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企业投资(精选12篇)
石油企业投资 篇1
石油是一种战略资源, 石油的供给不仅关系到一国经济的发展, 而且还关系到社会稳定、区域安全和世界政治、军事形势。近年来, 国际原油价格大幅波动, 自2007年10月以来, 石油价格一路狂奔, 从75美元附近直奔150美元大关, 升幅接近100%, 又在短短的不到一个月下跌了20%以上, 到120美元以下。原油价格的高位剧烈波动已成为全球经济繁荣发展的一大杀手。高油价引发了全球性的通货膨胀, 形成了显而易见的经济破坏, 各国股市因此惨遭重创, 经济发展受到制约。
一直以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石油需求不断增加, 仅仅依靠国内石油已经不能满足需求, 石油进口迅速增加, 对外石油依赖程度不断加深。世界能源机构预计, 中国的石油需求量2010年为3.5亿吨, 2020年为5亿吨, 而原油产量2010年为2亿吨, 2020年为1亿吨, 2010年缺口将达到1.5亿, 2020年达4亿吨。今后国际石油市场暂时和局部的短缺, 以及油价的异常波动, 将对我国石油供给和国民经济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和冲击。为了改善我国的石油安全状况, 我国的石油公司纷纷“走出去”, 谋求海外发展和扩张, 加大跨国投资;我国石油企业在经过长期引进外国投资的时期后, 将逐步迎来对外投资的高潮。
一、我国石油企业跨国投资现状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 我国油气资源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 对国外石油依存程度不断增长。1996年中国成为原油净进口国;2004年, 中国原油进口量突破1亿吨;2006年中国进口石油1.4亿吨, 自产1.6亿吨, 对外依存度为47%。未来, 我国石油产量基本稳定在1.8亿吨左右, 但需求仍将保持旺盛的增长势头。预计到2010年对外依存度将超过50%。届时我国石油供求格局将发生重大变化。国际能源署《世界能源展望2006》预计, 到2030年, 我国原油进口量将从每天300万桶增长至1200万桶, 对外依存度达到80%。
从上图可以看出, 我国的跨国石油投资已是迫在眉睫。从资源国的角度来讲的, 海外石油投资基本方式有租让制、产量分成合同、风险服务合同、联合经营等四种。如果从我国石油公司角度看, 按照承担的勘探开发风险大小, 海外石油投资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1) 购买储量; (2) 与资源国合作; (3) 与国际大石油公司合作; (4) 购买区块。目前位居我国原油进口来源前10位的国家分别是沙特阿拉伯、阿曼、安哥拉、伊朗、俄罗斯、苏丹、越南、也门、刚果、赤道几内亚。近几年我国从俄罗斯进口的原油数量大幅增加, 2004年所占份额达到8.8%, 比1999年上升了约7个百分点, 俄罗斯已跃居中国第5大原油进口来源国。非洲也是中国原油进口增长最快的来源地。中国企业跨国投资的形式包括全资控股、合资参股和非股权安排的投资模式。目前, 中石油、中国石化、中海油三家垄断了油气勘探生产权;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两家垄断了我国海外油气资源的开采权;下面把我国几大石油企业的跨国投资情况作一个简单比较 (表1) 。从表1可以看出我国石油企业各自有一定的特点, 跨国投资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 由于我国金融业还不够发达, 我国石油企业基本上采用现货贸易方式从国际市场购买石油, 没有利用期货市场套期保值的有利条件;对于国外石油企业及油田的股权收购也常常受到跨国公司和资源国政府的阻挠, 使我国的石油企业饱受困惑, 也给我国宏观经济的平稳运行构成了威胁, 付出了沉重的经济代价。
二、我国石油企业跨国投资分析
利用海外石油资源的主要模式有海外贸易和海外投资两种。通过多年的海外石油投资活动, 我国的石油企业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取得了不少的成绩。但我国石油企业跨国投资仍处于初级阶段, 存在着很多问题。
一是国际油价持续高位振荡, 给我国石油企业跨国投资带来了较大风险。2006年以来, 国际油价持续高位振荡。其原因有世界经济增长、以欧佩克为代表的利益集团通过对产量的控制拉动油价、石油霸权主义刺激、投机商哄抬、美元贬值推动油价等。从石油市场参与人的构成来看, 各类投资者在石油期货市场所占比例, 生产商占15%, 大石油公司占34%, 炼油厂占23%, 消费者占6%, 基金和各类构投资者占22%。
可见国际石油市场参与人构成复杂也是油价大幅波动的原因之一。
二是我国石油企业跨国投资竞争环境激烈。我国石油企业国际化步伐不断加快, 与国际油气资源状况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同时, 国外石油巨头也在进入中国市场, 并已逐步向加工业、勘探开采业延伸。它们在海内外与中石油、中石化等石油企业展开竞争。
今后围绕石油资源的竞争将主要集中在中东—北非、中亚—俄罗斯、我国南海等地区。中东—北非是世界石油资源最丰富的地区, 由于世界对其石油依赖程度的不断加大, 该地区的石油争夺将更加激烈。中亚—俄罗斯介于欧、亚两大消费区之间, 刚刚开放的石油开发市场吸引了众多跨国石油公司参与竞争, 特别是西方国家及其石油公司。俄罗斯远东地区的石油资源潜力和地理位置更为东亚各国所瞩目。世界石油资源和市场分布不均衡的矛盾有加剧趋势。从消费情况看, 当前及今后十几年世界石油消费近80%集中在北美、亚太和欧洲。这种资源分布与消费格局, 使供需不平衡的问题更显突出。
三是我国石油企业跨国投资缺乏整体策略, 投资成本过高, 存在内耗。目前我国的大型石油公司在国际化经营方面, 缺乏关于“往哪里走”、“怎么走”等问题的长远战略规划。在石油企业进行海外投资时, 没有长远的战略和与自身实力相匹配的市场定位。据有关部门调查, 国有石油企业在海外投资不赚钱甚至赔钱的约占2/3。这种局面的形成除了竞争原因外, 与跨国投资缺乏明晰的战略思路和战略定位有着直接关系。另外由于我国的三大石油公司没有统一的机构协调, 往往为了拿到项目内部相互压低价格, 造成内耗, 降低了利润空间。
四是我国石油企业发展粗放, 缺乏国际化经营人才。海外投资自始至终都伴随着各种风险, 如油价波动、汇率波动和合作方政局的稳定性等。不成功的国际合作项目, 尤其是在国外执行的合作项目会造成远比国内项目大得多的经济损失。同时, 资源瓶颈、环保制约的压力也在石油投资的发展中显现。
目前我国石油行业的人才队伍整体素质较低, 大多数人知识面相对狭小, 而石油企业海外经营一定要有雄厚的国际贸易人才。要能够懂得相关的国际法规, 熟悉和了解当地的法律环境。目前我国企业进行国际化经营, 急需大量国际性经营的人才, 但企业对人才投资力度还需要加大, 而且也没有建立起相应的培训机制。
五是信息化建设不足, 投资结构不合理。信息作为一种无形资产对投资回报率的作用很大。企业内部信息化不足会影响企业的经营效率, 外部的信息不足则会影响我们对市场变化快速反应的能力。与国外跨国公司相比, 我国石油企业无论在内部还是外部信息化建设都存在明显不足。中石油在海外投资时主要业务集中在上游, 下游投资比较少;而中石化优势在下游炼油加工。在这种投资结构下, 不利于紧密上下游的业务, 降低成本、抵御风险。
三、前景与展望
跨国投资的发展呈现出不同阶段, 我国石油企业海外投资起初是石油贸易方式, 中期可以采取曲线投资方式等具有隐蔽性的间接投资方式, 后期可以采取直接的投资方式。可见在海外投资的整个过程中, 石油企业可根据投资的不同阶段对投资方式进行相应的调整。我国的石油公司通过依靠国家力量, 与资源国的国家石油公司合作开拓全球资源市场, 同时可以通过帮助当地发展工业和基础设施, 来为资源国的经济发展作贡献。同时还可以利用自己的技术优势, 成本优势等来与国际石油公司进行合作, 勘探国际油气区块。无论是建立战略性石油储备还是到海外购买油田再或是兼并国外石油公司, 都需要大量外汇作为保障。充足的外汇储备为中国利用海外石油资源提供了坚实的资金基础。我国石油企业跨国投资前景可从如下方向着手:
一要开发新油田。开发新油田是最具吸引力及获利最丰富的做法, 但是因为大部分难度较低的可能开采地点已经被西方大型国际石油公司所掌控, 我国的石油公司在这方面可能面临竞争上的困难, 一些仍然可能进行开采的地方位于较偏远的地区, 通常面临政治不稳定的问题。在这方面, 我国已经经历了很多不很理想的投资, 包括支付价格过高, 如我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在委内瑞拉的项目;相关基础设施的开发成本过高, 如需要建设的3277公里管道以开发哈萨克斯坦的Uzen油田;外国政府的政治阻力, 如中海油总公司对于Unocal的收购企图等。这些投资上的失败促使我国政府谨慎对待海外投资项目的审批。但是在全球油价和商品价格迅速飙升的情况下, 之前不具备商业价值的许多项目又吸引了人们的眼球。目前油价的走高已远远超出了我国的控制, 并且已经对经济产生了巨大影响, 我国不得不把自然资源的获取放到国家重要日程上来。
二要发挥地区优势。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 非洲国家努力改善投资环境, 在引进外资开发石油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全球大石油公司正加紧开发非洲油气资源, 新兴产油国发现大油藏的机会较多, 有利于中方开辟海外新油源。有些非洲国家实行捆绑式招标, 要求投资石油勘探开发的外国公司承担石油下游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 中方可利用石化产业优势, 上下游联合介人非洲石油市场。我国具有中亚—俄罗斯石油资源的地缘和政治优势。同处东北亚地区的日本、韩国等, 在保持地区石油市场稳定方面也与我有共同利益。所以要抓住有利时机, 发挥地区优势。
三要关注石油替代产品、新材料生产企业。在能源紧缺下, 我国当前也在发展替代石油产品, 如积极发展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大力发展沼气、太阳能、风能、水电、地热等可再生能源, 尽可能降低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减少污染物的排放。由于我国煤炭储量丰富, 以煤为原材料的煤化工企业相对于以石油天然气为原料的化工企业, 具备较大的成本优势。
四要完善国家石油管理体制。在国务院综合部门内或单独建立相对独立运作的能源 (石油) 综合管理机构, 承担目前仍由各石油公司行使的监管职能和综合管理部门分头实施执行的职能, 并逐步集中分散在国家有关部委的石油管理职能。在此基础上, 尽快完善石油行业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国家能源局已经于2008年8月8日正式挂牌, 标志着这个备受瞩目的能源行业政府管理机构进入正常运转阶段。国家能源局要做的是调整能源发展战略和规划, 研究制定能源法规和政策, 推动能源重大工程合理布局, 加强国际能源合作等, 促进经济平稳健康运行。
五要努力营造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跨国石油公司。应进一步理顺石油公司的组织结构和管理结构, 加快主副业分离, 稳步推进石油公司产权结构多元化, 健全企业法人治理结构, 以建立规范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 强化制度建设, 完善运行机制, 调整好内部各方面关系, 并按照国际市场营销惯例来组织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 根据国际市场需求的变化对公司的生产要素进行优化组合。国家调整进口税收政策, 鼓励国内供应偏紧产品进口, 保障国内供应;完善促进企业“走出去”的财税政策, 鼓励企业对外投资, 促进国际收支平衡。另外, 开始吸引中东产油大国在国内开设炼油厂, 沙特、科威特两个产油大国已经开始在我国建设炼油厂。中东石油巨头积极投资中国石油炼化业, 帮助我国开辟了原油进口的新渠道。这种“市场换资源”的作法, 成为我国解决石油供应安全问题进行的一种全新的尝试。
六要力争石油定价权。原油和其他资源不同, 它不是一个简单的商品。在某种程度上它是国际政治和经济斗争的综合性产物。作为世界石油消费和进口大国, 我国在国际石油定价机制中却没有相应的影响力。目前国际石油基准价格是以纽约商品交易市场和伦敦洲际交易所的石油期货价格来确定的。石油定价权是一个国家的国际地位和综合国力的重要表现, 在定价权的缺失已经成为我国石油安全上面临的最紧迫的一个问题, 它使得我国在国际石油贸易中丧失了主动权, 不得不负担额外的花费。
七要不断创新, 提高管理水平。跨国投资过程蕴藏着巨大风险, 这些风险对于年轻的中国石油公司来说, 若处理不好就会引发危机。跨国公司的跨国经营面临着管理、经营、文化等方面的风险。为了解决海外投资存在的问题, 石油企业要修炼内外功, 一方面提高自身对跨国投资的决策、管理水平;另一方面虚心从外部环境和国际著名的石油跨国公司学习。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1) 转变观念, 以质取胜;政府介入, 减少内耗。在有了海外投资的经验后应把重点从以报价取胜转移到以质量取胜;树立品牌, 不断地开拓市场。另外由于几大石油公司是分散决策, 没有形成一致对外的整体行动。此时政府应该出面介入, 减少内耗情况的发生, 促成企业在海外投资上的相互合作和扶持, 提高整体的竞争力。
(2) 严谨的进行项目可行性分析。跨国投资比国内投资复杂的多, 风险也大得多, 因此评估海外投资的评估部门必须拥有一支高水平的、精通项目评估的技术专家、经济专家和外经贸专家队伍。项目评估必须真正从项目的原始数据、项目的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出发, 做出客观的评价以供决策者参考, 决不能因为要急于走出国门、走向国际市场, 或为了承揽到某个项目而降低评估标准。
(3) 实施人才战略, 培养、储备跨国经营人才。人才是关键, 石油企业必须按照国际标准培养复合型的跨国经营人才, 迅速改变目前我国石油职工队伍中普遍存在的人才短缺的问题。培养人才参与跨国经营的具体业务, 从实践中培养才干, 积累经验。
(4) 优化投资结构, 分散经营风险。我国石油企业在海外投资时要形成上中下游一体化的石油公司。一体化可以紧密上中下游业务之间联系, 保证原材料供给、缩短供应链、降低成本、减少税负等。另外, 一体化石油公司还可以增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平衡经济周期对企业经营带来的负面影响。
总之, 石油企业是资源性企业, 其跨国投资的目的是保证未来能以合理价格得到充分的资源, 因此在进入海外市场时, 应该更多地应采取直接进入战略, 即直接进入目标市场并展开全方位经营的基本战略。虽然很多石油企业拥有大量现金, 但是随着海外投资的不断增加, 融资压力也会越来越大。我国公司海外投资才刚刚起步, 在未来将更为强劲, 我国石油企业的跨国投资将通过影响定价等措施保证国家的正常经济发展, 并逐渐对全球市场产生长远影响。
参考文献
[1]赵春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现状与发展前景》, 《世界经济》2004年第3期。
[2]吴磊:《中国石油安全》,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3]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International Energy Outlook2004》, U.S.Department of Energy.Washington, D.C.2004.
石油企业投资 篇2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是于1999年11月5日在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重组过程中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成立的股份有限公司。在重组过程中,中油集团向公司注入了与勘探和生产、炼制和营销、化工产品和天然气业务有关的大部分资产和负债。公司于2005年9月15日在香港联合证券交易所实施配售并上市。股权结构: 总股本为175,824,176,000股,其中国家股158,241,758,000股,占总股本的90%;外资股(H股及美国存托股份)17,582,418,000股,占总股本的10%。从宏观经济上看,我国经济增长持续回升,经济主体信心日益加强,工业生产增速快速提升,制造业景气指数稳步上行,重工业生产增长超过轻工业的差距扩大,预示经济增长速度将进一步提升。重工业增加值增速从今年6月开始超过轻工业,7-9月,重工业增加值增速分别快于轻工业2.1、3.4和3个百分点。国内需求稳步走高,进出口持续改善,物价同比降幅触底回升,环比上涨,企业利润状况持续改善,财政收入大幅增长,货币供应量继续保持高位增长,信贷投放总体宽松。未来经济增长将继续朝着企稳向好的方向发展。企业投资意愿继续上升。而中石油的价值一直很平稳,稳定或温和上升的价格水平,这无疑给投资者增添了信心和赚钱的机遇,在我国市场经济持续走高的状况下,中石油是肯定能够赚钱,当前我国重工业发展迅速,石油也作为其中的重要元素,带动着中石油的整体经济发展,从而影响中石油的股票的持续稳定上涨,这对股民来说是很大的保证。
从行业分析,作为中国境内最大的原油、天然气生产、供应商,中国石油集团业务涉及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炼油化工、管道运输、油气炼化产品销售、石油工程技术服务、石油机械加工制造、石油贸易等各个领域,在中国石油、天然气生产、加工和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2008年,中国石油在美国《石油情报周刊》世界50家大石油公司综合排名中,位居第5位,在美国《财富》杂志2008年世界500强公司排名中居第25位。中石油的业务范围涉及的很广,油气业务:勘探与生产、炼油与化工、销售、天然气与管道;工程技术服务:物探、钻井、测井、井下作业;石油工程建设:油气田地面工程、管道施工、炼化装置建设;石油装备制造:勘探设备、钻采装备、炼化设备、石油专用管、动力设备;金融服务:资金管理、金融保险;新能源开发:非常规油气资源、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中石油因为涉及的业务广泛,所以资金流入多,这使得中石油长期处于盈利状态,也保证了股票的稳步上升,作为重工业迅速发展的今天,中国石油的行业是最为走俏的,西气东输的政策的推动,使得天然气的需求量增大,管道运输量增多;并且现在人们普遍使用天然气作为生产生活的能源,也增加了天然气的销售业绩。除此之外,中石油还涉及金融方面的业务,现在经济发展迅速,资金流量大,金融管理方面也很需要。另外,我国现如今对再生能源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中国石油对心能源的开发,非常规油气资源、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的挖掘和发展,都使得其前景无限。
新中国成立五十多年来,伴随着石油工业的快速发展,石油企业文化也取得了丰硕成果。中国石油集团公司形成了丰厚的企业文化积淀,培育了以“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等为代表的优秀企业文化,激励了几代石油人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并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影响,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力地促进了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重组改制以来,集团公司大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努力为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企业集团提供强有力的文化支撑。2001年,中国石油将企业文化建设作为“十五”期间的十大工程之一,200
3年制定颁发了《企业文化建设纲要》,成立了企业文化部,努力建设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石油特色的优秀企业文化,有力地促进了企业的发展。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已成为中国石油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跨国企业集团的重要措施,“文化强企”已经成为中国石油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全体员工的共识。在未来发展中,中国石油集团将继续把文化战略作为重要的发展战略之一,不断丰富和完善具有石油特色的企业文化,让优秀的石油文化成为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公司自身的发展上看,近年来,中国原油进口量逐年递增,供需矛盾凸显,石油资源供需矛盾已成为制约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中石油作为中国最大的国家石油公司之一,担负着保障中国石油安全的重要性。因此,良好的财务报表分析能够体现出优秀企业发展的需要,也是贯彻中国石油战略,保障中国石油安全的需要。中石油连续五年被评为“亚洲最盈利公司”。但从财务上看,中石油的主要薄弱环节,是中石油在盈利增长不佳的情况下,资产的扩张还比较大,而且对整体资产的经营效率偏低,另外中石油公司的短期偿债能力不足,却并没有充分利用财务杠杆所带来的正效应。
让我们来仔细分析下中石油的财务状况:首先中石油资产总额荙到1194.9多亿,规模很大,比2007年增加了约20.2%,2007年比2006年约增加14%,其中绝大部分的资产为非流动资产,这与该行业的特征有关。2008年,面对低温雨雪冰冻灾难、汶川特大地震等重大自然灾难,特殊是国际金融危机蔓延、石油市场剧烈波动等严重困苦和挑战,公司继承大力实施资源、市场和国际化三大战略,积极有效应对,全力以赴做好任务,虽然由于国际金融危机及国家财税和价格政策等原因,公司实现利润受到一订影响,但生产经营总体保持平稳有序健康发展势头。使得其非流动资产可以保持较高的增长率。06-07应收账款急剧增加了117%,这可能与其07年的股票上市有关。2007-2008应收账款余额降低,符合谨慎性原则。这主要是因为中石油是我国的大型国有企业,其经营状况直接影响着我国的经济,所以其要稳健经营。08年与07年相比,未分配利润增加。中石油08年炼油业务全年亏损8
29.7亿元,较去年增加622.9亿元,巨亏主因是08年国际原油价格大幅上涨,而海内油价受国家宏观调控影响,低于国际成品油价格。然而,2008年,中石油油气管网建设和下游市场拓展协调推进,其销量快速增长。油气战略通道建设取得重大突破,西气东输二线全线开工建设。期内提嗷气与管道板块实现经营利润160.6亿元,同比增长28.5%,提嗷气业务正加速成为公司的重要利润增长点。期内勘探与生产板块实现经营利润240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5.8%,使得未分配利润可以较高幅度增加。07年营业收入8350.37亿,06年营业收入6889.78亿,07年比06年营业收入增加1460.59亿,增幅21.2%。08年营业收入.46亿比07年的营业收入增长了28.3%增幅较大。08年的营业达到6836.77亿,比07年的营业额4871.12亿增加了40.4 %,增加较大。这主要是因为成品油价格不到位,以及原材料价格上涨,薪酬增近两成等因素,费用增长率大于收入的增长率,这说明了中石油仍存在较大的下降空间。07年比06年的净利润减少了59.03,降幅4%,08年中石油的净利润为1259.46亿,07年的净利润1434.94亿,08年比07净利润下降了175.48亿,降幅12.2%,中石油07到08年净利润的下降主要是因为原油价格高于成品油致亏损,受国际油价的高起、海内成品油价格管制、还有财政开始吃紧等因素的影响。08年股市的高潮,也是影响其净利润的原因。总体来看,中石油投资收益颇丰,但与07年相比,公司08年投资收益呈下降趋势,这可能由于08年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汶川特大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特殊是国际金融危机蔓延、石油市场剧烈波动等因素引起。根据东方的经验,流动比率在2:1左右比较合适,中石油07年的流动比率为1.17,而08年该比率下降为0.86,主要因为08年流动资产比07年的减少了,然而流动负债却比07年增加了,使得其短期偿债能力下降。一样认为速动比率在1:1的时候比较合适。然而07-08年的速动比率都小于1,所以中石油可以在以后的经营中适当提高该比率,增强其短期偿债能力。资产负债比率反映了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中石油07到08年该比率都比较稳定,说明中石油的长期偿债能力是比较稳定的。净利润率说明了企业净利润占销售收入的比例,可以评估企业通过销售赚取利润的能力。中石油净利润率总体稳定,但08年与07年相比有所下降,这主要因为油价剧烈波动,成本飙升,中国经济增长放缓,石化产品需求萎缩,伴随美国和欧洲出口订单减少,中国工业活动出现停滞,对石油需求产生冲击,导致利润下滑的要害因素是中石油08年在石油销售方面向政府交纳的特殊收益金也大幅增加,此外,中石油旗下的炼油,销售及化工业务产生的营业亏损也拖累了中石油的利润。整体来看,08年比07年的存货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都有增加,说明中石油对资产经营的效率有所提高。面对新的形势和严峻挑战,集团财务工作紧紧围绕公司资源、市场和国际化三大战略,以财务和业务有机融合为切入点,全面增强公司的抗风险能力、盈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面对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中石油一方面科学组织生产,以效益为核心,关井限产,优化炼化产品结构,增强销售企业的市场应变能力,促进天然气与管道业务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加强公司内部管理,降本增效,制定并实施成本控制战略,确定成本费用降低5%,行政性支出减少10%,资本性支出减少10%的目标,进行内部挖潜。各项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中石油各项生产经营和财务指标明显好转。
中国石油企业在非投资分析 篇3
摘 要 石油是全球消费比例最高的能源产品,我国的石油消费量增长尤为迅速。同时,我国石油行业还存在着石油供求缺口大、对进口石油的依存度高等问题。非洲地区的石油资源十分丰富,战略地位不断上升,对解决我国的石油供应问题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着重分析中国在非石油投资的相关问题,以及提出中国相应的投资对策。
关键词 石油投资 非洲 投资分析
据统计,2010年前三季度石油进口量高达18,115.5万吨,同比增长24.1%,石油消耗进口依赖度越来越高。近年来,非洲地区新探明石油资源储量迅速增长。根据《BP世界能源统计2009》的统计,截止2008年底,非洲已探明储量占世界总量的10%,被誉为“第二个海湾地区”。也因此,为进一步加大我国对非石油投资的力度和提高投资质量,本文拟对此问题作以分析探讨。
一、中国石油企业在非投资的主要原因
(一)世界石油资源分布不均衡。从储藏来看,世界石油剩余探明储量的80%以上都集中在中东、欧洲及欧亚大陆和非洲三个地区;从消费来看,北美、欧洲及欧亚大陆和亚太三个地区的消费占世界石油消费的81.8%,而石油探明储量仅占世界的20.2%。截止2008年底,亚太地区石油剩余探明储量仅占世界的3.3%,产量仅占世界石油总产量的9.7%,而石油消费量却占到了世界总量的30.1%。(二)中国石油供求缺口大。2002年我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石油消费国。截止2008年底,我国石油消费量为7999千桶/日,比2007年增长3.3%。而同年,世界石油消费减少了42万桶/日,中国却却成为石油消费增长中最大的增量,达到26万桶/日。可以预见,未来我国石油供需矛盾将进一步加剧,石油对外依存度将更高。(三)非洲石油的战略地位上升。由于储量大,勘探开发成本低,非洲已然成为全球油气勘探活动最活跃的地区之一。但由于非洲地区发展较为落后,石油工业起步晚,许多国家无力自行进行勘探开发。为吸引外国投资,非洲地区的石油工业具有很高的开放程度,并且政府还给予各种优惠。
二、非洲投资环境分析
(一)石油政策导向。随着石油工业的蓬勃发展,非洲一些产油国纷纷调整石油政策,打破国有石油公司的垄断地位,实施引进外资和技术对外开放政策,向跨国公司开放石油上游业务。比如,尼日利亚鼓励外国石油公司投资海上油气田,并准备放弃在合资企业中的全部股本且引入产量分成合同方式。可以看出,非洲各产油国政府对石油工业的干预和限制在减少,开放程度提高。(二)地缘政治。对非洲的石油投资,不但可减轻我国对中东石油的依赖,开创石油来源渠道的多元化,而且还可一定程度上避免因动荡不安的中东局势引起的国际油价涨幅不定。另外,中非之间有着传统的友谊。因此,既要利用好非洲在地缘政治上的经济优势,更要利用好中非传统友好政治关系。(三)石油市场的竞争状况。“9.11”事件之后,美国将非洲的地位提高到了国家安全战略的高度,对非石油投资加大。随后,许多发达国家也相继跟进。埃克森美孚、壳牌等国际石油企业巨头进一步加大了对非石油开采投资力度。可以说,非洲石油资源已成为许多大国争相竞争的主战场。
三、中国石油企业在非投资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中国石油企业自身竞争力弱。与西方跨国公司相比,我国石油企业在规模、技术、资金、经验等方面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受石油战略利益的驱使,美日等国的石油公司不断取得进步的中国石油企业设置种种障碍。另外,我国石油企业的海上勘探开发技术也不够先进,而非洲海上恰恰蕴含着丰富的石油资源,这严重影响了我国石油企业在非投资的发展速度。(二)投资规划不甚完善。目前,非洲很多地区仍然存在着矛盾突出的种族、宗教、边境等冲突的纷扰,而且非洲的整体经济状况不佳,基础设施落后,社会问题突出。因此,外国公司在投资非洲石油资源产业的同时,也要关注当地社会的重建和促进作用,而我国在社会整体投资规划方面经验不足,还远不能与发达国家充分较量。(三)石油投资合作不足。中国在非洲已有的石油项目多处于非洲大陆东部,而且项目所在国政局相对复杂,油气品质和地缘优势差,而如西非和几内亚湾沿岸的石油富地大多数被发达国家占据,这些国家长期经营,已经形成了自己一定的利益。中国要进入这些地域,必将受到欧美发达国家的排挤。因此,加强和改善同这些传统投资集团之间的合作,是我国石油企业进入这一地区的必由之路。
四、中国石油企业优化在非投资的对策建議
(一)从外交方面加强政府间合作,营造宽松的投资环境。加强与非洲产油国间的交往,实行石油外交,增强双方的政治互信、利益共享。同时,还要加强与欧美等国政府间的合作。增进彼此间的了解,共同开辟国际市场,实现利益共赢。(二)应加大对石油企业的扶持力度。在法律政策方面,应加快制定《海外投资法》,之类的相关法律,保护我国石油企业海外投资的合法利益,使我国石油企业海外投资的行为规范化、法制化,将海外投资行为纳入合理合法的轨道,增强我国石油企业的应变能力。在资金支持方面,进一步放宽对我国石油企业的外汇限制,尽量给予其较大的投资决策自主权和对外融资权。(三)创新与各国石油企业间的合作方式。第一,加强与欧美等国石油企业间的技术合作。通过合作加快技术创新、扩大企业规模、积累经验等,增强自身的国际竞争力。第二,加强与东道国的全方位合作。通过易被东道国石油企业接受的合作方式进入非洲产油国,争取东道国政府的扶持,减少各种障碍和政策限制等,提高社会认可度。
参考文献:
[1]郭萍.中非油气合作问题探析.中国集体经济.2009(1).
[2]刘宏杰,马如静.中国石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区域的战略选择.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8.22(2).
[3]姚桂梅.中国与非洲的石油合作.国际石油经济.2006(11).
中国石油能源企业投资发展趋势 篇4
1 石油能源行业投资发展新趋势
天然气汽车发展潜力巨大。经过长期的发展积累, 天然气汽车技术已经基本成熟, 我国基本形成了相对完善的天然气汽车产业链, 国内厂商有近500个天然气汽车车型进入国家机动车新产品公告。得益于技术成熟、燃料成本低和环境友好等方面的巨大优势, 近十年我国天然气汽车数量呈现爆发式增长, 从2000年的不到1万辆增至2012年的近150万辆, 其中LNG汽车约8万辆;加气站总数2784多座, 其中637座为LNG加气站;交通运输业天然气消费量也从8.8亿立方米增至150亿立方米以上, 成为最主要的、也是发展潜力最大的交通替代燃料。天然气汽车高速发展使天然气供应商、消费者和地方政府都能从中受益且投入有限。天然气供应企业受益于LNG价格完全由市场定价, 利润明显高于其他应用领域;对于车辆使用者而言, 天然气燃料成本远低于成品油, 经济效益显著;对于地方政府而言, 天然气汽车清洁环保、价格低廉, 也是解决城市大气污染的重要途径之一。
城市天然气消费量快速增长。2013年, 从主要城市燃气公司业务发展形势看, 城市燃气公司用户数量和天然气销售量稳定增长, 业务区域不断扩大, 行业竞争加剧。随着天然气管道的不断扩张以及供应量的增加, 我国城市天然气消费量迅速增长。2000-2012年, 城市天然气消费量由82亿立方米增至795亿立方米, 年均增长20.8%, 远高于同期16.1%的天然气消费增速。2012年, 我国城市燃气天然气用气人口2.1亿, 占比53.9%, 天然气在城市燃气中的主导燃料地位继续加强。
天然气消费保持两位数增长。2013年, 随着西气东输三线支线、中缅管道等管线相继投产, 加上年初以来的雾霾天气等因素推动全国各地加大煤改气和油改气的力度, 我国天然气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 比上年增长13.9%, 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将由上年的5.4%上升至2013年的5.9%。天然气消费区域扩展,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 2012年城市燃气天然气用气人口达到2.1亿, 估计2013年用气人口超过2.4亿人, 城镇化率达到32%, 随着川渝天然气区域管网与全国管网相连, 西南地区天然气消费量将有一定程度增长。西北、中南等非传统消费地区随着基础设施的完善、天然气供应能力提升和煤改气范围的扩大, 天然气消费量快速增长。
油气储运业务快速发展, 2013年实现了中亚气、西气、川气和缅甸气的南北互通, 全国联网里程达到4万公里, 进一步完善了我国天然气的网络布局, 初步实现天然气资源在国内的统一调配。我国LNG基础设施建设成绩显著, 新增LNG接受能力相当于前三年累计投产能力, 同时LNG商业储备发展迅速, 小型LNG接转站备受关注。储气库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 极大提高了我国天然气的供应安全和调峰能力。原油管道战略性通道建设、成品油管道网络化建设进一步推进。
2 能源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我国能源安全形势严峻, 需要加强能源储运设施建设
完善原油、成品油和天然气储备体系, 加强油气管道安全建设, 统筹资源储备和国家储备、商业储备, 加强应急保障能力建设, 严格管道安全执法, 强化企业管道安全管理, 合理进行管道与其他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 尤其要搞好油气管道建设与城镇化建设的统筹规划、协调衔接。
2.2 国内市场供需失衡, 需求受到抑制
2013年, 我国天然气供应能力继续提高, 国内天然气产量稳步增长, 进口量大幅提升。但仍然难以满足我国快速上升的天然气需求, 造成今年天然气市场供需严重失衡。从全国范围看, 受雾霾天气影响, 全国各地加快煤改气进程, 部分企业在未落实气源的情况下实施煤改气工程, 导致天然气需求量过快过猛增长, 若完全满足用气需求, 估计全年天然气消费将达到1920亿立方米, 而资源供应量仅为1700亿立方米, 供需矛盾为近年之最。
3 未来能源企业发展展望
3.1 我国天然气需求继续快速增长, 供应偏紧
国家出台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推动多地取暖锅炉、工业锅炉煤改气项目快速发展, 交通领域油改气快速推进, 我国天然气需求量将快速增长, 季节性用气特点更加突出。受国家环保政策、管网建设等因素影响, 2014年我国天然气市场仍将保持快速发展。预计全年我国天然气表观消费量将达到1860亿立方米, 同比增长11.0%。而我国国内天然气供应总量将达到1260亿立方米, 我国天然气市场供需形势总体偏紧, 进口气将在国内天然气供应中发挥重要作用。
3.2 城市燃气需求量逐步扩大
2014年我国城市燃气需求量将继续快速增长。一方面, 由于多地实施煤改气项目, 供暖用气量将大幅增加;另一方面, 由于城市燃气管网的覆盖面扩大, 居民生活用气量增加;此外, 为缓解大气污染, LNG公交车、CNG出租车等天然气汽车数量增加。未来, 供暖用气和交通用气有望成为天然气需求的主要增长点。
摘要:简要介绍了能源企业投资发展的新趋势, 天然气汽车发展潜力巨大, 天然气汽车清洁环保, 是解决城市大气污染的重要途径之一, 城市天然气消费量快速增长, 天然气消费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 油气储运业务快速发展。
关键词:能源投资,天然气汽车,消费,储气库
参考文献
中石油个股投资分析报告 篇5
中石油(601857)
一、公司概况
二、基于宏观经济和行业基本面的投资机会分析
(一)宏观经济分析
(二)行业基本面分析
三、基于公司财务状况的投资价值分析
(一)收入与盈利能力分析
(二)资产营运能力分析
(三)现金流与偿债能力分析
四、基于技术面的投资价值分析
短期非市场热点,走势滞后指数;从交易情况来看,明日仍有顺势下跌可能。近2日下跌势头有放大迹象;该股近期的主力成本为11.10元,当前价格已运行于成本之下,处于弱势状态,并有进一步下跌的可能,应注意防范风险;股价处于上涨趋势,支撑位8.57元,中线持股为主;长线一轮下跌趋势有可能正在形成
五、其他
(一)核心观点
(二)风险提示
石油投资新路径 篇6
如果把这3条法则作为谜面,最好的谜底之一就是:石油。
油价上涨声声急,很多投资者可能会问:是否可以像买黄金一样,直接买石油?答案很简单,可以这样做,但费力不说,回报还不如权益投资。
首先,石油不像黄金,它的持有成本很高,要考虑体积、温度、安全性等多方面因素。据高盛统计,每桶原油的储存成本在每年3.6美元左右。按照现在约100美元/桶的价格,等于说每年的管理费就高达3.6%。
其次,可以通过石油期货来投资石油,但石油期货每次滚仓时都会造成一定的损失。举例来说,如果持有100份到期日为今年5月底的原油合约,为了继续投资,投资者需要以5月底约107美元的合约价格卖掉5月底到期的合约,以6月的合约价买入6月底到期的合约。假设6月底到期的石油价格是110美元,投资者卖出100份5月底合约所得到的资金只能买回97.27份合约。这就是在石油价格长期看涨的情况下,由于期货价格升水,投资石油期货在滚仓时会给投资者带来价格损失。
历史证明,投资石油企业股票是投资石油主题的最佳途径。投资石油企业股票,投资者不仅获得了它背后蕴藏的石油资源的所有权,更重要的,是在石油产业经营中产生的剩余价值。
当油价上涨的时候,石油公司股票价格也会因此得到提升。2009年以来,石油公司股票和石油价格的平均相关性在0.9以上。
石油开采的过程是复杂的,有许多科技因素。譬如说,美国发明了在油页岩中提取石油的技术,大大降低了成本,开拓了新的油源,这也能大大提升石油企业的估值,而这就与石油价格没有关系了。
当石油价格下跌时,石油股票的跌幅也比石油价格小。其原因在于石油价格下跌会刺激石油消费,所谓“薄利多销”,而且开采石油的成本也会同步下调,石油企业的利润下降幅度会相对小一些。从以上3个方面来分析,投资石油企业股票,特别是资源性强、产业链完整、定价能力高的石油蓝筹股,才是投资石油主题的最好载体。
事实也可以证明,过去3年来,由石油蓝筹股组成的标普全球石油指数累计回报35.7%,而同期布兰特油价上涨37.3%,标普全球石油指数长期投资收益非常贴近油价。所以说,投资石油股票远胜于投资石油实物。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同样,对普通投资者来说,要想从投资石油中获得长期、稳定的回报,最佳的途径是投资石油企业股票,而不是囤积石油商品或者投资石油期货。目前,包括华安基金在内,推出了包括跟踪标普石油指数的石油基金,为国内投资者提供了一条投资石油主题便捷有效的途径。
石油企业投资 篇7
一、我国石油企业境外投资面临的风险
1. 投资东道国的政治风险突出。
政治风险是我国石油企业进行境外投资面对的最主要风险因素之一。近年来, 中国石油企业加快对非洲和阿拉伯国家海外投资的步伐, 取得了明显成效。同样, 与这些海外投资紧密相伴的政治风险同样值得关注, 中国企业的海外投资已经进入风险频发期, 应引起我国石油企业的高度警觉。就投资石油资源国家的政治风险而言, 中国石油企业境外投资项目项目接近59%的收购都发生在政治敏感地区。中东和非洲占到总数的近一半。这些石油资源丰富的国家往往存在政局不稳、社会内乱、恐怖袭击等极端政治风险。中国企业在此类地区的海外投资往往会冒很大风险。近年来中国企业各种政治风险频发, 安全事件、人质事件和劳资冲突等事件的爆发, 另一方面也暴露出了中国石油企业在应对东道国政治风险中缺乏经验, 准备不足, 这对企业造成了较大的的影响。
2. 第三国干预风险上升, 已成为中国企业境外投资的阻力。
第三国干预风险包括第三国直接威胁和间接干预两类, 一类是第三国政府直接采取制裁措施的风险, 这种风险主要来自欧美国家, 这些国家往往借口“人权高于主权”而对他国企业的海外投资实施威胁和干预。另一类间接干预风险主要来自第三国, 第三国介入中国企业进入的东道国或地区, 并对东道国的决策或者投资产生负面影响。
3. 整合能力不足, 并购后跨文化风险凸显。
中国石油企业跨国并购后将会面临文化整合风险, 中国企业缺乏并购整合的经验, 对国际游戏规则、惯例和规范不熟悉, 如果跨文化整合不够, 加上跨文化沟通障碍, 易于引发文化冲突与信任危机, 则会造成人才大量流失, 大大降低公司的整合效率。另外由于并购可能会使得部分客户流失, 订单锐减, 原有市场和品牌资源流失。近年来中国石油企业几乎在在亚、非、拉、欧美各大洲都有境外投资的身影, 并购后跨文化风险也日益凸显出来, 如何提高企业跨文化管理和整合能力, 以获得并购的协同效应, 是中国油企亟需解决的难题。
4. 国际化高级人才缺乏。
人才问题已成为制约石油企业国际化经营健康发展的瓶颈, 而国际化人才的匮乏尤为突出。TCL并购法国阿尔卡特和德国汤姆逊公司后急需3000多名高级国际化人才, 包括TTE、移动通信、家用电器、数码电子、电气等几乎覆盖了每各个部门, 这说明了并购后企业面对的人才危机问题。根据经济学人的调查显示:82%的中国企业高管认为, 缺乏境外投资经验管理是中国公司海外收购面临的最大挑战。
二、我国石油企业境外投资风险应对策略
1. 加强投资前的文化风险评估。
开展文化风险评估, 即对投资国的社会文化状况、价值观和行为方式进行调查和比较, 知彼知己, 获得可靠客观的数据资料, 为海外投资决策提供重要依据。涉及东道国文化、民族习俗、价值观和目标企业文化等问题进行认真审核、评议, 依据文化评估的相关标准, 比较文化差距, 对企业可能存在的文化差异进行分析, 进而了解并购发生后这些文化差异将会产生的影响, 提出文化潜在冲突和风险的预案, 对于可能发展的文化风险点进行监控, 在海外投资或并购实施方案中给与重点关注。石油企业通过对企业文化整合难度的调查评审, 一方面可以找到企业之间主要的文化差异, 另一方面能够发现实现协同效应的关键因素, 让我国石油企业更有准备地应对可能发生的文化差异与冲突。
正视文化差异, 尊重对方文化, 加强跨文化训练。对于中国的跨国企业而言, 应以高度开放的心态和国际眼光对待和研究世界文化, 应克服文化上的所谓民族优越感, 放弃自我中心主义。尊重对方文化和东道国的文化, 重视跨文化训练, 树立多元文化和跨文化意识, “胸怀全球, 放眼世界”, 具有海纳百川, 兼容并包的气概和胸怀。对海外员工加强和实施跨文化培训, 树立多元文化意识, 理解和尊重东道国文化、社会宗教信仰及民风民俗, 熟悉东道国的语言和政治法律等。
3. 建立我国石油企业境外投资风险预警机制及预警体系。
在制度设计上, 成立风险预警部门, 赋予其相应管理职能, 使风险管理机制的运作规范化。并将跨国并购风险评估列入跨国投资决策的重要议事日程和项目。通过风险识别、监控和综合评估, 有效地预控、规避、减少和转移政治风险, 以提高我国企业的风险预警管理水平。科学的风险预警管理机制的主要流程是:首先, 根据企业所处的内外部环境和生产经营状况, 设计评价指标体系及相应的风险额度。其次, 通过收集的企业相关数据估算出各指标的指标值并与预先设定的额度进行比较, 评定企业经营风险。接着, 将这一风险值传递给决策者以进行定性的风险成因分析。最后, 启动风险管理和控制。通过这个流程, 实现了对企业经营风险的动态、实时跟踪、评价与预测, 达到企业投资预警的作用。
4. 科学进行海外投资, 审慎选择目标企业。
海外并购是企业一项重要的海外长期发展战略, 企业在认真分析自身的资源条件、所处的外界经济环境和市场地位时, 应当结合自身并购所依赖的各种条件, 以并购规模效益最大化为目的, 制定全面、正确的并购战略, 使自身与目标企业的结合具有互补优势和关联优势。在此过程中, 运用专家调查法和头脑风暴法对选择的目标企业和几个操作性较强的可行方案进行筛选和评价, 并选择出利益最大化的目标企业和最满意的并购策略。 (1) 克服信息不对称风险, 合理衡量目标企业价值。由于财务信息披露制度的固有缺陷, 在并购活动中无法掌握信息的透明的和真实性, 这往往容易给自己带来经营风险。因此, 企业在海外并购的准备阶段, 应积极做好目标企业的财务审核调查工作, 充分考虑目标企业的整体技术、资产价值量、人员的整体素质、企业的文化及信誉和其他因素, 确保目标企业所提供的财务报表和财务资料的真实性。然后可以委托投资银行和聘请经验丰富的国内外中介机构对目标企业的信息进行进一步的证实。 (2) 增强管理层并购的风险意识, 建立健全财务风险预测和监控体系。企业的管理层是企业的重心和源头所在, 增强企业管理层的风险意识, 才能真正做好企业风险的内部控制, 才能将并购风险降到最低。管理层确定目标企业之后, 应经过谈判、草签协议以确定并购流程, 并在企业内部建立健全自身的财务风险控制体系, 筹建风险预测预警机构。结合收取的数据分析, 由经验丰富的专业团队协助完成并购规划, 并提前制定几套预控措施, 防患于未然, 从而降低并购失败的可能性。
5. 实施“本土化战略”, 以降低东道国政治风险度, 增强企业环境适应能力。
本地化战略的最大好处是可以帮助外资企业降低进入东道国市场的门槛和政治风险, 并有可能享受该国国民待遇, 免受非关税贸易制裁, 还可以较快地融入当地社会文化, 有利于树立企业良好形象, 降低政治敏感度。实施“本地化战略”, 尽可能利用东道国的原料、资本、技术和人才, 在东道国制造产品和研制技术, 在本土销售。面对各种政治风险, 中国石油企业企业应该采取“本土化战略”, 入乡随俗, 以提高中资企业在东道国环境适应能力。首先要学习和遵守东道国法律、法规, 聘请当地的法律人才, 他们熟悉本土法律法规, 而且通过寻求“本土化”法律保障, 可大大降低政治风险。
6. 利用海外投资保险制度, 转移和分散政治风险。
作为规避风险的一种重要方式, 海外投资保险制度由来已久, 它是母国对于本国海外投资者在国外遇到的政治风险等所提供保证或保险的制度。投保海外投资政治险是一种积极的预防性策略, 针对海外投资存在的各种政治风险, 企业可以有选择地对海外资产进行投保, 将政治风险转嫁给保险机构。发达国家许多跨国公司向保险公司投保战争险和罢工险等方式, 以转移国际政治风险, 保护本企业在国外的投资安全。我国海外投资保险制度尚待建立健全, 目前我国中保财产保险公司、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和中国进出口银行等已经开设了海外投资政治风险保险业务, 中国企业可以利用投保方式来转嫁政治风险, 尽可能避免东道国政治风险可能造成的重大损失。
7. 加快石油企业跨国并购人才的培养。
石油企业应大量引进海外优秀归国人才, 充分利用境外投资项目这一平台, 吸收具有海外背景的高级人才, 发挥海归人才在国际化经营的舞台的才能和潜力。加大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力度, 开展跨文化培训和文化敏感性训练, 可以借鉴中石油“干中学”的做法, 注重国内人才在境外投资项目中经受锻炼和培养, 通过实践锻炼, 使得大批国际化人才在项目执行过程中茁壮成长。实施人才“属地化”战略, 充分利用好东道国当地人才。善用当地的员工就 (下转第160页) (上接第124页) 业、提升当地员工为管理人员可以使公司更好地融入当地的社会生活。有利于处理好中国企业与当地的劳工组织和当地政府的关系, 增强中国企业的东道国文化适应能力。
8. 搭建“能源外交”舞台, 营造良好的政治环境。
政府通过能源外交尽可能的获得东道国政府的理解和支持, 根据政府扮演角色的不同可能表现为简化批准手续、获得准入资格、赢得政府采购、影响法规制定等等。随着国际影响力不断提高, 中国已经与世界上很多油气资源丰富的国家建立了密切的外交关系, 在经贸、科技、教育方面合作很多, 适时与这些国家进行能源合作也是中国政府的目标。我国政府应搭建好能源外交国际舞台, 为中国石油企业的对外投资创造良好环境。应继续加大力度寻求可能的能源合作伙伴国家, 以多种形式与其建立良好关系, 为石油企业的投资铺开道路。
总之, 对外直接投资项目是一种长期投资项目, 其投资周期长, 政治稳定性要求也很高。中国石油企业应加强东道国各种投资风险的研究。做好东道国政治风险的评估, 不仅要立足现在, 更要预测未来中长期走势, 还要从宏观与微观方面把握。建立风险预警机制, 提高我国石油企业的风险防范和管理水平;构筑石油企业跨国战略联盟, 降低跨国经营的风险;重视并购后的文化融合和后期经营;加快石油企业国际化人才的培养等, 提高海外投资的质量和整体效益, 实现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战略目标。
参考文献
[1].田泽.中国企业境外投资理论与实践研究[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1
[2].田泽.我国石油企业跨国经营若干风险及对策分析[M].石油化工技术经济, 2007 (6)
[3].潘颖, 张晓明, 沈卫香.股权结构与中国上市公司并购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J].生产力研究, 2010 (11)
[4].杜群阳, 徐臻.中国企业境外投资的绩效与风险:评价模型与实证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 2010 (9)
[5].苏明中.外资并购我国上市公司中期绩效的实证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 2008 (11)
[6].祝文峰, 左晓慧.公司并购中目标公司绩效问题研究[J].经济问题, 2011 (6)
[7].高建, 杨丹, 董秀成.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石油企业境外投资战略研究[J].经济与管理研究, 2009 (9)
[8].张剑君, 王亮, 钱凤章.我国石油企业跨国并购风险的模糊综合评价[J].油气田地面工程, 2006 (8)
[9].周新军, 王敏.石油企业境外投资绩效评价及并购新趋势[J].当代经济管理, 2010 (9)
[10].刘主光.金融危机对中国企业境外投资的影响及其策略选择[J].经济问题探索, 2010 (1)
[11].孟岩.中国石油企业境外投资定价风险及其防范[J].油气田地面工程, 2010 (7)
论中国石油企业海外投资中的风险 篇8
1 中国石油企业海外投资面临的风险
1.1 政治风险
石油作为国家的重要战略资源, 往往与政治活动密切联系。在海外投资石油项目, 企业将面临着由于项目所在国的政治条件发生变化和政治活动而给项目带来的损失, 甚至导致项目的失败。中国石油企业进行海外投资的政治风险主要是由于东道国的政治环境发生变化和第三方国家-尤其是各方面实力强大的第三方国家-干预而导致跨国公司的国际投资和贸易活动受到影响, 最终使其遭受损失。
1.1.1 石油资源密集的东道国动荡的政局和政治纷争加大了投资风险
我国石油企业海外投资区主要分布在中东﹑中亚﹑北非和南美等地区, 这些地区是各大政治, 经济和军事集团相互争夺的焦点地带。比如:占世界石油剩余可采储量的中东地区, 巴以冲突已持续多年;伊拉克多年来战乱不断。最近, 利比亚反政府武装引起的内部战争也使利比亚陷入政局不稳的态势。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前不久获得了利比亚“大象”油田三分之一的开采权, 如今北约轰炸利比亚, 俄罗斯石油公司的人员撤离回国, 他们是否会重回利比亚, 何时重回, 还是个大问题, 所带来的经济损失也不可估量。
1.1.2 东道国不连续的政策法规加大了中国石油企业海外投资的风险
由于资源国大幅度地制定和变更对外资的政策, 给投资方所设想的正常经营模式造成阻碍。如2008年委内瑞拉政府宣布, 把外资控股或独资的石油等能源类企业收归国有, 外资方不能控股。这使得在委内瑞拉投资石油等能源项目的外国公司蒙受损失, 中国企业也不例外。
1.1.3 第三方国家的干预与竞争增加了投资风险
贸易双方中如有一方被第三国视为现实或潜在的敌对国家, 那么这种贸易往来就有遭遇第三国干预的风险。早在2004年初, 中石化集团在参与竞争伊朗阿扎德干油田时曾受到美国的阻挠。最终, 日本与伊朗签订了联合开采该油田的高达20亿美元的协议。又如近年来的俄罗斯远东石油输油管道之争, 由于日本的强行介入和恶性竞争导致这项1994年由俄罗斯最早向中国提出的, 且原计划于2003年动工修建的石油管道项目几经波折。最后, 以俄罗斯舍近就远, 选择了经过折中的“泰纳线”方案。
总的来说, 目前我国海外石油投资的政治风险主要表现在石油资源密集的东道国动荡的政局和政治纷争上。此外, 这些地区由于历史的、宗教的等意识形态方面的差异以及各国利益争夺问题, 多数长期处于冲突之中, 这给我国石油企业“走出去”带来的风险也不容忽视。
1.2 经济风险
当今世界政治形势千变万化, 引发产油国和跨国企业经济波动, 带来经济风险。经济风险是指在石油勘探开发中有关经济因素导致的收益损失风险。海外油气资源投资的经济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2.1 石油价格风险
海外石油投资面临的最大风险之一就是国际石油价格的跌宕起伏。石油企业海外投资的成败由国际原油价格的波动决定。原油价格呈上升趋势, 企业生产有利可图, 对外投资则“成”;而价格过低时, 企业无法则收回投资成本, 利益受损, 投资决策也受到质疑。国际油价不稳定的特点决定了石油企业在海外投资面临的巨大价格风险。中国石油企业海外投资的规模、力度和程度在2008年金融危机前达到了空前的高度。但是, 这类投资的强势发展是伴随着国际油价一路攀升的态势而快速前进的, 如果油价长期居高不下, 那么投资收益可能较大。就在金融危机爆发后, 国际油价一路暴跌, 不仅导致国内外石油公司的对外投资急剧锐减, 也使石油投资企业自身蒙受了巨大损失。
1.2.2 石油汇率风险
在以美元作为交易货币的世界石油市场上, 国际石油投资面临巨大的汇率波动风险。中国在海外进行石油投资, 既涉及人民币与美元汇率变化的风险又涉及美元与东道国货币汇率变化的风险。因此, 跨国投资必须要考虑这种客观存在的风险, 以此稳定金融市场。
1.3 运输风险
中国石油跨国企业能源的运输通道存在安全隐患, 表现为:运输线路单一主要采用海运。中日韩三个东亚能源进口大国的能源运输通道都是以马六甲海峡和南海这两条航线为主, 运输线几乎是完全重合。马六甲海峡既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水道之一, 又是海盗案重灾区, 每年因马六甲海峡海盗活动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就高达160亿美元以上。对于中国原油运输来说, “取道这些又窄又浅且交通日益阻塞的海峡运输石油, 有可能因为事故、恐怖袭击或中美两国围绕台湾问题发生的敌对行动而中断”。
除上述三个主要风险外, 还存在文化风险, 并购风险, 自然灾害等多方面的风险因素。笔者认为最重要的风险因素是海外投资所面临的政治风险。面对如此多风险, 我们需要有良好的防范措施来规避这些风险, 下面谈谈对于风险的防范措施。
2 中国石油企业海外投资风险的防范措施
2.1 结合我国外交政策, 实施政治风险评估
政治风险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宽广的涉及面, 产生后果的严重性以及不可抗拒性。因此, 中国石油企业在进行投资前应在结合我国外交政策的前提下, 对相关国家的政治环境进行全面而系统的评估, 重点考虑投资环境完善且与我国有良好双边关系的国家和地区。
2.2 完善金融市场, 合理利用金融工具规避价格风险
组织严密性、竞争高度性以及合约标准性是期货市场的特点, 同时这成为市场能够有序组织的重要标志, 重要的是它们也是应对价格风险的重要方式。然而, 目前全球仅有100多家期货交易所, 商品期货和期权也只有九十多类商品, 共两百多个合约品种上市。中国目前仅有为数不多的几个期货品种, 这与我国作为能源需求大国的地位极不相符。为此, 中国必须尽快建立并完善期货市场从而降低价格风险。
2.3 加大石油运输保护措施, 增加护航舰队
加大石油运输保护措施, 增加护航舰队, 以保障我国跨国石油企业能源运输更加安全。近年来, 我国在索马里海域派出众多护航舰队维护海洋运输的和平就是一项重大举措。
3 结语
总之, 通过认真分析研究, 总结经验教训, 可以对中国石油企业海外投资风险进行更为准确的评估。这样的分析评估不仅能够更好的识别出其在跨国经营中的各种风险, 指导中国石油企业跨国经营实践, 而且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风险所造成的损失, 提高企业海外经营的赢利性与安全性, 最终实现中国能源可持续发展。
摘要: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 石油与对外依存度已达到55%以上。中国石油企业“走出去”和实施跨国经营是21世纪中国能源外向型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 处于复杂的投资地区和多变的国际市场, 在海外中国石油企业进行投资所面临的风险将远大于在国内投资的风险。将从中国石油海外投资面临的三大风险以及面对风险中国应该采取的防范措施这两大方面讨论。
关键词:中国石油企业,海外投资,风险
参考文献
[1]舒先林.跨国石油投资的经济风险及其规避[J].湖北社会科学, 2005, (7) :78-79.
[2]舒先林.中美石油安全态势与环境比较分析[J].国际石油经济, 2009, (10) .
[3]戴祖旭, 舒先林.中国石油企业跨国经营政治风险模型论纲[J].中外能源, 2007.
[4] (新加坡) 迈克尔.理查森.北京亟须解决石油安全问题[J].南华早报, 2004-08-06.
[5]舒先林.东南亚区域能源安全与东亚共同体构建[J].东南亚纵横, 2010.
[6]常城, 舒先林.基于能源安全的石油进口大国关系浅析[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9-07-15.
[7]舒先林, 韩可卫.俄罗斯能源外交与中俄油气合作[J].石油化工技术经济, 2006, (6) .
石油企业投资 篇9
一、走出去的必然性
经济研究离不开历史研究。刘宏杰认为, 发达国家能源对外直接投资的历史发展过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1914年前的能源对外直接投资初步形成阶段, 1914—1945扩张阶段, 1945—1980年比重下降阶段, 1981年至今的适应性发展阶段。在这一历史脉络中显现的一个重要特点是, 重化工业时期, 发达国家都是以资源获取型对外直接投资来支持本国的工业化发展。
经济学是实证科学, 刘宏杰利用中国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实际数据, 建立了计量经济学模型, 发现中国石油消费与实际GDP之间存在协整关系, 石油消费是中国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该结论表明中国经济发展对石油资源有较强依赖性, 石油消费引领中国经济发展。这样, 国内能源生产的不足和消费过快增长势必引发能源安全问题, 其核心是石油安全。
中国能源消费增长速度日益加快, 能源生产不能满足经济增长的需要。无论是从借鉴国际经验出发, 还是从中国能源与经济发展实际出发, 中国能源 (石油) 企业必须走出去。
二、去哪里
传统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CAPM) 考虑的是资产均衡价格如何在收益与风险中的权衡中的形成问题。刘宏杰创造性的将这一模型运用到中国能源 (石油) 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区域战略选择中:是继续在国内进行零风险生产, 还是直接投资到高风险区域?研究结果表明, 中国石油企业应该不断扩大投资区域, 减少国内石油供应风险。从高风险高收益角度看, 中国石油企业放眼世界各个产油区域, 不回避对政局不稳、纷争不断区域的直接投资, 重点加大对中亚和里海地区、俄远东、非洲、亚太和拉美地区投资, 同时积极关注世界局势, 寻找进入中东地区的投资机会。
三、怎样进入
目前国际通行的石油投资方式主要有股权投资和非股权投资两种方式。股权投资方式主要包括并购投资和绿地投资, 非股权投资包括许可证协议、租让制、产品分成合同、经营合同等。刘宏杰通过建立博弈论模型, 分析了市场条件下中国石油企业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 可以采用并购高技术水平公司、低技术水平公司和绿地投资三种不同方式进入目标市场。
在国家战略条件下, 中国石油企业以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为目标, 通过决策树和期权分析相结合, 分析论证了中国石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方式应该以并购为主。
另外, 石油和政治总是紧密联系的, 中国石油企业在进入新市场时要注意处理好与东道国政府以及相关国际企业的关系。
四、效益如何
1993年, 中国石油企业走上了对外直接投资道路, 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 对外投资规模和范围不断扩大。石油对外直接投资的经济效应如何?它对中国经济的贡献多大一直是社会各界关心的问题。测算该经济效应的困难是, 虽然可以测算石油对外投资的直接经济效应, 但是难以估算石油资源对中国经济发展的间接效应。刘宏杰博士通过投入产出模型, 测算了中国石油对外直接投资的经济效应, 他将对外投资带来的份额油作为中间产品计算它对中国经济产生的作用, 包括直接经济效应和间接经济效应。根据2005年投入产出表, 中国石油对外直接投资对中国经济总体推动作用相当于当年GDP的1.34%, 对中国经济的累计推动作用相当于当年GDP的4.01%。可见, 中国石油对外直接投资在中国重化工业阶段发挥了重要作用。
总之, 刘宏杰博士通过构建计量经济学、资本资产定价、博弈论和投入产出模型, 科学论证了中国石油企业应该坚持“走出去”战略, 在充分了解东道国法律和产业政策基础上, 积极应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石油市场竞争, 通过并购等方式, 直接进入国外高风险石油市场, 以改善国内能源供求状况, 为实现国家石油安全战略、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石油企业投资 篇10
我国石油企业海外投资的政治风险
1.东道国的政治风险
这种风险是指由于东道国政府或社会政局的不稳定或政策不连贯等原因, 导致企业海外投资利益受损、经营目标难以实现。
(1) 政策变动风险。当跨国公司的海外经营与东道国国家利益目标不一致时, 东道国就会利用外贸、财政、国际收支与汇率、经济保护主义等政策, 甚至不惜对本国法律条款的修改, 来限制跨国公司的海外经营。例如, 我国在厄瓜多尔的石油开发项目, 由中石油和中石化共同经营。根据合同分成比例, 每年能得到近10 亿美元的净利润。利雷亚总统上台以后, 将合同中东道国分成比例由83%上调到99%, 致使我国企业的年利润不足6000 万美元。
(2) 国有化风险。这种风险是指东道国出于公共利益的需要, 采用国有化, 征收或没收等形式, 将外国投资者的财产或投资的全部或部分收归本国所有的一种强制性措施和法律行为。例如, 2007 年委内瑞拉政府实行的国有化运动, 要求将外资独立控股的该国最重要的石油项目———奥里诺科重油带项目, 转为与委内瑞拉石油公司联合经营, 且外国公司的股份比例不得超过40%。并提出外国石油公司选择降低持股比例或退出委内瑞拉石油市场的强制性措施。同年6 月, 美国石油巨头埃克森美孚和康菲石油公司, 因拒绝小份额持股经营, 退出了委内瑞拉石油市场。
(3) 战争风险。石油安全被许多国家视为关乎国家安全的一个重要课题, 国家的生存与繁荣都离不开石油, 当石油安全受到威胁时, 许多国家不惜使用武力予以保护。中东是世界上石油探明储量最多的地区, 同时也是战争高发区。从五次大型中东战争, 到伊朗动乱、两伊战争、海湾战争, 以及刚刚结束的伊拉克战争, 石油都是重要的战争导火索以及争夺对象。战争爆发导致石油公司的巨额投资蒙受损失, 带来了投资环境的不确定性, 造成投资项目的推迟、中断或取消。
(4) 资金转移风险。这种风险指由于东道国的外汇管制等原因, 导致跨国公司不能将投资本金及合法收益汇回母国。这也是判断一个国家投资环境和投资风险的重要指标。例如, 1979 年美国与伊朗的争端, 1986 年美国与利比亚的军事冲突, 都导致彼此冻结对方在该国的资产。
2.第三国的政治风险
由于世界石油分布不均, 生产地和消费地严重错位, 导致各国对石油资源的竞争异常激烈。石油开发向来不仅仅是投资国和东道国的博弈, 以西方国家为代表的第三国往往会潜入其中进行干预。世界上80%的石油都被埃克森美孚、壳牌等西方大型石油公司占有, 而西方国家为了维护其在石油资源上的控制权, 往往采取各种手段对别国石油投资进行阻挠。而许多东道国的政治、经济都依附于西方国家, 他们有时会迫于西方国家的要求对投资国的石油投资进行限制。例如, 中俄石油管道合作因为日本的干涉, 合作过程重重受阻, 我国在前期的投资全部落空, 给我国的石油公司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3.母国的政治风险
我国石油海外投资以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三大央企为首, 而最近几年连年爆发的高官贪污腐败案件, 给三大油企及其海外投资带来了巨大的风险。我国的国企高管实行行政式任命, 行政式任命意味着高管具有相应的行政级别, 但这种行政式任命缺乏对应的行政资源配置权。国企高管尤其是一把手在企业内部的权利是不受或者很少受到限制的, 拥有过度的控制权。当这种过度的控制权与残缺的行政权碰撞时, 国企高管往往通过在职消费, 收取贿赂等方式弥补残缺的行政权, 这种似官非官、亦官亦商的形式就滋生了腐败。这是国企体制的弊端。原中石油股份公司副总经理、中石油海外勘探开发公司总经理薄启亮2014 年5 月中旬被调查, 造成中石油加拿大海外项目动荡, 一个价值上十亿美元的油砂项目前途未卜。
我国石油企业海外投资应对政治风险的措施
1.国家层面
(1) 营造良好的国际政治环境。“二战”后的美国, 通过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贸易组织等建立了自己的“霸权机制”, 但世界各国在国际事务中不断交涉, 国际机制也在不断变革调整。我国应抓住这一大好时机, 更多地参与到国际性事务及国际性话题的讨论中, 提升我国在世界各国中的地位并加强话语权, 使国际机制向着公平合理和有利于维护我国权益的方向靠拢。
(2) 充分发挥我国大国外交的积极作用。我国石油企业海外投资起步较晚, 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为此, 我国政府应采取多种政策扶植我国石油企业“走出去”。我国政府应充分开展国家政治外交活动, 重视多边外交、能源外交, 为石油企业海外投资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例如, 国家领导人在资源国走访时, 将石油资源合作放在议事日程, 通过签订各种国际、区域性组织的多边投资保护协定, 给予我国石油企业海外投资外交保护。也可通过我国在东道国的外交机构, 加强与当地政府及石油企业的沟通, 充分保障我国在东道国投资项目的顺利开展。
(3) 深化国企改革, 治理国企高管腐败。治理国企高管腐败, 需要深化国企市场化改革, 完善国企公司治理结构。对国企高管实行放权式改革及市场化改革, 通过市场机制, 公平、合理、有效地选聘、任免、监督、激励国企高管, 厘清国企高管的权益责任关系, 同时约束国企“一把手”的权利。通过完善董事会制度、独立董事制度、股权结构、信息披露、审计委员会制度, 以及高管人员的市场化任免等公司治理手段, 真正做到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2.企业层面
(1) 加强对东道国投资环境的评估。由于海外石油投资政治风险具有复杂性的特点, 在海外石油投资前, 应从东道国实际状况出发, 对其政治风险进行综合评估, 以确定是否进入或采取相应措施予以应对。评估时, 可派专门的调查小组前往东道国实地考察, 通过与当地政府官员、企业家交流了解现实状况;也可通过我国驻当地的机构、大使馆以及中国企业海外分支机构来了解状况。此外, 企业还可借助国际上专业的风险评估机构, 如美国的标普和穆迪等, 对东道国政治风险予以评估。
(2) 实施合作多元化战略, 分散合作风险。第一, 与东道国的石油公司合作。对政治风险较高且难以预测的国家, 可选择与当地石油公司合作, 这样东道国政府在对外资企业实行国有化或其他不利政策时, 会考虑到本国企业参股状况而有所顾忌, 实现利益共享, 风险共担。同时, 对某些勘探管理经验落后但石油资源丰富的国家, 可采取合作方式。这些国家往往具有丰富的石油资源, 有效的信息渠道且了解当地的作业环境。由我国石油公司提供管理、技术、作业等方面的经验, 优势互补且可降低我国石油企业进入当地市场的成本。第二, 与有经验的第三国石油公司合作。我国石油企业海外投资目前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 对一些海外石油项目, 可选择与国际大型石油公司合作方式。这样做, 一是由于我国石油企业海外勘探整体水平落后, 通过合作勘探可学习国际石油公司先进的勘探技术、管理经验、人才培养体系等, 并且可提升我国油企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二是对一些有开发潜力但是前景不明朗的石油项目, 合作勘探可有效分散风险。
(3) 海外投资保险。石油企业海外投资政治风险具有预测难、危害大等特点。对海外投资项目进行投保, 是一种积极有效的风险转移方式。通过投保, 企业可将政治风险带来的危害转嫁给保险公司, 从而可更为大胆地开拓国际市场。投保时, 石油企业应综合考虑保险公司、保险种类、保险费率等情况, 选择适合海外石油项目的保险, 从而提高项目的高效性。
参考文献
[1]戴祖旭, 舒先林.中国石油企业跨国经营政治风险模型论纲[J].中外能源, 2007 (6) :10-14.
[2]成金华, 童生.中国石油企业跨国经营的政治风险分析[J].中国软科学, 2006 (4) :24-32.
[3]钟雪飞, 陈惠芬.中国石油企业海外投资面临的政治风险及评价[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08 (11) :59-61.
提高石油建设项目投资效益刍议 篇11
【摘要】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如何提高国有投资项目的经济效益,寻找并推广适合中国石油的科学先进的建设造价管理原理和方法显得尤为重要。全团队造价管理的项目管理模式比较适用于造价较高、工期较长、质量要求高、团队成员较多的油田建设项目。
【关键词】 全团队;造价管理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蔓延、国际油价的低价运行等严峻形式,中国石油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苦练内功,强化项目管理,管好投资,用好投资,充分发挥投资的最大效益,已经成为中国石油各地区分公司面临的最大课题。
一、石油工程造价管理的现状
作为国家特大石油企业集团,中国石油的工程建设投资金额、建设项目数量是中国最多企业的之一,然而在建设项目管理中我们面临着诸多难题:
1.现有的一些建设项目造价管理方法比较落后
由于石油工程项目科技含量较高,在项目造价管理中,长期以来实行的都是以标准定额为基础的工程造价管理模式,其基本思想影响深远,一时恐怕难以改变。而其所用工程造价计价依据主要是国家、企业、地方建设项目投资估算指标和概预算定额等,由于其编制周期过长和管理手段、方法比较落后,使得这些定额指标难以准确地反映工程造价实际变化,不利于业主合理确定工程造价,给业主在招标投标中盲目的压价和施工单位在结算中高估冒算留下了空间。
2.建设项目相关利益主体缺乏合理有效地沟通,项目投资控制难度加大
油田建设项目一般涉及到项目业主、项目承包商、分包商、供应商、设计单位、监理单位、造价咨询机构、项目后评价咨询机构、银行、政府部门、地方百姓等十多个利益主体,由于每个利益主体的利益、立场、专业知识背景及思维方式不同,造成与项目相关的多方利益主体缺乏沟通机制,使得项目中经常出现 “三超”即项目的概算超投资估算,预算超概算,结算超预算。
所以,为促进石油建设项目造价管理和投资效益的全面提高,我们急需研究并推广适合中国石油的科学先进的建设造价管理原理和方法,而全团队造价管理的管理模式比较适用于造价较高、工期较长、质量要求高、团队成员较多的油田建设项目。
二、全团队造价管理方法简介
1.项目全团队造价管理方法原理
全团队造价管理就是将各个利益主体组成一个有机的团队,建立一种新型的项目团队成员间的合作伙伴式关系,并运用这种关系去开展项目造价管理活动,使他们的利益协调一致,实现建设项目造价最低的一种技术方法。
全团队造价管理的前提就是要在各利益主体之间形成一种合作伙伴关系,这种关系能够保证双方合作开展建设项目造价管理获得合理的分配利益,以此来推动项目完成,并通过合作双方的共同努力,实现项目利益的最大化和项目利益分配的合理化。
全团队造价管理的关键环节是确定全团队的合作促进。它处于合作各方的中央,与任何团队成员均无经济利益关系,各团队成员按照合作伙伴关系协议的要求,围绕合作促进开展工程项目活动。这种管理方法要求团队成员协商、指定一系列的造价管理合作文件,以此来规范管理活动,保证信息交换,避免和化解纠纷。
管理活动的中心是适时地开展团队成员间的思想沟通与信息交换,保证全面造价管理团队的成员之间的真诚合作,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实现建设项目利益的最大化和项目成本的最小化。
2.项目全团队成员在造价管理中的关系
全团队成员包括项目业主、项目促进人、项目经理、造价工程师、项目承包商、分包商、供应商、设计单位、监理单位、造价咨询机构、项目后评价咨询机构、银行、政府部门等。其中油田建设项目业主是项目的投资人和所有者,是项目的最高决策者;项目经理是一个项目的管理者、组织协调者,代表业主实施重大决策,是全团队造价管理的核心,是合作观念的推行者、合作关系的维护者及合作会议的组织者;造价工程师是项目造价信息的记录、收集、处理与提供者,是建设项目造价确定预控制的具体执行者,在项目全团队造价管理中起着特殊作用。
3.项目全团队造价管理中的团队组织方法
首先由建设项目主要相关利益主体的高层组成一个项目合作领导小组,其次是由各方选派工程、技术、合同、质量管理和造价管理等各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组成全团队造价管理工作小组,第三是部分其他项目相关利益主体代表参加全团队造价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利用他们的能力和影响力以保证全团队造价管理工作的实施。
三、石油建设项目应用全团队造价管理方法的优越性
建设项目全团队造价管理可以充分调动参加建设项目各方的积极性,大家为降低工程造价和提高项目价值而共同努力,一是能够减少或避免项目管理中的造价纠纷,提高整个建设项目的效益;二是“三单”和因工程质量引起返工量的减少,使得工程质量得以提高,建设工期得以缩短,业主成为投资节约的最大受益者;三是使项目承包商减少或消除了各种无效和低效的项目活动,降低了承包成本,同时与业主建立了良好的信任关系;四是使工程设计更具有可实施性,设计变更的减少,降低了设计单位在项目实施中的投入,提高了设计质量。
石油工程造价管理本身是一个非常复杂和细致的工作,要对石油工程造价全过程进行管理和控制,而又不影响到建设项目的实施效率,还需要一些特定的土壤。对当前的环境条件进行分析,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石油系统中的建设项目全团队造价管理需要工程单位各个主体的共同推动,而建设项目的承包商以石油系统内部钻井公司和地面建设公司居多,给降低投资项目造价带来一定难度。
二是建设项目全团队造价管理的实施需要具体工作人员有较高的素质,对项目全过程的各个细节有清晰的认识。我国石油工程造价管理模式的实行需要详细的历史数据支持。历史数据的存储和统计需要先进的计算机数据信息管理系统的支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石油企业信息化程度的开展,目前信息管理系统存储容量、运算速度等硬件条件已经具备,但许多单位还缺乏对相关运行维护数据的详细记录。
总之,建设项目全团队造价管理方法是工程造价管理和控制领域的一次进步,相信通过在石油工程造价管理中的不断应用,它将为提高我们的工程造价管理水平,提高石油工程投资利用率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石油企业投资 篇12
1 做好论证评估
石油是主要能源, 直接关系着国家的稳定、安全、与发展, 其利润非常大, 但是与之相应的投资额度也非常大, 且工程周期一般比较长, 所承担的投资风险也比较大, 因此, 作为石油企业, 必须充分认识到加强投资项目论证评估的重要性, 要切实做好投资项目的估算。投资论证评估是做好石油企业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的首要工作, 也是决定可行性研究能否取得成功的基础条件, 必须高度重视, 强化措施, 优化策略。一是注重对方案的论证评估。从项目的设计、施工、技术、经济和环境等各方面入手, 加强调查, 做好预测、计算, 并认真进行分析、论证, 制定出多个投资方案。对净效益和利弊进行分析、计算和权衡。针对不同的投资方案, 制定出相应的可行方案, 从经济性和技术的可行性的角度进行对比、分析, 坚持优中选优的原则, 选出最佳方案。二是注重评审制度建设。根据需要选择专家组成评审组, 严格评审前期论证, 如果发现投资效益不高, 就不能通过。如果发现方案中存在不合理的地方, 就必须重新修改调整方案, 直到达到最优为止。
2 做好投资估算
投资估算是指根据资料, 采用相关方法, 对投资额进行估算的过程。这是做好可行性研究的重要工作, 能够为项目决策提供重要依据。投资估算额是最高限额, 是控制设计概算的依据, 任何设计概算都不可突破这个限额。从我国投资估算来看, 其方法多种多样, 有从生产能力角度进行估算, 或从比例、系数、指数、指标、分类等方面进行估算, 这些方法所使用的范围、估算的精确度等有所差异, 在实际操作中, 要根据需要进行选择。一是采用准确度高达投资估算法。根据可行性研究对估算准确度要求很高的实际需要, 就必须选用准确度搞的投资估算法, 一般用指标和分类两种估算法。这两种方法在同一行业中, 因为地区差异性, 在定额、费用标准等方面有较大的差别, 特别是不同地区材料品种和价格也有较大差异。二是改进估算编制法。为了提高估算的准确读, 在采用指标估算时, 可以用主要工程量代替单价指标, 以此和地区综合单价相乘, 就能得到单项工程量的投资, 然后按照系数做出相应调整, 就能估算出项目的投资数额。
3 做好研究报告
可行性研究报告是确定是否投资的关键所在, 是实现投资的决策性文件, 是判断是否进行投资的重要依据。研究报告结论是对项目技术是否可行、竞争及获益能力的重要依据。研究报告中的工程地质、水文、气象等分析论证资料, 既是对工程质量进行检验的依据, 也是在工程寿命周期内进行事故责任追查的重要依据。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 厂址、工艺流程、设备选型等经过批准后, 就是详图设计的重要依据。环境保护是研究报告的重要内容, 必须与法律法规相符合, 只有采用科学有效的污染处理措施, 才能通过相关部门的审查从而获得许可。从变形研究可行性研究报告单位来看, 必须具有相应的资质, 必须满足规定的深度及广度。要以石油企业的发展目标和内外环境为基础, 确保分析论证的全面性, 对多个方案进行分析比较, 确保经济评价的科学性。故此, 在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时, 必须托付举报资质等级的单位。作为政府相关部门, 要负责做好监理制度的制定, 拟定有效的实施措施。监理单位必须加强对可行性研究的全程监理, 对于不符合要求的, 必须重新整改到位后, 再进行编制。
4 做好风险防范
因为石油企业的投资项目具有较大的风险, 故此必须尽可能地考虑到各个环节可能遇到的风险, 从而制定出预防性的应对处理措施, 这样就能够最大程度地降低损失, 将风险系数控制在最低。一是严格根据石油企业特点论证多种风险。根据石油投资项目的特殊性, 要从多方面、多角度、多层面地考虑到投资风险, 如从勘探、投资环境、工程建设、市场及不可抗击的风险等。二是在进行经济评价过程中, 从对财务评价影响的角度, 对可能存在的多种风险因素进行风险及不确定性分析, 将其中最为敏感的因素找出来, 从中找到项目所面临的市场风险, 将风险等级进行揭示, 这样就可以采取相应的风险防范和降低风险的策略。要综合利用多种数学方法, 如决策树、敏感性、概率分析等方法, 做好定量处理, 以此确保决策的准确与科学。三是采用合理的综合评价方式。应构建投资风险综合评价体系, 并构建好权重体系, 量化分析风险因素, 加强对投资风险的评价与判断。在做好可行性分析与判断的基础上, 写好综合评价报告, 这样就可以为科学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三是必须统筹考虑好当前利益与长远发展的关系。在进行投资风险分析, 既要考虑到当前利益, 又要考虑长远发展的需要, 从而确保项目选择的科学性、合理性, 并综合考虑项目规模、标准、地点、周边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从经济性和技术性的综合角度, 对多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 从而最大可能地增强可行性研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5 结论
综上所述, 作为宝贵战略资源的石油项目, 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作为石油企业, 因为石油项目的工程量比较大, 项目周期较长, 需要投入的资金往往巨大, 故此, 在进行投资项目时, 必须高度重视可行性研究工作。在进行可行性研究过程中, 做好论证评估和投资估算, 综合运用多种方法, 对多个方案进行分析论证, 在形成可行性研究报告时, 必须充分考虑到可能存在的各种风险, 在此基础上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制定科学完善的措施, 这样才能最大可能地降低风险, 提高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摘要:石油项目往往投资大, 技术要求高, 周期长, 风险大, 必须经过慎重考虑, 科学论证, 对项目进行准确地可行性研究, 这样最大可能地确保石油企业投资项目的可行性, 降低投资风险。文章就石油企业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进行如下探讨。
关键词:石油企业,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策略
参考文献
[1]梁凯.论石油企业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策略[J].当代经济, 2011, 13:52-53.
[2]刘若梅.浅谈企业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J].现代商业, 2012, 12: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