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规划设计论文

2024-08-02

水利规划设计论文(共12篇)

水利规划设计论文 篇1

摘要:五常作为我国东北平原重要的水稻生产基地, 土地肥沃, 资源丰富, 发展前景十分广阔。但因有些年份气候干旱, 水田没有足够的降水, 造成水资源利用不够合理, 对灌区及下游生态环境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针对五常灌区建设实际情况进行了简要分析, 并制定了相应措施规划设计五常灌区的农田水利工程, 基于此对加强五常地区的农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五常灌区,水利规划,农田水利

1 概述

为促进五常地区的经济发展, 不可忽视五常灌区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 有关人员应基于对实际情况的全面了解, 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规划设计五常灌区的水利工程。

2 五常灌区水利工程建设情况

尽管五常地区比较重视农田水利设施的发展, 有效完善了相关机制, 但在应用过程中, 也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这对五常地区的农业发展也产生了一定制约,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引水渠道建设不具有较高的标准, 规划设计有待于逐步完善。因松花江流经五常地区, 受松花江洪水的影响, 每年春秋两季, 都会发生比较频繁的的洪水灾害。随着近年来不断增多的洪水灾害, 洪水冲毁引水口导致的损失也逐渐增大。而且引水渠道工程建设没有执行比较高的标准, 规划不够完善合理, 进而造成防治洪水灾害的效果不够理想。主要表现在渠首都进行过于集中的规划布置, 减少了冲沙水, 使河床断面产生不同程度的变化, 泄洪建筑物出现比较突出的被磨损、淘刷、冲蚀破坏等问题, 这都对引水渠首的安全运行产生了重要影响。

二是可合理利用的水资源不足, 生态环境日趋恶化, 水资源作为水稻生产的重要保障, 若不能进行合理利用, 就会导致发生水资源浪费。因目前没有全面规划水资源使用, 造成在分配水资源时, 不能合理协调生活与生态用水, 导致两者之间出现争水的情况。另外, 因灌溉区的通常都是比较集中的分布, 在引水过量后就不能应用排水系统, 造成灌区发生增高地下水位的情况, 不只是浪费水资源, 还将破坏绿洲及天然植被, 对灌区周边环境造成影响, 而日益发生恶化。

三是农牧业发展的比例不均, 五常是重要的水稻生产基地, 而牧业发展水平相对不高。但五常地区分配的水资源主要用于农业的发展, 对牧业建设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造成农牧业发展的比例不均, 进而发生作物种植结构不合理的情况。在农业方面, 没有采用合理的种植结构, 相对较大的经济作物, 造成可灌溉与所需水量之间产生较明显的矛盾, 进而逐渐严重地破坏灌区周边生态环境。

3 五常灌区综合治理及生态建设

3.1 灌溉节水技术的推广。

农牧灌区实施综合治理的过程中, 防渗渠道、输水管道及滴灌喷灌等技术都不可或缺。为充分完成灌区综合治理与生态建设工作, 就需要不断普及推广上述几项技术。随着不断发展的科技水平, 不断完善发展了喷灌滴灌、渠道防渗材料及管道输水等新技术, 不只是提高应用渠系的效果, 使用水定额明显降低, 同时还在较大程度上实现用水管理的加强, 科学调整了作物结构, 实现农作物产量的平稳增产。

3.2 灌溉排水系统及排水工程建设的完善。

在五常地区明渠排水还占有一定的比例, 还主要采用排水千、支渠控制地下水, 因明排水渠边坡比较容易发生垮塌, 在运行中排水渠若不能通畅排水, 地下水位将明显升高, 容易影响作物及周边环境。渠道发生垮塌破坏的情况也较多, 对农田水利工程设施的运行管理产生不同程度的麻烦, 在耕地以下可采用暗管方式对不透水层或易塌坡区进行排水。此外, 因排水明渠普遍具有较为平缓的边坡, 沿渠占有较大面积。暗排尽管需要一次投入较大的资金, 但管理十分便捷, 对地下水位也具有良好的控制效果。随着不断提高的经济、技术及管理水平, 应逐渐采取灌区竖井排灌方式对地下水位进行控制。

3.3 地下水开发利用及水源地建设的合理规划。

河流自山口区域排出后, 径流分散不断并利用引水渠首向灌区引入。一方面是入渗河流, 另一方面是在汛期灌区发生超引超灌等情况都将导致地下水位被不断增高。通过水盐均衡的有关研究结果可以发现, 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 如果盐分不能排出区域, 将根据土体垂直剖面和区域地块间实际情况重新分配, 大部分盐分都在耕作层下的土壤及地下水中进行积存。导致次生盐渍化的情况发生, 甚至中低产田和耕地发生弃耕现象。

4 水利工程规划设计措施

4.1 水资源加强利用。

合理利用水资源是确保经济建设发展的一个有效手段, 有关部门人员应综合利用规划水资源, 合理安排生态环境、农牧业及人居环境等用水资源, 保证其达到五常地区农业发展的客观需要。采取综合利用水资源规划的制定、实施, 促进其水利工程建设并得到健康稳定发展, 进而共同实现区域经济发展、水资源节约及生态环境保护的目标。

4.2 改造加固灌区平原水库。

五常灌区建设的水库涉及山区水库和平原水库, 二者之间不具有协调的比例, 大部分都是平原水库。为充分发挥平原水库的作用, 有关部门人员应改造加固灌区平原水库, 使平原水库在一定时期内也承担电站的反调节任务, 这不只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还可使发电、灌溉之间存在的矛盾得到有效缓解。另外, 平原水库对于干旱、生活用水调节的缓解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 在水利工程建设工作中应充分认识平原水库的重要作用, 以对其进行完善与优化。

4.3 建设引水渠首工程。

建设引水渠首工程用一般会涉及的内容很多, 诸如生态效益、多级引水、水情及泥沙综合处理等, 需哦一为建设引水渠首工程, 就要在建设过程中对上述内容的综合利用引起足够的重视。水利工程设施建设人员应结合实际情况, 并在日常工作中注意积累经验, 详细总结不同类型的引水渠首工程设计特点并开展比较深入的研究工作。进而基于对工程需求的了解, 选用比较适宜的方法建设引水渠首工程, 进而达到五常地区农业生产的实际需要, 为日后设计渠首及其运行管理提供比较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5 结论

总之, 五常灌区水利工程规划对其农业发展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所以, 加强灌区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已逐渐成为水利部门的重要工作。为顺利实现数水利规划建设的工作目标, 水利规划管理人员应深入了解目前五常地区灌区水利工程规划建设的实际情况, 分析存在的问题, 并基于此采用科学合理的措施进行妥善解决, 以加快五常地区的农业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山, 李擎坤.农牧灌区建设与水利工程规划设计[J].灌溉排水学报, 2013, 11.

[2]冯广平, 杨慧强.千旱内陆河灌区水盐监测与综合效益评价研究[D].乌鲁木齐:新疆农业大学, 2010.

[3]雷声隆, 孙瑶, 高峰.灌区渠道防渗工程规划研究[J].灌溉排水学报, 2012, 15.

[4]吴正厚, 马明瑞.水利工程设计的现状及发展前景[J].河南科技, 2014, 16.

水利规划设计论文 篇2

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

水总设[2004]122号

签发:段红东

关于报送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总体可行性研究报告设计督查报告的函

水利部南水北调规划设计管理局:

受贵局委托,我院组织专家成立了督查组,于2004年11月21日至24日在湖北省武汉市对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承担的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总体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了设计督查工作。现将督查报告报送贵局,供参考。附件: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总体可行性研究报告

设计督查报告

受水利部南水北调规划设计管理局的委托,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组织专家成立督查组,于2004年11月21日至24日在湖北省武汉市对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长江设计院)承担的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总体可行性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总体可研)进行了现场设计督查工作。

参加设计督查工作的有水利部南水北调规划设计管理局、长江设计院等单位的领导和专家。督查组听取了长江设计院关于总体可研设计工作的汇报,并分专业以座谈会的形式针对本次督查内容进行了深入的了解和讨论。现将设计督查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督查范围和内容

本次设计督查的范围是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总体可研阶段的勘测设计工作(包括水源工程、输水工程、汉江中下游治理工程)。

设计督查的主要内容为:

1、总体可研报告编制的进展情况。

2、长江设计院勘察设计力量的组织安排。

3、勘察设计工作进度安排。检查设计进度计划、保证进度按计划进行的措施及存在问题。

4、中间成果的设计质量。检查设计大纲和中间成果是否达到有关规程规范所规定的深度要求,是否与已审批的有关成果相符合,以及是否存在设计缺、漏项等问题。

二、勘测设计工作组织

根据水利部的部署,长江水利委员会(简称长江委)为总体可研的责任单位,长江设计院为总体可研编制的技术总负责单位。在各省、市设计单位承担的各单项工程可行性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对各单项工程设计深度和质量进行严格审查后,汇总编制总体可研。为保证总体可研的顺利开展,长江委和长江设计院编制了《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设计工作大纲(代任务书)》(简称工作大纲),对总体可研的编制原则、工作指导思想、主要工作内容、工作分工及组织关系、成果体系、进度控制及经费计划提出了原则意见和要求。水规总院于2004年8月4日至5日对该工作大纲进行了审查,并将审查意见上报水利部。长江设计院在对《工作大纲》做了修改、完善后将《工作大纲》印发有关设计单位作为工作依据。为保证总体可研成果设计质量,并促使总体可研报告的编制工作顺利开展,长江设计院在《工作大纲》的基础上,又编制完成了《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工作方案》,对工作内容、技术标准、组织分工作了进一步明确。2004年9月2日,长江委在武汉召开会议对总体可研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和动员。9月17日至18日,长江委又主持召开了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环境影响复核报告书与水土保持总体方案报告书编制工作会议,全面部署有关工作,明确了任务、进度、职责及技术要求。

由于总体可研报告编制工作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长江设计院调动了全院资源,特别在人员组织上进行了落实,在项目管理与专业分工相结合的矩阵式组织构架下,由院长任项目负责人,副院长任项目设总,并配备了多名专业总工,同时,将任务按专业进行了分解,明确了各篇章和专业附件及技术专题的责任单位与责任人,各专业也进一步明确了各级校审人员与主要设计人员,确保工作落到实处。为完成总体可研工作,目前约有五百人参加了总体可研的编制工作,参与报告汇编的人员超过百人,并已采取集中办公的方式。

三、勘测设计计划安排

按照《工作大纲》安排,长江设计院制定了相应的工作计划,主要工作控制进度为:

(一)已完成的单项可研工作,根据审查意见于7月至9月进行修改完善,按统一要求报送长江设计院。

(二)未完成的单项可研工作于10月中旬完成,按统一要求报送长江设计院。

(三)各项专题研究于11月底完成。

(四)总体可研报告于12月15日完成初稿,12月底完成送审稿。

四、工作进展情况

长江设计院为保证总体可研按期完成,在现有条件下,采取了许多必要措施,完成了大量工作,总体可研工作目前进展情况如下:

(一)各分段(项)可研完成情况

1、水源工程

(1)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

长江设计院承担的丹江口枢纽大坝加高工程可研和初设工作均已完成,其中可研报告已经水规总院审查和中咨公司评估,初设也已经过水规总院审查,目前正在按可研的批复意见对初设进行修改,水规总院正准备向国家发改委上报概算复核文件。

(2)丹江口水库移民安臵规划

长江设计院在去年完成丹江口水库移民安臵实物指标调查报告和建设征地框架报告的基础上,今年重点进行了安臵规划设计工作。此外,按照水利部要求,组织人员赴库区对部分实物指标进行了抽样复核,编制完成了《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水库淹没实物指标抽样复核报告》。目前,长江设计院组织各专业相关人员集中办公,进行报告汇总及统稿工作,已完成丹江口水库移民安臵规划报告初稿并已经院内和长江委评审。

(3)陶岔渠首枢纽

长江设计院承担的陶岔渠首枢纽设计工作,重点对枢纽原址加高和移址重建两方案进行了比选,目前已完成可研阶段工作。

2、输水工程

(1)总干渠北京段

北京市院已完成可研及初设报告编制,并已经水规总院审查和发改委的概算复核,水规总院正在办理初步设计批复文件。

(2)天津干线 天津市院完成的可研报告(送审稿)经水规总院初审后,设计方案发生较大变化,目前正在修改完善。

(3)总干渠石家庄~北拒马河段

河北省一院编制的可研及初设报告已经过水规总院审查,并经发改委审批,水规总院正在办理初步设计批复文件。

(4)总干渠漳河北~古运河段

河北省二院和一院共同编制的可研报告已经过水规总院审查,尚未完成审批程序。

(5)穿漳河工程

长江设计院已完成可研设计,成果将汇入总体可研报告。(6)总干渠黄河北~漳河南段

河南省院编制的可研报告已经水规总院审查,审查意见已上报水利部。总干渠穿焦作矿区段专题报告已经水规总院初审,需要补充完善,进一步深入比选确定。

(7)穿黄河工程

长江设计院和黄委设计院穿黄河工程联合项目组共同编制的可研报告已通过水规总院审查和中咨公司评估;初设报告已经水规总院审查,联合项目组按照审查意见对报告进行修改补充,修改后的初设报告已于2004年8月上报,目前正在上报国家发改委进行概算复核。

(8)总干渠沙河南~黄河南段

河南省院承担的可研工作基本完成,报告尚未正式提交长江设计院。

(9)总干渠陶岔~沙河南段

长江设计院承担的可研设计已本完成,工作成果将汇入总体可研报告。

3、汉江中下游治理工程(1)兴隆水利枢纽

受湖北省委托,由长江设计院编制的可研报告经过水规总院初审后,按照初审意见对报告进行了修改补充,并于近日通过水规总院复审。

(2)引江济汉工程

湖北省院已完成可研报告并提交长江设计院。(3)航道整治和闸站改造工程

航道整治可研已完成初稿;闸站改造工程可研设计工作尚在进行,需加快进度。

(二)相关专题研究工作进展情况

1、丹江口水库移民安臵规划

长江设计院在完成丹江口水库淹没实物指标调查后,又进行了农村移民区内安臵及外迁安臵规划、城(集)镇规划、工业企业迁建规划、专业项目复建规划、库区15片防护区的勘察设计等工作。在上述工作基础上,目前已编制完成了《丹江口水库移民安臵规划报告》初稿,并经过院内和长江委评审。

2、工程管理专题

目前,已完成工程建设及运行管理体制、机构设臵、人员编制及管理设施等内容的方案研究,并多次与项目法人交换意见,预计11月底完成专题报告编制。

3、丹江口水库分期蓄水专题

根据水利部安排,长江设计院正在开展丹江口水库分期蓄水研究论证工作。经过反复讨论,已拟定工作大纲,明确了工作思路与技术路线,目前已有初步成果,正在进行复核、汇总,预计11月底完成报告编制。

4、洪水影响评价

根据水利部要求,本阶段对有关河渠交叉建筑物应开展洪水影响评价工作。为此,长江设计院在总体可研工作大纲中已作出明确安排,要求各单位在提交分段(项)可研资料的同时,提供相应的洪水影响评价报告及水行政主管部门的审查意见,长江设计院将对各段(项)洪水影响评价成果进行汇总,作为总体可研报告附件一并上报。目前,分段(项)成果资料正在收集。其中,穿黄河工程洪水影响评价报告已由联合项目组编制完成,并经过水行政主管部门的审查;穿漳河工程洪水影响评价在部调水局的大力支持和协调下,已委托天津院开展,预计在本月完成二维数模的计算分析工作。

5、其他专题

长江设计院开展的专题研究工作还有《总干渠水力学及调度专题报告》、《冰期输水研究专题报告》等。目前均已完成工作大纲编制,并开展了调研与资料收集工作,正在根据拟定的工作技术线路开展研究和报告编制工作。

(三)有关部门要求的专题工作情况

1、地质灾害评估及矿产资源压覆调查

根据国土资源部要求,总体可研中应附地质灾害评估及矿产资源压覆调查报告。为此,长江设计院对此项工作进行了落实。在分段可研中若已进行该项工作,则要求尽快提供相关资料;若未开展工作,则要求尽快委托具有相应资质单位完成。长江设计院将对有关成果进行汇总,作为总体可研报告附件一并上报。

2、环境影响评价

按照国家环保总局要求,可研阶段应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目前,各单位已基本完成分段(项)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长江水资源保护局将根据有关编制规程,对成果进行整编汇总,完成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并上报主管部门审查审批。

截止目前,已有5个分段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经过国家环保总局批复,已经审查但尚未批复的分项工程有漳河北至古运河段、兴隆水利枢纽工程,还有6个分段或单项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正在编制中。

中线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共列七个专题研究报告,其中1个专题研究报告已于11月22日至23日由国家发改委组织审查,4个专题研究报告目前已完成初稿,2个专题研究报告计划于11月底完成初稿。

3、文物保护专题

长江设计院于2004年7月编制完成了《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文物保护专题报告工作大纲》,并通过水规总院审查。根据丹江口水库文物保护工作需要,长江委成立了领导小组,下设专家组和工作组,两个工作组已分赴湖北和河南省开展文物的核查及确认工作。目前,长江设计院已完成单价分析报告,库区文物保护专题报告预计于12月完成;总干渠沿线文物调查工作由相关省市负责、长江设计院汇总编制专题报告,目前该项工作尚未完成。

(四)总体可研报告编制

长江设计院在总体可研工作大纲基础上,要求各专业分别编制了专业设计大纲,对设计条件、技术标准、工作路线作了进一步明确。同时,对总报告及专业附件目录作了分解和细化,主报告各章节层次编目已确定,专业大纲、编写内容也已确定,报告体系构架已完成。此外,各专业对各省、市设计院提供的资料进行了认真清理,为总体可研报告编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五、存在问题及建议

据长江设计院介绍,总体可研编制工作中的最大问题是收集各分段设计资料困难。各有关设计院出于对经费、设计招标等问题的顾虑,未能按要求提供资料,长江设计院希望尽快予以协调解决,除需各单位尽可能提供完整的分段(项)设计资料外,长江设计院在报告编制过程中,还可能需要有关单位对设计工作进行调整、补充;另外,报告附图需要各单位按照统一编目印制。从资料收集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看,在报告的编制过程中困难可能会更大。

在督查过程中,督查组分专业与长江设计院的主要设计人员就可研工作内容进行了深入讨论。总体可研编制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建议如下:

(一)水文

1、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规划阶段采用的径流系列为1956-1998年,部分单项工程设计中将径流系列延长到2000年,经复核径流成果变化不大,本阶段仍可采用原径流系列和成果。初设阶段应提出兴隆枢纽的天然径流成果。

2、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初步设计、兴隆枢纽可行性研究均已进行过审查,有关水文成果已基本确定;汉江中下游局部航道整治工程可行性研究、部分闸站改扩建工程可行性研究已委托有关单位进行,建议长江设计院及时了解水文分析计算情况,并对各单位的相关水文成果进行协调。

3、设计洪水及设计洪水位

(1)穿黄工程段,当沁河遇20年一遇以上的大洪水时其右岸堤防可能溃决,并将向新、老蟒河分流,新、老蟒河的设计洪水及设计洪水位的分析计算应考虑沁河分流的影响。

(2)对漳河、拒马河等省(市)界河流的设计洪水及设计洪水位成果或各设计单位交界断面的设计洪水及设计洪水位成果,应重点进行检查和协调,其成果应与洪水影响评价中的成果一致。

(3)河南、河北、北京、天津等省市在总干渠分段设计的过程中,曾对本省市的暴雨洪水查算图表进行了复核,总体可研报告中应对这部分工作予以反映。

(4)对于较常遇的设计洪水,由24小时暴雨推求设计洪水,其暴雨历时可能偏短,建议采用3日暴雨复核有关成果。

(5)建议根据河流或河沟的实际情况,结合水工建筑物布臵,进一步复核检查工程前后有关断面的设计洪水位成果,对于设计洪水位差异较大的断面,应查明原因,必要时商有关设计单位进行合理调整。

(6)总干渠沿线穿越的大小河流众多,设计断面附近大多缺少实测水文资料,水文计算时资料条件差、工作量大,具有一定的设计难度。对于设计洪水、设计洪水位、壅水高度等计算成果,应从计算方法、计算条件、采用参数等方面对计算成果作进一步的合理性检查。

4、冲刷深度

(1)建议根据有关河段的实际情况,分析检查含沙量取值、河床质粒径确定方法、计算参数等的合理性,对冲刷深度分析计算成果进一步复核。

(2)对于引江济汉进水口长江河段,水文专业可只分析天然情况的断面冲刷深度。

5、建议在分析黄河以北冰情特性的基础上,结合总干渠输水情况,研究冰情对工程输水的影响并在总体可研中提出处理措施。

6、受水文资料条件、人类活动和河道断面冲淤变化等影响,分析计算的水文成果有一定的误差,有关专业在使用水文成果时宜留有适当余地。

(二)规划

1、目前汇总单位收集的有关基础资料尚不齐全,承担各分段可研报告的设计院对设计标准理解不同,有些设计原则不统一,导致单项可研中部分设计成果之间不协调。各省设计院未参与总体可研工程规划部分的编制工作,总体可研报告汇总时,存在各段成果难以协调的情况,如:河流交叉建筑物及左岸排水建筑物断面尺寸设计规模把握标准不一;分段可研报告对渠线进行了局部调整,分段桩号与长江设计院原总体设计成果差异较大;长江设计院采用的汉江中下游需水预测成果与湖北省勘测设计院采用的预测成果有较大出入。建议有关部门会同长江设计院进一步协调有关成果。

2、建议在进一步研究丹江口水库调度运行方式的基础上,分析论证丹江口水库可调水量,说明80年代以来汉江连续枯水段及上游引江济渭工程实施后对可调水量的影响。

3、各设计单位对总干渠分段流量设计原则不够一致,部分渠段设计流量已进行了调整。建议进一步复核优化总干渠各分段设计流量和加大流量,并明确流量变化断面位臵确定原则。

4、汇总单位尚未收集到河南省各分水口门供水资料,建议进一步收集各分水口门供水范围、供水量资料,在各分水口门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及供水过程线论证的基础上,进一步复核各分水口门规模。

5、与总干渠原总体设计相比,各分段可研报告中在总干渠上新增了较多移民安臵生产桥,且生产桥设计方案不明确,对总干渠设计糙率有一定的影响。建议分析其对设计糙率的影响,进一步复核设计水面线。

6、由于总干渠局部渠线进行了调整,各省设计院在长江设计院原水头分配的基础上对部分渠段的设计水头也进行了适当调整,但仍存在局部水头分配调整不合理的现象。建议汇总时对总干渠全线水头分配成果进行合理性检查,协调总干渠断面尺寸,复核全线设计水面线和加大流量水面线。

7、长江设计院对各分段可研报告中总干渠所有倒虹吸出口设控制闸门有不同意见,认为应进一步研究该闸门设臵的必要性及与总干渠定水位调度运用的关系。建议进一步研究总干渠调度运行方式,复核总干渠控制性工程(节制闸、分水口门、退水闸)总体布臵方案的合理性,并研究提出控制性工程正常运用设计水位及非正常运行工况特征水位,为工程设计提供依据。

8、由于洪水影响评价由不同的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各设计单位洪水影响评价内容、工程影响评价范围及减免影响的工程措施等方面把握标准存在较大差异,其工程投资难以按同等深度计入总体可研总投资中。建议进一步加快洪水影响评价工作。

(三)工程地质

1、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总体可行性研究阶段地质勘察报告应在充分收集资料的前提下,采用整编的形式提出可行性研究阶段的地质勘察报告。

2、建议在总体可研中对全线渠道或建筑物地基依据规程规范要求对工程地质条件或结论予以复核。

3、对各比较线路应作出工程地质评价,并就工程地质条件提出推荐意见。

4、资料收集

(1)石家庄至漳河段缺少附表集,绝大部分交叉建筑物没有地质平面图和剖面图、没有天然建筑材料料场平面图和典型剖面图及综合图表等资料。应加快混凝土骨料碱活性控制试验工作。

(2)有的地段收集的是分段可研审查前的资料,建议使用分段可研审查后的资料。

(3)河北古运河~邢石界段长约60km,没有收集到勘察资料,建议补充。(4)大部分文字报告及图件表格等没有电子文档,建议补充。

(四)工程总布臵及主要建筑物

1、对已经审查批准的有关设计标准和统一规定,可作为中线一期工程总体可研的设计依据。

2、在总体可研中应按可研阶段设计深度要求,对陶岔渠首枢纽、潮河段渠线等黄河以南总干渠线路的选线(选址)补充完善;焦作矿区段渠线虽涉及的问题较复杂,但汇总时仍应提出推荐方案,以利控制投资或下阶段继续比选。

3、建议修订完善总干渠总体布臵设计原则。陶岔枢纽建筑物选型、天津干线输水型式,均需通过方案比选后确定。

4、对黄河以南各河渠交叉建筑物的选址、选型都应进行方案比选;位于不良地质段的渠道及建筑物基础处理方案,应按地质成果论证其合理性;需进行模型试验验证的建筑物,应提出具体实施方案。

5、控制建筑物、穿铁路、公路及渠渠交叉建筑物的位臵、数量、设臵必要性及相应规模、标准和型式等,应按统一要求进行核实。穿铁路建筑物的型式、位臵及设计方案应附有铁路部门的书面意见。

6、对与工程量、投资和工程调度运用关系密切的专题,应加快进度,并能为设计提供可操作的依据和措施建议,包括冰期输水、不良地质段基础处理、总干渠调度运用原则、输水风险分析及应急措施等。

(五)电工

有关供电、监控、通信三个总体可研专题的主要设计内容已基本完成,总体可研设计阶段建议进一步做好以下工作:

1、总干渠供电系统北京段、天津段的设计方案应经综合比选尽早研究拟定,所在地区电源基础资料及引接方案需尽早落实。应对河北、河南段35KV中心开关站的布设位臵、电源引接点(含引接线路)及供电变电站位臵和数量等应进行复核。

2、总体可研专题设计中应包含京石段应急工程连接段相关设计内容。

3、由于工程管理专题尚未完成,目前供电、监控、通信三个专题与工程管理难免有脱节之处,应根据工程管理机构设臵方案、运行及管理功能要求、各管理机构设臵地点及监控通信实际需求等基础设计条件,复核供电、监控及通信系统网络方案(含拟定通信路径)和设备配臵等相关内容的适应性。

4、为满足全线自动化动态调节控制需求,应考虑全线自动控制系统模型的研究及在此基础上运行监控软件的统筹配臵。

(六)金属结构

1、金属结构专业的总体可研设计工作进度与计划安排基本协调一致,同步进行。目前,由于各院设计成果提供的进度不尽一致,对总体可研报告的编制进度有一定影响。但金属结构专业不存在影响总体可研设计进度的控制性工作。

2、从中间成果看,总体可研的设计原则基本合适,总体布臵及闸门和启闭机型式的初步选用原则基本适宜,金属结构的防腐蚀和防冰冻的设计原则较为合理,但各院的成果略有差异。下一步工作中应注意和需要修改调整的工作内容:

(1)部分金属结构的布臵方案应根据水工总体布臵和规划的要求作进一步调整。

(2)进一步复核设计水头、闸门孔口尺寸等基本设计参数。(3)应加强设计工作中各院之间和设计院内部各专业之间的协调配合工作,以保证设计进度和质量。

(七)施工组织设计

1、施工组织设计应注意与其它专业的协调配合,以保证提交资料和设计成果的准确性。

2、对永临结合的可能性如对外交通和施工供电等应统筹考虑。

3、施工占地应按分类统计汇总,特别是弃碴场地的规划布臵。各类施工占地原则上均为临时占地。

4、施工总工期应按2010年通水安排。交叉建筑物先行施工,渠道工程不控制工期,可按土方挖填平衡需求分批分段施工。考虑工程庞大,应留出足够尾工工期和全线通水调试时间。

(八)工程管理

1、目前长江设计院正在对全线的工程管理进行专题研究,鉴于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作为跨流域、跨地区的长距离调水工程,工程建管体制较为复杂。建议有关部门对水源工程、输水工程、汉江中下游工程的建管体制、机构设臵、管理范围等提出明确意见,明确管理设计的外部条件,以便设计单位尽快提出工程管理设计。有关部门的协调和批复文件应作为可研报告的附件。

2、建议本阶段结合总干渠调度运用专题研究,提出水源工程和输水工程实时调度运行方案、汉江中下游水资源调度原则。

3、建议根据有关规程规范的要求,合理确定工程管理人员编制、管理占地和管理设施。

(九)工程占地

1、丹江口水库库区移民安臵规划已完成初步设计报告初稿,基本满足初步设计阶段深度要求。

2、总干渠工程占地由于相关设计单位提供资料的欠缺,给总体可研报告中工程占地处理专题的编制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应协调相关设计单位尽快提供编制总体可研必要的基础资料。

3、在编制总体可研时应对占压煤炭等资源和对企业影响等问题进行研究,并商有关部门提出合理的处理方案。

4、建议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的具体情况,按照南建委第二次会议纪要,合理确定总干渠、水库淹没区、移民安臵区的土地补偿、安臵补助费倍数。

5、应对各设计单位提供的资料进行整理,对各设计单位确定的占地范围、实物指标、安臵规划和投资估算等进行分析,并作必要的调整,以便使各设计单位在征地范围、实物指标、规划原则、安臵方案、补偿标准等方面协调、统一。

6、应加快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总干渠和汉江中下游文物保护规划工作,以满足总体可研编制的时间要求。

(十)水土保持

1、鉴于全线工程管理、左岸排水防护工程尚未确定的实际情况,建议在总体可研中统一协调工程管理区、左岸排水的水土保持设计、工程量与投资。

2、对已审但未将移民、文物保护水土保持费用纳入水土保持方案中的单项工程,应在总体可研中一并考虑。

3、总体可研应考虑水土保持动态监测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并估列投资。

4、鉴于主体工程对弃渣场表土剥离、临时堆放和防护未明确,水土保持方案应将此内容纳入总体方案,并将投资纳入总体方案估算中。

5、水土保持投资估算应与主体工程投资估算保持一致。

(十一)环境影响评价

1、目前总体可研报告中的环境影响评价篇章的编写目录已完成,其章节安排及主要内容基本可行。环境影响评价篇章计划与总体可研报告同时完成,同时考虑《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环境影响复核报告书》的编制计划。《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环境影响复核报告书》正在按国家环保总局评审后的评价大纲及其批复意见编写,并计划在总体可研报告完成一个月左右提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环境影响复核报告书》及其专题报告。建议复核报告书与总体可研同步完成,以利于总体可研报告的审查和审批。

2、受工程设计进度、经费等因素的影响,部分单项(分段)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尚未完成,个别工程段环评报告的电子版和图件收集不全影响总体环境影响复核报告书的编制进度。建议有关部门督促环境影响报告书承担单位,尽快完成分段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并按要求提交有关资料。

3、要保证总体环境影响报告书按期完成,工程设计单位必须及时将有关工程设计成果提交环评单位,建议有关责任单位加强督办。

4、专题研究报告和单项工程环评报告书的编制、协作合作单位基本上为水利系统以外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时间紧,任务重,在经费未落实的情况下,要垫支保证外协工作进度较为困难,建议有关主管单位加强协调工作,尽快落实环评工作经费,以确保工作进度。

5、建议环境影响评价篇章中汇总主要环境因子的预测评价与对策措施,加强运行期的环境监测,提出环境保护工程量。已审分段工程只列环保总估算表,细化未审查分段工程环保投资表。

6、建议对全线普遍存在的环境影响问题,各分段工程环评报告书评价深度不够或未评价的,应在总体可研环评报告书中,按统一深度评价;对于各分段环评报告书中不易体现的环境内容应在总体环评报告书中统一考虑。

(十二)投资估算

1、同意工程总体可研投资估算的组成内容和表现形式。组成内容即总投资由水源工程投资、总干渠工程投资和汉江中下游治理工程投资三部分组成。表现形式即上述三部分工程投资由相关单项工程投资和分段工程投资组成。

2、在总体可研投资估算中,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已批准或审定工程的投资按审定数额计列,剩余工程按2002年主材价格进入工程单价并按2004年下半年价格水平补差计算投资。

3、供电、通信、监控、工程管理等专项工程应尽快明确现地部分与总体部分的接口,保证总体部分的投资不重复、不漏项。

(十三)其他建议

1、对照计划进度安排,目前总体进度已明显滞后。其原因是多方面的,相关省、市设计单位未能按时全面提供有关成果和资料是进度滞后的主要原因,给总体可研编制带来很大困难。长江设计院已采取了多种措施,推进和加快工作进程,但从目前情况看,长江设计院要在今年底提出总体可研报告难度很大。建议中线一期工程总体可研责任单位及技术总负责单位进一步采取得力措施,督促各设计单位按要求尽快提供总体可研编制中所需的有关设计文件和基础资料,特别是电子文件,以提高效率,加快进度,确保按照规程规范要求的深度按时保质保量完成总体可研报告。为使总体可研报告内容统一、连贯、协调,建议长江设计院尽快商请各设计单位派员参与总体可研相关部分工作的调整、补充和修改。

2、为保证总体可研顺利通过部内审查,有关单位可对未完成审查的单项工程可研成果,以检查、督查或研讨等形式提前介入,以便减少可能发生的修改工作量,缩短编制及审查时间。建议长江设计院对黄河以南渠段的可研设计及时进行预审,使各段设计深度基本协调一致。

3、建议在总体可研中补充瀑河水库的有关规划设计及投资估算内容。

4、建议将京石段应急供水工程中有关连接段的设计内容汇入总体可研报告中。

5、建议将有关南水北调一期工程单项工程的审查意见、评估意见、批复意见和各地区、部门的有关意见汇编成册作为总体可研报告的附件。

6、建议长江设计院抓紧落实总干渠沿线各段的地质灾害评估及矿产资源压覆调查工作。

7、建议进一步加快洪水影响评价及其审查工作,及时提出审查意见;并将各洪水影响评价审查意见中涉及到的防护工程的规划设计内容及投资估算一并纳入总体可研中。

8、建议尽快协调国家环保总局,确认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环境影响复核评价报告书成果体系。

南水北调工程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宏伟工程,参与南水北调工程前期工作的各相关单位都要增强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强领导、密切配合,加大协调和提前介入的力度,加快工作进程,严把质量关,扎扎实实推进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总体可研报告编制工作,确保该项任务的顺利完成,为工程建设打下良好基础。

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分析 篇3

【关键词】农田水利;灌溉;规划设计

1.农田水利工程灌溉技术规划的研究意义

实现科学、高效、安全、合理的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不但符合当前国家关于农业方面的各项政策方针,而且其能够发挥积极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这主要表现为:首先,通过规划设计农田水利工程,可以形成合理配套的田间灌排体系,有效改善农业生产基础设施,改善灌区农业生产条件,提高输水和排水能力,降低输水过程中损失,提高农田防洪排涝能力,有利于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提高农业效益,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既可以降低水资源浪费和水土资源流失危害,又可以有效节约农民进行灌溉农田费用,因此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最后,通过规划设计农田水利工程,可有效降低在雨季内涝或者旱季缺水时造成农民受灾害侵犯程度,对新农村建设具有一定的基础性促进作用。

2.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原则

开展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应坚持一定的原则,具体可划分以下几种[1]:

首先,开展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应坚持整体性原则。农田水利工程作为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作物生长的重要基础工程,进行相关灌溉规划设计时,应在水利工程数量和布局上坚持统筹兼顾的原则做到耕地集中连片,以实现农业生产的安全、有序、可持续性的发展。

其次,开展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应坚持继承性原则。进行相关规划设计时,应考虑该地区前期农田水利工程基础,在原有基础上进行合理调整,尽量保证工程结构和布局的稳定性,从而使得农田水利工程功能更加优化,结构更加合理。对存在问题部分通过系统分析,确定合理整改调整方案。

最后,开展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应坚持动态性原则。农田水利工程是集生态环境、经济、社会于一体的综合性系统工程,其发展具有一定的动态性,这就要求进行灌溉规划过程中也需要通过动态的眼光去解决问题。总之,应保持农田水利工程的生态保护性、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刚柔兼济的原则。

3.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及分析[2]

3.1规模前景预测

(1)应根据当地农民增收、粮食安全发展要求,确立灌区对当地农业发展的作用,明确分析出农业发展、农村建设以及农民增收于农田水利工程设施的关系,从而将灌区配套设施规模、灌区灌溉面积以及相关节水改造工程规模进行分析确定。

(2)结合当前实际耕地面积、规模,农作物耕作制度等条件,确立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分析要求及后期使用潜能。

(3)根据当地水资源实际情况,结合水资源分布、总量以及使用状况等,明确农田水利工程灌溉面积和规模,以满足农业生产所需。

3.2建设内容要求

(1)建设相关引水自流灌区的取水枢纽及灌排渠道工程。重新对小型水库自流灌区的取水枢纽进行更新改造、重建和续建,特别是对灌溉渠道进行节水改造,提高农田灌溉保证率和灌溉水利用系数。

(2)对水闸、桥、涵等田间灌排工程配套建筑物进行相应的改造。重新对田间配套建筑物进行规划设计,特别是那些配套率和完好率均低于50%以下的建筑物应进行拆除重新建设,使田间灌排工程配套率提高到90%以上。

(3)对以新建塘坝、小水池窖、提水设施等为代表的水源工程进行建设或改造。对部分处于不达标状态的水源工程进行重新改造,加固除险,甚至拆除重建。

(4)改造或更新灌区泵站,特别是完好率低于50%的泵站内机电设备,应及时进行维护保养,甚至更新设备。

(5)建设相关排涝泵站。

3.3规划技术及实施方法

(1)规划灌溉前,进行相关设计时,应着重考虑该灌区建设成本、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等,确保其收益率;明确所需灌溉区域内水源面积占整体的比例,例如供水区供水量、农田需水量等,确保二者能够平衡;规划设计过程中应以节约水源作为其规划设计时始终贯穿的指导思想。

(2)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阶段,及时跟踪施工单位的建设进度,对部分需要整改的部位进行技术修改整合。同时在雨季时,进行科学合理的雨水储存工作,为后期旱期使用奠定基础。此外做好相关灌区输水管线建设、清淤、节水改造等工作,保持水流的畅通和水资源的充分利用,以便灌区耕地需要用水时能够及时有效的通水。

(3)灌溉技术施工过程中,进行相关规划设计时应及早将后期问题标注,在进行灌溉过程中开展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指导工作,对于发现的问题应及时的上报上级管理部门,并提出有效的问题解决措施。例如若灌区运转设备运行过程中转速降至规定使用速度1/2时,应予以拆除处理,若防涝设备运行不正常,同样予以拆除处理,且及时更换新设备。

4.灌溉规划实施运行的保障措施[3]

(1)在技术保障方面,应结合国外先进经验技术,应加强相关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技术方面研究力度,因地适宜,在确保其能够正常运行前提下,优先考虑应用成本低、可操作性强以及实用性强的技术。

(2)在资金保障方面,应坚持“谁受益,谁负担”原则,以灌区当地政府及群众自筹方式为主,国家和地方资金扶持为辅,并通过引入外部资金等方式确保工程能够顺利建设实施。

(3)在组建相关实施部门机构方面,国家应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将项目规划设计意见给予一定的法律支持,并由发改委、水利局、监察局以及财政局等为主要成员组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领导小组,通过各部门协调合作,确保工程能够顺利建设实施。

5.小结

当前,农田水利灌溉工程对我国农业发展、农村建设、农民增收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是新农村建设和发展的主要基石。因此,我们应结合实际情况,借鉴前人实践经验和国外先进的水利灌溉设计技术,通过不断摸索和总结,科学合理、高效安全的对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进行规划设计,从而确保当地水资源保护、灌区农作物用水正常以及以农业发展、农村建设、农民增收为代表的新农村建设的顺利实现。 [科]

【参考文献】

[1]热合曼*依米提.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4,No.06.

[2]顾红.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分析[J].农业与技术(第34卷),2014,5(5).

浅析生态水利工程规划设计 篇4

水利工程的建设和运行使得人们对自然环境中的水资源进行了科学的利用, 并且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了一些危害的产生。我国水利工程的建设对农业灌溉、水力发电、运输和防治洪灾等方面都起到了非常巨大的作用, 其是对自然资源的科学利用, 同时也对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社会观念的现代化发展, 提高了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 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工程建设的重要准则。发展生态水利工程是建设生态环境保护机制的重要措施, 对工程的建设进行科学规划设计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 是我国生态水利工程建设中的关键。

2 生态水利工程

2.1 生态水利工程的含义。

我国古代的人们就已经对水利工程的建设引起了重视, 相对于现代工程的建设而言, 古代生产力非常落后, 与现今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但是其目的却与现代水利工程的建设非常相似。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 水利工程的建设都能够对社会的生产力和经济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同时也能够对水资源的进行合理控制, 防治灾害的发生。但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 生态水利工程已经进入到工程建设领域, 该工程建立在传统水利工程建设基础之上, 充分考虑到工程建设中所涉及的自然、水文、人文因素, 更加注重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 将生态学与工程学科学结合, 进而满足现代社会对水利工程建设和生态保护两方面所提出的要求。

2.2 生态水利工程的特征。

生态水利工程相较于传统水利工程, 具有自身独有的特征, 在生态水利工程的建设中, 也需要依据其特征进行实施, 才能够充分发挥出其对生态环境和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生态水利工程的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点:

2.2.1 资金投入量大。

生态水利工程是一项长期建设任务, 并且较传统水利工程而言, 所涉及的范围更加广泛, 这也就加大了生态水利工程的建设难度。因此, 在生态水利工程的建设过程中, 需要更大的资金投入量, 以保证工程建设的顺利完成。

2.2.2 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更加密切。

生态水利工程的建设需要以生态环境的保护为主要目标, 将工程建设的经济效益与环境保护的生态效益相结合, 充分地体现出了生态水利工程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密切关系。只有科学发展而知之间相互促进的关系, 避免不利的影响, 才能够为生态水利工程效益的实际发挥产生积极作用。

2.2.3 综合性更强。

因生态水利工程在建设中需要考虑的影响因素较为多样, 所涉及的范围更加广泛, 这也就是该工程的建设具有综合性更强的特征。

3 生态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原则

生态水利工程建设的规划设计是决定工程建设质量和应用效果的关键因素, 保证规划设计的科学性, 能够有效提高生态水利工程建设的效益, 保证在生态环境与社会发展量方面的有机融合。在工程建设规划设计中需要遵循的原则主要有以下几点:

3.1 工程安全性和经济性原则。

生态水利工程既要符合水利工程学原理, 也要符合生态学原理。生态水利工程的工程设施必须符合水文学和工程力学的规律, 以确保工程设施的安全、稳定和耐久性。工程设施必须在设计标准规定的范围内, 能够承受洪水、侵蚀、风暴、冰冻、干旱等自然力荷载。

3.2 提高河流形态的空间异质性原则。

生态水利工程的目标是恢复或提高生物群落的多样性, 但是并不意味着主要靠人工直接种植岸边植被或者引进鱼类、鸟类和其他生物物种, 生态水利工程的重点应该是尽可能提高河流形态的异质性, 使其符合自然河流的地貌学原理, 为生物群落多样性的恢复创造条件。

3.3 生态系统自设计、自我恢复原则。

生态系统的自组织功能表现为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自组织的机理是物种的自然选择, 也就是说某些与生态系统友好的物种, 能够经受自然选择的考验, 寻找到相应的能源和合适的环境条件。

4 生态水利工程规划设计的方法

规划设计对于生态水利工程建设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面对现代社会发展对水利工程建设提出的新要求, 怎样才能够保证工程建设规划设计的科学性, 是社会关注的重要问题。生态水利工程的建设需要在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前提下, 维护生态环境的平衡, 保护生物的争产繁衍生活, 这就要求人们在工程的规划设计中需要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实施, 本文对其应用的方法进行了探讨, 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4.1 水文过程的分析与计算。

当前的工程设计中应用生态水文的设计并不多。这与从事二者工作的人员分属于不同领域有关, 且生态水文的工作者并不从事实际的水利工程, 因而在设计上往往会脱离实际情况。而生态水利工程服务对象非常广泛, 如林业、草原、农业、消防等。在设计时必须清楚生态目标对水源的要求和规律, 才能使生态水利工程更科学更实用。

4.2 识别关键生态敏感目标。

生态水利工程在设计时要准确地识别出工程所直接和间接影响的生态目标, 并在工程规划阶段就予以考虑并提出初步的解决方案。同时还要注意在设计中对流域生态敏感点加以考虑。

4.3 注重于环境工程设计的有机结合。

生态水利工程设计要和环境科学与工程的理论技术进行有机的结合, 达到水量与水质能够同步科学配置, 尤其是要与水污染防治工程的有机结合。水利工程的水量一般较大且随季节变化的非常明显, 因而生态水利工程设计在实施时可能会存在较大的挑战与阻力。为了克服这种困难, 施工时要因地制宜地制定出合理的方案, 保证工程的顺利实施。

4.4 生态水利工程措施。

充分利用芦苇等水生植物通过恢复河岸植被从而提高水域净化能力;湿地是城市之肺, 通过种植香蒲等湿地植物, 恢复河岸的湿地本性;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 充分发挥生物在生态系统自净过程中的优良作用;使水环境生态链结构实现多样性。水生生物对流水速度具有一定要求, 降低流水速度可以为水生生物提供更好的栖息产所。降低流水速度可以利用多变的河道纵断面, 增减水岸遮蔽物等方式实现, 水环境和生物环境的有效互动和自我统一可以实现河流自净。

结束语

水利工程的科学化建设, 对于社会的稳定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满足现代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并考虑到生态环境的合理保护, 是生态水利工程建设的重要目标。为科学的完成生态水利工程的建设, 保障工程规划设计的合理化实施是非常关键的, 也是现代水利工程建设中需要引起人们重视的重点问题。生态水利工程规划设计需要人们能够从实际角度出发, 强化生态环境保护观念, 提高自身主业素质和建设管理水平, 加大工程规划设计管理力度, 以完成生态水利工程的科学化设计和建设施工。

摘要:在社会不断发展的形势下, 生态水利工程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支持之下得到了巨大的发展, 这种水利工程建设的形式也成为水利工程发展的主要趋势。完成生态水利工程的科学化建设, 必须做好工程建设的规划设计, 并严格以此为指导, 积极促进工程的生态化建设发展。本文对生态水利工程的相关概念进行了介绍, 进而对生态水利工程规划设计过程中应遵循的基本研究进行了总结, 在此基础上, 探讨了具体的规划设计方法, 希望为我国水利工程的科学发展产生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生态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原则,方法

参考文献

水利规划设计技术与创新论文 篇5

关键词: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创新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水利工程对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有重要作用与意义。水利规划不仅可以有效节约水资源,还可对水资源利用率进行有效提高,最终实现促进农业长远发展的目标。对现有资源进行合理分配就是现阶段我国水利规划的基本任务,这对水利规划工作提出新的要去与挑战。因此,在实际进行水利规划工作时一定要加强对相关工程的监督与管理,促进我国水利规划工作的顺利进行。

1传统水利规划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现代社会在不断进步与发展,传统的水利规划已经不能满足时代的发展与需要,虽然在不断进行改革与创新,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还是存在诸多问题,需要我们进行不断的改革与完善。我们将其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并进行详细分析。1.1对自然水资源进行管理是传统水利规划工作的主要任务,只要水利工程达到相关标准与要求,就可以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但是水资源也有一定的承受能力,在实际进行水利工程规划与施工时必须对上述因素进行充分考虑,有效避免水资源过度开发的现象出现。水资源是人类生存与发展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对水资源过度利用不仅对人类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还会对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造成威胁。这是传统水利工程在规划与设计存在的重要不足。1.2水利工程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传统的水利工程建设与发展对水利工程建设的标准过分强调,最终导致资源浪费的现象产生。为最大限度对水利工程建设质量进行保障,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导致投资成本不断加大,对社会发展以及经济发展都起到极大的阻碍作用。同时带给工作人员繁重的工作量。因此在实际进行水利工程建设之前必须对实际情况进行充分的了解,根据实际情况与相关要求对工程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然后在进行施工,做到工程与当地环境协调有序发展,同时与当地经济情况相符合,真正发挥水利工程建设的意义与作用。1.3水资源的优化与利用是水利工程建设的关键,部分地区在实际进行水利工程规划与设计工作时往往忽视该项工作的关键部分,只是对水资源的需求进行有效增加,最终导致水资源匮乏的现象出现,对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产生严重影响。1.4在实际进行水利工程规划与设计工作时必须对各方面因素进行充分考虑。现阶段水环境恶化现象普遍存在,对地表水的过度开发与利用就是引起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之一,河道以及湖泊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对地下水进行过度开采与利用不仅会加大地表塌陷出现的可能性,还会导致地下水受到海洋水体的侵害。我国经济在不断进步与发展,城市化建设就是其重要表现形式,城市发展以及工业发展不可避免的带来一些污水,未经过严格处理就进行排放会对水体造成严重污染,同时也对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有阻碍作用,严重时对人类的生命安全以及财产安全造成威胁。

2水利工程规划设计步骤

工程情况是水利工程规划与设计的前提,同时也是其基础,在实际进行该项工作时需要具有一定的针对性。首先需要对建筑物形式进行科学的布置和处理。地质条件以及气候变化对水利工程建筑位置的选择有直接影响,不同地区建筑物布置差异会存在很大不同,这要求我们在进行建筑物选择时必须对地质条件与环境条件进行充分的考察,为水利工程的建设打下坚实基础。灵活性是水利工程规划与设计工作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因其具有较多的不确定因素,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问题,需要我们对方案进行及时的修改,同时做到科学合理。工程完成后需要对工程进行定期维修与养护,有效延长相关工程使用寿命,为社会发展以及经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3水利工程中的几个重要技术设计

3.1除险加固设计。在水利工程的建设中,对其进行除险规划是至关重要的。本文主要以某水库为例,对其设计方法进行深入阐述。此水坝的坝基厚度在5-10m范围之内,施工中运用帷幕方式来进行灌浆,对主坝进行加固需要设置混凝土的防渗墙。具体的做法如下:

3.1.1对防渗墙的结构进行计算。在防渗墙受到一定的负荷作用时,对坝体的支撑能力受到严重损失,要对防渗墙和土体进行处理。另外,坝体的土体会随着深度的变化而变化。要去等厚的墙来进行计算,采用有限分差法来进行计算。

3.1.2防渗墙设计。防渗墙建设过程中所应用的主要是膨润土浆液固壁法与两钻法进行造孔,同时,还采用了混凝土泵送浇注。在槽段两端来利用冲击钻打主孔,当冲击钻进入岩层0.5~1m深度时,槽内浆液面应当保持导向槽顶面下面的30~50cm。浆液泄露时,应采用补浆与堵漏法。

3.1.3帷幕灌浆设计。当右坝段的防渗墙底部为风化岩石时,可采用帷幕灌浆法进行处理,帷幕灌浆及其上部的混凝土不分叉,连成一个整体,对混凝土防渗墙中的钢管预埋钢管底部进行灌浆处理。

3.2基坑降水方案设计

3.2.1降深要求。基坑开挖过程中需挖穿填土层,进入强透水性砂层,其涌水量非常的大,坑壁结构要保持稳定性,以免涌水、流砂现象的发生。在降水设计过程中,将基坑的降水及其支护施工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进行考虑,以确保地下水位能够有效地降至基础桩承台0.5m以下,基坑的中心线位置降深应低于开挖基底0.5m以上。

3.2.2深基坑降排水设计方案选择。基坑开挖之前应当对深基坑的周边做好有效的止水、降水技术。止水、降水策略主要是井点降水、坑内降水以及帷幕止水防砂等。基坑开挖之前,要从施工安全技术、确保工期和工程质量等方面综合比较分析,宜采用悬挂式深搅桩止水帷幕与坑内井点降水联合设计方案。

4加强水利规划与设计创新

4.1水利规划与国民经济要协调发展。水利规划工作水利产品的重要性比较突出,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水利产品和其他的产品类型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只能在产品消耗的各个环节中发挥着优势作用。

4.2对水资源实现可持续利用。水利规划工程要想实现创新就要以水资源可持续发展作为主要的依据,保证水资源的湿度开发,实现采集和应用的平衡性,最重要的是要不断对水资源的再生性进行完善,保证水资源不被污染。只有采用综合处理措施,才能使得水质达到相应的标准。这也是水资源规划创新的重要途径和方式。

在水利工程规划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工程的特点以及地区的不同来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要对树立工程的技术水平加强重视,同时将创新的因素融入到其中。使其能够与国民经济的发展相协调,保证各项工作的一致性。水利工程建设单位要在保证水利工程规划科学性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获取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现代生态水利设计探讨 篇6

摘要:文章主要探讨了现代生态水利设计问题。

关键词:现代生态;水利设计

引 言

现代生态水利是人类文明发展到“生态文明”时代的水资源利用的一种途径和方式。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为主旨,开发水利、发展经济,为人类社会持续发展服务。现代生态水利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生态水利发展模式与途径与传统水利发展途径对水的传统利用方式有本质性的区别。

(2)生态水利的开发利用是在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下进行的。

(3)生态水利目标明确,要满足世世代代人类用水需求,体现人类共享环境、资源和经济、社会效益的公平原则。

(4)生态水利的实施遵循生态经济学的原理,应用系统方法和高新技术,实现水利高效发展。

2 推進现代生态水利建设措施

2.1 转变观念

(1)理清治水思路,转变人们的治水观念,树立现代水利新观念。第一要放弃“根治水患”的“雄心壮志”,树立科学防治的观念。水患是不能根治的,因为防治体系能防百年一遇的灾害时,遇到百年一遇以上的灾害仍不能解决问题。治水要根据地球大气候的变化、人类生活和经济发展的情况,按自然规律办事。

(2)转变重目标效益和行政区域利益的观念,树立以市场为导向,以全流域综合利益为目标,重长期生态经济效益的观念。

(3)转变水利管理是行政管理的观念,树立水利管理法制化、市场化的新观念。

2.2实施流域综合规划

流域规划是治水的基础,首要任务是根据人口和资源确定经济结构,处理好上下游、左右岸、经济与生态、城市与农村、发展与保护、近期效益与长远效益的关系。

(1)流域内不能建设大型污染企业,对小污染企业更应严加控制。

(2)缺水地区原则上不建用水大户,控制需大量灌溉的农作物面积。

(3)发展第三产业要从保护生态的角度加强管理。

(4)根据生态学原理循环利用资源,不生产或少生产废料。

(5)农业生产结构要与国际接轨,提高总体经济素质,使产品结构多样化、高品质化。

(6)按流域特性设重点保护区和缓冲区。流域规划必须合理确定水源林的面积比重及森林结构,同时制定水土保持目标,逐步治理流失区,控制工矿、交通、建筑等经济活动中所产生的新的水土流失。

2.3合理配置水资源

(1)实施水资源优化配置,首先要将水资源管理纳入法制化、科学化、一体化的轨道,对水资源统一规划、统一调度、统一管理,因地制宜地逐步建立水务管理服务体系,对防洪、排涝、供水、排水、水资源保护、污水处理实行一体化管理。

(2)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机制的资源分配机制,根据供求关系理顺供水价格体系,实行城镇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的市场价及农业水政府适当补贴的成本价,提高节水意识。

(3)协调配置流域的水资源,目,上下游之间、左右岸之间、城市与农村之间、工农业用水与生态用水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这些都要在流域立法的基础上加以解决,由流域机构统一协调分配。

2.4完善防汛体系建设

防汛体系建设要坚持防治并重,按流域特性设置保护屏障,在流域中上游丘陵山区建第一道防护屏障-水源林和水土保持林。水源林的林地在枯水期可补充大量的河川径流,缓解水污染,保护水域和湿地的生态环境。生态防护林建设要与保护生物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以及生态旅游和经济建设结合起来。

2.5发展抗旱农业

(1)采取节水灌溉措施。目前农业灌溉多为串灌、漫灌,浪费很大。如果改为喷灌、滴灌、微灌就能节约大量用水。

(2)采取生物抗旱措施。干旱地区在发展节水灌溉的同时,应发展抗旱农业。比如某省发展“梯田+水窖+地膜+结构调整”的旱作模式,在未增加灌溉的情况下取得了良好的增产效果。随着生物技术的进步,将来人们可用基因技术把沙漠植物的耐旱基因植入农作物,开辟新的抗旱途径,无需跨流域引水。

3 生态水利工程设计原则

3.1安全性和经济性

(1)生态水利工程是一种综合性工程,在河流综合治理中既要满足人的需求,包括防洪、灌溉、供水、发电、航运以及旅游等需求。

(2)生态水利工程要符合水利工程生态学原理。生态水利工程的工程设施必须符合水文学和工程力学的规律,确保工程设施的安全、稳定和耐久性。工程设施必须在设计标准规定的范围内,能够承受洪水、侵蚀、风暴、冰冻、干旱等自然力荷载。

(4)按照河流地貌学原理进行河流纵、横断面设计时,必须充分考虑河流泥沙输移、淤积及河流侵蚀、冲刷等河流特征,动态地研究河势变化规律,保证河流修复工程的耐久性。对于生态水利工程的经济合理性分析,应遵循风险最小和效益最大原则。

3.2 生态系统自设计、自我恢复

(1)生态系统的自组织功能表现为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自组织的机理是物种的自然选择,也便是说某些与生态系统友好的物种,可以经受自然选择的考验,寻找到相应的能源和合适的环境条件。将自组织原理应用于生态水利工程时,生态工程设计与过去水工设计有本质的区别。

(2)比如设计大坝这样的人工建筑物是一种确定性的设计,建筑物的几何特征、材料强度都是在人的控制之中,建筑物最后可以具备人们所期望的功能。河流修复工程设计与此不一样,生态工程设计是一种“指导性”的设计。依靠生态系统自设计、自组织功能,可以由自然界选择合适的物种,形成合理结构,完成设计和实现设计。

3.3 环境工程设计有机结合

(1)生态水利工程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所设计到的学科内容相对较多一点。对于其设计来说就要充分吸收环境科学、生态学与工程学理论和技术的有机结合,这样的目的就是达到水量和水质同步的科学配置。对于我国现在水环境不断污染和恶化的现实环境来说,生态水利工程更应该与我国水污染的防止工程结合起来。

(2)水利工程建设中所涉及到的水量比较大,随着季节的变化其水量的变化也较大,这给生态水利工程建设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比如某地湿地补水工程,虽然实现了连续几年的补水,但由于水质不符合湿地水质要求,导致湿地水域中底栖生物明显减少,部分物种消失,一些迁徙水禽不在此处停留。

笔者认为,为了减少早田排水挟带泥沙或污染物进入下游湖泊或天然湿地,可以在进入湖泊或湿地的过渡带设计生态处理沟渠或氧化塘。水田排水沟渠可以在植物生长季节充分蓄水,利用人工沟渠湿地对有机污染物质进行降解。

3.4 提高河流形态空间性

(1)生物群落的出现不仅仅是生物的多样性,而是在特定的环境和空间下,由一定的生物种类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具有

水利规划设计论文 篇7

2009年12月11日, 水利部在京组织召开了《水利信息化顶层设计 (送审稿) 》 (简称《顶层设计》) 评审会, 水利部汪洪总工主持了会议。专家组听取了《顶层设计》编制组的汇报, 进行了认真讨论, 一致同意通过评审。水利信息化顶层设计工作是一项具有开创性的工作, 对解决水利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全局性、系统性问题意义重大, 对统一技术架构、强化资源整合、促进信息共享、保障良性运行等十分必要。《顶层设计》在基础设施、业务应用和保障环境三大部分的基础上, 提出了“水利信息化保障、水利信息系统运行环境、信息采集与工程监控、资源共享服务和综合业务应用等5大体系”, 设计合理。《顶层设计》中提出的职能与域协同、业务应用与平台、运行支撑环境等方面的设计具有较好的可操作。《顶层设计》的颁布必将对水利信息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摘自“水利部网站”

水利移民安置规划 篇8

1 移民安置规划设计依据

《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条例》(国务院令第471号);《国务院关于完善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意见》(国发[2006]17号);《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实施征地统一年产值标准有关问题的通知》(桂政发[2010]9号文);《广西壮族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耕地占用税暂行条例>办法》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令第46号;《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移民安置规划设计规范》(SL 290—2009);《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移民实物调查规范》(SL 442—2009)。

2 移民安置指导思想及原则

2.1 指导思想

(1)移民安置以土地为依托,以大农业为主,发挥当地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大力发展高产、高效、优质农业,逐步形成多元化的合理产业结构。

(2)移民安置要与当地资源状况、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与地区建设、资源开发、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相结合。

(3)移民安置规划方案的确定、安置区的选择应听取当地政府和移民群众的意见,进行方案论证和比较,在符合设计规范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满足移民群众的合理要求。

2.2 原则

(1)移民安置规划要考虑移民的生产、生活习惯,以及必要的基础设施、上学、就医等问题,规划方案要易于实施,便于管理,同时要尽量考虑与当地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结合进行规划设计。

(2)专业项目的复(改)建规划,以原规模、原标准(等级)或恢复原功能为原则。

(3)移民生产安置点的选择要考虑土地资源丰富,环境容量充足,移民能接受的原则。

(4)库周基础设施的恢复和配置,应根据库周现有基础设施进行规划布局,以恢复原功能,方便群众和经济适用为原则。

(5)投资估算要以淹没(征地)实物指标为依据,结合规划成果,按国家、自治区和南宁市的法规和政策、有关定额标准进行编制,使补偿投资与规划投资相平衡。

3 规划目标和安置标准

3.1 规划目标

根据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近期计划和远景规划,按6%增长率推至规划水平年(2015年)镇(街道)农民人均农业纯收入详见表1,以此作为移民生产安置规划目标。

3.2 移民安置标准

(1)剩余人均耕地大于400 m2的村民委员会,通过调整耕地,进行生产开发。

(2)剩余人均耕地小于400 m2的村民委员会,采用一次性补偿安置方式,移民利用土地补偿和安置补助费自行调整产业结构,进行生产开发。

(3)虽然剩余人均耕地大于400 m2,但被征收耕地小于2.67万m2的村民委员会,采用一次性补偿安置方式,移民利用土地补偿和安置补助费自行调整产业结构,进行生产开发。

3.3 一次性补偿安置

(1)对于剩余人均耕地小于400 m2的移民,采用一次性补偿安置方式,移民利用土地补偿和安置补助费自行调整产业结构,进行生产开发。

(2)对于虽然剩余人均耕地大于400 m2,但被征收耕地小于2.67万m2的移民,也采用一次性补偿安置方式,移民利用土地补偿和安置补助费自行调整产业结构,进行生产开发。一次性补偿安置移民998人。

4 移民安置环境容量分析

移民环境容量即移民安置区土地及其他资源可以容纳移民人数的数量。本阶段的移民环境容量以镇(街道)为分析单位。即分析某一镇(街道)可开发的后备土地资源与该镇(街道)安置移民人数所需的耕地资源,当可开发利用的后备资源大于或等于安置移民所需的耕地时,该镇(街道)的环境容量满足要求,移民可在镇(街道)就地后靠安置。

4.1 现状剩余资源调查

各镇(街道)的现状剩余资源数据由各村民小组、行政村逐级填表统计,同时参考各城区、镇(街道)、村的2007—2009年统计年报数据得到。

4.2 剩余资源分析

以各镇(街道)为单位进行正常蓄水位(67m)时库区剩余资源分析。

邕宁水利枢纽库区各城区镇(街道)可开垦荒地统计表见表2。

由表2可以看出,征用耕地后,水库淹没涉及的5个城区的7个镇(街道)中,人均耕地较少的是良庆镇340 m2,石埠街道办366.67 m2、沙井街道办553.33 m2,其他镇(街道)的人均耕地均大于666.67 m2。经分析,对人均耕地均大于666.67 m2的镇(街道),可以不考虑新开垦土地,只需通过耕地调整后,即能在本镇(街道)内安置该镇(街道)的生产安置人口。对人均耕地均小于666.67 m2的镇(街道),各镇(街道)均有足够宜垦荒地供移民开垦,补充被征用的耕地,即能够在本镇(街道)内安置该镇(街道)的生产安置人口。

通过库区环境容量分析,结果表明库区各镇(街道)的环境容量完全能满足各镇(街道)内生产安置人口的安置要求,所有生产安置人口均可在各镇(街道)内安置。

5 农村移民生活水平预测

(1)本规划对有关村镇的种植结构进行优化调整,使移民农业人均纯收入达到1666~4 332元,均超过规划目标值。

(2)虽然移民受到淹没耕地损失较多,但经过移民安置规划,移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到2015年各村都能恢复到安置前的生产生活水平,并还有提高的可能。

(3)对于一次性补偿安置的移民,只要使用好土地补偿和安置补助费进行开发生产,也能使生活水平得到提高,达到或超过安置前的水平。

参考文献

[1]邕宁水利枢纽工程[Z].2011.

[2]SL 290—2009,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移民安置规划设计规范[S].

生态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研究 篇9

1 生态水利工程的内容

生态水利工程以水利工程为侧重, 同时包括水利工程和生态学两方面内容[2]。其学科基础为工程力学和水文学, 同时兼顾生态学。该学科利用生态学的一些理论和方法进行设计, 使工程水利建设既能够满足人们生活生产的实际需要又能够保证水域乃至整个生态系统能够健康可持续地发展下去。生态水利工程的内涵主要是:对于准备新建的水利工程, 在进行传统水利工程建设的同时要十分注意结合河流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保持;对于已经修建完成的水利工程, 要对受到危害或者严重破坏的河流进行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保护。

2 我国当前生态水利工程建设

2.1 生态防洪工程建设

生态防洪工程建设主要有河道堤防建设和城市防洪工程与城市景观一体性建设。生态防洪工程在河道堤防建设中要求不仅要满足传统河道堤防的排涝、防洪、航运、灌溉等的需要, 同时要注意水与周边环境、水生物的关系。而在城市防洪工程建设中除了要考虑防洪, 同时在设计中还要与城市环境融为一体, 达到美化、绿化、亮化的目的。

2.2 生态开源工程建设

我国生态开源工程主要有水库汛限水位的提高即洪水资源化工程、涵养水源工程和地下水源工程建设。我国目前现有水库8.5万座。其中有的水库在建设时所用的依据为“75·8”暴雨, 100年一遇设计, 1000年或2000年一遇校核[3]。在我国加大对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力度后, 这些水库的汛限水位都相应提高。可以利用洪水资源达到缓解水资源的供需矛盾, 同时也能更有效地恢复库区水的生态平衡。

生态水利建设的主要措施就是涵养水源。依靠自然的力量对已经退化的生态进行自我修复。这也是符合我国生态建设任务和我国基本国情的一项工程。

2.3 生态环境工程建设

生态环境工程建设主要有跨流域调水工程和生态补水工程。通过跨流域调水的方式即全流域合理配置和统一调度, 黄河自2000年起已有10余年实现了大旱不断流。博斯腾湖下游经塔里木河连续3年4次的调水, 干枯20多年的大西海子水库又重新过流。黑河自2000年分水成功至2008年累计跨省际分水88亿立方米。因黑河的水源补给内蒙古阿拉善盟额济纳地区被誉为活化石的胡杨林面积由原来的39万亩增加到44万亩。胡杨林保护区内的植被覆盖率因此提高了30%, 已达到70%以上。

生态补水工程主要是实施水源调度向湖库补水, 从而满足鱼类、水生植物、浮游生物和鸟类生态链最低用水需求, 进而缓解因干旱引起的河库干枯情况及工农业及生活污水等未经任何处理即排入河库造成水资源污染而引起的生态问题。

3 生态水利工程设计所本循的基本原则

3.1 工程安全性与经济性原则

生态水利工程不仅要满足人类生产生活需要同时也要可持续发展, 既要符合水利工程学原理也要符合生态学原理[4]。工程在设计时必须遵循水文学及工程力学的规律从而确保工程的质量及安全。从生态学的角度分析, 要遵循风险小而收益大的经济性原则。因而在设计时要注重生态系统的长期定点监测和评估, 并能合理地利用生态系统的自我恢复能力, 力争在最小的投入上取得最大的收益。

3.2 生态系统自设计、自我恢复原则

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表现之一为生态系统的自组织性。而自组织的机理是物种的自然选择。这种功能发生在生态系统的种群之间, 经受住自然考验的物种被留存下来, 并寻找到相应的能源和适应的条件。这样生态环境就可以支持一个种群能够具有足够的数量并进行繁殖。生态水利工程在设计时要依靠这种生态功能, 利用这种自然界已经选择合适物种并形成的合理结构来完成。

3.3 设计要遵循景观尺度和整体性的原则

生态水利工程设计和管理要在大景观尺度、长期和可持续的基础上进行。而在小范围的生态修复上不仅效率低并且不易成功。因而河流的生态修复要在大的景观尺度上开展。除此之外, 生态水利工程要从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出发, 充分考虑到生态系统各要素之间的交互作用, 提出修复河流生态系统的整体、综合的方法。而不能是“头痛医头, 脚痛医脚”的仅仅修复单一动物或河岸植被的局域性方法。此外, 还要注重水域和生态环境的易变性、流动性及随机性的特点, 以及生态环境边境的动态扩展问题。

3.4 生态水利工程设计要循序反馈调整式的原则

生态水利工程设计主要是对成熟的河流生态系统进行模仿, 尽最大限度地形成一个人工参与下的健康、可持续的河流生态系统。河流生态的修复工程, 并不是将之恢复到没有人类干扰的河流原始状态, 可以理解为这种河流生态系统恢复是力争使生态变量是现有科学水平可以达到的最优值。从而避免河流生态系统在人类活动的胁迫下进一步的恶化。考虑到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系统在时间与空间上常具有不确定性, 生态水利工程的设计就不能如传统水利工程那样进行确定的设计, 应按照“设计-执行 (包括管理) -监测-评估-调整”的流程反复循环进行设计。能够充分调动科学家、管理者、当地居民及社会各界的积极性, 提高设计的科学性与实用性。

4 生态水利工程设计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4.1 水文过程的分析与计算要基于生态水文与工程水文

当前的工程设计中应用生态水文的设计并不多。这与从事二者工作的人员分属于不同领域有关, 且生态水文的工作者并不从事实际的水利工程, 因而在设计上往往会脱离实际情况。而生态水利工程服务对象非常广泛, 如林业、草原、农业、消防等。在设计时必须清楚生态目标对水源的要求和规律, 才能使生态水利工程更科学更实用。

4.2 识别生态水利工程可能会影响的关键生态敏感目标

生态水利工程在设计时要准确地识别出工程所直接和间接影响的生态目标, 并在工程规划阶段就予以考虑并提出初步的解决方案。同时还要注意在设计中对流域生态敏感点加以考虑。

4.3 注重于环境工程设计的有机结合

生态水利工程设计要和环境科学与工程的理论技术进行有机的结合, 达到水量与水质能够同步科学配置, 尤其是要与水污染防治工程的有机结合。水利工程的水量一般较大且随季节变化的非常明显, 因而生态水利工程设计在实施时可能会存在较大的挑战与阻力。为了克服这种困难, 施工时要因地制宜地制定出合理的方案, 保证工程的顺利实施。

5 结束语

我国当前正是水利水电的高潮建设时期。生态水利工程将水利工程与生态学结合起来, 不仅满足人类社会的需要同时也保证了水域生态系统能够可持续健康的发展, 是一门能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学科。

摘要:生态水利工程是水利工程学与生态学相结合的新学科。在生态日渐恶化的今天, 发展生态水利工程是顺应时代的必然选择。我国生态水利工程处在起步较慢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 要对我国目前的生态水利现状进行反思, 并进一步地探索出符合我国具体国情的生态水利工程。

关键词:生态水利工程,规划设计,生态水文

参考文献

[1]蒋振华.我国现阶段生态水利工程学的发展[J].中国科学工程, 2009.

[2]李思静.生态水利工程的设计原则[J].中国科学工程, 2011.

[3]周向伟.浅议生态水利工程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J].浙江大学学报, 2010.

生态水利工程规划设计的探讨 篇10

1生态水利工程规划建设的意义

规划设计是任何工程建设都必不可缺的, 虽然目前的施工技术已经十分先进, 但仍存在一些影响工程质量的内容。生态水利工程以保护建设区域的自然环境为前提, 建设阶段也会采取一些环境保护措施, 这样工程在运行使用时成本也会有所降低, 与生态环境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水利工程建设后能够应用在农田灌溉中, 落实生态理念帮助节省水资源的使用量, 为农业生产提供稳定的保障。有规划的开展建设任务, 其中最重要的是能够促进工程质量提升, 避免出现因建设不合理造成的重新施工, 在规定工期内完成施工任务。生态系统具有修复能力, 但如果破坏严重自动调节也很难恢复。因此规划设计时要将对自然界的影响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确保通过生态调节可以恢复。生态理念落实在规划建设中还能够避免水源污染问题发生, 减少水资源净化阶段的资金投入。

2生态水利工程规划设计

2.1防洪工程规划的原则。水利工程具有防洪功能, 在对挡水坝进行设计时, 可以参照地方以往的洪涝灾害情况来进行, 将洪水造成的影响降至最低点。如果挡水坝建设强度过高, 与实际情况不符合, 便会引发资源浪费现象, 不利于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除此之外, 更要执行有关于水利工程建设阶段的安全标准, 严格把守质量关, 发现违规操作或者建筑质量不达标的现象更要及时处理。涉及到农田灌溉规划设计, 要优先利用地表水, 这样对地下水资源也能够起到保护作用。规划要执行整体原则, 但如果个别建设区域情况比较特殊, 也可以对方案进行更改, 针对局部范围来进行, 降低施工阶段安全隐患发生的几率。生态环境保护包括对动植物物种多样性的调查与维护, 发现问题后及时与环保部门沟通, 采取措施来进行恢复, 环境问题得到解决后施工任务也能够高效进行。生态环境与水资源保护是相互促进进行的, 要明确工作要点, 深入落实建设计划。

2.2布置的多样化。河流流经区域内有丰富的物种, 水利工程建设后原有的水流形式可能会发生改变, 但通过加强生态调节控制能够保持物种多样性, 同时也规避来外来物种入侵的问题。布置要遵从自然规律来进行, 避免人工建设影响到自然发展。自然形成的河流是蜿蜒的, 这样能够增大沿岸面积, 为生物存活提供有利的条件。人工布置时可以遵从这一原则, 这样在输水时也会有流速的减缓, 以免造成基础设施问题, 同时对工程建设任务的开展也带来了方便, 减少人工改造的工作量, 促进工程质量提升。河流自净化功能能够有效的发挥出来。在对堤型进行选择时, 需要遵循工程渗透稳定及滑动稳定的原则, 同时还需要与生态保护和恢复技术要求有效的进行结合, 尽可能的利用当地的材料和缓坡, 从而创造良好的条件促进植被的正常生长所需, 确保河流具有较好的联通性。

2.3河流断面设计。水利工程规划期间, 为确保生态保护理念的落实, 会遵从自然规律来进行建设, 减少使用阶段基础设施的磨损。河流断面是为农田灌溉阶段做准备来进行的, 因此设计时要考虑输送水是否存在损耗, 以及对工程整体的使用性能是否会带来影响。增强河流与周边生物的接触, 将风险隐患降至最低点, 运转后也更具有观赏价值。

2.4岸坡防护。沿岸如果不进行保护, 会发生水土流失问题, 造成土地资源损耗, 周边的动植物也会因此受到破坏。由此可见沿岸保护十分重要, 所制定的管理计划要有长期发展性, 为动物提供稳定的生存环境。可以对边坡进行加固处理, 降低使用过程中边坡的土壤流失, 再种植一些植物, 生长过程中对土壤也能起到加固作用, 生态系统的平衡性也得到了保障。岸坡防护工程的设计应从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建设要求出发, 采用与周围自然景观协调的结构形式, 在满足工程安全的前提下, 确保生态和景观的护岸形式多种多样。

在典型的岸坡防护结构中, 可尽量使用具有良好反滤和垫层结构的堆石, 多孔混凝土构件和自然材质制成的柔性结构, 尽可能避免使用硬质不透水材料, 如混凝土、浆砌块石等, 为植物生长, 及鱼类、两栖类动物和昆虫的栖息与繁殖创造条件。

2.5景观建设。城市水域整治的景观建设中, 可以强调注意保留江河湖泊天然的美学价值, 避免将水流置于过多的亭台楼阁等混凝土与砌石形成的人工环境之中水利工程设施要造成一种人与自然亲近的环境, 现代的城市景观设计, 应更多注重生物栖息地建设。

2.6工程施工。在工程施工中, 建议强调施工期对生物栖息地进行保护和恢复, 避开动植物发育期进行施工。对特殊区域的物种, 在施工期要采取其它辅助保护措施, 如它处养育等。取料场开挖后应进行适当处理, 以满足美观和环境方面的要求。

2.7工程管理。为降低施工环境对生态系统的冲击, 保障工程效果的实现, 并延长生态工程的寿命, 宜强调加强前期的养护和后期的管理, 包括维护、监测和评估, 并积累数据和经验。生态化建设引入到水利工程中来, 将水利工程简单的“防洪减灾”的功能拓展至既防洪又与城市的生态建设规划在了一起, 这也是现在水利工程的一个新特点。特别是在当前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的新形势下, 防洪问题和城市建设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通过生态水利工程规划设计, 可以有效的保护城区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为城市经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使水利工程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更好的发挥出来, 使其在美化环境的同时, 能够造福于民。

结束语

通过生态水利工程规划设计, 不仅可以有效的减少洪涝灾害的发生, 而且能够确保生态系统发展的可持续性, 使水利工程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更好的发挥出来, 使其能够更好的为人类造福, 促进社会和经济的更快发展。在当前大规模治河工程建设过程中, 需要电能坚持科学发展观, 做好河流健康的维护工作, 有效的恢复河流生物群落的多样化, 为其打造一个良好的栖息环境, 同时还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来尽可能的避免河流渠道化及非连续化现象的发生, 确保人与自然能够和谐相处。

摘要:首先分析了水利工程建设任务开展前规划设计的重要意义, 从生态环境保护与工程使用稳定性两方面来进行。其次重点探讨生态水利工程中规划设计的原则, 以及具体开展方法, 为工程建设任务开展提供稳定的技术保障, 维持自然环境的平衡性。

关键词:生态水利工程,工程建设,规划设计

参考文献

[1]郑美燕.水利工程规划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的生态环境因素[J].广东水利水电, 2013 (4) .

[2]王丽英, 毕庆双, 韩奎军.基于生态水利工程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J].黑龙江水利科技, 2013 (5) .

水利规划设计论文 篇11

摘要:水利工程一直以来都在防洪、灌溉、排涝等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水利工程还在人民生活、工业生产等方面發挥着不容小觑的作用。近年来,部分水利工程在设计建设过程中,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为了减小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应在水利工程设计时引入生态理念,提升水利建设的综合效益。本文对生态水利工程设计的必要性、生态水利工程设计遵循的原则以及生态水利设计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等问题作了详细的分析和系统的阐述。

关键词:生态理念;水利工程设计;应用;分析研究

水利工程是基础项目、民生工程,关乎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发展,水利工程在人们生产生活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大。由于目前生态环境破坏问题严重,各行各业开始重视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水利工程设计建设作为直接与生态环境接壤的项目,生态设计成为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进行水利工程设计时,将设计理念与生态相融合,注重水利设计与生态相协调,解决水利工程设计建设不合理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问题,意义重大。

一、生态水利工程设计的必要性

传统水利工程建设会从一定程度上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主要表现在筑坝沿顺流方向建造,使得河流出现非连续性,区域原有的流动河流被水利工程阻隔成静止的湖泊,河流的水文、水流边界、流速、水深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造成部分适应能力较差的生物物种被淘汰,对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破坏。生态水利工程在设计建设时,会对生态问题进行充分考虑,能够从一定程度上减少生态对人类造成的威胁,如生态水利工程设计建设后,减少了洪水对生态系统和人们生活环境的破坏,减轻了水资源的污染程度,实现了对水资源的合理配置,有效的改善了水生生态系统环境。生态水利工程设计建设是在传统水利工程建设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对河流生态系统进行修复,对于已建成水利工程,生态水利工程主要是对严重污染的河道和被破坏的区域生态系统进行修复。生态水利工程设计建设能够促进人与生态的协调发展,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要求,对充分发挥水利工程各项功能,促进综合效益最大化意义重大。

二、生态水利工程设计遵循的原则

在进行生态水利工程设计时,要以生态工程设计原理和水利工程设计原理为依据,遵循安全经济性原则、因地制宜原则、系统自我恢复原则等。

(一)安全经济性原则

在进行生态水利建设时,应以安全经济原则为主要原则。安全经济原则是工程建设的基础,设计人员在进行工程规划设计时,应对建设地区自然环境、地理环境、生态环境进行综合考虑,依据水利工程原理、生态工程原理、水文化原理以及力学原理等进行图纸设计,规范设计流程,比对各种设计方案,通过比对选择安全性和经济可行性都较高的设计方案,以达到最大经济效益。设计完成后的施工工作,要严格按照施工图纸进行。施工图纸不得擅自更改,严禁劣质材料流入施工场地,确保工程的安全性和经济性[1]。

(二)因地制宜原则

传统的水利工程最典型的特点是对流域进行控制,但进行生态水利工程设计时,设计人员应摒弃控制自然的观念,树立生态设计理念,充分利用自然生态的自设计、自组织功能,实现工程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处。在进行生态水利工程设计时,应遵循因地制宜原则,尊重河流的自然属性和美学价值,设计规划出具有生态效益的工程设计方案,更好的实现水利工程生态设计目标。

(三)系统自我恢复原则

生态系统具有自我组织、自我设计、自我恢复的能力。保持和恢复工程区生态系统平衡是维持生物多样性,协调生态发展的前提。相关研究表明,生物空间异质性较高的地区,其能创造出的生物环境就越多,生物间的生存力就越强,生态系统就越稳定。因此,在进行生态水利工程设计时,应先对工程区生态系统的保持和恢复进行考虑,保持生态系统中所有物种之间的协调关系,充分遵循系统自我恢复、自我设计原则,在对生态系统不造成破坏的前提下对水利工程进行规划设计,使其能与生态协调发展[2]。

三、生态水利设计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一)合理科学的进行水文分析、计算

水利工程设计建设既要满足最基本的灌溉供水需求,又要满足生态性需求。因此,在进行水利工程设计前,应先对工程区域的水文情况以及供水需求情况进行详细了解,以满足不同服务对象的各种不同需求。在进行水利工程设计建设时,应合理科学的分析工程区域的水文条件,并进行合理计算,确保工程区域的水资源能够进行合理安排和利用。

(二)生态理念在河道改造中的应用

河道改造是水利工程的一项重要工作,在进行河道改造时,应对工程建设可能会对该地区造成的影响进行综合考虑,并严格按照生态发展基本要求做出合理科学的设计方案,确保河道能够安全、长久的运行。为了更好的实现这一目标,河道改造时应将生态理念植入设计当中,对河道的岸边、周围绿化以及水量疏浚等方面进行有计划性的改造,并确保改造河道能够与生态协调发展,实现改造河道的安全运行。良好的生态设计能促进该区域经济的发展,使水利工程能够实现更好的发展[3]。

(三)为工程区生物提供生存空间

生态水利工程作为水利工程与生态的结合,能够将河流中的堤防、水流、河道、河畔生物等结合为一个有机整体。在进行生态水利建设时,通过充分了解自然环境、地理特征,并进行科学、合理配置,建立起一个土壤、生物、水环境、阳光等互惠共存的水生生物系统。河道两岸的植被、灌木为昆虫、鸟类提供了觅食的场所,而河堤护底具有一定孔隙和多流速变化带,适宜多种生物生长,也为水生生物提供了繁衍的场所。

结语: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水资源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地加大,水利工程的重要性也将也越来越凸显,水利工程的设计建设很好的满足人们生产、生活用水需要。水利工程是我国的民生工程,它关系到人们的生产生活和国家经济的发展。针对现阶段水利工程设计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水利工程设计时应将生态理念植入设计当中,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在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水利工程的各种功能,促进生态环境与工程建设的协调、可持续发展,使水利建设获得最大的综合效益。

参考文献:

[1]杨丽荣.生态水利工程设计在水利建设中的运用[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2,11:198-199.

[2]迟长海.发展生态水利工程设计在水利建设中的作用[J].农业与技术,2014,01:51.

浅谈农田水利工程规划设计 篇12

1 简要叙述我国水利工程中规划设计的总体原则

关于我国水利工程中规划设计的总体原则的阐析和论述, 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阐析和论述。第一个方面是在进行工程规划设计的过程中, 要从全局的角度来统筹规划, 同时按类分配进行设计。第二个方面是在进行工程规划设计的过程中要集思广益, 有效的调动设计人员全员参与设计规划过程中。第三个方面是在进行工程规划设计的过程中, 要对有限的工程资源进行整合在分配, 不断的优化规划设计。第四个方面是在进行工程规划设计的过程中要对整个设计进行连续的有效工作, 保障工程的连续性。下面进行详细的阐析和论述。

1.1 原则一:在进行工程规划设计的过程中, 要从全局的角度来统筹规划, 同时按类分配进行设计。

在水利工程规划设计过程中, 对于整个工程的整体布局和建设便利一直是规划设计的一项重要设计内容。在规划设计中要结合农村的经济条件和地形情况来进行针对性设计, 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够让水利工程真正的融入农田水利价值中去, 造福当地人民。在规划设计中要有效的利用水资源, 同时还要科学的设定工程的整体规模, 对于工程在实施阶段采取的实施手段也要给予考虑。在规划设计中, 统筹规划是要结合当地的水土资源来进行工程的设计。要让当地的自然气候作为设计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这样才能够建立起真正符合当地农业的水利建筑工程, 造福当地。提升农业的生产能力。

1.2 原则二:在进行工程规划设计的过程中要集思广益, 有效的调动设计人员全员参与设计规划过程中。

在规划设计过程中, 很难做到凭借一己之力完成整个设计过程, 一个人的能力和经验毕竟有限。因此为了保障设计过程中的完备考虑, 充分认清设计中的各种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 在设计的过程中要积极地调动参与设计项目的工作人员参与到规划设计工作中。规划设计要站在非常宏观的角度看待整个工程的规划问题, 因此全面性是非常必要的, 全员参与的规划设计能够有效的规避重要因素的遗忘, 保障整个规划设计的全面性。

1.3 原则三:在进行工程规划设计的过程中, 要对有限的工程资源进行整合在分配, 不断的优化规划设计。

在设计过程中如何有效的利用有效的资源来进行整体的规划, 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农田水利工程的有效合理的规划, 对于水利过程的后续施工工作也是一种帮助, 在农业生产这讴歌就是由于分散的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才导致了农业的生产效率不高, 因此在规划设计中, 进行必要的水土资源整合非常关键, 规划的合理有效能够提升我国的农业生产效率, 同时也能够节约资源。

1.4 原则四:在进行工程规划设计的过程中要对整个设计进行连续的有效工作, 保障工程的连续性。

在规划设计过程中还要坚持的原则是保持整个工程的连续性, 要让整个工程从设计阶段就有一种前瞻性, 保障工程的使用寿命和性能。对于工程中的水利设施的选择也要想着长远的角度来分析选择。尽量避免工程的时效性不长的问题, 这样会严重的影响农业的生产, 会给农业生产带来消极负面的影响。

2 简要叙述农田水利工程规划设计的重点设计内容

关于农田水利工程规划设计的重点设计内容的阐析和论述, 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阐析和论述。第一个方面是在规划设计时要对工程用地有效合理的进行分配, 做到土地资源的合理节约使用。第二个方面是在规划设计时要注意整体工程的总投资, 要切合实际的进行规划设计。第三个方面是在规划设计的过程中要对整个工程的重点问题重点设计分析。下面进行详细的阐析和论述。

2.1 内容一:在规划设计时要对工程用地有效合理的进行分配, 做到土地资源的合理节约使用。

我国虽然国土面积较大, 但是伴随着我国的人口不断增多, 导致了我国的土地面临着紧张的境地。因此在进行工程规划设计过程中要充分的考虑节约用地的问题, 有效的进行所有涉及资源的分配。在设计中, 要有相关的合理资源利用的相关技术要求, 要尽量的高效使用土地资源。

2.2 内容二:在规划设计时要注意整体工程的总投资, 要切合实际的进行规划设计。

工程建设不可缺少的就是资金, 因此我们在进行规划设计过程中要充分的根据资金投入来进行规划设计, 要切合实际的进行设计, 不能够为了追求使用性能或者是工程规模盲目的扩大工程规模, 这样反而会导致工程不能树立的完成, 影响我国的农业生产使用。

2.3 内容三:在规划设计的过程中要对整个工程的重点问题重点设计分析。

关于规划设计的过程中要对整个工程的重点问题重点设计分析的阐析和论述, 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阐析和论述。第一个方面是在规划设计过程中要对整个工程的抗洪排涝性能和抗旱灌溉性能给予优化提升。第二个方面是在规划设计的过程中要有效的预见水利工程设施的维修和更新问题, 提前进行设计准备。第三个方面是在规划设计的过程中, 要对水资源进行合理的规划设计, 做到水资源的高效使用。下面进行详细的阐析和论述。

2.3.1 在规划设计过程中要对整个工程的抗洪排涝性能和抗旱灌溉性能给予优化提升。

在设计的过程中要针对当地的气候条件来有效的选择工程中的侧重点。对于旱情较重的区域我们要增大工程的抗旱能力, 反之对于水量充沛的区域我们要增大工程的抗涝能力。同时对于工程的性能给予全面系统的优化升级。

2.3.2 在规划设计的过程中要有效的预见水利工程设施的维修和更新问题, 提前进行设计准备。

水利设施正常的发挥作用是离不开技术设备的, 这些设备由于处在不间断的工作中, 承受着较为严重的腐蚀, 为了保证不影响作用的发挥, 就要做好维护以及更新。

2.3.3 在规划设计的过程中, 要对水资源进行合理的规划设计, 做到水资源的高效使用。

当前我国的水资源相对匮乏, 很多地区已经不能满足农行生产的需要, 灌溉水存在的浪费问题也是一个普遍的困扰, 农田水利规划中, 应注意提高节水灌溉的能力, 关于如何提升节水灌溉的措施, 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的技术应该有效的加以利用。

(3) 简要叙述在农田水利工程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关于农田水利工程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的阐析和论述, 本文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阐析和论述。第一个方面是在规划设计时, 没有深入现场进行调查研究, 致使整个规划设计的过程存在盲目设计的问题。第二个方面是在规划设计时, 对于工程中的水利设施没有充分的考量, 导致了工程整体性能到不到工程的整体要求。下面进行详细的阐析与论述。

3.1 问题一:在规划设计时, 没有深入现场进行调查研究, 致使整个规划设计的过程存在盲目设计的问题。

缺乏有效的调查研究, 工程建设就会存在很大的盲目性、随意性, 导致在工程技术、合理开发和社会经济效益等诸多方面不能互相兼顾。

3.2 问题二:在规划设计时, 对于工程中的水利设施没有充分的考量, 导致了工程整体性能到不到工程的整体要求。

经调查发现部分县有效灌溉面积仅占总耕地面积的45%左右。而且从调查中发现存在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已建几十年, 甚至部分工程是边规划、边设计、边建设的“三边”工程, 造成工程老化、退化、失修严重, 效益显著衰减。

摘要:我国大力发展农业促进我国的农业水利工程的发展, 同时我国的水利工程的进步也在很大程度上为我国的农业发展助力。因此我国水利工程对于农业的发展来说还是非常重要的。本文针对农田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进行详细的阐析和论述, 希望通过本文的阐析和论述, 我国的农业水利工程规划设计能够更好的发展和创新, 同时也为我国的农业进步贡献力量。

关键词:农业水利工程,规划设计,设计原则,重点

参考文献

[1]史纪锁, 陈小敏, 郑金先.突出重点强化衔接做好农田水利规划[D].现代农业, 2011 (06) .

[2]许玉芬, 任岩.农田水利工程中灌溉规划设计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4 (25) :188.

[3]魏凤玲.浅谈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4 (21) :222.

[4]周富强.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分析[J].中国水运 (下半月) , 2012, 12 (03) :139.

[5]潘利华.浅议水利工程施工布置方案的确定[J].安徽农学通报 (上半月刊) , 2011 (13) .

上一篇:财务比率分析下一篇:英语专业信息素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