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来语

2024-07-13

外来语(精选12篇)

外来语 篇1

随着时代的发展,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文化交流、移民杂居等各种各样形态的接触,势必会引起语言的接触。而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语言吸收方式,不同的吸收方式又反映着各国的社会文化。

一、音译

(一)汉语外来语的音译

1. 纯音译

借用汉字的发音表示其他国家语言单词的发音。

例词:外国语:Coca-cola汉语:可口可乐

2. 音译+汉语语素

在纯音译词的前或后,附加表示单词意义的汉字。

例词:外国语:Golf汉语:高尔夫球

一部分音译,一部分意译,位置不固定。

例词:外国语:Apple pie汉语:苹果派

Motorcycle摩托车

(二)日语外来语的音译

1. 前半部分省略

例词:外国语:Arbeit

日语外来语省略前:アルバイト

2. 中间省略

例词:外国语:Soft ice-cream

日语外来语省略前:ソフト·アイス·クリーム

3. 后半部分省略

外国语:Building省略前:ビルディング省略后:ビル

(三)音译的比较

汉语外来语将音译分为三种形态,包含了纯音译等;而日语的三种形态均属于纯音译。从构成结构看,汉语外来语构成中有汉语语素和意译的出现,说明意译的倾向比较显著;而日语外来语的构成中省略情况较多,而且均属于纯音译,说明音译的倾向较显著。

二、意译

(一)汉语外来语的意译

1. 描写法

在翻译外国语时,不是通过单词的字面,而是根据单词的意义内容进行翻译的译法。

外国语:刺身汉语:生鱼片

2. 直译法

翻译时,忠实地按照原词的结构进行翻译。

外国语:Honeymoon汉语:蜜月

Basketball篮球

(二)日语外来语的意译

日语外来语的意译与汉语外来语的意译相同,都是重视对单词意义的翻译。

日本最初从欧美吸收外来语时,是根据生成了汉语汉字表意性的意译法来进行吸收的。例如:“分子”“神经”等。但是,由于这些单词在日本已经根深蒂固,所以已被认为是日本本国固有的语言。早期,日本是借用汉字来对外国语进行意译的,但是如今日本人已经舍弃了这种方法,选择了更为便利的片假名来对外国语进行表记,与此同时,意译词也变成了音译词。例如:“Camera”一词传入日本时,被意译为“写真机”,但如今已经变成用片假名书写的音译词カメラ。“Piano”一词也是如此,从意译词“百音琴”变为音译词“ピアノ”。

(三)意译的比较

根据以上的叙述,可以看出,相对于日语外来语的意译,汉语外来语的意译更为复杂。例如“刺身—生鱼片”一词,在翻译成汉语时,要对原词本身的意义内容进行描写;而日语就显得没那么复杂。

三、导致中日外来语吸收方式不同的原因

汉语和日语虽然都属于相同的汉字文化圈,但是两国语言对外来语却有着不同的吸收方式。

(一)文字的特性

由于汉字是表意文字,因此更适合意译。意译词在形式上比音译词更接近汉语的固有语,能更好地表达原词的意义。例如:“Laser”的音译词为“莱塞”,但是意义却不尽明了。人们对于这样的词语比较难于接受,而如今此词已发展变化为“激光”。

日语除了汉字之外还有平假名、片假名。其中,片假名是单音文字,表音性比较强。因此,日语在吸收外来语时,就使用与外来语音声相近的片假名来进行表记。

(二)民族心理的特性

象形和联想是中国人主要的思考方式,因此,中国人从词语的表面就能推测出其本身的意思。而且,中国人重视语言的美的意识,所以会理所当然地选择意译的翻译方法。

日本人属于“实用主义”的性格。因此,日本人在翻译外来语时,为了避免复杂的翻译方法,保持其实用性,选择了使用时比较方便的片假名而进行音译。

外来语 篇2

英语中有不少外来语名词,主要来自拉丁语和希腊语。这些外来语名词随着时间的变化,不少已“同化”为英语,其复数的变化已英语名词化。有些名词存在两种不同的复数形式,着两种形式在意义上有的有些区别,有的意义相同。但仍然有相当一些外来语名词复数变化与英语名词不同,这主要是一些科技名词。总结起来,大体有以下几种情况:

1.来自拉丁语的名词通常有以下四种情况:

1)以“-us”结尾,变复数时,将“-us”变为“-i”。例如:

nucleus--nuclei(核,核子),focus--foci(焦距),fungus--fungi(菌类),alumnus--alumni(男校友)等。

2)以“-um”结尾,变复数时,将“-um”变为“-a”。例如:

datum--data(资料、数据),stratum--strata(阶层),memorandum--memoranda(备忘录),ovum--ova(卵、卵子)等。

3)以“-a”结尾,变复数时在词尾加“-e”。例如

formula--formulae(公式),cicada--cicadae(蝉),alumna--alumnae(女毕业生),amoeba--amobae(变形虫)。

4)以“-x”结尾,变复数时“-x”通常变为“-ces”。例如:

index--indeces(索引),appendix--appendices(附录),prosecutrix--prosecutrices(女检察官、女起诉人),codex--codeces(法典),matrix--matrices(母体组织,矩阵)

以上来自拉丁语的四种名词,基本仍按拉丁语原来格法变为复数。

2.来自希腊语的名词大体有三种情况:

1)以“-is”结尾,变复数时,将“-is”变为“-es”。例如:

crisis--crises(危机),analysis--analyses(分析),axis--axes(轴),parenthesis--parentheses(括号)

2)以“-on”结尾,变复数时,将“-on”变为“-a”。例如:

phenomenon--phenomena(现象),entozoon--entozoa(体内寄生虫),criterion--criteria(标准),decahedron--decahedra(十面体), automaton--automata(自动装置)等。

3)以“-ma”结尾,变复数时在词尾加“-ta”。例如:

stigma--stigmata(特征),carcinoma--carcinomata(癌),phantasma--phantasmata(幻觉)等。

此外,有些来自法语的名词,变为复数时,要按法语原来的变化规则,例如:

上海话中的“外来语” 篇3

160多年前,上海开埠既是上海作为移民城市的开端,同时也是上海话形成的起点。而上海话的正式形成与成熟,则以“洋泾浜英语”的出现为标志。可以说,五方杂处,东南西北中的各地方言的碰撞与融合,构成了上海话的基础;而欧风美雨的东渐,“外来语”也从语言营养上丰富了上海话。

语言如同流水,只有在流动与互换中才能保持活力与新鲜。汉语的生命力与现代感,不仅在于不断地从生活中汲取养料,还在于它善于向“外来语”学习,充实丰富自身。如“葡萄、石榴、狮子、玻璃”等是汉代从西域学来的;“咖啡、沙发、坦克、巧克力”等是近代从西方引进的;而“超人、绿卡、热线、克隆”则是对当代世界文明的接纳。同样的,上海话呈现的一个显著的海派风格就是,它对“外来语”不拘一格地大量吸纳与转化。

“拿摩温”是用上海话读的“洋泾浜英语”,又可以认为它本身就是上海话。“Number One”本意是第一或第一名,还可以引伸为首席、盖世无双的意思。上海话把它拿来借用,变成了翘大拇指称赞人和事的说法:比赛第一得冠军,“拿摩温”;学习成绩最优秀,“拿摩温”;学校女生中长得最漂亮的,“拿摩温”;部门中的首长或单位里的管理者,也能称“拿摩温”。所以,上海话中的“拿摩温”适用性很强,使用面十分广泛。只是在文革期间,“拿摩温”变成了牛鬼蛇神,专指资本家的狗腿子、欺压工人阶级的“工头”,人们对“拿摩温”避之唯恐不及,毫无赞美之意了。加之有一个沪剧拍成的电影《星星之火》,内有日商纱厂里的“拿摩温”助纣为虐压迫工人的情节,从此,“拿摩温”更成了阶级敌人的代名词。也许这些缘故的影响,尽管目前英语大行其道,但在上海,以“拿摩温”来称赞人和事的说法几近销声匿迹。

“老克勒”却与“拿摩温”的情形正相反。“老克勒”沉寂了许多年之后,现在又为人津津乐道起来。以往的岁月,“老克勒”并非褒义,而是所谓腐朽的资产阶级生活方式的写照;而今则是指懂得生活情趣的人,被人称为“老克勒”是很有面子的。上海话“老克勒”也是“外来语”,但对它的来龙去脉还有不同的看法:一是有人说“老克勒”来自“Colour”一词,其读音与“克勒”相似,中文意思是“颜色”,引伸为时髦,但此说有些牵强附会;有人说来自“Class”一词,表示等级和品位。“老克勒”有生活品位,而且生活方式是西化的,头戴瓜皮帽、身穿长马褂的人即使有地位也没资格称“老克勒”。此说表面妥切,但也并不正确。学兄茅莹先生的研究认为,“老克勒”应来自“Clerk”一词,意思是洋行职员,而且多指男性。在洋行里做事的人首先会外文,其次收入也比较高,特别重要的是为男性。他们容易接受西方文化的熏陶,追求体面的有品位的西化生活。在上海人眼里,吃西餐、品红酒、喝咖啡、听爵士音乐,一身西装革履的男人,这才是真正的“老克勒”,从没女士被称为“老克勒”的。因此,Clerk一词才是上海话“克勒”的正源。

差不多在半个世纪前,当笔者还是一个十来岁的小学生时,我们经常在弄堂里玩一种叫“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嘴上却在喊:“阿三,老鹰来了。”弄堂里孩子玩时说的“阿三”与旧时上海人说的“阿三”,两者所指是不同的,但又有前因后果。旧上海公共租界里的巡捕以及高级场所的看门人不少为印度人,据说他们与人说话习惯以“I say”开头,于是被人称之为“阿三”(“I say”的谐音)。加之印度巡捕头上扎着一块红布,又被人叫成“红头阿三”。管理印度巡捕的上司大多是英国人,英国人经常要去查岗,检查印度巡捕守不守职。喜欢开玩笑的上海人就用“阿三,老英来了”,用之恐吓印度巡捕。到了我们儿时,“阿三,老英来了”中的“老英”变成了“老鹰”,“阿三”已不是指“红头阿三”的印度巡捕,而指猴子。印度巡捕怕英国上司如同猴子怕老鹰,不仅怕的意思一样,而且上海话的读音也完全一样。只是把头扎红布的“阿三”变换成红屁股的“阿三”,这个想象力太丰富了,但也未免有点搞笑。

上海成为通商口岸之后,外国人纷纷在上海租界开设洋行。洋泾浜(后填没,即现在的延安东路)是英租界与法租界的分界河,南为法租界,北为英租界。上海的商人与洋行打交道,多说带有上海口音的非标准的英语,被称为“洋泾浜英语”。“洋泾浜英语”在开埠后的上海一度很流行,当时还有人编了沪语歌诀:“来是‘康姆’(come)去是‘谷’(go),是叫‘也司’(yes)勿叫‘奴’(no);一元洋钿‘温德拉’(one dollar),廿四铜钿‘吞的福’(twentyfour)??”读来十分有趣,这也充分说明“洋泾浜英语”对上海话的影响之大。

上海话中的外来语,最初往往是借用“洋泾浜英语”来表达某种意思,使用多了而习惯成自然,这些借用的外来语便固定下来而融入到本土语言中去。可以这样认为:上海话是不同语种或方言的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或在商业交往中发展而成的混杂语言,其中恰恰是这些外来语彰显了上海话的海派特色。上海话中的外来语,一般是借用词源的读音而表达词源的本义或引伸义。这里又分成几种情形,一类是表现某种动作与状态,如混枪势(chance)、茄三壶(gossip)、扎台型(dashing)、接翎子(leads)等;一类代表事物的性质与评价,如肮三(on sale)、克拉(colour)、蹩脚(bllge)、噱头(shit)等;一类则是读音与事物浑为一体,如开司米(Kashmieere)、回丝(Waste)、司达特(Starter)、拉三(Lassie)等。

日语外来语 篇4

很多国家拥有自己国家语言的同时,也会引入其他国家的语言。特别是日本的外来语使用频率高、范围广,在日常生活以及各个领域都在广泛的使用外来语。所谓日语外来语,一般是指比较新的西欧语源的词语,而不包括传入日本的汉语词汇。由于日本本土的固有词汇量较少,加之一直以来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汉语词汇被大量的应用于日本的日常生活中,同时,汉语词汇更是在文学作品中被大量使用。19世纪后半叶至20世纪初,随着西方新理念的导入,渐渐地,片假名这种表音文字被大量应用于表达西欧语言的含义。这种语言被现代日本人大量地使用。由英语以及欧洲语言传入的外来语词汇几乎占英语词汇的80%左右。

二、、外外来来语语的的发发展展

1.外来语起源的历史背景。现代日语中外来语词汇众多。 日常用语中使用外来语的比例多达10%,外来语在词汇比例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作用。日本人为什么要引入大量的外来语词汇呢?首先,与日本特殊的地理环境以及日本人的文化意识紧密相关。远离大陆、生活在岛国上的日本人自古就对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对外来文化持有积极地学习态度。其次,众所周知,日本资源匮乏,因此要和其他国家共存。第三,随着近代历史的发展趋势。近代日本的政治、文化主要吸收并发展了中国的模式。黑船事件,美国打破了日本的锁国政策。日本开始实施开放政策,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自明治,日本在具有日本固有精神的同时,吸收并活用西方的学问和知识。

2.外来语的种类

(1)汉语:日语中引用了大量的外来语。最为古老的当属汉语外来语,但是,大部分的同汉语本身含义相同。

(2)英语:以生活用语和料理用语居多。

(3)荷兰语:主要用于料理用语。17世纪至19世纪,日本为了同荷兰进行贸易,增加了荷兰语的使用量。

(4)葡萄牙语:以生活用语为主。最早进入日本的欧洲人就是葡萄牙人,因此葡萄牙语作为外来语的使用较为广泛。

(5)意大利语:以音乐用语、料理用语为主。

3.外来语的历史发展。16世纪葡萄牙人进入日本,大量的葡萄牙语成为外来语,被日本人广泛使用。如:香烟(タバ コ)、油炸海味食品(テンプラ)、面包(パン)等等,都是当时导入日本的外来语单词。17世纪,日本实行锁国政策,只有荷兰人进入日本,与此同时,荷兰语随之进入。如:酒精( アルコール)、咖啡(コーヒー)、气体(ガス)、啤酒(ビール)等等,直至今天仍在使用。进入明治时代,随着西方思想和物品的输入,外来语就不仅是某一个国家的语言,而是各个国家的语言。

三、外来语的优点

日本社会快速国际化使外来语快速增加的同时,日本人的视野也渐渐地扩大了。外来语给日本人的生活、价值观以及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影响。通过外来语,日本在技术和经济上取得了一定成果,跻身成为世界先进国家。传入日本的外来语对文化产生了以下几点影响:使用外来语给人一种时髦的感觉。现在的日本人已经离不开外来语,生活中充溢着外来语,外来语已经成为国民文化的一部分。

四、外来语的缺点

日语中外来语的发展与变化 篇5

日语中外来语的发展与变化

在日语的语言变化之中,最受注目的就是外来语的泛滥.日语中的外来语泛滥问题比起其他国家来说都要规模大、范围广,并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角落.本文通过研究此种现象,来阐明日语的特征及外来语在日语中的发展和变化.

作 者:彭方洁 作者单位:广州美术学院,公共课教学部,广东,广州,510006刊 名:考试周刊英文刊名:KAOSHI ZHOUKAN年,卷(期):”"(35)分类号:H3关键词:外来语 外语原词 发展 变化

日语外来语的使用现状和教学思考 篇6

关键词: 日语 外来语 学习对策

一、外来语的使用现状

金田一春彦是这样定义外来语的,他认为:“外来语就是从外国语言中吸收、同化,作为日语使用的词语。从中国传来的汉语是广义上的外来语,但在日本一般不称为外来语。”

从十六世纪开始,外来语不断传到日本,到现在已经有数百年的历史。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受西方经济文化的影响,大量外来语传到日本。

关于日语外来语的使用状况,日本国立国语研究所开展过一系列的调查活动。1956年,以90种大众杂志为调查对象,通过数据分析得出这样的结论:和语占36.7%,汉语占47.5%,外来语占9.8%,混种语占6.0%。1966年,针对朝日、每日、读卖三大报纸的调查结果显示,外来语的使用比例大约为12%左右。

进入二十一世纪,外来语更以惊人的速度不断发展,现在每年几乎会增加1000个新词汇。这些外来语已经渗透到现代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同时影响了日语本身的发展。1956年出版的《例解国语辞典》中收录了大约1400个左右外来语,而到1989年新版的《片假名新语辞典》中,收录的外来语数量翻了10倍,上升到15100个。

二、外来语的影响

(一)大量外来语导致学习难度增加

1.外来语来源繁多

外来语主要来自于英语。明治维新以后,西方各国的先进思想不断传播到日本,随之而来的就是大量的外语。例如:バスケットボール(basketball)篮球、インターネット(internet)网络、メニュー(menu)菜单。

除了英语,日语中的外来语词汇还有很多来源于法语、德语、意大利语、荷兰语、葡萄牙语和印度语。例如:グルメ(gourmet法)美食家、アルバイト(Arbeit德)打工、ビール(bier荷)啤酒、タバコ(tabaco葡)香烟、ヨガ(yoga梵)瑜伽。

2.和制英语

为了使人们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并接受这些外来词汇,表记形式上大多采用片假名。对于日语学习者来说,片假名不太形象,从认知到熟练掌握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很多新出现的外来语由于没有收录到辞典中,因此很难理解其含义。日本很喜欢借鉴外国事物,创造出具有日本特色的新事物,和制英语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和制英语是日语词汇的一种,利用英语单字拼合出英语本身没有的新词义。例如:ガソリンスタンド(Gasoline+Stand加油站)、キャッチボール(Catch+Ball投球及接球游戏)、ブックカバー(Book+Cover书的封套)、シャープペンシル(Sharp+Pencil自动铅笔)、フリーダイヤル(Free+Dial热线电话)。大量外来语及和制英语等的出现给日语学习带来很大影响,导致学习难度大幅度增加。

(二)大量外来语对语言交流产生障碍

1.外来语意义变化

外来语融入日语以后,有些词汇的意义发生了变化,有语义范围扩大或缩小的,也有与原来语义完全不同的。

①语义扩大或缩小型

タレント(talent),英语语义是天才,而在现代日语中一般指电视、广播等大众传媒中的演员、歌星、主持人等。

ミシン(machine),英语语义是机器,而在日语中语义范围缩小以后变为缝纫机的意思。

レポート(report),在英语中主要指报告、报道,而在日语中,除此之外还可用于学生写的简短论文。

サービス(service),在英语中指对商店、企业、旅馆或餐馆顾客的服务和接待,而在日语中还有减价、网球排球等发球的意思。

②语义不同型

カンニング(cunning),在英语中表示狡猾的,而在日语中语义转变为作弊,与该词的原意完全不同。

2.发音不统一

由于外来语是通过音译的方式转变而来的,因此存在多种发音的现象,并不完全统一。例如:“main”可以写成“メイン”和“メーン”两种形式。“telephone”可以写成“テレホン”和“テレフォン”两种形式。

3.年龄差

不同年龄层对语言的习得和表达能力不同。受教育程度和生活环境的影响,年纪大的人喜欢使用固有词汇,对新出词汇的理解和接受能力较慢,更不用说不断增加的外来语了。而年轻人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很强,热衷于使用外来语,表达更贴近潮流,更有新鲜感。由此可见,意义变化、发音不统一和年龄差等原因都会对语言交流产生障碍,容易造成相互之间的误解。

三、外来语的学习对策

为了解决外来语学习这一难题,我们可以从学生和教师两个角度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一)学生角度

1.加强第二外语英语的学习

根据外来语的来源,英语所占的比例最大。很多外来语在一定程度上和原本英语的发音很相似,因此,打下良好的英语基础对外来语学习非常有帮助。遇到外来语新词汇的时候,我们可以根据片假名联想一下有没有发音相似的英语单词,进而推测出该词汇的含义。

2.了解外来语的变化规律

外来语具有一定的变化规律,学习外来语的时候,除了注重含义和拼写之外,还应该有意识地了解和总结其变化规律,有助于更好地掌握和记忆外来语。

3.注重词汇积累

由于外来语的更新非常迅速,因此仅仅依靠书本上的知识是不够的。平时应该通过大量阅读日语小说、报纸杂志、漫画及观看影视作品等方式来接触外来语新词汇,多查辞典,记住拼写,理解其含义和用法,加强词汇的积累和更新。

4.分领域选择性学习

外来语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而且大多是新鲜事物,我们可以从日常生活用语学起,打好扎实基础,然后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今后工作需求,选择性地学习相关领域的外来语。这样学习外来语的压力不会太大,也能提高学习效率。

(二)教师角度

1.提高自身专业水平

教师应该经常阅读最新的日文报纸、期刊和小说等,关注不同领域新出的外来语,不断扩充词汇量,提高专业水平和职业素养。

2.注重教学方法改进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不局限于教材内容,根据课程需要适当地增加课外知识,补充时下最流行的外来语词汇。同时应注重改进教学方法,通过讲解外来语的来源、作用和变化规律,以及借助多媒体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外来语。

参考文献:

[1]田中建彦.外来語とは何か[M].东京:鸟影社,2002.

[2]水谷修.日本語教育の課題と展望[C].张威.日本语言文化研究日本学框架与国际化视角.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3]岩渊悦太郎.外来语[M].河出书房新社,1993.

[4]新村出.広辞苑[M].岩波書店,2008.

外来语对日语的影响 篇7

关键词:外来语,影响,读音,标记,词汇

日语自古以来就深受外来语的影响。现如今, 外来语已经成为日语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二战后,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国际交流的日趋频繁, 外来语已渗透到日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一、外来语的定义

众所周知, 日语的文字最早从中国传入, 深受汉语影响。现如今, 汉字在日语中以不作外来语看待了。日语外来语主要是指较晚输入日本的欧美语系的外来语言, 即从葡萄牙语、英语、德语、西班牙语等外国语。外来语从16世纪初期开始输入日本, 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最早输入的外来语是葡萄牙语, 随着贸易、传教、建交的发展与深入, 西班牙语、荷兰语、英语等语种陆续输入日本。二战后, 达到了外来语输入的最高峰。通信电子产业的迅猛发展和壮大, 通过因特网跨越了国土、民族的概念, 大量的外来语被使用、传播, 并成为一种新的时尚。此时, 英语输入占了主导地位, 英语词汇占外来语词汇总数的80%以上。

二、外来语对日语的影响

1、对读音的影响

外来语基本上采取的是音译方式来表达, 但这时日语音节、音素的不足就显现出来, 许多外来语的发音并不能在日语中找到对应的音节, 由于音译的必要, 日本人又根据外来语的发音创造出许多新的音节。与此同时, 外来语的导入, 引起了传统发音规则的变化。比如说, 日语中的特殊发音——促音。一般来说, 促音发生在か行、さ行、た行、ぱ行4行假名之前, 外来语引入后, 促音的范围得到了扩大。例如:ベッド (bed) 、バック (bag) 、グッズ (goods) 等等。

2、对标记的影响

日语中的汉字主要用来标记日语的名词、形容词和动词的词干部分;而平假名主要用作标记助词、助动词, 另外, 还用来标记用言的活用部分;片假名主要用来标记外来语, 以及外国的人名、地名等。很早以前片假名是僧侣们学习佛教时, 用来作注释和标注读音的。虽然日本人很早就创造了片假名, 但是很少被人所用。随着外来语的输入, 经过长时间的发展, 用片假名标记模仿来的外来语发音, 标记外来语就变得简单。自此, 日语由汉字、平假名、片假名三种方式混合书写的形式才固定下来。

3、对词汇方面的影响

3.1外来语输入后, 增加了日语词汇量

外来语输入日本之前, 日语词汇系列只有两部分构成, 即和语词汇和汉语词汇。外来语的输入丰富了日语词汇。日本2000年出版的《日语外来语词典》中收录的外来语多达10万词, 词汇涉及到政治、经济、科学技术、体育等各个领域。外来语已经成为日语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随着国际交流的扩大, 外来语的数量仍在增加。

3.2外来语为日本不断输入新鲜血液

外来语是各民族、各国家间文化交流的象征, 可以说是民族和文化发展的体现。从别国输入的词汇中, 找不到相应的日语词汇去表达时, 就直接把外来语音译过来。体现了国与国之间交流的密切, 同样体现了日本民族善于吸收外来先进文化, 善于接受新鲜事物和新鲜概念的精神。随着科学的进步, 科学专用术语也变得多了起来。根据日本科学情报中心的调查显示, 科学专用术语中, 外来语占一半以上。通过外来语, 可以获得最新的科学文化理念, 对发展高新科技和文化也大有裨益。

3.3外来语提供了不同的语感和表达方式

与极不灵活的汉语词汇和古老的和语词汇相比, 外来语给人带来崭新、流行的语言感受。外来语的这种新鲜语感与日本人喜好流行的癖好不谋而合。同时, 外来语为日语提供了委婉、含蓄的表达方式。因为外来语的语感比传统的词汇不那样的直接、强烈, 许多传统词汇不适合的场合中, 取而代之, 采用外来语这一表达方式再恰当不过了。

当然, 也应看到外来语给日语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输入外来语的时候, 怎样音译外来语存在两种不同的主张。一种主张要求根据日语的发音习惯, 来标记外来语。另一种主张则认为, 尊重外来语本身发音, 尽量去适应外来语的发音标准。这样势必带来外来语书写形式的混乱。日本文部省采取了许多措施, 但仍没有解决实质问题。这不单造成了日语的混乱, 也给日语学习者带来了不少的麻烦。

参考文献

[1]田中建彦.夕来捂法何加[M].东京:息影社, 2002.

[2]朱京伟.日语词汇学教程[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5.

对日语外来语的思考 篇8

言语担任着以其为母语的民族及集团的思想和文化, 所持有的各言语价值观和思维方式产生出其各种各样的不同的多样性文化。全世界所存在的语言当中, 说日语的人数排行第十, 国外学习日语的人数据2006年的统计大约有三万多名。学习者第一位为韩国, 约91万人, 占世界日语学习者的30.6%, 第二位为中国, 约68万人, 占23%, 第三位为澳大利亚, 约37万人, 占12.3%。这三个国家人数占全体学习者的三分之二, 并且每年也在递增。

像这样学习日语的学习者在增加的同时, 其反面近年在日语当中外来语的比重是明显上升, 外来语 (片假名) 的增加和乱用的问题也越来越严重。

在大街上, 随处可见用外来语写的公司名、公寓名等, 在杂志里特别是IT类、科技类、医学类、建筑类等专业性较强的杂志里的外来语更是眼花缭乱。当进到饭店里就餐时手里的菜单大部分都是用外来语来表示菜名, 特别是高档餐厅更为明显。去医院医生对你的病情的解释, 应该用什么样的机器做什么样的检查, 吃什么样的药等, 有70%以上都是用了外来语。服装的颜色、款式一般也用外来语表示, 当然这些都是日语本身的和语能够表现出来的。

在这里先明确一下外来语也就是片假名的定义。

日语中的外来语可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外来语是指在与其他各国交流中, 伴随着文化被吸收并日本化了的外国语言词汇, 其中包括来自中国的汉字词汇。狭义的外来语是指从欧美语言中借用而来的外来词汇。

可以把外来语分为以下三种。首先是在描述到迄今为止日本所没有过的事物时 (ラジオやキムチ-收音机和辣白菜) , 其二作为专业用语所使用时 (オゾンやインフレーション-臭氧和通货膨胀) , 其三, 为了生动地表现其语言特征 (職業主婦をキャリアウーマン-把专业主妇叫做职业女性) 。

二、外来语增加的原因及影响

(一) 原因

1.善于吸收外国文化。日本是一个善于吸收外来先进文化和事物的国家。明治维新以前开始大量吸收国外语言。为了表达新生事物, 仅仅靠从中国引进的汉语是远远不够的。发音相似的单词会容易给对方带来误会, 为了解决这种问题外来语便诞生。明治维新之后日本更是强化了与外国之间的贸易, 在此时吸收了大量的外国语言。

就是说, 日语的外来语 (片假名语言) 所增加的最大的原因是在各领域的国际化进展中与国外的人和物的接触和交流的增加所造成的。

2.崇外的民族心理促进了外来语的形成。日本是一个岛国, 在地理上处于封闭状态。一个长期封闭的民族, 一旦开放之后, 对大世界的好奇心很容易转化为强烈的崇外心理, 这种心理常常表现为自主地使用外族的语言。认为外来语是新鲜事物, 给人一种高雅、时尚的感觉。特别是年轻一代, 对日本传统文化了解较少, 对外面世界及新鲜事物却兴趣浓厚, 外来语作为一种新的词语往往能很快在年轻人中风行起来, 有些年轻人甚至认为越使用外来语就越能表现出自己的个性。这些心理促进了外来语的形成和传播。

3.媒体的力量。外来语增加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要提到媒体了。报纸和电视、杂志的影响力是非常大的。特别是杂志名想找本不是用外来语的都相当难。有的企业专门使用大家都没有听说过的外来语作为商品名进行推广。这是因为, 如果使用没有听过的词, 会给消费者一种神秘感和强烈的印象, 进而促进购买欲。

(二) 影响

最近日本社会开始关注日语外来语的负面影响, 大概会有以下四种可能性:

1.对于对外来语不是很熟悉的老年人来说, 会对外来语产生困扰, 有不能准确地传达其内容及含义的可能性;

2.非常自然地使用外来语的世代和与外来语保持一定距离的高龄者之间的沟通会发生一定的障碍;

3.片假名和汉字不同, 不能够对其意思进行推测, 因此难以掌握语言的概念等;

4.和制英语的流行会对日本人的英语学习造成阻碍。

现在, 外来语在日本社会极其泛滥, 不仅仅是年轻人和和运动相关的人, 就连政治家也加入到了此行列。政治家们在电视里, 或在车站前等公共场合里进行竞选演讲时, 讲着不少对于老百姓来说意思不大明确的外来语, 这种现象直接影响着日本国民和在日的日语学习者。其实媒体也应该率先使用正确的日语, 可为了收视率等原因不得不迎合这种社会潮流。大家都知道媒体对公众的影响是多么大的。

那么, 到底应该怎么办?作为解决方案, 公共报道机关决定根据每个词的难易度, 推广度来进行分别对待。比如已经广泛地被大家所使用已经定型的就按照原来的词一直使用下去。如ストレス (压力) 、ボランティア (志愿者) 、スポーツ (运动) 等。其次, 并没有完全扎根的词用其他日语来代替 (イノベーション→革新 (创新) 、ポテンシャル→潜在的な力 (潜在力) ) 等。然后, 并没有完全固定并且不能用其他日语代替的语言就用片假名来表示, 并加以注释进行说明。如 (アプリケーション应用软件) 等。就这样对外来语的使用稍加以区分, 并且在一定程度上遵循的话, 也许多多少少可以遏制外来语对日语的影响, 当然这个区分也要定期地进行修改。

三、挽救日语活动

使用一般人不常使用的外来语, 一点都不考虑阅读人的感受的文章越来越多。这个作为读者来说是非常困扰的事情。并且一般人根深蒂固地使用着的貌似外来语的片假名也是越来越难以区分出它的真面目。如「パソコン」 (电脑) 和「ノートパソコン」 (笔记本电脑) 只有在日本人之间才知道其含义。而正确的是「ラップトップコンピュータ」。小朋友们所喜爱的汉堡也不是「ハンバーグ」, 而是「ハンバーガーステーキ」。

语言是掌握并理解某存在事物的符号, 要求给予全体人员的印象是共通的。因此在听到「ハンバーグ」, 大家就知道是“啊, 是那个”的状态下改说成「ハンバーガーステーキ」也是没有用的。可是与外国人进行会话时就要多加注意。

就这样, 在现代日本社会各种各样的语言在泛滥着, 听惯的词也不少。比较难以翻译成日文的物和现象也很多, 因此也不得不把英语直接用片假名来表示。

对于这种现象, 国立国语研究所提议对于外来语改变说法, 把外来语改成用日语能够说明的词来代替。其实很多词可以用纯和语来表达的。

如:

アウトソーシング=外部委託

アクションプログラム=実行計画

アクセス=接続=交通手段=参入

インサイダー=内部関係者

インターンシップ=就業体験

インタラクティブ=双方向的

インパクト=衝撃

オピニオンリーダー=世論形成者

オンデマンド=注文対応

ガイドライン=指針

キャピタルゲイン=資産益

ケア=手当て=介護

コミット=かかわる=確約する

コミットメント=関与=確約

サーベイランス=調査監視

シーズ=種 (たね)

シェア=占有率=分かち合う=分け合う

シフト=移行

シンクタンク=政策研究機関

セキュリティー=安全

ゼロエミッション=排出ゼロ

ポテンシャル=潜在能力

マーケティング=市場戦略

マクロ=巨視的

マネジメント=経営管理

マルチメディア=複合媒体

ミスマッチ=不釣り合い

モニタリング=継続監視

モラルハザード=倫理崩壊

ライブラリー=図書館

リアルタイム=即時

ログイン=接続開始

ワークショップ=研究集会

アカウンタビリティー=説明責任

イニシアチブ=主導=発議

カウンターパート=対応相手

ガバナンス=統治

コンファレンス=会議

コンプライアンス=法令遵守

サプライサイド=供給側

等等

外来语使用的泛滥也已经不是小事, 在全世界那么多人在学习日语的时代, 日本有义务将自己本国的语言进行整理与完善, 不能因为一时的方便而迷失了日语本身美妙的表达方式, 愿日语能够尽快回到纯粹的环境里去。

外来语的泛滥一定程度上对于日语学习者来讲也是一大难题。日语中的大量的词是由汉字来表记的, 因此可以大概揣测意思, 这样有助于形象记忆, 但由于大量使用了外来语还要记住不怎么形象的词, 这样大大增加了学习量。特别是在中国和韩国的日语学习者占了很大比重的情况下, 给他们的文字理解和处理带来了很大程度的阻碍。

外来语难, 除了难在它构成的语言多种多样外, 还在于它涉及多种领域, 多是新事物性质和内容的表现。外来语在各领域的比例, 运动、竞技类占15.12%, 文学、美术、音乐类占12.14%, 饮食类占10.18%, 机械工业类占8.16%, 科学类占8.16%, 服装类占8.15%, 商业、财政类占4.16%, 家庭、宗教类占4.11%。

日语学习者应该对外来语进行分类, 对常出现的外来语多加研究, 找出其规律, 这样才能有效、正确地记住并使用。

四、结语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 当然外来语也是如此。外来语也有许多优点, 比如, 能使语言变得丰富, 能给人带来新鲜感, 表记相对简单。但也有不可避免的一些缺点, 比如, 词义晦涩难懂等。日语的外来语因为是受欧美的影响较大, 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外来语是依靠着欧美语的, 如果欧美语没有新词的诞生, 日语对新生事物的表现力也会变得贫乏甚至会枯燥。社会及每个日本人及日语学习者应该尊重日本向来的日语, 要主动承担保护美妙的日语的义务, 这样才能维持好日语发展的秩序, 同时也能有效地遏制滥用外来语的现象。在接受外来文化时, 要进行适当筛选并创造新的文化及词语, 用符合日本风土人情的词, 进行宣传和传播, 这样才能够让更多的日语学习者感觉到日语的魅力, 不要让过多的外来语侵蚀优美的日语。

参考文献

[1]大连外国语学院.新日汉辞典[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1995.

[2]朱京伟.日语词汇学教程[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5.

[3]刘建强.新编日本史[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2.

[4]史群.新编日语外来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4.

日语外来语的本源及其影响 篇9

一、外来语的本源

1. 来自葡萄牙语的外来语

作为西欧语系的外来语,葡萄牙语是最早引入日语中的外来语。室町时代末期、天文十二年,葡萄牙人漂至种子岛,带来了枪,标志着西欧人首次进入日本列岛。之后,葡萄牙的船只每年都来到日本进行贸易往来。自天文十八年起,众多的基督教传教士来到日本积极地进行传教活动。但是,基督教最终被镇压禁止,宽永十六年德川幕府下令锁国,至此割断了日本与葡萄牙人的一切往来。日本和葡萄牙的交往长达约百年之久,那时基督教兴盛一时,通商贸易活动频繁,因此产生很多来自葡萄牙语的外来语。

在来自葡萄牙语的外来语中,有很多是基督教及通商贸易关联用语,如:「クルス(cruz,十字架)」、「アンジョ(anjo,天使)」等。但是因为基督教被禁止,所以基督教关联用语几乎自然而然地脱离了日本人的日常语言生活。通商贸易关联用语虽然当时使用频率很高,但遗留后世的可谓是少之又少。

2. 来自西班牙语的外来语

据记载,西班牙人首次来日也是天文十二年,并且来日进行基督教传教的第一人也是西班牙人,但日本、西班牙贸易关系的确立却是在文禄元年以后,同日葡通商相比迟了约五十年。然而,日本同西班牙通商中断是在宽永元年,比葡萄牙早了约十五年。因此,来自西班牙语的外来语是极少的。另外,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很相似,所以日语中就存在许多不知是来自西班牙语还是葡萄牙语的外来语。如:「シャボン」一词有的字典解说其来自西班牙语「jabon」,而有的则解说其来自葡萄牙语「sabao」。

至今仍有很多来自西班牙语的外来语被使用,这些外来语同天主教时代传入的外来语完全不同,大都是拉丁美洲系的音乐及服饰的关联用语,昭和时期被采用。如:「タンゴ(tango,探戈)」、「ボレロ(bolero,包列罗舞)」、「ソンブレロ(sombrero,宽边帽)」等。

3. 来自荷兰语的外来语

荷兰人乘船来到丰后臼杵附近标志着其首次来日。1609年日本在平户开设商馆,与荷兰人开始贸易往来,之后随着日本进入锁国时代,商馆移至长崎出岛,日本政府仅允许与荷兰人的通商,此状态一直持续了两百多年。荷兰语对日语外来语的影响主要是在进入锁国时代后,大多是通商贸易关联外来语。很多这个时代出自荷兰语的外来语已经成为现在的日常用语,如:「ゴム(gom,橡胶)」、「ガス(gas,煤气)」、「ガラス(glas,玻璃)」、「コップ(kop,杯子)」、「コーヒー(koffie,咖啡)」、「ビール(bier,啤酒)」等。

随着洋书解禁、兰学兴起,运用荷兰语学习西洋科学兴盛一时,医学、药物学、化学、天文学等自然科学领域也出现了荷兰语的外来语,如:「アルコール(alcohol,酒精)」、「レンズ(lens,透镜)」、「チンキ(tinctuur,酊)」、「コレラ(cholera,霍乱)」等。幕末在军队、造船、度量衡等方面也出现了源于荷兰语的外来语,如:「サーベル(sabel,军刀)」、「マスト(mast,桅杆)」、「オンス(ons,盎司)」、「ポンド(pond,磅)」等。

4. 来自英语的外来语

英国人登上第二次访日的荷兰船标志着其首次来日。1613年日本在平户开设英国商馆,但只维持十年左右,与英的贸易关系一时断绝。1808年英国船只突然入港长崎标志日英恢复贸易关系。随着开国政策的推行,英学取代兰学兴盛一时。尤其是明治以后,与英美交流日益频繁,以学校教育为中心普及英语学习。经历明治、大正、昭和三个时代,出现许多来自英语的外来语,如:「ミシン(machine,缝纫机)」、「ワイシャツ(white shirt,衬衫)」、「バケツ(bucket,水桶)」、「アイロン(iron,熨斗)」等。另外还有源于美国英语的外来语,如:「エレベーター(elevator,电梯)」、「パジャマ(pajamas,睡衣)」等,二战后源于美国英语的外来语与日俱增。从现在各种外来语词典中收录的外来语比率来看,来自英语的占了大半。

5. 来自法语的外来语

日本人学法语比学英语稍早,之后随着日本开国,学法语逐渐开展。幕末时期来自法语的外来语主要是军队关系用语,如:「ゲートル(guetres,绑腿)」、「シャッポ(chapeau,帽子)」、「マント(manteau,斗篷)」等。进入明治,学法语兴盛,源于法语的外来语也随之增多,主要是外交、文艺、美术、服饰等关联语,如:「コミュニケ(communique,公报)」、「コント(conte,短篇小说)」、「デッサン(dessin,素描)」、「レーヨン(rayon,人造纤维)」等。

6. 来自俄语的外来语

俄国人1792年首次来到日本根室。幕末到明治初年学俄语兴盛,明治以后,同其他语言相比,学俄语的人并不多,但二战后,学俄语的热潮再次袭来,并且很多来自俄语的外来语至今沿用,如:「ペーチカ(pechka,壁炉)」、「ノルマ(norma,劳动定额)」、「スプートニク(sputnik,人造卫星名)」等。

二、影响

明治后期军国主义兴旺,外来语被排斥取缔,二战后外来语复又兴盛。和以前不同的是外来语已渗透到日本社会和国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战后,日本要发展经济、振兴国家,在与西方竞争的同时,又不得不学习吸收西方各个领域的新成果,随之引进许多新外来语,这也是外来语大量出现的首要原因。

有人认为对外来语的狂热表明日本人对外部事物存有好奇心或是一种“殖民现象”。不论怎样,日本是岛国,历史文化根基浅,特别是战败后自信受挫,崇拜强者成为日本民族的处事基准。在此文化背景下,外来语成为流行不足为奇。

普通的日本人对外来语很盲从,认为只要用外来语表示的事物就是优良的、深奥的,比如贴着外来语商标的商品。几年前日本流行贷款「ローン」一词,出现了「住宅ローン」、「教育ローン」等。战前日本人不认为「借金」是件光荣的事,可战后人们的思想改变了,认为贷款也是自己财产的一部分。金融资本家利用这种心理向人们放债,但他们不用「借金」,而用「ローン」这个新奇的外来语,给借款人一种不是自己借钱的错觉。不仅仅是商人,学者也不甘落后,他们认为掌握的外来语越多证明越有学识,上课或作报告,尽量多用外来语,而不使用日语固有词汇。

日本以外来语为武器,把西洋甚至世界文化信息适时地吸收到自己的语言体系。日本吸收外国科学文化成果,急速发展,成为经济强国,外来语可谓功不可没。然而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外来语在给日本人的生活提供便利的同时也束缚着日本人。日本人受发音器官限制,很难做到地道的外语发音,又生活在充斥着外来语的环境中,一讲外语就自然想起和式的外来语发音,这也成为日本人地道外语发音的障碍。

因此,外来语的使用要适中,如果一味热衷于外来语,就会忽视传统的审美和汉字的作用,也许会导致思维能力和感觉能力的退化,失去日语固有的魅力。

参考文献

[1]赵春娥.关于日语外来语[M].齐齐哈尔大学学报, 2003, 3.

[2]徐永祥, 李宏香.日语外来语形成原因初探[M].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7, 1.

[3]蔡忠良, 周晓冰.浅谈日语外来语形成的原因及其影响[M].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8, 7.

对日语外来语的一些思考 篇10

外来语的使用环境可以分为三类, 各自使用的领域也不同。第一类为大众文化方面的外来语, 第二类是科学技术方面的外来语, 介于两者之间的为第三类的官方场合下用外来语。

一般来说, 外来语被分成两种:大体上与外国的原词有相同的意思、用法、形式这样的词语被称作“外来语”, 一般此种情况只是简单的借音;与借用的原词有不同的意思、用法、形式这样的词语被称作“和制外来语”。外语词汇的音、形、义中, 只要借用了一个就属于外来语范畴, 这样利用日本本民族语言的构词方式把别国语言中所代表的概念介绍过来的意译词也包含其中。实际上这两者的区别也不是绝对的, 更有很多外来语正向和制外来语转变。

一、大众环境的外来语

第一类环境下使用的外来语是战后随着日本高度信息化、大众消费时代的到来, 欧美特别是美国先进文化的输入, 日常生活等各个方面都向欧美化推进的结果。战后一段时期内在美国的占领下形成了新的习惯和生活方式, 这方面产生了很多与之相关的外来语言, 应该说大众性的美国文化有其吸引世界各国人民的活力和魅力。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大众环境的外来语, 我们来看一下『電撃G'sマガジン』1998年10月号目录中刊登的23个游戏软件中, 片假名占15个, 罗马字表记2个, 和式日语6个, 外来语占74%。电脑游戏最初产生于美国, 和式日语少也是很自然的事情, 不过连日本自产研发销售的游戏商品及相关产品说明书都用外来语的话, 不得不说是一种外来语过盛的倾向。

以上是大众环境方面的外来语乱用现象, 我认为有以下几个问题。

1、表达语言的丧失。

居于流行前沿的年轻人并不能准确、流利的翻译英语意义。因为通过传播媒体学到的外来语知识是轻浮的、瞬间的, 年轻人并没有真正掌握美国人的思考方式和哲学。换句话说, 只不过是企业为获得追赶潮流的大众消费者利益的战略。但是, 这样放弃汉字任由片假名词语泛滥的日本年轻人, 既不能完全运用日语也不能完全使用英语, 使自己陷入不自由的状态。这对日语的将来未必是件好事。

2、日产商品的外来语表现已经扩展至其他领域。

比方说将在下面提到的官方环境下外来语的乱用, 在涉及到国民生活的重要公文中, 混入了难以理解的外来语表现等等。不仅如此, 在学术方面和大众环境的状况也一样。

二、学术环境的外来语

第二类学术环境下的外来语是日本在早期直接引进科学技术并逐步蔓延下产生的。近年随着现代各科学高度发展, 学术中的外来语有一些是日语本身无法表达的专业概念, 也有一些是特意为提高专业性和特殊性, 表现其知识阶层的不合理用法。

另外, 近年在日本的初、中等教育中导入的「ディベート」 (debate) 一词, 可以用日语「討論」更简单明了, 反而舍近求远的使用片假名。所谓的「ディベート」就是与自己的信条无关, 将参加者分成正反与反方两队, 以“第一辩手”、“第二辩手”的形式在司仪的主持下进行的一种特殊的游戏。这种情况应该不拘泥于使用「討論」或「弁論」吧。日本的福沢諭吉首先将「スピーチ」译成和式日语「演説」, 「ディベート」译成「弁論」、「討論」。如此轻易的使用外来语不得不让人觉得日本人有轻视母语之嫌。

以上从学术环境方面讨论了外来语的乱用, 例子还有很多不在此一一例举, 可以看出有以下几个问题。

1、由于专业术语的外来语的乱用, 导致了人为的提高学问的闭锁性和特殊性。当然, 既然学问在其专业领域实行, 有时候不得不使用比一般普通词语专业性更强的语言。但是, 始终应保留必要的限度, 这也是避免学术成果还原社会时出现障碍。

2、学术环境方面的这种情况, 最终必将影响大众环境和官方环境, 其反过来又会助长学术环境的外来语的乱用。而且, 经过各阶层又转回来的外来语与当初定义的专业用语产生了明显的变化。

三、官方环境的外来语

外来语已经成为日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使古板生硬的日语变得生动活泼起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 在计算机、信息技术等诸多领域出现了很多新术语。但是, 我们也不能忽略外来语的使用所产生的负面影响。特别是当新事物、新概念出现的时候, 经常发生误解或曲解其含义的事情。日本语言学者应经意识到外来语无节制的泛滥及其不规范性必将给日本人的工作、生活造成困扰。对学习日语的我们更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摘要:全球经济的大融合, 世界一体化的趋势, 深刻影响着作为经济大国的日本。在文化方面表现最为突出地就是日语外来语数量与日俱增, 覆盖了日本报刊、杂志、新闻、日常生活等各个角落。本文将从外来语的使用环境入手, 来了解外来语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外来语,大众环境的外来语,学术环境的外来语,官方环境的外来语

参考文献

[1]大野晋·森本哲郎·鈴木孝夫『日本·日本語·日本人』2001年新潮選書

[2]矢崎源九郎『日本の外来語』1979年岩波新書

[3]あらかわ、そおべえ『外来語辞典』1984年角川書店

[4]吉沢典男『外来語の語源』1979年角川書店

[5]佐藤弘『外来語と英語のズレ』1994年八潮出版社

外来语 篇11

关键词 汉语 日语外来语 解决方法

自“明治维新”以后,日本突破了“锁国”状态,实行“西学东渐”的开放政策,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与西方进行了广泛交流,从而使大批的外来语以空前未有的速度和规模涌入日本,而这些“西学东渐”的外来语在近代又经日本逐渐引入中国。随着两国经济、政治、文化交流不断发展,日语外来语的吸收和应用更加频繁。那么日语外来语对汉语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存在哪些利弊?该怎样解决?本文将结合实际对此做出深入的分析,以便使日语外来语更好地融入中文当中,进一步规范在汉语中吸收和应用日语外来语。

一、中日两国对外来语的定义和联系两国学术界对外来语的界定是同中有异。外来语对中文而言,是中国人认知的汉字词汇,又非中国人制造。从广义上讲,是指来源于外国语言或本国其他民族语言,直接吸收词义,并连同语音近似、非汉语原有固定音义的,长期被汉语确定下来的詞语。狭义上讲,是不包括来源于本国其他民族语言的词语。在外来词的表现形式上,除了音译、音译加表意、音译与意译结合和直接借用四种主要形式外,一些意译词也应该算作外来语的范畴。日语对外来语一般称为是从外国语言中吸收、同化,作为日语使用的词语。《日本国语大辞典》对外来语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讲,是包括古代从中国传入的[漢語]词汇。狭义上讲是指从欧美语言中传入的词汇,不包括近代以前从中国传入的「漢語」词汇。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汉语和日语外来语吸收方式的侧重点不同,汉语外来语倾向于意译,日语外来语则使用音译。

二、日语外来语在汉语中的比例早在1960年,中国《文字改革》杂志对《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和高校语文教材中的二音节词语的使用频率进行过调查,共调查了2285个二音节基本语中频率超过500的有88个,其中日语外来语占三分之一的比例。王(2003)一文中也提到,在社会和人文科学方面的名词术语,有70%是从日本输入进来的,这些词汇是日本人对西方相应词语翻译后传入中国。同样,日语中也存在大量的外来语,据国立国语研究所(1980)对日语中日常用语调查统计:“固有的日语”占46.9%,汉语占40%,其他的外来词占10%,混种语占3.1%。由此可见汉语占日语外来语的比例是如此庞大,并且新的汉语在日语外来语中还在不断的增加。正是由于汉语和日语都存在数不胜数的外来语,相互间又存在着众多相同和相异的地方,因此引起中外学者的广泛研究和探讨。

三、吸收日语外来语的利弊分析(一)吸收日语外来语的益处1.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文字作为文化交流的主体,日语在丰富本身词汇的同时,其中有许多词汇早已被现代汉语所吸收和消化,对汉语的发展历程也起到了推动作用。2.日语以简洁、凝练的词句表达出了丰富的情态,具有更加充实和表达效果,更加完美的语用功能。因此,日语外来语所包涵的修辞色彩、语体风格、搭配意义的使用,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也丰富了汉语词汇,增强了汉语的表现力,给老的词汇赋予了新意。3.汉语吸收日语外来语是一种“文化糅合”,使中日两国文化得到充分交流。一些新概念、新事物随着外来语的传入,吸引更多人运用这些语言的兴趣,使新思想传播的更快、更广、更流行和更普及。同时,由于地域文化的播迁,也能够让更多中国人了解日本的社会文化背景、民俗风情等。4.由于日语外来语“东西兼备”,大多数来自于欧美语系。因此欧美语系借助汉语吸收日语外来语得到传播。有利于中国与西方的语言广泛交流。特别是在中国进行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汉语中从日语借来的大量新词成为文化交流和融合的产物,为国际文化多层次、多渠道的交流提供了多种条件,对国际民族传统观念和文化心理产生重要的深远影响。(二)吸收日语外来语的弊端1.日语外来语在汉语中大量应用,一方面,有利于中国人了解日语与汉语的关联,另一方面,也同时带来诸多交流不便。日语外来语汉民族化主要体现在语音、语义、结构、语法四个方面,汉语吸收的日语外来词大多是形似的“和制”汉语,但是发音意义等不同,吸收过程中又进行了同化,极大地影响了词语的准确性和流利性,不伦不类,影响中国人学习日语的兴趣和积极性,增加学习日语的难度。2.在汉语吸收日语外来语文化交流和碰撞中,由于采用的是归化翻译法,出现了“异化翻译”和“原汁原味”相结合的矛盾,即很多日语外来语不被“原生态”汉语所接纳。所以,汉语在吸收日语外来语之后,使汉语词汇更加复杂的同时,由原来的单纯只是用汉语表达形式逐渐形成汉语和外来语组合的复杂表达形式,使人们在学习、掌握和理解汉语准确性上遇到了一定困难。同时给语言规范化和词典编纂方面造成了困扰。3.日语外来语的文化倾向,一方面,是极大地丰富了汉语的词汇,另一方面,又被视为“文化入侵”受到抵制。因为日语外来语在汉语中的大量吸收和利用,渗透到了中国人生活和学习的各个领域,反而使一些汉语固有的词汇被人们渐渐淡忘,冲击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再加上汉语不像日语可以直接用片假名音译,可以不考虑其表意性,而汉语往往需要反复的推敲,大多运用音译兼意义的手法创造出译词,于是造成外来语过多甚至于乱用,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造成很多不便。特别对一些中老年人影响较大,甚至出现交流障碍和理解不了的现象。

四、解决方法1.正确认识外来语,发挥其在文化交流中的作用。随着中日两国交往的不断加深,汉语吸收日语外来语还将更为广泛和频繁,因此,汉语吸收日语外来语应符合社会进步、开放性文化、状态下的得分情况好,并且性别对数学空间想象力的影响并不显著.这说明积极的情绪在一定程度上会拓宽学生的解题思路,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Fredrickson的拓展-建构理论,积极情绪通过促使个体积极地思考诸多行动的可能性的过程,从而拓展个体的注意、认知、行动的范围.但是,该实验也存在一些待研究的问题.

4 结论本文采用了2×2实验设计,将被试分成实验组和控制组.利用自编的两套试卷分别对实验组和控制组进行初测和再测.同时,兼顾性别因素对大学生数学空间想象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大学生在积极情绪经济发展和人民心理追求之需要,有理智地选择使用。并通过词语借用方式来发掘沉积在一个民族心理结构中的深层内蕴。2.制定相应法规,使其吸收和使用规范化。汉语在吸收日语外来语过程中,应正确分析汉语和日语外来语在概念、特征、吸收方式等方面的异同,以及在利用方面的利弊。既要避免“生吞活剥”的吸收和使用,又要在传承民族文化的基础上正确地借鉴。政府应出台相应法规,特别是新闻媒体出版界应起到示范作用,如2010年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颁布的《关于进一步规范出版物文字使用的通知》,或者出版类似于日本的《汉字当用词典》等,都是强化规范外来语使用的有力措施。3.加大学术研究力度,探寻其吸收和利用正确方法。在日语外来语的使用过程中,坚持杜绝“滥用”现象。学术界应把日语外来词使用列为重要课题,对日语外来词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细致的对比研究,审视现代日语外来语的发生、发展趋势,并对其现存的利弊进行系统的探索,找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都具有不容忽视的应用价值和积极意义,促进汉语对日语外来语的健康吸收和发展。4.吸收日语外来语精华,促进其使用国际化。由于日语“东西兼备”,其外来语在经济、科技、教育、哲学和文化等方面带有浓郁的西方文化色彩,因此在吸收和使用日语外来词时要注重研究西方文化,在不破坏汉语“纯洁性”的基础上,应该从全球化这个大背景来正确看待日语外来词的发展和交融,积极正确吸收和使用日语外来词,跟上全球化的发展步伐,使汉语与世界语言交融接轨。与此同时,我们还应提倡适时适量的输出,促使更多的汉语词成为世界共用词家族中的成员。

五、结束语以上的只是简要粗略地分析了日语外来语对汉语的影响,希望有关部门和研究者给予高度理解和重视,使日语外来语在汉语里发挥更好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高名凱,劉正琰.現代漢語外来詞研究[M].中国文字改革出版社,1958.

日语中的外来语现象 篇12

1、日语中外来语的定义

所谓的外来语, 是指从外国传进本国, 并像本国语言一样使用的词语。日语中的外来语, 分为广义的和狭义的。从广义上来讲, 是指从中国传入的语言。从狭义上来讲, 仅把从欧洲诸国引进的语言称之为外来语。

现代的日语大体分为四部分。即:和语, 汉语, 外来语和混种语。和语是日本固有的语言, 汉语是从中国传来的语言, 外来语主要是指从欧美各国传来的, 以英语为主的语言, 这部分词语用片假名来表示。混种语是由前面三种语言组合而成的。从定义上来看, 外来语是属于借用语的一种, 它不同于外国语。外来语虽然来自于外国, 但在使用过程中, 已经融入日本民族的语言当中, 并广泛使用。

众所周知, 中国的文化对日本影响很大, 从隋唐时代开始, 就有大量的中国文化陆续传入日本, 语言也是其中的一部分, 所以, 日语受汉语的影响很大。隋唐时期, 中日文化的交流达到了高潮, 日本从中国吸收大量的汉字, 然后, 在汉字的基础上, 创造了自己的文字——假名。从此, 日本开始有了自己的文字。可以说, 对日语影响最大的就是中国的汉字和词汇。但是中国的汉字虽然属于外来, 却不能称作外来语, 那是因为汉语进入日本的年代已久, 已经和日语本身融为一体, 成为了日语中的一部分。

2、外来语的历史

十六世纪欧美各国先进的航海技术开始传入日本, 同时, 大量的外来语涌入日本。首先是葡萄牙人的到来, 使大量的葡萄牙语进入日本, 和葡萄牙的贸易往来, 促进了贸易发展, 加深了两国文化的交流, 一些葡萄牙语开始音译成日语, 形成了最初的外来语。比如:タバコ、テンプラ、パン等等, 就是那个时期形成的语言。

到了17世纪, 日本由于闭关锁国政策, 断绝了和其他国家的交流, 只和中国和荷兰进行贸易往来。因此, 当时的日本社会主要通过荷兰人或者荷兰书籍来了解西方社会。随着对荷兰语及荷兰文化的不断研究, 荷兰语也成了日语中外来语的一部分。比如:アルコール、コーヒー、ガス、ビール等。

明治维新之后, 日本为了改变落后的局面, 放弃闭关锁国的政策, 开始全面接受和吸收欧美的近代文化, 并派遣人员到欧美各国学习先进的经验。文化的交流, 使各国外来语在日本社会逐渐盛行。这些外来语主要以英语为主, 用片假名来表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美军驻扎日本, 以英语为起源的外来语迅速激增。

3、外来语的构成

日语中的外来语, 大多是模仿外语的发音, 音译过来, 用片假名表示。外国语言在日语中被同化的过程中, 在音形, 语法, 或者形态, 意义上会发生变化。

第一, 外国的语言按照它本身的发音直接音译成日语。这种方法是最常见的。日语中好多外来语都是这样变化而来的。比如:レポート、ヒューマニズム、ショッピング、ファッション等词语的发音就和英语的发音大体相同。此外, 也有在日语固有的音节结构基础上, 创造的新的发音。比如:ファーストインプレッション。

第二, 省略词形。外国语言太长的时候, 很难读, 所以就会把其中一部分省略掉。省略的方法包括单词前半部分省略, 中间部分省略和后半部分省略。比如: (ショー) ケース、ボール (ポイント) ペン、アイス (クリーム) 。

第三, 和其他外国语言一起构成复合词。トーストパン

第四, 省略英语过去分词ed。コンデンスミルク (condensed milk)

第五, 省略英语现在分词ing。スケートリング (skating)

第六, 在外来语的后面后续日语动词活用词尾する、る。ボイコットするデモる

第七, 和制英语。和制英语是和和制汉语相对应的一种说法, 是根据英语的单词组合产生的, 用片假名表示。ビジネスホテル

4、外来语的现状及其影响。

日语中的外来语自16世纪进入日本以来, 到现在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了。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受西方经济和文化的影响, 以英语为主的外来语开始大量涌入日本。日本人崇拜西方文化, 也造成了外来语的使用越来越多。结果使外来语成为了日语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外来语渗透在日本社会的各个角落, 无论是看电视, 杂志, 还是走在街上, 到处可见外来语。据日本国立国语研究所的调查 (2002) 显示, 杂志中的常用外来语有3000个, 报纸中大约有4500个, 要想深刻理解日本电视, 报纸, 收音机的内容, 需要掌握5000个外来语。这也给日语学习者带来了很大的烦恼。

外来语在日本社会无处不在, 而且在不断地增加。外来语的不断增加, 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日本和国际社会的接轨, 有利于对外国先进技术的学习, 促进了和外国间文化的交流和经济的发展, 同时, 也丰富了日语本身, 外来语表现了新事物, 新思想, 会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印象, 很多广告中都大量使用外来语来增强这种效果。此外, 外来语还可以用来表达委婉的语气, 日本人喜欢暧昧语, 使用外来语, 可以更好地表达委婉的语气。虽然外来语在很多方面有着积极的影响, 但是, 外来语的广泛使用, 也存在很多弊端, 近年来, 日本人盲目地崇拜西方文化, 特别是年轻人, 尤其喜欢使用外来语, 导致外来语急剧增加, 已经达到泛滥的程度, 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本国的语言, 外来语的过多使用, 增加了人们之间交流的障碍, 特别是和老年人之间的沟通变得困难, 很多年轻人在口语当中, 大量使用新的外来语词汇, 使老年人听不懂他们在说什么。外来语词汇的增多, 对于学习日语的人来说, 也增加了难度;在文学, 报纸或者周刊杂志中, 由于外来语的增多, 使汉字的使用量在逐渐减少。

摘要:日语中存在着大量的外来语, 并且呈现出逐渐增多的趋势, 对于学习日语的人来说, 了解并掌握外来语是很重要的, 本文就日语中的外来语, 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和说明。

上一篇:做好大学班主任下一篇:人民的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