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种草

2024-10-07

人工种草(精选3篇)

人工种草 篇1

在退耕还林政策的大力扶持下,人工种草面积逐年增加。利用人工种草规模化放养生产优质肉鸡,达到草养畜禽,畜禽粪便肥草,是可持续循环发展。有效途径之一。在自然环境中放牧养鸡,充分接受阳光照射,加大鸡的运动量,促进生长和维生素D的转化,摄取自身需要的营养物质,能生产优质无污染的农产品,同时,放牧饲养生产的鸡比舍饲肉鸡的市场售价要高20%~30%,能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因此,人工种草放牧养鸡,是市场前景好、经济效益高的致富产业,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致富提供了新途径。

1 放牧鸡场选址

放牧鸡场选址,对交通、防疫、生产管理等因素都要考虑,鸡场交通要便利,利于销售运输,场内要有水源通电、通水,利于饲养管理,场地最好有一定坡度,利于排污,同时,要有种植牧草或高秆作物的耕地为最好。

2 鸡舍要求及生产设施

2.1 育雏舍要求

对育雏舍要求较高, 以砖混结构为佳, 便于保温和消毒, 条件略差的地方, 可用塑料布隔育雏间, 目的要保温。

2.2 育雏生产设施

2.2.1 升温设备:

以煤炉、地灶等升温设备为主,投入少,易购置,育雏成本低。也可用电热育雏,红外线灯,育雏伞或石英炉等作为升温设备。

2.2.2 育雏笼:

育雏分为地面平养育雏和育雏笼育雏方式。育雏笼育雏虽然增加育雏笼的投入,但此方法具有疾病少,增加使用面积,减少垫料投入等优点。地面平养易发病、垫料易霉变和因易发病的药物投入较高,因病造成的死亡相应也增高,所以,建议使用育雏笼育雏方法。

2.2.3 供水供料用具:

可以不使用专门的开食盘,直接用纸或饲料口袋及塑料布等铺垫给雏鸡开食。为减少污染和浪费,建议购料桶和真空饮水器。

2.2.4 垫料:

平养育雏时,必须在地面铺上垫料,利于保温。垫料可用刨花、糠壳及剪短的稻草等。

2.3 放牧鸡舍要求

采用简单支架,简易屋顶,四周用网(条件不具备时可四周不隔)隔。要考虑保温、挡风雨、易于拆迁因素。为方便冬季保暖,四周可在寒冷天气用塑料膜挡上。

2.4 放牧鸡舍生产设施

用竹子剖开或制作木槽等方式,制作供料槽,一般100只鸡3 m左右。条件充许购买饮水器和料桶最好。在舍内用木条或竹子做30~50 cm高的栖架,满足鸡有喜欢在高处栖息的习惯,也可减少兽害和地面潮冷的损害。

3 饲料

3.1 育雏饲料

在市场上购买适宜育雏使用的全价配合饲料,或者购买浓缩饲料按雏鸡要求自配全价饲料,按60%~65%的包谷和40%~35%浓缩饲料混合适宜。

3.2 放牧鸡饲料

传统放牧鸡的方法,在放牧时主要补饲少量玉米、稻谷或农副产品,这样的补饲方法饲料报酬比补饲全价饲料低25%~30%,对生长发育和出栏均重也有较大影响。补饲精料要以全价配合饲料为主,农副产品为辅。全价饲料以正规厂家生产的育肥料为宜,或者用60%~70%的玉米加上5%~10%的糠麸,配入30%左右的浓缩饲料。生长期补饲使用浓缩饲料较好,成本低,配方:1~2周,玉米55%~60%,麸皮5%,浓缩饲料40%;3~4周, 玉米60%,麸皮5%,浓缩饲料35%;5~7周,玉米62%~65%,麸皮5%~8%,浓缩饲料30%;8周以后,玉米62%~67%, 麸皮8%~10%,浓缩饲料25%~30%。

4 放牧草地建植

因鸡的食性、耐践踏和持久性, 放牧草地用种量采用豆科牧草50%~70%, 禾本科牧草50%~30%混播方式, 适宜的豆科牧草有白三叶、紫花苜蓿等, 禾本科牧草有黑麦草、鸭茅等。用种量豆科牧草7.5~10.5 kg/hm2, 禾本科牧草4.5~7.5 kg/hm2。秋播时间为9—10月份, 有利于优质牧草与杂草的竞争。也可春播, 春播时间为3—4月份。

5 育雏

5.1 育雏准备

准备面积适宜, 保温性能良好的育雏舍。供温设备, 育雏笼或为地面平养准备好适宜的垫料。饲喂工具。无污染的新鲜饲料。常用防疫治病药物:恩诺沙星、诺氟沙星、强力霉素等广谱抗菌素及抗球虫药。

5.2 消毒升温

育雏舍应提前1周消毒, 饲喂及其它生产工具应在进育雏苗提前消毒, 消毒需进行2~3道, 第一道对育雏舍及生产工具用2%~3%的的烧碱水进行浸泡及喷洒消毒, 12 h后用清水冲冼, 稍干后用百毒杀 (1∶500~1∶600) 喷洒消毒。进雏前三天将生产工具放入育雏舍, 与育雏舍一起进行熏蒸消毒, 熏蒸消毒方法:按育雏舍每立方米15 g高锰酸钾, 30 mL福尔马林用量计算 (如按育雏舍使用面积计算, 高锰酸钾40~45 g/m2, 福尔马林80~90 mL。消毒前将门窗逢隙用纸条密封。用5倍以上容量的陶瓷容器, 先放入高锰酸钾, 然后倒入福尔马林, 立即关闭门窗, 熏蒸12~24 h后打开门窗换气即可。进苗前12~2 4 h给育雏舍升温。

5.3 育雏管理

5.3.1 刚引进的雏鸡应先给2~4 h饮水,然后再给饲料开食。

在前三天饮水中加入2%~5%的葡萄糖和电解多维,第三天起在饮水中加入诺氟沙星、恩诺沙星等抗白痢药物。注意在免疫接种的前1 d和后2 d,禁止给鸡投喂任何抗病药物。药物不应连续使用,一般原则连用3~5 d,停药7 d。

5.3.2 注意育雏温度。

育雏温度要求:1周龄35~32℃,2周龄31~28℃,3周龄27~26℃,4周龄25~22℃。育雏温度是否适宜,一是靠温度计,二是靠观察雏鸡表现来确定。最好根据雏鸡表现来判断,温度适宜,雏鸡散布均匀,活泼好动,饮食良好,睡觉时伸头舒腿;温度过高,雏鸡远离热源,烦燥不安,食欲下降,饮水增加,张口张翅呼吸,发出尖叫声;温度过低,雏鸡靠近热源,拥挤打堆,食欲不振,发出咝哑叫声。育雏湿度,育雏湿度应保持在60%~65%左右。育雏密度过大,雏鸡生长缓慢,疾病增加;过小,浪费空间。一般1周龄饲养密度40~50只/m2左右,冬天多些,夏天少些,以后逐渐减少密度, 4周龄时饲养密度25~30只/m2。

5.3.3 换气通风,育维要保温,但同时要考虑通风换气。

以减少舍内有害气体堆积。气温较暖时可开窗增加换气,天气较冷时,可打开天窗和每天定时开窗通风换气,以舍内空气清新,无有害气体堆积为宜。光照,雏鸡1周龄给23~24 h光照,以后每周下降2~3 h,光照强度以每平方米2 w左右为宜。

5.3.4 育雏饲料:

建议0~14 (21) 日龄,使用正规厂家生产的育雏料,15 (21) ~30日龄,使用中鸡料育雏时要少喂勤添饲料,每天喂6~8次。

5.3.5 免疫程序:

根据雏鸡常发病及造成损失情况,制定适用的免疫程序表1。

免疫时应注意: (1) 疫苗头份加倍; (2) 最好用凉开水稀释疫苗; (3) 饮水器用清水彻底冲洗干净,不能残留任何消毒剂和杂质; (4) 四免时按每只鸡10mL饮水稀释,五免时15 mL;(5)饮水免疫前先停喂水2~4 h,夏季时间短些,冬季长些;(6)水位要充分,使每只鸡都能充分饮水,要有2/3的鸡同时喝到饮水。在免疫过程中要注意的是如果当地有肾型传支病发生,二、四免的疫苗应使用含肾传的疫苗。球虫免疫时,最好使用混合疫苗,使用的饲料中不含抗球虫药物,在平养育雏时才能进行球虫免疫。免疫接种后14 d内不能使用对球虫有影响的药物,21 d内不能使用抗球虫药物。育雏期用药物预防疾病时,要错开免疫疫苗的时间,尽量在饮水加入诺氟沙星及恩诺沙星等药物(按购药包装说明量给药)进行预防,尤其7~12日龄和20日龄两个雏鸡的疾病死亡高峰期间;15日龄后注意球虫病的预防和治疗,抗球虫药应经常换药,避免产生耐药性。

用药时应注意:一适量,二均匀,三少给,四用药时间不能太长,五首次用药加倍。

6 放牧管理

6.1 注意防盗防兽害:

育雏结束,由于放牧鸡舍简易,不能防止兽害侵入,放牧前应用兽夹等方法先消灭兽类,如黄鼠狼、老鼠等。放牧应随时注意,不能放松警觉。

6.2

放牧补饲可在早、中、晚分3次进行, 早、中各补饲日粮的20%~25%, 天黑前2 h补饲完剩余的饲料。补饲时可吹哨或发出其它固定声音, 让鸡群形成条件反射。放牧密度以30~60只/亩为宜, 条件好时, 密度小些更佳。每群300~500只, 如单户饲养量较大时, 分成300~500只一群放牧放牧。放牧舍饲养密度15只/m2为宜。

6.3

放牧舍应定期搬迁, 在一个地点长期放养, 一是易造成环境疫病污染, 疾病发生增加;二是造成土壤板结, 影响植物生长, 减少食物来源。遇恶劣天气时放牧不要进行。如鸡多围在鸡舍周围, 不到较远处寻食时, 可减少补饲量, 让鸡产生饥饿, 同时在较远处撒些饲料引诱鸡去寻食。

6.4 注意防水、防潮, 鸡舍周围要挖排水沟, 最好在舍内安放栖架。

随时观察鸡群情况,发现疫情,及时对症处理。平时不要随便用药,要根据发病情况,针对性给药,给药时首次加倍。

6.5

可充分利用代偿生长, 放牧的前两个月以补饲农副产品玉米、洋芋、豆类及糠麸等为主, 第三个月至出栏前补饲全价配合饲料。并尽量多补。放牧时换料要逐渐进行, 新换饲料逐渐增加, 一周换完为宜。注意防治中毒:放牧鸡牧地周围应禁止喷洒农药, 如发生中毒时, 应及时处理。

6.6 在草地上放养,要实行分区轮牧。

具体做法,将牧地分成4~5个小区,每个小区放牧5~7 d。气候好,雨水充足,牧草生长快时,20 d左右轮牧1次。气候差,牧草生长差时,15 d左右轮牧1次。放牧时利用喂食进行训练,引导到计划放牧的地方喂食。也可用网围成轮牧小区, 进行分区轮牧。

注意:滴鼻点眼时, 疫苗用蒸馏水, 生理盐水或凉开水稀释, 稀释量每100只鸡5.5 mL。用标准滴管或一次性注射器吸取疫苗逐只鼻、眼各滴1滴

7 鸡的主要疫病防治

7.1 鸡新城疫 (俗称鸡瘟)

症状:体温升高, 口鼻有粘液, 喷嚏及咳嗽。有呼吸症状, 张口呼吸, 发出咯咯声。青绿下痢或出现血痢, 嗉囊有波动感。死鸡倒提口腔内流出粘液, 出现歪头, 扭颈, 倒退, 转圈等神经症状。

剖检病变:心冠状沟出血, 肠道枣核状出血, 腺胃及肌胃出血。

治疗:肌肉注射高免血清或者蛋黄抗体 (目前易买到、价格适宜的为三联蛋抗) 。同时在饮水中加入恩诺沙星, 强力霉素等广谱抗菌素防止继发感染, 加入速补类及多维, 增加恢复和增加机体抗病力。注射抗体时按说明用药量加倍, 注射后15 d后应免疫接种1次。

7.2 法氏囊病

症状:病鸡打堆, 塌尾, 头伸入翅下, 有啄肛现象。剖检变化, 胸腿肌出血, 法氏囊肿大, 出血或萎缩, 肾肿大呈花班肾, 输尿管尿酸盐沉积。治疗:肌肉注射高免血清或蛋黄抗体, 饮水中加入囊霸王, 肾肿解毒药, 广谱抗菌素和速补类药物。

7.3 传染性支气管炎

目前危害较大的主要是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症状:呼吸困难, 咳嗽, 饮水增加1倍以上, 下水样稀便。剖检变化:胸腿肌肉出血, 肾肿大, 花斑肾, 输管尿酸盐沉积, 气管下部有分泌物。治疗:肌肉注射高免血清或蛋黄抗体, 饮水中加入肾肿解毒药 (或0.3%~0.5%的NaHCO3) , 广谱抗菌素和速补类药物。

7.4 禽霍乱

症状:体温升高, 精神萎顿, 冠青紫色, 颜面, 肉髯水肿, 黄白色下痢。剖检变化:心冠状沟, 肠道 (尤其十二指肠) 及内脏广泛出血。肝脏上有针尖至黄豆大的黄白色坏死点。治疗:磺胺类药物 (尤以磺胺-5-甲氧嘧啶为佳) 与青霉素类 (如阿莫西林) 同时给药, 连用5~7 d。

7.5 鸡白痢

症状:灰色下痢, 糊屁股, 仰头张口呼吸, 饮水增加。治疗:无特效药, 许多抗菌素对本病有抑制作用。可用阿米卡星, 头孢曲松, 新肥素, 诺氟沙星, 痢菌净, 生物抗痢药等治疗。

7.6 支原体 (霉形体) 和大肠杆菌病

枝原体病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 张口呼气, 咳嗽, 发出“喀喀”声, 剖检气囊混浊, 有渗出物。支原体继发大肠杆菌病时死亡增加, 大肠杆菌病主要表现黄、白下痢, 剖检肝周炎、心包炎, 心包积液, 肝脏上有一层纤维素性膜。治疗:支原体病, 用泰乐菌素, 或者恩诺沙星十红霉素。大肠杆菌病用氟苯尼考、强力霉素治疗。

7.7 球虫病

症状:精神不振, 翅下垂, 肉色或血色 (红色或粉红色) 下痢, 鸡卧地, 昏迷, 死亡。治疗:目前各种市售抗球虫药, 如球净, 球王, 三字球虫粉, 球虫杀星等皆有效。但要注意, 要经常换药, 交替使用, 以免产生耐药性。

参考文献

[1]杜丽娟, 陶宇航.林下种草放牧养鸡不同补料对其生长效果的比较.贵州畜牧兽医, 2007, 2:29.

[2]蔡宝祥.家畜传染病 (第3版)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9.

[3]王仁宁.禽呼吸系统疾病.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2.

[4]白秀斌.如何做好禽霍乱的诊断与防治.中国畜牧兽医报, 2007 (11) :05.

[5]李永生, 杨润珠, 孙宝贵, 等.合理应用抗鸡球虫病的药物.黑龙江畜牧兽医, 1995 (09) .

开展人工种草发展规模养羊 篇2

而我国又是草原大国, 草原面积近4亿公顷, 居世界第二位。草原约占我国陆地国土的42%, 是耕地面积的3.3倍、森林面积的2.3倍, 由此可见, 草原在我国国土及其安全方面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而草原畜牧业可以增加肉奶等畜产品总供给, 从而扩大食物来源, 改善人们的食物结构, 提高生活质量和水平, 减少对粮食的依赖。

一、人工种草是发展规模养畜的重要措施

草是饲养家畜的物质基础, 特别是对草食农畜牛、羊等来说是无法用其它物质替代的。只有开展人工种草, 才可以实行以草定畜, 规模化养殖。首先, 扩大种草规模。人工牧草不仅产量高, 草质好, 而且可以做到一年四季都有青草供应。优质牧草营养丰富, 1千克紫花苜蓿干草相当于1千克玉米的营养。忻州市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比较适合紫花苜蓿种植。紫花苜蓿素以“牧草之王”著称, 喜半干旱气候, 抗旱性强, 适于养殖山羊的山区。紫花苜蓿素以“牧草之王”著称, 不仅产草量高, 草质优良, 而且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无机盐, 通常4~5千克鲜草可晒制1千克干草, 也适宜打成苜蓿草粉制成颗粒饲料或配制全价料。羊耐粗饲, 应与玉米秸秆等粗纤维含量高的粗饲料搭配饲喂。人工种草投入小, 收益大, 从根本上解决发展畜牧业实施规模化养殖的一大难题, 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一项重要措施。

二、良种、良法、高效

养羊要用科学配方饲料, 营养是基础, 品种的选择至关重要, 优良品种是取得养殖效益的一个重要因素, 项目在实施过程中采用先进的养羊饲养技术, 使良种与良法配套, 力求取得最高的养羊效益。

在舍饲情况下, 饲养成本加大, 会造成经济效益的下降或亏损。为此, 必须引进肉用羊品种进行杂交改良和推广羔羊育肥技术, 缩短饲养周期, 降低养殖成本。可充分利用当地的草地资源, 季节性的利用天然草山、草坡发展肉用羊, 降低养殖成本, 增加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三、多措施、保效益

养殖场的产品主要是商品肉羊。在商品肉羊的销售上采取两种办法, 一是自己投资, 直接上市, 可以充分体现优质产品的市场竞争优势。二是和屠宰企业订立合同销售, 实行优质优价。

四、疾病控制是养殖场的生命线

合作社遵守《动物防疫法》, 按兽医主管部门的统一布置和要求, 认真做好羊感染病和传染病防范工作、强制性免疫病种的免疫工作。认真做好免疫接种工作, 严格免疫操作规程, 确保免疫质量。做到定期免疫, 定期除虫, 随时观察羊群, 及时发现疾病, 及时治疗, 将疫病控制在最早期。对人畜共患的传染病要做到人畜同时免疫接种。

合作社以资源为基础, 以市场为导向, 以产业化经营为途径, 以科技为动力, 以增加农民收入和改善生态环境为目的。采用现代化技术及管理进行高效益的肉类生产及优质牧草的种植, 土地得到合理利用, 农业产业化结构趋于合理, 由粮经型向粮精草型转变, 带动周边养殖户的发展。推广示范舍饲养羊新技术, 保护植被, 生产绿色产品, 防止水土流失。为调节小范围气候, 维持生态平衡改善环境, 增加绿化面积, 维持生态平衡起到很好的作用。

内蒙古发展人工种草的思路 篇3

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人工种草面积比较大的省区之一。据统计, 2012年全区人工种草面积达4382.67万亩, 占全国种草面积的24.73%。其中多年生牧草1657.41万亩, 占全区的37.82%;饲用灌木919.21万亩, 占全区的20.97%;一年生牧草1806.05万亩 (包括青贮玉米1355.51万亩) , 占全区的41.25%。2005年以来, 由于受农作物免税、实施良种和种植补贴的影响, 人工种草受到冲击, 多年生和一年生牧草出现下滑的趋势。人工种草由2001年的5575.5万亩回落到2009年的4522万亩。全区青贮玉米始终保持增长趋势, 由2001年的61.41万公斤增长到2009年的278.27万公斤。选育草品种29个。

到目前为止, 内蒙古自治区的人工种草尚处于以户为主、自种自用或用于生态建设的松散保障阶段, 满足不了畜牧业标准化规模饲养的发展需求, 规模、档次、现代产业化水平难以令人满意。国有草种繁殖场转制转产, 草种基地转为产草或种粮, 草种生产体系处境艰难。

2 机遇与挑战

当前, 内蒙古自治区的人工种草正面临着重要的发展机遇, 国家和自治区对草原保护和建设高度重视, 出台优惠政策, 支持力度不断加大。随着现代畜牧业发展进程的加快和发展方式的转变, 对人工种草质量效益的要求越来越高。草原生态保护问题、鲜牛奶质量安全问题, 以及传统制约问题日益凸显。面对保障生产发展和生态安全的双重任务, 人工种草困难和潜力同在, 机遇和挑战并存。

2.1 人工种草发展机遇难得

2011年国家启动了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 每年安排4.522亿元用于全区牧草良种补贴, 种草首次像种粮一样列入国家补贴。为了落实好国家“要彻底解决牛奶质量安全问题, 必须从发展优质饲草生产抓起”的精神, 2012我年国又启动“振兴奶业、苜蓿发展”项目, 当年共投入1.6亿元用于高产苜蓿生产基地建设。国家和自治区生态战略和食品安全战略为人工种草、发展草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创造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2.2 资源条件适宜, 基础条件良好

(1) 资源条件适宜。我区东西跨度大, 横跨三北, 土地资源丰富, 在生物气候带、土壤种类、动植物种类、生态类型和水热条件等方面均具有明显的多样性区域特点。不同的区域和条件, 适宜种植不同种类的牧草品种, 特别是苜蓿等优质干草的最佳生产区。

(2) 发展基础条件良好。30多年来, 内蒙古自治区在人工种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如坚持以户为主, 以小型为主, 以水为主, 发展“水、草、林、机、料”五配套草库伦建设, 成为牧区家庭经营的有效建设形式;通过贯彻“种植一点饲草料地, 改良一块退化草地, 合理利用一大片天然放牧场”的“种、改、保”的建设思路, 探索出牧区草原建设的模式;“建一亩水浇地或旱作稳产田, 退出二亩风蚀沙化耕地还林还草还牧”即“进一退二还三 (进退还) ”战略, 成为生态建设和结构调整的模式等等。这些成功的经验和模式已在生产建设中广泛推广应用, 为自治区发展草产业和改善生态环境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3 草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牧草产业是发达国家畜牧业的支撑产业, 也是新兴的绿色经济产业。草捆、草颗粒及草种子等草产品已成为商品, 在国际贸易中占有主要位置, 年交易量为1000万吨左右。2010年美国苜蓿干草产值达75.2亿美元, 种子出口值为6456万美元。我国从美国等地进口苜蓿22.72万吨, 进口值达6147.68万美元。利用优质饲草解决牛奶安全问题, 已引起国家的关注。2011年全区有荷斯坦奶牛210.76万头, 能繁母牛142.53万头。如果能繁母牛每头每年供给1000kg苜蓿干草, 则需14.3亿公斤。以呼和浩特市为例, 现有荷斯坦奶牛能繁母牛26.05万头, 占全区的18.28%。2010年苜蓿面积30万亩, 占全区的5.9%。较2004年减少50万亩, 每头能繁母牛平均拥有1.15亩苜蓿。如果按每头奶牛每年供给1吨苜蓿干草, 每亩平均产干草400kg (高于全区平均水平) 计, 则需65万亩苜蓿, 目前还差35万亩。内蒙古自治区是苜蓿的主产区和优生区, 也是苜蓿利用大区, 有巨大的优质苜蓿干草生产潜力, 自产自用和外销的市场空间非常大, 发展草产业的前景广阔。

2.4 需突破的制约瓶颈

(1) 对草的认识不够。牧草是反刍家畜牛、羊的最好饲草, 是通过家畜过腹转化为奶、肉产品的原料。虽然其直接效益不明显, 但是如果缺少优质饲草, 再优秀的牲畜品种也难以发挥出良好的生产性能。饲草不优质, 家畜健康受损, 奶、肉产品也不会优质。农牧民缺乏利用优质牧草的认识, 只种不管, 种子和草兼收, 往往错过牧草营养高、品质好的最佳收获期, 收获的牧草品质大大降低。

(2) 水土条件差, 产量不高。人工种草所用土地多为弃耕地、撂荒地、低产田及严重退化、沙化草地, 以旱作为主, 占90%以上。受水资源不足的限制, 灌溉人工草地不到100万亩, 饲草灌溉用水不到农业用水的5%。目前内蒙古自治区人工草地平均单产200kg/亩左右。水土条件差, 耕作丰产技术跟不上, 是人工种草产量不高的主要制约因素。

(3) 比较效益不高, 机械化程度要求高。长期以来, 因种草比较效益不高, 农牧民不视其为经营收入的重点。种土豆、玉米等高价值作物有良种补贴和种植补贴, 积极性高, 肯下功力。虽说从2011年起, 国家对牧草良种给予了每亩10元的补贴, 但比较种粮和育林的各种补贴仍有差距。尽管近几年以苜蓿为主的牧草价格不断升高, 但受水土条件限制, 效益还是比不过粮食。

(4) 牧草种源不足, 适应性强的优良品种匮乏。由于企业主体不突出, 尚未形成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和集约化的现代草种生产体系, 缺少品种遗传质量控制的良繁程序, 导致品种混杂、退化;缺乏良种应用推广的机制和扶持政策, 育、繁、推脱节, 自主选育的适应优良草品种推广难度大, 种子生产量有限, 释放率和覆盖率低;进口草种大面积种植, 存在越冬安全隐患, 也冲击着我国草种业的发展。种子生产处在无序状态, 经营不规范, 质量差, 年自供量不足70%, 草种合格率为50%, 良种化率为33%。技术支撑体系建设跟不上, 科研创新力度不够, 成果转化率低, 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力度不够, 机械化、标准化、专业化生产水平低也在制约着人工种草的发展。

3 发展思路

3.1 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以保护和改善草原生态为核心, 以最大限度满足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和安全的现代畜牧业发展需求为目标, 以苜蓿发展为突破, 统筹规划, 优化结构, 集成技术, 适地适种, 良种良法, 高产高效, 着力加强人工种草的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机械化和组织化程度, 充分发挥广大农牧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强化市场主体, 注重科研创新。建立现代草业良繁体系、生产体系和质量监管体系, 实现草产业一体化发展, 全面提升对畜牧业质量效益和可持续发展的支撑能力, 提升粮食安全、食品安全和生态安全的保障能力。

3.2 区域划分与技术思路

根据内蒙古自治区的自然气候特征和牧草生物生态学特性, 做到适地适种, 良种良法, 将全区人工种草划分为4个核心区域和1个保护带。

中西部黄河流域豆科牧草种植核心区, 主要是建立以节水为主的优质苜蓿高产基地和青贮玉米基地, 满足奶牛和肉牛的生产需求;对弃耕地、盐碱地和沙地推行旱作种植苜蓿、沙打旺等, 对低产田推行草田轮作, 形成西部苜蓿产业优势区。

中北部草原区禾本科牧草种植核心区, 主要是建立节水灌溉优质多年生牧草混播草地, 在降雨量300mm以上的局部地区建立旱作人工草地, 保障畜牧业稳定发展。

东部西辽河至嫩江流域豆科牧草种植核心区, 主要以苜蓿、沙打旺为主, 兼顾其他优良草品种, 在退耕地、沙地和低产田大力发展旱作单品种人工草地和混播人工草地, 适度发展节水灌溉苜蓿优质高产基地, 推行草田轮作, 为以肉牛、奶牛和肉羊为主的畜牧业和有机农业提供支撑, 形成东部苜蓿产业优势区。

东部大兴安岭北麓禾本科牧草种植核心区, 主要是在退耕地建立多年生禾本科牧草人工草地、混播人工草地, 适度发展节水人工草地, 增加优质饲草供给, 在保障畜牧业稳定发展的基础上, 适度发展草产业。

北部草原保护恢复带, 主要是坚持“种植一点饲草料地, 改良一块退化草地, 合理利用一大片天然草场”的“种、改、保”建设思路, 以水为主, 以综合配套建设为主体, 着力发展牧区节水灌溉人工草地建设, 提高饲草生产能力, 做到为养而种, 为禁牧、休牧和舍饲养畜提供物质保障, 实现“禁牧不禁养”的目标。

4 政策建议

4.1 实施牧草良种繁育补贴政策

牧草良种是人工种草的核心基础。良种基础不强, 草业发展的基础不厚实, 支撑现代畜牧业发展的能力就弱。内蒙古自治区气候条件特殊, 引进种子适应性风险大, 自主选育的适应品种种源匮乏。种源不足问题已成为主要的制约因素。为保护多年成果, 发展乡土民族种业, 促使适应本地环境的优良草品种繁育生产, 挖掘品种在提高草业生产能力方面的潜力, 建议自治区建立优质草品种繁育补贴奖励机制, 像对待马铃薯等作物种子一样, 实施草品种繁育补贴, 对10万亩原原种、原种繁育田每亩每年补贴300元, 40万亩良种繁育田每亩每年补贴100元。

4.2 加大牧草机械购置补贴力度

苜蓿等多年生牧草再生性好, 刈割次数越多产草量越高。在不同物候期刈割, 其营养成分差别很大, 适时刈割、晾晒、打捆决定干草的质量、产量和收益。种植规模越大, 时间性越强, 机械化程度要求越高。目前, 国内生产的牧草收获机械不适宜大规模作业, 效率低, 维护费用高。国外进口的大中型收获机械尚不在农机补贴名录。建议将大中型苜蓿等多年生牧草用进口机械列入农机购置补贴名录, 并加大补贴资金扶持力度。

4.3 设立人工种草科研与技术推广专项资金

人工种草从种植、田间管理到收获的整个过程科研技术水平与种植业有较大的差距。牧草良种化程度仅有33%, 良种更新慢, 对增产增收的贡献不明显。建议自治区设立草业科研专项资金, 以支持在抗寒抗旱、优质高产草种选育、增产技术应用等方面进行攻关, 取得突破。依托各级草原站, 加强对人工种草的技术培训、技术指导与技术服务, 提高人工种草的科技含量, 各级财政应拿出一定资金, 设立人工种草技术推广专项, 列入财政预算。

4.4 建立多元化资金投入机制

【人工种草】推荐阅读:

人工鱼礁07-15

人工感染05-11

人工哺育05-17

人工模拟06-03

人工建筑07-12

人工肛门07-31

人工老化07-31

人工繁殖08-01

人工种植08-21

人工输精08-21

上一篇:变电一次检修问题下一篇:特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