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旱造林技术分析(共10篇)
抗旱造林技术分析 篇1
1 抗旱树种的选择
树种的选择是造林工程成功的关键因素, 豫西地区的特殊自然条件要求在植树造林的过程中, 树种必须能够适应该地区的气候条件, 同时综合分析对树木终止成活率影响的环境因素, 应该坚持“适地适树”的原则, 结合豫西地区特殊的立地条件选择适宜生长的树种。针对豫西地区干旱少雨的气候条件, 应该选择根系发达、蒸腾量小的耐旱植物, 以提高植物的成活率, 更好地推动豫西地区造林工作的开展。
2 抗旱造林的技术方法
因为豫西地区水资源十分缺乏, 这对造林成活率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在豫西地区整个抗旱造林工程实施的过程中, 水是至关重要的因素。
2.1 集流整地技术
集流整地技术又被称为径流林业技术, 该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植树造林工程中。该技术主要是通过采用不同的整地方式进行雨水径流的最大化收集, 为林木的成活及生长创造良好的土壤条件, 使土壤的含水量提高。该技术的应用, 对提高造林树木的成活率及促进树木的生长、降低病虫害具有十分显著的效果。目前常见的集流整地技术主要包括鱼鳞坑整地、水平沟整地等。
2.1.1 鱼鳞坑整地。
该技术主要适用于坡度在30°左右的坡面, 通常沿等高线按造林木的行距, 在破面挖成半月形的土坑, 呈“品”字形布置。在挖坑的过程中, 首先将表土堆放在土坑的上方, 然后将生土堆放在土坑下方, 在土坑挖好后, 将熟土垫入土坑内部, 再利用生土在土坑外缘围成高约30cm的弧形土埂, 并踩实拍光。在豫西地区利用该方式进行雨水收集时, 宜采用大鱼鳞坑, 其规格通常为1.5m×1.2m×0.8m。
2.1.2 水平沟整地。
坡度在30°以下的坡面通常采用水平沟方式进行整地。该技术是沿等高线挖成断面为梯形的沟。在挖沟时, 首先需要将表土堆于上方, 用底土培埂, 然后将表土填盖在用于植树的斜坡上。水平沟的开挖长度应该根据坡面的宽度而定, 通常情况下, 水平沟的长为70cm, 深度为50cm, 沟底的宽度为40cm, 在沟内每隔一定的距离留埂埝, 避免雨水对边埂的直接冲刷, 保证边埂的稳定性。利用水平沟整地方式进行集水, 具有容量大、集水能力强的特点, 同时其沟壁具有一定的遮荫作用, 能够降低土壤中水分的蒸发速率。但是利用该方式通常具有较大的工程量以及较高的成本。
2.2 蓄水保墒
蓄水保墒主要需要从2个方面提高土壤中水分的含量, 第一是加大土壤水分的输入量, 二是防止土壤中水分蒸发, 在实际抗旱造林工程中, 通常将2种措施结合在一起应用。
2.2.1 地膜覆盖。
苗木在定植后将树盘整成内低外高的反坡形, 然后选用相应的地膜覆盖在树盘上, 然后利用细土将地膜的四周及缝隙压实, 地膜的四周需要预留0.1m在外, 方便雨水渗入到地膜覆盖区域的土壤内部。利用地膜覆盖技术能够有效实现土壤保温、保水作用, 降低土壤中水分的蒸发速率, 提高树苗的成活率。
2.2.2 埋土压苗。
由于在豫西地区进行造林时, 大多选择在秋季进行, 此时气候干燥多风, 宜采用埋土压苗技术。在苗木栽植好后, 在距离苗木根茎15cm处垫土埂, 轻轻压苗与土埂, 然后覆土埋住苗木枝干, 在第2年春季时, 待土壤解冻, 进行刨土放苗。利用该方法能够保持土壤的温度及水分, 使幼苗顺利度过冬季的寒冷干旱期, 提高苗木的成活率。
2.3 生物、化学调整技术
该技术是根据植物的结构及生长特性, 结合科学技术来提高苗木的成活率。具体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
2.3.1 截干造林。
该技术人为扩大苗木地下部分的比例, 以此来降低树木本身的蒸腾作用, 从而提高苗木的抗旱能力。在苗木起苗前后, 从距离苗木根茎3cm处将苗干剪掉, 如果留干过高, 容易影响苗木的生长以及使其生长弯曲。利用该技术能够促进苗木根系的生长, 同时截干后的苗木萌芽后通常能够迅速生长, 同时还能保证树干直立生长。
2.3.2 ABT生根。
ABT生根粉是一种新型、高效的植物生长调节剂。通过利用人工方式为植物生根提供所需的养分, 强壮植物的根系, 促进植物根系覆盖的范围, 能够从土壤中吸收更多的水分和养分, 提高树木的成活率。
2.3.3 抗旱保水剂。
抗旱保水剂具有吸水、保水、疏松土壤等作用, 在造林的过程中, 通过应用抗旱保水剂能够有效提高苗木的抗旱能力, 减少土壤中水分的蒸发, 同时其疏松土壤的能力, 能够有效保持土壤肥力, 提高苗木的成活力, 促进苗木的生长。
3 结论
随着现代生态环境建设工作的不断推进, 造林立地将面临更加苛刻的条件, 导致抗旱造林工作面临越来越大的困难。在抗旱造林工程中, 应该结合地区实际, 通过综合分析, 选择适宜的抗旱造林技术, 做好集水工作, 同时通过各种措施降低土壤中水分的蒸发速率, 并促进植物对水分的吸收, 全面提高苗木的抗旱能力, 促进造林绿化事业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 高士, 杨志让, 常磊.宁南山区沙棘截干抗旱造林技术[J].中国水土保持, 2001 (04)
[2] 代亚丽.黄土高原地区提高水土保持造林成活率措施探讨[J].现代化农业, 2000 (11)
抗旱造林技术分析 篇2
【关键词】造林生产;抗旱造林技术;生产;应用
随着我国我国工业化的快速推进,环境受到了严重的污染,全球气温升高,空气粉尘增多等一系列环境问题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不便,需要增大造林工程的范围和进度。另外,人们生活本身的需要也使造林工程成为社会需要重点考虑的工作。科学的发展为抗旱造林技术在林业中的应用提供了可能,现代化科技使多种造林技术在林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使造林的成活率得到了提高,从而促进了更好的进行荒山造林和治理荒漠化。在干旱或者荒漠地区进行造林,使用不同的抗抗旱保水技术,对种植苗木的成活和地上地下各部分树苗的成长有着不同程度的效果。抗旱技术在造林生产中的应用解决了干旱地区缺水的实际难题,为干旱或者荒漠地区的造林工作提供了理论的依据和科学技术上的支撑。下面本文介绍几种常用的较好的造林技术。
1.覆膜造林技术
覆膜造林技术的作用是,它可以有效抑制土壤水分的蒸发,提高土壤的温度和湿度,这样形成的气候方面的改变有利于幼苗的生长和发育。近年来,通过多方面的对比,覆膜造林技术比 没有使用该技术的造林技术的成活率提高15-20%,新梢和地茎的高、粗方面的生长都要比没有覆膜的技术要增长0.8-1.6倍。在实际生产中,对于膜的选用,覆膜造林一般选用规格为0.008-0.012mm的农用膜,地膜制作标准需要根据进行造林的地区特点、使用的林种、树种的特点而定,通常,经济林选用0.6-0.8m的地膜,生态林选用0.3-0.4m的地膜。覆膜办法为:首先,沿膜的一边向中心剪
一条缝,栽树时将树坑做成凹形,使穴的边缘略低于地面。栽后再将地膜盖上,使苗木的地径通过膜的中心,用土将膜的四周和划破的缝压实,覆土宽及厚大约是4cm,苗木根茎和地膜之间的覆土稍微偏后,在6cm左右,要做到覆膜无孔隙,无透气孔,形成一个倒伞型,这样可以有效使雨水尽快集中并渗透到土壤中,使土壤具有足够的湿度,从而防止蒸发,减少杂草的丛生。当土壤的表面温度增高到一定程度时,若苗木的根茎处覆土过薄,就会导致热气集中,并顺着苗木的根茎蒸发而出,会将针叶树的小苗苗木根茎的输导组织和形成组织直接灼伤,从而使幼苗颈部形成环状腐烂而死。如果在造林以前先进行一次浇水,栽植以后再浇一次水,那么就会使 成活率更高,通常可达100%。
2.截杆造林技术
在许多干旱地区,冬季和春季大多风较为干燥,气温偏低,大多造林苗木的稍部木质化程度很低,因此在树木栽上以后,会有部分大量失水,加之苗木根系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失,以及风吹苗木产生的摆动使土壤透风,根系一时难以恢复,水分的供应又不足,地上部分的蒸发量大,导致水分的代谢不平衡,最终使苗木枯萎而死。因此,在实际的生产中,需要大力提倡截杆造林,以减少地上部分的蒸腾,促进地下侧根的萌生,有效提高造林的成活率。截杆造林所适应的树种及截杆高度为:截杆造林一般适用于阔叶生态树种,这些树种一般萌发力比较强,同时也适用于灌木树种等。对于经济类的树种,一般不采用截杆,而采用定杆,针叶树一般情况下也不采用截杆,特别是油松,因为截杆会破坏其生长点,导致苗木无法正常生长。截杆的高度一般在10-15cm,但山杏、山桃这些树种可以适当高一些,一般会在20-30cm范围内,有利于树形的形成。
截杆造林需要注意的事项:首先,截杆时,禁止是苗木茎秆破裂而扯起茎皮,避免影响生长;其次,截杆时需要将露在地面上的茎秆培土堆留出2-3cm,防止风干,到幼苗顶出土为止,这时再扒开土堆。
3.套袋造林技术
一般情况下,适套袋造林用于山地阳坡栽植针叶树苗以及经济林树苗,采用套袋栽植的效果会很好,它可以有效防止苗木失水情况的发生,升高袋内温度,有利于使新牙的萌发,新梢生长比较迅速,而且由于苗木地上部分的树叶减少了蒸腾,使地下根系的水分得到了良好的保持,从而使造林的成活率得到了有效的提高。实践证明,套袋后苗木的成活率可比不套袋提高20-30%。
苗木的套袋栽植方法是用塑料袋的膜做成宽10cm,依据苗木的高度来定其长度,针叶数一般的高度为35-40cm,经济林苗木通常为60-70cm,可以将袋先套在苗的根部以上部分,用绳将下面扎好,然后再进行栽植,也可以栽植好后再套袋。待苗木渡过了干旱期基本成活之后,先解开扎口,再向上适当卷起一段通风炼苗一周左右,再将塑料袋取下,也可以将塑料袋的上部划破一些缝隙,过一段时间后,待适应了外部环境以后再去掉。
4.保水剂、生根粉及蒸腾抑制剂的应用技术
对SA型高效保水剂的使用技术的应用。在进行造林前的24h将保水剂配制成2%的水溶液,将其浸泡5min,然后再进行苗木的栽植程序;对树穴进行喷洒时,要先用20g左右的保水剂喷洒在树穴或回填的土中昂,然后再进行植树和浇水,这个步骤使用于经济林的造林工作。
对高效抗旱保水剂应用技术的使用。在进行植树时,根据苗木的大小每棵需要粒径在0.5-3mm之间的保水剂10-30g。果树幼苗40-120g。针叶类的幼苗10-25g,阔叶类幼苗40-60g。成年果树每棵需要150-180g。
另外,ABT3号生根粉应用技术、西沃特保水剂蘸根技术、TBP 植物蒸腾抑制剂应用技术的应用都是利用对水分的保持和对温度的调节达到保证树木幼苗的适宜生长环境的目的,并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这些技术的应用使干旱少水地区的植树造林工程不在是难题,而成为较为轻松容易的事,这也使抗干旱技术的应用更加广泛,更加具有生命力。
5.总结
总之,利用这些抗旱造林技术对干旱地区的造林工程难题的进行解决,具有实践性的意义,不仅保证干旱地区的造林工程能够正常进行,而且在城市的绿化方面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这些抗旱技术主要就是覆膜造林技术、截杆造林技术、套袋造林技术、保水剂和生根粉及蒸腾抑制剂的应用技术、ABT3号生根粉应用技术、西沃特保水剂蘸根技术、TBP植物蒸腾抑制剂应用技术等,都能够通过对水分和温度的合理调节达到相应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罗延理,万星星.抗旱造林技术在造林生产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12,5(26):476-477.
[2]刘世杰,马志德.抗旱造林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J].陕西林业,2006,3(1):39.
抗旱造林技术分析 篇3
宁夏南部山区地处黄土高原半湿润草原与干旱草原的过度带, 属黄河上游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总面积为1.68万km2, 占自治区总面积的32.4%, 总人口187.2万人, 占自治区总人口的33.4%;海拔在1246~2954m, 年均气温5.7℃, 年均降水量260~625mm, 无霜期97~158天, 日照时数为2500小时, 日照率为55%~60%。境内以六盘山为脊峰, 形成泾河﹑葫芦河﹑清水河3个较大的流域, 90%的土地属黄土丘陵沟壑区和六盘山土石质山区, 河谷川道仅占10%。旱灾﹑冻灾﹑冰雹等自然灾害频繁, 自然条件恶劣, 加之历史的原因和不断增加的人口压力, 导致水土流失严重, 生态环境极为脆弱。
2 抗旱造林措施
首先, 树种选择。以乡土树种为主, 选择抗旱、耐寒能力强的油松、云杉、臭椿、刺槐、新疆杨、漳河柳、白蜡、山杏、沙枣、榆树等乔木树种和山桃、丁香、连翘等灌木。
其次, 整地技术。应因地制宜, 适地适整, 适树适整, 讲求实效, 分别采用漏斗式集水坑、鱼鳞坑、反坡梯田、穴状等整地方法, 以改善土壤水分等立地条件。要严格技术标准, 保证整地的深度、宽度和断面形式质量, 还要尽量保留原生植被, 不造成新的水土流失。漏斗式集水坑整地适于平原地带或坡度15°~20°缓坡地带。方法是:按株行距2~3m打点放线, 以栽植点为圆心挖直径80~100cm、深80cm的栽植穴, 挖出的活土要堆在最外边, 死土要沿着预先打好的线培成高30cm、底宽80cm、上宽40cm的土埂, 踩实拍光。然后将挖出的活土及时回填到坑内, 再按照“漏斗”的形状修整制造出4个微型集水坡面, 以利积蓄雨水。
最后, 栽植时间。春季造林的关键是掌握一个“早”字, 宜早不宜迟, 应在土壤化冻后立即开始造林, 在苗木萌芽后停止造林。造林时间顺序一般先平地后山地, 先低山后高山, 先阳坡后阴坡, 先萌芽早的树种如柳树、杨树等, 后萌芽迟的树种如花椒、槐树、枣树等, 最后是栎类等。春季栽植应从3月下旬开始, 4月20日前结束。有条件的要随栽随浇水, 水要浇透浇足, 待1~2天后栽植穴内表皮土壤稍干时盖厚5~8cm的土, 再覆膜保湿保墒;秋季栽植应在树木落叶后、土壤封冻前进行, 本区一般于10月中旬开始, 11月初结束, 栽植方法同春季。
3 苗木准备
苗木是植树造林的重要物质基础。苗木的选择要坚持适地适树, 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致富相结合, 根据立地和造林目的, 优先选用乡土树种、具有开发价值的树种和抗旱、抗逆性强的优良树种。造林用苗必须是经过验收且具备“一签两证”的Ⅱ级以上优良苗木。起苗要选择在无风的阴天进行, 避免强阳天和大风天气起苗。圃地土壤干旱的要提前3~5天灌水1次, 使苗木吸足水份。起苗要保证根系完整, 不损伤树干, 修去多余枝叶、根系, 细致包装。要重点保护苗木的根系以防失水, 尽快运往造林地及时造林。要做好起苗、运输、造林等环节间的衔接, 最大限度地缩短起苗到造林之间的时间, 以减少苗木水分的散失。起苗后不能及时栽植的, 要及时假植、浇水。
4 苗木栽前处理
(1) 截干处理:萌芽力强的树种可将苗干截掉, 刺槐、花椒、元宝枫、黄栌、臭椿等保留主干10~20cm, 杨树、泡桐、垂柳等保留主干150~200cm。经济树种苹果、花椒、枣、柿子等一般按定干高度短截。截干可有效减少苗木地上部分的水分散失。 (2) 浸根处理:经长时间运输、假植的苗木栽前要对根系浸水1~3天, 使苗木吸足水分。 (3) 生根粉处理:应用ABT生根粉处理苗木根系, 可以促进苗木根系发育, 缩短生根时间, 增强抗逆能力, 提高成活率。使用时, 一般是将经济苗等裸根苗根部放入ABT3号25ppm溶液中浸泡1小时, 或用ABT3号25ppm溶液和成泥浆, 苗根蘸泥浆造林。 (4) 生根保水剂处理:生根保水剂具有强力快速吸水、高度保水、反复供水的突出特点, 可以吸收自身重量数百倍至上千倍纯水, 可为苗木根系直接提供水分。使用时, 将生根保水剂与水按1:200的比例充分吸水, 形成冻状物, 蘸根后造林。也可将10~15g生根保水剂充分吸水后直接填入树坑苗木根部后覆土。 (5) 植物蒸腾抑制剂处理:选择无风、晴朗的早晨或傍晚, 将蒸腾抑制剂用水稀释200~500倍, 均匀喷洒于苗木的叶面和枝干, 以滴水为度, 可有效抑制苗木蒸腾, 保持苗木体内水分。
5 节水和保墒措施
(1) 树盘覆膜。树盘覆膜是干旱地区抗旱造林的基本技术措施之一。覆膜方法是:苗木定植、浇水、覆土后, 将一块边长80~100cm的方形塑料薄膜从一边剪口至中心, 然后套至苗木基部, 抚平, 覆上一层薄土, 防止被大风刮起。 (2) 截干护顶。阔叶乔木定植后, 应定高截干, 将顶端用宽5cm左右的塑料带缠绕2~3圈封严, 防止树体水分散失。
6 栽植及管护
春季造林一般采用裸根苗穴植法。苗木运到造林地后应及时分发栽植, 不能及时栽植的, 要在造林地就近选择阴凉、背风、安全处假植。小苗栽植时要放入盛水的水桶中, 或者用湿布包裹苗木, 取一棵栽一棵。苗木栽植要严格“三埋两踩一提苗”的技术要求, 做到苗正、根舒、适当深栽、根土密接、分层压实, 栽后及时浇足定根水。埋土一定要踩实, 防止大风摇动树干, 根部灌风失水而死亡。苗木栽植后, 要落实林权, 要精细抚育, 包括浇水除草、施肥施药、整形修剪等, 要加强管护, 防止人畜毁坏, 确保成活成林, 尽快发挥其应有的效益。
摘要: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特点, 介绍了树木栽植技术, 包括植树季节选择、苗木选择、树木栽植、栽后管护等内容, 为当地造林提供技术参考。
抗旱造林技术分析 篇4
【关键词】北方;造林树种;耗水特征;抗旱造林技术
1 林木蒸腾耗水研究的意义
我国森林面积偏小,只占世界森林面积的4%,而且分布很不均匀,既难以满足占世界22%人口的生产与生活需要,也难以维护占世界7%耕地的生态环境的需要。当前面临的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水资源短缺、物种减少等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和频繁的水、旱、风等自然灾害都与森林总量不足、分布不均、质量不高有很大的关系。在我国西北地区,绝大部分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于自然条件和经济、社会、历史等方面的原因,该地区林草植被遭到严重破坏,水土流失及荒漠化等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许多地方面已成为不毛之地,不少地方失去生产、生活及生存的基本条件,日趋恶化的生态环境已成为制约这一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因此,植被的恢复与重建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有限的水分条件下进行植被的恢复与建设,树木的耐旱和耗水特性研究显得特别迫切和重要。通过对林木耐旱机理、蒸腾耗水规律等方面进行研究,选择出耐旱性强、耗水量少的树种,并探讨土壤水分承载量与林木需水特征之间的关系,在维持林地水量平衡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空间和密度配置,这样才能达到植被建设和恢复的目的。
2 北方主要造林树种苗木的耗水特性
植物的蒸腾作用在植物水分代谢中起着很重要的调节支配作用,而蒸腾速率是衡量植物水分平衡的一个重要生理指标,可以反映树种调节自身水分损耗能力及适应干旱环境的不同能力。作为树木的一个重要水分参数,植物的蒸腾作用早已受到广大学者的关注和长期的研究,并取得了很多研究成果,研究树木蒸腾耗水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是了解树木水分需求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基本内容和前提。对许多树木在不同水分状况下的蒸腾速率进行的测定和研究表明,蒸腾作用随着干旱胁迫的发展而降低。然而,蒸腾作用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和物理过程,受树种、环境、时间、空间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难以准确、定量的得到结果。在以往的研究中,多以蒸腾速率为指标,由于蒸腾速率只是反映了苗木潜在的耗水能力,是一个瞬时值,如果在测定时间、测定方法、取样上不恰当,测定中很容易产生误差,从而不能充分地体现出植物的水分消耗情况。而且,树种蒸腾速率的日变化幅度较大,同一树种不同部位的叶片蒸腾速率也不相同。以往的研究表明,按常规方法计算的日平均蒸腾速率与实际的耗水速率会产生较大的差异,用它来研究树种的耗水特性难以精确地推算实际的耗水量。也有学者提出以树木实际损失的水分作为参照标准,用多种方法来修订蒸腾速率的方法。由此可见,单株树木的实际耗水量是测定林木蒸腾耗水、研究林地水分平衡的基础,对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进行植被建设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不同树种之间的蒸腾耗水量有很大差异。为了研究不同树种的实际耗水情况,了解它们在不同水分胁迫下的耗水变化规律,通过覆盖处理和设置不同的水分供应梯度,在北京林业大学实验苗圃温室内进行盆栽试验,从单株苗木耗水量的角度出发,研究了在不同水分条件下北方主要造林树种的蒸腾耗水规律,以期为北方缺水地区人工造林树种的合理选择和林地水分平衡提供科学依据。
3 抗旱造林新技术在植被恢复中的应用
干旱是制约植被恢复、改善生态环境的最主要限制因子,水分亏缺是影响干旱、半干旱地区造林成活率的主要限制因素,在该地区进行植被恢复主要是要解决苗木的水分供应,因此,应用各种抗旱节水造林技术是这一地区进行植被建设的重要措施。我国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抗旱造林技术上已开展了比较广泛的研究,针对解决林地中水分供应的各项抗旱造林技术就应运而生,如造林整地、深栽造林技术、覆盖技术、保水剂、节水造林技术、集水造林技术等,这些技术已得到了广泛地应用。近年来,又出现了一些先进的抗旱造林新技术,如固体水种植技术、基质激活剂造林技术、生根粉等,这些技术对促进造林苗木的成活具有显著的提高作用,这些先进技术的出现为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植被建设和恢复,以及改善生态环境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3.1 固体水技术在抗旱造林中的应用
固体水技术是一种运用全新的科学理念,以一种与植物吸水过程同步的供水方式以极少量水保持植物长期存活生长的方法,分解的水分主要集中在植物的根系,这大大地提高了水的利用效率,解决了在严重干旱缺水的自然环境中植树的供水问题,对于在严重缺水的干旱、半干旱地区或恶劣气候条件下的植树造林和改造生态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和广阔的推广前景。
3.2 基质激活剂在抗旱造林中的应用
抗旱造林技术及造林要点 篇5
1.1 固体水造林技术
这一造林技术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能够有效地稳固植物的水源, 固体水造林技术的主要工作是由高分子技术来完成的, 高分子材料能够改变水的性质, 由于水本身就具有易融化、易蒸发、易冻结的特征, 我们利用高分子技术可以对植物的水源起到一个稳固的作用, 而且还能够有效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因为高分子技术能够降解土壤当中的微生物, 对生态环境的建设也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所以说在我国可以对抗旱造林技术进行大面积的推广, 这一举措不仅可以对我国的生态环境建设起到促进作用, 而且还能够逐渐改善全球气候环境。
1.2 覆膜造林技术
这一技术的主要优势在于能够创造出一个利于苗木生长的环境, 我们通过提高苗木周围土壤的温度和湿度来促进苗木的生长, 覆膜造林技术的主要工作原理是将膜的一边向着中心来剪出一道缝, 在栽种苗木的时候将树穴弄成浅锅底形, 要求穴边缘要比地面低一些, 在栽种苗木之后盖上地膜, 要将苗木的根茎通过膜的中心, 然后再将膜四周的缝用土压实, 这样就会形成一个倒伞形的没有透气孔的小温室, 这样的一种技术主要是为了增加土壤的温度和湿度, 防止土壤中水分的蒸发, 为苗木创造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
1.3 雨水造林技术
这一技术可以说是一种土壤改进技术, 它主要是通过对土壤进行性质的改变而形成的一种造林技术, 有的时候也会在植树的过程中添加适当的吸水凝胶, 以此来让周围的土壤都能够储存足够的天然水, 使苗木形成一个稳定的水源, 让苗木能够在相对干旱的状态下依然可以为树苗提供生产所需的水源, 满足树苗生长需要的土壤环境。可以说雨水造林技术对提高林业的经济产量, 保证造林的成活率有着积极的作用, 这也是在干旱状态下进行植树造林的一项全新技术。
2 造林技术要点分析
2.1 抗旱型树种的选择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一现象是生物界乃至我们人类都遵循的法则, 而对于造林工程来说, 因地制宜的选择种树类型是目前干旱造林的主要需求, 这也体现了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的规律。在干旱造林的工作当中, 因地制宜的选择树种是提高造林成活率的主要基础, 而在造林的工程当中, 树种的合理选择与否不仅会影响到树木的生产, 而且对树木的效益发挥也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实际的造林工作当中, 一般情况下都是将树和地进行结合, 除此之外, 还要对树木周围的自然环境和气候进行深入的分析, 并根据气候和环境来选择最适合的树种, 以此来发挥出树种的生长潜力, 从而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对于植物来说, 其自身的抗旱特性是决定水分利用的一个决定性因素, 而树种的变化也会引起水分的改变, 所以我们在一些干旱、半干旱地区可以根据植物的耗水情况来选择耗水性小、水分利用高的、抗旱能力强的树种来作为造林的树种, 这样也能够避免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的进一步恶化。
2.2 抗旱造林中起苗和种植的要点分析
在整个造林的过程当中, 对树苗的起苗是非常关键的, 尤其是时间的把握上一定要有严格的控制, 一般的起苗工作时间都是在上午进行, 在上午进行起苗主要是因为上午湿气重, 有利于苗木根部水分的保持, 能够有效减少苗木根部水分的蒸发, 与此同时, 我们还可以对那些比较高的苗木进行枝干截枝处理, 截枝之后要用塑料薄膜封好切口, 这样能够有效提高植物的成活率, 从而进一步确保植树造林的整体质量, 利于林业建设的发展。
2.3 抗旱造林整地的要点分析
整地在抗旱造林工作当中所占的分量是非常重要的, 整地也是提高树苗成活率、改善幼苗生长环境的一个重要手段, 之前我国在对干旱半干旱地区进行造林的时, 经常会出现水土流失的现象, 通过多年的工作之后我们发现, 在造林工作开始之前, 如果先对种植树苗的土地进行整理, 可以有效积蓄水分, 提高土壤中的含水量, 而且还能够有效改善林业生长的环境, 使土壤中的肥力有所增加。一般情况下, 干旱地区的植树造林整地工作要在半年前实行, 而对于一些半干旱的地区, 我们可以将整地工作提前一年。
3 结语
我们通过对抗旱造林技术的全面掌握发现, 只有利用合理的、科学的抗旱造林技术才能够有效保证造林的质量, 而在实际的抗旱造林工作当中, 我们还要不断扩大抗旱造林工作的范围, 加强新技术的应用, 对于国家重点的工程建设, 我们也可以多运用抗旱造林技术, 不仅可以得到国家资金的支持, 还能够产生良好的示范效应, 这也在客观上增加了抗旱造林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摘要:本文主要对抗旱造林技术的种类及抗旱造林技术进行了分析, 结合我国各个地区造林的实际状况, 推荐了适合的抗旱造林技术, 最后对树种的选择以及造林中的相关技术要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抗旱造林技术,树种,造林要点
参考文献
[1]李慧生.原平市山区林木覆盖抗旱造林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12, (23) :104-105.
[2]韩海兵, 韩海红.铜川市耀州区春季林木抗旱造林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12, (23) :194-195.
[3]孙颖, 耿立君, 万丽杰, 等.辽西半干旱石质山区覆盖保墒造林试验[J].防护林科技, 2013, (01) :116-117.
[4]杨书祥, 裴世保, 刘龙, 等.干旱、半干旱地区公路绿化中抗旱技术[J].交通环保, 2000, (03) :124-125.
论抗旱造林技术和造林要点 篇6
关键词:抗旱造林,固体水,覆膜造林,容器造林,清理整地,树种选择,起苗
1 概述
从板块论上来看, 亚欧板块的中心区域气候非常的干旱, 这主要是因为此处属于大陆性的气候, 距离海洋非常远, 冬天和春天的时间很长, 非常的干燥。相对的夏秋季节却非常的短暂, 而且气温很高。早上的气温非常低, 而中午的气温很高, 温差明显, 伴随着大风天气, 扬尘现象很常见。干旱区域就是缺少充足的水源。而树木的成活率和水分的多少有很大的关系。水少是干旱区域开展林业工作面对的最为致命的问题。 所以, 要想做好干旱区域的造林工作, 就应该选择恰当的造林抗旱工艺。
由于气候的影响, 干旱是我们国家在开展林业工程的时候必须要面对的一个问题。它还是当前阶段面对的一个关键的威胁。随着天保工程和三北工程的不断完善, 大面积造林和生态建设需要走进干旱区域, 而近一段时间以来我国气候呈现干燥的特点, 这造成土壤沙化、水资源枯竭、沙尘天气频发等恶劣气候, 林业各项工作必须重视这一现实, 从抗旱造林的技术入手, 探寻造林工作中技术应用的要点, 真正为林区工作的发展起到加速的作用。
2 抗旱造林技术
2.1雨水造林技术
该技术属于一类土壤改进工艺, 具体的说是对土地的物理特性进行改变, 或是在种树的时候添加一些吸水物质, 使得植被附近的土壤能够存储雨水, 进而生成较为稳固的水源, 这样即便是在较为干旱的状态中树木也可以获取所需的水源, 满足生长的需要。这种造林技术能够显著的提升经济林的效益, 保证成活率。它是当前干旱区域的一种非常有效的造林工艺。
2.2 固 体水造林技术
所谓的固体水造林工艺, 具体的说是结合高分子工艺而开展的一种抗旱造林工作。它的本质是使用高分子物质, 把水容易流动, 容易散发以及冰冻和融化的特性进行合理的变化, 把水合理的固化于高分子物质之中。在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下缓慢释放水分, 起到为植物提供稳定水源的目的。而且高分子物质还能够降解生物, 不会对生态产生污染, 是当前众多的造林工艺中使用较为普遍的一种。
2.3 容 器苗造林技术
对于干旱区域来讲, 由于其水含量非常低, 加之土壤中的营养物质较少, 导致此类区域的林业工作无法顺畅的开展。所以, 在干旱区域开展造林工作的时候常会面对很多的问题, 比如种植之后很少成活, 就算是成活的那些其长势也很慢, 此时就会形成一种恶性模式, 即因为生态恶劣导致土中的营养物质变少, 而正因为养分少导致环境更加的恶化。而容器苗工艺的发展有效的将上述的不利现象处理好。它能够改变土壤养分少以及水分少的现象。在我们国家的东北区域, 其春天降水非常少, 干旱情况较为明显, 在开展种植工作的时候, 其小苗经常性的会因为没有得到充足的水分而死亡。由于受到这种现象的打击, 相关的工作者积极的探索, 研究出了容器苗工艺, 以此来培育松柏之类的树木。该项工艺的关键点是在容器里存放足量的水以及养分, 然后在条件良好的温室或是大棚中对其开展育苗工作, 这样苗木在初长阶段就能够获取较好的温湿度以及养分, 对于植被的生长来讲是非常有好处的。在发展到移植时期之后, 把苗木种植到造林区域之中, 因为其有本身是存在于容器之中的, 这样不但能够减轻输送以及栽种时期对植被的损伤, 同时还能够保证植被在很长的阶段中获取足够的养分和水源等。通常使用的容器都是能够高效降解, 能够有效穿透的。这个特点就可以保证植被在生长过程中能够获取营养, 还可以确保其在长到一定的阶段之后能够打破容器的局限。不论是站在经济性的层面上来看, 抑或是站在生物性的层次上来分析, 该项技术都应该被大力的推广使用。尤其是我们国家的东北地区, 基于其自身的气候特点, 使用该项技术能够很好的辅助当地开展好植树工作。
2.4 覆膜造林技术
覆膜造林工艺的本质是为了给植被创造一个非常良好的生长区域, 通过覆膜能够有效的提升土的温湿度, 创造小范围的良好气候。覆膜造林的主要内容是:先把膜的一边向中心剪一道缝, 栽时把树穴整成浅锅底形, 穴边缘略低于地面。栽后盖上地膜, 使苗木地茎通过膜中心, 用土把膜四周和划破的缝压实, 做到覆膜无空隙、无透气孔, 形成一个倒伞形, 可以起到增加土壤温度, 防止土壤蒸发, 有利于苗木生长的作用。
3 抗旱造林技术的要点
3.1抗旱型树种的选择
人们常说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在生物界对这一现象表现的可谓是淋漓尽致。适地种树是目前干旱造林的主要要求之一, 很好的体现了适者生存, 不适者淘汰这一自然规律。在干旱造林工作中, 做到适地适树技术要求是提高造林成活率和实现科学、合理造林的主要基础。在造林工程中, 树种的选择是否合理得当不仅影响着树木的成活和生长, 同时对于树木的效益发挥也有着重要的意义。一般在造林工作中, 通常都是将地和树进行有机结合, 同时对周围气候和自然环境进行深入分析, 进而发挥树木最大的生长潜力, 获取最大的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 使抗旱造林工作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2 抗旱造林整地的要点
整地是抗旱造林工作中重要环节, 也是提高树木成活率和改善幼苗生长环境的主要手段。经过过去多年的实际工作经验总结得出, 在造林工程中做好提前整地工作可以很有效的积蓄水分, 提高土壤的含水量。通常情况下, 在干旱地区植树造林工作中, 整地工作一般应该提前半年左右进行, 这有助于土壤结构的改变。
3.3 抗旱造林中起苗和种植的要点
开展造林项目的时候, 必须要掌控好起苗的具体时间。一般来说该项工作是在早上或是阴天的时候开展, 而且起苗的时候必须要保护好根系, 防止其受损。如果苗木太高的话还应该适当的截干。种植苗木的关键在于减少水分蒸发, 确保种植的质量。
4 结 束语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得知, 我国的东北地区在开展林业的时候, 必须将抗旱造林当成是工作的关键方向。在具体的开展工作的时候, 必须注重生态以及科技林的创建工作, 通过抗旱造林技术的全面掌握提升造林技能的水平, 以更为科学的抗旱造林的技术确保造林的质量。在实际的抗旱造林工作中应该逐渐扩大抗旱造林工作的范围, 加强相关科技的应用, 重点在国家重点生态建设工程上应用抗旱造林技术, 这样既容易获得资金和技术的支撑, 也容易产生良好的示范效应, 客观上加速抗旱造林技术的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李慧生.原平市山区林木覆盖抗旱造林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12 (23) :33-34.
[2]韩海兵, 韩海红.铜川市耀州区春季林木抗旱造林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12 (23) :42-43.
[3]周智云, 郭子旗.造林成活率与造林技术、造林季节的关系分析[J].现代园艺, 2012 (24) :24-25.
[4]徐立峰.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抗旱造林技术探讨[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 2012 (11) :45-46.
树木抗旱性及抗旱造林技术运用 篇7
1.1 树木的抗旱性分析。
气候条件干燥、土壤的水分不足会严重影响树木的生长, 这也是我国目前干旱地区普遍存在的问题。因此, 提高树种的抗旱性能是抗旱造林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树木的抗旱性主要是指在干旱的条件下树种的存活能力。为了不受外部干燥环境的影响, 树木在生长的过程中会逐渐缩小叶子的面积, 从而达到稳定体内的水分, 减少在生长过程中的蒸发, 进而更好适应干旱的环境。这也是因为树木在干旱的环境下生长, 就会降低树木光合作用的能力。从而使得树木更好的适应干旱条件, 减少树木本身的蒸腾作用, 保持树木自身的水平, 从而防止树木受到干燥环境的影响。由于树木进行光合作用和自身的水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因此, 减少树木的蒸腾时间能更好的适应干旱的生长环境。还有树木根系的发达程度是衡量其具有抗旱性的指标, 树木的生长能否获得良好的营养成分主要由根系的活力程度决定的, 当树木体内缺少水分时, 就会对树木根系的活力程度有很大的影响, 从而影响树木的生长速度。为了在干旱的环境下使树木能有更好的生长, 就必须使其根部的生长充满活力, 进一步提高树木的抗旱性能, 即便在水分不足的情况, 树木也能生长的很好。
1.2 树木抗旱性结构分析。
树木在生长的过程中, 受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很大, 降水量、温度、土壤肥沃程度以及光照等因素都会影响树木的生长。但是其中, 干旱问题是解决树木生长的重要问题。树木具有良好的抗旱性, 能在干旱的环境中更好的生长, 反之, 会难以生存。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进步, 在树木抗旱性的研究上有了很大的进展, 利用分子生物学和细胞遗传学以及借鉴国外的先进技术来提高树木的抗旱性。而且取得相应的成果, 今后在树木抗旱性的研究也会有更深入的研究。
1.2.1 树木抗旱性形态结构研究。
在树木生长环境比较干旱的情况下, 树木因为环境的影响, 其就会使自身的叶量下降, 同时, 也会缩小也叶的面积, 这也在干旱的生长环境下, 树木为了更好的生长, 会通过缩小自身树叶的面积来减少水分的蒸发, 从而保持树体内部水分的平衡, 更好的适应干旱环境。为了适应干旱环境, 这是主要方法中的一个。
1.2.2 树木解剖构造研究。
通过对树木叶片解剖可以了解叶片内部的结构特征, 通过研究可知, 叶片的结构对树木的抗旱性也有很大的影响。而且树木的不同部位都具有不同的结构特征, 通过进一步的研究, 可以对树木的抗旱性能有更深的研究。而且通过对树木根系的解剖了解, 根系的导管与根茎面积的比值不同, 树木的抗旱性能都会不同, 还有根系的横截面、木质部面积以及韧皮部的面积的比值不同, 树木的抗旱能力都会有很大的区别。
2 抗旱造林技术的种类
2.1 雨水造林技术。
雨水造林技术主要是林区借助天然雨水的有力条件, 将雨水进行有效的分配, 并且对雨水形成的河流进行合理的管理, 当遇到气候比较干旱的情况下, 合理分配雨水, 从而提高雨水的利用率, 为树木的生长创造一个良好的条件, 保持其需要的水分和湿润的土壤环境。这种技术特别适合降水量少的地区, 对雨水进行合理的管理, 能够为树木提供稳定的水源, 而且在管理上也比较容易, 不仅能改善树木的生长环境, 还能更好的提高树木的质量, 目前, 这是抗旱造林技术一种很好的方法, 能更好的节省经济成本。
2.2 固体水种植技术。
固体水种植技术是一种新的抗旱造林技术, 主要是利用科学技术将水进行固化处理, 通过改变水的物理性质来形成不流动的、不易融化、不易挥发的固态水的形式。固态水在降解之后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是一种环保的产品。目前, 该方法在干旱地区的造林技术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效果很明显。固态水是通过对普通水的固化过程而实现的, 主要成分仍然是水, 它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进行溶解, 并融入土壤中, 为树木的健康生长提供水源。实践表明, 在干旱环境下, 利用固体水来改善土壤环境, 对树木的生长有积极的作用。
2.3 容器育苗造林技术。
容器育苗技术比较适合干旱地区, 因为干旱地区的水土条件较差, 不仅土壤肥力不够, 而且土质也容易受到外力条件的破坏, 从而导致一般的树木的难以生存, 即便存活下来, 生长的质量的也不是很高。因此, 必须选择一些抗旱性能较好的树种, 才能适应气候条件恶劣的干旱环境。容器育苗技术的优势就是容器本身能保持幼苗所需水分的平衡, 还能涵养幼苗的养分, 保证幼苗根部的营养和水分, 从而促进幼苗的生长, 而且在苗木进行移植的过程中, 要想幼苗能更好适应林区的土壤, 必须将容器底袋破坏, 从而使苗木的根部有更好的适应能力。苗木的生长速度也会很快, 以上都是利用容器育苗的优势, 最重要的是容器育苗技术适合干旱地区抗旱造林技术的发展。
3 抗旱造林技术的注意要点
3.1 树种选择。
在为干旱地区的造林工程选择树种时, 要根据环境选择合适的树种。适地适树是进行科学造林的基础。如果选择的树木不具有抗旱性, 让其生长在干旱、半干旱的环境下, 树木的成活率得不到保证, 这样的造林也没有效果。因此, 要选择合适的树种, 以适应干旱的环境, 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保证树木的成活率, 同时也可以将树木的价值发挥到最大。在实际的造林过程中, 对于树种的选择, 要结合对林区和环境的双重考虑, 使树木既适应土壤环境, 又适应干旱的环境, 从而能够健康地生长, 以便获得较的经济利益和生利益。
3.2 整地。
整地是造林的必要环节, 它可以改善苗木的生长环境, 提高树木的成活率。在造林工作开始前进行整地, 可以有效地提高土壤的蓄水能力, 提高土壤的质量, 增加土壤的肥力, 同时还可以改善林区的环境, 改善林区的通风状况。对于干旱地区来说, 整地一般在造林前的一个季度实施较为合适。
3.3 起苗。
起苗是造林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它是苗木生长的前提条件。起苗一般在上午或者是阴雨的天气进行, 从而减少苗木水分的蒸发。在起苗过程中要保证苗木根部的完整性, 如果苗木过高, 要对其进行修剪, 使其高度低于80cm, 苗木的切口处用塑料薄膜扎紧。如果条件允许, 可以对苗木的切口处使用保湿剂处理。
结束语
为了发展林业, 就需要进行造林, 而对于干旱环境的地区来说, 需要根据树木的抗旱性, 选择合适的抗旱树种, 利用科学的抗旱造林技术来进行造林, 以便使林区的树木能够适应干旱的环境, 并通过抗旱造林技术来推动抗旱造林的规模, 同时提高林业的生态效益, 改善生态环境。
摘要:本文从树木的抗旱结构角度分析了树木的抗旱性。然后介绍了抗旱造林技术中的几种抗旱造林技术, 主要是雨水造林技术、固体水种植技术、容器育苗技术等。最后介绍了抗旱造林技术的注意要点, 树种的选择, 幼苗的培育、起苗等方面都必须注意。
关键词:树木抗旱性,抗旱造林技术,树种选择
参考文献
[1]付威.我国抗旱造林技术研究分析[J].民营科技, 2012 (1) :103.
干旱阳坡抗旱造林技术 篇8
1 合理整地
应当先选择适当的整地时间进行科学合理的整地工作, 这一工作的良好开展可以为干旱阳坡抗旱造林工作的开展创造有利条件。例如, 我国北方山地众多, 水土流失严重。就兴隆县而言, 气候比较干旱, 气候差异较大, 降水不规律, 且地势高低不平, 土壤贫瘠, 应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干旱缺水的问题, 提高兴隆地区植树造林的成活率是进行干旱阳坡地抗旱造林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因此, 在干旱阳坡地抗旱造林工作开展之前, 首先应当注意选择合适的整地时间与科学合理的整地方式, 促进干旱阳坡地土壤的进一步熟化, 改善干旱阳坡地幼树的生长条件, 提高造林的成活率。在整地时间的选择上, 应当注意在造林栽植之前进行, 有效减轻农用时劳动力紧张的局面[1]。
2 选择耐旱树苗
应当选择耐旱的高质量树苗。树苗的质量和规格是影响干旱阳坡地造林质量和效果的重要因素。干旱阳坡地的土壤质量较差, 不易于树种的选择, 若选苗不当, 就会导致造林的成活率大大降低, 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依据调查和研究以及以往造林工作的经验可知, 选择培育耐旱的良种树苗可以有效提高干旱阳坡地营林造林的存活率。因此, 在进行树种选择时, 应当注意尽量选择花椒、山杏、侧柏、刺槐以及油松等较为耐旱的灌木乔木树种, 并结合阳坡地的实际情况采用恰当的抗旱造林措施, 有效提高造林的成活率[2]。其中, 侧柏具有耐旱、耐瘠薄、土壤的酸碱性适应范围较广以及抗旱等特点, 且侧柏的根可以深入岩石缝中生长, 是干旱阳坡地抗旱造林的首要选择。
3 掌握好造林时间
应当注意掌握好春季和雨季2个造林时间段。我国北方地区春季风沙较大, 土壤中的水分容易蒸发, 因此北方地区的抗旱造林工作应当注意依据干旱阳坡地的实际情况尽早开始, 这样可以确保树苗在土壤中的水分蒸发完毕前长出新根, 避免出现因土壤完全解冻而导致的水分蒸发严重, 树苗生长需水不足的现象, 有效提高造林的成活率。依据近年来的造林经验, 人们大多在土壤解冻至20~25 cm时开始栽植树苗, 栽植的顺序一般为从阳坡至阴坡。此外, 我国北方地区的降雨极不规律, 雨季的温度较高, 雨水的蒸发量很大, 若造林时间错过了雨季, 则栽植的树苗很容易因缺水而死亡。因此, 应当尽可能地在雨季开展造林活动, 关注雨季的天气状况, 在降雨前后及时栽植树木, 提高雨季造林的成活率[3]。
4 科学造林
4.1 截干深栽
这是一种较为常见的造林技术, 在干旱时期对刺槐、山杏等阔叶树种进行截干深栽可以有效提高树苗的成活率。在截干方面, 人们通常截掉5~10 cm, 而在深栽方面, 人们通常将苗木栽于深度大于等于15 cm的湿润水层, 并留2~3 cm于地上, 以确保苗木能够获得足够多的水分, 提高树苗存活率。
4.2 底座水栽植
这一方法主要是指在土壤水分过少时为了有效提高造林的成活率, 可以浇1~2 kg的水于苗木的根部, 这一技术适用于针叶苗木, 可以有效提高土壤中的含水量, 确保所栽植树苗在15 d之内长出新根。
4.3 营养袋容器苗造林
与裸根苗相比, 营养袋容器苗不仅成活率大大高于裸根苗, 而且新梢生长速度较快。据调查发现, 营养袋容器苗的成活率高出裸根苗近62%, 且新梢生长大多在5 cm以上, 而裸根苗则几乎没有新梢生长。因此, 可以提高这一技术来提高造林的存活率。此外, 在使用这一技术时应当注意在运输过程中保护好营养袋, 防止因营养袋与苗木互相挤压而导致苗木被压坏或营养袋出现破损[4]。
4.4 蘸泥浆深埋
这一技术的使用可以有效提高裸根苗的成活率。为了提高裸根苗的成活率, 人们一般在起苗分级之后通过采用这一技术来增加裸根苗根系的水分。在对经过蘸泥浆深埋技术处理的裸根苗进行栽植时应当注意, 在其原来的基础上栽深1~2 cm。
参考文献
[1]潘明哲, 张昌, 李业清.浅谈阳坡造林技术[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1 (11) :206.
[2]田长青, 许庆良, 冯宝华.侧柏容器大苗干旱阳坡造林技术[J].天津农业科学, 2009, 15 (4) :84-85.
[3]周东江, 王新颖.对干旱缺水条件下造林技术的探讨[J].中国科技财富, 2010 (16) :309.
抗旱造林技术分析 篇9
关键词:抗旱造林;成效;管理
中图分类号: S728.2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6.12.049
1 常见的抗旱造林技术
1.1 容器育苗造林技术
在干旱地区,容器育苗技术一般应用于松柏类林木造林中。容器育苗造林技术的应用方法是:将水分以及林木生长所需的养分存储在容器中,然后选择条件适宜的温室大棚进行树苗培育,为幼苗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在进行树苗移栽时,连同装备容器一起移栽,这样确保苗木能够获得最多的水分和养分。对于容器育苗技术的容器,应该选择穿透性较高,而且降解性比较好的原材料,当苗木生长到一定阶段时,根系会突破容器,并且扎入土壤中,从而有效获得养分和水分。
1.2 覆膜造林技术
采用覆膜造林技术,能够有效抑制土壤中水分的蒸发,从而有效提高土壤环境中的温度和湿度,提高抗旱造林成活率。通过实践研究发现,采用覆膜造林技术,能够有效提高苗木成活率20%以上。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需要将地膜沿一边向中心剪成一道缝隙,然后将树坑整成浅锅底形状,在苗木栽植完成后,覆盖上地膜,使得苗木的根茎能够通过地膜中心,并使用周边碎土对周边地膜进行压实,在苗木的根茎和地膜间的覆土厚度略大,确保覆膜没有空隙,并且将地膜形成倒伞状,促进雨水的渗透作用,减少水分蒸发作用。在造林开始前,可以浇1次水,在苗木栽植完成后再浇1次水,这样能够有效提高造林成活率。
1.3 截干造林技术
在干旱地区,很多苗木木梢的木质化程度比较低,因此在栽植后往往地上部分水分蒸发量比较大,另外由于苗木根系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失,土壤的透风率就会显著增加,在这种情况下,苗木根系的水分供应不足,这就会导致水分代谢不平衡,最终就会导致苗木迅速枯萎。因此在抗旱造林过程中,应该大力推广使用截干造林技术,促进地下根系的生长,这样能够有效提高抗旱造林成活率。对于经济林树种,通常不需要进行截干处理,只需要进行定干处理。通常情况下,截干高度应该控制在10~15厘米之间,在截干过程中还应该注意避免茎干破裂扯起茎皮,影响苗木生长。
2 抗旱造林技术措施
2.1 树种选择
在抗旱造林过程中,苗木的选择十分关键,而这一因素也是影响抗旱造林技术发挥成效的重点。在苗木选择方面,必须严格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将苗木选择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确定抗旱造林目标,选择开发价值较高的抗旱型树种。因此在苗木选择方面,必须严格遵循适地适树的原则,尽量选择根系发达、蒸腾量较小的树种。对于生长环境较差的造林地,比如干旱阳坡、山脊等,应该优先考虑选择耐旱型灌木,在栽植一定时间,土壤环境得到改善后再栽植。
2.2整地
在整地过程中,应保持足够的水分,以此提高土壤中的水分含量,也可以适当增加一定的肥力,改善通风条件,为苗木栽植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对于干旱地区植树造林,一般需要提前半年的时间进行整地,这样有利于改善土壤结构,为苗木生长创造良好条件。
2.3造林密度与林分结构
为了使得抗旱林能够形成良好的空间结构,应该结合实际情况确定造林密度,而合适的造林密度也能够为苗木生长提供充足的营养空间。干旱地区土壤中的含水量比较低,一般需要选择稀植。也可以采用混交林的方式,例如针阔混交或者乔灌混交,种植中应调节苗木株距和行距,使得林木能够充分吸收土壤中的营养物质,并获得充足的光照条件。
2.4栽前浸根
由于裸根幼苗的根系比较细弱,因此在起苗后,很容易枯死,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在苗木选择时尽量选择壮苗,壮苗的根系发达,能够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因此抗旱能力比较强。在苗木栽植过程中,应做到随起苗随栽植,这样有利于在最大程度上减少苗木根系水分的蒸发。
2.5幼树抚育管理
苗木栽植完成后需要进行抚育管理,而抚育管理效果能够直接影响抗旱地区造林效果。采用科学合理的抗旱造林技术,有利于提高林木种植成活率和生长速度。为了提高造林质量,必须对幼苗的树体进行修枝处理。栽植初期,苗木需要一段时间的缓苗期,在此过程中,苗木迅速生根,而地上部分快速生长。由于生长环境恶劣,因此必须结合实际情况采用科学合理的抚育管理措施,为苗木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在具体操作中,幼苗抚育管理的主要措施包括除草、松土、幼林管理等。通常情况下,造林3年内,需要除草2~3次,造林完成第2年,需要对苗木的成活率情况进行调查,并及时补植。
3 抗旱造林成效
采用抗旱造林技術,有利于提高造林成活率。根据实践研究发现,近年来,不同干旱地区结合实际情况选用抗旱造林技术,能够有效提高造林成活率,造林成活率普遍在90%以上。
有效促进苗木生长。采用抗旱造林技术,不仅能够有效提高苗木成活率,而且在促进幼苗生长方面也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幼苗早期生长速度较快,能够很好的适应干旱地区林地环境。
有利于降低抗旱造林成本。在抗旱造林过程中,抗旱技术的投入成本比较高,但是由于采用有效的抗旱技术,因此造林成活率也比较高,这样就能够有效降低造林成本。通常情况下,采用抗旱造林技术,能够有效节约造林费用的2~3倍。
4 结语
在生态建设中,林业是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促进社会、经济、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公益事业。大力推广抗旱造林技术,有利于降低造林成本,而且在提高苗木成活率、促进苗木生长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林业生态工程建设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贾艳才.抗旱造林技术应用分析[J].农家科技旬刊,2015(01):9.
[2]闫洪梅.抗旱造林技术的发展与应用[J].投资与合作,2014(02):124.
干旱阳坡抗旱造林技术 篇10
西吉县春季植树造林最适时期为3月底至4月底, 而此时正值沙尘暴高发期, 降雨极少或不降雨, 对造林的成活构成了极大的影响。面对这种形势, 自2007年以来, 连续几年在西吉县最干旱的田坪乡对几种抗旱整地造林技术进行了实地试验, 该技术对提高干旱地区, 特别是阳坡地植树造林成活率效果显著。
1 抗旱整地
整地是造林成活的关键, 最适宜的整地时间是前一年11月, 此时秋收即将结束, 农忙时节已过, 土壤蓄水量较高, 整修成的水平沟牢固, 有利于拦水、蓄水、保水;这一时期为土壤冻封前期, 整地完成后, 若遇降水, 有利于土壤冻结保墒, 可有效调节土壤湿度, 提高了下一年春季造林的成活率, 并可避免了下一年春季边整地边造林时的土壤水分流失[1,2]。
整地模式为“16542”或“16543”水平沟。整修成的“16542”水平沟底面宽1 m, 长6 m, 反坡, 外缘拦水埂高0.5m, 埂顶宽0.4 m, 留水平距为2 m的自然积水坡面[3,4]。“16543”水平沟整地, 留水平距为3 m的自然集水坡面, 其他要求与“16542”相同。
2 苗木防护
将生石灰2.5 kg、硫酸铜0.5 kg对水50 kg混合均匀, 在起苗前用喷雾器喷洒苗木枝干、叶芽。经混合液处理的苗木, 栽植后即在叶芽、枝干表面形成一层白色防护层。根据试验, 喷洒混合液可减少30%~50%的水分流失, 造林成活率显著提高[5,6]。笔者于2007年4月在田坪乡大岔村一块阳坡地上进行试验, 结果表明在相同的环境条件和整地水平下, 经混合液处理的苗木造林成活率比未经处理的提高20.8个百分点。
3 截干造林
在田坪地区适宜截干造林的树种主要有毛桃、山杏、杨树、杜梨树等, 主要对萌芽力强的树种采取该方法。截干时, 从地茎以上10~15 cm处截干, 要求不要把茎砍破, 以免影响树体发芽生长。剪口处涂漆或石硫合剂, 以防止水分蒸腾和感染病虫害。截枝后剪口不要露在地面上, 盖土宜高出地面剪口2~3 cm, 防止风干。截干造林最好选用二至三年生苗木, 当年生长量可达60 cm左右, 比全苗造林生长量高3倍[7]。
截干造林的优点: (1) 苗木截干后减少了饱满芽的数量, 缩小了蒸腾面积, 减少了苗木养分、水分的消耗, 使根与茎之间的水分含量保持相对平衡, 容易成活。 (2) 萌芽力强的树种, 如毛桃、山杏等截干后造林, 可促使潜伏芽萌发抽枝, 从而推迟发芽放叶期, 缓和地下、地上水分供需失调的矛盾。 (3) 能促使先生根后发芽, 成活后不再缓苗, 并减轻了苗木地上部分的重量, 避免风吹摆动, 使根系与土壤紧密结合, 提高成活率[8]。 (4) 从绿化观摩的角度看, 截干后生长的苗木整齐、美观、便于管理, 同时达到整形修剪的效果。试验表明, 苗木截干与不截干的造林成活率存在明显的差异。经截干处理的苗木造林成活率为92.5%, 而未截干苗木的造林成活率仅为47.5%。
摘要:从西吉县的发展实际出发, 总结了干旱阳坡造林技术, 包括抗旱整地、苗木防护、截干造林3个方面的内容, 以为干旱地区造林提供参考。
关键词:干旱,阳坡,抗旱造林技术,宁夏西吉
参考文献
[1]白生才, 杜希东.抗旱造林粉在民勤干旱沙区梭梭造林上的应用[J].防护林科技, 2011 (2) :9-10.
[2]康伟伟.甘肃黄土高原干旱地区抗旱造林技术[J].陕西林业科技, 2010 (5) :85-86.
[3]郭清怀.提高抗旱造林的几点技术措施[J].陕西林业科技, 2010 (4) :73-74.
[4]宋世军.山杏抗旱造林技术和开发价值[J].科技创新导报, 2011 (6) :138.
[5]丁红春.泾川县抗旱造林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水土保持, 2011 (3) :22-23.
[6]彭金凤.干旱荒漠区造林中抗旱措施的应用[J].甘肃林业, 2011 (1) :37-38.
[7]马淑芳, 王辛方.太行山区抗旱造林技术[J].林业科技开发, 2011, 25 (1) :119-121.
【抗旱造林技术分析】推荐阅读:
抗旱节水与造林技术08-23
祁连山抗旱造林技术01-01
干旱地区抗旱造林技术论文06-09
抗旱造林论文10-25
林业抗旱技术要点分析10-26
综合抗旱技术06-17
节水抗旱技术12-31
防汛抗旱分析08-04
造林地整地造林技术05-22
抗旱保苗技术集成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