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商投资优惠政策

2024-06-08

外商投资优惠政策(共12篇)

外商投资优惠政策 篇1

随着内外资统一所得税法的颁布, 持续了3年的关于“两税合一”的讨论也就此偃旗息鼓。经历了1980年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所得税法、1981年外国企业所得税法、1983年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所得税法修改法案, 尤其是1991年的涵盖了外国企业、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的统一法典———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 中国吸引外资的水平呈现飞跃式的发展。从1984年的12亿美元到2007年的747.6亿美元, 流入规模不断扩大。与此同时, 自1995年开始, 五次产业指导目录的颁布显示出中国对外商投资产业进行的指导性调整。但是从1979年到2005年, 流入中国第一产业的FDI仅占总额的2%, 第二产业占总额的75%。根据商务部2006年数据, 中国FDI的70%流入了制造行业, 且多集中于纺织、机电、机械加工等附加值较低的行业。

本文通过研究外商投资优惠政策对FDI流入总量的影响和外商投资产业政策对FDI流入行业的影响, 探讨中国外商投资优惠政策是否有力的吸收了FDI的流入, 中国制定的导向性产业政策是否起到了引导FDI的流入的作用。

一、文献述评

早期的研究大多表明政策优惠不是FDI选址的先决条件, 代表性的有Barlow和Wender (1955) 、Aharoni (1966) 、Fors yth (1972) , 其中Aharoni的研究表明东道国政府的外商投资优惠政策中, 所得税减免对外商投资的激励作用很微弱, 税收优惠对于FDI流动没有发生非常重要的作用。Forsyth提出税收减免和税收优惠对投资者的国别选择通常不起关键性作用。这个结论在Devereux和Griffith (1998) 的研究中再一次得到验证。Oman (2000) 认为, 不同国家各个行业对FDI的敏感性是完全不同的, 因此国家实行税收激励政策, 是否会引入新的FDI的流入并不确定。

马栓友用税收优惠指标代替税式支出考察税收优惠与投资的关系, 结果得出投资与税收呈负相关, 税收优惠预期与投资正相关。鲁明泓 (1997) 通过运用计量模型、因子分析筛选出对外资区位分布有较大影响的所有因素, 建立了分析中国诸多变量与FDI关系的整体框架。李宗卉和鲁明泓 (2004) 他们运用Pane l Data模型, 实证检验税收优惠政策在吸引外资方面的有效性, 分析表明税收优惠政策是引导FDI的主要因素, 这些政策基本实现了在特定的时期将外资引向特定地区的政策目标, 税收优惠变量显著地影响了外资的流入, 外资倾向于流向具备如下条件的城市, 例如较低企业所得税率、更多所得税减免、地方政府有权自行决定所得税征免、实行再投资退税、更优惠的关税减免。这是近年来对FDI和税收优惠相关性分析中, 理论和实证研究较为深入和全面的论文。

二、中国外商投资优惠政策现状分析

外商投资优惠政策, 是指一个国家 (地区) 根据本地情况, 对外国直接投资给予一定政策上的优惠。具体而言, 我国优惠政策主要有: (1) 产业政策, 主要指我国制定的产业指导目录; (2) 税收优惠政策, 主要有企业所得税率的优惠、企业所得税的减免、再投资退税、进出口关税和工商统一税的减免、外商利润汇回免征所得税等; (3) 地方性附加政策。地方性政策并不是一个种类, 而是由地方根据情况, 在前两者的基础上, 给予外资进一步优惠的税收、财政类的政策, 在本文中不再详细分析不同地区政策的发展变化。

在我国, 影响外资流入的产业政策主要包括“指导外资方向的暂行规定 (规定) ”和“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包括两次“规定”和六次“指导目录”, 其中都将外商投资项目分为鼓励、允许、限制和禁止四类, 其中允许类不在投资目录中列出:即不属于鼓励, 限制和禁止类的就属于允许类 (鉴于篇幅, 文中没有具体列出各次“规定”和“目录”) 。

我国的税收政策自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也发生了几次变化, 从第一部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所得税法到2007年的企业所得税法。之后又陆续出台了一些对外商投资的鼓励法规。

三、计量模型的设定与方法

(一) 变量选取和模型设定

为考察外商投资优惠政策对FDI流入总量的影响、外商投资优惠政策对FDI流入到各次产业的影响, 选取FDI为因变量, 产业政策变量IP和税收政策变量INDEXTAX为待检验变量。在此需要说明的是, 以往研究把行政审批看成一个独立的政策类型或者说政策变量是不恰当的, 我国政府并非全部通过行政审批来对外商投资企业的产业流向进行控制, 它应该从属于产业政策 (或者说包括在产业政策变量之中) , 本文把审批权限放在产业政策变量之中综合考虑。

同时, 考虑到FDI流入还受很多因素的影响, 因此需要设置控制变量。结合前人研究的成果和我国现实经济情况, 本文主要选取两个控制变量:第一个是国内生产总值 (GDP) , 大量研究表明, 一国经济总量是吸引FDI流入的重要经济因素, 它不但反应该国经济实力、经济状况, 还反应了一国市场规模和市场容量;第二个是货运总量 (HY) , 用来反应一国的基础设施条件大小。

考察外商投资优惠政策对FDI流入量影响的基本方程设置如下:

(二) 产业政策变量的处理

殷华方、潘镇、鲁明泓 (2006) 用虚拟变量的方法对产业政策进行定量化处理, 对于鼓励类、限制 (甲) 类、限制 (乙) 类、禁止类分别赋予权重3、2、1、0。而由于有些年份没有区分限制 (甲) (乙) 两类, 只划分为限制类, 此时赋予限制类为1.5。该方法值得借鉴, 但是, 他把投资目录按照产业分类标准进行归类后, 以一个产业的各种政策类别的项目数量分别乘以其权重, 得到该产业的政策指数。这样虽然可以反映出不同产业的政策指数, 但是不够真实。比如1995年设定的指导目录, 在1995年和1996年由于进入我国的FDI项目不同, 则政策指数不同, 所以该方法有待改进。

本文认为, 应当按照每次制定的指导目录中划分的不同的鼓励类、限制类和禁止类的条目来计算政策指数。对5次产业指导目录之后的数据进行指数计算, 就可以得到所有年份的政策指数。

(三) 税收优惠政策变量的处理

具体而言, 我国的税收优惠政策包括企业所得税率优惠、企业所得税的减免、企业所得税地方附加税、再投资退税、外商利润汇回免征所得税、进出口关税和工商统一税减免。同产业政策一样, 税收政策同样也要进行虚拟。李宗卉、鲁明泓 (2004) 设计了一个虚拟变量:税收优惠指数 (INDEXTAX) 来综合代替税收政策。具体而言, 就是:若该地区同时享受以上六个优惠, 则INDEXTAX为6;若该地区同时享受五个优惠, 则为5;以此类推, 若都没有享受, 则为0。

但是, 该方法存在一定的缺陷, 他把同时享受所有变量的城市设为6, 那么对于经济特区和14个沿海开放城市, 他们的税收优惠指数都是6。但实际上我们都知道, 经济特区是中国最早开放的地区, 经济特区吸收的FDI较沿海开放城市更多, 实行的外商投资优惠政策也是最多的, 沿海开放城市的优惠稍微弱一点, 内陆地区则更次之, 所以本文认为经济特区的INDEXTAX可以设定比6更为高级别的指数。

(四) 数据说明

本文选择1990~2007年的数据, 分行业和总量来对FDI流入量进行统计, 主要包括各年FDI流入总量、FDI流入各产业总量、各年GDP总量、各年固定投资额总量等, 在我国实行不同程度的外商投资优惠政策的地区选取15个省份以及四个经济特区为研究对象。之所以没有取所有的省份, 是因为西部内陆地区由于存在着地理位置、经济环境的差距过大以及其他各种因素的影响, 会对外商投资政策与FDI之间相互关系的分析产生很大的负面效果。在进行FDI流入总量和外商投资政策回归时, 选取1995~1999、2002~2005年共八年的数据。其中:FDI都是换算成人民币, 并且是根据每年不同的汇率换算而成, 同时以1995年物价指数进行调整;GDP以1995年物价指数进行调整;对调整后的FDI、GDP以及HY取对数。

四、实证分析

本文主要分析FDI流入与税收政策和产业政策的相关性大小, 用经验分析方法, 对中国外资税收优惠政策和产业政策在吸引外资方面的有效性大小进行检验。本文拟对以下三个假设进行验证:

假设1, 税收优惠政策 (INDEXTAX) 对FDI起促进作用, 税收优惠政策力度越大, FDI的流入越多。假设2, 产业政策 (IP) 对FDI流入总量有影响, 而且是正相关性。假设3, 产业政策 (IP) 对FDI流入有导向作用。国家通过设定不同行业的鼓励、限制和禁止科目, 通过审批和其他配套政策来引导FDI的产业流入。

实证结果表明, 变量GDP和INDEXTAX无论是对于全国性的FDI, 还是单独沿海或者内陆地区的FDI都能够在显著性水平下通过检验, 这说明GDP和税收优惠政策是能够很明显的影响到FDI的流入的, 则假设1成立。这与李宗卉和鲁明泓 (2004) 的结论基本一致。

产业政策变量IP, 效果很不显著。而且无论是全国的, 还是沿海、内陆地区的FDI流入都不能通过显著性水平检验, 即产业政策不能明显的影响FDI的流入。由于本文采用了新的产业政策变量, 得出了与殷华方、潘镇、鲁明泓 (2006) 不同的观点。

HY变量只是在沿海FDI流入中比较显著, 而在内陆地区不是很显著, 全国范围内的效果更差。而在鲁明泓 (1997) 发表在经济研究上的“外国直接投资区域分布与中国投资环境评估”中, 作者的实证结果表明货运变量是影响FDI的主要原因。笔者认为, 产生不同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在于随着时间的变化, 20世纪90年代影响FDI的主要因素———货运总量 (代表基础设施) , 进入21世纪之后, 就不再是影响FDI的主要变量了, 或者说即使基础设施同样能够明显的影响FDI的流入, 但是已经不能由单纯的货运总量来代替了, 可以考虑通讯、交通、尤其是空中运输 (以前的货运总量不包括空运量) 等。

五、政策建议与不足

基于本文的研究结果, 作者认为为更好地吸引FDI的流入, 首先可以改进优惠方式, 加强间接优惠的调节力度, 丰富调节手段, 在保留并完善减免税这种直接优惠的基础上, 逐步增加间接优惠, 从而使优惠形式多样化。

其次, 在优惠结构上实现三个“统一”。一是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 给外商以国民待遇。二是统一各地优惠政策。三是统一各类外商的优惠政策, 对待港、澳、台商和其他外商一视同仁, 消除地域歧视与国别歧视。

最后, 将优惠的目标, 统一贯彻到产业政策上来。根据当前形势的发展, 将涉外税收优惠政策的目标转到产业导向上来, 即实行以贯彻产业结构优化为目标的税收优惠制度, 将产业结构调整置于区域政策之前, 确保国家经济结构调整到位, 既可以促进国家东西部经济合理发展, 区域经济不平衡现象逐渐减小, 国家发展更能稳定。

本文主要从变量选取和实证方法上进行突破, 在前人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对两个重要的政策变量进行虚拟化, 进而定量的分析FDI流入与政策的相关性, 并得出了一些新的观点, 但是本文的结果可能有以下局限:第一, 样本数据的选择没有能具体到地市一级。第二, 理论支持上的存在着不足, 使得模型分析上说服力不够。

外商投资优惠政策 篇2

一、经外汇管理部门批准,外商投资企业内部设立的外商投资研发分支机构可在指定外汇银行开设外汇专用帐户,其外汇收支按现行外汇管理规定办理。

二、对外商投资研发机构进口所需的科研设备及按照合同随设备进口的技术及配套件、备件,除按照国发[1997]37号文件规定《国内投资项目不予免税的进口商品目录》所列商品外,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

三、外商投资研发机构引进属于《国家高新技术产品目录》所列的先进技术,按合同规定向境外支付的软件费,按《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有关税收问题的通知》(财税字[1999]273号)的有关规定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

四、外商投资研发机构从事技术转让、技术开发业务和与之相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业务取得的收入,按《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有关税收问题的通知》(财税字[1999]273号)的有关规定免征营业税。

五、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外经贸部等部门关于当前进一步鼓励外商投资意见的通知》(国办发[1999]73号)的有关规定,外商投资研发机构各项研究开发费用应逐步增长,增长幅度在10%以上的企业,可再按实际发生额的50%抵扣应税所得额。

六、参照《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修订后的<上海市促进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的若干规定>的通知=(沪府发[1999]22号)的有关规定,外商投资研发机构经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服务中心认定后自批准之日起三年内,政府返还项目用地的土地使用费、土地出让金;免收购用房的交易手续费和产权登记费,部分房产契税可作为政府的补贴返还;免征建设过程中的上水,排水、煤气增容费和供配电贴费。

优惠政策不如风险投资受青睐 篇3

近日,广东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联合省委组织部、省财政厅、省教育厅、省人事厅等14个部门出台《关于贯彻落实〈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也是广东省第二次以政府发文的形式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和就业。《意见》的下发,对有意于创业的大学生来讲,应该是个好消息。但是,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学生对此反应平淡,此前,广东省在一些创业政策中,也零星提及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但关注的学生似乎不多。

暨南大学2006级药学专业的朱嘉春表示,大学生自主创业很多都是开个奶茶店、小饭馆或者摆摆地摊之类的,要真创办企业毕竟还是少数,《意见》出台的政策基本上都是针对创办企业的优惠措施,这对大学生自主创业帮助不是很大。“大学生自主创业其实更多的是依赖风险投资,有好的项目然后找诸如天使基金这样的风险投资公司合作解决资金问题,经验和技术是最缺乏的。”打算自己创业的华南农业大学2007级市场营销的陈勋熠坦言,身边很多创业的同学,大家更多的不是依赖政策而是盯住风险投资。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以“客粥求健”项目成功创业的南方医科大学学生罗淞元走的正是这条路。

“如今,政府部门重视大学生创业就业,专门发文就是一个进步。”广东工业大学大四学生叶家豪有自己的看法,如果条件允许的话,他打算和中学同学一起组建动漫设计的工作室。他认为,学校应该设立相应的创业指导部门,加上政府14个部门联合发文,相信会激发有能力的大学生的创业热情。

天使投资领域税收优惠政策初探 篇4

天使投资作为一种新的投资方式,为创业企业提供了新的融资渠道,成为创业企业早期权益资本的重要来源。天使投资与创业企业密切相关,其自身的发展离不开国家财政和税收政策的引导。由于我国的天使投资尚在起步阶段,虽然2015年中央和国务院明确提出要发挥财税政策支持天使投资,但相应的税收政策并不完善,为此,本文结合国外的经验和我国的国情来探讨天使投资领域的税收优惠政策。

一、实施天使投资税收优惠政策的必要性

目前,我国尚未出台专门针对天使投资税收方面的优惠政策,但在促进天使投资方面也在探索,在种类繁多的政府扶持政策中,税收激励政策是效率最高而且不会导致创业风险资金治理机制扭曲的扶持政策之一,之所以要对天使投资实施税收优惠政策基于以下几个原因:

(一)市场失灵

众所皆知,天使投资“像天使一样稀缺”,但是做私募股权投资等中后期投资的机构有许多。在天使投资者中,个人占大多数,机构很少。因为投资早期创业具有高风险性和规模不经济性,在其对创业企业进行投资后还往往处于权利义务不对称的弱势地位,导致创业型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扩大就业机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等社会效益,并不能转化为创业风险投资的经济效益。因此,仅仅依靠市场机制来将社会资本转化为创业风险投资资本,往往会面临市场失灵问题,基于这个原因需要通过在市场失灵情况下,进行税收优惠,让更多社会资本进入天使投资领域,为创新创业提供资金支持。

(二)税收的公平性

从基本的税收原理来看,国家征税的本质是对社会财富的分配和再分配的过程。按照现行征税政策,天使投资者面临“赚钱”承担较高税负,“赔钱”无任何税收补贴的局面,政府只针对产生收益的项目征收税负,不会对亏损项目进行风险分摊,一旦资金回流就被征税,不进行综合设置,出现“成本没回收,先要被征税”。其次,目前公司制的天使基金,在公司层面,以25%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在股东层面,需在分红时以20%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对于天使投资人,综合税率约为40%。而个人“天使”,以20%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这与证券市场上股票交易几乎可以忽略的税费相比差距很大,与信托产品、房地产基金等投资品种相比不占优势,而且股票交易、信托产品、房地产基金等具有更好的流动性或更短的投资周期。因此天使投资税制中存在个人所得税与企业所得税之间的交叉、重复,存在着税负差异和税负不公,违反税收公平、税收中性和合理负担的原则,不利于税制结构优化调整。

(三)促进经济发展

天使投资作为创业企业的重要资金来源,对于促进创业型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天使投资是整个风险投资体系的源头,强大的科技风险投资体系是以天使投资为开端的,没有天使投资的风险投资体系,仅能够称之为私募股权投资体系;天使投资是创造现代高科技产业的第一推动力,是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起步力量。如果没有高科技的风险投资体系,美国就不可能有上世纪90年代高科技经济的发达兴盛;天使投资是创造社会就业增量的新生力量,促进了大量的新兴产业形成,创造了许多新型的就业机会。美国风险投资行业协会的研究表明,美国现代就业75%的增量来源于风险投资所投资的企业。因此,通过税收优惠政策积极引导民间资本形成创业企业的天使资金,进而加快创业型经济的发展显得尤为必要。

二、国际天使投资税收优惠政策借鉴

(一)美国的天使税制

美国的天使投资行业发展得相当成熟,为打造良好投资环境并推动天使投资的发展,美国自上而下都出台了各类优惠政策。在政府层面,美国对“中小企业投资者”的长期投资规定了特别资本利得税的优惠,也就是对天使投资者投资创业企业的直接鼓励。对投资人持有5年以上资本利得50%减征、再投资税收抵免以及资本损失视为普通损失等优惠政策。1/3的美国州政府出台了鼓励天使投资发展的税收减免政策,比联邦政府层面的税收激励更为普遍、更全面强势地刺激了美国天使投资的发展。

(二)英国的天使税制

英国的天使税收计划有两种:EIS(企业投资计划)和SEIS(种子企业投资计划)。EIS计划予以减税的对象是特定投资者。“特定投资者”指的是“对未取得上市资格但在英国拥有重大交易基地的企业进行投资的人”。通过2011年及2012年的数据来看:英国天使通过EIS计划投资了11亿英镑;2596家公司用该计划筹集到资金。SEIS计划,是英国政府2012年发起的,针对种子企业的投资提供50%减税,以支持创业企业和种子期企业。2013年,有1100家公司用该计划筹集资金,投资额超过8200万英镑。英国推出的EIS和SEIS对天使投资的发展有深远影响。

(三)日本的天使税制

日本的天使税制于1997年开始实施,之后经历了多次修改,现行的天使税制是从2008年开始实施的,具体涉及投资风险企业的税收减免和转让未上市风险企业股权时可享受的税收优惠。投资风险企业的税收减免是指天使投资人投资时,其投资额减去2000日元的余额可以从其当年的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或者天使投资人投资时,其投资额可以全部从其当年的股权转让资本利得中扣除。转让未上市风险企业股权时可享受的税收优惠是指个人投资者转让未上市风险企业股权若产生了资本损失,可以抵扣该年度的资本利得收入,如果不能完全抵扣,可在第二年之后的3年内抵扣。日本的天使税制在促进日本天使投资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利用天使税制人数和天使投资金额都有了显著提高。

纵观全球天使投资税收优惠方面最普遍的鼓励性政策为资本利得税的直接减免,资本利得在获得后特定时间内可延期纳税或部分抵免税收,以及投资退出时产生损失部分转化为抵扣普通所得。进而促进高收入人群将本应缴纳的税收部分投资于初创企业,同时在投资获利时进行二次投资产生良性投资循环,并且由国家承担部分风险,为投资者提升投资信心。

三、税收优惠政策具体建议

(一)天使个人投资税收优惠政策

天使个人投资者的税收优惠核心落脚点应该着眼于投资抵免和税率优惠,具体措施有:一是给天使投资个人提供投资税收抵免政策,这里可以借鉴日本的经验,天使投资人投资时,其投资额减去适当的余额可以从其当年的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申报缴纳个人所得税。这里的抵免应该是所有税目抵免包括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所得、偶然所得以及股权利息收入所得等,以期体现个人所得税鼓励居民投资创业企业。二是对天使投资个人取得投资分红收入时采取降低税率和分红用于再投资可以抵减所得税优惠政策,这里可以借鉴上市公司股息红利差别化的政策。对于天使投资人从创业1到5年的创业企业分回的投资收益减半个人所得税,投资人从创业5到10年的创业企业分回的投资收益免征收个人所得税,而从创业企业的投资收益分红用于继续用于天使投资的可以抵免个人所得税,并且设定递延3年,从而促进创投行业的良性循环。三是天使投资个人取得投资转让收入减半征收个人所得税,以此提高天使投资人投资热情,减少天使投资人的投资风险,保护天使投资人合法权益。

(二)天使企业投资者的税收优惠政策

企业采取股权投资方式投资于创业企业的,比照个人天使投资者的税收优惠政策,投资当年可以抵免应纳税所得额,取得的投资转让收益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所取得的投资分红收益和转让收益继续用于天使投资的可以抵免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并可递延3年,从而鼓励企业投资创业企业,营造创业创新的良好环境。

(三)税收优惠的认定

对天使投资项目的税收优惠资格认定严格把关,一个天使投资不会自动享有税收优惠,必须向税务相关部门申请。税务管理部门应该建立一套严格的天使投资认定体系,一是要认定种子期、初创期和早期创业创新期的企业名录。二是天使投资个人或企业必须取得天使投资的相关出资证明,符合两个条件方可可申请税收优惠。三是建立完整的天使投资个人和天使投资企业优惠抵免数据库,做到税务征收数据的连贯性、完整性。

参考文献

[1]张佩峰.推动我国“天使投资”发展的税收政策建议.《税务研究》2015.10.

西藏自治区投资优惠政策 篇5

第一条 实行“从轻从简”的税收政策。目前未开征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消费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城市房地产税、车船使用税、车船使用牌照税、屠宰税、房产税、契税,免征农(牧)业税(包括农业税、牧业税、农业特产税),停征筵席税。

第二条 外省区市投资者在藏兴办企业或项目,一律执行15%的企业所得税税率。

第三条 投资者从事下列项目的,执行《中共西藏自治区委员会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乡镇企业发展的决定》(藏党发[1999]13号)的优惠政策。

(一)农牧业技术推广和服务;

(二)利用“五荒”资源从事农牧业渔业生产经营;

(三)在农牧区兴办的扶贫企业或项目;

(四)县级以下城镇和农牧区的卫生事业。

第四条 投资者采取BOT(建设-经营-移交)、BOO(建设-拥有-经营)、BOOT(建设-拥有-经营-转让)等方式从事水利、交通、能源、城市(镇)公共设施等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保护项目建设、经营的,在投资回收期内,对经营收入免征企业所得税、营业税,缴纳的增值税由同级财政部门按实际入库数额给予全额扶持。

第五条 投资者新办下列产业或项目,在一定经营期内免征企业所得税:

(一)国家、自治区认定为高新技术产业和高新技术产品的企业,自生产经营之日起,分别免征企业所得税10年、8年;

(二)符合第三条规定的旅游企业或项目自经营之日起,免征企业所得税7年;

(三)从事产业导向规定的药业生产经营的,自生产经营之日起,免征企业所得税6年;

(四)从事森林资源开发和林产品深加工、农畜产品加工或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地质勘查、矿产品加工、新型建筑材料生产的,自生产经营之日起,一律免征企业所得税5年;

(五)从事房地产业建设经营的,自经营之日起,免征企业所得税3年;

(六)从事信息咨询、会计、法律、审计、资产评估等中介服务和技术服务的独立核算企业或经营单位,自开业之日起,免征企业所得税2年;

(七)投资者将其在西藏境内兴办企业取得的利润,直接再投资于该企业增加注册资本,或者作为资本在西藏投资兴办其他企业,且经营期在3年以上的,经投资者申请,税务机关批准,全额退还其再投资部分已缴纳所得税款。

第六条 扶持企业发展

(一)凡1996年在我区缴纳流转税(指增值税、营业税,下同)50万元以上的企业、单位,按收入归属关系报相应财政部门批准,从1997年开始,其年上缴流转税高于1996年实际上缴的部分,由财政部门按一定比例安排财政支出用于扶持企业的发展,对企业的扶持按超额累进办法执行,具体比率是:

超基数50万元(含50万元)以下的部分,扶持比率10%;

超基数 50万元以上至100万元(含100万元)的部分,扶持比率15%;

超基数100万元以上至300万元(含300万元)的部分,扶持比率20%; 超基数300万元以上至500万元(含500万元)的部分,扶持比率25%;

超基数500万元以上的部分,扶持比率30%。

(二)凡1996年在我区缴纳企业所得税50万元以上的企业、单位,按收入归属关系报相应财政部门批准,从1997年开始,其年上缴企业所得税高于1996年实际上缴的部分,由财政部门按超额累进办法对企业进行扶持,具体比率是:

超基数100万元(含100万元)以下的部分,扶持比率30%;

超基数100万元以上至200万元(含200万元)的部分,扶持比率35%;

超基数200万元以上的部分,扶持比率40%。

(三)对新设立的企业及老企业1997上缴流转税首次超过50万元后,所得税超过50万元后,其超过50万元的部分,经企业申请,由收入归属的财政部门批准,可按照第1条、第2条规定的比率给予扶持。

(四)按照谁育财谁受益的原则,哪一级培育的税收大户、骨干企业,其税收收入归哪一级财政(增值税75%返还部门的30%交自治区统一调控部门除外)。

(五)各级财政部门按月及时办理对该企业的财政扶持。年终统一结算。

(六)外贸企业进口环节缴纳的关税、增值税等以及实行流转税、所得税返还、即征即退的企业和有特殊规定的企业不执行此办法。

第七条 投资者在阿里地区、那曲地区新办的各类企业,年缴税款达到一定数额的,比照《关于扶持企业发展,培植骨干财源的若干暂行规定》(藏政办发[1997]24号),实行财政扶持,财政扶持抵扣基数由50万元降低为20万元。

第八条 投资者联合发展、改造现有国有企业的,享受以下优惠:

(一)收购、兼并、嫁接改造西藏经营情况较好的国有企业的,自签约之日起,同级财政部门对超过原上缴所得税部分全额扶持5年;收购、兼并、嫁接改造西藏国有微利或亏损企业的,自签约之日起,免征企业所得税8年。

(二)租赁西藏国有企业整体资产或部分资产的,当承租者所付的租赁费等于所租赁资产的租赁基本评估值时,所租赁的资产可转为承租人所有。

(三)托管、租赁西藏国有亏损企业的,在托管、租赁经营期内,自签约之日起免征企业所得税6年。

第九条 有偿转让国有土地使用权用于符合自治区产业导向的投资建设的,免征土地增值税。

第十条 对外国企业在藏未设立机构、场所,而有取得的来自本区的股息、利息、租金、特许权使用费和其他所得,或者虽设立机构、场所,但上述所得与其机构、场所没有实际联系的,均按7%的税率征收所得税。

二、金融政策

第一条 投资企业享受中央赋予西藏的特殊优惠金融政策。

第二条 允许外商(指外国、港澳台地区投资者,下同)在藏投资企业以外汇质押方式向区内外汇指定银行申请人民币贷款。如企业所在地无外汇指定银行机构,也可向其他国有商业银行申请人民币贷款。

第三条 在中外合资、合作企业外方股东的股本金或应增加的股本金同步到位的前提下,中方股东可向区内国有商业银行申请不超过50%的股本贷款或新股本贷款,期限不超过10年,具体比例和期限由国有商业银行根据信贷管理原则确定。

第四条 外商在区内融资时,允许中资商业银行接受外方股东担保。外汇质押和对外汇担保项下人民币贷款可由境外金融机构或区内外资金融机构提供信用保证;取消外汇质押、外汇担保项下的登记手续和对提供外汇担保的外资银行信用等级的特别限制。

第五条 对采取BOT、BOO、BOOT等方式在藏投资基础设施建设的外商投资企业,西藏外汇指定银行可提供配套资金贷款,并允许外商收费还贷。

第六条 投资企业自有资本金率达到20%以上的,可向西藏金融机构申请贷款。第七条 投资者向西藏金融机构申请贷款时,贷款行接到申请后应在5日内安排前期调查,及时给予答复。商业银行不得擅自提高或变相提高利率,不得预收利息或利息保证金。(金融方面图片)

第八条 投资企业享受国家外汇管理部门颁布的所有外汇鼓励政策,其进口付汇视同区内企业办理,因特殊情况无法使用报关单核查系统而需以函调方式核查的,外汇管理部门特事特办,提供便利服务。

第九条 对享有边境贸易经营权的投资企业,允许在边境贸易中以可兑换货币或人民币计价结算;准许其在区内外汇指定银行开立外汇结算帐户。

三、外经贸政策

第一条 凡在西藏注册(注册资金在10万元以上)且有固定经营场所的投资企业,均可向自治区外经贸主管部门申请边境小额贸易经营资格。经审核批准或登记备案后,享受西藏现行边境小额贸易优惠政策。

第二条 凡有自产产品出口能力的投资企业,可向自治区外经贸主管部门申请自营进出口经营资格。经批准或登记备案后,与区内外经贸企业享受同等政策待遇。

第三条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自治区外经贸主管部门负责向外经贸部积极申请一般贸易进出口经营资格。

(一)自产产品出口供货占当年该企业产品总值的50%以上的;

(二)与西藏各类外经贸企业共同兴办经济实体,其投资份额超过20%以上的;

(三)以购买、兼并、参股、控股、承担债务及双方商定的其他方式取得西藏国有外经贸企业20%以上产权的。

第四条 具有一般贸易经营权的投资企业在配额申领使用方面与区内外经贸企业享有同等政策待遇。

第五条 具有边境小额贸易权的投资企业,凡出口国家实行配额和许可证管理的 商品(实行全国统一招标、配额有偿使用、监控化学品及易制毒化学品和国家重点管理的出口商品除外),一律免领许可证,实行《西藏自治区边境贸易证明书》管理。

第六条 产品出口后,凡及时在外汇指定银行办理外汇结汇并由外汇管理部门办理核销手续的,均享受西藏外贸出口的各项优惠鼓励政策。

四、土地政策

第一条 投资建设、经营等级公路(50公里以上)和铁路、火车站、机场的,投资者对其沿线两侧或周围一定范围内的土地及地下资源在同等条件下具有优先开发权。上述土地范围由自治区国土资源行政管理部门商有关部门予以确定。对重大项目,在政策上可进一步给予专项优惠。

第二条 投资企业使用“五荒”资源的,由政府无偿划拨。高新技术企业和从事水利、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的投资企业,需要使用耕地的,按征用耕地最低标准缴纳征地费予以划拨。

土地使用权出让给投资企业的,免收土地出让金地方所得部分。

第三条 自2000年7月1日起,西藏城镇基准地价下调50%。免收土地使用费、土地管理费、土地登记费、土地抵押登记费,减半收取土地评估费。

第四条 到阿里地区、那曲地区的投资企业使用城镇规划区范围内使用权明确的土地,只给土地使用权所属单位适当补偿,免收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地方所得部分;使用耕地、林地、草场的,按征用土地最低标准缴纳征地费后,予以划拨;使用其它土地的,只办理土地登记手续,免收一切土地费用。

第五条 各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对用地项目的审查报批一律实行窗口服务。对申请用地报件齐全的,正常报件5个工作日,急需报件3个工作日,特急报件1个工作日内作出明确答复,并及时形成书面材料上报审批。

五、工商行政管理政策

第一条 企业设立时,除按照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办理前置审批手续外,其他任何前置审批规定一律不作为企业登记的前置条件。

第二条 企业名称核准、注册,自收到完备的申请文件后,分别按下列时间依法核准或驳回;企业名称的核准,自受理之日起3个工作日;个体工商户申请营业执照,自受理之日起3个工作日;非公司法人企业的设立,自受理之日起7个工作日;有限责任公司(含国有独资公司)、“三资”(独资、合资、合作)企业的设立,自受理之日起10个工作日;股份有限公司、集团公司的设立,自受理之日起15个工作日。

第三条 集团公司在申请登记注册时,核心企业注册资本可降低到2000万元、子公司可减少到3个、集团公司总资本可降低到4000万元。非法人企业在申请登记注册时,不提交验资报告。“三资”企业注册资本到位后,在年检中不再提交审计报告。

第四条 凡申请登记注册为有限责任公司的企业,达到以下注册资本额的予以登记注册:以生产经营、商品批发为主的公司和综合型广告公司均降低为30万元;以商业零售为主的公司降低为10万元;科技开发、咨询、服务性 公司降低为8万元。

企业申请登记时(不含股份公司、集团公司),注册资本可以在2年内分期到位。注册资本在100万元以内的,第一次投入资本必须达到注册资本的30%以上;注册资本超过100万元的,第一次投入资本必须达到注册资本的50%以上。

第五条 鼓励投资者以技术等无形资产出资入股在藏设立企业。以工业产权、非专利技术作价出资的金额可突破占公司注册资本20%的限定,但不得超过公司注册资本的35%;以高新技术作价出资的金额,可不受占公司注册资本35%的限定。

第六条 对企业的年检时间由每年1月至4月30日延长到6月30日。

六、户籍管理政策

第一条 下列人员要求在藏落户的,在户籍管理方面实行如下优惠:

(一)在藏投资形成固定资产10万元(拉萨市区为20万元)以上的投资者,凭有关部门的投资证明,按下述办法办理落户手续:本人、配偶及子女均为非农业常住户口的,根据个人意愿,办理户口迁移手续,不愿迁移进藏的,可办理西藏自治区蓝印户口。本人或配偶、子女为农业户口的解决本人或配偶、子女的西藏自治区蓝印户口,在藏工作或居住满3年后转为非农业常住户口。

(二)被西藏各类企事业单位聘任的区外中级职称以上专业技术人员或管理人员,凭聘用单位证明,按下述办法办理落户手续:本人、配偶及子女均为非农业常住户口的,根据个人意愿,办事户口迁移手续,不愿迁移进藏的,可办理西藏自治区蓝印户口。本人或配偶、子女为农业户口的,解决本人的非农业常住户口;凭本人户口迁移手续,解决配偶、子女的非农业常住户口;本人不愿迁移进藏的,凭本人蓝印户口,解决配偶、子女的西藏自治区蓝印户口,在藏工作或居住满3年后转为非农业常住户口。其中高级职称专业技术或管理人员,另外可解决1-2名亲属的农转非问题。

(三)外省区市大专以上毕业生自行进藏求职,被西藏各类企事业单位录用的,凭录用单位证明,根据本人意愿,办理本人户口迁移手续或解决本人非农业常住户口,不愿迁移进藏的,可办理本人西藏自治区蓝印户口。如本人有配偶、子女的,凭本人户口迁移手续或蓝印户口,解决配偶、子女的西藏自治区蓝印户口,工作或居住满3年后转为非农业常住户口。

(四)在西藏城市(镇)购买成套商品住宅的,只要手续完备、证件齐全,且有合法稳定收入来源,按下述办法办理落户手续:购房者、配偶子女均为非农业常住户口的,根据个人意愿,办理户口迁移手续,不愿进藏的,可办理西藏自治区蓝印户口。购房者或配偶、子女为农业户口的,解决购房者或配偶、子女的西藏自治区蓝印户口,房产权3年未转让的,转为非农业常住户口。

蓝印户口在西藏自治区区域内有效,与城镇居民在子女入托、上中小学、就业,城市(镇)居民物资供应等方面享受同等待遇。

第二条 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对经批准在城市(镇)落户的人员,不得收取城市增容费或类似增容费的费用。区外来藏人员的落户手续,必须在30个工作日内办理完毕(含迁移、迁入时间)。

七、其他政策

第一条 允许区内自然人与外国、港澳台地区的企业或其他经济组织、个人,在区内共同举办合营企业。第二条 吸纳西藏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和机构改革中分流人员达到一定比例的,可享受《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对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实行信贷、工商、税收优惠政策的通知》(藏政发[1998]50号)的有关优惠政策。

第三条 凡属自治区审批权限范围内的区外投资项目,由自治区计委牵头和有关部门联合会审,全程服务。自收到完备的申请文件之日起,除个别特殊项目外,必须在10个工作日内予以批准,并办完审批手续;不予批准的应在3个工作日内回复理由。依照规定需由国家有关部门审批的投资项目,自收到完备的报批文件后,8个工作日内核报国家有关部门审批。

外商投资优惠政策 篇6

摘 要 现行的税收优惠政策以2008年新《企业所得税法》为基础进行了一系列调整。税收优惠政策在对FDI起着引力作用的同时,也带来了引资效应下降、税收收入减少、外国直接投资区域和行业分布不合理等负面效应。

关键词 税收优惠政策 外国直接投资 效应

一、我国现行的涉外税收优惠政策简析

2007年3月,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 并于2008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新《企业所得税法》将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税率统一为25%。

1、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税率统一

根据新《企业所得税法》, 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新设立高新技术企业实行过渡性税收优惠。对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内在2008 年1月1日( 含) 之后完成登记注册的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 , 自取得第一笔生产经营收入所属纳税年度起, 第1年至第2年免征企业所得税, 第3 年至第5 年按照25%的法定税率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内新设高新技术企业同时在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以外的地区从事生产经营的, 应当单独计算其在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内取得的所得, 并合理分摊企业的期间费用。

2、“以产业优惠为主、区域优惠为辅”的新税收优惠体系

新《企业所得税法》则将其调整为“产业优惠为主、区域优惠为辅”的新税收优惠格局。除保留在我国五个经济特区及上海浦东发展新区内设立企业的税收优惠外,取消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园区的税收优惠政策。

3、外资企业税收优惠方式多元化

(1)优惠税率

为进一步吸引外商在华投资,新《企业所得税法》降低了名义税率,并规定了两档优惠税率。新《企业所得税法》对高新技术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从区域为导向调整为以产业为导向。

(2)减免税

新《企业所得税法》保留了农、林、牧、渔业所得的减免税,但对从事花卉、茶叶及其他饮料作物、香料作物和海水内陆养殖,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新税法增加了对从事港口、码头、机场、铁路、公路、电力等公共基础设施项目经营的减免企业所得税。除此之外,对从事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和技术转让等都实施企业所得税的减免。

二、税收优惠政策对我国吸引FDI的效应

作为一种财政政策,税收优惠政策的制定是考虑了此政策的收益和成本的,在改革开放初期,作为一种吸引外资的手段,税收优惠产生了重要影响。

1、正面效应

税收优惠能使投资者减轻税收负担,增大其投资的收益值,故其在一般情况下能够有效吸引外资,促进经济增长。如2010年新加坡投资优惠地区经济增长率为11.2%,非投资优惠地区经济增长率7.2%;印度投资优惠地区经济增长率8.3%,非投资优惠地区经济增长率5.6%。(数据来源:联合国贸发会议跨国公司与投资司2010)

a. FDI的区域分布受税收优惠的影响

在地域方面,FDI主要集中于经济特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沿海和沿江的开放城市和地区。已经进入中国大陆的FDI必定选择税收低、最终获益多的地方。2011年东部地区外商直接投资数同比增长2.7%,中部地区为-10.8%,西部地区为1.8%。(数据来源:《中国发展报告2012》)

b. FDI的行业分布受税收优惠的影响

目前,我国对生产性企业实行了较为广泛和较强力度的税收优惠,尤其是制造业,,而服务业不少部门还限制甚至禁止外商投资进入。我国各产业FDI的分布中,第二产业集中了大半的FDI,而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集中了不到1/3的FDI。

2013年1-6月第一产业实际使用外资金额为1.59亿美元,约占0.73%;第二产业实际使用外资金额为131.55亿美元,约占60.35%;第三产业实际使用外资金额为84.84亿美元,约占38.92%。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月报201307》)

(3)FDI的波动受税收优惠政策变动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企业所得税为主的税收优惠政策对FDI有着巨大的吸引作用,使用外资水平整体上保持上升态势。1991年,税收优惠政策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因此此后很长一段时间使用FDI水平保持较高的增长率。2008年实行新《企业所得税法》,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税率统一为25%,外资企业面临的税收优惠幅度较以前明显降低,因此在2008年使用FDI水平有短暂的下降。由此可以得出使用FDI水平的波动受税收优惠政策变动的影响的结果。

2、负面效应

(1)税收优惠政策的相对固定,导致总体引资效应下降

我国为引进外资而进行税收优惠,但是其引进的效用却是呈下降状态。根据《中国风险投资年鉴2011》,每亿元的税收优惠所能引进的外资在逐渐减少。税收优惠对FDI的直接吸引作用有所减少。

(2)外资企业实际税率较低,导致税收收入损失较大

涉外税收优惠最直接的风险就是带来财政税收收入的过量损失。我国规定外资企业可享受25%的优惠税率,直接导致税收的减少;各省级及以下行政区,为了获得外商投资,在国家优惠的基础上,制定自己的优惠政策,进一步减少了税收收入。

但是,从经济发展的整个过程来看,税收优惠吸引了更多的投资,促进经济发展,创造了更多的税收来源。

(3)税收优惠的导向作用导致FDI区域不平衡

从区域分布来看,FDI明显呈“东高西低”的基本格局。90年代初,这种地区差距表现得十分突出,东部地区FDI所占比重高达93.9%,而中西部地区比重分别是3.8%和2.2%。1990年以后,中部地区FDI增长率高于东部,而西部FDI增长率却表现出很强的波动性。

(4)税收优惠的导向作用导致FDI产业结构分布不合理

创业投资企业优惠政策的思考 篇7

GA公司创建于1991年, 是国内半导体分立器件行业最大的二极管制造、销售企业之一, 已在深交所正式挂牌上市。产品覆盖了低端的硅普通整流二极管、中端的玻璃钝化 (GPP) 整流二极管, 以及高端的硅稳压管、硅肖特基二极管, 共有50多个系列、1500多个品种, 产品畅销日、韩、美、欧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

公司在园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投资了NG公司1498.40万元, 占总股本30%;和JX公司700万元, 占总股本31.82%, 积极向外拓展业务。

2008年12月公司被认定为省2008年度第一批高新技术企业, 有效期三年, 根据有关规定:公司所得税自2008年起三年内享受10%的优惠, 即按15%的税率征收。

由于公司位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是一家具有一般纳税人资格的生产销售企业, 所以公司涉及税率为17%的增值税的业务。

公司的税负主要有以下几项:

(1) 增值税:每月根据公司的进项税和销项税计算缴纳企业增值税。

(2) 城市维护建设税及教育费附加:根据每月交纳增值税的税额计算缴纳5%城市维护建设税及3%教育费附加及2%的地方教育费附加。

(3) 企业所得税:每季度根据财务报表上的数字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由于公司2008年起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 因此按照高新技术企业征收15%的企业所得税。

(4) 个人所得税:公司员工的工资薪金达到标准, 则公司代缴个人所得税;公司股东年终分红缴纳个人所得税。

(5) 印花税:公司订立合同销售产品, 购买原材料, 机器, 及消耗性材料等, 均需交纳合同项下的印花税。

(6) 房产税:公司的生产办公厂房是由公司自己建造的, 按国家相关规定, 每年需交纳房产税。

(7) 土地使用税:公司拥有的土地使用权, 每年须按照按照定额缴纳土地使用税, 税率为4元/平方米。

(8) 车船使用费:公司现有办公及送货车辆, 每年按照规定缴纳车船使用税。

(9) 其他一些地方税种:防洪保安基金、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生活垃圾处理费、工会经费、教育经费、地方教育基金等等。

2 创业投资企业税收优惠政策的利用

2.1 创业投资企业税收优惠政策的主要内容

目前我国执行的创业投资企业税收优惠政策有:国发[2006]6号、发展改革委等10部门令第39号、国科发火字[2000]120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等。

税收优惠的主要内容如下:

对于创业投资企业应纳税所得额抵扣额, 根据本通知第一条规定进行计算, 符合抵扣条件, 同时在当年不足抵扣的, 在以后纳税年度中逐年延续抵扣。

(1) 经营范围符合《办法》规定, 并且登记为“创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创业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等专业性创业投资企业。

(2) 按照《办法》规定的条件和程序, 完成相应的备案程序, 经备案管理部门核实, 投资运作符合《办法》有关规定。

(3) 创业投资企业投资的职工人数少于500人, 年销售额低于2亿元, 资产总额低于2亿元。

(4) 对于创业投资企业来说, 在申请投资抵扣应纳税所得额的过程中, 高新技术及研发经费、技术性收入与高新技术产品销售收入等通常情况下不低于销售额的5%和60%。

2.2 利用创业投资企业优惠政策节税的基本思路

(1) 由公司出资3000万元, 设立一家创业投资企业, 公司100%控股。

(2) 创业投资公司分别出资1913.35万元和636万元收购GA公司持有的GN公司30%和JX公司31.82%的股份, 对于GN公司来说, 其属于高新技术企业, 但是未上市。

(3) 创业投资公司投资于未上市中小高新技术企业2年以上 (含2年) , 可按其对中小高新技术企业投资额的70%抵扣该创业投资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

(4) 符合条件的居民企业之间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为免税收入;可以增加公司的税后收益。

2.3 设立创业投资企业的条件

(1) 依据相关法律法规, 申请设立创业投资企业和创业投资管理顾问的企业, 通常情况下需要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注册登记。

(2) 按照规定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注册登记的创业投资企业需要到国务院管理部门备案。

(3) 按照相关规定, 办理注册登记的创业投资企业在经营范围内经营自己的业务。

(4) 实收资本低于3000万元人民币, 或者首期实收资本低于1000万元人民币, 全体投资者承诺在注册后的5年内, 补足低于3000万元人民币实收资本。

(5) 投资者不得超过200人。

(6) 对于投资管理责任, 通常情况下, 由至少3名具备2年以上创业投资或相关业务经验的高级管理人员来承担。

2.4 设立创业投资企业的一般程序 (以苏州市为例)

(1) 公司章程等规范创业投资企业组织程序和行为的法律文件。

(2) 工商登记文件与营业执照的复印件。

(3) 投资者名单、承诺出资额和已缴出资额的证明。

(4) 高级管理人员名单、简历。

2.5 节税效果模拟分析

假定进行税务筹划前, 某纳税期间GA公司从GN公司分回利润1000万元, 本公司利润3000万元, 需交纳所得税:3000*25%=750.00 (万元) 。

符合条件的居民企业之间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为免税收入。

进行税务筹划后, 将作如下安排:

(1) 新设创业投资公司以1913.35万元收购苏州固锝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持有的GN公司30%的股份。

(2) 新设创业投资公司取得GN公司分回利润1000万元。

(3) 新设创业投资公司其他项目产生利润3000.00万元。

现分析税务筹划后的所得税税负:

(1) 新设创业投资公司其他项目应缴纳所得税为:

3000*25%=750.00 (万元)

(2) 新设创业投资公司投资GN公司可抵免所得税为:

1913.35*70%*25%=334.84 (万元)

(3) 整个新设创业投资公司可节省所得税为:334.84万元。

(4) 整个创业投资公司应缴纳的所得税为:

750.00-334.84=415.16万元

对于创业投资企业来说, 由于采取股权投资方式投资于未上市的中小高新技术企业2年以上, 符合相关条件的, 共可节省所得税334.84万元。

参考文献

[1]创业投资企业管理暂行办法[R].

[2]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促进创业投资企业发展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R].

[3]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R].

外商投资企业资本金结汇政策研究 篇8

本次调查共涉及晋城市11家外商投资企业,7家授权可以办理资本金结汇业务资格的银行。调查时间范围为2007年7月1日至2007年12月31日。期间,晋城市资本金流入8笔,累计金额3142万美元,同比增长35%;结汇51笔,金额2778万美元,同比增长768%。结汇金额20万美元以上15笔,金额2496万美元;20万美元以下36笔,金额281万美元。按行业分:被调查外商投资涉及房地产业1家,制造业7家,煤炭采掘1家,运输仓储2家。资金主要来源于香港、澳门、台湾。结汇后人民币资金主要用于企业支付购房和购地款、工程款、支付设备原料款、工资和企业零星备用金及其他。分别占结汇人民币资金总额的59%、11%、24%、5%、4%、2%。

二、当前资本金结汇业务中存在的问题及产生原因

目前,对资本金结汇的主要方式是支付命令制度,企业必须有正常合理的需要才可以实现资本金结汇,这一严格制度的约束,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违规外汇资金的流入,增加了投机资本套利成本。但是,外商投资企业资本金结汇量仍然出现不减反增的势头。以晋城为例,2007年下半年,资本金结汇额较上年同期增长768%。从调查情况看,资本项目结汇政策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实施效果不理想。

1、验资流于形式

一是在日常工作中,会计师事务所不按规定,对外资进行验资询证,就给外资企业出具验报告。二是由于外汇局处于管理环节下游,只要会计事务所提供有关验资材料,外汇局就应按操作规程办理询证业务,没有权利也没有资质评判其验资产的真实性。

2、人民币升值加快,趋使企业急于结汇,采取化整为零,规避限额,分拆结汇

对一次结汇超过20万美元的要求提供的资料及结汇后的人民币资金支付管理较为严格,大多数企业由于难以提供相应的合同及发票等结汇资料,往往将一笔大额汇入款进行分次结汇,以便规避单笔超20万美元资本金结汇的监管。由于对后一笔结汇的时间跨度外汇政策没有限制,所以企业把大额资金结汇变额度为频度结汇,规避大额资本金结汇的监管制度。

3、政策规定模糊,银行真实性审核困难

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改进外商投资企业资本项目结汇审核与外债登记管理工作的通知》(汇发[2004]42号)第一条规定:“对于一次性结汇金额在20万美元以上的,应要求申请结汇的企业提供有关结汇资金用途的书面支付命令,直接向其指定的收款人进行支付。实际操作中,银行只能对其提供的材料进行表面性审核,其材料的真伪难以鉴别。对于结汇用途的规定仅要求其应与投资项目相关,而且在表述时也较为笼统,银行业务人员在操作时难以把握。在这种情况下,结汇业务审核部门缺乏对结汇资金用途合规性和合理性的判断依据,不能达到其应有的监管效果。表现在企业申请结汇用途与实际用途不符、结汇后人民币资金未足额划转。

4、资本金结汇后续监管难到位

随着资本金结汇制度的改变,监管方式也由直接监管转向间接监管。检查中发现,外资企业资本金结汇趋向便利化,加上外资资本金流入呈多样化,给外汇管理监管工作带来了难度,外汇部门将资本金结汇权限下放外汇指定银行审核,同时,也就监管权利和义务转移给外汇指定。但在实际中,要求银行对外资企业资本金结汇及结汇后人民币使用情况实施有效监管是不现实的,监管工作难以到位。

5、违规罚则缺失,政策刚性约束乏力,利益趋使,导致银行代位监管流于形式

外汇局监管手段单一,对企业结汇后人民币资金流向监管乏力。外商投资企业由于需要而将外汇资本金账户和人民币基本账户开设在不同的银行或同一银行的不同营业场所,同时,外汇局对企业结汇后人民资金流向缺乏监管依据,客观上导致外汇局对企业的资本金流向失去了有效的监控。政策规定:20万美元以下结汇,人民币资金可以进入本企业人民币账户,这部分资金外汇局尚可通过银行了解其使用过程,进行一定的监管,但20万美元以上结汇人民币资金是通过银行转账支付给收款人的,其是否转出、转出是否在规定时间内、收款人与结汇企业是否存在真实的交易行为等,这些信息外汇局均无法掌握,形成监管上的盲点。

6、银行内控制度缺失

从实际情况看,银行虽制定了相应的资本金结汇业务管理的制度,但从内部管理和操作规程上看,制度不健全,材料审核流于形式。正常情况下,企业申请资本金结汇只需提供外汇登记证、结汇申请书、支付命令等材料就可以办理,而在实际操作中,由于银行拓展业务、增加收入等需要与企业之间存在利益制衡关系,其在作为直接业务受理者的同时,也是直接利益获得者,在受理企业资本金结汇业务申请时,往往不对企业资本金结汇进行实质性的审核,只求形式合格,就予以办理。政策规定20万美元以上结汇提供书面支付命令、20万美元以下结汇在下一次结汇中提供最近一次结汇资金的用途清单或发票,由于规定对材料提供方面界定过于模糊,基层外汇管理部门、外汇指定银行及企业理解不同,大部分企业提供的是用途清单,有的企业不提供支付命令,直接以结算业务申请书替代支付命令,银行出于经营及利益的考虑,往往会忽视了对支付命令通知书的审核,而基层外汇管理部门由于不对企业资本金结汇业务进行直接操作,导致资本金结汇材料审核流于形式。

7、监测系统难以有效整合

从外汇部门方面看,监管资源主要来源自于统计数据,而统计数据又是来自于业务系统提取。但现有的外汇业务系统各自为政,共享性差,在设计上主要是用于获取业务数据,满足事后监管的需要,还没有涵盖所有业务在内的监测系统,导致整体监管效果不佳。

三、构建与完善资本金结汇监管体系的建议

1、在日常操作方面的建议

(1)深入调研。通过实地调研,掌握外资企业的基本情况。如:关联企业、生产经营、销售等情况及时掌握,善于发现问题,寻找疑点,提高工作的敏感性。

(2)勤于沟通。由于外商投资企业资金流入及结汇的管理涉及商务、工商、税务等多个部门,因此,外汇局要切实加强与政府有关职能部门的沟通与协作,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

(3)加强管理。外汇管理部门要加强对外汇指定银行从业人员的培训,全面提高从业人员业务素质,指导他们准确处理外汇资本金结汇监管业务。

(4)严格把关。验资结果的真实性与企业后续的经济行为密切相关,因此,会计事务所要严格执行外资验资询证的工作程序,只有凭外汇部门的验资询证回函才能出具验资报告,外汇指定银行只有凭会计事务所出具的验资报告及相关凭证方可办理资本金结汇手续。

(5)严格执法。外汇管理部门应充分利用外汇账户系统监测功能,通过非现场监管,分析外汇收支款项用途,对存有疑点的企业及时跟踪其结汇用途,对用途使用不符合规定的进行严厉查处。

2、政策管理方面建议

(1)完善外汇管理法规体系,增强政策的系统性和可操作性。明确银行代位监管应承担的责任、义务。从法规层面规范银行的自律行为,强化其合规经营理念。对银行未按要求审核企业提供材料,或审核流于形式、把关不严,甚至从自身利益出发,协同企业规避外汇政策规定的,外汇局将相关规定进行处罚,并取消其资本金结汇的授权资格。在法律层面赋予银行对结汇人民币资金流向的监测权力。完善资本金结汇相关政策规定。一是统一企业书面支付命令格式,明确支付命令需的相关要件;二是制定统一的资本金结汇监测报告格式,对报告的内容进行明确,并要求银行定期报送,该报告应能全面反映企业资本金结汇的笔数、金额及人民币资金流向和资金可疑情况,避免银行的敷衍了事;三是全面清理和完善现有外汇管理法规,建立科学、简明、实用的外汇管理法规体系。取消资本金结汇支付制,引入“核销”制度。企业办理资本金结汇业务完毕,银行逐笔登记企业资本金结汇情况及人民币用途明细清单,对大额支付以资本金使用合同为单位,待合同完成后,要求企业一次性地按资金用途明细清单提供结汇后的资金使用凭证,如增值税发票、银行对账单等,核实其资本金结汇后人民币资金使用的真实性。

(2)强化监管,充分发挥非现场监管在现场检查中的作用。建立和完善非现场监管体系,提高外汇检查实效。加强非现场监管基础建设,运用科技手段提升非现场监管效力,充分发挥非现场监管在现场检查中的作用。依据对外汇指定银行的非现场等级考评和现场检查情况,从市场准入、业务审批、现场检查频率等方面对银行实行分类监管。加大对资本金结汇真实性审核的监管。银行在审核企业办理20万美元以上结汇时,除要求提供具备真实贸易背景的交易合同外,同时提供交易对方企业的基本资料,如属关联企业则对该笔结汇资金进行重点关注,并对该企业人民币账户资金往来进行核对,查看是否出现资金回流现象。同时对企业20万美元以下结汇方式进行限制,要求企业在5个工作日内如20万美元以下结汇次数达到3次以上者,须到当地基层外汇管理部门办理,并提供资本金结汇频繁原因及前3次的资金用途材料。

(3)加强与政府部门间协同管理,确保利用外资质量和央行宏观调控政策的一致性。外汇局出台的资本金结汇管理政策,目的是控制异常资金流入,同时配合央行控制货币投放和实现国际收支平衡。而政府主要考虑的是地方经济增长、税收、就业等问题,其更关心利用外资的金额。这样资金流入量的控制压力就全部转嫁给下游的外汇管理部门。而处于下游的外汇管理部门在制定政策时,往往显得力不从心。建议政府部门着力提升引资质量,把好外资准入门槛。一是要在引进和批准外商投资企业时充分把握项目的资质,强化对外资企业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审批管理,限制高污染、高能耗和国内产能过剩的外资项目进入,以提高引进外资的质量。对先期进入的这类项目在增资方面严格限制。并对其资本金的进入及用途协同外汇局进行日常性监督;二是在批准投资项目以及变更投资额时不应独大唯好,而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核定,特别是对投注差严格管理,以防止外商投资企业进行投机性增资,加大资金流入监管难度;三是对于一些规定时间内没有及时注资或已关闭的外商投资企业信息及时通报外汇局;四是在对一些外商投资企业提出的延期出资申请要慎重对待,并联合外汇局对其资本金流入和结汇使用实行跟踪监管。

(4)加强事后监督机制,改进资本金结汇管理制度。建立资本金结汇人民币流向的监测制度,充分利用人民币结算和反洗钱系统,对结汇后人民币资金的使用和流向加强管理和监控。

(5)完善相关法规。进一步增强法规的可操作性。应在有关法规里明确规定企业在资本金结汇使用方面的内容,这样在定性上有依据,违规处理时依据才会充分,增加可操作性。

摘要:外商投资的资本运作是影响资本流动的重要因素之一。2002年以来,国家外汇管理局相继出台了关于改进外商投资企业资本项目结汇管理方式和审核的相关政策,目的是引导外商投资资金在境内有序流动,维护国际收支平衡。但近年来,流动中却出现了资本金结汇政策实施效果不理想,违规结汇加剧了国际收支的不平衡等问题。本文通过对山西省晋城市资本金结汇情况的调查,探讨现行外汇管理政策中存在的不足和漏洞,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外商投资优惠政策 篇9

我国的创业投资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 在发展初期, 由于缺乏政策扶持, 创业投资发展一直很缓慢, 且投资规模很小。近年来, 随着国家对创业投资的重视, 我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 这使得创业投资在我国不断发展壮大起来。在这些扶持政策中, 税收政策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税收优惠政策对创业投资的影响十分显著, 它对创业投资投资方向、投资收益以及资金来源等方面都有着非常强的影响力。因此, 在创业投资不断活跃的投资市场中, 出台合理有效的税收政策对创业投资活动进行规范和引导是十分必要的。

二、创业投资与税收政策的关系

1、创业投资的含义

依据《创业投资企业暂行管理办法》, 创业投资是指向创业企业进行股权投资, 以期在所投资创业企业发育成熟或相对成熟后主要通过股权转让获得资本增值收益的投资方式。

创业投资者主要的投资对象是未上市的高新技术企业, 它不仅对企业的科技含量有很高的要求, 而且要求企业具有很强的创新性。创业投资的目的不是为了对企业进行控股, 而是希望取得少部分股权, 通过资金和管理等方面的援助, 促进创业公司的发展, 使资本增值。而一旦创业公司创业成功, 完成创业使命时, 创业投资者便会通过股权转让退出该企业, 从中获取高额的报酬, 然后将投资收益运用于新一轮的创业投资中。

众所周知, 高投资回报率总是伴随着高风险。高新技术产业能够创造超额的利润, 但也给创业投资者带来了相应的风险。创业投资的失败率极高, 美国“硅谷”就有许多企业因为管理不善、资金不足、经济形势影响等问题而半途夭折。创业投资是一种长期投资, 整个投资过程是由几个不同阶段构成的, 创业投资者根据每个阶段的具体情况进行资金的投入, 上一个阶段的成功是下一个阶段资金投入的前提, 由于投资时间较长, 而投资过程中投入资金变现困难, 所以创业投资存在资金流动性小的问题。

2、税收优惠政策对创业投资机构的影响

税收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 对我国各个产业的发展起着巨大的作用。税收政策对创业投资发展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如税负的轻重直接影响着投资者的投资意向。在过去较长一段时间里, 由于我国严重缺乏对创业投资机构在税收政策上的扶持, 使得我国的创业投资发展滞后。

(1) 引导投资方向。税收优惠政策的政策指向直接影响着创业投资的投资方向。在我国, 创业投资于未上市的高新技术企业2年以上的可以享受到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 这使得我国创业投资企业集中投资于高新技术产业, 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科技的进步和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

(2) 增加投资收益。税负的轻重影响投资收益, 优惠的税收政策会减轻创业投资企业的税收负担, 减少投资成本, 从而增加企业的投资收益。所有的投资者都追求高的投资回报, 投资收益的大小直接影响着投资者的投资热情。

(3) 吸引投资资金。创业投资的投资时间较长, 一般要5—7年才会盈利, 这就使得创业投资企业需要有雄厚的资金支持。税收优惠政策会鼓励民间资本、企业资本以及国际资本流向创业投资领域, 这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创业投资机构的资金压力。同时, 巨额的资金流入会使创业投资机构增加, 加大行业竞争, 使我国的创业投资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得到发展, 从而促进我国创业投资的产业化。

(4) 减少投资风险。创业投资的高风险性决定了创业投资收益的不稳定性, 在创业投资初期, 企业通常是亏损的, 而在投资盈利期, 企业就会有着很高的收益。为了避免企业在盈利前夭折, 就需要税收政策进行有效协调。如递延纳税、亏损弥补、税收减免等税收优惠就能缓和创业投资企业在亏损期与盈利期资金流向不平衡的矛盾。

三、我国创业投资的税收政策及其缺陷分析

1、我国现行创业投资的税收优惠政策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 我国陆续制定了一些促进创业投资发展的税收法规。从1991年国务院颁布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税收政策的规定》到2007年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联合下发的《关于促进创业投资企业发展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等法规文件, 直至2008年正式实施的《企业所得税法》。目前, 我国对创业投资业征收的主要税种包括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营业税、印花税等, 而相关的优惠政策主要体现在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两个税种上。

(1) 企业所得税。现行《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企业取得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为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 减除各项法定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按25%缴纳企业所得税。同时税法规定了相应的优惠政策:第一, 对企业取得的符合条件的居民企业之间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和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的非居民企业从居民企业取得与该机构、场所有实际联系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为免税收入;第二, 创业投资企业从事国家需要重点扶持和鼓励的创业投资, 可以按投资额的一定比例抵扣应纳税所得额;第三, 创业投资企业采取股权投资方式投资于未上市的中小高新技术企业2年以上的, 可以按照其投资额的70%在股权持有满2年的当年抵扣该创业投资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当年不足抵扣的, 可以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抵扣。

(2) 个人所得税。现行《个人所得税法》规定:个人 (含合伙企业和个人独资企业) 对外投资取得的股息、红利所得按20%缴纳个人所得税。同时,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在《关于股息红利个人所得税有关政策的通知》中规定:对个人投资者从上市公司取得的股息红利所得, 暂减按50%计入个人应纳税所得额。

我国为扶持创业投资的发展而推出的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正在不断的发展完善, 这使得我国的创业投资环境逐渐改善, 从而使创业投资在我国逐步发展起来, 同时也带动了我国科技的进步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壮大。

2、我国创业投资的税收政策的缺陷分析

(1) 没有形成独立的创业投资税收法律体系。到目前为止, 我国有关创业投资的税收优惠政策都是零星散落在如《企业所得税法》、《个人所得税法》中的, 或是以某个《通知》、《规定》和《暂行办法》的发布来实现对创业投资的税收优惠, 并没有对创业投资这个行业颁布独立的税收相关律法。这使得这些税收优惠政策缺乏权威性和稳定性, 使得创业投资者对我国创业投资的税收优惠环境存在疑虑从而影响到我国创业投资的发展规模与质量。

(2) 税收优惠方式单一, 缺乏多样性。税收优惠方式单一是我国创业投资税收政策体系完善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在创业投资发展较为迅速的国家, 它们的创业投资的税收激励制度往往由各种各样的税收优惠方式构成, 如亏损弥补、加速折旧、递延纳税、降低资本利得税率以及资本利得免税等。当前我国对创业投资的税收优惠主要集中在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中, 采用企业所得税的应纳税所得额的抵免和合伙企业缴纳个人所得税的方式来实现。而创业投资企业在投资前期往往会出现亏损, 当企业亏损时, 抵扣应纳税所得额的税收优惠方式就起不到激励的作用。因此我国的税收优惠政策的组成形式还有待丰富, 多样化的税收优惠方式是我国创业投资的税收激励制度的必要构成。

(3) 税收优惠的范围不够广, 力度不够大。在我国以股权方式投资于未上市的高新技术企业2年以上的创业投资企业, 可按其投资额的70%在股权持有满2年的当年抵扣应纳税所得额。而以合伙型设立的创业投资企业不用缴纳企业所得税, 只须比照个体工商户缴纳个人所得。这就使得这项税收优惠就不适用于以合伙方式设立的创业投资企业。同时, 该种企业的投资所得采取“先分后税”的原则, 在各合伙人按合伙合同规定分配投资所得后按5%~35%的累进税率上缴个人所得税。因此, 应税所得若超过5万元, 则税率将为35%, 这使得合伙人的所承担的税负较重, 起不到税收优惠的目的。此外, 在2008年12月出台的《关于合伙企业合伙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中规定:合伙企业的合伙人是法人和其他组织的, 合伙人在计算其缴纳企业所得税时, 不得用合伙企业的亏损抵减其盈利, 这使得以合伙形式设立的创业投资企业在取得收益时必须在投资者环节缴纳所得税, 而所出现的亏损却不得用于抵扣投资主体的税基。

创业投资从投资初期到盈利期的时间跨度通常为5—7年, 在这期间, 投资者要面临资金周转的问题, 加上创业投资的高风险性特点, 使得投资者要承受巨大的压力。因此, 专门针对创业投资者个人的税收优惠对鼓励创业投资的发展是十分必要的。但是目前为止, 我国对创业投资的税收优惠政策主要是针对创业投资企业展开的, 而对创业投资者个人的税收优惠还没涉及。

创业投资资金来源主体的组织形式有公司型、合伙型和信托型, 我国对公司型和合伙型的创业投资组织已经出台了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然而至今为止, 我国仍无专门针对信托型创业投资组织的税收优惠政策。

当创业投资企业实现了股权投资的目标后就会退出创业企业, 同时创业投资企业会从中获得较高的投资回报。创业投资企业会充分利用该投资所得, 将其投入到下一轮的投资当中, 从而实现了投资所得的再投资。创业投资企业的大额资金以及投资管理经验对新的创业企业的发展有着重大的经济意义。目前, 我国对创业投资的税收优惠政策还没推及到创业投资企业对投资所得的再投资的环节。

(4) 存在重复征税。重复征税问题是阻碍我国创业投资发展的主要税收障碍之一。在我国, 以公司制形式设立的创业投资组织在取得投资所得时, 要缴纳25%的企业所得税, 而公司股东在取得利润分配额后还需缴纳20%的个人所得税。以合伙制形式设立的创业投资组织, 它从创业企业取得的投资收益之前已经缴纳了一道企业所得税, 但是若其合伙人为自然人时, 须比照个体工商户按5%~35%累进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 而其合伙人为法人时须再缴纳企业所得税, 从而造成了重复征税。

(5) 税收征管未能体现创业投资的行业特点。我国的税收制度不能适应创业投资的行业特点进行税收征管。一是纳税申报中没有独立的行业归属。按我国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码, 创业投资企业在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尚无独立的行业身份, 虽然国家发改委等十部委2005年颁布并于2006年执行的《创业投资企业管理暂行办法》, 首次对创业投资企业给出了正式的“身份认定”, 但是目前仍是按照“服务类”项下的“投资管理”进行税务管理, 由于创业投资业本身的特点, 在人才、融资、投资、经营等方面与一般的服务行业企业具有本质的区别, 所以创业投资企业几乎不能享受国家给予旅游、服务行业的众多税收优惠。

四、完善我国创业投资的税收政策的建议

1、完善创业投资税收法律体系

尽快建立健全独立完善的创业投资税收立法体系, 使得创业投资的税收相关法律具有权威性、完整性和规范性。制定明确性和可操作性强以及覆盖面广的相关税收政策, 使创业投资者在进行创业投资前能更准确地把握预期收益, 增加对投资者的保护力度以及加大了税收政策的稳定性和透明性。

(1) 建立创业投资税收法律体系。对散见在各种通知、规定中的具体税收政策进行归纳梳理, 将各种税收优惠政策以法律的形式予以确认, 使其具有较大的权威性和稳定性, 真正为创业投资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税收环境与制度支持。

(2) 创业投资企业税收优惠政策要体现行业特征。要优化创业投资税收优惠方式, 以间接优惠为主, 直接优惠为辅, 并使优惠范围、方式、力度等充分体现行业特征, 使创业投资主体能够真正受益。

(3) 注意税收优惠与其他基本法律制度的协调配合。在建立创业投资税收法律体系时, 要注意税收优惠与其他基本法律制度的协调配合, 发挥税收优惠的最大效用。

2、制定多样性的税收优惠政策

为弥补我国创业投资的税收优惠政策方式单一的问题, 我国应当制定丰富多样的税收优惠政策以满足创业投资发展的需要。同时, 多样性的税收优惠政策可以扩大税收优惠的范围, 使得创业投资的各个环节都可以享受到相应的税收激励政策, 也可以运用一些针对性强的优惠方式来对特定环节和特定群体施行激励, 从而减轻纳税人的税收负担。

(1) 递延纳税。对投资于创业企业4年以上的创业投资企业可在其抵扣完70%的投资额后实施递延纳税, 用以减轻创业投资者的税收压力和资金压力, 加大资金的运用力度。

(2) 再投资减免。对于把创业投资所得再投资的创业投资组织, 免征所得税2—3年, 对于多次再投资的创业投资组织可适当扩大免征年限。

(3) 对创业投资者个人的税收优惠。对于创业投资者个人, 在其收到股权投资收益后可以适当地减轻其个人所得税的税负, 如可以让个人投资者按其投资额的20%~30%在每个纳税年度抵免个人所得税。

(4) 亏损弥补。适当扩大创业投资企业的亏损弥补年限, 如可将其亏损弥补年限扩大到6—8年。同时可以采取其他亏损弥补政策, 如以其他应税收入冲销创业投资损失。

其他国家对创业投资的税收优惠方式对我国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我国应当活用国际上的一些有效做法, 把诸如降低资本利得税率、加速折旧、费用扣除以及对资本投资的税式支出等税收优惠方式灵活运用于我国的创业投资行业。

3、加大对合伙型创业投资组织的税收优惠力度

从目前来看, 以有限合伙形式设立创业投资组织是国际上的普遍做法。在我国, 有限合伙制形式的创业投资组织要比照个体工商户按5%~35%累进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 如果应税所得超过5万元, 就应按35%的税率缴税, 则纳税人要负担较高的税负。税负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投资的积极性, 由此, 我国应采取适当的方式来降低有限合伙制创业投资组织的税负, 如可以采用降低税率、加大费用扣除和减免其他种类税收等方法来实现。

4、消除重复征税

创业投资组织在管理创业企业时会取得一定的管理费和咨询费, 按现行税法规定, 这部分收入要缴纳5.5%的营业税金及附加, 并缴纳25%的企业所得税。这种重复征税影响到了创业投资企业的发展, 因此可以取消对该部分收入征收营业税金及附加。

短时期要彻底消除我国创业投资在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方面的重复征税还不可能, 所以只能采取一些方法来减轻重复征税, 从而减轻投资人的税负。

5、完善税收征管法

设立创业投资独立的行业身份。在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设立创业投资独立的行业身份, 按照“创业投资业”适用本行业的相关税收政策, 并进行申报纳税及税务管理。实行创业投资项目立项登记制度。税务部门要加强税收跟踪管理, 从程序上对税收优惠的实施进行监管, 使税收优惠落到实处, 力求税收优惠政策实施效益的最大化, 同时防止其被滥用。实行创业投资成果的验收、鉴定制度。税务部门应会同创业投资行政主管部门, 对曾被认定的创业投资企业, 如其不再从事创业投资事业, 应立即取消其税收优惠, 并责令退还所享受的优惠, 甚至视同漏税行为予以严惩, 减少管理漏洞。

6、提高税收优惠政策的灵活性

由于创业投资的政策环境在不断变化, 创业投资的发展状况每个阶段都会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所以应该提高税收政策的灵活性。在一个阶段的税收政策目标达成后就要根据现实状况制定出一些适应创业投资发展需要的政策, 使税收政策能与时俱进, 从而更好地促进我国创业投资的发展。

总之, 我国创业投资的税收激励政策还有许多的不足, 为适应创业投资的发展需求和促进我国创业投资行业的发展, 我国应当加大对税收政策的研究, 尽快出台一些有效的税收优惠方式。

摘要:创业投资项目普遍具有失败概率高、投资周期长、年收益率波动性大等特点, 因而各国普遍对创业投资企业适用税收优惠政策。税收一直是创投人士关注的话题。创业投资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政策的支持, 更离不开税收政策的激励, 本文在分析我国现有创业投资企业税收优惠政策现状的基础上, 提出促进我国创业投资企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创业投资企业,税收优惠政策

参考文献

[1]王礼红:促进我国创业投资发展的税收政策探讨[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 (5) .

[2]王合军:我国创业投资企业税收问题探析[J].资本观察, 2009 (9) .

[3]黄风羽:台湾创业投资税收政策及其启示[J].现代财经, 2008 (1) .

[4]郭勋瑾:论我国创业投资企业税收激励制度的完善[D].华中师范大学, 2009.

[5]李纬、任强:创业投资组织的法律形式及税收政策建议[J].理论经纬, 2009 (10) .

[6]刘健均:促进创业投资企业发展税收政策评述[J].证券市场导报, 2007 (4) .

[7]张涛、聂雅:中外创业投资产业税收激励政策比较及思考[J].产业经济, 2009 (2) .

外商投资优惠政策 篇10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国家税务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

为配合全国增值税转型改革,规范税制,经国务院批准,停止执行外商投资企业采购国产设备增值税退税政策。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自2009年1月1日起,对外商投资企业在投资总额内采购国产设备可全额退还国产设备增值税的政策停止执行。下列文件及条款同时废止:

(一)《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外商投资企业采购国产设备退税管理试行办法>的通知》(国税发[1997]171号);

(二)《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出口货物退(免)税若干具体问题的通知》(财税[2004]116号)第一条;

(三)《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外商投资项目购买国产设备退税政策范围的通知》(财税[2006]61号);

(四)《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外商投资项目采购国产设备退税管理试行办法>的通知》(国税发[2006]111号);

(五)《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外商投资企业以包工包料方式委托承建企业购买国产设备退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7]637号)。

二、为保证政策调整平稳过渡,外商投资企业在2009年6月30日以前(含本日,下同)购进的国产设备,在增值税专用发票稽核信息核对无误的情况下,可选择按原规定继续执行增值税退税政策,但应当同时符合下列条件:

(一)2008年11月9日以前获得《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外商投资项目确认书》,并已于2008年12月31日以前在主管税务机关备案;

(二)2009年6月30日以前实际购进国产设备并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且已在主管税务机关申报退税;

(三)购进的国产设备已列入《项目采购国产设备清单》。

三、外商投资企业购进的已享受增值税退税政策国产设备的增值税额,不得再作为进项税额抵扣销项税额。

四、外商投资企业购进的已享受增值税退税政策的国产设备,由主管税务机关负责监管,监管期为5年。在监管期内,如果企业性质变更为内资企业,或者发生转让、赠送等设备所有权转让情形,或者发生出租、再投资等情形的,应当向主管退税机关补缴已退税款,应补税款按以下公式计算:

应补税款=国产设备净值×适用税率

国产设备净值是指企业按照财务会计制度计提折旧后计算的设备净值。

跟着国家政策去投资 篇11

虽然牛市重启还需要观察一段时间,但并不意味着股市没有机会。近期,国家出台了多项刺激经济的政策,投入资金之多远远超过了1997~1998年那次刺激经济的规模。而上次刺激经济政策出台后,最终成就了1999~2001年的大牛市。这一次我们也不能放过同样的机会,跟着政策去投资应该成为近期最重要的投资策略。

水泥:全面景气

政府出台的大型刺激经济方案,重点在于启动新一轮投资,其中对水泥股带来的好处是最为直接的。摩根斯坦利此前估计,2009年水泥需求的增长,将由原来预测的2%攀升到6%,同时煤炭价格的急速下滑,也为水泥行业盈利能力的增长助力。

对于水泥行业2009年的供求形势,业内一直有争论。其中来自房屋建设市场的需求波动是最关键的影响因素。尽管预期交通基建投资加大可以明显拉动水泥消费增量约8000万~10000万吨,但此需求增量能否抵消经济衰退的影响,很多市场人士认为还难以判断。

目前行业的积极变化主要体现在各地方政府对基建投资的力度在加大。财政和货币政策的双管齐下,将进一步改变市场对明年下半年及2010年水泥行业需求的预期,目前公布的基建及廉租房投资政策对水泥行业影响正面。如果这些政策能在2009年稳步落实,水泥需求增速将高于此前的预期,有望达到7%,增加约1亿吨,行业供需接近平衡。如果各项投资以超常的速度获得审批和实施,在市场对四季度以至2009年上半年行业基本面因素已有充分反映的基础上,行业后续基本面的持续改善具有较强确定性。

从成本角度看,水泥行业面临的环境确实非常有利。煤是水泥生产过程中主要原料,煤炭成本的支出占水泥生产成本约40%,在钢铁、造纸及有色金属行业中,煤炭成本的支出仅分别占生产成本的两成、一成及半成,所以估计煤炭价格每降5%,水泥企业盈利便可提升15%。一些机构预计,明年煤炭价格将由每吨700元降至650元后,水泥业全年盈利预测将因此平均上调20%。

具体选股思路方面主要有两条主线值得参考。一是区域景气。从需求看,不同区域所获基建投资额不均,不同区域受地产及制造业投资波动影响布局不同;从供给看,不同区域水泥淘汰和新增产能亦很不同;从成本看,不同区域资源禀赋亦不相同。选择那些生产布局于具有供需暂时性缺口且成本资源禀赋较好的企业无疑将获得较高溢价。

例如赛马实业,在宁夏地区具有较强的垄断优势,与此同时,宁夏地区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在近年来保持着旺盛的增长趋势,所以在下行的经济周期中,公司仍然取得了快速增长,三季度每股收益高达1.15元,同比增长近2倍。还有占据北方市场的冀东水泥,新疆市场的天山股份、青松建化等也属此类。

二是规模优势。水泥产品同质化严重,规模优势是该行业生存的最高法则。具有规模优势尤其是区域垄断性的企业具有显著的产业链上下游的议价能力及较低生产成本能力,抵御经济“寒冬”能力更强。可以考虑的个股有海螺水泥、华新水泥等。

铁路装备:分享大蛋糕

近年来,铁路装备各子行业均保持了稳定收入增长率和毛利率,背后的原因在于国家持续加大对铁路装备行业的投资。如果按照“十一五”规划中提到的铁路投资总额1.5万亿元,其中机车采购按2500亿元计算,2009年,铁路装备国内需求在700亿元左右。如果按照新近报道的拉动基础设施建设规划计算,2009年,铁路装备国内需求总计将超过1000亿元,同比增长将近50%。铁路装备行业显然是其中的直接受益者。

在已经上市的铁路装备类上市公司中,中国南车无疑是最大的受益者。长期以来,中国铁路机车车辆工业总公司(中车)包揽了中国机车车辆的生产任务。后来,虽然中车被分拆为南车集团和北车集团(北车),但严格的行业壁垒基本限制了其他企业的进入,所以,铁道部机车车辆的生产还基本集中在这两大集团。

作为世界上铁路网最发达的国家之一,我国有相对特殊的铁路技术规范和标准(TB-铁标)。因此,凡是要进入我国铁路网运营的所有设备首先要满足这个标准。另外,对于一些高端的产品,铁道部采用国际招标的形式进行采购,但通常会提出包括技术转让和与国内厂商合作生产的要求。比如政府规定了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国产化率不到70%的项目不予以审批,要求外国企业必须与国内企业联合投标铁路机车车辆项目。

因此,外资企业在获得订单的时候,不是以在我国直接生产或整车进口的形式进入。这种本地化生产的要求限制了它们直接进入我国铁路装备市场。中国南车因而拥有相对的垄断地位。

可以预见的是,如果严格的行业准入制度和政策保护没有质的改变,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轨道交通装备市场上将显现南车股份和北车双寡头竞争的格局,南车的主要竞争对手还是同门兄弟北车。

就目前的市场格局来看,在传统铁路装备市场,中国南车的各项业务份额基本维持在50%左右。南车在机车新造和客、货车修理领域份额略高,北车在客车和货车新造领域略高。虽然目前未有定点企业、生产资质这一说,但南车能够生产动车组的企业有四方股份公司、浦镇公司、株机公司、戚墅堰公司、BSP公司等5家。而北车则仅有两家,分别为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和唐山轨道客车有限责任公司。

这也决定了它们在市场中的不同份额。2007年中国铁路在第6次大提速时投入运营的52列动车组中,南车股份提供了47列。

同时,南车相对拥有比较强大的研发实力,在过去3年中对于研发的投入也在不断加大,IPO之后尤甚。在城轨车辆市场的竞争上,北车曾经占有一定的优势,2005年和2006年南车的份额仅分别为38.7%和30.7%,但是这个局面在2007年发生了很大的逆转。2007年南车签订的订单上升到市场总量的60%左右。从这点看,南车的竞争优势是非常突出的。

在铁路设备的大蛋糕面前,中国南车的优势尽显。

医药:变革中的机遇

在宏观经济不确定的形势中,医药行业因其需求的刚性和新医改等政策的长期促进,已经驶入高速增长的快车道,未来发展空间巨大。

事实上,从2007年开始医药行业的拐点就已经基本确立了,主要的表现是行业重回效益型增长轨道,利润增速开始逐步增长。2009年尽管增速可能放缓,但从目前看,新医改将持续利好于医药行业,其未来10%左右的确定性高成长是值得期待的。

医疗体制的改革是非常重要的大背景,可以概括为“医疗资源向下配置+就医行为变迁+全民医保”将引导医药工商企业的整合与分化。一些业内人士认为,医药企业将分化为2大类——定位中高端市场的科技创新型企业和定位低端市场的品牌普药企业,前者以民营企业为主,后者以国有企业为主,以及所谓的“资源型国企”。而介于中间地带的大批医药生产企业,将被淘汰。

同时,医药工业集中度将大幅提高,批发企业数量有望从12000多家淘汰至2000家左右。真正具有投资价值的是细分领域的龙头企业和具有资源优势的企业,新医改将促进它们强者恒强。

外商投资优惠政策 篇12

一、税收优惠对吸引外国直接投资有明显作用

李宗卉、鲁明泓 (2004) 在研究了《外商投资企业及外国企业所得税法》和相关税收优惠政策的基础上, 通过对以城镇为单位建立的经验分析模型进行计量分析, 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的税收优惠政策对吸引FDI有较为明显的作用。

马栓友 (2001年) 对税收优惠与投资进行了实证分析, 他通过建立外商直接投资回归模型的方法指出影响外商来华投资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除了税收优惠以外, 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和汇率也是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的重要诱因。通过回归结果他得出结论:税收优惠和税收优惠预期与外商投资正相关, 这说明我国对外商投资企业实行税收优惠政策对吸引外资起到了促进作用。

Hartman (1984) 则主张政策优惠对外商直接投资有显著影响, 这种观点认为随着投资环境的改善, FDI的预期收益率相对稳定, 政策优惠能降低投资成本, 有效提高实际收益率。

二、税收优惠对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没有影响

钟炜 (2005) 强调, 通过对外国直接投资影响的结构性分析发现, 取消外资享有的超国民待遇不会导致外资的大量撤离。企业的规模和投资类型不同, 对税收因素的敏感性也不同。来自我国香港和台湾的投资企业以小规模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为主, 这类投资主要是为了利用我国廉价的劳动力和出口导向型投资, 它们对包括税收在内的各种生产和经营成本敏感度较大, 而国内的市场规模和经济的发展对其影响不大, 并且这些企业一般规模较小, 流动性较高。因此, 当税率提高和税收优惠取消使经营成本提高时, 这类投资就很有可能撤离, 而转到周边低税国家和地区。而来自欧美和日本的外商投资企业规模大, 其主要动机是占领海外市场, 多倾向于长期投资, 并不太注重短时期的经营成本, 而更关注投资地经济和政治的稳定性, 以及充足的有技能的劳动力供应和富有效率的政府管理体制。就进入我国的跨国企业而言, 它们为了在中国的长远发展, 已经做了大量初期投入, 因此不会仅仅因为税率的提高和税收优惠的减少而轻易撤资, 或者停止后期投入。而且规模较大的跨国公司由于对我国经济和政府财政收入有着较大的影响力, 因此和政府保持着良好的关系, 政府往往给予其各种优惠待遇, 除了税收优惠以外, 还提供财政补贴和条件优越的土地使用政策。因此即使税收优惠减少, 这些外资企业还能获得其他优惠政策作为替代, 因此外资进入的趋势不会发生根本性改变。

安体富 (2007) 认为, “两法合并”后, 对利用外资影响不大。主要是中国投资环境在不断改善, 政局稳定, 市场潜力巨大, 软硬件环境明显改善, 国民经济发展势头强劲, 被世界各国的投资者看好。取消投资优惠对外国的中小资本来说可能会有些影响, 而对大型的外国跨国公司则影响不大, 相反还有利于优化外商在我国投资的资本构成, 有利于减轻人民币升值压力和外贸磨擦。

刘睿见 (2007) 在分析分析两税合并的原因后认为两税合并对我国引进的FDI而言:从数量上看, 短期不会造成太大的波动, 不会像有些人担忧的那样———外资会大规模撤出, 长期来讲, 实际上更可能增加投资;从质量上来看, 将会提高我国引资的质量, 激励自主创新, 推动中国企业的成长, 更加有效地利用外资,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促进产业结构和区域结构的调整, 使得我国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

Ahmed (1984) 对52家跨国公司的调查结果显示, 在19项对FDI流动产生影响的因素中, 东道国税收减让对投资者影响的重要性在发展中国家位居第七, 在发达国家中位居第八。

Jack M.Mintz和Thomas Tsiopoulos (1992) 对中东欧5个转型经济国家外国直接投资税收政策进行研究后发现, 税收优惠并不是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的有效方法。

三、税收优惠对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有影响, 但不明显

祝树金和付晓燕 (2008) 认为区域性政策优惠对FDI的流入起到了正向的政策效应, 但相对经济规模、市场经济程度等经济环境变量而言, 政策优惠的影响效应较弱, 处于一个相对次要的地位;并且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推进和深入, 政策优惠程度的提高, 我国政策优惠对于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效应在不断减弱, 在区域间存在差异, 政策优惠对于FDI的影响效应在我国东部地区并不显著, 并且明显要弱于中西部地区政策优惠对FDI的影响效应。

姚文宽、王恕立 (2006) 认为内外所得税统一后, 对欧美大型跨国公司的影响不大, 这类企业税收敏感度较小, 其市场导向型企业, 由于中国市场具有巨大的发展前景, 不但不会减少投资, 反而会大量增加投资;其出口导向型企业可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但是中国作为制造业基地的产业积聚优势, 是其投资决策的最重要因素, 如果跨国公司同时在中国极其周边国家建有生产基地则会减少在中国的投资, 增加在周边国家的投资。中小跨国公司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对税收的敏感较大, 会从中国撤走大量的资本, 而技术密集型企业也会重新选择投资区域, 或从中国撤走资本或将资本从珠江三角洲迁往长江三角洲。

曹小春 (2006) 认为两税合并对外资企业的影响不能一概而论。随外资企业来华投资的目的、投资规模、产品的最终流向、所处的行业以及外资的不同来源地等不同而不同。

杜莉 (2007) 认为“两税合并”将从不同侧面对我国吸引外资状况产生影响。其中法定税率的调整和反避税条款的完善将造成部分外资企业税负的提高, 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制统一将导致“假外资”的减少, 这两方面的因素都会造成我国吸引外资下降的压力。但是, 部分经营领域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导向的外资企业会由于新的税收优惠而使税收负担有所减轻, 这又会推动我国吸引外资水平的上升。因此, 目前尚无法预测“两税合并”影响我国吸引外资总体水平的方向。然而, 鉴于税收负担并非是跨国公司投资地点的首要因素, 正如多年来在涉外企业所得税负并不具有明显国际竞争力的情况下我国仍吸引了大量的外资流入, 在我国保持良好的经济增长态势的前提下, 只要涉外税收负担总体上稳定, 近年同样很可能继续保持吸引外资总体规模的稳定。

陶荷芳 (2007) 认为税收优惠政策虽然是影响外商投资决策的一个重要因素, 但是劳动力成本和市场需求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重要性程度甚至超过了税收优惠。前面已经提到过, FDI按其经营目标分为出口导向型和市场导向型, 税收优惠政策对于出口导向型和中小型外企的影响程度更深一些。因为这些企业看重的是短期的投资收益, 税收成本是重要考虑对象, 而那些市场导向型企业的投资目标比较长远, 不会在乎一时的税收政策。

但是, 所有这些国内外观点, 或者是从某一方面来论述税收政策与外商直接投资的关系, 或者是讨论全国普遍状况, 并未针对上海这一特定城市进行分析, 本文在他们的分析基础上, 应从FDI存在的动因着手, 通过上海历年数据进行实证检验来说明税收政策在吸引FDI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 并针对上海吸引FDI的相关因素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四、结束语

在对文献进行综述过程中, 发现给予外资过多的优惠政策对内资会造成“挤出效应”。所以, 外资企业真正核心技术的缺乏大大削弱了其技术外溢能力, FDI区域、产业分布的不均衡扩大了中国的区域收入差距、加剧了城乡经济二元化的形成以及带来了消极的生态环境影响等等。所以吸引外资的最终目的还是“引技”, 以尽早实现自主创新, 而如何合理的引进与利用外资, 提高引资的质量与实效, 优化外资的技术与地区结构等等都值得我们在今后的研究中做进一步的思考。

参考文献

[1].李宗卉, 鲁明泓.中国外商投资企业税收优惠政策的有效性分析[J].世界经济, 2004 (10) 1.李宗卉, 鲁明泓.中国外商投资企业税收优惠政策的有效性分析[J].世界经济, 2004 (10)

[2].马栓友.税收优惠与投资的实证分析[J].税务研究, 2001 (10) 2.马栓友.税收优惠与投资的实证分析[J].税务研究, 2001 (10)

[3].钟炜.企业所得税并轨对我国引进外资的影响[J].现代经济探讨, 2005 (5) 3.钟炜.企业所得税并轨对我国引进外资的影响[J].现代经济探讨, 2005 (5)

[4].安体富.企业所得税“两法合并”的经济效应分析[J].地方财政研究, 2007 (4) 4.安体富.企业所得税“两法合并”的经济效应分析[J].地方财政研究, 2007 (4)

[5].刘睿见.两税合并的原因及其对FDI的响分析[J].北方经济, 2007 (7) 5.刘睿见.两税合并的原因及其对FDI的响分析[J].北方经济, 2007 (7)

[6].祝树金, 付晓燕.政策优惠、经济环境影响FDI的动态效应与区域差异[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8 (1) 6.祝树金, 付晓燕.政策优惠、经济环境影响FDI的动态效应与区域差异[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8 (1)

[7].姚文宽, 王恕立.我国税收政策的变动对FDI的影响[J].商场现代化, 2006 (2) 7.姚文宽, 王恕立.我国税收政策的变动对FDI的影响[J].商场现代化, 2006 (2)

[8].曹小春.中国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合并对外资流入的影响[J].财贸经济, 2006 (9) 8.曹小春.中国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合并对外资流入的影响[J].财贸经济, 2006 (9)

[9].杜莉.论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合并对我国引进外资的影响[J].财会学习, 2007 (3) 9.杜莉.论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合并对我国引进外资的影响[J].财会学习, 2007 (3)

上一篇:力的分解教学反思下一篇:临床科研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