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防治

2024-10-14

人工防治(精选11篇)

人工防治 篇1

粘虫学名 Mythimna separata (Walker) , 鳞翅目, 夜蛾科, 异名Leucania separata Walker, 别名粟夜盗虫、剃枝虫、行军虫, 俗名五彩虫、麦蚕等。寄生在麦、稻、粟、玉米等禾谷类粮食作物及棉花、豆类、蔬菜等16科104种植物上。幼虫食叶, 大发生时可将作物叶片全部食光, 造成严重损失。具有群聚性、迁飞性、杂食性、暴食性, 是全国性重要农业害虫。

2008年7月, 我县中寨乡人工草地发生一起粘虫虫害, 现将防治情况报告如下。

1 基本情况

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属典型的喀斯特山区, 2008年4月中寨乡建植人工草地240 hm2, 4月30日播种结束, 所种牧草品种有多年生黑麦草、苇状羊茅、鸭茅、白三叶和紫花苜蓿。7月2日, 县草原监测中心接到中寨乡畜牧兽医站报告人工草地发生虫害, 涉及中寨、清溏、勤俭3个村, 危害面积达240 hm2。在此之前, 我县未发生过牧草虫害。7月3日我中心进行了调查。

2 调查方法

2.1 虫口密度

用随机抽样法, 即用1 m2的样筐随机抽取5个样点, 清数样筐内的虫体头数。结果见表1。

2.2 危害症状

以幼虫危害禾本科牧草为主, 初孵幼虫先在植株的心叶里咬食叶肉, 而后向植株下部移动, 蚕食叶片, 大发生时将禾本科牧草叶片吃光, 甚至咬断植株, 当叶片吃光后, 又群迁到另一块地危害。

2.3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5~17 mm, 翅展36~40 mm, 头胸部灰褐色, 腹部暗褐色, 前翅黄褐色、黄色或橙色;内线只现几个黑点, 纹与肾纹褐黄色, 界限不显著, 肾纹后端有一个白点, 其两侧各有一个白点;外横线为一列黑点;缘线为一列黑点;后翅暗褐色, 向基部色渐淡。卵长约0.5 mm, 半球形, 初产白色, 渐变黄色, 有光泽, 卵粒单层排列成一块。老熟幼虫体长28 mm, 头红褐色, 头盖有网纹, 额扁, 两侧有褐色粗纵纹, 略呈八字形, 外侧有褐色网纹;体色由淡绿至浓黑, 大发生时背面呈黑色, 腹面淡污色, 背中线白色, 亚背线与气门上线之间稍带蓝色, 气门线与气门线下线之间粉红色至灰白色;腹足外侧有黑褐色宽纵带, 足的先端有半环式黑褐色钩。蛹长约19 mm, 红褐色, 腹部5~7节背面前缘各有一列齿状点刻;臀棘上有刺4根, 中央两根粗大, 两侧的细短刺略弯。

3 调查结果

根据危害症状和形态特征, 确定是粘虫。虫口密度达36~40头/m2, 平均37.6头/m2, 危害程度属重灾等级。

4 防治措施

4.1 糖醋诱杀成虫

用红糖4份, 米醋3份, 白酒1份, 水2份, 加少许敌百虫, 放在小盆或大碗里, 天黑前放在人工草地中, 天明收回。

4.2 用草把诱成虫产卵

用稻草扎成小草把插在人工草地中, 每667 m2插10把, 每天换一次稻草把, 并将换下的草把焚烧。

4.3 毒杀幼虫

每667 m2用15%毒死蜱、80 %敌敌畏各100 g加18%氯氰菊酯10 ml兑水50 kg喷雾。为了防止成虫产在地下的虫卵发育成幼虫而再次危害, 20天后重复喷施一次。

5 防控效果

5.1 成虫诱杀

7月4日傍晚放置装有糖醋诱饵的小盆和大碗, 5日天明收回时盆和碗内布满了毒死的成虫。5日傍晚继续放置诱饵, 6日天明收回时, 见成虫较少。7日未见成虫。诱杀成虫效果明显。

5.2 草把诱成虫产卵

7月4、5、6日放置草把, 收回时见4日放置的草把上有许多排列成块的白色卵粒。5日放置的草把上卵粒明显减小。6日放置的草把上未见虫卵。

5.3 毒杀幼虫效果

7月4日喷施农药, 幼虫当天死亡, 控制了灾情。7月6日虫口密度降到防治等级以下, 平均仅1.2头/m2。7月25日重复喷施一次, 此后再未发生粘虫危害。毒杀幼虫效果显著。

6 小结

6.1 粘虫具有群聚性、迁飞性、杂食性、暴食性, 幼虫食叶, 3龄将叶缘咬成缺刻, 4~6龄为暴食期, 可将牧草叶片全部食光, 造成严重损失, 因此宜在2龄前进行防治。

6.2 被粘虫危害的人工草地要及时清除杂草, 否则, 会被杂草侵占。

人工防治 篇2

人工耳蜗植入手术中应注意问题及并发症的防治

目的:探讨人工耳蜗植入手术中应注意问题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对语前聋23例、语后聋1例病人进行了人工耳蜗植入.植入体Nucleus 24M型11例、Nucleus Contour 1例、Med-EL Combi 40+型12例.结果:24例全部成功植入.出院前X线电极定位,证实植入位置正确.术后4周开机调试及随访,行为和语言测听平均听阈30~35dBHL.结论:人工耳蜗植入需要完善的术前检查、精细的`手术技巧和规范的术后随访和康复训练.

作 者:姜学钧 惠莲 杨柠 JIANG Xue-jun Hui Lian YANG Ning  作者单位: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科,辽宁,沈阳,110001 刊 名: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ISTIC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CHINA MEDICAL UNIVERSITY 年,卷(期): 34(3) 分类号:H764.9 关键词:耳蜗植入   手术   并发症  

人工流产的并发症及其防治 篇3

【关键词】人工流产术;并发症;防治

人工流产术包括有人工流产吸宫术以及人工流产钳刮术等,是一种常见的适用于孕周14周以内孕妇的终止妊娠的手术方法[1],由于患者需要和响应政策号召,近年来此类手术的使用频率也逐渐增高,因此笔者就我站近年来进行的此类手术的资料进行了分析,对可能产生的并发症以及相关防治对策进行了分析和讨论,现报道如下。

1 术中常见并发症及处理

1.1 术中出血 一般而言,在此类手术中孕妇的出血量在100ml以下,而对于术中出血量在200ml以上者,则视为术中的出血并发症。此时应当认真找出出血原因并进行对症处理:如果宫腔内容物未完全清除,则应当迅速清除宫腔内容物并进行缩宫素的注射帮助宫缩止血;如果宫腔内容物已经清除干净,则应当停止手术操作并注射缩宫素来进行止血;如果还不能停止出血的患者则可以给予缩宫素静脉滴注的同时含化米索前列醇;如果检查原因发现由于子宫穿孔所导致则立刻进行子宫穿孔修补术。对于出现出血情况的患者应当及时补液并给予抗感染治疗。

1.2 漏吸漏刮或吸空 此种情况是指在术中并未能清除或未能彻底清除胚胎组织而导致胚胎继续生长者,也属于术中并发症的一种;而吸空指的是误将未孕子宫视为妊娠子宫而行手术者。在术中如果发现吸出的胚胎组织过少或发现子宫曲度未能恢复者,则应当考虑是否出现漏吸漏刮的情况,进行超声检查并确定;如果刮出物中未见到绒毛则应当立刻将刮出物送至病理检查,并进行超声检查排除宫外孕可能;如果出现漏吸漏刮现象,孕周在12周以内的孕妇可再次行人工流产术,如果超过12周则应当进行引产。

1.3 子宫穿孔 子宫穿孔是术中出现的最危险的并发症之一,不但会造成术中大出血,甚至会造成子宫及其附件以及周围内脏的损伤,如果不能及时对症处理甚至会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子宫穿孔通常是由于术中操作不当导致器械穿透子宫所致,多发生于子宫峡部、角部等。治疗措施一般有:1、保守治疗。单纯探针穿孔而未进行吸宫操作者,可延期进行手术并给予患者抗生素治疗;穿孔较小,而且未进行刮宫或吸宫操作者,根据出血情况进行住院观察,并给予患者抗生素和缩宮素进行治疗;穿孔小,但是宫腔内容物并未清除干净者,应当请经验丰富的医师进行后续手术,避开穿孔部位,利用吸管将宫腔内容物吸出,之后给予患者抗生素及缩宫素进行治疗,并密切关注患者情况。2、手术治疗。如果患者子宫穿孔较大,出血较多,应当根据患者对于有无生育要求来进行处理,或进行子宫穿孔修补术或进行子宫破口缝合亦或者行子宫次全切或全子宫切除术。应当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决定选择方法,以患者的生命安全为先。

1.4 人流综合症 人流综合症也被称为心脑综合症,指的是在术中患者突然出现心动过缓、血压下降、冷汗、胸闷甚至休克等一系列情况,严重者甚至会出现心脏骤停。应当立刻给予抢救措施,缓解患者的精神状况并给予口服巴比妥类药物或进行肌注阿托品,将体位改为侧卧位并进行阿托品的注射。

1.5 子宫颈裂伤 术中由于必须用器械进行子宫颈的固定,所以不同程度的会对子宫颈造成损伤,往往并不需要特别处理,但是对于严重裂伤的情况则必须进行修补,如果没有及时处理,很可能会使患者的子宫颈闭锁不全,导致习惯性流产。

1.6 麻醉并发症 无痛人流术通常在全麻的情况下进行,很少会造成吸入性肺炎或死亡等情况,但是要求在术前必须进行严格查体并控制饮食,防止意外的发生。

2 术后并发症及其处理

2.1 人工流产不全 此种情况指的是在术后患者出现阴道出血不止,排出物含有胚胎组织或其附属物。对于此种情况应当根据患者的具体表现决定是否需要刮宫,大量出血者应当输血并给予抗生素和缩宫素静滴治疗。

2.2 宫腔积血 此种情况指的是术后出血并未能从阴道流出,而是积蓄在子宫内,经探针探宫腔可发现血液流出,在诊断的同时也可以达到治疗的效果[2]。为了防止再次出现此类情况,应当根据患者宫口情况,如果宫口过紧则应当予以扩张并应用缩宫素加速子宫收缩,同时给予抗生素防止感染。

2.3 血腹 如果宫腔内积蓄血液过多则可能形成血腹,这指的是宫腔内血液逆行至盆腔而导致。如果血量不多可住院观察,待其自然吸收即可。为了避免此种情况发生,宫口过紧的患者应当给予扩张宫口的治疗,吸宫时不可将负压调整过大,术后及时应用抗生素和缩宫素进行治疗。

2.4 感染 感染指的是在术后的2周内,由于病原菌的感染而产生炎性反应。在术后应当及时应用抗生素进行防治,必要时可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进行药物的选取。

2.5 远期并发症 远期并发症包括慢性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后倾、继发性不孕等[3],需要患者在术后适当运动,控制饮食,积极预防。一旦出现此类情况则需要及时就诊并采取针对性治疗。

3 讨论

综上所述,了解人流术并发症的发生机制,及时的采取预防对策能够有效的防止并发症的出现,如果出现并发症则应当及时给予正确的治疗措施,才能更好的保证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1]张惜阴.实用妇产科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029~1032.

[2]解秀珍,李丙英,曹兆竹.人工流产术常见并发症及处理[J].中国民间疗法,2011,12(19):56~57.

[3]石昭学.人工流产常见并发症的观察与研究[J].中外妇儿健康,2011,7(19):91~92.

竹鼠的人工饲养及疾病防治 篇4

1 竹鼠的生活习性

竹鼠又名竹根鼠、竹根猪、竹狸、竹骝等, 是一种体形较大的啮齿动物。竹鼠群居, 耐低温, 怕酷暑, 尤其怕阳光直射和风吹雨淋;喜欢安静, 清洁, 干燥, 光线较暗的环境。竹鼠属夜行性动物, 昼伏夜出, 在人工饲养环境中, 白天活动有所增加, 但主要还是在夜间活动、采食。竹鼠的饲料来源广泛, 以植物的根茎和农作物秸杆为主, 喜食植物性纤维。竹鼠不直接饮水, 因此饲料中要多补充含水量高的食物。最适温度为10~28 ℃, 低于8 ℃则生长缓慢, 高于30 ℃则影响繁殖。在人工饲养条件下, 竹鼠4~5月龄开始性成熟, 6月龄后进行繁殖, 每年产3~4胎, 年繁殖10只左右。刚出生的竹鼠全身无毛, 3~5 d后长体毛;第10天时体毛密布;第15天体毛长齐;第20天体重达100 g左右;第28天睁眼, 长出2枚门齿, 体重达150 g左右;第40天左右断奶。

2 竹鼠圈舍修建

根据竹鼠的生活习性, 圈舍修建选在干燥、通风、安静的地方, 并防止狗、猫侵袭。修圈舍时要考虑到利于夏天降温避暑、冬天避风保暖。少量几只可饲养在铁笼中, 大部分饲养在水泥池平面。商品竹鼠圈舍、配种圈舍可采用砖切成1.2 m×0.6 m×0.6 m的水泥池格子, 地面和内壁用高标号的水泥抹平, 防止其打洞逃跑。产子圈舍修建要求有两间, 俗称一室一厅, 1个卧室1个采食室, 卧室规格为20 cm×20 cm×60 cm, 采食室规格为60 cm×60 cm×60 cm, 一般采食室与卧室由一个适合大竹鼠通过的孔连接。卧室不能太大, 否则不利于竹鼠自动清除窝内的粪便及食物残渣。

3 正确引种

3.1 选择优良种鼠

种竹鼠的来源常从养殖场引进或由野生的竹鼠驯化。但野生竹鼠少, 驯化时间长, 技术含量高, 因此绝大多数养殖户还是从养殖场购买。由于现在养殖热潮正高, 种竹鼠需要量较大, 但缺少合格的种竹鼠, 导致一些人出售的种竹鼠质量较差。因此, 引种时应选择种源合法, 有野生动物养殖许可证、野生动物经营利用许可证、动物防疫合格证, 养殖规模大, 技术成熟的养殖场。成熟种母竹鼠要求产仔多, 母性好。种公竹鼠要求发育良好, 睾丸大, 精液品质优良。引种源为仔竹鼠的, 要了解其上一代的生产性能, 选择上一代生产性能好的仔竹鼠。在养殖过程中, 淘汰生产性能差的种竹鼠, 同时培育后备竹鼠, 不断提高繁殖群体的质量。

3.2 做好引种时的运输

竹鼠胆小、怕惊, 应激反应强烈, 因此在运输过程中减小竹鼠的应激是提高引种成活率的重要保障。应将运输车内的温度调到最适温度, 同时鼠笼要放好, 减少震动, 在笼内放入其常吃的青饲料。购回后不能立即更换饲料, 先保持原有饲料, 逐步过渡到本场饲料, 并增加饲料品种, 以免造成竹鼠消化功能紊乱, 抵抗力下降而患病。

4 做好配对和配种工作

4.1 做好配对工作

竹鼠有较强的记忆力, 因此应尽早进行配对, 提高配种成功率。仔鼠3月龄时开始配对或合群, 如果公母竹鼠成年后才临时组合, 需要在一起生活几个月才能互相适应而交配。初配时要仔细观察, 注意公母竹鼠之间的亲和力, 对于常打斗, 不适宜配在一起的, 尽早重新配对。原来配对的公母竹鼠再次配种时很少打斗。公母竹鼠配对时要求不同窝, 公母比例为1∶1有利于选育良种。也有采用公母比例为1∶2的配对方式, 以提高种公竹鼠的利用率, 常用于繁殖商品种竹鼠或商品肉鼠。

4.2 抓好配种时间

母竹鼠最佳的配种时间有2次, 一次是产仔后进行血配, 另一次是在产仔后40 d左右母竹鼠发情后配种。母竹鼠产仔后进行血配, 是指母竹鼠产仔后12 h左右可进行第1次配种, 只适用于体况好的壮龄母竹鼠。将母竹鼠放入公鼠舍内, 配种时间约为1 h, 配种后将母竹鼠放回原舍喂仔。为了提高受胎率和产仔数, 可在产后30 h左右进行第2次血配。血配时间如果选在产后即配, 由于子宫尚未复原, 影响受胎率和产仔数;时间太久, 受胎率下降。配种的公竹鼠要和母竹鼠从小一起养大, 相互亲近, 否则会出现打抖。血配有利于缩短繁殖周期, 提高母鼠产仔能力。

仔鼠35~40日龄时断奶, 此时母竹鼠也常常发情, 将母竹鼠放入公竹鼠舍与其合群饲养, 一般混养3~5 d即可配种。发情的母竹鼠外阴部被毛逐渐分开, 阴部肿胀, 呈粉红色, 黏液分泌, 用手提尾巴阴部外翻。有的母竹鼠发情特征不明显, 可从饲养日龄和产仔后的时间推算, 使其与公竹鼠及时配种。

5 科学饲喂竹鼠

竹鼠对植物性粗纤维消化率极高, 一般不需要额外添加饮水。投喂饲料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精饲料, 包括玉米、稻谷、小麦、黄豆等, 占日粮的55%左右;另一种是青饲料, 包括竹秆、竹枝、玉米秆、红薯、红薯藤、甘蔗、西瓜皮、胡萝卜等, 约占日粮的45%。一般每天投喂2次青饲料, 1次精饲料。一般于下午投喂精饲料, 因为竹鼠属夜行性动物, 晚上活跃, 有利于采食。竹鼠舍内还要放入适量的干竹或硬木条, 使其啃咬磨牙。

6 加强竹鼠的饲养管理

6.1 配种后母竹鼠的饲养管理

怀孕判断:配种10 d后进行检查, 母竹鼠奶头周围的毛外翻, 奶头显露, 说明已怀孕。1个月后, 母竹鼠的采食量有所增加, 腹部两侧增大一手指宽, 而且吃饱就睡, 不爱活动。

母竹鼠怀孕后要单独饲养, 保证投喂饲料品种多、干净、新鲜, 同时要注意窝内清洁卫生, 垫草柔软。竹鼠怀孕期为60 d左右。产前1周表现为少吃多睡, 产前1~2 d将乳房周围的毛扯脱, 自动衔草垫窝。临产前母竹鼠阴户肿胀、潮红, 奶头增大1倍, 能挤出少量奶水。一般分娩时间为1~2 h, 母竹鼠会把排出的胎衣和胎盘吃掉, 吃到最后咬断脐带, 并舔净仔竹鼠身上的羊水。在临产前和刚产仔后不要惊动母竹鼠, 更不能观看触摸仔竹鼠, 否则易出现母竹鼠咬仔、弃仔等现象。仔竹鼠出生20 d左右学会采食, 40 d左右断奶。

6.2 提高仔竹鼠的成活率

6.2.1 选择母性好的竹鼠作为种用

仔竹鼠的成活率与母竹鼠的母性有关。健康, 母性好, 护仔的母竹鼠, 其后代成活率高;母性差, 护仔性能不强的母竹鼠, 其后代存活率较低。因此, 要选择母性强, 护仔性好, 奶头多的母竹鼠留作种用, 同时饲养员要辅助母竹鼠管理仔鼠。此阶段仔鼠的生长发育特点表现为各器官发育不全, 机能调节差, 适应环境能力弱。但其生长发育迅速, 营养需求旺盛、怕冷、怕饿、怕湿、爱乱爬, 若管理不当极易造成仔竹鼠死亡。产仔池内要加盖以保持黑暗, 爬到外室的仔鼠要将其找出放入产仔池内, 对于死亡或被弃的仔竹鼠要采用人工哺乳。加强母竹鼠营养及多汁青饲料的供给, 保证有充足奶水。

6.2.2 避免母竹鼠吃仔、弃仔、咬仔

对母竹鼠管理不当或受到应激时易发生吃仔、弃仔现象, 应避免。常见情况有母竹鼠分娩时体力消耗大, 产后口渴以吃仔来补充。母竹鼠产仔时或产仔后受到惊吓, 发生吃仔、弃仔的原因是母竹鼠奶水少, 仔鼠乱叫乱拱引起母竹鼠不安, 个别母竹鼠形成习惯而在产仔后将仔鼠吃掉。因此, 产前要多喂多汁青饲料或在鼠舍准备饮水, 产后不要打扰母竹鼠, 不打扫室内卫生。

6.2.3 加强断奶幼竹鼠的管理

在断奶时仔竹鼠应留在原池, 母竹鼠于另一池饲养。断奶后幼鼠生长缓慢, 后期加快。断奶后仔鼠对饲料的改变有适应期, 而且采食的饲料营养不及奶水, 因此断奶后1个月幼鼠的生长速度大多比较缓慢。断奶后饲养1个月, 幼鼠胃的消化功能已经完善, 采食范围广, 采食品种多, 生长速度明显加快, 多数幼鼠体重可增加0.5 kg, 此时段是驯食、合群的最好时机。

6.3 做好青年竹鼠的饲养管理

青年竹鼠生长快, 抗病力强, 因此要加强竹鼠的营养供给。定时投放日粮, 补充多品种新鲜青饲料, 放入干竹或硬木条, 以供青年鼠磨牙。冬天加强保温, 夏天注意防暑。加强卫生管理, 每天将吃剩的青饲料打扫干净。根据所剩饲料情况适当增加或减少投喂量。如果是做种用的竹鼠, 此阶段要做好配对工作, 将不宜做种用的个体转为商品鼠饲养。商品青年竹鼠体重在1.5 kg以上就要适时出栏。

7 常见疾病防治

7.1 竹鼠牙齿过长

竹鼠属于啮齿类动物, 上下颌只有1对门龄, 门齿无根, 能终生生长。因此, 它的牙齿需要不停地啃咬才能将其持续磨短。人工饲养的竹鼠, 喂料精细, 硬质的木、竹等品种不多, 磨牙机会减少, 使牙齿过长或磨不平开叉, 影响竹鼠进食。平时要注意检查, 发现牙齿过长时要及时用钳子剪平。

7.2 外伤

在竹鼠的头部、腹部、四肢及尾根部常受外伤, 采用大池饲养时竹鼠互相抢食、争窝, 易发生打抖咬伤, 或在配对初期双方不适应发生打抖, 捉拿方法不当造成人为误伤。发现外伤时应在伤口表面涂些消炎药, 有出血的还要涂止血药。对于感染形成脓肿的要切开脓肿, 排出脓液, 清洗消毒后涂上消炎药并肌肉注射青霉素。外伤不能贴创口贴和包扎, 否则会引起竹鼠撕扯。因此, 要减少竹鼠出现打抖的因素, 外伤要早发现早治疗。

7.3 产后脱宫

初产竹鼠在生产时用力过猛, 容易导致产后子宫脱出。产后前2 d不断听到仔鼠的叫声, 应注意观察和检查母竹鼠的状况, 如果有产后脱宫以便及时发现、及时治疗。一般麻醉后手术将其还复, 对于脱宫严重的或发现较晚的只有淘汰。

7.4 感冒

当气候突然寒冷时, 竹鼠易感冒。常表现为鼻镜干燥, 流泪, 流鼻涕, 呼吸加快, 采食量减少或不吃。竹鼠感冒后出现轻微流口水、流眼泪、流鼻涕时, 给竹鼠灌服对乙酰氨基酚片, 成年竹鼠用量为1片。如果竹鼠感冒后出现四肢发热或发冷, 并不时发抖, 可用安乃近兑头孢拉定 (成年竹鼠用量为0.5~1.0 mL) 加鱼腥草 (成年竹鼠用量为0.5 mL) 进行皮下注射。

7.5 胃肠炎

这是在整个竹鼠饲养阶段都要注意的疾病。主要是由于饲料不清洁、变质而引起, 病鼠精神沉郁, 食量减少或不吃, 肛门周围沾有稀粪, 粪便呈黄绿色带血或白色黏胶胨样, 日渐消瘦, 最终脱水死亡。竹鼠患胃肠炎初期, 只是粪便变小、变黑, 采用乳酶生、黄连素等胃肠道药物调节, 严重时则出现粪便变黑不成型且带有血丝, 可用苦木 (0.7 mL) 和芩莲 (1 mL) 每天注射2次, 同时补水。

7.6 大肠杆菌病

大肠杆菌病在春、夏季节常发生, 急性的基本看不到任何症状, 突然出现死亡;亚急性、慢性的临床上表现为拉稀, 腹围增大, 触及有波动, 腹部皮下有大小不等的肿胀块, 指压留痕, 母鼠常被误认为怀孕, 剖检可见腹中有大量果冻样渗出物。因此, 一般在春、夏季用恩诺沙星或磺胺间甲氧嘧啶钠拌料预防。当竹鼠拉稀出现白色且呈果冻样的液体时可用庆大霉素或新霉素进行注射治疗。

8 小结

人工防治 篇5

关键词:铁皮石斛;人工栽培;病虫害防治

中图分类号: S435.672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6.02.041

1 铁皮石斛人工栽培中病害的防治

1.1 病害防治要点

从发病原因来看,铁皮石斛常见的病害可以分为生理性与病理性病害两种。

生理性病害一般表现为叶黄脱落、烂根、生长缓慢、萎蔫等。种植方法不当是导致生理性病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其防治要点在于保证种植环境的适宜性,提高栽种技术与管理水平。

病理性病害主要表现为畸形、腐烂、坏死、变色,发病部位出现脓状物、霉状物、点状物、粉状物、菌核等病症。病理性病害具有传染性,真菌、病毒及细菌感染是导致病理性病害发生的主要原因。该种病害防治的要点:一是保证种植环境的清洁卫生,将湿度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提高空气的流通性,清除病残体;二是如有植株发病,应当将患病植株及时清除并烧毁,并使用生石灰、杀虫剂等对周边环境与植株进行消毒。

1.2 主要病害及其防治

1.2.1 白绢病 茎基部位是白绢病的发病区,6~8月是该病害的多发期,一旦感染白绢病,铁皮石斛的茎基位置会首先发生腐烂,然后逐渐蔓延,最终导致整个植株的死亡。发病期间,从单一植株来说,植物的茎部接近地表的部分会出现流水病斑,病斑呈现淡褐色或黄色,植株从根部开始有丝状物蔓延,植株最终会出现腐烂与死亡现象;从整个畦面来说,其表面会出现褐色菜籽样菌核或白色绢状菌丝。在防治时,首先可以利用石灰粉对土壤的酸碱度进行调节,其次可以在4~5公斤半干湿细沙中拌入50克五氯硝基苯粉;然后将其撒到发病植株的根茎部,避免病害蔓延;最后可以在植株的基质与基部喷洒甲基托布津可湿粉剂70%或五氯硝基苯0.2%或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防治。

1.2.2 黑斑病 黑斑病多发于移植苗中,3~5月为主要发病期,发病时叶面上会出现淡黄棕色的麻点继而发展成为深褐色斑点,严重时可能导致叶片全部枯死,该病害具有发病迅速的特点,几日内就可引发植株死亡。该疾病在防治时要注意应当交替使用不同药剂,从而避免病菌产生抗药性。可防治黑斑病的药物包括:世高水分散粒剂10%,800~1000倍液;咪鲜胺乳油25%;波尔多液1∶1∶150;二氯化汞与水的1∶1混合溶液;甲基托布津1000~1500倍液防治。

1.2.3 黑腐病 黑腐病会对植株的根茎叶造成为害,具体表现为叶面出现湿斑,在蔓延的过程中,湿斑会由浅紫褐色发展为黑色或黑褐色,挤压时有水分渗出。如果栽培环境出现高温、通气性差等情况,就很容易发生黑腐病。防治药物:经甲霜灵58%+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霜霉威水剂72.2%,500倍液;波尔多液1∶1∶150倍液防治。

1.2.4 炭疽病 炭疽是常见的病害之一,植株的各个部位都可能染病,种植密度过大、叶片交叉、通风不畅、气候闷热等都是导致病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在防治中可以使用以下药剂:炭疽福美80%,800倍液;退菌特50%,800~1000倍液;炭特灵25%,500倍液;咪鲜胺乳油25%;甲基托布津75%,700~1000倍液防治。

2 铁皮石斛人工栽培中虫害的防治

2.1虫害防治要点

导致虫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包括栽培方式与栽培环境,由于铁皮石斛具有甘甜、基质营养丰富等特点,地厢栽培时很容易吸引虫害吸食其体液。虫害防治有三点,一是保证种植环境的适宜性;二是尽量不要以地厢的方式进行栽培,可以立柱塔床的形式来代替,如果是以大棚的形式栽培,那么应当设置防虫网进行隔离;三是如果发生病虫害,应当首先进行诱杀或捕捉,然后再行药物防治。

2.2 主要虫害及其防治

虫害主要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动物或昆虫对铁皮石斛裸露的根部、花朵、叶芽等进行咬食,继而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主要有蛞蝓和蜗牛,在这类病虫害的预防中栽培人员可在栽培区域定期撒谷皮、草木灰或石灰等;若虫害已经发生,栽培人员需于每日清晨与晚间诱杀或捕捉蛞蝓及蜗牛,并在其常出现的位置撒药。

第二类表现为动物或昆虫吸食植物的体液,导致植株的死亡,这类昆虫包括蚜虫与介壳虫,它们会在植物的茎叶上大量集聚或者固定寄生。栽培人员可在虫害多发期喷洒敌敌畏乳油、乐果乳油等药物进行防治,一般每隔7~10天需喷洒一次,可根据病虫害的发生情况酌情调整药物浓度;还可以采取生物方法对病虫害进行防治,即将瓢虫等放入栽培区,用于消灭蚜虫等虫害。

第三类虫害主要由生活在泥土中的动物或昆虫导致,它们会对铁皮石斛的根部进行伤害,包括蚯蚓与蚂蚁。在防治时首先可以利用食物對蚂蚁进行诱杀;其次可以在土壤中灌入乐果等药物驱逐蚯蚓;最后可以利用粘土、水、氯丹粉等设置药物防御线,避免蚂蚁的入侵。

3 结语

人工栽培能够解决铁皮石斛濒临灭绝的境况,提高铁皮石斛的繁殖数量,但是病虫害的频繁发生阻碍着铁皮石斛的健康生长,不利于其数量与质量的提升,常见的病虫害包括白绢病、黑腐病、黑斑病、炭疽病、蜗牛与蛞蝓、蚂蚁与蚯蚓、蚜虫与蚧壳虫等,栽培人员应当根据病虫害的类型与特点采取对应的措施进行防治,降低病虫害带来的损失。

参考文献

[1]宁沛恩.容县铁皮石斛病虫害发生情况及防治措施初报[J].广西植保,2012(02).

[2]宋喜梅,李国平,何衍彪,昝丽梅.铁皮石斛人工栽培主要病虫害防治[J].安徽农业科学,2012(32).

人工防治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6月—2010年6月, 我院门诊共诊治宫颈粘连患者11例, 年龄18岁~35岁。人工流产次数:首次2例 (18%) , 2次4例 (36%) , 3次及以上5例 (45%) , 其中近期人流5例 (末次人流与倒数第二次人流相距时间≤6个月) 。发病时间:人工流产术后27 d~40 d.症状与体征: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周期性下腹疼痛;1例同时有肛门坠胀、里急后重感;2例周期性下腹痛较剧。妇科检查:2例患者宫颈举痛明显, 3例后穹隆有触痛, 2例查子宫体饱满, 所有患者子宫体均有不同程度的压痛。

1.2 辅助检查

B超检查都有宫腔积液, 3例有不同程度盆腔积液;4例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血β-HCG均为阴性。

1.3 诊断与治疗

凡有吸、刮宫等宫腔操作手术史, 发生闭经、经量减少, 并伴有周期性下腹痛、肛门坠胀等主诉, 应首先考虑本病的可能。所有患者行宫腔探针检查, 至宫颈内口处有阻力感 (如为黏膜间很易探入, 如为肌层阻力较大) , 加压后有突破感, 同时可见有暗红色黏稠血液自宫颈流出, 再用扩宫器由小到大逐渐扩张至6号。术后给予抗生素口服3 d~5 d预防感染。

2 结果

所有病例经治疗后, 周期性下腹痛减轻且逐渐消失, 治愈率100%.

3 讨论

文献报道人流术后宫颈粘连的发生率为0.4%~1.9%不等[1,2]。宫颈口是子宫最狭窄区, 内膜组织薄弱易损伤, 手术创伤和术后感染是造成宫颈粘连的主要原因[3]。因为术者操作较粗暴, 宫颈管处反复吸刮, 或带负压反复进出宫腔致宫颈黏膜受损, 形成创面;另外, 子宫、宫颈、阴道局部炎症, 或手术时无菌观念不强, 或术后过早性生活均可继发感染, 也是导致宫颈粘连的重要原因;此外, 近期人流宫颈管黏膜尚未完全修复, 再次手术又受到损伤, 也可增加宫颈粘连的机会。

为避免宫颈粘连每一个计划生育工作者都应该严格掌握各种宫腔手术适应证和禁忌证。扩张宫口时动作要轻柔, 按号递增, 禁止带负压吸头反复进出宫腔, 禁止吸宫时负压过高、过频吸刮。术前子宫、宫颈、阴道局部炎症控制好, 术后预防感染, 禁盆浴、性生活1个月。同时做好避孕宣传工作, 本病的发病率可明显减少。

参考文献

[1]何彩娣.人流术后宫颈粘连28例分析[J].浙江实用医学, 1998, 3 (3) :56.

[2]王世阊.如何防治人工流产的并发症及不良后果[J].实用妇产科杂志, 2005, 21 (4) :253-254.

人工防治 篇7

1 野生甘草的分布

中国国家药典认定的甘草药材植物有三种, 即甘草、胀果甘草和光果甘草。其中以甘草分布最广、产量最高、质量最好。甘草广泛分布在我国北方干旱区域的温带荒漠区域和温带草原区域, N37°~50°、E75°~123°的范围内。随着气候带的延伸, 呈东西长、南北较窄的带状分布。包括内蒙古、新疆全境, 甘肃、宁夏、青海、陕西、山西, 河北北部, 辽宁、吉林、黑龙江西部。中心分布区在内蒙古鄂尔多斯高原和新疆塔里木河流域。

全国甘草野生蕴藏量约15亿kg, 胀果甘草占60%以上。全国甘草年需要量约3000万kg, 年收购量约2000万kg。野生蕴藏量在1亿kg以上的有内蒙古鄂托克前旗, 新疆沙雅、巴楚, 宁夏盐池;野生蕴藏量在1000万~1亿kg的有内蒙古杭锦旗、达拉特旗、敖汉旗, 新疆阿瓦提、麦盖提、轮台、尉犁、且末、温宿、库车、阿图什、哈密、库尔勒、和田、墨玉、莎车、于田、若羌、和硕、精河、察布查尔, 宁夏同心;野生蕴藏量在1000万kg以下的有内蒙古阿拉善右、额济纳、奈曼、翁牛特、巴林右、阿拉善左、鄂托克、乌审、正镶白、察哈尔右中、阿鲁科尔沁、巴林左、扎鲁特、开鲁等旗 (县) , 新疆洛浦、民丰、柯坪、拜城、阿克苏、新源、福海、和静、叶城、岳普湖、乌什、策勒、伽师、英吉沙、布尔津、哈巴河、阿勒泰、沙湾、乌苏、裕民、额敏、霍城、伊宁, 宁夏灵武、中宁, 青海共和, 甘肃环县、民勤、敦煌、安西、华池、金塔、合水, 吉林洮南、通榆、长岭, 陕西定边等地。

2 甘草的特征特性

2.1 生物学特性

甘草是一种喜光照的植物。甘草一般于5月中旬及下旬开始开花, 盛花期为一个月左右, 每朵花开放15天左右凋谢, 然后形成夹果, 到9月中旬, 果实成熟, 开裂落地。用种子繁殖的实生苗, 在第三年始能开花结实。根据野外观测, 甘草挖后留在土中的根茎能很快生出更新芽, 长出新的地上苗。甘草根蘖繁殖能力极强, 在荒漠地区, 甘草主要是用根蘖方法来繁衍后代。甘草的地下根茎是甘草的繁殖、营养器官, 又是药用材料的主题, 是甘草最重要的部分。

2.2 生态学特性

甘草生长的地方, 气候变化很大, 均为极端大陆性气候。夏季酷热, 冬季严寒, 即使在昼夜温差大的新疆阿勒泰地区, 年平均气温只有3~6℃左右, 绝对最低气温达零下47℃, 5月份的气温降到-4.3℃, 9月份的最低气温降到-5.2℃, 全年无霜期只有120d左右, 甘草仍可自然生长。在夏季炎热的吐鲁番盆地, 年平均温度为14.3℃, 最高温度为47.6℃, 降雨量稀少的地区, 甘草也能生长良好。

甘草有庞大的地下根系可以直接吸收地下水, 地下水深度在1.5~3m左右时生长良好, 地下水深度不超过5米, 仍可以维持生长;根及根状茎发达, 有较大的根茎比, 扩大对水分的吸收。在极端干旱的情况下, 叶停止扩展、株形缩小, 叶缘向内变黄, 但从未见到甘草叶片萎蔫和卷缩的现象, 旱象过去之后, 遇雨水可重新发出新叶。甘草既具有中生植物的特征又具有旱生植物的特征, 属于旱中生植物, 并有向旱生过度之趋势。

甘草一般生长在含盐较少、土层较厚, 排水良好的生境, 土壤以微碱性为宜。甘草有时生长在上层盐分较重的土壤中, 而土壤下层盐分较轻, 深处有淡水, 甘草系深根性植物, 能避开上面盐土层从地下吸取淡水, 一旦进行灌溉, 上层盐分淋洗下去, 反而会出现甘草成片死亡现象, 甘草生长的土壤p H值为7.8~8.15。

3 甘草种植技术

3.1 品种选择和处理

选定市场需求量大, 售价高的红皮甘草。种子来源主要是内蒙古和宁夏等地区, 种子发芽率应达到80%以上。甘草种子播种前需进行破皮处理, 用立式离心式碾米机的中央砂轮旋转擦伤种皮的方法处理种子, 简便、高效、安全、费用少、发芽率高。

3.2 土壤选择

栽培甘草应选择地下水位1.5m以下, 排水条件良好, 土层厚度大于2m, 内无板结层, p H值在8左右, 灌溉便利的沙质土壤较好。翻地最好是秋翻, 若来不及秋翻, 春翻也可以, 但必须保证土壤墒情, 整平地面, 否则会影响全苗壮苗。

3.3 播种期与播种量

甘草的种植方式以直播和育苗移栽为主。4~8月均可播种, 尤以4~5月份最佳。无灌溉条件、春季风沙大的地区可以推迟到6月份以后播种。以条播最好, 行距30~50cm, 播种深度2~3cm, 沙地深些, 粘土地浅些。小面积播种可以撒播覆土, 也可以用锄开沟播种。秋末挖出的苗条选择背风向阳、温度和湿度适宜的地方进行假植。春季挖出的苗子可以边挖边栽, 粗度和长度不足的幼苗可另选地块栽种。

3.4 田间管理

直播一般播后8~10天即可出苗, 在幼苗长至4片真叶后浇头水, 要细流浅灌或喷灌, 不可大水漫灌。浇水次数不宜多, 6、7月份各浇一次水, 入冬前浇足冬水。甘草第一年幼苗生长缓慢, 易受杂草影响, 必须加强中耕除草, 分别于3~4片叶和株高15㎝时除草1次, 第二年和第三年根据杂草和土壤情况, 每年应松土除草2~3次。有灌溉条件的地块, 每年视土壤墒情灌水2~3次。甘草移栽后要立即灌水, 以后视出苗和杂草生长情况及时灌水、追施化肥、除草。

4 甘草病虫害防治

1) 褐斑病, 褐斑病主要危害叶片。叶上病斑圆形或不规则形, 大小l~3mm, 中心部灰褐色, 边缘褐色, 两面均生灰黑色霉状物, 每年7~8月发生。防治方法:一是秋季清园, 及时处理病残体, 减少初侵染源;二是发病初期喷洒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2) 根腐病, 根腐病主要为害根和根颈部, 受害后病部变黄褐色或黑褐色凹陷, 地上部茎叶逐渐变黄枯、脱落, 该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防治措施:一是药液浸苗。用50%利克菌与多菌灵按1:1混配200倍液浸苗5分钟, 晾1~2h后移栽, 效果良好;药液中加少量绿亨天宝更好;二是药液喷淋或灌根。发病初用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 或50%杀菌王可溶性粉剂1000倍液, 或77%菌必杀可湿性粉剂700倍液等药剂喷淋或灌根。

3) 叶甲, 叶甲以榆兰叶甲、黄斑叶甲为主要种类, 是河套滩地、湖泊淤积地等滩地甘草的主要食叶害虫, 其他产区也有分布, 但危害较轻或不造成危害。防治方法:在5~6月越冬代虫口密度较大时, 用4.5%甲敌粉、2.5%敌百虫粉防治, 用药2.5kg/667m2左右。发生盛期, 用2.5%溴氰菊酯2000~4000倍喷药触杀。越冬前应清除田间残枝落叶, 用灌溉等方法杀灭越冬虫源, 降低越冬成活率。

4) 胭珠蚧, 胭珠蚧是甘草根部一种刺吸式害虫, 初孵若虫在寄主根际越冬, 成虫阶段短暂活动于地面, 其他阶段均生活于地下。防治方法:3月下旬到5月上旬的越冬若虫寻找寄主期以及8月上旬至下旬前的成虫交配产卵期是药剂防治的最佳期。前期可用内吸性杀虫剂开沟灌施, 后期可喷粉、喷雾触杀, 均可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对甘草的及时合理采挖, 亦是防止虫害损失的重要方法之一。

5) 叶蝉, 叶蝉主要是榆叶蝉、小绿叶蝉等, 主要危害甘草片。甘草产区均有分布, 发生数量大, 危害期长, 危害严重的田块, 植株下部功能叶提前枯黄脱落, 中上部功能叶由绿变黄, 严重影响生长, 可导致提前1个月落叶休眠。防治方法:用2.5%溴氰菊酯乳剂2000~4000倍液适期防治。为防止虫害, 栽培甘草应避免水肥过盛, 植株嫩绿疯长, 同时应清除越冬寄主。

6) 蚜虫, 蚜虫主要为乌苏黑蚜、桃蚜等。该虫分布普遍, 年发生8~12代, 以卵在植株枝条、缝隙越冬, 亦可在多年生植物根际越冬。防治方法:可利用瓢虫、草蛉等食蚜天敌控制危害, 同时注意田边、渠旁杂草的清除。危害严重的年份应注意及早防治, 药剂使用以短效的敌杀死、乐果、久效磷等为主。

7) 短毛草象短毛草象为取食甘草茎叶的一种绿色小象虫。此虫危害期长, 一般甘草田5~9月均可见到, 危害盛期为7~8月上旬, 主要取食叶片, 取食后叶缘呈缺刻状。年发生2~3代, 以成虫或初龄幼虫在植株缝隙、甘草及杂草根际越冬。虫害的发生对湿度要求不严, 相对湿度20~50%利于繁殖。防治方法:用2.5%溴氰菊酯乳剂1000~2500倍液防治, 此外, 在秋季结合除草, 破坏其越冬场所, 压低越冬基数亦可起到预防作用。

8) 盲蝽, 盲蝽主要有牧草盲蝽、三点盲蝽、苜蓿盲蝽等, 牧草盲蝽以成虫在田内杂草、植株裂缝内、枯枝落叶下寄主根际越冬, 其他盲蝽以卵在甘草、苜蓿等寄主残枝内、裂缝中越冬。防治方法:秋冬清除田内及周围的残枝落叶, 春末及时清除杂草, 同时严格水肥管理, 适当疏苗使植株生长健壮, 减少虫口发生。虫口过大时可用常规农药连同叶蝉1次防治。栽培中应注意密度、水肥管理, 防止造成暴发成灾的生境。

9) 甘草透翅蛾, 甘草透翅蛾主要分布于荒漠沙地甘草。其幼虫从甘草茎基钻入茎内, 从茎心向上钻蛀, 受害株很快死亡, 地下部分常由入蛀处向下腐烂, 造成损失。防治方法:注意做好冬前打草, 消灭越冬虫源并及时清除受害植株。

甘草除了上述的地上害虫外, 还有地下虫害的防治。成株期主要有黑皱鳃金龟子、黄褐异丽金龟、金针虫、蛴螬、地老虎、拟步甲等虫害。野生的根头距地表较深, 危害后不定芽可迅速再生。而人工栽培的甘草距地表较浅, 危害后全株腐烂而死亡。

参考文献

[1]任继周.草地农业生态学[M].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5.

[2]成明, 弓晓杰.甘草[M].中国农业出版社, 2010.

探讨人工流产综合征的防治及护理 篇8

关键词:人工流产综合征,防治,护理

在人工流产手术的操作施行过程中, 因子宫颈会被外力牵拉、扩张、负压, 及刮匙影响子宫壁等因素, 极大刺激了术区的神经末梢[1], 诱发冠状动脉出现痉挛、心肌收缩力度逐渐减弱、心脏排血量明显减少, 从而并发一系列人工流产综合征, 影响了手术的顺利进行及预后。笔者收集了人流手术患者的病例资料500例, 对人工流产综合症的发生率采取回顾性的统计分析法, 详文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5年3月至2016年9月间入院接受治疗及护理的500例人流手术患者的病例资料, 年龄26-44岁, 平均年龄 (34.6±2.1) 岁, 孕周10周, 平均孕周 (6.5±3.5) 周, 孕次1-3次。患者术前接受常规妇科检查、B超检查及尿HCG检测, 证实为正常宫内妊娠, 均无手术禁忌证, 可接受人工流产手术。

1.2 方法

根据每例患者身体的具体状况进行针对性手术方案的制定, 术前备好抢救用品和药品, 准确掌握作用原理及用药指征。术中密切观察其生命体征, 及时配合主治医生进行异常情况的处理[2]。

2 结果

本组患者中, 人流综合征的发生率为7% (35/500) , 其中24例发生明显的头晕目眩及反胃呕吐症状, 8例出现血压骤降及四肢冰冷症状, 3例出现抽搐、心律不齐症状。经对症干预处理, 均有效缓解, 使手术顺利完成, 患者对干预效果的满意度很高。

3 讨论

3.1 防治措施

人工流产综合征是因神经和精神系统的综合作用而发生的。为此, 临床对人流术制定了很强的政策性。术前, 在进行宫颈扩张时应循序渐进, 扩张器应由小到大。对术中刮落的组织物及产生的血块的吸取, 应根据患者的妊娠周数选用符合要求的吸管。手术操作技术要娴熟、动作要准确、轻柔, 尽可能减少器械进出术腔的次数, 以减少手术造成的创伤, 缩短扩宫、刮宫及吸宫的时间, 以尽可能减轻对患者宫颈、宫壁的机械刺激强度, 可有效减少人工流产综合征的发生。

3.2 护理方法

据观察, 心理因素对患者有很大的作用影响, 因此, 要想防治人流综合征, 首先要消除不良心理因素。一般较易发生人流综合征的患者, 主要是因术前精神过度紧张恐惧、情绪低落、对手术造成的疼痛十分惧怕而导致心理压力增大者, 或者其身体平时就较虚弱。因此, 对人流患者要加强术前健康指导, 主动向每位患者详细介绍及解释人流术操作的安全性及可靠性, 使其解除对人流手术的紧张感情绪及恐惧心理, 从而使其能够主动配合进行手术。保持手术室温馨、安静、整洁、空气清新及温度适宜等, 为人流患者创造良好的手术环境。总之, 在术前、术中均进行一定的心理干预, 以避免其精神持续高度紧张, 有效改善其精神状态, 减轻其心理压力, 使其始终处于良好的身心放松状态, 这对预防人工流产综合征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综上所述, 根据患者身体状态针对性制定人流手术方案, 通过娴熟的手术操作技术、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干预异常情况的发生, 可显著降低人流综合征的发生率, 促进手术的顺利实施;做好术前、术中及术后的相应护理工作, 可提高护理效果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罗映霞.心理护理干预对减少人流综合征的效果[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 03:136-137.

人工防治 篇9

1 草场建植概况及虫害情况

1.1 草场建植概况

中界乡是我县草地生态畜牧业产业化科技扶贫项目乡之一。按照项目建设要求,2008年3月中旬,县草地畜牧业发展中心组织在该乡罗家村马鞍山建植人工草场100 hm2。草场建植在马鞍山缓坡地带,地势宽敞,集中连片,海拔750~830 m,周围森林茂密,其中邻近草场大约有20 hm2的连片马尾松树林。草场由多年生黑麦草、苇状羊茅、鸭茅、白三叶和紫花苜蓿等5个优良牧草品种组成,实行混合条播。据测定,草场牧草郁被度达85.3%,平均草层自然高度22.7 cm,以多年生黑麦草、苇状羊茅、鸭茅等禾本科牧草长势为好。

1.2 虫害情况

根据测定,草场受害面积大约24.7 hm2,危害率达24.7%,其中以多年生黑麦草、苇状羊茅、鸭茅等禾本科牧草受害最为严重,白三叶和紫花苜蓿等豆科牧草危害程度较轻。此外,草场中牧草长势良好、茂密处比稀疏处危害要严重,受害之处无一健草存在,整个草场形成斑秃状,破坏严重,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

1.2.1 虫口密度

在草场中随机抽取5个(1 m2/个)样点,清数样点内虫体头数。结果平均每个样点内虫体头数达21.6头,折合667 m2为214 407头,危害程度达防治等级。

1.2.2 危害症状

据观察,幼虫先在牧草植株的心叶里咬食叶肉,吃成小孔,而后向植株下部移动,蚕食叶片,形成缺刻,甚至咬断植株,造成牧草茎叶干枯,呈火烧状,严重降低草场牧草生物量。

1.2.3 虫体形态特征

幼虫体色、体形、毛束、毛丛随着龄期不同而异。体色有棕红色、棕黑色两种,头黄褐色,中胸、后胸背面簇生蓝黑色毒毛带,腹部各节毛簇中具窄而扁平的片状毛,先端具齿状凸起,体侧生有白色长毛,并具1条纵贯身体的纵带,在纵带上各具一白色斑点。老熟幼虫体长47~61 mm。蛹长19~33 mm,栗褐色或暗红褐色,节间具黄绒毛,腹末有细长的臀棘,末端呈钩状卷曲。茧长椭圆形,灰白色至淡褐色,表面有黑色短毒毛。

1.2.4 虫体鉴定

经调查,草场周围马尾松林遭受大面积类似草场危害特征的虫害,采集两地危害对象不同的虫体进行对比观察,其形态特征完全一致,确定是马尾松毛虫的4~6龄幼虫危害。

2 防治措施

2.1 毒杀幼虫

每667 m2用15%毒死蜱、80%敌敌畏各100 g加18%氯氰菊酯10 ml兑水50 kg喷雾人工草地。并将人工草地周围60 m的松林同时喷雾。

2.2 诱杀成虫

成虫有强烈的趋光性,所以用灯光诱杀成虫,每50 m放一盏诱蛾灯,在灯下30 cm处放一盛有敌敌畏800倍液的盆,天黑前放置,天明收回。

2.3 防治效果

7月18日通过喷洒农药和灯光诱杀,幼虫、成虫均死亡,次日观察草场中无成活虫体存在,灾情得到了有效控制,取得了明显效果。

3 小结

3.1 马尾松毛虫危害草场在我县尚属首次报道,这对今后指导草场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马尾松毛虫原本属于森林害虫,调查结果表明,本次虫害是由草场周围马尾松林中的马尾松毛虫引起,说明马尾松毛虫不仅危害松林,还可危害草场。为此,建议在指导建植人工草场时,尽量选择远离马尾松林;同时在草场虫害防治工作中既要注重牧草害虫,又要防止森林害虫对牧草的危害。

3.2 马尾松毛虫3~4龄幼虫活动力及取食量渐增,5~6龄食量最大,缺乏食料时从树上爬迁到草场中,咬食牧草,造成严重损失。因此,适宜在3龄前喷药毒杀幼虫,防治效果较好。

3.3 调查发现,马尾松毛虫对禾本科牧草危害严重,对豆科牧草危害不大,其原因有待进一步调查研究。

3.4 在喷药毒杀草场中幼虫的同时,要将草场周围60 m的马尾松林中的幼虫进行毒杀,才能取得好的防治效果。

谈谈人工流产的并发症及防治措施 篇10

【关键词】 人工流产;并发症;防治措施

人工流产是指妊娠14周以内,因某些疾病、防止先天畸形儿出生、遗传病以及非法妊娠等原因,而采取的用人工终止妊娠的手术,称为人工流产术。近年来做人工流产的人逐渐增多,相应产生的人工流产并发症也随之增加,下面将我们近年来做的400例人工流产中的20例人工流产并发症及对并发症的防治措施总结汇报如下,供同道们参考。

1 一般资料

本组20例人工流产并发症患者,发病年龄均在23—32岁之间。其中:23岁的有4例、24岁的有3例、25岁的有3例、26岁的有3例、28岁的有3例、29岁的有2例、30岁的有1例、32岁的有1例。

2 人工流产原因

本组20例人工流产并发症患者中早婚早育人工流产的有4例、非法妊娠人工流产的有10例、未婚先育人工流产的有5例、经超声检查,胎儿先天畸形人工流产的有1例。

3 人工流產并发症

本组20例人工流产并发症患者中:有6例并发症是人工流产综合症;有3例并发症是空吸和漏吸;有1例并发症是术中出血;有1例并发症是子宫轻度穿孔;有1例并发症是人流不全;有7例并发症是生殖器感染;有1例并发症是宫颈裂伤。

4 人工流产并发症及防治措施

①人工流产综合症:人工流产综合症是指在手术操作过程中或手术结束时,部分患者出现血压下降、头晕、胸闷气短、面部苍白、浑身无力、心律不齐、出虚汗等一系列临床表现。如果发现这些症状出现时,应立即停止手术,进行抢救。首先平卧,给氧,同时要及时给予药物治疗。防治措施:、术前要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对患者实施精神安慰,嘱患者不要害怕、不要紧张,保持平静心态。术者在操作时力求小心,操作时要轻柔、稳当。有条件的最好在麻醉下进行,减少患者的痛苦。②术中出现出血:人流术中出血量超过200ml者为术中出血。出血原因多为妊娠月份过大,用的吸管较小,负压太低,大块组织未能及时吸出妨碍了子宫收缩,导致出血;瘢痕子宫着床位置较低、宫颈裂伤或子宫穿孔等均可发生出血。术中一旦发生出血,要立即进行止血。应给予输液备血,应用宫缩药,最有效的方法是迅速清除宫腔内的残留组织。如有宫腔裂伤的要进行缝合止血,有子宫穿孔的要进行子宫修补,术后均用抗生素治疗,预防感染。防治措施:术者首先必须全面严格掌握手术的适应症,严格遵守执行操作规程,术者必须有良好的、熟练的手术操作技术。术前术者必选全面了解患者全部情况,病史、有无凝血机制障碍、有无多次人流、准确判断孕周大小等。认为符合流产条件,方可进行人工流产术。③子宫穿孔:导致子宫穿孔的主要原因是术者对手术器械应用的不熟练,术中操作手法不轻柔而造成的。术中应用的器械有:探针、宫颈扩张器、吸管、刮匙或卵圆钳等。防治措施:做手术的医生必须掌握人工流产的良好技术,必须熟练掌握术中应用的各种器械的使用技术和方法。在手术时要精心细致,操作手法要轻柔,避免碰伤子宫及其他组织器官,尽可能减少或杜绝子宫穿孔发生。④空吸和漏吸:空吸可能是由于子宫较大或月经失调造成,而漏吸往往发生于怀孕5—6周之内,孕囊小,子宫腔相对较大而造成。防治措施:在人工流产术前,术者必须全面了解掌握患者的全部临床情况,认真进行各项检查,如超声及化验检查。尽量减少或避免空吸和漏吸发生。⑤人流不全:人流不全是指人工流产术后,部分胎盘残留及部分胎儿残留。防治措施:如术后怀疑宫腔内有残留物时,应及时做B超检查,查有残留物时,应及时进行刮宫并送病理检查。术后要及时给抗生素治疗预防感染。要求术者必须有熟练的人流及刮宫操作技术,减少或避免人流不全并发症发生。⑥生殖系统感染:人工流产术后,可发生急性子宫内膜炎,急性输卵管炎及盆腔炎等等。防治措施:在手术前必须掌握好人工流产的适应症及禁忌症,有炎症者不可做人工流产,待炎症治好后方可进行手术。手术时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各种器械及敷料要严格灭菌消毒。⑦宫颈裂伤:在手术中暴力使用器械、胎儿骨骼强行通过子宫颈或宫颈钳反复钳夹滑脱,均可导致宫颈裂伤。防治措施:医生在使用器械时,操作一定要轻柔,决不可暴力行事。轻度裂伤可采取局部压迫止血治疗,重度裂伤要采取缝合止血治疗。

5 讨 论

人工流产使患者精神和身体上都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为此要求我们妇产科医生业务知识要精练,手术技术要精良,在人流时要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器械和敷料要严格进行灭菌和消毒,手术时要小心、细心、精心,操作手法要轻柔。最大限度地减少患者的痛苦,更好地提高妇女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人工防治 篇11

一、什么是链孢霉

链孢霉是危害食用菌一重要病害,多数属腐生菌丝体疏松,主要以分生孢子传播为害,分生孢子卵圆形,红色或橙红色。在培养料表面形成橙红色或粉红色的霉层,特别是棉塞受潮或塑料袋有破洞时,橙红色的霉,呈团状或球状长在棉塞外面或塑料袋外,稍受震动,便散发到空气中到处传播。链孢霉是高温季节发生的最重要杂菌。链孢霉菌丝顽强有力,有快速繁殖的特性,一旦大发生,便是灭顶之灾,其后果是菌种、培养袋或培养块成批报废。

二、链孢霉有哪些发生规律

土壤习居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高温高湿条件下繁殖速度快,约2~3天可完成一代,最适温度为25~30℃,分生孢子耐高温,湿热条件下70℃,4分钟才死亡,干热条件下能耐130℃高温,靠气流传播,传播力极强,是食用菌生产中易污染的杂菌之一。

三、染病菌料袋如何处理

1. 防治链孢霉,首先应尽量避免在高温季节生产。

香菇、木耳等食用菌发菌阶段温度最好控制在20℃以下,这样链孢霉生长缓慢,可减少污染。发菌场所潮湿有助于链孢霉的发生,所以控制发菌场所的湿度就可以有效地防止链孢霉发生。

2.

对于杂菌孢子长出袋外的暴露型污染的菌袋,如链孢霉污染的,最好是在分生孢子团呈浅黄色时,进行处理,而当已产生分生孢子团并呈橘红色时,应用潮湿的布包裹好感病部位,集中进行处理,搬时要轻拿轻放,减少震动,尽量减少分生孢子的飘散危害,或者用少量的煤油、柴油蘸湿感病部分,杀死病原,控制蔓延。

3.

对于病菌菌落较少、每袋仅1~2个菌落的感染较轻的菌袋,可用75%酒精或10%~15%福尔马林注射,控制病菌蔓延。

4. 对于感染重的,可采用以下两种方法进行处理:

一是在生产季节,将菌袋高压灭菌后,再掺入新料中,重新利用;二是将污染的菌袋深埋或烧毁,可选用6%过氧乙酸浸湿的报纸或湿布连同培养料一同包住搬出室外烧毁或埋于2尺深的地下,然后向室内空气,墙壁等处喷洒2%过氧乙酸或3%甲醛,并关闭门窗6小时以上。切忌将污染的菌袋到处乱扔或未经任何处理就脱袋到处摊晒,让病菌孢子到处飞扬,造成严重的重复污染。

上一篇:心绞痛临床用药研究下一篇:继发肺部真菌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