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筹划策略

2024-08-27

税收筹划策略(精选12篇)

税收筹划策略 篇1

税务筹划旨在降低企业赋税,在减轻企业经济负担的基础之上增加收益,从而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然而,税务筹划的运用虽然能有效帮助企业节税,但也面临着一定风险,如企业片面注重税收筹划的节税效果而忽视其所蕴含的风险则很容易导致企业陷入危机。对此,企业在积极开展税收筹划的过程中应对税收筹划风险进行防范,以确保税收筹划能在能控制范围内帮助企业实现经济效益。

一、税收筹划风险控制概述

1. 税收筹划风险

在遵守国家法律规定前提下,以合法手段筹划企业生产活动从而实现节税、减税即为税收筹划。它属于企业财务管理范畴,在财务管理活动占据重要地位。但是筹划过程中,对于筹划行为所能带来的结果企业常常无法准确预计,这就可能造成筹划失败,甚至造成企业损失,这即为税收筹划风险。它具有客观性、主管相关性、复杂性、不确定性、可度量性等一系列特点,其出现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税收筹划过程中有较多不确定因素,企业进行筹划时过于注重节税而忽略了这些因素,最终导致得不偿失。

2. 风险控制

风险通常以控制风险或进行财务处理的方式进行处理。在企业运转过程中,管理者在识别、测量企业风险之后,以科学手段使其发生的可能性降低或消失,从而避免风险发生造成的企业损失即为风险控制。风险发生前它以降低风险几率为目标,风险发生后则以将其风险损失为目标。其基本控制方法有风险的转移、保留、回避等多种。现针对税收筹划的风险控制作具体探讨。

二、税收筹划风险控制系统的构建

在企业内部构建税收筹划风险系统是确保企业科学化、规范化开展税收筹划、降低或避免筹划风险的一项重要措施,其具体构建过程如下。

1. 识别与测量税收筹划风险

为确保风险控制可行性,企业在构建该系统前需要有明确而详细风险控制目标,它不仅能为能够帮助企业优选出最佳的风险控制方案,同时也为风险控制方案的实施与操作提供依据。通常风险控制目标可分为以下两个方向:(1)确定潜在损失目标;(2)确定实际损失目标。

确定风险控制目标后,为系统而全面的规避税收筹划风险,企业首先需要细致的测算、分析企业税收筹划行动下可能具有的风险,这是构建风险控制体系重要一环。这一过程中,风险控制负责人需从企业实际情况出发,较为准确的判断企业在进行税收筹划时,导致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因素及风险、因素的类别。常见的适用于识别税收筹划风险的办法有环境分析法、财务管理分析法、流程分析法等。通常企业识别风险时常采用多种分析方法并用的方式,但是在这一过程中需从企业经营动态方面出发,适时进行风险识别调整。

风险识别完成后,企业需要对风险数据进行测量。首先测量其频率。掌握其发生几率;其次确定其可能造成的损失额,确定平均损失额及损失区间;最后依据风险损失程度对税收筹划风险进行排序或划分等级,便于企业在制定具体控制措施时能做到有主有次。

2. 决策与执行税收筹划风险控制措施(1)制定控制方案

控制方案对于税收筹划风险控制结果影响重大,故选定税收控制方案时需根据风险特点及其给可能给企业带来的影响来进行决定。通常税收筹划风险控制方案有以下几种:1避免筹划风险;2控制风险损失;3保留筹划风险;4转移筹划风险。

(2)实施控制方案

税收筹划风险控制贯穿于企业税收筹划行为发生的始终,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风险控制中识别、测量、决策等各个环节都具有灵活性,也都会给控制结果带来影响,故实施控制方案时需坚持整体效益原则、成本———效益原则,同时做好人员配合。这是因为税收筹划风险往往具有关联性,控制方案的制定应尽量避免降低一种风险却增加另一种风险,而且风险控制旨在实现企业财务目标,故要确保其执行所得收益高于其执行成本。

3. 评估控制效果

税收筹划风险控制具有动态性,其伴随企业发展具有循环性。税收筹划风险控制系统的最后一个构建环节是对已经执行的风险控制策略进行评估。评估通常借助成本———效益分析法。通过对比控制成本和控制效果来判定此次税收筹划风险控制是否成功,并从中总结经验教训,为企业下一次税收筹划风险控制策略的制定积累实践经验。

三、税收筹划风险控制策略的应用

以某企业为例。该企业为房地产开发公司,日常经营活动涉及税种较多,除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之外,还有土地的使用税与增值税,契税、房产税等。该企业为合法减少纳税,积极在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下开展税收筹划。为避免筹划风险给企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该企业在内部构建起税收筹划风险控制体系,积极调动企业各方力量开展税收筹划风险控制,其具体应用的策略措施如下。

1. 夯实工作基础,从源头加强税务筹划风险控制

首先,完善企业财务制度,提高会计管理水平,同时优化企业内控体系,发现不足及时完善,以确保企业识别、测量税收筹划风险因素时所用信息真实有效,提高风险控制方案的可行性及有效性,同时为控制方案的有序开展奠定基础。其次,强化企业税收筹划风险控制意识,在避免企业陷入税收筹划风险控制误区的同时确保企业内部相关部门能够积极配合执行风险控制方案。最后,以培训或实践的方式来提升企业现有财务人员素质,培养或招纳一批精通税务、财务且具有风险控制经验的人才,为风险控制体系构建奠定人才基础。

2. 建立健全信息采集机制,增强风险控制方案灵活性

结合企业运营实际发现、识别并测量企业税收筹划下的风险时科学制定风险控制方案的前提和基础。为全面找出企业税收筹划的潜在风险,工作人员需动态掌握企业信息。这里的信息不仅包括文字生成的企业财务信息,还包括企业财务决策、国家税收政策调整、税务审查变更等动态信息,因此为提高风险控制方案灵活性,需有完善的信息采集机制做支撑,并且为了确保风险控制符合企业不断变化的运营实际,还应建立信息更新机制,保证风险控制人员能够及时掌握准确、实时的信息,以提高企业风险控制预见性。

3. 明确企业各部门职责,加强其在风险控制工作中的协调与配合

缴税及其相关事宜通常由企业财务部门负责,但强化税收筹划风险控制时则更多的需要企业各部门间的相互配合。这是因为风险控制工作从流程来看比较系统,涉及到的企业部门也较多,为确保科学风险控制方案行之有效的开展,企业需要落实各部门职责并加强彼此间交流,避免彼此出现配合冲突甚至各自为政现象,充分调动企业各方力量积极对抗企业税收筹划风险。

4. 完善税收筹划,坚持风险控制同税收法律精神相统一

税收筹划风险除来自于企业内部之外,也与国家税收法律政策及其相关执行情况有关。企业开展税收筹划风险控制时,一般来说对企业内部的因素认识较为透彻,工作处理也较好,但是基于外部税收法律政策问题及执行情况的风险因素认识和处理则体现出不足。对此,企业应该认识到切实可行的风险控制措施首先需符合律法,实际工作中积极同税务机关搞好关系,以避免风险控制措施承担法律风险,影响预期效果。

四、小结

总之,企业在依法纳税理念下开展税收筹划的同时需要树立风险意识,加强税收筹划风险控制,制定适应企业税收筹划风险特征的方案有目标、有计划的执行,保证企业能在最小风险下开展税收筹划,为企业获取阳光利润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黄娇.企业税收筹划风险控制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2.

[2]劳佳蕾.房地产企业税收筹划及风险防范[D].苏州大学,2013.

[3]刘继雄.企业税收筹划及其风险控制[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11,01:55-56.

税收筹划策略 篇2

(一)加强税收政策学习,树立税务筹划风险意识

首先,企业应加强税收政策的学习,准确把握税收法律法规政策。做到深入、透彻、全面了解一个地区和国家的税收法律法规。只有有了这种全面的了解,企业才能预测出不同纳税方案的风险,并对不同的纳税方案进行比较,优化选择,进而保证自身采取的税务筹划行为真正符合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其次,企业应密切关注税收法律法规的变动。成功的税务筹划应充分考虑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的变化,尤其是要重视国家政策的变动,一个企业若是能根据国家税收政策的变动及时的对税务筹划作出适当调整,不但能减小企业税务筹划的风险,而且还能为企业增加效益。实际工作中,企业应尽力熟悉税收法规的相关规定,认真掌握自身生产经营的相关信息,并将二者结合起来仔细研究,选择既符合企业利益又遵循税收法规规定的筹划方案。

(二)加强企业与税务机关的联系与沟通

企业税务筹划行为所要达到的最终目的是节税,而节税目标的最终实现还取决于税务机关的认可,只有得到了税务机关的认同,并遵循相关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税务筹划实践才会转变为企业的实际利益。但是,由于企业的很多活动都是在法律的边界运作,同时有些问题在概念的界定上就很模糊,常会导致税务筹划人员很难准确把握其确切的界限。因此,企业需要正确理解税收政策的规定,还要树立沟通观念,加强与税务机关的联系,随时关注当地税务机关税收征管的特点和具体方法,争取得到税务机关的认同和指导。税务机关还应设立专门的税收管理机构,加强对税收执法的监督;税务行政执法人员的素质需要加强,业务技术还有待提高,以避免税收政策执行上的偏差。总体来说,企业需要树立良好的诚信形象,诚心与税务机关交流与沟通。

(三)提高企业税务筹划人员的素质

纳税人的主观判断对税务筹划的成功与否有重要影响。因此,税务筹划人员需要在实际工作中尽量减少主观判断,努力培养对客观事实的分析能力。这就需要税务筹划人员具备税收、财务、会计、法律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还要具备良好的专业业务素质。同时,税务筹划人员还要注意沟通协作能力和经济预测能力的培养,以便于在税务筹划工作中与各部门人员的交流。税务筹划人员素质的提高一方面有赖于个人的自身发展提高,另一方面也取决于纳税人素质的提高。只有纳税人的素质普遍提高了,才会对税务筹划提出更多的要求,同时也会减小税务筹划风险。

参考文献:

[1]王洪彬.企业税务风险的规避与化解,现代商业,第5期

[2]邹春来.新形势下企业税务筹划风险应对探讨,现代商贸工业,第15期

税收筹划策略 篇3

关键词:税收筹划;法律风险;规避

在税收筹划的实践中,人们运用和总结出了税收筹划的多种方式。在这些方式中利用税收优惠政策、延缓纳税期限、转让定价三种方式运用最为广泛、最具代表性。

一、税收筹划的法律风险

1.利用税收优惠政策

纳税人利用国家税收优惠政策进行税收筹划不仅可以减轻税负,为自身争取经济利益。而且这种对国家税收优惠政策的利用也有利于国家产业政策的贯彻执行和特定政策目标的实现。由于这种行为高度契合了国家的立法精神,因此对于纳税人来说,利用税收优惠政策进行税收筹划是完全合法的行为,对于税收征纳机关来说,应当对这种行为给与鼓励。但是在税收筹划的实践中,利用税收优惠政策的筹划行为仍可能触犯法律,隐藏着大量的法律风险。这是因为,由于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和转变,颁布于不同历史时期的税收优惠政策针对的对象不同、数量庞大,载体不同。在这些政策中往往存在着繁复、交叉、甚至冲突的现象,而且变化频繁。这一情况使纳税人掌握税收优惠政策并加以利用的难度大大增加,纳税人在做税收筹划时往往会出现对税收优惠政策的掌握不够全面、准确甚至错误的情况。根据这些错误的理解进行的筹划行为往往会导致偷税、漏税结果的发生而招致税收征纳机关的处罚。

2.延缓纳税期限

延缓纳税期限是税收筹划的重要方式和主要内容。它是指纳税人通过合理安排使当期应当缴纳的税款得以延缓到下一个纳税周期,一般不改变纳税总额。纳税期限的延缓虽然没有减少总的税负,但却赢得了重要的资金时间价值。纳税人延缓纳税期限可获得两方面的利益。第一,减少本期的税款缴纳,从而间接增加本期的现金流量,有利于纳税人缓解财务危机和扩大再生产。第二,在通货膨胀的前提下,延缓纳税期限可以使纳税人保存优质资本,使自身获得更多的财务收益。延缓纳税期限在使得纳税人获得资金时间价值的同时,也会使得纳税人面临法律风险。这就是指在纳税人看来延缓纳税期限的正常合法策略,在稅收征纳机关看来会成为故意拖欠税款的行为。因此企业在提出各种策略包括延缓纳税期限的各种策略时必须谨慎。如果其行为被判定为故意拖欠税款的行为,则不仅其筹划目标不能实现,而且会遭到行政甚至刑事处罚。

因此,企业在遭受特殊困难,无法按期纳税时,应通过合法的途径进行延期纳税:企业应当在纳税申报后、缴纳税款期限届满前向主管税务机关提出延期申请,经主管税务机关核准后,在核准的期限内办理税款结算。

二、税收筹划法律风险的规避措施

1.完善税法,为税收筹划提供制度保障

税收筹划的正常、顺利开展以及税收筹划合法性的确认都依赖于税收法律、法规的合理和完善。因为税收筹划必须以现行税收法律、法规为依据,合理、合法的税收筹划行为从本质上说是纳税人对税收法律、法规的合理运用和遵从。因此,如果没有完善的税法体系,纳税人的税收筹划工作就难以顺利开展,其筹划行为和结果的法律性质也难以判断和确认。同时,税收法律规范的不稳定,也会使得纳税人在进行税收筹划时失去可预测性,从而很难做到有的放矢,甚至会被判定为逃税行为而受到法律的制裁。因此完善的税收法律制度是纳税人在实质上行使税收筹划权利的基础和保障。

(1)制定税收基本法,确立税收法定主义原则。税收法治原则是当今法治国家在税收法律领域普遍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通过税收基本法的形式把税收法定主义原则确立为税法的一项基本原则,是在税收立法、执法、司法和守法的全过程中坚持法治理念,实现依法治税的基础。应当通过税收基本法的形式,全面界定税法主体的权力和义务,并对国家征税权进行合理配置,对征税权建立合理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税收基本法还应明确税法和民商法、行政法等其他法律的衔接关系问题。总之,税收法定主义原则的全面确立和切实贯彻,将为纳税人的税收筹划行为提供坚实的法律支撑。

(2)建立相关税收筹划法律制度。首先,必须以法律的形式确认税收筹划是纳税人的一项基本权利,明确税收筹划的概念、性质、原则、税收筹划的范围和空间、税收筹划的举证责任和法律责任、税收筹划的保护和救济以及税收筹划方案合法性的认定标准;其次,明确纳税人可以聘请中介机构进行专业的税收筹划。

(3)规范税收优惠政策。税收优惠条款是纳税人在税收筹划时主要研究和针对的法律条款。为使纳税人能够合法合理进行税收筹划,避免触发不可知的法律风险,同时也避免纳税人通过曲解税收优惠条款达到偷逃税款的目的,必须对税法中涉及的税收优惠条款进行大力规范。本文认为,对于比较普遍的税收优惠政策,可以试行单独集中立法,对各地越权制定的各种优惠政策进行一次全面彻底的清理。在当前的经济形式下,为保证市场主体的公平竞争和促进产业机构的调整,应当尽量取消按经济成分和所有制性质制定的税收优惠政策,代之以鼓励产业升级、技术改造和扩大就业等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导向和宏观调控需要的税收优惠政策。

2.明确筹划范围,规范税务代理

鉴于税收筹划工作的复杂性和专业性,在税收筹划的实践中,相当多的纳税人会聘请专业的税务中介机构和专业人员进行指导或者进行全权处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税务中介机构在税收筹划领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为保障税务中介行业的健康发展以及税收筹划的顺利进行,当前亟需制定规范的、专业的行业标准对其进行约束和引导,保证其在法治的轨道上健康有效运行。本文认为国家应当制定出台税务代理法,将税收筹划明确为一项新的代理业务。应当以法律的形式明确确认纳税人与税务代理机构之间的权利义务以及法律责任。国家应制定和完善税务代理行业的相关法律制度,特别注重对税务代理行业准入制度、管理制度、执业制度、监督制度的法律化和规范化。在不断提升税务代理服务水平和服务规范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税务代理在税收筹划方面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莹莹.建筑施工企业税收筹划探讨[J].中国总会计师,2010(10):130-131.

电力企业的税收筹划策略 篇4

关键词:电力企业,税收筹划,发展对策

在电力体制改革之下, 销售电价调低而购电成本持续居高, 在其他费用可挖掘的节约空间已经不大的这种情况下, 税收作为企业经营中的纯成本, 对经营成果将产生直接的影响, 利用国家相关税收优惠政策, 合理进行税收策划、节约税收支出, 是电力企业经营与发展中的一个重点。电力企业的税收策划需要同自身行业特点和企业经营目标相结合, 应更多地考虑如何实现经营目标和企业整体效益最大化, 具体对策如下。

一、避免纳税过程中的额外税负

避免纳税过程中的额外税负是税收策划过程中的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工作, 这项工作是对财税人员日常工作的基本要求。庐山区公司在这项工作中, 要求做到: (1) 保证财务账目清晰; (2) 会计核算方法准确; (3) 完整保存、保留各项财务凭据; (4) 正确填报各项纳税申报表并按时申报; (5) 按规定要求及时缴纳各项税款。这项基础工作得到加强, 可以避免因自身原因或错误导致多缴纳税款, 防止因工作失误违反税法的规定, 造成税务机关认定的偷、漏税行为, 从而受到税收处罚和名誉上的损失。财税人员的责任心和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是避免纳税过程中的额外税负的保证, 同时财税人员对税法政策的深入理解可以一定程度上防范税务主管部门不规范性的征收, 防止在具体税收执行过程中因政策理解的偏差造成的涉税损失。税务主管部门在征税过程中应积极配合, 合理、合法纳税, 并运用财税理论结合实际情况避免重复或多缴纳税款, 在会计与税法的差异上应以事实为依据, 根据实际发生情况按规定认定和缴纳税款, 不应在税法尺度和理解上混淆不清, 造成税务部门在执行过程中不规范性的征税行为, 避免因此遭受的涉税损失和风险从而达到节约税收成本的目的。

在“营改增”税收改制中, 电力企业作为一般纳税人在不同程度上享受更大的税收改革利得, 扩大的增值税的抵扣范围对降低税收成本而带来的既得利润, 从某种程度上对电力企业发展和资本性结构带来变化。在增值税进项税实行抵扣的过程中, 要做到应抵尽抵、把税赋降到最低, 更加规范、合理享受“营改增”带来的成果。在纳税过程中必须完整保存各项纳税、缴税依据, 避免因税款已缴纳而依据不足导致的重复纳税或补缴甚至处罚情况。在营业税取消扩大增值税的抵扣范围, 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增值税的纳税依据的重要性, 增值税专票抵扣和纳税申报表填写的规范就直接影响了增值税缴纳的质量。至此可以看出, 税收策划的基础就是日常工作中对财税工作要求, 财税工作质量是避免纳税过程中的额外税负的必要条件。

二、利用税收优惠政策、优化纳税方案

利用税收优惠政策、优化纳税方案是在财税工作基础之上的更高要求, 一要增强税收法规的培训力度, 准确把握税收政策, 创造条件利用税收优惠。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对企业经营活动进行事前筹划, 尽可能降低税收负担。要想利用税收优惠政策必须准确把握税收政策, 认真研究增值税减免范围、企业所得税优惠、抵免依据。在充分享受国家税收优惠政策上, 做到有法有依、有据可循, 对政策的理解要吃透。庐山区公司对税收筹划高度重视, 将税收优惠政策与生产经营实际结合起来, 尤其在每年的电网新建项目享受“三免三减半”企业所得税优惠和节能节水专用设备投资额抵免企业所得税上全面做好各项工作。庐山区公司在争取“三免三减半”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时, 首先是税务岗位负责“三免三减半”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文件收集和整理工作, 同时对江西省国税关于执行电网企业新建项目享受所得税优惠政策的专项通知进行了详细的研读, 尤其对优惠政策的范围和优惠目录进行逐一核对, 把收集的最新优惠政策法律、法规文件汇编“简报”, 通过0A办公系统报送公司领导和相关业务部门, 组织“三免三减半”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进行专题研讨, 共同做好经济业务涉税问题的讨论, 对符合税收优惠条件的工程项目做到有据可循、事实充分并做好记录。二是明确各部门具体职责, 物资部负责将符合“三免三减半”税收优惠政策的工程项目资产信息情况汇总;运维部则将符合“三免三减半”税收优惠政策的工程项目性质进行归集并做出项目说明;财务部负责参照税收政策对符合“三免三减半”税收优惠政策的项目进行筛选记录在册, 并负责将会计凭证、发票、账页和项目报告及项目合同等相关资料收集整理, 做好项目台账和计算优惠依据, 同时对确认的受益项目, 在ERP系统中进入项目结构, 完善项目的电压等级、项目属性类别等信息, 再进入资产清单中完善资产的信息, 并最终在ERP系统中电网新建项目所得税优惠测算中达到财务账、申报表、资产卡片的信息完全一致。

三、通过策划、策略积极争取对企业有利的税收政策

依据税收策划的概念, 在税法的基础上, 以整体发展战略为依托, 对企业牵涉到的全部税务活动进行预设和统筹安排, 以便减少税负提升企业的整体竞争力。税收策划的目的是实现企业效益的最大化, 不能仅看重单个税种的节约, 而需要进行通盘考虑。例如:有的税收策划方案在某个时间段内能帮企业减轻税负, 但不利于企业长期均衡的降低税负, 只是一个此消彼长的过程甚至影响企业的后期经营发展;有的税收策划方案可以降低企业的流转税, 但会导致所得税或其他税负的增长。由此可见, 税收策划既要考虑单个税种的节税效率, 又要考虑税种之间是否存在利益互抵现象。因此, 这就要求企业在具体的纳税策划中进行研究和分析, 挑选最适合企业自身情况的税收策划策略, 以规避成本上升的风险。

四、结束语

总之, 电力企业不但要实现税收策划的终极目标:使企业利益最大化, 还必须清楚企业本身所面临的税收策划风险并定立对应的策略, 防患于未然。

参考文献

[1]何玉敏.新时期电力企业税收筹划工作的机遇与挑战[J].财经界 (学术版) , 2014, (8) :255, 262.

税收筹划策略 篇5

摘 要:伴随着国际贸易的产生,国际税收政策在各国的政策体系中逐渐显现出其重要性的一面。在国际经济不断深化的发展过程中,各国政府均在不同程度上在国际税收政策上实行了趋向一致的变革,国际税收竞争行为也随之而生。本文提出国际税收竞争现象的存在有其内在合理性的观点,分析认为:国际税收竞争存在对资本课税税率不为零的均衡点,过度竞争问题可以通过税收协调加以解决。最后,本文提出了新形势下我国参与国际税收竞争的策略选择。

关键词:国际税收竞争;税制改革;策略

一、国际税收竞争文献回顾

国家间税收差异逐渐被认为是影响国际资本流动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全球经济健康、协调、有序的发展过程中,正常的规范的国际税收竞争已经开始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它以吸引或保持经济资源为目标,有利于一国投资目标战略和投资促进战略的构建,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已经积极投身到这一经济活动中来,随之国际税收竞争的形式也

日趋完善。

Wilson,J.D.(1986)提出:所谓狭义国际税收竞争,指在非合作的税收体系中,独立的政府“竞争”一个活动的税基。而广义国际税收竞争,则指在非合作的税收体系中,每个

政府的税收政策都会影响到其他政府的税收收入。

国家税务总局(2002)给出了如下定义:国际税收竞争指各国政府通过竞相降低税率和实施税收优惠政策,降低纳税人税收负担,以吸引国际流动资本、国际流动贸易等流动性生产

要素,促进本国经济增长的经济和税收行为。

国际税收竞争的目的是多元的。Haufler and Schjelderup(2000)认为,各国政府在竞争资本流入的同时,也在竞争可征税利润的流入(flows of taxable profit)。跨国公司会在国家与地区间通过价格转移等手段来实现利润转移,其目的是减少公司在全球范围内的总体税项负债。转移价格制定的高低,与相关国家税率的高低密切相关,从而直接到各相关国家税基的大小。在这个模型中,政府运用税率和税收津贴两个工具来竞争资本和可征税利润

这两种流动资源。

Hines(1997;1999)回顾了美国相应的文献,研究认为:调高1个百分点的税率会引致0.5至0.6个百分点的FDI内流的下降。税率已经对跨国公司的决策行为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国家间法定税率的差异刺激了通过债务契约、价格转移等方法进行的利润转移行为,对子公司的股利汇回(dividend repatriations)起到重要作用,同时更影响着跨国公司投资

区位的选择。

我们再从实际情况看,随着资本流动性的急速发展,针对流动资本的税收总量并没有呈现下降的趋势,这种非反比特征在工业化国家尤其如此。Devereux et al.(2002)的研究表明,在欧盟和七大工业集团国家的过去数年中,当法定税率下降时,资本的平均税收负担并

没有下降。Devereux 通过对OECD国家的面板数据分析,研究表明,资本流动性和资本的税收负担并没有直接的相关性。甚至于还有相关研究得出了相反的结论,即两者的关系是正相

关的。

另外,恶性税收竞争也一直存在着,比如避税地税制等,对国际经济的协调发展产生了一定的负面作用,强化了跨国公司的内部化优势,影响了生产要素的正常流动,弱化了经济

运行效率。

正常的国际税收竞争是各国政府在提供公共产品效率方面的竞争,同样要遵循市场竞争

规律,它区别于恶性税收竞争,应该有合理的均衡状态。

二、国际税收竞争的存在合理性与均衡点

1.税收竞争的具体手段形式。税收竞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税率的调整;二是税收优惠政策条款。具体手段形式有:(1)低所得税率;(2)免税期;(3)亏损向后结转;(4)加速折旧;(5)投资、再投资补贴;(6)社会保险金减免;(7)基于雇工人数或其他与劳动相关的支出来减征企业销售收入税;(8)减征营销或促销支出的公司所得税;(9)根据产出中当地成分比例给予公司所得税减免或抵免;(10)根据净增加值给予所得税抵免;(11)免征资本品、设备或原材料、零部件和其他投入品的进口关税;(12)进口原材料退税;(13)减免出口税;(14)出口收入税收优惠;(15)特殊创汇活动或制成品出口所得税减免;(16)根据出口业绩对国内销售予以税收奖励退税;(17)关税退税;(18)出口净当地成分所得税抵免;(19)出口行业国外开支或投资减免出口税;(20)外商利润汇回免征所得税;(21)长期投资收益的优惠待遇;(22)政府

以财政补贴形式给予的其他税收方面的优惠等等。

从实际情况看,这些实现手段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其发展趋势逐步得到强化。

2.国际税收竞争存在的合理性。下一步需要考虑的问题是:各国竞相采用这些竞争手

段的动力到底是什么呢?这一竞争现象持续存在的合理性在哪里呢?

本文认为:

(1)经济全球化是国际税收竞争发展的决定性力量。国际贸易的快速增长、跨国公司持续的跨国兼并浪潮、互联网络的普及、不断的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预示着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不可逆转。靳东升(2003)认为,国际税收竞争的前提条件是经济全球化,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国际资本、国际贸易、国际信息交流以及劳动力的流动更加便捷,使国家间吸引经济资源成为可能,国际税收竞争就是企业竞争、经济竞争、国家竞争和地区竞争在国家税收宏

观调控上的表现。

(2)科学合理的策略是国际税收竞争得以持续良性发展的重要保障。科学合理的参与国际税收竞争的策略有助于为本国本地区的经济发展争取到更多的生产要素,尤其是国际流动资本的投入,并通过国际资本的输入取得技术外溢效应。“外国直接投资(FDI)是资本、专利及相关技术的结合体,其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对技术先进国和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大不相同。”(Balasubramanyam等,1996)。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其吸引的 FDI通过示范—模仿效应、竞争效应、联系效应、培训效应,分别在MNE与东道国企业之间、产

业内各经济单元之间以及产业间、核心与非核心人力资源之间实现溢出,有力的推动了本国经济的发展。当然,要实现正的技术外溢效应,必须要走好引进核心技术、利用核心技术、争取自有知识产权“三步曲”,尽量避免技术空心化。

(3)国际公共产品的存在部分抵消了国际税收竞争的负面影响。陈涛(2003)对国际公共产品给出了一个定义:“具有国际外溢性特征的公共产品,这类公共产品会存在国际上的‘搭便车’行为,比如空气环境治理、科学公共资助的R&D以及有全球扩散危机的病毒与细菌的控制等等”,“一般来讲,此类公共产品的外溢效应带来的外部性通常是正的”,因此,各国政府在国际公共产品提供这一行为上动力先天性不足。Bjorvatn & Schjelderup(2002)通过模型阐述了公共产品的国际外溢性(international spillovers)与国际税收竞争之间的关系,认为一国通过税收竞争获得的好处由于国际公共产品外溢性特征的存在而被弱化了,制约了税收激励行为,从而一定程度上牵制了税收竞争向更低的均衡状态发展,均衡状

态得以相对稳定。

(4)经济宏观的优化调整的要求。赫伯格三角形模型通过有关税收因素的变化,分析了超额税收负担导致的社会福利的变化,间接表明:通过参与国际税收竞争使各国政府降低税负的行为,达到了吸引国际流动性生产要素和促进了经济增长的目的。这从理论上证明了国际

税收竞争存在的必要性。

3.寻找国际税收竞争的均衡点。基于国家经济利益的寻求,国际税收竞争这一现象将在全球范围内持续存在,且将变得越发激烈。但是,只要是规范有序的竞争,其就一定有合理科学的竞争结果。

在各种竞争中,每一个竞争主体都会在评估其他竞争主体行为的情况下做出自己的决策。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跨国公司的资本流动越来越频繁,涉及的资本量也越来越大,资本流失给本国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逐渐显现,这无形中给各国政府施加了减税的压力,那么不断的税收竞争与调整过程会不会使税率达到特别低甚至是税率为零,也就是出现“竞争到底”的状况呢?理论模型回答了这一问题。Zodrow,Mieszkowski(1986)的基础税收竞争模型(The Basic Tax Competition Model:BTCM)通过四个假设:(1)交易无成本;(2)要素价格不等;(3)资本可以自由流动;(4)劳动力不可以自由流动。在屏蔽了较为复杂的不完全竞争、规模经济与交易成本情况后,分析认为:(1)资本的流动性导致对资本的低税率;(2)资本流动性与资本课税税率负相关;(3)如果资本是可以自由流动的,对资本税率作微小的上调能导致Pareto的改善。在资本完全流动的情况下,影响资本课税税率的直接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资本外流量;二是税基侵蚀效应。“竞争到底”并不是表示税收竞争的结果是税率等于零,而是指会达到一个相对较低的次优的正的税率,并在此水平上达到均衡状态。当然,有关外界环境的变化会直接导致该均衡状态的相应变化。基础税收竞争模型认为,针对流动资

本的税收与资本在地区间的流动性成反比,即存在“竞争到底”的现象。

税收差异在长期的竞争过程中得到缩减,各国税制结构有趋于一致的倾向,简单的说,国际税收竞争的均衡点在税制准同质化的竞争(产生向下的压力)和公共产品提供效率(产生

向上的压力)的共同作用下得以产生。

国际税收竞争无论由哪一个国际组织来主导,都要避免恶性的竞争,所以税收协调的难

度都是不可低估的。

三、新形势下我国参与国际税收竞争的策略选择

1.目前我国采取的主要措施。

(1)实现增值税制的调整。目前,在中央财力逐渐强大、国家经济稳步发展的情况下,我国正在实现从生产型增值税向消费型增值税的转变,鼓励了企业的技术进步,促进了生产

结构的调整,加强了我国企业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2)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调整现有的税收优惠制度。实际的税收差异之所以形成,首先在于税收优惠的存在,其次才是法定税率。依据1991年颁布的《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外资企业在我国享受企业所得税上的优惠政策。由于外资企业能够比内资企业享受更多的税收优惠,所以,虽然内外资企业法定税率分别为30%和33%,但是实际的外资企业有效平均税率为13%,内资企业为25%,外资企业的企业所得税比内资企业几乎少

到一半,这种状况不尽合理。

为改变这种状况,我国政府开始清理税收优惠政策,严格监督税收优惠政策的执行,尽量避免各地争相越权减免、私下扩大优惠范围从而弱化中央政策实施效果的现象发生,并逐

渐将税收优惠政策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以兼顾到地区间发展不平衡的状况。

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的统一,不仅是税率和优惠政策实现统一,还在税前成本和费用扣除标准上实现统一,实现了企业的国民待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市场主体的机会差异,有

利于我国在国际税收竞争中把握住主动权。

2.未来需要重点思考的内容。

(1)进行宏观税负的科学调整。我国的税率情况比较复杂,近年呈现出先降后升的态势。实际数据统计显示,即使考虑到物质生产领域的税收负担高于非物质生产领域的税收负担,我国宏观税负比大多数工业化国家也要低很多。但是由于我国存在税外负担的现象,即存在各种政府收费和制度外收费,企业的实际(税收)负担可能要较大程度地高于宏观税负,在各

国竞相参与税收竞争的新形势下,税率和税外负担存在调整的必要性和急迫性。

(2)发挥出税收优惠的真正作用。需要减少直接优惠,更多地实行间接优惠,增加税收优惠政策的透明度,并将优惠税种的范围适当扩大,合理、有限、灵活地发挥税收优惠政策

在行业发展中的导向作用。

(3)继续加强国际间的税收合作与协调。税收优惠的实际效果需要其他国家的税收饶让政策的配合,从这一点上就显示出加强国际间的税收合作与协调的重要性,因此需要加强税

收协定作用的发挥,加强国际税收信息的有效交换,建立健全反避税制度。

作为发展中国家之一,我国在将参与国际税收竞争作为提高国家竞争力的一个手段时,面临的约束条件是比较复杂的,在进行实证分析的同时上需要研究出一个满足实际需要的中国税收竞争模式,该模式应体现出如下三点基本认识:(1)发挥各国际组织的作用,限制发

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税收竞争;(2)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税收竞争通过协调确定竞争的底线;(3)建立我国税收的制度优势。

注释:

①资料来源:主要整理自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的《World Investment Report》(1996)

和《96‘世界投资报告》,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1997.②也有测算为其他值,但基本上都是近似1:2的关系。

③大约占到我国GDP的10%左右。

参考文献:

税收筹划策略 篇6

【关键词】建筑行业;营改增;税收政策;税制改革

建筑行业的发展与人们的生活有极为密切的关联,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关系着人民的生活质量。为了改善人们的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必须促进建筑行业的稳定发展。营改增制度的实施将对建筑行业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将对此进行分析,探讨建筑企业的应对措施,尽量减少税收制度改革所带来的影响,实现企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一、营改增后的建筑企业影响及发展分析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之所以实施营改增税务制度,主要是为了给建筑企业创造适合的税负环境条件,促进建筑企业良性发展。对于建筑企业来讲,在实际生产经营过程中,经常会出现重复纳税现象,如果处理不好,则会导致企业成本增加,对于企业市场竞争力也有一定的损害。从实践来看,在实施营改增制度以前,建筑企业容易产生税负不均衡等问题;当营业税改为增值税以后,有效地避免额重复征税现象发生,也切实减轻了运营成本;营改增以后,建筑企业在采购原材料如钢材、水泥、机械设备时可以取得相应的增值税发票,实现进项税的抵扣,促使增值税形成一条完成的价值链;营业税改增值税可有效推动建筑企业扩大业务规模和提升融资实力。

营改增政策实施后,对建筑行业的整体纳税数额会产生很大的影响。营改增对无形资产转让的规定,对建筑企业加大对科学技术的重视,从而加大对科研的投入,对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但是由于我国建筑企业的运营水平不同,致使营改增的税收政策的实施,可能会出现加大建筑企业运营成本的现象。营业税改增值税以后,之所以会对建筑企业纳税数额产生不利影响,主要原因在于国内市场票据管理不健全,建筑行业发展过程中所需的原材料供应商无法提供国家规定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以致于建筑企业在实际纳税过程中无法进行税收抵扣,不能享受营改增的税收政策带来的税收减免政策。

推行营改增,建筑企业的新老项目接替衔接难度增加,一些项目施工周期长、项目涉及地域广,新老项目之间如何平稳过渡,不同地区如何对同一政策做出不同的理解和执行,这些都将影响到建筑企业项目的具体实施。建筑行业通常采用总承包的方式开展项目,建筑企业执行“营改增”时,上下游关联企业也应该同时执行营改增。营改增税收政策,正是在该种时代背景下制定的,其实施可有效的促进建筑企业产业结构优化,降低企业运营成本,为我国建筑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政策支持。营业税改增值税的税收政策实施后,将对企业的财务报表产生重大的影响,企业必须加大财务报表的管理。

二、营改增以后建筑企业应对措施及税收筹划策略

基于以上对营改增以后的建筑企业的税制变化情况分析,笔者认为建筑企业若想适应新税制,实现可持续发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提高思想认识,完善合同管理

为了保证建筑企业在适应营改增的税收政策的过渡阶段,实现企业自身的突破,体验营改增税收政策给企业带来的减税效果,就需要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提高认识,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为建筑企业接受营改增政策,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条件,从而避免营业税改增值税的税收政策给企业带来的不利影响,充分利用营业税改增值税给企业带来的减税效果,保证企业的长远发展。同时,还要完善合同管理,制定合适的投资方案。建筑施工企业应当在分包合同、建材采购合同中明确约定承担增值税发票,并且约定双方提供的消费清单、购销凭证以及增值税发票等证明,最后再付款。建筑企业还不断加大对分公司、承包人的管理力度,建筑企业内部承包经营形式,对于建筑企业拓展业务、提高市场竞争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企业财务管理难度也随之增大。建筑企业应当注重合作商的选择,以免难以抵扣增值税。

2.适时进行税收筹划

营改增以后,国内建筑企业面临一系列新的问题,尤其在税务筹划过程中必须进行全面考量,建筑企业应当适时抓住这一发展时机,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制定新的税务筹划方案。在适当的税务环境下,建筑企业固定资产应当及时进行更新,提高设备应用效率以及机械化水平,以此来有效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通过采购建材、固定资产投资等形式,综合筹划长期的投资方案,以此来增强企业盈利水平。在实施营改增税制以后,将给建筑企业税收筹划带来可新的空间,对各个环节均应当进行及时、细致的筹划。如在原材料供应商、承包商选择过程中,应当全面分析供优势与不足,对比分析价格与税额,然后结合增值税抵扣条件,选择最优方案。在此过程中,还应当实时关注国家政策调整变化,对各种可能性进行分析,以免因政策变化而增加企业税负、加大经营风险。

3.优化现金流管控

营改增以后,根据《增值税暂行条例》规定,“增值税纳税人义务发生时间:销售货物或者应税劳务,为取得销售款项或者取得索取销售款项凭据的当天。先开具发票的,为开具发票的当天。”基于此,建筑企业在收到相应销售款项,或者获得业主方同意以后,申请完工签证,并计算缴纳税款,该种方式有利于企业提升现金流运转能力。营改增以后,建筑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应当对税制改革方案、营业税和增值税之间的区别进行细致的梳理和认知,积极组织财务人员参加培训,以尽快了解最新税制规定,优化企业现金流管理。

4.对企业内部进行严格的管理

由于当前的建筑企业的经营方式基本上都是以粗放型的经营方式为主,致使企业的资质和规模参差不齐,企业的管理人员的职业素质也不高,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也不完善。这一系列管理问题的存在给企业应对营改增的税收政策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为了适应营改增的税收政策,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必须对建筑企业的内部加强管理,改变建筑行业传统的经营思想,实现企业经营由粗放型向精细化的转变,严格规范企业的财务制度,对企业的财务人员进行专门的培训,提高财务工作人员的税收意识和业务能力,为保证企业的科学化管理提供强有力的人员保障。

綜上所述,营改增的政策在建筑行业的实施,既为促进建筑企业的发展提供了税收政策的保证,也给建筑行业的发展带来了一些消极影响。建筑行业为适应营改增的新税收政策,必须对企业进行强有力的变革,加强对企业人员的管理和培训,为保证企业在新的税收政策中实现飞跃创造条件,从而为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许美华.浅议建筑业“营改增”对企业的影响及对策[J].知识经济,2013,04:125-126.

[2]林雯.浅析建筑企业营改增的应对措施及税收筹划[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3,08:60-61.

[3]袁君.建筑业在“营改增”改革中的应对措施[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4,11:61-63.

[4]李淑瑞.建筑业“营改增”纳税筹划[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04:145-146.

[5]胡丹.建筑企业“营改增”应对策略研究[J].建筑经济,2015,03:108-111.

[6]张望军.建筑施工企业“营改增”税务筹划及风险应对[J].经营管理者,2015,18:28-29.

[7]张海明.建筑企业如何应对增值税“扩围”改革[J].西部财会,2012(13):8-10.

中国物流企业税收筹划策略研究 篇7

关键词:物流企业,税制现状,税收筹划

一、中国物流及物流企业的定义

中国国家标准对物流的定义是:物流即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物流的过程,一方面是商品价值增值的过程,一方面是使商品的价值转化为交换价值成为可能。

物流企业是指具备或租用必要的运输工具和仓储设施,至少具有从事运输(或运输代理)和仓储两种以上经营范围,提供运输、代理、仓储、装卸、加工、整理、配送等一体化服务,并具有与自身业务相适应的信息管理系统,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经济组织。

二、税收筹划的含义及作用

税收筹划是指在纳税行为发生之前,在不违反法律、法规(税法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通过对纳税主体(法人或自然人)经营活动或投资行为等涉税事项做出的事先安排,以达到少缴税和递延缴纳为目标的一系列谋划活动。

在中国积极开展税收筹划的积极意义:(1)有利于提高纳税人的纳税意识,抑制偷、逃税等违法行为。(2)有利于税收法律法规的完善。(3)有利于实现纳税人利益最大化。(4)有助于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会计管理水平的提高。(5)有助于优化产业结构和资源的合理配置。(6)有助于纳税人更好更快地适应复杂环境。(7)从长远和整体上看有助于国家增加税收。

三、中国物流企业面临的税制现状

21世纪以来,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态势拉动了物流业的快速发展,物流业在中国迅速崛起。中国国家政策给予推动,各类物流企业快速成长,物流经营管理和服务创新出现新的局面。但是中国的物流行业尚处于起步阶段,与国外相比基础较为薄弱,与之对应的是中国物流企业所适用的税收制度和政策法规也比较欠缺和分散。

现代物流业是新兴的综合性服务行业,所经营的领域非常广泛,物流业的各种服务适用的税种不同,物流企业所涉税种有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车船税等。中国的物流企业应该在遵循国家税法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国家的优惠政策,进行税收筹划,降低企业的税收成本,实现利润最大化,促进物流企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四、中国物流企业税收筹划探究

物流企业的税收筹划可以从纳税主体、适用税目税率、税收优惠政策、税收递延等方面来考虑。

(一)纳税主体的筹划

物流企业按照不同的划分标准,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不同类型的物流企业存在着涉税差异。物流企业应根据自身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纳税主体类型。

1. 按照企业组织形式外部层次划分的物流企业涉税分析。

按照财产组织形式和法律责任权限,中国把企业分为三类: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和公司企业。从法律角度上讲,公司企业属法人企业,出资者以其出资额为限承担有限责任;合伙企业和独资企业属自然人企业,出资者需要承担无限责任。中国对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生产经营所得自2000年1月1日起,比照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适用五级超额累进仅征收个人所得税。而公司企业需要缴纳企业所得税,如果向个人投资者分配股息、红利的,还要代扣个人所得税(投资个人分回的股利、红利,税法规定适用20%的比例税率)。一般来说,独资企业、合伙制企业的总体税负低于公司制企业,因为前者不存在重复征税问题,后者一般涉及重复征税问题。企业的设立在选择独资企业、合伙制企业或是公司制企业纳税主体的身份时,要充分考虑税基、税率和税收优惠政策等多种因素,最终税负的高低与否是多种因素起作用的结果,不能只考虑一种因素。

2. 按照企组织形式内部层次划分的物流企业涉税分析。

企业内部可分为母子公司和总分公司,企业投资设立分支机构时不同的组织形式各有利弊。分公司对应总公司而言,它不具有独立法人身份,因而不能享受当地的税收优惠政策,但设立分公司手续简便,有关财务资料也不必公开,分公司不需要独立缴纳企业所得税;子公司对应母公司而言,子公司具有独立法人身份,可以享受子公司所在地提供的包括减免税在内的税收优惠政策,但设立子公司手续繁杂,子公司必须独立开展经营,自负盈亏,独立纳税。设立子公司与设立母公司的税收收益孰高孰低并不是绝对的,它受到一国税收制度、经营状况及企业内部利润分配政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通常而言,在投资初期分支机构发生亏损的可能性比较大,宜采用分公司组织形式,其亏损额可以和总公司损益合并纳税。当公司经营成熟后,宜采用子公司的组织形式,以便充分享受所在地的各项税收优惠政策。

案例:某物流企业集团的母公司五年内每年均盈利,每年应纳税所得额均为200万元;子公司经营初期亏损,五年内的应纳税所得额分别为:-50万元、-15万元、10万元、30万元、80万元。母、子公司的企业所得税税率均为25%。若该企业集团按原机构设置纳税,则母、子公司每年纳税的情况为(单位:万元):

税收筹划方案:该企业集团改变其机构设置,将子公司变更为分公司,与总公司汇总纳税。筹划后的总分公司五年的纳税分别为37.5万、46.25万、52.5万、57.5万、70万,合计263.75万。由上述结论可看出,虽然进行筹划后的纳税总额与筹划前的相同(均为263.75万元),但每一年的纳税额却是不同的。由此可见,前两年总分公司盈亏相抵后使得年纳税额低于母子公司的年纳税额,这为物流企业赢取资金时间价值创造了条件。

3. 选择作为增值税或是营业税纳税人的涉税分析。

对于从事混合销售或兼营行为的物流企业,首先要做好增值税还是营业税纳税人的身份筹划,通过寻找增值税和营业税的税负纳税平衡点,来确定本企业合适的纳税人身份,从而降低企业的税负水平。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以销项税额减去进项税额为应纳税额,而营业税是以全部营业额乘以税率为应纳税额,在增值率达到一数值时,两种纳税人的税负相等。因此,对于增值率大于无差别平衡点增值率的企业,适于作营业税纳税人,反之则选择作增值税纳税人。同时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税法对混合销售行为的规定:从事货物的生产、批发或零售的企业、企业性单位及个体经营者以及以货物的生产、批发或零售为主,兼营非应税劳务的企业、企业性单位以及个体经营者的混合销售行为,视为销售货物,应当征收增值税。这里所谓的“以从事货物的生产、批发或零售为主,并兼营非应税劳务”,是指在纳税人的年货物销售额与非应税劳务营业额的总额中,年货物销售额超过50%,非应税劳务不到50%。因此在确定纳税人身份的时候,可以通过控制应税货物和应税劳务所占的比例来转换纳税人身份。纳税人只要使应税货物的销售额占到总销售额的50%以上,就可以缴纳增值税;反之,若非应税劳务占到总销售额的50%以上,则需缴纳营业税。

(二)适用税目税率的筹划

1. 国税发[2004]88号文件规定:

自开票的物流劳务单位开展物流业务应按其收入性质分别核算,提供运输劳务取得的运输收入按“交通运输业”税目征收营业税并开具货物运输业发票;提供其他劳务取得的收入按“服务业”税目征收营业税并开具服务业发票。凡未按规定分别核算其应税收入的,一律按“服务业”税目征收营业税。国税发[2005]208号文件要求物流企业将收入分别按交通运输业务和仓储业务核算,然后分别按差额进行缴税处理。物流企业提供运输、配送劳务是按照“交通运输业”的税目和3%的税率来计税;物流企业提供的仓储、物流加工等劳务却适用“服务业”的税目和5%的税率。因此,对于一项业务既涉及运输业收入又涉及其他营业税应税劳务收入的,应分别开具发票结算,以免全部收入从高使用税率。另外,作为提供一站式服务的物流企业在和客户签订的合同中,可以适当提高运输劳务的运费收入,相应缩小仓储加工劳务部分的收费。如此操作既不违法,又可以为物流企业节省一定的营业税金。而对于物流企业的客户来说,适当提高后的运费也可以按照7%的比率计算进项税额抵扣销项税额,对客户少缴增值税税金也有一定的好处。

2.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出租不动产取得固定收入征收营业税问题的批复》(国税函[2001]78号):

企业以承租承包形式,将资产提供给内部职工或其他经营人员,在企业不提供产品、资金只提供门面、货柜或其他资产并收取固定的管理费用、利润或其他名目的价款的前提下,如果承租者或者承包者领取了营业执照,企业属于出租不动产或其他资产,企业向承包者或者承租者收取的全部价款,不论其名称如何,均属于从事租赁业务取得的收入,应按照“服务业—租赁”交纳营业税,如果该项资产是不动产(厂房、店面等),还要以租金收入作为计税依据,交纳房产税;但是承包者或承租者未领取任何营业执照,则企业向其提供各种资产所收取的各种名目的价款,均属于企业的内部分配行为,不征收营业税。因此从节税的角度考虑,企业对内部职工出租不动产时,应尽可能要求其不要办理营业执照。

(三)税收优惠政策的筹划

税收优惠主要有免税、减税、税率差异、税收扣除、税收抵免、优惠退税、亏损抵补的形式。对于物流企业来说,主要有以下税收优惠政策:

1. 新办企业适用税收优惠政策。

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新办企业认定标准的通知》(财税[2006]第001号)规定,对于符合条件的新办企业,能享受企业所得税定期减税或免税的优惠政策。同时,根据《税收减免管理办法(试行)》(国税发[2005]第129号)规定,对于位于西部地区符合一定条件的新办交通运输企业可以享受“两免三减半”的税收优惠。而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货物运输业新办企业所得税退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6]第249号)的规定,对新办物流企业的预缴所得税在年终汇算清缴后发现超出实际应缴税金额、可以办理退税的,也可以直接抵缴该纳税人次年应纳企业所得税。但是,该文件同时明确,对实行核定征收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因代开货物运输发票而缴纳的税款,主管税务机关不予退税。

2. 试点企业适用税收优惠政策。

根据国税发[2005]208号文件精神,试点企业和非试点企业的税收待遇是不同的。只要是纳入试点范围的物流企业都可按差价收入计算应缴营业税金;同时这些企业所开具的货物运输业发票都可以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接受运输劳务时抵扣销项税额。因此,作为物流企业应该尽快地增强自身实力,完善自身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竞争力,争取早日被纳入试点范围,享受差价计税和开具抵税发票的优惠政策。

3. 小型微利企业适用税收优惠政策:

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减按2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四)纳税期限的筹划

纳税期的递延也成为延期纳税或税收递延,即允许企业在规定的期限内,分期或延迟缴纳税款。延期纳税等于得到一笔“无息贷款”,有利于资金周转,节省利息支出以及由于同通货膨胀的影响,延期以后的缴纳的税款币值下降,从而降低了实际纳税额。推迟税款缴纳的基本思路归结为:一是推迟收入的确认,二是费用应当尽早确认。采取有效的会计处理方法,是企业实现税收递延的重要途径。如合理地确定固定资产折旧的方法、科学地确定存货计价的方法、在规定的标准范围内计提坏账准备和削价准备、采用允许所得税会计处理的时间性差异等等。以固定资产折旧费用为例,物流企业有大量的固定资产,如运输车辆、配送中心、越来越先进的仓储设施。在物流企业成本中,固定资产折旧占有很大的份额。固定资产折旧费用冲减企业利润,对所得税产生很大影响。具体而言,在会计核算方面有多种固定资产折旧核算的方法供选择。如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和加速折旧法。从相对节税角度看,加速折旧法更有利。固定资产残值率越低,折旧年限越短越好。

五、结论

税收筹划是纳税人应有的权利,物流企业的税收筹划要以遵守法律为前提。随着国家税法的调整和改革以及中国物流业的进一步发展,中国物流企业会呈现新的特征,在纳税方面也会出现新的问题,需要不断地展开新一轮的涉税分析和税收筹划研究。物流企业税收筹划要达到整体最佳效果,关键要综合地考虑企业的具体情况,系统地、充分地把握构成企业纳税筹划可选方案的各种可能性及其组合,从纳税主体、适用税目、税收优惠政策、税收递延等方面全面分析,比较各种税收筹划方案择优选择。税收筹划必须服从于物流企业财务管理的总体目标,注重综合平衡,如此以促成企业价值最大化,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计金标.税收筹划[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2-4.

[2]马璐.物流企业增值税税收筹划[J].市场周刊:新物流,2009,(1).

[3]张佳.浅析物流业的税收筹划方案[J].财税,2010,(4).

[4]李海萍,陈萍生.物流企业税收筹划要吃透新政策[N].中国税务报,2006-03-06.

[5]陈岳.物流企业税务筹划要点分析[J].煤炭经济研究,2009,(2).

[6]李永芳.中国物流业涉税分析与纳税筹划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09.

企业税收筹划策略与实证研究 篇8

关键词:税收筹划,策略,纳税人,实证研究

1 税收筹划理论概述

1.1 税收筹划的定义

税收筹划亦称做纳税筹划、税务筹划。国际上对税收筹划的定义归纳不尽一致。印度税务专家N.J.雅萨斯威在《个人投资和税务筹划》一书中说, “税收筹划是纳税人通过财务活动的安排, 以充分利用税收法规提供的包括减免在内的一切优惠, 从而享得最大的税收利益。[1]”荷兰诡计财政文献局 (LBFD) 《国际税收辞典》是这样定义的:“纳税筹划是指通过纳税人经营活动或个人事务活动的安排, 实现缴纳最低的税收”[2]。

目前, 国内研究税收筹划的学者主要有中国人民大学的张中秀教授、上海财经大学的方卫平、国内的学者周华洋等人。但他们对税收筹划的研究大都在避税, 对税收筹划其他方面的研究还不太多。总的来说, 目前在国内对税收筹划有三种不同的观点:

一是认为税收筹划就是特指一种情况即节税筹划, 也就是说将节税与纳税筹划等同的观点。

二是将税收筹划外延延伸到各种类型的少缴税、不缴税的行为, 甚至将逃税策划、骗税策划都包括在纳税筹划的概念中, 如果将第一种观点称为“狭义派”, 那么第二种观点应称之为“广义派”。我的观点是以逃税为代表的违法手段不属于纳税筹划范畴, 税收筹划只包括一切采用合法和非违法手段进行的税收方面的策划和有利于纳税人的财务安排。因此, 税收筹划的定义应归纳为:税收筹划是指纳税人在熟知相关税收法律的基础上, 在符合税法、不违反税法的前提下, 自行或通过中介代理机构的帮助, 为了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或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而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财务决策和组织机构等经济业务或行为的涉税事项预先进行设计和策划的过程。

1.2 税收筹划的基本特征

1) 不违法性。

2) 目的性。

3) 事前筹划性。

4) 时间性。

5) 地域性。

6) 专业性。

1.3 税收筹划的原则

1) 合法原则。进行合理避税, 应该以现行税法及相关法律、国际惯例等为法律依据, 要在熟知税法规定的前提下, 利用税制构成要素中的税负弹性进行合理避税, 符合税法或者不违反税法, 这是区别于偷、逃、欠、抗、骗税的关键。

2) 保护性原则。纳税人要避免多缴税款, 在兼营不同税种、不同税率的货物、劳务时, 在出口货物时, 在同时经营应税与免税货物时, 要按不同税率 (退税率) 分别设账、分别核算;在有混合销售行为时, 要掌握计税原则。

3) 时效性原则。时效性原则体现在充分利用资金的时间价值上, 如销售收入的确认、准予扣除项目的确认、增值税进项税额的确认与抵扣时间、销售与销项税额的确认时间、出口退税申报时间、减免税期限等, 都有时效性问题。

4) 整体性综合性原则。在进行一种税的合理避税时, 还要考虑与之有关的其他税种的税负效应, 进行整体筹划。选优弃劣, 避害取利, 始终是合理避税的根本原则。

2 企业税收筹划的策略

2.1 筹划税率

税率是决定纳税人税负高低的主要因素之一。各税的税率大多存在一定的差异, 一般情况下, 税率低, 应纳税额少, 税后利益就多。但是税率低不一定等于税后利益最大化。所以对税率进行筹划, 可以寻求税后利益最大化的最低税负点或者最佳税负点。

2.2 筹划税基

税基是决定纳税人税负高低的另一主要因素。各种税对税基的规定存在很大差异, 对税基进行筹划可以实现税后利益的最大化。对税基进行筹划既可以实现税基的最小化, 也可以通过对税基实现时间的安排, 即在递延纳税、适用税率、减免税等方面获取税收利益。对税基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筹划。

1) 税基递延实现。税基总量不变, 税基合法递延实现, 在一般情况下可递延纳税, 等于取得了资金的时间价值, 取得了无息贷款, 节约了融资成本;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 税基递延等于降低了实际应纳税额;在适用累进税率的情况下, 有时可以防止税率的攀升。但是, 与税基均衡实现和即期实现相比较, 税基递延实现有时也会造成多纳税。

2) 税基均衡实现。税基总量不变, 税基在各纳税期之间均衡实现, 在有免征额或税前扣除定额的情况下, 可实现免征额或者税前扣除的最大化;在适用累进税率的情况下, 可实现边际税率的最小化。但是, 与税基递延实现和税基即期实现相比较, 税基均衡实现有时也会导致税收利益的减少。

3) 税基即期实现。税基总量不变, 税基合法提前实现, 在减免税期间, 可以实现减免税的最大化。但是, 与税基递延实现和均衡实现相比较, 税基即期实现有时也会造成税收利益的减少。

4) 税基最小化。税基总量合法减少, 也可以减少纳税或者避免多纳税。

2.3 筹划税收优惠

对税收优惠进行筹划, 可以获得税后最大利益。

1) 筹划减免税。国家为了实现不同的政策目标, 几乎在所有税制中都规定有减免税政策, 尤其是主要税种的减免税政策更多, 这形成了税负的许多差异。研究各税及各种减免税的优惠待遇、条件以及对税后利益的影响, 通过合理地安排, 可以取得明显的税收利益。

2) 筹划其他税收优惠政策。出口退税、外商投资企业再投资退税、购买国产设备用新增所得税抵免设备投资等税收政策, 具有许多税收优惠条件, 对这些税收优惠政策进行筹划, 可以取得税收利益。

2.4 筹划纳税人

有些税种对纳税人的界定有一定差异, 规定在一定条件下对某些有同样行为的主体不纳入征税范围。所以对纳税人进行筹划, 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免除纳税义务。但是, 避免成为纳税人不一定就能实现税后利益最大化。

2.5 筹划不同经济业务的税负结构

纳税人不同的经济业务往往缴纳不同的税种, 形成不同的税负结构, 进而影响纳税人税负的高低。对税负结构进行筹划, 有利于实现税后利益的最大化。

2.6 筹划国际税收管辖权

各国对国际税收管辖权的规定存在较大差异, 进而直接影响着跨国纳税人的税负状况, 所以对国际税收管辖权进行筹划, 可以取得明显的税收利益。

1) 筹划避免双重征税。在各国税收的管辖中, 多数国家奉行属地和属人双重税收管辖权原则, 同时, 为了解决重复征税问题, 又通过国际税收协定或者单方面规定, 采取了避免双重征税的措施。

2) 筹划跨国纳税人。各国对跨国纳税人中的居民一般规定承担无限纳税义务, 对非居民固定承担有限纳税义务。但是, 对非居民纳税人的认定存在较大的差异, 有的国家规定超过以一定的居住时间如三个月、半年、一年期为标准, 也有的规定以是否有永久性住宅为标准。

2.7 筹划不同国家或地区的税负状况

尽管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呈现明显的国际化趋势, 并且要求税收协调的领域也明显增多, 但是迄今为止, 还没有出现一例宏观税负及税负结构完全相同的国家或地区, 即各国或地区之间的宏观税负水平及其税负结构都有差异甚至有较大差异。

2.8 筹划会计政策

会计政策是指企业在会计核算时所遵循的具体原则以及企业所采纳的具体会计处理方法。会计政策包括不同层次, 涉及具体会计原则和会计处理方法。

企业在发生某项经济业务时, 应该从允许选用的会计原则和会计处理方法中, 选择适合本企业实际情况的会计政策。

3 结语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下, 通过税收筹划的手段使企业税收负担最小化, 从而降低成本, 增加经济效益, 是目前企业增强竞争力的有效方法之一。从本质上说, 税收筹划是合乎税法精神的, 它还将极大地促进我国税收制度的完善和规范, 促进我国依法治税的进程以及税收征管效率的提高。因此, 我们有理由相信, 税收筹划作为合法地为纳税人减少税负、减低成本、增加经济效益的手段, 作为中国税收法律体制完善的助推器, 具有历史必然性同时有无限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国际财政文献局.国际税收词汇[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1988.

企业集团税收筹划实施策略探讨 篇9

一、企业集团实施税务筹划的必要性

税收筹划是指经济主体 (纳税义务人) 在不违反税收法规的前提下, 通过对经营和财务活动的事前合理筹划和安排进行的纳税方面的策划, 以达到减轻税收负担, 实现纳税主体利益最大化为目的行为。企业集团税收筹划是从集团的发展全局出发, 为减轻集团总体税收负担, 增加集团的税后利润而做出的一种战略性筹划活动。

就政府而言, 税收是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经济杠杆, 税收筹划是国家更好地履行税收调控职能的需要, 有利于涵养税源, 使国家长期财政收入得到更好增长, 也有利于完善税制, 促进税法不断完善, 因此政府对正当的税收筹划行为持肯定和支持的态度;就企业集团自身而言, 税收筹划有利于增加当期净利润积累, 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所以企业集团必须尽快掌握税收筹划方面的策略和技能。

企业税收筹划是现代企业财务战略的重要构成部分。对于企业集团来讲, 由于具有资源整合优势和管理协同优势, 其资金存量厚实, 盘活调度效果明显, 因此在战略选择、兼并重组、经营调整等方面优于独立企业, 在税收筹划方面有着独立企业所无可比拟的优势。

二、企业集团税收筹划基本思路

企业集团税收筹划的基本思路, 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1. 缩小企业集团的税基。

缩小税基, 可以减少应纳税额, 例如在税法允许和限额内, 事先筹划各项成本费用扣除和摊销的最大化等, 以减少当期的应纳所得额。

2. 使集团整体适用较低的税率。

在税法中除少数税种采用单一税率外, 均有各种不同的税率, 有的还采用累进税率, 在税务筹划方面有着广阔的筹划空间。

3. 合理归属集团企业的所得年度。

所得归属的处理, 可以通过收入、成本、损失、费用等项目的增减或分摊而达到, 但需要正确预测销售的形成、各项费用的支付, 了解集团获利的趋势, 做出合理的安排, 才能享受最大利益。

4. 延缓集团整体的纳税期限。

资金具有时间价值, 延缓纳税期限, 可享受类似无息贷款的利益。一般而言, 应纳税款延期越长, 所获利益越大。当经济处于通货膨胀期间, 延缓纳税的理财效益更为明显。

5. 利用税负转嫁方式降低集团税负水平。

税负转嫁通常可在交易中利用价格变动实现。集团内部企业投资关系复杂, 交易往来频繁, 为税负转嫁创造了条件。

6. 平衡集团各纳税企业之间的税负。

可以通过集团的整体调控和投资延伸、主营业务的分割和转移, 可以实现税负在集团内部各纳税企业之间的平衡和协调, 进而降低集团整体税负。

三、企业集团税收筹划的具体实施策略

1. 税负转嫁策略

在税收转嫁问题上, 较为常见的做法是:通过提高商品或生产要素的价格, 将税负向后转嫁给商品或生产要素的购买者, 或通过压低商品或生产要素进价, 将税负向前转嫁给商品或生产要素的提供者, 从而降低集团整体赋税水平。

税负转嫁策略最常见的做法是利用关联企业的转移定价进行税收筹划。关联企业转移定价, 是集团根据其经营战略目标, 在关联企业之间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和专门技术、资金借贷等活动时所确定的集团内部价格。它不由市场供求决定, 主要服从于集团整体利润的要求。

转移定价法作为集团企业间一种颇为有效的税收筹划方法, 一般有以下两种筹划方式:一是集团内部各纳税企业税率存在差异, 比如现有A、B两家企业, A企业的适用税率高, B企业的适用税率低或处在免税期, 当A企业销售产品给B企业时, 应低价销售:相反, B企业销售产品给A企业时, 应提高价格。二是集团内部各纳税企业盈亏存在差异, 比如现有C、D两家企业, C企业处在高利润期, D企业处在亏损期, 通过互惠定价可以转移利润, 原理同上。

但是, 采用转移定价转移利润必须有度。企业集团在采用转移定价法进行税收筹划时, 对于转移定价的确定, 一定不能恣意妄为, 随意调整, 违背市场经济的交易规则和价值规律。而且, 税法也有明确规定, 关联企业间的交易应按独立企业间的交易进行, 否则税务机关将进行调整。

2. 集团重组策略

由于集团内部各个企业之间税收课征的范围和税种存在差异, 税率高低不一, 还可能存在享受减免税优惠的企业等, 因此企业集团可以通过重组决策和战略调整, 平衡集团税负, 降低集团整体的税负水平。一般的操作方法有:一是兼并收购亏损企业。通过低成本扩张, 既能实现产业重组, 又可以享受盈亏抵补的税收好处;二是分立或组建企业。集团在分立或组建新企业时, 对其组织形式的选择拥有决策权, 为了降低分立或组建公司的风险, 对设立分公司还是子公司应进行税负测算;三是利用集团的资源和信誉优势, 整体对外筹资, 然后层层分贷, 解决集团内部企业筹资难的问题, 调节集团资金结构和债务比例。

3. 利用税收优惠策略

我国各种税法中都有各种各样的减税免税延迟纳税等税收优惠规定, 企业集团下属子公司孙公司很多, 利用各种税收优惠政策进行税收筹划的空间比一般企业更大, 条件更好, 因此企业集团可以创造条件尽可能地利用各种税收优惠政策进行税收筹划。

4. 租赁减税筹划策略

租赁也是企业集团用以减轻税负的重要筹划方法。对承租人来说, 租赁可获得双重好处:一是可以避免因长期拥有机器设备而承受的负担和风险;二是可在经营活动中以支付租金的方式冲减企业的利润, 从而减轻税负。租金的支付比较稳定, 与购买机器设备相比, 具有较大的均衡性。承租企业可通过租金的平衡支付来减少企业的利润水平, 使利润在各个年度均摊, 以减轻税负。

当出租人和承租人属同一企业集团时, 租赁可以使它们之间直接、公开地将资产从一个企业转给另一个企业。同一利益集团中的一方出于某种税收目的, 将赢利较好的生产项目连同设备一道以租赁的形式转租给另一方, 并按照有关规定收取相对足额的租金, 最终可使该企业集团的整体税负降低。

总之, 企业集团通过税收筹划, 可以将税收杠杆的制约导向功能有机地融会到企业财务决策和战略选择中, 以期优化集团市场价值取向, 促使集团整体经营理财行为更趋科学化, 最终实现企业集团的最大效益。

三、企业集团税收筹划中应注意的问题

为了更好地实施企业集团的税收筹划, 具体实践中还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应进一步提高企业集团的税收筹划意识

企业集团应进一步树立和提高税收筹划意识, 用合法的方式保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在各种经营理财决策过程中有意识地运用税收筹划的方法, 增加企业集团整体经济利益, 提高企业集团经营管理水平, 充分发挥企业集团的资源整合效应和管理协同效应。

2.加强对企业集团税收筹划的理论指导

首先, 理论界应努力推介国外税收筹划的研究和实践成果, 借鉴其先进经验为我所用, 结合我国税法和经济环境, 建立有中国特色的企业集团税收筹划理论和方法体系;其次, 应从理论上客观正确地评价税收筹划对国家税收经济的影响。

3.促使企业集团税收筹划工作进一步规范化、法制化

从法制建设上, 明确在处理征纳关系中征纳双方有平等的权利与义务, 只有倡导光明磊落的税收筹划, 才能有效抑制大量存在的税收人情筹划、税收关系筹划, 这些消极因素不仅影响国家财政收入, 更是对社会风气的败坏。为此, 必须把税收筹划与避税甚至偷税漏税严格区分开来, 给税收筹划一个科学的正确评价和法律地位, 营造企业集团从事税收筹划的良好氛围, 促使其进一步纳入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

4.提高征纳双方人员的素质

税收筹划作为企业集团经营管理、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 是一种以人为主的思维活动, 其效果如何与相关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实践经验密切相关。对于纳税人而言, 企业管理者要有现代管理素质, 对企业的长期发展和短期发展有战略考虑;对财务人员而言, 要熟悉财务、税务的各种政策, 才能当好参谋。对征税机关而言, 要更新观念, 正视纳税人权力, 应依法治税, 而不是依人治税, 同时加强对纳税人的培训和指导, 使其懂法、守法、知法。

5. 实际操作中应持慎重态度

刍议企业税收筹划风险及防控策略 篇10

一、企业税收筹划具有的特征

企业实施税收筹划, 不仅需要正确的理解税收筹划的含义, 而且必须清晰地认识税收筹划的主要特征, 并根据其特点, 有效地开展税收筹划活动。通常情况下, 企业税收筹划具有合法性、目的性、事先性以及风险性。一是税收筹划的合法性。这是税收筹划工作的最根本性的特点, 企业纳税人必须遵循相应的法律法规, 在不违背法律规定为基本前提下, 采用合理的手段来实现企业节税的目的, 坚决杜绝违法逃税漏税行为。二是税收筹划的目的性。这是税收筹划行为的最根本原因, 即为了实现节税目的。这一特征决定了企业实施税收筹划的本质是为了降低企业所需上缴的税收费用, 减轻企业税收负担, 并最终实现企业整体利益最大化。三是税收筹划的事先性。这一特征要求企业实施税收筹划工作必须发生在企业实现纳税义务之前, 是一种事前的筹划与安排工作。四是税收筹划的风险性。这既是企业税收筹划的特征, 也是企业税收筹划行为的缺陷。企业因受到自身经营变化或者外部的税收政策变化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 而产生了相应的筹划风险。

二、企业实施税收筹划时的风险问题

(一) 因不规范的税务行政执法而产生的风险

企业税收筹划的本质与真正意义上的避税是有差异的, 税收筹划工作满足合法性特征的前提, 决定了其筹划行为是合法的, 并应该获得相应税务机关以及行政持法部门的认同。但从实际情况看, 由于税收筹划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予以明确定义, 使得其存在的本身就具有一定弹性空间, 对于税务持法部门来说, 不仅存在行政持法上的缺陷, 而且也具有一定的主观性, 使得其在判断企业税收筹划行为时缺乏客观公正性, 可能会出现企业某种合法的税收筹划行为被判定为违法行为的情况, 从而给企业带来经营风险。

(二) 因政策性调整而形成的风险

企业在实施税收筹划工作时, 由于未能充分考虑现行税法规定与政策的变化, 没有对税收筹划方案做出相应的调整, 而导致企业受到国家法律法规的处罚, 不仅使企业形象受到了负面影响, 而且使企业产生经济风险。这主要是因为税收筹划工作的事先性, 如果企业的税收筹划方案未能根据国家税收政策变化以及其他不定因素的改变而及时调整的话, 那么可能会导致这一筹划方案失去合法性或是合理性, 最后造成税收筹划的失败。

(三) 企业税收筹划人员缺乏专业水平与风险意识

对于部分企业纳税人而言, 普遍缺乏税收筹划意识, 加上执业人员专业素质不高, 导致其在开展税收筹划工作时, 往往出现事倍功半的情况。一些企业没有配备专业的税收筹划人员, 就算设置了相应部门和岗位, 其从业人员也不具备全面和扎实的专业知识技能, 加上其对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了解不足, 更没有对影响企业的不稳定因素进行分析。此外, 当国家相关税法政策做出变化与调整时, 没有及时的了解相关信息, 导致其设计的税收筹划方案不合理, 甚至可能会与国家相关税法政策相违背, 导致税收筹划违法了相关法规。这些都是税收筹划人员缺乏风险防范意识, 且专业技能不扎实所导致的税收筹划风险。

三、应对企业税收筹划风险的防控策略

(一) 规范税务法规以及持法部门的执法行为

由于我国在税法条款中, 还没有形成相关的法律规章来明确定义企业的税收筹划行为, 因而使得税收筹划存在的本身具备一定的争议性。这也使一些行政执法部门, 在对企业的税收进行稽查与评审时, 出现因执法人员的主观判断而导致的, 企业某些合法的税收筹划行为被认定为违反税法的行为。针对此种情况的发生, 国家应积极修订税法中的相关条款, 修正税法中不明确以及模糊的定义, 并明确界定企业税收筹划行为的概念, 使相关部门在持法过程中, 能够有法可依、有据可查, 这样既保护了企业的合法权益, 同时也完善了我国的税收法规。

(二) 确保企业税收筹划方案的合法性与合理性

企业税收筹划方案的制定, 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不仅需要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协作与配合, 而且需要相关人员在实施过程中及时了解国家相关税法政策的调整与变化, 并根据变化做出相应的税收筹划方案调整。此外, 如果企业的经营以及市场环境发生改变时, 也须考虑税收筹划方案的合理性。在企业税收筹划方案制定时, 还应充分考虑该种方案的涉税风险, 在遵循国家现行税法政策的基础上, 制定出符合企业实际经营情况的税收筹划方案, 并确保其具有合法性和合理性。

(三) 增强税收筹划人员的风险意识, 提高其专业技能

企业税收筹划方案的合法性与优劣性, 取决于相关税收筹划人员的风险意识与专业知识技能。只有具备了风险防范意识且税务知识全面的税收筹划人员, 才能够根据国家税法政策来科学设计企业税收筹划方案, 并能根据政策法规发生的变化, 及时采取相应的调整策略。因此, 为了使税收筹划人员能够具备全面的、专业的税务知识、技能以及风险防范意识, 企业就必须通过各种途径与方式来提高相关人员的执业水平, 如:组织税务知识培训、后续教育与考核等, 并通过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 让税收筹划人员在经济活动中积累经验。同时, 可以成立税收法规研究小组, 及时掌握国家税收政策的变化, 提高其纳税风险防控意识。

(四) 做好税收筹划的成本与效益分析工作

一些企业在实施企业税收筹划时, 未能对税收筹划的成本与效益进行分析, 导致出现了税收筹划的成本明显要比企业节省下来的税收费用高。为了有效避免此种情况的发生, 企业应该客观分析筹划成本与预期收益, 并在此基础上予以权衡。企业纳税管理人员应了解税收临界点, 并通过对临界点的把握来降低企业的纳税金额。例如, 可以通过确定销售价格的临界点来有效的控制企业的税负。企业通过加强对成本效益的分析, 可以避免盲目进行税收筹划的行为, 进而有效控制税收筹划风险。

四、结束语

总体而言, 企业要想有效规避税收筹划风险, 不仅需要正确地理解税收筹划的概念以及其基本特征, 而且应重视其存在的风险。通过客观评估企业税收筹划存在的政策风险, 及时调整筹划方案, 提高税收筹划人员风险防控意识, 以及执业技能等, 从而化解企业税收筹划风险, 提高企业整体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罗凯.税收筹划中涉税风险防范策略探析[J].财经界, 2013, (32) .

对企业所得税筹划的策略探讨 篇11

摘 要 企业所得税是调整国家、企业和公共利益的重要法律制度,企业要做好所得税筹划,在守法的前提下追求最优化的纳税方案。本文从原则、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等方面对企业所得税筹划进行了阐述和分析。

关键词 企业所得税 筹划 问题 对策

一、税筹划的原则

1.合法性原则

税收筹划是在合法条件下进行的,是以国家政府制定税法为研究对象,对不同的纳税方案进行精细比较后作出的纳税优化选择。而一切违反法律规定,逃避税收负担的行为,都不是税收筹划,属于偷逃税的范畴,对此要坚决加以反对和制止。因此,在税收筹划中必须坚持合法性原则。在筹划实务中坚持合法性原则必须注意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要全面、准确地理解税收条款,而不能断章取义,要理解税收政策的立法背景。二是要准确分析判断采取的措施是否合法,是否符合税收法律规定。三是要注意把握税收筹划的时机,要在纳税义务发生之前选择通过经营、投资、理财活动的周密精细的筹划来达到节税目的,而不能在纳税义务已经发生而人为采取所谓补救措施来推迟或逃避纳税义务。

2.风险防范原则

税收筹划经常在税收法律法规规定性的边缘上进行操作,这就意味着其蕴含着很大的操作风险。如果无视这些风险,盲目地进行税收筹划,其结果可能事与愿违,因此企业进行税收筹划必须充分考虑其风险性。另外税收筹划之所以有风险,还与国家政策、经济环境及企业自身活动的不断变化有关。

3.事前筹划性原则

筹划性表示事先规划、设计、安排的意思,在经济活动中,纳税义务通常具有滞后性,企业所得税是按年征收的。企业交易行为发生、收益实现或分配之后,才缴纳所得税。这在客观上提供了对应纳税所得额先作出筹划的可能性。另外,经营、投资和理财活动是多方面的,税收规定也是有针对性的。纳税人和征税对象的性质不同,税收待遇也往往不同,这在另一个方面为纳税人提供了可选择较低税负决策的机会。

比如,尽量推迟纳税是税务筹划一贯的目的,有人就依此提出企业所需的原材料等外购货物应当尽早购进,这样企业在早期就可以多发生一些进项税额,少纳增值税。尽管企业后期的外购货物会减少,进项税额下降,从而企业要多纳一些税,但企业仍可以从上述推迟纳税中得到益处。无可置疑,这种筹划办法确实可以给企业带来税收上的好处,但是税法规定:工业企业未入库、商业企业未付款,购进货物进项税额不得抵扣。如此一来,企业如果想用尽早购货的办法推迟增值税纳税义务,就可能面临库房紧缺、存货占压大量资金、管理费增加等一系列问题,从而使这种税务筹划办法的可操作性大打折扣。

二、企业在所得税筹划中存在的问题

1.确定获利年度不准确

享受优惠政策的企业,应该好好利用国家给予的政策享受相应的优惠政策。由于获利年度时间的确定不同,对企业产生不同的节税收益。

2.缺乏税收筹划的意识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税收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而现在多数企业,却缺乏这种税收筹划意识,一些公司高层领导和各基层领导都缺乏税收筹划意识,因为他们只注重企业的生产和销售,没有人意识到公司税收的重要性,没有重视到税收筹划所带来的收益。

3.税收筹划组织不健全

我国大部分企业还没有建立税收筹划组织,例如A公司财务体系比较正规,财务部下设有,会计处、资金处、预算处、信息处,但没有建立税收筹划处,公司税收筹划随意性较强,缺乏专业稅务人员进行系统性筹划。导致公司失去了节税收益的可能性。

三、企业所得税筹划的对策

1.建立健全税收筹划组织

对于一个企业经营的成功与否,不仅要加强企业管理,更要注重公司的细节,要重视每一个环节,在税收筹划环节是万万不可忽视的,因为企业所得税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利润,企业为了能够掌握税务知识和最新的税收政策等,企业应建立健全税收筹划体系,组建一个税收筹划的专门组织,为企业收集信息,能及时准确的获得相关政策,并及时反应到财务部、领导层,使公司不会错过税收新政策所带来的优惠,从而达到节税增利目的。

2.准确确定获利年度

在确定获利年度时主要是比较企业所获得利润与免税等优惠政策带来的节税收益之差,如果通过计算所获利润大于企业免税月份之和的税额,这样可以提前确立获利年度,对企业的利润是正增长,如果企业所获得利润小于企业免税月份之和的税额,这样就要推迟确立获利年度。正确确定获利年度时间会给企业增加利润。

3.灵活运用税收政策

企业在税收筹划中不能灵活掌握和运用税收优惠政策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如何培养税务筹划人员的灵活运用税收政策能力是非常关键的问题。例如四川地区发生重大地震灾害国家就出台了新政策,国税总局下发通知,明确个人及企业向灾区捐款的所得税扣除规定。该通知还明确了灾区重建的系列税收减免。企业应有一批专门的税收筹划人员对整个企业的税收进行监督考核并能灵活的运用,就此次地震而言,税务人员及时的把相关信息传达给公司高层领导,并有效的运用合理的政策就可为企业减少税务支出。

4.尽量缩短折旧年限

一般认为,尽可能在较短的折旧期间内收回投资,有利于税收筹划目标的实现。这存在着两条途径:一是在折旧期间既定的情况下选择加速折旧,二是在折旧方法既定的情况下选择缩短折旧期限。如果考虑到税收减免等政策的存在(尤其是期间减免政策),减免期间折旧的大小最终对税收负担的影响是无关的,即在减免期间,并不存在折旧抵税效应,那么对企业有利的处理方法是减少减免期间的折旧额,从而在减免期满之后,使折旧抵税作用最大。这种选择方法的思路是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适当延长折旧期,而并非一味缩短折旧期。由于税法一般只规定了折旧的最低年限,该筹划方法还是可行的。

由于税法对补亏期限作了严格限定,企业必须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对以后年度的获利水平做出合理估计,使同样的生产经营利润获得更大的实际收益。特别对一些风险大、收益率高且不稳定的科技企业更要合理规划,避免加速折旧给企业带来不利影响。

四、结束语

企业要运用管理会计的方法,在所得税筹划中注意税收与非税收因素,进行统筹安排,从而谋取企业利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我国中小企业税收筹划策略分析 篇12

税收筹划 (Tax Planning) , 是企业在税收法律法规的许可范围内, 以追求企业整体效益最大化为目的, 通过对生产、经营、投资、理财等活动的事先策划和安排, 尽可能地节约税款, 以获得最大税后收益的管理活动。

中小企业在国家制定的税收法律法规的框架内, 灵活、合理地进行税收筹划, 可以使创造的利润更多地合法留归企业, 既保证了法律的严肃性, 又维护了纳税人的正当权利, 从而引导和促进中小企业健康良性地发展。

一、我国中小企业税收筹划的现状

1. 中小企业的会计核算具备税收筹划的基本条件。

会计核算水平决定企业能否开展税收筹划以及税收筹划的水准。目前, 中小企业大都比较重视会计核算, 虽然, 由于会计核算主体的特殊性, 中小企业不像大企业那样注重对外报告, 但一般都比较注重对企业内部的经济活动控制、纳税管理和财务管理。

近年来, 随着大、中专院校财经类专业的毕业生在中小企业就业人数的大量增加, 使中小企业会计人员的学历层次和专业水平得到迅速提升;而随着会计职业资格准入制度和对在职会计人员进行继续教育等制度的实行, 中小企业会计人员的专业素养有了基本保障。这些都为中小企业开展税收筹划提供了基本的技术性条件。

2. 中小企业对税收筹划存在认识上的误区。

目前, 大多数中小企业都非常注重产品开发、市场推广和企业经营, 而对税收筹划的作用和重要性却了解不够, 还存在一些认识上误区。一是对税收筹划概念的认识还比较模糊。许多中小企业弄不清税收筹划的真正涵义, 不能准确划分税收筹划与偷漏税的界限, 认为只要能不交税、少交税, 减轻了税负, 就是税收筹划;或者认为税收筹划就是与税务机关拉关系、走后门, 请客吃饭, 以获得“关系税”、“人情税”待遇等。更有甚者, 对偷税漏税持一种见惯不怪的可接受态度。在相关调查中, 对于“您认为企业偷漏税”的观念问题, 选择“知道不对, 但大家都这么做”的, 占69%, 甚至有占11%的认为“很正常”, 只有27%的人认为是“违法行为”。二是对税收筹划的运用理解片面。认为税收筹划只与税款多少有关, 只与财务部门相关, 没有把税收筹划纳入到企业整体的经营活动之中;不是在企业决策、经营活动开始前进行税收筹划, 做到未雨绸缪, 而是在面临相关的税务处罚时才想到用“筹划”来解决, 进行超出法律限制之外的“筹划”活动;部分开始税收筹划的中小企业, 也对税收筹划的成本、风险认识不足, 缺乏必要的应对准备。三是对税收筹划敬而远之。由于对税收筹划的内涵和意义认识不够, 不少中小企业管理者, 往往以为税收筹划深奥难懂、高深莫测, 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财力, 非中小企业可为。与其深究税收筹划, 不如加强经营、拓展市场, 从而忽视了税收筹划, 忽视了对自己合法权益的有效维护。

3. 中小企业对税收筹划存在方法上的误区。

中小企业虽然降低税负的愿望强烈, 却没有很好地重视和利用税收筹划来减轻税负, 而是多采用一些非正常方式达到目的。现阶段中小企业的会计核算中, 设置内、外两套账目的情形十分普遍, 要么自设内、外账会计, 要么自己设置内账, 聘请外部记账机构记录外账, 会计作假情形较严重。这在我们的调查中也得以印证, 如在“若想减轻税负, 主要途径是什么”的回答中, 90家企业有44家明确选择是“设置内、外两套账目”占49%, 另有22家选择了“托熟人, 找关系”占24%。虚假的会计信息, 造成中小企业会计报告的目的单一, 作用被弱化, 主要是为了满足纳税的需要。在调查的90家企业中, 有78家认为会计报表的主要用途是“纳税申报”比例高达87%。

这种状况, 也造成中小企业偷漏税的普遍存在, 如在“您认为目前中小企业偷漏税现象如何”的问题中, 被调查的中小企业会计中, 认为“非常普遍”的有56人, 占62%;认为“较普遍”的26人, 占29%;仅有8人选择了“很少”。这种普遍存在的内外账现象和超高的偷漏税比例, 反映了中小企业减轻税负在方式方法的极大误区, 当然也从另一个角度折射出中小企业减轻税负的强烈现实需求。

4. 中小企业开展税收筹划的愿景强烈。

首先, 偏重的税负使中小企业降低税负的愿望相当强烈。根据有关资料显示, 从总体税收负担水平上看, 中小企业税收占销售收入的负担率为6.81%, 高于全国各类企业6.65%的水平;税收占资产总额的负担率4.9%, 高于全国1.91%的水平;税收与利润的比率为119.6%, 高于全国99.9%的水平。因此, 中小企业降低税负的呼声很高。从我们的实际调查来看, 在“认为国家对中小企业扶持的最好体现是什么”的回答中, 90家企业中有62家选择了“降低税负”占69%, 其比重是相当高的。其次, 伴随着人员素质的提高, 中小企业依法纳税意识明显增强, 进行会计、税收咨询的需求也日趋增加, 更愿意通过税收筹划, 走合法降低税负之路。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 60%的中小企业有“进行税务咨询的需求”, 咨询的内容主要集中在“税收政策” (49%) 、“税收筹划” (38%) 方面, 63%的中小企业“经常”或“偶尔”接受“会计咨询服务”;还有22%的中小企业虽然没有接受过, 但表示“有需求”。这些, 都明显地反映出中小企业提高会计核算水平和纳税管理水平、合法降低税收负担的强烈愿望。

而且, 调查中还显示出中小企业的会计人员自我学习意识非常强烈, 有高达80%的会计人员通过网络渠道主动学习, 获取税收政策, 高于从税务部门宣传窗口———办税厅获取税收政策的比重。尤为可喜的是, 一部分中小企业已经尝试开展税收筹划, 并聘请税收顾问和税务代理等加以协助。

5. 中小企业面临税收筹划外部环境的约束。

税收环境的优劣, 是直接制约税收筹划发展的外部条件。目前, 我国税收制度和税收征管中还存在不少问题, 这在很大程度上不利于中小企业税收筹划的开展。在调查的接触中, 我们了解到, 很多会计人员都希望有个良好的纳税环境, 能够通过正常合法的渠道降低税负。但是, 实际的税收环境, 却又使他们对税收筹划持怀疑观望的态度, 对目前的税收筹划环境明显缺乏信心, 其中尤以对税收征管不规范为最。

实际调查结果中, 对于“目前中小企业纳税存在的问题”, 有73%的企业选择了“税收征管不规范”;而在“企业偷漏税的原因”的调查中, 选择管理不严格的也是最多的占60%。这都说明税收征管不规范现象在中小企业的纳税管理中比较严重。不规范的税收征管行为, 会抵消中小企业税收筹划所能获得的利益, 也使中小企业寻找中介机构进行业务咨询和精心进行税收筹划的积极性大为降低。而且, 现实中客观存在着部分偷漏税行为得不到及时有效遏制的现象, 这种成本低廉的违反税收法规的行为, 使部分不按牌理出牌的企业获得了一时的利益, 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不良的示范作用, 就像生态平衡遭到破坏一样, 会对税收的征管产生诸多负面影响, 形成一种“破窗”效应, 被其他纳税人效仿, 损害整个税收环境。目前不少中小企业热衷于与税务干部搞好关系, 或设置内、外两套账以偷税漏税款而不重视税收筹划, 就与此不无关系。由此, 使许多中小企业管理者失去了对税收筹划的兴趣和信心。

二、我国中小企业税收筹划的策略

1. 做好财务管理工作。

作为税收筹划的基础工作, 首先是要求中小企业做好基础的财务管理工作, 规避涉税风险。这包括以下方面:建立、健全会计账簿, 做好会计核算的基础工作, 避免税务机关因企业账目混乱, 或成本资料、收入凭证、费用凭证残缺不全而采取核定征收办法;不同税种的项目、同一税种的不同税率项目、征免税项目等要分开核算, 避免因划分不清而从高计征税款;按税法规定提足有关费用和折旧, 因为根据税法规定, 纳税人对应列支、摊销、计提的折旧及各类费用, 如果没有提足, 在税务机关汇算清缴时, 少提的部分不允许补提、补摊;对需要报税务机关审批后才能扣除的费用、损失、亏损一定要及时报批, 按期计提和弥补;对按税法规定可以享受减免税优惠的项目, 一定要按期履行有关手续, 否则, 过了报批减免期, 就不能享受优惠;依法取得、保存和使用普通发票和增值税专用发票;按规定安装、使用税控装置;关联企业之间的业务往来, 按照独立原则收取或支付价款费用等等。这样, 既可以提高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 又可以降低涉税风险, 避免发生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减少了损失, 也就是增加了收益。

2. 做好纳税管理工作。

税收惩罚如税收滞纳金、税收罚款、税收保全和税收强制执行措施等, 都是企业的税收额外支出, 应尽量避免。中小企业在经营管理中, 必须遵守税收法律、法规和政策, 依照《税收征管法》管理好企业的纳税事项。如及时进行税务登记和告知账户信息;在规定的纳税期限内办理纳税申报, 报送纳税申报表、财务会计报表以及税务机关要求的其他纳税资料;及时足额缴纳税款;因特殊原因需延期申报或延期纳税的, 按规定程序办理相关手续等, 避免相关的税务惩罚。

尤为重要的是, 中小企业务必避免偷、漏、抗税等违法行为的发生, 这不仅会招来严厉的税务惩罚甚至刑事责任, 也会给企业带来极坏的社会负面影响, 不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须知道, 野蛮者抗税, 愚蠢者偷税, 糊涂者漏税, 而聪明者进行税收筹划。

3. 建立良好的税企关系。

良好互动的税企关系, 对每个企业都非常有用, 如能经常得到纳税辅导, 及时了解最新税收政策变化, 充分享受税收优惠;可以尽量减少纳税检查, 在税务机关的自由裁量权中得到更多照顾, 获得较高的纳税评价;对纳税人设计的筹划方案, 提供“把关”服务, 避免筹划失误等。因此, 中小企业在公共关系处理中, 应注意培育和建立良好的税企关系。

首先, 明确企业在税收征纳关系中的位置。在税收征纳的法律关系中, 企业是被管理对象, 应服从税务机关的管理, 积极配合税务机关的工作, 严格按照主管税务机关的要求, 履行好自己的纳税义务。

其次, 加强沟通, 增进交流。经常与税务机关联系, 保持接触, 主动沟通。一方面让税务机关了解和熟悉企业的生产经营、财务核算、税款缴纳等状况;另一方面, 企业办税人员、财务主管人员等, 应加强税务方面的业务学习, 通过与税务机关打交道的过程, 熟悉办税程序和税务机关的工作特点。

第三, 对某些不正当的税务行为要善于说“不”。在与税务机关的工作往来中, 有时候会出现税务人员不规范的征税行为, 甚至是不正当的行为, 企业一方面要“敢于”说不, 另一方面更要“善于”说不, 做到既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又不损害税企关系, 从而始终保持企业良好的纳税环境。

4. 企业不能单纯以降低某个时期、某个环节、某个税种的税负为目标。

企业要达到的最佳筹划效果即财务目标最大化。税务筹划时, 必须统筹安排, 着眼于降低企业整体税负, 而非仅仅减少某个时期、某个环节、某个税种的纳税, 才能防止陷入“税法陷阱”, 多缴“冤枉税”。税务筹划作为财务管理的一部分, 必须服从于企业财务管理的总体目标, 节税只是增加企业综合经济效益的一个途径、一个方法。中小企业设计税务筹划方案时, 如果某个时期、某个环节、某个税种税负降低了, 却引起了其他时期、其他环节、其他税种税负提高, 就不能带来资本总体收益的增加, 可能还会使企业整体税负更重, 得不偿失。所以, 不能仅把眼光盯在局部纳税最少的方案上, 而应考虑企业总体发展目标, 选择有助于企业发展, 能增加企业整体收益的方案, 这个方案不一定是税负最轻, 但能使企业经济效益最大。

5. 不应忽略享用税收优惠政策潜在的机会成本。

当前, 我国税制正处于日趋完善阶段, 税收优惠政策的调整比较频繁, 所以, 对优惠政策的享用需要充分考虑机会成本问题。前文已经谈到税务筹划成本包括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 而隐性成本一般容易被忽视。如果税收优惠政策的期限很短, 中小企业为了享用这种优惠政策, 必须对原有经营结构做大的调整, 则付出的机会成本就很大, 并且, 很多税收优惠有期限限制, 一些没有期限限制的优惠政策, 存在随时修改的可能性, 因此, 都存在机会成本问题。企业在筹划时, 必须认真进行成本效益分析, 判断经济上是否可行、必要, 能否给企业带来纯经济效益的增加, 只有税务筹划的显性成本加隐性成本低于筹划收益时, 方案才可行, 否则应放弃筹划。选择税收优惠作为税务筹划突破口时, 应注意两点:企业不能曲解税收优惠条款, 滥用税收优惠, 以欺骗手段骗取税收优惠;企业应充分了解税收优惠条款, 并按规定程序进行申请, 避免因程序不当而失去应有的权益。

三、结论

在中小企业的发展过程中, 税收, 作为一项无可逃避的法定义务, 必然对中小企业的经营决策和经营成果都产生重要影响。良好的税收筹划, 可以有效地减轻税收负担, 增加财务收益, 使中小企业的经济利益合法地最大化, 从而更好地解决目前在中小企业中普遍存在的资金瓶颈问题, 引导和促进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

摘要:我国中小企业税收筹划目前发展还较为迟缓, 存在诸多这样那样的问题, 但是, 我们欣喜地看到, 社会的发展正为中小企业税收筹划提供日益良好的外部环境。首先, 我国的税制将逐渐与国际惯例接轨, 税制体系正逐步完善;其次, 税收征管手段的不断改进和执法环境的日益好转, 既改善了税收筹划的外部环境, 又使税收筹划变得更为重要;第三, 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和会计师 (律师、税务师) 事务所的进入, 将带来全新的税收筹划的理念和技术, 促进我国税收筹划的研究和从业水平的不断提高。近年来, 一些有识之士和专业税务代理机构非常看好我国税收筹划的前景, 税收筹划正逐渐发展壮大, 在市场经济中显示出强大生命力。有理由相信, 伴随着我国中小企业财务会计的日益规范和纳税意识的逐渐加强, 税收筹划必将很快被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所认识、所重视、所采用, 中小企业税收筹划必定大有可为。

关键词:中小企业,税收筹划,策略

参考文献

[1].税收筹划.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6

[2].中小企业纳税筹划.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5

[3].瞿继光.你的个人所得税是否能合法节税.中国税务, 2005

[4].赵玲.增值税的税收筹划.中国税务, 2006

[5].刘凯.谈谈企业所得税的税收筹划 (一) 中国税务, 2006

[6].瞿继光.谈谈企业所得税的税收筹划 (二) 中国税务, 2007

[7].窦慧娟, 瞿继光.融资决策能进行税收筹划吗.中国税务, 2006

[8].任志宏.合理企业税务筹划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税务研究, 2006

[9].陈庆萍, 陈黛斐.税收筹划探研.税务研究, 2005

上一篇:交互式英语学习下一篇:椎间盘镜系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