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信息系统医疗保险

2024-08-06

医疗信息系统医疗保险(共12篇)

医疗信息系统医疗保险 篇1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国家这一惠及全民的大政方针, 做好本市各用人单位及其职工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有关工作, 必须加大对医疗保险信息化的建设, 全市市直、县区分成不同的统筹区, 各统筹区实行相似的政策, 使用统一的软件, 避免各县区重复开发而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本市选择了东软作为软件开发商, 各县区分步实施, 到2000年底实现全市医保全部上线运行。

下面就从医保系统目前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出发, 提出新的适应目前需求的医疗保险管理信息系统。

1 医疗保险管理信息系统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1.1 医疗保险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状况

我国医疗保险管理信息系统 (MIMIS) 的建设始于20世纪90年代后期。经过几年的发展, 医疗保险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已经初具规模。信息系统的发展经历了从单机系统、局部网络系统到整个部门统一信息系统的多个阶段。

在信息系统应用技术上, 客户/服务器结构的信息系统已经成为医疗保险信息系统的主流, 使用Windows环境和图形化的用户界面是目前社会保障管理部门主要采用的客户端环境, 基于SQL语言访问的大型数据库在医保中心、社会保障管理部门中也已普遍使用。

1.2 医疗保险管理信息系统目前存在的问题

医疗保险的特点决定了MIMIS存在本身的特点, 医疗保险一般是以政府或社会组织举办, 立法强制、统筹互济, 并且是非营利的性质。它是面向社会的, 覆盖面较广, 一些企业都必须强制参保, 参保的人数较多。所以医疗保险管理信息系统就具有了政策性强、涉及面广、信息量大等特点, 因为数据量大且数据交换频繁, 所以医疗保险管理信息系统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

由于医疗保险信息系统的这些特点, 导致了我国医疗保险信息系统的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很多。

比如业务流程不规范, 网络和数据库设计还不够完善, 系统稳定性差。一些地方设计的系统只是手工操作的简单翻版, 系统运行一段时间后, 才发现有很多业务流程需要优化, 致使系统不得不进入第二次开发。另外, 一些城市盲目追求一步到位、一劳永逸的目标, 希望采用的技术最先进, 系统最稳定, 且能保持很长时间不被淘汰。但是由于医保工作尚处于改革阶段, 一些管理模式、业务流程、组织机构的变化在所难免, 致使“高大全”的目标难以实现。还有一些地方在系统建设之初, 由于缺乏充分的需求分析, 站的高度又不够, 开发的软件不能适应医保业务的变化要求, 致使不少系统陷入了不死不活的尴尬境地。还有一些地方, 仅仅从医保的角度出发进行设计规划, 没有充分考虑社会保险业务发展的一体化要求, 系统割裂增加了运行成本, 重复建设造成了巨大浪费。还有一些系统, 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 应用效果不理想, 长期搁置不用, 导致系统的发展后劲不足。除此之外, 由于前两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对医保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市场没有进行明确规范, 而全国从事这个领域应用软件开发和服务的公司非常多, 竞争非常激烈, 这些公司的业务系统标准规范不统一, 缺乏统一管理, 给医保管理信息系统间的信息共享和信息交换造成了障碍。

2 适应需求的医疗保险管理信息系统所要达到的功能

医疗保险管理的计算机化是一项规模巨大的信息系统工程。它的基本模式是:以医疗保险管理中心为信息系统的中心, 与全市各定点医疗机构、定点药店联网, 构成一个庞大的覆盖统筹地区的医疗保险计算机管理网络系统。

2.1 基本的业务功能要求

系统的总体逻辑结构应根据系统的数据和功能需求, MIMIS主要由医疗保险管理中心业务子系统、定点医院业务子系统、定点药店业务子系统三个部分构成。

该系统涉及医疗保险管理中心、参保单位、定点医院和药店、财政部门、银行等单位以及众多的参保单位、参保职工。

参保单位:定期申报本单位参保职工的变更情况;按时进行医疗保险费的申报和缴纳, 定期代表单位职工到医保中心办理报销业务。

参保职工:按月缴纳个人应负担的医疗保险费;持医保IC卡到各定点医疗机构就医或购药。

定点医院、药店:按照医疗保险政策和医保中心制订的药品、诊疗、病种等医保目录, 完成参保职工在医疗机构的治疗、购药等服务工作, 允许其持医保IC卡结算, 按约定与医保中心结算医疗费用。医疗保险管理中心:负责单位和个人基本信息 (档案) 的管理工作、负责医保基金的征缴核定工作、负责管理统筹基金收支、负责完成参保职工的特殊医疗费用的报销、负责定期与定点医疗机构进行费用结算、负责监督检查医保政策在各定点医疗机构的执行情况。

2.2 子系统的功能要求

由于定点药店业务子系统的功能相对来说并不是很重要, 这里就主要把医疗保险管理中心业务子系统和定点医院业务子系统作一下介绍。

2.2.1 医疗保险管理中心业务子系统功能

医疗保险管理中心业务子系统包括:投保服务、参保管理、基金财务管理、个人账户管理、医保:IC卡管理、医疗监督管理、医疗审核管理、现金报销管理、系统管理、统计分析、领导查询共11大类136个业务, 覆盖了参保、征缴、实缴、缓缴、分配、变动、调动、结算、报表、查询、统计、管理和控制等各个层面上的业务。接口包括医疗机构接口、上下级经办机构接口、劳动主管部门接口和财务接口, 满足了上下级、同级相关部门的信息交换。

2.2.2 定点医院业务子系统功能

定点医院业务子系统包括:门诊管理、住院管理、药房管理、系统管理共4大类业务。其中覆盖了门诊挂号、退号、挂号日结、门诊收费、退处方、门诊日结、科室核算、数据查询、药库的出入库管理、门诊药房的出入库管理、病区药房的出入库管理、系统参数定义、操作员管理、与医保中心的数据传输等医院各层面的业务 (见图3) 。

3 对新的医疗保险管理信息系统的具体设计和思考

根据目前MIMIS的功能需求, 笔者在此对医保信息系统提出了新的设计方法, 把UML技术运用到了MIMIS中, 并加强和完善了医保系统的网络和数据库。

3.1 UML在医疗保险管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

下面将做的就是利用UML提供的这些技术手段运用到医疗保险管理信息系统领域建模的基本过程, 并与传统面向过程的建模过程进行比较。

3.1.1 UML简介UML是基于面象对象的建

模语言, 即统一建模语言 (Unified ModelingLanguage, UML) , 它的前身是对象建模技术 (OMT) , UML的出现, 则标志着面向对象技术已进入了一个发展成熟时期, UML统一了面向对象建模的基本概念、术语和图示符号, 描述了建模过程所必须遵循的基本步骤, 为学者和工程师们之间研究交流提供了共同语言。UML是一种定义清晰、易于表达, 适用范围广的建模语言, 集软件研究领域的许多新思想、新方法、新技术于一体, 强有力地支持软件开发的全过程。

3.1.2 UML建模语言采用图形表示法, 一共定义了5类模型图。

第一类是用例图 (USE CASE) 从用户角度描述系统的功能, 并列出这些功能的执行者, 用例图由表示图例的椭圆和执行这一功能的角色构成, 第二类是静态图, 静态图有类图、对象图和包图三种图型符号, 系统中的类用类图定义, 类图由类名、类属性和操作三部分组成, 对象图是类图的一个实例, 表示符号和类图完全相同, 但对象图表示的是一个具体的对象, 包图表示了一个或多个类的组合, 是一个比类更大的软件单位。第三类是行为图, 描述系统的动态模型和对象间的交互关系。第四类是交互图, 描述对象间的交互关系。第五类是实现图, 包括组件图和配置图。这些基本图示符号为系统的分析、设计建模提供了十分方便的可视化手段。

3.1.3 医疗保险管理信息系统的UML建模。

使用UML建模技术进行软件开发时, 一般要经过开始、细化、构造和交接4个阶段。在开始阶段, 根据用户提出的需求产生角色、使用案例, 并采用使用案例框图进行可视化描述, 清晰表达用户系统的真实目标;在细化阶段, 首先要进一步分析开始阶段产生的使用案例模型, 对使用案例低层要求进行详细描述, 包括使用案例的处理流程, 使用案例中涉及的角色、对象, 并用交互框图描述出所有角色对象之间的详细交互活动及对象本身的状态变化, 用类框图显示要建立的类对象及其相互关系;在构造阶段, 和细化阶段类似, 围绕使用案例来进行, 根据已有的工作基础, 设计出组件和组件框图, 自下而上建立一个完整的系统模型, 并通过一系列迭代过程来构造实际可用的系统, 每一次迭代开发都是一个小项目, 每一个小项目完成后, 就向用户演示, 并完成局部系统测试, 证明已正确实现了用户要求的功能, 待全部小项目完成时, 进行整体的测试集成, 在移交阶段的任务是将设计完成的软件产品交给用户, 接受用户的检测, 完善文档。

医疗保险管理信息系统的UML建摸就是按上述基本过程进行的。在医疗保险系统业务流程的基础上可以得到医疗保险系统的基本功能:实现医疗保险系统业务处理的计算机化, 把定点医疗机构、定点药店、银行、参保单位、参保个人连接起来, 通过计算机网络提供实时参保登记、保险费收缴、医疗费用和医药费用支付的电子化, 通过各种监控手段控制基本医疗费用使用, 开拓资金来源, 为医疗药品行业的公平竞争提供支持, 建立患者医疗费用负担、病种费用、住院周期、大型设备使用、药品使用等医疗状况资源数据库, 并利用这些资源对医疗保险的收支情况, 病种费用定额, 平均住院费用定额等进行预算, 建立医保资金收入支出模型。 (1) 医保系统UML建模的案例模型。 (2) 相关对象的顺序图、合作图和活动图模型。顺序图非常直观地层示了对象之间传送消息的时间顺序, 反映了对象之间的一次特定的交互过程。在本例中, 就诊者对象向医院门诊发送参保身份验证的消息, 门诊完成身份验证后便向医生对象发送就诊人看病的消息, 医生看病开处方单后, 向处方单对象发出保存处方单的消息, 处方单对象完成保存工作, 并同时对处方单进行药品准入验证, 然后向支付系统发送处方单费用计算的消息。支付系统完成处方单费用计算后, 通知就诊人付款, 就诊人插卡到pos机, pos机通知支付系统扣除应付款数, 整个过程是顺序完成的。 (3) 医保系统的类图模型。类图技术已成为面向对象方法中真正的主要的技术, 事实上, 每种方法都含有这种技术的变化情形。账务管理一共包含基金总帐、实收账、应收帐、住院基金、风险基金、个人帐户、住院费用单、门诊费用单、购药费用单、参保职工、参保单位、缴费凭证等12类对象。其中类对象实收账和应收账都是基金总账的一部分, 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是一种组成关系, 同样住院基金、风险基金和个人账户和实收账的关系也是一种组成关系。住院基金和住院费用单是一种带约束的一对关系, 即如果费用单金额之和超过定额支付数, 则只支付定额数。同样风险基金和住院费用单的关系也是一种带约束的关系。

3.2 UML与面向过程模型的比较

3.2.1 UML模型的特点。

从需求分析到设计和实现, UML都提供了一套连续的可视化表示符号, 可以实现模型之间的无缝转换。UML在初始阶段使用“USECASE”图来刻画用户需求, 强调了系统相关的角色和这些角色在系统中完成的主要功能, 忽略了各个角色与功能之间的联系及其它细节, 通过“USE CASE”图, 用户和开发者对系统功能一目了然, 把注意力引导到弄清楚系统要干什么, 而其细节则用文字详细描述, 在详细分析阶段, 用交互图, 包括顺序图、合作图和活动图来描述“USECASE”相关对象之间的消息传递、协作关系, 进一步经过设计, 用对象模型来表示整个系统。

3.2.2 面向过程的特点。

而面向过程模型一般采用数据流程图和数据字典, 来描述系统需求。分析、设计、编码之间缺少统一的表示方法, 因而各个阶段之间存在较大的间隙, 这种技术是面向功能的方法, 即根据用户需求的功能画出流程图。然后在对需求的功能进行分解以及得到系统的子功能, 再继续进行这种分解, 直至得到每个子功能都是可管理的, 然后把这些数据流图变化成对应的软件结构, 这种面向过程的方法容易为开发者所接受。但这种方法所得到的软件结构, 严重的依赖于系统功能, 在软件开发过程中, 用户的功能需求是软件开发过程中最不稳定的开发因素。用户可能随软件开发过程的进行加深对软件的认识, 因而可能改变其需求。另外, 随时间的进行, 也会加深对其应用领域的认识, 因而提出新的需求, 这些改变将导致软件结构的改变, 因而给软件的开发以及其维护造成了困难。

3.2.3 UML更具优势面向过程的方法其数

据和操作是相对分开的, 例如, 程序中的全局变量以及多个模块所存储的数据文件不属于任一单一模块, 因此, 数据和操作是分离的。现假设需修改某项功能, 那么必须修改数据结构的某一部分, 同时修改或增加某个模块。但是, 我们不能仅改变数据字段的名字而不改变其他影响程序, 如果是普通的数据文件, 那么不修改全部有关程序, 而单独修改数据文件是不可能的。但是对于UML也就是面向对象的方法把数据和操作封装在一起, 实行了信息隐蔽的原则, 因而程序的改变是相对容易的。像医疗保险管理信息系统这一类的计算机软件, 在开发过程中或开发工作完成之后, 用户的需求经常改变, 因此这类系统的开发采用UML的技术可以适应系统功能不稳定的特点。

3.3 医疗保险系统中网络和数据库的完善

在MIMIS中, 网络和数据库设计的好坏是至关重要的, 这直接影响到整个MIMIS性能, 所以必须要加强和完善医保系统中的网络和数据库。

(1) 系统的网络结构设计。根据前面的医疗保险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 可以勾画出系统的网络结构的硬件平台。医疗保险管理信息系统的硬件平台包括医保中心的局域网、定点局域网和网络接入设备等构成。医保中心局域网及其网络接入设备是医保系统的核心部分, 负责系统的安全运行、业务管理等重要工作。定点医院局域网是支持本系统中定点医院管理业务子系统的硬件平台。由于定点药店业务子系统业务量小, 不需要建局域网, 可用一台高档PC机采用拨号方式入网。

由于传统的二层Client/Server结构存在部分局限, 因此医疗保险管理信息系比较好的方法应该采用三层Client/Serve计算模式。随着Internet获得愈来愈广泛的应用, 同时基于B/s结构的特点, 系统采用B/s信息发布与查询模式, 即对于参保单位投保、领导查询、决策支持、网络扫描、信息发布等功能采用B/S结构。

(2) 远程实时通讯及数据传输功能。

如何将医保中心的个人账户等信息传输到医疗机构, 以及如何将参保人员在定点医疗机构的消费信息传送到医保中心, 及时正确扣减个人账户, 是系统数据保持一致性和正确性的关键, 也是系统保持正常运转的关键。而在以前的医疗保险管理信息系统中, 对这一方面虽然也很重视但做的并不是很成功。本文在此给出了同时支持实时和定时联机的两种方案, 一般情况下, 系统采用实时联机通讯方案, 当线路出现故障或通讯条件不满足时采用定时通讯方案。 (i) 采用TCP/IP的SOCKET网络编程实现数据实时传输。各定点医疗机构和医保中心需要实时传递的数据很多, 这里只考虑参保职工个人的Ic卡如何在医疗机构实现在线划款。由于医保中心每月 (年) 在职工缴纳了医疗保险基金后, 为参保职工个人账户划拨一次, 而个人账户划拨后中心数据库的个人账户增加, 而个人的IC卡中没有写入。为了做到医保中心数据库中个人账户的数据和职工个人手中的IC卡上的个人账户数据一致, 当参保职工到医院、药店就诊时, 系统自动实现向个人IC卡中划款。

医院的工作站完成个人IC卡划款的程序设计过程:判断个人IC是否需要划款;如需要, 向中心的通讯前置机发起个人IC卡划款请求;接受请求结果, 正确, 向IC卡中写入个人账户最新数据;向中心返回IC卡划款成功标志。医保中心的通讯前置机监听进程中关于个人IC卡划款的程序设计过程:监听端口信息, 得到请求后, 判断请求类别 (验证请求的正确性、申请最新个人账户数据、返回在医院的划款结果) ;根据请求对医保中心的数据库进行操作;将结果写回端口。 (ii) 采用TCP/IP的FTP编程来实现数据包传输。针对医保中心和各医疗机构之间需要定时传输的数据, 系统采用TCP/I P的FTP编程实现。系统需要传输的数据均由各医疗机构来完成, 包括医保中心需要下传和医院需要上传的信息。各医疗机构的数据传输程序用DELPHI编写, 利用DELPHI提供的NMFTP控件类。实现的设计过程如下:医保中心和各医疗机构需要传输的数据打包、加密后, 存放在规定的目录中;通过医院端运行传输文件包程序, 将数据传送到对方规定的目录中;双方运行相应数据库中相应的数据。

(1) 数据库技术的规范

医保中心的参保人数一般较多, 数据量很大, 像两江试点之一的镇江目前其参保人数就达30万。如果数据库设计不合理就会明显的使系统的性能降低, 查询数据的时间延迟, 因在医保工作人员工作时较高的响应率还是很重要的所以医疗保险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库的设计必须使用正确的设计方法分步进行。具体来看就是按照下面数据库设计的生命周期的四个阶段来进行。

需求分析:在系统分析阶段, 收集用户需求, 明确地了解有用数据及管理对象, 进行需求分析, 反复权衡制定初步方案, 这些为数据库的进一步设计打下了基础。概念设计:这个阶段是从用户观点来描述数据库, 即对现实世界 (医疗保险信息系统) , 包括人员、机构、概念、事件等进行描述, 进而抽象出系统管理的基本模式。对已有的存储文件 (台帐、报表) 、原始凭证等进行分析, 若不需变动的则视为一个实体, 如需要变动的再进一步地分解、组合, 最后将每一个数据存储视为一个实体, 分析实体之间的联系和实体的属性, 导出符合用户要求的模型一-概念模式。

逻辑设计:这一步的目标是精确地表示出数据的关系, 其结果为一系列的表格和数据字典。具体做法是对数据存储 (如表格等) 和上级报表经过修改 (如增、减项目, 分解表格等) 即可得到数据库的二维表格:采用下述转换规则转换成二维表格。

每个实体集作为一个关系模型 (二维表格) , 实体的属性作为关系的属性, 实体的关键字作为关系的关键字。

实体间的联系, 对应一个关系, 其属性由参加这个联系的所有关系的关键字和本联系的属性组成。

用上述方法得到数据库模型之后, 还必须提高规范化程度。由于管理中的信息表格化程序很高, 经过分析设计的关系模型 (表格) 就一目了然, 数据之间的依赖关系很容易发现, 所以, 我们从实际出发, 不断改进, 尽量使其达到第三范式 (3NF) 的要求, 但是也感觉到虽然提高数据库模式的规范化程度可以减少冗余和引起更新数据库时的异常现象, 但由此而导致的数据库增多, 使得解决一个问题常常需要打开多个数据库进行连接等操作, 这样事必造成降低速度和产生不必要的麻烦。

参考文献

[1]徐铭.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管理信息系统研发[J].山东大学, 2009-04-15.

[2]刘宏宇.社会医疗保险网络管理信息系统设计和实现[J].电子工程师, 2001-11-30.

[3]阳辉.医疗保险管理信息系统[J].四川大学, 2001-05-07.

医疗信息系统医疗保险 篇2

系统概述——中国系统集成在线

易联众医疗保险省级联网实时结算信息系统将省级和各设区市原有各自独立的网络互联起来,组成一个新的网络架构,实现省、市、县、乡四级联网,实现异地就医实时结算,解决参保群众异地就医难、费用报销难等问题。

系统功能

医疗信息系统医疗保险 篇3

[关键词] 信息化系统;社区医疗服务;管理技术;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 R195.4???[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 2095-0616(2012)10-187-02

管理信息系统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真正开始发展是由于20世纪80年代计算机的出现[1],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并且迅速传播到包括我国在内的亚洲各国。现阶段我国的医疗机构在社区医疗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及利用上正处于发展阶段。国家领导人不断强调,医疗卫生事业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本研究根据基本医疗与社区医疗相结合的可行性分析,从医疗卫生资源合理配置的角度,尤其是从体制角度去对社区医疗进行探究,分析社区医疗在我国发展的必要性以及其合理性,以此展望我国社区医疗的前进道路,提出关于我国社区医疗管理信息化系统的若干思考。

1?社区医疗管理信息化系统的概念

社区医疗管理信息系统主要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部分组成。社区医疗管理信息系统主要是使用于社区卫生组织。它是通过通讯技术、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对社区卫生信息进行分散收集、存储、处理和传输,统一管理使用,全民共享的网络系统。

2?探究社区医疗体制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模式的建立是为了满足大众群体日益增长的卫生服务需求,为广大社区居民提供基本医疗服务[2]的同时也为改善人民身体健康状况提供重要保障。社区卫生服务开展的水平直接影响着广大居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尤其是当前医疗工作面临内、外环境发生根本变化这一不争的事实,客观上要求社区医疗体制建设的不断深化。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了“优先发展信息产业,在经济和社会领域广泛应用信息化技术”的主要战略方针,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必须依靠信息化管理系统,这是必然的选择。加快信息化建设是深化卫生改革和卫生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医疗体制的建设与发展迫切需要加快信息化建设,信息化在促进各项改革措施的落实依然有很大的作用,同时也能推动卫生改革的深化,医疗管理体制信息化建设已日益成为管理水平、卫生服务质量和效率科学化的强有力手段。

笔者先从技术层面的角度来进行问题的探源。它包括数据库的安全设置,服务器的安全设置以及网络安全设置。其中网络安全设置又包括目录安全控制,入网访问和网络的权限控制,网络访问和检测的控制,防火墙控制,属性安全控制,网络服务器的安全控制,网络端口和节点的安全控制等。

与此同时,笔者也可运用session 机制来记录用户登录状态,也就是利用用户身份认证来防止未经授权的用户访问数据库,鉴别用户的合法性,保证数据库不能被未授权的用户所用。在加强网络安全管理出了采用上述方法外,也可制定相关规章制度来确保网络安全、可靠地运行,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国外为了支持社区医疗医生的工作在开发信息系统的工作方面投入了大量精力。这些管理信息系统的最大功能是能够快捷精确的收集患者资料通过电子传输给医师进行会诊。还可以通过这些资料进行疾病的预防与研究,并且支持电子图书馆等远程系统的传输。

3?社区医疗管理信息化系统的构建

智能化医疗服务系统的运行流程主要包括:患者先到挂号室挂号然后到诊断室进行就诊,医生根据患者的病理反应开检查单或开药单,患者拿到检查单或药单后分别到监察室和药房进行针对性的检查或取药。检查和取药之前必须到收银室划价交款。然后是取药做检查或者治疗等项目。为了达到了社区医疗信息管理的要求;必须完全按照“以医疗信息为主导,患者为核心”的设计思路进行实施[3]。根据国外的调查表明,一些国家已有1万多家社区医疗服务站,将近5 000个家政服务点。主要针对社区老年人、儿童、手术后恢复期的患者、慢性患者、残疾人等。这些国家实行全民社会医疗保险国家让企业和个人强制缴纳一定比例的保险费,建立保险基金。人们都买社会保险,有了社会保险的有力保障看病就不用自己掏钱。其中最主要的一项就是就诊卡的应用,社会保险公司根据刷卡信息直接与医院结算患者就诊时产生的费用。

4?创建多元化的社区卫生服务的信息平台

4.1?社区医疗服务管理在软件方面定格在一个业务管理系统方向

它是面向特定群體(社区人群)的基础信息服务平台,以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目的信息管理系统在每一个功能中都能得到充分展示,为医疗、康复、预防、保健、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以及健康教育社区卫生服务的开展提供信息化管理[4]。

4.2?综合信息管理系统要以健康档案为中心

强调健康档案的核心体系,信息系统针对的是特定的重点人群以及重点疾病,提供包括社区服务管理、免疫预防管理、慢性疾病管理、妇女保健、儿童保健管理、统计查询、计划生育管理等子系统,所有这些子系统既密不可分又相互独立,且随着社区卫生服务的逐步深化扩大而不断持续发展。

4.3?关注管理系统辅助功能的有效施展

笔者在系统正常关注业务的运行处理的同时,还应该注重管理系统对各类资料的整合、查询和统计提供。最为重要的是能及时准确地输出各类信息的反馈,把信息系统变成辅助相关人员业务决策和管理的利器。

4.4?建立一个可靠稳定的管理系统

新型社区卫生服务强调的“全人群、全生命周期、全方位”三全健康维护理念,由于涉及到各个不同级别的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疾控制中心等各级工作人员,而且各不同级别工作人员手中持有的权力也不尽相同。这就要求作为一套多部门、多用户使用的信息管理系统。资料管理的系统必须具有十分强大的安全性能,资料信息的安全才能得以保证。为此,针对管理系统的设计必须要全方位考虑,排除所有不安定因素,意外情况发生处理,建立一个较为安全稳定的管理系统。

4.5?创建全面的社区医疗信息服务管理模式

信息系统主要是针对以户为单位的区域进行管理。系统中的用户可以运用本系统进行下达任务、自检工作进度、考核等。比如社区卫生医疗服务点、社区医院、区县疾病控制中心就可以运用这个系统进行工作。此服务模式的创建大大提高了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事业的工作效率,使得医疗管理更加科学化。

4.6?社区管理信息系统要求简单,方便,快捷等实用性

信息系统需要充分考虑操作界面的直观性和便利性。因为信息系统的涉及范围非常广泛,而且使用者水平参差不齐。这样为保证录人快速、便捷、准确,系统的设计要做到易懂简便,同时构思精妙清楚合理,且方便维护。

4.7?采用先进成熟的技术是实现社区管理信息系统智能化的必然要求

为保证性能和适应未来业务的拓展以及系统的稳定运行,信息系统的设计思路必须采用先进且成熟的信息技术。在ORACLE大型关系型数据库的基础上,此信息系统采用三层架构的先进成熟技术,既使社区管理信息系统整体上达到了相对领先、实用的效果,又保障了分散式和集中式数据存储方案适合疾病预防控制领域对数据的分布要求以及大数据量的运算效率和性能优化。

总之,加快社区医疗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是深化卫生改革和卫生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医疗管理体制信息化建设已日益成为管理水平、卫生服务质量和效率科学化的强有力手段。

[参考文献]

[1] 王俊伟,史创明.SQL Server 2000 数据库管理与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50-100.

[2] 林琼.新型医疗保障制度下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65-85.

[3] 蓝怀仁,赵光恒,胡煜.浅议社区卫生信息化面临的问题[J].现代医院,2007,7(6):142.

[4] 王小合,郭清.构建社区卫生信息系统实现社区卫生事业管理现代化[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2,16(10):6-7.

医疗信息系统医疗保险 篇4

关键词:医疗保险管理,信息系统,安全性

随着信息技术在医疗领域应用的不断发展, 医疗保险管理信息化建设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医疗保险管理信息化是指医疗保险管理通过建立内部及外部的信息管理平台, 实现管理和运作自动化、智能化, 从而达到共享信息、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改善服务的目的[1]。医疗保险信息系统建设所发挥的日益突出的作用, 不仅使人们对它重要性认识越来越深刻, 而且对医疗保险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及其完善措施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1 医疗保险管理信息系统

医疗保险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以现代计算机技术为手段, 综合通信技术、信息处理技术, 以电子化、分布式社会保险信息资源为基础, 以全面实现基本医疗保险的相关业务处理, 信息交换的系统化、规范化、自动化及管理决策的信息化与科学化为主要目标, 实现对医疗保险信息的协同处理和资源共享的大型系统工程。医疗保险管理信息系统是医疗保险系统中不可缺少的支持系统, 是以提高医疗保险管理效率及决策科学性为目的, 支持高层决策、中层控制、基层运作的集成化的人机系统。医疗保险管理信息系统能利用过去及现在的数据预测未来, 实测医疗保险运行过程中的各种功能情况, 利用信息控制医疗保险的运行, 以帮助医疗保险机构实现其规划的目标[2]。

具体来讲, 医疗保险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是一个涉及医保中心、参保单位、参保职工、定点医疗机构、地税部门、财政部门、银行、上下级劳动保障部门的多部门、多层次、多种业务类型 (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公务员补助保险、离休干部医疗保险、二等乙级医疗保险等) 的综合业务系统。系统的安全建设对于深化社会保险制度改革, 保障参保职工的权益, 保持社会稳定, 树立政府形象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2 医疗保险管理信息系统运行中的不安全因素

医疗保险管理系统一旦投入运行, 系统安全问题就成为系统能否持续正常运行的关键。作为一个联机事务系统, 要求能够及时、高效、准确地处理数据和信息, 防止系统网络本身及其采集、加工、存储、传输的信息数据被故意或无意地泄露、更改或破坏、从而有效保障信息的可用性、机密性和完整性。引起医疗保险管理信息系统不安全, 即引起系统网络本身和系统的数据信息不安全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2.1 系统信息网络自身的脆弱性

系统信息网络自身的脆弱性主要包括: (1) 在信息输入、处理、传输、存储、输出过程中存在的信息易被篡改、伪造、破坏、窃取、泄露等不安全因素; (2) 信息网络自身在操作系统、数据库以及通信协议等方面存在安全漏洞和隐蔽信道等不安全因素; (3) Web服务器软件自身存在安全问题, Web应用程序安全性差; (4) 在其他方面, 如磁盘高密度存储受到损坏造成大量信息的丢失, 存储介质中的残留信息泄密, 计算机设备工作时产生的电磁辐射造成的信息泄密等。

2.2 系统信息网络安全面临的外部威协

系统信息网络安全面临的外部威胁主要来自: (1) 电磁泄露、雷击等环境安全因素构成的威胁; (2) 软硬件故障和工作人员误操作等人为或偶然事故构成的威胁; (3) 利用计算机进行盗窃、诈骗、非法访问或篡改、伪造、破坏数据等违法犯罪活动的威胁; (4) 网络黑客攻击和计算机病毒构成的威胁, 以及信息战的威胁等。

3 医疗保险管理信息系统安全运行措施

要保证医疗管理信息系统的运行安全, 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安全管理和保护措施, 建立一个完备的安全管理保护体系。该体系主要包括安全组织机构、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技术体系3个方面。

3.1 安全组织机构

就是通过组建完整的信息网络安全管理组织机构, 设置专职或兼职的安全管理人员, 坚持“谁主管谁负责, 谁运行谁负责”的原则, 从而确保系统的安全性。信息安全管理组织机构的主要职责是:制定工作人员守则、安全操作规范和管理制度, 经主管领导批准后监督执行;组织进行信息网络建设和运行安全检测检查, 掌握详细的安全资料, 研究制定安全对策和措施;负责信息网络的日常安全管理工作;定期总结安全工作, 并接受公安机关公共信息网络安全监察部门的指导。

3.2 安全管理制度

就是通过建立并执行一系列安全管理保护制度, 以确保系统的安全。安全管理保护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计算机机房安全管理制度; (2) 安全管理责任人、信息审查员的任免和安全责任制度; (3) 网络安全漏洞和系统升级管理制度; (4) 操作权限管理制度; (5) 用户登记制度; (6) 信息发布的审查、登记、保存、清除和备份制度等。

3.3 安全技术体系

就是通过一系统安全保护技术措施, 以确保医疗保险管理信息系统的物理安全性、信息安全性和网络安全性。具体的安全保护技术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口令保护措施, 保护口令的一种常用方法就是口令加密; (2) 身份认证措施, 身份认证措施主要包括数字签名、身份验证和数字证明; (3) 系统重要部分的冗余或备份措施, 通常用磁盘阵列、双设备或辅助设备来实现; (4) 计算机病毒防治措施, 充分利用和正确使用杀毒软件, 定期查杀计算机病毒, 并及时升级杀毒软件; (5) 网络攻击防范及追踪措施, 可以用各类防火墙、漏洞扫描器、物理隔离器和逻辑隔离器、网页恢复产品等来完成; (6) 安全审计和预警措施, 主要用安全审计产品来实现; (7) 系统运行和用户使用日志记录保存措施, 日志记录一般需保存60天或更长时间; (8) 记录用户主叫电话号码和网络地址的措施。

4 医疗保险管理信息系统安全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

4.1 正确处理信息共享和信息安全的关系

对于医疗保险管理信息系统的运行安全性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 当然注重信息安全并不意味着不要数据共享, 没有数据共享也就不存在信息系统。应该根据各部门的工作性质不同进行权限管理, 对需要让本部门知道或共享的数据授予查询、修改权限, 但不能查阅其他部门的资料, 数据库由分管领导和信息科共同管理, 有必要给其他单位提供时, 需要经领导审批, 这就保障了数据安全, 同时也解决了与资源共享的冲突。信息化建设不能只强调信息共享而忽视信息安全, 而是要采用科学有效的安全机制, 在保证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实现最大限度的信息共享。

4.2 应急预案是规避灾难事件的有效措施

医疗保险管理信息化工程一旦付诸实施, 将会在很短的时间内替代手工作业, 人们在熟悉计算机操作的同时, 也将会逐渐忘却传统操作模式。以往需要大脑记忆的东西, 现在全部由计算机代劳。在此情况下, 一旦系统发生故障且在短时间内难以恢复, 将会严重影响正常的工作秩序。为此应该制定严格的应急预案, 根据故障发生的原因和性质不同分为3类:一类故障属于全部网络瘫痪, 短时间内难以恢复, 这就需要组织协调, 各部门启动手工操作, 联系工程技术人员尽快进行抢修;二类故障属于单个工作站不能联网、计算机故障等, 此类故障只需信息部门派技术员维护就可避免;三类故障属于上机操作人员人为因素造成, 只需对个人进行培训即可解决。应急预案制定后应在全部范围内进行相关预演, 有了周全的准备, 系统出现故障时就可从容应对, 不至于造成工作秩序的混乱。

5 结语

医疗管理信息系统的安全建设任重而道远, 只有对医疗保险管理信息化安全建设进行有效组织及管理, 严格抓好信息化建设质量, 才能保证医疗保险业务活动正常进行, 从而提高医疗保险管理工作效率及决策的科学性, 提高整体医疗保险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田田, 宋睿妍.医疗保险的信息化管理[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 2010 (33) :8.

城市医疗卫生信息系统项目建议书 篇5

2005/12/2

2建立一个以城市为中心的城市数字医疗卫生系统,是新时期对城市建设的要求。此系统的建立不但是直接为老百姓办了一件最大的实事,而且是实实在在的为全体市民解决了一个关系到每一个人切身利益的大事。更重要的是为国家建立起了一个平战结合的系统,平时可为全民的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等服务,战时,如非典这类疾病发生时,此系统可立即转变为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紧急救治系统。不但如此,此系统还可起到对疾病发生的监测作用,可以尽早发现某种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及蔓延过程,可及时采取措施预防和控制疾病的蔓延,为国家减少大量的损失。另外,同时也为国家解决了城市信息化进程中最难解决的也是最关键的问题。极大的推动了城市信息化的进程,真正为全国树立了榜样。

一、项目建设背景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国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全市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极大提高,人们对医疗卫生服务和健康保健提出了更高、更明确的要求,迫切需要完善现有城镇社会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大力改善医疗卫生条件和服务质量。尤其是去年发生的非典疫情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教训,迫切需要在城市中建立起一个完善的,平时能为人民群众的健康等服务,提高抗病能力及健康水平,战时或疫病发生时不但可监测而且能快速反应及完成救治的系统。因此需要建立一套规范化、社会化、信息化的涵盖全市各级医疗卫生管理部门以及医疗和保健单位的多层次的、统一的、完整的医疗卫生保障系统。

世界正向信息化迈进,这已成为不可逆转的发展方向。信息化水平是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在过去20多年里,城乡经济高速发展。现在,全球信息化又给城市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正应该以此为契机,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不失时机地加速向现代信息化都市迈进。

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一直是国家信息化工程中的重点和难点,目前全国许多城市都在努力,但还没有一个能成为典范和样板。1998年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同志提出了关于加强国家卫生信息网络建设,整体提高我国疫情预报和疾病防治工作水平的要求,卫生部2000年还颁发了《卫生部关于启动国家卫生信息网建设项目的通知》。实现信息城市,选择以贴近市民生活、直接能让广大人民群众受益的医疗卫生行业为切入点,不但能为国家信息化城市建设提供样板,更能使市民亲身感受到高科技为生活带来的便利和高效率。医疗信息化将使更多的市民切实感受到数字化城市的好处。涉及全民健康的医疗卫生信息系统在全市信息化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按照“信息城市”的要求,初步建立起城市医疗卫生信息管理系统,逐步形成数字化、网络化的医疗、保健、防疫、卫生监督等系统,将满足城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需要,为广大市民提供更加方便舒适的生

活环境。

医疗卫生信息系统建设,涉及领域众多,处处关系到人民的健康和社会稳定。城市医疗卫生信息系统将在医疗卫生数字化和各级管理计算机化的基础上通过计算机网络实现医疗卫生信息的共享,形成自下而上的医疗服务、防疫、保健、卫生监督管理。为政府和医疗机构调配卫生资源提供重要依据。因此,为满足全市人民对医疗卫生服务日益增长的要求,建设适应现代化城市需要的综合性医疗卫生服务系统,确保信息城市建设的成功,使城市医疗卫生管理工作迈上新台阶,建立统一、完备、高效的城市医疗卫生信息系统已经势在必行。

二、指导思想和建设目标

城市卫生信息系统建设应集中体现以医疗、预防、保健、康复服务为核心,以广大市民健康以及病人医疗活动需求为基础,以国家社保、医保、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为契机,与政府信息化建设相适应,统筹规划,分期实施。基本形成结构合理、网络互通、功能完善、技术先进、方便实用的医疗卫生信息系统。实现对上与国家、省级主管部门相连,对下与各社区医疗保健机构的衔接,以及对医疗卫生各类信息的实时监控及上报,并利用这些信息为决策服务。

系统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建立覆盖全市城乡的信息化医疗卫生管理服务体系,将党和政府的关怀准确、及时地传送到千家万户;以医疗、保健、防疫、监督功能的现实需要为契机,完成全市医疗卫生管理服务的基础信息平台建设,保证各种卫生信息快捷、有效地传达到医疗卫生部门,以适应重大灾害、重大疫情的应急、应变的需求;实现卫生行政部门、医疗防疫机构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实现整个医疗卫生行业的全面信息化。

具体要求是:

 建立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准确、及时的监测系统,对重大疫情快速反应和紧急救治的系统。实现全市医疗卫生行政部门、医疗卫生各业务机构、各级医院以及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的互联胡互通、资源共享。实现以病人为中心的统一医疗服务体系,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同时,降低病人的费用支出。实现对全市医疗卫生资源的统一掌管和调配。实现对广大市民个人健康档案的建立以及标准化管理。实现卫生监督检测的网络化。动态掌握妇幼保健各种信息。建立医疗卫生系统的电子政务平台。建立医疗卫生系统的电子商务平台,为药品集中采购,各种医用器材的供应及

采购服务。

三、城市医疗卫生信息系统建设的基本设想

城市医疗卫生信息系统是一个以计算机城域网为依托,以医疗卫生信息为处理对象,集收集、加工、存储、检索、分析、研究、传输和信息服务为一体的综合应用系统。这一系统覆盖了全市医疗卫生领域各类各种信息。信息处理业务几乎涉及到医疗卫生系统的各个部门,其组成主要包括数据中心、数据交换中心、卫生局信息系统、医政信息系统、卫生监督信息系统、卫生防疫信息系统、妇幼保健信息系统、医院信息系统、社区医疗保健信息系统等等。

城市医疗卫生信息系统在层次上可区分为应用服务层、业务管理层和决策支持层。

应用服务层的核心是各业务分系统的事务处理、数据采集系统,它主要用于收集、整理医疗卫生基础信息,直接为市民提供服务,是以市民(病人)为核心思想的具体体现者和执行者。

业务管理层的使用对象是业务主管部门的业务工作人员,主要用于对医疗卫生服务的监督、管理和调配。各业务分系统的管理、调度、统计、分析、报告、监察、传输系统将协助主管业务人员完成相关工作。

决策支持层用于为领导部门对医疗卫生系统的重大决策提供依据,它的具体实现由数据中心的数据综合处理功能完成。

城市医疗卫生信息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子系统:

1.医疗卫生数据中心与数据交换中心

两个中心是为满足全市医疗卫生信息系统集中处理数据信息、统一信息标准、统一软件规范,达到解决社区医疗单位缺乏技术人员、降低整体运营成本、提高运营质量以及信息共享的目的。两个中心的关键性业务是对数据流的分析、数据资源的整合以及统一的数据交换接口管理等。它能为主管部门提供全面、系统、准确的医疗卫生信息数据。

2.卫生局信息系统

卫生局信息系统用以支持市卫生局对全市医疗卫生信息实施全面管理。该系统应具有全方位、多功能、组合式的特点,面向各级政府卫生行政管理部门,提供包括政务管理、决策支持、办公信息、防疫信息、监督信息、药品采购信息、公众信息等的综合管理。

3.医政信息系统

医政信息系统的功能包括:医疗机构准入信息、医疗专业人员执业和注册管理、医疗机构质量考核、医疗机构服务监督、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处理、医疗市场监管、医疗广告管理、护理管理、血站监督管理、医疗卫生资源发展规

划、医疗保障、突发事件和重大灾害救护管理等。它与各医疗机构的信息系统互联,并及时采集各系统的数据,进行管理和监控。

4.卫生监督信息系统

卫生监督信息系统含盖了七大卫生监督(食品卫生监督、环境卫生监督、职业卫生监督、放射卫生监督、学校卫生监督、妇幼保健监督和血站卫生监督)的经常性、预防性卫生监督和突发卫生事件的信息报告,以及现场执法监督的数据处理等常规性工作。主要包括体检信息管理、卫生培训管理、卫生许可管理、卫生监督信息管理、卫生检测采样管理、行政处罚管理、突发事件管理、案件稽查管理、公众查询、系统管理信息等子系统。

5.卫生防疫信息系统

卫生防疫信息系统主要用于建立和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预防和控制重大与重点传染病、地方病和寄生虫病,加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网建设,开展社区综合防治,提高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新发疾病和不明原因疾病的快速应急反应和处理能力,从而促进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的可持续发展。系统主要包括疫情信息系统、疾病监测信息系统、灾害疫情和突发卫生事件紧急报告系统、疫情报告质量控制系统、专病报告系统、性病、艾滋病报告系统等子系统。

6.医院信息系统

医院信息系统以病人医疗活动为主线,覆盖了病人就诊的主要环节和医院主要管理功能。该系统服务为中心,以临床为重点,以管理为基础,具有强大的事物处理功能、报表功能和院长查询功能,便于提升医院内部管理,并可以有针对性的向主管部门传输数据。

7.妇幼保健信息系统

妇幼保健信息系统是为了提高妇幼保健工作效率,对新婚夫妇的生育指标,妇女围产期的保健及新生儿的预防、免疫、接种等信息进行统一科学管理而开发的信息系统。该系统面向妇幼保健主管业务部门,包括生育指标信息系统、妇女围产期信息系统、婴幼儿保健信息系统、健康教育信息等子系统。

8.社区医疗保健信息系统

社区医疗保健信息系统是以病人为核心的新型医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疗服务系统的底层数据源。

社区医疗保健信息系统是医疗服务体系向住户家庭的延伸,是家庭医疗保健服务的实施者。它主要的功能是为社区病人提供第一时间的医疗救助,为市民提供日常保健服务,管理社区市民健康档案,对社区病员实行追踪服务。

四、系统建设步骤

城市医疗卫生信息系统建设包括数据中心、数据交换中心、卫生局信息系统、医政信息系统、卫生监督信息系统、卫生防疫信息系统、妇幼保健信息系统、医院信息系统和社区医疗保健信息系统等分系统的建设及相应的公共设施建设,涉及面广,功能较多。因此系统应分阶段建设,逐步推广完善。在每个阶段都要见成效,力争建成一部分,受益一部分。

实施重点考虑的问题:

1.由近及远、以点带面

全市先以城区为试点区域,统一进行网络系统硬、软件建设,统一使用软件,节省财力和人力。在试点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市、区镇、社区三级管理网络。

2.整合现有资源确定建设优先顺序

充分利用现有系统资源,以医院信息系统和社区医疗保健系统建设为重点,以监督、防疫为突破口,采用集中式的数据库建设和网络建设,首先实现网络互联和信息共享,保护已有投资。

3.结合业务紧迫程度确定建设内容

根据业务紧迫度不同,首先需要建设的是医疗、保健、防疫、监督业务系统,在此基础上完成行政事务管理、互联网站建设和网上服务体系,最后,结合其他社会保障和城市经济发展的需求建立以医疗卫生保障信息为基础的城市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体系

五、系统建设前景及展望

城市医疗卫生信息系统将会对城市信息化建设、规范行业管理、优化资源以及提高市民生活质量以及健康水平等方面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系统的建设会使市民亲身感受到高科技给健康生活带来的便利和高效率。从社区开始,在建立个人健康档案与家庭健康档案的基础上,为市民提供从家门口到社区到各级医院的预防、保健以及各种医疗活动一条龙信息服务。整个系统通过计算机技术、现代通讯技术等高科技手段为市民一生的健康提供追踪管理,及时准确的为每一个市民服务。

2.树立信息化典范

系统的建设将走出一条切实可行的城市信息化路子,为全国树立起一个榜样。在系统平台建设、各种应用、数据信息统一、规范化标准化管理等方面为全国树立一面旗帜,这一创造性发展将会对全国各城市的信息化建设都具有积极的指导性意义。

3.全面数据及信息共享

系统的建设将解决全市范围内的数据共享,大大提高各种医疗数据的使用效率,减少各部门的工作量,避免对各种数据的重复采集,通过对这些宝贵的医疗数据的挖掘能够产生更大的效益,从而解决国内尚未解决的“信息孤岛”问题。

4.创造新的商机

新应用、新产业的诞生将给城市带来新的商机,如数据中心的建立、大集中的数据管理等。可以为其它城市提供数据灾难备份的功能,可以在此数据的基础上产生新的医疗集团。引进医疗管理公司的概念将更大程度的降低各种运营成本,取得更多的效益。

5.提高应变能力和办公效率

提高医疗卫生行政部门及其下属各事业单位、医疗卫生机构的自动化办公效率,应急应变指挥能力,对重大灾害、疫情的快捷、有效的处理能力,动态实时的掌握市民的健康水平,及时为市民提供各种健康教育,以期达到提高市民对自身健康的认识程度。

6.引入“零库存”机制

利用医疗卫生的数据中心还可以完成药品及各种医疗器械的招标采购、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服务。减少或降低各医疗机构中自身的库存量,减少流动资金的积压。

7.节省人力、资金资源

由于系统建立在大系统、集中式管理基础之上,可以解决各部门信息化人员不足的问题,用少量的人员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减少了总的资金投入,节约了大量资金。

8.优化医疗资源配置

解决了目前国内普遍存在的大量的医疗资源重复配置问题,可以真正实现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将充分发挥不同等级医院的特长,有效的协调它们之间的分工与合作,使整体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入良性循环。

医疗信息系统医疗保险 篇6

越来越多的人正在用新技术来更全面地了解他们的整体健康情况。在过去,只有花许多钱入住高端诊所或者接受昂贵的医疗检查才能得到具体的健康数据。然而,现在要获得这些信息的花费并不高,而且在很多地方都能得到。这些监控系统有些在独立的设备上运行,而其他则在像iPhone这样的流行消费电子产品上运作,还有的甚至可以在你的车上运行。

就连福特汽车公司(Ford)都已开始做出无线医疗方面的动作。2011年5月,福特公司宣布正在开发车内健康跟踪技术作为其同步系统(Syncsystem)的一部分。福特正与像美敦力这样生产血糖测试设备和软件的医疗器材公司合作,帮助糖尿病患者追踪他们的饮食和服药情况。第一套原型系统用蓝牙把汽车和血糖检测装置连接起来。这套系统会通过声音把更新发给用户,如果血糖水平降得过低,可能导致意识丧失或癫痫发作进而引发极其危险的道路情况时,系统还会发出警报提醒。

在沉重的医疗保健开支和人口老龄化现象的推动下,不断发展替代传统医疗保健服务的国家,并不只有美国,许多欧洲国家和日本也同样如此。另一方面,发展中国家的手机普及程度已经与世界上其他地区相差无几,由联合国基金会(UnitedNationsFoundation)和许多非政府组织在发展中国家开展的移动健康项目(MobileHealth),成功延伸到了以往少有机会得到医疗保健服务的人群,这些移动医疗服务包括打电话提醒病人按时服用结核病的药丸、通过短信息让人们知道在那里可以找到保密的艾滋病毒或艾滋病检测,并利用通信网络追踪疾病的暴发和流行。

全方位的健康监测和治疗系统

扩大的无线医疗保健功能将会引领未来几年,我称之为“健康e家”(health-e-home)的新概念。这种全面的健康监测和治疗系统会从现今的技术发展而来,帮助家庭成员监测年迈亲戚的身体健康。家里安装的运动传感器可以跟踪居民的日常活动水平。这些传感系统做的远远不止是检测一个突然的跌倒;它们监视日常活动,如起床、打开冰箱、在房子里走来走去,可以发现任何可能预示身体出问题了的变化。例如,一个老人一天比一天睡得晚、不出家门也不怎么吃东西,可能出现药物性并发症、充血性心脏衰竭恶化或者是患上了抑郁症。

那么,从这儿进一步想到不出几年扩大这类技术的应用,出现能够跟踪服药情况、警告药物潜在的相互作用、续开处方和检查药品到期日的智能药箱,也不算是个大跨步。这种智能药箱还能与其他的设备互动,比如智能手机上的日历(提醒你要出差了,最好把常用药准备好)或你的冰箱(提醒你不要喝柚子汁,因为你正在服用立普妥[Lipitor])。带来的好处将是巨大的。据新英格兰医疗保健研究所估计,包括不按医嘱服药在内的与药品有关的并发症,每年花费的医疗成本高达290亿美元,相当于美国医疗开支总额的12%。

虽然所有这些技术都拥有令人振奋的潜力,但是在医疗保健领域的无线技术革命还存在着一些障碍。首先,监管方面的障碍。无线医疗设备技术正在以一个飞快的速度发展,使我们难以把所有好的或者坏的潜在后果都考虑周全。因此,对于这种技术对病人的安全可能意味着什么还存有很多的疑惑,故而在监管指导上存在一定的滞后,这是可以理解的。可以肯定的是,连接到智能系统的远程传感器和可调节疗法目前还不是很完美。但美国现有的医疗系统还要差得更多:医护碎片化、医生负担过重、标准的临床指导方针滞后,还有不正当的激励措施,提高某些人的经济效益却导致大多数人的护理质量和效率降低。坦率地说,无线设备无需做到完美即可超越我们现有的医疗保健系统。

人们同样也担心隐私问题。他们可能担心设备会被黑客入侵或者资料被雇主或保险公司所滥用。是的,这些都可能发生。但我们可以把这个可能性降到极低。说到底,我们很多人都没多想就使用手机上的移动应用程序查看银行账户——你对支票账户安全性的重视程度应该不会比你的医保信息还低吧。

我们还需要互通性的行业标准。目前,医疗服务体系就像是一座嘈杂混乱的“巴别塔”,含有我们各种零碎信息的设备和数据库彼此分开,没有哪一个单独的系统能让患者、医生和护理人员看到一份完整而全面的个人健康信息图。同样缺失的是一个展示人体各项功能监测结果的通用界面,这个界面应该像汽车的仪表盘一样简单易懂。就是说,这个界面会像汽车仪表盘显示油箱里还剩多少油、发动机发生故障了那样,清楚地描述健康状况,并在疾病或其他问题初期进行预警。这个接口将汇集我们收集到的数据——我们的生命体征、医疗条件以及各自不同的对药物的复杂生理反应——然后告诉我们所有的一切都可能意味着什么。

但我相信,我们一定会走到那里。总有一天,我们会把现在的种种趋势——无线监测和诊断疾病工具的逐渐普及、远程管理药品和医疗器械能力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基因如何影响易感性疾病的认识日益加深——与具有学习和应对能力的智能系统连在一起,掀起一场医疗保健的革命,像工业革命那样对社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来源:果壳网)

医疗信息系统医疗保险 篇7

调研在某市进行, 对计算机技术有限公司与市医保中心开发的《医疗保险系统定点医疗机构实时医保业务接口开发标准 (3.0发部版) 》的调查研究。对市医保中心和各定点医疗机构信息系统的调查研究。

针对目前市医保中心从各个定点医疗机构所得数据及利用情况, 以及目前各种数据的规范程度, 进行详细的调查与研究。

二、实时监控系统功能设计

1、要保证实时监控功能有效的实现,

征缴事务处理层、内部事务处理层、医疗费用处理层必须有规范化的数据提交格式。

征缴事务处理层以基金征缴为中心线, 至少包括社会保险业务的登记、申报、缴费核定、费用征集等基本业务环节。内部事务处理层主要包括社会医疗保险的个人医疗账户管理、基金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等基本业务环节。医疗费用处理层以医疗保险费用支付为主要内容, 包括与定点医疗机构等之间的信息交换、费用审核和费用结算等基本业务环节。

宏观决策系统功能包括:对统计数据的采集、整理、分析并发部统计信息;对基金运作管理状况进行实时监控;利用已有的统计数据、实时监测得到的数据和政策参数对各项政策进行有效性与敏感性分析, 对基金运作的平衡状况进行中长期的预测。

2、医疗保险单病种费用、医保基金平衡实时监控与预警。

开展病种住院费用调查研究既有利于有效地利用卫生资源, 发挥其最大的医疗效益, 又对保证医疗质量、抑制医疗费用超常增长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随着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 研究单病种医疗费用能为医疗保险机构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针对单病种费用、单项诊疗费用、总基金平衡建立实时监控系统。其功能模块如图:

(1) 托收机构与定点医疗机构是并行的机构, 前者是医疗保险基金的征集者, 后者是基金的接收者。它们与医保中心建立网络连接, 向医保中心按规范化的要求提交数据, 医保中心征缴事务处理层、内部事务处理层、医疗费用处理层对数据进行整理后提交给具有实时监控分析功能的宏观决策系统, 宏观决策系统对数据进行分析与统计, 对于异常的数据做出预警, 以上这一过程是计算机系统自动完成, 预警后的工作由医保工作人员与专家组来完成, 主要是做出分析与决策, 最后是新政策的制定。

单病种费用实时监测即把全市各定点医疗机构的单病种费用做统计学处理后与已往的费用标准比较, 做出警示, 以便决策与制定政策。

单项诊疗费用实时监测即系统自动选出全市各个定点医疗机构不在域值范围内的单项诊疗费用数据, 做出警示, 以便决策与制定政策。

总基金平衡实时监测即利用各定点医疗机构的上传数据, 测算出一定时期内的基金发生状况和今后的趋势, 进而得出一个总基金预测值, 与当前基金总额进行比较, 做出警示, 以便决策与制定政策。

(2) 医疗保险信息系统建设的总体思想是以数据为中心的, 它是一个局域网或是一个城域网, 这一网络也与Internet连接, 而各个定点医院的各种费用发生情况的数据有对外保密性, 所以数据库的管理要有安全性, 由专人负责, 包括数据的维护、权限的发放、数据的公开方式、公开程度及数据的查询。

数据库要求:该医疗保险信息系统以Oracle数据库为主体, 它具有较先进的网络结构, 并能够运行在多种操作系统上, 与其它各类数据库有较好的接口, 可以将图像、声音、以及视像数据存入数据库, 使之具有多媒体的功能, 可以有效的进行实时监控。

三、讨论

在医保信息系统建设上, 该市可以说是走在前列的。目前已经开发完成并正在使用的“医疗保险实时开发接口3.0版”功能比较齐全, 能够实现对全市各医保定医院医保患者的情况进行实时监测, 而且其监测的内容也相当详细, 它能够提供医保中心监测各定点医疗机构所需的各种数据, 包括入院的医保患者数、所在科室、所在床位、乃至患者的病情发展和目前的诊疗方案等都能查寻监测。通过这种监测可以查出一些医院在医疗过程中不合理, 不附合医保要求有的甚至是作弊性质的医疗行为, 阻止了滥收医疗卫生费用的行为, 也保护了医保患者的且身利益。这种局域网络监测也节省了人力物力, 减少了医学专家组亲临各医院去按本的翻阅检查医保病志的繁琐过程。

完善后的系统对各定点医疗机构提交的数据格式有十分具体的要求, 当然由于目前有些医疗单位的HIS与医保中心的数据库格式不同, 给他们带来一些负担, 要对这方面增加人力物力的投入, 有可能造成医院成本的上升, 但这并不会给医院造成利润的下降反而还会上升。因为完善后的系统能够对单病种费用、单项诊疗费用进行实时监测, 医保部门就能及时的发现问题, 提出解决方案制定新的标准, 对费用进行相应的管理与调整, 比如发现某一病种发病率上升, 而且诊疗费用也增加, 那么目前费用标准是否应上调, 经过调查分析, 最后就能很快的做出一个合理的政策, 医院由此也就不会由于新政策的迟到出台而亏损。

摘要:医疗保险是一个复杂的信息系统工程, 功能复杂, 体系庞大。本文以对某市医保信息系统实时监控功能模块改造为例, 提出来一个较为可行的实时监测系统方案, 更好的保护患者利益, 监控医疗成本, 为相关部门的政策与决策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医疗保险,信息系统,实时监控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1998]44号.

[2]、《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指导意见》劳社厅函[2000]30号.

医疗信息系统医疗保险 篇8

1 内嵌式接口结构与实施

1.1 内嵌式的拓扑结构与原理(图1)

内嵌式接口结构,即将医保中心提供的动态链接库嵌入到医院的HIS系统中,由动态链接库中的函数集帮助医院的HIS系统完成医保待遇的计算和数据的存储与传输。有医保交易时,由HIS系统调用动态链接库中的函数来完成某个指定动作,将用户发出的交易信息传送到HIS数据库,动态链接库中的函数全部采用被动调用的方式操作数据。动态链接库操作的数据只限制在医保前置机数据库中的数据。

1.2 具体实施

1.2.1 基础数据维护。

根据接口规范的要求,在HIS数据库中首先建立一套与医保相关的数据字典,其中包括医保药品目录、医保诊疗目录、医保服务设施目录、用以存放维护好的三大目录的数据和其他相关的参数字典。第二部分是与入院有关的医保病人入院信息、医保病人就诊记录、医保病人基本信息表等。第三部分是与门诊相关的数据字典。

维护相关的数据,导出HIS中数据,分别维护药品、诊疗项目、服务设施三大目录。

维护缴费区县、入院类型、参保人员类别等医保专用字典。完成基础数据的修改整合后导入到HIS数据库的相应数据字典中。

1.2.2 HIS系统改造。

根据接口规范,对HIS系统进行改造和二次开发,增加医保功能。其中增加医保目录维护对照系统用以完成药品、诊疗项目以及服务设施数据的维护工作,另外就是在原有系统(身份登记、住院登记、住院收费及费用清单系统)中增加医保病人独立于其他病人的处理功能。

通过费用分解接口和传输接口实现整个业务流程。对于病人费用分解,由HIS将费用分解所需的相关信息(其中包括医保病人基本信息、待遇信息、费用信息)按照费用分解接口的格式传入费用分解系统,费用分解系统经过分解后,将结果返回给HIS,HIS取得分解结果后,进行后续业务的处理。

1.2.3 系统上线。

在前期进行基础数据维护与系统改造工作完成的基础上,将改造完成的系统安装到门诊病案室、门诊挂号室、门诊收费处、住院处、药库及医保办公室。系统正式运行后由药库对药品目录进行及时的增删改工作;医保办及时调整维护诊疗项目及服务设施字典;门诊病案室完成医保病人的信息采集工作;住院处和门诊收费对病人的整个就医流程进行跟踪监控,核查病人发生的费用。计算机中心根据现场出现的问题提供技术支持。

1.3 存在问题与注意事项

虽然通过内嵌方式进行接口改造,DLL可以与HIS结合较为紧密,利于HIS灵活处理,但由于这种接口较为复杂,从而增加了医院HIS接口改造的难度,减缓了医院端HIS改造的进程,并且医院端医保系统适应医保政策变化的能力差,每一次政策变动会造成各HIS开发商均要进行大量修改工作,人为延长了升级等待的时间,另一方面内嵌式结构依赖于HIS的数据库和相应的数据字典,各个环节的操作问题也会影响医保病人的结算,造成医院的医保工作不能按要求及时跟进,影响了医保政策的及时推行。

2 外挂式接口结构与实施

2.1 外挂式的拓扑结构与原理(图2)

外挂式接口结构采用首信公司的“医保外挂软件”,所有涉及医保的内容及其处理均在外挂软件中解决,外挂软件提供了医保病人信息登记、费用结算、数据上报、报表生成等功能,基本能满足医院医保业务。

医院内部对医保病人的处理不再单独作为一类特殊的病人,可以按照医院的实际情况来处理,我院应用的军卫一号软件也不提供对医保病人医保信息的处理,以前提供的单独的程序,如:挂号程序,身份登记程序,住院登记程序,住院结算程序,门诊收费程序等,医保审核程序。医保病人的住院和门诊与其他的病人一样,不再需要单独处理。这些部门也不需要处理医保病人的其他信息。

2.2 实施

2.2.1 基础数据维护。

将内嵌式结构中HIS数据库中对照好的医保药品目录、医保诊疗目录、医保服务设施目录三大目录数据进行导出,根据新的接口规范中对数据的要求进行调整,将调整好的数据利用医保外挂接口系统进行数据导入,对不能正常导入的数据,进行手动的二次对照。在药品部分,要求药品名称院端与医保要完全一致,不同规格的药品通过增加新的规格进行维护。

2.2.2 HIS系统改造。

根据接口规范,改造现有系统。以前所使用的专门处理医保病人数据的程序:医保病人身份登记、医保病人住院登记、住院收费、医保审核及医保数据传输程序均不再使用。

对于住院医保病人住院和其他病人住院一样通过HIS系统录入信息,在病人出院结算时,采用新开发的“医保外挂接口系统”将病人的费用明细导出,通过外挂接口软件进行结算,结算完成后再通过“医保外挂接口系统”将结算信息导入到HIS系统中,至此,住院病人的结算工作完成。

对于门诊特殊病人,直接通过“医保外挂接口”录入门诊病人费用项目,导出成指定文件,再使用首信公司的外挂软件进行门诊病人结算,将结算后的信息导入到HIS系统中,至此,门诊病人的结算完成。

2.2.3 系统上线。

在基础数据维护和前期的系统改造完成后,升级医保前置机,在前置机中安装SQLserver数据库,安装上传下载程序,调通个客户端与医保前置机的连通,其中前置机是双网卡的结构,要同时保证内网和外网的同时联通,既保证客户端与前置机的连通,可以使终端用户可以访问医保前置机,同时前置机可以上传下载数据。在前置机运行正常的前提下,在各客户端安装北京市医保中心提供的医保外挂接口系统和军卫一号的医保接口程序。在程序安装过程中要完全按照提示进行安装,避免因违规操作引起的程序运行和数据问题。

2.3 存在问题与注意事项

第一,由于个人支付及单位支付黑名单每月初进行数据的完全下载,利用时间长,因此需要在晚间业务结束后进行。另外个人支付及单位支付黑名单下载数据如果不完整,将会影响病人的待遇参数,从而影响医保病人的入院及结算工作的正常进行。第二,系统升级工作分为接口程序和费用分解两个系统的升级,升级时要对各个客户端进行升级,增加了计算机系统工作人员的工作量。第三,需要定期进行数据库备份,以保证数据完整性和安全性,同时用于数据及系统出现问题时及时准确地恢复数据,最大限度地减少因系统问题造成的病人及医院的损失。

3 应用与讨论

我院HIS与医保实现接口后,2001年医保系统建设初期为内嵌式结构系统。2003年根据市医保系统的进一步建设发展,将医保系统升级调整为外挂式结构系统,HIS使用“军卫一号”系统,医保则使用首信公司提供的医保外挂接口程序。

2007年7月在外挂接口的基础上实现门诊数据上传,2008年实现实时查询系统,同时对现有系统进行了升级,改变了系统的诸多功能,同时系统升级工作只需要在服务器中完成,大大降低了计算机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使各客户端版本更加准确。并且为下一步门诊实时交易做好了前期准备。

医保数据一直以来都是通过下载数据来实现数据的查询,而这种方式对于个人黑名单、单位黑名单及特殊药品使用的申报都存在一些延时性。2008年统一升级实现了医保数据的实时查询功能,提高了个人及单位黑名单的准确性与及时性,缩短了特殊药品的审核时间,为反馈信息和医保月报表的查询、二次数据加工提供了更为全面的技术支持。

从医保接口的结构看,北京市医保外挂式比内嵌式接口结构更合理。首先,内嵌式接口结构,HIS采取内嵌的模式处理医保业务,医保业务要完全融入HIS中,HIS为了实现医保业务需要在诸多环节进行改造,医保改造贯穿HIS的大部分流程。外挂式接口结构则完全在HIS之外,本身是一个包含了较多医保功能的模块,集中处理所有的医保业务。其次,内嵌式接口结构对HIS医保业务的处理能力要求较高。HIS改造周期长,工作量大,难度高。而外挂式中HIS只需要在结算环节稍加改造,对HIS自身的流程影响较小,从而使HIS改造周期、工作量及难度都有很大程度的降低。第三,内嵌式结构与HIS结合较紧密,接口较为复杂,界限较模糊,发生问题后较难发现原因,解决的周期较长。医保业务的正确性,医保数据的稳定性,可靠性较难得到保障。外挂式接口与HIS结合较松散,接口较为简单,不干涉原有的HIS业务,使HIS业务和医保业务相对独立,界限清晰,发生问题后较易确定原因,便于及时解决。另外外挂式结构医保业务规范统一,较易确保医保业务的正确性,版本统一,容易控制,且医保数据的稳定性、可靠性能够得到保障。当然由于医保业务在外挂接口中处理,灵活性较内嵌式接口稍弱,但HIS可通过扩充的医保数据接口在自身的系统中增加相应功能。

目前从我院具体应用来看,北京市医保建设在经过一系列的改革与探索后,正朝着稳健的方向发展。

摘要:我院信息系统与北京市医疗保险的连接采用两种接口方式。本文分别介绍了这两种接口的结构、工作原理和具体实施过程,并从医疗业务的特点分析比较了两种接口结构的合理性。

关键词:HIS,医疗保险,接口方式

参考文献

[1]姚彬.浅谈我院HIS系统与医保系统联网建设的三个阶段[J].医学信息学,2007(4):545-546.

[2]路海涛.北京市医疗保险医院端外挂接口程序在使用中常出现的问题与解决方法[J].海军总医院学报,2005(3):171-172.

[3]郭正杰,等.医疗保险病人管理系统及应用[J].中国医疗设备,2008(5):78.

[4]蒋承延,吴思远.大型ORACLE数据库的优化设计方案[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7(12):1518-1519.

医疗信息系统医疗保险 篇9

关键词:医疗保险,医疗服务,信息监控,目标,要素

医疗保险业务复杂, 涉及多人群和多方利益, 且实时性强。因此, 医疗保险经办管理本身就是一项精确度要求极高的公共服务, 须有大数据、大系统作保障, 以提高政策科学性和执行效率。加快医疗保险医疗服务信息监控系统建设, 既是提升医疗保险经办服务体系运行效率的要求, 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项重要内容。

1 医保信息监控系统建设进程和趋势分析

原劳动保障部从1999年起推进社会保障卡发行和社会保险核心平台系统建设, 为各地医疗保险的起步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经过多年的发展, 截至2013年底, 社会保障卡实际持卡人数已达到5.4亿人, 覆盖334个地市, 统筹地区内医疗保险即时结算基本实现, 绝大多数省份正在积极推进省内异地就医服务。2012年, 人社部进一步组织开发了医疗服务监控系统, 并在18个地区试点, 2013年扩展到45个重点联系城市。应该说, 信息化为十几年来医疗保险管理工作提供了强大的平台。

近两年, 宽带网络、 移动应用、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变化, 直接影响了我们的思维模式和理念, 也将对医疗保险精确化管理产生深刻影响。一是不断创新参保人员自我服务模式, 保障参保人员能随时随地获取服务信息。如内蒙古建立了供参保人使用的12333手机平台, 更多的地区利用互联网建成了虚拟服务大厅。二是逐步实现服务下沉, 通过网络将服务延伸到参保人员身边。如成都等地建立了街道社区经办服务的标准流程, 老百姓可随时就近查询业务办理进度。重庆、昆明等地利用村医的手机实现村卫生室医疗费用即时结算。三是不断提高即时结算服务能力。如综合利用各种支付方式, 实现统筹地区内的即时结算, 结合信息网络和协作机制, 实现省内和跨省的联网结算, 在医院实现各项医疗费用 (包括各项医疗保险负担的医疗费用, 以及工伤医疗费、生育医疗费) 的统一即时结算, 实现与医疗救助等的衔接结算。四是利用大数据提高监管决策能力。掌握海量数据后, 可提高数据的相关性分析能力, 从中寻觅规律, 如谷歌利用分析海量的搜索词预测流感流行的规律, 美国利用大数据开展医疗欺诈监管, 我国正在推进医疗保险对医疗服务行为的监控。

2 医疗服务监控的基本目标

医疗服务监控, 目的是从医疗保险角度实现对参保人员就医行为和医务人员医疗服务行为的合规性管理。在已普遍实现即时结算的今天, 要防范风险漏洞, 达到精确管理的要求, 必须利用技术手段, 从海量数据中筛查出可能的违规行为。其主要工作模式是, 建设医疗服务监控系统, 以监控基础指标为基础、以监控规则为核心、以系统功能为手段, 相互作用形成对医疗服务监控工作的支持能力, 基于即时结算数据提取疑点问题, 并进一步监控跟踪或现场查实, 同时结合疾病关联、药品关联等知识库的积累, 支持监控能力进一步向纵深发展。

3 利用系统开展医疗服务监控的要素

利用系统手段开展医疗服务监控, 强化大数据的掌握与使用, 靠数据说话, 需要有五要素:数据、系统、规则、知识、人员。

3.1数据。与医院、药店往来的数据要既满足结算需要, 又要满足监管需要。各地管理水平的差异, 使相关数据不同程度地都存在欠缺指标、有指标无数据、有数据不标准、有标准不真实等问题。如要达到精确化管理的需要, 亟待解决三个问题:数据标准化、数据时效性、数据精确度。数据标准化是开展医疗服务监控工作的基础。为此, 人社部2012年研究归纳了医疗机构、零售药店、医师、参保人员、药品、门诊大病、就诊、结算等10类医疗服务监控基础信息库的有关标准。数据时效性是要求结算数据通过接口实时上传, 不允许人工参与转换。数据精确度要求既要上传费用结算的明细数据, 也要上传诊疗信息、处方明细信息, 提高数据的完整性和规范性。

3.2系统。人社部组织开发的医疗服务监控系统提供了监控分析、稽核与行政处理两大核心功能, 用于支持问题筛查、问题处理, 同时提供了药品信息管理、知识库维护管理等辅助功能。其具体特点包括:一是可按参保人、医师、医疗服务机构或一些重点项目的视角进行分类初审、组合初审, 并可视违规程度按红绿灯方式分类显示;二是可以进行疑点登记、稽核立案、稽核调查、稽核结论、执行情况、黑 (灰) 名单维护等稽核流程处理, 并提供后续行政处理处罚的相应功能;三是可对规则进行配置管理和执行时间管理、阈值权值维护、知识库维护;四是支持部级药品行业标准与地方、医疗服务机构的药品信息进行比对。

3.3规则库。医疗服务监控系统必须建立医疗服务监控规则库, 监控规则是针对频繁就医、超高费用、超量用药、过度诊疗、重复诊疗、不合理用药、不合理入院、冒名就医、虚假就医、分解住院等行为提炼疑似问题的标准, 要能按监控对象、时间周期、医院等级等灵活配置, 并可进一步组合成复合规则。人社部组织研究的监控规则包括两类。一是监控规则。这些规则需提前定义出关注参数、阈值、权值, 从而由系统自动筛查疑点问题。如参保人单日就诊次数超过N次、医师单次处方金额超过N元等。二是分析规则。这是对尚无法确定阈值的情况, 通过趋势、占比、排名等分析手段, 排查疑似违规行为。如医疗机构次均医疗费用月环比增长率、同级别医疗机构普通门诊次均药品费用月排名等。

3.4知识库。利用健康、疾病、药品、诊疗等的内在关联建设知识库, 是确定合理用药、合理诊疗, 从而进行合理费用控制的重要支撑, 是将来医疗服务监控工作向纵深发展的必然选择, 但同时需要实践的充分积累。在2012年试点过程中, 上海提出了部分重点监控药品的用法、用量、适应症明细, 青岛提出了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与适用药品的关系, 宁夏提出了部分重点监控的病种、药品、诊疗项目。这些专业知识库的建设, 对开展不合理用药等深层次监控意义重大, 需要通过各地的不断积累, 逐步提高监控深度。

3.5人员。医疗行为具有因人而异的特殊性, 这种基于监控为目的的医疗数据分析更多强调的是相关性而非因果性。利用系统可以帮助筛查数据, 提出疑似问题, 但筛查结果需通过人工审核进一步判断是否违规, 需要进一步跟踪变化, 甚至需要到现场核查取证。因此, 有专业知识和有经验的监管人员, 是有效开展医疗服务监控的重要力量。

4 医疗服务监控系统建设注意的问题

4.1合理划分事前事中事后的关系。医疗服务监控需贯穿医疗保险管理工作始终, 对有明确特征的违规行为, 在社会保险业务管理系统中医疗保险结算子系统给予事中控制;对可能存在的疑似违规行为, 在医疗服务监控系统中给予事后监控;对就医费用、用药合理性等提示性信息, 通过接口向医疗机构和零售药店前端传递, 实现事前预防。

4.2合理划分医疗服务监控系统与结算系统的关系。医疗服务监控系统与结算系统同级部署, 并建立数据定时或准实时的关联关系, 获取就诊结算信息并反馈稽核结论。因监控过程中海量数据的运算对服务器性能有较大影响, 则医疗服务监控系统要相对独立, 以保证结算系统的稳定性。

4.3遵循简单起步、逐步完善的原则。起步阶段先抓住最突出的问题进行重点监控, 以就诊费用、次数等总量指标筛查疑似违规数据。在实践过程中逐步积累经验, 由浅入深完善基础指标, 不断扩展、细化、完善监控规则, 增加监控深度。从数据看, 可先基于结算系统现有数据开展监控, 有多少数用多少数, 重点关注当年结算数据。然后进一步规范就诊结算等源头数据, 细化与医院、药店的接口信息规范, 提升精确化监管能力。其中, 医疗保险“三目录”、疾病等几个专业的基础代码是重中之重。从规则看, 各地政策模式不同, 监控重点和监控规则的选择也要有相应变化。从试点情况看, 就诊人次过频、就医费用超高等规则使用率较高, 其次是非适应症用药或诊疗、重点病种或诊疗项目监控、分解住院等规则。

4.4多措并举, 形成综合监控能力。医疗服务监控只是医疗保险整体工作中的一个环节, 其系统不能孤立存在, 需与市级统筹、医疗服务等统筹推进。在监控工作上, 除信息化手段外, 要结合现场稽核、投诉举报等多渠道发现违规问题, 并建立起违规行为筛查、核实、处理流程和机制, 结合宣传教育手段, 提高警示和威慑作用, 充分发挥监控成效。

在实现医疗保险全覆盖和普遍即时结算的今天, 建设应用医疗服务监控系统, 是推进医疗保险精确管理的必然选择, 将有利于提升医疗服务监管水平, 加大对医疗服务违规行为尤其是欺诈骗保行为的惩戒和威慑力度, 保障基金安全。

参考文献

[1]宋京燕.社会保险信息化对医疗保险城乡统筹支撑研究[J].中国医疗保险, 2013, 56 (5) :26-28.

[2]孙晓军.宁夏医保信息监控系统建设进程和启示[J].中国医疗保险, 2013, 56 (5) :29-31.

[3]高臻耀.医保信息化人本内涵的三个要义[J].中国医疗保险, 2011, 38 (11) :34-36.

[4]吕兴元.以大医保系统联网为基础实现居民医保门诊统筹精细管理[J].中国医疗保险, 2011, 38 (11) :37-38.

[5]陈励阳.利用信息技术提升医保稽核监管效能[J].中国医疗保险, 2013, 58 (7) :10-12.

[6]王喆.以网络监控加快推动医保信息化建设[J].中国医疗保险, 2013, 58 (7) :13-15.

社区医疗远程信息系统的开发 篇10

发展和完善社区医疗信息化是我国全面发展医药卫生事业的重要目标和方向,是提高卫生服务水平,建立完善的医疗服务体系,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一个主要途径[1,2,3]。建立社区医疗信息服务体系,也是解决当前我国医疗资源配置不合理,中心医院和社区医院医疗资源分布不平衡等问题的有效方法[4,5]。建立社区医疗远程信息系统,可以提供一条新的关于疾病咨询、交流的途径,增强中心医院与社区医疗部门的沟通,可以提高医疗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

本研究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以及通信技术等,并采用一种全新的Web开发技术ASP.NET,开发设计了基于B/S模式的社区医疗远程系统。该系统为社区医院的医生和中心医院的专家提供了一个交互式的交流环境。其目的是利用中心医院的专家资源给社区医院的医生提供参考意见,帮助他们作出正确的诊断或治疗,从而提高社区医疗的技术水平,促进社区医疗的信息化建设。

2 系统分析

根据系统的设计目的和使用对象,将该系统的使用者划分为社区医院医生、中心医院专家及管理员等3个角色。社区医院医生和中心医院专家可通过该系统进行医院资料管理和医疗信息的传输,而管理员只进行创建用户角色和进行用户权限设置等管理工作,不干涉任何有关医疗诊断的操作。

在社区医疗远程信息系统的使用过程中,各社区医院医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向中心医院专家上传不能确诊的患者图像及附加信息,该图像信息以图片(如心电图等)作为信息的核心,患者的附加信息作为图片的副属性。中心医院专家可根据该图像信息对社区医院患者进行辅助诊断,诊断的结果写入患者的附加信息。另外,每个社区医院的医生可以选择将录入和提交的图像信息上传给指定的中心医院专家。例如,可以将社区医院患者的心电图上传给中心医院心内科的专家进行辅助诊断,中心医院其他科室专家则无法参加会诊。

社区医疗远程信息系统可以实施对社区人员信息、医生信息、医疗设备信息及中心医院专家信息等方面的管理。社区医院医生只能对本社区内的医疗信息资料进行管理操作,而中心医院专家既可以对医院专家信息及医疗设备信息的基本资料进行管理操作,同时又可以查询各社区医院的信息资料,从而可实现信息资源和医疗设备资源的共享。

3 系统功能

系统的用户主要为社区医院医生、中心医院专家及管理员,针对不同的用户,系统应该提供不同的功能,见图1。

3.1 社区资料管理

收集社区人群的基本情况及病史资料,社区医生的基本情况及主治方向,社区医院的医疗设备基本信息[9]等,建立社区资料信息库,实现对社区人群资料、社区医生资料及医疗设备资料的添加、修改、查询及删除等操作。各社区医院医生角色只能管理本社区的资料信息,中心医院专家角色可查询任一社区的详细资料信息。

3.2 专家资料管理

收集中心医院专家的基本情况,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科室、职称、主治方向、学历、照片及简介等,建立专家资料信息库,实现对专家资料的添加、修改、查询及删除等操作。各社区医院医生均可查询任一专家的详细资料信息。

3.3 网上实时会诊

网上实时会诊是全系统的核心,实现社区医院医生和中心医院专家对疑难病症的协同诊断。社区医生通过本模块将医学图像及附加信息上传到中心医院的数据库服务器,并可指定任一科室的专家来辅助诊断。被指定的中心医院专家可及时查看患者的图像资料,并直接对附加信息进行修改和评注,快速完成对社区患者的辅助诊断。

3.4 信息管理模块

信息管理模块主要是对患者图像信息及诊断内容的管理。社区医院医生可对图像信息和诊断内容进行查询及删除等操作,中心医院专家可对该图像的诊断内容进行修改等操作。

3.5 系统管理

管理员可创建用户及设置用户的权限等进行一般的系统维护和管理,不干涉任何有关医疗诊断的操作。在进入社区远程医疗系统的主界面前,用户必须先进入登录界面,待服务器端数据库查核相应的密码权限后,才能进入本系统,确保该系统的安全。

4 数据库设计

该系统数据库采用的是Microsoft Access 2003。Microsoft Access 2003是Microsoft office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多用户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具有office系列软件功能强大、操作直观方便的优点,基本可以满足系统存储的要求[6]。根据本系统的需求可以确定数据库的主要内容,如表1所示。

5 系统实现

系统的软件运行于Internet环境之上,主要采用B/S模式[7],B/S架构的网络平台突出优点是客户端不需要安装特殊软件,只用操作系统自带的浏览器即可,用户几乎不需任何培训,同时系统的后期升级和维护对用户也没有影响,是面向普通用户使用的最佳模式之一。在B/S模式下利用Internet通过Web服务器访问数据库,总体上是一个如图2所示的3层分布式软件体系结构[8],包括:表示层、控制层、数据层。其中,表示层是社区远程医疗系统的用户接口部分,是实现用户与应用逻辑处理结果的交互界面,也是用户与Inter-net之间交互信息的窗口,如用户输入数据、显示诊断信息等,是由各种浏览器构成;控制层完成与用户操作有关的所有事物逻辑,主要通过中心医院的Web服务器实现其功能,它根据客户端的请求启动相应的程序来完成有关的事务处理,并将处理结果以HTML代码的形式发送给客户端浏览器;数据层是由数据库服务器构成,它主要提供数据管理,对数据库数据进行读写,能够执行大量的数据更新和检索,完成数据存储。

整个系统开发平台采用Microsoft Visual Studio.net C#2005集成开发环境,利用ASP.net+JavaScript开发网页部分,利用A-DO.net强大的数据操作功能开发数据交互部分,使整个B/S系统有较高的网络性能和高度的安全性[9,10]。

用户进入社区医疗远程诊断系统时,首先进入登录界面,然后可进入其子系统。当角色为社区医院医生时,可进入社区资料管理系统、网上远程诊断系统、医疗信息管理系统。角色为中心医院医生时,可进入专家资料管理系统、网上远程诊断系统。角色为管理员时,只能进入用户管理系统[11]。具体流程如图3所示。

6 结语

根据社区医疗的实际情况,利用计算机、通信、网络技术,完成了基于B/S的社区远程医疗系统的开发。该系统界面简单直观,便于医生操作,实现了中心医院专家与社区医院医生针对一些疑难病症进行交互式讨论和辅助诊断,既为及时准确的诊断与治疗疾病节约了时间,又使专家的技术得以更广泛的应用,从而提高了社区医疗的服务水平,促进了社区医疗的信息化建设。

参考文献

[1]Adams O B,Hirschfeld M.Human resource for health-challenge for the21century[J].World Health Stat Q,1998,51(1):28-32.

[2]李战胜,宫雪莲,袁长海.我国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状况及存在问题的探讨[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7,21(11):31-32.

[3]Gravel R,Beland Y.The Canadian Community Health Survey:Mental Health and Well-Being[J].Canadian Journal of Psychiatry,2005,50(10):573-579.

[4]Finkelstein S M,Speedie S M,Potthoff S.Home Telehealth Im-proves Clinical Outcomes at Lower Cost for Home Healthcare[J].Telemedicine and e-Health,2006,12(2):128-136.

[5]Scherr D,Zweiker R,Kollmann A,et al.Mobile phone-based surveillance of cardiac patients at home[J].Journal of Telemedicine and Telecare,2006,12(5):255-261.

[6]卢湘鸿.数据库Access2003应用教程[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

[7]杨官平.B/S结构的实验仪器设备管理系统的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7,21:5238-5240.

[8]胡迎松,彭利文,池楚兵.基于.NET的Web应用三层结构设计技术[J].上海:计算机工程,2003,29(8):173-175.

[9]刘瑞新,马骏,何欣.C#网络编程及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10]黎卫东.ASP.NET网络开发入门与实践[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72-76.

医疗信息系统医疗保险 篇11

关键词:数据信息;医院;医疗保险管理;医保问题;信息管理水平;数据挖掘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16-0057-02 DOI:10.13535/j.cnki.11-4406/n.2016.16.027

现阶段,很多医院都成为了医疗定点机构,而医疗保险管理方式与以往相比有了一定的改变,因此这种情况也给医院现代化建设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和机遇,使用科学有效的管理方式对信息数据库进行管理,就成为目前医院提升医疗保险管理水平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项任务。众所周知,医疗医院各方面业务的运行都需要良好的信息系统所提供的精准数据作为保证,所以对数据信息的良好运用就成为了提升医保信息管理水平的关键。

1 对数据进行有效挖掘,构建完善的分析统计体系

1.1 数据挖掘

在医疗保险管理过程中,数据信息是其进行有效管理的切入点,同时也是制定各项指标,分析相应指标的基础,因此保证数据信息收集的精准性、完整性、时效性是非常重要的。而现阶段各医院信息来源主要是通过医院所在的医院信息系统和医疗保险院端来获得的,这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互动与互补性。医院信息系统中的数据主要是对医疗活动过程中没有经过任何处理的信息进行收集,该信息具有一定的繁杂性,并且较为分散。而医疗保险院端中所提供的数据都是人们在使用医疗保险卡时所表现出的事实数据,它所提供的信息数据会比医疗信息数据提供的更加全面,并且这种数据使用也相对较为方便,但是它不能对实际明细进行提供。因此怎样将这两种数据进行有效的整合,就成为很多医院需要进行解决的问题。而相关医保部门则通过对相应政策的进一步解读,有效地将政策与实际医疗临床需求进行结合,在此基础上提出对信息数据进行关联的方式,也就是相应的信息中心建立起能够共享和交换信息数据平台,来实现医院和医院数据之间的共享和交换。因此这种方法不仅对数据进行了有效的挖掘,还加快了数据之间从点到面的有效结合,进而为数据的后续分析和实际应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2 数据的统计和分析

首先,对拒付费用数据进行分析。要先对各地区内医保中心的实际反馈数据进行逐一筛查,找出相应的拒付费数据,然后通过相应的计算机软件将当日医院实际的使用医疗保险进行就诊的实际数据调出,之后按照调出数据对拒不支付相应费用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对负责单位和个人进行确定。一旦是因为医生实际操作不正确而导致的,就需要将该笔费用落实,如果是因为系统误差或者是相应政策的不合理而导致的,就需要有相应科室进行反馈,然后再对数据进行分析。同时还要根据不同的评定标准来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比较,然后最终确定拒付费的主要科室。此外,还可以通过对拒付费用的原因分析,来对问题科室进行确定。并且医院一定要做好解决问题科室的工作,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和意见。

其次,次均费用的数据分析。这种费用分析方式就是对医院和科室的次均费用进行相应的分析。因此在实际分析过程中,就需要按照医院保险院端所提供的反馈信息,来对医院整体的次均费用进行比较和分析,然后计算出数据的环比以及同比的实际变化率,将分析结果同其他医院中的相应指标进行对比分析,最后决定医院未来的发展战略以及管理方向。在对管理方向确定以后,使用相应的医疗信息系统将数据上传,并使用相应的处理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进而确定医院中不同科室的次均费用的实际完成情况。此外,还要计划内最大限度地对次均费用结构进行分析,对科室中存在异常的数据及其结构变化趋势进行有效监督,进而对变化运营进行分析,加强与各科室的沟通,给予其科学的引导和有效的调整。

2 构建完善的医疗保险指标考核系统

2.1 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对次均费用指标进行确定

现阶段,一部分医院已经在进行总额预付制,因此在这项工作实施以后,科学地对医院各科室的真实数据来执行相应的管理指标,是现阶段所必须要进行的工作。在总额费用确定以后,医院各科室就可以将医保费用数据作为基础,然后在此基础上对医保费用提升以及实际支付增幅的数据进行相应的分析,之后按照医院不同科室权重情况的不同来计算出相应科室的次均费用以及自费比例指标等,并将其落实到位。此外,还要尽可能听取科室提出的意见,再结合当地环境、历史原因以及高发病种类等实际情况,来对相关的数据指标进行动态的管理,进而实现医疗保险管理水平的上升。

2.2 加强多层级数据的有效结合完善科学体系

在医院进行医疗保险管理过程中,一定要以数据作为基础点和实际切入点,将次均费用和拒付费用等作为相应的考核指标,然后使用科学且完善的方式来对考核体系进行建设。同时还要从根本上对医务人员进行鼓励,推动医院各项活动发的良好开展,使用较为精细化的管理方式,结合相应的带护具指标来对考核信息中药占比以及CMI完善,并将其作为相应的联动指标,进而对医保考核数据进行补充。这样一来不仅有效地体现出各科室工作性质以及实际费用及结构的不同,还实现了医院考核制度的民主性以及公平性。此外,在制定相应的考核指标过程中,一定要根据不同种数据进行有效结合的方式来对指标进行分析,进而保证相应指标的科学性以及合

理性。

2.3 提升数据信息的共享水平,进而实现部门的有效协作

良好的信息化管理能够推动医院内部各科室、各部门之间的数据的有效集中以及整理,进而达到信息共享的目的,这样一来不仅有效提升了医院内各科室间数据的统一性,还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处理出现多次重复的收集,降低了资源浪费情况的发生。不仅如此,还有效提升了各科室的交流和沟通,为以后医院的联合管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最近几年医院改革的不断完善,使得医保部门以往所使用的系统以及考核方式不能满足实际需求,因此数据信息的良好应用使得各部门之间的配合水平得到了有效的提升,进而推动了医院医疗保险管理水平的提升。此外,在医院进行医疗保险过程中一定要将相应的拒付数据进行有效的共享,实现在多维度背景下医疗保险管理能效的提升。同时还要对相应的数据录入进行强化,对相应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使其能够保证DRGs运行的良好,进而提升医院整体管理水平。

3 结语

总而言之,虽然最近几年医院加强了改革,完善了相应的系统,也将信息技术很好地应用到了医院的管理过程中,但是在实际上,医院在医疗保险管理方面还是存在一定的欠缺和不足,使其管理水平得不到上升,而数据信息的良好应用则打破这一局面,为医疗保险管理水平的上升奠定了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 孙晶晶,魏俊丽,万昊,等.数据信息在医院医疗保险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院,2015,19(12).

[2] 张立佳,但秀娟,史洁,等.军队医院医保总额预付管理信息系统构建[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5,(1).

[3] 陶惠.数据挖掘技术在医保中的研究与应用[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5.

[4] 吴野,兰利莹.浅谈医疗统计在医院管理中的作用

[J].东方企业文化,2015,(9).

基于云计算的医疗信息系统研究 篇12

经过多年来的医疗行业信息化建设, 我国医疗行业形成多样的医疗信息系统:医院信息系统 (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 、临床信息系统 (Clinical Information System) 、医学影像信息系统 (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s) 、放射学信息系统 (Radiology Information System) 、实验室信息系统 (Laboratory Information System) 、电子病历系统 (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 、医院资源计划系统 (Hospital Resource Planning) 等等。由于涉及到医院及病人个人隐私, 这些医疗信息系统大多以自建为主, 但是随着数据量增加, 数据结构复杂化, 信息系统对信息互通的需求越来越强烈, 这对计算、存储、通信和可靠性、安全性的要求随之增高[1]。

云计算是一种将物理资源虚拟化后进行统一管理的技术, 简单说来, 就是将大量的服务器进行连接, 整合计算资源, 对这些资源进行动态管理, 进行分布式数据处理的共享进出框架。云计算带来的不限时间地点的资源共享受到IT界的广泛关注, 并逐渐进入各个领域。

云计算进入医疗领域, 可以承担传统的建设模式已经不能承受的繁重的IT维护压力。通过构建共享云服务, 基于云计算建立医疗信息系统成为解决医院IT资源短缺、IT维护费用高等问题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并且资源共享以后, 医院与医院之间[2], 医院与其他社会部门之间的沟通会更加顺畅, 工作效率也会随之提高。

二、国内基于云计算的医疗信息系统现状

目前, 基于云计算的医疗信息系统的发展在我国发展并不是很成功。原因主要有一下三点:

(1) 医疗单位的配合程度。医疗数据中包含了大量的患者基本信息、电子处方、化验结果、医生诊断说明, 处于安全性的考虑, 许多医院不愿意使用共享的框架。其次, 医院是否能考虑到云计算带来的巨大便利和作用, 放弃已经打造好的医疗系统也是一个棘手的问题[3]。

(2) 硬件设施问题。云计算是建立在高速联通的网络传输的基础上的, 医院的业务需要从原来的局域网迁移至广域网环境, 对传输路由、带宽、资源配置等的有较高要求。目前集中化管理医疗信息仍受到基础设施不完备的限制。

(3) 数据问题。基于云计算的医疗信息系统是将不同医疗机构数据整合的方案, 不同医疗机构有着不同的数据结构, 异构数据的存储、修改和查询都是非常困难的, 对异构数据进行重新编码耗费巨大。

三、基于云计算的医疗信息平台结构

云计算服务方式分为三类:基础设施即服务 (IAAS) 、平台即服务 (PAAS) 和应用即服务 (SAAS) , 国内应用较多的是以提供SAAS服务模式[4]。SAAS服务模式提供商为企业搭建信息化所需要的所有网络基础设施及软件、硬件运作平台, 并负责所有前期的实施、后期的维护等一系列服务, 企业无需购买软硬件、建设机房、招聘IT人员, 即可通过互联网使用信息系统。这对于医疗机构无疑也是最好的选择。

本文介绍的就是基于SAAS服务的医疗信息系统, 其结构如下图所示:

云计算中心整合区域内居民的健康档案、医院的数据中心 (作为私有数据) 、区域内的电子病例数据、区域内居民的一卡通支付, 将各个数据的储存目录而不是海量的数据储存在计算中心, 在接收到相应的终端查询后进行快速响应, 调动相应的数据资源反馈结果给终端, 同时对重要的数据进行异地备份, 对数据目录的改变进行及时的更新。

针对上一节中存在的问题, 在系统的设计和实施中进行一下改进。

(1) 采用统一编码解决数据异构性。数据的异构性来源于不同的医疗机构采用不同的硬件、数据库管理系统和数据管理方式。所以制定统一的编码标准和数据字典, 实现编码统一。且系统采用可标记扩展语言 (XML) 和BASE64编码技术对数据进行统一的转换, 对二进制数据进行重新编码, 在查询反馈的时候再进行解码[5]。

(2) 采用私有云解决数据安全性。为医疗机构建立私有云存储隐私级别高的数据, 对患者数据进行去敏感性处理或是直接加密数据, 增强私有云的防火功能。

(3) 充分利用现有资源。通过分析资源需求和为未来的预测, 考虑软件升级以及对硬件的需求, 利用现有的硬软件资源, 对不同机构制定进行个性化的服务和硬件部署, 做到资源利用最大化, 节约医疗机构的成本。

四、基于云计算的医疗系统的优势

云计算环境将分散的医疗资源整合, 将不同的医疗数据汇集, 对现代医学有着非凡的贡献。

(1) 医疗资源的“南水北调”。中国幅员辽阔, 但同时也贫富差异显著, 在经济发达的大中城市, 不仅有先进的医疗设备, 还有医术精湛的医护人员, 而偏远地区却医疗资源匮乏、通过云平台, 可以将患者的基本信息、医疗成像结果通过核心诊断系统传输到专家手中, 当地医生就可以在专家的指导下对重大疾病进行治疗, 也在此过程中逐步提高医术[6]。

(2) 新技术的及时传播。基本上, 医生还是根据自身医疗经验和同行之间的技术交流以及先进期刊的指导, 来进行新技术的学习, 这些方法有相当长的滞后性, 不利于新的医疗方案的传播。云平台将新医疗方案导入中央数据库, 医生在遇到某一病症时, 可通过运数据了解最新最好的治疗方案, 节约尝试已有治疗方案的时间, 更加快捷和准确地为患者服务。

(3) 患者和医生交流方便快捷。医疗信息系统可以提供医患双方交流的平台, 向患者提供起各种医疗信息, 使患者第一时间了解自己病情和治疗方案, 是缓和医患关系的一个有效途径。

(4) 为居民提供便捷的健康管理。居民可以通过云数据中自己的健康数据对自我健康进行管理。通过管理定期的身体检查的数据, 对疾病提早防范, 且绑定的支付工具简化看病就医的支付过程, 极大方便了居民。

五、总结

医疗卫生信息化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建立一个完善的医疗信息系统, 将各类医疗信息数据化, 提供最新的医疗咨询势在必行。将云计算技术框架引入医疗领域, 整合分散在全国各地的医疗资源, 提供高效快捷的医疗信息传送途径, 提高医疗效率, 降低医疗保健成本, 解决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匀的问题, 极大地提高了人民健康质量。

参考文献

[1]Hewitt C.ORGs for Scalable, Robust, Privacy-Friendly Client Cloud Computing[J].IEEE Internet Computing, 2008, 12 (5) :96-99.

[2]Paul P K, Ghose M K.Cloud Computing:Possibilities,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its Emerging Need in the Academic and Working Area of Information Science[J].Procedia Engineering, 2012, 38:2222-2227.

[3]陈海波.云计算平台可信性增强技术的研究[D].复旦大学, 2008.

[4]张启来, 丛培才.基于云计算的医疗信息系统研究[J].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 (4) :570-572.

[5]许德玮, 桑梓勤, 刘磊, 等.基于云计算的医疗卫生位置服务平台研究[J].医学信息学杂志, 2013, 34 (6) :8-13.

上一篇:芍药苷/分析下一篇:交互动画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