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行业信息化现状

2024-07-13

医疗行业信息化现状(精选9篇)

医疗行业信息化现状 篇1

医疗行业信息化方案

一、医疗行业信息化概述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医院正加速实施基于基础信息化网络平台、HIS业务平台的整体建设,以提高医院的服务水平和核心竞争力,从最初的“以财务为中心”的医院信息系统向“以病人为中心”的医院信息系统转变,医院信息化建设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信息化不仅提升了医生的工作效率,使医生有更多的时间为患者服务,也提高了患者满意度,而且无形之中还树立起医院的科技形象品牌,医院信息化正越来越成为强化医院活力与竞争力的关键行为,医疗业务应用与基础网络平台的逐步融合正成为中国医院,尤其是大中型医院业务发展前进的新的驱动力。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更“广义”的数字化医院概念,不仅包含医院内部数字化技术的充分应用,还包含与之配套的社会卫生服务体系的数字化,如高质量的院际信息网络、社区卫生宽带网络、深入家庭的数字化设备及接口等,以实现资源共享和零距离健康服务。

随着医院信息化的不断深入,医院OA系统、MIS系统、HIS系统、PACS等系统相互融合,中国医院的信息化建设也已经从简单的数据业务应用逐步发展到数据、语音、视讯等多业务统一承载,而传统医院网络已经无法满足新业务的需求,主要问题包括:

(一)现有网络资源很难通过灵活有效的策略调整实现业务与网络的充分融合,例如早期医院网络已经很难支撑门诊系统对可靠性、PACS系统对高性能的要求,医院用户对新业务部署的体验感不佳,新业务的部署面临巨大管理压力;

(二)网络平台缺乏智能性,无业务识别能力,不能对关键业务应用提供端到端的高质量数据传输的有效保证,医院通常采用的设备升级、链路带宽升级等简单方式使得网络建设、运营、管理成本大幅度上升,而网络资源的利用率却在大幅度下降;

(三)医院网络中的安全设备组件多且庞杂,但各组件孤军作战,传输安全、网络安全、数据安全、业务安全层面相互分离,难以有效兼顾,医院的安全漏洞处处存在。随着电子病例应用越来越广泛,一旦电子病例出现泄密或者被恶意篡改,都会给医院带来严重的医患纠纷甚至法律纠纷,网络安全已经成为医院新一代网络建设的关注重点;

(四)网络的管理控制功能薄弱,单纯设备级的网络管理已经不能满足医院用户对业务可靠性要求,业务的可靠性除了要求网络稳定,还依赖于服务器可靠和数据存储可靠等多种技术组合。

二、医疗行业信息系统需求分析(一)需要高速、便捷的的网络系统

现在医院里普遍存在患者看病难的现象,主要体现在医生、护士、病人缺乏实时沟通,挂号、就诊、交费和取药等各个环节数据处理慢等。因此大容量、高速率的数据传输是对网络的一项重要要求。在用户较多、突发流量大的情况下,不出现网络瓶颈,不阻碍正常交易;同时,医疗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至关重要,大量的医院和医学数据库分布在医院的各个角落,从医疗信息、生化数据、病理信息、放射信息、门诊信息、药品信息、收费信息、器械信息、医生工作站到电子病历等等,而且这些医用的数据库不断地爆炸性地增长。面对如此庞大的分布式和多源性的数据,任何个人和团体都很难从通过手工来理出头绪,获得有用的信息。只有通过信息化建设,各种新出现病症的及时公布与信息共享,为病人的早期诊断和及时医治争取了宝贵的时间。通过信息网络的连接,医护人员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可疑病状的查询和相关知识以及治疗手段的培训。建设高速便捷的网络系统,才能富有成效地用于支持医院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医院综合效益和运行效率。

(二)要求网络具有高带宽和高的服务质量

中国目前HIS系统是重心,大多数医院停留在办公自动化和网上收费系统阶段。临床信息系统(CIS)和医疗图像存储和传输系统(PACS)是方向,很多医院已经把PACS系统的建设提上议事日程,并且PACS系统投资较大。网络设计要具备前瞻性。适合突发的大数据量的业务传输。可扩充的带宽以支持超大流量的应用,如超声波、CT,MRI(核磁共振),核医学、放射医学及荧光透视等,对带宽需求巨大。今后的远程医疗,图象传输更是对于网络的Qos有着严格的要求。远程医疗使远隔千里的患者和医生可以通过双向同步动态图像和语音的传递系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从而使患者在异地就能够得到国内一流医学专家的诊断治疗,这些应用都有赖于一个高服务质量和传输带宽的网络系统。

(三)高可靠性

医院信息系统要求一天运行24小时、每周7天不间断地运行。像门诊收费、挂号系统,假如中断,其后果不堪设想,而且绝对不允许数据丢失。业务的不中断,系统有一定的冗余和备份,故障恢复迅速;由于涉及人命关天的大事,对于网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要求极高,手术以及监护系统的需求,病例管理,分析会诊,应急系统,远程的专家会诊视像会议,这次应用都需要网络具备高可靠性,不间断的稳定运行。

(四)移动性

对于处理突发情况时的移动性需求,医护人员可以在护理点获得实时的表格、记录和测试结果,因此可以大大地提升医疗服务的质量。护士和医生提供了可随身携带的PDA或其他无线设备,通过灵巧的无线访问点可以使护士和医生随时查询或更改某个病人的病例,甚至为病症快速提出参考处方。在药房,药品的分拣与管理向来是药方工作人员的巨大工作负荷。利用无线网络设备,工作人员可以在药品的分拣时即登记入库,简化管理,提高效率。准确而快速的药品登记还可以反馈到门诊医生手上或桌面上的信息化设备,为对症下药,开具处方提供方便。并且过去由于登记错误而导致再次查找和取药的长时间等待现象也可避免。在医生制定处方的时候,能够通过手中或桌面上的信息化设备通过有线或无线网络及时了解药方中药品的数量,那么病人就可以免除多次往返的麻烦,医院也可多一分对就医者的关爱。

(五)安全性

鉴于网络中传递的信息与患者的健康及个人隐私相关,电子病例的安全性和保密性,都属于病人隐私。一定要保证数据安全保密,防止不良分子破坏,因此网络安全更要引起重视。同时医疗机构的研究和实验结果也具备重大的.学术意义,文件的安全性也需得到网络的强有力保证。

(六)可管理性

对于医院信息化网络中广泛分布的网络设备进行管理是件繁杂的工作,并且为了确定故障点、及时排除故障,没有一个简便易用且功能丰富的网络管理系统是不行的。一个好的网络管理软件,相当于多了几个网络管-理-员来辅助管理。同时网络管-理-员需要网络管理软件提供易用、全面和有效等特性。计算机网络一直被认为是动态变化的,对网络进行一个有效的监控和管理是提高网络使用效率和预防故障的关键。通过网络管理技术,网络管-理-员可以对网络进行流量、带宽占用率和协议的分布等网络行为进行分析和监控。依据这个手段我们可以对网络进行微调,使它更好的为应用服务同时有效的防止网络拥塞和非正常的网络行为。优秀的网络管理软件是达到这一目的的有效工具。但是,多年来国外的网管软件一直充斥着国内的市场,网络管理软件中大量的英语术语成为网络管-理-员充分使用工具的障碍。全中文界面的网络管理软件应运而生,它具备强大的功能,它的功能可被用户定制。

三、业务存储要求医疗行业信息系统中最重要的是信息,包括病人临床信息和医院管理信息等。医疗行业IT部门面临的最明显挑战是由信息数字化造成的信息量持续增长带来的,这些增长来源于:

・每个医疗过程涉及大量图像加上每年要执行大量扫描,使得存储的医疗记录以超过70%的年增长率在增长

・更多类型的数据:财务、临床、图像管理,结构化数据(如数据库)及非结构化数据(如数字影像、报告、视频、演示文稿等)

・更多用途的数据:HIS、EMR/EHR、PACS、知识管理以及数据挖掘

・更多设备产生的数据:药征、患者监视、仪器

・更多管理法规:国家医疗记录保留要求

医疗行业中不同业务应用系统的需求不尽相同。我们以医院的两个最有代表性的应用为例,分析其来自医院业务的需求:

・HIS系统

C随着就诊人数的增长,需要保证系统的性能满足业务发展的需要

C需要满足7x24小时高可靠运行的业务连续性要求

C需要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可恢复性,避免因数据丢失引起的医疗纠纷

・PACS系统

C如果仍然采用随影像设备配置的功能简单的医疗影像系统,如何实现全院影像信息共享和查询

C如果实施了全院PACS系统,则带来数据量的快速增长,如何做到控制成本、同时提供数据的共享和快速查询

C需要满足7x24小时高可靠运行的业务连续性要求

C需要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可恢复性,避免因数据丢失引起的医疗纠纷

医疗行业其他应用系统还包括:LIS、医保、电子病历,银联前置机、合理用药、知识库、排队叫号、病人查询系统、OA、杀毒系统、文件服务器、WEB、Email等。

四、医疗行业信息系统解决方案数字化医院多业务平台主要针对传统IP网络的可控性低、网络资源自动适应性差、网络缺乏立体安全性而提出的,其目标是以医院业务应用为主体,以不断发展完善的智能网络技术、安全技术和灵活的资源调度为基础,以灵活实用的管理控制为手段,为医院用户提供端到端品质保证的融合数据、语音、视频等多业务的网络实体。

医疗行业信息化现状 篇2

医疗卫生行业涉及国计民生,关系社会稳定。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和相关法律的完善,医疗信息安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1]。因此,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逐步在医疗卫生行业实行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是解决我国医疗卫生行业网络信息安全问题的必然选择。

1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现状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是指对国家秘密信息、法人和其他组织及公民的专有信息以及公开信息和存储、传输、处理这些信息的信息系统分等级实行安全保护,对信息系统中使用的信息安全产品实行按等级管理,对信息系统中发生的信息安全事件分等级响应和处置[2]。如何对信息系统实行分等级保护已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热点。作为走在信息安全研究前列的大国,美国国防部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就已针对其国防部门的计算机安全开展了一系列有影响的相关工作,而我国在80年代末才开始对信息系统安全相关问题的研究[3]。

1999年,《GB 17859—1999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划分准则》颁布,提出从整体上、根本上、基础上来解决等级保护问题,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能力划分为5个等级,即用户自主保护级、系统审计保护级、安全标记保护级、结构化保护级和访问验证保护级。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能力随着等级的增高逐渐增强[4]。随着《关于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公通字[2004]66号)、《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2007)、《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2008)等相关文件的颁布,我国的各行业也逐步开始了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建设工作。在此基础上,卫生部于2011年下发了《关于印发<卫生行业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卫办发[2011]85号)(以下简称《通知》),明确指出了要“依据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遵循相关标准规范,在卫生行业全面开展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定级备案、建设整改和等级测评等工作”。

2 医疗卫生信息系统安全需求

卫生信息系统可分为2个部分:医疗信息系统和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医疗信息系统的代表———医院信息系统(health information system,HIS)是现代化医院建设中不可缺少的基础设施与支撑环境,具有高复杂性、高安全保密性、高稳定性、数据量大、高响应性等特点[5]。公共卫生信息系统是最重要的应用信息系统,主要包括指挥决策系统、卫生行政管理信息系统、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紧急医疗救援信息系统、卫生监督执行信息系统等,具有公益性、区域性、规范性、依赖性等特点[5]。

目前,尽管许多医疗卫生机构已经部署了大量的信息安全产品,但随着信息安全的需求不断增加,仍不能满足实际的需要,导致很多信息安全问题的存在,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医疗卫生行业开展卫生保健服务的效果。目前,影响并威胁着我国医疗卫生信息安全的主要因素有以下5个方面:(1)未设立专门的信息安全管理机构;(2)缺少制定、公布卫生系统的信息安全规范和安全标准;(3)缺乏实行强制性的安全监督、审查、验收机制;(4)未实施医疗信息系统安全员配备和持证上岗制度;(5)“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难以实现整体的安全管控[5]。

医疗卫生行业不仅要为人民群众的生命与健康服务,还要尊重和保护患者的隐私。如因信息安全问题导致患者的隐私受到非法侵犯或泄露,将可能损害患者的合法权益,并影响医患关系的和谐,增加医患纠纷发生的可能性。因此,我国应通过一系列政策法规来进一步规范信息系统安全的建设,增强医疗卫生行业及医务人员的安全义务与责任感,以更好地为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服务。

3 我国医疗卫生行业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的发展对策

3.1 提高对信息安全的认识

医疗卫生行业的信息化水平是医疗卫生行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而信息安全问题则是制约信息化发展水平的瓶颈。我国医疗卫生行业在信息安全方面存在着资金投入比例低、分配不合理,重软、硬件建设而缺少管理制度和人员配备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都需要在未来的信息安全等级建设中逐步解决。为提高医疗卫生行业对信息安全问题的认识,大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建立统一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制定国家层面的信息安全政策;(2)结合国家政策及相关标准,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各项管理制度,明确职责与任务;(3)制定合理的安全策略,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4)开展相关知识培训,增加人员、资金与技术的投入[6]。

3.2 全面实施医疗卫生行业信息安全等级保护

按照《通知》的要求,卫生行业应结合自身信息系统的特点,以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相关标准规范为标准,逐步开展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定级备案、建设整改和等级测评等工作,以保障卫生信息化建设的健康发展。建设过程中要优先保护重要卫生信息系统,优先满足重点信息安全的需求。尤其要对拟定为第三级以上(含第三级)的卫生信息系统开展重点建设。在重点建设的基础上,全面推进卫生行业各单位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的实施,对于新建、改建、扩建的信息系统,严格按照等级保护的管理规范和技术标准进行信息系统的规划设计、建设施工[4,7]。要通过建设,建立信息安全管理制度,落实信息安全管理措施,完善信息安全保护设施,形成信息安全技术防护体系与管理体系,有效保障卫生信息系统安全[7]。因此,医疗卫生行业各单位在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建设工作中应科学规划,严格以国家相关标准为依据,遵循自主保护、重点保护、同步建设、动态调整等基本建设原则[5],稳步地开展信息安全等级建设。

3.3 完善人才队伍建设

医疗卫生行业信息安全涉及计算机技术、信息安全、医院管理等多个方面,因此,该领域的专业人才应具有信息学、安全学、医学、工程学、管理学等多方面的知识。目前在我国医疗卫生行业的信息部门中很难找到具备上述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或组合型人才团队,现有技术人员几乎均为单一型专业人员,人才队伍不符合实际的工作要求[8]。

作为现代化的医疗卫生行业,应高度重视上述复合型人才在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建设中的重要性,完善此类人才建设。同时,在医疗卫生行业信息化的大环境下,还应将此类人才作为决策者管理思想的延伸和扩大,通过其将决策者的思想融入到实际信息化工作中,提升医疗卫生行业的综合竞争力。

3.4 定期进行信息系统安全风险评估,及时进行安全加固

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必然会使新的信息安全问题不断出现,因此,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建设工作并不能一劳永逸。所以,应针对信息安全系统定期开展安全风险评估工作,定性定量地分析信息系统的安全程度,明确自身信息系统安全所处的信息安全等级,找出与对应的信息系统安全等级的差距,根据风险评估报告,制定相应的系统加固方案。针对不同的风险,要通过升级安全设备、修改安全配置、增加安全制度等方法合理进行安全加固,并将之作为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

然而,目前我国医疗卫生行业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建设还处于探索与逐步规范的阶段,尚未形成成熟的信息系统安全风险评估模式,因此,对医疗卫生行业定期进行信息系统安全风险评估及安全加固的工作还亟待快速开展。同时要明确评估、加固并非信息安全建设的最终目的,而是规范和促进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建设整改的重要手段。

4 结语

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发展过程中,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是提高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和水平,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公共利益,保障和促进信息化建设健康发展的一项基本制度[9]。医疗卫生行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稳定中的特殊地位决定了其在医疗卫生行业开展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开展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可以为医疗卫生行业提供有效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使其更好地为医疗卫生行业服务,为该行业在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提供基础保障。

摘要:介绍了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的现状及相关的政策,分析了医疗卫生信息系统安全的需求,结合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的有关政策和标准,指出了医疗卫生行业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的发展对策,为国家卫生行业实施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工作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医疗卫生行业,信息安全,等级保护

参考文献

[1]范启勇,徐御,曹剑峰.医疗机构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框架设计与要求[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9,25(4):217-219.

[2]公安部信息安全等级保护评估中心.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政策培训教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1-10.

[3]李和平.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研究[J].数字图书馆论坛,2009(9):11-15.

[4]GB17859—1999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划分准则[S].

[5]王晖.医疗卫生行业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实施指南[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0:3-17.

[6]邓羽,李向波,钱崇强.医院信息化过程中的风险管理[J].医疗卫生装备,2010,31(8):92-93,107.

[7]GB22239—2008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定级指南[S].

[8]杜方冬,孙振球,饶克勤.我国医院信息化建设水平的实证分析与发展对策探讨[J].情报杂志,2009,28(5):42-59.

医疗行业信息化现状 篇3

关键词:医疗器械;销售行业;发展

医疗商业是医药生产企业和医药消费端的中介,是医药行业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其职能是使医药消费终端顺畅地使用医药生产企业的产品,因此该行业与医药行业的整体息息相关。根据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GB/T4754-2011),医疗器械销售属于“医疗用品及器材批发”(行业代码:F5153)。本行业的主管部门为国家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医疗器械的监督管理,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医疗器械监督管理工作。

一、 行业监管及政策

国家对医疗器械产品实行备案和注册管理制度。第一类医疗器械实行产品备案管理,由备案人向所在地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提交备案资料;第二类、第三类医疗器械实行产品注册管理,且必须经过企业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并发给《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

2011年11月科技部印发了《医疗器械科技行业“十二五”专项规划》,提出在“十二五”期间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目标及相关的保障政策,旨在推进医疗器械领域关键技术与核心部件的重大创新,有效支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设。2012年3月,国务院下发《“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明确了2012年-2015年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阶段目标和重点任务。2014年,我国还积极推动社会办医,重点解决社会办医在准入、人才、投融资能力和服务能力等方面的问题,刺激医疗设备的应用。2012年8月卫生部发布了《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报告》,未来8年将推出涉及4000亿元的七大医疗体系,其中的1090亿将用于县医院建设,在此背景下,非公立医疗机构和县级医院的医疗设备购置需求将大幅增加。

二、行业规模及行业概况

目前,我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约为总体医药市场规模的14%,大大小于全球42%的平均比例;且与全球医疗器械消费水平相比,我国至少有5至6倍的提升空间。换个维度来看,我国医疗卫生费用与GDP的比重约为5%,远低于美国16%的比例,因此市场发展空间很大。目前,我国已初步建立多学科交叉的医疗器械研发体系,产业发展初具规模。新医改政策的实施、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和政府资金的投入,尤其是基础医疗投入的提高,无疑会促进医疗器械行业有序且快速地发展。

我国医疗器械行业总体呈现“多、小、弱”的特点。虽然我国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数量众多,但是企业规模普遍较小,市场集中度低,创新能力比较薄弱。据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测算,我国医疗器械企业的年平均销售额仅为1500万元,年销售额在1亿元以上的仅有130余家,其中外资和合资企业占据半壁江山。医疗器械行业内缺乏龙头企业和自主品牌,在国际市场上竞争时,品牌竞争力不强。技术研发能力较弱有两方面原因:首先,我国医疗器械产业中大多为中小企业,规模小,创新能力弱,不具有人才优势,且不具备品牌打造和现代化营销体系的意识;其次,医疗器械产品从研发到大规模投入市场,整个周期很长,增加了企业创新投入的风险,也影响了企业技术创新的积极性。

我国常规医疗器械已基本实现自主生产,高端医疗器械虽有所涉足,但在流通环节还是已进口国际知名生产厂商为主,低技术含量的中低端产品仍然占据主导地位。

国内医疗器械主要的销售渠道是医院、药店及专业的医疗器械店。目前,我国医疗器械销售行业的集中度比较低,据统计,我国医疗器械省市代理商有5,343家,医疗器械全国总代理商有1,489家。市场具有零售终端区域性强,销售过于分散的特点。在2014年,我国医疗器械约为2,556亿元的市场销售规模中,医院市场约为1,944亿元,占76.09%;零售市场约为612亿元,占23.91%。在零售市场中,传统零售业销售额约为454亿元,占74.18%;电商渠道销售约为158亿元,占25.82%。

三、行业发展趋势

统计数据显示,1995年至2012年我国人均个人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和医疗支出占GDP比重均大致呈上升趋势。个人医疗支出占总支出比重从1995年的3.5%,增长到2012年的6.9%;同时医疗支出占GDP比重由1995年的3.2%,上升至2012年的5.4%。 我国2012年医疗支出占GDP的5.4%,与老龄化国家日本相比低4.7个百分点,这反映出,我国未来医疗支出很可能会有较大幅度增加,这将是医疗销售行业的发展机遇。根据艾瑞咨询的研究报告显示,我国医疗健康产业受政策拉动影响将快速发展,产业规模2020年将有望达到8万亿人民币以上,基础医疗不断完善,并最终确定分级诊疗体系。随着“互联网+”概念悄入民生行业,在线医疗和医疗产品电商将带来新的诊疗方式和体验,这也为医疗器械销售行业带来变革。

医疗器械行业的销售增长驱动力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化

2009年3月1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向社会公布关于深化医疗体制改革的意见,该意见指出要建立覆盖全部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制度,做到“广覆盖,可持续”,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基本原则。2012年国务院研究部署的“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进一步提出“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到2015年,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政府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360元以上,三项基本医保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均达到75%左右”的目标。2015年,国务院印发的《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4年工作总结和2015年重点工作任务》,提出2015年医改7个方面27项重点工作任务,其中包括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调动基层积极性,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加快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新医改”精神将从多方面促进医疗行业发展:首先,新医改将进一步促进行业升级,随着医疗覆盖面的扩大,医疗器械商业企业需要进行升级改造,注重信息技术、仓储技术和物流技术的结合;其次,新医改将增强医疗器械批发商的作用。从国外医疗器械批发商的过程来看,医疗器械流通商的广阔销售网络可以提升产品的销量和知名度,而零售商和医药业可以更方便快捷地购进齐全和优质的医疗器械。

(二)人口老龄化及城镇化

人口结构老龄化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一大重要问题。根据我国2008年卫生服务调研数据显示,65周岁以上老人两周患病率高达39%,是25-34岁年龄段的4倍之多。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09年末我国老龄人口(65周岁及以上)为1.13亿人,占总人口比例的8.47%,而2014年末我国老龄人口达到1.37亿人,相比2009年上升了21.65%,增速是同期总人口增速的8-9倍。据估计,到2020年末,我国老龄人口将接近2亿人,占总人口的比例会超过15%。人口老龄化会导致人口患病率的提升,推动医疗、医疗服务和医疗器械的总需求。

受益于城镇化配套的需要,基层市场和县级医院的建设对于医疗器械的需求将大幅增长。据国泰君安分析师李秋实出具的研究报告测算,从医疗保健支出来看,2011年农村居民医疗保健支出2897亿元;按照正常的城镇化速度,到2020年,农村居民转化为城镇居民带来的医疗消费增量为2363亿元,加上农村居民本身的医疗保健支出带来的3924亿元的增量,合计将有6287亿元的增量,届时农村医疗整体消费量将比现在多两倍以上。城镇化将体现我国基础医疗的快速释放,将是基础医疗器械市场需求放量的直接动力。

(三) 消费者对健康理念的追求

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实现了连续30年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富足,社会商品充足,人民生活习惯发生了巨大变化,随之而来的是各种类型的“富贵病”的高发,客观上为医疗器械流通业带来发展契机。据卫生部统计,我国已成为“富贵病”大国,糖尿病患者接近1亿人,糖尿病前期人数大约1.5亿,15岁以上高血压患者2.66亿人,成年人高血脂患病率超过18.16%。我国国民生活习惯的改变造成了上述“富贵病”的高发,且呈现了不断年轻化的变化趋势。

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将大量农业人口转为城市人口,人们逐渐意识到自我保健的重要性,在日常生活中更加注重慢性病的预防和及时治疗,这在一定程度增加了医疗保健的需求量。过去20年,居民消费中医疗保健支出比重增加明显,从1995年的3.1%增加到2013年的6.2%。同期,我国居民花费在食品方面的费用占比大幅下降至35.0%,交通通信、文化娱乐费用占比也有所提高,消费需求正在从以基本生活品消费为主要特征的温饱型消费,向以服务消费为主要特征的小康型、富裕型消费转变。 因此,随着收入和文化素质的上升,居民用于健康消费和医疗器械的支出增长将很有可能高于平均国民经济增速。

【参考文献】

[1]张志军.影响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竞争力制约因素及相应对策探讨[J].中国医疗器械杂志,2012(04)

[2]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5》

[3]《中国健康服务发展报告2013》

[4]艾瑞咨询.《艾瑞解读中国医疗健康产业互联网化六大趋势-2015》

医疗行业信息化现状 篇4

2017-2021年口腔医疗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首先,牙科领域每年的行业增速超过20%;

其次,牙科领域的社会资本占比较高,市场化程度高,民众对私有牙科诊所或医院接受程度高; 最后,中国的市场还有很大的潜力,口腔医疗定期就诊的人群占比仅有2%,远低于欧美的65%左右。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口腔市场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和印度基本处于同一水平线。

从每百万人牙医拥有数量来看,中国只有100名左右,远低于欧美发达或中等发达国家500-1000名的水平,显示中国牙科市场目前仍然很不发达;同为发展中国家的巴西每百万人的牙医配备数量为870名,印度为33名,同时中国的人口平均年龄已经超过35岁,高于巴西和印度。

中投顾问发布的《2017-2021年中国口腔医疗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指出,2015年,我国目前拥有近10万家以上中小口腔诊所,并且每年以近5000家左右的速度在增长,市场空间巨大,而2012-2014年是市场发展最快的阶段,并且随着数字正畸、种植、美学修复等新技术和高附加值业务的不断发展,对于数字化诊疗设备与技术普及的高速增长有巨大需求。

与其他专科相比,口腔诊所的开业门槛相对较低,医生独立执业的意愿大。未来90%以上的市场份额将被个体诊所及小连锁占据。

口腔医疗行业投资机会分析

中投顾问发布的《2017-2021年中国口腔医疗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指出,口腔医疗市场孕育巨大的机会。一方面,收入增长有效刺激口腔医疗需求;另一方面,目前国内口腔医疗资源相对比较缺乏。

我国口腔疫病的患病率非常高,几乎每个人都不同程度地拥有口腔疾病问题。与高患病率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目前国内口腔疾病患者的就诊率非常低。

健康意识和经济水平是影响口腔医疗消费的主要因素。国内居民的口腔保健意识已得到明显提高,随着经济能力不断提升,国内口腔医疗需求将得到有效激发。

相对于国内的庞大医疗需求,目前国内口腔医疗资源还处于很低的配置水平。我国口腔医生与人口的比例达到1:15000,而美国、西欧和日本口腔医生与人口的比例分别为1:700、1:1200和1:1500。

行业管理部门信息化现状调查 篇5

一、组织领导与工作机制

1、省局是否设有专门信息化机构():A.是;B.否

如果选择“是”,请填写机构名称:。

2、省局是否设有信息化领导小组():A.是;B.否

如果选择“是”,请填写信息化领导小组组长职务():

A.局长;B.主管副局长;C.科级干部;D.其他。

3、地市局(处)信息化规划情况():%的地市具有单列信息化规划;%分散在总体规划中;%无成文信息化规划。

4、地市局(处)信息化预算的制定情况():%的地市具有单列信息化预算;%分散在总体预算中;%无成文信息化预算。

5、%的地市局(处)有明确的信息化主管部门;%有专职信息化人员负责信息化管理工作。

二、信息化制度建设与执行

1、省局是否制定了信息化规划(): A.是;B.否;

2、省局是否有信息化计划,明确建设目标():A.是;B.否;

3、省局是否有较详细的信息化工作管理制度,制度切实可行():A.是;B.否。

三、信息化基础设施与设备

1、省局是否建成外部网站():A.是;B.否

2、内部局域网建设情况():

A.大部分县级(含)以上单位建成局域网;

B.大部分地市级(含)以上单位建成局域网;

C.仅省局建成局域网;

D.各级单位都没有建设局域网。

3、各级机构网络互联状况():

A.县级(含)以上单位之间全部实现联网;

B.地市级(含)以上单位之间实现联网;

C.各级单位之间尚未实现联网。

四、信息系统开发与应用

注:本项指投入使用或在建的业务信息系统及应用效果。按照下面的分类填写系统名称,运行方式从“单机”、“局域网”、“广域网”中选择一项;已用项目应用效果,从“很好”、“较好”、“一般”、“不好”中选择一项,若为在建项目,在效果后填写“在建”。

1、公路信息系统

A.政务信息化类系统

OA类系统:运行方式:效果: 在建视频会议类系统:交通视频会议系统运行方式: 广域网效果: 很好行政许可申报系统:运行方式:效果:其他:运行方式:效果:

B.交通管理、运营类系统

运政、路政管理类系统:运行方式:效果:注:标明运政、路政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范围,如省、市、县三级运政信息系统。

规费征稽类系统:运行方式:效果:注:标明是否实现了联网征费以及联网的范围。

交通统计类系统:运行方式:效果:交通应急指挥类系统:运行方式:效果:基础设施建设管理类系统:运行方式:效果:公路交通地理信息类系统:运行方式:效果:高速公路管理类系统:运行方式:效果:注:包括高速公路的收费、通信与监控系统等。

重点运输监控类系统:运行方式:效果:客货运输管理类系统:运行方式:效果:注:包括长途客运站的联网售票系统(注明哪些地市实现了客运站联网售票),客、货运场站信息系统,货运交易平台、货运交易信息系统、物流信息平台等。

C.公共信息发布类系统

综合信息发布类系统:兴安盟交通局网站运行方式: 广域网效果: 很好 交通服务热线、广播类:运行方式:效果:对外网站类:兴安盟交通局网站运行方式: 广域网效果:很好其他:运行方式:效果:

2、水路信息系统

A.政务信息化类系统

OA类系统:运行方式:效果: 在建视频会议类系统:交通视频会议系统运行方式: 广域网效果: 很好 行政许可申报系统: 内河船舶检验系统运行方式: 单机效果: 很好其他:运行方式:效果:

B.交通管理、运营类系统

船检业务信息系统:运行方式:效果:船舶、船员管理系统: 内河船员登记管理系统运行方式: 单机效果: 很好 港航行政事业性收费类系统:运行方式:效果:注:标明是否实现了联网征费以及联网的范围。

水上交通统计类系统:运行方式:效果:

水运管理类信息系统:运行方式:效果:水上安全指挥、救助类系统:运行方式:效果:港口管理系统:运行方式:效果:航道GIS系统:运行方式:效果:航道(通航)管理系统:运行方式:效果:其他:运行方式:效果:

C.公共信息发布类系统

综合信息发布类系统:运行方式:效果:交通服务热线、广播类:运行方式:效果:对外网站类:运行方式:效果:其他:运行方式:效果:

五、重点项目建设与投资1、2008、2009年全系统已建或计划投资建设的重点信息化项目有:。2、2008、2009年全系统重点信息化项目建设总投资额为、万元。

六、问题与建议

1、交通信息化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多选,并请排序)

按重要程度排序结果:ADE

A.领导重视不够;

B.资金缺乏;

C.缺乏政府支持;

D.信息基础设施落后;

E.信息技术人才不足;

F.管理基础落后;

G.信息安全缺乏保障;

H.企业信息人员缺乏专业培训;

I.其他(请注明)____________。

医疗行业信息化现状 篇6

近年来,我国银行业信息化建设在过去的坚实基础上继续呈现快速发展的势头。各商业银行基本完成了全国数据大集中工程,建设并完成了新一代业务处理系统,银行改革与创新的步伐持续加快,金融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同时,我国银行业的信息安全工作不断加强。我国银行业信息化建设虽然成绩斐然,但也必须清醒地看到,面对当前和未来金融业的发展需要,银行业信息化还要不断根据改革和业务发展的要求加快发展。

新中国成立60年来,伴随着改革和对外开放,我国金融业信息化建设从无到有,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已经成为决定我国金融业发展和提高金融竞争力的关键因素。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各商业银行基本完成 了全国数据集中处理(称为数据大集中),进一步建设完善了新一代核心业务应用处理系统。银行金融服务加 快创新,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重要标志是银行卡的应用和网上金融服务的迅速发展。现代银行业作知识密集 型产业,与传统银行业相比,在组织结构、业务流程和业务开拓等方面,日益体现出以知识和信息为基础的特 征。银行业的这种行业属性,决定了其必须以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为支撑。

信息化对银行业发展的作用

信息化提高管理效率:银行业的高度信息化和知识化使服务前台和管理机构的信息能够实时传送到决策部 门,实现智能化决策和快速反应,从而大大提高管理效率,扩大管理范围,减少管理层次,促进银行的管理模 式向“扁平化”方向转变。

信息化帮助银行实现以客户为中心的业务流程再造:信息化帮助银行从根本上重新思考和设计现有的业务 流程。根据客户类别,将分散在各职能部门的工作按照最有利顾客价值创造的营运流程进行重组,使银行能有 效适应市场的要求,从而建立“客户中心型”的流程组织,以期在成本、质量、顾客满意和反应速度等方面有 所突破,进而在财务绩效指标与业绩成长方面有优异的表现。

信息化已成为金融工具创新的主要源泉:在业务开拓方面,信息化已成为金融业增长的源泉因素,信息系 统的服务已经涵盖了银行所有核心业务流程。新的金融工具和服务方式的推行,往往是金融性质的市场行为同 信息技术相互耦合的结果。信息化为金融市场的参与者提供了充足的信息和基于知识的量化评价,辅助了决策 行为,使金融产品的交易更为简单,从而扩大了金融市场。

中咨网(http:///)研究部总结我国银行业信息化发展的趋势

加强IT治理,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

未来几年,银行业要建立起适应数据大集中技术环境和银行组织变革要求的信息组织体系,合理配置科技 资源,努力构建面向业务、服务导向、分工合理、协作紧密、运作高效的专业信息化组织架构。

建立IT战略和计划的流程,保证IT战略与企业战略的一致性,确保IT技术投资决策符合银行远景。建立统 一的项目管控组织和制度流程,加强项目协调和管控,加强需求、方案设计、投产验证等关键阶段的管理,确 保项目过程的有效控制。建立统一的IT策略,推进企业IT技术标准化,统一IT架构,规范IT技术采用,提高效 率,降低成本。进一步完善供应商管理机制,加强供应商的有效控制,为银行信息化发展提供安全高效的外部 资源支持。

在完善IT运行管理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服务级别管理、可用性管理等流程。尝试建立IT财务管理流程和 标准化的IT服务水平协议,实现服务交付,提升和展示IT服务的价值,努力实现银行IT运营管理从以技术为中 心的管理阶段向以服务为中心的管理阶段转变,降低信息化总体拥有成本。

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渠道体系,提高银行服务水平

大力加强基于信息技术的金融创新,提高产品创新能力,实现由“产品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的转变。采用先进灵活的应用体系架构,加快应用整合,支持业务流程再造,缩短系统开发周期,提高产品交付能 力。进一步完善和拓展银行的服务渠道,提供方便、快捷、个性化的客户服务。加快渠道整合步伐,实现产品 “一次开发,多渠道部署”,以降低开发及部署成本,加快产品投产速度,提高客户满意度,增强市场竞争力。

完善银行业信息安全应急恢复体系,加强灾备中心的建设,保证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加强安全监控,进一步完善信息安全应急处置机制和信息通报机制,制订应急预案并进行演练,提升金融 信息系统预警、应急处置和恢复能力,保障金融业务的连续稳定运行。探讨建立银行业应急救援中心的可行性,加大应急技术支持和救援力度,加快业务的恢复速度,并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共享。

推进银行信息化标准规范建设

加强银行业技术标准化建设是未来几年信息化建设重要任务之一,要对现有的银行信息

医疗行业信息化市场发展态势初探 篇7

某精神卫生中心自2005年以来就开始着手于医院的HIS系统建设, 以打造先进数字化医院为目标, 在上海宝山区里较早地建立了一整套HIS系统:以临床应用为主线、以考核医学质量为核心的医院信息系统;建立了门诊系统、住院系统、医技系统、药品后勤、电子病历、医学影像、社区健康档案等等医院信息化系统。

这一系统信息化建设的出现使医院各部门之间的效率都大为提高, 医院用计算机代替一系列的手工操作, 使工作人员和医务工作者从复杂的管理和业务工作中解脱出来, 每天门诊挂号排队叫号系统、领药系统使病人排队井然有序。整个医院的资料共享使门诊病人的资料第一时间可以让住院医生接受到。本来每个月繁琐的手工报表到月底的时候只需电脑上一按, 所需要的资料数据全部跃然纸上。

如何加强加快医院信息化建设, 是我国医院在当前和今后的生存与发展中所面临的重要课题。由于硬件水平已经达到一个高度, 在未来几年内很难有更新的发展, 医疗行业的硬件投入在整体投入中所占的比重继续减少, 转而软件和系统开发、服务等的投入力度将进一步加大。未来医疗行业比拼的将不仅仅是硬件水平, 而是医院整个信息系统化的水平和软件开发商的服务。

(1) 越来越多的厂商加入到医疗业IT市场的竞争行列。纵观中国医疗信息化市场, 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一大批做HIS的独立软件开发商出现;第二阶段是在市场经济的价格战中, 大批软件开发商很快消失;第三阶段则是国外公司介入。未来中国医疗行业IT市场的快速增长, 将受到越来越多的厂商的关注。对于中国医疗行业刚刚起步的信息化系统, 国外公司也虎视眈眈, 都想分得这块香饽饽。对于国外的这些公司, 他们有着更成熟的技术条件, 和完善的服务体系。它们无疑会使医疗信息化市场的竞争态势变得更如火如荼。

(2) 信息化系统应用范围逐渐拓展。从刚开始只有单一的HIS一到现在的PACS (医疗影像信息系统) 快速发展后, USIS (超声信息系统) 、PIS (病理信息系统) 等也在迅速发展。这些领域已经逐步渗透到我们的生活当中。未来在电子病历、社区医疗以及其他管理方面, 还会出现更多的衍生产品。

(3) 由于各厂商的系统开发都差不多在同一水平, 软件的日趋完善也标志着评价一个医院信息化系统好坏由产品逐步向服务转变的趋势, 软件服务的优劣将成为医院选择开发商的重要标准。医院在看中软件服务厂商的硬件能力同时, 也要对其技术支持能力, 紧急情况发生的应变和处置能力进行考察。

(4) 调查研究还发现, 没有统一的标准化口径也是阻碍目前我国医院信息系统发展的主要因素。各医院业务的流程无标准、共享数据无标准等原因造成HIS的大量低水平重复开发、难以移植推广、数据难以共享等问题。电子病历、医学图象等系统和远程医疗的发展更需要加强医院信息标准化的建设。统一的标准化口径可以使各医院各系统之间更好的协调运作。信息标准化口径的一致也可以充分体现政府的权威性, 规范医用软件市场, 加强医用软件市场的管理和监督。另一方面要引进和采用国际信息标准, 同时建立国家标准代码体系。

(5) 我国正处于医疗信息化逐步发展阶段, 由于电脑取代了人工操作, 许多老医生会觉得不太适应, 而且在这方面整个医疗系统的人才相对较少, 正规的系统培训也缺乏, 一旦医院整个系统发生问题, 当等待软件公司来解决的时候往往已经过了很长时间, 而造成了病人时间的拖延, 医生工作的效率大大降低, 所以要大力发展医院自己内部的信息人才, 这样一发生问题, 就能够及时排除解决。

纵观整个医疗信息系统行业的发展, 我国启动一系列全面部署, 作出了一系列加强信息安全保障措施, 各地区各部门从实际出发, 认真贯彻落实, 不断开拓进取, 我国信息化建设取得了可喜的进展。仅从上海宝山地区来说已经基本做到医院电子化操作、整个区之间的医院之间已经能够互相通信。

摘要:在医疗行业日趋完善的今天, 越来越成熟的医疗硬件设备极大促进了医疗行业发展。纵观医疗行业信息化市场未来的发展态势, 信息化技术已经成为加快医疗建设的重要指标, 计算机的应用发展推动了整个医疗行业的高速运行。一个医院、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医疗行业发展已经和计算机信息化的发展水平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医疗行业信息化现状 篇8

摘要:我国煤炭行业产业集中度低,监管难以到位,资源浪费以及安全事故频发。从长期来看,随着行业整合切实有效推进,煤炭行业将逐步形成大集团发展趋势,行业集中度大大提高,资源供给不断合理完善高效而稳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得以加强,行业和企业的成长发展更为健康。煤炭工业现代化是大势所趋,信息化是实现煤炭工业现代化最重要的手段之一,是提高工作人员劳动效率和煤炭企业经济效益的途径。新型的煤炭工业化建设应体现科学发展的要求,扬弃先工业化、后信息化的发展模式,加快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促进煤炭工业生产现代化、销售网络化、管理网络化、采购电子化与管理科学化。这样必将为新型煤炭工业化的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美好前景。

关键词:煤炭行业;信息化;网络化;管理信息系统

我国正处在加速工业化和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信息化是企业发展的加速器和助推器。在国家规划推动下,大中型煤矿企业建立了各自的局域网,实现了网络信息互联,中后期不少企业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和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信息共享和办公自动化。在企业内部,不少企业建设了办公自动化系统,财务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经过后续建设,煤矿企业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已快速推进,“数字矿山”建设初显雏形。但是,信息化推动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也并非一蹴而就,目前也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和挑战,本文试分析煤矿信息化网络化现状,并对未来发展趋势作一展望。

一、我国煤炭行业信息网络化现状分析

我国煤矿企业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早,早在改革开放初期,就有部分大型国有矿山运用信息化技术进行生产调度、管理。经过近30年的发展,煤矿信息化水平与其他行业相比已经呈现落后趋势,主要表现在:

1、信息化发展水平基础薄弱。由于行业发展的历史背景,以往的信息化建设投入较少,尤其管理信息化方面的应用比其它行业起步晚,基础弱。煤炭安全生产系统的建设难度大,表现之一在于生产现场数据采集难度大。煤矿井下受断层、褶皱、岩浆侵入、煤层厚度变化等的影响,煤矿井下数据采集条件复杂。同时,煤矿井下的潮湿环境,会对数据采集设备等产生腐蚀等影响,这对各种设备的隔潮性、绝缘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应急救援系统是煤炭企业较为紧迫的需求。国家安全生产信息化专项规划和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专项规划都不约而同地提出了建设应经管理平台和应急救援系统。然而,目前很少有厂商能够提供煤炭行业应急救援系统解决方案。虽然,不少煤炭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煤炭安全监测系统的建设和应用,在应急管理上也实现了应急计划管理、应急通信等局部的应用,但是并不能完全满足煤炭应急救援指挥的需求。

2、信息孤岛现象明显。煤炭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普遍都遇到了“信息孤岛”的问题。信息资源整合需求高,难度大成为煤炭行业信息化建设的一个特点。首先,由于行业企业本身管理部门层次多,条块分割严重,信息化建设缺乏统一管理,因此导致信息化建设缺乏统一规划。

其次,由于煤炭生产是集采煤、掘进、运输、供电、通风、安全等多环节协同配合的负责系统。同时,煤炭企业生产环节较多,其物流过程又不连续,所需原材料品种较多,且原材料与产成品之间没有严格的数量对应关系,难以像制造业等行业那样,可以通过物料需求计划对物料的需求进行准确的预测。

此外,生产信息化与管理信息化之间存在较大的数字鸿沟。煤矿井下作业范围广,控制系统复杂,井下生产过程产生的如采煤机械和通风设备等的运行状况信息、工作面推进揭露的地测信息、井下瓦斯和煤尘实时变化信息、井下工作人员的活动信息、井下机电和安全预防设备的运转信息等的采集、传输、处理、显示等,受井下环境的限制,实现起来难度较大;矿井管理涵盖面大,涉及的业务功能较多,如企业的物资管理、销售管理、设备管理、财务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等密切相关,需要集成在统一的平台上,在目前技术条件下实现存在较大的难度。井下移动设备多,开采、掘进、运输、监测监控等环节的设备随着生产的进行处于移动状态,要求相应的控制设备及网络设备也随之移动,对自动化系统和网络系统的设计、系统的可靠性和开放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煤矿管理信息也需要根据市场变化和矿井生产过程产生的信息进行实时更新并提供给相关决策部门。因此,企业管理信息化系统和生产自动化系统集成形成的企业信息化系统的超前性和系统性应有足够的考虑。

3、投资散,见效慢

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短、中,长期目标如何有效结合是关键。目前,由于煤炭行业企业自身基础及厂商服务模式双方面的种种因素,导致企业普遍面临信息化建设投资不系统、应用系统开发周期长、综合应用效应不明显。信息化建设没有做到“步步为营、持续见效”。在此状况下,投资加大就可能面临风险增多。

4、行業化产品与服务不足

煤炭企业的业务具有鲜明的行业特点,其信息化建设覆盖的专项系统数量多、种类多,行业适应性要求高,其生产运营模式不同于其他制造业。因此非常需要行业化的产品及服务,但是目前市场能提供的煤炭行业信息化产品及服务严重不足,缺少具备规模化、专业化及行业化综合实力的服务厂商。

二、煤炭行业信息网络化发发展趋势及前景展望

1、支持大型煤企的信息管理信息系统逐步应用

煤炭企业的整合,大集团战略的实施已成为煤炭企业发展的主旋律。伴随着集团企业的整合、统一。能够支撑集团企业战略实施的信息化产品将成为应用的主流。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集中核算型财务管理、资金监管、资本运作等。

此外,伴随煤炭企业的整合,统一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和集团数据中心建设也将成行业应用的趋势。

2、数据集中化管理进程加快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煤炭行业组建大集团,增强核心竞争力成为必然。与此相对应,煤炭企业对数据的集中化管理保持强烈的需求。数据管理的集中化,不仅有利于提高统一性,还将提高数据的价值,对于改善企业业务管理和经营决策水平有极大帮助。

3、安全生产信息化持续投入

围绕煤矿生产安全问题开展的煤炭信息化工作分为国家煤矿安全生产监察管理的信息化和煤炭企业的信息化两个层次。

就国家安全监察管理部门来说,工作重点集中在两个系统——国家安全生产信息系统,以及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系统(有关煤矿部分)。前者发挥政府部门对煤炭企业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职能,而后者侧重在能否对突发事故做出快速有效的反应。这两大系统都以贯穿于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各省级分局-煤矿分局的通信网络为依托。

从煤炭企业来看,针对煤矿安全生产方面的信息化建设则从三个方面着手。矿井安全生产的三大因素是人员、设备、生产环境,监测控制这三方面的现场实时情况是实现安全生产管理有效性的基础前提。生产集控信息系统可以融合多种监测、自控技术应用,提供将人员定位、设备自动化监控、环境安全监测等现场实时监测控制系统与视频监控系统、大屏幕显示系统、紧急电话处理系统、UPS监测系统、报警联动系统等一体化的集控指挥平台,实现对生产现场全方位信息的实时采集反馈及控制,构建高灵敏度的生产指挥"神经系统"。矿井管控集成信息管理系统为矿生产单位提供管理平台,实现面向生产现场掌握各种资源信息和工程状况,实时了解计划、执行、考核的日常运营信息,为矿井各项管理指标的达成提供管理依据。矿井管控集成信息管理系统融合了集控系统提供的现场信息,驱动管理流程面向生产现场高效响应。企业信息集成系统实现对企业内部各种信息系统以及各应用层级的信息进行综合采集和集中展示分析,为企业决策层领导提供统一的信息窗口;实现企业级各部门之间的协同工作;实现与外部的电子信息交互。企业信息集成系统是集团级工作综合管理平台,汇集各个单位、各项业务的综合信息,实现不同管理层的信息及时贯通和不同业务部门的信息及时共享。便于根据各项指数,及时做出决策。

4、IT服务的需求进一步显现

目前,煤炭企业信息化产品采购主要是软硬件。随着企业信息化建设和应用规模增长,建设复杂性增大,需要借助更多外部的专业团队为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提供先进合理的思路。同时,随着越来越多的系统上线运行,业务对信息系统的依赖性逐步增强,大量的系统和数据需要专业的团队来维护,为企业员工提供的培训也要紧随其后。第三方咨询、IT运维、IT培训等服务类的采购需求将进一步显现。

综上所述,根据国家对煤炭行业各种方针政策要求和行业发展实际需求,煤炭企业优化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方式,国家及各地方有关部门制定了市场化改革、淘汰落后产能、兼并重组、安全生产、节能减排、两化融合等一系列与煤炭密切相关的政策措施。這些政策的贯彻和落实,都要得益于信息化、网络化的保驾护航。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是煤炭行业改革发展的基本趋势和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邵良杉.煤矿实施管理信息化问题及对策[J].技术经济.2005年09期:96

[2]王宝君.浅析信息系统在煤矿企业管理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年22期:560

[3]丁勇军,张建文,刘坤.浅谈煤炭能源信息化[J].计算机与网络.2009年23期:71

医疗行业劳动合同 篇9

甲 方:

乙 方:

签订日期: 年 月 日

签 约 须 知

一、甲乙双方应当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信用的原则,依法订立本劳动合同。

二、签订劳动合同,甲方应加盖公章,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或委托代理人应本人签字或盖章,乙方应本人签字或盖章。

三、甲乙双方需要协商约定的其他事项,在本合同书第九项中写明。

四、甲乙双方约定的其他内容,劳动合同的变更等内容在本合同内填写不下时,可另附纸。

五、本合同应使用钢笔或签字笔填写,字迹清楚,表述准确,不得涂改。

六、本合同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甲方不得为乙方代保管合同,如需鉴证,合同应签订三份,劳动部门留存一份。

劳 动 合 同

甲方(用人单位)名称:

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

注册地址:

经营地址:

乙方(劳动者)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居民身份证号码: 联系电话:

现居住地址: 邮编:

户口所在地: 邮编: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经甲乙双方平等自愿、协商一致,共同签订并履行本合同所列条款。

一、劳动合同期限(选择下列其中一项)

□本合同为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合同期从 年 月 日起至 年 月 日止;其中试用期为从 年 月 日起至 年 月 日止。

□本合同为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合同期从 年 月 日起;其中试用期从 年 月 日起至 年 月 日止。

□本合同为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本合同于 年

月 日生效,于 工作完成时终止。

二、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

1.乙方同意根据甲方生产(工作)需要,从事

工作。甲乙双方可另行约定岗位具体职责和要求。

2.乙方的工作地点为:

三、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

1.甲方实行标准工时制,乙方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0小时,每周至少休息一天。

甲方根据生产(工作)特点,对需要实行特殊工时制的岗位,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批准后,可以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或不定时工作制。

2.甲方根据工作需要,安排乙方加班、加点,必须遵守有关法律法规规定。

3.甲方依法保证乙方的休息权利。乙方依法享受法定节假日等休假。

四、劳动报酬

1.甲方每月以货币或转账形式支付乙方工资,月工资为 元或

按 执行。

2.乙方在试用期期间的月工资为 元。

3.甲方因工作任务不足使乙方待工的,待工期间甲方按照有关规定支付乙方基本生活费。

4.甲方安排乙方加班的,加班工资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执行。

5.甲乙双方对工资的其他约定:

五、社会保险及福利

1.甲乙双方依法参加社会保险,缴纳社会保险费。甲方为乙方办理有关社会保险手续,乙方负担的部分由甲方负责代扣代缴。

2.乙方患病或非因工负伤的医疗待遇按有关规定执行。

3.乙方患职业病或因工负伤的待遇按有关规定执行。

4.甲方可根据其实际情况为乙方提供其他保险和福利待遇。

六、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

1.甲方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建立安全生产制度。乙方严格遵守甲方的劳动安全制度。双方严禁违章作业,防止劳动过程中的事故发生,减少职业危害。

2.甲方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责任制度,制定并落实职业病防范措施。对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等,甲方应向乙方如实告知,不得隐瞒或者欺骗。

3.甲方根据生产岗位的需要,按照国家有关劳动安全卫生的规定为乙方配置和完善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发放必要的劳动保护用品。

4.乙方在炎夏季节高温条件下进行劳动生产的,甲方可根据生产(工作)特点,适当调整夏季高温条件下劳动和休息制度,增加休息和减轻劳动强度,减少高温时段作业,确保乙方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并按政府有关规定向乙方发放夏季清凉饮料费。

七、规章制度

1.甲方依法制定单位规章制度,并通过有效方式及时告知乙方。

2.乙方服从甲方工作管理,并严格遵守甲方依法制定的规章制度。

八、劳动合同变更、解除和终止

1.甲乙双方变更、解除、终止劳动合同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和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执行。甲乙双方就劳动合同变更、解除另有约定的,可在本合同书第九项中约定。

2.本合同解除或者终止时,甲方为乙方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并在十五日内为乙方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等手续。

3.乙方按照双方约定,及时办理工作交接等有关手续。

4.甲方应当支付经济补偿的,在乙方办结工作交接等有关手续时支付。

九、当事人约定的其他事项

经协商一致,甲乙双方约定以下内容:

十、劳动争议处理及其他

1.甲乙双方因履行劳动合同发生争议,应协商解决,协商不成或不愿协商的,可以向甲方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调解不成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甲乙任何一方也可以直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

2.本合同条款与法律法规相抵触的,以及本合同未尽事宜,均按相关规定执行。

3.本合同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

甲方(公章): 乙方(签字或盖章):

法定代表人(签字或盖章):

上一篇:引人注目的演讲稿写作方法下一篇:门面房买卖合同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