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企业信息化管理

2024-07-03

石油企业信息化管理(共12篇)

石油企业信息化管理 篇1

石油石化行业是一个跨学科、多专业相互配合的高度技术密集型行业,石油石化行业的信息化一直伴随着行业的发展,并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工程造价是衡量工程建设投资效益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指标,其对工程建设的质量、安全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工程造价管理不仅仅是个经济问题,它是集经济、技术与管理为一体的综合学科,工程造价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投资效益的好坏,工程造价管理充分体现了工程建设单位的工作质量和管理水平。

一、国内外石油企业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建设发展现状

国外主要石油公司如埃克森美孚、壳牌公司不把工程造价管理信息系统作为单独的管理系统,而将其功能分散在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各个环节,如财务管理中的工程预算编制功能可以对石油企业工程预算参数及过程进行管理控制,实现企业预算的汇总平衡;项目管理中的招投标管理、项目前期研究中综合经济评价、材料价格管理等功能。

我国目前主要石油企业对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建设集中于价格网上发布、价格预决算的编制等方面,虽然部分企业开发出了诸如价格定额管理系统、油气田工程造价信息共享系统等,[2]但还未将整个石油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建设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研究和建设。

二、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的必要性

1. 石油企业工程造价管理的信息化已成必然趋势。

目前,数字油田建设已成为众多石油企业,特别是上游油田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对于下游企业,与数字油田对应的“数字石化”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并已经成为各石化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热点。数字油田和数字石化作为数字石油最重要的两方面内容,引领着新时期石油行业的信息化。这给石油企业工程造价管理提出很多新的要求。石油企业工程造价管理越来越依赖于信息手段,与之相应的工程造价管理模式也将发生相应的转变。石油企业已经在工程造价管理中运用了计算机网络技术,通过网上招投标,价格共享系统等开始实现了石油工程造价管理的信息化建设,石油企业工程造价必将实现完全的信息化管理。

2. 石油企业工程造价管理的信息化促进管理模式的转变。

迄今为止,全球近90%的石油天然气企业实施了具有行业针对性的ERP系统(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其中一些企业已经初步实现了协同电子商务。现在,每天有超过50万石油企业的各级管理人员通过全面集成的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企业的战略、勘探、开发、炼化、营销及人财物等全面管理,管理信息化成为石油企业决胜国际竞争必不可少的管理基础和重要手段。信息技术的应用目标就是将分散的公司级管理系统逐步整合到集团级的管理系统,将业务系统或按区域、或按业务板块进行系统整合实现系统的高度集中,达到业务模板和数据的高度统一。

在ERP在国内石油企业大力推广的背景下,符合经营管理、生产建设的实际情况及技术先进、功能强大、信息资源共享的工程造价管理系统可以有效控制石油工程造价,提高投资效益。

三、石油工程造价管理的主要内容

1. 石油工程造价综合分析。

从总体上对石油工程造价进行分析。一是石油工程造价总量分析,主要内容有:实际结算与计划投资对比分析、石油工程造价趋势分析、实际结算与实际成本对比分析、施工队伍能力和劳动效率分析等。二是综合指标分析, 主要内容有:新建百万吨产能投资分析、新增亿吨探明储量投资分析、老油田投资效益指标分析等。

2. 石油专业工程定额结算。

石油专业工程定额结算是对石油专业工程实际结算情况、重要指标、造价构成要素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做出正确评价, 反映石油专业工程造价的内在规律。主要内容有:石油专业定额结算总量分析、石油专业定额结算因素分析、石油专业工程定额分析。

3. 石油地面工程预结算。

石油地面工程预结算是指对石油地面工程造价的概算、预算及结算进行对比, 并对造价构成要素、影响因素、变化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科学、准确、全面反映工程造价的内在规律。主要内容有:石油地面定额结算总量分析、石油地面定额结算指标分析、石油地面重点单项工程造价分析。

4. 石油工程结算额与实际成本的对比分析。

石油工程结算额与实际成本的对比分析, 是按可比口径将最后审定的工程结算额和施工单位的实际成本进行对比分析, 为施工单位的成本控制和石油工程定额的修订提供依据。着重从石油专业工程和石油地面工程两个专业进行分析, 其中, 石油专业工程主要内容包括:石油专业工程总量分析、施工单位工作能力分析、成本构成要素差异原因分析和单项重点工程分析。石油地面工程主要内容包括:总量分析、单项工程结算收入与实际成本的对比分析和清单计价方式招标项目标底价和中标价对比分析。

四、石油企业工程造价信息化管理建设的举措

1. 石油企业工程造价信息化管理的目标方法。

石油企业工程造价管理的目标就是利用科学管理方法,合理确定造价和有利控制造价,以提高施工企业的经营效果,确保施工企业健康发展。工程造价管理是建设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始终贯穿于建设项目的全过程,即从工程招投标开始至整个工程竣工结算为止。

石油工程造价信息化的建设要融入到石油企业经营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中。石油企业经营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主要是通过规划计划与评估、工程造价、财务、供应、基建和质检等部门结合,实现从项目提出到工程造价结算的全过程信息网上流转和动态控制,经过与相关信息系统的信息共享,逐步实现重点建设项目进度、物资消耗和施工质量三位一体的动态管理。通过造价信息与物资价格、计划、财务及施工单位的物资消耗等有关信息资源的综合分析,找出影响工程造价的关键因素,以利于进一步提高综合投资效益和其它管理工作的进行。

2.石油企业工程造价信息化管理的实现途径。

(1) 以完善标准体系为核心。石油企业分布区域广, 经营管理基础信息资源量大, 涉及单位和部门多, 要实现跨地域、跨单位、跨部门信息资源共享, 其信息化建设必然要统一标准。信息标准化体系包括信息代码标准、信息技术应用标准和信息管理标准三部分。石油工程造价信息系统作为石油企业经营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中一个重要的基础环节, 其建设标准必然要融入信息标准体系之中。在工程造价信息体系中, 畅通和利用是关键。信息载体水平越高, 共享性、互通性越高。而所谓推进工程造价信息化, 就是要解决工程造价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互通、共享。其前提是要建立数据标准体系, 工程造价数据标准体系一般涵盖两大内容, 即基础信息数据的标准和数据交换的标准。数据标准体系的建立必须与工程项目建设和工程造价管理全过程相对应, 以满足石油工程造价信息资源的收集、分析、利用, 全过程造价数据的交换, 造价管理机构测算、发布各阶段各时期工程造价信息, 以及相关企业开发内部投资管理系统的需要。 (2) 以石油企业数字化建设为动力。数字油田本身也成为各油田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战略目标。数字化管理、数字化建设在各油田企业大力推广, 借着石油企业数字化得建设推动石油企业工程造价信息化管理。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对能源的需求大幅增长, 在目前石油企业投资项目快速增加的情况下, 石油工程造价信息资源也随着大量增加。如何快速、准确地整合这些信息资源, 做好资源的处理、再生和利用, 是建立全方位信息服务体系、实现石油工程造价管理的科学化, 石油企业数字化建设为实现石油工程造价管理的信息化提供了机遇和动力。 (3) 以培养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人才为根本。石油企业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同其他任何工作一样, 最终决定于人力资源。实现石油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 当务之急是培养出一大批既懂信息技术, 又懂石油工程造价业务的复合型人才。因此要建立相应的机制, 采取多种有效形式, 培养适应石油企业各层次的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人才。

综上所述,石油工程造价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已成为相关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必将为石油工程造价管理水平的提高提供强有力的支持。石油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建设作为石油企业数字化建设重要组成部分,将在石油企业管理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

石油企业信息化管理 篇2

随着信息化建设进程飞速发展,作为信息载体的计算机、互联网已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各个层面得到广泛应用。计算机网络的开放性、灵活性和广泛性在全面数字化的今天给经营管理带来了便捷、高效、有序的工作环境,同时也带来了较大的安全管理隐患。安全漏洞的增多、管理的交叉混乱、恶意的网络攻击使网络安全管理遭受了较大的冲击,成为信息化健康发展的绊脚石。网络信息管理疏于安全的防范将危及到企业生产经济的有序发展。石油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任何风险都可能导致国家经济受到重大影响。因此,提高石油企业信息安全意识,加强信息管理应以保瘴服务和应用为目标,强化安全意识、制定周密的安全手段从而构建完善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

1、加强企业信息管理的必要性

1.1企业信息管理概念

石油企业信息化管理 篇3

石油企业作业的物料不管是原料,中间体还是产品通常都有毒,易燃爆,高腐蚀的特征,具有非常大的危险性。因此,石油企业在生产,使用,运输以及存储过程中一旦处理不慎,就会造成事故,石油企业发生火灾爆炸等事故比其他行业要多。石油企业一旦发生事故,人们的生命财产都要受到严重损失,甚至毁坏整个装置,使得国家蒙受损失。安全是石油企业生产的基础和关键,在石油企业生产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石油企业安全管理系统能够实现事后管理变为事前监控,从而进行石油企业安全的主动管理。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在石油企业的生产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1 石油企业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重要作用

第一 ,安全管理信息系统能够进行石油企业的日常安全管理。通过安全信息管理系统对日常安全信息进行及时发布,包括油田安全要问,油田安全生产动态,油田安全生产天数,油田事故信息,事故原因,处理情况,日后措施等;能够实现对油田事故的专项事故查询,浏览,监控等;石油企业各部门要制定及实施安全计划,信息管理系统对各部门安全计划进行管理。同时,通过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建立安全奖惩平台,从而加强石油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保证石油企业各生产部门的安全生产。

石油企业信息化管理 篇4

电力设备的健康水平是电网安全运行的关键, 电网设备出现缺陷, 轻则影响设备运行, 重则危及电网的安全稳定。加强缺陷管理, 提高检修、消缺质量是保证电网安全运行的重要环节。因此, 缺陷管理对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和优质供电起着重要作用, 必须高度重视电力设备缺陷, 认真开展电网缺陷管理工作。

2 设备缺陷信息化管理的意义

2.1 设备缺陷管理的目的

实行电网设备缺陷管理, 目的是降低设备缺陷发生率, 提高设备缺陷消除率, 提升设备管理水平, 使电力设备在零缺陷状态下安全、可靠、经济、稳定运行。只有严格执行有关规章制度, 建立良好的设备缺陷管理机制, 利用计算机、网络等现代化管理手段, 加大设备缺陷管理力度, 才能做到责任分明, 目标明确, 缺陷发生、处理有章可循、有据可查。

2.2 设备缺陷信息化管理的意义

对电网设备缺陷实行信息化管理, 可实现对缺陷的全过程化管理, 做到缺陷数据的及时收集、快速汇总、科学分析。

(1) 有利于及时发现电网运行中的薄弱环节, 对可能引发事故的危险因素做到心中有数, 以便于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2) 有利于提高电网缺陷消缺率, 保证电网处于安全、健康状态下运行。

(3) 有利于运行部门与检修部门间的信息交流, 便于统一指挥, 保证消缺及时、准确。

(4) 通过对缺陷的统计分析, 及时的消除电网隐患, 实现对缺陷的分类、分级处理, 有利于对设备的状态检修的安排。

(5) 为电网的技术整改、设备引进提供依据。

3 目前油田电网缺陷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油田电网各发、供电单位的设备缺陷管理的形式多样, 情况不尽相同。缺陷管理缺乏统一的规章、制度, 无法规范电网缺陷消除。大部分单位对缺陷的发生和处理仅仅只是做记录, 缺陷消除后也没有进行更深层次分析和研究。

从电网设备缺陷管理的现状来看, 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 电网缺陷管理制度的缺乏使得缺陷类型鉴定、处理没有统一标准, 缺少必要的管理手段, 这就有可能延误了缺陷的上报处理, 造成事故的发生。

(2) 各类缺陷要求的处理时间没有明确的标准, 如果对缺陷影响的认识程度不足, 有可能造成较严重的缺陷不能及时处理, 酿成事故。

(3) 缺陷处理不彻底, 致使某一设备缺陷重复发生。其主要原因是由于检修工艺、备品材料质量有问题。

(4) 一般缺陷遗留时间过长, 致使无法实现电网零缺陷率管理, 影响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

因此, 探讨有效的设备缺陷管理手段, 切实将缺陷管理工作做好, 对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有着重要的意义。

4 电网缺陷信息化管理的应用探讨

电网缺陷实行信息化管理, 能改变现有缺陷处理模式, 通过周密、科学的管理方式, 对缺陷实施高效的管理。利用局域网资源构建电网设备缺陷信息化管理系统, 可实现管理人员在局域网内任意计算机上登陆访问系统, 了解、掌握设备缺陷状况, 使得设备缺陷管理更加便捷。生产技术部门也可通过该系统对设备缺陷进行统计分析, 为设备缺陷治理提供方案。

电网缺陷信息化管理应实现设备缺陷录入、批准、消除、验收等标准化流程, 实现对设备缺陷的分类、统计、分析, 设备缺陷管理的功能性和多用户方面也应具备拓展性。

4.1 缺陷管理应实现标准化管理

缺陷管理系统应建立良好的人机对话界面, 根据订立的缺陷标准, 完成缺陷的准确录入。缺陷从记录上报、逐级审核、安排处理、消缺验收实现全过程控制, 做到了无遗漏、有监督。缺陷管理系统可以与变电设备的检修试验管理相结合, 共同形成完整的闭环生产管理体系。

4.2 缺陷管理应实现多任务处理

缺陷信息化管理应实现对各变电站的缺陷进行多角度分析, 能做到按设备类型、缺陷类型、缺陷程度等不同形式进行查询, 便于生产管理部门对缺陷的统计、分析。信息化管理的应用要满足不同用户的不同需求, 实现按月度、季度、年度对缺陷进行汇总、分类、分析与研究, 绘制各类电网设备的缺陷统计图表。相关部门通过缺陷信息化管理, 可切实了解设备缺陷情况, 寻找设备运行规律, 以便指导今后电网设备的设计改进、工程选型、运行维护等工作。

4.3 缺陷管理应跟踪电网设备运行情况, 合理安排消缺

通过缺陷信息化管理, 可以随时掌握设备运行情况, 做到心中有数。按照缺陷性质, 是否影响设备安全运行, 是否立刻安排解决, 或纳入月度生产检修计划, 或结合设备状态检修进行消缺, 确保设备运行良好。缺陷信息化管理的应用, 为制定生产计划提供了依据, 对缺陷较多的的设备, 及时跟踪处理。

4.4 缺陷管理应明确缺陷处理责任

通过缺陷信息化管理, 明确各方应承担的责任, 对未按照规定日期完成消缺者, 对同一缺陷出现多次消缺者, 对出现的缺陷不按规定汇报而引起严重后果者等, 追究其责任。缺陷实现信息化管理后, 可以督促运行人员加强设备巡检, 突出重点;可以加强检修人员责任意识, 从而深入分析缺陷发生的真正原因, 以便将缺陷彻底消除。各部门分工协作, 从而提高技术水平, 提升管理能力, 降低缺陷消除时间, 减少了设备停运时间, 保证了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5 结束语

基于局域网的电网缺陷信息化管理系统得以推广, 可以使电网管理真正从传统人工模式走向计算机信息化管理模式, 使工作效率显著提高, 工作条件明显改善。电网缺陷信息化管理工作的深入落实, 保证了电网安全运行, 提升了企业的管理水平。

摘要:本文对电网缺陷实行信息化管理进行了阐述, 分析了目前电网缺陷管理存在的问题, 对缺陷信息化管理应用进行了探讨。

石油企业信息化管理 篇5

摘要:

关键字:

国际石油公司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企业信息化应用已十分成熟,石油勘探开发信息技术应用不断推陈出新。信息技术的应用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信息的采集和处理仍是提高石油勘探开发效果的基础,同时也推动勘探开发工作向“知识型”工作发展。

第十五届世界石油大会曾就“石油工业信息管理”的专题研讨认为,形势的发展已经把利用信息技术、改进信息管理作为提高勘探开发效益和获取更大利润的主要突破口之一。最近几年勘探开发工作有所突破,主要是与数据的采集有关。例如,三维地震、新的测井技术及随钻信息采集等,无不极大地拓展了人们采集的数据量。有了这个基础,才能带来一系列后续性的处理、传输、存储、解释、利用、增值等过程,这就是“知识型”工作。

“知识型工作意味着把数据转换成可供做出正确决策的信息,而正确的决策可提高投资的回报”。

如何实施知识型工作,根据壳牌国际勘探开发公司的定义,它由三个部分组成:

A.由有专门技术能力和人际能力的工作人员组成的跨学科团组;

B.业务过程也是方法,用来实施对某一资产(油田、油藏)在其整个生命周期的管理;

C.知识工具,包括数据、应用程序、计算机及网络等。

知识工作过程形象的说明了从数据——信息——知识——智慧的过程。

要做到这一点,需要4个方面的技术支持:

A.软件工程环境;

B.数据模型及有关的算法和工具;

C.关系型的、分布式的、目标导向的数据库管理系统;

D.数据质量控制技术——录入技术、镜象监视、完整性检查。

信息的采集和处理是最重要的基础。

(2)网络化加快远程作业的实现,各大油公司大力加强自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总部在美国休斯敦的POGO公司,他们承担泰国海湾B8/32区块的勘探开发作业,该作业区距曼谷240公里,距休斯敦11000英里。由于时间紧迫,加上区域性地层特点(泰国海湾是世界上钻井速度最快的地区之一),要求工作快节奏,现场工作与总部管理决策紧密衔接。他们打破常规,不再在泰国设立办事机构,而是在现场(钻井平台)安装VSAT卫星地面站,通过CISCO路由器,进入INTERNET网,与休斯敦建立通道。有关钻井、造斜、测井、气测等数据,以加密形式迅速传到总部,登录到数据处理软件包中,进行实时数据处理与分析,供分析集成做出决策,再反馈至现场执行。所以平台上的钻井工程师与总部的钻井专家、地质师、地球物理师、油藏工程师如同在一个“虚拟办公室”中协同工作(确定井位,设计和调整井身轨迹,调整钻井措施,商定完井策略等等),效率大大提高,成本大幅度降低,取得了显著效益。

斯伦贝谢集团的网络,在80年代初就初具规模,目前连接着超过55个国家和地区的19000个用户,并通过卫星通信VSAT到达各油气开发现场。

(3)INTERNET向两头延伸,出现了“EXTRANET——INTRANET——INFRANET”的结构。

基于INTERNET技术,建立起企业内部、外部网络(INTRANET),联接企业、市场、合作伙伴、供应商、客户等。那么被称为“跨世纪的自控新技术”——信息技术与自控技术的融

合,是把现场自控网络(也称底层网络INFRANSTRUCTURE NETWORKS)与信息网络融合与集成,为企业信息化或企业综合自动化创造有利条件。包括:

A.建立综合实时信息库,实现两种网络的集成,为企业优化控制、生产调度、计划决策提供技术支持。

B.具有分布式数据库管理功能,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完整性、原始性、及时性和互操作性。

C.能实现远程监控,包括远程诊断、远程软件维护与下载等。

(4)勘探开发作业管理四个层次的集成(综合一体化)。

A.数据集成——解决不兼容、不同格式与数据结构问题,实现为所有技术人员提供通用的“即时信息”。

B.专业集成——在项目组内的专业集成,以多学科团组重组工作流程。为此需要四个方面的技术支持:能及时访问数据;跨学科易于共享数据的集成应用软件;高度交互的计算环境;三维模拟与可视化技术,深化项目组的工作过程和成果。

C.部门集成——不同项目组之间的工作集成,如油藏描述小组与钻井小组及地面工程建设装备小组的工作一体化,以缩短油田开发周期。

D.全企业范围内的集成——企业高层领导能够交互使用公司积累的知识资产,以便做出正确的决策。

(5)信息共享与集成的客观要求,POSC将发挥石油信息界“联合国”的作用。

随着勘探开发活动的扩大与深入,一方面产生的数据量越来越大;另一方面反映复杂地质对象的各种数据,在计算和应用过程中,如何将其设置在一个统一的计算环境下——有一个统一的石油勘探开发综合集成平台,最大限度地利用先进的软件工具,这不仅是油公司同时也是各类工程服务公司的发展需要。

由BP、谢夫龙、埃尔夫、莫比尔、德士古5家大石油公司于1990年10月创建了POSC——Petrotechnical Open Software Corporation,这是一个非盈利会员制组织,目前会员已达125个,包括跨国石油公司、石油工程服务公司、政府部门、主要的计算机硬软件厂商。

POSC的宗旨是致力于国际石油勘探开发计算机软件的集成和规范化,为石油勘探开发技术应用全过程提供一套标准化的软件集成平台。这个软件平台由一系列连接石油技术应用软件、数据库管理系统、计算机工作站和勘探开发用户之间的标准化软件组成。

综合上述,世界各大石油公司在信息化建设和信息研究方面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他们在信息采集和利用的广度和深度上都远远地走在我们前面。他们大概有以下一些做法:

A.对付低油价的策略,除在管理上紧缩开支、裁员、兼并、强强联合等以外,主要依靠科技,尤其是以信息技术的渗透、信息技术与工艺工程的融合为主的一系列技术突破来降低成本,增强企业竞争力。

B.通过信息化与信息技术的应用,提高工作质量、提高工作效率。

C.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信息网络的功能。

D.在信息的利用中十分强调综合集成。

E.油公司数据资料管理方式发生了变革。

F.以信息技术改进油公司的管理、建立“数字神经管理”。

(6)数据仓库技术应用日趋成熟

业界公认的数据仓库概念是W.H.Inmon在《建立数据仓库》一书中提出的:数据仓库就是面向主题的、集成的、不可更新的(稳定性)随时间不断变化(不同时间)的数据集合,用以支持经营管理中的决策制定过程。

数据仓库中的数据是面向主题的,它与传统数据库中的面向应用相对应。数据仓库的主题是

一个在较高层次上将数据归类的标准,每一个主题对应一个宏观的分析领域;数据仓库的集成特性是指在数据进入数据仓库之前,必须经过数据加工和集成,这是建立数据仓库的关键步骤。它能够统一原始数据中的矛盾之处,还能够将原始数据结构从面向应用向面向主题转变;数据仓库的稳定性是指数据仓库反映的是历史数据的内容,而不是日常事务处理产生的数据,数据经加工和集成进入数据仓库后是极少或根本不修改的;数据仓库是不同时间的数据集合,它要求数据仓库中的数据保存时限能满足进行决策分析的需要,而且数据仓库中的数据都要标明该数据的时间属性。由于数据仓库的具有偏向工程应用的特性,因而在技术上可以根据它的工作过程分为:数据的抽取、数据的存储和管理、数据的展现等关键技术。国外许多大型的数据仓库在1996-1997年就建立了,从此数据仓库开始日益流行。schemburger、landmark、Sybase、Platinumtechnology、HP、IBM等公司都已经研究出了各具特色的数据仓库解决方案和相应的软件产品,国外大的石油公司基本是以服务外包的形式建立了自己的全球化数据仓库,前面所说的schemburger、landmark等都是服务提供商。据IDC对欧洲和北美62家采用了商务智能技术的企业的调查分析发现,这些企业的3年平均投资回报率为401%,其中25%的企业的投资回报率超过600%。数据仓库被广泛应用的原因就是它为最终用户处理其所需要的决策信息提供了一种有效方法。

(7)企业信息门户技术实现“4W1H”管理。

石油企业信息化管理 篇6

关键词:云计算;石油企业;信息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 TE3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35-160-2

1 概述

利用互联网方式从而提供可伸缩的虚拟化动态服务资源的计算模式称为云计算。Google的CEO埃里克施密早在2007年就提出了云计算概念。经过近十年的发展时间,Google云计算的服务器已经达到100多万台。同时亚马孙、微软、戴尔等多类涉足IT的知名企业也推出了各自的云服务。这些服务不仅提供了新型的服务方式也推动了新型行业的发展,形成了新的技术产业链。

2 简析云计算对石油行业的影响

2.1 存储数据服务

对于大多信息安全企业,云计算存储服务的组织结构详情如下:企业的信息平台为核心,有机联合旗下的所有子公司,同时不断整合所有子公司的业务流程,确保所有子公司与总公司之间的信息资源达到共享。这样既可以实现不同区域之间企业的信息资源的快速交换,也同时避免出现各个企业之间孤军奋战,相互孤立的情况出现。保证子公司与总公司之间的资源可以及时达到共享,同时也将资源优化配置效率不断提高。

2.2 符合绿色环保理念

云计算可以实现服务器利用率的最大化,不仅可以使不同的程序之间进行虚拟化的信息交换,而且提高了资源之间共享的效率。除此以外,云计算可以让不同操作程序之间的服务器达到共享的目的。因此云计算技术对于服务器的质量要求也较低,这样对于空间的储存能力要求也相对较低。并且,也可以降低有关的对环境的影响程度,真正意义上做到了成本减少以及环境保护双赢,确实可以称作是绿色的IT技术。中国石油系统引进云计算的主要目的是实现资源的优化整合,石油企业在我国经济来源中占有重要比例,石油系统需要拥有众多的服务器数量,导致管理难度不断增大,一旦没有对服务器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那么就会导致资源不断浪费。而云计算可以很好地处理这个问题,其不断可以合理配置资源同时还可以将资源利用率达到最大化。

2.3 海量数据的分析处理

石油石化行业不但是技术密集行业,而且也是需要信息生存与发展的信息密集行业,从而可见信息对其的重要性。海量的信息使石油行业不能够对数据进行有效的深加工,而云计算的使用可以对海量的数据进行深度的分析,查找出数据之间隐藏的关系,发现数据之间存在的规律,总结出数据变化对企业发展的影响,自动查找符合的模型,在不同的数据之间建立起正确的关系,不断地深加工数据并加以利用,可以使资源信息使用程度最大化,将数据的商业价值不断体现出来。

2.4 提供在线软件服务

对于石油企业的发展而言,利用云计算服务,首先可以维护服务器的日常运行,同时还确保企业日常活动中其它服务软件稳定运行。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发展需求,指定特有的服务软件,同时可以分写一些基础设施,依照石油企业的未来发展情况,这些企业的系统与其他大量的系统之间具有一定的联系,可以持续的为用户提供各种规范的,统一的在线软件服务,将信息服务方式变得更加高效便捷,这样就可以将不同区域之间的各个企业之间的系统进行标准化。

3 云计算在石油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

3.1 提供服务平台

一般而言,云服务是为用户与软件提供商之间建立一个互动的平台。用户根据自身的情况租用云计算服务,与传统的开发方式之间存在差异,石油企业利用云计算服务时,企业需要着重开发采购类的软件,从而通过软件服务平台为用户提供及时的服务,基层用户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在服务平台上进行选择,从而获取想要的结果。这类平台不但可以达到用户对软件的需求同时为石油企业内部的信息化软件也提供了一致性的回答。

3.2 提供网络服务

石油企业通过使用云计算,能够使软件开发者更多的基于网络的软件开发,而不是仅仅能够提供单机的软件应用。统一的基于网络,不仅能够提高开发者的效率,而且能够更加容易推广。

3.3 提供计算服务

基于云计算的石油企业信息化建立过程中,通过创建一个虚拟的数据中心,能够为网络所覆盖到的整个区域提供服务,能够为基层的用户提供硬件租用服务,为整个网络使用人员提供数据储存服务,实现数据之间的资源共享,更大程度上降低提高信息化技术的成本耗费和维修成本。

4 云计算的应用前景

4.1 云计算提供的基础服务

4.1.1 在线软件服务

对于石油企业而言,云计算服务能够提供企业所需要的几乎所有的任何形式的软件的入场维护和系统更新,各个企业不仅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指定相应的软件外,还可以分享由大量的系统连接在一起的所形成的基础设施。而石油行业使用的云计算服务也可以为用户提供各种规范化的,标准的在线软件服务,能够提高信息资源使用的更大效率。

4.1.2 数据储存服务

石油企业运用云计算能够提供大量数据的储存服务,企业通过构建相应的信息交流平台,将旗下所有子公司的信息资源进行整合,企业之间的信息资源能够实现很好的资源共享,不同区域之间的企业信息可以非常及时地进行交流和交换,将各个孤立的子公司进行有机的联合,形成资源更加高效的共享。

4.1.3 为用户提供硬件服务

硬件租借服务是由云计算服务所提供的,可以实现系统之间的统一维护,有效的减少企业在系统维修上的成本。按照实际需要进行,可以有效的缓解因为数量在某一时间段上剧增导致数据库不足需要紧急扩充带来的紧迫性,能够大大减少企业在基础设施上的资金流出,减少企业在IT系统上的维修建设费用,降低信息化成本。

4.2 云计算在石油企业的扩展业务

近些年来,ERP,MES,FMIS等各种管理信息系统,生产指挥系统的上线后,逐渐形成了各种资源数据库,为云计算提供了海量的资源,促使云计算服务进一步的进行拓展。从大量数据中挑选出有用的数据并建立相应的数据模型,为企业提供数字化的服务,这可以成为云计算服务的一个新兴的服务领域。

4.2.1 提供行业模型化的管理总结

企业在运用云计算过程中,大量有关生产工艺的数据以及管理信息被存储,通过观察这些数据,可以对不同区域之间的企业数据进行有效的对比,从而增强对企业的管理,降低相应的学习成本,将静态的数据转化成为动态的管理措施,发挥出信息化的功能,同时为评价不同区域企业的经营状况和管理水平提供数据支持。

4.2.2 海量数据技术的挖掘与应用

通过对海量的信息数据进行分析,得出不同数据之间的关联关系,建立起相应的数据模型,能够为数据之间建立深度的分析和利用,增强信息的使用程度,进一步提升数据所体现出的商业价值。

5 结束语

信息技术在近些年来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行业开始引进有关的信息技术,它成为了20世纪最为重要的研究技术,成为了最受瞩目的研究课题。随着互联网更加普遍的进入人们的生活环境,越来越多的IT行业开始使用网络,而针对石油企业,在很大程度上也需要信息化的支持。在“云时代”进入社会的发展行列后,“云”的搭建并没有成为关键的问题,主要的问题产生于应该如何进行搭建,“云”在提供服务时,如何能够区别于传统的服务,实现技术上的大幅度创新和效率的提高,扩展与服务所能够设计到的边界,云计算已经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日后的发展情况也是被人们所看好的,未来,云计算将会给人们带来更强大的功能。

参 考 文 献

[1] 曹建鹏,陈松涛,李志萍.云计算在石油勘探领域的应用 [J].信息系统工程,2012(6).

[2] 王鹏.云计算的关键技术与应用实例[M].2012.

[3] 张薇.石油勘探开采现状与建议[J].中国化工贸易,2015(7).

[4] 林茂,许涛,宋雪峰,姜元刚.大数据时代勘探云建设模式探索[J].计算机系统应用,2015(5).

[5] 王梅英,张乐波.云计算与数字油田[J].科技资讯,2014(15).

石油企业信息化管理 篇7

1 信息管理的现状

油田灵活高效的运行机制以及办公自动化和网上协同办公的不断发展, 使得短时间内产生了大量的党务、行政类电子文件和资料, 如果档案部门仍以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管理这些档案资料, 很容易导致一些档案的分散、流失, 无法达到全程监控, 也不利于信息的完整和准确。而数字档案馆的开通, 密切了与企业办公自动化系统的联系, 建成了全面、及时和严谨的档案采集系统, 构建了档案管理平台与其他信息系统的数据一体化采集接口, 使档案综合管理系统成为全公司各类应用系统信息的最终汇人点, 全面、完整、及时、高效地采集档案相关信息, 进而建立全面完整的信息体系, 实现了档案信息的可利用性和共享性。

油田在科研、生产过程中形成了大量的、记载油田科学研究、技术推广及其管理活动全过程的科技档案, 它们全面地反映了油田科技发展的一般规律, 是广大科研人员参阅大量文献, 经反复实验及调研后所撰写的研究成果, 是衡量油田科研人员理论水平、科研能力的重要标志, 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 而且数据、资料翔实, 信息量大, 是油田开展科学技术研究、各级领导讲行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因此, 在油田数字档案馆的建设过程中, 建设人员通过建立方便、快捷、高效的科技档案全文数据库, 满足不断增长的科研人员和技术攻关的需要, 服务科研生产, 改变了过去检索困难、低效, 浪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部分纸质文献极易丢失、损毁而无法利用的状况, 提高了档案管理水平, 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存储数字化、管理自动化、利用网络化。

对于油田来讲, 档案信息资源中包含了丰富的价值, 对企业的科研生产、核心竞争力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整个油田信息化的建设过程中, 各个部门都加大了对信息的海量化、实时f生的处理, 档案部门作为各类信息的最终汇人点, 应当加强档案信息资源的数字化以及数字档案馆的建设, 积极地参与到整个企业信息化的建设过程中。

2“数字油田”建设对档案工作的新要求

可以预见, 数字油田建设将是未来中国油田信息化建设的主旋律。在这样的大背景下, 油田也积极地进行改革, 不断推进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在油田信息化工作会议上, 油田将2009年确定为“信息化提升年”, 其首要任务是要建立油田数据中心, 完成对油田生产经营管理所需数据的集中存储和全面应用, 为管理和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从而实现信息增油、信息创效和信息惠民。

档案部门要积极适应油田的信息化建设, 加紧开展档案信息化的工作, 在当前的信息社会中, 企业的竞争焦点已落在了对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上。档案作为一种重要的信息资源, 涵盖了公司各个阶段的全部活动内容, 最具权威性和说服力, 因此在企业各类信息资源中的核心地位和作用特别突出。档案部门要不断地完善档案信息管理系统, 加快数字档案馆的建设步伐, 建立信息共享交流和知识学习平台, 并将其纳入企业信息化系统之中;要统一思想认识, 把档案核心信息资源管理理念寓于企业管理流程再造的全过程, 既要把历史记录数字化、又要有效接收、整合新的信息资源;要实现统一管理, 做到统一规划、统一控制, 挖掘显性、隐性知识, 完成静态档案向动态信息的转变;要搭建统一的软件平台, 做到统一配置、统一分类、统一流向, 保证有价值的信息资源永久珍存;打破信息壁垒, 打造信息共享平台, 支持大数据量信息的传递和多点查询;提供系统的、准确的在线服务, 更好地为领导决策服务、为日常生产和经营管理服务。

3 采油厂档案信息的创新

以公文档案网络归档为重点, 巩固和提高“中油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应用水平和数据库基础建设。各单位在室藏档案目录级存储的基础上, 逐步实现文件级录入、检索, 并本着先易后难、先近后远的原则, 加强档案数据库建设。部分档案室实现全部室存档案目录网络查询, 生产单位的公文档案实现在线归档和电子文件的全文引入, 部分单位对室藏的文书档案实行全息录入, 实现档案信息的远程传输。

除此之外, 系统还提供了自然查询及多种形式任意组合的查询方法, 而且提供了模糊查找功能以及Internet Web方式的查询界面。用户可以按照权限浏览PCX或JPG图像及DWF、DXF、DWG等图形文件和WORD、EXCEL、RTF、PDF、TXT等格式的文件, 也可按用户需求提供其他格式的文件浏览。

在这个档案管理系统中, 还可以进行一些标准规范等的查询与检索, 相关生产、设计人员可以方便地利用各类成果, 随时查阅标准、参考规范, 以提高工作效率。系统会提供按照编目结构或者标准规范文件两种方式进行查询;所有查询支持多条件组合模糊查询。用户可按照标准类别、专业或标准规范名称查询, 点击后将会出现全文 (如果有的话) 或目录。打开的标准规范只是可读文件, 经审批后青可打印或下载。

4 结论

随着我国“数字油田”建设的不断深入, 信息技术必将在推动油田持续稳定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为提升油田企业经济效益和核心竞争力做出积极贡献。数字油田的实现将大大提升油田生产、管理水平, 为油田生产发挥巨大的效益。

参考文献

[1]缪洪达.谈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管理创新[J].黑龙江档案, 2009 (03)

[2]马菲.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管理安全体系初探[J].湖北档案, 2009 (08)

[3]冯艳.网络条件下档案信息管理模式创新探微[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 2009 (06)

石油企业信息化管理 篇8

(一) 从采购业务与财务的集成角度看ERP的应用

由于ERP系统具有强大的功能, 企业的相关业务与财务将会统一在一个管理平台上运行。如图1所示, 当企业的业务人员把采购业务的原始单据录入到系统中, 相应的会计凭证就会在财务管理子系统中自动生成:当通过入库验收流程时, 财务管理子系统会自动生成会计凭证;当财务发票在经过校验时, 有关购进货物的凭证会自动生成。在此期间, 应该注意的是, 当进行发票校验时, 财务人员必须做到谨慎和细致地校验财务发票。首先要根据业务人员提供的“购进结算通知单”和“供应商纸质发票”, 在系统中进行“购进发票查询”, 查询的目的是检查系统中的发票内容是否和纸质发票一致。如果不一致, 这个时候, 财会人员就应该把发票冲销掉并且要重新录入。然后, 财会人员还要根据业务人员提供的“购进结算通知单”和“供应商纸质发票”在系统中进行“购进结算单查询”, 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查看系统中的购进结算单内容与纸质发票是否存在不一致的情况。如果前面的两项经核对都是准确的, 接下来就可以在系统中进行发票校验程序。系统会将采购业务的采购订单、收货信息以及发票自动关联并生成相应的会计凭证。ERP系统数据还有一个作用就是, 可以找出石油企业的ERP系统中存在的数据和预算系统中存在的数据进行对比。通过这个对比, 石油企业可以清楚的了解物资采购的有关价格信息, 还可以知道物资采购的数量与企业的经济批量以及最佳购货点之间的差距。对比分析还可以把企业的库存资金降低到一个合理的水平, 存货周转的速度也不断加快, 进而能够使企业更快的盘活资金。采购业务与财务的集成能够为企业绩效考核提供科学的依据。企业可以不时地更正成本脱离预算的差额和企业目标的活动, 来使它的控制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财务管理与采购业务的集成, 可以保证石油企业的“三最”, 即用最合理的价格, 在最合适的时间, 为企业购入质量最好的原材料。通过对库存材料与生产计划相结合的分析, 能够保证企业及时的购入原材料, 从而保证了石油企业的正常生产和销售。通过对采购时间以及价格的最优管理, 自然而然地也就保证了企Á业原料采购成本达到最小化的状态。

(二) 从销售业务与财务的集成角度看ERP的应用

ERP会使石油企业的相关业务与财务统一在一个管理平台上进行运行。销售业务也不例外。石油企业的相关业务人员首先需要将销售业务的原始单据录入系统, 并按照具体的流程进行操作, 那么在石油企业的ERP财务管理子系统中就会自动生成会计凭证:当企业执行业务出库操作时, 会生成有关的会计凭证;当相关信息、发票都具备以及企业的相关人员在进行销售开票时就会自动生成会计分录。具体见图2。通过ERP信息系统的实施, 石油企业的销售部门可以制定灵活的价格、客户信息以及信用度管理, 也可以全程跟踪企业的销售订单状态。在此期间, 能够同时实现销售部门与财务管理以及产品库存管理等的集成。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可以提高企业对客户的服务能力、水平以及企业面对市场的应变能力, 还能够让企业不时地制定和修正销售策略, 从而能够为企业带来更大的效益和发展潜力。由于ERP的支持, 石油企业各个业务部门能够随时看到当时的销售情况, 这对企业的预算管理是很有好处的。在预算的执行过程中, 可以通过企业销售业务数据与预算指标相对比的结果进行判断。如果企业的销售业务指标异常, 这时候系统会自动预警, 并采取“不予办理”或者“特批”等措施来保护企业现时的利益。另外, 预算系统可以自动获得实际数, 并进行预算与实际数的差额分析, 并且及时地把这些信息传达给企业的决策者, 有利于他们做出正确的决策。这样一来, 有了ERP, 预算管理就可以更好的发挥它的控制作用, 从事前控制一直到事后进行控制。在销售业务与财务的集成过程中, 应收账款是其很强的一个集成点。企业通过应收账款模块, 可以对客户进行有效的信用管理, 这样可以对客户的信用级别进行有效地评估, 从而进一步判断企业何时能够收到应收账款, 以及企业坏账出现的概率。这样, 企业就可以从根本上及时地了解以及分析企业的应收账款, 从而, 能够让企业及时地采取各种措施以减少企业的财务费用和降低企业的坏账发生率。

(三) 从库存管理与财务的集成角度看ERP的应用

及时、全面地记录石油企业的库存数据, 譬如, 原料和物资的库存操作以及损耗情况, 以保持企业库存台帐与财务帐之间的统一, 这是以前会计系统无法完成的工作。而ERP系统就可以完全地胜任该工作。库存管理的目的是减少企业库存资金的占用, 提高企业资金的利用率。库存管理包括出入库管理和库存核对管理等。在业务人员执行出入库操作时, ERP信息系统将会自动地做账, 如图3所示。在进行库存核对管理时, 如果库存不存在差异的话, 则财务不生成分录。但是, 如果库存存在差异, 那么, 不管该差异的数额是大还是小, 财务上都会自动地更新财务账, 准确地反映石油企业的经营活动。石油企业的相关业务人员在系统内录入原始凭证的数据, 就会生成财务会计凭证, 当然, 并不是相关业务人员随意录入, 财务都会进行记账和付款。只有当企业相关业务人员正常地履行出入库手续时, 系统内才会生成出入库手续和数据。同时, 只有当原始凭证的手续和数据同时具备时, 财务才会进行记账和付款。所以, ERP环境下的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是同时进行的, 财务可以及时掌握库存情况, 从而加强企业对出入库的管理及控制。ERP系统一个很好的作用就是为企业提供了一个内部供需链的管理平台。这个平台能够实现企业内部财务、业务和库存的集成。因此, 石油企业不再需要很多的人力和时间来完成三方的核对账务。从表面上看, 节省了很多的时间和人力, 但是财务人员的工作仍然是不轻松的, 要利用更多的时间进行库存信息分析与决策, 从而有效地加强石油企业的财务对库存的管理。

(四) 从生产与财务的集成角度看ERP的应用

生产管理子系统与财务管理子系统的集成有两种, 分别是:静态集成、动态集成。 (1) 从生产与财务的静态集成角度看ERP的应用。静态集成是发生在企业的生产开始之前的, 此时, 企业的财务管理子系统会依据有关工艺流程的信息, 其中, 这些信息是由企业的产品结构信息以及工艺路线所提供的。同时, 企业还要结合一些基础数据, 运用滚加法具体得出企业的自制件的标准成本数额。那么, 通过企业的生产与财务业务之间的静态集成, ERP系统可以把企业不同产品的标准成本比较准确的制定出来, 企业可以结合制定的生产计划, 进行产品成本的计划以及预测, 更好的为企业的健康发展作贡献。 (2) 从生产与财务的动态集成角度看ERP的应用。动态集成是发生在生产过程中的。这时, 企业的财务管理子系统自动地采集相关的生产业务数据, 把企业的生产车间作为核算对象, 来核算出企业的实际成本, 同时, 及时地进行会计处理。实现生产业务与财务的动态集成主要是通过两步即可实现, 首先是把财务集成参数设好, 然后打开生产与财务的集成开关。这样, 就会自动的生成相应的财务信息。通过动态集成, ERP系统可以及时地把生产领料、工序加工以及完工入库等业务集成到财务中, 这样就可以进行产品实际成本的核算, 同时还可以与其标准成本进行对比, 并揭示出其中的差额以及分析形成差额的原因, 进而为企业的下一步生产提供指导。其好处是可以使石油企业及时采取改进措施, 实现产品成本的事中控制, 从而能够有效的控制成本。这样可以使整个生产过程的成本费用降至最低, 从而保证企业获取高额的利润。

(五) 从会计信息角度看ERP信息系统的应用

在ERP信息系统管理中 (如图4) , 财务人员的职务逐渐地向管理方面转变, 工作重心也逐渐向加深财务管理深度、全面实行企业内控和强调企业价值管理等方面转移。财务管理的定位是管理职能。同时, 会计工作的重心发生了转移, 转向了对信息的加工、再加工、深加工。此外, 会计人员有向石油企业提供咨询和分析方面的任务。因此, 可以说, 会计人Á员在石油企业的地位和功能越来越重要。

ERP可以将企Á业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集成在一起, 不再是相互分离的局面。形成了一种高度协调的工作模式, 注重整体的动态集成运作。那么, 通过ERP信息系统的实施, 企业就可以对企业各方面经济运行的具体情况进行了解, 这对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和加强对企业经济活动的监督和控制都是不无裨益的。它能够及时提供全面的企业信息给企业以利于企业进行合理的决策, 从而进一步优化企业的资源。ERP系统的利用提高了石油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在实施ERP系统后, 企业日常事务处理模式的风格有很大的转变, 并走向了标准化以及高效化。ERP系统能够合理的配置企业所有资源, 加强企业资金控制, 从而使企业有一个正确的未来发展方向。ERP信息系统的使用让企业管理者能够及时地掌握市场的动态, 并进行风险管理。另外, 通过分析企业的会计信息, 可以了解企业的资金是否投向效益好的产品和经营领域。换句话说, 就是可以判断企业的投资决策是否正确。企业能够通过分析自身的自有资金、长期负债和短期负债, 进而确定资金如何筹集和使用。

二、ERP信息系统在石油企业财务管理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 缺少系统全面的规划

我国油田企业在作ERP整体规划时, 常常会出现企业内部缺少这方面的人才的问题, 由于没有专门的人才, 企业只好经常请软件公司来做规划。这样做的话, 很可能会使规划脱离实际, 因为软件公司不一定在之前接触过石油企业, 即使接触过, 对石油企业也不一定十分的了解。只有对石油企业十分了解, 才能更好的为石油企业规划。此外, 油田企业在做规划时, 往往会希望做一个很多年都能够使用的规划, 但油田企业的软件系统只能是不停地改进才能促进油田企业的发展。如果规划一直不变, 那么必将阻碍我国油田行业的快速发展。

(二) 管理技术落后

ERP信息系统在石油企业财务管理具体应用时, 缺乏对现代先进管理思想的理解和认识, 譬如, 我国的石油企业没有广泛的运用项目经理制以及矩阵式组织模式等, 这些在世界上都是比较先进的技术。ERP信息系统的建设管理流程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较而言, 具有不够全面以及不够清晰的特点, 这是值得人们注意的。客观的说, 我国缺乏一些效率比较高的管理工具, 譬如, 我国对基于软件工程的管理技术应用不是很广。此外, 我国石油行业在对项目进行各方面的评价时, 很少运用比较先进的工程经济学以及价值工程理论等, 这种状况导致在进行系统建设决策时, 缺乏比较有力的根据。

(三) 系统应用问题

由于石油企业的集成单位多, 集成单位多了, 自然而然地, 数据量也就大了。那么, 企业在对价格进行各种检查时的查询是十分不易的。因此在ERP系统中, 要进一步完善价格的查询功能, 并优化系统的查询算法, 不断的提高系统的查询速度。由于某种原因, 一些业务流程在系统上线时未设计到ERP系统中。但是由于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 这些流程需要在系统中进行补充和优化, 才能更好的为企业服务。例如, 加油站的小额配送流程, 在联系业务、价格审批到油品出库流程中, 还涉及多个部门, 譬如零售、商客、物流等。因此应在石油企业的ERP系统中进行相关的功能配置。这样, 能够很好的解决系统应用问题。

(四) 培训问题

ERP系统在集成性方面有了明显的提高, 能够通过物料凭证和会计凭证, 来实现财务与其他部门的数据共享。缺点是给操作带来了复杂性, 给业务流程带来了更多的操作步骤。基层人员的工作强度比以前增加了很多。为了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 使工作人员对ERP有更深更准确的了解, 石油企业对工作人员进行一些ERP使用的培训是非常有必要的。随着对系统应用的加深, 逐渐地, 石油企业对ERP工作人员的系统知识有了更高的要求。综合考虑不同业务、不同规模等因素, 应明确ERP工作人员的职责、组织结构以及人员配备等要求, 形成一种上下一体、分工明确的的工作体系。与此同时, 企业还要积极培养ERP人才, 实现ERP人才的可持续发展, 进而为系统的稳定运行提供安全保障。

(五) 油田企业现行管理模式与ERP理念之间存在差距

目前, 油田企业的管理层次和核算层次多, 同时企业的项目管理比较粗放。而ERP系统的特点是扁平化、透明化、专业化和开放性等。很明显, 这种传统的管理模式和ERP的理念是不适应的。为了更好的应用ERP, 企业就需要改变现行的管理、工作以及考核等方式。这种改变往往涉及的部门多, 建设时间比较长, 同时, 变革力度也比较大, 因此, 油田企业现行管理模式与ERP理念是存在一定差距的。

三、ERP信息系统运用效率提高对策

(一) 建章立制, 建立制度保证

提高ERP的效率, 最终要依靠制度建设, 进而给ERP系统提供一个高效、有序的良好环境。石油企业虽然制定了ERP系统有关的运行及考核制度, 但是有些规定还不太完善, 企业应进一步明确部门与岗位的操作规程, 不断地加强制度方面的落实。作为企业, 要严格地按照ERP系统的要求来执行各项业务操作, 使本公司的ERP系统能够高效、平稳的运行, 各项业务也能够规范和迅速的处理。以考核方面为例, 石油企业应该制定具体、可行的ERP应用绩效考核指标, 进一步完善石油企业的考核体系。可以将ERP应用绩效纳入到企业的绩效考核范围内。同时, 还要加大对ERP应用的监控检查力度, 保证相关部门正确的履行ERP应用中的责任。

(二) 加强部门间沟通, 明确责任, 强化组织协调

有效的沟通可以提高问题处理的效率, 能够让企业做出正确的决策。对于石油企业来说, 由于ERP的实施通常要涉及到企业的各个相关部门, 内部沟通对ERP的实施是十分重要的。ERP系统上线以后, 依然会有譬如调整业务流程、对职能再次划分等问题, 这些问题在具体的解决时, 就要部门之间很好的进行沟通。既然沟通如此重要, 那么对于石油企业来说, 怎样做才能更好的实现沟通呢?ERP应用涉及到企业的很多业务单元和部门。因此, 油田企业建立一种能够涉及到各个方面的沟通协调机制是十分必要的。企业的各个部门需要定期的沟通和协调, 每月至少要举办一次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会。同时, 作为企业的支持中心也要建立一个全面的内部反馈沟通机制, 该机制要能够很好的利用ERP的月报等, 从而, 可以有效的协调组织。

(三) 深化系统应用

目前, 吸引消费者注意力的已经不再仅仅是企业的商品质量或价格。特别是对于石化行业, 零售业的逐渐放开以及成品油定价机制的改革, 致使企业面对更加复杂的市场环境, 在市场中遇到的竞争对手也是非常强大的。此时, 客户成为了企业最有价值以及需要用心维持的资源, 客户关系管理成为企业成功运用ERP信息系统的一个迫切任务。因此, 在ERP信息系统中, 油田企业要考虑增加客户关系管理模块。该模块可以尽可能的记载客户的所有消费信息, 并把客户的资料进行归档管理。增加的客户关系管理模块要能够准确地把握客户的消费习惯以及消费能力, 并把客户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细分。此外, 对于不同种类的客户, 企业可以运用不同的营销手段, 从而可以提高客户的满意水平和忠诚度, 以至于提高本企业的销售量和盈利水平。

(四) 注重油田企业的流程优化以及再造

目前, 油田企业的流程优化以及再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企业的财务系统要由多级核算进而转变为一级核算。二是企业的物资装备系统采用集中采购以及统一储备的方式, 来不断优化油田企业的流程。三是企业相关部门要保持勘探开发的计划数据和财务数据以及预算数据直接的统一。油田企业不仅业务流程复杂, 而且, 企业流程优化的难度是比较高的, 因此, 企业要有充足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来保障各个措施的实施。同时, 在人员配备上, 要有软件公司具体业务人员的指导和本企业相关部门领导的支持。信息技术是实现流程变革的一种十分重要的手段, 把已经设计好的流程用计算机固定下来, 这一过程就是流程e化。它与所选ERP软件的功能和顾问咨询能力有关系。那么, 油田企业此时需要做的工作就是各级部门和业务人员对实施顾问全面的配合, 工作的目标就是流程e化结果要符合ERP软件的要求以及油田的实际情况, 进而实现油田企业的业务流程优化与再造。

(五) 强化油田企业数据准备工作

ERP是靠数据驱动的, 如果没有一套完整、准确和规范化的数据, ERP很难顺利地运行。通常情况下, 油田企业的数据不仅量大, 而且比较难收集。因此, 油田企业更加在企业的数据准备工作方面做好工作, 最好能够超前进行启动, 并且要充分的进行准备。同时, 油田企业在进行企业内部的数据准备时, 不仅要准备企业的静态数据, 而且还要准备好企业的动态数据。此外, 数据准备的时间进度, 应当按照ERP实施计划的要求进行。在进行时, 要注意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以及方法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只有这样, 才能更好的强化油田企业的数据准备工作。

参考文献

[1]孙建林:《浅谈国内企业ERP应用与创新》, 《甘肃科技》2008年第4期。

[2]肖莉:《提升石油企业ERP管理对策》, 《中国石化》2008年第2期。

[3]王小志:《我国石油企业ERP系统实施问题探析》, 《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年第11期。

石油企业信息化管理 篇9

关键词:ERP,石油企业,财务管理,应用

1 关于ERP的概念

ERP是英文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的缩写, 中文的翻译是企业资源计划。企业资源计划, 是指某企业把信息资源、资金资源和物质资源集中于一身的, 主要是面向于制造行业的企业的信息管理系统。最早的企业资源计划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由于ERP具有很强的系统功能, 同时还拥有实时控制的能力和灵活的应用于环境中。ERP信息系统是现代企业中使用得非常普遍的一种管理信息系统, 而且也是最多的一种。ERP的目的在于提高企业的总体的经营业绩, 最大化地实现企业的生产效率。ERP的成功运用, 企业可以实现对所拥有的人员、货物、资金以及信息的自动化处理和自主性的管理, 除此之外, 企业的REP系统还具有人力资源管理、供应链管理、项目管理、财务管理和市场销售方面的管理等多种功能。企业资源计划旨在通过使用计算机来达到企业管理的自主化、自动化和信息化, 从而能够提高企业的总体生产效率。在ERP不断发展的过程中, 其内容也在不断的发生改变, 最终发展成为包括MRP和MRPII两方面。现在大家普遍所说的ERP, 就是所谓的企业信息化。

2 ERP信息系统在石油企业的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发的不断发展, 经济和科技的不断进步, 使得许多石油企业越来越重视对自身企业的管理, 尤其是对信息系统的管理。但是, 还有很多的石油企业对ERP信息系统的认识不足, 或者管理者的综合素质不高, 导致了许多问题的出现, 进而影响了公司的总体经营绩效。主要归纳了ERP在石油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如下。

2.1 企业对整个ERP系统的认识不够

很多石油企业都把ERP信息系统中出现的问题归为技术问题之中, 过分地看重信息流, 而忽视了物流, 因而对控制物流的认识不够;此外, 公司的领导参与到ERP系统中的管理不到位, 且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尤其是在中小型的石油企业中, 高层的管理者没有认识到ERP系统的重要作用。同时, 缺乏对石油企业ERP系统的管理思想和管理软件的认识。ERP系统是一种新型的企业管理的模式, 也是一项非常繁琐和跨度周期较长的管理系统。ERP系统只是进行石油企业管理的一种工具, 而不是一种计算机项目。

2.2 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

石油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都不高, 无法满足企业引入ERP并在企业中广泛应用的需要。信息资源对于石油公司的发展至关重要, 企业财务管理人员手中掌握的财务方面的经济类的信息和非经济类的信息资源, 将会对石油公司的高层管理者的决策产生直接的影响。因为, 企业的财务管理系统处于石油企业的核心地位, 对企业的管理和维护有主导作用。但是, 许多的石油企业其财务管理人员只是单纯地进行财务和会计工作, 被动地使用公司的财务信息和资源, 不能扩展财务工作, 因此, ERP系统就不能够为石油公司的财务决策、财务控制、财务管理等服务。

2.3 目前的ERP系统不能满足企业财务管理的要求

许多的研究结果表明, 目前我国在石油企业在管理方面的软件需求至少每年在200亿以上, 但是实际情况中, 我国的软件业很不发达, 能够适合我国石油企业实际发展的ERP软件也就更少了。我国的石油企业多半只停留在半自动化的管理信息系统的工作, 由于缺乏对计算机系统的利润分析以及预算化的管理, 且采集ERP信息系统的数据很困难。我国石油行业的发展很不平衡, 而且石油公司的数目也很多, 各个公司的市场结构、技术水平和发展情况存在差异, 这些是企业在运用ERP系统中将会遇到的问题。

2.4 在具体实施ERP的过程中存在很多的矛盾

在实际的实施ERP的过程中会出现很多的问题, 比如ERP的集成性会与各部门的协调性之间存在问题、ERP的应用范围很广与数据的收集量的繁重之间的矛盾、企业管理人员的素质低下与ERP信息系统的先进性之间的矛盾、ERP的有效性与合理性之间的矛盾、石油企业的发展需求与企业的工作重心之间的矛盾、资金的投入很高但是收益很缓慢之间的矛盾等等, 这些矛盾的存在和不断激化可能导致ERP系统不能真正地为本企业所用。

3 在ERP系统下进行石油企业财务管理的必要性

3.1 能够明确石油企业的总体目标和发展取向

在ERP系统下进行石油企业的财务管理, 是管理者进行企业管理的核心, 进而能够为石油企业的长远发展确定发展的目标和前进的方向。熟悉和掌握企业的周围环境, 抓得住机遇, 迎接挑战。合理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 来开拓石油企业的发展规模, 准备把握石油行业发展的趋势, 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勇于接受国内外的竞争, 意识到知识经济时代对产品生命周期的影响, 从而能够在根本上满足顾客的需求。ERP战略管理系统旨在为石油公司的未来发展服务, 帮助管理者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优势, 立于不败之地。

3.2 有助于构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石油企业要想长远、持久地发展, 就必须具有别的公司无法复制的核心竞争力。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有许多专家讨论和研究如何构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如何使得企业具有竞争优势。经过了很多人的多项研究的结果表明, 企业获得的超额利润的原因只可能是来自于企业自身的某种隐性因素, 而不是依赖于公司的外部市场的力量, 换句话来说, 决定企业具有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能够长远发展的关键和主导因素。

4 ERP系统在石油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的积极作用

4.1 ERP的运用有助于提升成本管理的水平, 突破传统的管理观念

现代企业的成本管理主要是面向市场, 同时协助企业各部门的业务活动的有效开展, 这些需要一个能够协调所有计划、管理各种成本的全面且集成化的综合系统。石油企业在真正实施ERP系统后, 内部对于所有成本的管理都要使用一个统一的标准和体系, 并且还要收集具有一致性的数据, 从而建立了一个标准的成本体系。

目前, 石油企业对成本的管理仅限于对所有物料的收、发、存进行标准的核算, 从而把成本的费用控制在企业能够承受的范围内。企业对于成本和收入的控制应贯穿于企业发展的所有过程中, 而且要有统一的用户界面和易于操作。例如作业成本会计、订单会计和成本中心会计等项目突然出现了问题后, 就可以及时地采取措施来加以纠正和改进。此外, 还能够适时地监控石油企业物资的实际使用情况, 控制物品采购的价格、降低成本。企业实施ERP信息系统之后, 能够相应地完善ABC成本管理法, 成本管理中所需要的各种数据和信息资源可以从ERP系统中自动获得, 进而能够更好地管理企业的所有活动。

4.2 有助于财务管理体制的优化和调整

石油企业实施了ERP系统后, 将会大大地减少手工输入数据的重复性。把数据信息直接地输入到财务管理系统中, 可以自动生成总账、会计报表和明细账等等, 这样可以有效地减少出错率, 同时, 能够对数据进行快速准确的收集、处理和传递。由于财务管理系统是整个企业管理的核心, 随着财务管理范围的不断扩张, 其业务量会大大增加, 所以, 要适当地调整财务管理的体制和机构, 吸引优秀的人才和高端型的人才进入石油公司, 壮大人才队伍。实际中, 真正发挥ERP作用的关键就在于合理地优化和调整公司的财务管理体系和机构。

4.3 有利于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知识结构

石油公司财务人员的整体素质以及业务能力的强弱, 直接影响着公司的财务管理的相关活动, 对财务人员的培训和继续教育也是对公司财务机构的改革。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对财务人员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尤其是在财会的专业知识上和计算机的应用能力上。石油公司要加强对人员的综合业务能力的培训, 有效地进行岗位的调整和设置, 设置有诱惑力的薪酬结构, 吸引优秀的人才, 健全和完善公司信息管理的平台, 从而培养一支具有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才队伍。

4.4 创新财务管理的思维, 转变传统的财务管理的理念

石油公司的ERP信息系统主要是把公司的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和财力资源通过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网络而整合为一体的, 有助于管理者进行实时的监控和督促, 实时地了解公司各部门的财务状况, 避免一些因素的影响和阻碍。通过让财务人员充分地参与到石油公司的企业管理之中, 能够及时地处理和分析财务系统中出现的问题, 收集和反馈相关的财务信息, 从而为领导的各种决策提供有价值的依据。除此之外, 财务管理人员应该要把提升石油企业的总体价值作为最新的使命, 并且为公司的未来发展服务。

4.5 ERP系统的广泛使用, 可规范会计档案和会计基础工作

传统的财务信息在时间和空间上不能满足现代科技信息迅速发展的要求, 因而要把数据高度地集成和共享, 就需要广泛地采用互联网技术。同时, 石油公司的会计的基础工作也要进一步的加强和明确, 把复杂多变的保密工作变的更具有安全性, 提升对会计凭证和会计单据的存档要求。此外, 石油公司在充分地开展ERP信息系统的广泛应用时严禁以会计的基础工作为代价, 相反, 应该要规范会计的档案信息资料, 使其更加完善和丰富。

4.6 ERP系统的运用, 有助于提升财务分析和预测的能力

进行企业的财务管理的最主要的目的在于对企业的所有经济性的活动进行管理、控制和预测, 这些工作要以对财务数据的分析和处理为基础。通过事前的规划、事中的控制以及事后的调节和反馈, 来对财务工作进行计划、控制和预测等。财务管理人员的主要任务是如何从体系繁杂的ERP系统中提取出对会计工作有用的信息, 如新市场的潜力评估信息和企业是否能够获利的相关信息。如果只掌握了这些数据而不能有效地使用, 最终也会给石油公司带来经济损失。石油企业要通过这些数据进行不同模块的分析, 根据处理和分析的结果来进行预算和比较, 来实时地做出企业的月度计划和预测, 从而达到对石油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

5 结论和思考

总之, ERP信息系统是一种先进的企业管理的工具, 作为财务的管理者更要正确地使用ERP系统, 以期能够为整个石油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带来便利。ERP系统的广泛应用, 也使得石油企业的组织结构趋向于扁平化, 这样可以使信息在沟通上更加便利和有效。石油公司的财务管理人员的财会知识上也要体现出现代企业管理的理念和最新模式, 进而完善ERP系统, 充分发挥其在石油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的积极作用, 从而能够提升石油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张德国.ERP系统在财务管理中的有效应用[J].现代经济信息, 2011 (17) .

[2]葛瑛瑛.ERP系统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J].当代经济, 2009 (16) .

[3]刘星辰.ERP在财务管理中的运用探讨[J].财经界, 2010 (21) .

[4]尹新华.ERP对企业财务管理作用的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科技, 2009 (6) .

[5]宛宏.浅谈石油企业管理的创新[J].现代商业, 2011 (18) .

石油企业信息化管理 篇10

1 系统实施面临的问题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以下简称“中国石油”) 是一家集油气勘探开发、炼油化工、油品销售、油气储运、石油贸易、工程技术服务和石油装备制造于一体的综合性能源公司, 属于超大型国有企业。

HSE信息系统是根据国际先进的HSE (职业健康、环境、安全) 管理体系设计开发, 用于记录并统计企业内安全、环保、职业健康业务数据, 并为管理者提供决策支持的管理信息系统。中国石油自2005年起开始在企业内部实施HSE信息系统, 采用先试点再推广的方式, 经历了4年时间, 完成了中国石油所有单位的推广实施, 系统已进入正常运行阶段。在HSE信息系统实施过程中主要遇到以下问题:

(1) 观念问题。中国石油推广实施HSE管理体系已有10年时间, 集团所有分公司都成立了相应的体系管理部门, 因此一听说HSE系统就自然想到体系部门或信息部门。事实上, HSE信息系统的目标用户是HSE管理的业务部门, 体系和信息部门在实施过程中主要扮演的是协助角色。

(2) 业务管理差距。中国石油按业务分为勘探与生产、炼油化工、销售、天然气与管道、工程技术、工程建设和装备制造7个专业公司, 每个专业公司业务重点不同, 因此HSE管理重点也不尽相同, 而每个专业公司又根据地理区域划分为地区公司, 因此HSE业务管理存在很大差距。

(3) 部门协调。HSE管理范围涵盖了企业几乎所有部门, 集中体现在对人员、设备和物料的管理, 这几项内容在企业内均由独立的部门负责管理, 导致部门间权责产生重叠, 而企业长期以来形成的“本位观念”加大了HSE系统实施的难度。

(4) 人员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很多基层单位用户尚无使用计算机化管理系统的经验, 计算机化管理系统要求既熟悉业务又能懂得计算机系统的高素质员工, 这样的要求在系统建设初期很难达到。

2 实施步骤和实施方法

为了保证实施效果, HSE信息系统实施采用分阶段、分步骤、按业务功能区域 (子系统) 分头推进的实施策略, 并制订严格的实施计划, 实施工作主要按如下步骤进行:

(1) 前期准备。进行业务调研, 了解拟实施单位的实际业务情况和管理水平, 根据实际业务情况确定实施的系统功能, 并收集基础信息如组织机构、用户信息等。

(2) 系统宣传。主要通过召开实施启动会的方式, 向实施单位的领导及相关业务人员介绍系统基本情况、主要功能, 使目标用户了解新的工作方式, 通过系统宣传有效解决系统实施过程中遇到的观念问题和部门之间的协调问题。

(3) 基础数据收集及导入。组织机构、用户等基础数据是管理信息系统推广的基础, 实施人员根据事先准备的数据收集模板, 将基础数据收集整理并导入系统, 同时解决基础数据不规范的问题。

(4) 制定系统运行的规章制度和业务规范。完整的数据责任体系、数据授权等级表和系统运行维护规范等规章制度是保证实施后系统正常运行的管理条件。

(5) 数据标准建立及稽核、整理录入。数据是HSE信息系统的核心, 没有全面正确的数据, 系统将无法运行。通过实施过程管理, 建立严格的数据编码标准, 用户可以顺利地将以往零散、纸面的数据, 按照规范的输入、稽核过程, 转换到数据库中, 形成精确、完整的具有管理

价值的信息。4

3 保证成功实施的关键

3.1 引起领导的重视

在实施单位成立以企业一把手或安全总监为项目经理的项目实施组织是保证信息系统成功实施的前提。HSE信息系统的实施涉及多个部门, 而且系统的实施增加了相关部门工作量, 难免会遇到实施阻力, 因此需要企业的高层领导进行协调, 从企业高度对系统实施加以肯定, 转变相关部门的管理观念。

3.2 科学的组织体系

建立合理系统实施的组织体系是保证系统顺利实施的基础。HSE信息系统的推广建立了以总部组为核心, 技术组、实施组、运维组为支撑的组织体系。总部组负责了解集团公司的业务需求, 并将实施组了解到的一线需求反馈给相关部门领导, 起到桥梁作用;实施组负责各企业现场的信息系统实施, 并了解第一手资料, 及时反馈业务需求;技术组则根据实施组提供的需求进行开发, 使系统功能在推广过程中不断提升;运维组对已经实施单位进行技术支持和应用考核, 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

3.3 详细的实施计划

制订详细的实施计划是管理信息系统在中国石油这样大型国有企业如期实施的保障。实施人员应提前与实施企业沟通, 提前将实施过程中数据收集、整理、数据导入、用户操作培训、现场操作培训等关键节点的时间明确, 严格按照实施计划进行, 保证系统的顺利实施。

3.4 进行交互式培训

培训是保证管理信息系统实施成功一个重要步骤, 培训方式采取交互式, 培训的对象分3个层次:决策层、执行层和操作层。

(1) 决策层的培训。对决策层的培训内容主要是:信息系统能做什么, 提供的信息能否满足决策者的需要;系统对工作流程定义是否符合实际工程管理组织模式;提出系统实施难点和实施方案, 以获得领导者的支持。

(2) 执行层的培训。对执行层的培训应按功能子系统分组进行, 主要讲授:本功能子系统对工程项目的专业管理是怎么做的, 看是否符合或满足业务处理的需要;认真听取业务人员建议, 不断增加和完善系统功能。

(3) 操作层的培训。HSE信息系统的应用是全员的, 对操作层的培训是在系统操作使用层面上对全员进行培训, 培训内容主要是信息管理制度、计算机软硬件基础知识、相关功能子系统操作使用等。

结语

管理信息系统实施是一个涉及多个单位和部门、多管理目标和业务、多项复杂动态因素的过程。结合HSE信息系统的推广实践, 总结如下几点:

(1) 管理信息系统不是一个单纯的计算机软件系统, 而是业务管理、人、计算机的集成。成功的管理信息系统必须在科学规范的管理基础上才能建立起来。

(2) 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过程不仅是计算机软件开发过程, 重要的是业务管理逐步完善深化的过程, 信息系统建设与业务管理完善相互促进。

(3) 管理信息系统的核心是数据而非软件, 真实可靠的数据是管理信息系统发挥作用的必要条件。

(4) 管理信息系统是辅助管理决策的工具, 而非解决所有体系管理问题的灵丹妙药, 系统辅助管理决策而不能代替管理决策的过程。

参考文献

[1]Lauri Salmivalli.Govern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a Complex Inter-organization Information System Network:The Case of Finish Prescription[D].Turku:Turku School of Economics, Series A-3:2008.

[2]李有国.大型水电建设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组织实施方法探讨[J].中国三峡建设, 2004 (9) .

[3]张爽.中国石油推行HSE管理信息系统的探讨[J].油气田环境保护, 2008 (12) .

石油企业安全管理研究 篇11

关键词:石油企业;安全管理;问题;措施

安全生产管理对于能源企业特别是石油企业来说,都是永恒的主题。石油化工行业是国家能源的重点产业之一,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石油企业事故频发,对相关工作人员,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都有巨大的影响。究其原因,主要是企业的安全投入不足,对石油安全重视程度不够。石油企业管理者应对企业的安全工作足够重视,建立“安全经济观”意识。

一、目前我国石油企业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石油企业的安全生产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尽管石油企业的安全管理得到相关部门的广泛重视,严格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遵守国家关于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认真总结事故的经验教训,探求石油安全生产和管理的新理论和新方法,为此积累了大量的安全管理与事故预防的经验,但是在石油企业生产和管理中仍然存在许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石油企业安全管理缺乏系统理论。西方的安全管理理论目前在我国石油企业广泛应用,我国在这方面的理论寥寥无几,这从大学安全工程教材中就可以看出。理论的缺乏导致石油企业安全管理主要依靠经验,缺乏系统理论支持。西方由于发展时间较长,管理经验较为丰富,在管理理论上也已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总结了一系列系统的事故控制理论,如风险分析理论、轨迹交叉理论、多米诺骨牌理论、单因素理论等,在这些系统理论的指导下,企业可以根据其现实情况创造出许多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

2.石油企业日常安全的执法检查力度不够。经过研究我们不难发现,那些事故频发的企业,并非缺乏好的政策支持,而只是各种相关政策和法规很难在具体管理过程中落到实处。现在相关部门已经意识到在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并已在安全生产、经营方面颁布了相关的法律法规,数量也较多。《安全生产法》的出台,标志着我国安全法制建设上了一个新台阶,相关部门开始注重安全生产的法制方面建设,也是石油行业职业从业人员盼望已久的结果,开创了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安全法制体系。

3.石油企业的职工权利意识及安全生产意识较差。经研究发现,许多安全事故的发生都是由企业的不安全状态所引起的。尤其是在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企业,许多职工的生产环境非常险恶。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及国际劳工组织所组织的研讨会上,根据国家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刘铁民所公布的一份调查报告我们可以看出,报告中系统总结了安全生产重大伤亡事故发生的五个原因,是对现代化国家劳工行政一体化的任意践踏,而其中许多重大安全事故的最大受害人则是第三方即劳动者。

二、石油企业安全管理的现实意义

安全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着企业经营状况的好坏和企业的整体形象,是企业振兴与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

1.从生产方式上讲,石油生产具有连续化、自动化的特点。

2.从工艺条件看,石油工业具有高温、高压或负压、深冷的特点,高压增加了可燃物料的活性,引起设备蠕变,低温会使物料冻结,造成管路堵塞或破裂。

3.从动力能源上看,石油生产具有火源、电源、热源交织使用的特点。

4.从设备装置看,石油生产设备大型化、立体化、集团化。

5.从原材料和产品的性质看,其大多数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的特点。

三、石油企业安全管理对策

1.建立安全教育体系。企业实施安全教育是提高员工安全生产意识与安全操作技能,增强职工的自我保护、自我防范事故能力的最有效武器。应建立企业人事组织部门实施厂级,基层实施车间、班组级安全教育,安全管理部门监督实施效果的安全教育体系,安全教育应从提高员工安全素质角度出发开展三个方面的工作;即安全态度教育;安全知识教育;安全技能的教育培训。安全教育可以采用各种形式,做到制度化、经常化,安全活动形式、内容力求生动、活泼多样。车间、班组安全活动可以组织安全学习、开展安全知识竞赛,讨论分析事故案例,进行班组安全生产总结等,紧贴班组安全生产实际,做到有的放矢。

2.建立安全检查体系。企业坚持开展定期安全监督检查是促使规章制度贯彻落实的有力工具,企业应建立厂级月度(季度)综合检查,安全监督部门专项检查和车间周检(月检),班组、岗位每日自查的四级检查体系,编制体系、编制详细、可行的《安全检查表》指导安全监督检查工作,要进行全方位、多层次检查,清除企业生产过程中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做到检查要细致、全面、有实效。

3.建立安全考核体系。建立一套完善的安全考核体系是落实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责、权、利最有效的手段。企业应结合生产安全管理实际,制定详细、可行的《安全生产管理考核细则》,明确考核项目、考核内容、考核指标、考核期限和奖惩规定等细节,建立组织严密的考核体系并规范操作。即在企业内部建立一个厂处(公司)考核车间、车间考核班组考核、班组考核个人的自上而下的考核体系,将员工人个经济利益与班组安全考核切实挂起钩来,同时把安全业绩作为提升或任免管理干部的重要依据之一,保证执行业绩考核的规范性、客观性、真实性,实现保进企业安全管理建设的目的。

四、结语

众所周知,石油化工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也是一项系统而全面的工作。所以单一的安全管理模式是远远不能够满足现在企业发展的需要的,综上所述,这就需要石油企业的领导和职工的高度重视与参预,采取综合性的管理方法与措施,从而提高作业人员的安全素质,增强职工执行安全规章的自觉性和自我保护能力。安全生产直接关系着企业存亡和发展,关系着每一位员工的身心健康、生命財产安全,一个企业如果没有安全保障,就根本不可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企业要走向市场争取理想的经济效益,生产经营就必须以企业安全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管理工作,建立和保持适用的安全管理体系是做好安全工作的关键安全为前提。

参考文献:

[1]张志鸿,李俊庆,张成福.现代培训与实践[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1997.

[2]中国石油集团公司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制度[M].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04.

[3]吴水澎,陈汉文,邵贤弟.企业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与启示会计研究.2000.

[4]丁浩,张星臣.《石油企业实施SHE 管理体系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4.

石油企业信息化管理 篇12

国内外优秀企业的实践证明, 全面预算管理是降低运营成本、提高运营效率的有效手段之一。但是, 作为一个全方位、全过程的综合性管理方式, 全面预算管理涵盖企业计划、生产、销售、财务等各个业务流程, 需要填制大量的统计表格、进行大量的计算整理和统计分析, 工作量巨大。同时, 随着企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经济业务的日益复杂, 传统的全面预算管理方式受到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制约, 产生了许多问题和矛盾, 在可行性、时效性、准确性等方面已经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要求。因此, 企业有必要在现有全面预算管理方式的基础上, 以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为载体, 将管理流程与信息技术相结合, 进一步完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 从而有效地减少相关预算机构和人员的工作量, 提高预算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准确性和时效性。本文将结合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公司在实施全面预算管理中的实际做法, 对信息化在改进全面预算管理中的途径、作用和效果进行探讨。

二、塔里木油田公司全面预算管理现状

塔里木油田公司 (以下简称油田公司) 是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股份公司) 的地区公司, 作业区域遍及南疆二十个县市。业务主要包括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石油天然气销售、科技研发及后勤服务。

股份公司实行的是总部、专业公司、地区公司三级全过程预算管理。油田公司的全面预算管理主要依靠Excel表格结合现有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以及其他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等, 按照传统的手工模式运行。每年启动预算编制时, 油田公司财务处根据专业公司下发的编制要求, 设计符合管理和汇总要求的Excel表格, 下发至所属各单位及相关业务处室。各单位按照设定的表格格式填报本单位的需求预算及相关的其他数据。财务处汇总各单位上报的预算, 将各单位及相关业务处室报送的电子表格通过复制粘贴等方式汇总到同一个Excel工作簿, 通过设计公式的方式计算汇总上报情况, 再结合油田公司历史情况及年度生产经营计划进行汇总平衡, 形成符合专业公司要求的预算报表格式, 通过电子邮件方式报送。预算分解也是依靠Excel表, 将各单位分解情况通过公式汇总, 然后和专业公司下达的指标进行比较、调整。

在这种方式下, 油田公司及各单位的预算执行分析和考核也是依靠从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导出报表, 然后根据分析报表的要求, 设置取数公式, 将完成情况与预算及历史情况对比分析。

三、传统全面预算管理方式存在的问题

(一) 预算编制和分解僵化

1. 预算编制和分解基础缺乏科学性, 与生产业务脱节

油田公司预算编制和分解还主要依靠历史数据及经验判断, 预算的编制和分解都是基于总成本、总费用, 未细化到具体成本费用项目。这种传统的预算编制和分解方式, 未能充分实现和生产业务结合, 没有细化到具体的作业过程、费用要素。由于编制基础不科学, 存在一定的主观性, 经常存在和所属单位讨价还价现象, 预算结果难以保证可信度。随着股份公司及油田公司实行精细化管理的要求, 需要考虑生产业务发展趋势, 科学、合理地制定量价定额, 制定成本费用开支标准。业务部门对全面预算管理的参与仅仅局限于按照财务处设定的表格样式提供相关的数据、表单, 不关心生产经营数据信息对油田公司预算的影响, 导致全面预算管理未能真正做到“全员参与、全过程管理、全方位涉及”。

2. 预算编制和分解工作量大, 周期长

油田公司业务范围涉及石油天然气勘探、油气产品销售、科技研发及后勤服务等。由于业务性质差异, 所属各单位每年需上报不同类别的预算报表, 涉及的预算报表包括收入表、油气操作成本表、损益表等数十张报表, 各单位按照财务处下发的Excel模板填报, 财务处将各单位上报的电子表格汇总整理。

第一, 工作量大。每年9月油田公司即启动下一年预算编制工作, 经过层层上报、汇总、沟通, 次年2月才能完成预算分解。在传统的预算编制方式下, 财务处需要按照各单位上报的报表, 按照管理需要再设置不同类型的汇总报表, 在Excel表中设置公式, 汇总各单位的上报情况。预算编制所需要的产量、工作量等生产经营计划数据及相关业务数据需要相关部门提供, 财务人员再次将数据录入设定的表格, 导致了工作存在重复, 同时可能会出现信息传递滞后、信息传递错误。

第二, 时效性差。财务处要对各单位的上报情况整理统计, 缺乏时效性控制的工具, 对未按时上报的需要反复通知。各级预算管理人员手工汇总核对数据, 比如财务处汇总所属的单位的损益表, 从各单位上报到逐个设置公式汇总, 需要耗费一个人一天的时间, 严重降低了工作效率。油田公司缺乏一个有效地预算信息沟通平台, 造成管理困难和信息不对称, 延长了预算编制周期, 财务处与各单位沟通不畅, 容易产生矛盾。

3. 预算编制和分解准确性不够

由于预算编制和分解的工作量大, 整理汇总比较繁琐, 在Excel表中设置公式进行汇总, 经常会出现格式被修改、填报口径不统一、数据被误删除或更改等, 造成汇总出错。出现错误时, 往往需要对逐个表格、逐个公式进行检查, 检查过程耗费的时间相当于重新汇总所需要的时间。同时, 电子表格汇总不便于油田公司掌握预算分解的总体情况并及时采取调整措施。

(二) 缺乏有效的信息化预算执行控制机制

由于缺乏有效的流程监控, 造成预算调整的弹性较大, 削弱了预算管理的权威性和约束力。同时由于传统的预算管理方式不能够对预算执行情况实时反馈更新, 也不能建立预算执行实时预警机制, 对预算执行中的重要偏差不能预先掌控。这导致事前预算控制不能够实现, 丧失了决策的最佳时期。由于预算编制分解基础不牢固, 且预算执行缺乏控制手段, 造成了预算频繁调整的现象, 几乎每个所属单位每年都存在预算调整事项, 导致预算管理缺乏刚性的约束和管控能力。

(三) 未建立信息化的分析考核体系

预算分析、考核工作需要通过财务信息系统取得实际发生数据, 手工进行汇总形成分析基础报表。高频率分析造成实际发生数据需要反复查询和汇总, 用时较长, 预算操作人员查询分析工作量大, 不能及时满足决策需求;考核需要每月将单位上报实际完成数与财务信息系统数据进行核对, 并与预算考核目标进行人工对比, 用时较长, 影响考核及时性。

(四) 缺乏集成的预算数据管理平台

油田公司尚未形成统一、高效的管理信息系统, 存在信息孤岛现象, 未充分发挥信息化对经营管理的支撑作用。传统的预算管理模式以Excel为基本工具, 只能建立相对简单的预算模型。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没有统一的系统管理平台, 不能形成完整、安全的预算信息数据库。2.无法实现复杂的、及时的数据整理统计分析, 不能提供动态的报表输出。3.油田公司目前使用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系统、ERP系统与Excel衔接不畅, 表间转换及数据汇总困难。4.油田公司各级预算管理人员的预算编制工作都使用Excel表格来完成, 每年都会形成一套预算表格, 各套表格之间因无法建立关联, 使得历史预算对比分析工作只能依靠手工做表、查账等方式来完成, 工作效率较低。

(五) 制约全面预算管理水平提升

由于预算编制和分解基础不科学, 没有有效的控制手段, 预算同会计核算不匹配, 使得全面预算管理的实用性和指导性大打折扣。由于没有统一的平台, 预算的审核审批都是线下进行, 各级责任人员在打印出来的纸质材料上签字, 经常会出现事后补签的情况, 这样导致预算管理的流程停留在纸面上, 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同时, 预算管理人员被繁琐的表格数据所困扰, 疲于应付日常性的表格填报、汇总, 难以腾出时间对油田公司预算管理深入研究, 制约了全面预算管理对生产经营的引导作用。

四、信息化在全面预算管理中的实施过程

(一) 实施原则

实施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要坚持在原有信息化建设取得的成果基础上进行。系统建设要实现安全保密、数据标准、功能简捷、提高效率、减少环节、减少工作量、防止重复录入。具体包括:1.保证各项数据和资料的安全保密;2.推进财务与业务的融合, 促进财务管理向生产经营全过程延伸;3.增强业务部门参与预算管理的主动性;4.实现信息共享;5.能够为实现油田公司的精细化管理提供系统支持。

(二) 预算编制信息化

1. 预算编制信息化总体思路

预算编制主要是以全面预算管理信息系统为平台, 以业务为驱动, 以标准成本为基础, 实现财务与业务的全面融合。

全面预算管理信息系统报表的设计思路是:以利润为匡算目标, 依据国际准则损益表, 依次编制收入、购买服务及其他、人员费用、勘探费用化、销售及管理费用、折旧折耗、所得税以外的税费、其他费用净额、财务费用等各个项目的预算, 每个项目通过细化为多个表单来实现

2. 预算编制信息化实施方案

预算编制首先是业务部门发起, 按照标准化表单向财务部门提供业务工作量, 财务部门再根据消耗价格、定额、单耗等测算价值量。通过反复与业务部门进行沟通、优化, 直至达到管理目标的要求。在这个过程中, 生产部门和财务部门的紧密结合。成本控制和产品的紧密结合。最终实现价值提升的目标。

标准成本是实行业务驱动、量价结合编制预算的基础。油田公司对差旅费、办公费等管理性支出制定了统一的标准;与勘探开发部等部门结合, 制订了油气生产主要作业过程的单耗标准, 如单井用电量、吨油处理加药量等;同时对油藏地质条件相似的区块、单井确定了以先进的单耗作为对标标准。

(三) 预算分解信息化

1. 预算分解信息化总体思路

坚持以效益为中心的指导思想, 实现财务与业务的融合, 由基层单位发起, 专业处室负责审核业务数据, 财务处综合平衡, 确保完成勘探与生产分公司下达的预算指标。通过全面预算管理信息系统来规范预算分解流程, 所属单位的财务部门、业务部门、其他相关专业处室都是预算的参与者。

2. 预算分解信息化实施方案

由所属单位的财务部门牵头, 组织专业科室发起业务预算, 财务部门确定需求预算的单耗标准, 全面预算管理信息系统根据业务预算和标准成本计算形成所属单位上报的需求预算。

专业公司下达油田公司预算指标的同时, 也将油田公司年度主要生产经营计划下达。油田公司机关相关业务处室根据专业公司下达的生产经营任务, 结合所属单位上报的业务需求预算, 优化调整形成各单位业务预算, 按照全面预算管理信息系统设置的流程报送油田公司财务处。财务处根据业务处室安排的产量、工作量等与标准成本体系结合, 形成对下的预算分解, 经油田公司预算管理委员会审议后下达。

(四) 预算执行控制信息化

预算执行控制信息化是全面预算管理信息系统、SAP系统、ERP系统、资金审批系统等相结合, 共同实现预算执行的控制。

首先将全面预算管理信息系统各单位的预算指标通过数据接口, 导入SAP系统, 形成各单位的控制目标;其次是建立SAP系统和资金审批系统的数据接口, 在SAP系统或资金审批系统填制相关业务申请单时即检查相应的预算。

SAP系统为预算管理提供了基于基金管理的部门预算执行控制功能。基金管理 (FM) 是SAP系统财务管理 (FI) 模块中的一个子模块, 其主要功能是, 针对企业编制好的预算, 在其执行过程中进行全面的管理, 但其和一般意义上的预算管理还存在差别。基金管理主要的包括承诺预算与支付预算这两个部分, 其中承诺预算是指在采购申请和采购订单阶段就要对其进行管理控制, 支付预算就是指财务在对外付款的时候一种控制方式。SAP通过建立基金中心和承诺项目以及两者之间的推导规则, 采用承诺预算来实现预算管控。SAP系统有比较完善的采购与库存管理模块, 材料采购的整个管理都在SAP中进行, 预算控制也在SAP中实现。

各所属单位在申请领料时会检查领料的项目或者是部门预算是否充足, 如果超过预算SAP系统将无法创建领料单, 无法领料, 从而达到事前控制的目的。领料单位需要对项目或者部门追加预算, 必须按照相关流程进行审批。

非生产性支出的控制:其他非生产性支出主要包括差旅费、办公费等日常经费, 预算控制是通过资金审批系统结合SAP系统实现。在资金审批系统填制报销申请单时, 需要选择部门预算项目, 提交单据时, 系统调用SAP预算接口, 占用预算, 如果预算余额不足则不能提交单据, 达到预算事前控制。报销单据流程处理完毕后生成凭证, 通过集成接口产生SAP凭证, 同时SAP通过科目配置关系占用真正预算金额 (预算执行金额) , 释放剩余预算额度。通过资金审批系统与SAP系统的结合, 达到了事前控制目的, 避免出现实际报销时预算不足的情况。

(五) 预算分析考核

1. 预算分析考核信息化总体思路

以全面预算管理信息信息系统为平台, 建立全面预算管理信息系统与财务管理信息系统、ERP系统、相关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的接口, 实现相关系统数据的自动传递与共享, 按照“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找到根源”的分析思路, 建立多维度的预算分析考核体系。

2. 预算分析考核信息化实施方案

全面预算管理是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管理体系, 可以将预算分析分为三个层次, 逐层次分析指标数据反映的问题。第一层为管理者所关注的关键管理指标、财务指标, 通过对指标的监控, 对存在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查看详情和动因。第二层次是多维分析统计报表, 通过对相关报表的分析, 对某些存在疑义的数据需要进一步查看。第三层次是业务执行明细的列表及统计, 可以查看相关单据的原始信息, 寻找问题产生的根源。

建立全面预算管理信息系统与FMIS7.0、SAP系统、相关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的接口。设置标准的分析表格, 从FMIS7.0读取实际执行财务数据, 从SAP、A2等相关系统读取产量、工作量等业务数据。综合利用表格、趋势图等形式, 进行历史数据对比分析、预算数据对比分析、对表分析, 实现多维、立体的分析, 展现预算执行结果, 实现分析和考核的信息化。

五、信息化在全面预算管理中的实施效果

(一) 预算编制和分解基础更具有科学性

实施预算管理信息化以后, 由于有标准的量价模式, 根据工作量和标准成本计算出来的预算指标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财务处与各单位沟通比以前顺畅, 减少了预算讨价还价现象, 财务处和所属各单位的矛盾和争议逐渐减少。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实现了油田公司、所属单位、作业区及站队三级的全面预算管理的信息化, 将预算管理工作责任分担给业务部门和二级单位, 加强管理和控制, 真正实现了“全员参与、全过程管理、全方位涉及”的全面预算管理。将各级生产经营等部门全部纳入预算管理信息系统, 改变了以往“预算就是财务预算”以及“预算就是财务部门的事情”等思想误区。这不仅仅是系统本身的改变, 也是管理方式由粗放到精细的转变。信息化使各业务部门和二级单位间的业务通过工作流驱动, 各个流程都实现在系统中的固化, 提高工作协作性和加强对过程的监控。

(二) 提高了预算编制和分解效率

实施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改变了手工电子表格编制预算的方式, 全面预算管理信息系统提供了单项费用等一系列基础表单, 细化了预算项目, 为实施精细化管理建立了基础。系统的自动计算汇总功能改变了依靠手工计算及设置Excel公式的传统模式, 原来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进行的手工预算汇总, 现在通过系统可以实时汇总, 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与股份公司的预算管理平台建立数据接口, 实现数据自动获取, 避免的重复填报产生的工作量。同时设置表间校验公式, 避免了由于计算汇总造成的失误, 准确率大大提高, 基本杜绝了汇总错误。

(三) 实现了预算数据集中和共享

油田公司通过实施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 建立了数据集中管理的平台, 各层级的单位可以充分利用ERP建设的成果, 读取FMIS7.0、ERP等其他系统的数据, 实现了数据集中和共享, 消除了信息孤岛现象, 各个系统都发挥了最佳的应用效果, 达到了“1+1>2”的效果。通过实施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 实现手工填报数据的逐级填报和汇总, 提高了填报效率, 积累了预算数据和业务数据, 方便了日常预算管理分析。全面预算管理信息系统通过建立综合的生产经营数据、预算数据、实际数据和预估数据系统, 采用多种展现分析方法 (图表、简报、报表) , 实现了数据横向纵向自动对比, 为油田的管理提供更全面、科学的决策支持。

(四) 提高了预算管理水平

通过实施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 将财务、生产、计划等部门的职责在系统中进行固化, 同时将各级次的审批流程在系统中固化, 明确了各部门承担的职责权限及完成时间, 各步骤通过电子签章记录, 保障了预算管理流程在受控之内, 改变了以往预算流程仅停留在纸面的现象, 使得预算管理流程得到有效执行。同时, 通过实施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以后工作量大幅减少, 使得预算管理人员从繁琐复杂的电子表格中得以解放, 有更多的时间来学习业务知识, 研究油田公司生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关系, 以全面预算管理的提升促进生产管理水平的提升。

六、结语

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是企业实现管理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是一个全面性、复杂性、系统性的工程。全面预算管理的信息化不等同于按照流程在软件中进行简单的电子化处理, 需要预算管理的相关人员熟悉公司的业务流程以及流程的关键点、控制点, 实现各种信息系统的平滑连接。由于企业面临的经济环境、市场形势、管理制度、组织机构等不断地发生着改变, 所以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只有起点, 没有终点, 需要在实践中根据企业的发展要求不断地优化调整。

参考文献

[1]陈丹凤, 薛南枝.信息化环境下全面预算管理系统的构建[J].会计之友, 2011 (21) .

[2]薄向华.全面预算管理信息系统在集团企业管理信息化中的实施与应用[J].会计师, 2010 (08) .

上一篇:语义Web应用程序下一篇:ASP动态网站设计