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器械信息化管理

2024-07-25

医疗器械信息化管理(共12篇)

医疗器械信息化管理 篇1

1 引言

信息化建设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影响着现代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从医疗行业自身的发展情况和医院管理现状的需要来看,医疗领域的管理信息化和网络化势在必行。就医疗机构自身而言,医院实现对医疗器械的信息化管理是确保医疗器械质量安全、提高器械管理水平的现实需要,也是未来的发展方向。本文结合我院近年来在医疗器械管理的现状和信息化工作的实践,提出利用信息化技术实现医疗器械质量动态管理和监控的一些设想,为其他医疗机构在信息化管理方面提供借鉴。

2 实现医疗器械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

2.1 医疗器械信息化管理的概念

医院器械信息化管理是一种将医疗器械信息和患者信息融为一体,对医疗器械、试剂材料、一次性无菌用品和高风险植入类医疗器具等在使用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实施信息化和数字化监管,从而形成一个以医疗器械为核心、以患者安全为导向的全流程动态信息管理体系。

2.2 实现医疗器械信息化管理的意义

医疗器械作为现代临床医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其质量控制和管理工作也应当顺应数字化发展的潮流,走网络化、信息化的道路。以往的医疗器械管理工作,由于其品种繁杂、项目零散、出入库频繁、工作量大等因素,给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1]。由于对在用设备缺乏系统的管理,使在用医疗器械的质量难以得到控制和保障,成了医院各项管理中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医院的医疗工作。

用标准化管理软件的形式将各级医疗机构在医用设备购买计划、采购、验收、安装、调试、使用、维护、维修、报废、处理等一系列环节中应遵循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固定下来,能够有效地规范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对医疗器械和一次性医用材料的管理,为医疗机构提供了安全使用和成本核算等决策信息,将成为现代医疗机构进行医疗器械质量控制和管理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手段。

3 医疗器械信息化管理系统的目标设想

3.1 总体目标

医疗器械信息化管理理念是在医疗器械质量管理工作中的一个探索,我们力求以软件系统为平台,全面提高医疗机构对在用医疗器械管理的水平,实现医疗器械使用单位与监管部门之间信息的互通互联,达到实时动态监管的目的。

3.2 医疗器械信息化管理系统应涵盖的各个环节

医疗器械信息化管理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选择一个适合医院管理及发展的应用软件。软件系统应该设计规范,软件结构采用C/S和B/S相结合的构架,可通过网络进行数据传输和自动更新。软件的主要功能环节应包括以下内容。

3.2.1 基本信息环节

根据药监部门管理规范,通过计算机扫描等技术建立器械数据库。基本数据包括供货厂商资质、生产许可证、产品注册证、产品价格、技术指标、有效期、维护要求和厂商联系方式等。

3.2.2 动态监管环节

对医疗器械和材料从入库、使用到维护、报废等过程实现全程监督管理,包括人员资质、入库验收、出库核发、运行状态、使用记录、使用频率、维护记录、维修记录等。

3.2.3 安全预警环节

通过设置“安全预警线”,对医疗器械和材料的管理、使用进行自动预警提示,包括供货厂商资质有效期预警;医疗仪器和设备的安全维护周期预警;医疗器械和材料的库存量预警;医用材料器具的安全使用有效期预警;其他自定义指标预警等。

3.2.4 查询分析环节

针对不同的用户设置各种查询分析条件,如按政策法规关键词、器械材料名称、科室名称、日期、供货厂商、价格、产品批号等进行综合查询和分析,从而可以得到有关仪器设备、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和植入类医疗器械的基本信息及它们的入库验收、库存维护、使用管理、出库核发、销毁记录等管理信息。

3.2.5 资源共享环节

整合医疗器械材料监督管理相关法律、规章和规范。主要参考的相关法律法规有:《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关于加强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监督管理的若干规定》等。系统还可同医院信息系统(HIS)、检查检验信息系统(LIS)和医学影像系统(PACS)等实现资源共享。

3.3 医疗器械信息化系统的技术特点

(1)将医疗机构的医疗器械信息和患者信息融为一体;(2)对医疗器械在使用过程中各个环节进行法制化和数字化全流程监控;(3)导入突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快速应急反应和危机追踪机制;(4)对不合格医疗器械设置智能化入库安全屏障,首次对医用材料的有效期进行预警和对失效医用材料的智能化出库屏障;(5)对伪劣医疗器械进行智能化网上稽查和PDA无线稽查[2]。

3.4 应达到的标准

3.4.1 网络管理,实时监控

通过对医疗器械的信息化管理,实现网上请领、网上采购申请(材料和设备)、网上设备报修、经济核算、资料调阅等。管理层可对设备运行状态实施监控:使用成本、使用率、维修率分析;植入类材料的全过程动态监控管理;通过网络化信息系统整合,实现材料从进货到最终受用患者资料的收集和归档,随时了解各使用部门所领用材料的库存情况[3]。

通过对药监部门建立医疗器械和材料安全监管数据中心,同各医疗机构的相关部门进行联网,实现一体化和网络化的管理目标。医疗器械资质、使用情况和不良事件资料等实现网上查询、报告、监管和审核。医疗单位可通过远程访问数据中心实时验证供货厂商的资质情况;医疗单位通过网络把医疗器械的使用情况及不良事件等资料上传到数据中心;药监部门通过数据中心及时掌握有关医疗器械使用的各类信息,给药监部门的管理及以后的政策制定提供第一手资料。

3.4.2 高效预警,安全保障

设置入库、出库“防火墙”,对入库产品自动进行资质审核。所有产品均需完整输入供应商资质信息及验收情况后方可入库,如出现供应商资质证书或产品注册证失效、产品过期等情况,系统会自动报警,并拒绝产品入库、出库操作。通过与监管部门系统的网络连接,系统将支持供应商资质证书、产品注册证等相关信息的实时查询核对,形成医疗器械安全采购管理体系,确保采购的医疗器械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质量安全的要求,使假冒伪劣无所遁形,并可为监管部门的稽查提供线索。

3.4.3 数据联通,便于追踪

通过计算机接口和数据交换技术,还可同大部分医疗机构普遍运行的信息系统、检查检验信息系统和医学影像系统等融合,有效地实现不同系统产生的数据信息的共享,如患者信息、疾病信息和医疗器械使用信息等。当发现在用医疗设备产生故障时,可方便地查到故障情况下使用该仪器的患者情况,以形成危机追踪处理机制,保证医疗质量。

通过与医院HIS整合,形成植入性医疗器械追踪体系,解决植入性医疗器械的追溯和跟踪问题。对类似骨科内固定器材、心脏起搏器、血管导管、支架等植入性或介入性的医疗器械,建立详细的使用记录、产品跟踪信息;与HIS整合,确保患者信息的完整性、正确性,保证患者的安全。

为防止重复使用一次性无菌医用材料以及使用后流向社会,应对各病区领用的和毁形的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用材料详细纪录,并可追踪至最终销毁处理接受情况,确保对一次性无菌医用材料从购进、使用、直至销毁处理全过程的控制。

3.4.4 资质审核,确保正规

通过系统对医疗设备使用人员资质进行登记,大型医疗设备使用人员的资质、上岗条件、是否接受过培训的资料进行有效管理,使各科室医疗设备上岗操作人员信息一目了然,避免发生无资质人员上岗操作的情况,保证医疗设备正确、安全使用。

4 总结与展望

医疗器械信息管理的实现不仅为医疗机构提供了一种临床使用医疗器械质量安全管理的技术方法,而且还为医疗器械质量法制化、标准化管理提供重要技术支持。不仅能提高医疗器械管理水平、提升职能部门效能,更能为落实相关医疗监管规定提供保障,是未来医疗机构进行医疗器械管理的发展方向。

5 结语

目前,国内大型医院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和应用已经达到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一些优秀的系统甚至已经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但在医疗器械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应用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从我院医疗器械信息化管理的实践来看,信息化管理要真正实现,还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选择好的系统开发商,保证售后服务;(2)做好软件的宣传工作,在实施的过程中做好各科室的协调工作;(3)立足平时,坚持做好需求信息的收集、确认和存档;(4)制定严密、可行的系统应急方案;定期进行硬件的检修及维护工作,并做好维修记录。

参考文献

[1]汤黎明,戚仕涛.医院医学工程科技术管理规范专题七——医院医疗器械数据信息管理技术规范探讨[J].医疗卫生装备,2009,30(9):91-93.

[2]张宗然,屈景辉,漆家学,等.医疗设备管理网络化软件系统的开发与应用[J].医疗卫生装备,2008,29(2):58-59.

[3]种银保,郎朗,黄燕.现代医疗设备管理现状及其发展趋势[J].医疗卫生装备,2009,30(3):86-87,90.

医疗器械信息化管理 篇2

系统概述

易联众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管理信息系统是用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业务管理和服务的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系统包括宏观决策和业务管理两部分,服务对象包括参保单位和参保个人,同时为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及各级政府机构决策提供支持,为参保人员和社会公众提供查询服务。——中国系统集成在线论坛

系统功能

易联众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管理信息系统支持基本医疗、大病医疗、公务员补助医疗三个分险种,支持个人、单位、财政三个缴费来源。系统提供医疗保险的完整解决方案,可根据各地实际情况灵活配置,并考虑到社会保险事业的发展在基本医疗保险的基础上方便实现“五保合一”、“金保工程”。

系统通过建立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业务处理计算机化;通过与定点医疗机构、定点零售药店以及银行、税务等相关部门建立网络联结,改善医疗保险费用支出的监控手段,为合理控制基本医疗费用增长,减少医疗资源浪费提供支持;在地级以上城市建立资源数据库,通过资源数据库对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收入和支出进行动态监控和分析预测,对政策执行情况进行评估,加快决策科学化进程,支持医疗保险基金长期安全运行。

系统特点

1.基于金保工程建设原则、遵循核心平台规范标准;完整的医疗保险解决方案、量身定做最佳解决方案;

2.基于互联网网络平台,宽带联网、防火墙保护,操作实时、安全有效;

3.强大的数据分析、统计报表能力;系统三层结构化,业务数据完全在基保中心管理,安全简捷;

4.按需权限管理,完善的安全机制;

5.模块化设计,系统功能任意组装;参数设置灵活,可异地政策调整;

6.终端、网上综合查询;

7.WINDOWS客户端界面;

8.查询方式灵活多样;系统功能扩展方便;

9.数据通信快速准确、安全可靠;

10.完备的日志管理,可再现历史动作;

11.系统稳定,出错率低,可及时在线维护;

12.特有病历审计,可有效防止医保帐户套现;

医疗设备管理信息化系统设计探讨 篇3

【摘要】本文分析目前医院设备管理过程中的难题,从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和要达到的目标等方面,结合自己工作经验,提出建立符合医院医疗设备信息化管理的构想,为医院管理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医疗设备;信息化管理;价值回报

1.前言

1.1.目前医院设备科在日常管理过程中的难题

当前医疗设备的装备程度业已成为医院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和提供医疗服务的重要保障,医院经过近几年快速的发展,购置了大量的医疗设备,这就对医疗设备的资产管理与运营、资产保值增值、设备的更新、淘汰、维护、维修、效益分析、供应商管理等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医院医用耗材管理大都呈现供应品种多、供货厂商多的特点,采购、入库、出库,保证库房账物相符是医院耗材管理的重点。出库后的去向管理、领用科室的账物相符、患者费用准确计价、耗材成本的准确计提和控制等,尤其是关于高值耗材的精细化、追溯管理,是目前高值耗材管理的薄弱环节。与此同时,管理是否科学、规范,不但与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经济利益有直接关系,与医院的效益和声望也紧密相关。由于高值医用耗材本身的特殊性以及国家对医疗器械安全的高度重视,高值医用耗材的全程监控管理已是势在必行。

1.2.建立医院设备科专用管理软件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纵观医院信息化建设情况,医院其它各科室都在HIS系统基础上,建立了各科室的专用管理软件,如病案管理和综合统计软件、检验科LIS软件、影像科PACS软件,而设备科的做为管控医院医疗设备资产和耗材进出的重要科室,却一直没有建立专用的管理软件,基本处于半手工操作管理的模式。

2011年,卫生部颁布的“医疗卫生机构医学装备管理办法”,以及“医疗器械临床安全使用管理规范”中明确要求和强调,各级医院,尤其是二级以上的医院应当高度关注和管理医院的医疗设备,并通过实现信息化的管理来提高医院医疗设备的使用效率和管理效率。同时在医院等级评审相关文件中,有众多关于设备科日常管理制度和配套信息化建设的硬性条款,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建立相应的管理软件来对全院医疗设备和医用耗材进行管理。当前,医疗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医院要想求生存谋发展,只有在提高医院服务质量的前提下通过增加医疗收入才能巩固自己的市场地位。而购置、使用具有领先技术水平的医疗设备是增强医院治疗能力、提升医院市场核心竞争力的最直接手段。随着医院规模的扩大,医疗设备资产的增多,相应的设备及耗材的维护、管理、资产处置等工作也变得越来越繁重和复杂,传统的手工统计式的管理方式不仅效率低下,查询困难、无法追溯管理、无法参与绩效考核;而且很难做到“科学、有序、有效、全面、直观”的管理,显然已经不能满足设备科日益繁杂的工作需求。综上所述,如何实现对医院设备科进行“规范化、科学化、全程化、精细化”管理,保障医院设备的运行效率,发挥设备的最大潜力,优化医疗设备资源配置,规范医疗耗材流转,规避资产运行风险,是当前摆在医院设备科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因此,利用信息化搭建一个与医院发展规模相适应、规范并优化工作流程、有效促进管理水平提升的“设备科医疗设备及耗材专业管理平台”是破解设备科日常管理难题、积极探索新思路、新方法的创新手段,也是推动医院整体效益提高的重要举措。

2.设备科专用管理系统要达到的目标

通过搭建符合医院设备科管理需求的专业级“设备科管理平台”,打造数字化设备科。该系统能实现如下功能:

A、规范科室管理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采用全流程导航,将设备科日常管理工作,按照软件流程图的形式进行管理,对设备从申购计划、招投标、采购、运营、维修保养、淘汰报废等各个环节进行全程数字化管理,规范并优化设备科工作流程,明确岗位工作要点,划分工作权限,使得设备科的管理架构清晰、工作职责井然有序,有效提升日常工作效率;

B、实现符合卫生部医学装备管理规范、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规范,促进医院评审以及医院管理需求的报表数据支持;系统立足卫生部相关规范,采用医疗器械分类和编码建立全院医疗设备电子分户帐,同时提供强大的数据自定义报表功能,形成智能、多维、立体的数据汇总、分析,方便各项指标查询。

C、规范并优化医疗设备的日常维修、保养管理,降低设备运营成本

提高医疗设备管理效率,对设备的使用、质量、服务等方面的指标自动进行量化统计,对医疗设备的维护、维修情况进行综合统计分析,降低维修消耗,延长医疗设备的使用寿命;量化维修、维护人员的绩效考核

D、加强对医疗设备资产的管理

对设备的购置、使用、流转、盘点、折旧、报废、处置等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监控管理,贯穿资产整个生命周期,有效防范资产流失,保障资产安全。

E、健全医学装备档案管理制度

完备的电子档案实现了对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的监管,通过对设备及高值耗材建立电子档案,对设备的申购资料、维修资料、技术资料以及采购、评价、验收过程中的合同、报告等文档进行规范管理。结合“条码资产巡检系统”,有效提升质控工作效率,保证质控有效性和普及性。

F、建立实时、动态的库存监控机制,规范耗材采购流程

解决库存积压、库存过剩、库存不足等常见库存管理问题,自动生成订单,实现库存预警机制,进行库存动态管理。对科室申购、审批、询价、采购、领用进行数字化管理,使耗材采购流程规范、科学、有序

G、建立高值耗材“精确控制,100%跟踪”平台

高值耗材管理系统做到“精确控制,100%跟踪”。针对目前高值耗材管理存在的一系列问题,采用两个管控点进行严格把关,即设备科管控耗材质量、财务科管控耗材付款,从而实现流程的优化管理。

H、提供医疗设备采购决策依据,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益

通过对医疗设备利用率、故障率、维修率、闲置率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为管理者在医疗设备采购的决策上提供数据支持。通过资产运营分析,合理优化资源配置;支持与HIS系统做接口整合,进行医疗设备成本核算和效益分析。结合日常维修、保养费用,清晰反映设备的运营成本和经济效益

3.小结与展望

3.1管理价值回报 此项目投入后,能规范医院设备科日常工作,提高各部门的工作效率,使医疗设备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标准化、系统化,精细化。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和损失,同时,由于设备的维修养护成本得到合理而有效的降低,耗材管理清晰明细,降低不必要的损耗和积压,资产管理避免了流失风险,使设备科日常工作深化了管理细节,相应提升了医院的管理价值。

3.2经济价值回报 试算一下,医院每年投入重复购置设备的费用、浪费的耗材费用、资产流失造成的损失费用、不必要的设备维护和保养费用等,我们相信应该都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如果能够通过信息化建设实现堵塞管理漏洞,优化资源配置,避免资源浪费,那么经济投入的回报是显而易见的。

3.3社会价值回报 医疗设备管理系统,也即数字化设备科的理念目前在全国尚属前沿产品,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在本地区域内目前计划或是正在建设的单位屈指可数,此系统的建立,不仅能为医院解决实际问题,同时也能提升医院的区域性知名度。

作者简介

1.禹進,1971.9,男,汉族,湖北省当阳市,当阳市人民医院,电工技师 医疗设备维修及管理。

医疗器械信息化管理 篇4

关键词:植入性医疗器械,信息化管理

0 前言

近年来,随着医院规模的迅猛发展,医疗器械的使用量越来越大,品种越来越多,管理越来越繁琐。其中高值耗材由于技术的不断更新而得到广泛使用,其采购、验收、保管、使用登记已经成为管理中的难点和重点。特别是植入性医疗器械长期植入人体,由于产品质量而产生的不良事件已成为医患纠纷的热点。因此,如何对植入性医疗器械进行全程追溯已成为医院耗材管理中的重点所在,而医院植入性医疗器械管理中引入条形码技术恰好解决了这个问题。

1 医疗机构对植入性医疗器械的管理现状

目前,医疗机构在植入性医疗器械管理方面存在以下不足之处:采购方面,植入性医疗器械的销售一般采用代理商销售模式,有一级代理商、二级代理商,其内部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缺乏统一规范,同时,植入性医疗器械品种、规格繁多,流通到医院时,造成同类产品名称及价格不一致。临床使用方面,随机性和应急性概率较大,医疗机构植入性医疗器械多为“零”库存,医生手术时需要的医疗器材,一般直接和代理商联系,而不是先通过医院的医疗器械管理部门,这样就加大了医院的监督难度。同时患者在整个过程中属于弱势群体,对植入性医疗器械缺少专业知识和辨别能力,这样就存在以次充好、以国产代替进口的可能,严重损害了患者的利益。物资管理方面,首先,存在着组合计价收费的问题,如骨科的植入性医疗器械种类多,规格型号复杂,价格差异大,医院内收费多按“套”来计算,没有具体明细,计价的随意性较大,技术上无法严格审核价格的准确性和合理性,多收、少收、误收等情况时有发生;其次,存在使用记录不完整的问题,病史的档案都是由医生手工填写,填错、填漏、字迹不清无法辨认等情况时有发生;再次,在病历中,植入性医疗器械的名称、规格、型号、生产企业、供货单位、注册证号、批号等项目记录不够详细,一旦发生不良事件后,大多由医患双方协商解决,监管部门溯源困难,很难处理。验收管理方面,植入性医疗器械往往由临床科室自行订货,采购管理的相关科室对其内容、数量、用途却无从得知,因此往往在验收管理过程中限于被动。

针对上述问题,为植入物管理设计订货、验收和使用信息化管理系统,可解决植入物管理过程中的问题。电子订单系统,不仅可以将植入物的订货管理进一步规范,同时也可以通过供应商扫描,完成植入物验收管理工作中繁琐的操作要求,将需要多次扫描验收的产品一次性进行修改和完善。

2 植入性医疗器械条形码管理系统

它是由多个政府监管系统、多个医疗机构运行的管理系统、一个数据服务中心、一个基于SAAS服务的经营企业管理平台、多个基于云计算PAAS技术的生产企业平台共同组成,并有机的组成一个整体,实现了闭环管理。整个系统如图1所示。

整个管理采取了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策略,根据政府监管部门的顶层规划管理要求,下达至医疗机构管理端,同时将经营企业、生产企业联动起来,协助医疗机构解决在实施政府监管部门时所需要具备的各类要求,采用一个数据服务中心、建立统一的标准,为政府监管部门的数据汇总、统计和分析奠定了良好的数据基础。

3 系统设计

3.1 全程一体化流程

植入性医疗器械条形码管理系统对医疗物资及资产的生产、流通、使用、结算、交易、监管、预警作为整体进行一体化监管作为基础进行设计的混合云系统,如图2所示。管理系统由生产企业系统、经营企业系统、医疗机构系统、监管系统(卫生、药监、医保、物价、招标)、预警系统(不良反应中心、质控中心)、数据服务中心六大系统组成。利用标准的基础数据及分类管理标准共享技术实现子系统间的数据互操作,通过各系统的功能进一步将植入性医疗器械条形码管理纳入全过程可控管理状态。

3.2 基于最小颗粒度管理的管理模型

3.2.1 开放的产品唯一性标识方法

医疗器械唯一性标识(Unique Device Identification)条形码是各个子系统之间数据共享和互操作的基础。我们建立了基于国际开放标准(GS1和HIBC)的医疗器械UDI机制,有效地解决了医疗器械标识的难题,实现了医疗器械从生产、流通到使用的标识一致性。

3.2.2 可靠统一的基础数据中心

通过统一的数据保证建立的各大系统内部及系统间实现对医疗物资及资产的全过程监管,可实现以下功能:植入性医疗器械的可追溯管理(可查阅生产、经营、使用直至病人的监管信息),植入性医疗器械的安全验证管理(包括出入库、使用、监管验证等多种验证逻辑),保证产品安全可靠,避免使用无证、过期产品,登记信息及时上报监管部门,有利于监管部门对上报数据进行分析统计,解决多个单位和部门间数据无法交换的问题。

生产、经营企业和医院通过统一的中心资料数据库下载产品、警示、召回、追溯信息,中心数据库的建立不但大大减少了企业、医院系统实施期间准备基础数据所需时间,也保证了数据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3.3 自动化、智能化、高效化设计

利用UDI条码扫描枪及软件解析功能,通过读取产品条码获得医疗器械产品信息。其中包括: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灭菌消毒有效期限、企业营业执照、生产日期或有效期、批号或序列。产品数据自动识别技术大大提高了效率,增强了数据采集的准确性。

3.4 数据安全、有效、可靠性关联

3.4.1 中心数据库建立的数据录入审核机制

数据录入系统必须经过严格的审核流程控制,任何数据的新增、变更和修正操作均需与国家药监局的注册数据进行一一比对,同时与中心资料数据库进行比对,保证数据一致不重复,保证了产品资料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也是系统稳定运行的重要保障。

3.4.2 生产经营企业及医院使用的授权供货审核机制采用统一的产品数据逐级授权下发机制,使得生

产企业能控制经销商销售产品和销售范围,杜绝假冒产品进入市场,也有利于建立规范的市场销售行为。当经营企业代理权限取消后,其下级企业和医院的销售行为可收到控制而中断。当发生不良事件需要进行产品召回或产品注销使用时,可方便采用定向通知方法准确定位使用企业。医疗机构采用经营企业提供的由生产企业填报的产品数据时,也会根据院内招标结果进行数据审核后再下载至系统中使用。

4 系统特点

目前,中心数据库已经有国内外超过500家医疗器械生产企业(不含设备厂商)的产品数据,产品数据超过35万条,涉及注册证信息6 000多张,每年数据更新率为28.7%,平均每周处理变更数据近千条,数据库满足全国各级各类医院使用要求。

4.1 与HIS对接

植入性医疗器械条形码管理系统通过与HIS系统的病人信息、科室信息、人员信息以及手术预约系统的对接,如图3所示,使得术后登记仅需录入病人住院号,扫描使用产品的条形码,即可完成。

4.2 收费

医疗器械条形码管理系统与医院收费系统的对接可以避免出现植入器械的多收、少收、错收、漏收的问题,也能避免因人工重复录入造成的数据不一致的情况发生,使得产品数据登记更及时、规范、准确。该系统通过医院对医疗器械管理建立标准流程,使得医院形成了首先建立医疗器械产品以及三证管理数据库,对医疗器械产品价格审核认证,一直到产品使用前验收、术后及时登记,最后实现收费结算自动化的标准操作流程,形成了良好的工作习惯,同时加强了设备科对医疗器械购销用的监督和管理。

4.3 采购订单管理

通过医院内部的采购申请流程,生成相应单位的采购订单,供应商可根据产品订单上的内容进行配送管理。

电子订单可以将企业的配送单规范成一个标准的二维码用于数据交换,可交换的信息可包括产品的规格型号、数量、生产日期、有效期、批号或序列号等功能。

4.4 设备科验收(主条码自动解析功能)

先扫描主条码,自动解析产品信息和厂商信息等信息;再扫描产品次条码,自动解析生成日期和批号、灭菌有效期等信息

在设备验收时,也可以根据电子订单的情况进行批量验收,以保证电子订单的配送信息一次性录入至验收单中,便于批量验收。

4.5 手术室术后登记

先从HIS系统自动调取病人信息(需本系统与医院现有HIS系统对接),然后再扫描主条码与次条码,获得相关信息。

4.6 收费项目比对功能

针对医院植入器材漏收费的现象,通过术后登记全过程自动化识别和记录,无需人工选择收费项目,并且产品数据库细化到每个规格型号,与收费项目表做对照的功能简单、实用。

5 应用效果

5.1 医疗机构引入信息化技术取得的成效

(1)加强了管理意识从制度上、管理上建立植入性医疗器械管理点,实行专人岗位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医务人员对植入性医疗器械的管理意识。

(2)明确了管理责任通过植入性医疗器械管理流程再造,对植入医疗器械进行条码跟踪,全程掌握植入医疗器械的购入和使用情况,明确每一个环节的相关责任人,便于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从而做到责任明确。

(3)提高了账目质量通过植入性医疗器械电脑自动计价,提高收费准确度。解决目前医院普遍存在的植入医疗器械按“类”收费的准确度问题。严格管理医院的收费标准,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患者经济负担。

(4)方便了成本核算通过植入性医疗器械条形码管理,缩短了植入医疗器械使用和报账的时间,克服了以前由于报账时间的随意性造成的医院运营成果的不稳定性,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成本核算的质量。

(5)满足了患者需求通过植入医疗器械条形码管理,满足了患者明细清单制,使患者消费明明白白,克服了以前以套为单位计价,收费透明度不够而造成的医患矛盾,有利于医院建立诚信、和谐的医患关系。

(6)缩短了结算时间通过植入医疗器械条形码管理,优化结算流程,缩短了供应商结算时间,加速供应商资金的周转,对于提高供应商的经营效率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5.2 信息化管理方式及传统管理方式的比较

以前,医院对植入性医疗器械的管理大多停留在手工阶段,虽然基本流程比较顺畅,但受管理方法的限制,难以实现对植入性医疗器械的准确计价及后期的跟踪管理。而植入性医疗器械用条形码管理系统与传统管理的方式相比将有显著突破。比较结果见表1。

6 总结

加强植入性医疗器械生产、经营和使用的管理,有效打击制售、使用假冒伪劣医疗器械的违法行为,遏制购销环节中的商业贿赂,确保植入性医疗器械使用安全有效和使用后可追溯。植入性医疗器械信息化管理系统加强了医院对植入式医疗器械的管理(从申请-订货-验收-使用-登记-追溯),实现了病人清单制,提高植入性医疗器械计费的准确性和透明度,有效地维护患者利益。总之,随着医改进一步推进,植入性医疗器械追溯管理势在必行。并将更加普及和推广。

参考文献

[1]田蕾.医院设备管理系统的开发[J].医疗设备信息,2007,22(5):38-39.

[2]吴康.数字化医院支持系统及设备[J].世界医疗器械2010,16(1):72-75.

医疗机构统计信息的管理制度 篇5

第一条 为了贯彻落实《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办公室关于落实国家统计局对国家卫生健康委统计督察反馈意见的通知》精神,建立长效机制,切实提升医院统计工作的及时性、规范性、纪律性,保障统计资料的真实、准确、完整,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实施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全院具有统计数据工作的单位、部门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

第三条 统计工作坚持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经办谁负责的原则,建立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体系。

第四条 统计人员必须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地提供统计调查所需的资料,不得提供不真实或者不完整的统计资料,不得迟报、拒报统计工作。任何人不得自行修改统计部门和统计人员依法搜集、整理的统计资料;不得以任何方式要求统计部门、统计人员及其他部门、人员伪造、篡改统计资料;不得对依法履行职责或者拒绝、抵制统计违法行为的统计人员打击报复。

第五条 统计人员对各种统计工作数据依法严格保密,非本职工作所需禁止查阅。

第二章 组织管理及工作职责

第六条 统计工作实行“专人负责,归口管理”制度,压实责任,过错追究。医院统计管理部门为绩效办,负责制订全院统计工作的有关规章制度,负责全院内部统计工作的组织和协调,编制统计历史资料。

第七条 各部门要明确数据来源及责任主体,规范统计数据台账,数据标准、技术规范,保证源头数据质量。

第八条 医院统计报表分为内部统计报表和对外统计报表2种。各种报表必需经主管部门主任、主管院领导审核签字后才能上报。

第九条 各岗位工作职责。

财务科:负责卫生健康财务年报,医疗费用统计月报表等财务数据统计上报工作。

人事科:负责卫生人力资源基本信息调查表(卫生人力实时报表)等人力资源管理统计上报工作。

医务部:负责卫生统计数据网络直报及医疗相关数据统计上报工作。

医保办:负责与医保有关的数据统计上报工作。

药剂科:负责与药品管理有关的数据统计上报工作。

公共卫生科:负责基本公共卫生和健康管理统计要求的数据统计上报工作。

医改办:负责自治区医改领导小组秘书处要求统计上报的医改监测统计数据上报工作。

信息科:配合各部门从信息系统中提取各项统计数据。规范数据采集标准,统一采集路径,保证数据采集的一致性。

绩效办:负责国家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统计数据的上报工作。负责审核各单位、部门对外上报的数据。

上述未提到的部门,上级有关部门要求上报的数据,按照部门职责分工进行统计上报。各单位、部门整理、归纳所管统计数据报表,按照月度报表、季度报表、年度报表的形式报绩效办备案。各种报表按照上级有关部门规定的时间要求先报绩效办审核,再上报。

绩效办统筹协调各部门统计工作,加强部门间沟通,确保各项统计数据、统计口径一致,同时加强各种数据的逻辑性和合理性审计,注重与历史数据的对比、分析和使用。

第三章 统计资料的管理

第十条 严格按照国家统计调查制度,扎实做好卫生资源、医疗服务、卫生健康监督、疾病预防控制、妇幼健康、人口监测等常规统计,以及卫生服务调查、医改监测等专项调查统计工作。

第十一条 建立“数据质疑,及时纠正”工作机制,对相关数据进行逻辑性和合理性审核,质疑数据要及时查找原因,追根溯源,分析整改,确保上报的数据真实、准确、无误。

第十二条 进一步加强数据质量管理和开发应用。利用信息化手段逐步完善数据质量评估体系,针对各项统计调查任务,建立数据质量评估和反馈机制,推动统计数据质量提升。

第十三条 探索推进新兴信息技术融合应用,创新数据采集、开发、存储方式,提升统计工作智能化水平。

第十四条 强化靠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的理念,运用科学方法,挖掘数据价值,创新展示方式,以科学、客观的统计数据反映医院发展现状与趋势,支撑规划编制和政策制定。

第十五条 各种统计调查的原始资料与汇总性统计资料,应当多重备份、永久保存。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四章 信息安全管理

第十六条 严格遵守国家保密法律法规、有关管理制度和网络安全相关规定,落实网络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建设规范要求,保障统计业务数据库及信息系统的可靠运行。

第十七条 强化对数据采集、管理、服务、开放、共享、使用全过程管理,建立安全信息通报和应急处置联动机制,有效保护个人隐私和信息安全。

第五章 监督检查及责任追究

第十八条 严格落实防惩问责制,加强防范和惩治卫生健康统计造假、弄虚作假行为。医院自觉接受上级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不包庇、纵容统计违法行为。

第十九条 任何违法、违纪现象一旦查出,严格按照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依规处理。

医疗器械信息化管理 篇6

【关键词】信息档案管理;应用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医院的信息化建设得以迅速发展,医院信息系统在医院管理应用已经越来越广泛,其作用也越来越大,但医院的档案信息化建设还相对的滞后,严重地影响和制约了医院档案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工作。如何使医院的档案管理工作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这是我们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1.医院档案的范畴和规范化管理的必要性

医院档案是医院在各项职能活动中形成,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由于这些记录,是伴随着工作活动的客观需要而形成的,因此,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内容特征上,都表现这些资料的原始性和事实的确凿性。此外,由于它们真实地反映着医院工作的历史和现状,成为记载医院发展的宝贵历史资料,故有着无可替代的历史和法律凭证作用。医院档案的保存价值、法律凭证作用、借鉴利用决定了医院档案实现规范化管理的必要性。

2.现阶段医院档案信息化的现状

2.1对医院档案信息化建设重视不够

目前在国内的医院中,计算机应用已经成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从最简单的管理信息系统(MIS)和财务系统到完善的医院信息系统(HIS)、影像存档和通讯系统(PACS)、放射科信息系统(RIS)、实验室信息系统(LIS)以及局域网管理、办公自动化等,都已开始在医院实施和运行。但一些领导还是不能充分认识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作用和迫切性,致使在医院的信息化建设中未将档案信息化建设纳入同步考虑和同步实施。

2.2档案管理软件系统开发相对落后

目前,档案管理软件的开发速度和水平还明显落后于计算机硬件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医院档案管理软件方面更为欠缺。随着档案的快速增长和对档案信息利用需求的增加,单版机计算机档案管理,已不适应形势的发展,与医院的信息系统无法连接,缺乏可兼容性和可扩张性,急需升级更新。

2.3档案管理标准化程度低

档案管理标准化是保证归档信息有效利用的关键。标准化程度低影响了医院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进程,造成了低水平的重复建设;从现在阶段来说,医院收费系统、统计系统、病历病案系统、检验系统、影像检查系统等部门系统不全一致,规格不一,不能通用,也与档案管理系统存在着接口、存贮档案数据方式不同和无法交换等问题,档案信息资源无法实现共享。在各医院的信息网络建设中,档案信息系统和网络建设各行其是,层次不一,规范性、开发性、服务性、共享性较差。没有统一的规范和标准,医院内部的数据分析不能够统一,不能实现档案信息共享的要求,就谈不上是档案信息化管理。

2.4医院档案管理格局混乱

目前,医院档案管理是一个多部门管理档案的格局。比如医院的综合档案室一般只管理文书档案、科技档案、财务档案等。隶属行政办公室管理,而医疗文书档案、各种检查影像等又分属其他医务部门管理。管理部门采用的工作方式、管理方式不同,在管理职责上也不明确,也没有纳入医院的综合目标管理考核,这样多头管理,各有政策,造成了管理标准化的困难。

2.5档案专业人员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目前医院现有的档案专业人员,一方面是知识结构单一,尤其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能力较低,知识面窄;另一方面是缺乏专职的档案信息管理人员,现有人员工作不安心,主动性和创新性不够,不适合现代化的档案管理要求。档案人员除了要有档案专业知识外,还必须具备良好的计算机运用操作能力和网络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服务。

3.加强档案信息化管理的要点

3.1强化电子文件归档管理

充分利用医院网络资源共享的功能,将上级来文及医院各处、室形成的文件直接转换,进入档案室数据库。纸质文件归档同时,应将同版本的电子文件一并归档,同时并入本单位档案数据库系统,与医院办公自动化同步进行运行。

3.2硬件基础设施的投入

医院要加快档案信息化的建设。可以结合自己的经济能力,配置与档案管理现代化相适应的软、硬件,从而使档案信息化建设加快发展。从实际出发,充分利用现有设备,按照填平补齐、适当超前、适当延伸的原则购置适当的技术设备。包括数据库服务器、路由器、图文影像扫描设备、海量存储设备等。开发适合医疗行业使用的专门的档案利用软件。

3.3建立标准化、规范化档案管理体系

依据国家有关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规定、规范,档案管理软件应具备适应多种文件存储格式、支持实时浏览,具有互联网及内联网检索功能。能够实现收集整理、数据存储、检索浏览、借阅管理、权限控制、统计报表、鉴定销毁、数据输入(输出)及格式转换的控制与管理,满足医院文档一体化管理、业务流程管理和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需要。一个通用性强、大多数软件都能接受的文件信息存储,交换格式标准,才能保证医院内部网、卫生系统网、档案系统网之间档案信息存储、交换的顺利进行。

3.4加强档案信息资源传输网络化,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档案的真正价值在于利用,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实现将为档案信息的充分利用提供前所未有的条件。利用医院内部网建立档案信息网站,实行新信息上网发布、电子邮件服务、联机公共目录查询和光盘远程检索服务。同时开展档案信息咨询服务,为用户进行定向、定题的交互式信息咨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档案信息进行加工、提炼和深层次开发,提供更多二次、三次加工的信息产品,拓展医院档案的服务功能,提高档案服务质量。高质量、丰富充足的信息资源是档案数字化的基础,是网络建设的核心。信息资源不足,网络就如“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3.5规划、建立有特色的数字化信息资源库

数字化信息资源库包括数字档案管理系统、数字目录中心管理系统、数字文档管理系统、数字文件管理系统等。档案数据库是档案室网络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网络的信息资源。要加强网络建设,必须加强数据库建设。数据库的建设要以国际、国内标准为依据,集中力量建成若干个标准化、通用性好的文件条目数据库、全文数据库、多媒体数据库;另一方面,档案资源数字化整理也要与之配套进行,即使用数字模拟整合技术将室藏各种档案数字化。

3.6加强档案信息技术人员队伍建设

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一个促使由档案管理向档案信息管理的过程。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在档案领域的应用,对档案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档案工作人员应该是具有广博的知识并掌握现代网络技术的复合型人才。面对需求上的这一变化,首先要做好现职人员的培训工作,档案工作人员不但是档案学、文书学、信息传播学等方面的专业人才,而且是计算机应用软件开发、通信工程技术、信息网络、信息管理、数据库生产和服务、办公室自动化及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等方面的专业人员。只有通过学习和培训,提高档案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才能适应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需要,才能充分发挥档案计算机管理的优势,这也是当今档案管理现代化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 [科]

【参考文献】

[1]杨易军.关于加强医院电子信息档案建设和管理的思考[J].广西医学,2012,32:4.

[2]杨巧,高明,阳德明.浅议医院档案管理体系[J].重庆医学,2009,36:1.

[3]胡静.医院业务信息档案网络管理初探[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5,9.

医疗器械信息化管理 篇7

1.1 C/S体系结构特点

医疗器械监督管理信息系统采用的系统体系结构是Client/Server系统, 其特点为:

(1) Client/Server将应用资源在客户和服务器冬间进行恰到好处地分配。

(2) 客户通过网络请求服务, 由最适合完成此项工作的服务器提供服务。

(3) 数据库技术中数据库应用程序运行在PC (前端系统) 上负责用户界面和I/0处理。

(4) DBMS部分 (负责数据处理和硬盘存取) 运行在Server上 (称作后端系统) 。数据库服务器一般采用集中式的管理方式。

1.2 软件开发方法

面向对象法是在吸取一些传统开发方法的思想和优点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它继承了传统开发方法的一些设计准则, 并对它们作了进一步发展和扩充, 同时又有自己的技术特色。所以面向对象方法弥补了传统开发方法在开发系统方面的很多缺陷, 对于解决上述这些软件系统的分析与设计所面临的问题, 它有着自身显著的优点: (1) 按照人类的自然思维方式, 面对客观世界建立软件系统模型, 有利于理解用户需求和人员之间的交流。 (2) 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 (3) 支持软件复用。 (4) 可伸缩性好。

本课题的开发采用面向对象的方法, 课题的开发使用PowerBulider9.0开发工具, 利用PB提供的集成开发环境工具DE生成流行的Windows界面程序。

2 医疗器械监督管理信息系统的总体设计

系统的总体目标是为了促进医疗器械监督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缓解现有执法人员因医疗器械专业知识缺乏而难以有效监管医疗器械的现状, 使医疗器械监管清晰、简明、方便。

2.1 系统的模块功能

2.1.1 系统主程序登陆界面和主界面功能

系统登录界面功能:为了维护系统数据的安全, 该系统只有指定人员按照权限进行相应的操作。

系统主界面功能:医疗器械监督管理计算机网络系统的主窗体显示了系统的整体功能, 并提供了进入各子模块的菜单。该系统共有9个功能模块, 分别是:基础信息、分类查询、数据维护、行政审批、执法检查、工作安排、系统维护、系统退出, 各模块下又有一些子模块。

2.1.2 基础信息模块功能

基础信息模块分为医疗器械、涉械单位、人员管理三个子模块, 医疗器械子模块又分为医疗机构医疗器械基础信息模块、经营企业医疗器械基础信息模块、生产企业医疗器械基础信息模块三个子模块, 实现对这些信息的详细录入。主要项目包括:所在单位、序号、科室、医疗器械名称、规格型号、配置、数量、生产企业名称、生产日期、生产许可证、产品注册证、合格证、供货单位、经营许可证、购进日期、器械类别、备注。

2.1.3 数据分类查询模块功能

数据分类查询模块分为医疗机构器械查询、经营企业器械查询、生产企业器械查询、医疗器械单位查询、器械从业人员查询五部分组成。均可以按不同条件、不同字段、不同日期进行复合查询, 并显示或打印。也可以分别按不同字段进行排序, 并对某些项目进行汇总, 可显示或打印。

2.1.4 数据维护模块功能

数据维护模块可以实现数据修改、数据统计汇总和打印、数据备份和恢复、数据库初始化等功能。当重新安装数据库或其他有必要时, 可以将数据库的部分数据或全部数据清空, 初始化, 以便重新录入数据。

2.1.5 行政审批模块功能

行政审批模块可以实现医疗器械的注册申请批准、生产企业审批、经营企业审批变更等资料的管理和应用, 可以及时查询企业的资质状况。

2.1.6 执法检查模块功能

执法检查模块是基层食品药品监管局应用较为频繁的一个主要模块, 可以实现对日常检查、专项检查的及时记录和查询, 实现对行政处罚案卷的计算机规范化管理, 实现对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和上报、医疗器械抽验管理、医疗器械广告监测的录入和规范化管理及查询, 方便各种工作和执法职能的汇总整理和及时查找。

2.1.7 工作安排模块功能

工作安排模块主要实现对工作安排的管理, 可以使工作目标明确、进展状况清晰, 方便管理、调度和总结, 分为规划和计划、近期工作安排、完成工作记录、其他安排几块内容, 促进工作规范化。

2.1.8 系统维护模块功能

系统维护模块可以实现对操作员管理, 对操作员的使用权限进行限制, 包括操作员姓名、级别、权限等, 只有通过允许的操作员才可进入系统。可以对该系统的特点进行介绍, 并形成电子文档。

2.1.9 系统退出模块功能

系统退出模块可以使用close (parent) 关闭医疗器械监督管理信息系统。

3 结论

该课题设计的信息系统主要实现对医疗器械的生产、经营、使用单位的医疗器械及其相关信息的录入、查询、输出、维护, 对医疗器械的注册、生产经营的审批信息的录入和应用, 对各种日常、专项执法检查的管理、案卷保管查询和法律法规支持, 对涉械单位进行诚信分级和分级管理, 经试用, 能够满足医院应用, 提高管理效率。

参考文献

[1]《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及其配套法规.

[2]刘刚.我国药品监督管理问题研究, 北京理工大学2001年硕士学位论文[D].

浅谈医疗设备信息化管理 篇8

1 医疗设备信息化现状

目前, 医院建立医疗设备信息管理系统已经形成一种趋势, 医疗设备信息管理系统已经成为医院管理业务运行中必不可少的基础性设施。医疗设备信息化管理需求与其发展相对滞后的矛盾比较突出, 信息化管理大多只是基于常规的物资财务管理平台, 处于设备、耗材、零配件等出入库管理的初级管理阶段, 还无法对设备运行中的相关信息如设备折旧情况、仪器维修和效益分析等进行自动汇总、统计、分析, 无法真正实现设备的信息化管理, 所以, 无法提供有效且直观的数据为医院的管理和临床决策服务。

2 医疗设备信息化管理分析

2.1 与传统的管理方式对比, 设备信息化管理的优点:

(1) 能够加强对设备的标准化和数字化管理, 从而有效的整合设备资源, 提高设备的使用率, 降低使用成本; (2) 为设备管理提供数据采集、维护、分析等工作的信息化平台, 加快信息的传播速度, 缩短管理决策时间, 提高工作效率; (3) 优化设备管理流程, 简化操作步骤, 避免重复、无效劳动的出现, 优质高效地完成设备管理各个环节的工作, 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 (4) 提高医疗设备在采购、维护等流程中的准确性、安全性、稳定性[3,4]。

2.2 医疗设备信息化管理的平台:

(1) 计划采购:记录了医疗设备从计划、采购、签订合同、到货验收等工作流程中涉及到的所有表单。该程序涉及的数据信息, 是设备管理信息的重要部分; (2) 质量管理:针对医疗设备的质量控制、日常检查和维修等内容记录各质量检查数据该程序能够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 及时采取措施, 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 (3) 在用管理:对医疗设备的基本数据、附件数据和备注做完整的记录, 建立丰富的信息资源库, 这些信息资源有助于对设备进行详细的跟踪管理; (4) 库房管理:主要涉及医疗设备的数量管理和财务管理, 包括对医疗设备出入库、报废、存储等流程的管理。该程序记录了设备在医院内各部门科室的分布情况, 建立了完备的设备信息资料。全院的固定资产实现信息化管理, 设备使用状态、科室分布、帐目明细一目了然, 申购时先查询医院是否存在类似闲置的设备, 可避免不必要的设备采购, 为医院节省资金和资源; (5) 信息管理:主要包括档案的管理和信息的查询。档案管理把信息借助计算机建立索引信息, 方便用户检索资料, 信息查询是指数据字典信息的检索和查询; (6) 科务管理:主要指对设备管理部门的内部管理, 包括人员的基本状况、专业分工、任务分工、明确各自的岗位职责, 责任绩效考核以及培训等信息的管理; (7) 计量管理:是对计量设备的管理, 包括对计量器具的查询, 能快速查询每台计量设备的情况, 系统也能及时报告需检定的计量器具[5,6]。建立医院设备科流程化管理, 建立有序的工作程序, 保障合理的库存, 提高医院设备管理水平。

3 医疗设备信息化管理的意义

实现医疗设备信息化管理, 有助于建立完整的管理制度, 建立起设备采购、使用、维修、更新、保养等一系列体系;综合设备使用、临床需求、患者反馈及财务收入情况双重分析;科学系统地合理调配利用资源, 降低闲置率, 提前报废、封存老旧故障设备, 并防止有使用价值的设备或配件流失;将报废设备收入冲减亏欠的折旧费, 并归入专项资金, 作为医疗设备更新换代的资金来源之一;建立健全科室使用反馈制度, 完善对预购设备的可行性分析等并结合采购计划和资金情况, 进行设备购置前的市场调查研究、实际考察可行性分析及论证工作;健全设备验收、安装、调试记录;实行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工作与系统化检修相结合, 专业管理与信息管理相结合;利于明确设备的事故责任及提出公正处罚建议。

同时, 医疗设备信息化管理是医院实现医疗服务目标, 以适量投入获取设备最佳信息、最佳效益的工具和手段, 是有效利用院内外人力、物力和财力等各种资源的过程。信息化是手段, 管理是关键, 医院设备信息化管理也是衡量医院是否具有现代化管理水平的标志[7,8]。业务流程的优化或重组是核心, 增强先进医疗设备的核心竞争力, 实现设备价值的最优化是最终目的。

4 小结

当前, 信息化建设日渐重要, 覆盖于各个领域, 将信息技术融入到新的管理模式和方法中。在医院层面上进行医疗设备的全面信息化管理势在必行, 不但可以充分发挥医疗设备的效能, 提高设备的使用率、完好率, 减少或杜绝人为损坏, 还可以保证医疗设备处于最佳使用状态, 强化管理和服务意识, 运用现代管理手段, 扩大信息交流。最终实现为医院提供有效且直观的数据, 为医院的管理和临床决策服务。

参考文献

[1]孙洪林.业务流程管理是大势所趋[J].2008, 10:55.

[2]尚长浩.军队医院医疗器械采购流程与体会[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05, (4) :68-69.

[3]黄炳梅.浅谈医院医疗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医疗卫生装备, 2005, 26:90.

[4]汤黎明, 于春华.医疗器材管理信息系统软件设计[J].医疗卫生装备, 2007, 28:112-115.

[5]吕明, 仝青英, 孟晓东, 等.武警部队医疗设备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研究[J].医疗卫生装备, 2008:100-101.

[6]张超群, 钱志凤, 王红宇.医疗设备信息化管理的实践应用[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11:79-80.

[7]亢德洪, 朱华, 刘伟.医疗设备信息化管理现状分析及对策[J].科学管理, 2011:34-36.

医疗安全管理信息化的建设 篇9

1 信息化建设在医疗安全管理中的作用

信息化建设有助于强化医院的管理工作,促进医疗安全进行。医院是为百姓提供安全优质服务的,医院的网络信息化建设能够促进医院医疗流程的优化和人性化,促进医院管理水平的提升,使医疗安全得到保证。信息化建设还能够及时、动态化的了解医院的医疗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资料进行系统的评价,实时采集各种医疗信息,如检查、用药、治疗等情况,实现医疗信息的反馈[1],促进医院管理更加安全、科学,为医院的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促进医院管理水平的提升,保证医疗的安全性。

2 医疗不安全事件的上报以及问题解决

2.1 概述

在医院的医疗管理过程中,医疗不安全事件也是普遍存在的。医疗不安全事件主要指由于医疗活动而给人身造成危害的事件,其给医院的医疗质量以及管理等都带来了极大的困扰与问题。为了减少医院中不安全的医疗事件的发生,应强化研究与分析,完善信息化的建设,实现对不安全医疗事件的统一上报与管理,提高问题的处理效率以及质量[2]。现随机抽取医院分散的不安全事件85例,以手工以及信息化上报的方式进行对比分析,比较其上报的完整性、全面性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2.2 结果

采用信息化管理处理问题后,问题得到了及时解决,且医护人员参与性及解决效率明显提升(P<0.05)。见表1。

注:与手工化管理比较,aP<0.05

3 医疗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3.1 积极转变管理理念

医疗信息化管理应以现代管理制度作为基本的保障,同时强化所有工作人员的安全管理理念以及管理意识,使医疗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得到思想上的保障。目前我国的很多医疗机构都对信息化安全管理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足,为了转变医疗机构的医疗安全管理信息化理念,需要管理部门聘请相关的专家定期到医院进行讲座与教育培训[3],促进医疗管理机构信息管理人员素质能力水平的全面提升,为医疗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提供一定的人才,促进医院医疗水平以及管理质量的稳步提升。

3.2 强化法律法规的建设

目前,一些发达国家的医疗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已经有完善的法律法规作为保障,我们也应积极学习和借鉴国外的先进、成功经验,根据我国医院以及医疗机构的实际情况,制定满足我国医疗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法律法规,特别是电子病历以及医疗护理中的相关法律法规,使所有医护人员都能够严格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促进医疗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水平的提升。

4 结束语

当前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对医疗卫生服务的安全性以及便捷性等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这就需要医院等医疗机构应强化医疗安全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这将直接影响到医疗行业的发展。因此,医院需要提高对医疗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关注和重视,采取有效的措施促进信息化推进,避免出现不安全的医疗事件,保证医疗行业能够稳定发展,为人们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参考文献

[1]杨中良,王乃玲,周怡,等.分级过程管理策略对医疗安全建设的作用研究[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2,22(2):98-101.

[2]龚夏颖,刘羽时,丁国庆.医疗安全关键节点的信息化管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0):708-709.

谈医疗保险的信息化管理 篇10

1 医疗保险管理信息系统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1.1 医疗保险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状况

我国医疗保险管理信息系统 (MIMIS) 的建设始于20世纪90年代后期。经过几年的发展, 医疗保险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已经初具规模。信息系统的发展经历了从单机系统、局部网络系统到整个部门统一信息系统的多个阶段。

在信息系统应用技术上, 客户/服务器结构的信息系统已经成为医疗保险信息系统的主流, 使用Windows环境和图形化的用户界面是目前社会保障管理部门主要采用的客户端环境, 基于SQL语言访问的大型数据库在医保中心、社会保障管理部门中也已普遍使用。

1.2 医疗保险管理信息系统目前存在的问题

医疗保险的特点决定了MIMIS存在本身的特点, 医疗保险一般是以政府或社会组织举办, 立法强制、统筹互济, 并且是非营利的性质。它是面向社会的, 覆盖面较广, 一些企业都必须强制参保, 参保的人数较多。所以医疗保险管理信息系统就具有了政策性强、涉及面广、信息量大等特点, 因为数据量大且数据交换频繁, 所以医疗保险管理信息系统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

由于医疗保险信息系统的这些特点, 导致了我国医疗保险信息系统的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很多。

比如业务流程不规范, 网络和数据库设计还不够完善, 系统稳定性差。一些地方设计的系统只是手工操作的简单翻版, 系统运行一段时间后, 才发现有很多业务流程需要优化, 致使系统不得不进入第二次开发。另外, 一些城市盲目追求一步到位、一劳永逸的目标, 希望采用的技术最先进, 系统最稳定, 且能保持很长时间不被淘汰。但是由于医保工作尚处于改革阶段, 一些管理模式、业务流程、组织机构的变化在所难免, 致使“高大全”的目标难以实现。还有一些地方在系统建设之初, 由于缺乏充分的需求分析, 站的高度又不够, 开发的软件不能适应医保业务的变化要求, 致使不少系统陷入了不死不活的尴尬境地。

首先, 对医疗保险信息化建设的艰巨性和复杂性认识不够。社会保障信息系统建设政策性强、涉及面广、信息量大、数据交换频繁, 它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狭义上的社会保障至少包括医疗、养老、工伤、失业和生育五个险种、劳动力市场和其它综合业务。广义上的社会保障则是涵盖卫生、民政、社区服务和公安户籍管理等在内的一条龙服务的现代化社会保障体系。从整个系统建设参与单位来看, 在系统建设过程中需要协调信息化建设主管部门、劳动局、卫生局、民政局、药监局、技术监督局、财政局以及金融部门等各个方面的利益关系。

其次, 政策制度的制定和实施过多依赖于信息化管理系统。医疗保险信息系统涉及面广、金额大、业务量大、政策性强, 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 因此只有采用先进的计算机及网络技术?才能确保系统的安全、可靠, 才能为社会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由于应用系统过干复杂使得系统实用性很差, 最终也会严重影响社保改革的进程。

另外, 医疗保险信息化建设盲目追求快速到位的思想。信息化是潮流, 但信息化绝对不是一毗而就、一劳永逸的事情。由于医疗保险信息系统业务纷繁复杂, 在数据上既包括参保人员的数据、参保企业的数据, 又包括各险种业务和财务的数据, 在应用流程上既有横向并联又有纵向串联, 同时系统和外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2 适应需求的医疗保险管理信息系统所要达到的功能

医疗保险管理的计算机化是一项规模巨大的信息系统工程。它的基本模式是:以医疗保险管理中心为信息系统的中心, 与全市各定点医疗机构、定点药店联网, 构成一个庞大的覆盖统筹地区的医疗保险计算机管理网络系统。

2.1 基本的业务功能要求

系统的总体逻辑结构应根据系统的数据和功能需求, MIMIS主要由医疗保险管理中心业务子系统、定点医院业务子系统、定点药店业务子系统三个部分构成。

该系统涉及医疗保险管理中心、参保单位、定点医院和药店、财政部门、银行等单位以及众多的参保单位、参保职工。

参保单位:定期申报本单位参保职工的变更情况;按时进行医疗保险费的申报和缴纳, 定期代表单位职工到医保中心办理报销业务。

参保职工:按月缴纳个人应负担的医疗保险费;持医保IC卡到各定点医疗机构就医或购药。

定点医院、药店:按照医疗保险政策和医保中心制订的药品、诊疗、病种等医保目录, 完成参保职工在医疗机构的治疗、购药等服务工作, 允许其持医保IC卡结算, 按约定与医保中心结算医疗费用。

医疗保险管理中心:负责单位和个人基本信息 (档案) 的管理工作、负责医保基金的征缴核定工作、负责管理统筹基金收支、负责完成参保职工的特殊医疗费用的报销、负责定期与定点医疗机构进行费用结算、负责监督检查医保政策在各定点医疗机构的执行情况。

2.2 子系统的功能要求

由于定点药店业务子系统的功能相对来说并不是很重要, 这里就主要把医疗保险管理中心业务子系统和定点医院业务子系统作一下介绍。

2.2.1 医疗保险管理中心业务子系统功能。

医疗保险管理中心业务子系统包括:投保服务、参保管理、基金财务管理、个人账户管理、医保IC卡管理、医疗监督管理、医疗审核管理、现金报销管理、系统管理、统计分析、领导查询共11大类136个业务, 覆盖了参保、征缴、实缴、缓缴、分配、变动、调动、结算、报表、查询、统计、管理和控制等各个层面上的业务。接口包括医疗机构接口、上下级经办机构接口、劳动主管部门接口和财务接口, 满足了上下级、同级相关部门的信息交换。

2.2.2 定点医院业务子系统功能

定点医院业务子系统包括:门诊管理、住院管理、药房管理、系统管理共4大类业务。其中覆盖了门诊挂号、退号、挂号日结、门诊收费、退处方、门诊日结、科室核算、数据查询、药库的出入库管理、门诊药房的出入库管理、病区药房的出入库管理、系统参数定义、操作员管理、与医保中心的数据传输等医院各层面的业务。

结束语

随着计算机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以及对医保业务更进一步的认识, 医疗保险管理信息系统正逐步走向成熟, 这将更好的提高医保中心和医院之间的办事效率, 方便病人看病。当然还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需要更多专业人士去探讨。

参考文献

[1]顼庆坤.医疗保险管理信息系统中数据传输设计, 计算机与网络.2002, (7) :1159.第2期.

[2]胡颖.我国保险创新的走势分析[M].金融时报, 2000年1月6日.

[3]徐文虎.论创建寿险营销新模式[J].保险研究, 2002年9月.

[4]刘茂山.保险发展研究[J].保险研究, 2000年11月.

[5]刘瑞祥.试论保险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战略[J].经济师, 2000年第1期.

医疗器械信息化管理 篇11

[关键词]医疗档案;信息管理;信息科学;应用

引言

由于以往醫院对于档案信息化建设不重视,也受到时代信息化发展限制,导致了以往信息化相对滞后。信息化管理无法得到保证也影响并制约了医院档案资源的开发和日后合理的使用,为了能够使医院的档案管理工作不断适应信息时代要求,相关人士也在不断进行分析探析,下面我们结合实际情况,进而提出加强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方法。

1、医疗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

医疗档案在医院档案管理中十分重要,在医院各项工作医疗档案是医院在各项职能活动中重要体现,无论从文字,图示,声像等等方面,都属于其中一部分,其体现的更是数据资料的真实性与原始性。那么在信息时代,医疗档案信息化管理也必然借助信息时代下的有利条件,不断进行合理的信息化应用。另一方面,从医疗档案的医学价值,和其他方面的保存价值和法律凭证等上看。也必须要实现医院医疗档案的信息管理标准与规范化。

2、医疗档案信息化现状及存在问题

2.1档案管理软件系统开发相对落后

就目前来看,档案管理软件在开发上仍然落后于计算机硬件技术发展速度,在医院档案信息化的开发速度比较慢,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单一的单机版计算机医疗档案管理也存在,并没有迎合信息时代的发展。随着医疗档案的增多,明显发现对于档案信息化要求也不断增加。并且急需升级并更新。

2.2对医院档案信息化建设重视不够

计算机应用已经成为医院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从最简单的管理信息系统(MIS)和财务系统到完善的医院信息系统(HIS)、影像存档和通讯系统(PACS)、放射科信息系统(RIS)、实验室信息系统(LIS)以及局域网管理、办公自动化等,都已开始在医院实施和运行。但一些领导还是不能充分认识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作用和迫切性,致使在医院的信息化建设中未将档案信息化建设纳入同步考虑和同步实施。

2.3档案管理标准化程度低

档案管理标准化程度低影响了医院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进程,造成了低水平的重复建设。从现在阶段来说,医院收费系统、统计系统、病历病案系统、检验系统、影像检查系统等部门系统不全一致,规格不一,不能通用,也与档案管理系统存在着接口、存贮档案数据方式不同和无法交换等问题,档案信息资源无法实现共享。在各医院的信息网络建设中,档案信息系统和网络建设各行其是,层次不一,规范性、开发性、服务性、共享性较差。没有统一的规范和标准,医院内部的数据分析不能够统一,不能实现档案信息共享的要求,就谈不上是档案信息化管理。

2.4医院档案管理格局混乱

目前,医院档案管理是一个多部门管理档案的格局。比如医院的综合档案室一般只管理文书档案、科技档案、财务档案等。而医疗文书档案、各种检查影像等又分属其他医务部门管理。管理部门采用的工作方式、管理方式不同,在管理职责上也不明确,也没有纳入医院的综合目标管理考核,这样多头管理,各有政策,造成了管理标准化的困难。

3、加强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实施方案

3.1医疗档案信息的标准化与规范化管理非常必要,通过规范化档案管理体系不断构建完善的档案管理网络

在具体实施过程上,需要结合国家有关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规定事项,实现规范的信息化管理。在档案管理软件上,必须能够结合多种文件存储格式,能够符合实时浏览,并实现联网检索等功能。在收集整理上,对于数据储存、阅读管理、统计管理、报表数据、业务权限等等方面都要实现收集整理的准确与完善性。进而不断满足医院文档管理要求。从软件信息化上讲,对于通用性强的档案管理软件备受欢迎,所以医疗信息化管理需要进一步保证医院内部网与档案系统网之间的信息有效存储,并且能够合理进行交换。医院工作信息量量非常大,医疗档案的种类也十分繁琐,利用高科技手段能够实现有效管理,可以达到无纸化办公水平。可以进行分级管理,保证医院和档案室与其他科室之间的合理运行,并且确保数据的有效存储与整理。进而有利于医院更好的进行档案管理工作。

3.2硬件基础设施的投入

在经济发展的今天,医院更要加快档案信息化的建设步伐。相关医院部门要结合自身的经济能力,更好的配置对应的档案管理现代化系统,从而使档案信息化建设更加迎合医院相关工作。在医疗档案管理上,必须提高信息资源传输的网络化,对应的制定合理的医疗档案管理制度,逐步实现医疗档案资源的共享。医疗档案与其他档案管理有明显区别,其利用价值高于备份存储价值。所以在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也必须要实现应用信息的及时呈现和管理。

例如,可以通过医院内部网,构建档案信息共享网站,使信息能够及时共享并实现远程检索服务。在医疗资源信息化管理上也可以定期开展档案信息咨询服务,在定向、定题等方面实现交互式信息咨询,并且能够通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档案信息加工和提炼。或者实更加深层次的开发。提供更多二次、三次加工的信息产品,拓展医院档案的服务功能,提高档案服务质量。要做好医疗电子档案的管理工作,制度建设的重要环节,医院建立相应的电子档案管理制度的内容应包括建立电子档案收集和归档制度,电子档案的利用、保管制度,制订电子档案的保管期限、归档范围等规定,并将这些制度和规定纳入医院的岗位责任制和考核办法中去,建立健全医疗电子档案的动态管理制度,使医院的电子档案管理按规范化的流程进行管理。

3.3加强档案信息技术人员队伍建设

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一个促使由档案管理向档案信息管理的过程。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在档案领域的应用,对档案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档案工作人员应该是具有广博的知识并掌握现代网络技术的复合型人才。面对需求上的这一变化,首先要做好现职人员的培训工作,档案工作人员不但是档案学、文书学、信息传播学等方面的专业人才,而且是计算机应用软件开发、通信工程技术、信息网络、信息管理、数据库生产和服务、办公室自动化及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等方面的专业人员,这也是当今档案管理现代化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

结束语

综上可知,医院的档案数据直接反映了医院工作能力,也对其历史也现状提供了科学参考。作为医院宝贵财富,必须要进行合理存储和利用。医疗档案信息管理要符合时代要求,与时俱进,加强信息化应用,进而提高管理能力,为医院正常运作提供有效保证,从而提高人们就医质量,给人们提供良好的就医环境。

参考文献

[1]侯晓玲.加强医疗档案信息管理保证信息科学合理应用[J].人力资源管理,2015,03:190.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化管理探讨 篇12

关键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化,管理,问题,措施

2003年, 有着64万农民的新野县被确定为河南省首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2007年新野县初步实行了新农合工作的网络信息化管理, 建立了参合人员数据库, 提高了工作效率, 同时对患者门诊就医实行“一卡通”, 取消了县外就医转诊手续, 延长了在外务工人员办理补助的时间, 方便了群众;新野县、乡两级定点医疗机构全部实行新农合网络化管理, 新农合报销全部实现网上审核、监督和报帐, 住院病人县、乡“住院直补”和“一卡通”可使参合农民持证在全县范围内自主选择定点医院, 免去了繁琐的转诊手续。2011年, 新野县所有村级定点医疗机构全部实现了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 并与县级新农合信息管理系统实时联接, 进行统一参合就诊卡, 实现全省“一卡通”, 进一步方便了参合人员就诊和补偿。

新野县新农合自2003年至今已运行将近9年, 虽然实施过程中遇到一定的困难, 但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2011年新农合参保人数达到65.68万人, 参保率达98%, 全县共筹措新农合基金15106万元, 全年门诊补偿66.2万人次, 住院补偿5.5万人次, 累计补偿资金12700万元。随着参合人数的不断增加, 数据信息量也不断增加, 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和筹资标准提高致使信息化管理任务越来越繁重, 因此, 地方政府等部门要加大投入力度, 改善软、硬件设施条件, 建立与新农合制度发展相适应的计算机信息网络, 完善新农合管理部门、经办机构、定点医疗机构及其他相关部门信息网络系统, 实现网络审核结算、实时监控和信息汇总的全面覆盖, 以提高新农合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运行信息化系统的建立及投入使用, 实现了医疗费用报销的电脑自动审核化, 克服了人为、关系等外界因素的干扰, 同时解决了农民看病费用问题, 即看即报, 不需要农民先行垫付报销费用, 提高了工作效率。但在实际操作管理中, 新农合医疗信息化管理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有待进一步完善。

(一) 信息化管理资金投入严重不足, 有待进一步加强改善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化建设工程投资大, 且需要不断更新, 尽管在近几年政府部门针对新农合医疗管理网络系统投入了较大资金, 但仍面临着农村信息化管理基础条件落后、信息化观念淡薄等造成的投入严重不足现象。根据规定, 信息化建设所需经费不得挪用新农合统筹资金, 在实际工作中, 除去中央财政下拨的县市建设启动经费外, 其余只能依靠地方财政解决, 而地方财政经济能力有限, 在按照规定配套落实人头筹资补助经费后, 很难再拿出上百万的专项资金用于新农合信息化管理平台和管理网络的建设。

(二) 信息化管理在其稳定性、通用性和安全性等面还存在一定差距

由于当前新农合医疗信息化管理还处于发展探索阶段, 同一省内信息系统软件和设备尚未统一;信息化管理专业性较强, 且业务流程繁琐、工作量大, 再加上软件公司在开发和研究过程中缺乏对新农合业务的长期规划, 致使网络系统的维护和升级受到很大影响, 更增加了新农合信息化建设成本, 导致信息化管理通用性和扩展性极差;同时, 各级经办机构未能配备日常维护和管理的计算机专业人才, 出现故障则由非机构人员进行维修, 这样以来系统的稳定性和数据的安全性又令人担忧。

二、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化管理措施

(一) 不断提高居民参保意识和积极性

要通过加强宣传教育和不断完善新农合医疗制度以提高农村居民参保意识和积极性, 利用深入、细致、耐心、反复的宣传、引导手段和多种形式, 使群众从内心提高意识和心理认同, 将世代相传的传统思想转化为社会保障意识, 从根本上改变传统心理、生活习惯以及价值取向, 实现广大农村群众的广泛参与和支持。农民参加新农合医疗积极性的提高, 对于稳定发展新农合医疗信息化管理至关重要, 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多方面争取农民积极参保。

(二) 加大信息化建设资金筹措渠道

在国家不断增加预算的基础上, 采取合理手段扩大资金筹措渠道, 增大外界资金投入, 积极鼓励和引导各级资金向信息化建设投入;利用政府部门强化推行新农合医疗制度的宣传, 提高社会公众对新农合工作的认可和支持, 获得更有利的筹资机会和渠道;还可在政府部门的配套政策的帮扶下, 加强与IT服务提供商之间的协作, 通过厂商的资金注入推进新农合信息化系统建设的顺利实施、平滑升级以及持续稳定运行。

(三) 不断完善新农合监管机制, 加强信息化建设

新农合医疗管理化建设是提高监管水平、保证规范正常运行的重要手段, 当前, 针对新农合医疗费用开展审核、报销和结算等管理模式, 应进一步加大政府投入力度, 改善软、硬件设施条件, 建立与不断创新发展的新农合制度相适应的信息网络系统, 加强新农合管理部门、经办机构以及定点医疗机构和相关部门的信息共享, 提高信息化审核结算、实时监控和信息汇总能力, 提高新农合服务效率和管理水平。

(四) 加强信息化技术人员队伍建设

遵守精简、效能原则, 加强市、县级新农合信息化管理和经办机构建设, 保障人员编制、充实监管力量。采用公开招考、择优录用等同等条件招聘具有医学及财会专业学历的专职监管人员, 由县级新农合经办机构统一管理培训后上岗, 配备到各乡镇卫生院具体负责乡村两级新农合信息化工作管理、监督、审核和报销等工作, 切实建立一支高素质、懂业务、善管理、高度负责的优秀人才队伍, 确保经办机构正常运转和日常监管工作有效开展。

三、结语

信息化管理作用贯穿于整个新农合医疗工作的筹资与运行、管理与监督、监测与评价等各个环节, 作为实现新农合医疗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手段, 搞好信息化建设和管理有利于提高新农合工作效率、实现资源共享、减少误差以及加快信息汇总等, 为进一步提高合作医疗服务水平、加强新农合基金监控和风险防范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信息化管理不仅缩短了工作流程周期, 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 增强了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而且还促进了全县定点医疗服务机构各个部门管理水平的全面提高, 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走上规范化管理轨道, 也是新农合管理工作的发展趋势, 将合作医疗工作长期稳定健康发展成为取信于民、用之于民的利民工程作出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郑钧则, 杨志勇.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化建设概况[J].农村卫生, 2008.

上一篇:电力施工的安全管理下一篇:电子商务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