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业外商直接投资

2024-09-29

金融业外商直接投资(精选12篇)

金融业外商直接投资 篇1

一、金融危机对我国外商直接投资的传导机制

金融危机的出现通常发生于国家与国家及市场与市场之间, 是资本市场、经济贸易中所存在的短期作用状态。近年来, 在美国次贷危机影响下的世界金融危机也如出一辙。在美国华尔街爆发的金融危机如同狂风巨浪, 迅速波及全球。国际金融危机的传导作用是指金融危机的跨国扩散和传播使更多的国家同时遭受金融风暴的威胁[1]。一方面, 国际金融危机是贸易关系密切、金融交往密切的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接触性传导, 同时也是贸易溢出的直接后果;另一方面, 国际金融危机也包括贸易关系及金融交往并不频繁的国家间所产生的非接触性传导, 导致此类非接触性传导的原因, 一般是由于各国在共同的冲击中会形成“季风效应”, 同时受到投资者预期改变的影响而产生的自我多重平衡, 即传染效应。

(一) 贸易溢出效应

贸易溢出效应 (Trade Spillovers Effect) 是指一国投机性冲击所造成的货币危机, 导致另一个 (或几个) 与其贸易交往频繁的国家经济恶化的宏观基本层面, 从而可能使另一个 (或几个) 国家受到投机性冲击的影响[2]。贸易溢出效应通常可以分为以双边型为主的直接贸易关系和以多边型为主的间接贸易关系。直接贸易关系是在交往密切国家间产生的贸易合作, 其也是直接的贸易合作伙伴;间接贸易关系是指贸易交往密切的多个国家, 在同一国际市场的彼此竞争中形成的经济联系。贸易溢出效应通常是将收入效应和价格效应作为基础, 即在一国形成的货币危机所引发的货币贬值不仅能够提升其相对于贸易合作国的出口价格竞争力, 同时还能够通过减少国民收入而刺激本国的国内市场, 进而降低对于贸易合作国的进口数额。图1说明了金融危机从A国到B国的传导路径。

(二) 季风效应

20世纪末, Masson最早提出了季风效应 (Monsoonal Effects) 的概念, 他把由于共同作用而引发的传导效应统称为“季风效应”, 即一国在面临经济危机所做出的经济调整, 可能导致与该国存在密切经济联系的国家面临经济困境的全球性效应, 包括由于一些国家经济政策调整和主要商品价格发生波动等原因而引发的市场经济资本流入流出以及国家货币危机[3]。

(三) 传染效应

由于市场的关联程度异常显著, 往往会使现代金融危机显现出强大的传导性, 并具有迅速传播的特性。在一国爆发金融危机后, 影响了投资者对于与该国家具有相似性国家的投资信心和心理预期, 导致了对其“自我实现”的负面投机攻击, 并形成了传染效应。传染效应的传导途径是通过投资者心理渠道为传导基础, 同时也是传染项目的核心。

二、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

(一) 国际金融危机引起我国外商直接投资总量发生变化

自美国次贷危机导致金融风暴发生以来, 花旗银行、美国国际集团、华盛顿互惠银行、房地美、房利美、美国银行等国际著名企业都面临着金融危机的窘境;美林证券、雷曼兄弟、摩根斯坦利、贝尔斯登、高盛等华尔街五大投资银行在数月间被迫转型, 也使得投资银行主宰华尔街成为历史。根据美国金融服务业领导者道富银行的统计数据, 2008年10月, 道富全球投资者的信心指数已降为58.2的历史最低水平, 较2007年12月的65.9还低7.7。其中欧洲和北美的投资者的信心指数也分别降低至79.6和50.5[4]。据国家统计局在《中国经济景气月报》的报道, 外商直接投资水平和全部利用外资水平在总资产投资中的比例都有明显的降低, 特别是从2008年的下半年起, 我国融资数额持续走低, 江苏省新设外商投资企业降速最为明显, 为近十年来的最低水平, 同比下降超过四成, 合同外资总量自2月份以来同样持续降低, 且趋势愈加明显;广东省的21个市中只有4个市合同外资尚未降低, 而其余17个市的外资数额全部下降, 其中6个市的下降幅度大于50%, 最高下降幅度已逼近75%。2008年前九个月份, 我国新设立的外资企业量较上年下降27.26%, 也成为2002年3月以来的首次下降。从其他各省来看, 湖南、安徽、重庆、广东、浙江五省的新批外商投资项目分别下降30.4%、47%、31.6%、21.2%及40%, 其合同外资额分别下降12.3%、30%、20%、18.9%及16.6%。

(二) 国际金融危机导致外商投资者的集中撤资

外商投资者的非正常性集中撤资是指外资企业在未进行债务清算或申报破产的状况下, 不依据正常的法律程序而进行的集中撤离行为, 其会导致中方企业遭受非常重大的损失。2008年12月31日是瑞银 (UBS) 持有中行H股锁定期限结束后的首日, 瑞银完全从中国银行退出, 并将在中国银行持有的H股全部清空, 直接套现金额近8.08亿美元。同时, 那些同瑞银一样锁定期刚刚结束的外资银行也都纷纷从中国银行退出, 2009年1月7日, 美国银行减持了建设银行56亿股的H股, 同时以每股3.92港元销售出去, 持股比例由最初的19.1%降低至16.6%, 套现金额约为28亿美元[5]。与此同时, 李嘉诚基金会也将中国银行H股中的20亿股份悉数出尽, 套现金额为5.24亿美元。1月14日, 苏格兰皇家银行 (RBS) 也将在中国银行所持的108.09亿股进行出售, 套现金额近24亿美元。2008年8月7日至2009年1月9日, 高盛旗下子公司对西部矿业的持股数量降至5%, 用8000万股的减持数额进行套现。摩根大通在2009年年初进行的前两个交易日中, 分别减持了中国石化、招商银行及中国铝业三只中资股的港股股份, 套现金额为8.75亿港元。同年11月, 英国石油公司 (BP) 也终止了与金风科技子公司北京天润的合作, 并暂停了与之共同开发的内蒙古达茂旗风电项目建设, 并撤回在我国风电业务的全部投资。同日, 日本株式会社原弘产也将湘电股份所控股的湘电风能公司20%股权完全撤出。2008年12月, 德国诺德巴克-杜尔公司也决定将所持股份的40%转移至西航集团下属的西安西航集团航空航天地面设备有限公司。

(三) 外商直接投资的变化对我国技术发展、经济贸易及就业的影响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 全球经济的贸易往来日益频繁, 加速了国际金融危机的传播。始发于美国的金融风暴席卷并纵身于全球。此次金融危机具有波及范围广、危害程度深、影响范围大、出现的情况难于处理等诸多显著特点, 对美国经济及世界经济产生了极大地冲击。同时, 中国经济也在这种复杂的国际经济环境中滋生了诸多负面效应, 对中国的经济建设、贸易发展、科技进步与就业造成了极大的影响[6]。

三、金融危机背景下的我国外商直接投资战略调整对策

(一) 加速政策调整, 打造良好的外商投资环境

金融危机直接导致外商在我国投资水平的持续降低, 外资在我国套现退市的程度明显加剧。由此看来, 我国对此现象要保持极大的敏感度, 同时应保持政策的稳定性, 避免因外商临时撤资而采取大幅的行政干预手段。外商往往更为重视投资对象国的长期政策稳定、更为透明的法律及制度建设, 而非短期的优惠措施。不难看出, 我国要继续坚持改革开放策略, 提升宏观经济水平, 通过良好的经济发展和优惠政策吸引并稳定外商投资。近年来, 为促进国内企业的发展我国制定了数个限制外商投资的政策, 但随着目前投资形势和国内经济的变化, 企业面临着难以发展、失业人数增加的窘境, 因此, 此时就应及时调整投资政策, 否则必然会出现经济大幅回落的现象, 并使宏观经济遭受前所未有的损失。

(二) 建立预警性监管机制, 加强对外商集中撤资的管理

外商集中撤资现象的发生不仅对我国经济利益造成了极大地损失, 同时也影响了国家的双边经济贸易交往和地方经济发展。为降低外商集中撤资对我国经济的冲击, 要加强对其资金的控制和管理。一方面, 我们要在引进外资时增强信心, 并树立正确吸引外商投资的理念。资金的流动方向应当是自由和开放的, 我们不仅要将着眼点放在吸引外资方面, 同时也应在引资的同时关注外资的质量;不仅要看到吸引外资对经济的促进作用, 同时也应重视资金引入后的自然竞争能力和淘汰规则。另一方面, 要充分重视外商投资企业所拥有的权利, 尽量简化合法撤资行为的监管和审批程序。要正确看待并尊重外商企业的股份转让权益和投资权益, 外资企业在面临资金短缺和经营亏损时, 被迫关闭企业、解散企业, 或被迫转让企业及股份的, 相关管理部门要依据事实情况予以妥善处理;面临关闭企业或解散企业的, 要按照相关法律及时清算资金。同时, 还应加大对外资企业经营能力的监管, 对外商集中撤资的行为应按相关法律法规处理。由此看来, 在外资撤离集中发生的状况下, 过程监管尤其是预警性监管机制已显得尤为重要。

(三) 加强对金融企业的监管, 提升银行资产质量

通过对国际金融危机传导机制进行研究表明, 一国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 都要借助这个国家的金融体系作为基础。因此, 一国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程度主要取决于对本国金融体系的监管程度和运行能力。政府为了改善对国有银行巨额不良资产的运营状况, 减少市场经济中金融企业不良资产的饱和度, 降低国内金融机构对国有银行的依赖程度, 加快资本的流通速度, 实现我国的汇率及利率在市场经济体系下的常态化, 政府可以提高对财政的把持力度, 适度调整税收政策, 提高国内及国外资金入股的吸入水平, 并以此来增加银行资本金, 促使银行对专业设施和服务进行及时的更新和改进, 并与国际标准相适应, 从而促进银行资产质量的提升。

四、结语

本文研究了金融危机背景下, 我国在外商直接投资传导机制中所受到的不同程度的影响, 并提出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外商直接投资影响的战略调整方式及策略。到目前为止, 国际金融危机对FDI的影响是一个至今没有确定结果的研究课题, 本文只是对此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研究, 谨希望能对以后的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具体到企业和各个行业, 还需要进一步系统地研究。

摘要: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 外商直接投资 (FDI) 逐渐成为促使全球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因素。中国作为外商直接投资的流入大国, 其对于促进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系统研究了金融危机背景下, 我国在外商直接投资传导机制中所受到的不同程度的影响, 并基于以上研究, 提出了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外商直接投资影响的战略调整方式及策略。

关键词:金融危机,外商直接投资,传导机制

参考文献

[1]李晓西.亚洲金融危机实地考察[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2]安辉.现代金融危机生成的机理与国际传导机制研究[D].2003年7月

[3]王鹏.国际金融危机传导机制研究[D].2007年5月

[4]李天德.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及应对思路[J].决策咨询通讯.2008 (6)

[5]王波.世界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和机遇[J].经济研究.2008 (6)

[6]陈昌明.金融危机对我国劳动就业的影响分析[J].中国经贸导刊.2009 (2)

金融业外商直接投资 篇2

外商直接投资外汇业务问题

核心内容:下文是关于外商直接投资的外汇业务问题,需要注意哪些流程呢?下文结合相关的法规进行分析,法律快车小编希望下文内容可以帮助到您。

外商投资企业资本金入账、结汇流程:

第一步:外商投资企业经商务部或其授权单位批准或备案;

第二步:外商投资企业取得工商管理部门颁发的《营业执照》;

第三步:外商投资企业持有关材料到向注册地所在外汇局办理《外商投资企业外汇登记证》;

第四步:外商投资企业持有关材料向注册地外汇局申请开立资本金账户,获取开立外汇账户核准件;

第五步:外商投资企业持开户核准件到经营外汇业务的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办理开户手续;

第六步:如开户银行如具有被外汇局授予外汇资本金结汇核准权资格,外商投资企业持有关材料到开户银行办理资本金结汇手续;如开户银行不具有被外汇局授予外汇资本金结汇核准权资格,外商投资企业应先持有关材料向注册地外汇局申请资本金结汇后,再持外汇局批准件到开户银行办理资本金结汇手续。

外商投资企业如何办理外汇登记?

1、《外商投资企业基本情况登记表》(加盖公章);

2、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副本,非法人中外合作企业提供营业执照(验资报告原件或盖有原章的复印件,复印件留底);

3、外经贸部门颁发的批准证书(验原件或盖有原章的复印件、复印件留底);

有法律问题,上法律快车http://

4、经批准生效的企业合资合作合同、章程(验原件或盖有原章的复印件,复印件留底);

5、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颁发的《组织机构代码证》;

法规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

《关于加强资本项目外汇管理若干问题的通知》

《外商投资企业外汇登记管理暂行办法》

外商投资企业如何办理外汇登记变更、注销业务?

1、加盖申请单位公章的业务申请表;

2、外汇登记证正本;

3、原审批机关有关变更或注销事项的批准文件、变更后的批准证书(验原件或盖有原章的复印件,复印件留底);

4、变更后工商局的营业执照(验原件或盖有原章的复印件,复印件留底)或工商局已受理工商登记变更的证明;

5、经批准生效的修订后的合同、章程(验原件或盖有原章的复印件,复印件留底);

6、视情况要求补充的其他材料。

法规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

《外商投资企业外汇登记管理暂行办法》

有法律问题,上法律快车http://

外商投资企业如何开立资本金?

1、加盖申请单位公章的业务申请表(企业基本情况、新开户原因、拟开户银行);

2、外汇登记证正本(验后返还);

3、申请开立投资专项帐户的境内外资非法人经济组织还应提供投资合同和阶段投资计划;

4、境外法人或自然人应提供境外开户行出具的资信证明;

5、境内法人或自然人接受境外法人或自然人的委托,申请开立临时帐户的,应提供依法办理涉外公证的授权委托书;

6、视情况要求补充的其它材料(如合资合作合同、章程)。

法规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

《境内外汇帐户管理规定》

《关于加强资本项目外汇管理若干问题的通知》

《结汇、售汇及付汇管理规定》

如何办理资本金外汇帐户变更?

1、加盖申请单位公章的业务申请表(说明变更理由);

2、外汇登记证正本(验后返还);

3、《外商投资企业外汇帐户开户通知书》企业联、银行联;

有法律问题,上法律快车http://

4、企业如以其外债转增资,应提供外汇局出具的外债注销证明及其外债专户银行盖章最近5个工作日余额对帐单;

5、视情况要求补充的其它材料(如近期银行对帐单、验资报告、上财务审计报告、新办工商营业执照和经贸部门批准证书等)。

法规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

《境内外汇帐户管理规定》

外商投资投资企业如何办理资本金结汇?

1、加盖申请单位公章的业务申请表(说明结汇用途、金额等);

2、外汇登记证正本(验后返还);

3、最近5个工作日资本金帐户银行对帐单;

4、视情况要求补充的其它材料。

部分地区进行了银行办理资本金结汇业务试点改革,企业可直接到授权银行办理资本金(企业直接到授权银行办理资本金结汇可免交“最近5个工作日资本金帐户银行对帐单”材料)结汇。

法规依据

《结汇、售汇及付汇管理规定》

《关于加强资本项目外汇管理若干问题的通知》

《资本项目收入结汇暂行办法》

有法律问题,上法律快车http://

外商投资企业如何办理境内投资款划拨?

1、加盖申请单位公章的业务申请表(企业基本情况、股权结构、申请方企业的出资进度、出资帐户);

2、《外商投资企业外汇登记证》正本(验后返还);

3、外经贸部门关于所投资企业股权结构变更(成立或增资)的批复文件、批准证书(验原件或盖有原章的复印件,复印件留底);

4、股权变更后企业的营业执照(验原件或盖有原章的复印件,复印件留底)、5、所投资企业经批准生效的合资合同、章程(验原件或盖有原章的复印件,复印件留底);

6、同一投资项目多次划拨投资款的,应提交被企业最近一期验资报告(验后返还);

7、申请之日出资帐户银行对帐单,如以外债出资,应提供外债履约情况登记表;

法规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

《外商投资企业外汇登记管理暂行办法》

外商投资企业外方如何办理人民币利润再投资证明?

1、加盖申请单位公章的业务申请表(投资方基本情况、产生利润企业的基本情况、利润分配情况、投资方对分得利润的处置方案、拟被投资企业的股权结构等);

2、企业董事会利润分配决议正本(复印件留底),投资方董事会有关利润处置方案的决议正本(复印件留底);

3、与再投资利润数额有关的、产生利润企业获利的财务审计报告(验原件或盖有原章的复印件,复印件留底);

有法律问题,上法律快车http://

4、与再投资利润有关的所得税完税凭证(验原件或盖有原章的复印件,复印件留底);

5、产生利润企业的营业执照、批准证书(验原件或盖有原章的复印件,复印件留底);

6、拟再投资企业的营业执照、批准证书、合资合同或章程(验原件或盖有原章的复印件,复印件留底);

7、产生利润企业的验资报告(验原件或盖有原章的复印件,验后返还);

8、外汇登记证正本(验后返还);

9、视情况要求补充的其它材料。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

《关于外商投资企业资本金变动若干问题的通知》

外商投资企业如何办理股权转让?

1、加盖申请单位公章的业务申请表(企业基本情况、股权结构、申请方企业的出资进度、出资帐户);

2、《外商投资企业外汇登记证》正本(验后返还);

3、转股协议原件;

4、外经贸部门关于所投资企业股权结构变更的批复文件验原件、批准证书(验原件或盖有原章的复印件,复印件留底);

5、股权变更后企业的营业执照(验原件或盖有原章的复印件,复印件留底);

6、经批准生效的合资合同、章程(验原件或盖有原章的复印件,复印件留底);

有法律问题,上法律快车http://

7、原企业最近一期验资报告(验原件或盖有原章的复印件,复印件留底);

8、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最近一期审计报告原件(复印件留底)和/或有效的资产评估报告;

9、申请之日购买股权方相关外汇帐户对帐单;

10、当外商投资企业的外方向中方转股,中方对外方支付外汇时,还需提交与外方应得收入有关的纳税意见。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

《境内外汇帐户管理规定》

《结汇、售汇及付汇管理规定》

《关于加强资本项目外汇管理若干问题的通知》

如何办理汇出清算结业资金?

1、加盖申请单位公章的业务申请表(企业基本情况、清算情况、向投资各方分配剩余资金的方法及依据、实际汇出数额的计算方法、税务情况等);

2、外经贸部门关于企业清算结业的批准文件正本(复印件留底);

3、清算委员会的清算决议正本(复印件留底);

4、普通清算提供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清算报告正本,特别清算提供外经贸部门确认的清算报告正本(验后返还);

5、外汇登记证正本(验后收缴);

有法律问题,上法律快车http://

6、现有外汇帐户的开户核准件(企业联或变更通知书、开户行开出的撤户证明);

7、申请日银行盖章的所有外汇帐户对帐单原件(验后返还);

8、注销税务登记证明;

9、最近一期验资报告;

10、视情况要求补充的其它材料。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

《外商投资企业外汇登记管理暂行办法》

《关于授权分局办理外商投资企业转股、清算外汇业务的通知》

《外商投资企业清算办法》

《关于加强资本项目外汇管理若干问题的通知》

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外方先行回收投资申请人需报送什么材料?

1、加盖申请单位公章的业务申请表(合作合同约定偿还外方投资的规定、偿还金额、偿还投资所属、以自有外汇支付还是购汇支付、购汇的人民币资金来源,售汇银行、是否经主管财政机关批准等)

2、外汇登记证正本(验后返还)

3、最近一期验资报告

4、企业董事会关于偿还外方投资的决议

有法律问题,上法律快车http://

5、偿还外方投资所属的审计报告

6、经批准生效的合资合同、章程(验原件或盖有原章的复印件,复印件留底);

7、原审批机关的批复文件和批准证书;

8、利润产生所得税完税凭证或减免税证明文件;

9、利润产生董事会利润分配决议;

10、申请之日银行盖章的所有外汇帐户最近5个工作日的余额对帐单;

11、税前回收投资或以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款回收外方投资的,应提供省级以上财政机关的批复;

12、因外方投资者通过提取合作企业固定资产折旧费而使合作企业资产减少的,外方投资者必须提供由中国境内设立的银行或金融机构(含中国境外的银行或金融机构在中国境内设立的分行或分支机构)出具的相应金额的担保函[如合作企业有债务(银行贷款或外方股东贷款),外方投资者应提供在中国境内设立的外资金融机构出具的相应金额的担保函;如合作企业的债务仅为外方股东贷款,外方股东出具的对合作企业债务无条件承担连带责任的担保函可以代替上述金融机构担保函;如合作企业无债务,外方投资者不需提供担保函;

13、视情况要求补充的其它材料。

法规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

《中外合作经营企业企业法》及其《实施条例》

《结汇、售汇及付汇管理规定》

《境内外汇帐户管理规定》

有法律问题,上法律快车http://

《关于加强资本项目外汇管理若干问题的通知》

外商投资企业联合年检(外汇部分)

1、联合年检报告书(复印件);

2、《外商投资企业外汇登记证》及现有外汇帐户年检; `

3、银行对帐单及开户通知书;

4、企业财务审计报告(复印件)及“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在外商投资企业财务审计报告中应披露的外汇内容表”(原件);

5、企业在年检出资的验资报告;

6、外债登记证、外汇(转)贷款登记证及签约情况表、变动反馈表(仅限有外债的企业提交);

7、视情况要求补充的其它材料。

法规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

国家外汇管理局等七部委局(1996)外经贸发字第773号《关于对外商投资企业实行联合年检的通知》

1997年、1998年及以后国家七部委局关于对外商投资企业实行联合年检的有关通知

外国投资者未在境内设立外商投资企业,但在境内从事直接投资或从事与直接投资相关的活动,是否可以开立外汇账户?

有法律问题,上法律快车http://

外国投资者未在境内设立外商投资企业,但在境内从事直接投资或从事与直接投资相关的活动,可向投资项目所在地外汇局申请,以该投资者名义开立外国投资者专用外汇账户。

只允许外国投资者在一家银行开立一个多币种专用外汇账户,经外汇局批准的除外。该账户根据用途分为以下四类:

(1)投资类账户。外国投资者在境内承包工程、合作开采、开发、勘探资源以及从事创业风险投资的,在领取非法人营业执照后,可申请开立该账户,用于存放与支付有关的外汇资金。

(2)收购类账户。外国投资者拟在境内设立外商投资企业,如前期需在境内收购土地使用权及附着不动产、机器设备或其他资产等,在资产收购合同生效后,可申请开立该账户,用于存放与支付外汇收购款项。

(3)费用类账户。外国投资者拟在境内设立外商投资企业,如前期需进行市场调查、策划和机构设立准备等工作,在其领取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发给的公司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后,可申请开立该账户,用于存放与支付有关的外汇资金。

(4)保证类账户。外国投资者向境内投资之前,如按照有关规定及合同约定需向境内机构提供资金保证,在合同约定的时限内,可申请开立该账户,用于存放与支付外汇保证资金。

外国投资者可以哪些方式出资?

外国投资者除能够以可自由兑换货币、进口设备及其他物料、无形资产、人民币利润等方式出资外,经外汇局核准,还可以下列方式作为向外商投资企业的出资:

(1)外商投资企业将发展基金、储备基金(或资本公积金、盈余公积金)等转增本企业资本;

(2)外商投资企业的未分配利润、应付股利及其项下的应付利息等转增本企业资本;

(3)外商投资企业外方已登记外债本金及当期利息转增本企业资本;

(4)外国投资者从其已投资的外商投资企业中因先行回收投资、清算、股权转让、减资等所得的财产在境内再投资。

外商投资企业减少外方注册资本应提交什么材料?

有法律问题,上法律快车http://

外商投资企业减少外国投资者投入资本、涉及购付汇的,外汇局在审核企业提交的以下材料无误后,开立相应的资本项目外汇业务核准件,外国投资者凭以办理减资部分资金的购付汇及汇出境外的手续。

(1)企业的书面申请

(2)外商投资企业外汇登记证

(3)企业董事会关于资本变动的决议

(4)外经贸部门同意企业资本变动的批复

(5)企业最近一期验资报告和相关的财务审计报告

(6)申请前日企业外汇账户余额对账单,或通过账户系统查询有关信息

(7)外汇局要求的其他材料

外商投资企业为减少账面亏损而发生的减资,或调减的资本为外方尚未投入的,外汇局不得批准相应减资的部分被外国投资者用于境内再投资或被外商投资企业用于对外付汇。

金融业外商直接投资 篇3

[关键词] 外商直接投资 国内投资 挤出效应 作用机制

中图分类号:F83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369(2008)4-0029-08

引言

外商直接投资(FDI)对国内投资的影响研究一直是国内外FDI对东道国经济影响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挤入、挤出和中性三种效应。如果FDI增加导致国内总投资(等于FDI与国内投资之和)增加的数量超过FDI本身增加的数量,则说明FDI的流入促进了国内投资,此时称FDI对国内投资产生了挤入效应。如果FDI增加导致国内总投资增加的数量小于FDI的增加额,甚至出现国内总投资的减少,则说明FDI的流入在一定程度上挤出了国内投资,此时称FDI对国内投资产生了挤出效应。若FDI增加导致国内总投资等量增加,则国内投资保持不变,此时为中性效应。

FDI究竟在宏观上是促进还是抑制东道国的国内投资呢?国外代表性的文献有Lubitz(1966)[1],VanLoo (1977)[2],Manuel R. Agosin与Ricardo Mayer(2000)[3],Jan Misun与Vladimir Tomsik (2002)[4],Manuel R.Agosin与Roberto Machado(2005)[5]等;国内代表性的研究有杨柳勇和沈国良 (2002)[6],张倩肖(2004)[7],王志鹏和李子奈(2004)[8],薄文广(2006)[9],雷辉(2006)[10],徐颖君(2006)[11]等。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可以发现,关于FDI对东道国国内投资的影响研究呈现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国内外关于FDI对东道国国内投资影响的理论研究文献较少,深入剖析FDI对国内投资作用机制的很少,更多的是对FDI与国内投资关系的实证检验。第二,由于采用了不同的模型、计量方法和样本国家(地区),这些文献在FDI到底是促进还是抑制国内投资的问题上,并没有取得一致结论。第三,针对中国的研究,基本上都集中在全国范围内或分区域(如我国东、中、西部及长三角和珠三角比较)FDI对国内投资挤入挤出效应的研究,专门针对某个特定省份进行深入研究的几乎没有。

由于FDI与东道国的资本形成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联性,FDI对东道国国内投资的效应会受到东道国技术水平、东道国金融市场、外资产业分布及外资政策多种因素的制约,因此,本文认为,为更好地激发FDI对国内投资的挤入效应、减少挤出效应,有必要选取典型区域,对FDI与国内投资的关系进行系统的实证检验,并深入挖掘其作用机制。

鉴于上述情况,本文选取江苏省作为研究对象。江苏省近几年在引资上的成功已成为全国各地学习的榜样,2007年,江苏省实际利用FDI 218.9亿美元,占全国的29.3%,连续五年保持全国第一。因此,针对江苏省的相关研究将具有非常典型的意义。大规模的FDI流入究竟对江苏地区的国内投资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江苏省苏南、苏中、苏北地区经济发展程度和FDI流入量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三个地区的FDI与国内投资的关系是否相同?FDI对江苏地区国内资本的作用机制又是什么?本文将针对上述问题展开研究。

本文的结构安排如下。第二部分,Agosin(2005)总投资模型;第三部分,实证方法和数据的选取;第四部分,实证结果;第五部分,FDI对江苏地区国内投资的挤出机制分析;第六部分,苏南、苏中、苏北地区FDI对国内投资挤出效应差异的原因分析;第七部分,结论与政策建议。

金融业外商直接投资 篇4

改革开放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 苏州利用外资取得长足发展。2007年, 苏州市利用外资规模持续攀升, 全年新批外资项目2022个, 注册外资额 183.63亿美元, 增长15.32%;实际利用外资额71.65亿美元, 增长17.4%。2007年, 实际利用外资仅次于上海, 分别占到全省的32.7%和全国的9.6%。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 2008年, 苏州市利用外资有所下降, 全年新批外资项目1462个, 注册外资额 163.9亿美元, 下降了10%左右;实际利用外资额81.33亿美元, 增长13.5%。到2008年底, 苏州市对外贸易总额达到2285亿美元, 累计引入外商投资企业2万多家, 累计注册外资1150亿美元, 累计到账外资696亿美元。苏州外向型经济多年来位列全国大中城市的第三位, 进出口外包占到了全国1/10强。进入2009年以来, 苏州市利用外资的情况略有改善, 但总体仍处于低迷状态。苏州外商直接投资为苏州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众多研究表明, 地区经济发展与引进外资有很强的相关性。然而, 2007年8月以来, 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越来越严重, 苏州的外商直接投资也受到的负面影响, 由此也对苏州的经济产生的重要影响。本研究的目的在于考察金融危机背景下外商直接投资给苏州工业经济影响的深度。

1 苏州外商直接投资与工业经济的因果关系

作为典型的外向型经济的苏州, FDI与工业经济之间存在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但两者之间是否存在明确的因果关系呢?是FDI影响工业经济的发展, 还是经济发展引起FDI的变化, 或者是两者之间存在双向的因果关系?下面我们用Granger Causality的因果关系检验法研究外商直接投资与工业经济之间的因果关系。Granger Causality因果关系检验法的基本思想是:如果X的变化引起Y的变化, 则X应该有助于预测Y, 即在Y关于Y过去值的回归中, 增加X的过去值作为独立变量应当显著的增加回归模型的方差解释能力。检验X是否为引起Y变化的原因基本过程如下:

(1) 作出原假设“X不是引起Y变化的原因”;

(2) 把Y对Y的滞后值及X的滞后值进行回归, 建立无限制条件的回归模型:

yt=t=1maiyt-i+t=1mbixt-i+ut

(3) 把Y只对Y的滞后值进行回归, 建立有限制条件的回归模型:yt=t=1maiyt-i+ut;

(4) 用回归模型的残差平方和计算F统计值, 检验回归系数b1, b2, …bm是否同时显著的不为零。如果是, 就拒绝“X不是引起Y变化的原因”的原假设, , 即X是引起Y变化的原因, 说明X与Y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

基于2007年以来的月度数据, 以“实际到账注册外资”来表示FDI, 变量用FDI表示,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表示工业经济, 变量用IE, 则苏州FDI与工业经济之间Granger Causality因果关系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

表1结果表明, 滞后步长为2, “FDI变化不是引起工业经济变化的原因”F统计值都达到了足够大, 通过了5%的显著性检验, 有理由拒绝“FDI变化不是引起工业经济变化的原因”的原假设, 但没有足够的理由拒绝“工业经济不是引起FDI变化的原因”的原假设。因此, 可以得出结论, FDI变化是引起工业经济变化的原因。

2 苏州FDI对工业经济的简单线性回归分析

回归分析是研究一个变量或一组变量 (自变量) 的变动对另一个变量 (因变量) 变动之影响程度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 它可以根据自变量的已知固定值来估计或预测因变量的总体平均值。我们以IE为因变量, FDI为自变量进行简单线性回归分析, 结果如表2所示。FDI与工业经济指标的变化趋势具有一定的波动性, 很可能会产生异方差问题, 从而导致伪回归现象, 致使研究结论无效。

表2显示, 在苏州FDI对工业经济的简单线性回归模型中, 回归模型的复相关系数仅为0.045364, 其方差解释能力为4.54%。DW统计值仅为0.418与2还有较大的差距, 说明回归模型残差存在着比较严重的序列自相关问题。

图1显示, 简单线性回归模型不仅对历史数据拟合效果很不理想, 而且其残差项的估计值并不频繁的改变符号, 而是相继若干个负的以后跟着几个正的, 表明回归模型的残差确实存在着高度的正自相关。

3 苏州FDI对工业经济的广义差分回归分析

为了揭示苏州FDI与工业经济之间真实的内在依存关系, 必须消除序列自相关问题。我们采用广义差分法来达到使得模型残差保持序列独立, 不具有自相关性。现将回归方程yt=b0+b1xt+ut的变量滞后一期, 改写为

yt-1=b0+b1xt-1+ut-1

方程的两边同时乘以ρ, 得到

ρyt-1=ρb0+ρb1xt-1+ρut-1

将原回归方程yt=b0+b1xt+ut与上式相减, 并认为误差项也服从一阶自回归即有ut=ρut-1+vt, 得到

yt-ρyt-1=b0 (1-ρ) +b1 (xt-ρxt-1) +vt

通常把变换后的上述方程称为广义差分方程。广义差分方程中被解释变量对解释变量的回归, 不是使用原来的形式, 而是以差分的形式来表示。要成功地求解和应用广义差分方程, 必须采用一定方法来估计未知的ρ。估计ρ值的方法有很多, Cochrane-Orcutt迭代法已成为目前估计未知的ρ和消除序列自相关问题的主流方法。EView是采用在原回归方程中添加AR (1) 来消除一阶序列自相关, 添加AR (2) 消除二阶自相关, 添加AR (3) 消除三阶自相关, 依此类推。

在苏州FDI对工业经济的原回归模型中添加AR (1) 项, 得到如表3所示的广义差分回归结果。

由表3可知, DW检验值由原来的0.418升到1.832圆满地消除了残差项的序列自相关。复相关系数也有了大幅的提升, 由原来的0.0454提升到0.6318。回归模型中的常数项、解释变量和AR (1) 的t统计值都一致的通过了显著性检验, 其回归系数都显著的不为零。

图2显示, 经广义差分变换, 回归模型不仅消除了残差项的序列自相关问题, 而且模型对历史数据的拟合效果也非常理想。由此, 我们可以得到苏州FDI对工业经济的广义差分回归模型:

IE (2007.01-2009.05) =1596.393-0.000975FDI+[AR (1) =0.797092]

模型自变量的回归系数为负, 说明2007年以来, 苏州的外商直接投资对苏州工业经济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4 结论

从上述研究中可以看出, 苏州FDI与工业经济之间确实存在着十分密切的内在依存关系, 但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 本文以苏州对外经济贸易局发布的2007年1月-2009年5月的统计数据为基础, 采用Granger Causality因果关系检验法和回归分析法揭示了两者之间的内在依存关系, 并建立了相关的数学模型。研究结果表明, 苏州FDI对工业经济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单向因果关系, 即苏州FDI是苏州工业经济的重要动力。2007年1月-2009年5月期间, 苏州的外商直接投资对苏州工业经济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苏州FDI的发展制约了苏州工业经济的发展。虽然从系数来看, 其影响度不是很明显, 但是苏州外向型经济在工业经济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其对苏州经济发展的具有重大贡献, 而如今其产生负面影响, 这对于苏州经济的冲击是十分巨大的。

另外, 本文采用的FDI指标是苏州“实际到账注册外资”, 而2007年8月以来“注册外资”一直处于同比负增长, 说明苏州今后一段时间的“实际到账外资”仍将处于较低水平, 这将对苏州工业经济产生较为久远的影响。这也说明了金融危机对类似苏州这样的外向型经济产生影响之深远。

摘要:以苏州对外经济贸易局发布的2007年1月-2009年5月的年度统计数据为基础, 运用计量经济学中的因果关系检验法和回归分析法对苏州外商直接投资 (FD I) 与工业经济之间的内在依存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苏州外商直接投资与工业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单向因果关系, 即外商直接投资是引起工业总产值变化的原因;2007年1月-2009年5月期间, 外商直接投资对苏州工业经济产生负面影响, 反映出金融危机对苏州工业经济的影响深度是较为久远的。

关键词:外商直接投资,因果关系检验,回归分析法,苏州

参考文献

[1]杜江, 蒋瑛, 董天伟.外国直接投资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经验分析[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 (2) :27-31.

[2]黄志勇, 许承明.FDI对上海产业结构影响的实证分析[J].产业经济研究, 2008 (4) :80-85.

[3]陈利元, 冯国民.外商直接投资 (FDI) 对江苏经济增长作用的区域差异分析[J].金融纵横, 2009 (2) :13-15..

[4]GRANGER C W J.Investigating Causal Relations by EconometricModels and Gross Spectral Methods[J].Econometrica, 1969, 37 (3) :424-438.

金融业外商直接投资 篇5

外商直接投资电力项目报批程序暂行规定

1996年12月9日,电力工业部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根据国家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企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以及国家有关规定,结合中国基本建设审批程序规定和电力工业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外商直接投资建设的电力项目必须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并列入国家的五年计划或十年规划,经国家特殊批准的除外。

第三条 港、澳、台商或中国在境外设立的法人公司直接投资的电力项目报批程序亦按此规定执行。

第四条 本规定仅限于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和外商独资的电源项目。

第五条 本规定不适用于利用存量资产与外商合资或合作经营的项目及特许权项目。

第六条 外商直接投资的核电项目报批程序还要符合电力部颁发的《核电站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审批程序的规定》(试行)。

第二章 中外合资或合作项目的报批程序

第七条 中外合资或合作项目(简称合营项目)从申报项目建议书到成立合营公司须按下列程序报批:

(一)申报项目建议书;

(二)申报可行性研究报告书;

(三)申请设立中外合营项目公司。

第八条 申报项目建议书

在编制完成初步可行性研究报告并经省级电力管理部门或其授权单位(简称省级电力管理部门)审查(属于跨省电网内的项目,初步可行性研究报告书由跨省电力管理部门审查)通过的前提下,项目主办单位向省级电力管理部门提出申请,由省级电力管理部门向电力部呈报项目建议书(属于跨省电网的省级电力管理部门则应报跨省电网电力管理部门,跨省电网电力管理部门审查通过后转报电力部),同时抄报国家计委(基建项目)或国家经贸委(“以大代小”技术改造项目)及国家有关部门。需要国家有关银行贷款的项目,同时还须抄送相关银行。电力部提出审查意见后,转报国家计委或国家经贸委审批立项。

第九条 合营项目的项目建议书所需附件与内资项目的项目建议书相同,但须增加:

(一)合营各方共同签署的合营意向书;

(二)外方资信证明及调查情况。

合营各方正式签署合营意向书之前,必须经过省级或省级以上电力管理部门的审查并征得电力部的正式同意,否则,项目不予受理。

第十条 申报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书

国家计委或国家经贸委批复合营项目的项目建议书后,由项目主办单位委托有资格的电力工程设计或咨询机构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经电力部的有关部门(现指电力规划设计总院或水电规划设计总院)正式审查通过后,项目主办单位向省级电力管理部门提出申请,由省级电力管理部门向电力部呈报审批可行性研究报告书(属于跨省电网的省级电力管理部门则应报跨省电网电力管理部

门,跨省电网电力管理部门审查通过后转报电力部),同时抄报国家计委或国家经贸委及国家有关部门。需要国家有关银行贷款的项目,同时还须抄送相关银行。

电力部审查通过后,转报国家计委或国家经贸委批准,重大项目再由国家计委或国家经贸委转报国务院批准。

第十一条 可行性研究报告书中必须至少要附有以下文件:

(一)国家计委或国家经贸委对合营项目项目建议书的批复文件;

(二)各级电力管理部门及授权的有关部门对可行性研究报告书的正式审查意见;

(三)中央和省级地方政府的有关主管部门对土地、用水、环保、燃料、运输等安排的审批文件;

(四)初步设计的预设计文件(概念设计文件),以能满足编制设备询价书或招、议标的需要;

(五)设备的招、议标文件,包括设备参数、性能和价格等;

(六)工程建设发承包的招、议标文件及参与竞争的国内外工程公司的资格与业绩调查;

(七)经电力部审查同意的项目境外融资方式和融资条件的落实文件(草签的融资贷款协议);

(八)项目资本金和融资中配套内资(包括送变电配套工程)落实文件;

(九)用电地区所在地的省级物价管理部门对合营项目的上网电价和销售电价的具体承诺文件及批复文件;

(十)经电力部审查同意的合营协议书和草签的购售电合同,并网、燃料供应、运输、土地使用、供水、其它公用设施的使用和电厂运营管理等协议书;

(十一)合营各方的营业执照副本、法定代表人证明书、财务年报、出资证明;

(十二)水电项目还要有省级地方政府对水库移民安置规划的意见。

第十二条 申报成立中外合营企业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经正式批准后,由中方合营者的省级主管部门提请电力部对设立中外合营项目公司进行初步审查。电力部初审同意后,中方合营者可选择由电力部或地方政府向审查批准机构报批,有关报批文件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实施条例》第九条或《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实施细则》第七条的规定。未经电力部初审同意设立的项目公司,电力部将不承担与其相关的义务。

获准设立的项目公司应当依法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申请登记,领取营业执照。项目公司在领取营业执照后30日内,应将营业执照复印件作为附件书面通报电力部。

第三章 外商独资项目的报批程序

第十三条 外商独资项目从开展工作到外资企业的成立,须按下列程序报批:

(一)申报初步申请报告;

(二)申报项目报告;

(三)申请设立外商独资项目公司。

第十四条 申报初步申请报告

外商向拟建设项目所在地的省级地方政府和电力管理部门提交外商独资建设项目的初步申请报告。

省级地方政府和电力管理部门审查同意后,由省级电力管理部门向电力部呈报外商独资建设电力项目的初步申请报告(属于跨省电网的省级电力管理部门则应报跨省电网电力管理部门,跨省电网电力管理部门审查通过后转报电力部),同时抄报国家计委或国家经贸委及国家有关部门。

电力部审查通过后,转报国家计委或国家经贸委批准。

第十五条 与初步申请报告一并上报的附件有:

(一)省级地方政府、省级电力管理部门、跨省电网电力管理部门对初步申请报告的审查意见;

(二)外商资信证明与调查。

第十六条 申报项目报告

国家计委或国家经贸委正式批复初步申请报告及外商在完成有关的前期工作后,可正式向项目所在的省级政府和电力管理部门呈报项目报告。

省级地方政府和电力管理部门审查同意后,由省级电力管理部门向电力部呈报外商独资建设电力项目的项目报告(属于跨省电网的省级电力管理部门则应报跨省电网电力管理部门,跨省电网电力管理部门审查通过后转报电力部),同时抄报国家计委或国家经贸委及国家有关部门。

电力部审查通过后,转报国家计委或国家经贸委批准,重大项目再由国家计委或国家经贸委转报国务院批准。

第十七条 随项目报告同时上报的文件必须有:

(一)经电力部或其授权的有关部门审查通过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二)国家计委或国家经贸委对初步申请报告的批复文件;

(三)各级电力管理部门对项目报告的正式审查意见;

(四)中央或省级地方政府的有关主管部门对土地、用水、环保、燃料、运输等安排的审批文件;

(五)有关的各级电力管理部门对电厂接入系统建设方案的审批文件;

(六)用电地区所在的省级物价管理部门对项目的上网电价和销售电价的具体承诺文件及批复文件;

(七)经电力部审查同意草签的购售电合同;

(八)并网、燃料供应、运输、土地使用、供水、其它公用设施的使用和电厂运营管理等协议书或合同文本;

(九)企业法定代表人或者董事会人选名单;

(十)投资者的营业执照副本、法定代表人证明书、财务年报和出资证明;

(十一)企业章程;

(十二)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外商共同设立申请外资企业,应出具签订的合同副本;

(十三)需进口的设备清单;

(十四)配套送出工程资金落实文件。

第十八条 申请成立外商独资项目公司

项目报告获得批准后,外国投资者可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企业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企业法实施细则》第二章规定的设立程序向审批机关报批,有关报批文件应由地方电力部门报电力部备案。

获准设立的项目公司应当依法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申请登记,领取营业执照。项目公司在领取营业执照后30日内,应将营业执照复印件作为附件书面通报电力部。

第四章 附 则

第十九条 本规定中的电力部目前为电力工业部。

本规定中的省级电力管理部门目前为省、直辖市、自治区电力工业局。

跨省电网电力管理部门目前为跨省电业管理局。

第二十条 本规定由电力工业部负责解释。

第二十一条 本规定自正式下发之日起施行。自本规定正式下发之日起,原部发有关规定同

时废止。

附件:主要申报文件的内容基本要求

意向书:

投资各方基本情况、投资方式、合营模式、投资额及资本金结构、融资情况、利益分配和风险划分的原则。

意向书不能有排他性和阻碍今后项目实行竞争的条款,仅表示合作各方对该项目有合作的意向。

外商独资建设项目的初步申请报告书:

企业宗旨,经营范围与规模,各项生产与技术经济指标,使用的技术和设备,电力销售,对土地、燃料、水、公共设施等的要求和需要国家综合平衡的问题,并取得有关部门的书面批复。

项目建议书:

(一)根据当地经济现状与发展和负荷现状与预测,简述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以大代小技改项目和热电联产项目还要对其特殊情况做说明。简述送出工程情况。

(二)利用外资的必要性,合作各方基本情况,合营公司或独资公司结构、权益、经营、管理、财务诸方面基本情况和重要数据。

(三)建设方式、规模和设备来源。

(四)建设条件:对厂址方案、水源、燃料、运输、灰场、环保、接入系统等方面的阐述和相关部门的意向性文件。

(五)投资估算、来源及初步经济评价。根据上一年的价格水平估算的工程静态总投资和动态总投资,包括送出工程。贷款基本情况、注册资本、配套的内资基本情况、项目建设进度、初步经济评价及电价测算、内外资金年度平衡表等。

(六)经营管理。

火电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

(一)建设的必要性

根据当地国民经济的现状和发展规划,分析项目所在电网或供电区域的负荷现状,阐述电力系统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项目在系统中的作用与效益,并结合电网内其它发电工程的进度做出电力电量平衡。

以大代小技改项目和热电联产项目还要说明能耗、环保等方面的社会与经济效益。以大代小项目还要说明替代情况。热电联产项目还要说明热负荷的供需平衡状况。对于送出工程,要说明接入系统方案的必要性及合理性。

(二)利用外资的必要性

为什么要用外资,合营模式或独资模式选择的优化,选择投资者的标准及竞争过程,投资各方基本情况,合营公司或独资公司经营范围及规模,公司的机构与管理等。

(三)建设方式、规模、设备和来源

电厂规划总容量、本期规模、建设方式、工期安排,施工单位的选择标准与比较。

设备选型(设备的质量、技术的先进水平、运行业绩、价格、服务等都要有竞争性),进口设备与国产设备范围的界定、国内反包的范围与标准、有资格投标的厂商名单、采购方式。热电联产项目应说明供热参数、能力、方式和热网工程情况。

(四)建设条件

厂址:明确电厂的地理位置,厂区地震、地质地貌和水文情况,工程占用岸线、土地、房屋拆迁和土石方量,取得地方政府或有关主管部门同意建厂用地的书面文件。

水源:说明当地水资源情况,确定电厂用水来源、取水方式和机组冷却方式,取得当地水资

源主管部门同意电厂用水的书面文件。

燃料:确定机组的燃料种类和消耗量,明确燃料来源及供应能力,取得有关部门或企业同意供应燃料的书面文件。

运输:电厂的各种运输条件,设备和燃料的运输方式及路径,运输设备和工具的购置,以及运输设施的工程量,取得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同意运输的方案和运输单位承诺运输任务书。除灰及灰场:灰渣排放量和除灰方式,灰场位置,储灰年限,取得有关部门同意灰场用地的书面文件。

环保:电厂所在地的环境情况,各项环保措施及指标,工程与运营对环境的影响,取得环保部门同意工程建设的书面意见,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必须经过国家环保部门的批准。

接入系统及送出工程:接入电力系统的电压等级、出线回路、线路长度、新建(扩建)变电站的规模、新增变压器的数量和容量、与电网配套的输变电全部工程量。

合营公司(或独资公司)应取得电网管理部门同意电厂接入系统及其方案的书面文件。

(五)投资估算及来源

根据前一年的价格水平估算工程静态总投资(包括配套输变电及其二次部分工程投资),考虑建设期利息和价差预备费等因素后,测算工程动态总投资。

明确资本金占总投资的比重,各投资方所占股份,出资方式、利润分配及提取方式,明确超出概算部分的资金分摊原则。

国内外贷款的金额、来源及其贷款条件(如利率、宽限期、还款期和担保方式等),内外资分年度使用计划和偿还计划。国内外金融机构给项目提供贷款的意向书,外国投资者的财务状况。

(六)经济评价

经济评价必须严格按照电力部《关于加强电力外资项目经济评价工作的指导意见》及《电力工业引进外商投资建设火电项目经济评价实施细则》(电经1996〔635〕号文)的规定进行经济评价。对热电联产项目要增加热价等与供热有关的内容。

(七)经营管理

明确项目建设、运行、经营和调度的管理方式及权限,明确工程提前投产奖的分配和延期投产损失的赔偿原则,明确机组的发电指标及超发利润的分配和少发损失的补偿原则,热电联产项目应说明热网投资及其建设和经营管理方式,运行和检修的主要各项指标或标准,经营期满资产、权益和负债等的处置或续延办法。

水电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书:

凡是与火电项目有共性的内容,如:负荷预测、利用外资的必要性、建设方式、出线工程、投资估算等参照火电项目可研报告的深度要求。

另外在下面一些方面应做补充:

(一)在建设的必要性中还应从电站的地理位置说明开发的作用及其综合效益。

(二)在建设规模里说明:

1.正常蓄水位、死水位、调节库容、调节性能。

2.装机总容量、装机台数、单机容量、机型、保证出力、年发电量、最大最小设计水头等。

3.枢纽组成、布置、大坝及厂房的型式及规模等。

(三)建设条件:

1.水文:坝址控制流域面积、多年平均流量、年总流量、设计洪水流量、校核洪水流量、坝址天然平均输沙量等。

2.地质: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和地震基本烈度等。

3.水库移民:淹没指标、移民安置规划及其落实情况。

4.建筑材料。

5.主体工程量及施工工期安排。

(四)利用外资采购的设备清单。

(五)经济评价按照部颁《水电建设项目财务评价暂行规定》(试行)和《水电建设项目经济评价实施细则》(试行)以及有关规定进行分析计算。

(六)附工程特性指标表、工程地理位置图、枢纽平面布置图等。

合资或合作协议书:

该文本应在意向书的基础上,根据项目建设书审批意见,补充、修改、充实,基本按合营合同文本格式要求编制。

合营企业合同:

见《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实施条例》第十四条。

公司章程:

见《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实施条例》第十六条。

设立独资企业的申请书:

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企业法实施细则》第十五条。

独资企业章程:

金融业外商直接投资 篇6

(一)规模不断扩大,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作用不断增强

近几年来我国利用外资的数额一直保持世界前列,实际利用外资金额呈逐年增加趋势,2001—2004年分别为468.8亿美元、527.4亿美元、535.05亿美元和606.3亿美元,比上年分别增长15.1%、12.5%、1.45%和13.3%。截止2005年2月,全国累计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51万余家,合同外资金额11166.6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金额5700.69亿美元。

(二)第二产业在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行业结构中仍占据绝对主导地位

截至2003年底,我国第一、二、三产业合同利用外资金额分别为180.36亿美元、6320.11亿美元和2930.84亿美元,所占比重分别为1.9%、67.0%和31.1%。2004年,我国制造业实际利用外资金额为430.2亿美元,占总额的71.0%。这种行业结构不利于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升级。同时,在第三产业内部,房地产业实际利用外资金额占较大比重的现象也值得重视。

(三)东部地区依然是外商直接投资的主战场

2003年,我国东部地区实际利用外资金额占总额的85.9%,而中、西部分别仅占10.9%和3.2%。这种状况将不利于我国各地区之间的协调发展。

(四)跨国公司的经营行为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一定的负面效应

跨国公司为获得巨额垄断利润,会凭借管理优势、技术优势、品牌优势和规模经济优势构筑较高的行业壁垒,实行排他性经营,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限制竞争的苗头;跨国公司经营是以利润最大化为最终目标,势必会将自然资源密集、污染密集的产业转入我国,这将加重我国的生态环境问题,影响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由于跨国公司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开展经营活动,中西部地方政府为吸引外资进入,不惜在税收、土地等方面付出高额成本,这不仅加重了地方负担,而且严重抑制了国内企业的正常发展。

二、相关对策建议

(一)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为外资进入奠定良好基础

相对于优惠政策而言,跨国公司更加注重东道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市场规模、政策的连续性与透明度以及政府工作效率等因素。要进一步简化行政审批程序,整治投资的不良环节,改善行政环境;加大知识产权保护的执法力度,依法保护外商的合法权益;注重保持外商投资有关法律的相对稳定性、连续性和可操作性,努力创造良好的政策和法律环境;加快某些行业贸易投资自由化步伐等。

(二)积极探索利用外资的新方式

在世界跨国直接投资呈现恢复性增长的背景下,要不断改进利用外资的方式和方法。探索以产业基金、投资基金等方式利用外资的新途径;鼓励外资以并购国内企业的方式参与国有企业的重组改造;鼓励跨国公司在我国建立研发中心,积极参与中国基础研究、应用研究、高新技术研究以及和国内科研单位、企业研发中心合作研发,以实现技术、管理外溢效应最大化;积极探索有效方式,逐步拓宽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参与我国金融市场改革的范围,以及使其参与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处置和重组不良资产的途径与管理办法;进一步扩大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在我国证券市场的投资规模。

(三)积极发展服务业,增强对外资的吸引力

要不断完善服务贸易领域的法律法规,建立统一规范的市场准入制度,鼓励引进国外服务业的现代化理念和技术手段;依靠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促进服务业快速发展和结构升级;优先发展现代金融、现代物流、信息服务等新兴服务业;积极引导外资进入旅游、文化、体育等需求潜力大的服务行业等。

(四)采取积极措施促进东中西部利用外资协调发展

制定和完善东北老工业基地利用外资的相关政策,加强对中西部利用外资的指导及跨国公司投资中西部的引导。进一步完善中西部投资配套设施,降低外商投资中西部的进入门槛,鼓励外商投资中西部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

(五)建立健全外商直接投资的法律法规体系

要加强利用外资的法律建设,建立健全跨国公司投资,特别是与跨国并购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同时注重其可操作性。尽快出台反垄断法,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垄断的形成及其在经济领域中的消极作用。同时,从创造竞争的角度出台经济政策,以立法或其他方式扶持势单力薄的国内中小企业联合起来,同大企业、垄断组织相抗衡,形成新形势下的有效竞争。设立相应的监督机构,建立和规范一系列有关的管理措施,对不规范的竞争行为,予以法律上和制度上的制约。

中国外商直接投资负债分析 篇7

中国巨额的外汇储备以及FDI流入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国内对于中国的FDI的讨论也已经非常多了。但是对于FDI负债的量化研究却不是很多。基于此, 本文将主要讨论FDI负债的决定因素。

本文的其余部分的结构如下。第2部分文献综述介绍分析方法。第3部分对于FDI负债的决定因素进行计量分析以及对于中国的情况进行分析。第4部分总结全文。

二、文献综合以及分析方法

(一) FDI负债方面的文献

关于FDI负债的文献主要有:Lane和Milesi-Ferretti (2001) 系统的研究了一国外部财富的演进路径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并对影响FDI的因素也进行了分析。Ronald B.Davies和Robert R.Reed III (2005) 系统地分析了人口老龄化与FDI的关系。这对于分析全球老龄化对FDI的影响很有帮助。以上文献分析FDI负债时, 要么样本数目较少, 不能充分说明问题。要么解释变量不够充分, 只分析了影响对外净资产的某些方面。因此本文致力于用样本充足的跨国面板数据在参考这些文献的基础上, 尽可能全面地分析影响FDI负债的因素。

(二) FDI负债的计量方法

1、通过国际收支平衡表来计算FDI负债的方法。

国际收支平衡表是反映一定时期 (通常为一年) 一国同外国的全部经济往来的收支流量表。国际收支平衡表很重要的两个部分是经常项目和资本与金融项目。通过国际收支平衡表可以计算出一个国家每年的从国外来的直接投资的变动。从而可以通过每年的累积额计算出FDI负债。

2、通过国际投资头寸表来计算FDI负债的方法。

国际投资头寸表是反映特定时点上一个国家或地区对世界其他国家或地区金融资产和负债存量的统计报表。国际投资头寸的变动是由特定时期内交易、价格变化、汇率变化和其他调整引起的。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标准, 国际投资头寸表的项目按资产和负债设置。资产细分为对外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其他投资和储备资产四部分;负债细分为外国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其他投资三部分。净头寸是指对外资产减去对外负债。通过国际投资头寸表能查得FDI负债额。

三、影响FDI负债的决定因素

(一) 数据与变量说明

本文设计思路:根据L_M (2001) 提出的经典的计量方法应用到FDI的计量上来。

本文数据来源与人民大学孙文凯老师提供的最初来源于lane的包含101多个国家从1980-2005的数据。本文还通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编写的“世界发展指标”提供的宏观经济指标数据库提供的数据与本文数据来分析FDI负债的决定因素。这些变量涵盖人口结构, 产业结构, 物价水平平以及国家对外开放程度。表格1显示了各个数据指标、定义以及其数据来源。见表1

本文认为影响FDI负债的因素主要包括:

1、人口结构。

一国的人口结构可以按照年龄区间分为未成年人、劳动力、老年人三类。其中未成年人是指年龄小于或等于14岁的公民, 劳动力指年龄大于14岁小于65岁的公民, 老年人指大于或等于65岁的公民。抚养比率就是被抚养人包括未成年人和老年人与劳动力人口的比例。Ronald B.Davies和Robert R.Reed III (2005) 认为老年抚养比例将会导致本国FDI流入减少。本文认为, 当一国抚养比例上升时, 会导致本国的劳动力下降, 进而影响生产要素的价格。从而导致流入本国的FDI负债减少。

2、产业结构。

经济增长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产业结构的状态。这是因为, 经济增长主要取决于各种资源和劳动力、资金、技术等的动员及其有效配置, 而产业结构却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资源配置效果。产业结构的变迁往往先从第一产业, 然后第二产业, 最后是第三产业。一个国家的工业越发达越能吸引到FDI的投资, 进而引起经济的增长。

3、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高企, 会引起资本的实际收益率下降, 将会抑制外商直接投资。这是因为通货膨胀高时, 工资以及上产要素价格都在上涨。因为外商直接投资源于资本的逐利性, 会选择成本更低的地区去投资。

(二) 面板单位根检验及协整检验

由于本文采用的面板数据的时间跨度较长, 使得我们能够运用面板协整对其进行更好的考察。在对模型进行面板协整分析之前, 首先需要对模型中的各变量进行面板单位根检验。因为我们的数据是非平衡面板数据, 所以只能用Fisher-ADF检验。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

单位根检验结果表明说有的变量都是一阶单整的, 可以进行协整检验。

本文用Westerlund (2007) 的方法, 分别对FDI负债/GDP与解释变量进行协整检验。结果在表3。通过了协整检验, 说明变量之间有长期均衡的关系。再进行回归的准确性较高。

(三) 回归分析

基于上面的分析, 本文构建回归方程:Yit=β1Xit+β2△X (it-1) +β3△Xit+β4△X (it+1) ui+ηit i=1, 2…N t=1, 2…T

其中Yit是因变量, Xit是解释变量, △Xit是解释变量的差分项, ui是个体的固定效应, ηit是随机扰动项。回归结果如表4。

通过表4可以发现, 对所有国家回归得出的计量结果与之前分析得影响FDI负债的因素完全一致, 且大部分变量在1%水平下显著。FDI负债/GDP随ind2_rate的增加而增加, ind2_rate的系数为0.577, 意味着ind2_rate每增加一个1%的增幅, 会引起FDI负债/GDP增加0.577%。FDI负债/GDP随着抚养比例的增加而减少, dep_ratio的系数为0.255, 意味着每增加一个百分点的dep_ratio, FDI负债/GDP会减少0.255个百分点。物价水平的上涨会引起FDI负债/GDP的减少, 系数为0.008, 也就是说物价水平每上涨1个百分点, 会引起FDI负债/GDP减少0.008个百分点。国家的开放程度的提高都会引起FDI负债的增加。系数为-0.363。

本文的回归结果验证了我们之前的假设。结合中国的情况以及上面的回归分析, 本文认为中国累积的巨额的FDI负债是由于中国的外商优惠政策、人口红利引起的。伴随着中国刘易斯拐点的来临以及未来中国资本管制的放松, 中国的巨额FDI负债的状况将有所好转。

四、总结

本文重点研究分析了FDI负债的决定因素。研究表明: (1) 一个国家的人口结构、产业结构、国家的对外开放程度是影响FDI负债的主要决定因素。 (2) 中国累积的巨额的FDI负债是由于中国的外商优惠政策、人口红利引起的。伴随着中国刘易斯拐点的来临以及未来中国资本管制的放松, 中国的巨额FDI负债的状况将有所好转

参考文献

[1]萨缪尔森:《经济学》 (中译本) , 商务印书馆。 (1991)

[2]克格鲁曼和奥伯斯法尔德:国际经济学,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3]王志刚:面板数据模型及其在经济分析中的应用, 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

[4]Lane, P. (2000)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Positions:A Cross-SectionalAnalysis.JournalofInternationalMoneyandFinance, 19, pp.513-534-535

金融业外商直接投资 篇8

自从中国实施对外开放以来, 中国经济有了突飞猛进的增长, 尤其是在国内生产总值、总投资、国内储蓄和净出口方面。其中外商企业对中国的投资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外商直接投资一般以制造业为首, 投资点以东部沿海地区为主。设备的更新, 优秀企业家的流入, 资本的扩张均离不开外商直接投资。但是,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 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国内投资不仅仅有挤入效应, 还会产生一定的副作用———挤出效应。

二、外商直接投资的定义及作用

(一) 外商直接投资的定义

外商直接投资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 也被称为国际直接投资, 它以获取利润为目的, 以控制经营管理权为核心, 是与国际间接投资相对应的一种国际投资基本形式。换句话说, 外商直接投资就是外商企业以盈利为目的, 对东道主国家的企业、消费市场、金融市场等方面进行投资的一种行为。

(二) 外商直接投资的作用

外商直接投资最主要的是对东道国的影响, 尤其是对东道国国内投资的作用, 包括外贸总额、贸易结构、外贸顺逆差额等。例如, 当东道国资源匮乏或经济萧条时, FDI对东道国资本形成和累积、劳动力市场的就业、经济的复苏等方面起着非常强力的促进作用。但是当东道主资源丰富时, 外商企业与我国本土企业相互竞争, 便会导致劳动力和优秀企业家的流失, 金融市场资金紧张, 从而造成外商直接投资对东道国的国内投资起着抑制作用。

三、从宏观经济的角度对FDI的挤出效应进行论证

(一) 金融市场角度

金融市场就是资金融通市场, 是指资金供应者和资金需求者双方通过信用工具进行交易而融通资金的市场, 广而言之, 是实现货币借贷和资金融通、办理各种票据和有价证券交易活动的市场。

根据宏观经济学模型, 在借贷市场中, 资金供给与资金需求共同决定利率。当资金供给一定时, 若外商企业对东道国贷款进行投资, 对资金的需求增加导致利率上升, 从而使本国企业贷款的机会成本上升, 最终导致国内投资下降, 这就是FDI对国内投资产生挤出效应的渠道之一。

(二) 产品市场角度

产品市场是指可供人们消费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交换场所及其交换关系的总和。在产品市场中, 只有同行业才存在一定的竞争, 不同行业的企业还会存在合作的关系, 例如同为休闲服饰的两家服装店开在同一个街道口, 便存在强烈的竞争关系, 有时还会发展为恶性竞争。而同一家商场中的服饰店与餐饮业可能无竞争关系, 若相互之间存在互利价值, 则可能还会发生合作关系。

外商直接投资的企业也是如此。若外商直接投资于我国已经存在并且相对不成熟的行业, 由于外商直接投资的企业竞争力比较强, 技术水平, 人才管理都比较优秀, 则会导致我国本土企业的盈利额下降, 追加的投资大量减少。若我国本土企业的技术比较成熟, 竞争力强, 则这种挤出效应就不是非常明显。还有一种情况是不会出现挤出效应, 而是产生挤入效应, 即新兴市场。新兴市场是指东道国没有涉足的行业。外商直接投资的企业开拓市场, 创造价值, 为我国本土企业提供了架构, 使我国本土企业也纷纷加入到此行列中, 便形成挤入效应。

厦门的产品市场, 挤出效应远高于挤入效应, 主要原因是:随着城市的变化走向, 散客经营的厂商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竞争趋于恶性, 使得粮食的运输成为主要运营。由于粮食是必需品, 所以需求曲线比较平缓。在大丰收时节中, 容易出现“贱谷伤民”的现象。在非丰收时节, 外商直接投资的企业又拥有更好和更加低廉的产品, 这样就导致外商直接投资挤出厦门国内在产品市场中的投资额。

(三) 劳动力市场角度

劳动力市场, 又称人才市场, 指劳工供求的市场。当劳动力市场稀缺的情况下, 外商直接投资的企业提供丰厚的工资, 或者丰厚的福利待遇时, 会导致本国企业优秀人才和劳动力的外流, 形成挤出效应。外企之所以待遇高于我国本土企业, 其主要的原因是企业内部管理有效, 技术水平新颖, 以及东道国给予的优待和特权。目前, 中国劳动力市场饱和度一直在上升, 外企的增加提高了中国的就业率和中国国内企业的竞争力, 所以FDI的挤出效应在劳动力市场中不明显。

厦门是由渔村发展而来, 从改革开放以来, 均是以旅游业、渔业和民营企业为主, 而非机械制造业为主。而FDI主要是抑制我国国有企业生产, 尤其是对我国机械制造业的劳动力产生威胁, 所以厦门劳动力流失不显著。

四、政策启示

第一, 厦门可以适当的引入新企业, 增加外商直接投资, 为外商直接投资提供适当优惠政策。与此同时, 提防挤出效应的发生, 因为外商直接投资对厦门的挤入效应不大, 若大幅度扩张, 必将引起挤出效应。

第二, 增加本土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提高管理效率, 人才培养, 技术改革, 以适应社会和时代的发展。利用厦门的独特地理优势, 增加国内外的沟通, 引进尖端设备和管理方法, 这不但有利于企业发展, 而且还随之增加厦门国内投资, 利于厦门整体发展。

第三, 加强信息流动, 减少由于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损失, 政府进行必要的引导, 使各行各业的企业或人员合理安排, 避免造成恶性竞争或者不必要的损失。这样可起到节约能源的作用, 对厦门这样一个资源稀缺的城市来说是最好不过的了。

第四, 拓宽厦门国内投资的渠道, 尤其是在金融市场, 只有增加了融资的方法, 才能扩大投资。目前, 由于中国的金融市场, 均是以政府行为作为主导, 这就束缚了厦门的国内投资, 不但厦门国内投资受FDI的挤出影响, 有时还会受到本国政策的影响。只有拓宽融资渠道, 如适当学习国外的融资模式, 才能打破束缚, 增加厦门总投资额, 继而拉动厦门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程培罡, 周应恒, 殷志扬.FDI对国内投资的挤出 (入) 效应:产业组织视角[J].经济学季刊, 2009, 12 (4) :1-3.

[2]王志鹏.外商直接投资“挤入”还是“挤出”了国内投资[J].当代财经, 2010, 1 (52) :1-5.

[3]李稻葵, 梅松.中国经济为何偏好FDI[J].国际经济评论, 2007, 4 (6) :1-4.

[4]杨柳勇.沈国良.《外商直接投资对国内投资的挤入挤出效应分析》[J].统计研究, 2013, 4 (15) :1-4.

[5]江小涓.关于外资规模的若干理论思考[J].中国对外经贸理论前沿, 1999, 2 (5) :1-4.

外商对华直接投资因素的回归分析 篇9

吸引外资可以增加东道国的资本积累, 提高资本形成率;可以引进新技术, 提高东道国的技术水平;可以提高东道国的出口产品的效率, 带动本国出口, 刺激本国进口。可见, 吸引外资对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为了使更多的外资投向本国。各国纷纷想方设法尽可能地提供种种优惠, 以强化本国对外资的吸引力。作为发展中国家的我国, 当然也不例外。

改革开放20多年来, 中国已成为国际投资的热点。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 我国利用外资的数额直线上升, 从1993年开始, 我国已连续多年成为全球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外资流入国。自1979年以来我国吸收外商投资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979-1986年起步阶段。这一阶段, 我国吸收的外商投资主要来自港澳地区, 大部分投资集中在广东、福建两省及其他沿海城市;同时内地吸收外资开始起步。1987-1991年持续发展阶段。1987年, 制定了指导吸引外商投资方向的有关规定。这一阶段, 我国吸收外商投资的结构有较大的改善, 外商投资的区域与行业有所扩大。1992年以来高速发展阶段。1993年以来, 我国吸收外商投资的实际金额已居发展中国家的第一位, 世界第二位。由于受东南亚金融危机影响, 1999年和2000年出现下滑, 但2001年我国实际利用外资金额又重新达到568.78亿美元的高水平。随着我国加入WTO, 市场将更加开放, 外商直接投资在数量和行业上将会有新的突破, 外商直接投资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将更显突出。那么我国的外商直接投资主要受哪些因素影响?其影响程度如何?这将是本文探讨的问题。

2 影响外商投资的经济因素分析

外商选择投资国时, 主要会考虑如下因素:成本因素、市场因素、投资环境。首先是成本因素。古典区位理论认为成本最小化是外商投资区位选择的重要标准。包括生产成本和运输成本, 其中最重要的是生产成本中的劳动力工资成本。劳动力工资成本与外商投资成负相关。我国具有突出的劳动力工资成本比较优势, 吸引了众多的外国投资者。其次是市场因素。Woodwardard (1992) 研究表明, 一个地区的市场规模以及相对于其他地区的位置, 与该地区的外商投资成正相关。一些相关的研究也表明, 市场容量及人民消费水平是决定我国外商直接投资的第二大经济因素。第三是投资环境。投资环境是一个比较综合的要素, 它包括投资具有影响的某一特定区域内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法律和基本物质条件等各方面的内容。对投资环境的选择, 首要条件是要有良好的基础设施结构, 其中包括发达的交通网络, 通讯网络以及水电煤等的供应状况。

针对上述经济因素, 分别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统计量, 从统计学的角度来分析它们对外商投资中国所起的影响作用。所选择的自变量如下:我国职工年平均工资 (元) 来衡量成本因素;城镇居民年消费总额百万 (元) 来代表市场因素;人均GDP和进品商品总额 (百万元) 来衡量投资环境。因变量:外商直接投资 (百万元) 。

3 实证分析

在本文中采用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来对影响外商投资的经济因素进行计量分析。考虑回归模型:Y = Xβ+ε, 其中β为p×1的回归系数向量, X=[x1, …xp]nxp为样本观测矩阵, ε为n×1的随机误差向量, Y为n×1的因变量向量。回归系数β即是回归模型β1, β2等回归系数的估计值。如果公式采用矩阵表示法, 则有:

Y=β0+β1X1+β2X2+……+βkXk+εi

如果因变量Y与自变量X关系密切, 那和n个观测点 (Xn, Yn) 确定后, 总平方和SST则为定值。这时, 回归平方和SSR在总平方和SST中所占的比例越大, 回归模型解释误差的能力就越强。这种能力则称为判定系数, 用R2表示。因此, 判定系数的公式为:

R2=SSR/SST= (SST-SSE) /SST=1- (SSE/SST)

(SSE为误差平方和) 因为0<=SSE<=SST, 所以0<=R2<=1。

判定系数R2有直观的解释意义。例如, 当R2=0.8时, 表示当知道Y与X有线性关系时, 可以改善预测程度的80%, 换言之, 可用X解释Y的80%误差。若R2越接近1, Y与X的关系程度就越高。用SAS计算得出结果显示如下:

Standard

Variable Estimate Error Type II SS F Value Pr > F

x1 23.65448 12.27679 1052445303 3.71 0.0732

x3 0.99943 0.27143 3843463452 13.56 0.0022

x4 -39.20372 13.59230 2358363107 8.32 0.0114

R-Square=0.7376

结果表明:外商直接投资与我国职工年平均工资,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进品商品总额存在着比较明显的线性关系。因为从SAS的显示结果中可以看到 R-Square = 0.7376, 比较接近于1, 说明该模型能够在一定的程度上反应出自变量与因变变量的关系。而X2并没有在模型中出现则是因为X2该变量与外商直接投资没有明显的关联, 所以在SAS的运算中被剔除了。

所以我们可以得到线性回归方程:外商直接投资=23.65448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0.99943 (进口商品总额) -39.20372 (平均工资) 。

从该项方程中可以看出, 外商直接投资是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进口商品总额成正比关系的, 而与平均工资成反比关系。并且从它们的系数中可以看出当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变化一个单位时, 外商直接投资将变化23.65448个单位, 进口商品总额变化一个单位时, 外商直接投资将变化0.99943个单位, 平均工资变化一个单位时, 外商直接投资将变化39.20372个单位。

4 结论与建议

由于我国人口众多, 是一个劳动密集型的国家, 拥有大量的廉价劳动力。所以劳动力成本方面的优势是十分明显的, 这是由于中国还处于发展中国家的地位所决定的, 属于中国固有的特点, 非人为因素。但是投资环境属于人为因素, 是可以通过采取措施来积极改善, 从而更好地吸引外资。应该把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外商企业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作为改善投资环境的侧重点。加大对外商投资企业入驻的场地、道路、供电供水和通讯设施的管线铺设等方面投入的力度。同时配合相应的政策, 积极鼓励外商投资。

摘要:加入WTO后我国的经济正在加速发展, 从而吸引了更多的外国资金流入, 外商直接投资也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先论述了外商对华投资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作用以及我国吸收外商投资的三个阶段, 然后对影响外商对华投资的几个重要因素进行了回归分析, 并由此提出更为有效的对策。

关键词:投资,回归分析

参考文献

[1]杨大楷.中级投资学[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4.

[2]张平, 韩复龄.中国投资前景报告[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2005.

外商对华直接投资因素的回归分析 篇10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 大量外商直接投资投人中国, 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不可否认, 外商直接投资在我国经济增长中所起到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外商直接投资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促进我国的经济增长, 即 (1) 促进我国现有固定资本存量的增长, 使经济建设当中资金短缺的问题得到缓和。 (2) 使我国国内产业的技术含量得到提高, 促进了当地产业的科技水平的提高并促使东道国的产业升级。 (3) 外国直接投资使我国的社会经济制度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4) 外商直接投资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增长。 (5) 外商直接投资企业缓解了我国的就业压力。

二、影响外商对华投资的经济因素分析

外商选择投资国时, 主要会考虑如下因素:成本因素、市场因素、投资环境。首先是成本因素。古典区位理论认为成本最小化是外商投资区位选择的重要标准。包括生产成本和运输成本, 其中最重要的是生产成本中的劳动力工资成本。劳动力工资成本与外商投资成负相关的关系。我国具有突出的劳动力工资成本比较优势, 吸引了众多的外国投资者。其次是市场因素。Woodwardard (1992) 研究表明, 一个地区的市场规模以及相对于其他地区的位置, 与该地区的外商投资成正相关。一些相关的研究也表明, 市场容量及人民消费水平是决定我国外商直接投资的第二大经济因素。第三是投资环境。投资环境是一个比较综合的要素, 它包括投资具有影响的某一特定区域内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法律和基本物质条件等各方面的内容。对投资环境的选择, 首要条件是要有良好的基础设施结构, 其中包括发达的交通网络, 通讯网络以及水电煤等的供应状况。

针对上述经济因素, 分别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统计量, 从统计学的角度来分析它们对外商投资中国所起的影响作用。所选择的自变量如下:我国职工年平均工资 (元) 来衡量成本因素;城镇居民年消费总额百万 (元) 来代表市场因素;人均G D P和进口商品总额 (百万元) 来衡量投资环境。因变量:外商直接投资 (百万元) 。

三、实证分析

在本文中采用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来对影响外商投资的经济因素进行计量分析。考虑回归模型:Y=Xβ+ε, 其中β为p×1的回归系数向量, X=[x1, …xp]nxp为样本观测矩阵, ε为n×1的随机误差向量, Y为n×1的因变量向量。回归系数β即是回归模型β1, β2等回归系数的估计值。如果公式采用矩阵表示法, 则有:

采用最小二乘法进行求解, 则:

如果因变量Y与自变量X关系密切, 那和n个观测点 (Xn, Yn) 确定后, 总平方和SST则为定值。这时, 回归平方和SSR在总平方和SST中所占的比例越大, 回归模型解释误差的能力就越强。这种能力则称为判定系数, 用R2表示。因此, 判定系数的公式为:

R2=SSR/SST= (SST-SSE) /SST=1- (SSE/SST) (SSE为误差平方和) 因为0<=SSE<=SST, 所以0<=R2<=1。判定系数R2有直观的解释意义。例如, 当R2=0.8时, 表示当知道Y与X有线性关系时, 可以改善预测程度的80%, 换言之, 可用X解释Y的80%误差。若R2越接近1, Y与X的关系程度就越高。

回归结果表明:外商直接投资与我国职工年平均工资,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进口商品总额存在着比较明显的线性关系。因为从SAS的显示结果中可以看到R-Square=0.7376, 比较接近于1, 说明该模型能够在一定的程度上反映出自变量与因变变量的关系。而X2并没有在模型中出现则是因为X2 (城镇居民消费) 该变量与外商直接投资没有明显的关联, 所以在SAS的运算中被剔除了。

所以我们可以得到线性回归方程:外商直接投资=23.65448人均国民生产总值+0.99943进口商品总额-39.20372平均工资。

从该项方程中可以看出, 外商直接投资是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进口商品总额成正比关系的, 而与平均工资成反比关系。并且比它们的系数中可以看出当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变化一个单位时, 外商直接投资将变化23.65448个单位, 进口商品总额变化一个单位时, 外商直接投资将变化0.99943个单位, 平均工资变化一个单位时, 外商直接投资将变化39.20372个单位。

四、结论与建议

1. 改善外资利用现状

中国在全球经济体系中的分工地位决定了外商对我国的直接投资反响一直以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为主。但是中国要谋求发展, 谋求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 就必须优化产业结构, 大力发展基础产业和服务业, 加大自主创新力度, 降低对国外企业的技术依赖性。因此必须以政府为主导, 通过相应的产业经济发展政策, 引导外商投资趋于有利于中国经济健康发展的方向。具体的, 政府需要进一步细化产业指导目录, 将优惠政策放在我国急需发展的农业、能源、环保、高科技及中间服务业等行业上来, 对外商投资企业的优惠政策进行差别化的激励, 促使外商投资主动转向这些行业, 完成产业结构的优化。

当前得到外商投资较多的行业多为劳动密集型行业, 这一方面固然是由我国劳动力充足的现状所决定的, 而另一方面, 政府招商引资工作急功近利、追求短期经济增长却忽视长远发展的做法也是导致外资投向出现倾斜的重要因素。技术密集型产业具有较强的外部性, 可以带动其他产业部门的共同发展, 提高一个国家的竞争力。政府应当加强将外资导向技术密集型行业的工作力度, 出台合理有效的引导机制, 推进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

此外, 政府还应当加强对外资企业的监管力度, 做好对外资利用的导向工作。当前我国比较重视对跨国公司进入条件、投资方向、控股程度进行限定, 但是经过程序复杂的前期审批工作之后最为关键的后期监督工作却往往被忽视, 这一方面造成外商的投资风险, 另一方面是造成外资企业污染破坏环境的最关键因素。因此, 外商对中国的投资多为短期获利行为, 而且对企业造成的对环境的负面效应并不加以控制, 一旦出现问题或经营环境的变化立刻抽出资金。中国的《外资企业法》、《劳动合同法》里早已对企业清算、撤离的方式都做出了明确规定, 中国和其他国家签订了一些民商事司法协助条约、刑事司法协助条约和引渡条约等合作条约, 在此基础上, 我国应当加大对外资利用的监督导向, 提高外资引入与利用的质量2改善投资环境, 引导外商向中西部投资外商直接投资区域不平衡格局的形成, 中国的政策因素起到了主要的作用, 中国在较长时间内实行由东向西、由沿海到内地的梯度开放战略和优惠政策的倾斜, 导致东部地区在经济基础、科技水平、投资环境等方面均优于中西部地区, 外商更倾向于投资东部地区。而西部大开发进行的时间尚短, 不足以扭转已经形成的区域差异, 且不符合外商投资的长期利益, 自然也就无法改变外商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性。

因此, 我国应当加强对中西部地区的扶持, 改善其投资环境, 促使外资自然流向这些地区。本文认为, 应当从改善中西部地区投资的硬环境和软环境双管齐下。硬件方面, 一方面要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 为外资企业的进入、开办、运营和发展提供便利;另一方面应当加快建设当地的通讯运输网络, 保障物资与信息的正常流通。软环境方面, 应当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2. 完善相关政策, 维护产业安全

首先, 应当从提高本国企业自主创新的能力和积极性入手, 出台鼓励高新技术发展的产业政策, 为有能力提高生产技术和产品科技附加值的产业部门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其次, 转变招商引资的传统思路, 面对国外资本进入的新形势和新特点, 果断摒弃已经对外资质量和规模产生限制作用的原有外资引入方式, 加强对外资引入模式和内容的创新, 不仅要引进生产设备等硬件设施, 还要加强核心技术、人才培养、管理机制等软知识的引入, 从根本上改善我国产业安全的现状。第三, 建立以有管理的贸易自由化政策为指导的贸易政策创新总思路, 实行有管理的贸易自由化战略, 做到低保护与温和的出口鼓励政策相结合, 强调政府对结构转变的积极干预, 强调进出口政策作用力的适度和彼此均衡, 使总体的贸易制度中性化。

摘要:随着中国加入WTO, 中国的经济正在加速发展, 从而吸引了更多的外国资金流入我国, 外商直接投资也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本文先论述了外商对华投资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作用以及我国吸收外商投资的三个阶段, 然后对影响外商对华投资的几个重要因素进行了回归分析, 并由此提出几点更为有效提高外国对华直接投资的对策。

关键词:投资,回归分析

参考文献

[1]杨大楷:中级投资学[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4.

[2]张平韩复龄:中国投资前景报告[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2005

[3]陈继勇等:国际直接投资的新发展于外商对华直接投资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4

金融业外商直接投资 篇11

【关键词】 外商直接投资;协整分析;格兰杰因果检验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数量不断扩大。国内的许多学者也都对FDI进行了专门的研究。

李平、高峰(2003)在理论上重构东道国的贸易自由化对FDI流入影响的分析框架,并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贸易与FDI流入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计量分析的结果表明,中国的贸易自由化与FDI的流入存在着一定的因果关系。

冼国明、严兵、张岸元(2003)运用单位根检验、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格兰杰因果检验等方法,证明了外资与我国的出口贸易之间存在着长期的均衡关系,出口的增加反过来对我国吸收FDI具有很强的促进作用。

张长春(2003)通过对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投资环境进行评估,推断环境分为硬环境和软环境,前者主要指交通设施、通讯设施、城市基础设施等方面,后者则主要从经济发展水平、开放度和科教水平等方面来衡量。

谢正勤(2003)在张长春结论的基础上,考虑到模型的可信度、变量的量化、数据的获得等限制,选取了苏南四市并选取GDP、累计FDI、职工平均水平、固定资产投资和高校在校生占全部人口的比例等指标进行了回归分析。证明了除固定资产投资对FDI的影响不显著外,国内生产总值、累计外商投资水平对FDI的流入具有显著的正面影响,职工平均工资和高校在校生比重对吸引FDI有相反的影响。

本文选取实际汇率、工资水平、交通运输能力、劳动者受教育水平四个解释变量来分析它们对我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通过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得到交通运输能力和实际汇率对外商直接投资有促进作用,而劳动者受教育水平和工资水平对外商直接投资具有负的影响。

二、模型建立

我们采用1980~2006年数据选取外商直接投资为被解释变量,汇率、工资水平、交通运输能力、劳动者受教育水平为解释变量。其中,汇率(hl)采用人民币对美元的实际汇率;工资水平(gz)采用的是人均平均工资;交通运输能力(jt)是采用铁路和公路的运输总长;劳动者受教育水平(edu)采用平均每万人中高校大学生数量。

为了验证每个解释变量是否对被解释变量(外商直接投资)有显著影响以及估计的系数是否具有预期的符号,我们先采用OLS对自然对数形式进行估计。估计结果如下表1:

数据显示R2接近1,表明模型的拟合效果很好;但F检验的相伴概率为0,反映变量间呈高度线性,回归方程高度显著。所以,下面我们进行协整分析。

为了检验各变量的时间序列特征,我们采用Augment Dickey Fuller (ADF)的单位根法来检验模型中各变量一阶差分的平稳水平。对于任意变量Yt,检验零假设Yt~I(1)相当于检验 是平稳的。用ADF方法对样本时间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

由上表可以看出五个变量的原始序列都不平稳,而它们的一阶差分变量都是平稳的,即它们都是I(1)序列,因此在此基础上进行协整检验。

接着我们使用Johansen和Juselius等人提出的基于向量自回归(VAR)的多变量系统极大似然估计法对模型进行选择和协整检验。首先必须确定VAR模型的结构即VAR模型的滞后阶数。令Xt表示lgyt、lzyrs、lzc构成的列向量并进行VAR模型设定。为了保持合理的自由度使模型参数具有较强的解释力,同时又要消除误差项的自相关,因此选择最大滞后阶数为四阶,从四阶依次降至一阶来选择VAR模型的最优滞后阶数。使用AIC、SC信息准则和LR统计量作为选择最优滞后阶数的检验标准,并用自相关LM统计量检验残差序列有无自相关,JB检验(Jarque-Bera)检验残差的正态性。检验结果表明滞后阶数为二阶的VAR模型(以下用VAR(3)表示)整体及各子方程拟合较好,残差序列具有平稳性,不存在自相关且服从正态分布,因此确定VAR(3)模型为最优模型。用Johansen方法的得到的结果如表4所示:

方程(2)表明了1980年-2006年间的各变量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

以上结果表现在样本区间内,模型中的外商直接投资(fdi)、工资水平 (gz)、实际汇率(hl)、劳动者受教育水平(edu)和交通运输(jt)之间存在长期的稳定关系,如预期的一样,实际汇率、交通运输程度对外商直接投资有正的相关性,工资,劳动者教育水平对外商投资有负相关性。

三、脉冲响应分析及Grange因果检验

脉冲响应函数(Impulse Response Function)描述的是当某一内生变量的扰动项受到一个单位的冲击而其他变量及其扰动项不变时,对所有内生变量的当前值和将来值的影响。

从上图可以看出:(1)实际汇率的一新息对外商直接投资在前8都产生正的影响。虽在9期产生了负的反应但只是短暂的,从10期开始又发生正向反应。(2)外商直接投资对交通运输能力的一个标准差新息冲击在前7期发生正向反应且第7期达到最大。随后一期发生负反应,紧接着又发生正向反应,整的来说交通运输能力对外商直接投资产生正反应。(3)劳动者受教育水平在前6期对外商投资产生负的影响,但影响不强。随后2期内发生正的冲击.从第8期后开始又发生负的反应.总的来说是发生负反应的。(4)工资水平在前9期对外商直接投资产生正的影响且反应不大,但从9期以后就一直发生强的负反应,说明工资水平与外商直接投资是负相关的。

外商直接投资(fdi)、实际汇率(hl)、劳动都教育程度(edu)、工资水平(gz)、交通运输能力(jt)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这表明他们之间可能存在某种因果关系。Engle & Granger(1978)提出的因果关系检验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常用方法,Granger因果关系是基于VAR的F检验来实现的,如果要检验序列x是否是序列y产生的原因,先估计当前的y值被其自身滞后期取值所能解释的程度,然后验证通过引入序列x的滞后值是否可以提高y的被解释程度。如果是,则称序列x是y的格兰杰成因(Granger Cause),此时x的滞后期系数具有统计显著性。

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结果(见文章结尾表格)

说明:H0表示列变量不是行变量的Granger原因,P值是根据Wald系数检验x2统计量计算出的相伴概率,df是自由度,由软件Eviews5.0给出

从上表可以看出:在10%的显著水平下实际汇率、劳动者受教育水平都是外商投资的原因。同时实际汇率、劳动者受教育水平、工资水平、交通运输能力四个变量联合检验更表明在1%显著性水平下,四者都是lfdi的Granger原因。

四、结论和政策

对影响我国吸收FDI的因素分析表明,交通运输能力、实际汇率对外商直接投资有促进作用,而劳动者受教育水平,工资水平对外商直接投资具有负的影响。说明交通运输基础设施越好、实际汇率越高对FDI的吸引力越强,这也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成功经验。这对于我国西部地区的发展可以起到借鉴作用,同时,我们应该加大力度引进技术含量高的外,以改变人力资源状况与FDI不相称的格局,将重点放在基础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上。

参考文献

[1]谢正勤.吸引FDI主要因素的实证分析——以苏南地区为例[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3

[2]孙晶晶,王林涵.FDI流入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对我国30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实证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2007

[3]王端.外商在华直接投资引致因素的实证分析[J] .经济经纬.2007

[4]Laza Kekic.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n the Balkans: recent trends and prospects. Economist Intelligence,2004

[5]Bruno Merlevede, Koen Schoors. Determinants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n transition economies[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2004

金融业外商直接投资 篇12

一、技术溢出效应概述

FDI溢出效应 (Spillover) 的概念最初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 Macdougall (1960) 在研究外商投资对东道国经济福利影响时, 提出了“溢出效应”概念。Magnus Blomstrom (1996) 将FDI的溢出效应定义为国际企业的进入或参与引起东道国技术进步, 跨国公司无法获取其全部收益时, 对东道国企业产生正的外部效应, 促进东道国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目前, FDI的溢出效应一般可以描述为外商直接投资的进入使得东道国的本土企业或行业获取的劳动生产效率或产出水平的提高。

二、FDI技术溢出途径分析

外商投资企业对东道国产生溢出效应, 遵循一定的途径和机制, 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示范模仿效应, 主要发生在FDI初始进入阶段, 因为此时的内外资企业之间, 技术水平、竞争能力相差太远, 内资企业在产品技术、经营模式等方面往往是直接照搬外国企业的模式。

2.竞争效应, 是FDI行业内溢出效应的重要作用机制, 主要发生在FDI与东道国企业之间的充分竞争阶段, 体现在深层次的、不易模仿的方面, 包括应用现代技术的能力、管理技术和服务能力等。

3.关联效应, 是FDI行业间溢出效应的重要机制, 主要发生在FDI充分竞争阶段和均衡阶段。外资企业进行产业链布局时, 可能把其上游或下游企业放在东道国, 比如与东道国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或收购某东道国供应商。这就要求东道国企业满足其技术、质量和管理等方面的要求, 在跨国企业实施战略的过程中就产生了溢出效应, 带动了东道国企业的技术进步。

4.人才流动效应, 是FDI溢出效应的辅助作用机制, 主要发生在FDI充分竞争阶段或均衡阶段。外资企业对东道国进行人才培训, 把相关技术、管理方法和理念等传授给被聘员工, 然后通过人才流动达到对东道国溢出效应的效果。

三、FDI技术溢出效应影响因素分析

虽然FDI有多种技术溢出的途径, 但能否实现以及能在多大程度上实现FDI技术溢出效应还要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下面我们分别从投资国和东道国的角度, 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 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一) 投资国方面

1.投资国别。投资的来源国不同, 技术溢出效应的效果会有差异。总体来讲, 港澳台投资产生了明显的技术溢出效应, 而其他外资的溢出效应则不如港澳台显著。也就是说, 在外资与本地企业的技术差距较小、文化背景接近时, 技术溢出效应更容易发生。不过由于亚洲新兴国家或地区处于承接欧美国际产业转移的地位, 我国引入的FDI就处在更低端的位置。

2.投资方式。投资方式不同, 也会影响到技术溢出效应的效果。我国引进FDI的三种主要形式中, 外商独资企业正是为了垄断对先进技术的控制权而设立, 我方想获取其关键性知识和技术几乎是不可能的。而在中外合作企业的经营中, 多为外方负责一定时期内的投资、技术或产品销售, 也不利于技术溢出和扩散。只有在中外合资企业中, 为了共同利益, 外商和东道国共同致力于技术的开发与改进, 并且出于节约成本的考虑, 合资企业会将产品的零部件交与当地的相关产业来生产, 这样能够带动相关产业技术结构及产品结构的升级换代, 也就带来了比较显著的FDI技术溢出效应。

3.FDI中的“技术锁定”策略。所谓“技术锁定”, 一般指具有先进技术的跨国公司利用其技术垄断优势和内部化优势在技术设计、生产工艺、广告包装等关键部分设置一些障碍, 使东道国企业难以破解其诀窍, 以此达到严密控制尖端技术的扩散, 进而谋取巨额垄断利益的目的。许多跨国公司都会采取技术锁定这一举措来应对国际市场上的激烈竞争。在我国, 汽车、家用电脑、通信设备等产业都可以找到跨国公司技术锁定的踪迹。

4.投资国政府的政策限制。在这方面, 美国的对华技术出口限制表现得淋漓尽致。美国对华技术出口限制政策是美国对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长期以来, 美国实行严格的对华技术出口限制, 限制政策随着中美关系战略态势而变化, 始终以所谓的国家安全和遏制性政策为目的。现任布什政府采用更严厉的对华技术出口限制政策, 主要通过出口许可证来实施, 并采用限制技术货物物品清单和输出国分组限制方式进行限制。

5.跨国公司的成本-收益因素。跨国公司转让先进技术给东道国, 对于跨国公司来说, 其实有利有弊。对于跨国公司而言, 如果它的先进技术被东道国获取, 它将失去对该技术的垄断地位, 进而损失与之相关的垄断利润, 所以才会有上面提到的“技术锁定”策略。

但是, 跨国公司将其先进技术提供给当地厂商也存在着一定的收益。东道国政府为了鼓励跨国公司向当地厂商提供先进技术而给予跨国公司某些优惠和便利, 同时, 跨国公司将技术提供给当地厂商, 对现有技术的应用及更进一步的技术改进与开发提供了便利, 因为技术的应用和研发都存在着规模经济效应。

(二) 东道国方面

1.东道国的技术发展水平。FDI的技术溢出与东道国自身的技术发展水平有着很大的关系。当同一行业的内外资企业在技术发展水平上存在一定差距时, 在示范模仿效应和竞争效应的作用下, 国内企业将改进技术, 学习和模仿外资企业的技术, 由此形成技术溢出效应。但并不是差距越大, 技术溢出效应就越大。因为对东道国来说, 如果东道国企业现有的技术水平跟外资企业所采用的技术水平相差太大时, 可能就是完全不相关的技术, 国内企业根本不具备模仿和学习的能力, 对先进技术无从学起。而对跨国公司来说, 当地相关产业的技术水平与管理水平与它的差距太大时, 很难达到它所需要的配套合作关系, 或者培养当地供应商的成本太高, 跨国公司就会放弃与当地相关产业的企业合作, 转而从国外进口配套产品, 最终形成了“两头在外”的经营模式, 从而很难对东道国的企业产生技术外溢的影响。这也就是为什么发达国家之间的对外直接投资会产生更大的技术溢出效应。

因此, FDI技术溢出效应的大小是建立在东道国一定技术发展基础之上的, 在技术吸收能力强的东道国进行技术转移, 更符合跨国公司的战略目标。

2.东道国自身的吸收能力。Cohen和Levinthal (1989) 首次提出了“吸收能力”的概念, 他们指出知识产品本身具有较强的自我积累性和路径依赖特征, 任何新知识都是建立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之上的。知识的存量越大, 研发能力越强。这会产生双重效应:一方面, 研发成果直接促进了技术进步;另一方面, 企业增加研发投入, 可以增强企业对外来技术的吸收、学习和模仿能力, 使得企业拥有更强的技术能力去吸收外部技术扩散。Haddad, Harrsion (1993) 和Kokko (1994, 1996) 等人认为东道国的吸收能力决定着溢出效应能否产生或产生的程度, 对东道国吸收能力的研究开创了溢出效应研究的新视角。扩展开来, 东道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要素禀赋条件、技术水平以及劳动力状况等决定着对外来技术的吸收能力。

3.当地人力资本水平。东道国获得技术溢出效应的必要条件之一就是东道国拥有经过良好训练的人力资本。在新增长理论中, 人力资本被看作衡量技术的重要指标, 人力资本是技术进步的主要载体。Borensztein等人 (1998) 收集了69个发展中国家1970~1989年的样本数据对其技术外溢情况做实证分析, 得出结论只有东道国的人力资本存量是充裕的, 才能充分吸收FDI的外溢技术。赵江林 (2004) 对中国的外资与人力资源开发进行经验研究, 得出的结论是中国人力资本水平对利用和吸收外资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赖明勇 (2002) 的研究表明, 我国国内所具有的人力资源丰裕程度, 决定了对外资技术溢出效应的吸收程度, 从而最终决定了外资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这说明人力资本存量增加将导致FDI流入的增多, 更重要的是, 人力资本的质量 (即对技术溢出的吸收能力) 增强, 技术溢出效应就能更好地被吸收和消化。

4.东道国的环境因素。跨国公司会对东道国转移何等水平的技术以及在多大程度上转移, 跟它进入东道国后面临的若干方面因素有关。

(1) 当地的市场需求。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人均消费水平决定了当地的购买力水平, 即需求层次的高低、需求的种类及数量, 这进一步影响到外商直接投资的数量、采用的技术水平和产品的技术含量等。

另外, 市场规模的大小也会影响到跨国公司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已有的研究表明, 跨国公司在国外建立R&D分支机构最初规模都非常小, 而且只是为了使其产品更加适应当地市场的要求。但随着东道国销售市场规模的扩大, 跨国公司的国外R&D机构开始专门为东道国市场设计开发产品, 研发规模在不断扩大。也就是说, 东道国市场规模越大, 跨国公司的R&D规模就越大, 研究开发活动的水平也越高。总之, 需求方面的因素都将影响外商资本的区位选择, 同时有力地促进外商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的产生。

(2) 经济开放度。Wang (1990) 、何洁 (2000) 通过实证研究发现, 对外贸易开放的规模与外国直接投资的技术外溢之间存在正的相关性。对外贸易开放促进外国直接投资技术外溢的主要机理是通过对外贸易开放, 可以从发达国家引进更多的设备、仪器和新产品等, 促使东道国企业投入更多的研发费用, 以提高自身竞争优势。

(3) 东道国的金融市场效率。如果东道国国内拥有一个有效的金融市场, 就会在国内企业向外资企业模仿、消化吸收FDI带来的先进技术时提供融资的便利, 从而有利于本土企业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创新。

5.东道国的行业特征。反映行业特征的因素主要集中在行业资本密集度、行业集中度、行业内外资技术差距、行业中企业平均规模等方面。不同的行业特征对FDI溢出效应的影响不一样。比如行业集中度, 一个行业越是集中到少数几家企业, 这就意味着垄断程度越高, 行业内竞争程度越低, 跨国公司在当地利用现有的技术、设备就能维持高额的垄断利润, 它就不会把最先进的技术向东道国转移;相反, 行业内的竞争越激烈, 外资企业受到的压力越大, 就会迫使外资企业采用或引进更先进的技术, 从而加强了FDI的技术溢出效应。

四、简要结论及建议

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目的是获取利润, 而不是对东道国进行技术转移。此外, 技术溢出效应的实现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 其中的有利因素相互作用并推动着效应的发挥, 不利因素相互交织, 制约着效应的产生。所以, 我国在现阶段应该制定恰当的引资政策, 创造有利于技术溢出效应发挥的引资环境, 吸引高质量的外资来华投资, 同时加大对教育的投资和对专业人才的培养, 提高我国的人力资本水平, 营造良好的企业经营环境, 鼓励和刺激国内企业更积极地吸收和消化先进技术, 实现技术进步和进行技术创新, 使之有利于提高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和促进我国的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隽《外商直接投资技术溢出效应分析与利用》《财会通讯》理财版2006年第6期~7期

【2】曲伟《外商对华直接投资溢出效应的影响因素分析》《山东纺织经济》2007年5期

【3】刘志铭申建博《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影响因素与我国的政策选择》《经济纵横》2006年第12期

【4】杨亚平成达建《外商对华直接投资技术溢出效应及影响因素分析》《科技管理研究》2005年第6期

【5】郭英《外商直接投资技术外溢效应的影响因素》《金融教学与研究》2005年第1期

【6】祝波《外商直接投资溢出机制-基于创新视角的研究》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2

上一篇:人工控制下一篇:序贯机械通气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