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条例

2024-09-26

移民条例(精选3篇)

移民条例 篇1

针对我国以往的移民补偿标准偏低、移民安置程序不够规范等问题, 2006年3月29日, 国务院第130次常务会议讨论并通过了国务院令第471号《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条例》[1] (以下简称《移民条例》) 。该条例明确了移民工作管理体制, 强化了移民安置规划的法律地位, 提高并统一了征收耕地的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标准, 规范了移民安置的程序和方式, 完善了移民后期扶持制度, 加强了移民工作的监督管理, 在我国水利水电事业发展和移民工作历程中具有里程碑的作用。

《移民条例》的实施, 对于以往开展的建设征地移民安置规划设计工作而言, 最直接的影响就是使工程设计周期难以控制。这主要是因为《移民条例》的实施要求有多项控制性节点,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①实物指标调查工作开始前, 工程占地和淹没区所在地的省级人民政府应当发布通告, 禁止在工程占地和淹没区新增建设项目和迁入人口, 并对实物调查工作作出安排, 即发布“停建令”;②由项目法人编制移民安置规划大纲, 按照审批权限报省人民政府或国务院移民管理机构审批 (即审批移民安置规划大纲) ;③项目法人根据经批准的移民安置规划大纲编制移民安置规划, 按照审批权限经省人民政府或国务院移民管理机构审核后, 报项目审批或核准部门, 与可行性研究报告或者项目申请报告一并审批或核准, 即移民安置规划先审核后核准。

这些工作程序的完成, 存在着设计单位无法控制的诸多外部因素, 并且都对可行性设计报告的最终完成进度造成影响。毋庸置疑, 今后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更需要设计单位加强与项目法人的沟通和交流, 以争取制定合理的设计周期。

《移民条例》实施后, 除上述设计周期难以控制外,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移民安置在可行性规划设计中还遇到了其他一些问题。笔者结合DL/T 5064—2007《水电工程建设征地移民安置规划设计规范》[2]等系列规程规范的有关规定, 总结探讨了几个工程可行性规划设计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归纳提出了体会、认识及建议, 以期抛砖引玉, 为更好地实现移民安置目标, 使征地移民设计工作者们对《移民条例》及其根据条例制定的系列水电工程规划设计规范实施效果和现实操作层面做进一步思考, 并为进一步补充和完善相应的规程规范以及相关实施细则提供参考。

1 征地移民规划设计与主体枢纽其他设计深度不匹配问题

《移民条例》第七条明确规定:“实物调查工作开始前, 所在地的省级人民政府应当发布通告, 禁止在工程占地和淹没区新增建设项目和迁入人口, 并对实物调查工作作出安排”。 2007年7月4日, 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发布了水电规科[2007]0036号文《水电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施工总布置规划专题报告编制暂行规定》, 其中规定:“大中型水电工程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应开展施工总布置规划专题研究, 编制施工总布置规划专题报告……审查通过的施工总布置规划专题报告是工程所在地省级人民政府发布禁止在工程占地和淹没区新增建设项目和迁入人口通告、开展实物指标调查和移民安置规划设计等的主要依据。”

从设计流程上而言, 开展施工总布置规划设计的施工规划专业是上续专业, 征地移民专业是根据确定的施工总布置规划开展工作的下续专业, 施工用地范围的调整必然导致下续的征地移民专业被动地相应调整该项目的建设征地处理范围。而建设征地处理范围的确定是建设征地移民安置规划设计工作的基础, 建设征地处理范围的调整势必导致实物指标、移民安置规划、补偿费用概算等规划设计成果的调整, 因此, 施工用地范围的调整应慎重对待, 不能轻易变化。《移民条例》明确了建设征地处理范围的重要地位。《移民条例》颁布前, 在可行性研究报告阶段中施工规划专业经常调整施工总布置方案。这种调整主要受限于现有相关设计规范在可行性研究阶段的设计深度, 即施工布置的上续如地质、水工等专业的可行性研究规划设计深度, 以及施工规划专业自身的可行性研究规划设计深度;《移民条例》实施后, 根据DL/T 5064—2007《水电工程建设征地移民安置规划设计规范》,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移民安置规划设计可行性研究报告阶段之后为移民安置实施阶段, 移民安置实施阶段直接涉及移民搬迁、移民安置、费用兑付等具体实施工作, 如果范围调整造成移民身份重新认定、征占用土地重新划定等问题, 则将会给地方政府的工作造成很大难度, 使项目业主在履行合同时必须履行重大设计变更的程序。另外, 目前水利水电工程主体枢纽设计在可行性研究报告阶段之后为招标设计阶段和施工详图阶段, 往往在可行性研究阶段之后, 绝大多数专业在招标设计阶段会进行相应的设计优化, 从而导致用地范围存在不同程度的增减。由此可见, 可行性研究阶段征地移民专业规划设计和主体枢纽各相关专业规划设计深度不匹配, 《移民条例》实施后, 可行性研究阶段征地移民专业规划设计的深度得到了增加。

综上所述, 《移民条例》和DL/T 5064—2007《水电工程建设征地移民安置规划设计规范》的出台, 降低了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用地范围发生调整的可能性, 减少了重复工作量, 降低了设计成本, 缩短了设计周期。但是, 这无疑对施工专业及其相关上续设计专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并且使整个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阶段主体枢纽工程的规划设计工作提前。因此, 《移民条例》实施后, 建议水利水电工程主体枢纽设计尤其是施工规划应在可行性规划设计中统筹考虑, 高度重视范围的确定, 必要时适当加深与用地范围相关的设计深度, 同时建议征地移民单位主动参与施工用地范围的确定, 各部门之间多沟通, 共同赴现场踏勘, 努力实现施工用地范围一次性确定。

2 林地分解到户操作问题

《移民条例》第三十二条明确规定:“搬迁费以及移民个人房屋和附属建筑物、个人所有的零星树木、青苗、农副业设施等个人财产补偿费, 由移民区县级人民政府直接全额兑付给移民。”该条例明确了搬迁费以及移民个人财产补偿费的兑付方式。由于个人财产补偿费包括了青苗、零星树木和林木等地面附着物, 要分清个人财产补偿费, 实物指标外业调查时也就必须查清影响范围内的土地附着物, 因此必须使得耕地、园地、林地分解到户。关于土地分解到户工作的职责分工, 在DL/T 5377—2007《水电工程建设征地实物指标调查规范》[3]中有明确规定:“地方政府根据移民安置工作的需要将承包耕地、园地、林地等指标分解到户”。在实际工作中, 由于道路用地范围难以确定、林种的确认存在分歧等原因, 使土地尤其是林地分解到户操作比较困难[4,5]。

a. 道路用地范围难以确定。新建施工场内道路受地形地质条件的制约比较大, 不确定性因素很多, 一般在可行性研究阶段侧重于方案的比较, 线形和走向基本得到确定。根据走向, 现场调查可以基本明确涉及的行政村, 而道路两侧涉及的具体范围要明确到户, 现场必须埋设界桩, 但是水电工程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对于界桩的埋设却没有相应强制性规定。DL/T 5376—2007《水电工程建设征地处理范围界定规范》[6]规定:“根据实物指标调查需要, 提出临时界桩布置技术要求, 必要时可进行永久界桩布置设计。” 实际上公路用地征地数量 (通常大部分是林地) 往往较多, 由于道路界定范围比较困难, 加之相应规范没有明确规定, 使得土地分解到户现场操作实现难度仍然比较大。

b. 林种确认存在分歧。建设征地实物指标调查工作采用的是1∶2 000土地利用现状地形图, 而林地承包发放林权证时, 林种的确定是依据1∶10 000比例尺地形图并以主要林种 (即优势树种) 作为该区域的林地种类, 数量和种类的确定相对比较粗放。因此, 这两种方式认定的林种不同, 精度也不同, 前者准确度高更符合实际, 而后者的林权证具备法律效力, 受法律保护。通常在林地分解到户工作中, 一般采用将前者的调查成果逐级向下分解的方式, 在落实到承包人的过程中, 由于林种的差异导致各类土地面积无法落实到户, 并且承包人之间易产生纠纷, 尤其是对于经济价值较大的林种会存在更多的争议。

c. 与当地长期的习惯做法冲突。据调查, 在浙江某县, 当地林地主要是毛竹林, 林权证发放时采取的习惯做法是:将地面上的毛竹实际株数登记在册, 并作为保底基数进行发包, 承包户全部保底基数之和占所在集体经济组织的所有保底基数的比例, 即为该农户的承包份额;承包户不单独砍伐毛竹, 而是由集体统一选定专业队伍砍伐并统一出售, 以利于降低成本又避免相互压价;承包期间承包户每年的收益根据集体经济组织所有商品毛竹的纯收益按承包份额进行分配, 承包期间承包份额根据人口的自然增长在小范围内得到调整, 承包期结束后增长出来的毛竹株数归个人所有。这是一种林权承包到户但仍带有集体属性的承包方式。工程建设占用该区域林地, 如果单纯地将地面附着物暂归为集体经济组织或承包户一方, 都显得不尽合理, 并且集体经济组织和承包户都担心将来对方不认账而不同意这种简单归并。若采取逐块清点增长量的方式调查地面附着物, 集体经济组织和承包户均易于接受, 但这样操作的工作量较大, 耗费的时间也比较长, 很难满足项目进度计划的要求。

综上所述, 林地分解到户中存在的问题可能最终导致出现以下情况, 即地方政府为争取项目尽快通过审查、核准, 而采取权宜之计暂时将林地分解到户, 项目实施时再实地逐块核对分解。如此操作显然不符合群众的意愿, 使群众的个人财产难以得到保障, 并且还会造成人力、物力和财力的重复耗费。

笔者建议在《移民条例》实施细则制定中应明确土地分解工作要结合各地实际, 原则上规定承包耕地应分解到承包户, 而园地和林地只需分解到集体经济组织, 以利于项目可行性规划设计的实际操作。

3 安置区居民关注的调地标准问题

《移民条例》保障了移民安置规划编制中移民和移民安置区居民的知情权和参与权。《移民条例》第九条和第十五条明确规定:“编制移民安置规划大纲应当广泛听取移民和移民安置区居民的意见;必要时, 应当采取听证的方式……编制移民安置规划应当广泛听取移民和移民安置区居民的意见;必要时, 应当采取听证的方式。” 可见, 就移民安置方案和移民安置规划征求安置区居民的意见, 已成为可行性规划设计中必备的工作内容和程序。

由于我国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大多数都是农民, 他们普遍受教育程度较低、生产技能单一, 因此, 农业生产安置方式仍是农村移民安置的一种主要方式。根据DL/T5064——2007《水电工程建设征地移民安置规划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 在农村移民安置后, 应使移民拥有与移民安置区居民基本相当的土地等农业生产资料。这里的“基本相当”指的是与安置地集体经济组织相比, 所调剂的土地在数量和质量上基本相当。

通常, 土地价格是以县城为中心向外围递减, 水电工程大多地处偏远山区, 区片综合价相对偏低。为使移民的生活达到或者超过原有水平, 移民安置规划工作组在选择外迁移民安置点时, 往往会优先选择一些自然环境条件较优、有较丰富的可开发土地或可调整的耕园地资源、交通等基础设施条件较好的安置点, 同时这些安置点也容易被外迁移民接受[7], 因此, 往往出现工程区的征收耕地价格低于安置区的征收耕地价格的矛盾。在生产安置规划中, 安置区调剂土地只是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 不是征收土地。目前, 《移民条例》对征收耕地有明确规定, 即耕地补偿补助费为前3年产值的16倍, 但对农村集体土地调剂 (流转) 的标准并无相关规定。基于此, 在征求安置区居民意愿座谈会上, 安置区居民最关心的就是调剂土地的标准问题, 并且普遍存在这样的心态:获知本工程的相关调地标准后再进行权衡, 如果划算, 则愿意调剂土地, 若不划算的话, 就不愿意调出土地或只调出耕种不便的部分土地。另据调查, 除少数居民漫天要价外, 绝大多数居民都有个适当的心理价位, 它主要来自于当地或附近区域其他类似建设项目的征地标准、务农的收入、补贴以及期望, 这个心理价位同时不低于工程建设征地区的补偿补助标准。

由于建设项目的各类补偿补助标准尚未审定, 座谈会上, 移民安置规划工作组无法告知具体的调地标准, 只能承诺按照国家和省里的法律法规、政策规定, 实事求是地进行补偿。这样的原则性答复无形中影响了安置区居民调地的积极性, 因此, 最初的响应度往往不高, 需要地方政府从支持国家项目建设角度开展多次宣传, 需要做大量的思想工作。尽管生产安置方案最终得以规划, 但是工程原本有限的设计进度往往会受到较大的影响。

笔者建议, 《移民条例》实施细则应对安置区调剂土地的标准进行明确, 同时, 从保障安置区居民和移民利益, 利于安置区调剂土地, 以及安置后移民与安置区居民融洽相处等角度综合考虑, 建议安置区调剂各类土地的标准与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范围内的同类土地补偿标准相同。

4 资金平衡分析单元及补偿范围问题

关于资金平衡分析, DL/T 5064—2007《水电工程建设征地移民安置规划设计规范》有明确表述:“农村移民生产安置规划投资应与征收土地的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进行平衡分析”。土地征收费用包括集体所有的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和其他农用地等农用地以及荒草地、滩涂等未利用地的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资金平衡分析的分析单元为集体经济组织。《移民条例》中涉及的补偿范围主要指建设征地红线范围内的各类实物。

在建设征地红线范围内, 各个集体经济组织涉及的土地分布数量通常都不相同, 土地类别分布也不尽相同, 因此, 各集体经济组织之间最终获得的土地征收费用也完全不同, 有的甚至相差比较悬殊。以集体经济组织为分析单元, 补偿费用出现在设计报告中的这种差异容易造成集体经济组织之间的攀比, 可能会给地方政府实施工作造成被动或者带来不必要的麻烦。笔者建议《移民条例》实施细则应明确以村民委员会为投资平衡分析的分析单元, 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这样有利于各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的协调。

在补偿范围方面, 对于建设征地红线范围以外的各类实物, 《移民条例》只对远迁移民且属于个人所有的零星树木、房屋等实物进行了相应的补偿, 而对剩余土地资源的处理尚未交代。从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的实际情况看来, 剩余土地资源尤其是林地资源相对比较丰富。尽管土地承包权受到农村土地承包法的保障, 不会因搬迁而随之失去, 但是, 移民远迁后, 这些土地资源后续管理的成本和收益问题客观存在, 通过何种方式或途径使外迁移民获得实实在在的收益, 提高其生活水平, 是项目业主、地方政府和设计院三方应重视的问题。

5 结 语

在《移民条例》实施后, 我国征地移民规划设计除存在上述问题之外, 还存在房屋装修具体如何调查、实物指标公示及复核程序如何开展以及相应增加的现场工作量和工作时间如何计算等问题。

由于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移民安置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关系复杂、影响深远的系统性工作, 而《移民条例》及相关的水利水电工程系列规划设计规范中规定的各项条款原则性较强, 没有细化到具体工作的各个方面, 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可操作性不够, 容易引起项目各方理解上的偏差。笔者建议尽早出台《移民条例》实施细则, 进一步补充完善相应的规程规范、技术标准, 以便统一认识, 正确把握移民安置的政策精神, 促进我国大中型水利水电建设事业的健康发展。

摘要:结合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规划设计的实践, 从征地移民规划设计的角度, 分析了《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条例》存在的问题, 着重阐述了设计深度不匹配、林地分解到户、安置区调剂土地等问题, 并提出了工作体会和建议, 为进一步补充和完善相应的规程规范以及相关的实施细则提供参考。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移民条例,规划设计,征地移民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条例[EB/OL].[2009-10-20].http://law.baidu.com/pages/chi-nalawinfo/7/85/f03aca71cb8f68460f1df320564fc52e-0.html.

[2]DL/T5064—2007, 水电工程建设征地移民安置规划设计规范[S].

[3]DL/T5377—2007, 水电工程建设征地实物指标调查规范[S].

[4]李波, 余文学.关于浙江SX水库移民非农安置选择的几点思考[J].水利经济, 2007, 25 (4) :78-80.

[5]陈艳, 陈绍军, 王松.水库移民社会风险评价[J].水利经济, 2005, 23 (2) :62-64.

[6]DL/T5376—2007, 水电工程建设征地处理范围界定规范[S].

[7]周建, 施国庆, 李菁怡.生态移民政策与效果探析:以新疆塔里木河流域轮台县生态移民为例[J].水利经济, 2009, 27 (5) :68-72.

移民条例 篇2

(2002年11月29日湖南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通过2002年11月29日湖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119号公布)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做好我省大中型水库移民工作,维护移民的合法权益,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大中型水库的移民安置和后期扶持及有关工作,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移民工作实行政府领导、部门管理、分级负责、县为基础的管理体制。

第四条省人民政府和有移民工作任务的设区的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移民工作的领导,组织制定库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督促移民资金及时足额到位,逐步改善移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协调解决移民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第五条省人民政府移民管理部门负责管理全省的移民工作,指导、协调、检查、督促下级人民政府移民管理部门的移民工作。

有移民工作任务的设区的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移民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的移民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有关的移民工作。

第六条大中型水库建设项目法人(以下简称为业主)应当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和合同约定,履行对移民前期补偿、补助和后期扶持的经济责任,及时足额缴(拨)付移民资金,做好有关的移民工作。

第七条移民依法享有获得前期补偿、补助和后期扶持以及监督移民资金使用的权利,并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和合同约定承担搬迁义务。

第八条移民工作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之间的关系;

(二)移民安置以环境资源容量为基础,与库区建设、资源开发、水土保持、环境保护相结合;

(三)移民安置规划的实施必须与工程建设同步;

(四)实行开发性移民方针,采取前期补偿、补助和后期扶持相结合的办法,使移民生活达到并逐步超过原有水平。

第二章移民安置

第九条移民安置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编制移民安置规划。

移民安置规划由业主会同移民管理部门委托有资质的设计单位按照科学、合理、经济的原则编制,经省人民政府移民管理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和当地人民政府审查后,报省人民政府或者国务院有关部门批准。

移民安置规划未经批准,不得审批工程建设文件、办理征地手续,不得施工。

经批准的移民安置规划必须严格执行,不得擅自调整或者修改;确需调整或者修改的,应当报原批准机关批准。

第十条设计单位在编制移民安置规划前,应当编制设计工作大纲。设计工作大纲应当经业主和移民管理部门共同审定,需要报国务院有关部门审定的,应当报国务院有关部门审定。设计工作大纲经审定后,设计单位方可开展设计工作。

设计单位应当会同当地人民政府按照国家规定编制移民安置规划,不得损害移民的合法权益。第十一条水库淹没和工程占地的实物指标是移民安置规划编制和淹没补偿投资概算的依据。实物指标调查由设计单位、业主与当地移民管理部门组织实施。实物指标调查结果应当由设计单位、业主、当地县(市、区)、乡(镇)人民政府、移民管理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以及当地村(居)民委员会、村(居)民小组、被调查者分别签署意见认可,并对调查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负责。

第十二条移民房屋及附属建筑物补偿费、被征用土地的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及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的补偿费、零星果木补偿费等的标准,按照国家和省人民政府的规定执行。移民补偿具体方案由当地人民政府在移民所在地的乡(镇)、村予以公告。

农村移民的房屋及附属建筑物补偿费、青苗补偿费、零星果木补偿费、搬迁运输费、过渡期生活补助费等,按照国家和省人民政府规定的标准计算,发给移民本人。

农村移民以户为单位人均住房面积不足十五平方米的,按人均十五平方米的标准计算房屋补偿费。

第十三条移民工程用地、移民宅基地应当依法办理农用地转用手续或者土地征用手续,不得用于非移民项目。

农村移民生产用地采取依法调整土地、开垦未利用土地等方式解决,并按照国家和省人民政府的有关规定支付有关费用。

第十四条农村移民安置应当坚持以农业生产形式安置为主、结合其他产业安置和以外迁安置为主、严格控制后靠安置的原则,首先在本县(市、区)内安置;本县(市、区)内安置不了的,在该水库工程受益县(市、区)安置;受益县(市、区)安置不了的,在其他县(市、区)安置。

农村移民安置由当地人民政府按照移民安置规划和实施计划组织实施。

第十五条以农业生产形式安置农村移民,在本县(市、区)安置的,由迁出地人民政府与安置地人民政府、村民委员会签订安置协议,按照协议进行安置;在受益县(市、区)或者其他县(市、区)安置的,由共同的上级人民政府组织迁出地和安置地县级人民政府签订协议,办理有关手续。以农业生产形式安置农村移民的,安置地乡(镇)人民政府应当保证被安置移民的人均耕地面积,不低于安置地安置移民后的人均面积。

第十六条具备从事个体经营条件的农村移民申请自谋职业的,经当地乡(镇)人民政府和移民管理部门审查同意后,由移民本人与迁出地人民政府签订书面合同,由迁出地人民政府将移民生产安置费(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发给移民本人。

第十七条移民自愿投亲靠友的,由迁出地和安置地人民政府与移民商订协议,办理有关手续;迁出地人民政府应当将相应的移民生产安置费(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交给安置地人民政府,统筹安排移民的生产和生活。

第十八条按照移民安置规划以农业生产形式统一安置的农村移民居住地的道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由安置地县级人民政府统一组织建设。

第十九条城镇移民房屋搬迁,可以采取下列方式:

(一)统一规划,限额用地,补偿到户,由移民联户自建;

(二)经移民本人申请,实行货币安置;

(三)依照规划集中统一建设,实行产权调换,结构和面积价差找补结算。

第二十条需要迁移建设的城镇,应当节约用地,合理布局。新址选择必须进行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地质灾害防治勘查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需要迁移建设的城镇按照原规模和标准计算补偿。扩大规模或者提高标准增加的投资,由当地人民政府自行解决。

需要迁移建设的机关和企业事业单位以及交通、电力、电信、广播电视、水利水电等专业设施项目,按照原规模和标准或者恢复原功能的原则计算补偿。扩大规模、提高标准或者改变原功能增加的投资,由有关单位自行解决。

第二十一条水库淹没和工程建设征用土地方案批准后,当地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及时发布公告,公布水库淹没区和工程建设征用土地的范围。

水库淹没区和工程建设征用土地的范围公告后,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在淹没线以下新建、扩建和改建项目;除因出生、婚姻、工作调动、部队转业退伍、高等学校和中等专业技术学校毕业以及刑满释放等依法迁入的人口外,不得迁入其他人口。

第二十二条移民安置后依法享有与安置地村(居)民同等的权利和义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损害移民的合法权益。

安置地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及时为移民办理户籍登记、子女就学及土地、山林和房产确权发证等手续,并提供方便。

第二十三条业主和移民管理部门应当按照规定的标准及时支付移民安置补偿、补助费。按照移民安置规划必须搬迁的移民,在得到移民安置补偿、补助费后,不得拖延搬迁或者拒

绝搬迁;已安置的移民,不得返迁或者要求再次补偿、补助,不得干扰其他移民搬迁。

第二十四条移民管理部门会同业主通过招标方式选择有资质的监理单位对移民安置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实行监理。

移民安置后,由移民管理部门组织业主、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和其他有关单位,按照国家规定的程序、标准和内容对移民的安置进行验收。

第三章后期扶持

第二十五条移民后期扶持的主要任务是:对移民后期生产进行扶持,逐步提高和改善移民的生活水平。

省人民政府移民管理部门负责编制部、省属大中型水库的移民后期扶持规划,经省人民政府或者国务院有关部门批准后,编制并下达实施计划,按照项目管理方式组织实施。

设区的市、州、县(市、区)所属大中型水库的移民后期扶持规划,由有管理权限的移民管理部门负责编制,经上一级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

第二十六条按照国家制定的标准,移民后期扶持时间为十年,自工程全部投产提取后期扶持基金之日起计算。

经过后期扶持,移民生产生活仍然十分困难需要延长扶持时间的,由当地县级人民政府提出,经省人民政府移民管理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审核后,报省人民政府或者国务院有关部门批准。第二十七条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大力支持库区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采取各种措施,扩大生产门路,并在安排交通、水利、文化、教育、卫生等建设项目,分配支农、扶贫等各类资金时,对库区及移民安置区予以优先照顾。

第二十八条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向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引进农业优良品种,推广适用技术,加强对移民科学文化知识和应用科学技术的培训,提高移民的素质。

第二十九条为安置移民修建的公共基础设施工程竣工后,当地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及时组织竣工验收、办理决算手续。

验收合格的,应当按照规定移交有关部门管理。

第四章资金管理

第三十条移民资金是用于移民前期补偿、补助和后期扶持的专项资金,包括淹没补偿费、移民后期扶持资金。

移民资金由移民管理部门和财政部门共同管理,实行专款专用和收支两条线管理,不得截留、挤占或者挪作他用。

第三十一条淹没补偿费包括移民生产安置费、生活补助费、专业项目复建补偿费、防护工程费等。

业主应当根据移民安置实施进度,将审定的淹没补偿费及时足额缴入对水库有管理权限的同级人民政府财政专户。

第三十二条移民后期扶持资金包括:

(一)国家拨入的库区建设基金;

(二)各级财政预算安排的资金;

(三)按照规定从水库发电中计算提取的后期扶持基金、库区维护基金;

(四)从水库灌溉、供水、旅游、水产养殖等综合效益中提取的资金;

(五)其他用于移民后期扶持的资金。

除国家拨入的库区建设基金以外,移民后期扶持资金由有关单位和业主及时足额缴入对水库有管理权限的同级人民政府财政专户,其中政府性基金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缴入国库。

第三十三条移民资金的使用实行项目计划管理。项目计划由移民管理部门会同同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编制,经同级人民政府审查后,报上一级人民政府或者有关部门批准;需要报国务院有关部门批准的,应当报国务院有关部门批准。

经批准的移民资金项目计划必须严格执行,不得擅自调整或者修改;确需调整或者修改的,应当报原批准机关批准。

第三十四条凡缴入国库的移民资金,财政部门应当按照批准的项目计划和工程进度及时拨付。

有移民工作任务的人民政府设立的城镇迁建工程建设指挥部等临时管理机构不是一级财务核算单位,移民资金不得经其转拨。

第三十五条移民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定期向同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移民管理部门报告移民资金的使用和管理情况,并向业主通报。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审计、物价、监察部门应当加强对移民资金使用和管理情况的监督,及时查处各种违法行为。

使用移民资金的村(居)民委员会应当张榜公布移民资金的使用情况,接受群众的监督。第三十六条由移民资金或者移民劳务投入形成的资产,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

移民资金存储期间的孳息,纳入移民资金管理,不得挪作他用。

第五章其他规定

第三十七条水库应当按照设计运行方案进行调度,不得超限蓄水。因防洪、抢险等特殊需要由人民政府决定超限蓄水造成淹没损失的,由作出决定的人民政府给予适当补偿;业主超限蓄水造成淹没损失的,由业主予以赔偿。

第三十八条水库消落区由业主统一管理,在不影响水库安全、防洪、发电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前提下,可以安排给当地移民作季节性生产使用,因水库正常运行造成的损失,不予赔偿。

第三十九条库区的排渍费、高扬程提灌站的运行费,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督促业主和有关单位从水库发电、水库其他收益中解决。

第四十条水库灌溉受益地区按照省人民政府规定应当支付的从灌溉水费中提取的库区后期扶持基金,由被淹区和受益区的人民政府依法签订合同,由受益区的人民政府按照合同约定收缴和支付。

第四十一条省人民政府和有移民工作任务的设区的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对本条例实施以前自然条件艰苦、缺乏基本生存条件的已建大中型水库移民的生产生活困难问题,按照国务院规定的原则,区分不同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扶持规划,分级负责,组织实施。

第四十二条对本条例实施以前缺乏基本生产条件的农村移民,当地人民政府应当采取依法调整土地、发展养殖业、种植业和工副业等办法,改善移民的基本生产条件,增加移民的收入。

第四十三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通过财政拨款、筹集社会资金和移民投工投劳等办法,改善本条例实施以前基础设施特别落后的农村移民安置地村、组的道路、饮水、供电、灌溉、防洪等基础设施。

第四十四条对本条例实施以前以农业生产形式安置、缺乏基本生存条件的农村移民,通过采取本条例第四十二条、第四十三条规定的办法仍不能脱贫的,由省人民政府制定规划,积极创造条件,分步组织异地重新安置。

第四十五条解决本条例实施以前已建大中型水库移民的生产生活困难问题所需的经费,按照谁受益、谁承担的原则,从水库发电、灌溉、供水、旅游、水产养殖等综合效益和财政补贴中解决。具体办法按照国家和省人民政府的有关规定执行。第六章法律责任

第四十六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未经批准擅自调整、修改移民安置规划和移民资金项目计划的,由规划、计划的审批机关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四十七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擅自将移民工程用地、移民宅基地用于非移民项目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会同移民管理部门依据职责,责令限期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没收的违法所得和收缴的罚款,全部纳入移民资金,用于移民迁建。

第四十八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擅自在淹没线以下新建、扩建和改建项目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移民管理部门会同同级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依据职责,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恢复原状;对个人可处五百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的罚款,对单位可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四十九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处理:

(一)在编制移民安置规划中损害移民的合法权益的;

(二)移民安置规划未经批准擅自施工的;

(三)未通过招标方式选择监理单位的;

(四)不按规定拨付或者故意拖延拨付移民资金的;

(五)截留、挤占或者挪用移民资金的。

第五十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移民管理部门会同同级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依据职责,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违反治安管理规定的,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规定处理:

(一)拖延搬迁或者拒绝搬迁的;

(二)按规定标准已获得补偿、补助费,搬迁后擅自返迁的;

(三)按规定标准获得安置补偿、补助后,无理要求再次补偿、补助或者干扰其他移民搬迁的。

第五十一条移民管理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在移民工作中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尚未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七章附则

第五十二条本条例实施以后本省行政区域内兴建小型水库,可以参照本条例的有关规定对移民给予适当扶持。

移民条例 篇3

【发布文号】四川省人民政府令2013年第268号 【发布日期】2013-04-09 【生效日期】2013-06-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四川省《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条例》实施办法

四川省人民政府令第268号

《四川省〈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条例〉实施办法》已经2013年3月19日四川省人民政府第4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3年6月1日起施行。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3年4月9日

四川省《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条例》实施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实施《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条例》,结合四川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移民安置实行开发性移民和先移民后建设方针,将前期补偿补助与后期扶持相结合,保障移民合法权益,使移民生活达到或超过原有水平。

第三条 移民安置工作实行政府领导、分级负责、县为基础、项目法人参与的管理体制。省水利水电工程移民主管机构(以下简称省移民管理机构)负责全省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安置工作的管理和监督。

省发展改革(能源)、国土资源、环境保护、住房城乡建设、水利、林业、文化等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相关工作。

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履行工作主体、实施主体和责任主体职责,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移民安置和社会稳定工作。第二章 移民安置规划

第四条 项目法人或项目主管部门在申报停建通告前,应编制实物调查细则及工作方案。

实物调查细则及工作方案由市(州)、县(市、区)移民管理机构征得同级人民政府同意后,按照有关规定报省移民管理机构确认。

第五条 项目法人或项目主管部门在实物调查工作开始前,应向工程占地和淹没区县(市、区)人民政府提出发布禁止在工程占地和淹没区内新增建设项目和迁入人口通告的申请。县(市、区)人民政府同意后逐级上报省人民政府。通告由省人民政府发布。违反停建通告的,新增实物不予补偿,迁入人口不予安置。

第六条 项目法人或项目主管部门在省人民政府通告发布后,会同地方人民政府依据实物调查细则及工作方案,组成调查组开展实物调查工作。调查结果应由调查者和权属人签字认可并公

示。项目法人或项目主管部门应编制实物调查报告,并报经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确认。

第七条 项目法人或项目主管部门应编制移民安置规划大纲,经移民区和移民安置区县(市、区)、市(州)人民政府同意后,按照审批权限报省人民政府或国务院移民管理机构审批。县(市、区)、市(州)人民政府应组织编制移民区和移民安置区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第八条 移民安置规划大纲应根据实物调查结果以及移民区、移民安置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编制,并听取当地人民政府、移民和移民安置区居民意见。

第九条 移民安置规划大纲应主要包括移民安置的任务、去向、标准和农村移民生产安置方式以及移民生活水平评价和搬迁后生活水平预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淹没线以上受影响范围 的划定原则、移民安置规划编制原则和先移民后建设安排等内容。

第十条 经批准的移民安置规划大纲是编制移民安置规划的基本依据,不得随意调整或修改;确需调整或修改的,应报原批准机关批准。

第十一条 项目法人或项目主管部门应编制移民安置规划并报省移民管理机构按规定程序审批。第十二条 编制移民安置规划应遵循本地安置与异地安置、集中安置与分散安置、政府安置与移民自主安置相结合的原则。

编制移民安置规划应结合相关规划、产业政策、新农村建设和少数民族地区特点等,并广泛听取移民和移民安置区居民的意见。

农村移民安置后,应使移民拥有与移民安置区居民基本相当的土地等农业生产资料。

第十三条 移民安置规划应对农村移民安置、城(集)镇迁建、工矿企业迁建、专项设施迁建或复建、移民工程相关环保、水保、防护工程建设、水域开发利用、移民后期扶持措施、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资金概(估)算、移民安置实施管理及先移民后建设等作出安排。第十四条 农村移民应结合实际,积极稳妥,多渠道、多方式安置。

农村移民居民点可按新农村(聚居点)建设标准布局或结合小城镇建设进行,合理规划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

第十五条 城(集)镇的迁建应以现状为基础,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保持地方特色和传统风貌,满足防灾减灾和公共卫生与安全等要求。

第十六条 专业项目复建应以现状为基础,合理确定建设标准和规模。

第十七条 移民安置规划应统筹工程建设进度和移民工作进度,移民安置进度应适度超前于工程建设进度。

第十八条 经批准的移民安置规划相关内容应由省移民管理机构或其委托的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向移民搬迁安置对象和社会公布。

第十九条 经批准的移民安置规划应严格执行,不得随意调整或修改;确需调整和修改的,报原审批机构批准。第三章 征地补偿

第二十条 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的工程占地和淹没影响区用地由工程建设项目法人向用地所在县(市、区)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用地申请,逐级上报审批。移民迁建用地由县(市、区)人民政府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第二十一条 征收耕地、园地、林地、草地等,应按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给予补偿。使用当地居民常年耕作和依法使用的国有土地,应按照相关规定给予补偿。第二十二条 被征收(用)土地上的零星树木、青苗等,按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给予补偿;农村移民房屋补偿费不足以按省基本用房标准修建房屋的,应给予适当补助。

移民远迁后,在淹没线上且在原集体经济组织范围内的属于移民个人所有的零星林木、房屋及附属建筑物,应给予补偿。

第二十三条 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占用耕地的,应执行占补平衡规定,补充相同数量和质量的耕地。

第四章 移民安置

第二十四条 大型水利水电工程开工前,项目法人应与省人民政府或其委托的移民管理机构签订移民安置协议;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开工前,项目法人应与市(州)人民政府或其委托的移民管

理机构签订移民安置协议。

第二十五条 项目法人应于每年10月底前,向与其签订移民安置协议的地方人民政府或其委托的移民管理机构提出下一移民安置计划建议。地方人民政府或其委托的移民管理机构应于

每年12月底前,根据移民安置规划和项目法人的移民安置计划建议,在与各方充分协商的基础上,组织编制并下达本行政区域下一的移民安置计划。

各级地方人民政府应严格执行移民安置计划,不得随意调整。确需调整的,应于当年的10月逐级报原下达计划的地方人民政府或其委托的移民管理机构调整。

第二十六条 农村移民在本县(市、区)农业安置的,县(市、区)移民管理机构应将规划的生产安置费直接全额兑付给安置区集体经济组织,用于安置移民。

农村移民在县(市、区)外农业安置的,移民区县(市、区)人民政府应与移民安置区县(市、区)人民政府签订移民安置协议,并按协议将相应的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费用交给移民安置区县(市、区)人民政府,用于安排移民的生产和生活。

第二十七条 农村移民选择投亲靠友、自谋职业、自谋出路方式安置的,应由本人向当地乡(镇)人民政府提出申请,经县(市、区)人民政府批准后与县(市、区)移民管理机构签订协议。县(市、区)移民管理机构按审定的标准,将生产安置费直接全额兑付给移民个人。第二十八条 搬迁费以及移民个人房屋和附属建筑物、个人所有的零星树木和青苗、农副业设施等个人财产补偿费,由移民区县(市、区)移民管理机构直接全额兑付给移民。

第二十九条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被征收土地的补偿费、安置补助费在满足移民生产安置后,剩余资金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大会或成员代表大会讨论形成使用方案,报经县(市、区)人民

政府批准后使用。

第三十条 城(集)镇迁建、工矿企业迁建、专项设施迁建或复建补偿费,由移民区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交给当地人民政府或有关单位。

第三十一条 移民安置完成阶段性目标和移民安置工作完毕后,由省人民政府或其委托的有关部门组织验收。第五章 后期扶持

第三十二条 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蓄水阶段移民专项验收合格后,库区所在地县(市、区)以上人民政府应以库区为单元、县为单位,组织编制移民后期扶持规划,并按国家和省有关规定报批。

第三十三条 未按要求编制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规划或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规划未经批准的,有关单位不得拨付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第三十四条 移民后期扶持范围是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区和移民安置区;扶持对象是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的农村移民,扶持期限为20年。

对搬迁安置的农村移民,后期扶持资金实行直发直补;对不搬迁只进行生产安置的农村移民,根据移民意愿可采取直发直补或在该集体经济组织内实行项目扶持,或者采取生产生活补助与项

目扶持相结合的方式予以扶持。

第三十五条 县(市、区)、市(州)人民政府应组织有关部门进行人口核定登记工作,逐级报省移民管理机构核定登记成果。

后期扶持人口实行动态管理。纳入后期扶持的搬迁安置移民,从完成搬迁安置之月起计算移民后期扶持直补资金。不搬迁只进行生产安置的移民,应在移民后期扶持规划批准次月起,兑现

落实移民后期扶持政策。

第三十六条 县(市、区)人民政府组织移民管理等机构编制后期扶持项目计划,并按省相关规定报批。

第三十七条 后期扶持项目建成后,由移民管理机构组织相关部门进行验收。项目验收工作应按项目等级、移民投资和管理权限分级负责。项目验收通过后,应报上级移民管理机构备案并

及时按规定移交相关管理部门。第六章 监督管理

第三十八条 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资金应按工程项目实行专户管理,开设移民项目资金专户,专户储存、专账核算。储存期间的孳息,应分别归入相应的项目,不得挪作他用。

第三十九条 移民资金实行计划管理。大型水利水电工程项目法人应根据省移民管理机构下达的建设征地移民安置计划,按照移民安置实施进度分期将移民资金拨付省移民管理机构。省移民管理机构按项目实施进度和移民综合监理意见及时拨付给下一级移民管理机构和有关实施单位。

中型水利水电工程移民资金拨付,由市(州)移民管理机构参照大型水利水电工程移民资金管理办法执行。

第四十条 审计、监察机关和财政部门依法对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与后期扶持资金的拨付、使用和管理进行审计、监察和监督。

县(市、区)以上人民政府或其移民管理机构应定期向上一级人民政府或其移民管理机构报告移民资金管理及资金计划执行情况,向项目法人通报有关资金拨付、使用和管理情况。第四十一条 省移民管理机构应组织开展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移民资金的内部审计稽查工作。第四十二条 省、市(州)移民管理机构和项目法人应采取招标方式,共同委托有相应资质的单位开展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移民综合监理、独立评估工作。

省移民管理机构负责组织开展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后期扶持监测评估工作。

第四十三条 县(市、区)、市(州)移民管理机构应做好移民安置和后期扶持统计工作,并逐级报省移民管理机构。

第四十四条 县(市、区)以上人民政府移民管理机构以及项目法人应建立并管理移民工作档案。

第四十五条 在征地补偿、移民安置和后期扶持过程中,移民认为其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可以依法向县(市、区)以上人民政府或其移民管理机构申诉。县(市、区)以上人民政府或其移民管理机构可以通过中介机构对移民反映的问题进行核实并协调解决。移民也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六条 违反本实施办法的行为,法律、法规有处罚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四十七条 实施、规划设计、监督(测)评估等单位弄虚作假或隐瞒、延报重大问题的,由有关人民政府或其有关部门、机构责令整改,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八章 附 则

第四十八条 本办法自2013年6月1日起施行。

上一篇:创作成就下一篇:公众科学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