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科研信息

2024-06-08

临床科研信息(精选8篇)

临床科研信息 篇1

摘要:目的:解决中医医疗与科研工作之间的矛盾,保障医疗与科研数据安全。方法:研发临床科研信息共享系统,采取数据关联、引用,数字认证等数据处理策略。结果:该系统已在江苏省中医院上线使用,各种功能被不断优化和完善。结论:该系统提高了医疗和科研人员的工作效率,实现了临床、科研的信息共享。

关键词:临床科研,信息共享,数据关联,数据安全

1 引言

中医学既往一直采用“从临床中来,到临床中去”的发展模式,临床实践是中医学发展的基础,个体化诊疗是中医临床实践的主体,辨证论治个体化诊疗所形成的海量临床诊疗信息和数据是中医临床研究和基础研究的源泉[1]。中医学不断从临床实践中总结经验,又不断到临床实践中验证,所获得的经验或知识常常是个别的、零散的[2]。如何记录中医临床诊疗实践中大量的中医学知识和诊疗信息,并使得这些记录的信息能够用于分析中医临床诊疗的疗效和经验知识,是中医学现代化研究和发展的重要课题[3]。在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人们迫切需要将临床实践与科学研究有机结合,建立起可供临床医生与科研人员共享的信息系统。

2 临床科研信息共享系统

2.1 建设背景

根据《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指导意见》和《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业务建设要求》,构建中医临床与科研信息共享系统是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业务建设的重要任务,是落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基地建设“一体两翼”建设任务的重要举措。江苏省中医院是重点研究脾胃病的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依据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的指导要求和意见,江苏省中医院根据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要求,创新整合全院信息资源,围绕本院的临床研究基础和优势,合作研发高水平、开放的临床科研信息共享系统,打造具有示范效应的中医临床研究基地。该临床科研信息共享系统是基于临床科研一体化的理念,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在标准化、规范化的基础上,充分整合计算机、数理统计、数据挖掘、人工智能等方法构建的中医临床研究的技术平台。

2.2 系统架构和设计思路

该系统运用SOA的架构思想、J2EE(Java 2 platform,enterprise edition)和Microsoft WPF(Windows presentation foun dation)技术相结合的设计理念,采用C/S/S(Client/Web service/DBServer)的架构设计,遵循卫生部制订的健康档案数据集标准,同时基于数据集成交换平台[4],构建一个可靠、标准、开放、可扩展的临床和科研共用、共享的应用环境。

该系统的数据标准以卫生部《健康档案共用数据元》为基础蓝本,参照卫生部《健康档案基本数据集编制规范》中的各项规范要求对未覆盖的数据元进行扩充。严格采用数据标准生成的数据实体对象作为系统数据的载体,收集健康模型中的全部数据和院内其他信息系统中的数据,并按照不同的仓库类型分类存储各类数据。利用分类数据仓库和专病主题仓库进行相关的科学研究和分析工作,并利用研究结果进一步提高临床工作效率和质量。

2.3 系统主要内容

临床科研信息共享系统实现了门诊、住院临床相关工作的各项功能,包括:门诊病历、医嘱、检验检查申请、处方、住院病历、病程、手术、出院小结、病案首页等,同时将科研工作各项内容和要求与临床工作进行整合,实现了临床科研一体化的理念,完成的功能包括:科研管理、课题管理、临床路径、诊断分型、随症加减药物、访视病历、病历补录、数据导出等(如图1所示)。

该系统实现了业务流与信息流的有机融合,加强了现有医疗资源的整合,整体提高了临床医疗服务、疾病分析和中医研究的能力。系统既能满足当前阶段医院临床医疗活动中的各种需求,同时又能保障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中科研教学和数据挖掘分析要求,适应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信息化建设的需求。

3 临床科研信息共享系统数据处理策略

3.1 医疗业务数据导入

由于医院医疗业务系统分门别类,业务数据种类繁多,有检验报告、病理报告、影像报告等。在诊疗过程中,需要能随时查看上述医疗业务数据以及患者既往就诊信息。临床科研信息共享系统通过数据集成交换平台(DIP),整合各个异构信息系统资源。该系统可以自动实时导入医嘱、检验报告、检查报告的信息,可以在进行病历资料编辑时自动引用相关信息(如图2所示);同时支持时间范围查询,用户可自行输入日期范围,查找该范围内的门诊、住院和检验检查报告信息。

3.2 医疗及科研数据的关联引用

临床医疗与科研业务的最大矛盾在于:临床医疗过程中由于患者数量庞大,要保证高效率,就需要电子病历的操作简单,录入快捷,用最少的时间记录如主诉、现病史、诊断、医嘱等必要的医疗信息;然而临床科研却需要搜集大量详细的医疗信息,并填写复杂的科研量表,例如:体格检查表、生存质量分析表、疾病评估量表等,这些量表的填写将耗费较多的精力,增加临床医生的工作量,延长医疗时间和患者等待时间。上述矛盾在门诊业务中显得尤为突出,这也是国内诸多临床科研一体化系统难以在医院门诊部广泛使用的重要原因。

针对此矛盾,临床科研信息共享系统研发了关联并引用的采集模式,自动整合临床和科研数据,充实和完善每位患者的健康数据,临床医疗和科研量表两者间相同的信息只需一次性输入,避免重复性动作。基于标准化数据元,采用结构化病历采集模式,医务人员在填写病历时只需选择相应的结构化选项,极大地减少了打字输入的内容(如图3所示)。在临床医疗过程中已录入过的结构化信息,会自动引入科研量表中,并以红色部分显示,无需重复输入(如图4所示),明显提高了工作效率,缓解了临床医疗与科研业务之间的矛盾。

3.3 医疗及科研的数据安全

医疗数据一直被视为敏感信息,随着医院信息系统承载的医疗数据越来越多,医院信息系统是否可靠、传输环境是否安全直接关系到医疗数据的机密性和完整性,成为影响医疗活动正常开展的关键因素。临床科研信息共享系统的应用,使得医护人员从对一张纸质病历的负责转向对一段数据电文描述内容的认可,使得科研人员从对一本纸质的科研病历和量表的负责转向对电子科研病历和量表内容的认可,这样数据电文的责任归属是否明确直接关系到信息化流程能否完全取代传统的纸质流程。此外,医疗管理中临床医疗和科研病历的生成、修改及访问等的时间敏感性极高。目前,这些事件大多由信息系统服务器时间产生,很容易因在场时间的记录不准确,从而导致医疗行为时间缺乏公信力。

临床科研信息共享系统将引入数字证书认证系统,利用数字签名技术保障医疗数据的完整性,不仅能保证医疗数据的“数出有源”,还有助于规范临床路径、实现医疗过程监管,促进医疗服务质量和紧急医疗救治能力的提高。同时,在保证时间源可信的前提下,对所有关键行为操作进行时间戳处理并记录,确保提供可信的时间服务。

4 实施情况

临床科研信息共享系统经过长达1 a的调研、考察、临床需求分析征求,于2010年9月正式开始开发。选择江苏省中医院临床研究基地重点病种胃癌、溃疡性结肠炎,梳理中医服务流程,定义系统的详细功能。于2011年6月,完成了系统的设计、开发、测试、与医院其他业务系统的数据交互以及试运行工作,并在2个重点病种的门诊和病房正式使用。系统实现了门诊、住院临床相关工作的各项功能,包括:门诊病历、医嘱、检验检查申请、处方、住院病历、病程、手术、出院小结、病案首页等,同时将科研工作各项内容和要求很好地同临床工作进行整合,实现了临床科研信息共享的理念,完成的功能包括:科研管理、课题管理、临床路径、诊断分型、随症加减药物、访视病历、病历补录、数据导出等。目前,该系统通过临床的不断试用,各种功能正在不断地优化和完善。

5 总结

临床科研信息共享系统实现了全院医疗信息的整合,在录入临床、科研病历的同时,通过数据集成交换平台,与其他业务系统的医疗资源进行数据交互,达到一次性录入、信息共享的目的。基于标准化数据元,利用结构化病历,在门诊问诊的同时,进行科研病历的及时录入。本系统满足基地规范化建设的要求,可实现临床、科研的信息共享,提高中医临床数据的采集、整理和分析能力。

参考文献

[1]闰秀峰,刘保延,陈世波,等.基于临床科研一体化理念的中西医结合肿瘤结构化电子病历的研究现状[C]//2009年首届全国中西医肿瘤博士及中青年医师论坛论文集.北京:中华中医药学会,2009:99-103.

[2]刘保延,张启明.构建中医临床科研信息一体化平台需要解决的症状规范问题[J].中医杂志,2011,52(20):1 714-1 716.

[3]刘保延,周雪忠,李平,等.个体诊疗临床科研信息一体化平台[C]//中医药优秀论文选(下册).北京:中华中医药学会,2009:783-790.

[4]陈功,沈宫建,于洁,等.医院系统集成平台建设内容和方法[J].中国数字医学,2008,3(10):58-60.

科研档案的信息化管理 篇2

科研机构的科研项目档案是科学研究活动的真实记录,是一项重要的信息资源,机构所属的各研究团队及相关研究人员职务活动中形成的各类科研项目档案,需要实行集中统一管理,确保完整、准确、系统和安全,以利于开发和利用。

一、科研档案管理的特点

科研项目档案管理是科研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研活动的重要环节,也是保护知识产权的一项重要举措。档案管理与计划管理、项目管理、成果管理紧密结合,纳入到科研计划、规划,纳入到科研管理制度。其特点也较为明显。

(一)档案收集、整理的复杂性

科研档案涵盖了科研项目活动的整个过程,每个环节都需要多次的试验和研究。有的科研项目还是多个科研团队的合作项目,致使科研档案的收集管理较为复杂。

(1)数据量大。科研项目可以分多个不同的子课题,每个课题和主项目一样需要阶段性管理,对形成的阶段性成果、目标进行检验考核。同时一个科研项目可能涉及多个立档单位,多个专业学科。这样就形成了大量的档案资料需要存档。

(2)时间跨度大。科研项目从项目申请、立项论证、组织实施,到检查评估、验收鉴定、成果申报、科技推广、档案入库整个过程一般需要1-3年,如果有其他客观因素,导致项目延期则周期更长。

(二)档案管理的安全性

科研项目在研究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载体,可能是具有创新性的技术设计及专利内容,这些资料体现了较为高、精、尖的科学技术水平,形成的成果拥有知识产权,因此对于档案的内容就要严格的保密,档案的管理工作就要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

二、科研档案管理信息化的意义

科研档案管理信息化平台的设计有利于加快科研档案现代化管理水平,改进科研档案管理模式。科研档案信息化平台的设计就是把科研档案资源转化为电子化的信息,这些资源包含项目整个活动过程中产生的文档、多媒体资源、创新成果等,形成一个分类明确的科研档案资源信息库,安全快捷地提供档案服务,增强档案科学性管理,实现科研档案信息资源共享。

首先,档案管理电子化利于科研档案的长期保存,纸质的档案保存期限有限,同时查找翻阅不方便。其次,规范化的数据信息可以规范操作,提高数据质量及信息处理的效率,同时缩短了项目决策周期,通过档案的管理实现项目的动态跟踪管理。第三,档案的信息化促进研究人员的相互交流,在信息资源共享和有效利用的基础上,更能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

三、合理利用信息化的科研档案及科学化管理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培养信息技术人才

对实施科研档案信息化管理投入专项经费,配置必须的软硬件设施,提高计算机和网络应用程度。

档案管理人员承担着具体实施的工作职责,不仅要熟练地运用数字化技术、信息储存技术、网络通讯技术及多媒体技术,还要有加工提炼有效档案信息的能力,对项目的档案信息进行判断分析,保证科研项目档案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因此要加强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培训,普及信息化技术知识。

(二)建立更有效的电子档案管理制度

科研机构要建立符合自己的完善的档案信息化管理制度。制订电子文档、多媒体资源收集、整合和安全管理等方面的标准。明确科研档案的信息化操作方式,明确在科研档案管理过程中涉及到的各个单位个人的职责权限,使各个操作环节都要有章可循。

(三)提高科研项目电子档案的安全性

加强对档案管理信息化平台的管理,确保档案资源库的安全。提高信息安全意识,防止失密、泄密的发生。采用身份认证、防火墙、数据备份等安全防护措施,确保档案管理信息化平台的安全和网络的安全。平台的安全性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系统数据库的安全性。设置验证用户的权限,增加用户访问控制。以确保只有合法授权用户才能访问档案资源库,防止恶意破坏或修改。通过数字签名技术对立档单位进行安全性检验,同时检验文档资源在传送过程中是否丢失或不完整。对数据库中相关数据表的字段、相关文档进行加密处理。

(2)系统的网络安全。建立平台操作日志,通过记录各个时间点、每个用户进行的任何操作,使管理员可以监控系统的运行状态。同时,不定期对数据资源库进行备份。

四、结 论

科研档案管理是科学技术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档案管理的电子化,组建科研项目档案库,建立信息服务平台,为有许可权限的决策部门、相关行业及研究人员提供更快捷全面的档案查阅、信息服务。

临床科研信息 篇3

三级医院是跨地区、省、市以及向全国范围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的医院, 是具有全面医疗、教学、科研能力的医疗预防技术中心。其主要功能是提供专科 (包括特殊专科) 的医疗服务, 解决危重疑难病症, 接受二级转诊, 对下级医院进行业务技术指导和培训人才;完成培养各种高级医疗专业人才的教学和承担省以上科研项目等的任务。

我院是国家三级甲等医院和国家爱婴医院, 是华南地区及全国范围医疗卫生服务重要的医疗中心, 医疗、教学和科研是医护人员们主要的工作。临床科研活动是我院医疗技术水平和医院整体实力的保证。临床医护人员通常在承担巨大工作量和压力的同时, 进行着大量的科研活动。医学信息的获取是医学科研活动的基础, 临床医护人员除了从纸质媒介上获取科研信息之外, 更多的通过网络去获得自己所需要的相关研究信息。

2 网络临床医学资源的获取

在目前信息爆炸的时代, 互联网上医学信息海量增长。因特网已成为人类最大的全球信息资源系统。在这个庞大的系统里, 蕴含着丰富的医学资源, 因特网上的医学资源既包括与医学直接相关的信息资源, 同时也包括与医学间接相关的健康等信息资源。一般临床科研人员需要的医学信息资源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获取:

2.1 搜索引擎

对网络医学科研信息的搜索可以使用的综合型搜索引擎包括[1]:谷歌 (Google) 、百度 (Baidu) 、雅虎等 (Yahoo) 等。国外有一些医学专用搜索引擎, 是医务人员常用的网络检索工具[2], 包括: (1) Medical World Search是检索网络医学资源的有效工具。但由于资源的链接是静态的, 如果某一资源移动了位置, 就会找不到。 (2) Med Hunt是由网络卫生基金会研制的, 它只标引与卫生和医学有关的网页。 (3) Achoo是加拿大的MNI系统公司于1996年建立。它广泛收集与医疗卫生各个方面和各类问题相关的资源站点, 包括有关的商业、政府和教育资源。 (4) Medical Matrix由美国Healthtel公司建立, 其目标是成为21世纪的MEDLINE。

2.2 医学文献数据库

医学文献数据库国内外有很多个, Pub Med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检索生物医学文献的权威性数据库。High WirePress是全球最大的提供免费全文的学术文献出版商。另外, 还有Elsevier Science Direct电子期刊, Springer-Link全文期刊等文献数据库可以提供国外一些期刊的全文检索[3]。

国内有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NSTL是依据国务院批复于2000年6月组建的一个虚拟的科技文献信息服务机构。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 (http://www.chkd.cnki.net) CHKD是CNKI中国知网数据库旗下的产品, 是CNKI针对医院和医学科研单位推出的产品。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 (http://sinomed.imicams.ac.cn) 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医学信息研究所开发研制。万方知识服务平台 (http://www.wanfang.data.com.cn) 它是一个以科技信息为主, 包括经济、文化和医学等相关信息的综合信息有偿服务系统。

医学文献数据库, 特别是全文数据, 基本是都是要收费。我校购买了大量全文数据库, 基本限制在校内IP的电脑查询, 用户可以分别登录不同数据库使用, 校外基本无法登录。

2.3 生物医学网站

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网站NLM隶属于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 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医学图书馆, 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生物医学文献中心。世界卫生组织网站该网站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在预防医学研究、世界卫生事业、重大疾病防治、各种标准、全球卫生统计数据以及有关医疗技术的合作交流方面特别突出。Free Medical Journal网站是一个以推荐可免费获取全文的医学期刊为主旨的站点。该站点期刊量增长速度快, 这些期刊上的文献可全部或者部分免费获取全文。

CALIS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 是由国际计委投资, 教育部组织实施的。中国医学生物信息网 (http://cmbi.bjmu.edu.cn) CMBI是由北京大学心血管研究所、北京科曼基因应用研究所及人类疾病基因研究中心等共同开发的综合型医学生物医学信息网。

此外, 在医院临床上不同的医学专科、课题组还有各自关注的国、内外不同的医学专业网站。在这些网站上, 常常可以获得专科所特有的信息。

3 网络信息搜索的特点和问题

从上述分析的结果, 我们可以总结出医学信息资源的一些特点。这些医学资源: (1) 范围广、数量大。分布在国内外不同的网站和数据库内, 涉及的信息媒体类型有文字、数据、图像、声音、动画;涉及的内容包括:临床医学、基础医学、分子生物学信息资源等。 (2) 时效性强, 网站信息变化频繁。表现为网址变更、信息更新甚至消亡。 (3) 信息质量良莠不齐。信息来源分散质量良莠不齐, 任何人均可在网上发布信息, 缺少权威的管理机构发布标准并进行管理, 难以实现对信息的过滤与质量控制, 给用户有效查询、选择所需信息带来不便。尽管随着因特网检索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获取网络信息的能力与手段得到了加强, 但获得信息总体上仍不尽人意。其主要因素有以下几方面[1]: (1) 用户水平:用户对网络医学资料分布的了解;理解课题的准确度与检索策略制定的合理性;用户应用网络信息检索工具的熟练程度;用户的外语水平。 (2) 检索软件因素:检索内容太宽, 检出内容过多;各检索工具收录范围相互交叉重复。 (3) 网络信息资源的质量问题。

由于以上医学资源的特点和使用者本身的原因, 都可能影响医学信息检索的查全率和查准率。与在实验室做基础医学研究的同行不一样, 临床医生忙于大量医疗工作的同时, 经常要抽出宝贵的有限时间到因特网去查询资料。学校图书馆专业数据库IP地址的限制, 科研工作者们要专门抽出时间进入校园网或者到图书馆进行资料查询。在这种情况下, 他们通常难以在较短时间内获得自己关注的最新、准确和全面的医学科研信息。

4 展望

近年来网络技术, 特别是云计算技术的发展, 将会改变互联网的技术基础, 甚至会影响整个产业的格局, 因此云计算技术和基于云计算的服务成为IT行业的研究重点[4]。在云计算时代, 对于数据的处理, 特别是大型数据的处理, 从独立的服务器扩展到互联网上的计算机集群中[5]。人们可以把各种应用软件放在远程的服务器上, 就像天边的云, 连上网才把它拿来用, 平常就放在云上, 有专人进行管理。云计算被视为科技业的下一次革命, 它将为临床科研信息的搜集、管理和使用带来根本性改变。

经我们前期调查发现, 我院临床科研人员的信息的来源主要来自:医院内网、中山大学校园网 (包含图书馆) 、国内外医学专业网和公众网。针对以上现状, 可以建立基于云技术的临床科研信息支持平台数据库系统, 整合网络各方面的医疗资源, 及时、准确、全面的采集各类医学信息, 让临床科研人员使用和共享[6]。同时可以进行数据的抽取、挖掘、聚集和分析等[7], 为临床科研人员提供专业、及时、精准、全面和富有实时价值的信息。该系统可以和医院的科研管理系统相关功能相结合[8], 临床研究人员根据账户和授权进入系统后, 可全天候浏览自己所关注的科研管理信息和个性化科研信息[9]。

网络临床科研信息的自动采集与分析、云计算平台系统的使用和推广, 必然能节省医生的时间, 提高科研工作的效率和效果, 促进临床科研的发展, 进一步提高医疗技术, 降低医疗成本, 让临床医生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到病人的医治上来, 更好的为病人服务。

参考文献

[1]徐荣, 朱小燕, 英华等.网络生物医学信息检索问题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0, 10 (21) :4139-4142.

[2]刘颖, 任懋榆.医学专业搜索引擎的特点及利用[J].电子商务, 2006, 15 (4) .78-80.

[3]贺莲.网上医学科研学术信息的全面获取[J].医学图书与情报, 2006, 19 (1) .43-47.

[4]苑鸿剑.云计算:将一切变为可能[J].科技浪潮, 2009, (1) :25.

[5]王佳隽, 吕智慧, 吴杰等.云计算技术发展分析及其应用探讨[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2010, 31 (20) :4404-4409.

[6]Arnon Rosenthal, Peter Mork, Maya Hao Li, et al.Cloud computing:A newbusiness paradigm for biomedical information sharing.Journal of Biomedical In-formatics, 43 (2010) :342-353.

[7]Richardson W R, Srinivasan V, FOX E A.Knowledge discovery in digital li-braries of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an NDLTD case study[J].Interna-tional Journal on Digital Libraries, 2008 (9) .

[8]康勇, 柳彬, 甘枥元等.医院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设计[J].医学信息 (上旬刊) , 2010, 23 (8) :2512-2513.

临床科研信息 篇4

关键词:信息素养构成,重要性,培养

科学研究过程实际上是通过信息的交流, 对信息进行创新的过程。科研人员的信息素养指在科学研究过程中获取、使用、创造和传递信息的能力, 主要包括:对前沿科研信息的敏感意识;对信息的基本操作能力, 即能主动、有效地检索信息、对信息进行质量评价、提炼和整合后充分应用;信息创新能力;信息道德。对于科研人员来说, 能否利用计算机、网络和信息技术高效获取、准确评价和充分吸收信息, 不仅对本身的科研活动有重要的作用, 而且对提高高校整体乃至国家的科研水平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一、信息素养在科研工作中的重要性

科研工作是一个创造性、探索性和累积性的工作, 各个阶段都离不开科研信息的使用。可以说科研信息贯穿了科学研究的全过程, 协助科研人员寻找突破口, 加快科研进程, 提高科研水平和成果产出率。

(一) 选题阶段, 促进科研工作的准确定位

准确的选题是科学研究的良好开端, 甚至可以说是成功的一半。在选题阶段, 科研人员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在大量查阅国内外文献资料、广泛调研的基础上, 全面地、准确地对他人所研究的成果进行分析, 对各种数据进行计算, 了解国内外这方面的研究现状、研究水平和发展趋势, 避免重复劳动。同时, 认真检索本研究领域中已获得资助的项目信息[1], 找出尚待研究的问题, 确定选题, 以及对此选题的合理性进行综合和分析来证明选题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明确具体研究内容、技术关键, 从而完成课题论证工作。此阶段是科研人员已具备的知识和获取的信息有机结合的创造性思维过程, 经历了这个过程, 在开展研究工作时才能节约时间, 目标明确, 少走弯路, 避免人力和时间的浪费。

(二) 研究阶段, 保证科研工作的有效开展

科研人员所开展的每一次科研工作, 全过程都离不开获取信息, 对信息进行分析、对比和应用。科研人员结合课题的研究计划, 随着课题的进展情况, 有步骤地查找、搜集、提供参考数据、工艺、方法、标准等有利于扩展思路的有关资料, 与课题研究密切配合, 同步发展。占有的资料要体现一定的深度和广度, 能够反映学科前沿最新进展与发展方向的最新理论与发现, 代表学科最高水平和发展方向的高质量的文献资料, 保证在论证自己的观点或进行理论推导时资料丰富, 数据翔实, 引据充分。如果研究有实验阶段, 这时研究人员需要了解国内外同研究实验所需要的仪器设备、材料、实验方法和手段等, 需要追踪同类科研课题的进展情况, 通过新的实验方法和手段来证明原先设想的正确性, 以期得到创新的成果。由此可见, 科研人员的信息素养在科学研究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获取的信息对科学研究起到启发、调整、充实和提高的作用。

(三) 总结阶段, 促进高水平科研成果的产出

科学研究的目的在于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通过获取的信息, 一方面促进成果的产生, 另一方面通过信息对比分析客观评价成果的水平。在此阶段, 科研人员要按照研究预定的成果目标和水平, 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文献资料, 包括对比资料, 反映客观事物本质联系和发展趋势的信息, 高标准对研究成果进行对比、分析和评价, 从而阐明该研究成果的水平、意义和价值, 为研究工作的鉴定提供参考依据。也同时促成科研人员及早发现研究中的薄弱环节和成果的不足, 并加以改进, 使研究工作最终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有新的突破, 保证研究工作的顺利完成。

二、信息素养构成标准及存在的不足

美国大学与研究图书馆协会 (ACRL) 2004年发布了《科学和工程技术领域信息素养标准》 (草案) , 该标准用以指导信息素养教学过程以及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描述了五方面标准:一是具有信息素养的学生明确所需信息的性质和范围;二是具有信息素养的学生能有效地、有能力地获取所需的信息;三是具有信息素养的学生能准确评估所获取的信息和它的出处, 进而决定是修改最初的检索式, 还是寻求另外的资源, 以及是否建立一个新的研究过程;四是无论作为个人还是一个团体的成员, 有信息素养的学生要能够认识与信息使用与信息技术有关的经济、伦理、法律和社会观点, 有效地、合理合法地利用信息, 以实现特定的目的;五是有信息素养的学生能够了解信息素养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和终身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并且认可对他所在领域的最新进展保持了解的必要性[2]。

虽然这个科技信息素养标准是主要针对高等院校的学生在科学、工程与技术领域的信息素养能力而制定的, 但标准的制定也是根据科学技术教育和研究过程的特点, 所以也同样适用于科研人员。科研人员的信息素养构成标准主要是:一是具有敏锐的信息意识, 认识到信息的重要性, 能够从完成科研任务的角度重视信息能力;二是能够了解和确定信息源, 熟练掌握信息检索方法, 通过信息检索高效地获取所需信息;三是能够批判性地评价和有效地使用获取的信息, 经过对信息的整合和应用, 实现信息的创新;四是自觉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注意知识产权问题, 合法使用信息。

目前, 虽然信息日益受到重视, 但是因为教育体制、观念等因素的影响, 我国科研人员的信息素养普遍不太高, 主要表现在:一是信息意识不强。长期以来形成的对科研人员信息素养培训的忽视, 使科研人员信息意识淡薄, 对信息缺乏敏感性, 不会积极、主动地获取和整理信息;或者研究方式观念陈旧, 获取科研信息的途径单一, 还没有意识到数据库和网络信息资源在科研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二是信息技能不高。大多数科研人员虽然有信息需求意识, 但由于缺乏基本的文献检索知识, 不了解检索系统结构, 使科研人员不能充分准确表达自己的信息要求, 造成检索效率低。三是信息综合能力较低。不能有效地对信息进行评价、组织、处理等综合分析, 以实现信息的增值, 从而达到知识创新的目标。

因此, 只有提高科研人员的信息素养, 强化其信息意识和能力, 使其及时掌握准确的信息, 才能有效地发挥自身优势, 增强科研竞争力。所以迫切需要通过有效途径对科研人员的信息素养进行培养。

三、培养科研人员信息素养的途径

(一) 充分发挥高校图书馆的优势培养科研人员的信息素养

高校图书馆是高等学校的信息资源中心, 拥有丰富的馆藏资源、高素质的信息服务人员、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支持及良好的学习环境等优势, 是读者获取知识、信息、技术、能力和接受终身教育的主要场所。高校图书馆开展信息素质教育, 坚持“学以致用”的原则, 注重对科研人员信息认知能力、信息获取能力和信息利用能力等信息素养的培养。一方面, 让科研人员熟练掌握不同类型信息资源的各种检索途径、技能和策略, 使其具备快速、准确、精确获取信息的技能, 并具有一定的信息鉴别、选择、分析、有效利用的能力;另一方面, 针对科学研究开展以高深信息理论和高级检索方法为主的高层次教育, 重点是各种高深信息资源的获取策略与方法、整理与利用以及高深信息资源的二次、三次开发等[3]。

(二) 充分利用高校开设的文献检索课培养科研人员的信息素养

学校科研管理部门与讲授文献检索课的教师积极沟通, 根据不同学科的研究需求, 制定对科研人员进行课堂教学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信息素养教学体系。主要对科研人员进行信息获取的基本技能、技巧教育, 旨在让科研人员熟知获取各种信息所需的常用检索工具或途径, 注重进行各种检索方法、检索工具的实际操作使用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同时加强对信息道德、信息安全、法律等方面的教育, 规范科研人员的信息行为, 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自觉维护良好的信息交流环境[4]。

(三) 积极开展讲座、研讨等多种形式培养科研人员的信息素养

对于已经走上工作岗位的科研人员来讲, 信息素养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 激发学习的兴趣。可采用理论与实践研讨班、讲座等多种形式, 如开展针对某一类型和某一学科个性化信息需求和使用的专题讲座;对现代信息检索技术的新发展、新动向结合科研实际进行的专题讲座;对刚开始进行科学研究的青年教师开展资料积累整理的方法以及科研论文的写作技巧方面的讲座和研讨;等等。

参考文献

[1]李晓航.科研项目立项的主体要素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0, (2) :67.

[2]ALA/ACRL/STS科技领域信息素养任务组[J].李玲, 张冬荣, 译.图书情报工作动态, 2006, (4) :7-12.

[3]赵志宏.论高校图书馆如何开展信息素质教育[J].大理学院学报, 2005, (4) :100-101.

科研临床齐驱并重 篇5

我国有200多万医师队伍, 在医疗需求不断增长、服务要求不断提高的今天, 医生的评价标准是否合理?什么样的医生才是好医生, 达到晋升的标准呢?JCI第5版评审标准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多维度的医师评估方法。持续评估包含行为、职业成长、临床结果三方面内容。 (1) 行为指标:医生应该是医院安全文化的模范和导师, 要评估医生是否理解和支持医院的行为准则。 (2) 职业成长指标:包含医疗服务、医学知识、基于实践的学习和改进、人际关系和沟通技巧、职业特质、系统性实践、资源管理。 (3) 临床结果指标:包含医疗通用指标和专科特色指标。

首先, 临床技能是衡量临床医师晋升的重要标准。近些年, “让医生回归临床”的呼声越来越高。好医生首先是医生, 首要任务是临床医疗工作, 以治病救人为使命, 患者至上。好医生是在临床上不断摸爬滚打磨练出来的, 靠精湛的临床技术赢得患者, 依靠临床技术获得医疗系统晋升评价体系的认可。因此, 临床技能才是衡量临床医师评职晋级的重要标准。

其次, 科研水平是临床医师晋升的重要指标。现如今, 临床科研越来越受重视, 临床工作的进步、提升离不开科研, 科研是临床的坚强后盾, 出色的临床源于强大的科研驱动。医生在熟练掌握临床技巧后, 更应培养科研思维、有所创新, 才能发现疾病规律、找寻疾病原因, 最终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途径。科研水平更能客观反映临床医师的实力, 是医疗系统晋升的重要指标。

再者, 科研要来源于临床, 并回归临床。临床医生积累了大量的临床和实践经验, 而现有晋升标准已经成为许多临床医生开展科研的动力, 因此, 临床医师投入临床科研具有较大的优势。临床科研工作从临床中来, 最终还要回到临床中去, 在临床工作中发现问题, 使用科学研究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是临床科研的主要目的。临床上发现问题后产生思路, 由思路得到创意, 由创意引发实践并深化为科技, 科技为更多的患者服务, 又推进临床的发展。

最后, 建立多维的医生评价体系, 临床科研两者齐驱并重。建立多维的医生评价体系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也是医学发展的需要。临床和科研并不矛盾, 临床是基础, 科研是升华, 我们不需割裂科研与临床之间的关系, 临床和科研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位优秀的医生, 应该是临床与科研并重的, 但也不能奢求所有人都能在医疗和科研两个方向齐头并进, 医生的人才培养和发展可以根据每位医生所长选择理论和实践的不同倾向性。涉及医学教育类的职称, 更侧重于论文、科研项目等指标;涉及临床医疗类的职称, 更多偏向临床综合能力的考核。这样可以让热衷于研究临床技术和擅长钻研医疗科技的医生同样有机会展现自己, 得到公正合理的评价。对医生多维化的评价, 更有利于医学的发展, 使临床和科研两者的发展更为专业化。这样有侧重的培养和评价是为了使临床科研两者更好地结合, 有分有合, 才能使临床做得更娴熟, 使科研做得更精湛。建立多维度的医生评价体系, 也能更好地调动医生工作的积极性, 在人才的培养方面可以引导性地因材施教, 评价者和领导者也可知人善用。

教师科研管理信息系统 篇6

1 可行性研究

随着计算机及其应用软件的发展, 教育信息化管理越来越得到重视。实现教育信息化的管理, 能够提高教学质量、减轻学校和教学管理部门的压力。教育信息化管理中的教师科研管理是对教师及其所从事的科研工作的管理。为了更好地进行此类工作, 需要借助于计算机技术。

2 教师科研管理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2.1 需求分析

从实际用户的人工业务分析得出, 所开发的教师科研管理系统应具有高效性, 准确性, 可靠性和实时性;同时对用户来说, 应具有操作简单, 界面友好, 响应速度快等特点。因此, 分析本“教师科研管理系统”功能如下:2.1.1基于权限的管理。教师类用户, 只能查看信息;管理员用户, 可以查看和管理所有信息。2.1.2掌握教师基本情况。包括教师编号、教师姓名、学历、授课信息等。2.1.3信息浏览灵活。对教师科研信息提供模糊和精确的查找。2.1.4 方便管理。教师信息可进行添加、删除、编辑等操作。2. 1.5报表生成和打印。

2.2 系统设计

2.2.1 开发工具。本系统使用Visual Basic作为软件开发工具;Microsoft Access作为后台DBMS。2.2.2系统数据库模型设计。从实际的教师科研管理角度, 每位教师有一个唯一编号, 通过教师编号与其它表中的ID字段形成一对多的关系, E-R如图1。2.2.3模块设计。根据系统需求, 结合实际教师科研管理情况, 整个系统由5个模块组成, 系统流程如图2。

3 教师科研管理系统的具体实现

3.1 数据库连接的建立

本系统采用ADO方式链接数据库。在工程中添加对ADO的引用, 采取“数据环境设计器”作为链接载体。在工程中添加数据环境, 建立Conn数据链接。通过Conn集合连接数据库中的基本表并通过添加命令形成以SQL语句为主的数据命令, 在工程中可随时调用, 尤其是在建立动态报表时。

3.2 Splash窗体设计

Splash窗体作为系统的启动对象, 通过加入时钟控件使窗口无操作链接到登录窗口;同时, 作为系统“帮助”窗体, 利用公共变量mb About来标识区别。代码如下:

若mb About为True, 表示系统运行Splash窗体;若mb About为False, 则表示系统运行“帮助”窗体。

3.3 登录窗体设计

用以确认身份 (教师或管理员) 的窗体。该界面设有保护功能, 在身份认证时, 输入3次仍不正确将被取消登陆权利, 系统自动关闭。为了便于用户操作, 各个输入框和按钮可通过Enter键互相切换。

3.4 系统主界面 (MDI窗体)

本系统采取多文档界面 (Multi Document Interface) 。用户在此窗体上采用分权限访问方式调用其它窗体, 实现各模块的功能。

a.管理员, 可进行教师信息查询和管理;教师, 只能查询信息。

b.人性化设计, 达到键盘、鼠标两用方式。例如:教师查询菜单的快捷键为Alt+F。

c.执行非法操作后, 系统会提示出错。

3.5 教师科研管理窗体设计

管理员操作窗体:通过导航栏显示当前满足条件的教师编号和姓名字段, 便于用户管理和操作;通过“自定义查询”功能可进行多条件精确查询和模糊查询两种方式;管理员可对记录进行添加、修改和删除, 生成相关报表。此外, 在修改时系统会自动提示必填项。

3.6 信息查询窗体设计

在主窗体中, 单击“查询”按钮, 弹出“查询”窗体。该窗体中用户选择查询条件, 并通过输入值对教师科研信息进行单 (或多) 条件查询。

方法如下:

4 开发中的难点和解决方法

4.1 多表同时连接

在程序设计中, 有许多利用Data Grid控件连接数据源中多个表单。比如, “教师科研管理”窗口, 在导航栏中任选一位教师编号, 相应的“详细信息”选项卡中显示此教师的基本信息以及其科研信息。方法:程序中添加相应的Refresh语句, 找到数据库中相应教师编号Serial的指针, 可得到对应的编号值, 调用SQL语句完成刷新。关键语句是:

查询结果窗口也是如此。

4.2 数据源的调用

由于是管理系统, 数据库的调用量很大。若出现表之间调用冲突的情况, 会导致对象关闭或打开时数据无法调用。因此, 用SQL语句进行数据连接, 避免冲突产生, 尤其动态调用表中信息时。

4.3 动态报表生成

利用Data Report生成报表, 针对静态信息较为容易, 但对于动态报表, 需用到数据处理环境的内部功能。那么, 设置参数的SQL命令即利用它先设一参数, 这样在程序中就能根据参数值的改变, 动态生成报表。

5 结论

教师科研管理系统经过一个多月的设计开发。后期实践中表明, 该系统基本达到用户要求, 人性化设计使操作便捷。通过程序对数据一致性问题进行了有效解决。当然随着校园网络应用越来越多样灵活, 信息化的网络方案也随着实践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发展。我们会不断发现新问题, 研究新方法, 让信息技术手段在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中大有作为, 为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郑阿奇.VisuaI Basic.NET实用教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8, 1.

[2]林陈雷, 郭安源, 葛晓东.Visual Basic教育信息化系统开发实力导航[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4, 6.

[3]赵斯思.Visual Basic数据库编程技术与实例[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4, 9.

临床科研信息 篇7

关键词:科研院所,科研项目,项目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1 引言

1.1 背景

科研活动和科研能力一直是反映科研院所的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 而通过信息化的手段对日常科研工作进行管理, 整合科研工作流程, 为决策层提供真实有效的依据, 是提升科研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 也是当今科研管理的大势所趋。

目前我区科研院所的科研管理工作, 很大程度上还要依赖人工进行, 需要通过Excel、Word等办公软件来处理大量的数据, 这种采用传统的手工办法, 难以及时有效地掌握最新的科研情况, 而且每次查询统计工作量巨大。此外, 科研院所科研人员在项目执行和管理过程中, 也常会因人员变动特别是管理人员的变动造成管理程序的脱节或遗漏, 在项目动态监测、资金审计和成果管理中也存在工作量大、管理不规范和监督不及时等状况与现象[1]。因此, 开发和应用一套适用于我区科研院所管理方式的科研项目管理系统, 对于提高科研院所的科研项目管理效率和成效都有着重大意义。

1.2 系统建设目标

科研院所科研项目管理系统是通过信息技术, 结合科研项目的管理规范, 建成一个数据及时更新的科研项目数据中心和科研工作沟通平台, 实现分级管理、项目实施和经费使用全流程跟踪、数据汇总分析、考核评定、交流服务等全方位项目管理的的科研管理系统。该系统将为促进科研项目管理工作的流程化、标准化管理, 提供行之有效的方法。

2 系统总体设计

2.1 总体设计目标

平台功能架构图1所示。

科研项目管理系统共由10个子系统构成:计划管理、项目管理、经费管理、成果管理、考核管理、科研机构、人员管理、综合平台管理、综合统计汇总、系统管理。

2.2 功能设计

(1) 计划管理子系统承担着发布申报计划指南、项目申报、项目审批流程、申报计划查询及统计功能;其中, 项目审批流程包括形式审查和内容审查, 形式审查是在项目提交后由业务科室对项目材料进行填写、审核、提交, 一般内容审查由科研院所学术委员会的专家在线对通过形式审查的项目进行内容审核。 (2) 项目管理子系统是对立项后的项目进行流程管理的, 承担着合同分类维护、合同签订、合同审核、经费预算、任务细化、阶段评审和中期检查、项目结题和验收、项目各环节预警提醒、项目查询及统计功能; (3) 经费管理子系统一般与财务管理系统相连, 获取项目实施过程中经费执行的情况, 承担着经费划拨和拆分、经费执行情况、经费预警提醒、经费查询及统计功能; (4) 成果管理子系统是项目科技产出信息的管理, 承担着成果登记、成果审核、成果分类、成果库 (内含专利库、论文库、著作库等多个子项) 、成果评奖、成果查询和统计功能; (5) 考核管理子系统跟踪项目的执行情况, 为后期各类考核、评定提供数据支撑, 它承担着职称评定、科研考核、科研奖励、考核查询和统计功能; (6) 科研机构子系统承担着管理各研究所、各所组织机构情况的功能; (7) 人员管理子系统承担着各所属机构科研人员、专家信息的管理功能; (8) 综合平台管理子系统是连通项目管理人员与科研人员的桥梁, 协调完成上传下达、沟通服务的作用, 承担着管理学术活动、文件下载、个人信息、通知、公告、新闻、手机短信、邮件等功能; (9) 综合统计汇总子系统主要服务于项目管理部门, 可以提供多种多样的统计数据, 为领导决策提供帮助。它承担着从不同角度、用不同的方式对系统中的数据进行汇总、统计、分析, 并生成各种统计表格。如定式统计 (常用统计报表) 、自定义统计报表、统计报表的图形展示、统计数据的导出的功能; (10) 系统管理子系统承担着系统设置管理、数据字典管理、用户管理、权限管理 (权限元素、角色、授权、赋权) 、日志管理的功能。

2.3 系统架构设计

科研项目管理系统的整体架构是由基础设施、数据系统、基础系统软件、服务层、应用层、展示层、运行管理体系、安全保障体系多个部分构架而成。基础设施由服务器群、路由器、台式机、笔记本、手机等为系统服务的设备、设施组成, 是系统应用的硬件条件;数据系统由系统的各类数据库组成, 包括项目数据库、专家数据库、成果数据库、用户数据库、机构数据库等;基础系统软件由操作系统、数据库工具软件、数据迁移、数据接口等组成数据管理软件组成, 是系统应用的软件条件;服务层由系统管理、综合平台管理、综合统计汇总组成;应用层由计划管理、项目管理、经费管理、成果管理、考核管理、机构管理、人员管理七个项目数据流程管理组成;展示层由科研项目管理界面和统一身份认证登录组成, 主要服务于系统用户。其中, 服务层、应用层、展示层为本系统的核心层。而运行管理体系是规范和约束系统运行的保障, 安全保障体系是包括内外网的整个系统正常运行的基础, 详见图2所示。

2.4 系统流程设计

整个系统从开始到结束, 由下发申报通知、项目审批、上报、立项、签订合同、中期检查、经费监管、项目验收、成果产出等步骤组成, 其中还包括未立项项目、未验收项目、经费未执行项目等不能完成全流程的项目管理, 详见图3所示。

2.5 系统详细设计示例

标准的系统开发会为用户和程序编写人员提供系统详细设计说明书, 该说明书是沟通需求方与程序开发人员的报告, 从人机界面、信息显示、数据输入到用户帮助信息等进行详细的设计描述, 用以确定怎样具体实现用户需求的设计过程, 也是编程可读性好、易理解、易测试、易修改和维护的保证, 以下以项目成果管理模块设计说明和专家数据库详细设计说明为例, 详见表1-表2所示[2]。

3 系统环境

3.1 运行环境

管理。在系统运行中应制定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实现项目过程管理、人员管理、组织管理、风险管理[3], 并严格执行、责任到人, 通过确保系统各类用户帐号的安全、系统管理员的管理行为规范等, 从外部管理制度上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

3.2 网络环境

将系统配置在科研院所适合的网络安全环境中, 如有网络机房条件的, 还可配置入侵检测、入侵防御等系统;如基础条件不够, 为了减少基础设施投入, 也可考虑依托各类云服务平台开展系统运行工作。

3.3 软硬件

系统使用微软SQL Server 2000或更高版本数据库, 关系型数据库管理工具和结构化数据提供了更安全可靠的存储功能, 可以构建和管理用于业务的高可用和高性能的数据应用程序。服务端使用tomcat提供应用服务, 其运行时占用的系统资源小, 扩展性好, 支持负载平衡与邮件服务等开发应用系统常用的功能。

本系统采用的开发平台是一个以业务对象为核心基础的业务中间件。内含四大功能部件:业务对象引擎, 工作流引擎, 报表引擎与门户引擎, 分别负责业务信息的表达与数据处理, 业务流程的调度与控制, 报表的生成与用户界面门户的实现。

采用J2EE的B/S结构, 结合Ajax、Xml、workflow等技术, 以先进性和实用性为原则, 采用数字证书与SSL等安全协议, 开发针对科研院所信息化管理的办事流程, 系统采用“互联网登录、实名制操作、互动式参与、规范化运行、动态式督查”的方式, 实现了网上项目申报、审核、管理、查询、分类、统计等功能。

4 测试

系统在专业机构的进行了软件测试, 测试依据GB/T 25000.51-2010《软件工程软件产品质量要求与评价 (SQua RE) 商业现货 (COTS) 软件产品的质量要求和测试细则》开展。测试硬件为两台2颗12核英特尔CPU, 16G内存, 550G硬盘的服务器, 一台软件环境为Windows Server2003 (SP2) SQL Server2000, 做为数据库服务器和应用服务器;另一台软件环境为Windows7旗舰版32位, 浏览器为Internet Explorer8, 做为客户端设备;测试网络环境为1G局域网。经测试确认系统可以完成项目填报、项目审核、合同签订、项目经费、项目管理、成果库、专家库、考核信息、项目查询、字典维护、财务数据查看、系统管理的功能。

5 结语

本文设计实现了基于J2EE的B/S结构的科研院所项目管理系统, 为科研院所的信息化管理决策提供了技术支持, 对减少科研院所的管理成本, 提高管理效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该系统已在部分科研院所得以应用, 其功能也在实际应用中不断地升级完善, 目前已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

[1]温希军, 陈新文, 王琼, 李天斗, 贺斯莱提, 王田田.基于B/S模式的科研院所科研项目信息管理系统[J].农业网络信息, 2014 (5) :57-59.

[2]郭超, 陆璇.新疆林科院科研管理信息化平台详细设计说明书[R].2013:16-19.

个性化临床科研随访闭环管理 篇8

关键词:临床随访,个性化模板,闭环管理,健康干预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医院整体管理水平的持续提高,我国各大医院患者平均住院日均呈现出日益缩短的态势。平均住院日的缩短使得医院对出院患者的定期随访成为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为出院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的关键环节。国家在医院等级评审中对医院与出院患者间的随访跟踪治疗有着明确的规定[1],但是由于医院对随访的重视不够及随访工作的方式不便操作的现状,使得各医院对出院患者的成功随访率十分不理想。因此,采用信息化手段对随访进行必要的流程和技术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1 随访闭环管理的思想

自2013年起,我院组织各科室临床医生和科研人员进行需求调研,详细了解患者入出院管理、单病种科研数据采集以及临床与科研随访等方面的需求[2],开发了以出院患者的临床随访管理为主、单病种科研数据管理为辅的临床科研随访管理系统。该系统对出院患者进行随访闭环管理(图1),以多种信息化技术手段全面监控出院患者病情变化、指导患者治疗康复、征询服务意见,实现医生患者有效互动。同时,出院患者随访闭环管理的有效实施,也能促进医院医疗、科研、服务质量的提高[3]。

患者入院治疗结束后,医生根据具体诊断或病情加入相关随访项目,根据个体情况设定个性化随访计划和随访方式[4]。随访正式实施前由随访医生指导患者及家属安装手机随访APP并进行随访宣教,保证随访工作顺利进行。每个随访项目都根据专科医生的需求配备了个性化的随访模板,系统根据随访计划和方式定期推送随访模板,由随访医生和患者共同完成[5]。当次随访完成后由随访审核医生对随访数据进行审核,保证其有效性和准确性,系统根据随访参数评分机制对当次随访进行评估并给出相应预警,随访医生凭评估结果对患者进行健康干预。如果随访评估结果显示患者当前病情严重需再次住院治疗,则由随访医生及时召回患者。临床随访实现闭环管理可最大程度降低病人治疗结束后病情恶化的风险,同时也为临床科研工作中临床资料的完整性、规范性提供了有力保障[6]。

2 随访闭环管理的构建

随访系统的构建,需要制定个性实用的随访模板,设计灵活多变的随访计划,采用简单有效的随访方式,定制标准成熟的健康评分体系。

2.1 病例数据采集

病人在院期间的临床资料主要包含病人基本信息、主要诊断、手术情况、医嘱信息、费用信息、检验检查结果及专科病历等信息,分散存储在医院信息系统(HIS)、实验室信息系统(LIS)、医学影像存储与传输系统(PACS)等相关信息系统中。随访管理系统全面集成这些信息,自动采集所有临床数据[7]。把临床科研人员从繁重的数据收集、整理、核对中解放出来,简化和规范数据的采集过程。使临床医生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后面的随访实施工作中去,取得更好的随访成果。

2.2 个性化随访模板

本着“以患者为核心”的服务理念,整合不同学科不同病种的临床科研随访需求,充分考虑到能够体现患者健康情况的指标和参数,制定个性化随访模板[8]。随访模板的设计充分符合界面简单、友好等原则,尽量使用点选框代替文本输入框,利用参数校验和知识库匹配支撑结构化数据输入,这样既能帮助随访医生和患者方便快捷的完成随访,也为后期科研数据的统计提供了质量保证[9]。

2.3 灵活的随访计划和方式

因不同病种间随访机制的差异,随访医生根据患者的主要诊断和病情特征制定个性化的随访计划。按组或个体定义相应的随访参照点及随访周期,随访参照点的设定支持系统自动采集到的就诊日期、出院日期,也可自定义日期。支持以互联网作为载体和技术手段的多种形式的随访方式:手机APP随访、网上随访、电话随访、邮件随访等,实现医生与患者异地线上随访,定期推送随访模板[10,11]。随访过程中提供部分在线医疗服务与互动,努力向“患者不出门,医生全知道”的现代化优质医疗服务理念靠拢。

3 随访闭环管理的实施

3.1 随访数据录入

随访数据的录入由患者自行填写和医生填写两部分构成。系统中提取的较为简单的随访指标,如体重、脉搏、血压、血糖等由患者在家测量后即刻输入到系统中来。而医生关注的较为复杂的随访信息则由随访系统设置为只有医生能够填写的模板。随访模板还专门配备了附件单元,用来存储随访期间患者于其他医院就诊后的检验检查报告,报告可通过系统自带的文字识别功能识别成文字以便于后期进行科研统计。

随访录入数据支持可视化图标展示,更加清楚地显现患者随访期间某一指标的变化,如图2显示患者4次随访中白细胞计数的变化。

3.2 随访数据审核

由于部分随访数据是由患者手动填写和图片报告的文字识别,其准确性和有效性难以保证,故随访工作人员需定期对随访数据进行审核,为下一步评估评分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

3.3 随访评估与健康干预

依赖系统强大的业务逻辑和计算引擎,临床专家对随访指标进行不同权重的评分配置,除了生命体征、检验检查等指标外,随访模板中定义了很多评分参数用来满足病患康复情况的自动评估[12,13]。当次随访结束后,系统能够根据随访数据给出比较客观的健康评分,随访医生根据评分结果对患者进行及时的健康干预,指导患者调整用药或更改治疗方式。一旦评估结果显示患者病情反复需再次入院,则由随访医生及时召回患者进行下一步治疗,以此实现临床随访闭环管理,最大程度降低患者风险[14]。

4 应用效果评价

上一篇:外商投资优惠政策下一篇:初中政治的创新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