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现状解决措施

2024-06-23

存在现状解决措施(通用12篇)

存在现状解决措施 篇1

摘要:钢铁热浸镀锌是一种用以保护钢件免受腐蚀的, 且在工业上广泛应用的技术。本文着重探讨现阶段影响管子镀锌质量的原因以及相关的对策。

关键词:镀锌,锌层厚度,脱落,解决措施

于现阶段造船工艺要求越来越高, 造船公司在管子镀锌质量方面屡次遭到船东投诉, 为了解决该问题, 联合与本公司有长期业务来往的镀锌厂家, 共同针对管子镀锌现阶段存在问题进行研究和解决。本文主要探讨了现阶段影响管子镀锌质量的原因及相关的解决措施。

1 锌层厚度不均匀, 容易脱落问题解决措施

按管子镀锌执行标准, 管子锌层厚度应为80~120μm, 现阶段对多个批次管子测得厚度为100~180μm甚至达到200μm以上的不均匀厚度, 容易在厚度较大的部位发生锌层剥落。经过多次与厂家研究商讨, 应该从管子生产及镀锌施工工艺两个方面改进。

(1) 管子生产过程对镀锌前质量的改进措施。

镀锌厂采用最传统的酸洗去除镀锌有害物工艺 (打砂机械除锈成本较高) , 酸洗时间不够及酸液浓度不够等原因, 导致在管子生产过程中造成的污染无法去除, 造成锌层容易脱落。我公司在管子制作过程产生的常见有害物有三种:管子油漆标识污染、弯管润滑油污染及数控等离子切割渣污染。这三种有害物很难通过酸洗工艺去除, 应在管子生产过程中尽量减少镀锌有害物污染。

管子油漆标识污染的改进:管子生产过程标识码起到重要的分理作用, 标识码跟着该管子走完整个生产流程, 一般不可用容易脱落的粉笔代替。标识码可由白色油漆标注改为白色粉性水彩粉加水调制后标注, 水彩粉可溶于水及酸液减少对镀锌层的影响。水彩粉附着性比粉笔高, 不影响正常使用, 成本方面也不会造成太大提升可操作性强。

弯管润滑油污的解决:管子在弯曲加工时减少管子内壁与机器塞芯之间的摩擦一般会在管子内壁加注适量润滑油。改进弯管工艺, 塞芯选型在保障管子圆度的前提下选择小一些, 在塞芯伸出量上也尽量缩短, 减少管壁摩擦尽量不使用润滑油润滑。对一些必须使用润滑由润滑的管子应该单独存放, 避免管子内壁润滑油流出污染其他管子, 并且在镀锌前对该类管子进行酸洗除油工艺或打砂机械除油处理。

数控等离子切割渣的解决:数控等离子切割是管子相贯线加工的重要工具, 切割渣一般密集的粘附在管子切割口内壁约30 mm的范围内, 去除切割渣的最佳方法是在管段切割好后, 在最短时间内对管段进行敲击除渣处理, 切割渣附着物在高温的情况下敲击很容易去除, 如果不能完全去除应再进行局部打磨处理直到完全去除为止。

在管子生产过程中, 如果实在不能避免镀锌污染物的产生, 必须对已受污染管子进行分理, 便于区分对污染管子采取更有效的去除有害物施工工艺, 减少镀锌层脱落的几率。

(2) 影响镀锌层质量的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镀锌前质量是影响镀锌层质量的关键, 必须严格按工艺要求执行。必要时设立专人检查管子在酸洗后镀锌前质量, 仔细检查每根管子是否还存在镀锌有害物。如果有, 要重新酸洗或采取机械除锈, 不能让管子带着有害物进入锌池, 留下锌层脱落隐患。

在镀锌过程中, 必须将管子挂放尽量保持一定空间, 应平稳稍慢一高一低倾斜进入锌池;管子应全部浸入锌池内, 管子上表面浸入锌液深度为100~400 mm, 并应适当进行上下串动;管子由锌池引出时, 速度缓慢平稳保持在0.3 m/s左右, 应尽量保持倾斜或垂直位置, 以便部件上多余锌液顺流脱落, 并及时振动, 去除多余的锌。

同时, 如果锌池温度控制不好, 会导致锌层厚度不均匀, 应该控制在430°~450°左右。

再者镀锌时间控制不好, 也会导致锌层厚度不均匀。一般时间控制范围为:厚度小于5 mm的管子浸锌50~60 s;厚度在5~8 mm的管子浸锌60~80 s;厚度大于8 mm的管子浸锌70~90 s。

镀锌过程操作工人必须经过专业培训, 设立有责任心的现场工人或管理人员监控, 严格按工艺流程操作。

2 镀锌颜色容易变黑问题的解决办法

管子镀锌回厂存放一段时间后, 发现原本光亮平滑的产品表面上出现大量白色或灰色粉末, 导致管子表面发黑现象, 严重的地方甚至出现了锈斑, 镀锌颜色变黑是锌层氧化的表现, 该现象在专业上称为“白锈”现象。

经过查证管子容易产生“白锈”主要存在两个问题。

(1) 镀锌钝化工艺不成熟, 镀锌后容易快速氧化导致发黑, 需要对钝化配方进行调整。改用铬酸盐钝化, 配方为:Na2Cr2O780~100 g/L、硫酸3~4 ml/L。

(2) 管子回厂后保管不当, 存放在车间外露天区域曝晒及淋雨导致加速“白锈”形成。

公司已在车间内划分一块通风、干燥区域存放镀锌成品管子, 保证管子镀锌质量不受影响。由于镀锌管子过多车间内存放场地不足, 相应制作了一批专用托盘工装, 保证管子在露天存放过程中与地面有一定距离防止水浸, 并且在托盘上方有便于捆扎彩条布装置, 防止管子长时间暴露在日晒雨淋的环境中。

3 管子局部漏镀锌的解决措施

镀锌件漏镀是镀锌加工中最大缺陷之一, 除了以上提到由于管子附着严重有害物导致漏镀外, 由于船用管子弯曲多形状复杂, 局部漏镀也是管子镀锌最常见的质量问题之一。在此本文主要探讨了管子漏镀的几种形式及解决措施。

(1) 管子表面附着有害物导致无法生成镀锌层导致漏镀, 处理方法见以上第一点方式处理。

(2) 管子弯曲多形状复杂或管子长度较长等原因导致锌液无法接触管子表面导致漏镀。该问题主要是操作不规范造成, 在管子挂件时就应该考虑到挂件的方式, 要保证现状复杂或者长管子能够全部浸入锌池内部, 如果形状非常特殊必要时采取单独挂件方式镀锌。在镀锌过程中还要两头上下晃动管子3次以上, 确保锌液在管子内壁流动到每一个地方。管子在DN40以下弯曲超过4个大角度弯头, 并且弯头与弯头之间超过1 m则不适应进行镀锌作业, 尽量通过技术图纸改进分成两根管子, 减少弯头或缩短长度, 以减少发生漏镀的几率。

(3) 管子一头封口形成密闭空间, 锌液无法到达管子内壁造成漏镀。这种管子不利于锌液进入管子内部, 如果管子同时满足两个条件:管径较大达到DN100以上及长度较短在0.5 m以下可以进行镀锌作业, 如果有一个条件不能满足则需要对管子进行技术修改, 或者在管子密封部位开工艺孔, 待镀锌工作完成后再进行补孔和镀锌修补工作。

(4) 由于管子焊接处理不到位造成镀锌漏镀。常见的有管子焊接未敲渣, 镀锌后焊渣脱落造成漏镀, 必须加强焊工责任心教育, 做好焊后敲渣检查焊缝工作, 在镀锌前也要加强检查, 避免发生类似情况。

(5) 管子表面裂痕、气孔或焊接气孔缺陷导致发生针眼状漏镀黑点。该种情况的形成原因是管子在镀锌前酸洗溶液进入管子细小的缺陷内, 镀锌时锌液无法进入针眼、裂缝等密闭空间, 管子镀锌一段时间后酸液从缺陷中流出, 并迅速腐蚀缺陷周围区域造成黑色点状不断扩大漏镀。该种情况必须在镀锌前认真检查管子及焊缝表面, 及早排除细小缺陷, 以免影响镀锌质量。

4 影响管件外观质量及使用寿命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锌灰、锌渣不仅严重影响到浸锌层质量, 造成镀层粗糙, 产生锌瘤, 而且使热镀锌成本大大升高。通常每镀1t工件耗锌40~100 kg, 如果锌灰锌渣严重, 其耗锌量会高达140~200 kg。

(1) 控制锌渣主要是控制好温度, 减少锌液表面氧化而产生的浮渣, 所以更要采用有除铁功能和抗氧化功能的合金并且用热传导率小、熔点高、比重小、与锌液不发生反应, 既可减少热量失散又可防止氧化的陶瓷珠或玻璃球覆盖, 这种球状物易被工件推开, 又对工件无粘附作用。从铁在锌液中的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不同的温度及不同的保温时间, 其溶铁量即铁损量是不一样的。在500℃附近时, 铁损量随着加温及保温时间急剧增加, 几乎成直线关系。低于或高于480℃~510℃范围, 随时间延长铁损提高缓慢。因此, 人们将480℃~510℃称为恶性溶解区。在此温度范围内锌液对工件及锌锅浸蚀最为严重, 超过560℃铁损又明显增加, 达到660℃以上锌对铁基体是破坏性浸蚀, 锌渣会急剧增加, 施镀无法进行。因此, 施镀目前多在430℃~450℃域内进行。

(2) 锌锅材料尽可能选用含碳、含硅量低的钢板焊接。含碳量高, 锌液对铁锅浸蚀会加快, 硅含量高也能促使锌液对铁的腐蚀。目前多采用08F/XG08/WKS优质钢板, 并含有能抑制铁被浸蚀的元素镍、铬等。不可用普通碳素钢, 否则耗锌量大, 锌锅寿命短。也有人提出用碳化硅制作熔锌槽, 虽然可解决铁损量, 但造型工艺是一个难题, 目前工业陶瓷所制作的锌锅仅能做成圆柱型且体积很小, 虽然可以满足小件镀锌的要求但无法保证大型工件的镀锌。

(3) 要经常捞渣、清渣。先将温度升高至工艺温度上限以便锌渣与锌液分离, 使锌渣沉于槽底后用捞锌勺或专用捞渣机捞取, 落入锌液中镀件更要及时打捞, 以免在锌池内长期反应生成锌渣。

(4) 要防止助镀剂中铁随工件带入锌槽, 助镀剂要进行在线再生循环处理, 严格控制亚铁含量, 不允许高于4 g/L, pH值始终保持在4.5~5。

(5) 镀液中铝少于0.01%会加快沉渣的生成, 适量铝不仅提高锌液的流动性, 增加镀层亮度, 而且有利于减少锌渣、锌灰。少量铝浮在液面对减少氧化有益, 过多影响镀层质量, 产生缺斑现象。

(6) 加热、升温要均匀, 防止局部过热产生锌渣。

如果管子镀锌后不可避免的产生少量锌渣或锌灰, 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镀锌管子进行修复工作。修复的总漏镀面积不应超过每个镀件总表面积的0.5%, 每个修复漏镀面不应超过1 cm2, 若漏镀面积较大, 应进行返镀。修复的方法可以采用热喷涂镀锌或涂富锌涂层进行修补, 修复层的厚度应比镀锌层要求的最小厚度厚30μm以上。

5 结论

经过与厂家不断的针对镀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不断的在实践中加以验证, 已经逐步达到管子镀锌要求, 也得到了船东、船检的认可。在后续中还要不断的改进, 使管子镀锌质量有更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张文卫.热镀锌工艺规程[M].江苏翔宇电力装备制造有限公司, 2006, 1.

[2]朱立.钢材热镀锌[M].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6, 3.

[3]李九岭.热镀锌实用数据手册[M].冶金工业出版社, 2012, 4.

存在现状解决措施 篇2

摘 要:电对于我们生产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难以想象没有电,我们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用电检查是保证电正常使用的重要工作。如何提高用电检查成效工作已经成为了电力单位必须考虑的问题。文章主要针对当前电力检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用电检查;防窃电;安全措施

电力企业管理内容包含很多,其中用电检查是十分重要的部分,这也是电力单位面向用户的一个门户,是用电安全的保障。伴随着电力部门针对用户的服务水平日益提高,用电检查成为了评定服务水平高低的重要依据,科学的检查方法不仅能够提高效率,还是维持用电秩序、维护社会安全稳定的重要方式。电力企业必须对这部分工作加以重视。用电检查工作现状及存在问题

1.1 用电检查工作效率低

(1)用电检查工作必须依靠人来实施,当前电力企业面临着用电检查岗位紧缺的情况,特别是随着用户的逐年增加,用电量越来越高,配电检查的岗位基本稳定。人员的短缺导致用电检查工作很难正常进行。此外,用电检查工作十分复杂,必须由专业人员开展,但是当前的检查人员专业素质普遍不高,业务能力不强,而为了预防窃电,大多采用高科技产品,这些人员很难掌握使用这些产品。

(2)为了维持用电秩序,必须提高电力企业的技术能力。一方面,有些用电企业的设备比较落后,功能不齐全。另一方面,虽然采用了新技术、新平台,但是这些新技术及新平台的使用功能不全面,对于用电信息的采集效率比较低,阻碍了异常用电信息的准确判断,难以实现对用户用电情况的实时监控。此外,针对窃电问题查找的技术较落后,特别是对一些分工明确、专业技术强、隐蔽性高的窃电行为更是难以判断。

(3)当前的用电检查工作存在着操作不规范的情况,有些人员在检查窃电情况时并没有注重所采用的方法,工作中出现了很多漏洞,例如没有收集到足够的证据就对用户进行查封,给后面的工作造成了不好的影响。除此之外,由于取证不足,处理工作不规范,窃电人员可能会有多种说辞,导致惩罚力度过轻,不利于以后窃电行为的惩戒。

1.2 用户安全隐患整改率低

(1)政府作为监管部分,对于用户安全隐患的整改工作监管力度不到位。有些用电单位甚至取消了监管职能,而且有些电力企业的高层对用电安全并不重视,没有组建一支专业的用电检查队伍,对用电检查的开展造成阻碍。

(2)当前有很多企业和个人对于用电安全并不重视,特别是一些企业单纯地追求经济利益而忽视了企业的用电安全,给企业内部人员的安全造成威胁。有些个人缺乏用电知识,在用电的过程中做出入一些造成用电隐患的行为,没有定期检查线路的习惯,这些都是用电安全知识淡薄的表现,应该引起相关部门的注意。

(3)随着用电环境的变化,必须对用户用电加强整改力度,特别是一些涉及面广、影响大的企业和个人,更应该加强整改力度。解决问题的方法与对策

2.1 加强用电检查队伍建设

一是重视用电检查人员业务知识的培训。对检查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如电工基础、电费电价计量,以及高低压开关、变压器、电动机等电气设备原理、结构等进行培训,还要对《电力法》、《电力供应与使用管理条例》、《民法通则》等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学习,防止在工作中自身出现违反法律的行为。二是对查窃电方法进行培训。除了学习直观检查法、电量检查法、仪表检查法和用电能表检查等方法,还要组织用电检查人员定期总结违约用电、窃电典型案例,从案例中积累经验、汲取教训,互相交流和借鉴。

2.2 提升电能计量装置科技含量

一是根据用户报装容量,尽可能采用高供高计供电方式,并采用专用计量柜、专用计量箱,确保整个计量装置处于一个全封闭的状态。对低压用户,要集中安装电能表,对电度表屏柜加封加锁,电杆的下火线通过PVC管进入电能计量箱,用户的接户线也通过PVC管引出。二是使用性能优良的全电子式多功能电能表。因全电子式多功能电能表具有不能倒装、不可更改常数、失压、失流记录及电流不平衡记录、逆相序记录、设表等事件记录防窃电功能。三是为全部用户加装电能信息采集系统终端。

2.3 采用新设备、新技术

一是加快电网GIS、营销GIS等平台建设,依托营销业务系统、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等信息化平台,建立信息共享和纵向、横向比对分析制度。二是设立专门稽查监控人员,定期逐条线路、逐个台区分析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实时数据,对用户用电情况进行24小时监控,这样一旦发现用户存在用电异常的情况,就能立即安排用电检查人员进行检查。三是对原有工作方式进行改革,在用电检查工作中使用GPS卫星定位和蓝牙通信等新技术,对现场定位数据的采集与分析,实现主站服务器与便携式终端无线高效的数据传输,进一步提升稽查效率和精确度。

2.4 建立重点用户重点检查机制

有些企业和个人用电量比较大,为了节约成本就冒险窃电,给国家和相关人员造成经济损失。所以,用电部门应该重点针对一些私营企业、饭店、娱乐场所等用电量大的地方进行用电检查,并做好相关的用电记录。此外,对于有过窃电行为的用户,应该作为重点检查对象,时刻关注其用电情况,做好防范措施。

2.5 运用法律手段打击窃电

借助法律手段是打击窃电行为做好的方式。在收集相关窃电证据时,应该小心谨慎,拍摄窃电现场,并对一些情节严重的及团伙作案的,应该和公安部门联合办案,这样不仅能够保证抓捕行为的顺利进行,而且还能够对未发生以及发生却没被发现的窃电行为起到震慑的作用。通过法律程序对窃电人员进行惩治,保障社会用电安全。

2.6 规范用电检查程序的执行

在法律层面上,供电单位和用户之间是平等的,供电单位有确凿的证据能够证明用户存在窃电的行为,也只能通过民事行为来处理,不能越权处理,避免发生双方纠纷问题。在供电检查的过程中,如果人员根据相关要求发现了用户有违反用电规定的行为,首先要做的就是保护好现场并拍照作为证据,并做好登记工作,通过相应的仪器进一步鉴定,同时还要对用户的电表进行封存,并按规定开具《用电检查结果通知书》或《违章用电、窃电通知书》,告知用户在规定的时间内接受处理。

2.7 严防用户带隐患接入电网

针对用户用电安全必须从源头把关,在审核用户的报装资料时,应该更加仔细谨慎,一旦发现什么问题应该及时地和上级领导部门汇报,并把详细情况介绍清楚,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案。在和用户签订合同的时候,依照相关的法律法规把用电安全知识直接告诉用户。特别是对那些列入重点用电的用户,通过审核相关资料来确定该用户在用电方面的诚信,并出具相关的告知书。在用户同意之后签署用电申报表,由供电单位正式地上报给地方政府的主管部门进行审核,如果用户存在任何异议,可以向政府部门提出处理意见。这样就能够较好地避免用户携带隐患进入到电网中,维护了用电安全。结束语

综上所述,文章针对当前用电检查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进行了分析和阐述,我们能够看到这项工作的复杂性,但是这部分内容对于整个社会的用电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作为用电检查人员更应该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学习前人的经验,掌握外国先进技术,保证电力的正常运行。

参考文献

存在现状解决措施 篇3

关键词:创新;物理实验;严谨性

物理这门学科作为自然科学探讨与研究的一部分,离不开实验的支持,小到各种概念的确立,大到各种规律的发现,无一能够脱离实验的辅助。因此,物理实验不单纯是物理理论学习的基础工作,也是推动物理学不断发展的不竭动力。新课程改革标准中明确指出,教师在讲授物理这门学科的同时要增加物理实验的授课次数,让学生掌握基本实验技能以增强其独立完成物理实验的能力。由此可见,物理实验在物理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由于应试教育观念的深入,多数学校并不重视物理实验的教学,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日趋退化。对此,笔者分析了当前物理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弊端,并加以研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

一、当前物理实验教学存在的弊端

1.忽视物理实验的重要性

当前学生对于物理实验对物理课程作用的认识太过表面化,认为物理教学中物理实验课程的引入仅仅起到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部分学生表示,单纯的物理概念、公式的学习太过枯燥,将物理实验引入课堂给物理这门课程的学习带来了极大的乐趣。由此可见,学生对于物理实验的重要性认识程度明显偏低,这不仅会限制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也将进一步影响到学生对待科学的严谨态度。教师在授课期间应该帮助学生认识到物理实验的不可忽略性,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思维发散能力都得到显著提高的同时,实践探索精神得以养成。

2.手动试验被多媒体代替

近年来,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多媒体设备被充分地应用到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多媒体直观、生动地演示出了许多语言难以表达出来的现象,这种方式无疑方便了学生对于物理学知识的理解,课堂效率也显著提高。但是也正是因为这种新型教学模式的出现,物理实验的地位每况俱下,人们单纯地认为将“纸上谈兵式”实验转变成“投影式”实验就可以解决之前的授课难题,使晦涩难懂的物理现象能够轻易被学生接受,极少数人能够意识到“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主动地去挖掘试验数据和结论”才是物理实验的根本目的。与此同时,多媒体设备的演示多数情况下只是教师对演示结果的简单描述以及对实验步骤的照本宣科,形式化教学不仅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也挫伤了学生对于物理这么课程的学习积极性,扼杀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3.实验缺乏严谨性

当前物理实验教学过程往往是先告诉学生实验结论,然后根

据结论和限定步骤展开实验,没有严谨的步骤自然就难以得出科

学化的结论。试想,同样的一群人按照既定好的程序考虑着相同的注意事项并一同展开同一项实验,这种“导演式”“广播体操式”实验怎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其创新精神呢?走过场式的试验又有什么实际意义呢?小组实验形式导致部分学生在实验课中只充当看客,不观察、不思考、不记录,非但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外,实验内容的设计往往是针对考试范围展开的,与实际生活相脱离的实验,这让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的培养成为空想。

二、对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几点建议

1.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实验意识

强调实验对物理课程学习的重要性的前提是学生对实验有着强烈的兴趣和深刻的认识。长期接触,我们就会发现,实验就其操作流程和操作规范来讲是单调而又十分复杂的,真正要做到通过物理实验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就必须树立认识物理实验的科学态度。首先,抱着玩的态度展开实验是行不通的,严谨性是实验顺利进行的首要前提;其次,要让学生认识到,实验追求的是创新型结果而不是对于现有结论的验证;最后,学生还应该明确,进行实验并非只是为了让学生认识科学,更是在为推动物理学科的发展贡献力量。

2.控制多媒体实验教学的使用量

多媒体的过多使用已经在无形中扼杀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限制了学生的想象空间。因此,多媒体设备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的使用频率一定要得到很好的控制,不能以效果演示来替代正常的实验课程,仅对实验室内不能正常完成的物理实验进行多媒体模拟,灵活展现实际条件所达不到的效果。根据实验内容和实验对象适时、适量地控制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是物理实验教学的一项重要技巧。

要发挥物理实验的积极作用就要充分认识物理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努力克服当今教学模式下的各种弊端。在激发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热情的前提下,引导学生积极动手、主动思考,使其综合素质不断提高。高中生作为未来科技发展的主要动力,必须不断增强其实验能力,才能为科技的发展、为未来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安茂金.浅谈高中物理实验教学[J].考试周刊,2012(22).

[2]李欣贞.提高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探究[J].广西教育,2012(38).

作者简介:王海燕,女,1979年2月出生,大科,就职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第八中学,研究方向:高中物理教学。

儿科护理存在的困难及解决措施 篇4

1 儿科护理所面临的困难

1.1 服务水平高标准、严要求。

独生子女家庭, 长辈疼爱有加, 子女一旦患病, 都群拥而上, 认为这不行, 那不到位, 对儿科护理服务水平提出高标准、严要求。

1.2 患儿及家属不配合。

儿科护理都在家属众多眼睛的注视下进行, 常常出现患儿不配合、情绪激动、不断哭闹的现象, 家属就迁怒于护理人员, 干涉、妨碍正常护理工作。

1.3 儿科护理工作强度加大。

小儿免疫力低, 病情随时出现异常, 家长要求护士分分秒秒守护在床前, 加大了儿科护理工作的难度。

1.4 儿童是医院交叉感染的易感人群。

由于儿童缺乏自我防范意识, 身体防御机制尚不健全, 对卫生清洁等缺乏相应认知等原因, 造成儿童对于感染性疾病的抵抗能力薄弱。

1.5 医疗设备改善, 就医费用增加。

随着医学科技水平的提高, 医疗设施的改善, 治疗过程中使用了新仪器、新特药、一次性用品等, 增加了治疗成本, 相应的费用也提高。致使家属从心理上认为看不起病, 用异样的眼光看待医疗费用, 对医院的正常催费、收费不理解。

1.6 不良的医疗环境。

由于存在专业护理人力短缺, 管理制度尚有缺陷, 落实不到位, 执行医疗技术不规范, 督导、检查、考核机制不健全等原因, 造成医院软、硬件等医疗环境不良。

2 解决对策

2.1 提高自身素质、熟练业务技能。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念;重视护士的培养, 制定不同的培训计划, 确定培训内容;加强儿科新护士业务技能训练。

2.2 主动沟通, 搞好家长与护理人员配合, 积极引导患儿并分散其注意力。首先要积极做好患儿家属的思想工作, 其次主动向家属讲解相关护理操作程序, 应该注意哪些事项, 以最大限度争取家长的信任和配合。

2.3 加强管理, 做到以人为本, 接诊热情, 健康教育全面, 沟通积极主动及时, 治疗护理到位, 严格执行“四定三及时”技术操作流程, 严格班班交接制度。

2.4 创造安全舒适的医疗环境。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规范自身行为, 具备优良的职业道德, 端正的工作态度, 精湛的专科技能, 优质的服务质量, 做到日提醒、周强调、月检查, 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不留后患, 严格控制交叉感染。

2.5 规范医疗行为, 明细收费项目。执行合理的收费标准, 严把医嘱核对关, 每天向家属发放一日清单, 对待家属存在的疑虑要耐心解答, 做到一问一答, 积极取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

2.6 不断提高医院的软硬件建设, 创造良好的就医环境和设施环境, 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 积极营造人性化、安全感医院, 使患者及家属深切感受到“进了医院就放心、舒心、便利”的氛围。

惠民医疗现状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 篇5

完善弱势群体医疗保障体系

2008的“惠民医疗工程”在各惠民医疗机构的积极实施下,取得了初步成效,根据前期运作过程中出现的情况和存在问题,真正做到惠民、利民、便民,现提出进一步加强惠民宣传,夯实惠民医疗服务。

一、现状分析

我市卫生局于2006年7月份出台了《义乌市惠民医疗服务实施方案》(试行),确定了以现有医疗卫生资源为基础、困难群体为优惠对象、镇街中心卫生院为惠民医疗服务定点医院(下称惠民医院),以义乌市中心医院、中医院、妇幼保健院、二院及其它公立专科医院为上级转诊医院的城乡一体化惠民医疗服务体系。

全市约7000余人享受惠民医疗服务,农村五保人员、城镇“三无”人员、以及享受民政部门定期补助的重点优抚对象和享受定期救济的“三老”人员,12月份市卫生局和民政局联合下发了《义乌市惠民医疗证》。最低生活保障对象,民政局也下发了救济证(可用于证明惠民医疗服务对象)。由于惠民医疗服务是一项新开展的业务,且开展的时间短,今年市政府拨款70万元用于惠民医疗,但仅用掉3万余元此项专项经费。

二、存在问题

1、宣传不到位,惠民对象对政策了解不够。作为惠民对象的三类困难群体获取信息的渠道非常有限,许多惠民对象至今还不十分清楚惠民医疗服务的具体内容,减免及优惠幅度。许多医务人员也不熟知惠民服务“十免、十减、二限”内容。

2、惠民政策与惠民医疗服务对象的现实需求有一定的差距。三类困难群体收入本就不高,生了病大多是“扛着”,实在“扛不住”了,才会到医院看病,就目前的惠民医疗服务范围及优惠措施远不能满足惠民对象的现实需求。应加大基本医疗服务(门诊)惠民力度,最好能达到优惠80的程度,真正体现政府对惠民对象的健康救助,促进和谐社会、平安社会的建设。

3、惠民医疗报销手续繁琐。由于中心卫生院财务管理的需要,报销处设在总院,惠民服务对象到社区卫生服务站就诊,诊治过程中所产生的费用先全额交纳,再凭发票和惠民证到总院财务科核实、盖章、返回惠民医疗费用。过程较为繁琐,优惠金额也不大,使部分惠民对象不愿享受该待遇,与制订该项政策的初衷大相径庭。

4、惠民医院对惠民医疗制度落实情况参差不齐。治疗技术成熟的住院病种进行质量与费用控制,实行单病种限价收费(孕妇平产接生:无并发症平产接生限额700元),部分医院还未实行。

5、惠民医疗服务对象不够明确。根据《义乌市惠民医疗服务实施方案》(试行)中规定,惠民医疗服务对象为:

1、最低生活保障对象;

2、农村五保人员、城镇“三无”人员、以及享受民政部门定期补助的重点优抚对象和享受定期救济的“三老”人员;

3、怀孕妇女。其证件有市卫生局和民政局联合下发的《义乌市惠民医疗证》、民政局下发的《救济证》、《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等等,且后两种证件里没有惠民医疗服务项目优惠标准及惠民医疗记录。

6、惠民医疗考核制度需进一步完善。惠民医疗制度的落实需要一套较完善的考核机制来监督制约,否则就不能很好地发挥政策的作用。

三、解决办法

1、健全组织,加强领导。惠民医院要组建由医院一把手参加的惠民医疗领导小组,负责对惠民医院的检查指导、监督和管理。医疗单位建立惠民医疗服务管理办公室,配备相应的人员,做好组织协调,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并建立“惠民医疗对象个人信息库”,实行动态管理。

2、加强政策宣传,提高惠民医疗服务内容知晓率。要进一步规范服务行为,职工熟知惠民医疗服务内容和操作程序,提高对“惠民医疗工程”的知晓率。在就医过程中,要按照收费优惠、服务质量不打折的要求严格技术操作规范和医疗服务流程,时时处处体现医疗单位对惠民对象的人文关怀。

3、简化报销手续,健全惠民医疗规章制度。各惠民医疗单位要强化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以爱心、细心、耐心和责任心做好本职,设身处地的从惠民医疗服务对象的就医需求出发,不但在费用减免上使他们受益,更要让他们享受到就医过程中的便利,减少不必要的环节。同时要明确惠民医疗内容,要在门诊大厅制作含有“惠民医疗工程”优惠承诺内容、优惠前后价格对照表、就医服务流程图等内容的宣传设施,发挥好导医的引领作用。坚持服务目标、服务程序、服务过程、服务结果的一致性,积极实施单病种质量管理与费用控制管理制度,科学合理地制定单病种平均医疗费用,实行单病种限价收费。

4、提高医疗质量,推行医疗单位之间辅助检查结果相互认可制度。充分发挥各医疗质控中心的功能,加强医务人员的业务培训和管理,辅助检查要做到设备标准化、条件标准化、操作标准化,要实行室内质量控制和室间质量控制,定期检查医疗单位质控并及时通报结果

,奖优罚劣,以尽快促进该惠民、利民、便民开展。

5、统一惠民医疗优惠标准。义政[2001]100号文件《关于扶助残疾人的若干规定》中的第六条和《义乌市惠民医疗服务实施方案》(试行)中的“惠民医院惠民医疗服务项目优惠标准”其标准不一致。优惠标准幅度没有现行惠民医疗服务对象的优惠标准高,统一惠民医疗优惠标准有助于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促进残疾人事业的健康发展。

存在现状解决措施 篇6

1 当前企业能源计量待解决的问题

1.1 立法的缺失

主要体现在现行的能源计量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对能 源计量的定位不准确。目前,我国涉及能源计量的法律法规有 《计量法》和《节约能源法》两部法律,行政法规和技术法规 100 多件。但从法律法规的内容和可操作性上看,没有形成符合我国国情的、系统的、比较全面的、有利于推进节能工作的能源计量法律法规体系。主要缺乏对计量数据的管理和应用的法 制要求。能源计量技术标 准 中,2006 年颁布的 GB17167 -2006 《 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虽然对用能单位计量器具管理提出了比较系统的要求,但也缺少对能源计量数据的应用要求。

1.2计量设备普遍配备不足,精度不符合要求

不少用能单位的能源计量普遍存在配备率不足、精度不符合要求及检修不及时的问题。用能单位对电力的计量设备配备率较高,但是对生产用水等普遍存在计量不足。对不合格的计量器具不能及时更新,导致计量不准。

1.3 能源管理部门人员配置不合理,自动化程度低

用能单位未能配置相关专业的能源管理人员。有些单位的能源管理人员缺少系统的能源计量知识和专业化的管理经验。

很多用能单位的计量还处于人工抄表阶段,浪费人力物力,频频出现漏记、错记等问题。

1.4 器具不达标

企业能源计量器具的配备率和检定率尚不符合国家能源计 量标准的要求,有些能源计量器具老化、落后,导致计量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明显降低。

2 企业能源计量问题的解决方案

鉴于企业在能源计量上的诸多问题,需要提出针对性的对策,以改进企业的能源计量管理系统。

2.1 完善管理机构,成立能源管理中心

2009年10月14日,财政部、工信部下发《工业企业能源管理中心建设示范项目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财建[2009]647号),明确提出:“为加快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提高工业企业能源管理水平和能源利用效率,推动工业企业节能减排,在工业领域开展能源管理中心建设示范工作,中央财政安排资金对示范项目给予适当支持。”

能源中心应该是代表公司统一进行能源调度、能源管理和节能的部门,其核心任务应该是:(1)管辖和管理公司范围内的能源活动;(2)信息流和能源流的集中监控;(3)计划值为先导的集中一贯制能源管理;(4)环境经营与能源活动相结合;(5)集中化、扁平化的调度管理和生产组织。

2.2 建立和实施能源计量技术体系

建立和实施能源计量技术体系的主要作用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能源技术的发展奠定“先行”的计量技术基础;二是为用能单位及用能设备完善程度评价提供科学公允的保证;三是为社会、企业、能源用户的合理配给、正确厘定、公平交易提供计量技术条件;四是为政府制定节能政策和节能宏观控制提供客观、公正、准确、科学的依据。

2.3合理配备能源计量器具

根据企业自身用能特点,严格按照GB17167-2006《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节约能源法》和《能源计量监督管理办法》的相关要求,对长度(L)、热学(T)、力学(F)、电磁(E)、化学(S)五类进行细分,合理配备仪表,安装准确到位。

2.4 提升能源计量人员管理和技术水平

用能单位的能源计量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应定期接受能源计量专业知识培训,切实提高综合素质,真正承担起能源计量工作责任,满足现代能源计量管理的需要。计量人员要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参与计量管理,对原始计量数据的归档、对计量器具的定期检修都要细致认真,确保计量数值准确,能源中心可以实时掌握企业能源情况。

2.5改进企业能源计量器具管理流程

依据GB/T9022-2003《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依托企业能源中心,识别重点用能单位和重点用能工艺,分析计量过程要素,及时从能源中心数据平台反馈计量器具和计量数据情况,分析数据异常变化原因,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3 结束语

水稻直播栽培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篇7

水稻直播栽培技术是指将水稻种子直接播种在大田中的一次成苗种植技术。当前, 水稻种植区主要采用育秧移栽的方法。我国是水稻种植大国, 产量位居世界首位。但是, 我国在水稻插秧上的机械化程度不高, 采用育秧栽培需要较多的人力, 严重制约了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水稻直播栽培技术能够减少育秧与栽插2个步骤, 能够减少栽培环节从而降低成本。国外许多水稻种植区已经采用该项技术, 如美国、意大利、葡萄牙、马来西亚等。该项技术在美国、澳大利亚和意大利等国家应用比较纯熟, 水稻直播栽培的面积也在不断扩大。在我国, 水稻直播栽培技术已经在江浙等地区推广开来, 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水稻直播栽培主要有2种方式, 即水直播和旱直播。前者适合在有一定水深的地块中进行, 催芽种子或者干种子都可, 保证种子均匀沉于水底土中, 创造粗糙苗床便于固定生根;后者则以干稻种播种到土壤含水量较低的田地中, 可以采用旱撒播或旱条播的方式。笔者从事水稻技术工作多年, 对福建省南平市光泽县的水稻直播栽培有着较多的了解, 因此从水稻直播栽培中存在的问题出发, 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1 水稻直播栽培中存在的问题

1.1 秧苗密度不一

直播稻获得高产的关键是秧苗质量。缺乏精耕细整的稻田, 其土壤理化性质不均一, 会导致出苗上的差异, 很容易造成秧苗密度不一。当然, 这也与播种期间的气候、耕作面积以及鼠雀等小动物危害有关。

1.2 容易出现倒伏现象

水稻直播栽培中, 倒伏问题应该引起重视。引发直播稻倒伏的原因有很多, 主要包括5方面:播种量较大, 基本苗多, 在高密度下秧苗细长纤弱;分蘖性强导致拔节期的叶片过度生长, 发生徒长现象;由于播种期较晚, 在缺乏搁田控水的条件下, 水稻茎秆机械支持力较小;直播稻的秧苗入土很浅, 大部分根位于5~8cm的土层中;当水肥管理出现问题时, 如施肥量过大和不合理容易引发叶面积过大, 很容易导致倒伏现象的发生。

1.3 草害频发

采用水稻直播栽培时, 应该考虑到杂草的危害。杂草种子多位于土壤表层, 湿润的稻田环境有利于其萌发生长, 且种类繁多。与秧苗处于同步生长状态的杂草生长速度较快, 很容易形成较为高大的植株。在这种背景之下, 秧苗在水分、肥料、光照等资源的争夺中处于劣势。在光泽县的翻耕直播田中, 密度较大且出草较早的有鸭舌草、眼子菜、稗草、千金子、节节菜等。相比常规的移栽田, 其出草量要高1倍以上。

1.4 杂稻问题的出现

杂稻问题的出现是稻田土壤中遗留的稻种导致的, 这与直播次数和土壤性质有关。不少免耕直播稻田中, 杂稻的发生率很高, 其成熟期与直播稻不同, 对于产量的提升是不利的。

2 水稻直播栽培中常见问题的解决

2.1 均匀播种, 查苗补苗

直播稻的群体成穗率和成穗质量与全苗匀苗有直接关系。应该重视水稻品种的选取, 宜选用茎秆粗壮、分蘖力适当、有较强苗期耐寒性和成熟期适中的矮杆抗倒伏品种。不建议播种早熟品种, 因为这很容易造成生育期的缩短, 导致产量下降。其次, 翻耕要早, 地面整平, 保持良好的田面理化性质。在保持田地高低落差3cm以内的条件下, 灌水养护, 播种前一两天内排水, 在土壤沉实后播种;浸种前做好前期处理, 选择冷天过后的晴朗天气进行播种;防止小动物对苗种的危害。对鼠类进行毒杀或者驱赶, 对鸟类最好采取物理性驱赶的方式, 防止小动物侵害苗种。可以使用绿色农药对小动物进行驱除, 或者引进其天敌;在播种后应该及时进行查苗补苗工作, 保证全田植株密度均匀合理, 创造有利的生长环境。

2.2 做好水肥等管理, 防止倒伏的发生

要做好促苗和控苗工作, 前者是为了防止苗数不足的发生, 避免迟发小穗的出现;后者则是为了避免过度的营养生长, 控制叶面积、茎秆、无效分蘖等, 提高其成穗率, 有效避免郁闭的发生。尤其是控苗工作, 对于防止倒伏的发生至关重要。要根据水稻不同生长期的需水实际, 进行及时合理的灌溉。在3叶期前的苗期, 充分保证土壤的透气性, 以促进根系的伸长。在整个过程中, 应实施间歇节水栽培灌溉, 促进有效分蘖, 促进其根系发育以对抗倒伏;做好科学施肥工作, 以有机肥为主。基肥应当充足, 应该对追肥保持谨慎, 控制肥量。中期追肥应避免水稻植株生长过快, 氮肥、钾肥与磷肥的比例应适中以促进茎秆的强度。对于水稻来说, 硅肥的施用具有重要意义。再次, 为了强秆壮秆, 应及时进行搁田控苗;利用多效唑与烯效唑等化学药剂进行调控, 增加产量, 防止倒伏。

2.3 草害的综合防控

目前最有效的草害防控措施是化学除草, 不但重视播种前的杂草防除工作, 还应加强苗后除草工作。根据杂草的生长规律, 及时喷施化学除草剂。水稻封行前, 杂草的防除工作应该摆在重要位置;相比之下, 水稻封行后, 在失去光照的条件下, 草害影响不大。对于零星杂草应该及时拔除。

2.4 轮耕以降低杂稻的发生率

水稻直播栽培在同一地块不应超过3a, 进行旋耕处理后采用机插等栽培技术进行栽培, 以防止杂稻发生率的攀升。

参考文献

[1]曾仁杰.中稻直播栽培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探讨[J].福建稻麦科技, 2011, 29 (3) :37-39.

用电检查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篇8

1 用电检查工作现状及存在问题

1.1 用电检查工作效率低

(1) 用电检查工作必须依靠人来实施, 当前电力企业面临着用电检查岗位紧缺的情况, 特别是随着用户的逐年增加, 用电量越来越高, 配电检查的岗位基本稳定。人员的短缺导致用电检查工作很难正常进行。此外, 用电检查工作十分复杂, 必须由专业人员开展, 但是当前的检查人员专业素质普遍不高, 业务能力不强, 而为了预防窃电, 大多采用高科技产品, 这些人员很难掌握使用这些产品。

(2) 为了维持用电秩序, 必须提高电力企业的技术能力。一方面, 有些用电企业的设备比较落后, 功能不齐全。另一方面, 虽然采用了新技术、新平台, 但是这些新技术及新平台的使用功能不全面, 对于用电信息的采集效率比较低, 阻碍了异常用电信息的准确判断, 难以实现对用户用电情况的实时监控。此外, 针对窃电问题查找的技术较落后, 特别是对一些分工明确、专业技术强、隐蔽性高的窃电行为更是难以判断。

(3) 当前的用电检查工作存在着操作不规范的情况, 有些人员在检查窃电情况时并没有注重所采用的方法, 工作中出现了很多漏洞, 例如没有收集到足够的证据就对用户进行查封, 给后面的工作造成了不好的影响。除此之外, 由于取证不足, 处理工作不规范, 窃电人员可能会有多种说辞, 导致惩罚力度过轻, 不利于以后窃电行为的惩戒。

1.2 用户安全隐患整改率低

(1) 政府作为监管部分, 对于用户安全隐患的整改工作监管力度不到位。有些用电单位甚至取消了监管职能, 而且有些电力企业的高层对用电安全并不重视, 没有组建一支专业的用电检查队伍, 对用电检查的开展造成阻碍。

(2) 当前有很多企业和个人对于用电安全并不重视, 特别是一些企业单纯地追求经济利益而忽视了企业的用电安全, 给企业内部人员的安全造成威胁。有些个人缺乏用电知识, 在用电的过程中做出入一些造成用电隐患的行为, 没有定期检查线路的习惯, 这些都是用电安全知识淡薄的表现, 应该引起相关部门的注意。

(3) 随着用电环境的变化, 必须对用户用电加强整改力度, 特别是一些涉及面广、影响大的企业和个人, 更应该加强整改力度。

2 解决问题的方法与对策

2.1 加强用电检查队伍建设

一是重视用电检查人员业务知识的培训。对检查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如电工基础、电费电价计量, 以及高低压开关、变压器、电动机等电气设备原理、结构等进行培训, 还要对《电力法》、《电力供应与使用管理条例》、《民法通则》等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学习, 防止在工作中自身出现违反法律的行为。二是对查窃电方法进行培训。除了学习直观检查法、电量检查法、仪表检查法和用电能表检查等方法, 还要组织用电检查人员定期总结违约用电、窃电典型案例, 从案例中积累经验、汲取教训, 互相交流和借鉴。

2.2 提升电能计量装置科技含量

一是根据用户报装容量, 尽可能采用高供高计供电方式, 并采用专用计量柜、专用计量箱, 确保整个计量装置处于一个全封闭的状态。对低压用户, 要集中安装电能表, 对电度表屏柜加封加锁, 电杆的下火线通过PVC管进入电能计量箱, 用户的接户线也通过PVC管引出。二是使用性能优良的全电子式多功能电能表。因全电子式多功能电能表具有不能倒装、不可更改常数、失压、失流记录及电流不平衡记录、逆相序记录、设表等事件记录防窃电功能。三是为全部用户加装电能信息采集系统终端。

2.3 采用新设备、新技术

一是加快电网GIS、营销GIS等平台建设, 依托营销业务系统、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等信息化平台, 建立信息共享和纵向、横向比对分析制度。二是设立专门稽查监控人员, 定期逐条线路、逐个台区分析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实时数据, 对用户用电情况进行24小时监控, 这样一旦发现用户存在用电异常的情况, 就能立即安排用电检查人员进行检查。三是对原有工作方式进行改革, 在用电检查工作中使用GPS卫星定位和蓝牙通信等新技术, 对现场定位数据的采集与分析, 实现主站服务器与便携式终端无线高效的数据传输, 进一步提升稽查效率和精确度。

2.4 建立重点用户重点检查机制

有些企业和个人用电量比较大, 为了节约成本就冒险窃电, 给国家和相关人员造成经济损失。所以, 用电部门应该重点针对一些私营企业、饭店、娱乐场所等用电量大的地方进行用电检查, 并做好相关的用电记录。此外, 对于有过窃电行为的用户, 应该作为重点检查对象, 时刻关注其用电情况, 做好防范措施。

2.5 运用法律手段打击窃电

借助法律手段是打击窃电行为做好的方式。在收集相关窃电证据时, 应该小心谨慎, 拍摄窃电现场, 并对一些情节严重的及团伙作案的, 应该和公安部门联合办案, 这样不仅能够保证抓捕行为的顺利进行, 而且还能够对未发生以及发生却没被发现的窃电行为起到震慑的作用。通过法律程序对窃电人员进行惩治, 保障社会用电安全。

2.6 规范用电检查程序的执行

在法律层面上, 供电单位和用户之间是平等的, 供电单位有确凿的证据能够证明用户存在窃电的行为, 也只能通过民事行为来处理, 不能越权处理, 避免发生双方纠纷问题。在供电检查的过程中, 如果人员根据相关要求发现了用户有违反用电规定的行为, 首先要做的就是保护好现场并拍照作为证据, 并做好登记工作, 通过相应的仪器进一步鉴定, 同时还要对用户的电表进行封存, 并按规定开具《用电检查结果通知书》或《违章用电、窃电通知书》, 告知用户在规定的时间内接受处理。

2.7 严防用户带隐患接入电网

针对用户用电安全必须从源头把关, 在审核用户的报装资料时, 应该更加仔细谨慎, 一旦发现什么问题应该及时地和上级领导部门汇报, 并把详细情况介绍清楚, 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案。在和用户签订合同的时候, 依照相关的法律法规把用电安全知识直接告诉用户。特别是对那些列入重点用电的用户, 通过审核相关资料来确定该用户在用电方面的诚信, 并出具相关的告知书。在用户同意之后签署用电申报表, 由供电单位正式地上报给地方政府的主管部门进行审核, 如果用户存在任何异议, 可以向政府部门提出处理意见。这样就能够较好地避免用户携带隐患进入到电网中, 维护了用电安全。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 文章针对当前用电检查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进行了分析和阐述, 我们能够看到这项工作的复杂性, 但是这部分内容对于整个社会的用电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 作为用电检查人员更应该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 学习前人的经验, 掌握外国先进技术, 保证电力的正常运行。

摘要:电对于我们生产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难以想象没有电, 我们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用电检查是保证电正常使用的重要工作。如何提高用电检查成效工作已经成为了电力单位必须考虑的问题。文章主要针对当前电力检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用电检查,防窃电,安全措施

参考文献

[1]国家电网公司人力资源部.国家电网公司生产技能人员职业能力培训专用教材[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2011.

井筒管理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 篇9

目前, 我国西部某油田某厂共有油井2238口, 日开采液量平均约为5400吨/天, 提纯后的石油水平约为2700吨/天, 其中的综合含水量约为50%。尤其是随着油田开发时间的延长, 含水量、矿物元素量逐渐增多, 往往增加了井筒管理的难度。以该厂为例, 油田中共有油井2238口, 全部为抽油机井, 抽油机占到了油井总数的100%, 井筒作为抽油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可见其管理的重要性。目前采用的精通管理手段主要为热洗, 其主要目的是清洁井筒, 经研究表明, 热洗的原理主要是由于在地面加热后的流体物质, 例如:水、油等, 在通过井筒时, 热流体会循环传热到井筒中的流体, 用以提高井筒中流体的温度, 使蜡可以融化后沉积, 再次融入原油之中, 达到清洗蜡的目的。但在使用热流体循环清洗蜡时, 需要选择比热容较大、溶解蜡能力较强、易于取得的介质, 目前, 我国的井筒管理中普遍采用地下水、活性水、蒸汽等介质用于清洗抽油机井筒。为了保证能够完全清洗井筒中蜡, 使用的介质则必须具备非常高的温度, 在清洗井筒的过程中, 需保持循序渐进的升温过程, 开始时介质的温度不宜过高, 避免井筒上部热洗熔化的蜡块流到下部, 堵塞介质的循环通道从而造成热洗失败, 除此以外, 还应防止介质进入油层产生堵塞, 避免清洗失败。由此可知, 井筒管理的成败是保证抽油机安全运行的重中之重, 对石油开采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2 井筒管理存在的问题

为保证油井开采进度正常, 延长检查周期, 提高开井完成率, 就需要加强油井的井筒热洗管理, 确保油井的热洗达到高质高效。但目前井筒的管理中往往存在缺点和问题, 反而给井筒管理带来反作用, 造成躺井事故。目前, 常出现的事故有以下几种。案例一:某油田油井在进行热洗时, 测得油井冲程为4.3m, 冲次为1次/分, 油泵直径为43mm, 油泵深度为1604.5m, 油井内测得液面高度为1663m, 日液为1吨/天, 日油0.89吨/天, 含水量为5.89%, 参数正常, 在热洗后, 因操作不当致使该井未正常出油, 需要将油井停产进行检泵。案例二:某油田油井在进行热洗前测得的数据位:冲程4.2m, 冲次2次/分, 泵径43mm, 泵深1576.9m, 油井内液面为1340m, 日液9吨/天, 日油1.5吨/天, 含水量为82.6%, 参数正常, 该井为刚投产的新井, 该需要定期进行热洗, 但在第二次热洗时, 因操作不当造成蜡未洗净造成堵塞躺井。案例三:某油田油井在进行定期热洗检泵时, 测得冲程为4.15m, 冲次为2次/分, 泵径43mm, 泵深1553.96m, 油井的液面1414m, 日液8.5吨/天, 日油1.5吨/天, 含水量为82.3%, 该井在实施热洗后发行井筒出现运行不正常的情况, 后发现管杆偏磨严重, 致使井筒漏损严重。

3 井筒管理原因分析

在油井的实际生产中, 由于各井之间原油的物理性质、供液能力、井身结构、生产参数、地面设备以及管线流程等条件参数不同, 使各井筒在管理方面的重点也大不相同。但由于我们现有的井筒管理手段较为单一, 普遍为热洗清蜡和热力循环。由于各油井的生产情况不同, 但所用井筒的管理手段却过于单一。由于低产低液油井区普遍供液不足, 在我国东部的油田共有油井17口, 平均泵深1585m, 液面1490m, 沉没度约为100m, 对供液不足的油井测量时, 原油的含蜡量和胶质较高且含水量较低, 原油的物理性质差, 给井筒的管理加大难度。此外, 由于供液不足容易产生两种情况, 一种是油井热洗时水量小, 井筒中的蜡无法彻底排出, 另一种是热洗时水量大, 易产生“压死油井”, 使管杆等设备干磨致使躺井事故发生。绝大多数的油井, 在开采中产出的原油都会含有一定量的水, 且产出的原油中的水又含有各种各样的腐蚀介质, 例如:CO3-、HCO3-、SO4-等, 同时, 也会含有某些腐蚀性微生物和CO2、H2S等腐蚀气体, 正是由于存在这些腐蚀介质, 使油杆承受不对称循环载荷, 因此, 腐蚀损坏是油杆断裂磨损的重要原因。另外, 由地质不断进行化学变化, 致使地层中的水含有大量的CO2, 当水中存在游离状态的CO2时, 水质会呈酸性, 化学公式为:CO2+H2O=H++HCO3-, 由于水中的H+离子的含量增大, 就会产生去氢极化反应。从腐蚀化学反应来看, 即为含有酸性物质引起的去氢极化反应。钢材容易受到游离的CO2腐蚀, 产生部分溶解, 使金属的表面不易形成保护膜。H2S的影响也同理, 某些含硫的油田中的水往往含有硫化氢, 碳钢在含有硫化氢的水溶液容易引起去氢极化腐蚀, 使腐蚀产生的氢渗入钢材的内部结构, 减弱材料的韧性, 容易产生裂缝, 使钢材脆化。以上两种腐蚀的发生没有任何预兆, 往往是瞬间发生, 是目前最难以防范的危险, 也是井筒管理的重点。

4 井筒管理的解决措施

油井由于情况不同, 使用的井筒也不同, 但其管理手段单一, 使之成为制约油井井筒管理的主要问题。我们应因地制宜, 针对油井所在的实际情况, 制定合理的的井筒管理措施。在2009年后, 我国改变了以往单一的热洗方式, 从定期热洗改为按需热洗, 且从只使用热洗改为热洗和加药的混合。针对低产低液的油井, 研究人员发现, 该类油井沉没度低, 且无对应水井、地层能量严重亏空, 且容易随着热洗水量的多少, 产生不同的问题。现油田采用加药为主、热洗为辅的方式, 对低产低液油井进行定期加防蜡剂、破乳剂、延长热洗周期等方法, 避免因井筒的热洗不当产生躺井事故, 经一段时间的试运行, 已大大改善了因热洗水量不足产生的问题。针对腐蚀损坏的问题, 研究发现了以下处理措施, 即热洗和加药混合。该类油井普遍存在油层产出液与热洗液反映良好, 地层供液较好但存在结蜡现象, 因此, 往往加入缓蚀杀菌剂、延缓硫酸盐、还原菌、铁细菌等微生物, 用于减缓腐蚀对管杆和泵造成的损害, 延长使用寿命。

结语

井筒是油田中必备的设备之一, 是石油开采的必需品, 在本文中, 列举了各种因操作不当或采取措施不当引起的躺井事故。本文重点叙述了井筒存在的问题及产生原因, 并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措施, 以期对我国石油开采业的良好发展做出贡献。

摘要:随着我国石油开采的程度不断加大, 对于开采的安全性也逐渐重视, 井筒是油田中必备的设备之一, 是石油开采的必需品, 一旦管理不当, 就会造成躺井事故, 因此, 为保证石油开采安全可靠, 就必须加强井筒管理。本文从对井筒的概况介绍入手, 重点叙述其存在的问题及产生原因, 并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措施, 致力于我国石油开采业的良好发展。

关键词:井筒管理,存在问题,解决措施

参考文献

论猪场防疫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篇10

但是, 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 我国养猪业与先进国家相比, 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影响我国养猪业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特别是猪病的发生与流行日趋严重, 已成为阻碍我国养猪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归纳起来, 主要表现有三点:一是由于盲目从国外大量引进种猪和对猪病检测力度不够等原因, 原来我国没有的疫病, 如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副猪嗜血杆菌病等近20种疫病随引种传入。二是随着国内种猪的流动频繁、猪群密度的提高、应激因素的增多, 为疫病传播提供了有利的环境条件, 猪群越大, 若发生疫病流行, 则遭受的损失也越严重, 并且猪病的种类多, 病性复杂, 诊治困难, 严重影响养猪者的积极性。三是一些养猪场在兽医防疫方面仍然沿用分散的、副业型的传统兽医防疫技术, 势必不能防御疫病的侵袭, 结果导致养猪场的亏损或趋于破产, 对我国的养猪事业形成了严重威胁。因此, 为了更进一步牢固树立“预防为主”的思想观念, 解决生产实际中存在的问题, 有效地控制和消灭猪病, 满足我国养猪业健康发展的需要, 笔者在总结20多年来猪病综合防疫的经验, 吸取教训, 参考这一领域的科研成果的基础上, 较详细地分析猪场防疫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1 猪场防疫存在的问题

1.1 不重视猪场整体环境的治理

1.1.1 不重视绿化猪场环境

绿化畜牧场环境, 是实现家畜环境控制的一项重要的影响深远的措施。绿化猪场环境的意义是: (1) 净化空气。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据研究, 1公顷阔叶林1d可吸收1000kg的CO2, 释放出约730kg的O2;每平方米面积草坪1h可吸收CO21.5g;合理植树绿化, 绿化带可以阻留净化有害气体的25%~40%和煤烟中的SO2的60%, 使猪场恶臭强度下降50%;还可以净化澄清35%~67%的粉尘。 (2) 防止疫病传播及改善猪场小气候, 起遮荫、降温作用。如绿化带可以降低温度10~20%, 减轻热辐射80%, 减少细菌含量22~79%。 (3) 防风、防噪音和防火的作用。 (4) 猪场绿化后, 环境优美、人的心情舒畅, 工作效率也高。

1.1.2 不重视猪场环境卫生的综合治理

我国地域辽阔, 大、小养猪场不计其数, 生产技术不尽一致, 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认识水平参差不齐, 在养猪生产的发展过程中, 忽略了环境的重要性, 导致环境控制手段和环境工程设施落后, 跟不上养猪生产的发展速度。主要表现在: (1) 不注意场内环境的综合治理。场内存在疫病的传染源和传染媒介, 康复猪和健康猪过早混群;中、小猪场做不到“里不出、外不进”;猪场的粪便和污水不加处理任意堆弃和排放, 导致场区大气质量恶化, 土壤和水也受到污染。驱虫、灭鼠、防鸟、防蚊蝇工作做得不好, 给疫病传播留下隐患。 (2) 不注意场区周围环境治理。排污沟没有建为暗沟, 并且不注意清理, 不能及时清淤、清杂草;场区周围没有防风林, 空气中尘埃、细菌不能有效阻隔。 (3) 猪舍内环境差。猪舍不符合要求;有的猪场因猪舍通风设计不合理, 形成涡风区或短路, 导致通风量不足;我国养猪生产在引进水冲或水泡粪便的养猪生产线时, 没有引进环境控制设备和粪便污水处理设施, 导致舍内湿度过大, 冬季失热多, 夏季散热慢;粪便污水难以处理, 造成场区环境污染, 给防控疫病留下了死角。

1.2 消毒失误

消毒是贯彻“预防为主”方针的一项重要措施, 消毒的目的是消灭被传染源散播于外界环境中的病原体, 以切断传播途径, 阻止疫病继续蔓延。但是在实际工作中, 一部分猪场由于管理不到位, 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 素质有高有低, 在执行消毒工作过程中难免存在以下问题:

1.2.1 盲目选择消毒药

市场上的消毒药多种多样, 而不同种 (型) 的微生物对消毒药的敏感性是不同的, 例如病毒多数对2%~4%热烧碱溶液、10%~20%石灰乳等碱性消毒剂敏感;对于炭疽杆菌及梭菌必须选消毒效力强的消毒剂才起效, 如10%~20%热烧碱溶液、10%~20%漂白粉乳剂、10%福尔马林等。猪场往往忽视了微生物的敏感性而盲目选择消毒药, 达不到消毒效果。

1.2.2 配制消毒药的浓度不准确

消毒药的抗菌活性取决于其与病原体接触的浓度。在有效浓度水平以上的一定范围内, 药物的浓度越高, 效力越强, 反之则越弱, 但是由于剂量———效应曲线常成抛物线的型式, 达到一定程度后效应不再增高。因此, 必须选用适当的消毒药浓度才能取得良好的灭菌效果。在生产实际中, 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 不用专门称量容器称量或随意操作进行消毒药浓度的配制, 易造成消毒药浓度过大或不足。消毒药浓度过大不仅造成浪费, 还会对猪体与人体造成危害;消毒药浓度不足既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 又给疫病控制带来隐患。

1.2.3 消毒不到位、不彻底、不同步

消毒剂的消毒效果除与浓度有关外, 还受到有机物、酸碱度、温度和作用时间等影响, 应按消毒规程进行;紫外灯消毒的效果受到紫外灯的强度、距离、室温、尘埃、照射时间等因素的制约, 当前有些猪场达不到此要求, 起不到应有的消毒效果。有的猪场忽视了进出口的消毒;忽视了外来人员、物质、车辆的消毒;在猪舍的消毒工作中往往重视了全进全出的大消毒, 发现病猪后忽视了临时开展的局部小消毒等。此外, 有的万头猪场在对猪场的消毒过程中, 做不到各车间同时进行同时结束, 使病原菌有可能扩散或传播, 给猪场的安全生产构成威胁。

1.2.4 消毒程序不落实

猪场在生产过程中, 由于负责人对工作人员监督、宣传、教育、指导不到位, 造成不能彻底的贯彻和落实消毒程序和消毒制度, 致使消毒效果大大降低, 给猪场的安全生产埋下隐患。

1.3 疫苗免疫失误

疫苗免疫是保障猪场安全生产的基础, 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疫苗免疫, 是预防和控制猪传染病的重要措施之一。近年来各猪场都十分重视疫苗免疫工作, 并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和精力, 但是, 在猪场的生产实践过程中, 往往会出现以下几个误区。

1.3.1 免疫程序不合理

免疫程序的制定, 必须以当地疫情的发展规律和猪场猪群的健康状况为依据, 不能固定的套用某个地区或某个猪场的免疫程序。但仍然有相当一部分猪场在免疫程序上存问题, 主要表现在 (1) 没有本场或当地的疫情进行盲目免疫, 误认为疫苗免疫越多越好, 结果造成既浪费人力、物力、财力, 又达不到防疫效果。 (2) 对某些疫病危害的程度缺乏认识或者是当地从未发生过此类疫病, 而忽视对这些疫病的预防。 (3) 首免时间不合理, 疫苗被母源抗体中和或者出现免疫空白期, 给病源侵入造成可乘之机, 导致疫病发生。 (4) 使用疫苗不当或者免疫剂量不足, 特别是在使用联苗同时预防几时易造成针头堵塞, 注射部位反应强, 易发生炎症。 (2) 疫苗含毒量不符合要求, 免疫效价不高;有些疫苗纯度不高, 混有其它细菌、病毒等杂质, 甚至出现变质、发霉等现象。 (3) 冻干苗中有些真空度不高, 易失真空、干缩、变色等, 有些赋形剂欠佳, 易成粉末。猪场在购买疫苗时稍有不慎, 就会给猪场带来致命的打击。

1.3.3疫苗运输、贮藏、稀释不当

有的猪场缺乏疫苗运输的冷藏车或配有冷藏设备的车辆;国内大部分疫苗一般尚无专门稀释液或专用的接种传染病时, 虽然省时省事, 但易造成对某一传染病的免疫不确实。 (5) 不同品种疫苗使用混乱, 间隔时间过短, 也有可能发生干扰作用而影响免疫效果。

1.3.2疫苗质量不过关

(1) 疫苗制造工艺不过关, 佐剂不佳。如有些油剂疫苗颗粒偏大, 注射种工具, 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接种剂量的偏差, 影响到免疫效果。

1.3.4 疫苗免疫操作不规范

有些猪场的兽医防疫意识淡薄, 技术人员也不健全, 免疫接种工作由缺乏基本防疫消毒知识和技能的饲养员承担, 造成免疫接种操作不规范而影响疫苗的免疫效果, 如保定不好易造成多种、少种或漏种疫苗;接种疫苗前, 对被接种的猪不作健康检查, 病猪、瘦弱猪同步免疫等情况, 势必导致免疫失败;出现打飞针、注射深度没保证, 注射位置不正确;免疫接种动作粗暴可带来严重的应激和过敏反应;免疫接种消毒不严, 易造成人为传播疾病的危险等。

1.4 其他方面失误

(1) 没有及时进行免疫和疫情检测、监测:有的猪场缺乏检测条件, 无法对场内疫病情况、免疫质量、疫病净化水平进行监控, 不能准确和深入的了解猪场疾病的流行和发展趋势, 不能及时的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从而影响猪群健康的生长发育。 (2) 引种与隔离不当:有的猪场由于原有猪群的生产力下降或老龄化, 为了追求更高的经济效益, 需要不定时的更换猪的品种。但是对新引进猪没有严格做到隔离———测温———补苗———驱虫四关, 有的隔离不到30d就随意并群, 引发疾病。 (3) 病死猪处理不当:对病死猪没有及时清理、深埋、做无害化处理, 场地未彻底消毒, 导致疫病流行。 (4) 忽视猪群的保健:没有及时给应激猪群补给复合多糖、多维, 使猪群免疫力下降。 (5) 疫病防治不及时:疫病发生时没能及时的采取有效的措施, 容易延误最佳防治和治疗时机, 造成疫情的扩散和蔓延, 给猪场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

2 解决措施

2.1 加强饲养管理, 提高猪群抗病力

畜牧是根本, 兽医是保障, 要使猪健康生长, 取得好的防疫效果, 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就必须从饲养管理做起。

2.1.1 坚持自繁自养, 采用全进全出模式

猪场许多疫病往往是由于购入病猪、康复带毒猪或猪产品而引起发生和流行的。饲养过程中, 坚持自繁自养可以有效地防止从外面买猪时带来传染病的危险。同时, 自养公猪和母猪, 有利于优良品种的繁殖, 提高育肥效果, 降低养猪成本。有条件的猪场要实现养猪生产各阶段的全进全出制度, 即种猪场应做到产房、保育舍和育成舍的全进全出;商品猪场至少也做到产房和保育两个阶段的全进全出;新建猪场最好采用点饲养方式, 将种猪舍、产房、保育舍和育成舍分开。

2.1.2 做好各阶段猪的饲养管理

种公猪的饲养管理: (1) 提供科学的日粮。 (2) 保持栏舍清洁、干燥。 (3) 种公猪除在圈外运动场自由运动外, 每天还应驱赶运动1~2次, 每次行程2公里, 以保持中上膘情、精力充沛、肢蹄强壮、性欲旺盛。 (4) 合理利用, 定期检查精液品质。

母猪的饲养管理: (1) 后备母猪体重在30kg前不限料, 30kg后开绐限料;平时给以适量的阳光照射及运动;注意发情观察, 一般第3次发情时配种为宜。 (2) 怀孕母猪配种后调入怀孕舍单体限位饲养;看膘投料, 维持适当膘情;谨防流产、便秘;产前2周驱除体内外寄生虫;分娩前3~4d应逐渐减料, 分娩当天不喂料。 (3) 哺乳母猪在分娩时要做好接产工作;分娩后8h内注射抗生素;1周后恢复正常喂料, 泌乳高峰期加料。 (4) 断奶母猪在断奶期每天应供给2~3kg饲料;在断奶的第1~2天不喂料和水, 以促其干乳, 保证母猪正常发情配种。

哺乳仔猪的饲养管理:此阶段的基本任务是提高仔猪成活率和断奶窝重。应做到 (1) 仔猪出生1~5d, 此时期仔猪对外界条件适应性差, 抵抗力弱, 应注意保温、防冻、防压;使仔猪尽快吃足初乳;做好仔猪寄养工作。 (2) 提早开食、补料。所给饲料应达到营养性、消化性、抗病性和适口性的需要。 (3) 预防仔猪下痢。通过加强母猪饲养管理、搞好圈舍清洁卫生和适当用药物保键等措施预防仔猪黄痢、白痢、红痢及传染性胃肠炎。 (4) 把好断奶关。无论采用哪一种断奶方法, 都必须做到“两维持”和“三过渡”。两维持是指维持原圈管理和维持断奶前的饲料及饲养方式。三过渡是指换圈分群逐步过渡、饲料更换逐渐过渡、饲喂制度由多餐到少餐逐渐过渡。

断奶仔猪的饲养管理: (1) 断奶后2~10d适当限制饲料喂量。 (2) 供给洁净充足的饮水, 为防止下痢, 断奶后1~7d应在饮水或乳猪料中添加药物。 (3) 保持猪舍适当温度和通风, 保持猪床清洁、干燥, 忌用水冲洗。 (4) 进行免疫接种。

生长育肥猪的饲养管理: (1) 保育舍转入生长舍时, 应对个体差异大小进行调整, 公、母猪分栏饲养。 (2) 调入生长舍时, 应训练猪定点排粪尿, 保持猪舍清洁干燥, 除夏季需降温外, 不能用水冲洗猪体, 保持空气清新。 (3) 提供充足洁净饮水。 (4) 每天巡视猪只健康状况, 对发育不良、体重相差20%的猪只应调出饲养。

2.1.3 搞好环境卫生

猪场环境卫生好坏与疾病的发生有密切关系。环境污秽有利于病原体孶生和疫病的传播。因此, 猪场应做到: (1) 合理绿化, 改善舍外自然环境, 以起到防暑降温、净化空气、减少尘埃和减少噪音的效果, 定期清除杂草和填埋阴沟, 消灭病原微生物的孳生地。 (2) 设法改善保温、通风、降温条件, 为猪提供适宜的生长温度和湿度。 (3) 猪舍、场地及用具等应保持清洁、干燥, 每天清除圈舍、场地的粪便和污物, 将粪便堆积发酵。

2.2 做好消毒工作

2.2.1 生产区环境消毒

大门设有消毒池, 每周更换消毒液1次。要经常清扫和整理地面, 排出污水, 定期清除杂草和填埋阴沟。可选用2%~3%烧碱溶液、10%漂白粉乳剂或10%~20%石灰乳进行消毒, 每季进行1次大消毒。泥泞区域可撒一层干石灰或草木灰。

2.2.2 猪舍消毒

(1) 产房、仔猪舍消毒。使用前按1m2空间用12~50ml福尔马林, 加等量水一起加热蒸发进行熏蒸消毒12~24h, 然后开窗通风24h后使用。 (2) 空猪舍消毒。先清扫污物, 用水冲洗干净, 干燥后用2%~3%烧碱溶液喷洒墙壁、地面。空舍1周, 用水冲洗, 干燥后再用0.1%百毒杀溶液或0.5%过氧乙酸溶液喷雾消毒后, 方可进猪。 (3) 饲养用具消毒。坚持每一清、一消和一洗, 用0.1%新洁尔灭溶液或3%烧碱溶液等消毒, 然后再用清水冲洗干净后备用。 (4) 猪舍定期带猪消毒。坚持每天除粪1~2次, 保持干燥, 用0.2%过氧乙酸溶液等全面喷雾消毒, 每月1~2次。 (5) 猪体定期消毒。在新购入猪合群时、仔猪断奶时和分娩母猪进产房前, 可用0.2%过氧乙酸溶液或0.1%百毒杀溶液等喷雾猪体。 (6) 猪舍门口消毒。每排猪舍前门、后门的前面都设有消毒池, 用3%烧碱溶液作为消毒液, 每周更换消毒液1次。

2.2.3 饮用水消毒

一般用漂白粉消毒处理, 方法是用5%漂白粉澄清液0.5~1L加入到1m3井水中处理12h。

2.2.4 粪便及污物消毒

常采用生物热消毒法、化学药品消毒法和焚烧法。

2.3 建立科学合理的兽医卫生防疫制度

为了建立有效的生物安全体系, 预防和控制、消灭猪的传染病, 保证猪场养猪生产的顺利进行和可持继发展, 维持猪群的高度健康状态, 猪场就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兽医卫生制度。包括 (1) 兽医卫生防疫工作职责。 (2) 生产区兽医卫生防疫制度。 (3) 生活区卫生防疫制度。 (4) 兽医室防疫工作制度。 (5) 饲料厂卫生防疫制度。 (6) 车辆卫生防疫制度。 (7) 疫苗的保存及使用制度。 (8) 购销猪只防疫制度。全场职工必须认真贯彻执行卫生防疫制度。对于严格遵守卫生防疫制度者, 优先参加年度考核优秀评比, 并给予适当奖励;对于违反卫生防疫制度或不听劝阻者, 给予批评教育;对于违反卫生防疫制度给猪场带来经济损失的, 视其情节轻重, 给予纪律处分、经济制裁或追究刑事责任。

2.4 制定科学免疫计划

2.4.1 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

制定免疫程序必须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1) 疫病二维空间分布特征和疫苗免疫学特性决定猪群的免疫程序, 并且免疫程序应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2) 通过疫病的种类及分布特点确定免疫疫苗的种类和时间。 (3) 根据疫苗的免疫学特性确定免疫接种次数及间隔时间。 (4) 充分利用免疫监测结果, 根据定期测定的抗体消长规律确定首免日龄和加强免疫的时间。 (5) 利用疫病发生及特点, 对于主要发生于某一季节或某一年龄阶段的传染病, 可在流行季节到来前至少3~4周进行免疫接种, 接种的次数则由疫苗特性和该病的危害程度决定。

2.4.2 把好疫苗质量关

猪场购买疫苗时, 要选择性信誉好、有质量保证的厂家的疫苗, 接收疫苗时应核实疫苗运输的设备、时间、温度记录等资料。要严格按现行法规使用疫苗, 坚决不用不符合要求的疫苗。猪场要有专 (兼) 职人员负责疫苗管理, 要严格按使用说明书要求来运输和贮藏疫苗。

2.4.3 规范免疫接种技术

猪场进行免疫接种要做到: (1) 应指定专人负责培训、调配和安排免疫接种操作人员, 按免疫程序的要求, 有条不紊地开展免疫接种工作。 (2) 接种前要严格消毒注射器、针头、镊子等器械。 (3) 应按要求选择稀释方法、接种途径和剂量, 并在规定时间内接种完毕, 接种活菌苗时应在规定时间内禁止投服抗菌药物。 (4) 应适当保定, 接种时尽量减少应激。 (5) 种猪要求一头换一针头, 哺乳仔猪和保育猪一圈换一针头。 (6) 应在空腹时进行免疫接种, 接种后2小时内要有人巡视检查, 发现有过敏反应立即抢救。

2.5 合理地进行药物保健

猪场可能发生的疫病种类很多, 其中有些病目已有了有效疫苗, 还有不少病尚无疫苗可用, 有些病虽有疫苗, 但实际应用还存在问题。因此应用药物预防这些疾病也是一项重要措施。各阶段猪群的药物预防程序参考如下: (1) 仔猪防病用药程序:仔猪在出生后72h内注射牲血素针、补血王等, 第3天、7天、断奶前1天, 每头分别肌注得米先长效注射液0.5ml, 可以预防仔猪缺硒、缺铁、黄痢、白痢、红痢、链球菌病、副伤寒等并促进增重;仔猪70日龄用2%敌百虫溶液喷雾猪体或皮下注射针剂伊维菌素, 可以防治寄生虫病。 (2) 育肥猪和后备猪防病用药程序:定期适当用氟苯尼考、土霉素碱或磺胺间甲氧嘧啶等拌料饲喂, 可以预防猪丹毒、猪肺疫、猪乙型脑炎、猪链球菌病、猪附红细胞体病等;体重在60kg左右时内服抗寄生虫药进行驱虫。 (3) 母猪防病用药程序:产前1个月皮下注射伊维菌素进行驱虫;产后立即注射青、链霉素, 可以预防乳房炎、子宫炎等。 (4) 种公猪防病用药程序:每年春秋两季分别内服敌百虫或左旋咪唑进行驱虫。值得注意的是:在实际工作中, 应根据本场的具体情况, 灵活掌握使用药物预防, 以达最佳效果。此外, 药物保健量是治疗量的半量, 不能一药到底, 防止产生耐药性。

2.6 发现传染病时及时采取措施

猪群一旦发生传染病, 应立即采取紧急措施, 就地扑灭, 防止疫情扩大。 (1) 控制传染源:当猪群发生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时, 应立即上报疫情, 以便组织人力调查, 共同会诊, 确定病性。病猪及可疑病猪应立即隔离、观察和治疗, 必要时, 划定疫区, 进行封锁。对同群尚未发病的猪及其他受威胁的猪群, 要加强观察, 注意疫情动态。 (2) 切断传染途径:严格彻底消毒病猪隔离场所、用具、粪便与其他污染物等, 对病猪尸体和没有治疗价值的病猪, 要按国家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 如焚烧、深埋或化制后作工业原料等。 (3) 保护易感猪群:对假定健康猪及受威胁的健康猪应立即用弱毒疫苗进行紧急接种, 以保护猪群免受传染。对目前尚无菌苗的细菌性传染病, 可用抗生素或其他抗菌药物拌料饲喂1周, 同时加强饲养管理以提高猪的抵抗力。

3 结束语

存在现状解决措施 篇11

【关键词】企业投资;风险管理;解决措施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投资,这也是企业提高自身价值的闭经途径,也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合理转型,提高自身信誉、社会对位、经济利益的主要途径。企业在投资过程中需要对投资中存在的风险进行合理控制,找到降低投资风险的方法和途径,使企业的投资变得更加合理。

一、投资风险的产生

1.决策失误、盲目投资

企业在投资过程中,尤其是有色地质矿业企业在投资过程中需要对投资项目进行科学合理、严格的实际考察,确保内外环境一致,但因为有色地质矿业企业的内部结构体系的原因,本身经常无法对问题进行全面考虑,从而会导致企业在决策上出现错误,此外因为企业领导者自身素质原因,导致企业在投资上出现管理混论、资金不足、利润差等问题。如果企业在投资上无法对这些问题进行适当的处理,就会导致企业在投资过程中的利益蒙受损失,情况严重使可能会导致企业的运行无法依照计划进行。

2.利息变动风险

银行利率会受到国家财政、政策、税收政策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利率并不稳定,而利率的变动将会对企业的收益状况产生较大影响。对于企业而言,国家的宏观政策和市场的经济变化都会对利率变化产生波动,而企业对利益风险管理经验上存在的价格机制和管理上经验的不足会导致我国的多数企业在利率上存在较为严重的风险,有色地质矿业企业自然也面临着这一问题。

3.风险投资制度不完善

不完善的风险投资制度,将会导致风险资本和企业之间的桥梁无法搭建。这一方面导致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无法获取吸收风险资本的机会;另一方面使风险投资偏好遭受了抑制。以有色地质矿业企业为例,企业没有实现多渠道融资,从直接融资渠道来看,我国对有色地质矿业企业的上市要求过高,对于多数的有色地质矿业企业来说,上市是可望而不可即的。而中国小型的有色地质矿业企业在发展中为了获取高收益就必须要参与高风险投资。但从实际情况来看,我国风险投资起步较晚,规模偏小,无法实现对中小型有色地质矿业企业的孵化。

二、企业投资风险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投资风险认识不足

有色地质矿业企业对风险投资的管理认识不足,风险意识弱。当今社会有色地质矿业企业不仅需要面临环境的不断变化,而且还需要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因此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将不仅需要面临投资风险,同时还需要面临营运风险、信贷风险、市场风险等多个方面的风险,这都加大了投资风险管理的难度。

2.过于注重短期收入,没有长远战略眼光

有色地质矿业企业的投资种类和方向对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一些有色地质矿业企业在投资上因为过于注重眼前利益,导致企业在投资过程中更多的将资金投入到规模小,收益快的项目中,而将企业的投资是否与企业的在发展过程中的战略目标相符放到次要位置,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还是战略管理存在问题,此外因为战略意识上浅薄,不合理的风险控制意识将会导致有色地质矿业企业在投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目光短浅的情况。

3.过度轻信专家在高科技项目投资中的作用

目前,在我国有少数的有色地质矿业企业过度轻信专家在高科技项目投资中起到的作用,并没有对其作用进行合理的甄别,因此在风险管理与控制过程中经常会进入到误区中。目前,许多专利和高科技技术都处于试验阶段,因此要在实际中进行应用还面临着许多条件的限制。理论上可行的并不一定可以在实践中实施,因此在这中情况下,有色地质矿业企业要想对高新项目进行投资,可能会出现多种多样的问题,花巨资购买的设备和组建的团队在工作中,并不一定能够取得理想的效果,无法给投资者带来期望的回报。

三、提高企业风险管理的几点措施

1.提高有色地质矿业企业中管理者的风险意识

提高企业管理者的风险意识,可以降低因为主观因素而导致企业在投资上存在的风险。目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具有较高素质和战略眼光的企业经营管理者对企业来说是重要的财富和资产。有色地质矿业企业在现代经济市场中进行投资需要面临复杂的投资环境,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可以理性的分析投资中存在的风险和机会,并及时的做出对企业最有力的决策,从而使企业的风险能够降到最大,使企业的经济收益能够达到最大化。此外,在风险控制方面,企业的财务人员应当发挥自己的作用,财务人员对风险的感知更加直接。因此,明确的认知企业在投资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损失和风险,提高有色地质矿业企业对风险投资的预见性和客观性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利用科学的方式对风险进行预测,并对进行合理控制,从而将投资风险对有色地质矿业企业的影响将到最低,这对企业管理来说是一项长久而艰巨的任务。

2.建立合理的内控和投资预警系统

一般来说,企业要想降低投在风险,应当在进行风险投资前需要对风险进行合理监控,在完成风险投资后需要对风险进行合理的管理控制。投资内部控制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对投资风险进行预防控制,通过对风险分析手段实现对投资风险的预测;另一方面针对投资制定规范的控制制度,其中包过投资的管理制度、组织机构制度、岗位责任制度等一系列与投资相关的内部管理制度。

要想构建合理的投资预警系统,投资预警系统必须具有明确目标,从而对投资是否会面临失败风险进行确认,找出警源并采取合理的措施对其进行控制。预警系统应当是开放的、动态的,受到企业所处的行业或整个社会经济情况的影响,预警指标临界值需要随着经济的发展进行不断调整。

3.合理鉴别专家在高科技项目投资中的作用

在对高科技项目投资中,有色地质矿业企业需要对项目进行科学的分析和对比,然后在做出是否要对此项目进行投资,判断该项目在未来发展过程中是否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利益。在对专家进行选择时,不仅需要采取甄别、判断等方式,而且要通过合理的监督和分析做出最佳决策。投资中,有色地质矿业企业需使专家的专业性得到发挥,从而降低有色地质矿业企业在投资风险管理中进入误区的可能性,尽量降低企业在投资中存在的风险,提高投资成功的可能性。

四、结束语

有色地质矿业企业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因此,解决有色地质矿业企业在投资上存在的风险问题,对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对风险投资产生、风险投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提高风险投资管理的措施进行了论述,希望对我国的有色地质矿业企业的风险投资能够有所帮助,同时希望本文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引起大家思考。

参考文献:

[1]刘金海.中国企业投资风险管理与控制[J].经济研究导刊,2012,10(4):77-78.

[2]白文化.企业风险管理100问[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1,10(7):87-88.

[3]马军红.总经理防范财务风险的66种方法[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1,10(97):146-150.

[4]黄霖.企业风险管理案例分析[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3,10(8):105-106.

存在现状解决措施 篇12

在当今企业竞争白热化的时代, 许多企业在提升管理水平的同时, 也在逐步进行着企业信息化建设, 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将各部门的业务运营数据保存在信息系统中, 将业务流程固化。企业的内部IT信息系统中, 公司管理层、决策者可以获取及时准确的数据信息作为决策依据, 从而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企业也越来越多的应用各种业务系统, 如自动化办公系统、财务人事系统、库房管理系统等。各业务系统相对比较独立, 不能进行数据交换与资源共享。随着信息化建设的逐步深化, 各相关业务系统之间存在着数据交换的需求, 因此将需求的数据信息在所有系统中最大程度的共享, 并保证各系统的稳定、安全运行, 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 企业信息系统数据特征

1.1 管理指导职能突出

网络环境下实现实时跟踪的功能, 可以动态跟踪企业在各地的每一项业务变动, 予以及时必要的揭露。公司数据信息授权使用者可通过上网访问企业的数据库, 随时掌握企业最新的和历史的相关信息。而企业管理者亦可随时获取本企业及相关企业的有关各种业务数据指标, 通过对企业数据的掌握, 及时做出正确预测及决策。应用网络化技术实现企业的数字化是现代企业追求目标。未来的企业信息数据中心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充分发挥数字化的优势为企业创造更多经济效益[1]。企业的数据信息部门将与各部门业务融为一体, 并且指导协调各个企业部门的生产经营活动, 从企业的生产一线到管理部门都将在工作过程中体会到数字化带来的便利。在网络环境下, 企业的组织机构变成了一个自动化办公网络系统, 它把一些小型的、自就业团队整和起来以便进行实时管理, 用网络扁平式管理结构取代传统的金字塔管理结构[2]。

1.2 企业内部信息共享需求明显

企业内部的各项业务数据可以看作整体企业网络中的单个节点, 信息数据资源的共享是企业发展的和趋势必然要求。现在我国一些企业的网络应用程度还不是很高, 只是对一些基本的如财务数据生产信息等以数字报表的形式实现企业内部的网络传输, 企业数据的共享是为了达到节约资源提高效率的作用。同时数据共享就是在网络中若干台工作站可在网上共享服务器、打印机、绘图仪等硬件设备。在企业局域网中, 一项复杂的工艺流程可以划分为许多部分, 由网络上不同的计算机同时分步处理。网络的应用改变了单一业务软件的购买和使用方式, 可省去相当一部分计算机购买、安装过程及软件的运行维护。任何单个的业务部门或分公司, 必须依靠各业务单元之间的相互配合、分工来使用企业的数据达到“资源共享”, 以满足不同部门、各不同用户对数据信息的需求。信息资源的数字化、网络化, 将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 其信息资源也将从有限扩大到无限, 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现代通信技术和信息数字化技术的发展, 资源共享将呈现出全球化、远程化[3]。

2 企业数据共享存在问题

由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逐步发展, 企业的IT信息系统也是逐步建设逐步完善的。企业IT系统建设初期缺少自觉统一的规划和部署, 企业根据自身发展需要不断建成完善具体业务系统。单独业务来看, 每个系统都运行良好, 并积累了大量的基础数据。然而, 由于解决的业务问题不同, 采取的系统架构不同, 系统的运行环境各异等原因, 造成数据资源分散在各个应用系统内, 形成了“数据孤岛”。信息数据在集中共享后, 各应用系统内“数据孤岛”现象会有相当程度的改善。但在总公司层面, 数据分散于各个应用系统的情况仍然比较突出。这种情况将严重制约信息化数据的共享与数据利用, 以下是数据共享面临的具有代表性问题。

2.1 网络环境数据共享安全隐患

数据共享并非是完全开放的, 需要遵循一定的共享规则。例如对数据采取分级分类管理的措施, 不同级别数据的共享方式或共享范围要有所差别。对于普通企业信息或者宣传信息, 企业员工或者社会公众能够很方便地从网络上进行浏览、下载, 级别相对较高的保密性业务数据, 需要在通过对信息使用者的审核后才能够使用。过去的授权批准方式是一种常见的业务内部控制手段, 在网络化程度不高的办公系统中, 每一个环节都有相应管理权限的人签章办理, 这种传统的方式虽然效率不高, 但可有效地防止作弊。但是在网络办公环境下, 权限分工的形式主要是口令授权, 但授权方式的改变, 使相关人员作弊的可能性增大。因为口令存在于计算机系统中, 而不像手工操作会留有笔迹, 一旦口令被偷看或窃取, 便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隐患[4]。

网络病毒等信息非法侵扰也成为企业数据信息的另一个安全隐患, 增加了企业控制信息难度。网络是一把双刃剑, 它使企业在利用Internet网寻找潜在贸易伙伴、完成网上交易, 完成企业信息的有效传输。同时, 也将自己暴露于风险之中, 给企业信息数据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不论在Internet还是在局域网, 网络环境中一切数据信息在理论上都是可以被访问的, 除非它们在物理上断开连接。因此, 网络上的企业IT信息系统很有可能遭受非法访问甚至黑客或病毒侵扰。这种攻击可能来自于系统外部, 也可能来自系统内部, 而且一旦发生, 就会给企业造成巨大的损失。网络安全问题是数据共享必须解决的问题。

2.2 数据缺乏标准难以共享

信息化建设初期各项业务基本上处于单机分散运用阶段, 业务运行软件的标准化、扩展性、可维护性差。忽视了与其他业务间的联系, 缺乏资料共享意识。由于相关业务管理之间存在联系, 部门在进行业务决策时需要从多个系统中获取数据, 因此出现了部门和系统之间复杂的数据流网状结构[5]。这不可避免地导致不同部门数据口径不一致, 运行中的各个应用系统, 其内部业务数据含义、表示方式和代码皆不统一, 数据可信性低, 不同业务间共用数据不能有效共享, 影响管理决策的科学性。

相同业务不同时期的数据前后承接应用问题。网络业务软件的实施必然是对现有单机版、局域网络版应用软件和硬件系统的全面升级, 但此时网络业务应用软件不一定兼容以前版本或其他业务软件。公司内各部门根据业务分工分别管理、使用着不同的业务应用系统。由于数据格式、数据接口不同, 数据库被加密等原因, 以前的数据信息可能不被及时录入网络系统中, 对于早期保存的数据更不可能兼容, 因而原有数据信息在新的网络应用系统中无法查询。造成同一业务不同时期的数据不能有效利用。

综上所述, 由于网络安全性问题及数据不统一, 造成不能进行有效的数据共享, 在应用系统间所形成的“数据孤岛”是当前企业信息化建设中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

下面就影响企业内部数据共享的几方面问题, 讨论具体对策。

3 实现网络环境下企业数据共享的对策

网络技术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以往计算机系统的应用模式, 扩展了系统运行的内容和方法。因此, 需要根据互联系统的特点及其风险来源, 重新确立系统的控制点, 并建立相应的控制体系。

3.1 企业数据信息安全性对策

企业异地部门之间采用基于IPSec协议的 VPN网关技术, 在互联网中通过逻辑隧道的方式进行数据加密传输或交换。 同时要求内部重要数据系统与企业信息共享平台可采用防火墙进行物理或逻辑隔离[6]。从外部有效防止信息泄密等安全事件的发生。对于数据源的安全保障则从以下两方面考虑:首先公司设置网络管理中心由网管中心全盘规划, 采取措施确保各岗位工作站, 终端和人员之间适当的职责分离;其次是建立内部审核机制。在实施数据网络发布前, 必须配套全公司的数据管控机制, 防止出现源数据系统发生未经审核发布的情况, 避免泄密类事件的发生, 造成不必要的安全事故。内部审核的本质是一种特殊的组织控制, 通过内部审核部门对网络数据信息的质量和完整性进行最后的掌控, 有利于系统内数据的真实有效。

网络信息系统安全性方面的对策。信息共享平台上配置有的单一登陆的门户网站, 在数据管理与服务中心和各分支机构都配有安全管理服务器。并且健全内部控制, 在操作系统中建立数据保护机构, 调用计算机机密文件时应登录户名、日期使用方式和使用结果, 修改文件和数据必须记录备查。同时系统可自动识别有效的终端入口, 所有用户必须凭物理 USB KEY令牌 (存有数字证书) 和登录口令才能访问信息平台上的数据。当有非法用户登录或使用错误口令 、超限额使用时系统会锁定终端, 冻结此用户标识记录有关情况, 并立即报警[7]。

提高网络系统的安全防范能力。内装入侵检测、漏洞扫描、灾难备份与恢复、网络防毒等软件系统。在数据管理与服务中心的安全管理服务器还配有防止网页修改和自动恢复系统。在数据管理与服务中心配有网络管理系统, 可对整个共享网络 (WAN) 进行配置、故障、性能、计费和安全等方面的管理与监控[8]。对病毒的预防可采取防火墙技术, 将病毒及非法访问者挡在企业内网之外, 从而起到对内部信息的保护作用。及时做好备份工作。备份是防止网络业务数据系统意外事故最基本、最有效的手段, 它包括硬件备份、系统备份和数据备份。

实现企业网络信息安全的过程, 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其不仅需要技术的支持, 也需要管理的支持。因此, 企业还应制定相应配套的网络安全管理制度等, 只有严格、有效的管理, 才能保证安全防范技术的有效发挥, 从而确保网络信息的安全。

3.2 统一整合规范内部数据

所谓标准化是指电子信息资源著录格式、标引规则、数据指标、符号转化等方面的标准化以及硬件与软件的兼容[9]。标准化是企业数据网络共享的基础。为解决好网络软件对现有应用软件的升级换代问题, 保证企业保存信息数据存贮形式的连续性和一致性, 必须制定和执行统一标准的软件数据转换接口, 使不同应用软件开发商的软件能够相互兼容信息数据, 便于应用软件的升级, 同时, 也便于网络的传送。

为解决隔代数据兼容问题, 应采用多种形式的信息数据备份策略, 既要存储在光盘、磁盘等光电介质上, 又要按规定打印输出, 便于以后查询和故障恢复的需要。数据透明访问在数据内部共享整合后, 各目标系统无需考虑数据的具体来源地、系统的架构、数据库和开发技术的差异, 对数据进行“透明的”访问。注重数据调整性及可扩展性, 在进行数据共享程序时, 应考虑源数据系统可能发生的变化, 以便在源系统发生变化, 能实现最低成本调整。同时, 充分考虑业务发展的可能性, 保持整体结构的可伸缩。尽量不在源数据系统上安装程序, 不需要特定的数据接口, 以保证系统的自治性 。关注性能进行数据整合的目的, 是为业务管理、决策需要服务的, 所以应充分注意各应用系统对数据的及时性与巨量性的要求, 在整合的方式上予以满足, 以保证数据横向整合后数据的可用性、准确性、完整性[10]。

把企业的电子网络建设引入集约化发展之路。首先按网络化要求, 建立高集中的电子化模式。从上至下, 建立健全信息网络应用机构, 并明确职责, 解决目前个别基层单位虽然有人负责, 但机构虚设的状况。在业务管理上.真正做到 “统一管理、分级负责、各负其职”的管理体制。其次根据各业务岗位不同的业务特点, 尽快制定统一的有关电子网络操作、管理等方面的业务规范、岗位标准和岗位技术要求。

4 结 语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和企业的发展, 数据资源的共享成为企业系统信息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在网络技术趋成熟与完善的今天, 企业在保障安全生产的基础上, 建立一个坚实的IT架构, 实现企业资源优化共享, 保证数据一致性、准确性、及时性、规范性和时效性, 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和客户服务水平, 这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但是, 由于系统结构复杂, 采用技术多样, 因此在实际中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在此对信息共享平台建设所涉及到的信息安全保障数据标准方面问题进行了研究探讨。提出了信息安全保障框架, 主要为解决跨地区跨部门企业数据的共享、异构信息系统集成和数据共享安全等问题。将原有一个组织分散、功能分散、模型复杂的异构企业信息系统, 建设成为采用统一的基础架构、统一数据交换格式, 实现跨平台、跨操作系统、跨数据库系统的异构数据共享网络平台。信息共享平台的建成完善, 可降低工作量和经营成本, 特别适合企业类集团, 尤其是公司下属子

公司较多的企业。随着技术发展和信息化水平提高, 基于共享数据资源的信息化系统将成为我国企业系统运营的重要基础设施。

参考文献

[1]张英俊.科学数据共享问题与对策[J].山西科技, 2009 (1) :84-85.

[2]Anastasios Kementsietsidis, Marcelo Arenas, Renee J Mi-ller.Mapping Data in Peer to Peer Systems:Semantics andAlgorithmic Issues[A].SIGMOD Conference[C].San Die-go, 2003 (9) .

[3]项秋.浅谈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J].科技资讯, 2008 (20) :228-229.

[4]郝晓玲, 孙强.信息化绩效评价[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

[5]韦凯, 彭宇行.以数据共享为目标的数据关联技术研究[J].长沙大学学报, 2008, 22 (5) :72-75.

[6]司孟华.总部分支机构计算机安全信息传输的研究[J].计算机与网络, 2005 (17) :55-56.

[7]赫巍, 李秀.知识共享平台建设中统一身份验证的设计与应用[J].微计算机信息, 2005, 21 (33) :1-3.

[8]杨义先.网络安全理论与技术[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3.

[9]William A, Ruh Francis X.Maginnis.Enterprise ApplicationIntegration[M].John Wiley&Sons, 2001.

上一篇:应用类课程计算机软件下一篇:网络化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