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子女(精选6篇)
移民子女 篇1
当今美国是接收世界各国移民较多的国家之一,美国的学校在移民儿童教育上积累了大量的经验。美国社会有多种因素对移民子女教育造成消极影响,如素质高且用心的教师缺乏,在某些州存在着激进式的二元化教育体制,等等.这些因素将影响青年在心理与情感上的健康发展,并且严重限制了教育者帮助他们学习的程度。因此,美国国会于1961年批准成立流动儿童健康中心。1965年颁布了中小学教育法,其中第一部分承诺向特殊儿童提供特殊的教育帮扶。1966年,第一部分经修改设订了流动儿童教育计划(MEP),以帮助各州为流动儿童通过实施教育券来实现教育公平,其他国家也在实践中采取了积极措施保证移民儿童(流动儿童)的受教育机会、受教育权利。
法国在移民教育中体现了教育公平,将基本的教育权利这一国民待遇不仅仅给予了本国公民,而且也给予了非本国公民的外国移民孩子,不论是否获得法国的合法居留权,未满16岁的孩子都能在法国享受到基本的义务教育。这样做的理由是,这些孩子是无辜的,他们不能因为父母的身份不合法而失去受教育这一最基本的人权.
德国奉行均衡发展观,在宪法上规定了就学是人的基本权利,在社会上没有明显的农工、城乡差别,在政策上没有农业人口转化的政策门槛,只要农民进城工作,按章纳税,进入社会保障,就成为城市居民,其子女教育自然享受与城市居民同等的待遇。
以色列为移民儿童举办长日制学校(班),在学校和社区对他们进行补偿教育,还通过制定《长日制学校法》《鼓励高等院校学生参加长日制学校工作法》等法规,对长日制学校的教育教学师资力量的保障经费支持等作出具体的规定,目的在于保证新移民子女能够尽快实现文化适应、学习适应,使新移民子女与原住民(流入地居民)子女尽快实现融合。
日本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也有农民工子女入学问题,当时采取的是随班就读的政策.现在,日本主要面临的是移民孩子的读书问题,采取的是建立专门学校或者在公办学校设立特别班来解决。
此外,还有一些国家对移民子女教育有着独特的做法,如荷兰尊重教育自由;印度通过国家主导来消除教育差距;英国充分利用民间力量;等等。2007年,美国移民和海关执法机构同意与美国公民自由联盟达成协议,协商解决德克萨斯州拘留中心无证移民子女在就学方面的多种需求问题,有100人左右的孩子被保证拥有能力强、有认证资格的教师等。
移民子女 篇2
老人随子女移民美国后如何养老
随着现在投资移民美国的人越来越多,而投资移民都是以家庭为单位,一人投资,全家都可以申请来美国,所以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老人远渡重洋到美国投奔子女,异国养老。
不过出国养老毕竟是件非同小可的事,平时我们也会收到很多相关的咨询:老人去美国生活,生了病会有医疗保障吗?一旦住院手术会不会让子女倾家荡产?老年人在美国能申请永久居住权吗?能适应海外生活吗?
悦洋海外通过多年为客户办理美国移民和海外安家事业的丰富经验,总结了一些很实用、很全面的信息,希望给有需要的家庭提供一些参考:
申请绿卡
父母到美国养老的第一步,就是尽快为他们申请美国绿卡。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根据美国移民法,21岁以上的美国公民可以为自己的父母申请绿卡,而持有绿卡的永久居民则不能够为自己的父母申请绿卡。如果夫妇之中有一方是美国
http://
公民,那么他(她)可以为自己的父母申请绿卡,而不能为配偶的父母申请绿卡。
如果子女是美国公民,帮助父母申请绿卡通常并不困难,审批时间一般也不长。按照美国法律,美国公民的父母属于直系亲属,符合获得绿卡成为美国永久居民的基本要求,不受移民签证名额限制,随时办理。换句话说,21周岁以上的美国公民有权帮助父母申请获得在美国永久居留的合法资格,是最优先的,不需要等排期(其他类别的亲属移民,包括“第一优先”每年都有名额限制,需要等很长的排期)。
需要提醒的是,美国公民子女如果是为父母二人同时申请绿卡的话,根据移民局要求,需分别提出两份申请,还要准备父母在国内公证过的出生证明、与子女关系证明及其英文翻译件等。
申办绿卡时,子女上美国移民局网站,按照要求填表提出申请就可以了。当然,如果子女很忙的话,花点律师费找当地移民律师帮助申办绿卡也行。只要绿卡申请程序正确、材料完备,符合条件的父母通常只需几个月就能获得绿卡批准并很快收到绿卡。比如,古先生的岳母到我们家后不久,他们没有找律师,自己上移民局网站按照要求申报的,不到半年,他岳母就拿到了美国绿卡。有了绿卡就可以合理合法地在美国常住养老,需要回国看看什么的也随时可以买张机票动身。
http://
申请“白卡”
在美国看病就医,一般没有医疗保险是承受不起的。因此,老人到美国定居后,若符合条件的话,让子女帮助申请“白卡”很有必要。
所谓“白卡”,其实是美国政府给符合条件的低收入或者无收入的公民和永久居民等提供的免费医疗保险卡,正式名称是 Medicaid卡。在华人较多的加州,其“白卡”的正式名称是 Medi-Cal。享受“白卡”福利的,既有美国本土低收入或者无收入的美国人,也有包括华人在内的各国移民。据统计,仅美国加州就有大约200万“白卡”持有者,享受免费医疗。
从来没有在美国工作过且没有资产的“银发族”,一样有资格申请“白卡”,其先决条件是,申请人必须持有美国绿卡,是美国“永久居民”。以前,美国加州和其他州一样,申请“白卡”者需65岁以上才符合条件,如今加州降低了年龄门槛,主要看申请人的收入和经济状况。
申请“白卡”的程序很简单,只要按照各州政府网站的相关要求,如实申报就可以了。从提出申请到获得批准、收到“白卡”通常只需要二三个月时间。
美国宾州是由当地保险公司Keystone First将“白卡”邮寄给被批准人。“白卡”上面除了有持卡人姓名、出生日期、性别和编号信息外,还有与持卡人一起选定的附近家庭医生姓名和电话,预约门诊很方便。去“白卡”上指定的医生那里看病通常是免费的,看急诊和住院也是基本免费,需要自费的只是一小部分,彻底为“老漂一族”在美国看病解除了后顾之忧。
http://
养老方式
据报道,在美国一些州,符合条件的65岁以上老人还有权申请政府福利性质的养老公寓。这种专门为低收入和无收入老人准备的养老公寓,住房、环境都不错,还有政府食品补贴。但令人担心的是“老漂一族”的“中国胃”,喝不惯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凉奶和凉果汁,吃不惯带奶酪的汉堡和比萨饼等。而且,大多数“老漂一族”无法用英文与其他居住在养老公寓的房客交流,时间久了恐怕会产生孤独感,影响健康。
很多人建议华人“老漂一族”,最好还是和自己的子女住在一起比较稳妥。因为养老的关键在于心情好、不孤独、少生气。华人“老漂一族”与子女共同生活,可以一起说说话、一起看看中文电视剧、一起出去散散心、一起享用家乡饭什么的,生活会更有情趣。
规划生活
“老漂一族”出国后失去了以前的朋友圈和熟悉的环境,一闲下来难免会生出寂寞和乡愁,从而带坏自己的心情。所以,要尽量规划好自己的日常生活,如每天花点时间散散步、打打太极拳等,让自己的身心都得到锻炼。再如,买个电脑、iPad或智能手机,上网看中文新闻,看在国内时喜欢的电视节目,听音乐等。还可以通过微信和Skype与国内的亲朋好友聊天和发照片,以丰富自己的精
http://
神生活。
移民父母与子女的文化“代沟” 篇3
这个时候,需要的是双方的理解和包容,站在彼此的立场作一个换位思考,彼此尝试着进入对方的文化观。诚如本文作者所言,“在中西方文化的碰撞和融汇中,求同存异”。
我是在中国改革开放后来美国留学的新侨。我们这代移民的后代,或者出生在美国,或者很小就来到美国。因此,在我们这两代移民之间形成了明显的文化隔阂。住在同一个屋檐下,却吃着不同的饭,讲着不同的话,有着不同的思考方式和不同的行为习惯。
同住不同食
我来美国两年半以后,让我母亲把3岁半的儿子乔尼卡带到美国。儿子突然来到一个陌生的国度、陌生的家,连久未见面的父母都不认识了。当时我正在读博士,所以也没有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照顾他。儿子来了两个星期就被送去托儿所了。在托儿所里,他看到的都是金发碧眼、肤色不同的孩子,听到的是不知何意的语言,吓得嚎啕大哭。中午吃饭时看到的食物,不识为何物,亦不知如何吃法,儿子拒不进食。第二天中午,我只好亲自去托儿所喂他吃饭。
没想到,自从吃了美国饭,儿子就不吃中餐了。早上吃热狗,中午吃汉堡,晚上吃比萨饼和鸡块。芹菜、黄瓜、胡萝卜、菜花一律生吃。美国食品多是微波半成品,连做带吃只需十几分钟,简单方便省时间,我便乐观其成。
我是顿顿离不开中餐。母子中西餐不同调,很少能在一起就餐,减少了家人交流的机会,也减少了讲中文母语和传播中国文化的机会。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从不吃中国饭开始,到不讲中国话,以至到最后,儿子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都被美国化了,成为典型的“香蕉人”。
同族不同语
一次,儿子看到我从信箱里取出一个大号信件,他说“好大一本信啊”。为了提高儿子的中文水平,我送儿子去暑期中文学校。他把写汉字当成画画,画得很好看,却不知是何意。一个夏天也没学会几句中文。美国朋友说,这是老师没教好,而我觉得儿子自己不肯学也是主要原因之一。从那以后,我就打消了再送儿子去中文学校的念头。
我当时要找教书工作,为了创造英文语境,开始与儿子完全讲英文,养成直接以英文表达的习惯,而不是将中文译换成英文。当我的英文语感形成了,大学聘书到手了,儿子的中文也快忘光了。
儿子读中学时要修外语课,学校里正好开中文课程。我觉得这是把中文当作第二语言来学习的绝佳机会。儿子却说他有他的选择,我们不能强加于他。结果他选修了四年西班牙语。后来因为对日本的动漫感兴趣,儿子又自学日文。唯独对中文知难而退。
我与母亲在家里讲中文,儿子自练西班牙语和日语,我们之间只能通过英语来沟通。有一次,儿子指着正在吃的饼干对姥姥说:“Twomore(还要两块饼干)。”姥姥一听,兔毛?秃毛?还以为饼干中发现兔毛了呢。为了能与外孙沟通,60多岁的姥姥也开始学英文单词。
还有一次,儿子问我:“我听许多人说ArmyTofu,那是什么意思啊?”我实在想不出来军队和豆腐有什么关系。最后才弄明白,他问的是阿弥陀佛!同是华裔,一家人却讲两国话,感觉很别扭。
同宗不同俗
儿子每次吐痰都吐到纸上,拿在手中,直到看到垃圾桶,才丢进去。这是在托儿所学的。当儿子回国看到“不许随地吐痰”的宣传画时,感到很惊奇,说这还用宣传告诉吗,在他看来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我和儿子一起看电视,他笑得前仰后合,我却感觉不到任何可笑之处。问他笑什么,他要么说三言两语说不清楚,要么就是说我没有幽默感。我知道这实际上是我们之间的文化差异。
语言是个传媒载体,如果语言不通,很多习惯俗成和价值观念便难以解释,难以传承了。对我的“望子成龙”、“养儿防老”观念,儿子认为我这是不对的,他是独立的人,我们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塑造他。上中学时,他对我说要更多的自由。我说,美国的孩子最自由了,你还要什么?他说要做他自己,要按个人的意愿,实现个人的价值。
在“9•11”事件发生后,老师立即在课堂上打开电视让学生们看即时新闻。当听到电视新闻里说“这是恐怖主义对我们价值观念的攻击,是对我们的民主制度的攻击”时,儿子义愤填膺,热血沸腾,自此开始参与政治活动。他为美国总统候选人做义工,为加州州长候选人阿诺•施瓦辛格做义工,为州众议员、市议员、学区教委做义工。在阿诺当选州长后,儿子还受邀参加了州长的就职典礼。
同根不同念
美国的教育对儿子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这里的教育注重与实际结合,强调动手能力。学习数学百分比时,老师让学生每天追踪股票行情,计算出增降的百分比,因此激发了儿子对股票投资的兴趣,刚刚成年就开了自己的投资账户。为了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老师在让学生写家谱时,必须写得与众不同才能得满分。我说:“家谱都是从祖先开始往下排,怎么发挥创造?还能倒着写,把你自己放在上面吗?”结果,儿子把家谱画成一棵树,祖先是根,他是叶,下面根深蒂固,上面枝繁叶茂。他还把泥土、树皮、树叶贴在纸上,终于绘制出一个别具一格的家谱,得到了满分。
为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造句作文时常常可以用画图来代替文字,于是儿子总是选择画画。后来在高中毕业画展中,他的画获得校外艺术家评审的一致好评,并获赠艺术学校的奖学金。有一次,我看到儿子笔下的中国红军竟然都长着大鼻子。另一次,他把孙中山与蒋介石混为一谈。我鼓励他选修了中国现代史课程,结果获得他有史以来最低的成绩。
我深感他与中国文化的疏离,让他参加了世界青少年中国寻根之旅。儿子从自己的出生地上海,到父母的出生地辽宁,从首都北京,到苏杭“天堂”,一路追本溯源。他开始了解到,他的父母从土插队到洋插队,从在美国举目无亲到安家立业,走过了多么漫长的道路。而路再长,也切不断我们在故乡的根;离家再远,也隔不断我们与故土的联系;出国再久,也稀释不了血浓于水的亲情。
北满移民子女教育问题研究 篇4
一、配合侵略需要的移民教育方针
日本向中国推行移民政策的目标就是要永久占领“北满”, 在东北广阔的土地上, 建设“崭新的日本农村”, 是神武天皇东征的精神在中国东北大地上“发扬光大”。“北满移民”是日本向中国大陆发展的前锋, 移民的教育尤其是移民子女的教育事关重大, 对日本政府的移民政策以及以后的发展都有非常重大的意义。1937年, 日本在“满洲”治外法权废除不久, 关东军、日本大使馆、伪“满洲国”、“满铁”等人士聚集到一起, 讨论并制定了《治外法权废除以后在满日本人教育的根本方针》, 由此确定了关东州以外的“北满”日本人及子女的教育原则。
二、“北满移民子女”的教育机构
1937年12月1日, 实际上已经占领整个中国东北的日本在形式上废除了在中国的治外法权, 将满洲附属地的行政权转交给伪“满洲国”, 但并非“满铁”的所有行政权转交给了伪“满洲国”, 如教育的行政权力仍由“满铁”掌握。在处理治外法权废除的问题时, 日本方面的各机构诸如满洲事务局、外务省、陆军省、“满铁”等一直要求“在满日本人子女的中等以下的教育实际上由日本方面保留。根据《日满条约》的规定, 在伪“满洲国”的日本人子女的教育行政权保留日本一方, 另据1937年第680号敕令在满日本人子女的教育转由日本大使掌握。
(一) 小学教育
1935年, 日本在第一次移民“弥荣村”建立了小学, 这是“北满移民”当局在北满地区设立的第一所移民学校, 命名为“弥荣村小学”。命名为“弥荣村小学”成立以后, 其他移民村也相继设立小学, 学校数量迅速增加。由于“北满”地区地广人稀, 村落与村落之间距离较远, 且交通不便学生们上学是件难事。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移民学校多设立分校或建立寄宿宿舍, 接收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
(二) 青年学校
青年学校是对已经结束了义务教育的青年继续教育的机构, 根据1935年颁布的41号敕令, 在日本全国设立。青年学校的教育宗旨是对男女青年进行身心教育, 涵养其德行, 同时授以其职业及实际生活之必须的知识技能, 以实现国民资质的提高。青年学校也是对“北满”青年进行教育的重要教育机构。与在日本本土一样, 不少移民青年在结束了六年义务教育, 走出学校后就离开移民村落, 奔向城市, 男子一般做事务员、职工和车站职员, 女子则多半做护士、女佣、店员, 而且继续自愿务农的并不多。
三、移民子女教育的内容
研究伪“满洲国”教育的日本学者野村章指出:“对在当地居住的日本移民子女的教育是本土教育的延长”。“北满移民子女”的教育既与日本教育和在普通日本人教育有共性也有个性。《北满开拓团小学教育实施重要事项》明确规定, 在实施移民教育之际, 特别要考虑开拓地的实际情况。这种实际情况就是要让移民事业后继有人, 教科书的编纂就体现了这种实际需要。作为是“本土教育的延长”的移民子女教育, 显然要按照日本本土教育的方针, 对学生进行教育。
四、“北满移民”子女教育的实质
“北满移民”子女教育是沿袭日本的教育制度开始的, 其教育方针也是依据日本国内的教育方针, 根据日本政府的指令制定的。对日本人的教育, 实行的是灌输殖民主义思想的特殊国民教育方针, 最终目的是培养具有殖民思想和文化的日本人, 驱使他们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对中国进行更野蛮、更残酷的掠夺和压迫, 实现“大东亚共荣圈”的建设。
综合以上, 日本军国主义者为了长期占有中国东北地区, 不遗余力的发展在中国东北“北满移民及子女”的教育, 一步一步强化行政管理, 建立完整的教育体系, 致力于教育内容的“地方化”和“乡土化”, 其根本目的就是为了使日本教员与青少年学生参与实现“大陆政策”和侵略扩张, 从而达到永久霸占中国的目的。
摘要:从1931年日本对中国发动“九一八”事变以来, 直至1945年, 日本对“满洲”实行了“百万户移民计划”, 企图永久霸占东北乃至整个中国的目的。其中, 北满移民子女的教育, 既与日本本土一致, 又有适合移民统治需要的特点。通过对移民子女教育的研究, 既可以了解日本对移民的塑造方式与目标, 更可以了解日本国民性的一些特点。
关键词:北满移民,子女教育,开拓团
参考文献
[1][日]岛田道弥.满洲教育史[M].大连:大连文教社, 1935.
[2]王智新.日本殖民地教育-中国视点[M].社会评论社, 2002.
[3][日]满史会.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东北的移民[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991.
[4]高乐才.日本“满洲”移民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2.
[5]满洲开拓年鉴[M].“满洲国”通信社, 1940.
[6]满蒙开拓.第13卷第12号.1998.
[7]石艳春.日本“满洲移民”社会生活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
[8][日]岛田道弥.满洲教育史[M].大连:大连文教社.1935.
[9][日]喜多一雄.满洲开拓论[M].东京:明文堂, 1944.
移民子女 篇5
此次关于附属子女定义有关的加拿大移民政策,将会于今年的8月1日起正式生效。据了解,新的政策规定如果孩子已年满或超过19岁,因身体或精神状况需要依靠父母的经济支持。需要注意的是,这一条件是要正规机构出具医学报告的,而对于这种情况的申请则可能会更加严格。
因此自2014年8月1日起,除以上情况,孩子年满或超过19岁(不论是否有配偶、是否符合全日制在读)都将不被承认为附属子女,关于此方面的具体详情政策可参考移民家园网。
除此之外,自2014年8月1日起,加拿大移民局将在审理的第一阶段就锁定随行子女的年龄,也就是说第一阶段子女年龄小于19岁,那么整个后期审理都不再考虑年龄因素,但注意仍要保持未婚状态。
移民子女 篇6
南宁市凤翔路小学地处琅东新区,周围新兴小区林立,居民多为近几年进城务工或经商的群体,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城市新移民。因此,我校的生源,中高年段的学生绝大部分是农转非新移民子女、农民工子女以及进城经商人员在城市上学的子女,即城市新移民子女。因为学生来自不同的地方,且大部分来自文化、经济不发达的城市或乡镇,在知识结构、学习能力、性格、兴趣等各种智力和非智力因素方面表现出较大的个体差异性。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发现这些孩子在阅读方面普遍存在以下问题:能背诵的古诗词仅限于教材中的篇目,课外阅读量极少,且阅读面狭窄,多为漫画和童话故事等。进一步的调查发现,这些新移民子女家庭多数在家安装了网络,孩子们来到城市后,很快就被丰富多彩的电视节目和网络游戏深深吸引,他们花很多时间用于看电视或玩游戏,很少阅读课外读物。他们的父母平时忙于生意上的事情,基本没有时间管教孩子,有些家庭甚至把照顾孩子的任务交给了长辈:家里没有良好的学习氛围,导致许多孩子不爱读书,更谈不上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我校建校不久,以“立君子品行,树君子风范”为办学目标,倡导“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学风,如何引导这些新移民子女扩大阅读量,丰富课余生活,丰富阅读经验,为将来的人生发展储备充足的养分,成为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2013年,我校以“拓宽城市新移民子女的阅读视野的有效途径”为研究课题,组织课题组的教师开展了专项攻关,努力探寻拓宽城市新移民子女阅读视野的有效途径。
一、丰富阅读资源,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
去年,我校以班为单位,开展了“捐一本书,读百本书”的阅读活动,以此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很多班级捐书200本以上,书籍内容涵盖面很广,有文学类、历史类、科普类,还有学生喜爱的漫画类书籍。我们在教学楼开辟了三个开放性书吧,书架就摆放在教学楼的走廊上。书吧布置得雅致、温馨,吸引了大批学生,成为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有的学生一大早来到学校,放下书包就快步走进书吧,找到自己喜爱的书籍开始阅读;下课铃声一响,学生们又迫不及待地来到书吧,或个人静心阅读,或两人边看边轻声交流,直至上课还舍不得离开。全校掀起了一股课间读书的热潮。老师们每周都会亲自带领学生到书吧阅读一小时,引领学生在书海中遨游,享受读书的乐趣。有学生在周记中写道:“爸爸妈妈很少给我买书,以前想看书时就借同学的,现在我可以到书吧里看到好多我喜欢的书了,如果在学校有更多的时间来这里看书就更好了。”书吧开放一年,很多学生已经在这里阅读10本以上的好书。有了好书的陪伴,学生的阅读视野开阔了许多。
二、设置学校特色课程,提高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
每周三下午的君子体验课,是我校的校本特色课程。在这40分钟的时间里,课题组的老师有时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分享——让学生先是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自己最想交流的图书内容;然后小组轮流推荐一名学生,代表小组在全班分享本组的摘抄、批注、背诵、感悟或“我们的探究”等。此项活动让每个学生都有“说”的机会,给学生搭建了展示自我阅读收获的平台。有时教师也会组织学生就书中的某个人物、某个细节、某段文字进行深入探讨,让学生的思维在“对话”中相互碰撞、得到升华。有时教师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或者组织学生相互交流阅读的方法。比如很多学生在读了《悲惨世界》后反映看不懂,针对这种情况,课题组的老师经研究决定放慢学生的阅读速度,深入学生当中了解每一个学生的阅读实况,针对每一个学生的问题给予必要的阅读指导,让他们逐渐找到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并学习更好的阅读方法。学生在阅读分享与学习交流中,对名著的理解慢慢有了自己独到的看法。
每周四下午的经典文化微型课,学校会组织课题组的教师们挑选一些经典童话故事、名著名篇等给全校学生朗读、赏析、点拨,让学生对这些作品的内容和作者的表达方法等产生更深的感悟。
学生通过以上特色课程,丰富了自己的写作素材,提高了阅读和思辨能力,作文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通过阅读而激发起来的思维,好比是整理得很好的土地,只要把知识的种子撒上去,就会发芽成长,取得收成……学生对书籍的思考越多,他的内心中由于书籍而激发的喜爱感越强烈,他学习起来就越容易。”
三、把课外阅读融入课堂教学,把课本学习引向纵深
很多人错误地以为课外阅读就是读整本的书,其实学生每天读报、剪报、浏览资讯等也是课外阅读。教师要鼓励学生经常看新闻,了解国内外大事。此外,教师还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会查找与课文相关的资料,并在课堂的小组展示环节要求学生联系课外阅读和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如在学习《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前去了解一下那场大地震给当地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在学习《普罗米修斯》一课时,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前理清文中所提到的人物之间的关系,有时间的话再阅读一些古希腊的神话故事;在学习《一夜的工作中》一课之前,让学生回家请长辈们说说周总理的故事,或者自己动手上网搜搜有关周总理的事迹……在每篇课文学习结束后,老师还要给学生推荐一些书目或者文章,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
四、开展多种多样的读书活动,保护学生的阅读兴趣
形式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品尝到阅读的快乐,并因此而保持阅读的兴趣。为此,我校教师组织学生开展了“读书卡设计大赛”“读书分享会”“赛诗会”“精品图书推荐”等活动。为了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阅读,教师尽量少布置甚至不布置课后作业,但是一定会布置这样一项课后阅读作业——“每天与爸爸妈妈阅读十分钟,并做好读书笔记”,读书笔记既要自己写,也鼓励家长写。为了达到预期的效果,老师们会经常检查学生的读书笔记。
家长开放日是展示亲子共读十分钟成果的理想时间。有几个班级在这一天运用课外阅读分享的方式进行展示:班上每个小组的学生集思广益制作一个PPT,到了展示那天,小组学生站在讲台上,一边演示一边讲解,同时与家长们积极互动,共同分享阅读成果。家长们看到孩子的出色表现,对学校开展的阅读活动更加关心、热心。
亲子共读活动开展一年多,我校学生与家长基本上每月共读一本书。这些书目有些是教材中推荐的,如《昆虫记》《绿山墙的安妮》《红岩》等;有些是家长推荐的,如励志类作品《人生不设限》《爱的教育》等中外名著;有些是学生推荐的,如《小王子》《夏洛的网》,还有“动物小说家”沈石溪的作品、“阳光姐姐”伍美珍的作品等。
就在不久前,我们又组织各班建立起了自己的班级博客。班级博客成为学生、老师、家长更为便捷的阅读交流的平台。很多学生、家长把自己的阅读感受自发地发表在博客上,同时把自己看到的好书在博客上推荐给大家。学生、家长可以在博客上“阅读”到更多的信息,使我们的阅读活动更加深入人心,同时也对我们及时掌握孩子的心理现状、把握教育的时机提供了很好的途径。
丰富的课外阅读活动让我校的新移民子女阅读兴趣越来越浓,学生会经常跑到老师跟前问:“老师,我们接下来看什么书?”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需要教师与家长的精心呵护与引导。随着学生阅读视野的不断拓宽,学生“乐读、爱读、勤读、善读”的良好阅读习惯和阅读品质也会逐渐形成。在同一片蓝天下,我校的城市新移民子女终于跟上了城市孩子的阅读步伐,感受到了阅读带给他们的成长快乐。
【移民子女】推荐阅读:
美国移民申请过程中子女超龄怎么办08-12
新西兰移民谈移民06-11
永鑫财富移民介绍 加拿大魁省移民项目06-09
60%富人有移民倾向或已申请移民09-12
有子女离婚协议书-离婚协议书有子女05-31
外来子女05-12
务工子女06-09
子女入学08-09
子女教育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