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漠化的解决措施

2024-09-18

石漠化的解决措施(精选12篇)

石漠化的解决措施 篇1

1石漠化的原因

随着我国的经济不断发展, 人们对森林、草原等自然环境的破坏也越来越严重, 石漠化现象也成为当前一个严重的灾害。由于人们认识上的差异, 曾经一度认为石漠化是一种自然现象, 但其实不然, 石漠化的形成也是多种因素共同造成, 而且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 造成石漠化的因素越来越多, 比如工业生产、人们的砍伐等, 都会对各地自然环境的平衡造成破坏, 也会对各地人民的健康带来很大的影响。比如我国西部和西南等石山岩溶比较多的地区, 就是形成石漠化的一个重要区域, 这些地区的石头数量较多, 因此能够供给植物生长的土壤比较少, 那些仅有的土层也比较稀薄, 所以使得植物数量较少, 加上周围的环境限制, 使得植物的生长速度很慢、生长周期比较长, 最终使得当地的植被覆盖率较低。更为严重的是, 在这些地区, 由于人们的生活往往比较贫困, 因此为了要提高生活水平和质量, 人们也不得不过度利用自然资源, 比如在石山上放牧以换取生活费用, 挖药材来售卖等, 都会对当地的环境造成破坏, 最终会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使得当地的石漠化现象变得越来越严重。因此造成石漠化现象的原因有人为的, 也有自然的因素。石漠化现象对当地的经济和社会的稳定发展都有影响, 因此受到各界人士的高度关注。

2石漠化的治理措施

2.1加强对石漠化治理的重视

从当前的形势来看, 石漠化是当前自然环境面临的一个严重的问题, 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必须要积极加强对石漠化防治工作的重视。林业部门必须把荒漠化治理作为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期内的重要任务, 而且要将石漠化治理工作落实到实处, 积极有效地解决石漠化治理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具体说来, 主导石漠化治理时, 应该有全局意识, 要做好统筹规划, 加强对全境内的调度管理。在治理的过程中, 应该要加强对各种先进的治沙理念的应用, 参照其他地区或者其他国家的石漠化防治经验, 并且有效地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 不断推进沙漠治理工作。在治沙理念上, 要本着生态治理的原则, 将生态环境的修复与沙漠治理工作兼顾并行, 使得沙漠治理的过程中也能做到生态保护, 借助各种生态手段进行治理。

2.2 加强石漠化治理的宣传工作

在森林资源的保护过程中, 应该要加强对石漠化治理工作的宣传, 一方面, 要加强对森林管理部门工作人员的宣传, 使其能够具备更加全面的管理意识和责任意识, 能够将石漠化治理工作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中。其次, 还应该要加强对周围群众的宣传, 群众也应该要成为石漠化治理工作的主力军, 而且群众在石漠化治理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更为重要。对此, 相关部门应定期举行相应的宣传活动, 宣传石漠化治理的重要性, 强化群众对森林以及其他各种植被的保护意识, 防止由于森林和其他植被损坏出现的石漠化现象。

2.3确保石漠化治理的资金需求

石漠化治理的发展, 离不开充足的资金, 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 应该要积极加强对石漠化治理过程中资金的筹集, 可以通过拓展融资渠道、完善资金投入机制等方式, 满足石漠化治理过程中的资金需求。一方面, 政府应该要为石漠化治理过程提供充足的资金, 让石漠化治理过程中的各项设施设备、各种树木可以得到保障。另一方面, 还应该要融合更多的社会渠道, 满足石漠化治理过程中所需的资金以及物资。在石漠化治理过程中, 可以争取更多的国际机构、组织的援助, 扩大各种树木栽种过程中的投资来源, 加快石漠化治理的发展。同时, 还应该要建立健全稳定的投入机制, 切实保障各项石漠化治理过程中主体的合法权益。

2.4 完善相关的法律

在石漠化治理过程中还应该注重的一个问题就是要加强对各项法律的完善, 当前关于林业资源破坏的违法犯罪行为越来越多, 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 因此使得石漠化现象越来越严重, 对于这些破坏森林植被资源的现象应进行处理, 加强各种法律法规的完善。在新时期, 要结合我国的现状完善各项森林法律法规, 更好地满足当前的实际情况, 同时也给执法人员提供更加及时、全面的消息, 使得执法人员能够按照最新的法律法规处理各种违法行为, 确保各项森林资源得到保护, 降低石漠化出现的概率。

2.5加大植树造林力度

植树造林是治理石漠化的一个重要途径, 在石漠化的治理过程中, 应该要积极加强植树造林的力度, 使得森林面积有所增加, 对于生态环境的改善有很大的作用。在植树造林的过程中, 增加了森林覆盖率, 实现森林还原, 有助于改善气候。对于石漠化比较严重的地区, 应根据当地的土地、气候等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树木, 并合理种植, 防止水土流失的加剧, 并且通过森林的还原, 也能带动当地生态环境的改善, 保护较稀薄的土壤, 最终解决石漠化现象, 给群众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

3结语

综上所述, 在当前的经济发展过程中, 石漠化是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 这个问题对于石漠化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的生活有很大的影响。在石漠化的防治过程中, 一方面要加强对民众的宣传和引导, 强化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另一方面, 要加强植树造林, 提高森林植被的覆盖率, 从而使得石漠化现象得到有效遏制。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 自然环境受到的破坏越来越严重, 石漠化是当前比较严重的一个环节问题, 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 要遵循美丽中国的建设原则, 治理石漠化现象, 给百姓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关键词:石漠化,形成原因,治理措施,对策

参考文献

[1]张家全.浅析石漠化的治理措施及方法[J].广东科技, 2011 (08)

[2] 杨堃.基于石漠化治理的林业建设措施研究[J].大科技, 2014 (12)

[3] 林风华.石漠化治理的基本思路及模式初探[J].贵州林业科技, 2005 (5)

石漠化的解决措施 篇2

【关键词】水土保持;荒漠化;防治;措施

1.我国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

我国先后实施“三北”防护林、长江中上游防护林、沿海防护林等一系列林业生态工程,开展黄河、长江等七大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加大荒漠化治理力度,推广旱作节水农业技术,加强草原和生态农业建设,使我国的生态环境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并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但是,应当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的生态环境仍很脆弱,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还未得到遏制,生态环境问题仍很严重。

1.1自然环境先天不足

我国土地总量虽然较大,土地总量位居世界第三,但人均占有土地面积只有0.8hm2,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3。山地、高原、丘陵面积占国土面积的69.27% ,所构成的复杂地形和地质条件, 在重力梯度、水力梯度的外营力作用下易造成水土流失,再加上地质新构造运动较活跃,山崩、滑坡、泥石流危害严重。同时,还有分布广泛、类型多样、演变迅速的生态环境脆弱带,如沙漠、戈壁、冰川、永久冻土及石山、裸地等面积就占国土面积的28%,此外还有沼泽、滩涂、荒漠、荒山等利用难度大的土地。特殊的地理位置使我国季风气候显著,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我国降水量地区差异和年内、年际变化都很大,导致全国范围内旱涝灾害频繁,严重影响工农业生产。

1.2水土流失仍很严重

根据全国第二次水土流失遥感调查,20世纪90年代末全国水土流失总面积为356万km2,其中,水蚀165万km2;风蚀191万km2;在水蚀和风蚀面积中,水蚀风蚀交错区水土流失面积为26万km2。目前仍有近200万km2水土流失面积需要治理,按照现在的防治速度,需要近半个世纪的时间才能得到初步治理。此外,我国水土流失强度大,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尚未得到遏制;边治理边破坏的现象仍然存在,对水土资源和生态环境造成巨大压力。

1.3荒漠化面积呈扩大趋势

我国是世界上荒漠面积较大、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全国荒漠化土地总面积为262.2万km2,占国土总面积的27.2%。其中, 风蚀荒漠化160.7万km2,水蚀荒漠化20.5万km2,冰融荒漠化36.3万km2,土壤盐渍化23.3万km2,超过全国现有耕地面积的总和,有近4亿人口受到荒漠化的威胁,全国每年因荒漠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540亿元。

1.4水资源紧缺, 污染严重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水旱灾害频繁的国家。我国的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28124亿3 。按水资源总量考虑,我国居世界第六位;但我国人口众多,人均水资源不到世界人均水资源量的1/4,1997年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在世界各国排名中仅列第121位,被联合国列为13个贫水国家之一。到21世纪中叶,我国人均水资源量将降为1700m3,水资源紧缺的形势将更加严重。据有关专家预测,我国缺水高峰将在2020年至2030年出现,据估计到那时我国将缺水2000亿m3 。此外,城市缺水也相当严重,据1995年建设部的调查分析结果显示,1993年500多座大中城市中有333座缺水,其中49座是水源缺乏,19座是污染导致可利用水资源紧缺。

2.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的主要内容

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是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措施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它与水土保持生物措施及其他措施同等重要,不能互相代替。水土保持工程研究的對象是斜坡及沟道中的水土流失机理,即在水力,风力,重力等外营力作用下,水土资源损失和破坏过程及工程防治措施。

水土保持工程可以分为以下四种类型:①山坡防护工程;②山沟治理工程;③山洪积压层工程;④小型蓄水用水工程。

山坡防护工程的作用在于用改变小地形的方法防止坡地水土流失,将雨水及融雪水就地拦蓄,使其渗入农地、草地或林地,减少或防止形成坡面径流,增加农作物、牧草以及林木可利用的土壤水分。同时,将未能就地拦蓄的坡地径流引入小型蓄水工程。在有发生重力侵蚀危险的坡地上,可以修筑排水工程或支撑建筑物防止滑坡作用。属于山坡防护工程的措施有:梯田、拦水沟埂、水平沟、水平阶梯、鱼鳞坑、山坡截流沟、水窖(旱井)、以及稳定斜坡下部的挡土墙等。

山沟治理工程的在于防止兆头前进、沟床下切、沟岸扩张,减缓沟床纵坡、调节山洪洪峰流量,减少山洪或泥石流的固体物质含量,使山洪安全排泄,对沟口冲积堆不造成灾害。属于山沟治理工程的措施有:沟头防护工程、谷坊工程,以拦调节泥沙为主要目的的各种拦沙坝,以拦泥淤地,建设基本农田为目的的淤地坝及沟道防道防岸工程等。

山洪排导工程的作用在于防止山洪或泥石流危害沟口冲积堆上的房屋、工矿企业、道路及农田等具有重大经济意义及意义的防护对象。属于山洪积压层的有排洪沟、导流堤等。

小型蓄水用水工程的作用在于将坡地径流及地下潜流拦蓄起来,减少水土流失危害,灌溉农田,提高作物产量。其工程包括小水库、蓄水塘坝、淤滩造田、引洪灌地、引水上山等。

3.荒漠化防治对策

荒漠化是指包括气候变异和人为活动在内的种种因素造成干旱半干旱地区和亚湿润干旱地区的土地退化。防治荒漠化的主要目的是防止或减少土地退化,恢复部分退化耕地,垦复已荒漠化的土地。我国对防治荒漠化非常重视,实施了“三北 防护林工程和防沙治沙工程,增加了植被盖度,保护了农田、牧场,大大改善了生态环境。但从总体看,荒漠化形势还十分严竣,局部在改善,总体上还在继续恶化,必须采取强有力措施来遏制荒漠化扩展,实现社会、资源、环境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1合理利用水土资源

荒漠化地区生态系统很脆弱,每一项不合理的开发利用,都可能对整个生物链形成极大破坏。滥伐森林、毁林造地等破坏植被的短期行为会造成生态系统的破坏,也不会获得持续稳定的经济效益。要科学利用土地资源,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开展综合治理。为此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3.1.1要保护好现有天然林,采取封禁措施,杜绝人为乱砍滥伐,同时要防止森林火灾、森林病虫害等危害。

3.1.2对250以上坡耕地要尽快还林还草,增加植被,减少水土流失。各级政府要发挥好职能作用,业务部门要搞好调查,合理规划,搞好宣传教育,把长远利益和短期利益协调好。

3.1.3农耕地要科学耕种,搞好水利水保工程,防治水土流失,推广抗旱节水技术,防止土地生产力下降。

3.1.4解决好林牧矛盾,“四荒”拍卖治理要以增加植被为主要原则,杜绝治理“四荒”时搞掠夺性经营带来的植被破坏现象,可以结合群众致富需要发展经济林,种草种灌增加植被盖度发展牧业。

3.2加快国土绿化进程

要坚持“适地适树,因地制宜”原则,继续完善好“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人工造林要考虑区域内地下水的平衡,推广集水和节水工程;根据立地条件类型选择适生树种,保护培育荒漠化地区的珍贵动植物种质资源;把以增加群众收入为目标的经济林发展模式转化为以生态公益林、防护林为主的荒山造林模式,把发展林牧业的主战场转移到荒山治理的轨道上来,逐步地恢复植被。彻底根治水土流失,防止荒漠化扩展。

2.3加强科学管理

解决物价上涨的最好措施 篇3

解决物价上涨的最好措施——提高薪资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提高社会各阶层中的收入水平以及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是打赢这场物价上涨战役的关键点,这也是响应了这次十七大中提出的,要让更多的低收者也能享受改革发展的成果,同时,从另一方面说明了,中国的经济制度是具有真正民意基础的制度,是发展的向上的制度。

近日在深圳举办的深港市民喜爱的百强品牌企业招聘会上,在这100多家企业中的不少人表示,面对深圳物价上涨,用人单位也随之提高了员工的工资待遇,涨幅在10%—20%,否则不仅招不到员工,而且留不住员工。这是企业对当前物价上涨引发的一系列问题,所采取的顺时应对。那么国家对于这次物价持续上涨,又能做些什么呢?对于老百姓,国家的经济有多么的高速度发展、GDP突破到了什么程度等等这些,在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并不能直观感受到,反倒是薪资水平能直接反映民生问题,工资不涨背景下的物价上涨,折射的就是老百姓的生存质量打折的民生问题。

有业内人士分析,减轻因物价上涨给大学生带来的生活压力,财政部、教育部在今年3至6月间,向全国2000万名本专科生、研究生发放每人每月20元的生活补贴,并在此基础上对全国高校中约1/5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再补贴20元。目前资金已全部落实到位。

孩子没有心思学习的解决措施 篇4

由于目前大家的心情比较浮躁,所以,完整学习计划的执行效果并不会太好。不如就先制定暂时的短期学习计划,比如一周、两周。这样比较容易产生成就感,等学习渐入佳境后,再调整计划也不迟。

为帮助大家尽快进入税务师考试的学习,我们制定了《20税务师考试学习计划表》,以方便同学们对税务师学习进度进行全面控制;希望这份计划表对大家顺利通过2017年的考试有所帮助。

2、每天听一节课

网校2017年税务师基础学习、强化提高等不同层次的课程已经开通,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习惯选择适合自己的老师。每天不需要听很多,一节课就够了,逐渐培养学习习惯、进入学习状态。

3、做练习题

每天看完课之后可以拿出十几分钟的时间来做几道练习题,或者认真回忆、温习课程中老师讲解的典型例题,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石漠化的解决措施 篇5

关键词:城镇近郊,石漠化,植被,恢复,措施

1 引言

岩溶地区石漠化是指在热带、亚热带湿润-半湿润气候条件和岩溶极其发育的自然背景下,受人为活动干扰,使地表植被遭受破坏,造成土壤严重侵蚀,基岩大面积裸露,石砾堆积等土地退化现象。石漠化威胁着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严重的可能导致自然资源破坏,因此运用土地植被恢复方法已成为目前处理土地石漠化的重要措施。

2 造成土地石漠化的主要因素分析

2.1 自然因素

2.1.1 岩土性质

岩溶区的地层坚硬,多属碳酸盐地层,这种岩层的持水性较低且孔隙度小,再加上地壳的大幅提升,导致雨水既能在地表强烈溶蚀也能在地下进行溶蚀。这样一来,就会使得峰体挺拔、山高坡陡,更容易出现岩溶裂隙、溶洞等现象,从而使得新生的地壳普遍呈现出不利于水土资源保存的地表地下双层空间结构[3]。另外,这种现象的加剧使得岩溶区成壤缓慢,且土壤的有机质容易被雨水带走,导致植被生长缓慢,地区生态环境逐渐变坏。而如果表生带遭到了破坏,则很难处理恢复,最终将导致石漠化现象。

2.1.2 复杂的地形地貌

水文地质条件是影响土地石漠化的重要因素,城镇近郊的地形地貌复杂,既有自然环境与城镇建筑的融合,又有地下人工设施与自然地形的结合。具有地形起伏大,地质情况交错分布复杂的特点,近郊的水资源流向城镇,造成城镇近郊区域的生态环境抗干扰的能力降低[3]。

2.1.3 水文气候条件影响

岩溶区的温度差异非常大,年降水的变化率也很大。再加上岩溶区的气候复杂,暴雨强度也大,由于城镇近郊的特殊性,其土层比较浅,土壤的总量也较少,储水的能力不高,所以非常容易出现蒸发量大于降水量的情况,从而造成土地的干旱,进一步形成岩溶性的干旱气候,非常不利于植被的生长。

2.2 人类活动因素影响

人类活动因素是造成城镇近郊岩溶石漠化的主要因素,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加,城镇生存压力的增大,也给城镇近郊的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破坏。人们生活垃圾的增多,对于城镇周边自然资源的不断索取,大量的森林砍伐和矿业开发,大量的燃煤等操作导致了水土流失严重,坡地和林地耕地化,这也使得原来浅薄的土壤变得更为浅薄,导致基岩裸露出来最终形成石漠化[2]。

3 城镇近郊石漠化土地植被恢复措施

3.1 合理选择适生植物种类

对于城镇近郊的岩溶性地区来讲,要处理好土地石漠化首先必须对土地的环境和立地条件进行分析,筛选出最适宜的植物种类。通常用于岩溶石漠化土地植被恢复的植被应选用石生、耐旱且喜钙的乡土植物种类,这种植物能够很好的适应岩溶山地的周期性干旱以及昼夜温度差,就算是在高温干旱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也能进行正常的生理活动。针对植被覆盖率低且石漠化程度高的区域,可以采用先锋植物,不断来改善城镇近郊的环境,为其他植被以及物种的引入创造条件[1]。

3.2 选择适当的植物种植配置模式

造林、种草是处理岩溶石漠化的最佳方式,在进行石漠化土地植被恢复的过程中,必须考虑到高效性以及可持续性,根据选择的植被性质、岩体以及生态学特征进行分析,重点强调不同植物种类之间的配置模式,保证科学、合理的配置。在此之前,还应对石漠化环境的特征以及性质进行分析,遵循因地制宜、宜乔则乔、宜疏则疏的种植原则来配置。在此基础上,可根据石漠化地段的强度和极强度情况,以不规则的方式配置合理的植被种植,有效保证区域内的生态特征[5]。

3.3 科学的配套技术措施

水土是岩溶石漠化植被恢复的关键元素,因此在进行植被恢复措施之前,要保证合理的种植条件,充分对土壤进行改善,做好相应的配套技术措施。首先,在植被种植之前,应针对岩溶山地的情况进行分析,通过适当的整地,增加种植穴周围的土层厚度,进一步改善微地形和土壤的理化性质,加强土体的保墒能力,有效保证植物的存活率。与此同时,还应采取保水保土的一系列措施,通过覆盖地膜等方式来减少土壤的水分蒸发,也可以防止雨水的强力冲刷,有效保障土壤的湿度与温度。除此之外,利用高效的节水补水措施来克服水分危机,通过添加保水剂等措施,大大减少土壤水分的流失,或者通过适当的浇灌措施,保障植物生长所需的水分[4]。另外,还应进行适当的施肥管理,因石漠化土地的有机质、磷等元素的大量流失使得植被的营养跟不上。因此,有针对性的对植物进行施肥,以促进造林后的植物生长,同时加强其抗逆性,以改善植被恢复的效果。需要特别注意的是,针对人为活动产生的干扰和破坏应进行及时的管理,通过封山管护、禁止砍伐、开采等一系列措施,有效地控制人为活动产生的影响[5]。

4 结语

对于城镇近郊岩溶石漠化土地植被恢复工作来说,其周期性长、涉及范围广,且技术复杂,需要考虑的因素较多。选择适当的植被种类,并配置合理、科学的技术措施,通过改善土壤性质、优化土壤营养以及合理的保水保土措施,全面的提高石漠化土地植被恢复效果。

参考文献

[1]邓菊芬,崔阁英,王跃东,等.云南岩溶区的石漠化与综合治理[J].草业科学,2009(2):33~38.

[2]温庆忠,谢云.城镇近郊岩溶石漠化土地植被恢复方法[J].林业实用技术,2009(6):57~59.

[3]黄金国,魏兴琥,李森.粤北岩溶山区石漠化土地的植被退化及其恢复途径——以英德、阳山、乳源、连州4县(市)为例[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1(1):22~26.

不容忽视的石漠化问题 篇6

一、石漠化产生的原因

石漠化是“石质荒漠化”的简称,石漠化是在喀斯特脆弱生态环境下,由于人类不合理的社会经济活动而造成人地矛盾突出、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土地生产能力衰退或丧失,地表呈现类似荒漠景观的岩石逐渐裸露的演变过程。从成因来说,导致石漠化的主要因素是人为活动。包括粗放耕作、过度樵采、石山放牧等掠夺式的土地开发利用。致使长期以来自然植被不断遭到破坏,造成地表裸露,加上喀斯特石山区土层薄,基岩出露浅,暴雨冲刷力强,大量的水土流失后岩石逐渐凸现裸露,呈现出石 漠化现象,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石漠化程度和面积也在不断加深和发展。

二、石漠化的危害

石漠化发展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土地资源的丧失。又由于石漠化地区缺少植被,不能涵养水源,往往伴随着严重的人畜饮水困难。水土资源不断流失后呈现的石漠化现象,不仅恶化了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而且将使群众失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许多地方不得不考虑“生态移民”。据调查统计,贵州全省喀斯特石漠化山区由于生态恶化已不具备生存条件而需要移民搬迁的还有约45万人,目前正采取措施逐步进行移民搬迁。石漠化导致生态环境持续恶化,水土流失加剧,旱涝灾害交替出现,不仅破坏了当地农牧业发展条件,而且使下游地区的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影响,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后果,石漠化是造成西南石山地区贫困的重要原因。

三、石漠化的治理

加大石漠化治理力度非常必要,封山育林是岩溶地区植被恢复的主要手段,同时也存在一定难度。石山地区经济基础薄弱,生态环境恶化与农村贫困互为因果,相互交织,发展与治理的矛盾十分突出。由于耕地贫瘠、土地人口承载量过大,群众对土地和山林依存度高,在实施退耕还林、封山育林过程中,对群众的生产生活不可避免地产生一定影响,如果相关的配套措施不能及时跟上,石漠化治理成果也将难以保持。因此,西南地区石漠化的治理不能只局限在生态环境建设一个方面,要把解决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作为石漠化治理的重点。根据石山区岩溶流域分布特点和石漠化程度,综合运用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因地制宜开展治理。

治理的主要途径:

(一)开展生态建设,促进植被保护和恢复

以水土保持为中心,按照草、灌、乔相结合的原则,以恢复和扩大山地植被为重点,开展林种丰富、功能多样的生态林建设;对陡坡耕地,有计划地实施退耕还林和封山育林。对缓坡地,大力开展坡改梯,提高耕地保水保土能力;采取综合措施,切实解决农村能源问题,逐步减少林木植被、农作物秸秆的使用量,为生态恢复提供保障。

(二)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为农业结构调整创造条件

对水资源开发要统筹考虑,力争做到兴利除害。围绕农业结构调整,进一步加大基本农田建设力度,提高耕地质量和产出能力。帮助群众按照石漠化治理的要求,逐步改变土地利用方式和耕作习惯,保护好有限的土地资源。积极发展种、养、加及其他农村副业,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群众收入多元化。

(三)发展县域经济,搞好新时期扶贫开发

石漠化地区具有多种资源优势,要在挖掘潜力,发挥优势上做文章。大力发展以民族风情、传统教育为主的观光旅游业,合理开发矿产资源等。扶贫开发要与当地农村经济发展和石漠化治理要求相衔接。

(四)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加快小城镇建设,逐步提高当地城市化水平。积极开展各类培训,进一步提高农民各项能力,为劳务输出创造条件。进一步完善计划生育政策措施,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同时,以提高人口素质为中心,加快普及义务教育,扩大职业教育。

(五)完善政策引导机制,加强资金投入的统筹安排

变频电源的谐波危害及解决措施 篇7

作者:华腾开元 发表时间:2010-2-3 17:11:29 阅读:次

一、变频电源应用中的问题

在工业调速传动领域中,与传统的机械调速相比,用变频电源调速有诸多优点,应用非常广泛,但由于变频电源逆变电路的开关特性,对其供电电源形成了一个典型的非线性负载,变频电源在现场通常与其它设备同时运行,例如计算机和传感器,这些设备常常安装得很近,这样可能会造成相互影响。因此,以变频电源为代表的电力电子装置是公用电网中最主要的谐波源之一,其对电力系统中电能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供电系统谐波的定义是对周期性非正弦电量进行傅立叶级数分解,除了得到与电网基波频率相同的分量,还得到一系列大于电网基波频率的分量,这部分电量称为谐波。谐波频率与基波频率的比值(n=fn/f1)称为谐波次数。电网中有时也存在非整数倍谐波,称为非谐波(Non-harmonics)或分数谐波。谐波实际上是一种 干扰量,使电网受到“污染”。电工技术领域主要研究谐波的发生、传输、测量、危害及抑制,其频率范围一般 为2≤n≤40。

二、谐波的产生过程

向公用电网注入谐波电流或在公用电网上产生谐波电压的电气设备称为谐波源。具有非线性特性的电气设备是主要的谐波源,例如带有功率电子器件的变流设备,交流控制器和电弧炉、感应炉、荧光灯、变压器等。

谐波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由于非线性负载所致。当电流流经负载时,与所加的电压不呈线性关系,就形成非正弦电流,从而产生谐波。

谐波频率是基波频率的整倍数,根据法国数学家傅立叶(M.Fourier)分析原理证明,任何重复的波形都可以分解为含有基波频率和一系列为基波倍数的谐波的正弦波分量。谐波是正弦波,每个谐波都具有不同的频率、幅度与相角。谐波可以区分为偶次与奇次谐波。在平衡的三相系统中,由于对称关系,偶次谐波已经被消除了,只有奇次谐波存在,奇次谐波引起的危害比偶次谐波更多更大。我国工业企业也越来越多的使用产生谐波的电气设备,例如晶闸管电路供电的直流提升机、交-交变频装置、轧钢机直流传动装置、晶闸管串级调速的风机水泵和冶炼电弧炉等。这些设备取用的电流是非正弦形的,其谐波分量使系统正弦电压产生畸变。谐波电流的量取决于谐波源设备本身的特性及其工作状况,而与电网参数无关,故可视为恒流源。各种晶闸管电路产生的谐波次数与其电路形式有关,称为该电路的特征谐波。除特征谐波外,在三相电压不平衡,触发脉冲不对称或非稳定工作状态下,上述电路还会产生非特征谐波。进行谐波分析和计算最有意义的是特征谐波,如果5,7,11,13次等。如直流侧电流波纹较大,则5次谐波幅值将增大,其余各次谐波幅值将减少。当电网接有多个谐波源时,由于各谐波源的同次谐波电流分量的相位不同,其和将小于各分量的算术和。变压器激磁电流中含有3,5,7等各次谐波分量。由于变压器的原副边绕组中总有一组为角形接法,为3次谐波提供了通路,故3次谐波电流不流入电网。但当各相

激磁电流不平衡时,可使3次谐波的残余分量(最多可达20%)进入电网。

三、谐波危害

对于电力系统来说,电力谐波的危害主要表现有以下几方面:(1)增加输、供和用电设备的额外附加损耗,使设备的温度过热,降低设备的利用率和经济效益:(2)电力谐波对输电线路的影响:

谐波电流使输电线路的电能损耗增加。当注入电网的谐波频率位于在网络谐振点附近的谐振区内时,对输电线路和电力电缆线路会造成绝缘击穿。

(3)电力谐波对变压器的影响:

谐波电压的存在增加了变压器的磁滞损耗、涡流损耗及绝缘的电场强度,谐波电流的存在增加了铜损。对带有非对称性负荷的变压器而言,会大大增加励磁电流的谐波分量。(4)电力谐波对电力电容器的影响:

含有电力谐波的电压加在电容器两端时,由于电容器对电力谐波阻抗很小,谐波电流叠加在电容器的基波上,使电容器电流变大,温度升高,寿命缩短,引起电容器过负荷甚至爆炸,同时谐波还可能与电容器一起在电网中造成电力谐波谐振,使故障加剧。(5)影响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的工作可靠性:

特别对于电磁式继电器来说,电力谐波常会引起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误动或拒动,使其动作失去选择性,可靠性降低,容易造成系统事故,严重威胁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6)对通讯系统工作产生干扰:

电力线路上流过的幅值较大的奇次低频谐波电流通过磁场耦合时,会在邻近电力线的通信线路中产生干扰电压,干扰通信系统的工作,影响通信线路通话的清晰度,甚至在极端的情况下,还会威胁着通信设备和人员的安全。(7)对用电设备的影响:

电力谐波会使电视机、计算机的图形畸变,画面亮度发生波动变化,并使机内的元件温度出现过热,使计算机及数据处理系统出现错误,严重甚至损害机器。

此外,电力谐波还会对测量和计量仪器的指示不准确及整流装置等产生不良影响,它已经成为当前电力系统中影响电能质量的大公害。

四、谐波治理

治理谐波问题,抑制辐射干扰和供电系统干扰,可采取屏蔽、隔离、接地及滤波等技术手段。治理谐波的主要措施有:加大系统短路容量;提高供电电压等级;增加变流装置的脉动数;改善系统的运行方式,设置交流滤波器等都能减小系统中的谐波成分。交流滤波器又分为无源滤波器和有源滤波器两种。有源滤波器是一种向系统注入补偿谐波电流,以抵消非线性负荷所产生的谐波电流的能动式滤波装置。它能

对变化的谐波进行迅速的动态跟踪补偿,且补偿特性不受系统阻抗影响。其结构相对复杂,运行损耗较大,设备造价高;在补偿谐波的同时,也会注入新的谐波。无源滤波器(又称LC滤波器)是利用LC谐振原理,人为地造成一条串联谐振支路,为欲滤除的主要谐波提供阻抗极低的通道,使之不注入电网。LC滤波器结构简单,吸收谐波效果明显;但仅对固有频率的谐波有较好的补偿效果;且补偿特性受电网阻抗的影响很大,在特定频率下,电网阻抗和LC滤波器之间可能会发生并联谐振或者串联谐振。

五、综述

石漠化的解决措施 篇8

试析红河州石漠化地区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

摘要:在对红河州石灰岩溶山地生态系统退化原因和系统功能恢复的可能性分析基础上,根据多年的`科学研究和治理实践,确定石灰岩溶山地造林树种的选择.提出了5种红河州岩溶山区石漠化治理模式:林草模式、林果混交模式、林竹混交模式、林药混交模式和林藤混交模式.作 者:郑平 ZHENG Ping 作者单位:红河州林业调查规划队,云南,蒙自,661100期 刊:林业调查规划 ISTIC Journal:FOREST INVENTORY AND PLANNING年,卷(期):,33(3)分类号:X171.4 Q948.158关键词:石漠化 退化生态系统 恢复 石灰岩溶山地 树种选择 治理模式 红河州

石漠化治理的对策及造林技术研究 篇9

【关键词】石漠化;治理;造林技术

1 石漠化的概念

石漠化现象已经成为石灰岩溶地区严重的环境和社会经济问题,备受各界的广泛关注。所谓石漠化就是石质荒漠化土地的简称,是指在亚热带湿润地区喀斯特极其发育的自然环境下,受人为活动的干扰,造成植被严重破坏和土壤严重侵蚀,基岩大面积裸露,地表呈现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

2 石漠化成因

石漠化不是一种单纯的自然现象,而是与环境、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是各种复杂的自然、生物、政治、社会、文化和经济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虽然促成石漠化的因素很多,但主要原因首先是石山岩溶地区恶劣的自然条件,其次是脆弱的生态环境下超出允许范围的人类活动。

由于石山地区土少石多,土层浅薄、干燥,许多植物都难以生长,石山植物生长慢,石灰岩溶地区人民并不懂得珍惜来之不易的石山植被资源,一直以来采用刀耕火种、广种薄收的传统经营方式,长期在石山上开荒、放牧、打柴、开山取石,致使石山植被遭受严重的破坏,岩石裸露,土壤被严重侵蚀,土层浅薄、干燥,保水、保肥性能差,水土流失加剧,农业产量低而不稳,自然灾害发生频繁,人民生活极端贫困。而石山区人民为了生存和摆脱贫困,又把目光投向了石山,从而陷入了越穷越垦、越垦越穷的恶性循环,最终导致了严重石漠化的产生。

3 主要造林技术措施

石灰岩溶地区独特的自然条件,决定了石山造林有别于常规造林,中国林科院热带林业实验中心经过长期的探索与实践,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石山造林技术措施。

3.1 树种选择

石山地区造林是石漠化治理见效最快的途径,选择适宜的造林树种是石山造林成功的关键。此外,在立地条件较好、地势较平坦的山坡地,选择当地名、特、优的竹、藤、经济林、果等营造生态经济型林,可在实现生态效益的同时,增加农民收入,从而为石山区人民实现脱贫致富创造条件。

3.2 培育壮苗

苗木质量对造林成活率的影响明显,把好苗木关,是石山造林成功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首先要严把种子关,应强调选用良种育苗,种子要粒大、饱满、无病虫害,并经消毒处理后才能播种;其次,把好苗木管理关,种子发芽后要精细管理,发现病虫害及时防治,及时调整苗木密度,适时施肥,保证苗木在合适的密度下健康生长。同时,造林前一定要炼苗,以增强苗木适应恶劣环境的能力,提高造林成活率。

3.3 确定合适的苗龄

苗龄与造林成活率关系密切,苗龄太小,苗木过于弱小,抵御恶劣环境条件的能力差,造林成活率低;苗龄太长,苗木过大,不仅加大了造林难度,而且,苗木蒸腾作用增加,需要水分多,根系受伤严重,恢复困难,同样导致成活率不高,所以,应针对不同树种的特点,确定合适的苗龄,一般苗龄以1~1.5年为宜。

3.4 采用非常规方法整地造林

由于石灰岩溶地区土壤的特殊性,石漠化治理也必须采取特殊的方式。首先,造林整地不能炼山,并应尽可能保留石山上的原生植被。原生植被不仅能给新造林起到遮阴、提高造林成活率的作用,也能起到水土保持的作用,而且能为今后形成多树种立体混交林奠定基础。其次,适当控制密度,过密不仅大量破坏原生植被,而且对今后的林木生长也不利,过疏则造林效果不好,甚至达不到造林效果。因此,造林密度应控制在900~1 050株/hm2为宜,且密度不能强求一致,只能采取“见缝插针”的方式,造林苗木最好都能用营养袋苗,如有困难,也应采取营养苗、裸根苗、种子直播并举的技术路线,根据石山土壤情况, 在土层相对较厚,并能保持相当水量的地方,采用裸根苗;在土层较薄,保水量少的地段,采用营养袋苗;而在石缝、石隙,采用种子直播。再次,必须掌握好造林时机,2~3月为造林定植的适宜季节,选择在阴雨天,且定植坑已经湿透时造林。苗木定植后,在定植坑面盖上杂草、枯枝或小石块,有条件的最好能盖上薄膜,这样能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提高造林成活率。

3.5 实行封山

森林植被是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而封山育林是恢复和建设植被最省钱、省工的办法。封山育林就是以封禁为手段,利用林木天然更新能力、植物群落自然演替规律,使疏林、灌木林、散生木林、荒山等林业用地自然成林。封山育林形成的森林结构是由乔木、灌木、草本组成的立体结构,其根系也在地下组成立体结构,深根、浅根合理分布于不同的土层,能充分利用不同土层中的水分和养分,故有利于植被的恢复和生长,从而,能提高石山岩溶地区植被的覆盖度,而且,封山形成的林分生态功能最全、生态效益最高。

石山岩溶地区植物资源本来就贫乏,人畜活动频繁,人畜的活动不仅对石山区原生植被造成严重破坏,而且也严重影响石山造林的成活及生长,因此,不论是造林区,还是封山育林区,都应该严格实行封山,严禁在封山区内放牧、打柴、开垦、采石等。只有真正实现了封山,才能达到石山岩溶地区造林绿化和封山育林的效果,才有利于石山植被的恢复与生长,才能不断提高石山造林区的植被覆盖率,才能最终实现石山岩溶地区石漠化治理与生态重建的目标。

4 结语

综上所述可见,石灰岩溶地区进行石漠化治理,最终实现生态重建,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是完全可行的。只要全民重视,技术措施科学,方法到位,恢复石山植被,重建石灰岩溶地区的生态环境,实现石灰岩溶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经营,并最终将其建设成秀美山川的目标就一定能实现。

参考文献

[1]梁仕生,陆志星.岩溶地区石山造林绿化刻不容缓.广西林业,2000(3):16.

[2]蔡延松.西部开发生态为本.世界林业研究,2000,13(2):1~2.

作者简介: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措施探讨 篇10

1 水土流失与土地荒漠化的影响及原因

尽管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现象不同, 但危害作用基本相同, 土地荒漠化的危害要比水土流失的危害严重很多。土地荒漠化与水土流失会给农业带来较大损失。土地荒漠化的地区, 种子播种以后极易被风刮走, 幼苗也能容易被沙尘覆盖, 对其正常的光合作用产生不良影响, 严重时, 植物会不能够正常的生长。荒漠化会导致草场逐步退化, 影响牧民的正常收入。因为水土流失会使农田里的很多农作物也随水流失, 降低土壤物理性质, 致使土壤中的农作物减产, 甚至会导致人们食物出现短缺。生态环境恶化会危害人们健康, 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土地荒漠化与水土流失都给当地生态环境、经济的发展带来较大危害, 阻碍地区经济发展。

导致水土发生流失的原因主要有2个方面, 即: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自然因素主要指气候、地貌、植被及土壤等, 我国不仅有许多山, 也有分布着大量黄土, 黄土地区和山地丘陵地形连绵起伏, 黄土在缺少植被保护时很容易被侵蚀。我国绝大多数地区都是季风性气候, 夏季降水量很多且十分集中, 我国这种特殊的气候条件与地貌地形极易导致水土流失现象出现。人为因素是人们破坏与移动地表土壤, 一些生产建设活动缺乏科学性与合理性。导致土地荒漠化的原因主要是气候变化异常、过度放牧、有充足沙源及人类不合理的开发与开荒等。

2 水土保持和荒漠化治理的思路或措施

2.1 节水灌溉

在我国人口十分密集的地区, 农作物的种植面积都很大, 退耕还林政策难以实施, 所以, 必须大力推广节水灌溉。目前, 我国很多地区都面临着很严重的缺水问题, 节水灌溉既能促进作物生长, 也能充分运用水分, 节约更多的水, 有效防止水资源浪费。具体实施节水灌溉时要按照各类农作物需求特征, 合理布置它们的种植区域, 促进土地资源作用的充分发挥。另外, 要注意不同气候条件下的灌溉方法有所不同, 要依据农作物生长特性进行调整。

2.2 利用科学技术治理土地荒漠化

土地荒漠化的治理工作涉及很多部门、学科及行业, 必须运用科学技术, 根据以往治理方法和效果, 不断总结治理经验。根据目前我国土地荒漠化治理情况, 我国整体治理水平还较低, 仅有小部分地区运用科技来治理, 并获得了良好效果, 因此, 要做好检测后记录工作, 并在此前提下, 构建便于开发资源的各种模式, 根据科学技术总结切实可行的技术。尽量运用科技去开发新技术, 把科技融进各项工作中。

2.3 控制人口增速, 运用科学方法种田

一些土地荒漠化区域, 经过较长时间发展后, 如果人口增速过快, 就会加剧荒漠化情况, 因此, 一定要掌握人口增速, 降低生态环境由于人口增速受到的破坏。治理和开发土地荒漠化时, 必须改变过去开采伐木的方法, 有效运用水资源, 切实实行等高耕种, 尽可能地减少土地耕种面积, 运用科学方法耕地种田, 提高单位土地面积的产值, 合理耕种。在一些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资源丰富地区, 要注意充分运用这些可再生资源, 充分发挥各地区的能源优势, 使其促进地区经济发展。

2.4 不断提高土地荒漠化治理水平

一切生产都需要先进的科学技术做支撑, 土地荒漠化治理工作关系很多行业及学科, 必须运用科学技术, 制定良好的质量方案, 并不断总结以往的治理经验、治理效果。目前, 我国的土地荒漠化治理水平还较低, 仅有小部分地区能够充分运用科学技术进行治理, 并取得较好效果, 并做到仔细记录检测结果及治理经验。实际治理过程中, 要不断尝试开发利用资源的各种新模式, 并根据科学技术制定切实可行的技术, 运用科技武装新型技术, 把科技真正融入治理工作中, 并构建科学的管理体系, 培养基层人员工作能力, 广泛吸取国外成功经验。尽快构建全国的水土流失与土地荒漠化监测网络, 方便有关部门及时了解荒漠化与水土流失扩展信息, 为制定科学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2.5 退耕还林、防风固沙

对于降水量充足、人口密度小的地区, 要实施退耕还林政策。退耕还林能够促使生态环境进行自然修复, 扩大植被覆盖面积, 加快水土流失治理速度。同时, 适当运用一些防风固沙方法。常见的防风固沙方法有在沙层上盖致密物、设置沙障、运用废塑料治理沙漠。在沙层上面覆盖一层塑料薄膜可以有效避免水分蒸发, 防止土地被沙化, 运用塑料膜较强, 很容易被风刮走, 使用时要注意避免二次污染问题。沙障主要有土沙障、植物沙障、篱笆沙障。土沙障和风向相垂直, 具有较好挡沙效果, 一定要注意运用黏土提升墙壁韧性。植物沙障既能抵挡沙尘侵蚀, 延缓土地被沙漠化的进程, 又具有截留降雨作用, 能够把一些降雨留在沙障中, 增加土壤水分, 利于植物生长。

3 结束语

水土流失与土地荒漠化是我国十分严重的环境问题, 我们一定高度重视这两个问题, 各地区政府要重视地区改建过程中调动人们保护环境的积极性, 改建过程中充分运用科学技术, 增加对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治理的资金, 出台激发人们保护环境主动性的政策, 例如:谁开发谁受益、租赁、转让等形式利于治理土地荒漠化, 形成国家的土地, 国家和个人共同改建、共同参与、共同受益的局面。

参考文献

[1] 罗永忠.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教学改革的探讨[J].中国林业教育, 2014 (1)

[2] 康锴.我国土地荒漠化环境问题研究[J].科技信息, 2013 (6)

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及解决措施 篇11

摘 要

中国证券市场经历了股权分置改革、经济刺激政策等历史进程后,可以说市场总体建设出现了好的转机。我国证券市场是一个迅速发展的、新兴的、不成熟的市场,随着证券市场国际化进程的推进,我国证券市场将逐步发展成为规范化、市场化、国际化较为成熟的证券市场,但是还存一些问题。本文从我国证券市场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出发,分析了我国证券市场目前主要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

关键词:中国证券;经济发展;证券市场问题;

一、中国证券市场的概述

证券市场是股票、债券、投资基金等各种有价证券发行和买卖的场所。证券市场通过证券信用的方式融通资金,通过证券的买卖活动引导资金流动,有效合理地配置了社会资源,支持和推动了经济发展,因而是资本市场的核心和基础,是金融市场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我国证券市场的逐步发展,标志着我国经济运行机制已由过去单一依靠货币市场转入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结合的新的运行机制。

二、中国证券市场的现状

(一)市场结构不均衡

目前,我国发行上市的证券品种已涵盖了股票(A股、B股、H股、N股)及其存托凭证、证券投资基金(封闭式证券投资基金、上市开放式基金、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债券(国债、公司债券、金融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权证(认购权证、认沽权证)、资产支持证券(专项资产收益计划、收费资产支持受益凭证)等。现在我国证券市场还是以股票为主,股票在市场中所占比重很大,而公司债融资在2007年重新开始之后,上市的品种也很少,不利

于上市公司运用多种方式筹集资金。由于基金在证券市场起着一定的稳定的作用,投资基金比重偏低就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市场的波动。

(二)市场运作不规范

中国证券虽然发行制度由审批制过渡到核准制,但是并没有彻底解决发行环节的不规范的缺点。而股票发行方式不合理也是中国证券市场的一个缺陷。证券市场发展初期,股票发行采用定向募集的方式在企业内部发行。后来采用发行认购证的方式发行股票,从1993年起采用无限量发售认购申请表的方式向全国公开发行,后来又推出了与储蓄存单挂钩的发行方式,但随即被上网定价发行方式所取代。虽然经历了这么多次变换,现在的新股发行方式仍旧不够合理,机构投资者由于有网下发行时候的机会,而坐收几乎无风险的新股收益,广大中小股民却鲜有机会中签买到新股。同时,市场参与者的行为也不够规范。虽然经过15年的发展,证券市场参与主体的行为规范体系已经基本建立: 建立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颁布了禁止内幕交易和证券欺诈行为等一系列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同时还通过一系列法规条例对上市公司的红利分配作出了规定,等等。但是,像杭萧钢构之类的,各种形式的坐庄,操纵股价的不规范行为还屡见不鲜。

(三)监管程度的法制化不高

在证券市场建立之初,国家就开始着手制定相关的监管法律法规,1993年4月22日,国务院颁布了《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1994年7月1日,正式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1999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的正式实施,是我国证券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近年来,中国证监会积极推进证券市场的改革和规范化建设,进一步明确了监管部门的角色定位。更新监管理念和改进监管方式;加强了证券、期货的一线监管方式,充分发挥派出机构的作用;强化证券、期货业协会的自律机制,有力地促进了我国证券市场的规范发展。这些法律法规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市场行为以及监管部门的行为,但是远远不能称之为法制化的证券市场,我们还有很多的路要走。我国证券市场主要的四点特征,也决定我国市场的问题。

三、当前我国证券市场存在的问题

(一)证券发行核准制形成了较高的准入门槛

我国目前对证券的发行实行核准制,比以前的审批制有了较大进步。所谓核准制,是指证券发行审核机关对证券发行申请只作形式审查,如果符合法律规定的形式要求,应予以登记核准的发行审核制度。而审批制,不仅要求发行人公开发行申请文件,文件格式符合法律、证券管理机构的规定,并对文件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以及发行人的资信、营业状况、发展前景、所发行的证券的数量、价

格等进行实质审查。我国的核准制将证券发行的决定权掌握在政府手中,也就是由政府配置资本市场资源,扭曲了市场的资本配置功能,从而形成了资本市场较高的市场准入门槛,大量符合条件的股份有限公司可能因过不了发行审核委员会这一关而被关在证券市场大门外。

(二)证券市场的各级部门单位缺乏诚信

1.中国证券市场政府存在一定的诚信问题。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政府在证券市场中不仅充当了“裁判”的角色,也充当了“运动员”的角色,在证券市场的定位上过多考虑为国有企业服务的功能,经营者可能作为大股东的利益代表而损害中小股东的利益。

2.市场的信息不对称。由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不实、虚构利润现象十分普遍,且性质严重,成为目前证券市场亟待解决的问题,一些大股东利用控股地位,把上市公司作为圈钱工具,通过占用资金等形式获取大量资金,而将包袱留给上市公司和广大散户。在我国证券市场中,许多中介机构协助将一大批不合格的企业“包装”并推荐上市,为上市公司提供服务的审计机构执业水准不高,往往屈从于客户的压力,在审计、咨询等业务过程中发现问题不改,也不愿意发表保留或否定意见。

3.机构投资者也可能因为利益而出现不诚信。虽然我国证券市场的机构投资者,目前在证券市场中所占的比重不大,但是存在较大的诚信问题,包括利用内幕信息等违法手段来操纵股价,导致投资者的投资理念发生了偏差;目前有的机构投资者在证券市场上存在一定的特权,有可能损害中小投资者的利益。

(三)监管部门缺乏独立性,监管体系功能发挥不充分

尽管目前我国相关法律明确了证券会在中国证券市场的监管地位,由于证券市场监管主体较多,目前我国政府部门涉及证券业务的行政部门除了中国证监会之外还包括国家发改委、税务总局等多个部门,各部门在管理权力方面容易造成了部门之间权力重叠,导致了中国证监会缺乏权威性。证券监管权力的分散导致监管主体多元化的问题不利于监管的快速反应以及效率的提高。另外,中国证监会对市场变化的反应存在时滞效应,往往是在证券市场发生重大风险后,证监会才做出相应的反应,并且为了维护市场准则的良性运行,市场的涨跌成为了证监会最为关注的内容,导致中国证监会的监管目标不明确。

(四)上市公司问题较多

目前证券市场中的上市公司虽然有一些较优秀的上市公司,但所占比例不多,而从当前市场新上市公司问题仍然严重,上市公司过程中存在包装上市问题,另外部分上市公司融资后项目突然块规变更现象也较突出,这是目前证券市场中较为敏感与执法不严的具体表现。

四、完善证券市场的建议

1.调整上市公司股权结构,改善公司治理结构,确保所有者的利益

2.建立完备的市场体系

3.完善法规体系,加大处罚力度

4.扩大企业债券的发行,适当增加股票的发行量

5.建立统一、多层次的市场体系

参考文献

[1]贝政新《证券投资学》 复旦大学出版社

[2]林佳佳《浅析我国证券市场发展现状与问题》 中国商界 2010年第一期

[3]许东萍《中国证券市场存在的问题》全国贸易经济类核心期刊

[4]郭磊《我国证券市场存在的问题》商业经济期刊

电脑开机速度慢的六大解决措施 篇12

加速原理:由于Windows XP系统在启动的过程中会自动对电脑上的IDE设备进行检测,因此关闭对闲置的IDE通道的检测从而加速系统启动。不过,针对网络上流传的错误说法需要纠正一下:很多人以为单纯在BIOS中禁用闲置的IDE通道就可以了,还有的人建议同时在BIOS和系统中同时关闭。首先,第一种方法是根本无效的,因为XP操作系统可以绕过主板的BIOS独立监控计算机硬件的各种状态;而后一种方式又显得多此一举。所以只能也只需在 Windows XP系统中关闭,才能真正的达到禁用闲置IDE通道的效果!

注意不要把已经占用的IDE通道给强制关闭了!

【做法如下】:右键点击我的电脑-属性,然后点击硬件接着点击设备管理器,在其中打开IDE ATA/PATA控制器(不同芯片略有差异),然后分别进入主要和次要IDE通道,选择高级设置,在这里找到当前传送模式为不适用的一项(这就是闲置的IDE通道所对应的),将此项的设备类型设置为无,确定即可。

2、手动设置IP地址

加速原理:Windows XP系统是在Windows 2000基础上发展而来,因此支持丰富的网络功能。在这其中Windows XP系统会在开机之后自动检测电脑是否联入局域网

【做法如下】:右键点击网上邻居-选择属性,进入窗口后右键点击本地连接-选择属性,在这里双击Internet协议(TCP/IP),选择使用下面的IP地址然后输入一个IP地址(比如:192.168.0.1),子网掩码默认即可。(这样做不会与您上互连网产生任何冲突,这个地址只是用在局域网内的)这样系统再次搜索就会很快的发现IP并快速进入系统。

3:关闭不要的服务

【做法如下】:打开360安全卫士 功能大全---开机加速---一键优化!

4、关闭多余的启动程序

不少软件会在系统启动后自动运行一些后台程序,比如:Winamp、office等等!

这些程序都会让启动变得缓慢,大家应该通过开始-运行 输入msconfig回车-启动在这里关闭多余的启动项。平时只要保留输入法、防火墙就可以了(根据个人设置)。

另外,建议大家不要将内存优化软件设置为开机整理。因为开机整理内存不仅效果很小,还会严重影响启动速度,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在运行PhotoShop等需要大量内存的软件之后,使用内存整理会有更名显得效果。(其实从Win2000开始操作系统自身的内存管理已经相当完善,发展到如今的winXP对于内存的管理更为科学有效,使用内存整理效果有限)

5、杀毒软件也麻烦

有些杀毒软件提供了系统启动扫描功能,这将会耗费非常多的时间,其实如果你已经打开了杀毒软件的实时监视功能,并且定时对系统查毒,那么启动时扫描系统就显得有些多余,还是将这项功能禁止吧!

开机启动的东西多了,也会造成启动慢.建议用下优化软件优化启动速度!

6、减少开机启动项目,按下述办法修改注册表。

1、加快开机及关机速度

选择开始菜单中的运行命令,在运行对话框键入regedit命令后回车,即可启动注册表编辑器,找到HKEY_CURRENT_USERControlPanelDesktop,将字符串值HungAppTimeout的数值数据更改为200,将字符串值WaitToKillAppTimeout的数值数据更改为1000.另外在HKEY_LOCAL_MACHINESystemCurrentControlSetControl,将字符串值HungAppTimeout的数值数据更改为200,将字符串值WaitToKillServiceTimeout的数值数据更改1000!

2、减少开机滚动条时间

启动注册表编辑器,找到HKEY_LOCAL_MACHINESYSTEMCurrentControlSetControlSession ManagerMemory ManagementPrefetchParame ters,在右边找到EnablePrefetcher主键,把它的默认值3改为1,这样滚动条滚动的时间就会减少。

3、加快预读能力改善开机速度

打开注册表编辑器,找到HKEY_LOCAL_MACHINESYSTEMCurrentControlSetControlSessionManagerMemoryManagement,在PrefetchParameters右边窗口,将EnablePrefetcher的数值数据如下更改,如使用PIII 800MHz CPU以上的建议将数值数据更改为4或5。

4、利用CPU的L2 Cache加快整体效能

打开注册表编辑器,找到HKEY_LOCAL_MACHINESYSTEMCurrentControlSetControlSessionManager,在MemoryManagement的右边窗口,将SecondLevelDataCache的数值数据更改为与CPU L2 Cache相同的十进制数值:例如:P4 1.6G A的L2 Cache为512Kb,数值数据更改为十进制数值512。

上一篇:精装项目成本管理流程下一篇:学生学年鉴定表自我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