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移民安置规划

2024-10-08

水利移民安置规划(精选10篇)

水利移民安置规划 篇1

南宁市邕宁水利枢纽工程,是一个以改善城市水环境、航运为主,兼顾水力发电及其他的综合利用工程。坝址位于郁江干流南宁段邕江下游青秀区仙葫开发区牛湾半岛处,上距南宁市邕江一桥44km,距老口梯级74km,下距西津水电站124km。坝址以上流域面积为75 801 km2,库区位于东经107°45′~108°31′,北纬20°12′~22°47′之间,坝址多年平均流量为1 300 m3/s,多年平均径流量为410.0亿m3,正常蓄水位相应库容3.05亿m3。南宁市邕宁水利枢纽工程项目是经修编后的郁江干流综合利用规划中的第八个梯级。

1 移民安置规划设计依据

《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条例》(国务院令第471号);《国务院关于完善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意见》(国发[2006]17号);《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实施征地统一年产值标准有关问题的通知》(桂政发[2010]9号文);《广西壮族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耕地占用税暂行条例>办法》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令第46号;《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移民安置规划设计规范》(SL 290—2009);《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移民实物调查规范》(SL 442—2009)。

2 移民安置指导思想及原则

2.1 指导思想

(1)移民安置以土地为依托,以大农业为主,发挥当地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大力发展高产、高效、优质农业,逐步形成多元化的合理产业结构。

(2)移民安置要与当地资源状况、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与地区建设、资源开发、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相结合。

(3)移民安置规划方案的确定、安置区的选择应听取当地政府和移民群众的意见,进行方案论证和比较,在符合设计规范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满足移民群众的合理要求。

2.2 原则

(1)移民安置规划要考虑移民的生产、生活习惯,以及必要的基础设施、上学、就医等问题,规划方案要易于实施,便于管理,同时要尽量考虑与当地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结合进行规划设计。

(2)专业项目的复(改)建规划,以原规模、原标准(等级)或恢复原功能为原则。

(3)移民生产安置点的选择要考虑土地资源丰富,环境容量充足,移民能接受的原则。

(4)库周基础设施的恢复和配置,应根据库周现有基础设施进行规划布局,以恢复原功能,方便群众和经济适用为原则。

(5)投资估算要以淹没(征地)实物指标为依据,结合规划成果,按国家、自治区和南宁市的法规和政策、有关定额标准进行编制,使补偿投资与规划投资相平衡。

3 规划目标和安置标准

3.1 规划目标

根据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近期计划和远景规划,按6%增长率推至规划水平年(2015年)镇(街道)农民人均农业纯收入详见表1,以此作为移民生产安置规划目标。

3.2 移民安置标准

(1)剩余人均耕地大于400 m2的村民委员会,通过调整耕地,进行生产开发。

(2)剩余人均耕地小于400 m2的村民委员会,采用一次性补偿安置方式,移民利用土地补偿和安置补助费自行调整产业结构,进行生产开发。

(3)虽然剩余人均耕地大于400 m2,但被征收耕地小于2.67万m2的村民委员会,采用一次性补偿安置方式,移民利用土地补偿和安置补助费自行调整产业结构,进行生产开发。

3.3 一次性补偿安置

(1)对于剩余人均耕地小于400 m2的移民,采用一次性补偿安置方式,移民利用土地补偿和安置补助费自行调整产业结构,进行生产开发。

(2)对于虽然剩余人均耕地大于400 m2,但被征收耕地小于2.67万m2的移民,也采用一次性补偿安置方式,移民利用土地补偿和安置补助费自行调整产业结构,进行生产开发。一次性补偿安置移民998人。

4 移民安置环境容量分析

移民环境容量即移民安置区土地及其他资源可以容纳移民人数的数量。本阶段的移民环境容量以镇(街道)为分析单位。即分析某一镇(街道)可开发的后备土地资源与该镇(街道)安置移民人数所需的耕地资源,当可开发利用的后备资源大于或等于安置移民所需的耕地时,该镇(街道)的环境容量满足要求,移民可在镇(街道)就地后靠安置。

4.1 现状剩余资源调查

各镇(街道)的现状剩余资源数据由各村民小组、行政村逐级填表统计,同时参考各城区、镇(街道)、村的2007—2009年统计年报数据得到。

4.2 剩余资源分析

以各镇(街道)为单位进行正常蓄水位(67m)时库区剩余资源分析。

邕宁水利枢纽库区各城区镇(街道)可开垦荒地统计表见表2。

由表2可以看出,征用耕地后,水库淹没涉及的5个城区的7个镇(街道)中,人均耕地较少的是良庆镇340 m2,石埠街道办366.67 m2、沙井街道办553.33 m2,其他镇(街道)的人均耕地均大于666.67 m2。经分析,对人均耕地均大于666.67 m2的镇(街道),可以不考虑新开垦土地,只需通过耕地调整后,即能在本镇(街道)内安置该镇(街道)的生产安置人口。对人均耕地均小于666.67 m2的镇(街道),各镇(街道)均有足够宜垦荒地供移民开垦,补充被征用的耕地,即能够在本镇(街道)内安置该镇(街道)的生产安置人口。

通过库区环境容量分析,结果表明库区各镇(街道)的环境容量完全能满足各镇(街道)内生产安置人口的安置要求,所有生产安置人口均可在各镇(街道)内安置。

5 农村移民生活水平预测

(1)本规划对有关村镇的种植结构进行优化调整,使移民农业人均纯收入达到1666~4 332元,均超过规划目标值。

(2)虽然移民受到淹没耕地损失较多,但经过移民安置规划,移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到2015年各村都能恢复到安置前的生产生活水平,并还有提高的可能。

(3)对于一次性补偿安置的移民,只要使用好土地补偿和安置补助费进行开发生产,也能使生活水平得到提高,达到或超过安置前的水平。

参考文献

[1]邕宁水利枢纽工程[Z].2011.

[2]SL 290—2009,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移民安置规划设计规范[S].

[3]SL 442—2009,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移民实物调查规范[S].

水利移民安置规划 篇2

摘要:本文在多年移民工作实践的基础上,分析了编制实施阶段移民安置规划的必要性,论述了编制移民安置实施规划的基础和保障工作,并提出了移民安置实施规划的编制内容,为编制实施阶段移民安置规划提供借鉴。

关键词:移民安置,移民安置规划,移民安置实施规划 中图分类号:D632;TV7

41一、移民安置实施规划编制的必要性

移民安置规划是移民安置的基础性工作,是移民安置实施的主要依据。《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条例》(国务院令第471号,以下简称移民条例)第十五条明确规定:“经批准的移民安置规划是组织实施移民安置工作的基本依据,应当严格执行,不得随意调整或者修改。”近年来的移民安置工作都是按照批准的移民安置规划进行实施的。但是,由于初步设计阶段移民安置规划在编制过程中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达不到应有的设计深度和精度,缺乏可操作性,在移民安置实施过程中产生了不少问题。2009年水利部修订的《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移民安置规划设计规范》(SL290—2009)明确要求设计部门在技施设计阶段要配合地方人民政府编制移民安置实施计划,但是并没有提出具体的编制规定和要求。通过我州十多年来移民安置工作实践,在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实施前,在移民安置规划的基础上编制详细的移民安置实施规划,不仅能够切实落实规划的实物指标和补偿投资,而且能够在进一步深入了解移民村及移民安置村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充分考虑移民的安置意愿,制定更切合实际的移民安置方案,有效的实施移民搬迁安置。

二、编制移民安置实施规划的基础和保障

(一)移民安置实施规划编制的基础性工作

编制移民安置实施规划,首先应做好以下几项基础性工作:

(1)项目法人对工程淹没影响范围进行核定,并测设水库移民迁移和土地征收界限,埋设永久界桩;

(2)项目法人向签订移民安置协议的地方人民政府(以下简称地方政府)专题汇报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情况,提供工程征地红线图纸,并提交工程建设节点计划和工程建设用地计划。

(3)项目法人与签订移民安置协议的地方人民政府共同委托移民安置监督评估单位,监督评估单位能够及时进驻现场开展工作。

(4)设计单位向地方政府和移民安置监督评估单位进行移民安置规划设计交底;并适时配合地方人民政府按照权属将移民安置规划实物(项目)及补偿投资分解到村、到户或权属人。

(5)根据需要,地方政府会同项目法人、设计部门以及监督评估单位进一步调查了解移民村及移民安置村的基本情况,移民户家庭基本情况,以及失去土地后对移民户家庭产生的影响等,并按照规定程序充分征求移民的安置意愿,确定切实可行的移民安置方式,切实维护移民的合法权益。

(二)移民安置实施规划编制的保障

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安置工作实行“政府领导、分级负责、县为基础、项目法人参与”的管理体制。地方政府最熟悉工程所在地县市的情况,最了解工程淹没区移民的风俗习惯和民风民情,最掌握移民的社会关系和生产方式,因此,移民安置实施规划编制工作也必须由地方政府来做,地方政府是移民安置实施规划的编制主体。

1.县为基础,部门配合是编制移民安置实施规划的根本保障

地方政府是一切工作的基层政权,任何一项工作离开地方政府都难以做好,编制移民安置实施规划也不列外。地方党委、政府重视此项工作,这项工作就能顺利推进,就能顺利地实现预定目标。因此,在移民安置实施规划编制过程中,各县(市)要成立移民安置实施规划领导小组,抽调农业、林业、国土、水利、交通、环保、移民等部门专业人员,深入乡镇场进行调查研究,参与和指导移民安置实施规划编制工作,并制定相应的目标、职责和任务,以保证移民安置实施规划的编制工作顺利完成。

2.依靠基层,乡(镇)为主体,是编制移民安置实施规划的有力保障。上头千条线,乡(镇)一根针,上级党委、政府的任何一项工作都要从乡(镇)这颗针孔里穿,乡(镇)是最基层的一级地方政府。移民工作坚持以地方政府为主,实际上就是应该坚持以最基层的乡(镇)政府为主体。如果说县级政府是当地移民安置实施规划编制工作的第一责任单位,县委书记、县长是第一责任人的话,那么,就一个乡的移民安置实施规划工作来说,乡(镇)人民政府就是移民安置实施规划编制工作的第一责任单位,乡(镇)书记、乡(镇)长自然就是第一责任人。按照移民工作“政府领导,分级负责”的原则,乡(镇)政府签订工作责任书,责任到乡(镇),摆正乡(镇)政府在移民安置实施规划编制工作的位置,充分调动乡(镇)政府的工作主动性,是编制移民安置实施规划最有力的保障。

3.项目法人、设计单位配合是编制移民安置实施规划的可靠保障。编制移民安置实施规划是一项专业性很强、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完全甩手由地方政府来做势必存在一定困难。因为,他们没有受过正规的培训,不懂具体业务,对如何编制移民安置实施规划,甚至对规划应包涵哪些内容,规划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有什么样的技术要求等都不了解。而设计单位是专业性队伍,具有专业人才和技术优势,精通国家相关要求和对技术材料的制作,能够在编制移民安置实施规划中进行技术把关和经济把关,并且能在搞好地方政府移民工作培训和移民政策宣传、解释等方面都发挥重要作用。项目法人作为工程建设的责任单位和投资主体,在移民安置前期工作和移民安置实施过程中,应当履行对移民前期补偿、补助和后期扶持的经济责任,为移民安置工作顺利开展提供资金保障。因此,项目法人、设计单位与政府政府紧密配合是编制移民安置实施规划最可靠的保障。

四、移民安置实施规划主要内容

经批准的移民安置规划是实施移民安置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在此基础上编制的移民安置实施规划既是对移民安置规划的分解和落实,也是实施移民动迁的工作方案和操作手册,其内容应该更加详实、更具操作性。移民安置实施规划应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工程概况:

(1)水利水电工程概况。主要介绍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规模、投资、建设工期等。

(2)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概况。主要包括工程建设范围内涉及的征占地及地上附着物、涉淹人口及安置、专业项目复(改建)等内容。

2.移民安置的指导思想

遵循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现以人为本、维护移民的合法权益,贯彻开发性移民方针,妥善安置移民,实现移民区和移民安置区的可持续性发展,使移民共享改革开放成果。

3.移民安置目标

确保移民搬得出、稳得住、达到和超过原有生活水平,并为移民安置区经济可持续性发展创造条件。

4.移民安置原则

(1)顾全大局,服从国家整体安排,兼顾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2)贯彻开发性移民方针,坚持国家扶持、自力更生;(3)实事求是,有利于发展生产,方便生活;(4)以人为本,保障移民合法权益;(5)移民安置与小城镇建设相结合;

(6)前期补偿、补助与后期扶持相结合的原则。(7)遵循少数民族的生产、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

(8)根据安置区资源特性和环境容量,合理选择安置方式和确保各安置方式的移民数量,留有可持续性发展余地;

(9)农村移民以农业生产安置为主,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充分发掘利用当地土地资源,通过土地调剂和土地开发使每个移民拥有一份生产资料;同时,根据当地资源优势,发展林果业、畜牧业、渔业及工副业,多渠道、多途径提高移民生活水平。

5.移民安置方式

以农业安置方式为主,同时考虑半农半商的安置方式,投亲奔友、自谋出路方式,投资入股,长效补偿安置方式等其他创新安置方式。

6.移民人口界定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移民实物调查规范》(SL442-2009)中人口调查界定的人口都可列为移民。结合我州实际,在停建令下达以前,主要有几种情况:

(1)在工程征地范围内,有住房与户籍的人口;

(2)在工程征地范围内,有30年土地承包合同的被征地户人口;(3)列为移民的家庭中的超计划生育出生人口、户口临时转出的学生、义务兵、外出打工人员、劳改劳教人员等;

(4)《工程建设征地移民安置规划设计专题报告》中确定的搬迁人口。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不列为移民:

(1)停建令下达后,村民收养的子女;

(2)停建令下达后,嫁入(或入赘)到工程范围内的人口;

(3)在工程建设征地范围内临时租赁房屋或临时租种土地的人口;(4)户籍在调查范围内,但未注销户口的已死亡人口。7.移民实物补偿标准

移民实物补偿标准以经批准的移民安置规划中的补偿标准为准。移民安置规划中未涉及到的项目,参考自治区的有关规定进行补偿。

8.移民安置去向

移民安置去向应广泛征求移民群众和安置区居民的意愿,并与移民签订《移民搬迁安置协议书》。

(1)生活安置:包括安置区(点)的具体地点、位置,各安置区(点)的移民户数、人口;安置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及学校、卫生院(所)等的现状和建设规划情况。

(2)生产安置:包括规划的生产安置方式,需要调整的土地面积及开发的土地面积;生产开发项目的建设规划等。

9.移民安置标准

主要包括:搬迁户宅基地分配标准,移民生产安置土地分配标准,生产开发设施农业资产分配标准,移民安置点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标准,以及其他安置方式的资产分配标准等。

10.移民建房与个人补偿补助费

(1)移民建房。移民建房以自建方式为主,也可实行联建和统建,但无论何种方式都必须遵循移民的意愿;对于移民个人财产补偿不足于建新房房屋的困难移民,采取建房困难补助或以扶贫、民政救助的方式,予以解决住房。

(2)移民个人补偿补助资金兑现方法。移民个人补偿补助资金由县(市)移民机构负责发放与管理。具体由县(市)移民机构根据核定的移民个人实物指标及补偿标准填发移民补偿证并与移民签定《移民安置补偿协议》,经司法公证后在银行为移民单独设立帐户,通过一卡通的方式发放补偿补助费。

11.集体组织淹没、征收处理

村集体组织、有关单位的集体财产处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及国家、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相关规定执行。

12.移民资金管理

移民资金按照政府负责、项目管理、计划控制、专款专用、审计监督的管理体制进行管理,不得截留、挤占或挪作他用。具体为:

(1)有移民安置任务的县(市)每年年初申报移民资金使用计划,经审批后按计划拨付。(2)移民资金实行专户储存、专款专用、专帐专人管理。

(3)按照项目管理的要求,同一个项目采取统一的资金报表、统一的资金管理科目。

(4)每年委托政府审计部门对移民资金的使用进行审计。13.移民后期扶持 根据移民条例和《国务院关于完善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意见》(国发[2006]17号)文件要求,移民后期扶持应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确定纳入后期扶持范围的移民人口,建立移民后期扶持档案;

(2)在充分尊重移民意愿、听取移民村群众意见的基础上确定移民后期扶持方式;

(3)明确后期扶持扶持标准和后期扶持期限;(4)编制移民后期扶持规划并进行报批。14.专业项目恢复改建

(1)移民安置实施规划应对专业项目的恢复改建进行规划设计。专业项目恢复改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水利设施。主要包括供水管道、灌溉饮水工程、小水电工程等; ②输变电力设施。主要包括低压电力线、输电线路等。

③交通道路。主要包括铁路、等级公路、乡村道路、机耕道路等。④电信工程。主要包括架空通讯线路、地埋通讯光揽等。⑤文物古迹。主要包括古墓等。

实施规划对专业项目的规划设计必须征求地方行业管理部门的意见,并经地方行业管理部门审批,规划设计应与区域经济发展相协调,避免重复建设。

(2)移民安置实施规划应对工程建设施工影响的农田灌溉渠道、交通道路、机耕道路等进行提前规划设计,以利于工程建设区域的居民出行和开展生产,从而保障工程建设顺利开展。

15.移民安置实施进度计划

移民安置实施规划应根据移民安置规划安排的移民安置总进度计划,根据工程建设进度,按季度或月度分解移民安置任务,编制移民安置实施年度计划,提前安排征地补偿和移民搬迁安置事宜,以保障移民安置进度满足工程建设进度要求,切实维护移民合法权益。

16.实施管理

县级政府是移民工作的责任主体、实施主体和工作主体,负责本行政区内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安置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实施工作。

县级移民机构具体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水利水电工程的移民安置工作,应按项目建立合同管理制度,对工程质量、进度、资金和档案实行全方位管理。各县(市)政府要成立移民管理机构,设置专门人员,专人负责,职责到人,纳入年度目标考核。项目业主、设计部门、监督评估单位要根据各自的职责配合地方人民政府组织实施移民安置工作。在移民安置实施中,地方政府及移民管理机构应当与项目法人、设计单位、监督评估单位建立联席协调机制,共同协商处理实施过程中出现移民问题、设计变更及概算调整问题,并及上报。

对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过程中移民群众反映的问题,地方政府和相关单位应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认真解决。县(市)政府信访部门和移民管理机构应当建立健全信访制度,确定专人负责接待和处理移民群众信访事件,做好耐心细致的宣传解释工作,积极稳妥地及时解决移民关注的热点、难点等问题。

五、结语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是整个工程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实施阶段,移民搬迁安置能否顺利完成,也成为制约工程建设、保证工程顺利进行的关键因素之一。移民安置规划是移民安置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在保证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工作顺利开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与初设阶段移民安置规划相比,移民安置实施规划更符合实际,更具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是实施移民搬迁安置的蓝图,是实施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的基础。因此,应该高度重视这项工作,扎扎实实地编制好移民安置实施规划,促进移民工作和工程建设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张穹,矫勇,周英 《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条例释义》,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7;

[2]水利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移民安置规划设计规范》(SL290—2009); [3]水利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移民实物调查规范》(SL442-2009); [4]水利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农村移民移民安置规划设计规范》(SL440-2009);

[5]水利部,《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安置前期工作管理暂行办法》; [6]《新疆伊犁河流域恰普其海水利枢纽工程移民安置实施管理办法》(伊州政办[2002]52号);

水利移民安置规划 篇3

摘要:通过广西德保县多旁水库马隘移民安置点的规划设计,总结多旁水库马隘镇移民安置点规划设计的工作经验,结合项目实际,强调因地制宜、文化传承、技术论证、移民群众参与等在水库移民规划设计中的重要作用和阻力。

关键词:多旁水库;移民安置点;规划设计;技术总结

1 概述

德保县多旁水库建于右江支流龙须河上游河段鉴河的支流那甲河上,那甲河是一条地表河与地下河相间的河流,地下河部分又称陇温地下河。多旁水库为新建水库,坝址以上控制集水面积80km?,多年平均来流1.69m?/s,推荐正常蓄水位735m,总库容为4510万m?,调节库容4105万m?,死水位698.8m,相应死库容为177万m?,供水能力为8.5万m?/d。

库区淹没影响范围涉及德保县马隘镇多学村的多旁、多气、多珍、多学、多俸、陇木、怀力及大喜村大喜,那甲乡多睦村多睦、陇兰共2个乡2个村委10个村民小组。2010年全库区需进行生产安置的农业人口为838人,推算到规划水平年2011年库区生产安置人口为852人。2010年多旁、多气、多珍搬迁安置人口为539人,推算到规划水平年2011年库区搬迁人口为542人。

2 规划设计

2.1规划理念

马隘镇安置点规划设计最重要的理念是“生态”和“文化”。规划设计立足以移民生活为核心,以改善库区移民居住环境为目标,强调自然空间在安置点中的渗透,家庭生活的独门独院与外部环绕的开放空间并存,集中布局,集约利用土地资源,充分利用公共资源,合理利用马隘镇安置点北侧的马隘河水资源,从德保县的经济、生态、地域文脉等多方面进行综合性研究,并将其逐项落实到安置点空间布局、移民住宅设计等方面,创造出独具魅力又切实可行的移民安置点规划,进而使规划成果得以有效执行与落实。

2.2 多旁水库马隘镇移民安置点规划设计经验

2.2.1 正确确定安置点安置指导思想和安置方式

针对广西德保县多旁水库移民自身的特点,在安置规划设计过程中,始终贯彻执行以人文本,尊重和照顾当地移民的生产、生活和风俗习惯,充分考虑移民意愿,以不改变移民原有生产生活方式为基础,在原乡(镇)、村辖区内结合本地区土地资源及可开发利用资源,实行有土从农安置的指导思想。对移民的安置采取前期补偿、补助与后期扶持相结合的办法,同时提出了以农业安置为主,农民口粮自给自足的前提下,大力发展其他产业的集中安置方式。

2.2.2科学论证并确定移民安置点的选址

多旁水库移民安置去向及选址是水库移民安置点规划设计的首要任务。根据《广西德保县多旁水库工程建设征地移民安置规划大纲》以及地方政府提供的马隘镇粮所附近及马隘镇那谷两个备选点,本着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便于管理、节约用地,且新址设计高程不低于20年一遇洪水标准,避开可能崩坍、浸没地段并尽量依托现有基础设施进行规划设计”的原则。在选址前,结合两个备选的安置点进行了规划方案布局,通过工程地质勘探及评价,方案比选、投资分析比较、环境影响评估以及充分征求地方政府及搬迁移民意愿,最终选址在马隘镇马隘街上的“那谷”。

该安置点场地位于马隘镇外西侧,场地北临马隘河,南面紧靠马隘至敬德二级公路,东面为马隘镇居民区,交通、电力、通讯、人饮等基础设施均可使用马隘镇街上原有设施,同时安置点离库区相对较近,移民群众仍可回库区耕作剩余山地,生产半径在3km以内,有公路相通。选址工作均有当地政府干部、移民代表和安置区群众代表全程参与,并签订土地划拨的有关协议,然后由地方移民部门行文经设计技术部门复核确认。

2.2.3延续乡村及地域自然人文特色的总体规划布局设计

德保县是壮族马骨胡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地,2010年5月,德保县《壮族马骨胡艺术》被列入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2012年德保县荣获“壮族马骨胡艺术之乡”和“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同时,德保县也是广西壮剧的发祥地,壮剧又称“土戏、壮戏”,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当地居民的村落往往依山就势布局,空间格局不拘一格,但村落内部,则往往以社戏舞台为核心组织公共空间和居住空间,闲暇或地方民俗节日期间,由各村委组织或村民自发集中在戏台活动区,保护、保存、弘扬壮族马骨胡艺术及地方戏剧,使当地的风俗文化得以传承和不断延续。

多旁水库马隘移民安置点新址规划功能以人居为主,用地较为集中和规整,与原有街巷、现状水系形成了比较丰富的空间体系,规划的基本原则就是尽可能保持原有空间构架,以体现安置点发展的延续性,因此规划根据德保县马隘镇总体规划,以较为规整的沿东西向道路联排布置,从而获得最佳的通风向阳的良好环境,街巷尺度适宜,住宅南北向规整布局,强调街巷空间的连续性和空间的开合变化;同时结合安置点现状地形以及用地范围条件,以传承和延续人文特色为前提,注重对传统村庄边界特色的挖掘,将安置区的公共设施和文化用地(戏台)布置在安置点北侧的道路主轴眺望马隘河景观位置,文体活动用地布置在安置点与马隘街居住区相邻的东北侧。安置点规划注重与周边自然环境相结合,将安置点规划融合安置点北侧的马隘河的河道治理及清障、岸坡生态护岸,沿护岸配套建设绿化、亲水休闲带等多种空间元素与原有马隘街肌理有机整合,组成伸缩变化、收放有序的开敞空间,充分反映地域性的特征,形成了库区移民安置点有别于城市的有机空间形态,促进了人与自然的融合,改善了安置点的环境品质。

多旁水库马隘镇移民安置点鸟瞰图

2.2.4针对安置点竖向设计进行充分的技术评审

安置点位于马隘镇外西侧,场地北临马隘河,南面紧靠马隘至敬德二级公路,东面为马隘镇居民区。场地大部分为甘蔗地,地势低而平坦,地面高程為687~692m,平均高程低于20年一遇洪水位,南略高北略低,南面马隘至敬德二级公路现为沥青路面,路面标高为690.21~691.24m。马隘镇总体规划路网设计标高为689.41m,20年一遇洪水位标高为689.50m。根据移民点工程地质报告,场地相应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属Ⅱ类场地,场地稳定性分类属稳定性较差;场地工程建设适宜性属较适宜,可不考虑其液化影响。场地平均高程低于20年一遇洪水位,且马隘河岸坡为土质边坡,风浪对岸坡剥蚀可能影响房屋安全,建议做挡护措施,维护场地及建筑物的安全。场地内地下水埋深较浅,季节性变幅大,在水的作用下,特别是洪水期,土体抗剪强度会降低从而影响基础稳定性。

在竖向设计方案阶段,由于平均填土深度达到2.0m,为了建筑物基础稳定定性,根据地质专业勘探提供的西读(碎石土,6.6km)、中敏(碎石粘土,13km)两个取土场的土质,择优选择中敏取土场,其距离马隘镇移民点约13km,另由于填土较深,总投资产生了基础超深处理费用共124.80万元,马隘镇安置点基础设施投资808.44万元,总投资933.24万元,由于总投资较大,设计院项目组相关设计技术人员会同各专业技术总工程师对德保县多旁水库工程移民安置点规划设计方案的总体规划布局、竖向设计的高程及挡护工程、投资等成果进行评审。

水利移民安置规划 篇4

百色水利枢纽位于广西右江百色市上游22 km处的平圩村, 是一座以防洪为主, 结合发电、航运、兼顾灌溉、供水等综合利用的大型水利工程。水库正常蓄水位228 m, 总库容56亿m3, 装机容量54万kW, 多年平均发电量16.9亿kWh。是珠江流域西江水系郁江综合开发规划的第2梯级, 是治理和开发郁江的关键性工程。工程建成后, 可使南宁市防洪能力从20年一遇提高到50年一遇;可渠化干支流河道约300 km, 改善下游航道357 km, 改善和扩大灌溉面积58.4万亩。

库区合计淹没面积135.912 km2, 其中陆地面积120.086 km2, 占88.4%, 水域面积15.826 km2, 占11.6%, 其中云南库区富宁县33.841 km2, 占24.9%。

云南库区淹没影响土地总面积2 750.35 hm2, 其中耕地1 090.00 hm2, 园地70.96 hm2, 林地1 279.55 hm2, 牧草地136.69 hm2和未利用土地73.14 hm2, 以及其他土地682.53 hm2。

根据库区淹没影响实物指标调查统计成果, 1999年云南库区受淹没影响需迁移安置移民1 951户9 519人;拆迁居民房屋34.22万m2, 其中淹没线下27.50万m2, 淹没线上受影响6.72万m2 (随迁0.35万m2, 地质因素影响2.07万m2, 生产资料缺乏4.30万m2) ;淹没晒坪5.91万m2, 围墙0.99万m2, 水池733 m3。

2移民生活、生产安置规划设计

经过设计的深化, 在实施规划设计中, 经过移民安置实地勘察、规划, 以及地方政府对移民安置规划方案复核、落实和确认, 百色水利枢纽技施阶段库区云南部分淹没处理及移民安置规划深化设计成果与《初设重编报告》成果相比较, 部分村 (组) 的迁移安置方案产生较大变化, 主要反映在部分村 (组) 原规划外迁安置, 由于本阶段实际解决了影响迁建安置的决定性因素和问题, 而改变为就地后靠搬迁安置和就地生产安置。

减少部分外迁安置的搬迁人口, 改为就地提高后靠搬迁安置或就地生产安置, 可节约部分基础设施投资, 解决外迁安置生产开发中生产安置投资缺口较大问题。经过规划设计方案的变更、优化, 可为国家节约投资, 为主体工程提高经济效益。

2.1移民的生活安置规划设计

2.1.1移民生活安置方式

(1) 提高后靠安置:

指在本村 (组) 权属地界范围内另选安置点安置。受自然环境条件所限, 百色水利枢纽云南库区淹没村 (组) , 移民搬迁主要以后靠为主。

(2) 随镇搬迁安置:

指在水库淹没前, 在淹没乡 (镇) 周围的村 (组) [在生产、生活方面与该乡 (镇) 紧密相连, 对乡 (镇) 有着较大依赖性的村 (组) ], 在水库淹没后, 本着不改变移民的生活习惯及生存方式, 所以在乡 (镇) 搬迁后也将其安置在乡 (镇) 的周边, 云南库区的剥隘镇随镇安置的有7个村 (组) 。

(3) 外迁安置:

主要是淹没村 (组) 在本村权属地界范围内生产资源缺乏, 在周边村 (组) 无法调节出耕地资源, 生产安置满足不了移民的正常生活需求, 所以在本县范围内进行外迁安置, 云南库区外迁安置的有5个村 (组) , 其中百洋、南卡2个村 (组) 只外迁部分。

(4) 就地生产安置:

主要是淹地不淹房的村 (组) 。库区淹没该村 (组) 部分耕地资源, 但淹没剩余土地资源可供该村 (组) 继续生存、发展, 有足够的可持续发展土地资源供开发, 在经过一系列的生产开发后, 可达到并超过现有生活水平。

2.1.2移民安置点选择

对于移民新的安置点, 在规划设计过程当中, 严格按照《大纲》要求, 做到地质稳定、面积符合要求、路通、电通、水通以及现场征求移民的意见, 经移民代表同意, 并由村干部签字认可。尽量做到新址“三通一平”'后移民不出现有抵触情绪, 避免需进行“二次”搬迁。

因此, 在农村移民新址规划设计当中, 外业勘查过程中, 外业工作人员都严格按照以上程序进行操作。

2.2移民的生产安置规划设计

2.2.1指导思想

对移民的生产安置规划设计指导思想是, 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和移民条例》, 走开发性移民安置的道路, 农村移民安置要以大农业为主, 以土地为依托, 保证每个移民有一份基本农田。通过调整农业生产结构, 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 有条件的地方应积极发展二、三产业, 妥善安置移民。

鉴于库区处于山区边远地区, 云南库区富宁县又是全国扶贫县之一, 经济落后、农民生活贫困、生产方式落后、移民的生产技能低下、文化水平低等特点, 我们对移民的生产开发主要放在耕地的开垦上, 其次在此基础上开发经济林、果园, 提高移民的经济收入。原则上首先要保证移民的口粮问题, 减少移民由于种植经济果、林园而受牵于气候因素及社会经济产品供求波动的影响, 让移民在搬迁安置后能有一份基本口粮, 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就能达到温饱。

云南库区移民生产安置的主要途径如下:

(1) 重点放在耕地方面的开发, 以保证移民的基本口粮。每个移民按《百色技设移安大纲》规定, 新开造水田、旱地, 加上原有耕地面积, 各移民人均耕地面积能达到水田0.027 hm2、旱地0.013 hm2, 条件允许的在耕地方面可多开点, 原人均耕地面积少的可适当减少。

(2) 发展移民的二、三产业。充分利用山区的自然优势, 大力发展经济果、林园, 适当发展家庭式养殖业。

2.2.2农村移民生产规划安置方式

农村移民生产规划安置方式主要有以下2种:

(1) 有生产安置任务的进行生产开发安置 (就地开发, 外迁开发) 或自行安排生产开发安置的;

(2) 没有生产安置人口不进行生产开发安置。

2.2.3主要生产开发过程

在耕地开发方面, 大部分村庄是在该村权属地界范围内进行生产开发, 水田的开发涉及到开发地块及水利灌溉问题。

(1) 地块的选择必须符合以下几个条件:

①地块坡度在25°以下;

②地块表层覆盖土适合耕种条件;

③地块的田面高程有一定控制;

④全村开田地块尽量地连接在一起。

(2) 生产开发水利灌溉工程设施方面, 由于云南库区富宁县境内地处重丘陵地带, 水田灌溉水利设施条件极差, 大多数需在较大山沟口进行水田开造, 在山沟深处利用渠道引水进行灌溉。在规划设计过程中, 我们对新开造水田的灌溉工程设施进行3种规划设计, 分别为建山塘小水库、抽水泵站和拦水陂以及相关配套水利设施。在方案的选取时, 主要是从方案的工程投资费用、运行管理、工程的合理性方面进行综合评价、选取。

旱地的开垦开发, 大致上与水田的开垦方式一样, 只是旱地开发不用配套的水利灌溉设施。

对于发展二、三产业, 移民走开发性移民安置道路, 在基本口粮满足的情况下, 以优化种植业、林果业为移民收入的主要来源, 辅以养殖业和其他产业增加收入。鼓励移民向经济作物方面发展。在规划安置方案中, 不赞成指定移民哪户种哪种经济林果, 哪户养殖什么, 我们只进行宏观的指导、调控, 根据现状及当地移民的生产水平, 规划开发哪种经济作物, 给他们一个指导性意见, 在技术及资金上给予支持, 加强对移民的科技教育和培训工作, 切实提高移民的科技文化素质, 培养农民科技队伍, 并由移民考虑自身情况确定进行何种生产经济活动。

2.2.4配套灌溉水利设施

云南库区移民生产开发灌溉水利设施有抽水泵站及山塘水库2种方案, 其中抽水泵站绝大多数在水库中提水进行灌溉。选择坡度适中、坡脚低于195 m高程的坡面做浮动泵船的坡道。山塘水库坝址选择在所在地区, 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 不考虑抗震设计, 设施主要建筑物为水库挡水坝, 均为5级建筑物;水库挡水坝的设计洪水标准为20年一遇, 校核洪水标准为100年一遇;根据地形、地质及施工条件, 挡水坝体采用浆砌石重力坝。拦水陂工程措施较为简单, 在出水山沟的一定地面高程上, 稍处理一下基础, 筑高约2.5 m的浆砌石拦水坝体。以上3种工程措施配上引水建筑物, 就成为一套完善的水利配套灌溉设施。云南库区农村移民生产开发配套水利灌溉设施具体规划方案为:

(1) 抽水方案包括4个山塘水库、8个拦水陂、18个抽水泵站。工程投资为1 418.03万元, 其中山塘水库342.00万元, 机电抽水泵站950.34万元, 拦水陂125.69万元。抽水方案的运行电费若按单价0.402元/ kWh计算, 年运行电费为34.63万元, 则30年运行电费合计1 158.36万元。若加上30年运行电费, 则抽水方案的总投资为2 576.39万元。

(2) 山塘水库方案包括山塘水库19座, 拦水陂9座。工程投资为2 866.84万元, 其中山塘水库2 714.98万元、拦水陂151.86万元。

3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3.1水利设施工程投资过大问题

云南库区由于地处重丘陵地区, 水田的水利灌溉设施较难解决, 对水利设施工程投入资金较大, 直接影响到库区移民的生产安置规划。若采用抽水泵站方案, 新开水田在水利灌溉设施方面的工程投资平均为11.37万元/hm2;若采用山塘水库方案, 新开水田在水利灌溉设施方面的工程投资平均为13.90万元/hm2。若再加上水田的工程开垦费约5.34万元/hm2, 水田开垦占地征用补助费4.37万元/hm2, 则新开水田投入资金大致为:抽水泵站方案21.08万元/hm2、山塘水库方案23.61万元/hm2。两方案在新开垦水田的资金投入都大于库区水田淹没补偿单价19.44万元/hm2。

对2方案的工程投资进行现值法比较, 选取其中经济合理的方案。现选择3个试点村 (板达村、春炳村、者义村) 中的板达村 (组) 进行对比、分析。

3个试点村抽水方案的投资比建库方案的投资都要低。将2种灌溉方案的经济运行期限定为30年, 工程建筑期定为1年。在这30年的运行当中, 抽水泵站需要2次更换抽水设备, 即每10年要更换一次抽水设备。2种灌溉方案的运行费用分别取值为:抽水泵站为总投资的5%, 再加上每年的运行抽水电费及在30年运行当中的2次更换设备费;山塘水库为总投资的2%。根据计算结果分析、比较, 3个试点村抽水泵站的年运行费用都要比山塘水库高。因此, 要采用费用现值法进行比较, 社会折现率取12%。

经计算, 板达村建库、修渠道等投资203.01万元, 年运行费为4.060万元;抽水灌溉需投资66.50万元, 年运行费为4.936万元, 另加2次设备的更换费用52.36万元 (以现行价格来定) 。因此, 建库方案的投资比抽水方案的投资大136.50万元 (不含机械更换费用) , 但每年运行的费用却小0.877万元。采用费用现值法计算, 建库方案投资的折现费用值为210.76万元, 抽水方案的折现费用值为103.76万元。2项比较, 抽水方案的折现费用比建库方案的小107.00万元, 所以, 从经济角度考虑, 建议板达村的水利灌溉设施采用抽水方案。

以同样方法计算, 者炳、者义2个村都与板达村相似, 所以, 建议者炳村、者义村的水利灌溉设施也都采用抽水方案。

建议试点村生产安置配套水利灌溉设施采用抽水泵站, 推荐理由:

(1) 泵站的折现费用现值较低。

(2) 抽水方案以抽水泵站为主、辅以山塘水库及拦水陂等配套灌溉设施, 水利灌溉保证率较高, 设施运行维护相对简单, 承受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强。以山塘水库为主的方案, 水源保证条件较差, 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灾害对水库蓄水的影响较大, 水利灌溉保证率较低;且云南库区交通困难, 工程施工条件十分困难, 工程设施运行维护较困难;市场经济条件下各地农村集体财产大多失于有效的管理、维护等, 无序开发耕种山地造成水土流失淤积库容、暴风雨引致山体坍塌毁坏灌溉渠道等, 缩短水库的正常运行、使用年限;修建山塘水库对其下游耕地原有自流灌溉的影响, 不可避免会发生不断的水事纠纷等;特别是将各村 (组) 因库区淹没损失的各类土地补偿补助费、水利设施补偿费等使用于山塘水库的一次性工程投资较大, 不利于尽快恢复库区移民的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3) 因受配套灌溉水利设施的山塘水库运行水位、灌溉渠道取水口高程等多方面技术条件限制, 山塘水库方案移民生产安置开造补充的水田面积, 小于抽水方案开造补充的水田面积。抽水方案移民生产安置开造补充水田226.6 hm2, 山塘水库方案206.2 hm2, 少20.4 hm2。

(4) 抽水方案的工程投资1 418.03万元, 山塘水库方案2 866.85万元, 抽水方案比山塘水库方案直接工程投资少1 448.82万元;若考虑加上抽水泵站30年的运行电费1 158.36万元, 抽水方案的工程投资为2 576.39万元, 仍较山塘水库方案少290.46万元。

基于以上各方面的原因, 在考虑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基础上, 《云南库区移民规划报告》甄选、推荐的移民安置开发生产配套灌溉水利抽水方案, 相对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故推荐抽水方案。

3.2生产开发投资资金缺口平衡问题

云南库区淹没影响涉及3个乡 (镇) 10个村委会62个自然村 (组) , 在本安置规划的44个 (包括3个试点村) 村 (组) 中, 生产安置规划投资存在缺口的为26个村 (组) 。本规划44个村 (组) 的土地、水利设施补偿补助费共计15 411.27万元, 移民安置开发生产投资共计15 340.07万元, 从整个云南库区来看, 库区淹没土地、水利设施的补偿补助费用于移民安置开发生产投资, 还有71.20万元投资节余。库区26个村 (组) 的移民安置开发生产投资缺口共计2 800.83万元, 抽水机站30年的运行电费1 153.56万元不计入投资缺口, 另行列入工程建设库区淹没影响补偿投资概算。

通过综合分析研究, 云南库区出现生产开发投资缺口的原因主要如下:

(1) 库区总体上占补平衡基本上一致, 但由于各村之间的投资占补出现差距, 有些村 (组) 补偿资金有剩余了, 有些村 (组) 则缺少了, 这主要是因为各村之间库区淹没土地资源、水利设施补偿投资的大小不一。

(2) 生产开发中, 耕地新开垦投资费用较高, 包括场地平整、农艺措施、灌溉水利设施工程投资、占地补偿投资等一系列工程。库区淹没水田补偿单价19.44万元/hm2要较新开垦水田投资小, 所以占补平衡投资缺口在所难免。

(3) 库区淹没各村水利设施数量较少, 相应补偿投资也少, 这主要归结为库区移民现状生产条件较差、生活水平低、生产方式落后, 受于地理条件限制, 库区兴修水利设施较少, 水田灌溉设施主要是农民个人整修较为简单的引水设施, 所以在库区淹没补偿单价方面较低, 补偿金额较少。

4对解决存在问题的探讨

(1) 水利设施工程投资较大, 应选择经济合理可行的灌溉方式。

受地理因素决定, 农村移民在耕地开发过程中, 各村的耕地基本上不能开到一块, 共用一套水利灌溉设施, 只能是各建各的。也就是说, 各村的水利灌溉设施基本上是独立的, 各村移民要为区区几十亩到一百多亩水田而修建一座小山塘水库及一处抽水泵站, 在水利设施上投资过大, 从工程的可行性及经济性方面考虑是不尽合理的, 对移民的生产安置顺利进行有很大的阻碍。经过一系列工程方案比较, 从经济合理、运行管理等方面考虑, 认为采用抽水泵站方案更为合理, 可行性更高。

(2) 优化生产开发种养产业结构, 向发展果、林和畜牧业倾斜。

由于生产开发过程中, 新开垦水田工程投资过大, 可通过合理的种植结构调整, 依据《百色技设移安大纲》要求, 尽量控制新开垦水田面积, 向工程投资较低的旱地、林果业发展。事实上, 对于山区而言, 农民要想在耕作上取得更好的效益, 在解决自身的口粮田后, 应向种植业的纵深方向发展, 开展经济林、果业的种植和家禽生畜的圈养, 这才是山区农民经济的发展之道。但对现状库区移民而言, 由于受现状生活水平、移民自身的生产开发水平所限, 不能对移民进行种植业的产业转型, 只能在解决移民生活温饱的前提下, 对种植业转型逐步引导, 并在技术上给予一定的指导、培训。经过种植结构的调整, 可在工程投资上有较大的节省, 减少移民生产安置投资缺口。

(3) 旱地折算代替水田进行生产开发, 向发展耗水量少的旱地作物倾斜。

受现有条件所限及移民群众自身要求, 在个别生产开发条件较好的村 (组) , 对生产开发方案进行特殊处理, 不进行水田面积开垦, 以多开垦旱地及其他经济林、果园地面积折抵水田面积。经过生产开发方案处理, 可在灌溉水利设施工程投资方面节省一部分投资。

参考文献

[1]中水珠江规划勘测设计有限公司.广西百色水利枢纽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R].

[2]董哲仁.水利工程对生态系统的胁迫[J]水利水电技术, 2003, (7) .

[3]陈绍军, 周魁.移民社会保障体系探讨[J].水利经济, 2002, (4) :59-63.

[4]余文学, 施国庆, 刘栓明, 等.东平湖库区移民经济与当地经济协调发展问题[J].河海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2, (3) .

[5]晏志勇, 张一军.我国水电开发与移民安置[J].水力发电, 2005, (1) .

[6]陈仁禹, 阎国平, 刘平.三门峡、小浪底水利枢纽移民安置的回顾与思考[J].水力发电, 2004, (3) .

[7]王辉.中国当代水库移民政策比较分析[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 2006.

[8]范敏.我国水库移民工作经验分析与对策探讨[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2006, (1) .

[9]余文学, 李波.新时期移民工作的政策保障[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08, (4) :117-119.

水电工程移民安置规划大纲 篇5

已经成立项目法人的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由项目法人编制移民安臵规划大纲,按照审批权限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或者国务院移民管理机构审批;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或者国务院移民管理机构在审批前应当征求移民区和移民安臵区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的意见。

没有成立项目法人的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项目主管部门应当会同移民区和移民安臵区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编制移民安臵规划大纲,按照审批权限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或者国务院移民管理机构审批。

[释义]本条是关于移民安臵规划大纲编制主体和审批权限的规定。

制定本条的目的

一是明确移民安臵规划大纲的编制主体和审批主体;二是规范移民安臵规划大纲的报批程序。本条主要概念解释

1、本条例所称移民区,一般泛指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与移民安臵涉及的区域,包括水库淹没区、淹没影响区、工程建设区(坝区)等。

2、本条例所称移民安臵区,一般指政府组织的、相对集中安臵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移民涉及的区域。

本条包括的内容

1、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在编制移民安臵规划前,必须编制移民安臵规划大纲。过去在移民安臵规划制定过程中,国家有关安臵的方针政策未能得到切实的贯彻,对移民安臵去向、生产安臵方式和移民安臵标准的科学性和可行性重视不够,论证不深,导致移民安臵规划实施时,有些移民意见很大,无法实施,有些实施后遗留较多问题,有些甚至需要进行二次搬迁,影响了移民的妥善安臵。为此,本条例规定,在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编制移民安臵规划前,必须编制移民安臵规划大纲,以指导移民安臵规划的编制工作。

2、移民安臵规划大纲由项目法人编制。没有成立项目法人的,由项目主管部门会同移民区和移民安臵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编制。从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实践来看,有些工程并不是一开始就有项目法人。在没有成立项目法人前,一般都是由项目主管部门(单位)负责工程建设的前期工作。因此,本条例在规定移民安臵规划大纲的编制主体时,划分了两种情况:一是已经成立项目法人的,由项目法人编制;二是没有成立项目法人的,由项目主管部门(单位)会同移民区和移民安臵区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编制。

3、移民安臵规划大纲按照审批权限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或者国务院移民管理机构批准。移民安臵规划大纲审批权限根据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或者项目申请报告的审批(核准)权限确定。由国务院的项目审批(核准)部门审批(核准)的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安臵规划大纲由国务院移民管理机构批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项目审批(核准)部门审批(核准)的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安臵规划大纲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

4、由项目法人编制移民安臵规划大纲的,在移民安臵规划大纲批准前,应由具有审批权限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或者国务院移民管理机构,广泛征求移民区和移民安臵区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的意见。

本条执行中应注意的问题

1、移民安臵规划大纲必须按照本条规的程序编报审批。本条例的移民安臵规划大纲有别于此前有关单位为开展移民安臵规划工作编制的移民安臵规划工作大纲。

2、在实际工作中,移民安臵规划大纲由项目法人或者项目主管部门(单位)委托有资质的设计单位编制。

3、项目法人编制移民安臵规划大纲时,应充分听取移民区和移民安臵区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意见,地方人民政府对移民安臵规划大纲的意见应作为移民安臵规划大纲的附件。移民区和移民安臵区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主动做好移民规划大纲编制配合工作。第七条 移民安臵规划大纲应当根据工程占地和淹没区实物调查结果以及移民区、移民安臵区经济社会情况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编制。

工程占地和淹没区实物调查,由项目主管部门或者项目法人会同工程占地和淹没区所在地的地方人民政府实施;实物调查应当全面准确,调查结果经调查者和被调查者签字认可并公示后,由有关地方人民政府签署意见。实物调查工作开始前,工程占地和淹没区所在地的省级人民政府应当发布通告,禁止在工程占地和淹没区新增建设项目和迁入人口,并对实物调查工作作出安排。

[释义]本条是关于移民安臵规划大纲编制依据和实物调查的规定。

制订本条的目的

一是明确移民安臵规划大纲编制的依据,即应当根据工程占地和淹没区实物调查结果以及移民区、移民安臵区经济社会情况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编制;二是确定实物调查的实施季度主体和工作程序;三是明确禁止在工程占地和淹没区新增建设项目和迁入人口通告的发布时间和主体。本条主要概念解释

1、工程占地,指主体工程、附属工程及工程施工时需要占用土地的范围。

2、淹没区,一般指水库淹没区,即水库蓄水淹没的地区,分为经常淹没区和临时淹没区。通常以正常蓄水位以下为经常淹没区,正常蓄水位以上因受水库洪水、风浪、船行波和冰塞壅水等影响淹没的地区为临时淹没区。

3、实物调查,又称实物指标调查,指对建设征地范围内的人口、土地、林木、建筑物、构筑物、文物古迹等有形对象的数量和质量进行的调查登记。

4、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指在一定区域内,其资源与环境在一定生产力和生活水平条件下,能够持续支撑人类活动和经济社会发展规模,并维系良好生态系统的能力。

本条包括的内容

1、编制移民安臵规划大纲依据有:工程占地和淹没区实物调查结果;移民区、移民安臵区经济社会情况和资源承载能力。编制移民安臵规划大纲之前要进行工程占地和淹没区实物调查。只有详细掌握工程占地区和淹没区内的实物类别、数量、质量和涉及的淹没人口数量与结构的前提下,才能够明确移民安臵任务,并为提出切实可行的移民安臵方案、估算征地补偿和移民安臵资金提供依据。

移民区、移民安臵区经济社会情况是编制移民安臵规划大纲的重要依据。全面了解移民区经济社会情况,搞清移民搬迁安臵前的生活水平,为实现移民安臵工作目标确定了参照系;全面了解移民安臵区经济社会情况,可以比较准确地预测移民安臵后生产生活恢复和发展趋势,更加科学合理地制定移民安臵安臵方案。

移民安臵区的资源环境承载力也是编制移民安臵规划大纲的重要依据。过去,在移民搬迁安臵时,对移民安臵区资源环境容量和承载力考虑不足,造成部分移民搬迁后生产生活资源匮乏,缺少发展空间和条件。据调查,1985年底以前投产的水库移民,有80%以上是就地后靠安臵,耕地面积和质量下降,相当一部分移民基本口粮难以自给,长期依靠国家救济。同时,移民安臵区发展能力不足,移民就业门路窄,部分移民因搬迁导致生活水平下降。实践证明,要实现移民区和移民安臵区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必须要充分考虑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

2、工程占地和淹没区实物调查由项目主管部门或者项目法人会同工程占地区和淹没区所在地的地方人民政府实施。项目主管部门或者项目法人是移民安臵规划大纲的编制主体,地方人民政府是当地社会管理主体,工程占地和淹没区实物调查工作涉及到当地社会管理,所以做好实物调查工作,必须有地方政府的组织和参与。、明确了实物调查工作的程序。一是,实物调查工作开始前,由工程占地和淹没区所在地的省级人民政府发布禁止在工程占地和淹没区新增建设项目和迁入人口的通告,并对实物调查工作作出安排。二是,实物调查由项目法人或者项目主管部门会同工作占地和淹没区所在地人民政府组织实施。三是,调查结果必须经过调查者和被调查签字认可并公示,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应对调查结果签署意见。

在过去的工作实践中,一些项目存在实物调查前突击建设项目和迁入人口的现象,造成了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增加了工程成本和补偿纠纷。因此,本条例规定,在实物调查工作开始前,工程占地和淹没区所在地的省级人民政府应当发布禁止在工程占地和淹没区新增建设项目和迁入人口的通告。通告发布后,原则上禁止在工程占地区和淹没区新增建设项目,与当地群众生产生活直接相关的、确需建设的项目,应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除合法婚入人口外,其他人口都不得迁入工程占地和淹没区。同时,省级人民政府应对实物调查工作作出安排,落实有关地方人民政府的责任,组织培训移民工作干部,积极配合做好实物调查工作。

4、为了落实调查者、被调查者和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在实物调查中的责任,保证实物调查的准确、可靠、有效,本条例规定,实物调查成果应经调查者和被调查者签字认可并公示后,由有关地方人民政府签署意见。

本条在执行中应注意的问题

1、实物调查具体工作应由项目法人或者项目主管部门委托有资质的规划设计单位承担。

2、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实物调查中的土地调查,由项目主管部门或者项目法人会同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实施,调查内容包括土地使用权属、地类、面积及地上附着物等,涵盖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实施条例》规定的土地调查内容。

第八条 移民安臵规划大纲应当主要包括移民安臵的任务、去向、标准和农村移民生产安臵方式以及移民生活水平评价和搬迁后生活水平预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淹没线以上受影响范围的划定原则、移民安臵规划编制原则等内容。

[释义]本条是关于移民安臵规划大纲内容的规定。制订本条的目的

明确移民安臵大纲的主要内容。本条主要概念解释

1、移民安臵任务,指为移民提供必要的生产、生活条件,并帮助移民在迁入地生存、发展等工作任务。主要指标是规划水平年需要完成的移民安臵人口,分为生产安臵人口和搬迁安臵人口。

2、移民安臵去向,指移民人口拟搬迁安臵的空间分布。根据移民安臵点所在行政区域,主要分为村内安臵、乡内安臵、县内安臵、省内跨县安臵和跨省安臵等。

3、移民安臵标准,指规划移民安臵的生产生活资料配臵标准和达到的收入水平指标。主要指标有人均占有耕地等生产资料、人均宅基地和人均村庄占地面积、移民安臵点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的建设标准、规划水平年收入水平等。

4、农村移民生产安臵方式,指对农村移民生产安臵人口采取的生活安臵方式。主要方式有农业安臵、非农业安臵。

5、淹没线以上受影响范围,指淹没线以上受水库蓄水引起的浸没、坍岸、滑坡等地质灾害,库周喀斯特地貌发育区的邻谷可溶洼地出现库水倒灌、滞洪内涝,失去生产生活条件的库边地段孤岛和引水式电站水库坝址下游河道脱水影响,以及其他淹没线以上受影响区。

本条包括的内容

移民安臵规划大纲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是要明确规划水平年需要完成的移民安臵人口,主要包括村内安臵、乡内安臵、省内跨县安臵和跨省安臵的移民人口。

二是要明确移民人口拟搬迁安臵的去向,主要包括村内安臵、乡内安臵、省内跨县安臵和跨省安臵的移民人口。

三是要明确移民安臵的生产生活资料配臵标准和达到的收入水平指标,主要包括人均占有耕地等生产资料、人均宅基地和人均村庄占地面积、移民安臵点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的建设标准、规划水平年收入水平等。

四是要明确农村移民生产安臵人口拟采取的生产安臵方式及其人口数量,主要包括农业安臵人口和非农业安臵人口。

五是要对移民搬迁前、后的生活水平进行评价和预测,并要明确提出评价和预测结果。主要指标包括居住条件、生产条件、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收入水平等。六是根据《国务院关于完善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意见》(国发[2006]17号,以下简称“国务院17号文件”),提出后期扶持政策的实施方案。

七是明确提出淹没线以上受影响范围的划定原则。主要针对水库淹没线以上受影响的类型,按照安全、经济和便于生产、生活的原则,确定受影响范围的认定程序或界定标准。如浸没区应根据水文地质勘测成果和不同经济对象允许的地下水埋藏深度,综合调查研究合理确定;塌岸、滑坡区应在查明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考虑水库水位涨落的基础上,预测初期(5-10年)和最终可能达到的坍滑范围,综合分析确定。

八是明确移民安臵规划编制的原则。

第九条 编制移民安臵规划大纲应当广泛听取移民和移民安臵区居民的意见;必要时,应当采取听证的方式。

经批准的移民安臵规划大纲是编制移民安臵规划的基本依据,应当严格执行,不得随意调整或者修改;确需调整或者修改的,应当报原批准机关批准。[释义]本条是关于在编制移民安臵规划大纲中保障公众参与权和移民安臵规划大纲法律地位的规定。

制订本条的目的

一是保障移民安臵区居民的知情权和参与权;二是确立移民安臵规划大纲的法律地位。

本条包括的内容

1、在编制移民安臵规划大纲时,必须广泛听取移民和移民安臵区居民的意见;必要时,应当采取听证的方式。本条与第十五条对保障移民区和移民安臵区居民在编制移民安臵规划大纲和安臵规划时的知情权和参与权作出相同的规定。移民安臵规划大纲和安臵规划没有广泛听取移民的意见或听取意见不全面、不到位,将难以保障移民和移民安臵区居民的合法权益,也影响移民安臵规划的顺利实施。一是可能会出现移民对移民安臵方式和去向、补偿标准和资金兑付方式,以及移民安臵区的生产生活条件等不满意、不认可,甚至出现拒绝搬迁的现象,造成移民安臵规划难以实施,影响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和区域社会稳定。二是可能会造成移民安臵区居民不配合移民安臵工作,不接受移民迁入,甚至驱赶移民的现象。所以,在编制移民安臵规划大纲和安臵规划时,广泛听取移民安臵区居民的意见十分必要。

关于听取意见的方式,本条例规定,必要时应当采取听证的方式。不是所有的移民安臵规划大纲和移民安臵规划都要采取听证的方式,但当移民和移民安臵区居民与规划编制单位和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在对移民安臵方式和去向、补偿标准和资金兑付方式,以及移民安臵区的生产生活条件等问题存在严重分岐时,应采取听证的方式。具体听证程序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第四十八条规定执行:“

(一)行政机关应当举行听证的七日前将举行听证的时间、地点通知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必须时予以公告;

(二)听证应当公开举行;

(三)行政机关应当指定审查该行政许可申请的工作人员以外的人员为听证主持人,申请人、利害关系人认为主持人与该行政许可事项有直接利害关系的,有权申请回避;

(四)举行听证时,审查该行政许可申请的工作人员应当提供审查意见的证据、理由,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以提出证据,并进行申辩和质证;

(五)听证应当制作笔录,听证笔录应当交听证参加人确认无误后签字或者盖章”。

2、经批准的移民安臵规划大纲是编制移民安臵规划的基本依据。制订移民安臵规划大纲,有利于确保移民安臵规划编制工作在正确的原则下进行。

水利移民安置规划 篇6

由于安置规划的不科学,特别是改革开放前,许多工程没有编制移民安置规划,导致移民搬迁后由于环境容量不足,安置区各项设施不配套,功能不全。一方面,加大了移民的生产生活成本,这对本来作出很大牺牲又没有得到足够补偿的移民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另一方面,移民搬迁到新的安置区后,适应环境的能力下降,给移民生产生活水平的恢复带来了更大的困难。由于后期扶持政策不健全,扶持措施跟不上,扶持资金不足,使安置区经济社会系统本来就不强的系统功能得以减弱,并长时间得不到改善和提高,在这种情况下移民经济社会的发展就必然缺乏持续性,这也是造成水库移民长时间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1]。

水库移民安置区的环境容量及适宜性分析与评价是关系到移民搬迁安置后生产生活恢复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分析研究涉及社会、经济、资源、生态环境等众多因素。传统的评价侧重于以安置区的土地资源、水资源为主要衡量和分析标准,而较少考虑移民的生产生活方式、文化环境、传统习惯、民族差异、宗教信仰等方面,造成水库移民搬迁后与安置区原居民的潜在冲突,导致移民返迁和二次搬迁。因此,对水库移民安置区环境容量及适宜性进行科学全面的评价和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研究区概况

安置区环境容量及适宜性评价作为水库移民搬迁安置前期工作,关系到水库移民搬迁后生产生活水平能否尽快地恢复以及安置区的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评价涉及安置区的社会、经济、环境和自然资源等诸多领域,是一个多层次、多属性的复杂系统工程。本文以某水利枢纽工程为例,对水库淹没区移民安置的环境容量及适宜性进行分析研究[2]。

某水利枢纽工程分为库区、枢纽工程坝区及灌区等3部分,建设征地涉及2个县( 市) 、6个乡、51个村。淹没总土地面积1 302. 90 hm2。规划生产安置人口1 519人( 含坝区35人) 。其中,本村后靠农牧业安置123人( 含坝区6人) ,占规划生产安置总人口8. 1% ; 出乡本县农牧业安置1 396人( 含坝区29人) ,占规划生产安置总人口88. 2% 。规划搬迁安置人口1406人,规划建4个集中居民点集中安置1 400人,占规划搬迁安置总人口99. 6% ,分散建房安置6人,占规划搬迁安置总人口0. 4% 。

2 安置区环境容量分析

移民安置环境容量分析内容主要包括农村移民安置区土地承载力分析、移民安置区水资源容量分析以及库区经济发展扩大环境容量前景分析等内容[3]。

2. 1 农村移民安置区土地承载力分析

库区移民生产安置以农牧业安置为主,经计算规划生产安置人口1 519人( 含坝区35人) 。根据县土地详查及统计资料,县现状农业人口45 942人,耕地面积15546. 5 hm2,人均0. 34 hm2; 拉洛乡农业人口3 620人,耕地面积670. 33 hm2,人均0. 18 hm2( 淹没涉及村农业人口1 924人,耕地面积399. 53 hm2,人均0. 21 hm2) 。

根据安置区选择原则,结合县人民政府意见,采取少部分移民本村后靠、大部分移民出乡本县远迁相结合的安置方式,其中,本村后靠农牧业安置移民123人,出乡本县远迁至扯休灌区安置1 396人。移民安置区为工程受益区灌区,工程完工后灌溉保证率将达到75% 。本着移民“迁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原有生活水平不降低,并为今后生产生活发展留有余地的原则,确定后靠移民安置标准为人均耕地降低不大于原标准的20% ,远迁移民安置标准为人均耕地0. 32 hm2( 含部分牲畜随迁至安置区的饲料用地) 。

根据安置区土地资源现状情况,用于安置移民耕地数量主要对有偿调整水浇地、改造中低产旱地、开垦宜农荒草地进行土地承载力分析。

2. 1. 1 本村后靠安置区

本村后靠安置区调整邻村土地征用线上剩余耕地用于移民安置,可调整水浇地8. 77 hm2。开垦土地征用线上宜农荒草地用于移民安置,可开垦宜农荒草地27. 92 hm2。

2. 1. 2 出乡本县安置区

出乡本县安置区调整水浇地和改造中低产旱地分别按水浇地和旱地总面积的10% 规划用于移民安置,可调整水浇地67. 65hm2、改造中低产旱地292. 392 hm2。开垦宜农 荒草地按 草地总面 积的20% 规划用于 移民安置,可开垦宜 农荒草地5 013. 65 hm2。

综上所述,安置区可考虑用于安置移民的土地可达到5410. 38hm2,其中: 有偿调整水浇地76. 426hm2、改造中低产 旱地292. 39 hm2、开垦宜农 荒草地5 041. 566 hm2。按人均耕地面积0. 32 hm2的安置标准,最大可接纳移民16 837人,完全满足接收库区移民1 519人( 含坝区35人) 的土地需求。安置区土地安置容量远远大于出乡本县移民安置量。同时,安置区为本工程受益区,灌区配套后有利于种植业的快速发展,保障移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2. 2 移民安置区水资源环境容量分析

移民安置区的水资源环境容量主要是考虑安置区的水资源是否能满足移民生活饮用水的需要和农业生产的需求。

2. 2. 1 移民生产开发对水资源的需求分析

根据移民安置规划,库内农村移民生产安置123人,主要在库区内进行土地调整,本村后靠安置区3个村、现状农业人口625人,水浇地102. 67 hm2,草地4290. 8 hm2。调整邻村土地征收线上剩余耕地用于移民安置,可调整水浇地19. 242 hm2。开垦土地征收线上宜农荒草地用于移民安置,可开垦宜农荒草地9. 994 hm2。

对于后靠安置,由于库区地处河谷低洼地带,土质肥沃,地表水资源丰富,集中耕地多为水浇地,后靠安置居民可利用原有水利设施进行农业生产,现有水资源条件满足移民生产开发需要; 对于外迁安置,规划输水分干渠3号和4号布置在扯休灌区内,水利枢纽及配套灌区工程建设后,至设计水平年2020年可向扯休灌区供水0. 45亿m3,可将农作物灌溉设计保证率提高到75% ,林草灌溉设计保证率提高到50% ,移民安置区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水资源,只要加以开发利用,可以满足生产的需要。

2. 2. 2 移民生活对水资源的需求分析

据调查,工程涉及区域内农村人畜生活饮用水的水源主要是依靠地下水( 山涧孔隙水) ,饮用水采取打机井供给,本次规划集中居民点水源选择深层地下水,采用打井取水。根据2011年12月环境监测中心站地下水监测结果,采用加附注的评分法对移民安置区域地下水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具体方法如下:

式中: 珔F为各单项组分评分值Fi的平均值; Fmax为单项组分评价分值Fi的最大值; n为项数。

经计算,移民安置区地下水F值为2. 14,根据GB / T 14848—1993《地下水质量标准》确定为II类,主要反映地下水化学组分天然背景含量,水质良好,适用于各种用途,可作为移民安置点居民生活饮用水源。

此外,根据地质调查结论,移民安置区域地下水模数为6. 40万m3/ ( km2·a) ,地下水资源储量较为丰富,移民安置区的地下水资源量完全可以满足生活用水量的需求。

2. 3 库区经济发展扩大环境容量前景分析

水库水域开发利用,由工程运行管理单位统一管理开发利用,并服从水库统一调度和保证工程安全,保护水库水质和生态环境。根据库区实际情况,水库水域开发利用规划主要包括旅游开发、水产养殖业开发和库区消落区土地利用。

水库建成后,形成一个面积约为13. 03km2的内陆湖,水面宽阔,水体清澈,为库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机遇,具有较大的旅游开发价值和发展前景。根据库区旅游资源特点和分布情况,结合《“十二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突出水库特征、自然资源、民族风情等制定发展规划,逐步形成以库区特色为主的旅游带,带动旅游业的发展。水库建成后,因水面宽阔且水深,小沟汊变成了大沟汊,为水库水产养殖、网箱养殖提供了优越条件。

结合库区综合利用规划,加上移民补偿资金落实到位,水利枢纽及配套灌区工程移民在基础设施、生活质量、个人收入等方面,较搬迁前相比,将有所改善。

3 安置区环境适宜性分析

3. 1 安置点选址适宜性分析

本工程水库区搬迁安置人口1 406人,规划建4个集中居民点安置1 400人,分散建房安置6人,均为本村后靠安置; 坝区及灌区均不涉及搬迁安置,因此本报告主要对集中安置点选址适宜性进行分析。

根据移民安置规划成果,居民点建设征地全部在扯休乡境内,进点219户、1 400人,其中农业人口1 396人、非农业人口4人。居民点性质均是以农业人口为主、生产方式以农牧业为主的农村移民安置点,按照GB50188—2007《镇规划标准》,4个集中居民点全部属于中型村,4个集中居民点用地规模4 410 hm2。

3. 1. 1 评价指标选取

从地理位置及交通条件、地形地貌及地质稳定性、生态环境、水源条件、基础设施及公建设施、民族习惯等6个方面选择移民安置点环境适宜性评价指标。

a. 地理位置及交通条件。各居民点现状对外交通主要为季节路,未全部畅通,经常受山洪河水影响。搬迁后,根据居民点所在位置,选择对外交通线路走向,各个集中安置点各布置1条对外交通主干道,路基宽5. 5 m、路面宽4. 5 m,共新建道路5. 36km。4个安置点交通条件普遍优于建设征地区现状,群众生产、生活水平高于建设征地区。

b. 地形地貌和地质稳定性。新址建设场地区为山间盆地地貌,地势平坦,地形坡度小于5°,地面高程3 971 ~ 4 009 m。地表主要为冲洪积砂砾石,局部夹碎块石及漂卵石。场地及其周边无滑坡、崩塌等不良地质现象,有季节性冲沟。场地地层结构简单,场地环境地质条件好,场地稳定性好,场地类别为Ⅲ类; 场区内地表排水条件较好; 场地建筑适宜程度属建筑适宜区。场区内砂砾石层承载力较高,厚度较大,分布稳定,可以作为建筑物基础持力层。

根据初步的地质评价报告,4处居民点场地地质稳定或基本稳定,未发现明显不良地质现象,均能满足建房要求。

c. 生态环境。经初步调查,4处移民安置点占地范围均不涉及各类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等环境敏感区域,也未发现珍稀保护植物分布,移民安置点动植物分布状况大体上与工程区域相似,均为区域常见种类等。移民安置工程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明显影响。

d. 水源条件。新址建设场地区地表水缺乏,地下水埋藏较深,现居民采取的生活饮用水水源为泉水,存在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指标不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规定的问题,需杀菌后作为生活饮用水水源; 由于地表水水量有限,水量受季节性影响较大,规划居民点水源选择深层地下水,采用打井取水,供水流程为地下水→潜水泵→净水消毒设备→无塔压力罐→给水管网→用户。各个居民点设置一套消毒装置,地下水经净水消毒设备处理达到国家规定的饮用水水质标准后,再输送给用户使用。因此,生活用水均能满足移民安置需求,且与安置前相比,生活用水由原来的分散取水改为集中供水,水质和水量更有保障。

e. 居民点基础设施和公建设施配置。居民点建设坚持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本着因地制宜、注重实效、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原则,规划基础设施和公建设施配置项目。移民安置考虑了基础设施和公建设施,建成后可满足安置点的交通、供水、供电和通讯等要求。另外,将配置卫生所、村委会、文化站和晒场等设施,方便移民的日常生活。

f. 民族习惯。本工程移民安置点属于少数民族聚居地,安置点的选择过程中充分考虑了尊重少数民族的生产、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在建房复建过程中也以移民意愿为主,自主选择户型、楼高后,单独为其设计和实施。对于宗教信仰的延续,业主同时与县人民政府民族宗教事务局对搬迁群众与搬迁地宗教信仰习惯进行了调查,经调查,“经实地调研该区域信教群众与其他信教群众不存在因宗教信仰及民俗民风问题的各种矛盾”。因此,移民安置区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和民族习惯都得到了最大程度的保留,不会产生由于生活习惯和宗教信仰差异而带来的社会矛盾。

3. 1. 2 评价方法

安置点环境适宜性综合评价指标按照以下公式计算,其中Q1为集中安置点环境适宜性综合评价指标值,i为第i个指标,n为评价指标数,Xi为第i个指标的评价指标值,wi为第i个指标的权重。

通过对安置点的现状调查,分别赋予各单项指标评分值并考虑各指标评分后的综合权重计算综合评分值,给出综合判别移民安置点选址的环境可行性结论。评价指标及其权重、评价分级见表1。

3. 1. 3 评价结果

各安置点的选址适宜性评价结果表明,4个安置点中,其中3个安置点的选址适宜性为三级( 较适宜) ,综合得分分别为82. 5、84. 0和82. 0,1个安置点为二级( 适宜) ,综合得分为85. 5。可见,本工程各移民安置点不涉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水源保护区、珍稀动植物集中分布区等环境敏感区域,安置点从地形地质、生态环境、水源条件、土地、交通、生产生活等方面看,总体上选址可行。

3. 2 生产安置适宜性分析

库区生产安置人口1 519人( 含坝区35人) ,其中本村后靠安置123人,出乡本县远迁至扯休灌区安置1 396人。后靠安置都在本村内调整或开发宜耕土地,地形地貌、气候条件和土地质量基本与移民前一致,因此,主要对远迁至扯休灌区安置地的适宜性进行分析。

根据前述分析,移民安置土地安置容量远远大于出乡本县移民安置量,另一方面,安置区二、三产业较少,选择种植业安置相对稳定、合理、有保障。此外,安置区为本工程受益区,灌区配套后有利于种植业的快速发展。因此,本工程移民的安置方式考虑农牧业安置,暂不考虑养老保险、自谋出路等安置方式。

3. 2. 1 评价指标的建立

安置区生产开发的适宜性主要从地形地貌、气候条件和土地质量3个方面进行考虑和分析。

地形地貌包括坡度和土地利用类型2个指标。坡度: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禁止开垦25°以上的荒坡地; 对于25°以下开垦的荒坡地应满足水土保持等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土地利用类型: 以不破坏天然林、不影响生物多样性、不破坏当地生态稳定性为原则,选择的农村土地生产安置地植被为荒地、枯木层和灌木层,不会破坏天然林、生物多样性及生态稳定性。

气候条件包括光热条件和水量2个指标。光热条件: 光照和热量条件是决定农作物种类及生长的重要因子。水量: 用降水量来衡量,年平均降水量较多,水分越充足,作物生长较好,生产力较高。对于本工程移民安置来说气候条件在区域内变化较小,可不作为主要考虑指标。

土地质量包括耕作层厚度和土地肥力2个指标。耕作层厚度: 农作物生存所要求的土层厚度。宜农土地的耕作层厚度一般不得低于15cm。土地肥力主要是指适应农作物生长所要求的各种元素的成分组成。移民生产安置适宜度指标体系见表2。

3. 2. 2 评价方法

依据“相似剔除”原则,由于移民生产安置区的光照、温度等气候条件基本接近,因此在分析移民生产安置适宜性时,重点对地形坡度、土地利用类型和耕层厚度进行分析。根据适宜度指标建立模糊函数方程,对区域内的移民生产安置适宜度采用等权重值进行叠加,计算公式为

式中: F为适宜度总分值; Fi为各指标的给定分值;Wi为权重,地形坡度、土地利用类型和耕层厚度分别取0. 35、0. 35和0. 3; i为指标数。

当总分值大于0. 70为较适宜,0. 70 ~ 0. 50为中度适宜,0. 40 ~ 0. 10为一般适宜,0. 1以下为不适宜。

3. 2. 3 生产开发适宜性总体评价

安置区地形为毗邻的山间盆地,盆地内地形宽缓,地形坡度均在5°以下。根据现场勘查和室内化验,灌区内土质多为砂壤土和粘壤土,土层在较厚,由于长时间的耕种和人为检除表土石块,耕层砾石含量明显降低( 一般小于10% ) ,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结构变好,宜种性强。

由于海拔高、灌区空气稀薄、透明度高、阳光能量损失少、太阳辐射强加上大气环流的影响,水热同季,水热的日差较大。每年6 ~ 9月份是全年热量最丰富的时期,也是植物高温生长期,形成了雨热同步的变化规律。雨热同步可使有限的降水量发挥更大的生态效益,降水和气温的日变化十分明显,夜雨昼晴,夜雨率达80% 以上,平均日温差达15. 9℃。白天升温植物同化作用强,夜雨降温植物呼吸作用弱,利于植物体内营养物质的积累。

利用上述模糊函数进行评价,各个安置点综合评价值0. 68 ~ 0. 72,属中度适宜 ~ 较适宜,作为本工程移民生产安置地是合适的。

3. 3 移民生活生产水平预测

用地规模: 根据移民搬迁安置规划,移民宅基地按户布置,每户宅基 地标准分 为350 m2/ 户和400 m2/ 户两种,能够满足移民安置规划目标的要求。

生活用电和生活用水: 根据移民搬迁安置规划,搬迁后农村移民用电保证率和人畜安全用水保证率为100% ,较搬迁前有明显改善。

移民居住环境质量: 移民搬迁安置后,集中居民点房屋、水、电、路、通信、绿化、服务设施等设施将统一规划且得到保障,移民居住环境质量将得到大幅度提高。同时,移民安置区紧邻318国道,移民出行、上学、就医等都得到较大的改善。

综上,移民安置后能够保障移民生产生活水平得到改善和提高。

4 结 论

本文以某水利枢纽水库移民安置区的环境容量及适宜性分析与评价为例,通过对安置区的社会、经济、环境和自然资源等诸多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在分析与评价安置区的土地资源、水资源等主要衡量标准的基础上,充分考虑了移民的生产生活方式、文化环境、传统习惯、民族差异、宗教信仰等方面,削减了水库移民搬迁后与安置区原居民可能存在的潜在冲突[5],有力地保证了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安全,为科学全面地分析和评价水库移民安置区移民搬迁后生产生活水平恢复以及安置区的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摘要:水库移民安置区的环境容量及适宜性分析与评价是关系到移民搬迁安置后生产生活恢复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作为水库移民搬迁安置前期工作的一部分,水库移民安置区环境容量及适宜性分析与评价涉及安置区的社会、经济、环境和自然资源等诸多领域,是一个多层次、多属性的复杂系统工程,对环境容量及适宜性进行分析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某水利枢纽工程为例,对水库淹没区移民安置的环境容量及适宜性进行分析研究,为科学全面地分析和评价水库移民安置区移民搬迁后生产生活水平恢复以及安置区的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出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关键词:水库移民,安置区,环境容量,适宜性

参考文献

[1]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调整调研组.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调整调研材料汇编[R].南昌: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调整调研组,2009.

[2]长江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某工程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征地移民安置实施规划报告[R].武汉:长江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2013.

[3]贾永飞,施国庆,王慧娟.水库移民安置区的环境容量评价研究:以云南省糯札渡水电站水库移民安置区为例[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4):48-54.

水利移民安置规划 篇7

1 移民安置土地整理

为保证土地调剂的顺利进行, 必须对移民安置村土地进行整理。土地整理按下述方式进行:

1.1 移民安置区土地整理措施

运用移民安置政策和资金, 对移民安置区积极开垦宜农荒地, 对小块土地进行整理, 增加土地数量, 对中低产田进行改造, 提高土地质量, 有利于移民安置的土地调剂。

1.2 土地整理的组织模式

按照县、乡 (镇) 两级政府领导和组织, 村级单位具体实施的组织模式, 开展移民安置区的土地整理。

1.3 土地整理投资模式

将用于安置移民的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作为主要的投入。对于影响村土地整理使用土地补偿资金的数量可以根据调剂土地安置移民的数量进行核算。

1.4 土地整理模式

采用单一移民安置区土地综合整理的作业模式。结合移民安置, 进行水利设施配套, 建设高标准农田;将零星地块平整成大块农田, 土壤改良, 生产道路、水利设施配套等。

2 移民安置土地调剂

农村移民生产安置规划的前提是确保移民有一份基本土地。当征收土地后工程征地村环境容量满足要求时, 则在全村内平均分配土地, 使其达到安置标准;当征收土地后所在村环境容量不能满足要求时, 则需从邻近村 (接收安置的村) 调剂土地并按人均耕地标准重新分配获取耕地。

2.1 工程征地村内土地调剂

工程征地及通过土地整理后的村内土地总数量为Y (公顷) , 移民环境容量分析的标准为X (公顷/人) , 村内的人口为N, 土地环境容量 (人口) 为N1=Y/X。工程征地村内土地调剂方式有以下两种情况:

2.1.1 当N1≥N时, 在尊重村内移民意愿的基础上, 按照政策进行土地调剂, 这种调剂是土地使用权的调整。土地补偿费权益属村集体所有, 用于土地整理、发展种植业、农产品加工业和第三产业。

2.1.2 当N1

2.2 接收安置移民的村内土地调剂

接收安置移民的村内土地调剂方式有以下列两种情况:

2.2.1 接收安置移民的村内土地界限不变, 只接收迁入移民。迁入移民行政关系隶属接收安置的村, 按原有人口和迁入移民人口之和来调剂土地, 这种调剂是土地使用权的调整。迁入移民将土地补偿费划拨到接收安置的村, 土地补偿费的权益由接收安置村的原有人口和迁入移民共同所有。

2.2.2 接收安置的村内原有人口不变, 将部分土地转让给工程征地村, 设转让的土地为S (公顷) (这种转让是土地所有权的变更) , 则土地补偿费由工程征地村划拨至接收安置的村, 其权益属接收安置的村的原有人口共有, 接收安置的村按原有人口及剩余土地数量重新调剂土地。工程征地村将从接收安置的村转让的土地数量S (公顷) 和村内土地数量Y (公顷) 之和为土地总量, 按村内N人口进行土地调剂。

3 移民安置土地整理和调剂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属非自愿移民, 移民安置应遵循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 顾全大局, 服从国家整体安排, 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之间的关系, 以人为本, 保障移民的合法权益, 为移民恢复生产和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移民安置土地整理和调剂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3.1 土地调剂应注重公众参与, 充分尊重移民和接收安置村村民的意愿。

3.2 接收安置村的调出土地要有偿, 调出土地的价格一般应和征收的同质土地的价格相一致。

3.3 工程征地村如果出现需要部分人口外迁, 部分人口留下时, 要分析外迁和留下人口之间的土地补偿权益的平衡问题。

3.4 在土地调剂方案确定之后, 工程征地村和接收安置的村应签订相应的协议。土地调剂完成之后, 要向移民及时颁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 这是移民获得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法律凭证。

3.5 统筹兼顾, 可持续发展。土地调剂要把当前移民征地与可预测的移民征地结合起来, 把现有的土地资源与可获得的土地资源结合起来, 并为当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留有余地。

参考文献

[1]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移民安置规划设计规范 (SL290-2009) [S].2009.

水利移民安置规划 篇8

关键词:水利工程移民,安置补偿,公平理论

1水利工程移民安置补偿过程中公平的内涵及重要意义

水利工程移民安置补偿是水利工程与移民安置中重要的基础问题之一[1]。水利工程移民安置补偿既是水利工程移民安置的基础, 也是移民安置的关键。而在水利工程移民安置补偿过程中, 公平是移民安置补偿的关键因素。水利工程移民安置补偿应基于以下2个方面, “一方面, 公平补偿必须考虑私有财产的既有价值和可得利益;另一方面, 公平补偿必须考虑分配正义。”[2]

有关分配正义方面的水利工程移民安置补偿公平, 本文根据亚当斯公平理论, 将其分为横向补偿公平和纵向补偿公平。横向补偿公平是指移民之间在水利工程移民安置补偿过程中, 对其相互间“安置补偿/受影响实物量”进行比较, 比值“相等”;纵向补偿公平, 即在水利工程移民安置补偿过程中, 移民根据现在与他人 (包括其自身) 的过去“安置补偿/受影响实物量”进行比较, 比值“相等”。

水利工程移民安置补偿的公平, 事关移民的稳定, 关系到移民安置的最终效果, 对国家、移民安置机构及移民自身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从国家及社会角度看, 水利工程移民安置补偿公平合理是社会价值的必然追求, 是实现社会长期稳定和发展的需要, 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如果水利工程移民安置过程中没有实现公平, 则会产生消极后果:一方面工程总体进度得不到保障, 造成国家资源的浪费, 工程效益不能及时或正常发挥;另一方面, 会导致一些集体上访、局部社会冲突等群体性事件, 对城乡的稳定造成影响。

如果水利工程移民安置补偿是合理公平发放的, 则对移民安置机构的工作起到积极作用, 移民安置工作能够顺利进行;如果补偿不公平, 则会阻碍移民安置补偿的进度, 给移民安置工作带来困难, 降低移民安置机构的公信力。

从移民角度看, 水利工程移民安置补偿的公平性关乎移民群众所获得补偿的数额是否合理, 关乎移民群众对补偿公平性的感知, 影响移民对于补偿公平性的判断, 关系到安置效果。如果水利工程移民安置补偿是公平的, 则移民群众会配合移民安置工作, 对工程建设起到积极作用;如果不公平, 则会阻碍移民安置补偿工作的进度, 产生投诉、上访等不和谐因素, 甚至会导致整个工程工期的延后, 还会引起移民之间的冲突, 影响移民之间的和睦关系, 导致移民生产生活水平得不到合理保障, 影响移民生产生活的恢复。更重要的是不公平的补偿由于难以实施, 标准容易变化, 而经常变化的补偿标准更会加深移民对补偿标准公平、合理的怀疑, 容易造成移民“闹事”的思想, 产生“闹事”提高补偿标准, 再“闹事”再提高补偿标准的不良事态。

2水利工程移民安置补偿的不公平问题

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水利工程移民历程来看, 移民安置补偿公平始终没有得到妥善解决, 一直困扰着水利工程移民安置工作。20世纪80年代之前, 我国水利工程移民安置补偿标准普遍偏低[3], 20世纪80年代以来, 标准有了较大的提高, 但仍然距公平价值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 总体上补偿仍然不足[4]。除了总体补偿不足外, 笔者查阅相关文献并结合征地移民安置补偿实际情况, 列举了我国现阶段水利工程移民安置补偿过程中最容易引起移民关注的几个主要不公平问题。

2.1水利工程较其他工程征地拆迁补偿标准偏低

工程移民补偿方面包括交通、城建以及水利补偿等。在众多的工程移民征地拆迁补偿标准上, 水利工程移民补偿标准由于其公益性而最低。依据原《土地管理法》制定的《大中型水利工程征地补偿安置和移民条例》确定征地补偿费为前3年平均年产值的3~4倍;安置补偿费和土地补偿费人均耕地0.067 hm2 (1亩) 以下的不得超过8倍, 人均0.033 hm2的不得超过12倍, 人均0.033 hm2以下的不得超过20倍。这些都是按照《土地管理法》的最低标准规定的, 显然低于其他非水利工程移民建设用地补偿标准。这种同样是工程建设导致的征地拆迁, 在补偿标准上的差距, 给水利工程征地移民安置补偿工作带来了压力。在水利工程征地移民安置补偿过程中, 包括当地的政府和移民群众, 都对此提出了很多意见。特别是一些工程建设密集地区, 同一个地区, 同时存在交通建设工程、城市建设工程和水利工程, 同样征收0.067 hm2地, 补偿标准却相差很大;同样是相同面积和结构的房子, 由于工程的不同而导致补偿金额差距很大, 这种不公平现象给水利工程征地移民安置工作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2.2水利工程移民安置补偿自身存在的问题

a. 不同时间段移民补偿标准不一致。在一定时期内, 相同的工程, 不同时间段, 如果补偿标准不一致, 则会引起强烈的不公平感。比如一个大型水利工程, 在确定补偿标准后, 前期搬出和后期搬出的移民可能相差几年甚至十几年时间。由于时间因素的影响, 如果还按前期确定的补偿标准补偿, 势必对后期搬迁的移民存在不公平;如果后期搬出的移民增加补偿标准, 前期搬出的移民也会有类似问题。

b. 实物补偿标准较实际损失偏低。例如南水北调东线第一期工程JN市区段输水工程, 济南市农村移民住宅正房砖混结构补偿标准为350元/m2, 砖木结构为300元/m2, 土木结构为150元/m2, 而移民在相同地段建造同等规格的房屋, 其造价普遍在500元/m2以上。移民要搬进与原宅同样面积的统筹建房, 一般情况下需支付相当数额的补差费用。

c. 不同身份的移民补偿标准不同。仍以房屋补偿为例, 农村移民所得的房屋补偿与乡镇居民所得的房屋补偿也有很大的差异[5]。在JN市, 同样是砖木结构的正房, 乡镇居民补偿标准为3 637元/m2, 农村居民只有300元/m2。特别是混居城 (集) 镇的农村移民, 同住一条街, 同为一个工程的移民, 补偿标准差距过大, 就会造成农村移民心理的不平衡。甚至移民的户籍变化也会导致不同的补偿标准。例如江苏省LYG市, 在核查淹没实物之后, 当地进行了行政区划调整, 部分农村移民成建制就地转为城镇居民, 相应的补偿标准得到了提高。但是与其原来同属一个县的其他移民户, 则按照原标准补偿, 移民反映这样有损公平。此外, 还有部分“城市”移民变成了“城镇”移民, 补偿身份由“城市级”降为“县城级”, 降低了原本应享受的补偿标准。

d. 不同地域的移民补偿标准不同。在征地移民安置补偿标准方面, 不同区域由于地类划分不同或者所属的行政区划不同, 补偿标准相差很大。大的方面, 东中西部补偿标准相差很大, 但这种差距是可以理解的。由于区位因素的影响, 物价水平存在客观上的差异, 也是合理的。但是其中有一种情况是存在争议和矛盾比较多的地方:一些地区由于地类划分等因素影响, 导致两个原本非常类似的地方, 补偿标准却存在很大的差异。同样一栋房子, 同样产值的土地, A县的补偿标准和邻县B县相差很多, 这也是常常导致上访等不和谐因素的原因。

3水利工程移民安置补偿问题的公平性分析

根据本文提及水利工程移民安置补偿存在的不公平问题以及根据公平理论进行的分类, 结合亚当斯的公平理论, 对其进行分析研究。

3.1亚当斯方程及公平内涵

公平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于1965年首先提出, 是科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已经被很多管理者应用于不同的行业。

亚当斯公平理论是用方程来表示的:

Οp/Ιp=Ο0/Ι0

式中:Op为当事人 (水利工程移民) 对自己所获“结果” (安置补偿) 的感觉;Ip为当事人对自己“投入” (受影响实物量) 的感觉;O0为当事人对比较对象人 (水利工程其他移民或其他行业移民) 所获“结果” (安置补偿) 的感觉;I0为当事人对该比较对象人“投入” (受影响实物量) 的感觉。所谓“结果”主要指各种报酬, 如金钱 (移民补偿资金) , “投入”主要指劳动付出 (受影响实物量) 。

a. 当Op/Ip=O0/I0时, 当事人感觉受到了公正的待遇, 产生公平感。

b. 当Op/Ip≤O0/I0时, 当事人会感觉未受到公正的待遇, 产生不公平感, 引起各种不满情绪。

根据亚当斯方程, 公平问题可以划分为两大类:横向公平, 即同一时期当事人之间在相同 (或相近) 的事情上, 对其相互间“结果/投入”进行比较, 如果比值“相等”即为公平, 否则是不公平;纵向公平, 即在相同 (或相近) 的事情上, 当事人的现在与他人 (包括其自身) 的过去“结果/投入”进行比较, 如果比值“相等”即为公平, 否则为不公平[6]。

3.2公平理论视角下水利工程移民安置补偿公平问题分类

根据亚当斯公平理论, 公平分为横向公平和纵向公平两个层面。现将水利工程移民安置补偿不公平问题分为两大类, 即横向补偿不公平和纵向补偿不公平。

a. 横向补偿不公平是指在同一时间段, 水利工程移民在不同工程、同一工程的不同区域、不同群体补偿方面存在的不公平问题。根据本文提出的不公平问题, 结合公平理论的横向公平, 水利工程移民安置补偿横向不公平包括:水利工程比其他工程征地拆迁补偿标准低;实物补偿标准较实际损失偏低;对不同身份或不同地域的移民补偿标准不同。

b. 纵向补偿不公平主要是指在同一区域, 不同时间段 (主要指在可比的相邻时段内) 移民安置补偿存在不公平的情况。如同一个工程由于搬迁时间较长, 特别是一些大型水利工程, 搬迁前后可能相差10余年, 这期间整体经济水平和物价调整可能比较大,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做到补偿公平。此外, 同为水利工程移民, 由于安置政策及补偿标准的调整, 如何保持政策调整前后的补偿公平。

3.3水利工程移民安置补偿不公平分析

3.3.1 横向不公平

a. 不同工程之间移民安置补偿不同。以南水北调工程土地补偿标准为例, 南水北调工程征地补偿实行全国统一补偿标准, 征地补偿和安置补助之和按照耕地征用前3年平均亩产值的16倍计算[7]。虽然这一补偿标准较当前其他水利工程还是比较高的, 但与诸如电力、交通等同类行业的移民安置补偿标准 (综合片区价或市场评估价) 相比, 还是远远低于其补偿标准。以HN省为例, 该省境内与南水北调工程同期实施的建设项目有石武铁路客运专线工程。该工程 (2008年) 确定的征地补偿费为48万元/hm2 (不包括青苗补偿及临时占地复垦费) [8], 而南水北调工程在该省境内黄段工程征地补偿费按41.7万元/hm2计算 (两者的地类相同) 。

根据上述数据, 按照亚当斯方程可以计算出两项工程的比例。假设南水北调工程黄段征地补偿标准为Op=41.7万元/hm2, 该工程征地移民受影响的土地为Ip=1。同样石武铁路客运工程征地补偿标准为O0=48万元/hm2, 该工程征地移民受影响的土地同样为I0=1。可以得到:Op/Ip=41.7/1<O0/I0=48/1。此时, 南水北调工程黄段移民会感觉未受到公正的待遇, 产生不公平感, 引起各种不满情绪, 可能会产生上访、妨碍施工等情况。基于这种情况, 水利工程移民只有相应提高补偿标准, 使得水利工程移民安置补偿标准接近或等于其他工程移民安置补偿标准, 这样才有利于水利工程建设。

b. 补偿标准比实际损失低。以南水北调工程为例, 假设JN市区段输水工程农村移民住宅正房砖混结构补偿标准为Op=350元/m2, 该工程移民受影响房屋量为Ip=1。而在同一地段新建同一规格房屋O0=500元/m2, 该工程移民新建同样大小、规格的房屋量为I0=1。可以得到如下方程式:Op/Ip=350/1<O0/I0=500/1。此时移民感觉补偿不足, 补偿标准不公平。

c. 对不同身份或不同地域的移民安置补偿标准不同。假设南水北调JN市段农村砖木结构正房补偿标准为Op=300元/m2, 该工程农村移民受影响的房屋量为Ip=1;该地城镇同一规格正房补偿标准为O0=3 637元/m2, 该工程城镇移民受影响房屋量同样为I0=1。可以得到如下方程式:Op/Ip=300/1<O0/I0=3 637/1。虽然由于考虑到区位等因素的影响, 城镇房屋应该比农村房屋补偿标准要高一些, 但是若两处房屋离得很近, 只因一户为城镇房屋, 另一户为农村房屋, 而造价相近, 此时补偿标准对移民来说就显得非常不公平。

3.3.2 纵向不公平

水利工程移民安置补偿纵向不公平主要体现在同一工程由于移民搬迁时间较长, 物价及经济水平变化对后搬迁移民补偿上的不公平以及不同时间段移民补偿政策调整导致的不公平。同一个工程, 由于涉及移民数量巨大, 需要分阶段分批次进行搬迁安置, 这时如果补偿标准仍按当初的标准进行补偿, 由于物价上涨, 整体经济水平发展, 可能导致后期搬迁移民所获得的补偿实际价值较前期搬迁移民的要低, 从而造成前后期搬迁移民补偿的不公平。由于受到政策调整等因素的影响, 扣除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以及物价增长等因素, 政策调整前和政策调整后的安置补偿标准相比存在较大差异, 对于政策调整前的水利工程移民而言, 则是不公平的。

以目前的土地补偿标准为例, 2006年9月1日起施行的《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条例》规定, 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收耕地的, 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之和为该耕地被征收前3年平均年产值的16倍。而之前的补偿标准低于此标准 (此处假设为12倍) 。假设以前 (2006年9月1日之前) 征地补偿标准为Op=12, 该工程移民受影响土地面积为Ip=1;同样该土地现今补偿标准为O0=16, 该工程移民受影响同类型土地面积同样为I0=1, 得到如下方程式:Op/Ip=12/1<O0/I0=16/1。由于时间原因, 条例实施前征迁的移民, 尤其是靠近2006年9月1日征迁的移民, 会感觉非常不公平。

4对策及建议

4.1保持水利工程移民安置补偿横向公平

根据公平理论, 水利工程移民安置补偿过程中存在的横向不公平主要是由于移民自身投入 (受影响实物量) 和结果 (补偿款) 之间的比值小于同一时期的其他移民户的投入 (受影响实物量) 和结果 (补偿款) 的比值引起的。

a. 提高补偿标准, 增加移民总经费, 进一步缩小水利工程移民与其他工程移民安置补偿标准之间的差距。根据亚当斯公平理论, 作为结果 (补偿款) , 只有提高水利工程移民安置补偿款, 才能使得水利工程移民安置补偿与其他工程建设的移民安置补偿在结果层面缩小差距, 从而使得移民安置补偿款/实物量大于或等于其他工程补偿款/实物量, 才能达到一种工程之间的横向公平。

b. 在较大区域范围内实施同物同价, 同一工程尽量采用统一标准。对于同一区域不同身份的移民群众, 根据市价情况进行补偿, 而不仅仅是根据户籍等情况进行补偿。

根据亚当斯公平理论, 当A地区移民安置补偿款/实物量等于B地区移民安置补偿款/实物量时, 即实现了区域之间的公平。当A地区移民安置补偿款/实物量不等于B地区移民安置补偿款/实物量时, 则会产生不同地区移民之间的比较, 从而产生不公平感。同样, 当农村移民安置补偿款/实物量等于近郊移民安置补偿款/实物量时, 则实现了公平 (这种情况只针对同住一个区域, 只是由于户籍不同的移民群众) 。当农村移民安置补偿款/实物量不等于近郊移民安置补偿款/实物量时, 则会产生不公平。

c. 加强信息公开, 提高公众参与[9]的程度, 使移民群众能够了解补偿标准制定过程及合理性;对不同补偿标准要进行充分的解释, 尽量减少移民的不公平感。关于信息获取方面的公平, 政府机构作为提供方拥有绝对的优势, 而移民群众则处于被动接受或很少获取信息的状态。这种不对等的地位, 也导致了沟通不畅, 从而产生误解等消极后果。所以在水利工程移民安置补偿过程中, 需加大安置补偿信息公开的力度, 减少因移民猜忌而产生的不公平心理。

4.2保持水利工程移民安置补偿纵向公平

根据亚当斯公平理论, 水利工程移民安置补偿过程中存在的纵向不公平主要是由于移民自身投入 (受影响实物量) 与结果 (补偿款) 之间的比值和不同时期 (除去物价等因素) 的其他移民户 (或移民自身) 的投入 (受影响实物量) 和结果 (补偿款) 的比值不相等引起的。

a. 对于移民搬迁数量大、搬迁时期较长的水利工程, 要充分考虑物价等因素的变化进行补偿。由于工程移民数量巨大, 搬迁时间可能持续数年, 乃至十几年。在这期间, 随着经济的发展, 物价因素的变化等, 移民安置补偿款的实际价值会发生较大变化。所以在制定补偿标准时, 要充分考虑这种变化, 确保补偿款的实际价值相等。

b. 在政策调整时, 要对政策调整对移民的影响进行充分的论证, 要对由于政策调整而补偿受损的移民进行适当的补偿, 保证不会造成政策实施前后移民补偿标准的巨大落差。

由于受到目前我国经济条件制约以及水利行业公益性的影响, 我国水利工程移民安置补偿尚不满足立即提高整体补偿标准, 与其他同类征地补偿平齐的条件, 在现有补偿标准的情况下, 要尽量保证水利工程移民安置补偿的相对公平, 尤其是横向的公平。随着经济的发展, 要不断提高补偿的标准, 缩小水利工程移民安置补偿和其他同类工程补偿标准之间的差距。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水利工程移民安置补偿要尝试按照市场评估价格对移民进行补偿, 使补偿更加合理。

参考文献

[1]徐俊新, 施国庆, 郑瑞强.水库移民补偿中的几个问题探讨[J].水利经济, 2008, 26 (5) :72-74.

[2]施国庆, 许佳君, 周建.移民与社会公正[C]//“社会公正与政府责任”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长春:吉林大学, 2006:374-381.

[3]黄煜, 施国庆.水库移民遗留问题成因分析与对策[J].水利经济, 2000, 18 (5) :50-55.

[4]崔广平.论水库移民的公平补偿及其立法的完善[J].水利经济, 2003, 21 (3) :57-60.

[5]刘慧敏.关于水利移民补偿问题的思考[J].治淮, 2009 (4) :37-38.

[6]张永珍.“公平理论”中横、纵向公平的几何分析[J].商场现代化理论探析, 2005 (6) :176-177.

[7]张穹, 矫勇, 周英.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条例释义[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7.

[8]河海大学中国移民研究中心.南水北调干线工程与公路、铁路征迁政策和工作机制比较研究[R].北京:国务院南水北调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征地移民司, 2009.

水利移民安置规划 篇9

今年3月29日大坝施工队伍的正式进场,标志着该工程已进入了全面建设阶段。与此同时,该工程的移民安置工作也紧锣密鼓地进行。该工程将直接导致移民10088人,涉及县内5个乡镇,18个行政村,109个村小组。目前,已确定移民安置点20个,可安置移民1 1000余人。该工程的库区移民安置工作主要是通过做大做强中心集镇、强化中心村建设以及高标准建设县城移民安置小区等有效手段来吸纳和安置移民。

移民搬迁安置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它不仅涉及政治、经济、文化,还涉及宗教、环境、技术等诸多方面的问题。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水库移民安置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移民的切身利益,直接影响到一个地区的社会和谐稳定和长治久安。因此做好水库移民工作,构建和谐稳定库区,必须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坚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移民的根本利益,始终坚持开发式移民方针,努力实现库区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移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为此,必须做到“四个坚持”:

一、坚持有土安置,多渠道、多产业、多形式安置移民

1、以土为本,有土安置。

浮梁县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农业人口占全县人口比重的80.1%,而库区移民农业人口占库区移民总数的91%。土地是农民世代繁衍的物质基础,是农民的“衣食父母”,农民失去土地,就意味着失去了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我国水库移民的历史上,就有个别地方不坚持以土为本,忽视移民生存的基本条件,忽视环境容量的承受能力,一味强调就近后靠、就近安置,结果导致大量少地农村移民生活困难,成为农村新的贫困群体,移民重迁、上访不乏其例,从而导致库区十分不稳定。为此,该县的库区移民工作从县情出发,坚持以土为本,实行有土安置,千方百计为移民提供一份能够满足其生存与发展的耕地。对于后靠安置的移民,通过开荒造田、抬田等方式确保他们都有口粮田;对于易地安置的移民,安置地都选择在交通便利、土地资源充裕的地方进行安置。总之,通过这些方式为移民提供生产、生活的基本条件,是做好水库移民工作的根本保证,也是符合浮梁县情的。

2、多渠道、多产业、多形式安置移民。

该县的库区移民除农业人口以外,还有部分非农人口。为实现移民安置空间的不断拓宽,该县按照“移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的原则,以大农业为基础,因地制宜,采取集中安置与分散安置相结合、农工商相结合等安置方法,充分发挥移民的主观能动性,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逐步改善移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使广大移民的生产生活条件达到或超过原有生活水平。

二、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尊重移民意愿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的核心内容。在移民的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充分尊重移民意愿。移民是个特殊的群体,他们一切从零开始,抛家别舍到新的地方开辟新的家园,从内心来讲,换了谁都不愿意做移民。这就要求各级部门和移民工作者要处处为移民着想,想移民之所想,急移民之所急,带着对移民的深厚感情来开展移民工作。特别是针对该县库区的“两江”移民,他们将面临第二次移民,抵触情绪可想而知。为此,该县通过深入细致的手段和方法依法依规做了大量的说服工作。并且在移民工作中体现以人为本的工作原则,坚持做到:在实物调查时,既耐心细致,不遗漏,又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在移民身份核定时,既做到公平、公正,又做到公开、透明,接受群众监督;在移民安置时,愿农宜农的尽量为其调整田地、山林。愿工宜工的尽量安排在城郊或工业密集区。愿商宜商的尽量安排在集镇人口密集区,使其能发挥特长。愿意投亲靠友的,按照移民意愿,履行相关手续后予以安置。同时,在移民安置过程中还正确地把握了政府引导和移民意愿的关系,对移民的合理要求既做到正确引导,对不合理的要求又不能一味迁就,通过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耐心细致地来推动移民安置工作。

三、坚持科学规划,精心打造移民安置点

水库工程的兴建是以巨大的淹没损失为代价的,移民不仅是移人,而且要移与人有关的村庄、集镇,移经济、文化,以及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类附属设施。该县1万余人的工程移民,既要顺利进行搬迁,又要顺利在本县内实现安置,并使其尽快重建家园,尽快恢复生产生活,工作量大,任务十分繁重。不能有任何疏忽,否则容易导致移民上访等不稳定因素的发生。因此,该县在淹没实物调查的基础上,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并结合当地实际,认真编制科学的移民安置规划。按照“服务移民、方便移民”的要求,精心打造移民安置点,并着力抓好移民安置区的“五通一平”(通水、通电、通路、通有线电视、通电话,土地平整),以及文、教、卫等基础设施建设,使移民迁入后,能够尽快融入当地的社会环境和生活环境,尽快恢复生产生活。只有这样才能够保持安置区的社会和谐稳定,达到长治久安的目的。

四、坚持创新机制,构建和谐稳定库区

1、加强领导、形成合力。

移民工作是个系统工程,光靠几个人或者几个部门是干不好的。为此,该县切实加强了对移民工作的领导,并将移民工作列入县、乡党委和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并且层层落实责任,责任到人。县直各单位,有项目资金来源的,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尽其能、各计其功”的原则,将项目资金捆绑使用。同时,相关部门在职责范围出台相关优惠政策,鼓励广大移民谋事创业。比如,对搬迁到城镇从事二、三产业的移民,参照国家给予下岗职工再就业的优惠办法,在税收方面予以减免;对确无生产资料且无生产能力的移民,可以纳入农村低保范畴,做到应保尽保。另外,在移民建房、子女入学、技能培训等方面,城建、教育、农业等部门出台了一些优惠政策。全县上下都按照“处处为移民、事事为移民”的要求来认真做好移民工作,形成了移民工作的强大合力。

2、建立健全移民工作的管理体制。

为加大对库区移民工作的指导力度,该县移民工作部门积极作为,认真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出台移民人口的核定、管理规定,并积极争取上级移民工作部门的支持,将移民工作的重点放在移民直补和后期扶持的政策落实上。

3、突出抓好智力移民。

智力移民,是通过抓教育、培训和就业服务,大力提高移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和就业技能,帮助移民服务于二三产业,增强移民发展后劲,实现移民脱贫致富的重要手段。为此,该县的劳动、农业和移民等部门按照“培训一批、就业一批、稳定一批、带动一批”的要求,紧紧围绕库区实际,通过开展一系列实用技术培训,使大部分移民都掌握了1-2门实用技术和技能,并建立和形成了帮助移民脱贫致富的长效机制。

4、制定预案,有效解决和防范群体性事件。

水利移民安置规划 篇10

多旁水库位于德保县马隘镇多旁屯,距离德保县城约15km,是一座是以供水为主,兼顾灌溉及其他综合利用的中型水库。多旁水库主要是利用多旁及多气洼地,对洼地内排泄通道(地下河、落水洞)进行封堵以及在多睦、多气及多旁南端垭口3个较低垭口设挡水坝而形成水库。多旁水库工程由挡水工程、泄洪工程及输水工程组成。水库正常蓄水位为735 m,死水位为698.8 m,调节库容为4 105万m3;校核洪水位为736.52 m,总库容为4510万m3;供水能力为8.5万m3/d。工程建设征地涉及德保县2个乡2个村民委10个村民小组。多旁水库正常水位淹没土地总面积165.63 hm2 (其中淹没耕地101.873 hm2);淹没人口539人、房屋20 884 m2。

2 移民生产安置任务

2.1 生产安置规划目标和生产安置标准

2.1.1 规划目标值

对本工程征地移民,用移民种植业人均纯收入作为移民安置规划的主要指标来确定规划目标。

水库淹没涉及耕地主要位于马隘镇多学村,因此本次规划以多学村移民种植业人均纯收入作为多旁水库建设征地移民生产安置人均纯收入目标值,经分析,德保县马隘镇多学村规划水平年种植业人均纯收入为993元。

2.1.2 生产安置标准

综合考虑,确定规划水平年移民安置规划的标准如下。

根据库区和安置区耕地资源的实际情况以及移民人均纯收入构成情况,初步制定标准为:人均耕地0.047 hm2。

若淹没前人均占有耕地的面积大于以上标准的,且安置区的土地资源有条件的,可适当高于以上标准;若淹没前人均占有耕地的面积小于以上标准的,且安置区的土地资源条件比较紧张的,可适当低于以上标准。

2.2 生产安置人口

生产安置人口,是指因工程建设将其主要生产资料(土地)全部征收,需要进行生产安置的农业人口。移民安置规划的基本任务是妥善处理安置因水库淹没影响的生产资料承载的生产安置人口;恢复因水库淹没而需要建房的人口的房屋及其附属设施,配套建设必要的基本设施和公共设施。生产安置人口以村民小组为单位进行计算,计算公式如下:

式(1)中:P指征地涉及某村民小组生产安置人口,S指某村民小组征用耕地面积,Sr指调查年人均耕地面积,r指人口增长率,取5.2‰(德保县近几年年人口自然增长率),t0指调查年份(2010年),t指规划水平年(2011年)。

生产安置人口以村民小组为单位进行计算。2010年全库区需进行生产安置的农业人口为838人,推算到规划水平年2011年库区生产安置人口为852人,具体计算见表1。

3 库区剩余资源分析

根据多旁水库淹没影响马隘镇多学村及那甲乡多睦村的情况,以及涉淹村前3年的社会经济资料进行剩余资源分析,分析成果见表2。

多旁水库淹没耕地涉及德保县马隘镇多学村共7个村民小组,根据统计分析,水库淹没后剩余人均耕地不足的0.047hm2的有多旁、多气、多珍、陇木4个村民小组,其中多旁、多气、多珍剩余人均耕地不足0.007 hm2,陇木也仅剩余0.027 hm2/人。其中多学、多俸、怀力、多睦4个村民小组剩余人均耕地均大于0.047 hm2,达到后靠安置标准。因此生产安置重点安排多旁、多气、多珍和陇木村民小组。

根据多旁水库库区的土地情况,由于洼地已被水库淹没,剩余土地大多为石山,剩余旱地也是肥力很差的旱地,可开发利用土地不多,因此,从生活条件及耕地资源分析,多旁、多气、多珍村民小组的村民均应迁出库区。而陇木村民小组淹地不淹房,剩余人均耕地仍有0.027 hm2/人,且大喜村至多睦村公路改建规划经过陇木村民小组附近,规划从大喜村民小组征用旱地1 hm2给陇木村民小组,可使陇木淹没后人均耕地达0.047 hm2以上,可以后靠安置,因此,陇木村民小组的村民拟不搬迁。

4 安置区选择和环境容量分析

4.1 安置区选择

考虑到多旁水库库区地势较平坦的地区基本被淹没,库周区剩余的大多是地势比较陡的石山,为了保护库区环境和减少水土流失,尽量考虑将移民迁出库区,在集镇郊区附近或土地资源比较丰富且可调整的村组附近集中安置,恢复好生产耕作区的道路,移民仍可回库周区继续耕作其剩余土地。

移民生产安置应以农业为基础,确保每户农村移民拥有一份可耕作的土地,根据当地资源优势,可发展第二、第三产业,但鉴于市场风险较大,应进行严格的技术和经济可行性论证,确保生产的产品有市场、能卖得出、可达到预定的收益。有条件的村屯还可研究探索土地安置以外的其他移民安置方式。

多旁水库2010年水库淹没影响搬迁人口539人,经移民群众讨论同意并征得安置区居民同意,集中安置在马隘镇马隘街上的“那谷”,离库区约8 km,安置区生产用地为马隘镇太和村那渠、农金、农龙3个村民小组和大新村大喜村民小组的土地,在生产开发方面,规划对作物种植结构进行调整。

4.2 移民安置区环境容量分析

4.2.1 分析范围

以村民小组为单位,首先对涉及淹没的村民小组的生产条件进行分析,看是否具备后靠安置的容量。容量不足需要外迁的,以集中安置区涉及的村民小组为单位进行容量综合分析。

4.2.2 土地承载能力分析方法

以土地承载容量为基础,结合考虑生产开发条件(如水源、地形、土壤等)进行综合分析。土地承载人口容量的计算方法如下:对从安置区调剂现有耕地的,可承载人口数量为该村民委或村民小组常耕地(水田和常耕旱地)资源总产出量,除以人均目标值所得的商值。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结合本次拟定的移民安置标准,移民征收安置区的耕地后安置区人均耕地面积不低于0.047 hm2。

4.2.3 环境容量分析

根据移民安置区的选择原则,综合考虑了自然条件、交通条件、生活水平、风俗习惯等因素,多旁水库外迁安置区选定为马隘镇马隘街“那谷”位置。经调查,多旁水库外迁移民安置区的土地比较紧张,耕地资源不丰富,主要是以水田为主,旱地资源相对缺乏,山地也是以岩溶石山为主,可利用面积较少。经分析,安置区水田质量较好,水利设施比较完善,粮食产出较高,可以种植2造水稻。另外,考虑到安置区离马隘镇集镇较近,移民可结合地域优势,种植商品蔬菜等优质作物,平均1 hm2耕地的产出相当于甚至高出库区2 hm2耕地的价值,人均种植0.02 hm2水稻即可满足移民的基本口粮需要。另外,再考虑调整人均0.007 hm2耕地供移民种植商品蔬菜等优质作物,可给移民带来一定的收入,改善移民的生活水平。因此,根据安置区实际情况、移民及安置区居民和当地政府的意见,对外迁移民的安置标准作了适当调整,按人均水田0.027 hm2进行安置,山地原则上不在安置区调整,移民回库区耕作。后靠移民村组栊木安置标准仍按原人均耕地0.047 hm2的标准。根据以上调整后的安置标准进行安置区环境容量分析。

根据以上确定的移民安置标准,经调查分析,多旁水库建设征地移民外迁安置区和后靠安置区共可容纳移民699人,其中马隘镇太和村那渠、农金、农龙3个村可容纳移民663人,马隘镇大喜村可容纳移民36人。多旁水库需要进行生产安置规划的移民村组为多学村的多旁、多气、多珍和陇木,4个移民村规划水平年生产安置人口为570人,安置区可容纳移民大于移民生产安置人口,安置区环境容量充足。安置区环境容量分析见表3。

5 农村移民生产安置方案

根据安置环境容量分析及库区实际情况,多旁水库建设征地移民生产安置方案采取以大农业安置为主的方式,通过对安置区土地调整及发展一定的优质项目,使移民的生产生活水平恢复或超过原有水平。

5.1 土地调整

根据剩余资源分析,由于多旁水库库区及安置区绝大部分为岩溶地区,地形陡,土层薄,无新开垦耕地的条件,因此,本次规划多旁、多气、多珍、陇木4个村民小组需征收附近村组的土地进行生产安置。本次规划调整安置点附近马隘镇太和村的农金、农龙、那渠3个村民小组共14.453 hm2水田给多旁水库外迁移民,使外迁移民人均耕地达0.027 hm2/人以上。陇木村民拟不搬迁,拟调整大喜村大喜组早地1hm2,使陇木人均耕地达0.047 hm2以上,达到安置标准。安置区各村民小组调整耕地给移民后其剩余人均耕地仍达0.047 hm2以上,调整耕地对安置区居民生产生活影响较小。多旁水库移民安置区土地调整情况见表4。

5.2 移民生产开发规划

根据剩余资源分析成果,本次生产安置规划只针对耕地受水库淹没影响较大的多旁、多气、多珍、陇木4个村民小组。其他村民小组仅受淹没轮歇地影响,种植收入影响不大,因此,本次对这些村民小组不进行生产开发规划。

根据库区的实际情况,库区大部分移民的收入很大一部分为劳务输出,种植业收入所占比例不到50%,水库蓄水后,劳务输出仍可作为移民提高经济收入的一个主要途径,本次生产开发规划仅针对种植业收入部分,采取扩大种植面积、调整作物结构等形式对库区农业种植结构进行重新规划,以恢复或超过移民现状生活水平。

本着安置后使移民的生活水平达到或超过原有水平的原则,根据移民原有的生活水平及收入构成,结合安置区的资源情况及其开发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计划,规划种植业人均纯收入达到或超过规划水平年种植业人均收入993元作为生产开发目标值。

5.2.1 生产开发项目

目前多旁水库库区及安置区大多是种植玉米等经济效益不高的经济作物,移民群众迫切要求对种植业进行改造以提高单产,本次结合库区及安置区所在县的经济发展规划,对移民村的作物种植结构进行调整,以提供移民的收入水平。根据初步调查,多旁水库移民集中安置在马隘镇西侧,给移民种植蔬菜提供了很好的条件,同时库区的气候条件比较适合种植经济效益比较好的金银花。

(1)种植蔬菜。据调查了解,德保县目前尚未建立规模较大的商品蔬菜基地,马隘镇距德保县不远,仅7 km。因此移民可充分利用安置区的区域优势,与安置区居民一起,在当地政府的指导下开发建立商品蔬菜基地,使之成为马隘镇集镇和德保县城的菜篮子。

蔬菜种植可采用“稻+稻+菜”和“稻+菜+菜”等种植结构进行,也可划出部分耕地,专门种植商品蔬菜。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安置区可种植的蔬菜品种主要有番茄(小)、香葱(小)、茄瓜、青椒、白菜和四季豆等,种植1 hm2蔬菜的综合平均投入仅为21 000元,但净收入达54 000元/hm2,本次规划种植蔬菜3.627 hm2。

(2)种植金银花。金银花是我国出口大宗中药材之一,种植金银花对解决石山地区石漠化、减少水土流失和营造绿色生态家园起到良好的作用。德保县地处桂西西南部,石山面积占总面积的78.4%,地域广泛,满山遍野都有野生金银花,每年春夏花开季节,农民纷纷上山采花上市出售,给当地农民增加了部分收入。目前金银花供需矛盾很大,出口的金银花远销美国、澳大利亚、欧洲及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与港澳台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而今后几年的社会需求量将达1 700万t,产需缺口很大,可见,开发人工种植金银花,前景广阔。经过调查,多旁水库库区属高山峡谷区,淹没线上的土地地势较陡,剩余耕地有限,剩余山地较多,其中多旁村剩余210.014 hm2,多气村剩余101.851 hm2,多珍村剩余89.412 hm2,库区剩余山地虽多为石山,但其土壤、气候条件十分适合种植金银花。种植金银花的综合平均投入为67 500元/hm2,净产出也接近67 500元/hm2,本次规划种植金银花规划7.547 hm2。

5.2.2 移民生产安置效益分析

本次规划多旁、多气、多珍、陇木4村民小组种植蔬菜3.627 hm2、金银花7.547 hm2,经计算,多旁水库生产开发规划前期投入共24.02万元,年收益共69.95万元,其中蔬菜前期投入需5.44万元,年收益为19.64万元;金银花前期投入需18.58万元,年收益为50.31万元。经过种植高产出的商品蔬菜及药用价值高的金银花,可使4个移民村组的年人均种植业纯收入从927元提高到1 208元以上,收入增加超过281元,超过规划目标值215元以上。经过生产开发措施,库区移民规划水平年移民的种植业收入将会达到或超过原有水平,进行种植业调整后库区各村民小组人均纯收入情况见表5。

6 结语

广西德保县多旁水库工程建设征地农村移民生产安置规划已经完成,从总体上看,规划成果基本科学、合理,且符合库区及移民安置区的实际,将在移民安置后续工作中发挥着重要指导作用。总结生产安置规划编制经验主要有以下方面。

(1)思想上高度重视。业主和库区相关部门及设计单位各专业部门高度重视并积极参与是关键。

(2)坚持以《移民条例》为依据,以移民安置规划大纲作指导,统一标准及要求,提高生产安置规划编制质量是根本。

(3)有翔实的淹没实物调查、地质勘探等基础资料,编制规划的基础工作比较扎实是保证。

(4)规划成果经过多次专家评估评审工作,有严格的专家评估评审程序,使规划成果精益求精是重要措施。

(5)多学科专业人员参与编制规划,同时广纳各方意见,使规划成果科学、合理,切合库区实际是重要条件。

参考文献

[1]DL/T 5064—2007,水电工程建设征地移民安置规划设计规范[S].

[2]石学厚.移民安置项目需要深化、细化设计[J].水利规划与设计, 2007(6).

上一篇:监控指标下一篇:考试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