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地区抗旱造林技术论文(通用9篇)
干旱地区抗旱造林技术论文 篇1
通常在干旱半干旱地区造林, 树木的成活率非常低, 主要是受到气候环境的影响。目前, 中国的林业研究界以干旱半干旱地区造林作为主要的研究课题, 以期扩大森林覆盖面, 这就需要充分考虑到干旱半干旱地区抗旱造林技术, 并根据林业发展特点, 从经验与理论相结合的角度出发, 针对相关技术进行研究。
1 确定立地类型
在进行立地分类时, 立地类型是最为基本的单位。由于地段的不同, 立地的性能也会有所不同, 这就需要根据立地因子的情况对造林立地进行分类, 根据造林的不同地段而有所区别。在采取造林技术时, 要遵循适地适树的原则。
对于立地类型的确定, 要根据造林环境, 构成立地与树木之间构建生态关联性。纵观立地环境, 包括生物环境和非生物环境。立地类型中, 生物环境是辅助性依据, 非生物依据是主要的依据。不同的造林地, 由于非生物因子之间相互作用就产生不同的结果, 因此要在立地的过程中以非生物因子为依据进行区分[1]。一些非生物因子的表现非常突出, 会限制树木的生长, 需要加强重视, 但还有一些因子虽然对树木有所影响但并不会产生限制, 这样的因子就不需要重视。
对于造林而言, 非生物因子并不是绝对依据, 环境条件也是非常重要的, 特别是植物条件是需要重点考虑的。因此, 需要根据树木的生长表现情况对立地环境进行选择, 可以对立地类型进行有效的划分。
2 确定树种及造林时间
2.1 确定树种
在造林的过程中, 树种的选择原则不仅要严格按照公益林的要求, 还要考虑到苗木的准备情况。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进行抗旱造林技术, 不仅要按照经济发展规划执行, 还要做好天然林保护工作。通常,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进行造林所选择的树种具有较强的抗干旱能力的树种, 如黄槐、凤凰木、青皮木棉和腊肠树等。这些树木都属于是萌生能力非常强的树种, 不仅生长速度快, 而且根深。这些树种都喜欢阳光, 生长的环境气温界定在11~18℃, 对土壤的适应性也非常强, 如在红土壤、黄棕土壤、红土壤等中均可生长。
2.2 造林时间
造林时, 要充分考虑到起苗的时间和造林的时间, 以确保树木能够在生长中保持活力, 使林木的成活率有所提高。春天属于万物复苏的季节。在春季进行造林是非常适宜的。春季是气温逐渐升高的季节, 随着气温的提升, 苗木不仅会快速生长, 还不需要考虑贮藏苗木, 树木根的生长就会更为旺盛。基于此,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进行造林, 宜选择秋季9-10月, 此时土壤中的水分蒸发的速度非常缓慢, 且土壤还没有进入冻结期。由于夏季气温比较高, 土壤中的水分就会聚集在土层的上部, 进入秋季, 土壤的墒情非常好, 因此需要抓住这一良好时机造林[2]。如果是在春季造林, 由于春季的风沙大, 且降水量相对较少, 所以造林时间要尽量早一些。当进入9月后, 土壤中的水资源含量比较高, 适合于林木生长。
3 确定造林密度
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水资源供应不足, 因此难以实现森林植被的大面积覆盖。因为如果造林密度太大而超出土壤供水能力, 就会因水资源匮乏而不利于林木的健康生长。由于干旱半干旱地区气候干燥, 地下水的水位下移, 土壤逐渐干化, 林木容易由于严重缺水而导致死亡率提升。此外, 要想保证造林密度不会对林木的生长造成影响, 还需要对林木的材质、干型, 以及树木生长相对稳定后所具备的观赏价值和防护功能, 包括未来这些林木所能够获得的经济效益进行考虑。所以, 在造林时, 如果是混交, 其中林木为华山松纯林与旱冬瓜混交, 行距通常为4 m2 (2 m×2 m) , 造林的密度为167株/667 m2。如果是核桃树, 树立的行距通常为30 m2 (5 m×6 m) , 造林的密度为23株/667 m2。相邻行之间的植株排列都要错开, 以促使林木更好地生长。
4 抗旱造林方法
4.1 截干种植
干旱半干旱地区, 如果树种具有很强的萌芽力度, 就可以将枝干截去栽植到土壤中, 这样就可以避免枝干在发芽的过程中存在水资源流失的现象。但要确保所截去的枝干在土壤中能够快速生根, 就要使水分阻碍枝干的根部汇集后, 还要在距离地面枝干2个芽上有充足的水资源。对于截去的枝干, 通常为生长在树木地上高度的2/3的位置。进行枝干栽植时, 高于地面10 cm的位置要截去。刺槐、臭椿和黄栌等都适合于采用截干种植的造林方法。
4.2 高干种植
高干种植一般会采用扦插的林木繁殖方法, 操作上简单易行, 不仅种植的成本地, 且林木的成活率也相对高。具体操作中, 高干种植可以引进扦插繁殖技术, 在大棚中进行。要求苗床要到100 cm的宽度, 并在苗床的四周围安装上挡板, 挡板高度为10~12 cm。苗床上的土壤要中性微酸, 土壤要肥沃而疏松, 以便于灌溉且具有良好的排水性。高干种植会选择春季的3月、夏季的6月以及秋季的9月。将当年生的树枝进行剪取, 树枝上留下长度为3~4 cm的叶子。在进行插穗处理时, 要做到随时剪下, 随时插到土壤中。要将插穗剪好, 注意采用保湿技术是非常必要的。
4.3 滴灌节水及沙地径流造林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造林, 为了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可以采用滴灌的方法进行水资源灌溉。在灌溉的过程中, 会按照土壤的干湿程度对水的滴灌进行控制。如果土壤比较干燥, 平均每隔5 s就滴1滴, 1 h约滴水50 g。如果土壤较为湿润, 可以平均每隔10 s滴1滴, 1 h约滴水70 g。滴灌可以使水集中使用, 不仅可以提高造林的成活率, 而且使维持林木生长的水资源供给高效而充足。
沙地径流造林, 是指干旱半干旱地区造林时, 要根据实际对抗旱工作予以改善。整地是干旱半干旱地区抗旱造林的有效措施。干旱半干旱地区要有效解决造林的水资源问题, 可以采用拦截地表径流, 对地表进行蓄水的方法, 由此而使土壤含水量得到有效调整。此外, 将地表径流充分地利用起来, 并做好径流水资源调控工作, 以提高土壤供水效率。
5 结语
干旱半干旱地区多距离海岸线非常远, 处于大陆的中心地带, 夏季少雨而酷热, 冬季干燥而寒冷, 全年降水量少, 水资源贫乏。要向确保干旱半干旱地区造林成功, 就必须高效利用水资源, 做好抗旱造林工作。
摘要:中国的西南部地区地广人稀, 多为干旱半干旱地区。从南宁地区的气候环境来看, 年平均气温在21.6℃左右。冬季最冷的1月平均气温为12.8℃, 冬季稍显干燥, 但干湿分明。在这样的环境下造林, 具有很高的难度, 水资源也难以得到有效利用。要想提高此类地区的造林成活率, 就要采用相应的技术, 充分利用当地的水资源, 以达到抗旱的效果, 为造林提供良好的环境。本文针对干旱半干旱地区抗旱造林技术展开研究。
关键词: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抗旱技术,造林技术
参考文献
[1]李超.干旱半干旱地区抗旱造林技术探讨[J].中国水土保持, 2010 (11) :26-29.
[2]吴会平.干旱半干旱地区抗旱造林技术研究进展[J].湖南林业科技, 2011, 38 (3) :42-44.
干旱地区造林技术探讨 篇2
关键词:干旱地区;造林技术;树种选择;抗旱抚育
中图分类号:S72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2) 12-0191-01
一、前言
我国的国土面积大约有960万平方公里,而据专家的最新分析统计,我国干旱区面积占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一。随着水土流失的加重,干旱区的面积还在不断增加,且干旱地区由于水资源的缺乏,植物不能正常生长,导致荒漠化现象日益严重。干旱问题是世界难题,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改进现有的造林技术,分析干旱地区的土壤条件,研发新型的灌溉技术,挑选适合干旱地区生长的植被种类。然而,在进行这些探究之前,必须先充分了解干旱地区造林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二、干旱地区造林技术的现状和造林存在的问题
(一)造林技术现状
干旱地区因过度放牧等原因造成草场退化和荒漠化。且由于水资源缺乏,植树造林工程进展缓慢,水土流失现象加重,荒漠化现象日趋严重。在天灾人祸的共同影响下,干旱地区沙漠化程度加深,植树造林难度加大,干旱地区的造林陷入了恶性循环的怪圈。这种环境和气候的影响,使得造林技术的实施和发展的进程缓慢。为了提高干旱地区的造林面积和造林成活率,改进造林技术势在必行。然而,现今的造林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政府规划不当、地方对造林政绩的盲目追求、林场管理的松懈以及承包户的技术忽视。
(二)造林存在的问题
第一,国家制定的种树规划不完善。国家为了大力推进环境建设,大面积的植树造林,对一年一地要栽种多少树木,给予政策规定,各地须按规定完成造林任务。然而,各地情况不同,用统一的标准来进行要求是不合理不科学的,这会造成各地区为了应付国家造林指标而盲目造林,致使林木的成活率较低,造成林木浪费现象频发。
第二,地方为了政绩而盲目种树。植树造林是国家提出的防止水土流失的重要政策,也是各地政府部门工作的重点。有些地方政府为了取得政绩,急功近利,在国家给的造林指标上继续增加,以命令的形式,强迫造林。而且只重数量不重质量,造林之后,对林场的维护不重视,导致树苗成活率不高。
第三,林场的管理不到位。管理上的缺失,导致一些人为了个人私利,在造林时使用劣质苗木,这是造林成活率低的一个很重要原因。造林的苗木是由国家投资的,某些人为了个人私利,中饱私囊,以劣充好,这都是林场管理的缺失造成的。应加强林场的监督,苗木调拨时要严格按照国家程序,按规定招标,防止劣质苗木的掺入。
第四,造林技术指导和培训的不到位。干旱地区造林与其它地区不同,受到气候、土壤条件的限制,它的造林有一定的技术难度。造林人员应在接受了较好的技术培训后上岗,严格造林的程序,按要求造林,这是提高造林成活率的关键。然而,现今很多地区的造林人员并没有接受较好的技术指导就直接上岗,这既影响了造林的质量,也限制了造林的速度。目前,很多地区的造林工程是拍卖到户的,个体户因私利而忽视造林技术的培训过程,片面强调造林数量,轻视造林质量。因此,国家要加强造林的监督工作,进一步推广造林的技术,在承包合同中明确造林成活率的重要性,从政策上保障造林成活率。
三、干旱地区造林技术应注意的问题
(一)树种耐旱化选择
植物的生长离不开水,而干旱地区水资源较为缺乏,要保证植物的生长十分困难。因此,干旱地区的植树造林要选择耐旱、耐寒的树种,应该以本地树种为主,外来树种亦可,但需经过严格的科学培育。在树种的选择上除了要选择耐寒、耐旱的植物外,还得充分考虑到当地的土壤条件、气候条件等,采取因地制宜的方法选取树种。要了解树种的生长规律和生物特性,且干旱地区面积很广,各地的气候、土壤条件不同,在选择树种时也应充分考虑。例如在坡耕地且立地的条件较好,就可以选择苹果、杏、核桃等经济树种。当然干旱地区的造林大多是用于绿化城镇,这时应该选取一些风景树木,这些树最好“树高不超过4m,直径应达到10cm以上”①,这样的树木立地条件较好。
(二)做好抗旱工作
干旱地区造林的最大难题就是水资源的缺乏,这就要求在抗旱方面不断改进、创新,研究出多样化的抗旱蓄水方式。首先,精确计算出灌溉的面积和整地的规模,进行深整地,这样可以提高土壤的储水能力,当然种植不同的植被,整地的深度不同,“用材林与防护林适宜的整地深度为40~60cm,经济林的整地深度宜为80~100cm”②。其次,采取浇定根水的灌溉方法,当土壤的含水量小于百分之50时,就要浇定根水,每穴的浇水量大致为2-5千克,然后再根据树苗的大小和土壤的湿度进行浇水。第三,可以在栽好树苗后,在树坑内盖上一层地膜,这层地膜既能起到保温的作用又不影响蓄水工作,覆盖上地膜之后造林的成活率会比未铺地膜高出百分之十到百分之十八。
(三)造林后及时维护
造林之后的及时维护是保证树苗成活率的关键。首先,在树苗栽种之后要立即去除幼苗周围的杂草,保证树苗得到充足的水分和养分。其次,要及时做好病虫害的防护工作,及时施肥、打农药,增加树苗抵抗恶劣环境的能力,保证其正常生长。第三,根据树苗种植的时间,做好树苗的防寒蓄水工作,例如春天栽下的树苗,可以用地膜来包裹树干,秋天栽下的树苗可以对其进行截干覆土。重视造林后的抚育工作才能有效提高造林成活率,而造林抚育的时间一般为造林后的头两年,每年大约二到三次,之后可以减少为每年一次。政府部门要严格把好造林抚育关,加强造林维护与管理,提升造林质量。
四、结束语
植树造林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也是国家环境政策的重要一项。干旱地区的造林工作,受到自身地理因素的限制,难度较大。因此,对造林技术的改进是十分必要的,可以从造林的选种、抗旱、维护等方面出发全面提高造林技术。通过造林技术的良好实行,提升造林质量,有效防止干旱地区的水土流失,改善了当地的环境水平,而经济林地的种植也为当地带来了经济收入,促进了当地经济的持续发展,一举多得。
参考文献:
[1]燕贲恭、马兰萍.干旱地区造林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1(19):236
干旱地区抗旱造林技术论文 篇3
关键词:原平市,干旱半干旱地区,造林技术
1 地理概况
原平市地处山西省北中部, 位于东经112°17′~113°35′, 北纬38°35′~39°09′之间, 属干旱、半干旱地区。该地区的显著特点是降水量较小, 蒸发量较大, 气候异常干燥, 水资源极度匮乏。气候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冬季受蒙古高压气流控制, 寒冷少雪漫长;夏季受海洋季风影响, 短促而降水集中;春季干旱多风, 全年四季分明。年气温平均在8.3℃左右, 1月均温-9℃, 7月均温23℃;无霜期110 d~160 d;年平均降水量500 mm左右。主要灾害性气候有干旱、冰雹、霜冻、风灾、沙尘暴等, 常给林业生产带来较大的危害。原平市国土总面积25.60万hm2, 其中山区面积14.20万hm2、丘陵区面积5.73万hm2, 两区面积占市境面积的77.90%, 均属干旱、半干旱区。该区森林资源总量不足, 分布不均, 质量低下, 覆盖率偏低, 石质山区阴坡植被较好, 阳坡岩石裸露植被较少。特别是丘陵区地形破碎, 植被稀疏, 土壤水分奇缺, 干旱多风, 沙化严重, 遇风黄土飞扬、空气污染, 遇雨泥水横流、水土流失严重, 水土流失类型以水力侵蚀为主, 侵蚀模数每平方公里1 200 t~1 300 t。
2 影响造林成活率的因素
2.1 气候条件的制约
造林地区气候干燥, 干旱少雨, 尤其是在春季苗木最需要水分的季节, 常常是滴雨不下, 土壤水分条件就成为了制约苗木成活和生长的关键因子。
2.2 立地条件差
造林地土壤瘠薄, 有的地块干脆就是沙石板, 使造林苗木的根系初期生长不良, 不仅影响成活率而且也影响成活以后的生长发育。
2.3 造林树种选择不当
水分作为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关键限制因素, 在树种选择时应给予特别的重视, 一定要尽量选择深根系、根系发达、蒸发量比较小的耐旱性强的树种。
2.4 有些造林技术指标达不到设计要求
造林技术指标一般都难以达到设计要求, 如造林整穴的规格是不是达标, 苗木是不是全部选用了Ⅰ级、Ⅱ级壮苗, 苗木在运输过程中是否采取了保湿措施, 栽前是否进行了生根粉泡根、修根处理等等。
2.5 管护措施跟不上
造林结束后, 对新造林地疏于管护, 对老百姓的牛羊践踏不能及时制止, 对鼠、兔危害没能采取切实有效的办法等。
3 提高造林成活率对策
3.1 集水整地技术
整地时间选择雨季, 采用径流集水整地。力求通过整地充分利用自然降水, 改善土壤水分条件, 最大限度地汇集地表自然降水, 尽可能多地将坡面径流引入植树穴内。要在中阳、苏龙口、子干等乡镇1334hm2的造林地块上推广径流集水整地技术, 根据不同的地形地貌合理选用不同的整地方法:一是在坡面上沿等高线方向水平打埂, 每两条水平埂中间每隔一定距离 (视地形不同而确定) 垂直打埂, 以充分利用地表径流;二是采用四面打埂的方法形成里低外高的格局, 以蓄积地表径流;三是采用鱼鳞坑整地方式蓄积自然降水。
3.2 蓄水保墒技术
3.2.1 围膜
整地完成后沿坑壁围一层塑料薄膜, 让水直接流入坑底, 减少侧壁渗透, 最大限度地利用蓄积水。
3.2.2 覆盖
包括覆膜、覆草、覆瓦片石块等。这项技术已经在部分山区推广约267 hm2, 其中子干乡、大牛店镇采用覆盖薄膜的办法推广了67 hm2, 其他经济条件较差的地区采用覆草、覆石块、瓦片等办法推广了200 hm2。具体措施:选择春季和雨季整地, 待穴内蓄积雨水后全穴覆盖薄膜、枯草等保湿, 以减少植树穴内的水分蒸发。造林后经济条件允许的地方, 在穴面覆盖塑料薄膜, 条件较差的山区利用覆草、覆石块和瓦片等措施, 提高土壤抗旱保墒能力。
3.2.3 缠膜
杨、柳等阔叶树种栽植后在树干缠薄膜, 以减少苗木的水分蒸发。确认树木成活以后及时用小刀顺树干割破薄膜, 确保树干呼吸顺畅。
3.2.4 截干
杨、柳等萌芽力强、叶面水分蒸腾大的树种在起苗后截干 (截口刷油漆) , 这样可以有效减少苗木地上部分的水分散失。
3.3“适地适树”技术
在造林前要根据造林地的环境条件和造林目的选择好合适的树种, 必须是经过检验且具备“一签两证”的Ⅱ级以上优良苗木。起苗要选择在无风的阴天进行, 避免强阳光和大风天气起苗。圃地土壤干旱的要提前3 d~5 d灌水1次, 使苗木吸足水分。起苗要保证根系完整, 不损伤树干, 并要修去多余枝叶、根系, 细致包装。要重点保护苗木的根系以防失水, 尽快运往造林地及时造林。要做好起苗、运输、造林等环节间的衔接, 最大限度地缩短起苗到造林之间的时间, 以减少苗木体内水分散失。起苗后不能及时栽植的, 要及时假植、浇水。
3.4 生物制剂应用技术
ABT生根粉、根宝2种制剂所含的多种营养物质和刺激生根的物质能够直接渗入根系, 使苗木尽快长出新根, 恢复吸收功能。TCP植物蒸腾抑制剂主要是通过缩小植物气孔开张度来抑制蒸腾, 减少植物水分散失, 同时增加叶绿素含量, 促进根系生长, 提高植物的抗旱、耐寒能力。
3.4.1 ABT生根粉
ABT生根粉主要用于促进难生根植物插条不定根的诱导和形成。能提供插条生根所需的生根促进物质, 而且还能促进插条内源激素的合成, 同时又能促进一个根源基分化形成多个根尖, 以诱导插条不定根的形态建成。用它处理苗木根系, 能促进根系发育, 缩短生根时间, 增强抗逆能力, 提高造林成活率。使用时, 一般是将苗木根部放入ABT生根粉3号25 ppm溶液中浸泡1 h, 或者用ABT生根粉3号25 ppm溶液和成泥浆, 蘸根造林。
3.4.2 根宝
根宝是通过提高根系活力和再生能力, 增强苗木自身吸收功能来提高造林成活率和初期生长量的一种激素。每瓶根宝加水10 kg制成泥浆蘸根。蘸根可以促进根系生长, 使植物根系生长更茂密、更发达, 并可提高苗木移栽的成活率, 减少补植和重植的次数。经过长时间运输、假植的苗木, 栽植前要对根系浸水1 d~3 d, 使苗木吸足水分。
3.4.3 植物蒸腾抑制剂处理
选择无风、晴朗的早晨或傍晚, 将蒸腾抑制剂用水稀释200倍~500倍, 均匀喷洒于苗木的叶面和枝干, 可以有效抑制苗木蒸腾, 保持苗木体内水分。
4 小结
抗旱造林技术必须突出以“水”为中心, 只有做到高标准预整地、蓄住天上水, 土壤含水量达到造林树种正常生长要求, 才能克服土壤干旱的问题。
干旱地区抗旱造林技术论文 篇4
一、造林区概况
造林区地处宁夏中宁县鸣沙镇红柳沟边何家湾,属中温带干旱气候区,具典型的大陆性气候特征。年均气温9.1℃,无霜期140~170d,年日照时数2833.12h,全年太阳总辐射量143千卡/cm2。年均降水量220mm,蒸发量2055.3mm。年平均风速2.9mm/s,大风天数18.6d。海拔高度1500m,坡度1°-15°之间。土壤属淡灰钙土,土层深厚,土壤质地为沙性壤土。植被以荒漠化草原植被为主。造林地周围砂石资源丰富。离造林地400m处是红柳沟,春季有地表径流,可提供定根水源。当地群众在该地区压砂种植西瓜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压砂地面积近3万亩。
2008年开始在该地区造林试验,2008年造林250亩,2009年造林250亩,2010年造林250亩。
二、造林方法
1.整地
采用穴状整地,结合栽植时进行。将表层带砾石土壤清理30cm深,100cm见方。
2.栽植
4月上旬进行人工植苗造林。栽植穴长×宽×高为:60cm×60cm×60cm。片林栽植密度2m×5m,南北行向。栽植方法同常规造林,穴面留15~20cm压砂。红枣于4月下旬栽植。
3.配置及苗木
树种配置以刺槐、沙枣、臭椿、红枣为主。2008年行间混交栽植沙枣、臭椿,间种西瓜;2009年栽植刺槐纯林,间种西瓜;2010年用沙枣与刺槐、沙枣与臭椿进行行间混交造林,红枣片林造林,间作蓖麻。苗木要求:刺槐苗高2m,地径2cm;沙枣苗高1.5m,地径0.8cm;臭椿苗高2m,地径2.5cm;红枣苗高1m,地径0.8cm。
4.灌定根水
苗木栽植时,边灌水边添土,每株灌水35kg,以后不需再灌水。采用机械拉运人工浇灌。
5.压砂
机械或人工搬运,砂粒要求以鹅卵石至玉米粒大小的石子或粗砂。覆于树盘1m2内,厚度5~10cm,于灌水添土后覆于表面。
6.截干
刺槐修侧截干1.5m,臭椿不截干,沙枣修侧截干1m,红枣修侧截干0.6m。
7.深栽
比照常规造林深栽5~10cm。
8.涂白
主干涂白,以防鼠兔为害。
三、结果与分析
1.苗木成活率调查
2010年6月对当年生苗木进行成活率调查,每树种随机每隔3行抽取一行,抽查长度为200m、100m。每行计算出平均成活率,为一个抽样,共计10个,每树种各抽10个抽样。
从表(一)可以看出,苗木当年平均成活率91.3%,超过了国家规定干旱半干旱地区成活率≥75%的要求,造林成活率非常理想。四种树种造林成活率相差不大,证明在春季4~6月份造林,土壤水份可满足树木正常生长。
2.苗木保存率调查
2010年10月10日,对2010年苗木保存率进行调查,同时对2008年、2009年树木保存率进行调查,方法同成活率调查。对2010年春季造林保存率进行全面调查。两种调查所得保存率相差不大。
从表(二)可以看出,当年苗木保存率较高,平均达到84.5%,高于国家和林业行业保存率≥70%的标准。从苗木当年成活率和保存率來看,压砂造林是切实可行的。
从表(三)可以看出,多年生树木平均保存率达77.3%,在三种树种中以刺槐保存率较高,依次为沙枣、臭椿。林木可以正常越冬。
3.树木生长量的调查
于2011年4月12日对苗木生长量进行调查。调查方法为随机抽样,每树种隔三行抽一行,共抽5行,每行测10株树,分别用围尺与米尺测出树木的地径、树高、冠幅、当年新梢生长量,然后计算出平均数填入表(四)。(2010年树木因道路原因未能测得)
从表(四)可以看出,三年生刺槐平均地径3.62cm,高203.6cm,高径比为0.56㎝,证明高生长不够;冠幅平均为117.6cm,当年新梢生长量51.9cm,与灌区相比表现出生长正常。5年生臭椿生长量只有11.2㎝,树高177㎝,表现出不适性。沙枣当年生长量可达40.7㎝,生长正常。红枣当年生长量平均40.5㎝,生长正常。
四、压砂成本
根据调查,压砂造林兼种植西瓜,每亩压砂投资为680元,其中造林压砂投资为600元/亩,拉水投资80元/亩。(离水源400~500m)
五、结论
1.根据近5年栽植实验来看,沙荒地压砂造林苗木成活率、保存率高,是可以进行乔木植苗造林的。造林成功的主要原因是砂石具有保湿、增温、防止水份蒸发、涵养水源、收集雨水的功能。其次是开春栽树时灌定根水保持了苗木根系周围环境湿润,加之砂石增温作用,造林成活率非常高。三是选用了较高抗旱的树种。四是采用了其他修枝等技术。
2.沙荒地压砂造林投入成本较少。干旱、半干旱地区砂石丰富,沙荒地面积大,压砂造林就地取材,投入成本小。并且大部分造林地在压砂西瓜、芝麻地上,可以节省压砂这一道工序。
3.根据树木生长量测量,适宜造林树种为刺槐、沙枣、红枣。臭椿生长量较小,证明耐旱程度较低原因是臭椿根系为肉质根系,在7~8月份需水临界期,根系耐高温与干旱能力低。
干旱地区抗旱造林技术论文 篇5
关键词:陕北干旱地区,造林树种选择,抗旱造林技术
1 陕北干旱地区造林树种的选择
我国陕北地区是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半干旱季风季候, 常年阳光充足但降水稀少, 全年平均气温9.7℃。年均降水量514.3mm, 处于极度缺水状况。正因为缺少水资源的干旱气候影响, 陕北地区的植被生长情况不容乐观, 死亡率极高, 首先要对陕北干旱地区的植被树种进行选择, 选择适合其自然条件的植物种类。
1.1 陕北干旱地区造林树种的选择原则
1.1.1 耐干旱、需水量少
根据陕北干旱地区的实际自然条件与气候, 要选择对干旱气候具有较强忍耐性的植物。除此之外, 还要考虑植物对于水资源的需求状况, 陕北干旱地区所需要的植物应该是需水量少, 水分利用率高的类型。
1.1.2 耐光照、寿命强
陕北地区常年光照充足, 缺少降水, 因此选择的植物树种一定要忍受的了较强的光照和高温。光照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生成有机物所必不可少的参与者, 为此, 多选择支杆粗壮, 锁水量强, 树叶表面积较大的树种。
1.1.3 改善气候能力强
陕北地区由于缺少植被的保护, 常年风沙肆虐, 地表上的黄沙积累量逐年递增, 问题严重。为了有效的解决陕北地区的风沙问题和水土流失问题, 在进行树种选择过程中一定要考虑植被改善当地气候能力强弱因素。进行植被种植不是单纯的美化环境, 更重要的是改善环境、治理环境。
1.1.4 因地制宜, 合理调整
上面讲述的原则都是基本的选择原则, 但还要根据种植区域的实际环境做出必要的调整与改变, 不能忽略客观因素的影响。遵循“适地种适树, 因地制宜”的原则, 切实的做到植被种植的长效性与成活率。
1.2 陕北干旱地区造林树种选择工作的开展
在陕北干旱地区造林树种选择工作的开展过程中要做的就是对种植区域的植被进行种群、群落的调查与分析, 掌握其实际的生存状况和致死原因。另外, 充分调查干旱地区的植物抗逆性能, 具体包括了水资源、温度、光照、土壤等多方面因素, 通过综合分析筛选出适合种植的树种并进行必要的人工林实验。
紧接着要做的是巩固植被群落的成活率与防御力, 一般来说, 我们在实际的工作中经常采用多种类的植被共同种植来进行巩固与完善。植被的种类单一, 其群落结构简单, 成活率和抵抗力都较低, 无法完成我们的最终目标。
除了上述内容外, 还要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进行必要的造林实验与相关问题调整。对已经认定的种植树种广泛进行种源实验, 刻意的提升其抗旱能力。在一定的条件下, 可以采用杂交技术和基金重组技术培育出想要的树种, 唯有这样才能真正的实现最终目标。
2 陕北地区抗旱造林技术的提升
通过上述内容已经介绍了相关种植树种的选择工作, 接下来就要进行实际的造林环节了。简单来说, 陕北干旱地区的树种选择是基础, 则干旱地区的造林技术才是必要环节, 广大的林业工作者要格外注意。
2.1 培育适合干旱的优良壮苗
在上面的文章内容中已经详细介绍了植被类型的选择工作, 苗木是造林过程的开端, 要想切实的提升干旱地区的造林技术, 就要培育出适合陕北干旱地区的特殊优良苗木。山杏、油松、胡杨、沙棘、沙枣等树种都是可以选择的植被种类。
在幼苗的培育过程中要刻意对幼苗进行抗旱训练, 模拟干旱的生长环境。紧接着要从对接受了特殊训练的大量幼苗中选择出根须发达、生长茁壮的幼苗进行下一步的培养。陕北地区干旱异常, 水源稀少, 只有根须发达的树种才能真正的存活下来。
除了上面内容所涉及的方面外还要对幼苗的管理方面大下工夫。要在实际的工作流程中从施肥撒药、松土除草等方面进行严格管理, 力求培育出更多的合格苗木。
2.2 整地技术提升
要从整地环节开始的幼苗培育工作, 整地的方式、时间以及规格都会对幼苗的成长起到重要影响。结合陕北地区的实际干旱环境, 多选择人工局部整地方式, 避免全面整地方式, 这是因为局部整地方式可以减少土壤中水分的散失。另外, 在整地的方式上多以水平沟或者鱼鳞坑为主, 相应的规格分别控制在为3m×1m×0.7m和1.2m×0.8m×0.5m。另外, 整地时间多选择在雨季来临之前, 这样既有利于土壤中水分的保留, 同时又有利于土壤结构的形成。
2.3 造林过程中的浇水问题
夏季是陕北干旱地区最为干燥与炎热的季节, 降水的稀少致使植被难以存活与生长, 因此, 要进行必要的夏季浇水。一般来说, 多在干旱问题严重的夏季采用注水枪向植被的根部注射水源。每一次的注水量为0.85kg, 一般可以维持15d的干旱环境。在注射完毕后一定要对注射孔进行掩埋, 防止有效水资源的散失。通过注水枪注水的方式, 陕北地区的植被可以较好的度过干旱的夏季。
2.4 造林过程中的松土、除草过程
松土与除草工作都是十分有效的减少水分散失的途径。俗话说得好:“三分除地, 七分水”, 意思就是可以通过除地措施来很大程度的保留水资源。另外, 通过除草环节我们提高植穴的持水能力, 减少水分的散失。
2.5 造林后的保护
一般来说, 将造林后的1~2a称为造林初期, 在造林初期, 要对苗木进行必要的防寒处理, 在秋末冬初的时间范围内对苗木进行埋土防寒处理, 等到第2年的春季及时撤出埋土。这样处理的原因是为了给予苗木根部必要的温润环境, 避免其因过分干旱造成根须枯死。
2.6 推广新型科技造林技术
2.6.1 保水剂是一种新型的锁水物质
从本质上将, 它是一种具有较高吸收功能的树脂, 含有众多结构复杂的吸水基因。一般来说, 保水剂经常与苗木根部的土壤混合使用, 当两者充分搅拌后再将苗木插入进去, 保水剂接触到水源后便可以很好的储蓄水源, 供苗木长久使用。
2.6.2 渗水袋
渗水袋的使用是一种物理方式的改变, 在塑料袋的生产过程中加入特殊物质导致塑料袋可以长时间的陆续渗水, 可以给苗木长达5个月的供水。在实际的工作流程中, 将渗水袋埋在苗木根部附近的土壤中, 通过渗水袋的作用可以提升苗木30%的成活率。
3 结语
陕北地区植物生存的整体情况来看并不乐观, 长时间的干旱气候造成的水资源稀少成为陕北地区植物生存的关键问题。改善当地的植被生存情况不仅可以改善当地的气候环境还可以加速当地的经济发展。通过上述内容我们简要的介绍了2方面的改善途径, 希望能对陕北干旱地区的植被生存与环境治理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钟文, 刘世明.干旱半干旱区造林技术的探索与实践[J].北京农业, 2011 (27) .
干旱阳坡抗旱造林技术 篇6
1 合理整地
应当先选择适当的整地时间进行科学合理的整地工作, 这一工作的良好开展可以为干旱阳坡抗旱造林工作的开展创造有利条件。例如, 我国北方山地众多, 水土流失严重。就兴隆县而言, 气候比较干旱, 气候差异较大, 降水不规律, 且地势高低不平, 土壤贫瘠, 应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干旱缺水的问题, 提高兴隆地区植树造林的成活率是进行干旱阳坡地抗旱造林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因此, 在干旱阳坡地抗旱造林工作开展之前, 首先应当注意选择合适的整地时间与科学合理的整地方式, 促进干旱阳坡地土壤的进一步熟化, 改善干旱阳坡地幼树的生长条件, 提高造林的成活率。在整地时间的选择上, 应当注意在造林栽植之前进行, 有效减轻农用时劳动力紧张的局面[1]。
2 选择耐旱树苗
应当选择耐旱的高质量树苗。树苗的质量和规格是影响干旱阳坡地造林质量和效果的重要因素。干旱阳坡地的土壤质量较差, 不易于树种的选择, 若选苗不当, 就会导致造林的成活率大大降低, 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依据调查和研究以及以往造林工作的经验可知, 选择培育耐旱的良种树苗可以有效提高干旱阳坡地营林造林的存活率。因此, 在进行树种选择时, 应当注意尽量选择花椒、山杏、侧柏、刺槐以及油松等较为耐旱的灌木乔木树种, 并结合阳坡地的实际情况采用恰当的抗旱造林措施, 有效提高造林的成活率[2]。其中, 侧柏具有耐旱、耐瘠薄、土壤的酸碱性适应范围较广以及抗旱等特点, 且侧柏的根可以深入岩石缝中生长, 是干旱阳坡地抗旱造林的首要选择。
3 掌握好造林时间
应当注意掌握好春季和雨季2个造林时间段。我国北方地区春季风沙较大, 土壤中的水分容易蒸发, 因此北方地区的抗旱造林工作应当注意依据干旱阳坡地的实际情况尽早开始, 这样可以确保树苗在土壤中的水分蒸发完毕前长出新根, 避免出现因土壤完全解冻而导致的水分蒸发严重, 树苗生长需水不足的现象, 有效提高造林的成活率。依据近年来的造林经验, 人们大多在土壤解冻至20~25 cm时开始栽植树苗, 栽植的顺序一般为从阳坡至阴坡。此外, 我国北方地区的降雨极不规律, 雨季的温度较高, 雨水的蒸发量很大, 若造林时间错过了雨季, 则栽植的树苗很容易因缺水而死亡。因此, 应当尽可能地在雨季开展造林活动, 关注雨季的天气状况, 在降雨前后及时栽植树木, 提高雨季造林的成活率[3]。
4 科学造林
4.1 截干深栽
这是一种较为常见的造林技术, 在干旱时期对刺槐、山杏等阔叶树种进行截干深栽可以有效提高树苗的成活率。在截干方面, 人们通常截掉5~10 cm, 而在深栽方面, 人们通常将苗木栽于深度大于等于15 cm的湿润水层, 并留2~3 cm于地上, 以确保苗木能够获得足够多的水分, 提高树苗存活率。
4.2 底座水栽植
这一方法主要是指在土壤水分过少时为了有效提高造林的成活率, 可以浇1~2 kg的水于苗木的根部, 这一技术适用于针叶苗木, 可以有效提高土壤中的含水量, 确保所栽植树苗在15 d之内长出新根。
4.3 营养袋容器苗造林
与裸根苗相比, 营养袋容器苗不仅成活率大大高于裸根苗, 而且新梢生长速度较快。据调查发现, 营养袋容器苗的成活率高出裸根苗近62%, 且新梢生长大多在5 cm以上, 而裸根苗则几乎没有新梢生长。因此, 可以提高这一技术来提高造林的存活率。此外, 在使用这一技术时应当注意在运输过程中保护好营养袋, 防止因营养袋与苗木互相挤压而导致苗木被压坏或营养袋出现破损[4]。
4.4 蘸泥浆深埋
这一技术的使用可以有效提高裸根苗的成活率。为了提高裸根苗的成活率, 人们一般在起苗分级之后通过采用这一技术来增加裸根苗根系的水分。在对经过蘸泥浆深埋技术处理的裸根苗进行栽植时应当注意, 在其原来的基础上栽深1~2 cm。
参考文献
[1]潘明哲, 张昌, 李业清.浅谈阳坡造林技术[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1 (11) :206.
[2]田长青, 许庆良, 冯宝华.侧柏容器大苗干旱阳坡造林技术[J].天津农业科学, 2009, 15 (4) :84-85.
[3]周东江, 王新颖.对干旱缺水条件下造林技术的探讨[J].中国科技财富, 2010 (16) :309.
干旱地区抗旱造林技术论文 篇7
1 选择适宜的树种
在造林的过程中必须选择适应当地环境的植被和树种, 这是造林成活的基础。在榆林市造林的过程中总结了这方面的经验, 在沙区选择的是樟子松、沙棘、沙柳等适应沙区生长环境的树种;在山区选择侧柏、桑苗、油松等耐干旱树种。通过景观和大范围的种植比对, 樟子松、沙棘、侧柏等树种成活率高, 也方便管理, 在降低成本的同时取得了防风固沙、防止水土流失、提高生态效益的综合成果。
2 前期对地表进行处理
技术:在造林技术选择中, 针对造林地区的地面应进行先期处理, 主要是针对干旱的黄土丘陵地区造林应利用大鱼鳞坑和穴状整地方式, 有条件的则利用梯田和水平阶整地。如大鱼鳞坑整地在坡度15°以上的还耕地, 通常设置长边3m, 短边1.5m, 定植坑为立方型边长0.8m, 小鱼鳞坑一般应用与20°坡地, 长边1.5m, 短边1m, 定植坑边长为0.5m。再如:大穴装整地长边为1m, 深度为0.5m, 对于表土和生土进行分别回填。有条件利用反坡梯田其坡度选择为15~20°, 坡面完整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使用田宽1.2m, 深度0.5m, 反坡角度10°。坡度在25°以上的则应采用水平阶方式, 宽度0.6~0.8m之间。沙区则可以采用小穴装整地, 边整理边种植, 风蚀严重区域应利用网格配合。
效果:在榆林造林过程中, 提前整地对成活率的影响十分明显, 随整地和没有整地相比成活率提高23%;提前整地与随整地相比造林成活率提高14%;提前整地与没有整地则可提高成活率近35%以上, 通过提前整地可以对原有土壤的化学物理性质进行改善, 改变土壤容重, 孔隙度增加, 尤其是提前一个造林季的整地可以增加地表节流的效果, 可以增加土壤的保湿程度, 也增加了土壤含水量, 调查中表明, 提前整地可以增加土壤含水量20%, 提高造林的成活率。
3 深栽种植技术
技术:提高种植的深度就是充分的利用土壤深层的含水量甚至是地下水资源, 对于造林成活帮助很大。乔木树苗栽植的深度应超过原根的30cm以上, 灌木树苗则通过截杆, 深栽到截杆后苗木露头5cm。
效果:在榆林市榆阳区进行了深栽造林的对比试验, 种植的树种是樟子松, 在统一的地表情况下进行不同苗龄的樟子松树苗试验。采用不同的深栽梯度进行测定。分别为30cm、40cm、50cm进行对比试验。并对成活率进行了分析, 结果显示不同的深度对造林影响较大。深栽30cm的成活率较低, 而深栽超过40cm的则明显提高了成活率。同时毛乌素沙漠因为其沙漠地质导致土壤含水量差异明显, 但是地下水位较高, 而30cm的苗木根系仍然在干沙中, 水分不足以支持苗木成活, 而深度达到40cm以上则可以充分利用湿沙层, 因此就保证了苗木的成活率。所以在试验中对樟子松的种植深度达到40cm后就会在苗木生长中借助地下水的滋润而保障苗木的成活, 因此在榆林地区抗旱造林中深栽技术效果明显。
4 地表覆膜技术
技术:地膜方法是农用技术之一, 就是利用农用地膜制备成长方形, 从其中一个边进行开缝, 中心打孔, 分开绕树苗的杆铺开, 使得中心孔与树干之间保留空隙, 开缝则对其并利用土壤压覆, 树根底部低而周围高形成一个漏斗形, 地膜上部用土压实。
效果:在实际造林中针对不同的地区进行了覆膜造林的技术效果分析, 仍以樟子松为例, 分别对沙区和黄土区的造林情况进行分析。其观测的时间保持一致, 都在4月造林而在7月进行成活率调查。总结发现:覆膜对樟子松的新植幼苗成活率的影响较大, 其具有升温、保墒、增水等作用, 提高了林木的成活率。其中黄土地区的樟子松成活率提高了近12%, 而沙区的樟子松成活率则提高了10%, 在3月份的气候环境下, 覆膜提高了土壤表面的温度, 对比没有覆膜的地表温度提高幅度为15%左右。土层中的温度也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这就为苗木成活创造了温度基础。同时在沙土和黄土中的含水量提高也作用明显, 分别提高了近3%和2%不等。这就说明覆膜技术有保墒能力促进了根系的生长, 从而保证苗木度过春旱期。
5 采用容器大树苗造林
技术:大容器树苗造林技术就是利用针叶树苗, 多数在4年生的侧柏、樟子松、油松等, 苗木高达到60cm以上, 造林方式是栽植前将营养袋中的土壤进行湿润, 定植时将营养袋握在手中, 从底部撕开一半, 如果袋内的母土湿润成团则可全部去掉。然后保持母土的原有形状, 轻轻地放入到栽植坑内先填入阳土与母土持平浇水, 待水分渗入后再进行回填压实。
效果:在研究此类技术效果时, 对容器苗木与带土球的苗木造林进行了对比, 通过对樟子松容器大苗木成活率研究中, 容器苗要比带土球苗木的成活率高, 容器苗的平均造林保存率高出近六成, 在相同的地表条件下, 苗木新梢生长率高出近20%。
6 做好管护工作
如果造林需要三分努力的话, 那么管护则需要七分的努力。陕北干旱区特殊的气候使得养护和管护工作特别重要。新技术的使用可以使管护工作更加容易进行, 在实际抗旱造林工程中, 要不断加大科技的支撑作用, 坚持选用良苗优苗, 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树种和栽种技术, 最重要的是做好管护工作。要加强森林防火工作力度, 做好禁牧工作, 还要做好相关生物防治工作, 为植被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要对侧枝进行及时的修除, 及时扶正歪斜的树木;对树木进行涂白, 既可防治病虫害, 还可以防止牲畜的啃咬损坏;如果缺乏护林沟的保护, 则需要通过机械或人工方法进行挖沟, 从而保护好植被;还要完善管护组织, 明确分配管护责任, 使管护工作真正落实到个人, 提高管护工作效率, 巩固植树造林的成果。
7 结语
综合的看, 榆林地区的地理环境特殊, 沙区和黄土区共存, 而且共同的特征就是降水少且土壤表层含水量低, 这就容易造成造林成活率降低的现实情况, 因此应增加抗旱造林技术, 如上述技术, 经过分析对比发现, 抗旱造林技术可以提高成活率近三成, 可以达到近90%的成活率, 保存率提高了25%, 综合效果看, 抗旱造林技术的应用是十分有效的。
参考文献
[1] 刘延江, 郝云峰, 贺百宏.干旱半干旱地区抗旱造林技术[J].陕西林业, 2009 (5)
[2] 李夏刚.陕北地区抗旱造林技术探讨[J].陕西林业科技, 2009 (1)
干旱地区抗旱造林技术论文 篇8
关键词:干旱地区,沙区黄土区,抗旱造林,技术分析
陕北榆林市是我国黄土高坡地区的北部城市, 气候干燥少雨, 在城市的北部以风沙草滩为主, 而南部则是砂黄土的丘陵地区, 属于毛乌素沙漠和黄土高原的结合部, 生态环境复杂且差, 沟壑纵横, 地形支离破碎, 干旱和沙暴等频繁, 水土流失严重, 是我国水土保持工程的重点实施区域。而在造林过程中, 植被的低成活率是影响其造林成功的重要难题。因此必须采用抗旱造林技术来改善造林成活率低的问题, 下面就对榆林地区进行抗旱造林技术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
1 选择适宜的树种
在造林的过程中, 必须选择适应当地环境的植被和树种, 这是造林成活的基础。在榆林市造林的过程中总结了这方面的经验, 在沙区选择的是樟子松、沙棘、沙柳等适应沙区生长环境的树种, 景观大范围的种植比对, 樟子松、沙棘等效果较好, 不仅仅提高了成活率, 也方便管理, 在降低成本的同时取得了防风固沙的效果。
2 前期对地表进行处理
技术:在造林技术的选择中, 针对造林地区的地面应进行先期处理, 主要是针对干旱的黄土丘陵进行造林, 应利用鱼鳞坑和穴装整地方式, 有条件的则利用梯田和水平阶整地。如大鱼鳞坑整地在坡度15°以上的还耕地, 通常设置长边3m, 短边1.2m, 定植坑为立方型边长0.8m, 小鱼鳞坑一般应用于20°坡地, 长边1.5m, 短边0.8m, 定植坑边长为0.5m。再如:大穴装整地长边为1m, 深度为0.5m, 对于表土和生土分别进行回填。有条件利用反坡梯田, 其坡度选择为15~20°;坡面完整、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 使用田宽1.2m, 深度0.5m, 反坡角度10°。坡度在25°以上的则应采用水平阶方式, 宽度0.6~0.8m之间。沙区则可以采用小穴装整地, 边整理边种植, 风蚀严重区域应利用网格配合。
效果:在榆林造林过程中, 提前整地对成活率的影响十分明显, 随整地和没有整地相比成活率提高23%;提前整地与随整地相比造林成活率提高14%;提前整地与没有整地则可提高成活率近35%以上, 通过提前整地可以对原有土壤的化学物理性质进行改善, 改变土壤容重, 孔隙度增加, 尤其是提前一个造林季的整地可以增加地表节流的效果, 可以增加土壤的保湿程度, 增加了土壤含水量, 调查中表明, 提前整地可以增加土壤含水量20%, 因也就可以提高造林的成活率。
3 深栽种植技术
技术:提高种植的深度就是充分的利用土壤深层的含水量甚至是地下水资源, 对于造林成活帮助很大。乔木树苗进行深栽应超过原根的30cm以上, 灌木树苗则通过截干, 深栽到截干后苗木露头5cm。
效果:在榆林地区榆阳区进行了深栽造林的对比试验, 种植的树种是樟子松, 在统一的地表情况下进行不同苗龄的樟子松树苗。采用不同的深栽梯度进行测定, 分别为30cm、40cm、50cm进行对比试验, 并对成活率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 不同的深度对造林影响较大。深栽30cm的成活率较低, 而深栽超过40cm的则明显提高了成活率。同时毛乌素沙漠因为其沙漠地质导致土壤含水量差异明显, 但是地下水位较高, 而30cm的苗木根系仍然在干沙中, 水分不足以支持苗木成活, 而深度达到40cm以上, 则可以充分利用湿沙层, 以此就保证了苗木的成活率。所以在试验中对樟子松的种植深度达到40cm后, 就会在苗木生长中借助地下水的滋润而保障苗木的成活, 因此在榆林地区抗旱造林中深栽技术效果明显。
4 地表覆膜技术
技术:地膜方法是农用技术之一, 就是利用农用地膜制备成长方形, 从其中一个边进行开缝, 中心打孔, 分开绕树苗干铺开, 使得中心孔与树干之间保留空隙, 开缝则对其并利用土壤压覆, 树根底部低而周围高形成一个漏斗形, 地膜上部利用土压实。
效果:在实际造林中, 针对不同的地区进行了覆膜造林技术效果分析, 仍以樟子松为例, 分别对沙区和黄土区的造林情况进行分析。其观测的时间保持一致, 都在4月造林而在7月进行成活率调查。结果发现:覆膜对樟子松的新植幼苗成活率的影响较大, 其具有升温、保墒、增水等作用, 提高了林木的成活率。其中黄土地区的樟子松成活率提高了近12%, 而沙区的樟子松成活率则提高了10%。在3月份的气候环境下, 覆膜提高了土壤表面的温度, 对比没有覆膜的地表温度提高15%左右。土层中的温度也得到了显著地提高, 这就为苗木成活创造了温度基础。同时在沙土和黄土中的含水量提高也作用明显, 分别提高了近3%和2%不等。这就说明覆膜技术有保墒能力, 促进了根系的生长, 从而保证苗木度过春旱期。
5 采用容器大树苗造林
技术:大容器树苗技术就是利用针叶树苗, 多数在4年生的侧柏、樟子松、油松等等, 苗木高达到60cm以上, 造林方式是栽植前将营养袋中的土壤进行湿润, 定植时将营养袋握在手中, 从底部撕开一半, 如果袋内的母土湿润成团则可全部去掉。然后保持母土的原有形状, 轻轻地放入到栽植坑内先填入与母土持平浇水, 待水分渗入后在进行回填压实。
效果:在研究此类技术效果时, 对容器苗木与带土球的苗木造林进行了对比, 通过对樟子松容器大苗木成活率试验中, 表面容器苗要比带土球苗木的成活率高, 容器苗造林的平均造林保存率高出近6成, 在相同的地表条件下, 苗木新梢生长率高近20%。
6 结语
综合的看, 榆林地区的地理环境特殊, 共同存在的有沙区和黄土区, 而共同的特征就是降水少且土壤表层含水量低, 这就容易造成造林成活率降低的现实情况, 因此应增加抗旱造林技术, 经过分析对比发现, 抗旱造林技术可以提高成活率近3成, 可以达到近90%的成活率, 保存率提高了25%, 综合效果看, 抗旱造林技术的应用是十分有效的。
参考文献
[1]刘延江, 郝云峰, 贺百宏.干旱半干旱地区抗旱造林技术[J].陕西林业, 2009 (5)
[2]李夏刚.陕北地区抗旱造林技术探讨[J].陕西林业科技, 2009 (1)
干旱、半干旱地区植树造林技术 篇9
1 延安植树造林现状
“十五”期间, 延安市林业局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指导下, 以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紧紧围绕“绿山富民”目标, 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为重点, 突出抓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等重点工程建设, 不断加大森林产业开发力度, 使全县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 水土流失明显减缓, 可持续森林经营模式初步形成, 产业多元化发展取得突破, 基础设施明显改观, 走上了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共赢, 人与自己和谐共处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截止2004年底, 全市林业用地面积2892400.2hm2 (4338.6万亩) , 森林面积1351233hm2 (2026.8万亩) , 森林覆盖率36.6%, 林木绿化率46%。天然林面积1262015.6hm2 (1893万亩) , 人工林面积854978.1hm2 (1282.5万亩) 。活立木总蓄积5376.5万m3, 森林蓄积5207.9万m3。乔木林每hm2蓄积量38.5m3。
森林资源管护和林业重点工程建设成效显著, 为了有效保护森林资源安全, 针对地域广, 面积大, 蓄积量低, 管护线长, 任务重等特点, 建立了封山育林, 承包管护和常年巡逻检查多形式天然林资源管护体系。并突出抓好林业重点工程建设。2012年初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的全面启动, 标志着延安市林业工作又将上一个新的台阶。
尽管在“十五”期间已取得令人鼓舞的成就, 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 延安市生态环境仍相当脆弱, 局部地区并未从根本上得到转变, 同时, 边治理边破坏的现象时有发生, 生态建设所面临的形势同全国一样, 正处于“治理与破坏相持阶段”的关键时期, 生态建设与保护的任务仍十分繁重。
2 植树造林关键技术
2.1 立地类型的确定
延安市土壤类型多样而复杂, 土壤以黄绵土和黑垆土为主, 但是由于黄土高原地势起伏大, 土地盐碱化严重, 因此, 在进行树种选择前, 必须对种植区域的立地类型进行勘测和研究, 选择适宜造林的树种, 保证造林的成活率。
2.2 树种选择
造林树种的选择需要坚持以下几个原则: (1) 定向原则:造林树种的各项性状必须定向的符合既定的培育目标要求; (2) 适地适树原则:造林树种的生态习性必须与立地条件相适应; (3) 可行性原则:造林树种实施经济有利, 现实可行。结合以上原则及延安市干旱半干旱地区是实际情况, 要求选择的树种具有耐干旱的特点。
耐干旱树种:侧柏、刺柏、桧柏、油松、雪松、马尾松、白皮松、臭椿、枣树、核桃、板栗、柿树、山杏、桑树、合欢、皂荚、槐树、刺槐、杜仲、山楂、楸树、泡桐、桃、银杏、白桦、山杨、沙棘、银白杨、槭树、漆树、花椒、香椿。
2.3 时间的确定
植树造林的时间选择同样是保证造林成活率的关键因素, 由于受季风环流影响, 延安市的气候及降水季节明显:春季干燥少雨, 气温回升迅速, 气候多变, 有大风、扬沙天气。季内降水占年总量的17%, 3月平均气温4.5℃, 5月平均气温16.9℃, 最高可达36.5℃, 遇较强冷空气侵袭时, 最低气温可降到0℃左右, 出现霜冻;夏季炎热多雨, 季降水量312.3mm, 占年总量的57%, 多为阵性天气, 有时伴有冰雹, 季内月平均气温21.1~22.9℃, 7月最热为22.9℃, 季内最高气温39.7℃, 无酷热期;秋季降温迅速, 湿润, 多阴雨大雾天气, 9月降水日数11~12天, 9~10月雾日占全年一半, 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出现初霜, 11月上旬土壤冰结;冬季雨雪稀少, 明朗干冷, 多西北风, 季内降水仅13mm, 占年总量4%, 1月最冷, 平均气温-6.4℃, 极端最低气温-25.4℃。因此, 可以看出延安市造林时间应选择在土壤水分较多的土壤解冻时期和土壤水分缓慢蒸发时期。开春后, 随着气温的回升, 土壤水分有一个反浆期, 土壤深层的水分向上聚集, 这时的土壤墒情较好, 应立即抢墒造林。这一区域春季降水少、风大, 所以春季造林宜早不宜迟, 经过雨水浇灌的土壤含水量较高, 这一时期也是造林的好时期。但是在雨季播种造林要注意给幼苗留足够的生长期, 以保证幼苗能安全越冬。
2.4 造林密度
植被恢复应确定合适的植被盖度, 要建立在当地自然环境能够支撑的基础上。在干旱半干旱区, 水是最重要的限制因子, 所以延安的植被恢复合理盖度应该建立在该地区水资源容量的基础上。延安市的气候降水特点决定了通常不能维持大面积的高密度森林植被, 密度过大超越了水资源的承载力, 会导致林分水分平衡严重失调, 不仅成为“小老头林”, 而且易引起严重的土壤干化, 甚至会导致地下水位下降, 从而使得植物因缺水而大片死亡。
2.5 配置模式
目前, 延安市造林工程建设模式多种多样, 以控制水土流失为核心的模式主要有坡面恢复模式、侵蚀沟恢复模式, 以恢复天然植被为核心的模式, 以水土保持与经济效益同时并举的模式主要为乔灌草多树种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配置模式。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配置模式具有较强的适用性, 易于掌握和推广, 并且兼具生态和经济效益, 因此目前应用较多, 其突出特点是:山顶柠条、沙棘、山桃戴帽, 山腰山杏、花椒、仁用杏缠绕, 退耕坡地山杏、山桃与紫花苜蓿隔带立体复合栽培, 侵蚀沟沙棘沟沿锁边, 柠条、沙棘、山桃护坡, 刺槐、臭椿拦水保底, 形成一个既有巨大的水土保持功能, 能实现“土不下山, 水不出沟, 山清水秀”的生态目标。
3 总结
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于本身的气候环境因素, 因此过去的植被覆盖率一直比较低, 而且由于人们的不正当开发, 植被破坏更为严重。延安市近些年来对植树造林高度重视, 加大植树造林力度和资金的投入, 到2010年为止, 植被覆盖率已经由1999年的22%增至66.2%, 效果显著, 生态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十二五”对于延安市植树造林又提出了新的要求, 林业工作者需要继续加强植树造林技术研究, 为延安市的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摘要:本文结合延安市的气候降水特点, 介绍了现在造林技术的现状, 对植树造林技术的关键技术进行了介绍, 希望能够更进一步提升延安市干旱半干旱地区植树造林工作。
关键词:干旱半干旱,植树造林,关键技术
参考文献
[1] 韩刚, 韩恩贤.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抗旱造林技术[J].林业实用技术, 2010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