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规划设计

2024-05-10

移民规划设计(精选11篇)

移民规划设计 篇1

针对我国以往的移民补偿标准偏低、移民安置程序不够规范等问题, 2006年3月29日, 国务院第130次常务会议讨论并通过了国务院令第471号《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条例》[1] (以下简称《移民条例》) 。该条例明确了移民工作管理体制, 强化了移民安置规划的法律地位, 提高并统一了征收耕地的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标准, 规范了移民安置的程序和方式, 完善了移民后期扶持制度, 加强了移民工作的监督管理, 在我国水利水电事业发展和移民工作历程中具有里程碑的作用。

《移民条例》的实施, 对于以往开展的建设征地移民安置规划设计工作而言, 最直接的影响就是使工程设计周期难以控制。这主要是因为《移民条例》的实施要求有多项控制性节点,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①实物指标调查工作开始前, 工程占地和淹没区所在地的省级人民政府应当发布通告, 禁止在工程占地和淹没区新增建设项目和迁入人口, 并对实物调查工作作出安排, 即发布“停建令”;②由项目法人编制移民安置规划大纲, 按照审批权限报省人民政府或国务院移民管理机构审批 (即审批移民安置规划大纲) ;③项目法人根据经批准的移民安置规划大纲编制移民安置规划, 按照审批权限经省人民政府或国务院移民管理机构审核后, 报项目审批或核准部门, 与可行性研究报告或者项目申请报告一并审批或核准, 即移民安置规划先审核后核准。

这些工作程序的完成, 存在着设计单位无法控制的诸多外部因素, 并且都对可行性设计报告的最终完成进度造成影响。毋庸置疑, 今后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更需要设计单位加强与项目法人的沟通和交流, 以争取制定合理的设计周期。

《移民条例》实施后, 除上述设计周期难以控制外,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移民安置在可行性规划设计中还遇到了其他一些问题。笔者结合DL/T 5064—2007《水电工程建设征地移民安置规划设计规范》[2]等系列规程规范的有关规定, 总结探讨了几个工程可行性规划设计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归纳提出了体会、认识及建议, 以期抛砖引玉, 为更好地实现移民安置目标, 使征地移民设计工作者们对《移民条例》及其根据条例制定的系列水电工程规划设计规范实施效果和现实操作层面做进一步思考, 并为进一步补充和完善相应的规程规范以及相关实施细则提供参考。

1 征地移民规划设计与主体枢纽其他设计深度不匹配问题

《移民条例》第七条明确规定:“实物调查工作开始前, 所在地的省级人民政府应当发布通告, 禁止在工程占地和淹没区新增建设项目和迁入人口, 并对实物调查工作作出安排”。 2007年7月4日, 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发布了水电规科[2007]0036号文《水电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施工总布置规划专题报告编制暂行规定》, 其中规定:“大中型水电工程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应开展施工总布置规划专题研究, 编制施工总布置规划专题报告……审查通过的施工总布置规划专题报告是工程所在地省级人民政府发布禁止在工程占地和淹没区新增建设项目和迁入人口通告、开展实物指标调查和移民安置规划设计等的主要依据。”

从设计流程上而言, 开展施工总布置规划设计的施工规划专业是上续专业, 征地移民专业是根据确定的施工总布置规划开展工作的下续专业, 施工用地范围的调整必然导致下续的征地移民专业被动地相应调整该项目的建设征地处理范围。而建设征地处理范围的确定是建设征地移民安置规划设计工作的基础, 建设征地处理范围的调整势必导致实物指标、移民安置规划、补偿费用概算等规划设计成果的调整, 因此, 施工用地范围的调整应慎重对待, 不能轻易变化。《移民条例》明确了建设征地处理范围的重要地位。《移民条例》颁布前, 在可行性研究报告阶段中施工规划专业经常调整施工总布置方案。这种调整主要受限于现有相关设计规范在可行性研究阶段的设计深度, 即施工布置的上续如地质、水工等专业的可行性研究规划设计深度, 以及施工规划专业自身的可行性研究规划设计深度;《移民条例》实施后, 根据DL/T 5064—2007《水电工程建设征地移民安置规划设计规范》,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移民安置规划设计可行性研究报告阶段之后为移民安置实施阶段, 移民安置实施阶段直接涉及移民搬迁、移民安置、费用兑付等具体实施工作, 如果范围调整造成移民身份重新认定、征占用土地重新划定等问题, 则将会给地方政府的工作造成很大难度, 使项目业主在履行合同时必须履行重大设计变更的程序。另外, 目前水利水电工程主体枢纽设计在可行性研究报告阶段之后为招标设计阶段和施工详图阶段, 往往在可行性研究阶段之后, 绝大多数专业在招标设计阶段会进行相应的设计优化, 从而导致用地范围存在不同程度的增减。由此可见, 可行性研究阶段征地移民专业规划设计和主体枢纽各相关专业规划设计深度不匹配, 《移民条例》实施后, 可行性研究阶段征地移民专业规划设计的深度得到了增加。

综上所述, 《移民条例》和DL/T 5064—2007《水电工程建设征地移民安置规划设计规范》的出台, 降低了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用地范围发生调整的可能性, 减少了重复工作量, 降低了设计成本, 缩短了设计周期。但是, 这无疑对施工专业及其相关上续设计专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并且使整个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阶段主体枢纽工程的规划设计工作提前。因此, 《移民条例》实施后, 建议水利水电工程主体枢纽设计尤其是施工规划应在可行性规划设计中统筹考虑, 高度重视范围的确定, 必要时适当加深与用地范围相关的设计深度, 同时建议征地移民单位主动参与施工用地范围的确定, 各部门之间多沟通, 共同赴现场踏勘, 努力实现施工用地范围一次性确定。

2 林地分解到户操作问题

《移民条例》第三十二条明确规定:“搬迁费以及移民个人房屋和附属建筑物、个人所有的零星树木、青苗、农副业设施等个人财产补偿费, 由移民区县级人民政府直接全额兑付给移民。”该条例明确了搬迁费以及移民个人财产补偿费的兑付方式。由于个人财产补偿费包括了青苗、零星树木和林木等地面附着物, 要分清个人财产补偿费, 实物指标外业调查时也就必须查清影响范围内的土地附着物, 因此必须使得耕地、园地、林地分解到户。关于土地分解到户工作的职责分工, 在DL/T 5377—2007《水电工程建设征地实物指标调查规范》[3]中有明确规定:“地方政府根据移民安置工作的需要将承包耕地、园地、林地等指标分解到户”。在实际工作中, 由于道路用地范围难以确定、林种的确认存在分歧等原因, 使土地尤其是林地分解到户操作比较困难[4,5]。

a. 道路用地范围难以确定。新建施工场内道路受地形地质条件的制约比较大, 不确定性因素很多, 一般在可行性研究阶段侧重于方案的比较, 线形和走向基本得到确定。根据走向, 现场调查可以基本明确涉及的行政村, 而道路两侧涉及的具体范围要明确到户, 现场必须埋设界桩, 但是水电工程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对于界桩的埋设却没有相应强制性规定。DL/T 5376—2007《水电工程建设征地处理范围界定规范》[6]规定:“根据实物指标调查需要, 提出临时界桩布置技术要求, 必要时可进行永久界桩布置设计。” 实际上公路用地征地数量 (通常大部分是林地) 往往较多, 由于道路界定范围比较困难, 加之相应规范没有明确规定, 使得土地分解到户现场操作实现难度仍然比较大。

b. 林种确认存在分歧。建设征地实物指标调查工作采用的是1∶2 000土地利用现状地形图, 而林地承包发放林权证时, 林种的确定是依据1∶10 000比例尺地形图并以主要林种 (即优势树种) 作为该区域的林地种类, 数量和种类的确定相对比较粗放。因此, 这两种方式认定的林种不同, 精度也不同, 前者准确度高更符合实际, 而后者的林权证具备法律效力, 受法律保护。通常在林地分解到户工作中, 一般采用将前者的调查成果逐级向下分解的方式, 在落实到承包人的过程中, 由于林种的差异导致各类土地面积无法落实到户, 并且承包人之间易产生纠纷, 尤其是对于经济价值较大的林种会存在更多的争议。

c. 与当地长期的习惯做法冲突。据调查, 在浙江某县, 当地林地主要是毛竹林, 林权证发放时采取的习惯做法是:将地面上的毛竹实际株数登记在册, 并作为保底基数进行发包, 承包户全部保底基数之和占所在集体经济组织的所有保底基数的比例, 即为该农户的承包份额;承包户不单独砍伐毛竹, 而是由集体统一选定专业队伍砍伐并统一出售, 以利于降低成本又避免相互压价;承包期间承包户每年的收益根据集体经济组织所有商品毛竹的纯收益按承包份额进行分配, 承包期间承包份额根据人口的自然增长在小范围内得到调整, 承包期结束后增长出来的毛竹株数归个人所有。这是一种林权承包到户但仍带有集体属性的承包方式。工程建设占用该区域林地, 如果单纯地将地面附着物暂归为集体经济组织或承包户一方, 都显得不尽合理, 并且集体经济组织和承包户都担心将来对方不认账而不同意这种简单归并。若采取逐块清点增长量的方式调查地面附着物, 集体经济组织和承包户均易于接受, 但这样操作的工作量较大, 耗费的时间也比较长, 很难满足项目进度计划的要求。

综上所述, 林地分解到户中存在的问题可能最终导致出现以下情况, 即地方政府为争取项目尽快通过审查、核准, 而采取权宜之计暂时将林地分解到户, 项目实施时再实地逐块核对分解。如此操作显然不符合群众的意愿, 使群众的个人财产难以得到保障, 并且还会造成人力、物力和财力的重复耗费。

笔者建议在《移民条例》实施细则制定中应明确土地分解工作要结合各地实际, 原则上规定承包耕地应分解到承包户, 而园地和林地只需分解到集体经济组织, 以利于项目可行性规划设计的实际操作。

3 安置区居民关注的调地标准问题

《移民条例》保障了移民安置规划编制中移民和移民安置区居民的知情权和参与权。《移民条例》第九条和第十五条明确规定:“编制移民安置规划大纲应当广泛听取移民和移民安置区居民的意见;必要时, 应当采取听证的方式……编制移民安置规划应当广泛听取移民和移民安置区居民的意见;必要时, 应当采取听证的方式。” 可见, 就移民安置方案和移民安置规划征求安置区居民的意见, 已成为可行性规划设计中必备的工作内容和程序。

由于我国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大多数都是农民, 他们普遍受教育程度较低、生产技能单一, 因此, 农业生产安置方式仍是农村移民安置的一种主要方式。根据DL/T5064——2007《水电工程建设征地移民安置规划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 在农村移民安置后, 应使移民拥有与移民安置区居民基本相当的土地等农业生产资料。这里的“基本相当”指的是与安置地集体经济组织相比, 所调剂的土地在数量和质量上基本相当。

通常, 土地价格是以县城为中心向外围递减, 水电工程大多地处偏远山区, 区片综合价相对偏低。为使移民的生活达到或者超过原有水平, 移民安置规划工作组在选择外迁移民安置点时, 往往会优先选择一些自然环境条件较优、有较丰富的可开发土地或可调整的耕园地资源、交通等基础设施条件较好的安置点, 同时这些安置点也容易被外迁移民接受[7], 因此, 往往出现工程区的征收耕地价格低于安置区的征收耕地价格的矛盾。在生产安置规划中, 安置区调剂土地只是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 不是征收土地。目前, 《移民条例》对征收耕地有明确规定, 即耕地补偿补助费为前3年产值的16倍, 但对农村集体土地调剂 (流转) 的标准并无相关规定。基于此, 在征求安置区居民意愿座谈会上, 安置区居民最关心的就是调剂土地的标准问题, 并且普遍存在这样的心态:获知本工程的相关调地标准后再进行权衡, 如果划算, 则愿意调剂土地, 若不划算的话, 就不愿意调出土地或只调出耕种不便的部分土地。另据调查, 除少数居民漫天要价外, 绝大多数居民都有个适当的心理价位, 它主要来自于当地或附近区域其他类似建设项目的征地标准、务农的收入、补贴以及期望, 这个心理价位同时不低于工程建设征地区的补偿补助标准。

由于建设项目的各类补偿补助标准尚未审定, 座谈会上, 移民安置规划工作组无法告知具体的调地标准, 只能承诺按照国家和省里的法律法规、政策规定, 实事求是地进行补偿。这样的原则性答复无形中影响了安置区居民调地的积极性, 因此, 最初的响应度往往不高, 需要地方政府从支持国家项目建设角度开展多次宣传, 需要做大量的思想工作。尽管生产安置方案最终得以规划, 但是工程原本有限的设计进度往往会受到较大的影响。

笔者建议, 《移民条例》实施细则应对安置区调剂土地的标准进行明确, 同时, 从保障安置区居民和移民利益, 利于安置区调剂土地, 以及安置后移民与安置区居民融洽相处等角度综合考虑, 建议安置区调剂各类土地的标准与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范围内的同类土地补偿标准相同。

4 资金平衡分析单元及补偿范围问题

关于资金平衡分析, DL/T 5064—2007《水电工程建设征地移民安置规划设计规范》有明确表述:“农村移民生产安置规划投资应与征收土地的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进行平衡分析”。土地征收费用包括集体所有的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和其他农用地等农用地以及荒草地、滩涂等未利用地的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资金平衡分析的分析单元为集体经济组织。《移民条例》中涉及的补偿范围主要指建设征地红线范围内的各类实物。

在建设征地红线范围内, 各个集体经济组织涉及的土地分布数量通常都不相同, 土地类别分布也不尽相同, 因此, 各集体经济组织之间最终获得的土地征收费用也完全不同, 有的甚至相差比较悬殊。以集体经济组织为分析单元, 补偿费用出现在设计报告中的这种差异容易造成集体经济组织之间的攀比, 可能会给地方政府实施工作造成被动或者带来不必要的麻烦。笔者建议《移民条例》实施细则应明确以村民委员会为投资平衡分析的分析单元, 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这样有利于各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的协调。

在补偿范围方面, 对于建设征地红线范围以外的各类实物, 《移民条例》只对远迁移民且属于个人所有的零星树木、房屋等实物进行了相应的补偿, 而对剩余土地资源的处理尚未交代。从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的实际情况看来, 剩余土地资源尤其是林地资源相对比较丰富。尽管土地承包权受到农村土地承包法的保障, 不会因搬迁而随之失去, 但是, 移民远迁后, 这些土地资源后续管理的成本和收益问题客观存在, 通过何种方式或途径使外迁移民获得实实在在的收益, 提高其生活水平, 是项目业主、地方政府和设计院三方应重视的问题。

5 结 语

在《移民条例》实施后, 我国征地移民规划设计除存在上述问题之外, 还存在房屋装修具体如何调查、实物指标公示及复核程序如何开展以及相应增加的现场工作量和工作时间如何计算等问题。

由于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移民安置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关系复杂、影响深远的系统性工作, 而《移民条例》及相关的水利水电工程系列规划设计规范中规定的各项条款原则性较强, 没有细化到具体工作的各个方面, 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可操作性不够, 容易引起项目各方理解上的偏差。笔者建议尽早出台《移民条例》实施细则, 进一步补充完善相应的规程规范、技术标准, 以便统一认识, 正确把握移民安置的政策精神, 促进我国大中型水利水电建设事业的健康发展。

摘要:结合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规划设计的实践, 从征地移民规划设计的角度, 分析了《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条例》存在的问题, 着重阐述了设计深度不匹配、林地分解到户、安置区调剂土地等问题, 并提出了工作体会和建议, 为进一步补充和完善相应的规程规范以及相关的实施细则提供参考。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移民条例,规划设计,征地移民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条例[EB/OL].[2009-10-20].http://law.baidu.com/pages/chi-nalawinfo/7/85/f03aca71cb8f68460f1df320564fc52e-0.html.

[2]DL/T5064—2007, 水电工程建设征地移民安置规划设计规范[S].

[3]DL/T5377—2007, 水电工程建设征地实物指标调查规范[S].

[4]李波, 余文学.关于浙江SX水库移民非农安置选择的几点思考[J].水利经济, 2007, 25 (4) :78-80.

[5]陈艳, 陈绍军, 王松.水库移民社会风险评价[J].水利经济, 2005, 23 (2) :62-64.

[6]DL/T5376—2007, 水电工程建设征地处理范围界定规范[S].

[7]周建, 施国庆, 李菁怡.生态移民政策与效果探析:以新疆塔里木河流域轮台县生态移民为例[J].水利经济, 2009, 27 (5) :68-72.

移民规划设计 篇2

一、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环境保护规划 ㈠ 规划原则、目标 规划原则:

以综合整治为指导思想,贯彻“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治理原则。移民安置区的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环境保护与“长治”、“长防”、“移民开发”等工程项目相结合,充分利用各方面投资,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达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

规划目标: 到2010年末,农业人口人均拥有0.8~1.0亩稳产高产基本农田、0.3~0.5亩左右经果林,消除荒地和稀疏林地,使区内林草复盖率达到45%以上,土壤侵蚀量减少70%以上,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人民生活逐步走向富裕,生态环境趋于良性循环。㈡ 保护措施

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环境保护措施,主要内容包括农村移民迁建安置、城(集)镇迁建以及交通道路等专业项目改复建过程中水土流失的预防治理的措施。

1.坡耕地改造工程措施:坡耕地改梯坪地,是控制坡耕地水土流失的有效措施。坡改梯主要是在小于25°的坡耕地上进行,大于25°的坡耕地应逐步实现退耕还林。规划坡改梯总计240.5万亩。坡改梯工程以修筑石坎水平梯田为主,在石料缺乏区域试验推广等高线植物活篱笆等措施。

2.生物措施:规划发展经果林207.9万亩,新植水保林436.7万亩、种草37.6万亩,水保林以松、杉、柏、刺槐、栎类、青杠、马桑、巴茅、荆条等为主,种植经济草种以蓑草为主,饲料草种以黑麦草为主。3.封山育林:对一部分疏林地和未成林地实行封山育林。共计376.7万亩。

4.小型水利水保工程措施:小型水利水保工程主要依据集雨面积、保护范围、侵蚀强度大小和减沙70%的综合要求布设,以蓄、小、群为主,坚持就地拦蓄,就近兴利。农村移民安置区水土保持措施规划详见表(略)。

5.城镇、工矿企业迁建和交通道路等专业项目复改建,在规划布局上应依山就势,严禁大挖大填。在“三通一平”及基建施工中需将废弃土方填放在指定低洼地段,并修建拦挡坝和护坡。对开挖过的场地,施工完建后应及时平整、恢复植被,或栽种经济林果,变废为利。

6.加强《水土保持法》、《环境保护法》等法规的宣传,提高人民群众的水土保持意识和法制观念,建立健全水土保持执法监督机构和三级管护体系。

二、城(集)镇迁建环境保护规划 ㈠ 规划原则、目标

规划原则:坚持城(集)镇迁建发展与生态环境改善相结合,城镇环境改善与区域环境改善相结合的原则。以国家的环境保护政策为导向,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环境污染控制方针,污染物排放与区域环境容量相适应。贯彻执行“三同时”制度,即建设项目中防治污染的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提高城(集)镇整体功能和环境质量,使城(集)镇迁建的环境保护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协调。

规划目标:到规划水平年2010年,移民安置区“三废”污染和噪声污染问题基本得到控制,环境质量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和要求。具体规划目标如下: 1.水质保护目标与控制要求

保护目标:三峡库区总体水质要符合国家《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88)Ⅱ类水标准。局部水域水质按其功能要求和水源保护区的具体要求,分别达到相应的用水水质标准。控制要求: 对进入移民安置区内各河流的污水实行总量控制,各河流的整体水质在不同水位期,监测断面平均水质浓度控制在(GB3838-88)Ⅱ类水标准以内。

江、河城镇段岸边水域水质:单个或多个排污口下游1000m处,相互影响后的岸边水质应达到Ⅱ类水标准。进入各河流的污水排放标准:2000年以前应达到现行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96);2010年以前,如果由于治理水平的提高,有新标准时,应执行当时国家或地方新标准。对易降解污染物,按生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要求,排污口下游1km岸边达标。

对难降解污染物应通过污水处理实行闭路循环,不得任意排放,对于有毒、有害物质应按《水污染防治法》规定严禁排放。2.大气环境保护目标

为保护和改善城(集)镇迁建区居民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96)和城(集)镇迁建规划的环境功能分区确定大气保护目标(见表10-3-2)(略)。3.噪声控制目标

为使城镇迁建区有一个清洁、优美而安静的环境,保证迁建区人民群众生活和工作的正常进行,根据《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制定迁建区不同功能区类型的环境噪声控制目标(见表10-3-3()略)。㈡ 规划保护措施

1.水质保护措施

保护范围:移民安置区水质保护范围主要包括水源保护区、库区水质功能保护区。库区水质功能保护区为长江干流及其支流的水库回水区。重点保护长江干流,大宁河、小江、乌江、嘉陵江、香溪河等主要支流。城(集)镇集中供水水源保护:根据《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85)水源卫生防护的要求,迁建城(集)镇供水水源集中取水口周围应设定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并由取水单位设置明显的范围标志和注意事项告示牌。在保护区以取水点为中心、半径100m范围内,严禁捕捞、停靠船只、旅游以及从事任何可能污染水源的活动。取水口上游1000m至下游100m范围内的水域,不得排入任何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保护范围的陆域内不得堆放固体废弃物、不得设立有害化学物品仓库、堆放和装卸垃圾、粪便或有毒物品的码头,在保护区范围内禁止一切破坏水环境的活动,禁止使用剧毒和高残留农药,不得滥用化肥,不得从事放牧活动。禁止建立墓地和掩埋尸体。另根据实际情况,供水单位可会同卫生、环境保护等部门,将取水口上游1000m以外的一定范围的河段划为二级水源保护区及准保护区,严格控制上游污染物的排入量,以确保下游取水口的水质满足饮用水源水质的要求。

城镇老城区生活污水处理措施:老城区应加强沼气化粪池的建设,逐步改造雨污合流制的排水系统。城镇新城区生活污水处理措施:新城区应采用雨污分流制,生活污水截流集中到污水处理厂(场)处理达标后再排入江河。污水处理厂(场)应多方筹资,及早设计,尽快施工,争取在城镇迁建完成前投入运行。工业污水处理措施:工业废水原则上由企业自行处理,工业废水主要为有机物的可纳入城市污水处理厂合并处理达标排放。特别是含重金属、酸、碱、造纸等工业废水,按“三废”治理要求,必须达标排放,严禁向江、河等水体排放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对污染大户应加强监督,严格执行环保“三同时”制度,使工业废水切实做到达标排放。对经济效益差污染严重而又无法进行治理的工厂企业,应予停产、转产。禁止新建污染水源的工程项目,凡是新、改、扩建的项目,均应提出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经环境保护部门和水资源保护部门审查同意后,才能列入建设计划。在新老城区内限制发展化工、冶金、造纸等污染型工厂企业。

医疗卫生单位污水处理措施:医疗卫生单位、兽医站等机构含病原体的污水需经过特殊处理和严格消毒后方可排入沼气化粪池或进入污水处理厂处理后排放。

加强对船舶的卫生管理:所有过往船只,均应装设船用油水分离器,客运船只的垃圾应集中起来,在到达港口停靠时,将其转运上岸进行集中处理,严禁向江河内倾倒。移民安置区内港监、环保和环卫部门应对停靠船只进行油水分离器和垃圾处理情况检查监督,对违反规定者予以处罚。

禁止向河流水体内排放含有汞、镉、砷、铬、铅、氰化物、黄磷等剧毒污染物、油类、酸液、尾矿、矸石、粉煤灰、工业废渣、垃圾、放射性废渣、废物等固体废弃物。2.大气保护措施

移民安置区大气污染主要为煤烟型污染,改善城(集)镇的大气环境质量,主要措施是改变能源结构、提高工业锅炉的消烟除尘率。主要措施为: 严格执行国家环境保护有关政策,新城区严格限制大气污染严重的项目上马。

新、改、扩建项目必须实行环境影响评价,严格执行环保“三同时”制度,控制废气排放量,使之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逐步改变能源结构,提高城(集)镇居民天然气使用率,增加居民能源结构中天然气的比例,到2010年,城市和县城气化率争取达到85%。居民生活用煤应严格规定使用脱硫型煤,同时使城区的部分工厂企业也使用区域内可资利用的天然气资源,降低煤耗量,减轻对大气的污染程度。

落实迁建区规划的公共绿地、道路两侧绿化、居民区绿化、工业区和居住区之间的防护林带和护岸林带的建设。

3.环境噪声防治措施

对产生较大噪声的工厂企业,在迁建时应增强其隔音能力,对产生噪声较大的生产设备应进行消音和减振处理。噪声污染较大的打桩机、砼搅拌机、卷扬机等施工设备在居民区作业时,应避开居民休息时间。改善城市道路条件,改善车辆运行状况。在城区主干道和中心区域禁鸣喇叭,严格机动车辆的定期检修制度。

4.固体废弃物处置措施

城镇生活垃圾处置措施:规划在城市和县城迁建区的郊区修建垃圾处理场,生活垃圾产生量相对较小的城(集)镇,修建具备防冲、防渗措施的垃圾堆放场。

工业固体废弃物处置措施:应采取综合利用和集中处理的措施。煤渣、煤矸石、粉煤灰可用来制造水泥、砼骨料、硅砖瓦等,酒厂、糖厂、罐头厂的食品弃渣可用来制造复合饲料或肥料,其余的工业固体废弃物应采取卫生填埋处理,对含重金属的固体废弃物,应进行特殊处理。

特殊固体废弃物的处置措施:医院、卫生防疫等单位,排放的含病毒、病源体固体废弃物和放射性固体废弃物必须按规定的程序进行特殊处理,不得任意倾倒,以免酿成环境污染事故,威胁区域人群健康。

三、工矿企业迁建与新建二、三产业污染防治措施

㈠ 对搬迁重建企业,其建设必须严格执行国家有关环境保护政策法规,严格坚持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和环保“三同时”制度。

㈡ 实行排污申报登记制度和排污许可证制度。企业迁建完成后,业主必须向当地环境保护部门提交《排污申请登记表》。其污染控制设施应经环境保护主管部门验收,验收合格并发给排污许可证后企业方能投入生产并排污。企业水污染源和大气污染源的排放应严格执行国家和地方有关排放标准。㈢ 移民新建二、三产业应选择污染小或无污染的项目,提倡发展绿色企业。

㈣ 环境监测部门应加强污染源特别是重点污染源的监测,以便掌握污染源的动态变化,为环境管理部门实施有效的监督与管理提供依据。

㈤ 迁建企业与移民安置新建二、三产业污染防治所需经费,贯彻“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由企业自行承担。

四、人群健康保护规划 ㈠ 环境卫生清理

移民迁入新居前必须对居住环境进行卫生清理,主要包括

: 1.加强建筑、生活垃圾和粪便的管理,防止疾病传播。对新址环境卫生污染源(如坟墓等),选用石碳酸、生石灰和漂白粉等药物消毒灭菌处理。

2.移民搬迁前,进行一次有组织、有计划的灭蚊、灭蝇、灭鼠活动,降低病媒生物密度。移民搬迁后,开展经常性的灭蚊灭蝇灭鼠活动。

3.加强水源防护管理,防止各种污染物对水源造成污染。㈡ 疾病监测、疫情抽查及预防接种 1.卫生检疫

对移民安置区新老居民及外来人员中可疑的带菌者和患病人员进行检疫,对确诊者及时进行隔离和治疗,切断传播途径。重点抽检的病种主要有:疟疾、肝炎、钩体病、流行性出血热等。此外,对外来人员还应视其来源地的疾病构成确定相应的检测项目。2.预防接种

对移民安置区危害较大且易流行的疾病采取预防服药和免疫接种等方法,提高人群对疾病的抵抗力。预防接种的主要对象为搬迁移民,主要项目有:疟疾、钩体病、乙脑和病毒性肝炎等。另外,对从事皮毛收购和加工者注射炭疽疫苗,在丝虫高发区普服海群生盐进行预防和治疗。3.人群健康监测

在移民安置迁建前后,必须加强人群健康的监测工作,特别是动物疫源性传染病和虫媒传染病的监测工作。监测内容见生态环境管理监测规划。㈢ 饮用水卫生检测

城镇、农村集中居民点以及分散建房的移民,应做好饮用水源保护工作。凡新的饮用水源,要进行检测,衡量是否符合国家规定的饮用水卫生标准。检测内容见生态环境管理监测规划。㈣ 卫生宣传、管理与监督 在移民前和移民过程中,有计划、全方位地大力宣传、普及卫生知识,增强移民和老居民的卫生观念和自我保健意识,提高防病抗病能力。加强安置区卫生尤其是食品卫生、水厂等特殊行业的管理和监督,经常性开展食品卫生检查和卫生检疫。㈤ 医疗卫生机构建设

进一步建立健全移民安置区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络,提高区域医疗卫生防疫的服务能力。根据卫生部颁布的“全国卫生防疫站建设标准”,完善各县、市卫生防疫站人群健康观察与保护的仪器设备及改善工作条件,加强安置区卫生防疫力量。

农村基层卫生机构应结合农村移民搬迁规划充实、加强。建议在移民安置区各村建立卫生保健室,各乡镇逐步建立乡镇防保站,负责计划免疫接种、传染病防治和妇幼保健等工作。

五、生态建设规划

㈠ 珍稀濒危植物和古、大树木保护

移民安置区珍稀濒危植物,分布高程在600m以下易受移民安置活动影响的物种主要有荷叶铁线蕨、疏花水柏枝等,规划对其采取建自然保护点进行特殊保护。

对分布高程在600m以下易受移民搬迁破坏影响的100余株古、大树木进行重点保护。主要采取建围栏挂牌进行就地保护,定期对古、大树木进行调查与监测,同时加强宣传教育和执法管理。㈡ 森林植被保护

移民安置区森林植被保护主要是防止移民安置活动对现有森林植被的破坏。实行封禁治理,加强对幼林的抚育管理和采伐迹地的恢复工作;严禁乱砍滥伐木材资源;鼓励集体和个人承包荒山、荒坡植树造林。㈢ 野生动物保护

为保护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同时控制有害野生动物(主要是鼠类)密度,需采取以下保护措施: 1.保护现有森林植被,绿化宜林荒山,为野生动物提供更广阔的栖息地

。2.宣传贯彻《野生动物保护法》,加强珍稀动物保护的宣传力度和执法管理。3.保护野生动物的栖息场所和迁徙路线,严禁乱捕滥猎。

4.在移民迁建前后大力开展灭鼠活动,同时加强对蛇类、猫头鹰类等鼠类天敌的保护,抑制鼠害的发生。㈣ 城(集)镇和农村居民点周围及道路绿化规划

1.城(集)镇绿化

绿地生态系统是现代城镇的重要组成部分,迁建城(集)镇绿地应以点、线、面、带形成系统。城市、县城要因地制宜地修建公园和各类公共绿地,做好住宅小区绿化;工业区和生活区、商业区之间设置防噪声、防尘、防污绿化带;加强道路和房屋四周的绿化工作。2.农村居民点与道路、农田田间绿化

农村集中居民点建成后,应充分利用房前屋后和路旁的空隙地,包括预留发展用地,植树绿化。机耕道与人行道绿化应采用乔、灌、草相结合的立体绿化方式;田间小道的绿化可因地制宜地种植一些防护林、经济林,如洋槐、乌桕、桑树等。㈤ 库岸绿化带建设 原则上整个库岸都应植树种草形成库岸绿化带。正常蓄水位175m淹没线以上的原有林木、果园、薪炭林及草地等,除纳入城(集)镇迁建总体规划的部分外,其余均应保留作为岸边绿化防护林带,并对其中的疏林地进行改造,绿化荒山、荒坡。新建城镇沿江地带宜建设滨江公园,提高沿岸绿化效果。

六、生态环境监测与管理规划 ㈠ 生态环境监测规划

生态环境监测规划详见表10-3-4(略);

移民安置区监测点位(断面)见表10-3-5(略)。㈡ 环境管理规划

建议成立移民安置区生态环境管理办公室,由各县政府主管环境保护的负责人负责,成员由政府办和有关专业部门负责人组成。

城市“新移民”购房财务规划 篇3

文 I 邵文宇

从上海回成都的路,李鑫和冉梦琪走了4年,在2008年一同从上海交大毕业后的两人推掉了家人在成都安排的稳定工作,执意留在上海相伴打拼。从毕业之初的“蚁族”生涯,到现如今二人的税后薪资齐齐破万。李鑫和冉梦琪却出人意料地在2012年结束了自己的“海飘”生涯,选择回到成都工作。

回家,要考虑的理财问题还不少

“缺乏归属感”,这是李鑫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最常用的一句话,作为一线城市的大上海固然是繁华似锦,歌舞升平,浮华背后的异乡人却有着不为人知辛酸苦累。高速运转的生活节奏,水涨船高的物价与房租,即使收入上万生活也是捉襟见肘,至今不敢要孩子的二人开始想念家乡成都舒适闲逸的生活。在成都寻找到合适的职位后,二人最终选择了回家。不过,落叶归根固然是好,但似乎还有不少问题需要解决。

李鑫今年27岁,在地产咨询服务公司做首席分析师,每月的税后薪资在1万元。妻子冉梦琪26岁,在世界500强医药公司做销售代表,税后月薪也是1万元有余,公积金、商业医疗保险等各项福利齐全。 在工作同时冉梦琪经营了一家投资公司,其月收入在50万左右。

在初回成都时,夫妻俩采取财务独立的原则,就是各管各的钱,并分别承担一部分家庭开支。冉梦琪负责新房购置房款的筹备,其个人花费主要集中在日常购物及健身瑜伽等高品质生活消费。李鑫则承担家里各项变动开支,从水电气这样的家庭基本开销,到两人一起出去娱乐休闲等,都是由他负责。他还给父母买了份重大疾病险,每年需要支出80000元。

李鑫和冉梦琪都在成都长大,作为“资格”的成都人,他们有共同的爱好——旅游,这也是家庭的一项重要开支。“去年我们去了济州岛,今年打算去泰国。”李鑫说,除了每年1至2次的长途旅行,他们还会经常去三亚、大连等国内城市旅游。“梦琪很会过日子,每次都是她查攻略,订到环境舒适,配套齐全的高端酒店。”

尽管收入没有太大变化,但回成都以来他们的生活压力却是不降反增。朋友结婚或是孩子满月,李鑫需要不断外派礼金和红包。但真正的压力其实来自住房问题,他们决定在2013年购买一套二手别墅,先让住处稳定下来。同时,李鑫想要选择一份重大疾病方面的保险,这被他称之为“安定后方”,但目前仍无从下手。

此外,他们家庭目前的总资产超过200万元,其中50万元是基金。每个月他们还能结余20万元,其中50000元由李鑫负责定投基金,剩余的钱主要是存银行定期。冉梦琪觉得这样存储蓄可惜了,考虑配置些货币基金或者其他收益更高的安全投资。

规划建议一:避免在两三年内再换房

李鑫打算2013年下半年在成都市二环内买套高端大平层,90-130平方米的两房或是三房。其总资产的一部分可提供150万元交首付,其余的部分需要贷款。以目前的经济情况,他能支付的总房款不能超过500万元,最好控制在450万元左右。他拿不定主意,是该先买二手房过渡,等两三年后再换房生孩子,还是直接购买高端大平层新房?

世邦魏理仕市场部经理金灵认为,以李鑫目前每月15万元的存款速度计算,两三年后换房的计划很不合理。按照现行的政策,第二次贷款需要首付6成。如果现在贷款购买450万元的房子,乐观估计三年后抛售并归还贷款后的余额在225万元,加上三年45万元的新增存款,150万元首付对应的总房款在450余万元,而这样的房子并不会比眼下300万元总价的房子好多少。同时,李鑫需要承担更高的税费。

如果现在购买总支出在200万元左右的三居室,可以考虑不选在特别好的地段,比如一环路内或是人民南路沿线。200万元包括支付给房东大约150万元的到手价,以及5万元左右的税收和手续费。由于成都父母的房产证上有李鑫的名字,他现在属于购买二套房,需支付3%的契税。

规划建议二:有刚性支出必须稳健投资

对于目前已经存有的200余万元资产,李鑫计划80万元用做装修,剩下的可以做一些中长期的投资。过去一年,他的基金定投基本上没有赚钱,也没有亏,目前还是50万元。因为基金的微盈部分被各种管理费抵消了。2013年,定投的品种是不是需要更多地调整到股票基金的方向上?

招商银行投资理财顾问刘芸芸认为,如果下半年会有买房、装修这样的刚性支出,那么投资最重要的前提就是稳健。因为计划用450万元购房、80万元装修,但在实际操作中可能会出现超标,所以要留好余地。建议目前用50万元现金在上半年购买银行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锁定收益,下半年改投货币基金,增加资金的灵活性。

如果李鑫个人非常看好2013年股市,并能确定这笔定投会维持两三年以上,那么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适当调整为股票型基金,但高收益势必存在高风险。对于定投的品种,也可以考虑ETF300这类的指数型基金。不过,调整定投的品种不会减少管理费。

规划建议三:需增加重疾险保障

李鑫在私企工作,福利保障相对外企工作的妻子要差很多。他想给自己买一个保险,作为重大疾病方面的保障。毕竟未来他是家里的顶梁柱,并且职业方面有发展空间,买了房子后,万一生大病需要几十万元的费用,家里无法负担。

泰安人寿销售经理王伟认为,李鑫现在只有28岁,如果购买重疾险,那么首先应该考虑的是产品的保障期间要尽量长一些,免除后顾之忧,其次就是产品最好具有分红条款,可以为家庭增加一些额外的收入。

目前来看,李鑫未来的家庭收入主要还是用于存钱买房,每年的保费支出不宜太高。目前重大疾病的治疗费用从几万元到几十万元不等,保额低于10万元的对重疾治疗费用的作用不大,超过30万元的投保费用较高。按十年缴费期计算,建议他目前先每年投入57000元左右,这样可以拥有100万元的保障,也没有太大的经济压力。但是40岁以后人的身体健康状况会明显下降,届时可以随着经济压力的减轻和年龄的增长追加重疾险的投入。

水利移民安置规划 篇4

1 移民安置规划设计依据

《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条例》(国务院令第471号);《国务院关于完善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意见》(国发[2006]17号);《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实施征地统一年产值标准有关问题的通知》(桂政发[2010]9号文);《广西壮族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耕地占用税暂行条例>办法》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令第46号;《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移民安置规划设计规范》(SL 290—2009);《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移民实物调查规范》(SL 442—2009)。

2 移民安置指导思想及原则

2.1 指导思想

(1)移民安置以土地为依托,以大农业为主,发挥当地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大力发展高产、高效、优质农业,逐步形成多元化的合理产业结构。

(2)移民安置要与当地资源状况、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与地区建设、资源开发、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相结合。

(3)移民安置规划方案的确定、安置区的选择应听取当地政府和移民群众的意见,进行方案论证和比较,在符合设计规范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满足移民群众的合理要求。

2.2 原则

(1)移民安置规划要考虑移民的生产、生活习惯,以及必要的基础设施、上学、就医等问题,规划方案要易于实施,便于管理,同时要尽量考虑与当地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结合进行规划设计。

(2)专业项目的复(改)建规划,以原规模、原标准(等级)或恢复原功能为原则。

(3)移民生产安置点的选择要考虑土地资源丰富,环境容量充足,移民能接受的原则。

(4)库周基础设施的恢复和配置,应根据库周现有基础设施进行规划布局,以恢复原功能,方便群众和经济适用为原则。

(5)投资估算要以淹没(征地)实物指标为依据,结合规划成果,按国家、自治区和南宁市的法规和政策、有关定额标准进行编制,使补偿投资与规划投资相平衡。

3 规划目标和安置标准

3.1 规划目标

根据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近期计划和远景规划,按6%增长率推至规划水平年(2015年)镇(街道)农民人均农业纯收入详见表1,以此作为移民生产安置规划目标。

3.2 移民安置标准

(1)剩余人均耕地大于400 m2的村民委员会,通过调整耕地,进行生产开发。

(2)剩余人均耕地小于400 m2的村民委员会,采用一次性补偿安置方式,移民利用土地补偿和安置补助费自行调整产业结构,进行生产开发。

(3)虽然剩余人均耕地大于400 m2,但被征收耕地小于2.67万m2的村民委员会,采用一次性补偿安置方式,移民利用土地补偿和安置补助费自行调整产业结构,进行生产开发。

3.3 一次性补偿安置

(1)对于剩余人均耕地小于400 m2的移民,采用一次性补偿安置方式,移民利用土地补偿和安置补助费自行调整产业结构,进行生产开发。

(2)对于虽然剩余人均耕地大于400 m2,但被征收耕地小于2.67万m2的移民,也采用一次性补偿安置方式,移民利用土地补偿和安置补助费自行调整产业结构,进行生产开发。一次性补偿安置移民998人。

4 移民安置环境容量分析

移民环境容量即移民安置区土地及其他资源可以容纳移民人数的数量。本阶段的移民环境容量以镇(街道)为分析单位。即分析某一镇(街道)可开发的后备土地资源与该镇(街道)安置移民人数所需的耕地资源,当可开发利用的后备资源大于或等于安置移民所需的耕地时,该镇(街道)的环境容量满足要求,移民可在镇(街道)就地后靠安置。

4.1 现状剩余资源调查

各镇(街道)的现状剩余资源数据由各村民小组、行政村逐级填表统计,同时参考各城区、镇(街道)、村的2007—2009年统计年报数据得到。

4.2 剩余资源分析

以各镇(街道)为单位进行正常蓄水位(67m)时库区剩余资源分析。

邕宁水利枢纽库区各城区镇(街道)可开垦荒地统计表见表2。

由表2可以看出,征用耕地后,水库淹没涉及的5个城区的7个镇(街道)中,人均耕地较少的是良庆镇340 m2,石埠街道办366.67 m2、沙井街道办553.33 m2,其他镇(街道)的人均耕地均大于666.67 m2。经分析,对人均耕地均大于666.67 m2的镇(街道),可以不考虑新开垦土地,只需通过耕地调整后,即能在本镇(街道)内安置该镇(街道)的生产安置人口。对人均耕地均小于666.67 m2的镇(街道),各镇(街道)均有足够宜垦荒地供移民开垦,补充被征用的耕地,即能够在本镇(街道)内安置该镇(街道)的生产安置人口。

通过库区环境容量分析,结果表明库区各镇(街道)的环境容量完全能满足各镇(街道)内生产安置人口的安置要求,所有生产安置人口均可在各镇(街道)内安置。

5 农村移民生活水平预测

(1)本规划对有关村镇的种植结构进行优化调整,使移民农业人均纯收入达到1666~4 332元,均超过规划目标值。

(2)虽然移民受到淹没耕地损失较多,但经过移民安置规划,移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到2015年各村都能恢复到安置前的生产生活水平,并还有提高的可能。

(3)对于一次性补偿安置的移民,只要使用好土地补偿和安置补助费进行开发生产,也能使生活水平得到提高,达到或超过安置前的水平。

参考文献

[1]邕宁水利枢纽工程[Z].2011.

[2]SL 290—2009,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移民安置规划设计规范[S].

移民温哥华的医疗和税务规划 篇5

医疗规划

温哥华隶属于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省(British Columbia,缩写为BC)。加拿大实施的是全民医疗保健计划(Medical Services Plan,缩写为MSP),即医疗福利惠及每一个能享受此计划的居民。满足下列3个条件的居民都可以享受:

(1)加拿大公民或法律允许居住在加拿大的永久居民;

(2)家在BC省;

(3)一年中在BC省实际居住6个月以上。

一些根据联邦移民法和难民保护法规定的持学习许可或工作许可的推定居民(deemed residents)也可以享受,但旅游和访问的人则不能享受该计划。

如果家庭中只有一方满足上述条件并已经加入了MSP,则其配偶和19岁以下未婚子女也可以享受此计划。有意思的是,对于没有正式结婚,但已同居产生了类似婚姻关系的同居方,甚至包括同性,都可以纳入MSP。而未婚子女如果在19~25岁仍在学校或大学中全日制读书,也可以继续享受MSP。

不过,MSP并非自动生成的计划,需要符合条件的居民进行注册申请,并在医疗卡的有效期截止之前重新再注册,否则会导致MSP失效。MSP的保费是基于家庭人数和收入来计算的,每年可能会调整。2013年起,每人的保费为66.5加元,两口之家的保费为120.50加元,三口以上的家庭保费为133加元。对于收入较低的家庭,移民一年后可申请保费的折扣,年收入2.2万加元以下的家庭可以免交保费。

另外,MSP不会在注册时马上生效,而是要经过一段时间的等待期(通常是抵达BC省当月剩余天数加上2个月)。对于新移民来说,最好到达BC省时就立即着手开始办理。如果配偶与申请人不是同时到达BC省,等待期将从两人到达时间中较晚者算起。

对于新移民来说,特别需要注意防范等待期中的风险。由于MSP在等待期中是没有生效的,这个时期的医疗费用需要自己承担。加拿大的医疗费用极其高昂,见表1。在没有 MSP的情况下,建议新移民购买保险公司提供的旅行商业保险(Travel Insurance),这通常是新移民在前3个月的必备选择。否则,一旦住院治疗,至少需要花费3万~5万加元。

旅行商业保险可按天来买,由于有2天的等待期,购买时建议提前2天购买。对于莫先生这样的新移民来说,可在MSP生效之前按天来购买旅行商业保险,以避免意外情况造成的经济损失,保费可参见表2。

如果莫先生已在中国办理完移民手续,建议在乘机飞往温哥华前2天就与境外保险机构购买旅行保险,这样可在飞机抵达温哥华时就有足够的保障。

税务规划

加拿大之所以能建立全球少见的福利制度,是因为税收非常高。加拿大的税分成联邦税和省税,相当于国税和地税。除魁北克外,每个省都征收自己的省税,先交给联邦税局,然后联邦税局再返还给各省。每年的4月30日为个人报税的截止时间。如果没有及时报税,会面临罚款并需交纳税款利息。

2013年联邦的收入所得税是累进税率,最高税率为29%;BC省的最高税率为14.7%,见表3。

报税时主要计算应税收入和税款减免额。在计算应税收入时,一些费用可从总收入中减除,比如注册退休计划RRSP支付的费用、托儿费、搬家费、赡养费等,从而使应税收入降低,纳税额减少。计算出应税收入后,即可按表3的税率分别计算出联邦纳税额和省纳税额。

需要注意的是,加拿大的税法规定,对于税务居民,报税时应报纳税人在全球获得的收入,而不仅仅限于在加拿大取得的收入。对于在加拿大以外的国家拥有超过10万加元资产的个人还需要申报海外资产。申报的原因是为了防止海外洗钱等活动,当然也会对资产升值带来的收入进行征税。对于新移民来说,海外资产申报的时间有个缓冲期:登陆当年不需要申报,一直到登陆后第3年的4月30日前报税时才需要申报。比如,莫先生2013年7月登陆温哥华,在2015年4月30日前报税时需申报海外资产。

莫先生需要申报的海外资产和收入只包括其家庭财富,并不包括其经营的企业。属于非经营性的投资资产都要申报,比如存款、证券、投资性房产、信托、10%以下的公司股权、停止经营的固定资产等。这里有两个关键点:一是非经营性;二是投资资产。对于企业经营所用的资产,不需要申报,比如机器、厂房、企业用车等;对于个人自用的资产也不需要申报,比如自住房、汽车、首饰、艺术品等。

如果投资性房产目前正在收租,则租金需要申报收入,并要在加拿大纳税;如果莫先生移民后将其出售,则增值部分需要在加拿大计入应税收入中交税(成本以莫先生成为税务居民前一天的市场价值计算)。

如果没有及时申报海外资产,将会面临每天25加元的罚款;对于虚报海外资产金额的,未来24个月中每月将面临500加元罚款。

实施方案

(1)乘机前2日与温哥华的保险机构办理旅行保险。

(2)抵达温哥华后及时申请MSP。

(3)在温哥华的第一年4月30日前请专业人士报税。

(4)抵达温哥华的第三年4月30日前申报海外资产。

老挝水电站移民安置规划概述 篇6

1.1 依据原则

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境内土地的分配及使用由县行政机构 (The District Administrative Authority) 管理, 土地占用主要依据《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土地法》中的有关规定实施及执行。保证使用土地受到影响的个体、集体、组织及单位的相关利益不受损害。项目建设过程中, 建设主体应向占地对象提供合理及充分的补偿, 保证受影响对象在土地被占用后的基本生活及收入水平至少同原有水平一致。

1.2 征占限制及标准

1) 耕地。永久性占用及临时占用耕地, 首先需获得有地方当局印发的土地证 (Land Certificates) , 土地证有效期为3年, 在3年内若没有出现任何违规或违法的情况发生, 土地使用者可向特别行政区、省、市及县的土地部门申请长期土地使用权。

2) 林地、草地。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由农业及森林资源部管理林地及草地的使用及调整, 同时县行政部门配合老挝农业及森林资源部实施林地使用权分配工作, 同时印发林地证, 其在3年内有效, 在有效期内, 若没有出现违规或违法的情况, 林地使用者可向各级农业及森林资源部门申请长期林地使用权。

3) 建设用地。建设用地主要可分为几个类型:a.用于建设公共基础设施的土地, 宅基地;b.用于建设工作场所的土地;c.用于建设国家部门及机构的土地。

建设用地由财务部管理及审批, 建设用地用途的转换需要有关部门授权。

4) 特殊保护区域土地。文化类土地 (Culture Land) 是指位于文化遗产范围内的土地资源, 如涉及历史资源, 传统物件, 传统地区, 寺庙, 自然保护区, 文化遗产建筑以及其他被认为是国家文化及旅游的土地。

2 移民安置

2.1 安置目标

根据《开发项目移民安置补偿法令》 (192/PM, 2005年7月) 和《开发项目移民安置补偿执行条例》 (STEA 2432, 2005年11月) , 移民安置规划须遵守以下原则:

1) 最大可能地避免或减小负面影响;

2) 提高受影响人群的生活质量, 至少恢复至项目前的水平;

3) 对贫困人群和其他脆弱群体的需求予以更多关注, 并提供合理的援助, 助其提高社会经济地位;

4) 确保移民安置过程中当地社区的参与, 最大限度地支持社区文化机构建设;

5) 项目业主对受影响人群的土地和其他财产按照重置价进行补偿;

6) 当土地受到的影响程度较大, 在受影响人群和业主均接受的前提下, 安置方式应倾向于通过等量、同质的“以地置地” (Land-for-Land) 进行。

移民安置规划的目标是通过移民安置行动计划 (RAP) 整合所有移民安置和重建措施, 保障受影响人群的财产按重置价获得补偿, 进而使受影响人群的生计得以恢复甚至提高。

1) 移民纯收入。根据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相关条例规定, 在实施移民安置后, 移民纯收入至少达到或尽量高于原有水平, 保障移民基本生活生产能够顺利进行。

2) 生产生活情况。对受影响的地区尽量进行就地后靠安置, 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以“以地置地”为主,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 为移民提供就业机会, 提高其生产生活水平。对于搬迁人口而言, 地理位置的改变导致的耕地种类、作物耕种方式的改变往往使移民在搬迁初期难以适应新地区的生产生活情况。移民工作部门需向其提供相应的生产培训。

2.2 移民人口确定

1) 移民身份的确定。根据老挝国家的相关规定, 凡是土地及房屋受到影响的, 以及在调查进行前登记在册的, 包括自然增长率在内的, 居住在受影响地区的相关人口可确定为移民。

2) 需要搬迁人口 (失去土地和房屋) 。搬迁安置人口由两部分组成:a.生活居住的房屋受到项目影响以及居住于受影响区域中, 由于项目实施必须搬迁的;b.因建设占用耕地引起的生计恢复人口, 经环境容量分析, 就近或就地无法恢复生产, 需搬迁恢复生产生活的人口。

3) 不需要搬迁的受影响人口。a.失去耕地但不需要搬迁人口。此类人口是指受到项目建设影响, 其失去耕地, 但是其房屋并没有受到影响, 同时通过土地调配等方式能够获得等量耕地资源的人口, 其不需要搬迁至其他地区生活。b.居住于受影响区域社区内部的人口。此类人口是指其土地及房屋等生活生产资料并没有受到项目影响, 但其居住的社区内有受影响及需要搬迁的人口, 这类人口主要受到的影响是人际网络的影响。

2.3 安置模式

1) 安置点建设方式。a.在确定安置方式过程中, 为保证在搬迁后移民群体能够继续进行社区建设, 一般以整村搬迁为主。b.安置点的建设和规划需考虑到人口增加所产生的土地需求, 因此, 在规划安置点时, 要预备应对人口增长所需要的土地。c.在移民过程中, 考虑到受影响的区域可能存在少数民族群体, 为保障民族发展及应对民族特殊的生活生产及文化模式, 尽量以集中安置为主。d.不同安置方式所需援助。

总体而言, 对移民的安置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第一, 提供耕地。第二, 为受影响社区提供宅基地以及其他基础设施。第三, 安置点选择, 房屋设计, 基础设施建设, 房屋及土地使用权, 补偿金发放以及生活收入恢复等方面都要重点考虑女性需求。

2) 生计恢复。a.土地。在被界定为受影响人口后, 不论其土地的使用权及占用权如何, 在土地 (包括耕地、林地、宅基地、园地等) 被永久性占用后, 个体或家庭都应获得相应的补偿。补偿一般表现为提供质量相同或更好的等面积土地。b.就业。在项目实施过程中, 应向受影响人口优先提供就业机会, 增加其生活收入。在项目实施前, 针对项目建设所需要的技能, 向当地人口提供相应的、免费的就业技能培训, 保证受影响人口具有相应的就业能力, 即使项目结束后, 其也有能力在其他项目获得就业机会。c.收入恢复。根据《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关于执行开发项目移民安置补偿条例》的规定, 在支付补偿后, 对于下列情况, 需要提供经济恢复援助:

第一, 所有因项目导致生产创收性资产损失20%及以上 (主要是农业、工业和商业用地的损失) 。第二, 依靠土地获得生计的, 受项目影响的移民有优先获得土地安置的权利, 如果没有土地可以安置, 应围绕就业安置或者帮助其自主经营进行援助。第三, 商业受到项目影响的移民。第四, 脆弱群体。

3) 搬迁安置。a.公共设施。对于社区中受项目影响而受损的基础设施由项目业主负责恢复及修复。b.住房。根据《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土地法》规定, 用于房屋建设的建筑用地最大面积不能超过800 m2/人。c.过渡期援助。过渡期援助主要包括:交通补贴或用实物援助帮助移民迁移至安置点或进行移民自选的安排。过渡期间的食物补贴, 以现金或者实物补偿其收入损失。迁移后, 应在过渡期间安排合适的发展援助直到移民能够恢复其收入和生计水平, 或者达到可持续目标的家庭收入水平。

2.4 补偿方式

1) 现金补偿。对于只有部分土地受到影响, 还有一部分土地可以继续使用的家庭进行现金补偿。

2) 以地置地。在所有生产资料 (耕地及商业用地) 受到影响的情况下, 使用以地置地的补偿方式。

2.5 移民损失和恢复重建补偿标准确定

1) 土地。根据《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土地法》规定的各类土地劳动力人均享有最高值推算, 对于永久性占用的土地耕地类补偿不高于1 hm2/劳动力, 经济作物不超过3 hm2/劳动力, 园地不超过3 hm2/劳动力, 林地或草地不超过3 hm2/劳动力。

在搬迁安置后, 安置点的土地若小于移民损失土地, 相差部分按照市场价格为移民提供现金补偿。

在以地置地的补偿模式下, 为移民提供的置换土地必须符合以下几点要求:a.所置换的土地必须有更好土质或至少与原有土地相同土质。b.所置换土地的产出必须高于或至少等于原有土地的产出。c.移民必须对置换土地感到满意;在确定置换土地前, 需与移民协商。

对于失去果园的家庭, 基于市场价格、树龄以及年产量对受影响户进行补偿。尚未结果的树苗按照其料理及维护的费用计算补偿值, 对于已有产量的果树, 按照调查前三年平均产量计算补偿值。

对于土地补偿值的确定, 一般根据税务局确定土地上税水平的标准来确定土地补偿标准。

土地补偿安置的最低值可参考老挝其他项目补偿标准或根据与所占用土地区的政府、村长及村代表进行谈判:对家庭人口为4人~5人的农村家庭的补偿最低值包括宅基地0.25 hm2, 旱地1 hm2~1.25 hm2, 水田0.75 hm2, 树木及经济作物1.75 hm2。

2) 地面附着物的补偿标准确定。

3) 对农作物的补偿标准。农作物的补偿标准确定需依照农产品实际价格以及由国家农业部门所颁布的产品价格。其中, 农产品的实际价格可参照近期的市场价格。

4) 对多年生树木的补偿标准。树木的补偿标准主要依据树木种植时间及产量计算。尚未产果的果树的补偿标准依据种植及维护树木的支出制定, 已有产量的树木的补偿标准依据其前3年的平均产值计算。

5) 房屋。

a.房屋补偿标准的确定方式。

数量估计法:建筑材料数量×已确定的数量单位的比例 (权重) (包括人工成本) 。建筑价格估算:

c建筑物类别:本方式需要基于建筑材料制定一个统一标准, 同时确定每平方米建筑物所产生的支出, 包括材料的支出和人工的支出。

b.面积测量。本方式是基于建筑材料类型以及对每平方米房屋修建支出和人工支出的预计确定建筑不同组成部分的类别, 使用建筑不同组成部分所占面积乘以其预算比率得到房屋建筑费用。

c.房屋补偿评估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评估需参照建筑材料以及劳动力目前的市场价格;评估价格一旦确定之后不能降低;不得扣除废弃或折旧建筑材料的价格。

6) 公共设施。

7) 专业项目。

2.6 生活、生产收入恢复

移民规划设计 篇7

百色水利枢纽位于广西右江百色市上游22 km处的平圩村, 是一座以防洪为主, 结合发电、航运、兼顾灌溉、供水等综合利用的大型水利工程。水库正常蓄水位228 m, 总库容56亿m3, 装机容量54万kW, 多年平均发电量16.9亿kWh。是珠江流域西江水系郁江综合开发规划的第2梯级, 是治理和开发郁江的关键性工程。工程建成后, 可使南宁市防洪能力从20年一遇提高到50年一遇;可渠化干支流河道约300 km, 改善下游航道357 km, 改善和扩大灌溉面积58.4万亩。

库区合计淹没面积135.912 km2, 其中陆地面积120.086 km2, 占88.4%, 水域面积15.826 km2, 占11.6%, 其中云南库区富宁县33.841 km2, 占24.9%。

云南库区淹没影响土地总面积2 750.35 hm2, 其中耕地1 090.00 hm2, 园地70.96 hm2, 林地1 279.55 hm2, 牧草地136.69 hm2和未利用土地73.14 hm2, 以及其他土地682.53 hm2。

根据库区淹没影响实物指标调查统计成果, 1999年云南库区受淹没影响需迁移安置移民1 951户9 519人;拆迁居民房屋34.22万m2, 其中淹没线下27.50万m2, 淹没线上受影响6.72万m2 (随迁0.35万m2, 地质因素影响2.07万m2, 生产资料缺乏4.30万m2) ;淹没晒坪5.91万m2, 围墙0.99万m2, 水池733 m3。

2移民生活、生产安置规划设计

经过设计的深化, 在实施规划设计中, 经过移民安置实地勘察、规划, 以及地方政府对移民安置规划方案复核、落实和确认, 百色水利枢纽技施阶段库区云南部分淹没处理及移民安置规划深化设计成果与《初设重编报告》成果相比较, 部分村 (组) 的迁移安置方案产生较大变化, 主要反映在部分村 (组) 原规划外迁安置, 由于本阶段实际解决了影响迁建安置的决定性因素和问题, 而改变为就地后靠搬迁安置和就地生产安置。

减少部分外迁安置的搬迁人口, 改为就地提高后靠搬迁安置或就地生产安置, 可节约部分基础设施投资, 解决外迁安置生产开发中生产安置投资缺口较大问题。经过规划设计方案的变更、优化, 可为国家节约投资, 为主体工程提高经济效益。

2.1移民的生活安置规划设计

2.1.1移民生活安置方式

(1) 提高后靠安置:

指在本村 (组) 权属地界范围内另选安置点安置。受自然环境条件所限, 百色水利枢纽云南库区淹没村 (组) , 移民搬迁主要以后靠为主。

(2) 随镇搬迁安置:

指在水库淹没前, 在淹没乡 (镇) 周围的村 (组) [在生产、生活方面与该乡 (镇) 紧密相连, 对乡 (镇) 有着较大依赖性的村 (组) ], 在水库淹没后, 本着不改变移民的生活习惯及生存方式, 所以在乡 (镇) 搬迁后也将其安置在乡 (镇) 的周边, 云南库区的剥隘镇随镇安置的有7个村 (组) 。

(3) 外迁安置:

主要是淹没村 (组) 在本村权属地界范围内生产资源缺乏, 在周边村 (组) 无法调节出耕地资源, 生产安置满足不了移民的正常生活需求, 所以在本县范围内进行外迁安置, 云南库区外迁安置的有5个村 (组) , 其中百洋、南卡2个村 (组) 只外迁部分。

(4) 就地生产安置:

主要是淹地不淹房的村 (组) 。库区淹没该村 (组) 部分耕地资源, 但淹没剩余土地资源可供该村 (组) 继续生存、发展, 有足够的可持续发展土地资源供开发, 在经过一系列的生产开发后, 可达到并超过现有生活水平。

2.1.2移民安置点选择

对于移民新的安置点, 在规划设计过程当中, 严格按照《大纲》要求, 做到地质稳定、面积符合要求、路通、电通、水通以及现场征求移民的意见, 经移民代表同意, 并由村干部签字认可。尽量做到新址“三通一平”'后移民不出现有抵触情绪, 避免需进行“二次”搬迁。

因此, 在农村移民新址规划设计当中, 外业勘查过程中, 外业工作人员都严格按照以上程序进行操作。

2.2移民的生产安置规划设计

2.2.1指导思想

对移民的生产安置规划设计指导思想是, 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和移民条例》, 走开发性移民安置的道路, 农村移民安置要以大农业为主, 以土地为依托, 保证每个移民有一份基本农田。通过调整农业生产结构, 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 有条件的地方应积极发展二、三产业, 妥善安置移民。

鉴于库区处于山区边远地区, 云南库区富宁县又是全国扶贫县之一, 经济落后、农民生活贫困、生产方式落后、移民的生产技能低下、文化水平低等特点, 我们对移民的生产开发主要放在耕地的开垦上, 其次在此基础上开发经济林、果园, 提高移民的经济收入。原则上首先要保证移民的口粮问题, 减少移民由于种植经济果、林园而受牵于气候因素及社会经济产品供求波动的影响, 让移民在搬迁安置后能有一份基本口粮, 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就能达到温饱。

云南库区移民生产安置的主要途径如下:

(1) 重点放在耕地方面的开发, 以保证移民的基本口粮。每个移民按《百色技设移安大纲》规定, 新开造水田、旱地, 加上原有耕地面积, 各移民人均耕地面积能达到水田0.027 hm2、旱地0.013 hm2, 条件允许的在耕地方面可多开点, 原人均耕地面积少的可适当减少。

(2) 发展移民的二、三产业。充分利用山区的自然优势, 大力发展经济果、林园, 适当发展家庭式养殖业。

2.2.2农村移民生产规划安置方式

农村移民生产规划安置方式主要有以下2种:

(1) 有生产安置任务的进行生产开发安置 (就地开发, 外迁开发) 或自行安排生产开发安置的;

(2) 没有生产安置人口不进行生产开发安置。

2.2.3主要生产开发过程

在耕地开发方面, 大部分村庄是在该村权属地界范围内进行生产开发, 水田的开发涉及到开发地块及水利灌溉问题。

(1) 地块的选择必须符合以下几个条件:

①地块坡度在25°以下;

②地块表层覆盖土适合耕种条件;

③地块的田面高程有一定控制;

④全村开田地块尽量地连接在一起。

(2) 生产开发水利灌溉工程设施方面, 由于云南库区富宁县境内地处重丘陵地带, 水田灌溉水利设施条件极差, 大多数需在较大山沟口进行水田开造, 在山沟深处利用渠道引水进行灌溉。在规划设计过程中, 我们对新开造水田的灌溉工程设施进行3种规划设计, 分别为建山塘小水库、抽水泵站和拦水陂以及相关配套水利设施。在方案的选取时, 主要是从方案的工程投资费用、运行管理、工程的合理性方面进行综合评价、选取。

旱地的开垦开发, 大致上与水田的开垦方式一样, 只是旱地开发不用配套的水利灌溉设施。

对于发展二、三产业, 移民走开发性移民安置道路, 在基本口粮满足的情况下, 以优化种植业、林果业为移民收入的主要来源, 辅以养殖业和其他产业增加收入。鼓励移民向经济作物方面发展。在规划安置方案中, 不赞成指定移民哪户种哪种经济林果, 哪户养殖什么, 我们只进行宏观的指导、调控, 根据现状及当地移民的生产水平, 规划开发哪种经济作物, 给他们一个指导性意见, 在技术及资金上给予支持, 加强对移民的科技教育和培训工作, 切实提高移民的科技文化素质, 培养农民科技队伍, 并由移民考虑自身情况确定进行何种生产经济活动。

2.2.4配套灌溉水利设施

云南库区移民生产开发灌溉水利设施有抽水泵站及山塘水库2种方案, 其中抽水泵站绝大多数在水库中提水进行灌溉。选择坡度适中、坡脚低于195 m高程的坡面做浮动泵船的坡道。山塘水库坝址选择在所在地区, 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 不考虑抗震设计, 设施主要建筑物为水库挡水坝, 均为5级建筑物;水库挡水坝的设计洪水标准为20年一遇, 校核洪水标准为100年一遇;根据地形、地质及施工条件, 挡水坝体采用浆砌石重力坝。拦水陂工程措施较为简单, 在出水山沟的一定地面高程上, 稍处理一下基础, 筑高约2.5 m的浆砌石拦水坝体。以上3种工程措施配上引水建筑物, 就成为一套完善的水利配套灌溉设施。云南库区农村移民生产开发配套水利灌溉设施具体规划方案为:

(1) 抽水方案包括4个山塘水库、8个拦水陂、18个抽水泵站。工程投资为1 418.03万元, 其中山塘水库342.00万元, 机电抽水泵站950.34万元, 拦水陂125.69万元。抽水方案的运行电费若按单价0.402元/ kWh计算, 年运行电费为34.63万元, 则30年运行电费合计1 158.36万元。若加上30年运行电费, 则抽水方案的总投资为2 576.39万元。

(2) 山塘水库方案包括山塘水库19座, 拦水陂9座。工程投资为2 866.84万元, 其中山塘水库2 714.98万元、拦水陂151.86万元。

3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3.1水利设施工程投资过大问题

云南库区由于地处重丘陵地区, 水田的水利灌溉设施较难解决, 对水利设施工程投入资金较大, 直接影响到库区移民的生产安置规划。若采用抽水泵站方案, 新开水田在水利灌溉设施方面的工程投资平均为11.37万元/hm2;若采用山塘水库方案, 新开水田在水利灌溉设施方面的工程投资平均为13.90万元/hm2。若再加上水田的工程开垦费约5.34万元/hm2, 水田开垦占地征用补助费4.37万元/hm2, 则新开水田投入资金大致为:抽水泵站方案21.08万元/hm2、山塘水库方案23.61万元/hm2。两方案在新开垦水田的资金投入都大于库区水田淹没补偿单价19.44万元/hm2。

对2方案的工程投资进行现值法比较, 选取其中经济合理的方案。现选择3个试点村 (板达村、春炳村、者义村) 中的板达村 (组) 进行对比、分析。

3个试点村抽水方案的投资比建库方案的投资都要低。将2种灌溉方案的经济运行期限定为30年, 工程建筑期定为1年。在这30年的运行当中, 抽水泵站需要2次更换抽水设备, 即每10年要更换一次抽水设备。2种灌溉方案的运行费用分别取值为:抽水泵站为总投资的5%, 再加上每年的运行抽水电费及在30年运行当中的2次更换设备费;山塘水库为总投资的2%。根据计算结果分析、比较, 3个试点村抽水泵站的年运行费用都要比山塘水库高。因此, 要采用费用现值法进行比较, 社会折现率取12%。

经计算, 板达村建库、修渠道等投资203.01万元, 年运行费为4.060万元;抽水灌溉需投资66.50万元, 年运行费为4.936万元, 另加2次设备的更换费用52.36万元 (以现行价格来定) 。因此, 建库方案的投资比抽水方案的投资大136.50万元 (不含机械更换费用) , 但每年运行的费用却小0.877万元。采用费用现值法计算, 建库方案投资的折现费用值为210.76万元, 抽水方案的折现费用值为103.76万元。2项比较, 抽水方案的折现费用比建库方案的小107.00万元, 所以, 从经济角度考虑, 建议板达村的水利灌溉设施采用抽水方案。

以同样方法计算, 者炳、者义2个村都与板达村相似, 所以, 建议者炳村、者义村的水利灌溉设施也都采用抽水方案。

建议试点村生产安置配套水利灌溉设施采用抽水泵站, 推荐理由:

(1) 泵站的折现费用现值较低。

(2) 抽水方案以抽水泵站为主、辅以山塘水库及拦水陂等配套灌溉设施, 水利灌溉保证率较高, 设施运行维护相对简单, 承受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强。以山塘水库为主的方案, 水源保证条件较差, 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灾害对水库蓄水的影响较大, 水利灌溉保证率较低;且云南库区交通困难, 工程施工条件十分困难, 工程设施运行维护较困难;市场经济条件下各地农村集体财产大多失于有效的管理、维护等, 无序开发耕种山地造成水土流失淤积库容、暴风雨引致山体坍塌毁坏灌溉渠道等, 缩短水库的正常运行、使用年限;修建山塘水库对其下游耕地原有自流灌溉的影响, 不可避免会发生不断的水事纠纷等;特别是将各村 (组) 因库区淹没损失的各类土地补偿补助费、水利设施补偿费等使用于山塘水库的一次性工程投资较大, 不利于尽快恢复库区移民的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3) 因受配套灌溉水利设施的山塘水库运行水位、灌溉渠道取水口高程等多方面技术条件限制, 山塘水库方案移民生产安置开造补充的水田面积, 小于抽水方案开造补充的水田面积。抽水方案移民生产安置开造补充水田226.6 hm2, 山塘水库方案206.2 hm2, 少20.4 hm2。

(4) 抽水方案的工程投资1 418.03万元, 山塘水库方案2 866.85万元, 抽水方案比山塘水库方案直接工程投资少1 448.82万元;若考虑加上抽水泵站30年的运行电费1 158.36万元, 抽水方案的工程投资为2 576.39万元, 仍较山塘水库方案少290.46万元。

基于以上各方面的原因, 在考虑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基础上, 《云南库区移民规划报告》甄选、推荐的移民安置开发生产配套灌溉水利抽水方案, 相对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故推荐抽水方案。

3.2生产开发投资资金缺口平衡问题

云南库区淹没影响涉及3个乡 (镇) 10个村委会62个自然村 (组) , 在本安置规划的44个 (包括3个试点村) 村 (组) 中, 生产安置规划投资存在缺口的为26个村 (组) 。本规划44个村 (组) 的土地、水利设施补偿补助费共计15 411.27万元, 移民安置开发生产投资共计15 340.07万元, 从整个云南库区来看, 库区淹没土地、水利设施的补偿补助费用于移民安置开发生产投资, 还有71.20万元投资节余。库区26个村 (组) 的移民安置开发生产投资缺口共计2 800.83万元, 抽水机站30年的运行电费1 153.56万元不计入投资缺口, 另行列入工程建设库区淹没影响补偿投资概算。

通过综合分析研究, 云南库区出现生产开发投资缺口的原因主要如下:

(1) 库区总体上占补平衡基本上一致, 但由于各村之间的投资占补出现差距, 有些村 (组) 补偿资金有剩余了, 有些村 (组) 则缺少了, 这主要是因为各村之间库区淹没土地资源、水利设施补偿投资的大小不一。

(2) 生产开发中, 耕地新开垦投资费用较高, 包括场地平整、农艺措施、灌溉水利设施工程投资、占地补偿投资等一系列工程。库区淹没水田补偿单价19.44万元/hm2要较新开垦水田投资小, 所以占补平衡投资缺口在所难免。

(3) 库区淹没各村水利设施数量较少, 相应补偿投资也少, 这主要归结为库区移民现状生产条件较差、生活水平低、生产方式落后, 受于地理条件限制, 库区兴修水利设施较少, 水田灌溉设施主要是农民个人整修较为简单的引水设施, 所以在库区淹没补偿单价方面较低, 补偿金额较少。

4对解决存在问题的探讨

(1) 水利设施工程投资较大, 应选择经济合理可行的灌溉方式。

受地理因素决定, 农村移民在耕地开发过程中, 各村的耕地基本上不能开到一块, 共用一套水利灌溉设施, 只能是各建各的。也就是说, 各村的水利灌溉设施基本上是独立的, 各村移民要为区区几十亩到一百多亩水田而修建一座小山塘水库及一处抽水泵站, 在水利设施上投资过大, 从工程的可行性及经济性方面考虑是不尽合理的, 对移民的生产安置顺利进行有很大的阻碍。经过一系列工程方案比较, 从经济合理、运行管理等方面考虑, 认为采用抽水泵站方案更为合理, 可行性更高。

(2) 优化生产开发种养产业结构, 向发展果、林和畜牧业倾斜。

由于生产开发过程中, 新开垦水田工程投资过大, 可通过合理的种植结构调整, 依据《百色技设移安大纲》要求, 尽量控制新开垦水田面积, 向工程投资较低的旱地、林果业发展。事实上, 对于山区而言, 农民要想在耕作上取得更好的效益, 在解决自身的口粮田后, 应向种植业的纵深方向发展, 开展经济林、果业的种植和家禽生畜的圈养, 这才是山区农民经济的发展之道。但对现状库区移民而言, 由于受现状生活水平、移民自身的生产开发水平所限, 不能对移民进行种植业的产业转型, 只能在解决移民生活温饱的前提下, 对种植业转型逐步引导, 并在技术上给予一定的指导、培训。经过种植结构的调整, 可在工程投资上有较大的节省, 减少移民生产安置投资缺口。

(3) 旱地折算代替水田进行生产开发, 向发展耗水量少的旱地作物倾斜。

受现有条件所限及移民群众自身要求, 在个别生产开发条件较好的村 (组) , 对生产开发方案进行特殊处理, 不进行水田面积开垦, 以多开垦旱地及其他经济林、果园地面积折抵水田面积。经过生产开发方案处理, 可在灌溉水利设施工程投资方面节省一部分投资。

参考文献

[1]中水珠江规划勘测设计有限公司.广西百色水利枢纽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R].

[2]董哲仁.水利工程对生态系统的胁迫[J]水利水电技术, 2003, (7) .

[3]陈绍军, 周魁.移民社会保障体系探讨[J].水利经济, 2002, (4) :59-63.

[4]余文学, 施国庆, 刘栓明, 等.东平湖库区移民经济与当地经济协调发展问题[J].河海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2, (3) .

[5]晏志勇, 张一军.我国水电开发与移民安置[J].水力发电, 2005, (1) .

[6]陈仁禹, 阎国平, 刘平.三门峡、小浪底水利枢纽移民安置的回顾与思考[J].水力发电, 2004, (3) .

[7]王辉.中国当代水库移民政策比较分析[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 2006.

[8]范敏.我国水库移民工作经验分析与对策探讨[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2006, (1) .

[9]余文学, 李波.新时期移民工作的政策保障[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08, (4) :117-119.

移民规划设计 篇8

长洲水利枢纽位于西江干流浔江河段梧州市上游12km处的长洲岛端部,横跨两岛三江,坝址右岸距下游苍梧县城1.5km(水路),距已建好的南宁至梧州二级公路1.6km。是广西“十五”计划水电开发的重点工程项目。该枢纽工程建成后对缓解华南电网缺电状况及促进两广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可实现3000t级船队规模通航,彻底改变了航运条件,对充分发挥西江黄金水道,促进大西南经济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枢纽坝址控制流域面积30.68万km2,占西江流域面积的87.4%,正常蓄水位20.60m,水库总库容56亿m3。为减少水库淹没损失,汛期运行水位18.60m。电站总装机容量为630MW,多年平均发电量为30.14亿k W·h(龙滩375m兴建后)。枢纽施工区占地范围涉及梧州市的长洲区、苍梧县2个县(区),占地面积4688亩,其中永久征地3646亩、临时用地1042亩,占地涉及民房人口185户1034人、公房人口27人,民房面积39798m2、公房面积9814m2。

移民问题是当前水利水电工程比较突出的问题,移民是否得到妥善的安置对水利水电工程的正常运转以及占地区社会的稳定产生很大的影响。长洲施工区在移民安置规划设计中结合占地区的特点,结合当地的资源情况,通过环境容量分析,利用三部分土地开垦耕地安置移民,一部分是利用施工区临时用地的非耕地土地复垦成耕地作为移民生产安置用地另一部分是主体工程施工优化后,部分永久征地可以用作移民安置生产用地;第三部分是靠近施工区成片的淹没区淹没深度较浅的土地通过填土垫高后作为移民生产用地,基本解决了当地土地资源紧缺、移民安置难的问题,同时又可以让移民利用安置区靠近城区的优势,发展多重经营增加收入,提高生活水平。

2 施工区占地特点

长洲水利枢纽坝址靠近梧州市和苍梧县城区,施工区占地有其自身的特点:a)长洲施工区位于广西桂东南,毗邻广东,靠近城镇,且经济较发达。b)施工占地区的土地资源高度开发,土地资源紧缺,人均耕地很少;c)施工占地区靠近城镇,群众商品意识较强,农村经济发展较快,农民的收入通过多重途径获得,农业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不大。

3 移民安置规划设计

3.1 移民生产安置规划设计

1)指导思想及原则:

a)坚持以农为主,以土地为依托,贯彻开发性移民安置的方针。生产开发要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当地的自然优势,以市场为导向,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优质高效农业,为提高移民生活水平,并为经济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b)要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尽量使移民就近在本村、组安置。c)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兼顾国家、业主、集体、移民个人各方面的利益,正确处好工程建设与移民之间的关系,既要保障工程的顺利建设,又要保障移民的安居乐业。d)移民安置及生产开发要与地方的经济发展计划、远景规划相结合,要与环境保护、生态平衡相协调。e)生产安置规划以恢复移民原来的生活水平为目标,并能与当地同步发展。

2)移民生产安置任务:

施工区施工场地、进场道路、坝址护岸和居民点新址共占用耕地1324亩,由此产生的生产安置人口5011人(规划水平年2009年)。

3)环境容量分析:

施工区占地涉及的村组人均耕地较少,永久征用耕地对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通过对施工区占地涉及的村组土地资源状况的调查表明,其土地后备资源不多,有一些可开发的山地,但开垦的条件不是很好,一是土地贫瘠,有些还受到了污染,不适合开垦;二是高程较高,坡度较大,开垦成耕地灌溉较困难,投资也高。可见,整体上可利用的土地后备资源不多。另一方面,很多村组现有的耕地不多,可调剂的耕地很少,有的甚至没有。因此从土地后备资源的角度分析,当地的移民土地资源是有限的。

但是,从施工区占地的特点看,分临时用地和永久征收土地,而且通过对土地实物指标调查成果的分析,在临时占用的土地中有855亩左右的土地为非耕地,在工程施工完成后可以利用这部分非耕地复垦成耕地作为移民生产安置用地;主体工程施工优化后,部分永久征地可以用作移民安置生产用地,可利用的土地约154亩。另外,从库区淹没特点看,靠近施工区有成片的淹没区淹没深度较浅,这部分土地通过填土垫高后可作为移民生产用地,可垫高的土地约286亩。以上三部分可利用的土地合计1295亩,采取“以地补地”的方式可以满足施工区右岸及泗化洲岛施工征地移民生产安置的要求。

另外,左岸龙顶山居民点附近有可开垦的宜农林地300亩,可满足左岸及长洲岛征地移民生产安置的要求。

4)移民生产安置规划:

a)生产安置方式。根据施工占地区的环境容量分析,生产安置移民分自行发展生产安置、本组开发土地就地安置两种种安置方式。开发土地安置采取“以地补地恢复原有生产条件”的方式,即征用多少、补给多少的方式进行生产安置。b)生产安置规划。自行发展生产安置24个村民组678人,实行自行发展生产安置的村组不作具体生产规划,土地补偿费301万元由本组自行安排生产开发;本组开发土地就地安置规划3各安置区,安置移民4333人,规划造菜地1233亩,并考虑生产恢复期补偿,共需生产投资6461万元。移民生产安置规划投资共6762万元。

3.2 移民搬迁安置规划

1)搬迁人口数量及房屋面积:

长洲施工区搬迁安置人口1066人(其中民房人口1039人),搬迁房屋面积5.4万m2。

2)居民点规划:

根据施工区搬迁人口的分布情况,并结合其村镇建制,分集中安置和分散安置两种方式。集中安置规划设置居民点3个,民居民点规划包括场地平整、街道、供水、排水、输变电、对外道路、通信线路等,规划投资1347万元(其中征地投资375万元、居民点基础设施投资972万元);分散安置移民121人,规划投资99万元。居民点规划总投资1446万元。

4 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4.1 存在的问题

a)长洲施工区位于广西经济发达、人口密集的桂东南地区,土地资源已经开发充分,可开垦的荒山荒地非常有限,主要利用低产林地或疏林地改造为耕地、利用临时用地非耕地及部分未利用的永久征地改造为耕地、利用水库淹没浅水区填土垫高造地来安置移民,耕地开发投资较高,以开发耕地安置施工区移民的优势不明显。b)部分土地需通过调整使用,农村集体土地承包后,调整土地有一定困难。

4.2 建议

长洲施工区的移民通过充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规划采用征用多少、补给多少的方式进行生产安置。但由于长洲施工区自身的特点,要实现这些规划存在较大的困难,生产开发成本高、调整土地的难度大等均是实施这些规划的制约因素。

结合当前的政策趋势,根据长洲施工区靠近城镇、市场广阔、交通便利、信息灵通、人口素质高、产业结构多样、群众商品意识较强、农村经济发展较快、农民的收入通过多种途径获得、农业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不大、生活已经不单依靠土地资源等特点,长洲施工区的移民安置在实施的过程中应采用灵活有效的方式,耕地恢复给移民后,移民可按原来的生产方式进行生产活动,恢复生产。

移民规划设计 篇9

1 水库移民前期规划阶段工作的重要性

水库移民活动一般分为移民前期规划阶段、移民搬迁安置实施阶段和移民后期生产生活扶持阶段。水库移民前期规划阶段的工作主要包括工程项目立项、可行性研究、工程影响实物指标调查、移民安置规划大纲及移民安置规划的审查和审批等[2]。在移民前期规划阶段, 地方政府会同各相关部门调查受影响的实物量, 确定土地征收范围, 制定淹没补偿标准, 确定移民安置方式和安置去向, 以及编制移民安置规划。水库移民前期规划阶段的工作是整个移民工作的重中之重, 其工作细致、完善与否, 直接关系到移民搬迁安置实施和移民后期生产生活扶持等阶段工作的顺利进行。历史上, 许多水库移民遗留问题基本上都是由于移民前期规划阶段工作简单粗放, 处理问题不细致, 解决矛盾不彻底而引起的, 因此, 必须充分重视水库移民前期规划阶段的工作。

1.1 水库移民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和依据

工程影响实物指标调查是编制移民安置规划的重要前提, 是进行投资概算的必要依据。工程影响实物指标调查工作一般由规划设计单位的专业人员会同受工程影响的市县区人民政府、水利局、各专项设施主管部门以及乡 (镇) 政府、村庄有关人员, 组成联合调查组, 深入各乡 (镇) 、村、户, 对工程占地范围内的各项实物进行全面调查。调查内容分农村、集镇和专项设施等几个部分, 每部分有不同的项, 每项有详细的等级和分类, 如房屋按照结构和用途分为砖混结构、砖木结构、土木结构和杂房;果树分为衰老期、盛果期、初果期、幼龄期和苗木等。工程影响实物指标调查不仅为移民安置投资概算提供了详细的依据, 同时也是合理编制移民安置规划的必要前提。

1.2 水库移民工作顺利实施的基础和保障

现实中, 移民搬迁安置进度迟缓、矛盾重重, 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前期规划阶段工作做的不充分、不细致, 如实物量调查草率马虎, 缺项漏项;移民安置方案没有和移民协商, 规划不合理;投资概算资金不足;土地、房屋补偿标准过低, 不重视移民利益等。如果前期规划阶段工作充分细致, 就会有效减少和避免后续工作的诸多矛盾和冲突, 降低行政成本, 提高行政效率, 保障移民权益,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可以说, 做好水库移民前期规划阶段工作, 就是为后续移民搬迁安置的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和提供重要保障。

1.3 减少水库移民遗留问题的关键环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 我国实行计划经济, 集权管理, 水库移民管理缺乏科学性、民主性。水库移民安置规划深度普遍不够, 方案也不尽合理, 片面强调移民安置就近后靠, 造成安置区人口密度过大, 人地关系紧张, 使水库移民在生产和生活上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问题, 严重制约了库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如政府在安置三门峡工程移民时, 没有制定科学的移民安置规划, 没有考虑移民对气候和社会的适应性, 也没有给予合理的补偿, 通过行政命令试图将移民安置在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等地, 导致库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滞后, 至今还需处理移民遗留问题[3]。可见, 政府制定切实可行的水库移民安置规划, 是解决或减少水库移民遗留问题的关键。

2 水库移民前期规划阶段地方政府角色“缺位”及“越位”的表现

水库移民管理是由水库移民各行动主体 (中央政府、各级地方政府及其移民管理机构、项目法人、规划设计单位、监督评估单位等) 共同实施, 以水库移民整个活动过程为对象, 为顺利达成水库移民目标而进行的一种互动式管理活动[4]。在水库移民活动的不同阶段, 各行动主体角色不同, 职责不同。长期以来, 我国没有制定全国统一的移民管理体制, 在具体操作中, 各省市根据本地区特点分别采用相应的管理模式[5]。水库移民前期规划阶段工作过程中, 地方政府往往“重工程, 轻移民”、“重政绩, 轻实绩”, 出现不同程度的角色“缺位”和“越位”现象, 即该管的事务视而不见或无力为之, 而不属于自己管理范围的事务却乱插手, 取代其他组织的功能和作用。

2.1 项目立项阶段的角色“缺位”及“越位”

在项目立项阶段, 地方政府往往为了争取地方经济发展资金, 为了创建政绩、扩大利益, 没有考察地方资源现实情况, 也未研究项目的可行性, 更没有征求移民对工程项目的意见, 在移民完全不知情的情形下单方面争取工程项目, 决定上马工程。政府在为移民提供参与机制和参与渠道的工作中也存在着“缺位”现象, 没有为移民提供参与决策的制度性支持, 置移民的知情权和参与权于不顾, 为后续工作留下隐患。

2.2 安置规划编制的角色“缺位”及“越位”

水库移民前期规划阶段的核心是编制移民安置规划。移民安置规划既是移民安置的基础, 又关系到移民安置能否顺利进行, 还关系到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条例》第15条规定:编制移民安置规划应当广泛听取移民和移民安置区居民的意见, 必要时, 应当采取听证会的方式。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 地方政府为了使安置规划能够尽快得到审批, 往往闭门造车编规划, 既没有进行实地调查, 又没有与移民沟通和协商, 更谈不上采取听证会的方式征求移民的安置意愿, 地方政府像一个万能的“包办者”, 用自己的意愿代替移民的意愿, 不考虑安置地的环境容量和承载能力, 盲目确定移民安置去向, 使移民安置工作的科学性、合理性、可行性大打折扣。此外, 没有建立移民表达自身意愿的沟通渠道和健全完善的移民参与机制, 造成移民与政府信息不对等的“缺位”现象, 严重侵害了移民的利益。

2.3 移民安置规划审批的角色“缺位”及“越位”

移民安置规划在报国家审批前, 地方政府一般会对移民安置规划进行初审。为确保移民安置规划通过国家审批, 地方政府往往只简单地审批移民安置规划的投资概算, 如果投资过大, 就相应地削减一定比例, 如按比例减少房屋面积、果树棵数, 削减小型复建项目等, 以达到国家预期投资的规模。地方政府完全忽视自身作为移民利益维护者的角色, 既不对水库淹没影响实物量进行复查、核实, 也不考虑移民安置规划是否符合移民意愿, 是否科学合理, 移民安置后能否安居乐业[6], 其直接后果就是导致调查数据真实性受到怀疑, 补偿标准与国家规定的标准相差甚远, 与移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小型基础设施建设付诸东流, 移民安置规划的可行性大打折扣, 移民权益严重受损。

3 水库移民前期规划阶段地方政府角色定位

在当前我国水库移民管理体制下, 地方政府和移民管理机构既是水库移民工作的管理主体, 又是水库移民工作的利益主体;既是水库移民的代表者, 又是移民项目的实施者。

3.1 水库移民调查工作的指挥者和利益协调者

水库移民前期规划阶段工作纷繁复杂, 主体众多, 为了在有限时间内高效高质地完成任务, 就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指挥者——政府。地方政府作为移民调查工作的组织者和指挥者, 负责协调各个部门统一行动, 这就要求地方政府管理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沟通能力、业务素质和专业知识。最重要的是要有一位业务熟悉、经验丰富的部门领导。实践证明, 具有丰富基层工作经验和较强沟通能力的领导, 能够带领专业化的管理团队, 通过制定完整的工作方案, 合理安排工作进度, 有效协调各方关系, 提高工作效率, 如安排以水利局为主, 以农业局、国土资源局等为辅的移民调查工作组, 协调好各乡镇、村委、村民之间的关系, 以保证调查工作的顺利完成。

对调查统计过程中出现的矛盾, 地方政府要积极协调, 妥善处理, 既要做好移民利益的协调者, 又要当好“裁判员”, 以最大限度地维护移民的合法利益为出发点, 如在征地过程中, 由于历史原因, 地界已经不清楚了, 甲说是甲的, 乙说是乙的, 双方互不相让, 矛盾激化, 这时地方政府要及时干预协调, 针对问题, 灵活处理, 可提出“一地双补”的解决方案, 既快速化解冲突, 维护移民双方的利益, 又增强了移民对政府的信任, 提高政府公信力。

3.2 水库移民合法权益的维护者

洛克[7]在《政府论》中阐述的一个重要政治观点是:保护公民合法私有财产、维护社会公正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职责。在我国社会发展进程中, 国家为了维护公共利益和发展经济, 需要兴建大量水利工程, 因而不可避免地要淹没移民的房屋、土地及其他私有财产。为了弥补移民的损失, 政府要对移民提供合理的补偿。政府维护移民合法权益, 首先要实事求是地编制移民安置规划, 充分考虑环境承载力和移民自身意愿;其次, 确定补偿标准时要与当地经济水平相结合, 引入市场机制, 合理定价, 尽量减少移民的损失;第三, 要积极转变执政理念和角色认识观念, 充当“利益局外人”和“服务者”角色, 明确政府作为公共利益和社会公正的代表, 把工作重心放到提供公共服务、培育经济社会发展环境、维护水库移民权益上来, 以实现政府作为社会公正代表的角色归位;第四, 要尊重水库移民的主体地位, 为移民的知情权和参与权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和法律支持。公开政务, “阳光”行政, 提高信息透明度, 建立完善的参与机制, 搭建顺畅的沟通渠道, 为移民更好地了解国家政策、工程信息, 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提供软件和硬件全方位的服务保障。

3.3 水库移民安置规划的有限参与者

在传统的移民管理体制中, 地方政府完全参与移民安置工作, 行政强制色彩浓厚, 没有考虑到水库移民的承受能力, 没有具体分析各移民安置地的实际环境容量, 没有制定切实可行的移民安置规划, 严重侵害了水库移民的权益, 使库区经济陷入发展危机。为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移民安置工作的新要求, 地方政府必须转变计划经济体制下单纯依靠行政命令的移民管理方式, 充分发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的作用, 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积极转换自身角色, 有限参与移民安置规划的编制过程, 从“无限”到“有限”, 从“管制”到“服务”, 充分尊重移民的选择权, 而不应“越俎代庖”, 代替移民做决策, 从而最大限度地维护移民的合法权益。

4 结 语

分析水库移民前期规划阶段在整个移民工作中的重要地位, 正确定位地方政府指挥者、协调者、移民权益维护者、有限参与者的角色, 可在今后的移民工作中有效解决矛盾, 避免遗留问题, 并为进一步的移民工作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徐和森.中国特色的移民之路:水库移民工作研究[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 1995:154-168.

[2]施祖留.水利工程移民管理理论框架构建研究[D].南京:河海大学, 2003.

[3]余文学.水利工程建设引起的社会问题及对策[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 7 (4) :53-56.

[4]冯金宝.水库移民管理中的政府角色定位研究[D].南京:河海大学, 2007.

[5]方长荣.大中型水电工程移民管理体制现状及发展探讨[J].人民长江, 2003, 34 (12) :42-46.

[6]曹茂华.完善和发展水库移民安置审计监督的思考[J].水利经济, 2009, 27 (5) :73-74.

移民规划设计 篇10

关键词 移民点;规划;建设;管理

中图分类号 TV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2)012-0212-01

1 重点做好选址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移民内安点均属于新建型移民点,这种形式的移民点从选址上要立足于提高避灾能力,有利于改善移民生产生活条件。综合分析移民点的自然环境条件、建设条件,并对存在不良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灾害隐患的场地进行客观评估与剔除,选址要注意保护耕地,节约用地 移民内安点选址与基本农田保护区协调。结合农村建设用地的合理归并,对老宅基、废弃地及时进行复垦,以利于农业的规模经营和农业的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基本农田保护的数量和质量。保护农村弱质生态空间,对自然湿地、野生物种及其生活环境、主要湖泊、水源地和其它生态敏感区等应划定保护范围,制定保护措施,禁止或控制建设活动。

2 全面合理编制规划

2.1 编制规划需注重指导思想

1)以人为本,尊重民意。在移民内安点布点规划中,强调政府主导作用,自始至终突出移民在规划中的主体地位,本着移民自愿和尊重民意的原则,发挥移民积极性,不搞大包大揽。增加移民对移民内安点布点规划的知情权、参与权。

2)合理集聚,节约用地。移民内安点规模要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率,有利于农村基础设施的配套。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相结合,按照“统一规划,相对集中,适度规模,分步实施”的要求,实现土地的集约使用和耕地的占补平衡。

3)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现有移民内安点的区位、规模、条件进行规划建设,从实际出发,不搞“一刀切”。

4)突出特色,弘扬个性。充分考虑丘陵、山区、平原、水网等不同自然地理条件和历史文化、人文习俗、地方特征的要求,切实保护并弘扬移民内安点特色,防止千点一面。

5)适度超前,建设配套。坚持近远期相结合,按照公共设施、基础设施的经济配置规模要求进行公共设施布局和市政设施配置。公共设施的配套水平应与移民内安点人口规模相适应,并与移民内安点住宅同步规划、建设和使用。配套相应的教育、文化、科技、行政管理、医疗卫生、体育等公益型公共设施和日用百货、集贸市场等商业服务型公共设施。中、小学应按规划布点,并与县(市、区)教育部门等相关规划

协调。

2.2 编制规划需注重基础设施建设

1)道路交通规划。应按照县(市)城镇体系规划、乡镇总体规划确定的公路网,考虑规划移民内安点与城镇以及移民内安点之间的联系,细化乡镇村道路规划。

2)给水工程规划。结合当地实际,因地制宜地确定供水方式,明确水源、增压泵站和输水管网走向。供水水源应与区域供水、农村改水相衔接,用自备水源的移民点应配套建设净化、消毒设施;给水管网的供水压力,宜满足建筑室内末端供水龙头不低于1.5 m的水压。根据移民点分布特点、生活水平和区域水资源条件,合理确定用水量指标、供水水源和水压要求,生活饮用水水质应符合现行有关国家标准的规定。

3)排水工程规划。因地制宜结合当地特点选择排水体制。移民点污水收集与处理遵循就近集中的原则,靠近城区、镇区的移民点污水可纳入城区、镇区污水收集处理系统;其他移民点可根据移民点分布与地理条件,集中或相对集中收集处理污水,优化排水管渠。

4)供电工程规划。根据县(市)城镇体系规划、乡镇总体规划确定的电力设施布局,控制高压走廊通道,确定移民内安点供电电源和至移民内安点的10 kV主干线路走向。

5)电信工程规划。邮政服务网点、电信设施的布点结合公共服务设施统一规划预留,相对集中建设。至移民内安点的通信线路结合乡镇村主要道路敷设。

6)广电工程规划。有线电视、广播网络根据移民内安点建设的要求应尽量全面覆盖,至移民内安点的广播电视线路沿镇村主要道路敷设,原则上原则上与移民点综合通信管线统一规划布置。

7)能源利用规划。明确燃气气源、种类、供气方式,鼓励使用秸秆制气,鼓励利用太阳能和沼气等清洁能源。采用管道气的要明确调压站位置、规模、进村管线的走向和位置。

8)绿化景观规划。尊重地方文脉,结合民风民俗,展示地方文化,体现乡土气息,营造有利形成移民点特色的景观环境。绿化景观材料应简朴、经济,并以本地、乡土材料为主,与乡村环境氛围相协调;注重移民点风格的协调统一,呈现自然、简洁的移民点整体风貌,形成四季有绿、季相分明的移民点绿化景观效果;适宜将村口、道路两侧、不布置建筑物的滨水地区以及不宜建设地段作为绿化布置的重点。

9)环境卫生设施规划。按照“村收集、统一转运、集中处理”的要求,合理确定垃圾集中处理设施和中转站的位置。

3 认真搞好建设与管理

3.1 建筑的建设与管理

住宅建筑风格应适合农村特点,体现地方特色,并与周边环境相协调。保护具有历史文化价值和传统风貌的建筑。引导村民按照规定的样式、体量、色彩和高度建房,形成统一协调的村容村貌,传承地方文化与民居风格。 对移民内安点内各类房屋按照外型突出民族及地方特色的要求进行建设,力求解决“只见新房,不见新貌”的问题。

3.2 环卫设施建设与管理

移民内安点设有车站、码头、集贸市场等公共场所或己对外开放的旅游村寨、历史文化名村等应设置公共厕所,应尽可能设置水冲式公厕。

公共旱厕应采用粪槽排至“三格式”化粪池的形式,粪池容积应满足至少2个月清掏一次的容量。粪池也可与沼气发酵池结合建造。公共旱厕的取粪口均应加盖密闭,并确保粪池不渗不漏不溢。 对于厕所、集中(分散)禽畜饲养场(点),均应建立并严格执行及时清扫和消毒等防控疫病等管理制度。

倡导垃圾分类,生活垃圾及其它垃圾均要及时、定点分类收集、运输、处理。 规模比较大的移民內安点,应设置垃圾收集点。市场、车站、码头及其它产生生活垃圾量较大的设施附近应单独设置生活垃圾收集点。

4 结束语

要加强对移民内安点规划建设和管理,把规划建设纳入规范化、制度化轨道。鼓励制定村规民约,把政府管理与村民自治有效结合起来,建立科学、高效的移民内安点各项设施建设与维护的管理体系。

笔者撰写此文的初衷是希望能与从事规划设计和规划管理同行们,共同探讨如何面对新形势下建设农村移民点所遇到的问题。

参考文献

[1]GB50188-93村镇规划标准[S].

[2]GB9981-88农村住宅卫生标准[S].

[3]GB7959-87粪便无害化卫生标准[S].

移民规划设计 篇11

2006年5月17日, 《国务院关于完善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意见》 (国发[2006]17号, 以下简称国务院17号文件) 印发, 决定对大中型水库移民实施新的后期扶持政策。移民后期扶持政策主要通过移民后期扶持相关规划实施。移民后期扶持相关规划包括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规划 (以下简称“后扶规划”) 、大中型水库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规划 (以下简称“项目规划”) , 是后期扶持政策实施的基本依据。

目前, 第一个五年移民后期扶持相关规划已实施完成, 第二个五年规划正在实施之中。第一个五年规划实施给库区和移民安置区注入新的发展活力, 成效显著, 使党和国家的支农惠农政策更加深入人心、移民群众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移民群众就业创业能力显著增强、库区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社会秩序更加稳定。但是,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形势的不断发展变化, 移民后期扶持相关规划实施过程中遇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 尤其是后期扶持政策实施5年来, 出现了一些制约后期扶持相关规划实施的问题, 需要制定相应措施以全面推进规划的顺利实施。

二、移民后期扶持相关规划实施存在的问题

(一) 移民管理机构建立健全问题

为协调解决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实施中出现的问题, 从中央到地方, 都建立了由相关部门组成的联席会议制度, 但各部门之间的协作、配合并不理想。一是信息传递不畅通, 资金拨付周期长。根据有关规定, 移民部门管项目, 财政部门管资金。但从实践中看, 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项目资金的拨付往往比规定时间滞后半年甚至更长, 严重影响项目施工的进度。二是协作机制不健全, 项目验收不及时。移民项目完成后, 竣工验收需要移民、财政、审计、监理、政府办公室等多家机构参加, 由于缺乏协调, 各相关机构很难同时集合, 往往造成人为的验收拖延现象。一方面导致后扶资金大量挂账, 利用效率不高, 另一方面又长期占用施工方的垫付资金, 移民、项目村、施工方均有意见。三是管理机构不健全。尽管各级地方人民政府趁国务院17号文件的东风一定程度上建立健全了移民管理机构, 但目前地方人民政府的移民管理机构建设呈现参差不齐的局面, 无论是机构性质、级别, 还是挂靠部门、人员编制和工作经费, 都是百花齐放, 这必然导致工作措施、管理手段和工作效果上的很大差异。尤其是县级移民管理机构还存在归口不一致、规格低、编制少、内设机构不全、人员配备不足、专业人才缺乏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逐渐成为制约移民后期扶持相关规划实施工作正常开展的瓶颈问题。

(二) 移民工作经费落实问题

稳定的经费保障是做好后期扶持相关规划实施的基础。国务院17号文件明确规定, 各级移民管理机构工作经费要纳入同级财政预算。但是在这个问题上, 大多数地方执行的并不是很好, 各级移民管理机构普遍存在的工作经费不足问题, 已成为制约规划实施工作有效开展的重要因素。

(三) 规划编制问题

第一个五年后期扶持相关规划编制因时间紧、编制匆忙、操作性不强。尤其是项目规划资金盘子确定走了弯路, 在规划投资人均基数确定的情况下, 经过几次反复, 规划初期没有明确资金来源, 各地也存在多争取投资的心态, 人均投资基数定得偏高, 造成前期规划投资盘子偏大。在规划实施过程中, 后期扶持相关规划与年度计划项目因移民意愿发生变化, 导致项目变化较多, 而规划调整也未能及时报批。再加上近几年政府其他惠农政策力度较大, 与后期扶持规划项目重复较多等原因, 后期扶持相关规划已不具备指导意义。另外, 一些地方编制的“十二五”后期扶持相关规划存在扩大范围、突破规模、项目不实等突出问题, 没能很好地根据规划编制工作大纲要求, 正确处理好需要与可能、全面与重点、发展与稳定的关系, 使规划难以成为推动发展、促进增收、改善民生、维护稳定的规划。

(四) 项目规划与其他专项规划的衔接问题

项目规划与其他部门的专项规划项目设置存在重复和交叉问题。在“十一五”规划中, 特别是随着国家惠农政策力度不断加大, 中央、各级政府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不断加大, 比如“村村通”工程、“人畜饮水安全”工程、“抗震安居”工程、第二轮“农村电网改造”工程等等都已全面铺开建设。但是, 市、县两级移民机构上报项目年度计划时, 横向沟通较少, 也安排了相应的项目, 因此多头上报, 造成项目重复安排。项目审批后开始实施时才发现部分项目别的部门已经实施, 造成众多的项目变更, 形成规划与实施“两张皮”, 不但增加行政成本, 而且间接增加了工程成本。

(五) 项目管理问题

在项目选择方面。有的地方没有从解决移民生产生活存在的突出困难和问题的视角出发, 热衷于上大项目, 搞了不少“形象工程”, 如广场、牌坊、集中聚居区等, 浪费了有限的后期扶持资金。

在项目管理方面。移民扶持项目点多面广量大, 目前缺乏统一的管理办法。有的地方项目“重建轻管”现象还比较突出。形成这种问题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移民项目都是具体到村的项目, 项目建成移交给各村后, 常因管理不善或缺乏管理而导致移民工程损毁等现象发生。二是移民项目多属于公益类或准公益类项目, 管理有成本但无直接经济效益, 管理人没有积极性。

在项目的资产产权方面。后期扶持项目建设后, 必将形成相应的资产。在资产的价值形成过程中, 资产的价值构成包含了两部分, 既有国家的补助资金, 又有当地村民的投劳折资或筹集资金。这些资产必将为当地或移民今后的生产生活带来相应的收益, 是新农村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源。但是, 要长期发挥这些资产的效益, 如何明确资产的产权属性、界定和解决产权和使用权应该属于谁是当前项目管理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六) 资金管理问题

移民资金是后期扶持相关规划实施工作的重点, 也是库区社会容易引发矛盾的焦点。目前资金管理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预算管理差。有的地方在项目预算的管理上比较粗放, 对工程造价审核把关不严, 预算编制缺少量入为出、精打细算, 导致一些项目出现预算投资与决算投资差距过大, 给资金安全、项目运行带来了一系列问题。二是拨付环节乱。个别地方存在违规拨付资金的现象, 将本应拨付给承建单位的资金违规拨到个人账户, 更有甚者, 将项目资金违规拨付到项目实施无关的非建设单位。三是资金拨付链过长, 资金投放结构不合理。由于财政部门和移民部门之间信息传递不畅, 配合不够紧密, 项目资金的拨付通常滞后半年到一年的时间, 跨年拨付时常发生, 当年的项目资金实际到位率较低, 再加上其他中间环节及在途时间, 资金到达项目建设单位的时间延迟更久。四是违规操作, 专款未能专用。有些地方在下达项目预算时, 直接预留或提取部分资金, 变相截留移民资金;有的以统筹名义, 按不同比例提取移民村资金, 集中进行跨村项目的建设;还有的指定固定单位为后扶项目服务, 所需费用挤占项目经费等等。五是县级报账操作各异, 资金安全无保障。有的执行省—市—县—乡 (镇) —村五级拨款制, 资金运行环节多, 安全隐患大;有的县级移民机构既负责项目的规划申报、组织实施, 又负责项目资金的拨付, 缺乏制约;有的实行乡镇财政所和县移民局两级报账制, 资金安全缺乏监管。六是票据使用不规范, 票实不符, 白条泛滥, 套取资金问题严重。

三、加强移民后期扶持相关规划实施的建议

(一) 加强和改进规划编制工作

编制科学的规划是规划实施的基础性工作。一是要突出主题主线。以推动库区科学发展为主题, 以加快转变、跨越发展为主线, 加快建立促进库区经济发展、移民持续增收、社会和谐稳定的长效机制。二是明确编制原则。要进一步强化规划的科学性, 坚持从实际出发、统筹考虑库区各项发展, 体现以人为本、民生优先、生态保护和平安和谐;要进一步强化规划的可操作性, 落实规划目标任务, 加强规划项目筛选, 促进项目生成, 建立项目滚动发展的长效机制。三是加强协调衔接。把后期扶持相关规划与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以及水利、交通、农业、林业、社会保障等其他行业规划充分衔接起来, 保证规划目标、投资安排和政策措施的有机对接, 合理配置各种资源要素, 移民专项资金要重点解决其他投资渠道难以覆盖的库区发展问题, 优先安排见效快、效果好的民生项目。四是坚持统筹兼顾。注意把握好加快发展与科学发展的关系, 整体推进与突出重点的关系, 加强具有全局性、战略性问题的研究, 增强规划的宏观性、战略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

(二) 健全移民资金的安全运行机制

移民资金是国家扶持移民的专项资金, 其使用对象只能是移民, 必须专款专用, 不得挤占、挪用、截留。一是要严格执行资金预算制。对未纳入年度预算的项目, 不得使用移民资金组织实施;对超工程概算、超中标价的项目进行专项检查和追踪问效。二是实行资金专户制。后扶资金应当设立专户, 建立专账, 指定专人管理, 封闭运行。三是实行县级报账制。由项目单位根据计划和进度提出用款申请并附报账凭据, 按规定的程序报经批准, 由县级移民管理单位统一支付并集中核算。四是加强内部责任制。各级移民机构要加强内部制度和内控机制建设, 加强资金流转各环节的财务监督, 保证资金安全完整, 努力降低资金风险。

(三) 完善规划实施的移民参与模式

后期扶持是民生政策, 专门用于解决移民的生产生活困难。根据国务院17号文件的规定, “项目的确定必须坚持民主程序, 尊重和维护移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为保障移民的“三权”, 必须切实推行移民政务公开, 把阳光操作贯穿于移民工作的各个方面和环节。通过建立移民后扶的告知、公示、协商、听证、参与等制度, 组织移民参与项目的筛选、确定、申报、实施、验收等全过程管理, 形成了上下畅通、左右联动、规范运作、长期坚持、移民参与的长效运行机制。

让移民直接参与项目和资金的管理, 把项目实施和资金使用的全过程都向移民敞开, 一是增强了透明度, 移民放心;二是杜绝了资金使用中的一些漏洞, 避免了少数基层政府挪用、克扣移民资金的现象, 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三是弥补了移民部门的人员缺口, 减轻了负担, 降低了风险。当然, 吸收移民参与并不意味移民主管部门可以放任不管, 还是要加强服务、指导、管理、监督, 要防止少数移民代表利用移民的信用谋取个人利益。

(四) 建立多层次的后扶监管体系

建立多层次的后扶监管体系, 提高后期扶持工作管理水平, 确保相关规划实施效果。一是坚持经常性督促检查。部际联席会议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要经常性组织有关部门组成督导组, 指导、督促、检查后期扶持政策实施工作和后期扶持资金征收使用管理情况, 及时发现并协调解决政策实施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 定期向上级报告政策实施情况。各级监察、财政部门要会同同级移民管理机构, 进一步加强对后期扶持资金征收使用管理的监督检查工作。二是开展规划实施稽察。2008年, 部移民局制定了《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移民规划实施稽察暂行办法》。省级移民管理机构要商发展改革、财政、水利等部门, 抓紧制定本地区开展稽察工作的实施细则和办法, 明确稽察机构, 建立稽察队伍, 落实工作经费, 定期组织对相关规划实施情况进行稽察, 及时发现并研究解决规划实施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确保规划实施效果。三是内部审计。中央移民管理机构和省级移民管理机构将组织开展后期扶持资金内部审计工作, 明确内部审计机构, 建立内部审计队伍, 落实工作经费, 定期组织对后期扶持资金使用管理情况进行内部审计, 及时发现并研究后期扶持资金使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确保后期扶持资金安全。四是外部审计。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等社会中介机构, 对移民后扶项目的效益进行审计。五是社会评估。各地要根据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水利部联合印发的《关于开展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实施情况监测评估工作的意见》要求, 全面建立监测评估机制, 对后期扶持政策实施情况进行跟踪监测, 及时掌握情况, 评估实施效果, 保障资金使用安全和后期扶持政策顺利实施。

(五) 强化项目的规范管理

随着项目的全面实施, 要狠抓项目规范管理, 优化项目建设管理, 并建立项目良性管理的长效机制。一是加强项目申报管理。按要求确定申报项目, 按程序进行项目申报。二是规范项目招投标, 加强施工管理。要对项目招投标、签订施工合同和确定监理单位等环节进行规范。三是规范项目验收程序, 加强项目验收管理。落实决算审计制度、验收挂牌制、政务公开制等监督制度。四是要突出移民主体, 实行项目管理民主化。要从项目的立项、建设、竣工、运行等各个环节, 都要充分尊重群众的知情权、选择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五是加强基础设施项目的管理维护。要坚持建管并重, 积极探索建立和完善工程项目自我维持、自我发展的良性管理的长效机制, 确保工程持续运行和长期发挥效益。六是明确开发性生产项目的运行和收益分配管理。明确界定项目的产权归属、资产管理主体, 资产的经营方式和收益分配模式, 以充分发挥项目和资金的扶持效益。

(六) 建设高素质的移民管理队伍

一是要增加县级移民管理机构的人员编制和经费保障, 以适应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实施的需要。二是要加强业务培训, 不断提高移民干部的工作能力和管理水平。三是要完善联席会议的工作机制。明确会议的工作模式 (定期与临时相结合) 、召集程序、议事规则、表决办法、决议效力;规定各组成单位的责任部门、工作流程、经办人员;建立移民后扶工作的信息交流平台, 及时传递和交换各自信息。

摘要:自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实施以来, 移民群众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移民群众就业创业能力显著增强、库区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社会秩序更加稳定。但是, 反思我们的移民后期扶持相关规划实施工作, 在新时期新形势下还存在一些问题, 需要改进工作方法和措施, 正确认识和不断深化移民后期扶持相关规划实施工作。

关键词:移民后期扶持相关规划,问题,建议

参考文献

[1]李瑜.完善湖北省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扶资金管理政策的思考[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1, (2) .

[2]王珍义, 李振华, 陈璐.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管理的调查研究[J].财会月刊, 2011, (4) .

[3]易斌.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实践与探索[J].老区建设, 2008, (9) .

[4]张敬光.科学发展中移民后扶工作的思考[J].四川水利, 2010, (1) .

[5]徐亨兴, 吕信东.关于新阶段移民后期扶持工作的几点思考[J].老区建设, 2009, (21) .

[6]周勇.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须处理好八大关系[J].老区建设, 2009, (21) .

上一篇:绞锁髓内钉论文下一篇:试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