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来器械管理

2024-06-16

对外来器械管理(共10篇)

对外来器械管理 篇1

外来器械是指由医疗器械厂家、公司租赁或免费提供给医院可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1], 主要是指骨科植入性特殊器械如股骨头生物型置换工具、U形脊柱内固定工具等。根据国家对医院消毒供应中心 (C S S D) 卫生行业标准相关规定, 2012年7月起, 我院供应室对外来器械从查找问题入手, 按照规范要求实施整改, 具体如下:

1 存在的问题

1.1 污染隐患

器械由公司人员在其他医院供应室完成灭菌后带来使用, 运输过程存在污染隐患。

1.2 包装不符合规范

器械由公司人员自行清洗包装后送本院供应室消毒, 发现以下问题: (1) 包装不规范, 体积过大或器械包超重; (2) 包内忘记放灭菌指示卡; (3) 包布有破损, 未实施一用一清洗; (4) 器械有血迹、污渍、锈迹。

1.3无法质量追踪

外来器械灭菌没有实施生物监测, 没有详细登记追溯记录, 无法进行质量追踪, 一旦发生术后感染, 不能拿出有力证据证明消毒灭菌环节存在的问题。

2 规范整改措施

2.1 制定管理体系

由分管院感的副院长召集护理部、院感科、手术室、供应室、药械科共同制定外来器械管理制度。设备科统一招标, 制定准入制度, 验明卫生权威机构的认证。供应室制定接收流程、清洗消毒、打包灭菌要求、登记发放管理。手术室制定使用管理制度及跟台人员管理制度。

2.2 器械集中清洗、消毒、灭菌、发放

一切外来器械必须由本院供应室集中清洗消毒灭菌发放。

2.3 供应室制定具体操作流程和要求

2.3.1 接收流程

供应商术前1d将器械快递送达供应室污染区, 充分的器械准备有利于器械清洗消毒[2], 护士根据包内器械单据仔细查并与业务员电话确认无误后, 登记接收时间、器械厂家、器械包数目、每包器械的名称和数目、业务员姓名。

2.3.2 清洗消毒要求

器械清点无误后进行清洗, 先酶液

浸泡刷洗后上清洗机清洗消毒;器械尽量放于同一篮筐内清洗, 避免混淆;同时接收两套或以上外来器械时, 要分别编号, 同套器械的盒、盖、清洗筐为同号码, 并在外来器械接收登记单上填上清洗篮筐编号, 便于打包时识别;螺钉等细小物品加盖清洗, 防止散落丢失;结构复杂、多纹路、多沟槽、有管腔的器械先超声震动后手工清洗, 最后机器清洗消毒再打包灭菌。清洗彻底是保证器械消毒或灭菌成功的关键[3]。

2.3.3打包要求

器械要求目测无血迹、污渍、锈迹;锐利器械加保护套;器械较多加放吸湿棉纱预防湿包, 包内放5类化学指示卡。器械包重量不超过7kg, 包大小不超过30cm×30cm×50cm, 内外包布无破损, 一用一清洗。

2.3.4灭菌要求

根据器械性能分类。耐湿耐高压物品选择高压蒸汽灭菌, 不耐湿不耐热物品我院采用低温等离子灭菌。采用高压蒸汽灭菌应延长灭菌时间和干燥时间, 以增强灭菌效果, 灭菌的同步放生物监测, 3h后判断结果再放行。紧急情况下可根据生物监测包内的第5类化学指示卡, 合格后方可放行, 待生物监测结果出来再通知手术室。

2.3.5 追溯记录

外来器械从清洗消毒、打包、灭菌、发放、监测、应用均进行全程追溯记录, 保证质量能跟踪追溯, 为举证倒置保存有效证据。

3 小结

外来器械来自各个供应商, 并在各家医院辗转流动频繁使用, 消毒灭菌质量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实施外来器械规范化管理后, 外来器械灭菌必须经过物理、化学、生物三重监测, 而且必须待细菌培养报告合格才可放行, 灭菌质量合格率达到100%, 杜绝了医院间交叉感染, 有效保证了手术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李荔.蔡成凤.浅谈外来器械在消毒供应中心的过程管理[J].中国现代医药应用, 2012, 6 (2) :139

[2]符聪.俞丽云, 林雪红.医院内外来器械公司人员及器械的程序化管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3, 23 (14) :3474.

[3]黄靖雄.如何保证灭菌的质量[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0, 10 (2) :88.

对外来器械管理 篇2

外来医疗器械是由医疗器械生产厂家、公司租借或免费提供给医院可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本着以节约成本、资源共享,减少卫生资源浪费的理念,各种类的外来医疗器械越来越被临床医生认同并广泛使用。外来器械品种繁多,在不同医院来回传递,流动性大,通常器械在一家医院使用完毕后,不做任何处理,就直接将器械送到另一家医院,其潜在的院感隐患不容忽视,同时在管理上也存在一定难度。随着《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的出台,对外来器械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院2009年5月开始实行外来器械集中管理,由消毒供应中心进行全程管理,现对外来器械在消毒供应室的管理阐述如下: 制订相关人员的培训措施

1.1医院相关职能科室负责人首先接受培训,而后对全院职工进行培训。供应室、手术室、整形美容外科人员重点培训,由院感办、医务科、护理部、消毒供应室、手术室共同参与制定租借手术器械植入物接收流程和管理制度。督促临床医务人员严格执行,并抽查执行情况。

1.2植入物及外来器械大多价格昂贵,结构复杂,通过学习了解厂家器械的功能、拆装方法、清洗方法及包装要求,通过学习提高了大家的认识及操作中的依从性。

1.3器械的接收处理由消毒供应室严格把关:外来器械应至少于术前一日将所需手术器械准备齐全送到消毒供应室,为器械的清洗、包装及灭菌留有足够的时间,并由回收去污区的护士与外来器械公司业务员共同清点、核对数目及性能,填写外来手术器械交接登记本,交接内容包括器械供应厂家、器械名称、数量、科室、病人姓名、住院号、主刀医生,选择灭菌方式是否急症放行等。2 外来器械的清洗、消毒

外来器械接收后,根据器械污染程度,不同材质和形状,采用适宜的清洗方式。对植入物单独放入清洗篮筐中,以免碰撞造成损坏。手工清洗的水温为15~30℃,选择相匹配的清洗用具,刷洗操作在水面下进行,防止产生气溶胶。清洗时,被清洗的器械应充分接触水流,有锈迹,必须先除锈,精细器械和锐利器械使用精密清洗框旋转、冲洗,洗涤终末漂洗时使用软水。器械的检查、包装与灭菌

采用双层棉包布2块,由供应室工作人员和厂商业务员核对器械无误后包装并双签名。包装时在包内旋转第五代化学指示卡包外粘贴3m指示标签,并注收器械名称、厂家、包装者代码、消毒日期、失效期。

建立完善的感染管理及检测制度:每锅次灭菌过程进行工艺检测,并有关键参数记录。每个灭菌包进行化学监测,对于植入物每锅每次必须进行生物监测,合格方能发放。同时将生物监测的试管标签及爬行卡贴在植入物监测记录上,待手术室定送来使用者资料再将表格补充完善并存档,以便追溯管理。4 发放

灭菌员严格按照规范装放,质检员在做好常规的灭菌效果监测外,如有急诊病人使用,灭菌时还应在测试包内放置第五类爬行卡,确认第五类爬行卡灭菌合格后先把急诊用包放行,然后追踪做生物监测存档。灭菌质

量由灭菌员、质检员,护理管理人员共同检查监督,确保植入物的灭菌质量。灭菌人员除做好日常运行程序记录,灭菌效果监测记录外,还要做好植入物放行登记。包括:灭菌日期、器械的名称、生物监测结果、爬行卡结果、运转锅号、锅次、是否提前放行、提前放行的原因、灭菌人签名,质检员将生物监测化验单及爬行卡留档保存。5 管理小结

5.1规范管理: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外来手术器械的使用逐渐增多,如不加强管理会埋下医院感染的隐患。随着手术器械管理的中心供应趋势,将外来器械纳入消毒供应中心标准化管理流程,而外来器械作为一次新的技术,给手术器械管理提出新的挑战,也给消毒供应中心的实际操作提出更高要求。外来医疗器械的管理需要相关科室共同协作来完成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加强每个环节管理,实施标准化的器械处理流程,杜绝了因器械清洗灭菌不合格而造成的医院感染。完善各项记录以便于追溯管理,保证了外来器械使用的安全性,降低了医务人员和病人的医疗风险。5.2确保器械清洗消毒质量:外来器械使用频率高,器械术后处理不规范,无清洗和消毒灭菌的指导,租借物厂商自己清洗而业务员的素质及掌握医学知识的程度参差不齐,因此对器械的清洗、保养结果不容乐观。清洗彻底是保证消毒或灭菌成功的关键。消毒供应中心工作质量与医院感染的控制效果密切相关,是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的重点科室。而外来器械的清洗、消毒、检查、包装和灭菌又是消毒供应中心工作的重中之重。只有依据合理的清洗流程,选择合适的清洗方法和工作,采用严密的清洗监测方法,方能保证清洗质量,为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提供有力的保障。

5.3资源共享。手术器械的清洗消毒与保养由消毒供应中心管理,使消毒

外来器械标准化管理流程探讨 篇3

医院外来手术器械是指不经医院自行采购而由器械供应商提供给医院手术室临时使用的手术器械[1],如各类骨科植入物、内固定手术用的器械、关节镜器械等。这类器械通常由器械公司自行管理。鉴于当前外来器械的管理混乱,清洗质量无法保障,为此,我院于2011年4月实行对外来器械的清洗,灭菌,采取全程无盲区管理,确保各环节质量,防止、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1 消毒供应中心对外来器械的流程管理

1.1 接收 使用科室的医务人员应提前一天通知器械厂家送器械包入消毒供应中心,并将手术通知单一式两份,一份送手术室,一份送消毒供应中心,根据手术安排器械公司业务员于术前一天将外来器械送至消毒供应中心去污区,器械公司业务员与护士共同清点、核对相关信息无误后,均在器械接收单上签名,核对信息包括:手术名称、名人姓名、床号、器械的品牌、名称和数量、植入物的种类,规格、数量等。

1.2 清洗消毒 由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护士根据器械的品质要求,对器械和灭菌包装盒进行分类清洗消毒,可拆卸的器械,必须拆开清洗,裸露的植入物必须装入专用清洗筐类清洗,耐水的器械可采用机械清洗,不耐水洗的及带管腔的器械采用手工清洗。机械清洗的整个清洗过程的物理参数变化必须进行实时记录,确保清洗消毒质量。

1.3 检查包装 器械师进行更衣、鞋后进入清洁区,认真检查器械的质量,对清洗不干净或有锈迹的退回去污区重新处理,螺丝松脱者及时旋紧,然后,按《消毒技术规范》的要求包装器械,在器械包内每层放置化学指示卡,包外贴化学指示胶带和标识,注明使用该器械的病人姓名、科室、手术医生、手术名称、器械名称,保证器械准确发放至手术间。

1.4 灭菌 根据器械的材质要求选择灭菌方式。灭菌过程中的物理参数变化(时间、温度、压力等)均要实时记录,确保灭菌质量。如器械中含有植入物,灭菌时同步进行生物监测,监测结果合格后,灭菌的器械和植入物方可发放使用。

1.5 发放 在确认灭菌合格,无潮湿、无污染,有效期正确后,由消毒供应中心护士将器械包封闭无菌物品运输车后运往手术室,由手术室护士发放至手术间,保证器械安全运送。

2 效果

2.1确保手术器械的清洗和灭菌质量利于控制医院感染 将外来手术器械纳入消毒供应中心标准化流程管理,由专业人员进行清洗包装灭菌,可充分发挥“集中式管理”消毒供应中心的作用,保障无菌物品的质量,扩大了消毒供应中心的服务范围。

2.2提高设备的利用率,降低医院成本 外来手术器械集中在同一批次完成清洗消毒和灭菌,提高了清洗和灭菌设备的利用率。将所有植入物集中在同一批次灭菌,只需进行一次生物监测,在严格执行植入物管理要求的同时,可将生物监测的成本降到最低限度。

3 体会

消毒供应中心是反映消毒灭菌技术的重要窗口[2],与医院感染密切相关。将外来手术器械纳入消毒供应中心标准化流程管理,对器械的清洗消毒、检查包装、灭菌、发放、回收清洗等各个环节,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能保证器械的灭菌质量,确保病人手术安全,控制医院感染,提高医疗质量。同时能提高清洗设备的利用率,促进资源共享,节约成本,也利于促进区域化消毒供应中心的建立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曾月英 手术室外来手术器械管理方法的研究[J],現代医院,2006,6(8)

对外来器械管理 篇4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5年5月~2016年4月的54包 (3212件) 外来手术器械和植入物设为观察组, 抽取2014年5月-2015年4月的53包 (3186件) 外来手术器械和植入物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清洗包装灭菌及监测的各项信息。两组器械大小、分类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对外来手术器械采用常规的管理方式, 观察组通过对外来手术器械进行规范化、专业化的流程管理和严格的质量控制。具体如下:①明确岗位制度, 规范接收。检查器械商及所供器械的合格资质证件, 审验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并签名;于手术前8~48 h送达消毒供应中心[3]。由专业护士负责接收、与供应商共同清点件数、检查性能, 分类清洗, 并在外来器械登记本上签名。②正确的清洗流程:精密的器械人工清洗, 复杂的器械或者管腔, 使用超声波清洗机来清洗, 剩下的器械选择使用清洗消毒器来清洗。③认真检查器械的清洗质量, 保证器械功能完好, 按规范要求包装。④灭菌流程及放行:根据医疗器械的性质选择合适的灭菌方式。对于重量大于7kg的器械, 必须拆解分装, 包外注明包的名称, 以保证灭菌质量。以器械包和标准检测包外的五标识卡变色为合格, 且标准包内第五类爬行卡灭菌合格, 作为放行的依据。⑤确定追溯管理机制:根据相应的规范和要求制作相关表格, 采用人工和计算机配套的方式记录追溯管理。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两组外来手术器械的清洗、灭菌合格率采用百分数 (%) 表示, 计数资料配X2检验, 以P<0.01为差异, 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外来器械的清洗合格率为96.14%, 高于对照组79.16%, 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P<0.01) ;观察组外来器械消毒合格率为98.47%, 高于对照组85.06%;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P<0.01) 。观察组外来器械包装合格率98.15%, 高于对照组的90.57%;观察组外来器械湿包发生率1.85%, 低于对照组的7.55%。

注:与对照组相比X2>6.63 P<0.01

3.讨论

以前外来手术器械均有租赁公司业务员进行处理, 这些人员均未经过消毒灭菌岗位培训, 器械使用后手工清洗, 送到医院均不再进行清洗, 经常能检出外来器械残留有血迹、污迹、锈迹、甚至组织物等, 这种清洗不彻底的器械可导致灭菌失败[4]。针对工作人员对外来手术器械结构、功能不了解, 害怕损坏、遗失器械的心理, 我们要求器械供应商运用PPT形式讲解外来器械的种类、名称、现场拆分、清洗方法、注意事项。制定外来医疗器械的管理制度和相应的工作流程, 强调器械的规范清洗包装, 加强其过程的质量控制力度。强化高压灭菌不能代替彻底清洗的观念, 改变以往重灭菌、轻清洗的思维习惯[5]。湿包率下降, 分析原因主要在于原来器械包有超大超重现象, 全面质量管理后规定分包包装, 每包重量不超过7 kg, 观察组有1例湿包分析原因认为是装载过多所致。人是影响工作质量最关键、最活跃的因素[6], 强化每一位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和主人翁精神, 严格的规范化制度和高度的质量管理意识是提高外来器械清洗、灭菌质量的根本[7]。由此可见消毒供应中心对外来手术器械进行规范化的流程管理和质量控制可以有效提高清洗包装灭菌的合格率, 降低湿包发生率, 降低术中感染发生率, 保证了患者手术安全。

参考文献

[1]杨国玲, 袁小玲, 苏爱莲.消毒供应中心对外来器械的规范化流程管理[J]现代医院, 2013, 13 (5) :107-109

[2]陈卫珍, 黄素珍.外来手术器械清洗包装方法的改进和效果监测[J].中国消毒学杂志, 2012, 29 (6) :548.

[3]兰燕.手术室外来器械清洗无菌效果监测[J].护理研究, 2010, 24 (5) :1386-1388.

[4]Rutala WA, Weber DJ.Guideline for disinfection and sterilizationof prion-contaminated medical instruments[J].Infect Control Hosp Epidemiol, 2010, 31 (2) :107-117.

[5]何伟芳.外来手术器械纳入消毒供应室的管理流程[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3, 10 (11) :90-91.

[6]陈亚勤.对外来医疗器械的全面质量管理与效果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5, 12 (1) :104-105.

对外来器械管理 篇5

【中图分类号】R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625-01

租借手术器械作为一项新的技术,对手术器械管理提出新的挑战的同时,也给消毒供应室的实际操作提出新的要求。我院消毒供应室自2010年12月以来,与采购中心、骨科、手术室等部门进行协商,规范了外来器械的使用流程,收到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1 租借手術器械管理现状

我院目前所使用外来器械全部为骨科使用,租借手术器械一般是由器械供应商直接送手术室清点、经骨科医生检查后,再送至消毒供应室灭菌后使用。外来器械清洗工作由器械供应商进行,无任何清洗监测指标。

2 改进后管理流程

2.1 租借器械清点和验收 术前1d由手术科室提交外来器械申请单,经院领导批准同意后交至采购中心,医院全部外来器械均由采购中心与供货商联系,严禁科室医生与供货商直接联系;到货后,采购中心严格审查有关公司的资质,合格后在验货单签字,供货商将验货单并同器械在术前1d16:00前送至消毒供应室;消毒供应室外来器械班护士负责与器械商共同清点,清点无误后,供货商签字离开。

2.2 租借器械的清洗 所有租借手术器械均应视为污染物,将器械清洗作为器械处理的第一步。我们将回收器械分类后放入全自动清洗机使用1∶270鲁沃夫多酶清洗剂进行标准化清洗。

2.3 租借器械的包装 大型租借器械应拆分包装,脉动蒸空灭菌器器械包不超过7kg。包内放置化学指示卡。包外贴化学指示胶带,注明器械名称及数量、灭菌有效期、打包者签名,并注明灭菌锅号、锅次、消毒员代码,便于手术室查对、保存。包装后器械必须在2小时内灭菌。

2.4 租借器械的灭菌 外来器械灭菌除特殊要求外,其余均首选高压蒸汽灭菌。内有植入物的灭菌应进行快速生物监测,我院使用3M快速生物阅读器及快速生物测试包作生物监测,3h可出结果。结果为阴性后方可放行使用,并做好记录。遇有紧急情况需经第五类化学指示卡监测,监测合格后由手术医生填写《提前放行通知单》提前放行,同时在生物监测结果出来后补做记录并将结果通知手术医生,保证过程的可追溯性。

2.5 租借器械使用后处理 租借器械使用后,推荐由租借医院或供货商业务员及时清洗,有效去除器械表面的血渍、污渍,避免器械在后续的运送过程中成为污染源,同时避免污物干涸影响清洗效果。

2.6 租借器械清洗、灭菌收费 由消毒供应室将清洗、灭菌所需费用清单交至医务处,医务处审批后由收费处统一对供货商收费,每月结算一次。

3 讨论

对外来器械管理 篇6

1 管理方式

由于外来器械使用频率高、流动性大, 为了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 我院采取专人负责制, 双方共同清点、查对器械数量、完整性、安全性, 并详细记录备案。

我院的手术器械都是由供应室集中回收, 采用专用清洗机经去污、清洗、烘干、上油, 由专职护士检查合格, 打包备用。外来手术器械在使用后都是人工清洗, 会出现器械清洗不彻底, 器械上残留有血迹、组织物或器械盒中有灰尘等问题, 无法确保器械使用的可靠性。器械的清洗质量是保证灭菌效果的前提, 如果没有严格的清洗程序很难保证器械的灭菌效果, 更难保证手术的安全性。器械公司为了提高器械的使用频率, 往往自行送“已灭菌”器械到手术室, 从灭菌时间到使用时间的中间环节出现了管理漏洞, 灭菌物品的质量难以保证。为了将患者的手术风险降至最低, 规定不允许使用非本院灭菌的手术器械, 即使供应商所提供的器械已经灭菌, 在使用前也应在供应室备案登记, 重新清洗灭菌后方可使用。根据外来器械的材质、性能选择合适的灭菌方法, 不适合高温灭菌的器械选择环氧乙烷低温气体灭菌, 以保证器械的灭菌质量, 确保外来器械在消毒灭菌过程中的安全性, 延长器械的使用寿命。

严格按照国家制定的相关制度, 对于超重、超大的器械, 应根据使用的先后顺序拆装打包, 以利物品的彻底灭菌。对于精细的或特殊的器械从清洗到打包都要避免碰撞, 打包时采用专用的盒子或布类分开包装, 严禁受压, 包内放消毒指示卡, 包外用医用胶带粘贴并注明内容, 包括供应商名称、器械名称、植入物名称, 使用科室, 灭菌时间和有效期等。对植入物的器械应放置生物指示剂和爬行式化学指示卡。

急用器械时使用科室应与供应室做好沟通, 当接收到急用的外来手术器械时快速进行人工清洗, 认真检查, 烘干上油。经打包、消毒灭菌后快速地发放到科室, 要做好记录, 包括使用的科室、使用医生、患者姓名、供应商等, 以防发生问题时便于追踪。

2 管理体会

外来手术器械的管理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 科学的管理手段是提高供应室护理质量的重要保证[2]。对外来器械的管理必须由专人负责, 提供器械的供应商必须是医院的合作厂商。负责外来器械的专职人员必须严谨、认真, 各项程序及收费都要严格按照医院的制度实施。通过建立外来器械管理的制度不但提高了器械的使用安全性, 也充分体现了“集中式管理”的作用, 保障了无菌物品的质量, 扩大了供应室的服务范围, 填补了供应室的工作内容, 从而促进了供应室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曾月英.手术室外来手术器械管理方法的研究[J].现代医学, 2006, 6 (8) :120.

对外来器械管理 篇7

1 外来器械使用中的风险因素

1.1 外来器械流动性强, 存在跨医院、跨地区轮流使用的现

象[2], 器械商常因各种原因不能按时送达器械, 接收流程不规范, 在医院内交接环节多, 清点不严格, 造成器械丢失。

1.2 器械在各医院间来回传递, 其清洗、消毒存在院内感染

问题[3], 器械公司自行清洗过的器械直接进行放大镜目测检查, 不合格率占72.67%[4]。

1.3 手术室和供应室护士对外来器械的性能不熟悉, 影响器械的清洗和手术的顺利进行。

1.4 厂家或代理商技术员对院内感染制度和工作流程不了解, 且频繁更换, 造成院内感染危险。

2 管理措施

2.1 准入制度

笔者所在医院的外来器械采取公开招标的方法, 对投标方严格审核资质和医疗器械的三证, 比较后确定相对固定的厂家和代理商合作, 禁止使用未注册、过期、失效的器械。

2.2 告知程序

术前1~2 d, 由主管医生根据手术方案, 告知患者或家属可供选择的植入物种类及收费标准, 让患者或家属根据自身经济状况自主选择, 并在使用植入物知情同意书上签字。

2.3 接收程序

术前1 d由主管医生报告科主任通知器械代理商送器械, 主管医生确认后, 代理商将所需植入物器械送器械科验货, 登记备案, 包括产品厂家、名称、规格、型号、批号、数量等, 器械科通知供应室接收器械。中心供应室设专科护师, 并建立外来器械登记本。代理商于术前1 d 15:00前将需灭菌的植入物和器械送供应室, 专科护士与代理商对照供货单认真清点并检查器械质量, 无误后双方签字。填写器械交接卡, 内容包括器械数目、植入物型号和数目, 一式两份, 一份代理商保留, 做取货依据, 另一份放入器械包内, 供器械护士术中清点和术后与供应室交接用。

2.4 器械的清洗、灭菌制度

所有外来器械均视为污染物。器械清洗是保证灭菌合格的关键, 供应室护士应严格按规范要求对外来器械进行彻底清洗, 将清洗合格的器械放入器械盒内打包, 包装体积不得超过30 cm×30 cm×50 cm, 重量不得超过7 kg, 器械过多或同一患者使用两种不同的器械, 应分盒包装。器械盒外放填好的器械交接卡, 每包内均需放爬行卡, 包外粘贴3 m胶带, 并有标签注明器械包名称、消毒锅号、锅次、灭菌日期、有效期、包装者和灭菌者姓名、术者姓名、患者姓名, 最后将包装好的器械包进行灭菌处理。灭菌合格的器械包由手术室卫生员用清洁运输车送入手术室, 器械间专职护师检查后放入无菌间备用。

2.5 术中使用制度

手术当日患者入手术室前, 由器械间护师将外来器械包交给本台手术的器械护士, 双方共同检查包的完整性, 仔细核对包外标签。器械护士提前30 min上台, 与巡回护士认真判读包内爬行卡, 对照器械交接卡清点数目, 由巡回护士登记在护理记录单上, 便于术后查对, 避免器械遗留体内, 包外3 m胶带粘贴于护理记录单上。手术室建立外来器械和植入物登记本, 内容包括手术日期、患者姓名、外来器械名称、植入物名称、术前和术后数目、术后处理方法、术者姓名、巡回护士姓名、爬行卡等。巡回护士要认真填写, 并将爬行卡粘贴在登记本上, 便于追溯。

2.6 术后处理制度

手术室不负责保存外来器械。手术结束后, 器械护士初步清洗, 去除血污, 再交供应室严格按消毒规范彻底清洗、消毒, 供应室专科护士与供应商对照器械交接卡共同清点无误后, 双方签字, 方可取走, 避免了外来器械在运输中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疾病传播。

2.7 加强工作人员专业培训

邀请手术医生和厂家业务员给手术室护士和供应室专科护士讲课, 介绍各类手术器械的功能、结构及处理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提高手术室护士的专业水平和手术配合能力, 保证器械清洗灭菌合格和术中配合顺利。

2.8 加强对厂家技术员的培训

由于厂家技术员的专业素质和责任心参差不齐, 本院尽量不请技术员陪台, 复杂手术陪台时必须向其介绍手术室的工作流程和消毒感染知识, 使其操作规范, 避免感染隐患, 并尽量固定技术员, 减少频繁更换带来的不便。

3 结果

对外来器械规范化管理后, 2010年1月-2011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手术室共使用外来器械300多例, 外来器械包的合格率明显提高, 除因器械代理商未能及时送器械造成1次手术推迟外, 未发生器械丢失现象, 未出现由器械引起的手术感染, 手术医生满意率由83.5%提高到98.2%。

4 讨论

随着医学的发展, 外来器械在临床的应用越来越普及, 医疗器械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手术质量和患者的安全[5], 为了杜绝医院感染隐患, 保障患者健康, 医院必须重视对外来器械的科学管理, 手术室、中心供应室、手术医生、手术患者之间有效沟通, 严格器械的告知、接收、清洁、灭菌、术中使用和术后处理程序, 才能确保外来器械使用的安全性, 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降低医疗风险。

参考文献

[1]曾玉英.手术室外来手术器械管理方法的研究[J].现代医院, 2006, 6 (8) :118-120.

[2]赵均, 易江陵, 伍红炉.租赁手术器械灭菌湿包率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9, 19 (10) :1233.

[3]卢红彦, 王莹.医院手术室外来放弃些管理现状分析[J].中国社区医生, 2008, 10 (12) :151.

[4]陈莎莉, 钟白丽.不同方法对骨科植入手术器械清洗效果的影响[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7, 17 (8) :965-966.

外来骨科器械管理 篇8

1 外来骨科器械供应商的管理

外来器械是由医疗器械生产厂家、公司租借或免费提供给医院可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为了便于管理, 我们要求外来器械厂家相对固定, 确定其资质后在设备科备案。对外来器械供货厂家实行准入管理, 定期资质认证。医院制订了《植入物及外来医疗器械使用管理规定》, 以红头文的形式下发到科室。凡外来器械需要验明生产厂家、经营厂家的资质, 经业务院长、设备科批准后方可进入医院。院感科定期检查厂家的产品合格证, 医疗器械必须由取得《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的生产企业或取得《医疗企业经营许可证》的企业提供。禁止医师自行将植入物带入手术室使用。

2 加强相关人员技能培训

外来骨科器械产品的品牌和种类繁多, 因此护理部、院感科经常组织手术室、供应室参加院内、外的相关培训, 使他们正确熟练掌握各类外来手术器械、器具的清洗、消毒、包装、灭菌等知识与技能, 掌握器械及工具的结构、原理及使用方法等, 明确个人职责, 同时相互配合。

3 外来器械管理流程

需要用外来器械, 首先由科内医师填写申请表送器械科, 器械科联系供应商, 术前1天由器械供应商将器械送到手术室, 手术室设置厂家器械登记本, 由手术室人员和器械商交接清楚后签字确认。手术室再与供应中心交接, 由供应中心负责清洗、打包、消毒、灭菌。灭菌后配送至手术室, 由器械护士检查合格后方可使用。手术结束后, 将使用后的器械及时返还至消毒供应中心去污区。由专职护士按规范对器械进行清洗、消毒和整理。然后通知器械公司业务员, 双方共同清点、核对、确认无误后在“外来医疗器械及植入物清点签收单”上签名, 器械公司即可取回器械[2]。

4 供应中心对外来器械的管理

供应中心严格按照2009版国家发布的《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和《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的规范要求对外来器械进行清洗灭菌和监测。并建立了清洗、消毒、灭菌操作的过程记录, 记录具有可追溯性。具体工作流程如下:

第一步:清洗消毒。手术室把清点好的外来骨科器械送到供应中心, 供应中心护士再与手术室护士进行清点交接, 然后进行清洗、包装、灭菌。具体的清洗消毒流程:首先用流水冲洗超声清洗机加入多酶溶液进行自动清洗进一步手工刷洗软水冲洗煮沸润滑烘干, 通过采用正确的清洗方法, 加强对外来器械的清洗工作, 重视环节质量的管理, 保证了器械的清洗质量。

第二步:检查和包装。外来器械清洗消毒后待包装前, 供应中心护士仔细检查每一件器械, 保证器械表面、关节、齿牙光洁、无血渍、污渍等残留物质。然后按器械的材质和灭菌方式选择合适的包装材料。灭菌包的体积和重量严格遵循卫生部CSSD相关要求, 器械包重量不超过7kg, 敷料包重量不超过5kg, 灭菌包的体积不超过30cm×30cm×50cm, 在灭菌包内最难灭菌处放置包内化学指示卡和第5类化学指示物, 包外粘贴化学指示胶带。灭菌前注明灭菌器锅次、灭菌日期、失效期、清洗者、打包者、灭菌者[3]。

第三步:灭菌与监测。根据器械的材质进行分类灭菌, 我院耐高温的器械应采用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 不耐高温的器械采用低温等离子灭菌。灭菌时同步进行生物监测, 监测结果合格后灭菌的器械和植入物方可发放使用[4]。由于常规生物检测需48 h出结果, 为满足手术需要, 我院使用快速生物阅读器做生物监测, 3h即可出结果。并做好记录, 记录有可追溯性。如果是急诊手术, 灭菌后先看第5类化学指示物, 如果合格可以作为提前放行的标志, 先将器械送手术室使用。同时做生物监测.将监测结果通知手术室并做好记录。如结果阳性, 则通知主刀医师推迟手术, 器械全部召回重新消毒灭菌、监测, 各项培养合格后方能使用。

第四步:回收。手术结束后, 使用后的外来器械再由手术室返回供应中心。供应中心护士再按规范要求对器械进行清洗、消毒灭菌。最后通知器械公司业务员, 双方共同清点、核对, 确认无误后在“外来医疗器械及植入物清点签收单”上签名, 器械公司即可取回器械。

5 外来骨科器械的记录

内固定物使用后, 需保留一式2份的产品标签 (由代销商或生产厂家提供, 标签上注有材料规格、生产厂家、生产日期及注册证号) , 一份附于病历麻醉单背后, 另一份由手术室保存, 并将相关资料录入微机系统登记在表格上, 以备查证。

6 小结

由于现今的植入物及其手术器械的繁多而且价格昂贵, 绝大多数医院采用租借方式使用。医疗器械公司为了减少成本, 会把器械提供给多家医院交叉使用, 所以各医院对外来器械管理就非常重要。从外来器械的准入到清洗灭菌, 这中间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 都会导致医疗事故的发生[5]。我院严格外来器械准入制度, 有效保证了进货渠道, 保证了产品质量。外来器械的消毒灭菌至关重要, 供应室制定了详细的操作流程, 严格把关, 层层落实, 确保了外来器械的清洗灭菌效果。手术后还要按清洗消毒规范处理。只有各医院对外来器械都实行规范、合理地管理, 才能保障手术患者的医疗安全, 使医疗资源得以共享。

摘要:目的 对外来骨科器械实行严格、规范的管理, 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的风险, 保障手术患者的医疗安全。方法 通过加强对外来器械供应商的管理, 加强相关人员技能培训和供应中心严格清洗灭菌, 保证灭菌合格。结果 本院实行对外来器械的规范化管理以来, 未出现因外来骨科器械的使用而导致手术部位感染的情况发生。结论 虽然外来骨科器械多为重复使用, 存在手术感染的风险, 但是通过规范、细致、严格的管理, 会有效提高外来手术器械的安全使用, 杜绝医院感染的发生, 使医疗资源得以共享。

关键词:清洗灭菌,技能培训,生物监测

参考文献

[1]梁建梅.供应中心外来器械的管理[J].山西医药杂志, 2011, 40 (9) :55.

[2]陈艳.外来手术器械纳入现代化消毒供应中心管理流程的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 2011, 1 (19) :156-158.

[3]李小娟.消毒供应中心对骨科植入物的规范化管理[J].中国消毒学杂志, 2011, 28 (1) :127.

[4]孙群峰, 冯德春.加强外来手术器械管理预防医院感染[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1, 21 (6) :1153.

浅谈外来器械的管理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4月-2009年3月实施规范化管理前1000包外来器械和2010年4月-2011年3月实施规范化管理后1000包外来手术器械进行比较。

1.2 方法

手术室在接到手术医生制订手术计划后, 于手术前1d通知使用器械的供应商, 厂家业务员接到手术器械通知后, 按手术要求将所需器械送医院手术室并与手术室器械一起送至供应室消毒。外来器械是供应商的业务员自己清洗、打包的。实施规范化管理后, 手术医生制订手术计划后, 于手术前1d通知使用器械的供应商, 厂家业务员使接到术器械通知后, 按手术要求将所需器械及《外来器械登记表》送医院消毒供应室, 供应室设专人接收厂家手术器械, 并详细核对, 清点器械数量, 检查其性能、功能是否完好, 供应室经确认登记后, 采用超声清设备, 按标准化的清洗流程, 对外来手术器械进行清洗消毒, 对清洗完毕的器械进行清洗监测, 使用目测方法进行测试, 基本判断的目测标准是器械表面外观洁净光亮, 无血迹, 无水垢, 无残留物质, 器械关节处和齿槽处无新鲜锈迹及黑色腐蚀斑点, 这几点都符合的器械视为目测合格, 任何一点不符合的器械则视为目测不合格[2], 使用5倍的放大镜进行目测, 器械表面光洁, 无残留物质, 无污渍, 管腔内以气枪吹到白色纱布上的水渍无颜色及固体物质为合格, 与目测标准不一致的结果视为不合格[3]。对清洗合格的手术器械进行分装打包, 每包内放5类化学指示物﹙爬行卡﹚, 包外沾带有标签指示胶带, 标签每项填写清楚。

对已打好的手术器械包进行灭菌处理, 处理要求按5消毒技术规范6 (2002年版) , 对灭菌外来手术器械包进行灭菌监测, 灭菌包外粘贴的化学指示胶带性状及颜色均变至规定的条件, 灭菌锅内放置的生物指示物监测结果为阴性, 对灭菌合格的手术器械包放至供应室, 次日由供应室护士连同《外来器械登记表》一起送至手术室, 由手术室护士接收并签字。

手术使用前, 巡回护士及器械护士对灭菌器械包做常规检查, 手术包外化学指示胶带颜色变至规定颜色时方可开包, 开包后, 包内化学指示卡颜色变至规定条件时方可使用, 器械护士洗手上台后, 对包内的物品清洗, 灭菌效果进行目测检查, 手术器械表面光亮, 无任何残留物质, 无污渍, 器械关节处和齿槽处无黑色斑点, 器械管腔无任何残留物质等, 即为清洗合格, 在检查灭菌包内器械清洗合格的基础上, 检查包内所放置的化学指示卡的性状及颜色均变至规定的条件, 即为灭菌合格, 达到这两项标准时, 手术器械包方可供手术使用, 若其中之一未达到规定的条件, 则视手术器械包清洗, 灭菌过程不合格, 不能供手术使用。

1.3 评定指标

1.3.1 清洗质量

术中检查, 使用目测方法进行测试, 以不合格的手术器械包为计量单位, 比较规范化管理前后不合格的手术器械包数量。

1.3.2 使用质量

外来手术器械清洗质量达标, 灭菌合格, 能正常使用时为使用质量合格, 因清洗不合格而影响手术正常进行时, 为使用质量不合格要求, 统计规范化管理前后不合格的手术器械数量"

2 结果

(见表1) 。

3 讨论

3.1 外来器械规范化管理的必要性

随着骨科医学及高科技的迅速发展, 骨折内固定材料及其配套器械也飞速发展, 新技术及新手术方法的不断涌现, 使医院对专科手术器械的需求也随之增加, 医院外来器械的使用与管理中存在着较高的感染风险, 需要加强监督并规范管理。

3.2 清洗彻底是保证消毒和灭菌成功的关键

清洁是灭菌成功的前提条件, 而正确的清洗是保证清洁的前提条件, 我院在规范化管理前, 外来手术器械均由供应厂家自行管理, 手术后

厂家业务员多采用手工清洗的方式对手术器械进行简单的刷洗, 既未使用酶剂浸泡, 又未对有管腔的器械采取特殊处理, 导致在手术使用过程中, 有3.0%的手术器械包出现手术器械表面及关节处有肉眼可见的血痂、污渍, 甚至一些器械管腔内有残留的骨屑及组织等, 由于清洗不合格而导致器械不能使用, 影响手术不能正常进行, 由此可见, 器械清洗不彻底是影响手术正常进行的重要原因之一[5]。手术器械灭菌不合格是导致外科手术治疗过程中发生医院感染的主要原因之一, 而器械清洁质量不合格又是造成器械灭菌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 特别是清洗不彻底的器械, 可因有机物残留而导致任何灭菌方法失败[6], 器械清洗彻底, 才能保证消毒灭菌效果。

3.3 规范化管理是医疗安全的保障

在日趋法制化的今天, 举证责任倒置无疑使临床工作又多了一份证据责任, 每一次护理行为都可能成为一个有利或不利的证据, 为保证外来手术器械包的清洗灭菌质量, 控制医院感染, 我院对外来手术器械进行规范化管理, 由供应室专业人员对外来手术器械进行标准化的清洗、包装和灭菌, 确保各个环节的质量, 保证了器械的清洗及灭菌效果, 使手术器械清洗不合格的发生率及因清洗不合格而影响手术正常进行的发生率降低为0, 确保了手术的医疗安。

参考文献

[1]曾月英, 手术室外来手术器械管理方法的研究[J], 现代医院, 2006, 6 (8) :118-120。

[2]赵筠, 易江陵, 张兵, 等.医院外来手术器械清洁质量控制研究[J], 护士进修杂志, 2008, 23 (24) :2213-2215.

[3]刘卫红, 彭望香, 腹腔镜手术器械不同清洁方法的效果分析[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7, 17 (11) :1398-1400.

[4]胡娅莉, 房燕玲, 汤志卫.关于开展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的思考[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 2006, 17 (94) :26-27.

[5]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S].2002-11-15.

外来手术器械的质量管理 篇10

1 外来手术器械使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器械的清洗、消毒问题

手术室的器械都是由专人清洗保养, 所有器械都要经过去污、清洗、烘干、上油、高压消毒灭菌的过程。外来手术器械由于不是专业人员清洗保养, 很难按上述步骤进行清洗、消毒, 经常出现器械清洗不彻底, 器械上残留有血迹、组织物或器械盒中有灰尘等。

1.2 质量问题

外来手术器械大部分用于骨科手术, 一套外来手术器械经常在多家医院使用, 使用频率极高、周转快, 手术中器械损坏未及时补充或器械不配套、内固定装置松动、扭曲、变形、配件丢失等, 使手术时间延长, 甚至影响手术效果, 给病人造成很大痛苦。

1.3 灭菌时间的随意性

由于器械在各大医院流动, 供应商几乎不能做到提前1 d把器械送来供应室灭菌。手术室接收外来器械后, 没有充分的时间彻底清洗, 直接包装灭菌, 而清洗质量是保证灭菌效果的前提, 造成器械灭菌效果得不到保证。

2 管理对策

2.1 制订外来手术器械的清洗与接收流程

①供应商必须将外来手术器械连同器械的物品清单一式2份于术前1 d送至手术室。手术室专人负责检查是否是医院统一招标的合法器械, 并建立器械核对卡片。双方共同清点、查对器械数量、检查器械的性能、清洁度, 登记确认后, 采用全自动器械清洗消毒器进行规范化清洗, 器械在清洗器内自动完成清洗、消毒、上油等过程, 有效减少了致病微生物及化学药品对清洗人员的潜存危害。②为杜绝运输途中器械被污染, 规定不允许使用非本院灭菌的器械, 无论供应商所提供的器械是否经过灭菌, 均应重新清洗后再灭菌。检查器械清洁度时, 如肉眼发现器械不清洁, 则告知供应商重新清洗干净, 否则拒收, 以杜绝供应商对器械清洗的依赖性, 给往后的清洗带来困难。

2.2 检查、包装

手术室护士把清洗后的器械进行检查、包装。包装时将植入物和非植入物器械分开包装, 对于超重、超大的器械, 应拆分、分层包装, 每一层放一块棉布, 以利水分吸收。对于细小的或特殊的器械采用专用的盒子单独包装, 严禁受压, 包装好的器械包外挂标志牌、标志内容包括供应商名称、器械名称、使用医生姓名、植入物名称等。

2.3 手术室与供应室的交接

手术室护士将包装好的器械连同物品清单送入供应室, 与供应室消毒员交接并登记供应商名称、器械名称、植入物名称、器械送到的时间, 双方签名。灭菌后的器械发放时, 记录发放的时间, 双方签名。

2.4 高压蒸汽灭菌的要求

外来手术器械进行包装时, 要求包内放入第5类化学指示卡, 化学指示卡应放在硬质容器的角落或至少是两个对角或最隐蔽部位以检测外来器械高压灭菌状态。器械包外粘贴高压灭菌指示胶带, 用于蒸汽灭菌效果的包外化学监测。灭菌物品之间留有空间以实现物品完全灭菌, 有植入物的外来器械每炉要做生物监测, 结果合格后才能放行。

2.5 急用器械的处理

急用器械时手术室或临床使用科室应与供应室做好沟通, 凡是急用的外来手术器械应进行拆分、打小包装, 尽量不要盒装包装, 如必须使用盒装包装应在盒的底垫一块棉布以利于吸水。紧急情况下, 不用等生物监测结果出来放行, 是属于特例, 但要记录紧急放行的原因、使用的科室、使用医生、病人、供应商等记录在案, 发生问题时便于追踪。

2.6 外来手术器械使用完毕的处理

外来手术器械使用完毕要严格按照手术室消毒隔离制度进行初步清洗, 如为传染性病人用过的器械则用含氯消毒净2 000 mg/L浸泡1 h后再初步清洗, 由供应商清点后放进密封箱内及时取走, 并在登记本上共同签名。

3 小结

外来手术器械的质量管理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 将器械纳入标准化管理流程, 由专业的人进行清洗、包装和灭菌, 并对器械质量进行全面检查、监测, 避免了以往器械清洗不彻底, 甚至有组织物的现象, 保证了外来手术器械的清洗及灭菌质量, 使外来器械管理向规范化、制度化及科学化方向发展, 有效地保障了病人的安全, 保证了手术质量。同时器械在各个医院循环使用实现了资源共享, 医院对器械进行清洗、灭菌和管理会收取一定的费用, 也增加了医院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上一篇:评价和激励机制下一篇:社区糖尿病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