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扶贫开发

2024-07-14

移民扶贫开发(共10篇)

移民扶贫开发 篇1

瑞金是闻名中外的红色故都、共和国摇篮、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

“十五”以来,瑞金市扶贫和移民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为目标,以整村推进、产业扶贫、社会扶贫、科技扶贫、搬迁扶贫为重点,不断完善创新扶贫和移民工作机制,经过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的艰苦奋斗,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

贫困人口不断减少,收入逐年增加。全市贫困人口由2001年的11.2万人减至2010年的9.6万人,下降14.28%。贫困户年人均纯收入由2001年的488元增加到2010年的2451元,增加1963元。

贫困村基础设施得到改善。累计向62个扶贫开发重点村投入财政资金4473.74万元,实施交通、水利、学校等基础设施项目286个,新建公路68条283.25公里、桥梁12座;新修水渠61条44188米,增加和恢复灌溉面积2.618万亩;解决了1684户农户的饮水困难;改造贫困村小学危房0.89万平方米。

扶贫产业初具规模。扶贫重点村群众发展以脐橙、烟叶、西甜瓜、商品蔬菜、生猪为主的种养主导产业项目8个,新植脐橙9000亩,烟叶15000亩,毛竹林改造40000亩,油茶林11000亩。扶持红都水产公司、武夷源贡茶有限公司、叶坪养鸡场等企业分别发展成为国家级、省级、赣州市级扶贫龙头企业。

贫困群众科技素质明显提高。累计举办各类农村实用技术和岗前技能培训班2100期,培训26万人次。其中,培训贫困户4.12万人次,通过培训90%以上的受训人员掌握了1—2项实用技术,10%的参训人员已成为当地致富的带头人。

搬迁扶贫扎实有效。累计投入移民资金2453万元,落实移民计划876户4300人,建起移民集中安置点30个,建设住房86栋91980平方米,已有713户3508人搬入新居,163户792的新居在施工建设中。

社会扶贫成果斐然。全市31名县处级领导干部、683名科级干部、56个市直单位、26家民营企业参与了贫困户结对帮扶活动,共帮扶贫困户2480户10476人,落实帮扶项目2610个,资金1230万元,赠送科技书籍5000余册,提供致富信息1350条。争取全国各级各界为瑞金捐资4300万元,建成长征小学98所。

移民扶贫开发 篇2

甲方(项目主管单位):

乙方(项目建设单位):

按照市委、市政府“城乡统筹、集约发展” 战略的要求,为加快推进我旗城乡发展和贫困劳动力转移,依托东达蒙古王集团公司产业发展优势,和转移贫困农牧民后可安置就业实现稳定脱贫的有利条件,经双方协商,甲方同意将达拉特旗扶贫开发2005—2006年社会移民项目(以下简称项目)交由乙方负责实施,现就具体事项达成如下协议:

1、乙方负责搬迁我旗境内贫困地区农牧民260户,安置到白泥井镇风水梁移民扶贫村实现就业,主要从事獭兔养殖。

2、项目建设内容包括:移民住房、獭兔兔舍、饲料库及沼气池总计11.2万平米,其中:移民住房1.17万平米(260套),獭兔兔舍8.77万平米(260栋),饲料库1.05万平米(260间),沼气池0.21万平米(260座)。

3、项目总投资4921.8万元,其中:乙方自筹2401.8万元,申请银行贷款2000万元,自治区下拨财政扶贫移民资金520万元(每户补贴2万元)。

4、乙方严格按照项目规划、设计及预算施工。项目完成后,及时将决算和审计结果上报甲方及旗人民政府。

5、按照《内蒙古自治区财政扶贫资金(移民项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内财农[2005]214号)和旗人民政府有关文件精神,自治区下拨财政扶贫移民资金由旗扶贫办及财政局统一实行报账制管理,按照项目建设进度,分批拨付给乙方。

6、甲方将财政扶贫移民资金拨付情况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布,接受群众监督,确保财政扶贫资金全部用于扶贫项目。

7、本协议未尽事宜,按照自治区及旗人民政府有关规定和政策执行。

8、本协议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

甲方(盖章):

法定代表人(签章):

乙方(盖章):

法定代表人(签章):

移民扶贫推动县域经济发展 篇3

一、基本情况

莲花县地处湘赣边界,山地丘陵占全县总面积的93.7%,全县共辖13个乡镇,总人口26万,其中农业人口近20万。5年来,共移民搬迁了38个自然村,已完成了36个整体搬迁自然村,搬迁山区群众2340户9300人,整体搬迁率达95%。迄今为止,全县累计争取上级移民扶贫资金3255万元,建立集中安置区34个,基本实现了“搬迁一座山头,建设一处新村”的目标,彻底摆脱了以前恶劣的生产生活环境,迁到了人口聚居地,安置区内房屋美观整齐,村容村貌改观,公路交通方便,人畜饮水便利,电力通讯设施齐全,改变了缺医少药、信息闭塞、上学困难、致富无路的落后状况,逐渐与现代社会融为一体,建造了舒适方便的生存环境。

二、集中安置,示范效应

在移民工作中,莲花县坚持“政府引导、群众自愿”和阳光操作的原则,以集中安置为主、分散安置为辅的多种形式安置,县、乡组成工作组,深入到深山区实地调查、专访,做到“四到户”即工作人员到户、宣传资料到户、政策规定宣传到户、群众疑虑解答到户,实现移民“要我搬”到“我要搬”的转变;严格把握移民对象关,公示“移民扶贫公示牌”,加强了透明度,从源头上杜绝了弄虚作假现象。县政府借移民安置之势,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科学指导,坚持扶贫移民与小城镇建设相结合,充分发挥城镇建设对统筹城市经济社会均衡发展的推动作用,把移民扶贫纳入城镇建设的总体规划,既考虑有利于移民生产生活水平的提高,又着眼于城镇经济、文化的发展,用扶贫移民聚集人口,实现小城镇的规模扩张,推动城镇化建设进程,进而推动城镇经济的发展。如在城郊打造了两个在全省有一定影响,并具有示范效应的集中安置移民新村,即御景湾和明珠新村,前期精心规划、统筹安排,移民新村既实现了通水、通电、通路、通网络、通广播电视,还进行了美化、亮化,360余幢坚固、美观的新居整齐排列,中间还建成了一所学校,县城两个集中安置点移民人数近2000人,把移民新村建成了生活方便、环境优美的亮丽新村。很多移民高兴地说:“以前住在深山,许多孩子没法上学耽误了前程,以后小孩读书方便了,下一代更有希望了。”

三、搭建平台,加强就业、创业服务

移民搬迁后,原来的生产方式、生活环境改变了,带着怎样使移民“搬得出、稳得住、富得起”的问题,莲花县积极研究相应的对策措施,特别是在如何使移民“富得起”上下功夫,多渠道、最大限度地为移民创造就业、创业机会。

1实施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安排就业

贫困人口的贫困是经济的贫困,主要还是素质的贫困。经济的贫困从改善生产生活环境人手,着重抓好基础设施建设,而素质的贫困必须以人为本,开展素质教育,提高生存能力,这是从根本上解决贫困的当务之急。针对移民文化水平低,无技术,难就业的“瓶颈”,县政府确定了扶贫要先扶志、扶智,要输血和造血并举,“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给钱给物不如教会一项技术”的工作思路,加快培养技能型劳动力人才,一是搞好技能培训,推荐贫困家庭子女到职业学校学习,分别有两年、半年、三个月等长、中、短期班,免费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县扶贫办每年从各重点村中选送一批贫困家庭子女,优先向移民户倾斜。推荐一批到赣江学院、省女子职业学校等免费学习两年,第一年理论学习、第二年岗位实习,发实习工资,学习期满,颁发大专文凭,安排就业。再者是推荐大部分人到市、县职业学校接受半年或三个月的中、短期免费培训,即“雨露计划”,并形成县级主导,乡村配合,基地负责培训,企业安排就业的定单培训工作机制。上下联动,齐抓共管,有序推进,注重实效。学员根据自己的意愿和特长,学习不同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学习期满,劳动局颁发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全部推荐工作。二是推荐就业,去年,参加培训学习的学员达1600余人,通过学习电脑、电子、餐饮服务、制鞋、电动缝纫、园艺种植等知识,学习期满,主要推荐到珠三角、长三角等沿海发达地区,有90%以上学员找到了对口工作,通过子女就业,实现全家脱贫。三是搞好维权服务,稳定就业率。实施“雨露计划”技能培训就业后,县扶贫办对培训基地稳定就业情况做了调查,2008年稳定就业不到60%,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维权不到位是主要因素。因此,加强维权服务是培洲就业和稳定就业的保证,首先,在培训期间,不但要学习技能,还要学习法律、法规、礼仪等以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学员学会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权利,保护自己‘的利益,做到学法就业。其次,各培训基地要跟踪服务,到就业地服务。劳动部门牵头,免费为贫困农民办理上岗证,司法部门免费提供法律咨询,使不少农民工消除了外出打工的后顾之忧,稳定就业率大大提高。有部分“务工之星”在外学到了技术,学到了管理,积累了资金,回乡创业,带领本土移民户一起致富奔小康。

2免费开办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班,培养自主创业能力

每年免费开办两期农业实用种养技术培训班,请县农业局、林业局的专家授课,按照安置地的产业链安排生产生活。一部分人在效益农业上大做文章,发展果木、蔬菜、药材、养殖等特色产业,一部分人离土不离乡,从事二、三产业的开发,如一些人通过开小商店、饭店等当上了小老板。县委、县政府充分发挥移民安置点与圩镇建设和市场开发相结合的优势,制订了一系列的优惠措施,为他们创业创造条件。扶贫资金小额信贷向移民创业倾斜,在办理有关证照和收取规费中,实行流水作业,一条龙服务,并酌情减免有关规费,为移民创业敞开绿色通道。相信,明日的“创业之星”一定也会在移民户中产生。

3引进企业,搭建就业平台

为了实现人人有事做,户户能增收,达到“逐步富得起”的要求,县政府、乡政府都采取了相应的对策措施。如六市乡政府在太沙村引进了一家手套厂,安排移民户劳动力60多人,为移民生活提供了经济支撑;湖上乡在集中点附近引进外资,兴办“利高制衣厂”,使近70名移民不出远门就找到了工作。县城两个集中安置点移民人数近2000人,县政府引进6家企业,落户在移民小区周边,安排移民劳动力500余人,年收入近万元。

实践证明,移民扶贫是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是构建和谐社会、加快推进小康社会建设进程、提高移民群众生产生活质量的一项重大举措,是一项将扶贫开发、生态保护和经济社会等多个项目相统一的综合性富民工程、德政工程,也是最受贫困群众拥护的重要民生工程。

移民扶贫开发 篇4

安福县总面积2795平方公里,现辖19个乡镇,256个建制村,总人口40万人,农业人口29.5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74%。“八七”扶贫攻坚后,全县还有绝对贫困人口2.55万人,占全县农业总人口的9%。面对如此大的贫困人口比例,我县克服财力困难,自我加压,抢抓机遇,不断加大扶贫开发工作力度,有力推动了扶贫开发“五项”重点工程——整村推进、“雨露计划”、移民扶贫、产业扶贫、社会扶贫等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一是整村推进工作扎实有效。近三年来,我县结合新农村建设先后实施整村推进项目206个,安排扶贫资金755.28万元,其中公路建设项目97个,水利设施项目15个,输电建设项目4个,“三清三改”项目25个,沼气建设项目18个,自来水户户通项目10个,科技推广与培训等项目37个,明显改善了贫困村生产生活和社会事业方面的条件。二是“雨露计划”工作成效明显。我县先后开展了微机操作、针织来料加工、宾馆服务、市场营销、家政服务、电工电焊、果树栽培等专业技能培训,共转移培训贫困地区劳动力1505人,转移就业率达98%。还开展了以肉牛饲养、生猪饲养和西瓜种植与烤烟栽培技术为主的16期科技培训班和10次现场参观活动,参培农民共4000余人次,同时,向省、市职业技能培训学校等省办市办挂牌基地输送重点村中高级技师26人,为贫困学员提供了再学习和掌握职业技能的机会。三是移民扶贫工作深入开展。008年,我县首次实施移民扶贫搬迁工作,共完成移民97户,500人,建立集中安置点4个,集中安置61户,321人,分散安置36户,179人,整体搬迁率100%,通过移民扶贫减少了行政成本,切实解决了群众就医、就学难的问题。四是产业扶贫力度加大。我县把发展果业、药材、毛竹、良种猪、良种牛、特种水产等作为扶贫开发的重点。先后在金田、洋门等乡开发果园2794亩,在洲湖、洋门乡开发油茶林5480亩,在金田、钱山等乡种植中药材650亩,在洋溪、泰山等实施了毛竹低改220公顷,在钱山、竹江、洋门、横龙、枫田、甘洛等乡发展良种牛饲养5822头,养猪86826头。目前,这些产业有的已初露端倪,有的已形成一定规模,发挥了良好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五是社会扶贫工作成绩斐然。自“十一五”扶贫以来,省市县定点扶贫单位共为我县重点村投入和争取各类帮扶资金(物资)270余万元,帮扶效果十分明显。我县还组织1110名党员干部与贫困户开展“1+1”结对扶贫,在资金、技术、物资、信息、就医、助学等方面为困难群众解决了许多实际问题。

二、正视现实,理性分析,把握重点

安福县长期的扶贫开发实践经验表明:多年扶贫开发不仅改善了贫困地区的面貌和贫困群众的风貌,也为自身发展创新提供了物质基础和精神动力。但严竣的现实还是不容我们乐观,据2008年调查,我县人均年纯收入低于1196元的贫困人口仍有1.5206万人,贫困发生率为5%,居住山区、库区、地质灾害频发区的人口有1.8万人,涉及到全县15个乡镇63个村,其中2008年至2012年要求搬迁的人口达1933户8511人。

从总体情况看,我县的贫困群体和移民群众绝大多数居住在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教育状况落后、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业资源有限的山区、丘陵及沿湖地区,发展投入不足,各类扶持资源难以形成合力。虽然在“十五”和“十一五”的整村推进中,较好地解决了扶贫到村问题。但随着整村推进扶贫策略的实施,扶贫到了村、难到贫困组,到了户、难到贫困户,整村推进难以再深入。主要原因:一是重点贫困村过去欠账太大,需要解决的问题太多,而有限的扶贫资金与解决关系大多数群众的行路、饮水等困难之间存在矛盾。二是扶贫政策自身设计存在一定缺陷。现阶段扶贫政策不是“兜底式”而是“补助式”的政策,而且标准很低,导致实际政策执行上很难到位。比如移民搬迁扶贫,我省补助的标准是每人3500元,现在农村即便是盖100平米的平房,最低需要3万元,仅靠国家一点补助,贫困户依然无法搬迁。三是贫困对象难以落实。一个地区贫困人口数量,省、市、县是清楚的(因为每年都有统计报表),而乡村是模糊的,或者说,官方是清楚的,群众是糊涂的。许多贫困户不知道自己是扶贫对象,不知道作为贫困户应该享受的权利。我们认为,出现这种情况,一方面说明现行扶贫政策直接与贫困人口存量挂钩的做法,与农村的真实情况有不相符合的地方。另一方面也说明长期以来扶贫工作仍然是一种粗放式扶贫,与贫困户的关联度还不够紧密。我们认为,在过去农村整体贫困、惠农政策较少的情况下,扶贫以解决区域性落后面貌为重点是正确的,但随着国家扶农惠农政策力度加大,扶贫应转向对贫困户的直接扶持上,转向重点帮助贫困户发展产业、提高能力上,走专业化、瞄准式扶贫道路。

三、总结经验,增强信心,因贫施策

1、实行分类指导,做到瞄准式扶贫。目前实施的整村推进就是一个很好的分类指导方式。下一步关键是要对贫困户、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进行分类指导。在科学确定贫困对象的基础上,对贫困对象结构进行分析分类,因户研究对策,因人制定脱贫措施,提高扶贫工作精准化水平。只有这样才能体现“真扶贫、扶真贫”的理念。比如说,对60岁以上贫困人口,应全部纳入农村低保,实现应保尽保;对45-60岁又有一定创业能力的,重点在产业开发上扶持;对45岁以下到35岁以上的,重点围绕“一户一个明白人”的目标要求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对35岁以下的,重点开展转移就业培训和自我创业培训,通过转移或创业实现脱贫目标。

2、以市场为导向,实施产业扶贫。在今后的扶贫开发工作中,一要把农业结构调整作为加快贫困群众脱贫、稳定解决温饱进而向小康迈进的一项重要措施。务必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认真分析致贫原因,理清发展思路,结合安福县气候变化特征,积极引导群众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压夏扩秋,压粮扩经,稳粮扩菜,努力打造以烤烟种植、种草养畜为主导,林果菜、小杂粮、中药材为补充的产业经营格局,尤其在近几年来旱、虫情严重的形势下,我们要把调整种植结构作为弥补农作物减产、减少农民群众损失的有效措施,不断促进支柱产业的快速发展,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二要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建立县级龙头企业项目库,培育壮大以安福火腿加工、毛竹种植加工、陈山红心杉苗木繁育、肉牛生产加工、烟叶种植等一批能够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骨干龙头企业。三要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要围绕主导产业和重点特色产业,加大扶持力度,发展一批、规范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社。

3、加大培训力度,推进科技扶贫。要大力发展劳务产业,抓住主要矛盾,解决劳务输出工作中的根本问题,必须立足安福实际,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部门参与、社会资助、各种培训学校(基地)承办、农民受益”的思路,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加大对培训资金的投入力度,着力强化贫困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努力提高贫困劳动力的务工技能和自身素质,继续加大返乡农民工培训力度,进行有组织、有计划的劳务输出,有效促进全县劳务输出实现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苦力型向技能型、体力型向智力型、自谋自发型向规模组织型的转变。积极做好返乡农民工自主创业的扶持工作,同时,坚持把科技培训和推广同扶贫项目建设相结合,针对农民群众学习科技和运用科技水平低的实际问题,按照户均一名科技明白人的基本要求,加大培训力度,以提高贫困乡村科技运用水平,进一步推动全县农村经济的快速、稳定、持续发展。

4、抓好“四结合”移民搬迁工程。移民搬迁是我县现阶段扶贫的重中之重。移民是一项实现持久富民的系统工程,把贫困农民从深山窝搬出来,住入新居仅仅完成了移民搬迁的第一步,要让农民稳得住、不反弹,最根本的是要有稳定的后续产业作支撑,有稳定的经济收入作保证。一是移民搬迁要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要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规划、建设移民新村,力争做到一步到位。加强移民新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对新建村全部实施“五通一气一美化”和“三清三改”,不断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二是移民搬迁与发展现代农业相结合。建设移民新村要充分考虑生产发展,特别要注重发展现代农业,要与当地实施重点农业科技项目相结合,发展设施农业、规模化养殖、观光农业。同时要加强对新搬迁农民的现代农业科技培训,促进他们尽快掌握新知识、新技术,成为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推进“一村一品”、“一村一特”,培育优势和主导产业,把移民的“钱袋子”挂在产业上。三是移民搬迁与生态建设相结合。对于国家实施的重点生态建设工程,要有意识地安排到贫困山区,在移民搬迁后的旧村庄、陡坡地、宜林地、牧草地进行生态建设。同时对项目区内的山庄窝铺优先安排搬迁,种草种树,恢复植被。四是移民搬迁与劳动力转移培训相结合。要结合“雨露计划”等扶持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的项目实施,重点组织贫困村组农民外出务工,增收致富。对失地移民要通过订单培训、定向培训等有效形式,提高他们转移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鼓励支持返乡农民工创业,以带动更多移民本地就业。

移民搬迁扶贫方案 篇5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基础,以贫困群众得实惠为目标,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关于扶贫搬迁工作的重要决定和指示,努力改变深山区贫困群众的生存环境和生产生活条件,积极稳妥地实施扶贫搬迁,通过深山区扶贫搬迁与集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村危房改造相结合,逐步改善我镇深山区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努力实现移民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二、基本原则

1.自愿搬迁原则。

居住在离公路3公里以上的深山区居民,必须在自愿的基础上,由本人提出申请。

2.整体搬迁原则。

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坚持整体搬迁。

以农民居住点或自然村为整体搬迁单元实施搬迁。

3.集中安置原则。

实行集中安置原则,每个安置点不少于10户,户与户之间间距在10米以内。

三、移民搬迁计划和搬迁范围对象

(一)搬迁计划

我镇20**年深山区搬迁计划指标总数是43户164人。

(二)移民搬迁范围对象

凡是离公路3公里以上并自愿要求搬迁的深山区贫困群众都属于搬迁对象,具体条件规定如下:

1. 20**年12月31日前在册农业户口的常住人口;

2. 本人自愿提出书面申请搬迁;

3. 享受移民补助的人口,按照申请人直系上、下一代在一个户口簿内的家庭人口确定,补助人口每户不超过5人(含5人);

4. 遵守计划生育法律法规,违反计划生育有关政策规定的农户,未按规定进行处理的,不作为移民补助对象,不享受移民扶贫的各项政策;

5. 下列人员不得享受补助:(1)家庭户籍内非农人口;(2)人户分离人口;(3)死亡、离婚的人口;(4)已享受其他移民补助人口。

(三)搬迁项目管理要求

扶贫移民搬迁项目建设期为1年,凡纳入计划的项目,应如期建成。

1. 搬迁项目申报。

村委会根据政策规定与本村实际,提交经农户签字同意的自愿搬迁证明等材料进行申报。

2. 搬迁对象确定。

必须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实行全过程“阳光操作”。

3. 项目规范性管理。

集中安置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按相关规定,执行项目法人制、工程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资金报帐制和项目公示制。

4. 项目阶段性要求。

截止到20**年10月底以前须最少完成房屋主体工程一层。

四、实施精准扶贫

落实精准扶贫要求,优先考虑扶贫到户的贫困群众,每个安置点必须落实20%以上扶贫到户建档立卡的贫困户。

五、方法步骤

1. 核实搬迁对象。

村委会组织人员对急需并自愿搬迁的深山库区群众进行核查,同时对安置方式、安置点的接收能力和建设条件等开展调查摸底。

根据农户提出的申请确定搬迁对象。

2. 确定移民安置点。

选定移民安置点要符合我镇土地利用规划,严禁占用基本农田。

3. 提交申请。

由移民户自愿提出申请,填写《铜鼓县深山区扶贫搬迁分户审批表》。

村委会收到申请后,对移民户进行资格审查盖章后推荐到镇政府审核。

4. 第一次张榜公示。

村委会对拟搬迁对象在迁出地和安置地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监督,吸纳群众合理意见后进行名单修改、调整后,提交更改报告和公示照片送交县扶贫和移民办。

5. 第二次张榜公示。

在县扶贫办逐户核实经镇政府审核无误后,张榜公布移民户名单。

6. 县级审批。

六、组织建房

1. 搞好集中安置点规划和设计。

由村委会牵头实施,对整个安置点进行统一规划、统一设计,为移民户提供房屋和施工设计图纸,保证每个安置小区美观和房屋质量安全。

2.搞好移民建房。

可采取分户自建和集中统一建设两种形式,需集中统一建房的,要严格实行工程公开招标和质量监理制度,集中安置点要成立由移民户代表组成的移民建房理事会,负责协调和处理日常事务,参与移民建房监督管理。

七、检查验收

1. 组织对移民搬迁验收。

20**年12月由镇政府组织搬迁验收,逐户填写验收表报县扶贫和移民办。

同时督促移民尽快进行房屋装修,原则上在春节前完成搬迁入住。

2. 移民户入住前须按补助金额30%的标准交纳移民搬迁保证金,并签订旧房拆除承诺书。

移民户搬迁入住后,其老宅基地必须拆除并实施“增减挂”项目,方可兑现移民补助,保证金予以退还。

若未能及时实施“增减挂”项目的,其保证金转为罚金,不予对房屋进行验收,移民新房不得享受任何补助政策,相关部门不予办理有关证照。

八、发放移民补助

移民户履行完搬迁手续,交清搬迁保证金后,按县扶贫和移民办核定的移民补助人数,通过惠农补贴“一卡通”,将移民补助款及时足额发放到户。

九、工作要求

1. 加强组织领导。

有移民搬迁任务的村委会要成立相应的工作领导小组,要加强对深山库区移民搬迁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工作机制,配备与工作任务相适应的专人具体组织实施。

2. 集中安置点建设。

移民集中安置点建设要坚持“五统一”。

即:统一规划设计、统一时间建房、统一理事管理、统一基础设施建设、统一竣工验收。

在建设住房方面,要求“三统一”即:统一外形结构,统一外形颜色,统一外形层高。

移民安置点使用“梦想家园XX小区”作为安置小区名称,并要在明显位置设置与建设工程环境协调的永久小区名称标识 。

3. 补助资金严格管理。

移民户个人建房补助款实行专户储存,专款专用,封闭运行,通过“一卡通”直接发放到移民户。

4. 规范档案管理。

移民户的搬迁审批表、移民的公示、移民搬迁资金文件等,要做到一户一档,档案整齐、规范。

5. 加大宣传力度。

积极开展实施贫困群众搬迁移民扶贫工程的宣传引导,宣传政策,总结推广工作经验,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

十、优惠政策

1. 移民搬迁至集镇,可自主选择城镇户口或保留原居住地户口,均可享受安置地居民同等“国民待遇”。

2. 允许移民户按“离乡不离土”的办法搬迁安置。

移民户对原承包经营的土地和落实林改政策后的山林可以自愿选择经营方式,其经营权和所有权不变。

鼓励移民户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进行流转。

3. 移民搬迁建房可免交耕地占用税和防洪保安资金,建造自用居住房可免交城镇土地使用税、房产税,建筑安装营业税由建筑施工单位或施工工匠缴纳,不得直接或变相向移民户征收。

4. 移民搬迁建房占用林地可免收林木补偿费、林地补偿费和森林植被恢复费。

5. 移民搬迁建房需用木材的,由本人提出申请,逐级按规定报经当地林业部门批准后,使用自用材采伐限额指标在指定的山场采伐。

6. 移民建房免征市政公用设施配套费、建筑行业上级管理费、招投标管理费等各种行政事业性收费(含政府基金)和水、电上户开户费,其他各种经营性收费减半收取。

移民扶贫开发 篇6

萍乡市扶贫和移民办分别于11月16日下午和11月22日上午召开全体党员干部大会,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萍乡市扶贫和移民办主任谢有林传达了全会精神,并与全体党员干部共同分析探讨了新形势下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指导思想以及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通过学习,全体党员干部认为,《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对于我国改革开放进入关键时期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对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会议要求:全办党员干部要深刻领会全会和《决定》的精神实质,切实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的决策和部署上来,把学习全会和《决定》精神与促进扶贫和移民工作结合起来,继续为新阶段扶贫开发事业作出新的积极贡献。全办党员干部要认真研读《决定》全文,撰写读书笔记和心得,要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决定》为指导,结合全省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的战略部署,提出合理建议,确保明年工作开好头,起好步。

移民扶贫开发 篇7

一、整村推进夯实脱贫致富之基

2006至2010年,莲花县以3000多万元财政扶贫资金为“酵母”,整合各类资金4000余万元,集中用于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和新农村建设工作。

二、深山移民得到妥善安置

截止2010年8月,共完成深山移民搬迁9800余人,先后从深山区整体搬迁自然村落86个,建立集中安置点42个。

三、劳动力转移培训拓宽贫困户增收渠道

全县使用财政扶贫培训资金198万元培训贫困农民6000余人次(其中培训大学生村官36名,中高级技师108名),转移劳动力5800人次。

四、互助资金试点为贫困村群众带来了新希望

2009年起,莲花县向省扶贫办争取在5个贫困村实施互助资金试点,每个村注入财政扶贫资金15万元。

五、产业化扶贫带动贫困户增收

以“培植主导产业,发展特色产业,扶持龙头企业,积极开拓市场,逐步形成县有龙头企业,村有主导产业,户有增收项目的扶贫开发格局”为扶贫开发思路,围绕果、油、畜、苗木构建扶贫支柱产业。

六、定点帮扶情系老区人民

“十一五”期间,莲花县安排扶贫工作组36个,共投入帮扶资金千万余元,结对帮扶贫困户1800多户。

七、社会扶贫真情不断胜春水

扶贫与移民广角 篇8

2009年12月3日,以张崇纪为组长的省委巡视二组一行来湖口县检查指导扶贫开发工作。

省委巡视组一行先后深入到该县文桥乡枫树村水产养殖示范基地和九江水梨产业基地进行视察,详细了解了作为湖口县扶贫开发重点村的文桥乡枫树村近年来在各项扶贫开发政策的扶持下所取得的发展成果。

视察结束后,在枫树村支部召开了座谈会。通过视察和听取汇报,巡视组认为湖口县紧紧围绕整村推进、“雨露计划”、社会化扶贫和产业扶贫等民生工程开展各项扶贫开发工作,力度大、工作实、亮点多、效果好,扶贫开发工作思路清晰、措施得力、效果明显。特别是县委、县政府领导高度重视,齐抓共管,引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加快了贫困地区的发展步伐。巡视组希望湖口县再接再厉,通过创新扶贫模式,使有限的扶贫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切实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推动扶贫开发和农业产业化工作再上新台阶。

(湖口县委农工部裴平)

饶振华督察江西乐安农村危房改造工作

2009年1 1月24—25日,江西省扶贫和移民办副主任饶振华一行轻车简从,深入乐安县督察农村危房改造工作,给初冬山里的贫困群众带来了暖暖阳光。

在督察期间,饶振华一行先后深入该县戴坊镇排下新村、谷岗乡谷坑、坪坑、坪格等搬迁移民村,所到之地,处处是一片热火朝天的建新村建新房的繁忙景象,灿烂的笑容绽放在村民们幸福的脸上。谷岗乡格坑移民新村困难户陈士元一家即将搬进干净整洁的新房,从而告别祖祖辈辈一直居住的深山区阴暗潮湿的茅草房。他热泪盈眶地告诉饶振华一行,“作梦都不敢想,这辈子还能住上这样的新房,真感谢政府的好政策。”随后饶振华指出,农村危房改造要与移民扶贫相结合、与小城镇建设相结合、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与生态环境建设相结合,要充分整合各种资源为贫困群众排忧解难。

(乐安县扶贫办曾晓平)

江西省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纪检组长任用鐠深入扶贫点慰问困难群众和老党员干部

2010年1月20日,江西省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纪检组长任用鐠率公司驻点扶贫工作组同志,深入扶贫点熊村镇坊坪村慰问困难群众和老党员干部。

在困难群众家中,任用鐠对他们表示了深切地关心和慰问,并鼓励他们要树立信心,相信党和政府一定会照顾好他们的生活。在老党员干部家中,任用与他们拉起家常,亲切交谈,了解他们的生活、身体情况。每到一处,任用鐠都送去慰问金、慰问品,并祝福他们过一个幸福、祥和的春节。

在走访的途中,任用鐠还了解了村里一年来的工作情况、农民的年均收入状况、江西省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下拨的扶贫款的使用情况等,还重点了解了明年村里的工作计划。随后,任用鐠还来到村里的小学,考察由江西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出资兴建的教学楼建设情况,任用鐠对镇村为教学楼工程所做的工作表示满意。

据统计,自挂点扶贫以来,江西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已为熊村镇坊坪村捐资80多万元,极大地改善了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黎川县扶贫办)

江西省交通银行领导走访新桥村贫困户

农历小年,江西省交通银行领导,专程来到瑞昌市夏畈镇新桥村进行春节走访贫困户,把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群众家中。像往年一样,他们还带来了价值20000余元的走访物资,计有泰国大米5 0袋(3 0斤装),花生食用油5 0瓶(1 0斤装),高级太空被及被单各5 0床,学术书包50个,腐竹、粉丝各50包,各种书籍5 0册。

在新桥村,省交通银行的领导一行不顾远途劳累,先是召集村两委班子会议,总结了一年来定点扶贫工作进展情况,听取了该村支部书记周友兴的工作汇报,并研究部署了2010年定点扶贫工作。紧接着,他们不辞辛苦,扛着慰问物资,分别走访了该村50户贫困户。在村民吴高长家,看到他家前些天遭受的火灾情况后,慰问组曹方根处长紧紧地握着吴高长的手,深情地说:“我们在南昌听说你家遭受了火灾,很挂念,今天特地来看你,有困难别着急,相信党和政府会帮助你度过难关。”看着省交通银行的领导和其送来的物资,吴高长表示要积极应对灾情,努力克服困难,发展产业,重建家园,以实际行动感谢交通银行领导和政府的关怀。

(瑞昌市扶贫办严晓宝)

赣州市财政局情系贫困山村

2009年赣州市财政局在赣县五云镇千丈村设新农村建设与定点扶贫共建点,一年来共扶助资金30万元,为民办了八件大好事、实事:一是修筑硬化公路1.3公里,宽3.5米,厚18公分;二是修造钢筋水泥公路桥一座,长10米,宽4米;三是村小维修粉刷装饰,水泥硬化操场500m2,添置村小办公用品等;四是村委会维修、绿化,添置会议桌椅等;五是建新村点文化活动中心,赠送健身器材4套,赠送电教设备一套;六是建公益设施,排污水沟610米、灌溉水渠320米、浆砌塘坎180米、硬化进户便道1586米;七是聘请专职技师举办全村劳动力种植蔬菜培训班2期,参训人次368人;八是在“七一”期间慰问贫困党员5个,每个赠款300元,救助贫困户2户,每户赠200元,两项计币1900元。

(赣县扶贫办廖乐映谢贻萍)

江西莲花县有序开展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工作

开展农村危房改造工作,既是农村困难群众热切盼望的民心工程,也是政府的一项民生工程、德政工程,是推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莲花县为把这件好事办好,实事办实,创新举措,狠抓落实。一是加强领导,精心组织。该县成立由分管副县长任组长,县建委主任、县政府办一名副主任任副组长,县发改委、县财政局、县民政局、县国土局、县环保局、县扶贫办、县交通局、县水务局、县农业局、县科技局、县卫生局、县监察局、县审计局、县房管局、县民族宗教局、县残联等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农村危房改造领导小组,使工作有序推进。二是宣传发动,营造氛围。通过宣传车、有线电视、宣传标语以及村委会公告的形式,大力宣传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工作的相关政策,积极引导群众自觉投身危房改造。三是真抓实干,推进危房改造。首先由村民个人申请,村委会盖章,连同户籍、低保证、五保证、残疾证、贫困证等证明上交乡(镇)民政所;其次由村委会评议;再次在村、乡公示无异议后,填表审查。农村危房改造涉及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必须坚持政策公开和对象公开,做到公正透明,全过程接受社会监督。

(莲花县扶贫办林海兰)

江西永新荣获“全省2009年度移民搬迁扶贫工作先进县”称号

2009年,永新县荣获“全省2009年度移民搬迁扶贫工作先进县”称号。该县的移民搬迁扶贫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坚持“政府主导、群众自愿、公正透明”的原则,把移民搬迁扶贫工作列为民生工程和全县82件为民办实事之一来抓,共完成深山区、库区和地质灾害频发区贫困群众移民搬迁扶贫121户568人,规划建设移民新村3个,投入资金200余万元。

据悉,该县自2004年开展移民搬迁扶贫工作以来,共完成深山区、库区和地质灾害频发区贫困群众移民搬迁扶贫近6000人,没有出现一例移民搬迁户上访的案件,移民搬迁扶贫工作已真正成为该县群众满意的工程。

(永新县扶贫办贺小林)

江西兴国县埠头乡:实践活动创特色实事惠民暖人心

在第三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兴国县埠头乡有针对性地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确保干部力量到位、问题整改到位、群众满意到位。

走进埠头乡龙沙村古竹大桥的施工现场,可以看到,工人们正在对桥墩进行浇筑,这是埠头乡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一个新举措。埠头乡针对村民反映最多的交通难问题,积极向上争取渡改桥项目,古竹大桥的建设正是这个乡让农民群众得实惠的具体体现。古竹大桥全长385米,总投资700万元,它的建成将惠及埠头和社富两个乡镇的4万多群众。“以前的小桥又不方便,又不安全,现在改好了这座桥,既方便又安全,终于实现了我们几十年的铺桥梦!”村民钟云元的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埠头乡针对整改过程中的根本问题、重点问题、难点问题和一般问题,分别采取四种整改原则,通过建立乡干部考核办法和督查调度机制等方法,积极进行整改,做到边改边探索,边改边问效,边改边见效。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做到,根本问题尽早改,边改边探索;重点问题集中改,边改边问效;难点问题逐步改,边改边完善;一般问题及时改,边改边见效。通过这个方法,我们乡的征地拆迁、计划生育、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产业发展、新农村建设等各项重点难点工作,都迎刃而解,群众的满意度得到进一步增强。”该乡组织委员曹新兴高兴地向笔者介绍学习实践活动中的一些做法。

(兴国县新村办李禄华)

江西安远县扶贫办开展创业服务年活动

该办将以建立招商引资协调推进机制、建立健全投资创业服务体系、进一步优化创业环境、深化机关作风建设、营造服务创业氛围为工作重点,积极开展创业服务年活动,进一步加强机关作风效能建设,提高扶贫系统工作水平,创优创业服务环境。

扶贫和移民广角 篇9

卫生部7月11日公布《“十二五”期间卫生扶贫工作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明确了“十二五”期间卫生扶贫的目标、范围和任务等,提出到2015年,初步建立中国贫困地区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指导意见明确“十二五”时期卫生扶贫工作的目标:到2015年,贫困地区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初步建立,使扶贫对象拥有基本医疗保障、享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享有基本医疗服务,医疗服务可及性、服务质量、服务效率和群众满意度不断提高,就医费用负担明显减轻,地区间卫生资源配置和人群健康状况差异明显缩小,基本实现病有所医,健康水平接近本省(区、市)平均水平,为实现到2020年主要健康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奠定基础。

指导意见还进一步明确了范围,新一轮卫生扶贫攻坚的主战场包括:以六盘山区、秦巴山区、武陵山区、乌蒙山区、滇桂黔石漠化区、滇西边境山区、大兴安岭南麓山区、燕山一太行山区、吕梁山区、大别山区、罗霄山区等区域的连片特困地区和已明确实施特殊政策的西藏、四省藏区、新疆南疆三地州。同时,继续做好连片特困地区以外重点县和贫困村的卫生扶贫工作。

指导意见明确,“十二五”期间卫生扶贫工作的主要任务为:

一是巩固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到2015年,参合率稳定在90%以上,政府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360元以上,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达到75%左右,基本实现门诊统筹全覆盖。

二是大力加强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到2015年,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基本健全,每个县重点办好1-2所县级医院(含县中医院),县级医院的服务能力和水平明显提高,政府在每个乡镇办好1所卫生院,每个行政村有村卫生室。

三是稳步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到2015年,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达到40元以上,城乡居民健康档案规范化电子建档率达到75%以上,重大传染病和地方病得到有效控制。

四是巩固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到2015年,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面配备使用基本药物。鼓励公立医院和其他医疗机构优先使用基本药物。

五是全面推进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到2015年,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取得明显成效,服务能力和水平显著提高,力争使县域内就诊率提高到90%左右,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

六是加大卫生人才培养培训力度。到2015年,进一步加强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完善鼓励全科医生长期在基层服务政策,使每万名城市居民拥有2名全科医生,每个乡镇卫生院都有全科医生。

七是建立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卫生应急体系。到2015年,形成统一指挥、布局合理、反应灵敏、运转高效、保障有力的突发公共事件卫生应急体系。

八是大力开展卫生信息化建设。到2015年,基层医疗卫生管理信息系统基本覆盖全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有条件的村卫生室,利用率显著提高。

九是着力扶持中医药(民族医药)事业发展。到2015年,力争95%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90%的乡镇卫生院、70%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和65%以上的村卫生院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民族医药)服务。

十是扎实推进对口支援工作。认真组织实施卫生对口支援规划,努力实现“派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输血”与“造血”相统一,着力提高贫困地区医疗技术水平和管理服务水平。

(中国新闻网)

交通运输部增加1150亿元大力支持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和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7月13日,交通运输部在四川成都召开全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交通扶贫开发工作推进会,发布了《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交通建设扶贫规划纲要(2011-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明确把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作为今后一个时期交通运输发展重点领域,提出将“解决制约贫困地区交通运输发展瓶颈问题、推进交通运输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作为交通扶贫的主攻方向,到2020年基本建成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国家高速公路,具备条件的县城通二级及以上公路,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通班车,基本形成“外通内联、通村畅乡、班车到村、安全便捷”的交通运输网络,交通运输基本公共服务主要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

会上交通运输部与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涉及的19个省(区、市)政府分管领导就贯彻落实《规划纲要》、推进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交通运输发展签署了共建协议,进一步落实了相关建设任务和保障措施。

为进一步加大交通扶贫支持力度,交通运输部动真情,出实招,求实效,研究决定在“十二五”期间资金重点向中西部尤其是西部地区倾斜、向“老少边穷”地区倾斜的基础上,将“十二五”车购税预期增量资金的主要部分投向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进一步提高补助标准,约增加1150亿元投资重点支持普通国道干线改造、县乡道改造、乡镇建制村通畅工程和县乡村客运站点建设。“十二五”期预期用于11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和3个实施特殊政策地区交通建设的车购税总额将达5100多亿元,占“十二五”公路建设车购税资金的近50%。

交通运输部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工作指向清晰,具体措施可行,支持力度空前,走在了扶贫开发工作的前列。提高片区交通建设补助标准是目前针对片区支持力度最大的一项“优惠政策”,必将有力促进片区经济社会发展,加快片区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进程。

交通运输部部长李盛霖,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范小建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四川省省长蒋巨峰致辞,交通运输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翁孟勇,各相关省(区、市)人民政府分管领导和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扶贫部门主要负责人出席会议。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有关部门负责人应邀参加会议。会议由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冯正霖主持。

(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网站)

崇仁:项目扶贫实打实

今年以来,崇仁县扶贫部门结合县情和群众创业需求,提出了“脱贫项目化,项目高效化”的工作思路,全面推进脱贫攻坚工程。为激发群众创业热情,该县把项目脱贫研讨会现场搬到村庄地头、农户家中,通过群众座谈、科技集市、项目推介、政策宣讲等方式,营造起勤劳致富、兴业创业的浓烈氛围。该县把项目选择锁定在上富有崇仁特色高效农业,围绕“种养加”三大系列产业,新上马安村紫红薯、游坊村草纸、白路村立体果园、航埠村棉花、梅坊源村和王铁村的麻鸡等特色项目12个,其中养殖类6个,种植类3个,加工类3个,覆盖全县12个村2个,吸纳贫困户820户。所上项目具有相当高的市场潜力,今年正常性效益估算,人均增收可达1000元左右。毛竹改造、葡萄种植、大棚蔬菜和树莓等高效农业项目,成了农民创业致富的热门,普及推广顺利。游坊村位于桃源乡相山脚下,耕地稀少,但毛竹资源丰富,拥有毛竹面积达2万多亩,村民历年来有制造民用草纸的习惯,大部分村民掌握了民用草纸的生产技术,但规模较小,工艺落后。如今通过建立草纸生产基地,壮大生产规模,提高科技含量,使草纸生产成为该村的主导产业,农民从中实现年人均纯利5000余元。

崇仁县积极创新项目脱贫扶持机制,落实各项措施和帮扶责任。机关、企事业单位、乡村干部和党员示范户全部参与“牵手致富”活动,做到项目、资金、技术和过程“四落实”,实施定时、定人、定指标的直线考核。同时,该县高度重视返乡农民工的就业问题,防止返贫致贫现象的发生。引进落户县工业园的5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22个,切实有效地解决了近3000名返乡农民工的就业和创业问题,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提供了保障。

移民扶贫开发 篇10

“十一五”期间,上犹县突出扶贫和移民工作重点,不断完善贫困村组和库区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茶叶和油茶产业。五年来,共投入资金1.59亿元改善农田水利、乡村道路和人畜饮水等基础设施。全县共有1317户5930人搬出了深山区、库区;2.5万库区移民得到大中型水库后期扶持现金直补;2893人得到了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实现了劳动力的转移就业;贫困人口减少2425人;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987元,比“十五”期间增加1377元,增长85.5%。

上犹县立足当地资源优势,确定了“融入主城区、打造后花园、建设新上犹”发展战略,着力扶持“两茶”产业发展,将其打造为富民兴县的主导产业。

经过努力,上犹县已发展为“全国产茶重点县”、“国家油茶产业发展试点县”、“江西省产茶十强县”。“上犹绿茶”系列产品各具特色,屡获殊荣,其中“梅岭剑绿”、“梅岭毛尖”在中国第二届农业博览会上分别获得金奖、银奖;成为首届世界农业大会特贡茶,APEC(亚太经合组织)大会专用茶;“五指峰银毫”、“云华云片”等名优茶在名茶评比中也有不殊的表现。2010年以犹江绿月食品有限公司和梅岭有机茶实业有限公司生产的“犹江绿月剑绿茶”、“犹江绿月毛尖茶”、“梅岭剑绿茶”等为代表的上犹绿茶成功入选上海世博会江西馆参展。上犹绿茶已经成为上犹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一张名片。

上一篇:数控程序下一篇:教师人文素养漫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