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旱造林论文

2024-10-25

抗旱造林论文(共10篇)

抗旱造林论文 篇1

1 抗旱造林技术的种类

1.1 固体水造林技术

这一造林技术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能够有效地稳固植物的水源, 固体水造林技术的主要工作是由高分子技术来完成的, 高分子材料能够改变水的性质, 由于水本身就具有易融化、易蒸发、易冻结的特征, 我们利用高分子技术可以对植物的水源起到一个稳固的作用, 而且还能够有效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因为高分子技术能够降解土壤当中的微生物, 对生态环境的建设也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所以说在我国可以对抗旱造林技术进行大面积的推广, 这一举措不仅可以对我国的生态环境建设起到促进作用, 而且还能够逐渐改善全球气候环境。

1.2 覆膜造林技术

这一技术的主要优势在于能够创造出一个利于苗木生长的环境, 我们通过提高苗木周围土壤的温度和湿度来促进苗木的生长, 覆膜造林技术的主要工作原理是将膜的一边向着中心来剪出一道缝, 在栽种苗木的时候将树穴弄成浅锅底形, 要求穴边缘要比地面低一些, 在栽种苗木之后盖上地膜, 要将苗木的根茎通过膜的中心, 然后再将膜四周的缝用土压实, 这样就会形成一个倒伞形的没有透气孔的小温室, 这样的一种技术主要是为了增加土壤的温度和湿度, 防止土壤中水分的蒸发, 为苗木创造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

1.3 雨水造林技术

这一技术可以说是一种土壤改进技术, 它主要是通过对土壤进行性质的改变而形成的一种造林技术, 有的时候也会在植树的过程中添加适当的吸水凝胶, 以此来让周围的土壤都能够储存足够的天然水, 使苗木形成一个稳定的水源, 让苗木能够在相对干旱的状态下依然可以为树苗提供生产所需的水源, 满足树苗生长需要的土壤环境。可以说雨水造林技术对提高林业的经济产量, 保证造林的成活率有着积极的作用, 这也是在干旱状态下进行植树造林的一项全新技术。

2 造林技术要点分析

2.1 抗旱型树种的选择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一现象是生物界乃至我们人类都遵循的法则, 而对于造林工程来说, 因地制宜的选择种树类型是目前干旱造林的主要需求, 这也体现了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的规律。在干旱造林的工作当中, 因地制宜的选择树种是提高造林成活率的主要基础, 而在造林的工程当中, 树种的合理选择与否不仅会影响到树木的生产, 而且对树木的效益发挥也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实际的造林工作当中, 一般情况下都是将树和地进行结合, 除此之外, 还要对树木周围的自然环境和气候进行深入的分析, 并根据气候和环境来选择最适合的树种, 以此来发挥出树种的生长潜力, 从而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对于植物来说, 其自身的抗旱特性是决定水分利用的一个决定性因素, 而树种的变化也会引起水分的改变, 所以我们在一些干旱、半干旱地区可以根据植物的耗水情况来选择耗水性小、水分利用高的、抗旱能力强的树种来作为造林的树种, 这样也能够避免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的进一步恶化。

2.2 抗旱造林中起苗和种植的要点分析

在整个造林的过程当中, 对树苗的起苗是非常关键的, 尤其是时间的把握上一定要有严格的控制, 一般的起苗工作时间都是在上午进行, 在上午进行起苗主要是因为上午湿气重, 有利于苗木根部水分的保持, 能够有效减少苗木根部水分的蒸发, 与此同时, 我们还可以对那些比较高的苗木进行枝干截枝处理, 截枝之后要用塑料薄膜封好切口, 这样能够有效提高植物的成活率, 从而进一步确保植树造林的整体质量, 利于林业建设的发展。

2.3 抗旱造林整地的要点分析

整地在抗旱造林工作当中所占的分量是非常重要的, 整地也是提高树苗成活率、改善幼苗生长环境的一个重要手段, 之前我国在对干旱半干旱地区进行造林的时, 经常会出现水土流失的现象, 通过多年的工作之后我们发现, 在造林工作开始之前, 如果先对种植树苗的土地进行整理, 可以有效积蓄水分, 提高土壤中的含水量, 而且还能够有效改善林业生长的环境, 使土壤中的肥力有所增加。一般情况下, 干旱地区的植树造林整地工作要在半年前实行, 而对于一些半干旱的地区, 我们可以将整地工作提前一年。

3 结语

我们通过对抗旱造林技术的全面掌握发现, 只有利用合理的、科学的抗旱造林技术才能够有效保证造林的质量, 而在实际的抗旱造林工作当中, 我们还要不断扩大抗旱造林工作的范围, 加强新技术的应用, 对于国家重点的工程建设, 我们也可以多运用抗旱造林技术, 不仅可以得到国家资金的支持, 还能够产生良好的示范效应, 这也在客观上增加了抗旱造林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摘要:本文主要对抗旱造林技术的种类及抗旱造林技术进行了分析, 结合我国各个地区造林的实际状况, 推荐了适合的抗旱造林技术, 最后对树种的选择以及造林中的相关技术要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抗旱造林技术,树种,造林要点

参考文献

[1]李慧生.原平市山区林木覆盖抗旱造林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12, (23) :104-105.

[2]韩海兵, 韩海红.铜川市耀州区春季林木抗旱造林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12, (23) :194-195.

[3]孙颖, 耿立君, 万丽杰, 等.辽西半干旱石质山区覆盖保墒造林试验[J].防护林科技, 2013, (01) :116-117.

[4]杨书祥, 裴世保, 刘龙, 等.干旱、半干旱地区公路绿化中抗旱技术[J].交通环保, 2000, (03) :124-125.

[5]韩翠萍.造林新技术在干旱地区的应用[J].内蒙古林业, 2002, (11) :135-136.

抗旱造林论文 篇2

摘要: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中国的林业产业也随之在不断的扩大与完善,北方主要是以造林树木和抗旱造林为主,在这两个方面应用了许多技术,本文主要研究了树木蒸腾的时候所需要耗水量,并且对北方的树苗耗水的特性做出了简要的分析,为抗旱造林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北方;树种造林;耗水的特征;抗旱造林的技术

中图分类号: S718.4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6.12.040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林业产业在不断壮大。其中在部分干旱地区都已经开始了较深入的探索,而且随着造林技术的发展,针对林地中水分供应的各项抗寒造林技术进行研究,并且得到了很好的应用。例如运用技术来进行实施覆盖,而且还可以运用相关技术来进行造林整地,这些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

1 不同区域植被耗水的特征

对于我国而言,森林的比例是非常小的,而且森林地区分布不均匀,很难满足人们生活生产的需要。当前对于我国的植被所面临到的重要问题是水土的流失、土地沙漠化以及水资源的缺乏等,这与生态环境有着很大的关联,而且对于生态环境的破损是因为自然环境的破坏所造成的,例如干旱、暴风雨以及龙卷风,这都会给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进而造成森林分布不是特别的均匀,而且存在着树木的质量大幅度下降的问题。在我国不同的地区其中包含的植被耗水也是不同的,这是由于各个地区环境不同所造成的。而且不同地区的土壤的含水率也是不一样的。在不同地区,水土流失以及干旱问题日益严重,也对植被产生了严重的影响,所以对于不同地区,将种植的植被恢复成原来的样子是极为重要的。在干旱的地区,其所包含的水分是非常有限的,这就代表在干旱地区恢复种植的植物是最重要的问题。如果要想很好的解决不同区域所種植的植物耗水不同的特征,需要加强种植的植物耐旱,并且要加强对于植物在干旱地区地区所消耗水量的研究,这样才能达到不同区域所种植植物恢复目的。

2 不同植被种类耗水量的特征

对于植物而言,植物的种类不同植物的蒸腾作用也是不同的,所以不同种类的植物其耗水量也是不一样的。而且在植物的成长过程中,其蒸腾作用对于植物的代谢起着重要的支配作用,并且植物的生理指标衡量是与升腾作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升腾作用,可以反映不同植物对于自身的水分处理以及适应干旱环境不同的能力。而且升腾作用作为对树木有关于水分的参数,已经被很多的研究专家所关注,而且也得到了很多重要的结果。如果想要清楚地知道植物对于水分需求以及利用就要清楚地知道升腾作用以及环境中不同的因素之间的关系,这样不仅仅可以提高所种植的植物成活率,而且还可以对于不同耗水量的植物种类给予最合理的选择。

3 抗旱造林树种的技术分析

干旱是制约造林树种技术的主要原因,所以应该在此类地区实行特别的种植树木的技术,而且在干旱地区实行造林树种选择是至关重要的一个措施。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于干旱地区已经开始实行抗旱造林,抗旱造林树种的技术是针对于植物干旱地区产生缺水的现象而采取的一种措施,并随着种植产业不断的更新,新的造林树种技术也在更新,有助于改善地区的生态环境。

3.1 选择具有抗旱性的树种

树种抗旱性的强弱是直接关系到造林是否成功,俗话说:“栽树有巧,树种选好。”干旱地区的树种应该选择耐旱品种,其次是所需要的摄水量小,再者就是树种可以很好的利用水分而且寿命还要很长。在干旱地区,种植树种植应当遵循适地适树的原则,而且还需要考虑到长效性以及可持续性。

3.2 整地造林

首先要做的就是选取种子和树苗,在选取种子或者树苗时应该选择没有森林病虫害侵袭的种子和树苗。整地的方法可以选择穴壮整地,而且整地口径应该选在50~60厘米,这样才可以让树种很好的生长起来,建立良好的生态环境。

3.3 起苗与种植

在种植树木的同时,起苗和种植是非常重要的,应该将选取的树苗标记好并且把土壤的湿度调节好,然后进行拢冠,准备好工具与材料开始试掘,在种植时应该在树苗容易受到损伤的地点做好相应的标记以便于让树苗快速的生长,并可以有效的提高树苗的存活率。

4结语

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中国的林业产业已经跟上了时代的步伐,但是如果要在干旱地区实行造林树种技术,首先应该做的是了解种植树木所消耗的水分以及种植树木耐旱能力,这样才可以提高树木的成活率以及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创造出更绿色、更有益的空气质量以及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陶曙光.我国北方主要造林树种耗水特性及抗旱造林技术研究[J].2014,(03).

[2]招礼军.我国北方主要造林树种耗水特性及抗旱造林技术研究[J].2003,(02).

论抗旱造林技术和造林要点 篇3

关键词:抗旱造林,固体水,覆膜造林,容器造林,清理整地,树种选择,起苗

1 概述

从板块论上来看, 亚欧板块的中心区域气候非常的干旱, 这主要是因为此处属于大陆性的气候, 距离海洋非常远, 冬天和春天的时间很长, 非常的干燥。相对的夏秋季节却非常的短暂, 而且气温很高。早上的气温非常低, 而中午的气温很高, 温差明显, 伴随着大风天气, 扬尘现象很常见。干旱区域就是缺少充足的水源。而树木的成活率和水分的多少有很大的关系。水少是干旱区域开展林业工作面对的最为致命的问题。 所以, 要想做好干旱区域的造林工作, 就应该选择恰当的造林抗旱工艺。

由于气候的影响, 干旱是我们国家在开展林业工程的时候必须要面对的一个问题。它还是当前阶段面对的一个关键的威胁。随着天保工程和三北工程的不断完善, 大面积造林和生态建设需要走进干旱区域, 而近一段时间以来我国气候呈现干燥的特点, 这造成土壤沙化、水资源枯竭、沙尘天气频发等恶劣气候, 林业各项工作必须重视这一现实, 从抗旱造林的技术入手, 探寻造林工作中技术应用的要点, 真正为林区工作的发展起到加速的作用。

2 抗旱造林技术

2.1雨水造林技术

该技术属于一类土壤改进工艺, 具体的说是对土地的物理特性进行改变, 或是在种树的时候添加一些吸水物质, 使得植被附近的土壤能够存储雨水, 进而生成较为稳固的水源, 这样即便是在较为干旱的状态中树木也可以获取所需的水源, 满足生长的需要。这种造林技术能够显著的提升经济林的效益, 保证成活率。它是当前干旱区域的一种非常有效的造林工艺。

2.2 固 体水造林技术

所谓的固体水造林工艺, 具体的说是结合高分子工艺而开展的一种抗旱造林工作。它的本质是使用高分子物质, 把水容易流动, 容易散发以及冰冻和融化的特性进行合理的变化, 把水合理的固化于高分子物质之中。在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下缓慢释放水分, 起到为植物提供稳定水源的目的。而且高分子物质还能够降解生物, 不会对生态产生污染, 是当前众多的造林工艺中使用较为普遍的一种。

2.3 容 器苗造林技术

对于干旱区域来讲, 由于其水含量非常低, 加之土壤中的营养物质较少, 导致此类区域的林业工作无法顺畅的开展。所以, 在干旱区域开展造林工作的时候常会面对很多的问题, 比如种植之后很少成活, 就算是成活的那些其长势也很慢, 此时就会形成一种恶性模式, 即因为生态恶劣导致土中的营养物质变少, 而正因为养分少导致环境更加的恶化。而容器苗工艺的发展有效的将上述的不利现象处理好。它能够改变土壤养分少以及水分少的现象。在我们国家的东北区域, 其春天降水非常少, 干旱情况较为明显, 在开展种植工作的时候, 其小苗经常性的会因为没有得到充足的水分而死亡。由于受到这种现象的打击, 相关的工作者积极的探索, 研究出了容器苗工艺, 以此来培育松柏之类的树木。该项工艺的关键点是在容器里存放足量的水以及养分, 然后在条件良好的温室或是大棚中对其开展育苗工作, 这样苗木在初长阶段就能够获取较好的温湿度以及养分, 对于植被的生长来讲是非常有好处的。在发展到移植时期之后, 把苗木种植到造林区域之中, 因为其有本身是存在于容器之中的, 这样不但能够减轻输送以及栽种时期对植被的损伤, 同时还能够保证植被在很长的阶段中获取足够的养分和水源等。通常使用的容器都是能够高效降解, 能够有效穿透的。这个特点就可以保证植被在生长过程中能够获取营养, 还可以确保其在长到一定的阶段之后能够打破容器的局限。不论是站在经济性的层面上来看, 抑或是站在生物性的层次上来分析, 该项技术都应该被大力的推广使用。尤其是我们国家的东北地区, 基于其自身的气候特点, 使用该项技术能够很好的辅助当地开展好植树工作。

2.4 覆膜造林技术

覆膜造林工艺的本质是为了给植被创造一个非常良好的生长区域, 通过覆膜能够有效的提升土的温湿度, 创造小范围的良好气候。覆膜造林的主要内容是:先把膜的一边向中心剪一道缝, 栽时把树穴整成浅锅底形, 穴边缘略低于地面。栽后盖上地膜, 使苗木地茎通过膜中心, 用土把膜四周和划破的缝压实, 做到覆膜无空隙、无透气孔, 形成一个倒伞形, 可以起到增加土壤温度, 防止土壤蒸发, 有利于苗木生长的作用。

3 抗旱造林技术的要点

3.1抗旱型树种的选择

人们常说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在生物界对这一现象表现的可谓是淋漓尽致。适地种树是目前干旱造林的主要要求之一, 很好的体现了适者生存, 不适者淘汰这一自然规律。在干旱造林工作中, 做到适地适树技术要求是提高造林成活率和实现科学、合理造林的主要基础。在造林工程中, 树种的选择是否合理得当不仅影响着树木的成活和生长, 同时对于树木的效益发挥也有着重要的意义。一般在造林工作中, 通常都是将地和树进行有机结合, 同时对周围气候和自然环境进行深入分析, 进而发挥树木最大的生长潜力, 获取最大的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 使抗旱造林工作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2 抗旱造林整地的要点

整地是抗旱造林工作中重要环节, 也是提高树木成活率和改善幼苗生长环境的主要手段。经过过去多年的实际工作经验总结得出, 在造林工程中做好提前整地工作可以很有效的积蓄水分, 提高土壤的含水量。通常情况下, 在干旱地区植树造林工作中, 整地工作一般应该提前半年左右进行, 这有助于土壤结构的改变。

3.3 抗旱造林中起苗和种植的要点

开展造林项目的时候, 必须要掌控好起苗的具体时间。一般来说该项工作是在早上或是阴天的时候开展, 而且起苗的时候必须要保护好根系, 防止其受损。如果苗木太高的话还应该适当的截干。种植苗木的关键在于减少水分蒸发, 确保种植的质量。

4 结 束语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得知, 我国的东北地区在开展林业的时候, 必须将抗旱造林当成是工作的关键方向。在具体的开展工作的时候, 必须注重生态以及科技林的创建工作, 通过抗旱造林技术的全面掌握提升造林技能的水平, 以更为科学的抗旱造林的技术确保造林的质量。在实际的抗旱造林工作中应该逐渐扩大抗旱造林工作的范围, 加强相关科技的应用, 重点在国家重点生态建设工程上应用抗旱造林技术, 这样既容易获得资金和技术的支撑, 也容易产生良好的示范效应, 客观上加速抗旱造林技术的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李慧生.原平市山区林木覆盖抗旱造林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12 (23) :33-34.

[2]韩海兵, 韩海红.铜川市耀州区春季林木抗旱造林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12 (23) :42-43.

[3]周智云, 郭子旗.造林成活率与造林技术、造林季节的关系分析[J].现代园艺, 2012 (24) :24-25.

[4]徐立峰.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抗旱造林技术探讨[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 2012 (11) :45-46.

人工更新造林抗旱减灾的对策 篇4

【关键词】旱灾;抗灾;减灾对策

0.前言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旱灾频发的国家,目前也慢慢地成为了我国最严重、最难解决的安全问题,在一些地区已经严重的威胁到了人们的正常生活和生产活动,也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而紧迫的问题。对于我国的抗旱减灾工作上还存在着观念陈旧、管理粗放、设备使用不足、投入不够、政策法规不健全等很多问题,而这些问题如果能够很好的解决,将会减少很多灾难的发生,同样也更利于我国的发展。

1.旱灾对我国的影响分析

1.1旱灾对工农业生产的影响

我国自古以来是一个农业大国,与其它自然灾害相比,早灾发生概率大,范围广,历时长,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最大。近几年来,旱灾对工业、服务业、旅游业的影响也增加了,造成的损失也呈逐年增加的趋势,首先,在缺水地区,工业发展和布局受到限制,工矿企业被迫限产、停产,工程项目无法实施,影响大企业,大财团考虑投资和创办工业企业,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其次,普通地区在遭遇重干旱年或特大干旱年,为了确保生活用水,不得不严格控制工业和服务业的用水,使部分企业可能被迫停产或半停产,造成工业生产能力闲置,产品产量下降。而旱灾也引起了水力发电减少和交通航运受阻,很多地方由于严重干旱,江河水不足以水力发电,因此损失了很多电量,而在很多地区的自然景观也由于旱灾而受到严重的影响,导致旅游业的发展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

1.2旱灾对城乡人民的生活带来的影响

对于农村居民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由于旱灾而造成的粮食减产和经济作物、牧业、养殖业的损失,对农民的收入影响较大。其次,旱灾加剧或引起人畜饮水困难。旱灾会引发一些不缺水地区出现暂时性的人畜饮水困难,或者加剧一些本米就缺水地区的饮水困难程度,总之,干旱及旱灾会增加农村居民生活用水和牲畜饮水的困难,少数地区还因干旱、饮用水水质难以保证而诱发疾病。

干早缺水对城市居民生活造成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供水不能满足需要,生活用水受到限制,尤其是在特殊干旱年,生活用水只能定时限量供应,给居民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

1.3旱灾对生态影响极为严重

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我国部分地区出现的持续干早给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导致河道断流,湖泊干涸,湿地萎缩或退化,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由于干旱导致水资源短缺,受旱地区经常靠超采来缓解缺水危机,长期超采地下水,地下水的补给量远远小于开采量,导致地下水位迅速下降,地下水储量大幅减少,引发地面沉降、海水倒灌等一系列环境问题。这些生态灾难严重制约了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

1.4旱灾伴随着次生灾害的发生

伴随旱灾发生的次生灾害主要有农作物病害、虫害、草场虫鼠害、牲畜病害、林区和草原火灾以及风沙灾害等。

2.分析我国旱灾产生的原因

2.1气候因素的影响

经过分析我国绥阳林业局地处黑龙江省南端,平均气温积温相对高于其他局,正常年份,适合植物生长,但是遇到降雨少,蒸发量大的年份易形成干旱。旱灾发生的6~7月份,降水量低于平均年份50%。因此,当降水量在6~7月份低于平均年份50%时发生干旱。

蒸发量也影响我国旱灾产生,蒸发量影响土壤的含水量,在发生干旱的6~7月份,蒸发量为平均年份的120%。因此,当蒸发量超过平均年份20%时干旱就会发生,蒸发量与降水量体现土壤水份增加和减少情况。

气温和地表的温度严重影响着我国干旱的产生,温度高影响水分供求关系,同时也影响蒸发量,温度越高,蒸发量越大,因此容易造成我国旱灾的产生。

连旱日和大风天数的影响也影响到了我国一部分地区旱灾的产生,从气候因素看,由于气温和地表温度高,大风天气多,加之连续多日不降水,增加了水分散失,加大了蒸发量,土壤含水量低,苗木失水造成生理干旱死亡;降水量减少当然是土壤水分含量小的更重要的原因,降水少,土壤水分来源少,蒸发量大,水分供求失去平衡导至苗木死亡。

2.2立地条件对我国旱灾发生的影响

旱灾发生与立地条件有很大关系,坡度大、坡中上部土层薄,土壤不保水,旱灾严重。旱灾与郁闭度也有一定关系,对全光下土壤水分蒸发量大,旱灾严重。不同地类旱灾发生程度各不相同,最易发生旱灾的地块依次是:退耕还林裸地、荒山荒地、旧采伐迹地(或重造地块)、新采伐迹地和林冠下。

2.3苗木种类的影响

分析黑龙江地区的干旱地区的影响,苗木种类不同其抗旱能力也不同, 1997~2000年发生旱灾最为严重的树种是落叶松。在三节砬子、柳桥沟等地出现多年生落叶松死亡现象,而其它多年生树种却很少死亡。主要原因是落叶松属浅根性树种,侧根水平伸展,当干土层达到一定深度时,所有根系全在干土层中,因此易干旱。此外,苗木等级不同,旱情也不同。从调查中发现,相同地块发生不同旱灾的重要因素是苗木等级质量问题。那些苗根长,扎根深的优质苗木能够从土壤的较深处吸收水分;而等级差,特别是苗木窝根,苗矮、根系相对短,当土层逐渐失水,苗木就会很快在浅土层处失水,导致干旱。

2.4栽植与管理上的影响

营林作业对苗木生长具有很大影响,如镐抚质量好,不破坏原土层结构;深植、蘸吸水剂能够抗旱,同时延缓幼林抚育,降低地表温度减少水分蒸发。另外,采伐的影响也不容忽视,采伐为全光,天然幼树少,则易发生干旱。

3.抗旱减灾的对策研究

在更新造林地发生干旱教训是深刻的,在近几年来造成的危害很多,所以如何使有旱不成灾或者减少灾害就变成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3.1通过预测与预报提前做好准备

在发生灾害之前,可以通过气象部门对气象的监测,在灾害产生前期发出预报,为生产提供气象信息,为抗灾、减灾服务。林业生产部门根据旱情预报,适当调整生产时间,如提前或拖后抚育等,对于各部门也可以尽早做出一系列的抗旱灾害的预防措施。

3.2正确的选择立地

正确的选择立地可以减缓旱灾的发生,在易发生干旱的年份或林场,选择易成活抗旱的地块造林,对退耕还林等裸地则应暂缓造林。

3.3正确的选择苗木

根据不同立地条件,选择抗旱树种,窝根、等级差的苗木不能用于造林。在造林的各环节中,应尽量减少水分失散,这样(下转第300页)(上接第290页)可以更好的抗旱灾。

3.4作业季节以及作业方式

根据墒情,适时顶浆造林,以保成活。及时进行镐抚,但不能破坏原土层结构。刀抚则应根据天气预报提前或拖后进行。

而对于作业方式,首先,在清林割带时要均匀保留天然幼苗、幼树,保持原有植被,使林分能够保留一定郁闭度,降低地温,减少杂草,减轻幼树的抚育作业量。对于裸地或郁闭度小的林分,镐抚后要覆盖杂草,减少水分蒸发。刀抚可进行定株环状抚育,坡度较大的地块可采取挡垄,及时使用吸水剂和采取深植等抗旱措施。

3.5强化大家的抗旱意识

对于旱灾发生,除了在发生之前进行预测与预防之外,各部门也应该强化大家的抗旱意识,不要等到发生了才慌忙地想办法,改变人们的传统作业管理意识,造林和抚育时应考虑旱灾发生的可能,否则会前功尽弃。

4.结语

通过对我国当前旱灾发生对我国的影响,了解旱灾是我国在林业发展方面最应该解决的问题,加上分析我国灾害发生的原因,提出了一系列的解决措施,而在林业发展上,若想最有利的避免这些问题的发生,还需要培养很多专业的人才对于旱灾发生进行更加详细的分析,提出更有力的建议来减缓灾害发生对林业的影响。 [科]

【参考文献】

[1]刘书斌.人工更新造林抗旱减灾的对策[J].林业科技,2002.

抗旱造林技术 篇5

整地方法有鱼鳞坑整地、水平沟整地、水平台整地、反坡梯田整地、漏斗式集流坑整地等, 不同造林地区可根据降水特点和造林树种选择应用。

1.1 鱼鳞坑整地

鱼鳞坑整地对地表植被破坏较小, 是坡面治理的重要整地方法。具体操作是:在山坡上按造林设计, 挖近似半月形的坑穴, 坑穴间呈品字形排列, 坑的大小常因地形和栽植树种的不同而变化, 一般坑宽 (横) 0.8~1.5m, 坑长 (纵) 0.6~1.0m, 坑距2.0~3.0m。挖坑时先把表土堆放在坑的上方, 把生土堆放在坑的下方, 在坑下沿用生土围成高20~25cm的半环状土埂, 在坑的上方左右两角各斜开一道小沟, 以便引蓄更多的雨水。

1.2 水平沟整地

水平沟整地是沿等高线挖的一种整地方法, 水平沟的断面以挖成梯形为好, 宽约0.6~1.0m, 沟底宽0.3m, 沟深0.4~0.6m;外侧斜面坡度约45°, 内侧 (植树斜面) 约成35°, 沟长4~6m;两水平沟顶端间距1.0~2.0m, 沟间距2.0~3.0m, 水平沟按品字形排列。为了增强保持水土效果, 当水平沟过长时, 沟内可留几道横埂, 但要求在同一水平沟内达到基本水平。

1.3 水平台整地

又称“带子田”, 一般用于30°以下的坡面。沿等高线将坡面修筑成狭窄的台阶状台面, 阶面水平或稍向内倾斜, 有较小的反坡。台面宽因坡度而异, 一般在0.8~1.0m左右, 阶长无一定标准, 视地形而定, 外沿可培埂或不培埂。水平台整地采用“逐台下翻法”, 即从坡下开始, 先修下边一台, 然后修第二台, 修第二台时把表土翻到第一台, 以此类推。最后一台可就近采用表土填盖台面。

1.4 反坡梯田整地

又称“三角形”水平沟。反坡梯田的修筑方法基本与水平阶相似, 唯台面向内倾斜成一定坡度, 因荒山自然坡度的不同, 反坡坡度为5°~15°, 田面宽1~3m, 埂外坡和内侧坡约成60°。

1.5 漏斗式集流坑整地

根据造林设计以栽植点为中心进行挖土, 逐步向外扩大, 开挖植树穴面积为2m×3m或3m×3m, 将挖出的熟土集中堆放, 用生土堆成外高中心低的漏斗式集流面, 在坑穴中心挖50cm×60cm或60cm×60cm的植树坑, 坑深40~50cm, 将熟土回填植树坑内。最后将集流面夯实拍光以利汇集降水, 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在集流面上覆盖抗老化塑料薄膜, 以提高集水效果。

2 造林时机的选择

要把握好造林时机, 在北方地区, 土壤解冻以后马上造林, 因为秋季土壤中还蓄积了一部分水分, 土壤一冻结, 水分没有跑, 一化冻一解冻, 注意墒情, 马上进行造林, 这个时候水分正好出来, 供应苗木的生长。另外秋季土壤墒情较好, 在树叶落尽后及时造林成活率也较高。树穴挖好后, 为防止土壤中水分蒸发, 要及时栽种。如果实在太干旱, 根据天气预报, 春季造林以后, 面临的可能是成活率很低。这个时候我们要考虑能不能推迟到雨季造林。

3 起苗与运输

起苗要选择无风的阴天或早晚时间。土壤过于干燥, 起苗时根系的须根会受到严重损伤, 因此应在起苗前一周先灌水, 一般当土壤含水量为其饱和含水量的60% (即土不粘锹) 时即可起苗或进行移植。起苗后, 应边起边拣苗, 并在背风阴凉地方, 按照苗木质量标准进行苗木分级。如果苗木不能立即运输, 应进行临时假植 (用湿润土壤将苗木根系覆盖) , 以保护苗木根系不失水。如果长途运输, 为保持苗木水分平衡, 延长苗木活力, 可将苗木根系蘸泥浆、浸水、蘸吸水剂等。运输材料可采用保湿性好的材料, 如塑料袋等。运输过程中要适时检查, 如发现苗木干燥要随时喷水。为了提高苗木成活率, 应将苗木做以下处理:一是清水泡根。如远距离运苗, 应清水泡根2~24小时, 补足水分后栽。二是泥浆蘸根。起苗时先挖坑灌水, 用育苗地的黏土或它地黏土搅成泥浆, 用塑料布或袋等物裹好再运, 以免失水。三是树脂浸根。将苗木根系浸入超吸水树脂配成1%水溶胶内10分钟, 有水时该树脂可吸自身重500~1000倍的水, 可供根系利用, 无水时该溶胶可在根系表面形成一层胶膜, 减少失水。四是蘸生根粉。将生根粉3号1g溶于95%酒精500ml中, 再加9.5kg清水。把苹果苗木根系蘸30分钟后定植, 当年成活率达98%。五是浸萘乙酸。将山楂苗木根系浸入10 mg/L的萘乙酸溶液12小时后定植, 成活率比对照提高10%~15%, 新根增加59.5%, 新梢生长量增加20~34cm, 光合度提高29%~83.1%。六是浸保水剂。将0.1~0.2mm粒径的粉粒状“淀粉接枝丙烯酸盐”类型保水剂产品, 按0.1%浓度投入浸根用容器中, 充分搅拌均匀, 20分钟后使用;裸根苗在保水剂浸液中浸泡30秒后即可取出, 最好再用塑料薄膜包扎。这样完全可以保证苗木根系在10小时内不失水。

4 造林技术

4.1 容器苗造林

容器苗造林为带原土栽植, 苗木不易失水, 根部不易受伤, 造林后缓苗期短, 苗木初期生长较快, 在干旱地区春季、雨季、秋季均可造林, 可以延长造林季节, 容器苗造林成活率明显高于裸根苗, 提高造林成效。多年实践, 容器苗繁育与造林, 对于我国西北自然条件比较严酷、旱灾频繁地区的生态环境建设更具有现实意义。造林栽植时首先挖坑, 坑的深度视容器高度而定, 然后将容器苗端放坑中再填土、踏实, 填土以营养土团不露出地面, 踩踏时不损坏土团为度。栽植后最好再覆盖一层松土以起保墒作用。

4.2 截干造林

萌芽能力强的树种, 如杨、柳、刺槐、元宝枫等, 造林时可采用截干造林, 栽植后培土成堆 (高20cm左右) , 以提高造林成活率。一般主干保留15cm左右为宜。

4.3 带土坨造林

大规格苗木春季造林时, 根系带土坨造林可显著提高成活率。带土坨造林的关键是起苗时应尽可能的保护好苗木根系部分的土壤, 用草包或蒲包将根系包扎成球状, 防止根系土坨散落。大树移栽最好是带土坨定植, 土坨大小一般应是树木胸径的8~10倍左右, 土坨一般用草绳捆扎为好。

4.4 壁植造林

油松、樟子松、落叶松等针叶树种植苗造林时, 一般苗木紧贴坑壁直立栽植, 阴坡一般苗木靠上壁, 阳坡靠下壁。壁植造林的主要目的是创造遮荫条件, 减少蒸腾, 提高造林成活率。

4.5 深埋造林

干旱立地和风沙区, 营造油松、樟子松、落叶松等针叶树种, 可将苗木地上部分2/3左右埋在土沙中, 成活后再去除沙土。一些阔叶树种可将苗干压弯, 用土压埋, 当发芽放叶时再去除埋土, 扶正苗木。

4.6 覆盖造林

植苗造林时, 采用农用塑料薄膜、秸秆、枯枝落叶、石片等材料, 以苗木为中心, 覆盖根系上部表层土, 可有效减少蒸发, 提高蓄水保墒能力。覆盖采取薄膜覆盖和覆草露盖2种方法。

4.7 树干保护造林

早春干旱季节, 造林时可采用农用薄膜、牛皮纸、报纸等材料, 将地上苗干缠绕或包裹起来, 可有效防止苗木失水, 提高造林成活率。当发芽或放叶后, 可适时去掉苗干保护材料。

参考文献

[1]杨书祥等.干旱、半干旱地区公路绿化中抗旱技术[J].交通环保, 2003 (3)

[2]杨庆理等.固体水对苗木水分生理及成活率的影响[J].西北林学院学报, 2001 (4)

树木的抗旱性及抗旱造林技术探索 篇6

1 抗旱树木的形态

由于树木的形态结构会受到生长环境的直接影响, 为适应环境的变化, 最终树木的生理功能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首先作为树木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主要器官的叶片来说, 在干旱威胁下, 叶片形态结构的改变最能够反映树种对环境的适应特征。从抗旱树种叶片的形态适应特征出发其表现主要有:角质层的本质是一种类质膜其主要功能是使水分向大气散失减少, 发达的角质层存在于叶片表皮外壁, 对于植物来说就像穿了一件可以防止水分蒸发的屏障衣一般, 所以角质层越厚的植物其蒸腾降低和能量反射提高地就会越大, 最终树木的抗旱性能就会大大增强。具有表皮毛的植物其表皮毛可保护其免受强光的照射以及蒸腾减少;比叶面积较小的植物可最大程度减少水分丧失, 所以许多植物为了适应恶劣环境减少水分的流失其叶片形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例如有的会退化成针刺的形状。从上述的资料可以看出研究叶片形态特征不仅可揭示树种的适应性与干旱胁迫对树种的影响并且可奠定叶片生理生态功能研究基础, 所以在对树木抗旱性的研究中叶片的形态特征的研究十分重要。

2 抗旱树木的解剖特征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长期生长的树木其环境干旱, 为了适应环境达到抗旱性的效果树木的形态结构、解剖构造与生理功能上都发生着变化, 所以树木抗旱性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树木解剖学研究, 解剖学的研究能揭示树木适应外部环境内在机理。抗旱树木的解剖特征主要表现有:叶片绒毛、气孔频率、栅/海比值、蜡被等的解剖结构;胁迫下叶片气孔的运动形式;茎的某些解剖结构及根 (丛枝菌根) 的次生构造的某些特点;有学者在观察研究灰毛滨黎茎的解剖结构时, 发现该植物具有抗旱的多轮异常的维管束, 因为该结构的存在干旱条件下的物质运输更加畅通, 其他各项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得到全面保证;也有学者对1年生根系的次生构造特别是导管与木质部面积比、导管与根径面积比、根横切面木质部与韧皮部面积比等指标的常见造林树种的抗旱性进行过评价[1]。

3 抗旱造林研究

抗旱造林简单的说就是对干旱地区水分利用率与造林成活率的提高, 保证树木能够顺利进行生长的重要举措就是要保证抗旱造林措施的有效进行。

3.1 选择树种

在树种的选择中要时刻谨记“适地适树”的原则, 在对树种进行抗旱性强的选择时也应该选择一些适应生存环境条件的外来树种, 如此可以使小气候环境改变, 树木便可以在最适宜的环境中生长。比如说参试树种以相思、合欢、加勒比松、黄豆树等, 那么进行造林后就可以对树林进行胸径、树稿及冠幅生长进行分析, 同时也可以对该地区的抗旱能力研究分析, 以选择出该地区较为适合的树种。

3.2 整地

在实际的造林过程中根据不同的造林地形其采取整地措施也应该有所不同。对整地过后的林木有研究发现, 不仅仅是针叶树木也包括阔叶树木, 经过整地之后的造林成活率可以提高到90%, 如果不进行整地的造林的话其成活率可能只是停留在10%附近, 所以整地工程的实施在造林中可以有效地使造林树木的成活率提高[2]。

3.3 植物化学抗旱剂与保水剂

伴随不断提高的科学技术, 在对于植物化学抗旱剂与保水剂的研究越来越多也越来越深, 在这方面所取得的成果也很丰富, 比如说保水剂、“根宝”、旱地龙等的应用, 在提高我国干旱地区的造林成活率有着明显的效果。有实验证明, 进行旱地龙及保水剂的应用的栽后一个月的树根其根部的生长情况要是其他没用化学剂的根部的2-5倍, 并且根部的长度也比较长, 最后的成活率对比显示而没经过处理的树木成活率仅仅约为42%, 而经过处理后的树木成活率在75%附近[3]。

3.4 容器苗造林技术

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容器苗造林技术有着作业程序简单、保水性较强、造林成活率高等的优点, 在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的一般与困难地造林中被广泛应用。有数据显示利用容器苗造林, 其成活率要比裸根苗高出25-69%, 在某些干旱石质山区造林成活率甚至可达到80-90%。不过容器苗造林也存在自身比较突出的缺点, 如手工劳动强度大、成本较高等, 可是一定的生产环境下合理选用容器苗造林最后的经济效益还是合理的。

3.5 深栽造林

作为成功经验的深栽造林是指在在地下水位较高、土壤含盐量较低 (低于0.3%) 、土质较松散的沙质土与沙壤土地区中, 进行打孔深栽杨树, 插杆深入到地下水的10-20cm处, 踏实的同时栽植孔也填满土。目前这种方法在新疆、甘肃、宁夏、内蒙等地推广[4]。

3.6 雨水造林技术

雨水造林技术是以天然雨水为主要形成形式, 在形成地表径流之后, 通过合理控制雨水, 并合理进行处理与分配, 使得树木的生长需求即便是在干旱的气候与土壤环境下也能够得到满足。这种方法是一种公认的土壤改进措施, 可以使得降雨较少的地区土壤形成有稳定水分资源, 在提高经济林品种和产量里应用雨水造林方法的应用有着重要意义。

3.7 固体水种植技术

固体水种植技术形成于20世纪末的一种新的干旱造林技术, 是将普通水进行固化的一种高新技术, 使得水的物理性质处于固态物质, 并且不易挥发、不流动、不融化和不结冰。与次同时这种固态物质的生物降解性能良好, 在降解之后无残留也不会对环境造成有害影响。在目前的植树造林工程中这种方法也十分常见, 是植物水源供给方式中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之一。在应用这种植树技术的过程中, 首先要清楚这种固体水的本质, 它与过去常采用的保水剂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概念, 用普通的水进行加工固化而行成固体水其98%成分是水, 通过土壤微生物的作用而缓慢地溶解失水, 从而保证植物对水分的需求。

不过这种技术是有限制的, 固体水切口横截面与水体接触的微生物数量的影响在实施该种技术时容易造成供水不足与水资源流出过多的现象。所以一般情况在在造林工程中都会科学合理的研究和分析横截面与土壤微生物, 如此才能够满足树木生长的要求供水。也因为改善植物生长水分需求与使用固体水有着密切的关系, 同时植物需水状况也会不同程度地影响着, 所以在干旱的条件下, 对于改善植物水分布状况和提供水分需求, 适应的固体水有着重要意义, 作为一种新的供水措施在与植物吸水过程中同步进行着[2]。

作为生态建设主体的林业来说, 作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与公益性产业其生长周期较长、见效也较慢, 面对干旱或者半干旱地区的环境因素的制约, 这就需要更多的耐心与投入。通过抗旱造林技术的应用以提高造林成活率、增加林木生长量、降低造林成本等方法来改善林业生态效益的间接性、滞后性、公益性, 使人类社会与自然界和谐发展, 使困扰人类文明前进步伐中的环境问题妥善解决。文章通过树木抗旱性的分析以及目前较常见的抗旱技术的探索, 希望在今后抗旱造林施工中起到借鉴。

参考文献

[1]邓东周, 范志平, 李平, 等.干旱胁迫下树木的抗旱机理与抗旱造林技术[J].安徽农业科学, 2008 (03) :1005-1009.

[2]唐君, 杨永成.抗旱造林技术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2 (36) :244.

[3]张兴根.关于树木抗旱性及抗旱造林技术的研究[J].科技传播, 2013 (18) :124-120.

干旱阳坡抗旱造林技术 篇7

1 合理整地

应当先选择适当的整地时间进行科学合理的整地工作, 这一工作的良好开展可以为干旱阳坡抗旱造林工作的开展创造有利条件。例如, 我国北方山地众多, 水土流失严重。就兴隆县而言, 气候比较干旱, 气候差异较大, 降水不规律, 且地势高低不平, 土壤贫瘠, 应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干旱缺水的问题, 提高兴隆地区植树造林的成活率是进行干旱阳坡地抗旱造林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因此, 在干旱阳坡地抗旱造林工作开展之前, 首先应当注意选择合适的整地时间与科学合理的整地方式, 促进干旱阳坡地土壤的进一步熟化, 改善干旱阳坡地幼树的生长条件, 提高造林的成活率。在整地时间的选择上, 应当注意在造林栽植之前进行, 有效减轻农用时劳动力紧张的局面[1]。

2 选择耐旱树苗

应当选择耐旱的高质量树苗。树苗的质量和规格是影响干旱阳坡地造林质量和效果的重要因素。干旱阳坡地的土壤质量较差, 不易于树种的选择, 若选苗不当, 就会导致造林的成活率大大降低, 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依据调查和研究以及以往造林工作的经验可知, 选择培育耐旱的良种树苗可以有效提高干旱阳坡地营林造林的存活率。因此, 在进行树种选择时, 应当注意尽量选择花椒、山杏、侧柏、刺槐以及油松等较为耐旱的灌木乔木树种, 并结合阳坡地的实际情况采用恰当的抗旱造林措施, 有效提高造林的成活率[2]。其中, 侧柏具有耐旱、耐瘠薄、土壤的酸碱性适应范围较广以及抗旱等特点, 且侧柏的根可以深入岩石缝中生长, 是干旱阳坡地抗旱造林的首要选择。

3 掌握好造林时间

应当注意掌握好春季和雨季2个造林时间段。我国北方地区春季风沙较大, 土壤中的水分容易蒸发, 因此北方地区的抗旱造林工作应当注意依据干旱阳坡地的实际情况尽早开始, 这样可以确保树苗在土壤中的水分蒸发完毕前长出新根, 避免出现因土壤完全解冻而导致的水分蒸发严重, 树苗生长需水不足的现象, 有效提高造林的成活率。依据近年来的造林经验, 人们大多在土壤解冻至20~25 cm时开始栽植树苗, 栽植的顺序一般为从阳坡至阴坡。此外, 我国北方地区的降雨极不规律, 雨季的温度较高, 雨水的蒸发量很大, 若造林时间错过了雨季, 则栽植的树苗很容易因缺水而死亡。因此, 应当尽可能地在雨季开展造林活动, 关注雨季的天气状况, 在降雨前后及时栽植树木, 提高雨季造林的成活率[3]。

4 科学造林

4.1 截干深栽

这是一种较为常见的造林技术, 在干旱时期对刺槐、山杏等阔叶树种进行截干深栽可以有效提高树苗的成活率。在截干方面, 人们通常截掉5~10 cm, 而在深栽方面, 人们通常将苗木栽于深度大于等于15 cm的湿润水层, 并留2~3 cm于地上, 以确保苗木能够获得足够多的水分, 提高树苗存活率。

4.2 底座水栽植

这一方法主要是指在土壤水分过少时为了有效提高造林的成活率, 可以浇1~2 kg的水于苗木的根部, 这一技术适用于针叶苗木, 可以有效提高土壤中的含水量, 确保所栽植树苗在15 d之内长出新根。

4.3 营养袋容器苗造林

与裸根苗相比, 营养袋容器苗不仅成活率大大高于裸根苗, 而且新梢生长速度较快。据调查发现, 营养袋容器苗的成活率高出裸根苗近62%, 且新梢生长大多在5 cm以上, 而裸根苗则几乎没有新梢生长。因此, 可以提高这一技术来提高造林的存活率。此外, 在使用这一技术时应当注意在运输过程中保护好营养袋, 防止因营养袋与苗木互相挤压而导致苗木被压坏或营养袋出现破损[4]。

4.4 蘸泥浆深埋

这一技术的使用可以有效提高裸根苗的成活率。为了提高裸根苗的成活率, 人们一般在起苗分级之后通过采用这一技术来增加裸根苗根系的水分。在对经过蘸泥浆深埋技术处理的裸根苗进行栽植时应当注意, 在其原来的基础上栽深1~2 cm。

参考文献

[1]潘明哲, 张昌, 李业清.浅谈阳坡造林技术[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1 (11) :206.

[2]田长青, 许庆良, 冯宝华.侧柏容器大苗干旱阳坡造林技术[J].天津农业科学, 2009, 15 (4) :84-85.

[3]周东江, 王新颖.对干旱缺水条件下造林技术的探讨[J].中国科技财富, 2010 (16) :309.

沙区抗旱造林系列技术 篇8

1 梭梭冷藏苗避风造林技术

技术关键是给苗木创造一个低温(-2~7℃)、高湿(80%)的贮藏环境,有效地抑制苗木萌芽或霉烂,一直将造林季节推迟到5月中下旬,避开大风和低温。

冷库准备:根据贮苗量选择面积适宜、制冷设备完好的冷库;苗木分级入库:于3月下旬苗木未萌动前起苗,并按苗木不同品种、不同苗令、不同规格分级入库;贮苗:分级后的苗木按1层湿沙1层苗木成排平放于置苗架上,厚度不超过1.5 m,排与排之间留出50 cm的空隙,以便于冷空气流通。冷库检查:经常检查冷库,使温度控制在-2~7℃,湿度控制在80%。冷藏苗出库造林:冷藏苗出库前,先将冷库的温度逐渐调到0℃,于5月下旬出库造林,做到边出库,边造林,边浇水[1,2]。

2 梭梭大苗深栽技术

苗木选用二年生梭梭大苗,3月下旬栽植,苗木到达造林地时采取遮荫措施,在水中浸泡3 h左右栽植,栽植时进行剪根处理。栽植方法采用坐水、窄缝造林法。栽后及时浇水,加强管护。灌木大苗深栽技术打破了二年生梭梭苗造林成活率低的定律,将灌木造林期提前至3月中旬,在干旱大风季节到来前度过缓苗期。

3 组合井座水高压水打孔造林技术

打井:在造林地上先打1眼单管井,进行水质检测,待确定水质没问题后方可进行大面积打组合井造林。1个组合井控制面积66.67 hm2。设备配备:单管井使用4.41 k W以上柴油机,组合井使用13.24 k W以上柴油机,并配备相应水泵、水管。栽植技术:栽植株行距2 m×3 m,造林密度1 165株/hm2,利用水管冲孔的办法进行栽植,在水管的出水口处连接一段长1 m左右的空心硬管,利用水的压力进行冲孔,将苗木放入孔内,要插到孔底,再用管在苗木周围浇水,使沙与苗木充分接触。打组合井为苗木创造了坐水栽植和后期抚育浇水的条件,避免了仅依靠自然降水苗木在存活及生长关键期浇水无保障的盲目性[3,4]。

4 灌木保水促根处理技术

生根粉浸根:1 g生根粉加95%酒精溶解,再加0.5 kg蒸馏水(或凉开水)即配成1 kg的100μg/m L原液,然后再稀释到所需的浓度使用。保水剂蘸浆技术:将保水剂1袋倒入10 kg左右的水中,随倒随搅拌,溶化15~20 min,将溶化好的溶液倒入简易水池中对水拌匀即可,将苗木根部浸深10 cm左右,浸泡时间10~15 h。应用保水促根技术,使苗木在栽植前吸足水分,确保苗木活力。

5 冬季造林技术

5.1 整地

为了抢抓冬季造林时间,需要提前整地,可以做到苗木随到随栽,不误工时。一般整地时间在秋季阔叶树种落叶之前完成。

5.2 树种选择及苗木规格

在树种的选择上,坚持“适地适树”的原则,同时选用无病虫害、生长健壮、根系完好、没有机械损伤的小美旱、红柳、梭梭等苗木。起苗在11月上旬到土壤封冻前进行。在起苗时应尽量保持根系的完整,要达到主根伤裂少,侧根保留多。秋冬季造林保持较完整的根系尤为重要,根系多是保障成活的关键,避免因苗大根小、须根少而影响成活。

5.3 合理造林

造林模式:株行距2 m×2 m,株间呈“品”字形栽植,平均栽植2 505株/hm2,也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造林模式。造林时间:一般造林时间为11月10—25日,可视当地气候条件适当延迟。沙区灌木造林可延迟到12月下旬。栽植:随起随栽,苗到就栽,穴大根舒,严格按照“三埋两踩一提苗”的要求栽植。埋土深度一般要超过苗木原土痕,栽植后及时浇水。

5.4 造林后管理

培土:冬季新栽植的幼树做好培土,培土时边培边踩实,以增加土壤对树苗的固定能力,封冻后做好栽植坑的检查,出现冻裂及时封堵,确保苗木根系不失水分。抚育管理:栽植后及时浇水,保证苗木越冬有充足的水分,第2年春季(4月底至5月初)要及时浇好第一水,保证苗木提早发芽,并做好后期除草和病虫害防治等抚育管理工作。

6 结语

压沙障、组合井座水栽植、冷藏苗避风造林、大苗深栽、保水促根技术、冬贮苗等水造林技术、冬季造林技术的综合运用,使巴彦淖尔市沙区造林面积不断扩大,成活率稳步提高,为沙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邹向英.关于沙地造林技术分析[J].中国科技信息,2005(7):12.

[2]叶凤山,姜玉坤,朴永杰,等.对提高沙地造林成活率的探索[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10):124-125.

[3]姜艳菊.地膜技术在沙地造林中的应用研究[J].河北林业科技,2005(2):17.

抗旱造林论文 篇9

关键词:抗旱综合造林技术;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中图分类号 S7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5)05-98-02

兴隆县抗旱综合造林技术措施是容器育苗技术、容器苗造林技术和抗旱保护措施综合应用的造林技术,不仅为干旱山地、沙地、河滩及高寒地区造林,特别是干旱阳坡瘠薄山地造林探索出提高造林成活率一条有效途径,也转变了传统的、粗放的挖埯栽树造林方式,提高了科技含量和工程建设质量,取得了显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 生态效益

通过对近几年全县20个乡镇造林实际分析来看,采取容器苗与抗旱造林综合技术措施营造的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防风固沙林、商品林、经济林,造林成活率平均达到89.7%,比以往采用传统造林技术的多年平均造林成活率74%,提高了15.7个百分点,成林林分整齐、生长健壮,能够按期达到设计的植被盖度,起到保持水土、涵养水源、防风减灾的作用,正常发挥蓄水、保土、保肥、阻沙、防风、调节径流、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而以往未采取抗旱造林综合技术措施营造的林分,由于干旱等因素影响,造林成活率不足,不仅需要补植,乃至多次补植,甚至需要重造,浪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而且林分不整,质量低,效能差,有的成为残林、疏林,其效益发挥水平在40%~60%。

2 经济效益

2.1 容器苗造林成本测算 通过测算:容器苗比裸根苗造林成本高90~100元/667m2(按110株/667m2)。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育苗成本,容器苗平均价格是1.5元/株,裸根苗0.4元/株,高3.75倍;二是运输成本比裸根苗运输成本高,每667m2约增加成本50~100元。但容器苗造林平均成活率89.7%,比裸根苗造林成活率高15.7%,基本不需要补植,遇有严重干旱年份,需要补植1次,用苗、用工量增加15%左右,667m2成本约需50元。而裸根苗造林常需要补植2~3次,补植1次,就需要增加用苗、用工量各30%左右,成本约需增加70元/667m2(苗木30元/667m2,用工40元/667m2,不含苗木调运、林业技术人员再次进行技术指导、检查验收等费用)。裸根苗造林补植2次成本与容器苗造林成本持平,补植3次,就超过容器苗造林成本80元左右。经调查,封山育林区、飞播区用容器苗造林成活率95.4%,按40株/667m2计算,苗木成本60元,造林用工成本与裸根苗造林用工成本差异不大,需增加运输用工成本约10元/667m2,而用裸根苗造林苗木成本16元,成活率50%左右,补植1次,增加用工、用苗费用35元/667m2,总成本就超过容器苗造林成本。经过补植的林分质量与不经过补植的林分质量差异本身就大,而其发挥的生态、经济效益差异更加悬殊。

2.2 采用抗旱造林綜合技术措施进行造林成本测算 该成本主要体现在抗旱物资材料费方面,按现行价格和用量计算:GGR生根粉20元/g、1g生根粉处理1 000株苗木,667m2增加成本2.2元;保水剂40元/kg,1kg保水剂处理1 000株苗木,667m2增加成本4.4元;地膜覆盖,667m2增加成本2.8元(5分/块×56块);座水栽植,667m2增加成本5元(20元/t、5kg/穴×56穴)。经对各种抗旱措施造林地的调查,采用单一抗旱措施与不采用抗旱措施比,造林成活率提高10.5%~21.4%,667m2增加成本2.2~5元;采用生根粉、保水剂配套使用造林平均成活率89.7%,667m2增加成本6.6元,分别相当于补植造林1次成本35元的9.5%~21.7%、28.7%。生根粉、保水剂、座水栽植、地膜覆盖配套抗旱造林措施主要应用于杨树、果树栽植,平均成活率95%,667m2增加成本14.4元,由于苗木价格较高(按1元/株计),补植1次就需苗木费20~25元/667m2,加上用工费用10~15元/667m2,采取配套抗旱造林措施经济林还可节约16.6~26.6元/667m2。

2.3 从营造林种测算 采用抗旱造林综合技术措施营造生态防护林比传统的造林可以减少2次补植,造林成本可减少100元左右;营造商品林和经济林造林成本基本持平,但是营造的林分整齐,便于管理,可提前2~3a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

3 社会效益

容器育苗与抗旱造林综合技术措施造林产生的社会效益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

(1)推广示范指导意义大。该技术探索出干旱地区,特别是干旱阳坡瘠薄山地、沙地、河滩及高寒地区提高造林成活率和工程建设成效的一条有效途径。该造林技术的应用,建设了一大批精品示范工程,不仅对全县、全市、全省,乃至全国干旱地区造林都具有示范指导作用,将推动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健康快速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2)抗旱综合造林技术的实施,改变了传统的、粗放的挖埯栽树造林方式,提高了科技含量和工程建设质量,改变了年年造林不见林、一次造林,多次补植的现象,提升了林业部门的形象和社会地位,增强了社会各界和广大农民群众参与林业建设的信心和决心,加快了生态环境建设步伐。

(3)抗旱综合造林技术的实施,为容器苗生产和生根粉、保水剂、地膜生产厂等相关行业提供了发展空间,同时由于节省补植补造用工,可使这部分劳动力从事加工、运输、经商、种植、养殖、外出务工等其他行业来增加收入,这对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提高农民生活水平起到了促进作用。

(4)推广普及了先进、成熟、实用的抗旱造林技术,培养了一大批实用技术人才,间接的增强了广大农民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和意识,激发了广大农民的创新能力和意识。

4 结语

综上所述,兴隆县抗旱造林综合技术措施造林比传统的裸根苗造林,有“六高四少”的特点。“六高”是科技含量高、示范效果高、一次性造林成本高、成活率高、保存率高、建设质量高;“四少”是补植次数少、用苗少、用工少、总计造林成本少。这项造林技术是一项可以推广应用和指导实际造林工作的实用性技术。

参考文献

陕北地区抗旱造林技术 篇10

1 影响造林成活率的因素

影响造林成活率的因素有3个方面, 即生物因素、自然因素、人为因素。这3个因素既有区别, 又可互相转化。

(1) 陕北地区年降雨量少, 气候干燥, 水分条件是制约造林成活率的首要因素。年平均降雨量400mm左右, 且降水多集中在夏、秋两季, 春季造林季节干旱无雨, 因此水分因子成为造林成活率的致命因素。 (2) 对苗木根系保护不好, 过多失水难以维持水分平衡。调运苗木, 一般根系保护措施普遍跟不上, 加之假植不浇水, 未与土壤密接, 露置在阳光下暴晒时间长, 使苗木体内水分失去太多, 栽植后又无法灌溉补充水分, 因此造林成活率明显降低。 (3) 整地质量不高, 栽植时达不到造林技术规程要求。整地质量不高主要表现在活土层太浅, 坑穴太小, 栽植过浅, 根系不舒展, 东倒西歪, 特别是防护用材林苗木更是如此。 (4) 树种的生物学持性与造林技术不协调统一。不同的树种造林成活率的高低各有差异, 在相同的立地条件下, 有的树种造林易成活, 而另一些树种, 则难以成活, 如山杏、梨以及针叶树种等。对难以成活树种的生物学特性还缺乏规律性、科学性的了解, 没有掌握其最佳的栽植时间, 以致其栽植过晚, 成活率低。 (5) 施工规模大, 造林时间拖的长, 树种单一, 劳力组织跟不上。重点项目工程规模大, 造林时间拖的长, 有时达60多d, 致使有些树种错过造林的最佳期。而且在防护用材林树种结构的配置上, 纯林多、混交林少, 达不到生物群落结构的调控。随着造林时间的不断延长, 造林质量有所下降, 因而造林成活率也逐渐降低。

2 抗旱造林的主要技术措施

2.1 整地技术

整地的主要目的就是将林木种植的立体条件加以改进和完善, 提高地面的集水、蓄水能力, 保持水土, 创造适宜苗木成活率和生长的有利环境条件, 从而有效提高林木的成活率。整地的方式最常见的有反坡梯田、水平阶、水平沟、沟鱼鳞坑等等, 可以根据不同造林地段以及不同的树种采取相应的整地方法。进行整地具体的技术要求有:在春季进行旱地造林的时候, 针对墒情比较好的阴坡和半阴坡地段, 可以采用中小规格的翼式鱼鳞坑进行整地, 在一边整地的同时一边要及时进行苗木栽植, 这样可以尽量降低造林时对坑穴土壤的干扰, 保持土壤中由于整地额外蒸发的水分。而针对阳坡面、半阳坡面以及沙漠荒地地段等林地墒情比较差的造林地段, 可以采取提前整地的措施, 最佳措施是提前半年最好是选在雨季或前1年秋季进行整地, 实践证明, 提前整地有利于改善林地的通风条件和光照条件, 增强土壤的肥力, 并且能够使土壤积蓄充足的水分, 另外有效地降低了土壤中的病虫危害。

2.2 集水技术

集水技术的方法原理是在人工进行合理调控的前提下, 利用水分的重力以及土壤蓄水功能, 将降雨的水分进行就地拦截和储蓄, 实现对降水进行再次分配, 延长土壤中水分有效供应的时效, 从而达到提高林木成活率的目的。

2.3 灌溉技术

抗旱造林灌溉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水资源与用水量之间的矛盾, 实现水资源的持续利用。目前我国抗旱造林工程中实施的灌溉技术主要包括渠道防渗技术、低压管道输水技术、喷灌技术、滴灌技术以及渗灌技术。其中渠道防渗技术目前仍是我国应用最广泛的节水灌溉技术, 随着技术的进步, 我国渠道防渗技术已经实现了由单一防渗向复合防渗的发展, 但是渠道防渗技术由于衬砌成本高的限制, 不利于大面积的推广运用。而管灌、喷灌、滴灌以及渗灌技术, 由于技术上的先进性以及节水效率比较高等优越, 近来受到了比较广泛的关注, 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2.4 覆膜技术

覆膜技术的作用在于能够有效抑制土壤中水分的蒸发, 能够提高土壤的温度和湿度, 形成有利于苗木生长和发育的土壤环境, 由此提高造林的成活率。具体技术措施是把膜的一边向中心剪出一条缝, 在新栽幼苗的地表上面覆盖地膜, 使苗木的地茎通过膜的中心, 然后用土覆盖压实地膜四周和划出的缝, 使地膜没有孔隙。这里应注意的是覆土的宽度和厚度, 一般在4~6cm之间为宜。

3 陕北地区实施抗旱造林技术需注意的几点问题

3.1 应注意的问题

陕北地区因特殊的自然条件和气候条件, 所以在造林中, 除应用以上常规抗旱造林技术外, 还应根据实际情况注意造林时间, 多季节造林, 树种选择搭配等问题和加强多环节抗旱技术措施, 并加强抚育管理等, 才能有效提高造林成活率。

3.1.1 造林时机的选择。

在陕北地区, 春季多干旱, 但也是造林的最佳时期, 把握好造林时机相当重要。在土壤解冻以后立即造林为宜, 因为秋季土壤中蓄积了部分水分, 土壤解冻立即造林, 有利于苗木成活。同时, 也可根据墒情和树种, 选择雨季造林和秋冬造林多季节造林方式, 提高造林成活率。

3.1.2 选择合适的树种。

由于不同树种之间存在着生态学特性差异, 一般情况下, 在陕北地区进行抗旱造林以选择耐旱特性的树种为宜。

3.1.3 注意苗木运输和采取完善的苗木根系措施。

起苗前一周先灌水, 使苗木充分吸水后即可起苗, 起苗后应及时分级和包装运输, 在对苗木进行调贮藏过程中, 应注意保持苗木根系的湿润。

3.2 多环节抗旱造林技术措施推广

3.2.1 提前整地。

合理适时的整地方式能有效地改善立地条件, 创造适宜苗木成活和生长的有利环境。陕北地区干旱多风, 年平均降水量为400mm左右, 且降水量主要集中在7、8、9月。所以造林采用提前或秋季整地有利于蓄水保墒, 并提高土壤有机质量。

3.2.2 截干剪根造林技术。

截干去梢可减少苗木水分蒸腾, 保持苗木地上、地下水分平衡。剪根主要是去除受伤根系, 促进根系恢复生长和对水分的吸收。

3.2.3 推广容器苗和带土球造林。

容器苗造林和带土球造林能更好的保护苗木的根系和水分, 使苗木生长基于原有基础条件, 使造林成活率显著提高。大苗造林最适宜带土球, 土球大小一般应是苗木胸径的8~10倍左右, 土球应用草绳捆扎好, 防止破碎。

3.2.4 适时早栽, 深栽浅埋。

陕北地区春季随气温回升, 土壤返潮, 墒情较好, 因此春季造林必须抓住有利时机, 可根据树种适时早栽, 同时应适当深栽浅埋, 留有树穴, 既可减少蒸发又有利于积水。

3.2.5 覆盖造林, 保墒集流。

植苗造林时, 采用农用塑料薄膜、秸秆、枯落叶等材料, 以苗木为中心, 覆盖根系上部表层土, 可有效减少蒸发, 提高蓄水保墒能力。

3.2.6 树干保护造林。

早春干旱季节, 造林时可采用农用薄膜、牛皮纸、报纸等材料, 将地上树干包裹起来, 可有效防止苗木失水, 提高造林成活率。当发芽或放叶后, 可适时去掉苗木保护材料。

4 结语

林业作为生态建设的主体, 对我国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抗旱造林技术的推广和实施, 有利于推动陕北地区的林业发展, 促进陕北地区林业生态效益的提高。由于陕北地区生态系统相对脆弱, 气候环境较为干旱, 因此需要继续对抗旱造林技术进行改进和推广, 确保造林成活率的提高。

摘要:本文就陕北地区如何应用抗旱造林技术, 进而提高造林成活率作了一些初步的探讨, 提出了若干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陕北地区,抗旱造林技术,造林成活率

参考文献

[1] 徐晓燕.干旱地区节水抗旱造林技术[J].陕西林业, 2009 (5)

上一篇:业务流程控制下一篇:中职汽修专业就业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