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控制

2024-09-29

人工控制(共12篇)

人工控制 篇1

对于奶牛养殖户 (场) 而言, 除了提高奶牛的单产水平以外, 提高经济效益的另一重要途径就是利用现有母牛繁育出更多的雌性犊牛, 以便于持续扩繁、生产更多的牛乳。如此一来, 人为地控制奶牛性别显得较为重要。奶牛性别控制的方法有多种, 现介绍胚胎鉴定法、外环境控制法和精子分离法3种, 并将最适于生产应用的精子分离技术总结如下。

1 胚胎鉴定法

胚胎性别鉴定技术就是利用胚胎分割和冷冻技术对奶牛的胚胎进行性别鉴定。用冷冻精液对母牛进行体外授精, 生产大量纯种胚胎, 然后人为采用机械或化学方法, 进行早期胚胎性别鉴定。事实证明, 胚胎不仅能够进行性别鉴定, 而且分割后的胚胎发育正常;但是缺点在于技术繁琐、设备造价昂贵, 因此难以实现大范围推广和应用。

2 外环境控制法

使用外环境控制法实现性别控制的途径有多种, 但原理大致有以下3种。

1) 控制营养与年龄。

饲料供应不足或采食酸性饲料的母牛多产雄犊;反之, 饲料供应充足或采食碱性饲料的母牛多产雌犊。年老的母牛多产雄性后代;中年母牛多产雌性后代;父母双方都是中年牛多产雌性后代。

2) 控制母牛生殖道的pH值。

由于含X染色体的精子对酸性环境的耐受力比含Y染色体的精子强, 因此, 通过控制母牛生殖道的pH值, 可以达到控制犊牛性别的目的。

3) 控制授精时间。

排卵前一定时间授精的母牛多产雌性犊牛。虽然控制授精时间较简单, 但该法对人授精的技术要求较高且性别控制准确率较低。

3 精子分离法

胚胎鉴定法和外环境控制法虽然理论上可以成立, 但是在现实应用中都存在着一些不足, 以致无法推广和普及。所以, 研究一种既能减轻养殖户 (场) 负担又能达到较高的性别控制准确率的方法显得意义重大。通过对含X染色体和含Y染色体的精子进行分离再实行人工授精从而有效控制性别的技术, 正从若干种技术中脱颖而出, 并逐渐实现了产业化, 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养殖户 (场) 的实际生产中。

奶牛染色体的数目为60条, 其中58条为常染色体, 另外2条为性染色体 (即X染色体和Y染色体) 。一般认为雄性动物的性染色体组合为XY型, 而雌性动物的性染色体组合为XX型, 因此精卵结合时就决定了动物的性别。如果将雄性动物的精子进行染色体分离, 获得纯种的X染色体, 使用这种纯X染色体的精子授精配种产生的胚胎则都为雌性。

3.1 精子的来源

农业部对于种畜禽有一整套完善的生产许可标准, 《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第三条规定:畜禽原种是指经国家及省级畜禽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并公布的培育品种 (配套系) 和地方良种, 国务院畜牧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引进的国外优良畜禽原种 (纯系) 和曾祖代配套系。而符合精子分离技术所需的种牛更是要优中选优, 种公牛的来源主要有3种途径:一是从加拿大直接引入活体种公牛;二是通过在加拿大配种引入妊娠母牛在国内生产;三是从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引进优秀种公牛的冷冻精液。

3.2 精子分离的方法

含X染色体和含Y染色体的精子之间存在着微弱的生物学差异 (如比重、电荷运动性、DNA含量、表面抗原等) , 从而为分离精子提供了依据。因此, 可以通过沉降法、电泳法、免疫学方法、流式细胞光度法等多种方法来实现精子分离。

1) 沉降法。

原理是含X染色体的精子的沉降速度比含Y染色体的精子快。有研究显示, 将认为富含X染色体的精子的部分收集起来并给母牛输精, 母牛所产雌犊的比例为65.4%。虽然含X染色体和含Y染色体的精子的比重有所不同, 但是差别并不是很大, 且比重会随精子的成熟情况而有所变化, 因此该种方法的效果不是十分理想。

2) 电泳法。

原理是精子膜电荷的大小取决于核蛋白结合的唾液酸的含量。含X染色体的精子与含Y染色体的精子膜电荷的分布存在差异, 根据它们表面所带电荷量的不同, 通过电泳将其分离。有研究显示, 通过该法一般可获得75.5%的雌犊, 所以该法的性别控制准确率也不是十分理想。

3) 免疫学方法。

原理是雄性哺乳动物细胞膜上存在特有的H-Y抗原, 而雌性动物细胞膜上没有。通过检测胚胎的细胞膜上是否存在H-Y抗原, 即可鉴定胚胎性别。虽然这种方法分离精子的效率较高, 但经处理后的精子数量较少且活力较低, 很难在生产中应用。

4) 流式细胞光度法。

原理主要是基于DNA含量的差异。研究证明, 含X染色体的精子的DNA含量比含Y染色体的精子高3.8%。根据这个原理, 对精子进行荧光染色, DNA含量高的含X染色体的精子着色量大, 含Y染色体的精子着色量相对小一些, 通过这个差别在专业分离仪器上进行分离。该法分离精子的准确率可以达到90%以上。

3.3 精子分离的操作

根据以上几种精子分离法的比较发现, 流式细胞光度法分离精子最为有效和实用, 该法的具体操作和注意事项如下。

1) 精子的染色。

该染色过程对精子的品质不会产生不良影响。因为染色所应用的染色剂是一种安全的荧光染料, 其只对活细胞的DNA染色。为了保证精子与染料结合良好, 要求精子与荧光染色分子的亲和性相对均匀一致。

2) 精子的分离。

经过染色后的精子在经过流式细胞仪时, 由于喷嘴产生高频率的振动, 高速喷射出的精液就形成肉眼看不见的包含单个含X染色体的精子和单个含Y染色体的精子的微小液滴。微小液滴逐个与激光交截, 精子上的荧光染料被激光激发产生蓝光。蓝光被正、侧2个光电倍增管接收后放大荧光信号, 光电倍增管将接收的信号传入主控机, 主控机根据荧光强度的差别 (由于含X染色体的精子所含DNA的量比含Y染色体的精子多, 其DNA结合的较多的荧光染料所激发的荧光强度比含Y染色体的精子强) 分辨出哪个是含X染色体的精子、哪个是含Y染色体的精子, 同时给包含单个含X染色体的精子或含Y染色体的精子的微小液滴加载正电荷或负电荷。携带正电荷或负电荷精子的液滴在电场力的引导下, 分别落入不同的收集容器中, 这样2种精子即被分离。

3) 精子的罐装。

将分离的精子进行细管罐装, 每支细管含220万个含X染色体的精子, 每头种公牛每年大约能生产2万~3万支细管的精子。然后, 将装有纯种X染色体的精子的细管经过真空冷冻以后, 放入液氮罐 (温度为-196 ℃) 保存。

3.4 人工授精

经过流式细胞仪分离的冷冻精液比普通冷冻精液的价值高很多, 因此, 在实际生产中这种细管精液要求配以较严格的人工授精操作。

1) 选择适宜母牛。

育成牛年龄需在15月龄以上、体重需达360 kg以上;经产牛需在产后60 d以上, 并且要保证分娩后没有发生胎衣不下或子宫炎症;膘情适中, 过肥或过瘦都会影响受胎率。

2) 检查精子活力。

将解冻后的精液于显微镜下观察, 100%精子呈直线前进运动的判为1.0级, 90%精子呈直线前进运动的判为0.9级, 依次类推。牛冷冻精液解冻后精子的活力要求在0.3以上, 用于性别控制的精子由于经过筛选, 活力一般在0.4~0.5。经过精子活力检查以后再进行人工授精, 会大大提高母牛的受胎率。

3) 控制母牛发情。

在人工授精之前的15~20 d, 要对母牛进行一定的处理, 以控制其发情时间。将孕酮阴道栓置于母牛阴道中, 一般药物取出后, 母牛会出现集中发情的现象 (即同期发情) , 这样就可以集中对母牛进行人工授精。

4 结语

据统计, 2011年我国奶牛存栏量为1 440万头。但由于奶牛自然繁殖率低、繁殖速度慢, 使得种群扩繁受到很大限制, 从国外引入大批种奶牛要花费大量的资金。人工控制奶牛性别技术的出现, 将会克服我国高产纯种奶牛缺乏的问题, 使我国的奶牛养殖业得到蓬勃发展。

人工控制 篇2

1.温度,一般生长适温为20℃至30℃,并保持较大的昼夜温差,如白天保持30℃,晚上25℃以下。避免夏季持续的闷热高温,当夏季气温在30℃至 35℃时,大部分种类生长缓慢,超过38℃时,进入被迫休眠。冬季则应至少维持不低于5℃的室温,以免出现冷害。

2.光照。在栽培过程中只要温度条件许可,且不是多雨季节,应尽可能地将仙人掌类放到室外养护,因室外通风良好,紫外光较高,有利于植株生长健壮,及早达到生殖成熟。

3.培养土。对陆生类仙人掌植物,可用壤土2份、腐叶土2份、河沙3份,外加陈灰墙屑1份混合配制,

4.水分。浇水必须符合其原产地的自然降水规律,做到合理浇水。一般陆生品种,在休眠期间应严格控制浇水,以保持盆土稍呈湿润、不过分干燥为度。冬季室温达15℃以上,可正常浇水。当室温在5℃至 10℃时每半月浇水一次,低于5℃可以完全停水。4月至6月,可每1天至2天浇水一次。7月至8月当气温超过38℃至40℃时,植物被迫休眠,应加强通风,节制浇水,待秋凉后再恢复正常的浇水。

人工林造林密度原则及控制技术 篇3

【关键词】人工林;造林密度原则;控制技术

1.确定林分密度的原则

最适的林分密度不是一个常数,而是一个随经营目的、培育树种、林地条件、培育技术和培育时期等因素变化而变化的数量范围;造林密度(即初始密度)是形成林分各个时期密度的基础,其大小不但影响林分形成的速度和状态,而且后期林分密度的延续关系影响林分的生长、发育和稳定性,从而对林分的产量、质量和生态效益产生明显的作用。此外,造林密度的大小还与种苗需用量、造林用工量及造林密度密切相关。因此,确定造林密度是造林技术设计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确定造林密度的总原则是:一定树种在一定的林地条件和栽培条件下,根据经营目的,能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造林密度,即为应采用的合理的造林密度。

1.1经营目的与造林密度,经营目的首先反映在林种上

林种不同,在培育过程中所需的群体结构不同,林分密度也不同、因此造林密度也应有所不同,如选用材林,一般培育大径材(锯材、枕木、胶合板等)的造林密度宜小一些,以使林木个体有较大的营养空间;培育中小径材,可适当密一些,以追求更大的材积生长量,培育防护林则应根据林种类型的不同要求确定林分密度,水土保持林密度应大一些;防风林密度稀一些,有较低的林下高度,利于背风。农田防护林要密度和所需透光系数相适应。改造经济林的密度,要有利于主要利用部位或其他的产生,因此密度要小一些,使林冠得到充足的光照。营造和利用生物量为目的的薪炭林和超短轮伐纸浆林,—般采用密植,争取早期充分利用空间。

1.2树种特性与造林密度

造林密度的大小与树种的喜光性、速生性、树冠特征、干形和分枝特点等一系列生物学特性有很大关系,阳性树种、速生树种宜稀一些,如杨树、落叶松等;阴性树种、慢生树种宜密—些,如云杉、侧柏等;干形通直而自然整枝良好的宜稀,如杉木、棕树等;树形易弯曲而且自然整枝不良的宜密,如马尾松、部分栋类树种:树冠宽阔而且根系庞大的宜稀,如毛白杨、团花等;树冠狭窄而且根系紧凑的宜密。

1.3立地条件与造林密度

立地条件好(气候条件适宜、土层深厚、土壤湿润、肥沃的造林地),有利于林木的生长,其造林密度小一些;气候条件恶劣、土壤干旱、贫瘠的造林地,不利于林木土长发育,造林密度应大一些,增强对不良环境条件的抵抗力,提高幼树的保存株数:但在干旱贫瘠的土壤中,有限的水分和养分只能满足一定量的树木生长的要求,密度可以小一些。

1.4经营条件与造林密度

造林密度适当与否还与经营条件有关。交通方便,离居民点比较近,且小径材有销路的造林地,造林密度可大一些以间伐利用;偏远的山区,离居民点比较远,技术力量薄弱,小径材不进行间伐利用,密度应小一些。

1.5栽培技术与造林密度

栽培技术越细致、集约,林木生长越快,就越没有必要通过密植来获得高产。比如,整地越细致,供水供肥越充足,获木规格越大,质量越高,抚育管理越加强,就越要求相对的稀植。

2.确定造林密度的方法

根据上述原则,在确定选林密度时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2.1经验方法

分析过去不同造林密度的人工林的效益,确定新的条件下的造林密度。采用这种方法时,决策者应当有足够的理论知识及生产经验,否则会产生主观随意性的弊病。

2.2试验方法

通过不同密度的造林試验结果,确定合适的造林密度。这种方法虽然最为可靠,但所需时间长(一般应至少达到半个轮伐期以上,最好是—个完整的轮伐期),成本高,需要花很大的精力利财力。因此,一般只能针对几个造林树种,在其典型的生长条件下进行密度试验.从这些试验中得小密度效应规律及其主要参数,以便指导生产。

2.3调查方法

调查观有林分密度、各项生长指标的关系,如胸径、树高、材积量、树冠以及经济成本的关系,然后来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得出类似密度试验林可提供的密度效应规律和有关参数,以确定合理的造林密度。

2.4查图表的方法

对于某些主要造林树种(如落叶松、杉木、油松等),已进行了大量的密度规律的研究,并制定了各种地区性的密度管理图,可通过查阅相应的图表来确定造林密度。但现在的大多数密度管理图,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际应用上,都还存在不完善的地方,需要继续深入研究。

3.造林密度控制技术

在人工林的整个经营业程中,林分密度对人工林影响很大,密度不仅影响生长产量,而且影响材质材性,因此根据培育目标和经济效益对林分密度进行合理调试,成为人工林培育的一项关键技术;关于密度控制技术的研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密度效果理论的研究,这—领域已有70年的历史,取得了显著进展,基本弄消了密度与林分生长的关系规律,提出了密度效果的倒数式和幂乘式以及3/2乘式等,构成密度法则,并在此理论研究基础上,林分密度管理方法。为林分经营密度控制提供了依据。我国在密度效果理论研究方面比较粗糙。缺乏长远固定样地观测数据,对主要造林树种林分密废的作用规律了解甚微,使得密度管理间的编制和林分生长模式的构速基本上采用样地资料,其精度比较低,限制了在生产上的应用。二是人工林技术和效应的研究,这一领域的研究,国外研究比较系统,特相对而言,国外人工林密度控制技术已比较成熟,而我国人工林密度控制技术由于研究不够,与林业发达国家有一定距离。总的现状是我国人工林密度过大,导致了人工林木材中以小径材居多。虽然国外的控制技术可供借鉴,但由于我国的许多树种生物学特性不同与国外树种,合理的密度控制技术需要通过长期的密度和间伐试验才能获得,因此,今后的人工林缪的控制技术的研究将是研究重点。■

【参考文献】

[1]李梦,穆树山,匡莹,陈洪莉.长白落叶松人工林最优密度及其控制技术的研究[J].林业勘查设计,1995(04).

[2]黄家荣.一个新的林分经营密度最优控制模型[J].林业科技,2000(06).

强化人工控制,创最佳效益 篇4

关键词:新工艺,人工控制,成本,最佳效益

1 利用新工艺, 提质增效

管道井内给排水及采暖管道施工中, 洞口的预留, 穿楼板防水套管的安装, 既是管道安装施工中的难点, 也是吃工点。通过对中海·奥龙观邸管道井穿楼板防水套管施工情况的分析和总结。海信龙奥九号地块管道井穿楼板防水套管施工时, 采用直埋防水钢套管的新工艺, 代替先在管道井内预留洞口, 再安装套管做防水的传统工艺。

新工艺与传统工艺相比, 将预留洞口和安装套管做防水两道工序合二为一, 简化了工序, 节省了人工[1]。

海信龙奥九号地块四栋楼管道井内采暖、给水管道需安装穿楼板防水套管732 个 (10 个/ 组) , 每个人工按项目平均人工工资150 元, 堵漏灵每包17 元计算, 人工、材料耗用具体数据对比如下 (1 组) :

传统工艺:预留洞口需要人工0.7个, 安装套管做防水需要人工1.3 个, 堵漏灵3 包;

新工艺:制作安装套管需要人工0.9个, 无需堵漏灵。

本分项工程节约人工费用为:732÷10× (0.7 + 1.3 - 0.9) ×150=12078 元, 节约材料费为:732÷10×3×17=3733.2 元, 合计为:12078 元+ 3733.2 元=15811.2 元。同时, 一次性直埋钢套管预埋完成后楼板的平整度有了质的改变, 降低了土建管道井顶板抹灰找平的难度, 降低了土建的人工成本, 提高工程质量。由此可见, 新的施工工艺不但降低了人工成本, 提高了经济效益, 而且提高了工程质量, 增加了社会效益[2]。

2 通过新方法, 提速增效

卫生间内剪力墙上的PPR管暗敷施工, 传统的施工方法是在剪力墙上剔沟敷设, 不但费时费力, 而且破坏剪力墙, 影响工程质量。

中海·奥龙观邸项目, 我们采用剪力墙上预埋4cm宽, 3cm厚的泡沫条留槽的新方法, 代替剪力墙上剔沟的传统施工方法。新的施工方法不但节省人工, 而且对剪力墙无破坏, 不但有效的降低了人工成本, 增加了项目的效益, 而且大幅提高了施工速度和施工质量, 将工程施工的困难环节、费时环节, 转化为我们施工中的优势环节, 质量高、速度快, 受到建设和监理单位的好评, 这不但提高了项目的经济效益, 也提升了天元的品牌效应, 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中海·奥龙观邸3#、10#、11# 楼共576 户, 每户剪力墙槽约4.5 米, 每人每天墙体剔凿约5 米, 每个人工按项目平均人工工资150 元计算, 具体数据对比如下 (每户) :

传统施工方法:0.9 人工 ×150 元/人工=135 元

新施工方法:0.25 人工 ×150 元/人工=37.5 元

本分项工程节约人工费用: (135元-37.5 元) ×576=56160 元

由此可见, 新的施工方法大大降低了人工成本, 创造了良好的效益。

3 拓展新思路, 减损增效

在建筑电气施工过程中, 电线导管的敷设是个大的分项, 电线导管敷设完成后的保护是施工中的难点, 预防管口封堵破坏, 混凝土堵管是电气预埋阶段质量管理的重点、难点, 每个面混凝土浇筑完成后有2、3 处上返管管口封堵被破坏, 造成堵管, 成为了一种正常现象。混凝土堵管处理十分困难, 不但浪费人力物力, 而且影响工程的观感及质量。

结合海信龙奥九号地块创精品工程、争取拿优质结构的实际情况, 根据海信工地预埋穿线管全是铁管的特点, 我们改变思路, 微调施工顺序。穿线管预埋敷设前, 先将钢管在加工区套丝上直接, 加丝堵, 批量制作上返弯管, 再运至现场使用, 不但加快了管路敷设的速度, 而且避免了现场直塞管帽加胶带封堵易被破坏的弊病。

通过对海信龙奥九号地块已施工完的线管预埋检查, 未发现封堵破坏造成堵管的现象。在以往工程中, 每层线管堵塞平均最少有两处, 每层堵塞线管的处理至少需要1 个人工。由此可见, 本工程单本项施工可以节约人工107 个, 每个人工按项目最低人工工资150 元计算, 本项施工共节约人工费107×150=16050元。

思路的调整, 不但避免了处理堵管浪费的直接人工成本, 改善了工程的施工质量, 同时, 提高了现浇面敷管的施工效率, 隐性降低了敷管的人工成本[3]。

不断地拓展新思路, 优化调整施工工序, 适用于工程的每一个施工环节。优化施工工序, 将其中的某一个或几个施工环节化繁为简, 变难为易。不但可以节约人工, 降低工程成本, 提高经济效益, 而且在工程质量方面也会有一个质的提升。

为防止铁线盒锈蚀, 我们通常在土建模板拆除后, 清理线盒, 粉刷防锈漆。预埋完的线盒分散且粉刷操作困难, 尤其是顶板的线盒, 操作十分困难, 且粉刷质量无法保证。在海信龙奥九号地块项目, 我们通过转思路, 调工序, 将预埋完成后粉刷防锈漆, 改为在预制场内提前粉刷防锈漆。这一工序的改变, 不但大大减少了该施工环节的用工量, 在防锈漆粉刷质量上也有了质的提高。

海信龙奥九号地块工程共有铁线盒75000 多个, 以100 个铁线盒为一组, 工序调整前后, 用工量对比如下 (每个人工按项目平均人工工资150 元计算) :

工序调整前:每组需人工2.5 个, 本分项工程人工费:

750×2.5×150 元=281250 元

工序调整后:每组需人工1 个, 本分项工程人工费:

750×1×150 元=112500 元

通过以上的对比, 我们可以看出本项施工节约人工费用281250 元- 112500元=168750 元, 由此可见, 通过拓展新思路, 调整施工工序, 大大降低了人工成本, 创造了良好的效益。

4 结束语

总之, 作为一名工程管理人员, 既是工程质量控制的一线, 也是工程成本控制的一线。只有不断的调整思路, 积极创新, 利用新工艺、新方法, 加强人工控制, 才能确保工程质量, 降低工程成本, 实现“创最佳效益”的目标, 才能使项目部成为公司的品牌中心、形象中心、成本中心。

参考文献

[1]宋瑞乾, 韩栋, 罗云岭等.建筑工程施工工艺规程[S].山东: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 8-427.

[2]浙江省建设厅.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 2006, 4-40.

人工控制 篇5

1、人工智能应用理论分析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英文缩写为AI。它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人工智能是门边沿学科,属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交叉。涉及哲学和认知科学、数学、心理学、计算机科学、控制论、不定性论,其研究范畴为自然语言处理,知识表现,智能搜索,推理,规划,机器学习,知识获取,感知问题,模式识别,逻辑程序设计,软计算,不精确和不确定的管理,人工生命,神经网络,复杂系统,遗传算法等,应用于智能控制,机器人学,语言和图像理解,遗传编程。

当今社会,计算机技术已经渗透到生产和生活的方方面面,计算机编程技术的日新月异催生自动化生产、运输、传播的快速发展。人脑是最精密的机器,编程也不过是简单的模仿人脑的收集、分析、交换、处理、回馈,所以模仿模拟人脑的机能将是实现自动化的主要途径。电气自动化控制是增强生产、流通、交换、分配等关键一环,实现自动化,就等于减少了人力资本投入,并提高了运作的效率。

2、人工智能控制器的优势

不同的人工智能控制通常用完全不同的方法去讨论。但AI控制器例如:神经、模糊、模糊神经以及遗传算法都可看成一类非线性函数近似器。这样的分类就能得到较好的总体理解,也有利于控制策略的统一开发。这些AI函数近似器比常规的函数估计器具有更多的优势,这些优势如下

(1)它们的设计不需要控制对象的模型(在许多场合,很难得到实际控制对象的精确动态方程,实际控制对象的模型在控制器设计时往往有很多不确实性因素。例如:参数变化,非线性时,往往不知道。)

(2)通过适当调整(根据响应时间、下降时间、鲁棒性能等)它们能提高性能。例如:模糊逻辑控制器的上升时间比最优PID控制器快1.5倍,下降时间快3.5倍。

(3)它们比古典控制器的调节容易。

(4)在没有必须专家知识时,通过响应数据也能设计它们。

(5)运用语言和响应信息可能设计它们。论文格式,自动化控制。。

(6)它们有相当好的一致性(当使用一些新的未知输入数据就能得到好的估计),与驱动器的特性无关。论文格式,自动化控制。。现在没有使用人工智能的控制算法对特定对象控制效果非常好,但对其他控制对象效果就不会一致性地好,因此对具体对象必须具体设计。

控制人工挖孔灌注桩的施工质量 篇6

【关键词】人工挖孔灌注桩;施工;监理;安全;质量;验收

采用人工挖孔灌注桩做基础,具有机具设备简单,施工操作方便,占用施工场地小,对周围建筑物影响小,施工质量可靠,可全面展开施工,缩短工期,造价低等优点。因此得到广泛应用。以笔者所在的城市为例,建成和在建的砖混、底框和框架建筑大部分采用人工挖孔灌注桩基础,这主要是该地域的地质条件等因素造成的。人工挖孔灌注桩适用于土质较好、地下水位较低的黏土、亚黏土、含少量砂卵石的黏土层。可用于高层建筑、公用建筑、水工建筑做桩基,作支承、抗滑、挡土之用。对软土、流砂、地下水位较高、涌水量大的土层不宜采用。

现笔者就关于人工挖孔灌注桩施工及质量控制要点简述如下,在此提出的施工及质量验收要点,应是确保整个工程质量与安全的关键。

1.收集资料

在正式施工前应具备必要的下列工程资料:

1.1建筑物场地工程地质和必要的水位地质资料。

1.2桩基施工图及图纸会审纪要。

1.3建筑场地和邻近区域的地下管线(管道、电缆)资料。

1.4主要施工机械及其配套设备的技术性能资料。

1.5桩基的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

1.6桩基钢筋砼所用建材(水泥、砂、石、钢筋)的质检报告。

2.施工前质量管理措施

2.1施工平面图上应标明桩位、编号、施工顺序、水电线路和临时设施的位置。

2.2制定施工作业计划和劳动力组织计划。

2.3制定机械设备、工具、材料供应计划。

2.4制定季节性(冬、雨季)施工的技术措施。

3.安全措施

人工挖孔灌注桩应采取下列安全措施:

3.1孔内设应急爬梯,供人员上下井;施工人员进入孔内必须戴安全帽;使用的电葫芦、吊笼等应安全可靠并配有自动卡紧保险装置。

3.2每日开工前必须检测井下的有毒有害气体,并应有足够的安全措施。桩孔开挖深度超过10m时,应配有专门的送风设备向井下输送洁净空气。

3.3挖出的土石方应及时运离孔口,不得堆放在孔口四周1m范围内,机动车辆的通行不得对井壁的安全造成影响。

3.4施工现场的一切电源、电路的安装和拆除必须由持证电工操作;电器必须严格接地、接零和使用漏电保护器。严禁一闸多用。照明应采用安全矿灯或12V以下的安全灯。

4.灌注桩孔的施工与质量验收

4.1为核对地质资料、检验设备、工艺及施工技术要求是否适宜,桩在施工前,宜进行“试成孔”。

4.2开孔前,根据建设单位的测量基准点和测量基线放样定位,经监理复核,用十字交叉法定出孔桩中心。桩位应定位放样准确,在桩位外设置定位龙门桩。并派专人负责。

4.3当桩净距小于2倍桩径且小于2.5m时,应采用间隔开挖。

4.4第一节井圈护壁的中心线与设计轴线的偏差不得大于20mm;井圈顶面应比场地高出150~200mm,壁厚比下面井壁厚度增加100~150mm.

4.5修筑钢筋砼井圈护壁应保证:护壁的厚度、配筋、砼强度符合设计要求;上下节护壁的搭接长度不得小于50mm;每節护壁在当日施工完毕;护壁模板在24h后拆除;发现护壁有蜂窝、漏水现象时,应及时补强以防造成事故。

4.6挖至设计标高时,孔底不应积水,终孔后应清理好护壁上的淤泥和孔底残渣、积水,然后进行隐蔽工程验收。验收合格后,应立即封底和灌注桩身砼。

4.7成孔的允许偏差应满足:桩径 ±50mm,垂直度 0.5%,桩位 ±50mm.且底部扩大段要按设计挖成圆台状,保证尺寸。

5.钢筋笼的制作与质量验收

5.1钢筋进场要验收,要有质保单,并要求作力学性能试验和焊接试验,合格后才能启用。

5.2焊条要有质保单,型号要与钢筋的性能相适应。

5.3钢筋笼制作严格按设计加工,主筋位置用钢筋定位支架控制等分距离。主筋间距允许偏差±10mm;箍筋或螺旋筋螺距允许偏差±20mm;钢筋笼直径允许偏差±10mm;钢筋笼长度允许偏差±50mm.

5.4加颈箍宜设在主筋外侧,以加强对钢筋笼的箍子作用,且不会增加施工难度,主筋一般不设弯钩。

5.5钢筋笼搬运和吊装时,应防止变形;安放前需再检查孔内的情况,以确定孔内无塌方和沉渣;安放要对准孔位,扶稳、 缓慢、顺直,避免碰撞孔壁,严禁墩笼、扭笼。

5.6注意钢筋笼的标高,到达设计位置后应采用工艺筋(吊筋、抗浮筋)固定,避免钢筋笼下沉或受混凝土上浮力的影响而上浮。

5.7钢筋保护层的厚度为无护壁时70mm、砼护壁时35mm.保护层用水泥砂浆块制作,当无砼护壁时严禁用粘土砖或短钢筋头代替(砖吸水、短钢筋头锈蚀后会引起钢筋笼锈蚀的连锁反应)。垫块每1.5-2m一组,每组3个,圆周上相距120°,每组之间呈梅花形布置。保护层的允许偏差为±10mm.

5.8当成孔深度与设计深度不同时,钢筋笼长度也宜随之变化,但摩擦桩的钢筋笼长度可不变。

6.砼灌注施工

6.1检查成孔质量合格后应尽快灌注砼。在灌注砼前,应进行清孔工作,要求孔壁、孔底必须清理干净,孔底无浮渣,孔壁无松动。孔底沉渣厚度应符合端承桩??50mm、摩擦端承桩和端承摩擦桩??100mm、摩擦桩??300mm.

6.2当有地下水而渗水量不大时,则应抽除孔内积水后,用串筒法灌注砼,串筒末端离孔底高度不宜大于2m,砼宜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实。如果渗水量过大,积水过多不便排干,则应用导管法水下灌注砼。

6.3砼的粗骨料可选用碎石或卵石,其最大粒径不宜大于50mm,并不大大于主筋净距的1/3.

6.4坚持按配合比投料,砼坍落度不宜过大,以5-8cm为宜,每50cm为一层及时振捣,砼灌注要保持连续。坍落度损失大于5cm/h时,要调整配比。

6.5砼拌合料质量控制,每盘砼的拌和时间不得少于90秒,开始搅拌时必须做一次坍落度检测,调整好流动性,且具有较好的粘聚性,灌注时作坍落度损失的观察,以指导砼配合比的调整,拌好的砼应立即使用,有离析现象严禁灌入桩孔。

6.6注意桩头砼的标高,应适当超出设计标高,以保证在凿除浮浆层后,桩头进入承台内50~100mm.

6.7桩身砼必须留有试件,对直径大于1m的桩,每根桩应有1组试块,且每100m3砼及每个灌注台班不得少于1组,每组3件,试件的制作必须客观真实,严禁“开小灶”。

6.8气温高于30℃时注意缓凝,气温低于0℃时注意抗冻。

7.成桩质量检验

7.1砼试块强度的质量检验和桩身动检,桩身动检包括大应变和小应变,可测出桩长、缩径、扩径、断桩及可估算出砼强度,质量检验和桩身动检必须合格。

7.2建议有条件的按1~2%抽样,按慢速维持荷载法做竖向静荷载试验,必须满足设计要求。

8.保证质量的其它要点

8.1砼灌注过程中必须实行旁站,全员、全过程控制,严格把关。

8.2要及时跟踪检验,及时评定质量结果。

9.结语

综上所述,只要我们们在施工中严格,把好质量关,掌握要点才能在施工中不断创出新的目标。

人工成本的管理与控制 篇7

关键词:人工成本,控制体系,管理对策

一、企业人工成本的含义及指标体系

(一) 人工成本概念及范围

所谓人工成本, 是指企业人工投入的成本反映, 是企业使用劳动力的货币量化表现。它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 在生产、经营和提供劳务活动中, 因使用劳动力而支付的所有直接和间接费用的总和。

人工成本是企业成本、费用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加强人工成本的管理与控制, 是企业成本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按我国劳动部颁发的 (1997) 261号文件规定, 人工成本范围包括:职工工资总额、社会保险费用、职工福利费用、职工教育经费、劳动保护费用、职工住房费用和其他人工成本支出。其中, 职工工资总额是人工成本的主要组成部分。

(二) 人工成本的指标体系

常用的人工成本分析指标有三类:人工成本总量指标、人工成本结构指标、比率型指标。人工成本总量指标反映的是企业人工成本的总量水平。人工成本结构指标是指人工成本各组成项目占人工成本总额的比例, 它可反映人工成本投入构成的情况与合理性。人工成本分析比率型指标是进行企业人工成本分析控制常用的指标, 是一组能够将人工成本与经济效益联系起来的相对数。

(三) 企业人工成本的控制体系

人工成本的控制要通过人工成本指标的分析, 建立企业人工成本分析的控制体系, 即从人工成本的增长状态进行弹性控制, 从人工成本的水平状态进行比率控制;同时加强企业人工成本控制的对策, 寻求企业人工成本控制有效途径, 以保证企业利润和职工收入实现“双赢”。

二、国有企业人工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成本观念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 企业由国家统负盈亏, 无论成本多高、亏损多大, 最终都由国家承担弥补, 绝无破产倒闭之虞。长期以来, 企业用工和工资都由国家下达指令, 企业不突破计划就行, 人工成本对企业来说只是单纯的一种开支, 计划体制不可能为人工成本提供充分展现其投入产出机制的舞台, 以至于人工成本指标多年来形同虚设, 处于不考核、不设防、不控制的状态。

2、“工效挂钩”, 作为过渡性的宏观调控模式, 对人工成本具有助长效应工资总额与企业经济效益挂钩, 确实把市场分配机制引进了国有企业。

但“工效挂钩”的各种参数是企业同政府讨价还价中由政府确定的, 这又是具有政府分配机制的内涵, 是政府要控制、政府在控制, 企业处于被动受控的地位。因此, 很自然会产生一种突破控制的逆反效应。赢利的企业工资“挂盈”照涨没商量, 而亏损企业却又不肯自觉“挂亏”, 总是强调种种“客观”理由, 向盈利企业攀比, 工资跟涨不误。结果企业不分盈亏, 工资你涨我涨大家都涨, 推动了人工成本总体水平节节上升。

3、市场调节人工成本的力度弱

国有企业虽然在理论上告别了“铁饭碗”。但实际上, 占国有企业用工量绝大部分的原固定工仍难进入市场, 参与竞争性的职业流动, 加上国有企业工资总量受“工效挂钩”约束而缺乏弹性, 因此, 在规模有限、发育不良的劳动力市场上形成的市场工资辐射力弱, 尚难调节国有企业人工成本的形成。国有企业人成本基本上只是跟着企业效益走。

4、国有企业冗员多, 人工成本虚耗

长期以来, 统包统配的完全就业方针下, 国有企业超量安置、逐年沉淀了大最冗员。他们的实际产出低于工资甚至等于零, 大量人工成本被虚耗, 降低了人工成本的投入产出效率。

5、国有企业经营粗放, 劳动生产率低

我国企业劳动密集型者居多, 单位劳动物化的附加值低, 而且增长方式偏好于数量型的外延扩张。长期来, 企业技改投入少, 固定资产更新改造慢, 科技成本在生产中的应用缺乏有效的机制。劳动力富余和人工成本低廉也制约了新技术的应用。但是, 使用“人海战术”的代价只能是牺牲劳动生产率, 尽管劳动力低廉, 但单位产出的人工成本却居高不下。

三、强化企业人工成本管理与控制的途径

(一) 把国有企业培育成为人工成本管理和控制的主体

1、增强成本意识

企业间竞争无非是价格、质量、服务的竞争。唯有成本低廉才能凭借价格优势扩大市场份额、开拓获利空间。企业必须适应从计划到市场的转变, 把成本作为配置资源、调整产品、开拓市场的优选标准, 赋予其决策的否决权。而人工成本更是重中之重, 因为只有人, 才是最能动、最活跃的生产要素。应该把是否具有现代化的成本意识, 作为衡量一个厂长、经理是否成为合格经营者的重要标志。

2、建立人工成本指标体系, 加强人工成本核算分析

人工成本是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因使用劳动力而发生的各种费用, 包括企业支付给职工的工资性报酬和福利性供给, 是企业总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要把成本作为竞争的武器、赢利的杠杆和决策的依据, 就必须过细地进行成本核算, 包括人工成本核算。

3、把人工成本管理同预算管理结合起来, 推行标准人工成本制度。

企业既是成本行为的主体, 更是财务行为的主体。因此, 人工成本的管理和控制要融于预算管理之中。要以车间或工序为单位, 根据操作规程和科学合理的定员定额, 在预算人工费支出的基础上, 制订标准人工成本。着重于过程控制, 动态地监测实际人工成本与标准成本之间的差距, 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把实际人工成本控制在成本标准之下。

(二) 顺势而为, 变人工成本的计划形成为市场形成

1、制订竞争进取的人工成本战略

在市场经济中, 企业要面对两个市场的竞争。一个是商品市场的竞争, 人工成本不能太高, 高了就难以在争夺市场份额的竞争中任借价格优势取胜;另一个是劳动力要素市场的竞争, 人工成本不能太低, 低了就难以在人才竞争中任借工资优势取胜。因此, 企业的人工成本战略应该是绝对人工成本 (人均人工成本) 至少要等于并争取略高于同行业的平均水平;而相对人工成本 (劳动分配率或人事费用率) 至少要等于并力争尽可能低于同行业的平均水平。

2、工资个量分配同市场工资价位接轨

由市场形成的劳动力价位, 是通过工资分配渠道进入企业调节人工成本形成的。因此, 企业在获得工资总量的自主分配权后, 要把职工工资标准逐步地同市场工资价位接轨。目前, 国有企业工资存量的布局与市场工资价位存在明显反差。一般是简单劳动力的工资已明显高于市场价位;而高层次的技术、管理、经营骨干, 则工资明显低于市场价位。同市场工资接轨, 并不是把存量工资打乱重分, 而只能从工资增量切入, 进入结构性调整, 即在以后的调级增资中, 已经高于市场工资价位的, 不加或者不多加;而低于市场工资价位的则多加、加足。

(三) 转换思路, 走内涵控制人工成本之路

内涵控制人工成本的概念, 是相对于外延控制人工成本而言的, 是指不靠压缩单位劳动力的人工成本绝对额, 而是靠提高劳动产出率、压缩用工, 相对降低单位产出的人工成本耗费, 其中包含着活劳动的节约, 这就是内涵控制人工成本, 即通过节约劳动来节减人工成本。

1、通过控制劳动分配率来内涵控制人工成本

劳动分配率是反映人工成本投入产出效率的相对指标。在绝对人工成本增加的情况下, 相对人工成本--劳动分配率照样可以节约, 这就是内涵控制人工成本。因此, 控制劳动分配率是内涵控制人工成本的重要手段。要把控制工资的“两低于”原则, 即人工总成本的增长要低于企业增加值的增长幅度, 人均人工成本的提高要低于以增加值计算的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幅度。

2、搞活内部分配。

工资不是福利, 是一种投入, 投入的目的是创造更大效益, 盲目的攀比工资水平, 不注重工资效益, 不注重人工费用, 最终会导致人工成本上升。

用经济手段调动职工的劳动积极性, 对职工按有效劳动分配, 从工资制度上要取消档案工资, 全额与效益、贡献挂钩浮动。实行各种形式的计件工资制, 借以打破“大锅饭”、实行强激励, 提高人工成本的投入产出效率。形成一个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增加员工收入——促进成本降低的良性循环。

3、调整人工成本内部结构

市场的竞争最终是人才的竞争, 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 充分发挥企业各类人才的潜能, 有利于企业精简人员, 降低人工成本。

4、减员增效

减员增效, 做到劳动力要素与生产要素的最佳结合。减员不是单纯地为了减人, 其目的在于增效。通过减员, 克服人浮于事、效率低下的现象, 实行优胜劣汰、择优上岗、人尽其才、提高劳动生产率, 真正地实现人力资本的增值, 以最少的投入取得最大的产出。但是, “减员增效”, 兹事体大, 不是企业一厢情愿要干就能干的, 因为它涉及政治安定的大局。如果裁员过急过猛, 就业转失业的人员积存过多, 待业时间过长, 必将影响社会稳定。所以, 企业裁员必须同社会大力开展再就业工程相结合, 两者的力度要协调匹配。

总之, 加强人工成本管理, 遏制国有企业人工成本超效益提高的势头, 是振兴国有经济、增强竞争实力的当务之急。为此, 要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人工成本控制的根本转变, 即在体制上实现控制人工成本由政府主体向企业主体转变;在机制上实现人工成本的计划形成向市场形成转变;在操作重点上实现由外延控制人工成本向内涵控制人工成本转变。保持人工成本始终处于最佳水平, 增强国有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吴志明.企业人工成本控制[J].内蒙古煤炭经济, 2006, 05.

[2]张学明.劳动报酬学[M].2004.

[3]赵利勇.企业复合型薪酬设计操作实务[M].2003.

[4]胡志强.国有大中型企业人工成本管理调控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 2007.

[5]王楠, 储剑锋.企业人工成本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J].价值工程, 2004, 09.

试论企业人工成本控制 篇8

关键词:企业管理,人工成本控制

一、人工成本的概念与范围

企业人工成本是指一定时期内企业在生产经营和提供劳务活动中使用劳动力而发生的各项直接和间接的费用总和。企业人工成本通常由以下几部分构成:人力资源获取成本、人力资源开发成本、人力资源使用成本、人力资源保障成本和人力资源退出成本。

二、人工成本控制的重要性

人工成本是产品生产成本和期间费用的重要构成部分, 是企业财务成本管理和内部控制的重要对象, 搞好人工成本控制, 对稳定人才队伍, 保持企业活力, 提升经济效益、增强综合竞争能力、提升内部管理水平都具有重要意义。

三、人工成本控制的方法

(一) 把握好人工成本控制的着眼点。

要搞好人工成本控制, 就首先找到关键点和着眼点。笔者认为:人工成本控制有两个关键点, 一是对人员的控制, 二是对分配控制。即从人和钱两方面入手开展控制工作。

(二) 把握好管理流程和控制环节。

从资源配置的流程来年, 人工成本控制主要涉及岗位与人员需求、投入产出比、人员流动等;从对人的管理流程来看, 人工成本控制主要涉及到人的招聘引进、培养使用和考核分配。

(三) 以人为本开展人工成本控制工作。

人是所有生产要素中最积极、最重要的因素, 是最具创造性同时也最具颠覆性的因素。因此, 人工成本控制作为企业内控的一项重要内容,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不能过于死板教条。既要看到当前的投入产出比, 更要放眼未来兼顾长期利益, 既要履行企业既有的社会责任, 又要时刻牢记企业必须赚钱盈利的使命, 既要努力控制成本开支, 又要尽可能提高员工收入, 让员工共享发展成果, 必须既有原则性又有灵活性。

四、人工成本控制的实践

根据前文所述的工作方法, 人工成本控制应贯穿企业资源配置和人员流动管理的全过程。

(一) 需求控制。人力资源配置是人工成本控制的源头。一个一定规模的企业

需要设置哪些机构, 需要配置何种专业、能力的人员, 需要配置多少人是企业管理策划的一项重要工作。当然, 不是所有企业都能简单地以定岗定编来一步到位完成人员配置, 但企业必须在实际运营中评估确定最佳的人员配置方案, 总体原则是宜少不宜多, 避免人浮于事, 支付无谓的成本。

同时, 企业还有外部协作、人工替代等措施可供选择, 企业不必将所有职能 (特别是生产职能) 大包大揽, 可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 也可通过提高自动化程度进行人工替代。例如富士康目前就计划通过增加工业机器人来减少人员需求, 人员需求的减少自然促进人工成本开支的降低。

(二) 招聘控制。

人员引进环节主要是控制人员招聘过程中由于考察不全面造成的能力不满足岗位要求、核心岗位流动性过大等问题, 从而给企业成本和风险。当然, 没有任何一个面试官是火眼金睛, 但在人工成本控制过程中, 招聘失败的比例必须得到最大限度的控制, 这样才能有效降低企业在资源配置环节的人工成本开支。同时, 企业还应该对用人方式进行策划, 比如一般的替代性强的、社会化程度高的辅助岗位, 企业可以采取劳务外包的方式, 以减少不必要的管理成本和用人风险。

(三) 使用控制。

1. 人才培养与激励。

按照以人为本的原则, 如果能够让员工与企业共成长、共发展, 那么员工势必会为企业贡献更大的产出。因此, 企业可以计算投入产出比, 通过支付培训成本、激励成本, 让有潜力的员工和贡献大的员工能够进一步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以提高劳动效率和工作效率。

2. 考核的有效性。

考核是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灵魂, 人员的去留、薪酬的确定都依赖于考核的有效性。因此, 企业必须根据自身特点制定有效的考核办法, 使员工的工作状态能够得到正确的评估。同时, 通过考勤管理、绩效考核, 可以将人工成本花在刀刃上, 真正起到奖勤罚懒的作用。

3. 薪酬体系的科学性。

企业首先必须进行人工成本核算, 使人工成本开支与企业的经济效益相匹配, 也就是说必须对人工费用进行总量控制, 防止过度分配。在这方面, 有的单位实行的是工资计划控制, 有的单位则是根据企业的产出按一定比例提取工资, 也有的单位通过限制人工成本占总成本的比例来进行控制。

其次, 企业应统筹设计薪酬体系, 体现薪酬的激励性, 同时根据行业薪酬水平、不同的岗位性质、企业盈利状况确定自身的薪酬水平。同时也要让薪酬真正浮动起来, 在确保多劳多得的基本原则前提下, 也要体现出少劳少得, 企业效益不好大家风险共担, 荣辱与共。

(四) 流动控制。

1. 留住人才。

员工一旦成长为骨干人才, 就是企业的财富和资产, 支付给人才的工资就不是简单意义上的支出, 而成其为一种投资, 因为骨干人才是企业竞争力的集中体现, 他们能创造出更大的价值。因此, 企业必须从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的角度留住人才, 从而减少人才流出带来的损失, 避免重复产生人员引进和培养成本。

2. 根据经营情况及时进行人员配置调整。

企业的经营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企业的规模在变化, 产能在变化, 人力资源配置应随之进行相适应的变化。特别是在企业业务收缩, 或是经营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时, 企业应及时进行人员裁减和调整, 以削减人工成本开支。

3. 坚持优胜劣汰。

对经过考核确认为不适应岗位要求的员工, 企业应及时进行解聘。从而使员工队伍始终保持活力, 使考核不流于形式。说穿了, 就是在保护骨干人才的工作积极性、留住人才的同时, 也要让不满足要求的人员流动起来, 防止养闲人、养庸人。

五、总结

人工挖孔桩的质量控制 篇9

1人工挖孔桩

人工挖孔桩即人工按图纸进挖孔, 挖到设计要求的持力层及深度, 经地质勘察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建设单位及施工单位五方面共同检查验收合格后, 安装钢筋笼, 在浇注混凝土, 这样所形成的桩称其为人工挖孔灌注桩。目前的小高层框架结构大多为一桩一柱, 其承载力相当大, 所以对挖孔灌注桩的质量要求也是相当严格的, 不充许出现丝毫的差错。

1.1人工挖孔桩中的各分项工程质量易于控制, 无论是挖孔、混凝土、钢筋、护壁, 还是控制水位等。

1.2单桩承载力高, 可达上百吨甚至上千吨, 能满足高层建筑的框架结构、简体结构和剪力墙结构体系的需要。由于单桩承载力高, 可以做到一柱一桩, 不做承台, 与小群桩 (钢筋混凝土预制桩, 沉管灌注桩) 相比, 大大减少了桩数, 去掉了承台, 节省了混凝土和钢材, 降低了造价。

1.3岩石层较浅时, 大直径灌注桩可以嵌入岩层一定深度, 使桩更加结实牢靠, 既能承受较大的垂直荷载, 也能承受较大的水平荷载, 抗震能力较强。

1.4挖孔灌注桩由于成孔直径大, 施工时下放钢筋笼方便, 可下人清理虚土, 检查孔径及几何尺寸, 观察到持力层的情况, 有利于提高施工质量。

1.5无公害, 即无振动、无噪音、不扰民;对施工场地周围的原有建筑物无影响, 一般距离2m即可施工。

1.6施工中应注意安全, 保证护壁的施工质量, 清理上来的余土应及时外运, 当深度超过十米及以上时, 应考虑送风与送氧等。

大直径灌注桩适应用于地下水位低、涌水量小的地区。而丹东地区地下水位高, 涌水量较大, 给施工造成很大困难, 并且容易出现质量问题, 例如:轻者灌注的混凝土被稀释, 即水灰比大, 使混凝土强度降低, 重者出现分层甚至离析现象, 灌入桩孔内的混凝土经水涮洗后, 从上到下出现水、水泥浆、砂、卵石四层, 形成废桩, 达不到设计要求。

2施工过程

人工挖孔灌注桩是人工成孔, 做好钢筋混凝土护壁, 安装钢筋笼, 后浇注混凝土等项工序而形成该工程, 具体分项中, 尚应严格按施工图纸、技术规范及规定、验收评定标准、隐蔽工程验收记录、工序交接检查等程序进行。

2.1做好事前控制工作, 组织好各种原材料的进场与验收, 进行技术交底, 制定相应的施工工序, 各工种、各班组应服从指挥, 协调一致, 各种管理人员应及时到岗, 听取监理工程师的建议, 认真做好各项的准备工作。

2.2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 结合图纸及规范, 认真做好该部分的施工方案, 掌握标准与操作方法, 熟悉工艺, 听从指挥, 密切配合, 严格按规定进行施工, 责任落实到人, 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及奖罚制度。

2.3桩定位放线, 该项工作须经监理工程师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 场地平整完并放桩位线经检查后, 在桩孔原位制作沉井, 并沿桩孔口浇注一圈混凝土。沿定位轴线方向在混凝土上钉上铁钉, 用来挂十字线, 检查桩孔中心线的平面位置。

2.4人工挖孔, 每下挖一米土层, 清理桩孔四周, 校核桩孔的垂直度和直径, 绑扎好护壁的钢筋, 并支好模板, 浇灌一圈混凝土护壁, 该项工作必须认真仔细, 确实把握好质量关。混凝土护壁有两种作用, 一是在挖孔过程中防止桩孔壁塌方, 出现安全事故;二是在浇灌桩身混凝土时, 阻碍地下水从桩壁快速涌出而导致混凝土稀释, 水灰比加大, 降低混凝土的强度。所以在浇灌混凝土护壁时一定要震捣密实, 以确保桩混凝土的浇灌质量。拆模后继续下挖, 绑扎护壁的钢筋, 支模板, 浇灌混凝土护壁, 达到强度后拆模, 继续下挖, 直到进入岩石一定深度, 确认可作为持力层后进行扩大头施工, 最后要对桩孔直径、深度、垂直度、扩大端尺寸、持力层进行全面验收, 进入持力层的深度必须满足设计及地质勘察报告的要求;验收时, 参加人员必须要齐全, 结论要明确, 并且要及时做好隐蔽记录, 相关人员签字内容要全面。

2.5当桩孔内有积水时, 应及时清除。上述几项经监理工程师及现场技术人员验收后, 在浇灌桩混凝土前, 应备好大于桩底扩大端体积的搅拌好的混凝土 (其目的是为一次将桩底的涌水压住) 放于桩孔边的铁簸箕内, 该混凝土的坍落度要小于5㎝, 待孔底积水排除后, 迅速将潜水泵提出孔外, 随即将铁簸箕内的混凝土倒入桩孔内, 并用振捣棒进行振捣, 放入串桶, 浇灌桩身混凝土, 当混凝土面上升到一定标高时, 放入钢筋笼, 继续浇灌混凝土直至桩顶。

在施工过程中, 为保证混凝土的质量, 必须在很短的时间内用混凝土将桩孔底的涌水压住, 这就需要事先按排好人员、材料、工具, 由专人统一指挥, 每个人各负其责, 按上述工艺步骤进行操作。

2.6所有的桩都必须按以上步骤进行, 不能擅自降低标准。该结构的工程, 如果某一桩出现问题, 其后果不堪想象。

2.7做好安全工作的各项保证措施, 实行各级负责制、安全责任追究制, 确保安全工作的万无一失。

2.8依靠监理工程师的力量, 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 共同努力做好这方面的工作, 确保该部分的工程质量。

3质量标准及控制

各种原材料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执行工地的混凝土配合比, 控制好混凝土的塌落度, 认真检查及验收钢筋笼的制作与安装。桩中心线的平面偏差不宜大于5㎝, 桩的垂直偏差应控制在0.3%L (L挖孔桩的实际长度) 以内, 桩径不得小于设计尺寸。对于桩端持力层的验收标准应予以极大的重视。局部软弱夹层应予以清除, 其面积超过桩端截面10%时, 必须继续掘进, 直至挖到地质勘探报告所指明的持力层为止。做好孔内的清水工作, 混凝土护壁应振捣密实, 排除孔底积水, 并用大于桩底扩大端体积的混凝土及时压住桩底涌水为关键步骤, 对桩身混凝土的质量起到保证作用。

4加强管理

在做好事前控制的同时, 还应注重事中的控制。施工过程中应注重技术管理, 加强监督、检查与指导, 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不留后患;注重事前与事中的控制工作, 定期召开生产技术会议, 强化技术指标的落实, 表扬先进, 批评落后, 强化班组的自检与互检, 质理检查员及技术负责人要及时跟踪检查和指导, 密切配合监理工程师的工作, 还有设计单位、地质勘察单位、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等部门的工作, 共同做好这方面的工作。

5结语

建筑工程质量事关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 要求我们各级管理人员必须认真对待和工作, 决不允许出现任何的问题。人工挖孔灌注桩的施工, 要保证其施工质量, 必须要有一整套的方法、步骤与措施, 特别是加强施工技术管理方面的工作, 搞好技术交底, 要有完善的施工方案, 协调一致, 做好事前和事中的控制工作, 各方面齐心协力, 必须保质量、保进度、保安全。

摘要:桩基础部分对建筑工程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 人工挖孔桩的直径一般都较大, 如何控制好这方面的质量更为突出;本文就如何做好这方面的控制工作谈一下自己的经验, 以供大家参考使用。

铁路企业人工成本控制要点探讨 篇10

1 人工成本控制的原则分析

人工成本控制的核心理念, 即为认识到其乃是一门有关花钱问题的独特艺术, 而并非节约艺术。关键乃是怎样将每一分钱花到有用之处, 将其作用最大化发挥, 把企业的资源用在最需要它的位置或地方, 至此, 从宏观角度来分析, 企业如若想要控制人工成本的增长, 需要切实做到“两个低于”, 分别为人工成本总额增长相比于经济效益 (净利润) 增长幅度, 要做到低于后者, 人均人工成本增长幅度相比于劳动生产率增长幅度, 也要做到低于后者。

企业人工成本控制的基本目标有两点:其一, 就人均人工成本的逐步增高予以适量追求, 实现职工手术水平的相应提高;其二, 努力降低总的人工成本在企业总成本当中所占比重, 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对于控制人工成本较好的企业而言, 说明其对于人工成本相应投入所带来的产出效益, 乃是达到增效增收的人工成本, 不仅实现了职工收入的提高, 而且还达成了劳动者积极性的调动, 另外, 还提供了企业整体经济效益, 对于形成良好的经营循环具有促进作用。

2 激励作用发挥与工资总额控制

(1) 做好工资预算, 做到可控。首先, 在制定工资增长水平时, 需有利于企业生存发展, 探索企业员工工资收入水平与效益之间所存有的切合点。其次, 对于铁路企业相应工资总额方面所制定的预算制度而言, 需积极落实并严格执行。当将年度工资总额制定完毕之后, 在对日常工资发放施加相应管理时, 需对月度总量实施有效且全面的控制。最后, 制定并落实工资总额增幅的上限、下线及基准线, 并且对于下属单位而言, 还需要托底限高调节工资总额结算, 促进经营成果共享, 促进经营成果共享的实现, 做到总额适度可控。

(2) 对无效增长施加有效控制, 并对用工结构进行合理改善。合理定岗定编, 此乃对用人管理施加强化的基础, 同时也是实现人工成本降低及节约活劳动的基本工作。如果企业太多冗员状况, 则会导致人工成本在增长方面无效益, 或人工成本投入不合理, 也就难以提高职工的手术水平。为了能够鼓励各部门下属单位, 通过优化岗位设置、提升流程效率及挖掘现有人员潜力, 防止出现人员无效膨胀, 提高部门效率, 在控制预算过程中, 始终秉持“减人不减预算, 加人不加预算”原则, 至此, 便可把人力成本责任, 向用人部门施加转移。

(3) 增强工资的活力, 对工资结构进行改进与完善。首先, 将低岗高薪资, 以及高岗位低薪资问题, 作为解决的重点, 将重要岗位及关键岗位, 当作薪资投入重点。其次, 所构建的岗位工资制度, 需要充满活力, 在工资结构方面, 需实施合理把握, 另外, 在津贴补贴方面, 需归并, 就考核工资, 以及固定工资比例而言, 需合理制定并确定。最后, 可通过职工竞赛等方式, 运用薪酬制度, 运用此制度所具有的激励及约束作用, 实现铁路企业在运营成本方面的降低, 最终促进铁路企业在经济效益上的最大化提升。

(4) 构建工资审批及预警机制。就工资审批权限科目, 实施合理设置, 并对人力资源部门, 实施归口管理, 对于财务部门, 则实施规范核算, 另酌情开展预算管理, 对于人力资源部门而言, 就工资支出状况, 需实施动态监控, 并进行准确统计, 如若存有超出预算状况, 则需及时预警。

3 销售社会保险赢得利益

现以具有典型性的某公司为例, 目前, 该公司社会保险费计提比例37.6%, 在人工成本支出项目当中, 其排在第二位。充分运用优惠政策, 争取获取最大化的应享利益, 乃是职能部门及管理者需给予密切关注的内容, 对于办事人员而言, 需对政策吃透, 并开展深层次研究。另外, 在与政府社保机关之间, 需保持积极协调与沟通。

(1) 认真执行并落实有关社会保险费计提比例方面, 所制定的各项优惠政策。以此为依据, 实现铁路企业在原有负担方面的有效减轻, 稳定现今就业局势, 自2014-2015年, 此省的基本医疗保险计提比例从初始的37%下降至34.14%, 降低幅度达2.86%, 现以年度工资总额38亿元为例, 则就此一项, 则2014年、2015年工为企业实现人工成本支出减少达3亿元。

(2) 申领事业保险在岗培训补贴。依据此省制定的《强化事业保险管理, 促进就业与再就业功能实现》文件, 对与之相符或者是较为适应的铁路企业, 可依据企业的现实状况及需求, 申领在岗培训补贴, 此外, 在具体的额度等级上, 则根据企业上个年度, 在缴纳失业保险费的实际比例来执行, 即占总额比重的15%。现以2012年的总额为例予以分析, 在铁路企业的工资总额当中, 补贴额度在其中所占比重为0.5%。由于铁路企业具有诸多特别特点, 如面广、点多等, 因此, 失业保险费, 则通过各个下属单位, 采用比较分散的缴纳方式, 交至各市县。现实当中, 总部需最大化发挥其自身的政策导向作用, 比如第一年, 依据相关规定, 完成回款后, 比如第一年按照规定回款之后, 对职工教育经费进行冲抵, 各个单位在实际所得方面, 则没有得到相应增加, 因此, 这便激发职工出现消极对待状况;第二年则将冲抵政策取消, 尽管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申领积极性, 但因采取的是分散申领, 在效率上并不高, 仍然具有很低的回款率。因此, 对于各类型铁路企业而言, 在保险费缴纳过程中, 需做到统筹管理, 汇款后, 如若需要当作职工教育经费的补充支出, 则以年度工资为40亿元为例, 人工成本支出, 可减少0.5亿元。

(3) 促进基本医疗保险待遇水平的大力提升。针对铁路企业而言, 需依据自身实际状况, 尽快融入政府所制定的“保金工程”当中。由于在初期阶段, 国家在物财等方面存在相应不足状况, 各大型企业设置, 均有专属自身的医疗保险经办机构。职工仅能在数量有效的药店。职工购药及就医, 补充较好的享受社会医疗资源, 另外, 由于行业当中所存有的垄断状况, 便会导致就医及买药方面存在高价状况。

对于医疗保险待遇不能充分享受, 其一, 增加了职工后顾之忧, 且影响了企业正常运营;其二, 对于企业福利费等方面, 则增加了对应人工成本负担。比如一些企业, 在基本医疗保险上的封顶线, 存在持续流年保持不变在3.5万元, 由此便会导致职工医疗在保险待遇水平方面存在持续偏低状况, 进而造成诸多职工“因病至困”, 因设计因素的影响, 所采取的补充医疗保险, 也没有将其保障作用较好的发挥出来, 至此, 不得不采取福利费支出增加的方式, 用作困难职工的救济。

4 人工成本控制当中其他方面容易被忽视的关键点

4.1 企业年金计提比例

对于企业年金而言, 其乃是国际广泛采用的新型的薪酬福利工具, 此外, 其还是对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给予有益补充的重要途径。现以上述公司为例作以说明, 当前, 依据缴费标准, 一位有着35年工龄, 且完整参加年金计划的职工, 其在退休时, 依据年投资收益率5%开展计算, 当退休时, 可领取13.4万元, 此金额乃是2014年岗职工平均工资的3.1倍。随着缴费标准的不断提高, 参保时间的增加, 在影响力方面, 则存在不断显现状况。但诸多企业, 对于年金制度理解上, 存有表面化状况, 仅达成了普惠, 在约束及激励作用方面则未能体现出来。至此, 在制度设计中, 不仅要将企业年金的激励作用给予增强, 基于工龄设计, 实现业绩奖励条款的增加, 防止出现平均化状况, 而且将如何从企业缴费归属设计上予以考虑, 对人才流失施加控制, 将年金设计成企业与员工间的一种契约, 继而使之成为员工与企业之间长期稳定、牢固的关系链。

对于铁路企业而言, 其执行的乃是铁道部所规定的各项条款, 即企业每年缴费比例, 不得大于本企业职工工资总额相应比例, 即不超过4%, 然而, 依据劳动与社会保障部所制定的《企业年金试行办法》, 企业每年缴费, 不得大于本企业上年度职工工资总额比例的十分之一 (8.32%) 。比如东软公司在2013年依据员工年龄, 把企业缴费比例予以提高, 即提升区间为0.5~2个百分点。随着计提比例方面的提高, 则会带来人工成本方面的提高, 企业基于“两个低于”原则, 能够将人工成本提高, 企业依据上述中的“两个低于”的原则, 依据企业经济效益, 能够把计提比例在一个比较合理的范围内施加控制。

4.2 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制度设计

对于铁路企业而言, 其对医疗保险所给予的各项补充, 乃是以医疗保险支付为基础, 所存有的额外待遇, 对本企业退休人员及存有较重负担的职工而言, 在医疗费方面实施补助, 以此减轻医疗费负担。在制度设计上, 企业需尽可能做到精细化处理, 还需要实施科学设计, 对基本医疗保险真正提供强有力补充, 进而将职工医疗保险待遇水平切实提高, 将企业对于离退休人员、家属及职工的关爱予以充分体现。企业补充医疗保险类似于企业年金, 企业缴费基于工资总额4%内部分, 企业可从成本当中直接列支, 即为免税。为达合理避税, 一些企业则开展多提多支, 导致人工成本浪费。现实中, 对于支出监管, 则需切实强化, 将所花钱要用到实处。

摘要:铁路运输业要想成功扭亏增盈, 就需要采取有效措施降低过高的人工成本增长幅度。本文首先对铁路人工成本控制的基本原则展开分析, 探讨社会保险、工资等要点具体控制方法。

关键词:铁路企业,人工成本,控制要点

参考文献

[1]李炳仁.铁路施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问题和对策研究[J].经营管理者, 2011, 8:166.

[2]赵磊.关于加强地方铁路人工成本管理的分析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 2015, 30:154-156.

[3]王文超.铁路运输企业加强人工成本管理势在必行[J].劳动保障世界, 2003, 6:18-20.

[4]乔虎军.铁路营业线信号工程施工人工成本控制的方法与途径[J].中国外资, 2012, 10:129.

[5]党翠芝.人工成本管理是减员增效的切入点[J].铁路人劳教育与管理, 2000, 2:36-37.

人工控制 篇11

关键词:人工智能算法;电气自动化控制;应用

0 引言

电气自动化是一门新兴学科,其主要研究领域是计算机应用、信息处理、系统运行、电气工程自动控制等等。在自动化控制中應用人工智能算法,能够极大地提高电气自动化的运行效率,降低运行成本,提高电气自动化的准确率。本文对人工智能算法及其特点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并分析了人工智能算法在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

1 人工智能算法及其特点

1.1 人工智能算法

作为一门边缘性学科,人工智能算法也被称为机器智能。主要是通过智能机器来模拟人类的智能反应,融合了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人工智能算法涵盖了计算机科学、数学、哲学、认知科学的理念,主要在语言和图像理解、遗传编程、机器人等领域进行应用[1]。

1.2 人工智能算法的特点

①人工智能算法具有可靠性。人工智能算法的可靠性表现在其结合了高端智能电器数字化应用系统,无需使用其他的传统设备。这样一来可以更加便利的操作电力系统,使电力系统的控制效率和精度得到提高,有利于现代企业的发展,提高工业生产效率和安全性。

②人工智能算法在进行电气设计时,不需要详细的了解控制对象的实际动态、非线性和参数变化。

③智能化的人工控制器与驱动器不存在直接关系,具有较强的一致性,能够有效地提高预测结果的准确性。

④使用人工智能算法对控制器进行设计能够有效地提高其抗干扰能力和信息、数据的适应性,使修改和扩展更加便利。

2 人工智能算法在电气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

2.1 设计电气产品

使用人工智能算法进行电气产品的设计有利于提高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缩短产品开发周期,具有较高的可能性和准确性。引进人工智能算法和CAD技术,能够有效的提高电气产品的质量和设计效率。

2.2 发挥人工智能算法的控制功能

第一,人工智能算法可以自动采集和处理数据信息,实时采集全部的开关量和模拟量,并对其进行存储。第二,可以通过模拟画面来反映系统设备的运行状况,生成相应的趋势图。第三,通过应用专家系统可以便利地完成运行曲线、数据存储、报表生成等操作功能。第四,人工智能算法可以进行模拟量的故障录波、顺序记录、波形捕捉和开关量变位。可以便利地控制断路器和电动隔离开关,调整励磁电流。第五,人工智能算法可以实现负序量计算、不对称的运行分析和在线分析。最后,人工智能算法可以实现有效的运行监控,对故障和事故进行自动报警和记录[2]。

3 人工智能算法的自动化控制中的实践

3.1 在电气设备的设计中运用人工智能算法

电气设备的设计工作要涉及到电子技术、电磁场、变压器、电力技术、电路等方面的知识,对设计者的专业知识水平和实践经验具有较高的要求,需要投入一定的物力、财力和人力。然而使用人工智能算法进行电气设备的设计,可以迅速地解决繁琐的计算和模拟过程,极大的提高了设计的效率、准确性和精度。

要立足于实际情况,结合各种人工智能算法对电气设备进行科学的设计。在开发性设计中还可以使用专家系统,在设计优化阶段可以使用遗传算法。在电气设备的设计中用人工智能算法对于设计人员的计算机水平有一定的要求,要求其能够熟练地使用人工智能软件,并具备一定的设计经验。

3.2 在电气设备控制中运用人工智能算法

在电气设备控制中用人工智能算法能够实现电气设备的自动化控制,从而对电气系统的运行效率和质量进行提升,同时减少了大量的财力、物力和人力投入。电气设备控制是一项关键的环节,人工智能算法等应用主要体现在模糊控制、专家系统控制和神经网络控制方面[3]。

一般情况下,模糊控制操作比较简单,与实际的联系比较紧密,应用的范围较广。模糊控制的电气传动控制中的应用主要包括直流传动中的应用和交流传动中的应用,能够取代PI控制器和PID控制器的作用。与此同时在高动态全数字的传动系统中可以应用模糊神经控制器。

3.3 在电力系统中运用人工智能算法

人工智能算法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模糊集理论、启发式搜索、专家系统和神经网络。专家系统的程序比较复杂,集合了大量的专业规则、经验和知识,能够运用专家的经验来进行判断和推理,模拟专家的决策方法、过程和模式,从而解决需要专家进行分析决策的问题。专家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有咨询解释、人机接口、推理机、知识获取、知识库、数据库等。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更新专家系统的知识库和规则库。

在电力系统中广泛地应用了多种神经网络和训练算法,具有非常灵活的储存方式、学习方式和分布方式,能够处理大规模的信息,并且具有复杂状态的分类功能和识别功能。神经系统能够迅速的分类样本和模型,构建周预测模型和日预测模型。在复杂的电力系统中,往往综合使用元件的关联性分析和人工神经网络来进行故障诊断。

4 结语

本文简要介绍了人工智能算法及其特点,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未来的生产和发展必然要将人工智能算法作为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在电气自动化控制中应用人工智能算法能够使自动化的控制效率、准确度得到有效的提高,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人工智能算法在自动化控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必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宗保.人工智能技术在电气自动化中的应用[J].科技促进发展(应用版),2011(12).

[2]贾刚,张萌.浅谈电气自动化控制中的人工智能技术[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1(09).

中小学校食堂人工成本控制研究 篇12

随着社会整体人工成本增加, 学校食堂人工成本亦呈上升趋势, 尤其是校际间就餐师生数不平衡, 部分小规模学校的人工成本压力越来越大, 对学校食堂运作带来了一定影响。如何才能控制食堂人工成本, 提高学生用餐质量, 现通过对诸暨市各学校上报的《食堂人工成本支出调查表》和对部分学校食堂的实地调查, 在深入了解学校食堂人工成本情况的基础上, 对中小学校食堂人工成本进行简要分析。

一、基本情况

目前, 全市学校有学生就餐的食堂198个, 其中183个食堂为学校自营, 占总数的92.42%;另有10个食堂采用托管模式;5个食堂采用配餐模式。中午就餐师生达148110人, 占全市师生数的88.82%;早上有35497人在食堂就餐, 占全市师生数的21.29%;晚上有36256人在食堂就餐, 占全市师生数的21.74%。

二、食堂人工成本对比

1. 按学校类别比较 (表1)

注:用工就餐数比指食堂职工数与就餐师生数之比;人工成本比指人工支出金额占伙食收入 (即总成本) 的比例。

2. 按学校规模比较

(1) 学校就餐规模

以中餐学生就餐人数为依据, 全市学校食堂就餐规模如下图:

(2) 按规模统计食堂平均人工成本比 (表2)

3. 按人工成本比前十位比较

(1) 2012学年 (表3) 。

(2) 2013学年第一学期 (表4) 。

三、食堂人工成本的动因分析

1. 用工就餐数比例不平衡, 食堂职工数配备无标准

通过对 (表1) 数据分析及对照全市学校, 发现食堂职工数与就餐师生数比例很不平衡。除个别学校实行配餐外, 绝大多数小学、幼儿园以自营包餐制为主, 其基本上只提供中餐, 平均用工就餐数比例为1∶144。其中该比例在1∶100以上的有16个食堂, 最高的为1∶59;而该比例在1∶200以下的有8个食堂, 最低的学校仅为1∶266。

与此相对应的是初中、高中及部分小学则供应三餐, 平均用工就餐数比例为1∶129。其中高中段平均为1∶137, 而最高的为1∶80, 最低的为1∶190;初中段学校平均为1∶128, 最高的为1∶56, 最低的为1∶208;小学段平均为1∶83, 最高的为1∶57, 而最低的则为1∶179。因此, 基本情况类似的食堂在职工数与就餐师生数的比例上却有较大的差异, 也就是说食堂职工的工作量有明显的大小之别, 全市缺乏一个统一的标准。

2. 学校食堂规模不一样, 食堂职工工资差距较大

分析学校就餐规模图及 (表2、3、4) 和各学校食堂人员工资发现, 食堂人工成本较大的学校倾向于两方面。一是学校规模过小的食堂, 就餐师生人数少, 伙食费收入很少, 而食堂职工的开支必不可少, 形成了过高的人工成本比。如某幼儿园食堂2012学年日就餐师生59人次, 职工1人, 年工资13100元, 平均月工资仅1092元, 人工成本比却高达22.30%。另一方面是学校规模很大的食堂, 就餐师生数很多, 但食堂职工的工资支出较高, 造成人工成本比较大, 如某中学食堂2012学年日就餐3595人次, 聘用职工40人, 共支出工资1180000元, 平均人均月工资约2458元, 人工成本比21.17%;另一学校食堂日就餐12991人次, 聘用职工61人, 2013学年第一学期共支出工资804230元, 平均人均月工资约1787元, 人工成本比22.20%。

3. 食堂成本核算不全面, 人工成本数据欠准确

上述表中反映的学校食堂人工成本仅指发给食堂聘用职工的工资、福利、社会保障缴费。正式职工的工资福利及“五险一金”是财政拨款支出的, 收支都没有统计在内。在全市1454名食堂聘用职工中, 有72名列入了财政拨款预算, 人均28000元, 有部分学校没有将此拨款转入食堂, 少记食堂收入。在核算中忽视其他人工成本, 往往当作费用而不纳入人工成本。由于聘用职工大部分工资待遇较低, 又缺乏养老、医疗等保障, 表面上是节省了人工成本, 但这些职工工作责任心不强, 反而增加了许多费用, 如聘用费用、离岗补偿费用等, 而实际上这些费用就是其他人工成本。没有反映职工教育培训成本, 极大部分职工也缺乏岗位培训教育。而仅凭经验工作, 效率不高, 工作操作不规范, 工作质量难以保证。这不仅直接增加隐性人工成本, 而且安全风险大, 可能会引发较大支出的事件, 给食堂造成额外成本支出。

四、有效控制人工成本的措施

1. 打造专业化、技能化、高效化食堂职工队伍

第一, 把好学校食堂职工聘用关。目前学校食堂职工的聘用程序简单, 一般由各校自行招聘, 报局批准即可。受食堂成本的限制, 学校在招聘时常常只考虑工资高低, 很少关心其他条件。为此, 建议教育局制定统一的食堂职工聘用标准, 明确规定要具有一定的学历、体能和健康体检证明才能聘用。第二, 切实组织好上岗及岗位培训。教育培训能提高食堂职工的整体素质, 具有安全意识和节约意识, 能提高技能水平。特别是规模较大的食堂可以根据工作流程进行分工, 实行流水作业, 按工种培训, 提高工作效率, 改变人浮于事的局面, 大大降低人工成本。第三, 在食堂职工管理中引入绩效考核机制, 奖勤罚懒、奖优罚劣, 提高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从而降低总人工成本。

2. 制定学校食堂职工数量标准和工资标准

一方面, 用工就餐数比例低, 职工数量大, 无控制标准是部分食堂人工成本较大的重要原因。从本市及省内部分县市实际来看, 平均用工就餐数比例本市分别为1∶129和1∶144, 绍兴县1∶100―120, 萧山区1∶140, 和平湖县1∶150。因此建议在参考其他县市和本市平均比例的基础上, 对学校的食堂职工数量提出合理控制指标, 对超标食堂提出限期整改, 减少食堂职工。另一方面, 工资标准有利于全市统一管理食堂, 更有利于降低人工成本。首先, 为了提高职工素质, 工资标准不应低于当地最低标准工资1310元。其次, 由于食堂有一餐、三餐之分, 职工工作时间的长短不同, 可把每月工作量按天算改为按小时数计算。第三, 可分工种制定职工小时工资标准, 以“小时工资标准×月工作小时数”来确定每个职工的月工资。在此基础上, 适当增加奖金, 确定学校食堂总工资额。进行绩效考核时, 食堂内部职工工资可高可低, 但不能超过总工资额。当然, 对职工工资过高的食堂, 要降低工资标准也有难度, 会影响职工工作积极性, 应妥善处理, 避免增加隐性人工成本。

3. 规范学校食堂成本核算, 探索食堂增收途径

规范核算是食堂人工成本控制的基础。不仅要用“全成本”的理念来综合考虑食堂的人工成本构成, 科学界定人工成本内涵, 对食堂职工的人工支出全面核算。还要严格要求学校把财政拨入学校的食堂职工预算和学生上缴的伙食费全部划入食堂账。另外, 从“公益性”食堂来说, 要想方设法增加食堂收入来支付职工工资、降低人工成本。建议规模过小的学校在上级乡镇教办 (中心学校) 公用经费允许的前提下, 行政拨入食堂部分经费用于发放职工工资, 从而保证师生的伙食质量。调查发现一些学校已有类似做法, 即把部分食堂职工工资转到行政账中开支, 使2013学年人工成本比比2012学年有所降低。但这样占用学校公用经费并不十分恰当, 只是一种应急措施, 不是长久之计。在聘用制度完善的情况下, 按一定比例递增食堂职工的拨款预算, 直到食堂人工成本全部由财政拨款支出。同时, 增加食堂设备专款支出预算, 提高食堂生产能力, 降低人工成本。各方应多向社会宣传学校食堂, 吸引慈善人士、企业资金的捐赠投入, 补助职工工资, 使学校食堂成为有营养、有质量, 让孩子满足、让家长放心的可持续发展的新时代食堂。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宣传部等.农村义务教育学校食堂管理暂行办法.教财[2012]2号.

[2] .韩登科、何瑛、李多顺、杨再舜.加强人工成本核算与控制的措施.财会研究, 2007 (1) .

[3] .郑元慕.基于全成本观的人工成本内涵解读.东方企业文化, 2011 (5) .

[4] .郭延山.企业控制人工成本的几点做法.财务与会计, 2014 (1) .

【人工控制】推荐阅读:

人工鱼礁07-15

人工防治10-14

人工培养10-14

人工感染05-11

人工哺育05-17

人工模拟06-03

人工建筑07-12

人工肛门07-31

人工老化07-31

人工繁殖08-01

上一篇:布尔塞维克下一篇:金融业外商直接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