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风险管控措施

2024-08-15

存在风险管控措施(通用8篇)

存在风险管控措施 篇1

建筑业总分包合同存在的涉税风险及管控措施建筑业是指包括建筑、安装、修缮、装饰、其他工程作业等五大征税范围的建筑安装工程作业。建筑业的总分包合同涉税问题较多,为了控制和降低总分包间的税收成本和控制税收风险,必须对总分包合同中的涉税问题加强管控。为此,本文主要就建筑业总分包合同中的涉税风险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管控策略。

总分包合同的涉税风险分析

笔者通过对全国建筑业的调研分析,发现建筑业总分包合同中主要有以下涉税风险。

(一)总分包间差额抵扣营业税的风险

在建筑业总分包间差额抵扣营业税的风险主要体现以下几方面:

1.建筑工程的转包不可以差额抵扣营业税。《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分包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第十三条规定:“禁止将承包的工程进行转包。不履行合同约定,将其承包的全部工程发包给他人或者将其承包的全部工程肢解后以分包的名义分别发包给他人的,属于转包行为。”《营业税暂行条例》第五条第(三)项规定:“纳税人将建筑工程分包给其他单位的,以其取得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扣除其支付给其他单位的分包款后的余额为营业额。”基于以上规定,在建筑工程总分包之间,如果总承包方把工程转包给建筑企业,则总承包方必须全额缴纳营业税,而不能差额抵扣营业税。

2.总承包人把建筑工程分包给个人或没有建筑资质的公司,不可以差额抵扣营业税。《建筑法》第二十九条规定:“建筑工程总承包单位可以将承包工程中的部分工程发包给具有相应资质条件的分包单位;禁止总承包单位将工程分包给不具备相应资质条件的单位。”同时,《管理办法》第八条规定:“严禁个人承揽分包工程业务。”第十四条第(一)规定:“分包工程发包人将专业工程或者劳务作业分包给不具备相应资质条件的分包工程承包人的是违法分包。”根据以上政策法律规定,如果总承包人将建筑工程分包给个人或没有建筑资质的公司,必须全额缴纳营业税,而不可以差额抵扣营业税。

3.安装工程、装修工程、修缮工程和其他工程的总分包之间不可以差额抵扣营业税。《营业税暂行条例》第五条第(三)项规定:“纳税人将建筑工程分包给其他单位的,以其取得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扣除其支付给其他单位的分包款后的余额为营业额。”基于此规定,总分包之间差额抵扣营业税,只限于建筑工程。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营业税税目注释》(试行稿)的通知(国税发[1993]第149号)第二条的规定,所谓建筑工程是指新建、改建、扩建各种建筑物、构筑物的工程作业,包括与建筑物相连的各种设备或支柱、操作平台的安装或装设工程作业,以及各种窑炉和金属结构工程作业在内。因此,如果安装工程、装修工程、修缮工程和其他工程的总承包方把其中的部分安装工程、装修工程、修缮工程和其他工程分包给其他人(无论是个人还是公司),都不能享受差额抵扣营业税的税收待遇。

4.总包人没有履行抵扣营业税的法定申报程序,不可以差额抵扣营业税。为了抵扣营业

税,总承包人必须履行一定的法定申报程序。主要符合以下申报程序:分包人必须向总包人开具建安发票,而且总承包人必须向建筑劳务所在地地税局提供分包人开具的建筑业发票和税收缴款书复印件;有的地方税务机关要求分包额除以总包额小于50%。《建筑法》第二十九条第二款规定:“施工总承包的,建筑工程主体结构的施工必须由总承包单位自行完成。”基于此规定,一个建筑工程的主体工程在总工程中一定超过50%,有的地方税务局在审查总分包时,如果总包只做工程的一小部分,则认定为总包发生转包行为,不可以差额抵扣营业税。

(二)总分包之间的配合费和违约金存在的税收风险

总分包之间的配合费和违约金存在的税收风险主要体现在:总包向分包收取的配合费和违约金以及分包向总包收取的违约金是否要缴纳营业税。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总包向分包收取配合费用是否要缴纳营业税。在实践中,总包为了促使分包方按照总包的要求及时按质按时完成工程,必须到分包所负责的工程现场进行指导、监督和管理服务,从而需要向分包方收取一定的配合费用或者管理费用,在总包与分包人结算工程款时进行扣除。对总包向分包收取的配合费用到底要不要申报缴纳营业税?如果要申报缴纳营业税,是按建造业3%申报还是按照非建筑业5%申报呢?

《营业税暂行条例》第一条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提供本条例规定的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者销售不动产的单位和个人,为营业税的纳税人,应当依照本条例缴纳营业税。”《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三条规定:“条例第一条所称提供条例规定的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者销售不动产,是指有偿提供条例规定的劳务、有偿转让无形资产或者有偿转让不动产所有权的行为。”基于此规定,总包向分包指导、监督和管理服务而收取的配合费用实质上是“好处费”,必须申报缴纳营业税。由于总包是接受分包的建筑劳务,即:总包是劳务的接受方,总包向分包收取或在与分包工程结算时扣下的配合费用不是“价外费用。”因此,总包向分包收取的配合费用应该按照5%申报缴纳营业税。

2.总包向分包收取的违约金或分包向总包收取的违约金是否要缴纳营业税。为了规范和约束总分包之间的权利和义务,总分包合同往往有违约金条款。这种违约金要不要申报缴纳营业税,要从两方面来分析:

第一,因分包方没有按照安全作业的规范要求进行施工,总包必须向分包方收取安全作业违约金,不需要申报缴纳营业税,也不需要向分包人开具发票。根据《营业税暂行条例》和《实施细则》的规定,营业税的纳税义务人是劳务提供方而不是劳务的接受方。在总分合同之间,总包是建筑劳务的接受方,分包是建筑劳务的提供方,因此,总包必须向分包方收取安全作业违约金,不需要申报缴纳营业税。为什么不需要向分包开发票呢?因为,总包收取分包人的违约金不申报缴纳营业税,根据《发票管理办法》的规定,不需要开发票。只要总包给分包开具关于收取违约金的收据即可。

第二,因总包违约,分包向总包收取的违约金要申报缴纳营业税。按照财政部、国家税

务总局《关于营业税若干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3]16号)文件的规定,单位和个人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和销售不动产时,因受让方违约而从受让方取得的赔偿金收入,应并入营业额中征收营业税。

《营业税暂行条例》第五条规定:“纳税人的营业额为纳税人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者销售不动产收取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实施细则》第十三条规定:“条例第五条所称价外费用,包括收取的手续费、补贴、基金、集资费、返还利润、奖励费、违约金、滞纳金、延期付款利息、赔偿金、代收款项、代垫款项、罚息及其他各种性质的价外收费。”基于此规定,分包人向总包收取的违约金是分包人向总包结算工程款时,收取工程款的价外费用,需要申报缴纳营业税,并向总包开具建筑业的发票。分包人可以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支付给总包的违约金。

(三)总分包之间材料领用的税务风险

为了节约成本,保证工程质量,总包在包工包料的情况下,工程中的主要建筑材料或主体建材都是由总包统一购买,辅料由分包方自己采购。在这种情况下,总分包签定的总分包合同中,合同中会确定总包发给分包方使用的主要建筑材料的数量、型号和种类,在与分包进行工程结算时,总包会在工程款中扣下总包发给分包使用或分包领用的建筑材料款。总分包之间的材料领用的税务风险主要体现为:分包人从总包人领用的建筑材料是由总包采购的,并且含在总分包合同中和总包与分包的工程结算价中,分包方没有按照结算价给总包开具建筑业发票而是只针对劳务部分给总包开具建安发票,结果少申报应缴纳的营业税,构成漏税的风险。

(四)总包方代替分包方扣缴营业税的税收风险

自2009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营业税暂行条例》,已经取消了总包是分包人营业税扣缴义务人的规定。也就是说,总分包之间在平常的业务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总包代替分包人扣缴营业税;另一种情况是分包人自己作为独立的营业税纳税人,向总包开具建安发票,让总包进行营业税的抵扣。

总包方代替分包方扣缴营业税的税收风险主要体现在,总包已经代分包人扣缴了营业税,总包给分包人结算工程款时,总包还向分包人索取建安发票,结果使分包人多缴纳了营业税,或者说分包人对分包额重复缴纳营业税。

总分包合同的涉税风险管控策略

通过以上总分包合同的涉税分析,提出以下税务风险管控策略:

(一)掌握建筑业总分包合同差额抵扣营业税的条件

建筑业总分包差额抵扣营业税应同时具备以下6方面的条件:

(1)总承包人必须是查账征税的企业。即实行核定定率征收的总包人发生的分包业务不能差额抵扣营业税。(2)分包人必须向总包人开具建安发票,而且总承包人必须向建筑劳务所在地地税局提供分包人开具的建筑业发票和税收缴款书复印件。(3)分包人必须是具有建

筑资质的建筑企业,而不是个人。即总包把建筑工程分包给个人或者是没有建筑资质的建筑公司,不能抵扣营业税。(4)总承包人必须持总分包合同到工程所在地的地税局进行备案登记,并且必须向工程所在地的地税局进行建筑工程项目登记,申报纳税。(5)建筑工程的主体工程在总工程中一定超过50%。否则,总承包方转包工程必须全额缴纳营业税,不能差额抵扣营业税。(6)差额抵扣营业税只限于建筑工程。即安装工程、装修工程修缮工程和其他工程的总分包之间不可以差额抵扣营业税。

如果建筑总分包之间没有同时具备以上六大条件,则总承包方将面临不能享受差额抵扣营业税的税收风险。

(二)总分包合同中必须明确载明相关事项

总分包合同中必须明确载明以下事项:(1)总分包之间的违约责任,特别是总包违约,总包向分包支付违约金时,分包必须向总包开具建安发票。(2)总包向分包收取的配合费用,必须向分包方开非建筑业的劳务发票。(3)如果总包统一采购建筑材料,分包从总包领用建筑材料的情况,不能把分包从总包领用的建筑材料写在分包合同中。

(三)总包对分包领用建筑材料进行监督

为了防止分包方将从总包方领用的建筑材料用于销售变现,然后用变现的现金去购买劣质建筑材料,从中赚取差价,总包必须对分包方从总包方领取的建筑材料,进行定期的监督使用,例如,派人到工地上去及时监督分包方把从总包领取的建造材料及时、足量用于本工程建设。

(四)总包方代替分包方扣缴营业税的税收风险管控

当总包方代替分包方扣缴营业税时,为了规避分包方的重复纳税风险,必须按照以下方法进行操作:总包方在施工所在地的地税局开建安发票,代替分包方扣缴营业税时,必须要求地税局开一个一试三联的“已扣缴税款证明单”,其中一联在地税局备查,另外的两联交给总承包方,总承包方把其中的一联给予分包方,分包方拿着这一联到施工所在地的地税局开建安发票给总包方。由于地税局有一联留查,分包方在开发票给总包时,不需要缴纳营业税了。

存在风险管控措施 篇2

通过梳理现有业务流程, 会计业务分为三类, 即会计核算、支付结算、现金及反洗钱业务。主要存在会计科目使用不恰当、重要单证、印章管理使用不善、账户管理不规范、票据真伪识别、不按规定办理大额取现以及错报漏报可疑交易等风险。长期以来, 省联社高度重视会计操作风险的防控, 从完善制度建设、加强业务培训以及监督检查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建立起长期有效的风险防控机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整章建制, 建立健全会计业务相关制度

按照“内控优先、制度先行”的管理要求, 省联社对现有会计业务条线的规章制度及操作流程进行了梳理和完善, 对制度缺失、无章可循的, 及时制定;对存在缺陷或不完善的, 立即修改完善。仅从2011年会计部分设之后, 就先后制定了《云南省农村信用社会计基本制度》、《云南省农村信用社营业网点柜面管理暂行办法》、《云南省农村信用社财税库银横向联网业务操作规程 (试行) 》以及《省联社关于进一步加强现金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等15项业务管理办法和操作规程, 对会计基础工作、柜面管理、代理业务、跨境贸易以及反洗钱业务进行了规范。

(二) 强化培训, 提高制度执行力

为了帮助广大财会人员熟练掌握业务办理规定, 提高会计业务制度执行力, 省联社开展了多层次、多渠道的会计业务培训。一是从新制度、新业务、新系统推广上线着手, 开展制度学习、业务流程和系统操作培训。二是坚持营业网点晨会学习制度。三是借助外部力量, 鼓励符合条件的会计人员积极报名参加省财政厅的组织的高级会计管理人才和在职会计硕士的考试和培训。四是充分发挥网点主任、明星柜员对基层营业网点会计人员的指导和激励作用。五是逐步完善技术职称的职业晋升通道。

(三) 监督检查, 及时纠正制度执行偏差

为了杜绝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随意变通、肆意规避等行为, 真正把会计制度规定落到实处, 省联社按照突出重点、讲求实效的原则创新监督检查方式, 采取内部检查和外部监督、突击检查和常规检查相结合的方式, 全方位、多角度开展检查工作, 提早发现问题、堵塞漏洞、消除隐患、防范风险。

一是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年报审计, 自2009年首次开展年报审计以来, 已连续四年进行了年报审计, 会计核算工作日益规范, 会计报表信息的真实性和公允性得到了较大提高。

二是深入开展会计达标升级工作, 各县联社根据《云南省农村信用社会计工作达标升级试行办法》的要求, 逐条对照考核标准, 全面开展营业网点的达标工作, 发现问题、立查立改。以联社为单位, 2012年全省实现40%的单位会计达标, 2013年努力争取实现80%以上的县联社达标, 20%的联社达到三级达标单位的验收标准。

三是积极配合人行开展综合执法检查。2013年从3月起, 人民银行昆明中支成立多个工作组, 对全省农信社的银行卡、票据、电子支付等所有支付结算业务进行全面检查, 通过检查, 我省农信社的支付结算业务的合规性不断提高, 账户管理和客户服务水平将提升到一个新的台阶。

四是严格执行查库制度。按照查库制度规定, 营业网点负责人每月自查不得少于两次;管辖社出纳主管人员和分管领导每月至少查库一次;县级联社应对本社营业网点开展不定期查库;县级联社主任或分管领导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性查库。

二、目前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县级联社对会计业务风险重视不够, 在会计人员配置和资质要求方面与管理要求存在差距

一是为控制营业网点的操作风险, 真正实现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立的要求, 省联社规定除县联社营业部之外的营业网点岗位配置不得少于5人, 制度实际执行一年半以来, 仍有部分网点人员配置不足, 存在一人多岗的情况。

二是县级联社财务会计人员配备不足, 部分联社财务会计部仅有2~3人, 与业务发展规模不匹配, 而且存在会计人员频繁更换导致会计业务不连续、会计报表出错等问题。

三是尽管省联社一直强调我省农信社会计人员必须取得从业资格证, 担任内勤主任、会计经理应具备相应资质, 但是部分联社仍然存在会计人员无证上岗, 内勤主任、会计经理不具备相应资质的情况, 会计人员素质总体不高。

(二) 县级联社现金库限管理不到位, 存在超库限的情况

按照《云南省农村信用社营业网点柜面管理暂行办法》第四十条“营业终了, 营业网点的现金余额原则上不得超过各项存款余额的1% (规模较小的网点不能超过1.5%) ”的规定, 县级联社应根据各营业网点日常现金需求。但是, 以2013年7月末的数据计算, 现金库限超过1.5%的县联社就高达76家, 其中最高的5家县联社分别是沧源 (7.18%) 、漾濞 (6.46%) 、永德 (5.58%) 、双江 (4.60%) 和绿春 (4.27%) 。

(三) 现场授权模式缺陷突显, 亟待改进授权方式

现阶段我省农信社的业务授权均由主管柜员办理, 虽然核心系统内共配备了9 010名主管柜员, 但授权人员绝大多数兼职柜员, 负责授权的同时也承担其他工作, 需要授权时才跑到各个柜员前操作。由于没有专职的授权人员, 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信社的发展。

(四) 服务产品创新速度加快, 制度办法相对滞后

随着我省农信社各项业务跨越性发展, 存款从突破3 000亿到突破4 000亿, “农信速度”让人惊叹的同时, 各项服务产品不断创新对传统会计业务制度规定提出了新的挑战, 如何既不违反制度规定, 又能最大限度满足客户需求, 争取优质客户成为会计业务制度制定必须研究的课题。今年以来, 不断有大客户提出新的业务需求。

三、下一步的风险防控措施

(一) 加强财会队伍建设, 夯实会计工作基础

随着金融市场竞争的加剧, 金融机构结算渠道和业务品种不断推陈出新, 农村信用社各项业务快速发展, 资产、负债规模不断扩大, 对会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保障各项业务平稳、高效运行, 必须有严密的会计管理和核算作支撑, 加强会计队伍建设, 提高会计人员整体素质也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 各级联社应制定会计人才培养、储备、交流、和约束机制, 从在职人力资源中筛选会计学专业人员, 切实把会计专业人才优化充实到会计工作岗位上, 并建立会计专业人才信息库, 鼓励支持会计人员参加专业知识培训和专业技术职称考试。

(二) 加强库存现金管理, 严格进行检查考核, 将库存现金监测和检查制度化

一是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为避免现金业务运营事故的发生, 各县联社应高度重视, 加强对库存现金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联社 (合行) 主任 (行长) 对库存现金限额管理负总责;现金管理部门负责全辖营业网点现金的监测、分析、考核及督导等管理工作;营业网点负责人和内勤主任是网点的现金管理的第一责任人, 对网点库存现金进行实时掌控, 随时调度。

二是制定库存现金管理考核办法。根据工作实际情况, 从营业网点的经营环境、现金流量等综合考虑, 按照辖内营业网点存款余额、网点数、ATM数核定库存现金绝对额, 制定出详实可行的考核办法, 将现金指标计划与营业费用挂钩, 实施激励约束措施, 将库存现金管理工作纳入绩效考核。

三是建立库存现金检查通报制度。为保障库存现金限额管理的有效实施, 一方面现金管理部门应对辖内营业网点柜员钱柜进行突击或不定期检查, 要形成制度化。另一方面现金管理部门指定专人每天对辖内营业网点库存现金进行监测, 对营业网点上报的整改报告存档备查。

四是做好辖内营业网点现金回笼与投放的匡算工作, 在保证现金支付的前提下, 合理压缩库存现金占用,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一方面灵活调配辖内营业网点现金供应, 加快现金周转, 提高现金综合运用率。另一方面加强现金及时整点工作, 强化辖内网点现金管理意识, 做到“三个及时”, 即及时核查本网点库存现金、及时整点现金、及时调缴现金。

五是强化库房管理, 确保资金和财产安全。库房是银行资金运作的中枢, 营运管理的重要部位, 也是风险防范的重要环节。对有章不循、违章操作、玩忽职守、检查不严、监督不力等造成重大事故, 使国家和信用社资金受到严重损失的管库员和相关领导, 省联社根据事实情节, 追究经济、行政和法律责任。

(三) 研究推行柜面业务分流措施, 优化网点人员配置

目前, 全省普遍存在客户数量激增, 但网点人员配置紧缺的情况, 省联社除强调县级联社必须按照文件规定配齐网点业务人员的要求外, 积极研究柜面业务分流的措施, 通过整合账户、提高自助业务替代率, 缓解柜面业务压力, 提高农信社竞争力。

(四) 积极探索远程授权模式, 提高业务运行效率

经过反复需求论证, 省联社初步确定采取将柜面业务集中到县级联社集中授权的模式进行远程授权系统的开发设计。为尽可能地控制风险, 同时又能兼顾前台操作过程中的效率, 省联社将对核心业务系统现有授权交易进行梳理, 合理划分现场授权交易和远程授权交易, 并根据业务风险控制的要求新增部分授权交易。配合系统上线, 省联社将制定远程集中授权系统管理办法、使用细则和交易操作要点, 对远程授权的各个操作环节进行规范。

(五) 优化业务办理流程, 及时推出新兴业务管理办法, 支持业务发展的同时严控操作风险

业务发展必须有严密的制度办法做支撑, 为了更好地支持业务拓展, 控制操作风险, 省联社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制度。一是积极制定单位协议存款管理办法, 明确规定开办协议存款办理的条件、利息计算和具体操作流程。二是研究代理土地复垦资金业务管理模式, 规范虚拟账户的开立、使用和管理, 确保复垦费用及时缴存、支取、转移、安全使用和监督。三是增加代收交通罚款的电子银行服务渠道, 采用省财政厅开发的非税罚没收入及财政票据电子化管理银行端, 业务交互模式变更为银行系统与财政部门系统交互的模式, 由财政对交警、信用社实现实时数据互通。信用社仅作为财政收入的代收渠道, 无需再与交警部门发生除账务核对外其他任何业务关系, 简化业务办理流程。

摘要:银行业是高风险行业, 为了实现稳健经营的目标, 必须将内部控制的重点放在防范风险上。会计是实现农信社业务的基础环节, 贯穿于经营的全过程, 相对于信用社的整体风险控制而言, 会计风险控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农信部门应及时对会计业务条件风险管控存在的问题采取措施。

存在风险管控措施 篇3

【关键词】财务;风险管控;措施

一、引言

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通常收获高收益的同时,也伴随着高风险。然而,企业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利润最大化。一个企业内部不合理的财务结构或资本结构,或不恰当的融资方式等因素都可能造成企业负债的增加,利润下降甚至是破产清算。那么,作为各生产要素中最关键也是变动性最大的要素,我们要充分发挥劳动力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去研究和认识企业的各种财务风险,并做好有效的评估,适时的采取防范措施。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

1.筹资过程中的风险

在资金供需市场及宏观经济环境不断变化的情况下,企业在筹集资金过程中由于利率、再融资、财务杠杆效应、汇率和购买力等各方面给财务成果带来的不确定性。这类风险主要是由于金融市场金融资产的波动、金融工具品种和融资方式的差异、企业本身凑只结构的不合理性、杠杆融资给利益相关方利益变动及货币汇率的变动等导致企业筹资成本的差异。

2.经营过程中产生的风险

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供、产、销等各个环节由各种不确定性因素也有可能给企业带来可能导致资金流动的迟滞,给企业经营带来阻力。这就是在经营过程中产生的风险。根据企业的各种财务项目经营过程中产生的风险包括采购风险、生产风险、存货变现风险和应收账款变现风险等。

3.投资过程中产生的风险

根据市场来确定企业投资的方向需要符合企业的发展方向,经过严密而科学的测算。在投资过程中如果没有经过这些就容易产生风险。如投资只中眼前短期利益,盲目投资等都会使投资风险加大,使得企业的投资处处铤而走险,长期以往必然会给企业带来损失。

4.其他风险

企业只要从事财务活动,就会伴随着各种财务风险。除了以上提到的两类风险外,还包含其他一些风险。其中,财务从业相关人员风险意识淡薄也是很常见的重大风险之一。如,在企业的赊销过程中,由于不了解对方的信用等级,而缺乏有效的控制,盲目的进行赊销给企业的应收账款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甚至会对企业流动资金的安全造成影响,或者带来巨大的财务损失。

三、加强财务风险管控的重要措施

1.应对企业筹资过程中产生风险的具体措施

有效的应对企业在筹集资金过程中产生的风险可以通过其他补充方式来进行筹集。当企业筹集的资金不能满足正常的企业运转,可以通过发行股票、债券或者向银行申请借款的方式来补充当前企业筹集资金中的不足。

2.有效规避经营过程中产生风险的重要措施

经营过程中带来的风险可通过不断提高财务决策的整体水平,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及不断提高企业的偿债能力在一定程度上进行有效的规避。在日常的经营活动中企业应根据生产经营情况合理的预测资金的需要量,确定合理的资金结构,并实时监控和调整。企业应当在经营过程中坚持以效益为中心,使资金投向配置合理化,通过多指标的监控来实现企业偿债能力和变现能力的不断提升,确保资金的正常运作。

3.科学全面分析企业投资风险,规避企业投资风险

投资即带有风险性。但这又是企业所不能避免的重要活动。那么,企业就需要做到科学全面的分析企业的投资风险,规避企业投资风险。具体在企业的投资过程中,风险可根据项木的期望报酬率和期望值标准差来衡量。企业可抓不同行业、相异产品的成本、利润、风险、收益及回报周期都有所差别的特点,采用多产品、多元化的经营模式。这样便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分散风险。

4.强化财务人员风险管理意识,不断提高风险控制水平

在所有的风险产生的原因中,只有人的因素是属于变动性最大的因素,同时也是处理得当就可以不断降低风险水平的。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经济社会中,企业要防范各种风险要做好财务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培养,要帮助财务人员树立风险意识,同时不断培养风险的警惕性,遵守风险收益均衡原则。首先,财务部门领导必须增强风险防范水平,才能将這种意识逐级渗透到具体的财务管理人员,提起他们的重视。其次,财务管理人员在树立风险意识的同时,还要不断的夯实自己的专业基础,不断训练自己读对财务风险的敏感度,增强风险出现的应对能力。

四、结语

总之,财务风险是不可回避的,其成因的复杂性、效用的双重性要求我们积极规避财务风险,提升企业盈利能力,熟练掌握财务风险控制的途径和手段。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对于揭示和规避企业财务风险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面临的社会经济环境也日趋复杂,企业活动存在着诸多不确定性,要从中获得收益的难度系数也在不断加大。但同时我盟应当看到,企业的财务风险实际上是一把双刃剑,它一方面给企业带来损失,威胁企业的发展甚至是生存;另一方面,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大环境中,也给一部分企业的发展创造了空间,带来了机遇。

参考文献:

[1] 刘昀昀.财务风险控制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作用[J]. 知识经济,2014,6(12).

[2] 关莹.论财务风险控制的主要方法[J];经济视野,2014(20).

[3] 刘建.财务风险控制方法研究[J];科技信息,2014(10).

[4] 代瑞.迎接财务风险的挑战—财务风险控制[J];商情,2013(35).

安全风险管控专项资金保障措施 篇4

为建立煤矿安全风险管控资金投入长效机制,规范煤矿安全风险辨识,预防、管控的费用提取。根据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财建(2004)号文件精神,结合矿情,制定以下资金保障措施。

一、煤炭生产安全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

1.资金来源及提取标准

(1)按原煤实际产量每月从成本中提取安全费用。

(2)提取标准:45元/吨。

(3)安全风险管控专项资金保障,从煤矿安全专项资金从吨煤中45元/吨提取的总资金,按100:10比例支出使用。

2.煤矿生产安全费用是专门用于煤矿安全生产设施投入的资金,由煤矿企业在规定范围内由企业自选安排使用。专户专储、专款专用,矿财计处和纪监审办监督管理,结余资金允许结转下使用,不得挪作它用。

3.提取的安全费用在缴纳企业所得税前列支。

4.矿井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安全费用使用计划上报总矿审查,纳入企业全面预算。

5.安全费用提取和使用情况要向当地主管财政、税务、审计机关、煤炭管理部门和煤矿安全监察机构汇报并备案,接受监督。

6.安全风险管控资金具体使用范围:

(1)矿井主要通风、瓦斯安全风险辨识、管控支出;

(2)矿井瓦斯监测系统安全风险辨识、管控支出;

(3)矿井顶板安全风险辨识、管控支出;

(4)矿井防灭火安全风险辨识、管控支出;

(5)矿井水害安全风险辨识、管控支出;

(6)矿井机电设备安全风险辨识、管控支出;

(7)矿井供配电系统安全风险辨识、管控支出;

(8)矿井运输提升系统安全风险辨识、管控支出;

(9)矿井职业卫生、职业病危害安全风险辨识、管控支出;

(10)其他与生产直接相关的安全风险辨识、管控支出。

7.如不按规定提取和使用安全费用的矿井,总矿及相关部门将责令其限期整改,同时按有关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罚。

二、煤矿安全风险管控维简费使用和管理办法

为进一步规范煤矿安全风险管控维持简单再生产费用(简称维简费)提取和管理,完善煤矿维持简单再生产投入机制,制定以下办法:

1.资金来源及提取标准

(1)根据原煤实际产量,每月在成本中提取煤矿维简费。

(2)提取标准:10元/吨。

2.煤矿安全风险管控维简费由煤炭企业按规定标准提取,自行安排使用。煤矿安全风险管控维简费提取和使用,应坚持先提后用,量入为出的原则,专款专用,专项核算。

3.煤矿安全风险管控维简费结余资金允许结转下使用。

4.煤矿安全风险管控维简费具体使用范围

(1)矿井开拓延深工程;

(2)矿井技术改造;

(3)煤矿固定资产更新、改造和固定资产零星购置;

(4)矿区生产补充勘探;

(5)综合利用和“三废”治理支出;

(6)矿井新技术的推广;

(7)煤矿采动范围的搬迁赔偿。

5.煤矿安全风险管控维简费的会计核算问题,按国家统一合计制度处理。

6.煤矿安全风险管控维简费的提取和使用情况应向当地主管财政、税务、审计机关、煤炭管理部门和煤矿安全监察机构汇报、备案,接受监督。

存在风险管控措施 篇5

为落实安全风险管控措施,提高安全风险管控意识及效果,遵照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定期检查有关“矿长每月组织对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落实情况和管控效果进行一次检查分析”的要求,矿长于7月31日组织召开专题会议,组织开展本次检查活动。

一、召开专题会议 会议时间:7月31日

会议主题:对7月份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落实情况与管控效果检查分析。

会议地点:三楼调度会议室 会议主持人:矿长董玉光

参加人员:生产矿长韩复生、总工程焦仁义、安全矿长邓成军、机电矿长李树德、地测副总付张国杰、掘进副总李世刚、生产副总姚德昌、采煤副主任曹云龙、掘进副主任党振华、机电副主任尹立波、阚立新、赵剑波、地测副主任任权、李伟、郭占军,安全副总高增杰、通风副主任许兆春、安检副主任朱广齐、高凤山、陈茜、经营部主任王志胜、综合部副主任荣祥、供应科长刘伟及相关区队负责人。

责任分工:

矿长:全面负责本次检查分析的领导工作。

生产矿长:负责组织领导采、掘顶板安全风险管控措施的落

二、工作要求

1.矿长每月组织对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落实情况和管控效果进行一次检查分析,针对管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调整完善管控措施,并结合和专项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结果,布置月度安全风险管控重点,明确责任分工。

2.分管负责人每旬组织对分管范围内月度安全风险管控重点实施情况进行一次检查分析,检查管控措施落实情况,改进完善管控措施

三、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落实情况与管控效果

结合当前生产布局和采掘工作面情况,针对采掘机运通、防治水各项工作,经现场检查和查阅图纸、资料,各类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落实情况与管控效果如下:

(一)瓦斯风险管控措施落实情况与管控效果分析

1、管控措施落实情况

(1)矿井“一通三防”机构、人员设置齐全。

(2)通风设施构筑达标,通风系统稳定,风量充足,采掘工作面、采区变电所等硐室独立通风,无不合理的串联通风、老塘通风和扩散通风。

(3)3个掘进工作面局部通风机实行双风机、双电源、自动切换,风筒接设到位,风量充足。

(4)严格瓦斯检查制度,每月编制瓦斯检查计划、绘制瓦斯巡回路线图,瓦检员认真检查、汇报、填写瓦斯记录,无空班

(3)采掘工作面能够严格执行和落实综合防尘措施。采煤机、掘进机切割时打开喷雾降尘,转载喷雾、净化通风设施齐全完好,正确使用。

(4)运输系统各转载点、放仓眼喷雾设施齐全完好,正确使用。

(5)严格执行粉尘清洗制度,定期清洗巷道积尘。(6)能够加强对各产尘点的粉尘检测和检查。

2、管控效果分析。

煤尘治理到位,煤尘浓度在允许范围之内,各地点无煤尘堆积超限现象,管控效果符合预期要求。

3、改进措施

(1)进一步加强粉尘清洗工作,尤其要做好死角死面的粉尘清洗工作。

(2)各类喷雾装置要保持完好,正确使用。(3)加强采煤机、掘进机内喷雾管理,保证完好。

(三)水灾风险管控措施落实情况与管控效果分析

1、管控措施落实情况。

(1)矿井防治水机构、人员设置齐全。

(2)防治水制度健全,探放水设备、抢险救灾设备和物资齐全。

(3)矿井排水系统健全,设备设施齐全,满足矿井排水需要,对水仓、水沟定期清淤,保证畅通。

档案管理。

2、管控效果分析。

矿井无火灾隐患,管控效果符合预期要求。

3、改进措施

(1)严格控制井下火电焊,凡是能升井焊修的零部件一律升井。

(2)严格执行井下火电焊措施,带班队长现场跟班。

(五)顶板风险管控措施落实情况与管控效果分析

1、管控措施落实情况。

(1)顶板管理制度、机构、技术及管理人员健全。(2)巷道支护方式、方法、技术参数合理,支护强度可靠。(3)采煤工作面两顺超前支护不小于20米,掘进工作面永久支护到迎头,按规定使用临时支护,最大最小控顶距符合规定。

(4)巷道维修及时,能够对W1106回顺背棚段、沿空留巷段等底鼓巷道,及时安排队伍维修。

(5)检查巡视到位,对井下各条巷道做到按规定和要求进行顶板观测。

2、管控效果分析。

巷道支护可靠,没有发生过冒顶现象,管控效果符合预期要求。

3、改进措施。

(1)做好W1106回顺背棚段、沿空留巷段巷道的维修工作。

3、改进措施。

(1)进一步做好提升运输设备的检修维护工作,保证完好,保证装置齐全灵敏。

(2)正确使用斜巷一坡三挡装置,没有拉放车时要保持常闭状态。

(3)加强轨道维修质量,保证安全行车。

四、8月份安全风险管控重点及责任分工

针对7月份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落实情况和管控效果分析,结合当前安全生产实际,本月安全风险管控重点仍然以瓦斯、水、火、煤尘、顶板、提升运输系统风险管控为主,具体责任分工与方案如下:

1、瓦斯风险管控方面。

由总工程师负责,安防部具体组织,通修队及相关区队负责具体执行。必须保证通风系统合理,风量充足;监测监控系统正常运行,做到动作灵敏,报警断电可靠;瓦斯检查到位,严禁瓦斯超限作业。

2、煤尘风险管控方面

由总工程师,安防部具体组织,通修队及相关区队负责具体执行。加强洗尘、健全洒水系统,对洗尘设备加强维护,严格落实综合防尘措施,杜绝煤尘事故。

3、水灾风险管控方面

存在风险管控措施 篇6

摘要:

现代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为了节省不必要的时间,提升生活以及工作的效率,会选择更加快捷的方式进行运输,在这种新形势下交通运输行业开始迅速崛起,但其财务中存在的风险也随之呈现了出现。以国企性质的交通运输企业财务存在的风险及问题为切入点,在对财务风险基础理论知识的了解下,结合新形势下交通运输业财务上存在的风险,对财务风险控制方式进行论述,并对新形势下交通运输业进行风险管控措施的必要性进行总结。

关键词:

交通运输;财务风险;风险管控;营改增

目前我国运输行业已经取得了极大的发展,运输企业内部也在对自身的经营管理模式进行调整,尤其是在财务管理方面,更是按照时代以及企业的发展战略对自身的财务管理模式进行了调整。新形势的到来,虽然为运输企业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但其也带来了一定的风险,尤其是在财务方面的风险,对企业的经营发展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而想要对目前企业的财务风险进行有效的管控,首先就需要对交通运输行业中的财务风险进行全面的了解。

一、财务风险

在进行交通运输时,很有可能会因为受到内部或者外部因素,而使企业的经营受到影响,这对于企业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而且目前国企型运输企业都拥有一定规模的固定资产,企业的运营中会遇到很多的不稳定因素,这些因素一旦处理不当就会形成风险,由于在一个企业的运行中,财务工作的内容涉及范围较广,很多工作项目都与其存在一定的`联系,因此这些风险会在最后统一集中在财务方面,形成财务风险。运输行业中的财务风险重要体现在高不确定性、客观性以及系统性三个方面,像运输时的天气情况、运行的车辆情况以及路面情况等等,这些因素多数都是不可控的,会对经营造成的影响未知性较强;而道路堵塞以及诉讼失败等风险,也证明了风险的系统性,在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下,运输国有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形式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二、新形势下,国有运输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

(一)企业内部控制方面

企业内部的控制风险主要呈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部分国有运输企业并没有在内部建立基础性较好的管控环境,企业的经营方式往往系统性不足,持久性较为缺乏,而企业现有的相关政策并不能完全满足企业经营的需要,而且运输行业存在的劳动力结构方面的状况,也很容导致企业人员的工作的积极性不强;

另一方面,一些企业并没有对审计工作的作用予以正确的认识,导致企业内部的审计工作往往很难开展,其具有的作用无法正常发挥出来,导致了风险的产生。

(二)经营方面

由于运输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为了能够符合市场的要求,达到预期的经营目标,纷纷开始对自身经营的项目进行了拓展,以期望能够帮助企业得到更好地发展。但这也导致了目前运输市场的无序竞争,企业经营的风险也就此形成。

三、对财务风险进行管控的措施

新形势下,财务风险的管控形式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笔者在此,将就营改增、国企内部改革以及经营风险管控三个部分对运输企业的财务风险管控措施进行介绍:

(一)营改增后,运输收入管理的优化措施

针对营改增形势,收入管理的改革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要对现有的业务流程进行梳理,对内部制度进行优化。要以营改增为依据,对财务工作的每个环节进行完善,尤其是风险较高的税务环节,要加强对税务的内部管理,从而对税务风险进行控制;

另一方面,由于营改增这项工作涉及的内容较广,在执行时必须要多部门共同配合才能实现。因此,企业内部部门应相互配合、相互协调,进而使财务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正规化,进而对可能存在的财务风险进行有效的把控。

(二)对企业内部进行改革,提高风险管控水平

1、构建完善的内部审计系统

各运输企业要在原有审计工作的基础上,对审计系统进行完善,要强化对原始凭证的审计,要进行实地调查,同时要要求负责领导要对原始凭证进行确认并签字,并进行多层审查,从而确保凭证的可靠性。此外,企业要设立专业的审计部门,使其能够对企业内部财务工作的开展进行全面的监督和审查,要始终保持客观的态度,一旦财务操作存在问题,审计部门应及时对其进行制止,避免在资金使用方面出现风险。

2、对企业成本进行有效管控,增加企业盈利

在目前新形势之下,运输企业在对内部工作进行改进时,必须要对企业的经营成本进行控制,要在实践中不断对成本管理方式进行改进,进而对企业的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同时,要加强对企业基层员工的重视,要将他们的工作热情充分激发出来,使他们成本成本管理开展的主要动力,从而在企业内部形成一股良好地风气,增加运输企业凝聚力,进而有效降低成本方面的风险。

(三)对经营风险进行管控,降低风险的影响

针对目前国有运输企业存在经营风险方面的问题,企业首先应在企业内部设立健全的血财务风险预测报警系统,要保证该系统能够及时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准确的评估与管控,从而帮助企业有效规避或者降低财务方面风险的发生,确保企业的正常运行;

其次,企业要采用科学的方式,对企业内部财务工作各环节的落实情况进行深入的研究,并按照企业本身的运输情况制定出多种情况下财务风险管理方案,保障风险管控的高效性。同时相关人员必须要认识到对风险进行预测和管控才是最终的目的,因此各企业不仅要对已经存在的财务风险进行控制,同时还要对提高对风险进行预测的水平,进而从源头开始就对企业的财务风险进行控制。

四、结束语

通过本文对运输企业财务风险的介绍使我们了解到,进行有效的财务风险管理,可以有效减少企业财务方面的损失,在对财务风险进行有效规避的同时,还能加强企业内部的风险认知程度,从而使企业内部的风险管控更加高效化、科学化,为运输企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地基础。

参考文献:

[1]祝正宇.论交通运输企业的财务风险及管控措施[J].中国总会计师,,03:86-87

[2]李晓明.关于交通运输企业财务管理问题的几点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04:85-86

[3]孔伟.论交通运输企业财务管控及其改进[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2,06:53-54

存在风险管控措施 篇7

关键词:法律风险,成因,防控措施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竞争规则愈发规范透明,由此而给企业带来巨大的商业损失与名誉破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商业活动的正常开展和企业的健康成长,于是对我们识别和有效管控法律风险提出了更高要求。

一、企业法律风险产生的原因

具体法律环境的变迁、企业业务范围的扩大和风险表现形式的多变性使企业经常与法律风险挂钩。

(一)市场竞争愈发激烈,竞争规则愈发完善

一方面,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确立,企业已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市场主体,企业之间为争夺市场份额彼此之间的竞争日趋白热化,再加上市场调节的盲目性和滞后性,企业之间的竞争行为缺乏控制,滋生了大量不规范市场行为。另一方面,法律制度日趋健全完善,市场规则愈发规范透明,企业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都处于市场规则的严格监控下,顶风而上,不规范的市场行为更容易成为法律风险点。

(二)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意识淡薄,资金投入不足

企业普遍对法律风险防范意识不够,具体表现在3个方面。首先,大多数企业经营者没有接受系统的法律知识培训,不能充分意识到加强企业法制建设的重要意义。企业经营者只有在遇到了现实的法律风险时才会临时想到法务人员,事后又不注意吸取教训,重复犯错。相比之下,企业经营管理者显然更加注重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而把涉及法律风险的法务部门连同其工作人员都当成一种摆设,缺乏对法律风险的清醒认识。其次,企业文化建设不到位。企业法律风险防控是企业文化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企业并不缺乏专业的法律人才,但这些专业人士没有起到熏陶作用和引领作用,未能给那些之前没有接受相应的法律教育而本身法律风险意识又比较薄弱的员工带好头,也就难以在公司上下营造一种法律氛围。再次,企业对法律风险管控的资金投入不够。企业法律风险的发生具有不确定性,企业出于实现最大利益化的考虑不愿意为可能不会发生的风险买单,认为法律风险防控可有可无。据有关数据报道,与世界其他发达国家相比,世界百强企业在法律风险方面的资金投入约是我国企业的20倍,美国企业的投入更是达到了50倍,这种巨大反差表明我国各企业法律事务支出过分偏低,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企业法律风险防范工作的展开状况令人担忧。

(三)企业内部管理机制不健全,法律顾问制度没有落到实处

虽然我国市场经济在近年来发展迅速,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毕竟只是初步建立,企业发展历史短暂,经验积累不足,各项规章制度都还在逐步的探寻和完善中,任何不当行为或疏漏都会为企业法律风险埋下隐患,这客观上要求企业从决策到监管到生产经营活动的具体展开,从财务、人事到合同都能有一个较为完善、务实的制度体系,以此提高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防范和化解企业各种风险。

此外,企业落后的法律顾问制度也不利于风险管控,没有设立法律顾问制度或者是聘请了法律顾问,却没有注意发挥法律顾问在企业重大决策中的参考作用,不尊重法律顾问的专业意见,于是在实际的经营管理活动中免不了做出违反法律程序的举动,埋下诉讼危机。而且传统的法律顾问并非专职员工,组织涣散,效率低下,责任心和积极性都有待提高。

二、企业经营管理中常见的法律风险

(一)合同法律风险

企业对法律的风险防范意识不强,法律知识匮乏,法律顾问制度不到位,合同签订技巧不足,使合同双方在面临难以界定的利益时容易产生合同纠纷,企业必须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来解决这些纠纷。

(二)企业内部纠纷法律风险

公司内部设置不规范引起公司内部纠纷,具体表现为公司股东、董事、高管人员与《公司法》相冲突产生不合法行为。这比外部纠纷更具杀伤力。因为公司内部一旦有了矛盾,它将会以各种形式经常性的爆发出来。企业内部纠纷法律风险往往表现为公司实际出资人与名义出资人不一致,产权不清晰,财产不独立,形式主义,股东权益纠纷等。

(三)企业改制、兼并和投融资法律风险

随着企业日益发展壮大,企业必然会面临改制、兼并及投资融资问题,如果企业不能处理好企业自身的全面体检,对兼并对象的全方位调查和明确实施过程中的权利义务问题等,企业无疑是把自己置身于一个相当危险的境地。

(四)企业知识产权风险

知识产权作为一种无形资产,是企业最为重要的经济资源,被誉为“企业竞争力的发动机”。经营者如果不能将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提升至相当高度,让律师前期介入重大涉及知识产权的项目,引进专业的知识产权管理人才,积极寻求法律途径等,将使得企业知识产权保护面临严重法律风险。

(五)人力资源法律风险

人力资源管理是资源战略中的重头戏,一直是企业的重点关注对象。一个合理的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能实现人、财、物的最佳配置,增强企业向心力,实现企业最大利益。人力资源管理法律风险体现在3方面:一是规章制度,如果制度程序,内容确定,发布实施程序存在欠缺,用人单位的管理措施将得不到法律支持;二是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明确了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的权利义务关系,处理不当用人单位面临相应法律责任;三是其他劳动用工管理,若不规范将引发劳动争议。

三、企业法律风险的管控措施

(一)强化风险意识

企业应该认识到法律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随着时代变化发展在不同时期有不同具体表现。风险会带来投机效益,但一旦爆发将带来不可估量的负面效应,而它何时发生,以何种形式发生都具有不确定性,只有强化风险防范意识,事先做好风险防范工作,规避不理性风险后果,才能及时制止风险的形成,防患于未然。作为大型国企的电力企业,应建立完善的企业法律顾问制度,坚持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严格按程序办事,强化法律风险意识。

(二)建立企业法律风险防控机制

建立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机制,应倡导全院共同参与的法律风险防范体系。首先,企业应建立专门的法务部,由企业高层出面聘请律师团队和法律顾问组成。还要尽可能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定期为法务人员提供培训和进修的机会,以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和业务水平。其次,企业应建立总法律顾问制度,让总法律顾问直接领导法律风险防范机制的建立和运作,一方面让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机制高效、安全的运作,另一方面为专业顾问参与公司运作提供制度保证,减少工作干扰。再次,要切实加强企业员工的法律风险意识宣传教育。各基层员工会在具体的工作上遭遇不同的法律风险,企业要明确每个员工在法律风险防范机制中的责任,员工也要自觉落实自己的工作职责。

(三)建立明确的企业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

企业内部管理漏洞也是企业法律风险的主要来源之一。企业有必要建立更为明确,完善的管理制度并通过严格执行来指引、规范和约束员工的行为,从而实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法制化、规范化,避免节外生枝。经过数年的建设,目前电力企业的生产生活都走上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通过制度规范了部门、员工在法律风险防范中的责任和权利。

(四)建立风险评估机制和应对法律风险的紧急预案

强化法律风险战略管理,建立满足企业需求的具有检测、识别、诊断和化解企业法律风险的防范机制和保障机制,强化企业法律风险防范的内部监督和考核机制。建立单独的评估小组和评估办法,对法律风险点进行识别、评估、剖析,用以预警、排查、纠错,并针对重大法律风险事件形成可靠的应急预案,在企业面临真正的企业法律风险时可以从容应对。

参考文献

[1]杜莹芬.企业风险管理—理论实务案例[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8.

存在风险管控措施 篇8

一、业务外包的主要风险

(一)业务外包管理制度风险

目前,由于业务外包业务在很多企业刚刚起步,企业缺乏完善的业务外包管理制度,对业务外包的范围、方式、条件、程序等相关内容未明确规定,导致制订业务外包实施方案无据可依或存在漏洞,可能会导致业务外包失败,甚至会导致企业遭受损失或丧失竞争优势。

(二)业务外包的范围界定风险

由于企业在制定业务外包实施方案时,未能清楚界定企业核心业务与非核心业务、重大外包业务与一般外包业务的区别,将不宜外包的业务进行外包所引致的风险。

(三)业务外包的价格界定风险

由于企业内部控制未能有效权衡外包成本与预期效益,在对外包业务的价格进行界定时未能遵循成本效益原则,导致外包价格不合理,业务外包成本过高,以致企业难以发挥业务外包的优势。

(四)业务外包审核批准风险

由于企业未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审核批准业务外包实施方案而发生的风险。该环节的主要风险有:由于审批制度不健全,导致对业务外包的审批不规范;审批不严格或者越权审批,导致业务外包决策出现重大疏漏;对实施方案是否符合成本效益原则未能合理审核,导致业务外包不经济。

二、业务外包的企业内部管控措施

(一)制定业务外包实施方案,降低业务外包的决策风险

企业根据年度生产经营计划和业务外包管理制度,结合确定的业务外包范围,制定实施方案。

首先,建立和完善业务外包管理制度。这是业务外包风险管控的基础和前提。企业应以成本效益原则为基础,综合考虑业务运营具体特点、外包市场成熟度、公司管控水平等因素,合理确定业务外包的范围,同时明确业务外包的方式、条件、程序等相关内容。

其次,严格按照业务外包管理制度规定的业务外包范围、方式、条件、程序等内容制定实施方案,避免将核心业务外包出去,同时确保方案的完整性。对实施方案的重要方面进行深入评估以及复核,包括承包方的选择方案、外包业务的成本效益及风险、外包合同期限、外包方式等,确保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二)建立和完善业务外包的审核批准制度,降低业务外包的审核批准风

建立和完善业务外包的审核批准制度,明确授权批准的方式、权限、程序、责任和相关控制措施,规定各层级人员应当在授权范围内进行审批,不得超越权限审批。加大对重大业务外包的管控力度,避免因越权进行业务外包给企业带来不利后果。财务负责人应当参与重大业务外包的决策,对业务外包的经济效益做出合理的评价。对于重大的业务外包方案,提交董事会审批;对于审批不严或越权审批的,应当进行相关责任的追究。

(三)谨慎选择外包服务商,合理规避外包服务商的选择性风险

企业应当按照批准的业务外包实施方案择优选择承包方。

首先,加强外包服务商的资质审查。深入调查候选承包方是否为依法成立、合法经营的专业服务机构或经济组织,是否具有相应的经营范围和固定的办公场所,是否具备相应的专业资质、技术实力及专业人员,是否符合本企业业务外包的要求,并考察候选承包方从事类似项目的成功案例,对承包方可能存在的选择性风险进行初步评估。

其次,引入承包方竞争机制。企业应当按照有关法律法规,依据外包管理制度规定的程序和权限,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采用招标等适当方式,择优选择承包方。并建立严格的回避制度和监督处罚制度,避免相关人员出现受贿和舞弊行为,给企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四)签订合法有效的外包合同

确定承包方后,企业应当及时与选定的承包方签订业务外包合同。

在订立外包合同前,要充分考虑业务外包方案中识别出的重要风险因素,并通过合同条款予以有效规避或降低。在合同中,约定业务外包的内容、范围、价格、违约责任、服务等级和服务标准,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外包业务需要保密的,应当在业务外包合同或者另行签订的保密协议中明确规定承包方的保密义务和责任;在违约责任方面,制定既具原则性又体现一定灵活性的合同条款,以适应环境、技术和企业自身业务的变化。

(五)加强业务外包的实施及过程管理风险控制

企业应当加强业务外包实施的管理,严格按照业务外包管理制度、工作流程和相关要求,组织开展业务外包,并采取有效的企业内部控制措施,确保业务外包活动的有效执行。

首先,建立有效的业务外包实施管理模式,密切关注重大业务外包承包方的履约能力,采取承包方动态化管理方式,对承包方开展日常绩效评价和定期考核。对重大业务外包的各种意外情况做出充分预计,建立相应的应急机制,制定临时替代方案,避免业务外包失败造成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断。一旦发现偏离合同目标等情况,应及时要求承包方采取措施调整改进。

其次,建立有效的承包方履约考评机制,提高实施风险控制能力。根据运营模式、管理机制、质量水平等方面的要求,及时了解承包方的财务状况、生产能力、技术创新能力等信息,对承包方的履约能力进行持续评估。有确凿证据表明承包方存在重大违约行为,并导致业务外包合同无法履行的,应当及时终止合同。

此外,切实加强对业务外包过程中形成的商业信息资料的管理。要求对从合同洽谈、签订、执行、运输、存储等过程中形成的信息资料要妥善保管,及时入档。

上一篇:人力资源主管的职责下一篇:防空安全心得体会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