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企业投资风险管理

2024-06-07

石油企业投资风险管理(精选11篇)

石油企业投资风险管理 篇1

近年来伴随中国石油企业境外投资的快速增长, 石油企业也进入国际风险高发期, 面对复杂而多变的国际环境, 中国石油企业应对国际风险显得经验不足, 抗风险能力薄弱。如何在提高石油企业境外投资的风险防范能力, 是当前中国石油企必需面对的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重要课题。

一、我国石油企业境外投资面临的风险

1. 投资东道国的政治风险突出。

政治风险是我国石油企业进行境外投资面对的最主要风险因素之一。近年来, 中国石油企业加快对非洲和阿拉伯国家海外投资的步伐, 取得了明显成效。同样, 与这些海外投资紧密相伴的政治风险同样值得关注, 中国企业的海外投资已经进入风险频发期, 应引起我国石油企业的高度警觉。就投资石油资源国家的政治风险而言, 中国石油企业境外投资项目项目接近59%的收购都发生在政治敏感地区。中东和非洲占到总数的近一半。这些石油资源丰富的国家往往存在政局不稳、社会内乱、恐怖袭击等极端政治风险。中国企业在此类地区的海外投资往往会冒很大风险。近年来中国企业各种政治风险频发, 安全事件、人质事件和劳资冲突等事件的爆发, 另一方面也暴露出了中国石油企业在应对东道国政治风险中缺乏经验, 准备不足, 这对企业造成了较大的的影响。

2. 第三国干预风险上升, 已成为中国企业境外投资的阻力。

第三国干预风险包括第三国直接威胁和间接干预两类, 一类是第三国政府直接采取制裁措施的风险, 这种风险主要来自欧美国家, 这些国家往往借口“人权高于主权”而对他国企业的海外投资实施威胁和干预。另一类间接干预风险主要来自第三国, 第三国介入中国企业进入的东道国或地区, 并对东道国的决策或者投资产生负面影响。

3. 整合能力不足, 并购后跨文化风险凸显。

中国石油企业跨国并购后将会面临文化整合风险, 中国企业缺乏并购整合的经验, 对国际游戏规则、惯例和规范不熟悉, 如果跨文化整合不够, 加上跨文化沟通障碍, 易于引发文化冲突与信任危机, 则会造成人才大量流失, 大大降低公司的整合效率。另外由于并购可能会使得部分客户流失, 订单锐减, 原有市场和品牌资源流失。近年来中国石油企业几乎在在亚、非、拉、欧美各大洲都有境外投资的身影, 并购后跨文化风险也日益凸显出来, 如何提高企业跨文化管理和整合能力, 以获得并购的协同效应, 是中国油企亟需解决的难题。

4. 国际化高级人才缺乏。

人才问题已成为制约石油企业国际化经营健康发展的瓶颈, 而国际化人才的匮乏尤为突出。TCL并购法国阿尔卡特和德国汤姆逊公司后急需3000多名高级国际化人才, 包括TTE、移动通信、家用电器、数码电子、电气等几乎覆盖了每各个部门, 这说明了并购后企业面对的人才危机问题。根据经济学人的调查显示:82%的中国企业高管认为, 缺乏境外投资经验管理是中国公司海外收购面临的最大挑战。

二、我国石油企业境外投资风险应对策略

1. 加强投资前的文化风险评估。

开展文化风险评估, 即对投资国的社会文化状况、价值观和行为方式进行调查和比较, 知彼知己, 获得可靠客观的数据资料, 为海外投资决策提供重要依据。涉及东道国文化、民族习俗、价值观和目标企业文化等问题进行认真审核、评议, 依据文化评估的相关标准, 比较文化差距, 对企业可能存在的文化差异进行分析, 进而了解并购发生后这些文化差异将会产生的影响, 提出文化潜在冲突和风险的预案, 对于可能发展的文化风险点进行监控, 在海外投资或并购实施方案中给与重点关注。石油企业通过对企业文化整合难度的调查评审, 一方面可以找到企业之间主要的文化差异, 另一方面能够发现实现协同效应的关键因素, 让我国石油企业更有准备地应对可能发生的文化差异与冲突。

正视文化差异, 尊重对方文化, 加强跨文化训练。对于中国的跨国企业而言, 应以高度开放的心态和国际眼光对待和研究世界文化, 应克服文化上的所谓民族优越感, 放弃自我中心主义。尊重对方文化和东道国的文化, 重视跨文化训练, 树立多元文化和跨文化意识, “胸怀全球, 放眼世界”, 具有海纳百川, 兼容并包的气概和胸怀。对海外员工加强和实施跨文化培训, 树立多元文化意识, 理解和尊重东道国文化、社会宗教信仰及民风民俗, 熟悉东道国的语言和政治法律等。

3. 建立我国石油企业境外投资风险预警机制及预警体系。

在制度设计上, 成立风险预警部门, 赋予其相应管理职能, 使风险管理机制的运作规范化。并将跨国并购风险评估列入跨国投资决策的重要议事日程和项目。通过风险识别、监控和综合评估, 有效地预控、规避、减少和转移政治风险, 以提高我国企业的风险预警管理水平。科学的风险预警管理机制的主要流程是:首先, 根据企业所处的内外部环境和生产经营状况, 设计评价指标体系及相应的风险额度。其次, 通过收集的企业相关数据估算出各指标的指标值并与预先设定的额度进行比较, 评定企业经营风险。接着, 将这一风险值传递给决策者以进行定性的风险成因分析。最后, 启动风险管理和控制。通过这个流程, 实现了对企业经营风险的动态、实时跟踪、评价与预测, 达到企业投资预警的作用。

4. 科学进行海外投资, 审慎选择目标企业。

海外并购是企业一项重要的海外长期发展战略, 企业在认真分析自身的资源条件、所处的外界经济环境和市场地位时, 应当结合自身并购所依赖的各种条件, 以并购规模效益最大化为目的, 制定全面、正确的并购战略, 使自身与目标企业的结合具有互补优势和关联优势。在此过程中, 运用专家调查法和头脑风暴法对选择的目标企业和几个操作性较强的可行方案进行筛选和评价, 并选择出利益最大化的目标企业和最满意的并购策略。 (1) 克服信息不对称风险, 合理衡量目标企业价值。由于财务信息披露制度的固有缺陷, 在并购活动中无法掌握信息的透明的和真实性, 这往往容易给自己带来经营风险。因此, 企业在海外并购的准备阶段, 应积极做好目标企业的财务审核调查工作, 充分考虑目标企业的整体技术、资产价值量、人员的整体素质、企业的文化及信誉和其他因素, 确保目标企业所提供的财务报表和财务资料的真实性。然后可以委托投资银行和聘请经验丰富的国内外中介机构对目标企业的信息进行进一步的证实。 (2) 增强管理层并购的风险意识, 建立健全财务风险预测和监控体系。企业的管理层是企业的重心和源头所在, 增强企业管理层的风险意识, 才能真正做好企业风险的内部控制, 才能将并购风险降到最低。管理层确定目标企业之后, 应经过谈判、草签协议以确定并购流程, 并在企业内部建立健全自身的财务风险控制体系, 筹建风险预测预警机构。结合收取的数据分析, 由经验丰富的专业团队协助完成并购规划, 并提前制定几套预控措施, 防患于未然, 从而降低并购失败的可能性。

5. 实施“本土化战略”, 以降低东道国政治风险度, 增强企业环境适应能力。

本地化战略的最大好处是可以帮助外资企业降低进入东道国市场的门槛和政治风险, 并有可能享受该国国民待遇, 免受非关税贸易制裁, 还可以较快地融入当地社会文化, 有利于树立企业良好形象, 降低政治敏感度。实施“本地化战略”, 尽可能利用东道国的原料、资本、技术和人才, 在东道国制造产品和研制技术, 在本土销售。面对各种政治风险, 中国石油企业企业应该采取“本土化战略”, 入乡随俗, 以提高中资企业在东道国环境适应能力。首先要学习和遵守东道国法律、法规, 聘请当地的法律人才, 他们熟悉本土法律法规, 而且通过寻求“本土化”法律保障, 可大大降低政治风险。

6. 利用海外投资保险制度, 转移和分散政治风险。

作为规避风险的一种重要方式, 海外投资保险制度由来已久, 它是母国对于本国海外投资者在国外遇到的政治风险等所提供保证或保险的制度。投保海外投资政治险是一种积极的预防性策略, 针对海外投资存在的各种政治风险, 企业可以有选择地对海外资产进行投保, 将政治风险转嫁给保险机构。发达国家许多跨国公司向保险公司投保战争险和罢工险等方式, 以转移国际政治风险, 保护本企业在国外的投资安全。我国海外投资保险制度尚待建立健全, 目前我国中保财产保险公司、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和中国进出口银行等已经开设了海外投资政治风险保险业务, 中国企业可以利用投保方式来转嫁政治风险, 尽可能避免东道国政治风险可能造成的重大损失。

7. 加快石油企业跨国并购人才的培养。

石油企业应大量引进海外优秀归国人才, 充分利用境外投资项目这一平台, 吸收具有海外背景的高级人才, 发挥海归人才在国际化经营的舞台的才能和潜力。加大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力度, 开展跨文化培训和文化敏感性训练, 可以借鉴中石油“干中学”的做法, 注重国内人才在境外投资项目中经受锻炼和培养, 通过实践锻炼, 使得大批国际化人才在项目执行过程中茁壮成长。实施人才“属地化”战略, 充分利用好东道国当地人才。善用当地的员工就 (下转第160页) (上接第124页) 业、提升当地员工为管理人员可以使公司更好地融入当地的社会生活。有利于处理好中国企业与当地的劳工组织和当地政府的关系, 增强中国企业的东道国文化适应能力。

8. 搭建“能源外交”舞台, 营造良好的政治环境。

政府通过能源外交尽可能的获得东道国政府的理解和支持, 根据政府扮演角色的不同可能表现为简化批准手续、获得准入资格、赢得政府采购、影响法规制定等等。随着国际影响力不断提高, 中国已经与世界上很多油气资源丰富的国家建立了密切的外交关系, 在经贸、科技、教育方面合作很多, 适时与这些国家进行能源合作也是中国政府的目标。我国政府应搭建好能源外交国际舞台, 为中国石油企业的对外投资创造良好环境。应继续加大力度寻求可能的能源合作伙伴国家, 以多种形式与其建立良好关系, 为石油企业的投资铺开道路。

总之, 对外直接投资项目是一种长期投资项目, 其投资周期长, 政治稳定性要求也很高。中国石油企业应加强东道国各种投资风险的研究。做好东道国政治风险的评估, 不仅要立足现在, 更要预测未来中长期走势, 还要从宏观与微观方面把握。建立风险预警机制, 提高我国石油企业的风险防范和管理水平;构筑石油企业跨国战略联盟, 降低跨国经营的风险;重视并购后的文化融合和后期经营;加快石油企业国际化人才的培养等, 提高海外投资的质量和整体效益, 实现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战略目标。

参考文献

[1].田泽.中国企业境外投资理论与实践研究[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1

[2].田泽.我国石油企业跨国经营若干风险及对策分析[M].石油化工技术经济, 2007 (6)

[3].潘颖, 张晓明, 沈卫香.股权结构与中国上市公司并购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J].生产力研究, 2010 (11)

[4].杜群阳, 徐臻.中国企业境外投资的绩效与风险:评价模型与实证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 2010 (9)

[5].苏明中.外资并购我国上市公司中期绩效的实证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 2008 (11)

[6].祝文峰, 左晓慧.公司并购中目标公司绩效问题研究[J].经济问题, 2011 (6)

[7].高建, 杨丹, 董秀成.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石油企业境外投资战略研究[J].经济与管理研究, 2009 (9)

[8].张剑君, 王亮, 钱凤章.我国石油企业跨国并购风险的模糊综合评价[J].油气田地面工程, 2006 (8)

[9].周新军, 王敏.石油企业境外投资绩效评价及并购新趋势[J].当代经济管理, 2010 (9)

[10].刘主光.金融危机对中国企业境外投资的影响及其策略选择[J].经济问题探索, 2010 (1)

[11].孟岩.中国石油企业境外投资定价风险及其防范[J].油气田地面工程, 2010 (7)

[12].朱嘉平, 柏蓉, 田泽.中国企业的境外投资风险及防范对策.经济研究导刊, 2012 (5)

石油企业投资风险管理 篇2

【企业网址】(点击看正文)

正文目录

第一章2012-2013年中国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概况

1第一节行业介绍1

第二节产业链分析

2第三节产业发展政策

3第四节行业产销与进出口格局

4第五节行业技术发展水平

5第二章2012-2013年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企业竞争格局分析7

第一节产量集中度7

第二节产值集中度8

第三节不同企业规模竞争格局9

第四节不同企业性质竞争格局10

第五节地区企业分布11

第三章2011-2013年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前十强企业主要财务比率对比分析

第一节2011-2013年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前十强企业盈利水平对比13

一、总资产利润率对比1

3二、销售利润率对比1

5三、成本费用利润率对比16

第二节2011-2013年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企业前十强资产负债能力对比

一、总资产负债率对比19

二、流动及速动比率对比20

第三节2011-2013年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企业前十强运营能力对比2

3一、总资产周转率2

3二、应收账款周转率2

4三、流动资产周转率26

第四章2012-2013年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行业十强企业财务分析

31第一节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31

一、企业概况

31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32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3

4四、企业偿债能力分析37

五、企业运营能力分析39

六、企业成长能力分析40

七、其它指标变化

42第二节中国石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46

一、企业概况46

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49

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51 13 19

四、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52五、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54六、企业成长能力分析57

七、其它指标变化59

第三节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长庆油田分公司6

1一、企业概况6

1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6

3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6

4四、企业偿债能力分析66

五、企业运营能力分析69

六、企业成长能力分析7

1七、其它指标变化7

2第四节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7

5一、企业概况7

5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76

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78

四、企业偿债能力分析8

1五、企业运营能力分析8

3六、企业成长能力分析8

4七、其它指标变化86

第五节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90

一、企业概况90

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9

3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9

5四、企业偿债能力分析96

五、企业运营能力分析98

六、企业成长能力分析10

1七、其它指标变化10

3第六节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10

5一、企业概况10

5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107

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108

四、企业偿债能力分析110

五、企业运营能力分析11

3六、企业成长能力分析11

5七、其它指标变化116

第七节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公司塔里木油田分公司

一、企业概况119

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120

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12

2四、企业偿债能力分析12

5五、企业运营能力分析127

六、企业成长能力分析128

119

七、其它指标变化130

第八节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辽河油田分公司13

4一、企业概况13

4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137

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139

四、企业偿债能力分析140

五、企业运营能力分析1

42六、企业成长能力分析14

5七、其它指标变化147

第九节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149

一、企业概况149

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1

51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1

52四、企业偿债能力分析1

54五、企业运营能力分析157

六、企业成长能力分析159

七、其它指标变化160

第十节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吉林油田分公司16

3一、企业概况16

3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16

4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166

四、企业偿债能力分析169

五、企业运营能力分析17

1六、企业成长能力分析17

2七、其它指标变化17

4第五章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行业总体财务指标分析179

第一节2011-2013年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行业资产对比179

一、前十强总资产对比179

二、总资产增长率对比180

三、流动资产与固定资产对比18

2第二节2011-2013年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行业工业总产值对比

一、前十强总产值对比186

二、工业总产值增长率对比189

第三节2011-2013年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行业收入及利润对比

一、全国前十强企业营业收入对比及增长率对比表19

2二、全国前十强企业利润总额对比及增长率对比表19

4第四节2011-2013年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行业利税总额分析对比

一、全国前十强利税总额对比198

二、工业总产值增长率对比20

1第五节2011-2013年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行业从业人员分析对比

一、全国前十强从业人员对比20

4二、工业总产值增长率对比206

第六节2011-2013年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行业成本费用分析对比-3-

186 192198204210

二、工业总产值增长率对比213------------------------------

【报告价格】[纸质版]:6300.00元 [电子版]:6500.00元 [纸质+电子]:6800.00元

(部分用户可以享受折扣)

【交付方式】EMIL电子版或特快专递(付款后24小时内发报告)【客服 QQ】1442702289 1501519512【电话订购】010-62665210 62664210 图表目录:

图表:产业链分析图表:行业产销格局图表:进出口格局

图表:2012年产量集中度 图表:2012年产值集中度

图表:2012年不同企业规模竞争格局 图表:2012年不同企业性质竞争格局 图表:2012年地区企业分布 图表:2012年十强企业资产排名 图表:2012年负债排名

图表:2012年资产负债率排名

图表: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主要经济指标走势图 图表: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经营收入走势图 图表: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盈利指标走势图 图表: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负债情况图 图表: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负债指标走势图 图表: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运营能力指标走势图 图表: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成长能力指标走势图

图表:中国石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主要经济指标走势图 图表:中国石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经营收入走势图 图表:中国石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盈利指标走势图 图表:中国石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负债情况图 图表:中国石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负债指标走势图 图表:中国石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运营能力指标走势图 图表:中国石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成长能力指标走势图 图表: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长庆油田分公司主要经济指标走势图 图表: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长庆油田分公司经营收入走势图 图表: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长庆油田分公司盈利指标走势图 图表: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长庆油田分公司负债情况图 图表: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长庆油田分公司负债指标走势图 图表: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长庆油田分公司运营能力指标走势图

图表: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长庆油田分公司成长能力指标走势图图表: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主要经济指标走势图图表: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经营收入走势图

图表: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负债情况图 图表: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负债指标走势图 图表: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运营能力指标走势图 图表: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成长能力指标走势图

图表: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主要经济指标走势图 图表: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经营收入走势图 图表: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盈利指标走势图 图表: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负债情况图 图表: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负债指标走势图 图表: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运营能力指标走势图 图表: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成长能力指标走势图 图表: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主要经济指标走势图 图表: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经营收入走势图 图表: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盈利指标走势图 图表: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负债情况图 图表: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负债指标走势图 图表: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运营能力指标走势图 图表: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成长能力指标走势图

图表: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公司塔里木油田分公司主要经济指标走势图 图表: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公司塔里木油田分公司经营收入走势图 图表: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公司塔里木油田分公司盈利指标走势图 图表: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公司塔里木油田分公司负债情况图 图表: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公司塔里木油田分公司负债指标走势图 图表: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公司塔里木油田分公司运营能力指标走势图 图表: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公司塔里木油田分公司成长能力指标走势图 图表: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辽河油田分公司主要经济指标走势图 图表: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辽河油田分公司经营收入走势图 图表: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辽河油田分公司盈利指标走势图 图表: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辽河油田分公司负债情况图 图表: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辽河油田分公司负债指标走势图 图表: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辽河油田分公司运营能力指标走势图 图表: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辽河油田分公司成长能力指标走势图 图表: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主要经济指标走势图

图表: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经营收入走势图 图表: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盈利指标走势图 图表: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负债情况图 图表: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负债指标走势图 图表: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运营能力指标走势图 图表: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成长能力指标走势图

图表: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吉林油田分公司主要经济指标走势图 图表: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吉林油田分公司经营收入走势图 图表: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吉林油田分公司盈利指标走势图

石油企业投资风险管理 篇3

关键词:石油企业;项目投资管理;问题与对策

随着当代石油企业的发展,由于项目投资管理在石油企业的发展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人们对项目投资管理要求也在日益提高。然而目前我国石油企业项目投资管理中仍然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加强对石油企业项目投资管理问题以及对策的研究有着巨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石油企业项目投资管理的内涵

石油企业项目投资管理主要包括前期、过程以及事后管理整个过程的管理。做好石油企业项目投资管理工作主要做好机会研究以及可行性研究。

石油企业项目投资管理特点是具有技术要求极高,繁多的关键环节,周期比较长,干扰因素较多等,不同的石油企业经营模式的项目投资管理各有不同,主要包括战略计划模式、中央计划模式、财务控制模式、战略控制模式。首先是战略计划模式,英国石油企业大多数采用这种模式,这种模式下由董事会作出计划以及目标,分公司自己提出方案,母公司作出子公司方案的预算,然后分公司负责执行以及汇报。其次是中央计划模式,这种模式操作是总公司设立计划以及目标,关键人物制定各种计划以及目标,分公司等下属机构负责执行,这种模式大多数为发展中国家石油公企业采用。再者,财务控制模式,美国以及西方石油企业多数采用这种模式。分公司提出包含预定回收利润的方案,总公司对方案以及利润目标进行审核,对给予分公司的资金。流量严格控制,使得财务实现最大化。最后是战略控制模式,壳牌集团就采用这种模式,总公司制定目标,分公司提出计划,然后总分公司讨论,总公司下达资金,分公司要保持向总公司汇报情况。

二、石油企业项目投资管理中的问题

目前石油企业项目投资管理中存在比较多的问题,选择选取几个典型问题进行阐述。

1.石油企业总体思想观念比较滞后。很多企业管理者市场竞争以及效益意识单薄,企业不重视企业项目投资管理的现象时有发生,过于注重投入规模而忽略了产出,不注重内涵而关注外延。

2.缺乏比较严格的投资控制考核制度。很多企业仍然实行计划管理,各个单位不能主动提高待对项目投资管理的积极性,经常会出现通过少报投资费用来夸大经济效益,任意增加工作量,造成投资超支和浪费,而又缺乏严格的约束机制,权责利落实不清晰。

3.不合理的目标和经济规模。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是将标准设置过高,严重脱离油田发展的实际,将造价提得过高,项目建成没有充分利用,浪费资金。其次是盲目节约,将标准设置过低,制约技术发展,导致项目不适应发展的要求,重复建设现象严重。

三、改进石油企业项目投资管理的对策

1.健全石油企业项目投资管理考核。首先要保证产能建设的完成,进一步要深入项目投资管理的成本管理。其次可以在原来的业绩考核范围中加入后评价结果,所谓后评价结果是一个反馈的信息渠道,加入后评价结果以后,这将为各个单位包括评估、设计、承担以及施工单位考核提供基础。

2.提高石油企业总体思想观念。一方面要对相关人员包括管理者以及一般的工作人员进行组织培训,转变他们落后的管理思维和管理方法。另一方面要落实风险责任的意识,进行项目投资管理的个人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实行项目法人制度,先定法人后定项目,法人相应的负责项目的计划、经营,实行全过程的项目管理。

3.设置合理的目标。目标设置要合适,不要脱离实际,一方面防止目标过高导致资金浪费,造价过高以及重复现象产生。令一方面不要将标准设置过低,防止技术发展受到制约以及重复建设。

4.实行动态管理项目投资费用。所谓项目投资费用动态管理,主要包括工、料、机等从投入一直到施工整个过程的控制,检查实际值与目标值偏离,一旦出现偏差要分析原因,采取相应措施应对。预算部要参与项目投资管理整个环节的控制,评价各个环节管理,做好细化工艺、投资预测、把好质量关、加强合同管理等环节。

5.健全基本投资决策以及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首先是加强前期工作,提高决策水平以及前期工作质量。其次是企业三年规划以及长期规划,从大方向上优化投资机构以及把握投资方向。再者是在实践过程中,完善管理的标准、设计、审批,各种估算以及预算。最后是结合实际,建全油田企业的信息系统,为投资管理提供详细资料。

综上所述,石油企业进行项目投资管理实际上既是一个全过程的管理,又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管理。由于我国已经由计划经济体制改变成了市场经济体制,由于很多的油田企业还没有将思维从计划经济的思维中转变出来,传统的控制体系很难满足迅速发展的复杂的现代经济活动,导致了在进行项目投资管理中遇到了许多问题。因此,只有站在总体的角度,从全过程的方向上,才能把握好油田企业项目投资管理过程包括规划、设计、招标、投标、建设、评估等一系列的活动,为建立健全油田企业的整个体系,迈上更高的平台更好的服务,更好的为建设高校、健康、可持续、环保的石油企业服务,达到降低石油企业项目投资管理成本,最大化企业效益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宏斌:聚精会神谋发展开创中国石油规划计划工作新局面.国际石油经济. 2004,12(2):35-37.

论中国石油企业海外投资中的风险 篇4

1 中国石油企业海外投资面临的风险

1.1 政治风险

石油作为国家的重要战略资源, 往往与政治活动密切联系。在海外投资石油项目, 企业将面临着由于项目所在国的政治条件发生变化和政治活动而给项目带来的损失, 甚至导致项目的失败。中国石油企业进行海外投资的政治风险主要是由于东道国的政治环境发生变化和第三方国家-尤其是各方面实力强大的第三方国家-干预而导致跨国公司的国际投资和贸易活动受到影响, 最终使其遭受损失。

1.1.1 石油资源密集的东道国动荡的政局和政治纷争加大了投资风险

我国石油企业海外投资区主要分布在中东﹑中亚﹑北非和南美等地区, 这些地区是各大政治, 经济和军事集团相互争夺的焦点地带。比如:占世界石油剩余可采储量的中东地区, 巴以冲突已持续多年;伊拉克多年来战乱不断。最近, 利比亚反政府武装引起的内部战争也使利比亚陷入政局不稳的态势。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前不久获得了利比亚“大象”油田三分之一的开采权, 如今北约轰炸利比亚, 俄罗斯石油公司的人员撤离回国, 他们是否会重回利比亚, 何时重回, 还是个大问题, 所带来的经济损失也不可估量。

1.1.2 东道国不连续的政策法规加大了中国石油企业海外投资的风险

由于资源国大幅度地制定和变更对外资的政策, 给投资方所设想的正常经营模式造成阻碍。如2008年委内瑞拉政府宣布, 把外资控股或独资的石油等能源类企业收归国有, 外资方不能控股。这使得在委内瑞拉投资石油等能源项目的外国公司蒙受损失, 中国企业也不例外。

1.1.3 第三方国家的干预与竞争增加了投资风险

贸易双方中如有一方被第三国视为现实或潜在的敌对国家, 那么这种贸易往来就有遭遇第三国干预的风险。早在2004年初, 中石化集团在参与竞争伊朗阿扎德干油田时曾受到美国的阻挠。最终, 日本与伊朗签订了联合开采该油田的高达20亿美元的协议。又如近年来的俄罗斯远东石油输油管道之争, 由于日本的强行介入和恶性竞争导致这项1994年由俄罗斯最早向中国提出的, 且原计划于2003年动工修建的石油管道项目几经波折。最后, 以俄罗斯舍近就远, 选择了经过折中的“泰纳线”方案。

总的来说, 目前我国海外石油投资的政治风险主要表现在石油资源密集的东道国动荡的政局和政治纷争上。此外, 这些地区由于历史的、宗教的等意识形态方面的差异以及各国利益争夺问题, 多数长期处于冲突之中, 这给我国石油企业“走出去”带来的风险也不容忽视。

1.2 经济风险

当今世界政治形势千变万化, 引发产油国和跨国企业经济波动, 带来经济风险。经济风险是指在石油勘探开发中有关经济因素导致的收益损失风险。海外油气资源投资的经济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2.1 石油价格风险

海外石油投资面临的最大风险之一就是国际石油价格的跌宕起伏。石油企业海外投资的成败由国际原油价格的波动决定。原油价格呈上升趋势, 企业生产有利可图, 对外投资则“成”;而价格过低时, 企业无法则收回投资成本, 利益受损, 投资决策也受到质疑。国际油价不稳定的特点决定了石油企业在海外投资面临的巨大价格风险。中国石油企业海外投资的规模、力度和程度在2008年金融危机前达到了空前的高度。但是, 这类投资的强势发展是伴随着国际油价一路攀升的态势而快速前进的, 如果油价长期居高不下, 那么投资收益可能较大。就在金融危机爆发后, 国际油价一路暴跌, 不仅导致国内外石油公司的对外投资急剧锐减, 也使石油投资企业自身蒙受了巨大损失。

1.2.2 石油汇率风险

在以美元作为交易货币的世界石油市场上, 国际石油投资面临巨大的汇率波动风险。中国在海外进行石油投资, 既涉及人民币与美元汇率变化的风险又涉及美元与东道国货币汇率变化的风险。因此, 跨国投资必须要考虑这种客观存在的风险, 以此稳定金融市场。

1.3 运输风险

中国石油跨国企业能源的运输通道存在安全隐患, 表现为:运输线路单一主要采用海运。中日韩三个东亚能源进口大国的能源运输通道都是以马六甲海峡和南海这两条航线为主, 运输线几乎是完全重合。马六甲海峡既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水道之一, 又是海盗案重灾区, 每年因马六甲海峡海盗活动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就高达160亿美元以上。对于中国原油运输来说, “取道这些又窄又浅且交通日益阻塞的海峡运输石油, 有可能因为事故、恐怖袭击或中美两国围绕台湾问题发生的敌对行动而中断”。

除上述三个主要风险外, 还存在文化风险, 并购风险, 自然灾害等多方面的风险因素。笔者认为最重要的风险因素是海外投资所面临的政治风险。面对如此多风险, 我们需要有良好的防范措施来规避这些风险, 下面谈谈对于风险的防范措施。

2 中国石油企业海外投资风险的防范措施

2.1 结合我国外交政策, 实施政治风险评估

政治风险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宽广的涉及面, 产生后果的严重性以及不可抗拒性。因此, 中国石油企业在进行投资前应在结合我国外交政策的前提下, 对相关国家的政治环境进行全面而系统的评估, 重点考虑投资环境完善且与我国有良好双边关系的国家和地区。

2.2 完善金融市场, 合理利用金融工具规避价格风险

组织严密性、竞争高度性以及合约标准性是期货市场的特点, 同时这成为市场能够有序组织的重要标志, 重要的是它们也是应对价格风险的重要方式。然而, 目前全球仅有100多家期货交易所, 商品期货和期权也只有九十多类商品, 共两百多个合约品种上市。中国目前仅有为数不多的几个期货品种, 这与我国作为能源需求大国的地位极不相符。为此, 中国必须尽快建立并完善期货市场从而降低价格风险。

2.3 加大石油运输保护措施, 增加护航舰队

加大石油运输保护措施, 增加护航舰队, 以保障我国跨国石油企业能源运输更加安全。近年来, 我国在索马里海域派出众多护航舰队维护海洋运输的和平就是一项重大举措。

3 结语

总之, 通过认真分析研究, 总结经验教训, 可以对中国石油企业海外投资风险进行更为准确的评估。这样的分析评估不仅能够更好的识别出其在跨国经营中的各种风险, 指导中国石油企业跨国经营实践, 而且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风险所造成的损失, 提高企业海外经营的赢利性与安全性, 最终实现中国能源可持续发展。

摘要: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 石油与对外依存度已达到55%以上。中国石油企业“走出去”和实施跨国经营是21世纪中国能源外向型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 处于复杂的投资地区和多变的国际市场, 在海外中国石油企业进行投资所面临的风险将远大于在国内投资的风险。将从中国石油海外投资面临的三大风险以及面对风险中国应该采取的防范措施这两大方面讨论。

关键词:中国石油企业,海外投资,风险

参考文献

[1]舒先林.跨国石油投资的经济风险及其规避[J].湖北社会科学, 2005, (7) :78-79.

[2]舒先林.中美石油安全态势与环境比较分析[J].国际石油经济, 2009, (10) .

[3]戴祖旭, 舒先林.中国石油企业跨国经营政治风险模型论纲[J].中外能源, 2007.

[4] (新加坡) 迈克尔.理查森.北京亟须解决石油安全问题[J].南华早报, 2004-08-06.

[5]舒先林.东南亚区域能源安全与东亚共同体构建[J].东南亚纵横, 2010.

[6]常城, 舒先林.基于能源安全的石油进口大国关系浅析[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9-07-15.

[7]舒先林, 韩可卫.俄罗斯能源外交与中俄油气合作[J].石油化工技术经济, 2006, (6) .

进行海外石油投资莫忘风险 篇5

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增长,能源消耗也同步快速增长,石油进口猛增。2006年,中国石油净进口16287万吨,同比增长19.6%,石油对外依存度已达47.0%。近年来,中国在海外对石油进行了大量投资。通过国际投资寻求海外石油资源,是中国未来石油战略的重要步骤。2007年2月,国家发改委公布了《对外投资国别产业导向目录》,科威特、卡塔尔、阿曼、摩洛哥、利比亚、尼日尔、挪威、厄瓜多尔、玻利维亚等9个国家的石油和天然气海外投资被列入其中。显而易见,随着中国海外投资的快速增长,面对瞬息万变的世界政治和世界经济,以及变化莫测的石油市场,海外石油投资风险也不断加大。

国际石油投资面临价格风险

一般来说,石油投资的开发成本是相对固定的。其盈利水平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未来石油市场价格水平变化。如果未来价格水平趋于上涨,则投资收益水平会越来越高。反之,收益水平不断下降,甚至会出现亏损。从1900~2000年世界主要商品价格变化历史轨迹和发展趋势看,世界市场结构是不对称的。世界市场非石油商品价格总体呈现长期下降趋势,石油价格则呈现总体波动上涨趋势(参见图1)。

进入21世纪,全球石油短缺不断加剧。如果以1990年价格指数为100计算,1970年石油价格指数仅为19,2004年增长上升到157,涨幅826%。非石油商品价格指数从1970年的156下降到102,相对下降34.6%。(参见表1)。石油商品的有限性和难以替代性,决定石油商品市场形态是总体短缺,价格上涨是基本趋势。因此,通过国际直接投资获取海外石油资源总体是有利的。换句话说,海外石油投资的价格风险和市场风险比较小,是相对安全的国际投资。但这并不表明,国际石油投资是一劳永逸。相反,短期市场震荡和价格波动是世界石油市场的基本特征。

国际石油投资面临政治风险

在发改委的产业导向目录中尼日利亚、科威特、卡塔尔、阿曼、摩洛哥、利比亚、尼日尔、挪威、厄瓜多尔、玻利维亚等国家,多数都面临严重的政治风险。一旦出现政府更迭或世界政局变化,一些国家可能难以保证投资协议的履行。当世界市场石油价格大幅度上涨的时候,这些国家可能要求提高投资价格。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人们普遍担心跨国公司的国际直接投资控制东道国相关产业,并最终控制其国家经济,因此,东道国普遍采用国有化控制跨国公司,国有化浪潮再次掀起。2006年5月1日,玻利维亚总统莫拉莱斯签署最高法令,宣布对本国石油天然气资源实行国有化。法令规定,玻利维亚国营石油矿业公司将对全国所有油气田实行全面控制,所有外国公司必须在180天内重新签订合同。如果外国公司不愿接受这样的条件,就必须离开玻利维亚。

莫拉莱斯早在2005年竞选总统时,就指责外国公司掠夺玻利维亚的天然气资源,承诺上台后实现天然气资源国有化,使玻利维亚人能充分享受本国资源带来的财富。莫拉莱斯总统颁布国有化命令后,军队和工程人员开始控制和接管全国53座主要能源设施,包括气田、输气管道和炼油厂等,但没有没收这些外国公司的财产。

在委内瑞拉,政府从西班牙雷普索尔公司和美国雪佛龙公司等外国石油公司手中购得32个油田的控制权,并强制这些公司转换为合资公司。毫无疑问,中国企业在海外的石油投资也面临同样风险。

国际石油投资面临汇率、经营和管理风险

世界石油市场是以美元交易的,国际石油投资面临汇率波动风险。中国在海外进行投资,不但涉及人民币与美元汇率的变化风险,也面临美元与东道国货币汇率变化风险。今天,在人民币不断升值的背景下,对外投资用人民币兑换美元的数量比较少。将来获取的美元收益换取人民币也会比较少。今天和将来的汇率变化对国际直接投资似乎总是不利的。因此,国际直接投资必须考虑这种客观存在的汇率风险。培养熟悉世界外汇市场和汇率机制的优秀人才,建立有效的汇率监控机制,是降低投资汇率风险的基本手段。

目前,包括中国海外石油公司在内的国有企业大都是在国内垄断环境下成长起来的,通过垄断获取超额利润。进行海外投资意味着要和美国埃克森、英国石油公司这些全球跨国石油巨头进行国际竞争。中国企业能否竞争过这些跨国公司仍是未知数,国际石油投资面临经营风险。因此,中国企业必须制定更加国际化、全球化的经营战略。

中国石油企业是计划经济条件下依靠垄断成长的。不但原有企业管理体制存在相当多的缺陷,并且相当一部分领导缺乏良好的教育训练,更缺乏国际企业管理的经验。体制缺陷、人才匮乏是中国进行海外石油投资的最大风险。其中,建立完善的企业管理体制是防御国际贸易投资风险的前提条件,而选拔培养优秀的国际化人才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应对国际投资风险要预先评估

对国际投资风险的預先评估是中国企业进行国际贸易投资的基础。北京工商大学季铸教授主持编制的《全球100个国家国际贸易投资风险指数》提供了国际直接投资的战略指南。其中,中国计划投资的厄瓜多尔、玻利维亚分别列在58位和55位,低于100个国家国际贸易投资风险平均值,国际贸易风险相当大。排在最后10名的国家贸易投资风险更大(参见表2)。企业应当根据不同国家国际贸易投资风险状况制定不同的风险策略。其中,政治风险和政策风险尤其值得关注。因此,中国企业必须设计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才能应对变化莫测的国际贸易投资风险。

中国进行石油海外投资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但投资的关键是完善良好的公司管理体制,选用具有全球眼光和管理能力的优秀管理人才,建立新的经营管理机制,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中国企业在国际竞争中生存发展。

中国企业必须注意的是,中国未来发展面临的最大风险是世界石油资源的总体短缺。根据国际能源机构估计,世界石油还可供使用40年,中国只有将经济结构转移到依赖人力资本的服务经济上,才能减少对石油的依赖,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石油企业投资风险管理 篇6

一、政治风险的概述

目前的学术界对政治风险的讨论比较多, 但并没有一个公认而统一的定义。美国学者Root (1972) 认为:在本国或国外能够引起一个国际商业运作的利润潜力和 (或者) 资产损失的任何类型的政治事件 (比如战争、革命、政变、没收、征税、贬值、交易控制和进口限制) 出现的可能性。Kennedy (1987) 认为:政治风险是诸如宏观经济和社会政策 (财政的、货币的、贸易的、投资的、产业的、收入、劳工、发展) 这样的非市场因素, 或与政治的不稳定性相关的事件 (恐怖主义、暴乱、政变、内战、起义) 造成一个企业战略的、财务的或人员的损失的风险。但是结合这些观点, 可以将政治风险定义为一国政治力量的作用导致该国经营环境的剧烈变动, 进而使投资者的利润或其它目标遭受损害。政治风险, 是指政治因素对国际投资与跨国投资的盈利产生不利影响或实现其它关键经营目标的可能性。一般而言, 跨国经营中的政治风险可分为政治暴力风险、征收风险、汇兑限制风险、违约风险和延迟支付风险等。就跨国石油投资而言, 政治风险是指政治因素给石油投资造成利益损失的风险。石油企业跨国经营兼有资源开发与海外投资的经营内容。加之, 国际石油市场又常常与国家利益、民族主义、地缘政治等复杂因素联系起来, 其所面临的政治风险往往是所有跨国企业的政治风险中最为集中的。其主要表现是战争风险和资源国社会不稳定, 暴乱、战争, 恐怖主义、石油国有化风险、金融管制风险 (如通过外汇管制等限制性措施阻碍国外石油公司投资利润、资产的转移或输出) 以及增加税收和租金的风险等。

目前, 我国石油海外投资的政治风险主要表现在除国有化风险以外的上述其他几个方面, 特别是表现在资源国社会不稳定, 暴乱、战争和恐怖主义等风险上。中石油 (CNPC) 、中石化 (SINOPEC) 的投资主要集中在中东、中非洲、中亚、委内瑞拉等地, 而这些地区由于历史问题、宗教纷争、民族冲突和大国利益争夺, 多处于各种冲突之中。

二、中国石油企业海外投资面临的政治风险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 我国石油企业参与国际分工合作, 实现跨国经营已成为国际化战略的必然选择。企业一旦走出国门, 不仅要承担经济风险, 更要承担由此而来和难以预期的国际政治风险。

(一) 全球石油资源分布的不平衡, 加大了地缘政治风险。

世界石油资源最丰富的地区, 从地缘政治角度来看, 也是最不稳定、最为复杂的地区。由于石油和天然气在全球分布的不平衡, 围绕石油资源的竞争将会愈演愈烈, 特别是在中东、中亚、俄罗斯等地区, 尤其是中东地区的石油争夺最为剧烈。一是世界石油供应地太过集中, 中东地区在世界石油供应中占重要的地位, 已成为世界石油市场的主要供应者。2007年, 欧佩克原油储量达到1270.52亿吨, 占全球总储量的69.5%, 控制着全球40%以上的产能和55%的出口量。[1]二是世界油气资源地理分布区域与生产消费区域间存在严重的失衡。从全球石油的供需对比来看, 中东和亚太是两个失衡最严重的地区, 当前及未来十几年内, 世界石油供应主要在中东地区, 石油消费则主要在北美、亚太和欧洲三大地区。

(二) 石油资源引发的地区战争与军事冲突将长期存在。

随着石油在能源消费结构中所占比例的上升, 围绕石油资源的纷争更加剧烈。1980年, 美国总统卡特在国会上宣称:任何企图阻碍从波斯湾向西方输送石油的敌对势力, 都被视作是对美生死攸关利益的威胁, 这个被称为卡特主义的规则一直主导着美国的海湾政策。美国和平和世界安全问题专家迈克尔·克莱尔教授指出:“在所有的资源中, 没有哪一个能比石油更可能在21世纪挑起国家之间的冲突”。[2]1973年的石油危机、2000年以来的海湾战争和美伊战争, 都表明军事冲突与能源安全问题之间存在关系。特别是后两次战争, 就是一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为争夺石油能源而进行的战争。石油领域的竞争, 在当今国际事务中, 已经远远超出了商业领域的竞争, 成为各国经济、军事和政治争斗的筹码。国际大型石油跨国公司的形成, 不仅加强了国际石油市场的垄断, 还事关这些国家的经济命脉, 因此, 其商业利益、政治与军事利益的一致性, 相继得到其母国政府的支持。

(三) 富集石油资源的东道国往往政局动荡、纷争不断。

因为中东地区油藏丰富, 所以它历来是政局动荡、纷争不断的多事之地。缺少海上出口通道的里海地区, 其生产的石油必须通过管线运输, 因此也易成为东道国政局动荡、纷争的攻击目标。非洲和拉美等油藏丰富的地区, 贫富差距和分配不公所产生的尖锐社会矛盾, 以及极端分子与既得利益者之间所形成的政局动荡不稳, 也往往使外商投资经营活动面临着很大风险, 甚至成为直接的受害者。如尼日利亚国内发展壮大的反政府武装, 其中的一些就专门破坏油田设施和石油管道。印度尼西亚反政府武装“自由亚齐运动”, 破坏埃克森美孚公司经营的印尼亚齐省油田设施。类似的事件也在刚果、哥伦比亚等资源国发生。而上述国家或地区也正是中国石油企业近年来努力争取或者已经进入的海外石油市场。

(四) 金融管制风险。

因为世界石油市场是以美元交易的, 所以国际石油投资还面临汇率波动风险。中国在海外进行投资, 不但涉及人民币与美元汇率的变化风险, 也面临美元与东道国货币汇率变化的风险。当前, 在人民币不断升值的背景下, 对外投资用人民币兑换美元的数量比较少。将来获取的美元收益换取人民币也会比较少。当前和将来的汇率变化对国际直接投资似乎总是不利的。因此, 国际直接投资必须考虑这种客观存在的汇率风险。培养熟悉世界外汇市场和汇率机制的优秀人才, 建立有效的汇率监控机制, 是降低投资汇率风险的基本手段。

三、中国石油企业海外投资政治风险的评价

政治风险评估方法的分类有许多种, 从是否可以量化分为定性和定量分析;从所涉各方面来分, 分为从东道国角度出发的宏观分析法、从跨国公司角度出发的微观分析法以及综合两大方面的宏微观分析法。本文主要介绍以下三种方法:

(一) 政治制度稳定指数。政治制度稳定指数由丹·哈恩德尔 (Dan Haende1) 、杰罗尔德·维斯特 (Gerald T.West) 以及罗伯特·米都 (Robert G.Meadow) 提出, 旨在为政治风险提供一个定量分析框架。它由国家的社会经济特征指数、社会冲突指数和政府干预指数三个分指数组成, 其中社会冲突指数又包括社会不安定指数、国内暴乱指数和统治危机指数三个分量。这些指数分别根据各类共15项指标测定, 各类指标数据可从年鉴、政府文件和政治资料等出版物中获得, 图示如下 (如图1) 。

政治制度稳定性指数方法因为是利用客观数据而不是主观判定资料作为衡量风险的指标, 所以包含的因素较为全面。但因其在政治制度稳定性指数与各个风险变量之间没有建立联系, 因而不能说明制度的稳定性或不稳定性与跨国经营或投资风险的关系。也就是没有指出衡量了政治制度风险之后应该做什么以及投资决策者如何利用所评估的结论。

(二) 政治风险评估总框架。政治风险评估总框架由杰夫雷·西蒙提出, 他从东道国和跨国公司自身情况出发, 将政治风险归纳为八大类50余种, 见表1。

资料来源:Jeffery D. Simen, “Political Risk Assessment: Past Trends and Future Prospects”, Columbia Journal of World Business, Fall 1982.p.67.

该评估方法明确了政治风险的概念, 有助于跨国企业认识风险事件及其可能带来的冲击, 故能将风险分析更好地融入投资决策分析当中。

(三) 产品政治敏感性测定。产品政治敏感性测定模型是理查德·罗宾森提出来的, 是微观政治风险评估的模型代表之一。该模型的主要含义是:不同的产品具有不同的政治敏感性, 政治敏感性取决于该产品在东道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影响。影响产品政治敏感性的主要因素共有12项 (如表2所示) , 根据东道国的情况分别给予打分, 对绝对肯定者给10分, 绝对否定者给0分, 对介于两者之间的情况分别给予相应的分数。最后累计12项因素总分, 分数最低者表示该产品政治敏感性最强, 分数最高者则表示政治敏感性最弱。

该方法比较简单实用,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 在对该方法进行使用时, 权重应该区别对待, 对不同的国家, 每一项因素权重应有不同。另外, 还需根据东道国不同时期情况, 还可以适当增加相应因素, 使最终结果更具有使用性。

假定 (x1, …, xp) 是P个不同国家 (地区) 在同一时期的石油产量, 设x= (x1, …, xp) , 则考虑n个不同时期的石油产量就构成n个样本。假定影响石油产量的因子有r个, 则可用作为各因子权重。[4]

四、结语

中国石油企业海外投资面临着地缘政治风险、战争与军事冲突、石油资源东道国政局动荡、金融管制等政治风险, 这一系列风险可以通过政治制度稳定指数、政治风险评估总框架、产品政治敏感性测定等方法加以评价。然而为了有效规避政治风险, 除了要加强政治风险的识别和评价外, 还应该提高科学决策水平, 确定合适的海外投资区域;实施本地化战略;通过股权结构性安排规避海外产权风险;强化自身的政治风险管理能力等。

摘要:为有效地规避中国石油企业海外投资遭受政治风险所带来的影响与损失, 必须对政治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价。本文首先对中国石油企业海外投资的政治风险进行界定, 接着分析了我国石油企业海外投资面临的政治风险的种类, 并对我国石油企业海外投资面临的政治风险进行了评价。

关键词:石油企业,海外投资,政治风险,评价

参考文献

[1].环球能源网, 2007年全球油气储量和产量统计

[2].常城, 李慧.中国石油企业跨国经营的政治风险及规避策略[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8, 2

[3].张建.国际投资政治风险评估方法分析[J].科技创业月刊, 2004, 8:13~15

[4].戴祖旭, 舒先林.中国石油企业跨国经营政治风险模型论纲[J].中外能源, 2007年第12卷

[5].成金华, 童生.中国石油企业跨国经营的政治风险分析[J].中国软科学, 2006, 4:24~32

石油企业投资风险管理 篇7

关键词:石油企业,投资成本管理现状存在问题,对策

目前, 石油企业以产量为中心的生产模式始终没能真正转变到以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油田开发进入深度挖潜阶段, 产量与投资、成本之间的矛盾突出。要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 石油企业必须摒弃旧的思想现念, 改变管理理念和方式, 深入开展油田的经济评价, 深入地挖掘油田的效益潜力, 优化投资结构, 实现长远的经济效益。

一、石油企业投资成本管理存在问题

目前许多油田成本管理采用的是历史成本水平结合增减量调整的核定成本办法。这样势必导致投资成本方式存在误区:一是存在重成本控制而轻价值管理, 投资不足导致生产设施的质量下降;二是重年度控制而轻长期控制;三是重指标考核而轻整体效果的评价。在现有的管理模式下, 油田企业迫于稳产和增产压力, 必然加大增油措施的力度, 其中相当一部分增油措施既影响稳产, 又增加了成本, 使油田开发所需要的实际成本增长远远高于核定的成本指标。由于成本不足, 同时还要完成当年产量, 势必影响油藏长期开发价值。

二、油田投资成本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

以产量为中心的生产模式始终没能真正转变到以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 产量与投资、成本之间的矛盾突出。导致问题的根本原因是经营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 为完成年度油气产量的硬性考核指标, 勘探开发、油气生产及经营管理都围绕完成油气产量开展工作。造成年度短期目标与寿命期储量价值最大化的长期目标和持续发展不一致, 产生了诸多短期行为, 最终后果是油藏价值提升和长期价值最大化难以实现。

三、对石油企业投资成本管理的对策建议

1. 改变经营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

改变经营管理理念, 要将以产量为中心的生产模式真正转移到以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 缓解产量

●陈东张燕闫志军

与投资、成本之间的矛盾。

2. 优化细化成本管理和控制, 提升管理水平和整体效益。

加强对重点成本的管理。改变低成本就是高效益的观念, 代之以高效益就是低成本的观念。将通过控制投入总量增加收益的做法变为通过增加收益降低成本的做法, 在资金允许的情况下, 尽可能地利用一切获利机会。尤其在油价高涨的时候, 尽可能多地开发难动用储量、恢复停产井、检修注水井、更新和改造油田地面设施以及提高油管和抽油杆的新旧比例, 以便扩大利润来源、巩固稳产基础。

对复杂油田难以动用的储量, 深入开展油藏的经济评价。通过经济评价, 认识到油田的效益潜力, 搞清楚油田所应当实现的价值以及应当采取的降本增效措施, 为油田的配产、预算的制定以及考核奖惩提供可靠的依据。

参考文献

[1].李军.成本会计学.西安:映西科技出版社, 2004

小议石油企业跨国投资 篇8

一直以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石油需求不断增加, 仅仅依靠国内石油已经不能满足需求, 石油进口迅速增加, 对外石油依赖程度不断加深。世界能源机构预计, 中国的石油需求量2010年为3.5亿吨, 2020年为5亿吨, 而原油产量2010年为2亿吨, 2020年为1亿吨, 2010年缺口将达到1.5亿, 2020年达4亿吨。今后国际石油市场暂时和局部的短缺, 以及油价的异常波动, 将对我国石油供给和国民经济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和冲击。为了改善我国的石油安全状况, 我国的石油公司纷纷“走出去”, 谋求海外发展和扩张, 加大跨国投资;我国石油企业在经过长期引进外国投资的时期后, 将逐步迎来对外投资的高潮。

一、我国石油企业跨国投资现状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 我国油气资源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 对国外石油依存程度不断增长。1996年中国成为原油净进口国;2004年, 中国原油进口量突破1亿吨;2006年中国进口石油1.4亿吨, 自产1.6亿吨, 对外依存度为47%。未来, 我国石油产量基本稳定在1.8亿吨左右, 但需求仍将保持旺盛的增长势头。预计到2010年对外依存度将超过50%。届时我国石油供求格局将发生重大变化。国际能源署《世界能源展望2006》预计, 到2030年, 我国原油进口量将从每天300万桶增长至1200万桶, 对外依存度达到80%。

从上图可以看出, 我国的跨国石油投资已是迫在眉睫。从资源国的角度来讲的, 海外石油投资基本方式有租让制、产量分成合同、风险服务合同、联合经营等四种。如果从我国石油公司角度看, 按照承担的勘探开发风险大小, 海外石油投资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1) 购买储量; (2) 与资源国合作; (3) 与国际大石油公司合作; (4) 购买区块。目前位居我国原油进口来源前10位的国家分别是沙特阿拉伯、阿曼、安哥拉、伊朗、俄罗斯、苏丹、越南、也门、刚果、赤道几内亚。近几年我国从俄罗斯进口的原油数量大幅增加, 2004年所占份额达到8.8%, 比1999年上升了约7个百分点, 俄罗斯已跃居中国第5大原油进口来源国。非洲也是中国原油进口增长最快的来源地。中国企业跨国投资的形式包括全资控股、合资参股和非股权安排的投资模式。目前, 中石油、中国石化、中海油三家垄断了油气勘探生产权;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两家垄断了我国海外油气资源的开采权;下面把我国几大石油企业的跨国投资情况作一个简单比较 (表1) 。从表1可以看出我国石油企业各自有一定的特点, 跨国投资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 由于我国金融业还不够发达, 我国石油企业基本上采用现货贸易方式从国际市场购买石油, 没有利用期货市场套期保值的有利条件;对于国外石油企业及油田的股权收购也常常受到跨国公司和资源国政府的阻挠, 使我国的石油企业饱受困惑, 也给我国宏观经济的平稳运行构成了威胁, 付出了沉重的经济代价。

二、我国石油企业跨国投资分析

利用海外石油资源的主要模式有海外贸易和海外投资两种。通过多年的海外石油投资活动, 我国的石油企业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取得了不少的成绩。但我国石油企业跨国投资仍处于初级阶段, 存在着很多问题。

一是国际油价持续高位振荡, 给我国石油企业跨国投资带来了较大风险。2006年以来, 国际油价持续高位振荡。其原因有世界经济增长、以欧佩克为代表的利益集团通过对产量的控制拉动油价、石油霸权主义刺激、投机商哄抬、美元贬值推动油价等。从石油市场参与人的构成来看, 各类投资者在石油期货市场所占比例, 生产商占15%, 大石油公司占34%, 炼油厂占23%, 消费者占6%, 基金和各类构投资者占22%。

可见国际石油市场参与人构成复杂也是油价大幅波动的原因之一。

二是我国石油企业跨国投资竞争环境激烈。我国石油企业国际化步伐不断加快, 与国际油气资源状况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同时, 国外石油巨头也在进入中国市场, 并已逐步向加工业、勘探开采业延伸。它们在海内外与中石油、中石化等石油企业展开竞争。

今后围绕石油资源的竞争将主要集中在中东—北非、中亚—俄罗斯、我国南海等地区。中东—北非是世界石油资源最丰富的地区, 由于世界对其石油依赖程度的不断加大, 该地区的石油争夺将更加激烈。中亚—俄罗斯介于欧、亚两大消费区之间, 刚刚开放的石油开发市场吸引了众多跨国石油公司参与竞争, 特别是西方国家及其石油公司。俄罗斯远东地区的石油资源潜力和地理位置更为东亚各国所瞩目。世界石油资源和市场分布不均衡的矛盾有加剧趋势。从消费情况看, 当前及今后十几年世界石油消费近80%集中在北美、亚太和欧洲。这种资源分布与消费格局, 使供需不平衡的问题更显突出。

三是我国石油企业跨国投资缺乏整体策略, 投资成本过高, 存在内耗。目前我国的大型石油公司在国际化经营方面, 缺乏关于“往哪里走”、“怎么走”等问题的长远战略规划。在石油企业进行海外投资时, 没有长远的战略和与自身实力相匹配的市场定位。据有关部门调查, 国有石油企业在海外投资不赚钱甚至赔钱的约占2/3。这种局面的形成除了竞争原因外, 与跨国投资缺乏明晰的战略思路和战略定位有着直接关系。另外由于我国的三大石油公司没有统一的机构协调, 往往为了拿到项目内部相互压低价格, 造成内耗, 降低了利润空间。

四是我国石油企业发展粗放, 缺乏国际化经营人才。海外投资自始至终都伴随着各种风险, 如油价波动、汇率波动和合作方政局的稳定性等。不成功的国际合作项目, 尤其是在国外执行的合作项目会造成远比国内项目大得多的经济损失。同时, 资源瓶颈、环保制约的压力也在石油投资的发展中显现。

目前我国石油行业的人才队伍整体素质较低, 大多数人知识面相对狭小, 而石油企业海外经营一定要有雄厚的国际贸易人才。要能够懂得相关的国际法规, 熟悉和了解当地的法律环境。目前我国企业进行国际化经营, 急需大量国际性经营的人才, 但企业对人才投资力度还需要加大, 而且也没有建立起相应的培训机制。

五是信息化建设不足, 投资结构不合理。信息作为一种无形资产对投资回报率的作用很大。企业内部信息化不足会影响企业的经营效率, 外部的信息不足则会影响我们对市场变化快速反应的能力。与国外跨国公司相比, 我国石油企业无论在内部还是外部信息化建设都存在明显不足。中石油在海外投资时主要业务集中在上游, 下游投资比较少;而中石化优势在下游炼油加工。在这种投资结构下, 不利于紧密上下游的业务, 降低成本、抵御风险。

三、前景与展望

跨国投资的发展呈现出不同阶段, 我国石油企业海外投资起初是石油贸易方式, 中期可以采取曲线投资方式等具有隐蔽性的间接投资方式, 后期可以采取直接的投资方式。可见在海外投资的整个过程中, 石油企业可根据投资的不同阶段对投资方式进行相应的调整。我国的石油公司通过依靠国家力量, 与资源国的国家石油公司合作开拓全球资源市场, 同时可以通过帮助当地发展工业和基础设施, 来为资源国的经济发展作贡献。同时还可以利用自己的技术优势, 成本优势等来与国际石油公司进行合作, 勘探国际油气区块。无论是建立战略性石油储备还是到海外购买油田再或是兼并国外石油公司, 都需要大量外汇作为保障。充足的外汇储备为中国利用海外石油资源提供了坚实的资金基础。我国石油企业跨国投资前景可从如下方向着手:

一要开发新油田。开发新油田是最具吸引力及获利最丰富的做法, 但是因为大部分难度较低的可能开采地点已经被西方大型国际石油公司所掌控, 我国的石油公司在这方面可能面临竞争上的困难, 一些仍然可能进行开采的地方位于较偏远的地区, 通常面临政治不稳定的问题。在这方面, 我国已经经历了很多不很理想的投资, 包括支付价格过高, 如我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在委内瑞拉的项目;相关基础设施的开发成本过高, 如需要建设的3277公里管道以开发哈萨克斯坦的Uzen油田;外国政府的政治阻力, 如中海油总公司对于Unocal的收购企图等。这些投资上的失败促使我国政府谨慎对待海外投资项目的审批。但是在全球油价和商品价格迅速飙升的情况下, 之前不具备商业价值的许多项目又吸引了人们的眼球。目前油价的走高已远远超出了我国的控制, 并且已经对经济产生了巨大影响, 我国不得不把自然资源的获取放到国家重要日程上来。

二要发挥地区优势。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 非洲国家努力改善投资环境, 在引进外资开发石油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全球大石油公司正加紧开发非洲油气资源, 新兴产油国发现大油藏的机会较多, 有利于中方开辟海外新油源。有些非洲国家实行捆绑式招标, 要求投资石油勘探开发的外国公司承担石油下游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 中方可利用石化产业优势, 上下游联合介人非洲石油市场。我国具有中亚—俄罗斯石油资源的地缘和政治优势。同处东北亚地区的日本、韩国等, 在保持地区石油市场稳定方面也与我有共同利益。所以要抓住有利时机, 发挥地区优势。

三要关注石油替代产品、新材料生产企业。在能源紧缺下, 我国当前也在发展替代石油产品, 如积极发展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大力发展沼气、太阳能、风能、水电、地热等可再生能源, 尽可能降低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减少污染物的排放。由于我国煤炭储量丰富, 以煤为原材料的煤化工企业相对于以石油天然气为原料的化工企业, 具备较大的成本优势。

四要完善国家石油管理体制。在国务院综合部门内或单独建立相对独立运作的能源 (石油) 综合管理机构, 承担目前仍由各石油公司行使的监管职能和综合管理部门分头实施执行的职能, 并逐步集中分散在国家有关部委的石油管理职能。在此基础上, 尽快完善石油行业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国家能源局已经于2008年8月8日正式挂牌, 标志着这个备受瞩目的能源行业政府管理机构进入正常运转阶段。国家能源局要做的是调整能源发展战略和规划, 研究制定能源法规和政策, 推动能源重大工程合理布局, 加强国际能源合作等, 促进经济平稳健康运行。

五要努力营造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跨国石油公司。应进一步理顺石油公司的组织结构和管理结构, 加快主副业分离, 稳步推进石油公司产权结构多元化, 健全企业法人治理结构, 以建立规范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 强化制度建设, 完善运行机制, 调整好内部各方面关系, 并按照国际市场营销惯例来组织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 根据国际市场需求的变化对公司的生产要素进行优化组合。国家调整进口税收政策, 鼓励国内供应偏紧产品进口, 保障国内供应;完善促进企业“走出去”的财税政策, 鼓励企业对外投资, 促进国际收支平衡。另外, 开始吸引中东产油大国在国内开设炼油厂, 沙特、科威特两个产油大国已经开始在我国建设炼油厂。中东石油巨头积极投资中国石油炼化业, 帮助我国开辟了原油进口的新渠道。这种“市场换资源”的作法, 成为我国解决石油供应安全问题进行的一种全新的尝试。

六要力争石油定价权。原油和其他资源不同, 它不是一个简单的商品。在某种程度上它是国际政治和经济斗争的综合性产物。作为世界石油消费和进口大国, 我国在国际石油定价机制中却没有相应的影响力。目前国际石油基准价格是以纽约商品交易市场和伦敦洲际交易所的石油期货价格来确定的。石油定价权是一个国家的国际地位和综合国力的重要表现, 在定价权的缺失已经成为我国石油安全上面临的最紧迫的一个问题, 它使得我国在国际石油贸易中丧失了主动权, 不得不负担额外的花费。

七要不断创新, 提高管理水平。跨国投资过程蕴藏着巨大风险, 这些风险对于年轻的中国石油公司来说, 若处理不好就会引发危机。跨国公司的跨国经营面临着管理、经营、文化等方面的风险。为了解决海外投资存在的问题, 石油企业要修炼内外功, 一方面提高自身对跨国投资的决策、管理水平;另一方面虚心从外部环境和国际著名的石油跨国公司学习。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1) 转变观念, 以质取胜;政府介入, 减少内耗。在有了海外投资的经验后应把重点从以报价取胜转移到以质量取胜;树立品牌, 不断地开拓市场。另外由于几大石油公司是分散决策, 没有形成一致对外的整体行动。此时政府应该出面介入, 减少内耗情况的发生, 促成企业在海外投资上的相互合作和扶持, 提高整体的竞争力。

(2) 严谨的进行项目可行性分析。跨国投资比国内投资复杂的多, 风险也大得多, 因此评估海外投资的评估部门必须拥有一支高水平的、精通项目评估的技术专家、经济专家和外经贸专家队伍。项目评估必须真正从项目的原始数据、项目的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出发, 做出客观的评价以供决策者参考, 决不能因为要急于走出国门、走向国际市场, 或为了承揽到某个项目而降低评估标准。

(3) 实施人才战略, 培养、储备跨国经营人才。人才是关键, 石油企业必须按照国际标准培养复合型的跨国经营人才, 迅速改变目前我国石油职工队伍中普遍存在的人才短缺的问题。培养人才参与跨国经营的具体业务, 从实践中培养才干, 积累经验。

(4) 优化投资结构, 分散经营风险。我国石油企业在海外投资时要形成上中下游一体化的石油公司。一体化可以紧密上中下游业务之间联系, 保证原材料供给、缩短供应链、降低成本、减少税负等。另外, 一体化石油公司还可以增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平衡经济周期对企业经营带来的负面影响。

总之, 石油企业是资源性企业, 其跨国投资的目的是保证未来能以合理价格得到充分的资源, 因此在进入海外市场时, 应该更多地应采取直接进入战略, 即直接进入目标市场并展开全方位经营的基本战略。虽然很多石油企业拥有大量现金, 但是随着海外投资的不断增加, 融资压力也会越来越大。我国公司海外投资才刚刚起步, 在未来将更为强劲, 我国石油企业的跨国投资将通过影响定价等措施保证国家的正常经济发展, 并逐渐对全球市场产生长远影响。

参考文献

[1]赵春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现状与发展前景》, 《世界经济》2004年第3期。

[2]吴磊:《中国石油安全》,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中国石油能源企业投资发展趋势 篇9

1 石油能源行业投资发展新趋势

天然气汽车发展潜力巨大。经过长期的发展积累, 天然气汽车技术已经基本成熟, 我国基本形成了相对完善的天然气汽车产业链, 国内厂商有近500个天然气汽车车型进入国家机动车新产品公告。得益于技术成熟、燃料成本低和环境友好等方面的巨大优势, 近十年我国天然气汽车数量呈现爆发式增长, 从2000年的不到1万辆增至2012年的近150万辆, 其中LNG汽车约8万辆;加气站总数2784多座, 其中637座为LNG加气站;交通运输业天然气消费量也从8.8亿立方米增至150亿立方米以上, 成为最主要的、也是发展潜力最大的交通替代燃料。天然气汽车高速发展使天然气供应商、消费者和地方政府都能从中受益且投入有限。天然气供应企业受益于LNG价格完全由市场定价, 利润明显高于其他应用领域;对于车辆使用者而言, 天然气燃料成本远低于成品油, 经济效益显著;对于地方政府而言, 天然气汽车清洁环保、价格低廉, 也是解决城市大气污染的重要途径之一。

城市天然气消费量快速增长。2013年, 从主要城市燃气公司业务发展形势看, 城市燃气公司用户数量和天然气销售量稳定增长, 业务区域不断扩大, 行业竞争加剧。随着天然气管道的不断扩张以及供应量的增加, 我国城市天然气消费量迅速增长。2000-2012年, 城市天然气消费量由82亿立方米增至795亿立方米, 年均增长20.8%, 远高于同期16.1%的天然气消费增速。2012年, 我国城市燃气天然气用气人口2.1亿, 占比53.9%, 天然气在城市燃气中的主导燃料地位继续加强。

天然气消费保持两位数增长。2013年, 随着西气东输三线支线、中缅管道等管线相继投产, 加上年初以来的雾霾天气等因素推动全国各地加大煤改气和油改气的力度, 我国天然气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 比上年增长13.9%, 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将由上年的5.4%上升至2013年的5.9%。天然气消费区域扩展,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 2012年城市燃气天然气用气人口达到2.1亿, 估计2013年用气人口超过2.4亿人, 城镇化率达到32%, 随着川渝天然气区域管网与全国管网相连, 西南地区天然气消费量将有一定程度增长。西北、中南等非传统消费地区随着基础设施的完善、天然气供应能力提升和煤改气范围的扩大, 天然气消费量快速增长。

油气储运业务快速发展, 2013年实现了中亚气、西气、川气和缅甸气的南北互通, 全国联网里程达到4万公里, 进一步完善了我国天然气的网络布局, 初步实现天然气资源在国内的统一调配。我国LNG基础设施建设成绩显著, 新增LNG接受能力相当于前三年累计投产能力, 同时LNG商业储备发展迅速, 小型LNG接转站备受关注。储气库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 极大提高了我国天然气的供应安全和调峰能力。原油管道战略性通道建设、成品油管道网络化建设进一步推进。

2 能源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我国能源安全形势严峻, 需要加强能源储运设施建设

完善原油、成品油和天然气储备体系, 加强油气管道安全建设, 统筹资源储备和国家储备、商业储备, 加强应急保障能力建设, 严格管道安全执法, 强化企业管道安全管理, 合理进行管道与其他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 尤其要搞好油气管道建设与城镇化建设的统筹规划、协调衔接。

2.2 国内市场供需失衡, 需求受到抑制

2013年, 我国天然气供应能力继续提高, 国内天然气产量稳步增长, 进口量大幅提升。但仍然难以满足我国快速上升的天然气需求, 造成今年天然气市场供需严重失衡。从全国范围看, 受雾霾天气影响, 全国各地加快煤改气进程, 部分企业在未落实气源的情况下实施煤改气工程, 导致天然气需求量过快过猛增长, 若完全满足用气需求, 估计全年天然气消费将达到1920亿立方米, 而资源供应量仅为1700亿立方米, 供需矛盾为近年之最。

3 未来能源企业发展展望

3.1 我国天然气需求继续快速增长, 供应偏紧

国家出台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推动多地取暖锅炉、工业锅炉煤改气项目快速发展, 交通领域油改气快速推进, 我国天然气需求量将快速增长, 季节性用气特点更加突出。受国家环保政策、管网建设等因素影响, 2014年我国天然气市场仍将保持快速发展。预计全年我国天然气表观消费量将达到1860亿立方米, 同比增长11.0%。而我国国内天然气供应总量将达到1260亿立方米, 我国天然气市场供需形势总体偏紧, 进口气将在国内天然气供应中发挥重要作用。

3.2 城市燃气需求量逐步扩大

2014年我国城市燃气需求量将继续快速增长。一方面, 由于多地实施煤改气项目, 供暖用气量将大幅增加;另一方面, 由于城市燃气管网的覆盖面扩大, 居民生活用气量增加;此外, 为缓解大气污染, LNG公交车、CNG出租车等天然气汽车数量增加。未来, 供暖用气和交通用气有望成为天然气需求的主要增长点。

摘要:简要介绍了能源企业投资发展的新趋势, 天然气汽车发展潜力巨大, 天然气汽车清洁环保, 是解决城市大气污染的重要途径之一, 城市天然气消费量快速增长, 天然气消费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 油气储运业务快速发展。

关键词:能源投资,天然气汽车,消费,储气库

参考文献

石油企业财会管理浅析 篇10

关键词:石油企业;财会管理;核算;信息化

长期以来,石油都是国家战略物资,是其他工业的经济基础,国家负责全部投资,公司领导由政府直接任命,石油产品的生产、销售、价格等完全由国家计划控制。可以说,1985年以前中国石油企业完全是大型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企业的理财行为只是单纯地执行,财务管理工作缺乏主动性。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企业内部体制改革的深化,再加上石油价格的波动和金融市场的复杂,石油企业的财务管理手段迅速提升与市场变化相协调,走出了计划经济下企业理财的固化模式。

财会行业的发展也呈两个特点。(1)在研究方法和手段上,与现代计算技术和信息技术相结合。会计数据处理的电算化、会计信息的网络化;(2)在新的财会领域不断出现人力资源会计、现值会计、资本成本会计等新会计名称。

一、财务中的薪金管理计划

石油公司在经营运行就一定需要人员工作,管理者为了创作更高的价值有必要在财会方面下功夫,人员薪金计划会使这一目标实现。健全石油企业财务管理体制,可促进人与人、部门与部门之间的信息联系的直接性和及时性。

首先要明确企业各层级的经营管理目标,再依据各自的目标确定其理财的职责和权限。能者多劳这个道理我们都懂,在这个时代能力的大小可以决定我们生活质量的好坏。企业各层级有不同的职责,不同的薪金。

二、各部门财政独立,全公司财政管理

各部门需要在确定的理财职权内,自主进行财务管理,避免管理越位和越俎代庖,使每一层级的责权结合起来,提高理财工作效率。同时,为了充分发挥财务部门理财的作用,石油企业应将预算与核算严格分离,并将其职责和权限划分清楚。二者各司其职,相互配合,使财务管理机构更加富有弹性、反映灵敏和高效快速,做到从体制上强化财务管理工作,真正做到“一个全面、三个集中”为核心的财务管理。

全面预算管理就是将一切的收入纳入预算,任何开支也要纳入预算,任何业务部门、业务类型都必须纳入预算。推行总体预算管理,将集团公司的财务办公室从集团公司分离出来,作为集团公司、股份公司预算管理委员会日常办事常设机构,通盘考虑上市和未上市企业的预算指标与考核建立协调机制。探讨大预算管理,将投资、成本、费用、收入及分配等全面纳入集团预算,加强对产品流向、资源配置、产品收入和支出要素的管理控制。通过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对所有信息进行管理和控制。

三、明确的财务核算管理

财务核算严格执行“三个集中,即资金、债务、会计核算集中管理。

资金集中管理,就是企业把利润折旧之后摊销,加上资本经营和经营支出所需要的资金之后抵消的差额,由总部来集中; 2002年中石油开始实行收支双线管理,所有的收入上缴总部,所有的支出,包括生产支出和资本支出都由总部来计划拨付,与之相配套,对于票据集中实行全额管理,下属企业资金支出管理,每天透支支付都是零余额资金管理;通过银行卡来回笼资金,实现信息化管理和货款的封闭结算;实现了中国境内的外汇资金集中管理,对海外子公司实行了资金集中管理,防止资金发生差错或丢失,防止贪污盗窃和挪用公款。

债务集中管理,集团内所有公司采用“统借统还,集中管理”的债务管理模式。融资权上收,集团总部统一签订整体授信额度,新增长短期借款由集团总部统一审批,未经总部批准,成员企业严禁对外提供经济担保。

会计核算集中管理,完成了基于报表的集中,将会计制度、报告流程、信息系统、编码体系、报表体系统一。在首先实现地区公司集中的基础上,实现公司总部一级的集中核算,整个公司只设一个账套,母公司及纳入合并范围的子公司,在一个账套中核算。合并报表一次性自动生成,统一内部交易流程,内部交易直接抵消,统一合并流程,实现直接合并,自动生成合并报表。

四、信息化财会管理

会计信息可以帮助投资者估计证券报酬的期望值与风险。企业需要以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为手段,硬化财务规章制度,减少人为因素,实现高效有序的信息化管理。应用计算机财务系统,实现财务信息与业务流程一体化,以财务管理为依托,针对以前财务资金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广泛采用计算机财务软件,实现财务与业务一体化,进而达到强化监督与控制,规避财务风险,加速资金周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目的。

实现了会计一级集中核算,通过Fmis7.0财务信息管理系统,将原有近两千个会计实体的独立账套集中到一个系统,通过权限的分配从上而下由总部可以查询各地区公司帐务情况,地区公司可以查询所属二级单位账务情况,实现了实时监督、管理、控制,减少了汇制会计报表过程中的人为因素,提高了财务信息传递的速度和质量,实现财务业务内部的资源优化,有效地支持了公司的决策能力,增强了公司的竞争力。

五、总结

在社会化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石油企业的财会管理不断地上升高度,管理方式更是层出不穷,对于提高企业效益效果也越来越显著。

参考文献:

[1]陈汉文 夏文贤 陈 靖:财务会计理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15-44.

[2]蔡曙涛:企业管理案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132-174.

石油企业投资风险管理 篇11

对外直接投资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理论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 发展于70~90年代, 其理论重点是投资动机、投资决策和投资流向三个问题。其中, 投资流向就是区位选择问题。考察所有的对外直接投资理论, 都或多或少地涉及到区位选择问题。

国外主要的学派有:1.以区位经济学为基础的理论, 以成本学派和市场学派为代表。杜能等成本学派认为跨国公司进行区位选择的目标是成本最小化。克里斯塔勒和勒施的市场学派认为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 产品的销售代替运输成本是选址的主要因素, 因此, 关税、自然资源、风险、行政手续都需考虑。2.以产业组织理论为基础, 以内部化理论和国际生产折衷理论为代表。海默 (S.Hymer, 1960) 认为企业到海外进行直接投资的原因在于拥有特定优势。凯夫斯 (R.Caves, 1974) 、约翰逊 (Johnson, 1970) 和巴克利 (P.Buckley, 1976) 等认为市场不完全的国家是对外直接投资应选择的投资区位。邓宁 (J.Dunning, 1977) 真正将区位因素和对外直接投资结合, 他认为区位因素不仅决定了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倾向, 而且也决定了它们对外直接投资的部门结构和国际生产的类型。3.以国际贸易学理论为基础, 以边际产业扩张理论为代表。小岛清 (Kojima K) 认为对外直接投资应该从本国已经处于或即将处于比较劣势的产业依次进行。

我国学者主要以发展中国家为视角, 考察对外投资的区位选择问题。主要理论有:1.就近基准。认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初期的区位选择应遵循地理上的“就近原则”。2.地区渐进原则。该基准强调一国对外直接投资应当首先从那些经济技术发展水平相近或稍微落后的国家或地区开始, 随着投资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对外直接投资能力的扩张, 投资区位逐步向发达国家扩展。3.有效资本型FDI的区位选择。有效资本型FDI区位选择主要是综合考虑资本类型和东道国区位优势。

二、石油企业投资非洲的区位选择

(一) 影响区位选择的因素

非洲是世界第四大石油生产地区, 近年来, 由于中东局势动荡不定, 石油开发商们更加重视蕴藏着巨大开采潜力的非洲石油, 非洲已成为世界油气勘探的热点地区之一。

1.经济规模

据非洲发展银行2007年统计数据, 2003~2006年, 非洲绝大多数国家实际GDP增长率连续三年超过4.5%。与之相比, 非洲产油国实际GDP增长率要高得多。2005和2006年, 阿尔及利亚、苏丹、安哥拉的实际GDP增长率分别为5.6%、5.7%、5.2%和7.9%、11.3%、20.6%。可以预料, 在未来一段时间内, 非洲产油国的经济增长势头仍将持续, 同时不排除少数国家出现飞跃性增长的可能。经济快速的增长和石油市场的巨大的潜力, 必然吸引更多的投资者的到来。

2.资源导向

目前非洲拥有油气探明量的国家共有23个, 其中石油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为利比亚和尼日利亚, 石油剩余探明可采储量分别为53.4亿吨和48.3亿吨, 分别占世界总储量的3.1%和2.8%, 位居世界第九和第十位, 此外, 阿尔及利亚、安哥拉、埃及、加蓬和刚果共和国也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长期以来, 非洲以其石油工业开放程度高、投资工业的崛起, 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非海上丰富的油气资源而吸引外国石油公司纷沓而至。利比亚、尼日利亚、阿尔及利亚等国家石油油气出口能力不断扩大的同时, 也呈现出石油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局面。来自欧、美、亚洲的外国石油公司与越来越多的本土石油公司之间的竞争态势引起世人关注。

3.成本因素

经典的区位理论认为生产成本是外商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在利用相对低廉的生产要素基础上, 企业才能在没有技术改进的情况下扩大利润回报。在对外投资行为中, 外商通常选择成本较低的生产区位。

石油企业的生产成本的主要构成是勘探开发成本。非洲地区石油勘探成功率相对较高, 而勘探成本相对较低。西非地区钻井成功率为35%, 超过10%的世界平均水平。虽然近年来不断发现深海石油, 但由于采用高新技术, 其开发成本正在降低, 并形成一定的比较优势。整个非洲地区石油的勘探开发成本与有“世界油库”之称的中东地区持平, 为3.73美元/桶。而世界其他产油区的开采成本却相对较高, 如美国为13.3美元/桶, 加拿大为7.17美元/桶, 欧洲为8.29美元/桶, 拉丁美洲为4.6美元/桶, 整个世界范围为5.3美元/桶。

4.集聚因素

区域经济学的研究表明, 由于产业集聚过程和城市化进程带来的规模效应和积聚效应对于投资者有一定吸引力, 这些效应往往是和外部性联系在一起, 表现在知识和技术的溢出、供给和营销网络的形成、行业信息的分享等。大量的相关企业在地域上集中在一起, 将可以节约生产成本, 扩大生产和消费需求, 并有利于相互竞争和协作, 提高管理和办事效能。

欧美石油公司近年对非洲油气开发注入了巨资。美国雪佛龙——德士古石油公司过去五六年在非洲投入了50亿美元, 今后5年将再投200亿美元;壳牌石油公司今后5年对非洲油气投资将比从前翻一番;埃克森美孚公司计划在未来10年内投资500亿美元, 用以开发非洲的油气资源。据统计, 2006年, 非洲浅海石油开发投资共计60亿美元, 到2011年可望达到120亿美元。预计2006~2010年, 非洲深海石油开发投资可达400亿美元。2007~2011年, 非洲沿海将有133个浮式生产储油船投产。随着亚洲石油公司的进入和非洲本土一些石油公司的快速崛起, 非洲大陆正在形成一个潜力巨大的油气产业集群。由于外部经济规模经济和路径依赖的存在, 我们石油企业可以分享这种外部性。

5.其他一些非经济因素

非经济因素主要指文化环境、政治环境、法律环境。文化背景的巨大差异, 东道国国内政治局面的不稳定以及法律体系的不完备都会都对投资主体造成很多的障碍。在文化方面, 传统宗教在非洲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仍有根深蒂固的影响, 不论是伊斯兰教还是基督教在非洲都有一个吸收传统宗教走本地化道路的过程。而在对待当地外国公司的态度上, 非洲许多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有利于外来投资的宏观经济政策和吸引外资的优惠政策。在政治方面, 近年来非洲大陆的政治局势总体来看, 继续朝着稳定和缓和的方向发展。在非洲国家和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下, 非洲大陆没有出现新的重大动荡和冲突。非洲国家间关系出现积极的新局面, 绝大多数国家在国际场合、泛非以及次区域层面都进行了较好的合作, 曾因为各种原因而关系僵化的国家之间也开展了有效的对话。当然, 非洲目前的稳定与缓和依然只能是“相对而言”, 仍然存在大量的不稳定因素。例如, 刚果 (金) 东北部部族间的血腥暴力持续不断, 科特迪瓦与索马里的和平进程仍然曲折等等。此外在一些重大的地区和国际问题上非洲国家之间仍然存在分歧。在法律方面, 随着非洲石油工业的蓬勃发展, 非洲有42个主要产油国对其法律法规做出了修改和补充, 如利比亚和摩洛哥都颁布了新的石油法;安哥拉和埃及都修改了石油法;阿尔及利亚新的石油法正在制定中;埃及政府修改了区块招标和开发的部分条款, 包括推出面积更大的区块、延长协议执行年限和对老油井再开发提供补贴等。

(二) 对非洲主要产油国的投资环境分析

本文以香港中文大学闵建蜀教授提出的多因素评估法为基础, 结合非洲石油行业的特点和区位选择主要因素, 对非洲主要产油国的投资环境进行评估。

这种方法的主要步骤是:在具体评估东道国投资环境时, 首先对各类因素的子因素做出综合评价, 然后据此对该类因素做出优、良、中、一般、差的判断, 最后在此基础上计算该国投资环境的总分数。其计算公式如下:

undefined

式中:G为投资环境总分数;Wi为第i类因素的权重;Ai、Bi、Ci、Di、Ei分别为第i类因素被评为优、良、中、可、差的百分比。投资环境总分数的取值在7~35之间, 愈接近35, 则说明投资环境愈佳;反之, 愈接近7, 则说明投资环境愈差。具体见下表:

非洲共有23个产油国, 其中尼日利亚、阿尔及利亚、安哥拉、埃及和利比亚5国的产量约占非洲地区总产量的82.9%。运用多因素评估法, 对上述五大产油国的投资环境进行简要的分析。

下面对此7个区位因素分五级评分:优5分, 良4分, 中3分, 一般2分, 差1分, 对五个主要产油国进行评分比较, 权重数值方面主要参照专家意见及行业分析报告。

通过对非洲主要产油国的投资环境评估, 认为非洲主要产油国投资环境较好 (5个国家的得分都超过了中等评估分数21分) 是中国石油企业进行对外投资获取油气资源的战略选区。

三、中国石油企业非洲投资的区位分布现状

早在20世纪90年代, 中国就开始了与非洲国家在能源领域里的合作, 随着中国和非洲经济贸易关系的快速发展, 中国石油企业与非洲国家在油气开发领域的合作也日益密切。截至2006年底, 中国在非洲较大型的油气合作项目共27个, 涉及苏丹、阿尔及利亚、安哥拉、尼日利亚等14个国家。

1995年, 中国石油公司在苏丹的石油勘探工作在资金匮乏、技术人力严重不足的情况下, 大胆打入苏丹石油市场。此后, 中国与苏丹油气领域的合作取得巨大突破, 现在, 中国在苏丹投资的石油项目主要包括:1.苏丹油田1、2、4区块开发。1996年11月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中标获得苏丹穆格莱德油田1、2、4区块开发权, 并负责组建作业集团——大尼罗河股份有限公司, 中方占最大股份 (40%) 。2.喀土穆炼油厂。中油集团和苏丹政府各占50%股份, 项目于2000年5月正式投产, 年加工能力250万吨原油, 目前运行良好。3.喀土穆石油化工厂。中油集团占股95%, 苏丹政府占股5%, 2002年3月正式投产, 设计年产1.5万吨聚丙烯。

在阿尔及利亚, 中国石化集团公司于2002年10月中标并签约扎尔扎亭油田提高石油采收率项目, 该项目合作期20年, 中方投资75%, 预计投资1.68亿美元, 中方保证该油田在合同期内累计产量至少达到1.62亿桶, 项目由中方总承建。中石油和阿尔及利亚国家石油天然气公司于2003年7月14日正式签约启动阿德拉尔油田上下游一体化项目, 拟建成年产60万吨的油田, 中方预计投资2.45亿美元。

在尼日利亚, 中石化2003年成功中标可采储量为2130万桶的边际油田, 预计总投资1.5亿美元。2005年5月, 中石化与尼日利亚签署协议, 投资5亿美元海上石油勘探开发。

在利比亚, 中石油于2002年6月中标528公里的输油、输气双管线工程项目, 合同金额1.45亿欧元, 是中国在利比亚承建的规模最大的工程承包项目。2004年, 中石化与利比亚国家石油公司签订了1000万桶总金额3亿美元的全年原油进口合同。

在尼日尔, 2003年底中石油与尼日尔政府签署关于Tenere和Bilma两个区块的石油勘探协议。

中国虽然同大多数非洲国家在政治上友好, 但进入非洲石油领域却比较晚, 欧美跨国石油企业在非洲的基础比我们要牢固得多。中国在非洲已有的石油项目多处于非洲大陆东部, 其油气品质和地缘优势不如西非和几内亚湾沿岸国家, 而且项目所在国政局相对较为复杂, 如苏丹南方局势不稳, 给中国石油企业的业务发展带来了不少风险和困难。

四、优化石油企业对非洲投资的相关建议

(一) 加强对非洲的研究, 树立中国石油企业品牌

中国石油企业应在加强对非洲国家的经济、市场和技术分析的同时, 还要对非洲地区的政治、宗教、文化等方面进行研究, 特别是要关注地区局势及资源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动态, 建立健全环境风险识别、控制和防范机制, 以帮助企业提高抵御和应对各种风险的能力, 逐渐建立起具有一定规模的、经济的、稳定的石油供应和保障体系, 以确保我国的石油安全。此外, 在进行商业活动、获取经济效益的同时, 应加大对非洲环保、教育、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等事业的投入, 树立中国石油企业的品牌形象, 实现与油气资源国当地社会的和谐与可持续发展。

(二) 增强和其他国家石油公司的合作

近年来, 中国石油公司在非洲取得的新进展, 在一定程度上触动了欧美主要石油公司的利益。尼日利亚和安哥拉分别是非洲的第二和第四大油气资源国, 西方大石油公司也主要依靠其在尼日利亚和安哥拉的油气资产建立了它们在非洲油气市场的主导地位, 是目前非洲对外油气合作的核心区域。中国石油企业应采取多种方式扩大在尼日利亚、安哥拉以及日益开放的阿尔及利亚和利比亚等国的油气市场份额。如参与资源国的开放区块招标, 择机收购国际石油公司在主要资源国的油气资产, 参股现有大型油气开发项目, 与国际石油公司进行资产互换等, 此外, 在非洲本土石油企业快速壮大的形势下, 和非洲石油公司结成利益共同体可以在更大程度上保障中国石油企业的合法权益, 分散风险。

(三) 选择区位环境优良的地区投资

在非洲, 那些法律秩序良好、制度相对完善和社会运转协调国家的石油资源大多被西方大石油公司所控制, 中国在非洲的投资地往往是高风险国家或地区。石油企业的投资重点应放在区位环境优良的国家, 要做到统一布局, 整体规划。比如在投资环境比较好的苏丹、埃及、阿尔及利亚、利比亚、加蓬、突尼斯和安哥拉, 除了不断增加自身的直接投资, 中国公司也应大胆探讨与西方和非洲本土等一些石油公司进行合作来进入市场。此外, 尼日利亚、刚果、喀麦隆、尼日尔、埃塞俄比亚、索马里和乌干达等国家也值得关注, 其投资环境一旦改善, 将具有很大的投资潜力。

摘要:非洲的石油储量巨大, 被称为“第二个海湾地区”。近年来, 非洲石油工业发展迅速, 成为全球石油勘探活动最活跃的一个新区。中国与非洲国家的石油合作已有近十年历史, 因此研究我国石油企业在非洲投资的区位选择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分析了影响我国石油企业投资非洲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 并对非洲主要产油国的区位环境进行评估, 在此基本上提出优化石油企业投资非洲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非洲石油,区位选择,环境评估

参考文献

[1]张刚.外国石油公司在非洲的竞争趋势分析[J].国际石油经济, 2008 (3) .

[2]史凌涛.非洲地区石油工业投资环境[J].国际石油经济, 2004 (10) .

[3]陈宗德.非洲投资市场及我国对非洲投资概析[J].西亚非洲, 2004 (1) .

[4]何琬, 郑迎迎.中国与非洲的石油贸易与合作[J].国际经济合作, 2007 (11) .

[5]熊洁敏.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模型分析[J].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 (6) .

[6]李莹.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环境选择和产业选择[J].资本市场, 2008 (3) .

上一篇:港航人才下一篇:水力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