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造林技术(精选11篇)
人工造林技术 篇1
人工造林即通过人为方式在技术上要求根据林木生态适应性和生长发育规律进行科学植树造林活动。人工造林只有把握住良种壮苗、适地适树、及时抚育间伐、防虫治病等生产环节, 才能达到速生丰产的目的。下面就自己二十多年的生产实践谈一谈人工造林技术。
1.造林作业设计
1.1作业设计依据
造林作业设计依据为林业主管部门批复的造林规划、计划和造林项目实施方案、经批复和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森林资源调查成果以及相关规定等。
1.2造林作业设计的主要内容
在地造林地调查和立地类型划分的基础上, 进行造林典型设计或造林模式设计 (包括造林密度、树种配置方式等) , 提出造林用工、苗木、肥料和费用等的安排及避免或减少对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的对策或措施。
1.3作业设计审批
造林作业设计应在造林施工前编制, 报林业主管部门或造林项目审批 (审核) 部门批准。没有作业设计或虽有设计但未经批准的, 不得施工。作业设计一经批准, 应遵照实施。如因特殊情况需要变更时, 应在设计单位修改后, 再报原设计批准部门批准。
2.造林地的清理与整地
整地是在造林前改善环境条件的一道主要工序, 通过整地可以改善造林的立地条件, 清除灌木, 杂草和采伐剩余物。增加直接投射到地面的透光度, 还可以改变小地形, 使透光度增加或减少。整地清除了地表植被, 增加透光度, 因而在白天地表层的温度要比有植被覆盖时上升的快。整地后改变了土壤物理性, 使土壤温度状况发生变化。因而, 能提高造林成活率。整地还能保持水平, 减免土壤侵蚀, 同时也利于造林施工, 提高造林质量。造林整地一般要在造林前一年或当年伏前整完。容易发生冻拔害的地方, 可采取随整随造的方法。沙丘可不整地, 开大沟造林。整地时间春、夏、秋三季都可以进行, 但以伏前整地为好。
2.1造林地的清理。清理是造林整地翻垦土壤前的一道工序, 把造林地上的灌木、杂草、竹类以及采伐迹地上的枝丫、梢头、倒木、伐根清除掉。分为全面清理, 带状清理和块状清理三种方式。
清理的方法可分为割除清理, 火烧清理和用化学药剂清理.割除清理可以是人工也可以是用机具, 如割灌机, 切碎机等机具, 清理后归堆和平铺, 并用火烧方法清除。也可以采用喷洒化学除草剂, 杀死灌木各草类植物。
2.2整地方式和方法。整地方式分为全面整地和局部整地, 局部整地又分为带状整地和穴状整地, 全面整地是翻垦造林地全部土壤, 主要用于平坦地区, 局部整地是翻垦造林地部分土壤的整地方式。
2.2.1全面整地:在杂草繁茂、地势平坦, 不受风蚀和水蚀的地方, 以及平原机械造林均要进行全面整地, 机械翻地深度要达到27-30cm, 要扣垡严密, 不留生格, 翻后耙细耙平, 不准种农田, 要休闲耙草。
2.2.2状整地, 在易受风蚀的沙荒, 山坡岗地上可进行带状整地。带宽, 带距和深度。应根据造林的行距和立地条件而定, 一般带宽为1m, 带距应根据设计的要求确定。整地深度与全面整地相同。山坡岗地整地应沿等高线进行。
2.2.3穴状整地:在山区、半山区和丘陵地区可采取穴状整地。一般盘径不应小于60cm, 坑径30-40cm, 深度30-40cm, 要搂去杂草, 挖成上下口径一致的坑, 然后回填表土, 腐植土, 拣净草根石块。
2.2.4高台和大垄式整地:在沼泽地间歇性的积水地和易涝地, 采用高台整地 (台高50-70cm, 台宽不小于150cm) 和大垄式整地 (以两犁合成或锹叠宽为80-100cm, 高30cm以上的大垄) 方法。
2.2.5在土层瘠薄, 干旱的荒坡岗地应采用鱼鳞坑整地方法, 换土造林, 高山陡坡为避免水土冲刷, 可作面向内倾的等高梯田。
2.2.6半流动沙丘造林时, 可采取随整地随造林的方法, 也可不整地、开大沟用全株苗造林, 沟宽应达到80cm以上, 深50cm以上沙丘, 可采取先育草, 固沙后造林。
3.树种选择
原则应以优良的乡土树种为主。根据造林目的和当地土壤、气候等自然条件, 必须适地适树。
3.1根据森林主导功能和经营目标选择造林树种, 优先选择生态目的和经济目的相结合的树种。
3.2树种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与造林地立地条件相适应。
3.3根据经营目标, 因地制宜地确定针叶树种和阔叶树种、乔木和灌木的合理比例, 选择多种造林, 防止树种单一化。
3.4选择稳定性好, 抗性强的树种
3.5优先选择优良乡土树种, 慎用外来树种。需要引进外来树种时, 应选择经引种试验并达到GB/T14175标准的树种。
3.6对容易引起地力衰退的树种, 种植一、二代后, 应更换适宜造林树种。
4.造林技术。常用的造林方法有两种
4.1植苗造林
苗木的选择, 苗木要选择生长健壮, 苗高、胸径符合造林要求, 根系发育良好, 主根短而直, 侧根须根多, 根茎比大, 高径比适宜, 苗木重量大, 无病虫害, 无机械损伤, 顶芽明显、饱满, 全部木质化, 并适应林地条件的树种, 苗木起苗后特别要加强保护, 防止水分散失, 最好是随起随栽。
4.1.1穴植:穴植可用于栽植各种裸根苗。穴的大小和深度应略大于苗木根系。苗干要竖直, 根系要舒展, 深浅要适当, 先培表土提苗踏实后, 再放心土, 填土一半后提苗踩实, 最后覆上虚土。
4.1.2缝植:缝植一般用于新采伐迹地、沙地栽植松柏类小苗。在已整地的造林地上用锄或锹开缝, 放入苗木, 深浅适当, 不窝根, 拔出工具, 踏实土壤。
4.1.3沟植:沟植主要用于地势平坦、机械或畜力拉犁整地的造林地造林。将苗木按一定的株距摆放在开好的沟里, 再扶正、覆土、压实采
4.1.4造林时间:每年春季在土壤解冻深度超过20cm后苗木萌动之前进行为最佳时间。雨季或秋季造林也可, 但效果略差。
4.1.5注意事项:起苗要在苗木萌动前, 并将根部打好泥浆, 打包装车, 运到造林地后要将苗木成捆假植并灌足水分。并随栽随拿, 不要将苗木暴晒在空气中, 以减少根部水分的流失。
4.2播种造林
播种量根据树种的生物学特性、种子质量、立地条件造林密度确定。
4.2.1穴播:在植穴中均匀地播入数粒 (大粒种子) 至数十粒 (小粒种子) , 然后覆土镇压, 覆土厚度一般为种子直径的2倍~3倍, 土壤粘的可适当薄些, 沙性土壤可适当厚些。
4.2.2条播:在播种带上播种成单行或双行, 连续或间断, 播种入土或播后覆土镇压, 覆土厚度一般为种子直径的3倍~5倍, 土壤粘重的可适当薄些, 沙性土壤可适当厚些。
4.2.3播种造林时间。雨季适宜于小粒种子播种造林。秋季适且于大粒、硬功夫壳、休眠期长、不耐贮藏的种子播种造林。
4.3后期管理及抚育:栽后必须有人看管, 采取相应措施, 把责任落实到人。防止人畜破坏造林成果, 才能保证造林成活率。造林后每年要进行抚育, 抚育次数为第一年三次, 第二年二次。第三年一次, 保证苗木有足够的水分, 阳光, 营养, 使之尽快生长达到郁闭成林。对新造林地防火和病虫害防治工作。森林病虫害防治要贯穿于营造林全过程, 采用以生物防治为主的综合防治法, 协调使用各种防治方法, 提高森林抗御病虫害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韩云峰.浅论人工造林的成长过程.富锦市农业开发公司, 黑龙江富锦[期刊]黑龙江水利科技, 2004-09-20.
人工造林技术 篇2
摘要:由于杨树人工萌芽更新造林的苗木,是采伐迹地内的伐根被清除出后,留在土壤里面的侧根盟发出来的,根系十分发达,吸收水肥的能力非常强,苗木生长十分茂盛。与传统的植苗造林相比,杨树人工萌芽更新造林不仅节约了成本和劳动力,还提高了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树木生长周期短、见效快,可以达到速生丰产的目的。 关键词:杨树伐根;人工萌芽;更新造林;防护林;农田防护林;更新树种;优点;技术要求近些年,由于国家出台了一些对粮食价格的保护政策,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农民种地的积极性,农民对土地的重视、渴望程度越来越强,有些农民思想觉悟较低,为了多种些粮食增加收入,不惜做出毁林开荒、蚕食林地的违法行为,有的甚至故意不让新植林地的树木成活,达到自己开荒种田的目的,这种情况特别是在靠近农民自家农田地的新植农田防护林表现的尤为突出。为了保护造林成果,提高造林的成活率、保存率,增加林木对农田的保护面积,确保农民种田能够增产增收,提高生活水平。各级政府及林业主管部门已经把如何提高造林成活率、保存率摆上了工作日程。为了更好的发挥林业在社会、经济、生态效益中的作用,下面就杨树人工萌芽更新造林的优点和技术要求简单阐述以下几点。
人工造林技术 篇3
【关键词】黑龙江林区;红松人工林;造林地选择;造林地整理;苗木选择
前言
在黑龙江林区,红松是重要的经济树种、用材树种和功能树种。由于红松的各项优良品质,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对红松的需求量正在逐步扩大,但是,红松在天然的环境中因为各种因素的影响会造成发芽困难和成林速度慢等现象,制约了红松资源的蓄积和成材。林业技术人员应该立足于这样的实际情况,利用黑龙江林区红松丰富的种质资源、丰富的林业管理经验和先进的林业技术,做好红松人工林的造林工作。黑龙江林区进行红松人工林造林工作应该建立在熟悉黑龙江林区的基层工作实际和红松繁育、造林相关技术的基础上,对红松人工林造林工作中造林地选择、造林地整理、苗木选择等关键环节做好技术上的应用和管理,找到黑龙江林区红松人工林造林技术的要点,为深入地、全面地提高黑龙江林业工作质量起到技术和管理上积累和总结的作用。
1.红松人工林造林地选择的技术指标
红松人工林以选择海拔600米以下的阴坡、半阴坡、阳坡、半阳坡为主,造林地具有良好的排水功能,红松人工林造林地的坡度应该控制在15度至25度之间。红松人工林造林地的土壤以肥沃的暗棕壤、半沙质土和白浆土为佳。红松人工林造林地土壤的pH值以5.5~6.5范围内为最佳。红松造林地应该保证每年的光照时数在2000小时以上。
2.红松人工林造林整地的技术要领
红松人工林造林整地因地类不同,可有多种方式的选择,其一,穴状整地,穴状整地适合于坡度较小的坡地,穴面一般为圆形,面积较小,穴的直径为30~50cm,坑深30cm,穴面与坡面平行。穴状整地具有方法灵活、实用性强、适宜范围宽、造林成本低和造林时间短等优点。其二,鱼鳞坑整地,鱼鳞坑整地适合坡度较陡的坡地上,方法是挖近似于半月形的坑,把表土放在坑的上方,把底土堆放在坑的下方,挖好坑后,再把表土回填坑中,在坑外缘用底土围成半环状、高20~30cm的土埂,并在上方左右各开一道小沟,以便引蓄较多的雨水,穴面直径50~80cm,坑深30~60cm。
3.红松人工林造林苗木选择的技术要领
黑龙江省区域内由于平均温度和年最低温度都较低,因此,选择造林苗木时应该充分考虑红松苗木的耐寒性,造林苗木一般选择3a或4a生的一级苗为主,但以4a生一级红松苗木为好,这时红松苗木对低温已经具备了比较好的抵御能力。移植红松苗木的规格要求为:地径0.4cm以上,苗高18cm以上,主根长15cm以上,侧根12条以上。此外,选择红松苗木时还应考虑苗木的防病害能力,对于弱苗和病苗做到严禁上山造林。
4.红松人工林造林的主要技术
黑龙江省红松人工林造林的季节一般以春季为主,在春季土壤解冻深度达到苗木主根长度时,一般在土壤化冻15~20cm深开始造林,到苗木萌动前结束。在黑龙江平原地区,一般在每年的4月10日开始,到4月28日结束;在黑龙江省山区,一般在每年的4月20日开始,5月10日结束。栽植红松幼苗时应该根据苗情调整事先准备好的栽植穴,使穴深超过苗木主根长5cm左右。将经过吸水剂蘸根处理的红松苗木置于栽植穴内,苗干要竖直,根系要舒展,深浅要适当,先填湿的表土至坑深三分之二,轻提苗后踩实,覆底土,再踩实,最后覆一层虚土,埋土深度高出苗木原根际土印1~2cm。红松造林初植密度应控制在每公顷2500~3300株,株行距1m×3m或2m×2m。营造红松纯林,面积一般在10hm2以下,超过10hm2应营造红松阔叶混交林,可条状混交,亦可块状混交,但以条状混交为好。造林要做到随起苗、随运输、随栽植、随浇水,起苗前要浇透水,外运的苗木要搞好根部包装,不能及时造林的苗木要假植,造林前利用吸水剂进行蘸根处理。要加强造林环节的技术控制,通过对红松造林各环节的精细管理和技术强化,确保红松人工林造林的成活率。
结语
综上所述,红松是黑龙江知名的针叶优质树种,是区域内各乡土树种中分布范围最广、应用层次最深入、管理和技术最丰富的树种之一,黑龙江林业部门日常工作中红松的繁育、营林和管护占比非常大。红松种子种壳坚硬且厚重导致在自然状态下种子的发芽率较低;红松幼苗水分蒸发量大,容易引起红松苗木枯死,这样的特性就形成了红松资源更新速度慢、产出量不足等一系列问题。林业单位利用先进的林业技术和科学的管理手段,以营造人工红松林的方法可以提高红松的成活率,提升红松资源的储备速度,扩大红松资源的产出,是当前黑龙江林业工作的重中之重。在红松人工林造林过程中林地的选择、造林地的整理和苗木的选择是比较重要的环节,实际的林业工作应该围绕上述环节,以技术手段为措施,高效率提升红松人工林营林工作的质量,实现黑龙江省区域内红松资源有效的蓄积和高效产出。
参考文献
[1]李国雷,祝燕,李庆梅,刘勇,邹尚庆,黄有龙.红松苗龄型对苗木质量和造林效果的影响[J].林业科学.2012(01)
[2]倪柏春,倪薇,郑在军,田德君,刘贵森,刘邦.红松速生丰产林立地选择技术[J].林业科技.2012(01)
[3]王云志.发展红松生态经济林的技术探讨[J].中国林业.2012(06)
[4]邢智生,高卫忠,林利.红松种材林基地建设有关措施的探讨[J].林业勘查设计.2006(02)
[5]魏茂荣.红松人工林不同立地等级土壤肥力变化规律的研究[J].辽宁林业科技.1988(02)
作者简介:
李善子(1976-),女,大专学历,黑龙江省东京城林业局尔站三林场二级技师,主要研究营林试验方向。
华木莲人工造林技术研究 篇4
1.1 测量工具
天平、胸径尺、数显游标卡尺、直尺等。
1.2 试验材料
华木莲(Sinomanglietia glauca)幼苗、华木莲大树、各类肥料(复合肥、磷肥、有机无机复混肥、腐殖质、有机肥、火烧土等)、生长调节物质、不同类型土壤等。
1.3 试验方法
华木莲人工造林技术主要从立地条件选择、整地方式、基肥种类、抚育方式、造林时间等方面开展相关试验。其主要研究方法如下:
1.3.1 栽培措施。
整地采用沿等高线作水平带,由低处高筑成反坡,带宽2 m,必要地段用草块或杂灌外侧作档垫土,带面靠内侧开挖60 cm×60 cm×40 cm洞穴,穴内下足基肥,并与表土拌匀,填于穴内。苗木为宜春市林业科学研究所培育的实生苗,于翌年春季种植。
1.3.2计算方法。
每年对华木莲及其混交树种的生长量、保存率、病虫害、生殖生长等情况进行调查。生长量主要是调查树高、胸径及冠幅。
1.3.3 苗木选择。
选择生长长势一致的华木莲1年生苗(若有不一致的先分级,再均匀分布到每个处理)进行上山造林对比试验。本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
1.3.4 穴规格因素试验设计。
主要分为不同穴洞规格:(A)40 cm×40 cm×40 cm;(B)60 cm×60 cm×40cm。每个处理50株苗,4个重复。试验采用从山顶到山脚进行作业。
1.3.5 施肥。
施肥量各处理为:①施钙镁磷肥0.5 kg/穴;②有机无机复混肥0.5 kg/穴;③复合肥0.5 kg/穴。每个处理组合重复4次。
1.3.6 人工林抚育试验。
当林内杂灌长到一定程度(杂草覆盖率>20%,杂灌平均高度>30 cm)并生长稳定时,开始进行除草及施肥作业。本试验采用两因素裂区试验设计。
除草因素分3种除草方式对比试验:①穴状除草,以华木莲幼树根部为中心,半径50 cm挖出草根及其他植被根系;②带状除草:沿种植行左右各l m,进行垦带除草;③不除草。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坡位对华木莲生长量的影响结果与分析
设置在山窝地、中上坡位等不同坡位种植华木莲[1]的对比试验,并于10 a后对所种植华木莲的胸径、树高等进行调查。结果见表1。表1结果表明,种植在山窝的华木莲平均胸径、树高生长量均比种植在中上坡的更大,分别高出2.53 cm、1.202 m,差异极显著,说明不同坡位立地条件对华木莲生长有较大影响,山窝地土壤水分和养分更充足,究其原因,华木莲喜欢土壤深厚肥沃环境。
2.2 不同土壤类型对华木莲生长量的影响
分别在红壤土、山地草甸土两种不同土壤类型上进行造林,10 a后调查胸径、树高,结果见表2。结果表明,10年生华木莲人工林在红壤土、山地草甸土不同土壤类型条件下,胸径分别为9.864 cm、12.353cm,树高分别为l0.16 m、10.05 m。方差分析显示华木莲胸径生长差异显著,在山地草甸土上生长更好;树高生长差异不显著。说明华木莲更适合在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山地草甸土上生长[2]。
2.3 穴规格对华木莲幼林的影响
设置80 cm×80 cm×60 cm和40 cm×40 cm×40cm两种穴规格,分别对应大、小规格种植穴;种植1年生华木莲,1 a后调查树高、地径,并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见表3和表4。调查结果显示,华木莲在大、小规格种植穴上的地径分别为10.68 mm、9.45 mm,树高分别为71.35 cm、53.57 cm。经过方差分析,表明不同穴规格对华木莲幼林的粗生长差异不显著,但对华木莲幼林的高生长差异显著。此外,在华木莲多点造林时,均采用60 cm×60 cm×40cm的穴规格,且效果良好。综上分析,华木莲初植造林适宜打穴规格应为80 cm×80 cm×60 cm,或60 cm×60 cm×40 cm。
2.4 不同基肥对华木莲幼林的影响
2011年3月,在机关试验林场根据野生华木莲生境调查及其土壤类型对华木莲生长的影响,在华木莲造林时分别施放磷肥(钙镁磷肥)、有机无机复混肥(有机质含量≧25%,NPK≦30%)、复合肥(N︰P︰K=15︰15︰15)3种基肥。1 a后对种植的华木莲树高、胸径、死亡率等进行调查(表5)。
从表5中可以看到,施放磷肥、有机无机复混肥、复合肥的1年生华木莲幼林地径分别为8.77 mm、11.53 mm、8.51 mm,树高分别为58.37 cm、66.92 cm、52.39 cm,死亡率分别为23%、17%、31%。方差分析结果显示(表6),不同基肥对华木莲地径、树高生长有极显著的差异。
从上述结果分析可以看出,有机无机复混肥作为基肥的华木莲地径、树高均较其它处理的华木莲生长量高,死亡率也更低,因此,初步认为有机无机复混肥比较适合华木莲生长。华木莲对磷肥不敏感,响应度低。复合肥作为基肥的华木莲地径、树高均较其它处理的华木莲生长量低,而死亡率更高,因此,初步认为复合肥不适合华木莲幼树生长,分析其主要原因是因为复合肥中的尿素含量较高,对华木莲幼苗刺激较大造成的。本次试验造林总体成活率低则主要是由于造林时间较晚的影响[3]。
2.5 不同抚育方式和追肥对华木莲生长的影响
华木莲作为濒危植物,其原始生境为阴湿的乔灌草结合的群落系统,华木莲人工林幼林需要更多的杂草杂灌为其提供一个相对的阴湿环境,还是尽可能地减少杂灌杂草对华木莲幼林的营养竞争,为此本项目设置了穴状除草、带状除草、不除草的试验。
同时,本研究为了尽可能地为华木莲提供足够的营养需求,还设置了每株不同追肥量(复合肥)(50g、100 g、200 g)的试验,以探讨华木莲幼林对肥料的需求。本试验采用裂区试验设计,在4年生华木莲人工幼林林分中进行试验。
于1 a后调查除草方式对华木莲生长量(地径、树高、冠幅)的影响,结果见表7。由表中可以看出,穴状除草、不除草、带状除草处理的华木莲地径分别为2.7 cm、3.0 cm、3.5 cm,树高分别为2.11 m、2.22 m、2.7 m,冠幅分别为0.76 m、0.89 m、0.97 m。同时,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表8)不同除草方式对华木莲树高影响不明显,但对华木莲地径、冠幅生长量的影响较为显著。多重比较分析后,发现穴状除草与不除草差对华木莲地径、树高、冠幅的影响不显著,但带状除草对华木莲生长量的影响是极为显著的,这说明尽管华木莲原始生境是阴湿的乔灌草结合的生态群落,但杂灌杂草对华木莲幼林期是有负面影响的,另一方面穴状也对华木莲生长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这可能是因为穴状除草容易伤害到华木莲树体,特别是华木莲根部,而其恢复能力相对较差造成的。因此华木莲人工林是需要进行带状除草抚育的,且除草后需要将杂灌杂草覆盖于华木莲蔸部。
考虑到追肥效果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影响到华木莲的生长,于2 a后对不同追肥量的华木莲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见表9,方差分析(表10)表明,不同施肥量对华木莲生长量的影响差异不显著,可能华木莲生长对复合肥需求量不大,因此本研究不同复合肥施肥量对华木莲生长基本无差异。
2.6 华木莲的适宜造林时间
分别在不同月份用1年生华木莲苗木造林,其成活率差异很大,详见表11。由表11可见10月和3月造林,成活率极低,1月底至2月中旬前造林则效果较理想。这主要是因为冬季前造林,在漫长的冬季对新移栽的华木莲幼苗损害较大,而到3月时,华木莲已完全萌动并展叶,此时造林成活率自然极低。过早或过晚移栽,即使是在苗圃地就地移栽,其成活率也很低(表12)。由表12可见移栽后不仅成活率很低,而且即使少量苗木成活,其生长也会受到很大影响。
2.7 p H值与华木莲生长的关系
在全国各地不同土壤p H值的地区种植华木莲,其生长情况见表13。从表13中可见华木莲在p H值4.50~7.54的范围内均能正常生长。但在p H 7.83以上的碱性土壤中则会死亡。这说明华木莲较适宜在酸性土壤中生长,但不能在碱性环境中生长。
3 结论与讨论
3.1 结论
1)华木莲树体大,生长周期长,观赏价值高,可作为大径材培养,也可作为绿化观赏树种培养。
2)14年生华木莲其最大胸径可达30.8 cm,年均胸径生长量平均达到1.48 cm以上。同等立地条件下华木莲材积生长量可达杉木的两倍以上。所以华木莲属于早期速生用材树种。
3)华木莲生长要求丰富的有机质和钾肥。钾肥能较好地促进华木莲粗生长,有机质能较好地促进华木莲高生长。华木莲对磷肥的要求不高。华木莲幼苗对复合肥中的尿素刺激性较敏感,在进行营养钵育苗或施基肥时不可使用。枯叶土、火土灰、有机无机复混肥等能较好地促进华木莲生长。
4)不同坡位立地条件对华木莲生长有较大影响,种植在山窝的华木莲,胸径、树高生长量均比种植在中上坡的明显更大。
5)华木莲初植造林打穴规格以80 cm×80 cm×60cm,或60 cm×60 cm×40 cm为宜。
6)不同除草方式对华木莲生长影响不同,带状除草对促进华木莲幼林生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除草后可将杂灌杂草覆盖于华木莲蔸部。穴状除草对华木莲幼林生长有负面作用。
7)华木莲初植密度以2 m×3 m为宜。一般立地条件下,6~7 a后即可郁闭成林,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适度移出部分幼树。培育华木莲大径材时,其株行距应保持在10 m×10 m左右。
8)华木莲适宜在1月底至2月中旬进行造林。过早或过晚造林,则成活率较低。但在带土球进行华木莲大树移栽时,在保证华木莲根系不受到严重损伤的情况下,可以在不同季节进行移栽。
9)华木莲在p H值4.50~7.54的范围内均能正常生长。但在p H值7.83以上的碱性土壤中则会死亡。
10)华木莲林分经营策略:适当加大初值密度,促进郁闭后,按苗林一体化思路,视林相情况,逐年间(移)出部分华木莲,最终保持10~15株/667m2,使大径材材积保持40~60 m3/667m2。
3.2 建议
1)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好华木莲,需要对华木莲进行必要的材性分析研究。
2)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华木莲病虫害的调查和防治研究。
3)对华木莲良种选育的研究将是一个长期的工作,建议地方、省乃至国家不间断地对华木莲科研投以一定经费维持其基础研究。同时,也建议更多的科研机构参与到华木莲全方位的研究中来。
参考文献
[1]刘素梅,徐光辉,龙桂根,等.华木莲原生地生境调查研究[J].南方林业科学,2015,43(6):19-20.
[2]刘素梅,徐光辉,黄芝云,等.华木莲繁育研究[J].南方林业科学,2016,44(1):15-16.
人工撒播造林成林试验研究 篇5
人工撒播,是根据飞播造林的成林特点,采用人工播种技术,提高飞播造林地区成林面积、调整林种分布的有效措施之一。为了进一步加强飞播林管理,充分利用乡土树种,不断提高飞播造林成林效果,加快生态环境建设步伐,探索山阳县分布广泛、种源丰富的黄连木、漆树、棕榈、连翘等树种在不同自然条件下的发芽生长状况,为开展大面积人工撒播造林提供科学依据,特选择不同树种、不同环境条件进行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用的漆树、黄连木、油松等6类种子,以选择墒情好、土层深厚的阴坡、半阴坡成林效果最好。以下是试验的基本情况。
一、试验前期准备工作
1. 试验地点选择
按照“适地适树”的原则,本次试验地点选在板岩镇耿家村前坡,该地点适宜油松、侧柏、连翘等林木生长,且是黄连木的适生区,也是飞播造林的最佳区域。
2. 试验物资准备
提前做好试验方案的制定,以及皮尺、钢卷尺、测绳、木桩、数码相机等必备试验器材的准备工作。
3. 设立固定标准地和对照区
在阴、阳两坡各机械布设10个固定标准地,每个固定标准地面积为2米2,设立对照区两个各10亩。固定标准地和对照区都设立了桩界。
4. 种子准备及处理
本次人工撒播试验包括黄连木、棕榈、连翘、漆树、油松、侧柏等六类种子。先对黄连木、棕榈、漆树等种子进行了脱脂处理;油松、侧柏、连翘等种子用水进行了净选。同时对全部种子进行了药物处理,按要求对各类种子进行定量包装备用。
二、撒播试验
撒播时,根据天气预报情况,把4月9日、6月8日、8月19日作为不同批次的播种时间,每次撒播试验严格按照方案要求进行,认真填写记录表。
三、试验观察情况
我们于6月8日、8月19日、10月15日分3次对固定标准地及周围撒播出苗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标准地阴、阳坡各调查10个,面积2米2,标准地周围采取对角线布设样地,阴、阳坡各调查样地30个,并对各样地的出苗情况及苗木生长状况进行了详细观察记录。
6月8日查苗情况:阴坡连翘5个标准地都有出苗,总株数为12株,平均每个标准地出苗2株,其他试验树种均未出苗。标准地周围阴坡连翘有苗样地4个,总株数6株,平均每个样地有苗1株;阳坡连翘有苗样地3个,总株数5株,平均每个样地有苗1株。阴阳坡除连翘处,其他树种均未出苗。
8月19日观察出苗情况:阴坡标准地有苗样地2个,总株数2株,平均每个样地有苗1株均为黄连木。阳坡标准地连翘出苗1株。标准地周围阴坡有苗样地3个,总株数6株;阳坡有苗样地2个,总株数2株。阴阳坡出苗均为侧柏,其他树种未出苗。
10月15日查看出苗情况:阴坡标准地有苗样地7个(油松、侧柏有苗样地各3个、黄连木1个),总株数14株(油松5株、侧柏6株、黄连木3株),平均每个样地有苗2株,除油松、侧柏、黄连木出苗外,其他树种均无苗。阳坡标准地有苗样地7个(油松5个、侧柏2个),总株数10株(油松8株、侧柏2株),平均每个样地有苗1株。阴坡标准地周围有苗样地4个(油松、侧柏各2个、),总株数4株(油松、侧柏各2株、),阳坡标准地周围有苗样地2个(油松、侧柏各1个),总株数2株(油松、侧柏各1株)。
从观察情况看,春季4月9日撒播出苗最好,其次是秋季8月19日,夏季6月8日出苗最差。
四、结果分析
1. 不同坡向对成苗效果的影响
板岩镇耿村前坡阴阳坡虽一梁之隔,气候、土壤等条件基本相同,但由于坡向不同,其成苗效果有明显差异(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阴坡光照时间短,水分蒸发量小,与种子出苗期的生物学特性相吻合,在正常情况下种子容易接触土壤,达到萌发的水分条件,故出苗率、保存率均高。因此,在飞播造林地块选择时,应以阴坡、半阴坡为主。
2. 同一区域不同立地条件对成苗效果的影响(见表2)
根据表2分析,植被盖度、土层厚度、坡度等的不同,反映了试验区内立地条件的差异,播区内有适宜的植被盖度,较厚的土层,平缓的地势,种子不易被雨水冲走,并能起到减少鸟兽为害及防护庇荫作用,有利于种子触土发芽成苗,出苗成苗率高。因此,在飞播造林规划时应尽量选择立地条件较好的区域作为飞播区,同时要加强播区植被处理工作。
3.同一区域不同季节墒情对成苗效果的影响 (见表3)
从表3可以看出,春季撒播后,墒情好、出苗率高;夏旱严重,出苗率差;秋季墒情较好,出苗率较高:因此,我们在飞播造林作业时应选择在雨水来临之前进行,播后墒情好,出苗率高。
4. 不同种子对成苗效果的影响(见表4)
从表4可以看出,漆树、棕榈、连翘撒播后种子虽然触土,但很难入土,因种子呈圆形,一旦下雨容易被雨水冲走,不易成苗;而油松、侧柏种子触土后,一旦下雨,很容易入土,故成苗率高:由此可见,在飞播造林中,种子选择是关键,一定要选择适宜飞播的种子,才能提高飞播造林成效。
(作者联系地址:陕西省山阳县飞播造林管理站 邮编:726400)
栎树人工直播造林技术的研究 篇6
1 栎树幼苗的生物学特性
栎树幼龄期生长相当缓慢, 人工直播造林的前3至4年以根系生长为主其主要是主根的伸长, 4年生的蒙古栎根系可达38cm。但栎树侧根纤细, 须根量极少, 致使幼树根系吸收能力极弱, 难以维持地上地下水量平衡, 生长处于脆弱期, 这是栎树造林难以成功的原因, 同时地上部分生长极为缓慢, 一般地下生物量是地上的2~3倍。当形成比较强大的根系后 (6~7年) 地上部分生长才能加速。
2 庇荫条件有利于栎树幼树生长
栎树幼令期有相当的耐荫性, 在只有侧方光照的条件下, 也能维持生长。所以在油松林冠下, 油松砍伐带内或荆条灌木林地内, 由于上层林冠的遮荫作用, 光照强度大大降低, 温度降低, 相对湿度升高, 蒸腾强度减少, 从而减少了水分的无益消耗, 这样有利于栎树造林成活率、保存率的提高。
在辽西, 除了夏季高温强光, 干热使蒸腾强度增大, 引起栎树幼树大量失水, 影响生长之外, 冬季和冬春之交, 由于强风吹刮, 栎树也引起苗木大量失水, 造成严重枯梢和干枯影响栎树的保存和生长。大量试验表明, 一般苗木含水量在40%以上时不会出现枯梢, 在30%时大部分苗木出现枯梢, 在30%~35%之间出现部分枯梢。枯梢的植株翌年可从根部或地上未枯部分萌生新叶, 严重的导致死亡。冬季降雪越少, 枯梢越高。在油松冠下或油松砍伐带小班的栎树由于遮荫保护, 靠近油松的栎树苗木含水量有较大幅度提高, 从而使枯梢率降低。
3 栎树人工直播造林技术
3.1 种子采集与贮藏
蒙古栎种子在我省成熟期为9中下旬, 成熟后即落地, 应及时采收。橡子贮藏比较困难。橡实怕干、怕湿、怕冻又怕热。如果采集后堆成大堆, 隔一两天就会发热发芽, 时间一长则变黑, 并易受虫子危害, 因此采集后的种子在直播以前应装在草袋或麻袋里放在流水中浸一昼夜, 浸后取出放在通风良好的空屋子里, 摊成3厘米厚, 使其自然阴干 (挑出有虫孔, 变黑的坏种子) 要严格掌握干湿度, 当它干到鲜种重的85-90%时为适度 (如用刀片切开种仁, 表面光滑、没有皱纹, 说明干的适度;如果有皱纹说明干过度了) 播种时要随播随取。
3.2 整地
整地是保证直播造林质量的基本措施之一。整地时间最好是在直播的雨季前整地, 这样降低了土壤容重、增大了土壤孔隙度, 增强了土壤入渗和涵蓄苗水分的能力, 提高了土壤含水量, 为栎树生长创造了良好的水分条件。同时幼苗在穴壁保护之下, 避免阳光直射, 形成庇荫条件;有利于栎树生长。不要现整地现播种。整地形式以鱼鳞坑为主, 品字形排列, 以有利于保持水土。
3.3 播种方法
辽西栎树人工造林以秋季直播为主, 当年土壤冻结前就能萌发3cm左右的胚根, 翌春土壤化冻后, 苗根即开始萌动生长, 成活率和保存率均较高。在采种后的9月末到10月初播种, 实行簇状点播, 每穴播4~5粒, 种距3~4cm, 覆土5~8cm踏实;再盖上浮土以保墒。每穴的出苗率平均率在85.2%以上, 当年秋季就只生根不出芽, 但能安全越冬, 说明栎树耐寒性很强。因为从种子萌发到幼苗开始进行光合作用, 主要利用种子中贮藏的养分, 种粒越大贮藏的营养物质越丰富, 生活力越强, 成活率越高。所以直播过程中有必要对种粒进行筛选分级, 选用较大的橡实进行直播造林。直播造林过程中要注意覆土厚度对栎树成活生长的影响, 覆土过薄, 易使种粒处于干土层中不能萌发或回芽致死;覆土过厚使幼芽所受阻力过大, 难以出土或出土晚, 幼苗生长衰弱, 死亡率较高。根据栎树的分枝多, 干形易于弯曲的特点, 播种密度可适当加大, 每亩播444-666穴。
3.4 抚育管理
3.4.1 间苗
随着幼树个体的生长, 需要进行间苗, 以适应扩大保留植株所需的营养面积, 调节光照, 促使幼树迅速生长。间苗宜在播种后的一、二年内进行。利用雨季或结合除草、松土同时进行, 本着“先疏后定, 留优去劣, 照顾距离”的原则, 即每穴先留干形端直, 生长茁壮的幼树1~2株。
3.4.2 修枝
为培育无节良材或少节的定满树干, 在幼树郁闭前, 特别是在密度小, 保存率低;幼树枝叉横生, 主干不明显时, 为提高树木质量, 应适当修去枯枝或一部分活枝, 强度不宜超过树高的1/3。
4 结论
在掌握了栎树幼树的生物学特性及庇荫条件有利于栎树幼树生长的基础上, 针对辽西半干旱的自然条件, 阐述了栎树人工直播造林技术要点:即种子采集与贮藏、整地、播种方法和幼林抚育措施。提出了种子要流水浸种、适度干燥、先整地后造林、9月下旬10月上旬播种、种实要筛选分级、用较大的橡实播种、每穴播种4~5粒, 覆土厚度5~8cm、每亩444~666穴的关键性措施。论述了整地、种粒大小、覆土厚度等因素对栎树幼树生长的影响, 为促进辽西栎树人工直播造林的开展和恢复松栎混交林具有重要作用, 对生产实践和技术推广具有重要意义。
摘要:松栎混交林是辽西地区地带性顶极森林群落, 笔者在掌握栎树幼树生物学特性和庇荫条件有利于栎树幼树生长的基础上, 阐述了栎树人工直播造林技术措施, 即流水浸种、适度干燥、雨季前整地、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播种、用大粒播种、筛选分级、用大粒播种、每穴4~5粒、覆土厚度5~8厘米、加强幼林抚育等技术措施, 对辽西半干旱地区开展栎树人工直播造林工作的开展、松栎混交林演变恢复和生产推广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栎树,人工,直播造林
参考文献
[1]中国植被编辑委员会.中国植被[M].北京:科学出版社, 1980.
森林的功能及人工造林技术 篇7
1 森林的功能
在地球上, 可以稳定地球气温的首先是海洋, 其次就是森林, 可以改变地球的生态环境。森林是地球历经了数亿年的变化, 逐步从低等的单细胞生命体进化成了形态各异的高等生命体, 从而形成了广袤的森林。森林除了具有一定的气候调节作用外, 还具有其他的作用:一是森林拥有众多的资源, 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等, 是一个庞大的基因库;二是森林是世界上最大的碳贮库, 能够吸收空气中大量的二氧化碳, 为人类社会和其他生物提供丰富的氧气和能源;三是森林具有一定的蓄水能力, 在雨季能吸收大量的降水, 减少降雨对社会的危害。在旱季, 森林可以将雨季吸纳的雨水滋润干涸的土地, 还可以将地下水通过根系引到地表, 释放到大气, 从而改善气候;四是森林通过吸收和释放热量来调节一个区域的温度。在现代社会, 植物还具有一定的美化环境的作用。
2 人工造林技术
2.1 树种选择
人工林营造要根据造林地的地域、气候、立地条件等因素确定造林的树种、规格、规模, 做到适地适树, 最好选用乡土树种, 以降低人工造林的成本。
造林苗木的来源一般有2种:一是到苗木的产地选购;二是自己建立培育苗木的苗圃。不论采用哪种方式, 在苗木调运及种子选购过程中, 应当遵守“苗木可以向南、向东迁移上千公里, 向北、向西应当见小迁移”的原则, 这是因为植物的耐寒、耐旱相对来说比耐高温、耐湿的性能小, 这样有利于保证造林成活率。
2.2 建立苗圃
正常来说, 如果是一项长期的工程, 就应当建立自己的苗圃, 这样一是有利于降低成本, 二是在造林季节减少运输过程中苗木的损耗, 有利于保持苗木水分, 提高造林成活率。要选择交通便利、水源充沛、地势平坦、土壤通透性好、坡向向南的地块建立苗圃。先建设苗圃的附属工程, 如苗圃的道路、排灌设施等, 然后按照规划平整土地、做床等, 以满足苗木培育的需求。
2.3 造林苗木的培育
苗木的培育分为营养繁殖和种实繁殖。营养繁殖是利用优良植株的营养体通过扦插繁育成单个的植株体, 这种繁殖方式育成的苗木, 后期植株形体整齐划一, 生长迅速, 个体都具有优良的性状。种实繁育是用植株的子实体繁育成植株个体, 这种方式繁育的苗木可以保持植株的所有性状, 是植株的传承。
2.3.1 营养繁殖。
正常情况下, 营养繁殖是在植株生长到一定季节 (夏季或秋季) 时进行, 此时营养体已发育到一定程度, 在适宜的环境中可以发育成为一个独立的植株个体。具体操作方法:先做好温床, 搭好荫棚, 在适宜的季节剪下植株的营养体, 以当年生健壮的枝条为宜。剪成20 cm长的插穗后, 把插穗插入苗床, 将苗床用塑料薄膜搭成封闭大棚, 对插穗保温、保湿, 必要时要进行遮荫, 有利于插穗生根, 形成完整的植株体。
目前, 由于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 可以利用更为先进的喷雾等设施, 将较难扦插的树种繁育成无性系苗木, 这样就可以繁殖一些优质树种进行人工造林, 既扩大了优质材种的人工造林范围, 又为人们利用优质木材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同时, 也减少了用材树种成材的时间, 因为无性系苗木具有生长迅速、树形整齐划一的特点, 这是在现代城市绿化中难求的绿化资源。因此, 大大增加了森林经济效益。
2.3.2种实繁育。
先做好苗床, 在适宜的季节 (多数为秋、春2季) 采摘树木的种实, 最好要随采随播。把植物的种实播入苗床, 覆盖秸秆或稻草, 以利于苗床保温和防止苗床水分的过度蒸发, 减少鸟雀和其他动物取食, 保证种实的出芽率。
播种后的苗床要勤于观察, 尤其是到了春季, 正值植物种子发芽的季节, 要根据发芽情况, 在合适的时间揭去苗床上覆盖的稻草, 一般是在阴雨天或是傍晚时揭草, 一次不可揭草过多, 以免刚萌发的幼芽被太阳晒死, 要分3~4次把稻草揭完, 此时种实的发芽率应超过90%。在此期间, 要保证苗床湿润, 也不可以让苗床积水。
在稻草揭完后, 要根据阳光的强烈程度适时给幼芽遮荫, 随时去除苗床滋生的杂草。还应当根据出苗状况, 对幼芽进行适当的移植, 保持苗床幼苗有合适的生长空间。过密, 形不成一级苗;过稀, 会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种子发芽齐全后, 要适时遮荫、浇水、锄草、松土、施肥, 直至秋季苗木完全木质化。
苗木验收, 分级:进入秋季, 正常情况下, 一年中育苗管理工作基本结束, 要对苗木进行验收, 分好等级, 做好详细的记录, 以便苗木出圃。
苗木的冬季管理:进入冬季苗木也需要恰当的管理。例如防冻, 在极端寒冷的天气, 要做好苗木的防冻, 要保持苗床有一定的湿度, 防止苗木产生冻拔现象, 或者在田间覆盖作物秸秆, 减少田间气温辐射, 为苗木保存温度。
2.4 造林
2.4.1 造林前准备。
造林开始前, 要对造林地进行清理, 清除造林地上的杂灌, 按造林树种的生长特性, 确定造林的密度 (即确定株行距) 。在确定的种植点挖穴 (明穴或暗穴) , 规格为60 cm×60 cm×50 cm。最好是在秋季完成挖穴工作, 因为寒冷的冬季可以冻死土壤中的寄生虫, 有利于疏松土壤, 还可以截留秋冬季节的降水, 为来年造林提供充沛的水分。
2.4.2造林。
根据人工造林需要及造林地的气候特征, 选择适宜的季节造林。根据造林的需求量, 要求按等级起苗, 做好包装, 及时送到造林地, 及时造林, 以保证造林成活率[3,4]。
造林结束后, 还应当对新造林进行必要的管护, 防止牲畜对幼树的践踏, 在极度干旱的天气要给幼树浇水, 确保幼树成活率。当年幼树的抗逆性差, 要对幼树进行抚育, 正常是划定60 cm×60 cm的团状范围, 将范围内的杂草锄净, 将土拢向幼树。如此的抚育工作造林当年重复3遍, 减少杂草对幼树的侵扰, 还可以为幼树保持一定的水分。此外, 冬季, 要做好新造林的防火工作, 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参考文献
[1]王春福.拯救森林资源修复森林功能[J].农民致富之友, 2012 (22) :58-59.
[2]何昌新, 叶君往.发挥城市森林功能提升城市森林效益[J].现代园艺, 2011 (19) :91-92.
[3]张同图.人工造林技术及提高成活率的措施[J].民营科技, 2009 (7) :101.
浅议火烧迹地人工植苗造林技术 篇8
一、清理方式和方法
1. 清理方式:采用全面清理。
2. 清理方法:
(1) 带状归堆法:带宽1.5米、高不超过1.5米, 带间距为10米带的方向视伐区坡度而定, 地势平坦的可顺山堆积, 以方便更新作业;坡度超过16度要横山堆积, 以利于水土保持。
(2) 火烧处理法:有条件的生产单位, 在保证防火安全的情况, 在冬季可以将无利用价值的采伐剩余物、风倒木、病腐木、以及割除的滕条、灌木归堆后进行火烧处理。
二、整地
1. 整地时间:每年4~5月份。
2. 整地方式:采用人工穴状整地方式, 做到行直穴均。穴内的石头拣净, 稀薄地块需要穴内客土。
3. 整地密度:整地的密度为2500穴/公顷。
4. 整地规格:规格为直径50厘米, 深30厘米, 株行距2.0×2.0米。
三、造林密度
造林设计密度为2500株/公顷, 株行距2.0×2.0米。
四、人工植苗要求
1. 苗木选择
要求苗木苗干通直, 有明显土稍, 顶芽饱满, 根系发达, 不窝根, 且苗木生长健壮, 无病虫害的优质壮苗。
2. 苗木运输
运输苗木前要购买专用装苗箱, 防止苗木在运输过程中散杯, 挤压、窝根、断头, 在起苗运苗阶段, 做到随起、随运、随栽植, 起苗时严把苗木质量关, 把营养杯苗木进行全面浇水, 困至3~5天。在苗木运输时, 车辆要用苫布盖严, 防止风干, 根据苗木状况, 中途要每隔一段时间浇一次水。在运输过程中要派专人管护。在造林场地人力运苗时要认真包裹苗木、不散包、不失水。
3. 苗木假植
苗木运至更新造林地, 不能立即栽植的必须采取假植措施。假植点应选设在更新造林地附近, 且交通方便、距水源较近或土壤湿润的林冠下、半阴坡或阴坡, 上面再用浸过水的草袋子或苫布遮盖。
4. 容器苗处理
用容器苗造林坚持做到“容器杯起苗、运输、植苗”时营养杯不破坏。营养杯若不宜腐烂、苗根不宜穿透 (如塑料容器) , 栽植时必须先去掉容器, 并对去掉容器进行无公害处理。
5. 人工植苗
(1) 植苗方法
栽植苗木时取掉塑料容器, 先填一部分碎土, 将苗木植于穴中央, 栽正、扶直、根系舒展, 分S, J填土, 轻提踏实, 最后在植穴表面覆一层松土, 防止土壤水分蒸发。在陡坡造林时, 根据条件可先进行鱼鳞坑整地。
(2) 质量要求
苗植于穴中心, 苗径倾斜不超过10度, 轻提苗根不动, 根系倾斜不超过20度, 踏实后的穴面在苗木地际径1~2厘米处, 并平于地表面, 于旱地段培浮土达2~3厘米。在16度以上坡地栽植点要靠近穴面上方, 保持穴面上低下高。
五、造林时间
生产作业时间根据当年气候条件, 选择在4~5月份, 进行边整地边造林。
六、抚育管护
1. 作业内容
扩穴、除草、松土、培土、踏实、扶正, 并对穴外影。向幼苗幼树生长的高密杂草、滕条、灌木等要及时割除。
2. 抚育年限及次数
抚育连续四年, 按2~1~1~1五次进行抚育。第一年抚育二次, 第二年抚育一次, 第三年抚育一次, 第四年抚育一次。第一年第一次抚育时间为:植苗后, 对苗木进行培土、抚正、踏实, 浇水确保苗木成活, 第二次抚育时间为:6月末~7月15日对苗木进行松土、除草、割灌、在造林行内除1米宽行状除草割灌等抚育不准伤苗保护好天然的目的树种, 确保苗木生长。第二年、第三年、第四年抚育同第一年第二次。
3. 作业要求
扩穴要达到50厘米, 除草松土应做到由里向外里浅外深, 不伤害苗木根系, 深度一般为3~5厘米, 干旱地方适当深些, 并进行培土。鱼鳞坑整地和易发生水土流失的地块, 只进行培土、踏实、扶正。栽植过程中要进行拉线、定点栽植, 确保栽植苗木的株行距, 保证栽植苗木成行成列;严格按要求进行整地、栽植, 栽植点必须达到破土深度, 栽植后立即进行第一次抚育, 并指派专人负责浇水,
4. 幼林管护
制定好防护措施, 对新造林地要进行封禁保护, 不准进入林地放牧和打柴, 防止人、畜危害。
七、有害生物防治
做好有害生物防治工作。苗木在造林出圃前要在苗木的根径处涂抹生物防啃剂, 在造林完成后要投放溴敌隆或不育剂等杀鼠毒饵, 大幅度降低鼠害种群密度, 达到有鼠不成灾的目标。公顷用药量1.5~2.25公斤。防治效果以林木被害株率低于3%为合格。采取人工及生物等无公害结合防治措施, 大幅降低鼠种群密度。设计采用鼠不育剂进行栽植前防治, 亩用药量在0.08千克, 争取在植苗前对有害鼠种及群数量进行控制。进而达到有鼠不成灾的目的。此外, 在作业地块内设置一定数量的标准地。每年按月进行监测调查。及时掌握害鼠发生发展动态。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以此巩固造林成果不受损害, 保护造林成活率。
八、补植
苦槠开发利用前景与人工造林技术 篇9
1苦槠开发前景
1.1树冠
苦槠树冠作用广,一是四季常绿,枝叶繁密,树冠圆浑,颇为美观,宜于草坪孤植、丛植,亦可于坡地成片栽植,构成以常绿阔叶树为基调的风景林,或作为花木的背景树;二是苦槠是一种较好的防火树种,可以用做营造防火林带。其主要防火性能指标与油茶、杨梅、女贞等防火树种相当。亦可与易燃的杉木、马尾松按合理的比例与方式营造耐火、高效的针阔混交林,既可提高森林自身抗御火灾的能力,又能改善林分结构,发挥混交林的多种综合效益;三是苦槠对二氧化硫抗性强,且防尘、防风、隔音性能好,是村庄、小区、工厂绿化的好树种。
1.2木材
苦槠生长快(兰巨乡独田村2005年种植的一年生苗,2008年单株树高298cm,冠幅233cm,地径6.1cm),树冠高大,木材浅黄色或黄白色,生长轮和心边材区分不明显,纹理直,结构细密,材质坚韧,富有弹性,耐湿抗腐,不仅是建筑、桥梁、家具、运动器材和农具等的理想用材,而且还是生产袋栽香菇的好树种,以苦槠为木料生产的袋栽香菇不仅产量高,而且外观品质十分优良,具有朵形大、肉质厚、单朵重、柄粗短等优良特点。
1.3果实
苦槠树不仅生长在远离工厂、空气清新、水土清洁、没有“三废”、环境质量一流的山区树林中,而且从不施肥和喷农药,在果实加工过程中不需用任何添加剂,其产品纯属天然有机食品。加工也很容易,许多农户都会。加工方法和步骤是:除去坚果外壳,用清水浸数日,频频换水以清除苦涩异味,磨成糊状,等沉淀后去浮水以再次清除苦涩异味,调成糊状下锅煮熟,舀入盛器,冷却后即可切成如市场所售的豆腐,故叫苦槠豆腐,可以代饭充饥,也可切成小片,小锅烹调作菜,虽微带涩味却也细软适口,另有一番风味。如苦槠豆腐一时吃不完,还可切成薄片晒成苦槠干,慢慢食用。如赠送亲戚朋友,却是挺讨人喜爱的礼物。如送市场出售,也是挺受欢迎的抢手货。因为,苦槠干细嫩而结实,爽口而柔韧,可荤可素,或煮或炒,无不随意适宜。加上熟茶油,放上辣椒、葱蒜便是标准的纯素小菜,清淡可口,味美色浓。如果加猪肉,配海鲜和其它配料,那便是“素质红装”,分外尽如人意,受人欢迎了。近年来,人们生活普遍提高,在吃厌动物荤腥,种种食物涉嫌污染之际,苦槠食品格外备受喜爱和赞赏,地位也从代粮充饥的粗俗食品一跃成为酒席中的佳丽,甚至成为高级大酒店接待高官、显贵、外宾、佳客的珍品,因此身价倍增。
2人工造林技术
2.1采种
选择20~40年生的健壮母树,在11月上中旬果实成熟时采集坚果(可击落或待其自然脱落拾起),挑选颗粒大、种仁饱满、种壳光亮、无病虫害的坚果留作种子。种子可随采随播,也可混沙贮藏至春播。沙的湿度要适当,如过干会使种壳纵裂,丧失发芽力。过湿也容易烂种。以捏能成团,轻抛即散为好。
2.2育苗
圃地宜选择较为肥沃湿润的沙壤土。经深耕细耙后筑畦。种子可随采随播,但在鼠害严重或者早春幼苗萌芽出土时有冻害的地区可贮藏到翌年春播种。采用条播,行距20~30cm,粒距约5cm。播种时果尖向上放置土中,盖土2~3cm厚,然后盖草。种子采后即播的翌春3月出土,春播的在4—5月出土。苗木生长期间每隔半月左右施肥一次,每次施复合肥或氮肥5~8kg/667m2,或与农家肥交替使用,尽量做到少量多次。化肥兑水浇施或在中小雨前撒施,但化肥不能沾叶,以免伤苗。也不能在大雨前施,以免肥料被雨水冲走。九月下旬起停施氮肥。土壤水分以湿润而沟不积水为宜,如夏秋高温干旱,以一次灌透为好,时间在傍晚土温下降后。幼苗不耐强烈阳光,要注意遮荫。
2.3精心起苗
选用生长健壮、组织充实、侧须根发达、地径在0.5cm以上,高度在30cm以上的1年生健壮苗。起苗时必须用锄头挖掘,深度不少于25cm。尽量多保留侧须根。
2.4注意苗木保鲜
苗木要随挖随运,运输途中须盖好蓬布,以防风吹日晒。远途运输的要用泥浆蘸根,并用塑料薄膜包裹好根部,防止苗木脱水。苗木叶片上有雨水时不能起苗,运输途中严防雨水渗漏到苗木上,确保处于堆压状态的苗木不因湿度过大而发热灼伤。苗木到达造林山片后至种植前,还要注意遮阴防晒。
2.5林地的选择
苦槠虽适应性广,但为了速生快长,尽量选择海拔在800m以下,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湿润、呈中性或微酸性的山地植树造林。
2.6精心种植
因苦槠苗主根粗而须根少,枝叶繁密,移植成活率常不理想,因此,要着重抓好以下几点:
2.6.1适时种植:选择气温已逐渐回升,春梢尚未抽发,土壤含水量大的2月下旬至3月上中旬植苗。如能选择土壤湿度大的阴天或小雨天植苗最好。土壤干燥、太阳猛、气温高、风力大时不植苗。并尽量做到当天起苗当天植苗。如不能当天植完的,要用泥浆蘸根,然后根系着地置于山洞、地下室等阴湿无风的地方,防止或减少水分蒸发。
2.6.2大穴种植:在秋冬季全面劈山和炼山后挖种植穴,穴的长×宽×深不少于40cm×40cm×40cm。用剔除柴根、草根等杂质后的表土填穴。
2.6.3苗木修剪:定植前适当修剪过长的主根,以防窝根,并促进侧须根的生长。删除过密和位置不当的枝条,剪去约1/2的叶片,以减少水分蒸发。
2.6.4栽植时要求做到根舒,苗直,打紧,适当深栽,一般比在苗床时的深度深2~5cm。用细碎表土填根,分层踏实。也可在不伤及苗木根系和根颈的前提下,用“锄头脑”将土壤敲实,保证根系与土壤紧密结合。
苦槠造林后3~4年内林地杂草多,需加强抚育管理,一般每年锄草两次,第一次在5—6月份,第二次在8—9月份。
摘要:苦槠是集园林绿化、高档木材、有机食品、耐瘠抗旱于一身的优良树种。但目前尚未被引起足够的重视,致使果实未被充分利用,植树造林寥寥无几,苦槠资源增加缓慢。希望通过对苦槠形态特征、开发前景、造林技术的阐述,能使人们加深对苦槠的认识,以促进苦槠生产的发展。
关键词:苦槠,有机食品,开发利用,造林技术
参考文献
浅谈樟子松人工造林培育与经营 篇10
【关键词】樟子松;人工林;育林;密度;管理措施
近年来,随着党和国家对治理生态环境和林业工作的高度重视,各种工程造林项目也随之增多,面积也逐浙加大,提高工程造林的质量和成活率就显的尤其关键,下面谈谈樟子松的人工造林培育与经营措施。以确保提高造林成活率。
1.提高工程造林质量的意义
植树造林是林业建设的基础,造林质量的优劣不仅决定着造林的成活率、保存率,而且影响到林木的生长量、林分质量和效益,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影响是长期的。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是经过国家系统整合后的六大林业重点工程之一,我国“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是在“生态优先、持续高效”原则的指导下,而建设的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结构稳定的防护林体系。 “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前期工程由于科学规划严格施工,目前已经有效地防止了“三北”地区沙漠化进程,保护了当地农田建设,提高了粮食等农作物产量,这一工程正逐渐发挥作用。所以,要大力提高造林质量,为我省是林业生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充分发挥打下良好的基础。
2.樟子松人工林的育林措施
2.1选地整地
根据樟子松幼苗的生长习性,育苗地宜选择中性或微酸性、土壤肥沃、质地疏松、排水良好、地下水位低的砂壤土为宜。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土壤黏重的地块不利樟子松生长。翌年春季平整土地,深翻细耙后修筑南北走向的高床,床高15cm,床面宽 40~50cm,沟间距80~90cm。做床时一定要做到床面平整,床面土壤细碎无土块。整地工作完成后即可进行1 次春灌,以增加土壤墒情。
2.2种子处理
采用由黑龙江购进的国标三级(千粒质量6.90g,发芽率60%—70%,净度达90%以上) 樟子松种子进行播种,播种量控制在150kg/hm以内。在播种前先将樟子松种子清洗干净,用3%的硫酸亚铁溶液浸种30min 进行种子消毒。种子捞出后漂洗干净,用清水浸泡 24h,然后将种子与湿河沙按1∶1的体积比混匀,放置在阴凉的地方进行层积。层积温度不可超过15℃,每隔3~5d翻动1次并洒水保持层积湿度。一般层积7~10d即可用于播种。
2.3播种
当春季5cm土壤温度稳定达到15℃以上(一般在每年5月初)即可播种。播种前应土壤消毒,对床面土壤进行喷洒3%的硫酸亚铁溶液1kg/m,播种时先用耙子将床面耙成麻面,然后将催芽后的种子和干沙混合,均匀撒播在苗床上,随后用锯末、河沙混合物进行覆盖,厚度1~2cm,最后铺地膜,以保持土壤湿度和提高地温。
2.4苗期管理
干旱气候,降雨量小,日照强度大,蒸发量大,空气干燥,为防止樟子松幼苗遭受日灼,必须进行遮荫处理,以降低地表土壤温度和减弱光照强度。一般在播种后10d左右,幼苗即开始出土,待出苗量达60%以上时即可揭摸。应在傍晚时进行揭膜,以免幼苗受到日光灼伤。揭膜后应及时遮荫。采用高棚遮荫方式,棚高1.8m 的遮荫网。一般到9月上旬气温降低,幼苗已基本停止生长并有一定的抵抗能力时即可拆除遮荫网,以利于幼苗积累有机物质,提高木质化程度,安全越过寒冷的冬季。另外,在幼苗整个生长期内,应勤松土除草,改善土壤水、热状况,减少土壤水分、养分损失,为樟子松幼苗生长创造适宜的土壤条件。
2.5施肥
樟子松虽耐瘠薄,但为了促进苗木健壮生长,必须施足肥料,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养分和蓄水保墒通气性能。在秋季施用充分腐熟的猪粪和鸡粪作底肥,施用量为15t/hm左右。调节土壤的酸碱性。施肥时注意将肥料撒匀,然后深翻土30cm。一般在一年生幼苗生长高峰期,可叶面喷施质量分数0.1%~0.2%的尿素和磷酸二氢钾溶液,每7d喷1次。进入秋季后期,对苗床床间沟内深施1次有机肥,为翌年春季苗木生长提供充足的养分。
3.沙地樟子松人工林的密度管理措施
樟子松固沙林在生产实践中一般按兼用林经营。为取得最佳防护效益和经济效益,采用定位观测和定量分析方法,对其有主导影响的密度问题进行了研究。密度对主要林分因子和树冠发育均有显著影响。密度对林分产量影响遵循密度效应规律,有自然稀疏过程。抚育间伐是人为调节林分密度的重要手段,既提高林分的稳定性,又有经济收入。在稳定防护效果前提下,间伐调节林分密度,是对沙地资源持续合理开发利用的重要途径。樟子松造林密度和经营密度的效应随着试验地域扩大和试验林分年龄的增长,对其规律的认识也逐步深化而丰富。对樟子松固沙林而言,水分条件是影响林木生长的主导因子和限制因子,水分状况决定着林分的生产力水平和稳定性,只有确定合理的造林密度和经营密度,林木才能正常生长。要真正做到科学的对林分密度进行管理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研究。
4.造林方法
我们最常用的是顶浆造林法和容器雨季造林法。营造混交林。根椐立地条件和不同的林种,采用樟、落混交形式,以提高造林质量。种植密度不仅直接影响造林费用,而且影响林木的生长和木材质量,与造林后森林的经营管理以及经济收益有关。确定造林密度必须全面考虑林种和树种,造林树种的生长特性、造林地的立地条件、经营管理条件 市场需要。培育大径林的用材林应稀植,培育小径林的用材林和水土保持林应密植,窄冠树种应密植。立地条件好的地方造林密度易小,立地条件差的地方密度可大一些。
5.幼林抚育保护
根据幼树的生长规律和立地条件,按五先五后的原则进行抚育。即先抚育头年造林的,后抚育当年造林的;先抚育高生长短促型树种,后抚育高生长持续型树种;先抚育小苗,后抚育大苗;先抚育杂草多的,后抚育杂草少的。当年造林第一次抚育,主要着重扩穴、培土、抚正、踩实,发现瘦弱病害苗要及时补栽。抚育管理包括土壤管理,树体管理和造林的管护。对造林地连续3-5次除草、松土、造林后,头两年2-3次,以后减少到每年1-2次,松土深度5-15厘米。经济林和速生丰产林应进行灌溉和施肥。直播造林的进行间苗,对截干造林的进行除蘖,在萌蘖条基部未木质化前将多余的萌蘖条除去。对造林地加强管护,严禁放牧,防止认为和牲畜为害幼树。
小陇山林区人工造林技术浅议 篇11
1 造林地的清理与整地方法
1.1 造林地的清理
是造林整地翻垦土壤前的一道工序, 即把造林地上的灌木、杂草、竹类以及采伐迹地上的枝丫、梢头、站秆、倒木、伐根等清除掉。分为全面清理、带状清理和块状清理3种方式。
清理的方法可分为割除清理、火烧清理和用化学药剂清理。割除清理可以是人工, 也可以用机具, 如推土机、割灌机、切碎机等机具。清理后归堆和平铺, 并用火烧方法清除。也可以采用喷洒化学除草剂, 杀死灌木和草类植物[1]。
1.2 整地方式和方法
造林地的整理是在造林前改善环境条件的一道主要工序。通过整地可以改善造林的立地条件、清除灌木、杂草和采伐剩余物。在造林前后的一段时间里, 增加直接投射到地面的透光度;还可以改变小地形, 使透光度增加或减少。整地清除了地表植被, 增加透光度, 因而在白天地表层的温度要比有植被覆盖时上升得快, 整地后改变了土壤物理性, 使土壤温度状况发生变化。因而, 能提高造林成活率及使幼林的生长情况显著改善。整地还能保持水土、减少土壤侵蚀, 同时也有利于造林施工, 提高造林质量。
整地方式分为全面整地和局部整地。全面整地是翻垦造林地全部土壤, 主要用于平坦地区。局部整地是翻垦造林地部分土壤的整地方式。局部整地又分为带状整地和块状整地。带状整地是呈长条状翻垦造林地的土壤。在山地带状整地方法有:水平带状、水平阶、水平沟、反坡梯田、撩壕等;平坦地的整地方法有:犁沟、带状、高垄等。块状整地是呈块状的翻垦造林地的整地方法。山地应用的块状整地方法有:穴状、块状、鱼鳞坑;平原应用的方法有:坑状、块状、高台等。
2 造林方法
2.1 种子造林
适合大粒种子, 如桃、李、杏、核桃、栗子等。
2.1.1 播前的种子处理。
目的:完成种子发芽准备, 加速种子发芽, 缩短留土时间, 保证出苗整齐, 预防动物及病虫害的危害。措施:消毒、拌种、浸种、催芽。春播时深休眠种子要催芽。
春播时逼迫休眠种子应浸种, 但是如果造林地比较干旱、晚霜与低温危害严重不宜浸种。
雨季一般播种干种子, 如果能准确掌握雨情时也可浸种。
秋季播种时一般都不浸种、催芽。在病虫危害严重的地方, 应进行消毒液浸种、闷种或拌种。
2.1.2 播种方法。
(1) 撒播。均匀地撒播种子到造林地的方法。一般不整地、播种后不覆土, 种子在裸露条件下发芽。工效高, 成本低, 作业粗放, 种子易被植物截留、风吹或水流冲走、鸟兽吃掉, 发芽的幼苗根系很难穿透地被层。适用条件:劳力缺乏、交通不便的地区, 皆伐迹地、火烧迹地, 急需绿化的地方, 中小粒树种。 (2) 条播。按一定的行距播种, 可播种成单行或双行, 连续或间断。播后要覆土镇压。可进行机械化作业。种子消耗量比较大.适用条件:迹地更新, 次生林改造;主要为灌木树种和个别乔木树种。 (3) 穴播。按一定的行、穴距播种的方法。根据树种的种粒大小, 每穴均匀地播入数粒到数10粒种子。播后覆土镇压。操作简单、灵活、用工量少。适用条件:适用各种立地条件。大、中、小粒径的种子都适用。 (4) 块播。在大块状整地上, 密集或分散地播种大量种子的方法。块状面积一般在1m2以上。可形成植生组, 施工比较复杂。适用条件:已有阔叶树种的天然更新迹地引入针叶树种, 沙地造林。
2.2 植苗造林
2.2.1 植苗造林法。
又称栽植造林、植树造林, 是用根系完整的苗木作为造林材料进行造林的方法。其特点是对不良环境条件的抵抗力较强, 生长稳定, 因此, 对造林地立地条件的要求相对地不那么严格。但是, 在造林时苗木根系有可能受损伤或挤压变形和失水, 栽植技术要求高, 必须先育苗, 却也节省种子。总之, 植苗造林法受树种和造林地立地条件的限制较少, 是应用最广泛的造林方法。
植苗造林应用的苗木, 主要是播种苗 (又称原生苗) 、营养繁殖苗和移植苗。有时在采伐迹地上进行人工更新时, 可以利用野生苗。近年来, 有些地区发展营养器苗造林, 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植苗造林后, 苗木能否成活, 关键是苗木本身能否维持水分平衡, 所以在造林过程中, 从苗圃起苗、选苗、分级、包装到运输、假植、造林前修剪, 直至定植全过程都要保护苗木不致失水过多。最好是随起苗随栽植, 尽量缩短时间, 各环节要保持苗根湿润。
2.2.2 分殖造林法。
是利用树木的营养器官 (干、枝、根等) 及竹子的地下茎作为造林材料直接进行造林的方法。其特点是能够节省育苗时间和费用, 造林技术简单, 操作容易, 成活率较高, 幼树初期生长较快, 而且在遗传性能上保持母本的优良性状。但要求有立地条件较高的造林地, 同时分殖造林材料来源, 受母树的数量与分布状况的限制, 这种方法主要用于适用营养繁殖的树种, 如松树、杨树、柳树、泡桐和竹类等[2]。
参考文献
[1]翟明普.森林培育学[M].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