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漠化地区造林技术

2024-10-23

石漠化地区造林技术(共4篇)

石漠化地区造林技术 篇1

岩溶地区石漠化与水土严重流失已形成恶性循环, 造成的山穷、水枯、林衰、土瘦, 制约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给当地人们的生存敲响了警钟。加大植树造林, 恢复森林植被, 势在必行。

1 石漠化的概念、成因及特点

1.1 石漠化的概念

在喀斯特脆弱生态环境下, 由于自然灾害、人类不合理的社会经济活动而造成的植被破坏, 水土流失, 土地生产能力衰退或丧失, 地表呈现类似荒漠景观的岩石逐渐裸露的演变过程。

1.2 石漠化成因

石漠化成因多样, 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自然因素主要是岩溶地区碳酸盐岩系的抗风蚀能力强, 成土过程缓慢, 土层浅薄, 易形成石漠化, 其次是岩溶山区年均降雨量大, 多在900~1800 mm, 且春、夏季多暴雨, 对土壤的冲刷力大, 加之岩溶山区地表崎岖破碎, 山多坡陡的地表结构加剧了斜坡体上水、土、肥的流失;人为因素体现在过度樵采、耕种方式落后、乱砍滥伐、滥垦滥耕、过度放牧、无序开矿等, 人为因素是形成石漠化的主要原因。

1.3 石漠化地区特点

植被盖度小, 岩石裸露率高, 土层瘠薄, 土地生产能力衰退或丧失, 贮水能力低, 水土流失严重, 干旱、山洪等灾害频繁发生。

2 石漠化地区造林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2.1 石漠化地区造林存在的问题

2.1.1 石漠化地区造林成活率较低。

以龙山县2013年石漠化综合治理项目为例, 全县完成石漠化造林892.1hm2, 成活率≥85%的有166.2 hm2, 占18.6%, 成活率41%~84%的有690.3 hm2, 占77.4%, 成活率≤40%的有35.6 hm2, 占4.0%。

2.1.2 成林率低。

石漠化地区造林成林率较低, 以龙山县2005~2010年实施的中德合作造林项目为例, 按该项目实施细则, 造林后分3次验收 (第1、第3、第5年进行质量监测, 作为报帐依据) , 第1次合格面积累计5366.1 hm2, 第2次合格面积累计为4011.1 hm2, 为第1次合格面积的74.7%, 第3次合格面积累计3272.1 hm2, 为第1次合格面积的61.0%。该数据表明龙山县中德合作造林项目5年后成林率为61.0%。

2.2 原因分析

自然灾害 (干旱) 频繁是造林成活率较低、成林率低的主因, 其次是人为因素, 包括树种选择不当、苗木质量不高、造林季节偏迟等。

3 石漠化地区造林技术分析

3.1 合理选择树种

树种选择是石漠化造林成败的关键, 如柏木与杉木相比较, 柏木的成林率为91.3%, 而杉木为14.0%。造林树种以当地石漠化地区分布的乡土树种为主体, 要求根系发达, 主根明显。如耐碱、耐旱、耐瘠薄的柏木、刺槐、刺楸、麻栎、闽楠、枫香等。对石漠化程度较轻、立地条件相对较好的地块可栽植顶坛花椒、光皮树等经济树种, 发挥良好的经济效益, 解决当地农户的生存问题, 保证石漠化治理成果稳得住, 不反弹。同一小班尽可能选择2个或2个以上的树种块状混交, 增强林分抗逆性。

3.2 科学培育壮苗

苗木质量直接影响苗木的成活率, 把关苗木质量是石漠化造林的重要环节, 必须使用良种, 精心圃地管理, 同时造林前进行必要的炼苗, 以增强苗木抵御恶劣环境的能力, 严禁不合格苗木上山造林。

容器苗能完整保留苗木根系, 同时能够缓解起苗、运输、栽植环节中苗木失水问题, 通过对龙山县2013年石漠化治理项目7个小班调查结果分析, 同一树种的容器苗与裸根苗相比, 马尾松、钩栗、青冈、闽楠的容器苗比裸根苗成活率分别高21.0%、30.9%、15.9%、17.7%, 因此石漠化造林尽可能使用容器苗。

3.3 强化保水、节水措施

植株的水分供需平衡是植株成活的关键, 石漠化地区土层瘠薄, 贮水能力低, 岩层漏水性强, 强化如下保水节水措施, 利于苗木成活成林。

3.3.1 科学整地。

整地造林时不能炼山, 植被较多的地块可带状砍渣, 尽可能保留原生植被, 特别是有培育前景的乔木树种, 栽植时尽可能深栽, 增强苗木抗旱能力。

3.3.2 合理处理苗木。

对较大苗木可截干栽植, 常绿阔叶树可进行疏叶疏枝 (疏除1/2~2/3的叶片或细枝) , 减少苗木蒸腾作用, 裸根苗可用生根粉浆根处理, 减少运输中的失水问题。

3.3.3 覆盖保水。

苗木定植或抚育后, 将杂草、枯枝覆盖于苗木周围, 或用薄膜覆盖, 减少水分蒸发, 使造林成活率提高。

3.3.4 工程措施保水。

采用鱼鳞坑、集水窖等方式, 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3.3.5 适时造林。

每年的2~3月是造林的最佳季节, 阴雨天则是最为合适的天气, 回填表土完全湿透后即可造林。

4 结语

石漠化治理须多管齐下, 如封山育林, 转变群众生产生活方式, 调整能源结构, 减少森林资源消耗, 生态移民等, 同时要制定优惠扶持政策, 鼓励支持企事业单位、个人及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参与石漠化治理, 只有把石漠化生态系统作为一个有机整体, 充分调动各方力量, 整合各方资源, 科学综合治理, 方能实现生态恢复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周小舟, 蒋宣斌等.石漠化综合治理与植被恢复技术体系[J].现代农业科技, 2013 (1)

[2] 黄泽明.保靖县石漠化治理现状与建议[J].湖南林业科技, 2013 (1)

[3] 曾亿仟, 邓集杰等.洞口县石漠化地区造林树种初选[J].湖南林业科技, 2013 (2)

[4] 袁海滨.石漠化治理的对策及造林技术措施[J].农业与技术, 2013 (2)

[5] 杨怡之, 夏玉芬等.石漠化山区构树截干造林试验[J].贵州林业科技, 2013 (2)

[6] 中德财政合作湖南小农户造林项目监测中心, 中德财政合作湖南小农户造林项目质量监测评估报告[R], 2005-2013

[7] 龙山县林业局.龙山县2013年石漠化综合治理自查验收报告[R], 2013

石漠化地区造林技术 篇2

近年来,众多桉树学家对桉树的耐寒性进行许多卓有成效的研究,但对桉树抗风性的研究则进展甚微.实际上,避免或减轻台风对桉树的.危害已成为福建省沿海地区今后一段时期内学术界重点关注的焦点之一.文章提出了采用大容器育苗、深挖穴、适当深植、双植、下足基肥、科学追肥、林缘木修枝、选择合适林地、考虑种植行向、适当稀植、馒头状培土、机械加固、控制生长、选择抗风品种、保留植被等15条主要技术措施,并阐述了灾后的补救措施,旨在为降低台风造成的危害提供借鉴.

作 者:施恭明 陈信旺 陈绍玲 兰名驹 卓立新 吴岩镇 温素平作者单位:施恭明,陈信旺,陈绍玲,卓立新(福建省林业调查规划院,350003)

兰名驹,吴岩镇(连江县林业局,350500)

温素平(浦城县林业科技中心)

石漠化地区无籽刺梨栽培技术 篇3

关键词:无籽刺梨,栽培技术,石漠化地区,贵州安顺

无籽刺梨 (Rosa sterilis S.D.shi var.leioclada M.T.An, Y.Z.) , 又称光枝无子刺梨、金刺梨等, 为贵州省安顺市林业科学研究所经多年研究培育出的一种新变种刺梨。无籽刺梨富含维生素、氨基酸和多种矿物质营养元素, 营养价值极高[1,2]。果实清脆爽口, 酸甜适中, 风味独特, 除鲜食外, 还可加工成果汁、果酒、果脯和果酱。

贵州属石漠化严重区, 生态环境脆弱, 水土流失严重, 且面积较大, 当地居民生活较贫困。为扭转现状, 贵州省加大了对石漠化治理的力度, 并将生态建设与农民受益相结合, 以提高农民收入、解决农民生产生活问题为重点, 改变人与自然的关系。结合当前石漠化的治理, 在石山上种植无籽刺梨, 将产生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安顺平坝县高寨村属石漠化区, 在此石山上种植无籽刺梨成功后将具有典型的示范作用, 同时也可作为脆弱的石漠化地区生态环境恢复与重建的科学依据。

1 栽培点高寨村基本概况

高寨村位于安顺市平坝县白云镇, 地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 冬夏季风交替明显, 气候温和, 雨量充沛, 无霜期长, 光热水同季, 年均温14℃, 年降雨量1 300 mm左右, 雨水主要集中在6—8月。高寨村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地质结构复杂, 岩溶发育强烈, 表露和覆盖的岩溶面积占总面积的50%, 平均海拔高度为1 260~1 290 m。

2 栽培技术

2.1 规范建园

石漠化地区建园宜选择土层较深厚、排水良好、富含有机质、向阳、坡度≤25°的山的中下部[3]。然后划栽小区和道路, 修好拦水沟、排水沟和蓄水坑等。

2.2 整地方式

根据石漠化地区的特点, 应采取大穴整地、鱼鳞坑整地和水平梯滞整地, 沿等高线种植, 以免水土流失。在石漠化较轻的地方, 栽植穴规格为60 cm×60 cm×50 cm, 沿等高线进行;在石漠化较重的地方, 可挖鱼鳞坑, 坑长为90 cm, 宽为50 cm, 深为50 cm, 左右角开小沟引蓄径流, 横向鱼鳞坑沿等高线设置。对于土层薄的地方可采用聚土、客土种植。

2.3 施肥

由于石漠化地区土壤耕层薄, 有机质少, 肥力低, 需要施足基肥, 每穴施有机肥25~30 kg和磷肥1.0~1.5 kg, 并与表土拌匀回填。

2.4 科学栽植

2.4.1 栽植密度。

在石漠化地区栽植要因地制宜。由于是在石山地栽植不可能按标准的行株距进行挖栽植穴, 而要栽于土层较厚的地方, 株行距应掌握在2~4 m, 种植密度在900株/hm2左右较适宜。这样既能充分利用地力与光能, 又适应无籽刺梨生长发育, 达到无籽刺梨丰产、稳产、优质生长的目的。

2.4.2 栽植时期。

无籽刺梨的栽植一般在落叶之后, 萌芽之前。但最好是在落叶之后就马上进行, 此时地温较高, 有助于苗木根系的生长。

2.4.3 栽植技术。

栽植时, 最好选用一年生健壮无病虫害的养袋苗, 先在栽植穴上挖大小适宜的坑, 并放入无籽刺梨苗, 确定好苗木的位置和深度, 填入细土, 再将苗木略向上提, 然后填土踏实[4]。栽植的深度以苗木出圃时的埋土深度为准, 以苗木为中心, 围1个直径为0.8 m的树盘, 中心略低, 周围稍高, 浇透定根水, 覆盖上地膜, 有利成活。

2.5 肥水管理

在采果后的冬季施基肥, 从栽植穴的外缘起, 逐年深挖扩穴结合压施基肥和绿肥, 改良土壤, 以园养园, 保证果树正常生长[5]。无籽刺梨的根系无自然休眠期, 在冬季低温条件下仍生长缓慢, 故地上部停生晚, 芽萌动早。因此, 基肥要早施 (一般在12月) , 以腐熟的有机肥作基肥, 施用量为18.0~22.5 t/hm2。在3月春芽萌动前施1次速效氮磷钾复合肥, 以促进花芽健壮, 提高坐果率。在6月中旬施用优质有机肥和生物肥, 以促进果实膨大, 提高大果率。在8月上旬施氮磷钾复合肥促进果实继续膨大, 以提高产量和品质。

无籽刺梨根系分布浅, 抗旱力弱, 干旱胁迫会严重抑制植株的生长和开花结果, 降低产量和品质, 因此干旱时要及时灌水[6]。为减少杂草对水及养分的消耗, 盛果期要勤除园内杂草。

2.6 整形修剪

2.6.1 幼树的整形修剪。

栽植初期, 剪除多余侧枝, 到第1年冬季修剪时, 选留2~3个不同方向的枝条作为主枝干, 主枝干长度50~60 cm, 其余萌发枝条从基部剪除, 第2年培养中心主干, 去除多余主枝, 在主干上着生5~6个主枝, 主枝长度50~60 cm, 然后疏除过密、下垂和过长的枝条。

2.6.2 结果树的整形修剪。

以采果后的冬剪为主, 辅之以生长期的适当修剪。冬季剪除枯枝、病虫枝、衰老枝、纤弱枝、重叠枝, 尽量多留健壮的一至二年生枝作为结果母枝;重短截衰老的多年生枝, 促使其基部萌发抽生强枝并成为新结果母枝。生长期修剪应将内膛荫蔽枝剪除、强枝作摘心处理。

2.7 疏花疏果

无籽刺梨花量大, 坐果率高, 疏花疏果是培育优质果品的主要措施。疏花疏果宜在5月下旬到6上旬进行, 其目的是达到适宜的叶果比。疏除畸形花果和过密花果, 保留每个花系5~7个果较好, 有利于提高无籽刺梨的品质。

2.8 主要病虫害防治

安顺市无籽刺梨主要病虫害有白粉病、黑斑病、蚜虫、蚧壳虫等。冬季剪除病虫枝、枝干涂白, 清洁果园, 喷施1次5°Bé石硫合剂。于早春发病初期喷25%粉锈灵1 500~2 000倍液2~3次, 或70%甲基托布津800~1 000倍液每15 d喷1次防治白粉病。于发病初期喷80%代森锰锌2 000~2 500倍液2~3次防治黑斑病[7]。用50%劈蚜雾可湿性粉济防治蚜虫。可用95%矿物油乳油防治介壳虫。

3 无籽刺梨在石漠化地区的生长情况

2012年初在平坝高寨种植无籽刺梨30.67 hm2, 至2014年已开花结果, 果实品质较佳。无籽刺梨植株生长良好, 高度1.6 m左右, 冠幅2 m左右, 都已进入初产期, 单株产量2~3 kg;预计进入盛产期, 单株产量可达10~15 kg。由于石山地上土层厚度不同、地形不同、水肥供应不同, 植株长势有所差异。

4 结语

无籽刺梨可以在石漠化地区种植, 并能开花结果。无籽刺梨萌发力和成枝力强, 树冠形成快, 根系发达, 是治理石漠化的一种优良树种。只有通过各种技术措施的合理运用, 才能让无籽刺梨在石漠化地区良好生长。在石漠化地区种植无籽刺梨具有良好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安明态, 程友忠, 钟漫, 等.贵州蔷薇属一新变种-光枝无子刺梨[J].种子, 2009 (1) :63.

[2]李柱军.喀斯特地区顶坛花椒速生丰产栽培技术[J].林业建设, 2009 (2) :20-22.

[3]熊洁, 高媛.刺梨栽培丰产技术及丰产效果初探[J].贵州林业科技, 2010, 38 (4) :51-54.

[4]韦景枫, 程友忠, 钟漫, 等.安顺金刺梨丰产栽培技术初探[J].贵州林业科技, 2012 (1) :30-32.

[5]王蓉.刺梨栽培丰产技术及丰产效果初探[J].科技风, 2012 (8) :209.

[6]樊卫国, 安华明, 刘国琴, 等.刺梨的生物学特性与栽培技术[J].林业科技开发, 2004 (4) :45-48.

石漠化地区造林技术 篇4

湖南省邵阳市人民政府 2007年6月18日

尊敬的姚司长,葛厅长,各位领导:

大家好。首先,我代表邵阳市人民政府向各位领导来我市检查指导工作表示热烈欢迎!对国家林业局和省林业厅长期以来对我市林业的关心和支持表示感谢衷心感谢!

邵阳,古称宝庆,位于湘中偏西南,北障雪峰之险,南屏五岭之秀,中有资水横贯。全市辖8县1市3区、198个乡镇。现有国家扶贫县3个,省扶贫县3个,是经济社会欠发达地区。全市总人口746万,占全省的九分之一,其中农业人口621万。2006年,全市实现国民生产总值409.51亿元,其中林业总产值48亿元,占11.7%;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74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675元。全市国土总面积3119万亩,占全省的十分之一,其中林业用地1800万亩,有林地1578万亩,居全省第3位;活立木蓄积4671万立方米,居全省第2位;森林覆盖率56.8%,居全省第2位。区内有“山水赛桂林”的崀山国家风景名胜区,有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誉为“神奇绿洲”的黄桑国家自然保护区,有道家称为“六九福地”的云山国家森林公园。绥宁县是“中国竹子之乡”、隆回县是“中国金银花之乡”,新宁县是全国最大的红豆杉生产基地。下面,我就我市岩溶地区石漠化治理情况作个简要汇报,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一、我市岩溶地区石漠化现状

邵阳市山地广阔,以石灰岩为主,属典型的岩溶地貌区。2005年,我们根据《国家林业局关于开展西南岩溶地区石漠化监测工作的通知》和湖南省林业厅《关于开展我省岩溶地区石漠化监测工作的通知》要求,组织300余名林业工程技术人员,在省林业调查规划院专家的指导下,严格按照《湖南省岩溶地区石漠化监测操作细则》,历时四个月,对全市土地石漠化现状进行了全面监测。通过调查,我市岩溶地区面积1350.18万亩,分布在全市 12个县市区、150余个乡镇、国有林场。其中石漠化土地365.59万亩,占27.1%;潜在石漠化土地338.98万亩,占25.1%;非石漠化土地645.61万亩,占52.2%。其中,邵东、邵阳、新邵、隆回、武冈等5个县市石漠化面积都达到了30万亩以上。土地石漠化严重制约了岩溶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严重影响了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

1、石漠化导致土地严重退化。石漠化地区往往是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我市水土流失面积

万亩,占国土总面积的%,与石漠化占总面积比例基本上一致。1990年—2000年,全市新增水土流失面积

万亩,平均每年新增

万亩。石漠化最直接的后果是土地严重退化,可利用土地资源减少。据监测,我市石漠化地区平均每年损失表土厚度0.1—2毫米,折合流失肥土450万吨,相当于3万亩耕地的表土层。由于水土流失,土层变薄,基岩裸露,肥力下降,可耕地资源减少,严重威胁我市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

2、石漠化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地表植被的破坏,导致土地水源涵养功能锐减。生态环境恶化的直接后果是自然灾害频发,暴雨时洪水泛滥,断雨后迅速干旱。我市90%以上的干旱死角村属于岩溶地区。2003年、2005年两年,全市连续干旱无雨6个月之久,大部分河流、水库、山塘干涸,100万余人生活用水困难。2005年新邵县太芝庙乡、2006年隆回县虎形山乡先后暴发了山洪,共造成近百人死亡、3500余间房屋倒塌,直接经济损失12亿元。

3、石漠化导致区域经济贫困化。石漠化地区自然条件差,贫困程度深,脱贫难度大。在我市的 3个国贫县、3个省贫县中,有

个乡镇分布在石漠化地区,至今尚有贫困人口

万人。因此,石漠化地区也是我市贫困村集中地区。邵阳县22个乡镇,石山面积占国土面积 30% 以上的乡镇有 20个;全县 1999 年人均收入在 1000 元以下的25万贫困人口,绝大部分居住在石漠化严重的石山区。由于这些地区土地严重石漠化,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十分恶劣,许多地区陷入了“越穷越垦、越垦越穷”的恶性循环。

二、我市石漠化治理工作开展情况

石漠化是水土流失的顶级表现,是在岩溶地区脆弱生态环境下,人类不合理的社会经济活动造成的,自然因素是客观条件,人为因素是主要原因。我市由于人口众多,经济落后,广大群众靠山吃山,毁林开垦,樵采放牧,致使森林资源遭到严重破坏。可以说是贫困化导致了石漠化。反过来,石漠化又加剧了贫困化。这就是我市岩溶地区石漠化的自然历史进程。

由于深受石漠化之害,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我市尝试开展石漠化治理。全市结合“消灭宜林荒山”和“绿化达标”活动,在石漠化地区推动人工造林、封山育林,在条件恶劣地区开展飞播造林,共营造水土保持林

万亩,封育中幼林

万亩,飞机播种造林

万亩。其中成效最为显著的是隆回县。他们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气概在南部岩石裸露的山地上,采取“选地适树、引入客土”等办法,营造柏木6000万株、枣树2000万株,成林面积18万亩。昔日童山秃岭,今日红果满坡。中央电视台、湖南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对此进行了专题报道。

进入新世纪,市委、市政府把石漠化治理作为全面建设“绿色邵阳”的改天换地的头号工程来抓,依托退耕还林、长防林、生态公益林保护等林业重点工程建设,采取多种生物措施对石漠化地区进行重点治理。到2006年全市共退耕还林200万亩,其中退耕地造林88万亩,荒山造林112万亩(含封山育林10万亩),项目涵盖12个县市区、184个乡镇、4136个村、514565家农户。在退耕还林建设中,我们对石漠化地区进行重点投入,重点倾斜,安排造林

万亩。

但是,由于石漠化地区生态环境恶劣,立地条件差,人工造林和封山育林的难度较大,治理成本较高,因而治理进度非常缓慢。加上我们最初的治理活动仅限于林业部门,治理措施也只是单一的、低层次的和不系统的生物措施,成效十分有限,一些地方石漠化程度还在加剧。因此,加快工程治理,开展综合治理势在必行。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石漠化治理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去年,市委、市政府决定在十一五期间启动石漠化工程治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努力构建和谐社会。由市政府统一协调,林业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对石漠化治理进行了综合规划。按照规划,我们实行山顶林、山腰果、山脚粮的立体布局,采取封育、造林、建田、拦砂、排水、通水电路,猪一沼一果(粮)并进的综合治理模式,先易后难,力争做到治一方水土,遏制一方石漠化,发展一方经济,造福一方百姓。

(一)治理的总体思路是:以改善“三生”(生活、生产、生态)条件为切入点,以解决“三农”(农民、农业、农村)问题为核心,以实现“三效”(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统一为目标,以小流域为单元,综合采取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和生态农业措施,对石漠化地区的山、水、林、田、交通、能源等进行全面治理,治理水土流失,抢救土地资源,防止土地石漠化,促进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

(二)治理的具体规划是:以石漠化治理工程为依托,治理面积

万亩。从2008年开展试点,2009年起全面实施,每年按人工造林20万亩、封山育林15万亩的速度推进,历时8年,到2015年全面完成治理任务。整个工程预计需要投资114550万元,其中对潜在石漠化类型339万亩面积进行管护,按50元/亩计算,需要管护经费16950万元;对石漠化地区封山育林100万亩,按连续封育5年、每年100元计算,需要封育经费10000万元;将石漠化地区正在耕种的土地40万亩退耕还林,需要钱粮补助75600万元;在石漠化地区进行其他人工造林150万亩,按800元/亩计算,需要造林资金12000万元。

(三)治理的基本模式有:

——高山地区半石山乔灌混交防护林治理模式。在高海拔、岩石裸露率 30%~70% 的半石山,采取封山育林、人工促进天然更新、人工造林等措施,通过“栽针、留灌、补阔”或“栽阔、抚灌”形成复层乔灌混交林,促进石漠化植被的尽快恢复,增强山地水源涵养能力。

——高寒山区半石山生态经济型治理模式。在高寒山区选择下部坡度相对平缓的地方,种植金银花、红豆杉、杜仲等木本药材,把环境治理与发展农村生态经济结合起来。

——丘陵地区半石山地生态用材林治理模式。选择抗性较强的乡土树种如马尾松、柏木、香椿等用材树种,既绿化石漠化地区,又能为当地农民提供一定数量的用材。

——岩溶地区山地薪炭林治理模式。在农村能源短缺的地区,栽植栎类、刺槐、桤木等树种,以解决农户燃料问题,并有效保护生态环境。

(四)治理的主要措施是:

1、加强领导,严格落实责任。党中央、国务院对石漠化治理的高度重视,为我市加快这项工作带来千载难逢的机遇。我们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把石漠化治理摆上应有位置,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狠抓落实;建立和完善各级党政干部任期石漠化治理任期目标责任制,从市到县到乡层层签订责任状,严格检查验收,严明奖惩制度,确保各项治理目标的如期实现。

2、科学规划,尽快完善方案。根据国家政策要求,进一步完善《邵阳市石漠化治理工程总体规划》,以指导和规范今后的石漠化治理。把石漠化治理与农村开发结合起来,做到以治理促进开发,以开发带动治理。把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起来,对已石漠化的土地,采取全面治理的措施;对轻度石漠化和尚未石漠化但潜在危险很大的土地,重点采取预防措施;对已经治理好的采取保护措施。

3、大力宣传,充分动员群众。石漠化治理事关千山万水,情系千家万户。同时,石漠化治理也是一项全新的工作,需要多个部门的相互配合。因此,要大力宣传,深入动员,鼓励全社会力量参与。要优化机制,把石漠化治理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群众脱贫致富结合起来,不断提高农民群众参与治理石漠化的积极性。

4、因地制宜,不断创新模式。要尊重自然规律,搞好分类指导,做到一地一策。薪材短缺的地区,大力发展薪炭林和沼气等清洁能源建设,以满足农民生产生活的需要,减轻对森林的樵采压力;在立地条件较好的地方,营造经济林、竹林等,发展生态经济型林业,发挥林业的多种功能,满足社会的多种需求。

5、科技兴林,切实提高成效。筛选一批技术成熟、投资少、见效快、效益高的科技成果和治理模式,重点予以推广。抓好农民技术骨干和科技示范户的培训,普及各项石漠化治理技术,提高项目科技含量。

四、几点请求

1、请求将我市新邵县、邵东县列入首批岩溶地区石漠化治理工程试点单位。新邵县为省级贫困县,为经济欠发达的地区。该县岩溶地区石漠化监测工作扎实、数据准确,已全面完成了规划设计及项目上报工作。邵东县人口众多,历史上垦荒严重,石漠化面积大,水土流失十分严重。因此,请求将两县列入首批岩溶地区石漠化治理试点单位。

2、请求将我市纳入全国西南地区石漠化治理重点区域。我市地处衡邵干旱走廊,石漠化面积广大,石漠化程度严重,水旱灾害频繁。境内河流密布,分属资江、沅江、湘江与西江四大水系,生态区位十分重要。我市又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现有3个国家级贫困县和3个省级贫困县,实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任务繁重,加之地方财政十分困难,请求将我市作为全国西南地区石漠化治理重点地区,在项目和资金安排上给予更多倾斜。

上一篇:椎体次全切除减压下一篇:异形截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