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投资税收筹划

2024-07-25

企业投资税收筹划(共12篇)

企业投资税收筹划 篇1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 我国企业必将面临国际竞争压力, 特别是在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环境下, 我国企业面临国际竞争更加激烈, 作为市场经济主体的企业, 如何参与国际竞争, 如何提高在国际舞台上的竞争力, 是摆在每个企业面前不可回避的问题。海外投资是我国企业走向国际经济舞台, 发展壮大自己, 提升经济实力的重要途径。在海外投资中, 为了规避风险, 降低投资成本, 提高投资效益, 企业应进行有效的国际税收筹划。

1 企业跨国投资税收筹划的可行性

1.1 税收制度的差异为企业跨国投资税收筹划提供了可能

企业税收负担的高低是税收筹划最基本的问题, 由于世界各国税收制度的差异, 相同投资带来的税收负担是不相一致的。首先是各国税负水平设计的不同, 有的国家为了吸引外来投资, 不课征所得税和一般财产税, 或课征的所得税和一般财产税的税率比国际一般水平低, 国际税收中通常将这些国家称为低税国或避税地。其次是各国税制中规定的税收优惠各异, 带来的税收负担不同, 税收优惠将使投资者的税负减轻, 增加其投资收益。科学分析各国税收优惠政策的内容及其对外国投资的优惠程度, 将有利于投资决策的选择。

1.2 各国税收管辖权的不同为跨国投资税收筹划提供了机遇

海外国投资企业必须同时与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在其各自的权力管辖范围内发生税收征纳关系, 因此, 税收管辖权又是国际税收筹划中的一个根本性的问题。税收管辖权是一个国家在税收领域内所行使的具有法律效力的管理权力。国际上实行的税收管辖权主要有居民税收管辖权和收入来源地税收管辖权两种。居民税收管辖权是指征税国对其境内的所有居民来自于世界范围内的全部所得行使征税权力;收入来源地税收管辖权是一国政府对来自于本国境内的所得行使征税权力。从实际实施情况来看, 有的国家同时行使两种税收管辖权, 有的国家单一行使收入来源地税收管辖权。各国实行不同的税收管辖权, 一方面使投资者面临国际双重征税的风险;另一方面, 也给投资者带来利用不同的税收管辖权进行国际税收筹划的机遇。

1.3 各国税收征管方式和效率的不同为海外国投资税收筹划提供了空间

由于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历史背景、社会环境、法治程度、人员素质各异, 导致各国和地区的税收征管方式和效率也大不相同。一般来讲, 经济发达国家税收征管措施较严, 效率较高, 企业的实际税负与名义税率趋于一致。而发展中国家征管手段落后, 征管效率较低, 从而使得企业的实际税负低于名义税率。这也是国际投资税收筹划必须考虑的因素。

2 我国企业海外投资税收筹划的基本思路

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税收环境不同, 不同的企业组织形式税收待遇各异, 因此企业海外投资的税收筹划是全方位的, 下面就税收环境的选择, 企业组织形式的选择和国际税收协定条款的选择介绍企业海外投资税收筹划的基本思路。

2.1 税收环境的选择

我国企业海外投资在税收环境的选择上应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2.1.1 税收管辖权

由于世界各国实行税收管辖权的不同, 有的实行居民和收入来源地双重税收管辖权, 有的单一行使收入来源地税收管辖权。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 应优先选择实行收入来源地税收管辖权的国家或地区进行投资, 以避免承担无限纳税义务。

2.1.2 税收制度

世界各国税收制度的差异体现在多方面。 (1) 税种的设置。各国对跨国投资征收的税种主要包括公司所得税、增值税 (或销售税) 、关税、预提所得税及其他税种, 相对而言应选择税种少、税基稳定、税额确定的国家或地区进行投资。 (2) 税率的设计。在各国的税制中除了设置的税种不同外, 在税率的设计上也存在较大差别。有的国家实行比例税率, 有的国家实行累进税率, 有的税率较高, 有的税率较低。应该选择税率较低、税负透明度高的国家或地区进行投资。 (3) 税收优惠的规定。就实施税收优惠来考察, 一般情况下, 发达国家实行的是国民待遇原则, 对外资企业单独实行税收优惠较少, 而发展中国家为了吸引外资, 都对跨国纳税人提供了各种税收优惠条件, 使得这些国家的实际税率, 大大低于名义税率。因此企业海外投资尽量考虑选择税收优惠程度较大的国家和地区。

2.1.3 税收征管制度

世界各国税收征管制度有宽有严, 在相同税收制度下, 税收征管力度的强弱直接影响企业的税收负担的大小。企业海外投资中在其他因素相同的情况下, 应优先考虑选择税收征管程度较弱的国家和地区进行投资。

2.2 企业组织形式的选择

2.2.1 避免成为常设机构

世界大多数国家利用常设机构的概念, 作为对非居民公司征税的依据。构成常设机构就可以认定其所得来源于该国机构, 可以行使收入来源地税收管辖权, 对各种所得都征税。不构成常设机构, 就不对其所得征税。在国际税收协定中, 常设机构是指企业进行全部或部分经济活动的固定场所, 如管理场所、分支机构、建筑工地、作业场所等。关于常设机构的判断标准, 要具体看国与国之间税收协定的规定, 但一般而言, 都是大同小异的。目前发达国家遵循的都是《OECD税收协定范本》所规定的常设机构标准, 发展中国家遵循的则是《联合国税收协定范本》 (UN范本) 所规定的常设机构标准。在许多税收协定中, 有一些不视为常设机构征税的特殊规定存在, 这些特殊规定为税收筹划提供了机会。例如, 我国分别与美国、加拿大、比利时、丹麦、泰国、新加坡等国签订的税收协定中, 就有哪些情况不视为常设机构的规定。企业可以利用这些规定, 依靠从事一项或多项免税活动来进行税收筹划, 也可以利用服务公司进行税收筹划, 如果企业的母公司是建立在避税地或另一个设有税收条约或协定的国家, 这些做法的效果就会更为明显。例如, 当我国某毛皮加工公司想了解北欧、北美国家关于裘皮服装的需求情况并寻求合作伙伴时, 就可在丹麦、加拿大分别设立一个专门为该公司搜集北欧和北美国家裘皮服装信息的机构, 来承担与相关企业订货合同的除代表本公司签字之外的全部谈判协商任务, 从而成功的回避着两国的税收管辖权, 以达到减轻税负的目的。

2.2.2 建立国外的子公司与分公司

就法律地位来讲, 外国子公司与母公司均为独立的法人, 各自以其名义独立对外进行经营活动, 但鉴于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控股权, 享有对子公司重大事务的决定权, 实际上控制子公司的经营。作为海外投资企业, 在税收筹划方面采用的有效方法之一, 是利用各国税法中有关延期纳税的规定, 各国税务会计处理一般采取收付实现制原则, 即在国外子公司没有把股息等汇给母公司之前, 对这项利润不予征税。这样海外投资企业就可以在低税国等地的一个法人实体进行所得和财产的积累。这些利润可能根本就不必汇回, 也可能在拖延一段时间后, 再以股息形式汇回, 对于投资企业来说, 能拖延一段时间迟缴税款, 就等于获得一笔无息贷款, 增加了企业集团整体的流动资金。特别是当企业需要继续在海外进行投资时, 就更不需要将利润汇回本国, 可以将其他企业的利润直接投资于新的企业, 这样可以减轻税收负担。

当然, 这种纳税筹划方法应当保持在一定的限度内, 超过一定的限度将被税务机关进行纳税调整。我国企业所得税法规定:“由居民企业, 或者由居民企业和中国居民控制的设立在实际税负明显低于企业所得税法规定税率25%的50%的国家 (地区) 的企业, 并非由于合理的经营需要而对利润不作分配或者减少分配的, 上述利润中应归属于该居民企业的部分, 应当计入该居民企业的当期收入”。分公司是指受总公司管辖的分支机构, 分公司没有法人资格, 因此没有独立的财产, 其经营活动的所得成果由总公司承担。在国外建立分公司的有利之处在于, 在计算分公司的应税所得时可以扣除其向总机构支付的有关管理、咨询、营销和其他类似的劳务费用, 正是在总公司与分公司之间的管理费用分配上有很大的弹性, 各国税制和税收协定又存在着差异, 海外投资企业才可以利用这点来减轻税收负担。另外, 在国外开展任何一项生产经营活动在初始阶段往往可能出现亏损, 作为税收惯例, 多数国家一般允许总公司用国外分公司的亏损冲抵总公司的利润, 这一点正是分公司在税收筹划中的主要优势。但是应注意, 我国现行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企业在汇总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时, 其境外营业机构的亏损不得抵减境内营业机构的盈利”因此, 我国企业在海外设立分支机构时, 设置子公司和分公司在亏损弥补问题上的税务的处理是一致的。

2.3 国际税收协定条款的选择

2.3.1 利用不同国家之间的税收协定的优惠政策

不同国家之间签订的双边税收协定往往规定了避免双重征税的措施, 或者规定了一些鼓励双边投资的税收优惠政策。但是这种税收优惠往往只给予签订协定的两个国家的居民, 第三国的居民不能享受该税收优惠政策。如果第三国居民和其中一个国家签订了税收协定并且规定了相关优惠政策, 那么, 第三国居民为了享受与另外一个国家的该税收优惠政策必须首先在其中一个国家设立一个居民公司, 由该居民公司从事相关业务就可以享受该税收协定所规定的优惠政策。

2.3.2 利用税收饶让抵免制度获得相关税收利益

纳税人来源于境外的所得首先要在来源地国纳税, 回到居民国以后还要向居民国纳税, 这就产生了重复征税。为了避免重复征税, 居民国的税法一般都允许纳税人来源于境外的所得已经缴纳的税款可以在应当向本国缴纳的税款中予以扣除, 但一般都有一个上限, 即不能超过该笔所得根据本国税法规定应当缴纳的税款。有时, 国家为了吸引外资而给予外资一定的税收优惠, 外资回到本国时对于该税收优惠有两种处理方式:一种是将税收优惠视为来源地国给予外资的优惠, 虽然本国纳税人没有实际缴纳该税款, 仍然视为已经缴纳予以扣除, 这种方式就是税收饶让抵免;另一种就是对该税收优惠不予考虑, 仅对纳税人在来源地国实际缴纳的税款予以扣除, 这样, 来源地国给予外资的税收优惠就无法被外资所享受了。目前, 我国与绝大多数国家的税收协定都规定了税收饶让抵免制度, 只有美国等少数国家没有该项制度。在没有税收饶让抵免制度的情况下, 可以通过在具有税收饶让抵免的国家设立居民公司来享受该项优惠政策。

3 我国企业跨国投资税收筹划应注意的问题

3.1 要对影响跨国投资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前面分析是针对各国的税收制度和税收征收管理单项差异而言, 然而海外投资是一项复杂的工程, 将面临各种复杂因素的综合影响, 在不同的国家或地区, 影响税负的因素是各不相同的, 有时甚至是相反的。因此必须认真分析和比较各国的优势和差异, 并结合企业本身的实际情况和目的, 做出最优的选择。

3.2 要正确认识税收筹划的可行性

由于各国税制存在很大的差异, 本文所述是海外投资税收筹划的基本方法, 并非在任何一个国家都能使用, 有的方法在一些国家会受到限制, 甚至在一些国家被视为违法行为。企业海外投资在运用这些方法时, 要注意相关国家的税法和税收协定的有关规定, 特别是与这些方法有关的反避税条款。否则企业不但不能从税收筹划中得到利益, 有时还会要承担高于正常税额的负担。

3.3 企业税收筹划要着眼于企业的整体财务目标

税收筹划要做到可行, 仅考虑应纳税额大小是不够的, 它必须着眼于企业的整体财务目标。如果通过税收筹划, 企业的应纳税额确实减少了, 但其它成本、费用却加大了, 那么这样的税收筹划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林根.企业对外投资税收筹划中应考虑的因素[J].税务研究, 2003, (12) :60-63

[2]盖地.税务会计与税务筹划[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5

[3]翟继光、张晓冬.新税法下企业纳税筹划[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8.6

企业投资税收筹划 篇2

内容提要:本文从概述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税收优惠制度的总体状况出发,重点就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的 法律 依据及其主要内容进行了梳理和介绍,并对其在中国改革开放过程中发挥的积极作用及存在的不足进行了评析,最后指出了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制度的改革 发展 趋势。编辑。

“改革”、“开放”是中国政府自1978年以来始终不渝坚持的两大基本国策,也是中国20多年来在 经济 建设方面取得巨大成绩的根本原因和可靠保障[1]。为贯彻、落实对外开放的方针,引进国外资金、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中国政府,包括中国的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采取了多方面的政策和措施,以吸引和鼓励外商来华投资,这其中当然也包括税收优惠措施,并据此而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涉外税收优惠制度。

一、中国现行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税收优惠制度的概况

1994年,为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中国实施了较为全面的财政、税收体制改革,初步形成了以流转税、所得税为主体,以财产税、资源税、行为税为辅助的复合税制体系。这一体系包括的税种总计有25种,包括:(1)流转税类4种,含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和关税;(2)所得税类(收益税类)4种,含企业所得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农业税(含农业特产农业税、牧业税);(3)财产税类7种,含房产税、城市房地产税、契税、车船使用税、车船使用牌照税、车辆购置税、遗产税(暂未立法开征);(4)资源税类4种,含狭义资源税、耕地占用税、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5)行为税类6种,含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印花税、证券交易税、城市维护建设税、筵席税、屠宰税。上述税种中,按现行有关规定,适用于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的税种有15个,它们是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关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农业税(含农业特产农业税、牧业税)、城市房地产税、契税、车船使用牌照税、车辆购置税、资源税、土地增值税、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印花税、屠宰税。但由于农业税中除对烟叶征收的特产税外,其余农业税已于2005年一律取消,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已于2000年停征,屠宰税于1994下放地方后现在各地已不再征收,因此,实际适用于外资企业的税种只有12种。而有关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的税收优惠规定也就散见于这10多种税种的单行法律、条例及相关的规范性文件中。

由于中国的税制是以流转税和所得税为主体,国家的税收收入绝大部分来源于流转类税收和所得类税收,故对于吸引外资而言,最具吸引力的制度当然也就是这两类税法制度当中的税收优惠规定,其中增值税和消费税的出口退税制度[2]、有关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的优惠政策规定,尤其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囿于篇幅,本文主要就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制度的形成和发展等方面的内容进行概要的介绍。

二、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的法律依据及其主要内容

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是指对在中国境内的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征收的一种税。目前,该税课征的依据主要是1991年4月9日七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自同年7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以及同年6月30日国务院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细则》。依据该法及其实施细则,中国对外商投资企业(包括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外资企业,简称“三资企业”)和外国企业在中国境内设立的从事生产、经营的机构、场所取得的应纳税所得,按照比例税率征税,税率为30%,另按应纳税所得额征收3%的地方所得税,两项合计,总体税率为33%;对外国企业在中国境内未设立机构、场所而取得的来源于中国境内的股息、利息、租金、特许权使用费和其他所得,或者虽设有机构、场所,但上述所得与该机构、场所没有实际联系的,除国家另有规定外,应以收入全额为计税依据,按20%的税率征收所得税[3]。对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征收单独的企业所得税,实行内资企业、外资企业两套不同的所得税制度,是中国企业所得税法制度的一大特色。早在改革开放之初,1980年9月10日五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并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所得税法》,1981年12月13日五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自1982年1月1日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企业所得税法》。这两部税法在改革开放初期,在贯彻对外开放政策、鼓励外商投资、促进对外经济合作等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

但是,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力度加大,这两部税法在很多方面已不能适应多渠道、多方式引进外资和外国先进技术的需要,主要问题是:(1)按不同纳税人、不同投资方式分别立法征税,难以作出符合税收管辖权国际惯例的解释;(2)依据当时的有关法律,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和外资企业都是按照中国法律成立的法人实体,但中国对它们仅行使收入来源地税收管辖权,既不符合国际惯例,又难以维护国家正当的税收权益;(3)两部税法税收存在差别、税率也很不相同。法律与现实的矛盾及立法中的不足之处日益显现出来。为顺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在 总结 两部税法实施10年来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借鉴国外立法的经验和国际惯例,1991年4月9日七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自同年7月1日开始实施,相应废止了1980年、1981年制定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所得税法》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

中国在制定《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税法》及其《实施细则》的过程中,始终贯彻了“税负从轻、优惠从宽、手续从简”的原则,保留了原来两部税法中一些行之有效且被普遍接受的内容,按照完善税制的实际需要,实现了三个方面的统一,即统一税率、统一税收优惠、统一税收管辖权原则。此后,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和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进一步加快,中国政府和政府有关部门又先后发布了一系列有关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方面的规范性文件,其中,最主要的有:《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外商投资企业技术开发费抵扣应纳税所得额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税发[1999]173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实施对设在中西部地区的外商投资企业给予三年减按15%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的优惠的通知》(国税发[1999]172号)、《关于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0]25号)、《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购买国产设备投资抵免企业所得税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税[2000]49号)、《国务院关于外国企业来源于中国境内的利息等所得减征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国发[2000]37号)、《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外商投资企业追加投资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通知》(财税字[2002]56号)、《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税收政策的通知》(财税[2002]70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明确若干再就业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3]119号)、《国家税务总局、商务部关于技术进口企业所得税减免审批程序的通知》(国税发[2005]45号)。这些规范性文件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细则》一起,共同就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的税收优惠作出了制度规定。

按照前述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规定,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的优惠政策规定主要包括地区投资优惠、鼓励生产性投资的优惠、再投资退税的优惠,以及预提税方面的优惠等十个大的方面。

(一)地区投资优惠

中国现行地区性税收优惠有10多个方面的内容,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以下五个方面:

1、设在经济特区的外商投资企业,在经济特区设立机构、场所从事生产、经营的外国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经济特区是指依法设立或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海南经济特区。

2、经国务院批准在沿海港口城市设立的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生产性外商投资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3、设在沿海经济开放区和经济特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所在城市的老市区的生产性外商投资企业,减按24%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其中,沿海经济开放区是指经国务院批准的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市、区、县。

4、设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外商投资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5、对设在西部地区国家鼓励类产业的外商投资企业,在2000年到2010年期间,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前述“生产性外商投资企业”,是指从事下列行业的外商投资企业:(1)机械制造、电子 工业 ;(2)能源工业(不含开采石油、天然气);(3)冶金、化学、建材工业;(4)轻工、纺织、包装工业;(5)医疗器械、制药工业;(6)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和水利业;(7)建筑业;(8)交通 运输业(不含客运);(9)直接为生产服务的科技开发、地质普查、产业信息咨询和生产设备、精密仪器维修服务业;(10)经国务院税务主管部门确定的其他行业。

(二)生产性外商投资企业的优惠

1、对生产性外商投资企业,经营期在10年以上的,从开始获利的起,第一年和第二年免征所得税,第三至第五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但是属于石油、天然气、稀有金属、贵重金属等资源开采项目的,除国务院另有规定外,不适用这项税收优惠规定。

已经按照税法规定得到免征,减征企业所得税的外商投资企业,实际经营期不满10年的,除因 自然 灾害和意外事故造成重大损失的外,应当补缴已免征、减征的所得税税款。

2、追加投资项目的优惠。按照2002年6月1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关于外商投资企业追加投资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通知》(财税字[2002]56号)的规定,自2002年1月1日起,从事经国务院批准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中的鼓励类项目的外商投资企业[4],凡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其投资者在原合同以外追加投资项目所取得的所得,可单独 计算 并享受税法第8条第1、2款所规定的企业所得税定期减免优惠(即前1中“免二减三”的规定):(1)追加投资形成的新增注册资本额达到或超过6000万美元的;(2)追加投资形成的新增注册资本额达到或超过1500万美元,且达到或超过企业原注册资本50%的。

追加投资项目税收优惠须经企业申请,报省级主管税务机关批准后执行。各省级主管税务机关将批准情况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备案。

3、从事农业、林业、牧业的外商投资企业和设在经济不发达的边远地区的外商投资企业,依照上述规定享受免税、减税待遇(即“免二减三”)期满后,经企业申请,国务院税务主管部门批准,在以后的10年内可以继续按应纳税额减征15%到30%的企业所得税。

(三)再投资退税优惠

1、外商投资企业的外国投资者,将从企业取得的利润直接再投资于该企业,增加注册资本,或者作为资本投资开办其他外商投资企业,经营期不少于5年的,经投资者申请,税务机关批准,退还其再投资部分已缴纳所得税税款的40%(地方所得税不在退税之列)。

但再投资不满5年撤出的,应当缴回已退的税款。

2、外国投资者在中国境内直接再投资举办、扩建产品出口企业或先进技术企业,以及外国投资者将从海南经济特区内的企业获得的利润直接再投资海南经济特区内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农业开发企业,可依照国务院的有关规定,全部退还其再投资部分已缴纳的税款。

但如果外国投资者直接再投资举办、扩建的企业,自开始生产、经营起3年内没有达到产品出口企业标准的,或没有被继续确认为先进技术企业的,应当缴回已退税款的60%。再投资退税的退税额按下列公式计算:

退税额=再投资额÷(1—原实际适用的企业所得税税率与地方所得税税率之和)×原实际适用的企业所得税税率×退税率3、2002年7月17日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关于外国投资者再投资退还企业所得税有关问题的通知》,就再投资退税优惠政策进一步明确如下:

(1)外商投资企业按照董事会的决议,将其依照有关规定从企业所得税税后利润提取的公积金(或者发展基金、储备基金)转作再投资,相应增加本企业注册资本。上述增加本企业注册资本的再投资中属于外国投资者的部分,可以依照税法第10条和其他有关规定,给予外国投资者再投资退税。

(2)税法实施细则第80条第1款所述“直接用于投资举办其他外商投资企业”,包括以下情况:1)直接用于再投资新办其他外商投资企业,且其再投资额构成新企业的注册资本;2)直接用于再投资增加已存在外商投资企业的注册资本。

外国投资者将从外商投资企业取得的利润,再投资购买其他投资者在已存在的企业的股权,未增加该企业的注册资本和经营资金,不得享受再投资退税优惠。

(3)外国投资者以源于外商投资企业一个的税后利润一次或多次直接再投资的,其计算退税的累计再投资额不得超过按下列公式计算的限额:

再投资额限额=(该税后利润所属外商投资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该外商投资企业实际缴纳的企业所得税税额)×该该外国投资者占外商投资企业的股权比例(或分配比例)

外国投资者以源于外商投资企业同一的全部税后利润再投资的,其再投资额低于上述限额的,按实际投资额计算退税;超过上述限额的,按限额计算退税,超过部分不得计算退税。

(四)出口企业和先进技术企业的优惠

1、外商投资举办的产品出口企业,在依照税法规定免征、减征所得税期满后,凡当年出口产品产值达到当年企业产品产值70%以上的,可以按照税法规定的税率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但经济特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及其他已按15%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的产品出口企业,符合上述条件的,减半后税率不足10%的,按1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2、外商投资兴办的先进技术企业,依照税法规定免征、减征企业所得税期满后仍为先进技术企业的,可以按照税法规定的税率延长3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但经济特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及其他已按15%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的先进技术企业,符合上述条件的,减半后税率不足10%的,按1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五)基础项目投资的税收优惠

自1999年1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对于外商投资企业投资于能源、交通、港口、码头或者国家鼓励的其他项目的,在报经国家税务总局批准后,可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不再受投资区域的限制。

对在特定地区、特定行业从事基础项目的投资,其企业所得税可享受“五免五减”优惠。具体规定是:

1、从事港口码头建设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经营期在15年以上的,经企业申请,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税务机关批准,从开始获利起,第一年至第五年免税,第六年至第十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其企业所得税率减按15%征收。

2、在海南经济特区设立的从事机场、港口、码头、铁路、公路、电站、煤矿、水利等基础设施项目投资的外商投资企业和从事农业开发经营的外商投资企业,经营期在15年以上的,经企业申请,海南省税务机关批准,从开始获利起,第一年至第五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六年至第十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其企业所得税率减按15%征收。

3、在上海浦东新区设立的从事机场、港口、铁路、公路、电站等能源、交通建设项目投资的外商投资企业,经营期在15年以上的,经企业申请,上海市税务机关批准,从开始获利起,第一年至第五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六年至第十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其企业所得税率减按15%征收。

(六)软件生产企业、集成电路生产企业的税收优惠

按照《关于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0]25号)的规定:

1.对中国境内新办软件生产企业经认定后,自开始获利起,第一年和第二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三年至第五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软件生产企业的工资和培训费用,可按实际发生额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集成电路设计企业视同软件企业,享受软件企业的有关税收政策。

2.投资额超过80亿元人民币或集成电路线宽小于0.25μm的集成电路生产企业,可以享受按鼓励外商对能源、交通投资的税收优惠政策执行。

(七)预提所得税的税收优惠

1、外国投资者从外商投资企业取得的利润,免征所得税;

2、国际 金融 组织贷款给中国政府和中国国家银行的利息所得,免征所得税;

3、外国银行按照优惠利率贷款给中国国家银行的利息所得,免征所得税;

4、为 科学 研究、开发能源、发展交通事业、农林牧业生产,以及开发重要技术提供专有技术所取得的特许权使用费,经国务院税务主管部门批准,可以减按10%的税率征收所得税,其中技术先进或者条件优惠的,可以免征所得税。

除以上规定外,对于利润、利息、租金、特许权使用费和其他所得,需要给予的得税减征、免征的优惠待遇的,由国务院另行规定。

(八)购买国产设备投资抵免企业所得税的优惠

按照2000年1月14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关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购买国产设备抵免企业所得税有关问题的通知》(下称“通知”)和2000年5月18日国家税务总局印发了《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购买国产设备投资抵免企业所得税管理办法》的规定,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购买国产设备投资可享受以下企业所得税的优惠:

凡在中国境内设立的外商投资企业,在投资总额内购买的国产设备,对符合《国务院关于调整进口设备税收政策的通知》(国发[1997]37号)中规定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鼓励类、限制乙类的投资项目,除国发[1997]37号规定的《外商投资项目不予免税的进口商品目录》外,其购买国产设备投资的40%可从购置设备当年比前一年新增的企业所得税中抵免。对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外国企业比照外商投资企业的规定执行。

对上述企业为了提高经济效益、提高产品质量、增加花色品种、促进产品升级换代扩大出口、降低成本、节约能耗、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和三废治理、劳保安全等目的,采用先进的、适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等对现有设施、生产工艺条件进行改造而在投资总额以外购买的国产设备,其购买国产设备投资的40%也可以从设备购置当年比前一年新增的企业所得税中抵免。

(九)西部大开发的税收优惠 根据《国务院关于实施西部大开发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国发[2000]33号)及《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务院西部开发办关于西部大开发若于政策措施实施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1]73号)、《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海关总署关于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1]202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落实西部大开发有关税收政策具体实施意见的通知》(国税发[2002]47号)的精神,有关西部大开发的税收优惠政策如下:

1、适用范围

本政策的适用范围包括重庆市、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区、陕西省、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青海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内蒙古自治区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上述地区统称“西部地区”)。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可以比照西部地区的税收优惠政策执行。

2、具体内容

(1)对设在西部地区国家鼓励类产业的外商投资企业,在2001年至2010年期间,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所谓“国家鼓励类的外商投资企业”是指以《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中规定的鼓励类项目和由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和对外经济贸易合作部联合发布的《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第18号令)中规定的产业项目为主营业务,其主营业务收入占企业总收入70%以上的企业。

(2)经省级人民政府批准,民族自治地方的外商投资企业可以减征或免征地方所得税。

企业投资税务筹划探讨 篇3

一、通过选择企业类型进行税务筹划

公司制企业与合作制企业选择。公司的税后利润以股息的形式分配给投资者,投资者又得缴纳一次个人所得税;而合伙企业的营业利润不缴纳公司所得税,只缴纳各个合伙人分得收益的个人所得税。

分公司与子公司选择。子公司和分公司的税收待遇一般都是有差别的,前者承担全部纳税义务,后者往往只承担有限纳税义务。许多国家对外国公司既征公司所得税,又征收“分支机构税”。当然有些国家为吸引投资只对其未再投资于固定资产的利润征税。我国原《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所得税》中规定对外资企业汇出利润课征10%的预提税。在具体筹划公司形式时,还有许多可考虑的因素,如公司的发展规律,当地税率的高低,税基的宽窄以及税收的优惠条件等等。对于税收优惠条件的考虑,一般都是独立公司优惠政策多,但优惠条件严格复杂;分支机构享受优惠少,但优惠条件不如独立公司高。跨国公司为达到最优税务筹划效果,可以并用两种公司组织形式,比如某些附属机构设立为子公司、某些设立为分公司。公司组织形式的选择与搭配是公司设立中的第一步,应该特别对待。

二、通过选择投资行业进行税务筹划

生产性行业选择。内资企业获得税收优惠比较少,主要是对新办企业、产品出口企业、福利生产企业等实施一定的减免优惠,但期限一般不长,主要有以下几类可供选择:利用废水、废气、废渣等废弃物为主要原料进行生产的内资企业,可在五年内减征或免征企业所得税;内资企业、事业单位进行技术转让,以及在技术转让过程中产生的与技术转让有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培训的所得,年净收入在30万元以下的,免征企业所得税;增值税对农产品、自来水、暖气、冷气、热水、煤气、石油液化气、天然气、沼气,居民用炭制品,图书、报纸、杂志,饲料、化肥、农药、农膜,金属矿、非金属矿采选产品等,适用13%的优惠税率。对出口货物适用免税零税率;对于在国务院批准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的高新技术企业,除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外,对于新办的企业,自投产年度起,免征企业所得税两年;新办的城镇劳动就业服务企业,当年安置待业人员超过企业从业人员总数的60%的,经主管税务机关审查批准,可免征所得税三年。劳动就业服务企业免税期满后,当年新安置待业人员占企业原从业人员总数30%以上的,经主管税务机关审核批准,可减半征收所得税两年;民政部门举办的福利工厂和街道的非中途转办的社会福利单位,凡安置“四残”(盲、聋、哑、肢体残废)人员占生产人员总数的35%以上,暂免征收所得税;凡安置“四残”人员占生产人员总数的比例超过10%未达到35%的,减半征收所得税。对于外商投资的生产型企业,一般有较多的优惠,主要针对从事农、林、牧业的企业,从事港口码头建设的中外合作经营企业、产品出口企业、先进技术企业等。

非生产性行业选择。我国现行税法中,企业所得税、增值税、营业税都体现了对非生产性行业的税收支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对农村中为农业生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的行业,如气象站、畜牧医站等,暂免征收所得税;对科研单位及大专院校的技术服务收入,如技术成果转让、技术培训等,暂免征收所得税;对新办的独立核算的交通运输业、邮电通信业的企业实行减免征收所得税的优惠;对从事信息业、技术服务业、咨询业、公用事业、商业、教育文化业、居民服务业等行业的新办独立核算企业实行减免征税。

三、通过选择投资地区进行税务筹划

分析税收制度的区域导向型优惠,选择税收负担轻的投资地点。我国现行企业所得税制度规定,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国务院批准的高新技术开发区的高新技术企业的所得税率一般是15%,其他地区一般是33%,相差18%,而且,国务院批准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的高新技术企业,自投产年度起免征所得税二年。自我国西部大开发以来,在税收方面出台了不少优惠政策,如果企业到西部投资,就可以享受这些优惠。

从国外的情况看,有的国家或地区不征收所得税,有的国家的所得税率高于我国或者低于我国。因此,投资地点不同,税收负担会有所差别,最终影响到投资收益。对于跨国投资者,还应考虑有关国家同时实行税收居民管辖权和收入来源地管辖权而导致对同一项所得的双重征税,以及为避免国际间双重征税的双边税收协定有关税收抵免的具体规定,以进行投资国别或地区选择。

企业进行投资时,应充分利用不同地区的税制差别或区域性税收倾斜政策,选择整体税收负担较轻的地区进行投资,使得该投资收益较大。

四、通过选择投资合作伙伴进行税务筹划

企业在投资过程中,往往会因为资金问题而出现联合投资的现象。选择一个适当的投资伙伴会对自己的投资收益大有帮助。在选择投资伙伴时,应主要考察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合作伙伴的税收待遇;二是合作伙伴的实力。

选择好的投资伙伴有时会使企业享受优惠税收待遇,如与外国投资者或我国港、澳、台投资者合作开办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或中外合作经营企业等。选择好的投资伙伴应充分考察对方的实力,因为能力低下的投资伙伴往往会连累己方企业,轻则毁掉联合投资项目,重则使联营双方“同归于尽”。

五、通过选择合适投资规模进行税务筹划

对于一家企业的生产经营来讲,投资规模并非越大越好,当然也不是越小越灵。投资规模扩大,是企业发展壮大的标志,往往可以带来规模经济;但是投资规模不顾具体情况而过度膨胀,也往往會导致资源的浪费。投资规模小,一般可以使企业具有灵活运行的优点,但企业的投资规模太小,往往不具备规模效益和雄厚的经济实力,在残酷的市场经济竞争中很容易遭到淘汰。

如何确定企业投资规模呢?首先,对企业自身营运能力进行分析,即通过对存量投资重组、潜能开发及增量投资优化组合的分析,确定投资的既有能力、潜在能力和追增能力。其次,把握企业经营外部环境的变动情况。市场经济环境变化多端,必须利用预测手段把握经济环境发展态势,决定投资规模的大小。另外,还需对税前收益最大化的投资规模进行实证分析。投资规模应该趋近于企业营运负荷能力的极限,即投资的追加边际成本等于其边际收益,此时,投资规模是适宜而有效的。需要注意的是,投资规模的确定依据是企业营运能力和外部经济环境,因而必须注意到其动态演进的变化特征。

六、通过选择投资方式进行税务筹划

企业投资方式可分为购买经营资本兴办企业的直接投资和对股票债券等金融资产的间接投资。一般来说,直接投资考虑的税制因素比间接投资多,因而其筹划的空间较大。在直接投资时,一般涉及各种流转税、收益税、财产税和行为税等。而间接税仅涉及所收取股息或利息的所得税及股票债券资本增加产生的资本利得税等。按投资期限投资方式又可分为分期投资方式和一次性投资方式,一般选取前者。依据有关规定,分期出资可以获得资金的时间价值,而且未到位的资金可通过金融机构或非金融机构融通解决,其利息支出可以部分地准许在税前扣除。这样,分期投资方式不但能缩小所得税税基,甚至在盈利的经济环境下还能实现少投资、充分利用财务杠杆效应。

按投资物的性质,一般投资方式分有形资产投资、无形资产投资和现汇投资三种方式。虽然在税务筹划时可考虑用现汇购买享有税收优惠的有形资产,但毕竟受到购买范围的限制。在投资方式筹划中,一般都采用有形资产投资和无形资产投资两种方式。首先,有形资产投资方式中的设备投资折旧费及无形资产摊销额可在税前扣除,从而达到削减所得税税基的节税效果;其次,在变动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产权时,必须进行资产评估,由于评估方法选择的不同会导致高估资产价值,这样既可节省投资成本,又能通过多列折旧费用及摊销额缩小企业所得税税基。此外,还涉及到是采用固定资产还是流动资产投资的选择,若采用固定资产投资是选择购置方式还是租赁方式等。不同的选择,税负亦不相同,企业实现的价值亦不一样。

七、通过选择会计处理方法进行税务筹划

存货计价方法选择。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的各种存货可以采用个别计价法、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3中方法计价。企业发出存货时可任选一种,不同的计价方法对企业的成本、利润、当期实际缴纳的税款是不一样的。

费用分摊方法选择。费用分摊方法有实际分摊法、平均分摊法和不规则分摊法。这三种分摊方法计入费用的金额是不一样的,从而对企业利润的影响程度和纳税金额就会产生差异。企业可以利用这种差异进行税务筹划。

固定资产折旧方法选择。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分为平均法和加速折旧法两种。这两种方法在固定资产有效使用期内,计算的折旧额是一样的,但平均法的特点是各年计提的折旧额是相同的,加速折旧法的特点是开始计提的折旧多以后期间逐渐下降。所以这两种方法在固定资产的使用期内各年的折旧额是不同的,这样就会对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产生影响。

参考文献:

[1]苏春林:《纳税筹划》,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企业投资税收筹划 篇4

关键词:税收,筹划,企业,投资

0前言

目前, 我国税收筹划从理论到实践均处于起步阶段, 主要表现为还没有形成成熟的理论, 如:对税收筹划涵义的界定, 系统研究方法的形成, 借鉴国际税收筹划研究的成果等;税收筹划的市场化程度较低, 还没有形成健康良性的运行机制, 税务代理业仍处于初级阶段, 远远没有达到税收筹划市场化的阶段。严格说来, 我国的税收筹划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真正走向市场, 税收筹划发展、完善还需要相当长的过程。

本文主要讨论了企业投资活动中所涉及的税收筹划思路与方法。这些思路与方法对企业其他经营活动中的税收筹划问题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1 企业投资方式选择的税收筹划

1.1 出资方式选择的税收筹划

企业投资活动中有多种出资方式, 主要有机器设备出资、房屋建筑出资、土地使用权出资、知识产权出资、专有技术出资以及最直接的货币资金出资等。企业投资活动中选择的出资方式不同, 其所对应的税收政策也具有一定的差异性, 因此便有了出资方式的税收筹划。那么企业在投资活动中选择出资方式时, 最重要的是要充分考虑到自身的实际情况与特点, 从而做出合理的选择, 最大限度地降低纳税成本。

1.2 投资国债的税收策划

就企业在投资活动中所承担的风险而言, 投资国债对于每一个企业来说是风险最小的选择之一, 从税收筹划的角度来讲, 投资国债的利息收入是不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的, 这项优惠的税收政策也可以给投资企业带来税收筹划的空间。

2 企业投资地点、投资产业的税收筹划

2.1 企业投资地点的税收筹划

企业单位在进行投资活动时能否正确选择投资地点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企业在整个投资活动中的投资成本与效益。在实际的投资活动中, 企业在选择投资地点时一般要考虑两个方面的内容, 即投资环境的优劣以及投资效益的好坏。

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国对外开放以及帮助促进贫困地区发展, 我国对于不同地区制定了不同的税收政策, 这就为投资活动的投资者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税收筹划的机遇, 下面分别说明几个典型投资地点的情况。

(1) 经济特区。经济特区是我国在改革开放早期为了促进我国东南部地区快速发展而设立的一些具有特殊政策的经济区域, 主要有深圳、珠海、汕头、厦门以及海南5个经济特区, 外资企业在此区域投资可以享受相对优惠的税收政策。

(2) 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是我国为了实现特定的经济目标, 参照经济特区对外经济活动的某些特殊政策而在国内划定一定区域新建的外向型、以科技工业为主体的经济区域。投资者在此兴办生产型外商投资企业可享受到与经济特区类似的税收优惠。

(3)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国家为促进高科技成果的商品化、产业化, 加速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在本国划出一定区域, 专供发展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高新技术企业使用的经济区域。这里的企业可以享受许多项国家特许的优惠政策。

(4) 保税区。保税区不仅对外资企业实行税收优惠, 而且部分内资企业也可以享受到优惠待遇。

(5) 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经济开放区的许多优惠政策与经济特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相似。

(6) 老、少、边、穷地区。老、少、边、穷地区向来是国家重点扶持的对象, 在开发西部地区的政策背景下, 这些地区会有更多的税收优惠政策出台。

上述六大区域都具有税收优惠政策, 都可以成为企业投资地点选择的考虑对象。

2.2 技改项目中购买国产设备的节税效应

我国税法规定从事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技术改造项目的企业, 用银行贷款或企业自筹资金购进技改项目所需国产设备投资额的40%, 可以从企业技术改造项目设备购置当年比前一年新增的企业所得税中抵免。如果当年新增的企业所得税税额不足抵免, 未予抵免的投资额可用以后年度企业比设备购置前一年新增的企业所得税税额延续抵免, 但抵免期限最长不超过5年。如果企业设备购置前一年发生亏损, 其投资抵免年限内实现的利润先用于弥补亏损, 弥补后实现的企业所得税可用于抵免国产设备投资额, 因此, 企业在技改项目投资时可以适当运用购买国产设备的节税效应进行税收筹划。

2.3 处置固定资产的税收策划

由于外界经济环境的变化, 固定资产闲置的现象时有发生。不同的固定资产处置方式下税负是不同的, 这就为企业在处置固定资产的决策过程中开展税收筹划提供了条件。我国企业所得税法规定纳税人销售旧货无论其是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或小规模纳税人, 也无论其是否为批准认定的旧货试点单位, 一律按4%的征收率减半征收增值税, 不得抵扣进项税额;此外我国营业税法规定纳税人有偿转让不动产所有权的行为应按5%缴纳营业税;以不动产投资入股, 参与接受投资方利润分配、共同承担投资风险的行为, 不征营业税。

企业投资税收筹划 篇5

“>外商投资企业股权转让相关税收征管的调研报告2010-06-29 18:57:29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外商投资企业股权转让相关税收征管的调研报告外商投资企业股权转让相关税收征管的调研报告(2)新《企业所得税法》取消了以往外资企业享受的超国民税收优惠待遇,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也促使部分外资企业通过加速业务重组和结构重组进行新的税收筹划,股权在关联方之间转让以及各种人为调节利润、低价转让股权以及规避税收的现象逐渐增多。根据税法规定,外国投资者转让股权凡有收益的,需要缴纳企业所得税。为了防范国家税款流

失,连云港市国税部门主动与相关部门协作,开展对46户外国投资者股权转让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对相关税收征管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一、股权转让的特点

(一)关联企业之间转让多。所调查的46户股权转让行为,转让与受让方存在关联关系的34户,接近75%,关联性质主要是“在资金存在直接或者间接控制关系和直接或者间接地同为第三方控制”。主要原因是由于集团公司出于经营、控制或者税收等安排考虑,改变原投资方主体。

(二)避税地之间转让多。本次调查发现转让与受让双方均来自传统意义上的避税地国家或者地区较多,有34户转让行为一方来自避税地,主要有英属维尔京群岛、澳门和香港,其中香港居民涉及26户。主要原因是新企业所得税法取消了股息免税的优惠,而大陆和香港之间对股息有优惠安排(税率为5%,和其他国家一般为10%),造成股权主要

向香港转移。

(三)平价甚至低价转让多。本次调查只发现两起股权溢价转让行为,征收税款为175万元,其余45起均未发现股权溢价转让,其中35 起是平价转让,还有9起是低价转让。平价转让多出于在关联间转让、税收筹划以及被投资企业经营效益较差的考虑,而低价转让多发生在被投资企业长期亏损、市场前景暗淡的企业,也有部分属于明显不符合合理经营常规的转让。

(四)原外资企业转内资多。新企业所得税法取消了外资的税收优惠,对于在07年3月16日以后成立的新外企,由于不存在过渡措施,再者由于受金融危机影响,部分以投机目的在国内投资的外方放弃了初始投资,将股权转让给境内企业,造成外资转内资比较普遍。

二、调查中发现的问题

(一)部分平价或者低价转让不符合常规。本次调查的46户转让协议中,只发现2起溢价转让并给予追缴税款,对于确实属于合理原因发生的平价或者低价转让股权的,税务部门应不作干涉。但是有的外资企业生产经营形势和发展前景都非常看好,但是股权却低于公允价格,明显不符合营业常规。有的转让双方为了达到在国内少缴税或者不缴税目的,往往刻意筹划,在合同中规定较低的价格甚至成本价转让,另通过其它方式,以合同补充件、合同附加说明等反映真实转让价格,背后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转让双方各种人为调节利润、低价转让股权以规避税收的问题。

(二)责任区管理部门精细化管理尚未到位。根据税务登记要求,被转让企业发生股权变更或者转让的,需要及时到税务部门办理税务变更手续,本次调查发现只有少数经营规模较大,内控制度健全的企业能按规定办理了税务变更,而有的企业发生股权变更多年后仍未办理变更,造成信息获取不及时,从而带来以后追缴税款的被动。目前责任区税务人员对居民企业的关注程度比较

高,而非居民税收政策相对复杂,专业化程度较高,且发生的频率较少,税务人员受到业务水平的限制,对非居民税收涉税信息缺乏敏锐反映,造成在基层税收征管中非居民管理还缺乏精细化,管理模式比较粗放。

(三)职能部门之间尚未形成系统控管。目前对外支付的股权转让及变更行为,需要转让方首先准备相关资料提交外经贸部门审批,经过批准后方可以办理股权转让以及工商和税务变更手续。由于审批事项职能部门并没有建立畅通的信息交换渠道,造成税务部门无法在转让之前获得相关信息,即使税务部门可以在企业变更税务变更手续时了解转让情况,但已是亡羊补牢,本次调查从相关职能部门获取的信息,并不是一帆风顺,而且获取的信息都是发生在以往,增加了调查和追缴税款的难度。

(四)追缴税款实行上缺乏可操作性。根据企业所得税法源泉扣缴规定,以支付人为扣缴义务人,纳税人为实际取得收入的转让方,国内被转让企业并无联系。如果转让双方均为外国投资者,且全部在境外发生,在国内并无资金的付款和收款,也不受外汇管理的控制。扣缴义务人不按规定扣缴,纳税人不愿意交纳税款,则追缴税款的难度将很难完成。虽然征管法第六十九条规定了扣缴义务人和纳税人的法律责任,但是国内税务机关如何对境外非居民行使税收管辖权,采用什么手段给予罚款和追缴?目前对非居民税收管理普遍存在追缴税款难的,追缴基本上只是停留在理论层次。

三、建议采取措施

企业投资税收筹划 篇6

【关键词】资金效率;资金管理;国际资金筹划

企业的目标是创造财富,而资金是企业的血液,资金效率直接影响着企业目标的实现。随着新世纪国家走出去战略的实施,以投资建设带动整个产业走出去的专业投资公司涌现,这类企业资本密集、规模快速扩大,发展的质量成为企业关心的問题。本文仅就资金角度探讨海外投资建设企业管理效率管理问题。

按照现代企业管理学说对资金的定义,狭义的资金指一定时间内可使用的资金总额,狭义的资金效率管理指对于流动资金的管理。而广义的资金包括资本金、债务以及经营活动形成的应付账款等一切资金来源在内的资源总和,广义的资金效率管理即指将可用的资金来源运用到各项资产中去,构建各类资产在时间跨度以及各时间节点上的合理分布,并控制风险获取效益的过程。探讨海外投资建设企业资金效率管理系从广义资金角度出发进行讨论。

一、影响海外投资建设企业资金效率的常见问题

1.海外子企业分布广,子企业间资金统一调配的效率不高

(1)受国别及信贷银行监管限制导致资金调配难度大。海外一国市场有限,海外投资建设项目往往分布在多个国家和地区,由于所在国外汇管制及信贷银行的账户资金监管,法人企业间资金相对独立和割裂,调剂性资金往来较难实施。

(2)海外投资分单一投资项目管理与目标考核,各项目间的资金协调动力不足。海外投资项目普遍实行投资概(预)算控制,项目较为独立,项目间资金协调的动力不足,企业总部层面资金调配难度大,亦诱发存贷双高。

(3)海外子企业的资金信息反馈不及时、统一决策的效率不高。资金信息的收集依赖传统表格填报手段,工作量大、效果差。从信息上报滞后、信息处理耗时,最终到提出有用的决策信息过于冗长,出现资金管理时滞。也是形成被动选择保持高存量的流动资金贷款方式去解决局部资金缺口而存贷双高的原因之一。

2.投资建设期项目资金预算不精确,分期资金盈余与资金缺口现象时有发生

投资建设期信贷提款计划确定之后较难调整,资本金亦配套投入,但进入施工阶段后,投资计划与资金来源往往出现差异,阶段性偏差较大,资金流量不匹配、效率不足。而境外投资贷款的提款计划相对固定,如果更改提款计划往往需要向银行支付一定的变更费用(Adjustment fee),更改提款计划使资金来源与用款相匹配,存在一定的资金成本,同时境外投资贷款往往需要配套同比例投入项目资本金,如果项目现场资金效率低下闲置,则刚性的资本金投入计划使总部的资金因被迫调入而降低效率,形成联动性。

3.资本市场一次性募集资金规模大但受用途限制消化期长、使用效率低

海外投资建设项目的资金需要长期资金投入,企业往往需要借助资本市场筹措必要的建设资金,但资本市场所供应的资金往往用途限定,除了长期借贷市场提供的中长期贷款可分期提取外,长期证券市场提供的资金往往会一次性提供,例如香港点心债券、美元债券、永续混合资本债券、IPO等,如果投资项目建设期长,则资金的闲置成本则较高。

4.结汇、购汇双向操作,汇兑成本高

海外投资建设企业无可避免涉及到外币结算业务,不仅本币和外币间存在双向结汇、购汇操作,在自由可兑换外币与当地币之间也存在双向换汇的操作,购汇与结汇不仅损失买入和卖出价之间汇差,而且也受汇率波动的影响,存在反向兑换时贬值风险,汇兑成本较高。

中资企业在境外投资大型基建类投资项目,如电站投资、收费公路、港口BOT项目等,往往利用所属内部设计施工单位作为EPC承包商,境内投资主体投入项目公司的资金往往是外汇,而建设过程中的机电设备、施工设备、备件、境内主材(预制钢管桩)等中国成分支出往往又需要人民币支付,形成币种不匹配。

二、海外投资企业资金效率管理与筹划

1.加强海外投资企业的司库管理,模拟三维资金余缺图,实施国际资金筹划

海外投资型企业,以所属投资项目为生产经营基础单位,为企业的利润中心和造血中心,提高资金效率首先以投资项目为资金单元,从资金单元建立二维资金余缺图(横轴时间、纵轴资金余缺量)。

企业总部以司库管理为核心,由司库中心汇集各基础单元分期资金余缺信息(二维资金余缺图)后,从企业总部层面构建起覆盖企业全球网点的不同时点、不同期限的三维资金余缺图(横轴为时间、纵轴为资金余缺量、竖轴为资金单元)。

在构建三维资金余缺图后,企业司库中心即掌握了企业内部资金供需情况,剩下要解决的问题即是资金内部流动问题。海外跨国投资企业的资金内部流动涉及到跨境、跨项目、跨币种问题,存在不同的资金流动成本,如跨国资金调度常见的预扣税(Withholding Tax)问题,资金如果作为股息汇出,则需要在当地缴纳股息预扣税等。因此,在利用股东放款、共同客商与媒介实施贸易金融,解决不同国别、不同项目间资金往来问题时,往往需要统筹考虑资金成本、税收、国际贸易边界条件、外管法规等多个事项,实施国际资金筹划。

国际资金筹划,除了以上三维全网统一筹划模式外,亦可根据三维资金图的区域密集情况,实施两个资金单元之间的点对点筹划、单一国家内部的区域资金单元群筹划等。

2.加强资金预算执行的监督与考核,保障国际资金筹划效果

为提高三维资金余缺图信息的准确性,系统推进国际资金筹划,需要各资金单元的积极投入。对此,海外投资企业可通过加强年度、季度、月份的资金预算执行监督与考核,提高预算准确性,并增加资金集中度考核指标的方式来强化资金上存意识,以充分贯彻企业总部的思路,保障企业司库运作的有效性,减少资金单元的谨慎性资金占用。

3.借助发达的银行系统,改善国际资金管理的手段,解决信息及时性问题、资金控制手段问题

借助国际银行网点资源丰富的特长以及全球资金管理平台系统等现代化手段,加强信息化管理水平,提高国际资金调配的决策效率。

4.加强外汇头寸管理,科学运用衍生金融工具,合理对冲、转移外汇风险

利用远期结购汇、货币互换等衍生金融工具科学主动地对冲风险,减少汇兑风险敞口,这也是目前较为流行的汇兑风险管理方式。另外,通过区域内加强内部互换,也可以减少汇兑成本,例如在境外同一国家内,公司有两个投资项目,一个项目为建设期,另一个项目为运营期,建设期项目需要将外汇资金兑换为当地币进行地材采购、当地分包、支付当地人员费用等支付,而运营期项目形成的现金净流量有相当部分的当地币,需要折成外汇支付贷款本息或作为利润汇回,这样在区域内部就形成了内部货币兑换的需求,如果采用当地法规允许的方式进行内部货币兑换,则会大幅降低兑换损失,减少资金成本。

5.提高现金周转率,从经营活动中提高资金效率

提高现金周转率包括从加快制造与销售产成品来减少存货周转期、加速应收账款的回收来减少应收账款周转期、减缓支付应付账款来延长应付账款周转期等方面提高资金效率。

6.对资金效率工作进行系统制度设计,并专职管理与专项考核

资金效率的管理跨度不仅涉及事前、事中和事后的时间跨度,而且覆盖总部到项目的组织跨度,需要企业自上而下的系统设计,并专职管理和专项考核。

加强资金效率管理是进一步提高企业财富的手段,但真正实现高效率的资金管理绝非易事,需要从企业最高管理层到项目一线员工都清楚地了解统一的管理目标,无阻碍地实现信息流转并借助专业的资金运作。但海外投资建设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不同的规模下,提高资金效率的着力点又各有侧重,需要企业充分了解自己,科学选择适合本企业的资金管理模式,使资金安全、效率的流动,进而实现企业发展目标。

參考文献:

[1]欧阳谦.资金效率.中信出版社,2000年1月第1版.

[2]赵鑫.企业集团资金预算管理探讨.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3年第8期86-87页.

企业投资过程税务筹划 篇7

税务筹划战略是企业实现财务管理目标的一个重要职能战略。税务筹划可以起到促进企业加强经营管理,加强财务核算尤其是成本核算和财务管理的作用。企业只有在合法的范围内进行税务筹划,积极寻求税务代理的帮助和借鉴各种成功的税务筹划方案,积极应对税收法律法规和新会计准则等相关政策的变化并实施动态税务筹划,才能达到涉税零风险的目的和实现财务管理目标,才能使企业稳健、持久的经营。

二、企业投资活动税务筹划

(一)固定资产形成与使用税务筹划

固定资产对于任何一个企业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生产性资产,在固定资产购置、提取折旧、销售等经济业务发生时进行税务筹划,可以使企业获得更大的经济利益。

(1)固定资产购置。投资者在进行固定资产购置的税务筹划时,不仅要考虑现行税制的影响,还要考虑税制改革趋势对投资的影响。增值税按对外购固定资产处理方式的不同可划分为生产型增值税、收入型增值税和消费型增值税。生产型是不允许扣除任何外购固定资产的价款,其折旧额作为增值额的一部分据以课税。由于这一课税基础与国民生产总值的统计口径大体一致,因而称为生产型增值税。收入型是对外购固定资产价款只允许扣除当期计入产品价值的折旧部分,即作为课税基础的增值额扣减了当期折旧。由于这一课税基数相当于国民收入部分,因而称为收入型增值税。消费型是指允许将当期购进的固定资产价款一次全部扣除,作为扣税基数的增值额相当于纳税人当期的全部销售额扣除外购的全部生产资料价款后的余额。只因课税基数仅限于消费资料价值的部分,因而称为消费型增值税。从课税基础(课税范围)来看,生产型增值税的课税基础最宽,消费型增值税的课税范围最窄,收入型增值税介于两者之间,生产型增值税的弊端在于不符合增值税的立法宗旨。我国目前大部分行业实行的是生产型增值税。

(2)资产折旧。从本质上讲,固定资产折旧是一种费用,是成本的组成部分。正确计算和提取折旧,不但有利于计算产品成本,而且保证及时收回资金,保证生产的资金来源。决定固定资产折旧额大小的因素有四项:固定资产原价,使用年限,净残值和?折旧方法。按照会计准则的规定,企业可选用的折旧方法有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年数总和法和双倍余额递减法等。新的会计准则规定,对于特定行业的特定?固定资产的弃置费用,应按现值计算加入固定资产原值中,计提折旧。比如石油天然气水井及相关设施弃置,核电站核废料的处置等,应按现值计算加入固定资产原值中,计提折旧。弃置费用使固定资产原值增大,提高了固定资产的折旧额。固定资产折旧的税务筹划,重点在于提高固定资产的折旧额,从而减少利润,降低所得税。折旧的这种减少税负的作用被称之为“税收挡板”。折旧对所得税的影响可以用以下公式计算:

(3)销售使用过的固定资产。按照相关规定,纳税人销售自己使用过的固定资产,暂免征收增值税,但该固定资产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1)属于企业固定资产名录上所列货物。(2)企业按固定资产管理,并确已使用过。(3)销售价格不超过原值的。不同时具备上述三个条件,一律按4%的征收率减半征收增值税款。纳税人销售自己使用过的属于应征消费税的机动车、摩托车和游艇,售价超过原值的,按4%的征收率减半征收增值税;售价未超过原值的,免征增值税。单从增值税的角度考虑,免税要比纳税好。但是综合考虑企业销售使用过的固定资产的税负和现金流量后,免税不一定是最佳的选择。当企业准备销售使用过的固定资产时,应综合考虑销售过程中需要缴纳的各个税种,从而制定出合理的销售价格。

(二)研究与开发费用税务筹划

企业发生的技术开发费可在税前扣除,凡当年发生的技术开发费比上年实际发生额增长达到10%以上(含10%),其当年实际发生的费用除按规定据实列支外,可再按其实际发生额的50%,直接抵扣当年应纳税所得额。

对盈利的企业研究开发费用比上年增长达到10%以上的,其实际发生额的50%,如大于企业当年应纳税所得额,可就其不超过应纳税所得额的部分,予以?抵扣;超过部分,当年和以后年度均不再抵扣;亏损企业发生的研究费用,只能按规定据实列支,不实行增长达到一定比例抵扣应纳税所得额的办法。

某企业为了保持在行业的领先地位,拟加大技术改造和技术开发费用,拟利用三年的时间投资2400 万元。预计每年的应纳税所得额3000 万元。现在有两种方案:一是企业每年投资800 万元;另一是第一年技术开发费投资700 万元,第二年投资800 万元,第三年安排900 万元。采用这种方案并不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生产进度。两种方案所需缴纳的企业所得税如表1、表2 所示:

第一年技术开发增长率为100%;

第二年技术开发增长率为(800-700)÷700≈14.28%;

第三年技术开发增长率为(900-800)÷800=12.50%;

由此可见:通过对技术开发费用的税务筹划安排,可使企业少交纳所得税264 万元(2838 万元-2574 万元=264 万元)。

(三)企业设立税务筹划

企业选择投资方案的原则是受“最优化”的行为准则支配,因此在进行企业设立的投资决策时,不仅需要进行经济可行性分析,还需要对投资地点、投资产业、投资项目、投资意向、组织形式、纳税人身份等一系列问题进行税务筹划,才能得出最优的投资方案。

(1)投资地点确定。投资者选择投资地点,除了分析当地的经济状况、基础设施、商业前景外,也会重点考虑税收环境。在不同的时期,国家会利用税收这一经济杠杆调节经济,利用对不同地区实施税收优惠达到吸引投资、引导企业投资方向和调整产?业结构的目的。企业对投资地点进行税务筹划时,需要好好把握不同区域税收差别待遇,税率差异。一是税率差异技术的特点。属于绝对节税:与高税率缴纳税收相比,低税率可以直接减少企业的税收绝对额,属于绝对节税型税务筹划技术。适用范围较大:税率差异是普遍存在的,几乎每个企业都有一定的挑选范围,因此税率差异技术是一种能普遍运用的税务筹划技术。具有相对确定性:税法在一定时期内具有相对稳定性,并且还要保持连续性,因此税率差异技术具有相对的确定性。二是国内投资地点的税务筹划。根据税率差异技术的特点,企业可以选择相对低税率的地区进行投资,实?现减轻企业税负的筹划目的。企业在做出投资决策前,必须充分了解国家相关的税收政策,制定出相应投资方案。目前,我国对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老、少、边、贫”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西部大开发过程中的西部地区、保税区等地区实行免税或执行15%至24%的税收优惠政策,企业可以选择上述地区投资,进行税务筹划。

(2)投资方向的确定。税收具有很强的政策导向性,国家对需要照顾和鼓励的产业,会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引导投资方向,优化国家产业结构。企业在选择了投资地点后,可以选择实行优惠政策的产业进行投资。企业可以选择高新技术产业、利用“三废”产品生产、福利生产企业、兴办农业及相关行业和兴办第三产业等产业进行税务筹划,减少税额的支付。

(3)资项目确定。投资项目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投资项目所享受的税收待遇各不相同。例如,我国于2006 年4 月对现行消费税的税目、税率和相关政策进行了调整,为引导消费行为和调节生产,继续选择烟、酒等产品征收消费税。为保护环境和限制消费,增加了对燃料油、高档消费品、一次性木制筷子等几类产品征收消费税。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取消了对护肤护发品征收消费税。一直以来,为限制白酒的消费,税法规定粮食类白酒的广告费不得在所得税前扣除。企业在确定投资项目时,了解这些税收规章无疑是有益的。

(4)投资意向选择。企业在自身经营的过程中为了获取更大的收益,会进行证券投资。是购买债券还是购买股票,企业有时难以抉择。企业需要考虑自身的投资意图、资金的规模和性质和对风险的承受力,同时也需要考虑税收因素。如果企业想获得稳定的收益,可以购买国债,而且国债的利息是免税的。如果企业想获得高额的收益及达到控制某企业的目的,可以投资于股票,但股息收入是要征税的。

(5)组织形式的合理选择。首先,要考虑的是外部层次的组织形式的筹划,是选择设立内资企业还是外资企业。在我国目前的税收体系下,内资企业的税率、税收的优惠政策和操作的灵活程度小于外资企业,外资企业存在大量的投资退税、利润的两免三减半和再退税等,而内资企业并不普遍享有这些优惠政策。其次,要考虑是设立公司制企业还是独资企业或合伙企业。这两类企业税收待遇不同,对公司制企业不仅要征收企业所得税,当企业分给投资者股息时,还要征收个人所得税,对于公司制企业的利润存在“经济性重叠征税”的现象,企业要负担双重所得税。新的公司法允许设立一人有限责任公司,要求一人公司必须在营业执照上注明是自然人独资还是法人独资。如果是法人独资,仍然无法避免经济性双重征税负担。独资企业或合伙企业的生产经营所得是按照五级超额累进税率征收个人所得税,不征收企业所得税。公司税负重于非公司,前者的税收收益少于后者,可能会影响经营者的选择,导致公司与非公司经营方式的扭曲。但是公司的确比合伙企业或独资企业更具非税优势,当企业规模较小时,采用独资企业或合伙企业形式可以获得更多的税收利益,而当企业规模扩大、利润急剧增加、重视在流动市场上取得或出售资产的权利及要求更高的管理水平时,公司制企业有其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如更易于从资本市场上获得权益资本、筹资便利、承担有限责任、经营风险较低及易于控制管理者的活动等,有了这些非税好处,公司利润的双重征税便不会过于繁重,这些非税好处足以抵消由于双重征税带来的税负较高的影响,否则就会出现具有高昂成本的组织形式的转换。从企业战略、长远的角度看,公司制企业是更好的选择。最后,要考虑内部组织形式的筹划,即是设置分公司还是子公司。企业为了扩大规模,必定不断进行再投资,投资过程中将会成立众多的分支机构,子公司和分公司是常见的组织形式。子公司对应母公司而言,分公司对应总公司而言。子公司和分公司在纳税方面存在诸多差别:投资设立子公司需要缴纳注册资本税和印花税;子公司向母公司支付特许权使用费和利息等费用,容易得到税务认可,可以从利润中扣除;子公司是独立的法人,拥有自己独立的名称、章程和组织机构,以自己的名义对外进行经营活动,在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债权债务由自己独立承担;子公司在营业初期发生亏损时,不能冲减总机构的利润,减轻税收负担;子公司作为独立的法人可以享受减免税优惠及其他投资鼓励政策。企业通过比较不同组织形式对企业税收的影响,选择出一种使企业集团利益最大化的组织结构形式。企业选择组织形式时,首先面临的是选择时机问题。通常情况下,当营业活动处于初期时,企业容易发生亏损,总公司可以设立一个分公司,使开业亏损额在汇总纳税时,减少总公司的应纳税所得额。当营业活动开始赢利时,特别是外地营业活动位于低税率区时,可以改变设立为子公司,以享受低利润及较低利润适用照顾性税率带来的税收利益。以下案例就是通过子公司和分公司的税收待遇、税收地位的差异来说明如何在集团内进行组织形式的税务筹划。

深圳某食品加工企业,准备在内地设立一家蘑菇种植加工企业B,据分析,由于各种原因,新设立的企业在头三年会发生较大亏损,但亏损会逐年减少。经过预测,此蘑菇种植加工企业第一年的亏损额为200 万元,第二年的亏损额为150 万元,第三年的亏损额为50 万元。第四年扭转亏损,赢利额为0 万元,第五年赢利额为350 万元。该食品加工企业总部在深圳,适用的所得税率为15%,该企业还在内地拥有一个A子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率为33%。经计算,深圳食品加工总公司未来五年应纳税所得额均为800 万元。A子公司的应纳税所得分别为300 万元、200 万元、100 万元、0 万元和-50 万元。经分析,蘑菇种植加工企业B有三种组织形式方案可供选择。

方案一:将蘑菇种植加工企业建成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子公司,按照我国税法规定,实行独立核算,按其应纳税所得额独立计算缴纳所得税。在此方案中,该食品加工集团有三个独立纳税主体,分别是深圳总公司,A子公司,蘑菇种植加工B子公司。该集团应纳所得税如表3。

由于蘑菇种植B子公司是独立的法人,不能和深圳食品加工总公司或是A子公司合并纳税,所以其形成的亏损不能抵消另外两个公司的利润,只能用以后年度实现的税后利润进行弥补。该食品加工集团五年的纳税总合为798 万元。

方案二:将蘑菇种植加工企业建成深圳食品加工总公司的分工司。按我国税法规定,分公司利润与其总公司利润合并纳税。此时,该食品集团有两个独立的纳税主体:深圳食品加工总公司和A子公司。该集团应纳所得税计算如表4。

由于蘑菇种植企业作为深圳食品加工总公司的分公司,其亏损额可由深圳食品加工总公司当年利润弥补,降低了深圳食品加工总公司第一年至第三年的应纳税所得额,使得整个集团的应纳所得税额由798 万元降到790.5 万元。

如果企业分支机构所在地的税率高于总机构所在地的税率,则应采用分公司的形式,此时通过汇总纳税,可以降低企业的整体税负。

方案三:将蘑菇种植加工企业建成内地A子公司的分公司。此时该食品集团有两个独立纳税主体:深圳食品加工总公司和A子公司。该食品加工集团应纳所得税计算如表5。

由于蘑菇种植加工企业是作为A子公司的分公司,可以与A子公司合并纳税,其前三年亏损可由A子公司当年利润弥补。降低A子公司第一年至第三年的应纳税所得额,使得整个集团的应纳所得税额再次降低了,由第二方案的790.5 万元降到765 万元。如果企业存在另一个与要设立的分支机构税率一样高的子公司,企业将分支机构设立为该子公司的分公司,可以在汇总纳税时,最大限度地弥补亏损,降低企业整体税负。

企业投资税收筹划 篇8

一、企业筹资的税收筹划

企业筹资的税收筹划工作的进行, 要考虑筹资方案的不同对税负的影响。企业筹资有多种方式, 它们的税负存在着差异。除了资本金, 企业资金来源主要是通过负债实现的。资本和企业长期负债会构成企业的资本结构, 资本结构是否合理, 对企业成本和风险的控制有重大影响, 同时也决定着企业的税收以及整体收益。科学的负债筹资所带来的效益体现在税收的节省以及后续的资本收益。税收的减少是通过负债利息记人财务费用报减应税所得额来实现的。当利息支付以及所得税的总收益高于企业负债的总成本时, 提高负债率, 就越能降低税收。

首先, 当采用租赁这种筹资方式时, 进行合理的纳税筹划有利于降低企业税负的负担。租赁中的主要关系是出租者和承租者, 出租者通过出资来减少管理以及使用中所需要的花费, 同时还能获取相应的租金;承租者能够减少由于长期占用而需要承担的资金以及风险, 另外, 承租者支付的资金来有利于降低企业的税负负担。一般来说, 是按照租金收入中的百分之五来纳税的, 租赁这种方式产生的节省税务的效应, 既可以通过利于集团实现, 也可以通过专门的租赁公司来实现。其次, 企业应该对筹资利息进行纳税筹划。目前我国的财务制度中明确规定, 企业在筹资中产生的利息支出, 只要是发生在筹建期内的, 就应该将其纳入企业的开办费用中, 并按五年以上的期限来进行摊销。如果是发生在生产期的, 则将其纳入企业财务费用中。如果是和企业构建过程中的固定及无形资产相关的, 如果还没有展开竣工的决算, 就应该将其纳入企业的构建资产中。最后, 企业在筹资时还应注意:可以在企业所得税之前将筹集债务资本的费用以及利息扣除, 如果是权益资本则不能。所以企业应对债务资本所占比例加以考虑;纳税人在开展企业筹资的税收筹划时, 应考虑企业资本结构, 降低风险;筹集权益资本时, 企业应对留存的收益加以利用, 以降低财务上的负担。

二、企业投资的税收筹划

企业投资是指在投入各种资产来获得收益的企业行为。企业投资中应对未来的收益进行预测, 也应考虑税收问题, 因此, 企业投资进行税收筹划是十分必要的。

首先, 根据企业投资的方式来展开税收筹划。企业的投资方式一般有直接以及间接投资两种方式。前者是直接将资金归入生产经营的资产中来获得利润, 后者是将资金纳入股票等各种金融性资产, 来获得相应的利息。投资资产可以是固定的, 也可以是无形的。税前扣除的项目可以采用固定资产折折旧费以及无形资产摊销费, 有利于降低所得税的税基。采用这两种资产进行投资时, 如果产权发生变动, 应该对资产进行评估。评估有利于增加设备的价值, 将税基缩小, 来实现节税的企业目标。企业可依据资产评估提高设备价值, 通过多列折旧费和无形资产摊销费, 缩小被投资企业所得税税基, 达到节税的目的。

其次, 按照企业投资的期限来展开税收筹划。一般来说, 企业会选择分期的方式进行投资, 企业在投资期限中, 应选择分期投资方式, 而不应选择一次性投资方式。企业在生产、经营期间, 向金融机构借款的利息支出, 根据税法规定, 负债的利息费用作为期间费用, 可以在税前扣除, 这样, 负债利息就有抵税的作用;向非金融机构借款的利息支出不高于按照金融机构同类同期贷款利率计算的数额以内的部分, 准予扣除。这样就可以缩小所得税税基, 达到节税的目的。

最后, 还可以根据企业投资的项目来展开税收筹划。如果企业投资的项目和国民经济的发展规划是相符的, 那么国家在税收上会给予优惠的待遇, 因此, 企业的投资者在对投资项目进行选择的时候, 应该首先对国家有关投资税收的政策进行连接, 然后优化税收的筹划工作, 最大程度降低企业的负担。同时, 在选择投资的项目时, 企业也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尤其需要选择国家有明确给予优惠的项目, 提高企业的收益。

参考文献

[1]宋献中.资本结构与税收相关性分析[J].暨南学报, 2001 (3)

[2]姚小民, 赵新顺, 何存花.财务管理学[M].中国物价出版社, 2003 (6)

[3]张秀莲.当前税收筹划中应正确认识的几个问题[J].税务与经济, 2007 (6)

税收对企业投资决策的影响解析 篇9

一、税收对企业的项目投资决策的影响和作用

企业要想不断的发展就必须要提高企业的成本管理意识, 有效的节约企业经营活动的消耗, 充分认识到企业资源投资的中税收决策的重要性, 这样才能够合法的、有效的降低企业的税收成本, 提高企业的经营收益。税收是我国对经济市场宏观控制和协调的重要手段, 是我国基本的经济产业政策, 因此, 税收对我国企业的项目投资来说, 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和作用。

首先, 税收就是企业要合法缴纳的税款, 它的执行必定会降低项目投资的资产和现金流量, 从而对企业的项目投资收益产生一定的影响, 进而对企业不同项目投资的决策产生不同的影响。对于企业公司来说, 税收影响项目投资最大的体现在现金的流转和所得两个方面。在一定时期范围内, 企业的流转税金额越大, 这个时间段内的企业可用现金流量就越少, 进而抑制了企业更大范围的投资, 企业流转税金额越小, 现金流量就越多, 进而刺激了企业的投资。而在企业投资所得这一方面, 主要就是企业项目所得税的多少直接影响着企业经营收益的利润水平, 进而对企业的投资收益和再投资决策产生影响。

其次, 国家的税收政策和规定也会影响企业的固定资产成本和折旧费的确定, 例如, 税务制度中投资抵免的相关规定就会直接影响企业的固定资产税费, 进而减少企业投资的现金流出, 而对于企业的折旧费也是如此, 合理的选择不同的折旧方法能够有效地降低企业的现金流出, 进而提高企业的投资可用资源。

最后, 我国的税后政策也同样能够影响企业的投资决策。税后政策关系到企业不同投资阶段的现金流量, 选择的时间不同, 投资项目的收益净现值也不一样, 进而投资效益也有所不同, 通过合理的挑选能够提高企业投资项目决策的准确度, 进而提高企业的投资利润。

二、税收制度和政策在企业项目投资决策活动中的影响和应用

我国税务制度的复杂和繁多, 使得我国企业各项经济活动中都有着相关的税收, 也就是说我国税收始终影响着企业管理活动的方方面面以及企业项目投资决策活动中的各个环节。

(一) 税收制度对企业主体选择的影响

在企业的创立最初阶段, 企业的税收政策就开始发挥其影响和作用了, 首先就是对于企业组织结构的形式的选择, 不同的企业结构组织形体, 其相对的税收政策和规定也是不同的, 因此, 对于企业领导管理人员而言, 他们首先要做的就是根据我国税收政策和规定的相关资料以及企业公司的主要经营状态和发展方向来进行分析, 并选择最有利、最适合、最优惠的企业结构主体。

首先, 对于股份制这种合伙性质的公司, 国家也有着不同的税收制度, 主要体现在课征公司税和个人所得税等方面。例如, 如果是发展规模较大, 管理水平较高的企业, 按照我国相关的税收政策, 此时就比较适宜采用合伙制度的公司主体形式。

其次, 对于某个企业准备扩大经营规模, 准备开设分公司或者进行国外投资时, 企业领导对于分公司和子公司的选择不同, 其相应的税收效益也不一样。因为, 分公司不具有企业法人资格, 而子公司具有企业法人资格, 依法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因此, 分公司和子公司的税收益存在着较大差异, 企业在选择组织形式时应细心比较、统筹考虑、正确筹划。分、子公司在税务形式上的税率和优惠政策也有一定的不同。根据我国相关政策, 如果企业要想往国外扩展, 而其公司在起步阶段的收益无法持平时, 最好就选分公司为其主体形式, 这样有利于公司长远发展, 而对于发展状态良好的的就选用子公司比较好, 这样能够享受很多优惠政策。

(二) 税收制度对于企业项目投资地点、投资行业的影响

不同地方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环境也不一样, 同样相应的税收制度也不一样。因此企业在进行投资时, 就要充分考虑不同地区税收制度的差异和相关优惠的差异, 进而选择合适的、能够让企业项目投资获得最大利益的地方进行投资。例如, 在一些沿海地带和高新科技开发区等技术发展较快的经济企业, 我国就税率方面给了不少优惠, 还有一些西部开发地区, 也同样有很多税收优惠政策, 因此, 企业在进行项目投资决策时要对其进行合理的分析和利用, 确保企业获得最大的投资利益。同样, 投资项目行业的不同, 其税收制度也不一样, 在我国企业、高新技术性企业都有不同程度的优惠, 企业投资决策者同样也要充分考虑其影响, 只有这样才能让企业获得更多的优惠和利益, 才能为企业节约不必要的开支和成本。

(三) 税收制度对企业资产投资的影响

企业的资产是企业进行项目投资的前提, 而不同类型、不同阶段的税收制度, 其对企业资产的影响也不同。我国为了加快企业技术型的改造, 出台了很多支持技术性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 主要体现在企业的资产税收方面。企业的资产在其采买购置阶段、在其经营生产使用阶段、在其处理阶段都有相应的税收制度和政策。因此, 企业的投资管理负责人, 必须要对这些阶段的税收政策规定、优惠条件和企业的经营状况进行充分的研究和分析, 本着增加企业最大现金流进和最小的现金流出的原则, 确保企业在项目投资经营中不同阶段的税收政策都能选择最合适、最有利的条例, 进而使得企业在每个环节都能获得最有利的条件, 使得企业能够获得利润最大化的同时, 也能够促进企业向着科学化、技术化、先进化、高新化的方向发展, 进而合理的调整企业的经营结构, 随着市场经济环境的发展而发展。

三、结束语

通过上面对税收对企业投资决策的作用和税务筹划在企业项目决策中的应用的分析, 我们可以看出企业的投资决策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变化的、复杂的过程, 投资项目计划和方案也要经过多方仔细考虑和探查论证。对于企业而言, 在进行投资时, 税收是企业项目管理人不得不考虑的重要因素和问题, 相关主管人员不仅要考虑我国税务动向、税务政策的变化以及各项税务优惠, 还要考虑目前的税务制度和政策, 使得企业在投资中尽可能多的享有国家优惠政策, 进而使得企业能够获得更多的投资净利润和收益, 同时也积极配合国家的宏观调控, 为促进我国经济事业的稳步、和谐发展作贡献。

参考文献

[1]胡春.增值税"扩围"改革对行业税负的影响研究——基于上海改革方案和投入产出表的分析[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2013;2

[2]张云, 匡勇.增值税转型对企业创新投资的影响——以江西三大行业上市公司为例[J].广东商学院学报, 2013;1

[3]方重, 梅玉华.税式支出影响纳税人雇用劳动力的效应分析[J].当代经济管理, 2013;2

[4]张龙会, 徐涛.浅议新企业所得税法下企业投资的税务筹划[J].煤炭经济研究, 2009;4

[5]王周迪.试论新《企业所得税法》对我国企业反避税工作的有利影响[J].法制与社会, 2008;5

企业投资方式选择的纳税筹划 篇10

关键词:纳税筹划,投资方式,税收挡板,税负

企业投资的目的主要是维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以提升企业的资产价值,增强企业的综合实力。企业的投资结构、投资规模、投资方式、投资时间都是影响项目决策的重要因素。为配合国家经济政策的贯彻实施,促进国民经济健康、有序发展,国家对不同地区、行业、方式、性质的投资项目给予了不同的税收待遇,这就要求企业在进行投资决策时,必须充分了解各项税收政策,合理进行纳税筹划,以实现最大化的投资收益。本文从投资方式角度出发,探讨纳税筹划在投资决策中的应用,指出不同投资方式对企业税负的影响,充分利用各种税收优惠政策,以期帮助企业选择最佳投资方式,扩大节税空间,从而获得最大的财税利益。

一、不同投资方式下的企业税负情况

企业的投资方式,按照投资者对被投资企业的生产经营控制和管理方式的不同,可分为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直接投资是指投资主体将货币资金、物资、土地、劳动、技术及其他生产要素直接投入投资项目,直接进行或者参与投资的经营管理;间接投资是指投资主体为了取得预期收益,不直接开厂设店进行生产建设经营,用货币资金购买债券或股票等有价证券,以期从持有或转让中获取收益。直接投资按照投资资产的性质不同可分为货币资金投资、非货币资金投资,后者又可细分为有形动产投资、不动产投资、无形资产投资。

投资方式不同,涉及的税收因素就不同,享受的实际税收待遇也有所不同。企业在投资中,应综合考虑投资双方的纳税负担,选择适当的投资方式。本文主要站在投资方的角度,重点探讨货币资金投资、有形动产投资、不动产投资、无形资产投资四种形式对企业的税负影响。从投资企业角度看,不同投资形式涉及的税种简单总结如下页图所示。

二、企业投资方式选择的纳税筹划

1. 投资企业税负分析。

例:某企业(非房地产企业)拟用1 000万元进行投资 (假设被投资企业也是非房地产企业),投资企业可选择的投资方案及相关资料如下:

A方案:现金,1 000万元

B方案:产品,售价1 000万元,成本费用600万元(该产品为非应税消费品)

C方案:设备,评估价1 000万元,净值600万元

D方案:不动产,评估价1 000万元,净值600万元

E方案:土地使用权,评估价1 000万元,净值600万元

F方案:无形资产,评估价1 000万元,成本费用600万元

根据我国税法,投资企业各方案的税负计算如下:

A方案:现金投资,投资企业无需缴税

B方案:增值税=(1 000-600)×17%=68(万元)

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68×(7%+3%+2%+1%)=8.84 (万元)

印花税=(10 000 000×3/10 000)/10 000=0.3(万元)

企业所得税=(1 000-600-8.84-0.3)×25%=97.715 (万元)

纳税合计=68+8.84+0.3+97.715=174.855(万元)

C方案:(1)该设备进项税额在购进当期已抵扣:

增值税=1 000÷(1+17%)×17%=145.3(万元)

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145.3×(7%+3%+2%+1%)= 18.9(万元)

印花税=(10 000 000×3/10 000)/10 000=0.3(万元)

企业所得税=(1 000-600-18.9-0.3)×25%=95.2(万元)

纳税合计=145.3+18.9+0.3+95.2=259.7(万元)

注:上图中不同投资形式涉及的税种是站在投资者角度;固定取酬的形式视,此处不作为投资形式分析。

(2)该设备进项税额在购进当期没有抵扣:

增值税=1 000÷(1+3%)×2%=19.42(万元)

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19.42×(7%+3%+2%+1%)= 2.52(万元)

印花税=(10 000 000×3/10 000)/10 000=0.3(万元)

企业所得税=(1 000-600-2.52-0.3)×25%=99.295 (万元)

纳税合计=19.42+2.52+0.3+99.295=121.535(万元)

D方案:营业税=0

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0

土地增值税=0

印花税=(10 000 000×5/10 000)/10 000=0.5(万元)

房产税=0

企业所得税=(1 000-600-0.5)× 25%=99.875(万元)

纳税合计 =99.875 + 0.5=100.375 (万元)

E方案:营业税=0

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0

土地增值税=0

印花税=(10 000 000×5/10 000)/ 10 000=0.5(万元)

企业所得税=(1 000-600-0.5)× 25%=99.875(万元)

纳税合计 =99.875 + 0.5=100.375 (万元)

F方案:增值税=(1 000-600)× 17%=68(万元)

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68×(7%+ 3%+2%+1%)=8.84(万元)

印花税:(1)如果该无形资产属于专利权、专利实施许可、专有技术, 按照产权书据转移合同缴纳的印花税=(10 000 000×5/10 000)/10 000= 0.5(万元)

(2)如果该无形资产属于非专利技术,按照技术合同缴纳的印花税= (10 000 000 × 3/10 000)/10 000=0.3 (万元)

企业所得税=(1 000-600-8.840.5)×25%=97.665(万元)或:(1 000600-8.84-0.3)×25%=97.715(万元)

纳税合计=175.005或174.855(万元)

将上述几种方案的应纳税额按从小到大排序,如表1所示:

通过表1数据可以看出,不同投资形式下可利用的税收优惠政策各不相同,税负也有差别。总体来说,现金投资的税负最低,以已抵扣过进项税额的设备进行投资的税负最高。

2. 其他税收因素影响。上述简化后的投资案例仅考虑了不同投资方式下的应纳税额的大小,但是企业实际选择何种方式进行投资时,不能仅仅考虑税额的多少,还应将其他隐含的税收因素考虑在内。就本例来讲,被投资企业因该项投资增加的税负以及投资企业选择不同投资形式带来的机会成本的大小等因素也应考虑在内。

(1)考虑被投资企业的税负情况。在上述几种投资方案中,被投资企业涉及的税种主要是印花税和契税。这种情况下,综合考虑投资双方税负,各种投资形式的应纳税额排序如表2所示:

如果综合考虑投资双方的利益,以不动产、土地使用权投资要优于以产品和无形资产(非专利技术)投资。

(2)考虑设备、不动产折旧与无形资产摊销。机会成本可以理解为在面临多方案择一决策时,被舍弃选项的最高价值。在会计上,设备、不动产、无形资产都需要计提折旧或者摊销,而折旧和摊销都具有税收挡板作用,可以缩小所得税税基,从而减少企业所得税。在本例中,与存货投资相比,企业在选择以设备进行投资时,投资企业就无法利用折旧的税收挡板作用,潜在地增加了企业所得税。所以,如果将折旧和摊销考虑在内的话,各种方案对比的税负情况如表3所示:

注:本例中的折旧年限均采用税法折旧年限,生产用设备 5 年,房屋、建筑物折旧年限为 20 年,无形资产摊10年。

从表3可以看出,保留设备、不动产、无形资产会使投资企业当期税负降低。所以,企业在考虑以何种类型资产进行对外投资时,应将折旧和摊销因素考虑在内,并进行长期比较。

三、投资方式选择的纳税筹划建议

有效地进行纳税筹划有利于企业提高资金配置效率,降低税负,扩大节税空间,增加投资收益。但是风险与收益并存,纳税筹划虽然能为企业带来收益,但是如果对相关政策理解或者运用不到位,则效果可能适得其反。同时,如果企业纳税筹划的目的仅仅定位在降低税负上,则可能会导致短视行为,影响企业长期发展。因此,本文针对企业投资方式选择的纳税筹划提出下列建议:

1. 充分了解税收政策及税制改革趋势。狭义的纳税筹划是指节税,是在税法规定的范围内,当存在多种税收政策、计税方法可供选择时,纳税人以最低税负为目标, 对企业经营活动进行安排。所以,企业要想达到节税目的,必须充分了解各项税收政策特别是税收优惠政策,灵活选择投资方式,充分利用优惠政策,扩大节税空间。

2. 综合考虑投资方和被投资方的利益。投资活动的目的不仅仅是增加投资企业的财税利益,增加企业价值, 而且要考虑被投资企业的利益,实现双赢。因为投资是一项长期活动,其目标是追求长期利益,单纯站在投资企业短期税负最低角度考虑投资方式的选择,往往会导致企业的短期行为,无法实现投资收益最大化。

3. 选择投资方式时从纳税角度关注企业的潜在收益。这里的潜在收益一方面指设备、不动产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的税收挡板作用,另一方面考虑该项投资对以后期间企业税负的整体影响。所以,当期税负最低并不意味着企业投资收益的最大化,可能次优方案更有利于实现企业的长远利益。

4. 注重企业投资决策的整体性。在企业的投资决策中充分地运用纳税筹划,可以有效地降低成本,达到投资收益最大化的目的。但是,在现实经济生活中,一种税负的减少,有可能导致另一种税负的增加。税负的减少不一定就意味着企业整体收益的增加,有时甚至会导致企业整体收益的下降。这就要求企业在纳税筹划的过程中,不能一味地为了节税而节税,而是要注重企业投资决策的整体性,在考虑企业自身条件的基础上,寻求减轻税负与增加企业整体收益的均衡。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日趋完善,纳税筹划已成为企业经营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简单举例,对企业不同投资方式税负水平的比较、考虑被投资企业时综合税负水平以及考虑折旧和摊销的税收挡板作用等几种情况进行分析和阐述,为企业投资方式选择纳税筹划提供了一定的思路和借鉴,同时也体现了纳税筹划在企业投资决策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生产型外商投资企业出口退税筹划 篇11

【关键词】期末留抵税额 免抵退税额 免、抵、退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

引言

加强生产型外商投资企业出口退税管理工作,合理利用出口退税政策,可缓解企业资金压力,解决流动资金困难,所以有必要对企业出口退税进行筹划,“筹划”并不是偷税、骗税,税收筹划是为了实现利益最大化,在不违反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对尚未发生或已经发生的应税行为进行的各种巧妙安排。实行“免、抵、退”法核算的生产生产型外商投资企业利用出口退税款相当于增加企业的利息收入,无形中增加了企业的利润.

税收筹划一般应具备三性:合法性、目的性、筹划性。

税收筹划与偷、欠、抗、骗税的本质区别。

(1)偷税、偷税罪。(2)欠税、欠税罪。(3)抗税、抗税罪。(4)骗税、騙税罪

出口企业出口的视同自产货物包括以下4种:一是外购的与本企业所生产的产品名称、性能相同,且使用本企业注册的商标的产品;二是外购的与本企业所生产的产品配套出口的产品;三是收购经主管出口退税的税务机关认可的集团公司(或总厂)成员企业(或分厂)的产品;四是委托加工收回的产品。对上述4类产品视同自产货物的界定,现行规定是①生产企业出口外购的产品,凡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视同自产货物办理退税:与本企业所生产的产品名称、性能相同,且使用本企业注册的商标和外商提供本企业使用的商标;出口给进口本企业自产货物的外商。②生产企业外购的与本企业生产的产品配套出口的产品,若出口给进口本企业自产货物的外商,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视同自产货物办理退税:用于维修本企业出口的自产货物的工具、零部件、配件;不经过本企业加工或组装,出口后能直接与本企业自产货物组合成成套产品的。③凡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主管出口退税的税务机关可认定为集团成员,集团公司(或总厂)收购成员企业(或分厂)生产的货物,可视同自产货物办理退(免)税;经县级以上政府主管部门批准为集团公司成员的企业,由集团公司控股的生产企业:集团公司及其成员企业均实行生产企业财务会计制度;集团公司必须将有关成员企业的证明材料报送给出口退税的税务机关。④生产企业委托加工收回的货物,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视同自产货物办理退(免)税:必须与本企业所生产的产品名称、性能相同,或是用本企业生产的货物再委托深加工收回的货物。

1. 生产企业办理出口退(免)税的基本流程

生产企业实行免、抵、退核算,办理免、抵、退的业务流程:

(1)外经贸部取得进出口经营权;(2)向主管国税机关取得一般纳税人资格;(3)向税务机关退税部门办理出口退(免)税开业认定;(4)报关出口;(5)进行纳税预审申报;(6)取得出口货物报关单(出口退税专用联即黄单);(7)作出口销售收入;(8)收汇核销;(9)单证齐全申报免、抵、退税;(10)开具收入退还书、免抵税款调库通知书;11.取得退税款。

2. 生产企业办理免、抵、退税的主要单证、资料

生产企业申报办理免、抵、退税,应向主管退税机关提供相关的单证、资料,包括原始凭证和申报表两类.

2.1生产企业办理出口免抵退税提供的主要原始凭证有:

(1)出口货物报关单(出口退税联即出口黄单);(2)出口叫汇核销单(出口退税联)或远期收汇证明;(3)出口发票;(4)出口企业《增值税纳税申报表》(5)主管税务机关要求的其他凭证、资料(如购销合同、结汇凭证等);

2.2生产企业办理免、抵、退税申报表有

(1)《生产企业自营或委托出口货物免、抵、退税申报明细表》;

①《生产企业进料加工海关登记手册核销申请表》;②《生产企业进料加工手册登记申报表》;③《生产企业进料加工进口料件申报表明细表》; ④《生产企业出口货免、抵、退税申报明细表》;⑤《生产企业出口货免、抵、退税申报明细表(单证收齐)》;⑥《生产企业进料加工贸易免税证明》;

(2)《出口货物免、抵、退税申报汇总表附表》;

(3)《出口货物免、抵、退税申报汇总表》;

(4)已审核的《增值税纳税申报表》;

3. 免、抵、退税有关计算公式如下

3.1当期应纳税额=当期内销货物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上期留抵税额

3.2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格-免税进口料件组成计税价格)*(征税率-退税率)

3.3免、抵、退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格(FOB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退税率-免、抵、退税额抵减额

3.4免、抵、退税额抵减额=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出口货物退税率

式中,出口货物离岸价格以出口发票计算的离岸价格为基础(FOB价),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包括从国内购进免税原材料(转厂即报关不离境)和进料加工免税进口料件;进料加工免税进口料件的价格为组成计税价格,组成计税价格=货物到岸价格(CIF价)+关实征关税和消费税。

当期免税进口原材料的组成计税价格有两种方式:一和是按购进法处理;另一种是按实耗法处理,即先按计划分配率来计算,待《进料加工登记手册》核销后,用实际分配率来调整。其计算公式如下 :

当期免税进口原材料的组成计税价格=当期初口货物离岸价格(FOB价)*计划分配率

计划分配率=(计划进口总值/计划出口总值)*100%

3.5当期应退税额和当期免、抵税额的计算

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时,当期应退税额=当期期末留抵税额

当期免、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当期应退税额

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时

当期应退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

当期免、抵税额=0

举例如下:

某外商自营出口生产企业是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出口主要商品为塑胶玩具,出口商品编码9503008200,征税率17%;退税率为11%,2008年8月手册号C52078451006免税进口料件报关单共14份,折合人民币3047754.66元(CIF价),出口报关单共10份(全部单证不齐),离岸价折合人民币1722281.57元(FOB价),收齐6-7两月单证并且信息齐全共79份销售额为10744289.12元,上期结转免抵退税额抵减额814456.83元,C52077421806号手册核销调减免税进口材料组成计税价格1584429.88元,进项税额 22万元,内销货物30万元,上期留抵税额2万元,计算过程如下

①免抵退税额抵减额=免税进口料件组成计税价格*退税率=(3047754.66-1584429.88)*11%=1463324.78*11%=160965.72

②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格-免税进口料件组成计税价格)*(征税率-退税率)=1722281.57-1463324.78)*(17%-11%)=258956.79*6%=15537.4

③免抵退税额=本期单证齐全且信息齐全销售额*出口退税率-(上期结转免抵退税额抵额+当期免抵退税额抵减额)=10744289.12*11%-(814456.83+160965.72)=1181871.8-975422.55=206449.25

④當期应纳税额=当期内销货物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上期留抵税额=300000*17%-(220000-15537.4)-20000=51000-204462.5-20000=-173462.5

173462.5<206449.25

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时。当期应退税额=当期期末留抵税额

当期应退税额=173462.5

当期免、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当期应退税额=206449.25-173462.5=32986.75

会计处理:

借:其他应收款-应收出口退税款 -增值税173462.5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增值税,即免抵税额)32986.75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206449.25

结束语

免抵退税必要条件一是免抵退额为正数;二是增值税有期末留抵即负数,三是会计人员与报关员配合关注电子口岸单证信息及时录入工作,四是注意手册核销余料结转录入,因为手册核销是把计划分配率调成实际分配率,免税进口料件计税价格会调减,做好以上工作企业会及时收到出口退税款,提高经济效益。

基于所得税筹划的企业投资决策 篇12

一、所得税对企业投资决策的影响

所得税日渐成为企业投资选择的重要因素。所得税对企业投资的影响是通过对投资收益的影响而发生的, 而投资收益又受投资成本的影响, 所得税的高低直接影响企业投资成本水平, 企业在投资决策时所关心的正是企业投资所获得的税后净收益。

所得税对企业投资决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政府对企业投资活动征收所得税, 降低了企业的投资报酬率, 从而对投资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二是征收所得税也刺激投资的增长, 企业所得税法允许企业在税前列支一些扣除项目, 如折旧、利息费用等, 这些税前扣除项目会减少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 使企业节省一定的所得税支出, 实际上降低企业的投资资本, 从而对投资又起到一定的鼓励作用;三是政府为了实现宏观调控目标, 引导企业投资方向, 还会有一些优惠税率、投资税收抵免等所得税政策, 促进企业投资。企业应该充分利用政府提供的投资所得税优惠和鼓励, 进行有效税收筹划, 科学进行投资决策, 促进企业投资效益的良性增长, 实现对税收政策给投资带来的不利影响的自我调整。

二、基于所得税筹划的国内投资决策

(一) 投资设立分支机构的选择

企业在投资过程将会成立众多分支机构, 根据分支机构与企业是受控还是所属, 可分为母子公司与总分公司。我国从2008年起开始实行法人所得税制度, 强调法人企业或组织为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 而非独立核算的分支机构将自动汇总到公司总部缴纳企业所得税。分公司由于不具备企业法人资格, 故应与其总公司汇总缴纳企业所得税。总分支机构汇总纳税, 可以互相弥补亏损, 从而减轻企业的税收负担。但分支机构若是独立法人的子公司, 则不能汇总计算纳税, 所缴企业所得税将会更多。从汇总计算所得税的角度看, 由于分公司与总公司允许合并纳税, 在总、分公司盈亏两种情况同时存在的情况下, 具有抵税作用, 汇总纳税比分开纳税更能节省税金, 因而分公司组织形式较优, 这样可以充分利用亏损结转优惠政策。并且企业在成立分支机构的初期, 由于当地情况不熟、生产经营处于起步阶段、发生亏损的可能性较大, 考虑设立分公司, 从而使外地发生的亏损在总公司冲减, 以减轻总公司的负担。

例如, 假定总公司每年获得销售收入600万元, 应纳税所得100万元, 所得税税率为25%。现拟成立一家分支机构, 由于分支机构的生产经营处于起步阶段, 估计成立当年销售收入50万元, 发生亏损20万元, 有两个备选方案:方案一, 成立分公司;方案二, 成立全资子公司。如果成立分公司, 当年税收总额为 (100-20) ×25%=20万元, 如果成立子公司, 则子公司纳税额为0, 总公司税收总额为100×25%=25万元。如果仅从分公司与子公司承担的税收总额来看, 分公司要优于子公司。

(二) 投资地点和行业的选择

我国2008年1月1日实施的企业所得税法, 将以往“区域优惠为主”的税收优惠政策调整为以“产业优惠为主、区域优惠为辅”的优惠政策。只保留部分区域的所得税优惠政策, 根据《国务院关于实施企业所得税过渡优惠政策的通知》 (国发[2007]39号) 规定, 西部大开发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继续执行;《国务院关于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新设立高新技术企业实行过渡性税收优惠的通知》 (国发[2007]40号) 规定, 对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登记注册的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 在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内取得的所得, 自取得第一笔生产经营收入所属纳税年度起, 第一年至第二年免征企业所得税, 第三年至第五年按照25%的法定税率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因而在深圳等五个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内新设国家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 以及在西部地区设立国家鼓励类企业仍享受一定的税收优惠。另外,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对本民族自治地方的企业应缴纳的企业所得税中属于地方分享的部分, 可以决定减征或者免征。由于现行企业所得税法实行法人所得税制度, 企业可将总机构或实际管理机构设在税收相对优惠的西部地区, 这样, 即使税源产生地在高税率地区也可不在或少在高税率地区缴纳企业所得税, 而是汇总到西部低税率地区缴纳。

由于新企业所得税法的税收优惠政策以产业优惠为主, 税率的地区差异已不明显, 企业应该更加关注投资行业的选择。根据企业所得税法规定, 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 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之前的内外资高新技术企业实行的税收优惠均为在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的, 新创的高新技术企业自获利年度起两年内免交所得税, 免征期结束后执行15%的优惠税率。2010年11月5日, 财政部等五部委联合下发《关于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有关企业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 (财税[2010]65号) , 决定自2010年7月1日起至2013年12月31日止, 在北京、天津、上海等21个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 对经认定的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 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除所得税减按15%征收外, 经认定的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发生的职工教育经费支出, 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8%的部分, 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超过部分, 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因此企业可以选择在这21个城市投资设立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 以享受税收优惠。

另外, 根据企业所得税法规定, 对符合条件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的所得, 自项目取得第一笔生产经营收入所属纳税年度起, 第一年至第三年免征企业所得税, 第四年至第六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企业购置用于环境保护、节能节水、安全生产等专用设备的投资额的10%可以从企业当年的应纳税额中抵免;当年不足抵免的, 可以在以后5个纳税年度结转抵免。企业可以有选择性地进入这些领域进行投资。

(三) 投资方式的选择

企业在投资方式上应选择实物性 (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 投资方式为宜。主要原因是实物投资的折旧费可以作为税前扣除项目, 缩小计税所得额, 无形资产摊销费也可以作为管理费用税前扣除减少应纳税所得额, 从而降低所得税税收负担。出资期限的选择上, 应选择分期出资方式, 而不选择一次性出资方式, 在投资中尽可能延长出资期限, 未到位的资金通过向银行或其他机构贷款解决。投资结构的控制上, 企业通过在投资总额中减少投资资金, 降低注册资本, 可以实现税收的优势。项目的总体投资一定, 降低投资资金数额, 贷款数额就要增加, 也就增加了贷款所需支付的借款利息, 可以列入被投资企业的期间费用, 从而减少应纳税所得额。

三、基于所得税筹划的海外投资决策

(一) 投资国家或地区的选择

一是尽可能选择在低税国或避税地进行投资。企业进行海外投资主要为了实现全球税负最低化的目标及方便海外资金的调动, 因此应在国际主要避税地建立没有实质性经营活动的基地公司或生产基地, 通过内部转让定价的方式, 将整个跨国企业母公司或其他子公司的利润从高税国转移到低税国以降低总体税负, 并减少调动海外资金的难度。选择在税负水平低、资金汇入汇出自由, 实行收入来源地税收管辖权的国家或地区进行投资。

二是尽可能选择税收优惠程度较大的国家或地区进行投资。通常, 衡量各国的税收优惠程度是企业选择投资地点的主要影响因素。各国给予投资者的具体优惠措施主要有投资产业或项目优惠、再投资退税优惠、税前扣除项目优惠和资本利得税减免等, 企业进行海外投资时应充分考虑这些税收优惠。

三是尽可能选择有广泛税收协定的国家或地区进行投资。企业在国外进行直接投资或购买外国公司一定的股份时, 东道国通常会对企业汇出的利润或股息征收预提税。在订有税收协定的国家或地区之间因利润分配而发生的预提税率通常较低。因此, 企业在进行跨国投资时, 就要充分考虑有关国家或地区之间税收协定的因素, 在海外投资利润分配的过程中实现企业总体税负最低化。

(二) 投资控股架构的选择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于2009年12月25日联合发布了《关于企业海外所得税收抵免有关问题的通知》 (财税[2009]125号文件, 以下简称“125号文”) , 对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关于海外所得税抵免制度的原则性规定作了进一步明确。

不同的投资方式架构选择, 以及海外利润的汇回安排, 都将对企业的整体税务状况产生影响。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规定, 中国居民企业直接或者间接持有外国企业20%以上 (含20%) 股份时, 上述外国企业汇回的股息所负担的实际缴纳的海外所得税才允许从中国居民企业就该股息收入缴纳的中国企业所得税中进行抵免。如果中国居民企业直接持有外国企业的股份低于20%, 则不符合125号文关于海外所得税抵免的规定。因此, 企业在海外选择控股比例时, 应尽量符合125号文的相关要求。

在海外投资的中国企业可以采用单层直接控股架构, 直接持有外国企业股权, 也可采用间接控股架构, 通过在海外低税负国家或地区设立的一个或多个中间控股公司, 间接持有外国企业的股权。在间接控股架构下, 未来转让外国企业的股权时, 可以将股权转让所得保留在海外中间控股公司, 递延中国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义务, 同时在外汇资金循环使用、海外引进战略投资者或海外资本市场上市等方面, 间接控股架构均具有较大的灵活性, 因此企业在进行海外投资时应尽量选择间接控股架构。

(三) 海外投资分支机构形式的选择

当海外项目所在地的实际税负 (包括公司所得税和利润汇出预提税) 低于中国时, 选择不同的海外项目公司组织形式, 会带来不同的税务影响。由于我国现行企业所得税法规定, 企业在汇总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时, 其海外营业机构的亏损不得抵减境内营业机构的盈利。因此, 我国企业在海外设立分支机构时, 设置子公司和分公司在亏损弥补问题上的税务的处理是一致的。因此, 企业在进行海外投资决策时, 主要应考虑海外分支机构产生的利润时如何有效进行税收筹划。如果设立为分公司, 其取得利润应在当年计入中国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 需立即按税率差补缴中国企业所得税。相反, 如果设立为子公司, 子公司的税后利润在汇回中国时才需要按税率差补缴中国企业所得税;因此, 若投资者暂时将子公司的税后利润保留在海外, 可有效递延中国所得税的纳税义务。特别是当企业需要继续在海外进行投资时, 就更不需要将利润汇回本国, 可以将其他企业的利润直接投资于新企业, 以减轻税收负担。

摘要:所得税对企业投资收益会产生较大影响, 企业在进行投资选择时日渐关注所得税因素, 文章针对所得税对企业投资决策的影响, 提出基于所得税筹划的国内投资决策和海外投资决策, 对我国企业优化投资决策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投资决策,所得税筹划

参考文献

[1]李光凤.企业税收筹划的博弈分析 (J) .求索, 2010 (11) .

[2]霍江林, 刘素荣.两税合并后企业设立的税收筹划 (J) .企业管理, 2010 (5) .

上一篇:现实与困境下一篇:市场监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