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环境容量

2024-07-30

移民环境容量(共5篇)

移民环境容量 篇1

摘要:移民环境容量是指一个区域在保证自然生态向良性循环演变, 并保持一定生活水平和环境质量的条件下, 该区经济所能供养和吸收的移民人口数量。本文从团山子水库移民安置实际出发, 通过对该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自然资源情况和人口状况的详细调查, 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环境容量分析, 充分体现了移民环境容量分析的科学性、规范性, 可为开展类似水库工程移民环境容量分析提供借鉴。

关键词:水库移民,环境容量,分析

1 工程概况

蛟河为第二松花江右岸的一条支流, 发源于蛟河市的前进乡秃顶子山西侧, 流经前进、乌林、池水等乡镇和蛟河市市内, 在池水乡屯东流入松花江, 全长84.70km。义气河是蛟河干流中游左岸的一条支流, 流域面积297km2。

团山子水利枢纽工程位于义气河下游, 蛟河市前进乡境内, 坝址位于团山子村附近, 距蛟河市区29.0km, 控制流域面积247km2, 河长26.8km。水库以城镇供水为主, 兼顾防洪、灌溉、发电等综合利用的中型水利枢纽工程。

团山子水库为土石坝, 总库容为2708.9×104m3, 设计灌溉面积200 hm2, 设计供水量7万吨/日, 坝顶全长840m, 最大坝高16.82m。

2 环境容量分析

2.1 库周后备资源可利用分析

库周后备资源是指水库淹没涉及村、组, 在水库淹没土地征用线以上, 库周剩余的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以及可能开发利用的宜农宜牧荒地等后备资源的总量。

库周后备资源调查, 是在水库淹没实物指标调查的同时, 结合当地土地部门详查资料和现有农业统计资料等对水库淹没及工程占地涉及的村民小组的现有耕地面积进行统计, 扣减水库淹没面积后, 即为各村民小组剩余耕地面积。

经调查分析计算, 本水库淹没涉及前进乡团山子和三合2个村委会, 共计4个村民组, 规划设计水平年农业人口1009人, 总耕地342.20hm2;水库蓄水后, 淹没耕140.27hm2, 库周剩余耕地为306.93hm2, 涉及各村设计水平年人均耕地面积由蓄水前的0.37hm2/人, 降至0.25hm2/人, 平均减少31%。总体看团山子村淹没比重较大, 团山子村4社 (三间房屯) 耕地几乎全部被淹, 是本阶段移民搬迁安置、重建家园和生产生活恢复规划设计的重点地区。

2.2 库周环境容量

移民环境容量分析的目的是在符合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保护生态环境向良性演变的前提下, 分析移民安置的区域可利用资源的现实环境容量和潜在环境容量。计算出该区域可安置移民的数量, 以指导移民安置规划。

为了既能科学合理地反映移民环境容量的真实状况, 又减少资料采集的工作量, 环境容量分析采用基本面分析和技术面分析相结合, 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 循序渐进, 逐步深入的分析方法。即基本面的定性分析, 合理确定移民安置容量分析的范围和移民安置的可能方式, 通过定量分析确定移民环境容量。

2.2.1 定性分析

团山子水库库区淹没影响涉及前进乡团山子村和黄松甸镇村委会4个村民小组, 大多数是汉族、生活、生产习惯基本一样。考虑到搬迁移民与安置点村民的差异性及搬迁移民的适应性, 移民环境容量分析首先在本村委会的周围进行, 当环境容量不够时, 再考虑其它区域。

从社会经济条件分析, 库区两村委会经济均以大农业为主, 在国民经济总产值中, 农业占较大比例。从移民的收入来源分析, 依靠农业、养殖业占家庭收入的70%左右。这反映出移民当前对土地的依赖程度仍然很高。

库区淹没比重较大的团山子村三间房屯 (4社) , 根据农村移民户抽样调查的资料显示, 在移民全部收入中, 农业、牧业占家庭收入的60%左右, 外出打工占30%左右, 这主要原因是团山子水利枢纽工程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筹建, 政府对户口进行了冻结, 冻结后, 外地嫁入的人口一直没有落户, 子女由女方抚养, 这样的家庭大部分常年在外地打工, 且三间房屯人均耕地与其它社相比相对较少, 一部分农民弃耕进城经商。这些农民大部分把自家分得的责任田承包给外来人口耕种。从这部分移民的自身素质分析, 通过短期培训, 转入2、3产业的可能性较大。

根据上述分析, 团山子水库工程涉及的移民, 以大农业途径安置为主, 外迁投亲靠友和自谋职业为辅, 其它安置方式为补的原则安置。库区安置涉及的环境容量分析范围主要是农业环境容量, 且耕地是基础。

2.2.2 定量分析

种植业是库区农村经济的主要支柱, 因此团山子水库库区农村移民安置应遵循这一实际情况, 库区农村移民安置方式以种植业为主。种植业安置的首要问题是落实耕地资源, 针对这一情况, 根据库区各村委会的实情, 开展了不同形式的耕地容量调查。

经调查, 水库淹没前进乡团山子村1、2社耕地59.34hm2, 不涉及居民房屋, 淹没后人均耕地由0.34hm2/人降到0.26hm2/人。淹没黄松甸镇1社耕地1.29hm2, 不涉及居民房屋, 淹没后人均耕地由0.59hm2/人降到0.58hm2/人。上述4个社总耕地面积356.00hm2, 本次工程永久淹没农村耕地60.60hm2, 占所涉及村总耕地面积的17%。根据上述比例分析, 占地情况对当地的农业的经济发展影响较小, 从整个面上分析占地比重不大。工程占地涉及各村组的土地资源非常丰富, 耕地较多, 玉米、大豆的秸秆量比较大, 通过补偿资金发展养牛产业, 增加人均收入, 完全满足被占用土地生产人口的生产、生活安置, 当地政府和建设单位在土地开发中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 原则上使这部农民在生产条件和生活水平达到或超过原有的生活水准, 使地方经济有序、健康、稳定的向前发展。

前进乡团山子村三间房屯 (4社) 总人口63户291人, 总耕地面积91.14hm2, 水库淹没影响63户291人, 淹没耕地79.63hm2, 需安置生产人口256人, 根据蛟河市农业局对库区各乡镇所作的农村经济发展规划, 本着依托资源优势、加大结构调整、发展特色经济的精神, 移民安置应以科技为支撑, 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重点, 达到耕地减少、收入不减少的目标, 经调查了解, 淹没区农作物播种以玉米为主, 近年来, 随着科技水平的发展, 少数居民结合当地的自然资源等条件种植了黑木耳产业, 且收入较高, 由于资金有限, 未形成产业规模, 团山子水库的修建, 给当地的特色农业发展带来了契机, 利用土地补偿的资金, 调整产业结构, 形成规模性的产业, 同时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可安置部分移民的生产。

本阶段对生产安置区环境容量分析是在保障移民有一定的土地的前提下, 根据拟定的移民安置目标, 以规划水平年种植业、养殖业人均收入作为安置区环境容量分析的重要条件。具体分析如下:

根据库周剩余资源情况, 前进乡团山子村三间房屯 (4社) 剩余耕地11.53hm2, 经调查团山子村共可调剂耕地31.00hm2, 本次规划用于移民生产安置耕地29.67hm2, 共计41.20hm2耕地可配置移民, 其中规划6.87hm2调整产业结构种植黑木耳, 按每hm2纯收入15.30万元计算种植黑木耳收入123.6万元, 规划耕地34.33hm2按旱田产值1.61万元/hm2计算, 年产值55.25万元, 扣减生产投入, 存收入约44万元, 2项合计三间房存收人约为167.4万元。按规划水平年种植业、养殖业团山子村目标值人均收人7038元计算库周可容量237人。按耕地配置标准0.2hm2计算库周可容量206人。

前进乡团山子村1、2社经调查分析, 人均耕地减少25%, 规划水平年需安置生产人口247人, 根据当地的资源情况, 通过补偿资金发展养殖黄牛, 增加收入, 计划养殖黄牛1700头, 可安置生产人口。黄松甸镇1社人均耕地减少1%左右, 规划水平年需安置生产人口2人, 计划养殖黄牛15头, 可安置生产人口。

通过改善环境容量措施, 总体看, 库周环境容量基本能满足移民安置需要。

3 结语

经分析论证, 团山子水库库区规划水平年需生产安置移民507人, 通过本村调整耕地, 调整产业结构和种植机构, 发展养殖业及2、3产业, 以保证移民生活水平得到恢复和提高。规划设计水平年划拨耕地用于发展黑木耳产业, 安置生产人口167人, 养殖业安置生产人口249人, 自谋职业、投亲靠友安置91人。团山子水库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环境容量分析, 充分体现了移民环境容量分析的科学性、规范性, 可为开展类似水库工程移民环境容量分析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SL290—2009,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移民设计规范[S].

[2]SL440—2009,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农村移民安置规划设计规范[S].

[3]吉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蛟河市团山子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征地与移民安置规划初步设计阶段专题报告[R].2012.

[4]陈伟.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移民安置规划基本内容与实例[M], 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11.

[5]《中国水力发电工程》编审委员会.中国水力发电工程移民, 移民环保卷[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0.

[6]傅秀堂.水库移民工程[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4.

[7]邓培全.水库移民可持续发展模式与实践[M].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 2003.

移民环境容量 篇2

无论是国际性移民安置要求,还是国内移民安置政策,都强调“人是根本,可持续发展是目标”,所以移民安置环境容量分析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在我国,农村移民占水库移民的90%以上,而农业生产安置是农村移民安置的主导性安置方式。这种以土为本的农业安置一方面使农村移民的生产资料和生产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得以维持,另一方面也使其社会交往和文化特征模式得以保留,有利于保证其生产和生活的适应性。但在农业安置过程中,目前的环境容量分析往往仅考虑经济和资源方面的承载力,对关系到移民安置后续发展的社会、环境等因素没有完全考虑到位。在资源承载力的分析方面也未能充分考虑可持续发展因素,如把陡坡荒地、新开垦肥力不足的土地等无法有效利用的土地用来计算,造成理论安置容量大于实际安置容量,使移民陷入尖锐的人地矛盾之中,因此研究可持续发展条件下的水库移民农业安置环境容量显得尤为必要。

1 可持续发展条件下水库移民农业安置环境容量概念与特征

1.1 可持续发展条件下水库移民农业安置环境容量

移民环境容量分析是制定移民安置计划和实施移民安置过程的关键和依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环境容量定义为:在可预见的期间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资源和智力、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家或地区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2]。由于环境容量涉及社会、经济、资源、生态等诸多方面,概念体系较为复杂,关于环境容量概念的界定目前国内学者尚未达成共识。但从环境容量概念的外延来看,水库移民农业安置环境容量是在环境容量概念基础上的一个延伸。笔者将水库移民农业安置环境容量定义为:安置区在特定的时期内,利用该地区农业资源和生产条件,在保持移民生活水平、社会平稳发展、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的条件下,所能持续供养和吸收的移民人口数量。

环境容量不仅仅是一连串数据的计算和变量解释结果,更多的是对移民需要和需求的满足以及地区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可再生能力和适切性的衡量。不同的移民群体有不同的需求和特征,不同的安置区有不同的经济条件、经济基础、社会环境、文化习俗、资源状况和环境自净能力等。可持续发展条件下的水库移民农业安置环境容量是一个多维度、多系统、复杂的移民安置体系,不仅关注移民的数量,同时也要关注移民的行为和安置区的特性。该体系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坚持以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的持续、协调发展,既能满足当代移民生产生活的需求,又不会对满足移民后代人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是一个代内、代际双向流动的良性发展机制。

1.2 可持续发展条件下水库移民农业安置环境容量的特征

1.2.1 动态性

动态性是指安置区移民环境容量是一个变量,因此移民环境容量没有一个固定的安置结果,只是一个资源无限优化配置后的状态。首先,农业安置移民环境容量分析是综合考虑一个完整系统各部分结构及功能的多维组合联动作用后的结果。由于安置区整个系统中各经济、社会、环境、资源子系统之间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其方向和速度各不相同,而且各子系统也处在不断变化发展过程之中,因此要使各子系统相互协调,并在此基础上构成一个有序的、耦合的可持续发展系统,实现环境容量的帕累托最优,需要设计部门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和实际情况,并在不断摸索和预测中获得。其次,由于不同地区、类别的移民群体其知识、态度和行为模式不尽相同,从而对安置区生产生活方面的需要和需求不同、融入和反馈机制也不相同,若移民在安置后能够又快又好地融入当地生活,并且能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合理开发资源、保护环境,移民环境容量就会大,反之则会变小。

1.2.2 系统性

移民环境容量分析是在充分考虑移民区和安置区各系统以及组成整体系统各部分之间关系的基础上进行的。经济、社会、环境、资源子系统本身各部分既具有相互独立性,同时又相互依存。如果农业安置移民生产生活不能适应,必然造成自然环境的破坏、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移民社会交往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因此在分析移民环境容量时,不能过分考虑某一方面的因素而忽视其他因素。同时,移民环境容量分析不是各子系统要素的简单叠加,而要考虑各要素之间的作用原理和发生机制,只有综合考虑在各子系统对各要素赋予不同权重的基础上得出的移民环境容量才具有效性。

1.2.3 主体性

可持续发展条件下的水库移民农业安置环境容量必须坚持以移民为本的原则,任何脱离移民这一主体的测量和估算都是毫无意义的。移民长期生活在某一区域,已形成了相对较为稳定的社会生产条件和生产方式,而且这种业已成形的生产制度在短时期内难以改变,因此在安置区选择过程中常常选择那些与移民区相差不大的乡镇或村庄作为安置点。例如,长期以种植水稻为生的农村移民到了牧区就会产生适应不良,不仅移民自身身体状况会受影响,在生产生活方式方面也面临着全面的颠覆,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返迁。此外,在不同自然和社会环境中生长的移民群体,其文化、风俗习惯等也不相同,因此移民环境容量分析必须以移民主体性需求为前提。

1.3 可持续发展条件下水库移民农业安置环境容量概念体系

可持续发展条件下的水库移民农业安置环境容量概念体系是由资源子系统容量、经济子系统容量、社会子系统容量和环境子系统容量4部分组成,是一个多样性统一的有机整体,如图1所示。由于不同的地区其子系统的实际情况不同,所以不同地区各子系统要素的配备和组合情况也各不相同。

2 水库移民农业安置环境容量要素构成

水库移民环境容量中的“环境”指的是以移民为主体,与移民生存和发展相关的所有外部环境[3],其影响因素众多,且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极为复杂,安置区地域面积的大小、资源储量的丰贫、经济发展水平、生活消费水平、社会风俗差异、自然环境的优劣等都是水库移民环境的影响因素。可将这些因素划分为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4个子系统,即资源子系统、经济子系统、社会子系统和环境子系统。

2.1 资源约束系统

安置区域内自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是该空间内人口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而库区一般都是开发不充分、经济欠发达的地区,自然资源的赋存状况对这些地方的发展尤为重要,决定着该区域未来发展的方向和速度。当区域内的自然资源可以满足空间内人口的生存条件时,则该区域具备了可持续发展的初步条件。影响水库移民环境容量的资源主要包括土地资源(耕地、园地、林地、草地、荒地等)、水资源、矿产资源等。

土地资源是安置区域内人口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而我国人多地少,人均土地资源极为有限,尤其对库区而言,移民一旦失去了土地,就失去了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因此,土地资源对移民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水是生命之源,安置区域内的水资源直接关系到该区域人口的生产生活,是制约和衡量移民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尤其在缺水的地区,水资源更是移民环境容量的决定性因素。一般来讲,资源越丰富,利用率越高,环境容量就越大。

2.2 经济约束系统

经济因素是决定水库移民环境容量大小的主要因素之一,主要包括生活因素和生产因素。对于生活因素,在同样的资源、同样的投入产出水平条件下,生活水平越高,移民安置区的环境容量越小,反之则越大[4]。衡量生活水平的主要因素有:人均纯收入、人均粮食产量、人均用水量、恩格尔系数、人均住房面积、人均用水用电量等。

对于生产因素,不同的生产条件及生产力水平对区域内各种资源的利用程度和投入产出水平也不一样。生产条件越好、生产力水平越高,则移民环境容量越大,反之则越小。衡量生产水平的因素主要有:有效灌溉面积、机械化水平、技术发展水平、投入产出水平、农业生产技能培训人数等。改善移民安置区域的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加大对区域内的科技投入、对农户进行生产技能培训等方式都可以增加移民安置区的移民环境容量。

2.3 社会约束系统

社会因素在水库移民环境容量分析中起着重要的限制作用。在以往的水库移民安置过程中,由于社会因素导致返迁的移民不少。一般而言,在其他安置资源都相同的条件下,安置区与移民原居住地越近,生活习惯、民族结构、宗教信仰差异性越小,移民环境容量就越大,反之,移民环境容量就会因社会因素的限制而变小。影响移民环境容量的社会因素主要包括:人口规模、人口素质、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社会政策等。通过提高移民的素质、改善移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处理好民族关系等措施,可以降低社会因素对环境容量的限制。

2.4 环境约束系统

对移民安置区而言,在资源、经济和社会约束条件下的环境容量,并不一定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一方面,如果安置区的海拔、气候、地形等自然环境与移民原住区有较大差异的话,必将减少移民环境容量;另一方面,大量水库移民的迁入,必然加速移民安置区资源的消耗速度,如果不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过度的掠夺资源,必将造成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最终失去安置区空间人口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环境本身的自净能力是有限度的,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人口短时间内大量涌入某一环境系统中,超过了环境本身的自净能力,必然导致环境的急剧恶化。影响移民环境容量的环境因素主要有环境适应性、水土流失面积、水资源环境、空气污染等。只有加大环保投入,增强环境保护意识,才能减少环境因素对移民环境容量的约束。

3 水库移民农业安置环境容量影响因素分析

农业安置环境容量分析的是整个移民安置系统,每个维度的要素本身有其变化发展的规律和特征,同时也受到其他要素的促进和制约,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联和相互制约的关系构成了系统的结构,如图2所示。按照环境容量各子系统对整体系统的影响程度不同,可将经济、资源、环境、社会子系统划分为两个基本容量范畴,即基础容量和限制容量,其中基础容量包括资源子系统和经济子系统,限制容量分为环境子系统和社会子系统。基础容量对环境容量起到硬性约束作用,而限制容量通过系统内限制因子对基础容量起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基础容量和限制容量的耦合容量即为水库移民环境容量。

3.1 基础容量对环境容量的影响

基础容量是农业安置环境容量的根基,是分析环境容量直接的物质载体,它主要考虑的是基础材料的配备情况。在移民安置系统中,基础容量包括资源子系统和经济子系统,是移民环境容量的刚性约束条件和重要的内生变量,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条件。资源子系统主要指自然资源子系统,为经济子系统提供物质和能量,是基础条件;而经济子系统则为资源开发利用提供技术、资金等方面的支持,是能动因素。两者之间既可直接产生影响和作用,同时也具有正反相应关联。

农业安置移民环境容量的分析最基本的前提就是要考虑安置区自然资源中农业资源的基本情况及其开发利用方式。土地的面积越大、肥力越好,环境容量就越大。若人们采取合理的开发和利用方式,相应的人均粮食产量越高,农业安置移民的人均纯收入就越高,安置区环境容量就越大,此时两者为相互直接作用的、同向的正反应关联;反之采用掠夺式的开发,从长远来看,环境容量则会不增反降。

3.2 限制容量对环境容量的影响

限制容量即农业安置环境容量的局限范围,是分析环境容量间接的制约因素,主要考虑的是承载的程度。一般而言,环境容量具有一定的弹性空间,因此,只要将安置人口限制在各子系统所能承受的环境容量阀值内,系统就不会有大的问题。限制容量环境子系统和社会子系统就好像是调节环境容量安全阀的开关。

环境子系统对环境容量的反馈机制主要体现在环境承载力上,环境承载力反映了区域环境系统所能承受的人类各种社会经济活动的能力,可分为自然环境承载力和人工环境承载力。自然环境承载力主要表现的是安置区的自然环境对人类排放的各类废弃物的自净能力;人工环境承载力则是安置区人们所创造的各类绿化、排水除污等人工生态环境对人类废弃物的处理能力。环境子系统承载力越强,移民环境容量就越大。如安置区人口突然急剧增加带来生活垃圾增多,加上不合理的堆放和处理,从而带来环境问题等,都会造成移民环境容量的降低。社会子系统对环境容量影响更多的是软性条件,这种影响往往是通过人们的主观感受和心理应激来发生作用。例如,当移民区与安置区生产生活方式差异悬殊时,移民一时难以适应则会产生回流、返迁或者消极面对生活,甚至被动陷入贫困;此外在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方面的差异严重时将产生宗教冲突,移民社会关系适应不良、移民返迁等恶性事件,因此两者都会对区域安全和稳定构成威胁。

3.3 基础容量与限制容量相互影响

基础容量与限制容量之间具有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关联性,各子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以及子系统与子系统要素之间应有一定的序列组合、排列,从而形成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整体系统。基础容量是决定安置区移民环境容量的基础,主要解决“用什么装”的问题,由于基础容量是有一定的资源条件和经济基础组合而成,因此容器的好坏取决于各组成部分的具备和分配情况;限制容量是移民环境容量的条件,可以理解为“装多少”的问题,环境容量的弹性特质决定了限制容量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浮动,当限制容量超过一定的度,那么容器则会变形或破碎,整个区域系统就会陷入矛盾和对立之中。

4 结 语

水库移民农业安置环境容量计算涉及的是一个多因子、多功能、多目标的复杂动态系统[4],区域内的自然资源、社会习俗、生态环境及经济发展水平都从各自的角度决定着该区域环境容量的大小,所以在计算环境容量时应综合各影响因素,统筹考虑,这样才能较准确地计算可持续发展条件下的水库移民环境容量。目前已有的数学计算模型还不够成熟,很多边界值的确定都还依靠工程经验。选取指标时往往只选取人均土地、人均收入及人均粮食这3个指标,当然,这3个指标在整个环境容量计算中所占的权重比较大,但是其他影响因素也不可忽略,新时期的水库移民安置目标给予了移民环境容量更多的内涵。笔者认为,在以后水库移民环境容量的研究中,应努力将社会、生态等影响因素考虑在内,构建更为完善的数学计算模型,在一定的社会经济背景下,统筹规划区域内各种资源开发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等各个方面,充分考虑区域间资源、经济等的相互补充、协调发展,对可持续发展条件下的水库移民环境容量进行科学、合理的计算。

摘要:基于整体区域经济-社会-环境和个体移民生产生活多层次可持续发展的前提,结合水库移民农业安置的现实基础,探讨移民农业安置环境容量的概念、特征、构成要素及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旨在通过改进水库移民环境容量研究方法,为建立科学、合理、符合实际情况的移民安置规划提供参考。

关键词:水库移民,移民环境容量,农业安置,关联性分析,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施国庆.中国水库移民安置政策、规划与实施[C]//施国庆.世界银行贷款项目水库移民研讨会论文集.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1997.

[2]张一军,龚和平,卞炳乾.水电工程移民环境容量分析指标体系研究[J].水力发电,2008,34(6):5-9.

[3]伍黎芝.三峡工程开发性移民与可持续发展[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00.

环境人口容量 篇3

环境人口容量又称资源承载力, 是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 超过这个人口数, 人口就不能正常生存, 即偏向于最高人口的涵义。由于对环境人口容量确定因素的理解不同, 所以存在着不同的环境人口容量的定义, 教材中采取的是应用较为广泛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下的定义: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 是在可预见的时期内, 利用本地资源及其它资源、智力和技术等条件, 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 该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福州温泉公园环境容量研究 篇4

关键词:生态旅游,风景环境容量,旅客容量

0 引言

近年来随着公园的不断发展, 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尤其是公园环境有了明显的改善, 一个公园的大小决定这所能容纳的游人数量, 而如何对公园环境容量进行正确定位成为公园设计中不可避免的问题。公园风景环境容量是指在一定条件下, 一定空间和时间范围内所能容纳游客的数量, 研究风景环境容量是寻求旅游者的数量与环境规模之间适度的量的比例关系[1]。

1 温泉公园的现状调查

1.1 温泉公园的历史

温泉公园是一座具有欧式风格的休闲公园, 由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的专家设计, 1997年初建成开放。以喷泉广场为中心, 分为北半部和南半部2大部分。温泉公园一期改扩建工程从2008年6月开始动工, 总投资3000万元。

1.2 温泉公园游览发展现状

新规划调整的温泉公园将两面临水:东邻晋安河, 南到五四河;两面临城:东接金鸡山公园, 西连通福州广场。公园定位为, 以温泉文化为内涵的, 具有生活、休闲、娱乐等多样活动功能的城市中心综合型城市生态绿地。功能分区为“一带五区”, 一带即结合晋安河与五四河的滨河景观带, 五区即:公园西入口处的温泉主题景观区、北入口的休闲活动景观区、东南角的温泉文化区、西南角的榕芳游憩区、公园中心的中心水体景观区[2]。

2 温泉公园环境容量研究原则

2.1 生态效益原则

环境容量的估算应不超过风景资源环境质量保护的忍耐度, 以保证公园内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永续利用, 并制定系列临界标准[3]。

2.2 经济效率原则

环境容量的确定与测量应从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3个方面综合考虑。合理利用旅游资源, 以取得良好的游览效果和最佳的经济效益。

2.3 游客需求原则

应能充分满足公园中游客旅游活动所必须的舒适、卫生、安全、便利的条件, 同时预测指标应留有余地以适应节假日中出现的游玩高峰期情况。

3 福州温泉公园环境容量研究

3.1 温泉公园日环境容量计算

计算公园环境容量的目的是为了求得游人量和环境之间适度的量的比例关系, 以便在有效地保护森林环境和景观资源的前提下, 给游人创造一个舒适的旅游环境[4]。根据景观形式的不同, 可采用线路容量法、面积容量法、卡口法进行计算[5]。

我国在旅游开发中使用的基本空间标准主要借用西方的同类指标, 但经过多年来的实践, 已经产生了少量的经验数据。我国古典园林旅游胜地, 以40m2/人为宜;山岳型旅游胜地中, 观景点以10m2/人为宜;风景旅游城市中自然风景公园, 应达60m2/人, 山野型旅游地为100~300m2/人;山野型旅游地游线为8~20m/人[6]。

一般而言, 游步道法更加适合以山路上的步行观光作为旅游的主要活动方式的游览风景区, 而温泉公园中, 大多为平面区域, 相对地势变化偏小, 大多为可以直接到达的区域, 水面、广场、建筑群等占据温泉公园很大的面积, 相对来说面积容量法、卡口法更加适合温泉公园。

3.1.1 游道法。

相对于以山路上的步行观光作为旅游的主要活动方式的游览风景区, 常常以游道法进行环境容量研究, 该方法与每个游人所占的中心景区步行游览路线上的景点数量、游人在景点的停留时间、游人的行走速度以及往返的步行路线的长度、人流的单位时间通过量有关。其中游道分为完全游道 (无须原路返回) 和不完全游道测算法 (游客游玩结束必须沿途返回) 2种。

计算公式为:B=[M/m (1+tl/tf) ]×D=[M/m (1+tl/tf) ]× (Tl/tl)

式中:B为游路法计算的日环境容量 (人次) ;M为游道全长 (m) ;m为每位游客占用合理游道长度 (m) ;D为周转率;Tl为游览全天开放时间 (h或n) ;tl为游览全程所需时间 (h或min) ;tf为沿游道返回所需时间 (h或min) ;tl/t为不完全游道系数 (当为完全游道时该值为0, tf视为无穷大) [5]。

3.1.2 面积容量法。

相对于一些公园有较多的平面区域或相对没有地势变化的游览活动区, 例如水面、广场、建筑群等, 便能应用“面积容量”概念, 通过人均合理占地面积, 即单位规模指标, 用面积容量法来推算合理的环境容量。

其计算公式为:E= (A/a) ×D= (A/a) × (T/t)

式中:E为面积法计算的日环境容量 (人次) ;A为可游览面积 (m2) ;a为每位游人应占有的合理面积 (m2) ;D为周转率 (D=景区全天开放时间/游完全道所需时间) ;T为景点开放时间 (h) ;t为游览景点所需要的时间 (h) 。

温泉公园开放时间为17h, 每天实际游览时间为15h。公园的总面积为169780.85m2, 取每位游人应占有的合理面积取200m2/人[6], 游完全程所需时间为84min。

公园的日环境容量为:E= (169780.85m2/200m2/人) × (17h/84min) =10308人次

3.1.3 卡口法。

有的公园可以采用卡口法来计算环境容量, 一般的做法是以某一个绝大多数游人都经过的点为基准, 计算这一点在单位时间的合理游人通过量, 即可计算出该公园的合理环境容量。

其计算公式为:C=D×A=T/t1×A=[ (t2-t3) /t1]×A

式中:C为卡口法计算的日环境容量 (人次) ;D为日游客批数 (批) ;T为每天实际游览时间 (rain) ;t1为两批游客相距时间 (min) ;t2为每天开放时间 (rain) ;t3为游完全程所需时间 (rain) ;A为每批游客人数 (人/批) 。

温泉公园开放时间为17h, 每天实际游览时间为15h。两批游客相距时间为2min, 每批游客人数定为20人, 则整个公园的日环境容量为:C=[ (17h-84min) /2min]×20人/批=9360人次。

3.2 温泉公园日游客容量计算

温泉公园地势变化小, 有较多的平面区域或相对没有地势变化的游览活动区, 例如水面、广场、建筑群等, 故选用面积法计算的日环境容量进行计算公园的日游客容量和年游客容量。

日环境容量计算公式为:G= (t/T) ×C

式中:G为日游客容量 (人) ;t为游完某景区或高程游道所需时间 (h) ;T为游客每天最舒适合理的游览时间 (一般采用为7h) ;C为日环境容量 (人次) [7]。

游完景区或高程游道所需时间84 (min) ;T为游客每天最舒适合理的游览时间为7h。以游道法计算温泉公园日游客容量, 当C为10308人次。

则温泉公园的日游客容量为:G= (84min/7h) ×10308人次=2061人次

3.3 温泉公园年环境容量计算

由于受气候、季节、节假日等因素影响, 旅游季节可分为淡季、平季和旺季。依据福州温泉公园所处的地理位置及气候条件, 一般每年1~6月和9~10月气候温暖适中, 为旅游旺季, 期间游览天数以85%计算, 为207d;每年7~8月为平季, 期间游览天数以50%计算, 为31d;每年11~12月为淡季, 期间游览天数以20%计算, 为12d, 则全年可游览天数总计为250d[8]。

计算公式:C年=C日×n淡+C日×n平+C日×n旺

式中:C年-环境年容量;C日-环境日容量;n淡、n平和n旺分别是淡季、平季、旺季的旅游日。

则环境年容量:C年=10308人次×207d+10308人次×31d+10308人次×12d=2577000人次。

3.4 温泉公园年游客容量计算

计算公式:C年=C日×n淡+C日×n平+C日×n旺

式中:C年-旅客年容量;C日-旅客日容量;n淡、n平和n旺分别是淡季、平季、旺季的旅游日。

则C年=2061人次×207d+2061人次×31d+2061人次×12d=515250人次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以2种方法对福州温泉公园的风景环境日容量分别进行计算, 选用面积容量法计算出的日环境容量为10308人次, 卡口法计算出日环境容量为9360人次。2种方法计算出的日环境容量较为相近。温泉公园中, 大多为平面区域, 相对地势变化偏小, 相对来说面积容量法更加适合温泉公园。

因此, 温泉公园年容量为257.7万人次;旅客日容量为2061人, 年容量为51.5万人。其结果为福州温泉公园生态旅游规划、设计、开发和保护提供重要依据。按照此数据在旺季控制游客数量, 以保护公园的资源与环境以及游客的旅游舒适度;在淡季加强营销力度, 招徕游客, 增加公园人气。不但要在景观资源的组织、服务设施的配置、游览的“快适度”和生态景观环境的保存与保护上下功夫, 而且要使这些内容能够统一和谐地并行发展, 只有这样才能保障游人的安全, 并有效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和风景旅游资源, 从而提高了旅游观赏的效果。

4.2 建议

从计算结果可以看出, 温泉公园日环境容量为10308人次, 属于人流集中的地域, 尤其是温泉公园经常举行大型活动, 游客也会同时增加, 而温泉公园在2004年免费开放后, 游客量骤增, 2009年春节日游客达2万人次, 无论是出于安全的考虑抑或是公园本身的环境维护, 应建立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 这样有利于加强公园的管理, 控制游客数量, 保证游客素质, 使得生态旅游环境容量有所改观。

公园水面面积15582.19 hm2, 受地形条件影响和限制, 许多地方游客无法涉足, 多数游客只能沿游道游览或观景, 因此可以依托景点适度开发水上游道支线, 以增加景点可观赏性, 开发公园的环境容量。

参考文献

[1]樊雅琴, 李红兵, 张建中.骊山国家森林公园环境容量的调查研究[J].西北林学院学报, 2004 (1)

[2]黄立新.福州温泉公园改扩建, 新增50亩[J], 2008 (6)

[3]林银森, 李江才.华安国家森林公园环境容量估算与旅游规模预测[J].引进与咨询, 2003 (7)

[4]张学峰, 陈景和.关于森林公园环境容量计算方法的探讨[J].山东林业科技, 1996 (3)

[5]邱尧荣.有关森林公园环境容量预测的探讨[J].环境导报, 2000 (6)

移民环境容量 篇5

环境人口容量与环境承载力是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概念。环境承载力多用于研究某一种资源与供养人口数量的关系, 如土地人口承载力, 就是在保持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不受破坏的前提下, 土地为居民提供的食物能健康地供养的最大人口数。环境人口容量主要研究的是一个地区、一定时期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 它是随时间变化的。因此, 由于考虑的范围、时期、条件和目标不同, 人口容量也就具有了不同涵义, 因而就有土地人口承载力、资源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合理人口容量等一系列人口容量的概念。

上一篇:心理护理的教学下一篇:安全预警管理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