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卫生信息化

2024-07-24

医疗卫生信息化(共12篇)

医疗卫生信息化 篇1

本刊讯2011年4月20日,用友医疗卫生信息系统有限公司与全球最大的信息技术和业务解决方案公司IBM (NYSE:IBM) 在北京签署备忘录,成立医疗卫生解决方案联合实验室,携手打造医疗卫生领域最佳实践技术与应用平台UAP-H,共同致力于我国区域医疗信息化的探索与实践,为新医改的实施提供有力的支持。

中国医院协会信息管理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委员李包罗教授、江苏镇江市卫生局局长林枫、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郑雨林、用友医疗卫生信息系统有限公司总裁吴晓冬、IBM公司大中华区副总裁及渠道事业部总经理郑小聪、IBM公司大中华区副总裁兼大中华区软件集团总经理胡世忠等用友及IBM相关高层领导出席了签约仪式。

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郑雨林、IBM公司大中华区副总裁及渠道事业部总经理郑小聪分别致辞。用友医疗卫生信息系统有限公司副总裁徐春华在会议上做了《强强合作打造HIT最佳实践的集成与应用平台》报告,用友医疗卫生信息系统有限公司总裁吴晓冬和IBM公司大中华区副总裁兼大中华区软件集团总经理胡世忠分别代表双方参加IBM-用友医疗战略合作MOU签署暨联合实验室成立仪式。镇江市卫生局长林枫做了《健康镇江智慧健康》专题报告,最后由中国医院协会信息管理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委员李包罗教授作专家点评。

据悉,此次双方的合作范围将包括区域卫生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数字化医院整体解决方案、健康云等全面医疗卫生信息化领域范畴。将重点致力于突破技术壁垒,遵循国际、国家标准,集双方多年在技术研发上的积累,按照行业最佳实践打造“高效统一资源整合互联互通实用共享”的开发与应用平台。并推动业务模式和商业服务模式的创新,通过双方的联合技术攻关、国内外最佳行业实践研究、以及重要用户的应用验证共同为中国医疗卫生行业提供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以更好的服务中国卫生信息化建设。

医疗卫生信息化 篇2

关键字:趋势 信息化 行业 医疗卫生

我国医疗卫生行业主要包括医院、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门诊部、疗养院、妇幼保健院、专科疾病防治机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医学科研机构、各级医疗卫生行政管理机构等医疗卫生机构。根据卫生部公布的统计数据,2008 年上述国内卫生机构数量为278,337 家。

根据卫生部发布的《医院分级管理办法》,国家对医院实行分级管理,按照医院的功能、任务、设施条件、技术能力、医疗服务质量和科学管理的综合水平等条件,将医院划分为一、二、三级;每一级又分为甲、乙、丙三等,三级甲等为最高级别。

除医院外,我国医疗卫生机构还包括卫生院39,860 家、门诊部(所)180,752家、妇幼保健院(所/站)3,011 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3,534 家、专科疾病防治机构1,310 家,疗养院(所)210 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24,260 家、卫生监督所2,675 家和其他机构3,013 家。

医疗卫生信息化的发展过程

医院是典型的兼具劳动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特征的机构,病人到医院就诊、住院乃至手术,需要经过一套十分复杂的诊疗流程才能完成,并涉及大量物流、费用乃至复杂的诊疗信息的处理。而医生在为病人进行诊断、治疗时,亦需采集大量的相关信息并借助专业知识进行综合分析,整个过程涉及基础医学、医学影像学、解剖学、药理学、病理学以及心理学等多个专业学科,医疗业务本身的复杂性也就决定了为其提供技术支撑的医院信息系统的复杂性。而我国医院规模、水平参次不齐,各种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分类多样化,相应加大了其产品开发的技术难度和创新要求。我国医疗卫生信息化发展相对较晚,随着近几年国内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医疗卫生行业的投入不断加大,带动了我国医疗卫生信息化的快速发展。

根据国际统一的医疗系统信息化水平划分,医院信息化发展普遍经历三个阶段:医院管理信息化(HIS)阶段、临床管理信息化(CIS)阶段和局域医疗卫生服务(GMIS)阶段。除上述三个信息化阶段之外,医院和公共卫生管理中的基本管理信息系统(MIS)随着医疗改革的深入也逐渐建立起来。医院管理信息系统(HIS)是以收费为中心,将门急诊的挂号、划价、收费、配药和住院病人的医嘱、配药、记账,以及医院的人、财、物等工作,用计算机网络进行管理,并将从各信息点采集的信息供管理人员查询、管理和决策。目前,中国的大型医院基本建立了成熟的HIS 系统,其应用不断扩展,无线技术和手持设备等也逐渐应用到HIS 系统中。中小型医院开始部署HIS 系统,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也开始建立HIS 系统。

临床管理信息系统(CIS)是以病人为中心,用影像存档和传输系统(PACS)、放射信息系统(RIS)、检验信息系统(LIS)、病理信息系统(PIS)、手术信息系统(ORIS)等,全面收集病人的临床信息,并通过医生工作站提供给医生。医生可使用电子化医嘱录入系统录入处方、医嘱和检查申请单,查询检查结果,建立电子病历。这套系统将实现医疗文件“无纸化”,提高诊治的自动化,并为区域医疗的开展打下基础。目前,中国的大型医院正处于CIS 系统建设的高峰期,诸如PACS 等各子系统的应用正逐渐成熟。由于各子系统的部署和运营处于相对独立的阶段,信息化建设比较发达的医院已经开始进行集成。

公共卫生与区域医疗卫生管理信息系统,是用IT 技术把社会医疗保健资源和服务,如医疗保险、社区医疗、相关医院、远程医疗、卫生行政机关、药品供应商、设备供应商、银行等连接起来整合为一个系统,实现局域医疗卫生服务。

目前,中国的区域医疗信息系统还处于摸索和试验阶段,政府在区域医疗的管理流程和管理政策方面还没有成熟,例如如何转诊、病历的所有权归属等问题有待于进一步明确。区域医疗所需的基础数据系统建设刚刚启动,居民健康档案、区域医疗数据中心等系统也处于起步阶段。

基本管理信息系统(MIS)是医院和医疗管理部门对基础业务的管理。随着信息化应用的深入,医疗机构对于管理信息系统的需求逐步增强,医院成本核算管理和OA 是主要的管理信息系统。在新的医疗改革方案中,公立医院对成本核算的需求驱动了对信息系统的需求。目前医院的成本核算系统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原因是政府的管理政策正在制定和调整中,不同医疗机构的成本核算系统发展区别较大。随着社区卫生医疗网络的建立,社区卫生的成本核算系统也正处于试验阶段,OA 建设同样处于起步阶段。

国内医疗卫生信息化应用发展状况

目前,我国医院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开始从以费用、管理为主的医院信息化初级阶段逐步过渡到以医院临床信息为主的高级阶段。医院信息系统的开发和应用正在向深度发展,开始从早先的侧重于经济运行管理,逐步向临床应用、管理决策应用延伸,逐步实现“以收费为中心”向“以病人为中心”的数字化医院转变,同时在合理利用医疗资源、优化医疗业务流程、完善医院管理决策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目前三级医院几乎都开展了信息化建设,二级及以下级别的医院中80%以上已经开展了信息化建设,大多数以HIS 系统为主。HIS 系统的应用基本成熟并逐步扩展应用,医生工作站和护士工作站不断普及,导医系统更加完善;无线应用技术快速发展,手持终端应用逐渐扩展。CIS 系统正在逐步深入,PACS、RIS 等系统应用逐渐成熟,EMR(电子病历)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医院试用和采用,手术麻醉、重症监护等系统应用得到推广。从2007 年开始的数字化医院集成平台稳步发展,但是整合难度较大,目前发展较慢。

2003 年SARS 重大疫情灾害爆发后,暴露出我国对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机制不健全、公共卫生发展严重滞后的问题。政府开始加大对公共卫生领域等区域性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的研究和投入,并推动了包括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中心与决策系统、医疗救治信息系统以及卫生监督执法信息系统在内的国家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建设。同时,医疗体制改革也推动了针对城镇居民的社区卫生服务系统和针对农村居民的农村医疗保险信息系统等多个医疗信息化产品的快速发展,大大延伸和完善了我国医疗信息化产品线;各地卫生行政部门也纷纷建立计划免疫信息系统、妇幼保健信息系统、血液管理信息系统等,为未来共享和整合信息资源建立了基础。

目前,疾病控制、妇幼保健、社区卫生以及新农合等信息化建设在各地区逐渐展开,欠发达地区也着手建设相关系统,但信息化应用相对简单。疾病控制、新农合等信息化应用已经在全国展开,但是目前建设重点还是省级平台。居民健康档案系统建设和区域医疗数据中

心建设作为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在2008 年开始大力发展。居民健康档案是实现区域医疗的基础,也是实现医疗改革目标的关键途径,多个省级的政府卫生管理部门开始建立省级平台。区域医疗数据中心用于集成区域内多家医院的医疗信息存储和交换,是将来实现区域医疗的基础。

我国医疗卫生行业信息化发展起步较晚,在整体IT 投资规模上,目前国内医疗行业每年实际的投入只占医院年收入的0.3-0.5%,而发达国家和地区是3-5%,两者存在10 倍的差距。由于受经济条件的限制,国内医疗卫生行业信息化是从国内少数大型综合医院开始发展,逐步向中小型医院市场普及。从医院等级上来看,三级医院的投入显著高于三级以下医院,乡镇医院及农村卫生系统的信息化建设相对落后;从地域分布来看,经济发达地区的医院信息化投资也明显高于经济中等发达及经济欠发达地区。信息化程度的差异对全国范围内的医疗体制改革、新农合等政策的实施及全民医疗卫生水平的提高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几年,随着我国建设和谐社会、新农村建设、新型医疗体制改革等一系列方针政策的实施,将促进我国医院信息化和公共卫生信息化的建设快速发展。

行业发展趋势

医疗卫生信息技术产业虽然起步较晚,但近几年发展较快,占整个IT 市场的份额呈上升趋势。根据计世资讯公布的数据,2004、2005 和2006 年,中国医疗卫生信息技术产业市场占整个IT 市场的份额分别是1.22%、1.33%和1.41%,而全球这一比例是约2.9%,因此,我国医疗卫生信息技术产业市场还有不小的上升空间。国内医疗卫生信息化发展趋势如下:

大型医院的信息化已经进入整合阶段,未来会保持稳定的发展速度

大型医院的信息化建设将主要是整合HIS 系统和CIS 系统,通过HIS 的升级推动HIS 向临床信息化发展,如电子病历、在线临床医疗信息共享等。同时PACS系统、预算管理系统、数字化医院集成平台等也会快速发展。

中小型医院的信息化建设进入快速发展期

未来几年,中小型医院的信息化建设主要是以经济管理为核心的HIS 系统,并在原有的HIS 上增加医疗保险接口,在基本的财务核算等功能完善之后,也将逐渐转移到临床信息化的阶段。

区域性公共卫生信息化呈现出加速发展的态势

随着我国逐年加大对医疗体制改革以及新农村建设的投入,区域性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将呈现出加速发展的态势,并逐步成为未来我国医疗信息化市场的主体。目前,我国区域性公共卫生信息化发展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社区医疗信息系统

基本模式是在一个社区建立一个数据中心,外联若干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基本功能是记

录社区内的全部医疗过程,完成计费、药品和医疗物资管理,为每个社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能够做到区内的医疗文档共享,支持药品配送。系统升级后,还能支持包括全科医生团队管理、家庭病床管理、慢病管理和慢病随访等新功能,甚至实现支持患者“上传”和“远程预约挂号”。目前,上海、北京等地的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较快,已经开始逐步建立社区医疗服务系统。

以大医院为中心的系统

基本模式是依托某个大医院或地区的中心医院建立一个数据中心,外联若干社区卫生服务站。与上一类系统相比,它的特点是在社区卫生服务站可以直接享受到某个大医院(或中心医院)的医疗资源,如远程挂号预约、远程会诊、“上传下送”等服务。

区域图像存储与传输系统

基本模式是在一个区域内建立一个医学影像中心,供区域内成员共享。除了提供医学影像共享资料之外,系统具备“基层拍片、高层阅片”功能,对一些拥有检查设备但诊断水平偏低的基层医疗机构提供帮助。

区域卫生数据中心系统

基本模式是在一个行政管理区域内建立一个数据中心,通过设置在各医疗机构内的前置机和通信网络,专门收集各医疗机构与医疗相关的数据,再通过统计分析,将本行政区的医疗运行情况展现给管理者。此类系统可以为主管部门提供完整数据信息服务。

区域医疗协同系统

本系统是真正意义上的区域医疗系统,系统基本目标是:大范围实现医疗文档共享,让医生在接诊时能够了解到就诊者在任何时间、任何医疗机构的医疗记录,以此辅助医生提高诊断的准确率和治疗的有效性,从而减少重复检查检验、降低医疗费用。

产品新功能不断完善,新产品不断创新

IT 行业的发展以及3G 等各种新技术的应用,促使产品由单一化逐渐向多元化展开,数字化医院的建设、完整临床信息系统的建设、电子病历,甚至无纸化、无胶片化等新功能将逐步完善推广;各种形式的呼叫中心、医疗资源的整合和网络化、远程医疗会诊、健康管理服务等医疗卫生领域信息化新产品也将成为我国医疗卫生信息化的发展方向。

服务成为未来软件发展的新方向和主要盈利手段

医疗卫生信息化 篇3

非典型性肺炎(SARS)的突然袭击,让我们从梦中醒来。 为什么SARS初期,疫情的扩散使我们卫生系统措手不及,其根本原因是我们没有建立起一个完整的疫情预警和监控系统,该系统的准确数据又依赖于各医疗机构信息系统的建设;信息系统的建设和数据传输的准确、可靠,又依赖于卫生信息的标准化。

当务之急:建立卫生信息标准体系

1. 建立卫生信息标准体系的必要性。卫生信息的标准化是卫生信息化的一个重

要组成部分。为规范卫生行业的信息化建设,使卫生信息系统更好地适应卫生体制改革,及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工程的实施,改变卫生系统信息化建设中标准不统一,信息资源共享和网络传输方面障碍重重的局面,建立“卫生信息标准体系”是卫生信息化的当务之急。

目前在北京市的500家医院,运行着40多家开发商的HIS软件,由于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体系,致使开发商各行其事,搞作坊式的盲目开发,造成大量人力、物力、资金的浪费,资源不能共享。造成这种局面的重要原因是:标准化工作滞后于应用。在目前实施的医疗保险系统中暴露出的矛盾,则更能看出建立统一的卫生标准体系是多么重要和急迫,只有统一了信息标准才能使医院内部网络互联互通、互操作、资源共享,对外才能与医保、社保、银行、药店、上级行政部门等信息系统可靠联接。医院信息系统标准化工作可大大推动医院管理现代化、医院信息资源的充分共享、及医院资金的有效利用,可减少开发商的重复劳动和投资。

在这次抗击SARS的首都保卫战中,虽然北京市疫情报告系统运行几十年积累了大量的疫情资料,为我市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并为各级政府制定卫生防病策略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然而,现行的三级报告网,基层的数据采集和报告仍然使用手工抄报、邮寄、传真、电子信箱传输并用的方式,疫报时限长,整个疫情报告系统对重大自然灾害引发的疾病爆发流行,对急性中毒等突发公共卫生安全事件的应急反应能力,与实际工作要求差距较大。由此,又可看到建设首都卫生信息系统及建立卫生信息标准体系的重要性。只有做好疫情信息的标准化和信息化建设,才能从各医疗机构收集到可靠、准确的疫情数据,才能使疫情数据准确有效地传输到区级、市级及国家疾病控制中心,真实、有效的数据才能帮助中央及首都各级政府制定卫生防病策略,才能有效预防控制传染病的发生、流行。

2.建立卫生标准必须统一规划。首先应召开几次预备会议,会议应吸收各方面人员参加,包括:医院信息系统专家、管理专家、临床专家、检验专家、放射专家、财会专家等,及开发HIS、LIS、PACS等较成功的开发商、网络集成商、中间件开发商等。充分听取专家意见,对目前卫生信息化、标准化的看法,还存在什么问题,有哪些需求。标准研究项目和计划的确定应由研究组成员经过充分讨论敲定,还应充分讨论如何建立起一个有力的组织机构、筹资问题等。

3.组织机构。应采取一种全新的、完全开放的方式,进行标准的研究、制定、实施和推广应用。组织机构的建立应根据国情,适当借鉴国外经验,采取会员制方式,可由政府指导或组织。根据需要建立多个标准研究组,成立标准研究组、标准审查组、标准推进应用组等。在标准制定和实施的过程中吸收更多的团体会员参加,以产生一个广泛认可的标准。

4.筹资问题。筹资问题应采取政府拨款与标准组的成员单位(会员单位)出资相结合的原则。经济实力较强的标准组成员可多投入一部分资金。

5.建立卫生信息标准体系必须由用户直接参与。卫生信息系统建设关键在需求方。建立卫生信息标准体系必须由用户直接参与,根据实际需求制定标准,并在应用中逐步完善标准。标准对所有医疗机构及卫生部门用户,和致力于开发卫生信息系统的开发商都应是公开的,让大家都来使用,在标准开发的过程中逐步积累经验,逐步完善系统。

6.建立卫生信息标准体系应遵循的原则。(1)制定卫生信息标准体系应本着先易后难、急用先做的原则。(2)卫生信息标准体系应是个大框架,它确定卫生信息标准的组成部分,明确卫生信息通讯过程中所需的主要基础信息分类。在此基础上再对标准的其它方面进行细化。标准的粗框架出台后,后续将有大量的专项标准相继列入标准研究组的工作计划中。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卫生标准体系。在此框架中,若涉及到已经存在的国际、国家、地方、行业标准,应引用这些现成的标准,不再做重复劳动,力求在空白领域实现创新。(3)在制定卫生信息标准体系的过程中,应根据国际及国家有关标准化法规来制定。国内标准化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与企业标准四大类。我们的标准若定位于行业标准则须与卫生部协调,若定位于地方标准则须与市技术监督局协调。(4)标准必须支持随着新的要求不断被认识而出现的变革,包括:支持现有版本扩充的过程,新版本引入现有操作环境的过程。(5)制定卫生信息标准体系代码的过程中,须注意所建立的代码与信息内涵的结构化对应关系。还应注意代码的实用性、唯一性、可扩充性及经济可行性等。

7.制定一个分期实施计划:第一阶段:成立制定卫生信息标准体系的机构,收集已有的国际、国家、行业、地方标准,经费落实;第二阶段(启动阶段):分组进行需求调研、需求分析,做总体分析,设计、实施,选试点单位试运行,逐步积累经验,逐步完善系统;第三阶段:标准的技术维护、扩充、更新等。

北京市卫生信息标准制定:海量工作已开始

北京市卫生信息标准制定方面已开展了如下工作:

已收集的标准: 2001年10月,北京市卫生局、质量技术监督局共同发布了“关于实施北京地区医疗卫生信息标准化管理的通知”。其中公布了70个已有的标准目录,供有关部门和单位参照执行。如:疾病分类代码:GB/T 14396-1993,化学药品(原料、制剂)分类代码:YY0252-1997,临床检验项目分类与代码:WS/T 102-1998等等。

已翻译完成美国国家标准,可以很快制订卫生部或国家标准:英汉对照《国际系统医学术语全集》SNOMED3.5版,英汉对照《医疗服务信息网络通讯协议》(HL-7) 2.4版。

急需的标准正在制定中:“HIS标准用药目录”和“诊疗目录和服务设施目录”。

以后准备出台的标准:病历首页有关信息的标准,门诊病历的标准,特定慢性病管理的病历记录、术语标准、编码及格式,本地区统计项目指标和标准,中医病历有关标准,有关医疗品质管理及医院评审信息项目的有关标准等。

近日,北京市卫生局信息中心正组织策划“数字首都卫生信息平台”、网络基础及网络安全的建设、应用系统和数据库的开发、中间件软件研发、卫生信息标准体系的建设。其中,建设卫生信息标准体系是一项十分艰巨、重要又繁杂的基础工作。它需要参与者付出艰辛的劳动,引用 “HIS标准用药目录” 组的一位专家的话“这简直是海量的工作!”。

“HIS标准用药目录(西药部分)”将发布

工作目标。(1)制定HIS用药目录所涉及的药品属性的规范及标准。(2)确定北京地区“HIS标准用药目录”中所含药品信息,建立其数据结构及编码,制定标准。(3)撰写相应文档。(4)研发“HIS标准用药目录”在实际运用中所需的支持系统软件。

制定“HIS标准用药目录”遵循的原则。为使制订的标准能与已有的国家、行业、地方标准接轨,有更强的生命力,应遵循如下原则。(1)药品实用编码:重点考虑其在医院中的实用性,它应是一种实用、方便、科学的代码。(2)采用化学药品分类与代码:卫生部部颁标准。(YY0252-1997)(原料、制剂)。(3)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代码保持一致。(4)与北京市医保用药的要求保持一致。

研发过程。(1)成立“HIS标准用药目录”研究组:根据北京市卫生局信息办的要求,2001年9月“HIS标准用药录”研究组成立,研究组由长期在各种不同类型的医院药库、药房工作多年的药剂师、药理专家,及长期在医院从事HIS系统分析、软件开发的计算机专家组成。(2)调查研究:研究组对本市的各HIS商及各种类型的医院进行了充分的调查研究。了解到在北京市500家医院已有40%运行着HIS,约40余家开发商的大大小小近百个不同版本。这些不同版本HIS的用药目录的表结构及编码规则各异,编码、剂型、规格、厂家的格式、内容各有不同,无法统一。(3)收集资料:根据需求,经研究组成员努力,收集到各种不同类型医院的HIS用药目录65个。并收集到相关的参考书:《新编药物学》、《中国药品实用手册》、《中国药品手册》、《中国进口药品实用手册》、《中国药典2000年版》、《药剂学》、《化学药品分类与代码》、《维德临床用药年鉴》、《进口注册药品手册》等。(4)对收集的药品目录进行研究、处理:对收集的药品目录的各项内容进行分析、比较、研讨,建立了用药目录基本架构。整理出药品主表记录5200条,药品实用名表记录20750条。

医疗卫生信息化 篇4

据分析机构人士认为, 卫生机构现在采用的分散式系统建设模式———即独立建设系统通常都存在着投资分散而导致的系统质量差、多点维护成本高、建设周期长以及信息准确、可靠性低等一系列问题, 若采用自主的集中式系统建设, 各级卫生机构又面临着IT预算少、一次性投资能力差、缺乏专业的技术支持人员、决策时间长等问题的困扰。

用友医疗认为, 基于云计算的低成本共享平台采用集中的系统构建, 较之传统的建设模式有着明显的优势, 它可以托管多种不同的应用, 根据需要动态地部署、配置及回收计算机资源, 实时监控资源使用情况, 给广大的前端用户提供共享的计算资源和服务, 在需要时重新平衡资源分配况且它对于区域医疗的用户价值体现在几方面:

第一, 支持现有应用和新出现的数据密集型应用, 可以简便、迅速的得到所需要的计算能力;

第二, 通过虚拟化技术动态按需分配计算资源, 提高计算资源的利用效率, 实现绿色计算;

第三, 提供医疗卫生信息化新模式, 有效降低管理成本。

用友医疗副总经理文杰表示, 十年后大家会觉得在医疗卫生领域内云无处不在。“未来, 随着区域内各种形式医疗和卫生组合体的出现, 行业中一定会涌现出许多公有云和私有云, 在IT厂商的帮助下部署在各个地方供人们去享受这些服务。”

阳江市卫生局局长姜苗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阳江市新农合的“盘子”很大———170多万人口, 涉及资金两个多亿, 数额很大。社保虽然只涉及30多万人口, 但在推动医保城乡一体化的过程中, 两者互相融合是必然的。由于社保部门用的也是电信的网络, 同样是通过电信部门建设平台, 这样一来, 我们就考虑卫生、社保平台“二网合一”, 这样不但减少了重复建设的问题, 还实现了信息的互联互通, 再通过新农合、社保与医疗信息网的全面融合, 将“数字卫生”的资源整合打造到极致。

同时, 借助中国电信部署的网络平台, 用友医疗低投入、按需使用的Saa S模式和云计算应用广泛服务于阳江市老百姓的医疗、健康服务信息管理, 纵向地从三级医院、二级医院互联互通, 一卡通解决病人在各级医疗机构看病的问题, 也解决了病人不会集中到大医院看病, 能够向基层医院下沉, 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医疗卫生服务, 同时, 通过云计算应用部署区域卫生信息平台, 可以把一些大医院的资源让基层医疗服务机构能够共享, 能够提高基层医疗机构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让医疗资源分配更趋均衡, 特别是提高农村医疗资源水平, 有效缓解看病难、看病贵。

医疗卫生信息化 篇5

卫生部管理研究所 梁铭会

中国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建设经历了20多年的发展历程,从早期的单机单用户应用阶段,到部门级和全院级管理信息系统应用;从以财务、药品和管理为中心,开始向以病人信息为中心的临床业务支持和电子病历应用;从局限在医院内部应用,发展到区域医疗信息化应用尝试。中国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建设从无到有,在开发、推进的广度和深度上不断进步,目前已初具规模。现代医学进展,无论是区域卫生管理、临床诊疗技术、远程诊疗、预防医学以及卫生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医学信息技术应用的深度与广度。我国的医疗保健制度改革和医疗保险制度的发展,对医院的发展与生存都提出了挑战,医院信息化是医院适应改革的必然选择。信息化是实现医疗卫生机构科学管理,提高社会经济效益,改善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途径。

一、我国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一)我国医疗卫生机构数量

根据卫生部2006年统计年报数据,汇总如表1。

表1 全国医疗卫生机构统计简表

我国医疗卫生机构有29.8997万家,其中医院只有1.8703万家,但医院却承担起了绝大部分的医疗任务,因而,从规模考虑,医院需要信息化系统。

(二)我国医疗机构信息化的建设情况

近七八年来,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的发展形势十分令人鼓舞,无论是国家、医院还是软件公司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与财力。县级以上医院基本上都建设了自己的医院管理信息系统,有的发达的乡、镇医院也建设了医院管理系统。信息系统建设对医院带来的效率、效益与管理的提高,更使医院管理层对信息系统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

2001年,卫生部统计显示,省部属大医院绝大部分医院已建成全院级HIS,全国县级以上医院38%已有程度不同的信息化应用,见表2。

表2 我国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情况(截止到2001年)

街道乡镇卫生院:经济发达地区乡镇卫生院比较普遍运用计算机进行管理

2007年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对全国3765所医院(其中:三级以上663家;三级以下3102家)进行信息化现状调查,结果显示:门急诊划价收费系统、门急诊药房管理系统、住院病人费用管理系统、药库管理使用最为广泛,均超过80%,说明以收费为中心的HIS已在大部分医院应用;住院病人入出转管理系统、住院病人床位管理系统、住院药房管理系统使用的医院超过70%,说明住院病人管理系统也已在大部分医院应用。

公共卫生信息化快速发展。2003年以后,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快速启动,2006年进入更具实质性的建设阶段,并取得阶段性成果。

各级卫生行政系统、疾病预防控制系统、卫生信息资源综合采集平台系统、卫生执法监督信息系统、疾病预警监测系统、医疗救治信息系统、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指挥调度信息系统、公众健康宣传服务系统等,已在全国少数先进城市开始建设。

远程医疗与区域医疗信息化的应用,正对医疗资源重新分配发挥更积极的作用。一方面是医生与医疗设备资源的配置上,让经济落后地区受益;另一方面,在患者资源的分配方面,由于双向转诊等的实现,也有利于缓解大医院的资源紧张状况,充分利用小医院的医疗资源。

此外,全国医疗卫生领域医疗软件生产供应商约有500家,其中:医院信息系统生产供应商300家,大型生产供应商占15%;中型占60%,小型占25%。从供应商的数量也可间 接反映出我国医院信息化的发展规模和水平。

(三)我国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建设地区发展不平衡 全国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发展不平衡主要表现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医院的级别上。医院所处地区经济越发达,医院的级别越高,信息化的投入越大、医院的信息化发展程度越高。

卫生部统计显示,至2001年6月,全国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比例在30%—35%之间;华东地区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比例已经接近80%;西北地区的建设比例不到20%。

2005年,中国医院协会医院管理专业委员会对482所医院(其中三级医院272所、二级医院189所、其它类医院21所)信息管理系统(HIS)情况进行了调查,按经济发达、经济中等发达及经济不发达地区分层,各区域在信息化累计投入上存在显著差异,说明经济发达地区累计投资明显高于经济中等发达及经济欠发达地区,具体详细数据见表3。

表3

医院信息化累计投入分组统计结果[按经济状况划分]

从不同级别医院的信息化累计投入方面看,三级医院累计投入在500万以上医院共113家占所有累计投入在500万以上的医院总数的91.87%,累计投入在201万到500万之间的医院当中三级医院仍保持绝大多数,占到76.25%,而三级以下医院累计投入主要集中在200万以下,占所有累计投入在200万以下医院的66.96%。医院级别越高其相对累计投入的额度也越大,见表4。

表 4

信息化累计投入分组统计结果[按医院级别]

三级医院的信息化累计投入主要分布在200万到2000万之间,而非三级医院信息化累计投入则集中在200万以下。我国医疗卫生机构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投入较低,直接影响了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建设的发展。

(四)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应用深度广度有差异

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在应用的广度和深度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最常用、最基本的系统没有应用,如门诊挂号系统,2005年,中国医院协会医院管理专业委员会对482所医院(其中三级医院272所、二级医院189所、其它类医院21所)信息管理系统(HIS)的调查结果显示,只有86%的医院使用。门诊收费系统,2007年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对全国3765所医院(其中:三级以上,663家;三级以下3102家)进行信息化现状调查结果显示,也只有82%的医院使用。二是有些系统应用广度有待提高,如医疗管理与质量监控系统,2007年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对全国 3765所医院的调查结果显示,只有8%的医院使用。三是利用数据进行辅助决策支持方面的应用还处在探索阶段。2007年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对全国 3765所医院的调查结果显示,只有6.29%的医院使用了临床决策支持系统。

(五)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建设人才短缺

现代医学发展表明,医院的人才结构与知识结构必须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才能实现医院信息化与现代化。目前我国现有医疗卫生机构298,997个,其中主要是医疗服务机构,包括医院、妇幼保健院、急救中心、社区医疗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诊所等。信息化建设任务艰巨,专业人才需求巨大。中国医院协会信息管理专业委员会调查的我国各医院信息化部门全职员工人数多为3-10人之间,调查样本表明,医院信息部门平均员工数为8.68人。我国77%的医院IT人员编制在10人以下,见表5。三级医院信息部门的全职职工规模主要集中在3-20人区间,而三级以下医院则主要集中在1-10人之间。

表 5

医疗卫生机构信息部门全职员工数量

调查显示,医院IT部门专业人员具有医学相关专业知识背景的人数极少,计算机相关专业人员占多数,见表6。

表 6 医疗卫生机构IT人员知识背景统计

只有少数医院的IT专业人员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多数医院为本科学历和本科以下学历(见表7)表7

医疗卫生机构IT人员学历统计

事实说明,人才短缺严重制约我国医疗卫生信息化发展,亟待解决。主要表现在数量少,高级人才更少,不适应需要,造成信息化效果不如预期;知识背景、学历水平、人才结构都与医院信息化需要有很大差距。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对信息化的重要性及其在医疗卫生领域的作用认识不够,定位不明确,缺乏立法和配套政策支持与引导;政策缺位,投入不够,对IT产业及IT人才缺乏吸引力,形成人才难求,人才难留,队伍不稳,人才流失的状况;

2、高等教育体系中无医学信息学专业、课程与学位设置,少数大学探索性的培养医学信息学研究生,但课程与实际应用脱节,导师缺乏实战经验;未形成持续的HIT专业人才输送来源;

3、医疗机构在职人员信息化知识与技能教育培训考核体系尚未建立,缺乏业内人才成长机制。

发达国家医院信息化发展水平高的原因之一就是大量医学相关专业人才学习IT技术,成为医学信息学专才,致力于医院信息化建设的结果。这提示我们,培养大批医学信息学专业人才,是医疗行业信息化的必要措施。鉴于上述,在医疗卫生信息化战略层面认真研究解决专业人才资源问题十分必要。

二、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建设未来发展得趋势

(一)实现全面集成化的数字化医院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人们对医疗保健水平的要求不断提高,数字化医院的建设愈来愈引起业内外人士的普遍关注。数字化医院建设已成为未来医院建设的主要发展方向,也是国家推进医院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举措。

数字化医院是通过宽带网络把数字化医疗设备、数字化医学影像系统和数字化医疗信息系统等全部临床作业过程纳入到数字化网络中,从而实现临床工作的无纸化和无片化运行。数字化医院的建立,将会使我国目前“以收费为中心”的医院信息系统走向“以病人为中心”的临床信息系统。医院数字化工程有助于医院实现资源整合、流程优化,降低运行成本,提高服务质量、工作效率、经济效应和管理水平。

1、数字化医院的概念

目前国内外对于数字化医院的理解尚存在比较大的差异,通常存在狭义和广义的概念。

(1)狭义概念是指利用网络及数字技术有机整合医院业务信息和管理信息,实现医院信息的数字化采集、储存、传输和后处理,以及各项业务流程数字化运作的医院信息体系,是由数字化医疗设备、计算机网络平台和医院业务软件所组成的三位一体的综合信息系统。

(2)广义概念是指由医院与医院间、医院与社区间连接构成的区域性的数字化医院服务体系。即在狭义数字化医院的基础上,加上了与之配套的多层次网络连接,从而实现在一定区域内的“零距离”医疗卫生服务。广义的数字化医院包括社区服务、双向转诊、居民健康档案、远程医疗、网络健康教育与咨询,实现预防保健、医疗服务和卫生管理一体化的信息化应用系统。

2、数字化医院的主要特征

数字化医院的主要特征是医疗设备的数字化、医疗方式的网络化、医院管理的信息化、日常诊疗的家庭化。医院利用数字化医疗设备、计算机网络平台、医院业务软件实现数字化的医疗服务质量管理即医疗服务质量管理的信息化的目标。

①医疗设备的数字化。医疗设备的数字化是指实现数字化信息无损采集、数字化处理、数字化信息标准化传递、数字化信息全院共享。②医疗方式的网络化。医疗方式的网络化是指以病人为中心的组织模式,以医生工作站为平台,实现全程电子病历,实现全院的信息共享,实现远程会诊,实现网上查询及救助,实现网上挂号和预约。③医院管理信息化。医院管理信息化体现在实现对整体运营情况的管理、出诊情况的管理、药剂的管理、科室成本的经济核算、员工的随时沟通、数据支持分析决策。④日常诊疗的家庭化。日常诊疗的家庭化是响应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加强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设措施”。诊疗家庭化可以提供社区及家庭服务,使得居民拥有私人医生,可以随时通过终端与医生对话,实现医院对患者的跟踪诊断。

3、数字化医院建设,应注重人才培养

卫生部2002年12月颁发的《全国卫生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2003-2010年)》指出“要加强卫生信息化人力资源建设”:“以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为重点„„培育出一批精通信息技术和卫生业务的复合型人才,保证卫生信息系统建设稳定发展。”

人才是建设数字化医院的重要保障。数字化医院是由各种不同功能系统构成的智能化的动态的应用系统,有着极为复杂的内部联系和外部环境。如何建好、管好、用好,确保系统的网络畅通、运行平稳、数据准确,充分发挥其功能与作用,关键是搞好信息人才的培养。①培养信息化人才应具备管理学、医学信息学、计算机技术及网络技术等多学科领域的相关知识。②应尽快在学校,特别是医学院校设立医学信息学专业课程与学位,编制教学计划和教材,培养师资开展教学。③支持各类研讨班、培训班、网络教学课程,开展全员医学信息技术应用普及教育。④要组织理论与实践有基础的专家培养一大批医学信息学硕士和博士,形成骨干队伍,这是解决医疗行业信息化人才来源的根本途径。

(二)区域医疗信息化整合需求将得到更多的释放。2006年底,国家科技部公布“区域协同医疗服务示范工程”重大项目课题承担单位名单时,已明确提出要汇聚多方力量,以“资源共享、长效服务、低成本、低风险”的建设理念,构建涵盖医疗、教育、行业管理、疾病报告及公众健康服务的信息服务平台。

(三)公共卫生领域信息化将在全国快速发展。

2003年以后,公共卫生领域信息化的发展步伐加快;2005年以后,公共卫生领域信息化需求有加速释放的迹象;预计未来5年中,中国不同地区公共卫生领域信息化的发展将进一步加速。

(四)医疗卫生信息系统软件厂商竞争激烈

随着国内医院信息系统规模不断发展,应用不断深入,信息系统集成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因为单一厂家已经无法满足整个医院的需求,应用系统的专业化趋势也迫使医院选择多家厂商的产品,通过集成技术互连。更多厂商加入到医疗业IT市场的竞争行列。

以上对于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分析及对未来发展趋势的探讨,希望能够给各省卫生厅、医学研究所、医学院校的相关同志一些启发,并且衷心的希望能够为医疗卫生信息化的建设有所裨益。展望未来,中国医疗卫生信息化的发展任重道远,希望大家可以借研讨会的平台,为医疗卫生信息化发展献计献策,开拓创新,为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做出贡献。

医疗信息化的猜想 篇6

乔纳森(Jonathan)医生是美国加州一家公立医院呼吸科的主治医师。周一上午,他来到办公室,穿上医生袍后将一支黑色的PDA放进胸前的口袋。现在这个PDA如同听诊器一样成为乔纳森问诊的必备工具,别看这东西个头不大,可它为乔纳森提供的帮助可是不容小视。来到乔纳森负责的呼吸科病房,他的病人凯丽(Kylie)已经基本痊愈。乔纳森用PDA调阅了凯丽昨晚的用药记录,并再次查阅了凯丽的病例。随后,他在PDA上填写了凯丽的出院单,同时在备注处详细写明了出院后的注意事项。

这种电子化病例在美国的大医院中已经司空见惯,与此类似的其他有关医疗信息化方面的解决方案正随着美国医疗改革的步伐快速发展,相关的公司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奥巴马概念股

目前奥巴马政府正在大力推进医疗改革,让更多的美国公民能够享受医保是此次医改的最终目标。作为一种削减成本的方法,医疗健康产业信息技术化得到了奥巴马总统的大力支持。有分析师指出,未来电子化营收周期管理系统将是该行业发展的趋势,同时它将得益于奥巴马政府医改方案相关的刺激计划。因此,Emdeon公司的上市被认为是奥巴马医改方案的首位受益者。

8月11,Emdeon公司以每股15.5美元的价格(发行股价范围的上限)登陆纽约证券交易所,成为今年美国第21家IPO的企业。此次IPO,Emdeon公司共发行2370万股募得资金3.67亿美元,这笔资金将用于Emdeon公司的进一步扩张,借由它目前拥有的智能化、广阔的平台去寻找更多销售新服务的机会。

Emdeon是一家针对医药医疗市场的软件公司,它拥有全美最大的医疗事务处理电子平台,提供相关的医疗营收周期管理(Revenue Cycle Management,RCM)方案,该平台将医疗服务支付人、供应商和病人紧密联系在一起,每天自动处理医生、药房、病患和保险公司之间的账单和索偿程序。它处理的业务包括收费、电子处方、责任管理、受益认定、支付管理和病患账单等医药医疗相关的业务。近期医疗行业信息技术的运用是推动此类电子服务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

Emdeon公司之所以会在目前形势惨淡的股市中有如此强劲的表现,是因为这家总部位于美国田纳西州的公司在过去一年中处理了全美近一半的医疗电子账单。2008年全年,Emdeon公司处理的医疗相关事务40亿单,获得收入8.536亿美元,现金流为8330万美元。其中,超过90%的收入是重复发生的,来源于大型客户的收益占总收入的5.6%。

在现今的股票市场环境下,有望成功上市的企业必须具备以下=三个要素:第一,该企业必须是一家运营良好的市场领先者;第二,处于快速增长的热点行业;第三,对于IPO的定价要谨慎合理。Emdeon公司便符合这三项要素,此次IPO承销商的阵容就是最好的证明。摩根士丹利、高盛、瑞银和巴克莱的保驾护航为Emdeon公司贴上了优质企业的标签。

PE退出又见曙光

2006年9月,泛大西洋投资集团(General Atlantic)收购了Emdeon公司的子公司Emdeon商业服务公司52%的股份,当时Emdeon商业服务,公司的估值约为15亿美元,此次收购泛大西洋投资集团出资3.2亿美元,其余的9.25亿美元为银行贷款。这是当时泛大西洋投资集团金额最大的一笔投资。

Emdeon公司的信息化解决方案持续不断地触动着泛大西洋投资集团敏锐的投资触觉,2008年的2月,该投资集团再次人资Emdeon公司。此次,泛大西洋投资集团联手海曼傅莱曼投资公司(Hellman & Friedman),一举将HLTH Corporation所持有的Emdeon公司全部剩余股份拿下。

随后在泛大西洋投资集团和海曼傅莱曼投资公司的大力支持下,Emdeon公司扩充了董事会及管理团队。随后,在产业链上下成功完成了一系列战略收购,进一步巩固了该公司在电子化医疗应收管理服务领域的领先地佗。

近期,在私募股权投资公司支持下寻求上市途径的医疗信息化服务公司不止Emdeon公司一家。同样是提供信息化医疗应收管理服务的HealtPort公司在8月末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上市申请。专注于投资媒体、通信、商业和信息服务领域的私募股权投资公司ABRY Partners是HealthPort的最大股东。2007年7月,ABRY Partners通过旗下的投资组合公司CT Technologies Holdings以1.85亿美元收购了Health Part公司的前身Smart Document Solutions(SDS)。

当时的SDS是一家向全美医院和诊所提供全方位医疗信息管理服务和解决方案的提供商,合并之后的HealthPort公司增加了医疗营收管理系统和电子医疗记录等新型服务。到2008年1月,该公司的收入已经达到1.65亿美元,它为超过1200家美国医院和27000名医生提供全方位的服务,而后Health Port公司又进一步深入信息公布(Release of Information,ROI)服务外包领域,据该公司官方数据显示,目前Health Port公司已经占据了全美20%的信息公布服务外包市场。

在私募股权投资公司的帮助下,Health Port公司通过一次次的兼并收购,一步步扩大了它在医疗健康信息化领域的版图。2008年9月,Health Port公司对外公布了一项有利于未来公司发展的重要举措,那就是收购与之关系非常紧密的竞争对手ChartOne公司。合并后的新公司服务于全美超过8000家医疗机构,年收入超过2.3亿美元。尽管该交易将于2028年9月22日完成,但行业内非常有影响力的两家公司的结合无疑增强了新公司的优势,为能够提供跨领域、高质量的医疗信息产品和服务奠定了坚实基础。

随着科技在医疗健康领域的不断应用,提供用户定制化的、全面的电子系统和技术解决方案才能够令企业在未来残酷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加之奥巴马政府对医疗领域改革的大力支持,未来医疗健康信息化领域发展的前景无可限量。尽管经济危机对全球市场的深重影响短期内无法复原,但对于像泛大西洋投资集团、海曼傅莱曼投资公司,以及ABRY Partners这类投资于该领域的私募股权投资公司来说,完成退出、实现收益的日子就在眼前。

市场潜力不容小觑

在医疗信息化产业领域,美国是第一个“吃螃蟹的国家”,它在医疗信息系统的研发和应用方面都是全球的领先者。但目前,全美仍有很多医院还在使用纸质信息管理体系,这严重影响了医疗专业人员的服务效率,医生、护士和医疗保健人员将大部分精力和时间浪费在数据和资料的整理、查阅上。而医疗保健信息化系统可以使他们能够快速有效地查阅和共享信息,从而提高工作效率,为病患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以电子病历的使用为例,在美国各家医院中,有超过数百种不同的信息系统应用程序,各系统产生的数据大多情况下无法兼容,但通过医疗信息化服务公司提供的电子病历存储系统,可以帮助医疗提供商们成功地将这些信息收集在同一个系统内,便于使用者之间查阅和分享信息。电子病历系统的使用不只是节省了时间成本,同时还节省了纸张的物理成本。通过这类系统的使用,Crystal Run Healthcare和华盛顿医疗中心已经成功节省了数百万美元,同时大大提升了收入和护理质量。

这正是目前美国医疗领域所追求的发展方向,将信息系统管理功能经由信息网络与交换系统向信息服务的方向发展。医疗信息电子化有利于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从而进一步提高医疗护理质量,减少医疗差错和提高病患就医的安全性,同时还能满足美国医疗保险改革对医疗信息安全性的要求,保证了信息交换标准化的同时保护了病人隐私权的安全性。

美国的医疗系统建立已有25年历史,据估计目前至少还有15%的医院在使用陈旧的纸质营收周期管理系统,70%的医疗交易是通过纸质作业来完成。在未来的十年,该行业向无纸的、电子技术支持的数据管理系统转型是毋庸置疑的趋势。

医学图书馆与农村医疗卫生信息化 篇7

1 农村医疗卫生信息化的内涵

信息化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历史进程。信息化是一个过程,与工业化、现代化一样,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同样,医疗卫生的信息化,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联合计算机网络去整合医疗机构现有的经营、管理,及时地为医疗机构提供准确而有效的医疗信息,以便对需求做出迅速的反应,试图促进健康和支持超越组织机构界限的医疗卫生服务的输送和使用[1]。

卫生信息化建设工作,从系统上讲,包括公共卫生信息化,医疗服务信息化和生命科学研究等方面的领域。在这些领域中,既有信息基础建设,如网络建设,也有应用推进和普及方面的工作。我国农村医疗卫生信息化应包括:农村卫生信息化网站建设、健康教育服务体系、农村医院内部信息化建设(如医院信息系统(HIS)、实验室系统(LIS)、医学影像系统(PACS)和电子病历管理系统等)、农村合作医疗信息服务系统等、村民健康档案的建立、病人双向转诊信息系统、网上培训及远程教育服务、远程医疗服务等八个方面。

2 农村医疗卫生信息化的发展

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数字化、网络化的发展给我国医疗卫生建设带来了"数字医疗卫生革命",出现了电子病历、电子处方、远程医疗、数据仓库技术、医学图像处理技术等新事物。20世纪90年代初,大多数医疗卫生机构成立了信息科,但大多数管理者对信息职能部门功能和作用的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高。尤其是广大农村医院由于基础设施落后,信息意识淡漠,信息专业人才缺乏,因此这个时期的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进展较慢。

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卫生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医疗卫生"信息技术"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实现了医学信息的数字化采集、存储、管理和传输等,涉及医疗、卫生、医学教学研究信息等各个方面。电子病历(CPR)、医学影像储存传输系统(PACS)已成为我国医院"信息技术"的亮点。智能卡被医院广泛地应用于付费、查询、保健、急救医疗等领域。远程教育、远程医疗也得到了发展。

特别是2006年8月卫生部等门颁发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规划》,2007年10月18日卫生部与锐珂医疗(原柯达医疗)、宁夏回族自治区卫生厅,联手在北京钓鱼台举办了"农村医疗信息化试点项目签约暨启动仪式",拉开加快我国农村医疗信息化工程序幕,为加速推进农村医疗信息化建设奠定了基础[2]。启动了并部分完成了《医疗卫生信息标准体系框架》、《医院基本数据集标准》、《公共卫生基本数据集标准(PHBDSS)》和《社区医疗基本数据集标准(CHBDSS)》四项重大的医学信息标准化课题,卫生信息的标准化工作有了实质性的进展[3]。经过几年的努力,我国农村基本医疗设备短缺的状况有了较大改善,农村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农村卫生服务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

3 医学图书馆的优势

3.1 馆藏资源优势

医学院校图书馆拥有大量印刷型中外文图书、期刊和电子图书、数据库等数字化医学信息资源及网络信息资源,其覆盖公共卫生、疾病预防、食品卫生、疫苗接种、保健养生、医疗信息、医疗保险、新药导购、医疗专家、常用药品等多方面信息。在信息资源方面有足够的能力为农村医疗信息化提供医学信息服务。

3.2 技术设备优势

医学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又是学校信息网络化建设的枢纽,拥有先进的现代化技术设备和多媒体网络设备。利用现代高效的网络集成系统,现代化的信息处理技术、数据库技术、多媒体技术及其丰富的软件技术开发经验,能为农村提供更深层次的网络信息服务和医学教育,为农村医务人员提供智能型信息检索服务[4]。

3.3 信息人才优势

医学图书馆拥有着较多的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信息处理专业人才。如有精于信息技术的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开发型人才,有参考咨询服务人才以及医学信息教学培训人才等。这些专业信息技术人员信息加工能力强,能非常便捷、准确地搜索到所需要的信息,并将获取到的各种信息与图书馆馆藏资源进行整合,为农村医疗卫生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服务。

4 服务农村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卫生信息化不仅能促进各项改革措施的落实,也能推动卫生改革的深化,已日益成为提高科学管理水平、卫生服务质量和效率的有力手段,加快农村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是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必然选择。

4.1 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

全球医疗卫生行业信息化呈现加速整合趋势。通过整合的IT应用,打通医疗卫生机构组织内外部的信息孤岛,将极大地促进效率的提高,实现公民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中国正在推进新一轮卫生改革,人人享有基本的卫生保健服务,是政府提出的重要目标。与此相适应,医疗、卫生、健康信息的采集、共享和畅通,成为医疗卫生服务全面贯彻这一目标的重要依托,数据的集中、集成化应用成为当务之急和不可逆转的趋势[5]。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完善国民健康政策,鼓励社会参与"建设覆盖城乡居民全面医疗的卫生服务体系,促进农村卫生行业信息化的健康发展。加强医学图书馆与农村及农村医疗机构的业务合作,积极推进农村卫生信息化建设,既是整合农村卫生资源、提高资源配置效益的有效途径,也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

4.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

农村卫生工作作为卫生工作的重点,农村卫生信息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内容,它关系到维护广大农民身体健康,关系到保护农村生产力、振兴农村经济、维护社会发展和稳定大局,需要多方力量参与,各行各业的支持,特别是高校人才、技术、信息资源的支持。医学馆与社会各界加强对农村卫生信息化建设服务,从而形成多方支持、全社会参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浓厚氛围。

4.3 图书馆自身发展的需要

医学图书馆是公益性信息服务组织机构,是发展我国医学科技和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一支重要力量。在全民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浪潮中,把握机遇,发挥自身优势,拓展服务范围,建立开放式管理机制,以提升自身的社会价值,扩大社会影响力。彻底改变单靠政府拨款,服务"等、靠、要"的被动运行机制。医学图书馆在农村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培养人才、提供医药卫生科技信息的同时,会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正是医学图书馆完善自身发展的需要。

4.4 图书馆社会职能的体现

医学图书馆只有从社会需求出发,对信息情报开发利用,通过良好的服务充分体现自身存在的社会价值。医学图书馆应对农村医学信息服务多向性的要求,运用各种服务手段,充分发挥医学图书馆的社会职能和教育职能,利用医学专业人才的学科优势,开展卫生知识宣传,普及医疗卫生知识,为农民进行常见病和多发病的咨询。

4.5 馆藏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体现

医学图书馆要真正树立起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服务观念,主动把丰富的馆藏文献资源及时传送到农民手中,把医药科技文献在内的各种知识转化为医疗卫生保健的实用的信息与能力,以实现与广大农村在医疗卫生信息上的对接,其储备的大量医学信息资源就会派上用场,丰富的馆藏文献资源也得以充分利用。

5 医学图书馆服务农村卫生信息化的方法

5.1 开展多种形式服务,拓宽农村卫生信息来源

一是请进来服务,医学图书馆根据自身优势及具体情况,实行门户开放,在一定范围内请当地农民和农村医务工作人员来馆,提供直接或间接的文献信息服务;二是送下去服务,编印有关农村医疗政策、最新医疗科技信息、保健信息资料,摘编有关医学、中草药种植等各种信息刊物,开展流动服务送科技下乡,宣传医学科普、计划生育服务、人畜共患疾病防治,传染性疾病防治等方面的知识,提高农民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三是共建服务,可与当地农村共同兴建图书馆(室),所有权归学校,定期更新文献信息资料,免费提供给农民阅览利用。通过以上三种形式的信息服务,拓宽农村医疗卫生信息的渠道和来源。

5.2 开发特色数据库,丰富农村卫生信息资源

医学图书馆还可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为农村开发一些具有权威性、又能定期更新的自建农村医疗卫生信息特色数据库。这些数据库在开发时要考虑到农村用户的实际情况,既具备图文并茂、形象逼真的特点,又方便操作。这样做,既丰富农村医疗卫生信息资源,又使图书馆医学信息资源得以充分利用,也有利于数据库的通用共享以及信息平台的建立。

5.3 强化信息技能培训,提高农村人员卫生信息素质

我国农村有大量的医疗卫生人员,但整体信息素质不高。医学图书馆应抽调精干力量深入农村,一方面向农民宣传信息及信息化的意义和作用,提高农民整体的医疗信息意识;另一方面加强农村农民和医疗卫生技术人员计算机网络基本技能和信息知识的培训,使他们掌握信息互动与检索查询的基本技能,提高他们的信息能力和水平,以提高农村农民与医疗卫生人员的整体医疗卫生信息素质。

5.4 直接参与项目建设,增强农村信息技术力量

在当地政府或农村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领导机构的安排下,医学图书馆可组织信息技术人员定期或利用双休日、寒暑假到当地农村,直接参与到农村卫生信息化网站、健康教育服务体系、农村卫生院电子病历管理系统、村民健康档案、网上培训及远程教育服务等其中的具体建设项目或子项目的设计分析、数据录入、数据库建立等工作中,增强农村医疗卫生信息化的技术力量。

医疗卫生信息化在我国农村卫生事业中逐渐发挥出重要作用,医学图书馆应不断总结服务农村医疗卫生信息化的经验,与各界共同努力,促进我国农村医疗卫生信息化的建设和图书馆自身的发展。

摘要:本文分析了我国农村卫生信息化的内涵、发展情况和医学图书馆的优势,并探讨医学图书馆为农村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服务的重要性和方法。

关键词:医学图书馆,信息服务,农村卫生信息化

参考文献

[1]沈冠金.浅析农村医疗卫生信息化[J].科技信息,2008,(18):381,407.

[2]关伟.农村医疗信息化试点项目签约暨启动会在京举办[J].中国医学装备,2007,4(11):22.

[3]李包罗.如何看待医疗卫生信息化[J].计算机世界报,2006,(23):B4.

[4]张小曼,叶春峰.抓住机遇服务新农村----医学信息机构为新型农村医疗卫生服务[J].医学信息学杂志,2007,(4):339-340.

医疗卫生信息化 篇8

医疗卫生事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因此,要建设全面健康的医疗卫生信息系统,必须以政府主导及卫生信息化法律法规的建立为前提,以模范的医疗卫生信息建设试点为样本,逐步在整个医疗卫生体系推广,最终建设与国际先进信息化医疗卫生体系相适应的发展模式。在信息化大潮的发展形式下,把“互联网 +”思维融合到医疗卫生行业的改革中,有助于解决我国医疗卫生行业目前面临的各种问题。

1我国医疗卫生行业中存在的问题

1.1医疗卫生系统地区发展不平衡

我国推行“医改”以确保广大民众“有院看,有病治”,这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广大农村民众的看病问题,但仍不能从根本上解决 “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城乡之间,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之间的医疗卫生建设和信息化建设仍存在很大差距,地区发展很不平衡,一些疑难杂症对于落后地区的民众来说仍是很大的负担。医疗卫生属于公共服务,医疗成果应惠及广大民众,然而事实上,落后地区的民众还不能充分享受这一福利,国家对医疗卫生的资金投入不够,导致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

1.2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建设比较落后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在近几年取得了很大进步,无论是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应急指挥决策系统,还是数字化医院、数字化社区卫生等都取得了明显进展。但医疗卫生的信息化建设仍面临着诸多问题,目前全国县级以上医院基本上都建立了网络化的医院管理信息系统,重点大型医院的信息系统建设相对比较完善,但乡镇医院的信息化建设还很落后,而我国的乡镇人口占全国人口的50% 以上,因此,乡镇医疗的信息化建设对建设我国全民健康信息系统至关重要。

2我国医疗卫生行业信息化建设的措施

2.1在“互联网+”的形势下,建立信息化的人口健康服务体系

在信息化时代,大数据的收集与使用,对建立医疗卫生信息化的人口健康服务体系十分必要。最有效的措施就是建立自下而上的病人病例史、血液库等全面的常规信息。采集这些信息,能通过计算机对数据进行科学、细致的分析,从而整体评估全国民众的健康情况,有效预防一些比较流行的、普遍性的疾病,并评估出部分疑难病症的现状和发病地区,以便政府和医疗科研团队采取相应措施,预防、治疗这些病症。

2.2加强计算机云技术在医疗卫生行业的信息化建设

计算机云技术就是众厂商通过建立网络服务群,向各种不同类型的客户提供在线软件服务、数据存储、硬件租借及计算分析等不同类型的服务。计算机云技术安全、高效、实用性强及低成本的特点使得其在各个领域应用十分广泛。目前,我国的医疗卫生信息标准化建设还比较薄弱,尤其是医院信息化建设中缺乏信息标准和编码,各个医院的病人电子医疗记录和各种检验信息存储于某个医院单独的信息系统中,医疗机构之间没有实现医疗信息资源共享,特别是一些落后的乡镇医疗点甚至还没有使用网络信息技术。另外, 计算机云技术服务商所提供的数据存储,能构建医疗信息整合平台,整合医院之间的业务流程,方便医院查找医疗信息资源,从而改变独立的单位形式管理,有利于病人在各个医院之间自由流动,提高病人的就诊效率。

2.3加强对互联网医疗卫生行业信息化的监管

医疗卫生行业的信息化建设势在必行,“互联网 + 医疗卫生” 模式是推动医疗卫生行业改革非常关键的一步,必须坚持进行。但这其中也有不足,就是计算机云数据掌控权的处理问题。国家应加快完善电子商务和信息技术管理等方面的立法,通过法律手段建立第三方监管机构,为大数据提供体制上的安全保障。加大对云技术服务商、医院和从业人员私自泄露医疗数据、病人个人信息等行为的惩罚力度。同时,国家也应加大对计算机技术的投入力度,不断进行科技创新,保障包括医疗卫生行业在内的相关行业的信息化建设。

3结语

虽然我国的医疗卫生信息化还处于发展阶段,但通过政府财政的大力支持,以相应的法律法规做保障,辅以先进的计算机技术,那么我国就能建立全民健康信息管理系统,达到国际先进的医疗卫生水平也就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赵大海.我国卫生信息化建设面临的困难及对策[J].学术交流,2011(4).

医疗信息化进入区域医疗新阶段 篇9

12月1日,天津市和平区人民政府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将与和平区区内的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建“医联体”,使和平区居民更加便捷的享受到三级医院的医疗服务。

北至黑龙江,南至海南,西至新疆,东至山东,2014年,医联体的故事在全国各地不断上演。

依靠信息化手段

医联体的全称是区域医疗联合体,是将同一个区域内或者跨区域的医疗资源整合在一起,由一所三级医院,联合若干所二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成,目的是增强各级医疗机构的协同性,引导患者分层次就医,从而充分利用各级医疗资源,有效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医联体是 新医改的 重要内容,但是体制问题,利益问题,机制问题和人才问题成为横亘在医联体甚至是新医改发展道路上的羁绊。历史和现实都让一些人对于医联体的模式持谨慎甚至怀疑的态度。如国务院医改专家委员会的饶克勤委员所言,“我国医疗服务体系本身就是一个相互独立、互不买帐,缺乏连续性、协作性的医疗体制机构”。考虑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医疗机构是不可能主动去“联合”的,所以需要国家意志,自上向下地去改变这种体制障碍。

在饶克勤 看来 , 医联体是最合适我国国情的医改模式,之前之所以失败主要是因为配套体制的缺失,比如支付方式改革和激励体制,这些都是需要补课的地方。他还强调,医联体建设必须充分借助信息化手段来实现医疗资源的高效整合与业务协同,通过流程再造,通过管理的精细化,通过全程的信息化技术,是能够达到新医改的目标的。

随着医联体的推进,我国医疗行业信息化也开始进入新的阶段。依托信息技术,通过区域医疗信息平台充分利用和优化配置现有医疗卫生资源,建立协同医疗卫生服务模式,实现医疗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已逐步成为业内共识。

“我们如 何去提高 区域的整体医疗水平和服务的连贯性、一致性,怎样才能够更有效整合并利用区域资源以便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同时能够降低管理和运营成本。根据全球的经验,信息化是必不可少的手段。”Inter Systems中国区总经理卢侠亮表示,“纵观中国的医疗信息化发展阶段,从最初的管理信息化到目前的临床信息化,三甲医院基本上都建设了电子病例系统、医生工作站和护士工作站,部分三甲医院还开始了医院管理信息系统和临床管理信息系统的整合。在这之后,中国的医疗信息化将向区域医疗信息平台的方向发展,整合区域的医疗服务资源,建立一体化的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药品器械、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保等信息标准体系,并逐步实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

Inter Systems是一家美国的私营软件公司,主要面向医疗、政府和金融等行业提供信息化解决方案,其核心产品Caché因其高扩展性和高可靠性已经成为医疗行业事实上的数据库标准。

数据共享是核心

建设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区域医疗信息平台是北京今年一大重点工作。按计划,该平台第一期连接30家三级医院,包括21家市属医院和9家电子病历试点医院,然后逐步把全市所有医院连接到一起,实现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北京市正在加快推进全市16个区县建立自己的区域医疗信息平台,并着手制订区域信息化建设规范,这样有助于未来16个区县的区域医疗平台与北京市级区域医疗平台连接。

像北京一样,将2014年作为区域医疗信息平台建设起步之年的地方有很多,其中江苏省为了配合区域医疗信息平台建设,更是先后编制《市、县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功能规范》和《江苏省卫生信息代码管理办法》,用以指导和规范所辖地区的医疗信息化建设。

但是区域医疗信息化的复杂性远远超过了医疗机构个体内部的信息化建设。“根据我们在全球范围内的实施经验来看,挑战有很多,但是最关键的、最核心的一点就是数据共享。”卢侠亮介绍说,“这其中又有两个层面:数据的可获得和数据的准确可用。”

区域医疗一个核心是数据得共享,那就必然需要一个区域的平台来实现这些数据的共享。但是因为涉及到的医疗机构多,异构环境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如何真正在一个异构环境下搭建一个可以解决数据采集和数据共享的平台是关键。

此外,在医疗卫生领域,生死攸关的决策往往取决于数据信息的可用性。然而当患者在多家医院的多位医生处就诊,不同医院和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和避免信息断层的工作会变得非常具有挑战性。即使是在电子病历的采用下,此类跨机构的沟通和协调工作依然存在着很多棘手的问题。

之前,为了在正确的时间和地点提供正确的数据,医疗行业通常采用HL7接口引擎来在不同系统、不同机构之间共享数据。然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医疗技术领域也出现了新的协议和架构。而且医疗业务环境也已发生改变,尤其在区域医疗的大环境下,数据信息需要在大量用户和机构间流转共享,医务人员和行政管理人员也需要更快地得到更多的信息,HL7接口引擎已经无法满足要求,需要更高级的集成平台。

医疗卫生信息化 篇10

1 医学信息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

医学信息学是一门以医院领域信息为研究对象、以医药学信息的运动规律及应用方法为主要研究内容、以现代计算机和信息技术为主要工具、以解决医药工作人员在处理医学信息过程中的各种问题为主要研究目标的一门新兴学科, 是一门介于医学与信息学之间的交叉学科。医学信息学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医药学和生物学基础知识、信息管理知识、医学信息处理与医疗决策支持系统设计思想和方法, 具有团队协作能力的高级复合型人才。

2 医学信息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

我国医学信息学比国外医学信息教育起步晚, 但发展迅速, 已培养了许多能适应计算机和网络化办公环境的医学信息学毕业生, 输送到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医务科、信息科 ( 病案科) 等岗位。但医学信息人才储备严重不足, 在医院信息领域工作, 既熟悉医院管理、医疗需要, 又熟悉IT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很少[1]。制约我国医学信息学人才培养的因素如下。

2. 1 入学生源有限医学信息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 在医学院校尚属年轻专业, 高校对外宣传较少, 很多家长、学生在进入医学院校之前对此专业了解甚少, 无从选择。就读本专业的学生很多是被调剂到医学信息专业, 影响了本专业入学生源。

2. 2 培养目标不清晰、授课方向不明确很多人对医学信息学专业的认识存在偏差, 甚至有些医务工作者也认为它像计算机专业一样仅仅是一种工具或技术。因同时涉及医学、信息学、计算机科学等多个方向学科, 各高校的医学信息学专业普遍存在培养目标和方案不够清晰、课程设置不够合理的问题。本学科的专家、教师在不断探索, 试图改变开设课程多、授课方向杂乱的现状。当前的医学信息学专业教育以培养专科生、本科生为主体, 培养模式单一, 大量的医务工作者也应该是纳入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群体。

2. 3 师资力量有限 ( 1) 教师的学历较低、知识结构单一。各医学信息类专业的教师大多由以前的数学、计算机、医学等专业教师转型而来, 部分任课教师是从图书馆图书情报学专业、经济管理类等专业外调使用[2], 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本专业多学科的交叉融合。虽然任课教师完成了本专业所分配的课程教学任务, 但其对于该专业的整体把握性和发展性均不能做到统筹兼顾, 不能对本专业学生的未来发展、学习重点和工作向导给出明确、合理的建设性意见与建议[3]。 ( 2) 教师的实践技能差。医学信息学专业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科, 基础理论加上教学实践才能相得益彰。医学院校从事医学信息学专业的教师缺乏医院信息系统的运作、链接等实践能力, 对医学卫生信息系统的实际运作情况把握也不太准确。

3 培养策略

3. 1 加强对外宣传, 吸引优秀毕业生进入医学信息学专业, 从源头上控制学生质量。在信息时代, 医学信息学这门新兴的学科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医院管理水平及降低就医成本等方面的应用潜能已经被开发和应用。作为医学院校的朝阳专业, 应加大对外宣传, 让更多的人了解并认可此专业, 提高本专业的社会认知度。

3. 2 重新定位教学目标和人才培养方案, 努力培养高层次的人才。 ( 1) 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方案: 医学信息学专业是一门综合性学科, 要求学生具备较为完整的医学专业知识、信息科学知识、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与其他自然科学知识, 较坚实的医学和计算机理论, 较强的信息系统开发、应用和管理的能力[1], 以适应医疗卫生信息化时代的要求。在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上, 要做到理论与应用相结合, 信息技术、管理学理论与医疗实践相结合, 二者不可偏废, 否则无从适应社会的实际需求。医学信息学专业的综合性使其存在课程门数多、课时少、课程重复交叉、实践薄弱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 我校实行每4 年调整1 次教学方案, 增设和更改课程和相应课时, 以适应新的人才培养目标和社会实际需求; 注重医学、管理学、信息技术各方向课程配置比例和交叉融合。 ( 2) 人才培养层次: 以专科生、本科生等在校学生为主, 包括本专业的学生和医学生。前者是主要目标群体; 后者作为医学院校的医学生也应借助医学信息学的力量, 培养自身的信息学素养, 了解现代医学的发展动向, 熟悉现代诊疗设备和信息化手段, 也应开设医学信息学课程, 而不再局限于文献检索课。医院的医务人员也应该掌握医学信息学的知识和技能, 包括电子病历、影像系统、远程医疗等, 成为医学信息学教育的群体之一。随着医院信息化的稳步推进, 医生及其他医务人员对信息系统的使用率明显提高, 但多停留在收费和管理上, 没有实现信息化系统的潜在利益。要从根本上提高医院医疗服务水平, 医务人员应定期接受医学信息学专业教育和培训。另外许多国家也在探索面向病人与公众的健康医学教育[4], 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医学信息学教育针对医学信息学专业的学生、医务工作者、医院行政管理人员等, 根据其对医学信息学知识的不同需求, 开展短期培训、证书培训和远程培训等多种教学模式, 进行分层次、分专业的教学探索。

3. 3提高教师理论和实践能力、素养, 提供多样化教学手段。加强医学信息学师资队伍的继续教育, 鼓励教师攻读硕士、博士学位, 储备高学历的师资力量。参加国际医学信息学交流, 开展医学信息学重点课题研究。充分认识到医学信息学专业的实践性, 教师要经常带领学生到信息化水平较高的三甲医院和医疗卫生信息中心进行实习, 注重自身实践能力的提高和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医疗信息化建设是各医疗机构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的系统工程, 涉及因素多、专业性强, 对专业人才要求尤为突出。多元复合型医学信息人才的培养是当务之急, 应引起充分的重视。

参考文献

[1]马金凤, 赵强, 董瑞国.医院信息人才现状与培养策略研究[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2013, (12) :646-648.

[2]白家铭.医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教师师资探究[J].医学信息学杂志, 2010, 31 (5) :87-89.

[3]王元强, 郝尚富, 张晓.医学信息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分析[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 2014, 30 (1) :103-107.

医疗信息化惠民生 等 篇11

本报讯 8月16日,在第21届中国国际医用仪器设备展览会暨技术交流会上,英特尔(中国)有限公司携手多家业界合作伙伴,就医疗卫生领域的云计算应用理念、先进技术等解决方案进行了演示。此外,其还将与医疗行业的众多专家、学者和信息技术人员,针对移动健康应用发展、电信运营商与医疗信息化等话题进行深入讨论。

中国国际通信大会召开

本报讯 8月15日,“2012中国国际通信大会(ICCC2012)”召开。围绕“支撑可持续发展的通信技术”这一主题,大会就未来5G、有线和无线融合、智能绿色通信、新一代互联网及云计算、认知无线电、物联网应用开发及智能电网通信系统等议题进行探讨,并在现场设立了展览展示、技术报告、研讨沙龙、专题论坛等环节。

“超极本夏令营”启动

本报讯 8月16日,英特尔公司举办“超极本夏令营”,全面展示了基于第三代智能英特尔酷睿处理器的全新超极本。英特尔中国区产品经理杨青介绍说:“创新3D晶体管、22纳米制程工艺令第三代智能英特尔酷睿处理器的效能大幅提高,这一技术的突破为消费者带来了全新体

验。”

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落幕

本报讯 8月15日,“第27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圆满落幕。本届大赛共有来自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军队子女学校共34支代表队、475名学生参加,参赛的学生创新项目达到358个。同时,约50位国际代表也参加了展示和交流。

IBM大数据智慧赋能中心成立

本报讯 近日,IBM宣布全球首个大数据智慧赋能中心在北京正式成立。中心汇聚了来自IBM全球的大数据技术专家和商业运营精英。IBM大数据智慧赋能中心主管王晓梅表示:“我们希望将IBM立足于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并借此推进IBM在全球的大数据战略进程。”

技嘉超极本新品上市

本报讯 技嘉科技近日发布了其主打的超极本款型U2442,还推出专为游戏发烧友定制的影音游戏笔记本电脑P2542G。据介绍,这些融合时尚和创新元素的电子新品将为消费者带来符合个性的全新体验。

《永恒之塔》与海尔联合推出超极本

本报讯 近日,海尔发布了《永恒之塔》游戏定制版超极本7G-5S。该笔记本厚度为21mm,采用英特尔IVB平台第三代智能酷睿处理器,搭载2GB显存的nVIDIA GeForce GT630M独立显卡。据悉,该款笔记本电脑的主要目标用户群是90后大学生。

惠普工作站公布新战略

本报讯 近日,惠普工作站召开主题为“新蓝图、星产品、心征程”的媒体沟通会。会上,中国惠普打印与信息产品集团增值产品业务部总经理徐行、惠普工作站业务部产品总经理陈立分别就惠普工作站的价值定位及产品设计理念与媒体进行了深入沟通。徐行表示,惠普工作站将继续提供创新的产品、定制化的解决方案和全面专业的服务,帮助企业客户达成加速创新、提升效率、降低成本的业务目标。据IDC发布的最新市场调研报告显示,惠普在2012年第二季度全球工作站市场持续保持领先地位,市场份额达到46.2%。尤其在中国市场和美国市场,惠普台式工作站市场份额分别达到41.0%和47.6%,位居行业第一。

联通携手华为推出定制机

本报讯 8月13日,华为终端携手中国联通、美国高通公司在京召开了主题为“双核动力沃有实力”的新闻发布会,宣布联合发布战略双核智能手机华为G330D。G330D拥有双核双卡双待双摄像头等软硬件配置,旨在助推中国联通沃3G终端普及推广。

应用材料第三财季净利润2.18亿美元

本报讯 半导体设备生产商应用材料近日发布了2012财年第三财季财报。报告显示,应用材料第三财季营收为23.4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滑16%;净利润为2.18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4.76亿美元下滑54%。导致其净利润同比下滑的主要原因是营收下降及计入了重组支出。

美国1/3中型企业由于不合规受罚

本报讯 ADP研究院对中型企业的企业主和高级管理人员进行的一项调查发现,将薪酬管理外包给第三方是因为ADP服务可确保这些企业符合联邦和州政府的相关规定。其中,33%的受调查企业均受到由于不符合政府相关规定导致的企业罚款。研究还发现,内部处理薪酬的企业受罚次数是执行薪酬管理外包政策企业受罚次数的3倍。

搜狐视频渗透上游产业链

本报讯 8月15日,第二届搜狐视频电视剧盛典举行,本届奖项的评选范围覆盖整个互联网。“搜狐视频电视剧盛典其实是在为其打通娱乐产业链上下游铺路,也是其在娱乐产业链上全面布局的重要举措。”业内分析认为,如果业界完全认可搜狐视频的电视剧盛典,其产业链将进一步巩固,布局的隐性效应也将凸显出来。

网络营销师将成为就业新选择

本报讯 百度近日宣布正式推出“百度认证人才养成计划”。据悉,在过去两年中,百度认证体系已为包括安博在内的百度的客户及代理商培养出约3000名互联网营销专业人才。今年企业对网络营销人才需求量约为116万,但求职者数量为50万~60万,而这一需求在未来3年将以大于30%的幅度持续增长。

医疗卫生信息化 篇12

赵晓维政委在讲话中指出, 《医疗卫生装备》杂志作为军队唯一以介绍医疗仪器、设备和医学工程学科成果等方面为主要内容、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创刊30年来, 牢固树立“服务科研、服务部队、服务卫生装备建设、服务医工学科建设”的思想, 彰显“曲高和众、雅俗相宜”的办刊理念, 办刊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果。先后被国内外10余家文献数据库作为源期刊收录, 包括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 (UPD) 、《剑桥科学文摘》 (CSA) 和波兰《哥白尼索引》 (IC) 等, 2007年被评为“《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 2008年再次入选“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 杂志影响因子为0.894, 在国内同类期刊中名列前茅;作为办刊力量的有效补充, 经过近7年的发展, 通讯员队伍不断壮大, 作用更加突出, 赢得了读者作者的广泛认可和高度评价。他要求, 《医疗卫生装备》杂志要在外部经营和内部管理上下足功夫, 要把《医疗卫生装备》杂志打造成我国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的特色学术平台, 要建设一支信息渠道广、学术水平高、反应速度快的通讯员队伍, 要继续完善通讯员队伍建设, 充分发挥会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在提高期刊质量、为读者提供更加优质服务的同时, 关注学科发展热点, 加强学术交流, 拓展合作空间, 为推动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 提高医学工程为临床服务水平, 提升办刊水平做出积极贡献。

会议邀请清华大学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主任、博士生导师胡广书教授做了题为《医学成像重建加速》和《数字助听器:系统与算法》的学术报告, 介绍了医学成像模式及其成像原理, 医学成像重建算法加速的一般原则, 国内外重建加速研究进展以及在数字助听器上取得的科研成果。邀请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信息中心陈金雄主任做了题为《新医改条件下的医院数字化建设》的学术报告, 从新医改下的卫生医疗信息总体框架、设计理念、主要目的、数字化医院的系统架构、数字化医院的主要内容等进行了详细论述。

这次会议是《医疗卫生装备》杂志社继2004年成都会议、2007年天津会议之后举办的第3届通讯员学术会议, 共征集论文232篇, 其中170篇论文经评审结集出版, 推荐李桂祥、林村河、王聪、侯军、罗鑫等优秀论文作者在会上进行了学术交流, 对评选出20名2008年度优秀通讯员和评选出的20篇优秀论文进行了表彰。优秀通讯员代表尹辉工程师在会上发言。会议还组织与会代表参观了解放军第535医院。湖南怀化电视台“怀化新闻联播”、“怀化·综合”等频道以及“军事医学科学院院报”都对会议盛况进行了报道。

上一篇:超人下一篇:稀释每股收益的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