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筹划的思维方式

2024-09-07

税收筹划的思维方式(精选12篇)

税收筹划的思维方式 篇1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法制的健全, 纳税筹划受到了企业前所未有的关注和重视。笔者拟对纳税筹划的思维方式作一探讨。

一、纳税筹划的整体思维

(一) 纳税筹划的宏观认识

从战略层面来看, 纳税筹划受到企业所处的时空体系和法律环境的约束, 纳税筹划的范围为时间、空间、税法三个维度所决定的坐标体系。

1. 时间维度。

就整个国家而言是处于市场经济体系逐步发展和完善的历史进程之中;就企业个体而言是分别处于不同的行业周期、不同的产品周期、不同的发展周期。

2. 空间维度。

就整个国家而言是经济有较快发展, 但区域发展不平衡、行业发展不平衡;就企业个体而言是所处的区域不同, 所处的行业不同, 组织管理的架构不同。

3. 税法维度。

就整个国家而言是已经建立起较为完善同时也是较为复杂的、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税收法律体系, 对经济发展能起到较好的引导和调控作用;就企业个体而言, 选择适用何种法律有一定的自由度, 可以在不违法的前提下有选择性地利用税法条款。

纳税筹划的实质就是基于系统论的原理, 统筹三个维度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 在坐标体系所决定的范围内谋划并选择最优的经济活动方式和路径, 以实现企业税后利益的最大化。需要指出的是, 我国正处于关键的经济转型期和国家发展期, 考虑纳税筹划的各个维度和坐标体系, 都必然将其置于“公平效率兼顾, 发展稳定并重”的宏观政策背景之中。

从战术层面看, 所有的经济活动都可以切分为一个个相对独立的业务单元, 每个业务单元又可以切分为一个个相对独立的业务环节, 纳税筹划就是要保证每个业务环节的税后利益最大化 (当然, 每个业务环节的税后利益最大化不能以牺牲整体经济活动税后利益最大化为代价) 。在进行具体的纳税筹划时, 需要综合考虑税基、税率、缴税时间、税前收益、筹划成本等因素。筹划成本可分为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显性成本是指进行纳税筹划和实现纳税筹划的实际支付;隐性成本是指因纳税筹划而给企业带来的风险或负面影响。在筹划操作中, 隐性成本常常被有意或无意地忽视掉了。

(二) 纳税筹划的理论分析

1. 税收优惠政策提供的筹划空间。

税收优惠政策以减少国家财政收入为代价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进行引导和调控, 其经济学上的意义在于所付的代价低于政府直接参与经济活动的成本。为推动技术进步, 税法规定了高新技术产业的税收优惠;为减少环境污染, 税法规定了环保产业的税收优惠;为促进区域发展, 税法规定了沿海、沿边、西部、东北、老少边穷等区域的税收优惠;为促进公平、推动就业、维护稳定, 税法规定了残疾人员、下岗工人、军人转业的就业税收优惠。

2. 经济业务自由裁量权提供的筹划空间。

企业在经济业务上的自由裁量权包括对经济业务形式的选择、业务路径的选择、价格的自主确定、支付时间的自主确定等。不同的选择对应着不同的税种、税基、税率和缴税时间。这种自由裁量权甚至可以外延至企业在合法的范围内合理构建经济业务的路径, 从而达到减轻税负的目的。

3. 税法不够完善提供的筹划空间。

建国后我国的税收征管经历了三个大的历史时期, 法律体系建设有了较大的发展, 但税收法律法规仍不完善, 税法相对于经济活动的发展仍有一定的滞后。

4. 国际税法差异提供的筹划空间。

经济全球化导致企业跨国化, 业务链条全球化, 网络运营电子化, 经营管理虚拟化。各国税法宽严有别, 税率高低不同, 对外来投资的税收政策导向更不相同。这样的差异必然为企业提供较大的筹划空间。

(三) 纳税筹划的数学检验

设税前利益为B, 纳税总额为T, 税后利益为A, 纳税筹划的显性成本为Cd、隐性成本为Ch, 则:

若同一经济活动有n种纳税方案:

不同的纳税方案, 其中的B、T、Cd、Ch会保持一定的相关系数并相互影响, 最优的筹划方案是要保证税后利益A=Max{A1, A2, …, An}。

二、纳税筹划的具体思维

(一) 流转税类筹划

1. 选择合适的税种。

由于我国增值税和营业税的征收有交叉重叠的区域, 在具体经济业务上表现为混合销售行为和兼营行为, 这就为结合具体税负情况进行税种选择提供了筹划空间。

2. 选择合适的纳税主体。

增值税纳税人分为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商品劳务增值率低, 作为一般纳税人的税负较轻;商品劳务增值率高, 作为小规模纳税人的税负较轻。

3. 合理处理价外费用。

价外费用按现行规定需要并入销售额、营业额作为流转税的计税依据。企业可以在具体测算的基础上考虑设立独立的第三方公司提供相应的服务并收取价外费用, 以减轻实际税负。

4. 准确核算不同税率所对应的销售额、营业额。

税法规定兼营多种不同税率的业务时, 如未分别核算销售额、营业额, 一律从高适用税率。

5. 缩短业务链条, 减少流通环节。

营业税是针对每个交易环节征税, 如无形资产和不动产的转让, 交易次数越多, 则实际税负越重。

6. 拉长业务链条, 分解销售价格。

消费税实行一次课征制, 对于只在生产环节一次性征税的消费品, 生产厂家可以设立独立销售公司, 适度分解销售价格从而减轻税负。

7. 改变流转形式。

无形资产和不动产的转让需要征收营业税, 但先以无形资产或不动产对外投资, 再转让投资股权的行为则无需缴纳营业税。

(二) 所得税类筹划

1. 合理选择纳税主体。

居民企业与非居民企业的征税范围和税率各有不同, 非居民企业的税负较轻。

2. 充分利用优惠政策。

针对经济特区、沿海、沿边、西部、民族自治区等有区域优惠;针对高新技术、节能环保、农林牧渔、创业投资等有产业优惠;为鼓励技术进步以及残疾人就业有加计扣除优惠;为促进资源利用有减计收入优惠。

3. 巧妙进行盈余管理。

所得税涉及亏损弥补时限、两免三减、三免三减、加速折旧等规定。企业若能合理地统筹收入、费用的确认时间, 做好盈余管理, 必定能大大拓展纳税筹划的空间。

4. 灵活掌握费用扣除标准。

如加大研发投入、为残疾人提供合适岗位, 就能充分享受到加计扣除优惠;通过在流通环节设立独立的销售公司, 就能适度规避广告费、业务招待费的扣除额度限制。

(三) 资源税类筹划

1. 资源税。

课税数量按实际开采数量或按加工产品的综合回收率进行折算, 企业可以通过技术进步提高综合回收率,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税负。税目、税率较多, 企业应该分别核算不同税目应税产品的课税对象, 避免从高适用税率。

2. 城镇土地使用税。

企业可以利用不同等级土地的接壤处进行纳税筹划, 取得节税的好处。

(四) 特定目的税类筹划

1. 土地增值税。

一是争取开发资质, 专业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可享受费用加计扣除的优惠;二是选择产品形态, 开发普通住宅可享受税收优惠;三是统筹销售价格和扣除费用, 合理确定增值额;四是改变转让方式和路径, 可以灵活运用房地产投资、企业合作建房、相互交换房地产、企业兼并重组等方式进行筹划。

2. 城市维护建设税。

附加税以流转税税额为计税依据, 可以综合统筹安排流转税的缴纳地点, 以享受较低的税率。

3. 车辆购置税。

可考虑先购买后装饰的办法, 减少计入税基的价外费用。

(五) 财产税类筹划

1. 房产税。

计税依据有两种, 一种是净值, 另一种是租金收入。企业经过测算可以考虑以合适的方式来选择不同的计税依据。

2. 车船税。

车辆的具体税额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在规定的税额幅度内确定, 跨省市的集团公司可根据具体情况尽量在税率较低地的二级公司进行车辆登记。

(六) 行为税类筹划

1. 印花税。

印花税筹划空间有限。合同一经签订不管是否兑现都要贴花。要尽量避免因合同改签、无法履行等引起的不必要的税负。

2. 契税。

契税的筹划空间相对有限, 但税法规定企业分立、合并、重组等所导致的不动产权属转移在一定条件下不予征收契税, 这给企业留下了一定的筹划空间。

(七) 关税筹划

关税税则是国与国之间政治经济博弈的产物, 企业在关税筹划方面所受约束较多, 只能灵活运用最惠国待遇和原产地规则等条款争取优惠税率。

三、纳税筹划的均衡思维

1. 征纳双方的均衡。

税收征纳反映了双方在经济利益上的博弈, 博弈的目的是要实现双方利益上的均衡。这种均衡体现了双方共同利益和长远利益的最大化, 任何强行打破这种均衡的行为最终必然伤害到双方的共同利益和长远利益。

2. 显性收益与隐性成本的均衡。

企业必须重视隐性成本, 在纳税筹划时保持显性收益与隐性成本的均衡。 (1) 关注纳税筹划改变业务路径的风险。不动产的转让常利用改变业务路径的方法进行筹划, 但是在业务路径拉长后, 出现风险发生损失的概率必然加大。 (2) 关注纳税筹划对员工心态的影响。如果企业总是利用税法的不完善和漏洞来逃避对国家的义务, 员工又何尝不可以利用公司制度的不完善和漏洞来逃避对公司的义务呢? (3) 关注纳税筹划对企业形象的影响。如果企业形象因为不恰当的纳税筹划而受到影响, 必然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盈利带来不利影响。 (4) 关注纳税筹划对政企关系的影响。如果政府不能从企业得到税收方面的回报, 那么政府对企业的支持将不复存在, 企业因此受到的损失将大大高于纳税筹划获得的收益。

摘要:本文从纳税筹划的思维方式这个最基本的原点出发, 探讨如何针对不同税类的具体特点着手进行具体筹划, 以期能为企业顺利进行纳税筹划提供一些方法论上的借鉴。

关键词:纳税筹划,思维方式,均衡

参考文献

[1].全国注册税务师执业资格考试教材编写组.税法 (Ⅰ) .北京:中国税务出版社, 2009

[2].全国注册税务师执业资格考试教材编写组.税法 (Ⅱ) .北京:中国税务出版社, 2009

税收筹划的思维方式 篇2

(1)概念

逆向思维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思维方式,它的思维取向总是与常人的思维取向相反,比如人弃我取,人进我退,人动我静,人刚我柔等等。这个世界上不存在绝对的逆向思维模式,当一种公认的逆向思维模式被大多数人掌握并应用时,它也就变成了正向思维模式。

逆向思维并不是主张人们在思考时违逆常规,不受限制地胡思乱想,而是训练一种小概率思维模式,即在思维活动中关注小概率可能性的思维。

逆向思维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有助于克服思维定势的局限性,是决策思维的重要方式。

(2)特性

A?反向性

反向性是逆向思维的重要特点,也是逆向思维的出发点,逆向思维离开了它也就不存在。

B?异常性

逆向思维总是采取特殊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这是它的异常性。

C?“悖论”

反向性和异常性的存在,使得逆向思维在实践中常给人“悖论”的特性。牛顿的物理学、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其中就包含了对立物共存和互相作用的逆向思维观念。

(3)类别

A?反向思维

通常对普遍接受的信念或做法进行质疑,然后察看它的反面是什么。如果对立面是有道理的,那么就朝对立面方向进行。

在如下情况下,可以进行反向思维:一是考虑要做某种相反的事情;二是考虑用其对立面来取某物;三是如果意识到别人是错的,而你是正确的,但你仍然认为对方错误的观点中也有值得肯定的地方。

B?雅努斯式思维

在人的大脑里构想或引入事物的正反两个方面,并使它们同时并存于大脑里,考虑它们之间的关系,相似之处、正与反、相互作用等,然后创造出新事物。这种双面思维相当艰难,因为它要求保持两个对立面并存在你的大脑中,是一种大脑技能。

C?黑格尔式思维

采取一种观念,容纳它的反面,然后试着把两者融合成第三种观念,即变成一种独立的新观念。这种辩证的过程需要三个连续的步骤:论题、反题以及合题。

(4)方法

A?怀疑法

有一种敢于怀疑的精神,打破习惯,反过来想一下,这种精神越强烈越好。习惯性做法并不总是对的,对一切事物都报有怀疑之心是逆向思维所需要的。

B?对立互补法

以把握思维对象的对立统一为目标。要求人们在处理问题时既要看到事物之间的差异,也要看到事物之间因差异的存在而带来的互补性。

C?悖论法

就是对一个概念、一个假设或一种学说,积极主动从正反两方面进行思考,以求找出其中的悖论之处。

D?批判法

对言论、行为进行分辩、评断、剖析,以见正理。以批判法来进行逆向思维仍然需要以一般性的思维技能为基础,比如比较、分类、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等。

E?反事实法

税收筹划的思维方式 篇3

关键词:盈余管理;两税合并;新税法;所得税

一、税收筹划与两税合并

(一)税收筹划

企业可以通过税务筹划减轻企业自身的税务负担,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但是目前我国有着种类繁多的税种,税法的变化比较快,立法的层次也有待提高,导致企业税收筹划遇到一定的问题。我国税法在近三年产生了一定的变化,带给企业税务方面上很大的不便和风险。阔大增值税征收范围,相应地调减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改革个人所得税、征收环境保护税、房地产税的变革等对企业的税务操作产生了一些不良影响,对企业的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为此,做好税收筹划成为企业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

(二)两税合并

我国在2016年5月1日全面推行实施营改增政策,营业税与增值税的合并,对各个企业和行业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在财务方面,影响甚大。“营改增”是基于保证基本财政收入基础上,对宏观经济和社会不公平等现象进行调节,以减轻企业的税负。由于企业的会计核算准则与税法在目标取向上存在差异,“营改增”后影响企业财务运营的各项因素又较多,加之企业主体的财务分析水平和沟通能力以及当地主管税务机关的管理水平会有一定偏差,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与整体定位产生偏离,很难达成企业制定的有关财务决策,难以通过企业的财务目标去有效满足“营改增”的有关要求。

二、增值税与营业税共存的不足

社会上已经对营业税和增值税共存的一些不足进行了研究和认可,社会上对其共存主要持以下几种观点:

第一,营业税与增值税共存导致出现重复纳税的情况,纳税中需要全额缴纳营业税。市场经济的发展优化了社会之间的分工,社会的发展和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会受到重复征税现象的不良影响,也会对社会的分工以及市场的公平性产生一定的阻碍和不利影响。我国国家税务局管理增值税的相关事宜,而地方税务局也来管理营业税的相关事项,这就导致了两个税种之间出现了一定的冲突。因此,应当将两税合并,为企业的税收筹划提供条件。

第二,增加了服务业税负。对于服务行业来讲,国家采取的是全额征收税的原则,营业税和增值税并存会大大增加服务企业的税负负担,十分不利用我国服务行业的发展,大大制约了服务企业的进步。此外,我国在服务行业上的重视度比较低,所以其发展也相对较为缓慢,在国家经济发展中,所作出的贡献较少,加上过高的税负,更加大企业的发展阻力。可以发现,营业税和增值税与服务业存在着更加密切的关系,我国的服务业受到过高税负的影响导致发展举步维艰,其在国家经济发展中所作出的贡献也有所降低,而目前营业税和增值税并存是服务业税负过高的主要原因。

第三,我国货物出口受到增值税和营业税共存现象的影响有所制约,两税并存制约了产品出口,降低了出口企业的经济效益,削弱了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增值税的提出和实行仅仅需要了大概半个世纪的时间,并且没有借助任何外力,这说明其是受到国家和公民认可的,在实施营业税的过程中能够彻底地实现退税。我们以内部角度来审视营业税能够发现,在国际市场竞争中,营业税能够增加劳务输出业务;我们以外部的角度审视营业税能够发现,营业税可以平衡国际市场竞争。

三、“营改增”衍生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

“营改增”作为一种结构性的减税良方,旨在减少企业的重复纳税,为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创造一个新鲜的活力循环,真正为企业主体解决有关税收降负。但结构性减税措施是“有增有减”的,不是“只减不增”,因而极大地影响了企业的税负变动、纳税筹划,催生了“营改增”企业对财务风险的管理与控制。由于“营改增”的税收政策调整,企业的会计处理也有了新的要求。营业税原先只是对营业额进行直接征税,核算上只需增加一个会计科目,会计模式比较简单易懂。但增值税是采用抵扣模式进行核算的,其应纳税额等于销项税额减进项税额,会计科目需要增加多个进行核算,会计处理难度大大增加。因而,在报税、抵缴税款的事项上“营改增”企业业务核算呈现出新问题,会计处理也更易产生额外的财务风险,例如,企业主体还没有全面领悟“营改增”的纳税变化,也不清楚进项税额的抵扣范围,有的企业甚至违规操作抵扣。而增值税在计算应纳税额时需准确核算各类收入,会计核算不健全,申报数据的混乱和不准确,被税务机关从严征收带来的税收风险等,都会加重企业的税收负担,给企业带来无法估量的经济损失。

四、结语

我国主要由地方税局管理营业税,而由国家征收增值税,所以,如果在增值税范围内添加营业税,需要对社会和地税的影响进行详细的分析,同时也需要对税收的方案进行详细的调整。本文首先说明了税收筹划和两税合并的相关概况,就营业税和增值税共存中的一些不足之处进行了分析,进而提出了今年全面推行营业税改增值税后衍生的一些财务方面的风险以及相应的控制措施,希望本文的提出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张文煜.两税合并、税收筹划与盈余管理方式选择[J].科技经济市场,2014,09:46-47.

[2]吴珊.税收筹划对企业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D].浙江财经大学,2014.

[3]潘霄雅.税收筹划与盈余管理的相互作用及目标问题探讨[J].新会计,2012,09:44-45+21.

商业企业折扣销售方式的税收筹划 篇4

折扣销售是指销售方在销售货物或提供劳务时, 因购买方需求量大等原因, 而给予的价格方面的优惠。这种价格优惠通常表现为以下四种方式。

1、商业折扣销售方式

由于折扣是在实现销售时发生的, 因此, 税法规定, 如果销售额和折扣额在同一张发票上分别注明的, 可以按折扣后的余额作为销售额计算增值税。这里的折扣仅限于货物价格折扣, 如果是实物折扣应按视同销售中“无偿赠送”处理, 实物款不能从原销售额中减除。

2、买赠销售方式

买赠销售方式是指企业在促销中经常使用的买一赠一或买几赠几的销售方式。根据税法的有关规定, 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购买的货物无偿赠送他人的行为定义为视同销售行为的一种, 应缴纳增值税;同时根据国税函[2000]57号文《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所得税有关问题的批复》:部分单位和部门在年终总结、各种庆典、业务往来及其他活动中, 为其他单位和部门的有关人员发放现金、实物或有价证券, 对个人取得该项所得, 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所得税法》中规定的“其他所得”项目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税款由支付所得的单位代扣代缴。实际操作中, 为保证让利顾客, 商场赠送的商品应不含个人所得税, 该税应由商场承担。因此买赠销售方式本来是企业的一种让利行为, 企业却要对赠出的商品按其正常销售价格缴纳税金, 无疑加重了企业的负担。

3、赠送非兑现礼金券促销方式

赠送非兑现礼金券的促销方式容易刺激消费者的大额购买, 也是当前商贸企业最流行的促销手段之一。税法规定, 企业赠送礼金券的代扣个人所得税的处理与赠送商品时的处理相同, 即若用礼金券抵减货款后, 发票低开低收的, 则无需代扣个人所得税。以赠送100元礼金券为例, 开高发票价, 交纳增值税及附加税 (100÷1.17×0.17) ×1.1155=16.21元, 代顾客缴纳偶然所得个人所得税[100÷ (1-20%) ]×20%=25元, 同时赠送的购物券换取的商品成本和代交的个人所得税不允许税前扣除, 计缴所得税125×33%=41.25元, 合计赠送100元礼金券后, 公司还需缴纳税金82.46元。

4、返现销售方式

由于返现销售方式下的折扣没有与销售额开具在同一张发票上, 在某种意义上属于销售费用, 因而不得从销售额中减除, 而是以发票上所列的销售额全额计算缴纳增值税。税法规定, 企业返现销售方式下代扣个人所得税的处理与赠送商品时的处理相同, 返券销售与返现销售无论是哪种方法, 都应当视为一种销售折扣折让行为, 应抵减销售收入。它们的区别在于销售折扣折让的计算不同。

二、不同折扣销售方式的利税比较

某商场商品的销售利润率为40%, 即销售100元的商品, 其成本为60元。商场是增值税一般纳税人, 购货均能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 为促销采用以下四种方案。方案一:将商品以七折销售;方案二:凡是购满100元者, 均可获赠价值30元的商品 (该商品的成本为18元) ;方案三:凡是购满100元者, 将获得面值30元的非兑现礼金券 (假定在有效期内礼金券被90%使用) ;方案四:凡是购满100元者, 将获返还现金30元。那么对企业来说, 同样是用70元人民币与原价100元的商品之间的交换, 选择哪种方式最有利呢 (所有价格均为含税价格, 不考虑所得税前扣除的工资及其他费用, 由于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 对结果影响较小, 因此计算时不予考虑) ?

方案一:相当于商业折扣销售

增值税=70÷ (1+17%) ×17%-60÷ (1+17%) ×17%=1.45 (元)

应纳税所得额=70÷ (1+17%) -60÷ (1+17%) =8.55 (元) 所得税=8.55×25%=2.14 (元)

应纳税合计=1.45+2.14=3.59 (元)

税后利润额=70÷ (1+17%) -60÷ (1+17%) -2.14=6.41 (元)

方案二:买赠销售方式

销售100元商品应交增值税=100÷ (1+17%) ×17%-60÷ (1+17%) ×17%=5.81 (元)

赠送30元商品视同销售, 应交增值税=30÷ (1+17%) ×17%-18÷ (1+17%) ×17%=1.74 (元)

合计应纳增值税=5.81+1.74=7.55 (元)

代扣个人所得税:根据国税函[2000]57号文《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所得税有关问题的批复》, 商场代缴顾客偶然所得个人所得税为:

企业所得税:赠送商品的成本属于非公益性、救济性捐赠支出, 按税法规定赠送的商品成本和代交的个人所得税不允许税前扣除。

应纳税所得额=100÷ (1+17%) -60÷ (1+17%) =34.19 (元)

所得税=34.19×25%=8.55 (元)

应纳税合计=7.55+7.5+8.55=23.6 (元)

税后利润额= (100-60) ÷ (1+17%) -18÷ (1+17%) -7.5-8.55=2.75 (元)

方案三:赠送非兑现礼金券促销方式

销售100元商品应交增值税=100÷ (1+17%) ×17%-60÷ (1+17%) ×17%=5.81 (元)

赠送30元购物券视同销售, 应交增值税=30÷ (1+17%) ×17%-30× (1-40%) ×90%÷ (1+17%) ×17%=2.00 (元)

合计应纳增值税=5.81+2.00=7.81 (元)

其赠送的购物券, 为有机证券, 按照国税函[2000]57号文, 应代扣代交个人所得税额为:

赠送礼金券属于非公益性、救济性捐赠支出, 按税法规定其成本和代交的个人所得税不允许税前扣除。

应纳税所得额=100÷ (1+17%) -60÷ (1+17%) =34.19 (元) 所得税=34.19×25%=8.55 (元)

应纳税合计=7.81+7.5+8.55=23.86 (元)

税后利润= (100-60) ÷ (1+17%) -30× (1-40%) ×90%÷ (1+17%) -7.5-8.55=4.29 (元)

方案四:返现销售方式

销售100元商品应交增值税=100÷ (1+17%) ×17%-60÷ (1+17%) ×17%=5.81 (元)

应代扣代交个人所得税额=30÷ (1-20%) ×20%=7.5 (元)

返还的现金属于非公益性、救济性捐赠支出, 按税法规定其成本和代交的个人所得税不允许税前扣除。

应纳税所得额= (100-60) ÷ (1+17%) =34.19 (元)

所得税=34.19×25%=8.55 (元)

应纳税合计=5.81+7.5+8.55=21.86 (元)

税后利润额= (100-60) ÷ (1+17%) -30-7.5-8.55=-11.86 (元)

单位:元

从表1可看出, 方案一商业折扣销售方式下税费最小, 税后利润最高。

三、结论与建议

在商业折扣销售方式下, 直接下调销售价格, 这既未违反税法, 又扩大了销售额, 收到了双重效果。而买赠销售方式和赠送非兑现礼金券促销方式实质上都属于实物折扣销售方式, 是在发生销售额的基础上进一步赠送商品, 税法上视同销售行为, 不仅增加了增值税税收负担, 而且还为顾客的偶然所得代扣代交个人所得税, 从而进一步增加了商业企业税收负担。同时在返券的实际操作中, 商家大多对商品标价进行了“技术”处理, 消费者很难找到标价正好达到参与返券活动的合适商品, 只能寻找其他商品弥补差价, 以得到返券。取得返券后, 消费者必须在很短的期限内消费完毕, 因而不得不被迫再次购物, 而所购商品价格也很难恰好等于返券数额, 于是要么放弃剩余返券, 要么只能再添现金, 因此消费者对返券销售存在一定的抵触心理。在返现销售方式下, 企业不仅需代扣代交个人所得税, 而且将自己的净利润也都赠送出去了, 这种促销行为必然会产生亏损。

商业企业在经营理财决策中, 应当了解和掌握一些税收筹划的方法和技巧, 在符合国家税法允许的范围内, 事先对自己的促销行为进行精心策划, 把纳税筹划变成企业经营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 由于商业促销活动所面临的环境复杂, 企业在选择折扣方式时, 除了考虑税收因素外, 还应注意其他因素, 例如购买方对折扣方式的心理偏好、折扣的及时性、折扣商品的选择范围、折扣商品的质量、薄利多销后利润总额的增减等。若只考虑税收, 而达不到促销目的, 对企业来说则是得不偿失, 所以, 企业不能盲目选择折扣方式, 而应当全面权衡, 综合筹划, 选择最佳的折扣方式, 以便在降低税收成本的同时, 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

摘要:在市场竞争过程中, 商业企业会采取某些特殊、灵活的销售方式销售货物, 以求扩大销售、占领市场, 其中最常见的促销方式为折扣销售。折扣销售的方式有多种, 比如打折式销售、赠送购物券式销售及返还现金式销售等等。不同的折扣销售方式往往适用不同的税收政策, 这就为企业进行纳税筹划奠定了法律基础, 提供了运行环境上的可行性。企业应当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 利用税法提供的节税空间, 选择适合的折扣销售方式, 以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

关键词:商业企业,折扣销售,税收筹划

参考文献

[1]中国注册税务师执业资格考试教材:税法II[M].北京:中国税务出版社, 2010.

[2]杨霞光、梁文涛:不同折扣方式销售的税收筹划案例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09 (14) .

[3]梁文涛:试探折扣的纳税筹划[J].财会月刊 (会计版) , 2008 (6) .

[4]费茂清、刘意:浅析促销方式的纳税筹划[J].财会月刊 (综合版) , 2007 (6) .

税收筹划的思维方式 篇5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大企业集团迅速发展壮大,对国家税收的贡献日益提高,已成为我国财政和税收增长的重要支柱。根据国家税务总局的统计,占全国2.31%的纳税户支撑着全国90%的税收收入。同时,大企业自身的发展,业务拓展的多元化导致涉税事项的相对复杂,企业税收风险同比上升,目前传统的税收管理模式已无法适应大企业税收管理的需要。研究探索大企业税收管理与服务新模式,降低大企业税收管理系统性风险,提高征管质量和效率,保障国家财政收入,成为当前税收征管中的重点工作。

一、大企业标准的界定:(统一标准、兼顾差异、动态管理。)

对于大企业标准的界定,不同的政府部门有不同的定义和标准。根据国际经验,税收上所定义的大企业是指因运营背景的国际性、经营范围的多元性、从事业务的特殊性、内部治理结构的复杂性、财务核算的相对规范性等特点和特质而在税收服务管理上显现出特殊要求的特定纳税人。从逻辑关系看,大企业生产经营的特殊性决定了大企业税收服务管理的特殊性,税收服务管理的特殊性又决定着大企业标准的特定性。明确大企业定义和统一规范大企业标准是大企业税收管理的逻辑起点和理论基石。因此,加强对大企业税收的管理,应由国家统一界定范围标准、兼顾区域差异,实施动态管理的归集方式。

统一界定标准:大企业的标准具有特定性,其要求的表现形式必然是统一规范的。只有用统一标准筛选出的大企业,才具有特殊的管理共性,才能采取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专业化管理的必要性才能转变为提高征管效率的现实性。

目前,世界各国对大企业的划分没有一致的判定标准,国际惯例主要是以纳税人的注册资本、营业额、资产总额、应纳税款等指标来加以区分,从而纳入相应的税收分类管理范围,如美国以资产作为判定标准,资产超过一千万以上的公司和流通企业为大企业。确立大企业144600户,占企业总数0.2%;澳大利亚以纳税人的营业额为标准划分大中小企业,大企业管理的标准为营业额超过1亿美元的集团或独立经济实体;集团被作为整体来看待,其子公司不论收入多少,均纳入大企业管理。界定大企业1000户,占企业总数的0.25%。日本是对资本总额达到1亿日元以上的国内大企业以及外国公司(含常设机构)作为大企业管理;英国以综合因素为判定标准。英国的判定标准要高于其他国家,必须综合考虑企业的收入、利润、资本额、国际化背景、过去的行为等,因此符合标准的大企业基本都是非常大的跨国集团。同时,银行、保险、建房互 助会等行业,因其业务多且经营复杂,也被作为大企业来管理。共有大企业800户,占企业总数0.2%。

我国大企业和国外相比存在着一定的特殊性。我国大多数规模较大的内资企业是国有企业,而且集中在电力、银行、金融、通讯、铁路、航空、石油等垄断行业。因此,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可抓住销售收入、注册资本这两个税务部门容易采集数据且可靠程度较高、定义较为明确的标准界定大企业。

兼顾区域差异:由于各地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在统一标准下确定的大企业定然存在数量的不均衡性。兼顾地区差异,可在统一标准的前题下,允许各地在不符合大企业标准的纳税人中结合实际确定一些重点企业,与筛选出的大企业一起由大企业税收管理部门管理。即各地可根据经济税源结构、纳税人的属性、征管状况等来具体确定本级重点税源企业的标准,同时纳入相应的管理范围。但对于实行列名管理的重点税源企业不可与大企业同施征管,即对于大企业的特定管理制度不可强加于重点企业,但一些适合的、有益的做法则可以不断引向重点企业,以提高对重点企业的管理水平。

动态归集管理:对于纳入大企业管理的地区性重点税源企业,实行动态归集管理。即根据税收效率最大化原则,以辖区当年税源总量为基数,将占税收总额70%以上,数量上不超过30%的管户,确定为本区域的大企业,进行专门化管理。一方面,保证大企业税收管理机构的工作量,另一方面,在强化重点税源企业管理的基础上,研究掌握更多的管理信息,积累更丰富的管理经验。

二、大企业税收管理方式设想

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大企业的组织形势和经营方式多样化,经济主体跨国家、跨地区、跨行业相互渗透,企业核算的电子化、团队化、专业化水平不断提升,对于大企业税收管理的复杂性、艰巨性、风险性也不断加大。针对大企业税收管理的特殊性,笔者认为在大企业税收管理上应立足实际逐步转变征管模式,可从机构新设、契约管理、业务渗透、创新服务四个方面予以尝试,探索大企业税收管理新方式,实现对大企业税收管理取得实质性的突破。

(一)减少管理层级,成立大企业专业化管理机构。近几年,各级税务机关高度重视了对大企业(重点税源企业)税源监控的管理工作,自上而下,重点企业的税源监控是征管工作中的重头戏。但在实际工作中,存在多头管理、层次不分的现象,多头“齐抓共管”的结果弱化了对大企业的专业化管理质量和效率,其主要原因还是缺乏自上而下的大企业管理专门机构所造成的结果。建立大企业专业化税收管理机构,有利于打破过去层次过多、职责不清、难以量化考核的管理结构,有利于管理的专门化、成本的最小化、服务的最优化,有利于执法的统一性、人才的集聚性、复杂问题处理的有效性。

在大企业管理机构的设臵上可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大企业管理机构层级设臵的做法,简化管理层次,彰显扁平化管理效应,大企业由国家税务总局成立的大企业管理局直接管理。我国大企业税收管理机构的设臵可按国家税务总局、省(市)局、地(市)局三个层级予以设臵,地(市)州以下可不用单独设立管理机构。三级设臵既体现了大企业税收管理的特殊的需要,又兼顾了整个机构设臵的实际情况。同时,大企业税收管理机构应具备浓厚的实战型的特征,尤其是在大企业相对集中的大城市,应把建立处(局)合署、进行直接管户的全职能机构作为首选。大企业接受大企业税收管理机构的直接管辖。各级大企业税收管理机构的设臵可充分利用原有工作基础和人才资源,集结各地税收管理及行业管理专业人才,并有计划地培养或引进适应大企业专业化税收管理的人才队伍,开展分类专业化税收管理。

(二)把脉个性特征,实施业务创新,推进专业化管理。大企业运转的特殊性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特殊位臵,决定了其税收管理的特殊性,我们只在准确把握大企业的个性特征,实施针对性的管理才能降低大企业税收管理风 险,提高征管质量,实现税企经营的共赢。

一是个性分析,共性归集,行业建模。大企业可谓是凤毛麟角,此企业非彼企业,他们有着一定的共性特征,更多的是不一样的个性。因此,对于大企业的税收管理笔者认为应注重详实的个性了解,针对企业特点拟定个性化征管方案。一是深入企业、实地调研,了解企业组织架构、生产工艺流程、产品经营策略、人财务资源管理规划等各方面的信息资源,开展个性分析,拟定征管方案。二是解剖行业管理及经营流程,提炼流程关键点。归集具有共性特征的流程管理,逐个固化流程关键点,开展征管重点分析和风险系数预测,在此基础上确定征管重点。三是按行业建立税源监控和日常征管模型,逐步将共性管理做法向行业重点税源户延伸。

二是强化基础,完整归集,信息共享。可持续性经营是企业存在的前题,企业的持续经营也给税务管理提出与之对应的管理要求。因此,动态的经营成果建立在一定的基础之上,对于历史信息的管理尤显重要。同时,现代税收管理离不开现代化技术手段的支撑,而基础信息的收集、整理和整合是实施现代化技术手段的保证。一是要持续全面收集企业基础管理信息,注重日常基础信息收集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二是科学归集和数据整合。三是利用现有信息平台予以实施信息共享。在信息共享方面,期待更 强大的税源管理体系的建立,以适应大企业跨地区、经营领域广泛、关联交易频繁、内部结算复杂,税源管理难度大的征管现状。目前,税源管理系统有待进一步完善升级,改变常规的按行业、分散监控管理方式,建立大企业专业化信息管理监控平台,信息资料应更为广泛,其中包括对大企业组织机构、关联企业的基础资料库、申报资料库、外部信息资料库等,特别应建立对企业内部的产业链的监控,建立大企业分行业经济税源分析模型,强化对大企业税源、税基的综合分析。

三是专业分类,事项管理,团队合作。目前,相对于大企业行业化和专业化程度较高的特点,税务机关的管理力量明显不足,精通法律、财会、计算机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高端人才匮乏,无论是人员数量还是人员素质都存在差距,对大企业的管理力不从心。因此,结合目前的人力资源现状可以“专业的人才做专业的事情”为理念,灵活进行资源调配,充分发掘人力资源优势,可在大企业具体征管过程中实行团队管理方式,具体可分设两大团队:一是综合规划团队。集中优势人力负责政策解读和税收风险防范设计。其主要职责可界定为对企业进行个性分析、评估固化企业流程中的风险结点,为大企业量身定制个性征管方案并对征管方案的实施予以过程跟踪和评价、定期开展征管质量评估和征管方案调整。二是事务执行团队。主 要职责为实施大企业个性征管方案,实行按专业分类落实日常事务。可分类设臵信息管理岗位、(三)引入契约理念,实现税企和谐共进局面。契约一词源于民事法律基本制度范畴,指平等主体之间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在追求各自利益的基础上签订的一种协议。契约具有三个特征:一是它具有有效的法律形式,一般通过书面达成协议,有时也通过口头达成协议。二是它具有明确的权利、义务,即契约双方之间通过能够做什么和不能够做什么的权利和义务互相制约,一方的权利,对于另一方而言就是义务。三是它具有相应的制约形式。契约一般都有法律责任条款将双方予以制约,若一方违反则要对另一方予以补偿,使另一方不能因他方违约而遭受损失。契约管理的价值核心在于以契约形式明确双方在一定时期内的权利和义务,互为制约共同实现或达到各自的目标。契约化管理理念则是将契约的基本内容引入到税务行政管理中来,使税务征管具有契约色彩。

企业的主观合规遵从意愿是实施契约化管理的基础。目前,我们税收管理上所指的大企业,不仅是一个在销售收入、注册资本、资产总额或其他因素方面达到了一定量的综合性企业,而且是具有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内部管理科学规范,跨行业、跨区域甚至跨国经营,生产经营分散但总部控制力强,涉税事项相对复杂,他们都有着合规遵从法律、依法诚信经营的主观意愿,税收风险的存在不具有故意,其来源于税收管理的系统风险,具有过程的不可控性。因此,有效排除在经营管理中的涉税风险,将过程的不可控性转变为可控的税收实现节点,逐环节予以固化防范、控制,最终实现企业降低税收风险,税务部门提升征管水平的目标。将税企双方聚焦的风险点予以提炼和固化,以契约化方式明确双方在风险点防范、控制的权利和义务,共同的目标将使契约化管理成为可能。

实行契约化管理的前提是税企双方在自愿、平等、公开、互信的基础上,签订税收遵从协议,共同承诺税企双方合作防控税务风险。在实施契约化管理对象的选择上应以个性分析为基础,选取企业中治理结构好、内控机制健全、税企沟通顺畅、遵从度较高的企业分步推进。通过《税收遵从协议》的签订和履行,逐步引导和完善大企业税务风险内控机制的建立,促进纳税人自觉提高税务风险的防范能力,有效提升其自我遵从意愿、能力和水平,降低遵从成本。同时有利于税务机关科学配臵征管力量提升管理效能,实现税企和谐共进。

(四)创新纳税服务,实现征管质量在服务过程中提升。现代税务管理必须注入现代公共服务的理念,摆脱和克服传统“管制型”观念的束缚和影响,以理念的创新带 动管理方式的创新。倡导服务与管理并重,寓管理于服务之中。从大企业的特殊需求出发,为其提供量体裁衣式的服务,促进其提升自我遵从意愿和能力。

一是规范服务制度与流程。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为企业提供快捷便利的办税服务和全面准确的专业指导为目标,出台针对大企业特点的服务制度与流程。

二是突出个性特点,细化服务方案。在深入企业了解涉税诉求的基础上,结合企业税务风险内控体系状况,以户为单位拟定服务方案。以企业风险防范点为重点细化服务方案,积极引导企业建立健全税务风险内控体系,突出大企业个性服务需求。

三是注重服务质效,建立服务评价机制。服务与管理并重,将管理职能渗透于日常的纳税服务之中,以非对抗手段解决遵从问题。建立健全完善的服务评价机制,对税务服务质效予以评价。根据企业内控体系建设、风险评估报告和年度遵从评价结果,对阶段服务质效予以评价,并以此调整下一阶段的服务措施和工作周期,提高税收服务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思维方式的竞争 篇6

一位荷兰营销学教授和两位朋友去西安。一出机场闸口,就有一大群人朝他们蜂拥而来,其中一个人大声喊道:“你们住哪个宾馆?你们从哪里来?我免费送你们!”

免费?营销学教授想弄明白这是怎么回事,回应道:“我从荷兰来。”

“荷兰?我拉过荷兰的客人。等等,看这儿,您看看。”他翻开一个本子,然后径直放到荷兰教授面前。那页纸上是手写的荷兰文,是一对荷兰夫妇对其服务的热情推介。

“你们要住几天?让我来招待你们,每天只收500块。”他说道。

有了这位出色的司机,教授和他的朋友们在西安的3天过得很棒,能买到价格较低的中国游客门票,也从来不用看旅游指南。

这位司机这3天也过得很好,不必到处揽生意,也不必无休止地在机场候客,教授最后还给了他200欧元的小费。

这位司机是成功的。他为这位“洋客户”提供了一个全方位的旅游解决方案,满足了顾客的各种需求。他同时为自己创造了一个新的细分市场,价钱自然不是问题了。他既不是机场的拉客者,也不是普通的出租车司机,更不是一个旅游中介,他集以上角色于一身,是一位价值创造者。

也许现在我们看来,这位司机也没什么了不起,他做的这些事情我们也可以做到。就像许多人在市场上看到了一些成功的创新产品、创新方法后常常泛起的想法一样——“这没什么,我也可以。”

但是,问题的关键并不是你可不可以,而是:为什么总是别人先想到了这些创新,而不是你?

如果把视野再放开一些,我们还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

营销的知识日益普及,越来越多的营销人员掌握了做市场的基本技能和方法,但对市场的困惑非但没有因此减少,反而与日俱增,“同质化”、“胶着”成了描述竞争最常用的词汇;

企业的所谓创新被对手轻易复制,由创新赢得的优势转瞬即逝,竞争成为不折不扣的“肉搏”;

企业内部不同部门间的协同就像硬捏在一起的“两张皮”,总是若即若离难以步调一致;

探究这些问题的根源,可以对比优秀企业与一般企业的差异。我们发现:陷于竞争泥淖的企业,追求的往往是竞争的“手段”;而拥有持续竞争优势的企业,追求的则是思维方式的革新。

把眼光聚焦于“手段”,产品就是产品,价格也只是价格,竞争的各个要素被肢解为割裂的动作。局限于某一个点,即使穷尽各种手段“创新”,路也将越走越窄。

发端于思维方式,却可能发现新的需求空间,打开一个新天地,循着内在的目标和“红线”,把营销的要素重组、聚合在一起,创造出新生的、充满活力的系统竞争优势。

服务,是一个典型的写照。

把服务当作“手段”,服务就沦为拉拢顾客的种种伎俩,即便它被冠以“增值”、“方案”等动人的光环,本质上也不过是企业从自身出发,为了自身利益的产物,所以注定是被动的、弥补性的、割裂的,它无法为企业提供可持续的竞争动力,甚至成为企业的重负。

基于“思维方式”,服务转变为顾客利益的产物。在顾客利益的统领下,企业资源被自然地组合为一体,被顾客自然地接受。它的竞争力源自顾客需求,因而具有了内生的生命力,可以成为企业成长的发动机。

税收筹划的思维方式 篇7

税收筹划是指纳税人在符合国家法律以及税收法规的前提下, 按照税收政策法规的导向, 事前选择税收利益最大化的纳税方案处理自己的生产、经营和投资、理财活动以期达到最佳的征税效果或者减少税收支出、降低税收成本的一种企业筹划行为。

销售的实现是企业盈利的第一环节, 销售收入的大小不仅关系到当期增值税的多少, 也关系到当期所得税的多少, 是影响企业税收负担的一个主要因素, 因此, 对销售环节进行筹划就变得十分关键和重要。对销售环节进行合理的筹划能够减轻企业的税负, 降低企业现金流, 增加企业的收入, 从而实现企业税收利益最大化。现行的增值税筹划对于销售环节的税收筹划研究和实务操作主要以税负最小化为导向, 从货款结算方式、销售方式、混合销售及兼营、转让定价、利用优惠政策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论述。下面主要从货款结算方式角度, 结合实例, 进行分析。

2 销售额确认时间的法律相关规定

销售收入实现时间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它直接影响到纳税义务时间。我国现行的增值税法对于销售时间的规定与产品销售收入实际流入时间的规定有着比较大的出入。产品销售实现的法定时间与实际到账时间的不一致往往会给企业的经营带来许多麻烦。企业产品销售收入实际到账时间往往会因为诸多原因而滞后于纳税义务。这样一来, 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的现金流量, 还会给企业带来资金短缺的问题。因此, 有必要对产品销售收入实现的时间进行筹划。《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33条明确规定了增值税的纳税义务发生的时间。具体规定如下:

(1) 纳税义务人采取直接收款方式销售货物, 不论货物是否发出, 均为收到销售额或取得销售额的凭证, 并将提货单交给买方的当天。

(2) 采取托收承付和委托银行收款方式销售货物, 为发出货物并办妥托收手续的当天。

(3) 采取赊销和分期收款方式销售货物, 为合同约定的收款日期的当天。

(4) 采取预收货款方式销售货物, 为货物发出的当天。

(5) 委托其他纳税人代销货物, 为收到代销单位销售的代销清单的当天。

(6) 销售应税劳务, 为提供劳务同时收讫销售额或取得索取销售额凭据的当天。

(7) 纳税人发生除“将货物交付他人代销”及“销售代销货物”以外的视同销售货物行为, 为货物移送的当天。

3 赊销和分期收款方式的筹划

赊销和分期收款结算方式都以合同约定的日期为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这就表示, 在纳税义务发生时间的确定上, 企业有充分的自主权, 也存在着充分的筹划空间。在企业产品销售的过程中, 在应收货款一时无法收回或者部分无法收回的情况下, 可以考虑选择赊销或者分期收款结算方式, 尽量回避直接收款方式。因为直接收款方式不管货款是否收回, 都得在提货单移交并办理完索取销售额的凭据之日计提增值税销项税额, 承担纳税义务;而赊销或分期收款结算方式则可以在合同约定日期计提增值税销项税额, 承担纳税义务, 这样一来, 等于给了企业相当大的主动性, 企业可以在收到货款后再履行纳税义务, 从而推迟增值税纳税时间。这样可以节省企业的资金占用, 获得货币的时间价值。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相当于企业获得了一笔无息贷款。

例:某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 当月发生销售业务6笔, 共计货款2000万元 (含税价) , 货物已全部发出。其中有4笔业务共计1200万元, 货款已结清;一笔业务300万元, 两年后一次付清;另一笔业务1年后付250万元, 一年半后付150万元, 剩余款100万元两年后结清。以下是两种结算方案。

方案一:企业全部采用直接收款方式收取货款。

此时公司应在当月全部计算为销售额, 并计提销项税额。

销项税额=2000÷ (1+17%) ×17%=290.60 (万元)

在这种结算方式下, 有800万元的货款实际并未收到, 但是企业又不能不计提增值税销项税额, 因为按照现行增值税制度规定, 若对未收到款项业务不记账, 则违反了税收政策, 属于偷税行为。

方案二:采用赊销和分期收款方式收取货款。

公司对未收到的300万元和500万元两笔应收账款分别在货款结算中采用赊销和分期收款的结算方式, 计算推迟纳税的销项税额及天数:

(300+100) ÷ (1+17%) ×17%=58.12 (万元) , 推迟纳税天数为730天 (两年) ;

150÷ (1+17%) ×17%=21.79 (万元) , 推迟纳税天数为548天 (一年半) ;

250÷ (1+17%) ×17%=36.32 (万元) , 推迟纳税天数为365天 (一年) 。

很显然, 方案二比方案一更佳, 因为采用赊销和分期收款方式与直接收款方式虽然销项税额相等, 但采用赊销和分期收款方式获得的推迟纳税的效果, 可以为企业节约大量的流动资金占用, 并且节约银行利息支出近10万元。

4 委托代销方式销售货物的筹划

委托代销商品是指委托方将商品交付给受托方, 受托方根据合同要求, 将商品出售后开具销货清单并交给委托方。此时委托方才确认销售收入的实现。根据这一原理, 如果企业的产品销售对象是商业企业, 且在商业企业实现销售后再付款结算, 就可以采用委托代销结算方式, 回避直接收款方式、托收承付和委托银行收款方式等结算方式。这样企业就可以根据其实际收到的货款计算销项税额, 从而延缓纳税时间。对于进货企业来说可以避免直接付款, 从而节省流动资金, 对于销货企业来说可以延缓纳税, 委托代销方式对两方都有好处。

例:清凉苦瓜茶厂为小规模纳税人, 适用增值税税率3%。该苦瓜茶厂为了在该市茶叶市场上打开销路, 与一家知名度比较高的茶叶店协商, 委托茶叶店代销其产品。在洽谈中, 茶厂遇到了困难:该茶叶店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 适用增值税率为13%。由于茶厂为小规模纳税人, 不能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这样, 苦瓜茶的增值税税负将达到13%。经过咨询, 有专家提出, 将茶叶店的一角柜台租赁给茶厂经营, 可降低税负。

方案一:苦瓜茶厂以每斤250元的含税价格委托茶叶店代销, 茶叶店再以每斤400元的含税价对外销售, 其差价作为代销手续费。预计每年销售1000斤苦瓜茶, 则:

茶厂应纳增值税=1000×250÷ (1+3%) ×3%=7281.55 (元) ;

茶厂城市维护建设税及教育费附加为7281.55× (7%+3%) =728.16 (元) ;

茶厂利润额=1000×250÷ (1+3%) -728.16=241990.29 (元) ;

茶叶店应纳增值税=销项税额-进项税额=1000×400÷ (1+13%) ×13%-0=46017.7 (元) ;

茶叶店城市维护建设税及教育费附加=46017.7× (7%+3%) =4601.77 (元) ;

茶叶店总税负=46017.7+4601.77=50619.47 (元) ;

茶叶店利润额=1000×400÷ (1+13%) -1000×250-4601.77=99380.53 (元) 。

方案二:茶叶店与茶厂签订租赁合同。茶厂直接在茶叶店销售苦瓜茶, 仍按差价 (1000×400÷1.13-1000×250=103982.3元) 作为租赁费支付给茶叶店。则茶叶店只需缴纳营业税, 而无需缴纳增值税。

茶厂应纳增值税=1000×400÷ (1+3%) ×3%=11650.49 (元) ;

茶厂城市维护建设税及教育费附加=11650.49× (7%+3%) =1165.05 (元) ;

茶厂利润额=不含税收入-租金-城市维护建设税及教育费附加

茶叶店应纳营业税=103982.3×5%=5199.11 (元) ;

茶叶店城市维护建设税及教育费附加=5199.11× (7%+3%) =519.91 (元) ;

茶叶店总税负=5199.11+519.91=5719.03 (元) ;

茶叶店利润=103982.3-5719.03=98263.27 (元) 。

经比较可以看出, 方案二茶厂的利润283202.16元, 大于方案一的241990.29元, 因此, 对于茶厂来说, 应该选择方案二。方案二茶叶店的利润98263.27元比方案一的利润99380.53少1117.26 (99380.53-98263.27) 元, 相差不大, 但方案二茶叶店的总税负5719.03元远远小于方案一的总税负50619.47, 因此, 在总收益相差不大的情况下, 应当选择方案二可以大大节约现金流量。

5 结语

增值税销售环节的税收筹划涉及很多方面以及关联方, 在现行的商业环境、经营环境下, 企业的决策和税收筹划行为不仅要考虑到企业自己的利益, 还要考虑到相关的关联方的利益。企业的经营涉及采购、生产、销售等众多环节, 销售环节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节, 在某些情况下对增值税销售环节的筹划方案相比于企业总体的筹划以及总体的战略会存在冲突, 特别是由于税收筹划方案的实施带来的弊端所造成的看不见的成本。

最有效的税收筹划应该考虑所筹划的交易对所有交易方的税收影响以及执行各种税收战略的成本。不仅如此, 还要兼顾和客户的长期合作关系和总体的、长远的企业效益, 尤其在现行的竞争激烈的经营环境下, 对于维护和客户的长期合作关系显得尤为重要。在具体的筹划方法上将会更加注重多边方法而不是单边方法, 在筹划当中将会考虑所有的契约方。另外, 企业的成本并不只是只有税收成本, 企业在进行决策时不能仅仅只考虑税收成本, 还要考虑其他的商业成本, 如果因税收筹划战略的实施引发其他的商业成本的大量增加, 那么这项筹划也不是有效的。

参考文献

[1]赵春永.增值税销售环节税收筹划[J].财经学术版, 2010 (6) .

[2]公衍梅.企业销售环节增值税纳税筹划[J].中国集体经济, 2008 (12) .

[3]刘辉.商业企业销售环节中纳税筹划技术的应用[J].商业会计, 2008 (22) .

[4]申艳艳.混合销售行为纳税筹划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 2011 (26) .

[5]王凤艳.商业企业销售方式纳税筹划法浅析[J].现代营销.营销学苑, 2011 (12) .

税收筹划的思维方式 篇8

房地产企业如何在不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来合理合法地节税就成为这个行业开发商追求利润最大化要解决的重点问题。节税就要对所缴纳的税来筹划, 可以从集资、建房、销售等各个阶段的不同方面来进行。本文就房地产企业在售房时的代收费用从收费的不同方式上来进行土地增值税交税金额的案例分析, 寻找最佳的代收费收取方式。

房地产公司在出售房屋时, 通常会代替相关单位和部门收取一些家外费用, 如取暖费、有线电视费、水、电、气的初装费和各项基金。代收费是指企业代为收取的, 且不是所售产品的售价组成部分的款项。出具的应是委托方的票据, 而不是代收企业的票据, 在会计处理上做往来处理。而如果是出具的代收企业的票据, 那是要作为收入处理, 不管会计上如何核算。因此房地产企业的代收费的收取方式分为两种:一是视为房产销售收入, 并入房价向购买方一并收取;二是在房价之外向购买方单独收取。这两种方式会导致企业在税收待遇上不一样, 从而就会很大地影响企业的税后利润。下面以实例来分析归纳:

甲房地产开发公司出售一栋写字楼, 获得销售收入3300万元。开发该楼盘的支出:房地产开发成本为900万元, 支付土地出让金200万元, 其他允许税前扣除的项目合计300万元。并按当地市政府的要求, 在售房时代收200万元的代收费用。

方案A:假如公司将代收费用并入房价向购买方一并收取

按土地增值税的规定, 对于代收费用作为收入一并收取的, 在计算扣除项目金额时可予以扣除, 但不允许作为加计20%扣除的基数。

扣除项目金额: (900+200) × (1+20%) +300+200=1820万元

增值额:3500-1820=1680万元

增值率:1680÷1820=92.3%

应纳税额:1680×40%-1820×5%=581万元

方案B:假如公司未将代收费用计入房价, 单独向购房方收取

按土地增值税的规定, 单独向购买方收取的, 在计算扣除项目时不能扣除

扣除项目金额: (900+200) × (1+20%) +300=1620万元

增值额:3300-1620=1680万元

增值率:1680÷1620=103.7%

应纳税额:1680×50%-1620×15%=597万元

通过案例得出, 代收费用无论是否并入房价, 增值额都是一致的, 但是前者将代收费用并入房价却会减少土地增值税的交税金额16万元。

结论一:当代收费用的两种代收方式下的增值率在同一个范围内时

此时, 由于增值额一致, 增值率在同一个范围导致税率和速算扣除率一致, 从土地增值税=增值额×适用税率-扣除项目金额×速算扣除系数得知, 代收费用并入房价时的扣除项目金额越大, 税金就越少。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如果纳税人转让房地产所获得的增值率未超过50%, 无论代收费用如何处理, 均不会改变应纳的土地增值税数额;增值率位于50%~100%之间, 将代收费用并入房价总额, 可少纳税款5%X;增值率位于100%~200%之间, 可少纳税款15%X;增值率超过200%, 可少纳税款25%X.。

结论二:当代收费用的两种代收方式下的增值率不在同一个范围内时

此时, 代收费并入房价时:土地增值税=增值额×适用税率-扣除项目金额×速算扣除系数=X×a%-Y×b%

未将代收费并入房价时:土地增值税=增值额×适用税率-扣除项目金额×速算扣除系数=X×c%- (Y+Z) ×d%

两者的差额为: (增值额-扣除项目金额) ×10%+5%Z, 这就是纳税人经过筹划后的节税金额。

可见对于房地产企业在售房时代收费用作为房价一并计入与否会直接影响到土地增值税纳税金额的高低, 同时当然也就会影响到房地产方税后利润的大小。纳税人在合理合法的前提下寻求节税的最佳途径就需要企业在更高的税收筹划领域的进行不断地摸索, 这也是各个企业追求的最高目标。

参考文献

[1]孙进鹏.刍议土地增值税纳税筹划.商业会计, 2008年09期.[1]孙进鹏.刍议土地增值税纳税筹划.商业会计, 2008年09期.

[2]邹国金.房地产土地增值税筹划方案.中国税务报, 2000年.[2]邹国金.房地产土地增值税筹划方案.中国税务报, 2000年.

商场促销方式的税务筹划 篇9

某大型商场决定在春节期间进行商品促销, 商场经理拟定了三种促销方案:一是商品八折优惠;二是购物满100元赠送价值30元的商品;三是购物满100元返20元的购物券, 所返的购物券只能在本商场消费, 不能兑换现金。假定该商场商品毛利率为30%, 即销售100元的商品, 其成本为70元。试分析商场应该选择哪一种方案。

二、案例分析

(一) 应纳税费的比较。

选择方案的判断标准之一是比较各方案应缴纳税金的多少, 作为商场销售商品, 属于增值税的应税范围, 需要缴纳增值税, 与增值税相伴随的有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各方案应缴纳的税金计算如下:

方案一:

应纳增值税=80×17%/1.17-70×17%/1.17=1.45 (元)

应纳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1.45× (7%+3%) =0.145 (元)

应纳税费合计=1.45+0.145=1.595 (元)

方案二:虽然赠出的赠品属于实物, 但该买赠销售方式实质上是不可分割的同一项交易, 不应当被分解为销售和赠送两个独立的交易来对待。销售额隐含在销售商品售价中, 因此, 不应单独计算其销项税额。既然认同了所赠商品不需要单独计算销项税额, 其销售额包含在销售商品售价中, 那么, 所赠商品的进项税额也应该允许抵扣。

应纳增值税=100×17%/1.17-70×17%/1.17-30×70%×17%/1.17=1.308 (元)

应纳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1.308× (7%+3%) =0.1308 (元)

应纳税费合计=1.308+0.1308=1.4388 (元)

方案三:所返的购物券只能在本商场消费, 不能兑换现金, 实质上相当于购物满100元赠送价值20元的商品, 与方案二中的赠送商品不同, 方案二中所赠商品可能是指定的一种或几种, 对消费者来说选择余地小, 而方案三中, 返的是购物券, 购物券在该商场可以顶现金使用, 可以购买任意商品。对消费者来说, 相当于消费100元可购得价值120元的自己想买的商品。

应纳增值税=100×17%/1.17-70×17%/1.17-20×70%×17%/1.17=2.325 (元)

应纳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2.325× (7%+3%) =0.2325 (元)

应纳税费合计=2.325+0.2325=2.5575 (元)

从上述计算过程可以看出, 同样是销售价值100元的商品, 方案一需要缴纳1.595元的税费, 方案二需要缴纳1.4388元的税费, 方案三需要缴纳2.5575元的税费。仅从税费的角度考虑, 方案二无疑是最优选择, 其次是方案一, 方案三缴纳的税费最多。

(二) 收益的比较。

严格来讲, 税务筹划属于财务管理的内容, 税务筹划的目标应该与财务管理的目标相一致, 即考虑收益, 只有给纳税人增加收益的方案才是值得考虑的方案。各方案的收益计算如下:

方案一:收益额=80-70-1.595=8.405 (元)

方案二:收益额=100-70-21-1.4388=7.5612 (元)

方案三:收益额=100-70-14-2.5575=13.4425 (元)

(三) 成本利润率的比较。

从收益的角度看, 收益最多的是方案三, 其次是方案一, 方案二的收益最少, 但具体哪个方案最好, 尚不能从上述数据中直接做出判断, 因为方案一的收益8.405元是通过销售成本为70元 (含税价) 的商品获得的, 方案二的收益7.5612元是通过销售成本为91元 (含税价) 的商品获得的, 而方案三的收益13.4425元是通过销售成本为84元 (含税价) 的商品获得的, 即获得的收益不同, 所售出的商品的价值或者数量也不同, 这就直接限制了其可比性, 若要做出准确判断, 还需计算各方案的成本利润率。各方案的成本利润率如下:

方案一:成本利润率=8.405/80=10.51%

方案二:成本利润率=7.5612/91=8.31%

方案三:成本利润率=13.4425/84=16%

从上述计算过程可以看出, 方案一的成本利润率为10.51%, 方案二的成本利润率为8.31%, 方案三的成本利润率为16%, 显然, 方案三是最优选择, 其次是方案一, 方案二是最差方案。这与根据收益的判断结果是一致的。

方案一给顾客的实惠和好处是实实在在的, 顾客根据自己的需要选购商品, 不会买些暂时不需要的商品;方案二, 尽管给顾客了好处 (所赠商品) , 但顾客不一定喜欢, 因为所赠商品不一定是顾客所需要的;方案三, 既给顾客了好处和实惠, 又能够扩大销售, 刺激顾客消费, 因为所赠购物券只能在本商场使用, 实际上相当于购物满100元赠送价值20元的商品, 而且这20元的商品可以随意选购, 若选购的商品价值超过了20元, 顾客还要另付现金, 这对商场来说相当于扩大了销售。所以, 方案三无论是从商场角度, 还是从顾客角度, 都是最佳选择。

三、案例启示

(一) 税务筹划不能仅考虑节税, 而应权衡利弊。

进行税务筹划时, 寻求最低税负点是目标, 但最终是要增加收益, 收益能否增加及增加多少才是进行税务筹划方案选择的判断依据。综合考虑缴纳税金少的方案不一定是最优的方案;缴纳税金多的方案也不一定就是要舍弃的方案。例如本例中, 方案二缴纳的税金最少, 方案三缴纳的税金最多, 但最优的方案却是方案三, 方案二却是最差的方案。

(二) 不同方案比较时, 需要注意其可比性。

例如本例中, 各方案比较时, 若根据收益的绝对值, 最优的选择方案是方案三, 其次是方案一, 最差的是方案二, 但是, 需要注意的是, 方案三的13.4425元的收益是通过销售成本为84元的商品取得的, 方案二的7.5612元的收益是通过销售成本为91元的商品取得的, 而方案一的8.405元收益是通过销售成本为70元的商品取得的, 即销售商品数量的多少或者说金额的多少也是影响收益的因素之一, 由于不同方案销售商品数量的不同, 所以不便于直接比较收益, 需要把它们划到同一水平线上才能比较, 这就需要计算成本利润率。根据成本利润率, 可以非常清楚地判断出最优的方案。

(三) 需要考虑不同促销方案对销售额的影响。

实际上, 各商场在确定促销方案时, 除了要考虑税收的因素外, 还需要考虑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不同促销方案对销售额的影响。不同的促销方式是会影响消费者的消费金额的, 如果营销部门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得出了不同促销方案下的预计销售额, 这时, 商场就需要计算比较不同促销方案下的总收益, 总收益最多的方案才是最佳方案。

参考文献

[1].盖地.税务筹划[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

企业投资方式选择的纳税筹划 篇10

关键词:纳税筹划,投资方式,税收挡板,税负

企业投资的目的主要是维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以提升企业的资产价值,增强企业的综合实力。企业的投资结构、投资规模、投资方式、投资时间都是影响项目决策的重要因素。为配合国家经济政策的贯彻实施,促进国民经济健康、有序发展,国家对不同地区、行业、方式、性质的投资项目给予了不同的税收待遇,这就要求企业在进行投资决策时,必须充分了解各项税收政策,合理进行纳税筹划,以实现最大化的投资收益。本文从投资方式角度出发,探讨纳税筹划在投资决策中的应用,指出不同投资方式对企业税负的影响,充分利用各种税收优惠政策,以期帮助企业选择最佳投资方式,扩大节税空间,从而获得最大的财税利益。

一、不同投资方式下的企业税负情况

企业的投资方式,按照投资者对被投资企业的生产经营控制和管理方式的不同,可分为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直接投资是指投资主体将货币资金、物资、土地、劳动、技术及其他生产要素直接投入投资项目,直接进行或者参与投资的经营管理;间接投资是指投资主体为了取得预期收益,不直接开厂设店进行生产建设经营,用货币资金购买债券或股票等有价证券,以期从持有或转让中获取收益。直接投资按照投资资产的性质不同可分为货币资金投资、非货币资金投资,后者又可细分为有形动产投资、不动产投资、无形资产投资。

投资方式不同,涉及的税收因素就不同,享受的实际税收待遇也有所不同。企业在投资中,应综合考虑投资双方的纳税负担,选择适当的投资方式。本文主要站在投资方的角度,重点探讨货币资金投资、有形动产投资、不动产投资、无形资产投资四种形式对企业的税负影响。从投资企业角度看,不同投资形式涉及的税种简单总结如下页图所示。

二、企业投资方式选择的纳税筹划

1. 投资企业税负分析。

例:某企业(非房地产企业)拟用1 000万元进行投资 (假设被投资企业也是非房地产企业),投资企业可选择的投资方案及相关资料如下:

A方案:现金,1 000万元

B方案:产品,售价1 000万元,成本费用600万元(该产品为非应税消费品)

C方案:设备,评估价1 000万元,净值600万元

D方案:不动产,评估价1 000万元,净值600万元

E方案:土地使用权,评估价1 000万元,净值600万元

F方案:无形资产,评估价1 000万元,成本费用600万元

根据我国税法,投资企业各方案的税负计算如下:

A方案:现金投资,投资企业无需缴税

B方案:增值税=(1 000-600)×17%=68(万元)

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68×(7%+3%+2%+1%)=8.84 (万元)

印花税=(10 000 000×3/10 000)/10 000=0.3(万元)

企业所得税=(1 000-600-8.84-0.3)×25%=97.715 (万元)

纳税合计=68+8.84+0.3+97.715=174.855(万元)

C方案:(1)该设备进项税额在购进当期已抵扣:

增值税=1 000÷(1+17%)×17%=145.3(万元)

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145.3×(7%+3%+2%+1%)= 18.9(万元)

印花税=(10 000 000×3/10 000)/10 000=0.3(万元)

企业所得税=(1 000-600-18.9-0.3)×25%=95.2(万元)

纳税合计=145.3+18.9+0.3+95.2=259.7(万元)

注:上图中不同投资形式涉及的税种是站在投资者角度;固定取酬的形式视,此处不作为投资形式分析。

(2)该设备进项税额在购进当期没有抵扣:

增值税=1 000÷(1+3%)×2%=19.42(万元)

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19.42×(7%+3%+2%+1%)= 2.52(万元)

印花税=(10 000 000×3/10 000)/10 000=0.3(万元)

企业所得税=(1 000-600-2.52-0.3)×25%=99.295 (万元)

纳税合计=19.42+2.52+0.3+99.295=121.535(万元)

D方案:营业税=0

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0

土地增值税=0

印花税=(10 000 000×5/10 000)/10 000=0.5(万元)

房产税=0

企业所得税=(1 000-600-0.5)× 25%=99.875(万元)

纳税合计 =99.875 + 0.5=100.375 (万元)

E方案:营业税=0

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0

土地增值税=0

印花税=(10 000 000×5/10 000)/ 10 000=0.5(万元)

企业所得税=(1 000-600-0.5)× 25%=99.875(万元)

纳税合计 =99.875 + 0.5=100.375 (万元)

F方案:增值税=(1 000-600)× 17%=68(万元)

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68×(7%+ 3%+2%+1%)=8.84(万元)

印花税:(1)如果该无形资产属于专利权、专利实施许可、专有技术, 按照产权书据转移合同缴纳的印花税=(10 000 000×5/10 000)/10 000= 0.5(万元)

(2)如果该无形资产属于非专利技术,按照技术合同缴纳的印花税= (10 000 000 × 3/10 000)/10 000=0.3 (万元)

企业所得税=(1 000-600-8.840.5)×25%=97.665(万元)或:(1 000600-8.84-0.3)×25%=97.715(万元)

纳税合计=175.005或174.855(万元)

将上述几种方案的应纳税额按从小到大排序,如表1所示:

通过表1数据可以看出,不同投资形式下可利用的税收优惠政策各不相同,税负也有差别。总体来说,现金投资的税负最低,以已抵扣过进项税额的设备进行投资的税负最高。

2. 其他税收因素影响。上述简化后的投资案例仅考虑了不同投资方式下的应纳税额的大小,但是企业实际选择何种方式进行投资时,不能仅仅考虑税额的多少,还应将其他隐含的税收因素考虑在内。就本例来讲,被投资企业因该项投资增加的税负以及投资企业选择不同投资形式带来的机会成本的大小等因素也应考虑在内。

(1)考虑被投资企业的税负情况。在上述几种投资方案中,被投资企业涉及的税种主要是印花税和契税。这种情况下,综合考虑投资双方税负,各种投资形式的应纳税额排序如表2所示:

如果综合考虑投资双方的利益,以不动产、土地使用权投资要优于以产品和无形资产(非专利技术)投资。

(2)考虑设备、不动产折旧与无形资产摊销。机会成本可以理解为在面临多方案择一决策时,被舍弃选项的最高价值。在会计上,设备、不动产、无形资产都需要计提折旧或者摊销,而折旧和摊销都具有税收挡板作用,可以缩小所得税税基,从而减少企业所得税。在本例中,与存货投资相比,企业在选择以设备进行投资时,投资企业就无法利用折旧的税收挡板作用,潜在地增加了企业所得税。所以,如果将折旧和摊销考虑在内的话,各种方案对比的税负情况如表3所示:

注:本例中的折旧年限均采用税法折旧年限,生产用设备 5 年,房屋、建筑物折旧年限为 20 年,无形资产摊10年。

从表3可以看出,保留设备、不动产、无形资产会使投资企业当期税负降低。所以,企业在考虑以何种类型资产进行对外投资时,应将折旧和摊销因素考虑在内,并进行长期比较。

三、投资方式选择的纳税筹划建议

有效地进行纳税筹划有利于企业提高资金配置效率,降低税负,扩大节税空间,增加投资收益。但是风险与收益并存,纳税筹划虽然能为企业带来收益,但是如果对相关政策理解或者运用不到位,则效果可能适得其反。同时,如果企业纳税筹划的目的仅仅定位在降低税负上,则可能会导致短视行为,影响企业长期发展。因此,本文针对企业投资方式选择的纳税筹划提出下列建议:

1. 充分了解税收政策及税制改革趋势。狭义的纳税筹划是指节税,是在税法规定的范围内,当存在多种税收政策、计税方法可供选择时,纳税人以最低税负为目标, 对企业经营活动进行安排。所以,企业要想达到节税目的,必须充分了解各项税收政策特别是税收优惠政策,灵活选择投资方式,充分利用优惠政策,扩大节税空间。

2. 综合考虑投资方和被投资方的利益。投资活动的目的不仅仅是增加投资企业的财税利益,增加企业价值, 而且要考虑被投资企业的利益,实现双赢。因为投资是一项长期活动,其目标是追求长期利益,单纯站在投资企业短期税负最低角度考虑投资方式的选择,往往会导致企业的短期行为,无法实现投资收益最大化。

3. 选择投资方式时从纳税角度关注企业的潜在收益。这里的潜在收益一方面指设备、不动产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的税收挡板作用,另一方面考虑该项投资对以后期间企业税负的整体影响。所以,当期税负最低并不意味着企业投资收益的最大化,可能次优方案更有利于实现企业的长远利益。

4. 注重企业投资决策的整体性。在企业的投资决策中充分地运用纳税筹划,可以有效地降低成本,达到投资收益最大化的目的。但是,在现实经济生活中,一种税负的减少,有可能导致另一种税负的增加。税负的减少不一定就意味着企业整体收益的增加,有时甚至会导致企业整体收益的下降。这就要求企业在纳税筹划的过程中,不能一味地为了节税而节税,而是要注重企业投资决策的整体性,在考虑企业自身条件的基础上,寻求减轻税负与增加企业整体收益的均衡。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日趋完善,纳税筹划已成为企业经营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简单举例,对企业不同投资方式税负水平的比较、考虑被投资企业时综合税负水平以及考虑折旧和摊销的税收挡板作用等几种情况进行分析和阐述,为企业投资方式选择纳税筹划提供了一定的思路和借鉴,同时也体现了纳税筹划在企业投资决策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税收筹划的思维方式 篇11

关键词:轴心期;道;体道之方

中图分类号:B2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5831(2009)01-0112-04

“轴心期”(Axial Period)这一概念是德国哲学家雅斯贝斯(Karl Jaspers)提出的。其历史区间指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雅斯贝斯认为,在这一时期,中国、印度和西方三个地区出现了文明,开始意始到人类整体的存在以及人类自身和自身的限度,哲学家首次出现,人类开始了大规模的精神运动,是人类得以飞跃历史的阶段。轴心期不但是人类文明的精神起点,而且是现代世界的精神轴心。如雅斯贝斯所言:“直到今日,人类一直靠轴心期所产生、思考和创造的一切而生存。每一次新的飞跃都回顾这一时期,并被它重燃火焰。自那以后,情况就是这样,轴心期潜力的苏醒和对轴心期权力的回忆,或日复兴,总是提供了精神动力。对这一开端的复归是中国、印度和西方不断发生的事。”在中国轴心期,不管是孔孟为代表的儒家,还是老庄为代表的道家,都围绕本体之“道”是否可以言说和如何言说的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他们总体上怀疑语言表达“道”的能力。语言,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它依其本性,只能确切描述具体时空中的存在物。至于道,或指形而上的实存者,或指一种规律,或指一种人生准则、指标、典范,但是其共同性质就是不能被语言所表达或完全表达,无法意致,只能强为之名。虽然“言”和“道”之间存在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但是诸子并没有逃避言和道的困境,并没有采取“不言”的态度,而是积极探索一定的思维方式以“意致”道或者非常规的言说方式以表述道。本文着重论述“目击而道存”的思维方式和“正言若反”、“隐喻”等非常规言说方式。鉴于这些方式对后世影响深刻,故用“轴心期”一词以示强调。

一、“目击而道存”的方式

《庄子·田子方》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孔子见到温伯雪子而没有说话,于是子路就问孔子:“吾子欲见温伯雪子久矣。见之而不言,何邪?”孔子就说:“若夫人者,目击而道存矣,亦不可以容声矣。”孔、温均为体道之人,二人相遇,目光接触运动就已得玄道,这之中没有作分析性了解,没有借助语言,但远比知性思维更为深刻,远比语言表达更为复杂和丰富,此谓“目击而道存”。从现代心理学角度来讲。也可以说是一种直觉状态。西方哲学家柏格森描述直觉为:“所谓直觉,就是一种理智的交融,这种交融使人们自己置于对象之内,以便与其中独特的,从而是无法表达的东西相符合。”这个道理,中国公元前三四世纪就已明了,并对“目击道存”的心理状态作了很多的探讨。

《老子》说:“涤除玄鉴”,即谓洗清杂念、摒除妄见,保持内心明澈如镜,才能体道。又说:“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復。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日静,静日复命。复命日常,知常日明。”王弼注:“以虚静观其反復。凡有起于虚,动起于静,故万物虽并动作,卒復归于虚静,是物之极笃也。”这里“虚”、“後”、“常”、“明”都是一个意思。在老子看来,大千世界,万物生长茂盛,是由静而动,形成纷纷拢拢的世界,但最后要返回自己的本根,即虚静的状态,才能对“道”绝对体认,也就是“明”。老子提出的“涤除玄览”、“虚静”说为庄子所继承和发展。兹将庄子“心斋”、“坐忘”两段材料录于下:

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庄子·人间世》)

颜回曰:“回益矣。”仲尼曰:“何谓也?”曰:“回忘仁义矣。”曰:“可矣,犹未也。”他日,复见,曰:“回益矣。”曰:“何谓也?”曰:“回忘礼乐矣。”曰:“可矣,犹未也。”他日,复见,曰:“回益矣。”曰:“何谓也?”曰:“回坐忘矣。”仲尼踅然曰:“何谓坐忘?”颜回曰:“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庄子·大宗师》)

所谓“心斋”、“坐忘”,其实就是“毁废四肢百体,屏黜聪明心智”,“虚其心则至道集于怀也”。庄子讲“吾丧我”(《齐物论》)、“外物”(《外物篇》)亦此意。观照“道”时,心须处于虚静状态:一则是要摆脱由生理而来的欲望。《庄子·应帝王》中讲了一个“浑沌”被凿七窍而死的寓言形象地描绘了此理。庄子以浑沌为中央之帝,说明庄子是崇尚混沌的。七窍,即眼(二窍)、耳(二窍)、鼻(二窍)、口(一窍),都是生理感官器官。混沌无七窍而善,有七窍而死,说明感官经验对浑然一体的直觉体认是妨碍性的。一则是要摆脱所谓分析性、概念性的认识活动。正如庖丁开始解牛时只凭技术解牛,全以“目视”,三年后,“进乎技矣”,不以目视,乃以“神遇”,即心无分解性、概念性的技能知识,而直接进入物象内在机枢(“道枢”)的状态,这种状态可直接透视牛体以解牛,这便可谓得“道”矣。《庄子》还说:“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对“忘言”的理解,不能局限于忘记语言、丢弃工具,它与“坐忘”的“忘”异曲同工。当指摆脱知性思维的束缚,直觉对象以达到更高的境界。

儒家思想代表荀子在《解蔽篇》中亦言及心如何存养以知“道”的工夫,他说:“心何以知?曰:虚壹而静。”所以“虚”是针对“藏”而言的,他说:“人生而有知,知而有志。志也者,藏也,然而有所谓虚,不以已所藏害所将受,谓之虚。”即不以已有的认识去妨碍新的接受。所谓“壹”是针对“两”的,他说:“心生而有知,知而有异;异也者,同时兼知之。同时兼知之,两也,然而有所谓一。不以夫一害此一,谓之壹。”意思是说心有分辨差异、“兼知”多种事物的能力,但另一方面,要深刻认识一种事物、精通一门学问,就必须专心一意、集中思想,不能因对那一种事物的认识而妨碍对这一种事物的认识,这就是“壹”。所谓“静”是针对“动”而言,他说:“心,卧则梦,偷则自行,使之则谋。故心未尝不动也,然而有所谓静,不以梦剧乱知,谓之静。”心是动的,不动就不能思维,但要保持正确的思维,不受干扰,就必须“静”。所以,“虚壹而静”是荀子认为求道者应具有的心境。

当处于“虚静”、“心斋”、“坐忘”、“丧我”的状态时,去掉名理、成心、自我中心,自我的情思和外物化为交融统一的生命整体,为人熟知的“梦为蝴蝶”的寓言。最好地说明了这种状态。

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庄子·齐物论》)

庄周与蝴蝶浑然不分,不知有我,不知有物,皆相忘也。在这里,“蝴蝶”不仅是一物,而是寓意天地万物。人与天地万物皆相忘,“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因物自然,照之以天,才能真正体悟万物“道”的境界。正如叶维廉先生说:“带着‘名制的心,是充满执见的;道家的心却是空的,空而万物得以完全感印,不被歪曲,不被干扰。止水,万物得以全然自鉴。”

二、“正言若反”的方式

“正言若反”见于《老子》第七十八章:“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之不祥,是谓天下王。正言若反。”钱钟书先生云:“夫‘正言若反,乃老子立言之方。《五千言》中触处弥望。”“正言若反”的“反”如钱钟书所说有两层意义,“反有两义”。“一者,正反之反,违反也;二者,往反(返)之反,回反(返)也(‘回亦有逆与还两义,常作还义)。……《老子》之‘反融贯两义,即正、反而合。”所以,“反”的表层含义与“正”相背。深层含义是与“正”相合的,“与物反矣,然后乃至大顺”。故老子日:“强为之日道。强为之名日大。大日逝。逝日远,远日反”,“反者道之动”。孙中原在《<老子>中‘正言若反的朴素辩证思维原则》一文中列举了大量诸如“大成若缺,大盈若冲”等相反相成、正言若反的句式,他认为,“在同一个判断中,(在这里只有四五个字)就包括了对立概念的流动、转化,体现了概念的灵活性”。老子常常用这种灵活的语言表述方式来表述“道”。如:

道可道,非常道。(《老子》一章)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老子》四章)

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老子》三十五章)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老子》三十七章)

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焊然而善谋。(《老子》七十三章)

“道”是什么呢?道不可说,其体是虚的,但又蕴藏无尽的创造因子;它看不见,听不见,用不完;顺任自然,而又没有一件事不是它所为;不争而善于得胜,不说话而善于回应,不召唤而自动到来,宽缓而善于筹策。

《老子》开创的这种方法为庄子所继承。唐代陆德明在《经典释文序录》中说庄子“辞趣华深,正言若反”,庄子自己也说:“以指喻指之非指,不若以非指喻指之非指也;以马喻马之非马,不若以非马喻马之非马。”以“非指”、“非马”来喻指、喻马,这便是“……不是……”的思维和表述,而这个表述本身是对概念的肯定,诸如“大道不称”、“道未始有封”、“不为巧”、“无为无不为”等。此类表达,在《庄子》书中还有很多,现把《庄子》中论“道”最重要最完整的文字引述如下:

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爱,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庄子·大宗师》)

引文中,只有“有情有信”是正面描述,说明道是实而不妄的,其它比如说“道”,无为无形,不见动静形迹,在太极之先又不为高,在六极之下又不为深。先天地生又不为久,比上古还古,又不为老,这些都是反面述道。

道是个超验的存在体,老庄用一种特殊的方法去描述它,将经验世界的许多概念用上,然后又一一否定它们的适当性,把经验世界的种种限制都加以突破,使人通过这貌似荒唐的反正之言去领悟那不可言说的玄妙之道。

三、隐喻的方式

中国早期没有隐喻的专门概念,作为一种修辞理论,在先秦文献中出现的是泛指比喻的“辟”、“譬”、“比”、“依”等词语。

凡同类同情者,其天官之意物也同。故比方之疑似而通。是所以共其约名以相期也。(《荀子·正名》)

谈说之术,矜庄以莅之,端诚以处之,坚疆以持之,分别以谕之,譬称以明之。《荀子·非相》

辟也者,举他物而以明之也。(《墨子闲诂》卷十一《小取》)

不学博依,不能安诗。郑玄注曰:“若欲学诗,先依倚广博譬喻。”(《礼记正义》卷三十六《学记》)

可见,当时已有“喻”的概念,并了解其功能。荀子谈到了喻的特性,喻体的意义似乎令人怀疑,实际上是很有道理的,可以让本体更为明了;墨子则观察到本体和喻体(他者)的关系;《礼记》谈到了“喻”在做诗中的重要价值。

从先秦时期“喻”实际运用的突出和普遍性来看,上述的“辟”、“譬”、“喻”等概念的意义涵盖面很广,相当于今天一些学者认为的隐喻概念,即用另一间接有关的事物说明此事物,其共同特征是“本体”与“喻体”的相似性,包括类比、明喻、比喻、象征和寓言等,所以统称为“隐喻的方式”。现举例说明:

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老子》五章)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老子》八章)

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其若冰凌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浑兮其苦浊;澹兮其若海,飚兮其无止。(《老子》十五章)

“道”,精妙深玄、恍惚不可捉摸;善于行道之人,是深不可识的,老子怎样“勉强”地描述“道”以及体道之人的呢?老子以“橐爚”、“水”喻“道”。“橐爚”犹今之风箱,风箱中空,但随着往复拉动,却能不断生风,老子以此喻“道”虽虚而无形,却生化不已、取之不竭;“水”,柔性,滋润万物而不与相争,停留在卑下的地方,所以最近于“道”。老子描述体道之人的性情,慎重若冬天涉足江河,融合若冰柱消融,淳朴若未经雕琢的素材,空豁如深山的幽谷等。可见,都是用有共同特征的、感知性强的形象以隐喻宇宙之“道”。

对于做人处世之道,孔子谈得很多。如:“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可以行之哉。”輗是大车横木上的关键,軏是小车横木上的关键,缺之,车不得前行,孔子用当时常见之物以“喻”人没有信用就不能立足于社会的道理。又如:“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这里只出现了喻体“岁寒之后凋的松柏”,何晏《集解》作了很好的解释:“大寒之岁,众木皆死,然后知松柏小凋伤。平岁则众木亦有不死者,故须岁寒而后别之。喻凡人处治世,亦能自修整,与君子同。在浊世,然后知君子之正不苟容。”再如:“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出现了隐喻的两个主要成分,本体“君子之德”和“小人之德”,喻体“风”和“草”,以风向哪边吹,草向哪边倒,说明君子正己身即可教化小人的道理。

值得注意的是,先秦诸子普遍大量使用“寓言”喻“道”,他们假借各种神仙、鬼怪、古代圣贤、动物等,虚构许多丰富浪漫、诡谲变化的故事,把隐喻从简单的类比、取譬等手段,发展为借整体故事形象以寄托那不可言说的真理,令人省思。司马迁说庄子:

“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的确,一部《庄子》几乎是寓言故事连缀而成的艺术。据统计,《韩非子》中的寓言故事(除去重见以及一事两记标出“一日”的)有340余则,《吕氏春秋》有200多则。其它如《战国策》、《列子》等著作中都有大量的寓言故事。这个时期对寓言的艺术特征也有了一定认识。《庄子·寓言》:“寓言十九”,成玄英疏:“寓,寄也。以人不信已。故托之他人,十言而九见信也”。简单的说,就是作者自己的意见借别人或由外物表现出来,而不是直接说出,这样的方式可以达到让人相信的效果。借别人或外物,多半是虚构,而此虚构让人信实,让人感动,难道这不是艺术创作上讲究的“虚构的真实”吗?《庄子·天下》又说:“寓言为广”,成玄英疏:“寄之他人。其理深广”。即虚构的真实是很深刻的。先秦寓言以极高的艺术成就展现着风采,寓言也因此而成为了一种文体。

胡壮麟先生根据当代隐喻理论的情况把隐喻的实质分为三类:一类是表达词语的“替代”(如“山麓”也可以说成“山脚”);一类是语义特征的“比较”(如将悍妇对丈夫的苛责与苏轼诗句“忽闻河东狮子吼”中的“狮吼”比较);一类是新语义、新概念的“创造”(如在计算机科学中创造性地应用生物学中的“病毒”概念)。并且认为,常规隐喻以词语的替代为主(因此也叫做“语言学隐喻”),文学隐喻是非常规的隐喻,创新味应重一些。读先秦哲学论述“道”的语言,似乎在漫步艺术的长廊,恐怕其原因之一就在于其创新的隐喻语言,使其哲理成为诗性的言说,在形象的生动鲜明与哲理的深刻含蓄两方面,达到了艺术的完美统一。

先秦时期,隐喻的运用和《周易》中提出的“立象以尽意”思想相得益彰。《周易·系辞上》说:

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系辞焉以尽其言,变而通之以尽利,鼓之舞之以尽神。”

可见,其意、象、系辞的逻辑关系是通过卦象及其变通鼓舞以尽“圣人之意”,同时,由于卦象比较抽象,又可通过系辞来描述象,提示其意。所以,《周易》中,卦象实据于中心地位,《周易·系辞下》:“故易者,象也”。关键在于如何“立象”?《易传·系辞下》说:“古者包犠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是故夫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据此,《易》之卦象,是由圣人仰观俯察、观物取象的结果,但它不是对物的简单模拟,而是对天地万物存在的最根本性作取象处理,用阴、阳两种符号组合搭配,遂有四象、八卦、六十四卦,“象其物宜”,用以表达和传达圣人之“意”。也就是说,它仅是虚象,一种符号象征、模拟,正因为如此,它能代表一切物象。隐喻中的“喻体”在对现实事物的模拟、反映。以及感知性、象征性、形象性等方面与《周易》中的卦象有相通之处。只不过《周易》中的象是非语言的符号,隐喻中的“象”得之于语言的塑造。由此可见,古人早已对“形象”这一概念的重要性有深刻的认识。

综合上述,可知先秦诸子虽然深刻意识到了言、意、道之间的矛盾,但是为了让人们认识到“道”的性质,从而展开了体“道”方式探讨,说明对“道”的意致和表述不是不可能,而只是不能尽用语言,不能直说。通过这些方式,打破了人们日常的思维方式和对日常语言的执着,从一个更高的角度、更深刻的层面来思考思维与语言。

税收筹划的思维方式 篇12

白酒是我国的一个传统产业,有着悠久的历史。由于白酒的生产以粮食为主要原料,而我国又是人口众多、粮食短缺的国家,所以我国通过对白酒课以重税来限制其发展。总体上,白酒生产企业的税收支出占其总支出的50%以上,而消费税又占税收支出总额的50%左右。因此,白酒生产企业加强对消费税的纳税筹划,对其生存、发展乃至盈利都具有重要意义。而白酒生产企业委托加工与自行加工的税负不同,又为其进行纳税筹划提供了空间。

一、白酒生产企业委托加工与自行加工的相关税法规定

国家通过征收消费税对一些消费品的生产和消费进行限制,而白酒类产品又是消费税税负比较重的消费品。国家对白酒类消费品税收政策进行了多次调整,目的在于“扶优限劣,扶大限小”,使中国白酒企业逐步走上规模化,集团化发展的道路。

2001年,国家为了加强对白酒产业的管理,对白酒消费税政策进行调整,规定从2001年5月1日起,白酒企业的消费税实行按从价定率和从量定额复合计税的方式征收消费税,对粮食白酒和薯类白酒除分别按25%和15%的从价比例税率征收消费税外,还需要按0.5元/斤从量定额征收消费税。很明显,这对低价白酒的生产及其不利,由于低价白酒往往由小规模白酒生产企业生产,此次调整加大了企业的纳税成本,所以此政策调整不利于小规模白酒生产企业的发展。同时停止执行“对外购或委托加工酒及酒精产品连续生产应税消费品销售时已纳消费税进行抵扣”的政策,也就是说。对于外购或委托加工已税的酒及酒精产品连续生产应税消费品销售时,不能扣除外购或委托加工应税消费品已纳的消费税税款。很明显,这对需要先外购或委托加工已税的酒及酒精产品,然后连续生产应税消费品的白酒生产企业十分不利。

2006年,国家对白酒消费税政策又作了比较大的调整,主要是取消了粮食白酒和薯类白酒的差别税率,从2006年4月1日起,粮食白酒和薯类白酒从价计征的比例税率由原来分别的25%和15%,统一为20%,从量定额税率仍为0.5元/斤。整体上来看,与原政策相比,新政策有利于以生产粮食白酒为主的大中型企业,不利于以生产薯类白酒为主的中小型企业。

二、白酒生产企业委托加工与自行加工的纳税筹划经典案例

案例1:2008年3月10日,甲公司签订一笔生产500吨白酒的业务合同,议定销售价格1000万元。要求在2008年5月10日前交货。由于交货时间比较紧迫,公司有两种生产方案:一是加班由自己来生产这批白酒;二是委托另外一家酿酒厂乙公司生产,并可于2008年3月20日与乙公司签订加工协议,并可在当日将原料发给酿酒厂。其中原料价值250万元,若自行加工,则加工成本为220万元,若委托加工成定型产品,则加工费也为220万元。请对此业务进行纳税筹划。(从2008年1月1日起企业所得税税率统一为25%,除消费税、所得税外,其他税费不考虑)

[方案一]委托加工成酒精,然后由本公司生产成白酒销售。

假定甲公司以价值为250万元的原料委托乙公司加工成酒精,双方协议加工费为150万元,加工成300吨酒精运回公司以后,再由本公司加工成500吨本品牌的白酒销售,每吨售价2万元,公司加工的成本以及应该分摊的相关费用合计为70万元(220-150=70)。

(1)甲公司在向乙公司支付加工费的同时,向受托方支付由其代收代缴的消费税:

(2)甲公司销售白酒后,应缴纳消费税为:

1000 X 20%+500 X 1000 X 2 X 0.5÷10000=250 (万元)

(3)在委托加工酒精方式下,应支付代收代缴消费税21.05万元,公司缴纳消费税250万元,公司的税后利润为:

(1000-250-150-70-21.05-250)×(1-25%)=194.21 (万元)

[方案二]委托加工成高纯度白酒,然后由本公司生产成白酒销售。

甲公司以价值为250万元的原料委托乙公司加工成高纯度白酒,双方协议加工费为180万元,加工成400吨高纯度白酒运回公司以后,再由本公司加工成500吨本品牌的白酒销售,每吨售价2万元,公司加工的成本以及应该分摊的相关费用合计为40万元。

(1)甲公司在向乙公司支付加工费的同时,向受托方支付由其代收代缴的消费税:

消费税组成计税价格

=(250+180)÷(1-20%)=537.5 (万元)应缴消费税

=537.5 X 20%+400 X 1000 X 2×0.5÷10000=147.5 (万元)

(2)甲公司销售白酒后,应缴消费税为:

1000×20%+500 X 1000×2 X 0.5÷10000=250 (万元)

(3)在委托加工高纯度白酒方式下,应支付代收代缴消费税147.5万元,公司缴纳消费税250万元,公司的税后利润为:

(1000-250-180-40-147.5-250)×(1-25%)=99.38 (万元)

[方案三]由委托加工环节直接加工成定型产品收回后直接销售(全部委托加工方式)。

甲公司将酿酒原料交给乙公司,由乙公司完成所有的制作程序,即公司从乙公司收回的产品就是指定的本品牌白酒,协议加工费为220万元。产品运回后仍以原价直接销售。

(1)当公司收回委托加工产品时,向乙公司支付加工费,同时支付由其代收代缴的消费税。应纳消费税为:

(250+220)÷(1-20%) X 20%+500 X 1000×2×0.5÷10000

=167.5 (万元)

(2)在全部委托加工方式下,甲公司收回后直接销售时,本公司不缴纳消费税,只需支付代收代缴消费税为167.5万元,公司的税后利润为:

(1000-250-220-167.5) X (1-25%)=271.88 (万元)

[方案四]由公司自己完成该品牌的白酒的生产制作过程。

即由公司自己完成本品牌的白酒的生产制作过程。

由公司自己生产该酒,其发生的生产成本恰好等于委托乙公司的加工费,即为220万元。

(1)该公司应纳消费税为:

1000 X 20%+500 X 1000 X 2×0.5÷10000=250 (万元)

(2)在自产自销方式下,应缴纳消费税为250万元,公司的税后利润为:(1000-250-220-250)×(1-25%)=210 (万元)

通过表1经比较可知,此业务的操作方式以方案三最佳,方案四次之,方案一再次之,方案二最差。

通过此案例,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启示:

首先,应税消费品委托加工与自行加工的计税依据不同,委托加工时,受托方(个体工商户除外)代收代缴税款,计税依据为同类产品销售价格或组成计税价格;自行加工时,计税依据为产品销售价格。在通常情况下,委托方收回委托加工的应税消费品后,要以高于成本(成本一般等于组成计税价格)的价格售出以求盈利。不论委托加工费大于或小于自行加工成本,只要收回的应税消费品的计税价格低于收回后的直接出售价格,委托加工应税消费品的税负就会低于自行加工的税负。对委托方来说,其产品对外出售价格高于收回委托加工应税消费品的计税价格部分,实际上并未纳税。

其次,我们还应注意税收政策的变化对企业生产方式的影响。为了避免重复征税,原来的白酒消费税政策规定外购或者委托加工所缴纳的消费税,用于连续生产应税消费品的,可以按规定抵扣。这个规定,类似于增值税的抵扣原理,所以无论生产环节多少,消费税的税收负担不增加。但为了调整白酒产业,税法规定,从2001年5月1日起,一方面,对外购或委托加工已税酒和酒精生产的酒,其外购酒及酒精已纳税款或委托方代收代缴税款不再予以抵扣;另一方面,还要从量征收消费税(酒精除外)。这样从以上两个方面造成消费税负担增加,而且,生产环节越多,税收负担增加的幅度越大。这就启示我们,像白酒这样的应税消费品的生产也要注意减少流转环节。

通过案例1,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第一,若必须采取委托加工成半成品,待收回后继续加工的方式,我们可以考虑通过合并上游企业的方式来降低消费税税负。

第二,若是可能,我们尽量采取委托其他企业加工成定型产品收回后直接销售的方式。若这一方案不可行,我们就采取自行加工的方式。我们切不可采用委托加工成半成品,待收回后继续加工的方式。

三、白酒生产企业委托加工与自行加工的纳税筹划拓展案例

(一)通过合并变“委托加工”为“自行加工”的纳税筹划

根据案例1所得结论,为了避免重复纳税,我们可以考虑将提供酒及酒精的上游生产企业合并,则由原来的“委托加工应税消费品”变成“自产应税消费品”或“自行加工”。而自产应税消费品用于连续生产应税消费品的不征税。这样第一道环节消费税将得到免除。

案例2:A公司为白酒生产企业,由于业务需要,必须委托D公司为其加工酒精300吨,原料由委托方提供,原料价值为250万元,支付加工费150万元,以银行存款支付。收回的酒精全部用于连续生产白酒500吨,不含税总售价为1000万元,当月全部实现销售。A公司收回的酒精后加工的成本以及应该分摊的相关费用合计为70万元。(数据同案例1,除消费税、所得税外,其他税费不考虑)

[方案一]委托加工成酒精,然后由本公司生产成白酒销售。

(1) A公司在向D公司支付加工费的同时,向受托方D公司支付由其代收代缴的消费税:

应缴消费税

=(250+150)÷(1-5%)×5%=21.05 (万元)

(2) A公司销售白酒后,应缴消费税为:

1000×20%+500×1000×2×0.5÷10000=250 (万元)

(3)在委托加工酒精方式下,应支付代收代缴消费税21.05万元,公司缴纳消费税250万元,公司的税后利润为:

(1000-250-150-70-21.05-250)×(1-25%)=194.21 (万元)

【方案二】通过合并上游企业D公司,变“委托加工”为“自行加工”。

(1) A公司销售白酒后,应缴消费税为:

1000 X 20%+500 X 1000 X 2 X 0.5÷10000=250 (万元)

(2) A公司的税后利润为:

(1000-250-150-70-250)×(1-25%)

=210 (万元)

由此可知,方案二比方案一少缴消费税21.05万元,多得净利润15.79万元。

当然,在白酒生产企业合并上游企业时,需要考虑被合并企业股东的意愿,且须满足一定条件,并且合并会有风险,也有成本,特别是前期投入非常大,这就需要我们综合考虑。此外,A公司如果不采取合并D公司的方案,而是投资新建一个生产酒精的项目,也能达到节税的目的,只不过这需要增加投资成本。

(二)通过分立变“自行加工”为“委托加工”的纳税筹划

根据案例1所得结论,既然委托加工成定型产品收回后直接销售的方式为最佳方案,我们可以这样考虑,在不影响企业信誉、销售量等的前提下,将企业分立为两个独立的法人实体,双方各自委托对方加工成定型产品收回后直接销售,这样可持久地减轻消费税税负。

案例3:A公司为白酒生产企业,预计2008年生产并销售白酒1000吨,销售价格2000万元。其中原料价值500万元,若自行加工,则加工成本为440万元,若委托加工成定型产品,则加工费也为440万元。(除消费税、所得税外,其他税费不考虑)

【方案一】由A公司自己完成该品牌的白酒的生产制作过程。

(1)该公司应纳消费税为:

2000×20%的1000 X 1000 X 2 X 0.5÷10000=500 (万元)

(2)在自产自销方式下,应缴纳消费税为500万元,公司的税后利润为:(2000-500-440-500)×(1-25%)=420 (万元)

[方案二】将企业分立为两个独立的法人实体B公司和C公司,双方各自委托对方加工成定型产品500吨收回后直接销售,且其品牌不变。

(1)当B公司收回委托加工产品时,向C公司支付加工费,同时支付由其代收代缴的消费税。应纳消费税为:

(250+220)÷(1-20%)×20%+500×1000×2×0.5÷10000=167.5 (万元)

同样,C公司应纳消费税也为167.5万元。

(2)在全部委托加工方式下,B公司收回后直接销售时,本公司不缴纳消费税,只需支付代收代缴消费税为167.5万元,B公司的税后利润为:

(1000-250-220-167.5)×(1-25%)=271.88 (万元)

同样,C公司的税后利润也为271.88万元。

由此可知,B公司和C公司组成的集团总体净利润=271.88×2=543.76 (万元),比自行加工的方式下的净利润420万元多出123.76万元。

可见,对于白酒的生产方式,我们尽量采取委托其他企业加工成定型产品收回后直接销售的方式。若这一方案不可行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在不影响企业信誉、销售量等的前提下,将企业分立为两个独立的法人实体,双方各自委托对方加工成定型产品收回后直接销售,这样可以获得持久的减税效果。当然,分立企业也需要发生一定的费用,这就需要我们综合考虑。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本案例的筹划是假设在最理想的情况下进行的。现实中,我们只能把B公司和C公司的小部分业务各自委托给对方,且委托加工的收取加工费必须公允、合理,以此规避筹划风险。

上一篇:发病状况下一篇:爱情的小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