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卫生制度论文

2024-05-12

医疗卫生制度论文(共12篇)

医疗卫生制度论文 篇1

医疗卫生行风建设“九不准”制度

为加强医疗卫生行风建设,促进依法执业、廉洁行医,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6日发布了联合制定的《加强医疗卫生行风建设“九不准”》,明确禁止收受回扣、收受患者“红包”等行为。

两部门就“九不准”下发通知要求,地方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加强与公安、检察和地方纪检监察等执纪执法机关的协调配合,重点查处顶风违纪的行为和情节严重、影响恶劣的案件。凡是违反“九不准”的行为,要依法依纪严肃处理,决不姑息迁就。

对违反“九不准”的医疗卫生机构,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应当根据情节轻重,给予其通报批评、限期整改、降低级别或等次等处理;需要给予行政处罚的,依法给予警告、责令停业直至吊销执业许可证的行政处罚。对违反“九不准”的医疗卫生人员,由所在单位给予批评教育、取消当年评优评职资格或低聘、缓聘、解职待聘、解聘;情节严重的,由有关卫生计生行政部门依法给予其责令暂停执业活动或者吊销执业证书等处罚。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对吊销执业证书的医疗卫生人员,国家卫生计生委一律在全系统通报,并向社会公布。建立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不良记录,按规定对列入不良记录的药品、医用设备和医用耗材生产、经营企业予以处理。

要求强化社会监督,群众可通过国家卫生计生委公开电话和官方网站投诉举报违反“九不准”的行为。

“九不准”

1.不准将医疗卫生人员个人收入与药品和医学检查收入挂钩;

2.不准开单提成;

3.不准违规收费;

4.不准违规接受社会捐赠资助;

5.不准参与推销活动和违规发布医疗广告; 6.不准为商业目的统方。

7.不准违规和自采购使用医药产品。8.不准收受回扣。9.不准收受患者“红包”。

医疗卫生制度论文 篇2

关键词:医疗卫生,会计制度,会计核算,改革

一、新医院会计制度的变化及特点

新《医院会计制度》对原有制度进行了全面修订, 以适应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步伐。新制度反映出与企业会计准则接轨的趋势, 增强了通用性, 更容易被信息使用者了解和掌握。

1. 旧的医院会计制度存在的问题

旧的医院会计制度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级各类独立核算的公立医疗机构, 即仅适用于公立医院, 对非公有制医院的会计核算没有制度规定, 无法与几年来民营医院迅猛发展的形势相适应。新医改将公立医院逐步回归公益性, 旧的医院会计制度缺少公益性会计科目。新医改逐步实现医药分开, 旧的医院会计制度没有“医疗收入”、“医疗支出”、“药品进销差价”等科目对医疗和药品收支进行分别核算, 不能满足新医改的需要。

2. 新《医院会计制度》的变化

(1) 强调医院的公益性。医疗事业的公益性是新制度改革的最核心的部分, 新制度充分体现了医院的公益性特点。新制度增加了公益性支出类科目, 核算医院从事社会公共事故抢救、自然灾害抢救、其他免费救治等社会公益性救助业务所发生的支出, 强调医院“公益性”社会责任。

(2) 加强医院成本核算。新制度强化了对成本管理的要求, 细化了成本的归集与核算体系, 进一步明确了成本管理的目标、成本核算的对象、成本分摊的流程等, 为医疗成本提供了有力的基础数据。原制度的药品采用售价进行核算, 药品售价和进价的差额在“药品进销差价”科目核算, 采购费用和管理中支出的费用在“药品支出”科目核算。新制度将药品收入归入医疗收入的二级科目, 取消“药品进销差价”科目, 改变了“以药补医”、“以药养医”的旧机制, 药品按成本价计价, 以便真实反映医药成本, 为加强医院成本控制, 提供会计信息做好基础会计工作。原制度的成本核算对象包括医疗服务成本核算和药品经营成本核算, 人员成本没有计算在成本里, 导致了偏高的药品加成计算产生的药费、材料费和偏低的手术费用。新制度将人员成本作为医疗业务成本的一部分, 使成本核算的对象更全面准确。

(3) 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原制度规定的固定资产的价值起点太低, 部分应列入低值易耗品的资产被列入固定资产, 一方面影响固定资产核算的准确性, 另一方面增加了管理成本。新制度规定医院除了图书之外所有的固定资产均计提折旧, 反映资产使用中的消耗而发生的价值减少, 以反映资产真实的价值。对固定资产折旧按照资金来源不同计提方法不同:对于财政补助、非财政科教项目形成的固定资产, 在计提时增加累计折旧, 冲减“对冲基金”, 对于其他资金形成的固定资产, 计提折旧时增加累计折旧并计入医疗成本。一方面有利于按照预算管理的要求对财政项目的收支和结余进行核实, 另一方面体现出医疗收入与医疗成本的配比。

(4) 完善会计科目体系。原《医院会计制度》下, 会计科目体系不完整, 核算内容不全面, 有关确认计量标准不明确。为此, 新《医院会计制度》建立了7类会计科目, 包括资产类、负债类、净资产类、收入类、费用类等会计科目。

增设了一些新科目, 以满足核算需要。新制度增设了“待冲基金”科目, 核算医院财政补助、科教项目收入构建或购买的资产, 当计提折旧、摊销或领用时予以冲减, 余额反映的是财政及科教资金留存在医院还没消耗的部分。实现了不同来源资金形成的固定资产分别计提折旧, 解决了财政补助形成资产的折旧计提问题, 实现了在同一会计体系同时反映预算信息和财务信息。新制度明确了计提医疗风险基金的会计处理, 在“专用基金”下设置“医疗风险基金”科目, 按当年医疗收入千分之一到千分之三的比例计提医疗风险金, 是出于会计谨慎性原则及目前医疗纠纷逐年增加的现状考虑。

(5) 会计报表体系更加完善。新制度下的报表体系涵盖了资产负债表、收入费用总表、医疗收入费用明细表、现金流量表和财政补助收支情况表及一系列的成本报表。与原制度相比, 增加了现金流量表, 使得医院的财务报表体系更加完善, 披露的信息也更加完整全面。一方面, 医院的财务报表体系更加完备, 与企业财务会计及国际惯例更加的协调一致, 增强了其通用性;另一方面, 可以更好的满足医院财务管理、预算管理和成本管理的需要。

(6) 提升了医疗机构财务信息的透明度。新的医疗卫生会计制度建立了医院年度财务报告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 注册会计师对医院财务报表进行审计, 有利于通过注册会计师的审计监督作用, 提升医院会计信息的质量, 提高医院会计信息的透明度和准确性, 同时有助于确保政府投资资金的使用安全、规范和透明。

二、结论

新《医院会计制度》的出台与实施, 体现了医院会计理念的更新, 是医疗卫生会计制度变革的一个巨大进步。新制度的实行对于加强医院的成本管理核算、提高医疗卫生财务信息透明度等方面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体现了医院公益性的特征。总之, 新的医院会计制度弥补了原有制度的一些不足, 但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

新的医院会计制度能否顺利实施依赖于医院的会计核算水平和能力是否达到要求, 因此医院的财务工作人员应该重视医疗改革对会计核算提出的新要求。各单位从各方面做好准备工作, 在调账之前对财产进行制度规定进行处理, 做好制度衔接的准备工作, 各单位还应强化相关人员的培训, 使财务人员掌握新会计制度的内容和操作规范, 从而保证新制度的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财政部《.医院会计制度》[S], 2011[1]财政部《.医院会计制度》[S], 2011

[2]范文淼.浅析新医院会计制度下医院的相关问题[J].中国外资, 2012 (3) [2]范文淼.浅析新医院会计制度下医院的相关问题[J].中国外资, 2012 (3)

[3]金晓燕.浅析新医院会计制度[J].中国卫生经济, 2011 (7) [3]金晓燕.浅析新医院会计制度[J].中国卫生经济, 2011 (7)

[4]任万群.学习新医院会计制度的体会[J].财经界, 2011 (3) [4]任万群.学习新医院会计制度的体会[J].财经界, 2011 (3)

规范医疗告知制度 减少医疗纠纷 篇3

众所周知,医院是一个高危人群集聚的地方,发生猝死等急性事件的危险性远远高于正常人群。特别是在患者多、医务人员少的状况下,医务人员焦躁与患者不满情绪交织在一起,严重影响医疗质量的提高,医疗安全的隐患时有增加,医疗纠纷时有发生。为了增强医务人员医疗安全的防范意识与行为,加强重点病人的管理,最大限度地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我院特别规范了医疗告知制度,在安全医疗实践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取得了一定成效。

医疗告知是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应尽的义务

《医疗机构管理条例》规定,医疗机构实施手术、特殊检查和特殊治疗应当征得患者同意,取得患者家属或者关系人的签字;《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第26条规定:医师应当如实向患者或者其家属介绍病情,但应注意避免对患者产生不利后果。《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11条规定:在医疗活动中,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将患者的病情、医疗措施、医疗风险等如实告知患者,及时解答其咨询,但应注意避免对患者产生不利后果。以上法律、法规均明确提出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要履行相应告知义务。

医疗告知伴随病人诊疗的全过程

医疗告知内容包括病情(目前病情及今后估计可能出现的病情变化);当前的诊断;准备实施的医疗措施(包括检查、治疗等)及预计的治疗效果和伴随的危险;影响病情的注意事项;正常医疗行为不予进行可能出现的后果;药物使用的目的、使用原则、毒副作用、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病人或家属提出的有关医疗问题等。上述医疗告知内容要伴随在病人诊疗全程中,做到“事前告知”。

被告知的对象是知情权主体

被告知的对象是知情权的主体,要具有民事行为能力。年满16周岁以上,意识清醒,能够辨认自己的行为,对医务人员提出的决定有充分理解力的病人可作为知情权主体;未满16周岁的病人,或不能控制自己行为和思维的病人,其家属为知情权主体,可代理行使病人有关权利;实施保护性医疗措施时,病人可书面委托其家属作为知情权主体。

根据医疗行为采取相应告知方法

根据医疗行为采取公示告知、口头告知、书面告知三种方法。医院有关管理规定,如医保政策、住院須知、安全保卫、医疗价格、医疗费用使用等,采取公示告知;一般的医疗行为、无医疗风险或人体侵害,以病人对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信任为基础,可以实施口头告知,但病历中要有详细记录;涉及重大医疗行为,如手术、麻醉、输血、尸检、切除脏器、肢体、眼球等,对人体有侵害或费用较高的特殊检查、特殊治疗、实验性医疗等,风险较大的医疗行为,如新技术应用等,存在多种治疗方法,各方法存在利弊,取舍困难时;医保基本医疗以外的用药、检查、器械及其他需要自己承担费用;正常医疗行为不予进行或其他可能出现不良后果等,都要采取书面告知。

三级医师加强病人告知

医疗告知采取“谁主管,谁告知”的原则,经治医师(或值班医师)及实施操作医生(术者)要及时与病人及家属谈话,同时要报告上级医师(主治医师、科主任),上级医师(主治医师、科主任)要再次完成高风险环节的谈话工作,并在谈话记录签字,履行三级医师告知义务,并且要采取相应有效治疗措施。

一级病人:①急、危、重、疑难病人;②诊断不清病人;③治疗效果不好病人;④无民事行为能力的病人;⑤家属要求隐瞒病情的病人;⑥患者或家属对病人预后期望值过高的病人;⑦交通肇事或各种纠纷致伤病人。

二级病人:①病人在诊疗过程中,医务人员的医疗行为有一定缺陷(包括病历书写缺陷等),但未给病人造成不良后果;②病人或家属对医疗服务质量存在不满意情绪;③病人或家属有投诉,但病人无不良后果;④病人出现较严重并发症,影响预期治疗效果;⑤诊断不清或治疗效果不好的危重病人;⑥有创检查或治疗方案(如手术、介入、各种复杂性穿刺等)失败的病人;⑦病人或家属对医院或医务人员有不信任思想。

三级病人:①病人在诊疗过程中,医务人员的医疗行为存在缺陷,有不良后果发生;②有创检查或治疗方案(如手术、介入、各种复杂性穿刺等)失败需再次有创检查或治疗的病人;③病人出现功能障碍、残疾、死亡等不良后果,患者或家属不理解,提出异议;④事先无法预料或医疗风险未向病人或家属进行书面告知,出现不良后果的病人;⑤病人或家属有投诉经科室负责人多次协调无效,或反复投诉3次以上。

总之,为减少医疗纠纷;同时保障患者知情同意权,我院相继完善了有关规章制度,各级医务人员对各级警示病人做好相应防范预案,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手段保存医生告知的历史记录,同时,医院成立医疗质量考核小组,负责不定期检查各级人员执行情况,对违反规定者,给予责任人或责任科室负责人相应的经济处罚。

医疗核心制度(查对制度)试题 篇4

姓名_________科室_________得分_________

一、填空题(共 分,每空1.5分)

1.执行医嘱时要进行“三查七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______、姓名和服用药的药名、______、______、______、用法。

2.查输血单位与血瓶(袋)签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药房配方时,查药品,对药名、剂型、规格、数量;________,对药品性状、用法用量;查用药合理性,对临床诊断。

4.血型鉴定和交叉配备试验,两人工作时要__________,一人工作时要重做一次。

5.病理科诊断时,查对编号、_________、临床诊断、病理诊断。

6.针刺治疗时,检查针的数号和质量,取针时,检查针数和___________.二、选择题(共分,每题2分)

1.输血前,需经()查对:。

A、1人B、2人C、3人D、5人

2.凡体腔或深部组织手术,要在缝合前由()严格核对大纱垫、纱布、线卷、器械数目是否与术前数目相符,核对无误后,方可通知手术医师关闭手术切口,严防将异物遗留体腔内。

A、器械护士B、巡诊护士C、器械护士和巡诊护士D、手术医生

3.发血后,受血者血液标本保留(),以备必要时查对。

A、6小时B、12小时C、24小时D、3天

4.检验时,查对()、项目、化验单与标本是否相符。

A、试剂B、姓名C、科室D、检验目的5.影像科治疗时,查对科别、病房、姓名、()条件、时间、角度、剂量。

A、住院号B、性别C、部位D、检查目的6.供应室准备器械包时,查对品名、数量、质量、()。

A、科室B、用途C、清洁度D、消毒方式

三、判断题(共 分,每空1.5分)

1.开医嘱、处方或进行治疗时,应查对病员姓名、性别、床号、住院号(门诊号)。

()

2.发血时,要与取血人共同查对科别、病房、床号、姓名、血型、交叉配合试验

结果、血瓶(袋)号、采血日期、血液质量。()

3.术后患者送回复苏室、病室或者监护室时,交接双方应再次对患者的基本信

息、生命体征、用药情况进行查对交接。()

4.病理科收集标本时,查对单位、姓名、性别、联号、标本、固定液。()

5.各种治疗时,耷对科别、病房、姓名、部位、种类、剂量、时间、皮肤。()

6.功能检查科(特殊检查室)检查时,查对科别、床号、姓名、性别、检查目的。

()

1摆药后查;服药、注射处置前查;服药、注射处置后查。床号 剂量、浓度、时间

2供血者姓名、血型、血瓶(袋)号、血质量是否相符及配血交叉报告有无凝集。

BCCACC

卫生间卫生管理制度 篇5

一、时刻要保持卫生间的清洁舒适,空气清新,无异味,无臭味。

二、卫生间卫生责任人为胡元梅,各项卫生标准参照以下内容:

1、地面:干净无纸屑、无沙泥、无杂物;地面与墙面的边界无卫生死角。

2、墙面瓷砖:无尘、无污渍、无水印,光洁明亮。

3、天花:无蛛网、无灰尘、无污渍。

4、洗手盆:干净、无污渍、光洁明亮。

5、玻璃镜:无污点印迹,光洁明亮。

6、水龙头、自来水管、排水管必须能使用正常。而且干净无污渍、无水渍,不锈钢材料的,还必须闪闪发光。

7、粪盆、尿盆:干净无积垢。

8、门、窗:无污渍、干净无尘。

肉鸡养殖卫生制度、防疫制度等 篇6

1、保持生活区、生产区的环境卫生,清除一切杂草、树叶、羽毛、粪便、污染的垫料、包装物、生活垃圾等,生活区和生产区彻底分开。

2、保持饲养人员个人卫生,每个饲养员至少有三身可供换洗的工作服,坚持每1-2天洗一次澡,保持工作服整洁。

3、保持餐厅、厕所卫生,定期冲刷、擦洗,做好无油污、无烟渍、无异味。养殖期间杜绝食用外来禽类产品(禽肉、禽蛋),养殖过程中禁止食用本场的病死家禽。

4、保持进入生活区、生产区大门的消毒池内干净,池内无漂浮污物,定期(5-7天)更换消毒液一次。

5、保持宿舍、被褥的整洁卫生,做到每批鸡出栏以后彻底换洗,必要时熏蒸消毒后在阳光下暴晒。

6、饲料要保持新鲜和干净,饲料场、散装料罐、养殖场、散装料仓,都要避免人为的接触和污染,特别要注意剩料的处理。

7、养殖用水用自来水或深井水,定期检测饮水的卫生标准。

8、鸡舍内要确保网架、笼具干净;每批鸡出栏以后根据需要用消毒剂侵泡或高压冲刷自动饮水线;顶棚不能有蛛网挂附;对鸡舍内的所有设施设备、控制仪表等都要仔细的除尘、擦洗,避免留有卫生死角。凡接触过病、死鸡以后要及时用消毒药清洗双手,避免人为地扩大污染。

隔离制度

1、对外来人员的隔离,在养殖场周围除了必要的净道和污道的门口之外,要有能够阻挡人员和大的野生动物出入的篱笆等作为防护屏障。

2、减少养殖过程中的一切对外交往,每一次外出购物、残鸡处理、拉鸡粪、垫辅料等都是有风险的。

3、必要的散装料车进入鸡场要经过严格的冲刷消毒,尤其是轮胎和底盘的消毒,司机原则上不允许随便下车。

4、在养殖过程中遇有特殊情况需要外出的如采购药物、疫苗、生活用品等,回来后要经过严格的更衣、沐浴消毒手续才能允许再次进入生产区。

5、在养殖区内定期灭鼠、灭蝇:在鸡舍通风窗上安装防止野鸟进入的铁丝网,必要的警卫用的家犬要拴养或圈养,不能到处乱跑,更不能喂食病死鸡。

6、饲养人员不能相互串舍,鸡舍门口必设消毒盆以供进入鸡舍的必要消毒之用。

7、鸡舍内日常所用的工具和用具要严格管理、配套使用,不能相互转借。

8、在养殖过程中谢绝同行业组织的参观、考察和访问,一切观摩活动可安排在出栏过程中或出栏后进行。

免疫接种制度

一、免疫注意事项:

1、喷雾免疫最好在孵化室内进行,如果在育雏舍进行要调整好温度(30-33)和湿度(相对湿度在65-75%),停止通风20-30分钟雾滴适中,最好是选用疫苗供应商的专用喷雾设备并在对方技术员的亲自指导下进行。

2、点眼、滴鼻的注意事项: ①点眼、滴鼻各一滴。

②用15℃左右的疫苗专用稀释液或凉开水稀释疫苗。③避免疫苗在高温季节长期存放和周转。

④ 免疫速度要慢,确保点眼或滴鼻的效果,对雏鸡轻拿轻放,避免疫苗被甩掉而造成免疫失败。

⑤夜间免疫效果好。(白天在鸡能吃能喝的时候,免疫会会导致应激和脱水并影响增重),但规模养殖往往数量很大,一般都是白天进行,但要分成若干栏,避免围圈时间太长而造成应激。

⑥ 疫苗先兑现用,力争在20-30分钟内用完,兑好的疫苗应保存在冷的保温盒中,不可受热。

⑦在免疫时要及时淘汰病、弱、残。

3、饮水免疫的注意事项:

①用15℃左右的凉开水稀释疫苗(夏季可事先冻制一部分冰块,免疫时凉开水加上冰块既能得到15℃左右的凉开水)。

②在免疫前高压冲洗自动引水管线(不可用消毒剂刷洗)。③疫苗应避免在高温季节长期存放和周转。

④ 水的用量7天的肉鸡按10ml/只,每±1天±0.8ml/只(夏季1.0ml/只),原则上在2小时饮完,但要分多次勾兑疫苗。

⑤断水时间,1-2周:3小时。3-4周:4小时。

⑥饮疫苗的时间:早上空腹饮效果好(断水必须断料,下半夜断料应激小,早上饮疫苗又不会被太阳晒着,鸡空腹饮疫苗有利于疫苗的快速吸收)。

⑦ 疫苗加凉开水,免疫前后在饮水中添加免疫增效剂。⑧疫苗现用现兑,分多次添加保证鸡喝到的疫苗都是新鲜的,现兑的,高效的。

4、疫苗注射方法:

①注射部位是肉鸡颈部1/3皮下。

②下针方向与颈部羽毛的方向相反,自上而下下针,一面注射因疫苗倒流而导致免疫失败。

③在注射前对注射器采用高温高压煮沸消毒。

④根据鸡的大小选择针头的型号,多准备针头,以备更换使用。

⑤在注射过程中要随时检查注射器是否松动?是否进入了气泡?以免影响疫苗剂量。

关于医疗卫生会计制度改革的思考 篇7

一、医疗卫生会计制度存在的若干问题分析

(一) 会计制度没有统一标准, 过于多元化

由于受到地方条件的限制, 不同区域需要根据自身的发展情况制定适合自己的医疗卫生制度, 这就使得医疗卫生制度区别与一般的企业制度, 没有统一的标准, 具有特殊性和多元性。目前, 我国在医疗卫生领域主要实行三种与会计核算相适用的会计制度。综合医院、中医院等公立医院主要适用《医院会计制度》;民营医院主要适用《企业会计准则》;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基层卫生院则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制度》为标准。会计制度多元化, 一方面, 通过不同的标准规定能够更好地适应不同医疗卫生机构发展的需要, 有一定的积极效果;但另一方面, 会计制度过于多元化会严重阻碍医疗卫生资源的共享, 还会出现管理方法的混乱, 影响卫生事业的发展。

(二) 对医疗卫生机构资本性支出规定不明确

由于在医疗卫生机构中, 例如购置医疗设备、大型设备维修、修建房屋和固定资产改良等所产生的资本性支出, 只能列支在修购、事业基金当中。由此可见, 在这个会计分录中, 由于固定基金不是从其它基金转化而来, 就会导致出现净资产虚增的现象, 净资产账目不实使得所有者的权益无法受到保障, 进一步影响该医疗卫生机构当期甚至更长时间的实际收益情况。

(三) 会计科目、会计报表存在问题

医疗卫生会计制度中, 由于会计科目设置不规范, 没有根据实际情况设置而缺乏合理性, 使其难以适应医院会计核算要求。再加上会计报表也存在内容不足等问题, 最终导致会计核算信息失真, 核算质量低下。

二、进行医疗卫生会计制度改革的必要性分析

为了医疗卫生事业更好更快的发展, 国家于2011年7月1日正式在全国实施新的医疗卫生会计制度。新医疗卫生会计制度的出台并相继实施, 首先, 是为了全面落实国家政策, 响应国家的号召;其次, 这也是更好地规范各类医院工作和相关财务会计管理工作的重要举措;再次, 制度改革还能够维护公共医疗机构的公益性, 新医疗卫生会计制度改革意见明确提出了要维护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这一要求, 通过改革会计制度, 提高会计核算质量, 设立相关公益性会计科目, 维护公共医疗机构的公益性;最后, 新的会计制度还有利于医疗卫生机构内部相关管理制度、监管制度的建立, 通过会计制度改革完善医院财务报告体系, 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提高资金使用的透明度。

三、新型医疗卫生会计制度的优越性分析

(一) 改变了会计制度过于多元化的现象

根据会计制度改革的需要, 国家在对医疗卫生会计制度改革时, 首先废除了相关不能满足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会计制度, 对会计制度规定统一标准, 精简成新的医疗卫生会计制度。与此同时, 由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公立医院在政策和管理上存在差异性, 在一个大标准的前提下, 联系实际情况, 实行“统一领导、集中管理”的政策, 单独制定适用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会计制度, 完善其财务管理。这样以来, 能够更加规范地管理医疗卫生机构, 发展卫生事业。

(二) 强化了资金预算管理, 降低了财务风险

新医疗卫生会计制度扩大了资金预算管理的范围, 将医院内所有的收支全部进行预算, 采用“核定收支”、“定项补助”、“超支不补”等预算管理方法, 并根据实际情况, 变通实行“超收上缴”、“差额补助”等多样化的管理办法, 对资金进行合理预算、科学管理, 做到资金预算和会计核算工作的完美衔接, 确保资金专款专用, 充分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 以此降低财务风险。

(三) 加强了对会计核算质量的审计和监管

为了保证会计核算结果更加真实可靠, 新医疗卫生会计制度加强了对核算工作中的审计和监管, 建立了相应的监管制度进行监督。各医疗卫生机构内部成立了专门的监督小组, 通过采用按区域进行审计的审计方法, 保证会计核算过程的透明和真实, 确保会计核算结果的准确性, 提高医疗卫生财务管理水平。

(四) 加强了对会计信息系统安全的控制

在进行医疗卫生会计工作时, 都会用到现代化机器设备, 所以, 要十分注意会计信息的保密性。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控制, 是指对计算机程序和相关数据的保护。新医疗卫生会计制度中, 通过各种方式和加密手段, 有效地防止了数据泄露, 避免了相关会计信息被恶意更改和破坏, 同时对数据做好了备份工作, 并规定数据存储与数据处理相分离, 确保万无一失。

(五) 提升了医疗卫生机构财务信息的透明度

新医疗卫生会计制度一点最重要的变化就是建立了医院年度财务报告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 这项制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应用专业的注册会计师对医疗卫生机构的财务报表进行审计, 能够大大提高医院会计信息的质量, 同时发挥其监督作用, 以提高医疗卫生机构财务信息的透明度。

四、如何加快推进医疗卫生会计制度改革

(一) 健全岗位责任制度

为了进一步加快医疗卫生会计制度改革, 首先应该健全岗位责任制度, 使全岗人员分工明确, 各负其责, 确保财务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能按照要求规定进行操作, 都有人负责。这样一来, 每项工作都能落到实处, 都有具体负责人员, 如果在哪个环节出问题了, 便可以及时找到相关负责人解决问题。健全岗位责任制度, 有利于增强会计人员的责任心, 使其对财务工作认真负责。

(二) 建立统科学有效的会计核算体系, 加强对会计核算的审计和监管

会计制度改革的目的就是要更好的服务于社会, 服务于人民, 要想真正实现财务工作的真实性、透明性, 就要保证会计核算结果真实可靠。建立科学有效的会计核算体系, 并在核算工作中加强审计和监管。针对目前公立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民营医院适用不同会计制度的情况, 更应该制定统一的医疗卫生会计核算体系, 对其进行统一的、规范的管理。

(三) 进一步设置合理的会计科目

根据市场经济和医疗卫生机构改革的需要, 会计科目的设置必须科学合理, 与之相适应。所以, 需要在会计科目设置方面增强会计核算过程、方法的灵活性, 使其能够正确反映资产、负债及净资产。

(四) 完善医疗卫生机构会计报表的内容

由于目前医疗卫生机构的会计报表还存在内容不充足、格式不规范、阅读不方便等诸多问题, 尤其是会计报表的内容, 会直接影响会计质量, 所以, 要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机构会计报表的内容, 使其能够全面地反映出医院的财务信息和管理状况。除此之外, 在编制会计报表时应该要通俗易懂, 要注意会计报表与外界的联系, 便于外界和非专业人士阅读, 必要时还可加入附注或说明书等, 注意与国际的接轨。

总之, 为了深化我国经济体制改革, 在医疗卫生方面已经出台了新的医疗卫生会计制度。但是, 仅有新制度的建立是不够的, 在医疗卫生会计制度改革的道路上, 我们还要做出更多的努力, 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吕丹.试论医疗卫生会计制度改革[J].中国城市经济, 2011 (29) .

[2]高志妨.新基层医疗卫生会计制度的变化及人员配备的探讨[J].商业会计, 2012 (04) .

[3]陈丽娟.医疗机构会计制度改革探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12 (06) .

[4]赵晶莉, 尚慧琴.试论医疗卫生会计制度改革[J].商场现代化, 2012 (17) .

[5]吕静心.医疗机构会计制度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13 (24) .

香港医疗制度必须改革 篇8

香港一向奉行的医疗政策是:不容有市民因经济困难而得不到适当的医疗服务。在这个基础上,香港市民一直享受着优质而价廉的医疗服务,这是人所共知的。在上世纪90年代之前,香港的中上等家庭一般选择服务较佳的私营医院;但随着医院管理局在1990年成立之后,公立医院的服务水平大大提高,以致八成以上需要住院的病人都选择入住公营医院,接受收费低廉而优质的医疗服务。

香港的医疗服务之所以收费低廉,原因就在政府每年提供大幅补贴。目前港人入住公营医院,除首天须缴付港币50元入院费外,病人每天只须缴付100元,即可获得医生诊症、药物、诊断检测、治疗程序、住宿及膳食服务,即使病人须进行外科手术或深切治疗,亦无须额外缴付附加费。事实上,每名病人平均每日的住院成本高达港币3,290元,由此可见政府的补贴程度之大。

随着香港人口老化及医疗成本上涨,若要继续维持优质而价廉的医疗服务,势将大幅推高医疗开支占整体开支的比例。据推算,如现行制度不变,预计于2004至2033年间,公共医疗开支将增加3.9倍,而同期的经济增长只有1.7倍。因此,公共医疗开支占本地生产总值的比例将由2.9%增至5.5%。以实质金额计算,将由港币378亿增至1,866亿元。加上香港的人口老化问题令长者人口比例不断上升,相对地,工作人口的比例将持续下降,这样会令下一代的工作人口承受沉重的负担。因此,现时确是检讨和为未来医疗制度绸缪的适当时机。

香港政府早已经开始研究医疗改革及融资方法,但直至今年3月13日终于正式推出咨询档,其中引起较大争议的,是档中提出了改革医疗融资安排的6个方案,包括社会医疗保障、增加公营医疗收费、强制医疗储蓄、自愿医疗保险、强制医疗保险,以及强制医疗保险+强医金。

简单而言,第1个方案是维持现行制度,由于支出增加,政府很可能要增加税收弥补开支;第2个方案即用者自付费用,有需要使用医疗服务的人士,将要付比现在更高昂的费用;第3个方案是要求市民将固定入息的某个百分率,存入个人医疗储蓄户口内,跟现行的强积金制度相似;第4个方案是市民出于自愿购买医疗保险或由雇主提供医疗福利;第5个方案是政府立法强制全民购买私人医疗保险,低收入人士及弱势社群的保费由政府支付或资助;第6个方案是规定市民必须把部分收入存入个人户口,以参与强制医疗保险计划,这是结合强制储蓄与投购保险的方法。

6个融資方案中,政府虽然没有特定立场,但从咨询文件中以第6个方案篇幅最长和列出优点最多,可以窥知当局的想法。档中指出,这种个人健康保险储备计划(简称“康保计划”)包含储蓄和保险成分,是一种崭新的构想。在职人士须把3%至5%的收入存入储备户口,以每月3万为上限,存款用以购买医疗保险,余款会用来投资,以应付退休后的医疗开支。政府相信,个人康保储备计划可让社会上每一个人受惠。这种受规管的医疗保险按群体保费率收取保费,而且通过有效的风险分担,在投保前已有的病症不会不获承保。有了这笔储备金,病人便可以选择享用更高质素的私营医疗服务。

不过,市民的想法似乎并不如此,尤其是月入万余至2万元的低中产人士对这个方案颇为抗拒。立法会上亦有多名议员认为无论哪个咨询方案,中产人士都是大输家。

卫生院手卫生的监测制度 篇9

一、根据国家及医院规定制定并落实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制度和手卫生实施规范,配备有效、便捷的手卫生设备和设施,为医务人员执行手卫生措施提供必要条件。

二、定期开展手卫生工作的全员性培训。使所有医务人员加强无菌观念和预防医院感染的意识,掌握必要的手卫生知识,掌握正确的手卫生方法,保证洗手与手消毒效果。

三、医院感染小组应当加强对本机构医务人员手卫生工作的指导,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

四、血液透析室医务人员手卫生应达到如下要求:

Ⅲ类区域医务人员的手卫生要求应≤10cfu/cm2,不得检出致病微生物。

五、医务人员在下列情况下应当洗手:

(1)直接接触病人前后,接触不同病人之间,从同一病人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接触特殊易感病人前后。

(2)接触病人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之后。

(3)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

(4)进行无菌操作前后,处理清洁、无菌物品之前,处理污染物品之后。

(5)当医务人员的手有可见的污染物或者被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后。

六、当怀疑流行爆发与医务人员手有关时,及时进行监测。

手卫生消毒效果监测的方法是:

(1)被检者手消毒后五指并拢,用浸有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浸湿的棉拭子在手指曲面从指跟到指端往返涂擦2次,一只手涂擦面积约30cm2,涂擦过程中同时转动棉拭子。

(2)将棉拭子接触操作者的部分剪去,接触被检者部分投入10ml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试管内。

学校卫生室医疗废物管理制度 篇10

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结合学校卫生室实际情况,特制定以下制度:

一、卫生室应使用专用垃圾桶储存医疗垃圾,不得随意丢弃。

二、将医疗废物按类别分置于防渗漏、防锐器穿透的专用包装物或者密封的容器内,并有明显的警示标识和警示说明。

三、医疗废物的暂时贮存设备设施,应当定期清洗和消毒。

四、使用后的一次性医疗器具和容易致人损伤的医疗废物应当消毒并作毁形处理;不能焚烧的,消毒后集中填埋。

五、严禁露天存放医疗废物,医疗废物暂时储存时间不得超过一周。

六、医疗废物应及时由专人负责送到医疗垃圾处理中心处理。

七、对超过有效期的所有药水、药物、医用器材一律登记备案,妥善存放,不能再用于医疗服务,并定期向卫生管理部门申报销毁。

八、卫生室负责人应对医疗废物进行登记:包括种类,数量、去向。

总务处

中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 篇11

摘 要 为对当前中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焦点问题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作者分别检索国内国外知名学术期刊和杂志,对在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中遇到的相关问题进行分类和综述。综述的问题有:如何评价当前中国的医疗保险制度,医保制度改革不成功的原因,进一步改革的方向,探索新农合的最佳补偿模式等。

关键词 医疗保险制度 效率 公平 市场机制 政府干预

2010年3月21日,美国众议院以219票赞成、212票反对艰难通过去年参议院通过的医疗改革案版本。与此同时,中国也在经历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目前针对该问题的相关文献非常丰富,作者主要对前人的研究作出梳理,以对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作出积极的启示。

一、对当前医疗保险制度的评价

顾昕(2005)指出,中国的医疗体制改革是不成功的,这集中体现为医疗费用的超长快速增长、医疗费用负担不公平、低收入人群医疗可及性下降、医疗服务水平改善幅度有限等。

左学金、胡苏云(2001)首先肯定了新医保制度取得了一定成效,表现为:属地范围的医疗保险基金的社会统筹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单个企业抗风险能力弱的问题,新的医疗保险制度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医疗服务机构之间的竞争与市场化进程。

封进、宋铮(2007)通过构建异质性个体的消费——医疗支出决策模型,计算了现行中国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对于参与率、费用功夫比例以及福利效应等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现行的制度设计和缴费水平下,参与率可以再75%以上,最高可以达到92%,健康状态较差的穷人是这个保障体系最大的受益者。

二、我国医疗体制应选择什么样的制度

顾昕(2005)在参阅有关文献对医疗体制进行分类所依据的主要维度——医疗筹资和服务递送的基础上,进一步构造了一个二维类型学,把筹资这一维度分为5种亚类型,把服务提供这一维度分为3种亚类型;由此,共构造出15种理想类型(参见表1)。

左学金、胡苏云(2001)认为,在理论上,医疗保险筹资机构和医疗服务机构按其公立或私立的性质可以有四种不同的组合:1.公立保险机构筹集资金,公立医疗机构提供服务;2.公立保险机构筹集资金,私营的医疗机构提供服务;3.私营保险机构筹集资金,公立医疗机构提供服务;4.私营保险机构筹集资金,私营医疗机构提供服务。他们研究认为,中国目前的城镇职工医疗保险,采取的是第一种模式,也是市场化程度最低的一种模式。

三、我国医疗体制进一步改革的方向

顾昕(2005)通过梳理世界各国医疗体制改革的方向,得出如下结论:虽然各国的改革存在诸多差异,但两大共同趋势依然可辨,(1)医疗保障体系走向普遍覆盖;(2)医疗服务递送体系走向“管理型市场化”。他进一步指出,对大多数发达国家来讲,走向普遍覆盖这一公平性已经不成问题;而对于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来说,它依然是艰巨的任务。

高春亮、毛丰付、余晖(2009)得出如下结论:财政约束、路径依赖和利益集团是深化医疗制度改革的限制因素,他们主张通过矫正激励机制、引入竞争降低成本、统筹社会保障体制和完善社会医疗保险来推进下一步的医疗体制改革。

封进、宋铮(2007)则认为,原有的文献往往在收入可观测或同质个体的假设基础上寻找最优的医疗保障制度,而他们提出在收入不可观测的异质性个体模型中寻找“最优”的保险费、费用分担规则和政府补贴政策,并认为这是最优医疗保障制度的发展方向。

如前所说,医患双方契约失灵在医疗服务的供给方诱导出新的制度安排:非营利性医疗服务提供者是一种选择,而国家直接接管医疗服务提供则是另一种选择。在讨论如何对中国的医疗机构进行改革,引入竞争机制,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降低成本的问题时,左学金、胡苏云(2001)提出四点建议:第一,应鼓励不同所有制的医疗机构之间的竞争。第二,鼓励不同组织形式的医疗机构的竞争,尤其是鼓励能有效地提供医疗服务、节约成本的医疗机构的发展。第三,进一步发挥商业保险的作用。第四,可以通过由三级医院与二级医院、一级医院签订合约实现业务合作的方式,或组建医保一体化的医疗保险集团的方式,来形成我国的管理型医疗服务组织,提高我国医疗服务资源的利用效率。

参考文献:

[1]封進,李珍珍.中国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补偿模式研究.经济研究.2009(4).

[2]封进,宋铮.中国农村医疗保障制度:一项基于异质性个体决策行为的理论研究.经济学季刊.2007(3).

[3]封进,余央央.补贴需方还是补贴供方:医疗改革中的政府作用.中国改革.2008(3).

[4]顾昕.全球性医疗体制改革的大趋势.中国社会科学.2005(6).

[5]高春亮,毛丰付,余晖.激励机制、财政负担与中国医疗保障制度演变:基于建国后医疗制度相关文件的解读.管理世界.2009(4).

医疗卫生制度论文 篇12

一、家庭医生责任制的设计与实施路径

长宁区探索家庭医生服务制度的实施路径, 主要是根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发展水平和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实际需求, 通过对人群的划分, 分阶段、分步骤地推进家庭医生的实施;通过对服务内容的划分, 分程度、分特色地覆盖家庭医生相关服务。

(一) 逐层覆盖的时间路径

长宁区立足人群实际和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 将家庭医生制度的推进过程按照人群的覆盖顺序和时间进度五层同心圆结构分阶段、分步骤地开展。首先, 以“四医联动”人群 (困难群体) 为切入点和突破口探索实施家庭医生制度, 采取“基本医疗保险+基本医疗服务+政府医疗救助+社会组织医疗帮困”的基本医疗保障措施, 缓解困难家庭、困难人员就医问题, 通过“四医联动”的相关优惠政策的实施, 率先在贫困人群中探索建立家庭医生定点医疗制和社区首诊制, 开展双向转诊实现梯度就诊, 引导“四医联动”人群有序就医。

在家庭医生制度覆盖“四医联动”特殊人群之后, 结合不同人群对社区卫生服务的需求情况, 首先选择慢性病管理对象、残疾人等已经在社区接受了公共卫生等相关的社区卫生服务的人群进行推广, 这些人群对于社区中心提供的慢性病管理、残疾人管理等公共卫生服务有较大的需求, 或已经建立了较为稳定的关系, 推行家庭医生制度也较为容易。之后, 将范围扩大到辖区内的老年人等重点管理对象, 以开药拿药的基本医疗为工作突破口, 结合基本医疗开展公共卫生服务, 将这部分人群纳入家庭医生的服务范围。依托家庭医生制服务, 进而推广到对慢性病管理对象、残疾人、老年人等重点管理对象的家庭, 逐步将家庭中高血压、糖尿病、肿瘤病人全部纳入干预随访管理范围。最后, 随着家庭医生制度的逐级推广、逐层覆盖, 通过同心圆的不断外延分步骤、分阶段、分重点地推广覆盖到全部家庭人群。

(二) 按需服务与程度路径

在现阶段, 考虑到以上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以及社区卫生服务的实际发展情况, 针对不同的人群提供不同的服务。一是为“四医联动”对象 (困难群体) 开展签约式服务。以“四医联动”对象为切入口, 实施家庭医生签约式服务:家庭医生依照协议提供服务, 给予医疗费用减免等优惠措施;通过医疗费用减免等优惠措施, 实施定点医疗和社区首诊;根据患者病情开展梯度就诊。二是为有需求的重点人群家庭开展约定式服务。为慢性病患者、老干部、归侨重点人群家庭, 提供约定式服务:为其提供随访、预约和健康干预服务, 并逐步引导家庭成员到社区首诊、参与社区健康自我管理小组活动。三是以“按需服务、分类服务”为原则, 逐步扩大服务覆盖面。以“按需服务、分类服务”为原则, 服务对象由“四医联动”对象家庭、慢性病患者家庭, 逐步向60岁以上老年人家庭、全人群家庭扩展, 积极引导责任区居民利用社区卫生服务。

二、长宁区家庭医生制的政策突破与模式优化

(一) 政策突破点

在“四医联动”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政策支持下, 以“四医联动”对象家庭为切入口, 通过引导“四医联动”家庭成员到社区 (家庭医生) 首诊、根据需要定向转诊, 逐步探索建立有序诊疗机制, 逐步实现定点医疗、社区首诊、梯度就诊的政策突破。

定点医疗。“四医联动”基本医疗保障资金, 由现有市、区医疗救助专项资金和区叠加医疗救助专项资金、临时救助专项资金、社会募集资金和相关医疗保险减负、报销或补助的返还金构成。通过整合医疗相关经费资源, 实施定点医疗优惠政策, 向辖区内的贫困人口提供价廉、优质的家庭医生服务, 通过优惠措施引导“四医联动”特殊人群定点医疗, 有序就诊。

社区首诊。以“四医联动”对象为切入口, 通过医疗费用减免等优惠措施, 引导签约对象到户籍地所属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施社区首诊。为了给社区首诊创造更加有力的环境和条件, 多家社区都开展了实施家庭医生制预约门诊的探索和尝试。

梯度就诊。结合“四医联动”推行工作, 强化“3-2-1”区域卫生协同服务体系, 签约家庭保障对象在中心由家庭医生接诊, 根据患者病情予以全科诊疗、家庭病床、住院治疗及区域定点医疗机构转诊, 实现梯度就诊。

(二) 家庭医生服务模式的优化

长宁区积极推进家庭医生多种特色试点工作, 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围绕家庭医生制主题, 因地制宜、积极申报、开展试点项目, 内容涉及家庭医生“13533”工作法、健康教育、健康门诊、慢性病管理等方面, 实现了家庭医生服务的一种全新服务和质的转变。

家庭医生工作室“13533”工作法, 即以社区居民健康管理为中心 (1个中心) , 依靠全科团队与中心的协同、中心与其他医疗机构的技术服务协同以及与社区资源的社区协同所产生的3个协同, 向患者提供约定式、互动式、跟踪式、关怀式、监测式的5类服务, 以建立与社区居民长期稳定的服务关系、健康促进的伙伴关系以及与重点人群的重点服务关系的3类关系, 最终达到体现健康促进、体现和谐医患、体现政府服务意识的3个效果。

家庭医生健康教育“5S”工作法, 即通过引入5S现场管理方法应用于家庭健康教育领域, 形成家庭医生对于社区居民家庭开展健康教育的工作法。通过培训家庭医生具体实施, 遵从5S管理的五大步骤, 帮助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建立健康环境和健康路径。

家庭医生健康门诊, 即以系统整体论为方法论, 以人为本、以健康为中心, 向个人、家庭与社区提供连续、综合、便捷的基本卫生服务的新型服务模式, 注重病人参与决策与管理, 注重运用健康档案、信息化技术提高慢性病管理率、控制率、有效率。

“社区慢性病立体化管理”模式, 是以家庭医生为核心, 以社区全科团队为平台, 以信息化为基础的社区慢性病防治模式。家庭医生通过立体化的慢性病管理, 即防治一体化管理、患者-家庭系统化管理、信息化全程动态管理三个手段, 使慢性病患者在社区得到系统、规范的治疗和干预, 使家庭医生成为社区慢性病患者及其家庭值得信赖的健康管理者。

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组织模式的重构:长宁区家庭医生制度运行的配套措施

在组织架构上, 首先, 以家庭医生为核心的团队协作与支持。建立以家庭医生为核心的新型全科服务团队, 理顺团队内各成员的职责分工与协作关系:全科团队长是全科团队的总协调者与管理者;家庭医生是居民健康的主要服务者, 同时还是健康信息的管理者、健康知识的传播者、健康生活与行为的干预者及健康转介服务的指引者;公共卫生医生和社区护士是家庭医生的工作助手与健康信息收集者。其次, 以全科服务团队为核心的社区卫生服务与技术支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五大系统之间既有分工又要有合作, 因此通过发挥各系统对全科服务团队的协同与支持作用, 形成对全科团队和家庭医生工作强有力的支持。中心管理系统尤其是质控部门是中心业务工作的总协调和综合管理部门, 不仅承担日常质控管理工作, 而且承担中心内部和中心外部对全科服务团队及家庭医生的支持与协调工作。再次, 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区域卫生协同服务体系。通过社区家庭医生制工作的实施, 逐步建立上下联动的区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形成区域医疗中心、公共卫生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三中心”协同服务的格局。通过和二三级医院开展协同服务关系, 促进双向转诊、绿色通道、专家预约等服务的落实;通过和CDC、妇幼所建立合作关系, 实现公卫协同, 进行公卫监测并共同应对突发事件。

(一) 质控体系与激励机制

完善长宁区社区卫生服务质控体系, 建立区级层面、中心层面的多级质控系统, 通过卫生管理中心的质控考核和中心内部的一级、二级质控, 从服务数量、服务质量和满意度三个方面对家庭医生进行质控考核, 加强对家庭医生的管理考核。此外, 进一步探索和完善家庭医生激励机制, 家庭医生制服务工作经费纳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支两条线管理, 建立家庭医生激励和倾斜机制, 调动家庭医生的积极性, 并通过实施项目管理匹配专项资金, 为家庭医生制的开展提供保障。在周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试行“家庭医生津贴”制度, 对家庭医生的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进行了深入思考和探索。

(二) 支持平台、人才培养与信息化系统

长宁区卫管中心通过巩固和不断优化现有的政策和经费支持, 积极争取区发改委、财政局、人保局等相关部门的政策支持, 加强与街镇、居委会的沟通、合作, 努力构建家庭医生制度实施开展的支持平台, 以保证家庭医生制服务工作经费、人力资源配置等措施落实到位。长宁区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注重建立家庭医生岗位培训制度, 将家庭医生岗位培训与继续教育、岗位聘用、职称聘用结合, 组织开展系列培训, 强化家庭医生在基本医疗服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社区协调和服务沟通等方面的能力, 提升家庭医生的综合服务能级。

为保障家庭医生制度开展, 长宁区在2011年进一步强化家庭医生的信息化技术支持, 加快社区卫生信息化建设。为了适应家庭医生工作模式要求, 对家庭医生工作平台进行开发和应用, 整合诊疗、家床、公共卫生等信息模块, 使家庭医生工作更为便捷。同时推出面向居民的公益性“医健通”健康咨询服务平台, 并完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系统。

四、长宁区家庭医生责任制的经验效果评价

通过改革实践, 目前, 长宁区已经实现了居委会家庭医生全覆盖, 全区182个居委会全部配备了家庭医生, 并在各居委会建立了家庭医生公示制度。截至2011年9月30日, 接受家庭医生制服务的共计28014户家庭, 62295人, 基本覆盖全区超过10%的家庭和人口。其中, 签约制服务家庭10133户, “四医联动”对象就诊41460人次, 实现家庭医生定点首诊率100%、定点双向转诊率100%, 定向转诊5293人次, 社区累计减免困难群体医疗费用1819350.24元。另外, 开展约定式服务家庭达到17881户, 服务对象已经从“四医联动对象”逐步推广到慢性病患者等有需求的家庭。截至2011年9月, 长宁区各社区建卡管理高血压及糖尿病病人分别较2011年1月增加25.4%和42.2%, 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以后, 高血压、糖尿病管理人数稳中有升, 有效管理率、高危人群控制率均有所上升。

根据笔者进行的相关调研, 被调查者对家庭医生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态度的评价都非常好, 92.9%的居民表示家庭医生给予的健康指导非常有用, 96.7%的居民表示愿意听取、接受家庭医生给予的健康指导, 94.8%的调查对象表示愿意向家庭医生寻求帮助, 居民与家庭医生之间已经建立了良好的信任关系。

长宁区以贫困人口为突破口, 通过“四医联动”政策的实施, 在贫困人口中开展家庭医生服务模式, 并通过政策的引导推行定点医疗、社区首诊、梯度就诊等就医模式实现政策突破, 引导患者有序就诊, 在一年的试点推行中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符合实际国情, 也符合家庭医生发展规律, 是家庭医生制度一次重要的实践探索。但是不容忽视的是当前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和进一步完善, 应当寻求实现政策突破的放大效应, 将政策突破点——定点医疗、社区首诊、梯度就诊复制扩大到更广泛的人群中。

五、家庭医生责任制的进一步完善

(一) 寻求政策效应放大的突破口

长宁经验在一年的试点推行中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当前面临的问题是如何实现政策突破的放大效应, 通过何种方式将政策突破点——定点医疗、社区首诊、梯度就诊复制扩大到更广泛的人群中。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进一步探索在社区卫生服务中通过何种权益交换机制能够让患者居民放弃现有的自由就诊的权利, 选择政府所倡导的定点医疗、有序就诊等就医模式, 只有实现了权益交换的平衡, 才能真正使家庭医生制度所要实现的各种政策突破产生放大效应, 并为更广泛的人群所接纳。另外在寻求政策突破的时候, 要结合当前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水平和时机, 选择重点内容、重点人群实行重点支援、重点扶持。比如, 由于医疗资源承载能力有限, 双向转诊机制在全人群中推广基本难以实现, 这时要选择最迫切、最大量、最必须的需求人群重点进行推广。

(二) 重新塑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内部与外部治理关系

随着家庭医生责任制的进一步开展实施,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外部的各种关系的界定、整合和协调将尤为重要。首先要将中心内外部的各种关系明确地表示出来, 只有明晰各种关系之后才能实现各方的协调, 进而通过协调的关系实现整合, 最终明确各方责任, 真正体现家庭医生责任制中的责任要求。从内部来看, 随着由全科服务模式的网格化管理向家庭医生的网络化服务转变的过程, 当前的条块关系如何界定, 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家庭医生和团队内其他成员、团队和中心、专业业务条线和管理条线是怎样的关系, 需要进一步去梳理和明确。从外部来看, 中心和二、三级医院之间的医疗协同、与CDC等机构的公共卫生协同以及社区协同这些协同体之间的协调关系是怎样产生的都是需要关注的重点。

(三) 提升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效率与价值内涵

随着家庭医生制度的开展, 长宁区各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了多种尝试和探索, 其间也产生了很多宝贵的经验, 并取得了诸多成效, 应当在之前工作的基础之上总结社区开展家庭医生制度的有效率的工作方式和运行机制, 比如医护组合、慢性病管理等公卫工作的合并等运行机制的尝试。在此基础之上同时探索破除某些旧的模式和机制, 顺应当前家庭医生制度开展所需的条件要求, 实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体制机制的创新, 为继续深化家庭医生服务制度扫清障碍, 使得今后的工作开展得越来越顺。通过制度的归并、体制机制的创新、有效率的工作方式的推行, 最终实现为社区卫生服务提供有价值的卫生服务的要求。

摘要:在“四医联动”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政策支持下, 以“四医联动”对象家庭为切入口, 通过引导“四医联动”家庭成员到社区 (家庭医生) 首诊、根据需要定向转诊, 上海市长宁区逐步探索建立有序诊疗机制, 逐步实现定点医疗、社区首诊、梯度就诊的政策突破。长宁区的经验为新医改政策在基层的实施和创新提供了一个值得借鉴的模式。

关键词:基本医疗卫生,四医联动,家庭医生,制度经验,上海长宁

参考文献

[1]梁鸿, 朱莹, 赵德余.我国基本医疗服务体系的重构与优化[J].中国卫生资源, 2006, (4) .

[2]张平, 吴文娟.通往公众健康之路:医疗卫生改革的长宁经验[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7.

[3]赵德余, 梁鸿.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供给中的医患关系重构[J].世界经济文汇, 2007, (3) .

[4]赵德余, 梁鸿.政府在社区卫生服务发展中的角色和作用[J].复旦大学学报, 2010, (6) .

上一篇:汪沟镇中心小学政教处分工下一篇:写人作文二年级我的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