赛)
业主:唐山工人医院
建设地点:唐山市凤凰新区
设计单位:美国GBBN建筑设计事务所
合作设计:中国中元国际工程公司
日门诊量:6 000人次
手术室数量:40
病床数量:2 100
用地面积:23.3hm2
建筑面积:29万m2
建筑层数:14
结构形式:钢筋混凝土
设计总负责:Jim Harrell,谷建
建筑设计:Ryan Newman
美国设计 篇9
1 抗震设计算例比较分析
下面将对一座3×30 m连续梁桥分别采用两种规范进行纵桥向简单抗震设计, 以实际体会两种规范的异同。
1.1 算例简介
某一3×30 m连续梁桥, 见图1。上部结构为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 宽18 m, 高1.5 m, 桥面铺装层厚度13 cm, 三道防撞栏质量共计2.6 t/m。采用双柱式桥墩, 墩柱为1.5 m×1.35 m的实心钢筋混凝土截面, 横向间距为4.15 m, 混凝土用C50。中墩每一立柱顶设置一固定盆式支座, 其他立柱顶设置单向活动盆式支座。桥梁处于中硬场地, 采用刚性扩大基础。
墩柱截面尺寸及配筋如图1。主筋为36根直径28 mm的Ⅱ级钢筋, 净保护层厚度为40 mm, 箍筋为直径12 mm的Ⅱ级钢筋, 纵向间距在塑性铰区内为10 cm, 塑性铰区外为20 cm。
1.2 按《2008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进行抗震设计
1.2.1 设计地震力
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 桥址场地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峰值为A=0.20 g, 桥址为I类场地条件, 场地特征周期Tg取值为0.30 s。桥梁结构纵桥向可简化为单自由度振动体系, 其自振周期为:设计水平地震力为Ehtp=ShlGtp/g=Sm=2.25CiCsC-dAm则墩柱纵桥向设计地震力考虑滑动墩摩阻影响后为Ehtp=Sm-Ci∑μiNi, 计算结果:设计地震E1级水平地震力FE1=2331 kN, E2级水平地震力FE2=7 034 kN。
1.2.2 延性构件的设计计算
下面对固定墩的单个墩柱进行设计验算。
(1) 抗弯强度验算
墩底弯矩为:M=Ehtp1q=8 160 kN·m, 恒载轴力为:N=5682 k N, 在轴力作用下, 墩柱抗弯强度为:Mu=5 746kN·m
(2) 抗剪强度验算
剪力设计值:, 墩柱的抗剪强度由混凝土抗剪强度Vc和横向钢筋抗剪强度Vs提供, 塑性铰区内:Vco=<φ× (Vc+Vs) =3 565 kN, 塑性铰区外:Vco<φ× (Vc+Vs) =2 582 kN, 均满足要求。
(3) 变形验算
地震E2作用下, 墩顶水平位移:Δl=90 mm, 单柱墩位移为:Δul=359 mm, Δul>Δl, 满足要求。
1.3 按《Caltrans抗震设计准则》进行抗震设计
为了方便对比, 地震力采用1.2.1计算出的地震力。
1.3.1 桥梁抗震验算
(1) 最小侧向强度验算
墩底弯矩为:M= (0.1×Pdl) /2×l=13 448 kN·m, 恒载轴力为:N=5 682 k N, 在轴力作用下, 墩柱抗弯强度为:Mu=5 746 kN·m
(2) 抗剪能力验算
最大剪力需求为:Vco=1.2 M/L=2 660 kN, 塑性铰区内:Vco<φ× (Vc+Vs) =4 312 kN, 塑性铰区外:Vco<φ× (Vc+Vs) =3 196 kN, 均满足要求。
(3) 桥梁结构整体位移验算
桥梁的整体位移应满足Δd<Δc, 本例中, 桥梁的整体变形能力取决于固定墩的变形能力, 因此近似以固定墩的变形能力作为桥梁结构的整体变形能力。则Δd=72 mm<Δc=355 mm, 满足要求。
1.4 算例小结
从算例中可以看出, 美国规范的弯矩需求为13 448 kN·m, 对剪力的需求为2 660 kN, 均远高于我国规范所对应的值, 可见美国规范对墩柱的抗弯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以得出使用美国规范设计固定墩纵筋增加了136%, 而使用我国规范设计纵筋只增加了63%, 可知美国规范对固定墩的延性要求更高。
2 结论
抗震设防不能追求绝对的安全, 需从危险概率的大小来定义安全度, “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多级设防思想已为包括中美在内的多国设计规范所采用。延性构件对整个桥梁结构体系所起的作用如同保险丝, 桥梁的抗震安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延性构件的设计是否合理, 而美国规范对墩柱、盆式支座和基础等构件的要求普遍高于中国规范, 可以认为是相对保守的。为了对两规范中各种规定和公式的合理性和准确性进行评估, 应该通过研究更多的实际桥梁震害资料和试验, 以便对我国规范的进一步修改提供参考。
摘要:对我国新颁布的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和美国的《Caltrans抗震设计准则》进行比较分析。按照这两种规范对一座连续梁桥分别进行抗震设计验算, 简要的对比两国抗震设计思想的不同。
关键词:桥梁抗震,抗震细则,设计,比较
参考文献
[1]赵冠远, 阎贵平.对美国桥梁抗震规范中桥墩抗剪强度计算公式的评价[J].世界地震工程, 2002, (4) :85-90.
美国建筑结构设计抗震规范的研究 篇10
很多专家、学者、设计人员对美国抗震规范进行了研究, 其主要侧重点都放在了中美规范条文的对比上, 主要目的是通过对比研究找到中美设计规范的不同点, 分析中美规范之间的差异, 为我国抗震设计规范的发展提供思考和建议[1,2]。
论文对美国建筑规范IBC 2006[3]和建筑设计荷载规范ASCE7-10[4]的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条文进行了研究, 基本思路是在理顺美国规范结构抗震设计思路体系的基础上, 对抗震设计中的关键概念和取值进行研究, 不对中美规范条文进行对比。
2 美国规范结构抗震设计思路体系
论文在对美国建筑规范IBC2006和建筑设计荷载规范ASCE7-10进行研究分析的基础上, 绘制了美国规范结构抗震设计思路体系图, 如图1所示。该图中表示出了美国结构抗震设计中主要的概念和步骤, 以及各概念和步骤之间的前后流程关系, 以便于我们从整体上把握美国规范结构抗震设计思路。各主要概念和步骤的相互关系在论文中详细解读。
3 主要概念和步骤及其相互关系
3.1 所考虑的最大地震反应谱加速度参数SS, S1
美国规范抗震设计基准的设防水准和设计地震动参数, 在IBC 2006规范和ASCE7-10规范中均做了明确的说明。根据统计得到的各个地区50a超越概率为2% (约2500a重现期) 的地震水准, 规范给出了全美国的地震风险区划图, 并将各地区的这一超越概率的地震水准作为该地区抗震设防“所考虑的最大地震” (maximumconsideredearthquake) 。规范的地震风险区划图中给出了各个分区与“所考虑的最大地震”对应的两个反应谱加速度参数SS和S1, 该参数基于B类场地土。这两个反应谱加速度参数即是结构抗震设计的基本反应谱加速度参数。
在该区划图中, 我们所理解的地震动力放大系数也已经包含在其中。由于区划图中的谱值数据不再归整为与加速度0.1g, 0.2g等对应的数值, 因此已经没有我们熟悉的按照地震最大加速度划分的烈度概念, 而直接以谱值反应地震动的强度[5]。
反应谱加速度参数SS和S1的意义:SS为0.2S特征周期时的最大考虑地震反应谱加速度参数;S1为1S特征周期时的最大考虑地震反应谱加速度参数。
3.2 建筑场地类别划分
IBC 2006规范和ASCE 7-10规范中, 依据30m深度范围土层等效剪切波速、平均锤击穿透次数、平均不排水剪切强度, 场地类别划分为A, B, C, D, E, F。
中国规范与美国规范的场地类别对比可参考文献[1]、[2]。
3.3 地震反应谱加速度参数的场地修正
IBC 2006规范和ASCE 7—10规范中, 地震反应谱加速度分布图基于B类场地土。对于非一般岩石场地的情况, 规范引入了两个场地系数Fa和Fv, 分别对反应谱加速度参数SS和S1进行修正, 以考虑不同场地条件上的结构地震反应的差异。
经场地修正的最大考虑地震反应谱加速度参数:
式中, Fa为短周期场地类别影响系数, 地震反应谱加速度相关系数;Fv为长周期场地类别影响系数, 地震反应谱烈度相关系数。
值得指出的是, 这两个场地调整系数随场地类别的变化幅度很大, 当场地类别由A类变化至E类时, 系数Fa可从0.8变化至2.5, 系数Fv可从0.8变化至3.5。这事实上是反映了厚软的土层将放大基岩地震动参数的中、长周期分量, 从而导致中长周期段的结构地震反应显著增大[6]。
3.4 设计反应谱加速度参数
以上的地震加速度参数均对应的是“所考虑的最大地震”, 而规范用于进行抗震设计的地震水准 (design earthquake) , 即设防地震水准, 则取为“所考虑的最大地震”的2/3。设计反应谱如图2所示。
3.5 风险等级
IBC 2006规范和ASCE 7—10规范中, 对于建筑和其他结构基于结构破坏的风险规定了结构的风险等级, 如表1所示。风险等级从低到高分为Ⅰ, Ⅱ, Ⅲ, Ⅳ4个等级。
3.6 结构抗震设计等级
IBC 2006规范和ASCE 7—10规范中, 根据风险等级和设计反应谱加速度参数SDS和SD1, 指定结构的抗震等级, 抗震等级从低到高分为A, B, C, D, E, F6个等级。
3.7 三种分析方法的选择
ASCE 7—10规范中, 提供了等效侧向力分析法 (底部剪力法) , 振型反应谱分析法和地震反应谱时程分析法, 并规定了各种方法的适用范围。具体来说, ASCE7—10对等效侧向力分析法 (底部剪力法) 的应用有一定限制, 不允许用于对结构抗震设计等级为D, E, F的较复杂和较不规则的结构计算分析[7]。规范对振型反应谱分析法和地震反应谱时程分析法的应用则没有限制。
3.8 等效侧向力分析法 (底部剪力法)
I BC 2006规范和ASCE 7—10规范中, 重点介绍了等效侧向力分析法 (底部剪力法) 。
式中, V为地震基底反力;CS为地震反应系数;W为重力荷载代表值;SD S为0.2s特征周期设计反应谱加速度参数;R为反应修正系数;Ie为重要性系数。
地震反应系数CS的取值限值见ASCE 7—10第12.8.1.1节。
3.9 结构重要性系数
ASCE 7—10规范中, 根据建筑物风险等级, 不同荷载工况对应相应的重要性系数, 如表2所示。
注:应用于地震荷载组成构件的重要性系数Ip没有包含在本表中, 因为它的取值是由独立构件决定的而不是根据整体建筑和用途确定的。
3.1 0 重力荷载代表值
重力荷载代表值W, 包括恒载及表3荷载。
3.1 1 结构体系和结构反应修正系数R
IBC 2006规范和ASCE 7—10规范中, 结构体系对应相应的结构构造措施。结构体系和构造措施在《混凝土结构建筑规范》 (ACI318) 和《钢结构建筑抗震规定》 (ANSI/AISC341) 进行了规定。结构反应修正系数R根据不同的结构体系取不同的值。
对结构抗震设计采用的弹性水准与延性水准抗震组合, 美国规范给予了设计者一定程度的选择自由。这种选择的自由体现在, 在一定的情况下, 它允许设计者采用不同的弹性设计地震力与结构延性水准的组合。在特定的地震水准下, 当设计采用不同延性水准的框架时, ASCE7—10规范给出的地震反应修正系数R取值也不同, 即进行弹性设计的地震力也不同。设计选用的结构所具有的延性水准越高, 则进行弹性设计时的地震力取值就越低。
设计者对弹性水准与延性水准抗震组合的选择自由也是有限的, 美国规范仍有一定的倾向性, 即更倾向于较低弹性设计地震力与较高结构延性水准的抗震组合, 认为这样的结构有更好的抗震性能。这一倾向具体体现在不同抗震设计类别下结构延性水准的选择自由上。
此外, 对于不同的结构抗震体系, 因其具有不同的延性水准, 地震反应降低系数的取值也有所区别, 即弹性设计地震力也不同。这也可以在规范的具体条文中看出。
总之, 进行结构弹性设计的地震力与结构的延性水准和弹塑性耗能能力总是应该相配套、相适应的, 对此有深刻的认识才能理解美国规范的抗震设计方法中设计地震力和系数R的取值以及结构抗震措施的规定。
结构反应修正系数R见ASCE7—10第12.2节。
3.12与抗震等级相关的冗余度系数ρ
所有结构应在两个垂直方向的地震抗力系统上增加冗余度系数ρ, 冗余度系数ρ与结构抗争等级相关。冗余度系数ρ取值为1.0或1.3, 见ASCE7—10第12.3.4节。文献[8]将ρ定义为结构延性系数。
3.13地震荷载效应和荷载组合
1) 水平地震荷载效应
式中, Eh为水平地震荷载效应;ρ为冗余度系数;QE为由水平地震力引起的水平地震荷载效应。
2) 竖向地震荷载效应
式中, EV为竖向地震荷载效应;SDS为0.2s特征周期设计反应谱加速度参数;D为恒载作用效应。
3) 地震参与的荷载效应组合
ASCE7—10第2.3节, 强度设计法的荷载组合, 包含地震作用效应的组合公式为:
当为第一种组合时, E=Eh+EV;当为第二种组合时, E=EhEV。
4) 考虑超强系数的地震荷载效应
ASCE7—10规定, 对于某些特殊的结构构件, 其水平地震荷载效应需考虑超强系数的影响。
式中, Emh为考虑超强系数的水平地震荷载效应, Ω0为超强系数。
相应地, 当为第一种组合时, Em=Emh+Ev;当为第二种组合时, Em=Emh-Ev。
对极少数需在设防地震作用下保持弹性工作的构件, 规范明确提出需要考虑超强的情况下, 才需要按照考虑水平地震荷载效应。绝大多数情况下, 结构构件的水平地震荷载效应都是按照Eh考虑。
4 结语
论文对美国建筑规范IBC 2006和建筑设计荷载规范ASCE 7—10的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条文进行了研究, 绘制了美国规范结构抗震设计思路体系图, 理清了美国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思路, 为下一步采用美国规范进行设计做了一些基础工作。
参考文献
[1]朱文静.中美建筑规范抗震相关条文的比较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 2008.
[2]罗开海, 王亚勇.中美欧抗震设计规范地震动参数换算关系的研究[J].建筑结构, 2006, 36 (8) :103-107.
[3]International Building Code (IBC2006) [S].
[4]Minimum Design Loads for Buildings and Other Structure (ASCE7-10) [S].
[5]童根树, 赵永峰.中日欧美抗震规范结构影响系数的构成及其对塑性变形需求的影响[J].建筑钢结构进展, 2008, 10 (5) :53-62.
[6]陈臣.美国IBC规范的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介绍[J].山西建筑, 2010, 36 (13) :55-56.
[7]陈臣.美国IBC规范的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介绍[J].山西建筑, 2010, 36 (14) :67-68.
林璎 美国“哭墙”的天才设计者 篇11
——林璎
“我知道你在看到我的作品时,你会哭。”
似乎每当述说林璎的背景,都要提起她的那个显赫的林氏家族、民国第一才女、我国第一批接受西方建筑科学教育的女建筑师——林徽因。她与姑母从未谋面,却遗传了其出众才华,
的确,林璎继承了这个家族得天独厚的艺术才华,她不仅是出色的建筑师,而且同样是一个雕塑家;她是耶鲁大学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博士;被美国《生活》杂志评为20世纪最重要的“50位未来的领袖”;以压倒性票选为耶鲁大学校董;她为美国维护种族平等运动创造了“民权运动纪念碑”,耶鲁大学的“妇女之桌”等等。但是这一切都要有一个开始,林璎的这个开始惊天动地,在美国掀起了轩然大波。当时的美国艺术界为她的天才之作所倾倒,政治和阴谋家们却对她猛烈抨击,而这股风暴的中心就是林璎设计的“越战纪念碑”,也是我们所熟知的美国“哭墙”。
1980年秋,年仅20岁,还是耶鲁大学大三学生的林璎参加了美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设计竞赛:为越战那些牺牲的战士设计一座纪念碑。
林璎第一次去华盛顿考察地形的时候就有了灵感,她说:我有一种用刀将地面切开的冲动。回到学校后,她设计了一个看似像地面裂开,被掀起的一面呈“V”字形的纪念碑,运用了简单的黑色花岗岩,在碑面刻上牺牲者的名字。这个纪念碑就像是生者和死者之间交流的媒介,上面刻着不同年份牺牲者的名字,而当人们抚摸着这些名字的时候,黑色光亮的花岗岩映着人们的脸,映着生者世界的碧海蓝天、悠悠白云和青青绿草,而这些熟悉的人却已在一个我们无法接触的世界里了……林璎当时并没有期待自己会赢得冠军,反而忘记了这件事情。
但是,就是一个这样看似简单却蕴含了无限力量的设计作品被当时的评委们评为天才之作,一个评委会委员说:她的作品很简约,但是越看就越觉得它是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是永恒的纪念碑。
不过这个作品却受到了有些越战老兵的强烈反对,他们批评它为“令人羞辱的阴沟”,“难堪的黑色疤痕”。当他们得知这个作品的设计者是一个女性,而且是一个亚裔,就更加无法接受,因为越战的敏感本来就充满争论,而且这是一场发生在亚洲的战争,却由一位亚裔来设计,在当时看来充满了讽刺。一些诬蔑者不断侮辱林璎,媒体报章也歪曲事实,对林璎进行人身攻击,有人甚至叫嚷着说我们不需要一条黄种狗来为我们设计!人们不相信一个只有20岁的女大学生而且是黄种人的才华,不过是画了一条黑线而已!共和党的参议员上诉给总统,要求撤换,这样纪念碑就不得不面临重新的审核。
林璎说,没有人教你如何度过那段充满压力的日子,但是她坚持她关注的不是政治,而是“人”。一场战争无论它的政治意义如何,首先丧失的是那些生命,林璎想通过自己的设计表达的不是歌颂政治,而是反思和人性。之后的审核当中,不断有人刁难林璎,要求改变设计作品的颜色等等。在最后的决定议会上,众多媒体、艺术界的专家和越战代表都在等待林璎最后的陈述,林璎平静的脸上显现了设计者坚持自我所独有的倔强和勇气,她告诉评委们她不会更改她的设计,她也不同意野蛮地将两种不同风格的纪念碑放在一起…… 最后,美国艺术委员会主席宣布林璎所设计的越战纪念碑依旧是最出色的杰作,并将在华盛顿建立。
“我知道你在看到我的作品时,你会哭。不论你们怎么看我的作品,只要每个人在看到这些作品时油然而生的切身感受,就是最后的评断标准。”林璎曾这样写道:只有当你接受了这种痛苦,接受了这种死亡的现实之后,才可能走出它们的阴影,从而超越它们。而我的确希望人们会为之哭泣,然后从中找到生存下去的勇气,并从此主宰着自己回归光明与现实。
林璎的愿望通过她的作品得到了实现,每年有400多万人到华盛顿驻足和参观纪念碑,当人们在纪念碑上找到自己朋友或亲人的名字时,他们在怀念和忧伤中思考和反省生命的代价和死亡的原因。
“对自己的华裔血统我一直抱着天真的态度”
“我的父母亲移民来到这个国家时一无所有,但作为教育家,他们深知教育的重要性。我知道,如果我的父亲在世,他一定会同我的母亲一样为我而骄傲。”获知自己当选耶鲁大学校董后,林璎感言。
从学生时代起,林璎对东方建筑的兴致就远胜于对欧洲建筑,比如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法国的对称式花园或那些经典的建筑语言的好奇。“我曾经非常惊讶于自己与中国建筑之间的微妙联系。直到在一次与家人回中国福建时看到了父亲度过童年的老房子,我发现简单的庭院,精雕细琢的木头,可随意撷取的湖畔小景环绕着整个院子。显然,在这座房子和祖父收藏的中国字画中间成长起来的父亲也深受着他们的影响。父亲的那些作品已经说明了一切”。
“我一直都知道对于父母来说我们生活的地方并不是家,而他们真正的家——中国,却已经成为了过去。他们很少谈及过去,而且总是与现实生活保持着一定的疏离。几年前我问妈妈,为什么她从不提及她的过去,她说,这是因为我从来没有问过她。
我不认为这是她的错,的确我也从未想起过问她。因为那些已经不再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了——离开中国来到美国使他们从此被隔离,不仅仅从物理距离上,也是从文化和情感上——他们曾经是那个政治动荡下的中国的一部分,而那个时代已不可逆转了。”
林璎觉得自己虽然生长在一个几乎遗忘了中国传统的环境里,但她却越来越强烈地感觉到自己作品中混合着的东西方文化中含蓄内敛的遗迹。她视自己的作品为两种文化共同的声音,它们深深地依存于她的华裔本质。
“对自己的华裔血统我一直抱着天真的态度。”在林璎赢得“越战纪念墙”的设计竞赛之前,她从来都认为人的种族不是个问题。而此后几个月中发生的一切,使她真切地认识到对一些人来说,的确不应该“来自这里”,不应该是“美国人”。
也许正是这样一种被视为他族的经历不断的影响着林璎世界观的形成——成为一种远远的观察,一个旁观者。
“直到父亲去世以后我才开始意识到他对我事业的影响之巨大。他对美的敏感充满了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
然而最普通的事实往往最容易被忽视。当我凝视着逝去的父亲时,我发现一件事,是他那双手。他有一双精巧而美丽的手,而他给了我一双同样的手。”
……
林璎的父亲说:林家的女人每一位都个性倔犟果敢独断,才华横溢且心想事成。林璎是名副其实。如果越战纪念碑体现了无声的奉献精神,那么她之后的很多作品都是一种无声却是大自然的一首诗。
林璎并不因为家庭的优渥而肤浅和浮躁,相反,她的人和设计作品都展现了勇气,沉着和智慧,她懂得人性最本质的需求,懂得人生里的伤痛和缺憾,更加懂得纯朴的自然才是最美的艺术。
美国科学家设计出“太阳能窗户” 篇12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一个科研小组在新一期美国《科学》杂志上发表论文说, 小组研究人员利用混合染色技术, 开发出一种新型太阳能转换系统, 可以利用建筑物的窗户把太阳能转换为电能。
研发负责人马克·巴尔多介绍说, 他们的设计思路是把两种以上的染料以特定的比例进行混合后, 漆到特殊玻璃窗上。这些染料可以吸收不同波长的太阳光, 然后通过玻璃窗把太阳光集中到窗边缘的太阳能电池上, 太阳能电池负责把光能转换为电能。
巴尔多说, 这样一来房间窗户就成了新型的“太阳能窗户”, “引导”太阳光并使其聚集到四边的太阳能电池上。以前的太阳能电池聚光器都是利用大面积的移动镜面追踪太阳聚光, 这样的镜面有不少弊端, 首先是安装及维护费用不菲, 其次是位于焦点位置上的太阳能电池需冷却, 整个设备占用不小的空间, 且必须保证聚光器之间不会相互阻挡, 此外, 人们只有在屋顶等开阔地带才能架设这样的聚光器进行光电转换。相比之下, “太阳能窗户”不多占用空间, 更易安装而且成本不高。
【美国设计】推荐阅读:
美国建筑设计07-16
美国 教学设计11-09
美国优秀教学设计05-29
1美国教学设计教案06-19
《美国独立战争》教学设计201010007-27
美国艺术设计类院校大盘点06-21
美国南北战争公开课教案设计09-11
《美国独立战争》教学设计和反思10-18
美国电脑游戏设计专业就业前景解析07-23
三言两语:美国雅虎首页改版网页设计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