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疗信息

2024-06-03

临床医疗信息(共8篇)

临床医疗信息 篇1

医疗服务是一门基于信息的科学,临床医疗中往往涉及信息的收集、存储显示以及对信息的处理。医学信息学研究健康和生物领域的信息管理与应用。本文聚焦于临床医疗信息共享中的问题、解决方案以及存在的障碍,提出并讨论了目前临床信息系统应用的核心主题以及跨临床学科统一的科学实现方法。最近以来,人们对信息系统在医疗卫生中作用的发挥越来越重视。临床信息化建设的重点集中于以下方面:临床医疗差错提示、病人医疗安全、电子病历质量、病人隐私保护等。最新的关于这些题目的报道指出了所有的问题,以及收集了卫生健康信息系统对安全、以病人为核心以及循证医疗方面的解决方案,一系列方案都提出了卫生健康信息化的相关问题,许多方案涉及计算机的使用以及计算机相关技术。

1 医学信息学的发展

医学信息学涉及多学科领域、教育背景不同的各类人员。尽管一些医学院校都开设了“医学信息学”课程,但其教学重点与范围各不相同,院校里的“医学信息学”一般讲授临床信息系统的开发设计,对于如何利用临床信息系统改进医疗服务质量,讲授甚少。另一些“医学信息学”课程主要教授医学文献信息的检索,辅助医生检索相关信息,典型的如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医学信息研究项目(www.nlm.nih.gov)及其应用。

随着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发展特别是临床信息系统应用的深入,关于医学信息学的内容也引起了争议。传统的医院信息系统开发与文献检索方面研究已满足不了医生在临床医疗中对信息系统的需求,医学信息学有了更加广泛的内容。医学信息学成为生命科学领域信息技术、概念与核心理论组成的跨学科体系,其应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生物信息学从分子细胞角度研究基因序列与图谱等;(2)医学影像信息学从组织器官角度,研究放射影像系统;(3)临床信息学服务临床医生和病人,研究包括护理信息系统、电子病历系统以及其他临床医疗信息支持系统;(4)公共卫生信息学从人口和疾病角度,研究疾病抢救与预防信息支持系统。医学信息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是这些系统所涉及的标准、术语、稳定性以及跨系统的信息整合方法的研究。

2 临床信息学应用

临床信息系统应用有许多分类方法,其中主要的一种方法是依据所使用的信息类型。从这一角度看,临床信息系统分为两大类:以病人信息为核心信息系统和基于知识的临床决策系统。以病人信息为核心的临床信息系统在病人的诊疗过程中产生和使用信息,而基于知识的临床信息系统面向医疗决策分析,它由医疗临床基础数据信息及相关决策分析模型组成。

2.1 电子病历系统

以病人信息为核心的临床应用信息系统最典型的是电子病历系统(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EMR)。传统的基于纸张的病人医疗记录存在许多局限,主要有:访问地点的局限性,纸质病历局限于一处使用;对非授权用户不能进行限制以及完整性难以保证。电子病历克服了这些问题,但电子病历的使用给医疗机构和病人都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对于医生个体而言,电子病历的使用要求与已有的临床医疗工作流程有机集成。已有的研究表明,电子医嘱(Computerized Physician Order Entry,CPOE)没有增加医生的处理时间,但防止了医疗差错的发生。临床医疗中涉及到各种医疗设备,其数字接口以及病人信息采集是一个突出问题。手持式计算机(也叫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s,PDA)由于其携带方便越来越受欢迎,他们在病人医嘱录入、床边医嘱下达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对于一些简单的临床信息共享与提醒也比较常用。但目前尚不能替代固定桌面终端计算机。

对于医院科室组织而言,管理复杂的临床信息应用与支持其运行的计算机网络是一个挑战,尽管个人电脑越来越便宜,维护规模巨大的计算机网络以及不同临床应用程序操作人员的培训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电子病历应用程序的开发远远超出技术本身,它涉及对临床医疗流程的理解,使医生在医疗流程中能够即时得到所需要的信息。电子病历EMRs的开发不仅涉及医院内部的医疗流程,而且涉及病人的医疗成本,如何节省病人医疗费用,而又能确保医疗质量,也是电子病历EMRs开发的重要目标。

2.2 临床信息检索

临床信息检索涉及基于医学知识的临床文献检索服务。随着Internet应用普及临床知识检索需求增长巨大,国外通过Web进行个人健康信息查询越来越普遍,医生也越来越多地依赖Internet,医生和病人利用广域网获取大量的联机资源。通过Medline,可以获取1966年以来大约4000种期刊约1100万篇文献,Medline由美国国家图书馆出版,由美国国家图书馆网站(http://pubmed.gov)通过PubMed系统免费提供。网站的编目数据库只提供文献题名以及摘要信息,使用者可通过这些信息索取全文。电子化书目期刊文献比纸质印刷文献成本更低,对临床医生而言,其挑战是如何使用这些系统获取自己需要的文献。

除期刊文献检索,通过Web也可以进行基于知识信息检索,包括许多传统的医学教科书、临床实践指南以及大量的面向病人和消费者的网站。其中许多网站被美国国家图书馆MedlinePlus数据库所收录,这些网站并不向公众提供打印的纸质文献,其主要目的是提升他们产品的销量和影响力。相对于联机信息资源增长以及相关工具有效使用,最重要的或许是循证医学的出现。循证医学最初用于训练医生针对个体病例研究,目前几乎没有医生在病人的临床医疗过程中针对病人情况检索Medline,阅读其提供的相关文献,相反,结合临床医疗工作流的临床知识智能提醒是临床信息系统发展的重要趋势,这也导致了结合临床计算机软件应用的循证医疗相关研究的进展。

2.3 临床决策支持系统

临床决策支持系统具有面向病人基于知识的临床信息系统特点,是临床信息学的重要应用。各种医疗决策系统应用病人临床数据与知识。在1970年至1980年,人们就试图应用人工智能和专家系统知识建立临床诊断模型,然而,由于当时临床电子化程度不够,进行电子化诊断的目标缺乏必要的环境支持,导致了临床决策支持系统实际应用成了当时难以实现的目标。随着EMR系统的应用,各种医疗提醒智能纠错以及临床决策知识库的推广,临床决策支持系统使用的条件越来越成熟。

相关文献研究表明,在EMR系统中,支持临床决策功能效果良好。目前主要的实现方法包括:在临床医嘱中增加提醒功能,指出相应病种的预防措施,自动生成成套医嘱,并对比相应病种的标准成本,以进行费用控制;增加药品配伍、用药不良反应等信息,以防止不良用药事件;在临床医疗决策方面一个重要的应用是临床路径的引入,通过临床路径实现了临床医疗的标准化,同时对临床护理以及病人健康教育计划也有十分有益的作用。事实上,临床路径的电子化对于降低医院的医疗成本也有积极作用。在目前医疗成本竞争激烈的形势下,实施基于临床路径的决策支持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3 临床信息学的核心主题

医学信息学包括了许多核心主题,如:信息标准、临床医学术语、可用性等,不仅仅局限于临床信息学。由于绝大多数临床信息系统需要与其他系统进行交互,数据集成标准特别是不同厂家临床信息数据集成标准是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虽然大多数医生明白肿瘤与癌是同一概念,但计算机并不清楚,因此临床信息系统建设中,临床术语标准化是必须的。在许多厂家的电子病历系统中,都采用了SNOMED标准术语,同时临床文档结构的标准化也能使今后区域医疗临床文档共享更加便利。

医学信息学的另一核心是它的实用性。临床信息系统只有与临床医疗工作流紧密集成才能有效地节省医生的时间,成为医疗工作的有效组成部分。临床医嘱电子化CPOE是说明临床信息系统实用性的典型例子,使用该系统,临床医生以鼠标点选方式输入病人的医嘱,比以前的医嘱本书写节省了医生时间,同时,通过合理用药软件以及剂量计算选择等功能,优化了病人的临床医嘱,使病人医疗更加安全。通过临床路径等应用,也能降低病人的医疗费用,控制医疗成本,这些方面都大大增强了CPOE的实用性。病区临床医嘱的电子化为合理用药软件应用,提升医院用药安全以及增加用药规则等方面奠定了基础,是临床信息系统走向实用化的重要标志。

4 未来发展方向

尽管存在巨大的挑战,医学信息学的影响仍在不断上升。它在改进医疗文书质量、减少医疗差错以及服务病人方面的影响将继续刺激信息技术应用。足够的证据表明:临床信息系统的应用在提升医疗质量、降低病人费用方面有重要作用,没有临床信息系统的支持,循证医疗很难得到推广应用。目前,临床医生在医疗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EMR,通过这些EMR文档提升临床医疗决策效率十分必要,结合以往临床医疗文档以及临床医学研究文献内容对病人临床医疗进行提醒、提示的计算机信息软件仍非常少。另一个问题是对于临床差错的纠正能力,如不合理用药等,它对减少临床医生的负担有用,要求将信息系统与临床医生医疗工作流紧密结合,减少临床医生的工作量,使信息系统成为临床医生真正的辅助工具。

临床信息系统应用需要对诊疗系统流程进行再造。医学信息学相关方面的需求分析以及参与临床医疗的各方(病人、医生、医疗保险以及管理部门等)参与到临床信息系统建设中十分重要。

临床医生需要主动接受临床信息电子化对工作的影响,特别是在目前病人电子信息不断增长的时代,同时在临床信息采集过程中应尽力避免错误数据的发生,在临床决策信息支持方面,应接受CPOE的应用,因为这是应用临床决策信息系统的基础。政府管理部门需要确定EMR和CPOE的成本,因为从长期观点看,其应用节省了大量的社会成本,但短期看,医疗机构的成本投入增加了。临床信息系统应用的主要挑战是医学信息科学的基本目标的实现:为临床医疗开发易于使用的系统,实现临床医疗信息的共享,帮助医生以最低的成本提供最优质的医疗服务。

参考文献

[1]Kohn LT,Corrigan JM,Donaldson MS,eds.To Err is Human:Building a Safer Health System[M].Washington DC:National Academy Press;2000.

[2]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Health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s Society,the Radiological Society of North America.Integrating the Healthcare Enterprise:IHE IT Infrastructure Technical Framework.Vol1(ITI TF-1),Integration Profiles[DB/OL].Rev4.0.(2007-08-22)[2008-6-24].http://www.ihe.net/Technical-Framework/.

[3]Siegel EL,Channin DS.Integrating the healthcare enterprise:a primer.I.Introduction[J].RadioGraphics,2001,21(5):1339-1341.

[4]Hacklander T,Martin J,Kleber K.An open source framework for modification and communication of DICOM objects[J].Radio Graphics,2005,25(6):1709-1725.

[5]Fetzer DT,West OC.The HIPAA privacy rule and protected health information:implications in research involving DICOM image databases[J].Acad Radiol,2008,15(3):390-395.

[6]Ratib,0,Swiernik,M,McCoy,J.M.From PACS to Integrated EMR[J].Computerized Medical Imaging and Graphics,2003,27(2-3):207-215.

[7]Noumeir R.Achieving Real Interoperability with Integrating Healthcare Enterprise Process[R].Beijing:International Hospit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Forum and Chinese Hospital Information Network Conference,2005.

[8]郑西川,秦环龙,张建国,等.PACS电子病历远程临床信息共享平台研究[J].医疗卫生装备,2007,28(3):39-41.

[9]郑西川,秦环龙,张建国.跨医院患者临床信息数据访问方案的实现[J].医疗卫生装备2007,28(7):41-43.

[10]Heitmann KU,Schweiger R,Dudeck J.Discharge and referra1data exchange using globa1standards the SCIPHOX project in Germany[J].Int J Med Inf,2003,70:195-203.

[11]尤丽珏.区域性电子病历共享的探索和研究[J].中国医疗设备,2009(2):84-85.

移动临床医疗前景几何? 篇2

龙华医院是上海市三级甲等医院,也是全国最早建立的4大中医临床基地之一,在2010年初尝试将移动平板电脑应用在临床医疗上,是国内医院移动临床应用的先行者,目前已经实现了移动护理工作站、移动医生工作站、移动查询决策系统以及移动血透管理系统4个移动应用的上线运行。

移动医生工作站投入使用后,因为平板设备和医院信息系统能够信息互通,医生在查房时就可以直接在平板电脑上书写医嘱,然后通过无线传输回护士工作站,不仅省去了手写录入的过程,还避免了在重复劳动过程中出差错。在开药时,还可以通过平板电脑进入药房的数据库系统,迅速查到当下可以开哪些药。

随着移动设备的日益成熟、无线网络的完善,以及医生工作站数字化程度的提高,基于移动技术的临床医疗应用市场开始热络起来,一位国内三甲医院的信息中心主任透露说“今年从事这个行业的企业都很忙,单子不少。”IDC在今年初曾发布一份《中国医疗卫生行业IT市场2013年10大预测》,其中就提到2013年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医院将开始部署移动应用,移动应用系统主要应用在护士和医生查房工作中。

医疗卫生行业软件厂商金仕达卫宁移动事业部总经理薛征说,从2012年下半年开始,金仕达卫宁所涉及到的医院信息化项目招标中,凡是采购新系统的标书中都对无线和移动提出了明确需求,“这直接说明一个问题,医院的信息化建设现在已经把移动医疗作为常规建设设计其中了。”

然而作为主导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核心人群,不少医院信息中心负责人对移动临床医疗应用目前的发展并不乐观,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投入成本巨大和关键应用场景的缺乏。作为典型的资源依赖型企业,除了个别医院在信息化建设上的总投入较多,国内大部分医院在信息化建设上的投入都不会超过总收入的1%。而临床医疗移动应用对网络、终端和软件总投入要求并不低,大型医院如果配备到位,几百万到一千万是必需的。除此之外,移动医疗、护理系统必须要跟医生站、护士站、医嘱系统等基础信息系统做高度集成,而国内很多医院的信息化目前还处于基础建设阶段,国内真正能够支撑移动医疗的医院并不多。

英特尔(中国)有限公司数字医疗行业中国区经理黄庆春认为,移动临床医疗应用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应用模式和场景才会让移动医疗应用迅速发展。“慢慢随着应用场景的增多,移动医疗的应用会越来越多,最重要的是要发掘更多的应用场景、应用使用模式出来,这样移动医疗才会成长得更加快。”黄庆春说。

临床医疗信息 篇3

目前, 医院病区的信息管理只实现了病员基本信息管理、药品管理、床位管理和收费管理等静态数据管理, 但对患者临床医疗信息的实时采集与管理并未实现智能化, 其仍然停留在护士的临床采集与医生的滞后处理阶段。医院病区护理智能化监控系统是甘肃省教育厅的资助项目, 其研制成果可以实现患者临床医疗信息的自动采集、智能控制和自动报警, 并将采集到的实时数据保存到病区的信息管理数据库, 为医生的临床决策提供依据。实时数据的管理是通过病员日报管理模块, 将网络各站点的实时数据 (点滴速度、心率、血压、体温) 采集上传到上位机并显示在监控界面上, 由护理人员根据医嘱设定点滴速度、心率、血压、体温的警戒值, 收集、存储或打印所需数据, 医护人员根据实时数据做出医疗决策。

2 医院病区护理智能化监控系统的构成[1]

该系统由上位主控机、通信模块和32个控制工作从站构成。该系统硬件的总体结构见图1, 上位主控机采用PC机, 下位机工作站以AT89C51单片机为核心连接检测装置和执行机构, 上位主控机与下位机的信息交换是通过RS-485总线实现的。上位主控机备有2个RS-232串行接口COM1和COM2, 要组成RS-485网络需要一个RS-232/RS-485的接口转换电路, 本系统中选用ADAM4520 RS-485/422转换器。

上位主控机负责对整个系统的监测和信息管理, 其对32个工作从站进行巡回监测, 查询各从站的实时状态, 远程设定各从站的点滴速度和体温、心率、血压的警戒值, 实时显示从站号、点滴速度、心率、血压和体温信息, 当收到从站发来的报警信号后, 能声光报警并显示相应的工作从站号, 并可以采用手动方式解除报警, 通过语音系统答复患者的请求。各工作从站通过RS-485总线接收上位主控机的各种操作控制命令和参数设定, 从而实现对点滴速度、心率、血压和体温的临床监测和动态显示, 通过小键盘接收输液患者的点滴速度设定, 通过语音系统接收患者的请求。当下位机检测到的点滴实时速度与设定值有偏差时, 则执行相应的模糊控制算法, 通过控制步进电机使储液瓶升高或降低, 实现点滴速度的快慢调节, 使之达到设定值。当储液瓶液面高度降到了警戒值 (2~3 cm) 时, 下位机接收液面检测传感器发来的中断请求信号, 就会立即发出声光报警, 并向上位主控机发送报警信号。当心率、血压和体温达到警戒值时, 下位机接收心率、血压、体温检测传感器发来的中断请求信号, 立即发出声光报警。

3 医院病区临床医疗信息的实时采集

本系统中需要实时采集的临床医疗参数有点滴速度、心率、血压和体温。

3.1 点滴速度的采集[2]

本系统对点滴速度的检测采用红外对管实现, 根据接收到的光的强弱判断是否有液滴滴下, 液滴检测原理见图2。红外发光二极管发出红外光, 光线透过输液管照射到光电三极管, 光电三极管将接收到的光信号转换成电流输出。如果滴管中没有液滴通过, 管中的光线衰减程度轻, 那么光电三极管则输出较强的光电流。如果滴管中有液滴通过, 由于液滴对光线具有吸收和散射作用, 所以照射到光电三极管的光信号较弱, 则输出比较弱的光电流。红外发射/接收对管通过调制与解调技术来排除光的干扰;通过电压放大器, 将光电三极管的输出电流转换成电压并将其幅值放大;通过可变电阻给电压比较器提供一个可调节的闭值电压, 保证了对点滴速度检测的准确性与可靠性。

3.2 体温、心率和血压的采集

本系统中传感器DS1722和单片机AT89C51构成了温度测量系统。传感器DS1722选择标准三总线通信。温度测量系统硬件电路由数字温度传感器DS1722、单片机AT89C51、体温试管及显示部分组成。用P1口作为数据的输出端口, 采集到的温度信号由单片机AT89C51处理后送到P1口, 然后在液晶屏上显示体温。

本系统中脉搏传感器CD4011、模数转换ADC0809、存储芯片MH628128A、液晶模块和单片机AT89C51构成了心率测量系统, 脉搏跳动通过脉搏传感器转换成电信号, 其模拟信号通过ADC0809转换为精度8位的数字信号, 并传送给单片机AT89C51处理, 然后在液晶屏上显示心率。

本系统中BP01型压力传感器和单片机AT89C51构成了血压测量系统。BP01型压力传感器是为监测血压而专门设计的, 具有高线性、低噪声和外界应力小的特点, 其采用内部标定和温度补偿方式, 从而提高了测量的精度、稳定性以及可重复性, 在全量程范围内, 精度为±1%。采集到的血压信号由单片机AT89C51处理后在液晶显示屏上显示。

4 医院病区临床医疗信息的实时管理

4.1 实时数据的存储

本系统采用SQL server 2000建立病区数据库, 病区数据库的数据容量与日俱增, 尤其是实时数据量较大, 而且保留时间较长, 设计的主要挑战是高速处理大容量的数据, 如何优化数据库的性能是设计人员经常面临的问题。数据库性能优化主要有2条途径:优化表结构本身和优化数据库的环境参数。本系统使用改进的第三范式设计表结构来解决性能优化问题。实时数据存储见表1。

4.2 病员日报管理[3]

临床医疗信息的实时管理是医院病区信息管理系统中的子模块, 医院病区信息管理系统主要包括住院管理系统、医生工作站和护士工作站。信息系统功能模块见图3, 其中病员日报管理是临床医疗信息的实时管理模块, 其采用实时监控的计算机管理, 由通信程序将网络各站点实时采集到的数据 (点滴速度、心率、血压、体温) 上传到上位主控机, 并显示在监控界面上, 由护理人员根据医嘱设定点滴速度、心率、血压、体温的警戒值, 收集、存储或打印所需数据, 医护人员根据实时数据做出医疗决策。

4.3 实时数据的通信程序设计

主站与从站之间主要有以下几种数据传递: (1) 主站向从站发送3种信息:实时查询、设置、解除报警; (2) 从站向主站发送的信息有:输液注射速度、心率、血压、体温、报警等。通信程序流程见图4。

4.4 病员日报管理监控界面设计

用户接口程序[4]的主要功能有维护、显示、采集、写入、查看和报警, 监控界面见图5, 维护功能主要是针对数据库的维护, 包括添加新记录、删除不需要的记录以及对现有记录的更新。本系统采用MS SQL SERVER2000数据库管理系统建立病区数据库, 通过VB的数据对象控件与用户界面关联, 对数据的所有操作都实时地更新所关联的数据库;显示功能是根据输入的用户编号显示相应的用户信息;采集功能是将病员的编号通过VB中名为MSComm的通信控件发给单片机, 单片机认证用户编号后, 返回病员的点滴速度、心率、血压和体温;写入功能是将采集来的点滴速度、心率、血压和体温数据加上用户编号和日期一并写入数据库, 以供查询;查看和报警功能是查看当日病员日报以及监控报警信息。

5 结论

本文研究的内容是甘肃省教育厅科研项目“医院病区护理智能化监控系统”中的临床医疗信息的实时采集与管理问题, 此项目已经于2007年通过了甘肃省科技厅的鉴定, 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该项目的研究成果在医院病区护理智能化管理方面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本系统的使用给护士的护理工作提供了方便, 给患者的日常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该系统实现了对患者临床数据的智能采集、自动存储、网络化实时管理, 为医生的医疗决策提供了全面的实时临床数据, 具有较高的应用与推广价值, 目前该成果正在成果转化过程中。

参考文献

[1]肖爱萍.医院病区护理智能化监控系统[J].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2007, 3 (2) :104~107.

[2]许兴在.传感器近代应用技术[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1994.

[3]张瑜.数据库系统设计实现与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

临床医疗信息 篇4

临床路径信息管理系统组成

本系统在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HIS)的基础上进行二次研发,较好地将临床路径(Clinical pathways,简称CP)嵌入医院信息系统的医护模块。系统由两部分构成:一是临床路径管理平台;二是医院信息系统临床路径模块(临床路径应用系统)。系统以卫生部颁发的临床路径表单为指导,能完成诊疗计划维护、路径执行、质量管理三大功能。具有诊疗计划模板灵活、路径执行有效、使用方便、监督管理准确等特点。

临床路径管理平台:管理平台由系统设置、临床路径信息统计(报表部分)、临床路径信息维护、临床路径信息查询、查询机终端管理五大模块构成。该平台以卫生部颁发的临床路径表单为指导,以缩短平均住院日、合理支付医疗费用为特征,可按病种设计最佳的医疗和护理方案,用于指导医疗信息系统医护工作站进行临床路径管理。在该平台临床路径实施的各项数据还可以进行统计分析,从而为修改、完善诊疗计划模板提供科学依据,使得诊疗计划更加完善、合理。

医院信息系统临床路径模块(临床路径应用系统):医院信息系统(HIS)中的临床路径模块(临床路径应用系统)支持一级医疗机构完成患者的整个诊疗过程。该系统由医师篇、护理篇、病友篇3个部分构成。医师篇为医生工作站临床路径模块,医师可以根据不同患者的相关信息为其制定适宜的标准化诊疗计划。护理篇为护士工作站临床路径模块,护理人员可依据不同患者的医疗信息为其提供适宜的标准化护理计划。病友篇为查询机系统模块,患者可通过此模块完成诊疗过程、诊疗费用的明细查询。临床路径应用系统以标准化诊疗和护理计划为指导,有利于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可利用标准化模式进一步规范医师和护理工作者的诊疗护理行为,避免不必要、不合理的诊疗,从而有效降低医疗成本。患者可通过系统查询功能了解自己的诊疗过程并可对整个诊疗过程实施有效监督,使医患沟通渠道得到有效拓展,对改善医患关系起到了积极作用。系统结构见图1和图2。

病种的选取:适用于临床路径信息系统管理的病种,从2011年度排在前40位的山亭区新农合信息系统(按住院人次排位)病种中选取。确定病种具备临床路径病种特点,主要针对常见病、多发病,属于诊断明确、手术或处理方式差异小、疗效确切、无合并症及并发症的单纯性疾病。以下为我区临床路径系统运行病种,共17种,见表1。

主要业务流程:该流程通过对常规诊疗过程细化分析,以时间时程为横轴,以诊疗过程为纵轴。根据不同的病种,维护不同的诊疗计划表单模板。保证医护人员在执行临床路径表单的同时,能够有效地进行相应的诊疗活动,避免重复工作,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记录进入路径的患者所有诊疗项目,监测不规范诊疗行为,系统自动记录发生不规范诊疗的变异原因;能够提供临床路径实施的各项数据,包括路径变异情况、出入径率、药占比、住院率、各项诊疗项目平均花费时间等。更好地为管理部门提供管理、监督数据,为决策部门提供指导数据。临床路径系统工作流程,见图3。

取得的实际应用效果

山亭区临床路径信息系统是一级医疗机构服务标准化、规范化的重要工具,它的研发应用全面提升了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的内涵。(1)兼顾了诊疗过程标准化与个性化特征,增强了常规病种常规治疗流程的一致性。(2)临床医疗信息的统计分析更加便捷,能有效提高区域性卫生政策制定依据的时限性和科学性。(3)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总费用显著降低,患者需求得到进一步体现,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4)医疗资源利用率明显提高。(5)政府通过该系统的应用可以实现对医疗机构临床诊疗工作质量的管控,对自身形象的改善起到积极作用。

讨论

该系统的研发应用是作为临床路径(Clinical pathways)来实施的,是一种诊疗标准化方法,以缩短平均住院日、合理支付医疗费用为特征,根据疾病的种类,设计出最佳的医疗方案,对患者的住院时间和费用给予合理安排。这样不仅可以规范诊疗过程,降低医疗成本,而且能够有效完善医疗计划,提升医疗资源的利用率。在改善医患关系的同时,可以提高医疗机构的竞争力[1,2]。

控制医疗成本,降低医疗费用,提高患者满意度。医疗成本一般指医院向社会提供医疗服务过程中所支出的各种费用总和。该系统的应用作为一种科学工具,不仅可以总结出最佳治疗方案,还有助于减少临床诊疗的随意性及不必要的医疗行为。因医师水平的不同,患者的治疗效果存在一定的差异,该系统能够消除此差异性,降低医疗成本,提升医疗资源的利用率[3]。该系统的应用通过标准流程,能够大概确定患者的住院时间及费用,降低成本,减轻患者的负担。患者可通过查询,提前对诊疗计划进行大致了解,了解享受的医护服务项目,了解诊疗的基本过程,住院的大致时间长短,需要花费多少费用等,该系统的应用还可使新农合资金结算的制定更加科学合理。总之,该系统的应用更加人性化,医患沟通得到加强,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在医疗领域里创造出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局面。

实施标准化管理,提高医疗质量。对于医务人员来说,医务人员通过有计划的标准医疗和护理,减轻了医师、护士的工作量,并且能减少临床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失误;可以明确各个职务的责任;容易发现治疗或护理中出现的偏离标准的行为,并及早给予处理措施;由于各种处理措施是根据临床路径制定的,在医疗护理过程中,增强了医护人员的协调性,能预见性地进行护理工作。对医院来说,该系统的应用便于归纳整理资料,对医院改进诊疗方法、提高医疗水平发挥重要的作用。

病友篇及终端查询系统的设立,可有效缓解医患双方信息不对称的现状。加入该系统管理的患者,通过对病友篇内容的学习,除主动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外,还可以反向监督医护人员的医疗行为;患者还可通过查询机获得康复训练、营养膳食等健康教育知识。

摘要:为进一步规范诊疗行为,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合理控制收费,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并实现一级医疗机构临床路径的信息化管理,我们将临床路径系统软件,嵌入结构化电子病历系统软件中,达到临床路径诊疗流程和电子病历数据的信息共享。利用临床路径信息系统执行诊疗服务活动,可控制医疗成本,降低医疗费用;便于对诊疗活动实施标准化管理,从而提高医疗质量;实现医患双方医疗信息互通,有效改善医患关系。医疗机构临床路径信息系统适宜在一级医疗机构中推广使用。

关键词:临床路径系统,一级医疗机构,应用

参考文献

[1]董军,李军,周亚春,等.临床路径信息系统设计与应用[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07,14(2):67-70.

[2]邬静艳,王平,陈雯,等.临床路径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初步探索[J].医院管理论坛,2012,29(9):60-62.

临床医疗信息 篇5

1 电子病历的概念和特点[1]

1.1 概念

美国电子病历机构认为电子病历是指以电子方式保存有关个人一生的健康和保健信息,电子病历作为健康医疗信息的主要载体,满足所有的临床、法律和行政的需要,是病人整个生命过程中全部健康资料的总汇。它包括了临床事实、观察、阐明、计划、行动和结果的总和。从技术发展和应用内容上看,电子病历应具备三个内涵:(1)包含了病人的完整信息并能进行共享;(2)能提供医疗提示和报警;(3)能提供资料库支持。

1.2 特点

电子病历的目标和意义不在于取代纸张病历,其核心的价值就是实现医疗信息共享,电子病历必须具备以下12个特点:(1)列举所有的问题;(2)健康状态及功能水平的衡量指标;(3)临床推理及基本原理文件;(4)提供与其他相关记录的纵向实时联系;(5)机密、秘密安全性和稽核跟踪;(6)提供持续性有权限用户的进入;(7)CPR支持用户同时使用查看功能;(8)访问本地和远程信息;(9)使临床问题的解决方法简易化;(10)支持医师直接进入系统;(11)决策支持能力;(12)灵活性和可扩展性。当具备了以上特征,那么电子病历就能满足日常临床的需要,支持整个医疗系统的内部组织结构和社区医疗信息网络交叉平台转移,提供全国医疗数据存储所需要的重要数据。

1.3功能

(1)健康信息和数据,没有健康信息和数据,则没有电子病历;(2)结果管理实验室检查和放射报告提高医疗服务质量;(3)医嘱输入/医嘱管理当病历计算机化时,可降低医疗错误:(4)决策支持药物处方和剂量、疾病普查、诊断和治疗、改善护理质量:(5)电子通讯医生之间联系、提高医疗服务质量:(6)病人支持例如病人家内检测、病人教育和远程医疗、改善质量降低成本:(7)管理过程计算机自动化处理预订、帐单处理和索赔、授权和转诊:(8)报告和人口健康管理自动化减少劳动力需求并提高准确率和有效率。

2 电子病历对医疗质量和服务品质的推进作用

1.1 利用数字化手段,实现医疗质量动态、实时管理,提高医疗质量。

医疗差错的原因不仅多种多样,而且似乎总是难以避免。有英国全国健康服务中心医院统计,医疗差错中的19%是由于身份辨别出错。在美国有11%的医疗差错的原因是药品辨别出错[2]。其实,很多差错都是可以避免的。一是对医疗全过程进行监管,有效控制差错发生。医疗过程是一个需要多学科、广大医务人员共同协作完成的过程。其中任一环节的失控,都可能导致医疗差错和事故的发生。数字化体系为医疗质控提供了更先进、有效的手段,提升了医疗质量管理平台。我院正在实施网络质量控制系统的开发和使用,真正实现了由“终末质控”转变为“全程质控”、由“事后质控”转变为“实时质控”、由“文书记录质控”转变为“深层医疗质控”。这不仅使表象差错尽量消失在萌芽阶段,而且使深层次的诊疗差错得到有效控制。譬如:我院正在实施的医疗质量控制系统,质量控制人员通过网络对全院各科室的病人从入院直至出院的诊治情况进行全程实时质量检查控制的过程,是我院基于医院信息化体系提出的一种全新的质控理念和质控方式。根据这一思路,我院与软件公司联合研发了基于医院内部信息网络平台的“网络医疗质量控制信息系统”。它具有病案实时检查(图2)、病案规定完成时间预警(图1)、双向交流、质量评价、统计分析等功能,质控科专家可通过该系统,随时检查调阅全院每个病人的医嘱、费用明细、病历记录、检验数据和影像资料,并通过网络与医生及时沟通,正在实施各种检查的危机值管理也通过网络实时、动态反馈,实现了真正的实时质量监控。

通过该系统的实施使我们质量管理与控制在省卫生厅组织的各检查中质量管理名列前茅。

二是利用数字化技术,降低了特定流程的差错率。

譬如,为彻底解决提取检验数据易出错、工作量大的问题,我院建成了条形码和具有双向传送功能的医学检验系统。取消了手工化验申请单,医生开据检验申请后,电脑可打印条形码。检验仪器可依靠条形码自动识别样本并进行分析检验,检验结果则通过网络实时传递至医生工作站,最大限度减少了易出错的人工操作环节。其他医技部门如影像、超声、病理、血库等都能实现病人信息共享,减少差错率,提高工作效率。

通过利用数字化手段,可使医疗差错得到相当程度的缓解。根据统计近年我院差错率明显下降。

1.2构建医患沟通的桥梁,促进和谐医患关系

以信息化为基础谋求建立新型医患关系,使患者在就医时,享有一个服务透明、信息对等、沟通方便的个性化服务环境。我院在医疗业务总量增的情况下,各类诊断、治疗质量指标和病人服务总体满意度均在原有较高水平上稳中有升,这与医患沟通渠道的改善有密切关系。

(1)信息查询服务对于患者来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我院提供每日费用清单、检验结果等信息供患者查询和即时打印,信息查询给患者就医带来很大方便,同时保护了患者隐私权。

(2)网上健康咨询和就医预约服务也受到患者的普遍欢迎,我院安排专家,专人负责回答网上健康咨询问题和网上预约,这使患者在家里就可以享受到简单的医疗服务,并且无需来医院排队即可预约。

1.3 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矛盾,提升服务品质。

通过提高就医效率和质量,使患者能够轻松就医、放心就医。当前,许多医院都普遍存在“三长一短”的现象,即挂号时间长、候诊时间长、取药时间长,而诊疗时间短。通过我们努力,在每年门诊量百分之十以上递增情况下,这方面得到控制。正在实施门诊病人就诊预交款就医流程,预计通过以上流程改造,病人的就诊流程有望大大优化,系统改造完成后一个正常就诊流程的平均时间,至少可以比改造前缩短1/3,复诊病人若卡中余额足够,则就诊时间可以缩短一半以上。同时,信息化手段的应用保障了制度的规范,并对医疗过程进行全程实时监管,有效地控制了差错的发生,门诊电子处方合格率达99%以上,最大限度的保障医疗质量。

1.4 提升数字化医院智能性。

从基础数据库中自动提取数据到“管理数据库”,通过智能化分析系统来提供如医院业务量、医疗质量、医院管理指标等的预警机制,以获得必要的预见性和理解力,医疗质量评定由定性管理向定量管理转变,更好地辅助决策。譬如设计“医院综合信息查询管理系统”和“职工的绩效考核管理系统”,用来对科室和医务人员的科学评价;设计“医院业务数据智能分析系统”,用来分析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收入、患者来源等数据,为管理者行政决策提供依据(如下图)。

3 信息化发展的远景及展望

医院信息化建设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院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信息网络系统经过几年建设,已初具规模,但是随着医院数字化应用的广泛深入,以及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给我们的工作有很大的启迪,同时我们也感到还有不少的差距,今后,我们应该着力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优化当前的“数字化医院”体系结构和网络架构,提高系统运行效率。二是加强安全保障措施。安全保障是一切功能扩展的坚强后盾,要平衡好安全与应用的关系,用合理的措施来保障数据、信息和网络的安全,完善监控手段。三是延伸“数字化医院”广域网,整合各相关信息系统,做好信息共享,利用数字化更好的服务社会的能力,扩展信息系统功能范围。这是今后在数字化医院建设方面取得成绩的一个新突破口。在没有经验可循,没有模式可依的情况下,需要我们大胆尝试,开拓创新,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需求,坚定不移地朝着信息化、数字化医院的目标前进。

摘要:随着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发展,HIS、LIS、PACS等系统的广泛应用实现向“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的转变,电子病历是实现这一转变的重要途径,进一步促进了医院的数字化建设,优化服务流程,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取得建设数字化医院的突破。

关键词:电子病历,促进,医疗质量,服务品质,提高

参考文献

[1]杨丽静,肖晓旦.电子病历的结构和功能模型综述[J]中国数字医院.2007,3:15.

医疗信息化进入区域医疗新阶段 篇6

12月1日,天津市和平区人民政府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将与和平区区内的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建“医联体”,使和平区居民更加便捷的享受到三级医院的医疗服务。

北至黑龙江,南至海南,西至新疆,东至山东,2014年,医联体的故事在全国各地不断上演。

依靠信息化手段

医联体的全称是区域医疗联合体,是将同一个区域内或者跨区域的医疗资源整合在一起,由一所三级医院,联合若干所二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成,目的是增强各级医疗机构的协同性,引导患者分层次就医,从而充分利用各级医疗资源,有效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医联体是 新医改的 重要内容,但是体制问题,利益问题,机制问题和人才问题成为横亘在医联体甚至是新医改发展道路上的羁绊。历史和现实都让一些人对于医联体的模式持谨慎甚至怀疑的态度。如国务院医改专家委员会的饶克勤委员所言,“我国医疗服务体系本身就是一个相互独立、互不买帐,缺乏连续性、协作性的医疗体制机构”。考虑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医疗机构是不可能主动去“联合”的,所以需要国家意志,自上向下地去改变这种体制障碍。

在饶克勤 看来 , 医联体是最合适我国国情的医改模式,之前之所以失败主要是因为配套体制的缺失,比如支付方式改革和激励体制,这些都是需要补课的地方。他还强调,医联体建设必须充分借助信息化手段来实现医疗资源的高效整合与业务协同,通过流程再造,通过管理的精细化,通过全程的信息化技术,是能够达到新医改的目标的。

随着医联体的推进,我国医疗行业信息化也开始进入新的阶段。依托信息技术,通过区域医疗信息平台充分利用和优化配置现有医疗卫生资源,建立协同医疗卫生服务模式,实现医疗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已逐步成为业内共识。

“我们如 何去提高 区域的整体医疗水平和服务的连贯性、一致性,怎样才能够更有效整合并利用区域资源以便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同时能够降低管理和运营成本。根据全球的经验,信息化是必不可少的手段。”Inter Systems中国区总经理卢侠亮表示,“纵观中国的医疗信息化发展阶段,从最初的管理信息化到目前的临床信息化,三甲医院基本上都建设了电子病例系统、医生工作站和护士工作站,部分三甲医院还开始了医院管理信息系统和临床管理信息系统的整合。在这之后,中国的医疗信息化将向区域医疗信息平台的方向发展,整合区域的医疗服务资源,建立一体化的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药品器械、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保等信息标准体系,并逐步实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

Inter Systems是一家美国的私营软件公司,主要面向医疗、政府和金融等行业提供信息化解决方案,其核心产品Caché因其高扩展性和高可靠性已经成为医疗行业事实上的数据库标准。

数据共享是核心

建设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区域医疗信息平台是北京今年一大重点工作。按计划,该平台第一期连接30家三级医院,包括21家市属医院和9家电子病历试点医院,然后逐步把全市所有医院连接到一起,实现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北京市正在加快推进全市16个区县建立自己的区域医疗信息平台,并着手制订区域信息化建设规范,这样有助于未来16个区县的区域医疗平台与北京市级区域医疗平台连接。

像北京一样,将2014年作为区域医疗信息平台建设起步之年的地方有很多,其中江苏省为了配合区域医疗信息平台建设,更是先后编制《市、县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功能规范》和《江苏省卫生信息代码管理办法》,用以指导和规范所辖地区的医疗信息化建设。

但是区域医疗信息化的复杂性远远超过了医疗机构个体内部的信息化建设。“根据我们在全球范围内的实施经验来看,挑战有很多,但是最关键的、最核心的一点就是数据共享。”卢侠亮介绍说,“这其中又有两个层面:数据的可获得和数据的准确可用。”

区域医疗一个核心是数据得共享,那就必然需要一个区域的平台来实现这些数据的共享。但是因为涉及到的医疗机构多,异构环境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如何真正在一个异构环境下搭建一个可以解决数据采集和数据共享的平台是关键。

此外,在医疗卫生领域,生死攸关的决策往往取决于数据信息的可用性。然而当患者在多家医院的多位医生处就诊,不同医院和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和避免信息断层的工作会变得非常具有挑战性。即使是在电子病历的采用下,此类跨机构的沟通和协调工作依然存在着很多棘手的问题。

之前,为了在正确的时间和地点提供正确的数据,医疗行业通常采用HL7接口引擎来在不同系统、不同机构之间共享数据。然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医疗技术领域也出现了新的协议和架构。而且医疗业务环境也已发生改变,尤其在区域医疗的大环境下,数据信息需要在大量用户和机构间流转共享,医务人员和行政管理人员也需要更快地得到更多的信息,HL7接口引擎已经无法满足要求,需要更高级的集成平台。

论医疗信息安全 篇7

随着医院建设的重点逐渐转向医疗数字化, 医疗信息系统对医院及患者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全国医疗行业应用系统主要有以下几种: 医院信息管理系统 ( Hosptial Information System) , 简称HIS, 是指利用电子计算机和网络通讯设备, 为医院所属各部门提供病人诊疗信息和行政管理信息的收集、存储、处理、提取和数据交换的能力, 并满足所有授权用户的功能需求。未来USIS ( 超声信息系统) 、PIS ( 病理信息系统) 、CMS ( 成本核算系统) 、PEIS ( 体检信息系统) 等应用系统也将逐步上线。因此, 医院的服务对象及运营模式对医疗信息系统的性能、可靠性、安全性和扩展性将会提出更高的要求。而随着医院信息系统压力的不断增加, 如何提升系统的整体性能? 如何保证业务的连续性? 如何保护邮箱的IT投资……都是摆在医院管理者面前的一个难题。

医学影像存档与通信系统 ( 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 简称PACS。其组成主要有计算机、网络设备、存储器及软件。PACS用于医院的影像科室, 最初主要用于放射科,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 PACS已经从简单的几台放射影像设备之间的图像存储与通信, 扩展至医院所有影像设备乃至不同医院影像之间的相互操作。

HIS应用系统, 可以采用服务器负载均衡的方式提高应用的可用性。采用负载均衡产品把大量用户的请求平均分发到多台服务器上面, 并实时监控服务器运行状态, 快速发现服务器的故障, 把用户请求转发到其他正常的服务器上面。对于PACS影响系统, 可以采用应用服务器负载均衡的方式提高应用的可用性。采用负载均衡产品把大量用户的请求平均分发到多台服务器上面, 并实时监控服务器运行状态, 快速发现PACS影响服务器的故障, 把用户请求转发到其他正常的服务器上面。同时采用后台影响存储优化交换机实现影响数据的存储负载均衡, 实现用户存储设备投入的减少同时提高影响数据存储的性能, 保障数据存储的安全可靠。

我认为医疗 信息安全 管理要注 意以下几 个方面: ( 1) 针对医疗业务过程中产生的医疗保密数据的保护, 防止通过非正常手段窃取这些敏感数据SA DLP敏感数据防外泄Mc Afee DLP敏感数据防泄密。 ( 2) 对医疗机构信息系统的安全状况进行系统级的漏洞、风险全面评估。 ( 3) 建立统一的全系统登入动态身份认证、授权、管理系统Mc Afee TOPS企业风险防护套件Found Stone系统评估方案RSA动态身份认证方案网络层安全。 ( 4) 树立医务工作者的安全意识, 杜绝病人信息与个人隐私泄露, 专人、专机、专用, 建立起有效的规章制度。

我院实行推广的电子病历信息化管理, 就有效的提高了病人的看病就医效率。它不仅储存了病人从门诊到入院的全部信息, 包括病史、病程记录、护理记录、处置记录、检验和影像资料等。通过电子病历子系统和HIS的对接, 有效的解决了病历书写不规范、病案和处方大量外流的问题, 实现了数据共享, 便于会诊和模块化的质量控制。

我们如何保证了它的信息安全呢? 我院的电子病历核心是医疗信息化系统, 是构建一个资源共享、安全高效、方便使用的信息化模型结构。系统通常采用三层体系架构, 底层是电子病历数据库服务器, 用于存储和管理病历等数据; 中间层是应用服务器和Web服务器, 其中应用服务器用于实现系统的业务逻辑 ( 例如病历管理、病历归档、病历查询、统计报表等) , 完成各种复杂的管理操作和数据存取, Web服务器用于提供系统的Web服务 ( 例如病历查询、信息公告、电子邮件、网上挂号等) , 还可以通过网管与外部系统进行数据交换和信息传递; 最上层是客户端, 如位于门诊大厅、挂号部、住院部等处的医护工作站和查询工作站, Windows用户通过专用程序完成相关操作。电子病历系统, 是医院的关键应用, 关联到病历重要数据、病人隐私等, 一旦出现隐患将会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因此电子病历的IT系统建设必须考虑安全性、稳定性、可靠性。电子病历系统为结构化、模块化结构设计, 多采用双机热备方案, 并通过密码控制、文件存储传输加密等设置, 确保数据安全。

临床医疗信息 篇8

1 扎实做好岗前培训是保障医疗安全的前提

1.1 医院概况

岗前培训目的是使实习学员明确医院、科室的规章制度及作为一个医务工作者应尽的义务和职责等,为即将进入临床科室实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能有一个好的开始。为使实习学员尽快熟悉、适应医院的环境,医院为实习学员专门制作了一个医院简介视频,通过观看视频,使学员对医院的历史、科研、医疗设备、特色科室、重点专科等有一定了解。

1.2 强化制度学习

实习学员来院后,首先组织他们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传染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强化医院管理制度,通过学习使实习学员牢固树立法律意识和正确的医疗职业道德观,用法律、法规、医德和诊疗操作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

1.3 加强对《电子病历书写规范》的学习

实习学员的病历书写是众多培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技能,它不仅关系着现在的医疗质量而且影响着实习学员的未来医疗行为,但是实习学员却因为种种因素的影响,导致了很多问题的发生,给教学医院带来了非常严重的医疗安全隐患。我院在针对实习学员电子病历书写规范培训方面,根据院内实际情况编写了一本《电子病历书写规范》,并邀请医院内质量管理科主任结合临床科室医师在书写病历时常犯错误,给实习学员进行培训,通过培训提高实习学员对病历书写的重视程度,减少医疗纠纷隐患。我院在培训的过程中要求每名实习学员在出科时必须手写一份病历,由带教老师进行修改、评判,上交后统一由科室专家进行评定,选出优秀的病历,在转科大会时给予表扬和奖励;这种以奖促学的方式有效地推动了我院实习学员对病历书写的重视程度,大大提高了我院实习学员病历书写的质量。

1.4 加强对《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学习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自实施以来,对医疗事故有了明确的概念,对正确处理医疗事故,调整医患关系,保护患者和医疗机构及广大医务人员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我院在给实习学员培训时,专门邀请处理和调节医疗纠纷的助理员,将相关法律法规以及结合临床一些典型医疗纠纷事例进行讲解和培训。通过培训使实习学员明白两点,一是怎样避免和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二是一旦出现医疗纠纷后要依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进行处理。

1.5 加强服务意识,提高医患沟通水平

医学属于高风险类行业,每一次诊治都存在一定的风险,当患者的期望值和现实产生偏差时,就会对治疗产生不满意,可能会导致医疗纠纷的发生,要想减少医疗纠纷,就必须做好医患沟通。在培训过程中我们结合临床有关医患沟通引起的典型医疗纠纷事例进行重点剖析讲解,帮助实习学员提高自我沟通能力,增强实习学员的自信心,使他们在言语表达、沟通交流等诸多方面得到提高,增强了实习学员的学习兴趣,不仅提高了教学效果,而且还避免了医疗纠纷的发生。

2 严格要求老师带教是保障医疗安全的关键

2.1 精选优秀带教老师

为确保实习医师学到过硬的医疗技术,带教老师选拔是关键。多年来,我院一直重视带教老师的精心选拔,挑选了一批思想政治觉悟高、职业道德优良、技术能力过硬和临床经验丰富的主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任带教,这些带教老师能大胆管理、严格要求、以身作则。我院还要求各临床科室带教老师每周至少1次轮流为实习学员进行教学讲座,更新和提高实习学员的基础理论知识,努力将他们培养为医德高尚、医术精湛、与时俱进的优秀医务工作者。

2.2 严格带教老师管理

首先要强化老师带教意识,增强其带教责任感,明确工作职责和范围;同时制定带教绩效考核方案,将其成绩与奖金、晋升职称挂钩;定期召开带教老师会议和实习学员会议,形成教师与学员互评制度和双向考核机制,采用双向评分的方式进行监督和考核。医院还专门针对科室和带教老师带教情况制作了“带教科室测评表”和“带教老师测评表”,在轮转会议时组织实习学员对科室和带教老师进行测评,通过学员反馈意见,对带教老师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的结果决定带教老师在下一轮带教中是否具有带教资格;通过带教老师评价考核机制,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2.3 注重带教提高技能

临床实践是实习学员提高基础理论和技能水平的主要途径,我院实习学员多为大专学历,来自不同的医学院校,各院校的教学水平又不同,导致实习医师基础理论水平参差不齐,多数人员临床经验少、动手能力差,操作不当就易引发医疗纠纷。针对这些情况,我院要求科室在带教前对实习学员进行评估,针对评估结果制定切实可行的带教方案,在带教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医疗技术操作常规”进行诊疗操作,始终遵守“放手不放眼”“言传身教”的带教原则;坚持多讲解、多示范,鼓励他们多思考、多书写、多提问,在严格把关的前提下,让他们多动手、多操作,强化基本功,提高他们的基本技能,同时注重培养他们综合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他们的医学水平有一个质的飞跃,这样才能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加强临床实习学员培训,规范医疗行为,强化管理制度,保障医疗安全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的义务,其目的就是为了保障实习学员的医疗活动受到法律法规的保护和制约,防范医疗纠纷发生,促进医疗事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宫乾,桂浩,潘伟华.加强实习医师病历书写监管保障医疗安全[J].中国医药导报,2010,7(17):111-112.

[2]束丽萍,吴汉阳.强化进修生制度管理,规范医疗行为[J].黑龙江医学,2003,27(12):953.

[3]黄自发,姚志文,鲁翔,等.医学生医惠沟通培养模式和考评体系探讨[J].医学与社会,2011,24(2):87-89.

上一篇:外墙板裂缝下一篇:有效教学三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