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子女关系(共11篇)
父母子女关系 篇1
随着社会的发展, 青少年攻击行为、暴力犯罪正呈日趋严重的态势[1]。有研究表明, 经常受到他人攻击的青少年容易造成情绪抑郁、焦虑、孤僻、厌学等, 严重的甚至会导致自杀; 而对攻击者来讲, 攻击他人则往往会造成以后的暴力犯罪、人格扭曲和行为失调[2]。攻击行为是影响初中生心理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3]。目前, 国内关于攻击行为的研究多以普通中小学生为研究对象[4,5,6]。该研究旨在探讨独生子女初中生攻击行为与父母教养方式、家庭环境的关系, 以期对该人群攻击行为的干预提供理论依据, 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 1对象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 从新乡市某中学初一至初三3个年级中各随机抽取3个班, 共抽取9个班430名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 剔除无效问卷, 最终回收有效问卷399份。其中独生子女170名, 非独生子女229名; 男生203名, 女生196名。独生子女中, 男生90名, 女生80名; 平均年龄 ( 14. 13±0. 36) 岁。
1. 2调查工具
1. 2. 1青少年攻击性问卷 ( Adolescent Aggressiveness Questionnaire, AAQ) 由潘绮敏等[7]编制, 分为攻击性行为、攻击性认知和攻击性情绪3个分量表。本研究只选取其中的攻击性行为分量表进行研究。该分量表由口头攻击、身体攻击、自我发泄3个维度构成, 共29个项目。量表采用李克特4点记分法, 得分越高, 表明攻击行为越强。经检验, 总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为0. 910, 各维度与分量表、总分以及分量表与总分的相关性均有统计学意义, 量表的内容效度、结构效度、实证效度均较高。
1. 2. 2父母养育方式评定量表 ( Parental Bonding In- strument, PBI) 由杨红君等[8]修订, 是评估个体儿童时期 ( 16岁以前) 父母养育方式的自陈量表, 分母亲版和父亲版, 各有23个条目; 包括关爱、鼓励自主和控制3个因子。量表采用4点记分, 0代表“非常不符合”, 1代表“比较符合”, 2代表“比较符合”, 3代表“非常符合”。修订后的中文版PBI同质性信度为0. 745 ~ 0. 858, 分半信度为0. 661 ~ 0. 844, 重测信度为0. 746 ~0. 941。
1. 2. 3家庭环境量表 ( 中文版) ( Family Environment Scale, FES) [9]该量表由Moss于1981年编制, 中文版由邹定辉等人修订, 共设90条是非题, 采用“是”、“否”2级计分, 回答“是”记1分, “否”记2分。分为10个分量表, 分别评价10个不同的家庭社会和环境特征, 包括: 亲密度、情感表达、矛盾性、独立性、成功性、知识性、娱乐性、道德宗教观、组织性、控制性。量表具有较好的效度和重测信度, 达到了测量学的要求。
1. 3施测程序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团体施测。由研究者担任主试, 统一指导语, 强调保密原则; 现场匿名独立填写, 当场收回。
1. 4统计分析采用SPSS 17. 0进行统计学处理, 统计学方法主要包括多因素方差分析、Pearson相关性分析、多元回归等。
2 结果
2. 1性别和是否独生对初中生攻击行为的影响效应分析鉴于性别因素对攻击行为起影响作用, 以是否独生、性别作为自变量, 攻击行为总分及各因子分为因变量进行多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 在身体攻击因子上, 性别的主效应有统计学意义 ( P <0. 01) , 男生的身体攻击行为得分高于女生; 在自我发泄因子上, 性别的主效应有统计学意义 ( P < 0. 01) , 女生的自我发泄行为得分高于男生。在攻击行为总分和口头攻击因子上, 性别和是否独生子女存在着显著的交互作用 ( P值均 <0. 05) 。见表1。
注: * P <0. 05, **P <0. 01。
进一步简单效应分析显示, 在攻击总分上, 是否独生子女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F =4.77, P <0.05) , 独生子女女生的攻击行为显著多于非独生子女女生; 在口头攻击因子上, 性别在独生子女得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F = 6. 42, P < 0. 05) , 独生子女女生的口头攻击显著多于独生子女男生; 是否独生在女生得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F =5. 72, P < 0. 05) , 独生子女女生的口头攻击行为显著多于非独生子女女生。
2. 2独生子女初中生攻击行为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 独生子女初中生身体攻击、口头攻击、攻击行为总分与母亲控制和父亲控制得分均呈正相关 ( P值均 <0. 01) ; 口头攻击与母亲关爱、父亲关爱和父亲鼓励自主均呈负相关 ( P值均 < 0. 05) ; 自我发泄与父亲关爱呈正相关 ( P < 0. 05) 。见表2。
2. 3独生子女初中生攻击行为与家庭环境的相关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 独生子女初中生攻击行为总分与亲密度、知识性、道德宗教观和组织性呈显著负相关, 与矛盾性呈正相关 ( P值均 < 0. 05) ; 身体攻击得分与亲密度、知识性、道德宗教观和组织性呈负相关, 与矛盾性呈正相关 ( P值均 < 0. 05) ; 口头攻击得分与亲密度、知识性、道德宗教观和组织性呈负相关 ( P值均 <0. 05) ; 自我发泄得分与矛盾性呈正相关 ( P <0. 05) 。见表3。
注: * P <0. 05, **P <0. 01。
注: * P <0. 05, **P <0. 01。
2. 4独生子女初中生攻击行为与父母教养方式、家庭环境的回归分析以独生子女攻击行为总分为因变量, 以家庭环境各因子为自变量, 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组织性和父亲控制依次进入回归方程, 其中组织性对于独生子女初中生的攻击行为具有负向预测作用 ( β = -0. 230, t = -3. 129, P <0. 01) , 父亲控制对于独生子女初中生的攻击行为具有正向预测作用 ( β =0. 216, t =2. 950, P <0. 01) 。
3 讨论
研究结果显示, 在攻击行为总分和口头攻击得分上, 是否独生与性别的交互作用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的简单效应分析表明, 在攻击总分上, 对于女生而言, 独生子女表现出更多的攻击行为; 对于男生而言, 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另外, 独生子女女生较之独生子女男生和非独生子女女生表现出了更多的口头攻击行为, 这可能由于现代家庭教育观倡导“穷养男, 富养女”, 父母的娇宠使孩子易形成蛮横骄纵、唯我独尊的心理。另有研究显示, 对女生而言, 非独生子女表现出更多的攻击行为, 而男生则相反[10]。本研究与其研究结果不一致, 可能由于两者的研究对象不同, 本研究的对象是市区而非农村的小学生, 另外研究工具的不同也可能是造成差异的原因之一。本研究结果显示, 双亲关爱、父亲鼓励能减少独生子女的攻击行为, 双亲控制则会导致其攻击行为增加。相关研究表明, 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与父母教养方式关系密切, 不适当的教养方式如对子女漠不关心、过度保护、过度控制等易使子女产生更多的不良行为[11,12,13]。家长态度粗暴, 对孩子干涉过多, 也会引起孩子强烈的不满情绪, 容易产生攻击行为。因此, 父母在教育独生子女的过程中不能因担心子女受挫而给予太多的保护, 应多与其进行情感交流, 学会倾听子女的想法, 并给予正确的引导, 以帮助其形成正确的认知模式和合理解决人际冲突的能力。
相关分析结果显示, 高亲密度、知识性、道德宗教观、组织性会降低独生子女初中生的身体攻击和口头攻击; 高矛盾性会导致独生子女初中生攻击行为的增加。有研究显示, 青少年犯罪与家庭环境不良, 如矛盾冲突多、知识品味差等有密切关系[14], 本研究结果与之吻合。
回归分析显示, 家庭环境中的组织性和父母教养方式中的父亲控制对独生子女攻击行为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其中组织性有负向预测作用, 父亲控制有正向预测作用。鉴于此, 在日常生活中, 建议父亲不要给子女过多的控制与干涉, 应教会子女有组织、有计划地做事, 并勇于承担责任, 进而避免攻击行为的发生。
摘要:目的 了解独生子女初中生攻击行为与父母教养方式及家庭环境的关系, 为独生子女初中生攻击行为的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 从新乡市某中学初一至初三年级抽取399名学生作为被试。采用青少年攻击性问卷、父母教养方式量表和家庭环境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独生子女女生的攻击行为总分及口头攻击行为得分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女生 (P<0.05) 。独生子女初中生攻击行为总分及身体攻击、口头攻击与母亲控制和父亲控制呈显著正相关 (P值均<0.01) ;独生子女初中生攻击行为总分、身体攻击和口头攻击与亲密度、知识性、道德宗教观和组织性呈显著负相关, 独生子女初中生的攻击总分、身体攻击、口头攻击及自我发泄均与矛盾性呈正相关 (P值均<0.05) 。组织性对于独生子女初中生的攻击行为具有负向预测作用, 父亲控制对于独生子女初中生的攻击行为具有正向预测作用 (β值分别为-0.230, 0.216, P值均<0.01) 。结论 家庭亲密度、知识性、道德宗教观、组织性能降低独生子女初中生的攻击行为, 父亲控制、母亲控制、矛盾性能增加独生子女初中生的攻击行为。
关键词:独生子女,攻击,家庭,环境
父母子女关系 篇2
请问,钱小某请求的抚养费能否得到支持?
答:首先,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子女仍然可以要求父母支付抚养费。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三)》第三条规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父母双方或者一方拒不履行抚养子女义务,未成年或者不能独立生活的子女请求支付抚养费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可见,虽然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双方的财产为共有财产,但是,子女仍然可以要求拒不履行抚养义务的父母承担抚养责任。
其次,抚养费数额应当依法予以确认。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子女抚养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第七条第一款和第三款分别规定:“子女抚育费的数额,可根据子女的实际需要、父母双方的负担能力和当地的实际生活水平确定……无固定收入的,抚育费的数额可依据当年总收入或同行业平均收入,参照上述比例确定……”本案中,因钱男无固定收入,因此,其需要支付的抚养费应根据当地收入情况,结合钱小某的实际情况来确认。
综上所述,钱小某要求钱男支付抚养费的请求应得到法院支持,但抚养费具体数额应当根据当地经济水平,结合钱小某的实际生活需要来确定。
律师 扈天利
父母给予子女房产的纳税筹划 篇3
2016年5月1日房地产业“营改增”后,个人房产过户涉及的税种主要包括增值税、个人所得税及契税。下面依据现行税法结合案例进行分析比较。
一、案例简介及相关税法规定
例:李某夫妻5年前购买一套普通住房,买价80万元,面积100平方米。现在该套房产计税价格150万元。他们有一子,儿子名下已有一套房产。李某夫妻想把房产留给儿子,哪种方式交税最少?
相关税法规定如下:
1. 增值税规定。
个人购买不足2年的住房对外销售的,按照5%的征收率全额缴纳增值税;个人将购买2年以上(含2年)的住房对外销售的,免征增值税(不适用北上广深地区)。
个人无偿赠与子女不动产、土地使用权,暂免征收增值税;房屋产权所有人死亡,依法取得房屋产权的法定继承人、遗嘱继承人或者受遗赠人,暂免征收增值税。
2. 个人所得税规定。
个人转让住房时个人所得税适用“财产转让所得”税目,税率为20%。财产转让所得为转让财产的收入额减去财产原值和合理费用后的余额。纳税人未提供完整、准确的房屋原值凭证,不能正确计算房屋原值和应纳税额的,税务机关对其实行核定征税,即按纳税人住房转让收入的一定比例核定应纳个人所得税额。转让普通住房,一般以转让收入的1%核定应纳个人所得税额;转让非普通住房,以转让收入的2%核定应纳个人所得税额。对个人转让自用5年以上并且是家庭唯一生活用房取得的所得,免征个人所得税。
房屋产权所有人将房屋产权无偿赠与子女的当事人,以及房屋产权所有人死亡,依法取得房屋产权的法定继承人等,不缴纳个人所得税。受赠人取得赠与人无偿赠与的不动产后,再次转让该项不动产的,在计征受赠不动产个人所得税时,不得核定征收。
3. 契税规定。
在我国境内转移土地、房屋权属,承受的单位和个人为契税的纳税人,即在个人房产买卖过程中,买方为纳税人。
契税税率为3%~5%。目前对于个人购买住房缴纳契税,税法根据不同情况给予了不同程度的减免:个人购买家庭唯一住房,面积90平方米及以下的,减按1%的税率征收契税;90平方米以上的住房,减按1.5%的税率征收契税。个人购买家庭第二套住房,面积90平方米及以下的,减按1%税率征收契税;90平方米以上的住房,减按2%税率征收契税(不适用北上广深地区)。
对于法定继承人继承土地、房屋权属,不征收契税;对于个人无偿赠与不动产行为,应对受赠人全额征收契税,税率为3%。
二、不同给予方式的纳税分析
按照现行税法,李某夫妇采取不同方式把房产给予子女,过户时纳税情况不同:
1. 在世时把房产赠与儿子。
如果李某夫妇现在把房产以无偿赠与的方式过户给儿子,则免交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但儿子受赠时要全额缴纳契税,应纳契税=150×3%=4.5(万元)。
无偿赠与方式过户该房产总计纳税4.5万元。
2. 在世时把房产卖给儿子。
如果李某夫妇现在把房产以买卖的方式过户给儿子,房产的售价一般会低于市价。虽然有个别城市允许任意定价,但一般地区规定售价不能低于税务部门核定的最低计税价格。假定李某夫妇现在以150万元的价格将房产卖给儿子,因为房产房龄5年且为普通住房,符合税法规定的“个人将购买2年以上(含2年)的普通住房对外销售的,免征增值税”,所以增值税为零。但是如果该房产购买年限不满2年,则应纳增值税=150/(1+5%)×5%=7.14(万元)。
买卖不是无偿受赠的房产个人所得税可以采取核定征收方式按售价的1%缴纳。但是因为李某夫妇名下只有这一套房产,且房龄满5年,符合“满五唯一”的免税条件,所以应纳个人所得税为零。如果李某夫妇名下不只这一套房产,则需缴纳个人所得税=150×1%=1.5(万元)。
儿子承受房产要缴纳契税。因为儿子名下已有一套房产,所以契税不能优惠,税率为2%。应纳契税=150×2%=3(万元)。
买卖方式过户该房产总计纳税3万元。
3. 去世时房产由儿子继承。
如果李某夫妇在世时房产没有过户给儿子,双方去世后房产由儿子继承,办理继承过户手续。因为房屋产权所有人死亡,依法取得房屋产权的法定继承人暂免征收增值税、个人所得税及契税,所以继承过户方式纳税为零。
本例中从父母给予子女房产的三种方式看,继承方式纳税最少,不需缴纳税款;在房产符合“满五唯一”条件下买卖方式比无偿赠与方式少缴纳税款1.5万元;如果不符合“满五唯一”但“满二”,买卖方式与无偿赠与缴纳税款一样;如果都不满足即房产购买年限不足二年,则买卖方式比无偿赠与多缴纳税款8.64万元。
三、父母给予子女的房产以后再出售时的纳税分析
子女获得老人的房产后,未必会持有一辈子,很可能会在以后出售。父母怎样给予子女房产能够使家庭利益最大化,除了要考虑过户时的纳税情况,还要考虑房产以后再出售的纳税情况。因此,应比较子女以三种方式获得的房产以后再出售时的纳税情况。
出售时卖房人应纳税款主要包括增值税及个人所得税。是否缴纳增值税和购房时间有关系,是否缴纳个人所得税和房产是否“满五唯一”有关系。在不同过户方式下税法对购房时间的确定不同:个人购买住房以取得的房屋产权证或契税完税证明上注明的时间作为其购买房屋的时间;个人将通过受赠、继承等非购买形式取得的住房对外销售的行为,其购房时间按发生受赠、继承行为前的购房时间确定。如果房产购房时间满2年,则免征增值税;如果房产购房时间满5年且是唯一住房,则免征个人所得税,否则按规定缴纳增值税及个人所得税。
假定李某儿子获得房产后立即按市价150万元出售,不同获得方式下的纳税情况如下:
1. 无偿受赠房产再出售。
因为该套房产的购房时间按受赠前房产的购房时间确定,已满5年,所以再转让时可以免征增值税。
因为此房产不是李某儿子唯一的房产,虽然已满5年,但还要缴纳个人所得税。税法规定,受赠人取得无偿赠与的不动产后再次转让该项不动产的,不得核定征收,只能按财产转让所得的20%缴纳个人所得税。由于房产无偿受赠,没有购买成本,因此一般财产转让所得即售价。应纳个人所得税=150×20%=30(万元)。
2. 买卖方式获得房产再出售。
买卖方式获得房产立即出售,购房时间不满2年,应纳增值税=150/(1+5%)×5%=7.14(万元),应纳个人所得税=150×1%=1.5(万元),合计8.64万元。如果满2年以后再出售,则免交增值税。只需缴纳个人所得税1.5万元即可。
3. 继承获得房产再出售。
因为该套房产的购房时间按继承前房产的购房时间确定,已满5年,所以再转让时可以免征增值税。
个人所得税同无偿受赠房产一样,应纳个人所得税=150×20%=30(万元)。
从本例中不同方式获得房产立即出售的纳税情况看,无偿受赠及继承房产出售时纳税额一样,都是30万元;买卖方式获得房产再出售时纳税8.64万元,远远低于前两者。如果买卖方式获得房产满2年后再出售,则纳税更少。另外这三种方式取得的房产如果都符合“满五唯一”的条件,再出售时都可以免征增值税及个人所得税。
结合李某夫妇给予子女房产过户时纳税情况及子女获得房产再出售时纳税情况综合分析,无偿赠送房产及再出售缴纳税款合计34.5万元;买卖方式过户房产及再出售缴纳税款合计11.64万元;继承方式过户房产及再出售缴纳税款合计30万元。由此可知,买卖方式纳税最少。
综上所述,父母给予子女的房产如果仅考虑过户环节,则继承方式纳税最少;如果再考虑过户以后房产的处置环节,在子女有房情况下买卖方式给予的房产纳税较少;而在子女无房且房产购房时间满5年情况下,继承方式最合适。另外,在房产过户及出售环节尽量满足税法优惠政策条件可以节省大笔税款。
参考文献
父母子女关系 篇4
本章重点:
父母子女之间的权利与义务(21-27)
(一)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保护的义务 1.抚养义务
指父母从物质上供养子女、日常生活中照料子女、保障子女的生存,使子女得以健康成长。(1)抚养的内容:提供金钱和物质;日常生活中照料;
(2)抚养的期限:一般到18周岁
(3)抚养的条件
1)对未成年子女是无条件的:任何情况都不能免除;离婚后仍然要承担抚养义务 2)对成年子女是有条件的(2个):
A:成年子女不能独立生活---(一)20条:为两种情形 a指尚在校接受高中或高中以下学历教育;
b:丧失或未完全丧失劳动力等非主观原因而无法维持正常生活的子女。B:父母有给付的能力(维持自己的基本生活后有余力)
(4)对拒不履行抚养义务的强制
A:父母不履行义务的,按第15条子女可以请求父母给付抚养费,向法院提起给付之诉.(抚养费含生活费、教育费、医疗费)B:法院可以判决数额、给付的期限和方法
C:成年子女因为主观原因如拒不参加劳动等,父母没有继续抚养的义务; D:不履行抚养义务,遗弃子女严重的属于刑事犯罪。
2.教育义务
含义:由于法条的变化含两个方面:(1)父母全面地对子女进行关怀和培养,引导子女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思想品德文化水平)。
(2)按照法律和道德的要求,采取适当的方法,对子女进行必要的管束,使得子女得以健康成长。
责任承担:作为法定监护人的父母承担赔偿责任。承担责任的情形有五种: a:未成年人子女对国家、集体或他人造成损害时,父母承担赔偿责任(尽到监护责任,可以减轻)b:被监护人有财产的,由其个人财产承担责任;不足的,由父母承担;C:离婚后,未成年子女给他人造成损害的,由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承担,如确实有困难的,再由另一方承担;d:侵权时不满18岁,诉讼时已满18岁,有经济能力自己承担,无经济能力由原监护人承担;e:侵权时已18岁,由本人承担,没有经济能力由扶养人垫付,垫付有困难的可以判决或者调解被告人延期给付;
3.保护义务 保护的内容:
1)不得损害子女的人身和财产权益 2)防止和排除来自外界的侵害
3)作为子女的法定代理人代为进行诉讼的权利(请求排除妨害、赔偿损失等),有权请求拐骗子女者归还子女、追究其刑责.(二)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
1.赡养扶助义务的主体(有独立生活能力的成年子女)2.赡养扶助的内容:
(1)经济上的供养(2)生活上的照料(3)精神上的安慰 第(2)(3)项不能免除 3.方式:
共同生活,直接赡养;分开居住,提供生活费与经常探望 4.无期限
只要老人需要,子女就应当履行该义务;不得以放弃继承权等为由,拒绝赡养;5.经济供养的条件
(1)子女有能力;(成年,有独立经济能力)(2)父母有需要;(丧失劳动力或缺乏生活来源)6.对拒不履行赡养义务者的强制措施
赡养费给付之诉;(劳务扶助);可判决其履行赡养义务;严重的可能构成犯罪.7.子女应当尊重父母的婚姻权利(第30条)赡养义务不因为父母的婚姻关系变化而终止。
(三)父母子女有相互继承遗产的权利 1.相互为第一顺序的继承人;
2.关于父母子女之间继承权应当注意的几个问题(1)继父母子女的双重继承权的问题
(2)代位继承的问题(先死亡子女的晚辈直系血亲有代位继承权)
第七章 收养
重点内容
收养关系成立的法定条件和法定程序
收养关系的法律效力 收养关系的解除及其法律后果
一 概念 特征
(1)性质:属民事法律行为(创设父母子女关系)(2)程序:属于要式法律行为(登记)(3)后果:产生法律拟制血亲关系(养子女与养父母及其近亲属)(4)主体:法律特定
1)三方当事人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资格和条件 2)只能发生在非直系血亲关系之间
3)除夫妻外,被收养人不得同时为二人所收养
二 类型
未成年人收养,收养成年人可以在三代以内旁系血亲的子女和继子女的情况下进行。单独收养,共同收养为有配偶。
三 成立法定条件
(一)实质要件
1.收养成立的一般条件(收养法第4条——第10条)(1)被收养人的条件: 不满14周岁;
得不到父母抚养:孤儿:父母双亡;弃婴:被父母遗弃;父母确实无力抚养。(2)送养人的条件:
孤儿的监护人:征得有抚养义务人的同意;(祖辈兄姐)社会福利机构;查找不到生父母
生父母:有特殊困难无力抚养子女/夫妻共同送养(3)收养人的条件 A:无子女
B:有抚养教育被收养人的能力: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教育能力(品德良好)/经济条件; C:未患有在医学上认为不应当收养子女的疾病 D:年满30岁 E:收养一名子女
F:其他条件:有配偶,共同收养/无配偶,如男性收养女性,年龄相差40岁(4)当事人的合意
2、特殊收养条件(可放宽条件)
(1)收养三代以内同辈旁系血亲的子女,不受以下限制: 1)被收养人不满14周岁;2)生父母有特殊困难无力抚养;
3)年龄相差40岁;4)收养人是华侨,不受收养人无子女的限制
(2)收养孤儿、残疾儿童、弃婴,不受收养人无子女与收养一名子女的限制(3)收养继子女:可收养成年继子女,不受收养人和送养人条件的限制。(4)收养成年人的条件 :收养继子女和收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的子女。(5)单方收养 :一方下落不明或者不能表意的时,他方可以单独.(6)隔代收养 :收养人收养他人的子女为自己的孙子女其权利义务适用养父母子女间的权利义务
(二)形式要件——收养登记
1、办理收养登记的机关,县级民政部门 2办理收养登记的程序
(1)申请:亲自到、证件证明齐、收养申请书(2)审查与公告:
形式、实质的审查30天/对弃婴儿童公告60天无生父母等认领方可被收养
(3)登记 :登记完成之日确立收养关系,不符合条件的要说明不登记的理由;
四 收养的法律效力
(一)收养的拟制效力(3个)1.收养人与被收养人之间产生法律拟制的父母子女关系(产生父母子女之间的权利义务,养子女可变更姓名)2.养子女与养父母的近亲属间产生拟制血亲关系(养祖孙、养兄弟姐妹)
3.养子女的后代与养父母及其近亲属间产生拟制血亲关系(代位继承,司法解释)
(二)收养的解消效力
因为是完全收养,因此,效力为 1.解消与生父母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2.解消与生父母的近亲属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祖孙之间兄弟姐妹间)注意:成立收养后,自然血亲关系不消灭,禁婚亲的规定仍适用
五 收养行为的无效
1.收养无效的原因:违反收养法、违反民法通则第55条 2.确认收养无效的程序:行政,诉讼
3.收养无效的法律后果:一开始就无收养的效力
六、收养关系的解除
(一)解除的方式(协议诉讼)1.协议解除:
(1)协议解除的条件:
1)当事人达成协议:双方协议或者三方协议 送养人收养人有夫妻关系的需要双方共同解除
2)当事人必须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属解除身份关系的民事法律行为,不得由他人代理.否则,只能通过诉讼程序解除。(2)协议解除的程序
1)申请:当事人亲自到被收养人常住户口所在地的收养登记机关,证件齐(户口簿、身份证、收养登记证)。书面解除协议
2)审查:30天内,审查是否符合解除条件
3)登记:对符合条件的准予解除,并收回收养登记证书,发给解除收养关系的证明书。
2.诉讼解除
(1)诉讼解除的条件
1)收养人不履行抚养义务,虐待遗弃养子女,侵害养子女的合法权益或养父母与成年养子女关系恶化、无法共同生活的(---此为法定情形2个)2)双方无法达成解除协议,一方向法院起诉;人民法院处理的程序: 1)起诉:一方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起诉2)法院审理调解3)发给判决书调解书
(二)解除收养的法律后果 1.身份上的后果
(1)消灭收养形成的拟制血亲关系.(2)养子女与生父母及其近亲属的关系
根据解除收养关系时养子女是否成年决定如何恢复 养子女未成年:自行恢复;已成年:协商合意恢复;
2.财产关系上的后果(第30条)(1)由养父母抚养长大的成年养子女,对缺乏劳动能力、缺乏生活来源的养父母,仍然要承担在经济供养的义务;
(2)养子女成年后虐待、遗弃养父母而解除收养关系的,养父母可以要求养子女补偿收养期间支出的生活费和教育费;
父母对子女的影响 篇5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一个最不容置疑的事实就是,如果父母能让婴儿有大量不同的活动,就会刺激其心理发展。这些活动包括,parents play with and talk to their children以及各种安全可靠的活动,父母的作用也可以由照顾孩子的保姆或日托所来替代。
A second way parents influence(影响)their children is through praise(赞扬)and punishment.如果父母因为孩子弄脏了衣服或小手而惩罚他们,并且一直这样做的话,they will get a five-year-old who is a little worried about keeping his shirt and hands clean. 如果父母因为作业好而表扬孩子,那么孩子就越想在学习上有所表现。
最后,父母还通过向孩子表明自己重视他,从而影响他。This experience(经验)is more important in our society in this century than it was in the past. 人有自我评价的天性,我们都想让自己的良心过得去。一天结束后,我们会在傍晚悄悄地扪心自问:“How are you doing?”(今天我怎么样?)We want to be able to answer,“I am a good person.”(我表现得很好。)生活中,我们必须讲道德。
在第三世界国家乡村长大的孩子,要给家里拾柴火,prepare supper, or wash clothes in the river. 这样的孩子显然会认为自己不错,7岁就知道自己在为家庭的生计作贡献,因此,大人通常不说,也没有必要说:“I love you very much, Maria.” Maria has less of a need for this communication(交流)because she knows she is of value(价值).
In a society like ours, however, 孩子对家庭经济没有贡献,因此必须反复让他们消除顾虑,相信自己具有优良品质。That is one reason why love, the communication(交流)of love to children is important.
Loving a child does not necessarily mean giving that child a great deal of 爱的接触.约翰·s·米尔回忆说,他的父亲就非常好,但他们在感情上并不是十分亲密。I have been reading an autobiography(自传)by a colleague, George Homans, who is now an名誉教授. He writes of his father, “我很幸福,有个最好的父亲,跟他在一起我很高兴,我尊重他,但我要说,我跟他在感情上从来不是很亲密。” A child can feel loved and can love his parent, even though there is not a great deal of physical affection(爱的接触)between them. Some young Americans have a hard time understanding that idea because our culture 将父母的爱与亲吻和拥抱孩子划等号了。
记忆词卡(开通基础词汇)
hence 因此
punishment 惩罚
society 社会
a great deal of 大量的
父母子女关系 篇6
1 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河南省某民办高校全日制本科在校学生为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无记名方式个别施测, 共发放问卷500份, 有效问卷453份, 有效率90.7%。独生子女68人, 男生43人, 女生25人, 从非独生子女385份中随机抽取68人, 男生43人, 女生25人作为对比组。
1.2 测量工具
(1) 个人基本信息调查表。
个人基本信息调查表主要包括被试的性别、年龄、是否独生子女、家庭经济状况等信息。
(2) 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 (EMBU) 中文修订版。
EMBU是1980年由瑞典Umea大学精神医学系C.Perris等人共同编制用以评价父母教养态度和行为的问卷, 由岳冬梅等1993年修订。修订后的中文版量表包括66个条目, 6个父亲因子 (情感温暖、理解、惩罚、严厉、过分干涉、偏爱被试) 和5个母亲因子 (情感温暖、理解、过干涉、过保护、拒绝否认、惩罚、严厉、偏爱被试) 。由于主要研究对象为独生子女, 分析时去除了父母偏爱2因子。该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
由于EMBU对被试年龄有一定要求, 岳冬梅等在修订时选用的被试平均年龄为19.5岁。此次被试的年龄在18-24岁之间, 较好的拟合了量表对被试年龄的要求。
量表采用Likert四点计分方式, “从不”计1分, “偶尔”计2分, “经常”计3分, “总是”计4分, 将各因子所含条目得分相加, 即为各因子总分, 得分越高, 表明父母教养子女在这个方面的程度越深。
1.3 数据处理方法
数据采用SPSS17.0for word软件包进行管理和统计分析, 主要的分析方法为t检验。
2 结果
2.1 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比较
对独生子女组和非独生子女组父母教养方式各因子上的得分作t检验, 结果显示, 独生子女家庭父母教养方式在父亲情感温暖、理解因子 (t=2.11, p=0.036) 上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家庭。其余各因子上均无显著差异。
2.2 不同性别独生子女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研究
2.2.1 独生子与非独生子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比较
对独生子组 (43人) 和非独生子组 (43人) 父母教养方式各因子上的得分作t检验, 结果显示, 独生子与非独生子家庭父母教养方式在各因子上均无显著差异。
2.2.2 独生女与非独生女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的比较
对独生女 (25人) 与非独生女 (25人) 家庭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各因子上的得分作t检验, 结果显示, 独生女家庭在父亲惩罚、严厉 (F2) (t=2.44, p=0.018) 和母亲过干涉、过保护 (m2) (t=2.41, p=0.020) 因子上得分显著高于非独生女家庭, 独生女父亲对女儿更多惩罚、更严厉, 而母亲却过度保护。其他因子上差异不显著。
2.3 城乡独生子女家庭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研究
2.3.1 城市独生子女家庭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研究
对来自城市的独生子女 (38人) 与非独生子女 (14人) 家庭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各因子上的得分作t检验, 结果显示, 各因子上均无显著差异。
2.3.2 农村独生子女家庭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的研究
对来自农村的独生子女 (30人) 与非独生子女 (54人) 父母教养方式各因子上的得分作t检验, 结果显示, 各因子上均无显著差异。
2.4 家庭经济状况不同的独生子女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研究
我们家庭经济状况区分为富裕 (总收入3.5万元以上) 、一般 (年收入1.5-3.5万元) 和贫困 (年收入1.5万元以下) 三个层次, 城市家庭人均月收入5000元以上为富裕, 人均月收入2000-5000元为一般, 人均月收入2000元以下为贫困。方差分析结果显示, 各因子上均无显著差异。
2.4.1 富裕独生子女家庭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特征
对家庭富裕的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父母教养方式各因子上的得分作t检验, 结果显示, 在父亲过分干涉因子上, 独生子女组得分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组 (t=2.40, p=0.025) 。其余各因子上均无显著差异。
2.4.2 经济一般独生子女家庭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研究
对家庭经济状况一般的独生子女 (37人) 与非独生子女 (30人) 父母教养方式各因子上的得分作t检验, 结果显示, 各因子上均无显著差异。
2.4.3 经济贫困独生子女家庭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研究
对家庭经济贫困的独生子女 (17人) 与非独生子女 (27人) 父母教养方式各因子上的得分作t检验, 结果显示, 在父亲情感温暖、理解因子上, 家庭经济贫困的独生子女得分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组 (t=2.08, p=0.043) 。其余各因子均无显著差异。
3 讨论
3.1 独生子女家庭父母教养方式总特点
此次研究发现独生子女家庭父亲对子女情感温暖、理解方面高于非独生子女。这与郑立新 (2001) 等的研究有一致的地方。总体来说, 独生子女家庭采用了较有利的教养方式, 但两者差别不大。独生子女由父亲陪伴的机会和时间比较多, 而父亲对唯一的孩子更加重视, 有耐心, 表现出较多的温情与理解。
3.2 同性别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有差异
独生子与非独生子父母教养方式没有差异, 独生女父亲惩罚、严厉, 母亲过度干涉、过度保护。朱玉英 (1996) 等的研究也发现独生子与非独生子的父母教养方式无显著差异, 但发现独生女父亲有过度保护倾向。1996年距今已有17年, 可能男孩十几年来在个性等方面变化速度较慢且性质一致, 而独生女却变化迅速, 且由原来的比较乖巧听话变为相当有个性, 父亲对女孩教养方式由过度保护变为惩罚、严厉。母亲过分保护乃母性使然, 尤其在只有一个孩子的情况下。
3.3 城乡独生子女家庭父母教养方式差别不大
居住地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 对独生子女家庭父母教养方式均无影响。朱玉英 (1996) 等的研究发现城市独生子女感受到较多的母亲温暖、理解。可能随着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进步, 城乡差距逐步缩小, 独生子女家庭父母教养方式差别也逐步缩小。
3.4 家庭经济状况对独生子女家庭父母教养方式有影响
富裕独生子女家庭父亲一般因为有经济实力和能力, 为子女安排和计划的比较具体, 经常按自己的意愿要求子女, 过多干涉子女的事情。经济贫困家庭的父亲往往会觉得自己在经济方面比母亲更亏欠子女, 因为中国的传统观念是男人养家, 所以会给予子女更多的情感补偿。
摘要:为研究独生子女家庭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特点, 采用岳冬梅修订的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 (EMBU) 对在校独生子女大学生进行测试, 结果显示, 独生子与非独生子、城市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农村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经济一般家庭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均无差异, 独生女与非独生女、富裕和贫困家庭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父母教养方式有差异。
关键词:独生子女,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
参考文献
[1]DarlingN, SteinbergL.Parenting style as content[J].An integrative modle.Developmental Psychological, 1993, 113:487-496.
[2]汪向东等.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 (增订版) [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 1999:161-164.
[3]郑立新, 彭金维, 奚燕娟.独生与非独生家庭父母养育方式的比较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 2001, (3) :159-161.
父母子女关系 篇7
传统观念认为, 家庭教育就是“父母或者其他年长者在家庭里对儿童和青少年进行的教育”。还有人说:“家庭教育就是家长对子女的培养教育。”一般来说, 这种认识是没有错的, 也是普遍被人们所接受的。但是, 随着社会的进步, 家庭结构的变化, 这一认识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那种把家庭教育的注意力单纯指向儿童与青少年, 而忽视其他家庭成员, 尤其是对成年人的继续教育, 是不利于搞好家庭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所以, 现代家庭教育的对象, 应该包括全体家庭成员和成员之间的双向教育, 而以儿童、青少年为重点。那种把家庭教育单纯地看成是父母、长辈对子女、晚辈的单向教育是不妥当的, 至少是不完整的, 家庭教育应该是双向的。
对孩子如何进行有效的家庭教育, 使孩子能够健康成长, 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我的孩子上小学时, 我就非常注意对他进行道德行为教育, 时刻关注他的一举一动, 教育他要尊重长辈, 多做好事, 对人说话要有礼貌;在学校要遵守《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要求他好好学习, 热爱班级, 热爱劳动, 做一个好学生。为了培养他的学习兴趣, 还给他购买了《贝多芬》《莎士比亚》和《成吉思汗》等名人自传让他阅读, 并报了书法绘画学习班。通过这些活动, 我自认为对孩子的教育抓得很紧。可是, 教育效果并不理想, 活泼可爱的孩子和父母之间的亲合力差了, 开始变得烦躁, 有什么事情也不愿和父母交流了。后来, 经过思考、学习和研究儿童的心理, 才知道, 我们忽视了孩子的年龄阶段特点, 采用了简单的说教方式, 指责多, 表扬少, 没有采用启发式教育, 忽视了孩子的感受, 使孩子产生了逆反心理, 结果事与愿违。
同时, 也因缺乏与老师的沟通与配合, 对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了解不够, 只注重了家庭教育, 自然导致了不理想的结果。有了这次失败的经验, 在孩子的初中和高中阶段, 我们首先加强了与学校老师的联系, 及时掌握孩子在学校的学习表现情况, 采用鼓励式、启发式教育, 把他当作“大人”对待, 尊重他的感受, 把他当作家庭的一员, 家庭的事情也征求他的意见, 培养他的责任感, 渐渐地, 我们发现孩子的性格变得开朗了, 喜欢和父母交流, 谈学校的生活、学习, 谈自己的喜好兴趣, 学习也有了较大的进步, 最终, 孩子顺利地考上了重点大学。这件事情使我深深地认识到, 孩子的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事情, 家庭也应该承担起教育孩子的责任, 家庭教育应该和学校教育相互配合、相互补充, 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孩子也是家长的老师, 他会促使家长不断学习, 改变观念, 提高自己的认识, 改变教育方法。
综上所述, 在家庭教育中, 父母既要教育子女, 也要接受子女的教育, 这是马克思主义在家庭教育上的基本观点, 将二者结合起来, 便组成了家庭教育的完整体系。一般来说, 子女的年纪轻, 容易跟上时代的潮流, 而父母的年纪比子女大二三十岁, 在经济生活、社会生活、思想感情方面常常表现得比较“落伍”。但是, 父母与子女双方, 都有吸引对方向自己靠拢的可取之处。比如, 父母懂得怎么过日子, 怎样艰苦奋斗与勤俭节约, 这些都是当子女的应该向父母靠拢的地方。同时, 父母由于年龄的关系, 活动范围比较小, 对新生事物接触少, 因此对新生事物看不惯, 不理解甚至产生对立情绪, 这是父母应该向子女靠拢的地方。这样相互学习、相互激励, 取长补短, 家庭关系才能融洽和睦。马克思还说过:“父母需向子女学习。”这句话包含两方面的内容:其一, 子女身上有长处, 父母应该向子女学习;其二, 子女身上也有不足, 父母身上也存在知识老化和不足, 应该不断学习, 提高自己, 教育子女。这样, 家庭教育才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父母子女关系 篇8
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冲突话语属于个人隐私, 在大多数文化中是一件“丢脸”的“丑事”, 其真实语料较难收集。因此, 本文选取最近美国电视连续剧《成长的烦恼》第一季 (22集) 作为研究文本, 将剧中父母 (Jason和Maggie) 与三个子女 (Mike, Carol和Ben) 之间的冲突话语的诱发作为考察对象, 期望揭示父母与子女之间冲突话语的语用机制。
通过对文本的转录和定性研究, 论文发现, Brown和Levinson提出的面子理论对父母与子女的冲突话语具有较强的解释作用。
1 面子理论与父母与子女之间冲突话语的引发
根据Brown和Levinson提出的面子理论, 每个人都有面子需求。面子包括积极面子 (指个人的信仰、价值、观念等得到别人的尊重) 和消极面子 (指希望个人行动自由不受约束) 。日常交际中充满了面子威胁行为 (FTA) , 人们必须相互合作维护彼此的面子交际才得以顺利进行。他们进而提出五大面子补救策略:1) 赤裸裸地公开实施 (bald on record) ;2) 积极面子策略 (positive politeness) ;3) 消极面子策略 (negative politeness) ;4) 间接实施 (off record) ;5) 不实施面子威胁行为 (don’t do the FTA) 。他们指出, 某个言语行为的面子威胁程度越大, 就应该采取越有效的面子补救策略, 直至不实施该面子威胁行为;如果面子威胁性小, 甚至可以采取赤裸裸的公开实施方式。
日常生活中大多数情况下, 人们都相互维护面子以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但是也有一些例外, 如在紧急情况下人们以应对危机为主, 可能会忽视面子功夫;而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冲突话语属于交际中缺乏面子合作导致交际失败的情况。以下本文将结合文本具体加以说明。
1.1 积极面子伤害导致父母与子女之间冲突话语发生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 父母与子女之间出现代沟, 具体体现在两代人想法、观念和价值的差异。而观念的价值的差异意味着双方无法尊重和认可彼此的积极面子需求。这种积极面子伤害往往导致父母与子女之间爆发冲突话语事件。
如下例中, 父母和儿子Mike之间在社会责任感上问题发生了分歧, 导致冲突话语事件的发生。Mike认为年轻人就应该享受自由生活, 虽然违法, 他也要开车, 置社会责任于脑后, 而这种态度在父母看来完全不可理喻, 双方由此发生争吵。
(1) [C][Ep 1, Growing Pains (Season 1) ]
麦克因为违法开车遭到拘留, 在警察局面见父母。
1Maggie:Mike!You will be grounded for two months.
2Mike:Two months!?!Dad can't you talk to her?
3Jason:Oh I did Mike.Originally it was one month.
4Mike:That means you added a month.
5Ben:Nothing gets by you does it.
6Mike:Dad you said you'd talk to her.
7Jason:Damn it Mike!!!You said you'd act responsibly now I don't wanna hear another word out of you.Is that clear?
检验文本, 可以发现, 对于学习的不同态度、对于分数的不同态度、对于甚至穿着打扮的不同积极面子需求等, 都有可能导致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冲突话语。在例2中, Mike考试成绩出了很多个C, 从1、3、5、7等话轮可以看出, 他自己对于自己的学习完全抱着不以为然的态度, 而在话轮1 0、12等读者可以看出, 爸爸妈妈对Mike的成绩非常不满和担忧, 他们责备儿子不够用功, 要求儿子更加努力的学习。对于学习成绩的不同态度, 导致两代人之间发生冲突话语事件。
(2) [C][Ep 11, Growing Pains (Season 1) ]
Mike考试成绩不好, 遭到父母的责难。
1Mike:Hey I got a“C”average.That's not bad, it's average.
2Maggie:Is that what you wanna be Mike?Average?
3Mike:Well it's a higher“C”, so actually it's a little above average.
4Jason:Don't they have“C”pluses for that?
5Mike:Well it's not that high!
6Maggie:You could do better than this.Can't you?
7Mike:It's not my fault Mom;I have a personality conflict with my teacher.
8Jason:Well Mike, you have about the same grade for six different subjects, with six different teachers.
9Mike:I know.The profession just seems to attract people who are difficult to get along with.
10Maggie:Mike!How many times do we have to go through this?I mean you're just gonna have to work a little harder.
11 Mike:I am working hard!
12 Maggie:Then why is it every time I go up to your room when you're supposed to be studying, you're either napping or throwing darts.
13 Mike:It's how I unwind.
14 Maggie:Mike!
15Jason:Look Mike!Are you saying you're trying as hard as you can?
16 Mike:Yeah!
17 Jason:So these“C”s are honestly the best you can do?
18 Mike:No, I can better than“C”s Dad.
19 Jason:Well Mike.What about this“D”in Geometry?
20 Mike:I dunno.
21Jason:Are the classes too hard for you?I mean you rather be in a Math section that's a little less demanding?
22 Mike:Dad, I can do it!I mean I'm passing aren't I?Look you don't have to go putting me in with the rejects!
1.2 消极面子伤害导致父母与子女的冲突话语发生
消极面子需求指希望别人不要干涉自己的行动自由, 不要强加。这也是造成父母与子女之间冲突话语事件的罪魁祸首之一。大多数青少年在父母眼中还是孩子, 不具备自我约束和自我保护能力, 因此父母出于对孩子的责任感, 经常限制孩子的行动和自由;而青少年们则持相反意见, 觉得自己已经长大, 渴望享受完全的自由和独立, 不愿呆在父母的双翼之下, 父母干涉自己的行动自由, 往往招致他们的抗议, 导致发生冲突话语事件。在下例中, 妈妈出于安全考虑忽略儿子的消极面子需求, 不允许Mike野营, 遭到Mike的反对。
(3) [C][Ep 10, Growing Pains (Season 1) ]
Mike想跟朋友一起野营, 而母亲Maggie不允许。
1Maggie:Mike.
2Mike:I know, I know, you guys don't have any fun, so you don't want me to have any fun.
3Carol:Mike, they didn't wanna have you.
4Jason:Mike, we decided to let you go camping.
5Mike:Oh, I can.Alright!!!
6Maggie:But you can't go dirt-biking.
7Mike:I can't go dirt-biking.Dad, what does she mean that I can't go dirt-biking?
8Ben:Mike, my interpretation would be, you can't go dirt-biking.
9Mike:I knew you guys didn't want me to have any fun.
10 Maggie:Mike, it's not a question of fun, it's a question of.....death.
11 Mike:But Mom I could get killed right here at home.
12 Jason:Well frankly, your mother and I discussed that and we preferred it that way.
13 Mike:Alright, but I don't believe you guys.
由此可见, 积极和消极面子需求在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冲突话语中起到重要作用。两代人之间缺乏对彼此面子需求的基本尊重和关怀, 就很容易产生冲突话语事件。
2 父母与子女之间冲突话语的应答策略
分析文本中父母与子女之间冲突话语的毗邻对, 我们可以发现冲突话语中特有的一些毗邻结构, 应答之间体现出鲜明的对抗性。文本中常见的应答策略包括:
2.1 请求-拒绝
对于请求的应答策略有多种:同意、拖延应付、拒绝等。同意的应答通常符合交际双方的心理预期, 使交际顺利进行;而拖延应付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令请求人失望, 但还不至于生气恼火;但是拒绝不同, 它等于直接否定请求人的积极或者消极面子, 给请求者造成不悦, 导致冲突话语的发生。在本文例3的话轮5和6中, 就是一个明显的请求-拒绝毗邻对, 母亲采取的拒绝应答策略造成了Mike的不悦, 进而跟母亲之间爆发争执。
2.2 评论-反驳
对待事物的态度体现在评论上, 而不同的评论体现出不同的积极面子需求。如果一方的评论遭到另一方的反驳, 表明反驳者完全忽略了评论人的积极面子需求, 这种不尊重的态度很容易引发父母与子女的冲突话语。在下面的例子中, Caro认为老鼠不仅无害, 还很可爱;而妈妈立刻反驳她的观点, 声称十世纪时老鼠造成了鼠疫危害人类, 完全否定了女儿的说法, 置女儿的感受于不顾, 遭到女儿的多次抵制。
(4) [C][Ep 2, Growing Pains (Season 1) ]
Carol反对母亲除鼠。
1 Carol:Oh, Mom.I mean they are cute, harmless, little creatures.
2 Maggie:Carol, these are the same guys who carried the plague all through Europe during the tenth century and killed millions of people.
2.3 质疑-狡辩
对待质疑最好的策略应该是做出解释。解释合理的情况下一般不会有冲突话语的发生。但是如果被质疑者态度不认真, 采取花言巧语进行狡辩, 通常会在质疑者心里产生不真诚、不认真、滑头等不良印象, 反而会恶化局势, 造成冲突话语事件的发生。在例5中, 当父亲质问Mike为什么IQ测试成绩如此糟糕时, Mike采用一些荒唐的理由和借口, 造成父母大发肝火, 冲突爆发。
(5) [C][Ep 11, Growing Pains (Season 1) ]
Mike IQ测试中只得了27分, 爸爸妈妈很震惊。
1 Jason:Mike!Can you explain to us what this is?
2 Mike:Oh, ok.This here's a Boeing 747, this is a large bass, and this, this is a full body
profile of Ronda Tishki.
3 Maggie:Mike.Why did you do this?
4 Mike:She's got a great body Mom.
5 Jason:Mike, this isn't a joke.Come on, why did you do that?
6 Mike:I dunno, I just felt like it.
7 Maggie:You just feel like it?
8Mike:Well, Gee.I didn't realize how important these tests were to you guys.Maybe you
should have told me that you were only interested in having kids with high IQ scores.
9 Maggie:Mike!!
10 Jason:Mike!!
3 父母与子女之间冲突话语的语言策略
日常生活中充满了面子威胁行为, 但是由于人们采取相应充分的面子拯救策略, 交际得以顺利进行。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冲突话语中更是充满了面子威胁行为, 而这些面子威胁行为体现出一个共同的特点, 即实施它们的语言策略总是缺乏足够充分的面子功夫, 或者完全没有面子功夫可言。通过对文本的分析发现, 如下语言策略经常用来实施面子攻击。
3.1 使用否定语素
否定语素直接否定对方的请求或建议, 是对对方积极和消极面子需求的直接否定, 打击听话人的面子需求。文本中经常出现的否定语素有“no”、“not”、“never”等。如下例, 否定语素“not”被用来实施面子攻击。
(6) [C][Ep 18, Growing Pains (Season 1) ]
Mike被指作弊, 妈妈要他认错, 遭到Mike的拒绝。
1Maggie:Mike, Mr.Dewitt will go a lot easier on you if you just admit what you did.
2Mike:I don't care.
…
3.2 使用诅咒语
诅咒语痛击听话人的面子, 具有高度的面子威胁性, 是实施面子攻击的有效武器。如例1话轮7中, 父亲用”Damn i Mike”来表达对儿子强烈的愤懑之情。
3.3 使用疑问句
疑问句可以用来表达对某一事件的质疑, 也暗含了责备、批评的含义, 经常被父母用来对孩子实施批评教育。如下例中, 父亲在话轮8和10中都使用了疑问句来暗示Mike当时的错误做法, 对儿子进行批评教育。
(7) [C][Ep 1, Growing Pains (Season 1) ]
Jason找Mike谈话
1 Mike:What?
2 Jason:You were asleep.
3 Mike:I was?I was and it was a dream...
4 Jason:Uh-uh.
5 Mike:Oh, still angry?Hey dad, I know this is no excuse, but Jerry's car handles really badly.
And I was the one who decided that Jerry was too drunk to drive.
6 Jason:Mike he was unconscious.
7 Mike:I know.
8Jason:and what are you doing with a kid who drinks like that?
9 Mike:I should have called you.
10 Jason:Why didn't you?
11 Mike:Well dad there were these girls there...
12 Jason:Ah course!wouldn't want them to think you had parents.Mike what kind of
relationship are we gonna have if I can't trust you?
13 Mike:I guess I'm just a jerk, maybe you shouldn't trust me.
4 结论
本文通过文本分析探讨了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冲突话语, 发现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积极和消极面子攻击是造成冲突话语事件的主要原因, 同时也总结了父母与子女之间实施冲突话语常用的应答策略和语言策略, 均体现出高度的对抗性和面子威胁性。
作为不同的个体, 父母与子女的冲突话语事件在所难免。要想避免冲突, 双方应该尽量照顾或者尊重彼此的面子需求, 谨慎使用面子威胁性的应答策略和语言形式, 避免对抗性的交际方式。只有这样, 才能够逐步缩小代沟, 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摘要:当今社会, 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冲突频繁出现, 而从语用学角度对此话题的研究还不完善。因此, 该文从语用角度对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冲突话语进行研究。在面子理论框架下, 论文选取美国的情景喜剧《成长的烦恼》第一季作为语料, 分析父母和子女之间发生冲突话语的原因, 并总结其中的应答策略和语言策略, 有助于丰富语言研究和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
关键词:冲突话语,面子理论,应答策略,语言策略
参考文献
[1]Brown P, Levinson S C.Politeness:Some Universals in Language Usage:Politeness Phenomena[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78.
[2]赵英玲.冲突话语分析[J].外语学刊, 2004 (5) :37-42.
[3]赵忠德, 张琳.从关联理论看话语冲突[J].外语教学, 2005 (1) :17-21.
[4]杜领利.网络聊天室中冲突话语的分析[D].太原:山西大学, 2006.
父母子女关系 篇9
小斯因无法忍受父亲多年的严厉管教(考98分都被骂,吃饭打嗝、夹菜姿势不对也被打)终于在高考结束后跳河自杀,留下了2800字的绝命“说说”和父母无尽的哀痛。四川遂宁高中生艾某因没考好与父亲争执后外出自杀,留下“我走了”的短信。陕西咸阳初一女生因成绩差遭父母埋怨和同学嘲笑,自己向肌肉注射水银险些丧命。
近年来,中学生自杀事件频发并有低龄化倾向,原因何在?我们还须从中国家庭模式的传统文化内涵溯源。
中国古代就以血缘关系构架社会,“家国同构”的政治结构正折射出家与个人的关系。家庭、家族成为个人认同自我身份、壮大个人实力并守护其良性循环以保全姓氏的根基,子女养育就自然成为延续家族肉体生命和文化、社会生命的直接途径。而养育中以“教育”为重,只有芝兰玉树才能振兴家族,教育出贤达子孙是家族的重任,作为人生最初导师的父母就在代代传承的家教文化传统中获得了权威的地位。
当今社会以核心家庭为主,激烈的竞争助长了重智轻德的风气。“中国家庭的行为模式是支配与顺从……另一行为模式是规矩与控制。”[1]为了维护家的利益,中国父母把子女成才当成实现自己生存价值的载体,“父为家君”的长官意志就在强力约束子女的过程中得以实现。这种由文化传统注定的上下级关系直接导致了父母关爱方式的不当,重智商轻情商的教育思想又扼杀了子女“自主”的生机,在中学生家庭中,渐渐形成了两种极端的家教景观。
一种是宠溺型家教。父母包办代替,满足子女不正当的精神和物质需求,优待偏袒、姑息迁就。这种子女最终可能碌碌无为而且狂妄自大,心理脆弱抗压能力低。一种是专制型家教。父母滥施权威,子女言行、成绩稍不合意就责骂挖苦,甚至拳脚相加。如此子女或者变得善于欺骗,或者懦弱内向,或者暴躁叛逆。
当今中学生的压力源多种多样:学习成绩不良,父母下岗或离异,被父母、老师和同学轻视,家庭经济困难等。孩子不愿与家长沟通,家长不了解孩子,就失去了教育孩子的基本前提。挫折导致的自我放纵可能祸及社会,沮丧带来的抑郁则可能引人走向自残甚至自杀之路。
“未成年人选择死亡的一个重要压力源是觉得这个世界上再没有人关爱他们。”[2]足见关爱方式不当是子女感受不到关爱的重要原因。
二、诺丁斯关怀伦理对构建民主平等型家庭的作用
诺丁斯在阐述家庭中的关怀伦理时,提出了积极应得观和消极应得观两个相对的概念。她认为,理想家庭会满足孩子两类合理的期待。一类期待“涉及回应基本的明示需要:食物、住所、衣着、医疗、得到保护免受伤害(包括各种形式的蓄意伤害)、情感的支持以及教育机会”;另一类“包括应允支付基本奖金、应允具体的一些非基本的需要或需求、同意提高孩子的独立权限……答应给孩子一些标志着成长的权力等等。”积极应得观要求父母提供动力,使子女做基本可被接受和认可的事,满足子女的合理期待。她指出第二类期待必须由子女用行动来赢得,这正是救助宠溺型家教的良方,也是培养子女主观能动性和必要的服从意识的需要。
对于专制型家教,诺丁斯反对消极应得观的运用。她承认必要时这种观念也将被激活,但“这绝不会迫使我们赞同有意施加痛苦或拒绝满足合理的基本需要,例如食物、住所、身体不受伤害等。”这种观念的内涵是“一个人的行为使其应该遭受痛苦”,因而经常与暴力、惩罚有关。而专横的惩罚往往无助于内化父母对子女的期望,所以她提出惩罚只能偶然使用并以暂时不满足子女的合理期待的方式出现。
诺丁斯从身体出发研究孩子与父母、环境的相遇,认为对身体要给予关注与尊重,只有健康地对待自己身体的孩子才会尊重、爱护别人的身体,自残或自杀的中学生显然缺乏对自己身体的关怀。她又指出,父母作为关怀者应该减少权威性的显性控制,而让孩子学会自控(控制自己的行为和感情)。诺丁斯所说的关怀是一种由关怀者和被关怀者共同建构的“关系”,因而她也明确了关怀者的责任:“真正的关爱涉及倾听、感动、回应,它根据被关怀者的回应调控自己的行动。”
诺丁斯不仅认为培养孩子身体的快感是培养审美能力的基础,而且强调父母尽量不要体罚孩子,更不要把孩子所受的肉体痛苦视为罪有应得。对于孩子遭受的苦痛,应给予宽慰和安抚。对于“死亡”的认识,她认为应让孩子懂得身体死去的必然性,并认识到死亡是一种减损而非罪有应得。
诺丁斯对身体的高度重视,正是对生命本体重视的体现。合理的期待使被宠坏的孩子能自主解决棘手的问题,培养适应社会的能力;对身体和痛苦、死亡的正确认识则使处在专制统治下的孩子能更冷静理性地对待自己的生命和人生。
诺丁斯从“理想的家”出发,指出自我应是有吸引力和能力的习惯性自我、能够维系关怀关系的理想自我、能够引导人持续发展的反思性自我,这不正是民主平等型家庭对长幼双方的要求吗?家长和子女都应争做这样拥有健康人格的自我,多一些对对方的倾听和回应,父母作为关怀者尤其要如此。因为“亲子的关系就像‘银行账目’一般,任何打击、难听的话、贬损或伤害自尊就像是‘提款’;每一项接受、回应、倾听、拥抱和鼓励则像是‘存款’。”只有存款日增,父(母)子(女)亲情才会升温,孩子的健康成长才会多一份保障。
三、诺丁斯关怀伦理对我国中学生父母培养子女积极观的启示
当前家教追求对子女智力投资的高回报趋势愈演愈烈,中学生普遍处于难以理解父母关爱的沙漠地带。青春期的中学生,自我成长、自我评价和自尊心的意识比小学生大大增强。尤其是高中生,其情感已具有丰富性、深刻性、强烈性、隐蔽性等特点。正因其会刻意掩饰自己的情绪和真实想法,家长通常难以及时知晓子女所想并对其极端行为进行补救。这就要求父母在家教中多培养子女的“积极观”,重视关怀伦理的作用。
积极观是相对于负性情绪而言的,负性情绪容易导致人失控并形成恶性循环,而积极的潜能存在于每个人内心;父母应在批评孩子不良行为时,努力挖掘孩子深藏的潜能和素质。积极不仅是发挥最高潜能做好每件事的行为,而且是面对挫折时的乐观态度。因为“真正的积极有时包括一种无为,一种面对现实的客观和如实接受,接受该接受的,做自己能做的。”
诺丁斯认为教育者的表率作用、对话、实践和认可对教育至关重要。父母作为家庭教育者,首先应以身作则,心态积极、严慈相济、多反思自身。洛克就说过:“父母是孩子天然绝对的榜样。”虽然父母的文化素质、道德修养、性格倾向、志趣爱好本身参差不齐,但有些修养都可以具备,如正直诚实、尊老爱幼、遵规守法、乐于助人、积极工作、忠诚朴实等。即使没有高雅的志趣,也可以用这些为人处世的基本修养濡养子女的心灵,让孩子在道德生长中感受父母关怀的力量。
对话则是父母和孩子沟通的重要环节。对做错事或遭遇挫折的中学生要么一味放纵庇护,要么不问情由随意惩罚,都不利于他们认识并改正错误。对话时父母不应唠叨、数落、翻旧账,而应就事论事解决问题。为了防患于未然,日常交流中父母可以多根据孩子的兴趣和长处安排一些休闲式活动,比如一起喝茶、做饭、讲故事、听音乐、看书读报,甚至适当上网、看电视,了解孩子的优缺点或是心理障碍所在,促使孩子有内心秘密和压力时能和父母一起商量解决。在对学习和生活经验的分享中,被关怀者自然体验到父母关怀的温情。家教对话还要力避“成绩至上”“牛不喝水强按头”的思想。家长在沟通中探询孩子的兴趣点,量体裁衣帮子女进行学习和职业规划,尊重孩子的兴趣和发展意愿,这是培养子女积极人生观的关键。
实践则是引导孩子参与一些有价值的活动。可以是与文化课学习有关的家庭知识竞赛或考查;可以是与生活知识相关的家务活动;可以是孩子感兴趣的课外艺术课程。更可以带领孩子接触社会,陪同他们去购物旅游、参加社区活动、扶助弱势群体等。在关怀实践中,中学生不仅与他人的身体、温馨的家和社区、美丽的大自然相遇,更与社会文化环境相遇。他们学会尊重、同情、宽容、爱护、客观评价别人。施与关怀的孩子更懂得感恩父母和生活。当中学生作为关怀者回应他人时,更易肯定自己的社会价值从而拥有积极的人生观。关怀实践不仅不会耽误孩子的学习时间,反而会让他更惜时、节俭、守规则,并珍惜当下拥有的一切有利成长的条件。
最后一点是认可。当子女在学习或生活实践中接近或处于“最近发展区”时,父母应多用鼓励的言行,引导孩子展望自己成功的前景,鼓励他们表现更好的自我。认可的对象不能只是成绩,不能本着“一好遮百丑”的思想;而要鼓励子女实现智能和人格的双重发展。
好父母是一所好学校。铃木曾经说过:“赋予厚爱,大器可成。”这厚爱既非娇生惯养也非粗暴压服,而是由父母和子女对双方的优点和缺点共担责任,由父母率先垂范,培养子女成为可靠的关怀型自我。
“大人要做的就是用自己的积极性来回应孩子的积极性。”当关怀伦理指导下的家庭积极观形成后,中学生会找到对“尘世中的天堂”的归属感,这个天堂就是具有可接受性的关爱的“家”。
参考文献
[1]缪建东.家庭教育社会学[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父母子女关系 篇10
请问,女儿能否向法院起诉,要求王某履行每月探望两次的义务?
答:我国《婚姻法》第三十八条规定:“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母,有探望子女的权利,另一方有协助的义务。行使探望权利的方式、时间由当事人协议;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第二十四条规定:“人民法院作出的生效的离婚判决中未涉及探望权,当事人就探望权问题单独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
从以上规定可以看出,探望权是离婚后父母对子女的权利,享有探望权的主体是父母。探望权虽具有一定的义务性,但该义务更多是从道德层面而言的。因而,王某不探望女儿,虽给你女儿的健康成长带来很大的伤痛,但女儿要求其母王某对其进行探望,没有相应的法律依据,其请求无法得到法院的支持。
父母子女关系 篇11
关键词:继子女,继父母,抚养关系,继承权
为弥补我国在民事继承制度方面的缺失, 《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 (以下简称《继承法》) 自1985年起开始实施。该法系统地对继承关系进行了规定, 继承法作为民法中调整基于人身关系而发生的财产关系的一部重要法律, 在促进家庭和睦、维护社会生活稳定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现代社会再婚现象越来越普遍。我国现行《继承法》第10条中明确规定, 已形成扶养关系的继父母子女之间享有继承权。这是对确立继承权传统的一大突破, 更是我国继承法对法定继承人范围的一次突破。但笔者认为, 虽然此规定的立法原意在于更好地保护未成年人与老年人的利益, 促进家庭和睦, 社会和谐的实现, 但因该规定在技术性和适应性上仍然存在较多的缺陷与漏洞, 甚至对司法实践的开展产生了阻碍, 有悖于《继承法》的立法原意, 不利于继父母子女之间关系的和谐发展。因而, 有必要对继父母子女之间的继承关系相关规定进行调整和完善。
一、我国继父母子女关系
如今, 人们的生活愈加富足, 家庭观念也发生了变化, 对婚姻家庭的看法不一而足, 多元的价值观使得人们对婚姻的观念不同以往, 有更自由的选择权, 结婚、离婚都建立在男女双方自愿的基础之上。再婚家庭中婚姻家庭关系比普通家庭更为复杂, 随之产生的法律问题也更多。我国法律对再婚家庭关系的规范起到一定程度的作用, 但仍存在不足之处。
继父母子女关系, 一般是因亲生父母双方离婚或者其中的一方死亡, 另一方再婚所形成的, 属于父母子女关系中的一种。在现代社会, 疾病、事故、灾难、夫妻双方感情破裂以及其他原因都有可能导致家庭的破裂和残缺, 再婚家庭数量的增多, 再婚行为产生了继父母子女这一特殊社会关系, 继父母与继子女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被称之为继父母子女法律关系。在实践中, 由于继父母子女之间关系的具体类型多样化的特点, 其法律地位和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各有不同, 复杂而多变。根据我国《继承法》规定, 在多样化的继父母子女关系之中, 只有“形成抚养教育关系”的继父母子女才属于继承法中所规定的法定继承人的范围, 他们才享有相互继承的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以下简称婚姻法) 中仅仅对继父母子女的法律地位和权利义务问题做了粗浅的规定, 继父母子女间形成扶养关系的认定标准、继父母离婚后对已形成“有扶养关系”的继父母与继子女 (即拟制血亲) 所产生的法律后果等问题都没有得到解决。
受传统家庭观念的束缚, “继父母”这个概念在历史上并没有得法律的认可, 继子女对于继父母所能够继承的权利也十分有限。由于不具有血缘关系, 多数继父母与继子女之间时常矛盾重重。然而, 随着时代的变化, 人们思想观念亦随之发生变化, 重组家庭形成了大量的继父母子女关系, 我国为适应新型的家庭模式及时修改相关的法律规定, 提倡再婚家庭中继父母通过收养继子女来维续彼此关系。收养行为能够形成养父母子女关系, 法律上认定为拟制血亲的父母子女关系, 与自然血亲的父母子女关系有着相同的法律地位。未形成收养关系的, 在现实生活又可分为两种情形:一是继父母子女之间形成了抚养关系的, 根据《婚姻法》第27条第1款规定, “继父或继母和受其抚养教育的继子女间的权利和义务, 适用本法对父母子女关系的有关规定”, 可以视同双方形成拟制血亲的父母子女关系, 与自然血亲的父母子女关系在法律意义上是平等的;二是未形成抚养关系的, 比如子女在父母再婚时已经成年或者未接受继父或继母扶养, 则在法律上未形成拟制血亲, 未受继父母抚养教育的继子女, 与继父母的关系是直系姻亲关系。①
二、继父母子女间的继承权
继承, 指在公民死亡时, 法律规定范围内的近亲属, 按照死者生前所立的有效遗嘱或者法律的规定, 依法取得死者所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的一种法律制度。根据我国《继承法》第10条第3款的规定, 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都拥有继承权。继承法肯定了扶养关系的重要作用, 也确认形成扶养关系的继子女享有继承权。我国大多学者认为应当赋予抚养型继子女继承权, 比如梁慧星教授和徐国栋教授。但少数学者如张玉敏教授认为无论继子女与继父母是否形成扶养关系, 都不应相互享有继承权。
现行《继承法》中对遗产继承顺序进行了规定:配偶、子女、父母为第一顺序, 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为第二顺序。其中, 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父母包括生父母、养父母和有扶养关系的继父母;兄弟姐妹也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异母或者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养兄弟姐妹、有扶养关系的继兄弟姐妹。由此得出, 我国继承法认可继承人与被继承人之间既存的扶养关系, 因此将继父母子女也规定为法定继承人。除我国外, 国外规定继父母子女之间享有继承权的很少, 朝鲜、越南是少数例外。譬如越南规定, 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间和继父母之间享有法定继承权。以遗嘱继承为主的国家, 则是允许被继承人任意指定继承人, 而不考虑是否有亲属关系。在我国司法实践中, 已形成收养关系的争议较少, 而未形成收养关系的继父母子女则难以界定其权利义务。因此, 双方是否存在扶养关系是判定继父母子女之间是否具有继承权的关键所在。
三、继父母子女之间抚养关系的确认
我国《继承法》自实行以来已历经近三十年, 有扶养关系的继父母子女互享继承权这一规定已作为成文法的一部分深入人心。①但如何理解“扶养关系”却意见不一。有学者认为, 扶养关系特指继父母子女之间的抚育与被抚育的关系;也有学者认为, 除了继父母对继子女的抚育关系之外, 还应该包含继子女对继父母的赡养关系。另外“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包括哪些人也颇受争议。由于缺少一个明确、统一的认定标准, 导致司法实践中对扶养关系的判断的不易, 从而影响对继父母子女继承权的界定。②对此, 笔者认为, 抚养关系是我国《继承法》的一大特色, 不应被摒弃。抚养关系是促成姻亲关系向拟制血亲关系转化的法律媒介, 其在继父母子女之间的继承关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明确认定标准确认继父或继母与继子女扶养关系的有无作用重大。笔者认为应从两个方面考量。首先, 物质层面的抚养, 从继子女的生活费和教育费方面考量, 继子女的全部或者部分生活、教育费用是否由继父母承担, 以及继父母与继子女之间共同生活的时间长短都可看作抚养关系有无的认定标准。继父母用夫妻共同财产或个人财产承担继子女生活和教育所需。其次, 继父母与继子女是否在一起共同生活, 继父母对继子女在生活上和精神上均给予关怀、教育、支持均是确认抚养关系的重要标志。王利明教授认为继父或继母与继子女共同生活持续3年以上即可。③笔者同意此观点。关于精神抚养性的抚养问题一直存在争议, 继子女对继父母的扶养除了经济上的供养外, 还包括生活上的照料和精神上的慰藉。④有学者认为这应是道德调整的内容。但笔者认为, 随着经济的高速腾飞, 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已经极大的丰富, 因而更加追求精神生活, 扶养的性质已不应该定义为单纯的经济供养义务, 而应该关注更多的精神上的扶助。继子女对继父母的赡养扶助的时间应在两年以上。继子女对继父母的精神上进行抚慰和关怀, 也可作为认定双方存在扶养关系的认定标准。
四、立法建议
《继承法》第10条规定“有扶养关系”的继父母子女间互享继承权, 可以看出, 我国法律规定抚养型继父母子女之间所享有的是附义务的继承权。⑤即继父母对未成年继子女的抚养教育义务和成年继子女对继父母的赡养义务。通常情况下, 若继父母对未成年子女尽了抚养教育义务, 子女成年后也赡养了继父母, 则可判定继父母和继子女互相享有继承权。但有争议的是, 若仅仅是继父母单方对继子女履行了法定抚养义务, 而继子女却未赡养继父母, 抑或未受继父母抚养的继子女, 成年后对继父母进行赡养扶助, 这两种情形下, 继父母与继子女之间互相继承权是否享有继承权?笔者认为, 基于再婚行为而形成的抚养型继父母子女间的关系与自然血亲关系不同, 是法律上的拟制血亲关系。继父母子女之间的继承权是以扶养关系为基础的。因此, 继父母子女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与亲生父母子女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应作区别。应该运用宪法中的权利和义务相一致原则来调整继承法中的继父母子女继承关系。继父母子女之间享受的继承权利应与其承担的抚养与赡养义务相一致。尽了扶养和赡养义务的一方, 才有权继承对方的遗产。鼓励继父母子女之间互尽义务, 和睦相处。
因此, 笔者建议, 继承法中规定享有继承权的继子女资格应该由“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修改为有“具有扶养关系且尽了赡养义务的继子女”, 享有继承权的继子女资格由“有扶养关系的继父母”修改为“有扶养关系且对继子女尽了抚养教育义务的继父母”, 由继父母扶养的继子女、由继子女赡养的继父母以及继子女与继父母之间的扶养时间不满三年的, 可按具体情况, 请求分得部分适当遗产。同时, 可将继父母与继子女之间关系密切程度纳入考虑范围, 在遗产分配上充分尊重被继承人的意志, 更好地保证继子女继承的实现, 促进家庭和睦, 社会和谐。
参考文献
[1]陈苇.婚姻家庭继承法学[M].北京:群众出版社, 2012.
[2]王利明.中国民法典学者建议稿及立法理由[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5.
[3]魏小军, 谈婷.有关继父母子女关系立法的思考[J].理论探索, 2006 (2) .
【父母子女关系】推荐阅读:
子女继承父母房产协议08-10
独生子女父母婚育证明08-25
父母祝福子女的结婚祝福语05-31
子女升学宴父母的讲话稿06-10
《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办理程序06-21
父母投靠子女落户北京的条件及办理流程07-29
吴小街镇抓好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落实07-14
鲁政办发〔2010〕55号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认真落实企业退休职工中独生子女父母养老补助有关规定的通知07-22
民事诉状--同居关系子女抚养纠纷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