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筹划风险及其防范论文(精选12篇)
税收筹划风险及其防范论文 篇1
当下,由于更多的企业已经开始认识并接受了税收筹划,并对其进行有效地实施。然而,又因为企业在经营之时存在一些复杂的外因,而且在不断地变化着,这使得该企业的涉税人员自身的主观认识被限制,造成一定的局限性。最终致使一些税收筹划不仅仅没有达到一开始的预期目标,而且还造成了企业一定的利益损失,有时甚至导致了信誉危机等等一些无法计量的间接损失,尽管如此,税收筹划之中所具备的风险却依旧无法获得人们更加多的关注。故而,必须对企业存在的税收筹划风险进行控制,这是十分关键的。
一、当前企业进行税收筹划的一些风险以及其原因
我国的企业当下一般都是使用下面这些税收筹划的方法:通过优惠的政策进行税收筹划;通过会计方面的处理方法进行税收筹划;通过税收存在的漏洞进行税收筹划,还有通过转让定价进行税收筹划。由上可知,这些进行筹划的方法都需要制定者能够准确的掌握税收的政策,而且可以对相关的财会以及税法的知识进行熟练地使用。与此同时,由于企业一直是经济市场之中的主体,它进行正常的经营不仅仅会受到内部环境的束缚,也会也遭到外部环境的一些影响,这就需要制验。故而,企业进行税收筹划是十分深奥的,它的风险以及成因会被各种因素所影响。
(一)变更税收政策
税收政策一直都是国家有效宏观调控经济的重要手段,,为了可以与市场经济的发展相互适应,我国根据经济形势产生的变化对税收的政策进行了变更。在调整并补充税收政策的时候,有可能给该企业造成一定的风险。若是税收的政策出现了变化,就会使得政策自身的不定期性以及相应的时效性给企业进行的中长期税收筹划带来十分大的风险。有时会致使根据原先的税收政策所制订的筹划方案存在不合理或者是不合法的地方,以致于出现筹划的风险。
(二)实行税收筹划的人自身的能力水平
对于税收筹划方案进行制定、加以选择并将其进行实施往往都是依靠纳税人自身的主观判断,故而纳税人自身的认知以及自身的能力水平将会对企业税收筹划自身的优劣产生重要的影响。在一定意义上来讲,纳税人采取了正确的主观判断那么所制定的税收筹划方案也就会成功,纳税人采取了错误的主观判断就会造成税收筹划方案的失败,这往往是取决于税收筹划风险之中所存在的主观性相关性。若是实行税收筹划的人自身具备了较为全面的税收知识与财会信息、法律知识等等,那么企业进行税收筹划能够成功的概率也就比较高,相反,出现失败的可能性就会比较高。根据当前我国这些纳税人自身的整体素质水平来进行分析,一部分的纳税人所具备的财会知识、税收信息及相关的法律知识还没办法达到税收筹划的需求,尽管实行了相关的税收筹划工作,但是也要面临很大的风险,不能够完成预期的效果。
(三)行政执法存在一定的风险
税务机关在对税务活动进行界定的时候往往是具备了比较大的自由裁量权的,这就会致使税务机关对该企业所实行的税务筹划方案无法认同的风险。因为很多的税务筹划活动都处于在法律的边上进行运作的状态,故而税务筹划的人员无法掌控其准确的界限,对一些问题概念的界定较为模糊。
(四)不合适的项目选取
若是企业进行税收筹划没有较为全面的考虑到所有的税种,那么就会造成顾此失彼,一些筹划的方案有可能会造成某个税种的税负有所降低,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则会由于对其他税种的税负造成了影响而致使全部的税负上升。
二、对企业税收筹划存在的风险进行防范的措施
(一)确保具备风险意识并建成控制风险的制度
不管是进行税收筹划的从业人员亦或是必须接受税收筹划的纳税人,都必须要重视风险的存在,而且一定要在进行生产经营的过程之中以及处理涉税的事务时持有对筹划风险的警惕。企业一定要对先进的当代网络设备进行合理的运用,而且要建成一套较为科学且敏捷的税收筹划预警系统,对于筹划的整个过程采取实时监控其潜在的风险,当发觉出风险,就马上向筹划者上报者或者是向经营者进行示警。故而税收筹划预警系统一定要有这些功能:
1、对信息进行收集的功能
利用大量收集与该企业进行经营有关的税收政策以及产生变动的状况、当前市场的竞争现状、进行税务行政执法状况,还有企业当前的生产经营情况等一些信息,再对其进行深入地分析,确定是不是进行预警。
2、对危机进行预知的功能
利用对所收集到信息进行分析,若是发现出能够造成税收筹划风险的一些重要原因,该系统就一定要预先进行警告,去提示筹划者或者是经营者早早进行准备,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
3、对风险进行控制的功能
一旦在税收筹划时出现潜在的风险,该系统就必须要马上找到造成风险的缘由,确保筹划者或者是经营者可以对症去下药,进一步确定有效对策与措施,有效地避免风险的产生。
(二)提升筹划人的整体素质,也可以请专业的机构帮助
在进行纳税筹划之时,所制定的筹划可不可以成功,往往是由筹划人自身的专业知识以及经验决定的:其一必须要具备丰富的法律知识,可以在大体上面却界定是否合法,保证纳税筹划的财务处理是合乎税收的法规与征管规定的。其二则是要有充足的税务财会知识,熟知税收的业务以及征管的方法,清楚税收法规里面的优惠条款,明白与这些税收优惠事项相关的进行申请审批的程序以及必须具备前提条件,以及专业的财会知识,保证纳税和财会的业务处理是规范的。其三则是必须能够完成纳税筹划的事项,即为处于税收征管法规之中的非明文规定事项。针对一些综合性、和该企业的大局关系比较大的税收筹划业务,最好的方式就是通过税务代理的机构处理,如此不仅仅能够保证事半功倍,还能把该企业的相关的筹划风险在一定程度上转嫁到中介机构上。
(三)对企业的税务和财政进行协调
税收不仅仅是整个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具体表现,而且是整个国家有效参与到企业进行经营成果分配的一种形式。若是国家的税务机构没有认可该企业所进行的税收筹划活动,该企业所进行的税收筹划活动就只能是无效的,不可以获取应该得到的收益。故而该企业在进行税收筹划之前,一定要尽早地取得有关的信息,强化和税务机关之间的有效沟通,对当地进行税务征管的工作程序以及具体的要求了解清楚,强化沟通与联系,确保在对税法的了解上能够和它相互一致,进而保证规避了无效的筹划,往往这是企业有效地防范税收筹划中存在风险的关键手段。
(四)遵循成本效益的原则,达到企业能够获取效益的最大化
税收筹划一定要先看整体税负的减少,并不是一些其他税种的税负的降低。再则,对于税收的利益来说,尽管是该企业自身的一项十分关键的经济利益,但并非是该企业的所有经济利益,而且项目投资的税收降低也不代表该企业的整体利益是上升的。故而最好的方案就是把它的整体利益最大化。
三、结束语
由于当代的市场经济一直在不断地发展,使得企业也在不断地加强对税收筹划相关问题的重视,但是还存在一大部分的企业还未对税收筹划之中存在的风险加以重视。故而要对其进行深入地分析,并通过有效地措施保证其可以实现企业自身的利益最大化。
摘要:由于当代的市场经济一直在不断地发展,使得企业也在不断地加强对税收筹划相关问题的重视,但是还存在一大部分的企业还未对税收筹划之中存在的风险加以重视。由于税收筹划自身的风险将会给企业自身的经营与管理造成一些不确定性,故而一定要强化对该企业税收筹划的相关风险问题进行必要的研究以及有效地防范和控制。文章先从与企业相关的税收筹划风险开始进行深入地分析,并提出一些怎样有效控制风险的相关防范措施。
关键词:企业,税收筹划,风险,防范
参考文献
[1]邓卫红,企业税收筹划风险的规避[J].商业现代化,2011
[2]范宾.房地产企业税收筹划[J].企业导报,2009
[3]薛钢.企业税务策划中应注意的若干问题[J].财会通讯,2003
税收筹划风险及其防范论文 篇2
【摘 要】啤酒适用普遍征收的增值税、消费税和企业所得税,是高税赋的行业。合理进行税收筹划、防范税务风险对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和提高税务遵从度有迫切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税收筹划;风险防范;应用研究
一、目前我国啤酒企业的税负情况
啤酒属于高税负行业,一般啤酒企业的税负率达到15%以上,甚至更高的达到20%,其税负远远高于一般不缴纳消费税的企业。
啤酒企业涉及的经常性税费有:(1)流转税3项: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2)所得税2项: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3)附加税费3项: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费附加;(4)财产行为税等5项:房产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堤围防护费、车船税等;还有价格调节基金、重大水利基金等税费,可以说啤酒企业是几乎涵盖所有征税项目的高税赋企业。合理的税务筹划有利于提高啤酒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降低企业的税收负担,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二、啤酒企业税收管理存在的问题
啤酒企业税收管理仍容易产生一些问题:(1)企业进行决策时考虑税的因素不充分,对企业税务管理认识不全面;(2)业务部门做业务、签合同也较少考虑税,员工税收意识不强;(3)会计核算事后对税收处理产生滞后及不全面;(4)啤酒涉及税收政策多且特殊,把握不到位容易造成税务风险。(5)没有将税务风险纳入企业内部控制的建设范围,没有建立起啤酒企业科学的税务筹划和风险防范体系,税务风险成为影响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啤酒企业税收筹划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1.啤酒企业税收筹划的基本思路
(1)绝对筹划:思路是实现纳税绝对总额的减少。包括直接减少啤酒企业的纳税总额,减少啤酒在一定时期内的纳税总额,如增加进项税抵扣,减少视同销售税收收入,直接减少增值税。
(2)相对筹划:一定时期的纳税总额并没有减少,但通过筹划使各个纳税期纳税额发生变化,使某些纳税期的纳税义务递延到以后的纳税期实现,得到货币时间价值,从而起到相对节税的目的,如控制关联销售的库存,减少消费税、所得税的提前缴纳。
(3)风险筹划:考虑了节税的风险价值,思路在于啤酒企业所进行的税收筹划应把风险降低到最小程度,以获取超过减少税额的效果。
2.啤酒税收筹划主要操作方法
(1)优惠政策筹划:技术优惠、地区优惠、增值税转型优惠。
(2)税制要素筹划:计税依据、纳税环节、时间、税率筹划。
(3)差异运用筹划:企业性质差异、所适用税种的差异、地域差异、优惠税率差异。
(4)会计核算筹划:存在多种可供选择的会计政策时,择定有利于税后收益最大化的会计政策组合模式。
(5)临界处理筹划:寻找临界点,来控制税负。
四、啤酒企业税收筹划和风险防范的运用
1.生产采购环节的税收筹划
(1)设计分离建筑安装和设备采购的合同条款,加大固定资产进项税抵扣效率,最大限度增加进项税抵扣。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全国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若干问题的通知》(财税[2008]170号)规定,自2009年1月1日起,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购进固定资产发生的进项税额可从其销项税额中抵扣。啤酒企业可通过增值税转型优惠利用,整合业务和调整结算流程,最大限度增加进项税抵扣,节约增值税,比如对各类资产、设备、工程、维修合同进行设计,合理分离了建筑安装和设备备件采购、合理分离基建房产和机器设备。
(2)合理控制进项税额抵扣时间,充分利用货币时间价值,避免发票过期风险。啤酒企业应制定企业发票管理规定,在采购环节尽可能加快发票的抵扣时间,严格实行专用发票超期不予入账的“红线”制度;同时严格按照税法规定期限内扫描上传发票,避免出现由于发票超期问题造成公司税收损失问题。
(3)环境保护、节能节水、安全生产等专用设备购置抵免企业所得税备案。企业购置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安全生产等专用设备,可以按照专用设备投资额10%比例实行税额抵免。此外根据国税函[2009]255号,专用设备抵免所得税优惠属于事前备案优惠项目,需要在企业所得税申报前完成备案。啤酒企业购进合同谈判和设备购进时要注意上述设备是否属于优惠目录下的型号并及时做好税收优惠备案。
(4)严格实行采购合同、发票单位、付款账户单位“三统一”政策,避免取得代开发票的处罚风险。
2.销售环节的税收筹划和风险防范
(1)价税平衡点临界价格的税收筹划。啤酒消费税税率包括两个档次,吨酒销售额在3000元以下的消费税税率为220元/吨,吨酒销售额在3000元以上的消费税税率为250元/吨。因此要通过合理定价和促销政策评估,节支每吨30元的档次消费税。
(2)利用不同的促销方式进行筹划。啤酒销售的促销方式包括销售折扣、现金折扣、实物折扣和折扣销售等,在上述促销方式中,折扣销售的综合税负率最低。因此啤酒企业促销时,可实行“加量不加价”的操作模式,尽可能将销售的赠品、促销品、赠送啤酒连同正常销售的啤酒一起开具到发票中。避免进入“视同销售”中“无偿赠送他人”计算征收消费税和增值税。以“买一送一”促销政策为例,1000万元的销售额若按照“视同销售”处理,则需要额外交纳增值税170万元(1000万元*17%=170万元),但按照“加量不加价”模式处理,将“送一”的部分开具到同一张发票中进行折扣,则可减少该部分不必要的涉税支出。
(3)分离运输主辅业进行节税处理。啤酒企业销售啤酒的同时帮助客户运输,对于这种混合销售的行为,收到的运输费应视同价外费用缴纳17%增值税。如果将运输单位单独注册为运输公司,则原来按17%征收增值税的运输费就可以按照目前“营改增”改征交通运输业11%的增值税,同时可以享受购进的汽车油料、配件及修理费进项税抵扣。或将运输业务委托外包,也可以避免混合销售行为的征税。
(4)及时办理啤酒副产品的免税筹划。啤酒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啤酒糟,经过加工后成为饲料,经技术认定和税务申请后,可以免征增值税。
(5)构建包装物押金周转制,避免押金的征税风险。国税发[1993]154号文件规定:纳税人为销售货物而出租出借包装物收取的押金,单独记账核算的,不并入销售额征税。但对因逾期未收回包装物不再退还的押金,应按所包装货物的适用税率征收增值税。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对福建雪津啤酒有限公司收取经营保证金征收增值税问题的批复(国税函[2004]416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及实施细则有关价外费用的规定,福建雪津啤酒有限公司收取未退还的经营保证金,属于经销商因违约而承担的违约金,应当征收增值税;对其已退还的经营保证金,不属于价外费用,不征收增值税。一是啤酒企业可借助ERP系统,将包装物押金和包装实物在ERP中全部实行账户管理,只要客户归还包装,系统自动完成真实的退押流程;同时规范客户的合同的押金处理,以便减少不合理税收负担;二是不含瓶销售的企业,必须将玻璃瓶的按金纳入销售价格,判断是否超过3000元征收消费税,以免漏缴消费税。
(6)规范关联交易行为,避免提前缴税和漏缴税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第三十八条规定,纳税人与关联企业之间的购销业务,不按照独立企业之间的业务往来作价的,税务机关可以按照下列方法调整其计税收入额或者所得额,核定其应纳税额;对啤酒生产企业销售的啤酒,不得以向其关联企业的啤酒销售公司销售的价格作为确定消费税税额的标准,而应当以其关联企业的啤酒销售公司对外的销售价格(含包装物及包装物押金)作为确定消费税税额的标准,并依此确定该啤酒消费税单位税额。
对于产销分离啤酒集团企业,一是要以销售公司(或关联销售单位)最后销售价格作为消费税纳税依据,并按照国家税务总局的通知要求做好消费税的申报;二是要严格控制销售公司库存,避免生产企业销售税款的提前缴纳。生产企业提前销售啤酒给关联销售公司,会导致提前缴纳220-250元/吨的消费税和销售额17%增值税以及利润所得的25%(或15%)企业所得税。
(7)注意规避套装酒的从高使用税率问题。啤酒企业往往会根据消费者的嗜好,组成套装酒销售,因为这样可以扩大销售、提高竞争力。而根据《消费税暂行条例》规定,纳税人兼营多种不同税率的应税消费品,应当分别核算不同税率应税消费品的销售额、销售数量;未分别核算销售额、销售数量,或者将不同税率的应税消费品组成成套消费品销售的,应从高适用税率。
3.筹资决策中的税收筹划
(1)要注意防范“统借统还”涉税风险。目前啤酒企业的关联往来款比较大,但要注意往来款存在的税务风险问题。对企业集团中的核心企业等单位向金融机构借款后,将所借资金分拨给下属单位,并按支付给金融机构的借款利率水平向下属单位收取用于归还金融机构的利息不征收营业税。但统借方将资金分拨给下属单位,不得按高于支付给金融机构的借款利率水平向下属单位收取利息,否则,将视为具有从事贷款业务的性质,应对其向下属单位收取的利息全额征收营业税。同时财税(2008〕121号文件规定:企业实际支付给关联方的利息支出,不超过以下规定比例和税法及其实施条例有关规定计算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的部分不得在发生当期和以后扣除。同时具体规定了接受关联方债权性投资与其权益性投资的比例,即非金融企业为2∶1。关联企业的借款费用要避免突破的税前扣除的比例限制。
(2)利用好“营改增”政策合理安排融资方式。目前银行贷款、企业发债等融资渠道业务尚未纳入“营改增”范围,即银行贷款利息、债券利息等尚未能取得增值税发票进行进项税抵扣,但融资租赁目前已纳入了“营改增”范围,在同等的利率水平条件下,融资租赁可以起到抵税作用更加有利。
4.技术开发活动中的税收筹划
(1)建立研发费用核算体系和项目备案管理,实现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技术开发是企业提高竞争能力的主要途径,其税务筹划主要是对技术开发费的预先规划。啤酒企业对研发成本的处理,要注意会计制度与税法存在的差异,同时要合规建立好核算台账。
(2)及时进行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规划和备案工作,力争实现高新技术企业的15%优惠税率。除此以外,还有啤酒企业以外其他共性的税收优惠和政策问题,比如残疾人政策、固定资产处置等税收问题,需要啤酒企业关注。
五、啤酒企业在进行税收筹划应考虑的问题
1.税收筹划必须合法合规、及时有效
企业税收筹划本质是一种法律行为,由税收政策指导筹划活动。税收筹划要因时因地制宜,做到合理节税而不偷漏税,避免发生不必要的税收经济损失和名誉损失。同时税收筹划要有超前性,如果企业的经营、投资、理财活动己经形成,纳税义务己经产生,再进行税收筹划已经失去了现实意义。
2.税收筹划应进行成本效益分析
税收筹划不能一味追求税收利益最大导致企业总体利益下降,筹划应有利于提高啤酒企业的融资能力和财务管理水平,使到税收管理成为一种长期的管理理念。
3.税收筹划应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
企业的税收筹划不是企业税收负担的简单比较,必须充分考虑到资金的时间价值,这就要求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在评估纳税方案时,要引进资金时间价值观念,把不同纳税方案、同一纳税方案中不同时期的税收负担折算成现值来加以比较。
4.税收筹划应系统考虑,兼顾风险控制
税收筹划时需要全面系统的考虑母子公司的纳税情况,如相关的税收优惠措施情况、适用的税收税率情况,进行综合地系统地税收筹划,而不能只是对本公司进行税收筹划。税收筹划,不是事后筹划而是事前筹划,应贯穿到企业经营活动全过程,税收筹划不是一个点一条线,而是一个流程一套系统。无论是从事税务筹划的专业人员还是接受筹划的纳税人,都应当正视风险的客观存在,并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和涉税事务中始终保持警惕性。
5.税收筹划要力争做到“五个一”,持续为企业的发展提供税务支持
做好啤酒企业的税收筹划,除了关注各环节筹划点,还要加强企业税收知识培训、学习和时刻掌握税法的变化和运用,开展企业税收风险检查和研究;制定和建立:(1)一本税务手册;(2)一部税务管理制度;(3)一套税务管理机制;(4)一套税务管理班子;(5)一套税务管理档案。最终形成啤酒企业科学的税务筹划体系和风险防范体系,持续为企业的发展提供税务支持。
参考文献:
[1]尹淑平,杨默如.企业税务风险成因及管理系统构建,财会通讯,2009第10期
[2]吕志明.税务风险研究:回顾与思考.上海交通大学海外教育学院税务风险高曾论坛,2011.10
[3]王娟.浅析企业财务管理与税收筹划.经济研究参考,2007年第6期
税收筹划的风险与防范 篇3
关键词:税收筹划 风险 合法性 税收政策导向
税收筹划是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纳税人根据政府的税收政策导向,通过预先的合理筹划和安排,选择最优的纳税方案,以求减少税收出,或者取得货币时间价值,以尽可能减轻税收负担,提高企业的整体利益,并使税后收益长期稳定增长的一系列活动。税收筹划的特点是合法性、前瞻性、综合性、时效性。企业税收筹划的目的是为了“节税”,合法“节税”是税收筹划活动的本质。
税收筹划是一种经济行为,在错综复杂而不断变化,不断发展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现实环境中,所有的经济行为都有风险。所谓税收筹划的风险,通俗地讲就是税收筹划活动因为各种原因失败而付出的代价。税收筹划的预先筹划性,与项目执行过程中存在不确定性因素之间的矛盾是税收筹划产生风险的主要原因。
一、成本效益的风险
税收筹划必须着眼于企业整体税负的降低,不能只盯在个别税种的负担上。国家对流转额征流转税,对所得额征所得税,对财产要征财产税,各个税种之间是相互关联的。如果只顾及到某个税种筹划的利益,而忽略其他税种的税负,就会造成一种税少缴了,另一种税可能多缴,致使企业整体税负上升。
税收筹划应属于企业财务管理范畴,它的目标是实现企业所有者财富最大化。所以在考虑税收成本的降低的同时,也应考虑该税收筹划方案的实施是否引发其他费用的增加或收入的减少。企业应该采取能带来绝对收益的税收筹划方案。任何一项筹划方案都有其两面性,随着某一项筹划方案的实施,纳税人在取得部分税收利益的同时,必须为该筹划方案的实施付出额外的费用,以及因选择该筹划方案放弃其他方案所损失的相应机会收益。一项成功的税收筹划必然是多种税收筹划方案的优化选择。如果认为税收负担最少的方案就是最优的税收筹划方案,追求税收负担的降低最终导致企业总体利益的下降,就会使税收筹划面临失败的风险。
二、税收政策的调整
税收政策按照目的不同可分为鼓励性税收政策、限制性税收政策、优惠性税收政策等。不同的税收政策体现了国家不同的税收导向和征收目的。例如,鼓励性税收政策是为了鼓励企业产品出口创汇,增强企业出口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而对出口企业实行出口退税的政策;对新办企业和民政福利企业,减免所得税,对高等学校和中小学校办工厂、农场自身从事生产经营的所得,暂免所得税,实行的都是优惠性税收政策;国家为了限制某种商品进口,提高进口关税的税率,实行限制性税收政策,等等。
正是国家针对不同的经济环境和条件实行有差别的税收政策,才为税收筹划提供了依据。但国家税收政策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市场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政策会用各种宏观控制手段,其中包括税收杠杆来维护市场秩序并推进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在不同经济发展时期,国家出于总体发展战略要求,会出台新的税收宏观调控措施,这就使得税收政策也处于调整变化之中。一旦税收政策发生了变化,原来的税收筹划方案不再适应新的税收政策,这就增加了企业进行税收筹划的难度,甚至可以使企业税收筹划的目标遭到失败,遭致风险。
三、税法的不断完善
税法不可能面面俱到,且具有一定的滞后性,随着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新的经济现象不断涌现,税法必然会不断地修订和完善。新的实体法的出台,一些新税法的公布等,会使原来的税法政策发生变化,例如,我国加入WTO,为了适应国际经济一体化,为了与国际接轨,在不断的调整一些税的税率,海关的关税就在逐步的下调。因此,企业的涉税处理、税收筹划必须依据新的税法来进行,否则,就是违法的,会产生涉税风险。
四、使税收筹划方案得以实施的条件的变化
一切税收筹划方案都是在一定的条件下选择与确定的,税收筹划的条件至少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是纳税人自身的条件,主要是纳税人的经济活动;其二是外部条件,主要是财务与税收政策。税收筹划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对税收政策的差别进行选择的过程。或利用不同国家的税收政策和税收制度的差别进行选择;或利用同一国家中特别区域,如我国的经济特区、高新技术开发区、保税区等的税收政策与一般区域的税收政策的差别进行选择;或利用各税种本身的税负差别进行选择;或利用税收政策中对同一税种的每一个税制要素,包括纳税人、征税对象、税目税率、计税依据、纳税环节、纳税期限、纳税地点等的差别进行选择。但无论何种差别,均建立在一定的前提和条件下。
企业如果要获得某项税收“收益”,首先企业的经济活动必须符合所选税收政策要求的一定特殊性。这些特殊性,在给企业的税收筹划提供可能的同时,也约束着企业的某一方面,如经营范围、经营地点等等,从而影响着企业经营的灵活性。如果项目投资后经济活动本身发生变化,或对项目预期经济活动判断失误,就很可能失去享受税收优惠的必要特征或条件,不仅无法达到减轻税负的目的,还可能加重税负。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企业经营灵活性的减弱,还可能导致经营机会成本的增加。
五、避税与税收筹划的区别不分明
国家在制定税法有关法规、政策和制度时,不仅对纳税人的节税有所预期,而且正是希望通过纳税人的节税行为使得全社会的资源配置与收入分配等符合政府的税收导向。避税与税收筹划的目的虽然都是为了减轻税负负担,但两者是有根本性的区别的。
避税一般是指纳税人利用税法上的疏漏或税法规定的优惠办法,做适当的财务安排或税收筹划,在不违反税法规定的前提下,达到减轻税负的目的。避税虽不违法,只是利用税法漏洞,但是它是钻税法的空子,有悖于国家的税收政策导向。税收筹划是完全合法的,是符合政府的立法意图的。
税收筹划甚至是税收政策予以引导与鼓励的。举两个不同的例子。一个例子是说,有一个人针对国家课征酒税,采取了少喝葡萄酒多喝矿泉水的行动。这在客观上是一种避税,这种避税是正当的。因为限制饮酒本来就是国家法律的意旨所在,少喝酒自然少负担税收。另一个例子是说,有一个人针对国家课征遗产税,在生前尽可能地把财产分割出去。这是不正当的避税,因为背离了政府的政策导向。所以许多国家在课征遗产税的同时兼征赠予税,借以堵塞人们生前分割财产逃避税负漏洞。
实践中对避税和税收筹划的区分有时不像理论上那样容易,特别是具体到某一种特定行为时,避税和税收筹划的界限常常难以分清,导致企业在具体进行税收筹划时,常常自觉或不自觉地利用税法的漏洞施行一些避税行为。显然,企业实行“避税”行为获得的利益并不是税收立法者所期望的利益,恰恰相反,它是立法者力求避免的。因为如果纳税人不能很好的分清避税与税收筹划的区别,在实施税收筹划时过了“线”,将会面临筹划失败的风险。
六、税务行政执法中的偏差
严格意义上的税收筹划符合立法者的意图,是合法的。纳税人依据法律的要求和规定展开税收筹划。税收筹划是纳税人的生产经营行为,其方案的确定与具体的组织实施,都是由纳税人自己选择,税务机关并不介入其中。税收筹划方案究竟是不是符合税法的规定,是否会成功,能否给纳税人带来税收上的利益,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税务机关对纳税人税收筹划方法的认定。在这一“认定”过程中存在税务行政执法偏差并非偶然。首先,税务法律、法规的不完善导致税收政策执行的偏差。多数税收制度一般只对有关税收的基本面作出相应的规定,具体的税收条款设置不完善,无法涵盖所有的税收事项;或者由于客观情况发生了变化,税法尚未根据变化了的客观实际做出相应的调整;其次,税法对具体事项常留有一定的弹性空间,在一定的范围内,税务机关拥有自由裁量权,客观上也为税收政策执行偏差提供了可能性;第三,行政执法人员的素质参差不起也是导致税收政策执行偏差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所以,企业开展税收筹划经常会遇到来自一些基层税务行政执法机关的观念冲突与行为障碍。即使是真正的税收筹划行为,结果也极有可能被税务行政执法人员视为恶意避税行为而加以查处。
正视税收筹划风险的客观存在,是为了纳税人更好地进行税收筹划。为了控制筹划风险,提高筹划利益,在具体进行筹划行为时除了讲究筹划方式方法外,还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坚持合法性
依法纳税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而进行税收筹划也是纳税人应有的权利。税收筹划应合法,这是税收筹划赖于生存的前提条件。税收筹划的合法性,具体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必须符合税收政策的引导趋势,进行积极的税收筹划,使得企业在享受有关税收优惠的同时,也顺应了国家宏观调控经济的意图;其次,操作过程注意“度”的把握,认识并划清于偷、逃、骗税、避税等其他减税方式之间的界限,坚持合法筹划,防止违法减税;再次,纳税人开展税收筹划,需要具备自我保护意识。既然税收筹划要在不违法或非违法的前提下进行,那么筹划行为离不合法的距离越远越好,这就是纳税人的一种自我保护意识。纳税人为了更好地实现自我保护,需要注意以下4点:
1、增强法制观念;
2、熟练掌握税收法律和法规;
3、熟练掌握有关的会计处理技巧;
4、熟练掌握有关税收筹划技巧。
(二)、保持适度的灵活性
由于企业所处的经济环境千差万别,加之税收政策和税收筹划的主、客观条件时刻处于变化之中,这就要求税收筹划时,要根据企业具体的实际情况,制定税收筹划方案,并保持相当的灵活性,以便随着国家税制、税法、相关的法规的改变及预期经济活动的变化随时调整项目投资,进行节税的应变调整,保证税收筹划目标的实现。
(三)、重视货币的时间价值
税收筹划的节税目标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应缴纳税款绝对额的减少;二是延缓税款的实际缴纳时间,获得货币时间价值。前者的节税效果较为明显,易得到重视,后者的节税效果则较为隐蔽,容易被忽略。实际上这二者同等重要。现代企业的发展,不仅依赖于企业的积累水平,同时也有赖于已有资金的利用效果。延缓缴纳税款,虽然最终实际缴纳的税款没有减少,但缴纳时间的递延,可使企业无偿获得递延期间这部分税款资金的使用权,从而摊薄资金的使用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同样达到节税目标。
(四)、树立风险意识,立足于事先防范
从事税收筹划的专业人员首先要树立税收筹划的风险意识,在接受委托时,要向委托人和接受筹划的纳税人说明税收筹划的潜在风险,并在委托合同中就有关风险问题签署具体条款,从而对或有风险有一个事先约定,减少可能发生的经济纠纷;在进行税收筹划过程中,要注意相关政策的综合运用,从多方位、多视角对所筹划的项目的合法性、合理性和企业的综合效益进行充分论证,随时随地注意税收筹划的风险防范。
(五)、努力提供一个适应税收筹划事业发展的社会环境
其一,税务机关要坚持依法治税,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这就为税收筹划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法律环境,从而激发税收筹划的社会需要。其二,加强税收筹划理论的研究。税收筹划在西方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发展得已经比较成熟了,而在我国还仅仅是开始,还没有形成适应中国特设的市场经济的税收筹划理论。因此应该加强理论研究,尽快建立一套符合我国实际的税收筹划理论体系,以便知道税收筹划实践。其三,加强税收筹划的宣传工作,造就一个有利于开展税收筹划活动的社会氛围。税收筹划不是偷税、也不是避税,但是现实中人们往往无法将其作适当的区分而一概加以反对,这显然不利于税收筹划事业能够顺利发展。
(六)、加强联系
加强与当地税务机关的联系,充分了解当地税务征管的特征和具体要求。进行税收筹划,由于许多活动实在法律的边界运作,税收筹划人员很难准确把握其确切的界限,有些问题在概念的界定上本来就很模糊,比如税收筹划与避税的区别等。况且各地的具体征管方式有所不同,税收执法部门拥有较大的自由裁量权。这就要求税收筹划人员在正确理解税收政策的规定性,正确应用财会知识的同时,随时关注当地税务机关税收征管的特点和具体方法。如果不能适应主管税务机关的管理特点,或者税收筹划方案不能得到当地主管税务部门的认可,就难以体现它应有的收益。聘请税收筹划专家,提高税收筹划的权威性和可靠性。税收筹划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税收、会计、财务、企业管理、经营管理等多方面知识,其专业性相当强,需要专业技能较好的专家来操作。因此对于那些综合性的税收筹划,聘请税收筹划的专业人士可以进一步的降低税收筹划的风险。
参考期刊:
1、《税收筹划的风险与控制》麻晓艳《福建税务》2001年12月
2、《现在企业财务管理与税收筹划》梁芬《福建税务》2003年1月
3、《企业税收筹划的理性认识》李国田、张开桂《福建税务》2003年4月
4、《企业税收筹划的目标定位与风险问题探讨》黄董良《税务研究》2004年3月
5、《论企业税收筹划的基本策略及方法》许跃辉《经济问题探索》2004年5月
6、《企业纳税筹划的基本思路与策略分析粱莹《北京石油管理干部学校学报》2006年2月
7、《企业面临的主要税务风险与防范措施》赵艳《企业论坛》2006年11月
参考书:
1、《避税方式—税负处置技巧》梁跃军、王鹏虎企业管理出版社
2、《纳税申报与纳税筹划》盖地编著立信会计出版社
3、《金税案——税收筹划实务与案例》刘蓉编著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参考网站:
1、中华会计网校http://acc.96963.com/index0.htm
2、宁波中瑞税务师事务所所http://www.nbtaxagent.com/
税收风险管理及其防范 篇4
一、税收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
1. 税源监管风险
近年来, 涉税违法违章案件越来越多, 金额越查越大, 究其原因, 与很多因素有关。如:国、地税机构分设所带来的信息不畅和差异、税制结构是否合理、税种设置是否科学、征管环节的多少、纳税手续的繁简以及税率是否适当、是否超出了纳税人的心理及经济承受能力、逃避税收得到的利益与被处罚应付出的预期代价之间的权衡等等。这些因素都影响着纳税人决定是否采取逃避税收的行为, 是税收征管中产生漏洞的潜在危机。
2. 税收执法风险
税收执法风险指税务机关在执法过程中, 违反税收法律法规的行为所引起的不利的法律后果。包括对税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理解偏差产生执法过错, 以及执法程序不严谨、执法随意性大和滥用职权、玩忽职守, 徇私舞弊造成的执法风险。同时随着整个社会法制建设不断完善, 纳税人法制观念不断增强, 对于税务机关执法手段、征管方式等要求越来越高, 如果执法方式简单, 容易诱使征纳双方矛盾激化, 也会相应使执法人员执法风险加大。
二、建立税收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1. 税收风险制度性评估指标
(1) 集中性指标
反映主要税种或税率所产生的收入占总税收收入的比重。如果少量税种或税率能筹集到大部分收入, 则税制透明度较高, 管理较容易, 税收政策功能更有效。这一指标越大越好。
(2) 分散性指标
反映小税种产生的收入占总税收收入的比重, 比例越小, 说明收入越分散。小税种数量的增加意味着税收成本的增加和资源的浪费, 必须把小税种数量保持在最低限度, 这指标越小越好。
(3) 税基侵蚀指标
反映实际税基与潜在税基的接近程度, 由于两者客观上存在差距, 通常实际税基小于潜在税基, 实际收入总会小于其理论收入, 应尽可能地缩小其差距。由于不同税种的潜在税基不同, 这一指标应分税种进行统计, 侵蚀程度越小越好。
(4) 从量性指标
反映从量税收入占总税收收入的比重。由于从量税不能随课税对象价格的变化而变化, 因而它对总收入的影响是较大的, 从最优税制分析, 这一指标越小越好。
(5) 征收时滞指标
反映税款的缴纳滞后于规定期限的长短。由于欠税会使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受到通货膨胀、利率调整、汇率变化等的影响, 应将征收时滞降到最低限度。
(6) 税收刚性指标
反映课税的强制执行和惩罚程度。如果违法行为得不到强制执行和惩处, 法定税制与有效税制就会产生偏差, 损害税法的刚性, 导致税制逐渐被扭曲。这一指标越趋向合法性与合理性越好。
(7) 税收成本指标
反映税收成本占总税收的比重, 包括管理成本、纳税遵从成本、税收福利成本、政治费用等指标。一般税收成本大小与风险程度呈反向变化, 降低税收成本, 实际上是在降低税收风险。
(8) 税收效率指标
反映税制是否利于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经济机制有效运行, 使税收超额负担最小化与额外收益最大化。该指标越高, 说明税制越优化, 税收风险越低。
(9) 纳税人满意度指标
它取决于以下因素:政府与税收的合法性、税务组织结构性质、税务官员的素质、纳税服务系统的工作质量以及税款的使用效率等。逻辑上讲, 纳税人满意度越高, 税收风险就越小。
2. 税收风险征管性评估指标
(1) 税收收入质量指标
该指标考察税收总体质量。包括以下几种。
税收弹性指标:是税收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的比值, 若税收弹性好则税收风险较低。
宏观税负指标:反映税收占GDP比重, 体现税收筹集财政收入功能、政府可支配能力、征管力度、纳税人负担水平。宏观税负越是适度, 税收风险越低。
微观税负指标:反映纳税人的纳税能力和负担水平, 越是趋向于公平, 税收风险越低。
税收收入结构指标:反映各税种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应该与最优税制模式、税源变化等因素相吻合, 相关度越高则税收风险越低。
(2) 税务机关征管水平指标
该指标考察征管效率, 效率好则征管水平高, 税收风险越低。主要有以下几种。
登记率:反映实际办理税务登记纳税户占应办理税务登记纳税户的比重, 反映税收执法人员对辖区内纳税人的登记管理程度, 登记率高则税收征收率也高。
申报率:反映在纳税期限内纳税人履行申报的情况, 未按时申报表明纳税人出现异常, 应及时采取措施, 防止无法监管或税收流失。
入库率:反映纳税人当期实际缴纳入库的税款与按期应缴纳入库税款的比例, 主要衡量纳税人实际履行税款支付义务的程度, 以利于采取多种方式, 确保税款及时、足额入库。
(3) 税收执法风险指标
该指标考察税务机关及其执法人员面临的风险程度。包括以下几种。
税务机关复议及诉讼胜率:反映税务机关受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次数, 以及在复议和诉讼中维持判决的比例。
执法过错率:反映税收执法人员执法过错行为尚不构成违法的情况。
职务违法率:反映税务机关及其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的违法情况, 包括执行税法本身的违法和涉及税收人员廉政方面的违法。
(4) 纳税遵从度指标
该指标考察纳税人的纳税遵从度。主要如下。
公开经济与地下经济中的税收流失率:反映一个国家国民的税法遵从程度对税收收入影响情况。
纳税人违章率:反映纳税人违反法律法规但尚未构成犯罪的情况, 情况严重时, 税务机关要考虑加大执法力度或开展专项整治。
纳税人犯罪率:反映纳税人违法移送司法定罪的情况, 指标达到一定比例, 说明涉税犯罪破坏正常的税收和经济秩序, 风险程度极高。
三、防范与化解税收风险的对策
其一, 促进经济与税收协调发展, 增强抵御税收风险能力。只有经济发展, 税收收入才能增长, 才能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
其二, 规范政府收入机制。我国税收收入占政府收入比重仅为2/3左右, 各种非规范性的政府收入脱离国家预算, 减少非规范性的政府收入作为减轻企业和居民税收负担的重心所在、加快“费改税”的步伐, 是减少全局性税收风险的重要措施。
其三, 优化税制改革。简明优化的税制可以清晰界定税收义务, 减少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从而降低税收风险。第一, 完善税收立法;第二, 优化税制结构;第三, 改革完善税种;第四, 优化税种体系;第五, 调整中央与地方税收分配体制。规范、合理划分各级政府间的事权与财权, 既能有效控制税收风险, 又能明晰界定风险责任。
其四, 队伍建设与监督制约并重, 应对执法风险, 一是树立税收风险意识;二是加强执法业务知识培训;三是健全监督制约机制。通过有效的制度安排, 从利益与制度上限制税收执法人员违纪违规的动机和行为, 防范和减少税收执法风险。
其五, 强化税源监管, 减少税收流失。强化税源监管能有效防止税收流失, 可以实现税源向税收的切实转变。一是实施税源分类管理, 精细化监控;二是细化户籍管理;三是严格发票控管, 严格的发票管理制度有利于堵塞发票管理的漏洞。
其六, 深化纳税评估, 有效防范税收风险。纳税评估可对纳税人履行纳税义务情况进行有效的事中监控, 弥补管理弱化不足的缺陷, 强化监控功能, 改善征纳关系, 寓服务于管理之中。
摘要:税收风险包括税源监管风险和税收执法风险, 防范风险首先要建立税收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积极制定对策, 促进经济与税收协调发展, 规范政府收入机制, 优化税制改革, 强化队伍建设和监督制约, 强化税源管理, 深化纳税评估。
新时期应如何防范税收执法风险 篇5
依法治税防范风险不仅仅是个税收执法问题,而是一个涉及诸多领域深层次的社会问题。通过在清华大学短时期的学习,特别是呤听了北京行政学院董晓宇教授《依法行政的理论与实践》一课,深受启发。根据笔者长期工作一线的经验与体会,在新时期如何防范税收执法风险,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一、税收执法面临风险的现状:
(一)民主政治与法制不可逆转
依法治税是依法治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税务工作的灵魂,随着法治社会的不断深入,人们的参政议政意识不断增强,法治观念更是深入人心,深入寻常普通百姓。越来越多的纳税人进入到了政策决策层(如人大、政协等相关团体),对政策的制定有相当的话语权,并且其行为对管理者有相当的影响力。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类文明伴随法治文明的不断深入而不断前行,在人们大谈宗尚社会道德文明那一刻起一个“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法治世界便清晰地展现在人们面前,人人讲法,人人尊法,人人护法,已成为当今法治社会中民主政治与民主法制不可逆转的潮流。
(二)公民受教育程度及素质越来越高为什么“法治”如此深入人心,成为人们心中神圣不可侵犯的领地,这是因为“愚昧无知与野蛮强爆”这对孪生姊妹不知害到了多少善良无故的人们,人们在极力摆脱黑暗与争取人身自由权益平等时,极力呼唤着法律的公平。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从摆脱愚昧与无知到追求人类的文明与进步,从解决“温饱到提高物质生活质量”变迁等,人们已不再是为 1
温饱问题而患愁,国民受教育的程度已是惜非今比,人人受教育,人人享受高等教育并非神话夜谈,大学生村官、大学生个体户、大学生企业主等遍地开花。由此可见,公民受教育的程度已越来越高,国民的素质也越来越高,要求法治的呼声也越来越强烈,文明法治追寻法律公平已成为时代的必然。
(三)信息公开的程度越来越透明
当今世界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可以说,除了国家法律法规有明文规定的不可公开事项外,人们都可以通过各种媒介获取各种信息,特别是那些关系国计民生与人们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政务信息,党和国家除了通过各种媒体传播外,还特地开通了各级政府网站予以公示,增强了政务信息公开的透明度,充分地保护了公民的知情权。
以上所谈几乎是执法客体,执法客体在执法主体面前一般情况下处于从属状态,情况表明,从属者对法治都具有如此强烈的认知能力和崇尚激情,懂法知法尊法守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无论受教育程度还是综合素质都是前所未有的,这无疑给执法者(即执法主体本身)提出了无情的挑战,这就对执法者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如若在新形势下执法者的素质赶不上被执法者的素质,执法者的执法风险系数就有可能增大。
二、税收执法中可能会遇到的风险:
所谓税收执法风险,指的是税收执法过程中潜在的、因为执法主体的作为和不作为可能使税收管理职能失效以及这种作为和不作为可能对执法主体和执法人员本身造成伤害的各种危险因素的集合。也就是说税务干部在税收执法过程
中,无论是在执行税收政策、履行执法程序还是在公开办税、优化服务等方面,都要在依法行政上下工夫。因为稍有不慎,税务干部就要承担相应的执法风险。
(一)作为类风险。是指税务执法人员在其工作岗位上已尽力而未尽责或因工作疏忽、业务技能综合素质等因素无意中给纳税人造成伤害与损失以及税收执法人员廉政防范意识不强而渎职失职从而面临的行政或刑事处罚等风险。主要表现在:一是税收管理风险。如税务登记不准确、纳税人性质认定错误、减免税划分不准确、定税程序不严格、欠税公告不及时、税率执行有错误、行政许可擅自扩大范围等。二是税收检查(含纳税评估、上户巡查、税务稽查、税务审计(外资企业)等)风险。
(二)不作为类风险。是指税务执法人员在其位不谋其政不事其责所造成的执法偏差的不作为风险。此类风险主要体现在基层税务分局,如当地政府总是以招商引资为名越级越规制定了有助于当地经济发展而与高级次法律法规不相符甚至相抵触的地方规范性文件。如对新生专业市场,当地政府为了打开局面,吸引投资,培养人气,而制定了一些与税法相悖的扶持优惠减免税费的政策条文,其实税务执法者明白清楚其与国家税法不相符,而由于当地政府有意识地要求执法部门不介入管理,税务执法人员也只好出于当地政府的任务压力而“视而不见”地无条件遵从;再如欠税清理,当地政府为了保护某一类企业,政府则要求绥清或不清,税务执法人员也只好“听之任之”。诸如此类,无意中给税收执法者增加了“不作为”风险。
(三)税收法制体系不完善的风险。存在着地方规章制度与税法相抵触的执行政策风险。一是税务机关内部,规范性文件的制定未严格程序、多不规范。如
为落实上级文件精神,有些地方往往会结合所谓的实际制定更加详细、更加具体的操作办法和规定,无意中增加了“弹性执法”的随意性。二是当地政府为了从本地区小团体利益出发,而巧立名目制定了与税收法律法规相违背相抵触的地方性规范性文件(又称土政策),而导致税务执法人员“不作为”带来的一系列风险。三是现行税收法律法规中,真正意义上已立法的只有三部(《税收征管法》为程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为实体法),其余皆为法规条例及规范性文件。
(四)税收执法人员综合素质的风险。执法者本身素质于新时期要求不相适应。主要是个别税务执法人员素质不高把握政策不牢,运用法规条文的度不准,廉能防范不强而渎职失职等自我保护意识不强,从而面临的行政或刑事处罚等风险。以人为本的现代企业特别是大型企业(尤其是外资企业),会计及管理人员甚至大多数为学士、硕士,博士(就是一般员工大专或大学毕业生也随处可见),可称之为精英阶层。就个私企业或个体创业者中高学历精英者也不乏其人,而他们则一般处于被执法者的客体状态,其对世纪风云敏感度、对世事的洞察力、对法治社会的热烈追寻及对法的了解与掌握并不亚于当今的执法者主体,试想:在这样的被执法者群体面前,如果我们的执法者却因受教育程度、思想观念及知识水平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或者说在某些方面还不如被执法者的素质的话,我们的执法效果就会产生明显的负效应,执法风险就不可能也无法避免。
三、如何防范风险
如何建立健全税收执法风险防范体系,对建立结构合理、配臵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执法权力运行机制,防止税收行政执法权力监控的缺失和滥用,推进税务机关依法行政,努力实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纠并最终达到防范税收执法风险具有重要意义。笔者认为:
(一)要建立健全完善的税收法制体系。为提高立法层次,增强税法的权威性,一是加强规范性文件管理。做好审核把关、报送备案和前臵审查工作,促进税收规范性文件的制定符合法定程序和权限。二是全面落实税务政务公开制度。全力推进政务公开,除涉密和特殊要求外,需公开的执法事项与工作内容,都要对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促进行政效能的提高。三是尽可能地将税收行政法规上升为税收法律;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和WTO的要求,我国在统一和完善内外两套税制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完善现行税制;开征与市场经济要求相匹配,对经济发展和调节分配不公起积极作用的新税种。
(二)要加强协调建立健全护税协税网络。要多于地方政府加强沟通,在地方政府层面,作好税收政策法规宣讲员,防范出现与税收法规相抵触的地方性规范文件,对于已出现的必须及时向上一级税务部门汇报。力求社会广泛支持,努力构筑税务部门与社会各界及广大纳税人的和谐关系,协调各方面的关系,争取社会各界对税收工作的理解和支持,才能有效保障税收执法和税务干部的安全。同时税务执法人员要依法行政、规范权力行使。依法、合理行使自由裁量权,严格按照法定的程序、步骤、方式和时限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努力克服执法随意性,尽力避免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
(三)完善执法考核健全监督制约机制。要大力推行和完善税收执法责任制,就是要加大执法监督制约机制,加大内部惩处力度。要做好岗位职责与工作流程的适配,规范各执法岗位及上下环节之间有效衔接;完善税收执法责任制考核体
系,健全执法监督机制,做到岗责清晰,考核指标细化量化,因人设岗,按事定岗,岗责相吻,明确考核指标,规范考核评议,严格过错追究,规范执法行为、从源头上防范税收执法风险,做到奖惩兑现不走过场,真评实考化解风险,并通过整顿提高不断完善达到保护干部自身的目的。
(四)提高干部综合素质提升执法质量。提高执法人员的执法风险意识和新形势下以人为本的紧迫感与自我加压意识。有效办法是加强业务培训,提高执法人员素质。税务机关应统筹兼顾,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加强税务人员的政治教育和业务技能培训,尽可能地提高税务人员的综合素质。要对税务人员进行“法治”教育和“执法风险”警示教育(组织观看执法案例警示片),深化执法干部执法风险的意识,使其对自己的工作有一个更高层次的认识。
(五)加强法律救济防范执法风险。法律救济是指对执法人员在行使执法权时因种种原因而产生的执法偏差所导致被执法者的伤害或权益受到侵害及财产损失需通过法律途径给予名誉恢复或经济补偿的一种维权行为。具体途径主要是通过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及行政赔偿等法律救济手段。如何应对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及行政赔偿等法律救济措施,是正确处理严格执法与优质服务矛盾的具体体现和有效途经,正确处理好组织收入与依法治税关系中执法主体与纳税人矛盾关系的集中体现,是保护纳税人权益的有效渠道。
企业纳税筹划风险及防范措施 篇6
关键词:企业;纳税筹划;风险;防范措施
纳税筹划指的是纳税人在符合相应税收法律制度以及得到税务机关认可的基础上,以政府的税收政策为指导,事先筹划经营活动,对税收方案进行合理优化,从而降低企业税收负担,提高企业税收利益。
一、企业纳税筹划风险
(一)税收法律、政策变化导致的风险。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经济结构和产业政策不断的进行改革,税收法律和政策也需要不断地完善和更新,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纳税筹划需要提前准备与规划,从最初的筹划设计到最后的收益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是税收法律和政策在随时发生变化,因此导致税收筹划方案难以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最终产生了很大的风险。
(二)纳税筹划人员主观性、片面性引发风险。纳税筹划是一项综合性和科学性较强的经济活动,对纳税筹划人员有较高的专业要求,纳税人员不仅要具备会计、财务管理能力,还要了解税法和投资方面的知识。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纳税筹划人员往往不能熟练掌握税收、财会业务,存在片面性、主观性的问题,对相关政策缺乏全面、综合的认识,导致纳税筹划失败。
(三)经营活动变化带来的风险。纳税筹划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与计划性,主要针对企业的经营以及生产活动开展。企业的经营以及生产活动必须在满足税收政策的前提下,谋取经济利益,出现税收政策违背的情况,将造成严重风险。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企业的经营活动也不断发生变化,如果在项目投资后调整经济活动,很可能失去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条件,甚至加重税收负担。
(四)纳税筹划成本和操作执行过程引发的风险。纳税成本涉及税务代理费用、办税费用、培训学习等直接成本以及采纳该税收筹划方案带来最大收益的机会成本。纳税筹划是一个复杂的决策过程,需要从众多方案中挑选出税负较低的可行性方案,在这个过程中要舍弃很多方案,很可能造成某种优势方案难以利用,从而使得机会成本增加,造成筹划收效与成本的控制失衡。
二、企业纳税筹划风险防范措施
(一)树立牢固的风险防范意识。纳税筹划通常在经济行为发生之前做出安排,由于企业的经营环境复杂多变,常常受到一些突发因素的影响,因此企业的领导与纳税筹划人员必须树立牢固的风险防范意识,做好充足的准备,提高在经营活动以及涉税事务中的警惕性,随时应对突发风险,冷静、客观地作出判断,并及时制定相关决策。
(二)密切关注财税政策的变化,建立税收信息资源库。纳税筹划工作的关键还在于准确掌控财税政策的发展变化情况,从而设计出更加合理的筹划方案。企业可以通过建立税收信息资源库,对我国的财税政策进行分类管理与分析,并作出实时跟踪,灵活地对其进行应用。企业要密切关注财税政策的信息变动,根据我国的发展国情以及区域的差异性,不断优化纳税筹划方案。
(三)提高纳税筹划人员的综合素质。企业纳税筹划人员是纳税筹划工作的关键因素,其专业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筹划方案的质量。对此,企业可以定期开展培训课程,加强纳税筹划人员的专业知识培养,提高其综合素质以及实践操作能力。纳税筹划人员需要全面了解经营、投资等活动的税收政策及法律规定,并严格按照法律程序处理事件,同时还要准确掌控税收法律的变化趋势,以做出方案的及时调整。
(四)综合衡量筹划方案,降低风险。企业在制定纳税筹划方案时必须进行全面、综合的考量,以企业的经营状况以及投资规划为依据,从长远发展考虑,制定出最优方案,实现企业的利益最大化。在选择筹划方案时,不能够仅仅以减轻税负为标准,必须要坚持“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原则进行全面权衡。此外,筹划方案还要充分考虑到实施过程中的相关成本控制。优秀的筹划方案往往通过合理、合法的手段来达到预期的目标,但是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由于多种因素影响可能会产生诸多额外费用以及机会成本,因此,纳税筹划方案要综合考虑到企业面临的各种因素,采取有效方法实现成本控制。
(五)保持纳税筹划方案适度的灵活性。企业要坚持灵活性的原则,制定和实施纳税筹划方案。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企业的经营、生产活动经常发生变化,对纳税筹划方案有较大的束缚。因此,企业要制定灵活的纳税筹划方案,以应对突发情况。
(六)加强企业与税务部门的沟通。在纳税筹划的整个过程中,税务部门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加强企业与税务部门的沟通很有必要。税务部门通过对企业的实际考察,判断企业缴纳的税款是否合法,而企业则需要通过沟通,积极配合税务部门的相关工作,以取得税务部门的信任,从而避免不必要的矛盾,为降低税务风险奠定坚实的基础。企业要不断完善与税务部门的沟通渠道,保持沟通的通畅性,营造良好的税企关系,为企业争取更多的政策优惠,避免由于沟通不畅导致的纳税筹划风险,并且做到在纳税筹划风险出现后要及时采取有效应对措施。
三、结语
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下,企业必须合理地进行纳税筹划才能提升自身的综合竞争力。纳税筹划是提升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企业要强化风险防范意识,采取有效措施,对纳税筹划的风险进行有效控制,从而提升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为企业的发展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吴秋红.企业纳税筹划风险及其防范[J].现代经济信息,2014.
[2]张美洁,李冰.企业纳税筹划的风险与防范[J].商场现代化,2015.
[3]符志晖.企业纳税筹划风险与防范分析[J].时代金融,2015.
税收筹划风险及其防范论文 篇7
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会涉及纳税行为,企业应当依法缴纳税费。 税收作为我国重要的财政资金来源对平衡市场经济和宏观经济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纳税筹划行为是当前企业一项重要的经济活动, 不仅会为企业带来十分可观的收益,还会带来风险。 因此企业正确识别风险,防范可能出现的风险。
2相关理论概述
煤炭企业以煤炭能源为主要经营产品。 我国具有十分丰富的煤炭能源,但是我国煤炭能源分布不均匀、开采难度大,导致我国煤炭能源的经济存储量较少,可利用率较低。 煤炭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并且煤炭企业在建设初期的投资相对较大。 近年来, 随着煤炭资源的用量日益增加, 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来增加煤炭企业税费以降低煤炭能源消耗。 目前,我国煤炭企业涉及的税种主要有增值税、所得税和资源税3种。
税务筹划主要指企业在税法许可的范围内对其经营过程中的资金活动进行事先的安排和筹划以便能够达到节税的目的。 因为企业是在发生交易行为之后才会缴纳税费, 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给予了企业进行税务筹划的可能。 税务筹划的方法很多, 但是企业在具体进行税务筹划的过程中需要根据自身的情况对方法进行选择和结合。 常用的税务筹划方法主要有税收优惠政策利用和税收的会计处理方法利用等。
3煤炭企业税务筹划的意义
(1)税务筹划有助于提升企业纳税意识。 企业作为纳税主体, 必须熟练掌握税收筹划所涉及的相关法律法规, 随时了解政策变动,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税务筹划工作顺利展开。 同时,企业也应经常根据相关政策的变动对税务筹划进行优化, 这样不仅能够帮助企业减轻税负,还能够提升企业的纳税意识。
(2)税务筹划有助于税务政策完善。 企业进行税务筹划工作需要根据国家税收政策的变动随时进行变动, 其实质就是以税法政策性为基础进行筹划。 因此,税务机关可以根据企业税务筹划的方向,找出现行税收政策的漏洞,及时对税收法律法规进行完善。
4煤炭企业税务筹划风险及动因分析
煤炭企业税务筹划是企业希望能够以合法的手段降低自身的税负。 企业的税务筹划在正常情况下能够帮助改正和防范不规范的纳税行为,促进国家政策的实施。 煤炭企业税务筹划主要有3方面的风险:政策风险、认定风险和法律风险。
4.1政策风险及动因分析
不同的时期税收政策不同, 不同的地区税收政策也具有差异, 甚至相同的税收政策在不同的地区实施也会有相应的差异。 因此企业税务筹划在不同的地区就需要作出不同的安排,否则较易引起因政策理解错误而造成风险。 不同地区具有不同的经济环境, 因此多样的经济环境也使得政策风险成为影响企业税务筹划的风险之一。 当有新的税收政策出现时,企业不及时改变旧规则很可能会引发税务筹划风险。 煤炭企业利用相关的优惠政策进行税务筹划时,政策任何微小的改变都很可能会引发税务筹划风险。
4.2认定风险及动因分析
企业根据法律要求合理、合法进行税务筹划。 税务筹划属于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的自主行为,企业应当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筹划方案并自主实施,在这一过程中税务部门并不进行干预。 税务机关对税务筹划过程中筹划方法等行为的认定关乎企业税务筹划的成败, 如果税务机关将企业税务筹划方案认定为偷税漏税,则企业将会因认定的差异造成风险。 因此,在企业税务筹划过程中,税务部门和企业双方对于税务筹划的认定差异也是企业需要防范的风险之一。
4.3法律风险及动因分析
煤炭企业为了享受相关优惠政策所带来的节税利益,对现有的经营活动形式进行改变,但是如果税务部门并不认同企业的税务筹划方案,企业很有可能因此而损失更多的成本并缴纳税费和罚金。 税务部门若认定企业税务筹划行为属于偷税或漏税,企业不仅需要承担罚金更有可能承担法律责任。 因此,法律风险也是煤炭企业税务筹划必须防范的风险之一。
5煤炭企业税务筹划风险防范措施
具体而言,煤炭企业税务筹划风险防范措施主要有:
5.1熟练掌握税收政策
煤炭企业进行税务筹划的基础是准确把握相关税收优惠政策。 企业为了防范税务筹划风险,首先应该全面、彻底地了解所在地区的税收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只有这样企业才能根据相关政策制订税务筹划方案并预测其风险,并且在防范风险的基础上对现行的税务筹划方案进行优化,确保自身的方案符合税收法律制度规定。
5.2加强与税务部门沟通
煤炭企业税务筹划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帮助企业减少税费缴纳, 而企业税务筹划方案能否成功则取决于税务部门是否认可。 企业制订的税务筹划方案应当建立在税务部门允许的基础之上, 只有这样筹划方案才能安全、顺利实施。 因此企业的税务筹划方案需要与税务部门加强沟通和联系, 随时关注当地税务机关的税收征管办法,争取取得税务部门的指导。
6结论
税收筹划风险及其防范论文 篇8
(一) 进项税额抵扣方面
第一, 自2009年1月1日起, 允许全国范围内的所有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抵扣其新购进的生产经营用机器设备所含进项税额, 未抵扣完的进项税额结转下期继续抵扣。第二, 取消了销售废旧物资免税和购进废旧物资抵扣10%进项税额的规定。第三, 增值税扣税凭证抵扣期限从90天延长至180天。第四, 将纳税申报期限从10日延长至15日。
(二) 固定资产进口和销售方面
第一, 取消了进口设备增值税的免税政策, 消除了购买和使用国内外设备在增值税纳税方面的差异。第二, 取消了外商投资企业采购国产设备增值税退税政策。第三, 销售使用过的固定资产时, 要按照适用税率或简易办法征税。
(三) 纳税人资格认定方面
第一, 将一般规模纳税人认定标准调整为:工业企业年应征增值税销售额在50万元以上;商业企业年应税销售额在80万元以上。第二, 小规模纳税人会计核算健全, 能够提供准确税务资料的, 可以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认定为一般纳税人。
(四) 调整了适用税率
第一, 将小规模纳税人征收率从6%与4%统一下调至3%。第二, 将矿产品增值税税率从13%恢复至17%。第三, 调高了个人销售货物的增值税起征点。
(五) 调整和规范了相关配套政策
主要包括再生资源增值税退税政策, 资源综合利用及其他产品增值税政策, 增值税低税率和简易办法征收增值税政策和增值税简易征收政策。
二、新增值税制下的企业税务筹划
(一) 纳税人身份方面的税务筹划
由于不同类别纳税人所适用的税率和征收方法不同, 纳税人可依据税法在一般纳税人或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纳税人或营业税纳税人之间进行税务筹划。
1. 一般纳税人与小规模纳税人。
在进行一般纳税人或小规模纳税人身份选择时, 通常可采用无差别平衡点增值率判别法与无差别平衡点抵扣率判别法两种方法来判别究竟哪种纳税人身份更能实现“节税”目的。
(1) 无差别平衡点增值率判别法。无差别平衡点增值率是指企业产品的增值率达到某一数值时, 一般纳税人与小规模纳税人的税负相等。无差别平衡点增值率的计算公式为:销售额×增值税税率×无差别平衡点增值率=销售额×征收率;无差别平衡点增值率=征收率/增值税税率。
(2) 无差别平衡点抵扣率判别法。无差别平衡点抵扣率是指当一般纳税人的抵扣额占销售额的比重 (抵扣率) 达到某一数值时, 两种纳税人的税负相等。因此, 无差别平衡点抵扣率的计算公式为:增值率=1-抵扣率, 无差别平衡点抵扣率=1-征收率/增值税税率。
增值税改制后, 由于小规模纳税人的征收率发生了变化, 因此各类型企业的无差别平衡点增值率与无差别平衡点抵扣率的数值也发生了相应变化。具体数据如表1所示。
从表1可知, 当企业销售普通产品时, 若增值率为17.65%, 或抵扣率为82.35%, 则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的应纳税额相同;若其增值率大于17.65%, 或本期的抵扣率低于82.35%, 则小规模纳税人的税负低于一般纳税人, 反之, 则一般纳税人的税负较低。当企业销售低税率产品时, 若其增值率为23.08%, 则无论是作为一般纳税人还是作为小规模纳税人, 应纳税额是相同;若其增值率大于23.08%, 则小规模纳税人的税负低于一般纳税人;反之, 则一般纳税人的税负较低。所以, 在一般纳税人与小规模纳税人的选择上, 企业应综合考虑自身经营的特点, 针对销售产品的增值率、购进资产的可抵扣税额数量等情况, 在遵循法律规定的前提下, 对经营业务进行适当的合并或分立, 选择相应的纳税人身份。
2. 增值税纳税人与营业税纳税人。
当纳税人有兼营和混合销售等行为时, 则应考虑在增值税纳税人和营业税纳税人之间进行选择。鉴于增值税转型改革后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征收率比营业税税率低, 所以从事兼营或混合销售等业务的小规模纳税人可选择不分开核算, 可将税率控制在3%的最低水平。
(二) 进项税额方面的税务筹划
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从小规模纳税人采购物资其增值税不能进行抵扣 (或只能抵扣3%) , 为了弥补因不能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而产生的损失, 必然要求小规模纳税人在价格上给予一定程度的优惠。而优惠的幅度则由价格折让临界点来决定。假设以一般纳税人为供应商时, 其含税进价为A;而以小规模纳税人为供应商时, 其含税进价为B, 则:{销售额-A/ (1+增值税税率) -[销售额×增值税税率-A/ (1+增值税税率) ×增值税税率]× (城市维护建设税税率+教育费附加征收率) }× (1-所得税税率) ={销售额-B/ (1+征收率) -[销售额×增值税税率-B/ (1+征收率) ×征收率]× (城市维护建设税税率+教育费附加征收率) }× (1-所得税税率) 。当城建设税税率为7%, 教育费附加率为3%, 所得税税率为25%时, 价格折让临界点情况如表2所示。
由表2可知, 若购进的货物普通产品, 当小规模纳税人供应商的价格价格折让幅度为86.80%时, 无论从哪一方进货, 企业所取得的收益相等。同理, 若购进的货物为低税率产品, 则当小规模纳税人供应商的价格为一般纳税人供应商的价格折让幅度为90.33%时, 无论从哪一方进货, 企业所取得的收益相等。
对销售方而言, 由于税率的调整, 此价格折让临界点比增值税改制前的数值均有所下调。因此, 小规模纳税人在自身征收率下调的同时应注意价格折让临界点的相应变化, 增强成本控制, 扩大市场份额, 从而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对购货方而言, 在选择供应商时, 应详细比较各类型供应商的产品价格与质量, 结合价格折让临界点, 合理选择供应商以降低税负, 实现企业收益最大化。
(三) 税率方面的税务筹划
新增值税法规定, 一般纳税人企业所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不仅有一般税率17%, 还有低税率13%, 而小规模纳税人企业税率为3%, 还有按照简易办法确定的征收率4%或6%。企业应结合自身生产经营特点, 按照适用相应税率, 降低企业税负。而从事矿产品经营的企业应注重税率调高后对企业生产经营成本的影响, 及时对经营策略进行调整, 减轻因税率变动而对企业生产经营造成的不利影响。
(四) 税收优惠方面的税务筹划
新增值税法规定了许多税收优惠政策, 包括增值税征收范围的优惠、税率的优惠、销项税额计算上的优惠、进项税额方面的优惠、减免税优惠、增值税出口退税的优惠、先征后退、先征后返的优惠。这些税收优惠政策给企业进行税务筹划提供了很多机会, 企业应熟练运用这些政策, 结合本企业的实际, 利用各种优惠政策, 减轻企业税负。
(五) 会计核算方面的税务筹划
新增值税法规定, 纳税人兼营不同税率的货物或者应税劳务, 应当分别核算不同税率货物或者应税劳务的销售额;未分别核算销售额的, 从高适用税率。纳税人兼营免税、减税项目的, 应当分别核算免税、减税项目的销售额;未分别核算销售额的, 不得免税、减税。纳税人兼营非增值税应税项目的, 应分别核算货物或者应税劳务的销售额和非增值税应税项目的营业额;未分别核算的, 由主管税务机关核定货物或者应税劳务的销售额。这些规定要求纳税人加强会计核算, 针对不同税率的货物或者应税劳务、征税和免税、减税项目, 分别进行明细核算, 达到享受低税率和减免税政策的税收利益。
三、新增值税制下的企业税务筹划风险防范
税务筹划风险是指税务筹划活动受到各种因素影响而失败的可能性。税务筹划风险主要有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 其中:外部风险包括税收政策选择风险、税收政策变化风险、税收扭曲投资风险和税务行政执法偏差风险;内部风险包括预期经营活动变化风险、筹划控制风险、筹划心理风险、会计核算和税务管理风险。企业在税务筹划方案确定之前应重视筹划风险, 采取各项措施, 进行筹划风险防范。第一, 树立正确的纳税意识和税务筹划风险意识, 在合法的前提下开展税务筹划。第二, 建立健全企业税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监督程序, 恰当选择会计政策, 提高税收筹划涉税风险的可控性。第三, 加强对筹划人员的专业培训, 提高筹划人员的专业素质、筹划技能和职业道德水平。第四, 企业管理层应充分重视税务管理, 建立税务风险控制机制, 定期进行税务筹划风险评估。第五, 坚持成本效益原则, 重视企业整体和局部利益, 短期和长期利益的协调。第六, 重视利用税务中介。企业应借助注册税务师等税务中介的专业、技术、信息等优势, 帮助自身实施税务筹划, 这样不仅可以事半功倍, 也可将企业筹划风险转嫁给中介机构。第七, 搞好税企关系, 加强税企联系, 以确保企业所进行的税收筹划行为合理合法, 降低税务行政执法风险。第八, 要正视税务筹划的作用, 适当降低对筹划期望, 以减轻筹划人员的心理负担和压力, 降低筹划心理风险。
摘要:新增值税制在固定资产进项税额抵扣、小规模纳税人的划分标准和征收率等方面发生了诸多变化, 并对企业的税收筹划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新税制背景下, 企业可以选择从纳税人身份、进项税额、税率、税收优惠、会计核算等方面进行税务筹划。同时, 企业应采取各种措施防范税务筹划风险。
关键词:新税制,增值税,税务筹划,风险,防范
参考文献
[1]尹芳.税收筹划中涉税风险防范策略探析[J].财经问题研究, 2010, (4) :91-95.
[2]季松.新增值税法对增值税税务筹划的影响[J].金融教学与研究, 2009, (4) :46-49.
谈税收筹划风险的防范 篇9
一、税收筹划风险产生的原因
(一)纳税人业务水平不高。
在税收筹划过程中,纳税人主要根据其对税收政策、税收筹划条件等的认识和判断来制定和实施税收筹划方案。因此,纳税人的业务水平越高,对财务、税务、会计、法律等相关政策越熟悉,税收筹划成功的可能性越大。目前,我国纳税人对相关政策以及业务本身的了解与掌握程度不高,难以达到纳税筹划预期的效果。
(二)税收筹划方案实施环境的不确定性。
税收筹划方案是在特定环境下制定并实施。税收筹划环境至少应当包括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内部环境是指纳税人自身的条件。纳税人为了获取税收利益,必须使企业的经营环境符合税收法律的特殊规定,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经营的灵活性,从而增加企业经营机会成本。另外,当企业本身的经营项目发生变化时,纳税人就可能失去享受税收优惠的特定条件,从而无法享受税收经济利益。外部环境主要是指税收法律。税收政策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做出调整,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业税收筹划风险。
(三)纳税人与税务机关权利与义务不对等。
根据税收法律规定,纳税人与税务机关作为税收法律关系的权力主体,具有相应的权利和义务。纳税人在履行纳税义务的同时,拥有税收筹划权。但由于税务机关与纳税人之间是行政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关系,双方的权利与义务并不是对等的,即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税务机关是税收筹划的规则制定者,具有主动权。因此,如果税务机关修改相关税收法律而纳税人不能及时进行调整,那么纳税人将遭受损失。
(四)纳税人与税务机关对税收筹划方案合法性的认定存在差异。
税收筹划的首要原则就是坚持合法性。但税收筹划方案是否合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税务机关对税收筹划方案的认定。首先,由于税法对于大多数税种只做了一些基本规定,并没有设置具体的税收条款,从而使税务机关在对税收筹划方案合法性的认定中可能存在偏差。在一定的范围内,税务机关拥有自由裁量权。在纳税人与税务机关对税收筹划方案认定不同时,即使纳税人具有充分合理的理由,税务机关也可以利用“税法解释权归税务机关”而加以否定。其次,税收执法人员的专业判断也是导致征纳双方认定偏差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税收筹划风险的防范措施
(一)对税收筹划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业务素质。
税收筹划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操作能力是评价税收筹划执业风险的重要因素。税收筹划人员应通过培训等方式获取和保持专业胜任能力,了解税收、会计、法律等方面的政策,根据纳税人的具体情况,制定正确的筹划方案。
(二)充分利用社会中介机构在税收筹划中的作用。
中介机构具有从事税收筹划的专业人员,纳税人可以充分利用中介机构为其作出合理、规范和合法的税收筹划,从而在税法允许的范围内尽可能使企业价值最大化。
(三)建立税收筹划风险识别和评估机制。
纳税人要事先对税收筹划项目进行风险识别,如企业经营状况,所处行业的景气度,行业的总体发展趋势是否发生不良变化;税务管理当局对企业依法纳税诚信度的评价如何;以往企业纳税情况如何,是否对税务事项过分敏感,以前年度是否存在重大税务、审计问题;事务所及注册税务师对筹划事项的熟练程度如何等等。然后根据经验数据和数理方法评估出一个较为客观的风险值,最后决定是否以及如何进行筹划。
(四)保持税收筹划方案的灵活性。
由于企业所处的环境经常发生变化,企业在制定税收筹划方案时应使其保持一定的灵活性,适时调整筹划内容,分散税收筹划风险,保证税收筹划目标的实现。
(五)注重成本效益分析。
在进行税收筹划决策时,企业不能只考虑税收成本,还需要考虑实行税收筹划过程中产生的成本以及因执行税收筹划而减少的收入。只有综合分析企业在税收筹划过程中产生的成本和效益,才能做出正确的税收筹划决策。
(六)加强与税务机关的沟通。
由于税务机关具有自由裁量权,企业在税收筹划前,应加强与当地税务机关的沟通,充分了解税务机关征管的特点和具体要求,并随时关注当地税务机关税收征管要求的变化情况,可以降低税收执行风险。
税收筹划的风险与防范 篇10
关键词:税收筹划,风险,合法性,税收政策导向
税收筹划是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纳税人根据政府的税收政策导向,通过预先的合理筹划和安排,选择最优的纳税方案,以求减少税收出,或者取得货币时间价值,以尽可能减轻税收负担,提高企业的整体利益,并使税后收益长期稳定增长的一系列活动。税收筹划的特点是合法性、前瞻性、综合性、时效性。企业税收筹划的目的是为了“节税”,合法“节税”是税收筹划活动的本质。
税收筹划是一种经济行为,在错综复杂而不断变化,不断发展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现实环境中,所有的经济行为都有风险。所谓税收筹划的风险,通俗地讲就是税收筹划活动因为各种原因失败而付出的代价。税收筹划的预先筹划性,与项目执行过程中存在不确定性因素之间的矛盾是税收筹划产生风险的主要原因。
一、成本效益的风险
税收筹划必须着眼于企业整体税负的降低,不能只盯在个别税种的负担上。国家对流转额征流转税,对所得额征所得税,对财产要征财产税,各个税种之间是相互关联的。如果只顾及到某个税种筹划的利益,而忽略其他税种的税负,就会造成一种税少缴了,另一种税可能多缴,致使企业整体税负上升。
税收筹划应属于企业财务管理范畴,它的目标是实现企业所有者财富最大化。所以在考虑税收成本的降低的同时,也应考虑该税收筹划方案的实施是否引发其他费用的增加或收入的减少。企业应该采取能带来绝对收益的税收筹划方案。任何一项筹划方案都有其两面性,随着某一项筹划方案的实施,纳税人在取得部分税收利益的同时,必须为该筹划方案的实施付出额外的费用,以及因选择该筹划方案放弃其他方案所损失的相应机会收益。一项成功的税收筹划必然是多种税收筹划方案的优化选择。如果认为税收负担最少的方案就是最优的税收筹划方案,追求税收负担的降低最终导致企业总体利益的下降,就会使税收筹划面临失败的风险。
二、税收政策的调整
税收政策按照目的不同可分为鼓励性税收政策、限制性税收政策、优惠性税收政策等。不同的税收政策体现了国家不同的税收导向和征收目的。例如,鼓励性税收政策是为了鼓励企业产品出口创汇,增强企业出口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而对出口企业实行出口退税的政策;对新办企业和民政福利企业,减免所得税,对高等学校和中小学校办工厂、农场自身从事生产经营的所得,暂免所得税,实行的都是优惠性税收政策;国家为了限制某种商品进口,提高进口关税的税率,实行限制性税收政策,等等。
正是国家针对不同的经济环境和条件实行有差别的税收政策,才为税收筹划提供了依据。但国家税收政策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市场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政策会用各种宏观控制手段,其中包括税收杠杆来维护市场秩序并推进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在不同经济发展时期,国家出于总体发展战略要求,会出台新的税收宏观调控措施,这就使得税收政策也处于调整变化之中。一旦税收政策发生了变化,原来的税收筹划方案不再适应新的税收政策,这就增加了企业进行税收筹划的难度,甚至可以使企业税收筹划的目标遭到失败,遭致风险。
三、税法的不断完善
税法不可能面面俱到,且具有一定的滞后性,随着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新的经济现象不断涌现,税法必然会不断地修订和完善。新的实体法的出台,一些新税法的公布等,会使原来的税法政策发生变化,例如,我国加入WTO,为了适应国际经济一体化,为了与国际接轨,在不断的调整一些税的税率,海关的关税就在逐步的下调。因此,企业的涉税处理、税收筹划必须依据新的税法来进行,否则,就是违法的,会产生涉税风险。
四、使税收筹划方案得以实施的条件的变化
一切税收筹划方案都是在一定的条件下选择与确定的,税收筹划的条件至少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是纳税人自身的条件,主要是纳税人的经济活动;其二是外部条件,主要是财务与税收政策。税收筹划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对税收政策的差别进行选择的过程。或利用不同国家的税收政策和税收制度的差别进行选择;或利用同一国家中特别区域,如我国的经济特区、高新技术开发区、保税区等的税收政策与一般区域的税收政策的差别进行选择;或利用各税种本身的税负差别进行选择;或利用税收政策中对同一税种的每一个税制要素,包括纳税人、征税对象、税目税率、计税依据、纳税环节、纳税期限、纳税地点等的差别进行选择。但无论何种差别,均建立在一定的前提和条件下。
企业如果要获得某项税收“收益”,首先企业的经济活动必须符合所选税收政策要求的一定特殊性。这些特殊性,在给企业的税收筹划提供可能的同时,也约束着企业的某一方面,如经营范围、经营地点等等,从而影响着企业经营的灵活性。如果项目投资后经济活动本身发生变化,或对项目预期经济活动判断失误,就很可能失去享受税收优惠的必要特征或条件,不仅无法达到减轻税负的目的,还可能加重税负。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企业经营灵活性的减弱,还可能导致经营机会成本的增加。
五、避税与税收筹划的区别不分明
国家在制定税法有关法规、政策和制度时,不仅对纳税人的节税有所预期,而且正是希望通过纳税人的节税行为使得全社会的资源配置与收入分配等符合政府的税收导向。避税与税收筹划的目的虽然都是为了减轻税负负担,但两者是有根本性的区别的。
避税一般是指纳税人利用税法上的疏漏或税法规定的优惠办法,做适当的财务安排或税收筹划,在不违反税法规定的前提下,达到减轻税负的目的。避税虽不违法,只是利用税法漏洞,但是它是钻税法的空子,有悖于国家的税收政策导向。税收筹划是完全合法的,是符合政府的立法意图的。
税收筹划甚至是税收政策予以引导与鼓励的。举两个不同的例子。一个例子是说,有一个人针对国家课征酒税,采取了少喝葡萄酒多喝矿泉水的行动。这在客观上是一种避税,这种避税是正当的。因为限制饮酒本来就是国家法律的意旨所在,少喝酒自然少负担税收。另一个例子是说,有一个人针对国家课征遗产税,在生前尽可能地把财产分割出去。这是不正当的避税,因为背离了政府的政策导向。所以许多国家在课征遗产税的同时兼征赠予税,借以堵塞人们生前分割财产逃避税负漏洞。
实践中对避税和税收筹划的区分有时不像理论上那样容易,特别是具体到某一种特定行为时,避税和税收筹划的界限常常难以分清,导致企业在具体进行税收筹划时,常常自觉或不自觉地利用税法的漏洞施行一些避税行为。显然,企业实行“避税”行为获得的利益并不是税收立法者所期望的利益,恰恰相反,它是立法者力求避免的。因为如果纳税人不能很好的分清避税与税收筹划的区别,在实施税收筹划时过了“线”,将会面临筹划失败的风险。
六、税务行政执法中的偏差
严格意义上的税收筹划符合立法者的意图,是合法的。纳税人依据法律的要求和规定展开税收筹划。税收筹划是纳税人的生产经营行为,其方案的确定与具体的组织实施,都是由纳税人自己选择,税务机关并不介入其中。税收筹划方案究竟是不是符合税法的规定,是否会成功,能否给纳税人带来税收上的利益,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税务机关对纳税人税收筹划方法的认定。在这一“认定”过程中存在税务行政执法偏差并非偶然。首先,税务法律、法规的不完善导致税收政策执行的偏差。多数税收制度一般只对有关税收的基本面作出相应的规定,具体的税收条款设置不完善,无法涵盖所有的税收事项;或者由于客观情况发生了变化,税法尚未根据变化了的客观实际做出相应的调整;其次,税法对具体事项常留有一定的弹性空间,在一定的范围内,税务机关拥有自由裁量权,客观上也为税收政策执行偏差提供了可能性;第三,行政执法人员的素质参差不起也是导致税收政策执行偏差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所以,企业开展税收筹划经常会遇到来自一些基层税务行政执法机关的观念冲突与行为障碍。即使是真正的税收筹划行为,结果也极有可能被税务行政执法人员视为恶意避税行为而加以查处。
正视税收筹划风险的客观存在,是为了纳税人更好地进行税收筹划。为了控制筹划风险,提高筹划利益,在具体进行筹划行为时除了讲究筹划方式方法外,还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坚持合法性
依法纳税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而进行税收筹划也是纳税人应有的权利。税收筹划应合法,这是税收筹划赖于生存的前提条件。税收筹划的合法性,具体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必须符合税收政策的引导趋势,进行积极的税收筹划,使得企业在享受有关税收优惠的同时,也顺应了国家宏观调控经济的意图;其次,操作过程注意“度”的把握,认识并划清于偷、逃、骗税、避税等其他减税方式之间的界限,坚持合法筹划,防止违法减税;再次,纳税人开展税收筹划,需要具备自我保护意识。既然税收筹划要在不违法或非违法的前提下进行,那么筹划行为离不合法的距离越远越好,这就是纳税人的一种自我保护意识。纳税人为了更好地实现自我保护,需要注意以下4点:
1、增强法制观念;
2、熟练掌握税收法律和法规;
3、熟练掌握有关的会计处理技巧;
4、熟练掌握有关税收筹划技巧。
(二)保持适度的灵活性
由于企业所处的经济环境千差万别,加之税收政策和税收筹划的主、客观条件时刻处于变化之中,这就要求税收筹划时,要根据企业具体的实际情况,制定税收筹划方案,并保持相当的灵活性,以便随着国家税制、税法、相关的法规的改变及预期经济活动的变化随时调整项目投资,进行节税的应变调整,保证税收筹划目标的实现。
(三)重视货币的时间价值
税收筹划的节税目标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应缴纳税款绝对额的减少;二是延缓税款的实际缴纳时间,获得货币时间价值。前者的节税效果较为明显,易得到重视,后者的节税效果则较为隐蔽,容易被忽略。实际上这二者同等重要。现代企业的发展,不仅依赖于企业的积累水平,同时也有赖于已有资金的利用效果。延缓缴纳税款,虽然最终实际缴纳的税款没有减少,但缴纳时间的递延,可使企业无偿获得递延期间这部分税款资金的使用权,从而摊薄资金的使用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同样达到节税目标。
(四)树立风险意识,立足于事先防范
从事税收筹划的专业人员首先要树立税收筹划的风险意识,在接受委托时,要向委托人和接受筹划的纳税人说明税收筹划的潜在风险,并在委托合同中就有关风险问题签署具体条款,从而对或有风险有一个事先约定,减少可能发生的经济纠纷;在进行税收筹划过程中,要注意相关政策的综合运用,从多方位、多视角对所筹划的项目的合法性、合理性和企业的综合效益进行充分论证,随时随地注意税收筹划的风险防范。
(五)努力提供一个适应税收筹划事业发展的社会环境
其一,税务机关要坚持依法治税,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这就为税收筹划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法律环境,从而激发税收筹划的社会需要。其二,加强税收筹划理论的研究。税收筹划在西方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发展得已经比较成熟了,而在我国还仅仅是开始,还没有形成适应中国特设的市场经济的税收筹划理论。因此应该加强理论研究,尽快建立一套符合我国实际的税收筹划理论体系,以便知道税收筹划实践。其三,加强税收筹划的宣传工作,造就一个有利于开展税收筹划活动的社会氛围。税收筹划不是偷税、也不是避税,但是现实中人们往往无法将其作适当的区分而一概加以反对,这显然不利于税收筹划事业能够顺利发展。
(六)加强联系
浅谈纳税筹划法律责任风险的防范 篇11
法律责任风险是指纳税人因实施自行设计或委托他人设计的纳税筹划方案可能承担补缴税款的法律义务和偷逃税的法律责任。法律责任风险包括节税筹划法律责任风险和避税筹划法律责任风险。无论节税筹划法律责任风险还是避税筹划法律责任风险,均是因为纳税筹划的“度”把握不当,超范围扩大纳税筹划空间而造成的。笔者针对纳税筹划法律责任风险的成因及表现提出以下六项防范措施:
一、研究税法及相关法规
纳税筹划说到底,筹划空间在于国家的税收政策、法规上,筹划成功的前提是对税法及相关法规的认真研究,是对法律法规条文形式上的尊重。研究税收政策及其相关法规,正确划分合法与违法的界限,是避免纳税筹划法律责任风险的关键。国家税收政策导向是企业进行纳税筹划的基本前提。目前我国企业纳税筹划的重点应是用好用足现有的各种税收优惠和鼓励政策。就目前国家出台的各项税收优惠政策而言,可以说是种类繁多,空间很大,相当多的企业可以使用。纳税筹划人员应深入研究税法及相关法规,根据税法及相关法规中选择性条款、数字性条款以及各种成本核算规定,结合本企业的投资、筹资、设备改造、产品结构调整等项目,进行周密安排,精心运作,充分享受国家的税收优惠。如果你对法规不熟悉,或没有认真研究,你就不知道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更谈不上运用法规来保护自己、规避风险了。
二、有效把握税收政策的变化
在1993年设计并于1994年开始实施的中国现行税制,至今已经有10多年的历史。这10多年来,我国不断对其进行修修补补,但基本的格局没有发生大的变化。对比之下,中国的经济社会环境所发生的变化却十分巨大,如经济全球化明显加快,互联网的运用更加普及,市场化程度明显提高,宏观经济运行呈现新特征,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税收实际征收率飞速提升。这些变化,使得现行税制同其赖以依存的经济社会环境之间出现了诸多摩擦,从而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因此,新一轮的税制改革从2004年初启动,由浅入深,整个时间跨度达5年甚至更长。进行纳税筹划应研究税收政策的走向,时刻关注税制的变化,针对变化及时进行调整。众所周知,纳税人的筹划方案是在一定时期、一定法律环境下以一定的生产、经营活动为背景制定出来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国家法律法规的变更,纳税人应根据变化了的法律法规及时对纳税筹划方案进行相应的修正和完善。因此,及时变革筹划方法是纳税筹划不应忽视的一个重要事项,必须加倍重视。同时,针对国家法规的经常变动,企业管理人员应建立税收政策信息资源库,对适用的政策进行归类、整理,以便在纳税筹划时随时取用。
三、通晓税法、税收政策之外的必备知识
纳税筹划是一项复杂的、高智商的活动,在复杂的经济环境和变化的各项政策中寻求最佳契合方案是一项比较难的工作。因此,只有高素质的管理人才才能胜任,也只有具备综合素质较强的人才才能在筹划中不断创新,一方面提高筹划效果;另一方面避免筹划风险。由于纳税筹划涉及财务学、会计学、税法、法学、统计学、运筹学、管理学和营销学等学科的专业知识,要求筹划者除对法律、税收政策进行研究外,还应研究财务会计和财务管理知识,并且通晓工商、金融、保险、营销等方面的知识。
四、优化税企关系,提高筹划效果
处理好税企关系也是防范法律责任风险的一种措施。首先,多与税务机关沟通,取得税务人员的配合。进行纳税筹划,不是和税务部门唱对台戏,而是更好地落实和执行税收政策,因此,企业要防止一味追求自身利益,不顾国家利益。在筹划中要密切税企关系,多与税务机关沟通,取得税务人员的配合,有利于实现企业实际与税收政策的契合,有利于掌握政策动态,预测政策变化,避免筹划方案脱离政策变化导致法律责任风险的发生。其次,坚持规范的筹划程序。企业纳税筹划必须遵从法定程序,制定和实施筹划的方案要取得税务机关的认可。特别是那些特定的或特殊的筹划方式,应在与税务机关达成共识后方可操作。在税收运作中要向税务机关提出书面申请,由税务机关审批,只有在税务机关认为合法并签署相应意见后,才能进行实施。再次,了解税务稽查知识。纳税人应该了解税务稽查的内容,明确罪与非罪、法与非法、理与非理;了解税法的漏洞、空白是否已被税务机关发现;了解税务稽查的案例,知道税务稽查的重点;了解纳税筹划活动是否在稽查之列,在税务稽查中应该注意做什么,怎么做?
五、熟练掌握各种纳税筹划的技巧
所谓纳税筹划技巧,不仅仅是书本上讲的几种或多种纳税筹划方法,更重要的是纳税人应结合自己经营的实际业务,运用好税收政策,通过恰当的会计处理技巧达到不缴税、少缴税或其他利益的目的。纳税筹划工作应掌握好三个结合点:
第一个结合点:单位业务流程与税收政策进行结合。这里所指的业务流程是企业某项业务的全过程,如企业发生某项投资行为和筹资行为等。在发生业务的全过程中纳税人必须要了解自身从事的业务全过程涉及哪些税种?与之相适应的税收政策、法律和法规是怎样规定的?税率各是多少?采取何种征收方式?业务发生的每个环节都有哪些税收优惠政策?业务发生的每个环节可能存在哪些税收法律或法规上的漏洞?在了解了上述情况后,纳税人还要考虑如何准确、有效地利用这些因素来开展纳税筹划,以达到合法或非违法筹划的目的。
第二个结合点:税收政策与筹划方法的结合。纳税人在准确掌握与自身经营相关的现行税收法律、法规的基础上,需要利用一些恰当的纳税筹划方法对现行的税收政策进行分析,从而找到与经营行为相适应的纳税筹划的突破口。
第三个结合点:筹划方法与会计处理的结合。纳税筹划的目的之一是减轻企业税收成本,降低税收负担。要达到此目的,只有税收政策和筹划方法还不够。因为企业的所有经营业务和过程最终要在会计核算中加以体现,因此,纳税筹划时还要利用好会计处理方法,把纳税筹划的内容恰当地体现在会计处理上,才能最终实现降低税收成本的目的。
六、必须做到主观上不违法
纳税筹划本质上是一种合法或不违法行为,理论上本不存在违法可能性。问题是, 理论与实践毕竟存在一定距离,实践中却存在纳税筹划违法的可能性。为了防止此种现象发生,纳税人进行纳税筹划时在主观上必须做到以法律为准绳,严格按国家的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办事。首先, 纳税人的纳税筹划只能在税法许可的范围内进行。征纳关系是税收的基本关系,税收法律是规范征纳双方关系的共同准绳,纳税人有义务依法纳税,也有权利依法对各种纳税方案进行选择。违反法律规定、逃避税收负担是偷漏税行为,广大纳税人应该自觉反对和制止。其次, 纳税人进行纳税筹划不能违背国家财务会计法规及其他经济法规。国家财务会计法规是对纳税人财务会计行为的规范,国家经济法规是对纳税人经济行为的约束。纳税人在进行纳税筹划时,若违反国家财务会计法规和其他经济法规, 提供虚假的财务会计信息或作出违背国家立法意图的经济行为,必然受到谴责和法律的处罚。
浅淡企业如何防范税收筹划的风险 篇12
一、税收筹划风险的定义
税收筹划风险可定义为纳税人的财务活动和经营活动针对纳税而采取各种应对行为时, 可能出现的筹划方案失败、筹划目标落空、偷逃税罪的认定及其由此而发生的各种损失和成本的现金流出。
二、税收筹划风险分析
1. 法律风险
税收筹划的法律风险是指实施税收筹划方案所引起的, 可能要承担法律责任的不确定性。税收的征缴是以国家制定的相关法律政策为依据的, 税收筹划必须在法律政策的框架之内来研究如何利用其提供的优惠政策和本身制度的不完善之处来减少企业税负。在筹划时, 纳税人需要对部分经营活动从形式上进行变通, 或对会计政策进行选择, 在变通或选择的“度”把握不当时, 税收筹划就可能被税务机关认为是避税或偷逃税行为。而一旦被认定为偷逃税行为, 纳税人就要承担追缴税款、加处滞纳金和罚金的法律责任, 严重的还要承担刑事责任。
2. 税收政策风险
税收政策风险是指税收政策时效的不确定性给税收筹划带来的风险。一切税收筹划方案都是在一定条件下依照当时的税收政策等相关规定选择、确定和组织实施的。但是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 国家会根据总体发展战略要求, 出台新的税收宏观调控措施。因为税收政策处于不断的调整变化之中, 这种时效性会对税收筹划、特别是长期税收筹划带来一定的风险。
3. 行政执法风险
税务机关在界定税务活动时拥有较大的自由裁量权, 这可能导致企业实施的税务筹划方案不被税务机关认同的风险。由于许多税务筹划活动是在法律的边缘运作, 税务筹划人员很难准确把握其确切的界限, 有些问题在概念的界定上本来就很模糊。税务机关执法人员也会根据自己对法律的理解对纳税人的经营活动做出判断, 如果税收筹划的方案未被认可, 该方案的实施很可能就会被界定为偷税、避税。
4. 成本效益的风险
企业在考虑税收成本降低的同时, 也应考虑该税收筹划方案的实施是否引发其他费用的增加或收入的减少。如果实施一项筹划方案使得实施过程中付出成本小于取得的收益, 那么这项方案应该放弃;反之, 应该采用。因此, 企业应该均衡考虑采取相对收益最大的税收筹划方案。如果仅仅以税收负担最少的方案作为最优的税收筹划方案, 那么在追求税收负担降低的同时可能会导致企业总体利益的下降, 这就会使税收筹划面临失败的风险。
三、风险防范措施
从税收筹划风险分析中可知, 税收筹划风险是客观存在的, 但也是可以规避和控制的, 企业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风险规避。
1. 树立税收筹划意识, 依法纳税开展税收筹划
税收筹划首先强调的是依法性, 这就要求税收筹划符合现行税法的规定。首先企业的高管人员应树立依法纳税、合法节税的理财观念, 加强税法知识学习。其次, 企业财务人员在准确处理企业账务的基础上, 应钻研税收专业知识, 全面了解相关的税收法律法规, 在各项财务活动中体现筹划节税意识。这样企业在开展税收筹划时, 就可以准确理解和全面把握税法内涵, 关注税收政策的变化趋势, 在依法纳税的前提下开展税收筹划。
2. 密切关注税收政策, 准确理解和把握政策的内涵
随着经济的变化, 税法总是在不断修正和完善。企业应建立税收筹划风险管理体系, 对税收筹划的方案进行风险评估、选择。企业可以利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和报刊等多种媒体, 建立一套适合自身特点的税收筹划信息系统, 收集和整理与企业经营相关的税收政策及其变动情况, 准确把握立法宗旨, 适时调整税收筹划方案, 确保企业的税收筹划行为在税收法律的范围内实施。
3. 贯彻成本效益原则, 实现企业整体效益最大化
企业在选择税收筹划方案时, 必须遵循成本效益原则, 才能保证税收筹划目标的实现。纳税人在实施税收筹划方案中获取部分税收利益的同时, 必然会为实施该方案付出税收筹划成本。当付出的成本小于取得的收益时, 该筹划方案才是合理的。因此任何一项筹划方案的实施, 只有在充分考虑筹划方案中的隐含成本, 确保税收筹划成本小于所得的收益时, 该项税收筹划方案才是合理的和可以接受的。企业选择的税收筹划方案应该是在税收负担相对较小的情况下, 企业整体利益最大的方案。
4. 提高税收筹划人员素质, 做好税收筹划的基础工作
由于税收政策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 因此, 进行税收筹划就是要不断研究经济发展的特点, 及时关注税收政策的变化趋势。这就要求税收筹划人员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高的操作业务水平。企业应重视对现有财务人员税法知识的培训, 促使其提高税收知识, 学习掌握节税筹划的理论和技能, 更重要的是具备税务筹划的意识, 从而能够依法高效地为企业开展节税筹划工作。
5. 营造良好的税企关系, 创造良好税收筹划环境
【税收筹划风险及其防范论文】推荐阅读:
企业税收筹划风险防范08-20
税收筹划风险及其管理05-19
税收风险管理及其防范07-06
税收筹划的风险09-22
企业税收筹划风险探讨08-16
税收风险防范09-20
企业纳税筹划及其风险07-01
软件企业税收筹划论文09-08
企业税收筹划相关问题论文06-17
企业税收筹划毕业论文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