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2024-07-10

税收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共8篇)

税收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篇1

2014年03月18日

税收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税收风险管理是国家税务总局根据新时期税收事业的总体要求和税收征管工作的实际情况,着眼强化税收安全、降低征纳成本、推进依法治税、促进纳税遵从提出的一项举措。随着经济形势的快速发展,形成了不同的利益群体,征纳双方的博弈冲突日见凸显。税务机关科学管理的要求也不断提高,税收执法服务的标准逐渐精细,纳税人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意识日渐加强,税务干部的行政行为和执法行为时刻接受社会各阶层的监督和制约,税收征管面临的风险越来越大。在现实的税收征管工作中,不断提高税收风险管理的水平和质量是值得我们探索与实践的重要课题。

一、税收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

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其特点是强制性和无偿性,税务机关是具体的管理部门,其工作职责是对纳税人的实际经营和纳税情况进行监督、为纳税人提供服务,以确保财政收入及时足额入库和纳税人依法履行纳税义务。税收风险管理是近年来各级税务机关都在研究探讨的新的税收管理模式,其含义是:将现代风险管理引入税收征管工作,旨在应对当前日益复杂的经济形势,最大限度地防范税收流失;规避税收执法风险;实施积极主动管理,最大限度地降低征收成本,创造稳定有序的征管环境,是提升税收征收管理质量和效率的有益探索。

二、税收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风险具有不确定性,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只要涉及到风险就一定是难点。税收风险管理处于探索阶段,受制于主观认识水平和客观条件瓶颈,实践中还存在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此,笔者提出以下建议,供大家参考。税收风险管理的基础薄弱。

(一)税收风险管理在技术力量、法律保障及信息数据共享等方面还存在不足。

一是技术力量的薄弱。风险管理的核心是数学模型,税收风险管理与数学发现密切相关,基层税务机关要进行风险管理,首先要有一个数学模型来计算,否则就无法衡量税收风险管理的成效,也无法确定风险管理的重点。而要建立并随时修正数学模型,必须要有高素质的专业人员提供技术上的保证,这也是开展风险管理的基层税务机关所不具备的。二是法律基础的薄弱。现阶段,风险管理还缺少一些必要的法律法规的支持,风险管理虽然以内部控制为主,但其信息的获取往往涉及其它单位和个人,这就需要有相关法律法规的支持。

三是外部环境上的欠缺。风险管理的必须依靠大量正确的数据信息,而最有说服力的数据信息往往不是纳税人自己提供,而是来源于第三方的数据信息。第三方信息主要来源于银行的支付制度和政府职能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等方面,目前,银行卡支付仍未普及,存在大量的现金结算,另一方面,政府职能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仍然处于较低的水平,这些都是外部环境的欠缺。

(二)风险管理模型未建立与风险评估机制不健全。

一是税收风险管理预警指标体系尚未建立,目前基层税务机关的风险管理主要是以指标为主,风险模型的研究不够深入。电子档案及风险评估系统的开发水平及整合水平不高,有效的信息资源未能得以充分利用,信息缺乏指导性或针对性,突出表现为“三多三少”,即散乱信息多,提示问题信息少;提出问题、给任务型信息多,指方向、给方法型信息少;单个信息分析多,信息综合分析少;

二是税收风险评估机制不健全,对如何从制度上确定风险评估的主体、程序、标准和评估结果的应用缺乏系统的操作办法,对风险管理任务的下达和完成缺乏统筹安排,导致风险管理形式重于实质,风险管理结果应用水平较低,互动协调机制有待进一步加强。同时,风险案例和模型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缺乏实战的风险指标特征体系的指向性不强,还不能完整准确地反映风险点和风险等级的分布情况,无法有针对地抓住重点开展风险的应对。

(三)税收管理方式仍然较为粗放与权力过于集中。

现行基层税务机关主要采取行业和规模相结合的户籍管理模式,对中小微企业的管理仍以属地分片、分责任区管理为主的拉网式、粗放型管理方式,对所有的纳税人实施均衡管理,缺少完整的风险管理机制,缺乏管理的层次性和针对性。

一是税源控管缺乏针对性。目前,基层税务机关的税收管理方式仍然较为粗放化,基本上采用人海战术,依靠税收管理员“人盯人”的方式进行管理,这种全面撒网、不分轻重的牧羊式管理方式缺乏对税源控管的针对性,致使管理效率低下,征纳成本居高不下。

二是税收管理员“权力过于集中、缺乏监督制约”的弊端。尽管税收管理员制度设定了双人上岗、定期轮岗等条款,同时明确规定“税收管理员不直接从事税款征收、税务稽查、审批减免缓抵退税和违章处罚等工作”,但在很多涉税事项的审批过程中,实际上完全依赖税收管理员的初审意见,后续的审批环节基本上流于形式,因此,在日常税源管理中,对那些自我约束力较差的税收管理员存在着以权谋私和谋求个人私利的操作空间。

(四)税务管理人员少与纳税人日趋增多的矛盾。

当前税收管理中存在着“一多一少”、“一高一低”两大矛盾,即纳税户多而税收管理员少、税收管理要求高而管理员平均素质偏低,纳税人的数量逐渐增多,造成税收管理浮于表面,管理广度和深度的拓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限制。

一是从纵向来看,各层级之间存在“多头管理、多头下任务”的状况。现行的管理体制呈现“倒金字塔”结构,上级税务机关各项管理任务下达的分散性和随意性,导致基层税务机关人员疲于应付、无所适从,造成管理资源的浪费,降低了工作效率,加重了税收管理员和纳税人的负担。

二是从横向来看,税务机关内部协调配合不够。税收管理的各个环节相互脱节,税收征管、税源监控、纳税评估与税务稽查各环节之间业务衔接不顺畅,没有实现有机的联动,阻碍了税收征管整体效能的发挥。虽然实行“窗口受理、内部流转、限时办结、窗口出件”的“一站式”服务,有效减少了纳税人多头跑的情况,但是内部流转的有序性值得商榷,业务流程不清晰、责任不明确、各部门间相互推脱的情况仍然存在。

三、税收风险管理的建议

深入落实税收风险管理,需要解决税收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只有抓好认识、人才、环境等方面的基础建设,才是实现税收风险管理的关键所在,同时,也应从不同角度对企业进行涉税风险分析评估,引导纳税人进行自我审核、自我约束、自我修正。

(一)积极稳妥推行税收风险管理。

将税收风险管理引入税收征管工作,实行事前预警、事中监控、事后督察,建立统一的税收风险管理平台,最大限度地防范税收流失,规避执法风险,降低征收成本,是实现税收风险管理的目的。

一是加强事前预警。就是通过强化税收分析来有效识别和定位税收风险,依托税收征管软件平台,有效采集内外部数据,梳理各项税收风险点,设置与实际税收征管工作相适应的预警指标,落实分析制度,为实施有效管理提供指引和方向,提高基层税务机关的税收风险预警能力。

二是加强事中监控。就是通过税收分析确认税收管理风险点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级别的风险,结合企业性质、行业类型等因素,将各项风险指标予以组合,建立风险管理模型,实现常态化、动态化的监控,并根据风险提示和相应的疑点数据,采取应对管理措施。

三是加强事后督察。就是因事前、事中税收风险管理中无法识别、控制或者人为因素造成税收管理中存在漏洞、不当或者过错的基础上,通过事后督察的方式,对税收管理全过程进行核查,发现问题的及时整改补救,同时落实责任追究,防止同样的问题再次发生。

四是建立管理平台。探索和建立“融预警、监控、督察于一体,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完善管理为目的”的税收风险管理信息化系统,来实现税收风险管理的专业化、规范化、动态化和信息化。

(二)强化税收风险监控分析。

加强重点企业、重点行业风险监控分析是提高风险管理有效性的重要环节。

一是建立多层级的税收风险分析制度,风险分析应按照“分工负责、多次分析、人机结合”的原则,明确分析的职责和工作内容,合理设置岗位,深入开展各层次的税收风险分析。二是建立“上下结合”风险识别制度,就是要充分发挥各级税务机关风险管理办的统筹协调作用,一方面要自上而下通过电子档案及风险评估系统发现发布风险信息和应对任务;另一方面就是要有效调动中小微企业财务人员主动发现、采集风险信息,自下而上地汇总、上报风险信息,增强系统发现发布风险的能力和准确性,形成风险信息上下畅通的良性循环机制;同时要突出基层局风险管理办的再分析作用,在区局初次分析,地州局二次分析的基础上,基层税务机关的风险应对人员要重视实施应对前的案头分析工作,充分运用纳税人征管信息、生产经营信息、第三方信息以及纳税人具体情况和历史处理信息实现涉税信息的横向、纵向分析,判定问题的具体所在和应对工作的重点及方法。

(三)加强税收风险管理控制。

通过税收风险识别与评估,针对不同风险级别的纳税人,结合行业风险管理模型,制定有针对性的税收管理办法。做到层层落实管理责任制、监控目标和监控措施,实施动态跟踪、重点核查、行业评估。实行“点、线、面”结合管理的方法,确定重点管理的企业、重点监控的行业,对高风险企业有计划地实施纳税评估、税务检查,强化动态监控。与此同时,不断完善税收分析、纳税评估、税源监控和税务稽查“四位一体”税源管理联动机制,实现由排除风险点到治理风险面、控制风险源的转化,发挥税收风险管理的最大作用,实现对税源的长效管理。

(四)突出税收风险分类管理。

依据不同的税收遵从度,确立分类、动态、个性化的管理服务机制。对待不同风险级别的纳税人,应按照“一般风险一般管理,较高风险重点管理”的原则,税收管理中税务人员对纳税人的介入程度应有所区别。对风险级别较低的纳税人,采取频率和深度不同的常规管理措施,如案头分析、辅导、巡查等服务性措施;对风险级别较高的纳税人可使用约谈、实地核查和税收检查等措施,已达到实行税收风险管理后,使基层税务机关根据辖区内不同风险级别纳税人的分布情况,有针对性地主动调整、合理安排征管力量,有重点地强化对高风险级别企业的监控和管理,从而使有限的税务人员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增强和提高税收征管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五)深化纳税评估工作。

充分运用各类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手段,积极开展纳税评估工作,通过纳税评估评价和估算纳税人的实际纳税能力,并为其提供自我纠错的机会,提高税法遵从度,落实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管理,促进纳税人自我管理涉税事务,不断提高纳税遵从度,以达到强化税源管理,优化纳税服务,降低税收风险,减少税款流失,提高税收征管质效的目的。综上所述,构建科学的税收风险是一个全方位和系统的过程,它应在高效风险考核机制的制约下努力提高风险人员的综合素质,共同促进税收风险管理在税收征管工作中的运用,进一步提高税务机关依法治税水平和依法行政能力。

税收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篇2

随着进入21世纪, 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 在我过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国情下, 企业作为市场主体的地位已逐步确立, 追求经济效益最优、税后利润最大、竞争能力的强大, 成为企业的基本目标。是企业保持长期盈利能力提升为竞争战略的首要中心问题。并且在现代经济社会, 企业和个人作为“理性经济人”越来越关心自身成本的高低, 越来越重视税收支出和纳税成本, 自我利益最大化成为必然的追求。于是税收筹划因应而生并逐步发展, 并且开拓了税收筹划的广阔前景。

税收筹划在国外得到广泛运用, 在我国虽然得到税务部门的默许, 但尚处于探索阶段, 在理论界没有形成定论。今后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完善、发展和纳税人法律意识的提高, 税收筹划必将成为纳税人理财或经营管理整体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部分。

税收筹划在我国过去较长时期被人们视为神秘地带和禁区, 一直不为人们所接受, 从西方引进我国, 大约是在20世纪90年代中叶。近几年,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 以及我国税收环境的日渐改善, 我国企业的税收筹划意识不断提高, 理论研究也不断深化。但总的来说, 我国企业开展税收筹划不普遍, 水平不高, 也没有形成成型的理论体系。主要原因是观念陈旧, 税法建设和宣传滞后, 一些税收筹划执行人员及税收征管人员素质不高。许多企业领导人还没有认识到税收筹划的重要性, 对其概念和操作显得很陌生, 人们对税收筹划的认识还存有一些误解, 企业甚至税务机关常常把税收筹划同避税、逃税混为一谈, 一些税务人员对税收筹划存在着极大的不认同, 认为税收筹划最终减少了税收收入, 损害了国家, 肥了企业, 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税收筹划在我国的发展。现阶断我国企业税收筹划的实际运用主要是税收管理方面的筹划, 纳税人把税收筹划运用到企业的日常财务管理过程中, 通过税收筹划个案的解决, 在合法范围内达到减轻税负, 增加收益的目的。

二、税收筹划的概念认识

税收筹划是指在纳税行为发生之前, 在不违反法律、法规的前提下, 通过对纳税主体的经营活动或投资行为等涉税事项做出事先安排, 以达到少缴税和递延缴纳税收的一系列谋划活动。

国内关于税务筹划概念的认识较模糊, 从已有的专著来看, 代表性的说法有:一是税务筹划属于避税范畴, 避税包括税务筹划、税收规避和税收法规的滥用三种方式。二是税务筹划有广义和狭义理解之分, 广义的看法有, 中国人民大学张中秀教授认为税务筹划指一切采用合法和非违法手段进行的纳税方面的策划和有利于纳税人的财务安排, 主要包括非违法的避税筹划、合法的节税筹划与运用价格手段转移税负的转嫁筹划和涉税零风险。天津财经大学盖地教授认为税务筹划包括节税筹划和避税筹划。狭义的税务筹划指企业合法的节税筹划。三是将税务筹划外延到各种类型的少缴税、不缴税的行为, 甚至将逃税策划、骗税策划也都包括在纳税筹划的概念中。

三、我国企业在税收筹划中存在的问题

(一) 税收筹划发展的税收环境有待完善;

当前, 随着我国经济参与全球化进程的速度进一步提升, 国内税收法律的变化速度惊人, 各种税收条款在短短几年时间内发生着不断变更和更新。正是由于我国税收发展环境的不完善和不健全, 企业纳税人难以较全面的掌握税法内涵, 对税收筹划的应用就难以扩展, 使税收筹划难以做到有的放矢。

(二) 税收筹划的目标单一, 仅考虑税负最轻因素;

对于税收筹划, 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还存在这样一种误区, 就是税收筹划的目的仅仅只是替企业减轻税收负担, 使得某一税种税负最小化。事实上, 企业的经济活动是一个连续而复杂的过程, 而企业所涉及的税种通常并不是单独的一种, 而是多种税种相互交织影响。因此, 企业不应该将税负最小化作为税收筹划的唯一目标, 而应将企业整体利益最大化相对照进来, 与企业经营活动、财务活动等有机结合。

(三) 偏重税务机关权力的强化, 忽视纳税人应有的权利;

当前我国税务机关纳税人之间被普遍定义为管理与被管理、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 过分强调税务机关代表国家对纳税人进行监督管理, 要求纳税人服从、被支配和履行义务, 纳税人通常被当做税务机关的“被管理者”来对待。由此忽视了纳税人本身的权利, 纳税人往往难以发挥能动性, 与纳税机关的良好互动关系也就难以形成, 纳税被看成是一种不得已的负担。

(四) 企业内部财务人员运作税收筹划存在风险

为了节约成本, 不少企业开展税收筹划主要是通过自己内部财务工作人员来具体运作。尽管内部财务人员熟悉本单位的经营运行情况, 但税收筹划是一项专业性极强的工作, 企业内部财务人员受自身知识以及自身利益的限制, 难以通晓财务会计、法律以及管理等方面知识, 在税收筹划时很可能存在考虑不周全或者心存侥幸的心理, 这将导致税收筹划方案可行性缺乏, 潜在的风险较大, 税收筹划的价值效应不能有效发挥出来。

四、促进企业税收筹划发展的对策建议

实施税收筹划不仅能促进企业自身的发展, 而且还能推动税收筹划相关各方的发展。为了使实施筹划在我国企业得到有效开展和利用, 针对税收筹划存在的问题, 特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

(一) 增强税收筹划的宣传力度, 优化我国税收筹划环境

企业在面对税务问题时, 普遍都以税负最小化的目标来衡量, 这可能迫使企业采取非法手段来达到减税甚至是不纳税的目的。优化税收环境, 主要是从税务机关以及外界力量来进行科学宣传

1、税务机关进行宣传时, 应该将税收筹划作为宣传的重点内容之一, 对纳税人所拥有的税收筹划权利进行讲解和宣传, 使纳税人充分认识到税收筹划的合理性, 扭转将正当纳税筹划作为偷税、逃税的观念

2、经常在我国主要税务刊物上登载一些浅显易懂的税收筹划文章或者是案例, 扩大税收筹划的影响力, 让企业普遍知晓和接受税收筹划的真正含义, 促使其树立税收筹划的意识。

3、国家和各级税务机关需以官方身份对纳税人按规定进行税收筹划的行为表示肯定, 更有利于纳税人消除疑虑, 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 制定相应的鼓励政策, 引导权益和个人纳税者实施税收筹划

(二) 积极遵循税收筹划的原则

权益开展税收筹划要遵循不违法性、成本收益及综合利益最大化等原则, 严格遵循这些原则是企业取得筹划成功的基本前提。税收筹划可以为企业获得利益, 一次同时也需要消耗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产生一定的成本费用。当企业进行税收筹划获得的收益大于为筹划而花费的成本时, 企业方可考虑实施税收筹划。企业在进行税收筹划时, 必须站在实现企业的整体财务管理目标的高度, 从全局出发, 把企业经营活动联系起来全盘考虑, 整体筹划、综合衡量。

(三) 明确纳税人的税收筹划权

通过立法确定作为税收筹划主体的纳税人或者税务代理人的法律地位、权利、义务确立税收筹划的规程、税收筹划的范围;确定作为税收筹划认证人的税务机关的法律地位、权力、义务;确定税务机关对税收筹划认证的法律效力。

(四) 大力发展税收代理事业促进企业税收筹划

税收筹划工作是一项综合的、复杂的、要求相对较高的工作, 所以对文化水平高的、业务技能强的高素质税收筹划人员的需求变得越来越紧迫, 对税务代理机构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且, 即便税收筹划人员具有了较高的业务水准, 也应该坚持持之以恒的后续学习态度

(五) 动态防范税收筹划的风险

税收筹划人员首先要树立税收筹划的风险意识, 建立有效的风险预警机制。各相关企业应当充分利用现代先进的网络设备, 建立一套科学、快捷的税收筹划预警系统, 对税收筹划过程中存在的潜在风险进行实时监控, 一旦发现发现, 立即向筹划者或经营者示警

(六) 加强我国税收筹划的人才队伍建设

目前我国税收筹划从业人员较少, 整体素质不高, 他们现有的政策水平和专业能力难以适应税收筹划发展的需要, 因此, 我国必须加快税收筹划人才队伍建设, 以适应税收筹划发展的需要。现在是信息化时代, 必须建立一个持之以恒的后续学习制度, 对税收筹划人员进行再造就、再培养, 不断提高其综合素质和筹划水平。

税收筹划是市场经济的产物, 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现象, 我们应该结合我国国情对其加以引导和规范, 使之能够成为我国加快与国际接轨,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有利因素, 而不应排斥或予以取缔。只有遵循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 才能不断提高我国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加快我国经济国际化的进程, 使国民经济健康、有序、稳步的发展。

随着企业的发展和规模进一步扩大, 今后要根据不同的需求, 在税收筹划方式上应采取多种形式, 以达到合理有效地控制企业成本, 取得利润最大化的目标。降低企业经营成本, 提高企业的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

合理的税务筹划不仅减轻了企业沉重的资本负担, 帮助企业节省了大笔资金, 提供给企业一个较为宽松的资金环境, 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另一方面, 成功的税务筹划能更好的有利于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 同时也能完善企业的税务策划的方法制度以及税务管理制度, 最大限度得实现企业利润效益最大化。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 合理的税务筹划还能客观地促进我国税收制度的完善, 政府能够不断的增强税务人员的税法观念以及业务素质的提高, 进行反避税措施的完善, 并针对税务中的一些漏洞进行补充, 促进国家税法体系的完善。

摘要:税收筹划是企业追求自身利益的需要, 通过税收筹划, 纳税人可以合理、合法、有效地减少企业的税务负担, 提高资本回收率, 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 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创造生机。因此,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税收筹划日益成为纳税人理财或经营整体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试图从税收筹划概念说起, 通过对税收筹划进行相关分析, 让读者对其有初步认识。税收和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 企业的生产经营不断壮大, 因而涉税事项也不断增多。提高经济效益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项任务, 而税金的普遍征收势必会影响企业的利润形成, 最终使投资者收益减少。如何减轻企业税赋.谋求企业利益最大化, 进行合理的税收筹划很有必要。

关键词:税收筹划,税务机关,纳税人,税收筹划风险

参考文献

[1]王静思.浅谈税收筹划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经济师, 2007, 10

[2]司言武.对税务筹划的几点冷思考.商业经济, 2005, 1:3

[3]董再平.税务筹划浅谈.中国管理信息化的几点看法.税收研究, 2005, 7:13.14

[4]徐晓敏, 林琼慧.建安企业所得税节税筹划, 温州大学学报, 2001, 12:45.48

[5]《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 (2001)

[6]潘洪英.试谈企业税收筹划[J].科学咨询, 2011 (7)

税收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篇3

【关键词】财政税收工作; 存在问题; 改革建议税收作为我国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促进了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税收使用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广大群众的利益。我国税收的作用主要有:实现财政收入、优化资源配置、调节社会总需求、改变我国经济结构、调节收入分配、保护国家权益、监督经济活动等。因此做好税收工作对我国财政作用的发挥具有重要意义。我国财政税收工作存在众多问题,以下内容阐述了我国在财政税收工作实施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以及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的一些深化改革建议。

1我国财政税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1组织机构设置出现重复现象。 1995年我国进行了重新设置组织机构的改革,在这次改革中形成了地税和国税两套税务机构。尽管两个机构管理的内容和税种不同,但是依据的基本法规、法律大都相同。有时,一个纳税人在国地税共同管辖范围内,该纳税人履行纳税义务时面对两个税务机关,从纳税开始到纳税义务结束,需要两个纳税机构备案,办理两次手续、经过两个程序,这不仅增加了纳税过程的繁琐程度,同时还增加了纳税人的成本和负担。

1.2税收监管力度不强、财务核算弄虚作假。

1.2.1纳税人普遍存在偷税漏税逃税现象,导致实际收到的税收与名义上应该收到的税收差异较大。税收差额反应了一国税收征管效率的高低。据调查分析,我国目前的税收差额在30%到40%。当前比较突出的问题是,许多不法分子肆意伪造、倒卖、盗窃、代开、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

1.2.2财务经营指标弄虚作假、核算成果受到人为控制。许多企业被利益所诱惑,自己建有两三套账目,在计算税金或和上报经营报表时,使用虚假账目,造成税收监督存在真空。即使有些只有一套账目的企业,也會在账目上弄虚作假,看起来毫无问题的财务报表,但其中掩盖着许多问题。财务核算弄虚作假,不仅减少了税收收入,同时还使我国国民经济统计数据失去可靠性。

1.3现在实行的财税制度存在一定局限性。

我国现行的税收体系存在较多缺陷。首先,财政收入体系中并不包括非税收入。其次,税种设置不完善,一些对调节社会资源有用的税种并没有纳入财税体制中,使税收的调节功能不能充分发挥。对于新型税种的创建考虑不周,比如环境税和资源税,这些税种的完善有利于改变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的现状。最后,分税制体制中,省级与地方的税收划分不合理。分税制改革进程缓慢、改革不彻底,需要对分税制进行深入改革。

2税收效率低、成本高

对税收高效率的追求,是税收征管模式不断演进的内在动因和核心问题。对于征税主体来说,税收成本的多少对税收征管效率有重要影响。调查研究表明,税收效率与税收成本之间是一种负相关关系。一般情况下,税收成本越高,税收征管的效率也就越低,反之则越高。据国家数据网统计,我国1993年的税收成本占税收收入的2%,在此以后的税收成本占税收收入的比重不断提高。而与此同时税收质量也在下降。说明我国税收成本在不断提高,而税收效率则在不断下降。1990年以后,每年被处置的税收犯罪事件都上万起,每年查出的偷税逃税款都在百亿元以上。这些都表明了我国税收征管成本高、效率低下的严重问题。

3财政税收工作中存在问题改革意见

3.1对组织机构进行合理优化改进。为了有效解决地税、国税机构重复设置问题,我国应该合并国税和地税,把两个机构进行有效综合,致力于建立简洁的税务机构,实现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管理。这有利于减少纳税人的中间环节,给纳税人带来方便的同时还减少了纳税成本,提高了办事效率。

3.2完善会计核算制度,防止会计指标弄虚作假。我国现行的税收会计核算制度把申报应征数税收核算起点,有利于建立基层分税种明细账。但是由于公司受利益诱惑,为了少交税,制作虚假会计数据,使会计数据缺乏完整性、真实性。因此必须完善会计核算体系,对于会计数据弄虚作假的企业应该加大惩罚力度。

3.3完善财税制度,弥补现行财税制度的局限。我国应该完善现有的财税制度,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制定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财税制度。首先,应该把非税收入纳入财政收入体系中。其次,改变我国以间接税为主要税收收入的现状,提高直接税的比例,合理分配间接税与直接税的比例。完善分税制体制改革,促进省级与地方税收收入的合理分配。

3.4实施奖罚考核制度,提高税收办事效率、降低税收成本。针对税收效率低、成本高的这一问题,我们应该有效实施奖罚考核制度。奖罚考核制度能有效提高税收人员的积极性,激励税收人员认真、负责地参与到税收工作中,提高整体服务水平和税收效率。对于工作认真、负责、积极的人员应该进行一定的考核奖励,而对于那些不尽职、不干事、不断出现小错误的工作人员应该给予一定的惩罚,情节严重者予以辞退。通过奖罚考核制度有效整治不良之风和发扬优良传统,以达到提高办事效率、降低税收成本的目的。

5结束语

财政税收工作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我们必须针对现行财政税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深化改革,最终实现财政税收工作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 吕小云.财政税收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深化改革建议[J].轻工设计,2011,(2):288.

[2] 梁瑞钧.新征管模式下提高我国税收征管能力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7.

[3] 王国华.努力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税收新机制[C].//中国法学会财税法学研究会2007年年会暨第五届全国财税法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7:118-119.

税收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篇4

征管部分

一、征管基础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户籍管理存在的问题

1、在办理开业登记、变更登记存在什么问题?具体列举说明。(办税大厅)

需办理临时税务登记的纳税人,大厅受理时是否随时办理,既然纳税人属于临时经营或未取得营业执照,是否需要纳税人出具房租合同或产权证明。

2、登记信息采集、录入的完整性、准确性上存在什么问题?具体列举说明。(办税大厅)

开业登记信息采集不完整、不准确。一是纳税人联系电话不完整,应把联系电话由非必录项改为必录项,同样问题的有总机构(分支机构)信息的录入和投资方信息的录入;二是国标行业的录入不准确,例如纳税人主行业为营业税征管范围的,在录入国标行业时,“国标行业(主行业)”为本身所属行业还是国税所管行业;

3、财务会计制度(或者财务软件)的备案存在什么问题?具体列举说明。(办税大厅)

纳税人使用的财务软件不便于备案,由于纳税人使用的软件大体都是同样几类如用友、光碟等,建议财务软件不用备案,纳税人报备财务软件名称即可。

4、停复业登记办理、非正常户认定、重新税务登记方面存在什么问题?具体列举说明。(办税大厅、税源管理单位)一是纳税人月末最后一天办理停业时,由于省局提前提取了应申报数据,会发生重复扣款现象;二是纳税人复业解封存发票时,应点击[解封存]按钮,如果前台操作人员误点击“发放”按钮,需要省局修改。非正常户解除时,对已作流失的发票领购簿,未先行缴销处理,误点击“发放”按钮,同样需要省局修改处理,建议下放此权限;三是未达点户,由于平常不产生应申报信息只有汇总申报产生应申报信息,如果发现纳税人失踪后作非正常户认定,一旦纳税人重新恢复经营,由于无未申报信息相关违规处理信息,容易导致执法系统出现过错;DL四是小微企业为了享受国家补贴,长期零申报或不申报,也无法找到该企业法人,只有转为非正常户,给管理带来一定的风险。GP五是重新税务登记办理后,系统自动恢复了纳税人的机内信息,包括主管税务官员信息,管理局并不知道是否办理重新登记,建议完善软件,需要补录的信息跟新办户一样空着。

5、企业及其他纳税人注销税务登记时,在注销程序、缴销发票、清算税款等方面存在什么问题?具体列举说明。(办税大厅、税源管理单位)

一是工作流程未明确规定企业注销清算的范围、具体要求、方法等,对于经营期较长的企业,比如三年以上,是否需要从开始经营之日到终止日把账全部查一遍,建议明确清算期间;二是注销报告是否要求必须列明所有发票使用情况和纳税申报情况;三是大部份企业在注销时均需要向税务机关就财产处置等事项进行清算申报,到目前为止仍无清算申报表,造成管理环节不能及时进行注销处理;四是由于需要纳税人重新到税务机关办理清算申报,影响纳税服务质量,部份纳税人不来申报造成其信息长期挂在机内无法处理,影响管理质量。DL五是对清算注销是否必须由中介机构出具审计报告请予明 确。SH六是纳税人注销时存货较大,存在风险。部份纳税人生产经营期间进项留抵大,不纳税或纳税少,待进项留抵抵完后,立即注销,再成立小规模纳税人销售之前注销时留下的存货,规避纳税;七是目前注销流程不经过区县局领导审批存在风险,为规避风险,建议大型企业或重点税源在注销前必须经过纳税评估。

6、漏征漏管户的清理存在什么问题,与工商登记信息交换和比对存在什么问题?具体列举说明。(税源管理单位)

一是我局个体工商登记信息从综合治税办获取,其中信息据包含地税信息数据等,由于数据量较大,加之岗位人员同时兼有其他工作,无力对大量的数据信息进行清分和比对,导致此项工作操作粗放,效果不明显;二是工商登记数据信息不准确,无法查找到纳税人,如部份企业委托办证代理办理营业执照,其预留的地址、电话等与实际不符;DL三是部份纳税人变动频繁尤其城郊结合部,增长较快,以现有管理力量很难消除漏征漏管;DL四是个体环评不过关的,无法办到工商营业执照,导致工商登记信息交换和比对存在问题。GP

7、在税务登记违法处罚方面存在什么问题。具体列举说明。(办税大厅)营改增初期,对营改增纳税人进行税务登记录入开业时间时,大部分纳税人都超期办理,但又不符合逾期办理税务登记受处罚的纳税人,于是不得不登记制作不予处罚决定书,产生大量的无效工作。

8、外出经营活动证明开具与管理方面存在什么问题?具体列举说明。(办税大厅)

一是报验缴销证件均不按时,绝大多数的外出施工企业是到了需要发票 3 报账时才匆忙申请开具《外管证》,或才持早已申请到手的《外管证》到经营地主管税务机关进行报验登记。一旦发票开具到手,对《外管证》的缴销就不再放在心上,往往是管理员多次催促或企业需要再次开具发票时,才又匆忙地到经营地办理注销回开手续,然后持逾期的《外管证》回机构所在主管税务机关办理缴销手续。二是超期限仍续开与法不符。工期比较长的,一个重大项目往往需花一年甚至几年的时间才能建成。征管法规定,纳税人在连续的12个月内外出经营累计超过180天的,应当向经营地税务机关申报办理税务登记。如果一个项目工期超过180天,外出经营纳税人应在经营地全额纳税。

9、其他税务登记问题,具体列举说明。(办税大厅、税源管理单位)登记信息中地址、电话、财务人员等信息不准确,极大地加大了管理难度,使非正常户快速增长。DL

10、对上述问题的对策建议。(办税大厅、税源管理单位)

(二)申报征收存在的问题

1、一般纳税人申报存在什么问题?具体列举说明。(办税大厅、税源管理单位)

2、小规模纳税人(建帐)申报存在什么问题?具体列举说明。(办税大厅、税源管理单位)

一是征收期最后一天申报成功,但催报清册中仍然存在;二是办理了延期申报,仍然存在于催报清册中;

3、个体双定户申报存在什么问题?具体列举说明。(办税大厅、税源管理单位)一是帐户有足额存款,但扣款不成功,导致逾期未申报;GP二是征收期最后一天申报成功,但催报清册中仍然存在;三是个体双定户汇总申报中对代开专票部分是否需要进行补税。

4、申报表及附列资料、财务报表等申报资料的填制、类型选择、报送方面存在什么问题?具体列举说明。(办税大厅、税源管理单位)

一是建议完善征管软件系统,纳税申报时主表和财务报表必须同时申报,系统才认可申报成功;XG二是申报时软件自动提示纳税人哪些报表资料还未报送;三是既有按月申报增值税又有按季申报所得税的纳税人在申报财务报表时,纳税人报了月报还用报季报吗,如纳税人已报所得税月报而未报季报,财务报表完整率考核提取数据时仍会提出此户。

5、纳税评估是否均通过补充申报,存在什么问题?具体列举说明。(办税大厅、税源管理单位)

按属期进行补充申报。

6、滞纳金加收存在什么问题?具体列举说明。(办税大厅、税源管理单位)

7、企业所得税预缴申报、汇缴申报存在什么问题?具体列举说明。(办税大厅、税源管理单位、政策法规科)

8、“营改增”纳税人申报存在什么问题?具体列举说明。(办税大厅、税源管理单位、政策法规科)

一是纳税人存文化事业建设费未申报,是否纳入考核;二是建议完善系统,广告服务的纳税人只有同时申报主表和文化事业建设费时,才提示申报 成功;

9、税票开具、税款上解、入库销号存在什么问题?具体列举说明。(办税大厅、税源管理单位、收核科)

“一税一票”设置不合理。代开一张发票最少需要开具4张税票(包括增值税、教育费附加、教育费附加、价格调节基金,还不包括地税征收的税收),这样即增加了税务人员的工作量、又增加了纳税人等候的时间、也增加了征税成本,建议实行“一票多税”。

10、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费附加、价调基金、废旧电子基金、文化事业费征收存在什么问题?具体列举说明。(办税大厅、税源管理单位)

11、催报催缴方面、逾期申报、逾期纳税处罚存在什么问题?具体列举说明。(办税大厅、税源管理单位)

一是办理延期申报的纳税人仍存在催报清册中;二是征收期最后一天申报成功,但催报清册中仍然存在;

12、延期申报办理、预缴税款核定存在什么问题?具体列举说明。(办税大厅、税源管理单位)

13、延期缴纳税款办理、审批存在什么问题?具体列举说明。(办税大厅、税源管理单位)

14、欠税管理、公告存在什么问题?(税源管理单位)

15、其他申报征收问题?具体列举说明。(办税大厅、税源管理单位)

16、对上述问题的对策建议。(办税大厅、税源管理单位、政策法规科、收核科)

(三)发票管理存在的问题

1、税务机关内部发票计划、调拨、领用、保管、监督盘点存在什么问题?具体列举说明。(办税大厅)

2、发票资格认定、具体票种核定以及领、用、存有什么问题?具体列举说明。(办税大厅、税源管理单位)

发票票种评定时,经办人员可以选择其他人员,而不是登录的实际操作人员,一是评定错误,无法追究到具体操作人员。

3、发票验旧供新、发票交旧领新、发票缴销存在在什么问题?具体列举说明。发票领购是采取验旧供新还是发票交旧领新方式?具体说明理由。(办税大厅、税源管理单位)

一是部分纳税人用票量不大,半年验旧发票,增加了税务机关的工作量,也造成空白发票的浪费,增加了纳税成本和征税成本。建议百元版、千元版发票由现在的半年验旧延长到一年一次;GP、XG二是建议实行发票交旧领新,大厅应当场收缴并保管验旧过的发票XG;

4、发票开具金额录入存在什么问题?具体列举说明。(办税大厅)(1)定额发票不能按月录入,无法比对开票金额和申报收入。

5、发票开具金额与纳税人申报收入比对方面存在什么问题?具体列举说明。(办税大厅、税源管理单位)

(1)“发票交旧验旧管理”模块中‘开票金额和申报收入比对’功能中开票金额的数据来源?部份与发票验旧日报表中‘每月发票开票额’不一致。

6、代开发票存在什么问题?具体列举说明。(办税大厅、税源管理单位)纳税人在税务机关预缴税款代开发票时,特别是对增值税和改征增值税的业务,征管系统无法实现对预缴税款所代开的发票内容所属税种进行监控 比对。根据代开发票内容来看,纳税人应申报缴纳的税种的预算级次有可能和预缴的时的税种预算级次不一致,造成混级混库;实例:如纳税人在预缴税款时,税种为增值税,征收品目为商业,征收率为3%;然后代开发票时实际业务为广告费或鉴证费。对此种情况系统无法监控。

7、企业自印发票管理存在什么问题?具体列举说明。(办税大厅、税源管理单位)

8、发票的日常检查存在什么问题?具体列举说明。(办税大厅、税源管理单位)

9、发票违章行为处罚方面存在什么问题?具体列举说明。(办税大厅、税源管理单位)

贵州省税务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实施标准,丢失发票10份以上按规定处罚1万以上的罚款,个体户一但丢失发票就是一本,由于罚款数额大造成征纳双方矛盾大,特别是验旧过的发票;XG

10、其他发票管理问题,具体列举说明。(办税大厅、税源管理单位)

11、对上述问题的对策建议。(办税大厅、税源管理单位)

(四)税款核定征收存在的问题

1、个体定额核定以及个体定税软件使用中存在什么问题?具体列举说明。(税务分局)

问题:定额项目未及时增加,导致在定额核定时无定额项目。建议:定额项目应根据需要及时调整增加。GP

2、个体定额调整存在什么问题?具体列举说明。(税务分局)

(1)问题:现在的定额调整只能调高不能调低,调低定额需要调查报告,建议:应该实事求是,按照纳税人的经营情况具体定额。举例:四面山时代电器店(GP)N(2)建议对季节性强的行业定额调整应有变化。如卖皮衣和羽绒服装的个体户。另营该增的个体户定额调整机内无法采集,只能手工录入。(XG)N

3、个体定额核定(调整)流程存在什么问题?具体列举说明。(税务分局)

(1)实际操作中并未执行“定额公示”程序。

4、个体发票金额超定额补税存在什么问题?具体列举说明。(办税大厅、税务分局)

(1)问题:发票验旧开票金额和申报定税额进行比对时,系统不能自动弹出发票超定额需要补税的提示。建议:一是升级征管软件系统,发票验旧时能自动弹出提示信息,并自动生成《催缴税款通知书》,方便税收管理员催报催缴;二是如果纳税人不补缴税款,发票发售模块会自动锁死,停止对其发售发票。待税源管理部门处理并追征了税款后,发票发售模块才自动解锁,发售发票。

5、个体发票金额连续三个月超定额50%以上,是否进行定额调整,进行定额调整时存在什么问题?具体列举说明。(税务分局)

问题:个体发票金额连续三个月超定额50%以上的,系统缺乏自动监控提示功能。建议完善软件功能,自动计算,便于管理分局及时调整定额,提高工作效率。GP

6、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存在什么问题?房地产企业所得税核定存在什么问题?具体列举说明。(税源管理单位、政策法规科)

7、其他税款核定征收问题?具体列举说明。(税源管理单位、政策法规科)

8、对上述问题的对策建议。(办税大厅、税源管理单位、政策法规科)

(五)征管文书资料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1、征管文书的种类、使用方面存在什么问题?具体列举说明。(办税大厅、税源管理单位)

2、纸质资料收集、传递、时限、接收、整理、归档存在什么问题?具体列举说明。(办税大厅、税源管理单位)

3、其他征管档案管理问题?具体列举说明。(办税大厅、税源管理单位)

4、对上述问题的对策建议。(办税大厅、税源管理单位)

二、税源专业化管理改革的问题及建议

1、专业化改革实践中上下衔接存在什么问题?具体列举说明。(办税大厅、税源管理单位)

2、系列间划分、协调配合存在在什么问题?具体列举说明。(办税大厅、税源管理单位)

一是存在纳税人管理信息断裂的情况。如由于档案集中管理,各类资料的传递减少,导致一些纳税人管理信息链条断裂,一定程度导致后续管理的脱节现象。二是存在各系列协调配合不到位的情况。纳税人到税务机关办理涉税事项不再只是简单的办理,更多的是各类疑难杂症问题的解决。而由于税源专业化改革将事项进行专业化分工,导致纳税人的问题不容易在一个岗位就能解决,需要多部门的配合。三是为适应市局各领导和职能部门的分工情况,区局的班子分工依然采取职能部门的分工方式,未按照税源专业化改 革的五大系列进行分工,导致各系列领导职权的交叉,从而影响到系列间的衔接脱节情况的发生。

3、后台支持前台,前后台之间衔接存在什么问题?具体列举说明。(办税大厅、税源管理单位)

4、税源分类管理,行业税源管理机构设置存在什么问题?具体列举说明?(税源管理单位)

建议由一个分局专司个体的管理,两个以上税源管理专司纳税评估,其他的专司事项管理,可以减少纳税人排队等候的时间。(XG)

5、其他税源管理部门内部分工怎样比较合理?具体列举说明?(办税大厅、税源管理单位)

6、专业化岗责体系在岗位设置、职责划分、岗位衔接、工作量匹配等方面存在什么问题?具体列举说明。(办税大厅、税源管理单位)

7、以风险管理为导向,县市区局风险监控部门是成立专门的机构还是岗位?具体说明理由。(税源管理单位)

8、纳税评估是由专门机构负责,还是分散由税源管理部门负责?具体说明理由。(税源管理单位)

我局5名专职评估人员,其余43名为兼职,主要是管理分局的人员。但运行情况相反,专职评估人员的纳税评估成效从税款入库上来看远远大于兼职人员。区局将税源管理一科职责调整为专司纳税评估工作,配备了五名区局的业务精英和评估能手,专业化评估成效显著。

9、专业化改革后,如何继承和扬弃税收管理员制度?具体说明理由。(税源管理单位)

10、即办事项与非即办事项划分存在什么问题?具体列举说明。(办税大厅、税源管理单位)

11、征管质量考核评价机制建立有何建议?具体说明理由。(办税大厅、税源管理单位)

12、其他专业化改革问题?具体列举说明。(办税大厅、税源管理单位)

13、对上述问题的对策建议。(办税大厅、税源管理单位)

三、行业税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各地在探索行业税源管理,提炼、总结税收管理的方法、模型、经验以及编写指南中存在什么问题?具体举例说明。(税源管理单位)

一是对编写税源管理方法、模型以及指南,没有相应的考核和激励机制,导致税务人员既无动力也无压力;

2、贯彻省、市局行业税源管理指南,在实践中存在什么问题?具体举例说明。(税源管理单位)

一是存在行业税源管理混乱的现象,专门管理军工企业的税源管理单位存在其他行业;二是存在管理人员既管理个体又管企业的现象;三是存在重点税源的管理人员缺乏对重点税源的管理能力。建议:一是依据行业内在规律和行业规模,分别确定各类行业标准,并确定重点管理行业;二是对分类管理中确定的重点行业,分行业设立不同的管理组,组织专业管理人员实施专门管理;三是分行业培训税收管理员,建立专业型税源管理人才;四是建议个体工商户专门由一个税务分局进行管理;

3、对行业税源管理的激励和评价机制建立有何建议?(税源管理单位)一是利用信息化技术建立平台,通过软件平台实现对税收管理员工作质 量和效率的过程监控和绩效评价;二是实施分行业的税源管理考核评价体系。分行业确定税源管理的考核指标,既要确立对税收管理员的考核标准,也要建立对税源管理部门的考核标准,而且要可量化;三是可以先行试用市局征管十率考核指标规范税收管理员的管理工作流程,制定考核办法,实施经济惩戒,实现税源管理质量和效率的提高。

4、其他行业税源管理问题?具体列举说明。(税源管理单位)

5、对上述问题的对策建议。(税源管理单位)

四、征管状况分析考核

1、征管状况指标设置存在什么问题?具体举例说明。(办税大厅、税源管理单位)

一是普通发票验旧缴销半年不科学;二是普通发票票种核定准确率,未达点评定百元版无任何意义;三是发票开具金额录入,定额发票不能按月录入;四是准期申报率不应考核税务机关,应还责于纳税人;

2、征管状况指标取数口径、计算方法、考核时间段存在什么问题?具体举例说明。(办税大厅、税源管理单位)

3、其他征管状况分析考核问题?具体列举说明。(办税大厅、税源管理单位)

4、对上述问题的对策建议。(办税大厅、税源管理单位)

建议取消“准期申报率”,考核“逾期申报责令限改率”、“逾期申报处罚率”,以全面衡量纳税申报管理的过程和结果。“准期申报率”作为考核结果的参考指标。

五、综合征管系统存在问题

1、综合征管软件操作和运维存在的问题?具体列举说明。(办税大厅、税源管理单位、信息中心)

一是对使用普通发票的纳税人发票验旧情况与申报情况系统没有提供批量的查询比对功能,需从不同模块在不同地方单户查询人工比对,不利于税务人员进行常态化的比对管控;二是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在注销税务登记前必须取消相关资格,建议CTAIS操作此类注销时可在机内登记受理;三是建议修改综合征管软件流程,对未达起征点个体户,经调查后,可认定为非正常户。

2、网上申报操作和运维存在的问题?具体列举说明。(办税大厅、税源管理单位)

一是电子申报软件修改和补丁升级过于频繁,导致税务人员和纳税人适应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基层一线人员和纳税人在使用时不知道该软件到底做了哪些修改,无法查找原因,引起纳税人反复往返税务机关寻求解决办法,纳税人登录电子申报软件时,如遇软件升级,建议在登录界面作提示,让纳税先阅读再做申报;二是纳税人在电子申报软件录入报表保存时,即使报表逻辑有误,仍然能强制保通过,给报表数据带来混乱,建议完善软件,控制运算逻辑,正确保存。三是常有网上申报纳税人省局后台提取数据不成功的情况;四是网上申报存问题,纳税人不进行抄报税也可以进行纳税申报,建议设置控制;

3、税库银系统存在的问题?具体列举说明。(办税大厅、税源管理单位、收核科)

一是批量扣税存在重复扣税的情况。建议完善软件功能,每月每户纳税 人只能执行一次批量扣税;二是存在扣款不成功的现象,纳税人必须到大厅缴纳,增加了纳税人负担和基层的工作量;三是上级要求征收期最后一天不允许发起扣款指令,而纳税人在征收期最后一天存款又是正当权利,建议完善软件。

4、其他综合征管系统问题?具体列举说明。(办税大厅、税源管理单位、信息中心)

一是生产机的“数据查询组”一直未赋其相应查询权限,导致负责催报催缴的人员无法第一时间掌握纳税人申报信息(特别是申报期最后一天),建议CTAIS系统生产机“数据查询”增加“申报查询”功能,方便税源管理单位使用;二是纳税人发生电话号码变化时,纳税人必须进厅进行变更,建议赋予更多岗位变更其非关键登记信息的权限;三是建议在查询新增欠税模块中加入所属分局字段。方便及时了解和查询各税源管理单位的欠税情况。

5、对上述问题的对策建议。(办税大厅、税源管理单位、信息中心、收核科)

风控部分

一、职责划分方面

1、风险识别、任务推送、风险应对、审核反馈、绩效评价等各环节职责是否清晰?(税源管理单位、政策法规科、收核科)

一是任务推送环节推送的任务信息未集中统一下达,导致本级承接任务信息时不够流畅;二是审核反馈环节反馈成果信息不及时、不准确,原因是未严格执行考核评价制度;

2、各环节岗位是否固定,职责是否能具体落实到相应岗位?该岗位同时兼有的职责还有哪些?(税源管理单位、政策法规科、收核科)

一是由于风险应对岗位兼有基础管理岗,事项管理岗,各部门在应对结束后,不能及时将应对结果反馈风控管理岗,实现的税收风险管理成果无法及时得到共享;二是风控管理岗也同时兼有其他工作且人员少,对风险的排查、识别往往力不从心,不能做到深入细致的分析;

3、对风险监控和风险应对岗责划分和有何意见和建议?(税源管理单位、政策法规科、收核科)

存在风险监控岗位不下达推送任务,风险应对岗就无事可干的现象,根源在于未切实组建风险监控团队,未及时有效分析识别下达风控任务。

二、运行机制方面

1、风险管理运行机制是否顺畅?各环节流程是否清晰便捷,如何体现流转痕迹,运行中容易出现问题有哪些?(税源管理单位、政策法规科、收核科)

一是由于没有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或团队作支撑,风险管理的导向作用不够明显;二是风险管理各环节其中审核反馈、绩效评价环节没有发挥各部门职能作用,风险应对的内容、方式、进程、结果,虽已逐级反馈,由于未严格执行制度的考核和约束,反馈的情况不细致不准确,如风险应对结束后,应对效果即税款的入库情况掌握不准确;三是承接上级局推送的任务信息未集中下发,不时存在本级部门间任务推送不统一;

2、对完善运行机制有何意见和建议?(税源管理单位、政策法规科、收核科)从根源上由于未建立专门的风控职能部门,即便制定了相关的税收风险管理制度,基层局在实践中也很难形成流畅的风险管理运行机制。建议组建专业的税收风险监控部门或团队,再配套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建立完善风险管理运行机制才有保障。

3、对各地自行选取纳税评估案件工作有何建议?(税源管理单位、政策法规科、收核科)

由于本级更能有效掌握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自行选取纳税评估案件更有针对性,层次性。区县存在数据信息来源单

一、零散、不集中,要从大量的数据中提取有针对性的数据确实不易,加之区县级信息技术人才匮乏,不能有效的从系统中提取想要的数据。建议市局集中信息技术力量,提取各区县财务报表数据、申报数据,建立各区县数据仓库。

4、对纳税评估如何体现内部控制,有效防范执法风险方面有何建议?(税源管理单位、政策法规科、收核科)

一是风险监控岗必须按规定程序和时限完成筛选工作,确保符合评估条件的企业不被漏选,不符合评估条件的企业不被列入;二是纳税评估人员能力要适应纳税评估工作的需求,与被评企业存在利害关系的人员必须回避;三是真实、完整的做好约谈记录和收集举证材料,并按规定为纳税人提供的信息资料保密;四是必须经分管领导批准,实地调查工作必须紧紧围绕约谈举证需要说明的问题展开,禁止接受企业宴请和参与对公正执法有影响的娱乐活动;五是评估结果处理必须经集体研究作出的决定,符合移送稽查条件的必须移送。

三、绩效评价方面

1、现行的评价体系是否健全,客观,需要从哪些方面修改完善?(税源管理单位、政策法规科、收核科)

一是完善风险特征库。应在每个风险任务完成后,对该次任务的风险特征指标进行综合评价,通过对指标有效性和指向性来判断其科学性、合理性,从而确定是否保留该指标,并及时修正完善特征库;二是评价体系应以提高征管质效及税法遵从度为目标。风险管理不能以收入论成败,要看税收征管的质量和效益是否提高,看征管漏洞是否得以发现与弥补,看税收流失率是否降低,看征管秩序是否好转、纳税人遵从度和满意度是否提升;三是各部门和人员纳入评价体系。风险管理不再是风控部门和税源管理部门的事,例如信息中心应提供信息技术支撑,税政部门应提供政策服务,收核部门应提供税收统计分析。不能把各类业务彼此割裂,而应明确各单位、各部门、各岗位的分工和职责,共同纳入绩效评价的对象;四是现行评价体系总体上是好的,但对风控结果的量化和评价仍需进一步完善。现行的风控结果评价指标多从税款入库、进项及亏损额的调整予以反映和评价,对经核实排除风险疑点这一风险应对结果未包含在内。DL

2、对近期市局按照总局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细化的考核内容有何意见和建议?(税源管理单位、政策法规科、收核科)

涉及风险管理部分总局绩效考核内容:(1)风险管理运行机制创建;(2)完成上级下达风险管理任务情况(市局分解为五个指标:应对及时率、应对处理率、应对成果率、应对完整率、风险排除率);(3)风险管理工作专题报告;(4)行业纳税评估模型及案例;(5)纳税评估贡献率。建议:一是应对成果率 该指标主要针对有税款入库或纳税调整(包括进项税额调整和亏损额调整)的情况。但我们认为,应对成果还应该包括对风险点的有效排除。既然是风险管理,其工作成果就应该包括对风险问题的纠正和排除两大方面。DL 二是行业纳税评估及案例:可作为加分指标,最多只能考核到区县一级。要建立一个有效的行业管理模型不是一个简单的事,也不可能凭一个分局、一个科的一已之力就能做到。DL 三是评价纳税人税收遵从度指标,包括财务数据完整指标、申报数据完整指标、缴纳税款及时指标。

四、任务管理方面

1、对风险管理任务工作量和工作统筹管理的意见和建议?是否存在风险重复推送和反复推送的情况?按事项和时间逐一举例说明。对解决该问题的建议?(税源管理单位、政策法规科、收核科)

建议:区局、市局、省局除常规调查以外的核查等工作任务由风控统一安排、统一推送,各级核查情况统一报送风控,由风控向所需各部门反馈。DL

2、如何建立风险管理任务台帐?对实现台帐管理的信息化有何建议?(税源管理单位、政策法规科、收核科)

一是建议电子台帐功能可以在原风控平台系统上加以完善,没有必要各级都建;DL二是建立的风险管理任务台帐一定要反应应对成果的落实情况、评估税款的入库情况,建议任务台帐的设置增加一栏评估税款入库的“税票号码”,以便绩效评价有据可查。

3、纳税评估与税务稽查的职责情况?对两者职责划分和工作衔接方面有何意见和建议?(税源管理单位、政策法规科、收核科)

征管法规定稽查局专司偷税、逃避追缴欠税、骗税、抗税案件的查处。职责划分和工作衔接方面存在如下问题:一是税源管理单位在日常纳税评估中发现有偷税嫌疑的纳税人,是否所有移交稽查局查处,或者涉嫌多大金额的案件才移交稽查查处,并没有相关规定进行介定;二是税源管理单位确定需要移交稽查的案件,稽查局未必接收,稽查环节对证据有较高的要求,证据不充分的不接受, 使部份案件无法移交而以管理环节的手段又无法进行深入的检查;三是稽查局即使接收也未必能及时的查处;四是稽查局查处的案件部份未按规定反馈查处情况并提出征管建议;

建议健全案件移送制度,一是规定区县局每年至少移送多少案件;二是规定达到什么标准才移送稽查查处;三是制定稽查查处案件反馈机制,反馈管理局并提出征管理建议;四是纳入考核。

4、是否已建立纳税评估复核机制?对开展此项工作的建议?(税源管理单位、政策法规科、收核科)

建议:一是可以建立以区县局为主体的纳税评估复核机制,安排专岗负责,对经过相关指标分析与评估结果比较有疑点的户进行复核或移交稽查检查复核。DL二是市局风控中心对评估案件复核结果考核时,应直接考核到评估人员,包括经济惩戒。

五、作用发挥方面

1、对税收风险管理的导向作用发挥,如风险管理怎样促进税收征管基础管理、促进收入质量管理、促进纳税服务管理等方面,有何具体意见及建议?(税源管理单位、政策法规科、收核科)

建议:税收风险管理的目标就是要提高税收征管质量和水平、提高纳税遵从度,一是通过查找和发现风险点,对税收征管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预测;二是通过风险应对排除或发现问题,及时纠错,提高管理及收入质量;三是风险管理和应对,发现问题存在原因,及时进行政策的宣传或工作流程的调整,以达到促进纳税服务质量的目标。DL

2、税收风险管理主要流程与征管流程的衔接与融合方面有何意见与建议?(税源管理单位、政策法规科、收核科)

风控部门在风险识别、数据分析中发现的问题,很可能与税源管理部门在日常管理中发现的问题是同类问题,会造成重复劳动。建议市局风控中心完善风控平台指标,区县局及时获取风险预警提示。

3、对搭建社会综合治税平台,运用第三方信息开展风险管理方面,有何意见和建议?(税源管理单位、政策法规科、收核科)

(1)汇川区已成立了综合治税办公室,但由于风控管理岗位人员少,琐事繁多,不能有效的对第三方数据加以利用。建议组建税收风险监控团队,配备至少3名专职人员,承接上级局推送的税收风险应对指令及承办本局税收风险的分析、识别、排序并推送应对任务。

税收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篇5

1.销售收入记账不准确,很难查实其收入总额。超市纳税多少,直接取决于记账收入的多少,而目前各类超市在追求最大利润目标的驱动下,记账收入不实成为最便捷的避税方式。各超市的收款机均为现金收款机,可以人为调整其收款系统内的数据,因此无法判断其销售额,同时大部分削费者不索要发票也为偷逃税提供方便。

2.财务核算不真实,很难查证企业纳税情况。如部分企业存在购进货物无xx,销售蔬菜、水果等农副产品无购票,理应造成购进货物不能抵扣进项税,企业税负较高。但实际情况恰恰相反,企业税负水平很低。检查中,税务机关很难从账簿上的情况查证企业的纳税情况。

3、税收监控力度不够。对大多数超市,税务部门采取了同期他的零售祷б谎亩ㄆ诙ǘ畹恼魇展芾矸绞健5硕ǘǘ畹姆椒ú豢蒲В凑漳伤叭说母旱D芰硕ǘǘ睿斐伤案翰桓撸笆樟魇А?/SpAN>

为了规范税收秩序,减少超市行业的税收流失,解决目前超市行业税收征管存在的问题,提高征管质量和效果,我们认为应采取以下积极的对策:

1.要加强税法宣传,提高纳税意识,在更新观念上作文章。针对超市纳税人的知识结构和心理特征,要利用办培训班、纳税辅导等形式,全方位、多层次、多渠道地强化税法宣传和培训,使纳税人深层次地学习、了解税收法律法规和财务知识,提高依法纳税的自觉性。

2.要强化发票管理。严格发票的购领、使用、核销等程序,加强发票的日常检查和监督,不定期地抽查并核对发票存根和使用发票联的情况,对查出的违规发票从严惩处。

3.要加强对超市的日常管理,防患于未然。各级征收部门要组织人员深入超市开展经常性的审核检查,通过经常性的审核检查,一方面引起纳税人的重视,强化自身管理;另一方面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积极研究和制定应对措施,把问题及时加以解决。

税收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篇6

在全省地税系统县级局长培训班上,省局于希信局长做了《大框架下的税源管理》的重要讲座,明确指出,“税收管理员是税源管理的重要载体,发挥税收管理员的作用,对于强化税源管理至关重要”。充分说明了税收管理员在强化税源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税收管理员队伍是地税部门与外界发生联系的主要群体,上边千条线,下边一根针,税收任务、税源管理、税收执法、纳税服务等各项工作都要靠税收管理员队伍去落实。如何管好这支队伍、如何服务好这支队伍、如何打造好这支队伍已经成为关系地税事业兴衰成败的大事,是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课题。根据在培训班上学到的知识,结合我县推行税收管理员制度的一些做法,就如何落实税收管理员制度谈几点看法。

一、税收管理员队伍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税收管理员队伍主要存在人员较少、素质较低、职责不清、质效不高、机制不畅等问题。

(一)人员较少。当前,税收管理员队伍人员普遍较少,受前几年征管改革强调“集中征收、重点稽查”的影响,人员多集中到征收和稽查部门,造成管理环节人员较少。以我局为例,我局现有在职干部114人,有税收管理员64人(含分局长),占在职人员的56.1%。近几年,我县民营经济发展较快,大部分是中小民营业户,税源零星分散,量大面广,因此,相对来说,税收管理员人员较少,工作任务繁重,工作难度较大。

(二)素质较低。税收管理员的主要职责为税源管理与纳税服务,标准很高,要求很严,任务很重。目前,税收管理员队伍专业人员少,学历层次低,队伍的政治素质、业务能力、管理水平、服务意识等都与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要求不相适应。

(三)职责不清。当前,由于基层分局人员有限,所有税源管理、收入管理、征收管理、执法管理、服务管理等工作都需要基层税务人员去落实,造成税收管理员职责不清。同时,个别税收管理员还没有完全摈弃原来税收专管员“一人下户,各税统管”的弊端,个别税收管理员不明白自己的具体职责和权限,造成管户不清、管事不明。

(四)质效不高。当前,税收管理员在税源监管和纳税服务方面存在质效不高的问题,突出表现在:大部分基层分局存在“二八”倒挂现象。即20%左右的税收管理员承担占税收总量80%的重点税源或纳税大户的管理,80%左右的管理员去管理占税收总量20%的小企业和个体税收。我县缺乏主体税源,大部分都是小规模的民营企业和个体业户,因此,造成管理的质效不高。

(五)机制不畅。税收管理员制度刚实行2-3年的时间,仍处于探索阶段,目标责任机制、监督管理机制、考核奖惩机制和能力评价机制等还不健全,因此,税收管理员“应该干什么、干到什么程度,干不好怎么办,怎么检查和考核”等还没有形成完善的管理体系。

二、落实税收管理员制度应坚持的原则

落实税收管理员制度,应坚持以下六点原则。

(一)要坚持继承与摈弃相结合的原则。税收管理员制度不是以往税收专管员“概念”的更换,而是对传统专管员的继承和发展。税收管理员制度应继承专管员制度下实行“分片管理、责任到人、考核到位”和既管户又管事、既管理又服务等好的传统和做法,这样,既可以密切征纳关系,又可以更好地改进和完善税源管理和各项措施。同时,税收管理员制度还应摈弃专管员不受制约、“一人进厂,各税统管、集征管查于一身”权力过于集中的弊端,改变动辄“下户”的做法。税收管理员制度正是通过对过去专管员制度的扬长避短,将基本

职责定位于税源管理和纳税服务,以便使税收管理员更加扎实、有效的实施税源管理,搞好纳税服务,提高管理和服务的质效。

(二)要坚持管户与管事相结合的原则。所谓“管户”,就是按户管理涉税事务。所谓“管事”,就是按照管理的业务流程,针对每一户具体的纳税人实施有效的控管。管户和管事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其中,管户是途径,管事是目的。离开了管户,管事也就无所依存,就难以做到有的放矢,管事也就没有针对性;离开了管事,管户也就失去了工作的内容。这就要求税收管理员不仅要管户,还要管事。既要明确税收管理员管理的户数,又要明确税收管理员负责的具体事项,达到管户与管事的统一。

(三)要坚持管理与服务相结合的原则。税收管理员的基本职责就是税源管理和纳税服务,管理和服务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加强管理能够规范纳税人的纳税行为,而提供服务有利于维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密切征纳关系,提高纳税人的素质,增强依法纳税意识,有利于促进税源管理。因此,税收管理员既要管理,又要服务,寓服务于管理之中。通过加强税源管理促进税款增收;通过强化服务,密切征纳关系,促进税源管理。

(四)要坚持属地管理与分类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在明确税收管理员管理范围的时候,既要坚持属地管理的原则,又要坚持分类管理的原则。既要按经济区域划分范围,又要根据税收管理员的能力高低,管理重点税源、中等税源和零散税源,做到税源管理和人力资源的合理调配,增强管理的质效。

(五)要坚持权力与责任相结合的原则。当前,税收管理员制度仍存在权力集中的弊端,税收管理员仍享有税源管理、日常检查、信息采集、资料核实、分类评估等职责,“一人说了算”的空间还很大。同时,虽然明确了税收管理员的职责,但一些职责仍较粗放,由于基层人员少,仍存在岗位重复、职能交叉。因此,必须坚持权力与责任相结合的原则,在明确税收管理员权力的同时,更要明确税收管理员的责任,做到有权就有责,用权受监督。

(六)要坚持考核与激励相结合的原则。税收管理员责任重大、任务艰巨,必须严格目标考核,严格责任追究,对出现过错的税收管理员要严格追究责任,增强税收管理员的责任感。更要注意奖惩结合,要通过建立考核奖惩机制和能力评价机制,使能干事、干成事的税收管理员有自豪感,调动起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三、落实税收管理员制度应采取的对策

落实税收管理制度是加强税源管理和优化纳税服务的重要举措,也是推进地税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当前,落实税收管理员制度,必须从以下八个方面抓好落实。

(一)明确职责是前提。明确职责目标是落实税收管理员制度的基础和前提。如果税收管理员的职责不清,就会使工作失去针对性,就会出现“疏于管理,淡化责任”的问题。明确税收管理员的职责目标,就是为了解决税收管理员“干什么”和“干到什么程度”的问题。为此,我们制定了《税收管理员工作规程》,印制成册,人手一本,将税收管理员负责的日常检查、信息采集、资料核实、分析评估和纳税服务等工作职责细化为征管质量、档案资料、一户式电子档案、税收执法、纳税服务、综合治税、纳税评估等24项具体内容,逐一明确了工作职责、工作标准、工作流程、考核奖惩和绩效评价等内容,即明确了“管事”标准,建立了税收管理员的责任体系。同时,按照属地管理和分类管理相结合的办法,科学划分了责任区,每个责任区明确一个主管和一个协管人员,明确了“管户”责任。

(二)税源监管是重点。税源管理是税收管理的重点和关键,是组织收入的重中之重,也是税收管理员的主要工作职责之一,完善税收管理员制度必须以税源监管为重点。在税收管理员的税源监管方面,于希信局长指出,要重点搞好漏征漏管户清理、纳税申报真实性比对分析、发票核查、催报催缴、税收政策法规宣传等,及时掌握所管纳税户的生产经营情况、税源动态变化情况、税款缴纳情况、发票管理情况,分析纳税人税源变化原因和趋势,增强各类税源的控管力度,保证把税源管理的职责落实到人、落实到位。因此,要重点做好以下三点。一是要求全面加强户籍管理。在实现与工商、国税、技术监督等部门信息交换的基础上,通过信息分析比对,定期开展漏征漏管户检查等方法进行源头控管。二是要求对纳税人实施分类管理。对不同类别的纳税人在纳税申报、纳税服务、发票领购等方面实行不同的管理和服务措施。对重点企业实行重点监控、网络管理。对中小企业,要加强纳税评估,对纳税人申报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进行综合评定,实行所得税核定征收。对个体零散税收的管理,要推行微机定税,加强源泉控管,实施综合治税。三是要求加强发票管理。重点加强发票的宣传和发票违规行为的查处,杜绝发票违规现象的发生,切实做到以票控税。

(三)纳税评估是关键。纳税评估是税源精细化管理的主要手段,是税收管理员必备的基本功。税收管理员在税源管理过程中,通过信息采集、资料审核等发现纳税业户的纳税异常问题后,如果不实施纳税评估,就不能实施有效的管理。因此,纳税评估是落实税收管理员制度、加强税源管理的关键。我局依托信息化手段,搭建了税源监管平台,县局对在税源监管中发现的问题传递给税收管理员,税收管理员结合采集的信息,实施纳税评估,存在偷税情况的移交稽查部门查处,建立了从税源监管、纳税评估到税务稽查“一体化”管理机制,提高了税源监管的水平。

(四)过程监管是途径。加强对税收管理员管理过程的监管,有利于确保税收管理员的各项职责落实到位,更是深化和落实税收管理员制度的有效途径。在加强税收管理员的过程监管方面,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实施“一体化”管理,加强内部监管。县局有关科室重点加强对税收管理员税源管理、执法和服务情况的监管,定期组成检查小组,开展巡管巡查,加强对税收管理员管理过程的监管。分局重点加强对税收管理员日常管理和监督,建立了“工作日志制度”,要求税收管理员每日对纳税辅导、检查、巡查、服务的情况进行详细记录。还开展了“工作事项每日清”活动,要求每月有计划,每周有安排,每日有进展,对工作实行日清月结,由分局长检查工作进展和工作质效。二是搭建税源监管平台,实施网络监管。成功开发并运用税收管理员税源监控比对系统,将综合治税采集的各类信息和从我局征管系统提取的数据导入监控系统,可以自动比对出欠缴数,直接监控税收管理员的管理是否到位,县局通过计算机对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和税收管理员日常管理过程达到了无缝隙监管。三是实施外部评议,强化外部监管。通过走访调查、发放评议表、召开税情恳谈会、开展服务质效回访等形式,对税收管理员的管理和服务情况进行评议,增强他们的责任心。

(五)提高素质是保障。当前,税收管理员素质低是影响税源管理的重要因素,尽快提高税收管理员队伍的整体素质是落实税收管理员制度的保障。一方面要开展分层培训,根据税收管理员队伍的状况,以税收征管法、财务会计、稽查审计、税收统计、计算机技术为培训重点,分层进行培训。首先按照“需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使税收管理员适应岗位的素质要求,然后全面开展税源管理干部的岗位技能培训,实行先培训后上岗,经考试合格后,发给资格证书,准许上岗,不断提高税收管理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另一方面要优化人员配置。于局长在讲座中指出,“要综合考虑所管辖的税源数量、税源结构、税源地域分布、税源发展趋势等,对管理员队伍进行优化组合,优先保证对大企业和重点税源、城市税源、纳税信誉等级差的税源的监控管理,以实现管理效益的最大化”。因此,要综合考虑税源和人员结构等因素,合理配置税收管理员,优化税收管理员力量配置。

(六)考核奖惩是手段。加强对税收管理员的考核奖惩,是深化和落实税收管理员制度的有效手段。必须根据税收管理员的岗位职能职责,建立起税收管理员岗位目标责任制。一是要明确考核指标。我局制定了《税收管理员管理考核办法》,明确了税收管理员的工作职

责、工作目标、考核方法和责任追究内容,将所有由税收管理员负责的工作及内容都列入了考核的范围。二是要创新考核方式。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搭建现代化的考核平台,通过计算机及其网络系统,实现对税收管理员税源管理绩效的考核。三是严格责任追究。要严格落实税收执法责任制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严格按照征管“六率”的标准,对税收征管质量达不到标准和存在过错行为的,要严格追究税收管理员的责任。用征管质量检验税收管理员的工作质效,提升管理水平。

(七)能力评价是激励。落实税收管理员制度,仅靠加强监管、考核与责任追究是不行的,更要注重人文关爱,通过建立能力评价机制,激发税收管理员的工作热情。一是要实施人性化管理。坚持尊重人、理解人、教育人、成就人,最大限度地满足税收管理员政治上求进步、文化上求提高、工作上求成效、社会上求地位、经济上求收入、环境上求美好、生活上求幸福、身体上求健康等方面的需求。坚持人、财、物向基层倾斜,积极改善基层分局的办公条件,配备必要的交通工具,并对基层税收管理员发放一定津贴或补助,使他们扎根基层、奉献基层。二是要实行能级管理。要通过对税收管理员管理绩效的考核,确定每个税收管理员的能级,级别要与税收管理员的奖金挂钩。并结合“抓大控中定小”,对税收管理员实行分级管理,按能力高低分别管理重点税源、中等税源和零散税源,建立起税收管理员的能力评价机制。三是要开展星级评比。通过能力测试、日志展评、工作评价、领导评议、社会评议等方式,评选出星级税收管理员,给予一定的表彰奖励,使有能力、干实事、干成事的税收管理员有荣誉、有地位,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和自豪感。

税收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篇7

一、财政税收体制改革成效

1994年的财政税收改革, 从根本上确立了中央与地方之间的财政关系, 有效促进了地方当局税收工作的积极性, 解决了收入问题, 为接下来彻底落实改革开放政策奠定了坚实的财政基础。分税制改革以来, 我国根据市场形势, 有针对性的不断做出调整和完善, 取得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硕果。

1、优化财政支出体制

财政税收体制改革有着深厚的时代背景。分税制的改革解决了税收收入问题, 使政府摆脱了捉襟见肘的财政危机。当财政收入每年稳步增长时, 如何更加有效地使用财政收入自然成为了财税改革关注的焦点。针对过去财税收入支出随意化的漏洞, 为了加强对财税收入的管理和监督, 政府部门创造性地建立了政府集中采购制度与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上述制度的建立明确了财政支出的途径和流程, 规范了财税支出具体工作。政府集中采购制度将采购权利进行了整合, 通过建立采购部门完成采购工作, 提高了采购效率。专业化的采购团队不断增加政府采购议价能力与商品质量辨别水平, 提高商品质量的同时也降低了采购的成本。当前国家政策在基础建设和民生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 公共财政思想的提出符合国家宏观调控的理念。公共财政的实现离不开合理的财政支出体制, 正是我国不断针对财税体制的改革使得财政在经济建设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2、优化预算体制

财政税收预算工作是全年财政计划实现的关键。过去财税工作很少制定预算或基本没有预算, 对部门进行拨款后很少关注资金的使用情况以及使用效果。随着市场经济观念深入人心, 财政税收工作也必须讲求效率, 花好纳税人的每一分钱。预算作为内部控制的事先控制环节, 既能加强对支出资金的监督管理, 又能提高资金使用的效率。通过对比财政收入支出预决算, 为财政工作绩效考评提供了依据。我国政府针对预算工作的特点, 提出了建立收支两条线、单一账户制度的具体管理办法, 提高了预算工作的可实现性。

3、加快税制转型

我国最早的税源较为简单,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我国在所得税和增值税的基础上, 结合商品实际价值流转过程, 建立了以所得说、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为主, 城市维护建设费、教育附加费等为辅的新流转税体系。新流转税体系丰富了税源, 促进了税收收入稳定增长。为了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我国从分税制改革以来不断完善, 建立了诸如收支两条线、国库集中支付等新型财政税收管理办法。随着中西部差距的逐步扩大, 财政税收工作开始重视财政转移支付, 为公共财政理念的提出打下了基础。可以看出, 我国财政体制改革紧跟市场发展形势, 主动进行税制转型, 税收工作取得了较大的成绩。

二、当前税收体制存在的问题

税收体制改革初具成效, 但是在某些层面仍然存在着不少的缺陷。我国税收工作最大的特点便是涉及面宽、涵盖面广, 如何使得财税工作在各个省份顺利开展是头等难题。

1、财政税收体制存在局限性

目前我国的税收体制自税改以来, 虽然多次根据外部经济形势进行了修改, 但是具体工作中仍然存在许多漏洞。财政税收工作开展过程中, 漏洞不断显现, 影响逐渐恶劣, 严重降低了税收工作的效率。体制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 财政税收体制中的税种种类不够全面, 过分强调了流转税在税收收入中的作用, 忽视了财产税、资源税、所得税等的管理。流转税在商品流通环节进行缴纳, 主要流向于中央, 导致地方政府在涉及流转税管理时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地方税在设计时缺乏预见性, 以事后控制为主, 例如制定房产税的背景是房价过高难以控制, 行政调控方式过强, 导致税收征管时抵触情绪较大, 加大了税收工作的难度。其次, 税收体制在税收收入划分方面制定并不严谨, 简单的“一刀切”式的管理办法加剧了中央与地方财政之间的矛盾, 谁征税谁管理的理念较为突出。中央与地方都缺乏主动监督不属于自己财政收入的税种, 使得某些税处于管理的真空状态。中央与地方因为税种征收权的原因, 缺乏税收管理之间的交流与学习, 不利于税收体制的不断完善。

2、财政预算管理体制不健全

预算管理工作对财税工作来说非常重要。财政税收主要来源于纳税人, 对纳税人负责的具体表现便是使用好税收收入。除了纳税人监督外, 财政税收部门应当主动加强对预算工作的管理, 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提供高质量的公共产品。目前预算管理体制改革后依然不健全, 除了经济形势变化过快外, 预算管理者的能力、知识不足等问题同样是体制不健全的重要原因。虽然制度明确规定对财税资金进行使用时必须做好预算的编制工作, 但是由于财政资金使用部门实在过多, 各个单位的预算编制水平有高有低, 导致预算编制质量参差不齐。单位在编制预算时, 对实际支出并未准确把握, 个别单位甚至存在应付工作瞎编乱造的现象, 预算编制缺乏根据, 导致决算与预算之间相差千里。预算工作的马虎降低了财政部门对资金使用效果的监督能力, 预算工作流于形式。

3、各级政府职能与支出责任不匹配

目前地方财政存在着严重的经济危机, 与中央与地方财力之间的差异有关。地方政府在地方公益事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道路、高铁等有利民生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量大、回收期长, 使得政府在资金上捉襟见肘。地方政府承担的地方建设职能所需资金与其税收收入之间具有巨大的缺口, 仅仅靠中央的转移支付难以满足需求。总体来说, 目前地方政府的财税收入对于一般性的财政事务能够游刃有余, 但是面对较为复杂、需要大量资金的事务时, 只能通过简单的圈地卖地来弥补资金的不足。除此之外, 地方政府横向之间的税收数量以及财税补贴也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我国东西部发展差距过大, 不同地方政府之间税收数量有着明显的差异, 但是在支出上又承担着相同的责任, 表现出极大的不公平性。

三、财政税收工作的深化改革意见

税收工作是政府行使公共职能的基本保障, 其工作效果直接影响财政收入的稳定性和经济建设的速度。财税工作的重要性已经得到了共识, 为了不断提高财税工作水平, 我国在总体层面上加大了财税协调力度, 针对目前财税体制存在的不足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改革和完善。

1、完善税收制度

无规矩不成方圆, 税收工作正常开展离不开制度的规定。科学、全面的制度能够确保财税工作的有序进行, 所以必须加大对税收制度的研究, 制定出符合实际又具有前瞻性的财税管理体制。为了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和完善, 应该做到以下两点:第一, 关注财税政策, 协调政策相关利益者的权利与义务。政府财政税收的主要来源是个人和企业, 尤其以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缴纳的各项税收为主。政府在制定税收政策时应当考虑企业利益, 不能只关注税收金额。财政相关部门应当极力避免因税收政策制定失误而导致的企业生产积极性下降, 应当在国家经济利益与企业发展目标之间寻求政策平衡;第二, 根据地方经济发展情况适度调整税收结构。目前正在全国紧锣密鼓开展的营改增就是税收结构调整的一个典范, 其确立的根本在于通过对税收方式的改变调整经济产业布局, 同时降低赋税, 促进经济健康的发展。税收政策和税收结构调整是完善税收制度的重要方面, 必须加以重视。

2、完善财政税收支付制度

税收制度除了在收入方面进行调整外, 还应当深化改革财税支付制度。财政税收收支工作是财税工作的主要方面, 完善的支付制度能促进资金使用效率, 提高社会经济发展的速度。地方政府行使公共职能离不开资金的支持, 地方税收因其经济水平不同导致税收数量有较大的差异, 中央政府应当统筹财政资金, 做好转移支付工作, 确保地方政府资金来源。国家在进行转移支付时应当建立完善的评价机制, 以制度化的规定确保转移支付的合理性、科学性, 并加强后续资金使用绩效评价, 作为以后转移支付比例的参照标准。

3、统筹中央与地方财政权利与责任

目前税收工作开展情况表明, 中央在总体税收收入中的比重较高, 地方虽然具有一些税种的独立选择权, 但是由于税收基数小, 其财政收入远远低于中央财政收入。地方支出责任与其财税收入不匹配, 除了靠圈地、构筑地方债务平台外, 无力解决资金问题。地方政府资金不足严重影响了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债务平台也增加了地方政府金融风险。中央应当在地方立税权上进一步放手, 允许地方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征收相应税收, 以丰富资金来源。除此之外, 中央还应当提高地方政府在税收收入中的比例, 保证地方财政收入的稳定性。

税收工作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是我国财政资金来源的基础。财税工作人员应当不断提升专业、技能和知识水平, 在业务过程中不断总结, 对制度的改革和深化提出切实意见, 不断推动我国税收工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红梅:分析财政税收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深化改革[J].现代经济信息, 2013 (7) .

[2]田怡:浅谈财政税收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深化改革建议[J].中国市场, 2014 (1) .

公路桥梁存在的问题及管理建议 篇8

【关键词】公路桥梁;管理建议;养护

0.引言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对交通运输提出更高的要求;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完善,综合经济的辐射力也在提高,反映在交通运输上具体表现为:交通量猛增,运输车辆标载增大、超限、超载大型车辆猛增,车速提高很快,货流周转加速等现象,公路运输要对公路桥梁的通行能力和承载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而一些旧桥陈旧老化,破损现象日趋严重,许多旧桥难以适应日趋增长的交通量需要,公路桥梁建设及养护中存在的问题逐渐增多。

因此,如何管理好现有公路桥梁,保持路桥的完好工作状态,延长其使用寿命,这一新的课题已摆在各级交通管理部门的面前。

1.公路桥梁存在的问题

1.1技术创新和工程质量

设计、施工周期短,低标价中标,对设计、施工质量的保证是不利的。由于周期短、费用低,竞争和创新激励机制不强,设计片面追求单项技术指标,缺乏创新思考,技术的深入研究和优化比较不足,桥型结构平庸、模式化,经济指标差以及施工分包、转包,技术投入不足,工艺缺乏创新,质量不精的状况应该改变。 工程款、材料款的拖欠,影响了工程施工的正常进行,影响了材料和桥梁专用产品的生产、供货,有必要由相关部门通过立法解。

1.2 安全耐久性

安全耐久性是桥梁界关注的突出问题。一些桥梁所暴露出的质量缺陷,不同程度地反映出在设计、施工、材料、养护维修、运营管理等方面存在的缺憾和不足。

1.2.1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的裂缝问题

一些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由于梁体裂缝严重、挠度大,危及使用安全,而实施加固,预应力混凝土主梁也有裂缝发生。经检查发现,采用传统的压浆工艺,钢束管道内浆体不饱满,钢束严重锈蚀导致有效预应力降低。

1.2.2钢桥的桥面铺装和钢結构的防腐

我国以钢箱梁为主梁的悬索桥、斜拉桥,采用的桥面铺装型式较多,但有的在通车后不久就因损坏而改建,对钢箱梁的防腐比较重视,但尽管采用了较先进的防腐技术,严格的养护维修是不可缺的。

1.3关于桥梁美学

桥型结构力求新颖别致、布局协调紧凑、线条明快,有个性化,并尽量环境的破坏。有些桥梁在施工图设计已经结束,桥型结构在既成事实的前提下,才着意表面美化工程设计,这种美学设计滞后的状况应该改变。有些高速公路上的桥梁结构呆板、笨拙,与环境、地貌的协调不展空间。

1.4养护存在的突出问题

目前,公路桥梁养护管理单位普遍存在着养路不养桥,重建不重养的思想,造成桥梁失养,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4.1桥面不清洁、污水孔堵塞

在中小型桥梁中比较普遍,个别的桥面堆放障碍物、垃圾泥土污物等积存,晴天过车尘土飞扬,雨天桥面积水,车辆过桥时泥浆四溅。

1.4.2桥面不平整

使车辆颠簸,车速降低,影响车速,增加桥梁构件的疲劳,如不改善将缩短桥的使用寿命提前大修。

1.4.3引道路面与桥衔接处不平整

导致桥头跳车,行车不顺适,影响车速,降低行车质量,为旅客、司机所反感,长期下去也会影响桥的使用寿命。

1.4.4桥栏杆残缺不齐和不及时修复的现象随处可见

钢筋混凝土栏杆裂缝、剥落,金属栏杆油漆麻点、脱落,有的已经变形,水平杆断裂、缺件,造成栏杆残缺的原因很多,如行驶车辆交通事故撞坏,人为破坏,栏杆残缺。虽然不影响车辆运行,但行驶在桥上车辆行人缺乏安全感,降低交通安全舒适水平。

1.4.5桥梁设计不合理,造成部分桥梁构件变形

由于桥梁设计的不合理,桥梁投入运营后,桥梁的构件在交付使用后出现了部分变形,造成锥坡护坡、铺装面沉陷空洞、裂缝等毛病,在日常养护中没有及时修补,形成混凝土剥落、钢筋外露锈蚀、活动支座失去活动能力等等,这类毛病不及时处理可能酿成大祸。

1.4.6 桥梁泄洪断面基础埋置浅,墩台失稳,以至倒塌

因河道淤积和植被遭破坏,使水流方向改变,造成桥梁泄洪断面不够,基础埋置浅,产生局部冲刷严重,使墩台失稳,以至倒塌。从而加大了养护成本,使养护资金投入不足,要求对公路部门在日常的养护中,就桥梁的技术改造应拿出一个既合理又经济的养护方案。

2.解决公路桥梁问题的管理建议

2.1制定危桥改造计划,按危桥病害类型做相应的处理措施

对现有桥梁病害情况,逐个进行详细调查和分析。加强养护维修一般病害桥梁,加固先天不足负荷能力差的危桥。至于废桥和危桥就要拆除。提高车辆通过能力,确保安全畅通。

2.2加强对桥梁检查检测设备的配备工作

桥梁的检查检测要对桥梁的上部结构、附属构造物进行观察、测量,有许多工作要空中作业,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没有专业的设备和仪器是做不好这项工作的。尤其是对定期检查和特殊检查需要的设备、仪器要尽快配备,使检查的手段现代化,才能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2.3加强对各级公路管理部门技术干部、技术工人的培训工作

由于目前公路养护管理单位在桥梁养护方面缺乏专门的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对桥梁养护管理方面的知识、专业技术也是比较缺乏的;一方面,近几年来各地在桥梁管理方面所取得的经验表明,由于没有很好地进行总结交流,因此妨碍了桥梁养护管理水平的提高。为了改变上述状况,有必要加强对各级公路管理部门技术干部、技术工人的培训工作。通过技术培训提高对桥梁养护管理的技术水平,掌握桥梁检查、检测维修及加固的一些基本方法。

2.4明确职责,加强职能部门监管力度和养护路政的巡查力度

对于桥梁的管理,应实行区域负责制,按事权界定,对辖区内的桥梁应明确管理职责,制定好日常养护与定期维修计划,建立健全责任制。当地政府和广大群众一旦发现有损坏桥梁设施的违法行为,应坚决制止并及时举报并加强对桥梁的监护。各有关职能部门应建立桥梁档案,并加强日常巡查监督,对危桥设立警示牌加强对机动车、船驾驶人员的安全驾驶技能培训和法规素质教育严格依法行政。

2.5 广泛发动、拓宽危桥改造筹资渠道

改造工程中的关键问题是资金的筹集。可以采取市财政投入、乡镇村补贴、受益企业和群众的赞助、社会各界的捐资来拓宽资金筹措渠道,可以尽快安排已建成的桥梁的改造。

2.6规范程序、加强工程质量管理

充分发挥国道、省道和县道干支公路的作用,认真规划好公路网,通过路网规划可合并的桥梁,消除事故隐患应拆除危桥;严格按照基本建设程序,落实各项制度。抓好工程质量管理,把桥梁改造工程建设成为优质工程、放心工程,必须做好加固等安全防护措施对暂未列入改造的危桥,要确保安全。

3.结语

从工程源头抓起,要切实为经济建设提供良好的服务才能确保工程质量,提高工程投资效益。坚持把质量工作放在中心位置,加大设计质量监督和检查力度,不断加大对公路桥梁建设的技术指导力度,才能搞好公路桥梁建设。坚持技术创新和可持续发展,正视不足,认真解决桥梁建设中所存在的问题,我国的桥梁建设技术一定会展现更新、更高的水平。■

【参考文献】

[1]国文清.高速公路管理[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7.

上一篇:关于寒假回访母校的感想下一篇:做建筑设计方案的整体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