柠条容器育苗造林技术

2024-07-27

柠条容器育苗造林技术(共7篇)

柠条容器育苗造林技术 篇1

摘要:介绍了柠条育苗地选择、做苗床、营养土配制消毒、种子处理、装土、容器摆放、播种、苗期管理及其雨季造林技术等。提出柠条容器育苗时间为4—6月, 根据造林时间确定, 至少生长60 d, 才能上山造林;6—8月只要有雨均可上山造林;起运苗时要控制容器袋内含水量, 以不易散坨为标准;栽植时要适当深栽并割开塑料容器。

关键词:柠条,容器育苗,雨季造林

灵武市北沙窝林场治沙区属于干旱荒漠、半干旱荒漠区域, 具备高原丘陵地貌特征, 兼有流动沙丘、半流动沙丘及固定沙丘等特点, 其土质多以沙粒土为主, 常年干旱贫瘠, 植物很难成活, 造林难度很大。因此, 在此类恶劣自然环境下, 如何提高造林的成活率已成为林业学者遇到的共同难题。近几年来, 笔者通过研究与实践, 以柠条为主的容器点播育苗雨季造林技术获得突破性进展, 成功打破了沙荒地春季柠条植苗造林成活率低的局面, 大大提升了造林成活率, 同时延长了造林时间, 验证了荒漠地柠条容器点播育苗造林的可行性及优越性, 为加快防沙治沙、人进沙退提出了重要保障, 为推动西北地区生态建设注入了新生动力。

1 育苗

1.1 育苗地选择与做苗床

根据研究经验, 育苗地的选择建议遵循“就近造林、就地育苗”的原则, 地势平坦、灌溉便利、排水良好、土质良好、避风向阳的坡地更适合选为育苗地, 育苗前需要进行草根和石砾清理, 打理平整做成低床, 并进行消毒, 苗床做好后需灌水渗实并进行复整。苗床制作以南北走向为佳, 长10~12 m, 宽1.4~1.6 m, 深30 cm, 南北苗床间作业带宽1.5 m, 东西苗床间作业带宽50 cm。

1.2 容器育苗袋的标准

育苗袋的设计标准将直接影响育苗成活率及产量, 总结实践结果, 柠条建议采用高12 cm、直径6 cm的塑料容器袋进行育苗, 在每个塑料容器育苗袋底部打4~8 个透气孔, 孔径0.8 cm, 以此计算, 可摆放289 袋/m2。

1.3 营养土配制消毒与装袋

柠条育苗所用营养土需要根据柠条的生物学特性以及对多种营养元素的需求进行配置, 出于成本考虑, 以就地取材、因地制宜为佳, 将当地山坡地沙质土与羊粪和复合肥按照100.0∶5.0∶0.5 的比例进行混合调制, 并进行粉碎过筛。营养土在装袋前须用0.5%高锰酸钾水溶液喷洒消毒, 用量建议为每1 m3营养土用1 kg消毒溶液, 边翻土边喷药液, 确保消毒均匀, 反复2 次, 最后用塑料篷布覆捂3 d, 彻底回潮后待用。营养土装袋时一定要将营养袋填实, 填至距袋口2 cm处, 将装好营养土的容器袋整齐挤紧摆放在育苗床里[1,2]。

1.4 育苗种子处理与播种

育苗种子需要经过严格精选与检验, 进而保证柠条种子质量。播种前, 需提前3 d进行消毒和浸泡处理。具体方法:采用0.5%的高锰酸钾水溶液对种子消毒, 并对种子进行24 h温水浸泡, 浸泡后堆放高温催芽 (温度控制在20~30 ℃) , 以后每天用温水清淘1 次种子, 清淘后继续堆放高温催芽。为了使种子发芽整齐, 需要经常上下翻动, 直至大部分种子发芽露白时便可进行播种。每年4—6 月是容器育苗播种的最佳时期, 具体需要根据造林时间确定育苗时间。播种前, 对育苗床里的容器袋浇足水, 使营养土沉实, 待水渗下后每个容器袋中点种3~5 粒种子, 待整个苗床点种完毕后, 用细沙土进行覆盖, 沙土厚度要完全覆盖种子, 但越薄越好, 一定不要过厚 (不要超过1 cm) , 种子覆盖好后, 需要将容器袋之间的缝隙用土填充, 填充后在整个苗床上铺盖农地膜, 并在农地膜上披上麦草, 从而达到保温、保湿和防晒的目的。

1.5 苗期管理

育苗10 d左右时, 苗木基本出齐, 此时应选择在阴天傍晚将苗床上的麦草和农地膜揭除, 让苗木自然生长;在苗木出齐后15 d左右时, 应该注意营养袋中土壤的湿度, 在缺水情况下, 通过早晚喷洒方式进行人工补水, 并注意从此时起, 每7 d进行1 次肥料喷洒 (肥料以0.3%~0.5%的尿素水溶液和0.1%~0.3%的磷酸二氢钾水溶液为主) , 同时要注意病虫的预防与治疗;在苗木生长至10 cm左右时, 需要进行除草和间苗工作, 每个容器袋中可保留2~3 株;在造林前15 d左右进行炼苗, 主要以控制水、肥用量的方法, 使得苗木更加健壮, 木质化程度更高, 成活率更高[3,4]。

2 雨季造林

育苗阶段结束后, 便可进入造林阶段, 该阶段需要选择合适的造林时间, 采用科学的苗木运输方法及栽植技术。

2.1 造林时间选择

根据实践经验, 容器育苗的柠条在上山造林前至少要进行2 个月以上的培育, 培育时间过短将导致幼苗根系不发达, 木质化程度不够, 进而出现成活率低下的问题, 苗木主根刚生长出营养容器袋底部的时候, 其上山造林的成活率最高。每年的6—8 月是上山造林的最佳时期, 应选择雨前上山造林, 这样可保障造林后水分充足, 提高造林成活率。

2.2 苗木运输及栽植技术

苗木运输时, 不要向苗木容器袋中喷洒过多水分, 保持袋中既没有干透又没有坚实的状态即可。苗木的栽植分为如下几个步骤, 首先是挖栽植坑, 其深度要比容器袋高3~5 cm, 底要挖平, 其目的是抗旱保墒坑;其次是植苗, 栽植坑挖好后需立即进行植苗, 以免晒坑导致的水分蒸发流失, 植苗前需要将容器袋沿着其底部纵向隔开、剔除, 随后轻轻将幼苗放进栽植坑中;再次是培土, 要用湿度适宜的土进行填充, 并注意一边填土一边将苗木根周围的土按实, 但不要按苗木根部, 培土至与容器袋上沿齐平即可, 然后在穴面上铺盖1 层细沙用以保持水分;最后是浇水, 如果上山造林后, 雨水充足将可不必人工浇水, 倘若造林后天气干旱无雨, 则考虑人工浇水至充足, 需注意浇水后覆盖1 层细沙以保持水分。

研究实践结果显示, 如果在防沙治沙所扎草方格内定植苗木, 其成活率可达96.2%, 保存率高达90.3%以上。

3 结语

从柠条的育苗到造林系统阐述了该柠条容器育苗及雨季造林的技术方法与特点, 试验结果表明, 该项技术具备育苗周期短、造林时间长、节约土地、成本低、成活率高等优势, 通过容器袋育苗可实现储蓄水分、根系健壮完整的目的, 在北沙窝林场治沙区造林成活率达到91.6%, 保存率高达86.4%以上, 实现了就地育苗和就地造林的效果, 为防沙治沙、人进沙退提供了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李德民.山杏容器直播育苗及其雨季造林技术[J].林业实用技术, 2007 (6) :26-27.

[2]张宏世, 郭永盛, 杨宏伟.不同立地类型条件柠条播种造林苗期生长情况初步研究[J].内蒙古林业科技, 2014 (4) :31-32.

[3]牛西午, 丁玉川, 张强, 等.柠条根系发育特征及有关生理特性研究[J].西北植物学报, 2003 (5) :860-865.

[4]庞洪涛, 李文艳, 丁瑞军.山杏容器育苗及其雨季造林技术[J].防护林科技, 2010 (3) :120-121.

容器育苗造林技术 篇2

1容器苗的定义

容器苗是指在育苗容器中装填育苗基质, 播种或移植幼苗, 通过水肥管理等措施培育苗木, 称为容器育苗。用育苗容器育成的苗木, 称为容器苗。

2容器育苗优点

容器育苗的优点有: (1) 容器育苗可以不占耕地或少用耕地, 做到哪里造林, 哪里育苗。 (2) 可以节省种子, 有利于优良稀有珍贵树种的育苗, 比大田播种育苗可节约30%~50%的种子。 (3) 可以缩短育苗周期, 利用容器育苗只需3~6 个月就能出圃造林。 (4) 可以延长造林季节, 由于容器苗带土移栽, 对造林地适应性强。在雨量充沛的地方, 全年大部分时间均可造林。 (5) 容器苗造林后缩短缓苗期, 造林时不伤根, 造林后能正常生长。 (6) 适合于机械化育苗, 因容器育苗营养条件和管理一致, 苗木生长整齐, 使机械化和自动化作业成为可能。

3容器育苗造林概况

容器育苗造林是当今世界林业一项实用先进的造林技术, 对提高造林质量和林木保存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采用容器育苗造林技术, 具有造林成活率高、生长量大、成林快等优点, 也有着延长造林季节, 实现多季节造林, 可合理分配劳动力等优势。北欧国家大面积推广应用容器苗造林技术, 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各国各地区的造林实践, 也充分证明了容器苗的实用性和先进性。在干旱少雨的西北地区, 容器苗造林的巨大优势已日趋凸现, 2004 年贺兰山东麓滚苏公路绿化工程全面采用容器苗造林技术, 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2002 年盐池、灵武的小面积容器苗示范造林试验结果表明, 7 月份进行柠条容器苗雨前造林, 造林成活率平均为87%, 缓苗期短, 柠条年高生长达35~43cm, 667m2栽222 株, 当年一次性成林。因此, 对重点林业工程生态建设, 利用雨季的有效降水, 全面采用容器苗进行造林, 是造林技术的又一次创新。

4容器育苗造林技术

林业生态建设工程, 重点在干旱半干旱地区, 难点在于容器育苗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只有大面积推广容器苗造林技术, 才能有效提高造林成活率。决定容器苗造林技术的推广效果, 一是苗木质量, 二是造林成本。在不降低容器苗质量的前提下, 尽可能降低育苗成本和运输费用, 就要联合攻关, 加大容器育苗技术的研发力度。一是选择不同地区主要造林树种适宜的育苗容器。二是育苗基质本土化。选择当地资源丰富、运输便利、加工容易、价格低廉的材料作基质, 是降低育苗成本的关键。三是制定主要造林树种的容器育苗技术规程和容器苗地方标准, 规范容器苗生产, 是确保苗木质量, 提高造林成活率的有效途径。

5对我国推广容器育苗新技术的建议

(1) 鉴于我国造林地区广、面积大, 造林树种多的特点, 可以把容器苗作为裸根苗的一个补充。凡用裸根苗造林有困难的树种或造林地, 可以考虑用容器苗。或用于培养某些种源缺乏的珍贵树种苗木, 进行育种试验特别是种源试验, 以便能尽快选出优良种源等。

(2) 目前我国容器育苗成本较高, 加上育苗技术较复杂, 稍有不慎便会导致失败。而我国劳动力比较充足, 培养裸根苗有着丰富的经验。所以, 凡是能用裸根苗造林的树种和林地, 一般暂不考虑用容器苗来代替。

(3) 由于育苗和造林具有区域性, 受气候、土壤、树种等条件的制约, 因此, 在运用国外先进经验时要慎重, 必须考虑我国具体情况, 既要因地制宜, 又要考虑经济条件。在技术上首先要解决运用的容器类型和培养基质, 取得经验后才能推广。

侧柏容器育苗和造林技术 篇3

侧柏耐寒、耐干旱、耐瘠薄, 育苗技术简单, 造林成活率很高, 推广侧柏容器育苗和造林技术是提高困难地造林成活率的重要技术措施。

1 侧柏的生物学特性

侧柏, 雌雄同株, 鳞叶, 温性树种, 可适应干冷及温湿气候, 喜光, 但幼苗、幼树需要侧方庇荫;对土壤酸碱度适应范围较大, 偏酸性土、中性土、轻碱地都能生长;浅根性树种, 抗风力弱, 生长在迎风口的侧柏生长缓慢, 枝叶容易枯萎;侧根发达而且繁多, 都密布于50 cm以上土层, 根系伸展力强, 可沿着石缝延伸, 充分吸收和利用土壤中的水分与养分, 吸水保水能力强, 另外, 鳞叶的蒸腾量比较低, 持水能力强, 因此, 侧柏在干旱、土层瘠薄的阳坡, 甚至在石缝中都能生长, 在极干旱的情况下, 也不致失水死亡。

2 侧柏容器苗造林是提高困难地造林成活率的重要技术措施

2008年河南林业生态省建设规划实施以来, 全省立地条件较好的荒山荒地大部分已经绿化, 剩余的还有约400余万亩的造林困难地, 这些困难地地处山区偏、远、难地段, 山高坡陡, 立地条件极其恶劣, 岩石裸露, 土壤瘠薄, 自然植被稀疏, 水土流失严重, 缺水路难, 树木不易成活, 造林绿化难度大、成本高, 是多年造林绿化剩下的“难啃的硬骨头”, 另外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 气候干旱多风, 降水分布不均, 进一步加剧了困难地造林的难度。

2.1

侧柏是河南的优良乡土树种, 耐寒、耐干旱、耐瘠薄, 生长相对速生, 是困难地造林的首选树种之一。

2.2 容器育苗造林可有效提高造林成活率。

困难地立地条件差, 浇水条件有限, 而容器苗是全根全苗, 起苗运输不损伤根系, 容器内水份养分不易散失, 营造了单株生长的小环境, 造林后无需缓苗, 成活率高, 能够速生和及早成林。

2.3 容器苗造林延长了造林季节和时间。

一年中除冬季土壤冻结以外均可实施容器苗造林, 有效地解决了常规造林时间短而集中等问题, 延长了造林季节和时间, 更有利于实施大规模造林绿化。

2.4

侧柏容器育苗技术简单, 容易掌握, 育苗周期短, 苗木整齐健壮, 育苗质量和育苗效益高。

3 侧柏容器育苗技术

为了提高土地利用率和苗木出圃率, 缩短苗木培育周期, 侧柏容器育苗一般要采用第一年大田育苗, 第2年春季进行装袋移植育苗, 夏季即可进行容器苗造林。

3.1 播种育苗【1】

春季播种育苗的侧柏, 一般当年苗高可达到15~25 cm, 地径0.25 cm, 每667 m2产苗15~20万株。

3.1.1 选择苗圃与整地做床

侧柏育苗应选择交通方便, 灌溉条件好, 地势平坦、排水良好、较肥沃的沙壤土或轻壤土, 忌在有病虫害的土壤、地势低洼、泛碱严重等土壤育苗。

每667 m2要施入腐熟的农家肥2 m3, 秋末冬初要深翻, 春季播种时, 每667 m2施入基肥碳酸氢氨50 kg, 施入硫酸亚铁50 kg进行土壤消毒, 施入甲胺磷颗粒5kg预防地下害虫, 细耙2遍后作床, 一般采用平床, 床宽1 m, 长度适宜, 埂高20 cm, 筑埂时踩实, 床面平整, 土壤松软, 播前1周要灌1次透墒水, 待床内水分渗干后, 用耙搂平, 准备播种。

3.1.2 选种与处理

种子要从当地种子园采集, 或选择当地树龄20~50年、树干端直、树冠圆满、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侧柏的大树上采集。

播种前10 d左右, 要进行种子催芽处理。侧柏种子空粒较多, 水选后用0.5%高锰酸钾溶液浸种2h进行种子消毒, 然后用30~40℃的温水浸种12 h, 捞出平摊于背风向阳处, 每天洒1次温水, 并经常翻动, 约10 d后有一半裂嘴时, 即可播种。

3.1.3 播种

豫西地区要在3月中旬至4月中旬进行播种, 播种量每667m2 40~50 kg, 条播, 每床纵播4~5行, 行距20 cm, 播种沟深5~7 cm, 深浅要一致, 播幅5 cm, 下种要均匀, 播后覆土2 cm, 稍加镇压使种子与土壤密接。

3.1.4 苗期管理

幼苗出土期间, 土壤要保持湿润, 播后约20 d基本出齐, 要用1 500倍退菌特或多菌灵喷洒1次, 主要是防治病害。当苗木高5 cm时开始间苗, 一般分两次进行, 定苗后1m2床面留苗300株左右。

苗木生长期要根据土壤墒情每10~15 d浇水1次, 进入雨季后减少浇水, 注意排涝。当表土板结影响幼苗生长时, 要及时疏松表土, 不要碰伤苗木根系。除草是苗期管理中最繁重的工作, 要坚持除早、除小、除了的原则, 一般采用手工拔除或者用窄铲铲除。雨季容易滋生病虫害, 要及时防治。

苗木生长期要追施尿素2次, 采用行间沟施, 施后覆土浇水, 第1次在6月上旬, 每667 m2施5kg, 第2次在7月上旬, 每667 m2施10 kg。

3.2 容器育苗

3.2.1 选择苗圃与整地做床

选择圃地要按照“就近造林、就近育苗、就近取土”的原则, 要避开菜地、常年育苗的重茬地低洼地等, 选在距造林地近, 地势平坦、排水良好、光照充足, 运输方便, 有水源或浇灌条件, 便于管理的地方。

容器育苗, 常用低床, 床底要平整, 苗床宽1.5m, 长度适宜。步道一般高出床面20 cm, 宽30~50 cm。

3.2.2 营养土的配制

营养土主要是利用圃地内的土壤, 捡除杂物后与腐熟的农家肥按3:1比例进行搅拌、粉碎、过筛, 每m3营养土要均匀拌入硫酸亚铁25 kg消毒, 用前喷水呈半干半湿状, 含水量以手攥成团, 松手即散为宜。

3.2.3 装袋定植

培养2年生的侧柏苗容器规格一般采用8 cm×12 cm的塑料薄膜容器。豫西地区要在3月中下旬进行装袋定植, 一袋一棵。

装袋前将过长的主侧根剪掉, 以免装入袋内发生窝根而影响苗木的成活, 然后用Ⅱ号生根粉浓度为25×10-6的溶液和成的泥浆拉浆后准备装袋。装袋时, 先在容器袋装少许土, 再把苗木放入袋中央, 而后装满土, 容器底部不能窝袋, 要将装好的容器苗整齐地排列在苗床内, 苗木大小要分畦摆放, 容器袋排列高低要一致, 每畦放完后容器顶部成一个平面, 排好后用土填实容器间的空隙。

3.2.4 管理与出圃

定植后浇透水1次, 以后根据土壤墒情每10~15 d浇水1次, 进入雨季后减少浇水, 注意排涝。除草要坚持除早、除小、除了的原则, 手工拔除。雨季容易滋生病虫害, 要及时防治, 6~8月进行叶面追肥3次, 每次喷洒浓度为0.2~0.3%的尿素。

苗木定植120 d后, 已生长稳定, 可以出圃造林, 每667 m2产苗6~7万袋。定植时间过长, 苗木根系长出袋外, 失去了容器苗的意义, 也降低了造林成活率, 因此定植时间最长不超过一年。

要做好起苗与造林之间的衔接, 随起、随运、随栽。起苗前1~3 d浇透水1次, 以保持容器袋内土壤水分。起苗最好要选择无风的阴天进行, 要按容器袋排列顺序, 从苗畦一端将土扒开, 将容器袋逐个取开, 不能硬拔, 严禁用手提苗茎, 不使袋内的土体松动, 穿出容器的根系要切断。装运过程中, 轻拿轻放, 保证容器袋完整, 根据苗木大小可采用每20~30棵装成1袋, 及时运往造林地进行造林。

4 侧柏容器苗造林技术

4.1 造林地的选择

侧柏可在山区和丘陵区造林, 宜选海拔1 000m以下的阳坡、半阳坡, 石质山地干燥瘠薄的地方, 轻盐碱地和沙地均可作为造林地, 避免风口造林, 严重盐碱地和低洼易涝地不宜造林。侧柏虽耐干旱瘠薄, 但在土层深厚、土壤肥沃的地方则生长快成才早, 因此造林地尽量选择在土层厚度35 cm以上的地方。

4.2 细致整地

侧柏造林大都在土层干燥瘠薄的地方, 因此, 要提高整地规格, 一般要在造林前一年的雨季、秋季进行精细整地, 以熟化土壤, 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在干旱瘠薄的石质山区阳坡, 应边整地边造林。

4.2.1 水平阶整地

适于山地和黄土丘陵区土层较厚的缓、中坡地, 整地沿等高线进行, 一般宽30cm、深30 cm、长2~6 m, 埂高20 cm, 阶面略向内倾斜。

4.2.2 水平沟整地

适于坡陡的山地和水土流失严重的丘陵区, 整地沿等高线挖横断面呈梯形的沟。

4.2.3 反坡梯田整地

适于地形较平整、坡面不破碎的山地, 梯田面向内倾斜成反坡3°~15°, 沟田宽1~2 m。

4.2.4 鱼鳞坑整地

适于干旱、水土流失的山地和坡陡、土层薄的造林地, 有大鱼鳞坑和小鱼鳞坑两种。整地方法是挖半月形坑穴, 长径70 cm, 短径50 cm, 坑面低于坡面, 呈水平或向内凹入。表土入坑, 底土在坑下方围成半环状外缘, 外缘高20cm, 并在上方左右两角开条小沟, 以便引流蓄水。鱼鳞坑整地时, 应将穴面做成与原坡面相反的斜面, 以增加雨水拦蓄量。

4.2.5 穴状整地

适于平地陡坡、碎坡山地, 一般为圆形或方形, 穴径30~50 cm, 穴深30 cm。

4.3 植苗技术

造林时间, 除冬季土壤冻结外, 1年均可造林。

造林密度, 侧柏生长慢, 需侧方庇荫, 初植密度应大些。一般在干旱瘠薄的山地, 株行距1 m×1m或1 m×1.5 m;在立地条件好的地方, 株行距1m×2 m或1.5 m×2 m;作绿篱时, 株行距30 cm×40 cm。

容器苗适宜小穴栽植, 植苗时要在坑底斜面上部1/3处挖一个比营养钵稍大略深的坑, 将容器苗放入坑内, 周围填细土, 用脚踏实, 不能踩破容器袋, 栽植深度以容器袋顶部深入坑面1 cm为宜。小鱼鳞坑每坑栽一袋, 大鱼鳞坑栽两袋, 要掌握栽植深度和植穴位置, 培土深度要比容器高出2~3cm, 切忌将营养袋露在外面。过浅或位置靠坑外沿均不利成活, 过深或植于坑底部又易造成雨水冲淤。

4.4 侧柏混交造林模式【2】

侧柏生物产量低, 枯枝落叶少, 对土壤改良作用小。侧柏幼苗需要遮阴, 混交林中, 在一定的侧方庇荫条件下, 比纯林生长健壮而且迅速。另外, 侧柏混交林还能充分利用立地, 恢复和提高土壤肥力, 提高对不良环境的抵抗力, 提高林分的生产力和生态效能。

在立地条件差的地方可采用侧柏与黄连木混交、与山桃 (山杏) 混交、与荆条混交、与紫穗槐混交、与黄栌混交、与臭椿混交、与刺槐混交。

在立地较较好的地方可采用侧柏与连翘混交、与山合欢混交、与五角枫混交。

4.5 抚育管理

侧柏植苗后, 要进行抚育管理, 当年主要是防旱、保墒, 确保造林成活率, 缺苗或死亡的要进行补植。

侧柏苗木须根多, 容易成活, 造林后3~4年内每年松土除草3次, 以促进迅速生长, 干旱地区松土深度要深一些, 但要注意防止损伤苗木根系。7~8月份, 要注意防治病虫害, 在杂草种子成熟前要进行1次除草。

侧柏易萌生侧枝, 造林5年后, 在秋末或初春修枝, 修枝强度为树高的1/3, 做到剪口不劈不裂, 以后2~3年修枝1次。

侧柏林郁闭后因密度过大生长量下降时, 要及时间伐, 间伐强度以保持郁闭度0.7为准。

参考文献

[1]王照平.河南适生树种栽培技术[M].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 2009.

露地油松容器育苗与造林技术 篇4

1 容器育苗的优缺点

1.1 优点

采用容器进行育苗, 不仅可以节约种子的用量, 而且培育的周期短、栽植工序简化, 对植苗的技术方面的要求也不高, 较易被工人所掌握并熟练应用, 还可以节省除草及切根假植的费用。该技术对育苗地的要求不严, 不需要土壤具有较高的肥力。同时, 其不受到季节的限制, 而且在栽植后无缓苗期, 与裸根苗相比, 具有生长快、郁蔽早等优点, 不仅可以显著地缩短幼林抚育的年数, 还可以提高所育苗的抗旱性及适应性。另外, 所育苗木的根系不易受到损伤, 与母土不分离, 有利于促进造林成活率的提高。

1.2 缺点

该方式育苗成本较高, 单位面积苗木产量不高, 育苗过程中费用高、费工、费时, 且需要大量营养土作为育苗基质;该方式培育出的苗木长势矮小, 易被杂草灌木所压, 因此对育苗阶段的整地除草等措施要求较严格。

2 油松容器育苗及造林技术

2.1 圃地选择

选择交通便捷、地势平坦、易于排水、通风透光、光照条件好、有良好灌溉条件的地块作圃地。不宜选择地下水位高、坡度大、易犯风和光照不良的地块。

2.2 容器选择

由于我国育苗生产中机械化、自动化水平较低, 生产落后, 实践中多采用塑料薄膜容器方式, 其具有成本低廉、牢固耐用、保温保湿效果好、出苗早等优点。多采用单个株形有底塑料容器袋, 规格7 cm×12 cm, 但在装基质时比较费工、费时。

2.3 整地做床

在苗床上均匀地施入呋喃丹颗粒37.5~45.0 kg/hm2、Fe SO4·7H2O 150 kg/hm2。苗床多采用水平底床, 宽度为1.2 m, 步道宽一般为30~40 cm, 步道应高出地面20 cm左右。苗床周围要修排水渠, 做到内水不积, 外水不淹。

2.4 基质配制

挖取不带草种、害虫、未受污染的刺槐林下土、灌木林下土或荒坡表土, 运回粉细, 按土∶沙∶肥∶药为7.0∶0.5∶2.0∶0.5的比例混合后并搅拌均匀, 堆积约7 d后装袋, 避免出现烧苗现象。

2.5 装袋摆放

基质与袋口装平或低于1 cm, 需保持10%~15%的含水量, 分层振实, 逐行摆放, 挤紧靠实, 摆完后用细土或沙子填实袋与袋之间的空隙[4]。

2.6 选种及种子处理

一般应挑选长势饱满、无病虫害发生的油松种子进行播种, 可用水选法进行挑选, 然后进行浸泡消毒, 可选择0.5%KMn O4溶液浸泡2 h, 再用清水反复清洗, 最后将清洗干净的种子捞出并置于箩筐中, 盖上湿毛巾。每隔1~2 d上小翻动种子, 并用清水浇洗, 直至有1/2的种子开始裂嘴时即可进行点种。

2.7 播种

一般采取点种的方式进行播种。在点种前应对苗床进行消毒处理, 可选择3%Fe SO4·7H2O溶液喷洒床面1次, 待床面稍干时即可进行播种。播种时用指轻压表土的中央, 使之成穴状, 每穴下种3~5粒。播种量不足可导致发芽不整齐, 播种量过大发芽后易发生立枯病和猝倒病。点种的位置以容器袋1.0~1.5 cm深处为佳, 用手指轻压种子, 使之与土壤充分地接触, 检查无空袋漏袋后覆1层土, 厚度控制在约1 cm, 若选择腐殖土进行覆盖, 则效果会更好。点播完后采用淋灌方式浇1次透水。一般1 kg种子可装1万袋。

2.8 苗期管理

气温在12℃左右, 种子开始发芽;20℃左右时, 发芽最快。以20~25℃生长最旺盛, 出苗前需保持地面湿润。采用喷灌方式, 每周喷2~3次, 干旱时适当多喷, 湿润时减少喷洒次数。及时进行遮荫, 可防止日光曝晒幼苗和鸟类啄食危害。高温高湿也易使油松患立枯病和猝倒病[5]。温度在29℃左右时需遮荫, 用遮荫网效果最好, 以距地60~80 cm为宜。在苗床周围投放鼠饵毒杀鼠类, 以防止其危害苗床。立枯病的防治上, 在幼苗基本出齐时, 用根腐灵与敌克松交替喷洒床面, 或选择2%Fe SO4·7H2O溶液喷洒, 可取得较好的预防效果。如已有立枯病发生, 应及时地将病苗清除, 并在病区的周围撒上1圈Fe SO4·7H2O粉末, 以防止立枯病病害的蔓延。

2.9 造林

容器苗的造林时间可选择在春季的3—4月, 也可选择在雨季进行造林, 为了提高造林的成活率, 应做到随起随造。用于造林的苗木应选择高度10~20 cm、苗龄1.5~2.0年以上的容器苗。起苗前3~5 d应浇透水, 以便于起苗。此外, 还应注意在苗木的运输过程中防止苗木受到损伤。山地块状造林地的整理有3种方式, 分别为穴状、块状、鱼鳞坑等, 整地的规格均为30 cm×30 cm×20 cm, 栽植的株行距控制在1.5 m×2.0 m, 栽植的密度为3 330株/hm2。撕裂塑料容器将苗木放入挖好的坑内, 每穴栽植1株 (袋) , 然后覆盖1层表土, 并将苗木扶正并踏实, 注意不要将苗木压倒或倾斜。连续抚育2年, 每年抚育1~2次, 以防杂草与苗木竞争养分。选择生态因子相同、地点不同的6个小班的裸根苗栽植和容器苗栽植, 容器苗成活率平均达到93.5%, 裸根苗平均成活率达72.7%。

参考文献

[1]莫翼翔, 康克功, 王晓群, 等.实用园林苗木繁育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2.

[2]任建军.油松营养袋容器育苗及造林技术[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 2009 (5) :58-59.

[3]蔡建军.油松容器育苗与造林技术[J].陕西林业, 2009 (6) :45-47.

[4]张霞.油松、侧柏容器育苗造林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 2011 (4) :108.

柠条容器育苗造林技术 篇5

1.1 苗圃地选择和育苗时间

选在造林地附近或周围、交通方便且排水良好、地势平坦、靠近水源的地方作为育苗地。个人育苗还可在房前屋后、路边等地方。苗圃地要先整成若干小苗床, 苗床宽度以不超过1m为最好, 长度视地形而定, 苗床之间要留出40~50cm便道, 便于育苗作业, 床面要保持平整, 可以略底于地面, 将来有利于浇灌。育苗以4月中旬为宜, 最迟不要超过5月中旬。

1.2 配制营养土

土壤以砂壤土为宜, 当地选用生土或大茬作物的耕土, 此土病菌少。将土过筛, 掺入适量腐熟有机肥、杀虫杀菌药物充分搅拌后待用, 并用3%~5%的硫酸亚铁进行消毒。容器育苗禁忌采用马铃薯、茄科和十字花科菜地内的土、杂草虫卵多的耕土作原料, 更不能加入未经腐熟的有机肥料。侧柏容器苗所需原料要求没有油松严格, 但是如果就地取土, 整床装袋, 仍需用3%~5%的硫酸亚铁进行消毒。

1.3 装容器袋

将配制好的营养土运到整好的苗床内进行装袋, 容器袋的规格以8cm×13.5cm为最佳, 当地以每人每天装5000袋为宜。一是装袋必须装满;二是容器排列整齐且靠实, 顶部要平, 有利于浇灌且出苗齐。

1.4 点籽播种

容器育苗必须采用良种, 种子品质达到国家标准规定的Ⅱ级以上。播种前先将种子用40~50℃温水浸种24h, 并用0.5%高锰酸钾溶液消毒, 捞出后进行催芽。每天用清水冲洗1次, 2~3天种子裂嘴, 即可下种 (浸种催芽与装袋时间一定要配合好) 。下种有2种方法:一是采用先点播籽再覆盖草帘子后浇灌, 二是采用先浇足底水再点播籽后覆盖草帘子等。需掌握2个技术关键:一是播种穴不能过深, 播种量每袋3~4粒, 否则种子易于霉烂, 影响出苗;二是点籽后覆土不可过厚, 厚度以不见种子为宜, 如果点籽深度能掌握好, 也可点后不用覆土。

1.5 育苗期管理

出土前管理:催芽的种子约12~16天出齐, 出土前的种子处于萌发期, 需要充足水分, 一定的温度和空气, 要注意喷水调节土壤温度, 防止地表温度过高, 保证种子顺利出土。如水源缺乏, 可采用覆盖的方法, 这样可减少喷水次数, 利于保墒。覆盖物最好用草帘子。出土后管理:幼苗出齐或出苗85%以上时, 可以陆续撤除覆盖物;为防止苗木猝倒病的发生, 可以用1%~3%硫酸亚铁液和五氯硝基苯、多菌灵等杀菌药交替喷施, 间隔期以1周为好, 不宜过多或过少。撤除覆盖物后就可以拔草, 第1次一定要拔净。为减轻杂草危害, 针叶类苗木也可以用乙氧氟草醚等在播种后萌芽前均匀喷施进行除草, 这样有利于减少用工量.但喷施前一定要按照使用说明操作 (非带壳或带种皮出土的播后苗前禁用) 。不用除草剂的要在草拔净后用细竹竿或软木条做成弓型的架, 覆盖遮阳网, 这样既保持了湿度, 又可以防止鸟类啄食籽壳造成危害, 遮阳网可以一直用到夏季高温过后, 以后的管理主要是浇灌、拔草、打药和施肥等。

2 造林技术

2.1 整地

在砍过灌的地类中, 采用穴状整地方式, 穴的排列呈三角形, 标准为50cm×40cm×40cm, 里低外高, 外沿用生土围成10cm×20cm的土埂, 打实、拍光, 穴内熟土回填, 生土围埂。

2.2 栽植采用植苗造林方法

初植密度根据陕DB《陕西省造林技术标准》, 一般为油松111株/667m2、侧柏222株/667m2。植苗后, 为达到提高地温和保墒的目的, 应根据土壤墒情决定是否铺膜。铺膜要求:四周高, 中心漏斗形, 以利于雨水集中, 树干部位蓄墒, 地膜要铺展, 四边要用土压实, 不漏风。

2.3 造林季节

在耀州区一般在春、秋2季均可造林, 也可在雨季进行。油松容器苗以2年生苗或3年生苗造林效果好, 不建议使用1年或4年生容器苗;侧柏容器苗以2年生苗为好, 不建议使用1年或3年容器生苗。移植容器苗以1年或2年生苗为好。

2.4 造林时应注意的2个问题

(1) 起苗前应注意的问题。起苗前一定要浇足水, 使容器袋保持湿润, 1天后土壤利于操作时, 即可起苗, 这是保证苗木成活的关键措施, 其作用主要有2个方面:一是有利于容器中的水分保持稳定, 延长抗御干旱的时间;二是在运送和造林过程中, 容器袋内基质不易破碎撒落。 (2) 起苗时要注意保护根系、顶芽。起苗时, 尽量用铁锨沿容器下部水平铲断, 把苗木起出。不能用手直接拔苗, 以免拔断苗木的根系, 并尽量避免对苗木顶芽的伤害, 造林尽量用健壮的单株容器苗造林, 不能选用双株、多株容器苗或弱苗、病苗上山造林。

参考文献

阔叶林容器育苗及造林技术 篇6

1.1 育苗地点选择

为了便于运输和管理, 在选择苗圃的时候, 首先要考虑交通、水利条件, 其次, 整个苗圃要求地势平坦、光照充足、土壤通气性和排水性好。注意不要在低洼地、易被水风冲击地、易积水地、菜园地及林下育苗。

1.2 建遮阴棚

由于阔叶树幼苗一般有喜阴的习性, 在育苗前需建好遮阳大棚。材料可用毛竹、遮阳网和铁丝。先在苗圃地固定好毛竹桩 (桩高一般为2.5~3 m, 根据苗圃地形和阴网的宽度布成方形的桩柱阵) , 将铁丝架在桩柱的上端, 四周边桩用铁丝斜拉固定, 盖上遮阳网将其两端用铁环扣在铁丝上可以自由拉动, 便于晴天和阴雨天的管理。高温天气拉上阴网遮阴降低温度, 利于苗木生长。低温天气 (包括阴雨天) 拉开阴网提高棚内温度, 促进苗木生长。

1.3 容器基质配制

选用经筛选过的细黄心土、废菌棒 (经腐烂) , 腐殖土和焦泥灰等物做基质。配制比例:细黄心土40%、废菌棒20%、焦泥灰20%、腐殖土17%, (基肥、过磷酸钙、钙镁磷等) 3%。将配制的基质喷洒浓度为0.3%的高锰酸钾溶液 (或3%硫酸亚铁溶液) 消毒, 充分搅拌后堆放, 用塑料薄膜覆盖密封7 d备用。基质p H值应控制在5.5~6.5之间。

1.4 平整苗床

育苗地块清除杂草、石块等杂物后平整土地。选东西朝向将土地划分成1~1.2 m宽的苗床, 苗床间保留40 cm的步行道, 苗床高出步行道约20 cm, 并在圃地四周及中间开40 cm深的排水沟。

1.5 基质装袋

育苗容器常选用塑料容器。考虑阔叶树苗木根系生长特点和减轻重量, 一年生苗用口径小、有一定深度的容器 (如口径6~8 cm, 高度13~15 cm的容器, 重复使用需消毒) , 将消毒过的基质装入容器中, 在装基质时要注意填实装满 (约低于容器上口1cm) 。防止施肥浇水时流失基质和肥料。完成后将容器整齐地排在苗床上, 尽量减少容器间的空隙, 防止高温时基质干燥, 同时用湿土垒边以防容器倒翻。如发现排水不良的容器, 要及时用竹签在底部扎一个排水孔。

1.6 苗期管理

1.6.1 保湿遮阴管理

在容器育苗中, 保持土壤湿润及芽苗遮阴是确保苗木成活的重要环节之一。在移植后的10 d内, 除阴雨天或土壤潮湿, 每天需喷雾状水1~2次, 以土壤湿透为止。在高温天气要用遮阳网遮阴, 有条件的使用悬挂式微喷设备, 在中午前后喷雾, 以降低大棚内湿度, 增加棚内温度。

1.6.2 施肥管理

坚持先淡后浓、量少次多、多磷钾少氮肥的原则。初次施肥在芽苗成活且有新叶长出时进行。肥料以稀薄腐熟人粪尿进行喷施为宜, 浓度掌握在1%~2%。施肥后结合保湿喷雾, 清洗芽苗叶面。以后可逐渐增加浓度, 肥料可用2%进口复合肥溶液、0.2%磷酸二氢钾溶液进行叶面喷雾。忌用化肥干施和高温或高浓度施肥。

1.6.3 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以早中期危害较多。病害以茎腐病等为主, 可用敌克松1000倍液喷洒。虫害以蝼蛄、小地老虎、斜纹夜蛾等鳞翅目害虫为多。蝼蛄等地下害虫, 可在晴天晚上用敌百虫500倍液进行喷洒或用毒饵诱杀, 其他害虫用马拉硫磷1000倍液加敌百虫800倍液喷洒。

1.6.4 除草

容器育苗一般不会有大量杂草生长。如有杂草, 应及时采用人工拔除, 或用23.5%果尔600~750 m L/hm2对水600~750 kg/hm2喷雾, 可达到满意的效果。

1.6.5 防冻与防干旱

在春、冬季节要注意苗木的防冻, 可用叶面施肥等方法提高苗木抗低温能力。在夏季要注意苗木防日灼、干旱危害, 要保证水分供应, 同时充分发挥遮阳网的作用, 以降低苗木叶面温度。

1.6.6 间苗

一个容器中如有两株以上苗木的, 在苗木生长稳定后, 及时进行间苗, 保留一株壮苗, 以免影响苗木生长。

1.6.7 炼苗

对于上半年特别是4~5月份培育的容器苗, 炼苗也是一个重要的管理环节。在撤去遮阴设备时, 不能一次性撤去, 而是先要避开中午高温时段, 逐渐增加苗木的日照时间, 使其能适应全天候生长。

2 阔叶容器苗的造林

2.1 造林时间

选择雨季前后土壤湿润情况下进行, 雨天、阴天、晴天不间断。苗木处理:苗木运输采用硬木板箱、塑料箱、竹箱装载, 上山采用竹篮、畚箕等工具装载, 阴天、晴天起苗后、卸苗后、上山定植前均做到苗木喷水, 最大限度地确保容器基质结实, 苗木根土密接和苗木不失水, 减少因搬动造成的基质松散, 根土不密接, 做到现起现栽, 并置阴凉处。培育时间较短的容器苗造林前用小刀片割破容器袋两面, 以扩大基质和苗木根系吸水能力, 切不可用手强行撕破容器袋。阔叶容器苗苗木处理关键是做到轻拿轻放, 不松动基质, 在上山造林前浇一次透水。

2.2 造林

补植造林采用大穴造林, 方法为在春季规划已造香樟、山杜英的造林山场, 对死亡苗木进行补植。因春季造林前已进行整地, 补植时只铲除定植穴周围的杂草并种上容器苗即可。

2.3 火烧迹地山场造林

先将造林山场清理干净, 然后挖小穴, 造林方式为香樟、山杜英容器苗1∶1隔行混交, 造林密度每亩100株。

2.4 定植

柠条容器育苗造林技术 篇7

原州区位于宁夏南部山区六盘山东麓, 海拔在1470~2100m。年均气温为6.5℃, 年积温2263℃, 干燥度1.63, 无霜期103~148d, 平均降雨量400mm, 其中6~9月份降雨量326.5mm, 占69.3%。现有林业用地面积11.553万hm2, 占土地总面积32.9%。其中有林地1.37万hm2 (公益林8333.3hm2, 商品林5333.3hm2) , 占林业用地面积的11.8%;疏林地1000hm2, 占0.9%, 灌木林地3.193万hm2, 占27.6%, 未成林造林地2.64万hm2, 占22.9%, 无林地4.253万hm2, 占36.8%;森林覆盖率为12.7%。

项目区地处原州区炭山乡境内, 属清水河流域东部干旱黄土丘陵地区。项目区为典型的黄土丘陵沟壑地貌类型, 上游地面坡度较缓, 下游坡陡沟深, 地形破碎, 无大面积沟台地、平淌地, 梁顶较平缓, 典型地段从上到下顺序依次为梁顶、梁坡、沟台、沟坡和沟床。土壤类型以缃黄土、黑垆土、浅黑垆土、侵蚀黑垆土为主。自然植被属干旱草原类型, 其主要植被类型以长芒草、艾蒿、百里香、铁杆蒿等群系为主。天然植被覆盖度低, 天然草场严重退化, 人工草地主要有紫花苜蓿及禾草, 适合造林的树种榆、刺槐、沙棘、柠条、山桃等。区域内年降雨量小, 植被稀少, 水土流失严重, 造林树种单一且裸根苗成活率低, 年份生长量小, 成林速度慢, 呈现出制约全区林业建设全面发展的主要因素。

2 容器苗造林的必要性

2.1 治理水土流失、改善该地区生态环境

干旱黄土丘陵区林草覆盖率低, 水土流失加剧了土地退化, 加速了水库淤积, 降低了水利设施效益, 给当地群众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是造成该地区生态环境恶化、区域经济落后、人民生活贫苦的主要原因, 是制约该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头号问题。近几十年来, 由于气候变暖、连年干旱, 加之不合理的人为破坏和人们重治理轻预防, 又缺乏资金等原因, 导致土地承载能力不断下降, 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

2.2 合理利用水土资源、改善生产条件

黄土丘陵区干旱少雨, 水资源缺乏, 旱灾频率高, 加之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差, 农业生产方式落后, 有限的水土资源得不到合理利用。通过因地制宜、科学合理的开发, 有助于改善生态环境、改善当地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挖掘当地生产潜力, 发展地域经济, 增加农民收入, 实现可持续发展。

3 造林示范的原则

坚持生态效益优先, 统筹规划, 突出重点, 整体推进的示范原则;坚持因地制宜, 适地适树, 生物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坚持以科技为依托, 实现科教兴林的战略原则, 积极推广和应用先进适用的新技术和新成果;坚持立足当前、兼顾长远的原则, 为林业建设发展打基础的原则。

4 造林示范规模及目标

2013年, 用1a的时间在原州区头营镇大峁梁干旱黄土丘陵区, 采用水平沟整地方式和容器苗植苗造林方法, 建立柠条容器苗造林示范区20hm2。通过推广施用动力土容器苗造林技术, 在提高成活率10%的基础上, 有效提高苗木抗病性及后续年份生长量, 使鼢鼠、蚜虫危害率下降6%, 保持林分健康生长, 为宁南同类型区域抗旱造林提供新模式。

5 造林示范技术措施

5.1 整地

采用“66431.2”水平沟整地方式。即:先在山坡沿等高进行水准仪放线打点, 然后挖60cm深、60cm宽的沟, 在沟下沿培埂, 埂高40cm, 埂顶宽30cm, 用活土层回填, 回填后的水平沟底宽1.2m, 沟间距为6m。

5.2 苗木

采用容器苗植苗造林方法, 树种为1a生柠条容器苗, 高15cm以上, 每杯苗木3株以上, 沿水平沟外沿栽植, 间距1m, 栽植密度为120穴/667m2, 共用柠条容器苗木36000杯。项目进度安排1a完成。

5.3 管护

造林结束后要加强林地管护, 制定管护措施, 明确职责, 聘任专人看管, 将管护情况与工资挂钩, 实行奖罚兑现, 确保林地安全。

6 效益分析

柠条可以保持水土, 柠条枝叶茂盛, 能拦泥挡水, 根系交织如网, 可盘结土壤, 减少地面侵蚀。5a生的柠条一般能覆盖地面5m2, 每667m2种植120丛覆盖度可以达到80%以上, 减少地表径流75%, 减少表土冲刷65%~70%, 拦截泥沙0.15m3, 是防止土壤水蚀、风蚀和固沙的好灌木树种。柠条的嫩枝、鲜叶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 是舍饲养殖的好饲料, 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它可以带动农、林、牧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也可有效解决散养放牧与植树种草、封山禁牧与畜牧发展、舍饲圈养与饲草短缺的矛盾, 达到柠条增值、畜牧增产、农民增收、生境改善“一举四得”之功效, 步入良性循环之轨道。

7 保障措施

7.1 组织保障

为加强工程建设组织领导, 专门成立项目建设领导小组, 由实施单位主要负责人担任组织, 全面负责项目建设;业务能力比较全面的担任技术总负责, 其他人员承担施工技术指导和质量监督检查, 对工程建设的各项环节进行严格把关, 达到预期的目标。

7.2 资金保障

项目建设资金按照有关财务制度及法规进行管理及使用。项目资金专款专用, 独立核算, 杜绝挤占挪用, 实行报账制度。

7.3 质量保障

项目建设严格按照国家制定的相关规程进行设计和施工, 依法进行管理, 保证设计和施工的质量。实行工程项目设计质量负责制和施工单位施工质量负责制。

摘要:原州区清水河流域东部干旱黄土丘陵地区, 区域内年降雨量小, 植被稀少, 水土流失严重, 造林树种单一且裸根苗成活率低, 是制约全区林业建设全面发展的主要因素。通过对柠条容器苗造林示范, 摸索总结出适合干旱黄土丘陵地区造林新技术, 为宁南同类型区域抗旱造林提供新模式。

上一篇:心肌病猝死下一篇:变压器容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