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来人员子女

2024-07-23

外来人员子女(共12篇)

外来人员子女 篇1

据报道, 我国拥有一亿左右的农民工, 随同父母进入发达地区入园的幼儿人数也在相应增长。外来务工子女已成为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 对于他们的教育也成了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让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同享优质、公平的教育”已成为我们共同的心声。

一、外来务工子女行为习惯特点

(1)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禄口中心幼儿园 (以下简称“我园”) 地处空港新城, 随着机场规模的不断扩建, 吸引了众多外来务工人员, 为我园生源带来了后备军。外来务工子女占全园学生总数的17.2%, 因为这些幼儿在生活、学习习惯等方面存在着诸多弊端, 所以也给我们的教育带来了很多问题。

(2) 我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行为习惯表现特点: (1) 卫生习惯较差。如随地吐痰、喜欢用嘴咬指甲、用衣袖擦鼻涕等。 (2) 规则意识欠缺。做事常常以自我为中心, 随心所欲, 没有规则意识, 自己的要求没有满足, 他们就会用打或是抢的方法来解决。 (3) 情感意识淡薄。由于民工子女自小就随父母出来, 平时一人在家想怎么玩就怎么玩, 家里有什么好吃的父母都是让自己吃, 久而久之, 孩子觉得这些都是天经地义的, 情感比较自私, 对需要帮助的小朋友漠不关心。

二、影响行为习惯养成的因素

(1) 父母文化素质低, 直接影响了幼儿的家庭教育。从调查中发现, 这些学生的家长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 平均文化水平在初中阶段, 具有高中以上学历者只占较小比例。不少家长仅凭自己的传统经验来对幼儿进行家庭教育, 在幼儿的学习上极少能给予帮助。

(2) 传统的家庭教育观念仍然处于主导地位。由于受文化、传统习俗的影响, 外来务工家庭的现代家庭教育意识淡薄, 对于幼儿的学习, 外来务工者们大多只重结果, 不重过程, 执著于智力的发展, 而忽视了情感的需要。

(3) 亲子间缺少沟通和交流。外来务工者们往往辛勤地工作在经济建设的第一线, 为自己的生计早出晚归, 根本就没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去进行亲子互动。

三、外来务工子女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方法

(1) 将抽象的要求分解为具体的行动指标。如果我们直接告诉孩子“要讲卫生, 懂礼貌”, 那是一种错误的做法。因为孩子这个时候还不懂什么是讲卫生、懂礼貌, 为什么要讲卫生、懂礼貌。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要耐心地告诉他们其中的道理。例如:针对孩子洗手卫生习惯的养成, 可以让幼儿观看录像, 听有关不讲卫生、不洗手就拿东西吃, 然后吃了肚子疼的故事, 引起幼儿的情感共鸣, 最后教师教给幼儿正确的洗手方法。

(2) 重视日常生活中的练习。人的习惯总是通过反复不断的习练而后成为习惯的。所以不能期望一次完成, 需要经常督促, 逐步巩固。例如:孩子们在玩玩具时经常把玩具扔得满地都是, 针对这种现象, 教师首先请孩子们观察地上的玩具, 然后讨论该怎样做, 对遵守规则的及时表扬, 诸如此类的行为习惯, 教师应反复督促, 久而久之, 孩子也就习惯成自然了。

(3) 充分发挥榜样教育的优势。在班级里每星期进行一次“星之最”的评比活动, 从生活处理、卫生习惯、学习能力等方面制定标准, 让孩子对照标准约束自己的言行举止, 进步的孩子及时给予表扬并奖励相应的星星;对那些没有获得星星的孩子可以告诉他们哪些方面做得不是太好, 如果孩子改正了, 哪怕是还有不足的地方, 也要及时予以表扬, 鼓励其不断进步。

(4) 父母老师的言传身教。家庭也是所学校, 父母是最能影响孩子成长的“老师”, 所以家长应努力成为孩子的好榜样, 一言一行都要为孩子树立好的形象。在幼儿园里教师也要时时给孩子树立榜样, 通过在一些看似很平淡的日常生活环境中的礼貌行为, 使其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5) 家庭教育的一致性。一个孩子的成长环境, 方方面面都很重要, 但对于孩子爱的方式, 在培养观念、方法、措施、步调上家长一定要一致。出现不一致情况时, 家长首先要对问题进行沟通、商量, 达成一致。即使分歧不能马上化解, 也应保留意见不显示出来, 以利于孩子的成长, 科学地创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6) 注重家园联系, 做到互动及时。在对外来幼儿良好习惯养成教育过程中, 家庭和幼儿园担负着同等重要的责任。平时幼儿园可以通过定期召开家长会, 把外来幼儿产生的共性问题抛给家长讨论, 共同制定对策。需要及时解决的问题通过电话、短信方式, 让其能够第一时间解决。

总之, 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家庭、幼儿园、社会坚持不懈的共同努力, 我们只有携起手来, 相互配合, 才能给幼儿营造出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 让外来的每一个幼儿和本地幼儿共享一片蓝天!

外来人员子女 篇2

1.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条件及报名时须出具的材料:

(1)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在屯经商或务工,其子女在户籍所在地无监护条件的。需由户籍所在地村、社区出具的无监护人证明,新生入学还需户籍所在地学校出具的同意外出就读证明;

(2)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父母双方(或其法定监护人)在屯溪区现居住地已取得《屯溪区居住证》(须人房一致),居住证至2014年8月底已满半年及以上;

(3)在屯溪地区依法正常缴纳基本养老保险的人员(2014年6月底前缴纳的均予以认可),须提供由屯溪区社会保险征缴管理中心出具并盖章确认的有关参保情况证明;

(4)在屯溪区有稳定职业。须提供与屯溪地区用人单位签订的劳动合同或在屯经商领取的工商营业执照;

(5)纳入屯溪区人口计生管理。需提供经屯溪区现居住地街道办事处出具的流动人口计生管理证明;

(6)在屯溪区具有相对固定住所。须提供有效的居住证明(在现居住地已购房但户口尚未迁入本区的,须提供房产证;租房的,须提供租赁合同)。

2.符合入学条件的来屯务工及经商人员随迁子女,由其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携带报名材料,于7月7日-8日到居住地附近的育才小学、东城实验小学、江南实验小学、龙山实验小学进行预报名登记。

外来人员子女 篇3

“放养娃”的安全问题之所以成为家长的一块心病,一方面在于现实因素决定了家长难以做到“盯防”,另一方面,也是这些孩子缺乏多元娱乐项目和可供选择的余地。当喜水的天性遇到逼仄的转身空间,便极容易被水魔夺走生命。然而,拓展公共资源毕竟是一个庞大而系统的工程,现实决定了其不可能做到一步到位一蹴而就。那么,我们能否转换思路另谋他途?

生活中,由于公共设施的不足将孩子逼到水边等危险境地,让我们深感揪心,但同时,我们又对生活中很多现成的公共场所的白白浪费感到费解。全国有多少所大中小学,我不清楚,但我知道,几乎所有学校都有自己的图书馆和阅览室,有阔大的校园操场,甚至还有自己的游泳馆。可每逢暑假,校园内除了疯长的野草,却总是不见孩子生龙活虎的奔跑身影。这是为何?

孩子放了假,为什么这些公共场所也跟着放假?如果全部满负荷用起来,会是个什么情景?或许正是看到了这种资源的浪费,2011年国务院印发了《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明确提出:学校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要向学生开放体育设施。决策层源于公共责任而出台的这一“善政”,需要全社会用良心做底的“善行”来落实。然而,法虽在,响应者却寡。即便响应的,也是开开停停,始终在顾虑中谨慎前行。

这种担心不是没道理,毕竟,诸如人手短缺、资金匮乏,尤其安全等风险压力是客观存在的,每一样都是让人挠头的难题。但难题并非无解题。担心责任牵扯不清,那就可出台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将政府部门、街道社区和学校各方的责任厘清,通过详细的管理制度约束各方;人手紧缺问题,完全可以通过街道招募志愿者协助学校管理等形式解决。至于经费来源,则可由各级财政部门具体落实,为场地的维护和孩子购买保险等兜底。有组织地定向提供场地,将“放养”变“群养”,孩子玩得开心,学校管得放心,家长工作也宽心。

外来人员子女 篇4

专项资金将向接收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较多、条件薄弱的公办学校倾斜。对接收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较多的民办学校, 给予一定的支持。

据了解, 申请专项资金补助的学校要符合下列条件:经县级及以上教育部门批准设立的义务教育学校;学校在校生中,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占10%以上;财务管理规范等。

浙江省财政厅指出, 将建立奖惩制度和项目管理责任追究制度, 对因工作不力、管理不严造成国有资产流失以及出现挤占、挪用、滞留专项资金等其他重要责任事故的行为, 要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相关政策 篇5

相关政策

为了进一步贯彻《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精神,落实上级关于外来人口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阶段享受同本地子女一样待遇就近入学,不应增加费用的精神,现将我校做好外来人口子女就学工作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入学条件:

外县(市、区)在我校辖区内经商、务工的外来人口,其子女6至16周岁适龄儿童少年具有正常学习能力的,其家长或监护人在我县辖区内务工,并持有暂住证、计生证、流出流入地务工证以及用人单位劳动合同或本人的营业执照。

二、入学办法:

保证外来人口子女享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在保证本地服务区学龄儿童少年入学的前提下,学校应无条件接纳居住本服务区域的外来人口适龄儿童少年入学接受义务教育。外来人口适龄儿童少年出具其父母或监护人的“三证”及户籍证明,向居住地服务区域的学校提出申请,经学校审核同意后办理入学手续。

三、收费标准:

外来人口,其子女入学收费标准同本地学生相同,按照安溪县物价局、财政局、教育局、减负办等部门规定的收费文件精神执行,不准擅自增加收费项目或提高收费标准。

对于经济确实有困难的外来工子女,学校根据家长的申请和学校的实际情况给予照顾,确保每一位外来工子女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确保外来务工子女的入学率和巩固率达到本地适龄儿童少年的水平,确保外来务工人员子女100%就近入学。

龙门中心小学 2008年9月

市南区公布外来务工子女入学办法

2006-7-5 11:34:21

7月4日,为保障符合入学条件的外来务工就业人员子女按时报名上小学,市南区教体局公布了该区外来孩子入学条件及相关注意事项。

今年适龄儿童入学年龄为6周岁(2000年8月31日前出生)。到市南区小学就读的外来务工子女,如果同时符合以下四个条件,将按照我市有关规定享受“市民待遇”,不需要交纳“借读费”:一是父母至少一方有在青工作正规的劳动合同或工商营业执照;二是在流入地务工一年以上;三是父母至少一方持有公安部门核发的“青岛市暂住证”;四是在流入地有稳定的住所(有自有住所,或办理正式租住手续一年以上)。今年,市南区外来务工子弟报名仍采用集中报名的办法,报名时间是7月1日和16日两天;报名地点是市南区社区教育指导中心(定陶路7号)和市南区教育第五幼儿园(新湛三路7号)。家长可以就近选择报名地点。

报名时需要携带“六证”:一是原籍户口簿及复印件;二是父母双方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三是独生子女证(符合二胎生育政策的孩子,家长要携带户口簿或二胎生育证明);四是父亲或母亲在青工作正规的劳动合同或工商营业执照原件及复印件(工商营业执照中,孩子父亲或母亲应为法人);五是正规的租房合同、购房合同或房产证(原件及复印件);六是由公安部门核发的孩子父亲或母亲的"青岛市暂住证(原件及复印件)。如果上述证件不全,市南区教体局将在学校有空余学位的前提下安排其借读,每年交借读费600元。

另外,要到市南区插班借读的外来务工子弟要出具原学校同意外出借读的证明、原学校学籍档案或复印件。转学学生要携带原学校就读证明(即证明该生在何校几年级就读,待接收学校同意接收后再开具转学证明)、学生学籍档案或复印件。

市南区教体局 曹磊

2006.7.4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

上一条 下一条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07-09-29

(一)、就学对象及范围

进城务工就业人员是指户籍不在蓬莱市,在我市城区务工就业的人员,包括农民工、经商人员、办企业人员等。进城务工就业人员子女就学是指其在城区接受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学校是指城区的各级各类学校。

(二)、入学条件

进城务工就业人员子女到城区中小学就读,需要同时符合以下条件:

1、父母至少一方有在城区务工就业的书面证明材料或工商营业执照。书面证明材料必须由用工单位出具,经劳动保障部门或者用工单位所在居委会签署意见并加盖公章。

2、在城区有稳定的住所(有房产证,或办理正式租住手续);

3、转出地乡镇政府和就读学校出具的父母双方同时进城务工就业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进城、户口所在地没有监护条件,同意到城区就学的证明。

4、六年级新生还必须提供由原就学小学出具的小学毕业证明。

5、适龄儿童的计划免疫接种卡。

外来人员子女 篇6

今年秋季昆明市主城四区初中招收新生24000人,其中农民工子女约有6000人,占为25%;主城四区公办小学招收新生26397人,其中农民工子女约9000人,占34.1%。目前在公办学校就读初中和小学的农民工和外来人员子女达66135人,其中小学生47034人,初中生19101人;公办学校中外来人员子女符合减免借读费人数达28339人,其中小学生22213人,减免比例达47.2%,初中生11575人,减免比例达60.6%。与去年相比,今年农民工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人数净增9135人,借读费减免人数净增22328人。

目前在全市民办学校就读的9.7万名学生中,6.4万人是农民工子女,占全市接收外来人口子女就学的49%。50%以上的农民工子女在公办学校免交借读费,432名贫困家庭农民工子女还享受了“两免”。

从统计数字上看,昆明市公办学校招生逐年扩大,减免借读费比例大幅提高,农民工子女入学更加方便。今年,昆明市政府还拔出250万元专款,设立了民办教育办学水平年度奖励政策,激励民办学校的办学积极性。

相关新闻

54万农村学生免交杂费

市级财政为“两免一补”年出资6431万元

根据昆明市教育局日前发布的最新统计显示,除中央教科书补助资金外,昆明市“两免一补”全年共需资金13484万元,其中,中央承担6239万元,占所需资金的46%;省级承担386万元,占3%;市级承担6431万元,占47%;区(市)承担428万元,占4%。经测算,全市免杂费和公用经费补助资金在总量上承担的比例分别达到26%和21%。

昆明市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2256所,学生有662494人。全市包括县镇的农村中小学有1928所,学生491213人。

外来人员子女 篇7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教师可以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使外来务工人员同住子女有更多体验成功的机会。教师也可以创设一个适度的学习竞赛环境(设计一些不同层次的题目),在课堂上多关注这些成绩中下游的学生,多给其一些鼓励性的评价等。

例如,在上四年级《从毫升到升》这节课时,我根据小学生爱探究的特点,以两瓶容量差不多的液体(甲瓶长但是细,乙瓶矮但是粗)为例,让小朋友猜一猜两瓶液体容量的多少,来激发学生的兴趣。随后,我又让学生将两个瓶中的水倒入杯中进行验证,让学生在一种愉悦的心情下身临其境地提出数学问题并动手解答出来。学生们睁大好奇的眼睛都想亲眼见证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课堂上探究气氛高涨,上课的效率得到了提高。

二、教会学生学习数学

有一部分外来务工人员同住子女在数学学习上工夫花得不少,但学习成绩总不理想,这是不适应上海教材的主要表现之一。因而,教师要加强对他们学习方法的指导,一方面要有意识地培养这些学生正确的数学观,另一方面要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法的指导和学习心理的辅导。

1. 教会学生学会提问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由此可见,学生只有自主学习,善于发现、提出和解决问题,才能有所感悟和创新。例如,我在上《角的度量》一课时,班上来自安徽的小雨就在上课伊始提出了一个问题:“老师,量角器为什么是一个半圆?”在听到这个问题时,我当场表扬了她:“你这个问题提得真好,相信上完这节课你就明白了。”当一节课结束后,我在课堂上问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她笑了,并第一个举手回答了这个问题。

当然,有的外来务工人员同住子女不会提问,这就要求教师要随时创造条件,营造机会,注意引导学生,让学生感知什么是数学问题并学会用数学语言准确地表达。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教师还必须对外来务工人员同住子女提出的问题给予适当的鼓励,以培养学生敢问、敢说的性格。

2. 教会学生学会参与

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有助于学生自觉掌握科学知识和相关的思想方法,获得自我表现的机会和发展的主动权,形成良好个性及健全的人格。学生参与学习要点应着眼于所学知识的发生、发展、抽象、完善的整个过程。

例如,在教二年级的《统计》一课时,我就将元旦班级开联欢会要统计学生喜欢吃的水果作为导入。于是,学生们都纷纷说出了自己心爱的水果。可当很多学生都说了自己喜欢吃的水果后,教师根本就记不清谁想要吃什么,于是就出现了问题。学生们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纷纷出谋划策,最终通过教师引导想到了用统计的方法。在这堂课上,为了解决好这一个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学生们显得异常活跃。课后,我又趁热打铁,要求学生去调查每个学生的生日在几月份,他们非常乐意参与这样的任务,忙得不亦乐乎。与此同时,他们也体验到了原来知识就是由生活而来,我们学习知识也是为了能在生活中应用。这样,从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他们得到了充分进行数学实践活动的机会,真正理解和掌握了数学知识,获得了数学活动的体验。

3. 教会学生学会“感悟”

学贵有悟,感悟是学习的最高境界,而学生的感悟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这与教师的培养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积极为学生创设“感悟”的情境。

外来人员子女 篇8

一、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行为习惯现状及成因

外来务工人员在各大城市都有广泛的分布, 大部分人员都是从事体力劳动, 自身受教育程度并不高, 由于自身的文化基础及内在涵养较为欠缺, 在教育子女上难免会方法不得当, 子女也会一定程度上受父母影响, 养成一些不好的习惯。在很多学校不难看到, 即使是进入初中阶段, 一些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在行为习惯上和城市人员子女仍然有明显的差异, 这体现在很多方面, 不仅是语言上, 还有个性上、理解能力上以及学习习惯上。例如, 很多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卫生习惯较差, 同样是课桌, 城市居民的子女通常会将自己的课桌及书本收拾得很整齐, 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课桌却十分杂乱无章, 有的连课本都残缺不全。在学习习惯上差异也很明显, 很多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都表现出“懒学”, 对于学习提不起兴趣, 学习态度不端正, 学习习惯也不好。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身上存在的不良的行为习惯是亟须改善的。

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策略

1. 生活习惯的养成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行为习惯的养成应当首先从生活习惯着手。很多外来务工家长穿着拖鞋、打着赤膊进校园, 随地吐痰并且乱扔垃圾, 孩子对于父母这样的行为耳濡目染, 自然会沾染上很多不好的习惯。有的学生随便拿同学东西, 说话不文明, 有的学生随地乱扔垃圾, 经常和同学发生争执, 针对这样的现状, 教师对于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要给予更多的耐心。

例如,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会有意识地将良好的生活习惯的培养渗透到课堂中来, 在学到或看到一些和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的有教育意义的文章时我通常会问学生:从这篇文章中我们可以向主人翁学习具备哪些良好的生活习惯呢?我会尽量让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来回答。生活习惯的养成需要一点一滴在生活中积累, 只有循序渐进地进行引导, 才能够让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养成更好的行为习惯。

2. 学习习惯的养成

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通常学习习惯都不是太好, 上课听讲不认真, 作业不能按时完成, 最关键的是他们普遍表现出学习兴趣低下。对于这样的学生, 教师决不能放弃, 教师要了解学生的生活状况及家庭环境, 要给予学生更多的关爱及指导, 这样才能实质性地提升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行为习惯。

班上有一个学生, 父母都是外来务工人员, 这个孩子学习习惯很差, 成绩也不好, 每天上课都有忘带的课本和作业。一次放学后我和这个学生一起回家, 想到学生家里进行一次简单的家访, 和父母聊聊学生的情况。来到学生家中后我了解到, 学生父母都来自农村, 带着孩子一起来城市打工, 由于经济拮据, 一家三口住在一个平房内, 家里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 更别提孩子的课桌椅了。学生的课本和学习用具都收在一个麻袋里, 整个屋子很乱。看到这样的情景后, 我大致和学生家长聊了聊孩子在学校里的表现, 并且希望家长一同督促孩子使其养成更好的学习习惯。这之后, 学生忘带课本或作业的次数明显减少了, 上课也没有东张西望或者和同学说话, 学习习惯在慢慢变好。

三、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行为习惯培养的意义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行为习惯的养成是有很实际意义的。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每一个城市都会涌现越来越多的外来务工人员, 他们不仅是想自己从农村走出来, 更重要的是想让自己的子女能够有机会在城市里生活。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进入城市的学校后肯定会在行为上表现出和城市孩子的差异, 甚至会存在一些不好的行为习惯, 教师对于这样的现象要多包容, 要给予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更多的关爱及指导。初中阶段的孩子还不具备很好的是非标准及价值判断能力, 很多时候自身不好的行为习惯都是和生活环境有关的, 教师应当对这样的学生多加指导, 让他们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这不仅能让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自身素质得到改善, 对于提升我国整体的国民素质也是有重要意义的。

外来务工人员是每个大城市都有的人群, 他们的子女也分散在城市的各个学校, 很多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行为习惯上都有很多弊病, 改善并提升学生的个人素养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重视的。教师对于这样的学生应当给予更多的耐心与关爱, 并且在平时的生活及学习中给予他们更多的指导, 只有这样才能够促进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行为习惯的养成。

摘要:由于各方面原因,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行为习惯一直以来都令人担忧, 尤其是进入初中阶段, 无论是在生活习惯上, 还是在学习习惯上都有很多需要改进与完善的地方。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研究。

外来人员子女 篇9

(一) 外来务工随迁子女的定义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 大批农村劳动力流向城市, 许多年龄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也随父母进入城市。外来务工人员满足如下基本条件, 即在当地有稳定的工作, 有稳定的住所, 有稳定的收入, 并且缴纳各种保险, 如此外来务工人员作为家长, 即是这个地方的常住人口, 尽管不是户籍人口。符合这种情况的家长, 其子女属于随迁子女。我校地处城乡结合部, 其中将近80%的学生是外来务工随迁子女。他们来自全国各地, 学业质量参差不齐, 学生的学习质量、学习品质以及学习能力都与本地学生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如何因势利导, 在不增加学生课业负担的情况下培养提高教学成绩, 给教师的英语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

(二) 《英语课程标准》对英语阅读的要求

新的英语课程标准四级目标要求学生除了教材外, 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10 万词以上;五级达到15 万词以上;六级达到20 万词以上 (英语新课程标准2012) 。新课程标准非常重视英语阅读, 同时对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也提出了比以往更高的要求。尽管英语阅读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但是在笔者任教的学校中发现阅读让很多学生十分苦恼, 许多学生对阅读缺乏兴趣, 他们的阅读动力不足、方法不当, 而且一部分教师仍然采用老式的阅读教学方法。因此, 如何引导学生科学有效地进行阅读, 如何在阅读教学模式上不断地创新是一个值得教师探讨的问题。因此, 笔者在所任教的初二年段进行了有目的的阅读教学改革和实验。

二、调查研究方法

(一) 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选取了笔者所任职中学初二年级学生共300 人, 其中有效问卷数量为274, 女生为120人, 男生为154 人。

(二) 调查工具

“初中生英语阅读现状问卷调查表”共有18 道问题, 分别包括学生的户口所在地、英语学习基本情况、英语阅读兴趣与习惯、英语元认知策略以及教师的阅读教学现状等。

(三) 调查方法

自制调查问卷, 采用集体问卷法。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 学生户口所在地调查

从表1 中可以看出, 本校初二年段中有73.6%的学生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 只有26.4%的学生是本地户口子女。因此选取本校学生作为外来务工随迁子女英语阅读问题研究对象是十分有针对性的。

(二) 学生英语学习基本情况调查

从表2 中可以看出, 大部分随迁子女学生现在的阅读情况并不是很好, 有41.7%的学生只能读懂少量的文章, 而完全读不懂的学生占到了14.3%。对于是否阅读过英文简易读物或是小说这个问题的情况就更加不容乐观。调查结果中显示:一本课外读物都没有读过的学生占到43.9% , 读过但是读得很少的学生占到51.1% , 而只有5% 的学生有经常阅读原版英文读物的习惯。

(三) 学生英语阅读兴趣与爱好

从问卷设计的第4~7 题来看, 随迁务工子女学生的英语阅读习惯普遍不好, 并且从调查数据中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一方面大部分学生都能意识到提高英语阅读的重要性, 而另一方面他们对英语阅读又表现出了抵触的情绪。究竟为什么学生的想法和行动出现了相矛盾的现象呢?鉴于此, 做了如表4 所示调查。

(四) 学生英语阅读的元认知策略

以上调查结果显示: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掌握一定的阅读策略有助于提高英语阅读能力, 但是对于阅读方法和技巧的理解还一知半解。由此可见, 大多数学生对阅读策略比较陌生, 能够对策略进行活学活用的很少。学生处理生词和运用阅读技巧方面仍缺乏系统训练与指导 (尹丽娜、路海东2008) 。

(五) 英语阅读课教学现状

从表5 可以看出, 一部分教师已经开始尝试使用任务型的教学方法来进行阅读课的讲授, 但是仍有一大部分教师习惯使用传统的语法翻译法和以教师讲解为主的教学模式。详细解释和大量练习仍是阅读课的重要内容, 很少有教师能利用阅读材料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阅读策略指导。学生在整个阅读过程中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 不能灵活运用阅读策略, 加大了学生阅读策略学习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葛冬亮2012) 。

四、结论与启示

在初中英语试卷分值分布中, 阅读题在所有题型中所占的比重最大。英语阅读是吸收英语语言材料、增加语言知识、扩大词汇量的重要手段, 也是以英语为媒介进行交流和获取信息的最主要形式之一。但通过本次的调查结果分析显示:外来务工随迁子女的英语阅读现状令人担忧。以他们目前的英语阅读学习状态来看, 他们不仅很难达到课标对阅读的要求, 而且对学生未来英语学习也产生很大了障碍。根据以上分析, 笔者提出以下措施:

(一) 激活学生的英语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平时的英语阅读教学中如果能关注学生的兴趣点, 结合教材中的阅读材料进行教学, 效果将会是事半功倍的。在课堂中如果教师可以多设计一些趣味十足的课堂活动, 让学生在活动中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 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活跃阅读思维。学习习惯的养成对任何科目的学习都是至关重要的。阅读是日积月累的过程, 只有足够的知识积淀, 阅读才能成为有源头的活水, 川流不息。对于英语缺乏良好阅读习惯的学生教师要为其制订可行性较高的学习计划, 例如:补充小学阶段欠缺的词的元认知策略汇量, 摘抄一些简单的好词好句, 每天坚持读1~2 篇的阅读文章, 家长签字监督、课上对老师讲解的主要内容要进行记录等 (丁娟2012) 。

(二) 培养学生的阅读元认知策略

调查结果显示, 大部分学生都能认识到阅读策略的重要性, 但是对于什么是阅读策略却是一知半解。因此教师有必要向学生介绍各种阅读策略和元认知策略的相关知识。 例如, 什么是略读?什么是细读?如何利用上下文或构词法来猜测词义等。

(三) 不断创新英语教学模式

笔者为了了解国内阅读教学的现状而阅读了大量的参考文献, 近十年来, 关于英语阅读教学发表的文章数量呈现大量上升趋势。其中的研究成果包括从阅读模式理论与英语阅读教学的角度分析、从语篇学的角度分析、从语用学的角度分析以及从多媒体网络与英语阅读教学的角度分析 (赵丽云2009) 。结合笔者在教学一线的多年实践, 目前最推崇的是Jane Willis在她的专著A Framework for Task-based Learning中提出的任务型课堂教学法, 它包括三个教学步骤:Pre-Task, Task-cycle和Language focus (杨洋2014) 。经过实践可以发现, 任务型教学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不仅是可取的而且也是有效的。教学改革正在不断地对英语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 要想让外来务工随迁子女的英语阅读有实质性地提高, 除了要注重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 逐渐养成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以及对英语阅读的元认知策略进行有效地指导之外, 教师本身要不断加强英语教学的理论知识学习, 提高教学素养, 更新教育教学理念, 结合班级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制订出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摘要:通过对300名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阅读问题的成因进行调查, 对造成英语阅读困难的原因进行了细致全面的分析。以期本次的调查结果和简要分析能够对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英语阅读教学实践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阅读兴趣,元认知策略,英语教学

参考文献

丁娟.2013.初中生英语阅读存在的问题及提高措施[J].才智, (8) .

葛冬亮.2012.浅析新课程下初中英语阅读的教学现状及对策[J].科技视界, (6) :149.

杨洋.2014.任务型教学法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基础教育, (3) :168.

尹丽娜, 路海东.2008.初中生英语阅读理解元认知问卷的编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6) :69.

外来人员子女 篇10

一、在亲身体验中激发英语听说的欲望

我充分利用课堂35分钟时间,为学生创设英语学习的语境,帮助学生在理解和体验的基础上,激发英语听说的欲望,从而养成良好的听说习惯。例如,在教学单词pineapple时,我先让学生用英语表达:a——pineapple,然后利用多媒体出示一些有趣的与菠萝有关的图片激发学生想象能力。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思维活跃,跃跃欲试。我还让学生现场品尝菠萝,让他们用英语句型“Pineapple is…”表达自己的亲身体验。这样一来,学生由于有了真实的感受,他们都想把自己的体会和大家分享,英语的听说积极性提高了。

二、在语言习得的过程中提高英语听说的能力

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内在联系、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由简而难地设置练习环节,可以由课本知识到课外知识,由单词到句型,层层深入。这样学生通过有层次性的听说练习,可以逐步积累语言素材,最后内化成自己的语言。如在教单词uncle时,我先让学生在感知并理解单词的基础上,结合以前所学单词under和circle,尝试拼出新单词,培养学生拼单词的能力,然后在an uncle,Eddie's uncle等词组中进一步巩固学习单词,最后让学生用所学句型介绍自己的uncle。一个单词的教学并不是重复机械的模仿,而是运用了多个环节,并且每个环节之间又逐层递进,这种难度小幅度攀升的练习让学生感到充满了挑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不断递进的要求和任务中提高英语听说能力。

三、在知识的不断复现中树立英语听说的信心

只有大量的信息输入,才能有大量的输出;只有高效的输入,才有优质的输出。学生英语输入的主阵地就是课堂,他们在课外很少有练习英语听说能力的机会。这就要求教师用好教材,结合旧知识运用新知识,通过不断复现,增加课堂教学容量,加快教学节奏,使学生增加参与听说的内容和机会。例如,我在教学“Look And Say”一课时,在教了职业类词汇singer和pilot后,又增加了学生喜欢的一些运动员和演员的介绍,还适当拓展了basketball player,diver,actor,actress等职业类的词汇。这些词汇在之前的教学中学生已经初步接触过,这次再学习就不会感到陌生了,而且学起来也更快了。虽然课堂教学容量加大了,但由于新的知识是在不断复现的,这就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学生面对各种英语训练游刃有余,树立了英语听说的信心。

四、在作业的多元练习中巩固所学知识

外来人员子女 篇11

关键词:语文教学; 口语交际; 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2-102-001

《语文课程标准》对“口语交际”教学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但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却不能说出一句完整的话,更不用说生动准确地表达出自己的观点看法,这样怎么能与他人很好的沟通、合作呢?

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呢?在口语交际训练中,教学途径上,我追求多样化

一、抓口语交际专题训练

口语交际课是指导学生运用口语进行交际实践,规范和发展学生的口头语言,“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能力,养成良好的交际习惯”以及“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素养”的主阵地。口语交际课可以通过教师的精心设计,让学生通过典型话题的实践,快捷地获得和积累口语交际经验。因此,上好每一节口语交际课,实在是非常重要的。

为了上好口语交际课,更好地提高口语交际的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的发展。我坚持做到以下几个步骤:

一、充分的课前准备,培养搜集信息能力

新教材中大部分口语交际专题训练的内容都需要在课前作充分的准备工作,才能使口语交际过程中有大量的信息提供交流,才会避免课堂上无话可说的现象。

由于每个口语交际专题训练的内容都与本组专题密切相关,因此在每个单元教学的一开始,我就有意识的结合阅读教学布置各项准备活动,让学生们以各种方式、各种途径,搜集有关主题的不同呈现方式的信息。我在教学《小小新闻发布会》时,课前布置学生在家人的帮助下,搜集有关最近新闻资料,资料的形式可以是文字、图片或照片。这样的课前准备,既有利于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能力的培养,搜集到的材料也为口语交际提供了素材,学生在课内谈的活、谈的开,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形象的情境设置,激发交际兴趣

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在具体的情境实践中培养出来的,创设情境可以激发儿童的形象思维。我在进行口语交际教学时,积极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打开话匣子,侃侃而谈。如教学《我们的小制作》时,我在黑板上贴出了“小小展览会”的字样,教室布置成了展厅,把同学们的小制作一一展示出来。学生们自由参观,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作品,向制作者询问制作过程,并评选出“制作小能手”。

三、层次分明的交际训练,逐步提高交际能力

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和其他能力的提高一样,需要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进行。因此,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我们要大量、有效地运用互动时间,设计不同的训练难度,层层递进,层层铺垫,引导学生从零碎的语言到能有序、连贯的述说,逐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在教学《介绍家乡景物》这节口语交际课时,我进行了如下教学实践:

[教学片段]

1.播放《谁不说咱家乡好》的歌曲导入,板书课题。

2.师:看了题目后,谁来说说,我们都可以介绍家乡的什么?

(风景、特产)

3.师:你想介绍家乡的什么呢?用简单的一、两句话说明。

指名说。

4.师:我听了同学们的介绍,还是不知道风景到底有多美?特产是什么样?什么味道?怎样才能使我听得更明白呢?

生发言。

5.师:对!为了使别人听得明白,请同学们按照一定的顺序讲清楚风景有哪些特点;物产是什么,以及它的颜色、味道、怎么吃等等。其他同学认真听,可以给说的同学补充,也可以提出问题与同学交流。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我引导学生由说一句简单的话到说一段具体详尽的话,引导学生由说出到会说,说话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四、有效的课外延伸,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口语交际的目的是为了运用,学生在课堂上通过口语交际获得的知识只有在现实的实践中才能逐渐形成能力。因此,教师在口语交际课后,还应该设计一些交际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大胆实践,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口语交际的价值。如在教学《爱之链》一课时,我在课堂练习的基础上,还布置了一项作业:在生活中,随时伸出你的双手,献上爱心,去帮助别人。像这样,每一次教学活动都联系实际,并在生活中运用,让学生在实践中真切地体会到口语交际的实用性。而且每一次成功的交际都会给学生带来愉悦感、成就感,必然也会增强学生交际的自信。

口语交际训练贵在实践,只要我们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语言认知规律,课内、课外相结合,努力提高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意识,优化教学流程,就一定能提高口语交际的教学效率。

五、立足课堂,渗透口语交际训练

虽然口语交际课发挥个例的示范作用是非常有必要的,但它仅能为交际提供单一的内容或话题,因此只抓口语课还是远远不够的。课堂教学是师生交往的双向互动过程,将口语交际渗透在课堂教学中,这种训练途径对于学生尤为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我经常有计划、有选择地启发学生从教材内容出发,由此及彼,举一反三地展开自由联想,并模仿课文的方式,来表达自己要说的内容。如教学《草原》一课时,结尾写道:“太阳已经偏西,谁也不肯走。是呀!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可让学生想象汉族客人和蒙古族主人在蒙古包前依依惜别的情景:客人中有哪些不同身份的人?分别来自哪些地方?他们各会讲些什么?蒙古族人民会讲些什么?在练习说话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再如《詹天佑》一课,结尾处写外国游人望着在崇山峻岭之间穿行的京张铁路,站在詹天佑铜像前,赞叹不已。可让学生想象外国游人啧啧赞叹的情景:什么叫赞叹不已?他们会说些什么?在说的过程会有哪些表情和动作?

外来人员子女 篇12

乌鲁木齐市(Urumqi)简称“乌市”,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府,全疆政治、经济、文化、科教、金融和交通中心,也是第二座亚欧大陆桥中国西部桥头堡和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全市辖七区一县,总面积1.4 万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412.26 平方公里。2014 年末,全市常住人口353万人,外来务工人员约150 万人,居住着汉、维吾尔、哈萨克、回、锡伯等52 个民族。全市共有小学133 所,中学153 所,在校小学生186 289 人(14 年数据),在校中学生93 192 人(2014年数据),其中小学在校学生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达75 953 人。

一、乌鲁木齐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受教育状况调查分析

本文选取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比较集中的乌鲁木齐市74 小作为样本点,通过问卷调查和入户访谈的方式,对学生家长发放调查问卷100 份,获得有效问卷83 份。其中男性27 人,女性56 人,年龄在28—40 岁之间。

1.户口类型

经过问卷汇总与分析发现,受访者中93%为外地户口,仅有7%为本地户口。

2.迁入乌市的动因

受访者将孩子户口迁入乌市的动因:主要是方便照顾(占71%),其次是为了升学考虑(占29%)。

3.对新户籍制度的了解

我国新户籍制度政策推行已经接近一年,但不幸的是,仅1%的受访者对新户籍制度“知道一点”,其余99%的受访者均表示“完全不知道”。

4.与本地户籍的差异

当被问及“您认为本地户口与外地户口的差距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时,排名第一位的是“地位”(占36%),第二位是“子女前途”(占22%),第三位是“医疗”(占19%),第四至第七位分别是发展机会(占15%)、就业(占6%)、生活条件(占2%)、收入(0%)。

5.入学时的待遇

对于是否由于户籍而使子女在入学时受到不公平待遇的问题,有30%的家长选择“是”,67%的家长选择了“偶尔、影响不大”,3%选择“否”。

这些家长普遍认为,不公平待遇主要体现在“入学费用较高”(占72%)和“学校工作人员态度欠佳”(占23%),只有少部分选择“学校门槛较高”(占5%)。

6.教育投入

在教育投入方面,家长每年付出2 万—4 万元不等,而这仅仅是小学的学费。由此可见,虽然没有较高的户籍门槛,但这种变相的歧视依然是存在的。

7.教学质量满意度调查

关于教学质量满意度的问题,40%的家长选择了满意,38%选择了一般,22%选择了满意。由此可见,家长对于教学质量的满意度并不是特别高。

8.融入感调查

问卷的最后三个问题针对外来务工人员的融入感进行了调查。

(1)您觉得您是否可以被称为“本市人”

对于是否可以被称为“本市人”这一问题,大部分家长或者说外地移民的答案是否定的(83%),可见目前外来移民的融入感较差也是一个主要问题。

(2)您希望成为“本市人“吗

排除可能存在本身确实不想留在乌市,仅仅出于工作目的在乌市居住的情况,64%的受访者均表示希望成为“本市人”。

(3)您认为影响您成为本市人最主要的制度因素是

经过分析可以看出,最影响外来务工人员城镇化的制度因素有三: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城乡土地制度。

二、乌鲁木齐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受教育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调查发现,在乌鲁木齐范围内,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受教育总体呈现出一种平衡,但这种平衡表现为市场经济冲击下的畸形平衡,而户籍制度要真正解决的“人”的城镇化还是没有被解决。

1.变相的教育歧视严重

由于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有所区别,所以,教育存在歧视一直是我国的普遍现象。而由于新疆地区的实际情况,目前户籍对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的影响已经降到了较低水平。但是,学校收取不菲的借读费(也有学校称之为建校费,总之是巧立名目)却是一个公开的事实。经过与其他学校家长的访谈,发现乌市62 小、71 小也存在着同样的现象,可见这是一个普遍的现象。

以74 小为例,经过调查可见大部分家长每年对于孩子教育要花费2 万—3 万元,其中大部分花在了“借读费”上,而本地户口的学生则完全没有此类顾虑。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年平均教育费用约为本地户籍学生的15 倍。

由此可见,如果想要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受教育问题,首先是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从而从根本上解决乱收择校费的问题。

2.教育资源在地区上分布不平均

我们除了发放问卷,还对4 户外来务工人员家庭进行了家访调查。在调查期间,一名家长提出,74 小入学十分不易,有些没有排上队的家长不得不将孩子送到更远的其他片区小学。因此我们对学校周边进行了观察后,发现了这一问题的原因。

图2 中的大型居民区,即城中村,其人口密集程度非常高,但是附近却只有74 小这一所小学。由此可见,乌鲁木齐市在基础教育资源分布上,存在着规划与实际情况脱节的现象。单纯地按照片区来进行划分,却完全不考虑各片区的实际适龄入学儿童人数,也是目前在学校分配上的问题之一。

3.外来移民融入感差

我们在问卷的最后调查了外来移民的融入感问题,其结果并不理想。大部分外来人口都有成为本地人的愿望,可是因为种种原因却难以实现。文化和物质上的冲突还是次要的,最主要的还是政策的封闭。在众多政策中,首当其冲的是户籍政策、土地政策和社会保障政策。我们国家的城镇化,说到底是“人”的城镇化。如果不能解决好外来移民的融入感问题,那么乌鲁木齐市乃至新疆的城镇化进程必然受到极大的阻力。

三、改善乌鲁木齐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受教育状况的对策建议

1.规范收费制度,加强收费监管

收取借读费一直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但是借读费和户籍联系起来又不太常见。每年高昂的学费确实会让许多家庭吃不消,因此,乌市教育部门应当制定相应的收费制度,对外地户籍来本地上学的学生,免收借读费用,只收取正常的学杂费;或根据实际情况,收取少量的手续费用,绝不是现在的狮子大开口,每年收取2 万元的借读费。

同时,对借读费的收取加强监管,禁止小学收取借读费。对于一些重点小学以及处于人口密集区的小学,更要严格监管,避免学校的私下收取。

2.合理规划片区

乌市一直采取较为简单的直接按照片区土地面积大小分配教育资源的做法,这是极不合理的。例如,在上文中所提及的城中村地区,就因为大量的人口密度而导致每年入学都要排队且经常会出现因为排不上队而导致不得不将孩子送到其他片区上学的现象。因此笔者认为,在分配教育资源时,应当按照人口密度而不是土地面积对城区进行划分,在人口密集的地区增加学校特别是基础教育力量。同时,对该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评估,以确定其究竟属于商业区、住宅区还是混合区域,在此基础上对该区域进行评估,最终确定该区域所建设的学校规模或数量。

此外,对于城中村这样的流动人口定居点应当进行改造,将城中村进行开发,吸引本地居民前来居住,做到本地人口与外地人口在区位上的融合。这样,才能真正解决外地人口融入感差的问题。

3.改进相关政策,加快城镇化进程

根据调查我们得知,影响外来务工人员城市化的主要政策因素为土地政策、户籍政策和社会保障政策。本文主要研究目的为探究新户籍制度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受教育的影响,因此,主要讨论户籍制度的改革对策。

随着《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在全国各地的试点实施,乌鲁木齐也应当做出相应的改变。乌市人口约350万,属于二级大型城市,根据《意见》“,要适度控制落户规模和节奏,可对合法稳定就业的范围、年限和合法稳定住所的范围、条件等做出较严格的规定,也可结合本地实际,建立积分落户制度。大城市对参加城镇社会保险年限的要求不得超过5年。”

目前,乌市户籍的取得较之其他省市依然存在手续繁琐、处理时间较长等问题,导致许多家长及孩子未加入乌市户口,成为流动人口,依然受到学校高昂借读费的歧视。所以,我们建议,简化落户步骤,缩短户籍申请时间,将户籍制度与社会福利脱钩,与户籍挂钩的教育、医疗、卫生等福利逐步取消绑定,这样在入学时家长缴纳的高额借读费才会有所缓解。

截至本文完成,乌市政府已在多方面有所改进,例如,实行流动人口便民卡制度,以及从边缘对城中村进行改造(从地图上推测)。但是,作为中国户籍制度改革的一部分,乌市的外来人口安置以及户籍制度改革依然任重而道远。

摘要:新疆丰富的自然资源使其成为用工大省。2014年,国务院颁布《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意见》,根据该意见,截至2014年末,我国已有20个省市推行适于本地区的户籍制度改革方案。而作为新疆的政治、经济、教育中心,乌鲁木齐市的户籍制度改革更是极为重要。因此,选取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受教育情况这一个方面,通过对乌鲁木齐市以接受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为主的小学进行发放问卷,以及对4户来自不同地区的外来务工人员家庭进行调查,并在结果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受教育,现状,乌鲁木齐市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Z].2014-07-24.

[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我区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Z].2014-09-30.

[3]肖云,林子琪.农民工城市化影响因素及公共政策[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9).

[4]马瑞.户籍制度改革的进程、现状及问题思考[J].集体经济,2010,(7).

[5]徐群,陈天明,张琦.制度因素对城市化发展的影响研究[D].武汉:武汉工程大学,2013.

上一篇:基金运行风险下一篇:平凡生活的回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